- kikcik
-
沉默权吗?米兰达规则
“米兰达警告”之来龙去脉
——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
1963年3月3日深夜,一位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某影院工作的女孩(18岁)下班回家时,一辆汽车突然停在她面前。一名男子从车里钻出来,一手抓胳膊一手捂嘴,将她塞进汽车后座,把手脚都捆住,并在车内将其强暴。该女孩被放开后,马上跑回家给警察打了电话。根据她的描述,警察于3月13日将米兰达抓获。抓获后,警察将被告进行了“排队”,受害女孩当场指认米兰达就是罪犯,米兰达也供认不讳,并写了一份供认书,还在上面签了名字。以米兰达的供认书和招供情况为证据,法院判决米兰达犯劫持罪和强奸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和30年。米兰达不服,在狱中多次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写信上诉,终获成功,这便是美国刑诉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
被告认为,自己当时的招供是被迫的,警察违反了不得强迫被追诉人对自己作证的宪法修正案第5条规定。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同意了被告的观点,认为:虽然被告肉体上没有受到强迫,甚至也没有人直接告诉他必须招供,但“心理上”的强迫是存在的。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里宣布,警察局审讯室里的“气氛”很令人担心。现代审讯用的是“攻心”战术,审讯在室内进行,同外界隔绝,现场除了被告以外全是警察。警察所问的并不是被追诉者做了没做,而是为什么要做。此外,警察还用各种方法松懈被讯问者的警觉,如常常假装同情或者把犯罪的责任推到受害人或社会身上,让被讯问人觉得案件并非那么严重;或者软硬兼施,一会儿口气粗鲁,一会儿温文尔雅。所有这一切,联邦最高法院认为,都给被讯问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这样供认的可信度是很低的,不应作为合法证据使用。因此,联邦最高法院明确规定:在审讯之前,警察必须明确告诉被讯问者:
(1)有权保持沉默;
(2)如果选择回答,那么所说的一切都可能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3)有权在审讯时要求律师在场;
(4)如果没有钱请律师,法庭有义务为其指定律师。这就是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一案所产生的著名的“米兰达警告”。
如果警察在审讯时没有预先作出以上4条警告,那么,被讯问人的供词一律不得作为证据进入司法程序。米兰达案判决30多年来,这条法律规定目前在美国是妇孺皆知。因此,嫌疑人被捕后,一般都是开口就说:“我要对我的律师说话”或“在同我的律师谈话之前我不想谈任何东西。”
信息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96241.htm
相关推荐
简述米兰达规则的概念
兰达规则Milanda,rule of1966年,美国最高法院在“米兰达对亚利桑那州”一案作出的判例中,规定警察局在讯问在押的嫌疑分子之前必须告知嫌疑分子:你拥有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五条和第六条所规定的权利,即有权不作自证其罪的供词,以及有权聘请法律顾问。此后这种告知成为米兰达警告,具体内容为:①你有权保持缄默。②你所说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并将要在法庭作为对你不利的依据。③你有权同律师进行谈话,并有权要求在你被讯问时,有律师同你一起在场。④如果你需要律师而又无力聘请的话,将在进行任何讯问之前代你指定律师。http://www.baike.com/wiki/米兰达规则2023-07-13 03:57:341
米兰达告知案例有何纳税筹划的启示?
TVB的警匪片里我们常常能很听到一句很经典的话:“你有权保持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讲当做呈堂供证。”这正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米兰达警告背后的一些故事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1963年的某一天深夜,美国的一位妇女被强暴和抢劫,很快凶手“米兰达”被指认,在警察讯问米兰达的过程中并没有事先说出那句无比经典的“你有权保持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讲当做呈堂供证。”于是当米兰达被宣告要因劫持罪与强奸罪分别获刑20年和30年时,米兰达以自己供述前没有被告知有权保持沉默为由,说当时的招供是被迫的。案件最终被送到了美国的最高法院。 很奇怪,明明有极大的可能米兰达就是犯人,直接根据供述判刑,似乎就实现了正义。但真的实现了正义了吗?如果出现了下一个米兰达,同样事先没有被告知有权保持沉默,而被屈打成招,还是正义吗?到底要不要强调审讯的程序?违反了程序取得的证据到底能不能用?这个问题在如今的排除非法证据的规则之下,似乎并不是一个问题,但在1963年的美国却是一个问题。最终,最高法院以5:4的票数,判决米兰达的供述无效。也因此,在米兰达案件的启示之下,确认了米兰达警告,而无比经典的“你有权保持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讲当做呈堂供证。”正是米兰达警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遇到未曾遇到的问题,真的是坏事吗?不一定,所谓危机,不过是转危为机,从困难的问题中,从新情况下获得启示,未曾不是一件好事!2023-07-13 03:57:412
米兰达规则为什么会成为一项刑事诉讼规则?它到底有什么作用
米兰达规则的本质是沉默权,即犯罪嫌疑人在强大的公权力面前有权保持沉默。米兰达规则的产生是来源于西方宪政根本制度的,在西方宪政制度的理念中,相对于强大的公权力,公民个人极易受到伤害并且难以得到救济,公权力必须得到限制。在刑事案件中,没有沉默权可能会产生刑讯逼供的情况,导致公民权益受损。2023-07-13 03:57:492
电影中警察抓坏人的时候经常说的话是怎么来的
那句话的名字叫米兰达警告::“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么你所说的一切都能够用来在法庭作为控告你的证据。你有权在受审时请律师在一旁咨询。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的话,法庭会为你免费提供律师。你是否完全了解你的上述权利?”这一告诫的形成,缘于美国的一个案例。事情是这样的:米兰达是一个青年,他在1963年被亚利桑那凤凰城警方以绑架和强奸一个18岁弱智少女罪名逮捕。他在警察局接受了两小时的讯问后,签下一份坦白文件。但是事后,他又说并不知道“宪法第五修正案”赋予了他沉默的权利。也就是说,米兰达不知道自己有沉默权,也不知道自己有取得律师帮助的权利,而警察也没有告诉过他。他的律师在法庭上抗议说,根据宪法,米兰达的坦白不可以作为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的证据。虽然宪法修正案已经存在了近200年,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司法一直沿用历史上传下来的原则:要是嫌犯“自愿”作出的坦白,就可以递交法庭作为证据。并不强调警察必须告知嫌犯他有什么样的权利。“自愿”而不是强迫,是那个时候惟一的标准。所以,米兰达的坦白还是作为主要证据,在法庭上将他定了罪。他被判了20年监禁。他以自己“没有被告知权利”作为理由,一路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接受最高法院的复审。 1966年,沃伦首席大法官主持的最高法院作出裁决,指出公民在接受讯问以前有权知道自己的宪法第五修正案权利,警察有义务将它告诉嫌犯,告知权利之后,才能讯问。因此,米兰达一案被宣布无效,发回重审。 从此以后,如果美国警察在抓人的时候忘了这几句关键的话,那么人犯所作的一切供词在审理时都将被判无效,而最终人犯也可能会被法庭放走,因为他的权利在逮捕时受到了侵犯。自1966年起,美国所有的警察在讯问嫌犯以前,都必须将“米兰达警告”先告诉嫌犯,不管警察那时候是多么忙乱,多么匆忙,心情多么不好,形势是多么紧张。这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的由来。 米兰达一案发回重审的结果:最高法院作出米兰达一案裁决以后,米兰达一案重新开庭,重新甄选陪审员,重新递审证据。米兰达本人原来的坦白当然是不能用了,幸好检方找到了新的证据。米兰达曾经跟以前的女朋友吹嘘过自己的犯罪经历,警察找到了这个女朋友,她在法庭上作了证。米兰达再次被判定有罪。1972年,米兰达获假释出狱。1976年,34岁的米兰达在酒吧里与人争执斗殴,被刺身亡。警察逮捕了一个刺杀他的嫌疑犯。在讯问开始前,警察向嫌犯传达了“米兰达警告”,嫌犯选择保持沉默,但警察还是依法将其起诉。2023-07-13 03:58:099
米兰达规则为什么会成为一项刑事诉讼规则
——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 1963年3月3日深夜,一位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某影院工作的女孩(18岁)下班回家时,一辆汽车突然停在她面前。一名男子从车里钻出来,一手抓胳膊一手捂嘴,将她塞进汽车后座,把手脚都捆住,并在车内将其强暴。该女孩被放开后,马上跑回家给警察打了电话。根据她的描述,警察于3月13日将米兰达抓获。抓获后,警察将被告进行了“排队”,受害女孩当场指认米兰达就是罪犯,米兰达也供认不讳,并写了一份供认书,还在上面签了名字。以米兰达的供认书和招供情况为证据,法院判决米兰达犯劫持罪和强奸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和30年。米兰达不服,在狱中多次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写信上诉,终获成功,这便是美国刑诉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 被告认为,自己当时的招供是被迫的,警察违反了不得强迫被追诉人对自己作证的宪法修正案第5条规定。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同意了被告的观点,认为:虽然被告肉体上没有受到强迫,甚至也没有人直接告诉他必须招供,但“心理上”的强迫是存在的。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里宣布,警察局审讯室里的“气氛”很令人担心。现代审讯用的是“攻心”战术,审讯在室内进行,同外界隔绝,现场除了被告以外全是警察。警察所问的并不是被追诉者做了没做,而是为什么要做。此外,警察还用各种方法松懈被讯问者的警觉,如常常假装同情或者把犯罪的责任推到受害人或社会身上,让被讯问人觉得案件并非那么严重;或者软硬兼施,一会儿口气粗鲁,一会儿温文尔雅。所有这一切,联邦最高法院认为,都给被讯问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这样供认的可信度是很低的,不应作为合法证据使用。因此,联邦最高法院明确规定:在审讯之前,警察必须明确告诉被讯问者:(1)有权保持沉默;(2)如果选择回答,那么所说的一切都可能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3)有权在审讯时要求律师在场;(4)如果没有钱请律师,法庭有义务为其指定律师。这就是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一案所产生的著名的“米兰达警告”。2023-07-13 03:58:252
美国刑警米兰德规则
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么你所说的一切都能够用来在法庭作为控告你的证据。你有权在受审时请律师在一旁咨询。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的话,法庭会为你免费提供律师。你是否完全了解你的上述权利?You have the right to remain silent and refuse to answer questions. Anything you do say may be used against you in a court of law. You have the right to consult an attorney before speaking to the police and to have an attorney present during questioning now or in the future. If you cannot afford an attorney, one will be appointed for you before any questioning if you wish. If you decide to answer questions now without an attorney present you will still have the right to stop answering at any time until you talk to an attorney. Knowing and understanding your rights as I have explained them to you, are you willing to answer my questions without an attorney present?2023-07-13 03:58:334
米兰达规则的英文版
The Miranda RuleThe Supreme Court recently confirmed that Miranda warnings are constitutionally required because of a 1966 case called Miranda v. Arizona. When a person is in custody, some version of the Miranda rights, such as the following, is read to the individual before questioning: "You have the right to remain silent. If you give up the right to remain silent, anything you say can and will be used against you in a court of law. You have the right to an attorney. If you desire an attorney and cannot afford one, an attorney will be obtained for you before police questioning."The Miranda rule was developed to protect the individual"s Fifth Amendment right against self-incrimination. Many people feel obligated to respond to police questioning. The Miranda warning ensures that people in custody realize they do not have to talk to the police and that they have the right to the presence of an attorney.If the Miranda warning is not given before questioning, or if police continue to question a suspect after he or she indicates in any manner a desire to consult with an attorney before speaking, statements by the suspect generally are inadmissible. However, it may be difficult for your attorney to suppress your statement or confession in court.The best rule is to remain silent. You have the right to an attorney. Insist on it.2023-07-13 03:58:481
米兰达规则是利大 弊大
自然是利大了,程序公平才能保证实体公平,公权利才不会滥用2023-07-13 03:59:091
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呈堂证供是什么意思?
“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么你所说的一切都能够用作为你的呈堂证供。你有权在受审时请一位律师。你是否完全了解你的上述权利?”这句话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也称“米兰达告诫”,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讯问时,有保持沉默和拒绝回答的权利。沉默权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接受警察讯问或出庭受审时,有保持沉默而拒不回答的权利。在西方各国的刑事诉讼中,大都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并且被认为是受刑事追诉者用以自卫的最重要的一项诉讼权利。扩展资料“米兰达规则”的确立,标志着正式将原来的“审判沉默权”扩展成了“审讯沉默权”,由此而造成了对警察讯问犯罪嫌疑人时的很大限制。当前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界争议的焦点,主要不在于“默示沉默权”和“审判沉默权”,而是集中在中国是否应采用明示的审讯沉默权制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兰达警告百度百科-沉默权2023-07-13 03:59:172
米兰达警告出自哪
米兰达警告(Miranda Warning)是指美国警察(包括检察官)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1966年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一案的判例中,最终确立的米兰达规则。在讯问刑事案件嫌疑人之前,必须对其明白无误的告知其有权援引宪法第五修正案,即刑事案件嫌疑犯有“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而行使沉默权和要求得到律师协助的权利。标志性内容为“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呈堂证供”。2023-07-13 03:59:301
我有权保持沉默是法律上的第几条啊?
什么叫哪本书上的第几条 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我国法律法规中是否有这样的规定? 不过,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是没权保持沉默(不相干的问题除外,可以不做回答) 美国的“米兰达”法则有这一规定,看香港警匪片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所说的一切,都可能作为指控你的不利证据。你有权请律师在你受审时到场。如果你请不起律师,法庭将为你指派一位。” 楼上的,宪法上是没有这样一句话的,宪法只规定的公民的言论自由权。 有关米兰达法则 “有权保持沉默”,乃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早就明确了的。为保护嫌疑人的权利,宪法规定:任何审讯中都不得要求嫌疑人自证其罪。但上述那段语录正式的诞生,却是1963年之后的事了。 一九六三年,一个二十二岁的无业青年,恩纳斯托·米兰达,因涉嫌强奸和绑架妇女在亚利桑那州被捕。审讯前,警官没告诉嫌疑人有权保持沉默,有权不自认其罪。而米兰达文化不高,此前也没听说宪法修正案这玩艺儿。两小时审讯后,他在供词上签了字。法庭上,检察官向陪审团出示了米兰达的供词,作为指控他的重要证据,而律师则认为:根据宪法修正案,米兰达的该证词无效……最后,陪审团认定米兰达有罪,判刑二十年。此案后来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一九六六年,终审裁决出来了:地方法院审判无效!理由是警方在审讯前,没有告知米兰达应享有的宪法权利,即沉默的权利。同时,最高法院向警方重申了嫌疑人应被告知的详细内容:一、你有沉默的权利。二、你的供词将可能被用来起诉你。三、你有权请律师。四、如果请不起,法庭将免费为你请一位。2023-07-13 03:59:514
呈堂证供这句话完整怎么说?
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话会成为呈堂证供。这句话出自香港警匪片,通常在警方拘捕嫌疑人时用。但是在香港警匪片中,我们所听到的都是删减版,在真实使用中,这么说是会对今后的诉讼带来困扰的,因此通常在第一次讯问前,还会做一个完整的阐述。这句话的法律渊源来自于“沉默权”,又被称作“米兰达规则”。全版的“米兰达规则”是这样的: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放弃这个权利,那么你所说的话可能会成为法庭上对你不利的证据;你有权请律师,如果你无法负担律师费用,法院会为你指定一位。“米兰达规则”来历米兰达是美国的一个小混混,经常因此被抓进警局。有一回又被抓了,并且依据他的口供被指控了很严重的犯罪,后来在律师的帮助下成功翻案,依据就是沉默权。因为米兰达在供述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件事的后果。米兰达也因此成了名人,同时也促进了立法进程,成为了美国法律史上的著名人物。从那之后,警方在拘捕和询问嫌疑人的时候,都会先说明嫌疑人的权利,然后再进行讯问行为,否则嫌疑人的供述不能成为证据使用。2023-07-13 03:59:581
你可以不说话,你所说的都将成为呈堂证供
米兰达明示来自1963年美国的一个案件。犯罪嫌疑人米兰达被警察要求作出供述,并法院采信该供述判刑50年。后米兰达不断上诉,称该供述为警察强迫其作出,后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得到支持,被判无罪。由此产生了米兰达明示,用以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2023-07-13 04:00:149
西方国家对沉默权是怎样规定的呢?
1912年英国,首次制定的《法官规则》,明确要求警察在讯问犯罪嫌疑人之前,必须先告知其享有沉默权。其告知语为两句话:“你有权保持沉默,你可以不说任何话。”如果警察不履行告知义务而径行向被拘禁的嫌疑人讯问,所取得的供词便有可能被法庭以取证的手段不合法而排除于证据之外。尽管英国的《法官规则》并非议会制颁的法律,但由于它是由王座法庭的法官们集体制作的,作为指导法庭审判程序的指南,其限制警察在审判前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积极审讯的规定,对于警察的执法行为具有实际上的约束力。由于《法官规则》的上述规定,使“明示沉默权”在英国正式确立。美国的沉默权制度源于宪法第五修正案所确立的反对自我归罪原则。该条规定:“任何人……不得被强迫在任何刑事诉讼中作为反对自己的证人。”由于美国把被告人也视为证人,由此而推演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讯问时,有保持沉默和拒绝回答的权利。不过,从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的规定来看,其条文中并未出现“沉默权”一词,因而,充其量也只能将其解释为它只是确立了一种“默示沉默权”。196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对一起案件的再审,确立了著名的“米兰达规则”。它要求警察在将犯罪嫌疑人拘捕后,在对其进行讯问前必须先告知四句话:“你有权保持沉默。你可以不回答任何问题,否则你的陈述将会成为对你不利的证据。你有权雇请律师为你辩护。如果你无钱雇请律师,我们将免费为你提供律师。”不管在任何情况下,警察在讯问前未履行上述告知义务而直接讯问嫌疑人,由此取得的供述将被法庭以程序违法而排除于证据之外。从此,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这一判例,将原来的“默示沉默权”正式升格为“明示沉默权”。2023-07-13 04:00:282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原则与无罪推定原则的关系?
近代意义上的无罪推定是由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在其著作《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所谓无罪推定就是指任何人在被有权机关依据法律确定为有罪之前应当被认定为无罪。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其有罪”,为了保证该原则的实行,立法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与规定。但是,从中国目前的现有规定来看,12条的规定虽然是体现了无罪推定的精神,但是没有建立无罪推定的具体原则,因而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关键词: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无罪推定,沉默权,疑罪从无,举证责任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其有罪”,这是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新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从表面上看,它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合理内核,体现了无罪推定的精神,但是从本质上看,该条仅是无罪推定原则的一个衍生,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一、 无罪推定原则的渊源及其基本内涵从历史渊源上看,无罪推定原则起源于古罗马诉讼中的“有疑,为被告人之利益”的原则。而近代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是意大利著名的刑法学家贝卡利亚,他在他的成名之作《论犯罪与刑罚》中说到:“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给予他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如果犯罪是不肯定的,就不应该折磨一个无辜者,因为,在法律看来,他的罪行并没有得到证实。”而在法律上最早将无罪推定规定为刑事诉讼法的一个基本原则的是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其第9条规定:“任何人在其被宣布为有罪以前应当被推定为无罪。”对于无罪推定原则的内涵,各国的表述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大抵上相差不大。我国刑法学界一般认为无罪推定原则的内涵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任何人在被有权机关依据法律确定为有罪之前应当被认定为无罪。审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内涵之一。第二,在调查取证方面:在犯罪的侦查、侦讯、追诉及审判程序中,调查、侦讯、追诉及审判机关、审判人员应全面地调查落实,收集证据,并应主动考虑足以证明被告人无罪的各种事实证据,防止先入为主,有罪推定,防止根据主观成见决定证据的取舍或片面的选择不利于被告的证据。第三,证明责任由控方承担。按照无罪推定的要求,被告人在被证明有罪以前被推定为无罪。如果控诉方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那么被告人就是无罪的。也就是说,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应当由控诉方承担,被告人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第四,疑罪从无原则,也称为有利被告原则。证明被告人有罪必须达到法律规定的要求,不能达到要求的或存在疑问的必须做出有利于被告的判决,即认定被告人无罪。具体来讲包括:对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存在合理怀疑的时候,应作出有利于被告的解释,即在有罪无罪难以确定时,应判定被告无罪;重罪与轻罪难以确定时,应判定被告为轻罪;对被告部分罪行存在疑问时,存在疑问的部分应当判定不成立。第五,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应当遵循:一是权力告知规则。司法机关应当将其享有的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的信息告知被告人,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的“米兰达规则”。二是非任意性供述证据排除规则,即如果被告人受到侦控机关的强迫自证其罪,该证据将被法庭排除,不能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二、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基本含义及相关立法规定《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了:“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其有罪。”而且为了这一原则的有效实施,我国立法上也作出了相关调整和规定。两者的主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定罪权专属于人民法院。确立被告人有有罪的权力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人民法院作为我国唯一的审判机关,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刑事审判权。第二,人民法院判决任何人有罪,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组成合格的法庭进行公正、公开的审理,并须予以被告人一切辩护人权利的保障。开庭时,被告人有权自我辩护或委托他人辩护,有权对控方证人进行询问,有权对出示的实物证据辨认和质证,等等。第三,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内涵。摒弃了“有罪推定”,“疑罪从有、从轻”等诉讼观念和做法,确立了“疑罪从无”。第四,区分了犯罪嫌疑人与刑事诉讼被告人。公诉案件在提出公诉前将被追究者称为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后被称为刑事被告人,同时去除了“人犯”这一明显带有有罪推定色彩的称谓。第五,明确了由控诉方负举证责任,被告人不负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不得因被告人不能证明自己无罪而推定其有罪。三、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及相关规定与无罪推定原则的差异尽管我刑事诉讼法第12条及立法相关规定达到了无罪推定的基本要求,但是与完全的无罪推定原则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第一,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立法精神不符合无罪推定的基本精神。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仅到“不得确定有罪”,而“不得确定有罪”只是表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此时的状态是罪与非罪尚不明确,罪与非罪是模糊不清的。而无罪推定的基本精髓在于,在法院作出正式判决前,受刑事指控者一律被推定为无罪,是诉讼主体的确定状态。可见,刑事诉讼第12条的规定与无罪推定的基本精神仍有区别,不是根本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第二,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确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沉默权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相反却受到了限制。刑事诉讼法条9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且还规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作为一种法定的证据。这与国际通行的规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自证的原则相左。也于无罪推定的精神相违背的。第三,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彻底。无罪推定要求排除一切用非法手段获取的供述及其他证据的证明效力。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非法证据都持否定态度,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作出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刑事案件非法排除规则,但是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仍然不彻底。无罪推定要求控方负举证责任,提高控方举证质量,保证被告人的基本人权,呼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设立,而分析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7条、157条和司法解释第58的规定,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中国没有任何传闻证据的排除和直接言辞证据的原则。而且立法对非法证据的宽容,甚至是纵容的态度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等侵犯人权的现象大量存在,与无罪推定原则反映的给予被追诉对象充分法律保护的精神相冲突。第四,对疑罪从无原则贯彻不彻底。疑罪从无规则要求证明有罪的证据必须达到充分的程度,如果控方的证据达不到认定犯罪事实所需的程度,不能排除被告人无罪的合理怀疑,即使被告人犯罪嫌疑仍未排除,被告仍应宣告无罪。但是在我国的刑事立法中疑罪从无并不彻底。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经过公安机关两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仍然认为证据不足的,不符合起诉的条件,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这反映了疑罪从无的无罪推定精神。但是,该条却没有作出肯定的规定,又有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的司法解释第251条规定:“决定不起诉的,在发现新的证据并符合起诉条件时可以提起公诉”。这样的规定明显是对疑罪从无精神的违背,而且也成了超期羁押、刑讯逼供等侵犯犯罪嫌疑人的人权的行为滋生的温床,对司法的权威性也是一种践踏。四、 结语孟德斯鸠曾说:“人们的安全从没有比在公的或私的控告时受到的威胁更大的。……当公民的无辜得不到保证,自由也就没有保证。”刑事诉讼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大宪章,是他们人权的基本保障。而无罪推定原则则是刑事诉讼法的灵魂,是人权保障所不可或缺的基石。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和一些相关立法规定确定了无罪推定原则的一些基本内容,但与无罪推定原则的要求还相差较大,因而我国尚未完全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希望立法者从人权保障和法治建设的目的出发,尽快在我国确立完全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2023-07-13 04:00:362
法理学|法的概念及特征
对于「法」的概念,我们先从这个字开始学起,当然,这一部分可以当作一个小常识来做日常的积累,不算是重点,但是你需要了解。 「法」本意是法律、法令。 它的含义古今变化不大,在古代有时特指刑法,后来由「法律」义引申出「标准」、「方法」等义。现代汉语的「法」多指由统治者(统治集团,也就是政党,包括国王、君主),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一切规范的总称。 我们把「法」字的字面意思,延伸到我们所要掌握的行测常识(公共基础知识)中,去认识和理解这个「法」的概念。 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基础,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黑体字为重点) 不需要去背法的概念,但需要去理解关键词的含义。 加粗的内容,建议同学们深刻领会它们的含义, 每一个加粗的词语都是法学中涉及的重点。 另外,法作为行为规范体系,具有一定的特征(晓玖尽可能地提炼知识要点): 1.规范性: 它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行为规范体系,它能够去调整、去制约行为。 2.国家意志性: 是由国家制定的规范; 3.普遍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4.强制性: 法律是必须遵守的; 5.程序性: 有严格的程序要求的,比如:起诉-一审-二审 - 终审 - 宣判等以及米兰达规则这些都是有程序可循的; 插播一条有趣的小常识: 什么是米兰达规则? 其实,它就是我们熟知的犯罪嫌疑人保持沉默的权利,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法律制度。 “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么你所说的一切都能够用作为你的呈堂证供。你有权在受审时请一位律师。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的话,我们可以给你请一位。你是否完全了解你的上述权利?” 这句话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也称“米兰达告诫”,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讯问时,有保持沉默和拒绝回答的权利。 6.稳定性: 不能朝令夕改。 接下来,我们做几道简单的题目来巩固一下。 (单选)法的主要内容是( ) A.国家意志 B.党的政策 C.权利义务 D.社会关系 (单选)法存在于() A.资本主义社会 B.整个阶级社会 C.整个人类社会 D.原始社会 (判断)法的内容、产生、变更都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 (判断)社会主义法律是调整一切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2023-07-13 04:00:511
试述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规则。
【答案】:英美法系国家在长期的诉讼发展中并没有形成严格的法定证据制度,而是确立一套证据规则用来规范采用证据和判断证据的活动。证据规则复杂而精密是英美法系证据制度的突出特点。英荚法系国家的证据规则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绝大多数的证据规则是以17至18世纪的判例为基础的。19世纪和20世纪,英美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法律改革,证据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英美国家的证据法并不预先具体规定各种证据的证明力,而是确立一整套证据规则用以规范采用证据和判断证据的活动。证据规则复杂而精密是英美法系证据制度的突出特点。在英美法系国家,证据规则主要是由排除规则构成的。排除规则通常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排除那些与争议事实无关的材料;二是排除那些虽然具有相关性,但与案件事实只有微弱的联系、不值得花费时间去核实的证据,或者与案件事实相关、甚至也很重要,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往往会使一般人误以为其对事实的证明力比其实际具有的更大的证据以及违反正当程序、损害公民受法律保障的权利而取得的证据。在英美法系国家,证据规则主要有:诱导性询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证据的相关性规则、最佳证据规则、传闻证据规则、自白和沉默权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英美法系国家的一整套证据规则,通常是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确立起来的,其宗旨是保障发现案件的真实,防止冤枉无辜。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规则具有严格性,而且常常有利于确保被刑事追诉者的权益,这被认为具有极大的法制价值。一些证据规则,如米兰达规则,体现了当实质真实与正当程序存在矛盾时将正当程序置于实质真实之上的价值取向,反映出英美国家对诉讼中人权保障的重视。另外,证据规则与诉讼机制的设置存在密切关系,在英美国家,由于陪审团成员的非专业化,使法庭不得不建立起许多规则,以排除某些看来容易使他们受到错误引导的证据。证据规则通常由相应的判例所确立,这些证据规则内容繁琐、复杂,而且至今仍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英笑法系国家通过一系列判例确立的证据规则,极大地丰富了诉讼证据法和诉讼证据法学,并对英美法系以外的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23-07-13 04:00:581
如何评价米兰达法则
这句话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也称“米兰达告诫”,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讯问时,有保持沉默和拒绝回答的权利。这一告诫的形成,缘于美国的一个案..2023-07-13 04:01:192
为什么在中国不适用米兰达规则?是法系的关系吗?
第一,预先告诉嫌犯有权保持沉默。第二,预先告诉嫌犯,他们的供词可能用来起诉和审判他们自己。第三,嫌犯有权请律师在受审时到场。第四,如果嫌犯请不起律师,法庭将免费为他指定一位律师。这些规定后来被称为米兰达规则。中国现在的法制还不健全,甚至还算不上法制社会,只能算人治,中国的法律还是主要用来惩治和威慑低级犯罪,并没有真正权威到人人平等,完全遵照法律2023-07-13 04:01:251
案例分析(求解答,谢谢
米兰达规则,也称米兰达警告 “米兰达警告”之来龙去脉 ——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 1963年3月3日深夜,一位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某影院工作的女孩(18岁)下班回家时,一辆汽车突然停在她面前。一名男子从车里钻出来,一手抓胳膊一手捂嘴,将她塞进汽车后座,把手脚都捆住,并在车内将其强暴。该女孩被放开后,马上跑回家给警察打了电话。根据她的描述,警察于3月13日将米兰达抓获。抓获后,警察将被告进行了“排队”,受害女孩当场指认米兰达就是罪犯,米兰达也供认不讳,并写了一份供认书,还在上面签了名字。以米兰达的供认书和招供情况为证据,法院判决米兰达犯劫持罪和强奸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和30年。米兰达不服,在狱中多次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写信上诉,终获成功,这便是美国刑诉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 被告认为,自己当时的招供是被迫的,警察违反了不得强迫被追诉人对自己作证的宪法修正案第5条规定。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同意了被告的观点,认为:虽然被告肉体上没有受到强迫,甚至也没有人直接告诉他必须招供,但“心理上”的强迫是存在的。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里宣布,警察局审讯室里的“气氛”很令人担心。现代审讯用的是“攻心”战术,审讯在室内进行,同外界隔绝,现场除了被告以外全是警察。警察所问的并不是被追诉者做了没做,而是为什么要做。此外,警察还用各种方法松懈被讯问者的警觉,如常常假装同情或者把犯罪的责任推到受害人或社会身上,让被讯问人觉得案件并非那么严重;或者软硬兼施,一会儿口气粗鲁,一会儿温文尔雅。所有这一切,联邦最高法院认为,都给被讯问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这样供认的可信度是很低的,不应作为合法证据使用。因此,联邦最高法院明确规定:在审讯之前,警察必须明确告诉被讯问者: (1)有权保持沉默; (2)如果选择回答,那么所说的一切都可能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3)有权在审讯时要求律师在场; (4)如果没有钱请律师,法庭有义务为其指定律师。这就是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一案所产生的著名的“米兰达警告”。 如果警察在审讯时没有预先作出以上4条警告,那么,被讯问人的供词一律不得作为证据进入司法程序。米兰达案判决30多年来,这条法律规定目前在美国是妇孺皆知。因此,嫌疑人被捕后,一般都是开口就说:“我要对我的律师说话”或“在同我的律师谈话之前我不想谈任何东西。”2023-07-13 04:01:331
在美国,任何人都有权保持沉默,这是法律赋予的吗?
You have the right to remain silent. Anything you say can and will be against you in a court of law.美国法律中最引以为豪的维护犯罪嫌疑人权利的米兰达规则这个是出自米兰达法则。米兰达因涉嫌强奸和绑架妇女被捕,警官随即对他进行了审问。在审讯前,警官没有告诉米兰达有权保持沉默,有权不自认其罪。米兰达的律师则坚持认为,根据宪法,米兰达供词是无效的。最后,陪审团判决米兰达有罪,法官判米兰达二十年有期徒刑。此案后来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一九六六年,最高法院以五比四一票之差裁决地方法院的审判无效,理由是警官在审问前,没有预先告诉米兰达应享有的宪法权利。最高法院在裁决中向警方重申了审讯嫌犯的规则:第一,预先告诉嫌犯有权保持沉默。第二,预先告诉嫌犯,他们的供词可能用来起诉和审判他们。第三,告诉嫌犯有权请律师在受审时到场。第四,告诉嫌犯,如果请不起律师,法庭将免费为其指派一位律师。这些规定后来被称为"米兰达法则"2023-07-13 04:01:401
“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说的每句话都将成为呈堂证供”的出处
这个是出自米兰达法则。米兰达因涉嫌强奸和绑架妇女被捕,警官随即对他进行了审问。在审讯前,警官没有告诉米兰达有权保持沉默,有权不自认其罪。米兰达的律师则坚持认为,根据宪法,米兰达供词是无效的。最后,陪审团判决米兰达有罪,法官判米兰达二十年有期徒刑。此案后来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一九六六年,最高法院以五比四一票之差裁决地方法院的审判无效,理由是警官在审问前,没有预先告诉米兰达应享有的宪法权利。最高法院在裁决中向警方重申了审讯嫌犯的规则:第一,预先告诉嫌犯有权保持沉默。第二,预先告诉嫌犯,他们的供词可能用来起诉和审判他们。第三,告诉嫌犯有权请律师在受审时到场。第四,告诉嫌犯,如果请不起律师,法庭将免费为其指派一位律师。这些规定后来被称为"米兰达法则"2023-07-13 04:02:002
“你有权保持沉默,到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程堂供诉 …… ”这句话出处?
出自米兰达法则。You have the right to remain silent. Anything you say can and will be against you in a court of law.美国法律中最引以为豪的维护犯罪嫌疑人权利的米兰达规则。米兰达因涉嫌强奸和绑架妇女被捕,警官随即对他进行了审问。在审讯前,警官没有告诉米兰达有权保持沉默,有权不自认其罪。米兰达的律师则坚持认为,根据宪法,米兰达供词是无效的。最后,陪审团判决米兰达有罪,法官判米兰达二十年有期徒刑。此案后来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一九六六年,最高法院以五比四一票之差裁决地方法院的审判无效,理由是警官在审问前,没有预先告诉米兰达应享有的宪法权利。最高法院在裁决中向警方重申了审讯嫌犯的规则:第一,预先告诉嫌犯有权保持沉默。第二,预先告诉嫌犯,他们的供词可能用来起诉和审判他们。第三,告诉嫌犯有权请律师在受审时到场。第四,告诉嫌犯,如果请不起律师,法庭将免费为其指派一位律师。这些规定后来被称为"米兰达法则"2023-07-13 04:02:182
你有权保持沉默 的整句话是怎么样的
“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么你所说的一切都能够用来在法庭作为控告你的证据。你有权在受审时请律师在一旁咨询。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的话,法庭会为你免费提供律师。你是否完全了解你的上述权利?” 这句话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也称“米兰达告诫”,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讯问时,有保持沉默和拒绝回答的权利。这一告诫的形成,缘于美国的一个案例。 事情是这样的:米兰达是一个青年,他在1963年被亚利桑那凤凰城警方以绑架和强奸一个18岁弱智少女罪名逮捕。他在警察局接受了两小时的讯问后,签下一份坦白文件。但是事后,他又说并不知道“宪法第五修正案”赋予了他沉默的权利。也就是说,米兰达不知道自己有沉默权,也不知道自己有取得律师帮助的权利,而警察也没有告诉过他。他的律师在法庭上抗议说,根据宪法,米兰达的坦白不可以作为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的证据。虽然宪法修正案已经存在了近200年,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司法一直沿用历史上传下来的原则:要是嫌犯“自愿”作出的坦白,就可以递交法庭作为证据。并不强调警察必须告知嫌犯他有什么样的权利。“自愿”而不是强迫,是那个时候惟一的标准。所以,米兰达的坦白还是作为主要证据,在法庭上将他定了罪。他被判了20年监禁。他以自己“没有被告知权利”作为理由,一路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接受最高法院的复审。 1966年,沃伦首席大法官主持的最高法院作出裁决,指出公民在接受讯问以前有权知道自己的宪法第五修正案权利,警察有义务将它告诉嫌犯,告知权利之后,才能讯问。因此,米兰达一案被宣布无效,发回重审。 从此以后,如果美国警察在抓人的时候忘了这几句关键的话,那么人犯所作的一切供词在审理时都将被判无效,而最终人犯也可能会被法庭放走,因为他的权利在逮捕时受到了侵犯。自1966年起,美国所有的警察在讯问嫌犯以前,都必须将“米兰达警告”先告诉嫌犯,不管警察那时候是多么忙乱,多么匆忙,心情多么不好,形势是多么紧张。这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的由来。 米兰达一案发回重审的结果:最高法院作出米兰达一案裁决以后,米兰达一案重新开庭,重新甄选陪审员,重新递审证据。米兰达本人原来的坦白当然是不能用了,幸好检方找到了新的证据。米兰达曾经跟以前的女朋友吹嘘过自己的犯罪经历,警察找到了这个女朋友,她在法庭上作了证。米兰达再次被判定有罪。1972年,米兰达获假释出狱。1976年,34岁的米兰达在酒吧里与人争执斗殴,被刺身亡。警察逮捕了一个刺杀他的嫌疑犯。在讯问开始前,警察向嫌犯传达了“米兰达警告”,嫌犯选择保持沉默,但警察还是依法将其起诉。2023-07-13 04:02:4810
呈堂公证什么意思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呈堂供证”。我相信你是在观看欧美或香港影视剧时,并且是在逮捕人犯时,向嫌疑人宣布他的权利时候了解到这四个字的。它来源于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即“米兰达”规则----每个人都不能自证其罪,因此你可以保持沉默,但是并不排除你自愿讲述一些事实,我需要向你说明的是:它们有可能作为法庭证据,即“呈堂供证”。我国在长期法律规定的进步与发展中,也逐步接受了这一通行于西方的执法原则,我国法律规定:“仅有口供,不得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事实上就是上述精神的重要体现。如有其他疑问,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富贵农庄”,以资进一步解答。2023-07-13 04:03:141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 .证据的概念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刑事诉讼证据,使指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1]。从上述对刑事诉讼证据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刑事诉讼证据具有三个本质特征之一,即是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合法性则是指对证据必须依法加以收集和运用而言的,是证据具有法律效力的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它既关系到证据的证据能力问题,更关系到证据的证明力问题,即证据的证明作用和价值,因此,要作为诉讼证据,必须具有合法性这一特性,不具有合法性的证据,则不具有证据能力,不具有可采性。 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 什么叫“非法”,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按《牛津法律大辞典》解释,非法是“指与法律相抵触、没有确切含义和后果的笼统概念。它可能指确实违反法律或是指被禁止的、应受惩罚的或犯罪的行为。或者也可能仅仅指违反法律义务,或与公众政策相悖且无法强制执行的行为。” [2]非法证据简单来说就是违反法律规定所收集和运用的不合法律规定的证据,在界定的过程中,非法证据有广义及狭义之分。狭义非法证据是针对收集证据的方法或程序而言的,而我国刑事诉讼法仅就狭义非法证据而言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在收集证据过程中,如果违反或者是不符合这些规定的,则取得的证据被视为非法证据 。广义非法证据包括:收集和运用证据的主体需要合法,每个证据的收集程序需要合法,证据必须需要具有合法形式,证据需要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一概念(Eclusionary Rule of IllEegally Obtained Evidence)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侦、控、审判机关采用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证据采纳,不得作为审判的依据。 (二)、 历史渊源 1 .纠问式诉讼模式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关系 纠问式诉讼模式是封建社会中后期所极度流行的诉讼制度。纠问式诉讼的本质特征就是法官主动依职权追究犯罪,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不分,集于法官一身,原告人和被告人都没有诉讼主体地位及权利,被告人更加是只承担诉讼义务的被追究的客体,属于被追查及拷讯的对象,诉讼中非常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口供被称为“证据之王”。为取取口供,立法者和司法者都视刑讯为必要的追讼手段,在法律中加以明确的和详细的规定,并在司法实践中广泛适用,甚至成为追讼活动的中心环节。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纠问式诉讼模式使刑讯取证合法化,这与近代所倡导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精神是背道而弛的。 2 .近代西方典型国家 (1)美国 [3]。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早是起源于美国,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1914年通过对威克斯诉美国案审理,案后正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美国联邦法院的刑事追讼中适用,后来通过一系列的判例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扩大到各州法院刑事诉讼中适用,一直持续到今天。尽管期间遇到一些阻力甚至来自国会的阻力及压力,但都未能动摇该规则的运用。不过,与最初形成该规则时的内容相比,内容得到了不断补充与完善。 1914年,在威克斯诉美国案中,在没有逮捕证的情况下警察在工作地点逮捕了被告人,后来警察又在没有搜查证的情况下,对被告人家中进行搜查,并获得了被告人犯罪的相关证据材料。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警察无证搜查和扣押被告人的信件与财产,违反了密苏里州的宪法以及美国联邦宪法第四、第五修正案,联邦最高法院从对宪法的维护和对公民宪法权利保护的角度来考虑,认为必须排除使用非法方式取得的证据。不过美国最初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仅仅是针对非法搜查及非法扣押行为,而且也并非每个州的法院都愿意接受这一规则,直到经过法律正当程序革命,尤其是在经过美国最高法院在1961年对马普诉俄亥俄州的审理后规定,美国各州必须遵守这一规则。不过这些都还仅仅只是针对非法搜查得到的实物证据而言的,使非法获得的一切证据都予以排除,则是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即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而得以确立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确立了米兰达警告规则(或被称为米兰达规则)。由于米兰达规则已不再是仅仅针对警察机关的搜查行为而且还针对警察机关讯问行为,故可以说伴随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例的不断丰富,不断增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逐渐得以扩大,虽然这期间也产生一些争议,但是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使得该规则逐渐更加变得更加合理与完善,也变得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自美国以后,许多国家都在宪法或法律中加以规定这一规则。 (2)日本 [4]。 在日本,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通过判例所形成的规则,而并不是通过法律条文规定的规则,一般认为1978年大阪冰毒案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而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质根据,主要有三种学说,分别为规范说、司法廉洁说(或者叫司法无瑕说)和抑制效果说。日本学者田口守一认为:“应当以抑制效果说为主,同时考虑另外二种观点,在进行综合分析后再确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的标准,存在二种观点,一种称为绝对排除说,另一种称为相对排除说,相对排除说认为应依据一些条件或者情形来确定该证据是否应予以排除。对于“毒树之果”的问题而言,认为这些派生证据并非都必须全部予以排除,要依据违法的严重程度和两个证据之间的关联性来判决该派生证据是否都应予以排除。此外,对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也存在一些例外,比如必然发现例外、善意的例外等等。日本没有像美国那样普遍采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来排除某些证据的运用,但是却给了我们许多有益启示,如在判断“毒树之果”是否应当予以排除时需要在采用一定的标准衡量后才决定,这是很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与借鉴的。后来日本宪法第38条规定:“以强制,拷问或胁迫取得的自白,或者经过不适当的长期拘留或拘禁后的自白,不得作为证据”。从法律上正式确立这一规则。 (3)德国 [5]。在德国,主要是通过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的规定,来确定非法证据是否予以采用,而且把非法证据的排除,区分为两种,即指违反收集证据的禁止性规定和使用证据的禁止性规定,这两种情形来处理。如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一百三十六a条规定:“禁止使用虐待、疲劳战术、伤害身体、服用药物、折磨、欺诈或者催眠等方法讯问被指控人,也不能使用有损于被指控人记忆力、理解力的措施讯问,即使被指控人同意这样做,所得到的陈述也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不过德国刑事诉讼法典却对以其他非法方式取得的证据是否可以认定没有作出规定,因此学者们的意见不一致。但是法院以及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反对“自动”适用排除规则,而是认为应采取个案处理,不能简单的认为只要证据取得的方式非法就必须予以排除,不予采纳。德国某些学者认为对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就可以有效阻止执法人员使用非法方式取得证据的观点不认同,他们认为,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非法证据才予以排除,需要具备的条件是:“1、违法取证行为必须是损害了能从排除证据中受益的人的受到法律保护的利益;2、证据的排除须是为曾经被破坏的程序性规则所服务的; 3、这些证据除了使用违法手段外就不能取得;4、证据的排除不能与‘真实"事实处理案件这一最高利益相冲突相悖离。”对于“毒树之果”,德国法学界和法院多倾向于该派生证据具有可采性,并不像美国那样采取较多的排除。 3. 国际条约 联合国1979年通过的《执法人员行为守则》规定:“执法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应尊重并保护人的尊严,并且维护每个人的人权。”联合国《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本公约缔约各国,考虑到根据联合国宪章宣布的原则,承认人类大家庭一切成员具有平等与不可剥夺的权利是世界自由、公正与和平的基础;认识到上述权利源于人的固有尊严;考虑到宪章尤其是第五十五条中规定:各国有义务促进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和遵守;注意到世界人权宣言第5条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7条都规定不允许对任何人施行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并注意到大会于1975年12月9日通过的保护人人不受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宣言,希望在全世界更有效地开展反对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的斗争";“就本公约而言,“酷刑”系指为了向某人或第三者取得情报或供状,为了他或第三者所作或被怀疑所作的行为对他加以处罚,或为了恐吓或威胁他或第三者,或为了基于任何一种歧视的任何理由,蓄意使某人在肉体或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痛苦的任何行为,而这种疼痛或痛苦又是在公职人员或以官方身分行使职权的其他人所造成或在其唆使、同意或默许下造成的。纯因法律制裁而引起或法律制裁所固有或随附的疼痛或痛苦则不包括在内”。世界刑法学协会第15届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刑事诉讼中人权问题的决议》第10条明确规定:“任何侵犯基本权利的行为取得的证据,包括由此派生出来的间接证据,均属无效。”联合国以上公约表明,尊重和保障人权,禁止刑讯逼供,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成为当前各国刑事制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和世界潮流。 二、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诉讼价值 (一)、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相关价值的关系 1 .与人权的关系 联合国1979年通过的《执法人员行为守则》规定:“执法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应尊重并保护人的尊严,并且维护每个人的人权。”美国宪法修正案 [四]规定:“人民保护其人身、住房、文件和财物不受无理搜查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除非有合理的根据认为有罪,以宣誓或郑重声明保证,并详细开列应予搜查的地点、应予扣押的人或物,不得颁发搜查和扣押证。”我国2004年修改后的《宪法》第33条第3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就要求刑事司法中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办案,因为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调查取证行为会侵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会侵犯人权。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使得司法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要求,进行收集和运用证据行为,从而为从源头上为人权的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最大限度减少侵犯人权的事件发生。美国学者费雷德认为: “如果审讯机会的获得没有遵循法律程序,那么从嫌疑人处获得的供述将被禁止使用,而不管它在其他方面的自愿性。” [6]雷德的观点说明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人权保护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是对立的关系,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的原因是侦查机关取得证据的行为有时会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尽管取得的证据可能是真实的,证据之间具有相关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非法证据是否应予排除,实际上是法院必须在保护公民权利与查清案件事实之间作出正确地价值选择,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如果采用极度严格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则有可能会放纵犯罪;如果不予排除这些非法证据,则又无疑可能会放纵甚至是鼓励支持侦查机关大量采用非法方式来取得证据,从而使公民基本权利不断遭到侵害。虽然采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可能会出现在部分案件中放纵犯罪的结果,也可能出现审判结果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情形,但放纵一个(或一些)罪犯总比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更符合正义理念一点,不能因为惩罚一个罪犯就放弃给予保护权利的法律制度。在非法证据排除的制度的适用上,应当结合我国当前的法治观念以及人权观念,合理确定应当排除的标准及适用情形,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与公正的关系 公正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首要的价值目标。在各种社会公正中,社会体制和社会基本机构的公正无疑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公正。罗尔斯认为:“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者更准确地说,使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的权益之划分的方式。” [7]司法公正在社会公正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司法屏障,是体现社会公正的窗口,是司法机关的灵魂及生命线。司法公正,分为程序公正及实体公正两个方面。程序公正,又指过程公正,指诉讼程序方面体现公正。司法公正,不仅仅要体现实体公正,更要体现程序公正,在英美法系,整个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主要是关于程序的规定,关于限制国家公权力的规定,只有实现实体公正及程序公正,才是真正的司法公正。在程序公正以及实体公正发生冲突的时候,必须优先考虑程序公正。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正是程序公正的典型体现。 3 .与法律正当程序的关系 正当法律程序是美国宪政的重要法律基础,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正当法律程序自身的理论,而且促进了宪法以及宪政的发展。正当法律程序内涵如程序本位、对权力的程序制约等观念,正如上面所知,法律正当程序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很大的关系。美国宪法修正案 [五]规定:“非经大陪审团提出报告或起诉,任何人不受死罪或其它重罪的惩罚,惟在战时国家危急时期发生在陆、海军中或正在服役的民兵中的案件不在此限。任何人不得因同一犯罪行为而两次遭受生命或身体伤残的危害;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证其罪;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非有恰当补偿,不得将私有财产充作公用。”美国宪法修正案 [十四]第一款规定:“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合众国管辖的人,均为合众国和他所居住的州的公民。无论何州均不得制定或实施任何剥夺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无论何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亦不得拒绝给予在其管辖下的任何人以同等的法律保护”。美国联邦宪法第五以及第十四条修正案规定,便是著名的正当法律程序条款的规定,它是美国法律精神的本质所在。正如美国著名法官卡多佐所指出的:“不经正当法律过程,无人应被剥夺自由,这是一个最具普遍性的概念。”“当今世界任何一个追求文明与进步的民族,都应该有他们自己的正当程序,尽管他们也许并不使用‘正当程序"这个称谓”,“这是当今世界的任何一种司法制度须臾不可缺的东西。” [8]这说明法律正当程序是司法公正所必需的,它体现的是程序正义,它是任何公民合法权益获得非常有效保证的更本性保证。 (二)、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自身的价值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自身的价值,既是指这一排除规则在具体运转过程中所要实现的价值目标,又是指人们据以评价和判断这一规则是否正当、合理的价值标准。康德指出:“除非一个人已犯有当罚之罪,否则就不应当对其定罪处罚” [9]。非法证据的取得往往都是假定当事人有罪,实行有罪推定,以牺牲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为代价的,往往会造成大量的冤假错案,佘详林杀妻案就是非法取证的严重后果的典型表现。这种违法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人权,还浪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无助于实体公正的真正实现。美国学者泰勒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公正的程序比不公正的程序能够产生更加公正的结果。” [10]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程序公正的重要体现,在坚持程序公正的前提下,它有助于规制司法机关的调查取证行为,最大限度的实现实体公正,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法官在庭审过程中发现部分事实不清,则单独从事庭外调查,并收集到对被告人不利的新证据,并且在裁判时,将这些证据直接作为对被告人定罪的主要依据。这样,法官能够发现许多侦查部门未取得的证据,并使有罪的人受到追究,实现了实体正义。但是,法官没有给予诉讼各方对其收集的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的机会,剥夺了那些与案件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有效参与裁判制作过程的机会将这种未经质证的证据视为合法证据予以采信的程序却是不符合现代法的精神的 [11]。这种不受任何制约的程序,严重损害了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尤其是被追诉的人的权利。 三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范围 各国国情不同,因此对用非法手段说获得的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以及在非法获得的证据基础上获得的证据(即所谓的毒树之果)是否采用的态度,各国存在很大的差别 [12]。 (一)、对以非法方式获得的言词证据的排除 由于非法言词证据往往是采用刑讯逼供等野蛮手段获得的,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尊严,健康,甚至生命等自然人最为重要的基本权利,因而各国对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言词证据通常都采用非常严厉的态度,要求一律予以排除,不予采纳。 1.英国。18世纪末期,英国通过判例确立了被告人的非任意性自白的排除规则。根据这一排除规则,被告人自白是否具有可采性的条件在于它是否完全自愿性。现代的英国法律和司法实践中,非任意性自白问题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之一,且与以往的判例相比,发生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变化:(1)、以成文法的形式将非任意性自白的排除规则在立法上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化。如《法官条例》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部分或全部认罪的自白可被起诉方用作指控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只要它是自愿的;即证据不是因为被告人被不公正地对待、被司法机关威胁、压制或希望得到好处获得。”(2)、该规则相关的非法取证手段的规定内容也比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规定不仅以刑讯逼供、暴力威胁手段取得的自白应当被排除,而且侵犯律师在场权所获得的自白也应予以排除。(3)、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自白排除的范围也呈扩大趋势。司法实践中警察在讯问时如果未作同时记录,或未将讯问笔录交给被告人阅读以及签名,也可能导致所定之罪被上诉法院撤销。英国对非任意性自白排除规则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最初将被告人非任意性自白予以排除,则是为了确保自白的真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刑事诉讼被告人的权利越来越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因此该规则的价值和理论基础就从实体真相的发现转向了对被告人沉默权的保障和维护上来。对非法证据的采用是否会对程序公正产生不利影响,也因此成为对非法获得的自白首要的考虑问题。英国1984年《警察与刑事证据法》第76条规定了对非法取得的被告人供述采取自动排除的原则。这部法律在秉承英国普通法规则精神的基础上,对言词证据的处理,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确立。 2.美国。对被告人非任意性自白的排除规则起源于英国,但自产生不久后就为美国所移植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美国宪法第4 条修正案规定:“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得在刑事指控中作为证明有罪的证据采纳”。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无论何州,不得指定或施行剥夺合众国公民之特权或特免的法律;亦不得于未经正当法律手续前使任何人丧失其生命、自由、或财产。”这一规定被联邦最高法院作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宪法依据而引用诠释。通过1914年的weeks v. v.s案,1961年mappov.ohio案,进一步完善了该规则。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为制止使用通过侵犯公民的宪法性权利的手段而获取有罪供述,通过判例的形式确立了一系列的证据可采性规则,并通过这些规则确立了非任意性自白的判断标准,那就是自愿的自白应当是自由意志和正常智力的产物,如果违反这一原则的无疑就是非任意性自白。美国的非任意性自白规则经历了从相对宽松到严格的发展过程。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被告人自白仍以“任意性”为限,在之后,最高法院的判例则说明了有关自白法则的争议由“供述的任意性”转向“程序的违法性”,即是指如果自白为联邦官员在延长被告拘禁期内所得或侵犯其律师帮助权或未遵守沉默权告知规则,不问此项自白是否可信与自愿,联邦法院都将不予采用。 3.德国和日本及意大利。《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36条a(一)规定:“对被指控人决定和确定自己意志的自白,不允许用虐待、疲劳战术、伤害身体、服用药物、折磨、欺诈或者催眠等方法予以侵犯,只允许在刑事诉讼法准许的范围内实施强制。禁止以刑事诉讼法不准许的措施相威胁,禁止以法律没有规定的利益相许诺。”同条(二)规定:“有损害指控人记忆力、理解力的措施,禁止使用。”同条(三)规定:“对违反这些禁止所获得的陈述,即使被指控人同意,也不允许使用。”日本《刑事诉讼法》第319条第1款规定:“强制、拷问或胁迫获得的自白,因长期不当拘留后作出的自白及其他非自愿的自白,不能作为证据。” 意大利1988 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典第191条规定:“在违反法律禁令的情况下获得的证据不得加以使用。说明大陆法系国家,对以非法方法获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均持否定态度,认定其无证据效力,不视为定案依据。” 对以非法方式获得的言词证据的排除,还得到了有关国际条约的认可。如联合国大会1984年12月10日第39/46 号决议通过并开放供签署的《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第15条规定:“每一缔约国应确保在任何诉讼程序中,不得援引任何业经确定系以酷刑取得的口供为证据,但这类口供可用作被控用酷刑者刑讯逼供的证据。” (二)、 对以非法方式获得的物证的排除 在对待非法获取的物证的法律效力问题上,由于法律传统的差异很大,以及为适应国内政治需要以及在不同时期犯罪率的变化,各国存在着不同的诉讼理论及立法抉择。各国或有的地区对非法证据取得的实物证据的排除存在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全部排除;二是原则上排除,设置若干例外;三是由法官自由裁量排除。 第一种方式主要是意大利和俄罗斯采用。如《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低91条“非法获取的证据”规定:“(1)在违犯法律禁令的情况下获取的证据不得加以使用;(2)可以在诉讼的任何阶段和审级中指出上述证据的不可使用性。” 第二种方式主要为美国采用。 在美国,从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利益的角度考虑,较为彻底地适用非法物证排除规则,宪法第4条修正案的规定为依据,联邦最高法院通过一系列判例确立了这一规则,并在1961年将该规则适用于各州的刑事程序中去,但是在八十年代初之后,由于犯罪浪潮的不断冲击,美国最高法院修正了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上的强硬立场,增加另外几项例外。如 “善意例外”原则和“必然发现”原则。九十年代初又增加了“独立来源的例外”、“因果关系削弱的例外”、“质疑例外”三项原则。不过事实上,目前美国刑诉法理论界对这一规则仍争论不休。 第三种方式则为英国和德国及日本等国家采用。大多数国家对非法取得的实物证据的排除都采用这种排除方式。在德国,对于非法取得的实物证据,则以“利益权衡”的原则加以处理,即对于侵犯人格尊严和人的自由所取得的证据应予以禁止采用;但对于严重的刑事犯罪,即使是由于非法搜查、没收、扣押取得的证据,其是否应予禁用,应当基于各种利益的比较和权衡做出决定。 而对于违反法定程序搜查和扣押取得的证据是否具有证明力的问题,日本宪法以及刑事诉讼法没有明文规定,而是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日本最高法院在1978年审判的一起吸毒案中,认为排除违法收集的证据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收集证据的程序上存在着严重抹杀令状主义精神的重大违法情况;第二,如果许可违法收集的证据物件作为证据使用的话,将不利于将来抑制违法侦查。 在英国,对于以非法搜查、扣押或类似行为取得的证据并非都完全加以排除,而是要求法官通过对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后行使其自由裁量权来进行。法官在排除某一证据的可采性时,必须对该证据的证明价值,以及它对诉讼的公正性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加以权衡比较。法官在行使这种自由裁量权时需要把握的尺度是:保证被告人获得公正的审判,并排除所有严重妨碍被告人获得公正审判的证据,不得加以适用。 (三)、 对“毒树之果”的排除 毒树之果(Fruit of poisonous tree)中“毒树”,指的是违法说收集的证据;毒树之果是以违法所收集的证据为线索进一步所获得的证据。对毒树之果的排除,各国做法存在很大差异。如美国虽然采取排除原则,但最高法院在有关判例中确认了所谓“独立来源例外”(independent source)和“稀释例外”(attenuation )及“最终或必然发现的例外”三个例外。英国采取了“排除毒树”, 但“食用毒树之果”的原则。即虽排除被告人供述这一事实但并不影响从该供述中发现的证据的可采性。对于其他所有非法的或不公正证据的排除,则要由法官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并通过行使其自由裁量权来进行。在德国, 对通过明确禁止行为所获的证据能否采用的事实,学者众说纷纭。多数人意见认为应禁止利用,否则证据禁止这一规范就不易被实行。但是在某些州高级法院判例中也有适用的情况,联邦法院的某些判例倾向于认为应禁止利用,但并没有明示其意见。日本在司法实践中, 下级法院一般仍根据最高法院的既定标准加以掌握,肯定与否定派生证据的证据能力的判例均有出现。2023-07-13 04:03:221
为何美国的法律都以人名为其命名
1、这一种社会现象于美国的文化素养以及其社会根源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美国建国有华盛顿,因此其首都一直以华盛顿命名,是一个典型意义的事件。2、美国向来尊重个人的权利和注重对私人名誉的保护,以个人名义命名已成为对个人尊重的象征,以表对个人的尊重和重视。也是为了纪念对美国做过贡献的人。3、一些人与某些重大事件有关,为了让后人永远的将这些事件或教训铭记于心,从而让这些名字长留在人们的心中。4、1932年关于犯罪个数的布洛伯格规则(Blockburger Rule);1963年确定重罪被告人有律师援助权的吉迪恩规则( Gideon Rule );1964年关于获得陪审团审理的马歇尔权利( Massiah Right);1966年确定被告人沉默权的米兰达规则( Mirranda Rule);1967年确定搜查中的隐私权标准的凯茨规则( Katz Rule);1968年关于构成限制人身自由标准的特里拦截(Terry Stop);1969年关于上诉双重危险标准的皮尔斯原理(Pearce Principle);1974年关于上诉权的布兰克来吉原理(Blackledge Principle);1978年关于证据不足之标准的伯克斯原理( Burks Principle);1980年关于构成扣押的标准的门登豪测试( Mendenhall Test);1984年关于证据排除例外的里昂规则(Leon Rule)。2023-07-13 04:03:434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什么意思
就是主动交代了自己犯罪就会宽大处理,如果不老实交代自己犯罪问题就严肃处理,甚至会加重刑罚2023-07-13 04:03:533
自证其罪的历史渊源
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最早起源于英国,人们关于这一规则的斗争历经了数百年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英国12世纪的早期。根据中国政法大学易延友博士的考证,在1066年诺曼征服英国后,结束了英国法律不统一的状态,为了实现司法权的集中,威廉要求原有的司法机构根据国王的令状并以国王的名义进行审判,以防止其权力的扩大,同时又建立了由僧侣贵族及高级官吏组成的“御前会议”。起初,它只在国王安宁受到重大威胁而各地法院又无法满足正义的要求时才行使最高审判权;后来,它的司法职能受到重视,逐渐从中分离出一系列专门机构,分别行使皇家司法权,其中包括王座法院,这些法院的权力有所扩张。而当时在英国,教会是一个较有影响的政治组织,教会法院对教徒之间的纠纷有“专门”的管辖权,教徒之间的争议不得诉诸于普通法院。在这种纠问式程序下,法官享有极大的职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享有任何诉讼权利,他们仅是被审讯和被拷问的对象。当时,英国的教会法院还设计了一套特殊的宣誓程序,这种宣誓程序要求被告人必须忠实地回答所有针对他提出的问题,由于当时被告人不会被告知指控他的具体内容,也不知道反对他的证据到底是什么,所以在这种程序下,无论他怎么回答,都有可能被歪曲成证明他有罪的含义。如果他拒绝宣誓,或者未能提供受欢迎的可采性证据,他都将被判罪处刑;如果他未能说出真相,他还得承受被判伪证罪的风险,所以,一旦被告人进入了宣誓程序,他基本上是在劫难逃了。当时的普通法院就是以此为借口来反对教会法院的,普通法院的法官们签署反对宗教官员主持的诉讼程序的人身保护令,来抵制教会法院的越权,后来一系列反对“宣誓程序”的成文法相继出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了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的萌芽。美国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问题专家莱纳得·利维,在他所写的《第五修正的起源》一文中也指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是在两种对立的刑事诉讼制度的斗争中产生的,一边是支持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普通法,它逐步形成发展了不得被强迫回答可能导致自我归罪的权利(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另一边是罗马法传统以及适用审讯制度的英国教会法庭,它的执法者们强烈反对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后来随着王权的兴起,普通法院在反对教会法院“宣誓程序”的同时,却相应发展出了自己的纠问程序,其中也包括纠问誓言的使用,这些经常体现于王座法院、星座法院和高等委员会的行为当中。这些法院受王室的直接支配,所以它们也经常运用誓言的纠问程序来迎合国王的主张。在1568年,普通上诉法院的首席大法官戴尔在赐于一个被迫宣誓者以人身保护令时,他第一个公开反对在王室法院中进行这种宣誓,并提出了一句响亮的口号:“任何人都不得被强迫提供反对他自己的证据”——这成为之后人们在赞同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时乐于称道的一句名言。之后,当清教徒托马斯-卡特被指控犯有信仰上的罪行时,他认为进行宣誓是对一个人隐私的侵犯,也是对一个人良心的侵犯,还是对宗教教义的违反。不久,普通法和英国《大宪章》成为反对宣誓的首要理由。一位备受尊重的律师兼议员詹姆斯-莫里斯就认为,纠问誓言违背了普通法规则,也违背了《大宪章》第29条,因为该条宣称,刑诉程序应当由议会制定的法律来调整。据此,英国议会于1534年宣布禁止使用宣誓这种审判方式,同时取消了1401年以来允许教会法院中的主教使用纠问技术的法律,这些都反映了英国议会与国王之间的斗争。最后,议会取得了初步胜利,在17世纪初叶,英国法律朝着限制使用宣誓和纠问程序并确认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的方向发展,当然,这也遭到了纠问程序的报复,“李尔本案件”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个案件的基本情况是:李尔本这个人,一生中曾多次受到过刑事指控:第一次是1637年,因为政治犯罪在星座法院受审,最后一次是因为叛国罪在普通法院受审(开始于1694年)。李尔本的名声主要来自他在最后一次审判中进行的精彩辩护,即主张被告人应当获得辩护律师的帮助,以及陪审团应当同时裁决事实和法律问题;与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有关的案件则是他第一次受审的审判。在这次审判中,李尔本因为涉嫌输入煽动性书籍进入英国,而遭到星座法院的指控,在审判中,李尔本对星座法院的指控予以否认,同时要求与控告者当面对质,并拒绝宣誓或回答任何“无礼的”提问,以免自己因回答这样的问题而受到伤害。具体地说,在这次审判中,李尔本主要是在两个地方行使了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一是在“罪状认否程序”中,他宣称:“根据英格兰的法律,我不回答任何不利于我或关于我的问题”;第二次是在主审的凯博法官要求他辨认笔迹时,他拒绝看控方提交的文件,并且再次主张不回答任何问题,反而要求控方先证明其犯罪。当时,星座法院不光不采纳他的要求,反而以此为由于1639年判决他藐视法庭罪,并将他投进监狱,同时对他处以肉体上的刑罚。李尔本在遭受鞭打时,他向一大群富有同情心的人宣讲纠问程序的坏处。正是李尔本这种大义凛然的态度,赢得了民众的同情与支持,使舆论倒向议会一方。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议会掌握了政权,并于1641年议会宣布李尔本案件的判决不合法,废除了星座法院和高等委员会,并且禁止在刑事案件中使用“依职权宣誓”。又过一年后,一个由12名盎格鲁主教组成的代表团向由清教徒控制的议会起诉,呼吁国王保护他们在上议院的豁免权,在这一案件的审理中,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被人们所主张;1688年,国王詹姆斯二世起诉七个主教违抗他关于取消所有反对极端主义法律的命令,在这个案件中,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在英国牢牢地站稳了脚跟。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自1688年在英国正式确立后,1848年通过的《约翰杰维斯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必须被告知在审判前的调查程序中有权拒绝回答问题,并且警告他,他在审判前审讯中所作的回答可以在审判中用作不利于他的证据;1898年通过的《英国刑事证据法》也规定,被告人在审判中享有不被强迫提供不利于自己证据的权利;1912年制定的《法官规则》也再次确认警察在讯问犯罪嫌疑人之前,必须告知他享有保持沉默的权利,否则因此而作的任何供述并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里的“法官规则”在英国既不是法律也不是法官作出的判例,它是应警察部门的要求,由王座法庭的法官们制作的关于审讯犯罪嫌疑人程序的指南,对于警察的讯问行为具有实际上的约束力。这一规则在1912年制定时只有4条,1918年追加5条,1930年后又作过多次“补充说明”,1964年“法官规则”经过全面修改,与“补充说明”一起以内务部规章的形式公开发表,成为1984年《警察与刑事证据法》制定以前,指导警察审讯犯罪嫌疑人活动的基本准则。在这些“规则”当中,都有关于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的规定。也就是说,“法官规则”在英国1984年《警察与刑事准据法》制定之前,具有实际上的法律效力,而在“法官规则”中又有大量的有关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的规定。在美国,尽管其最先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美国正式确立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却不能说完全是受英国的影响。因为最先到达美洲大陆的人,大多是清教徒或者是被英国法院判刑的人,所以他们对自身的处境有切身的体会,坚决主张享有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这也是后来美国把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作为一项宪法原则的重要原因。由于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不同的州也都有各自的“宪法”,所以到1780年代的时候,已经在九个的州的宪法中明确规定了“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也就是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即使后来通过的的人权法案,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规定。美国宪法第五条修正案明确指出:“任何人……享有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后来的“米兰达规则”也就是从此发展起来的。后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一系列判例,对这一宪法修正案进行了解释,它的主要内容有:(1)这一特权仅适用于刑事案件,它不仅包括实质上的导致自我归罪的陈述,而且包括所有可能导致自我归罪的其他证据;(2)这一特权不仅能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主张,而且能为证人所主张;(3)这一特权不仅可在侦查程序中主张,而且可在审判过程中主张;(4)这一特权限于为本人利益而主张,不能扩大适用于他人利益;(5)这一特权只适用于自然人,不适用于法人等。而且,这一宪法的权利在各州中也可得到了适用实施,按照华尔兹先生的接受,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在各州适用中起关键作用的一个案件是发生于1964年的马洛伊诉霍根一案。在此案中,马洛伊这个人,以前曾在一个赌博的指控中被认定有罪,在他服刑之后,一位受法庭委托正在进行赌博活动调查的人将他传唤并询问,当调查人所问的问题涉及到马洛伊被判罪的事件时,马洛伊以“这可能归罪于我为理由”而拒绝回答,任命该调查人的州法院以“藐视法庭罪”对他判了刑。对此,马洛伊不服,上诉到最高法院。美国最高法院最终推翻了该下级法院的判决,认为调查人对马洛伊提出的问题与他曾犯过的罪相牵连,马如果回答将“可能会构成那足以使(他)与近期的犯罪联系起来的证据链中的一环,而且他可能仍会为该犯罪而受到追诉”;同时,最高法院还裁定:不仅各州法院要像联邦法院一样尊重宪法第五条修正案的特免权,而且各州法院在适用该特免权时遵循联邦的标准。该法院对“联邦标准”的描述为:“所提供的特免权不仅涉及那些本身会支持有罪判决的回答…… 而且同样包括那些会构成起诉所需证据链之一环的回答”。正是通过这一判例,美国确立了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可以通过联邦第宪法十四条修正案规定的正当程序而适用于各州。另外,在英美法系的其他国家,也相继确立了这一规则,例如,1982年加拿大通过的《权利与自由宪章》第7条就规定:每个人都有生存、人身自由和安全的权利,除非“依据基本正义的原则”,不得剥夺,据此,加拿大最高法院的判例认为,在警察拘捕后的讯问过程中保持沉默的权利,是《权利与自由宪章》所规定的“基本正义”原则之一,并指出:“刑事诉讼中或许唯一最重要的组织原则是被追诉者不得被强制协助对自己的指控”。法国属于大陆法系的典型国家,大陆法系国家对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的规定表现出以成文法典为核心的模式与特点。具体说来,在传统上,法国奉行的也是一种纠问主义的诉讼模式,它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有“如实陈述”的义务,否则法院可判以“虚言罚”或者“不服从罚”,并且当时明确赋予司法机关为了获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而对其进行拷问的权利。虽然法国1789年公布的法律,效仿英国而废除了对被告人要求宣誓后进行讯问的规定,但是1808年通过的《治罪法》又规定,法院可以为发现真实而采取一切方法,并以此为根据实行预审及法庭审判中的讯问被告人的作法。直到1897年,法国才通过新的法律,要求在预审法官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必须明确告知其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和律师在场权。现在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已成为法国的一项刑事诉讼原则,除有关被追诉者的身份事项外,他们没有必须回答警察、检察官或者预审法官提问的义务,被追诉者在审判中也可以根据本人的意愿保持沉默,无需担心而因此会受到处罚。1993年修正的《法国刑事诉讼法》第114条、第116条、第128条和第133条,规定了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相关规则。在德国,于1994年10月28日修改并于1994年12月1日生效的《德国刑事诉讼法典》,基于对二战中纳粹暴行的反思,该法典专设了“第十章、讯问被指控人”的规定,在这一章中,第136条第一款对又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作了专门规定:“初次讯问开始时,要告诉被指控人所被指控的行为和可能适用的处罚规定。接着应当告诉他,依法他有就指控进行陈述或者对案件不予陈述的权利,并有权随时地,包括在讯问之前,与由他自己选任的辩护人商议。此外,对他应当告知可以申请收集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在对此适当的情况中还应当告诉被指控人可以用书面陈述。”从而确立了讯问人员在初次讯问被指控人时所应当坚持的严密的“告知”义务,比如应当告知他被指控的事由、可能适用的处罚,以及可以收集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等,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告知被指控人“有就指控进行陈述或者对案件不予陈述的权利”。按照德国学者施米特的说法,在德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仅有权保持沉默,而且有权说谎,而无须被追究伪证罪的刑事责任。对于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德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审讯人员在发问前的告知程序,按照另一德国学者的解释:“如果审讯官员没有提出这种警告,只有在能够证明嫌疑人知道这项权利的情况下,其陈述才能被用作证据”,“嫌疑人可以限定愿意回答问题的范围,可以撤回所作的回答,甚至可以对某个或者某些特定的问题拒绝回答”;在法庭审判中,审判长在审查被告人的个人情况之后,应当告知其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接下来当庭就所控犯罪事实进行审问,被告人可以拒绝回答每个具体问题,法庭不得就这种拒绝回答作出不利于被告人的推论。在日本,1946年制定的《日本国宪法》第38条中关于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的规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的压力下制定的,在此之前,日本警察一直对犯罪嫌疑人的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持敌视态度,当然这也和那时的立法规定有关:1890年的明治刑事诉讼法,一方面禁止以恐吓或者欺骗的方法获得口供,同时又规定了“讯问被告人”的程序;1922年的大正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必须给予被告人陈述有利事实的机会,但也没有明确赋予犯罪嫌疑人的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现在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不光在日本国的宪法中有所体现,而且在日本刑事诉讼法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另外,荷兰《刑事诉讼法》第29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没有义务回答警察、检察官和法官的提问,警察在有合理的理由怀疑某个人有罪时,在讯问之前必须告知他“没有义务回答问题”;如果因为警察未能提出警告而使嫌疑人的权益受到损害,或者嫌疑人受到来自警房的任何不当压力,那么由此获得的口供不得作为证据使用。意大利新《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在开始讯问前,除第66条第1款的规定外,还应当告知被讯问者,他有权不回答提问。”葡萄牙《刑事诉讼法》第61条也规定,被追诉者在刑事诉讼的任何阶段,都有权不回答有关指控他的犯罪事实或者对于这些事实的陈述内容的问题,关于受到指控的犯罪事实方面的提问,嫌疑人可以拒绝回答或者作虚假的回答,不得从其沉默中作出不利推论,也不得因其作虚假陈述而追究其刑事责任。此外,保加利亚、波兰、南斯拉夫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刑事诉讼法律”,都有关于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的规定。2023-07-13 04:04:091
被告是某个单位的情况下起诉书中被告应该写哪些内容
被告是某个单位的情况下,起诉书中被告应该写以下内容:1、被告的单位名称全称,最好与组织机构代码书上的一致。2、法定代表人的名字,联系电话。3、单位的通讯地址以及对公联系电话。扩展资料:要求再审的权利,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侮辱其人身的行为提出控告的权利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充分保障被告人行使其法定诉讼权利,同时有权依法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和搜查、扣押等(见米兰达规则)。在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可更换不符合当事人条件的被告,即通知符合条件的被告参加诉讼。如果被告不符合当事人条件,而原告又不同意更换,人民法院应该裁定驳回起诉。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此时被告即成为反诉的原告,本诉的原告即成为反诉的被告。在行政诉讼中,被告与原告法律地位平等。是指被诉称侵犯了原告的民事权益,或者与原告发生了民事权益争执,而依法被人民法院传唤应诉的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被告2023-07-13 04:04:253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从字面上理解,“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包含两个方面的政策意义:“坦白”是指嫌疑人如实回答审讯人员的提问,一个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如果主动坦白就会获得从宽处理:“抗拒”则是指不如实回答讯问,如果抗拒不交代,将被从严惩处。 但实际上,这个口号与现行法律规定和法律理念并不相符。按照刑法确立的“罪刑法定原则”,一个人因犯罪所受的处罚,只能与其犯罪事实相适应,面对侦查、审判人员调查时的坦白或抗拒态度,并非犯罪事实,也不当然构成从宽或从严处罚的理由。 《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对自首者,只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言外之意也可以不从轻或减轻处罚。换句话说,坦白并不当然意味着会从宽处理。 根据法律规定和现代司法理念,如果嫌疑人仅仅“抗拒”不说而没有其他法定的从重或加重处罚情节,对“抗拒”者也不能“从严”处罚。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口号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在当时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基本法律还没有完善的时候,这个口号对于打击犯罪特别是“反革命犯罪”有积极作用。当时新政权成立不久,犯罪较多,社会治安还不稳定,对犯罪嫌疑人实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有利于分化瓦解犯罪组织,从快侦破和打击犯罪。 但现在,“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历史背景已经远去,在强调法治的当代社会,程序的正当性和尊重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的原则,使得这一口号已经过时。 现代法治理念承认包括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内的所有人的基本人权,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不得强迫人们自证其罪”,我国于1998年签署的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也规定:“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这个观念其实很简单-人人都有保护自己的心理趋势,即便自己犯了事,也会不自觉地隐瞒或者抗拒不说-这是人类自保的天性,司法应当尊重这种天赋的人权。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提及著名的“米兰达规则”,它的核心内容是指侦查人员必须告知嫌疑人“有权保持沉默”。现在,嫌疑人与被告人的“沉默权”已经被很多国家的法律认可。沉默权的实质,就是尊重人们“不自证其罪”的权利。2023-07-13 04:04:403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是什么意思?
从字面上理解,“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包含两个方面的政策意义:“坦白”是指嫌疑人如实回答审讯人员的提问,一个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如果主动坦白就会获得从宽处理:“抗拒”则是指不如实回答讯问,如果抗拒不交代,将被从严惩处。 但实际上,这个口号与现行法律规定和法律理念并不相符。按照刑法确立的“罪刑法定原则”,一个人因犯罪所受的处罚,只能与其犯罪事实相适应,面对侦查、审判人员调查时的坦白或抗拒态度,并非犯罪事实,也不当然构成从宽或从严处罚的理由。 《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对自首者,只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言外之意也可以不从轻或减轻处罚。换句话说,坦白并不当然意味着会从宽处理。 根据法律规定和现代司法理念,如果嫌疑人仅仅“抗拒”不说而没有其他法定的从重或加重处罚情节,对“抗拒”者也不能“从严”处罚。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口号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在当时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基本法律还没有完善的时候,这个口号对于打击犯罪特别是“反革命犯罪”有积极作用。当时新政权成立不久,犯罪较多,社会治安还不稳定,对犯罪嫌疑人实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有利于分化瓦解犯罪组织,从快侦破和打击犯罪。 但现在,“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历史背景已经远去,在强调法治的当代社会,程序的正当性和尊重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的原则,使得这一口号已经过时。 现代法治理念承认包括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内的所有人的基本人权,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不得强迫人们自证其罪”,我国于1998年签署的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也规定:“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这个观念其实很简单-人人都有保护自己的心理趋势,即便自己犯了事,也会不自觉地隐瞒或者抗拒不说-这是人类自保的天性,司法应当尊重这种天赋的人权。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提及著名的“米兰达规则”,它的核心内容是指侦查人员必须告知嫌疑人“有权保持沉默”。现在,嫌疑人与被告人的“沉默权”已经被很多国家的法律认可。沉默权的实质,就是尊重人们“不自证其罪”的权利。2023-07-13 04:04:506
关于如何加强法院队伍建设的调研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的科学定位,也是党的十七大一个重要历史贡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实现与时俱进的根本保证。如何加强法院队伍建设,这是法院所面临的紧迫而严肃的现实课题。在此,自己拟想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谈点对法院队伍建设的肤浅认识,愿与大家学习交流。 一、法院队伍建设的现状 法院队伍建设历来是法院工作的核心内容,我们每年的工作安排,包括所进行的司法改革,都把队伍建设作为其中内容之一,给予了非常的重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而确保了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这些年,在法官干警“两个素质”提高方面,我们坚持不懈地抓了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今年开展进行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等,始终保持了人民法院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人民法官的坚定政治立场,广大干警修身奉法、忠于职守、开拓创新的工作热情;坚持不懈地抓了干警的学历教育、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工作,始终保持了工作能力的提高与司法需求的基本适应,确保了审判执行任务的完成;始终保持了司法体制工作机制的探索改革,推行了法警、书记官的单独系列管理和案件流程管理等,使得司法规范化建设有了推进;始终保持了领导干部、模范典型、先进人物的带头示范引导作用,使得人民法院的整体工作有序开展,赢得了普遍的好的社会评价,提升了法院形象。回顾这些,我院队伍建设工作有效推进,成效显著,总体令人高兴、振奋。但是,困难和问题也显然易见。当前,法院工作面临的形势:首先,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思想对司法提出了新期待新要求。构建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世纪前二十年立志实现的奋斗目标。作为法官,处在各种社会矛盾的风头浪尖,成为各种利益冲突的终极裁判者,就必须具备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应当说这就是法院、法官、法院队伍的本领。按照这样的要求,审视我们队伍的现状,的确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具备、不适应的问题。如近年法院系统或多或少存在的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工作态度简单、方法欠妥,尤其象耍特权、抖威风、乱作为造成的当事人缠诉缠访、重信重访、越级上访等,使得法院多了嘈杂,少了严肃,多了付出,少了收获,多了负面的评价,少了正面的赞许。其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对法院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推进,司法已实在地成为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虽在我院、我们这个特殊的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法院,各类案件受案都在下降或与以往基本持平,但就最高法院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反映的数字来看,各类案件,尤其是民商案件增幅较大,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如此,法官每年承办数百件上千件案件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如何使法官队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旺盛的战斗力、高度的责任心,按照最高法院领导讲话所透露的信息,“靠提升工资待遇目前是不可能的,靠职业素养和身份优越感来维系,作用也十分有限,靠强压强管显然也不现实”,“看来还是要靠发自思想深处的原动力支持,靠一种无私奉献精神,以此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司法的需求”。第三,新的司法改革的举措对法院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近些年,法院改革的摸索探讨从未停歇。二十年前的改革,仅局限在改革意识的树立宣扬和工作方式方法的改进或修正;十年前的改革,尤以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为最,法院改革触及到了司法理念(如无罪推定、疑罪从无)、人权保障(如金钱性取保、米兰达规则)、司法公开透明(律师提前介入)、控辩式庭审(当事人举证,法官居中裁判,“一步到庭”)、分权制衡(如“三个分立”问题、案件流程管理问题)等许多重大的司法体制机制性问题。而在队伍管理方面,人员分类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开始了书记官单独序列管理;近年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广泛宣传教育,使我们的改革有所回复,并在迂回中亦步亦趋地渐续推进,如调解制度的重申和调解手段的强化、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法官助理试点的加快、法官职业化的方向进一步明确等。所以,司法改革既使我们面临机遇,又使我们面临挑战,我们自觉或不自觉,自愿或不自愿地都要受其影响,并在这个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触动、或多或少的愉悦、或多或少的痛痒。而这些都和我们自身的素质素养相联系、和我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相因果。第四,反腐倡廉的历史性课题对法院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拒腐防变、司法廉洁是加强司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性课题。近年来,法院系统的反腐斗争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涉及腐败的人和事总体是在减少。但是,腐败问题,尤其是变种的腐败问题潜藏更深、危害更大、人民群众更为痛恨,对党的肌体的毁坏也更剧烈。如变相的索贿受贿、贪占司法资源、利用公务活动获取个人好处、干部提拔使用上的偏听偏信偏喜偏爱和各种形式的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还有直接或间接损害法官干警利益的问题等等,这些我们都会从各方面通报披露出的信息中了解到。如中纪委通报的广东、湖南、天津等地法院的一些情况,都令人触目惊心。最高法院纪检部门在分析问题成因时特别指出了四方面:一是思想蜕变、观念扭曲(广东高院的麦崇楷);二是选拔任用个人独断、把关不严,造成带“病”上岗(天津海事法院的领导);三是审判管理缺乏规范(鸳鸯判决书);四是制度管理不落实,内部监督形同虚设。试想,假如上述问题我们都能切实地注意到,并认真地加以防范,或问题有苗头、问题已出现就断然采取措施,有效地给予阻断、处理,那么,法官犯法的尴尬就不会出现,法官给法官(受到审判的法官)开庭下判的悲哀就不会形成。所以,反腐倡廉任重道远,法院只能通过教育、管理、监督、奖惩的手段来承继,法官也只能通过自身免疫力的提高来担当。第五,新类型案件的不断出现,大量的高素质法律人才加盟律师行业,使得法官的职业压力日益凸显。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律师作为一种职业已迅速得到发展。律师职业的高收益、低成本、自由化吸引了大批高素质法律人才出现在这个行业。由于这样一批人的介入,使得诉讼活动更加复杂精细,更加强调程序,更多地爱扣字眼,更多地讲法理而不是讲天理人情。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完成从只重视实体向实体、程序都要重视的转变,必须从粗线条的审判向精细化的审判的转变,必须提高自身的言辞能力来应对思维善变、口若悬河、巧舌如簧、旁征博引的律师(古称“讼爷”,品行不端的称“讼刽”、“掮客”)。同时,如何与律师打交道、处关系也成了法官的一门学问。 综上,既是法院法官队伍建设的现状,又是法官所面对的司法环境,也是今后法院队伍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二、法院队伍建设的目标 多年来,我们一直把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品德高尚作为法院队伍建设的最高目标,这是法官职业群体的特殊要求,也是我们所有的教育、管理、监督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这支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奉行“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指导思想,才能更加注重推动发展、更加注重保障民生、更加注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和谐。然而,队伍整体建设的源头还是队伍个体的建设,即人的素质塑造,也就是法官个体的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是一种实践的世俗的事业,法官就是这种世俗事业的操纵者、掌门人。因此,讨论法官标准或塑造法官个体的目标,就不能脱离社会和人类都不完美而且永远都不可能完美这样的制约因素和客观现实。也就是说法官不可能是完人,也塑造不成十全十美的完人。合格的法官并不是理想化的法官。现实中的法官都是普通人,多了点法律技能的普通人,总是生活在具体社会形态,总会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和自身条件的制约。他们不仅在智力上和能力上做不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且一定会有许多人会有的弱点。他们总会是拖家带口,不可能无比坚强,也不可能洞察一切,更不可能完全不受任何诱惑。说这些的意思,不是在为法官职业降低标准,为法官可能的违规制造口实,而是力求真实的给法官定位,从而按照科学发展的思想实现法官个体建设的目标。事实上,我以为,好法官的标准是以时空位置为前提的。魏征、狄仁杰在唐代是好法官,包青天、宋慈、寇准在大宋是好法官,而马锡五在抗战时期的延安是好法官。但他们如果都延年到今,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却不那么与时俱进的话,恐怕没人说他们是好法官。即使新近放映的有关宋鱼水《真水无香》电影中的故事和情节,如果用不同时期的司法理念去审视去认识,或许会得出种种的观点来,有的观点还可能大相径庭(如反复不断的近乎于固执的调解,与当事人或可能提起诉讼的准当事人的私密接触等)。所以,好法官的出现和存在是与现时的社会实际相依附的,历来没有,永远不可能有超越时空的法官。判断法官的最终标准必须以是否能够以当时的公正标准来解决他所生活的社会中的利益调整和利害冲突问题,从而实现那个社会所要维持的那个秩序。用更加通俗具象的标准来回答,我以为:好法官就是要拥有有知、有为、有廉的基本素质,来公正、高效地处理好案件。所谓有知,就是要有厚实的法学理论知识、实用的法律实践经验、敏锐的司法得失的总结和感悟;所谓有为,就是要主动的工作、积极的作为。能算得上合格法官的,他至少能够履行好职责;算得上优秀法官的,他在履职的基础上,还能想到他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做到他人没有做到或他人已经想到却没能做到的事情。这些好法官并不神秘,与普通法官不同的只是多想了一些,多做了一些,因而也就多得且应当多得了一些。所谓有廉,就是从内心知道自己手中的权利是职责使然的、人民赋予的、使用是有时空制限的、失当是要受到监督的、用错了是要受到良心责怪的,也就是常说的“慎权”;有廉还是要不该想到的不想,不能做的不做,不可放任的东西不予放任,也就是常说的“慎欲”;有廉还在于言行如一,不可嘴上说一套,背地里做一套,对人是一套,对己另一套,也就是常说的“慎言”与“慎独”;第四,有廉更在于始终一以贯之。廉洁是一种修养,是人打小到大,从家庭到群体到社会都要学习示范的一门课程。它还有传承性,正如河南高院法官刘天华所谈到的“法官群体中,甚或一个合议庭成员中,都始终进行着理念、智慧、能力、情感的传递和承继”。这是一个经常的但往往不为人在意的现象和问题。 综上,法院队伍建设的目标重点就是群体建设和个体建设两个方面,有着实实在在的具体要求和具体内容,最象人的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彼此关联,相互依附,都是法院全面建设的重要组成二、法院队伍建设的方法 司法工作是最具规范的工作,实体法、程序法和司法实务知识是其基本的构成。司法活动又是规律性很强的活动。因而,司法队伍建设也是与之相一致、相适应,也极具规律性的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实现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工作的新发展、新跨越,达到队伍建设的既定目标,就是要按照队伍建设的规律,找到队伍建设科学有效的方法,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地抓好队伍建设各项工作。 在队伍整体建设方面,我们最简约、最有效、最得力的工作方法是: (一)、抓好教育不放松。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高素质政法队伍,是做好政法工作的组织保障”。而高素质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思想教育工作。如今,思想政治工作有泛化、肤浅化、表象化的倾向,甚至有思想政治工作费时费力无效的悖论。处于社会生活中的人,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教育和接受着被教育,都是教育的主体和被教育的主体。只是往往我们不把在社会在单位的教育与在家庭在私领域的教育同等看待。作为法院法官,往往有国家、社会治理中的终极权力,与立法机关只制定不实施、行政机关只管理不终裁、其他机关只监督不干涉不同,我们能用司法权给予人事以生杀予夺、能用司法权调节各种社会关系、能用司法权稳定社会公序良俗。所以,如此重大的权力行使就是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实现统治阶级的主张。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就是要把“党的领导放在首位”,就是要让党的思想党的主张作为执政主体的自觉行动,自然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执政队伍的培训。人民法院就是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法院队伍建设的首位,坚持不懈的抓紧抓好,努力使人民法院工作不偏离正确方向。同时,继续抓好人民法院的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更加重视法官实务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法官的司法水平。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活动,实现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与时俱进。 (二)、抓好管理不放松。 法院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较为系统的管理工程,但也是有规可循的管理工程。首先,管理要有规范。规范是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规范难以致远。所以,建立一套“管用,实用,好用,常用”,并行之有效的制度规定,这是法院管理的第一步。其次,管理要有定力。管理的过程要持续,不能时管时不管;管理的力度要匀称,既不能过犹不及,也不能松松垮垮;再次,管理要有公道。法官的使命是公道,法官的天职是公道,法官最敏感的神经也应是公道。法官对接受的管理要知情,知情的管理不仅能够外化于形,而且能够内化于心,内化于心了就能不产生或少产生不知情下的违制违规问题。所以,对作为管理对象的法官平等对待尤为重要。这个道理完全如同生活中父母对孪生兄弟姐妹的衣着吃用力求一致一样。 (三)、抓好监督不放松。 权利需要监督,司法权力的特性决定了司法权力更需要监督,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利极易异化,极易滋生腐败,这已是各方面都有的共识。眼下,法院面对的监督很多,具体的有:人大方面的立法监督,政协机关的视察评议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上级法院的审级监督,还有纪检机关的党内监督,外加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可以说,全社会都在关注司法、评价司法、进而影响着司法。而我们的口号或者期望也是积极争取、虚心接受监督,这对促进司法公正,防止司法腐败,保持司法清廉都有着积极而正面的意义。但是,这些监督毕竟是间接的、有限的,有时也会是错位的(近年,不当的舆论监督,曾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影响)。事实上,最及时、最到位、最直接、最有效的应是我们内部的监督,包括案件的流程管理、案件审前审中审后的跟进评查、还有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外部的监督,我们只能争取,不能掌控,而内部监督,近在咫尺,完全可以作为。监督工作抓好了,案件处理就不会走样,违法违纪问题就不会出现或少有出现,我们的法官队伍就会永葆政治本色,立于不败之地。 在法官和干警个体素质训养提高方面,我们既要有整体的促进和带动,更要有本身的自觉和坚持。多年来,我们几乎所有的干警都是通过这种促进和自觉,实现了学历提高、知识增长、能力增强、素质提升、形象改变的革命,完成了理念、信仰、意识和节操、情愫、世界观、价值观的或多或少的置换,完成了由律法的门外汉到司法的行家里手的转变。但这种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所以,自身素质的塑造提升是也应当是一个永无止境、与时俱进的渐进过程。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同志都是恪守这样的信念,秉持这样的精神,在不断地发展、跨越、提高。 那么,自身素质的训养应从何处着手、哪里使力呢?关于这一点,《法官法》、《法官职业道德规范》、《公务员法》等有规定,我们可以依据,上级机关和领导提出的各种要求都有涉及(如“六个意识”、“三个一”:一面旗、一片情、一团火),充分说明了法官素质要求的多样性。但不管这么说,法官应具备常人所应有的基本素质,外加作为法律人所应有的基本素质。通过观察和体会新时期人民法官的优秀分子,如宋鱼水、李增亮、胡振华她们的司法足迹,包括我们身边的劳模、先进、立功受奖的许多人物,我们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一个好法官爱民如子、执法如山、清廉如水的思想品质,感受到一个好法官嗜书如蜜、求知若渴、永不停歇的好学精神,感受到一个好法官自知之明、谦谦君子、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更感受到了一个好法官一诺千金、一言九鼎、诚信率先的坦荡胸怀。杨 国 强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日第1页共1页2023-07-13 04:05:181
穿普拉达的女王镜头运用手法
开头那段对比的是用了平行蒙太奇手法,展现安迪的朴实导演运用了重复蒙太奇手法拍摄米兰达进办公室的情景,表示出她的冷漠和有条不紊。还有在女主角安迪改变的那一段,用了快速剪辑的手法,安迪不停的换造型,来暗示安迪的变化2023-07-13 04:05:272
露丝英文名
她是一个女孩叫露丝)英文怎么写 你好! 她是一个女孩叫露丝 She is a girl named Lucy 我的中文名是何露丝,请问我的英文名是? 何露丝的英文名是; 何露丝 He Lusi 汉语人名拼写规则是:姓和名分写,姓在前,名在后,姓名之间用空格分开。 英文名(女)越多越好 Audrey:奥德丽(高贵的人) Angela:安吉拉(天使) Bess:贝丝(上帝就是誓约) Bonnie:Candace:坎迪丝(坦诚或纯洁的) Camille:卡米尔(好品性的高贵女子) Cara:卡拉(朋友,亲爱的人) Carmen:卡门(来自西班牙卡曼山的) Carol:卡罗尔(欢畅或唱的十分悦耳) Carrie:卡丽(可爱,聪明的金发女孩) Cathy:凯西(纯洁的人) Chelsea:切尔西(古英语中的意思是”停船的港口”,这个名字给人的印象是富有的英国女性,有着独特的个性) Cecilia:赛西利娅(缺乏洞察力的人) Charlotte:夏洛特(身体健康但很女性化的) 邦妮(甜美漂亮,优雅而善良的) Catherine:凯瑟琳(纯洁的人) Cynthia:辛西娅(月亮女神戴安娜的称号) Diana:戴安娜(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Delia:迪莉娅(如花一般) Dora:朵拉(神的赠礼) Edwina:埃德温娜(珍贵的朋友) Evelyn:伊芙琳(易相处的或愉快的人) Ella:埃拉(火炬) Eileen:艾琳(光明) Elsa:埃尔莎(诚实的) Evangeline:伊万杰琳(福音的信差或福音;天使) Florence:弗罗伦丝(美丽的人) Grace:格雷丝(优雅的) Heidi:海蒂(甜蜜又令人欣赏的) Iris:艾丽丝(彩虹女神) Jacqueline:杰奎琳(愿上帝保佑) Jennifer:珍妮弗(妖艳,迷人的女人) Leila:莉拉(美丽的黑发女子) Margaret:玛格丽特(珍珠) Monica:莫妮卡(顾问) Nina:尼娜(有势力的) Olga:奥尔佳(和平) Pandora:潘多拉(在希腊神话中,原指世界上第一个女人) Ruth:露丝(友谊) Stephanie:斯黛芬妮(荣誉的标志) Sylvia:西尔维娅(森林少女) Tess:苔丝(收获) Una:尤娜(独一无二的) Venus:维纳斯(爱与美的女神,比喻极美的女郎) Victoria:维多利亚(胜利) Violet:维奥莱特(紫罗兰) Virginia:弗吉尼亚(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Winni:温妮(白色的波浪) Xenia:赛妮娅(好客的) Yvette:伊芙特(射手或弓箭手) Yetta:叶塔(慷慨的捐赠者) Zora:佐拉(黎明 英文名大全 Hebe 惠碧(希腊神话中司青春的女神) Vanessa 凡妮莎 Helena 海伦娜 janice 珍妮丝 Cinderella 辛黛瑞拉(灰姑娘) michelle 蜜雪儿 maggie 玛姬 Vicky 薇琪 或者 VIKI 薇琪 Lily 莉莉(百合花) Sally 莎莉 Vivian 薇薇安 Christine 克里斯汀 Christina 克里斯蒂娜 Camilla 卡蜜拉 Joanna 乔安娜 Cecilia 西西莉亚 Elaine 伊憨 Sophia 索菲亚 Sandy 桑迪 Sindy 辛迪 喜欢的话请采纳哦~~ 请问英文露丝的意思用中文翻译是什么? Rose 可能是人名(女);也有可能是指玫瑰花 取个好听的英文名 Vanessa温妮莎 Vicky维姬 (Victoria的昵称) Victoria维多利亚 Vivian薇薇安 Rachel雷切尔 Rebecca丽贝卡 Regina瑞加娜 Rita丽塔 (Margaret的昵称) Rose罗丝 Roxanne洛克萨妮 Ruth露丝 vanessa对大部份人来说是个美女的名字,纤细,有吸引力的女人。聪明,有财有势,有点高傲。有些人甚至会将vanessa和性感联想在一起。 vicky,victoria的简写。人们心中的vicky是娇小,纯朴的顽皮女孩。 vivian源为拉丁字vivianus,意为有活力的。充满活力?可不是吗!人们说vivian是活力四射,有教养,风趣,友善,又好动 rachel(希伯来文)母羊的意思,rachel被描绘为美丽,娇小的黑发女子,一个聪慧能筑梦踏实的女子。 rebecca原为希伯来文ribkah,意为节成结的绳索,用它来比喻忠诚的妻子。 ritamargaet之简写。大部份人认为rita是美丽有天份的女人,风趣外向,然而有点不真实。有人则认为rita是文静且圣洁地。 rose(希腊)玫瑰的意思,人们认为rose是个真正的甜心-温和具有母性的光辉,心地善良,乐於助人。 roxanne(波斯)黎明的意思。任们认为roxanne是美丽的,优雅的金发女子,充满活力又热心,虽然不是太精明。 ruth(希伯来)意为美人或朋友。人们说ruth是高大,强壮的普通女人,热心,受尊敬-通常是老师或领导者。。 女性Catherine 凯瑟琳 Jane, 珍, 希伯来,法国, 上帝是慈悲的;少女 parry 帕丽 和浪漫之都巴黎的读音相近 phoebe 菲比 月亮女神之意 这个很冷门的名字 也不是出自英语的 可以用用 Elise 爱丽丝 这个出自法文 虽然发音都一样但是区别于锢牡Alice 天使爱美丽听说过吗 所以Emelie这个出自法国的名字我也推荐 可以使人联想到天使 1、Ashley意思是“来自木岑树林的人”。Ashley这个名字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医生或律师等高级职业妇女,品味很高,道德标准也很高,娇羞但很友善。 2、Jessica希伯来语中的“财富”。大部分人认为Jessica是个甜美、受欢迎的女孩;也有人认为她是个美丽骄纵的富家女孩;还有人认为她是个难以驾驭的女强人。 3、Amanda来自拉丁语“爱”。Amanda表示可爱的人,人们认为她保守、美丽又纤细,甜美富有。 4、Sarah希伯来语中的“公主”。她给人的感觉是保守、甜美、身材不高、待人随和,但没有什么大志。 5、Brittany在拉丁文的意思是“来自英格兰”。这个名字给人的感觉是漂亮、苗条,有教养,为人很好,有时会耍耍小脾气,很有自信。 6、Megan古英文中“伟大的”意思。Megan给人的印象是个像小精灵般的女孩,她可爱、充满朝气、轻快灵活、爱嬉笑。 7、Jennifer源自威尔士文“纯洁”的意思,近来Jennifer已变成一个受欢迎的名字。人们认为Jennifer这个名字非常适合可爱的金发啦啦队长,受大家欢迎,并受人喜爱。 8、Nicole希腊语中“胜利的人们”。人们把Nicole比作中国娃娃,意谓娇小、美丽的年轻女孩,甜美浪漫,但容易破碎;但在那美丽、纤细的外表之内,却带着一股刚毅、独立的气质。 9、Stephanie同......>> 要个英文名 Kama 卡玛 印度 爱之神 Karen 凯伦 希腊 纯洁 Katherine 凯瑟琳 希腊 纯洁的 Kay 凯伊 英国 欣喜的;亚瑟王之兄弟 Kelly 凯莉 盖尔 女战士 Kimberley 金百莉 英国 出生皇家草地上的人 Kitty 吉蒂 希腊 纯洁的 Kristin 克莉丝汀 希腊 基督的追随者、门徒 Laura 罗拉 拉丁 月桂树;胜利 Laurel 罗瑞尔 拉丁 月桂树;胜利 Lauren 罗伦 拉丁 月桂树 Lee 李 英国 草地的居民;庇护所 Leila 莉拉 *** 黑发的美女子;夜晚出生的 Lena 莉娜 拉丁 寄宿;寓所 Leona 李奥娜 拉丁 狮 Lesley 雷思丽 盖尔 来自老的保垒;冬青园 Letitia 列蒂西雅 拉丁,西班牙 快乐的;欣喜的 Lilith 李莉斯 希伯来 属于晚上的 Lillian 丽莲 希腊 一朵百合花,代表纯洁;上帝的誓约 Linda 琳达 西班牙 美丽的人 Lindsay 琳赛 条顿 来自海边的菩提树 Lisa 丽莎 希伯来 对神奉献 Liz 莉斯 希伯来 上帝就是誓约 Lorraine 洛伦 法国 来自法国洛林小镇的人 Louise 璐易丝 条顿 着名的战士 Lucy 露西 拉丁 带来光明和智慧的人 Lydia 莉蒂亚 英国 来自里底亚的人,财富 Lynn 琳 英国 傍湖而居的人 Mabel 玛佩尔 拉丁 温柔的人,和蔼亲切的人 Madeline 玛德琳 希腊 伟大而崇高的;塔堡 Madge 玛琪 拉丁 珍珠 Maggie 玛姬 拉丁 珍珠 Mamie 梅蜜 希伯来 反抗的苦涩;海之女 Mandy 曼蒂 拉丁 值得爱的 Marcia 玛西亚 拉丁 女战神 Margaret 玛格丽特 拉丁 珍珠 Marguerite 玛格丽特 希腊 珍珠 Maria 玛丽亚 希伯来 悲痛、苦味 Marian 玛丽安 希伯来,拉丁 想要孩子的;优雅的 Marina 马丽娜 拉丁 属于海洋的 Marjorie 玛乔丽 法国 珍珠 Martha 玛莎 阿拉姆 家庭主妇 Martina 玛蒂娜 拉丁 战神 Mary 玛丽 希伯来 反抗的苦涩;海之女 Maud 穆得 日耳曼 强大的;力量 Maureen 穆琳 盖尔 小玛丽 Mavis 梅薇思 塞尔特 如画眉鸟的歌声;快乐 Maxine 玛可欣 拉丁 女王 Mag 麦格 拉丁 珍珠 May 梅 拉丁 少女,五月 Megan 梅根 希腊 伟大,强壮能干的人 Melissa 蒙丽莎 希腊 蜂蜜 Meroy 玛希 英国 慈悲;同情;仁慈 Meredith 玛莉提丝 威尔丝 大海的保卫者 Merry 梅莉 英国 充满乐趣和笑声 Michelle 蜜雪儿 希伯来 紫菀花 Michaelia 蜜雪莉雅 希伯来 似上帝的人 Mignon 蜜妮安 法国 细致而优雅 Mildred 穆得莉 英国 和善的顾问;温柔的,和善的 Mirabelle 蜜拉贝儿 西班牙 非常美丽的 Miranda 米兰达 拉丁 令人钦佩或敬重的人 Miriam 蜜莉恩 希伯来 忧伤;苦难之洋 Modesty 摩黛丝提 拉丁 谦虚的人 Moira 茉伊拉 希腊 命运 Molly 茉莉 希伯来 反抗的苦涩;海之女 Mona 梦娜 希腊 孤独;高贵;唯一的,独特的;荒地 Monica 莫妮卡 拉丁 顾问 Muriel 穆丽儿 希伯来 悲痛、苦味;光明 Mu......>>2023-07-13 04:05:401
国米今夏都引进了那些球员
目前为止就加盟了7个:格罗索、马克思维尔、麦孔、达科特、维埃拉、克雷斯波、伊布拉希莫维奇。我相信再过几天又会有几个强援加盟。转入:达科特 免费 来自罗马格罗索 550万欧元+德拉菲奥雷 来自巴勒莫麦孔 300万欧元 来自摩纳哥马克思维尔 免费 来自阿贾克斯维埃拉 950万欧元 来自尤文图斯 4年合约 年薪450万欧元克雷斯波 免费 来自切尔西伊布拉希莫维奇 2480万欧元 年薪450万 来自尤文图斯转出:法瓦利 合同到期 转会ac米兰沃姆 合同到期 转会不来梅c扎内蒂 合同到期 转会尤文图斯贝隆 租借期满 转会阿根廷拉普拉塔大学生队泽马力亚 从官方名单上消失基利 合同到期 自由加盟阿根廷罗萨利奥中央队 米哈伊洛维奇 退役当助理教练布姆松租借到斯佩奇亚帕斯夸莱以共有形式租借到利沃诺波藤扎转会到佛罗伦萨2023-07-13 04:05:4914
美国有没女的当选州长?
3月19日,以美剧《欲望都市》中“米兰达”一角为观众熟知的美国女演员辛西娅·尼克松(Cynthia Nixon)19日宣布,自己将参加今年的纽约州州长竞选。尼克松当天在推特上发文正式宣布参与竞选州长,并公布了自己的竞选网站。网站主页上说,尼克松竞选州长是为了建设一个更美好、更平等的纽约州,她从未被特殊利益集团收买,竞选过程中不接受大企业的赞助,“我们的竞选将从人民当中获得力量。”网站上公布的募捐规则显示,尼克松只接受18岁以上的美国公民或绿卡持有人的个人捐款,捐款者只能使用本人的资金,不能利用他人或实体的资金捐款。现年51岁的尼克松积极致力于为同性恋群体发声,她本人则在2012年同自己的女性伴侣正式完婚。她还曾多次批评纽约州现任州长安德鲁·科莫针对纽约州公立学校推出的一系列政策,称其导致学校师资产生极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尼克松2013年曾为现任纽约市长德布拉西奥助选。据《纽约时报》报道,德布拉西奥竞选团队的两名高级顾问已经开始为尼克松服务。德布拉西奥本人此前曾明确否认自己推动尼克松参与州长竞选。假如尼克松竞选获胜,那么她不仅将成为纽约州历史上首位女性州长,也将是纽约州第一位公开性取向的同性恋州长。但是面对坐拥3000多万美元竞选资金、已经两度担任州长的科莫,从未竞选过公职的尼克松无疑面临极大挑战。纽约州锡耶纳学院(The Siena College)19日公布的一份民意调查报告显示,科莫的支持率目前远远高于尼克松和另外两名可能参选的共和党人士。报告称,根据对772名注册选民的调查,科莫的支持率为66%,尼克松的支持率仅为19%。尼克松两度获得艾美奖,并多次获得艾美奖、金球奖提名。此外,她在话剧及音乐领域也有所成就,获得过托尼奖和格莱美音乐奖。美国《新闻周刊》网站报道称,尼克松的个人净资产为6000万美元左右。2001年拍摄《欲望都市》第五季时,尼克松每集的片酬约为32.5万美元。2023-07-13 04:06:132
原告与被告的区别
原告是指提起诉讼的人,而被告是指被提起诉讼的人。原告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人,被告是被认为侵害了原告合法权益的人。原告是主动提起诉讼而引起诉讼程序发生的人,被告是经人民法院依法传唤而应诉的人。原告为了达到自己起诉的目的,需要向法院提交证据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也就是需要承担举证责任,被告只需要就原告的诉讼请求进行反驳即可,必要时可以视情况向法院提交证据。2023-07-13 04:06:4515
哪些息肉会癌变?
在说会癌变的息肉之前,我们先说一下不仅不会癌变还是降低癌症几率的息肉,这才是真正的好息肉,告诉大家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 人身上最好的息肉——胃底腺息肉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胃息肉跟肠息肉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胃底腺息肉,如果你有这个息肉,那么胃癌的发病率是降低的。 主要是因为胃底腺息肉一般都是增生性息肉,自身癌症的几率极低,而且有胃底腺息肉往往意味着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因此胃癌的患病率较低。 而胃息肉85%都是胃底腺息肉,因此这反而是一种好的现象。 不过占少部分的胃腺瘤性息肉,这部分息肉是会癌变的,要切除。 什么是息肉? 息肉这个概念也是这几年才有的,指的是人体的赘生物,在人体的各个器官都有可能出现,属于肿瘤性病变。一般有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4种。 所以也可以看到其实大部分息肉是不会癌变的,甚至可以不进行处理,只有腺瘤是一定要进行处理的,但关键点就是如果不把息肉切下来送病理,很难明确息肉的性质。 日本比我们厉害的一点就在于,他们的肠息肉是需要观察形态的,如果切下来不是腺瘤,而是增生性息肉,那么医保是不给钱的,要医生自己出钱,所以日本的内镜医生水平确实是很高的,他们往往在镜下就可以有比较准确的判断。 再从不同的部位给大家讲一下息肉 大肠息肉 这是最常见的息肉了,很多人肠镜都可以发现大肠息肉,而90%以上的大肠癌都是大肠息肉演变而来,一般需要历时10年左右才会从腺瘤变成息肉,因此肠镜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大肠息肉由于处理比较简单,因此如果判断不准,我是建议处理所有息肉,内镜下切除现在非常成熟,手术也方便快捷,适合处理。 我建议45岁以上的人至少要做1次肠镜,再决定下次复查时间。 宫颈息肉 这是女性特有的息肉,一般是慢性炎症导致的炎性息肉,大部分都不会恶变,但是一发现就应该手术切除,而且一般也不会复发。 建议40岁以上女性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最难的一点就是很难明确性质,而且如果要切除就只能切除整个胆囊,因此一般都是通过B超发现的。 我自己就有胆囊息肉,已经差不多有10年了,大小约0.4cm,这几年也都没有变化因此就没有重视。 前面说了胆囊息肉很难判定性质,只能通过手术,但是手术指征把握要明确,因为大部分的胆囊息肉都是良性的,只要腺瘤样息肉才会恶变。 一般认为:单个息肉大于1cm,现在也有外科医生认为大于8mm就应该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癌的预后是很差的,因此对于胆囊息肉要定期复查,如果符合手术指征了,建议尽早切除。 声带息肉 声带息肉也是非常常见的,绝大部分声带息肉都是良性的,目前对于声带息肉的治疗主要是手术。 也有部分声带息肉可以定期复查,观察息肉大小有无变化,如果无变化可以定期随访复查。 鼻息肉 鼻息肉大部分也是慢性炎症导致的,大部分也不会癌变。 治疗目前比较局限,也是手术切除。 总结 大部分息肉都是良性的,而且恶变的概率也很低,因此发现息肉不需要慌张。 目前对于息肉没有药物治疗手段,都是通过手术切除,不论是内镜下手术还是外科手术,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切除。 息肉多因遗传、饮食习惯、不良的生活方式、慢性炎症等,引起人体粘膜表面的赘生物。临床常见有鼻息肉、声带息肉、胆囊息肉、胃息肉、肠息肉、子宫息肉、宫颈息肉等。 鼻息肉:是鼻腔粘膜和鼻窦粘膜增生的组织团,呈荔枝样外观。岀现头疼、鼻塞、打鼾、嗅觉减迟。会并发鼻窦卖,慢性咽炎,严重可发生癌变。 声带息肉:发生在声带固有浅层的良性增生,呈半透明白色或粉红色的光滑赘生物。岀现声音嘶哑,发音疲劳,音域突窄。具有癌变的可能。 胆囊息肉:系胆囊壁向胆囊腔内隆起肿物。 分胆固醇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肌增生、组织异位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与胆囊癌相关。 胃息肉:系胃粘膜突出的乳头状织织,分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1、增生性息肉:系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了胃炎,导致了腺体增生。癌变率达1%,故一般要内镜下切除。2、炎性息肉:与胃炎有关,大部分炎性息肉很小勿须处理,如部分息肉很大合并出血或幽门梗阻可切除。3、胃底腺息肉:由于长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导致胃底腺增生,数目较多,但不会癌变。只有少数有胃癌家族史的人要加以重视。4、腺瘤性息肉:为癌前病变,必须镜下切除。 肠息肉:系指任何隆起于肠粘膜表面病变的总称,多见于乙状结肠和直肠。根据息肉特征可分为幼年息肉、增生性息肉、淋巴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息肉。腺瘤样息肉为癌前病变,如不切除最终会发展为腺癌。 子宫息肉:系带蒂的的赘生物伸入子宫腔内,可伴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阴道出血。多为良性,息肉较大可手术切除。 宫颈癌:宫颈处出现局限性增生,可向宫颈外口突出的赘生物。易岀血,一般不会癌变。但是发现宫颈息肉应适时切除,以便排除宫颈癌或长期炎症刺激发生癌前病变。 绝大多数息肉都是良性肿瘤 ,也就是人体粘膜组织上的赘生物,常见鼻腔、大肠、声带、女性子宫内膜、胆囊、胃等,具体病因暂不明确, 多与慢性刺激、炎症、遗传 等因素有关,大部分息肉都是隐蔽生长,早期无明显症状,当息肉体积较大,或已有癌变倾向时,会出现一些异常症状。 对于体积较小或炎性息肉,几乎不发生癌变,可定期随访或摘除 ,虽然良性息肉占多数,但也存在会癌变的息肉,如大肠息肉,约90%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转化而来的,需引起重视。 什么样的息肉会癌变? 1、短期内生长迅速, 如果去年检查未发现息肉,但一年后再次检查发现比较明显的息肉,其癌变风险较高,或一年后复查,发现息肉比原来增长不少,需及时处理。 2、体积在1cm以上,数量较多 ,如果是单发息肉,体积小于1cm,癌变率较低,若体积大于1-2cm,癌变风险较高,需及时处理,如果一次发现十几颗息肉,且体积较大,癌变率风险较高,要及时干预处理。 3、腺瘤性息肉 ,若病理后为腺瘤,癌变率较高,需及时切除,如果是炎症性、增生性息肉,癌变率相对较低。 4、有家族史 ,如果直系亲属中有息肉癌变的病例,或有癌症家族史,息肉癌变风险会增加,尤其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需及时干预处理。 常见的几种息肉都会癌变吗?如何处理? 1、鼻息肉 多与慢性感染、过敏等有关 ,因多数生长在鼻窦处,会出现鼻塞、头晕、耳鸣等不适,但癌变风险较小,早期可通过喷剂、药物治疗,如果疗效不明显,可选择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手术。 建议: 日常应注意鼻腔卫生,若出现流清涕、嗅觉减退、鼻窦炎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2、声带息肉 多与不良发音习惯、过度劳累、抽烟酗酒、上呼吸道炎症等有关 ,多表现为声音嘶哑,癌变率较低,对于小的声带息肉,保持充足的休息,少讲话,会自行消失,如果长时间无缓解,需手术切除。 建议: 注意护嗓,如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等情况,要及时就诊明确。 3、胃息肉 多与不良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抽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等有关 ,从数据来看,大约80%的胃息肉是炎症性或增生性息肉,约20%的是腺瘤性息肉,前者癌变率较低,后者癌变率较高。 对于体积较小的胃息肉,可在胃镜检查时直接摘除,定期随访即可,如果息肉体积大于2cm,或腺瘤性息肉,需及时切除,如果已经出现癌变,需做胃部分切除,可考虑腹腔镜、微波、激光等治疗方式。 建议: 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大便潜血、胃镜检查。 4、胆囊息肉 多与不良饮食习惯、不吃早饭、长期熬夜等有关 ,因胆囊息肉有真假之分,对于假性息肉多是胆固醇结晶,无恶变可能,多在1cm以下,而真性息肉,多分为胆囊腺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腺肌瘤等,当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cm,或明确是恶性,需及时切除,如果患者年龄较大,或有胆结石时,发现胆囊息肉也要及时切除。 建议: 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腹部B超。 5、宫颈息肉 多发生在已婚女性中,如果发现宫颈息肉,多可在阴道镜下摘除后病理,癌变率较低,但不能轻视。 建议: 已婚女性每年做一次妇科检查,如妇科彩超、内诊、宫颈癌筛查等,未婚女性每2年做一次B超。 6、肠息肉 多与不良饮食、肥胖、遗传等因素有关 ,病理后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癌变率较低,后者癌变率较高,对于炎性肠息肉,如果放任其不管,随着体积增大,也有可能会发展为腺瘤,引起便血、腹泻、肠套叠、肠梗阻等症状,至于腺瘤性肠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一经发现要立即切除。 建议: 40岁以上人群,需尽早行肠镜检查,对于有肠癌家族史、息肉病史、炎症性肠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患者,要定期随访复查肠镜,早发现早切除。 了解更多“结直肠癌”“肿瘤”相关问题,点击关注【肿瘤专家姜争】。 在临床上息肉类的疾病有很多,像我们常见的鼻息肉,声带息肉,胆囊息肉,胃息肉,肠道息肉,子宫息肉等等,而要说到这些息肉当中哪些息肉会癌变,小克认为我们并不能够直接从这些息肉的疾病来进行划分,而是要从息肉的的病理特点来进行相应的区分。 息肉和肿瘤的关系: 息肉在病理形态学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肿瘤性息肉,另外一种是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主要是以腺瘤性的息肉为主,腺瘤性息肉当中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瘤,冠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而非肿瘤性的息肉则主要是以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和异位性息肉为主。 在临床上增生性息肉是较为多见的一种,这种息肉多为单发,不具备有癌前病变的能力,癌变的几率也是较低的, 对于一些体积过多或者是有炎症伴发的情况下应该及时的予以切除。 炎性息肉顾名思义就比较好理解,主要是因为黏膜在经受过长期的反复的炎症刺激之后,肉芽组织开始逐渐增生,因为在炎性息肉当中不含有腺体的成分,所以炎性息肉是没有癌变风险的, 所以对于有炎性息肉的患者来说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只需要进行原发的炎症病灶即可,但是当炎性息肉过大时,也应该及时的去进行内镜的切除。 错构瘤性息肉是说身体的正常组织因为异常性的聚集所导致的瘤样增生,它可以单独性的存在也可以和其他的息肉共同的存在,错构瘤性息肉没有癌变的风险,目前为止鲜有癌变的报道。 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当中因为有腺体的存在,所以癌变的风险相比非肿瘤性息肉是要高的,尤其是以管状绒毛状腺瘤为主。 近些年来,随着检查仪器的不断提高,对于各种息肉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所以对于各种息肉也能够做到早期的发现,但是在早期的发现之后,能不能做到早期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很多患者在发现自身患有息肉之后,就不管不顾,也不定期的进行体检,导致息肉开始引发其他的并发症甚至是开始癌变。2023-07-13 04:02:291
姜堰正太集团幕后老板谁
姜堰正太集团幕后老板是范宏甫。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正太集团有限公司,住所地泰州市姜堰区三水大道888号,法定代表人是范宏甫,为该公司董事长。正太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01月28日,注册地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三水大道888号,法定代表人为范宏甫。经营范围包括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桥梁工程专业承包,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专业承包、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承包等。2023-07-13 04:02:301
75中空吹塑机24用多少度电
75中空吹塑机24用182.4度电。吹塑机用380伏电压,380乘以20等于7600瓦,每1小时等于7.6千瓦.1小时等于7.6度,7.6乘以24等于182.4度。2023-07-13 04:02:331
有没有什么好看的恐怖电影呢
《白血公主》:两位医学院的学生阿荣和小董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私自到一家医院对一具孕妇尸体取尸油和胎儿,据说死胎可以帮助实现任何愿望,尸油抹到女孩脖子上可以令其爱上你。在解剖过程中被医院的停尸间的护工小国发现,其中一人跟其说了一些话后顺利得手。之后两人分别实现自己愿望。但没有免费的午餐,两人恶鬼缠身,都死得很惨。但是无辜的停尸间的护工小国也遭到恶鬼报复,躺在医院不得动弹。阿荣死后留下一段视频给小国的女朋友。视频后来真相大白,小国有恋尸癖,曾多次强奸停尸间的女尸。《看见死亡的双眼》:素妍因幼年时的某个刺激得了幽闭恐惧症。成年后,她成了一名宠物美容师,只有和可爱的动物在一起,她才感觉格外幸福。一天,素妍从医院看病回来的路上发现了警察围在一幢楼周围,走上前一问才发现猫主人在电梯间了发生了意外死亡。恐怖气氛顿时散布开来,而目击整件神秘可怕事件的只有那只宠物猫。 猫:看见死亡的双眼海报素妍接受了警察的嘱托,将失去主人的猫暂时带回自家饲养,自此就开始看到一个神秘的女孩反复出现。尽管素妍一直努力克服自己的幽闭恐惧症,但仍然不能阻止噩梦造访。她深切感到这只不祥的猫会带来更意想不到的悲剧事件。直到她看到自己的朋友也神秘离奇的死去……《半夜不要照镜子》: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五位俊男靓女来到阴森恐怖的巫镇,探寻传说中的“ 《半夜不要照镜子》海报镜中鬼”,却一个个被神秘力量吸到镜子里,或惨死在镜子前,镜面上渗出汩汩鲜血……仅剩的一位美女按照传说中的方式,来到最诡异的古镜前,点起蜡烛,开始削苹果……原来这一切都是阴谋……而这场阴谋的终极大BOSS则是……最后等待少女的会是什么呢?幕后黑手又是谁?是否真有镜鬼存在?《温暖的尸体》(这个感人):剧情描述一场末日浩劫后的未来,神秘的病毒毁灭了文明,受害者丧失过去的记忆,变身为吃活人的僵尸,幸存的人类建立起坚固的高墙堡垒,以防止饥饿的僵尸们,成群结队闯进来猎食…。然而,这种看似传统活尸片的背景设定,却因男主角R的出现而颠覆一切![2]R是个没有记忆、心跳的僵尸,却怀抱着许多梦想,他的内心世界充满惊奇与渴望。某日R正在猎食人类时,竟然煞到了一位温暖、灿烂的活生生女孩茱莉,R不但没吃掉她的脑袋,还决定救她一命,让她免于遭受R的僵尸同伴吞噬。 对原本形如槁木死灰的R而言,茱莉的出现,简直是苍灰阴郁中一抹奔放艳丽的色彩。于是一段紧张而又异常温柔的甜蜜关系就此展开。R悄悄把茱莉带回他称为家的地方,即一座满布僵尸的机场,并让她躲在一架废弃的767波音客机上,里面有他到处搜集而来的“宝藏”,包括黑胶唱片、雪景水晶球、乐器等。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在这个隐匿处意外地共度了惬意的日子,在不知不觉之中,活泼的茱莉唤起R遗忘已久的人性情感,而她也开始了解到他不只是个慢动作、眼神呆滞的行尸走肉。茱莉很困惑自己对于R的感情,于是带着复杂情绪返回人类城市。她父亲是无情的僵尸猎人,领导人类大军捍卫他们仅存的高墙家园。同时,害相思病的R开始产生前所未有的改变,他相信自己与茱莉的相知相惜能够拯救无论是生是死的人类,不过他出现在她家门口时,很快就掀起活人和僵尸(以及皮包骨)之间的全面性混战,而这也威胁到这一对奇迹恋人未来能否在一起的可贵机会。这种事从没发生过,不但不合逻辑,也违背了规矩,不但改变了R,也改变他的僵尸同伴,甚至让死气沉沉的世界出现了生机。然而,在那阴森腐败的世界里,想要完成梦想,他们还需要一场革命…。《粉红色高跟鞋》:眼科医生善彩原本有一个完美的家庭,活泼可爱的女儿,事业有成的丈夫。但有一天回家的时候,她发现丈夫在与人偷情。伤心的善彩带着女儿太秀离开了丈夫,租了一间破旧的公寓。她打算自食其力,租了一处地方要开私人诊所,并雇了仁哲来装修。一天晚上,善彩在地铁站里发现了一双漂亮的粉红色高跟鞋,从此她的生活又被改变了。先是女儿太秀与她抢这双鞋,而后太秀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经常涂脂抹粉,做一些古怪的动作。一次,善彩的好朋友后辈来看她们母女,竟然也喜欢上了这双鞋。后辈从太秀的手里抢走了鞋,在回家的路上,后辈死在了商店的橱窗里,她的一只眼睛被硬生生地抠去,双脚被斩去,而那双鞋子却不翼而飞……善彩感觉到了这双鞋子是不祥之物,可她却在家里发现了这双鞋子,她把鞋子扔掉,鞋子却又出现在家里的某个角落。还有,善彩还发现了一幅画,画上的女孩抱着一双一模一样的高跟鞋!仁哲告诉善彩,那幅画是一个公司的广告画,在任何地方都有。他们找到了那个公司,公司却说这是在网络上找到的拍摄于60年前的照片。仁哲查找到了60年前关于红色高根鞋的主人的报道,发现里面有一个驼背的女人,而这个女人就是善彩的邻居--一个住在地下室里精神不正常的老太太。善彩找到了老太太,老太太却对着她叫着别人的名字,60年前那段恩怨的故事又在重演。 [1]粉红色高跟鞋 剧照(22张)善彩发现,先得到鞋子的人会平安无事,可抢走鞋子的人却会横遭厄运。她开始想尽一切办法让女儿摆脱厄运。而仁哲却发现了善彩的反常……之后仁哲也查找到了60年前关于红色高根鞋的主人的报道,发现报纸里面有一个驼背的女人。善彩找到了老太太,老太太把一切说了出来,于是60年前那段恩怨的故事又在重演——那晚,玉儿轻轻爬上楼梯(粉红色高跟鞋原主人)看见了自己的情人(郑河变,下面简称‘郑")和敬子(中央高级官员的女儿)在道具楼梯上偷情,玉儿一惊之下摔下楼梯,于是整个人就被摔得浑浑噩噩的,郑回头看见玉儿摔下楼就跑下去看她,背对着楼梯口。敬子很愤恨,于是悄悄走下来,拿起旁边的一个尖锐的道具,打中了郑的左肩,郑摔在了旁边,敬子拿起那个锐器就狠狠的反复刺进玉儿的胸口。再后来就是弃尸荒野了,敬子和郑一起要把玉儿埋起来。敬子看见了玉儿脚上穿着那双红鞋子疯狂起来,拿着铁楸把玉儿的脚砍了下来。谁知玉儿突然猛地跃起~抓住了敬子的手。旁边的郑看见了拿起另一只铁楸狠狠地砸向了玉儿的脑袋。后来芭蕾舞剧照原演出,只是主演换成了敬子。郑在下面看表演的时候总像是看到了玉儿的幻象,于是先离开了坐席。最后郑和敬子在那个舞台上举行了婚礼,结果玉儿的冤魂来报复了,把他们两人都勒死在舞台上(这个就是之前仁哲在报纸上看到的“血腥的婚礼”)。老太太终于把一切都说了出来,玉儿的尸首也被找到并且安葬了,善彩协同女儿把高跟鞋还给了玉儿。老太太含泪走了。可是仁哲却看着太秀拿给他的只有一只的宝蓝色高跟鞋陷入沉思……善彩以为这一切都结束,可是当晚却在去仁哲家的路上看见有个女人刚刚从他家出来,于是她质问了仁哲为什么要找别的女人过夜,可是仁哲却反过来要求她把一切真相告诉他。原来,善彩根本没有和丈夫离婚,而是用药迷昏了在床上的丈夫,并且用那双宝蓝色高跟鞋的其中一只直接从眼睛砸进去,刺穿了丈夫的大脑,夺走他的生命。所以少了的那只宝蓝色高跟鞋就在她丈夫那里——和丈夫的脑袋连在一起。《笔仙》:从汉城转学到父母亲家乡的高中女生李玉甄在新学校受到同班同学的欺负,于是她跟其它两个同样受到欺负的同学一起玩笔仙,他们招来笔仙对欺负他们的四个同学下诅咒,没有想到玉甄却被招来的笔仙鬼魂附身。奇怪的事情发生,四个欺负人的同学当中三人一个接着一个自焚而死笔仙电影剧照(20张),警方调查发现玉甄涉嫌重大,但是玉甄却不但拿不出不在场证明,她更完全丧失记忆。 从外地来的美术老师李恩珠第一天上课点名时,叫到 29 号的金仁淑之后,全班同学全都夺门而出尖叫不已,让她感到十分困惑。李玉甄的导师载恩十分心仪李恩珠,还带她去见自己一个会通灵的好友,想办法要帮助她。李玉甄的父母都是在这个小村庄长大的人,其实村庄里老一辈的人有个共同的秘密,三十年前一个名叫纯慧的单亲妈妈带着女儿金仁淑,来到村庄定居,却受到村民以及同学的排挤因而发生不幸事件,如今又发生同样的事件,吓得村里的长者个个人心惶惶。望采纳。2023-07-13 04:02:333
兽爪是什么动物
爪兽(学名 Chalicotherioidea)是一类已经灭绝了的古哺乳动物,属于奇蹄目。跟马的亲缘关系非常近,面部轮廓也酷似马,但是不长蹄而长爪,且不善奔跑。爪兽的前肢较后肢长,这样的形体看上去像现代的鬣狗。爪兽行走的时候用指节着地,这又让它看上去像大猩猩。爪兽是一类奇特的灭绝了的奇蹄动物,与马类是近亲,且有着共同的祖先——始祖马。其化石非常稀少,且常保存零散。2012年12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课题组,对在甘肃省临夏盆地广河县对康化石地点发现了一件爪兽标本进行了报告。(概述图参考来源:[3])中文名爪兽拉丁学名Chalicothere界哺乳纲(Mammalia)简介分类研究发现TA说简介爪兽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它身高有3米,常用指关节行走以保护长长的爪子。它那强有力的四肢是非常有效的防卫武器。但是更多时候,爪兽用它们的爪子钩下树枝,以便吃到最鲜嫩树叶。爪兽像大猩猩一样行走,像熊猫一样吃东西,但是现代动物中和它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种类却是马。几千万年前,爪兽曾在北美、欧亚和非洲等大陆地区广泛生活过,并在大约一百万年前从地球上消失。爪兽是一种比较“边缘”的物种,从来没有真正繁盛过,保留下来的化石非常稀少、零散。爪兽爪兽是最令人费解的史前怪兽之一:在它生活的时代,它的足迹遍布亚洲、欧洲、北非和北美洲;爪兽有长的前肢、短的后肢和奇怪的长头—现代动物中和它亲缘关系最近的种类竟然是马。爪兽的体型介于山羊和猩猩之间,最大的爪兽站立时大约3米高。又大又长的头骨是爪兽和马最像的特征。爪兽的嘴里只长着用于咀嚼的后牙,而没有前牙。长的前肢能为爪兽提供一个好的攻击距离,但是这种爪子的构造是用来挖掘树根及扳掉树枝的,所以它的前肢在战斗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1]。分类爪兽有三类:始爪兽、裂爪兽和普通爪兽。这三种爪兽化石在我国都有所发现。始爪兽早在2300万年前就全部绝灭,而裂爪兽与普通爪兽尽管一直生存到一百多万年前,但其数量比起始爪兽更加稀少[2]。2023-07-13 04:02:343
正太集团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
正太集团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公司电话0523-88129655,公司邮箱wengxiankou@163.com,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9条联系方式,其中有电话号码4条。公司介绍:正太集团有限公司是1995-01-28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三水大道888号。正太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范宏甫,注册资本30,600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通过爱企查查看正太集团有限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2023-07-13 04:02:371
医学类普通中专学校毕业可以参加执业考试吗
不可以报考,不符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历条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考要求如下: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一)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三)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扩展资料考试内容:执业医师考试测试基础科目、专业科目和公共科目三部分。执业助理医师测试基础医学综合、专业科目和公共科目三部分。考试全部采用客观性选择题,书面考试,主要题型为A、B型题,A型题中包含A1、A2、A3(A4)型题,助理医师适当减少或不采用A3型题。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为640题,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为330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执业医师考试2023-07-13 04:02:253
兽爪鞋子属于什么档次?
兽爪鞋子属于奢侈品级的档次。在国际奢侈品行业内甚至意大利时尚圈,都是与普拉达古驰等品牌同级别。在意大利,兽爪属于高端鞋履品牌的当红炸子鸡,拥有顶尖手工制鞋技艺,培养专业人才,在整个经典男装圈,以及鞋履爱好者心中都有着极高的声誉。这源于它的品牌设计总监是原奢侈品设计大师史蒂森,由他发起的品牌,品质和设计感自然就被归类于奢侈品。兽爪鞋子的评价。兽爪品牌男鞋刚刚进入中国就掀起了一阵热潮,用普通皮鞋的价格买一双奢侈品级男鞋的经营理念,让众多消费者深陷其中,众多男人纷纷种草这个高端鞋履品牌。很多消费者将兽爪皮鞋与其他一线国产皮鞋进行对比测评,结果显示,兽爪产品质量和用料、制作工艺等均成功胜出,得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兽爪所有皮鞋采用纯手工制作,用料都是意大利5A级头层牛皮,而且内里和鞋垫都采用头层皮,奢侈至极,匠心满满。兽爪的品牌主理人是在国际奢侈品行业大名鼎鼎的史蒂芬,其在产品追求上坚持与各大奢侈品牌同质同源,他坚持一个信念,兽爪用料的讲究跟精湛的手工是赖以生存的的法宝,一个品牌的公信力就是从产品实实在在的质量上把关。有了这样的产品严苛追求,难怪挑剔的有钱人都喜欢穿它家的皮鞋了。兽爪在线上圈粉的同时,在线下渠道也是自有一番风景。先后进驻香港海港城、澳门银河、杭州大厦等高端商圈。2021年,兽爪和菲拉格慕一起入选国际奢侈品名录,成为国际奢侈品的一员。2023-07-13 04:02:253
泰州正太集团稳定吗
泰州正太集团稳定。正太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95年,经风雨历练,现已发展成为以建筑业为核心产业,房地产开发、国际贸易等多元产业竞相发展的中国500强大型现代企业集团公司。泰州正太集团经营地域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新加坡、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多个国际市场。2023-07-13 04:02:241
结肠息肉该怎么办
您好,由于结肠息肉会引起病人出现便血、腹泻、疼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病人会比较痛苦,而且还有一部分息肉存在癌变的风险,所以这种病只要是发现了,就要及时的进行治疗,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切除,如果息肉比较小没有明显的症状是不需要手术切除的,注意定期复查观察息肉的情况,另外息肉会影响肠道对营养的吸收,为了能够保持身体体质防止病情恶化,可以及时的配合服用上今 幸来提升免疫力2023-07-13 04:02:234
正太集团什么级别
特级级别。正太集团有限公司系江苏省重点企业集团公司,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2023-07-13 04:02:171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没有把必修课全部写完就考试了怎么办?
您好,星恒教育为您解答。您可能因为学分不够不能进行学习,建议您及时将学分补充。2023-07-13 04:0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