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极限挑战英歌舞是哪一期

2023-07-14 20:00:15
TAG: 英歌舞
共1条回复
Chen

第四季第十九期。《极限挑战》是上海东方卫视推出的大型励志体验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包括:《极限挑战第一季》《极限挑战第二季》《极限挑战第三季》《极限挑战第四季》《极限挑战第五季》《极限挑战第六季》《极限挑战第七季》《极限挑战第八季》《极限挑战第九季》《极限挑战宝藏行·三区三州公益季》《极限挑战宝藏行·绿水青山公益季》《极限挑战宝藏行·国家公园季》。?《极限挑战》第一至四季六位固定成员为黄渤、孙红雷、黄磊、罗志祥、王迅、张艺兴;第五季加入成员为岳云鹏、雷佳音、迪丽热巴。?[第六季加入成员为贾乃亮、邓伦、郭京飞。第七季加入成员为黄明昊。2015年6月14日,节目在东方卫视首播。《极限挑战宝藏行·三区三州公益季》于2020年8月2日起每周日晚21:00在东方卫视播出。

相关推荐

英歌舞有着怎样的表演形式呢?

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正月和二月潮汕举行民俗活动的时期。英歌舞主要是借梁山泊好汉的英雄故事来表演歌舞的,所以一般最多不超过108个人,人数方面就因地而异,表演者主要是当地的居民,所以变数就比较多,很多是因居民的人口或者是当地的经济环境来决定具体参演人数的多少。而且是以20到40岁左右的青壮年为主。因为英歌舞表演的时间长,体力消耗大。也出现了许多未婚女子她们组成的英歌舞队,还有少年儿童啊,老年英歌队也相继成立。表演形式:英歌舞主要的表演器具是一根不是很长的圆木棒,称为“英歌槌”。“英歌槌”的长度一般为1.2尺到1.8尺。女子用的一般比男子用的要短,一般是1.2尺。按舞蹈节奏来划分的话,英歌舞主要有三大家族,有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快板英歌。慢板英歌节奏比较慢,带有古典宫廷式的特色,典型的就有海门镇的湖边英歌队,还有棉城的平东、凤东、凤上、凤南、凤北、大南英歌队。中板的话它的锣鼓敲击法就简单一点,体现“力”和“势”的艺术美,比较潇洒,典型的就是金浦的排字英歌队。快板的话就是比其他两种的节奏更加疾速,更加勇猛,鼓点紧凑,阵势的开合啊,动作的起伏啊,气氛比较热烈。
2023-07-14 18:12:471

潮汕英歌舞的由来?

“英歌舞”由来的三种说法:英歌舞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及时雨说”,一种是秧歌说,一种是傩舞说。“及时雨说”就是在明末清初绍兴名士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本书中“及时雨”一节就有这样的说法。这一节里描写的是求雨的场面。张岱认为,可能是因为水浒英雄的大哥宋江绰号就叫“及时雨”。秧歌说就是说英歌舞是从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脱胎来的。因为英歌与“秧歌”在潮州话里的发音是比较相似的。还有一种说法是现在的英歌是从古代的傩舞进化而来的。傩舞是一种反映宗教意识和艺术特征的形式。扩展资料英歌舞是潮汕地区广泛流行、也是群众基础最为深厚的一种广场舞蹈,极具阳刚之美,表现风格质朴、刚健,从节奏的张力中带给人们的审美满足,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可以说是潮汕民间舞之王。每逢重大节庆,如没有英歌舞的参与来营造气氛,那是不可想象的!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真的找不到另一种舞蹈语言象英歌舞这样充满豪迈、粗旷、激奋的言说。这是每一个观者共同的感受。你看,节庆之日,乡村旷野上,里三层、外三层黑压压的人群都在翘首等待。突然,一群狂飙一样的舞者呼啸而至。几十位彩绘各种脸谱、身着威武服饰的彪汉,一路乐舞,在急促、雄浑的鼓点节奏中,舞动双槌,上下翻飞,忽而腾龙、忽而伏虎、腾挪闪跃、气势纵横,还不时发出激越、豪雄的怒吼,汇合着双槌清脆的击打声,响彻云霄,刚劲、奔放、雄浑的舞姿,磅礴粗犷,气势矫健。让观者热血沸腾,耸然动容。这时,人们已不单单是在欣赏舞蹈。空气中弥漫一种昂扬的气氛,观众不自觉地受到感染,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号啸起来!很多北方来的朋友感到不解,文章锦绣的南国潮汕,怎么会诞生这么一种夺人魂魄、刚烈雄犷的舞蹈!这真是历史的因缘际会。从源流来看,英歌舞起源于百越部落原始的傩舞,意在驱鬼辟邪。其后,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把中原地区英雄传奇的原型(比如水浒人物108将)融汇入南越固有的民俗中,千年流传,沉积成一种风情独具的艺术形式,即今天既有悠悠古风、又有时代精神的英歌舞。舞蹈队伍分为前棚和后棚,前棚为众多舞者,双手持短棍,由一“耍蛇人”领舞;后棚为打击乐队,配合舞蹈演奏铿锵、激越的乐曲。一般有36人、72人和108人三种组合,阵势、舞姿和打击方式则多种多样,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风格。目前潮汕至少有二十个以上的“英歌舞之乡”,正是证明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百花园的一株奇葩、一种稀有的舞种,英歌舞舞的是潮汕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气质,舞的是潮汕人勇往直前的时代风范,它与潮人的血脉贯通、神明维系。躬逢盛世,英歌舞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舞出一个空前的高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潮汕英歌舞
2023-07-14 18:13:094

英歌舞是哪里的文化

英歌舞(English song and dance)是英国的一种文化表达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英歌舞是一种综合性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歌唱、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是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歌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国文化处于一个相对封闭和保守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通过歌舞等艺术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生活,传递文化和价值观念。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之后,英歌舞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形式,被广泛流传和传承。英歌舞的艺术形式多样,包括各种舞蹈、歌曲和音乐等。其中,莫里斯舞(Morris dance)是英国著名的传统舞蹈形式之一,起源于中世纪,是一种以手中的手帕或棍子为道具的舞蹈。英国的民间歌曲也是英歌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多以英国农民的生活为主题,歌词简单朴素,旋律欢快流畅,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英国的音乐剧也是英歌舞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们多以戏剧故事为主题,融入了歌唱、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文化内涵。总之,英歌舞是英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在英国社会中,英歌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国社会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同时,英歌舞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向世界展示了英国的文化多样性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2023-07-14 18:15:081

英歌舞一般是什么时候表演的?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凌晨4点开始到傍晚四五点,在南园村表演。英歌舞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普宁、潮阳、惠来及福建南部地区的一种群众性广场舞蹈,糅合民间舞蹈、南派武术、戏剧演技等地方艺术为一体,被誉为“中国汉族男子汉典型舞蹈”。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潮汕英歌舞所体现的粗犷豪放、刚健威猛等特色让许多从事舞蹈的艺术家叹为观止,因而也有“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之美誉,普宁、潮阳也因此获得“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2006年5月20日潮汕英歌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07-14 18:15:301

英歌舞是怎么产生的?

关于英歌舞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五种说法:1、受祭孔仪式影响。旧时每年八月廿七日祭拜孔子时,不但要配有整套的音乐和舞蹈,而且舞者有“执短竹”的,这和英歌舞者的“执短棒”有相似的地方。2、由古代傩舞进化而来。英歌舞脸谱一般是黑白、鬼脸,多显凶杀之气,以及英歌的队形变化即古傩舞的驱鬼动作等宗教意识和艺术特征,表明英歌舞是古傩舞改造而来。3、受戏剧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讲述英雄的故事,模仿英雄的行为,梁山泊好汉故事出现在戏剧舞台之后,激发了群众自发学习的兴趣,渐渐的,舞台上的演出就衍变出了群体性广场表演来。4、从山东大鼓子秧歌演化而来。因为山东用双手执双槌各击花鼓子双鼓面,所使用的槌子与潮阳英歌舞所执的双槌相似,舞蹈语汇所体现的内容以及舞蹈表演程序,也都有相似之处。5、为反抗官府豪强而创编“英歌”形式来传武习艺。因为英歌的主要舞蹈动态和组合编排,都可以看出受南拳武技的影响。
2023-07-14 18:15:421

英歌舞象征着什么

英歌舞——象征吉祥的舞蹈英歌舞是潮汕地区最有气魄、最活跃的民间舞蹈。潮汕的男子以善跳英舞为荣,女子也以男方英歌跳的好坏为择婿条件之一。英歌舞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取材于《水浒传》中梁山泊108 名好汉为营救卢俊义化装成卖艺队大闹元宵的故事,表现手法多是渲染战斗情景和热烈气氛,塑造英雄群体的形象,在潮州民间,认为跳英歌能驱走歪风邪气,确保平安。至今,在过年或民俗节日里,跳《英歌舞》仍为欢庆节目。英歌舞原先舞者108人,分前后棚,前棚36人,每人手执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海螺号和吆喝声,两棒相击翻转,边走边舞:后棚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敲打锣鼓伴唱,加上扮戏和武术表演。潮阳英歌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表演独具魅力,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潮阳英歌舞以豪放、遒劲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汉族男子汉典型舞蹈”。在潮汕普遍的民俗祭祀、喜庆节目的群众性观赏活动中,潮阳英歌以其驱邪除恶、祈福迎祥的独特功能而得到格外青睐。潮阳英歌把南派武术、潮剧、潮汕民间舞蹈、潮州音乐等地方艺术门类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这一群体广 场舞蹈显得丰姿多彩,美不胜收。、潮阳英歌舞在实践中流传、转化,形成了不同的英歌风格。若按舞蹈节奏的板式划分,大致分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三种。慢板英歌节奏较慢,所用舞馆比其他流派长。其基本舞法是击槌3下或4下构成一组动作, 慢中见势,势中显气,凝重古朴而又舒展优美。此外,还有“醉槌”英歌,舞时舞者形似醉汉,别具神韵。慢板英歌主要流传于文光、棉北、城南一带。中板英歌的节奏较之慢板英歌略快,基本舞法有打5槌、打7槌构成一组动作,也有打8槌、打10槌、打11槌、打13槌构成一组动作;锣鼓点与慢板英歌有明显的不同,前者鼓点中间有停顿和拉长,后者则是连续敲点。中板英歌主要也流传于文光、棉北、城南一带,其特点是稳健中见潇酒,古朴中现圆活。快板英歌的节奏快,鼓点紧,并随着队伍的阵势开合而多变,所用的英歌槌较短,运槌灵便,快板英歌一般分为三类,即对打套式、南山文派和南山武派。对打套式是运用英歌本身具有的单槌、双槌等表演程序,融进了南拳的单打、双打、三面打、四面打的拳路套式,由于南派武术的有机溶人,因而舞蹈动作显得特别勇猛威风。南山文派英歌的特点是参舞的队员不是全执舞棒,而是前部分的队员两手各执舞棒,后部分的队员则一手执小鼓,一手执鼓槌,槌鼓共鸣,热烈活泼。在舞蹈过程中,间或出现“渡江”的表演程序,使得舞蹈旋律具有峰回路转、浓淡有致之妙。这是南山文派独有的特色。南山武派英歌的队伍结构和表演形式,类同南山文派,所不同的是武派没有“渡江”形式,武派的特点是在阵图的变化中,每每出现一组由打20多棒到30多棒的“敲击组合”,突出“武”的威勇,使得场面更加雄奇壮观。
2023-07-14 18:15:541

潮汕非遗—英歌舞

英歌舞,又称“莺歌”“唱英歌”等;发源于广东省普宁市、潮阳市,大概成形于清末民初(1850年左右产生,距今有150年左右);2006年,英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主要取材于地方戏曲的武生招式、南派武术,田间地头的务农动作;结合潮绣绣成的戏剧服装、潮州大锣鼓的音乐;经过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形成特属于潮汕地区的传统舞蹈。 目前,针对英歌的 旅游 性开发,主要是开展英歌舞相关的文化节活动,利用不同地区的队伍进行同台竞技展演,给游客普及这种传统舞动的魅力。同时,英歌舞也曾经代表广东,参加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巡演活动。 英歌人物形象突出,服装妆容独树一格,有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可以将其打造成IP形象,用于手办公仔,服装,纪念品等 旅游 商品,在作为衍生的 旅游 商品项目。 同时,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全民健身运动已经逐步形成一种势头,英歌舞作为一种结合武术动作的舞蹈,且形式上就是偏广场舞,可以将其开展成街头广场舞的形式,在保护非遗的同时也可以带来强身健体的效果。
2023-07-14 18:16:481

英歌舞的特点是什么?

英歌舞的特点如下:英歌舞在音乐节奏上以方正、对称、刚强、威武为特色,与舞蹈律动上的刚劲、矫健、勇敢、威猛的风格是相一致的,音乐与舞蹈的紧密契合。历史渊源:关于潮阳英歌舞产生的年代,《潮阳县志》有“从明代开始,潮阳始有英歌”之句,但载述不详。从梁山泊好汉的故事中结合现代所看到的英歌舞的表演形式,大致可以推测英歌舞的起源时间应该从明朝算起,如果从英歌舞所蕴含的民间舞蹈特点和宗教意识来说,则可能时间要推前得多。关于英歌舞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几种说法。受祭孔仪式影响。旧时每年八月廿七日祭拜孔子时,不但要配有整套的音乐和舞蹈,而且舞者有“执短竹”的,这和英歌舞者的“执短棒”有相似的地方。由古代傩舞进化而来。英歌舞脸谱一般是黑白、鬼脸,多显凶杀之气,以及英歌的队形变化即古傩舞的驱鬼动作等宗教意识和艺术特征,表明英歌舞是古傩舞改造而来。受戏剧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讲述英雄的故事,模仿英雄的行为,梁山泊好汉故事出现在戏剧舞台之后,激发了群众自发学习的兴趣,渐渐的,舞台上的演出就衍变出了群体性广场表演来。从山东大鼓子秧歌演化而来。因为山东用双手执双槌各击花鼓子双鼓面,所使用的槌子与潮阳英歌舞所执的双槌相似,舞蹈语汇所体现的内容以及舞蹈表演程序,也都有相似之处。为反抗官府豪强而创编“英歌”形式来传武习艺。因为英歌的主要舞蹈动态和组合编排,都可以看出受南拳武技的影响。
2023-07-14 18:17:241

潮州英歌舞的由来

潮州英歌舞的由来如下:1、“英歌”又称“因歌”、“秧歌”、“莺歌”,广泛流传于潮汕各地,尤其在潮阳、普宁等地,更是盛行,英歌舞在流传的过程得到不断的创新发展。英歌主要在春节和元宵期间活动,遇有盛大庆典或其他喜庆节日也必参加。英歌表演的是梁山泊众英雄乔装打扮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故事,但表现手法富于写意性,既不叙述故事情节也不表现人物,更多的是渲染战斗情景和热烈气氛,塑造英雄群体的形象,通过人物造型、服饰道具、形体动态、音响节奏等艺术处理从整体上体现出男性粗犷雄浑的阳刚之美。2、关于英歌舞产生的年代,《潮阳县志》有“从明代开始,潮阳始有英歌”之句,但载述不详。从以梁山泊好汉故事为内容,以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英歌舞大致相同的形式来说,可能可以从明朝算起,如果从英歌舞所蕴含的民间舞蹈特点和宗教意识来说,则可能时间要推前很多。3、关于画脸。那陆丰三甲地区比较原始,就是统一的一种。而古潮阳地区(潮阳,潮南,达濠,普宁部分,惠来)又有了创新,就是引用了水浒传好汉,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避免了太统一内部人认不出来,二是增加了观赏性,多了隐蔽性,看起来有趣。
2023-07-14 18:17:431

描写英歌舞的优美段落有哪些?

描写英歌舞的优美段落汇总如下:1、这一定又是你,英歌舞,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忒惊异。静听着,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英歌舞,让我迷恋……2、古老的民巷带着刚刚苏醒的寂寥,新年等在窗外。一半串鼓声浸入耳根,父亲忙把我托在肩头,远远地,鼓响了起来。3、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云,摇曳从容,几十位表演者的手甩动着,发出强而有力的声响,碰撞在四周的空气中。隆隆隆隆,噔噔噔噔,像醉了的蝴媒,或是明湖珠翠,缤纷降落到地面上;又像出鞘的兵刃,亦是一闪冷焰,仅剩沸腾中的热血,我的心仿佛隆隆。隆隆,噔噔,噔噔……4、真真的就是英歌,它舒展得像一条岩脊的线条,展开得像一朵千瓣的花朵,旋转的像一阵飞扬的流苏,搏击的像一群争食的猛兽,只见两根英歌槌在他们的手里舞得如穿针绣花般灵巧。舞出一瞥最敏锐的锋芒。像皑皑塞野的雪在月的寒光下闪映,喷吐冷激的辉艳,桴鼓相应。5、这一定又是你,英歌舞,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忒惊异。残霞边一颗星子出现,英歌带给了我一场盛大的视觉与听觉享受。而英歌将不停地不停地延续下去,文化,也将不停地不停地传承下去,英歌舞让我迷恋……
2023-07-14 18:18:011

哪里看英歌舞

在深圳东门盯广场可以看到潮汕的英歌舞。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东的潮汕地区(汕头、揭阳、潮州、汕尾)、中国香港、泰国等地。
2023-07-14 18:18:211

英歌舞和官将首有什么不同

英歌舞和官将首的不同在于地域区域文化的不同。官将手相传为新庄地藏庵(大众庙)所发展出来的阵头,昔日流行于北部一带的庙会,如今已发展至全台,为庙会中常见的阵头之一。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东的汕头、揭阳、潮州、汕尾等地;中国香港;泰国。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舞后还有歌舞小戏,称“英歌后棚”。
2023-07-14 18:18:491

英歌舞的起源和来历

英歌舞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及时雨说”,一种是“秧歌说”,一种是“傩舞说”。如下:1、及时雨说:在明末清初绍兴名士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本书中“及时雨”一节就有这样的说法。这一节里描写的是求雨的场面。张岱认为,可能是因为水浒英雄的大哥宋江绰号就叫“及时雨”。2、秧歌说:英歌舞是从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脱胎来的。因为英歌与“秧歌”在潮州话里的发音是比较相似的。3、傩舞说:还有一种说法是现在的英歌是从古代的傩舞进化而来的。表演特点英歌舞分前后棚,前棚36人,每人手执长约1尺4寸,直径4厘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海螺号和吆喝声,两棒相击翻转,边走边舞。后棚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敲打锣鼓伴唱,有的还加上扮涂戏,或加进武术表演。其队列变化有长蛇挺进、双龙出海、四虎并驱、粉蝶采花、孔雀开屏等共18套式;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后敲等;脸谱有文面、武面之分;节奏有快板、中板、慢板之别。
2023-07-14 18:18:551

英歌舞的介绍

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潮汕地区。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舞后还有歌舞小戏,称“英歌后棚” 。英歌舞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广东汕尾市,陆丰市,汕头市和普宁市是英歌舞最盛行的县市,根据民间艺人的口耳辈传和一些佐证资料的介绍,潮阳英歌源溯明代。
2023-07-14 18:19:121

英歌舞红胡子是谁

关胜。根据百度显示,英歌舞为红面红须的头槌是关胜,另外舞蛇者的是时迁。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东的潮汕地区、中国香港、泰国等地。
2023-07-14 18:19:401

潮阳市的英歌舞有哪几种类型?

英歌舞,也称“英歌”,是粤东潮汕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潮阳市是英歌舞最盛行的县市。根据民间艺人的口耳相传,潮阳英歌源溯明代。潮阳英歌在广泛的流传中形成不同的流派、风格,若按舞蹈节奏的板式划分,大致分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3种。 慢板英歌和中板英歌的舞法是怎样的? 慢板英歌节奏较慢,所用舞棒比其他流派长,其基本舞法是3下槌或4下槌构成一组动作,慢中见势,势中显气,凝重古朴而又舒展优美。此外,还有“醉槌”英歌,舞者舞时形似醉汉,别具神韵。慢板英歌主要流传于我市的棉北、文光、城南一带。中板英歌的节奏较之慢板英歌略快,基本舞法有打五棒、打七棒构成一组动作的,也有打8棒、10棒、11棒、13棒构成一组动作的。锣鼓点与慢板英歌有明显的不同,前者鼓点中间,有停顿和拉长,后者则是连续敲点。中板英歌主要也流传于棉北、文光、城南一带,其特点是稳健中见潇洒,古朴中现圆活。
2023-07-14 18:19:471

英歌舞象征着什么

英歌舞是英雄之歌,是在歌颂英雄好汉。英歌舞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沿海倭寇海盗频繁袭扰潮州地区,明显是将武术套路、武器、阵形变化、强身健体、对打攻防等结合为一体,平时可以增添节日气氛,战时演员拿上武器就可以上阵杀敌。它将武术和阵型故意隐藏在舞蹈中,取名"舞",实际上应该叫"英歌武",是一种武术形式和战斗阵型。
2023-07-14 18:19:531

潮汕舞英歌为什么前面有一个要拿蛇?

拿蛇的是水浒传中的解珍 。 解珍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两头蛇,原是登州猎户。他与弟弟解宝因猎虎被地主毛太公陷害入狱,后越狱反登州,上梁山入伙。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三十四位,上应天暴星,担任步军头领。征方腊时战死于乌龙岭,追封忠武郎。 潮汕英歌舞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汉族民俗舞蹈。在潮汕流传了三千年之久。这种广场舞蹈融汇了戏剧、舞蹈、武术等成分;蹈阳刚而恢宏;现在成了汉族劳动人民表达喜庆的一种方式。这种广场舞蹈,就是英歌舞。扩展资料:英歌舞由来:英歌舞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及时雨说”,一种是“秧歌说”,一种是“傩舞说”。“及时雨说”就是在明末清初绍兴名士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本书中“及时雨”一节就有这样的说法。这一节里描写的是求雨的场面。张岱认为,可能是因为水浒英雄的大哥宋江绰号就叫“及时雨”。秧歌说就是说英歌舞是从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脱胎来的。因为英歌与“秧歌”在潮州话里的发音是比较相似的。还有一种说法是现在的英歌是从古代的傩舞进化而来的。
2023-07-14 18:20:018

潮汕英歌舞作文500字

甲子英歌舞表演队昨天启程赴山西参加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山花奖”民间广场歌舞大赛。“英歌舞”是甲子镇民间传统节目,历史悠久,据传清代光绪年间,从福建引进,流传至今三百余年。其缘起大致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少林寺农民起义集训据点被攻破以后为掩人耳目进行的训练;一说是据明末画家陈洪绶画水浒108将的图案发挥,为反清复明而创作此舞蹈形式;也有说是拳馆带徒为练习拳腿硬功而创;更有说是水浒107名英雄好汉为营救被朝廷捕禁的卢俊义而化装成民间艺人前往攻打大名府的行进舞蹈列队,种种传说,难以定论。由于英歌舞具有古老装扮,武姿雄伟,气势动人,又是群众“增强体质”的一种文娱性体育活动,受到群众赏识和喜爱,代代传承,百赏不厌。2007年6月入选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甲子镇的一张“金名片”,也是目前陆丰市文化产业的品牌之一。
2023-07-14 18:20:171

英歌队是干什么的

英歌队指跳潮汕英歌舞的队伍。潮汕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东的汕头、揭阳、潮州、汕尾等地;中国香港;泰国。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英歌舞,融合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种大型集体舞蹈,常常出现在重要节日和喜庆场合。今年春节多地重启因疫情中断的年俗,英歌舞便是其中之一。
2023-07-14 18:20:371

广东地区的“英歌舞”已经入选非遗,英歌舞有何来头?

我国是有56个民族,来一起组成的大家族。而在这大家族中的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而英歌舞,则是56个民族当中人数最多的汉族的舞蹈形式之一。他与其他的传统舞蹈不同,英歌舞的主要表演形式是大型舞蹈的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的小木棒,而每个人手拿着木棒,相互之间敲击。并且敲击的动作还非常的健壮有力。而在集体舞结束之后,还有个人或多人的歌舞小戏。在农村当中,英歌被作为吉祥、英雄的化身。具有赶走邪魔驱邪避难的能力。英歌舞的表演者多使人年轻力壮的青年。但是这些青年也不只是年轻力壮就可以的。表演英歌舞的青年必须是,热心善良,阳光有朝气。并且这些青年在周围的人群中口碑都是非常好的。并不是自己想去表演就可以去表演,还要有其他人的推荐才可以。但是也是由于英歌舞当中的青年都是四周数一数二的,口碑非常好的青年。所以也就造成了很多女性都是在英歌舞的表演者中选择自己的伴侣。特别是英歌舞队伍当中的头锤,二锤。由于本身位置站的就很突出,非常明显。再加上能做头槌,二槌,这样位置的青年。在英歌队这些口碑非常好的青年当中,也是领军者的存在。这也就使得头槌二槌,这样的位置上的青年,更是姑娘们心中的白马王子。英歌舞在汕头市和潮州市附近,比较盛行。尤其是潮州市。潮州市的英歌舞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朝年间。中国历史上能保留这么多年的文化,并不是很多,尤其是汉族就更少了。而英歌舞能在这么多年的历史变迁,时光流逝当中依然保留,也是我们中国的宝贵财产。
2023-07-14 18:21:154

英歌舞的由来

英歌舞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及时雨说”,一种是“秧歌说”,一种是“傩舞说”。“及时雨说”就是在明末清初绍兴名士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本书中“及时雨”一节就有这样的说法。这一节里描写的是求雨的场面。张岱认为,可能是因为水浒英雄的大哥宋江绰号就叫“及时雨”。秧歌说就是说英歌舞是从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脱胎来的。因为英歌与“秧歌”在潮州话里的发音是比较相似的。还有一种说法是现在的英歌是从古代的傩舞进化而来的。
2023-07-14 18:21:431

英歌舞是哪个地方的

英歌舞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传统舞蹈。传统英歌舞,给一代代潮汕人带来了昂扬的精神振奋、力与美的享受。英歌舞,是潮汕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也是潮汕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尤其盛行于汕头和普宁一带,是一个集多种非遗项目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者们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舞姿刚劲而多变,时而挥槌齐眉,眼随槌动,时而斜肩过头,走势凶猛,起落间伏如虎跃,起似龙旋。英歌舞是舞蹈、武术和戏剧的交融。表演之间,将武的外延体现在舞的形式上,按舞功、威望敲定槌位以对号入座。在英歌舞的表演中,舞者手中的两根圆木棒被称为“英歌槌”。手持“英歌槌”叩击起舞,一般需要很强的爆发力,但又不能用蛮力,必须用巧劲,这需要长期的磨练才能做到。英歌舞的服饰是怎样的:英歌舞的脸谱,是依据我国经典名著《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形象和性格特征而设计的。英歌舞的服装,引用了传统戏服中的很多元素,部分元素会用到传统戏服制作中的潮绣技艺。英歌舞的头饰,同样源于传统戏曲中的样式,其中的冠、帽、巾、盔,用于不同的人物造型上。
2023-07-14 18:22:081

潮汕英歌舞有什么含义?

英歌舞传统的舞蹈动作和艺术图形,一般有“挑槌”、“拜年”、“洗街”、“布田”、“麦穗花”、“田螺圈”、“揽槌”、“眼镜框”等。在过去,除了舞英歌外,还有唱英歌,就是在舞的过程中还要伴唱。唱词既有歌颂梁山泊英雄好汉打大名府壮举的历史内容,也有掺杂宣扬“廿四孝”等民间流传的规劝世人多行孝道的小故事及劝世良文,如:“丁兰哥,南山去牧羊。见羊儿,跪乳报恩。丁兰念母心悲伤,刻木奉祀行孝道,早晚菜饭敬亲娘……”但这种边舞边唱的做法往往因为唱而影响了舞的协调性,又妨碍了舞槌强烈节奏的速度和斩度,所以现在已经甚少有伴唱的了。中棚中棚的演出节目,主要是表演一些剧性较强、娱乐气氛浓郁的传统曲艺节目。其传统的完整表演节目有13个,都是以民间趣闻轶事为题材进行艺术加工编演的:第一是“佛公佛母”,由两位扮演者头戴弥勒佛面具,手执葵扇,手舞足蹈,笑容可掬地招呼观众,为中棚队伍开路,以示吉祥;第二是“洗耳恭听扬佛”,一至几人扮演和尚,手执佛尘说唱前进。唱词内容多宣扬佛教教义,宣扬因果报应;第三是否“牵猪蕸“,表演民间配种员的生计,属趣味性节目;第四层是”双摇鼓”,表演民间摇鼓货郎下乡做小日甚一日杂生意,属闹剧;第五是“农夫扶犁下地“,则反映农民一年四季劳动生活艰辛的表演唱;第六是“徐大江拖车”,取材民间传闻,反映的是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困苦处境;第七是“钓鱼”,属反映鱼人生活情趣的说唱节目;第八是“桃花过渡”。传统的斗畲歌方式,取材民间男耕女织的说唱节目;第十是“和尚戏尼姑”。属低级趣味的闹剧;第十一是“闹花灯”。由男女若干人手擎花灯,边舞边唱的娱乐性节目;第十二是“妇女卖艺”,是反映民间艺人生活的表演唱;第十三是“京城会”,是取材于民间故事的喜剧性节目。中棚十三个节目,内容丰富,需要众多的技艺双全的人才扮演。一般情况下,比较难齐全地表演全部节目,便有选择地表演其中若干个。后棚即英歌整体组织中的后头部队,这部分代表梁山泊起义军与民众汇合在一起,组成强大的后备力量。每人手执各类刀、枪、剑、戟,形成声势浩大的武士队伍。这支队伍,一般由象征性的十六或二十四、三十六人组成,人数没有严格的数量要求,只求偶数。这支队伍的成员,轮番上场,各自表演各式套路的武术,以表现梁山泊义士个个是英雄好汉。表演过程中,有拳术单打、对打、混合打,也有各种器械的单打、对打、混合打;拳攻腿踢,棍击枪刺,刀光剑影,真枪实打,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最后的收场节目是“打布马”。以一人扮成朝廷官员,他的半腰束挂上布制的马匹,上半身露在布马中间上面,下半身为布制马匹所掩盖,酷似骑马形状。这官员两持双锏,与手握木棍的徒步和尚进行对打,最后以朝廷命官被打败狼狈而逃作为英歌结束的活动标志。“打布马”的由来,传说有那么一段故事:清朝时期,里湖境内有一庵寺,朐曰坟头庵。庵里住着一个武艺高强的和尚,当时的知县以为这是隐患而前来清剿。可是,和尚武艺强,县太爷被打得一败涂地,狼狈而逃。后民众便把这个故事编成“打马布”,并被了展成为一个艺术程式,随在英歌后棚演出。
2023-07-14 18:22:279

英歌舞的在北京

英歌舞在北京之“永丰英歌” 1988年8月,应全国艺术院校第二届中国舞“桃李杯”赛比赛委员会之邀,潮阳县永丰英歌队来到北京后,8月3日在北京舞蹈学院广场进行一场试演,顿即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堪称一炮打响。8月5日,英歌队在“桃李杯”赛的开幕式上表演,情绪热烈,气氛活跃,更博得观赏者的连声喝彩。北京的群众,对来自广东潮阳农村的英歌舞是陌生的。他们看见英歌队员画着李逵、杨志等梁山泊好汉的脸谱,还以为要演什么戏。但当英歌锣鼓一响,英歌队员舞槌击鼓,奋跃登场舞起来时,即令他们赏心悦目。一场精彩的表演,使得当地的群众,对英歌由陌生转为喜爱。他们觉得这种舞蹈很有气势。看过英歌表演的北京群众交口称赞:潮汕英歌真棒!就连能歌善舞的延边姑娘,也啧啧赞赏英歌舞得好。日本著名舞蹈家大屋政子看了英歌表演,也很赏识,热情鼓掌。英歌队员到商店买东西时,许多售货员都向英歌队员要票。满载英歌队员的车辆所停之处,都有群众围观。潮阳英歌在北京,不但受到国内外艺术专家、学者的器重,也受到首都群众的热烈欢迎,一时成为北京的“热门货”。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系主任、第二届中国舞“桃李杯”赛组委会执委潘志涛,在观看英歌表演的过程中,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与激动,在频频给正在表演中的英歌队员鼓掌的同时,由衷地连声叫“好!好!好!” 他说永丰英歌舞的精彩表演,反映了中国民间舞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他说,如果有人要问:中国舞蹈的根在哪里? 我们可以这样回答:象永丰英歌这样的民间舞蹈,就是中国舞蹈的根。他还说,永丰英歌队员都是血气方刚的中、青年,民间舞蹈看来是后继有人的。可以肯定,这条中国舞蹈的根是永远不会断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能够发扬光大,从这支农民英歌队中,我们可以看到“希望”所在,我们可以获得信心……前来采访的在京10多家报社的记者,看到千里迢迢从南海之滨来到祖国首‘都献艺的农民英歌队的精彩表演,引起很大兴趣,表示深切关注,认为永丰英歌队不愧是一支有地方特色、泥土气息浓厚的民间舞蹈队伍。新华社记者杨飞在其所摄的登于8月6日《j匕京日报》上的新闻照片的解说词中,除了肯定永丰英歌队的精彩表演外,特地指出“……这一支规模的农民舞蹈队进京参加专业性艺术交流活动还是首次”。 《北京晚报》记者黄中俊,以《赏心悦目看“英歌”》为题,撰文赞评永丰英歌,指出“永丰英歌是民间舞蹈的精华”(见1988年8月6日《北京晚报》)。8月5日的天津《今晚报》等,也报道永丰英歌队在开幕式上进行精彩表演的消息。中央电视台除于8月5日晚播放英歌表演的电视新闻外,还特地于当天下午派出大型拍摄车,调动阵容可观的拍摄队伍,为英歌表演进行专场录像。还要提及的是:永丰英歌队上京之前,7月31日的《工人日报》便已登载题为《“潮阳英歌舞”将进京》的专文,介绍永丰英歌的风格、特点。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出席了本届“桃李杯”舞蹈赛的开幕式,并首先观看了潮阳县永丰英歌队的表演。英歌队员个个情绪高昂、精神抖擞,加上几串火炮爆出的连珠式的响声,煞象为“梁山泊好汉”助威鼓气,因而舞得更加精彩。表演结束后,高占祥副部长欣然给英歌队签名留念。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马庆雄也前来观看永丰英歌队的表演,他对永丰英歌队上京献艺之举表示赞赏和支持,并在“留名录”上签名。在京工作的乡亲爱家乡“特产”在京工作的乡亲,得到家乡英歌队首次上京献艺的喜讯,十分高兴,奔走相告。他们把扎根于家乡土壤的英歌舞,喻为家乡的“特产”,感到格外亲切,格外珍贵,都希望先睹为快。试演那天,许多乡亲都赶来探望来自家乡的英歌队员,并观赏英歌表演。年逾花甲、行走不便的离休干部彭笃民也在其夫人的陪;司下,拄着手杖,兴致勃勃地专程前来观看表演,看后深感满意。是的,离开家乡日久、在京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一旦看到孩提时曾经看过的家乡农民舞蹈如今更呈生机、更溢华彩,怎能不由衷高兴呢?登上主席台本届全国艺术院校中国舞“桃李杯”赛,规模可观,知名度高。参加比赛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27支舞蹈代表队,这是一次全国性的舞蹈艺术群英竞技的盛会,许多有声望的专家、学者也到会参加。潮阳县永丰英歌队以其特邀代表队身份,在这次赛会上享有殊荣。英歌队的领队被请上主席台。这一“请”,不但表示对全体英歌队员的尊重,而且表示对来自祖国南疆的民间舞蹈艺术的珍爱和推崇。
2023-07-14 18:22:431

英歌舞的由来是什么?

“及时雨说”就是在明末清初绍兴名士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本书中“及时雨”一节就有这样的说法。这一节里描写的是求雨的场面。张岱认为,可能是因为水浒英雄的大哥宋江绰号就叫“及时雨”。介绍:英歌的队员的装扮,是按梁山好汉的形象来打扮的。司大鼓的有作宋江打扮的,也有作别的梁山英雄打扮的。领头的舞槌人一般来说,左队头槌是秦明或者是挂黑须的李逵,右队是杨志或者是挂红须的关胜,二槌是林冲,三槌是鲁智深、武松。 英歌舞的舞蹈融汇了戏剧、舞蹈、武术等成分;这种舞蹈阳刚而恢宏;现在成了人们表达喜庆的一种方式。
2023-07-14 18:22:581

英歌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英国的歌舞文化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英国的许多传统舞蹈与音乐都有悠久的历史,并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英国的一些最著名的舞蹈形式包括莫里斯舞蹈、广场舞和苏格兰高地舞蹈。  英国歌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争议仍在持续。一方面,这些传统舞蹈和音乐在英国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在许多社区和地区得到积极的支持和传承。另一方面,一些人认为,这些舞蹈和音乐形式的发展已经变得过于现代化,失去了它们的原始特点和文化价值。  尽管存在争议,英国的歌舞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英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促进这些传统舞蹈和音乐的传承,包括资助各种文化活动和组织,建立文化遗产中心和博物馆,以及在学校和社区中推广这些传统文化。  总之,英国的歌舞文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英国文化和历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虽然存在争议,但政府和社区已经采取了明确的措施来保护和促进这些传统舞蹈和音乐的传承。我们应该珍惜和推广这些文化遗产,以保护和传承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2023-07-14 18:23:141

英歌舞的组成

即英歌队伍整体组织中的前头部分,也是英歌队的主体部分,小规模以24或36人组成,大规模由108名年青力壮的男子汉,化装为梁山泊起义部队的主力军的英雄好汉组成。其领头两人为指挥,必须挂黑须与红须,黑须为李逵,红须为杨志或秦明。和尚打扮的是鲁智深或武松。其中还有两个男扮女装的为孙二娘和顾大嫂。其他人物有九纹龙史进、猎户解珍等。整个队伍中的2/3的人手握两节木棒,每节长尺余,敲击起舞,通过刚劲有力的舞蹈表演,表现英雄事迹。1/3的人,手拿小鼓槌棒,敲打起舞,助威前进。另外,队伍中必有一人扮时迁,手执布制长蛇,穿梭腾跃,调整队形,交流舞姿动作和舞蹈图形信息,前棚舞蹈队伍表演时,敲击着木棒和小鼓,伴随着“冬冬喳,冬冬喳,冬冬喳”的英歌锣鼓节奏,紧凑速齐地以优美的舞姿,演出各式各样的舞蹈动作和编演表现攻城战阵的舞图形。威武壮观,具有强烈的感人艺术魅力,给观众以振奋昂扬的感受,激发人们扮英雄、学英雄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英歌舞传统的舞蹈动作和艺术图形,一般有“挑槌”、“拜年”、“洗街”、“布田”、“麦穗花”、“田螺圈”、“揽槌”、“眼镜框”等。在过去,除了舞英歌外,还有唱英歌,就是在舞的过程中还要伴唱。唱词既有歌颂梁山泊英雄好汉打大名府壮举的历史内容,也有掺杂宣扬“廿四孝”等民间流传的规劝世人多行孝道的小故事及劝世良文,如:“丁兰哥,南山去牧羊。见羊儿,跪乳报恩。丁兰念母心悲伤,刻木奉祀行孝道,早晚菜饭敬亲娘……”但这种边舞边唱的做法往往因为唱而影响了舞的协调性,又妨碍了舞槌强烈节奏的速度和斩度,所以现在已经甚少有伴唱的了。 即英歌整体组织中的后头部队,这部分代表梁山泊起义军与民众汇合在一起,组成强大的后备力量。每人手执各类刀、枪、剑、戟,形成声势浩大的武士队伍。这支队伍,一般由象征性的十六或二十四、三十六人组成,人数没有严格的数量要求,只求偶数。这支队伍的成员,轮番上场,各自表演各式套路的武术,以表现梁山泊义士个个是英雄好汉。表演过程中,有拳术单打、对打、混合打,也有各种器械的单打、对打、混合打;拳攻腿踢,棍击枪刺,刀光剑影,真枪实打,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最后的收场节目是“打布马”。以一人扮成朝廷官员,他的半腰束挂上布制的马匹,上半身露在布马中间上面,下半身为布制马匹所掩盖,酷似骑马形状。这官员两持双锏,与手握木棍的徒步和尚进行对打,最后以朝廷命官被打败狼狈而逃作为英歌结束的活动标志。“打布马”的由来,传说有那么一段故事:清朝时期,里湖境内有一庵寺,朐曰坟头庵。庵里住着一个武艺高强的和尚,当时的知县以为这是隐患而前来清剿。可是,和尚武艺强,县太爷被打得一败涂地,狼狈而逃。后民众便把这个故事编成“打马布”,并被了展成为一个艺术程式,随在英歌后棚演出。
2023-07-14 18:23:211

潮汕舞英歌的文化

英歌舞分前后棚,前棚36人,每人手执长约1尺4寸,直径4厘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海螺号和吆喝声,两棒相击翻转,边走边舞。后棚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敲打锣鼓伴唱,有的还加上扮涂戏,或加进武术表演。其队列变化有长蛇挺进、双龙出海、四虎并驱、粉蝶采花、孔雀开屏等共18套式;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后敲等;脸谱有文面、武面之分;节奏有快板、中板、慢板之别。特别潮阳英歌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表演独具魅力,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跳英歌舞历来被视为吉祥的化身,人们认为跳英歌舞是"好彩头"。
2023-07-14 18:23:331

英歌舞中拿蛇的是谁??

时迁。手执布制长蛇,穿梭腾跃,调整队形,交流舞姿动作和舞蹈图形信息,前棚舞蹈队伍表演时,敲击着木棒和小鼓,伴随着“冬冬喳,冬冬喳,冬冬喳”的英歌锣鼓节奏,紧凑速齐地以优美的舞姿,演出各式各样的舞蹈动作和编演表现攻城战阵的舞图形。威武壮观,具有强烈的感人艺术魅力,给观众以振奋昂扬的感受,激发人们扮英雄、学英雄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扩展资料:英歌舞由来:英歌舞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及时雨说”,一种是“秧歌说”,一种是“傩舞说”。“及时雨说”就是在明末清初绍兴名士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本书中“及时雨”一节就有这样的说法。这一节里描写的是求雨的场面。张岱认为,可能是因为水浒英雄的大哥宋江绰号就叫“及时雨”。秧歌说就是说英歌舞是从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脱胎来的。因为英歌与“秧歌”在潮州话里的发音是比较相似的。还有一种说法是现在的英歌是从古代的傩舞进化而来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歌舞
2023-07-14 18:23:542

潮汕的英歌舞是怎么由来的

一说来自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一说来自河南花鼓的“霸王鞭”,一说来自福建莆田的花鼓舞,不一而足。南方民间舞蹈向以轻灵清秀为特色,然而,在粤东滨海一隅,却繁衍着这样一种只有雄浑、苍劲、凝聚了黄土地厚重感的陕北腰鼓才能与之相媲美的英歌舞。艺术特色:民间艺术都具有不同的地域性,如提起“英歌”,人们便自然会想到广东潮汕地区的“英歌”。而真到了潮汕地区,又要数被誉为“英歌舞之乡”的普宁“英歌”最为有名。普宁的“英歌”,较其它各地更为突出地将舞蹈、南拳套路以及戏曲演技融为一炉。只见表演者配合着忽紧忽缓的锣鼓点和众人如雷贯耳的吆喝,双手挥动彩色木棒,并不停地交错翻转敲击,一步一呼地边走边舞,呈现着以“长蛇挺进”或“双龙出海”等18种套式的队列变化,犹如以传统国术连接而成的团体操。整个表演过程气氛欢腾热烈、令人目不暇接。广东“英歌”表演除与北方“秧歌”具有一定渊源外,还同样被当地民众赋予了能为民驱邪除秽的功能。当地人认为,新春伊始举行“英歌”表演,定会驱除邪恶、迎春接福、如意吉祥、六畜兴旺、生意兴隆。为使表演者具有特殊神力,在每年首次表演前,要在本村祠堂内拜祖祭神。并在为祖先神灵表演后,将一只雄鸡抛出祠堂门外,随即鸣炮,朝着雄鸡飞落的方向整队出发,开始进行走街串巷的歌舞表演。
2023-07-14 18:24:081

英歌舞的由来 英歌舞简述

1、潮汕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东的汕头、揭阳、潮州、汕尾等地; 2、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舞后还有歌舞小戏,称“英歌后棚” 。 3、英歌舞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揭阳市普宁市、惠来县,汕尾市陆丰市 ,潮州市潮安区,是英歌舞最盛行的地区。根据民间艺人的口耳辈传和一些佐证资料的介绍,潮阳英歌源溯明代。
2023-07-14 18:24:351

“英歌舞”的由来是什么?

“英歌舞”由来的三种说法:英歌舞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及时雨说”,一种是秧歌说,一种是傩舞说。“及时雨说”就是在明末清初绍兴名士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本书中“及时雨”一节就有这样的说法。这一节里描写的是求雨的场面。张岱认为,可能是因为水浒英雄的大哥宋江绰号就叫“及时雨”。秧歌说就是说英歌舞是从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脱胎来的。因为英歌与“秧歌”在潮州话里的发音是比较相似的。还有一种说法是现在的英歌是从古代的傩舞进化而来的。傩舞是一种反映宗教意识和艺术特征的形式。扩展资料英歌舞是潮汕地区广泛流行、也是群众基础最为深厚的一种广场舞蹈,极具阳刚之美,表现风格质朴、刚健,从节奏的张力中带给人们的审美满足,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可以说是潮汕民间舞之王。每逢重大节庆,如没有英歌舞的参与来营造气氛,那是不可想象的!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真的找不到另一种舞蹈语言象英歌舞这样充满豪迈、粗旷、激奋的言说。这是每一个观者共同的感受。你看,节庆之日,乡村旷野上,里三层、外三层黑压压的人群都在翘首等待。突然,一群狂飙一样的舞者呼啸而至。几十位彩绘各种脸谱、身着威武服饰的彪汉,一路乐舞,在急促、雄浑的鼓点节奏中,舞动双槌,上下翻飞,忽而腾龙、忽而伏虎、腾挪闪跃、气势纵横,还不时发出激越、豪雄的怒吼,汇合着双槌清脆的击打声,响彻云霄,刚劲、奔放、雄浑的舞姿,磅礴粗犷,气势矫健。让观者热血沸腾,耸然动容。这时,人们已不单单是在欣赏舞蹈。空气中弥漫一种昂扬的气氛,观众不自觉地受到感染,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号啸起来!很多北方来的朋友感到不解,文章锦绣的南国潮汕,怎么会诞生这么一种夺人魂魄、刚烈雄犷的舞蹈!这真是历史的因缘际会。从源流来看,英歌舞起源于百越部落原始的傩舞,意在驱鬼辟邪。其后,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把中原地区英雄传奇的原型(比如水浒人物108将)融汇入南越固有的民俗中,千年流传,沉积成一种风情独具的艺术形式,即今天既有悠悠古风、又有时代精神的英歌舞。舞蹈队伍分为前棚和后棚,前棚为众多舞者,双手持短棍,由一“耍蛇人”领舞;后棚为打击乐队,配合舞蹈演奏铿锵、激越的乐曲。一般有36人、72人和108人三种组合,阵势、舞姿和打击方式则多种多样,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风格。目前潮汕至少有二十个以上的“英歌舞之乡”,正是证明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百花园的一株奇葩、一种稀有的舞种,英歌舞舞的是潮汕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气质,舞的是潮汕人勇往直前的时代风范,它与潮人的血脉贯通、神明维系。躬逢盛世,英歌舞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舞出一个空前的高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潮汕英歌舞
2023-07-14 18:24:421

英歌舞的由来是什么?

英歌舞的由来是:英歌舞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及时雨说”,一种是“秧歌说”,一种是“傩舞说”。及时雨说就是在明末清初绍兴名士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本书中“及时雨”一节就有这样的说法。这一节里描写的是求雨的场面。张岱认为,是因为水浒英雄的大哥宋江绰号就叫“及时雨”。秧歌说就是说英歌舞是从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脱胎来的。因为英歌与秧歌在潮州话里的发音是比较相似的。还有一种说法是现在的英歌是从古代的傩舞进化而来的。英歌舞的装扮:英歌舞队员的装扮,是按梁山好汉的形象来打扮的。司大鼓的有作宋江打扮的,也有作别的梁山英雄打扮的,领头的舞槌人一般来说,左队头槌是秦明或者是挂黑须的李逵。右队是杨志或者是挂红须的关胜,二槌是林冲,三槌是鲁智深、武松。 英歌舞的舞蹈融汇了戏剧、舞蹈、武术等成分;这种舞蹈阳刚而恢宏;现在成了人们表达喜庆的一种方式。
2023-07-14 18:24:571

英歌舞是怎么来的?

“英歌舞”由来的三种说法:英歌舞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及时雨说”,一种是秧歌说,一种是傩舞说。“及时雨说”就是在明末清初绍兴名士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本书中“及时雨”一节就有这样的说法。这一节里描写的是求雨的场面。张岱认为,可能是因为水浒英雄的大哥宋江绰号就叫“及时雨”。秧歌说就是说英歌舞是从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脱胎来的。因为英歌与“秧歌”在潮州话里的发音是比较相似的。还有一种说法是现在的英歌是从古代的傩舞进化而来的。傩舞是一种反映宗教意识和艺术特征的形式。扩展资料英歌舞是潮汕地区广泛流行、也是群众基础最为深厚的一种广场舞蹈,极具阳刚之美,表现风格质朴、刚健,从节奏的张力中带给人们的审美满足,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可以说是潮汕民间舞之王。每逢重大节庆,如没有英歌舞的参与来营造气氛,那是不可想象的!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真的找不到另一种舞蹈语言象英歌舞这样充满豪迈、粗旷、激奋的言说。这是每一个观者共同的感受。你看,节庆之日,乡村旷野上,里三层、外三层黑压压的人群都在翘首等待。突然,一群狂飙一样的舞者呼啸而至。几十位彩绘各种脸谱、身着威武服饰的彪汉,一路乐舞,在急促、雄浑的鼓点节奏中,舞动双槌,上下翻飞,忽而腾龙、忽而伏虎、腾挪闪跃、气势纵横,还不时发出激越、豪雄的怒吼,汇合着双槌清脆的击打声,响彻云霄,刚劲、奔放、雄浑的舞姿,磅礴粗犷,气势矫健。让观者热血沸腾,耸然动容。这时,人们已不单单是在欣赏舞蹈。空气中弥漫一种昂扬的气氛,观众不自觉地受到感染,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号啸起来!很多北方来的朋友感到不解,文章锦绣的南国潮汕,怎么会诞生这么一种夺人魂魄、刚烈雄犷的舞蹈!这真是历史的因缘际会。从源流来看,英歌舞起源于百越部落原始的傩舞,意在驱鬼辟邪。其后,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把中原地区英雄传奇的原型(比如水浒人物108将)融汇入南越固有的民俗中,千年流传,沉积成一种风情独具的艺术形式,即今天既有悠悠古风、又有时代精神的英歌舞。舞蹈队伍分为前棚和后棚,前棚为众多舞者,双手持短棍,由一“耍蛇人”领舞;后棚为打击乐队,配合舞蹈演奏铿锵、激越的乐曲。一般有36人、72人和108人三种组合,阵势、舞姿和打击方式则多种多样,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风格。目前潮汕至少有二十个以上的“英歌舞之乡”,正是证明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百花园的一株奇葩、一种稀有的舞种,英歌舞舞的是潮汕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气质,舞的是潮汕人勇往直前的时代风范,它与潮人的血脉贯通、神明维系。躬逢盛世,英歌舞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舞出一个空前的高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潮汕英歌舞
2023-07-14 18:25:141

潮汕英歌舞是怎样来的,有何特色?

关于英歌舞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五种说法:1、受祭孔仪式影响。旧时每年八月廿七日祭拜孔子时,不但要配有整套的音乐和舞蹈,而且舞者有“执短竹”的,这和英歌舞者的“执短棒”有相似的地方。2、由古代傩舞进化而来。英歌舞脸谱一般是黑白、鬼脸,多显凶杀之气,以及英歌的队形变化即古傩舞的驱鬼动作等宗教意识和艺术特征,表明英歌舞是古傩舞改造而来。3、受戏剧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讲述英雄的故事,模仿英雄的行为,梁山泊好汉故事出现在戏剧舞台之后,激发了群众自发学习的兴趣,渐渐的,舞台上的演出就衍变出了群体性广场表演来。4、从山东大鼓子秧歌演化而来。因为山东用双手执双槌各击花鼓子双鼓面,所使用的槌子与潮阳英歌舞所执的双槌相似,舞蹈语汇所体现的内容以及舞蹈表演程序,也都有相似之处。5、为反抗官府豪强而创编“英歌”形式来传武习艺。因为英歌的主要舞蹈动态和组合编排,都可以看出受南拳武技的影响。
2023-07-14 18:25:291

英歌舞在什么时候表演?

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正月和二月潮汕举行民俗活动的时期。英歌舞主要是借梁山泊好汉的英雄故事来表演歌舞的,所以一般最多不超过108个人,人数方面就因地而异,表演者主要是当地的居民,所以变数就比较多,很多是因居民的人口或者是当地的经济环境来决定具体参演人数的多少。而且是以20到40岁左右的青壮年为主。因为英歌舞表演的时间长,体力消耗大。也出现了许多未婚女子她们组成的英歌舞队,还有少年儿童啊,老年英歌队也相继成立。表演形式:英歌舞主要的表演器具是一根不是很长的圆木棒,称为“英歌槌”。“英歌槌”的长度一般为1.2尺到1.8尺。女子用的一般比男子用的要短,一般是1.2尺。按舞蹈节奏来划分的话,英歌舞主要有三大家族,有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快板英歌。慢板英歌节奏比较慢,带有古典宫廷式的特色,典型的就有海门镇的湖边英歌队,还有棉城的平东、凤东、凤上、凤南、凤北、大南英歌队。中板的话它的锣鼓敲击法就简单一点,体现“力”和“势”的艺术美,比较潇洒,典型的就是金浦的排字英歌队。快板的话就是比其他两种的节奏更加疾速,更加勇猛,鼓点紧凑,阵势的开合啊,动作的起伏啊,气氛比较热烈。
2023-07-14 18:25:431

英歌舞表演时间

一般英歌舞的表演活动时间,是为潮汕地区乡村神明出游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正月和二月这段潮汕举行民俗活动的时期。相关信息:潮汕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东的汕头、揭阳、潮州、汕尾等地;中国香港;泰国。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舞后还有歌舞小戏,称“英歌后棚”。英歌舞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揭阳市普宁市、惠来县,汕尾市陆丰市,潮州市潮安区,是英歌舞最盛行的地区。根据民间艺人的口耳辈传和一些佐证资料的介绍,潮阳英歌源溯明代。
2023-07-14 18:27:443

英歌舞是如何表演的?

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正月和二月潮汕举行民俗活动的时期。英歌舞主要是借梁山泊好汉的英雄故事来表演歌舞的,所以一般最多不超过108个人,人数方面就因地而异,表演者主要是当地的居民,所以变数就比较多,很多是因居民的人口或者是当地的经济环境来决定具体参演人数的多少。而且是以20到40岁左右的青壮年为主。因为英歌舞表演的时间长,体力消耗大。也出现了许多未婚女子她们组成的英歌舞队,还有少年儿童啊,老年英歌队也相继成立。表演形式:英歌舞主要的表演器具是一根不是很长的圆木棒,称为“英歌槌”。“英歌槌”的长度一般为1.2尺到1.8尺。女子用的一般比男子用的要短,一般是1.2尺。按舞蹈节奏来划分的话,英歌舞主要有三大家族,有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快板英歌。慢板英歌节奏比较慢,带有古典宫廷式的特色,典型的就有海门镇的湖边英歌队,还有棉城的平东、凤东、凤上、凤南、凤北、大南英歌队。中板的话它的锣鼓敲击法就简单一点,体现“力”和“势”的艺术美,比较潇洒,典型的就是金浦的排字英歌队。快板的话就是比其他两种的节奏更加疾速,更加勇猛,鼓点紧凑,阵势的开合啊,动作的起伏啊,气氛比较热烈。
2023-07-14 18:28:121

请问英歌舞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关于英歌舞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五种说法:1、受祭孔仪式影响。旧时每年八月廿七日祭拜孔子时,不但要配有整套的音乐和舞蹈,而且舞者有“执短竹”的,这和英歌舞者的“执短棒”有相似的地方。2、由古代傩舞进化而来。英歌舞脸谱一般是黑白、鬼脸,多显凶杀之气,以及英歌的队形变化即古傩舞的驱鬼动作等宗教意识和艺术特征,表明英歌舞是古傩舞改造而来。3、受戏剧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讲述英雄的故事,模仿英雄的行为,梁山泊好汉故事出现在戏剧舞台之后,激发了群众自发学习的兴趣,渐渐的,舞台上的演出就衍变出了群体性广场表演来。4、从山东大鼓子秧歌演化而来。因为山东用双手执双槌各击花鼓子双鼓面,所使用的槌子与潮阳英歌舞所执的双槌相似,舞蹈语汇所体现的内容以及舞蹈表演程序,也都有相似之处。5、为反抗官府豪强而创编“英歌”形式来传武习艺。因为英歌的主要舞蹈动态和组合编排,都可以看出受南拳武技的影响。
2023-07-14 18:29:161

描写英歌舞的优美段落有哪些?

描写英歌舞的优美段落汇总如下:1、这一定又是你,英歌舞,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忒惊异。静听着,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英歌舞,让我迷恋……2、古老的民巷带着刚刚苏醒的寂寥,新年等在窗外。一半串鼓声浸入耳根,父亲忙把我托在肩头,远远地,鼓响了起来。3、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云,摇曳从容,几十位表演者的手甩动着,发出强而有力的声响,碰撞在四周的空气中。隆隆隆隆,噔噔噔噔,像醉了的蝴媒,或是明湖珠翠,缤纷降落到地面上;又像出鞘的兵刃,亦是一闪冷焰,仅剩沸腾中的热血,我的心仿佛隆隆。隆隆,噔噔,噔噔……4、真真的就是英歌,它舒展得像一条岩脊的线条,展开得像一朵千瓣的花朵,旋转的像一阵飞扬的流苏,搏击的像一群争食的猛兽,只见两根英歌槌在他们的手里舞得如穿针绣花般灵巧。舞出一瞥最敏锐的锋芒。像皑皑塞野的雪在月的寒光下闪映,喷吐冷激的辉艳,桴鼓相应。5、这一定又是你,英歌舞,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忒惊异。残霞边一颗星子出现,英歌带给了我一场盛大的视觉与听觉享受。而英歌将不停地不停地延续下去,文化,也将不停地不停地传承下去,英歌舞让我迷恋……
2023-07-14 18:31:141

潮汕英歌舞表演时间

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正月和二月潮汕举行民俗活动的时期。英歌舞主要是借梁山泊好汉的英雄故事来表演歌舞的,所以一般最多不超过108个人,人数方面就因地而异,表演者主要是当地的居民,所以变数就比较多,很多是因居民的人口或者是当地的经济环境来决定具体参演人数的多少。而且是以20到40岁左右的青壮年为主。因为英歌舞表演的时间长,体力消耗大。也出现了许多未婚女子她们组成的英歌舞队,还有少年儿童啊,老年英歌队也相继成立。表演形式:英歌舞主要的表演器具是一根不是很长的圆木棒,称为“英歌槌”。“英歌槌”的长度一般为1.2尺到1.8尺。女子用的一般比男子用的要短,一般是1.2尺。按舞蹈节奏来划分的话,英歌舞主要有三大家族,有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快板英歌。慢板英歌节奏比较慢,带有古典宫廷式的特色,典型的就有海门镇的湖边英歌队,还有棉城的平东、凤东、凤上、凤南、凤北、大南英歌队。中板的话它的锣鼓敲击法就简单一点,体现“力”和“势”的艺术美,比较潇洒,典型的就是金浦的排字英歌队。快板的话就是比其他两种的节奏更加疾速,更加勇猛,鼓点紧凑,阵势的开合啊,动作的起伏啊,气氛比较热烈。
2023-07-14 18:31:452

描写英歌舞的优美段落有哪些?

描写英歌舞的优美段落汇总如下:1、这一定又是你,英歌舞,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忒惊异。静听着,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英歌舞,让我迷恋……2、古老的民巷带着刚刚苏醒的寂寥,新年等在窗外。一半串鼓声浸入耳根,父亲忙把我托在肩头,远远地,鼓响了起来。3、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云,摇曳从容,几十位表演者的手甩动着,发出强而有力的声响,碰撞在四周的空气中。隆隆隆隆,噔噔噔噔,像醉了的蝴媒,或是明湖珠翠,缤纷降落到地面上;又像出鞘的兵刃,亦是一闪冷焰,仅剩沸腾中的热血,我的心仿佛隆隆。隆隆,噔噔,噔噔……4、真真的就是英歌,它舒展得像一条岩脊的线条,展开得像一朵千瓣的花朵,旋转的像一阵飞扬的流苏,搏击的像一群争食的猛兽,只见两根英歌槌在他们的手里舞得如穿针绣花般灵巧。舞出一瞥最敏锐的锋芒。像皑皑塞野的雪在月的寒光下闪映,喷吐冷激的辉艳,桴鼓相应。5、这一定又是你,英歌舞,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忒惊异。残霞边一颗星子出现,英歌带给了我一场盛大的视觉与听觉享受。而英歌将不停地不停地延续下去,文化,也将不停地不停地传承下去,英歌舞让我迷恋……
2023-07-14 18:33:061

描写英歌舞的优美段落有哪些?

描写英歌舞的优美段落汇总如下:1、这一定又是你,英歌舞,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忒惊异。静听着,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英歌舞,让我迷恋……2、古老的民巷带着刚刚苏醒的寂寥,新年等在窗外。一半串鼓声浸入耳根,父亲忙把我托在肩头,远远地,鼓响了起来。3、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云,摇曳从容,几十位表演者的手甩动着,发出强而有力的声响,碰撞在四周的空气中。隆隆隆隆,噔噔噔噔,像醉了的蝴媒,或是明湖珠翠,缤纷降落到地面上;又像出鞘的兵刃,亦是一闪冷焰,仅剩沸腾中的热血,我的心仿佛隆隆。隆隆,噔噔,噔噔……4、真真的就是英歌,它舒展得像一条岩脊的线条,展开得像一朵千瓣的花朵,旋转的像一阵飞扬的流苏,搏击的像一群争食的猛兽,只见两根英歌槌在他们的手里舞得如穿针绣花般灵巧。舞出一瞥最敏锐的锋芒。像皑皑塞野的雪在月的寒光下闪映,喷吐冷激的辉艳,桴鼓相应。5、这一定又是你,英歌舞,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忒惊异。残霞边一颗星子出现,英歌带给了我一场盛大的视觉与听觉享受。而英歌将不停地不停地延续下去,文化,也将不停地不停地传承下去,英歌舞让我迷恋……
2023-07-14 18:33:541

有谁知道潮阳英歌舞的由来么?

寻根溯源潮阳英歌是汉族民间广场舞蹈和傩文化形态的延续,在延续中有一定变化,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逐渐演化为英歌舞,成为潮阳地区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民间舞蹈艺术。 潮阳英歌以豪放、遒劲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汉族男子汉典型舞蹈"。关于潮阳英歌的渊源,学者专家早已作了许多探究,虽至今未有定论,但大致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即潮阳 英歌是流而不是源, 其形成可溯明代甚至更远。至于直接的源头,则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 说来自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一说来自河南花鼓的"霸王鞭",一说来自福建莆田的花鼓舞,不一而足。南方汉民族民间舞蹈向以轻灵清秀为特色,然而,在粤东滨海一隅,却繁衍着这样一种只有雄浑、苍劲、凝聚了黄土地厚重感的陕北腰鼓才能与之相媲美的英歌舞。其中有何原因呢? 首先,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接衍化,使潮阳具有一个源于邹鲁又异于邹鲁、独具岭海又兼有旧邦的岭海文化的氛围。与祭祀驱邪相关。从出土的新石器、铜盂孤山晋墓文物看,本土越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中的傩文化与祭祀为英歌渊源重要部分。 潮阳背山临海,环境险劣,灾害屡见,限于条件无力抗击便产生拜物教,祭祀祈求消灾弭祸。如唐元和十四年潮州刺史韩愈派人来今海门镇之大湖祭神,有"吹击管鼓侑香洁也",明嘉靖卅六年,"鬼物(马精)奔腾附行""吾邑烽火不绝.炮鼓之声相闻。"今英歌表演者面脸谱应是祭祀傩舞面具简化,南山英歌前棚有击小鼓.至今英歌仍参加游神驱邪,说明英歌形成与祭祀驱邪有关。且潮阳也祭祀双忠烈,"邑城每年二会双忠会有锦衣舞马之欢".可见英歌游行、英雄气质与兹可算一脉相承。 再有儒家祭孔。方志载:"用舞生三十六人""左手执签右手秉翟。舞者用簇节二架朱竿龙首衍五色线九节舞长执之以缀兆疾徐行立追止之则以道舞焉者。"耍蛇者指挥队形变换是否受祭礼导舞启发而形成,极有研究价值。 其次,从宋元开始,闽地文化西渐潮汕以至潮阳。宋元潮州、潮阳闽地它员最多.此后闽地又为种族大迁移中转站,仕宦者与移民来此者将闽地文化带来潮阳。称为有唱的西胪尖山英歌(`97潮阳英歌艺术节该队或许仓促未表演英歌唱的部分),在队员执小鼓、碎步表演,据考来源于莆田花鼓舞。而莆田为潮阳好多姓氏发源地,甚至有的寻根至打铁巷。可见闽地文化西渐是潮阳英歌形成的重要因素。 再有,明朝时,戏剧、民间舞蹈为英歌形成条件之一。"潮阳俗尚戏剧",有舞台、土台,也有做"涂戏",唱英歌前身应是说唱,后来为游神赛会适合行进形成英歌这样情绪舞蹈。方志载:"正月十五日,有善歌者自为侪伍,妆演方阵迹,迎神衍巷,""为赛神灵沸管笙签,衣香簇影满春城。"今英歌之前列扮人物表演,后棚的潮剧片段如《桃花过渡》、《双摇槽》《仙公仙母》、民间舞蹈《打鸟记》、武术表演等可谓熔舞蹈、戏曲、武术于一炉矣。 舒展优美慢板英歌节奏较慢,所用舞棒比其他流派长,其基本舞法是三下槌或四下槌构成一组动作,慢中见势,势中显气,凝重古朴而又舒展优美。此外,还有"醉槌"英歌,舞时舞者形似醉汉,别具神韵。中板英歌节奏较之慢板英歌略快,基本舞法有打五棒、七棒(英歌舞)构成一组动作的,也有打八棒、十棒、十一棒、十三棒构成一组动作的。其锣鼓点与慢板英歌有明显的不同,前者鼓点中间有停顿和拉长,后者则是连续敲点。中板英歌主要也流传于文光、棉北、城南一带,其特点是于稳健中见潇洒,古朴中现圆活。 艺术流派由于历史原因、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潮阳英歌形成慢板、中板、快板三大类别,其中:慢板:打法有三、四槌,槌长1.6至1.8尺,每击一组槌有一次旋糙,俗称"醉槌"。锣鼓配套有低音大战鼓、铜锣、苏锣、大小钹,发音节奏缓慢,好似宫廷官员出巡或游神鸣锣开道,大战鼓和苏锣发出音响又有古典宫廷特色,表演无宋江、时迁(耍蛇人)等梁山好汉脸谱,也就是未受《水浒》戏曲影响。所以慢板英歌是由祭祀舞蹈和民间舞蹈融化而成,是潮阳英歌最早流派类别。 中板:槌长57公分,比慢板短,比快板稍长。打法有5、7、8、10、11、l3下分别组成,每组有二至二下平肩向外360度旋槌,舞步以南拳中的大战马为基础,平肩向外横转槌,配轻快、活泼的中鼓、铜锣、大小鼓,表演灵活机动.可以边行进边表演。其中司鼓兼指挥者化妆为宋江。从方志记载以及明朝留下文字看,潮阳当时复城隍置社稷兴学建庙甚多,吸收民间艺术、戏曲、武术而形成中板英歌. 快板:槌比中板英歌稍短,仅1.2尺,队员一半执手鼓,执小鼓槌扣击,锣鼓配套是由潮州大锣鼓、斗锣、大钹、钦仔组成。表演者画梁山好汉脸谱,表演形式、技法、套式、图案变化错综复杂,动作灵活、节奏快速,气势波澜壮阔。且有后棚小节目表演。从舞蹈生态学观察,大南山区山民亦林亦农,条件艰苦,劳动负荷重.文化活动缺乏,又因阶级压迫深重,屡次发生农民起义,英歌流传至此节奏加快。又因社会发展.各种文艺形式臻熟,无论音乐、戏曲、民间舞蹈、武术.好多融化进英歌来,加上外来文化传入,形成了快板英歌 。珍视遗产至今潮阳英歌仍在广泛流传和不断发展,主要传承人有洪飞鹰、郭耀扬、陈汉隆、姚欣塔、杨卫、周修兴、陈坤利、林阿饱等。潮阳英歌分布面广,辐射力强,几乎每个镇(街道)都有英歌队,有些镇甚至同时拥有几支不同风格或不同年龄结构的英歌队伍。1996年11月,潮阳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文化生态发生剧烈的变化,潮阳英歌已失去往日的光彩,濒临断代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潮阳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07-14 18:34:151

英歌舞的特点

英歌舞分前后棚,前棚36人,每人手执长约1尺4寸,直径4厘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海螺号和吆喝声,两棒相击翻转,边走边舞。后棚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敲打锣鼓伴唱,有的还加上扮涂戏,或加进武术表演。其队列变化有长蛇挺进、双龙出海、四虎并驱、粉蝶采花、孔雀开屏等共18套式;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后敲等;脸谱有文面、武面之分;节奏有快板、中板、慢板之别。潮阳英歌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表演独具魅力,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在农村,英歌被群众看作是英雄的化身、吉祥的象征、驱邪的魔力。一般参加英歌队者都应是年轻力壮、英武潇洒的小伙子。表演英歌舞者在平时的生中和周围群众关系极好,朋友也多。姑娘们对他更有一种爱慕之情,常常从英歌队中挑选自己的意中人。特别是头槌和二槌,更是姑娘们追求的对象。跳英歌舞历来被视为吉祥的化身,人们认为跳英歌舞是“好彩头”。这年谁能够进入英歌队,这年办事就顺利,事事如意。普宁县是流行英歌十分广泛的地方,这里的村民认为跳英歌能把妖魔鬼怪、歪风邪气驱赶净尽,以正压邪,确保平安。所以,一些大型建筑的奠基、办公大楼落成、大桥通车、学校庆典仪式举行时,都免不了要请英歌队大舞一番。在乡村,百姓们只要听到英歌声,就在门口作好了迎接准备。英歌队来了,户主就鸣炮邀请,这时英歌队就得进入院内,在院内表演一番。人们认为,经过英歌队舞过的房屋,能永保平安。
2023-07-14 18:34:231

英歌舞的装扮

英歌的队员的装扮,是按梁山好汉的形象来打扮的。司大鼓的有作宋江打扮的,也有作别的梁山英雄打扮的,领头的舞槌人一般来说,左队头槌是秦明或者是挂黑须的李逵,右队是杨志或者是挂红须的关胜,二槌是林冲,三槌是鲁智深、武松。 英歌舞的舞蹈融汇了戏剧、舞蹈、武术等成分;这种舞蹈阳刚而恢宏;现在成了人们表达喜庆的一种方式。
2023-07-14 18:35:001

描写英歌舞的优美段落

描写英歌舞的优美段落汇总如下:1、这一定又是你,英歌舞,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忒惊异。静听着,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英歌舞,让我迷恋……2、古老的民巷带着刚刚苏醒的寂寥,新年等在窗外。一半串鼓声浸入耳根,父亲忙把我托在肩头,远远地,鼓响了起来。3、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云,摇曳从容,几十位表演者的手甩动着,发出强而有力的声响,碰撞在四周的空气中。隆隆隆隆,噔噔噔噔,像醉了的蝴媒,或是明湖珠翠,缤纷降落到地面上;又像出鞘的兵刃,亦是一闪冷焰,仅剩沸腾中的热血,我的心仿佛隆隆。隆隆,噔噔,噔噔……4、真真的就是英歌,它舒展得像一条岩脊的线条,展开得像一朵千瓣的花朵,旋转的像一阵飞扬的流苏,搏击的像一群争食的猛兽,只见两根英歌槌在他们的手里舞得如穿针绣花般灵巧。舞出一瞥最敏锐的锋芒。像皑皑塞野的雪在月的寒光下闪映,喷吐冷激的辉艳,桴鼓相应。5、这一定又是你,英歌舞,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忒惊异。残霞边一颗星子出现,英歌带给了我一场盛大的视觉与听觉享受。而英歌将不停地不停地延续下去,文化,也将不停地不停地传承下去,英歌舞让我迷恋……
2023-07-14 18:35:141

潮汕英歌舞一般在什么时候举行

一般是春节等节日的, 潮汕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东的汕头、揭阳、潮州、汕尾等地;中国香港;泰国; 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舞后还有歌舞小戏,称“英歌后棚” 。 英歌舞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揭阳市普宁市、惠来县, 汕尾市陆丰市 ,潮州市潮安区,是英歌舞最盛行的地区。
2023-07-14 18:36:491

潮汕英歌舞是哪个地区的舞蹈?

  拿蛇的是水浒传中的解珍 。  解珍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两头蛇,原是登州猎户。他与弟弟解宝因猎虎被地主毛太公陷害入狱,后越狱反登州,上梁山入伙。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三十四位,上应天暴星,担任步军头领。征方腊时战死于乌龙岭,追封忠武郎。  潮汕英歌舞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汉族民俗舞蹈。在潮汕流传了三千年之久。这种广场舞蹈融汇了戏剧、舞蹈、武术等成分;蹈阳刚而恢宏;现在成了汉族劳动人民表达喜庆的一种方式。这种广场舞蹈,就是英歌舞。
2023-07-14 18:36: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