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请奥尔夫音乐教师资格证考什么内容啊?

奥尔夫音乐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包含:一、三大教学法的理念与方法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三、律动(舞蹈)教学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律动教学的方法四、歌唱训练五、奥尔夫乐器和声势六、现场研讨与提问,课例点评、考核奥尔夫音乐教师是根据奥尔夫倡导的原本性(也称元素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开展音乐教学的教师。奥尔夫音乐教师应从以下三点进行教学:启发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师对婴幼儿的音乐教育并不是培养天才音乐家,而是让每一个婴幼儿都学会感知音乐,感受美感,学会欣赏艺术,学会合作;所以要求奥尔夫音乐教师为婴幼儿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个性自由的空间,引导婴幼儿发展创新力,自己设计音乐动作,启发婴幼儿施展自己的个性,充分在自己设计的环境中表演。即兴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师应指导婴幼儿即兴演奏。奥尔夫认为即兴是音乐里最古老、最自然的形式,即兴演奏可以唤醒婴幼儿对音乐的本能,能让婴幼儿渐渐喜欢音乐,把学习音乐变成自己的需要。教师应充分给予婴幼儿提供即兴表演的空间,使幼儿能随心说、唱、跳、表演、演奏等,在即兴表演的过程中发展各自的智力和其他能力。本土化教学奥尔夫的音乐教师应充分掌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思想,能结合本地风土人情、民风习俗等进行本土化教学,我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结合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化、童谣、民歌甚至是方言等。要求奥尔夫音乐教师能不断创新、不断积累,将民族文化渗透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使婴幼儿能把日常生活中的感受与音乐乐感相联系起来,从而增大婴幼儿感受音乐的范围。扩展资料: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27日电(记者 阚枫)近日,教育部在官网“留言答复”一栏回应网友咨询时介绍,教师资格证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社会各类培训机构颁发的培训证书、证明不能作为教师资格证书使用。有网友在教育部网站咨询:近段时间广西在整顿校外艺术培训中心,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不能执业上岗。网友称,很多社会音乐教师水平等级认证的培训,包括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都有这样的培训,培训通过发盖有他们学校公章的所谓社会音乐教师资格证,并声称这些教师资格证是教育部承认的。教育部有关部门在答复中称,《教师资格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教师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适用。教师资格证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此外,《〈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教师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按国家规定统一编号,加盖相应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公章、钢印后生效。”教育部表示,社会各类培训机构颁发的培训证书、证明不能作为教师资格证书使用。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教育部:培训机构颁发的证书不能当教师资格证使用

奥尔夫音乐《小脚》教案

一. 背景内容包括:1. 说明使用的教材名称.2. 前一节课,为这节课做了哪些铺垫.3. 本节课为下次课做哪些准备.二. 教学目标设计:1. 知识与技能:a.学习的知识.b.应掌握知识的方法及程度2.过程与方法:过程我认为应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去设计:即从学生的感觉→思维→知识、智慧的过程,这是认识过程,也是智力活动;是知识技能的具体运用.方法:即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又一项重要任务.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的一种活动方式.教学方法具有多层次、多形式.但总体上可分为单一性和综合性两大类.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成其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单一性教学方法是狭义上的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问、或用演示、或让学生自学、讨论、练习等单一活动的方法所进行的教学.综合性教学方法是一种广义上教学方法,它是把教学原则、教学形式、课堂结构、教学手段,单一的教学方法等包括在内,又能有完整地反映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如魏书生创造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等属于综合性教学法.教师备课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属于单一的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发现法等(属于综合性教学法).备学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学法指导应遵从5项原则:⑴. 体现自主性(不强制灌输,而重在引导点悟)⑵. 体现针对性(不主观臆想,掌握学情,有的放矢)⑶. 体现操作性(不繁琐笼统抽象,操作方法具体明确)⑷. 体现差异性(不搞一刀切,区分对象分类指导)⑸. 体现巩固性(不一蹴而就,立足反复强化,长期训练).学法指导方法:应体现多层次多形式,通常有5种形式:⑴. 渗透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见缝插针,随时渗透.)⑵. 讲授指导(向学生直接讲授学法知识.)⑶. 交流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经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⑷. 点拨指导(学生在学习迷茫时,教师给以恰当点拨提示.)⑸. 示范指导(有些方法仅靠教师讲解是不够的,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效仿.)3.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学生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三. 教学重点、难点(略)四. 学习环境设计是指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所提供的教学环境.如:教师为学生准备的软件、或课件、或评价表……五. 教学理念的思考简单地叙述你在这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在什么理论支撑下设计完成的.阐述你的一些认识(或看法)或是具体实现的过程.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是一位德国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先生创造的一种教学方法。而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音乐的教授方法,把音乐课变得有趣、让每个人都能变成音乐家,他用语言、身体的律动、戏剧、舞蹈等方式让复杂的音乐内含在不经意间传达给每一个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教育理念上强调人类性、原本性、实践性、艺术性、系统性、挖掘人潜在的音乐性。在教学内容上从朗诵、声势、节奏、歌唱、形体、读谱、作曲、乐器、欣赏、戏剧等诸方面进行训练。拓展资料:在教学形式上 通过元素的、原本的、综合的、探索的、即兴的、创造的等各种手段实现其教育理念。音乐教育必需是通过自己实际唱、奏来体验音乐并表现音乐感受。体验与尝试,在这里意味一切。奥尔夫教学法提供了具有创新的、独特的,充分考虑发展个性的、高度重视创造力培养的学习氛围,提供了帮助孩子体验和表现音乐的方法。特别是: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音乐,创造感受体验音乐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去创造,对音乐感受及再现音乐的方法。 参考来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学习奥尔夫音乐的好处有哪些?

学习奥尔夫音乐的好处有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培养宝宝的听力和创造力。1、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奥尔夫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这就吸引了儿童参加进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让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实地演习。2、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由于在上课时,宝宝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学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了宝宝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宝宝注意力集中,学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3、培养宝宝的听力和创造力0-3岁的宝宝,是听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让宝宝多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节奏,有助于听力的发展。由于宝宝社会经验较少,创造力的发展还不明显。4岁的宝宝,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充分运用宝宝这一时期的特点,可以开发宝宝的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受欢迎吗?

很受欢迎!但是教师的业务普及还是个问题,目前,有必要在教师中提高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法普及辅导,学生很受欢迎!

声势在奥尔夫音乐课堂中怎样运用

声势教学法是奥尔夫教学体系中独特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简单而原始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如:拍手、拍腿、跺脚等方式进行节奏练习。这种声势教学法对学生的听辨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节奏感以及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声势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内容有:1、节奏模仿。可以是师生间的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模仿的节奏可重复做,标准是学生对节奏是否掌握。模仿的节奏也是有见到到复杂,慢速到快速,要适时为止,时间不要过长,否则学生的兴趣减弱,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2、接龙游戏。在模仿训练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节奏训练。这种训练方法最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练习时学生根据教师的速度进行节奏连接,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节奏,变换不同的动作,也可以自由创作。3、节奏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创编。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节奏词汇时,这一练习是很容易达到的。学生能够创作出多种声势节奏型,但教师分组时要注意学生的搭配,避免出现小组之间过大的差距而影响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创始人

卡尔·奥尔夫( 1895—1982 ),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毕业于慕尼黑音乐学院。曾在德国各地任歌剧指挥。奥尔夫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夫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奥尔夫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大师,从少年到青年,他通过自学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中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那种“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乐、戏剧”。他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他均报有极大热诚去关注、去研究。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如新的节奏教学和将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试验。在音乐方面最突出的是在音乐与动作教学中突出节奏性乐器,他为了使学生们亲自参与奏乐,并通过即兴演奏设计自己的音乐,制造出了一套可以合奏用的以打击方式为主的小乐队编制乐器。这套已被人们统称为奥尔夫乐器的教具现已闻名全世界,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奥尔夫为了实现“尽量使学生能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为动作伴奏”,他从本土及外国的民俗音乐中找到了编写教材的源泉。他致力于音乐创作及教学。所撰《教学作品》和独创一格的儿童音乐教学体系,从节奏训练和即兴演奏着手,启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觉性,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创作多为音乐—戏剧作品,手法简练朴素、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1930 年他与终生的合作伙伴凯特曼编写的教材初版第一卷发表了。这本教材作为基本的音乐教材练习引导人们走向音乐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奥尔夫的学生 — 也是后来一生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 古丽特 · 凯特曼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1950—1954 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 Orff-Schulwerck 》),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大事。 1961 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 “ 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学 ” 成立了 “ 奥尔夫学院 ” ,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

2011版音乐课程理念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之间有何种内在的联系

内在联系在于都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奥尔夫理念中,提倡透过创造性律动来经验、探索空间,并做为即兴创作之准备。所谓创造性律动即是指身体领悟、肢体协调、放松、弯曲而言。>奥尔夫教学是一种经由诱导、尝试即兴,以达到创造目的的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特点有如下:1、综合性。2、即兴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4、从本土文化出发。5、适于开端。6、为所有人。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价值所在:1、音乐教育不再是个别的,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2、让孩子们摆脱了琴凳琴弦的束缚,也不再只是被动地聆听。没有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即可让孩子进入表现音乐的阶段,使学习音乐不再那么“BORING”。3、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4、把孩子从单纯的个体化的练声,练琴带入了合作的天地,让他们早早地开始学习如何协作、服从、领导与被领导。5、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适合多大年龄的学生

2岁以上的都可以,奥尔夫音乐适合终身教育,国外的老人都还一直学呢!不过在中国目前还只是在2——12岁间的孩子多一些。

奥尔夫音乐教学要注意哪些方面?详细点得好!!!

游戏名称:锅、碗、勺、筷子交响曲游戏目的:  1、学会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学习乐理知识做准备。  2、启发宝宝动手、动脑及想象力。  教学过程:  1、认识锅、碗、勺、筷子这几种常用的厨房用品。  2、分别用两个锅盖、两只碗、两把勺、一双筷子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3、比比谁发出的音最长。锅盖发出的音是(咣、2、3、4) 4拍的全音符,两只碗敲出的是(叮、2)二分音符,勺子敲出(当当当当)四分音符,筷子敲出(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八分音符。  4、指导宝宝用锅盖、碗、勺、筷子分别演奏。  5、放音乐,用厨具进行演奏。  我觉得奥尔夫与传统教学法相比,真的是“给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尽享艺术的真善美”,亲子互动,家长高兴,孩子有成就感,并以培养多方面发展潜力为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又怎能发生孩子为了不练琴而毁坏钢琴的事情呢?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戏剧是指什么?

德国奥尔夫教学法在我国运用非常普及,奥尔夫教学法注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理念,注重音乐元素教学,适合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音乐戏剧中的音乐元素,奥尔夫教学法教学手段包括律动、歌唱、乐器合奏、即兴创作等与儿童戏剧相符合,将奥尔夫教学法融入儿童戏剧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孩子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通过奥尔夫教学手段能提升幼儿表演、身体协调性、歌唱等能力;奥尔夫教学法强调以儿童喜欢的形式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将其运用到儿童音乐戏剧教学过程中,有利于优化实际教学效果。文章首先对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几点奥尔夫教学法在儿童音乐戏剧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对策,促进儿童音乐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创造力等的综合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对于一个15岁的初学者来说适用吗?

奥尔夫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体系,它适合于各个年龄段的初学者的音乐启蒙,可以使初学者的节奏、音准、韵律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但奥尔夫不适合于单项纯技能的训练。而且奥尔夫不太适合于自学,它应该是一个很多人集体活动的教学过程。你15岁,想学声乐,可以找一些vcd,老师们讲得都比较清楚,而且有示范。推荐天天艺术出版的周小燕的教学vcd。一开始主要就是讲气息。再就是最好找个好老师指导一下,自己的毛病一般自己是发觉不到的,一旦养成习惯就不好改了。

学前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学培养节奏感的方法有哪些

节奏训练作为音乐教育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已逐渐高度重视起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因为它不仅在音乐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培养人格素质方面也存在一定价值。什么是节奏感?如何培养?本文以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展开,在生活中引导幼儿细心观察,以熟悉的环境与事物着手,加以诱导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探索各种方法,循序渐进,以奥尔夫“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理,与孩子们一起“玩转节奏”。关键词: 奥尔夫音乐 幼儿 节奏感 培养“节奏”一词,或许大家听到它,都会情不自禁与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实,广义的节奏可以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切具有规则以及各类变异形态的节奏[1]。是一种客观存在,如:日落日出、呼吸、脉搏、钟表等。在音乐中,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符(或休止符),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称为“节奏”[2]。它是音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形容为音乐的骨架。一首音乐,若是没有了节奏就等于没有了灵魂,变得散乱无章。那“节奏感”又是指什么?从字面上理解:人对于节奏的感觉。通过对节奏掌握的精准度,表现于外在的行为和能力。比如:欢快的节奏让人产生愉悦、兴奋的情绪;柔和、缓慢的节奏使人心态平和,情绪稳定等;不管是唱歌、跳舞还是乐器演奏都离不开节奏感。在音乐教育中,节奏教学可以培养幼儿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增强音乐记忆力、发展音乐表演技能的基础等。在人格素质培养方面:可以促进身心平衡发展;培养幼儿的创造及自控把握能力、反应能力等。每个人都有节奏感,但每个人的节奏感又不尽相同,不过根据练习与感觉,节奏感是可以训练提升的。那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呢?在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孩子年龄段的认知与身心发展特点,不可按部就班硬教,要善于创新,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一、善于引导、发现生活中的节奏。1、感知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节奏无处不在。节奏存在于大自然:月亮盈缺、潮汐涨落、雨点落下、鸟儿鸣叫等。节奏存在于生活中:火车的行驶、奔驰的马蹄声等,甚至于人走路的声音……只要我们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加以诱导教育,便能进而为音乐所用。 2、语言入手,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节奏。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与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是最基础的。利用语言作为培养节奏感的起步,无需经过专门的训练与技能技巧的准备,从而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熟悉、亲切;自然在学习中就减少了心理障碍,学起来轻松自如。跟人打招呼、朗诵姓名、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动物名、食物名、交通工具等,各种熟悉的词、短句都可以进行节奏练习。如: | | 或 | | || 早上 好! (姓 名), 早上 好! 回应者根据打招呼者的语言节奏进行回应。节奏可根据个人的需要进行灵活改变,亦可:| | 或 | | ||。无论哪种节奏型,拍子都要稳定且准确。简单的节奏型幼儿容易掌握;稍微长点或难点的节奏型幼儿较难掌握怎么办?可在念语言节奏时加入拍手或拍膝等其他身体部位,跟着边拍边念(拍手时,建议左手固定位置,右手拍,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稳定节奏)。节奏型选择的难易程度要视孩子掌握情况而定。也可以用唱歌的方式,用一个八度内的音阶即兴创造出简单易哼的旋律打招呼,如:A:| 1 2 3 4 | 5 — || ×× ×你 好 !B:| 6 5 6 5 | 5 4 3 2 | 1 — || 你好,你好! × × × 你 好 !或: A:5 ⅰ| 5 5 3 | 早 安 X X X! B:| 5 ⅰ | 5 5 3 || 早 安 X X X!前面以打招呼为例,还有生活中常见的,如:| |、 | |、| | 小 狗 、 薯条 可乐 木棉 花 这些由语言中最短小的,具有一定音乐意味的字、词拼成的最小节奏单元称为“节奏基石”。而节奏短句也可由字词的几种小节奏型加以各种组合[3],如: | | ||、 | | || 小 鸟 飞走 了 。 游 乐园 真好 玩。| | || 小鸭 子 嘎嘎嘎嘎 嘎 ! 要注意所创编的短句要念得顺口,句子结尾要有结束感。语言节奏练习的词、句的长短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进行适当调整,适度的简化和增加难度是允许的。 3、随机发现,“即兴”创作。 “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最吸引、最具魅力的地方。在日常中培养节奏感的优势是:没有过多的局限性,只要善于观察发现,可以随机进行。充分发挥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中的即兴(创造)性。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大都可以去挖掘、创作、发挥想像力。杯、碗、筷子、报纸等都能代替音乐进行节奏训练或演奏。如:准备若干碗、筷子。一只碗表示(四分音符,念法:ta);两支筷子表示(八分音符,念法:titi);没有表示休止。摆放一个四拍节奏型(常用)。例:1) | :|| 念法: 碗 碗 碗 碗 2) | :|| 碗 筷子 碗 筷子3) | :|| 筷子 筷子(休止) 碗 除用语言节奏外,还可让孩子用拍手等肢体动作表现节奏。要注意的是:在节奏练习中,“休止部分”孩子较难掌握,要让其知道节奏型中空白或有休止符的地方表示休息(停止),不能发出声音,可以用握拳、点头等无声动作替代。教师在摆放节奏型时尽量不要把休止部分放在开头第一个,幼儿会较难控制拍子的稳定性。上面例子中是指定一种物品代表一种时值。如都是同一物品,最好有记号、标志将其区分不同时值或进行摆放区分。在节奏型摆放中,通常先摆放时值,逐步加入、常用的四分休止符、甚至是(十六分音符,念法:tiri-tiri或tivi-tivi)时值,从易到难,视情况作调整变化。以上方法可变化出各种节奏型(也称基石)。无论哪种基石都应反复多次,基本找到感觉再进行下一项。在练习中,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节奏感,稳定的拍率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二、丰富节奏教学形式,玩转节奏。形式单一的节奏训练枯燥乏味,无法在教学上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不利于节奏感培养。怎样让节奏训练“活”起来呢?1、“生动”的言语,“活跃”了节奏。语言进入教学可以说是奥尔夫主张的“适于开端”的教育观念的体现[4]。在教学活动中,语言中的语调、语气在某种程度上跟音乐要素中的音长、音色、音量等都是相通的,甚至可以用这些要素进行创造音乐作品。比如前面提到的语言节奏,在朗诵时可以适当变换音色、音量、速度等,如:模仿老爷爷的声音、妈妈的声音、小弟弟的声音念出等。甚至还可以演变成两个或三个声部进行朗诵,丰富的形式会增加幼儿参与的兴趣。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是一位德国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先生创造的一种教学方法。而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音乐的教授方法,把音乐课变得有趣、让每个人都能变成音乐家,他用语言、身体的律动、戏剧、舞蹈等方式让复杂的音乐内含在不经意间传达给每一个人。扩展资料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参考资料奥尔夫音乐_百度百科

奥尔夫律动对吉林省学前音乐律动的影响是什么?我们如何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一、即兴参与原则奥尔夫吝乐教学法中最其灵魂、最为楼心的菜则就是即兴参与原则奥尔夫曾指出;“从音乐教学范晰来讲,教学应当以即兴参与为标听,并以应用节奏形武为支粧,而后才能进行记请和音准的教授。"“以人为本是放奏音乐的出发点,而人对音环最本初的表达方式就是即兴参与演奏及演。"“从即兴参与出发,开敢、自由的音乐教学模式永远是音乐教育领域优秀的范本。"基干奥尔夫的这一思想,课堂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将枝体和思维银随者乐运转远来,并根刻自身的理解用各种简羊乐器或嗓音衰达情感和思维,达到了能动的即兴参与和创造目的,使学生便够全身心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环兴参与原则有别于以往任何一种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関底投入电说、咱、演,奏,逊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思维。

三大音乐教学法的柯达伊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比较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创建。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他认为元素性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整体的艺术。通过这些整体的艺术活动,加上鼓、木棰、木块以及钟等节奏感强的乐器,孩子们学会了音乐结构,以及如何保持同一个节拍。这种方式是团队体验,孩子们通过歌唱、游戏、合韵脚、跳舞等活动学会了参与团队工作。 在这一点上,柯达伊与奥尔夫都是惊人的一致,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人。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柯达伊追求的目标是“让音乐属于每个人”。这个教育目标的提出是基于他对音乐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理解。他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满的人生。音乐教育在学校的重要性,甚至超过音乐本身,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在培养一个社会。二者所处的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因此所提出的内容与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在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上,都站在了人类学与社会学的高度,道出了音乐教育的本质。这也是每一个音乐教育者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的方向。 柯达伊认为,创造能力实际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只要有适合的环境和方法,就能够开掘这种能力。他强调只有建立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作品才具有世界性的魅力。柯达伊体系的教学实践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抓住了两个环节:民族音乐音调的感性积累和对音乐结构的初步感知与实践应用。并且在实践中让孩子为他们熟悉的歌谣即兴地编配曲调歌唱。奥尔夫体系中最突出、最重要一项就是即兴的原则。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奥尔夫的教学活动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两者所采用的方式不尽相同,但都强调了音乐教育所应重视的是创造过程对人的影响和审美经验给人带来的感受、体验。这正是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区别。在音乐创造性活动中没有对错,而是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表达了自己的独创、个性,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在采用创造性活动的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凡是能够自由地表达、表现自己,情感得到充分宣泄的儿童,他们容易解脱心理的紧张压力,获得情感的自由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这会给他们带来终生的快乐、自信和成功。这也是柯达伊与奥尔夫的创造性音乐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最有价值的启示。 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是柯达伊所最为强调的。他曾和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一起,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收集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之后柯达伊教育很大的一部分内容就是把这些优秀的作品交给孩子们。柯达伊还强调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本民族的音乐基础上,这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同时柯达伊也重视世界其他各民族音乐广泛学习,他强调民族音乐为基础、为出发点,并不是狭隘的封闭,而是要是其根基首先扎在民族音乐土壤中,进而在更广阔的领域接受人类一切优秀的音乐文化。柯达伊始终把音乐教育做了文化的定位,明确音乐教育具有文化发展的使命。而奥尔夫的元素性思想使音乐真正回归于人的本性的追求。奥尔夫的家乡是德国,因此,许多教学活动是以他家乡的语言、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为基本教材的。他提出每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应采用这种方式。看来两者都是很注重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的。 两者的教育体系有很多的共同点,比如都有高标准的教育要求、艺术要求、审美要求。但也有显著的不同:奥尔夫体系并没有严格地要求教师按照规定的教学进度、固定的教材进行教学,他强调教育教学的创造性、灵活性,认为每个国家、民族、地区的教师都可以根据他们自己对奥尔夫体系的理解来进行有个性的教学。所以,奥尔夫的教学质量与教师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柯达伊体系是在国家的支持下,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全面地贯彻柯达伊的教育改革思想,通过系统全面的音乐教育,使匈牙利在几十年间一跃跨入世界音乐教育先进的行列。它具有大量的高质量的教材,有较为严格艺术标准。柯达伊也强调教师的培养,但是与奥尔夫不同的是,支撑柯达伊体系的是大量的高水准的音乐教材。从现实的情况来说,实施有特色的幼儿音乐教育,教材建设问题更显得尤为迫切。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理念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理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奥尔夫教学法不是一种固定的、封闭性的“条条框框”,他的整体内容和方法都鼓励和启发人们自己去创造和安排,他自身也在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不断地发展、前进。因而奥尔夫教育思想和教学法是充满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我国的民族语言、民歌、曲艺、戏剧、民间传说等五彩缤纷,还有古诗、童谣、儿歌、寓言、童话,更是浩如烟海。之所以它们能广泛流传,是因为它们源于人类自发的需要、是通俗易懂的。只要我们秉持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去融合、创新、开拓,奥尔夫音乐之树将四季常青、生生不息。 音乐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智能,音乐是人人需要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在挖掘人人俱有的音乐潜能,是在开发和培养、发展这个天性,使孩子健康成长,去感受和体验音乐语言、节奏、韵律。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由德国伟大的音乐家、指挥家和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同时强调创造精神的塑造,在课堂上,孩子用蛙鸣筒摩仿秋夜的蛙声,用腕铃描绘春江细雨,用语言与拍打肢体来演绎节奏,尤其一群孩子一起表演不同声部时,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就在孩子们中诞生了。奥尔夫音乐给孩子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在集体表演中给了孩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在课堂中还让家长参与课程,父母与孩子一道学习、表演,让课程更有乐趣和意义。扩展资料: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奥尔夫教学法的创建者卡尔·奥尔夫(1895-1982)是一位卓有成绩的德国作曲家,音乐作品在全世界经常上演。他同时也是位音乐教育改革先驱。他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教材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他认为,传统音乐教学法舍本求末,过度强调技巧,却忽略了音乐的生命、创造和表达。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奥尔夫教学法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儿童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音乐的构想,享受创作的乐趣。奥尔夫教学法强调本土化。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能与当地文化遗产完美结合,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能迅速传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奥尔夫教学的同时使儿童继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一设想有美好的前景。幼儿手指小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此时最需要发展的不是技巧,而是乐感的培养和对音乐的热爱。奥尔夫教学法恰能满足这一需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传统的音乐教学法有什么不同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是适合于儿童的。通过音乐表演的进程,正确地担当自已的角色,养成专心致志的良好品格;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形式;让学生发现自我,培养人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及全人格发展。  我国音乐教育原来的模式是单纯地教唱歌--教材也主要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出现的,后来有了少量变化,少数学校也学一点器乐技巧。学生主要是模仿着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很被动。教师也是认真地追求着"出成果",严厉地对待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由于在音乐方面人的先天素质客观上有着很大差异,就我国原有的课程要求来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教学要求甚远;于是他们自然对音乐"敬而远之"。不但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也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  从艺术的本原来看:音乐、语言、舞蹈本身就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儿童从事音乐学习行为实际上就是人类原始艺术活动的一种再现。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只限于音乐范围内,这种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给儿童创造了获得全面、丰富、综合审美体验的机会。

奥尔夫音乐教育有什么特点?

1、综合性;2、即兴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4、从本土文化出发;5、适于开端;6、为所有人。扩展资料: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价值所在:1、音乐教育不再是个别的,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2、让孩子们摆脱了琴凳琴弦的束缚,也不再只是被动地聆听。没有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即可让孩子进入表现音乐的阶段,使学习音乐不再那么“BORING”。3、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4、把孩子从单纯的个体化的练声,练琴带入了合作的天地,让他们早早地开始学习如何协作、服从、领导与被领导。5、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游戏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GoQTmovRhvxi2Y7oEMOLag 提取码:q32o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特点:原本性、综合性、创造性。奥福教学法主要关键在于"探索" 及 "经验",激发参与者的想象力与幻想力,邀请学习者进入音乐的喜乐中,发展潜在的音乐性,着重音乐的经验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上特别强调创造性教学、渐进式教学、本土化教学、完整性教学、社会性教学、平衡性教学、专门性教学,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份发挥创作潜能,也能够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快乐走进音乐殿堂,学习起来自然而没有隔阂,又能够一面享受合奏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及满足感。奥福教学是艺术教育的基础,除用于幼儿的启蒙期之外,青少年、成人乃至于银发族,都可从中获得启发,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创造、合作、互动的乐趣。1、音乐教育不再是个别的,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2、让孩子们摆脱了琴凳琴弦的束缚,也不再只是被动地聆听。没有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即可让孩子进入表现音乐的阶段,使学习音乐不再那么“BORING”。3、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4、把孩子从单纯的个体化的练声,练琴带入了合作的天地,让他们早早地开始学习如何协作、服从、领导与被领导。5、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创始人介绍:卡尔·奥尔夫( 1895—1982 ),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毕业于慕尼黑音乐学院。曾在德国各地任歌剧指挥。奥尔夫为了实现“尽量使学生能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为动作伴奏”,他从本土及外国的民俗音乐中找到了编写教材的源泉。他致力于音乐创作及教学。所撰《教学作品》和独创一格的儿童音乐教学体系,从节奏训练和即兴演奏着手,启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觉性,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奥尔夫音乐《花束地毯》教学反思

奥尔夫音乐教法的内容很多,这里简要说出了其中的要点,有兴趣的同行可以看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特别是它充分体现了我们所推行的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让学生主动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强调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因此,探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系统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借鉴其精华,促进我们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深化素质教育,显然是很有必要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一种思想。一种对待音乐教育的态度。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形成于本世纪30年代,在深入研究世界各国的音乐教学法、取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体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但证明了它的科学性,而且逐渐得以发展、成熟和完善。其教育体系包括它的音乐教育思想理论、元素性音乐教育观点、音乐教学育人目的等。一、节奏为先导 节奏本身能独立地表现一定的音乐意义,又是音乐、舞蹈和语言共同的基因,从节奏入手,可以通向三者中的任何一方,也可以把三者贯通起来,溶为一体。“节奏先导”不是一条原则或一个公式,而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对于基础音乐教育,节奏训练显然占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节奏活动与孩子们的生理、心理节律有着直接的联系,它比较单纯,直感强,可以不借助于任何器具,仅用“肢体活动”来表现,易于着手,易于被感受和领会。使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的技术难度降至最低的限度。节奏为先导,具体在每节音乐课,常以节奏开始,其内容大都是儿歌(如:“小老鼠,上灯台……”、“小白兔,去赶集,买个萝卜当鸭梨……”等),或与该课主要内容相一致的节奏内容,作为其后教学的前引。一般先是进行朗读与拍手同节奏的类型,进一步发展为朗读与拍手,朗读与踏脚,拍手与踏脚节奏互补的二重声部节奏类型,最后可再发展为朗读、拍手与踏脚的三重声部节奏类型。节奏的训练,很少用谱,让学生直接随教师一起做声势动作,再配合接近人体的乐器(打击乐器)的使用,让学生在多次反复中记住它。同时为了培养合作协调等“非音乐”的素质,或是为了使教学气氛轻松活泼,也使用一些不是直接为本课的后续教学作引导的节奏内容。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由德国伟大的音乐家、指挥家和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 (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什么是原本的呢?意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本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又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期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二)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宗旨 通过音乐去达到人类的最高智慧,培养健全人格。 (三)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 1、 要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每个人都有音乐的本能,每个人天生都是喜欢音乐的) 2、 以节奏为基础。 3、 将音乐与语言、动作、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戏剧结合进行综合教学。 (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原则 1、 综合性。 2、 即兴性。 3、 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 适于开端。(适于孩子) 5、 从本土文化出发多元文化教育。 6、 为全体学生的。 (五) 奥尔夫教学的态度 1、 不要求每个孩子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引导孩子和老师共同创造。 2、 不注重结果,注重过程。 二、 从我园主体探究课程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 奥尔夫音乐教育被国外称为:"从钢琴凳上(教师)、从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它是一种动态的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不需要懂任何乐理知识,而是通过自己亲自参与,从亲身的体验中感受音乐。比如在《走走、跑跑、停停》的游戏中,老师让孩子光着脚随意走动,目的在掌握孩子走的频率。然后根据孩子走的速度敲击鼓,请孩子听鼓声走,在走的过程中孩子是在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老师以提高一倍的速度敲鼓,孩子自然会跟着这个速度小跑起来,这是孩子在体验八分音符的时值。在此基础上请孩子听到鼓声停,立即找一个朋友一起造型,找三个、四个、五个孩子拉手,这是孩子在感受乐句的开始和结束,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合作精神,同时增强数概念。鼓声大,孩子会随节奏跺着地板走,鼓声弱,孩子会踮着脚轻轻走,这是感受音乐的强弱。听鼓声往前走,听三角铁往后退,这是感受不同的音色,同时感受空间方位感。孩子不再需要听老师唠叨?quot;四分音符为一拍,打一个"/"呢就是一拍,八分音符为半拍,""是前拍,"/"是后半拍……"最终孩子还是一头雾水。奥尔夫就是这样从人类最常见,最普通的走跑开始,训练孩子的节奏和音乐感。活动中孩子始终是以自己的身体在感受乐音的特点,充分体现?quot;主体探究课程" 的基本特征之一: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奥尔夫音乐活动是开放式的,它允许任何答案的出现,只要孩子做了就是好的。在培训中有一个《这是什么声音》的活动,老师请每人拿一种乐器,用动作来表示你的乐器可以怎么玩、能发出什么声音。学员们绞尽脑汁的想,才想出一些玩法。即兴随音乐做律动时,有些学员红着脸说:"对不起,我还没想好。"我回来后给孩子们发乐器,还没等我说什么,孩子们就已经在五花八门的玩了起来,铭铭把双响筒放在地上转,楷楷把双响筒当酒杯在喝酒,秣秣把槌子放进双响筒里捣动,东东说沙棰是鸡腿,荣荣干脆把小钹的松紧带解下来,放在地上滚!多有创意!这说明孩子天生具有探究精神。可就是这种可贵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被陈旧的教育一点点的抹杀掉了,于是变成了现在的我们。所以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的探究精神,努力挖掘孩子的潜能。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老师的话很少,只是提出关键性的问题,给孩子充分发挥的空间。在课例《彩带舞》中,孩子们闭上眼睛,老师发给每位孩子一件礼物(绸带),让孩子通过触觉来猜是什么,然后逐个请每个孩子用动作表现绸带的用途和可以怎样舞动,要求每个人都不同。接下来放一首非常舒缓轻柔的慢板音乐,请孩子用绸带来表现音乐,然后是两个人合作用绸带来表现,最后发展到集体的创作,成为一个很丰满的作品。活动中所有的环节都是即兴的创作,通过一种简单的道具"绸带",让孩子自由组合自由创作。奥尔夫的教学实践正是通过这种即兴性的创造活动开启了儿童想象力的闸门,把他们放入想象、幻想的自由天际去翱翔、驰骋。 "主体探究课程"注重课程结构的整合性。要求老师树立全人(Wholechild)概念,将五大领域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种教育内容、形式、资源的整体作用,使整个教学过程最优化。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同样体现了综合性原则。奥尔夫的原本音乐是一种整体艺术,在活动中通过融合语言、游戏、唱歌、演奏、表演和美术等综合教学形式,使整个音乐的乐趣充满每个孩子的心灵,循序渐进中走进音乐殿堂。其中用美术把看不见摸不找的音乐视觉化很有创意,用美术来表现音乐,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和情绪等。 我园在主体探究课程中引入了叙事性智能理论,以儿童文学作品(主要为儿童故事、儿歌、诗歌等)为主线,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和需要,有机渗透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学习内容,使儿童文学作品成为"主体探究课程"的崭新载体。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文学作品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把语言引进音乐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法独具特色的部分。结合语言进行的节奏训练非常的有趣又没有任何难度。例如学习交通工具时,我们可以请孩子说出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的交通工具 ,如卡车(x x)、摩托车(xx x)、公共汽车(xx xx),每一种交通工具代表一种固定节奏型(节奏基石),把孩子分成三组,每组反复念一个词,加上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强弱、音色的变化(断和连)及声部的交替变化,就组成了一个三声部的节奏合说。童谣、儿歌、唐诗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节奏性,孩子们边念边加上身体动作,稳定的拍率、准确的节奏感在这里得到训练,一首儿歌可以选择不同的节奏型来为其伴奏,通过身体或节奏乐器甚至音条乐器来伴奏,合在一起就成了美妙的多声部作品了。通过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音乐或舞蹈的结构。还可以让孩子看图片进行即兴唱故事接龙。把故事用嗓音、动作、舞蹈、演奏、表演即兴的编成音乐舞蹈剧等等。

奥尔夫音乐教育,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柯达伊音乐教育等体系的特点有哪些

1、奥尔夫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2、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立足于听(音乐),而且是以教师的即兴伴奏为主。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教学方式主要是游戏,发现个别学生松懈、涣散时,立即变换,永远处于新鲜状态。3、柯达伊音乐教育: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主要是以歌唱教学为主,从简单的单声部旋律到加入顽固伴奏,轮唱、合唱,都是以清唱的方式来实施教学,而且不依赖任何乐器的伴奏。扩展资料奥尔夫教学法强调本土化。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能与当地文化遗产相结合,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能迅速传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奥尔夫教学的同时使儿童继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一设想有美好的前景。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与基本音乐课大致相同,只是不以讲授为主,而是听音乐,用动作表现音乐。一开始就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音乐进行必须反映其断、连等典型特征,动作应有乐感。由于柯达伊主张人声是最目然的乐器,小孩从幼儿园即开始唱歌,经过小学、中学十二年的学习和接触,每一个人都具备了相当的声乐技巧和演唱能力,所以不分男女老少,_要聚在一起,拿起乐谱就能唱。

什么叫奥尔夫音乐课

奥尔夫音乐课介绍如下: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拓展知识--教育原理:1、综合性: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4、从本土文化出发: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5、从儿童出发:在七种智能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只适用于幼儿吗

“我们对原本性的音乐所进行的许多种各不相同的尝试,半个世纪以来,基本上并未过时。原本性始终是一个基础,它是没有时间性的。原本性的东西永远意味着一种新的开始。在一切工作中,但凡赶时髦所做的和所能做的,都必然会衰落。一切摩登的东西都会通过时间,而必然无条件地变成不摩登而原本性的东西,都会由于它的没有时间性。在全世界上一切人中间得到理解。因此我为记录一种理念所写下的和《学校音乐教材》走向世界的不是它,而是那个理念本身。”————德国音乐教育大师卡尔·奥尔夫以上是奥尔夫音乐创始人卡尔· 奥尔夫所述,他创作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适合任何国家、地域、民族,奥尔夫音乐教育一切从儿童出发,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让儿童以最自然的方式接触音乐、表现音乐,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奥尔夫音乐被许多国家认为是最适合儿童的音乐。1、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奥尔夫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这就吸引了儿童参加进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让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实地演习。比如老师教一首歌谣“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脚底下。”前两句老师从低音唱到高音,后两句从高音唱到低音,动作则是人坐在地板上,腿屈膝脚掌平放在地,双手从脚下随着歌声向上做爬的动作,当唱到爬到头顶上时,手正好到达头顶,唱下两句时,手又从头顶爬到脚下。这种一边唱一边做动作的方法,让孩子用身体动作理解了高音、低音。在教学中,还配合了奥尔夫乐器的使用。奥尔夫乐器比较容易操作,比如鼓、木琴、响板等,这些乐器不强调过多的技巧,只要在老师的启发下,宝宝就可有节奏地敲击,奏出音乐,使宝宝很容易喜欢音乐。2、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由于在上课时,宝宝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学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了宝宝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宝宝注意力集中,学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3、培养宝宝的听力和创造力0-3岁的宝宝,是听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让宝宝多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节奏,有助于听力的发展。由于宝宝社会经验较少,创造力的发展还不明显。4岁的宝宝,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充分运用宝宝这一时期的特点,可以开发宝宝的创造力。比如老师启发宝宝:老师唱的是爬到头顶上,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爬到哪儿?有的小朋友说爬到鼻子上、有的说脖子上、有的说屁股上,老师对他们的回答都表示鼓励,并带着宝宝们唱一遍。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宝宝:可以是爬,还可以是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说飞、有的说飘、有的说走,总之让宝宝开动脑筋,自己编创歌词。4、培养宝宝的情感由于这种活动轻松、愉快,宝宝一学就会,不给宝宝带来压力,因此宝宝情绪饱满、兴奋,有利于宝宝通过这种途径使情绪得到抒发。5、培养宝宝其它艺术天分在学习奥尔夫的过程中,配合了演奏乐器、舞蹈、有时还可以放一段音乐,让图画来表示音乐,比如当听到流水潺潺的声音时,宝宝可能画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当宝宝听到海浪的声音时,可能画一条此起彼伏的线,表现海浪。这就培养了宝宝领悟其它艺术形式的能力。总之,奥尔夫音乐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不仅学习了音乐,更是通过音乐,开发了多方面的能力,挖掘了孩子的潜能。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由德国伟大的音乐家、指挥家和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 (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什么是原本的呢?意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本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又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期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二)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宗旨 通过音乐去达到人类的最高智慧,培养健全人格。 (三)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 1、 要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每个人都有音乐的本能,每个人天生都是喜欢音乐的) 2、 以节奏为基础。 3、 将音乐与语言、动作、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戏剧结合进行综合教学。 (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原则 1、 综合性。 2、 即兴性。 3、 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 适于开端。(适于孩子) 5、 从本土文化出发多元文化教育。 6、 为全体学生的。 (五) 奥尔夫教学的态度 1、 不要求每个孩子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引导孩子和老师共同创造。 2、 不注重结果,注重过程。 二、 从我园主体探究课程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 奥尔夫音乐教育被国外称为:"从钢琴凳上(教师)、从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它是一种动态的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不需要懂任何乐理知识,而是通过自己亲自参与,从亲身的体验中感受音乐。比如在《走走、跑跑、停停》的游戏中,老师让孩子光着脚随意走动,目的在掌握孩子走的频率。然后根据孩子走的速度敲击鼓,请孩子听鼓声走,在走的过程中孩子是在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老师以提高一倍的速度敲鼓,孩子自然会跟着这个速度小跑起来,这是孩子在体验八分音符的时值。在此基础上请孩子听到鼓声停,立即找一个朋友一起造型,找三个、四个、五个孩子拉手,这是孩子在感受乐句的开始和结束,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合作精神,同时增强数概念。鼓声大,孩子会随节奏跺着地板走,鼓声弱,孩子会踮着脚轻轻走,这是感受音乐的强弱。听鼓声往前走,听三角铁往后退,这是感受不同的音色,同时感受空间方位感。孩子不再需要听老师唠叨?quot;四分音符为一拍,打一个"/"呢就是一拍,八分音符为半拍,""是前拍,"/"是后半拍……"最终孩子还是一头雾水。奥尔夫就是这样从人类最常见,最普通的走跑开始,训练孩子的节奏和音乐感。活动中孩子始终是以自己的身体在感受乐音的特点,充分体现?quot;主体探究课程" 的基本特征之一: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奥尔夫音乐活动是开放式的,它允许任何答案的出现,只要孩子做了就是好的。在培训中有一个《这是什么声音》的活动,老师请每人拿一种乐器,用动作来表示你的乐器可以怎么玩、能发出什么声音。学员们绞尽脑汁的想,才想出一些玩法。即兴随音乐做律动时,有些学员红着脸说:"对不起,我还没想好。"我回来后给孩子们发乐器,还没等我说什么,孩子们就已经在五花八门的玩了起来,铭铭把双响筒放在地上转,楷楷把双响筒当酒杯在喝酒,秣秣把槌子放进双响筒里捣动,东东说沙棰是鸡腿,荣荣干脆把小钹的松紧带解下来,放在地上滚!多有创意!这说明孩子天生具有探究精神。可就是这种可贵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被陈旧的教育一点点的抹杀掉了,于是变成了现在的我们。所以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的探究精神,努力挖掘孩子的潜能。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老师的话很少,只是提出关键性的问题,给孩子充分发挥的空间。在课例《彩带舞》中,孩子们闭上眼睛,老师发给每位孩子一件礼物(绸带),让孩子通过触觉来猜是什么,然后逐个请每个孩子用动作表现绸带的用途和可以怎样舞动,要求每个人都不同。接下来放一首非常舒缓轻柔的慢板音乐,请孩子用绸带来表现音乐,然后是两个人合作用绸带来表现,最后发展到集体的创作,成为一个很丰满的作品。活动中所有的环节都是即兴的创作,通过一种简单的道具"绸带",让孩子自由组合自由创作。奥尔夫的教学实践正是通过这种即兴性的创造活动开启了儿童想象力的闸门,把他们放入想象、幻想的自由天际去翱翔、驰骋。 "主体探究课程"注重课程结构的整合性。要求老师树立全人(Wholechild)概念,将五大领域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种教育内容、形式、资源的整体作用,使整个教学过程最优化。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同样体现了综合性原则。奥尔夫的原本音乐是一种整体艺术,在活动中通过融合语言、游戏、唱歌、演奏、表演和美术等综合教学形式,使整个音乐的乐趣充满每个孩子的心灵,循序渐进中走进音乐殿堂。其中用美术把看不见摸不找的音乐视觉化很有创意,用美术来表现音乐,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和情绪等。 我园在主体探究课程中引入了叙事性智能理论,以儿童文学作品(主要为儿童故事、儿歌、诗歌等)为主线,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和需要,有机渗透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学习内容,使儿童文学作品成为"主体探究课程"的崭新载体。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文学作品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把语言引进音乐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法独具特色的部分。结合语言进行的节奏训练非常的有趣又没有任何难度。例如学习交通工具时,我们可以请孩子说出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的交通工具 ,如卡车(x x)、摩托车(xx x)、公共汽车(xx xx),每一种交通工具代表一种固定节奏型(节奏基石),把孩子分成三组,每组反复念一个词,加上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强弱、音色的变化(断和连)及声部的交替变化,就组成了一个三声部的节奏合说。童谣、儿歌、唐诗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节奏性,孩子们边念边加上身体动作,稳定的拍率、准确的节奏感在这里得到训练,一首儿歌可以选择不同的节奏型来为其伴奏,通过身体或节奏乐器甚至音条乐器来伴奏,合在一起就成了美妙的多声部作品了。通过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音乐或舞蹈的结构。还可以让孩子看图片进行即兴唱故事接龙。把故事用嗓音、动作、舞蹈、演奏、表演即兴的编成音乐舞蹈剧等等。

奥尔夫音乐对孩子的影响

  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都把奥尔夫音乐应用到教学当中。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深深地体会到奥尔夫音乐带给幼儿的一些启发。现在幼儿学前教育很多都是关于艺术方面的,很多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有一技之长。    奥尔夫音乐的由来:   每一位幼师、家长以及音乐从业人员肯定都听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这种音乐教学法如同2000年刮起的“蒙特梭利”旋风一般,近几年也重新火了起来。   为什么说是重新呢?因为早在1980年底,上海音乐学院廖乃雄教授在拜访奥尔夫先生之后,于1981年回国撰文介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奥尔夫教学法带回中国,并在3年后,培训了国内首批奥尔夫教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当中对于孩子创造力的鼓励以及让孩子在游戏氛围中感知生命、感受音乐的方法,在当时受到了热烈的追捧。   于是在2000年之前,北京、河南等地相继开始了奥尔夫教学法培训班,从当时开始,就邀请国外教授来华授课,在多次实地活动之后,奥尔夫教学法开始渐渐形成本土化。但影响范围还并未涉及到全国,当时的奥尔夫官方网站还未成立,许多教师的学习渠道也受限,因此有些地方受过一次培训之后就慢慢淡去了。   在2000之后至今,随着奥尔夫教师队伍的成长与扩大,全国各地开始开展奥尔夫教学法培训,中国奥尔夫教学法的发展让更多地人加入进来,开始影响到广东、武汉、河北、青岛等地。而在武汉地区,作为华中地区唯一的音乐学院,也在2014年开始开设国外教学法这一专业,开始不断向外输送专业的国外教学法教师。   在艾歌乐国际艺术教育基地,我们从2015年开始开设奥尔夫班级,并自主创编并研发一套成熟的奥尔夫教学法。    为什么很多家长都用奥尔夫音乐呢,下面我给你答案。   一、用奥尔夫音乐可以培养多才宝宝   (1)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   由于在上课时,宝宝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学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了宝宝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宝宝注意力集中,学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   (2)培养宝宝的听力和创造力   0—3岁的宝宝,是听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让宝宝多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节奏,有助于听力的发展。由于宝宝社会经验较少,创造力的表现不太明显。4岁的宝宝,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充分运用宝宝这一时期的特点,可以开发宝宝的创造力。比如老师启发宝宝:老师唱的是爬到头顶上,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爬到哪儿?有的小朋友说爬到鼻子上、有的说脖子上、有的说屁股上,老师对他们的回答都表示鼓励,并带着宝宝们唱一遍。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宝宝:可以是爬,还可以是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说飞、有的说飘、有的说走、总之让宝宝开动脑筋,自己编创歌词。   (3)培养宝宝的情感   由于这种活动轻松、愉快,宝宝一学就会,不给宝宝带来压力,因此宝宝情绪饱满、兴奋,有利于宝宝通过这种途径使情绪得到抒发。   (4)培养宝宝其他艺术的天分   在学习奥尔夫的过程中,配合了演奏乐器、舞蹈,有时还可以放一段音乐,让宝宝用图画来表示音乐,比如当听到流水潺潺的声音时,宝宝可能画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当宝宝听到海浪声音时,可能画一条此起彼伏的线,表现海浪。这就培养了宝宝领悟其他艺术形式的能力。   二、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不少,在这些家庭中时常有众多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情景,这就造成了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使孩子往往忘记或忽略了别人的存在,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沟通。如碰上工作繁忙、不善引导的家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人际的交往上问题。或产生孤僻心理。难以合群,或个性太强,听不进不同意见,不会尊重他人,难以与人合作完成任务。更有甚者,为了引人注目或取悦小伙伴,就故意去挑逗、激怒他人。发展下去,长大后也难与同事相处,更不要说配合协同,合力完成工作了。   奥尔夫教学法要求对小孩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和家庭的教养方式都有充分的了解,老师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孩子在上课的时候能够从头到尾跟着老师走。在欢快的歌声和快乐的游戏中,孩子慢慢地融入这样的音乐环境当中来。利用小小的打击乐器如:碰铃、铃鼓,让孩子用刚学会的基石节奏,开展一些简单的乐器合奏,两个声部,要求孩子互相倾听,准确配合好。孩子在这个练习中开始注意到有其他小朋友的存在,知道要与他人好好配合,就能演奏出好听的音乐来。舞蹈教学也对此有相关的、循序渐进的安排。开始时让两三个小朋友一起手拉手,转个圈,脚碰脚,跺一下等动作。孩子很快就能做到,又很快乐。让他们知道,要与其他小朋友做好朋友,才能得到这种快乐。各种形式的两人或多人以上的配合竞赛游戏,隔三岔五就会出现一次,小朋友从中明白到要取胜就要尊重小伙伴,就要与他们好好配合,只有团结大家,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这种人际交往能力的挖掘和培养,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三、奥尔夫音乐课可开发多元智能   奥尔夫的音乐使每个人都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在没有困难的压力下学习和掌握原本性的音乐,并且锻炼其他方面的能力。这种感受和体验的获得不是靠外在的知识灌输和技术训练,而是通过人们的亲自参与,自发、自然、无形的获得。   一切都该是顺应孩子的天性而生——孩子爱动。他们不满足于安静地坐着听一段陌生的音乐,他们会编自己的歌;会自然地舞动,尝试着用自己的身体去把听到音乐时的感觉表达出来;能在家长或老师的巧妙引导下用奥尔夫乐器来尝试演奏,来营造他们想象中的那个童话世界;能用简单的调来唱说他们集体创作的故事u2026u2026这就是孩子,他们需要这样的一个音乐世界!这样的音乐世界让宝宝们觉得非常的快乐!   总之,在奥尔夫教学的过程当中,时时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惊奇。孩子们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语言能力、理解力、表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时时刻刻感受着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幼教人才始终致力于学前教育,目前拥有快乐音符儿童音乐潜能开发课程、鼓舞飞扬非洲鼓教学系统等幼儿园加盟课程,以及奥尔夫、职业园长、蒙台梭利等师资培训项目,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幼儿园和我们展开合作。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里的图谱法是指

看图听音乐。这里面的图谱,是让孩子们看图听音乐,并随着音乐在图谱上进行描图。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奥尔夫音乐的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奥尔夫教学法的创建者卡尔·奥尔夫(1895-1982)是一位卓有成绩的德国作曲家,音乐作品在全世界经常上演。他同时也是位音乐教育改革先驱。他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教材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他认为,传统音乐教学法舍本求末,过度强调技巧,却忽略了音乐的生命、创造和表达。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奥尔夫教学法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儿童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音乐的构想,享受创作的乐趣。奥尔夫教学法强调本土化。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能与当地文化遗产完美结合,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能迅速传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奥尔夫教学的同时使儿童继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一设想有美好的前景。幼儿手指小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此时最需要发展的不是技巧,而是乐感的培养和对音乐的热爱。奥尔夫教学法恰能满足这一需要。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内容是什么?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奥尔夫教学法的创建者卡尔·奥尔夫是一位卓有成绩的德国作曲家,音乐作品经常在全世界上演。他同时也是位音乐教育改革先驱。他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教材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奥尔夫教学法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儿童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音乐的构想,享受创作的乐趣。扩展资料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同时强调创造精神的塑造,在课堂上,孩子用蛙鸣筒摩仿秋夜的蛙声,用腕铃描绘春江细雨,用语言与拍打肢体来演绎节奏,尤其一群孩子一起表演不同声部时,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就在孩子们中诞生了。奥尔夫音乐给孩子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在集体表演中给了孩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华夏爱婴还让家长参与课程,父母与孩子一道学习、表演,让课程更有乐趣和意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尔夫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程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1、 听力训练。2、 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3、 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4、 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5、 创造性能力培养。6、 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综合性;2、即兴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4、从本土文化出发;5、适于开端;6、为所有人。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广泛流传。自八十年代初,卡尔·奥尔夫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进我国,使我们在音乐教育改革之初,就迅速与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接轨,起点高、发展迅速,对促进我国音乐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程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卡尔·奥尔夫创造的音乐教学法,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学生“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学习音乐,这是奥尔夫特别强调的又一个重要原则。然而,这和我国音乐教学的所谓“综合课”完全是两种概念。卡尔·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于是他发明了一套“元素性”的奥尔夫乐器(注),是一组很容易掌握的打击乐器。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具体内涵如下: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广泛流传。自八十年代初,卡尔·奥尔夫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进我国,使我们在音乐教育改革之初,就迅速与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接轨,起点高、发展迅速,对促进我国音乐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1、 听力训练。2、 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3、 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4、 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5、 创造性能力培养。6、 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综合性;2、即兴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4、从本土文化出发;5、适于开端;6、为所有人。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什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什么介绍如下: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具体内涵如下: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广泛流传。自八十年代初,卡尔·奥尔夫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进我国,使我们在音乐教育改革之初,就迅速与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接轨,起点高、发展迅速,对促进我国音乐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1、 听力训练。2、 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3、 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4、 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5、 创造性能力培养。6、 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综合性;2、即兴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4、从本土文化出发;5、适于开端;6、为所有人。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奥尔夫音乐7步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七步教学法是:“导、听、想、说、析、演、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长期练习可以让特殊儿童掌握稳定和变化的节奏,及一些特殊的节奏型,同时提高特殊儿童的听觉、视觉、小肌肉、大肌肉、反应等方面的能力。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德国作曲家、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出生于慕尼黑,自幼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后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蹈的启迪,1925年与舞蹈家军特创办了一所“体操音乐舞蹈”学校,以节奏天数中心,探求体操、音乐与舞蹈的紧密结合。30年代又出版《音乐教程》一书,力图“引导人民走向音乐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同时,考虑把独特的教学经验用于儿童音乐教育实验。

小汤加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主要有音乐创作、手鼓教学、舞蹈教学跟集体演奏。1、音乐创作: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鼓励儿童参与音乐创作。教师可以让儿童参与编写歌曲、创作旋律和节奏等,以此促进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手鼓教学:手鼓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最基本的乐器。通过手鼓教学,儿童可以掌握基本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3、舞蹈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身体动作和节奏的结合。通过舞蹈教学,儿童可以学习舞蹈的基本姿势和动作,并通过身体的表现力传达音乐的感觉和情感。4、集体演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倡导集体演奏,让儿童在合奏中学会与他人协作、沟通和表现。教师可以让儿童在小组中演奏乐器,通过互相倾听和交流,学习合作和团队精神。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形式单一原因

于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欠缺和不足。教学形式在农村,由于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欠缺和不足,造成了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下的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传统学前音乐教育方式都是老师讲孩子听,老师唱孩子跟。孩子永远处于被动状态。另外,很多学前音乐教师对幼儿教育知识和技能比较枯乏,教育中照本宣科,侧重理论讲解,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孩子多是溜号状态,积极性也不高,经常表现出不配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有着很大区别,打破了传统音乐理论教学的模式,将课程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则成了引导者、诱导者,教师并不直接把知识传达给学生,而通过诱导手段,帮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知识,让孩子们能够身心快乐自主学习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音乐学家卡尔奥尔夫创立,自该方法创立就被广泛应用到了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中,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教育体系,该教学法对世界教育都产生着深远影响。这种教育方法的理念是“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教育理念与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只有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积极应用和推广这种教育方法,才能保障学前音乐教育有效性和质量达到学前音乐教学目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一)在音乐基础理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是乐理和视唱基础,但实际上目前很多学前音乐教育并不注重这两门科目的学习,甚至不开设这两门科目,加之孩子自身又没有乐理视唱知识,所以表现出对音乐没有兴趣。这两门课程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识谱、读谱、唱谱,让学生产生音乐兴趣,提高学前音乐教学质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对乐理视唱基础的学习应用了格子节奏练习法,将不同音调的音符放入不同的格子中。这种教学方式将死板学习变成了一种游戏,使课堂气氛不再沉闷,有趣音乐教学内容,更是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在欢声笑语中孩子就学会了音乐知识。另外,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这种音乐方式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使抽象难懂的乐理知识变得简单易懂。   (二)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歌唱教学是学前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想要保障学前音乐教学有效性必须强化歌唱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非常注重歌唱教学环节,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不再是教师领唱,而是转变成了个体独唱、重唱、合唱、伴唱等多形式的音乐教学模式。这不仅仅丰富了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歌唱形式,更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了学生音乐素养。目前学前音乐歌唱教学多以教师唱和集体唱为主。在集体唱中引入一些奥尔夫教学的系列曲目,能够有效提高学前音乐教学质量,这些曲目不仅清新流程,且曲风优美婉转,十分适合学前音乐教育。   (三)乐器教育中的应用   乐器教育是学前音乐教育的另一大重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互动和表演融合起来,构建了适合幼儿参与的音乐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小乐器的操作,让孩子们感受不同的乐器节奏和风格,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例如碰铃、角铁、木鱼等等。在乐器游戏中,通过让不同乐器发声,进而让孩子对乐器产生好奇,便会自主去探索音乐规律。    三、结语   学前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的教育环节,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到学前音乐教育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对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对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如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奥尔夫教学法的潜意识中渗透着一种爱,可以说它潜在的培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热爱,这也是这种教学法对社会的贡献。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参与性的特点:与老师单向的教授为主的传统音乐教学想比较,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更加重视学生的一种全面的参与性,它是一种要以参与性为核心来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最大可能为学生们营造出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愉快的一种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并积极参与其中。它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能够更加身临其境的获得丰富有趣的真实的体验。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创造性的特点:高校的音乐教育和小学中学的一样,都是在除了引导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中之外,还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针对这一目标,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就很有效地利用包括舞蹈、音乐、朗诵、语言、管弦乐器、听觉、肢体动作等来进行即兴的创作并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相比之下它更加重视学生对于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个培养。这就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所具备的创造性的特点。资料拓展: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性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它是以节奏为纽带,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种由人们自己参与、创造的音乐,也就是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原本性的音乐是接近自然的、源于生活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的。原本性音乐形式简洁,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和结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教育体系之一。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建。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原本性音乐--Eric Lebeau,它通过奥尔夫乐器的演奏,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形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感受音乐,从而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表演等能力。在接触音乐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孩子认识、记忆、协调、美术、反应速度、心理、注意力、创造性思维、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训练过程,促进孩子的情商、智商发展。要求10-20个孩子 ,以下是一位接受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母亲所感所思,比较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教育的特点,会对家长了解奥尔夫音乐有一定的参考。

举例阐述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原本性教育观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思想和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简单的可以提炼为以下几点:  “原本性音乐”的存在方式  奥尔夫早在与好友桃乐茜.巩特尔的探讨中就提到了有关奥尔夫教学法中新的教学课程和出发点,而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重点就是这种新教学方法的“原本性”。音乐和舞蹈被当时的人们分成两种完全独立的艺术门类,但是奥尔夫看到这两种形式却能够在舞台上结合的天衣无缝,在演出中显得那样的完美和顺理成章。这种原本性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对立于学科-逻辑-内容的方法,更适用于普通音乐教学。他们的教学影响了生物理论并发展了个体对头脑反应的认知。  奥尔夫的这种原本性音乐首先是从原始音乐开始的,他使用鼓和基本节奏作为音乐的背景,这是人类最早期的音乐体验。很重要的是奥尔夫和巩特尔能够从学生最单一的物理层面体验节奏、速度、时值等,他们借助乐器通过律动来表达这些音乐元素。在巩特尔的学校里巩特尔教舞蹈和理论课程,而奥尔夫为学生写适合他们进行音乐学习的曲子,当然这些曲子会根据不同的音乐元素的出发点来加以组合并完成。  奥尔夫“原本性”的教学理念体现在两个方面:  1. 音乐材料的原本性:将多种元素性的艺术行为有机的组合成为一种作品的表现载体,这种风格同样体现在了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中,即“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奥尔夫强调原本性重在强调在音乐表现手段中体现每一个环节的元素,包括音乐技能技巧的元素、艺术形式的元素、材料采集元素、教学方法元素等等,源材料的组织就是由许多细小的元素组织而成的。  2. 方式的原本性:并且以极为明了和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一幕了然。简单的元素需要用简单的手段加以表达,在奥尔夫的教学方法中强调直接透彻的表达途径,让学生以最为有效的方法将自己所听到的音乐、感觉到的意境表达出来。教师能够透过每个学生最朴素和直接的传递方式理解学生的感悟,同时学生也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做出自己最本体的反映而无需反复的揣摩的整理。奥尔夫认为这才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该有的方式,学生的直接表现给予教师信息,能够让教学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特性予以指导。学生通过原本性的表达无阻碍的感受,达到了一种人性的自由。  课堂的参与方式  奥尔夫教学“开放式”的课堂形式  这里的“开放式”包括空间的开放和教学思维的开放。在奥尔夫的课堂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教师和学生们围坐成圆圈,此时教师和学生角色就不是那么直观了。在一个圆圈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圆圈中的一员,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有时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还可以互换,我们会把这一类的活动称为“互动”,特别是在即兴创作或是模仿和对答活动的时候,教师和学生都在互动。从这个形式上的改变来看,奥尔夫教学方法从教学课堂形式上就产生了变化使得课堂的氛围得到了改变,同时学生又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用开放式的思维方式进行交流和学习。  当然这种开放式的音乐教学课堂模式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教师在这样的形式会考验到自己的控班能力以及课程安排设计能力。说“开放式”并不等于没有课堂秩序,而是对这样的奥尔夫课程来说需要的是更多能够吸引孩子的素材,更丰富的表达能力和足够的个人魅力。开放式的思维模式也不是指教师可以随意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优秀的奥尔夫音乐课将会在欢乐中显得十分紧凑,内容和内容之间的衔接、与上节课内容的对照呼应都必须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步骤。  音乐与律动教学  音乐与体态律动的结合在奥尔夫的音乐教学理论中也是很突出的形式之一。但体态律动区别于舞蹈:  a) 律动体现的是音乐元素和音乐结构,而舞蹈往往表达情感和情节。通过律动的表现可以将听觉艺术转化为视觉艺术,能够让学生通过律动的表现看到卡农的声部进行、赋格的相互交织、曲式的变化。比如律动中出现A、B两组学生,在某一个音乐主题的时候有A组出现,当第二个主题出现的时候B组出现;如果AB组同时在舞台上表示音乐此时两个声部都在进行。同样的通过动作的变化和重复也可以表达音乐的结构。当然表达音乐细微的情绪或是音色的变化都可以通过律动来达到,这一理念是得到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启发。  b) 律动中存在大量的即兴,。律动活动正如达尔克罗兹提出的是根据听到的音乐作出的第一反应,而舞蹈常常是安排好固定的动作,并且需要尽可能严格的遵守每个动作的要求。  在奥尔夫教学中,有一种节奏律动活动被发挥到了及至,这就是声势。以人体作为一种乐器不同的拍击方法和绚烂的动作相结合可以成为音响效果极好同时又很能感染人的打击乐声音效果。  游戏与音乐要素的结合  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之所以能够被广为运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乐趣。奥尔夫提倡要在愉快中进行学习。奥尔夫将音乐的元素变成很小的单位并且通过游戏的载体贯穿在游戏中让学生玩乐,在不知不觉和潜移默化中学习和训练。比如蒙住眼睛听声音的方向猜出自己的同伴在那里。孩子被强迫用耳朵来辨别和判断,这样对于耳朵的训练就即有趣又有效。  当然,游戏一定要有游戏的目的。奥尔夫一再强调作为教师一定对自己的每个游戏的设计都要有真正的音乐目的,而不是纯粹的玩乐。孩子在游戏中可以不知不觉的训练但是教师一定要清楚的明白自己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训练的是哪个方面的技能,培养的是哪个方面的情感。同时,教师对于游戏的安排是很讲究的。由于游戏有其充满乐趣的一面,这就使得很多老师常常无法把握自己的教学秩序,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一味的追求趣味性,更要考虑孩子的情绪,要学会教学环节安排的科学性  奥尔夫是一种过程式的音乐教育  奥尔夫的教学方法讲究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并不像传统的音乐课能够在一节课中明确的学会一首歌或一个舞蹈,然而至于音乐元素和音乐技能的学习是微乎其微的。奥尔夫的教学过程强调学习和感悟音乐本身,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一首歌曲,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的,在逐步的教学过程中体验音乐、学习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其中的关键是探索和体验。音乐的基本元素首先是在最简单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它们是未加工的、粗糙的。逐渐的,通过体验,这些元素被精炼和提升成为更复杂的探寻和体验。  空间的探寻  孩子在教师的鼓励之下尝试探寻各种不同的动作特性――轻的、重的、上、下、里、外、平稳的、颠簸的移动等等。身体位置和运动在没有讨论和教师讲解的情况下被探索和体验。有一种循环的探索根据以下几点进行:内在的动机成为外在表达的一个部分。动作作为奥尔夫音乐学习的一个基础载体和形式,也是其他所有学习的重点。  声音的探索  声音的探索起源与环境的声音和那些没有经过组织的声音:比如狗的叫声、门砰地关上、飞机经过头顶或打碎东西等等。然后这些声音可以进行一定处理和组织:有节奏的在桌子上敲等等。孩子可以尝试和体验不同性质的声音:响的声音、弱的声音、金属的声音等。第一件接触的乐器并不需要是十分标准的乐器而应该在于孩子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到的物体,它可能是一个瓶子、一堆木棒,孩子们通过自己对物体的想象的探索可以找出许多不同的声源。这些在原始物体上发出的声音能够是乐器的学习进入一个简单的模式,这种模式需要一个开始和一个结束以及一系列定义的限制。声源由许多不同的声音特质组合而成然后它们会成为一首首音乐,并不是仅仅为演出之需更重要的发展下一个阶段的探索。  人声同样也是这样的探索过程,孩子们发现有许多的方法能够从自己的嘴巴里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可以组成不同的语音同时成为不同的词组和句子,所以对于自己的人声探索是最为简单的乐器。于是奥尔夫将语言作为一种声音进行节奏练习:  无意识的词语和声音影响着孩子和成人。他们对于声音的使用使得他们在音乐学习上又迈进了一步,因为多年以来音乐学习的素材就会来源于语言和歌唱。  形式上的探索  形式上的探索同时发生在空间和声音的探索中,动作被组成为一个个段落然后联合成舞蹈。声音则由相似的和不相似的乐句、介绍和尾声组成一部作品。动作、声音的姿态以图表的形式被概括,它们被抽象为符号和象征信号。这是非常粗糙的但是又是及其简单的影响了奥尔夫各个方面的学习元素。  即兴和创作性的音乐思维  很多教师错误的认为所谓创作和即兴是没有衡量标准的,因此在课堂上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往往只让孩子们即兴创作确不做任何的评价,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首先,我们哪怕是做十分简单的即兴都需要一个要求,比如做一个2/4拍两小节节奏即兴等等。然后教师在中间所起到的作用是纠正-完善-改进。  从模仿到创作  在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中,模仿曾经被用来确定一个创作的角色。模仿是最早的学习模式,中世纪的艺术家在成为大师之前都是学徒,一个在非洲的鼓手就可能在成名之前做了很长时间的学徒。一个奥尔夫教师就像一个“大师”或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范本。教师的角色渐渐的成为孩子学习、模仿和跟随的对象,就像我们平时说的一个班级的孩子风格能够是教师风格的反应,这种现象尤其在小年龄的孩子中间极为普遍。然后教师开始启发孩子们,使得他们越来越独立,最终能够有能力解决他们自己发觉的问题并找到原因。这就是一种模式:  有两只小鸟站在树梢上(食指小指伸出来)手指代表小鸟  一只叫捷克,一只叫捷瑞(唱到捷克是“捷克”动,唱到捷瑞“捷瑞”动)  飞吧捷克,飞吧捷瑞(飞到另外一个手上,另外那只手食指小指伸出来)  回来吧捷克,回来吧捷瑞(在回来原来的手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对于婴幼儿来说,手指的活动,是大脑的体操。活动的是手,得到锻炼的是大脑。手的动作与人脑的发育有着极为密切和重要关系,对语言、视觉、听觉、触觉等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助益。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让每个孩子都爱上音乐

【摘要】音乐教育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非物质因子,幼儿阶段接触并了解相应的音乐,促进他们认知和 情感 发展,在促进幼儿个性化成长和提升适应 社会 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真正契合幼儿阶段的心理特点,让每一个幼儿在音乐聆听、演唱和综合表演过程中,强化他们基本的音乐反应能力,在身体协调动作配合中感知音乐的节奏,摆脱传统的枯燥呆板教学,让音乐课堂更加活跃,让每一个幼儿真正爱上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必须有适量音乐教育的内容,强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基本素养,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节奏感。 但是,很多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相对简单,教学方式较为呆板,教学模式落后。很多幼儿对音乐充满兴趣,但是对音乐课却没有热情;很多音乐教学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教师示范、学生跟从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幼儿的音乐素养培养和提升。基于实证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幼儿音乐教学,保证音乐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一直以来,我国都非常重视幼儿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开设了音乐教育课,由专职音乐教师对幼儿进行系统化音乐教学,保障有足够的课时,以此来从幼儿阶段更好地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从启蒙阶段就能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他们最基本的音乐素养,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和表现音乐打下较好的基础。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幼儿在该阶段虽然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音乐教育,也学会了不少歌曲的演唱,聆听了一些的曲子。 但是,从幼儿发展的角度看,这些音乐内容对他们成长的促进作用相对有限,很多幼儿没有真正学会欣赏音乐,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介绍的音乐,唱诵一些最基本的幼儿歌曲,对于其他方面的音乐内容却不能更好的拓展和延伸,不能很好的聆听和欣赏与之相近的音乐歌曲。这是当前很多幼儿阶段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幼儿音乐素养发展的关键所在,需要深入研究传统音乐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并且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做好对比,以此来更好的消除传统音乐教学法的弊端,继承传统音乐教学法中的积极因素,促进幼儿音乐教学改革,培养幼儿音乐素养,更好地培养音乐欣赏能力,为以后幼儿未来发展打好基础。传统的音乐教学法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是教师演唱或者演奏,学生聆听;教师领唱;学生跟随,教师的主体性非常突出,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样不断重复,幼儿也能唱一些最基本的歌曲,听懂一些音乐,但是这只能是对基本内容的理解,无法真正培养他们的感知表现能力,无法强化他们的音乐节奏感,遇到其他的音乐内容就不能真正感知其节奏和旋律,也无法感知音乐的美感。从教学方法上来讲,传统音乐教学法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也是影响幼儿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在具体实践中强化音乐节奏感,在聆听中辅助必要的身体动作来感知音乐节奏,在音乐聆听和演唱过程中转化成他们的音乐能力和表现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传统音乐教学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学生感觉音乐学习较为枯燥,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幼儿不能产生兴趣,就不会为之付出更多的热情,尤其是幼儿阶段,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差,兴趣是引导他们学习实践和参与各种活动的主要内在驱动力。如果他们没有更多的兴趣,也就不能真正的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音乐教学效率就大打折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真正让幼儿能够爱上音乐,从中得到更好的心理愉悦,不断强化他们的音乐学习热情。这样,他们在学习中能够更加投入,获得更多的音乐审美享受,还能促进幼儿在课下更好地自我学习和发展,从而真正培养他们的音乐热情。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基础教学中的实证研究。基础知识教育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掌握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入门,以此来学会理解音乐的基本内容,帮助他们学会感知和欣赏,找到音乐的基本节奏感,培养他们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幼儿只有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才能真正打开音乐之门,慢慢的走进音乐的殿堂,感知音乐的旋律,学会欣赏和基本鉴赏。很多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忽视基础知识教育,认为幼儿对音乐知识不可能理解和掌握。从幼儿阶段的小孩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来看,幼儿阶段确实不适合给幼儿更多的音乐知识讲解,但是在基本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方面,还是应该让学生掌握。比如,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最为基本的内容,让每一个幼儿感知音乐的基本节奏,认识到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从把握音乐的节奏开始,逐步找到聆听音乐的感觉,跟上音乐的节拍。传统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更多的知识讲解,这样的教育不仅不能够让幼儿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反而让学生感觉到音乐学习非常困难,消解幼儿对音乐的学习热情。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相应的基础知识教学融入到最基本的音乐感知和相应的实践体验中去,比如,将音乐节奏教学转化为相应的 游戏 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幼儿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感知音乐基础知识,跟上音乐的节奏,找到音乐的节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感知能力。这样,不仅能够让学幼儿掌握基本的音乐素养,还能不断强化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真正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比传统的知识讲解更加高效。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歌唱教学中的实证研究。歌唱教学是幼儿阶段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幼儿音乐素养最为有效的方法,也是更多幼儿积极参与音乐学习的实践方式,很多时候幼儿喜欢唱各种音乐歌曲,这符合他们的天性,也是最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音乐感知和表演能力的教学方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让幼儿学习基本音乐知识以后,可以更好地在歌唱中感知体验,在实践中理解并运用所学的音乐基础知识,把握音乐的节奏,跟上音乐的节拍,在歌唱中强化体验。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结合不同的音乐教学组织形式,增强音乐歌唱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将合唱、伴唱、重唱等各种演唱的方式有机统一起来,并运用轮唱的形式,让每一个幼儿更好地表演。不仅能够突出了他们的主体地位,为让每一个幼儿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和表演,还能真正的强化他们的音乐素养,切实提高音乐教育质量。3.器乐音乐教育中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幼儿阶段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器乐教育,不仅让幼儿能够熟悉相关的器乐种类,还应掌握最基本的器乐演奏方法,让每一个幼儿在具体实践中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热情,在操作演练中掌握音乐的基本表演方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器乐表演,因为这是一项综合性音乐感知体验活动,不仅让幼儿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还能将幼儿的音乐学习、鉴赏与实践统一起来,真正的在具体实践中感知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幼儿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幼儿能够感知音乐,培养他们的热情,找到音乐的感觉,还应该针对他们的实际给予他们创造一定的表现条件,以此来让幼儿更好的参与,从而感知不同音乐的风格,培养他们表现音乐的持久热情,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让幼儿练习打击乐器,让幼儿的音乐理解力和感悟能力得到很好的强化和提升,为他们系统地掌握音乐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总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适合中国幼儿学习音乐的教学方法,需要研究相关的理论,更需要在具体实践中做好实证研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感知和改进,并在实践中提升。真正让每一个幼儿对音乐产生非常高的热情,培养他们持续欣赏和表现音乐的习惯。在教学中注重 探索 改进音乐教学法与自身教学的有效融合,真正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有使用什么等音乐元素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有使用语言 动作 节奏等音乐元素这种音乐教育方式是由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和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提出的,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清唱剧《布兰诗歌》(Carmina Burana)。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时,他担任京特舒勒学院(Güher-Schule)的音乐总监,该学院是音乐、舞蹈和体操学校,这是他同别人共同创建的学校。基于他对节奏和运动的重要性的认识。奥尔夫在一本名为《Orff-Schulwerk》的书中分享了这些观点,这本书后来编译为英文著作《儿童音乐》。奥尔夫的其他着作包括《 Elementaria》,《Orff Schulwerk Today》。‘奥尔夫"不是为了‘学音乐",而是为了‘开发"——让儿童在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段,先开始了音乐的实地演习——他们在玩耍中接触了音乐。它还能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挖掘出心灵的潜能。”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内涵已超越了音乐,是一种综合的艺术,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最好途径之一,对我国的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奥尔夫音乐的课程目标

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体内容是什么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体内容: 1、综合性 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3、参与性 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 4、民族性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 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5、自然性 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儿童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 (1)奥尔夫音乐的课程目标扩展阅读: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优点: 1、音乐教育不再是针对个别家庭儿童的,而是让每一个普通孩子都有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 2、让孩子摆脱了琴凳琴弦的束缚,不再只是被动地聆听。去除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即可让孩子进入表现音乐的阶段,并拥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 3、把孩子从单纯的个体化的练声,练琴带入了合作的天地,让他们早早地开始学习如何协作、服从、领导与被领导。 4、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提高了孩子的兴趣。 二 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含义 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孩子进行审美的教育,就是通过一些歌曲、律动、器乐、欣赏和简单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来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审美的能力。 三 奥尔夫音乐课程的介绍 奥尔夫音乐课程是根据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和幼儿园教育大纲精神,为开发婴幼儿的智力,增强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协调性等而开设的适合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课程体系。 四 课程目标是什么啊 课程目标分广义和来狭义两种解释,具有源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和递进性。 广义的课程目标 在广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面是全层次的。它即是教育意图,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狭义的课程目标 在狭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化的视角,它的涵盖面是特定的,主要指“教育目标”。在狭义上,课程目标不包含“教育方针”,只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五 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5,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六 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方案,讨论其中涉及的与本课程相关的内容有哪些 2--6岁奥尔夫来音乐课程--音乐真美自好,人本促创造 教学对象: 2——6岁幼儿; 教育内容及目标: 1、 培养幼儿表达情感,感受音乐的能力 2、 培养幼儿在音乐、图画、舞蹈、戏剧、文学等艺术方面的造诣及能力 3、 发展幼儿的思维力、想像力、创造力 4、 发展演唱、演奏、舞蹈以及伴随音乐的游戏和动作表演活动中的人际沟通、协调、合作能力 5、 体验集体音乐活动引发的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 6、 养成对音乐舞蹈作品、乐器、道具及表演游戏场面的初步责任意识,以及初步的演员、观众的责任意识 7、 促进幼儿身体机能、思维、人际、自我认知、空间等各方面能力的平衡发展 8、 让幼儿体验音乐的快乐、感受音乐的美 9、 发展对音乐、舞蹈、艺术的审美敏感性以及对周围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审美敏感性 七 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 1、培养幼儿参与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等幼儿园各种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学版会必权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3、能够用声音、节奏、动作、乐器等手段去创造性地表现音乐,有一定的表现力。 (7)奥尔夫音乐的课程目标扩展阅读: 幼儿园音乐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会理解音乐,包括它的形式和内容,思想和情感。 2、学会创造性地表达音乐。 3、学会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和曲调,学会唱歌。 4、学习复制和创作歌曲。 5、学习各种乐器知识。 6、学会使用乐器来表达音乐。 八 幼儿教师最想学习奥尔夫音乐课程的那些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 carl · orff1895 — 1982 )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与我们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 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我国音乐教育原先的模式是单纯地教唱歌 —— 教材也 主要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出现的,后来有了少量变化,少数学校也学一点器乐技巧。学生主要是模仿着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很被动。教师呢,也是认真地追求着“出成果”,严厉地对待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由于在音乐方面人的先天素质客观上有着很大差异,就我国原有的课程要求来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教学要求甚远,于是他们自然对音乐“敬而远之”,教师也束手无策。对此,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应该能使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罗娜·海格博士(Dr. Lorna Heyge)妙事多音乐花园创办人。海格博士有30多年教学及著作经验,并曾著作柯德音乐教材及德文幼儿音乐教材。海伦博士毕业于美国依特曼音乐学院、西北大学及德国科隆大学。其在幼儿音乐教育界及专业知识方面迄今无人能比。 音乐花园是幼儿感官学习的自然音乐教学法,也是蒙式教育的全人教学法。 妙事多音乐花园是自美国引进的开发小朋友音乐能力的课程,世界先进的音乐教学法,自婴幼儿时期脑神经成长最快速的时期起,给予音乐及成长教育的训练。 九 教学目标的课程目标 教学科目(学科)是教学内容的基本门类。 课程是指各个教学科目与课外活动内的综合。 所谓课程目标,实际容上就是在教育部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里,要求每个参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关注的内容。 如:信息技术学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描述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普通高中14个学科的课程目标大都是指如下的三个方面: 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这绝不是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

奥尔夫音乐教案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师课堂全套教案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以下为我为您整理的奥尔夫音乐教案,欢迎参考。奥尔夫音乐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教学名称:听味道   奥尔夫音乐教案教学年龄:(听力训练3-4岁)   奥尔夫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案   。   2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想象味道和声音之间的联系。   奥尔夫音乐教案教学准备:秀豆糖、苦瓜、奶糖、辣味牛肉干、百宝盒   沙锤、串铃、三角铁、手鼓、多音桶、钹、括葫   奥尔夫音乐教案教学过程:1奥尔夫音乐教案老师引导幼儿:"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神奇的宝盒,里边有好多的宝贝。"奥尔夫音乐教案老师很认真的闻一闻,"好香呀,里头好象有很特别的好东西…"   2奥尔夫音乐教案老师请幼儿围圈坐好。奥尔夫音乐教案老师:"老师的这个百宝盒里有好多的味道,小朋友也肯定吃过很多不同味道的东西吧,奥尔夫音乐教案老师请每位小朋友到老师这里来,尝一种味道,但是请大家悄悄的不要说话,记住自己的味道。"   3奥尔夫音乐教案老师请每位幼儿不说话,用表情来表达自己尝的是什么味道。其他小朋友来猜,这位小朋友尝的是什么味道。   4奥尔夫音乐教案老师:"刚才老师让大用表情来表现味道。现在请大家每人到老师这里来再尝一种味道,然后在老师面前的一堆乐器里选一件来演奏,以表达你尝的味道的感觉。其他小朋友来猜他尝的是什么味道。"   5奥尔夫音乐教案老师可以请每位幼儿到老师那自选一种乐器,在老师那尝完味道后,坐回原位,老师请每位幼儿站起来演奏自己的味道。   6奥尔夫音乐教案老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味道所对应的乐器的声音,奥尔夫音乐教案老师说那种味道,那种乐器发出声音。   奥尔夫音乐教案:卡农练习──小星星   活动构思:   我们还尝试了多种歌曲演唱的形式。在小班下学期的时候,孩子们就能够熟练的进行对唱。所以我们在中班上学期就进行了以往传统音乐教育里只有大班和学前班才进行的轮唱活动也是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的因材施教。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卡农练习的含义。   2.学习轮唱歌曲的方法,初步感受轮唱歌曲独特的美。   3.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并能运用说、唱等形式表现。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珠子及相应的指示卡   2.每人三套白天、夜晚的图片   3.系着橙色和绿色相间的蝴蝶结的彩带一条(蝴蝶结的数量同幼儿数量)   4.《D大调卡农》音乐片段、《保卫黄河》音乐片段   5.按图卡指示穿珠子   蓝色和红色的珠子各5个,按照图卡指示穿珠子,通过动作练习初步感受轮流的含义,   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   6.排图片   每名幼儿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各三张,请幼儿尝试排图(排列图片中出现白天、夜晚、白天、夜晚的排列比较多的时候),进一步感受自然现象轮流出现的情况。   奥尔夫音乐教案---小黄狗(说白节奏)   活动目标:   一、培养幼儿对4|4拍强弱的规律和感受   二、利用说白节奏进行语词的创作游戏   三、感受顽固节奏   活动准备:   教学CD、幼儿用书、节奏卡   活动过程:   一、律动感受   1、故事导入:"小朋友的家里有小狗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一只小狗......"   2、根据故事内容做动作。   3、结合音乐律动。   4、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5、教师整合幼儿创编的动作,结合音乐练习,并在说白的时候拍手。   6、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身体乐器的创编。   二、强弱规律的游戏   1、教师做出强弱的声音。如跺脚与拍手。并让幼儿分辨。   2、说说白并结合强弱。如:跺脚时说小、拍肩时说眼睛。   3、引导幼儿创编强弱的动作。   (1)身体乐器---如:拍手、拍腿等动作进行   (2)生活乐器---地板、桌子、等物体为节奏型伴奏。   4、结合音乐练习。   三、感受顽固伴奏   1、语词创作:运用幼儿用书的提示引导幼儿进行语词的创作。   如:小黄狗,眼睛花天天都要去看花,   我爱花我看花就是不要去摘花   2、语词的呼应:   问:小黄狗怎样叫?答:汪汪汪汪汪汪汪叫   3、出示节奏卡,结合节奏卡进行练习。   4、节奏练习   1)先一起练习顽固伴奏。   2)分组练习   一组:说白节奏型一组:顽固伴奏   四、乐器合奏   1、出示乐器   2、乐器练习   1)一起练习说白节奏型   2)一起练习顽固伴奏   3、乐器合奏:说白节奏型与顽固伴奏。   幼儿用书使用说明:   1、教师引导幼儿将图画节奏型转化为音符节奏型,画在小狗的下面   2、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的语词创编。   3、请幼儿把小狗的节奏型演奏出来,并注意强弱拍的表现   4、请家长在右上角记录小朋友的创作表现   奥尔夫音乐教案《声势-拍腿》   教学目的:   1.节奏训练   2.学乐器的准备练习   3.读谱入门:节奏谱视奏   4.听力训练   5.即兴演奏   6.声势(拍腿)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声势谱、慢四拍乐曲音带、打击乐器、音条乐器、键盘乐器、小瓷酒盅。   附拍腿声势谱。   教学建议:   --教师带领学生,做各种拍腿声势节奏(每种样式要反复做几次一一至少四次)。   --由学生带着做。   --看声势谱视谱拍腿,(每小节的速度和次数根据学生水平掌握)。   --放慢四拍速度的歌曲或乐曲,边听音乐边看谱拍腿(每小节四遍)。   --每人一件打击乐,放刚才的录音,请拿双响筒的看谱敲(每小节四遍),其他乐器即兴轻声伴奏。   --选一小节做固定音型,为童谣或已学过的歌曲伴奏。   --放一段蒙族歌曲(如《蒙古人》、《草原恋》、《雕花的马鞍》等)。用小瓷酒盅做道具,学蒙古盅碗午,即兴打节奏伴奏(如加简单的动作更好)。   --拍腿声势加十六分音符练习。   --换音条乐器(取下F.B),节奏照谱(可反复数遍),音高即兴,其他同学拍腿(双响筒保留)。   --分组,每组选一首童谣或儿歌编一个伴奏谱,每架音条琴选一个固定音型,节奏乐器选一个固定节奏型,。并记录下自己小组的谱子。   --这种方法也可移植到键盘乐器上(同样去掉F.B音,或在黑键上)即兴,可2一3人同时弹奏,其余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提示   音乐教学不可避免要进行技能训练,要有操作。如何使这些内容的教学有乐趣、有创造性,并真正具有音乐性,是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课题。这个教案提供了一种可能。

奥尔夫音乐课程

① 奥尔夫音乐的课程怎么样大家介绍下。 每 一 位参 与者融 合 到音 乐中 去,非 常适 合 于 早 期婴 幼 儿 的 心智成 长 需 求 。 ②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由德国伟大的音乐家、指挥家和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 (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什么是原本的呢?意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本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又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期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二)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宗旨 通过音乐去达到人类的最高智慧,培养健全人格。 (三)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 1、 要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每个人都有音乐的本能,每个人天生都是喜欢音乐的) 2、 以节奏为基础。 3、 将音乐与语言、动作、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戏剧结合进行综合教学。 (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原则 1、 综合性。 2、 即兴性。 3、 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 适于开端。(适于孩子) 5、 从本土文化出发多元文化教育。 6、 为全体学生的。 (五) 奥尔夫教学的态度 1、 不要求每个孩子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引导孩子和老师共同创造。 2、 不注重结果,注重过程。 二、 从我园主体探究课程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 奥尔夫音乐教育被国外称为:"从钢琴凳上(教师)、从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它是一种动态的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不需要懂任何乐理知识,而是通过自己亲自参与,从亲身的体验中感受音乐。比如在《走走、跑跑、停停》的游戏中,老师让孩子光着脚随意走动,目的在掌握孩子走的频率。然后根据孩子走的速度敲击鼓,请孩子听鼓声走,在走的过程中孩子是在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老师以提高一倍的速度敲鼓,孩子自然会跟着这个速度小跑起来,这是孩子在体验八分音符的时值。在此基础上请孩子听到鼓声停,立即找一个朋友一起造型,找三个、四个、五个孩子拉手,这是孩子在感受乐句的开始和结束,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合作精神,同时增强数概念。鼓声大,孩子会随节奏跺着地板走,鼓声弱,孩子会踮着脚轻轻走,这是感受音乐的强弱。听鼓声往前走,听三角铁往后退,这是感受不同的音色,同时感受空间方位感。孩子不再需要听老师唠叨?quot;四分音符为一拍,打一个"/"呢就是一拍,八分音符为半拍,""是前拍,"/"是后半拍……"最终孩子还是一头雾水。奥尔夫就是这样从人类最常见,最普通的走跑开始,训练孩子的节奏和音乐感。活动中孩子始终是以自己的身体在感受乐音的特点,充分体现?quot;主体探究课程" 的基本特征之一: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奥尔夫音乐活动是开放式的,它允许任何答案的出现,只要孩子做了就是好的。在培训中有一个《这是什么声音》的活动,老师请每人拿一种乐器,用动作来表示你的乐器可以怎么玩、能发出什么声音。学员们绞尽脑汁的想,才想出一些玩法。即兴随音乐做律动时,有些学员红着脸说:"对不起,我还没想好。"我回来后给孩子们发乐器,还没等我说什么,孩子们就已经在五花八门的玩了起来,铭铭把双响筒放在地上转,楷楷把双响筒当酒杯在喝酒,秣秣把槌子放进双响筒里捣动,东东说沙棰是鸡腿,荣荣干脆把小钹的松紧带解下来,放在地上滚!多有创意!这说明孩子天生具有探究精神。可就是这种可贵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被陈旧的教育一点点的抹杀掉了,于是变成了现在的我们。所以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的探究精神,努力挖掘孩子的潜能。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老师的话很少,只是提出关键性的问题,给孩子充分发挥的空间。在课例《彩带舞》中,孩子们闭上眼睛,老师发给每位孩子一件礼物(绸带),让孩子通过触觉来猜是什么,然后逐个请每个孩子用动作表现绸带的用途和可以怎样舞动,要求每个人都不同。接下来放一首非常舒缓轻柔的慢板音乐,请孩子用绸带来表现音乐,然后是两个人合作用绸带来表现,最后发展到集体的创作,成为一个很丰满的作品。活动中所有的环节都是即兴的创作,通过一种简单的道具"绸带",让孩子自由组合自由创作。奥尔夫的教学实践正是通过这种即兴性的创造活动开启了儿童想象力的闸门,把他们放入想象、幻想的自由天际去翱翔、驰骋。 "主体探究课程"注重课程结构的整合性。要求老师树立全人(Wholechild)概念,将五大领域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种教育内容、形式、资源的整体作用,使整个教学过程最优化。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同样体现了综合性原则。奥尔夫的原本音乐是一种整体艺术,在活动中通过融合语言、游戏、唱歌、演奏、表演和美术等综合教学形式,使整个音乐的乐趣充满每个孩子的心灵,循序渐进中走进音乐殿堂。其中用美术把看不见摸不找的音乐视觉化很有创意,用美术来表现音乐,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和情绪等。 我园在主体探究课程中引入了叙事性智能理论,以儿童文学作品(主要为儿童故事、儿歌、诗歌等)为主线,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和需要,有机渗透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学习内容,使儿童文学作品成为"主体探究课程"的崭新载体。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文学作品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把语言引进音乐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法独具特色的部分。结合语言进行的节奏训练非常的有趣又没有任何难度。例如学习交通工具时,我们可以请孩子说出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的交通工具 ,如卡车(x x)、摩托车(xx x)、公共汽车(xx xx),每一种交通工具代表一种固定节奏型(节奏基石),把孩子分成三组,每组反复念一个词,加上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强弱、音色的变化(断和连)及声部的交替变化,就组成了一个三声部的节奏合说。童谣、儿歌、唐诗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节奏性,孩子们边念边加上身体动作,稳定的拍率、准确的节奏感在这里得到训练,一首儿歌可以选择不同的节奏型来为其伴奏,通过身体或节奏乐器甚至音条乐器来伴奏,合在一起就成了美妙的多声部作品了。通过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音乐或舞蹈的结构。还可以让孩子看图片进行即兴唱故事接龙。把故事用嗓音、动作、舞蹈、演奏、表演即兴的编成音乐舞蹈剧等等。 ③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素养课 ?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全脑开发课程,在形式上集歌,舞,乐三位为专一体,在内容上属结合律动,乐器,语言等多种方式,课堂活跃开心,十分强调孩子内心对音乐的浓厚兴趣,适合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课堂上孩子们并不是旁观者,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中,同时为其今后学习钢琴等其他乐器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了奥尔夫音乐素养课,您和您的孩子会: 1、对音乐产生兴趣:在游戏中高高兴兴的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从而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 2、认识乐理知识:解决音乐课上学习乐理知识枯燥乏味的难题,让孩子们快乐的认识键盘,五线谱,了解乐器,欣赏世界名曲等; 3、为今后学习乐器打下基础:增强大小肌肉发展,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律动,节奏感和乐感。 4、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让孩子有参与,共享的成就感,从小培养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能力。 5、生活充满乐趣:将快乐的音乐带到日常生活中,学会用音乐与艺术缓解压力,乐在其中。 ④ 奥尔夫音乐课最适合哪个年龄的孩子学习有什么好的律动推荐吗具体点。谢谢!求大神帮助 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针对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语言(诗辞、儿歌、童谣的节奏朗诵、多声部朗诵)、音乐、游戏、体态律动、歌唱、乐器演奏等综合艺术形式,结合孩子日常生活的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孩子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音乐的节奏,发现音乐与艺术的奥妙,感受音乐的乐趣,从而增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兴趣,塑造健全的人格。本套音乐游戏CD是在研究不同年龄段宝宝五大功能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别设计的针对7个月至30个月的宝宝,以3个月一分龄形式的多种游戏。为了使孩子的游戏兴趣更加高涨,又根据游戏内容分别配置了或柔和、或清新、或节奏鲜明、或旋律优美的不同类型的音乐。 本音乐游戏全集的宗旨正是通过音乐将游戏的快乐带给孩子:游戏是宝宝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对于小宝宝来说,游戏就是学习。游戏带给宝宝的益处表现在方方面面,如身体的生长发育、智力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等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游戏的过程满足了宝宝好奇、好重复、好探索活动的愿望;宝宝在玩游戏的同时还降低了对于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忧和压力,使宝宝不害怕失败,承受挫折的能力更强,游戏反而会使宝宝更有毅力。对于宝宝来说,这决不单单是听音乐和玩游戏,它是为提高宝宝智能及运动能力而进行的重要工作。相信宝宝在音乐与游戏的陪伴下,将会更加快乐地成长。 采纳哦 ⑤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体内容是什么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体内容: 1、综合性 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3、参与性 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 4、民族性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 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5、自然性 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儿童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 (5)奥尔夫音乐课程扩展阅读: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优点: 1、音乐教育不再是针对个别家庭儿童的,而是让每一个普通孩子都有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 2、让孩子摆脱了琴凳琴弦的束缚,不再只是被动地聆听。去除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即可让孩子进入表现音乐的阶段,并拥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 3、把孩子从单纯的个体化的练声,练琴带入了合作的天地,让他们早早地开始学习如何协作、服从、领导与被领导。 4、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提高了孩子的兴趣。 ⑥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由德国伟大的音乐家、指挥家和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 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同时强调创造精神的塑造,在课堂上,孩子用蛙鸣筒摩仿秋夜的蛙声,用腕铃描绘春江细雨,用语言与拍打肢体来演绎节奏,尤其一群孩子一起表演不同声部时,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就在孩子们中诞生了。 奥尔夫音乐给孩子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在集体表演中给了孩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在课堂中还让家长参与课程,父母与孩子一道学习、表演,让课程更有乐趣和意义。 (6)奥尔夫音乐课程扩展阅读: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 奥尔夫教学法的创建者卡尔·奥尔夫(1895-1982)是一位卓有成绩的德国作曲家,音乐作品在全世界经常上演。他同时也是位音乐教育改革先驱。他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教材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他认为,传统音乐教学法舍本求末,过度强调技巧,却忽略了音乐的生命、创造和表达。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儿童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音乐的构想,享受创作的乐趣。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本土化。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能与当地文化遗产完美结合,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能迅速传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奥尔夫教学的同时使儿童继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一设想有美好的前景。 幼儿手指小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此时最需要发展的不是技巧,而是乐感的培养和对音乐的热爱。奥尔夫教学法恰能满足这一需要。 ⑦ 奥尔夫音乐课程的构建模式是怎样的 他一般音乐课程都是通过一个资深的教授,来给你们讲解各种知识的。 ⑧ 奥尔夫音乐课程是不是仅仅锻炼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呢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体内容是什么??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体内容:1、综合性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3、参与性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4、民族性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5、自然性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儿童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扩展资料: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优点:1、音乐教育不再是针对个别家庭儿童的,而是让每一个普通孩子都有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2、让孩子摆脱了琴凳琴弦的束缚,不再只是被动地聆听。去除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即可让孩子进入表现音乐的阶段,并拥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3、把孩子从单纯的个体化的练声,练琴带入了合作的天地,让他们早早地开始学习如何协作、服从、领导与被领导。4、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提高了孩子的兴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有三种主要的乐声来源

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有三种主要的乐声来源无固定音高的敲击乐与有固定音高的乐器以及自制类乐器。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广泛流传。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它只是一种教学体系,并没有年龄限制,在国外有专门的学院来学习。它只是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学习音乐。但是在国内由于小学、初、高中都有教材限制所以没有办法学到,现在大学会有一部分院校开展这种教学活动作为学生的选修课,但是在幼儿教育领域现在国家并没有规定教材使用,所以在0—6岁来说奥尔夫发展空间更大、自由一些。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是一种音乐教学体系,和“柯达伊”,“达尔克罗兹”并称为世界三大音乐教学体系,提倡以人为本,尊重孩子天性的音乐教学体系。可以具体了解一下奥尔夫音乐教学课程体系,主要适用于0-12岁年龄段孩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音乐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并在活动中引导和建立相应的人性本质,例如爱心互助,在音乐教学中,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在音乐活动中,把孩子分成若干组,让他们通过团结协助来完成活动内容。大班的音乐游戏活动《London bridge》,在活动中需要孩子分组来扮演伦敦桥和轮船。当伦敦桥(由两个两个孩子面对面拉手表示桥面合并放行,两人的手向上举的时候表示给桥下的轮船通行)的桥梁拉起来的时候,桥下的轮船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两组的孩子相互配合,才能使得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个音乐游戏需要孩子间唱停到某一个乐句的时候才能让轮船通行,这不仅仅是需要桥梁和轮船间的默契配合,桥梁和桥梁间的相互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该活动中,幼儿根据歌词内容,进行动作创编动作,在创编的过程中,幼儿学着伦敦桥 倒 塌和工人造桥的样子,一会扭扭身体,一会摇摇手臂,一会捶打钢铁,一会扛木头等。最后的游戏中,幼儿与同伴积极地参加里游戏中,体验到了合作游戏带来的乐趣。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原本性、综合性、创造性。奥福教学法主要关键在于"探索" 及 "经验",激发参与者的想象力与幻想力,邀请学习者进入音乐的喜乐中,发展潜在的音乐性,着重音乐的经验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上特别强调创造性教学、渐进式教学、本土化教学、完整性教学、社会性教学、平衡性教学、专门性教学,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份发挥创作潜能,也能够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快乐走进音乐殿堂,学习起来自然而没有隔阂,又能够一面享受合奏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及满足感。奥福教学是艺术教育的基础,除用于幼儿的启蒙期之外,青少年、成人乃至于银发族,都可从中获得启发,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创造、合作、互动的乐趣。其他应用奥尔夫方法最初旨在向儿童教授音乐,但由于它提供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注意力的不同好处,该技术通常用于教授有特殊需要的个人。该技术的简单性允许所有范围的残疾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弱智学生可以轻松完成任务,而不必担心被嘲笑或被甩在后面。视障/盲人那些由于“经常呼吸很浅”而倾向于“犹豫、生涩和过度控制”运动的人可以使用不同的呼吸和运动练习来放松他们的身体和呼吸。有听力障碍的学生 可以通过感受不同乐器产生的振动来使用奥尔夫方法。由于音乐大多具有弹性,因此受到精神损害的学生可以使用该方法作为一种治疗形式。即使是年老体弱的老年人也可以使用奥尔夫方法来帮助提高记忆力、灵活性和敏捷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只适用于幼儿吗?

“我们对原本性的音乐所进行的许多种各不相同的尝试,半个世纪以来,基本上并未过时。原本性始终是一个基础,它是没有时间性的。原本性的东西永远意味着一种新的开始。在一切工作中,但凡赶时髦所做的和所能做的,都必然会衰落。一切摩登的东西都会通过时间,而必然无条件地变成不摩登而原本性的东西,都会由于它的没有时间性。在全世界上一切人中间得到理解。因此我为记录一种理念所写下的和《学校音乐教材》走向世界的不是它,而是那个理念本身。”————德国音乐教育大师卡尔·奥尔夫以上是奥尔夫音乐创始人卡尔· 奥尔夫所述,他创作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适合任何国家、地域、民族,奥尔夫音乐教育一切从儿童出发,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让儿童以最自然的方式接触音乐、表现音乐,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奥尔夫音乐被许多国家认为是最适合儿童的音乐。1、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奥尔夫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这就吸引了儿童参加进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让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实地演习。比如老师教一首歌谣“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脚底下。”前两句老师从低音唱到高音,后两句从高音唱到低音,动作则是人坐在地板上,腿屈膝脚掌平放在地,双手从脚下随着歌声向上做爬的动作,当唱到爬到头顶上时,手正好到达头顶,唱下两句时,手又从头顶爬到脚下。这种一边唱一边做动作的方法,让孩子用身体动作理解了高音、低音。在教学中,还配合了奥尔夫乐器的使用。奥尔夫乐器比较容易操作,比如鼓、木琴、响板等,这些乐器不强调过多的技巧,只要在老师的启发下,宝宝就可有节奏地敲击,奏出音乐,使宝宝很容易喜欢音乐。2、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由于在上课时,宝宝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学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了宝宝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宝宝注意力集中,学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3、培养宝宝的听力和创造力0-3岁的宝宝,是听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让宝宝多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节奏,有助于听力的发展。由于宝宝社会经验较少,创造力的发展还不明显。4岁的宝宝,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充分运用宝宝这一时期的特点,可以开发宝宝的创造力。比如老师启发宝宝:老师唱的是爬到头顶上,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爬到哪儿?有的小朋友说爬到鼻子上、有的说脖子上、有的说屁股上,老师对他们的回答都表示鼓励,并带着宝宝们唱一遍。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宝宝:可以是爬,还可以是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说飞、有的说飘、有的说走,总之让宝宝开动脑筋,自己编创歌词。4、培养宝宝的情感由于这种活动轻松、愉快,宝宝一学就会,不给宝宝带来压力,因此宝宝情绪饱满、兴奋,有利于宝宝通过这种途径使情绪得到抒发。5、培养宝宝其它艺术天分在学习奥尔夫的过程中,配合了演奏乐器、舞蹈、有时还可以放一段音乐,让图画来表示音乐,比如当听到流水潺潺的声音时,宝宝可能画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当宝宝听到海浪的声音时,可能画一条此起彼伏的线,表现海浪。这就培养了宝宝领悟其它艺术形式的能力。总之,奥尔夫音乐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不仅学习了音乐,更是通过音乐,开发了多方面的能力,挖掘了孩子的潜能。

奥尔夫音乐-走路教学,上课流程

一、重视“创造性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学生“动”起来,创造性(或称即兴式)学习音乐,这是奥尔夫特别强调的一个重要原则。熟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人,不由得被它的自由、灵活、快乐所折服。而现行的音乐课教学主要是学生模仿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很被动。教师也是认真地追求着“出成果”,严厉地对待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由于在音乐方面人的先天素质客观上有着很大差异,就我们现有的课程要求来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教学要求甚远,于是他们自然对音乐“敬而远之”,教师也束手无策。老师都会有这种体验,学生在课堂上一“动”起来,气氛就活跃多了。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音乐性的“动”,必然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如,在第一堂音乐课的节奏教学中,根据学生互相还不熟悉,老师也记不住名字的特点,老师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我叫XXX),按节奏:(走走 跑跑 走),让学生也像老师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分成两部分,叫两个字的站在左边,叫三个字的站在右边。然后在每个学生按节奏介绍完自己的名字后,记住对面一个同学的名字。这时我再把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写在黑板上,在让同学们按“走”和“跑”读出来。为了让学生对这两个节奏加深印象,让他们用手、脚做动作练习。来让学生体会节奏的强弱。这样,同学们学会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在教学实践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如即兴创编节奏诗,即兴伴奏,为动物形象创编节奏,即兴通过节奏来表现歌曲内容等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认为:即兴是对一个人的一切禁锢的放纵。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力求让学生们得到“放纵”的最大快乐,以此诱发学生的实践兴趣。鼓励学生能动地参与集体性,多样性,探索性的整体艺术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潜能,获取新的知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作能力。让学生自由、自主地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二、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快乐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认为音乐是人本能的一种需要,是享受快乐的过程,学生并不单纯学习熟练的技巧,而是需要心理和环境的宽松自由。奥尔夫音乐中用得很多的一种活动,就是跟老师的节奏随意做动作。刚开始只是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区别,也就是平步走和快步走的区别,但慢慢会加入二分(慢步),或四分(拐弯)的声音,学生们很乐衷于这样听节奏随意的走动,他们会开心地跟着音乐的变化做一些自编自导的动作,甚至表情,他们会乐在其中,乐此不彼。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如何进行教学的?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奥尔夫的动作训练从人类最常见、最普通的走跑开始,从通过动作进行节奏训练起步。听鼓声做动作练习听教师的鼓声“走”(一拍节奏)、“跑”(半拍节奏),开始是自由的走、跑,也可用围成一或两个圆圈活动,这里关键的是动作要与鼓声相结合,能走在点上,迅速反应鼓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可加上音量、速度的变化,前后转向的变化;开始与停止的训练等等,还可以在停止时下一个动作口令;训练反应能力。二、声势练习1、声势可以说是动作教学的最基础方法2、声势与节奏朗诵结合,如为儿歌童谣伴奏3、声势作为一种声响加入敲击乐合奏之中,真正体现唱、说、动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4、声势进行即兴是最方便、最容易的一种手段。(1)“问答”,实际是模仿,即兴一般是从模仿进入,老师(或其他某同学)做一个四拍子气势(二拍子由于太短小一个小节不适于做节奏训练的基石)学生模仿。这种联系也可分成小组或两人一组进行。(2)“接龙”有接见和接头两种,接见容易,即教师相四拍,学生重复后两拍,自己创造两拍不同的节奏。接头是学生要模仿教师关两拍节奏,再创造两拍自己的节奏。三、奥尔夫音乐节奏练习方法1、语言节奏练习要结合一定的词组和语句去掌握一定的节奏型,然后再结合一定的动作和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孩子在边朗诵(或唱),边跳,边拍掌,边跺脚等过程中,去培养节奏的敏感性。2、声势练习通过有规律的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型,并为幼儿自己创造节奏型(为儿歌、歌曲伴奏)积累材料。3、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在拍手、拍腿、跺脚的声势训练基础上,进行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对于儿童掌握起来并不困难。4、论说节奏练习在以节奏型为基础的说儿歌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将幼儿分成两组或三组进行论说,这不仅能加强幼儿的节奏记忆能力,同时为今后学习轮唱奠定了深刻的感性认识。5、变奏节奏练习同一首儿歌可用不同的节奏分别说。也可用不同的节奏同时说,各种不同节奏则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奥尔夫音乐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1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欣赏乐曲,了解音乐结构。   1、欣赏全曲,初步了解音乐特点,熟悉乐曲旋律。知道乐曲前面面和后面是不一样的。   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A(A+B),BA(A+B)的结构特点,感受两断音乐特征的明显不同,并用动作表示。   2、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动作,调整好与同伴之间的距离。   活动准备:   1、手偶动物。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欣赏乐曲,了解音乐结构。   1、欣赏全曲,初步了解音乐特点,熟悉乐曲旋律。知道乐曲前面面和后面是不一样的。   2、教师运用手偶讲述故事,帮助幼儿了解乐曲A(A+B),BA(A+B)的结构特点。   三、逐步欣赏音乐,创编动作。   1、欣赏A(A)段音乐了解音乐坚定行进感。并创编小丑出场的动作。   2、欣赏A(B)段音乐的跳跃递进感,并启发幼儿创编四个小动物的造型,在每一乐句的第一拍做出造型并保持不动。   3、欣赏B段音乐并用身体动作表现笑弯了腰的动态以表示B段乐句连续下行。   4、再现A段音乐,动作同上。   四、完整的听音乐做游戏。   1、引导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游戏。   2、在老师提出控制要求后,完整游戏若干次。   活动反思:   音乐主要是感情艺术,音乐总是以它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等来表达人们的心声:或者隐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者师法一种温馨的心曲,或寄托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进行曲是用行进步伐的节奏写成的乐曲,一种进行曲是供队伍行进时奏唱的,以统一的步伐、是鼓舞人心的。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肢体游戏感应“短短短短长”的节奏。   2、模唱唱名问答句,并体验游戏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挂图P1、P2、呼啦圈、彩色飘带、唱名卡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出示挂图P2、P1,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图画。   师:瞧,小动物们都在等着宝宝叫他们的名字呢,小猫、小马、小鸟、小鸭、小狗、小猪,宝宝点完了名一看,哈哈,大家都到齐了,于是宝宝带着所有的小动物一起去农场,在农场他们都非常的开心,高兴地唱起了好听的歌。   二、感应特定节奏   1、肢体律动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动物们唱歌的声音吧!   播放CD,教师带领幼儿做肢体律动。   动物叫声部分感应拍子,咿呀咿呀唷部分感应“短短短短长”的节奏。   第一遍幼儿听音乐观察老师的肢体律动,第二遍请幼儿自己创造不同的肢体动作,第三遍站起来围圆圈活动。   2、道具游戏   (1)呼啦圈   师:宝宝带着小动物们唱歌,还带着他们玩锯木头的游戏。看看宝宝给小动物们准备了这么多的呼啦圈房子,该怎么玩呢?原来,宝宝已经告诉了小动物们,他给每只小动物准备一间房子,听到“咿呀咿呀唷”的音乐就要跳到房子里锯木头。   教师尝试让幼儿根据“短短短短长”的节奏创编各种锯木头的动作。   播放音乐,分组游戏。   师:小动物们和呼啦圈一起玩真开心,他们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请他们的好朋友一起,两个人玩一个呼啦圈,听到动物叫声就和好朋友一起抬着呼啦圈散散步,听到“咿呀咿呀唷”的音乐就两人一起用呼啦圈锯木头。   播放音乐,若干名幼儿示范,再请全体幼儿一起做。   (2)彩色飘带   师:小动物们用呼啦圈锯了好多短短短短长的木头,可还是不够,宝宝给小动物们又送来了另外一种道具,瞧!这是什么?嗯,飘带也会听着“咿呀咿呀唷”的音乐锯短短短短长的木头哦!让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们吧!   播放CD,幼儿听音乐锯木头。   三、模唱唱名   师:太好了,小朋友们真能干!宝宝要开始点名咯!宝宝这次想听听大家一起回答的声音,宝宝问‘dddslls"小朋友一起回答‘mmrrd".   1、教师请一名幼儿上来示范后,全班一起模唱答句。   2、请男孩女孩分组换角色交换问答句。   3、听音乐把乐器送回筐里。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3   《开车歌》   设计意图:   汽车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作品《开汽车》,儿歌语言精练,是一篇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规则意识渗透的好作品,幼儿对此十分熟悉,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合小班孩子学习。同时,音乐游戏:开汽车。贴近幼儿生活,吸引孩子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中的行进与停止。   2、会听辨音乐中的“叭叭”声,增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3、能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乐意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呼啦圈;汽车图片;红绿灯模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汽车喇叭声音“是什么声音?”   引出“有哪些小朋友是乘汽车来幼儿园的?”   “是这种车呢?还是这种啊?”(出示汽车图片)   “通常是谁在开车呢?”   “他是怎么开车的?”   “什么时候车子会停下来呢?”   车子遇到红绿交通灯时,该怎么做?(红灯停、绿灯行)   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请幼儿扮演汽车司机。   幼儿跟随教师的鼓声假装开车行进的"动作,车速与鼓声的节奏要保持一致。    三、欣赏《开车歌》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开汽车》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1、你们听到什么?   2、小朋友再仔细听听,音乐中那个地方像是车子遇见红灯了。   3、请小朋友坐下来,随着歌曲用双手做开车和等待的动作。   1、集体学念儿歌。   2、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儿歌,加上动作。    四、开车游戏   观看图片,讲解规则   (1)当看到摩托车图片时,请幼儿2人一组,1人当司机,1人当乘客。   (2)当看到汽车图片时,请幼儿4人一组,1人当司机,3人当乘客。   到老师所指定的路上开车。   (让幼儿在玩的同时能够相互交换角色,轮流扮演司机与乘客。)    五、师小结:   小朋友上街的时候要走人行横道,过马路的时候要要看红绿灯,我们爸爸妈妈开车的时候,也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活动延伸:   1.活动前教师应注意收集,整理交通规则。   2.日常生活渗透:向幼儿介绍有关车辆,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请幼儿讨论应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创设相关的活动区角;   3.家园同步:如有条件,可以带幼儿坐不同类型的车,感受不一样的车,并丰富有关车辆,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4   《葡萄牙舞曲》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体验乐曲《葡萄牙舞曲》欢快跳跃的情绪。   2、通过节奏、故事和图形谱简单了解该曲子的音乐结构。   3、让幼儿感受友情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葡萄牙舞曲》、故事图片、图形谱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进教室围半圆坐好。   二、感受音乐。(放主旋律音乐一次)   三、听故事导入。   丫丫和哈哈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因为一些原因,哈哈在去年搬家了。丫丫非常想念哈哈,下个星期是哈哈的生日,于是丫丫决定去哈哈的新家给她庆生,于是他便带着礼物出发了。在出发之前啊,好朋友哈哈还给丫丫画了一副路线图,可是小迷糊丫丫看不太懂,让我们一起来帮丫丫看看那个的路线图,帮她找到哈哈家好不好啊?   四、分段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1、 出示丫丫走过路地全程图片,并开始放音乐,引导幼儿图形与音乐形成配合。   2、 丫丫是怎样走路的?请小朋友创编丫丫走路的动作。   听音乐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一部分音乐) ××××× ︱ ××××× ︱   3、出示两座山的图片。   教师提问:丫丫前面有几座山?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钻山洞了。   3、启发小朋友创编丫丫钻山洞的动作和左右看哈哈的动作。   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动作(钻山洞——望一望——钻山洞——望一望),教师示范动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   4、听音乐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做丫丫钻山洞和左右相互望一望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二部分音乐)   5、丫丫终于到了哈哈家,好朋友见了分外高兴,他们高兴的转起圈来,并说 丫   丫迎 你。教师引导小朋友一起说 丫丫欢迎 你,教小朋友打节奏。   五、听音乐完整地走图形谱、做律动和舞蹈。   1、 请小朋友听音乐看老师走图形谱,老师拿着丫丫的图片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 ∩ ⊙ ⊙   2、 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活动延伸   引导小朋友跟着音乐一起创编丫丫和哈哈见面时的动作。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5   音乐是人类的灵魂,孩子们就像那一串串跳动的音符。在月光发芽,在池塘里开花,浮出水面成了精灵。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隆昌幼儿师范学校09级5班的张孙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艺术领域音乐欣赏活动《猫和老鼠》。   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我说的是:教材与学情。本堂课选自《奥尔夫音乐》奥尔夫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指在原本的音乐教育行为上将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注重人对音乐的最基本的感受。   在顶岗实习期间,我发现小班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掌握音乐节奏的能力比较弱。所以我选择一首奥尔夫音乐中节奏简单,多为重复段式的《鞋匠之舞》作为本堂课的音乐素材。   根据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所以我制定以下三大目标:一认知目标:能安静地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内容。二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三情感目标: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由于小班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所以我将教学重点定位:能安静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内容。这也是本堂课的难点。   本次活动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将幼儿的认知,技能,情感三者融为以体。赋予游戏的精神,让幼儿快乐地学习,真正做到从“学中玩,玩中学”所以我采用以下教法。   1故事融入法 2图谱教学法 3视,听,动,结合法。这些方法的贯穿并渗透于整个活动当中,满足了幼儿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体现了《纲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为了能够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使幼儿理解记忆。所以在本堂课中具体的学法为:图谱法。   为了较好的达成目标,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谈话导入,借助故事和图谱理解乐曲内容,动作表演。这是一个层层深入的欣赏模式。通过开放式的提问,让孩子带着问题第一次完整地欣赏音乐。“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音乐好听嘛?”让幼儿展开充分的想象,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接着我设计了一遍配乐讲故事,两遍完整欣赏音乐和一遍分段欣赏音乐。遵循合----分------合的欣赏层次。   大家都知道生动形象地故事更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神和耳朵。首先,引出故事,再加上配有的音乐和画面讲述故事,更能帮助幼儿对每个乐句有形象明确的感知。当幼儿听完故事以后我会问“小朋友们,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接着引导幼儿结合图谱完整的欣赏音乐,根据情节匹配图谱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使幼儿很好的从故事这快跳板转到对音乐的的理解和欣赏上来。实现视,听,觉,双重而完美的体验。在充分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我总结了音乐的性质,并引出音乐的名字《鞋匠之舞》使幼儿对奥尔夫音乐有所理解。   最后一个环节,是幼儿自由创造性的动作表演。“小朋友们,我们来学学猫和老鼠”这一环节我体现了《纲要》中的精神“给幼儿提供自由表演的机会。”将幼儿对乐曲的感知和理解推向了高潮。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是非常的开心和快乐,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结束了本堂课.   本堂课,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将故事教学法渗透在我的音乐中。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由于没有长期接触幼儿,对幼儿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水平。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打击乐活动中感受与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   2、结合动作总谱学习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3、初步尝试使用不同乐器合作一致地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1、动作图谱一张;乐器:响板、碰铃、铃鼓若干;乐器声音卡四张;   2、幼儿分三组,座位为马蹄形,乐器先放在幼儿椅子底下。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小红帽》进入活动,初步感知音乐。   2、结合图谱,幼儿学习身体动作,进一步感受理解音乐结构。   (1)教师:刚刚我们听到的是什么音乐?听到这首音乐,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张老师听到这首音乐也感觉很快乐,我还把我的快乐画下来了,你们想看吗?   (2)教师听音乐结合图谱,完整做身体动作。   教师:用图画的方式来表现音乐,这叫图谱。你在图谱中发现了什么?   这些图画表示什么意思?可以怎么做动作?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幼儿集体看图谱做身体动作,教师哼唱。   (4)幼儿集体随音乐看图谱做身体动作一遍。   (5)幼儿分三组随音乐做身体动作。第一组跺脚,第二组拍手,第三组摇手、拍手。   (重点指导第三组幼儿学习最后两乐句的摇手、拍手。)   3、出示乐器,学习乐器演奏,进一步感知表现音乐。   (1)出示乐器:响板、碰铃、铃鼓。知道其名称和演奏方法。   教师: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小乐器也想出来玩了。看看,这是谁?它可以怎么演奏?   (2)出示乐器卡,贴到图谱相应的地方。   (3)教师哼唱,带领幼儿分组徒手演奏第一遍,重点指导铃鼓组的幼儿学习摇奏和拍奏的方法,并弄清楚什么地方摇奏,什么地方拍奏。   (4)教师哼唱,幼儿分组徒手演奏第二遍,重点指导乐曲最后一句三种乐器的齐奏部分。   (5)发放乐器,幼儿听音乐演奏乐器第一遍,提醒幼儿注意乐器的使用规则。   (6)幼儿听音乐看指挥演奏乐器第二遍,提醒幼儿注意看教师指挥。   4、幼儿有序地收拾乐器,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教师引导幼儿换组,交换乐器演奏乐曲。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库乞乞》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初步感受乐句,并按乐句做动作。   2、通过创编动作发展创造力、反应力及专注力。   3、在自由活动的情况下,通过音乐游戏促进幼儿的空间方位感及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找宝贝》引起幼儿兴趣及学习欲望(故事略)。    二、感受区分乐句,并按乐句做动作。   1、倾听音乐感受,说说多多是骑马上山还是走路上山的?为什么?   2、倾听音乐做骑马动作一遍。   3、倾听音乐,说说多多共上了几座山,教师根据音乐画图。   4、倾听音乐用手指画图,并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第一拍重拍。   5、启发幼儿找找身上的“高山”并用动作表示。   6、创编骑马动作幼儿园音乐教案《库乞乞》幼儿园音乐教案《库乞乞》。   7、根据不同乐句,在每一个乐句第一拍换骑马动作。    三、完整欣赏乐曲,区分乐段。   1、引导幼儿即兴用敲打身体发出的声音代表上楼梯的声音,要求跟别人不一样。   2、山洞念咒语库乞乞,要求声音整齐节奏明确。   3、完整欣赏音乐,说说多多一共找了几个山洞?    四、音乐游戏《找宝贝》。   1、倾听音乐,根据乐句变换骑马动作,教师指不同的地方为山洞,以发展幼儿的方位。   2、创编库乞乞动作。   3、自由结伴,互指新创编的库乞乞动作,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4、以听课老师为山洞,参与到游戏中来,促进师幼互动。    五、结束。   1、出示盒子,拿出“宝贝”书,并说说为什么是书?   2、进行德育教育。   3、赠送书本,勉励幼儿好好学习。    活动反思:   教师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创设情境进行教学。音乐旋律欢快、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整个活动以魔法故事展开,把节奏《库企企》说成是一句咒语,学会咒语才能打开魔法大门去寻宝。这种形式能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还能结合图谱和音乐,创设一个去寻宝的情景,带领幼儿完整的欣赏音乐。   不足之处:老师念节奏《库企企》念的是对的,但出示的节奏卡是错误的。还有图谱的出示和摆放有点乱,看不明白。图谱的作用有没有在这里充分体现?幼儿是否真的在主动学习?在创编动作时,教师能否适当的放手,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创编动作?   建议:音乐教材还要吃透点,提问还需设想的周全点,如提问:还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咒语?可以改问:还能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个节奏。也许幼儿能更明确你的提问意图。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卡尔·奥尔夫创造的音乐教学法,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学生“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学习音乐,这是奥尔夫特别强调的又一个重要原则。然而,这和我国音乐教学的所谓“综合课”完全是两种概念。卡尔·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于是他发明了一套“元素性”的奥尔夫乐器(注),是一组很容易掌握的打击乐器。

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有哪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育思想奥尔夫不满于当时的音乐创作,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表演的影响和启示,产生了将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具有原始风格、富于表现力和主动精神的新型音乐的想法。随后,他又设计“奥尔夫乐器”和“元素性音乐教育体系”,对其教学法的 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内容A节奏、旋律练习,包括:从朗诵入手,提取“节奏基石”;B基本形体动作教学,包括:反应训练;体操练习;动作训练;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动作游戏;即兴练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基本原则三大原则,包括A 一切从儿童出发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首要原则;B 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又一个基本原则;C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第三个基本原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归结点。

奥尔夫音乐7步教学法是哪七步

奥尔夫音乐七步教学法是“导、听、想、说、析、演、育”。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1、导。就是导入新课。根据欣赏的内容,用图片、录象、故事、谜语、谈话、复习等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打下基础。2、听。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欣赏音乐的初级阶段是感知音乐,听是培养学生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3、想。在初步感受音乐以后,教师可根据作品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聆听音乐的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和思想感情,融入到音乐的氛围中,从而感受音乐的美,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4、议。就是交流所听、所想的感受,谈对作品的理解。5、析。教师可通过讲解,让学生对比欣赏、讨论等方式进行,同时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6、演。即演奏,演唱音乐的主题,或随着音乐舞蹈表演。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美。7育。即抓住作品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提出的音乐教学法。主要特点是采用特制的奥尔夫乐器和自编的教材,以节奏训练为基础,重视即兴演奏或伴奏;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自己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奏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 carl · orff1895 — 1982 )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理念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与我们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同时强调创造精神的塑造,在课堂上,孩子用蛙鸣筒摩仿秋夜的蛙声,用腕铃描绘春江细雨,用语言与拍打肢体来演绎节奏,尤其一群孩子一起表演不同声部时,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就在孩子们中诞生了。奥尔夫音乐给孩子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在集体表演中给了孩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华夏爱婴还让家长参与课程,父母与孩子一道学习、表演,让课程更有乐趣和意义。

奥尔夫音乐7步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七步教学法是:“导、听、想、说、析、演、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长期练习可以让特殊儿童掌握稳定和变化的节奏,及一些特殊的节奏型,同时提高特殊儿童的听觉、视觉、小肌肉、大肌肉、反应等方面的能力。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德国作曲家、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出生于慕尼黑,自幼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后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蹈的启迪,1925年与舞蹈家军特创办了一所“体操音乐舞蹈”学校,以节奏天数中心,探求体操、音乐与舞蹈的紧密结合。30年代又出版《音乐教程》一书,力图“引导人民走向音乐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同时,考虑把独特的教学经验用于儿童音乐教育实验。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程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程内容如下:1、 听力训练。2、 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3、 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4、 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5、 创造性能力培养。6、 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综合性;2、即兴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4、从本土文化出发;5、适于开端;6、为所有人。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与成果通过说、唱、跳、奏、戏剧表演、绘画等音乐舞蹈艺术形式;专心于音乐或戏剧,表演的进程,正确地担当自已的角色,养成专心致志的良好品格;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形式;让学生发现自我,培养人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及全人格发展。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习,内向的宝宝开朗了;胆怯的宝宝勇敢了;孤僻的宝宝合群了;腼腆的宝宝大方了;当他们听到音乐时,那怕是在陌生人面前,也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而且是那样地合拍;当他们听完歌曲前奏时,会准确无误地唱起这首学过的儿歌,并且伴有即兴歌表演;当他们听到不同节奏的鼓点时,会合着从来没有听过的音乐进行演奏,并且是那么的和谐;当他们听到不同风格的音乐时,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扭秧歌或跳迪斯科;他们能很顺利地融合到集体生活中,而且是班上学习进步最快的孩子;有些宝宝开始学习钢琴和电子琴等乐器,专业老师对他们良好的节奏感、音乐感和接受能力表示惊奇;有些宝宝加入了各级幼儿艺术团,其音乐感受能力、情感表现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完成排演能力都比较突出。

小班奥尔夫音乐"认识线间”的详细教案

线间线歌曲教案线--音符的认识对象:三至四岁游戏活动 老师引导学生唱歌曲并做出蝴蝶的动作肢体律动 引导孩子以双臂展现出翅膀的样子乐器、道具 老师选择乐器(铃鼓 、手摇铃) 引导孩子听听,什么乐器拿在手上,学蝴蝶飞会发出声音音感老师弹琴引导学生听辨长音、短音,当听到短音请轻轻跳,听到长音群时学蝴蝶飞即兴创作利用教室乐器 拼凑出一只蝴蝶 小班奥尔夫活动:有趣的声音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不同的声音,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进行表现。 2、在愉悦的情趣中,自由舞动,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材料准备: 各种小乐器若干,录音机,碟片 活动流程: 二)游戏:拉个大圆圈(听信号的训练) 在游戏中,跟随老师的歌声能初步注意同伴的速度,控制自己的动作。 二)热身活动: 播放音乐,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动(教师做一些有趣又便于幼儿模仿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自信,愿意表现。(教师用语言来引导) 三)游戏:找声音 ◎魔法变变变,变出小乐器。 ◎人手一种乐器,进行摆弄 ◎认识其中一种乐器,进行游戏 使用小乐器,请到的幼儿闭起眼睛,用耳朵仔细倾听,寻找声音,其他幼儿作裁判,比比谁找声音找的最好。并给予爱的鼓励。 老师根据孩子当时的状况,给予适当的调整。 四)延伸活动: 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喜欢小乐器的欲望,将小乐器摆放在教室,供孩子摆弄。

奥尔夫音乐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奥尔夫音乐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应和听辨“短短长”的律动节奏;   2、乐意用肢体表示短短长的节奏;    活动准备: 飘带若干、图片、铃鼓一个、白板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三位小精灵送给国王的礼物国王可喜欢了,她吹起了大大小小的泡泡    二、感知“短短长”的律动节奏   1、徒手感知   师:我们一起来吹一个小小的泡泡,再来一个小小的,最后来个大大的。   (教师用泡泡的大小来表示“短短长”的节奏,反复进行几次)   2、配合音乐,肢体感知   (1)配合音乐再吹“小小大”的泡泡   (2)视觉感知“短短长”的节奏(教师随音乐在白板上画出“短长”线条,幼儿用手指指)   (3)肢体创编   教师激发幼儿利用肢体各部位表示短短长,叫根据具体情况重复数变   (4)全体幼儿在活动区域内随意根据音乐表现“短短长”的节奏。   (5)合作表示肢体的“短短长”   幼儿两两合作,互相在肢体上画出“短短长”    三、道具感知“短短长”的律动节奏   师:漂亮的彩带也一起来庆祝国王的生日   每位幼儿持一根飘带,随音乐在空中画出“短长长”的节奏,其余音乐处随意旋转飘带。   (1)教师与一位幼儿示范一次   (2)全体幼儿一起操作    四、听辨乐器演奏的“短长长”节奏   1、教师出示乐器,利用两种演奏方式(敲奏、摇奏)表示短音和长音   2、请幼儿听辨短音和长音,并且用肢体表示   3、教师利用乐器演奏各种长短节奏组合,幼儿用手指在空中描画音值,并念出其长短节奏组合。    五、导出活动   播放音乐做肢体律动,走出教室。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2   《梦幻溪》   【活动目标】   1、感应AB曲式和乐句。   2、用不同的形式表现音乐。   【活动准备】   挂图、彩带、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P2,以故事的情境引入。   二、聆听音乐。   1、老师播放音乐磁带,幼儿静静聆听。   2、手之舞   A段:手臂飘点出旋律的高低。   B段:在空中画出4个乐句。   3、飘带之舞   A段:聆听老师哼唱唱名旋律。   B段:在四周的空中划出4个乐句的线条。   三、律动感应AB曲式。   1、全体围圈   A段:模唱唱名旋律。   B段:彩段划船。   2、两人一组   A段:面对面模唱。   B段:两人一根彩段划船。   四、出示图片P3,讲故事。   感应两个小节的乐句:二个6拍   每2小节换拍肢体部位,走2小节换方向。   五、音乐与舞蹈。   1、分组进行表演。   A段:打击乐器伴奏。   B段:彩段划船。   2、两人一组,拿一根彩带。   A段:左右摇晃。   B段:两人一前一后随乐句划船。   六、游戏书。   A段:依树叶高低,唱出旋律的唱名。   B段:画出青蛙的"船浆及水的涟漪。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3   目标:   1、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学习语词替换。   2、认知唱名do、re、me、fa、sol。   3、学会懂得与别人分享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道具准备:故事挂图2。   乐器准备:手摇铃、木鱼。   队形及乐器的摆放:   幼儿以半圆形式坐好,将乐器摆放在椅子底下。   教学重点:   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学习语词替换   教学难点:   认知唱名do、re、me、fa、sol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挂图2)   师:小熊说:“我想送顶草帽给妈妈,因为我的妈妈每天都要接送我上幼儿园,太阳会晒黑妈妈的,我想送定草帽给妈妈遮太阳”。小猫咪说:“我的妈妈是个舞蹈家,在跳舞时要穿漂亮的舞鞋,所以我决定送一双芭蕾舞蹈鞋给妈妈”。小狗说:“我的妈妈是电影明星,我想送一只染发膏给妈妈,希望妈妈越来越漂亮”。宝宝也想到了送给妈妈的礼物,我们一起来听听宝宝送了什么礼物给妈妈?   二、语词游戏,语词替换及感应休止。   1、练习A段的语词替换及休止   师:在歌曲里面宝宝想到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呢?除了送礼物给妈妈,请你们猜猜他还想送礼物给谁?(幼儿说出新语词,老师用钢琴伴奏A段旋律。如:“我爱爸爸”、“我爱爷爷”等。)   2、用肢体感受B段的8个乐句   师:宝宝很爱爷爷,他会帮助爷爷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儿说,老师用语言提示带动做律动。如:帮爷爷捶捶背,扶爷爷下楼梯等。)   3、结合A段的语词替换和B段的肢体律动,分配角色感受整首歌曲   师: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给XX送礼物吧!(两人先分配好角色再听音乐送礼物)   三、肢体乐器,听音乐做肢体律动。   师:我们都懂得了关心别人,现在请两个好朋友一起来跳舞吧。   A段:旋律节奏 拍手、拍膝;   休止两人对拍手。   B段:两人肢体互粘共舞。   A段:旋律节奏两人亲手走出节奏;   休止自拍两下或原地跳两下。】   四、乐器演奏,手摇铃和木鱼。   师:有一些乐器也来为这首好听的歌曲伴奏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来了?(手摇铃、木鱼)他们也想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请小乐手们拿好乐器,我们要开始在舞台上演奏了。(在拿放乐器或演奏时注意常规的培养)   A段:旋律轮手拍膝敲手摇铃。   休止符拍手敲木鱼。   B段:探索手摇铃音色,或以木鱼槌于空中画圈。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音的强弱,以丝巾为媒介进行表现。   2.在熟悉音乐结构和乐曲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掌握音乐的强与弱,并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丝巾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1.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丝巾)别小看它,我的丝巾在音乐里会跳舞哦!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2.幼儿听音乐。   二、音乐分析   --提问:谁来说说看,音乐中的丝巾从头到尾跳的舞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幼儿根据讲述进行动作创编--提问:听上去感觉很有力的这部分音乐你的丝巾怎么来跳舞?出示图谱   除了做这样的动作,同样有力的音乐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跳?(播放音乐大家一起来做一做,各自做各自想做的动作)   --提问:播放轻柔的音乐(方法同上)出示图谱   总结:听上去很有力的部分是音乐的强,听上去很轻柔的部分是音乐的弱。   三、一起来条丝巾舞   1、丝巾准备好,请幼儿跟着音乐一起来跳丝巾舞,注意强弱的区分。(幼儿分别根据图谱展示)   2.分角色游戏引导幼儿自定游戏规则:有力的部分由谁来演合适(男孩子),轻柔的部分呢?(女孩子),好!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反复游戏数次结束。   中班奥尔夫音乐《快乐的丝巾舞》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由于在上一天进行了试教,部分环节在黄老师和学科组长的指导下有了调整和改动,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教师的引导语恰当,对幼儿的情绪调动很到位。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太注重个别儿童的发言,忽视了对其他幼儿的关注和表现,这也是作为一个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临场应变的能力,担心没有举手的孩子会回答错问题,导致教师无法顺利的展开下面的教学环节,影响教学展示的效果。其次,这节课如果能增加形象的图谱,对于幼儿的记忆和表现会更有帮助的。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听辨声音的长、短。   2、让幼儿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3、会用肢体语言或乐器,表现声音的长短变化,体验声音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有趣的声音》、《火车开啦》。   2、图谱。   3、乐器。   活动过程:   一、声音游戏。   1、在音乐《火车开啦》中,和幼儿玩"开火车"游戏,让幼儿说说:到站时,听到了什么声音?火车开动时是什么声音?说出哪个声音长(短)?   有哪些小动物来了?让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然后模仿叫声及动作。如:。   (小小猫;喵 - 小狗:汪汪 汪汪)让幼儿说出谁的声音长(短)?   小羊:咩 -咩- 小鸡:叽叽 叽叽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并模仿,知道谁的声音长(短)?   (启发:动物园里、大街上、厨房里、天空中------4---5人)   二、肢体游戏。   1、听音乐《有趣的声音》,鼓励幼儿模仿音效,让幼儿说出听到了哪些声音,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2、小结:我们生活中的声音,有长也有短,老师用一根长纸条表示长音,如:喵-;把这根长纸条剪成两段,就变成两个短音,如:汪汪;出示纸条,让幼儿形象理解。   3、启发幼儿用肢体表现长短不同的声音,如:长音,伸长手臂;短音时,握拳手臂收回。   4、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演奏声音的长短节奏。如:拍手、踏脚、摇头-----   三、节奏游戏。   1、认识乐器:三角铁、木鱼,知道名称和用法。   2、让幼儿用自己手里的乐器敲出声音,说出是长音还是短音。   3、出示节奏谱《不一样的声音》,a组幼儿用三角铁演奏长音,b组幼儿用身体动作(拍手、踏脚----)演奏短音。然后b组幼儿用木鱼演奏短音,a组幼儿用身体动作(踏脚、开枪、敲鼓---)演奏短音。   4、a、b组看图谱分段演奏。   四、活动小结。   我们周围有许多长短不同的声音,音乐就是由很多长短不同声音组成的。   开火车出教室,去寻找外面不一样的声音。

奥尔夫音乐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整理的奥尔夫音乐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1   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草原上的舞会》   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草原上的舞会》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主要使幼儿可以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通过各种模仿表演,让幼儿从单一感官到多个感官体验到音乐中的快乐,自然进入全身心的音乐体验,并感受到原野风生活的热情奔放。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应音乐的特定音效,感受原野风乐曲的节奏明快和热情奔放。   2、尝试发明不同的欢呼声,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经验 口哨、道具火堆、手偶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听辩音乐中的特定音效,感受热情奔放的乐曲。   难点:能听辨特定音效变换动作。   四、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走进活动室“草原上的小骑手” 师:—— 刚才小朋友们听到这首歌感觉像到了哪里?   (二) 以小客人进行导入 ——(出示手偶娃娃)今天有位从草原上来的小客人我们一起来欢迎她。 老师模仿手偶娃娃说话:“小朋友们好,我叫点点,我有一件高兴的事情告诉你们,我家今天来了许多客人,妈妈说要举行一场篝火晚会,可是妈妈问了我一个问题:什么是篝火晚会,可是我就就是不知道,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我们吗?你们知道什么是篝火晚会吗?篝火晚会都有些什么呢?”   (三)感受音乐 1、第一遍音乐:幼儿安静欣赏,教师动作提示。 导语:听!点点家的篝火晚会开始咯!篝火晚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个特别的声音,一起来听听是什么声音。 提问:在音乐里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哨声、呼应声) 音乐让我们感觉怎么样呢?(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2、第二、三遍音乐:手足律动 导语:你们想参加篝火晚会吗?音乐里有一个哨子声,当你听到哨子声时把你的手举起来打招呼(哟呵~)。 a. 音乐:(坐)拍身体各部位 哨声:做举手状(欢呼) 导语:你们的欢呼声真好听,我再站起来表演一次。 b. 音乐:(站)拍身体各部位 哨声:做举手状(欢呼) 3、第四遍音乐:动物律动 导语:你们的欢呼声把小动物都叫来了,我们来看是谁来了?(老师逐一出示动物手偶像幼儿打招呼) (学动物律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当听到哨声的时候就变成一种小动物,再听到哨声就再变成另外一只动物。(老师先示范一遍) 音乐:模仿动物特征 哨声:举手 呼唤声:动物的叫声。   (四)口技表演 师:小朋友你们玩得开心吗?音乐中点点开心的时候是怎么喊的?我们也来学学吧(哟呵 ~)。除了可以这样叫,还可以怎样叫呢?配上相应的动作(发出各种声音练习)。 音乐:做舞蹈动作 哨声:举手 呼唤声:小朋友自己开心的叫声 。   (五)篝火游戏 导语:我发现你们参加篝火晚会的时候会唱会跳了,我呀给你们准备了篝火晚会里必须有的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火堆) 注意:交代游戏规则,练习一遍 音乐:手拉手跳舞。 哨声:举手欢呼声   (六)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大家玩的开心吗?我们该回去休息了,下次再玩。(听音乐出场)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通过参加奥尔夫音乐培训活动,从中学到到了很多前言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奥尔夫先生曾说过:“我们进行奥尔夫教学注重的蚌埠市结果,而是注重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针对我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我们大家动起来》。   活动目标:   1、学习分辨音乐中比较明显的音节变化。   2、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握手舞》《库企企》   活动过程:   一、问好环节,音乐热身律动   1、《握手舞》   2、师:宝宝、宝宝、早上好。宝宝好。   幼儿:老师、老师、早上好。老师好。   3、小音符游戏。   二、感知音乐《库企企》   在一座大城堡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要想得到这些财宝必须说出一句咒语才能打开城门,而这句咒语就藏在音乐里,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1、初步欣赏音乐。   师:在音乐里你听到了什么咒语。   2、引导幼儿逐渐展开活动。   3、创编声势动作.   在这首音乐里,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请小朋友想一想还可以做什么动作。   三、创编活动   教师根据幼儿的动作带幼儿一起动起来。   四、结束活动   请幼儿邀请客人老师与幼儿一起动起来。表扬每位幼儿的表现。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3   目标   1、初步学习默唱,运用多种方式感应乐曲的节拍。2、通过律动游戏,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准备   铃鼓、图谱   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以给国王送礼物的形式,听音乐做“扛、背、抱”等动作。   二、肢体动作   幼儿假装睡觉,按教师指定的地方动动肢体并作相应的回答。   “小屁股、小屁股睡醒了没?”(小眼睛、小手、小脑袋、小肩膀??) “小屁股、小屁股睡醒了”??   三、音乐律动   1、全曲欣赏一次。只听音乐,教师唱歌词,不做动作。   2、你都听到小精灵哪里动起来了?幼儿回答后出示图谱。并引导幼儿唱一唱。   4、跟着音乐试一试。   四、歌唱及默唱   在下面的音乐中,谁不见了,你们仔细听一听。   1、借助图谱分段欣赏并学习默唱(注:老师清唱)   幼儿回答后用休止符遮住。试着唱一唱,看到无旋律部分捂住嘴巴。同样的方法分析三、四、五段。   2、全曲歌唱及默唱两遍。   五、创编动作并唱一唱   “除了这些,还有那些地方也可以动一动?”   幼儿说(教师试着画图谱)后试着唱一唱并和音乐来一遍   六、乐器演奏   1、让你的铃鼓动起来:   a、摇----放头上、放肩上、屁股上??   b、看教师走步,幼儿敲出相应的节奏。   2、为音乐伴奏   语词的地方轻拨铃片,休止符的地方拍鼓面   七、听音乐出活动室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音的强弱,以丝巾为媒介进行表现。   2.在熟悉音乐结构和乐曲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掌握音乐的强与弱,并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丝巾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1.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丝巾)别小看它,我的丝巾在音乐里会跳舞哦!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2.幼儿听音乐。   二、音乐分析   --提问:谁来说说看,音乐中的丝巾从头到尾跳的舞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幼儿根据讲述进行动作创编--提问:听上去感觉很有力的这部分音乐你的丝巾怎么来跳舞?出示图谱   除了做这样的动作,同样有力的音乐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跳?(播放音乐大家一起来做一做,各自做各自想做的动作)   --提问:播放轻柔的音乐(方法同上)出示图谱   总结:听上去很有力的部分是音乐的强,听上去很轻柔的部分是音乐的弱。   三、一起来条丝巾舞   1、丝巾准备好,请幼儿跟着音乐一起来跳丝巾舞,注意强弱的区分。(幼儿分别根据图谱展示)   2.分角色游戏引导幼儿自定游戏规则:有力的部分由谁来演合适(男孩子),轻柔的部分呢?(女孩子),好!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反复游戏数次结束。   中班奥尔夫音乐《快乐的丝巾舞》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由于在上一天进行了试教,部分环节在黄老师和学科组长的指导下有了调整和改动,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教师的引导语恰当,对幼儿的情绪调动很到位。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太注重个别儿童的发言,忽视了对其他幼儿的关注和表现,这也是作为一个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临场应变的能力,担心没有举手的孩子会回答错问题,导致教师无法顺利的展开下面的教学环节,影响教学展示的效果。其次,这节课如果能增加形象的图谱,对于幼儿的记忆和表现会更有帮助的。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5   活动过程:   一、 进入活动室。音乐《呼噜呼噜清洁歌》   师:跟着老师来跳个舞吧!   二、 故事引入,出示小花猫图片   师:咦!这是谁呀?(出示小花猫)河马医生送给小花猫一瓶神奇的沐浴乳,小花猫每天都用它来洗澡,现在爱洗澡的小花猫变得越来越漂亮了,而且也变爱清洁讲卫生啦!   三、欣赏乐曲,了解曲式.   1、欣赏乐曲,教师手指图谱,引导幼儿了解曲式。   2、引导幼儿知道本首曲子的曲式是ABABA的形式。   3、欣赏A段,感受A段有什么感觉?   4、欣赏B段,感受B段又有什么感觉?   5、感受颤音以及用肢体表现颤音。   四、观察图片,模仿、创编洗澡动作   1、欣赏音乐,教师依据乐句出示图片   2、 模仿并创编动作   A段里小花猫做了什么动作   B 段里小花猫做了什么动作   3、暖身操   A 段:拍的感应(肢体各部位做各种洗澡的动作)   B段:颤音感应(肢体不同部位抖动)   五、洗澡时间   1、请幼儿拿洗澡工具,围成大浴缸   2、商量道具乐器(洗澡用品)的合理使用   3、铃鼓   A段舀水:拍的感应(铃鼓当脸盆舀水,不同方位)   B段洒水:颤音感应(铃鼓举高摇晃洒水)   4、刺刺球、水袖   A段:拍的感应(刺刺球在身上擦)   B段:颤音感应(大面积用力擦)   5、 创意想象   还有什么乐器或道具可以拿来当作洗澡工具   请学生发明,并配合音乐设计动作   六、 四拍顽固伴奏   老师翻拍《创意游戏节奏卡》,学生手持不同乐器作敲奏   *A段:顽固伴奏(敲奏四拍顽固伴奏型)   *B段:交换乐器(乐器互相交换)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通过图谱、肢体动作、道具来感应乐曲曲式,理解颤音的特点。   2、鼓励幼儿创编各种洗澡动作,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乐曲图谱,A、B段字卡,小花猫洗澡图片5张,CD碟   2、 道具:铃鼓、木鱼(各分成幼儿人数的一半),小软球、水袖、沙球、小方巾(用篮子装着、人手一份)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这首乐曲改编自《王老先生有块地》,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咿呀咿呀哟”乐句反复出现,此活动重在让幼儿学会辨别该句的节奏,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乐曲,演奏中注重培养大班幼儿的分工、合作意识。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欣赏、熟悉乐曲,然后师幼共同观察图谱,让孩子比较自主的学习表现曲目的节奏,进行小小的律动,最后通过奥尔夫乐器演奏曲目,达到全班幼儿分工、合作演奏的目的。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活动设计上,教师力求让幼儿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充分辨识固定乐句,充分感受音乐节奏,并借助模仿动物,身体小律动等方法帮助幼儿反复体验、感受音乐的性质,从而体现“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特点,创编歌词。   2、辨别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和乐器表现节奏“XX XX |X—|”。   3、提高观察图谱,分工、合作演奏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咿呀咿呀哟》音乐。   2、节奏图,完整图谱、水彩笔一支。   3、手摇铃、打棒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律动   随音乐《咿呀咿呀哟》进场   师:春天来了,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小草小花都发芽了,让我们去森林里快乐的玩耍吧!   二、倾听音乐   师:今天我们来到了大森林里,可是这儿怎么一个小动物都没有啊?哦!原来它们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藏在了这首好听的音乐中,我们再来听一听都有谁?   师:音乐里都有谁?   这段音乐里藏了这么多动物,你们的耳朵真灵!   三、感受音乐   (一)节奏练习   1、师:除了动物的叫声以外,老师还发现这段音乐里有一句话特别有趣,谁刚才听出来了?   师:原来是“咿呀咿呀哟”,你们听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觉得你们很聪明,要考一考你们,(出示节奏卡),看谁能用小手拍出这个节奏?”(师幼一起拍一拍,学一学)。   2、师:老师还把音乐里的小羊请了过来,它要和你们打招呼:“我是一只小小羊,咩咩咩咩咩。”请你也做一种小动物,像小羊这样用叫声给大家打招呼。(鼓励幼儿创编歌词)   (二)根据图谱寻找固定的乐句出现的规律。   1、师:你们唱的这么好,小动物就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请你们仔细看看这幅图谱,我们跟着音乐找找“咿呀咿呀哟”,找到了要像刚才一样拍拍小手哟。(教师随音乐用笔沿线描画,在乐句“咿呀咿呀哟”出现时,用明显的摆动动作画出锯齿线,以突出乐句和音乐节奏)。   2、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师:原来“咿呀咿呀呦”会和我们捉迷藏,它不是每一个乐句都出来的,图谱里的哪一部分表示“咿呀咿呀哟”呢。(师幼共同认识图谱,比如锯齿线是为了突出节奏,有的地方是在休息),让我们再来跟着音乐听一听,找一找吧,师幼共同跟着音乐律动。   师:听到“咿呀咿呀呦”时除了刚才的动作,你还想用什么动作表示呢?   你们想到了这么多动作,那我们这次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表演这段音乐。(再次欣赏音乐,幼儿离开位置,自由起舞,师幼一同自由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动作,也可以是各种不同小动物的形象动作)。   四、乐器演奏。   师:大家表现的都很棒,现在森林里决定举办一次演奏会,请你们做小小演奏家,我们先来把我们的乐器宝贝请出来。   (出示打棒,手摇铃,教师简单介绍,请幼儿学习演奏“咿呀咿呀哟”的节奏)   师:第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演奏一次,我拿打棒,和拿打棒的小朋友一起来演奏“咿呀咿呀哟”前面的节奏,“咿呀咿呀哟”的时候请你们来演奏。(提醒幼儿有的地方是休息的,及时鼓励幼儿)   师:互换乐器,请小朋友自己做自己的小主人,看着图谱来演奏这段音乐,拿打棒的小朋友先打前面的节奏,手摇铃的小朋友演奏“咿呀咿呀哟”,如果没有轮到你,那么你的小乐器是休息的,小耳朵仔细听,我们来试一次。(教师根据图谱,引导幼儿演奏)   五、结束环节   师:你们都是很能干的小小演奏家,合作的这么好!演奏会结束了,现在我们要做动物园里的小兔子,回家休息了,全体起立,小兔子们竖起自己的耳朵,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蹦蹦跳跳回家吧,教师收乐器,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园中班教案《奥尔夫音乐》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奥尔夫音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中班教案《奥尔夫音乐》 篇1   活动目标:   1、听辨声音的长、短。   2、让幼儿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3、会用肢体语言或乐器,表现声音的长短变化,体验声音游戏的乐趣。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音乐:《有趣的声音》、《火车开啦》。   2、图谱。   3、乐器。   活动过程:   一、声音游戏。   1、在音乐《火车开啦》中,和幼儿玩"开火车"游戏,让幼儿说说:到站时,听到了什么声音?火车开动时是什么声音?说出哪个声音长(短)?   有哪些小动物来了?让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然后模仿叫声及动作。如:。   (小小猫;喵-小狗:汪汪汪汪)让幼儿说出谁的声音长(短)?   小羊:咩-咩-小鸡:叽叽叽叽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并模仿,知道谁的声音长(短)?   (启发:动物园里、大街上、厨房里、天空中------4---5人)   二、肢体游戏。   1、听音乐《有趣的声音》,鼓励幼儿模仿音效,让幼儿说出听到了哪些声音,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2、小结:我们生活中的声音,有长也有短,老师用一根长纸条表示长音,如:喵-;把这根长纸条剪成两段,就变成两个短音,如:汪汪;出示纸条,让幼儿形象理解。   3、启发幼儿用肢体表现长短不同的声音,如:长音,伸长手臂;短音时,握拳手臂收回。   4、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演奏声音的长短节奏。如:拍手、踏脚、摇头-----   三、节奏游戏。   1、认识乐器:三角铁、木鱼,知道名称和用法。   2、让幼儿用自己手里的乐器敲出声音,说出是长音还是短音。   3、出示节奏谱《不一样的声音》,A组幼儿用三角铁演奏长音,B组幼儿用身体动作(拍手、踏脚----)演奏短音。然后B组幼儿用木鱼演奏短音,A组幼儿用身体动作(踏脚、开枪、敲鼓---)演奏短音。   4、A、B组看图谱分段演奏。   四、活动小结。   我们周围有许多长短不同的声音,音乐就是由很多长短不同声音组成的。   开火车出教室,去寻找外面不一样的声音。   幼儿园中班教案《奥尔夫音乐》 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歌曲“骑转马”音乐游戏,让幼儿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2)通过听钢琴伴奏、看音乐图谱,让幼儿听辨上行、下行、重复音。   (3)通过语词替换,培养幼儿应变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图片   (2)“骑转马”音乐碟   (3)木马头饰   (4)上行下行同音反复的音乐图谱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难点:幼儿听辨上行音、下行音、重复音。   四、活动队形   半圆形   五、活动过程   1、 音乐入场。音乐《慢慢走》   2、 故事导入   师:宝宝担心长针先生追不带短针小姐,他便骑着旋转木马帮他一起追。   3、 肢体问答   师:去追短针小姐呀前我们要运动运动,热热身!现在老师拍腿问小朋友问题,小朋友呢就拍手回答老师的。   问句:拍腿(老师老师在哪里?)。   答句:拍手(老师老师在这里)。   (重复两遍)   4、 实物与人物名称   (1)、物品方位   辨认教室里的物品以及它的方位。   师:刚才小朋友都能很快的准确的回答老师的问题,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谁唱的歌最好听。老师唱歌问小朋友问题,小朋友呢也要唱着歌回答老师的问题噢!   问句:老师唱“电灯电灯在哪里?”   答句:学生指唱“电灯电灯在这里”   问句:老师唱“风扇风扇在哪里?”   答句:学生指唱“风扇风扇在这里”   (可以找不同的物品多玩几次)   (2)、图卡的辨认   老师介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图卡和字形,并贴在教室的周围。   师:(出示人物图卡)小朋友看你能认出她妈?   (幼儿回答完后老师将人物图卡贴在教室的周围)老师并依次问剩下的人物。   5、 音感:分辨上行、下行、重复音。   (1) 音名模唱   老师弹琴与学生练习模唱音名音阶   师:今天我们还请来了一个唱歌高手给小朋友唱歌呢!(老师弹琴)   第一遍:CDEFGABC   第二遍:老师弹唱小朋友肢体动作(由低到高—由蹲到站起)   第三遍:动作并配上骑转马的音乐,幼儿表演。   (2)、模唱上行下行同音反复。   出示模唱图谱(图谱:上行以蝴蝶代表、下性以蜜蜂代表、同音反复以毛毛虫代表。)   第一遍:   上行:CDEFG   下行:GFEDC   同音反复:GGGGG   第二遍:看图谱结合骑转马音乐模唱上行下行和同音反复。   6、 骑马唱歌(队形:圆形)   师:我们做了热身运动后就要出发去追短针小姐了,去的路上我们要骑上转马唱着歌噢!小朋友要仔细的听老师的问句。小朋友骑到正确的人物图卡面前并停下指唱答句。   问句:老师唱“爸爸爸爸在哪里?”   答句:学生指唱“爸爸爸爸在这里”   问句:老师唱“妈妈妈妈在哪里?”   答句:学生指唱“妈妈妈妈在这里”   (依次爷爷奶奶问答句)   六、活动结束   师:我们骑着转马去追短针小姐了。(骑转马离开活动室)   幼儿园中班教案《奥尔夫音乐》 篇3   【活动目标】   1、感应×××O的节奏,感受四分音符休止符。   2、皮质乐器音效探索与听辩。   3、感受利用肢体表现休止符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各五个,铃鼓人手一个,软垫人手一份,配套图片、CD。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宝宝很乖的睡着了,小精灵想试试宝宝是不是真的睡着了,他演奏起了动动鼓……   二、音色听辩,暖身。   1、完整欣赏儿谣一遍后提问:有哪些乐器?   2、介绍大鼓、小鼓、铃鼓及感知三种乐器的音色,并且为每种乐器制定一个动作。   3、第二遍欣赏儿谣,拍膝念语词一遍,“敲三下”时根据音色做指定动作。   4、音色听辩游戏。   幼儿做睡着状,老师边问“小××小××睡着了没?”边用不同的鼓敲节奏。学生敲不同音色的鼓用指   定动作做回应“小××小××没睡着!”   三、感应×××O的节奏。   1、肢体律动,感应节奏。   (1)来了哪些动物呢?谁会学他们的叫声和动作?   (2)配合语词,作出动物的动作,并将语词替换成动物的叫声,空拍处做不发声,躲起来状。   2、道具操作,感应节奏。   (1)配合语词念儿谣,于“敲三下”时用正确的演奏方式,按节奏敲奏软垫,空拍时捂住软垫,做不出声状。   大鼓:软垫直立,手臂敲奏   小鼓:软垫平放,双手轮奏   铃鼓:一手拿软垫一手拍奏   3、乐器演奏,感应节奏   分三种角色按语词节奏演奏三种鼓,空拍处抱住乐器。   四、皮质乐器音色探索。   1、音色模拟与创编。   人手一只铃鼓,师幼共同讨论如何模拟演奏出三种动物的叫声,幼儿创编出后教师进行总结。   2、根据上一环节中创编的音色为儿谣伴奏。   老鼠:点点点——吱吱吱   花猫:抓抓抓——喵喵喵   小狗:搥搥搥——旺旺旺(幼儿教育)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幼儿园中班教案《奥尔夫音乐》 篇4   好朋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示音乐节奏,尝试用身体的各部位做动作和同伴打招呼。   2、感受和好朋友一起参与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CD音乐。   【活动过程】   一、肢体点名游戏“宝贝在哪里”。   师:小朋友们都喜欢和好听的音乐做游戏,我们的身体也做好准备了吗?手到了吗?肩膀到了吗?让我们的身体先来唱唱歌。   二、肢体意识游戏,故事引出课题,熟悉感受“好朋友”音乐旋律及节奏。   1、师:有一个小朋友菲菲,第一次来幼儿园,很害怕,因为一个人都不认识,没关系,我们小朋友和他一起做朋友,好吗?   (第一次听音乐)教师边引导幼儿听音乐,边轻轻叙述音乐中的节奏变化。   2、刚才小宝找到了很多朋友吗?让我们再来找一遍朋友,看看找到了几个好朋友?(听音乐第二遍)让幼儿倾听并分辨音乐中的节奏变化。听听音乐里每次长音部分找朋友找了几个呢?鼓励幼儿边听音乐边在长音部分做和好朋友打招呼的动作。   3、刚才小朋友见到好朋友了,怎样和好朋友打招呼啊?   还有哪里会打招呼?肩膀会吗?手会吗?   鼓励幼儿大胆随音乐表现并在长音部分做各种打招呼的动作。   (第三次听音乐)原来可以找那么多的好朋友啊,做那么多的动作和朋友打招呼呢,一次比一次多呢。   三、集体互动游戏“我的好朋友”。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拉手跳舞随音乐游戏两遍,在音乐中长音部分引导幼儿互相用各种身体动作问好打招呼。(听音乐游戏两遍)   四、结束:听音乐开着火车和好朋友去外面玩游戏。   幼儿园中班教案《奥尔夫音乐》 篇5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节奏。   2、能够按乐曲的.节拍进行整齐划一的传递活动。   3、通过传递,感受节奏游戏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积木、小乐器若干   场地:八字形、一字形   三、活动过程   1、完整欣赏乐曲,教师引导幼儿边听边用多种方法拍节奏。   导入,老师请大家来听一首好听的曲子,听完告诉老师它是什么曲子?   2、提问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   (1)这是什么乐曲呀?   (2)是什么结构的?   (3)这首乐曲是什么风格的呀?   3、刚才小朋友用了拍手拍腿的动作来表现节拍,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幼儿发挥想像,用多种动作表现乐曲节拍)   4、介绍游戏规则。   (1)老师也有一种有趣的动作来表现节拍。(两位教师动作示范传递积木表现A段音乐)   提问:有趣吗?谁能告诉我,我的动作是怎么做的?   (2)刚才老师玩的叫“快乐的传递”,每个人手里拿一块积木,传给旁边的人,再拿一块,这样跟着乐曲的节拍进行传递。   (3)这个游戏人多才有意思,请两个小朋友 和 老师一起来试试。   教师空手边示范边介绍玩法,每人拿一块积木,把积木传给旁边的小朋友时,嘴里轻轻地说“别人”,到自己跟前时就说“自己”。(教师带领幼儿由慢到快空手练习。)   5、师幼手拿积木分组练习。   (1)每人拿一块积木到八字形站好队,拍一拍右边小朋友的肩膀,看看他是谁,注意要把积木放到他的前面,这样他就好拿了。   (2)带领幼儿不听音乐尝试游戏,要求边玩边轻声说“别人”“自己”,教师强调要跟着老师的速度。(教师注意观察,根据练习时出现的情况,适当调整,再次练习。)   (3)随A段音乐集体练习快乐的传递,分组进行练习,及时表扬鼓励。   6、现在我们把队伍拉得长长的好不好?站成一排,提醒幼儿用两手拿积木,看看右边的小朋友是谁?(听音乐进行练习传递)   7、传递小乐器   (1)听完整音乐快乐的传递小乐器。   原来这些打击乐器不仅能奏出好听的声音,还能用来玩快乐的传递。   (2)变换队形进行游戏   刚才我们在玩快乐的传递的时候站的是什么队形?还能站出什么样的队形?我们来试一试。(圆队形听音乐进行快乐的传递)   8、有小朋友着急了,说拿了小乐器怎么还不演奏呢?我们知道这首乐曲是ABA"段式的,我们A段就来传递,B段就来演奏,A"段再传递。(听完整音乐进行节奏游戏2遍)   9、改变玩法进行游戏   A段音乐进行传递,B段音乐的时候站起来行走,A"段音乐再坐下进行传递。   10、延伸活动:和班里的其他孩子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幼儿园中班教案《奥尔夫音乐》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歌曲律动让幼儿做出各种情绪表情。   2.听辨音色,寻找出乐器。   活动准备:   挂图圣诞帽一个手摇铃沙球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圣诞节快到了,大家都很高兴,只有圣诞老公公愁眉苦脸,原来…   二、歌曲律动   情感表达:练习各种表情的变化。伤心、生气、快乐、担心……   听语词律动:慢板:听到慢的语词时,幼儿坐着左右摇摆,做出伤心、伤心、无奈的表情。   快板:听到快的歌曲节奏时,幼儿站立欢喜的拍手、转圈   三、乐器听辨,替换语词   道具:手摇铃   (1)手摇铃:教师将手摇铃藏于衣服里,让学生听辨   猜一猜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慢板:老师将手摇铃藏在口袋里,让幼儿寻找音源   快板:老师拿出手摇铃跟着音乐摇动,幼儿跟着拍手替换语词唱歌   (2)沙球   沙球:教师将沙球藏于袋中,让幼儿听辨   猜猜是什么声音?   慢板:老师将沙球藏在袋中,让幼儿寻找音源   快板:老师拿出沙球跟随音乐摇摆,幼儿跟着拍手替换语词唱歌   四、听找游戏   道具:触摸袋手摇铃沙球   触摸袋游戏   (1)老师:将手摇铃与沙球放触摸袋里,老师敲奏其中一样乐器。   学生:请幼儿听辨音色并着出袋子内的乐器。   (2)圣诞老公公送礼物   教师戴上圣诞帽扮演圣诞老公公,请幼儿闭上眼睛,将乐器分给幼儿人手一份   慢板:背着袋子慢慢走,结尾时将其中一样乐器放在幼儿边上   快板:请幼儿真开眼拿起乐器敲奏,并跟随音乐唱歌。   幼儿园中班教案《奥尔夫音乐》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律动游戏,感应听辩节奏快慢。   2.认识时钟,知道有长针和短针。   活动准备:   音乐CD、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奶奶告诉宝宝:当长针和短针都走到十二的时候,妈妈就会回来了、宝宝盯着时钟,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教师提问:你什么时候会不高兴呀?你不高兴是怎么样呢?   二、听辩快慢   教师敲小铃铛,让幼儿分辨第一次敲得快,还是第二次敲得快?   三、听辩节奏   1.老师这里有一首关于时钟的歌曲,听一听音乐中什么是第一快?什么声音是第二快?什么声音是最慢的?   老师引导幼儿运用身体各种动作表现(叮当、滴答滴答)   2.教师手臂模仿长针短针做时钟造型,幼儿一起模仿。   3.引导幼儿说说还可以用身体那些地方来表现?   集体学一学。提醒幼儿句尾拍手或跳三下。   4.配对游戏   老师介绍生活用品或图片,并说明两种物品的关联性。   5.游戏书   老师逐一出示图中的相关的物品的好伙伴   老师指定某一物品,幼儿找出好伙伴连一连。   幼儿园中班教案《奥尔夫音乐》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语词律动及乐器演奏,感应歌曲的问答句。   2.鼓励幼儿通过寻找不同颜色太阳,认知不同颜色。   活动准备:   挂图、各式物品卡、各色太阳卡、圆舞板、铃鼓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师:划龙舟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可正在这时候,一朵乌云飘过来。小老鼠担心一旦下雨,比赛就无法举行了。于是,小老鼠不停的问太阳在哪里?那小老鼠有没有找到太阳呢?我们一起听听看。   二、肢体律动   1.播放音乐,教师做语词律动。   问句一拍腿唱,答句一拍手摇头唱。   问句二拍腿唱,答句二拍手点头唱。   2.教师带领幼儿清唱,并做语词律动。   3.播放音乐,幼儿随音乐做语词律动。   4.教师以教室里的物品与幼儿做问答唱。   5.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问答。   三、寻找太阳   师:我们都知道小老鼠怎么找太阳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老鼠吧!先来看看,都有什么颜色的太阳呢?   1.教师出示各种颜色的太阳图卡,让幼儿认知后,把图卡放在教室的四处。   师:我们要开始找太阳咯!找什么颜色的呢?   2.教师出示任意太阳图卡,幼儿替换颜色语词歌唱。   问句一替换颜色唱,答句一将图卡藏于身后,问句二再出示刚才的图卡,答句二手指太阳唱。   3.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寻找教室各个地方的太阳。   问句一遥望散步唱,答句一摊开双手摇头唱,问句二遥望散步唱,答句二拍手走到指定的太阳位置。   四、乐器感应   师:小老鼠把太阳都找到了,比赛马上就要开始,可乐器宝宝说,他也会找太阳,你们信吗?   让幼儿尝试在问句时用圆舞板敲奏拍子,答句时用铃鼓敲奏节奏。   播放CD,进行乐器演奏。   师:乐器宝宝们真能干,小朋友们也很棒,小朋友们和乐器宝宝们辛苦啦!快把乐器宝宝送回来休息吧!   收乐器。   幼儿园中班教案《奥尔夫音乐》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英文单词:snail、tree,学习童谣。   2.欣赏音乐《小星星》,感知音乐的节奏。   3.学习辨别音的高低。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蜗牛、学习单词   1.这是谁?蜗牛在干什么?   2.学习单词:snail、tree   二、出示图谱、学习童谣   1.出示图谱,教师示范朗诵。   2.学习朗诵童谣。   3.边拍节奏边朗诵。   三、音乐欣赏、感知节奏   1.倾听音音乐。   2.跟随音乐,幼儿自由玩泡泡,可以拍可以吹。   3.引导幼儿在每一乐句结束处拍手。   4.请幼儿将拍手处换成乐器进行演奏。   四、听辨声音、辨别音高低   1.老师在钢琴上弹高音、低音,幼儿倾听辨别。   2.老师弹琴幼儿自由动作,当音乐停止,老师弹高音时就做高人走,弹低音时幼儿做矮人蹲下的动作。   幼儿园中班教案《奥尔夫音乐》 篇10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学习数数目,用肢体动作表示各种树的造型。   2.幼儿能认识落叶,并会用乐器敲出落叶数,并对唱名旋律进行练习。   活动准备:   落叶若干、CD、录音机、乐器(小铃)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树、落叶   1.教师故事引导:秋天到了,有好多好多的树,树上的树叶慢慢变黄了。树叶随着风儿一片一片落下来。瞧!   2.树的造型:小树、大树、老树、爱随风摇摆的树。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各种树的造型。   3.认识树叶:教师撒落叶,幼儿用手接,让幼儿观察落叶,并说出其形状、触感、质感。   (二)次数   1.变大树,变小树、双手变树叶。   2.配合音乐、风儿你带什么来(侧耳倾听状),问:几声?就用几片树叶表示?   3.教师示范丢捡叶子,直到四片落叶都以此方式丢捡。   4.幼儿练习丢捡叶子(配合音乐),直到四片落叶都以此方式丢捡。   (三)乐器   1.教师出示乐器(小铃),示范敲出落叶的数目。   2.配合音乐   (1)歌曲:幼儿拿小铃敲出落叶数目。   (2)间奏:放下小铃做大树、小树随风飘动的造型。   (四)游戏书   1.配合音乐唱次曲,请幼儿圈选正确数量的树叶。   2.配合间奏的第二声部,指出树叶唱唱名,模仿老师以慢速指树干上的唱名唱旋律。

奥尔夫音乐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奥尔夫音乐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情景中学唱歌曲《小黄鸭》,并初步尝试用分组唱的形式进行歌唱。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和朋友合共同歌唱的快乐。   教学重点:   《小黄鸭合唱队》分为ab两个乐段。重点在a乐段中幼儿对“呷. 呷 呷. 呷 | 叫 —|”附点节奏的掌握。   教学难点:   在b乐段中,引导幼儿进行分组唱,让歌唱的衔接更为自然和顺畅。   教学准备:   1、ppt课件、《小黄鸭》音乐   2、增强幼儿对节奏的感知   教学过程:   一、水中游来小黄鸭---引入和体验;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喜欢玩水的小动物,它是谁呢?它原来是小黄鸭,你们喜欢它吗?老师也很喜欢这只小黄鸭,来听听老师为什么喜欢它?(弹奏小黄鸭a段)   二、小小黄鸭呷呷叫---感受和游戏;   1、学唱歌曲a段   ①我们把这里当成一个大的浴缸,你们一起来做我的小黄鸭,一起来玩水,可以吗?水应该怎么玩呢?大家一起来大浴缸,一起来玩一下,游呀游。来跟着音乐一起来玩一下。(播放小黄鸭a段)   倾听歌曲,感受旋律、熟悉歌词。   ②初步学唱,熟悉旋律、记忆歌词。   那么可爱的小黄鸭,你们喜欢吗?小黄鸭陪我们洗澡是一件高兴的事情,那我们就要把喜欢、高兴的心情唱出来,让大家都听到你们好听的声音,可以吗?   洗澡还有什么有趣的动作?(幼儿自由单句模仿)让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唱一唱、做一做。   [评析:从听辨、熟悉歌词到有感情地演唱表现歌曲性质,到根据歌词设计有趣的动作,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体现了歌唱教学的步骤和方法,提高了幼儿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唱歌曲b段   ①小黄鸭不但陪我洗澡,它还有其它的本领,来一起听一下。   (引导幼儿听,将 “它会游、它会叫、它会吹许多泡泡” 歌词内容说出来)   ②师:谁会用动作做一做呢?我们合作试试!   (启发幼儿念歌词并配动作练习,重点:泡泡动作)   ③师:可不可以加上有趣的声音呢?   听听歌曲里面有什么有趣的声音?我们把有趣的声音学一学好吗?   (引导幼儿在“它会游、它会叫、它会吹许多泡泡”后根据添加象声词“哗哗”“嘎嘎”“bobobo”及动作。)   [评析:以小黄鸭的本领为主线,学唱时加入了媒体的演绎,让幼儿能快速的理解和记忆歌词,激发幼儿学唱兴趣。]   ④一起观看幻灯片,完整演唱歌曲。   看看总共有几只鸭子了?6只鸭子了,你们唱的太好听了,它们都来了,它们是小黄鸭合唱队,它们今天要去沙滩表演,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沙滩表演,表演之前要排练一下哦。(师生共同歌唱歌曲ab第一遍)   [评析:通过小黄鸭朝不同方向吹泡泡的方式示范两段结尾处旋律上行和下行的不同,让幼儿在学小黄鸭吹泡泡的过程中很快解决了歌曲演唱的难点。]   三、分组演唱   1、交代分组要求   师:小黄鸭邀请大家组成合唱队一起去演出,你愿意吗?观众要求小黄鸭合唱队分三组来演唱,这可怎么分呢?(幼儿自由选择参加的泡泡队、游泳队和嘎嘎队来进行分组唱)   [评析:让幼儿参加到“小黄鸭合唱队”之中,利用可以站立的分组标志,让幼儿自由选择想加入的队伍,经过师生共同的规则讨论,得出了歌唱的规则:a段由大家来歌唱,b段分组唱。]   2、讨论分组唱规则   师:你们准备好了,我们来排练一下吧!怎么唱呢?“它会游”哪组唱?“它会叫”哪组唱?“它会吹许多泡泡”哪组唱?前面一段谁来唱?(听伴奏变换形式完整歌唱1-2遍)   [评析:教师充当了指挥的角色,让歌唱的衔接更为自然和顺畅,在轻松、快乐地歌唱中掌握了歌唱的要领。]   创作感悟:   《小黄鸭》是一首旋律轻快、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是由不同旋律演绎的二段体式歌曲。a段歌曲以小黄鸭附点节奏的叫声为主要歌词内容。b段歌曲的歌词反复两遍,旋律稍有变化,第一遍的结尾由上行旋律推进,第二遍的结尾由下行旋律结束。   教师在活动中紧紧抓住了歌曲的这些特点,将ab两个乐段分别创设为“我喜欢的小黄鸭”和“小黄鸭本领大”的两个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自然地进行学唱。教师将活动环节设定为ab两个乐段分开学习的方式。   a 段歌曲的学习中,教师将歌曲中附点节奏的学唱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先通过反复倾听音乐并模仿小鸭的动作让幼儿熟悉旋律。再通过两只小鸭不同叫声(平均的.四分节奏* * * * | * — |和附点节奏*. * *. * | * — |)的听辩来进行模仿学习小   黄鸭的叫声(附点节奏)。最后通过边唱边表演的形式让幼儿反复练习,让孩子们尽情、快乐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小黄鸭拍水、玩水、翘尾巴、泼水的动作,加强幼儿对附点节奏的掌握。提高了幼儿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b段歌曲的歌词以小黄鸭的本领为主,学唱时教师加入了媒体的演绎,让幼儿能快速的理解和记忆歌词。并且通过小黄鸭朝不同方向吹泡泡的方式示范了两段结尾处旋律上行和下行的不同,让幼儿在学小黄鸭吹泡泡的过程中很快解决了歌曲演唱的难点。就分组唱的形式来说,教师让幼儿参加到“小黄鸭合唱队”之中,利用可以站立的分组标志,让幼儿自由选择想加入的队伍,经过师生共同的规则讨论,得出了歌唱的规则:a段由大家来歌唱,b段分组唱,即游泳队唱“它会游,哗哗”,歌唱队唱“它会唱,嘎嘎”,泡泡队唱“它会吹许多泡泡,bo~bo~bo~bo~”。为了让三组幼儿能够衔接得更加好,教师充当了指挥的角色,让歌唱的衔接更为自然和顺畅。在轻松、自然地歌唱中,孩子快乐地掌握了歌唱的要领。   整个活动设计巧妙,演绎流畅,不愧为一个歌唱教学的好范例。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歌曲《骑转马》,使幼儿在问答句游戏中感受固定拍。   2、在游戏中能用肢体动作表现上行、下行和重复音。   3、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公文包、假发、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律动入场   师:你们在公园里玩过转马吗?转马是怎么玩的?    二、 基本部分   1、肢体问答,感受固定拍。   师:小木马游乐场到了,小朋友赶快坐下来,咱们一起做个游戏。师问:贝贝贝贝在哪里?   幼答:贝贝贝贝在这里。(变换肢体部位多次练习)   2、听辨上行、下行、重复音   师:谁来学一学,你骑上小木马是怎么玩的?咱们一起学学。   3、设置情景学习音乐律动。   师:今天妈妈、爸爸和奶奶要和我们一起玩游戏,他们都藏起来了,仔细听一听,他们是怎么找的?   师:我们一起也来找一找。骑上小木马,准备。   师:谁想当妈妈、爸爸、奶奶?   师:看,呼啦圈也想和小朋友一起玩骑转马的游戏,怎么玩呢?    三、结束部分   律动表演   教师:小朋友还想去找谁呀?   在教学中,首先从肢体问答,进行语词替换,再到骑转马找人物的角色游戏。在肢体问答的活动环节中,鼓励孩子在教师的问句及肢体动作引导下,能拍出与老师问句相应节奏的答句。进行语词替换,对孩子们来说,比较简单,因为很多奥尔夫音乐活动中都有练习语词替换,特别是骑马游戏幼儿比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孩子应该可以根据老师的指令寻找人物并念出儿歌。听辨上行、下行稍微有点难度,我采取了谈话的方法,鼓励孩子用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现出来。   在活动中我采用了游戏教学法,以游戏的形式入手,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教学模式。针对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较好动、坐不住的特点,我先设计了好玩的角色游戏“找妈妈、爸爸、奶奶”并给幼儿提供了假发,有利于幼儿分清自己或他人所扮演的角色,激发他们进行问答游戏;为了进一步调动孩子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我又给孩子提供呼啦圈鼓励其两两和做参与游戏,提高游戏的趣味性。最后在结束部分,通过全体合作套好呼啦圈以开火车的形式再次感受音乐的旋律,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共同解决问题。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看看、说说、动动,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歌唱活动。   2、乐意边念(唱)歌曲边拍出节奏,感受 “野餐”的欢快意境。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   活动重点:   熟唱歌曲,能积极主动的看看、说说、动动。   活动难点:   掌握说唱部分“微微笑”的节奏,感受歌曲“野餐”的欢快意境。   活动过程:   1、回忆经验,引出话题。   (1)小朋友,上次我们去秋游开心吗?(开心)快看,你们在干什么呀?(出示课件1   ——秋游活动分享食物)你们在哪里分享好吃的呀?(野外)   (2)我们在野外分享好吃的,这就叫做“野餐”。你们野餐开心吗?(开心)   2、欣赏图片,学唱歌曲第一段。   (1)去野餐是件开心的事情,(出示课件2)快看,今天有一群小朋友们也去野餐啦。   他们在干什么呢?(笑、手拉手、很开心、唱歌)   (2)他们野餐时还会唱歌呢,我们来听一听。(出示课件3)教师示范演唱第一段歌曲   “啦啦啦,啦啦啦,我们去野餐。啦啦啦,啦啦啦,我们去野餐。小朋友们手牵着手,   啦啦啦啦,我们一起去野餐”   (3)你们听到了什么呀?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边唱边指着图谱,利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内容。   (4)让我们看着图谱也来唱歌吧。(教师带着幼儿清唱歌曲边指图)   (5)让我们看着图谱、听着音乐来唱歌吧。(播放歌曲第一段)   3、观察节奏谱,说唱歌曲第二段。   (1)小朋友野餐、唱歌真开心,(出示课件4)你们看还有谁也很开心呀?(太阳、小花、小鸟)你们从哪里看出来它们很开心呀?(嘴巴、在笑、微微笑)   (2)太阳、小花、小鸟也来唱歌啦,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出示课件5)教师示范演唱第二段说唱歌曲“温暖的太阳对我微微笑,可爱的小花对我微微笑,树上的小鸟也在叽叽叫,小朋友们都在微微笑。”   (3)咦,刚才你们有没有听出来,太阳、小花、小鸟唱的歌和小朋友们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吗?   (4)哦,原来小鸟、小花、太阳的歌不是唱出来的,而是像说话一样说出来的,这就叫“说唱”。   (5)那它们说了些什么呀?谁来说一说。教师根据幼儿说到的指着图谱,并带幼儿说唱。   (6)让我们看着图谱也来说一说吧。   (7)老师不但会把太阳、小花、小鸟的歌说出来,我还会表演呢。(教师示范说唱表演)   (8)刚才老师的表演,你最喜欢哪一个动作呀?(重点练习“微微笑”)   (9)让我们看着图谱也来表演吧,师幼合作说唱表演。   (10)让我们看着图谱、听着音乐来唱歌吧。(播放歌曲第二段)   4、完整欣赏歌曲《野餐》。(出示课件6)   野餐的歌真好听,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吧。(播放完整歌曲)   5、幼儿完整学唱歌曲《野餐》。   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着图谱、听着音乐一起来唱歌吧。   6、幼儿即兴表演。   你们的歌声真好听,让我们边唱边跳吧!老师来看一看,谁的舞姿最漂亮?   7、你们想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野餐吗?那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跟他们一起唱歌、跳舞,去野餐吧。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4   目标:   1、 了解杜鹃花与玫瑰花的颜色及形状。   2、 通过肢体游戏感应歌曲中的快板、慢板。   3、 在创编花的造型中感受春天的美。   活动准备:   挂图P3、各色杜鹃与玫瑰幻灯片、塑料花、风车花、呼啦圈、CD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引导   师:小草在阳光仙子和凤姑娘的帮助下,慢慢的长大了。这时候,春姑娘带着她漂亮的彩带来了,她把彩带一扬,啊!!!不仅小草长大了,看,还有很多漂亮的花都开了。花的颜色可真多都有些什么花呢?   二、 认识花   师:小朋友,你们想去花园赏花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 杜鹃花   放映幻灯   幼儿观察,教师介绍杜鹃花的别名、颜色,并告诉幼儿杜鹃花在每年的春天才会开。   2、 玫瑰花   师:花园里的杜鹃花真美,我们再看看,还有什么花呢?谁会认识这种花?   观看幻灯,教师介绍玫瑰花的叶子、枝干,并知道玫瑰花有哪些颜色。   三、 花的游戏   1、 手腕花   师:春姑娘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花,你们喜欢花吗?我们一起来和花玩游戏吧!   教师扮演春姑娘给幼儿送花。   教师清唱,快板部分幼儿依乐句在自己不同肢体部位开花,慢板部分变成花仙子依乐句左右摇摆。   2、 风车花   师:小花朵和小朋友在一起真开心,瞧!这是什么啊?哦,风车花也想和大家一起游戏,那我们先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和风车花玩游戏的,风车花会听音乐哦!   播放音乐,教师示范。再次播放音乐,幼儿与风车花游戏。   3、 花朵与蝴蝶   师:风车花好玩吗?蝴蝶仙子闻到了花香,也飞了过来,原来蝴蝶和花朵是好朋友,你们有没有好朋友呢?   请两名幼儿示范,一名幼儿扮演花朵,快板部分变不同花的造型。另外一名扮演蝴蝶,快板部分花朵蹲下,蝴蝶围着花朵绕飞。   全体幼儿表演。   奥尔夫:赏花(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 复习肢体律动,有节奏的模唱唱名旋律的。   2、 通过乐器演奏与肢体游戏感应断奏与圆滑奏。   活动准备:   挂图P3、手摇铃、橡皮筋、CD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引导   师:花朵和春姑娘一起跳舞,他们展开了一场花儿的宴会,所有的小动物也来了,他们都想和春姑娘在一起,呼呼呼~~~~~~~宝宝正在吹泡泡呢?原来泡泡也想过来玩游戏。   二、 旋律模唱   师:你们还认识唱名泡泡吗?   1、教师画唱名,幼儿依老师所画的顺序,念出唱名。   师:泡泡飞呀飞,飞到了黄花的旁边,唱m s l。   2、教师在唱名旁贴磁铁,画出旋律,引导幼儿再唱出其它几个旋律。   3、教师带领幼儿复习肢体律动,并唱出唱名。   三、 双人肢体游戏   师:请小朋友找一位好朋友,带着唱名泡泡来玩个好玩的游戏吧!   教师示范,断奏依节拍两人互点对方肢体,唱出唱名,圆滑奏两人互推手掌。   配合钢琴唱唱名,幼儿与好朋友游戏。   四、 乐器、道具演奏   1、 橡皮筋   师:春天到了,宝宝在家里正和唱名泡泡玩游戏,这时候,他们家里的物品听到了好听的音乐,也跑来一起唱歌跳舞,看看,是谁呢?   出示橡皮筋,教师清唱示范拨奏与拉奏。断奏部分依拍子拨弹橡皮筋,圆滑奏随乐句拉长橡皮筋。   播放CD,幼儿演奏。   2、 手摇铃   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乐器和你们一起赏花。乐器宝宝怎么赏花呢?   断奏敲奏拍子,圆滑奏摇奏乐句。   师:我们一起去给宝宝送手摇铃花吧!   请幼儿听音乐把乐器送回。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5   一. 设计意图: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以森林中多种动物鸣叫以及动物们发出声音合成的音乐,旋律清幽抒情,潺潺流水,轻快鸟鸣,让人身临其境,感受自然,这首音乐很适合奥尔夫音乐的教学,于是我选择以打击乐的形式表现此乐曲,我们班的幼儿接受能力强,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选用了沙锤,木鱼,双铃铛三种乐器让孩子们表现出各种动物的声音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快乐。 二. 活动目标:   1. 初步让幼儿熟悉音乐,掌握音乐节奏。   2. 根据图谱能进行简单的乐器分配,学会能跟着指挥,看着图谱进行乐器演奏,并能试着用多种乐器进行合奏。 3. 享受打击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 活动重点:   让幼儿能初步掌握音乐的节奏。 四. 活动难点:   让幼儿用乐器表现不同的角色进行合奏。 五: 活动准备:   碰铃,沙锤,木鱼,音乐(森林狂想曲),图谱,ppt 六: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新年到了,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咱们幼儿园上个星期也举行了元旦汇演,小朋友你们开不开心呀?那你们知道吗。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想要举行一个音乐会,小动物们想邀请你们一起去参加音乐会,你们愿意吗?那好,我们一起去听听小动物们的音乐吧。   ⑴师幼共同欣赏音乐一遍,提问:孩子们,你们听出了有哪些小动物来了吗? 二出示图谱 到底今天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呢?请看我们的节目单。第一个为我们表演节目的是谁?(青蛙),对,是大嘴青蛙,那青蛙是怎么叫的?他要表演的节目是唱歌,他唱歌的节奏是怎么样的?   X XX︱X XX︱X XX︱X XX   第二个表演的是谁?(小黄鸡),对,小黄鸡的脚尖尖的最喜欢跳芭蕾舞了。他今天为我们表演的就是他最擅长的芭蕾舞,那他又是怎么跳的?   X X ︱X X ︱XX XX︱XX XX   第三个表演的是谁?(小孔雀),那小孔雀最漂亮的动作是什么?   X — ︱~~~︱X X︱X X   1. 看着图谱,听着音乐用拍手的方法进行演奏。   2. 引导幼儿用身体其他部位跟着音乐拍打节奏。 三幼儿学习初步按图谱进行乐器分配。 四让幼儿与老师合作将乐器与动物进行配对,并对其进行演奏练习。(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老师在旁帮助) 五尝试用多种乐器进行合奏。   ① 集体尝试演奏一遍(事先说清楚演奏规则) ② 交换乐器尝试演奏一遍。   六请小朋友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加入我们的森林音乐会。   七:活动结束   今天的森林音乐会非常成功,今天的演奏会到此结束,请小演奏家们谢幕(鞠躬),和咱们的客人老师们再见。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一)学习儿谣《石头》,掌握节奏。   (二)能大胆的用石头进行游戏造型。   (三)体验合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音乐CD、各种石子、布袋、各种材质的物体    三、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蝴蝶们一看到小蜜蜂,就急忙要将它赶走,因为小蜜蜂的刺又尖又硬。小石头来了,他要大家想想有谁能和小蜜蜂一起玩呢?……   2.请小朋友模仿石头作出僵硬的造型,教师推一推学生的身体,看看是否坚硬。    (二)学习童谣《石头》   1.软与硬的感触   2.闭目触摸:请幼儿将手放进布袋里触摸一样东西,并表述特征。   3.发表感受   4.教师请幼儿说说石头的功能。它们都可以做什么。   5.观察石头外形、练习堆叠。   (1)幼儿每人三颗石头:第一段语词“一颗石头当鸡蛋”放下一颗石头。“两颗石头来作伴”再放一颗石头,“三颗石头丢炸弹”丢石头炸弹在两颗石头中间,“再来一颗怎么办?”空手耸肩。   (2)第二段语词与第一段相反,逐一收石头。   (3)石头乐器:学生每人两颗石头一边念语词一边石头互相敲击演奏。    (三)创意石头造型   1.幼儿分成若干组围成小圈,模仿各种石头的样子   2.创作:选出小组长取石头,小组自由创作图案。   3.大家欣赏,教师点评。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7   《葡萄牙舞曲》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体验乐曲《葡萄牙舞曲》欢快跳跃的情绪。   2、通过节奏、故事和图形谱简单了解该曲子的音乐结构。   3、让幼儿感受友情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葡萄牙舞曲》、故事图片、图形谱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进教室围半圆坐好。   二、感受音乐。(放主旋律音乐一次)   三、听故事导入。   丫丫和哈哈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因为一些原因,哈哈在去年搬家了。丫丫非常想念哈哈,下个星期是哈哈的生日,于是丫丫决定去哈哈的新家给她庆生,于是他便带着礼物出发了。在出发之前啊,好朋友哈哈还给丫丫画了一副路线图,可是小迷糊丫丫看不太懂,让我们一起来帮丫丫看看那个的路线图,帮她找到哈哈家好不好啊?   四、分段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1、 出示丫丫走过路地全程图片,并开始放音乐,引导幼儿图形与音乐形成配合。   2、 丫丫是怎样走路的?请小朋友创编丫丫走路的动作。   听音乐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一部分音乐) ××××× ︱ ××××× ︱   3、出示两座山的图片。   教师提问:丫丫前面有几座山?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钻山洞了。   3、启发小朋友创编丫丫钻山洞的动作和左右看哈哈的动作。   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动作(钻山洞——望一望——钻山洞——望一望),教师示范动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   4、听音乐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做丫丫钻山洞和左右相互望一望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二部分音乐)   5、丫丫终于到了哈哈家,好朋友见了分外高兴,他们高兴的转起圈来,并说 丫   丫迎 你。教师引导小朋友一起说 丫丫欢迎 你,教小朋友打节奏。   五、听音乐完整地走图形谱、做律动和舞蹈。   1、 请小朋友听音乐看老师走图形谱,老师拿着丫丫的图片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 ∩ ⊙ ⊙   2、 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活动延伸   引导小朋友跟着音乐一起创编丫丫和哈哈见面时的动作。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应乐曲特定节奏:ta ta titi ta   2.尝试和老师一起学做小马的动作。    活动准备:   纱巾、图谱、铃鼓。    活动过程:    一、暖身   师生拍肢体问好    二、故事导入   从前,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有个很大的果园,在果园里种着好多果树,有橘子树、苹果树、香蕉树等等。这天,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有一个叫企企的男孩知道了,好想吃果园里的水果。你们听,他骑着小马踏上了去果园的路。   三、肢体律动   1.你们知道小马怎么走路的吗?还可以怎么走呢?   2.讨论走累了可以怎么休息。走累了,我们休息一下,我们休息可以怎么做呢?   a:学小马散步   b:擦汗、喝水   coda:数1 2 34 5    四、道具律动   1.引导幼儿用纱巾做骑马装。   你们看,知道我手上拿着是什么吗?这是马身上的绳子,拉着这绳子我们就可以骑马了。   2.用纱巾擦汗或用纱巾做水壶。   累了,我们用纱巾擦擦汗吧;   口渴了,还可以把它变成水壶喝水喽。   3.听音乐用道具律动   a:纱巾做骑马装   b:纱巾擦汗、纱巾水壶。   coda:数1 2 34 5    五、乐器表演:铃鼓   玩铃鼓,教师引导幼儿演奏铃鼓。   a:按拍上下摇奏   b:铃鼓戴头上(遮阳帽)。   coda:敲出ta ta titi ta

奥尔夫音乐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奥尔夫音乐教案(精选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应× × × O 的节奏,感受四分音符休止符,   2、皮质乐器音效探索与听辩;   3、感受利用肢体表现休止符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各五个,铃鼓人手一个,软垫人手一份,配套图片、CD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宝宝很乖的睡着了,小精灵想试试宝宝是不是真的睡着了,他演奏起了动动鼓……   二、音色听辩,暖身   1、完整欣赏儿谣一遍后提问   有哪些乐器?   2、介绍大鼓、小鼓、铃鼓及感知三种乐器的音色,并且为每种乐器制定一个动作。   3、第二遍欣赏儿谣,拍膝念语词一遍,“敲三下”时根据音色做指定动作。   4、音色听辩游戏   幼儿做睡着状,老师边问“小××小××睡着了没?”边用不同的鼓敲节奏。学生敲不同音色的鼓用指   定动作做回应“小××小××没睡着!”   三、感应× × × O 的节奏   1、肢体律动,感应节奏   (1)来了哪些动物呢?谁会学他们的叫声和动作?   (2) 配合语词,作出动物的动作,并将语词替换成动物的叫声,空拍处做不发声,躲起来状。   2、道具操作,感应节奏   (1)配合语词念儿谣,于“敲三下”时用正确的演奏方式,按节奏敲奏软垫,空拍时捂住软垫,做不出   声状。   大鼓:软垫直立,手臂敲奏   小鼓:软垫平放,双手轮奏   铃鼓:一手拿软垫一手拍奏   3、乐器演奏,感应节奏   分三种角色按语词节奏演奏三种鼓,空拍处抱住乐器。   四、皮质乐器音色探索   1、音色模拟与创编   人手一只铃鼓,师幼共同讨论如何模拟演奏出三种动物的叫声,幼儿创编出后教师进行总结。   2、根据上一环节中创编的音色为儿谣伴奏   老鼠:点点点——吱吱吱   花猫:抓抓抓——喵喵喵   小狗:搥搥搥——旺旺旺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应和听辨“短短长”的律动节奏;   2、乐意用肢体表示短短长的节奏;   活动准备: 飘带若干、图片、铃鼓一个、白板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三位小精灵送给国王的礼物国王可喜欢了,她吹起了大大小小的泡泡   二、感知“短短长”的律动节奏   1、徒手感知   师:我们一起来吹一个小小的泡泡,再来一个小小的,最后来个大大的。   (教师用泡泡的大小来表示“短短长”的节奏,反复进行几次)   2、配合音乐,肢体感知   (1)配合音乐再吹“小小大”的泡泡   (2)视觉感知“短短长”的节奏(教师随音乐在白板上画出“短长”线条,幼儿用手指指)   (3)肢体创编   教师激发幼儿利用肢体各部位表示短短长,叫根据具体情况重复数变   (4)全体幼儿在活动区域内随意根据音乐表现“短短长”的节奏。   (5)合作表示肢体的“短短长”   幼儿两两合作,互相在肢体上画出“短短长”   三、道具感知“短短长”的律动节奏   师:漂亮的彩带也一起来庆祝国王的生日   每位幼儿持一根飘带,随音乐在空中画出“短长长”的节奏,其余音乐处随意旋转飘带。   (1)教师与一位幼儿示范一次   (2)全体幼儿一起操作   四、听辨乐器演奏的“短长长”节奏   1、教师出示乐器,利用两种演奏方式(敲奏、摇奏)表示短音和长音   2、请幼儿听辨短音和长音,并且用肢体表示   3、教师利用乐器演奏各种长短节奏组合,幼儿用手指在空中描画音值,并念出其长短节奏组合。   五、导出活动   播放音乐做肢体律动,走出教室。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听辨一种声音的音源;   2、增强幼儿听辨音色的能力   活动准备:碟片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   带领幼儿一起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让幼儿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   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以前都玩过哪些游戏?带领幼儿一起回忆,让幼儿对自己所玩的游戏能够有更深层的认识;   (2)、我们所玩的游戏都分别叫什么名字呢?(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来)如:捉迷藏、抢椅子……   同时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想到的这些游戏的玩法也告诉我们,对于能够大胆说出来的小朋友,教师应表示认可,给予鼓励。   2、对我们刚才回忆到了我们以前所玩的游戏中,捉迷藏,通常我们所玩的过程中,都是一个人藏起来,而另一个人去找,今天我们换一种方式,我们把一个小朋友的眼睛蒙起来,让他去抓他身边的伙伴。   3、规则:   (1)、教师播放出音乐《听》,先让幼儿听音乐,感受其中的节奏;   (2)、教师出示铃鼓,将一名幼儿的眼睛蒙上,其余的幼儿都围在他的周围,教师在不同的位置拍打铃鼓,让蒙眼的幼儿听随声音的方向去抓身边的小朋友,鼓励每位幼儿都参与游戏中去,反复练习,互换游戏角色,感觉其中的乐趣。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4   活动过程:   一、 进入活动室。音乐《呼噜呼噜清洁歌》   师:跟着老师来跳个舞吧!   二、 故事引入,出示小花猫图片   师:咦!这是谁呀?(出示小花猫)河马医生送给小花猫一瓶神奇的沐浴乳,小花猫每天都用它来洗澡,现在爱洗澡的小花猫变得越来越漂亮了,而且也变爱清洁讲卫生啦!   三、欣赏乐曲,了解曲式、   1、欣赏乐曲,教师手指图谱,引导幼儿了解曲式。   2、引导幼儿知道本首曲子的曲式是ABABA的形式。   3、欣赏A段,感受A段有什么感觉?   4、欣赏B段,感受B段又有什么感觉?   5、感受颤音以及用肢体表现颤音。   四、观察图片,模仿、创编洗澡动作   1、欣赏音乐,教师依据乐句出示图片   2、 模仿并创编动作   A段里小花猫做了什么动作   B 段里小花猫做了什么动作   3、暖身操   A 段:拍的感应(肢体各部位做各种洗澡的动作)   B段:颤音感应(肢体不同部位抖动)   五、洗澡时间   1、请幼儿拿洗澡工具,围成大浴缸   2、商量道具乐器(洗澡用品)的合理使用   3、铃鼓   A段舀水:拍的感应(铃鼓当脸盆舀水,不同方位)   B段洒水:颤音感应(铃鼓举高摇晃洒水)   4、刺刺球、水袖   A段:拍的感应(刺刺球在身上擦)   B段:颤音感应(大面积用力擦)   5、 创意想象   还有什么乐器或道具可以拿来当作洗澡工具   请学生发明,并配合音乐设计动作   六、 四拍顽固伴奏   老师翻拍《创意游戏节奏卡》,学生手持不同乐器作敲奏   *A段:顽固伴奏(敲奏四拍顽固伴奏型)   *B段:交换乐器(乐器互相交换)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通过图谱、肢体动作、道具来感应乐曲曲式,理解颤音的特点。   2、鼓励幼儿创编各种洗澡动作,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乐曲图谱,A、B段字卡,小花猫洗澡图片5张,CD碟   2、 道具:铃鼓、木鱼(各分成幼儿人数的一半),小软球、水袖、沙球、小方巾(用篮子装着、人手一份)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这首乐曲改编自《王老先生有块地》,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咿呀咿呀哟”乐句反复出现,此活动重在让幼儿学会辨别该句的节奏,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乐曲,演奏中注重培养大班幼儿的分工、合作意识。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欣赏、熟悉乐曲,然后师幼共同观察图谱,让孩子比较自主的学习表现曲目的"节奏,进行小小的律动,最后通过奥尔夫乐器演奏曲目,达到全班幼儿分工、合作演奏的目的。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活动设计上,教师力求让幼儿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充分辨识固定乐句,充分感受音乐节奏,并借助模仿动物,身体小律动等方法帮助幼儿反复体验、感受音乐的性质,从而体现“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特点,创编歌词。   2、辨别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和乐器表现节奏“XX XX |X—|”。   3、提高观察图谱,分工、合作演奏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咿呀咿呀哟》音乐。   2、节奏图,完整图谱、水彩笔一支。   3、手摇铃、打棒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律动   随音乐《咿呀咿呀哟》进场   师:春天来了,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小草小花都发芽了,让我们去森林里快乐的玩耍吧!   二、倾听音乐   师:今天我们来到了大森林里,可是这儿怎么一个小动物都没有啊?哦!原来它们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藏在了这首好听的音乐中,我们再来听一听都有谁?   师:音乐里都有谁?   这段音乐里藏了这么多动物,你们的耳朵真灵!   三、感受音乐   (一)节奏练习   1、师:除了动物的叫声以外,老师还发现这段音乐里有一句话特别有趣,谁刚才听出来了?   师:原来是“咿呀咿呀哟”,你们听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觉得你们很聪明,要考一考你们,(出示节奏卡),看谁能用小手拍出这个节奏?”(师幼一起拍一拍,学一学)。   2、师:老师还把音乐里的小羊请了过来,它要和你们打招呼:“我是一只小小羊,咩咩咩咩咩。”请你也做一种小动物,像小羊这样用叫声给大家打招呼。(鼓励幼儿创编歌词)   (二)根据图谱寻找固定的乐句出现的规律。   1、师:你们唱的这么好,小动物就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请你们仔细看看这幅图谱,我们跟着音乐找找“咿呀咿呀哟”,找到了要像刚才一样拍拍小手哟。(教师随音乐用笔沿线描画,在乐句“咿呀咿呀哟”出现时,用明显的摆动动作画出锯齿线,以突出乐句和音乐节奏)。   2、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师:原来“咿呀咿呀呦”会和我们捉迷藏,它不是每一个乐句都出来的,图谱里的哪一部分表示“咿呀咿呀哟”呢。(师幼共同认识图谱,比如锯齿线是为了突出节奏,有的地方是在休息),让我们再来跟着音乐听一听,找一找吧,师幼共同跟着音乐律动。   师:听到“咿呀咿呀呦”时除了刚才的动作,你还想用什么动作表示呢?   你们想到了这么多动作,那我们这次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表演这段音乐。(再次欣赏音乐,幼儿离开位置,自由起舞,师幼一同自由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动作,也可以是各种不同小动物的形象动作)。   四、乐器演奏。   师:大家表现的都很棒,现在森林里决定举办一次演奏会,请你们做小小演奏家,我们先来把我们的乐器宝贝请出来。   (出示打棒,手摇铃,教师简单介绍,请幼儿学习演奏“咿呀咿呀哟”的节奏)   师:第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演奏一次,我拿打棒,和拿打棒的小朋友一起来演奏“咿呀咿呀哟”前面的节奏,“咿呀咿呀哟”的时候请你们来演奏。(提醒幼儿有的地方是休息的,及时鼓励幼儿)   师:互换乐器,请小朋友自己做自己的小主人,看着图谱来演奏这段音乐,拿打棒的小朋友先打前面的节奏,手摇铃的小朋友演奏“咿呀咿呀哟”,如果没有轮到你,那么你的小乐器是休息的,小耳朵仔细听,我们来试一次。(教师根据图谱,引导幼儿演奏)   五、结束环节   师:你们都是很能干的小小演奏家,合作的这么好!演奏会结束了,现在我们要做动物园里的小兔子,回家休息了,全体起立,小兔子们竖起自己的耳朵,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蹦蹦跳跳回家吧,教师收乐器,活动自然结束。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听辨声音的长、短。   2、让幼儿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3、会用肢体语言或乐器,表现声音的长短变化,体验声音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有趣的声音》、《火车开啦》。   2、图谱。   3、乐器。   活动过程:   一、声音游戏。   1、在音乐《火车开啦》中,和幼儿玩"开火车"游戏,让幼儿说说:到站时,听到了什么声音?火车开动时是什么声音?说出哪个声音长(短)?   有哪些小动物来了?让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然后模仿叫声及动作。如:。   (小小猫;喵 - 小狗:汪汪 汪汪)让幼儿说出谁的声音长(短)?   小羊:咩 -咩- 小鸡:叽叽 叽叽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并模仿,知道谁的声音长(短)?   (启发:动物园里、大街上、厨房里、天空中------4---5人)   二、肢体游戏。   1、听音乐《有趣的声音》,鼓励幼儿模仿音效,让幼儿说出听到了哪些声音,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2、小结:我们生活中的声音,有长也有短,老师用一根长纸条表示长音,如:喵-;把这根长纸条剪成两段,就变成两个短音,如:汪汪;出示纸条,让幼儿形象理解。   3、启发幼儿用肢体表现长短不同的声音,如:长音,伸长手臂;短音时,握拳手臂收回。   4、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演奏声音的长短节奏。如:拍手、踏脚、摇头-----   三、节奏游戏。   1、认识乐器:三角铁、木鱼,知道名称和用法。   2、让幼儿用自己手里的乐器敲出声音,说出是长音还是短音。   3、出示节奏谱《不一样的声音》,a组幼儿用三角铁演奏长音,b组幼儿用身体动作(拍手、踏脚----)演奏短音。然后b组幼儿用木鱼演奏短音,a组幼儿用身体动作(踏脚、开枪、敲鼓---)演奏短音。   4、a、b组看图谱分段演奏。   四、活动小结。   我们周围有许多长短不同的声音,音乐就是由很多长短不同声音组成的。   开火车出教室,去寻找外面不一样的声音。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律动游戏,感应AB曲式和高低问答句。   2、初步学习顽固伴奏xxxx   3、体验营地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以及集体搭帐篷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一张、桌布、CD、呼啦圈   三、活动过程:   1、以《小松鼠进行曲》进场。   2、节奏问好。   3、故事导入:   宝宝跟着爸爸妈妈到郊外野营,第一次野营,宝宝觉得好新鲜… … (音乐)   4、律动游戏——营地活动   1)宝宝的小手(小脚)会唱歌:(xxx*)我们去野营,一起搭帐篷… …   2)音乐律动——搭帐篷   A段:边念语词,边做钉钉子状。   B段:用肢体感应高低问答句。(噜噜噜噜放低低,啦啦啦啦举高高)   3)听音乐进行搭帐篷游戏   教师先配班教师给幼儿做示范   A段:用脚踏出顽固伴奏(可以根据情况走动)   B段:1 3 2 1放低低,6 6 5 3举高高   幼儿分组进行游戏   4)最后请全体幼儿一起围着桌布进行搭帐篷游戏。(游戏中注意幼儿安全)   5、结束游戏《小松鼠进行曲》   宝宝们可真是能干,搭了这么漂亮的帐篷,星星来的小天使知道宝宝很辛苦给宝宝们准备了好喝的白开水,我们踏着整齐的队伍一起去喝水了。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和即兴舞蹈,体验乐曲《葡萄牙舞》欢快跳跃的情绪。   2、通过故事和图形谱,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3、让幼儿感受乐于助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葡萄牙舞》、丫丫和哈哈的图片、黑板、图形谱   活动过程:   一、用孩子的名字配上声势律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二、感受音乐。(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1、欣赏音乐。   提问: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听音乐时你想到了什么?   2、即兴舞蹈。(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师;请你边听音乐边把你想到的东西跳出来。   三、听故事。   有个小朋友叫丫丫,(出示丫丫的图片)她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叫哈哈,丫丫和哈哈这两个好朋友每天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饭,还一起睡觉呢!有一天,丫丫找不到哈哈了,哈哈到哪里了呢?正在丫丫着急的时候,来了一个老婆婆,她告诉丫丫知道哈哈去了哪里。原来丫丫到一个国家去玩,她迷路了,找不到回来的路,回不来啦!丫丫跟老婆婆说:“我要去找丫丫,我要到那个国家去。”婆婆说:“这个国家很远,只能走路去,还要钻山洞。还有那个国家的是房子都很奇怪的,你到了就知道了!”丫丫说:“再远我也要去。”婆婆就告诉了丫丫怎么去,丫丫出发了。   四、分段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1、 出示两段纸做的道路的图片。   教师提问:丫丫出发了,丫丫走了多远,请小朋友把手指伸出来一起帮她数数?   教师拿着丫丫的图片在图形谱上走八下,教师告诉小朋友:丫丫走了800里,还要继续走,又接着走了800里。   2、 拉拉是怎样走路的?请小朋友创编丫丫走路的动作。   听音乐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一部分音乐)   3、出示两座山的图片。   教师提问:丫丫前面有几座山?(两座山,过一座山还要走一 段   路。) 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钻山洞了。   3、启发小朋友创编丫丫钻山洞的动作和走路的动作。   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动作(钻山洞——走路——钻山洞——走路),教师示范动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   4、听音乐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做丫丫钻山洞和从山洞出来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二部分音乐)   5、丫丫终于到了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欢迎丫丫到他们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说了句话欢迎丫丫,你们猜说的什么呢?   这句话就是: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节奏为(欢迎 你—︳欢迎 你——︳欢迎 你—︳欢迎 你——)这个国家的人很热情,还做了动作表示欢迎,按节奏拍手。   教师带小朋友根据节奏拍手并说欢迎词。   6、丫丫进了这个国家的人家里去做客,她发现这个国家的房子很奇怪,房子的门很矮,要钻进去,钻进去之后又发现房子里面很大,很高。   (出示房屋的图片)   7、请小朋友创编丫丫钻进房子和在房子里走路的动作。   教师示范动作(钻门——走路——钻门——走路),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   五、听音乐完整地走图形谱、做律动和舞蹈。   1、 请小朋友听音乐看老师走图形谱,老师拿着丫丫的图片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2、 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3、 老师带小朋友站在原地做律动。(加上丫丫走路的动作和钻山洞、钻 门的动作)(放第主旋律音乐两次)   4、课室内放有用积木搭成的山洞和门,孩子在教师的带领下听音乐舞蹈。使舞蹈具有流动感。(放完整音乐)   5、渗透德育教育。   最后在一个门里终于找到了哈哈,大家一起叫“哈哈!”教师提问:丫丫很艰难才找到哈哈,哈哈应该说什么?我们应该向丫丫学习什么?教育小朋友们要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葡萄牙舞》全曲是由一个旋律回旋重复了8次组成。旋律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两句相同的乐句组成,沉稳而又欢快,象士兵在行走,每一个乐句的旋律走向成直线形,两句旋律线象两条宽宽的道路。第二部分也是由两句基本相同的乐句组成,急促而欢快,每个乐句感觉前两拍象人蹲着在钻山洞,后两拍象人站起来昂首挺胸走路。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开车歌》   2、分辨行进与停止的交通信号并做相应的动作。   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CD《开车歌》,红色、绿色交通灯纸模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和幼儿讨论有关交通信号灯的作用,请幼儿自由表达想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汽车遇到红灯时,该怎么做?(红灯停,绿灯行)   2、小朋友在过人行道时,该怎么做?(红灯停,绿灯行)   二、播放CD,请幼儿倾听并学唱歌曲。   1、你听到了什么?(叭叭叭,汽车开来了)   2、看见红灯怎么样?看见绿灯怎么样?   三、反复学习歌曲。   四、游戏:请幼儿扮演汽车司机,教师扮演交通警察,幼儿伴随音乐开车子,并根据教师出示的交通灯颜色决定行进还是停止。   1、请幼儿扮演小司机,并说说自己开的是什么车?   2、你开的什么车?(鼓励幼儿想象并说出自己喜欢开的车)   3、请幼儿从教室的某一处出发,沿着一条路线前进,教师同时播放音乐。   4、教师说“红灯”,并出示红色纸模,幼儿原地踏步,停止前进;直到教师说“绿灯”并出示绿色纸模,幼儿再开始继续前进。   五、活动延伸   幼儿到户外,自由组合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1、由于在活动前做了较好的准备,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习和练习歌曲,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还能根据歌曲与游戏的指示做出停止、前进的动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2、由于幼儿较多,在游戏室内奔跑不开,临时做了游戏的调整,将孩子们以组别编号,模仿车辆限号进行分组游戏,但是由于孩子们没有这样的经验积累,同时,小班孩子对数字的理解有差别,所以大部分孩子不能理解限号行驶的游戏规定,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巩固与练习,这也是大班额下幼儿分组游戏的一种方法。

奥尔夫音乐亲子课程

Ⅰ 0-6岁教学方式和理念 蒙氏教育、奥尔夫音乐、感觉统合、亲子课程、乐高课程、妙事多课程、迪士尼早教课程名目繁多,每个孩子与众不同,身为父母要融会贯通早教的优良理念,为自己的孩子量身定制一套教导方案,因材施教。 Ⅱ 奥尔夫音乐特色教育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音乐专业委员会会员陈持 爱慧在自闭症儿童训练中科学灵活地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最优秀的音乐教育法之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是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本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象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入本 4.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 奥尔夫音乐对自闭症儿童的作用 1.培养自闭症儿童对音乐的兴趣 奥尔夫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这就吸引了自闭症儿童参加进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实地演习。比如老师教一首歌谣“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脚底下。”前两句老师从低音唱到高音,后两句从高音唱到低音,动作则是人坐在地板上,腿屈膝掌平放在地,双手从脚下随着歌声向上做爬的动作,当唱到爬到头顶上时,手正好到达头顶。唱下一句时,手又从头顶爬到脚下。这种一边唱一边做动作的方法,让孩子用身体动作理解了高音、低音。 在教学中,还配合了奥尔夫乐器的使用。奥尔夫乐器比较容易操作。比如鼓、木琴、响板等。这些乐器不强调过多的技巧,只要在老师的启发下,自闭症儿童就可有节奏地敲击,演奏音乐,使自闭症儿童很容易喜欢音乐。 2.培养自闭症儿童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 由于在上课时,自闭症儿童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了自闭症儿童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自闭症儿童注意力集中,学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 3.培养自闭症儿童的听力 自闭症孩子常常存在听力异常的情况,2—6岁是自闭症孩子听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听力能力直接关系到自闭症孩子的认知理解与语言能力。这个时期让他们多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节奏,有助于听力的发展。奥尔夫丰富多样的乐器(包括儿童自己将身体作为乐器、以及生活中的锅碗瓢盆筷子等许多生活用品均可成为乐器)有助于加强对自闭症儿童的听觉、感官 *** ,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 4.培养自闭症儿童的情感 由于这种亲子课程轻松、愉快。有助于自闭症孩子加深对家人的情感,增加对集体的参与意识。 5.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 在学习奥尔夫的过程中,配合了演奏乐器、舞蹈,有时还可以放一段音乐,用图画来表示音乐,比如当听到流水潺潺的声音时,自闭症儿童可能画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听到海浪的声音时,可能画一条此起彼伏地线。在动听的音乐中更有利于训练自然发音和语言表达。 总之,奥尔夫音乐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学习了音乐,更是通过音乐,开发了自闭症孩子多方面的能力,挖掘了孩子的潜能,有助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 Ⅲ 上海哪些早教中心有奥尔夫音乐课程 好多早教机构好象都有吧,我知道的是我家博雅她们幼儿园的亲子部有这个奥乐夫音乐的班 Ⅳ 奥尔夫音乐教育、蒙台梭利理论,多元智能教育 有实践经验的家长能给介绍一下吗还有婴儿手语,有意义吗导语:父母在为宝宝选择早教机构的时候,经常为选择哪家早教机构更适合自己的宝宝而苦恼,因为众多的早教机构各有各的特色,家长可以了解之后,根据自家的情况进行选择。现将目前主流的九大早教机构的各自特色罗列如下,内容是综合了各早教机构自身的介绍和用户们的反馈意见,供广大幼儿家长参考。 1、金宝贝 来自美国的早教品牌,母公司为美国上市公司。 特色:全套美国教学理念及教程,系统全面,主要课程为育乐、音乐、艺术,其中主打的课程为育乐课和音乐课,由于资金实力雄厚,所以硬件设施齐全,育乐课主要靠硬件和场地空间,这是别的早教机构无法相比的,音乐课主要以体验各种音乐风格为主。金宝贝主打洋品牌,确实也是货真价实的洋品牌,老师主要是外语院校毕业的,英文基础都很好。金宝贝的早教中心单店面积都很大,装修花费不少。 欠缺:因为是洋品牌,所以价格不菲,应该算是目前最贵的早教机构,而且由于是全套的美国教程,所以教师授课也全部是英语,很多本地的家长无法完全配合与融入,比较适合海外归来,或外语比较好的家长。 2、红黄蓝 本土早教机构中,创立时间较早的品牌。红黄蓝前身是做翻斗乐乐园起家,后引进亲子园项目,目前除各地开设亲子园提供早教服务外,还开设幼儿园,逐渐成为一家大型综合性幼教企业。 特色:红黄蓝亲子园的单店规模以及店铺数量足以和洋品牌金宝贝抗衡,硬件设施虽然偏本土化,但是也很丰富,足够满足孩子的需求。红黄蓝的早教课程名目比较多,主要为亲子课程、音乐课程、语言课程、思维课程。其中主要的课程都是与其他专业机构合作,由第三方提供教学体系及教程。红黄蓝的亲子园实际上是综合了一些品牌早教课程的平台,其价格属于中等。优势在于门店的经营。 欠缺:缺乏自有的课程,教学上对其他专业机构依赖性高一些。 3、东方爱婴 也是本土早教机构中创立时间比较早的一家,可以说是从规模上目前唯一可以和红黄蓝抗衡的一家本土早教机构。特色:分店网点多,覆盖面广,课程从孕期就开始涵盖,主要课程为孕育课程、母婴课程、探索课程、音乐课程、艺术课程等。其探索课程和金宝贝的育乐课基本相似,主要是利用器械让孩子在游戏时锻炼成长,红黄蓝的亲子课程也基本是同样的内容。其音乐课程也是使用的第三方的课程。总体来说,东方爱婴与红黄蓝有很多相似之处,属于同类型的早教机构,但收费更加便宜一些。 欠缺:和红黄蓝的欠缺也基本一致。 4、奥尔夫 严格意义上说,奥尔夫不是一个早教机构,它是以德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命名的一套音乐教学体系,目前国内有一些机构获得了国外奥尔夫机构的授权,在国内开展培训教师、推广奥尔夫教学法的工作,其中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是一个最重要的培训机构。很多接受了他们培训的个人或单位,再各自开业招生,办各种奥尔夫班,有点类似小学生上的奥数班的模式。 特色:奥尔夫理论是一个非常完善的理论,其表现形式主要为节奏和打击乐,自己有一套专用的教具,目前国内的奥尔夫培训基本就是教授如何使用这些教具。 欠缺:由于奥尔夫体系不是由一个统一的机构推广,所以鱼龙混杂,各地开办奥尔夫班的很多,无法衡量教学标准,奥尔夫先生早已去世,他创立奥尔夫的本意是希望各国教师根据本国的实际,在奥尔夫的体系上开发出适合本国使用的课程,而目前中国本土的培训机构由于能力所限,很难在奥尔夫理论的基础上开发出自己课程,更多的只是靠现有的奥尔夫教具使用法来开发课程,最终变成了一个以教具为核心的课程。应当说,目前能真正领会奥尔夫体系精华,并开发出高质量早教课程的机构很少。更多的是只徒有其表,缺乏内在实质的内容。 5、妙事多 妙事多实际上是个由台湾人创立的教材研发机构,针对各早教机构和幼儿园推销其开发出来的音乐早教课件。 特色:主要产品为借鉴蒙台梭利,奥尔夫等成熟教育体系而制作出来的名为“音乐花园”的课程。妙事多为各个早教机构提供拿来就能用的课件,自己并不开办具体的早教教学点,很多没有独立开发音乐课程能力的早教机构和幼儿园,都选择使用妙事多的课程,比如红黄蓝、东方爱婴、亿婴天使等早教机构的音乐课,实际上用的就是妙事多的课程,这些早教机构经过妙事多授权,开设音乐花园课程,作为自己早教机构的音乐课。 欠缺:课程开发流程不透明,据了解是台湾的团队在中国大陆研发的,但是对外宣传是来自美国的,其开发团队的专业性不好判断,但从其具体课件的制作上看,水准低于金宝贝的纯美式课件。 6、亿婴天使 亿婴天使也是类似于红黄蓝、东方爱婴这样的本土早教机构,创始人18岁时曾担任过儿童节目的主持人,后留学回国后,于2006年创办亿婴天使早教机构。 特色:其课程安排与红黄蓝、东方爱婴类似,只是多一个胎教音乐课,其音乐课程也是使用的妙事多课程。 欠缺:缺乏独特性和自主课程,和红黄蓝、东方爱婴类似。 7、哆发啦音乐早教 以音乐为主要手段的早教机构,由著名音乐人谷峰及其他顶级职业音乐人、幼教专家创办。 特色:理念新颖,是一套基于中国现状而研发的综合音乐感课程,特别强调心理、性格及感觉方面的训练,其理念为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感觉诞生了,其他心理现象就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没有感觉就没有其他一切心理现象。哆发啦的音乐早教课程给儿童近百种感觉 *** ,是以赋予孩子感觉为前提的音乐教育,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由儿童教育专家、大牌音乐人共同研发的音乐早教课程,研发团队实力强大,其在音乐方面的专业性和独特的教育方法是最大亮点。 欠缺:也许是因为由音乐专业人士创办的机构,似乎好像不太注重市场运营,授课点非常少。 8、创意宝贝 以美术为主要手段的早教机构,源于韩国。 特色:自有的教学体系与理念,强调让孩子们在立体创意空间及美术游戏中感知事物,体验探索。 欠缺:也许是扩张过快,各加盟分店的管理水平不一。 9、英贝早教 借鉴英式早教模式创立的本土早教机构。 特色:单店投入成本大,设施齐全,类似于金宝贝,课程设置和模式也基本与金宝贝相同,英贝的成长课对应金宝贝的育乐课,英贝的音乐课也和金宝贝的音乐课类似,主要内容为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其最具特色的课程为私教课,这是其他早教中心没有的。 欠缺:与金宝贝、红黄蓝等其他早教机构的差异性不大,欠缺独特的课程。主要还是以规模,硬件取胜。 目前各早教中心的课程主要分为三类: 1、成长类课程(游戏、爬行等促进身体成长); 2、音乐课; 3、艺术课(美术课)。目前的早教机构也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为以开设早教中心、店铺经营为主的综合性早教中心,比如金宝贝、红黄蓝、东方爱婴、亿婴东方、英贝1+1等,这种早教中心大多面积大,硬件设施丰富,其中大多为加盟店。除金宝贝外,大多缺乏自主的课程,使得象音乐、美术类课程的专业性支持不够。此类早教机构更适合孩子身体方面的发展。 2、以某一专项为主的早教机构,比如以音乐为主的哆发啦音乐早教、以美术课程为主的创意宝贝早教,这类早教机构都有自己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专业性较高,但是一般不设置综合性早教中心所拥有的一些游戏设施。此类早教机构更适合孩子心智的发展。 3、以培训早教机构及教师为主的早教课程研发机构,比如奥尔夫、妙事多,这类机构一般不直接招收幼儿,更多的是面向早教机构、幼儿园、幼教老师等进行培训、授权,取得授权的单位和个人再使用该机构的课程面向社会办班、招生。 Ⅳ 有谁知3岁孩子奥尔夫音乐怎么教的 3岁的奥尔夫音乐课在业内称为亲子音乐,就是课堂上由教师引导家长与宝宝通过音乐方式交流与互动.通常在早教中心开展的比较广泛,我不知道你的奥尔夫教学经验有多少,只能先解答你提的几个问题.1 怎么教 3岁基本以感统训练为主,如身体触觉、平衡觉等感觉系统,你要先弄明白奥尔夫教什么内容,参考第2条, 2 从何教起 如果你经验还不是很多,那你首先做的不是从何教,而是你从何开始学开始做准备.1从观摩开始,我推荐的课例里面有VCD,或者直接去听一次课,你会大概明白奥尔夫亲子课到底都有哪些人在参与,都需要做什么,你要仔细看老师从头到尾都在干什么,语言多还是动作多等等.2模仿 选一个最简单的课例去跟碟模仿,最好是语言,动作都要一致,不要不屑做,因为这些课例虽不是最完美的,但却是规范的,在你模仿的过程中你会有很大的收获,你会判断自己教学能力,哪些环节驾驭起来困难,哪些环节容易操作,在以后选用课例取长补短.3演练 当你能利用20到30分钟顺畅模拟一堂音乐课,那就进入演练环节,可以先对着镜子,达到流畅的程度,就可以邀请你认识的朋友或小孩,一个扮演家长,若没有小孩子可用玩偶代替.把以上3点先巩固好,再开始教的步骤. 教材参考1陈淑宜:奥尔夫音乐亲子教学实用课例精选/适合1-2岁,此课例配有(3个VCD+1个CD)2陈淑宜奥尔夫音乐亲子教学:适合2-3岁3陈蓉的《从头到脚玩音乐》如果你有选好的课例或者别的问题,再给您详细解答吧.. </SPAN> Ⅵ 我是在幼儿园工作的老师,我想学学奥尔夫音乐和亲子课沈阳有培训班吗你可以到沈阳师联艺术幼师培训学校和平校区,学校针对在职幼儿园教师及园长开设的短期幼教课程进修班。奥尔夫和亲子讲得都非常棒~你可以去听听。 Ⅶ 6-12个月亲子课音乐游戏亲子活动 教案(9~12个月) 第一次活动 活动目的: 1、 练习二指对捏,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2、 初步感知手的用途,对音乐活动有兴趣; 3、 锻炼宝宝的四肢协调能力,练习正确的爬行姿势; 活动准备: 小木珠、篮子、音乐《手心手背》感统教具,爬行障碍物 活动安排: 认知活动:《捡果子》 音乐活动:《手心手背》 感统训练《小猴摘桃》 活动过程: 1、 老师在教室地板上散落放置一些小木珠,引导宝宝能主动将木珠捡到指定篮子里。 2、 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区分手心手背,并跟随音乐做动作。 3、 老师在教室设置障碍物,如斜坡、万象山洞、请家长带着宝宝去摘桃子。在教室一面墙上挂满仿真桃子,让幼儿摘桃子送回家。摘和送都要通过障碍物。 活动目的: 1、 引导宝宝用手指开盒取物,发展手部肌能; 2、 感知音乐节奏,能有意识的跟着音乐做动作; 3、 锻炼爬行能力,发展四肢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各式各样的纸质盒子,例如药盒;小铃铛;歌曲《快乐歌》各种幼儿玩具; 活动安排: 认知活动: 《开盒取物》 音乐活动:《快乐歌》 感统训练:《爬过去拿玩具》 活动过程: 1、 老师将小铃铛放入纸盒内盖好,用手摇盒子,发出响声,吸引宝宝注意力,让宝宝观察老师用手指打开盒子取出铃铛。 2、 主配教做音乐游戏,当主教老师唱到什么,配教老师就做动作,如:“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怕手。”配教就拍拍手··· 3、 将玩具摆放在教室的一端,吸引宝宝爬过去拿玩具。 活动目的: 1、 引导宝宝自己拧瓶盖,锻炼手腕灵活性; 2、 初步认识乐器,跟着音乐摇手铃; 3、 锻炼宝宝腿部力量,学走路; 活动准备:矿泉水瓶、节奏乐、手铃、长棒、玩具 活动安排: 认知活动:《拧瓶盖》 音乐活动:《听音乐摇手铃》 感统训练:《牵棍走》 活动过程: 1、 老师示范用手指拧瓶盖,瓶盖开启后,再将瓶盖与瓶口对准,将瓶盖拧紧。 2、 老师介绍手铃,示范怎样发出声音。然后加上欢快的节奏乐,摇手铃。 3、 主配教配合,主教老师牵着长棒的一端,配教老师牵着另一端,围绕教室走一圈。然后请家长带着宝宝练习。 Ⅷ 请各位帮忙找找,亲子课、蒙氏课、奥尔夫音乐 这方面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