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律铭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贝律铭的妻子—卢爱玲

2019年5月,贝聿铭被新华社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曾获得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新馆等。 很少有人说起贝聿铭的妻子卢爱玲。只有贝聿铭家经常说。 贝聿铭每次提起他的母亲都是深情而难过的,13岁的时候,他就失去他的母亲。 但幸运的是21岁时,他在纽约的火车站里遇上了卢爱玲,卢爱玲正要去卫斯理学院学习风景园林。四年后两人结婚了。历史上常常是宏观论,但背后的细节往往才是破局的关键。 比如贝聿铭开始进入美国的主流建筑圈是因为在哈佛成为了格罗皮乌斯的学生,同时还结识了约翰逊这样的同窗。而贝聿铭能够去格罗皮乌斯那里,是卢爱玲的社交能力帮他争取到了机会。贝聿铭是个沉稳从容的人,而卢爱玲是个活泼开朗且很有艺术气息的人,她使得贝聿铭在很多社交场合里更加自如。贝聿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卢爱玲的牺牲和参与。 卢爱玲放弃了哈佛大学的学习,帮贝聿铭更加全心地投入工作。他们也一直都是职业上的同路人。 卢爱玲几十年默默做着幕后英雄,助丈夫成功,育儿女成才,无论你翻找报章,还是搜遍网络,关于卢爱玲的记录均是只言片语。她低调为人,踏实做事,她是一位行事谨慎的女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人似乎是另一个平行世界的梁思成和林徽因。他们的妻子都最重要的助力,她们甚至牺牲了自己的梦想和可能达到的成就来成全他们的梦想。

狮子林和贝律铭有什么关系?

“狮子林”是贝家祖宅。贝聿铭1917年生于广州,年少时光多在香港和上海度过。贝家早在明朝已是在苏州经营中医药的大户,到了清末民初又开始涉足金融业。父亲贝祖贻为银行家,1919年到香港创办中国银行香港分行。苏州知名园林“狮子林”是贝家祖宅,小时的贝聿铭通常会在暑假回去居住。穿梭在亭台、回廊、奇石和竹林之间,“狮子林”赋予了他对建筑最初的审美和灵感。随家人搬到上海居住后,贝聿铭见证了上海国际饭店的拔地而起。他曾告诉媒体:“我被它(上海国际饭店)的高度深深地吸引了,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想做建筑师。”扩展资料:贝律铭的创造杰作:由于主持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和肯尼迪图书馆等知名建筑的设计,贝聿铭于1983年获得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大奖评委会认为,贝聿铭的建筑体现了对现代主义的信仰,并因精妙的细节、抒情性和美感而被赋予人性化特色。令贝聿铭更加声名远扬的是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卢浮宫入口处现代主义风格的玻璃金字塔,被公认是贝聿铭的代表作之一,是法国首都巴黎的地标景点。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世界建筑史上的华人之光

设计师贝律铭是哪里人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艺术特点光线特点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玻璃钢材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自然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倾泻到室内,给室内的一切带来温暖和灵动之感,网状钢材不仅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巧用混凝贝氏注重于混凝土的研究, 挖掘它的受力特征与视觉表现力, 在建筑设计中将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 忠实于材料的质感表现力, 从而将对混凝土的应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作品中, 时常可以看到其充分利用混凝土可塑性的特点, 做出富有雕塑感的螺旋楼梯。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伊弗森美术馆内庭的螺旋梯,我们完全可以将之视为一座可以供人上下行走的雕塑。贝还在埃佛森美术馆、达拉斯市政厅建筑中充分展示了混凝土适于悬挑的力学性能。几何构造贝聿铭在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构成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如果说密斯、柯布西耶在提炼几何性上作出了成绩的话, 那么贝聿铭则在继承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础上丰富了几何构成, 从而为流于僵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开拓了新的道路。贝以他丰富多彩的建筑作品, 向人们表明, 现代主义仍是有活力的, 它决不是一种机械主义, 而是同样可以呈现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

狮子林和贝律铭有什么关系?

因为贝聿铭的祖辈是苏州望族,并且童年时在家族狮子林度过一段时光,又因为贝聿铭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所以请他来设计苏州博物馆。公元1917年,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贝聿铭的叔父)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花80万银元,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整修新增了部分景点,并冠以“狮子林”旧名,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城。扩展资料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着贝聿铭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聿铭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帷在手法上更着重再自然光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贝聿铭

贝律铭设计的建筑物有哪些?

一、卢浮宫金字塔卢浮宫金字塔位于巴黎卢浮宫的主庭院拿破仑庭院,是一个用玻璃和金属建造的巨大金字塔,周围环绕着三个较小的金字塔。大金字塔作为卢浮宫博物馆的主入口,由贝聿铭设计,于1989年建成,已成为巴黎的城市地标。二、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馆址太平天国忠王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保存完整的一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物。1999年苏州市委、市政府邀请世界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占地面积约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加上修葺的太平天国忠王府,总建筑面积达26500平方米,投资达3.39亿元,是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三、北京香山饭店香山饭店是由国际著名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的一座融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的四星级酒店,香山饭店建筑独具特色,一九八四年曾获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四、香港中银大厦香港中银大厦由贝聿铭设计,1985年4月动工,1989年建成,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是全亚洲最高的建筑物,也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楼。五、中国银行总行大厦中国银行总行大厦位于离故宫约2公里的西单商业闹市区长安街边,大厦主体高度为45米,南面和东面两个入口各宽54米,高9米,进深14米,在仅有45米的高度衬托下,建筑的体量显得很大。中国银行总行大厦曾被贝聿铭自称“收山之作”,2002年,贝聿铭又接受了苏州博物馆与澳门青少年科技馆设计任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贝聿铭 (美籍华人建筑师)

苏州火车站建筑谁设计的,我以为是贝律铭呢

是建筑大师崔凯,苏州火车站的设计理念和构思以及建筑细部的表现他很高的手法。

贝律铭设计玻璃金字塔的原因

1981年,密特朗(Mitterrand)当选法国总统,结束了保守派此前23年的统治。他上台即推行改革,认为经济的复苏必须和“新文艺复兴”相伴而行,因此在新政府的财政预算中,艺术方面的支出增长了一倍。而最为密特朗看重的工程,就是修复日益衰败的卢浮宫。 1983年,密特朗钦点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负责卢浮宫改造工程,这一决定,顿时让优越感极强的法国人目瞪口呆。 一般来说,这种引发世界关注的工程都应通过公开竞争决定人选,但总统密特朗却不是这样的人,他热爱艺术,出过十几本书,还曾到佛罗伦萨研究过意大利历史,他认为在艺术这一块,自己有发言权。当时,密特朗邀请了世界上15位博物馆馆长,结果有13位都推荐了同一个人,他就是刚完成了华盛顿艺术馆东馆而在美国声名大噪的贝聿铭。于是密特朗派人秘密接洽了他,贝聿铭沉思了一会,礼貌地给与了答复:我年纪大了,不想再为了一个项目去搞竞争,要么直接把项目交给我,要么就让别人去参与竞标而我们放弃。呵呵,牛吧?这是当时62岁的贝聿铭的一种策略吗?还是他猜到了法国政府的迫切需求?没有人知道,从结果来看,密特朗似乎真的很急,他听取了下属的汇报之后,当机立断,立刻决定把这个项目交给贝聿铭。这是法国唯一一项不通过竞争直接授予建筑师的大工程。

外滩中行大楼是谁陆谦还是贝律铭设计?

1936年奠基的外滩中行大楼,由中国银行建筑课长陆谦受(后曾任全国建筑师协会副会长)与英商公和洋行共同设计。贝聿铭设计的是位于北京的中国银行总行大厦(1995年)和位于香港的中银大厦(1982年)。

贝律铭的苏州博物馆吸取了古代园林中哪些思想

1.天人合一,建筑物与自然和谐统一 2.意境。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 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外形上:3.尺度空间:江南园林空间开阔通透,内外相互穿插渗透,景中套景,层次变化十分丰富。 4.建筑色彩:江南园林淡雅朴素,几乎所有建筑色彩都以白粉墙、青灰瓦、深棕色或深绿的木构装修组成,与北方形成鲜明对比。这与地方气候密切相关,灰瓦白墙配以周围的山水绿化,给人以清新幽雅,凉爽宁静的感觉,在心理上减弱了酷热导致的不适。 你照着往苏州博物馆上套就是了

按时间顺序罗列建筑大师贝律铭的主要成就

1956年-1963年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台湾台中市  1961年-1967年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罗拉多州Boulder  1962年-PlaceVille-Marie,加拿大蒙特利尔  1968年-1974年基督教科学中心,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1968年-EversonMuseumofArt,纽约州雪城  1969年-CleoRogersMemorialLibrary,印第安纳州哥伦布  1969年-1975年JohnHancockCenter,伊利诺斯州芝加哥  1971年-HarborTowers  1972年-达拉斯市政厅美国德州达拉斯  1973年-约翰逊艺术馆,康乃尔大学,纽约州Ithaca  1974年-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  1976年-罗彻斯特大学WilsonCommon,纽约州罗彻斯特:纽约时报选为当时全美最佳的前十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  1977年-汉考克大厦,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当时单块玻璃面积最大的全玻璃幕墙建筑,由于当时玻璃幕墙的技术不够成熟,大厦建成初期曾经出现过玻璃脱落的事故,后经过技术改进得以解决。  1978年-1982年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印第安纳州Bloomington  1979年-1986年JavitsConventionCenter,纽约州纽约市  1981年-JP摩根大楼,得克萨斯州休斯敦  1982年-香山饭店,中国北京  该饭店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外国建筑师在中国的第一件作品,也掀起了中国建筑界对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大讨论。  1982年-1990年中银大厦,香港  当时的香港第一高楼,建筑面积是诺曼·福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的两倍,而造价不及其五分之一。  1985年-威斯纳馆(WiesnerBuilding),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麻州波士顿  1989年-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巴黎  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纪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不是经过投标竞赛而由法国总统密特朗亲自委托的工程。  1990年-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DeutschesHistorischesMuseum),德国柏林  1995年-中国银行总行,北京  1996年-1997年,美秀美术馆(MihoMuseum),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1998年-摇滚音乐名人堂,俄亥俄州克利夫兰  2002年-苏州博物馆,中国江苏苏州  2004年-中国驻美大使馆,华盛顿特区  2006年-澳门科学馆,中国澳门

狮子林和贝律铭有什么关系?

因为贝聿铭的祖辈是苏州望族,并且童年时在家族狮子林度过一段时光,又因为贝聿铭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所以请他来设计苏州博物馆。公元1917年,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贝聿铭的叔父)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花80万银元,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整修新增了部分景点,并冠以“狮子林”旧名,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城。扩展资料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着贝聿铭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聿铭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帷在手法上更着重再自然光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贝聿铭

建筑师梁思成和贝律铭是什么关系?

建筑师梁思成和贝律铭先后在哈佛大学就读,可以说是校友,并无其它特别的关系。梁思成1924年,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去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肄业)。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之后赴欧洲参观古建筑,8月18日回国后,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1927年,贝聿铭回到上海就读青年会中学,高中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1935年,贝聿铭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可见,求学过程中,梁思成和贝律铭也就是在哈佛大学先后就读过,还不是同一时期。扩展资料:梁思成和贝律铭在建筑领域的相关成就:1、1928年梁思成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2、198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证书,表彰梁思成教授和他所领导的集体在“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着贝聿铭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思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贝律铭

关于贝律铭的书籍有哪些

《贝聿铭》、《贝聿铭全集》1、《贝聿铭》《贝聿铭》是1990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天锡。《贝聿铭》以《贝聿铭的成功之路》一文简略概括贝聿铭先生的建筑生涯,一方面展示他所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探索他之所以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2、《贝聿铭全集》《贝聿铭全集》是2011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菲利普·朱迪狄欧,珍妮特·亚当斯·斯特朗。《贝聿铭全集》以他最著名并广受赞誉的卢浮宫作为焦点,展示了贝聿铭逾50年来一众卓越的雕塑感造型作品。贝聿铭偏爱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的结合,他将自己的现代建筑愿景以作品的形式散布全球,远至卡塔尔、中国、卢森堡、日本和德国。扩展资料贝聿铭于20世纪30年代赴美,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曾获得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新馆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贝聿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贝聿铭全集》

贝律铭设计的建筑物有哪些?

一、卢浮宫金字塔卢浮宫金字塔位于巴黎卢浮宫的主庭院拿破仑庭院,是一个用玻璃和金属建造的巨大金字塔,周围环绕着三个较小的金字塔。大金字塔作为卢浮宫博物馆的主入口,由贝聿铭设计,于1989年建成,已成为巴黎的城市地标。二、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馆址太平天国忠王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保存完整的一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物。1999年苏州市委、市政府邀请世界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占地面积约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加上修葺的太平天国忠王府,总建筑面积达26500平方米,投资达3.39亿元,是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三、北京香山饭店香山饭店是由国际著名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的一座融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的四星级酒店,香山饭店建筑独具特色,一九八四年曾获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四、香港中银大厦香港中银大厦由贝聿铭设计,1985年4月动工,1989年建成,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是全亚洲最高的建筑物,也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楼。五、中国银行总行大厦中国银行总行大厦位于离故宫约2公里的西单商业闹市区长安街边,大厦主体高度为45米,南面和东面两个入口各宽54米,高9米,进深14米,在仅有45米的高度衬托下,建筑的体量显得很大。中国银行总行大厦曾被贝聿铭自称“收山之作”,2002年,贝聿铭又接受了苏州博物馆与澳门青少年科技馆设计任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

狮子林和贝律铭有什么关系?

“狮子林”是贝家祖宅。贝聿铭1917年生于广州,年少时光多在香港和上海度过。贝家早在明朝已是在苏州经营中医药的大户,到了清末民初又开始涉足金融业。父亲贝祖贻为银行家,1919年到香港创办中国银行香港分行。苏州知名园林“狮子林”是贝家祖宅,小时的贝聿铭通常会在暑假回去居住。穿梭在亭台、回廊、奇石和竹林之间,“狮子林”赋予了他对建筑最初的审美和灵感。随家人搬到上海居住后,贝聿铭见证了上海国际饭店的拔地而起。他曾告诉媒体:“我被它(上海国际饭店)的高度深深地吸引了,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想做建筑师。”扩展资料:贝律铭的创造杰作:由于主持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和肯尼迪图书馆等知名建筑的设计,贝聿铭于1983年获得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大奖评委会认为,贝聿铭的建筑体现了对现代主义的信仰,并因精妙的细节、抒情性和美感而被赋予人性化特色。令贝聿铭更加声名远扬的是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卢浮宫入口处现代主义风格的玻璃金字塔,被公认是贝聿铭的代表作之一,是法国首都巴黎的地标景点。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世界建筑史上的华人之光

贝律铭的详细资料

美籍华人,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Pei,Cobb,Freed & Partners,Architects总建筑师。他为我国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银行总部大 厦,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等。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为中国培养、培训建筑设计师,为推进中国建 筑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省,1935年赴美留学,1955年在美国创办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他设计的许多大型建筑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位于华盛顿市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等作品为世界建筑史留下经典杰作。1999年在北京建成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是贝聿铭建筑设汁生涯中的最后一项大型建筑设计项目,耗时七年,大楼的—砖一木,—水—石皆凝聚着他的心血。该大厦楼内有园,似北京四合院,园内水池中自云南石林采来的黑石分布有致,两侧竹丛相映成趣,在空间组织上将中国传统设计手法运用得十分精到。贝聿铭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所谓社会艺术,是指建筑与绘画、雕塑等门艺术的区别。绘画和雕塑等强调作者个性在作品中的体现,而建筑师在重视其个性与内涵的同时更主要的是为人们创造生活工作的环境,从为多数人使用的大型公共空间到个人使用的小天地,建筑师会受到来自社会、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制约,这些制约要比艺术家遇到的问题多得多。但是贝聿铭说: “只要建筑能够跟上社会的步伐,它们就永远不会被遗忘。”贝聿铭又主张:“建筑虽受科技的影响,但并非完全建立在科学技术之上,它还需要其他的条件。”贝聿铭认为:“空间与形式的关系是建筑艺术和建筑科学的本质。”因此,在他的任何设计中都不会放松协调、纯化、升华这种关系的努力。在设计时他对空间和形式常常都做多种探求,赋予它们既能适应其内容又不相互雷同的建筑风貌。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他说:“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这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贝聿铭的设计创造出了承前启后的建筑风格,他注意纯化建筑物的体型、尽可能去掉那些中间的、过渡的、几何特性不确定的组成部分。使他设计的空间形象具有鲜明的属性。另外,他的设计还具有强烈生动的雕塑性和明快活跃的时代感。以及被绘画、雕塑作品加强的艺术性。贝聿铭建筑设计中的室内设计部分几乎均由他本人设计以保证内外的谐调统一。

介绍一下贝律铭

世界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律铭先生,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也许有人会说,建筑是科学,为何与艺术并列?但是世界建筑界人士都知道,贝律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丛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贝律铭自己说:”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事实证明对于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贝律铭于一九一七年四月二十六日诞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父亲贝祖诒曾任中国银行行长,于一九一九年到香港创办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因此,贝律铭在香港度过了童年,在圣保罗小学读书,一九二七年以后,他回到上海读中学,后来又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一九三五年他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父亲原来希望他留学英国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

贝律铭的简介

贝聿铭(英语:Ieoh Ming Pei;署名:I. M. Pei,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华裔美籍建筑师,1983年普利策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裔,出生于中华民国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生母庄氏乃清廷国子监祭酒之后,于贝氏13岁时罹癌过世,继母蒋士云,为中华民国驻外使节蒋履福之女。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国银行大厦、1970年日本万国博览会中华民国馆、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与陈其宽共同设计,由陈其宽执行),近期作品有卡塔尔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和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扩展资料: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著贝聿铭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聿铭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唯在手法上更着重于自然光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如香山饭店的常春厅、纽约阿孟科IBM公司的入口大厅、香港中银大厦的中庭、纽约赛奈医院古根汉馆、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与比华利山创意艺人经济中心等。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贝律铭

求贝律铭简历

楼上的都没有写完,我来继续一九八四年,贝聿铭为香港中国银行设计了一座七十层楼,高一百米的大厦。这是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当时美国以外的世界最高建筑物 。这固然因为他的父亲是香港中国银行的最早创办人,使他对这项建筑有一种亲切感。但他更强调的是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 ,这也是中国的骄傲。美秀美术馆是日本人小山美秀子为藏品所建。贝聿铭在日本设计的60米高的钟塔和在法国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打动了小山美秀子,于1990年委托贝聿铭设计美术馆。鉴于业主对建筑师的完全信任,一切均尊重设计者的意见,不惜花费250亿日元的总造价建成这座人间的天堂。 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绘画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走过一个长长的、弯弯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静中,只有瀑布声与之相伴……那便是远离人间的仙境。到达此地山高路险,这正是那些寻道者的旅途。最大限度保护自然景观 美术馆的开掘经过了精心的安排。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坡面和树木生长,人们修了专门的隧道,并搭建了一系列平台,用以减少对周围水土和植物的影响。在美术馆的填土过程中,精心设计了一道防震墙,墙高20多米,将地下二层的建筑与山体岩石隔开,经过覆盖,几年后山上的原始风貌已经恢复,自然景观完好如初。 再现苏州园林记忆眼前又是一个圆形小广场,在广场中间同样有一个圆,并刻有十字交差纹样。想必与迎宾馆小广场所见的意义相同,我没有急于登上那三重台阶,而是先观赏造型传统,且全部用玻璃镶成的屋顶,以及光影交错之下的月亮门。贝聿铭本人说那是参考了日本寺院的构造,但我觉得那分明是贝聿铭少年时代苏州园林的记忆再现。在屋面玻璃与钢管支撑杆之间的空间,设计了滤光作用的仿木色铝合金格栅。除了美学上的成功外,格栅梦幻般的影子泼撒在美术馆的大厅及走廊,它与传统的日本竹帘式的“影子文化”对上了话,这个强烈的效果是始料未及的。一向喜欢将隐藏在造型中的几何形提纯。这个入门建筑,细看屋顶的框架线,由大小正方形和三角形构成,它们互相交错、像是一幅几何形错觉绘画。到此并没有完。如果你将屋顶中最大的一个三角形的腰边,向两边延伸,就会自然与台阶两边的围墙斜边相连接,这时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稳定的正三角,这便是贝聿铭的妙笔所在。如果说有受到日本的影响,应该是被强调了的清析的轮廓和剪影效果。这入门建筑、不分前墙后壁,一片透明。天窗设计的独到之处是邢玻璃下边的“遮阳帽”.贝里铭的建筑中常常使用这阳的处理手法,但都是使用铝合金,这一次则是全部使用木质材料,光线通过根子的折反射之后散入空间,使室内出现一种温暖柔和的情调。进入正门之后,透过像广角银幕一样的玻璃开窗.可以看见窗外的青松以及层层叠叠的山峦,像一幅透明的屏风画,迎接着前来的观众。群山律动中的一波现代建筑有着多元的倾向,其中一个分支是朝着一个可游、可观、可居、可以使精神高扬的场所移行。其实,所谓建筑的真实一定是向你展现易于记忆的空间,或是从未有过的体验。美秀美术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除了它远离都市之外,最特别的是建 筑80%分都埋藏在地下,但它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建筑,而是由于地上是自然保护区,在日本的自然保护法上有很多限制而已。它建在一座山头上,如果从远处眺望的话,露在地面部分屋顶与群峰的曲线相接,好像群山律动中的一波。它隐蔽在万绿丛中,和自然之间保持应有的和谐。丰富而错综的东方情结纵观贝幸铭的作品,他为产业革命以来的现代都市增添了光辉,可以说与时代步伐一致。到了 1988年,贝聿铭决定不再接受大规模的建筑工程,而是改为慎重地选择小规模的建筑,他所设计的建筑高度也越来越低。也就是说越来越接近于地干线,我认为这是向自然的回归。这座美术馆更明显地显示了晚年的贝幸铭对东方意境,特别是故乡那遥远的风景——中国山水理想风景画的握憬。日本的评论界讲得好,这件作品标志着贝幸铭在漫长的建筑生涯中一个新的里程。美秀美术馆最初的构思,来自中国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在日本,它也是家喻户晓的中国古典名著。所以美术馆的策划人小山美秀子一见这四个汉字,便立即高兴地接受了贝聿铭的构思。一位出身于中国而立业在美国的建筑家,在有大的日本,建造一座典型中国风景的美术馆,这台多么丰富而错综的情结。建筑构造之意境人们常常埋怨建筑受到各种限制、而无法实现初衷。但常常又由于有了限制,忧秀的创造才得以体现,美秀美术馆就是一件绝好的范例。1997年1月21日贝聿铭在纽约曾接受过一次记者的采访,他认为:“构造的形态当然被地形所左右,根据当地的规定,总面积为一万七千平方米的部分,大约只允许两千平方米左右的建筑部分露出地面,所以美术馆80%的部分必须在地下才行。”现在我们看到完成的这个超过我们想象的建筑,可以说是被约束下的杰作,在制约中,我们看到了贝聿铭的天才手笔。从外观上只能看到许多三角、棱形等玻璃的屋顶、其实那都是天窗,一但进入内部,明亮舒展的空间超过人们的预想。整个建筑由地上一层和地下两层构成,入口在一层,进正门之后仰首看去,天窗错综复杂的多面多角度的组合,成为你对这个美术馆的重要记忆。用淡黄色木制材料做成遮光格子,而室内的壁面与地面的材料特别采用了法国产的淡土黄色的石灰岩,这与贝聿铭为设计卢浮宫美术馆前庭使用的材料一样。应该说,这方面也满足了小山美秀子本人追求一流水平的希望。南北两翼及收藏库设施大体由南北两翼构成,连接南北两馆的通道使整个建筑显得舒畅有致,这些通过建筑的平面图一目了然。北馆主要展示东方美术品,而南馆则是西方美术收藏,地下两层均为服务空间。北翼是收藏库群,而南翼则是理事和馆员们的办公室。贝聿铭反复运用几何形的手法众所周知,他追求精致、洗炼的造型达到极致。而这次,由于美术馆在构造上的特殊要求,为了能展示一些特定的美术品,必须在内部设计一些专门的空间。比如,为在南亚美术画廊展示的,公元2世纪后叶巴基斯坦的犍陀罗雕刻的顶部,专门设计7天窗。从上面撒下的光线,极具神秘感。现在收藏品仓库的设计则一反常规,它设计在最下层,因此在防水和防潮方面成为施工上的大课题。所有的壁面都使用隔热材料,以防止由于室内外的温差而结霜。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建筑上覆盖的土渗水,采用了具有耐寒和耐根(即耐树根的侵蚀)性的,瑞士生产的防水剂,再在那上面筑水泥以防方一发生的事故。不只是建筑本身,其它如对美术品的安放、收藏环境等,贝聿铭都下了相当的功夫,最突出的事例是展示和收藏问的空调系统设计。在展示间没有直接的空调,而是在它的周围加以设置,目的是保护珍贵的美术品。这一新的设想是,让具有理想温度的空气渗透到展示空间中来,而内部的空气不对流,把对美术品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收藏品仓库中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而展示室的照明,取消了对展品有害的发热光源,用最近几年开发出来的光纤维材料作照明。借景与造园所谓借景是通过人工的手段,截取或剪裁自然中的一部分,享其纳入,这是中国传统造园中常用的手法,而日本也有着同样的传统。请看贝聿铭是这样加以运用的美术馆和神慈秀明会建筑有一公里之遥,为了体现与这组建筑的联系、进入正庭之后,立即可以眺望窗外的风景——群山和那仅露出屋顶的神慈秀明会神殿和钟塔。在北馆有一个中庭,庭中有院,这是委托日本造园师设计的。越过庭院周围的建筑,可见院外的山岗和蓝天白云,这美丽的关系让我想起在京都修学院离宫所见。现在看得太局部,贝聿铭对美术馆设施整体的构想,确实是在杜景观之大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