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盟运动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万隆会议和1961年不结盟运动共同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什么?

万隆会议和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出现共同冲击了当时两极格局的局面,促进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极化发展。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是一次由多个亚非国家参加的大型国际会议,旨在推动亚非国家的独立、反殖、和平、合作等共同利益。这次会议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和合作,有力地反对了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同时推动了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而1961年不结盟运动则是由一些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发起的,其宗旨是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大国阵营,维护各自国家的独立、和平和发展。这个运动提倡和平共处、和谐合作、主权平等和互利互惠,希望能够在国际关系中实现更加平等和多元化的发展。这两个事件的发生,意味着全球范围内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极化发展,有助于平衡全球力量,并推动了全球南北合作、互利共赢、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不结盟运动的发起人是谁

原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和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印尼总统苏加诺,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发起,于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这五人被视为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发起人.

不结盟运动和不结盟政策的区别

不结盟运动和不结盟政策的区别如下:1、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Movement,NAM)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建立的一个国际性组织,旨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南南合作,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该运动成员国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尊重国际法、实行平等、互利和合作共赢的原则。2、不结盟政策则是一种国家外交政策,指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不与任何超级大国或军事集团结盟,保持中立和独立。不结盟政策是许多国家在冷战时期采取的一种外交策略,旨在避免被卷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保障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安全。

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那么中国是否参加了不结盟运动?为什么?

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中国是不结盟运动国家的观察员国,有时会列席旁听会议或参加有关对话性会议.但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不过中国和苏联有《中苏友好条约》类似于结盟性质,1950年签订,时间30年,到1980年没有续签。不过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该条约实际上等于一纸空文,没有作用。而毛泽东正式提出了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斗争。但始终没有加入。

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于哪一年?

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终于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首脑参与了会议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反对任何形势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要求签订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同时宣言还明确表态支持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突尼斯、古巴等国的民族解放斗争,以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开展不结盟运动原因

开展不结盟运动原因 :二战后的新兴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争霸的斗争。不结盟运动兴起情况: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这次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兴起,同时也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意义,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加入了不结盟运动的国家是不是结盟了?那为什么叫不结盟呢?

不结盟运动的国家等于就是一些志同道合的国家都表达一下自己的主张,共同讨论一下国际形势,他们并没有结盟,他们只是声明自己不加入美国和俄国的阵营。而国际上理解的结盟是要有国家对其他国家负责任的,比如美国对韩国、日本等国是有保卫的责任的,而不结盟国家相互之间没有责任。

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是什么时候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2012年8月26日,第16届不结盟运动峰会高官会议开幕。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应该是在美苏冷战时期。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1991年

不结盟运动的主要活动

首脑会议是不结盟运动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到2006年已经举行了14次会议;其次是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3年举行1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外部势力的干扰、内部的矛盾和纠纷、许多成员国存在严重的经济困难。1989年9月的第9次首脑会议,提出对不结盟运动的战略和策略作重大调整,同时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不结盟运动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人民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维护和平、致力发展的历史潮流,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961年9月1日至6日,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终于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首脑参与了会议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要求签订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同时宣言还明确表态支持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突尼斯、古巴等国的民族解放斗争,以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中国参加了不结盟运动么?为什么?

没有..说实话.中国既不是那种小国.也不是超级大国..那基本算中间层面偏上的.毕竟中国是这么大个国家啊...类似一辆越野车不去参加QQ雨燕这类小型车的派对- -..美苏算悍马级的...有点损身份吧...再说从目的上说.中国并没有被其他大国控制啊..那就没有必要参加了..小国家才容易被控制.所以要团结在一起.这样力量才会大.. 简介 [编辑本段]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是一个拥有115个成员国的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联合国中三分之二的会员是该组织的成员国,全球人口的55%也生活在不结盟运动国家。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到2006年为止已经在前南斯拉夫、埃及、赞比亚、阿尔及利亚、斯里兰卡、古巴、印度、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南非和马来西亚等国举行了14次会议。 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成为第三世界崛起的,自万隆会议后的第二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产生经过 [编辑本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1955年的万隆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原则,通过了团结反帝的纲领,显示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巨大力量,给不结盟运动以思想启示和政治推动。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J.B.铁托、印度总理J.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岛会晤,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随后,印尼总统苏加诺、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加纳总统K.恩克鲁玛等政治活动家也积极倡导不结盟运动。 1961年6月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5国发起,在开罗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有20个国家参加。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 ① 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 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 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 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1961年9月1~6日,25 个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正式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到1990年不结盟运动已发展到拥有101个成员(99国、2个组织),约有17亿人口。 宗旨和原则 [编辑本段] 不结盟运动诞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结盟运动的内容不断丰富,但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主要活动 [编辑本段] 首脑会议是不结盟运动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到2006年已经举行了14次会议;其次是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3年举行1次。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外部势力的干扰、内部的矛盾和纠纷、许多成员国存在严重的经济困难。1989年9月的第9次首脑会议,提出对不结盟运动的战略和策略作重大调整,同时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不结盟运动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人民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维护和平、致力发展的历史潮流,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结盟”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尼赫鲁将一年前中国总理周恩来为处理中印两国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之后在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愿意卷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万隆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61年9月1日至6日,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终于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首脑参与了会议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反对任何形势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要求签订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同时宣言还明确表态支持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突尼斯、古巴等国的民族解放斗争,以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第二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1964年10月5日至10日在埃及开罗举行,此时的成员国已经增加到47个,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和非洲新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次会议除了重申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外,将焦点放在了巴以冲突以及印巴冲突之上。会议通过了《和平和国际合作纲领》。 第三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是于1970年9月8日至10日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的,这次会议发表的宣言与前两次不同,着重批评美国和苏联(而不再是英国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霸权主义,尽管受到了来自苏联的强大压力,会议最终还是通过了《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卢萨卡宣言》(简称《卢萨卡宣言》),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并指责两个超级大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采取武力颠覆别国政府等手段。会议通过了等。 会议另外还通过了《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 第四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1973年9月5日至9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由于正逢世界石油危机,经济问题成为会议焦点。但是这时的不结盟运动其实已经开始被边缘化,一些出产石油的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已经跻身前次会议所称的“富国”行列。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和《经济合作行动纲领》等,并决定成立协调局作为常设机构。 第五次首脑会议于1976年8月16日至19日在科伦坡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和《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行动纲领》等。 第六次首脑会议于1979年9月3日至9日在哈瓦那举行。会议发表了《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言》。 到第六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举行时,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许多国家虽然依然表示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实际上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政治的考虑:例如古巴始终是苏联忠实的盟友、越南战争中一些中东、东南亚的国家倒向美国;甚至连运动的创始国之一的印度,也一直被质疑与苏联的关系暧昧。在古巴举行的这次会议上,因柬埔寨(当时被越南占领)的地位问题发生了争执,导致缅甸最终决定退出不结盟运动。 第七次首脑会议于1983年3月7日至12日在新德里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新德里文件》和《集体自力更生宣言》等文件。 第八次首脑会议于1986年9月1日至7日在哈拉雷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关于南部非洲特别宣言》和《哈拉雷裁军呼吁书》等文件。 第九次首脑会议于1989年9月4日至8日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通过了一项宣言和40个专题性政治和经济文件。 第十次首脑会议于1992年9月1日至6日在雅加达举行。会议通过了《雅加达文告》《最后文件》以及关于索马里、外债、人口、非洲基金、粮食安全、国际合作和联合国改革等7个决议。 第11次首脑会议于1995年10月18日至20日在卡塔赫纳举行。会议通过了《最后文件》,要求建立一个以和平、公正、平等、民主、完全尊重国际法则为基础的新国际秩序。 第12次首脑会议于1998年9月2日至3日在德班举行。会议发表了《德班宣言》。 第13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2003年2月24日至25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这次会议的焦点是伊拉克问题。即将下台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南非总统姆贝基等人都发言表示反对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会议最后还通过了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决议。会议通过了《最后文件》《吉隆坡宣言》和关于伊拉克问题以及巴勒斯坦问题的两项声明。 冷战结束之后,不结盟运动其实也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各国的重心都纷纷从冷战时期的政治领域,转移到了经济领域,后冷战时期的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组织,例如22国集团等,已经在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方面,发挥着比不结盟运动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巴西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正式会员;但他们在22国集团中都担当着重要的领导角色)。 第14次首脑会议于2006年9月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下不结盟运动的目的、原则和作用的宣言》等5个文件。 成员国 [编辑本段]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十分松散的国际组织,它不设总部及常设机构,起初甚至没有定期的会议机制,直到后来才规定每3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并由会议举办国担任主席国,任期也是3年。目前不结盟运动共有116个成员国、15个观察员国;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和联合国是观察员组织。 附:成员国,观察员国,观察员组织名单 ▲成员国: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巴哈马、巴林、孟加拉国、巴巴多斯、白俄罗斯、伯利兹、贝宁、不丹、玻利维亚、博茨瓦纳、文莱、布基纳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佛得角、中非共和国、乍得、智利、哥伦比亚、科摩罗、刚果、科特迪瓦、古巴、刚果民主共和国、吉布提、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加纳、格林纳达、危地马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洪都拉斯、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牙买加、约旦、肯尼亚、科威特、老挝、黎巴嫩、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里、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蒙古、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尼加拉瓜、尼日尔、尼日利亚、朝鲜、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卡塔尔、卢旺达、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新加坡、索马里、南非、斯里兰卡、苏丹、苏里南、斯威士兰、叙利亚、坦桑尼亚、泰国、东帝汶、多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突尼斯、土库曼斯坦、乌干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瓦努阿图、委内瑞拉、越南、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2004年5月19日,塞浦路斯退出不结盟运动;2006年5月接纳其观察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加两国为新成员,都为发展中国家。 ▲观察员国: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巴西、中华人民共和国、哥斯达黎加、克罗地亚、萨尔瓦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墨西哥、塞尔维亚、黑山、乌克兰、乌拉圭

中国是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

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而是"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

不结盟运动发起国有哪些国家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1961年9月,在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终于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首脑参与了会议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会议签订了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同时宣言还明确表态支持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突尼斯、古巴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2012年8月26日,第16届不结盟运动峰会高官会议开幕。

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么?

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

不结盟运动的组成国家是?

一楼弄错啦,不结盟运动发起国是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目前不结盟运动共有115个成员国: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巴哈马、巴林、孟加拉国、巴巴多斯、白俄罗斯、伯利兹、贝宁、不丹、玻利维亚、博茨瓦纳、文莱、布基纳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佛得角、中非共和国、乍得、智利、哥伦比亚、科摩罗、刚果、科特迪瓦、古巴、刚果民主共和国、吉布提、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加纳、格林纳达、危地马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洪都拉斯、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牙买加、约旦、肯尼亚、科威特、老挝、黎巴嫩、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里、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蒙古、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尼加拉瓜、尼日尔、尼日利亚、朝鲜、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卡塔尔、卢旺达、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新加坡、索马里、南非、斯里兰卡、苏丹、苏里南、斯威士兰、叙利亚、坦桑尼亚、泰国、东帝汶、多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突尼斯、土库曼斯坦、乌干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瓦努阿图、委内瑞拉、越南、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还有15个观察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波黑、巴西、中国、哥斯达黎加、克罗地亚、塞浦路斯、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墨西哥、黑山、塞尔维亚、乌克兰、乌拉圭3个观察员组织: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联合国

高中历史。不结盟运动是什么时候的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2012年8月26日,第16届不结盟运动峰会高官会议开幕

不结盟运动中有发达国家吗?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成员国中有沙特、卡塔尔等富裕国家。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但为什么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

因为当不结盟运动兴起时,中苏关系已经日趋紧张,中苏双方谁也没有撕毁1950年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而该条约的有效期是30年。因此,中国虽然支持不结盟运动,但中国本身是一个已经结盟的国家,无法加入不结盟运动成为成员国。扩展资料:1956年,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在南斯拉夫会谈后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不结盟运动第一次会议召开,共有25国参加,到1993年已成为拥有107个成员、现有116个成员国。地跨亚非拉欧的一支重要力量。自第三次首脑会议之后规定每3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中国和不结盟运动关系友好,不结盟会议举行时,中国领导人都会致电祝贺。苏联解体后,中苏事实上的条约不复存在。1992年9月,中国成为该组织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2016年9月13日,第17届不结盟运动峰会高官会议开幕。

不结盟运动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有哪此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18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不结盟运动成员 74 阿富汗 74 阿尔及利亚 74 安哥拉 74 巴哈马 74 巴林王国 74 孟加拉国 74 巴巴多斯 74 白俄罗斯 74 伯利兹 74 贝宁 74 不丹 74 玻利维亚 74 博茨瓦纳 74 文莱达鲁萨兰国 74 布基纳法索 74 布隆迪共和国 74 柬埔寨 74 喀麦隆共和国 74 佛得角 74 中非共和国 74 乍得 74 智利 74 哥伦比亚 74 科摩罗 74 刚果共和国 74 科特迪瓦 74 古巴 74 吉布提 74 多米尼加共和国 74 厄瓜多尔 74 埃及 74 赤道几内亚 74 厄立特里亚 74 埃塞俄比亚 74 加蓬 74 冈比亚 74 加纳 74 格林纳达 74 危地马拉 74 几内亚 74 几内亚比绍 74 圭亚那 74 洪都拉斯 74 印度 74 印度尼西亚 74 伊朗 74 牙买加 74 约旦 74 肯尼亚 74 科威特 74 老挝 74 黎巴嫩 74 莱索托 74 利比里亚 74 利比亚 74 马达加斯加 74 马拉维 74 马来西亚 74 马尔代夫 74 马里 74 毛里塔尼亚 74 毛里求斯 74 蒙古国 74 摩洛哥 74 莫桑比克 74 缅甸联邦共和国 74 纳米比亚 74 尼泊尔 74 尼加拉瓜 74 尼日尔 74 尼日利亚 74 朝鲜 74 阿曼 74 巴基斯坦 74 巴勒斯坦 74 巴拿马 74 巴布亚新几内亚 74 秘鲁 74 菲律宾共和国 74 卡塔尔 74 卢旺达 74 圣卢西亚 74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74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74 沙特阿拉伯 74 塞内加尔 74 塞舌尔 74 塞拉利昂 74 新加坡 74 索马里 74 南非 74 斯里兰卡 74 苏丹 74 苏里南 74 斯威士兰 74 叙利亚 74 坦桑尼亚 74 泰国 74 东帝汶 74 多哥 74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元 74 突尼斯 74 土库曼斯坦 74 乌干达 74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74 乌兹别克斯坦 74 瓦努阿图共和国 74 委内瑞拉 74 越南 74 也门 74 赞比亚 74 津巴布韦 观察员 国家 74 亚美尼亚 74 阿塞拜疆 74 巴西 74 中华人民共和国 74 哥斯达黎加共和国 74 克罗地亚共和国 74 萨尔瓦多 74 哈萨克斯坦 74 吉尔吉斯斯坦 74 墨西哥合众国 74 塞尔维亚共和国 74 黑山共和国 74 乌克兰 74 乌拉圭 组织 74 非洲联盟 74 阿拉伯国家联盟 74 联合国

简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简述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和影响:(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在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下,新兴独立国家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新兴独立国家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格局,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3)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了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不知道以上这些文字是不是你想要的答案。

第16届不结盟运动峰会徽标含义是什么?

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维护世界和平;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标志为一个衔着五彩花瓣的和平鸽,背景为地球,上面英语为不结盟运动的意思。反映了不结盟运动奉行的不结盟、非集团政策。不结盟运动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自成立以来,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不结盟运动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进入21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不结盟运动尝试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义。在新形势下,不结盟运动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不结盟运动不设总部,无常设机构,无成文章程。自1970年起,首脑会议会期制度化,每三年举行一次。不结盟运动各种会议均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如有分歧,各成员国可采取书面形式向主席国正式提出保留意见,以示不受有关决议或文件的约束。不结盟运动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2004年5月19日,塞浦路斯退出不结盟运动;2006年5月接纳其观察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加两国为新成员;2009年7月,阿根廷和世界和平理事会成为观察员。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并于1992年9月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

不结盟运动这个国际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组织国际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什么?不结盟运动诞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结盟运动的内容不断丰富。但它始终奉行独立、自主、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不结盟运动照片根据不结盟运动的宗旨,不结盟运动的主要活动是首脑会议,首脑会议是不结盟运动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到2006年,已经举行了14次会议。第二,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每三年举行一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外部势力的干涉,内部矛盾和纠纷,许多成员国经济困难严重。1989年9月的第九届首脑会议提出对不结盟运动的战略战术进行重大调整,同时实现自身的现代化,确立不结盟运动的宗旨。不结盟运动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人民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维护和平和致力于发展的趋势。因此,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961年9月1日至6日,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阿富汗发起的不结盟运动第一次首脑会议终于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呼吁签订国际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平等交换。组织国际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21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不结盟运动试图重新定义自己。在新形势下,不结盟运动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倡导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在国际谈判中为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争取权益。那么哪些国家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呢?不结盟运动照片目前,不结盟运动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其中不结盟运动是发起国。2004年5月19日,塞浦路斯退出不结盟运动,其观察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克于2006年5月被接纳为新成员。2009年7月,阿根廷和世界和平理事会成为观察员。它包括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其中大多数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55%,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代表性。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良好合作,并于1992年9月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尽管中国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但它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之一。不结盟运动没有总部,没有常设组织,也没有议程。自1970年以来,首脑会议已经制度化,每三年举行一次。不结盟运动的所有会议都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如有不同意见,各成员国可向主席团正式提交书面保留意见,以表明其不受相关决议或文件的约束。国际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自1956年以来,不结盟运动一直影响着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那么这个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呢?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不结盟运动其实是一些小国恐惧的表现,害怕自己因为弱小而被大国挟持,所以想寻求一个组织,一个能为自己从战争的痛苦中胜出的庇护伞。不结盟运动照片那么,这真的是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吗?其实从一些史料中不难看出,这种想法并非没有。在那个时期,世界政治总是由美国和苏联主导。对于一些发展中的中小国家来说,要想在这样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时代保护自己,就必须学会聪明。如果公开和这些大国打,肯定打不过。如果他们强迫你加入他们一边来对付另一边,你可能连说不的勇气都没有,但是加入不结盟运动后,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们,现在帮不了你,因为你的国家加入了不结盟运动,不能反悔。在那种情况下,虽然两个超级大国可能会不高兴,但他们害怕展示这些小国发生了什么。所以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本来就是为了摆脱苏联和美国两个大国的控制,保护自己国家的臣民免受战争的伤害。所以也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声音,但是人民群众支持的一般都是真的,所以不结盟运动才会发展壮大。

不结盟运动的意义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是“万隆精神”的进一步弘扬光大,是许多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的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结果。它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并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两极对立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一种冲击,客观上加速了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对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作出了贡献。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其斗争矛头由初期指向一切新老殖民主义到70年代后转向集中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斗争从政治领域逐渐扩大和深入到经济领域。1973年第四次会议正式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提倡南南合作和集体自力更生,为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进行不懈的努力。扩展资料:1961年6月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5国发起,在开罗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有20个国家参加。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1、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2、支持民族独立运动;3、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4、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5、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有哪些?

成员国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十分松散的国际组织,它不设总部及常设机构,起初甚至没有定期的会议机制,直到后来才规定每3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并由会议举办国担任主席国,任期也是3年。目前不结盟运动共有116个成员国、15个观察员国;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和联合国是观察员组织。 附:成员国,观察员国,观察员组织名单 成员国: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巴哈马、巴林、孟加拉国、巴巴多斯、白俄罗斯、伯利兹、贝宁、不丹、玻利维亚、博茨瓦纳、文莱、布基纳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佛得角、中非共和国、乍得、智利、哥伦比亚、科摩罗、刚果、科特迪瓦、古巴、刚果民主共和国、吉布提、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加纳、格林纳达、危地马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洪都拉斯、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牙买加、约旦、肯尼亚、科威特、老挝、黎巴嫩、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里、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蒙古、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尼加拉瓜、尼日尔、尼日利亚、朝鲜、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卡塔尔、卢旺达、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新加坡、索马里、南非、斯里兰卡、苏丹、苏里南、斯威士兰、叙利亚、坦桑尼亚、泰国、东帝汶、多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突尼斯、土库曼斯坦、乌干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瓦努阿图、委内瑞拉、越南、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2004年5月19日,塞浦路斯退出不结盟运动;2006年5月接纳其观察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加两国为新成员,都为发展中国家。 观察员国: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巴西、中华人民共和国、哥斯达黎加、克罗地亚、萨尔瓦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墨西哥、塞尔维亚、黑山、乌克兰、乌拉圭 观察员组织: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联合国

不结盟运动的推动者是谁

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 -- NAM),萌发于冷战年代。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倡议下,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不结盟运动致力于经济斗争。对吗?

不是,不结盟运动起先是为了不在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中选边站,也就是主要是因为军事原因,其次也是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是在苏联解体以后,不结盟运动才转向经济合作。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目前有118个成员国、16个观察员国家和9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  ① 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  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  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  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一、不结盟运动在政治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1955年的万隆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原则,通过了团结反帝的纲领,显示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巨大力量,给不结盟运动以思想启示和政治推动。不结盟运动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人民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维护和平、致力发展的历史潮流,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不结盟运动在经济上的作用:冷战结束之后,不结盟运动其实也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各国的重心都纷纷从冷战时期的政治领域,转移到了经济领域,后冷战时期的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组织,例如22国集团等,已经在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方面,发挥着比不结盟运动更大的作用。

不结盟运动这个国际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组织国际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什么?不结盟运动诞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结盟运动的内容不断丰富。但它始终奉行独立、自主、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不结盟运动照片根据不结盟运动的宗旨,不结盟运动的主要活动是首脑会议,首脑会议是不结盟运动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到2006年,已经举行了14次会议。第二,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每三年举行一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外部势力的干涉,内部矛盾和纠纷,许多成员国经济困难严重。1989年9月的第九届首脑会议提出对不结盟运动的战略战术进行重大调整,同时实现自身的现代化,确立不结盟运动的宗旨。不结盟运动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人民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维护和平和致力于发展的趋势。因此,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961年9月1日至6日,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阿富汗发起的不结盟运动第一次首脑会议终于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呼吁签订国际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平等交换。组织国际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21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不结盟运动试图重新定义自己。在新形势下,不结盟运动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倡导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在国际谈判中为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争取权益。那么哪些国家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呢?不结盟运动照片目前,不结盟运动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其中不结盟运动是发起国。2004年5月19日,塞浦路斯退出不结盟运动,其观察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克于2006年5月被接纳为新成员。2009年7月,阿根廷和世界和平理事会成为观察员。它包括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其中大多数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55%,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代表性。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良好合作,并于1992年9月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尽管中国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但它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之一。不结盟运动没有总部,没有常设组织,也没有议程。自1970年以来,首脑会议已经制度化,每三年举行一次。不结盟运动的所有会议都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如有不同意见,各成员国可向主席团正式提交书面保留意见,以表明其不受相关决议或文件的约束。国际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自1956年以来,不结盟运动一直影响着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那么这个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呢?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不结盟运动其实是一些小国恐惧的表现,害怕自己因为弱小而被大国挟持,所以想寻求一个组织,一个能为自己从战争的痛苦中胜出的庇护伞。不结盟运动照片那么,这真的是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吗?其实从一些史料中不难看出,这种想法并非没有。在那个时期,世界政治总是由美国和苏联主导。对于一些发展中的中小国家来说,要想在这样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时代保护自己,就必须学会聪明。如果公开和这些大国打,肯定打不过。如果他们强迫你加入他们一边来对付另一边,你可能连说不的勇气都没有,但是加入不结盟运动后,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们,现在帮不了你,因为你的国家加入了不结盟运动,不能反悔。在那种情况下,虽然两个超级大国可能会不高兴,但他们害怕展示这些小国发生了什么。所以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本来就是为了摆脱苏联和美国两个大国的控制,保护自己国家的臣民免受战争的伤害。所以也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声音,但是人民群众支持的一般都是真的,所以不结盟运动才会发展壮大。

不结盟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目前有118个成员国、16个观察员国家和9个观察员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1955年的万隆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原则,通过了团结反帝的纲领,显示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巨大力量,给不结盟运动以思想启示和政治推动。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J.B.铁托、印度总理J.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岛会晤,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随后,印尼总统苏加诺、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加纳总统K.恩克鲁玛等政治活动家也积极倡导不结盟运动。 1961年6月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5国发起,在开罗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有20个国家参加。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 ① 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 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 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 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1961年9月1~6日,25 个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正式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有哪些?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18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不结盟运动成员 u25aa 阿富汗 u25aa 阿尔及利亚 u25aa 安哥拉 u25aa 巴哈马u25aa 巴林王国 u25aa 孟加拉国 u25aa 巴巴多斯 u25aa 白俄罗斯u25aa 伯利兹 u25aa 贝宁 u25aa 不丹 u25aa 玻利维亚u25aa 博茨瓦纳 u25aa 文莱达鲁萨兰国 u25aa 布基纳法索 u25aa 布隆迪共和国u25aa 柬埔寨 u25aa 喀麦隆共和国 u25aa 佛得角 u25aa 中非共和国u25aa 乍得 u25aa 智利 u25aa 哥伦比亚 u25aa 科摩罗u25aa 刚果共和国 u25aa 科特迪瓦 u25aa 古巴 u25aa 吉布提u25aa 多米尼加共和国 u25aa 厄瓜多尔 u25aa 埃及 u25aa 赤道几内亚u25aa 厄立特里亚 u25aa 埃塞俄比亚 u25aa 加蓬 u25aa 冈比亚u25aa 加纳 u25aa 格林纳达 u25aa 危地马拉 u25aa 几内亚u25aa 几内亚比绍 u25aa 圭亚那 u25aa 洪都拉斯 u25aa 印度u25aa 印度尼西亚 u25aa 伊朗 u25aa 牙买加 u25aa 约旦u25aa 肯尼亚 u25aa 科威特 u25aa 老挝 u25aa 黎巴嫩u25aa 莱索托 u25aa 利比里亚 u25aa 利比亚 u25aa 马达加斯加u25aa 马拉维 u25aa 马来西亚 u25aa 马尔代夫 u25aa 马里u25aa 毛里塔尼亚 u25aa 毛里求斯 u25aa 蒙古国 u25aa 摩洛哥u25aa 莫桑比克 u25aa 缅甸联邦共和国 u25aa 纳米比亚 u25aa 尼泊尔u25aa 尼加拉瓜 u25aa 尼日尔 u25aa 尼日利亚 u25aa 朝鲜u25aa 阿曼 u25aa 巴基斯坦 u25aa 巴勒斯坦 u25aa 巴拿马u25aa 巴布亚新几内亚 u25aa 秘鲁 u25aa 菲律宾共和国 u25aa 卡塔尔u25aa 卢旺达 u25aa 圣卢西亚 u25aa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u25aa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u25aa 沙特阿拉伯 u25aa 塞内加尔 u25aa 塞舌尔 u25aa 塞拉利昂u25aa 新加坡 u25aa 索马里 u25aa 南非 u25aa 斯里兰卡u25aa 苏丹 u25aa 苏里南 u25aa 斯威士兰 u25aa 叙利亚u25aa 坦桑尼亚 u25aa 泰国 u25aa 东帝汶 u25aa 多哥u25aa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元 u25aa 突尼斯 u25aa 土库曼斯坦 u25aa 乌干达u25aa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u25aa 乌兹别克斯坦 u25aa 瓦努阿图共和国 u25aa 委内瑞拉u25aa 越南 u25aa 也门 u25aa 赞比亚 u25aa 津巴布韦观察员 国家 u25aa 亚美尼亚 u25aa 阿塞拜疆 u25aa 巴西 u25aa 中华人民共和国u25aa 哥斯达黎加共和国 u25aa 克罗地亚共和国 u25aa 萨尔瓦多 u25aa 哈萨克斯坦u25aa 吉尔吉斯斯坦 u25aa 墨西哥合众国 u25aa 塞尔维亚共和国 u25aa 黑山共和国u25aa 乌克兰 u25aa 乌拉圭组织 u25aa 非洲联盟 u25aa 阿拉伯国家联盟 u25aa 联合国

不结盟运动的历史:不加盟运动有着什么样的历史

“不结盟”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尼赫鲁将一年前中国总理周恩来为处理中印两国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之后在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愿意卷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万隆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956年7月,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在南斯拉夫举行会议,三国领袖共同宣言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在四年后的第1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这三位领袖又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和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在纽约会晤磋商建立美苏之外的第三股政治势力。1961年9月,在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终于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首脑参与了会议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会议签订了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同时宣言还明确表态支持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突尼斯、古巴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不结盟运动倡导独立与平等国家之间和平合作吗

1.不结盟运动在政治上的作用:不结盟运动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坚决斗争;不结盟运动以强权政治和反对霸权主义为重要内容,维护了民族独立国家的主权独立和世界和平。不结盟运动,坚持独立自主、非集团的原则、坚持和平、中立、不结盟的宗旨、坚持反帝、反殖的方向,增强了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在当代历史上,不结盟运动是争取世界和平和稳定,为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而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  2.不结盟运动在经济上的作用:不结盟运动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交流,促进了世界的经济发展。  不结盟运动从它兴起之日起,就把国际经济领域的斗争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民族解放斗争的深入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不结盟国家愈来愈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争取国家经济独立的重要性。不结盟运动把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目标。它们认识到,要实现“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经济独立”,必须彻底改变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它们提出了建立“新的和公正的经济秩序”的主张,肯定了“七十七国集团”提出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口号,把它作为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战斗纲领,认为这是一种“新的全球发展战略”。不结盟运动国家在考虑经济发展时,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强调了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自力更生,推进“南南合作”。  不结盟运动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目前有118个成员国、16个观察员国家和9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什么叫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不结盟运动的行程是源于上世纪美苏冷战时期,部分国家加入北约、华约进行对抗。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不愿意卷入争端之中,兴起不结盟运动,表面自己独立自主的国家精神。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集团吗

是个国际组织团体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目前有118个成员国、16个观察员国家和9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到2006年为止已经在前南斯拉夫、埃及、赞比亚、阿尔及利亚、斯里兰卡、古巴、印度、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南非和马来西亚等国举行了14次会议。  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成为第三世界崛起的,自万隆会议后的第二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产生经过编辑本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1955年的万隆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原则,通过了团结反帝的纲领,显示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巨大力量,给不结盟运动以思想启示和政治推动。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J.B.铁托、印度总理J.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岛会晤,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随后,印尼总统苏加诺、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加纳总统K.恩克鲁玛等政治活动家也积极倡导不结盟运动。  1961年6月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5国发起,在开罗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有20个国家参加。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  ① 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  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  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  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1961年9月1~6日,25 个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正式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不结盟运动现有118个成员国、15个观察员国,都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并于1992年9月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

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是谁

不结盟运动的发起人有三个,三个好基友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印度开国总理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南斯拉夫总统迦玛尔·阿卜杜尔·纳赛尔,埃及第二任总统说甘地那个实在搞笑

中国参与不结盟运动了么?

  没有..说实话.中国既不是那种小国.也不是超级大国..那基本算中间层面偏上的.毕竟中国是这么大个国家啊...类似一辆越野车不去参加QQ雨燕这类小型车的派对- -..美苏算悍马级的...有点损身份吧...再说从目的上说.中国并没有被其他大国控制啊..那就没有必要参加了..小国家才容易被控制.所以要团结在一起.这样力量才会大..  简介  [编辑本段]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是一个拥有115个成员国的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联合国中三分之二的会员是该组织的成员国,全球人口的55%也生活在不结盟运动国家。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到2006年为止已经在前南斯拉夫、埃及、赞比亚、阿尔及利亚、斯里兰卡、古巴、印度、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南非和马来西亚等国举行了14次会议。  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成为第三世界崛起的,自万隆会议后的第二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产生经过  [编辑本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1955年的万隆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原则,通过了团结反帝的纲领,显示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巨大力量,给不结盟运动以思想启示和政治推动。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J.B.铁托、印度总理J.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岛会晤,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随后,印尼总统苏加诺、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加纳总统K.恩克鲁玛等政治活动家也积极倡导不结盟运动。  1961年6月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5国发起,在开罗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有20个国家参加。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  ① 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  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  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  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1961年9月1~6日,25 个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正式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到1990年不结盟运动已发展到拥有101个成员(99国、2个组织),约有17亿人口。  宗旨和原则  [编辑本段]  不结盟运动诞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结盟运动的内容不断丰富,但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主要活动  [编辑本段]  首脑会议是不结盟运动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到2006年已经举行了14次会议;其次是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3年举行1次。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外部势力的干扰、内部的矛盾和纠纷、许多成员国存在严重的经济困难。1989年9月的第9次首脑会议,提出对不结盟运动的战略和策略作重大调整,同时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不结盟运动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人民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维护和平、致力发展的历史潮流,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结盟”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尼赫鲁将一年前中国总理周恩来为处理中印两国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之后在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愿意卷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万隆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61年9月1日至6日,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终于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首脑参与了会议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反对任何形势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要求签订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同时宣言还明确表态支持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突尼斯、古巴等国的民族解放斗争,以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第二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1964年10月5日至10日在埃及开罗举行,此时的成员国已经增加到47个,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和非洲新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次会议除了重申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外,将焦点放在了巴以冲突以及印巴冲突之上。会议通过了《和平和国际合作纲领》。  第三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是于1970年9月8日至10日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的,这次会议发表的宣言与前两次不同,着重批评美国和苏联(而不再是英国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霸权主义,尽管受到了来自苏联的强大压力,会议最终还是通过了《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卢萨卡宣言》(简称《卢萨卡宣言》),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并指责两个超级大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采取武力颠覆别国政府等手段。会议通过了等。 会议另外还通过了《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  第四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1973年9月5日至9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由于正逢世界石油危机,经济问题成为会议焦点。但是这时的不结盟运动其实已经开始被边缘化,一些出产石油的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已经跻身前次会议所称的“富国”行列。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和《经济合作行动纲领》等,并决定成立协调局作为常设机构。  第五次首脑会议于1976年8月16日至19日在科伦坡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和《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行动纲领》等。  第六次首脑会议于1979年9月3日至9日在哈瓦那举行。会议发表了《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言》。  到第六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举行时,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许多国家虽然依然表示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实际上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政治的考虑:例如古巴始终是苏联忠实的盟友、越南战争中一些中东、东南亚的国家倒向美国;甚至连运动的创始国之一的印度,也一直被质疑与苏联的关系暧昧。在古巴举行的这次会议上,因柬埔寨(当时被越南占领)的地位问题发生了争执,导致缅甸最终决定退出不结盟运动。  第七次首脑会议于1983年3月7日至12日在新德里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新德里文件》和《集体自力更生宣言》等文件。  第八次首脑会议于1986年9月1日至7日在哈拉雷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关于南部非洲特别宣言》和《哈拉雷裁军呼吁书》等文件。  第九次首脑会议于1989年9月4日至8日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通过了一项宣言和40个专题性政治和经济文件。  第十次首脑会议于1992年9月1日至6日在雅加达举行。会议通过了《雅加达文告》《最后文件》以及关于索马里、外债、人口、非洲基金、粮食安全、国际合作和联合国改革等7个决议。  第11次首脑会议于1995年10月18日至20日在卡塔赫纳举行。会议通过了《最后文件》,要求建立一个以和平、公正、平等、民主、完全尊重国际法则为基础的新国际秩序。  第12次首脑会议于1998年9月2日至3日在德班举行。会议发表了《德班宣言》。  第13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2003年2月24日至25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这次会议的焦点是伊拉克问题。即将下台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南非总统姆贝基等人都发言表示反对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会议最后还通过了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决议。会议通过了《最后文件》《吉隆坡宣言》和关于伊拉克问题以及巴勒斯坦问题的两项声明。  冷战结束之后,不结盟运动其实也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各国的重心都纷纷从冷战时期的政治领域,转移到了经济领域,后冷战时期的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组织,例如22国集团等,已经在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方面,发挥着比不结盟运动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巴西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正式会员;但他们在22国集团中都担当着重要的领导角色)。  第14次首脑会议于2006年9月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下不结盟运动的目的、原则和作用的宣言》等5个文件。  成员国  [编辑本段]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十分松散的国际组织,它不设总部及常设机构,起初甚至没有定期的会议机制,直到后来才规定每3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并由会议举办国担任主席国,任期也是3年。目前不结盟运动共有116个成员国、15个观察员国;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和联合国是观察员组织。  附:成员国,观察员国,观察员组织名单  ▲成员国: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巴哈马、巴林、孟加拉国、巴巴多斯、白俄罗斯、伯利兹、贝宁、不丹、玻利维亚、博茨瓦纳、文莱、布基纳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佛得角、中非共和国、乍得、智利、哥伦比亚、科摩罗、刚果、科特迪瓦、古巴、刚果民主共和国、吉布提、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加纳、格林纳达、危地马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洪都拉斯、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牙买加、约旦、肯尼亚、科威特、老挝、黎巴嫩、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里、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蒙古、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尼加拉瓜、尼日尔、尼日利亚、朝鲜、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卡塔尔、卢旺达、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新加坡、索马里、南非、斯里兰卡、苏丹、苏里南、斯威士兰、叙利亚、坦桑尼亚、泰国、东帝汶、多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突尼斯、土库曼斯坦、乌干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瓦努阿图、委内瑞拉、越南、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2004年5月19日,塞浦路斯退出不结盟运动;2006年5月接纳其观察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加两国为新成员,都为发展中国家。  ▲观察员国: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巴西、中华人民共和国、哥斯达黎加、克罗地亚、萨尔瓦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墨西哥、塞尔维亚、黑山、乌克兰、乌拉圭  ▲观察员组织: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联合国

不结盟运动在初中历史书哪里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2016年9月13日,第17届不结盟运动峰会高官会议开幕。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已经举办了18次。

不结盟运动的产生经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1955年的万隆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原则,通过了团结反帝的纲领,显示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巨大力量,给不结盟运动以思想启示和政治推动。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J·B·铁托、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岛会晤,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随后,印尼总统苏加诺、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加纳总统K·恩克鲁玛等政治活动家也积极倡导不结盟运动。1961年6月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5国发起,在开罗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有20个国家参加。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① 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不结盟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不结盟运动的意义:它是“万隆精神”的进一步弘扬光大,是许多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的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结果。它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并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两极对立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一种冲击,客观上加速了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对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作出了贡献。组织简介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自成立以来,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不结盟运动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进入21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不结盟运动尝试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义。在新形势下,不结盟运动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

什么叫”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拥有115个成员国的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联合国中三分之二的会员是该组织的成员国,全球人口的55%也生活在不结盟运动国家。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南斯拉夫、埃及、赞比亚、阿尔及利亚、斯里兰卡、古巴、印度、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南非和马来西亚举行了13次会议。“不结盟”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尼赫鲁将一年前中国总理周恩来为处理中印两国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之后在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愿意卷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万隆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终于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首脑参与了会议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反对任何形势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要求签订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同时宣言还明确表态支持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突尼斯、古巴等国的民族解放斗争,以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第二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1964年10月在埃及开罗举行,此时的成员国已经增加到47个,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和非洲新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次会议除了重申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外,将焦点放在了以巴冲突以及印巴冲突之上。第三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是于1970年9月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的,这次会议发表的宣言与前两次不同,着重批评美国和苏联(而不再是英国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霸权主义,尽管受到了来自苏联的强大压力,会议最终还是通过了《卢萨卡宣言》,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并指责两个超级大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采取武力颠覆别国政府等手段。第四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1973年9月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由于正逢世界石油危机,经济问题成为会议焦点。但是这时的不结盟运动其实已经开始被边缘化,一些出产石油的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已经挤身前次会议所称的“富国”行列。到第六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举行时,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许多国家虽然依然表示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实际上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政治的考虑:例如古巴始终是苏联忠实的盟友、越南战争中一些中东、东南亚的国家倒向美国;甚至连运动的创始国之一的印度,也一直被质疑与苏联的关系暧昧。在古巴举行的这次会议上,因柬埔寨(当时被越南占领)的地位问题发生了争执,导致缅甸最终决定退出不结盟运动。最近一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是于2003年2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这次会议的焦点是伊拉克问题。即将下台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南非总统姆贝基等人都发言表示反对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会议最后还通过了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决议。冷战结束之后,不结盟运动其实也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各国的重心都纷纷从冷战时期的政治领域,转移到了经济领域,后冷战时期的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组织,例如22国集团等,已经在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方面,发挥着比不结盟运动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巴西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正式会员;但他们在22国集团中都担当着重要的领导角色)。成员国不结盟运动是一个十分松散的国际组织,它不设总部及常设机构,起初甚至没有定期的会议机制,直到后来才规定每3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并由会议举办国担任主席国,任期也是3年。目前不结盟运动共有116个成员国、15个观察员国;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和联合国是观察员组织。附:成员国,观察员国,观察员组织名单 成员国: 阿富汗 | 阿尔及利亚 | 安哥拉 | 巴哈马 | 巴林 | 孟加拉国 | 巴巴多斯 | 白俄罗斯 | 伯利兹 | 贝宁 | 不丹 | 玻利维亚 | 博茨瓦纳 | 文莱 | 布基纳法索 | 布隆迪 | 柬埔寨 | 喀麦隆 | 佛得角 | 中非共和国 | 乍得 | 智利 | 哥伦比亚 | 科摩罗 | 刚果 | 科特迪瓦 | 古巴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吉布提 | 多米尼加共和国 | 厄瓜多 | 埃及 | 赤道几内亚 | 厄立特里亚 | 埃塞俄比亚 | 加蓬 | 冈比亚 | 加纳 | 格林纳达 | 危地马拉 | 几内亚 | 几内亚比绍 | 圭亚那 | 洪都拉斯 | 印度 | 印度尼西亚 | 伊朗 | 牙买加 | 约旦 | 肯尼亚 | 科威特 | 老挝 | 黎巴嫩 | 莱索托 | 利比里亚 | 利比亚 | 马达加斯加 | 马拉维 | 马来西亚 | 马尔代夫 | 马里 | 毛里塔尼亚 | 毛里求斯 | 蒙古 | 摩洛哥 | 莫桑比克 | 缅甸 | 纳米比亚 | 尼泊尔 | 尼加拉瓜 | 尼日尔 | 尼日利亚 | 朝鲜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 | 巴拿马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秘鲁 | 菲律宾 | 卡塔尔 | 卢旺达 | 圣卢西亚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 沙特阿拉伯 | 塞内加尔 | 塞舌尔 | 塞拉利昂 | 新加坡 | 索马里 | 南非 | 斯里兰卡 | 苏丹 | 苏里南 | 斯威士兰 | 叙利亚 | 坦桑尼亚 | 泰国 | 东帝汶 | 多哥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突尼斯 | 土库曼斯坦 | 乌干达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乌兹别克斯坦 | 瓦努阿图 | 委内瑞拉 | 越南 | 也门 | 赞比亚 | 津巴布韦(2004年5月19日,塞浦路斯退出不结盟运动;2006年5月接纳其观察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加两国为新成员。),都为发展中国家。)观察员国: 亚美尼亚 | 阿塞拜疆 | 巴西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哥斯达黎加 | 克罗地亚 | 萨尔瓦多 | 哈萨克斯坦 | 吉尔吉斯斯坦 | 墨西哥 | 塞尔维亚和黑山 | 乌克兰 | 乌拉圭观察员组织: 非洲联盟 | 阿拉伯国家联盟 | 联合国

不结盟运动的背景:为什么会产生不结盟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1955年的万隆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原则,通过了团结反帝的纲领,显示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巨大力量,给不结盟运动以思想启示和政治推动。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J·B·铁托、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岛会晤,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随后,印尼总统苏加诺、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迦纳总统K·恩克鲁玛等政治活动家也积极倡导不结盟运动。 1961年6月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5国发起,在开罗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有20个国家参加。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 ① 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 ②支援民族独立运动; 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 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 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不结盟运动的政策是什么

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5个条件:① 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不结盟运动相关知识介绍:1,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 2,目前有118个成员国、16个观察员国家和9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3,其中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4,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5,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到2006年为止已经在前南斯拉夫、埃及、赞比亚、阿尔及利亚、斯里兰卡、古巴、印度、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南非和马来西亚等国举行了14次会议

不结盟运动含义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目前有118个成员国、16个观察员国家和9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到2006年为止已经在前南斯拉夫、埃及、赞比亚、阿尔及利亚、斯里兰卡、古巴、印度、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南非和马来西亚等国举行了14次会议。  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成为第三世界崛起的,自万隆会议后的第二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  ① 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  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  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  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1961年9月1~6日,25 个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正式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不结盟运动现有118个成员国、15个观察员国,都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并于1992年9月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

不结盟运动介绍不结盟运动是怎么回事

1、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Movement)。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2、自成立以来,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3、不结盟运动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4、进入21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不结盟运动尝试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义。在新形势下,不结盟运动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5、不结盟运动不设总部,无常设机构,无成文章程。自1970年起,首脑会议会期制度化,每三年举行一次。不结盟运动各种会议均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如有分歧,各成员国可采取书面形式向主席国正式提出保留意见,以示不受有关决议或文件的约束。6、不结盟运动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2004年5月19日,塞浦路斯退出不结盟运动;2006年5月接纳其观察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加两国为新成员;2009年7月,阿根廷和世界和平理事会成为观察员)。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并于1992年9月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

不结盟运动介绍

  1、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2、自成立以来,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   3、不结盟运动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   4、进入21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不结盟运动尝试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义。在新形势下,不结盟运动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   5、不结盟运动不设总部,无常设机构,无成文章程。自1970年起,首脑会议会期制度化,每三年举行一次。不结盟运动各种会议均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如有分歧,各成员国可采取书面形式向主席国正式提出保留意见,以示不受有关决议或文件的约束。   6、不结盟运动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2004年5月19日,塞浦路斯退出不结盟运动;2006年5月接纳其观察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加两国为新成员;2009年7月,阿根廷和世界和平理事会成为观察员)。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并于1992年9月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

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是一个拥有115个成员国的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联合国中三分之二的会员是该组织的成员国,全球人口的55%也生活在不结盟运动国家。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到2006年为止已经在前南斯拉夫、埃及、赞比亚、阿尔及利亚、斯里兰卡、古巴、印度、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南非和马来西亚等国举行了14次会议。  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成为第三世界崛起的,自万隆会议后的第二个划时代的里程碑。[编辑本段]产生经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1955年的万隆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原则,通过了团结反帝的纲领,显示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巨大力量,给不结盟运动以思想启示和政治推动。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J.B.铁托、印度总理J.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岛会晤,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随后,印尼总统苏加诺、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加纳总统K.恩克鲁玛等政治活动家也积极倡导不结盟运动。  1961年6月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5国发起,在开罗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有20个国家参加。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  ① 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  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  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  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1961年9月1~6日,25 个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正式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到1990年不结盟运动已发展到拥有101个成员(99国、2个组织),约有17亿人口。[编辑本段]宗旨和原则  不结盟运动诞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结盟运动的内容不断丰富,但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不结盟运动介绍 不结盟运动是怎么回事

1、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2、自成立以来,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 3、不结盟运动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 4、进入21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不结盟运动尝试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义。在新形势下,不结盟运动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自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争取权益。 5、不结盟运动不设总部,无常设机构,无成文章程。自1970年起,首脑会议会期制度化,每三年举行一次。不结盟运动各种会议均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如有分歧,各成员国可采取书面形式向主席国正式提出保留意见,以示不受有关决议或文件的约束。 6、不结盟运动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2004年5月19日,塞浦路斯退出不结盟运动;2006年5月接纳其观察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加两国为新成员;2009年7月,阿根廷和世界和平理事会成为观察员)。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并于1992年9月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

解释不结盟运动会徽和北约标志的含义

不结盟运动会徽:和平鸽代表着运动和平的最终目的,同时也代表了此次运动的和平方式进行。 背景的彩色点点代表着许许多多的国家,不结盟,各自独立存在自有!北约标志:中间的四角星代表北极星,为指明方向之意,将世界引向正确的道路,防止以苏联为 首的共产主义势力对世界秩序的破坏,维护世界自由、和平与稳定。蓝色的背景除象 征海洋之外,也象征成员国是海洋文明、蓝色文明,也有和平、自由之意。白色的条 文象征成员国在共同的理念、利益上团结一致,是象征团结的纽带。

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

其根本目的是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来符合"独立自主"的外交准则,保证了我国主权的独立与完整以保证我国的发展;二来不落口实给予美帝的敌视与封锁;三来防止成为苏联控制下的傀儡国;最后,搞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促进国际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最初国家实行的是“一边倒”政策。请参阅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和其他一些外交著作。在中国建国的最初10年,中国始终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份子,坚持“以苏联为首”——中苏关系是从1958年开始变坏,1962年珍宝岛事件达到登峰,中国拒绝出席苏联召开的世界共产党会议,中苏关系破裂。从此,中国开始奉行“不结盟”外交。

不结盟运动的目标是什么

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文化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不结盟运动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

不结盟运动是什么

不结盟运动铁托发起,目的是第三世界国家联合,不被美苏任意摆布。

不结盟运动要求成员国不与美苏结盟 那成员国之间可以结盟吗

不结盟运动即不与美苏两大国结盟,是针对美苏霸权的,成员国之间是可以得

关于发展中国家非殖民化和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资料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拥有115个成员国的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联合国中三分之二的会员是该组织的成员国,全球人口的55%也生活在不结盟运动国家。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南斯拉夫、埃及、赞比亚、阿尔及利亚、斯里兰卡、古巴、印度、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南非和马来西亚举行了13次会议。  “不结盟”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尼赫鲁将一年前中国总理周恩来为处理中印两国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之后在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愿意卷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万隆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终于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首脑参与了会议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反对任何形势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要求签订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同时宣言还明确表态支持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突尼斯、古巴等国的民族解放斗争,以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第二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1964年10月在埃及开罗举行,此时的成员国已经增加到47个,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和非洲新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次会议除了重申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外,将焦点放在了以巴冲突以及印巴冲突之上。  第三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是于1970年9月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的,这次会议发表的宣言与前两次不同,着重批评美国和苏联(而不再是英国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霸权主义,尽管受到了来自苏联的强大压力,会议最终还是通过了《卢萨卡宣言》,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并指责两个超级大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采取武力颠覆别国政府等手段。  第四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1973年9月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由于正逢世界石油危机,经济问题成为会议焦点。但是这时的不结盟运动其实已经开始被边缘化,一些出产石油的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已经挤身前次会议所称的“富国”行列。  到第六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举行时,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许多国家虽然依然表示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实际上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政治的考虑:例如古巴始终是苏联忠实的盟友、越南战争中一些中东、东南亚的国家倒向美国;甚至连运动的创始国之一的印度,也一直被质疑与苏联的关系暧昧。在古巴举行的这次会议上,因柬埔寨(当时被越南占领)的地位问题发生了争执,导致缅甸最终决定退出不结盟运动。  最近一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是于2003年2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这次会议的焦点是伊拉克问题。即将下台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南非总统姆贝基等人都发言表示反对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会议最后还通过了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决议。  冷战结束之后,不结盟运动其实也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各国的重心都纷纷从冷战时期的政治领域,转移到了经济领域,后冷战时期的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组织,例如22国集团等,已经在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方面,发挥着比不结盟运动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巴西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正式会员;但他们在22国集团中都担当着重要的领导角色)。  成员国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十分松散的国际组织,它不设总部及常设机构,起初甚至没有定期的会议机制,直到后来才规定每3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并由会议举办国担任主席国,任期也是3年。目前不结盟运动共有116个成员国、15个观察员国;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和联合国是观察员组织。  附:成员国,观察员国,观察员组织名单  成员国: 阿富汗 | 阿尔及利亚 | 安哥拉 | 巴哈马 | 巴林 | 孟加拉国 | 巴巴多斯 | 白俄罗斯 | 伯利兹 | 贝宁 | 不丹 | 玻利维亚 | 博茨瓦纳 | 文莱 | 布基纳法索 | 布隆迪 | 柬埔寨 | 喀麦隆 | 佛得角 | 中非共和国 | 乍得 | 智利 | 哥伦比亚 | 科摩罗 | 刚果 | 科特迪瓦 | 古巴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吉布提 | 多米尼加共和国 | 厄瓜多 | 埃及 | 赤道几内亚 | 厄立特里亚 | 埃塞俄比亚 | 加蓬 | 冈比亚 | 加纳 | 格林纳达 | 危地马拉 | 几内亚 | 几内亚比绍 | 圭亚那 | 洪都拉斯 | 印度 | 印度尼西亚 | 伊朗 | 牙买加 | 约旦 | 肯尼亚 | 科威特 | 老挝 | 黎巴嫩 | 莱索托 | 利比里亚 | 利比亚 | 马达加斯加 | 马拉维 | 马来西亚 | 马尔代夫 | 马里 | 毛里塔尼亚 | 毛里求斯 | 蒙古 | 摩洛哥 | 莫桑比克 | 缅甸 | 纳米比亚 | 尼泊尔 | 尼加拉瓜 | 尼日尔 | 尼日利亚 | 朝鲜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 | 巴拿马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秘鲁 | 菲律宾 | 卡塔尔 | 卢旺达 | 圣卢西亚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 沙特阿拉伯 | 塞内加尔 | 塞舌尔 | 塞拉利昂 | 新加坡 | 索马里 | 南非 | 斯里兰卡 | 苏丹 | 苏里南 | 斯威士兰 | 叙利亚 | 坦桑尼亚 | 泰国 | 东帝汶 | 多哥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突尼斯 | 土库曼斯坦 | 乌干达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乌兹别克斯坦 | 瓦努阿图 | 委内瑞拉 | 越南 | 也门 | 赞比亚 | 津巴布韦  (2004年5月19日,塞浦路斯退出不结盟运动;2006年5月接纳其观察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加两国为新成员。),都为发展中国家。)  观察员国: 亚美尼亚 | 阿塞拜疆 | 巴西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哥斯达黎加 | 克罗地亚 | 萨尔瓦多 | 哈萨克斯坦 | 吉尔吉斯斯坦 | 墨西哥 | 塞尔维亚和黑山 | 乌克兰 | 乌拉圭  观察员组织: 非洲联盟 | 阿拉伯国家联盟 | 联合国  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  Bandung Conference  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亚非会议。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5国发起,邀请阿富汗、中国、柬埔寨、老挝、泰国、埃及、菲律宾、尼泊尔、伊朗、约旦、伊拉克、黎巴嫩、土耳其、也门、沙特阿拉伯、越南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苏丹、利比亚、利比里亚、黄金海岸(今加纳)、叙利亚、日本、南越等国家和地区参加。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义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期间,某些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一些国家制造纷争和矛盾,并对中国发出诋毁性言论,企图分裂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这10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

不结盟运动的“非集团,不结盟”是什么含义?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 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

不结盟运动的历次首脑会议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1961年9月1日至6日,在原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倡议下,第一次首脑会议在原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了,25 个国家的政府首脑齐聚一堂,正式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不结盟运动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都为发展中国家。第二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1964年10月5日至10日在埃及开罗举行,此时的成员国已经增加到47个,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和非洲新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次会议除了重申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外,将焦点放在了巴以冲突以及印巴冲突之上。会议通过了《和平和国际合作纲领》。第三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1970年9月8日至10日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的,这次会议发表的宣言与前两次不同,着重批评美国和苏联的霸权主义,尽管受到了来自苏联的强大压力,会议最终还是通过了《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卢萨卡宣言》(简称《卢萨卡宣言》),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并指责两个超级大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采取武力颠覆别国政府等手段。宣言强烈呼吁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会议另外还通过了《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卢萨卡会议的另一项重大成果是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进一步组织化、制度化。会议决定建立常设的部长级协调局和不结盟国家驻联合国代表协调局,规定此后每三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东道国首脑会议主席和不结盟运动的发言人,负责在联合国大会等国际论坛上阐述不结盟国家的观点等。第四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1973年9月5日至9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由于正逢世界石油危机,经济问题成为会议焦点。但是这时的不结盟运动其实已经开始被边缘化,一些出产石油的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已经跻身前次会议所称的“富国”行列。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和《经济合作行动纲领》等,并决定在纽约成立协调局作为常设机构,以协调各成员国在联合国内的立场。第五次首脑会议:1976年8月16日至19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和《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行动纲领》等。第六次首脑会议:1979年9月3日至9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会议发表了《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言》。到第六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举行时,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许多国家虽然依然表示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实际上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政治的考虑:例如古巴始终是苏联忠实的盟友、越南战争中一些中东、东南亚的国家倒向美国;甚至连运动的创始国之一的印度,也一直被质疑与苏联的关系暧昧。在古巴举行的这次会议上,因柬埔寨(当时被越南占领)的地位问题发生了争执,导致缅甸最终决定退出不结盟运动。第七次首脑会议:1983年3月7日至12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新德里文件》和《集体自力更生宣言》等文件。第八次首脑会议:1986年9月1日至7日在哈拉雷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关于南部非洲特别宣言》和《哈拉雷裁军呼吁书》等文件。第九次首脑会议:1989年9月4日至8日再次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经济问题成为此次会议关注的焦点。与会各国提出了开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会议通过了一项宣言和40个专题性政治和经济文件。第十次首脑会议:1992年9月1日至6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会议通过了《雅加达文告》《最后文件》以及关于索马里、外债、人口、非洲基金、粮食安全、国际合作和联合国改革等7个决议。第十一次首脑会议:1995年10月18日至20日在哥伦比亚海滨城市卡塔赫纳举行。会议通过了《最后文件》,要求建立一个以和平、公正、平等、民主、完全尊重国际法则为基础的新国际秩序。第十二次首脑会议:1998年9月2日至3日在德班举行。会议发表了《德班宣言》。第十三次首脑会议:2003年2月24日至25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这次会议的焦点是伊拉克问题。即将下台的原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原南非总统姆贝基等人都发言表示反对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会议最后还通过了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决议。会议通过了《最后文件》《吉隆坡宣言》和关于伊拉克问题以及巴勒斯坦问题的两项声明。冷战结束之后,不结盟运动其实也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各国的重心都纷纷从冷战时期的政治领域,转移到了经济领域,后冷战时期的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组织,例如二十二国集团等,已经在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方面,发挥着比不结盟运动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巴西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正式会员;但他们在22国集团中都担当着重要的领导角色)。第十四次首脑会议:2006年9月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与会各国就如何使不结盟运动重现生机,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以及联合国改革、中东形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会议通过了《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下不结盟运动的目的、原则和作用的宣言》等5个文件。第十五届首脑会议: 2009年7月15日在埃及红海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召开。 中国作为观察员国参加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世界团结、和平发展”。通过了会议最终文件和行动纲领《沙姆沙伊赫宣言》,阐述了不结盟运动对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的立场和看法。第十六届首脑会议:2012年8月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主题是“联合全球治理,促进世界和平”。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成员国家分别就不结盟运动面临的挑战、联合国改革、巴勒斯坦问题、伊朗核问题以及叙利亚危机等热点议题展开讨论,并通过了指导不结盟运动未来3年发展方向的最后文件。2015年在委内瑞拉举行第17届不结盟运动峰会。

七十七国集团和不结盟运动的区别

性质不一样。1、七十七国集团成立于1964年,它的成立标志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而不结盟运动成立于1961年,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组织,是地跨亚、非、拉美和欧洲的一支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2、前者一个是加强提高经济地位,而后者是提高政治地位,因此性质不一样。

请问不结盟运动是不是军事上不结盟但是政治上结盟?!

不结盟运动,实际就是中立,政治上军事上都不结盟。只有印度人才会这么天真的搞出来,中国去也只是捧个场,太假了。实际当时和苏联结盟,后来又和美国搞在一起。 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也从来没有实现过,和共产主义一样遥不可及。军事只是政治实现的一个手段,没有政治上的结盟就不会有军事上的结盟。比如中国和巴基斯坦,从来没签过什么盟约啊,也从来没保证过什么。但是巴基斯坦很是懂事,有的事情不用说,不用写。那是铁盟。印度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几次都得便宜了还要主动提出谈判,因为他知道往大了去干,他会很惨的。中国肯定会不宣而战。这边两只手干巴基斯坦还吃点力,更何谈背后还有把枪瞄着呢。

不结盟运动的原则和宗旨是

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国际合作、维护民族独立、促进发展等。1、和平共处:不结盟运动倡导各国之间在平等、互利、尊重领土完整、主权和非干涉内政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友好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2、反对霸权主义:不结盟运动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以消除战争和武力威胁,促进和平与发展。3、国际合作:不结盟运动主张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南南合作,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4、维护民族独立:不结盟运动主张各国人民享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决定自己未来的权利,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和侵略行为。5、促进发展:不结盟运动主张通过促进发展、增加贸易和投资、改善社会福利、消除贫困等措施,提高各成员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不结盟运动兴起和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随着不结盟运动的不断发展,它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它的队伍不断扩大。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其成员国由最初的25个,增加到一百多个,约占世界国家总数的2/3、人口总数的1/2,包括第三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其次,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斗争矛头由最初指向新老殖民主义,到70年代转向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再次,斗争的领域从政治领域逐渐扩大和深入到经济领域,特别是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评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及其发展

60年代初形成的不结盟运动,坚持独立自主、非集团的原则、坚持和平、中立、不结盟的宗旨、坚持反帝、反殖的方向,增强了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在当代历史上,不结盟运动是争取世界和平和稳定,为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而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 不结盟运动的产生 不结盟运动所以能在本世纪60年代初兴起是国际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民族解放运动和各国人民反帝、反殖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中国革命的胜利和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把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自战争结束至60年代初期,有40多个国家先后摆脱殖民枷锁赢得独立。仅196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就有17个国家宣告独立,形成了著名的“非洲独立年”。这些新独立国家大都选择了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老殖民主义者力图保住自己的殖民利益;而美国则乘机填补“真空”,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新老殖民主义的矛盾尖锐化、表面化。与此同时,正在兴起的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也在同美国争夺亚、非、拉广大的中间地带。大国之间这种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安全形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在这种形势下,一些有声望和有影响力的独立国家的领袖,如铁托、尼赫鲁、纳赛尔、苏加诺、恩克鲁玛等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或近似的国际意识,主张参与国际事务,推动第三世界各国政治和经济的联合,为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大国干涉、保卫世界和平而斗争。 不结盟运动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起来的,而不结盟思想的形成和不结盟运动的酝酿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如前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生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亚、非一系列国家取得了独立,为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力量的凝聚创造了新的国际环境。美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的衰落,则为亚、非国家摆脱美、苏冷战和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开展集团外交奠定了基础。在此形势下,铁托、纳赛尔、尼赫鲁于1956年7月18至19日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举行政治会晤。7月20日,3 国领导人发表一项《联合声明》。《声明》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提出“应该建立世界规模的集体安全”,“应该继续并且鼓励奉行不同政策的各国领袖之间的接触和意见交换”。其后,经过几年的酝酿和讨论,在1960年第1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铁托、纳赛尔、尼赫鲁、恩克鲁玛和苏加诺在纽约会晤,协商召开不结盟会议事宜。这5个国家的领导人被称为“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 1961年 2月至6月,铁托访问非洲9个国家,提出关于举行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建议。在铁托和纳赛尔的积极努力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5国发起(后来它们被称为“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1961年6月间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了由20个国家的代表参加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这次会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5项标准: 1.被邀请国必须执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政策,或者表现出与这一政策相一致的倾向; 2.被邀请国必须一贯支援民族独立运动; 3.它们不得是参与两大阵营纠纷的集体军事条约(军事同盟)的成员; 4.它们不得是有大国参加的、卷入两大阵营纠纷的区域性防御条约或双边条约的成员; 5.被邀请国不得赞成在其领土上为两大阵营之一的利益建立军事基地。 关于参加不结盟运动的 5项规定,使万隆精神从深广方面得到发扬。筹备会议决定于1961年9月正式召开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同年 9月1日至6日,首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 个国家作为正式成员参加会议,3个国家作为观察员列席会议。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宣言指出:“只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各种表现形式都被消除……之后,持久和平才能实现”;不结盟国家“决意协同作出努力来制止各种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它宣布与会各国全力支持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突尼斯、古巴以及其他为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各国人民。宣言要求各大国签订全面彻底的裁军条约,以缓和国际紧张形势;认为“现在的军事集团……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不结盟国家应该参与有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问题的解决。宣言要求消除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经济不平衡状态,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稳定原料和初级产品价格;并建议立即建立联合国基本发展基金。宣言还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会议决定把这个宣言送交联合国。 首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标志着独立于美苏之外的第三种国际政治力量即不结盟运动的形成。这一运动的形成和发展与整个国际斗争格局的演变同步进行,推动了国际政治力量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方向转化。不结盟运动所确立的不结盟、独立自主的原则和反帝、反殖的立场,以后受到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承认和支持,从而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壮大。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不结盟运动形成以后,自1961年至1983年先后召开了 7次首脑会议。它们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促进亚非拉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在反对霸权主义、国际强权政治和集团政治,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平等地位;在反对超级大国侵略和战争政策,保卫世界和平和各国安全;在改革旧的国际经济关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1964年10月5日至10日,第2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有47个成员国的代表团、10个国家和两个组织的观察员参加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不结盟运动的下列策略原则: 1.争取解放仍然处于附属地位的国家,消灭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2.尊重各国人民的自决权,谴责使用武力阻挠这一权利的行使; 3.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 4.和平共处; 5.尊重各国主权及领土完整; 6.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不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解决争端; 7.全面彻底裁军:和平使用原子能,禁止一切核武器试验,建立无核区,防止扩散核武器和取消一切核武器; 8.反对军事条约,反对在外国驻军和建立军事基地; 9.执行联合国决议,使联合国有效地发挥职能; 10.推动经济发展和加强合作; 11.进行文化、科学、教育合作。 这11条策略原则,在一定意义上是整个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它们在以后历届会议中多次被重申,并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作出了相应的决议。这次会议还遵循上述策略原则,通过了《和平和国际合作纲领》。与会的不结盟国家就反帝、反殖和保卫世界和平问题表示了共同的立场。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殖民地人民可以正当地使用武力来充分运用他们的自决权和独立权”;“与会国保证……齐心协力给正在进行反对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各国人民提供一切道义上、政治上或物质上的一切必要的援助和支持”。纲领要求取消外国军事基地,消除核威胁,停止军备竞赛。 1970年9月8日至10日,第 3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参加会议的有54个成员国;8个国家和8个组织作为观察员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包括《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卢萨卡宣言》、《关于不结盟和经济进步的宣言》等一系列文件。 在前两次首脑会议上,与会者的主要矛头是针对老牌的帝国主义,要求“最后结束殖民主义”,随后又转向美国的新殖民主义。进入70年代以来,由于美苏两国在第3 世界的争夺日趋激烈,构成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主要威胁,从这次会议起,与会的不结盟国家把斗争的主要矛头针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特别是指向美国的霸权主义。两个超级大国受到指名或不指名的谴责。《卢萨卡宣言》第一次提出把世界分为“穷国”和“富国”;指出: “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对别国内政的干涉,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使用武力和进行颠覆的威胁,这些做法都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并成为经常的威胁”。宣言反对“大国垄断”国际事务;主张:“一切主权国家都有权完全自由地决定自己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的发展道路”。以卢萨卡会议为标志,不结盟运动开始向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斗争提出了公开的挑战。 70年代大批新独立国家面临实现经济独立以巩固政治独立的严重任务。不结盟运动在政治领域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的同时,还必须在经济领域展开斗争。卢萨卡会议成了这方面的转折点。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许多新独立的国家“仍然处在帝国主义统治和新殖民主义的剥削下”,表示“争取实现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经济独立”,已经是不结盟运动的刻不容缓的基本目标。 按照卢萨卡会议通过的不结盟运动的组织形式走向制度化,每隔 3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的决定,1973年9月5日至9日,第4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参加会议的有75个成员国,10个国家和16个组织作为观察员、3个国家作为来宾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在阿尔及尔举行的第 4次不结盟国家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关于民族解放斗争的宣言》等一系列文件。在这次会议上决定成立部长级协调局。会议文件宣布:“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不管它们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军事的”,并强调“穷国”和“小国”要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犹太复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会前给本届会议主席布迈丁写信施加压力,指责不结盟国家把世界分为“大国”和“小国”、“穷国”和“富国”的主张,不许把美苏两国相提并论。阿尔及利亚公布了这封信,引起与会国家的强烈不满。会议不顾苏联的压力,在会议文件中坚持“反对霸权”的正义立场,把矛头直接指向两个超级大国。 1976年8月16日至20日,第5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参加的有 86个成员国,10个国家和12个组织作为观察员、7个国家作为来宾出席了会议。罗马尼亚在多数成员国的支持下,以来宾身份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强调了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的相互关系;通过《政治宣言》、《经济宣言》、《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纲领》等文件。《政治宣言》宣告:“不结盟运动是抗击各种形式和表现的帝国主义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外国统治的一支要重力量”;指出:“政治和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脱离政治来孤立地处理经济事务,是错误的”。《经济宣言》强调:“争取政治独立……不能同争取经济解放的斗争分离开来”;号召“不结盟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结束富国和强国对付弱国和穷国的剥削而努力奋斗”。 第 6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是第一次在拉丁美洲国家召开的不结盟运动的会议。它于1979年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参加会议的有95个成员国,12个国家的观察员和 8个国家的代表以来宾身份出席了会议。由于会议的某些参加国特别是东道主古巴受到苏联的影响,使不结盟运动内部产生了意见分歧。这次会议在 3个根本问题上经历了尖锐的争论:一,不结盟运动应该坚持还是放弃其不结盟的概念和反帝、反殖、反霸的宗旨;二,不结盟国家是否应该努力促使它们各国之间团结合作;三,不结盟运动内部应该坚持民主协商的原则还是采取把少数国家的意志强加给多数国家。在大多数国家的努力下,会议坚持了不结盟运动的非集团原则,维护了运动的团结,否定了个别国家鼓吹苏联是不结盟运动的“天然盟友”的主张,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这次会议通过《政治宣言》等一系列决议,重申运动的以下原则:尊重所有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社会自由发展;不结盟国家独立于大国或集团的争夺和影响之外,反对参加军事条约和联盟;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外国占领和霸权作斗争;各国实现积极的和平共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国际合作;在殖民和外来统治下的各国人民有权实行自决和独立;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但是,不结盟运动的首批成员国之一的民主柬埔寨,受到越南的侵略,它的合法性遭到古巴等国的否定,被剥夺了参加会议的权利。由于会议曾一度出现偏袒苏联对外政策的气氛,缅甸代表中途退席,并宣布退出不结盟运动。 第7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于1983年3月7日至12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出席的有101个成员国,10个国家和8个组织作为观察员、10个国家和16个组织作为来宾出席了会议,使这次会议成为不结盟运动力量的一次空前大检阅。会议通过了《新德里文件》、《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集体自力更生宣言》等一系列文件。这次会议坚持了不结盟运动的基本纲领和宗旨,较大程度上拨正了自上届首脑会议以来出现的偏袒苏联的方向,重申支持不干涉主权国家内部事务以及不允许对主权国家使用武力的原则,呼吁“外国军队”撤出阿富汗和柬埔寨,并要求“全面重建国际秩序”,以扭转目前在世界上存在的“争夺势力范围、统治地位和军备竞赛”的趋势。《经济宣言》强调不结盟国家要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继续努力,并提出了加速“南南合作”的措施。 不结盟运动的特点 从1961年形成的不结盟运动,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具有以下3个特点。 一、政治上从和平中立到反帝、反殖,进而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的思想基础比较复杂,有民族主义、和平主义和在大国间搞平衡的实用主义,而发起国的共同思想则是在两大阵营和军事集团之间保持和平中立。然而,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大批新独立国家主要是非洲国家成为不结盟运动的生力军,它们举起反帝、反殖的旗帜,使运动在实践中突破了原先和平中立的框框。在第1、第2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矛头主要指向法、英、葡等老殖民主义,要求“立即无条件地、彻底地和最后废除殖民主义”。由于美国在战后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终于把自己置于同第三世界国家尖锐对立的地位,不结盟运动的矛头指向了美国。在以后各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美国均成为众矢之的,特别在非洲、中东、印支、裁军、种族歧视等问题上,它一直受到不结盟国家的谴责。70年代以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第三世界的争夺日益激烈。一些受到苏联霸权主义威胁的国家开始提出不结盟运动不能只反对美国。1970年第 3次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把世界划为“穷国”和“富国”,反对“大国”垄断国际事务,谴责“超级大国的恐怖均势”,实际上已将美、苏相提并论。1973年第 4次首脑会议进一步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首次提出了反霸原则。 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在以后历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都受到严厉谴责。1976年第 5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的《政治宣言》强调,帝国主义“会以新殖民主义形式和霸权关系的方式继续存在”。许多国家在会上不指名地谴责苏联。在讨论建立“印度洋和平区”问题时,美苏两国同样处于被指责的地位。会议《政治宣言》中专门就印度洋和平区写了一章,谴责“大国”在印度洋的“争夺”。70年代中期,苏联支持越南侵占柬埔寨,直接出兵入侵阿富汗。1981年 2月在新德里举行的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在多数国家的要求下,通过一份要求从阿富汗和柬埔寨撤出外国军队的文件。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还多次通过决议,要求美苏两国率先裁减军备。 由于不结盟运动坚持反对霸权主义,两个超级大国把不结盟运动看成是它们推行扩张政策的障碍,力图破坏和分裂不结盟运动。早在不结盟思想刚刚兴起时,杜勒斯攻击中立、不结盟政策是“不道德的和近视的”。美国和其他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不结盟运动进行威胁利诱,指望它采取“亲西方的方针”。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鼓吹自己是不结盟运动的“天然盟友”,力图把它纳入自己的轨道。但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国际影响日益增强,苏联也加入攻击不结盟运动的行列。苏联报刊发表文章,指责不结盟运动“成份不纯”,是“五花八门”的大杂烩;“抵制两个超级大国”并与之“保持等距离”是“错误”的。苏联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分成“进步的”和“反动的”,“持进步方向的政权”和“保守势力”,蓄意制造混乱,分裂不结盟运动。当对不结盟运动攻击不灵时,苏联在70年代后期又把自己打扮成不结盟运动的“朋友和战友”,提出不结盟国家同它结盟。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铁托在第 6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针锋相对地回答说:“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在大多数与会国的坚决斗争下,这次会议挫败了苏联的企图,通过了坚持不结盟、非集团原则的《政治宣言》。在第 7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一向同苏联保持较密切关系的甘地夫人也强调,“不结盟运动不存在什么天然敌人或天然盟友的问题”。 二、愈益重视和强调经济领域的斗争。 不结盟运动从它兴起之日起,就把国际经济领域的斗争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民族解放斗争的深入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不结盟国家愈来愈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争取国家经济独立的重要性。1970年第 3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言中经济部分的章节超过了政治部分,明确指出:“发展中的国家被剥夺了享有平等……的权利”,因此,“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争取经济独立”,仍然是不结盟运动的基本目标之一。此后的各次首脑会议,经济问题被列为重要议程,为此专门发表宣言,提出了自己的斗争目标和策略。 不结盟运动把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目标。第三世界国家在政治上独立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还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它们通过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生产体系、贸易体系和货币金融体系,剥削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它们还转嫁经济危机。许多不结盟国家的经济和贸易状态严重恶化。它们认识到,要实现“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经济独立”,必须彻底改变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 早在1964年第 2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就提出了建立“新的和公正的经济秩序”的主张。1973年第 4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充分肯定了“七十七国集团”提出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口号,把它作为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战斗纲领,认为这是一种“新的全球发展战略”。这次会议通过的《经济宣言》号召第三世界国家从掌握自然资源主权和确定原料价格着手,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解放。在第4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主席布迈丁的倡议下,1974年第6届特别联大不顾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阻挠,通过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在第5、第6两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言中,又提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具体构想,并强调“不管受到什么威胁和压制性的经济制裁,决心共同努力……达到这些目标”。 不结盟运动国家在考虑经济发展时,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强调了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自力更生,推进“南南合作”。1973年召开的第 4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上,提出了集体自力更生思想,把加强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在全球谈判中彼此协调立场,作为不结盟运动在经济领域中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1979年第 6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言指出,发展中国家在互利基础上自力更生,加强合作,不仅“可以加速它们的发展”,并将加强它们为实现国际经济新秩序同发达国家进行谈判的实力。这次会议还通过了《加强发展中国家集体自力更生的哈瓦那政策性指导原则》。在以上思想的指导下,1982年 2月首次“南南会议”在新德里召开,与会国大多数是不结盟国家。 三、不结盟运动队伍不断扩大,并在组织上走向制度化。 不结盟运动在开始时是一个比较松散的国际性组织,它既无常设主持人,也没有常设机构。会议不定期举行,第1次和第2次首脑会议相隔3年,第3次首脑会议拖了 6年才开。这 6年中,由于一些国家发生政权更迭和帝国主义的挑拨离间,不结盟运动缺乏生气,几乎停止了活动,最后在南斯拉夫等国的努力下,1970年才开成第 3次首脑会议。此后,不结盟运动逐渐走向制度化,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开始具备一个正式组织的特点。它规定每隔 3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由会议东道国领导人任首脑会议主席,任期 3年。每届首脑会议主席为不结盟运动的发言人,可以代表不结盟运动向联合国提出不结盟国家的决议;还分别建立了部长级协调局和驻联合国代表协商局,加强了不结盟国家的经常性合作。 在60年代,参加不结盟运动的主要是亚、非国家,欧洲只有南斯拉夫,拉美只有古巴。到1970年第 3次不结盟首脑会议时,成员国中的拉美国家还寥寥无几。1979年第6次首脑会议时,非洲国家(除南非外)全部加入了不结盟行列,拉美国家增至 11个。近年来,拉美许多国家独立自主的倾向有所发展。一股不结盟的热潮正的拉美兴起,许多拉美国家纷纷要求参加不结盟运动。到1983年,已有119个国家(其中包括18个以观察员名义的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他们代表占全世界近一半人口的 20多亿人民,占当年联合国158个成员国的3/4。不结盟运动作为第三世界最大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中强大而充满生气的政治力量,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时间是何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年正式形成。

不结盟运动有哪些成员国

不结盟运动有120个成员国: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巴哈马、巴林王国、孟加拉国、巴巴多斯、白俄罗斯、伯利兹、贝宁、不丹、玻利维亚、博茨瓦纳、文莱达鲁萨兰国、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共和国、柬埔寨、喀麦隆共和国、佛得角、中非共和国、乍得、智利、哥伦比亚、科摩罗、刚果共和国、科特迪瓦、古巴、吉布提、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加纳、格林纳达、危地马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洪都拉斯、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牙买加、约旦、肯尼亚、科威特、老挝、黎巴嫩、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里、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蒙古国、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联邦共和国、纳米比亚、尼泊尔、尼加拉瓜、尼日尔、尼日利亚、朝鲜、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共和国、卡塔尔、卢旺达、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新加坡、索马里、南非、斯里兰卡、苏丹、苏里南、斯威士兰、叙利亚、坦桑尼亚、泰国、东帝汶、多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突尼斯、土库曼斯坦、乌干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瓦努阿图共和国、委内瑞拉、越南、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不结盟运动在政治和经济上各起了什么作用

   1.不结盟运动在政治上的作用:不结盟运动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坚决斗争;不结盟运动以强权政治和反对霸权主义为重要内容,维护了民族独立国家的主权独立和世界和平。不结盟运动,坚持独立自主、非集团的原则、坚持和平、中立、不结盟的宗旨、坚持反帝、反殖的方向,增强了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在当代历史上,不结盟运动是争取世界和平和稳定,为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而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  2.不结盟运动在经济上的作用:不结盟运动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交流,促进了世界的经济发展。  不结盟运动从它兴起之日起,就把国际经济领域的斗争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民族解放斗争的深入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不结盟国家愈来愈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争取国家经济独立的重要性。不结盟运动把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目标。它们认识到,要实现“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经济独立”,必须彻底改变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它们提出了建立“新的和公正的经济秩序”的主张,肯定了“七十七国集团”提出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口号,把它作为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战斗纲领,认为这是一种“新的全球发展战略”。不结盟运动国家在考虑经济发展时,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强调了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自力更生,推进“南南合作”。  不结盟运动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目前有118个成员国、16个观察员国家和9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

【答案】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这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反对美苏超级大国的霸权政策,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故选B。考点:不结盟运动点评: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源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战后建立的两极格局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因欧洲联合、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振兴受到挑战。90年代后多个经济中心的崛起,多极化趋势加强。

中国何时成为不结盟运动组织的 观察员

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

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原则

不结盟运动诞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结盟运动的内容不断丰富,但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维护世界和平;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不结盟运动在政治和经济上各起了什么作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目前有118个成员国、16个观察员国家和9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① 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②支持民族独立运动;③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④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⑤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一、不结盟运动在政治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1955年的万隆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原则,通过了团结反帝的纲领,显示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巨大力量,给不结盟运动以思想启示和政治推动。不结盟运动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人民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维护和平、致力发展的历史潮流,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二、不结盟运动在经济上的作用:冷战结束之后,不结盟运动其实也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各国的重心都纷纷从冷战时期的政治领域,转移到了经济领域,后冷战时期的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组织,例如22国集团等,已经在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方面,发挥着比不结盟运动更大的作用。

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国际组织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

组织国际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什么?不结盟运动诞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结盟运动的内容不断丰富。但它始终奉行独立、自主、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不结盟运动照片根据不结盟运动的宗旨,不结盟运动的主要活动是首脑会议,首脑会议是不结盟运动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到2006年,已经举行了14次会议。第二,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每三年举行一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外部势力的干涉,内部矛盾和纠纷,许多成员国经济困难严重。1989年9月的第九届首脑会议提出对不结盟运动的战略战术进行重大调整,同时实现自身的现代化,确立不结盟运动的宗旨。不结盟运动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人民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维护和平和致力于发展的趋势。因此,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961年9月1日至6日,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阿富汗发起的不结盟运动第一次首脑会议终于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呼吁签订国际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平等交换。组织国际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21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不结盟运动试图重新定义自己。在新形势下,不结盟运动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倡导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在国际谈判中为不发达地区的成员国争取权益。那么哪些国家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呢?不结盟运动照片目前,不结盟运动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其中不结盟运动是发起国。2004年5月19日,塞浦路斯退出不结盟运动,其观察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克于2006年5月被接纳为新成员。2009年7月,阿根廷和世界和平理事会成为观察员。它包括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其中大多数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55%,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代表性。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良好合作,并于1992年9月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尽管中国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但它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之一。不结盟运动没有总部,没有常设组织,也没有议程。自1970年以来,首脑会议已经制度化,每三年举行一次。不结盟运动的所有会议都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如有不同意见,各成员国可向主席团正式提交书面保留意见,以表明其不受相关决议或文件的约束。国际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自1956年以来,不结盟运动一直影响着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那么这个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呢?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不结盟运动其实是一些小国恐惧的表现,害怕自己因为弱小而被大国挟持,所以想寻求一个组织,一个能为自己从战争的痛苦中胜出的庇护伞。不结盟运动照片那么,这真的是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吗?其实从一些史料中不难看出,这种想法并非没有。在那个时期,世界政治总是由美国和苏联主导。对于一些发展中的中小国家来说,要想在这样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时代保护自己,就必须学会聪明。如果公开和这些大国打,肯定打不过。如果他们强迫你加入他们一边来对付另一边,你可能连说不的勇气都没有,但是加入不结盟运动后,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们,现在帮不了你,因为你的国家加入了不结盟运动,不能反悔。在那种情况下,虽然两个超级大国可能会不高兴,但他们害怕展示这些小国发生了什么。所以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本来就是为了摆脱苏联和美国两个大国的控制,保护自己国家的臣民免受战争的伤害。所以也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声音,但是人民群众支持的一般都是真的,所以不结盟运动才会发展壮大。

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包括哪些国家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1961年9月,在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终于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首脑参与了会议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会议签订了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同时宣言还明确表态支持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突尼斯、古巴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2012年8月26日,第16届不结盟运动峰会高官会议开幕。

简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简述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和影响:(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在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下,新兴独立国家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新兴独立国家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格局,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3)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了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不知道以上这些文字是不是你想要的答案。

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是什么?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运动和组织。1956年7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会晤,发表联合声明,主张各国之间和平共处和友好合作,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加入军事集团。不久,苏加诺和恩克鲁玛也签署了这份联合声明。1960年9月,5人趁联合国大会之机再次会晤,酝酿发起不结盟运动。1961年6月,在开罗召开了筹备会议,9月,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不结盟运动宣告正式形成。截至1994年,不结盟运动共有109个成员国,覆盖了全世界近三分之二的国家和二分之一的人口。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并从根本上冲击着两极关系格局。

不结盟运动是什么意思

不结盟运动的解释[nonaligned movement] 1956年,铁托、尼赫鲁等在南斯拉夫发表 联合 声明 ,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举行了第一届不结盟 首脑 会议。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非集团的 原则 ,目前已有100余个成员国 词语分解 不结的解释 不了结,不可。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三章:“早知道他说上没完,我非叫他到学校里 开会 去不结。那里点官油,他爱说,说上一夜。” 运动的解释 ∶运行转 动因 天时而行罚,顺阴阳而 运动 。;;《新语》 ∶运用夫宰相运动枢极。;;《后汉书》 ∶物体位置不断 改变 的现象直线运动 ∶可促进身体 健康 的身体活动排球运动 ∶向 群众 公开宣扬 某种 思想 、见解、主义的

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意义

不结盟运动是由奉行和平、中立、不结盟政策的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成员国主要是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新独立的国家。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会晤,提出不结盟主张。1961年6月,由埃及、印度、南斯拉夫、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

不结盟运动的意义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是“万隆精神”的进一步弘扬光大,是许多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的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结果。它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并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两极对立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一种冲击,客观上加速了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对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作出了贡献。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其斗争矛头由初期指向一切新老殖民主义到70年代后转向集中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斗争从政治领域逐渐扩大和深入到经济领域。1973年第四次会议正式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提倡南南合作和集体自力更生,为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进行不懈的努力。扩展资料:1961年6月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5国发起,在开罗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有20个国家参加。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1、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2、支持民族独立运动;3、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4、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5、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不结盟运动怎么回事?

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拥有115个成员国的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联合国中三分之二的会员是该组织的成员国,全球人口的55%也生活在不结盟运动国家。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南斯拉夫、埃及、赞比亚、阿尔及利亚、斯里兰卡、古巴、印度、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南非和马来西亚举行了13次会议。“不结盟”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尼赫鲁将一年前中国总理周恩来为处理中印两国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之后在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愿意卷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万隆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终于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首脑参与了会议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反对任何形势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要求签订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同时宣言还明确表态支持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突尼斯、古巴等国的民族解放斗争,以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第二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1964年10月在埃及开罗举行,此时的成员国已经增加到47个,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和非洲新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次会议除了重申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外,将焦点放在了以巴冲突以及印巴冲突之上。第三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是于1970年9月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的,这次会议发表的宣言与前两次不同,着重批评美国和苏联(而不再是英国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霸权主义,尽管受到了来自苏联的强大压力,会议最终还是通过了《卢萨卡宣言》,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并指责两个超级大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采取武力颠覆别国政府等手段。第四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1973年9月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由于正逢世界石油危机,经济问题成为会议焦点。但是这时的不结盟运动其实已经开始被边缘化,一些出产石油的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已经挤身前次会议所称的“富国”行列。到第六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举行时,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许多国家虽然依然表示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实际上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政治的考虑:例如古巴始终是苏联忠实的盟友、越南战争中一些中东、东南亚的国家倒向美国;甚至连运动的创始国之一的印度,也一直被质疑与苏联的关系暧昧。在古巴举行的这次会议上,因柬埔寨(当时被越南占领)的地位问题发生了争执,导致缅甸最终决定退出不结盟运动。最近一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是于2003年2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这次会议的焦点是伊拉克问题。即将下台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南非总统姆贝基等人都发言表示反对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会议最后还通过了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决议。冷战结束之后,不结盟运动其实也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各国的重心都纷纷从冷战时期的政治领域,转移到了经济领域,后冷战时期的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组织,例如22国集团等,已经在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方面,发挥着比不结盟运动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巴西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正式会员;但他们在22国集团中都担当着重要的领导角色)。成员国不结盟运动是一个十分松散的国际组织,它不设总部及常设机构,起初甚至没有定期的会议机制,直到后来才规定每3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并由会议举办国担任主席国,任期也是3年。目前不结盟运动共有116个成员国、15个观察员国;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和联合国是观察员组织。附:成员国,观察员国,观察员组织名单 成员国: 阿富汗 | 阿尔及利亚 | 安哥拉 | 巴哈马 | 巴林 | 孟加拉国 | 巴巴多斯 | 白俄罗斯 | 伯利兹 | 贝宁 | 不丹 | 玻利维亚 | 博茨瓦纳 | 文莱 | 布基纳法索 | 布隆迪 | 柬埔寨 | 喀麦隆 | 佛得角 | 中非共和国 | 乍得 | 智利 | 哥伦比亚 | 科摩罗 | 刚果 | 科特迪瓦 | 古巴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吉布提 | 多米尼加共和国 | 厄瓜多 | 埃及 | 赤道几内亚 | 厄立特里亚 | 埃塞俄比亚 | 加蓬 | 冈比亚 | 加纳 | 格林纳达 | 危地马拉 | 几内亚 | 几内亚比绍 | 圭亚那 | 洪都拉斯 | 印度 | 印度尼西亚 | 伊朗 | 牙买加 | 约旦 | 肯尼亚 | 科威特 | 老挝 | 黎巴嫩 | 莱索托 | 利比里亚 | 利比亚 | 马达加斯加 | 马拉维 | 马来西亚 | 马尔代夫 | 马里 | 毛里塔尼亚 | 毛里求斯 | 蒙古 | 摩洛哥 | 莫桑比克 | 缅甸 | 纳米比亚 | 尼泊尔 | 尼加拉瓜 | 尼日尔 | 尼日利亚 | 朝鲜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 | 巴拿马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秘鲁 | 菲律宾 | 卡塔尔 | 卢旺达 | 圣卢西亚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 沙特阿拉伯 | 塞内加尔 | 塞舌尔 | 塞拉利昂 | 新加坡 | 索马里 | 南非 | 斯里兰卡 | 苏丹 | 苏里南 | 斯威士兰 | 叙利亚 | 坦桑尼亚 | 泰国 | 东帝汶 | 多哥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突尼斯 | 土库曼斯坦 | 乌干达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乌兹别克斯坦 | 瓦努阿图 | 委内瑞拉 | 越南 | 也门 | 赞比亚 | 津巴布韦(2004年5月19日,塞浦路斯退出不结盟运动;2006年5月接纳其观察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加两国为新成员。),都为发展中国家。)观察员国: 亚美尼亚 | 阿塞拜疆 | 巴西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哥斯达黎加 | 克罗地亚 | 萨尔瓦多 | 哈萨克斯坦 | 吉尔吉斯斯坦 | 墨西哥 | 塞尔维亚和黑山 | 乌克兰 | 乌拉圭观察员组织: 非洲联盟 | 阿拉伯国家联盟 | 联合国

不结盟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不结盟运动意义:1、面对当时以美苏为首的西方和东方两大阵营对立和冷战态势,这些国家出于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不想介入大国争斗等目的,提出走和平、中立和不结盟道路。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宗旨原则不结盟运动诞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结盟运动的内容不断丰富,但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维护世界和平;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怎样认识不结盟运动?

1、不结盟运动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目前有118个成员国、16个观察员国家和9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2、不结盟运动在政治上的作用:不结盟运动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坚决斗争;不结盟运动以强权政治和反对霸权主义为重要内容,维护了民族独立国家的主权独立和世界和平。不结盟运动,坚持独立自主、非集团的原则、坚持和平、中立、不结盟的宗旨、坚持反帝、反殖的方向,增强了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在当代历史上,不结盟运动是争取世界和平和稳定,为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而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3、不结盟运动在经济上的作用:不结盟运动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交流,促进了世界的经济发展。4、不结盟运动从它兴起之日起,就把国际经济领域的斗争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民族解放斗争的深入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不结盟国家愈来愈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争取国家经济独立的重要性。不结盟运动把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目标。它们认识到,要实现“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经济独立”,必须彻底改变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它们提出了建立“新的和公正的经济秩序”的主张,肯定了“七十七国集团”提出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口号,把它作为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战斗纲领,认为这是一种“新的全球发展战略”。不结盟运动国家在考虑经济发展时,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强调了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自力更生,推进“南南合作”。

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是什么?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那么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是什么呢? 1、 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 2、 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 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 4、 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了。

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原则是

反帝、反殖、反霸;独立、发展;和平、中立、不结盟。不结盟运动是1961年由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赫鲁、印尼总统苏加诺、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发起的,在南斯拉夫举行了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基本原则是反帝、反殖、反霸;独立、发展;和平、中立、不结盟。

冷战时期不结盟运动的本质和特点?

冷战时期不结盟运动的本质是一种国际关系的政治理念,其主要特点是不加入任何军事联盟和阵营,保持中立立场,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坚持自主和独立。其发源于1940年代的亚非拉等国家,旨在摆脱西方列强的主导和侵略,追求政治独立和经济发展。不结盟运动在其成立以来,曾经有过多次的高峰期和低谷期。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苏加诺、尼赫鲁、甘地、孙中山等国家和领导人提出的不结盟原则,并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正式成立不结盟运动。这个运动在冷战时期,成为受到西方和苏联两个阵营之间影响最小的一股力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东西方的对立关系,促进了多极化进程的形成。然而,由于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具有对外合作和对内独立的矛盾,成员国之间在某些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导致了内部的分化和削弱。

不结盟运动名词解释

不结盟运动是指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与任何大国结盟政策的运动,又称“不结盟主义”。20世纪50年代起,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避免卷入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争端,纷纷宣布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形成了一种国际趋势。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