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质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DNA在染色体的常染色质区压缩多少倍

DNA在染色体的常染色质区压缩1000倍:一个核小体上盘绕两圈DNA,约146bp,加上核小体间间隙,可认为每个核小体上有200bp,核小体直径约10nm,碱基间相距0.34nm,所以核糖体上压缩了约7倍(这是书上这么认为的,不是我数学不好).6个核小体绕成一圈螺线管,因此此时压缩6倍.螺线管到超螺线管40倍.染色质到此为止如果说要进一步到染色体,要在压缩约5倍.

次缢痕处是常染色质还是异染色质??

常染色质。次缢痕是针对染色体而言的,它主要是含rDNA,形成核仁组织中心,而rRNA是细胞所需要的大量表达;在细胞学上,次缢痕处染色体松散,因此它更不可能是异染色质。

什么是常染色质?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区别与联系(1)两者结构上连续,化学性质上没有差异,只是核酸螺旋化程度(密度)不同。(2)异染色质在间期的复制晚于常染色质。(3)异染色质间期仍然高度螺旋化状态,紧密卷缩(异固缩), 而常染色质区处于松散状态,染色质密度较低。(4)异染色质在遗传功能上是惰性的,一般不编码蛋白质,主要起维持染色体结构完整性的作用常染色质间期活跃表达,带有重要的遗传信息。

常染色质的特点是

常染色质的特点是 A.螺旋化程度小B.多位于核内膜的边缘C.功能不活跃D.容易被染料染色E.光镜下易观察正确答案:A

异染色质与常染色质的关系是怎样的?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区别与联系(1)两者结构上连续,化学性质上没有差异,只是核酸螺旋化程度(密度)不同。(2)异染色质在间期的复制晚于常染色质。(3)异染色质间期仍然高度螺旋化状态,紧密卷缩(异固缩), 而常染色质区处于松散状态,染色质密度较低。(4)异染色质在遗传功能上是惰性的,一般不编码蛋白质,主要起维持染色体结构完整性的作用常染色质间期活跃表达,带有重要的遗传信息。

常染色质在电镜下显示出(

常染色质在电镜下显示出电子密度低。常染色质是染色质(由DNA、R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种松散聚集的形式,这种聚集方式在基因中大量存在,并且相应的片段通常处于活跃的转录当中(但并非必要,即常染色质部分不一定都是高表达的序列)。常染色质构成了细胞核基因组中表达最活跃的一部分。人类基因组中92%为常染色质。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关系是什么?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区别与联系(1)两者结构上连续,化学性质上没有差异,只是核酸螺旋化程度(密度)不同。(2)异染色质在间期的复制晚于常染色质。(3)异染色质间期仍然高度螺旋化状态,紧密卷缩(异固缩), 而常染色质区处于松散状态,染色质密度较低。(4)异染色质在遗传功能上是惰性的,一般不编码蛋白质,主要起维持染色体结构完整性的作用常染色质间期活跃表达,带有重要的遗传信息。

常染色质间期有无转录活性

有。常染色质是染色质(由DNA、R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种松散聚集的形式,常染色质间期有转录活性,是基因区。

常染色质就是常染色体在细胞间期的存在形式。

常染色质就是常染色体在细胞间期的存在形式。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区别有哪些?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区别与联系(1)两者结构上连续,化学性质上没有差异,只是核酸螺旋化程度(密度)不同。(2)异染色质在间期的复制晚于常染色质。(3)异染色质间期仍然高度螺旋化状态,紧密卷缩(异固缩), 而常染色质区处于松散状态,染色质密度较低。(4)异染色质在遗传功能上是惰性的,一般不编码蛋白质,主要起维持染色体结构完整性的作用常染色质间期活跃表达,带有重要的遗传信息。

18.常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中()

18.常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中() A.螺旋化程度高,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B.螺旋化程度低,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C.螺旋化程度低,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D.螺旋化程度高,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E.螺旋化程度低,很少有转录活性的染色正确答案:B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区别???可以相互转换吗???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区别与联系(1)两者结构上连续,化学性质上没有差异,只是核酸螺旋化程度(密度)不同。(2)异染色质在间期的复制晚于常染色质。(3)异染色质间期仍然高度螺旋化状态,紧密卷缩(异固缩), 而常染色质区处于松散状态,染色质密度较低。(4)异染色质在遗传功能上是惰性的,一般不编码蛋白质,主要起维持染色体结构完整性的作用常染色质间期活跃表达,带有重要的遗传信息。

常染色质位于相应染色体的()

常染色质位于相应染色体的() A.着丝粒和臂B.臂C.端粒和臂D.着丝粒和端粒正确答案:B

常染色质螺旋化形成什么

肯定是染色体

常染色质名词解释

常染色质名词解释如下:常染色质是染色质(由DNA、R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种松散聚集的形式,这种聚集方式在基因中大量存在,并且相应的片段通常处于活跃的转录当中(但并非必要,即常染色质部分不一定都是高表达的序列)。常染色质构成了细胞核基因组中表达最活跃的一部分。结构:常染色质的结构类似于未折叠的一串珠子中间被一根细绳穿过,这其中的珠子代表核小体结构。每个核小体由八个蛋白质单体组成,这些蛋白质叫做组蛋白,每个组蛋白单体周围有147个碱基对长度的双链DNA环绕;在常染色质中,DNA在组蛋白上的包裹是较为松散的,从而其上的原始DNA序列是暴露在外可被读取的。每一个处于被DNA环绕的核心组蛋白单体(除被DNA包裹的8个核心组蛋白外还有作为连接蛋白的组蛋白H1等)有一个“尾部”多肽结构,可被多种不同程度修饰。这些尾部的修饰被认为可以发挥基因调控之开关的功能,他们可以决定染色体上整体基因的疏密排布方式。其中的一个具体例子是发生在赖氨酸(K4)上的甲基化,这是组蛋白上重要的一类标记物。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合不同??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不同:1、结构上:常染色质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异染色质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2、功能上:常染色质转录比较活跃;异染色质与常染色质相比,异染色质是转录不活跃部分,多在晚S期复制。相关知识:1、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早期或中、晚期,某些染色体或染色体的某些部分的固缩常较其他的染色质早些或晚些,其染色较深或较浅,具有这种固缩特性的染色体称为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具有强嗜碱性,染色深,染色质丝包装折叠紧密,与常染色质相比,异染色质是转录不活跃部分,多在晚S期复制。2、常染色质,外文名euchromatin,是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构成常染色质的DNA主要是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处于常染色质状态只是基因转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常染色质是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在常染色质中,DNA包装比约为1/2000-1/1000,即DNA实际长度为染色质纤维长度的1000-2000倍。构成常染色质的DNA主要是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如组蛋白基因和tRNA基因)。常染色质并非所有基因都具有转录活性,处于常染色质状态只是基因转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常染色质(euchromatin)

【答案】:常染色质(euchromatin):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合不同??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不同:1、结构上:常染色质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异染色质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2、功能上:常染色质转录比较活跃;异染色质与常染色质相比,异染色质是转录不活跃部分,多在晚S期复制。相关知识:1、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早期或中、晚期,某些染色体或染色体的某些部分的固缩常较其他的染色质早些或晚些,其染色较深或较浅,具有这种固缩特性的染色体称为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具有强嗜碱性,染色深,染色质丝包装折叠紧密,与常染色质相比,异染色质是转录不活跃部分,多在晚S期复制。2、常染色质,外文名euchromatin,是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构成常染色质的DNA主要是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处于常染色质状态只是基因转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常染色质是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在常染色质中,DNA包装比约为1/2000-1/1000,即DNA实际长度为染色质纤维长度的1000-2000倍。构成常染色质的DNA主要是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如组蛋白基因和tRNA基因)。常染色质并非所有基因都具有转录活性,处于常染色质状态只是基因转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区别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区别与联系(1)两者结构上连续,化学性质上没有差异,只是核酸螺旋化程度(密度)不同。(2)异染色质在间期的复制晚于常染色质。(3)异染色质间期仍然高度螺旋化状态,紧密卷缩(异固缩), 而常染色质区处于松散状态,染色质密度较低。(4)异染色质在遗传功能上是惰性的,一般不编码蛋白质,主要起维持染色体结构完整性的作用常染色质间期活跃表达,带有重要的遗传信息。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合不同??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不同:1、结构上:常染色质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异染色质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2、功能上:常染色质转录比较活跃;异染色质与常染色质相比,异染色质是转录不活跃部分,多在晚S期复制。相关知识:1、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早期或中、晚期,某些染色体或染色体的某些部分的固缩常较其他的染色质早些或晚些,其染色较深或较浅,具有这种固缩特性的染色体称为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具有强嗜碱性,染色深,染色质丝包装折叠紧密,与常染色质相比,异染色质是转录不活跃部分,多在晚S期复制。2、常染色质,外文名euchromatin,是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构成常染色质的DNA主要是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处于常染色质状态只是基因转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常染色质是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在常染色质中,DNA包装比约为1/2000-1/1000,即DNA实际长度为染色质纤维长度的1000-2000倍。构成常染色质的DNA主要是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如组蛋白基因和tRNA基因)。常染色质并非所有基因都具有转录活性,处于常染色质状态只是基因转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区别 是遗传学的内容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区别与联系 (1)两者结构上连续,化学性质上没有差异,只是核酸螺旋化程度(密度)不同. (2)异染色质在间期的复制晚于常染色质. (3)异染色质间期仍然高度螺旋化状态,紧密卷缩(异固缩),而常染色质区处于松散状态,染色质密度较低. (4)异染色质在遗传功能上是惰性的,一般不编码蛋白质,主要起维持染色体结构完整性的作用常染色质间期活跃表达,带有重要的遗传信息.

常染色质多异染色质少的原因

常染色质多异染色质少的原因以下几点:一般常染色质颜色较浅,转录翻译活跃;异染色质由于高度凝聚,颜色较深,转录翻译不活跃。肝细胞中染色质转录翻译活跃,常染色质数目多于异染色质,所以着色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