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道家的《道德经》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

  命主:你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这是老子用以代表“道”这一概念的数字表示。即:【道】是绝对无偶的。  【二】指阴、阳二气。“道”的本身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阴、阳二气所含育的统一体,就是  【道】。因此对立着的双方都包含在“一”中。  【三】就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长生的第三者。进而生成万物。 。。。。。。  这一篇的中心意义是:宇宙生成的模式。阴、阳。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物】:指“道”。混成:浑然而成,指浑朴的状态。  【寂兮寥兮】形容“道”没有声音、没有形态。  【独立而不改】:形容“道”的独立性和永恒性。它不靠任何外力而具有绝对性。  【周行】循环运行。不殆:指“道”的作用永不停止之意。  【天地母】:有的版本作“天下母”。“母”,指‘道“。天地万物由“道”而产生。故称“母”。  【强字之曰道】:勉强命名它叫“道”  。。。。。。  这一篇的中心意义:道的自然性。道是运动的。  苏东坡曰:细看造物为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八卦,八卦生万象”是不是矛盾的?怎么解释

不矛盾。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上万物。是说事物的发展是由少到多,逐步发展的。三代表多的意思,多种事物相互组合就会生成更多的事物,就像排列组合。或者DNA组合。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所反映的道理也是一生多的道理,是说事物的发展是以几何级数递增的。两者反映的道理是一致的没有什么不同。扩展资料:道家(信奉老庄等道家学说的哲学学派)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道家哲学)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有中华文化基石之称的道家哲学思想,还通过儒学以及中国化之后的佛学而得以不同程度的体现。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东汉末年道教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道家基本概念若是说儒家的中枢是仁的话,那么道家的中枢便是自然。依道家来看,儒的倡导虽好,却只能靠严以律已刻意做到,一有不慎,则内以伤身,外以乱人。宋朝时,儒生发展到“存天理、灭人欲”便可看出。而道以自然为本,以人天生之欲而推之,更加贴近于人的生活。再配以虚无为体,柔弱为刚,执一以为,齐物为心,则可以做到二厢自然,智愚相宜,强弱相合,以致物我两忘,这是一种木音希声般的仁,故对于儒的“温检恭良让”的人德,道家更注重如何做到自然,故有“虚无、齐物、守一、柔弱、纯粹素朴”五德。完成五德之后,自然而然做到儒提倡的“仁”和“义”。人之所好,不过有、得、是、居上、乐。而道家不载于此,以自然而为,仅得大有,大得,大是,大乐。“人皆知持物之乐而不知不持物之乐。”正是说明了道家追求自然的目的。而自然的极致,则似婴儿,无识无是,不受物性。可谓之自然之至。能做到这个境界,道家叫做至人。参考资料:道家——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