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兰修女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用什么词语可以代表德兰修女?

被誉为贫民圣人特蕾莎修女一生中曾18次被提名为年度最受尊敬人物(Gallup"s most admired man and woman poll)中的十大最受尊敬女性之一,并在20世纪80-90年代间数次当选。1999年,特蕾莎修女被美国人民投票选为二十世纪最受尊敬人物榜单之首(Gallup"s List of Most Widely Admired People of the 20th Century)。排在她后面的是马丁路德金与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此次广泛囊括各年龄层(除婴孩外)的调查投票中,她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全美人民心目中的伟人。人物评价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斯科普里的德蕾莎修女出生地原址特蕾莎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关注着贫穷的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特蕾莎修女,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服务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源: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剥削等恶行;也为通往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德兰修女的详细简介及资料,谁知道?要详细喔,急

德兰修女Jany德兰修女Mother Theresa,原名叫安格尼斯.贡扎.博亚金,1910年8月27日出生在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之一,马其顿的首都斯科普里,父母主要务农,兼经营一家药店。他们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父亲是一名强烈的民族主义者,在地区议会担任议员,1910年在参加一个政治会议后被谋害。德兰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里,后来她回忆自己的幼年时说:“我们一家人很团结,在父亲去世后更加如此,各人彼此支持,尽力令大家快乐,我们是一个非常团结和快乐的家庭”。德兰的童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混乱时期,从小就经历了惶恐和战乱的生活。慈爱、坚强的父母给了她和姐弟安定、幸福的庇护,并教导他们无论始末时候都要拥有爱和慷慨。她12岁那年春天,为庆祝复活节,母亲送她一本《圣方济各.亚西西传》,这本书深深地影响着德兰,使她产生一个强烈的愿望:“我也应该像方济各那样去生活。我们在这世上,不能只为自己生活,应该做些贡献。”此时的德兰,变得更为虔诚和热情了。她高中毕业那年,在一位为去印度的修女募捐的神甫影响下,她萌生了加入修会,去加尔各答服务的愿望,便向母亲提出请求。母亲同意了。在1928年11年她被送往爱尔兰首都都柏林附近的劳来德圣母女修会总院做了望会生。她18岁的她,恋恋不舍离开那温馨幸福的家庭,去印度,做了修女。1931年5月24日,在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大吉岭分院,她宣发了第一次圣愿,并取名为“德兰”,她希望效仿微小圣女小德兰的芳表,将自己的生命彻底奉献给基督的爱。此后,她被派遣到印度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加尔各答,在一座本修会开办的著名女子学校圣玛丽中学任教,教授地理和历史课,后来升任教务处主任和校长。1937年5月,她返回大吉岭劳来德圣母女修会宣发终身大愿,然后又回校执教。当时的印度处于战乱,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形成的贫困积重难反,二次世界大战又雪上加霜,印度的状况真是残不忍睹,充满悲残穷困,遍地臭污,疾病丛生,成群的流浪者躺卧在大街小巷。仅加尔各答每年就有几十万难民逃入;人口拥挤不堪,到处是垃圾和大小便,空气污浊,用以烧饭的煤和牛粪放出的浓重烟雾刺眼呛鼻,气候又潮湿多雨,处处污秽不堪。难民们就在路边露天地里吃住、睡卧、生死,孩子们在垃圾堆上玩,喝阴沟里的污水解渴,母亲们在搅着垃圾的泥污中哺乳,许多垂死的人倒在路旁街角无人理睬,各种各样患着丑陋肮脏疾病的人随处可见。他们没有安身之处,没有“如用的食粮”,没有任何援助,他们是穷人中的穷人,每个月都有一二千人在恶臭污浊的环境里病饿而死,每天早晨在街角道边都能发现许多尸体。来到印度的德兰修女虽是处身于为中上层阶级开设的贵族学校里,但那绝大多数数贫困人民的悲惨生活却更吸引她的注意,她不能对这些人无动于衷,她希望自己能为这些人作些什么。她来印度就是为了服务印度人民,她不能对这些可怜的人置之不理,不能对许多躺倒于街头奄奄一息的人视若无睹,不能假装看不到身上爬满蚂蚁,肢体被老鼠啃掉的病人。她相信所有的人在天主面前都是平等的,所有的人都是天主亲爱的儿女,都应该同样享受天主慷慨的爱和赐予。她应该为这些人作些事情,应该将天主的生命和爱带给这些人。于是她请求上司允许她去帮助这些赤贫无助的人,她带着一些食物、一些阿司匹林、一些绷带或碘酒走出校园,去到贫困的人们中间,去帮助他们,德兰修女以最简单的行动感动了许多困境中的人,德兰修女和善的面孔,棕色眼睛中闪烁的爱,就足以让他们愉快许多。他们从这位修女身上感受到了爱,感受到了尊重。希望帮助这些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1946年9月10日,在坐火车旅途的夜晚,她无法入睡,脑海中不断涌现出贫民窟中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悲剧。她的心灵呼求着:“我应该做些事情,应该做些事情......”这时,她内心深处强烈地感受到天主的召唤:深入加尔各答贫民中间,去帮助那些穷苦人中最穷苦的人。从大吉岭返回加尔各答后,德兰立即向当地主教提出离开修会,独自到穷人中去服务请求,总会长从中看到了慎重的选择、坚定的信念和天主的圣意,她答应了德兰修女的请求。 1948年4月12日,德兰得到教宗碧岳12世特准,可以保持修女身份,离开劳来德圣母女修会,直接服从加尔各答总主教领导。要去为那些穷苦人服务,她首先需要一些医护知识,于是她去印度东部巴特那,向当地的美国医疗传道修女会接受护士训练,学习如何搬动病人,如何处理医生尚未来到之前的工作,如何护理肺结核、麻风病人,以及如何协助医生手术。三个月后从巴特那回到加尔各答时,她只剩下五个卢比,用这些钱,她买了一件印度穷人穿的白色粗布沙丽,衣边掩上蓝色布条,在左肩绣上一枚小十字架,作为她唯一的标志。又买了些肥皂,找到些药物,便去寻找街头路边的可怜人,用肥皂、水和药品开始她的工作。同时,她申请取得了印度公民资格,借住在苦难小修女会。这时,她年近38岁。

德兰修女的详细事迹

 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称做德兰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并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2003年10月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Beatification。目前德蕾莎修女的名称也变为真福德雷莎修女获奖  1971年,教皇庇护十二世颁给德蕾莎修女“Pope John XXIII”和平奖;同年的肯尼迪奖也颁发给她,此外还有如1975年Albert Schweitzer国际奖也颁发给她,1985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4年美国国会金牌;1996年11月16日美国名誉公民,和许多大学的名誉学位;1979年的最重要的诺贝尔和平奖,也颁发给她。当时她拒绝了颁奖宴会和奖金。媒体问及她:“我们可能做什么促进世界和平?”。她回答:“回家和爱您的家庭。”  后人赞她为: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小故事  有一天,德蕾莎要到巴丹医院商量工作,在靠近车站的广场旁发现了一位老妇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般。德蕾莎蹲下来仔细一看:破布裹着脚,爬满了蚂蚁, 头上好像被老鼠咬了一个洞,残留着血迹,伤口周围满是苍蝇和蛆虫。她赶紧替老妇人测量呼吸及脉搏,似乎还有一口气,她为好赶走苍蝇,驱走蚂蚁,擦去血迹和蛆虫。德蕾莎心想,如果任她躺在那里,必死无疑。于是她暂时放弃了去巴丹的行动,请人帮忙把老妇人送到附近的医院。医院开始时对这个没有家属的老妇人不予理会,但医师在德蕾莎的再三恳求下,便替老妇人医理,然后对德蕾莎说:‘必须暂时住院,等脱离危险期后,再需找个地方静养。"德蕾莎把病人托给医院后,立即到市公所保健所,希望能提供一个让贫困病人休养的埸所。市公所保健所的所长是位热心的人他仔细听完德蕾莎的请求后,便带她来到加尔各答一座有名的卡里寺院,答应将寺庙后面信徒朝拜后的一处地方免费提供给他使用。他们一开始受到印度教区婆罗门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德蕾莎修女不是印度人,然而德蕾莎修女不畏反对,依然在街头抢救许多临危的病患到收容所来替他们清洗,给他们休息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印度教的僧侣,此举感动了许多的印度人,于是反对声浪就渐渐的平息了。  自从找到这个落脚点后,不到一天的时间,修女们就将三十多个最贫困痛苦的人安顿了下来。其中有个老人,在搬来的那天傍晚即断了气,临死前,他拉着德蕾莎的手,用孟加拉语低声地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了。"  光靠德蕾莎及修女们的工作,要救助全加尔各答我垂死者是不可能的.,但德蕾莎她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认为人类的不幸并不存在于贫困、生病或饥饿,真正的不幸是当人们生病或贫困时没有人伸出援手,即使死去,临终前也应有个归宿,这就是德蕾莎向垂死者传播了主的爱。

关于德兰修女的资料

德兰修女(Mother Teresa),原名艾格莉斯61龚莎61包雅舒,是20世纪最伟大的修女,她所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她的组织有7000多名正式的成员,以及超过百万的义工与追随者,她受到众多的总统,国王,各界的精英的爱戴与敬仰…… 在诺贝尔和平奖的历史上只有两位获奖者是全票通过的,一位是史怀泽博士,另一位就是德兰修女。她的施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希望,一个全世界人民能够冲破各种不平等以及人内心的栅栏所造成的隔膜,互相谅解,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共同前进的希望。 德兰修女,爱,直到成伤德兰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她创建的仁爱传教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他,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然而,当他去世时,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 她说:“事实上,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但我愿意代替世界上所有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来接受这项奖金。因为我相信:你们是愿意借着颁奖给我,而承认穷人也有尊严,也有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权利。”  她就是德兰修女,是继史怀泽博士195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最令人欣慰的一个得奖者。 但是,她住的地方,除了电灯外,惟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没有秘书,所有信件她都亲笔回复;她没有会客室,她在教堂外的走廊里接待所有的来访者;她的衣服,一共只有3套,而且自己换洗;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  有人称她为修女,有人尊敬地叫她姆姆,或嬷嬷。姆姆最令人尊敬的是她始终坚信,穷人也是有尊严的,并且付出一生的努力,在穷人凄惨卑微的外壳内,寻找和发现他们的尊严。  她说:饥饿的人所渴求的,不单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求的,不单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望的,不单是牢固的房子,就算是那些物质丰裕的人,也在切求爱、关心、接纳与认同。

求德兰修女的简历

德兰修女(Mother Teresa)于一九一O年八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南斯拉夫一个叫史可比亚的城市。她的父母都是阿尔巴尼亚人,她的领洗姓名叫阿格蕾丝。阿格蕾丝的父亲是个勤快的农人,而她的母亲则是个谦顺而快乐的农家主妇,家里除了务农外,还经营一间小药店,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因为她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家里总是充满着欢笑和祥和之声。 阿格蕾丝是三个孩子中的老大,还有一弟一妹,她虽然身材瘦弱,却一直帮助父母担负起照顾弟妹的责任。阿格蕾丝在念小学的时候,从不偷懒,并善于思考。她不但是个乖巧的孩子,而且非常活泼,常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惹人喜爱。一到星期天便会去教堂礼拜。邻居和家人的朋友都认为她将来一定会嫁给有钱的人,是个有出色的姑娘,而阿格蕾丝也常常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她十二岁那年的春天,为了庆祝复活节,阿格蕾丝的母亲送给她一本书,书名是《亚西西的圣方济各》。这本书记叙述的是十二世纪时一位修士方济各的事迹,方济各是意大利亚西西城一个商人的儿子,在一场战争中他被俘虏,患了一场重病,一年后才算康复,自此之后他便追随耶稣基督,作了一名修士,为穷人及病人服务。方济各在所不惜,义不容辞地为这些被人抛弃的患者服务,甚至用嘴去清洗病人的伤口。 读完这本书,十二岁的阿格蕾丝感动万分,有一天,她心里突然冒出一种莫可名的感觉,似乎是要指引她走向一条新的道路,她不由自主地自问∶「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中,并不是单单只为追自身的幸福,而应作些特别的奉献,我是否能为主作些甚么奉献呢?」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格蕾丝的这种想法不但没有淡化,反而愈来愈强烈。 阿格蕾丝十八岁时从高级女子中学毕业。有一天,一位神父来她的家拜访她的父母,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捐钱赞助罗特列修道院修女们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工作,阿格蕾丝的父母立即慷慨地答应。在一旁听着神父和父母谈话的阿格蕾丝听了这些话心里暗想∶「我要和她们一起到印度去。」 一九二九年秋天,阿格蕾丝告别了家人和故乡,和其它修女一起,踏上了去印度南部的漫长旅程。经过了近二个月的航行,轮船终于到达印度西部的卧亚城。在卧亚城停留数日后,阿格蕾丝她们继续乘船前进,沿着印度南部「突出的尖角」绕行,历时两周,终于到达东海岸边上的阿尔各答市。从此,阿格蕾丝便在加尔各答罗列特修道院开始了她修生的生活。不知不觉地两年过去,有一天,在祈祷中阿格蕾丝彷佛听到了主的声音,主对她说∶「阿格蕾丝,你应该做一名修女,将福音传给世人。」一心一意要成为修女的阿格蕾丝惊喜万分,她把这件事告诉了院长,并提出首次誓愿的请求,所谓首次誓愿就是立志成为修女。她于一九九七年死亡。

《大德兰修女》女主角帕兹·维加还出演过哪些电影?有没有她的影视作品介绍?

西班牙美女帕兹·维加化身“超级辣妹”,绝世好男人惨遭“毒手”,西式无厘头搞笑,另类拍拖,让您的泪水笑翻天。《说我愿意》拍摄手法简明轻快,具有西班牙电影特有的浪漫喜剧感。而其中又贯穿着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的冲突,本身有着强烈的社会现实主义,所以不乏深刻的思考,也是感情伦理剧的典范之作。 胡安·卡沃的影片风格以幽雅细腻见长,而真正获得影响的作品却不多,《说我愿意》就是其中一部。在片中扮演主人公艾斯泰拉的是一名西班牙演员帕兹?维加。这是一个对中国观众来说十分陌生的名字,但在西班牙国内,帕兹·维加却是一名著名的演员。当年帕兹·维加凭借《露西亚的情人》一片迅速走红,成为了西班牙的演艺明星,之后她又因阿莫多瓦的《对她说》一片引起了国际影坛的注意。一提起西班牙,人们会立刻联想到:足球、斗牛和西班牙女郎,而帕兹?维加就是一位典型的西班牙女郎,而本次她也借助《说我愿意》的成功把自己推荐给了全世界。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摘抄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摘抄 1. 不求安尉,但去安慰;不求理解,但去理解;不求被爱,但去爱。 2. 她喜欢独立思考,做事脚踏实地,不说空话。 3.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失去爱和慷慨。 4. 你吃东西的时候,要时刻准备好与没有东西吃的人分享你的食物。 5. 一个人在追求一个目标时,力量和决心是不可或缺的。 6. 只要你相信自己是对的,就绝不放弃。 7. 不论你看到的是仇恨,还是毁灭,都要相信爱。 8. 天助自助者。 9. 同情心具有永恒的价值。 10. 穷人没有钱,没有社会地位,但并不是没有尊严。所以当你为穷人做一点事情的时候,首先应该让他感觉到,你并不是在施舍,而是在爱。 11. 我们必须在爱之中成长,为此我们必须不停地去爱,去给予,直到成伤。 12. 真正的爱,是能忍受别人的一切缺点,对别人的软弱毫不见怪,对别人的小德小行,却要感奋取法。 13. 没有人将灯点在斗里,都把它放在灯台上,使进来的人得见光亮。 14. 只要是为主而做,即使是拾起一根针,也是有价值的。 15. 没有一个人是平凡的,没有价值的,每个人都来自上帝独特的创造,然后以独特的方式来还爱于他。 16. 爱是达到神之处最短的道路。 17. 人类缺少爱心是导致世界贫穷的根本原因,而贫穷则是我们拒绝与他人分享的结果。 18. 如果你只爱你的兄弟和姐妹――只是爱那些与你同信仰,或同阶级的人,那就算不得了什么。 19. 假如你们只爱那些爱你们的人,上帝又何必奖赏你们呢?假如你们只是向朋友打招呼,那又有什么了不起呢? 20. 如果你连整日相见的那个人都不爱的话,那你怎么能爱一个看不见的主呢? 21. 在姆姆奇特的一生里,她从不评断别人。在她看来,评断别人就不是爱的表现。因为耶稣曾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上帝也要怎样审判你们;你们用什么量器来量,上帝也要用同样的量器量给你们。你为什么只看见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22. 做善事不能焦躁,要有耐心。 23. 无论我主怎样决定,我都会绝对服从。我是谁?难道可以跟他讨价还价吗? 24. 约伯这个人一生都生活在感激之中。当他富有的时候,他感谢神;当他贫穷的时候,他也感谢神;当他喜悦的时候,他感谢神;当他悲伤的时候,他也感谢神;当他健康的时候,他感谢神;当他浑身长满恶疮坐在尘土里痛不欲生的时候,他还是感谢神。 25. 虽然满脸都是泪水,但她依然微笑着,坚定地说:“神父,如果这是上帝的工作,就一定会成功。如果只是我的工作,那么,就不会成功。” 26. 贪婪――对权力的贪婪,对金钱的贪婪,对名誉的贪婪,这是当今世界实现和平的最大的障碍。 27. 只有读书,才是孩子们摆脱贫穷的唯一的出路。如果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连最简单的计算都不会运用,那么,他们的人生还会有什么希望呢?等着他们的,将是跟父辈一样黑暗的生活,甚至有可能,是更黑暗的生活。 28. 只有受教育,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 29. 喜悦是爱,喜悦是祈祷,喜悦是力量。神喜爱那些怀着喜爱给予的人,如果你怀着喜悦给予,你将会获得更多。一颗喜悦的心来自一颗燃烧着爱的心。爱之功亦即喜悦之功。 30. 快乐不需探寻:若以爱待人,旋即得之。 31. 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每个都很重要,不论是生病的,还是残缺的,垂死的。 32. 身体不重要,灵魂才是最重要的。 33. 总是有人说,与其给他们鱼,还不如教他们怎样钓鱼。我们只能回答,多数接受我们帮助的人,甚至已经没有了手握钓竿的力气。 34. 当然,加尔各答的主教也不坏,虽然他看起来好像总是在批评或为难德兰姆姆,但实际上,他是很欣赏德兰姆姆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该负的责任,他不过是在尽一个主教的职责而已。 35. 每一天,她和修女们都是以祈祷开始,以祈祷结束的。祈祷是她们力量的源泉。透过祈祷,她们获得一颗清净的心。 36. 倒空自我,打碎自我,在一切的事情上,清除名利心,虚荣心。 37. 解除我被爱的向往,被夸奖的向往,被尊崇的向往,被赞美和向往,被喜欢的向往,被请益的向往,被赞同的向往,被欢迎的向往。被羞辱的恐惧,被蔑视的恐惧,被责难的恐惧,被毁谤的恐惧,被遗忘的恐惧,被冤枉的恐惧,被讪笑的恐惧,被怀疑的恐惧。 38. 这种自觉自愿的贫穷,不仅使人获得自由,也使人获得释放和独立。 39. 如果我们拥有财产,我们就要有武器来保卫它。 40. 在几十年的传教生涯中,姆姆不管遇到什么,都能够心平气和,保持心理平衡。 41. 在印度教的传统里,一个教徒如果感觉自己大限将到,就会自觉地来到神庙里,安静地等待死神的降临。 42. 任何事,无不是从一个开始的。只有先对具体的一个有意义,然后才有可能对许多以至整体有意义。没有开始的这一个,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许多个,以至无限个,也就没有整体。 43. 事实不正是这样吗?无论什么时候,当我们与世界相遇时,我们遇到的,都将是一个人,那个人或这个人,总之是具体的人,而不会是抽象的人类。因此,我们也只有通过爱具体的个人,才能真爱人类。 44. 无论你在做什么,你都必须微笑着去做。因为微笑里有爱和尊重。只要你发自内心地对一个人微笑,你就多多少少给了这个人一些爱,即便你什么也没做。 45. 但在修女们看来,待在那儿,就足够了。因为待在那儿,就意味着陪伴与分担,安慰和爱。你并不是什么都没做,而是已经做了那最重要的。 46. 哭泣是自私的,那表明我们只想到自己――只想到自己的失去。 47. 如果身处可怕的被轻视的群体中,仍然能够发喜悦的芬芳。那么,这个人要么是一个无知觉者,要么就是一个圣者。 48. 记住甘地的话,我们随时都应该想到最贫穷和最无助的人,我们应该经常反问自己,我们究竟为他们做了些什么?我们所做的事是否对他们有用?而穷人又能获得什么? 49. 姆姆说:“我们试着向穷人中的穷人传达的信息是:我们无法解决你的问题,然而即使你身体残障,酗酒,或者患有麻风,上帝依然爱你,不管你痊愈与否,上帝对你的爱丝毫未减,而我们在这里正是要表达这份爱。” 50. 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因为一句无心的话,而把一根钉子钉进别人的心里。 51. 她不相信什么制度,她认为,现代人迷失在制度里已经很深很深了。 52. 爱人,像我爱你们一样――Love as I loved you. 53. 在姆姆看来,谈论自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54. 花时间思考,花时间祷告,花时间笑。那是力量的源头,那是世界最强大的力量,那是灵魂的音乐。花时间游戏,花时间去爱和被爱,花时间给予。那是青春长驻的秘诀,那是上主赋予的特恩。一日光阴苦短何容自私为己。花时间阅读,花时间和善对人,花时间工作。那是智慧的泉源,那是通往快乐之路,那是成功的代价。花时间去行善,那是天国之解题。 55. 只要是生命就能感受到爱。一只小狗,一只小猫,甚至一棵植物――一棵树,一朵花,也一样能感受到爱。 56. 生命只有常常喜悦,才能健康成长。 57. 只要是孩子,都会希望在一个父母双全的正常家庭里成长,即便是一个清贫的家庭。尤其是,他们需要生活在母亲的爱里。这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 58. 在这个世界上,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得到每个人的认同和支持,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 59. 爱是没有界限的,人种,民族,国家, 语言和信仰,这些都不应该成为一种限制。只要有爱,就能够成为父子,兄弟和姐妹,就可以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最最重要的是,就是是否有爱,而不是别的什么。 60.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61. 每一次堕胎,都意味着双重死亡,也就是,既杀死一个婴孩,也杀死了自己的良心。 62. 生命有神妙的根源,有神圣的归宿。 63. 如果你们希望人们改变对你们的态度,那么,你们必须首先改变自己对自己的态度。 64. 我们固然要做很多事,但最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爱。 65. 姆姆说:“今日世界最严重的疾病并不是肺结核和麻风病,而是被讨厌,被忽视,被遗弃的感觉。当代最大的罪恶不是别的什么,而是缺少爱与慈善,是对街角正遭受痛苦、贫乏、疾病伤害的人们所表现出的可怕的冷漠。” 66. 绝对不要让任何人,尤其是你身边的人,感到孤单及不被爱,这是所有疾病中最糟糕的疾病 。 67. 姆姆一直有一个很平衡的心态,因而那些数不清有小挫折、小失败、对她而言,就如同一阵轻风吹过而已。 68. 她不是凭借一种超现实的神秘经验,而是爱每一个从她身旁走过的人。 69. 姆姆说:“神不是说过吗?所有的安排都有定时,只要是为主工作,每一件事都一定会有它的顺序,所以,时间迟早不是问题。” 70. 曾经有人说,金钱就是魔鬼的粪便。但对于德兰姆姆来说,每一分钱都很珍贵,因为只有有了钱,她才能真正具体地爱穷人。如果没有钱,所谓帮助穷人,就将是一句空话。 71. 恭敬地向上帝承认自己的脆弱,无能和无有,同时接受这种脆弱,无能和无有。因为贫穷,所以必须倚靠,更要交托,即完全地将自己交给上帝,同时绝对信赖上帝的眷顾,并为此常常欢喜快乐。这是成为一个修女必须具备的基本操守。 72.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贫穷和不公的。 73. 世界上有许多人渴望着一小块面包,却有更多的人渴望着一点点的爱。 74. 如果在你的家里看见贫苦的人,那么,就从家庭开始爱,付出微笑,付出时间给身边的人,直到感觉痛苦――真正的相爱,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 75. 每个人都需要爱。每个人都必须知道有人愿意与他为伴,知道他在上帝眼中是重要的。不要去远方寻找上帝,他不在那里,他就在你的身边。 76. 能够彼此真正相爱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我在最贫困的人身上看到这份爱。他们爱自己的子女,爱自己的家庭,他们虽然贫乏,甚至一无所有,但他们却是快乐的。 77. 你若要爱人,首先要爱你的家人。家是你爱人的起点,也是你爱神的起点。 78. 爱,直到成伤。 79. 你给予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 80. 你拥有的越少就越快乐。 81. 但其中真正的秘诀却是:对上帝近乎天真的信靠和依赖。姆姆说:“你必须把自己完全交给他,绝对信赖他。” 82. 耶稣曾对他的门徒说:“不要为生命思虑吃什么,也不要为身体思虑穿什么,因为生命贵于食物,身体贵于衣服。你们看看乌鸦,它们不播种,也不收割,也不积蓄粮食在仓里,天父尚且养活它们。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 83. 信任会使我们活在一种美妙的状态里――轻松、自由、释放和简单。信任是一种更高级的爱,能够信任绝对是一种幸福。事实上,信任也是一种施予,你越信任,你的收获就越是丰厚。 84. 我们分什么东西给人,什么东西就越来越多。 85. 爱是一切的出发点,也是一切的目的地。如果你预期回报,那就不是爱。 86. 无论她和什么人说话,对方立刻就会感到自己变成她眼中最重要的人了,不管那人是一个总统,还是一个乞丐。她有这个本领,就是把对方的忧虑和喜悦变成自己的。 87. 忘记自我,你便找到自我。 88. 当你用右手行善时,不要让你的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 89. 爱是一颗奇妙和种子,它一旦被种进合适的土壤里,就不仅会生长出真和善、美德和高尚的心灵,还会长出更丰盛更充盈的爱。 90. 如果我们把生命比作一本书的话,那么时间就是那只翻书的手。无论是一本伟大的书,还是一本微小的书,时间都将以同样的速度翻过去,翻过去,直到最后一章。 91. 死亡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是生命的延续。 92. 她留给我们一个有力的声音,那就是,互相帮助,彼此聆听,同心共力。 93. 就算在最艰难最困苦的时刻,人生仍然是有价值的,只要有爱。 94. 饥饿的人所渴求的,不单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求的,不单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望的,不单是牢固的房子;就算是那些物质丰裕的人,也在切求爱、关心、接纳与认同。 95. 德兰姆姆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96. 小事固然微不足道,但能忠于小事却是一件大事。 97. 我们当中有这样一些人,向远方的人表达爱心很积极,比如热情地参加各种慈善募捐、志愿者活动等等,却对身边的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很冷漠。有个作家把这种行为称为“远程爱心”。并不是说远程爱心不好,而是说,我们不能光有远程爱心,至少,在你关心远方的人时,你也多少关心一下身边的人,比如你的父母,你的伴侣,你的孩子。如果你连身边的人都不爱,你又怎么可能真的爱远方的人呢?你所做的,不过是为了成就一种个人功名而已。实际上,我们很多人这样,爱远方的人似乎很容易,爱身边的人却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