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石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电气石晶体结构

三方晶系; -R3m;a0=1.584~1.603 nm,c0=0.709~0.722 nm;Z=3。电气石晶体结构基本特点为[SiO4]四面体组成复三方环。B配位数为3,组成平面三角形;Mg配位数为6(其中有两个是OH-),组成八面体,与[BO3]共氧相连。在[SiO4]四面体的复三方环上方的空隙中有配位数为9的一价阳离子Na+分布。之间以[AlO5(OH)]八面体相联结(图G-24)。有关电气石的记载,始于古锡兰,之后陆续发现它具有电性、压电性,并被用于红外光谱探测和热像等仪器上。1880年Jacques和Pierre首次发现了电气石的压电性效应。1989年,日本学者Kubo首次发现了电气石存在自发电极、电气石微粒周围存在静电场现象,就此对电气石微粉的电场效应展开了一系列应用研究,由此兴起了电气石在环境、人体保健领域的研究新热潮。此后,日本,美国等国学者纷纷开始了对这一方面的应用性研究,陆续申请了多项专利。 [5] 特性自发电极性当电气石晶体所处环境温度与压力变化时,晶体中带电粒子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正负电荷中心发生分离,晶体的总电矩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极化电荷产生。电气石的自发极化效应表现为,在电气石晶体周围存在着以c轴轴面为两极的静电场。当电气石晶粒很小时,电气石微粒的作用相当于一电偶极子,由于正负电荷作用相互抵消,在平行于c轴方向电场强度最大,电气石的自发极化效应是永久性的,与其结构和成分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