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东北野战军八纵的战史
东野第八纵队的前身是抗战时期冀热辽君区和陕甘宁边区进军东北的部分部队。1945年6月,冀热辽部队向热河中部和辽西地区挺进。1945年10月至11月,八路军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警备第一旅(欠第三团)、陕甘宁边区教导第三旅第一团、冀中君区第三十一团等,奉命进至辽宁锦州、朝阳等地区扩编,归东北人民自治军领导。1946年,以上述部队为基础改编为冀热辽君区独立第十三、第十六、第二十七旅(后改称独立第十八旅)。1947年5月,从冀热辽军区抽调干部组成冀热辽君区前方指挥所。东北泯主联军1947年夏季攻势结束后,为适应战略反攻的需要,8月1日,冀热辽君区前方指挥所及独立第十三旅、第十六旅、第十八旅,奉命在赤峰地区,改编为东北泯主联军第八纵队。全纵共3.5万余人。八纵成立后,立即投入了东北秋季攻势。在两个多月的作战中,八纵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取得了首战梨树沟门、两战杨杖子、九门台战斗等四战四捷的重大胜利,随后又奉命对北宁路、锦承路进行了四次破袭。在整个秋季攻势中,八纵共歼敌2.8万余人,其中俘敌21师少将师长郭惠苍、暂编第22师少将副师长苏景泰以下1万余人。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后,八纵与兄弟部队一起,参加了锦州攻坚战。在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辽西会战中,八纵先是在大虎山南翼阻击国军“王牌”新六军一部,粉碎了廖耀湘兵团妄图从大虎山南翼迂回逃跑的企图;后纵队主力又奉命插向六间房一带,死死堵住了廖耀湘兵团主力南撤营口的去路;当廖耀湘兵团转逃沈阳时,又奉命向西北迂回穿插,堵截廖兵团东逃退路。由于八纵截断了廖耀湘兵团南撤营口和东逃沈阳的退路,为辽西会战的全胜创造了条件。在整个辽西会战中,八纵共歼灭国军新六军的精锐新22师一部,及第105师、第195师等部近万人。1948年11月13日,八纵在辽宁辽阳、海城等地区,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全军共5.6万余人。在整个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八纵(第四十五军)共歼灭国军5.8万余人,牺牲团以下指战员5000余人。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45军入关后参加了平津战役。在天津攻坚战中,45军与44军共同担负由天津东侧民权门向西的突击任务。其中45军第135师表现尤其突出,攻击发起后迅速突破敌军的防御工事,攻占金汤桥(今解放桥)。为此,该师受到了东野总部首长的通令嘉奖。1949年3月,第45军编入四野第12兵团建制。4月,由天津向华中、华南进军。7月,进入江西,参加围歼赣西的国军。在9、10月的衡宝战役中,45军担负中路军正面进攻任务。第135师楔入衡宝公路以南,白崇禧集团防御纵深,顽强阻击国军南逃,为整个战役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第134师在这次战役中行动积极,追击战中以同等兵力自10月7日至11日,连续五昼夜攻击作战,歼敌第175师,生俘敌少将师长李祖霖、少将副师长刘克威以下4354人。为此,两个师得到了四野总部首长的特电表扬。为加快祖国西南地区的解放,四野命令包括45军在内的五个军,于1949年11至12月,发起了广西战役。此间,45军部队20天长驱近2000里,追歼国军1.6万人,俘虏国军第三兵团中将副思令兼桂中君区思令王景宋、湘桂黔护路军中将思令莫德洪等将级军官15名。12月下旬,该军进至桂西南十万大山、桂南六万大山和大容山等地区剿绯。1950年2月,45军第134师在平而关地区,全歼逃出国境后又回窜于中越边境的国军第17兵团部、第100军军部第19、第197师,共计6700余人,俘兵团中将思令官刘嘉树等将级军官9名。1950年4月,第158师调归广州公铵思令部建制。至1951年2月,45军基本上肃清了桂西南、桂东南的绯患。3月,45军移驻广东,担负守卫珠江口和机动作战任务。7月,该军第134师调至湛江、海康等地区,执行保卫海防任务。1952年8月,奉中南君区命令,第133师调归第46军建制。10月,第45军军部及第134师(欠一个团)、第135师,与第44军第130师另一个团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归中南君区领导。解放战争时期,第45军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战场,涌现出李庆春、刘瑞林、宋生、陈焕柱、李广正等一批英模人物和“猛虎扑羊团”、“勇猛顽强营”等许多英模单位。
东北野战军十二个纵队司令及炮纵司令是谁?
一纵司令员为李天佑,政委梁必业。二纵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三纵司令员韩先楚,政委罗舜初。四纵司令员吴克华,政委莫文骅。六纵司令员黄永胜,政委赖传珠。七纵司令员邓华,政委吴富善。八纵司令员段苏权,政委邱会作。九纵司令员詹才芳,政委李中权。十纵司令员梁兴初,政委周赤萍。十一纵队司令员贺晋年,政委陈仁麒。十二纵队司令员钟伟,政委袁升平。炮兵纵队司令员朱瑞。扩展资料1947年9月,民主联军的野战部队已发展到了9个纵队27个师、10个独立师、2个骑兵师,1个炮兵司令部共计29万人,加上地方武装近23万人,总兵力已近52万。其中,民主联军总部直属4所学校,1个炮兵司令部,1支护路军和独立2、4、5师以及骑兵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指挥机关与军区分开,原有领导机构不变。1948年2月,原有的9个独立师重新编组,新成立了第五、第十一和第十二纵队。其中,南满的三个独立师改编为第五纵队,万毅任司令员,刘兴元任政委,下辖13、14、15师。冀察热辽军区的三个独立师改编为第十一纵队,贺晋年任司令员,陈仁麒任政委,下辖31、32、33师。北满的三个独立师则改编为第十二纵队,钟伟任司令员,袁升平任政委,下辖34、35、36师。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十二个纵队司令及炮纵司令是谁?
一纵司令员为李天佑,政委梁必业。二纵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三纵司令员韩先楚,政委罗舜初。四纵司令员吴克华,政委莫文骅。六纵司令员黄永胜,政委赖传珠。七纵司令员邓华,政委吴富善。八纵司令员段苏权,政委邱会作。九纵司令员詹才芳,政委李中权。十纵司令员梁兴初,政委周赤萍。十一纵队司令员贺晋年,政委陈仁麒。十二纵队司令员钟伟,政委袁升平。炮兵纵队司令员朱瑞。扩展资料1947年9月,民主联军的野战部队已发展到了9个纵队27个师、10个独立师、2个骑兵师,1个炮兵司令部共计29万人,加上地方武装近23万人,总兵力已近52万。其中,民主联军总部直属4所学校,1个炮兵司令部,1支护路军和独立2、4、5师以及骑兵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指挥机关与军区分开,原有领导机构不变。1948年2月,原有的9个独立师重新编组,新成立了第五、第十一和第十二纵队。其中,南满的三个独立师改编为第五纵队,万毅任司令员,刘兴元任政委,下辖13、14、15师。冀察热辽军区的三个独立师改编为第十一纵队,贺晋年任司令员,陈仁麒任政委,下辖31、32、33师。北满的三个独立师则改编为第十二纵队,钟伟任司令员,袁升平任政委,下辖34、35、36师。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
一段被尘封的历史:解放战争期间,东北野战军留用三万多日籍人员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十分惨重的伤亡,3500万人伤亡,数以亿计的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但是在此期间,八路军和新四军对一些被俘的日军官兵进行思想改造,很多日军参加了反战同盟,配合中国军队打击日本侵略者。 抗战胜利之后,当时东北成为国共争夺的战略要地。而东北的情况十分特殊,苏联红军进攻关东军之后,俘虏了六十多万日军战俘,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也就是后来的东北野战军,也收编了很多的日军战俘。这些日军战俘后来大部分都被遣送回国了,但当时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也有很多日籍人员并没有被遣送回国。 抗战结束之后,蒋介石紧接着就发动了大规模的内战,对解放军各大解放军发动进攻,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老百姓大打出手。当时东北野战军也急需发展壮大,以应对国民党军的进攻,而当时中国的教育水平很低,一个连也找不出来几个认字的,一个团可能连一个会开 汽车 的都没有,更不要说开坦克,使用各型火炮了,对即将展开的大兵团作战很不利,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东北野战军盯上了这些日军战俘。 当时东北野战军收编日军最多的单位是卫生部门,东野卫生部门下属的各个野战医院拥有七八千名日籍医生和护士。解放战争期间的中国医疗水平落后,一旦两军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就会出现大量的伤员,所以只能收编这些日籍医护人员,让他们给中国军人治疗,东野还把很多经验丰富的日籍医生交给了其他野战军,这在《亮剑》中就有过描述,李云龙受伤后,就是华野野战医院的日籍医生给治疗的。 东北有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重工业设施,还有很多的兵工厂,虽然很多都被苏军拆卸了,但是东北野战军军工部门还是把很多的工厂恢复了生存。东北野战军的军工部门也收编了七千多人的日籍军工人员,很多工厂的工程师,机械师都是日籍人员,建国后很多后,鞍山钢铁厂还有很多日籍工程师。另外,东野还有不少火车, 汽车 司机也都是日籍人员。1950年,800多名日籍铁路技术人员被送到了甘肃,修建兰州到天水的铁路。 除了后勤部门外,当时东野的一些学校也有不少是日籍人员,比如东北老航校,当时就收编了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团第四教练飞行大队李弥一郎部,东北老航校的教官和机械师大部分都是日籍人员,包括王海在内的第一批志愿军飞行员都是在这所学校毕业的。还有东北炮校等学校,大部分也都是日籍人员,这些日籍技术人员为提高东野官兵的技战术水平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东北野战军先后收编了三万多日军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