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单倍群的简介
【英文】human mitochondrial DNA haplogroup【简写】mtDNA可使研究者追溯母系遗传的人类起源,粒线体研究显示人类是起源于非洲地区 。线粒体DNA单倍群用字母A, B, C, CZ, D, E, F, G, H, pre-HV, HV, I, J, pre-JT, JT, K, L0, L1, L2, L3, L4, L5, L6, M, N, O, P, Q, R, S, T, U, UK, V, W, X, Y和Z.来标记。线粒体夏娃则是理论上一切女性的始祖,即人类最近线粒体共同祖先。以下是最常见的线粒体DNA单倍群分划:【撒哈拉-非洲型】L0, L1, L2, L3, L4, L5, L6【西欧亚型】H,T,U,V,X,K,I,J,W【东欧亚型】A, B, C, D, E, F, G,Y【土著美洲人型】A,B,C,D,X【澳大拉西亚型】O,P,Q,S
核糖体结合位点的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
阶段在胞质中进行,氨基酸本身不认识密码,自己也不会到Ribosome上,须靠tRNA。氨基酸+tRNA→→氨基酰tRNA复合物每一种氨基酸均有专一的氨基酰-tRNA合成酶催化,此酶首先激活氨基酸的羟基,使它与特定的tRNA结合,形成氨基酰tRNA复合物。所以,此酶是高度专一的,能识别并反应对应的氨基酸与其tRNA,而tRNA能以反密码子识别密码子,将相应的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合成肽链。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的聚合作用,是合成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步骤:⑴多肽链的起始:mRNA从核到胞质,在起始因子和Mg的作用下,小亚基与mRNA的起始部位结合,甲硫氨酰(蛋氨酸)—tRNA的反密码子,识别mRNA上的起始密码AuG(mRNA)互补结合,接着大亚基也结合上去,核糖体上一次可容纳二个密码子。⑵多肽链的延长:第二个密码对应的氨酰基—tRNA进入核糖体的A位,也称受位,密码与反密码的氢键,互补结合。在大亚基上的多肽链转移酶(转肽酶)作用下,供位(P位)的tRNA携带的氨基酸转移到A位的氨基酸后并与之形成肽键(—CO-NH—),tRNA脱离P位并离开P位,重新进入胞质,同时,核糖体沿mRNA往前移动,新的密码又处于核糖体的A位,与之对应的新氨基酰-tRNA又入A位,转肽键把二肽挂于此氨基酸后形成三肽,ribosome又往前移动,由此渐进渐进,如此反复循环,就使mRNA上的核苷酸顺序转变为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注意:P位(供位):供tRNA;供肽链A位(受位):受氨基酸-tRNA;受肽链核苷酸与氨基酸相连系的桥梁是tRNA。⑶多肽链的终止与释放:肽链的延长不是无限止的,当mRNA上出现终止密码时(UGA,U氨基酸和UGA),就无对应的氨基酸运入核糖体,肽链的合成停止,而被终止因子识别,进入A位,抑制转肽酶作用,使多肽链与tRNA之间水解脱下,顺着大亚基中央管全部释放出,离开核糖体,同时大小亚基与mRNA分离,可再与mRNA起始密码处结合,也可游离于胞质中或被降解,mRNA也可被降解。这是在一个核糖体上氨基酸聚合成肽链,每一个核糖体一秒钟可翻译40个密码子形成40个氨基酸肽键,其合成肽链效率极高。可见,核糖体是肽链的装配机。信号学说:Signalhypothesis与膜结合的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在性质上是一样的,那这种核糖体为什么会结合到粗面内质网膜上呢?新肽链又是怎样进入RER囊腔的呢?信号学说阐明了固着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的特殊性,该学说的基本要点。⑴分泌蛋白质多肽的合成一开始也在游离多聚核糖体上,但其mRNA在AUG之后有一段45-90bp的信号顺序(密码),由此能翻译出15-30个氨基酸的多肽(信号肽)SignalPeptide。这种能合成信号肽的核糖体将成为附着核糖体与内质网结合,不能合成信号肽的为游离核糖体,仍散布于胞质中。⑵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胞质中存在着信号识别颗粒(SignalRecoynitionParticle,SRP),它既能识别露出核糖体之外的信号肽,又能识别RER膜上的SRP受体,只有当核糖体出现信号肽时,SRP才与核糖体的亲和力增高。⑶SRP与核糖体一结合,便以tRNA的构型占据了核糖体的“A”位,使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暂时停止。⑷SRP-核糖体复合体与RER上的SRP受体结合核糖体则以大亚基结合于RER上的嵌入蛋白(核糖体结合蛋白Ⅰ和Ⅱ),所以SRP受体又称停泊蛋白(docking蛋白质),SRP与SRP受体结合是暂时的,当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膜后,SRP便离去,核糖体结合蛋白只存在于RER上。⑸信号肽由疏水性氨基酸构成,当能合成信号肽的核糖体与内质网膜结合后,信号肽便经由内质网膜插入膜腔内,(内质网膜中2-多个识别信号肽的受体蛋白侧向移动,集中在一起形成临时性管道与中央管相连接),而先前处于暂停白质合蛋白质合成活动又重新开始。进入内质网腔的信号肽将与之相连的新生肽链引入内质网腔。信号肽便被位于内质网内表面的信号肽酶切掉,核糖体继续合成肽链,肽链不断延长,并在内质网腔中保护不被破坏并在网腔中形成具有一定空间构型的蛋白质,当合成终止,受体蛋白重新分散,肽链从核糖体脱下,核糖体大小亚基离开,所以,固着核糖体与RER的结合不是结构性的,而是特异性、暂时性、功能性的。所以,如信号顺序发生改变,所合成的信号肽不能被受体识别,核糖体就结合不到膜上。
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中,蛋白因子IF-2与什么结合并协助其进入核糖体的什么部位?
【原核生物的蛋白质生物合成】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缩合成多肽链是通过核糖体循环而实现的。此循环可分为肽链合成的起始(intiation),肽链的延伸(elongation)和肽链合成的终止三个主要过程。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以E.coli细胞为例。【1】.肽链合成的起始 1.三元复合物的形成。核糖体30S小亚基附着于mRNA的起始信号部位,该结合反应是由起始因子3(IF3)介导的,另外有Mg2+的参与。故形成IF3-30S亚基-mRNA三元复合物。 2.30S前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在起始因子2(IF2)的作用下,甲酰蛋氨酸-起始型tRNA(fMet-tRNA Met)与mRNA分子中的起始密码子(AUG或GUG)相结合,即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相互反应。同时IF3从三元复合物脱落,形成30S前起始复合物,即IF2-30S亚基-mRNA-fMet-tRNAMef复合物。此步亦需要fGTP和Mg2+参与。3.70S起始复合物形成。50S亚基与上述的30S前起始复合物结合,同时IF2脱落,形成70S起始复合物,即30S亚基-mRNA-50S亚基-fMer-tRNA Met复合物。此时fMet-tRNA Met占据着50S亚基的肽酰位(peptidyl site,简称为P位或给位),而50S的氨基酰位(aminoacyl site,简称为A位或受位)暂为空位。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的起始过程氨基酸活化(fMet-tRNAMet形成)【2】.肽链合成的延长 这一过程包括进位、肽键形成、脱落和移位等四个步骤。肽链合成的延长需两种延长因子(Elongationfactor,简写为EF),分别称为EF-T和EF-G.此外尚需GTP供能加速翻译过程。1.进位即新的氨基酰-tRNA进入50S大亚基A位,并与mRNA分子上相应的密码子结合.在70S起始复合物的基础上,原来结合在mRNA上的fMet-tRNAMet占据着50S亚基的P位点(当延长步骤循环进行二次以上时,在P位点则为肽酰-tRNA)新进入的氨基酰-tRNA则结合到大亚基的A位点,并与mRNA上起始密码子随后的第二个密码子结合。此步需GTP、EF-T及Mg2+的参与。2.肽键形成在大亚基上肽酰转移酶(见第四章)的催化下,将P位点上的tRNA所携带的甲酰蛋氨酰(或肽酰基)转移给A位上新进入的氨基酰-tRNA的氨基酸上,即由P位上的氨基酸(或肽的3"端氨基酸)提供α-COOH基,与A位上的氨基酸的α-NH2基形成肽链。此后,在P位点上的tRNA成为无负载的tRNA,而A位上的tRNA负载的是二肽酰基或多肽酰基。此步需Mg2+及K+的存在。 3.脱落即50S亚基P位上无负载的tRNA(如tRNAMet)脱落。 4.移位指在EF-G和GTP的作用下,核糖体沿mRNA链(5"→3")作相对移动。每次移动相当于一个密码子的距离,使得下一个密码子能准确的定位于A位点处。与此同时,原来处于A位点上的二肽酰tRNA转移到P位点上,空出A位点。随后再依次按上述的进位、肽键形成和脱落步骤进行下一循环,即第三个氨基酰-tRNA进入A位点,然后在肽酰转移酶催化下,P位上的二肽酰tRNA又将此二肽基转移给第三个氨基酰-tRNA,形成三肽酰tRNA。同时,卸下二肽酰的tRNA又迅速从核糖体脱落。像这样继续下去,延长过程每重复一次,肽链就延伸一个氨基酸残基。多次重复,就使肽链不断地延长,直到增长到必要的长度。通过实验已经证明,mRNA上的信息的阅读是从多核苷酸链的5"端向3"端进行的,而肽链的延伸是从N端开始的。【3】.肽链合成的终止,需终止因子或释放因子(releasing factor简写为RF)参与。在E.coli中已分离出三种RF:RF1(MW36000),RF2(MW38000和RF3(MW46000)。其中,只有RF3与GTP(或GDP)能结合。它们均具有识别mRNA链上终止密码子的作用,使肽链释放,核糖体解聚。 1.多肽链的合成已经完毕,这时,虽然多肽链仍然附着在核蛋白体及tRNA上,但mRNA上肽链合成终止密码子UAA(亦可以是UAG或UGA)已在核蛋白体的A位点上出现。终止因子用以识别这些密码子,并在A位点上与终止密码子相结合,从而阻止肽链的继续延伸。RF3的作用还不能肯定,可能具有加强RF1和RF2的终止作用。RF1和RF2对终止密码子的识别具有一定特异性,RF1可识别UAA和UAG,RF2识别UAA和UGA。RF与EF在核糖体上的结合部位是同一处,它们重叠的结合部位与防止了EF与F同时结合于核糖体上,而扰乱正常功能。 2.终止因子可能还可以使核蛋白体P位点上的肽酰转移酶发生变构,酶的活性从转肽作用改变为水解作用,从而使tRNA所携带的多肽链与tRNA之间的酯键被水解切断,多肽链从核蛋白体及tRNA释放出来。 最后,核蛋白体与mRNA分离;同时,在核蛋白体P位上的tRNA和A位上的RF亦行脱落。与mRNA分离的核蛋白体又分离为大小两个亚基,可重新投入另一条肽链的合成过程。核蛋白体分离为大小两个亚基的反应需要起始因子(IF3)的参与。必须指出,上述只是单个核蛋白体的循环,即单个核蛋白体的翻译过程。采用温和的条件小心地从细胞中分离核蛋白体时,可以得到3-4个甚至上百个成串的核蛋白体。称为多核蛋白体,即在一条mRNA链上同一时间内结合着许多个核蛋白体,两个核蛋白体之间有一定的长度间隔,是裸露的mRNA链段,所以多核蛋白体可以在一条mRNA链上同时合成几条多肽链,这就大提高了翻译的效率。在开始合成蛋白质时,一个核蛋白体先附着在mRNA链的起始部位,再沿着mRNA链由5"端向3"端移动,根据mRNA链的信息,有次序的接受携带基酰的各种tRNA,并合成多种肽链。当这一核蛋白体移动到足够远的位置时,另一核蛋白体又可附着此mRNA的起始部位,并开始合成另一条同样的多肽链。每当一个核蛋白体又可到此mRNA的终止密码子时,多肽链即合成完毕,并从核蛋白体及tRNA上释出。同时,此核蛋白体随之从mRNA链上脱落分离为两个亚基,而脱落下来的大小亚基又可重新投入核蛋白体循环的翻译过程。多核蛋白体中的核蛋白体个数,视其所附着的mRNA大小而定。例如,血红蛋白的多肽链约由1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应的mRNA的编码区应有450个碱基组成的多核苷酸,长约150nm。网织红细胞核蛋白体的直径为22nm,所以每条mRNA足以容纳好几个核蛋白体。现已证明,网织红细胞多核蛋白体由5-6个核蛋白体串连而成,两个核蛋白体之间的间隔约为3nm。肌球蛋白(即肌凝蛋白)的重链由18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应的mRNA链的编码区应当是5400个核苷酸组成的长链,多核蛋白体由60多个核蛋白体串连而成。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1.氨基酸的激活和转运 阶段在胞质中进行,氨基酸本身不认识密码,自己也不会到Ribosome上,须靠tRNA。 氨基酸+tRNA →→氨基酰tRNA复合物 每一种氨基酸均有专一的氨基酰-tRNA合成酶催化,此酶首先激活氨基酸的羟基,使它与特定的tRNA结合,形成氨基酰tRNA复合物。所以,此酶是高度专一的,能识别并反应对应的氨基酸与其tRNA,而tRNA能以反密码子识别密码子,将相应的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合成肽链。2.在多聚核糖体上的mRNA分子上形成多肽链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的聚合作用,是合成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步骤: ①多肽链的起始:mRNA从核到胞质,在起始因子和Mg 的作用下,小亚基与mRNA的起始部位结合,甲硫氨酰(蛋氨酸)—tRNA的反密码子,识别mRNA上的起始密码AuG(mRNA)互补结合,接着大亚基也结合上去,核糖体上一次可容纳二个密码子。(原核生物中为甲酰甲硫氨酰) ②多肽链的延长:第二个密码对应的氨酰基—tRNA进入核糖体的A位,也称受位,密码与反密码的氢键,互补结合。在大亚基上的多肽链转移酶(转肽酶)作用下,供位(P位)的tRNA携带的氨基酸转移到A位的氨基酸后并与之形成肽键,tRNA脱离P位并离开P位,重新进入胞质,同时,核糖体沿mRNA往前移动,新的密码又处于核糖体的A位,与之对应的新氨基酰-tRNA又入A位,转肽键把二肽挂于此氨基酸后形成三肽,ribosome又往前移动,由此渐进渐进,如此反复循环,就使mRNA上的核苷酸顺序转变为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注意:P位(供位):供tRNA;供肽链 A位(受位):受氨基酸-tRNA;受肽链核苷酸与氨基酸相连系的桥梁是tRNA。 ③多肽链的终止与释放:肽链的延长不是无限止的,当mRNA上出现终止密码时(UGA,U氨基酸和UGA),就无对应的氨基酸运入核糖体,肽链的合成停止,而被终止因子识别,进入A位,抑制转肽酶作用,使多肽链与tRNA之间水解脱下,顺着大亚基中央管全部释放出,离开核糖体,同时大小亚基与mRNA分离,可再与mRNA起始密码处结合,也可游离于胞质中或被降解,mRNA也可被降解。
请问一下 多肽链,氨基酸,DNA,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之间的准确的关系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多肽是个多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脱氧核糖核苷酸 构成DNA的单位 按照碱基互补原则合成DNA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之一是DNA染色体是DNA-组蛋白复合体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DNA-组蛋白复合体高度螺旋化,这个状态就叫做染色体了。染色体也有一些特征,例如带纹,大小,着丝粒位置等,是区别物种和其他染色体的标志。遗传中,DNA的作用是表达基因 ,以出现形状,染色体则在细胞分裂的时候出现,起到自由组合和分离的作用。(因为DNA-组蛋白复合体松散状态非常长。。。不利于各自分离。染色体状态,他们就很短很容易配对分离了) 一种平行关系
肽链从核糖体上合成完毕后,还需要什么步骤才能形成蛋白质
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后会被切除多余部分并被进行加工如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和二硫键的形成等。糖基化是内质网中最常见的多肽链加工方式。多肽链在内质网腔中还要进行折叠不能正确折叠的多肽链一般不能进入高尔基体。当多肽链被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后在内质网腔中加在多肽链上的糖链还要再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加工。分泌蛋白和大多数细胞膜 的膜蛋白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修饰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最后通过高尔基体的分选机制以膜泡的形式分别被运送到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膜以外。
一个 mRNA 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 多条肽链
翻译时,一个mrna并不是在一个核糖体上翻译完,再到另一个核糖体上翻译。mrna链很长的,像一根绳子,它结合第一个核糖体开始翻译之后,翻译完的前一部分链可以先结合到另一个核糖体开始翻译,而第一个结合上的核糖体则继续翻译完剩余的mrna链。这样,mrna链可以同时结合好几个核糖体同时开始翻译,这样可以保证细胞生产蛋白质的高效性。
肽链从核糖体上合成完毕后,还需要什么步骤才能形成蛋白质
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后会被切除多余部分并被进行加工如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和二硫键的形成等。糖基化是内质网中最常见的多肽链加工方式。多肽链在内质网腔中还要进行折叠不能正确折叠的多肽链一般不能进入高尔基体。当多肽链被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后在内质网腔中加在多肽链上的糖链还要再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加工。分泌蛋白和大多数细胞膜的膜蛋白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修饰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最后通过高尔基体的分选机制以膜泡的形式分别被运送到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膜以外。
一条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的肽链是一样的么
是一样的。一条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的现象叫做“多聚核糖体”。一条mRNA就可以在几乎同一时间被多个核糖体利用,同时合成多条肽链。需要注意的是,多聚核糖体只是让很多核糖体可以一起工作,以增加肽链的合成效率,每条肽链还是只能有一个核糖体来合成,而且所用时间并没有缩短——只是“同时性”提高了效率。多聚核糖体进行多肽合成的优点即在于:不论多肽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或是mRNA的长短如何,单位时间内所合成的多肽分子数目都大体相等。这对mRNA的利用及对其数量的调控更为经济和有效。扩展资料:肽链合成开始时,在mRNA的起始密码子部位,核糖体亚基装配成完整的起始复合物后,向mRNA的3"端移动,开始多肽链的合成,直到到达终止密码子处。核糖体在mRNA的每一个密码子处便与有与之互补的反密码子的tRNA(携带有相应氨基酸)结合,之后其上的氨基酸便与核糖体上的肽链相连,空的tRNA离去,核糖体前进。多肽链便越来越长。多聚核糖体:结合在一个mRNA分子上的多个核糖体当第一个核糖体离开起始密码子后,起始密码子的位置空出,第二个核糖体的亚基就可以结合上来,装配成完整的起始复合物后,开始另一条多肽链的合成。同样,第三个核糖体、第四个核糖体依次结合到mRNA上,便形成多聚核糖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聚核糖体
HIV病毒有无核糖体
没有艾滋病病毒(HIV)颗粒呈球形,直径90 nm~130nm。病毒的核心呈中空锥形,由两条相同的单链RNA链、逆转录酶和蛋白质组成。核心之外为病毒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含有核衣壳蛋白质。最外层为包膜,包膜上的糖蛋白有刺突状结构,是HIV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和主要的中和位点
简要说明四膜虫的核糖体前体的自我剪切过程。
【答案】:反应是由加入的G与前体RNA结合,即攻击外显子与内含子接合的5"端,使上游的外显子产生3"-OH末端。此3"-OH紧接着又去攻击下游外显子与内含子的接合部位,使两个外显子连接起来形成成熟的RNA,完成加工过程。但同时释放出一段414核苷酸的内含子。这段核苷酸的3"-OH又攻击邻近的5"端形成399核苷酸的环,并释放15核苷酸的片段。此片段含有反应初期掺入的G。399核苷酸环自行打开成线状分子,其3"-OH再攻击自身5"端,释放出4核苷酸的片段,成为395核苷酸的环。最后,这个环自行打开成为线状RNA,名为L-19RNA。它是稳定的,但只要有适合的底物即可表现出活性。
脱氧核糖降解法为什么要加三氯乙酸呢
脱氧核糖降解法加三氯乙酸是为了破坏细胞膜和核膜,使DNA从细胞中释放出来。脱氧核糖降解法是一种常用的DNA提取方法,其中加入三氯乙酸是为了破坏细胞膜和核膜,使DNA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三氯乙酸会使细胞膜和核膜蛋白质凝固,从而使细胞破裂并释放DNA。此外,三氯乙酸还可以使DNA中的蛋白质凝固,从而使DNA分离出来。它也可以去除DNA中的蛋白质和RNA,从而纯化DNA。因此,加入三氯乙酸可以有效地破坏细胞膜和核膜,并纯化DNA,使其适合于后续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如PCR、限制性酶切和测序等。同时,三氯乙酸也可以防止DNA在提取过程中被降解或污染。需要注意的是,三氯乙酸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使用时应该注意安全操作。在使用过程中应该避免吸入、接触皮肤和食入,同时要注意通风和使用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措施。
核糖核苷酸中只有一个磷酸吗
dNTP包括dATP、dTTP、dCTP、dGTP,就是三磷酸脱氧核苷酸 是合成脱氧核糖核酸的“最小单位” DNA聚合酶的焦磷酸交换作用:催化dNTP末端的PPi同无机焦磷酸的交换反应.反应式为32P32Pi+dNPPP←dNP32P32P+PPi→DNA
4xdNTP是代表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吗?那 dNTP呢
4xdNTP是四种dNTP(dATP, dGTP, dTTP, dCTP)的统称。dNTP,deoxy-ribonucleoside triphosphate(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而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缩写,N是指含氮碱基,代表变量指代A、T、G、C等中的一种。在生物DNA合成中,以及各种PCR中起原料作用。
4种脱氧核糖核的简写
你问的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吧,脱氧核糖核苷酸都是只有一分子的磷酸的,所以应该是d-GMP,d-AMP等等。M代表只有一个磷酸,D代表有两个磷酸,如ADP,T代表的是三个磷酸,如d-ATP,与ATP的区别就在前者含有的是脱氧核糖,后者含有的是核糖,后者是直接的能源物质。
dna组成脱氧核糖 磷酸 碱基 蛋白质
DNA是一种长链聚合物,组成单位为四种脱氧核苷酸,即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AMP 脱氧腺苷)、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TMP 脱氧胸苷)、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CMP 脱氧胞苷)、鸟嘌呤脱氧核苷酸(dGMP 脱氧鸟苷)所以ACD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B
DNA复制时,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从哪来的?
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可以由氨基酸,二氧化碳,谷氨酰胺等先合成碱基,再与磷酸,核糖连接形成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再发生脱氧还原反应,得到脱氧核糖核苷酸。(其中磷酸和核糖可以由食物直接吸收利用)
DNA复制的原料的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从哪里来
人体内的核酸从两条途径合成。一条途径是在肝脏内,以小分子简单化合物为原料,从合成碱基(嘌呤、嘧啶)等开始来制造核酸,称之为从头合成。弗兰克博士通过20年的临床实践,发现人体发育成熟后(约20岁左右),从头合成核酸的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另一条途径是在脑、骨髓等部位,以含核酸的食物经消化吸收来的半成品(如单核苷酸、核苷或碱基)为原料而合成的核酸,称之为补救合成。所以,来源有两个,消化吸收原料重新加工和体内自己合成。
磷酸核糖焦磷酸参与的反应有
IMP从头合成、IMP补救合成、GMP补救合成。根据查询知识文库的官方网站资料,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参与的反应有IMP从头合成、IMP补救合成、GMP补救合成、UMP从头合成、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
合成穿孔素为什么要消耗核糖核苷酸
合成穿孔素要消耗核糖核苷酸是因为大多数细胞更新其核酸(尤其是RNA)过程中,要分解核酸产生核苷和游离碱基。细胞利用游离碱基或核苷重新合成相应核苷酸的过程称为补救合成。与从头合成不同,补救合成过程较简单,消耗能量亦较少。由二种特异性不同的酶参与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PRPP与腺嘌呤合成AMP.人体由嘌呤核苷的补救合成只能通过腺苷激酶催化,使腺嘌呤核苷生成腺嘌呤核苷酸。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是一种次要途径。其生理意义一方面在于可以节省能量及减少氨基酸的消耗。另一方面对某些缺乏主要合成途径的组织,如人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脑、骨髓、脾等,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核糖体,内质网中有RNA怎么来
你是想问RNA如何的合成的吗?戊糖磷酸途径产生五碳前体,提供碳骨架嘌呤碱基主要是人体细胞自行合成,食物来源的嘌呤只占极小的比例。在人体内嘌呤的合成有两种途径,即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合成途径。从头合成途径是主要途径。人体内嘌呤的合成是以合成嘌呤核苷酸的方式进行的,而并非先合成单一的嘌呤碱基,再与磷酸核糖连接。在人体,嘌呤核苷酸代谢的主要部位是肝脏、小肠和肾脏。 五碳糖,磷酸,碱基,连起来就好啦体内的核酸合成代谢应该都是这样吧,只是靶向运输到不同的位置发挥不同的作用而已。
为什么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的酶即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对胞嘧啶不起作用?
胞嘧啶不能和PPRP作用
请问细胞中严重缺能时会不会将二磷酸腺苷(ADP)中的高能磷酸键断裂来获得能量,得到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不会。ATP中虽然有两个高能磷酸键,但是能量主要存在于外侧的高能磷酸键中。虽然ATP与ADP都能分解生成AMP,但是ATP分解成ADP和Pi的能量是要大于ADP分解成AMP和Pi的能量的。而且,ADP比ATP要稳定的多,不易分解。所以ATP才是细胞的能源。并且,细胞内ATP与ADP在不停地化,以成年人为例,一天需要消耗40kg左右ATP。无食物来源的极端条件下,细胞会先用糖代谢产能,然后用脂质代谢产能,最后用蛋白质代谢产能以供细胞消耗,直至死亡。
脱氧核糖核苷酸通过相应核糖核苷酸还原作用是在二磷酸核苷酸(NDP)水平上进行的
就是说,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二磷酸核苷酸2"位上的羟基还原为氢,并脱掉两个磷酸集团形成的。磷酸集团是由酶来脱掉的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 二磷酸核苷酸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前体;二磷酸核苷酸通过被还原和去磷酸基团可以转变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明白了么?
脱氧核糖核苷酸通过相应核糖核苷酸还原作用是在二磷酸核苷酸(NDP)水平上进行的
就是说,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二磷酸核苷酸2"位上的羟基还原为氢,并脱掉两个磷酸集团形成的。磷酸集团是由酶来脱掉的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二磷酸核苷酸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前体;二磷酸核苷酸通过被还原和去磷酸基团可以转变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明白了么?
脱氧核糖核苷酸加酶是什么?是复制?转录?还是什么?
脱氧核糖核苷酸是DNA的组成单位,如同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加DNA聚合酶是『复制』,即为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水缩合行成DNA单链,并不是转录
核酸核酸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两种吗?
核酸(nucleicacid)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它的构件分子是核苷酸(nucleotide)。天然存在的核酸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核糖核酸(ribonucleicacid,rna)dna贮存细胞所有的遗传信息,是物种保持进化和世代繁衍的物质基础。rna中参与蛋白质合成的有三类:╭转移rna(transferrna,trna)∣核糖体rna(ribosomalrna,rrna)╰信使rna(messengerrna,mrna)20世纪末,发现许多新的具有特殊功能的rna,几乎涉及细胞功能的各个方面。核苷酸可分为:╭核糖核苷酸:是rna的构件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是dna构件分子。细胞内还有各种游离的核苷酸和核苷酸衍生物,它们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核苷酸由:╭核苷(nucleoside)╰磷酸核苷由:╭碱基(base)╰戊糖碱基(base):构成核苷酸中的碱基是含氮杂环化合物,由嘧啶(pyrimidine)和嘌呤(purine)构成。核酸:╭嘌呤碱:╭腺嘌呤∣╰鸟嘌呤╰嘧啶碱:╭胞嘧啶∣胸腺嘧啶╰尿嘧啶╭dna中含有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胸腺嘧啶主要存在于dna中。∣╰rna中含有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尿嘧啶主要存在于rna中。在某些trna分子中也有胸腺嘧啶,少数几种噬菌体的dna含尿嘧啶而不是胸腺嘧啶。这五种碱基受介质ph的影响出现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体。在dna和rna中,尤其是trna中还有一些含量甚少的碱基,称为稀有碱基(rarebases)稀有碱基种类很多,大多数是甲基化碱基。trna中含稀有碱基高达10%。戊糖:核酸中有两种戊糖dna中为d-2-脱氧核糖(d-2-deoxyribose),rna中则为d-核糖(d-ribose)。在核苷酸中,为了与碱基中的碳原子编号相区别核糖或脱氧核糖中碳原子标以c-1",c-2"等。脱氧核糖与核糖两者的差别只在于脱氧核糖中与2"位碳原子连结的不是羟基而是氢,这一差别使dna在化学上比rna稳定得多。核苷:核苷是戊糖与碱基之间以糖苷键(glycosidicbond)相连接而成。戊糖中c-1"与嘧啶碱的n-1或者与嘌吟碱的n9相连接,戊糖与碱基间的连接键是n-c键,一般称为n-糖苷键。rna中含有稀有碱基,并且还存在异构化的核苷。如在trna和rrna中含有少量假尿嘧啶核苷(用ψ表示),在它的结构中戊糖的c-1不是与尿嘧啶的n-1相连接,而是与尿嘧啶c-5相连接。核苷酸:核苷中的戊糖5"碳原子上羟基被磷酸酯化形成核苷酸。核苷酸分为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苷酸两大类。依磷酸基团的多少,有一磷酸核苷、二磷酸核苷、三磷酸核苷。核苷酸在体内除构成核酸外,尚有一些游离核苷酸参与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代谢调节,如三磷酸腺苷(atp)是体内重要能量载体;三磷酸尿苷参与糖原的合成;三磷酸胞苷参与磷脂的合成;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作为第二信使,在信号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核苷酸还参与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组成:如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核酸的分子结构:一、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组成dna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主要是damp、dgmp、dcmp和dtmp,组成rna的核糖核苷酸主要是amp、gmp、cmp和ump。核酸中的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构成无分支结构的线性分子。核酸链具有方向性,有两个末端分别是5"末端与3"末端。5"末端含磷酸基团,3"末端含羟基。核酸链内的前一个核苷酸的3"羟基和下一个核苷酸的5"磷酸形成3",5"磷酸二酯键,故核酸中的核苷酸被称为核苷酸残基。。通常将小于50个核苷酸残基组成的核酸称为寡核苷酸(oligonucleotide),大于50个核苷酸残基称为多核苷酸(polynucleotide)。
脱氧核糖核酸的主要生成方式是( )。 a.由二磷酸核苷还原
正确答案:A 解析:无论脱氧嘌呤核苷酸,还是脱氧嘧啶核苷酸,都不能由核糖直接还原而成,而主要是以二磷酸核苷的形式还原产生. 很高兴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二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生成的方式吗?
答:在二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生成的方式除dTMP外,其余3种脱氧核糖核苷酸都是由相应的二磷酸核糖核苷还原而来dTMP可由dUMP甲基化而来,也可由脱氧胸苷在胸苷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而生成。
一个核糖核苷酸可以含多个磷酸吗?
1.首先:一个核糖核苷酸可以含多个磷酸。如果只含一个磷酸,就叫做“单核苷酸”,如:AMP、GMP、CMP、UMP;如果含2个磷酸,就叫做“二磷酸核苷”,如:ADP、GDP、CDP、UDP;如果含3个磷酸,就叫做“三磷酸核苷”,如:ATP、GTP、CTP、UTP。最多只能含3个磷酸。2.“含N碱基”是指结构中有N(拼音念dan)元素,并且显碱性的基团,主要有A、G、C、U、T,这是他们的简写,代表5种含N碱基,中文名称分别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他们的结构中都含有N元素。
嘌呤核苷一磷酸中的核糖来自于
嘌呤核苷一磷酸中的核糖来自于PRPP。生成咪唑环,生成次黄嘌呤,PRPP由5-磷酸核糖与ATP在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也称PRPP合成酶)催化下生成,相当于磷酸核糖的活化形式。
力博士D-核糖效果怎么样?
D-核糖经肠道吸收,随血液被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摄取后,在核糖激酶的作用下,加上ATP分解后产生的磷酸基团直接生成5-磷酸核糖,继而快速生成ATP。口服D-核糖通过此反应途径,可使心肌和骨骼肌细胞中的5-磷酸核糖快速合成,继而促进腺嘌呤核苷酸的修复,快速生成ATP。葡萄糖形成5-磷酸核糖过程复杂、速度慢,D-核糖形成5-磷酸核糖过程简单,速度快。D-核糖形成5-磷酸核糖这一途径弥补了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ATP补充缓慢的缺陷,在机体经历缺氧、缺血或高强度运动时,其作用更为突出。研究显示:在一些肌肉纤维中,完全的ATP再生成需要24~96小时(1~4天),使人体才能从过度运动中完全恢复过来。补充D-核糖后,能使ATP的生成速率大约快3~4倍,也就是说,ATP储存的恢复可以从1~4天减少到6~24小时。
D-核糖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
D-核糖对生命的形成有重要作用,D-核糖是重要的五碳单糖,是核糖核酸、ATP的重要组成物质,D-核糖也是重要的药物中间体,用于多种核酸类药物的生产。人感到疲劳的直接原因是肌肉细胞的ATP产生不足,使肌肉活动的能量不足,人就有疲劳感。D-核糖是合成ATP的起始分子,它是肌肉合成能量物质ATP的重要原料。研究证实,补充D-核糖可以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有效抗疲劳,缓解肌肉酸痛。D-核糖的用途1、用作医药原料、保健品、中间体、食品添加剂等。D-核糖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核酸的重要组成物质,在核苷类物质、蛋白质、脂肪代谢中处于枢 纽位置,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及广阔的应用前景。2、D-核糖作为生物体内存在于所有细胞中的天然成分,与腺苷酸的形成和ATP的再生有密切关系,是生命代谢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之一。在心脏和骨络肌代谢中起关键作用,能够促进局部缺血组织、局部缺氧组织的恢复。
生物体内的核糖主要来源于
< strong>磷酸戊糖途径,生物体内的核糖主要来源于磷酸戊糖途径。< br>体内的核糖并不是从食物中摄取,而是通过磷酸戊糖途径生成,葡萄糖经6-磷酸葡萄糖脱氢、脱羧的氧化反应而产生的5-磷酸核糖,用于核苷酸的合成,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糖原分解、糖异生等均不产生核糖。< br>核糖(ribose)是一种五碳醛糖,是一种单糖,化学式为C5H10O5,一般常见的型态为D-核糖,是RNA的组成物之一,也是ATP及NADH等生化代谢所需分子的原料。
如何将amp化学水解生成5磷酸核糖
AMP : 5"-腺嘌呤核苷酸CAS号:61-19-8用途:临床用于播散性硬化、卟啉症、瘙痒、肝病、静脉曲张性溃疡并发症。以腺苷酸成分为主的复合滴眼剂可用于眼疲劳、中心视网膜炎及角膜翳和疱疹等角膜表层疾患。肌注可见局部红斑、全身性血管扩张、面红、头晕、呼吸困难、心悸。危险等级:中等毒性,可燃,预热产生有毒氮氧化物。
一系列的反应中,细胞需要的NADPH的量远远超过5-磷酸核糖的量。那么,(a)细胞是如何获得NADPH的,(b)
当细胞需要的NADPH比核糖-5-磷酸时,核糖-5-磷酸通过转酮酶和转醛酶作用转换为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转酮酶和转醛酶将戊糖磷酸途径和酵解途径联系起来。
核苷酸合成过程中的磷酸核糖来自于什么
核苷酸合成过程中的磷酸核糖来自于HMP途径,即磷酸戊糖途径。因为它可以利用葡萄糖,中途产生5磷酸核糖
核酸中磷酸核糖的生成途径是
核酸中磷酸核糖的生成途径是转化。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由5-磷酸腺苷(ATP)酶转化而来:5-磷酸腺苷(ATP)酶利用ATP将磷酸二聚体(PPi)转化为磷酸核糖(G-2-P)。
磷酸核糖焦磷酸参与的反应有
磷酸核糖焦磷酸是重要的代谢中间物,参与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某些核苷酸类辅酶如辅酶I和辅酶II、以及某些氨基酸如组氨酸和色氨酸的合成。其在细胞内的浓度受到严格调控,且浓度一般较低。磷酸核糖焦磷酸负责在下列反应中作为磷酸核糖基团的供体:
核糖-5-磷酸的来源是()
核糖-5-磷酸的来源是() A.糖无氧酵解B.糖有氧氧化C.磷酸戊糖途径D.脂肪酸β-氧化E.糖异生正确答案:C
催化核糖-5-磷酸和ATP合成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的酶是( )。
【答案】:C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催化核糖-5-磷酸和ATP合成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是多种生物合成过程的重要酶,此酶为一变构酶,受多种代谢产物的变构调节。
5-磷酸核糖是所有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起始物。
5-磷酸核糖是所有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起始物。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5-磷酸核糖的活性供体是()。
5-磷酸核糖的活性供体是()。 正确答案:PRPP
合成嘌呤和嘧啶核苷酸所需的5-磷酸核糖来自()
合成嘌呤和嘧啶核苷酸所需的5-磷酸核糖来自() A.糖酵解B.糖的有氧氧化C.磷酸戊糖途径D.从头合成途径E.补救合成途径正确答案:C
当需要合成核糖-5磷酸时,为什么将2分子果糖-6-磷酸和1分子甘油醛-3-磷
(1)需要核糖-5-P(用于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量比NADPH的量大得多时,大多数G-6-P转变成5-磷酸核糖。还可由转酮酶、转醛酶催化,将2分子F-6-P和一分子甘油醛-3-P转变成3分子核糖-5-P。G-6-P + 2NADP+ +H2O → 核糖-5-P + 2NADPH + 2H+2 果糖-6-P
吃力博士D核糖冲剂有没有效果?
力搏士D-核糖冲剂是由诚志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国内唯一取得我国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以D-核糖为主要成分的保健食品。力搏士D-核糖冲剂以诚志D-核糖为原料,已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机构的安全性、功能性评价,经检验食用安全,并具有“抗疲劳”、“耐缺氧”的保健功能,对于改善疲劳症状有明显的作用。 据有关营养专家介绍,力搏士D-核糖冲剂其实并不是药,而是一种保健食品。其有效成分就是D-核糖。D-核糖(D-ribose),分子式C5H10O5,是重要的五碳单糖,是核糖核酸(RNA)、ATP的重要组成物质,对生命的形成有重要作用。D-核糖也是重要的药物中间体,用于多种核酸类药物的生产,并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家批准颁发的力搏士D-核糖冲剂证书显示:力搏士D-核糖冲剂具有“抗疲劳”,“耐缺氧”。 1、抗疲劳 疲劳是一种主观不适感觉,但客观上会在同等条件下,失去其完成原来所从事的正常活动或工作能力。抗疲劳就是通过一些方法手段来抵消这种疲劳的感觉,从而使人感觉轻松有精神。而力搏士(D-核糖)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ATP,消除疲劳,使人感觉轻松有精神。 2、耐缺氧 缺氧对机体是一种劣性刺激,影响机体各种代谢,特别是影响机体的氧化供能,最终会导致机体的心、脑等主要器官缺氧供给不足。补充力搏士D-核糖冲剂后,可以缓解缺氧现象。主要成分及介绍力搏士D-核糖冲剂主要成分是D-核糖、β环糊精、山梨醇。D-核糖D-核糖也是重要的药物中间体,用于多种核酸类药物的生产。 常温下性状:白色结晶性粉 末,具有清凉口感的甜味。一般用作医药原料、保健品、中间体、食品添加剂等。 熔点:88-92℃ 溶解性:可溶于水 吸湿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D-核糖,加速心脏和骨骼肌的ATP合成的神奇物质 人体的心脏和骨骼肌本身合成ATP的速度慢,而D-核糖能加快心脏和骨骼肌里ATP的合成,因此,心脏和骨骼肌是最需要D-核糖的器官和组织。 D-核糖神奇之一:改善心脏缺血,提升心脏功能 ATP分子结构图 心脏缺血会使心功能下降、心律失常。研究证实,口服D-核糖能促进心肌细胞ATP的产生,使心肌细胞的功能正常,从而明显改善心功能,保护缺血时的心脏,对因心脏缺血诱发的心律失常也有保护作用,使原来一动就喘、经常心慌、胸闷、气虚的症状得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D-核糖神奇之二 :增强肌体能量,缓解肌肉酸痛 人感到疲劳的直接原因是肌肉细胞的ATP产生不足,使肌肉活动的能量不足,人就有疲劳感。D-核糖是合成ATP的起始分子,它是肌肉合成能量物质ATP的重要原料。研究证实,补充D-核糖可以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有效抗疲劳,缓解肌肉酸痛。 探究D-核糖养护心脏,提升体力的真实原因 人体的三大产能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都能在细胞内合成ATP,但一般情况下,糖是合成ATP的主要原料。糖合成ATP其中有一种方式,葡萄糖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先产生5-磷酸核糖,再生成嘌呤核苷酸,最后生成ATP,给细胞提供能量。这个过程复杂,而且反应速度慢。 各器官中,葡萄糖生成腺嘌呤核苷酸和ATP的速率是不同的。研究发现,速率最高的是肾脏,其次是肝脏,心脏和骨骼肌的速率最低。这说明,心脏和骨骼肌合成ATP的能力是低于肾脏和肝脏的,也就是说,ATP合成不足最容易受损伤的组织或器官是心脏和骨骼肌。 中老年人往往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因血管狭窄、血流不畅,各器官容易处于缺血状态。在缺血状态下,心肌和骨骼肌细胞里的ATP会大量分解,需要及时补充,心肌和骨骼肌因本身合成ATP的速度慢,不能及时补充,心脏和肌肉的功能下降,就会出现胸闷、心慌、四肢无力、疲劳等现象。如果心脏长期处于ATP不足的状态,最终心脏就会“罢工”,人体会因心力衰竭而死。 D-核糖经肠道吸收,随血液被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摄取后,在核糖激酶的作用下,加上ATP分解后产生的磷酸基团直接生成5-磷酸核糖,继而快速生成ATP。口服D-核糖通过此反应途径,可使心肌和骨骼肌细胞中的5-磷酸核糖快速合成,继而促进腺嘌呤核苷酸的修复,快速生成ATP。葡萄糖形成5-磷酸核糖过程复杂、速度慢,D-核糖形成5-磷酸核糖过程简单,速度快。D-核糖形成5-磷酸核糖这一途径弥补了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ATP补充缓慢的缺陷,在机体经历缺氧、缺血或高强度运动时,其作用更为突出。研究显示:在一些肌肉纤维中,完全的ATP再生成需要24~96小时(1~4天),使人体才能从过度运动中完全恢复过来。补充D-核糖后,能使ATP的生成速率大约快3~4倍,也就是说,ATP储存的恢复可以从1~4天减少到6~24小时。β-环糊精白色结晶,在水中比较容易结晶。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低,在室温下为1.85%,随着温度增加溶解度增加。不具有吸湿性,但是容易形成稳定的水合物。在相对湿度50-70%之间的水合程度相当于每分子β-CD吸收10-11个水分子(含水量在13.7-14.8%),吸湿等温曲线为两个相。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但在吡啶、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和乙二醇中能够微溶。广泛应用于分离有机化合物及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作医药辅料、食品添加剂等。山梨醇山梨醇由法国Boussingault等从山草莓中分离而得,故名山梨醇,1958年Boye等合成成功。 1961年中国辽宁大连油脂化工厂投产。已载入中、澳、比、英、捷、欧洲、法、德、匈、意、新西兰、葡、瑞士等药典。 性状: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略甜;微有引湿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5.48%水溶液为等渗溶液。注射制:无色的澄明液体。 山梨醇分为VC级、日化级、食品级,山梨醇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在食品、日化、医药等行业都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可作为甜味剂、保湿剂、赋形剂、防腐剂等使用,同时具有多元醇的营养优势,即低热值、低糖、防龋齿等功效。
催化核糖-5-磷酸和ATP合成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的酶是( )。
【答案】:C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催化核糖-5-磷酸和ATP合成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是多种生物合成过程的重要酶,此酶为一变构酶,受多种代谢产物的变构调节。
葡萄糖经过哪种代谢途径主要生产5-磷酸核糖和nadph 而不是生成atp
磷酸戊糖途径也称为磷酸戊糖旁路(对应于双磷酸已糖降解途径,即embden-meyerhof途径)。是一种葡萄糖代谢途径。这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可以因应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多种产物,显示了该途径的灵活性。葡萄糖会先生成强氧化性的5磷酸核糖,后者经转换后可以参与糖酵解后者是核酸的生物合成。部分糖酵解和糖异生的酶会参与这一过程。反应场所是细胞溶质(cytosol)。所有的中间产物均为磷酸酯。过程的调控是通过底物和产物浓度的变化实现的。磷酸戊糖途径的任务1产生nadph(注意:不是nadh!nadph不参与呼吸链)2生成磷酸核糖,为核酸代谢做物质准备3分解戊糖过程磷酸戊糖途径可以分为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部分。氧化部分第一步和糖酵解的第一步相同,在已糖激酶的催化下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后来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这也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glucose-6-phosphat-dehydrogenase),6-磷酸葡糖酸内酯酶(6-phosphogluconolactonase)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dehydrogenase)的帮助下生成5-磷酸核酮糖。非氧化部分其实是一系列的基团转移反应。在5-磷酸核酮糖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将核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而进入糖酵解途径。这需要有酶的帮助,比如转羟乙醛酶可以转移两个碳单位。而转二羟丙酮基酶则可转三个。调节虽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但是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底物和产物浓度的变化实现的。它是一“旁路”。当机体需要nadph和磷酸核糖的时候,葡萄糖就会流入这一途径。特别是在脂肪酸和固醇合成发生的地方。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己糖旁路。
合成核苷酸所需的5-磷酸核糖来自
磷酸戊糖途径。据查信息网,合成核苷酸所需的5-磷酸核糖来自什么,这道题出自2022考研临床医学生物化学测试,有5个选项分别是A补救途径,B从头合成途径,C磷酸戊糖途径,D糖的有氧氧化途径,E糖酵解途径,答案选择c选项。
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问题 5—磷酸核糖到底生成的是3磷酸甘油酸还是3磷酸甘油醛
是三磷酸甘油醛. 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也称之磷酸己糖支路(hexose monophosphate shunt).是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该途径包括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阶段,在氧化阶段,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CO2,并生成两分子的NADPH;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中的两个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
核糖-5-磷酸主要来源于哪个代谢途径
核糖-5-磷酸主要来源于磷酸戊糖代谢途径。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磷酸核糖主要来源于糖代谢的磷酸戊糖途径,糖有三种代谢途径,即无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戊糖磷酸途径也称之磷酸己糖支路是一个葡萄糖-6-磷酸经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
5磷酸核酮糖和5磷酸核糖区别
作用不同,生产方式不同。1、作用不同,5磷酸核酮糖是卡尔文循环的中间代谢物,5-磷酸核糖是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原料。2、生产方式不同,5磷酸核酮糖是一个戊糖磷酸途径中的终端产物,5-磷酸核糖可由磷酸戊糖途径生成。
磷酸戊糖途径生成的是核糖还是脱氧核糖
磷酸戊糖途径生成的是核糖,不是脱氧核糖。确切地说,生成的是5-磷酸核糖。
试说明机体是怎样利用磷酸戊糖途径对NADPH、5-磷酸核糖和ATP的需要进行调控的。
【答案】:(1)当NADPH的需求远远大于5-磷酸核糖时,非氧化阶段生成的5-磷酸核糖可通过转酮醇酶、转醛醇酶及葡萄糖异生途径再循环至6-磷酸葡萄糖。同时非氧化阶段生成的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也可经糖异生途径,再合成6-磷酸葡萄糖。(2)当5-磷酸核糖的需求远远大于NADPH时,6-磷酸葡萄糖不经磷酸戊糖途径的氧化阶段,而是先通过糖酵解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然后经转酮醇酶和转醛醇酶的可逆反应,将2分子6-磷酸果糖和一分子3-磷酸甘油醛变为3分子5-磷酸核糖。(3)当NADPH的需求与5-磷酸核糖平衡时,6-磷酸葡萄糖主要通过磷酸戊糖途径形成2个NADPH和1个5-磷酸核糖。
机体需要大量5-磷酸核糖合成核苔酸时怎么进行调控?
机体需要大量5-磷酸核糖合成核苷酸时进行调控方法是:核苷酸合成的5"磷酸核糖必须先活化为PRPP,即5-磷酸核酸-1-焦磷酸。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主要有两条合成途径: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合成途径,从头合成途径是以5"磷酸核糖为原料,在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作用下生成PRPP,之后经过多步反应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可进一步转化为腺苷酸和鸟苷酸。
体内核糖-5-磷酸的主要来源是
【答案】:C分析:磷酸戊糖途径分为两个阶段。①氧化反应:葡糖-6-磷酸氧化生成核糖-5-磷酸,后者可用于核苷酸的合成(C)。②基团转移反应:通过一系列的基团转移反应,核糖-5-磷酸最终可转变成为果糖-6-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进入糖酵解途径。
5-磷酸核酮糖变为5-磷酸核糖是什么反应
磷酸戊糖途径的四种变化形式:第一阶段是氧化反应,产生NADPH及5-磷酸核糖;第二阶段是非氧化反应,是一系列基团的转移过程。第三阶段5-磷酸核糖为核苷酸、核酸的合成提供原料。第四阶段三碳糖、四碳糖、五碳糖、七碳糖及六碳糖通过磷酸戊糖途径互相转换。磷酸戊糖途径:第一阶段:6-磷酸葡萄糖氧化脱羧生成5-磷酸核糖。第二阶段:6-磷酸葡萄糖氢化脱羧生成5-磷酸核酮糖,5-磷酸核酮糖异构生成5-磷酸核糖及5-磷酸木酮糖,5-磷酸核糖及5-磷酸木酮糖通过转醛、转酮反应生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
5-磷酸核糖和核糖-5-磷酸一样吗
5-磷酸核糖和核糖-5-磷酸不一样。5-磷酸核糖是,是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原料。它既可由磷酸戊糖途径生成,也可通过糖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经前述基团转移反应的逆反应生成。而核糖-5-磷酸是磷酸戊糖途径氧化阶段的最终产物,由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而来。
5磷酸核糖两种书写
结构式,分子式。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分子化合物具有结构式和分子式两种书写方式,5磷酸核糖是分子化合物,有结构式分子式两种。5磷酸核糖是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原料,既可由磷酸戊糖途径生成,也可通过糖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经前述基团转移反应的逆反应生成,在人体主要是经前一过程生成。
核糖-5-磷酸主要来源于哪个代谢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核糖-5-磷酸的代谢途径主要来源于磷酸戊糖途径,核糖-5-磷酸是磷酸戊糖途径氧化阶段的最终产物,由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而来,根据机体的状态,核糖-5-磷酸也能可逆的变回核酮糖-5-磷酸。磷酸戊糖途径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一种重要途径,其中,糖分解有三种代谢途径:无氧酵解、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径。
5磷酸核糖的彻底氧化
一、磷酸核糖是一种核糖,参与糖的代谢,也能用于合成新的核苷酸,主要来源于糖代谢的磷酸戊糖途径。 二、糖有三种代谢途径,即无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 1、无氧酵解:当机体处于缺氧状态时,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产生乳酸和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糖酵解。运动中常见的骨骼肌功能方式为糖酵解。 2、有氧氧化:指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然后在有氧条件下进一步氧化为乙酰辅酶a,再通过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为水、二氧化碳和能量的过程。 3、磷酸戊糖途径: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的另一种重要途径。其功能不是产生能量(三磷酸腺苷),而是产生细胞需要的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特殊物质。
5磷酸核糖和1磷酸核糖相互转化吗
是。1-磷酸核糖在磷酸核糖变位酶催化下转变为5-磷酸核糖,成为合成PRPP的原料。磷酸核糖是一种核糖,参与糖的代谢,也能用于合成新的核苷酸,主要来源于糖代谢的磷酸戊糖途径。
核糖体中的高能磷酸键有几个?
一共需要801个高能磷酸键。合成多肽链需要核糖体、tRNA和氨基酸。合成过程中每合成一个肽键需要4个高能磷酸键:一、氨基酸和tRNA以酯键结合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在氨酰tRNA合成酶的作用下分两步进行 氨基酸+ATP→氨酰-AMP+PPi 氨酰-AMP+tRNA→氨酰-tRNA+AMP总反应式:氨基酸+ATP+tRNA→氨酰-tRNA+AMP+PPi二、氨酰-tRNA和核糖体的结合消耗1个高能磷酸键。需要氨酰-tRNA结合因子的催化(该因子在细菌中简写为EF-Tu,在真核细胞总简写为EF-1)。 该因子可以结合有氨酰-tRNA和GTP的核糖体形成四元复合物,同时偶联上GTP的水解。随着氨酰-tRNA与核糖体的结合,EF-Tu则与GDP形成复合物核糖体。三、移位消耗1个高能磷酸键。移位的目的是使核糖体沿mRNA移动,使下一个密码子暴露出来以供继续翻译。这一过程由移位因子催化(原核中为EF-G,真核中为EF-2),此过程有GTP的水解。 一共有200个氨基酸,所以需要200X4=800个高能磷酸键。 在最开始,核糖体的大小亚基是分离的,再结合的时候也需要消耗一分子的GTP,即再加一个高能磷酸键,所以,一共需要801个高能磷酸键。 (如果你是分子方面计算的话,有些书上可能会说在多肽形成后从核糖体上水解下来还会需要一个高能磷酸键,不过生化的话就没有。这就需要按情况来了)
简述mRNA,tRNA,核糖体和氨酰-tRNA合成酶在蛋白质从头合成过程中的基本作用
补充及修正上面两位,RNA在转录时需要的是RNA聚合酶以及DNA解旋酶,而tRNA则是密码子的载体,除了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不能被tRNA翻译外,其他密码子都可以。在翻译时,核糖体在mRNA链上滚动使得tRNA上的反密码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逐一对应mRNA上的一个密码子,以合成氨基酸,在这里,一个氨基酸能同时映射多个对密码子,例如谷氨酸就多对密码子对应,这个原则不能反过来用。而氨基酸的相互连接就形成肽链,氨基酸连接成肽链时,,每两个氨基酸之间会脱去一个水。在核糖体合成的肽链在内质网上加工后运输至高尔基体上经过进一步的包装,然后再运至细胞外。
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核糖来自?
5-磷酸核糖(葡萄糖的磷酸戊糖途径产生)
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核糖来自?
生物体内用简单的前体物质合成生物分子的途径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主要在胞液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nosinemonophosphateimp);然后通过不同途径分别生成amp和gmp具体的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29439.htm
核糖体的组装
编码rRNA的DNA片段称rRNA基因,它是重复的多拷贝基因,人的一个细胞中约有200个拷贝。rDNA没有组蛋白核心,是裸露的DNA节段,两个相邻基因之间为一段非转录的间隔DNA。转录时,RNA聚合酶沿DNA分子排列,此酶由基因头端向末端移动,转录好的rRNA分子从聚合酶处伸出,愈近末端愈长,并且从左右两侧均可伸出,呈羽毛状。rRNA首先出现在纤维部,而后转向颗粒部(图:rRNA的转录)。真核细胞的核糖体的大小亚基是在核中形成的,在核仁部位rDNA经RNA聚合酶Ⅰ转录出45SrRNA(纤维部的纤维状物质),是rRNA的前体分子,与胞质运来的蛋白质结合形成RNP复合体,45SrRNA甲基化以后经RNA酶裂解为2个分子,18SrRNA和32SrRNA,后者再裂解为28SrRNA的5.8SrRNA。成熟的rRNA仅为45SrRNA的一半,丢失的大部分是非甲基化和GC含量较高的区域。5SrRNA的基因并不定位在核仁上,通常定位在常染色体,5SrRNA在核仁外经RNA聚合酶Ⅲ合成后被转运至核仁区参与大亚基的装配。28S,5.8S及5Sr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RNP分子团。为大亚基前体,分散在核仁颗粒区,再加工成熟后,经核孔入胞质为大亚基,18SrRNA也与蛋白质结合,经核孔入胞质为小亚基。(图:核糖体的组装)大小亚基在胞质中可解离存在,但在需要时可在Mg4<0.001M存在时,合成完整单核糖体,此时才具有合成功能,当Mg4<0.001M时则又重新解离。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与rRNA或核糖体亚基结合的蛋白质有二类:一类与rRNA或核糖体亚基紧密连接,需高浓度盐和强解离剂(如3mol/LLiCl或4mol/L尿素)才能将其分离,这类蛋白质称为"真"核糖体蛋白质("realribosomalproteins")或简称为核糖体蛋白质。如E.coli30S亚基上的21种蛋白质及50S亚基上的34种蛋白质(共54种,因为小亚基上的S20与大亚基上的L26是相同);或者在真核细胞40S亚基上的30种蛋白质及60S亚基上的45-50种蛋白质(共约80种),即属此类。而另一类蛋白质则为与有功能的核糖体亚基疏松缔合,能被0.5mol/L单价阳离子(如K+,NH4+)从亚基上洗脱,并对核糖体循环发挥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如起始因子(IF或eIF)和延长因子(EF)等,称为核糖体相关蛋白质(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ribosome;简称PAR)。PAR不是构成核糖体的固有成分。
核糖体的结构?
核糖体无膜结构,主要由蛋白质(40%)和RNA(60%)构成。核糖体按沉降系数分为两类,一类(70S)存在于细菌等原核生物中,另一类(80S)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大肠杆菌核糖体蛋白的初级结构均被确定。大肠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含S1—S21共21种蛋白质,50S亚基含L1—L34共34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已被全部分离纯化。分子量约1万到3万。除S6、L7、L12之外全是碱性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是免疫学上独立的蛋白质,只有L7、L12显示出相互交叉反应。已知L7与L12是同一蛋白质,L7的N末端被乙酰化。已经确定了几种蛋白的一级结构。机能已经明确的蛋白质如下述:S1:与蛋白质合成的i因子(干扰因子)和Qβ复制酶的亚基Ⅰ为同一物质,可与mRNA结合;S4:ram(核糖体的双关性ribosomal ambiguity)基因的产物;S5:SPc〔壮观霉素(Spectinomycin)抗性〕基因的产物;S12:str(链霉素抗性)基因的产物;L7、L12:有和多肽链延长因子Tu及G间的相互作用,也有和起始因子和终止因子的相互作用。L11:肽基转移酶。与rRNA或核糖体亚基结合的蛋白质有二类:一类与rRNA或核糖体亚基紧密连接,需高浓度盐和强解离剂(如3mol/LLiCl或4mol/L尿素)才能将其分离,这类蛋白质称为"真"核糖体蛋白质("realribosomalproteins")或简称为核糖体蛋白质。如E.coli30S亚基上的21种蛋白质及50S亚基上的34种蛋白质(共54种,因为小亚基上的S20与大亚基上的L26是相同);或者在真核细胞40S亚基上的30种蛋白质及60S亚基上的45-50种蛋白质(共约80种),即属此类。而另一类蛋白质则为与有功能的核糖体亚基疏松缔合,能被0.5mol/L单价阳离子(如K+,NH4+)从亚基上洗脱,并对核糖体循环发挥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如起始因子(IF或eIF)和延长因子(EF)等,称为核糖体相关蛋白质(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ribosome;简称PAR)。PAR不是构成核糖体的固有成分。
核糖体合成的到底是蛋白质还是肽链
核糖体合成的是肽链。肽链,也是蛋白质,是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核糖体合成的是不成熟的蛋白质,即肽链.真正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还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如糖基化,甲基化,酰基化等,在内质网加上二硫键,折叠、多亚基装配,特殊序列的剪切等.
检测核糖体蛋白基因是否表达可确定细胞分化与否?为什么
不能,核糖体蛋白只有几种(以大小或说沉降速度区分,如30s、5s等)
高中生物 DNA解旋酶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是所有活细胞都具有的基因吗
是啊。DNA解旋酶主要参与DNA的复制过程,它使得DNA的双链解螺旋形成单链,完成DNA的复制。对于活细胞来讲,DNA的复制活动是频繁的,因此,DNA解旋酶基因肯定存在。而核糖体蛋白基因主要编码核糖体的蛋白,比如说核糖体结构蛋白,这些蛋白在维持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是必需的。所以,这种基因也是存在的。当然了,上面的论述仅限于有细胞结构生物。
rRNA 核糖体
我是这样理解的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 现在rRNA缺乏 则说明 核糖体蛋白多出来了 这时核糖体蛋白RP1就出来了 与mRNA结合 让他终止合成核糖体蛋白 核糖体蛋白量就会被抑制 导致物质和能量不浪费
核糖体合成的到底是蛋白质还是肽链
核糖体合成的是肽链。蛋白质有四级结构,肽链属于四级结构之一,所以也可以说核糖体合成的是蛋白质。
核仁、核糖体、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核仁处产生核糖体,核糖体帮助合成蛋白质 核仁的形状、大小、数量因生物种类、细胞类型和生理状态而异,但核仁的功能却是相同的。核仁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核糖体RNA(rRNA)的合成。 核仁生物体的细胞器,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通过信使核糖核酸与携带氨基酸的转移核糖核酸的相互作用合成蛋白质。由大小亚基组成
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
(1)几乎所有细胞都含有核糖体,所以控制核糖体合成的基因几乎在所有细胞都表达,因此基因1~8中,2基因最可能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 (2)1和6细胞表达的基因最为相似,所以1和6细胞功能最为近似. (3)1和6细胞表达的相同基因最多,差异表达的基因最少,所以两者功能最为近似. (4)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应该在目的基因前后,所以要将基因1和基因7连接形成新基因,需用限制酶切割的正确位置是B. (5)质粒上的A处含有3种限制酶切点,即BamH I、Eco B、Cla I,结合选项应该选用Eco B切割. (6)新基因与质粒重组后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概率很小,因此需进行筛选,才能确定受体细胞已含有目的基因. 故答案为: (1)2 (2)A (3)表达的相同基因最多,差异表达的基因最少 (4)B (5)C (6)筛选
核糖体是怎么合成的,包括其中的rRNA和核糖体蛋白质具体合成步骤
(以下以真核生物为例)首先,核糖体由大亚基和小亚基组成。大亚基:由28S、5.8S和5SrRNA组成。其中,28S、5.8SrRNA由45SrRNA前体加工而成。45SrRNA前体由DNA转录而来。5SrRNA由RNA聚合酶3转录成。与前2个rRNA结合后再与胞质送来的蛋白质结合。(以上过程均在细胞核内)小亚基:由18Sr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其中18SrRNA是上面提到的45SrRNA前体的加工产物。(以上过程也均在细胞核内)最后大亚基和小亚基通过核孔进入胞质,结合成核糖体。PS。敲字好累
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什么.RNA组成的?
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的,不是什么mRNA核糖体的因为是Ribosome,所以核糖体蛋白质就是rRNA,很好记的核糖体和mRNA结合,再由tRNA转运来合成蛋白质
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在那里形成?
就组成而言,核糖体是一个核酸蛋白复合物,其中蛋白质占其总重量的三分之一,其余部分由 RNA 构成。 核糖体是所有生物进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一个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的精密分子机器。 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原核核糖体)的 70S 由 30S 小亚基和 50S 大亚基组成。 30S 小亚基由 16S rRNA和小亚基核糖体蛋白(S-proteins)组成; 50S 大亚基由 23S rRNA 和 5S rRNA 和大亚基蛋白(L-proteins)组成。 (其中 S 是 Svedberg 沉降系数,代表了其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时的沉降速度。) 广义的核糖体组装过程也被称为核糖体的成熟过程,包括 生物体内 rRNA 、 核糖体蛋白的合成、 直至 产生有蛋白翻译活性的成熟核糖体 的全部过程。所以核糖体的成熟过程应该包括四个内容: ①r RNA 的转录、剪切以及碱基修饰。 ②核糖体蛋白的翻译以及翻译后修饰。 ③rRNA 及核糖体蛋白的正确折叠。 ④核糖体蛋白与rRNA 的结合,形成有翻译活性的核糖体复合物。 由于原核生物无核膜, 所以核糖体在细胞质中形成。 与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形成不同(先在细胞核中转录,并形成核糖体亚单位,再通过核孔运送到细胞质中组装) 原核生物的核糖体是在细胞质中 边转录边组装 ,即在这个过程中,rRNA 的转录、加工及修饰与 rRNA 的折叠和核糖体蛋白的结合与修饰同步、并行、交错进行,几个步骤之间相互影响、协调一致,确保核糖体组装准确、高效的进行。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它的组成是?。
核糖体由核糖体RNA(rRNA)和核糖体蛋白组成。核糖体蛋白和rRNA被排列成两个不同大小的核糖体亚基,通常称为核糖体的大小亚基。核糖体的大小亚基相互配合,共同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以mRNA为模板,将氨基酸连接为多肽链。
核糖体上的蛋白质来自哪里
先合成好的核糖体在细胞质中合成核糖体蛋白,之后蛋白被运到细胞核核仁中与rRNA结合形成新的核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