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实习报告一、 实习名称:园林工程实习(无锡实习基地)。二、 实习时间:2008年11月9日——2008年11月13日。三、 实习目的与基本要求:1、调查和学习传统园林造园手法中的园路设计及铺砖应用; 2、调查和学习无锡各园子的给排水外理方法;3、调查和学习冰水的作法及驳岸的外理手法。四、 实习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天:惠山古镇参观考察。第二天:寄畅园、杜鹃园现场考察测绘,主要了解给排水的作法。 第三天:梅园、蠡园参观考察,主要了解铺装跟园路的作法。 第四天:鼋头渚参观考察,了解冰水的作法,驳岸的外理手法。第五天:半天机动。五、 实习感想:这次的实习让我对无锡和我们所参观风景区有了大概的了解。无锡市位于北纬31°7′至32°2′,东经119°33′至120°38′,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江苏省东南部。东邻苏州,距上海128公里;南濒太湖,与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去南京183公里;北临长江,与泰州市所辖的靖江市隔江相望。无锡因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而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在太湖之滨,有鼋头渚、蠡园、梅园、锦园、万顷堂、马山诸景等以自然景观著称的梅梁胜迹;惠山之麓,有锡惠公园、寄畅园、惠山街、吟苑、东大池等以山、泉、亭、桥、祠庙等体现江南特色的锡惠胜迹;城区有古运河、城中公园、学宫、东林书院、严氏试馆、薛福成钦使第、高子止水、钱钟书故居、崇宁旧街等以古迹见长的城区胜迹。我们参观了寄畅园、梅园、蠡园、鼋头渚等地,给我印像最深刻是寄畅园。寄畅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惠公园内惠山东麓,是明代江南名园之一。全园以借景、掇山、理水、引泉、花木、建筑,形成清幽古朴的风格特征。清康熙初年,园主聘请著名造园专家张琏和其侄儿张泠在园内堆叠假山,巧借惠山、锡山之景,以小见大,土山有峰有谷,和真山相似。取王羲之《兰亭集序》句意,更名寄畅园。园中心的锦汇漪,索回曲折,复引惠山泉水,伏流入园,忽明忽暗,有影无踪。园内有八音涧、美人石、九狮图石等景和知鱼槛、先月榭、郁盘亭等建筑,步移景异,如同画境。全园以山林野趣见胜,颇具情致。 寄畅园属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现在寄畅园的面积为14.85亩,南北长,东西狭。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混合自然。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又构曲涧,引“二泉”伏流注其中,潺潺有声,世称“八音涧”,前临曲池“锦汇漪”。而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园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寄畅园布局得当,妙取自然,体现了山林野趣、清幽古朴的园林风貌,具有浓郁的自然山林景色。园内登高可眺望惠山、锡山,山峦叠嶂,湖光塔影,现出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绝妙境界,是现存的江南古典园林中叠山理水的典范。并且,它以高超的借景,冼炼的叠山、理水手法,创造出自然和谐、灵动飞扬的山林野趣,寄托了主人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人生的哲学思考。 全园大体上可以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以水池、水廊为主,池中有方亭;西部以假山树木为主。大门正对着惠山寺的香花桥,其门匾为乾隆皇帝亲笔所题。穿过门厅后,是一个大天井,尽头一间敞厅,四壁挂满了名家字画。从敞厅左转,又是一组造型别致的庭院。西侧一个小天井,一株老藤,一段曲廊,颇富江南园林的风味。东部的“锦汇漪”,宽仅三亩,南北狭长,波光潋滟,形成园中开朗明净的空间。池中有一座九脊飞檐的方亭,名“知鱼槛”,游人可倚栏观赏鱼藻。池的周围山石嶙峋,建筑林立,各种景物点缀配置,勾勒出了曲折窈窕的水面轮廓。在水池的北段,七星桥、廊桥将池水分成两个不同情趣的小水面,显得深邃不尽,幽深无限,令人难以猜测水流的去向。七星桥平卧水面,池水轻拍,倒影如画。西部的假山造型,是叠山大师张南恒与张轼的杰出代表作品,模拟惠山九峰连绵逶迤之状,构成一幅九狮图。假山高3~5米,怪石嶙峋,变化丰富,与水池的比例相称,又同池中倒影相映成趣。假山间为山涧,引惠山泉水入园,西高东低,茂林在上,清泉下流,水流宛转跌宕,淙琮有声,犹如八音齐奏,取名为“悬淙涧”,又名“三叠泉”、“八音涧”。涧道盘曲,林壑幽深,是江南园林中的独具之景。除此之外,沿池还建有郁盘亭、知鱼槛、清响月洞、涵碧亭等等建筑,丰富的园景令水面显得分外宽阔,极尽曲岸回沙的艺术效果。寄畅园的西南段还有一方池水,旁侧耸立着一座太湖石峰,丈余高,这就是有名的美人石,其造型犹为栩栩如生,令游人不由得感叹园艺的构思奇巧。六、个案分析:1、八音涧 原为悬淙涧,又名三叠泉。总长36米,深1.9米至2.6米,宽从0.6米至4.5米作大幅度收放的八音涧,除了山间谷道所擅的阴阳开合、极尽变化的妙致以外,又将引泉、听泉、掇石、藏景等读者多造园手法,了无痕迹地融合在一起,显得从容不迫,挥洒自如。二泉的伏流,从园西墙根引入涧端后,便化为上下三叠,于是无声的泉水就开始变为有声的涧流,创造出“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境界。八音涧的涧名石为清末举人许国凤书题,其命名是说它好似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种材料制成的乐器,合奏出“高山流水”的天然乐章。 八音涧的掇石艺术,堪称中国古典园林中黄石假山的翘楚。其堆叠技法,是根据黄石山崖之横向折褶和竖向节理所构成的天然岩相,取其纹理刚健、体量浑厚、轮廓分明、线答卷遒劲的特点,摹拟中国山水画之“大斧劈皴”笔法,选用大块黄石,把涧壁硬是化作了石脉分明、坡脚停匀、进退自如、曲折有致、悬挑横卧、参差高低、主从相依、顾盼生情的天然图画。这种师法自然、饶有画理的高超手段,使这里具备了层叠的冈峦、嶙峋的山谷、幽深的岩壑、清浅的涧流,可说是外呈浑厚苍劲之势,内蕴深邃幽奇之奥,人行其间,尽得江南山水的神韵意趣。正是这种幽曲的景观,又规范了游人的视线和对景物的感知,待走到稍为空旷处,便透过树梢间的斑驳光线,使人联想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意。在假山之巅,点景建筑“梅亭”,居高临下,俯仰有情。往前行,更奇的是在“山穷水尽疑无路”处,忽折而别开一径,更窄、更曲、更幽,等走出洞窟似的涧口,豁然开朗,嘉树堂前、锦汇漪畔,“柳暗花明又一村”;远眺更有“闲闲塔影见高标”的锡山龙光塔映入眼帘,使景观备觉宽展——这又是小中见大之“先抑后扬”造园手法的巧妙运用。行家谓之“藏景”,所谓“景愈藏,境界愈大”。而且这藏景又与借景相结合,故能造就出意外的艺术效果。八音涧出口处,还是寄畅园山水景观的转换枢纽,由此折而右拐,别开生面,游兴跌宕,步入鹤步滩。 2、七星桥 七星桥平、立面图七星桥全长13.2米,高1.20米,宽0.9米。斜跨在锦汇漪上,用七条黄石板直铺而成,平卧波面,更觉清波迷漫。此桥朴实无华,名“七星桥”。乾隆皇帝曾吟有“一桥飞架琉璃上”,之句,就是说的此桥。所以取此桥名,主要是园主秦耀抒发他“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胸怀,寓意他虽失意于官场,在星夜晴空,水天一色之处,置身清澈宁静水面,畅观北斗七星,犹如凌云登仙。游人在这浓荫四合,水波轻拂,倒影楚楚的环境中真也有如入仙境之感。3、鹤步滩 知鱼槛对面的山岗,是造园者精心掇叠的假山,它是寄畅园内的主山,完全用本地山石围叠,并以土填实,这是明代常用的造园手法。这里把土山当作惠山的余脉来处理,采取南北蜿蜒的方式,这样和横卧在背后的惠山脉络一致,气势相连,而且假山真山山石一致,质理相同,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假山脚下还有意设置洞沟谷道,弯曲而上,使人误以为拾谷道而上可直上惠山,涧水也好象从惠山顺流而下,假山脚下的水边,还置有零星矶石高低曲折,伸向水中,使假山和水池自然吻合,水石相错,意景清逸。如有白鹤降临,可成群栖息,漫步滩头,因此取名“鹤步滩”。鹤步滩长8米,宽1米,由混凝土浇成。人行滩上,池水随手可掬,倍感亲切。假山之上古木苍翠青蔼,巨树盘根错节,更加增添山野丛林情趣。通过这些精心安排,使人真切地感到“山在园中,园在山中”。总体上说,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她“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难怪清朝的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游历此处,一再题诗,足见其眷爱赏识之情。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均为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窥一面而知全貌,寄畅园作为无锡园林的代表,通过对其深入了解,加深了我们对无锡园林的了解。通过这些天的实习,让我们对园林里给排水、假山、园桥等园林要素的做法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学到了许多我们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通过老师的讲解,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实践指导,不仅加深我们的记忆,而且有利与我们以后的实践操作。插图图没法发给你,给个qq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