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阁列岛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尖阁列岛是哪个岛

应该是钓鱼岛,之前是一系列岛屿,最大的是钓鱼岛《环瀛水路志》中将PINNACLE ISLANDS用汉字写成“尖阁群岛”,并在旁边用日文片假名注上了英文发音。1894年的《日本海军水路志》第二卷中写成了“ピンナクル诸岛”,1908年的水路志又写成了“尖头诸屿”。“ピナクル”(PINNACLE)原意为基督教教堂屋顶的小尖塔。位于钓鱼岛东侧礁石群中心的岛礁,其形状很像小塔尖,因此英国人给这个礁石群起名为PINNACLE ISLANDS。日本海军又把它译为“尖阁群岛”或“尖头诸屿”。将钓鱼岛、尖阁群岛(尖头诸屿)及黄尾屿总称为“尖阁列岛”,是始于1900年黑岩恒的命名。黑岩恒于1898年在《地质学杂志》第五卷上刊登了题为“尖阁群岛”的文章,并被大城昌隆收录在《黑岩恒先生显彰纪念志》的“年谱”里。但我还没有看到这篇论文,所以不知道那个地名所包含的范围。他在1900年的报告“尖阁列岛探险记事”中写道:这里称为尖阁列岛,它是位于我冲绳与清国福州中央的一列小岛,距八重山列岛的西表岛以北约90英里。从本列岛去冲绳距离为230英里,到福州的距离也略相似。至台湾岛的基隆仅隔220余英里。按帝国海军出版的海图(明治30年发行),本列岛由钓鱼屿、尖头诸屿及黄尾屿组成,乃茫茫苍海之一粟也。……而此列岛尚未有一总称,在地理学上造成许多不便,故此我提出了尖阁列岛这个新名词。由于《地学杂志》的这篇论文,尖阁列岛的名字才开始在地理学界广为流传,而在此之前没有这样的称呼。然而,奥原敏雄在他的论文里引用了《环瀛水路志》并只写上了“尖阁群岛”。他想给读者一个印象,“尖阁群岛”和黑岩恒所说的“尖阁列岛”的范围相同。奥原敏雄十分清楚这个“尖阁群岛”就是“尖头诸屿”,但他却故意含糊其辞。琉球政府在那篇“关于尖阁列岛主权”的声明中说:“明治14年(1881年)发行、16年(1883年)改版的内务省地理局编纂的《大日本府县分割图》中,出现了尖阁列岛,但没有附上岛屿名称。”但是这个《大日本府县分割图》的冲绳县地图上,没有“尖阁列岛”,只有“尖阁群岛”,并且那个“群岛”就是尖头诸屿。琉球政府企图制造一个假象,让人认为今天所谓的“尖阁列岛”的名称在当时就已经有了,并在地图上将此列入了冲绳县。这不过是琉球政府的拙劣伎俩。更滑稽的是日本社会党国际局的“关于尖阁列岛主权问题的社会党统一见解案”。它不加分辨地接受了琉球政府的上述声明,并没有去查阅研究那张地图,而是站在把“尖阁群岛”(尖头诸屿)与黑岩恒命名的“尖阁列岛”混同的立场上,说什么“所谓尖阁列岛于1881年(明治14年)由当时政府内务省地理局之手,划归冲绳县下等,通过一连串举动表示了领有的意思”。在那张地图的什么地方有领有“尖阁列岛”的意思呢?!那么黑岩恒的那个尖阁列岛的范围有多大呢?按他的注明应该是钓鱼岛、尖头诸屿及黄尾屿的总称,不包括赤尾屿,这在地理学上是符合逻辑的。赤尾屿距黄尾屿48海里,和钓鱼岛等不构成一岛群。黑岩恒在他的报告中对赤尾屿也只字末提。并且琉球政府在1970年9月10日发表的“关于尖阁列岛的主权及大陆架资源开发权的主张”中说:“尖阁列岛散布在北纬25度40分至26度、东经123度20分至123度45分的范围内。”这个范围与黑岩恒所讲的尖阁列岛的范围相同。赤尾屿(北纬25度55分、东经124度24分)不包括在内。但是,琉球政府在上述主张抛出一个星期后,又发表了文中屡次引用的那篇“关于尖阁列岛主权的声明”。声明中说:“明治28年(1895年)1月,内阁会议的决定只谈到了鱼钓岛(钓鱼岛——井上注)和久场岛(黄尾屿——井上注),而尖阁列岛除这个岛外还由南小岛及北小岛和冲北岩、冲南岩以及称为飞濑的礁石(从南小岛至飞濑都属于尖头诸屿),还有久米赤岛(赤尾屿——井上注)组成。”琉球政府对赤尾屿是否属于尖阁列岛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我想以前的海军水路部一定清楚此事,然而非也。1908年前的水路志上,既没有记载包括钓鱼、黄尾及两者之间的尖头诸屿在内的名称,也没有记载着其中加上赤尾屿的总称。1918年的水路志中使用了“尖阁诸屿”的名称,说:“尖阁诸屿位于冲绳群岛与支那福州的略中央……,由黄尾屿、鱼钓岛、北小岛、南小岛及冲北岩、冲南岩组成。鱼钓岛为其最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