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县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陕西省略阳县煎茶岭金矿床

陕西省略阳县煎茶岭金矿床位于矿产资源丰富的“勉略阳金三角”北部,行政区划为陕西省略阳县何家岩镇西渠沟。由西北有色711总队于1987年发现并相继进行了地质勘探工作。矿床产在超基性岩与白云岩的接触断裂带含金蚀变白云岩中,受逆冲断裂构造控制,是与超基性岩有关的构造破碎带蚀变白云岩型金矿床,矿床规模大。1 区域成矿地质环境区域上,煎茶岭金矿床处在秦岭造山带与上扬子被动陆缘地块之间、摩天岭微地块东端的勉(县)、略(阳)、阳平关(宁强)三角区。三角区北部边界(NW向)以略勉构造混杂岩带与南秦岭拼合,南部(NE向)通过双江逆冲断裂带与扬子地块相接。煎茶岭金矿床位于勉、略、阳三角地区西北部,紧邻略勉构造混杂岩带的南缘。矿区地层以新太古代渔洞子岩群、中新元古代何家岩岩群和震旦系为主体,分别构成结晶基底、过渡层和浅变质盖层。基底有新太古代鱼洞子群(组)中深变质火山沉积岩(岩石同位素年龄约2600 Ma左右)和中新元古代碧口群(接官亭组和郭家沟组)巨厚的绿片岩相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岩石同位素年龄在700~1500 Ma之间);盖层为新元古代震旦系(断头崖组和九道拐组)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此外,山间盆地有零星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分布。受南北两大构造单元影响,区域基底构造线在本区北部呈NW—NWW向,南部呈NE—NEE向,中部东端为近EW向并且向西转为NE或SN向,构成北部、中部和南部3个构造岩浆岩成矿区带。盖层以继承基底构造特征为其特点,矿区及其周边地层经多期多阶段变形变质作用,均已构造重建,现存的主导面理S2,S3呈NWW向展布。自南向北由震旦系不同岩组和渔洞子岩群组成的断头崖向斜、九道拐向斜、官地梁向斜和西渠沟背斜等,构成了何家岩复式背斜的主体。断裂构造表现为与主导面理方向一致的NWW向或近EW向逆冲断层组合,发育在超基性岩体与震旦系白云岩接触部位的 断裂带(组)是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超基性岩(煎茶岭、柳树沟和柳树坪岩体)主要沿断裂构造(或多组构造交会处)侵入。北部超基性岩带伴有后期中酸性岩脉的侵入。煎茶岭岩体是一个以超基性岩为主、其间有花岗斑岩、花岗细晶岩产出的复式岩体,平面上呈薯状,面积约5km2。在煎茶岭超基性岩内及其边缘分别发现大型含钴硫化镍矿床与金矿床。岩体西侧鱼洞子群(组)地层中赋存有大量的太古宙特有的磁铁石英岩型铁矿床与构造蚀变岩型(变粒岩型)金矿点,柳树沟-柳树坪超基性岩体旁侧九道拐组地层中有热液交代型铅锌(银、金)矿床与铁矿床。2 矿区地质矿区出露地层简单,基底层为鱼洞子组(2658 Ma),上亚群浅粒岩、变粒岩和绿片岩等;盖层主要为震旦系断头崖组上岩段的一套厚层状、青灰色、微细晶粒状结构的白云岩、硅质白云岩。矿区内有从晋宁期—印支期的超基性岩—中酸性岩侵入,其中超基性主岩体产于何家岩背斜东部倾伏端 与 两大断裂交会部,位出露面积约5km2,平面呈透镜状,向NEE向侧伏,岩体与不同时代围岩呈断裂接触或不整合接触,其北部沿 断裂侵入的超基性岩墙及其分支,长7000m,宽50~550m,其顶部有断头崖组白云岩、板岩及白云岩捕虏体。同位素年龄测定表明二者侵入有先后之分(全岩钾氩法:主岩体927 Ma,分支岩体405 Ma),可见煎茶岭超基性岩至少为两期侵入的复式岩体。本区的超基性岩均已深度变质,主要发生蛇纹岩化及硅化,岩体则经历多期变质,主要由退化蚀变后的纤胶蛇纹岩、叶蛇纹岩、滑镁岩、菱镁岩及石英组成。在超基性岩侵入后期有相当强度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包括侵入于岩体南沿的花岗岩岩株及发育于全区的脉岩-钠长斑岩(213~400 Ma,K-Ar法和Sm-Nd法)。煎茶岭地区构造活动呈现出多期次活动特征,深大断裂及其旁侧的次级断裂及羽裂构成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格架,它们既是各类岩浆的通道,也是Au元素活化、迁移与沉淀的主要场所,控制了本区矿带矿体的空间分布(图1)。图1 煎茶岭矿区地质简图1—石灰岩白云岩;2—铁矿化体;3—镍矿体;4—金矿体;5—断层及编号 断裂是矿区的主控断裂,发育于何家岩背斜核部鱼洞子组地层边缘,即超基性岩体与北部的白云岩接触部位由数个走向和倾向相近但倾角不同的断裂分支复合而成。在矿床的西段,断裂明显向东侧伏,其侧伏角20°左右。断裂带长约5km,总体走向290°,倾向N,局部反倾,倾角变化于30°~80°之间,具体表现自西向东其倾角由缓变陡,断裂带呈压扭性,局部呈镜面断面,多数则为舒缓波状,局部呈“Z”字型。该断裂带呈现长期多次活动特点,并且具有高角度逆冲剪切特性。根据有关资料及从区内几次大的地质事件和观察到的断裂特征分析判断其活动期次如下:第一期活动发生于晋宁期前后, 和 断裂沿何家岩背斜两翼边缘分布,在背斜倾伏端断裂交会处,有煎茶岭早期超基性主岩体侵入;第二期活动发生于华力西早期,北部沿 断裂带侵入了北西向超基性分枝岩体,同时在超基性主岩体中侵入有早期花岗斑岩;第三期活动发生于印支期,侵入了印支期酸性—中性—基性岩脉,超基性岩体的强烈变质作用、沿主断裂带形成的挤压破碎带及次级断裂以及金矿物质的富集主要形成于本次活动期间;第四期活动发生印支期之后,形成构造透镜体,含矿断层角砾,片理化带及横向和缓倾角的破矿断层的出现等。勘探表明,该断裂带控制了本区超基性岩—中酸性岩的侵入,属深大断裂,是主要的导矿构造,而且与上盘白云岩形成了截然的界面,其开放性也控制了本区的氧化深度,同时由于成矿前发育较多的横向错位,致使 沿走向和倾向均呈不连续性。次级张性断裂发育于 断裂两侧、并与主断裂呈小角度相交,其规模在几米至100余米之间,是主断裂多次活动的产物。目前,各个中段及断裂两侧不同的岩性中均可见到此类断裂,产状变化为倾向20°~85°,倾角35°~85°,但断面比较平直,现有的资料表明,一般沿倾向延伸小于其走向长度,其空间分布上受构造应力不均的影响呈不等距产出,西部则明显强烈发育于东部,885m水平以下强于其上部;同时也与应力方向密切相关,在 断裂两侧形成的张性断裂和压扭性质断裂,只有呈张性性质断裂与主断裂的交会部位形成开放空间,才形成本区厚大的矿体及分枝矿体。在1070,825m水平发育 断裂北侧的此类断裂则被超基性岩脉充填,其边缘均有矿体存在。羽状裂隙主要发育在与主断裂相接触的蛇纹岩顶部,通常与主断裂呈大角度相交,其规模0.5m至几米,是一系列相对密集的近平行的等长裂隙组合,呈网状、复脉状,其强弱和密集程度与 断裂带的应力场和产状相关,表现出当主断裂呈缓倾时其裂隙发育较强,延伸的范围也较宽大,反之,则发育较弱,其范围也较小。当发育最为强烈时,就构成了沿主断裂带的构造破碎带,这类裂隙具有张性特征,是沿 断裂带的主要容矿构造之一,同时也是控制矿体厚度及矿石构造的主要因素。这套构造体系是在不同应力条件、为成矿前不同阶段下继承发展而具有相伴产出的特点,表现在主断裂带呈分支复合和舒缓波状,具有多期次活动性,同时在其旁侧产生一系列小规模的次级平行断裂,并具有选择性地在蚀变超基性岩的顶部与主断裂带的接触部位而形成羽状裂隙。后二者具有相同的构造性质,其规模和密集程度是区分二者的关键,构成了本区的控矿主体;另一个共同特点是当其延至滑镁岩或远离 断裂带时自行紧闭或尖灭。不同的是次级断裂表现为较为单一,其规模大小不一,若被充填后形成的矿脉也显示出单一透镜状的脉体,而羽状裂隙则表现为一系列较为密集的组合体,形成平行的矿脉群。3 矿体地质特征3.1 矿体特征本区的金矿体主要以充填方式产于 断裂两侧的次级断裂及与 密切相关的羽状裂隙中,以“金线吊葫芦”的形式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矿化体,根据矿体的产出位置及产状的不同而大致分为4个主要矿体。一号矿体产于与 断裂带呈断裂接触的蛇纹岩的顶部,是本区最主要的、最典型的矿体。其产状与断裂接触带相一致,矿体总体连续性较好,长约440m,延深至550m水平,呈似层状、薄板状、透镜状和脉状;矿石类型以石英黄铁矿型为主,石英铁碳酸盐次之,855m水平以上以氧化矿为主,855m水平以下特别在825m以下多以石英黄铁矿脉为主,同时受次级张性断裂的作用,形成了大约呈等距离(50m)分布的4个厚大透镜体,局部有分枝复合,使矿体的厚度变化在1~46之间,总体的产状变化:倾向5°~20°、倾角55°~70°;其金品位变化于1×10-6~187×10-6之间,平均金品位为10.24×10-6。二号矿体位于一号矿体西侧,其产出位置相同,所不同的是二号矿体为一缓倾的断裂控制下呈一大透镜体,已控制的长度为110m,延深250m,产状变化:倾向30°~65°,倾角 30°~55°,厚度2~23m,矿石类型在825m水平以上以石英黄铁矿型为主,825m水平以下以石英铁碳酸盐为主,在780~815m之间形成一特高品位富矿段,最高品位276×10-6,平均品位12.96×10-6。三、四号矿体为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新矿体,产于 断裂带北侧白云岩内的次级断裂中。该类断裂中充填超基性岩脉,在其边缘或整体被矿化蚀变而形成工业矿体,其上下盘围岩均为白云岩,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和脉状,矿石类型为石英铁碳酸型,亦见石英黄铁矿脉穿插于其中。三号矿体产于1070m水平附近,目前控制的矿体长约90m,延深75m,为陡倾斜矿体,产状40°∠75°~65°∠75°,矿体厚度1.5~8.68m,平均品位7.37×10-6;四号矿体产于825m水平附近,已控制的矿体长约40m,延深50m,为缓倾角矿体,产状为10°~30°∠15°~40°,厚度0.5~3.3m,平均品位4.44×10-6。3.2 矿石特征矿石矿物成分较简单,主要贵金属矿物有自然金,其次有银金矿和自然银;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3%)和少量白铁矿及二者的次生矿物褐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白云石(60%)、石英(30%),少量叶蛇纹石、滑石、铁白云石、铁方解石、铬云母和钠长石;微量矿物(少于0.1%)较复杂,有磁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白铅矿、黄铜矿、紫硫镍矿、辉砷镍矿、镍黄铁矿、针镍矿、赤铁矿、毒砂、雄黄、雌黄以及自然锌、自然铜、自然镍(后3种矿物见于54线以西褐铁矿硅化白云岩型金矿石中),反映出热液矿物组合特点。金的载体矿物为褐铁矿、黄铁矿、白铁矿、石英和白云石。金属矿物颗粒微小,粒径多<0.5mm。矿石类型主要是含金褐铁矿硅化白云岩型与含金黄铁矿硅化白云岩型,位于二者边部靠超基性岩一侧,另有少量含金黄(褐)铁矿叶蛇纹石化硅化白云岩型。矿石结构主要是自形—他形微细粒、交代蚕蚀;在氧化矿石中还可见假象、骸晶和球状。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团块状和斑点状。矿石的金含量变化较大(1×10-6~135×10-6),以1×10-6~40×10-6居多,平均品位7.28×10-6。其中54~67线950~800m标高间厚矿段平均品位10.36×10-6。矿石中其他微量元素光谱分析含量(×10-6):Ag为0.42,Cu为29,Pb为20,Zn为186,Ni为1056,Co为79,Cr为1566,Mn为1412,B为85,W为21,Sn为11,Mo<1,Sb<20,Bi<5,As(化探分析)为58.54。矿石品位变化系数为170%,属不均匀型。氧化矿石中金主要呈粒间金与裂隙金(达92%)及少量包裹金嵌布。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原生矿石中金主要以分散状态赋存于金属硫化物中,镜下仅见到2粒金。主要金属硫化物黄铁矿、磁黄铁矿、紫硫镍矿和辉砷镍矿等含金。物相分析被包裹在硫化物中的金占86%,与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吻合。金的粒度为0.2~36mm,其中<0.01mm者占80%,属以微粒金为主的微细粒金。浑圆粒状、麦粒状与角粒状金占总量的85%。金的成色为975,含微量的Fe,Ni,Co,Cr,Zn,As等元素。3.3 围岩蚀变对金矿体而言,其主要围岩为超基性岩和白云岩两类,超基性岩在多期变形构造中已强烈退化蚀变,由无水硅酸盐铁镁矿物次变为含水硅酸盐铁镁矿物,进而碳酸盐化与硅化组合使岩石更具脆性。与超基性岩呈断裂接触的震旦系白云岩的蚀变主要表现为近矿围岩的褪色,强硅化而使岩石变得更加致密,当白云岩呈捕虏体或不规则接触时,则表现为碎裂状、花斑状结构,具有硅化、碳酸盐化、大理岩化,偶见重结晶现象。煎茶岭金矿体围岩蚀变显示热液蚀变特征,主要为多种金属硫化物矿化、硅化和碳酸盐化,其主要蚀变矿物为铁白云石、铁方解石、黄铁矿、石英以及后期充填含有雄黄、雌黄的石英脉,这也是本区矿化的主要标志。3.4 矿床铂族元素特征王瑞廷等(2005)对矿区不同类型岩石、矿石样品的铂族元素特征进行研究表明,矿石的铂族元素配分曲线为向右升高的左倾型,含金、钯较高,具有铂的高峰,这与Pt,Pd及Au在镁铁质地壳岩石和与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有关的矿床中相对富集的认识是一致的。Pt/Pd比值在0.40~1.67之间变化,均小于球粒陨石的Pt/Pd 比值;Pd/Ir 比值在1.08~7.72 之间变化,均大于球粒陨石的Pd/Ir比值,属Pt、Pd向下倾斜的配分型。由于一般情况下,热液型镍矿石的Pd/Ir值超过100,而岩浆型镍矿石的Pd/Ir值较低,故说明多数煎茶岭镍矿石属于岩浆型,该矿床的形成以岩浆成矿作用为主。除金外,岩石的铂族元素配分曲线与矿石基本上呈互补关系,含金、铑较高,具有铂、钯的低谷,由于造成PGE分异的可能机制有蚀变作用、部分熔融和结晶分异,而蚀变作用对Pd族PGE影响大,因此,说明镍成矿过程还与蛇纹石化蚀变作用有关。另外,岩石、矿石的铂族元素配分曲线均比较规整一致,可能反映煎茶岭岩体为一次侵入。煎茶岭镍矿床整体上铂族元素含量较低,其矿石铂族元素总量PGE(除Os外)在9.34×10-9~65.05×10-9之间变化,平均为31.28×10-9,Pt和Pd含量均<0.01×10-9,Os,Ir,Ru和Rh含量更低微,这与加拿大产于由蛇纹石化橄榄岩组成的镁质超基性岩体中的汤普逊镍铜矿床类似,符合镁质超基性岩体中铜镍硫化物矿床铂族元素含量普遍较低的规律。1 件蛇纹岩中铂族元素总量PGE为7.5×10-9,滑镁岩中铂族元素总量 PGE 在19.70×10-9~22.0×10-9之间变化,平均为20.77×10-9,小于矿石的平均值,反映铂族元素倾向在晚期岩浆中富集。煎茶岭镍矿床蛇纹岩的Au/Pd值为4.2,金川超基性岩为2.50,Urals纯橄榄岩为2.40,煎茶岭蛇纹岩的Au/Pd值很高,且与金川超基性岩、Orals纯橄榄岩的Au/Pd值比较接近,可能指示其原岩更类似于纯橄榄岩/橄榄岩。Pd在超镁铁质岩浆结晶或成岩过程中性状与Au相近,Au/Pd值为一常数但在后期成岩及变质作用过程中呈惰性,保持其原始含量不变,又与金性质完全不同。矿石的Au/Pd值在1.38~11.21范围内变化,似反映有后期热液的贡献。该矿床蛇纹岩的Cu/Pd值为1190,低于原生地幔岩浆的Cu/Pd值(Cu/Pd=6500),说明岩石中存在富Pd硫化物,岩浆熔离作用较弱,这是因为Pd的D硫化物、硫酸盐远远超过Cu的相应值,如果发生充分的岩浆熔离作用,则因硫化物熔离过程而失去Pd的岩浆所结晶的岩石将具有高的Cu/Pd值(>6500)。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的PGE含量接近或高于矿石的平均含量,亦证明Pt,Pd等铂族元素主要富集于硫化物中。4 矿床成因讨论4.1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矿区碳酸盐岩矿物碳、氧同位素测定结果见表1。表1 矿区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4.2 成岩和成矿时代对超基性岩采用不同测年方法和选用不同样品获得3组年龄数据:①采用同一岩相的纤胶蛇纹岩做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测定,获得927 Ma的年龄数据;②采用K-Ar法对蛇纹岩全岩测定,获得388.7 Ma的年龄数据;③采用 K-Ar法对蚀变超基性岩中铬水云母测定,获得144 Ma年龄数据。由于在低于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下,稀土元素不易发生迁移,使岩石中Sm,Nd相对封闭较好,而且,选用的蛇纹岩远离后期酸性侵入岩和构造带,故测定的927 Ma年龄数据结果可代表煎茶岭超基性岩侵位时的成岩年龄。本区超基性岩体形成之后有相当强度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包括侵入于岩体南沿的花岗斑岩岩株及发育于全区,尤其是超基性岩体南部的脉岩。黄婉康等(1996)对60线地表剖面产于超基性岩体中的钠长斑岩进行了研究。薄片中长石斑晶呈自形—半自形,粒径为0.5~4mm,一般为2mm,双晶发育,探针测定其成分为钠长石。对钠长斑岩的钠长石和基质分别进行了K-Ar年龄测定,其斑晶年龄为376.2±1.2 Ma,基质年龄为337.3±3.4 Ma,这个结果与庞春勇测定的花岗斑岩侵位年龄为400 Ma相对应,表明矿区的中—酸性岩浆活动是发生在337~400 Ma期间。金矿化关系密切的铬水云母K-Ar法测定年龄为144.2±14.9 Ma,可代表成矿年龄。5 技术性找矿标志5.1 岩性标志超基性岩为主要矿体的载体,目前探明的所有矿体均与超基性岩墙和分枝岩脉有关。深度变质后形成的纤胶蛇纹岩,在构造活动作用下产生的张性裂隙,白云岩中的超基性岩脉的边缘或构造带内,均是成矿的有利部位,这些岩性的变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5.2 构造标志超基性岩与白云岩的断裂接触带( ),是本区找矿的主要部位。 断裂构造性质的深源性,控制了本区的构造格局及岩浆活动,控制了本区金矿物质来源,其次级分支裂隙及构造交会部位是找矿的有利地段。5.3 围岩蚀变标志煎茶岭金矿体围岩蚀变显示热液蚀变特征,与成矿有关的黄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矿化及硅化、碳酸盐化等蚀变是直接找矿标志。特别是蚀变矿物为铁白云石、铁方解石、黄铁矿、石英以及后期充填含有雄黄、雌黄的石英脉出现,是矿区矿化的主要标志。5.4 元素地球化学异常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1万土壤测量的Au,Ag,Cu,Pb,Zn,As组合的多元素异常是找矿标志之一,特别是Au,As 2种元素出现较好的套合时往往能发现新的矿体。参考文献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2007.陕西省略阳县铧厂沟金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专题研究(成果报告).廊坊: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陕西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队.1991.陕西省略阳县铧厂沟金矿床寨子湾矿段23-32线勘探地质报告白忠.1996.陕西铧厂沟金矿床成因探讨.矿产与地质,10(2):108~113魏刚锋,姜修道,刘永华等.2000.铧厂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矿床地质,19(2):138~146(路彦明编写)

略阳县的经济

民国二十九年(1940),全县产粮达8640.5万斤,播种面积38.1万亩,平均亩产226.9斤。1949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5.35万亩,粮食总产5341万斤,平均亩产96斤。1957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到61.38万亩,粮食总产5638万斤,平均亩产92斤。1958年后,开荒盛行。1960年粮食播种面积76.53万亩,粮食总产7882万斤,平均亩产103斤。1977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9.50万亩,总产10517万斤,平均亩产214斤。1980年以后,贯彻中央两个“一号”文件,“一靠政策、二靠科学”。1983年粮食总产猛增到12618万斤,平均亩产263.1斤,创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6.23万亩,总产12143.6万斤,平均亩产262.7斤,与1949年相比总产增加2.5倍,亩产提高165.7斤,提供商品粮1146万斤。1989全县粮食总产12274万斤,播种面积,42.08万亩,平均亩产292斤。 2012年实现农业增加值7.4亿元,同比增长6.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0.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4.69万吨,油料总产0.46万吨。全县乌鸡饲养量503.57万只,饲养生猪28.18万头。发展食用菌1490万筒,新建蔬菜设施大棚630亩,种植烤烟9680亩,养蚕6540张,规范种植中药材15.4万亩,雪莲果、大樱桃、大鲵养殖等增收项目进一步发展壮大。略阳乌鸡、西广香猪以及杜仲、天麻等中药材加工项目基本建成,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横现河省级现代化农业园区、黑河乌鸡市级产业园区分别通过省市命名,3个县级农业产业园进一步发展壮大。 唐代百姓在接溪山采朱砂,并以此物为贡品。宋代略阳就有铜厂,铸铁钱。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略阳铜厂因污染严重而停办。在清代,略阳不仅采矿业,而且修配制造业也有长足的发展。民国年间,略阳冶铁工业发展迅速,十一年(1922)继同生铁厂后。这期间造纸、纺织业也得到发展,十二年(1923)略阳劝业所生产的白皮纸、土绸被陕西省地方物品展览会审定为三、四等。民间的土陶、曲酒、印染、缝纫、石印及铁、木、石、泥等生产都是农民的副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县人民政府接管裕华公司和公共造产铁厂,改称人民铁厂。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57师,在铁佛寺建立利民铁厂。到1952年,将人民、利民、裕民、裕华几个铁厂合并为略阳县裕民铁业厂,当年冶铁422吨,铸锅35210件,铸铧22549片,产值15万元。1956年各厂陆续撤销,仅保留裕华铁厂。直到1978年后,采矿、建材、化工等工业方起步发展。1985年有13个县属黑色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职工763人,固定资产160.7万元,动力机械总功率为1760千瓦,1986年全县68户工业企业总产值(不变价)达2142万元,利润总额261.3万元。至1989年全县工业企业81个,其中中央和省属企业6个,县属25个,城镇街道属6个,乡(镇)办40个;食品饮料业13个,机械工业2个,金属制品工业6个,缝纫业5个,家俱制造及竹、箱、棕制品业7个。 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4.5亿元,同比增长27.9%;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0.6亿元,同比增长31.1%。中小企业实现总产值38.43亿元,入库税金1.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9%和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