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父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富兰克林自传》:美国国父级硬核老爸,他诠释了成功的终极秘诀

本杰明·富兰克林,别名班哲明·富兰克林,出生于美国麻省波士顿,是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同时亦是出版商、印刷商、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 富兰克林回顾自己的一生历时17年之久,旨在为“儿子们”少走“弯路”而写出《富兰克林自传》,讲述他从一位贫困家庭的孩子在经历种种磨难后成为一个令人敬仰的通才的成长经历。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说:“富兰克林生下来时比我们中最穷的人还要穷,但他具有不以自己穷困为耻的勇气,并凭借这勇气成为他生活的时代和国家中最伟大和最出色的人。” 一个人的人生,起点到底可以低到什么样的程度?究竟又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我们来看看富兰克林的人生轨迹。 富兰克林1706年1月17日生于波士顿,一个贫寒的造纸商家庭,是17个孩子中的第15个,因为经济困难,他只上了两年小学,10岁时辍学在父亲的店里当了学徒,12岁时在哥哥的印刷厂里当印刷工,学习了印刷技术。 富兰克林从小就喜欢读书,手头上只要有一点点钱都用来买书,从书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对后来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也有影响。 富兰克林的写作是根据报纸上的文章模仿学习的,他将叙事文章,改写成诗歌和散文提高写作水平;训练文章逻辑性的方法是,将原文的顺序打乱,按自己的理解整理,然后再进行对比,找出错误加以改正;谦逊的辩论态度也是富兰克林效仿耶稣和苏格拉底,在书中学到并加以运用的,这为他之后的外交生涯奠定了基础。 在读书学习上的时间管理,富兰克林是这样安排的:晚上下班以后,或是早上上班以前,或者是星期天,甚至是吃的简单的午餐,比如一片饼干或一块面包,还有一杯水,节省下来的时间都用来阅读和写作。富兰克林认为,节制饮食不仅可以使人头脑清醒,而且思维也更加敏捷。 爱读书使富兰克林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受到了大家的尊重,在以后的人生中结交了很多重要人物,也与很多优秀且有学识、喜欢读书的人成为朋友。 富兰克林的自学能力特别强,他学习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都能做到阅读和写文章基本上毫无障碍的水平。 富兰克林离开哥哥的印刷厂,历经艰辛只身来到费城,凭借高超的印刷技艺,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在此期间因富兰克林的博学,受到了总督的赏识,要帮他开办一家印刷厂,此时的富兰克林刚刚17岁。 1724年富兰克林来伦敦,没有等到总督用来购买印刷设备的资金,但他凭借着过硬的印刷技术在伦敦立足,当时富兰克林住宿的隔壁是书店,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结识了很多良师益有。 一年半以后,富兰克林从伦敦返回费城,带来了更先进的印刷技术,22岁与朋友开办了自己的印刷厂,走上创业之路,设计出了第一台铜版印刷机,因质量精良,获得了很多业务,印刷厂的生意蒸蒸日上。“赚到第一个100英镑以后,赚第二个100英镑就容易多了 。”富兰克林真正悟出这句谚语的道理:钱本身是能够大量繁殖的。 富兰克林因为读书多,文化修养也高,结识了许多重要人物,有审判官、州秘书长、州会议员、测绘局局长等,这些人在后来对富兰克林的帮助非常很大。 在此期间富兰克林和几个有才智的读书人一起组织了“俊托”俱乐部,俱乐部的每一个成员都竭力为印刷厂招揽生意。 “俊托”俱乐部成员把自己的书籍集中放在一起供其他成员借阅,就成为公共图书馆,富兰克林的第一个公益性计划会员制图书成立。 富兰克林唯一的乐趣是读书,图书馆带给富兰克林许多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他每天在图书馆学习两个小时,弥补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缺憾。 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仅仅只上过两年学的富兰克林真正做到了读书改变命运。 所罗门有一句格言:“一个勤勉从事的人,他会站在君王之前,而不与小人为伍。” 富兰克林认为财富和荣誉的获得都要依靠勤劳,这个格言激励着他站在了5个国王面前,令他深感荣幸的是与丹麦国王一起进餐。 富兰克林的勤劳是有目共睹的,他常常工作到晚上11点,第二天街坊邻居都还在睡觉的时候,他已经在工作了,靠着这种勤劳他赢得了声誉,印刷事业越做越大。 富兰克林一生都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即使是成功之后,他一日三餐仍然简朴平淡,家具也是最便宜的。他的早餐只有面包和牛奶,家里用的碗是价值两个便士的陶制饭碗和锡合金的汤匙。 富兰克林发现奢侈进入家庭并逐渐蔓延,是悄无声息的,很难被人注意到。 有一天早晨富兰克林去吃早餐,发现盛早餐的是一只瓷碗,还有一把银质汤匙。妻子花掉23先令的“巨款”,理由只是认为丈夫应该像邻居一样,有资格使用瓷碗和银质汤匙,再后来生活渐渐富裕起来,这类器具也随之增多,价值已有几百英镑。 原来奢侈,只是我们要像某人一样拥有某物,并不是某件物品有非用不可的价值。 富兰克林穿着朴素,从不去娱乐场所,不去钓鱼或者打猎,偶尔会私下会因为看书影响工作,但不至于引起别人说长道短。 富兰克林十分注重勤劳和节俭,确保了作为商人的信誉和声望。 富兰克林一生都有随时记录的习惯,自传的大部分内容都能找到当时的记录,看到确切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当时的心情,遗憾的是有一部分记录因为战争的原因丢失了。富兰克林随时会把自己的想法记在纸片上,一有空闲就去着手实施这些想法。 在“谦虚”这项美德方面,弗兰克林给自己立下一条规则:与别人的意见相左,不得当面抢白;对于自己的意见,不得断然肯定。50多年来,弗兰克林没有说出过武断的话,他发现说话口气一但改变,和别人谈话就融洽多了。谦虚的态度也令大家很容易接受他的意见,很少有人反对。谦虚的美德在富兰克林成为议员后在议会中有很大影响,尽管他并不善于演说和雄辩,措辞和表达都有问题,但是对于富兰克林的观点,人们一般都会采取支持的态度。 富兰克林一生都奉行13条道德名目及戒律,分别是节制、节言、秩序、决心,节俭,勤劳、诚实、正直,中庸,整洁,宁静、贞节、谦虚,富兰克林一生努力将这些道德准则培养成一种习惯。 在养成美德习惯的坚持中,对于缺乏坚持到底的毅力,富兰克林得出了一个“带有锈迹的斧头最好”的结论。 一个人向邻居铁匠买一把斧头,他希望把整个斧面磨的与斧刃一样光亮,铁匠答应为他磨,只要他同意摇转磨刀的砂轮。铁匠把宽阔的斧面牢实的压在砂轮上,那人就摇动看起来,十分吃力,到后来他不肯再摇了,只想把斧子买走算了。铁匠说:“继续摇,接着摇,渐渐就会磨得光亮,现在才只见到一些亮的斑点而已。”那人说:“算了,我就喜欢带有锈迹的斧头。” 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无法坚持下去的时候,就会以“带有锈迹斑点的斧头最好”的想法来安慰自己,就导致了做事半途而废的局面。 “节制”使富兰克林身体一直健康,到79岁依然硬朗,还能写他的自传。“节俭”和“勤劳”使它早年境遇良好,积累了资产,获得了知识,成为一个有用的公民,并且在学识界人士中享有一定的威望。“诚实”和“正直”这样的美德让富兰克林赢得了国家的信任,被赋予了光荣的职责。 孔子在谈到治国理政为人处事时有三个境界:“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是说一个人要人品和才品兼备,不但有才能,还要有庄严的态度和恭敬的心。 富兰克林的一生正是奉行了孔子所说的这三重境界。 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说:“因为善行而受景仰,因为才华而获崇拜,因为爱国而受尊敬,因为仁慈而得到爱戴……在我的一生中能让我佩服的人只有三位,第一位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第二位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第三位还是本杰明·富兰克林。” 创业成功之后,富兰克林找到了一个朴实能干,在印刷厂工作了4年的人,成为合伙人负责印刷厂的所有事务。富兰克林则将精力用于慈善和爱国事业以及他喜欢的科学研究中。 1736年,富兰克林第一次获得升职,担任州议会的秘书。第二年富兰克林仍然当选,有一位新议员投了反对票,这位新议员是一个“财”学兼备的绅士,富兰克林得知他的图书馆里收藏了一本很少见很珍贵的书时,就写了一封信借阅这本书。通过借书一来二去的联系,他们相识相知成了好朋友,后来这位议员在任何场合都乐意帮助富兰克林。 古老的格言说“一个人帮助你一次,就会比受到你恩惠的人更愿意再次帮助你。”也证实了一句老话:冤家宜解不宜结,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同时,这件事也表明了与其怨恨、报复和延长私人间的冤仇,倒还不如审慎地把它消除更为有益。 在公共事业方面,富兰克林兴办学院,成立了现在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立了第一所医院,组织和训练队伍,改良路灯,成立消防队,整修道路,组织清洁工打扫街道。 科学贡献方面,富兰克林发明了室内取暖火炉,双焦距眼镜,口琴,玻璃琴,摇椅,避雷针。发现人呼出的气体有害,发现了感冒的原因,发明了颗粒肥料,设计了最早的游泳眼镜。还发现了墨西哥湾的海流。解释了北极光现象,被称为牙医之父。在数学上创造了8次和16次幻方,夏天穿的白色亚麻服装也是富兰克林设计的。此外,他对气象、地质、声学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没有上过大学的富兰克林被剑桥大学和耶鲁大学主动授予硕士学位。 富兰克林四次当选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制定了新闻传播法。富兰克林参加了《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是美国第一位驻外大使(法国),为美国革命争取到了重要的国际援助,缔结了法美联盟。1787年他当选为制宪会议代表,担任宾夕法尼亚州最高行政会议议长,参加了制定美国第一部宪法。一生最后的几年兼任废除农奴制促进会会长,积极主张废除农奴制度。 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溘然逝去。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葬礼,两万人参加了出殡队伍,为富兰克林的逝世服丧一个月以示哀悼。 富兰克林的墓志铭上是“印刷工富兰克林”,一生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用极其简易朴素普通的形式总结自己的一生,让人敬仰。 后世纪念富兰克林,100美元头像为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海军历史上有6艘舰船以本杰明·富兰克林命名。 富兰克林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与幸福、高贵与美德相比,一个人的出生根本不值一提,从贫穷中走出必须要具备好的品德,并且要终身读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