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学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谁有上海大学情报学专业的考研资料啊(最重要的是它初试的两本参考书目)!急求

您好,徐绽网校为您解答上海大学情报学专业初试参考书目:《信息资源管理导论》(第3版)孟广均,霍国庆,罗曼等著,科学出版社,2009年《情报检索语言实用教程》张琪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复试参考书目《数据结构》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数据结构》朱振元朱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C及C++程序设计》张富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第6次印刷)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

我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考研的话是走计算机还是管理科学与工程或者情报学?

考研究生的话,信管的对口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因为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科的二级学科;因此专业课也基本上差不多,都是运筹学为主,数学的话跟学校的安排有关,如果学校的管科是工科类的那么最可能考数学1,如果学校的管科是管理类那么可能会考数学3;管科就业前景不好说,这个专业可以应聘计算机技术、数据挖掘、决策支持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应聘管理类方面的专业属于交叉学科。计算机专业的话就比较复杂了,有计算机应用、嵌入式开发等等大量的专业方向,几乎每个学校的配置都不太一样,就业的话应该是比较容易了,基本上如果对工作的要求不高的话,工作是很好找的,个人认为比管科好找。情报学的话不太了解,不知道是不是属于图书馆情报学,如果是的话,可能属于相对比较冷门的专业,就业肯定不如上面两个的就业面广。

哪些大学设有情报学考研专业

四川大学情报学、福州大学情报学、天津大学情报学。1、四川大学情报学四川大学情报学硕士点的前身为1990-1998年招收的无线电电子学专业和图书情报现代技术专业。2004年,正式招收情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本硕士点治学谨严,致力于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开发利用等方面高级专业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工作。2、福州大学情报学福州大学情报学为国家 "211 工程 " 重点建设,于2003年被国家正式批准获情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 使得福州大学图书馆成为福建省首家、全国大学图书馆第二家情报学硕士点授权单位,属国家计划内招生。3、天津大学情报学天津大学于2004年获得批准情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正式招生。扩展资料四川大学情报学硕士点2014年有导师11人,其中教授和研究员9人,副教授2人,师资力量雄厚。已在信息管理技术与方法、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信息系统研究、数字图书馆与情报检索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承担了国家、部级、省级的大量科研课题,出版和发表了大量专业教材和论文,在国内的专业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津大学情报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州大学情报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川大学情报学

研究生情报学要考数学吗?

不考,情报学只考政治、英语、以及专业课。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情报学初试科目有: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 ;76信息管理;985图书馆学基础或986软件基础。再以南开大学为例:情报学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47信息资源管理;836计算机信息检索。扩展资料:招生情报学研究生的高校有: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等。情报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学科,至今仍在发展完善中。因此,它不像一些基础学科那样,有着严格而且统一的学科定义。情报学可分为理论情报学、应用情报学以及情报工程技术3部分。1、理论情报学主要研究情报的产生、加工、传递与利用问题。中国将其归纳为情报源、流、用的研究模式。2、应用情报学主要研究情报工作与事业这样一些偏重实践的问题,情报工作按流程可分作情报采集、 加工、报道、检索、研究、服务等环节。3、情报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情报技术、情报系统等方面。情报技术主要是指与情报工作有密切联系的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声像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参考资料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参考资料来源:南开大学—硕士招生专业目录及招生计划

南开大学情报学考研会考哪些科目

这是2011年的招生目录,2012年的还没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40信息资源管理④905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参考书是 740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 马费成、赖茂生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905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 《C程序设计》 谭浩强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数据库系统概论》 萨师煊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三版招生人数不清楚,2011年分数线为政治英语60,专业课90,总分370(南开为自主划线单位,情报学按管理学分数线)

情报学报的主编武夷山的具体资料

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情报学报》主编;《中国软科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主要从事科学计量学研究、科技政策研究、科普研究和美国科技问题研究。参与完成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完成“国外科普工作状况调研”等多项课题。正在主持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基于海量信息分析的科技评价方法、技术研究与应用”。已发表的翻译、校译、编写或主审的著作26本,发表论文、文章及译文500余篇(其中被SCI、SSCI和ISTP收录8篇)。近三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9篇,出版译著2部。(来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下面是他的个人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

美国那些高校有图书馆、情报学 专业?

美国的图书馆、情报学专业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没有本科1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Champaign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2.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3 Syracuse University雪城大学 4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华盛顿大学5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6 Rutgers University New Brunswick罗格斯大学新伯朗士威校区7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印地安那大学伯明顿分校 8.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匹兹堡大学9.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10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11 Drexel University德雷塞尔大学12.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13 Simmons College (MA) 14.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15.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16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北德克萨斯州大学17.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田纳西大学 18 Wayne State University韦恩州立大学 19 Kent State University肯特州立大学 20.University at Buffalo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21.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Columbia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分校22.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23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 24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DC)25.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Baton Rouge26.University of Kentucky肯塔基大学27.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28.University of Oklahoma 29.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南佛罗里达大学 30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圣何塞州立大学 31. University of Alabama-Tuscaloosa 32.University of Hawaii-Manoa这是我知道的,比较好的学校~~~

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考研看什么书?谢谢

①101政治思想理论②201英语一或 203日语③728信息管理学基础④868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方法复试科目:信息资源管理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信息管理系统②信息经济学 情报学初试:信息管理学基础:《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二版),娄策群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与方法:《信息检索原理与技术》,夏立新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信息分析方法与应用》,王伟军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复试:《信息资源管理学》,邱均平等,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加试:《管理信息系统》,陈国青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信息经济学》,桂学文等,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看一个下招生目录很详细的,

情报学报的创新尝试卷首语

作为《情报学报》编辑部试图强化与作者、读者以及审稿专家之间交流的一种尝试,自2012年起,每期都会有一篇精彩的卷首语。编辑部希望第1期卷首语成为一面旗帜,指引学科发展方向。总体思路是:夯实情报理论的基础,通过创新情报方法、改进情报技术,指导和强化情报实践。因此,第2期至第5期的卷首语分别以《情报理论纵览》、《情报方法面面观》、《情报技术之思辨》为题。他通过理论纵览、方法剖析、技术思辨、实践探源,总结出了情报学的三个特点,并用于第6期至第8期的卷首语:《数据为基的情报学》、《分析为轴的情报学》、《面向服务的情报学》。分析了情报学的三个特点之后,9至11期卷首语则讨论了三个结合:《加强情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序化转化、双管齐下》。2012年卷首语如同方向盘四条基线就像四个轮胎,只有四个轮胎气压均衡,整车才不至于跑偏。情报学学科发展之所以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是因为情报理论、情报方法、情报技术与情报实践四条基线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数据为基、分析为轴、面向服务三个特点就如同一个三角形,首尾相接、相互支撑,为整个学科提供稳定的架构,使得情报学稳健发展。三个结合就像一个三叶轮,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情报学科充满生命力与活力。

G25和G35类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的核心期刊推荐?

G25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1.中国图书馆学报2.大学图书馆学报3.情报学报4.图书情报工作5.图书馆论坛6.图书馆7.图书馆建设8.图书馆杂志9.图书情报知识10.情报理论与实践11.情报科学12.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3.情报杂志14.情报资料工作15.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6.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7.图书馆学研究(分为:《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和《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G27 档案事业1.档案学通讯2.档案学研究3.中国档案4.浙江档案5.档案与建设6.档案管理7.山西档案8.北京档案9.兰台世界 -----以上选自中国论文及第网

中国情报学的发展历史?

在民国和红色政权共存的年代出现了分支~~~

情报学的历史

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情报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同它们的情报活动、情报工作和情报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活动主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C.E.香农的“信息论”、N.维纳的“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分别为情报学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情报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4个阶段:孕育与形成阶段(40年代中至40年代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工业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使情报学有了诞生的社会需求和基础。以德国、英国、美国和苏联为主的一些国家积累了大量需要处理和利用的科技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西方国家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大大增加;计算机问世并被利用于文献加工领域;新的学术思想活跃以及新的学科不断诞生。这些因素成了孕育与形成情报学的强大力量。情报学最初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V.布什和S.C.布拉德福奠定的。前者于1945年发表了“诚若所思”一文,首次提出了机械化检索文献缩微品的设想;后者于1948年发表了“文献工作内容的改进和扩展”一文,强调了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的文献工作到20世纪40年代所面临的必须革新的局面。二者的结合铸成了文献工作向情报学的历史性转移。这一时期,情报学发展的最重要国际活动是1948年英国皇家学会召开了国际科学情报会议。 在这一阶段情报学已初步形成了研究体系和内容:情报组织,情报贮存与检索设备,机器翻译和情报需求。美国人M.陶伯、C.N.莫尔斯、A.肯特、H.P.卢恩等人相继研究出单元词索引、叙词索引、组配索引、题内关键词索引以及定题情报服务的原理或装置,给情报检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布拉德福和B.C.维克里于50年代前后分别对文献分布理论、R.A.费尔桑对分类检索理论、C.W.克莱弗登对检索系统性能的评价问题分别作了研究。1957年是这一阶段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美国科学家C.柴瑞宣布在美国把各种各样的交流研究与活动统一于情报学。同年,在美国,情报手工检索开始越来越多地转为计算机检索系统。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的性质自此开始越来越有力地显露出来。中国情报学起步稍晚,始于50年代。1956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科学情报研究所,标志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开始。1957年出版了《科学情报工作 》杂志( 后改名“科技情报工作”) 介绍国内外情报工作现状与发展,引起学者们探讨情报工作理论的兴趣,是中国情报学研究的开端。1958年,该所归国家科委领导,改名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既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服务,又面向全国各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及厂矿企业。同年,丁柯等人为了整理情报资料的需要,研究、引进并编译了国际十进分类法,这是情报部门研究情报理论的早期活动。1958年召开了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科技情报工作的“广、快、精、准”指导方针。1958年中国已开始出现情报述评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情报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还于1958年创办了中国科技情报大学,后并入中国科技大学,设立了情报专业。发展与壮大阶段(60~70年代中期)就国外先进工业化社会而言,情报学在这一时期已成为一门成熟的而且仍然在不断发展的独立学科。它的研究对象、 内容、体系、研究方法和手段、系统与网络实体、 同其他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交叉程度都变得更为广泛、严格和复杂。1979年由英国、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和苏联6国情报学家所举行的亚特兰大“情报科学研究计划圆桌会议”称这一阶段为情报学的实用研究阶段,重点在于发展适用性情报技术,支持国家情报系统的建立,支持和加强专业化情报服务系统,解决情报用户与情报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问题。例如1961年美国化学文摘社用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化学题录”的自动编排。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建立了计算机化的RECON情报检索系统。1964 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建成了MEDLARS 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并于1971 年将该系统联机化。1972年洛克希德公司的DIALOG、系统发展公司的ORBIT、1976年书目检索服务社(BRS) 的联机检索系统相继投入使用。它们在用户与数据库之间架设桥梁,促使联机系统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在理论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发展,如美国的E.加菲尔德发明引文索引并于1961年试编成了《科学引文索引》。D. S.普赖斯侧重从历史与社会学观点来研究科学情报,于1961、1963年分别出版了《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与《小科学、大科学》两书,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作了奠基性工作,并提出了科学文献指数增长定律与衡量科学文献老化的普赖斯指数。米哈依洛夫等人于1965、1968、1976年分别出版了《科学情报原理》、《情报学基础》、《科学交流与情报学》3本书,大大丰富了情报学理论。1970年美国T.萨拉塞维克编出了《情报科学导论》,用文集形式系统介绍了美英学者对于情报交流与情报技术的一些观点。G.索尔顿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进行了用加权词方法的自动标引方案试验。上述研究与实践标志着情报学在60~70年代已进入了它的发展与壮大时期。它是以情报技术的发展与联机情报系统的建立为特征的。在西方国家的情报学发展和壮大的这一时期,中国的情报学只在60年代初期经历了短暂的发展。1962年袁翰青与曹昌等10多位学者编写了“科技情报工作讲义”,为创立中国的情报学理论作了可贵的尝试。60年代初期有关文摘的大讨论和分类法还是主题法的大讨论,经过争鸣,肯定了自编文摘的方向,加深了对两种方法优缺点与应用范围的认识,活跃了学术研究气氛。同期,还建立健全了中国情报刊物体系,提出了3大类,9小类的理论。1963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了情报方法研究室,购置了布尔检索机,进行机械检索与计算机自动翻译等的试验与研究。这是中国有计划地研究情报学的开始。在情报交流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情报网站,通过召集会议,出版刊物,举办培训班等开展情报交流,在某种意义上起到发达国家情报系统的作用。因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影响,1966年至70年代初,中国情报学研究陷于停顿。提高与充实阶段(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信息存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情报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大大拓宽和提高。情报学及其研究成果已被国际社会视为人类信息化社会的理论和物质基础的一部分。在这一阶段,情报学重点面向国家和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及网络的“设计与开发”,情报学基础理论,情报学与信息化社会。 在基础理论方面,英国B.C.布鲁克斯发表了《情报科学基础》连载论文,提出情报学要研究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精神世界相互作用的观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情报科学技术处制订了加强情报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情报技术与系统的计划。肯特开始研究情报传递的经济学。F.W.兰开斯特“无纸社会”的观点,F.马克卢普开始研究“以科学/学术交流为基础的综合数据库”,为未来的情报系统与技术提供必需的理论结构。与此同时,跨越国界的情报联机检索系统发展迅速;CD-ROM技术、光盘技术、电子出版物、电子邮政在信息存取和传播中广泛应用。情报科学面临着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到来的挑战,从而进入了全面提高与充实的发展阶段。1978年以后,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情报学也进入了繁荣的局面。1978 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成立,1982年《情报学报》创刊。到1990年底该学会共举办学术讨论会59次,收到论文4904篇。各省市区、各部委科技情报学会(分会)先后相继成立。《情报科学》、《情报学刊》、《情报理论与实践》等杂志陆续出版,使情报学研究十分活跃。1978 年后,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等数十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情报学方面的专业,并编出了“情报学”、“情报学概论”与“科技情报工作概论”等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材或专著,培养了不少毕业生与研究生。不少科技情报所与大专院校已设立情报学专门研究机构,它们在情报政策、情报需求、情报产业、情报教育等课题研究中获得了一定成果。中国情报学从一开始发展就注意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吸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情报学研究和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1978年第一次翻译出版了西方国家的情报学图书《情报学浅说》;1979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与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合作举办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情报检索培训班;1984年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终端首先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建立。已在近50个城市中配备终端110余台,检索课题已超过3万个。各级情报机构已配备大中小型计算机70余台,微型机1000多台,从事情报检索系统与数据库开发应用服务与维护的人员达4000人以上。中国科技情报系统已自建各类数据库300多个;引进国外文献数据库达到50多种,累计已提供3万余个课题的检索服务。随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情报学在中国已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已开始跟上国际情报学发展的步伐。其标志是: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研究方法开始定量化;有了近千人的研究队伍和一批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了专门的学术机构、专著和刊物,在高等院校设置了相应的科系或专业,培养了自己的研究生。199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情报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生命力很强的交叉学科正在中国学术界赢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有哪些?图书馆著名著作都有哪些啊?

核心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图书馆杂志、情报科学、图书馆建设等。1、《中国图书馆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图书馆学会和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国家级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2、《图书情报工作》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大型图书馆学情报学两栖专业学术核心期刊。著作:图书馆学导论、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图书馆学基础教程、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等。《图书馆学导论》是2003年8月1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于良芝。本书是一部关于图书馆职业和图书馆学的概述性著作。它将知识与信息的组织、整理和交流确定为图书馆职业的基本社会分工,将知识与信息组织整理的技术、理论,以及通过图书馆实现知识、信息传递的原理确定为图书馆学的核心内容。以此为出发点,以复合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现实为背景,概述了图书馆职业进行知识与信息组织整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各类型图书馆进行知识与信息传递的基本途径、图书馆职业的知识创新体系和图书馆职业的哲学基础。扩展资料:图书情报工作的办刊历史:1956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通讯》创刊。1961年,更名为《图书馆工作参考资料》。1967-1974年,因“文革”停刊。1975年,复刊并更名《图书馆工作》。1979年,更名为《图书馆工作》。1980年,更名为《图书情报工作》,月刊发行。2009年,改为半月刊发行。2014年,被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为学术期刊。2016年5月,《图书情报工作》第十届编委会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徐州召开。参考资料来源: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 -图书馆学、情报学中文

马费成教授的《论情报学的基本原理及理论体系构建》被几篇公开发表的文章引用过?

截止2010/09/01 共29次1 知识组织:情报学的逻辑起点 王应解 图书与情报 2008/032 知识相关度的计量研究 马费成 情报科学 2008/053 关于信息和熵基本性质的辨析及哲学思考 余贵华 情报科学 2009/054 相关性与情报学 张新民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8/015 多元表示与情报学 张新民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076 面向Deep Web的动态竞争情报智能采集策略 张玉峰 情报学报 2008/047 专利情报动态网络监测获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胡新华 情报学报 2009/028 客观知识体系中的相关性研究 裘江南 情报学报 2009/039 新世纪中国情报学发展走向的展望与思考 肖勇 情报资料工作 2007/0410 基于IA理念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乔菊英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0511 数字化时代情报学理论的研究进展 王琳 图书情报工作 2009/0212 情报学中的序性结构初探——以Web2.0下的分众分类为例 朱婷 图书情报知识 2008/0313 自组织理论框架下的Web2.0信息有序化研究 黄佳 图书情报知识 2008/0314 外部因素对维基百科序化过程的影响分析 罗志成 图书情报知识 2008/0315 基于Web2.0的信息有序结构及其测度研究 刘记 图书情报知识 2008/0316 信息的数学表示、内涵和意义解析 余贵华 情报科学 2009/0717 Web2.0环境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变革 王伟军 情报科学 2009/0818 基于复杂网络社团结构的个性化隐式服务研究 苏志芳 情报学报 2009/0419 科学知识网络的形成与演化(Ⅰ):共词网络方法的提出 王晓光 情报学报 2009/0420 三维框架下信息流动变化的螺旋模型 高杨堰 情报杂志 2009/0921 情报学三动论探析:序化论、转化论与融合论 化柏林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1122 当代情报学理论创新与学科体系重组思考 许志强 情报探索 2009/1223 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赵铁琴 情报杂志 2009/S124 基于大众标注的情报学基本原理探析 李保珍 图书情报工作 2009/2425 基于关联理论的信息检索相关性研究——信息生产、标引 成颖 情报科学 2010/0126 中国情报理论30年回顾 刘念 情报资料工作 2009/0527 科学知识网络的形成与演化(Ⅱ):共词网络可视化与增长动力学 王晓光 情报学报 2010/0228 基于TAIPO模型探析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的发展趋势 化柏林 情报学报 2010/0329 论Web2.0的情报学原理 罗泰晔 现代情报 2008/03

情报学的历史

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情报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同它们的情报活动、情报工作和情报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活动主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C.E.香农的“信息论”、N.维纳的“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分别为情报学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情报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4个阶段:孕育与形成阶段(40年代中至40年代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工业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使情报学有了诞生的社会需求和基础。以德国、英国、美国和苏联为主的一些国家积累了大量需要处理和利用的科技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西方国家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大大增加;计算机问世并被利用于文献加工领域;新的学术思想活跃以及新的学科不断诞生。这些因素成了孕育与形成情报学的强大力量。情报学最初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V.布什和S.C.布拉德福奠定的。前者于1945年发表了“诚若所思”一文,首次提出了机械化检索文献缩微品的设想;后者于1948年发表了“文献工作内容的改进和扩展”一文,强调了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的文献工作到20世纪40年代所面临的必须革新的局面。二者的结合铸成了文献工作向情报学的历史性转移。这一时期,情报学发展的最重要国际活动是1948年英国皇家学会召开了国际科学情报会议。 在这一阶段情报学已初步形成了研究体系和内容:情报组织,情报贮存与检索设备,机器翻译和情报需求。美国人M.陶伯、C.N.莫尔斯、A.肯特、H.P.卢恩等人相继研究出单元词索引、叙词索引、组配索引、题内关键词索引以及定题情报服务的原理或装置,给情报检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布拉德福和B.C.维克里于50年代前后分别对文献分布理论、R.A.费尔桑对分类检索理论、C.W.克莱弗登对检索系统性能的评价问题分别作了研究。1957年是这一阶段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美国科学家C.柴瑞宣布在美国把各种各样的交流研究与活动统一于情报学。同年,在美国,情报手工检索开始越来越多地转为计算机检索系统。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的性质自此开始越来越有力地显露出来。中国情报学起步稍晚,始于50年代。1956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科学情报研究所,标志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开始。1957年出版了《科学情报工作 》杂志( 后改名“科技情报工作”) 介绍国内外情报工作现状与发展,引起学者们探讨情报工作理论的兴趣,是中国情报学研究的开端。1958年,该所归国家科委领导,改名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既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服务,又面向全国各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及厂矿企业。同年,丁柯等人为了整理情报资料的需要,研究、引进并编译了国际十进分类法,这是情报部门研究情报理论的早期活动。1958年召开了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科技情报工作的“广、快、精、准”指导方针。1958年中国已开始出现情报述评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情报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还于1958年创办了中国科技情报大学,后并入中国科技大学,设立了情报专业。发展与壮大阶段(60~70年代中期)就国外先进工业化社会而言,情报学在这一时期已成为一门成熟的而且仍然在不断发展的独立学科。它的研究对象、 内容、体系、研究方法和手段、系统与网络实体、 同其他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交叉程度都变得更为广泛、严格和复杂。1979年由英国、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和苏联6国情报学家所举行的亚特兰大“情报科学研究计划圆桌会议”称这一阶段为情报学的实用研究阶段,重点在于发展适用性情报技术,支持国家情报系统的建立,支持和加强专业化情报服务系统,解决情报用户与情报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问题。例如1961年美国化学文摘社用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化学题录”的自动编排。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建立了计算机化的RECON情报检索系统。1964 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建成了MEDLARS 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并于1971 年将该系统联机化。1972年洛克希德公司的DIALOG、系统发展公司的ORBIT、1976年书目检索服务社(BRS) 的联机检索系统相继投入使用。它们在用户与数据库之间架设桥梁,促使联机系统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在理论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发展,如美国的E.加菲尔德发明引文索引并于1961年试编成了《科学引文索引》。D. S.普赖斯侧重从历史与社会学观点来研究科学情报,于1961、1963年分别出版了《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与《小科学、大科学》两书,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作了奠基性工作,并提出了科学文献指数增长定律与衡量科学文献老化的普赖斯指数。米哈依洛夫等人于1965、1968、1976年分别出版了《科学情报原理》、《情报学基础》、《科学交流与情报学》3本书,大大丰富了情报学理论。1970年美国T.萨拉塞维克编出了《情报科学导论》,用文集形式系统介绍了美英学者对于情报交流与情报技术的一些观点。G.索尔顿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进行了用加权词方法的自动标引方案试验。上述研究与实践标志着情报学在60~70年代已进入了它的发展与壮大时期。它是以情报技术的发展与联机情报系统的建立为特征的。在西方国家的情报学发展和壮大的这一时期,中国的情报学只在60年代初期经历了短暂的发展。1962年袁翰青与曹昌等10多位学者编写了“科技情报工作讲义”,为创立中国的情报学理论作了可贵的尝试。60年代初期有关文摘的大讨论和分类法还是主题法的大讨论,经过争鸣,肯定了自编文摘的方向,加深了对两种方法优缺点与应用范围的认识,活跃了学术研究气氛。同期,还建立健全了中国情报刊物体系,提出了3大类,9小类的理论。1963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了情报方法研究室,购置了布尔检索机,进行机械检索与计算机自动翻译等的试验与研究。这是中国有计划地研究情报学的开始。在情报交流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情报网站,通过召集会议,出版刊物,举办培训班等开展情报交流,在某种意义上起到发达国家情报系统的作用。因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影响,1966年至70年代初,中国情报学研究陷于停顿。提高与充实阶段(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信息存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情报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大大拓宽和提高。情报学及其研究成果已被国际社会视为人类信息化社会的理论和物质基础的一部分。在这一阶段,情报学重点面向国家和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及网络的“设计与开发”,情报学基础理论,情报学与信息化社会。 在基础理论方面,英国B.C.布鲁克斯发表了《情报科学基础》连载论文,提出情报学要研究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精神世界相互作用的观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情报科学技术处制订了加强情报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情报技术与系统的计划。肯特开始研究情报传递的经济学。F.W.兰开斯特“无纸社会”的观点,F.马克卢普开始研究“以科学/学术交流为基础的综合数据库”,为未来的情报系统与技术提供必需的理论结构。与此同时,跨越国界的情报联机检索系统发展迅速;CD-ROM技术、光盘技术、电子出版物、电子邮政在信息存取和传播中广泛应用。情报科学面临着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到来的挑战,从而进入了全面提高与充实的发展阶段。1978年以后,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情报学也进入了繁荣的局面。1978 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成立,1982年《情报学报》创刊。到1990年底该学会共举办学术讨论会59次,收到论文4904篇。各省市区、各部委科技情报学会(分会)先后相继成立。《情报科学》、《情报学刊》、《情报理论与实践》等杂志陆续出版,使情报学研究十分活跃。1978 年后,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等数十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情报学方面的专业,并编出了“情报学”、“情报学概论”与“科技情报工作概论”等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材或专著,培养了不少毕业生与研究生。不少科技情报所与大专院校已设立情报学专门研究机构,它们在情报政策、情报需求、情报产业、情报教育等课题研究中获得了一定成果。中国情报学从一开始发展就注意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吸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情报学研究和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1978年第一次翻译出版了西方国家的情报学图书《情报学浅说》;1979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与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合作举办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情报检索培训班;1984年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终端首先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建立。已在近50个城市中配备终端110余台,检索课题已超过3万个。各级情报机构已配备大中小型计算机70余台,微型机1000多台,从事情报检索系统与数据库开发应用服务与维护的人员达4000人以上。中国科技情报系统已自建各类数据库300多个;引进国外文献数据库达到50多种,累计已提供3万余个课题的检索服务。随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情报学在中国已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已开始跟上国际情报学发展的步伐。其标志是: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研究方法开始定量化;有了近千人的研究队伍和一批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了专门的学术机构、专著和刊物,在高等院校设置了相应的科系或专业,培养了自己的研究生。199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情报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生命力很强的交叉学科正在中国学术界赢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