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业道经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佛在定中说的法(比如华严经)还有佛在天界说的法(比如地藏经)还有佛在龙宫说的法(比如十善业道经)都

1、佛成道的时候,在定中讲了华严经,讲完后,由于里面的义理太深,时间人不能完全接受,所以大龙菩萨就把华严经收到了龙宫,华严经的分量很大,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后来龙树菩萨到龙宫看到华严经,但是分量太大,于是就把华严经的目录带到了世间,开始流通,这个目录就是现在的《华严经》。2、后来佛陀在鹿野苑开始讲经说法。佛陀成道之日阿难出生,到阿难二十岁的时候加入到了释迦牟尼佛的僧团,后来佛陀讲的经阿难都听到了,由于阿难多闻第一,记忆力相当强,所以他出家时跟释迦牟尼佛提了个条件,要求佛陀抽时间把以前他没听到的经重新跟他都讲一遍,佛陀同意了。3、佛陀灭度后,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便开始把佛陀当年所讲的会集起来,形成书面记录(就是经典)。会集时由阿难复讲,其他五百大阿罗汉印证,如果阿难在复讲当中有一个人提出异议,认为释迦牟尼佛没讲过那句话,那么那句话就不能被收录到经典当中。所以经典的记录和整理,不能说是哪一个人弄得,用现代的话说,应该是集体的成果。

读完佛说十善业道经如何回向

  普回向: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也可以回向给自己的愿望。

十善业道经一共多少字

《佛说十善业道经》一共有2921个字。

十善业道经,原文。……这是哪个佛说的。

是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 《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耀,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花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慧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忘,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十善业道经的介绍

本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佛为海龙王说一切法靡不由心,应修十善,遂广明十善功德,及摄一切佛法。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十善也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无论大乘、小乘佛教都视此经为基础教材。

十善业道经的内容提要

释迦牟尼佛在《十善业道经》中详细地说明了造十恶业将要受的各种恶报,以及修行十善业的功德,内容提要如下:1. 离杀生者成就十种离恼法;2. 离偷盗者得十种可保信法;3. 离邪行者得四种智所赞法;4. 离妄语者得八种天所赞法;5. 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6. 离恶口者得成就八种净业;7. 离绮语者得成就三种决定;8. 离贪欲者得成就五种自在;9. 离嗔恚者得八种喜悦心法;10. 离邪见者得成就十功德法。一、离杀生者成就十种离恼法1、于诸众生普施无畏;2、常于众生起大慈心;3、永断一切嗔恚习气;4、身常无病;5、寿命长远;6、恒为非人之所守护;7、常无恶梦,寝觉快乐;8、灭除怨结,众怨自解;9、无恶道怖;10、命终生天。二、离偷盗者得十种可保信法1、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2、多人爱念;3、人不欺负;4、十方赞美;5、不忧损害;6、善名流布;7、处众无畏;8、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9、常怀施意;10、命终生天。三、离邪行者得四种智所赞法1、诸根调顺;2、永离喧掉;3、世所称叹;4、妻莫能侵。四、离妄语者得八种天所赞法1、口常清净,优钵花香;2、为诸世间之所信伏;3、发言成证,人天敬爱;4、常以爱语,安慰众生;5、得胜意乐,三业清净;6、言无误失,心常欢喜;7、发言尊重,人天奉行;8、智慧殊胜,无能制伏。五、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1、得不坏身,无能害故;2、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3、得不坏信,顺本业故;4、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5、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六、离恶口者得成就八种净业1、言不乖度;2、言皆利益;3、言必契理;4、言词美妙;5、言可承领;6、言则信用;7、言无可讥;8、言尽爱乐。七、离绮语者得成就三种决定1、定为智人所爱;2、定能以智如实答问;3、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八、离贪欲者得成就五种自在1、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2、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3、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4、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5、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九、离嗔恚者得八种喜悦心法1、无损恼心;2、无嗔恚心;3、无诤讼心;4、柔和质直心;5、得圣者慈心;6、常作利益,安众生心;7、身相端严,众共尊敬;8、以和忍故,速生梵世。十、离邪见者得成就十功德法1、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2、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3、唯归依佛,非余天等;4、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5、常生人天,不更恶道;6、无量福慧,转转增胜;7、永离邪道,行于圣道;8、不起身见,舍诸恶业;9、住无碍见;10、不堕诸难。人人皆有如来之佛相。接触《十善业道经》,我们有福了,所有一切庄严,皆福所生,依福所在。

十善业道经的唐译原典

《佛说十善业道经》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佛说十善业道经 经文摘自《乾隆大藏经》第六十七册、七九五页。)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岂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习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惟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  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  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  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十善业道经十善是什么

一、救护生命(不但不杀生,更能救护众生),二、布施资财(不但不偷盗,更能布施结缘)三、遵修梵行(不但不淫邪,更能清净梵行),四、说诚实语(不但不妄语,更能说话诚实)五、善言安慰(不但不恶口,更能柔顺言语),六、作利益语(不但不绮语,更能正直言语)七、和合彼此(不但不两舌,更能和合悦众),八、常怀舍心(不但不悭贪,更能布施结缘)九、恒生慈念(不但不瞋恚,更能广行慈悲),十、正知正见(不但不邪见,更能正信因果)扩展资料十善业道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说谎)、两舌(挑唆)、恶口(语言粗俗)、绮语(花言巧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瞋恚、愚痴。离此十种恶业,就是修行十种善业。十善业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因此大乘佛教视此经为基础教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全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耀,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花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慧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忘,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十善业道经原文

1、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2、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3、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4、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_恚、邪见。5、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_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6、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③、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7、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8、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9、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10、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11、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12、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13、复次,龙王!若离_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_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14、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④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15、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16、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17、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18、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19、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20、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21、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22、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23、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慧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24、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25、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26、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27、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28、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29、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30、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31、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32、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33、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34、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35、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36、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37、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38、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39、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40、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41、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42、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43、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44、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45、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46、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47、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十善业道经是哪十善

十善业道经,中文版本,北宋施护所译为同经异译,本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那么十善业道经是哪十善? 1、 救护生命(不但不杀生,更能救护众生); 2、 布施资财(不但不偷盗,更能布施结缘); 3、 遵修梵行(不但不霪邪,更能清净梵行); 4、 说诚实语(不但不妄语,更能说话诚实); 5、 善言安慰(不但不恶口,更能柔顺言语); 6、 作利益语(不但不绮语,更能正直言语); 7、 和合彼此(不但不两舌,更能和合悦众); 8、 常怀舍心(不但不悭贪,更能布施结缘); 9、 恒生慈念(不但不瞋恚,更能广行慈悲); 10、 正知正见(不但不邪见,更能正信因果)。 关于十善业道经是哪十善内容的介绍就到这了。

十善业道经原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原文介绍

1、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2、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3、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4、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5、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6、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③、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7、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8、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9、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10、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11、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12、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13、复次,龙王!若离瞋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瞋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14、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④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15、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 16、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 17、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 18、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 19、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 20、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 21、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 22、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 23、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慧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 24、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 25、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26、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27、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 28、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 29、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 30、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 31、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 32、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 33、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 34、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 35、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36、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 37、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 38、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 39、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 40、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 41、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 42、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 43、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 44、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45、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46、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47、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在定中说的法(比如华严经)还有佛在天界说的法(比如地藏经)还有佛在龙宫说的法(比如十善业道经)都

1、佛成道的时候,在定中讲了华严经,讲完后,由于里面的义理太深,时间人不能完全接受,所以大龙菩萨就把华严经收到了龙宫,华严经的分量很大,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后来龙树菩萨到龙宫看到华严经,但是分量太大,于是就把华严经的目录带到了世间,开始流通,这个目录就是现在的《华严经》。 2、后来佛陀在鹿野苑开始讲经说法。佛陀成道之日阿难出生,到阿难二十岁的时候加入到了释迦牟尼佛的僧团,后来佛陀讲的经阿难都听到了,由于阿难多闻第一,记忆力相当强,所以他出家时跟释迦牟尼佛提了个条件,要求佛陀抽时间把以前他没听到的经重新跟他都讲一遍,佛陀同意了。 3、佛陀灭度后,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便开始把佛陀当年所讲的会集起来,形成书面记录(就是经典)。会集时由阿难复讲,其他五百大阿罗汉印证,如果阿难在复讲当中有一个人提出异议,认为释迦牟尼佛没讲过那句话,那么那句话就不能被收录到经典当中。所以经典的记录和整理,不能说是哪一个人弄得,用现代的话说,应该是集体的成果。

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中告诉龙王“菩萨有一法能另诸恶永断,谓于昼夜常念思维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

建议楼主,如果要开智慧可以多看慧律法师的讲座,视频,讲解。。。根据我个人所学所悟。清净心即指无污染心,这个无污染是指人之初性本善,即善心不加污染就是清净心。善心中,一切善念中,如果真能去除一切邪恶之念,即进入绝对境界,在唯一的,绝对的境界中再没有善的意思存在,因为人们发明善,即是因为有恶存在,所以世间观念是相对的,出世间是绝对的,是不二法门。所以当一个人真的断恶,就已经没有了世间的观念,只站在唯一的善的境界中,在凡人看来他的行为有善,在他角度,他的行为不分善恶,他的眼中处处是净土,个个是菩萨。我们的修行,就是从知道自己正在修善开始,一直修到不知道自己在修善,即从戒修到定,有了定则一切思想,言行,念头,冲动自自然然都是善法,不落入恶法,也不知恶法,不想恶法,不懂恶法,当然有了智慧才可以既能分别恶法,也能不落入恶法中。

学习佛教知识必读的书籍有 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弟子规,安士全书,还有哪些必读的小乘。

太上感应篇,弟子规,安士全书,这些叫做“善书”,是为了宣传善恶和因果的思想而讲述的,属于“人生伦理”思想,而不是完全的宗教(包括佛教)思想,其中主要是儒家的伦理观、道家的道德观和鬼神观、佛法的报应观,只是一种参考读物,以此为宗教教材则会产生很大误导和偏见,或者是不完整不全面的认识。十善业道经是佛法的一部简单说教,但其中只是说善恶的行为和报应,没有提到佛法中的很多基础知识和理论,所以如果把这个当做佛法,也是片面之见。作为佛教知识必读的书籍,还是应该从《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认识佛教》《佛教基础知识》等等介绍性涵盖性的大众读物开始,学习并且理解后,再看有关的经论。基础理论类的经典,无论大乘小乘都一样,从经上说,可看《阿含经》类的书籍,包括原典和阿含故事等,四谛、五蕴、四大、八正道、缘起、因果、六道、三界、五戒、十善十恶业等等,佛法的基础名词的由来,都在这类经中。从论上说,是《俱舍论》和《阿毘达摩论》,这些论都是从基础解释佛法的重要论典,可以从《阿毘达摩论》中了解南传佛教的思想脉络,类似的《俱舍论》则是汉传佛教早期翻译的重要论书,也是《阿毘达摩论》的一类,按分类上说属于小乘思想。从经上说,凡是主要说五戒十善的、六道三界的、解释四谛八正道等等基础概念的经,都是小乘经,也就是基础佛学。小乘是贬低语,意思是发心低微,实际应该说是“上座部”,是指完全依据原始佛法而流传的宗派。所以,上座部的论和经实际上是大乘佛法的基础,而不是对立。懂得了四谛、五蕴、四大、八正道、缘起、因果、六道、三界、五戒、十善十恶业等这些名词,才可以读懂大乘的般若类和唯识类的经典,那是非常多的。从论上说,主要是《大乘起信论》《大智度论》《中论》《瑜伽师地论》等。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地藏本愿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沙弥律仪要略 都是基础入门,学哪个更好一些?

十善业道经 地藏本愿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首选,这是做人的基础,也是往生的基础。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佛说十善业道经》?

出自《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这句话的本意是从本性本能上来讲,人,不论是作为整体的人类,还是作为个体的肉体凡身,凡事都应该为自己的利益充分考虑。否则,就会受到天地自然的惩罚。并且,这种惩罚相当严厉,严厉到诛杀毁灭的程度.跟现在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

十善业道经是什么法门

是人天法门,修得好死后去天上,修的稍微差一点,来世还做人,要是修的非常不好,可能就去三恶道了。人身很难得的。

《佛说十善业道经简体版》txt全集下载

佛说十善业道经简体版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这一段经文我们要特别留意,千万不能够疏忽。为什么?它跟其他的经文不一样。我们读《弥陀经》,《弥陀经》是佛在只树给孤独园讲的,在人间讲的。这部经是在龙宫里面讲的,换句话说,不是在人间讲的。于是现代人就产生疑惑,这部经是不是后人伪造的?哪里有龙宫?现在科技发达,潜水艇走到海洋底下,几乎没有地方没有经历过,从来没有发现过龙宫。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有合情合理的解释,帮助我们断疑生信。我们从第一句看起,『如是我闻』。「如是」,这一段文字是结集经典时,阿难尊者附加上去的,这一段不是佛说的,从下面一句才是佛说的,这是附加的。「我」是阿难尊者自称,「如是」就是指这一部经,这一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的。「闻」是亲闻,不是传说,释迦牟尼佛亲自说的。所以「如是」是指法之词,就是专指这一部经。这个意思浅,它还有很深很深的意思,在《大智度论……

请问,读《十善业道经》用回向么?如果用,要如何回向。回向的方法是否引于经典?自己刚刚学佛问题较多抱歉

诵完经后,是要回向的。回向的性质,等于你把积累的功德赠予有需要的众生。回向文可以如下:弟子XX(XX就是你的名字),愿以此诵《十善业道经》的功德,回向给弟子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拔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真心求忏悔。愿弟子XX及一切众生都能遵佛教诲,以戒为师,勤行十善。愿一切众生都能受持《十善业道经》。以上文字,全部念三遍就好。

十善业道经与太上感应篇有哪些经典名句。

  这两本书都是教人向善的经典书籍,其中有很多经典名句在今天读来也很有启示意义,分别举例介绍如下:  一、《十善业道经》中的经典名句举例如下:  1、经典名言:  龙主,观彼众生,若复杀生,当堕地狱、畜生、焰魔等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短命,二者苦恼。  若复偷盗,当堕地狱、畜生、焰魔等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自居贫贱,二者不得他人财宝。  若复邪染,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愚痴,二者妻不贞正。  若复妄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不诚实,二者人不信奉。  若复绮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不真正,二者所言无定。  若复恶口,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多斗诤,二者人闻不重。  若复两舌,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得下劣眷属,二者感亲属分离。  若复多贪,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不能利益他人,二者常被他人侵害。  若复多嗔,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心常不喜,二者多不称意。  若复邪见,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邪见,二者懈怠。龙主,  2、补充介绍这本书:  中文版本,北宋施护所译为同经异译,本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说谎)、两舌(挑唆)、恶口(语言粗俗)、绮语(花言巧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瞋恚、愚痴。离此十种恶业,就是修行十种善业。十善业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无论大乘、小乘佛教都视此经为基础教材。  二、《太上感应篇》经典语句:  1、经典句子: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  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 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遏恶扬善,推多取少。 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所谓善人,人皆敬之。 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  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三、补充解释这本书:  《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此书源出于《抱朴子》,后经宋代李昌龄、郑清之等先贤发扬光大,流通于世,影响深远。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佛教讲无量寿经和十善业道经的区别是什么?

两个经文所讲述的内容不同,因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十善业道经的侧重点在于什么是十善业力,如何行十善,为什么要行十善,以及奉行十善的殊胜果报是什么。无量寿经讲述的是阿弥陀佛做菩萨时候,如何发愿,如何修行,如何成就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相貌是什么样的,菩萨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殊胜的利益。我们如何修行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等。如果你也对佛法感兴趣,可以关注 微 信公 众号, 笨蛋小德 里面会介绍大藏经里的经文大概都说些什么,经常更新

一本带有十善业道经的书是不是佛经

您好,是真正的佛经的,本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佛为海龙王说一切法靡不由心,应修十善,遂广明十善功德,及摄一切佛法。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十善也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无论大乘、小乘佛教都视此经为基础教材。

十善业道经的北宋异译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海中娑伽罗龙王宫庄严道场,与大比丘众七千五百人俱,并诸得大智慧菩萨摩诃萨,自十方世界皆来集会,复有百千俱胝那由他梵王、帝释及护世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亦来集会。尔时,世尊见彼一切大众来集会已,告娑伽罗龙王言:龙主,观此世间,种种行业皆从妄起;种种心法,当感种种果报;若彼不了,当生种种之趣。龙主,汝当观此大海之众,见作种种士夫色相。龙主,而彼一切色相,由于一切善恶身、口、意业,各各之心种种变化。然此心法,虽云色相,犹如幻化,无可取故。龙主,此之色相,一切诸法,本无所生,亦无主宰。复无有我,亦无碍故,如是种种所作之业,诸法自性,皆幻化相,不可思议。龙主,若有菩萨知一切法,无生无灭无色无相,如实知已所作所修,一切善业而无修作;所有色相及蕴处界,一切生法悉无所见。彼若如实得是见已,当复观察殊妙色相。龙主,殊妙色相云何观察?当观如来身相。如来身者,皆从百千俱胝那由他福德之所生故。又如是之相,云何严持?云何恭信?当得如是之相,复得人间天上无老无死,复得十百千他化自在天身,乃至大梵天身。此由心不散乱,专注观想,瞻仰如来最妙之身。实知此身,一切色相殊妙庄严,皆从善业所集而得。龙主,如汝住宫,一切庄严,亦福所生。至于梵王、帝释及护世等,乃至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所有一切庄严,皆福所生。龙主,又此大海之中,所有众生种种,或有广大,或复微细,多住丑陋,彼一切身,皆由种种心之所化。龙主,是故说言,随身、口、意业之所得。龙主,如是之报,以业为因,业为主宰。汝当令诸众生,起智慧心;所作所修,随学善业;于诸邪见,不作不住;知彼邪见,非为究竟。如是知已,一切众生,当求为师,咸来供养,并得天上、人间归信供养。龙主,而有一法,能令众生断于一切恶趣之业。云何一法?所谓观察善法。而彼善法,云何观察?当观自身,我于日夜,行住坐卧,所兴心意,无不是过。如是觉察,令四威仪中诸不善法,不得发生。如是断尽诸不善法,当令善法而得具足。复使一切同善众生,悉皆当得声闻、辟支佛及菩萨等,乃至无上正等正觉之位。龙主,云何善法?我今说之。所谓十善之业,是为一切根本安住,是生天上、人间根本安住,世间、出世间殊胜善法根本安住,声闻、辟支佛、菩萨根本安住,无上正等正觉根本安住。云何为彼根本安住?所谓十善业道。若能远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乃至贪嗔邪见等。若能如是远离,是为十善业道,乃是世间、出世间根本安住。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杀生,获得十种善法。云何十法?所谓:一)得无畏施他一切众生;二)得住慈心;三)得正行;四)得不起一切众生过失之念;五)得少病乐;六)得寿命长;七)得种种非人而作拥护,于眠睡觉寤皆悉安稳;八)又得贤圣守护心不厌舍,于睡梦中不见恶业苦恼之事;九)自得不怖一切恶趣;十)命终之后得生天上。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获得如是十种善法。行菩萨道,得善心住,善根成熟,当得无上正等菩提。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偷盗,获得十依止法。云何为十?所谓:一)得大富自在;二)得免王难;三)得免水、火、贼盗、冤家之难;四)得多眷属,善顺和睦;五)得多人爱乐,不相苦恼,凡所言说,一切谛信;六)得无量财宝皆悉集聚;七)得此方他方一切称赞,于一切行处无怖无畏;八)得他称善名,赞于智慧;九)又得色力、寿命,辞辩相应,于亲非亲,心无分别,不生恼害;十)命终之后得生天界。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偷盗,获得如是十依止法。以彼善根,于诸佛法,自能证知,当得无上正等正觉。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邪淫,获得四智善法。云何为四?所谓:一)降伏诸根;二)离于散乱;三)得世间一切称赞;四)复得无量营从。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邪淫,获得如是四智善法。以此善根当得无上正等正觉,复证大丈夫阴藏隐密之相。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妄语,获得天上人间八种善法。云何为八?所谓:一)得口处清净,常如青莲花香;二)又得世间一切正见;三)得天上人间一切爱乐;四)得身、口、意清净,化彼一切有情,令住三业清净之行;五)得清净已,咸皆欢喜;六)得真实语,言必诚信;七)得过人辩,所出言辞,咸有方便;八)于天上人间,离诸过失。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妄语,获得如是天上人间八种善法。而彼善根,获得口业清净,诚实正行,当得无上正等正觉。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绮语,当得三种一向之法。云何三种?所谓:一)得知法者,一向爱乐;二)得一向真实,复生智慧;三)得一向为人天师,天上人间一切信乐。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绮语,获得如是三种一向之法。以此善根回向菩提,得一切如来授记,当证无上正等正觉。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恶口,获得八种口过清净,而得八种善法。云何为八?所谓:一)实语;二)爱语;三)依义语;四)软语;五)离取语;六)多人爱乐语;七)善语;八)有义利语。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恶口,获得如是八种清净口业。以此善根回向菩提,当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复得最上清净梵音。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两舌,当得五种坚固。云何五种坚固?所谓:一)得身坚固,当得远离一切怖畏之难故;二)得眷属坚固,不为他人之所贪故;三)得信坚固,获得信业果报故;四)得法坚固,获得果证坚牢故;五)得善友坚固,常得爱语摄受故。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两舌,获得如是五种坚固。以彼善根回向菩提,当证无上正等正觉。使彼一切外道魔王等,咸不能破坏故。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贪毒,获得八种善法。云何为八?所谓:一)得贪心消除;二)得杀心不生;三)得嫉妒心不生;四)得乐生圣族,心为圣人尊重;五)得慈心,以善业利益一切众生;六)得身端正;七)得多人尊重;八)得生于梵世。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贪毒,获得如是八种善法。以此善法回向菩提,心不退转,当证无上正等正觉。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嗔毒,当得五种胜愿圆满。云何为五?所谓:一)修身、口、意不退,诸根不乱,当得一切广大富贵圆满;二)得冤家降伏;三)得一切广大福德圆满;四)得受人天最上供养;五)得一切广大功德圆满,于最上受用心所欲者皆得圆满,如为富贵发百千最上胜愿如愿圆满。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嗔毒,获得如是五种圆满。以此善根回向菩提,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为三界之所尊故。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邪见,获得十种功德之法。云何为十?所谓:一)得自心安善,及同行善友深信因果;二)得不为身命作于罪业;三)不久获得贤圣之位;四)得不迷善法;五)修人天行,不堕傍生及焰魔界,六)行于圣道得最上福;七)得离一切邪法;八)得离身见;九)得见一切罪性皆空;十)得天上人间正行不阙。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邪见,获得如是十种功德。以此善根回向菩提,速能证了一切佛法,当得无上正等正觉。龙主,复次,观于十不善法微细之行,多堕地狱、饿鬼、畜生之趣。龙主,观彼众生,若复杀生,当堕地狱、畜生、焰魔等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短命,二者苦恼。若复偷盗,当堕地狱、畜生、焰魔等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自居贫贱,二者不得他人财宝。若复邪染,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愚痴,二者妻不贞正。若复妄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不诚实,二者人不信奉。若复绮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不真正,二者所言无定。若复恶口,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多斗诤,二者人闻不重。若复两舌,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得下劣眷属,二者感亲属分离。若复多贪,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不能利益他人,二者常被他人侵害。若复多嗔,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心常不喜,二者多不称意。若复邪见,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邪见,二者懈怠。龙主,若有行于如是十不善法,决定获得如是果报,复更别得无边诸大苦蕴。龙主,若复菩萨,远离杀生,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长寿及无量福,得离一切他侵之怖。龙主,若复菩萨,远离偷盗,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及无量福,而于一切,心无吝惜,证得深智、诸佛所说无上法义。龙主,若复菩萨,远离邪染,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感善眷属,父母、妻、男,悉无恶见。龙主,若复菩萨,远离妄语,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当感所有语言,一切善软,凡起诚愿,坚固不退。龙主,若复菩萨,远离绮语,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所言真实,闻者信受,凡有所说,断一切疑。龙主,若复菩萨,远离恶口,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所言可取,闻无背舍,于诸众中,无有其过。龙主,若复菩萨,远离两舌,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于诸眷属,心住平等,爱之如一,无有离散。龙主,若复菩萨,远离贪毒,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得端正身,诸根具足,见者爱乐,心无厌舍。龙主,若复菩萨,远离嗔毒,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得于仇仇,心无所起,闻佛法要,能生深信。龙主,若复菩萨,远离邪见,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于三宝所,而具正见,常近于佛,得闻妙法,供养众僧,常无懈退,教化众生,令发菩提之心。龙主,若能修此十善之业,行菩萨道,初以布施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得大富贵。若以持戒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得一切佛法,愿满具足。若以忍辱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得佛菩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复得梵音具足。若以精进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能降伏天魔外道,以诸佛法而救度之。若以禅定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得正念清净,法行具足。若以智慧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得永断一切邪见。若以大慈而为庄严,果报圆满,能令一切众生降伏一切微细烦恼。若以大悲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得一切众生心不厌舍。若以大喜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得一心而无散乱。若以大舍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得微细烦恼皆悉除灭。龙主,乃至以四摄法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得一切众生随顺化导。若以四念处而为庄严,于身受心法悉能解了。若以四正断而为庄严,能使一切不善之法皆悉断灭,得一切善法圆满。若以四神足而为庄严,能得身心皆获轻利。若以五根而为庄严,当得信进不退,心无迷惑,了诸业因,永灭烦恼。若以五力而为庄严,当得不愚不痴,及得永断贫穷过失,若以七觉支而为庄严,当得觉悟一切如实之法。若以八正道而为庄严,当能证得正智。若以奢摩他而为庄严,当得断于一切烦恼。若以尾钵舍曩庄严,当得了悟一切法之智慧。若以正道而为庄严,当于有为、无为一切方便悉能了知。龙主,我今略说十善之法而有庄严,至于十力、四智及十八不共之法,乃至如来一切法分,皆得圆满。龙主,乃至广大解说此十善业道庄严之事,当令修学。龙主,譬如大地,能与人界一切国城、聚落,乃至林树及药草等,而为安住。又复诸业皆有种子,种子既由四大而成,犹如种谷,初生芽茎,乃至成熟,皆依于地。龙主,此十善业道,能为天上人间一切有情胜妙安住,能令一切有为、无为得智果报,一切声闻及辟支佛,乃至菩萨、无上正等正觉而为安住,亦复为一切佛法根本安住。龙主,我此所说,汝等一切,当以正心而生信解。尔时,娑伽罗龙王,并在会诸菩萨摩诃萨,一切声闻及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十善业道经演义》ufeff思考题

1. 解释经题:佛说十善业道经业,是心的造作,起心动念皆造业。善业,指的是能给自己及他人带去安乐果的业。“十”是佛祖善巧的将我们的许多烦恼归摄为十个主要的恶,身三 杀、盗、淫,口四 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三 贪、嗔、邪见。道,指的是能够让我们最求到安乐的道路,通过闻思修十善业,我们是可以成就最终的安乐的。佛说,是指在因缘际会下,佛向我们展示世界的真相。同时说还可以通悦,喜悦欢喜的意思。佛能向我们讲授十善业道经是畅佛本怀的,是欢喜的,所以说佛悦。 2. 闻法众有八千比丘,三万二千菩萨说明了什么? 说明十善业道经是修习佛法的基础,连菩萨都要通过十善业来成就,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凡夫就更加如此了。因此要怀着一颗殷重的心,认真闻思修行。 3. 业果妙理包括哪些?并说出这些妙理的内涵。 业果妙理分三,明世俗业果唯心,明胜义心即无心,结成万法自性如幻。其一世俗妙理指的是一切外境都是由心造作,起心动念皆有果,因果无欺,心外无境。其二胜义妙理指的是心即无心。从心的体性观察心无自性。观察心是由因缘集起,故无自性。首先在身体并不能找到心这个实物,在身体外部也并没有,其次心并没有安住在任何一个地方,最后心并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所以从心的体性上看心是无自性的。另外,内心的任何一个念头都是种种因缘集起,没有独立自成的体性。既然心无自性,由它造作的五蕴也就无自性,由于五蕴无自性,也就无我,无“我所有”。其三万法自性如幻。万法无自性,方成立缘起。如果万法实有自性,那实因实缘如何积聚,也不可能生任何果。而无自性如幻的众多因、缘一旦和合,便能当即显现无自性如幻的果,因此就有世间万法的形成、发展何演变,有生生不已的过程。 4. 请根据《楞严经》教证说明众生以业感恶趣苦的情形。 1)众生以淫欲习气贪求交接之乐。互相摩擦不已,则会发出大猛火光,所以死后感得铁床铜柱倾轧、猛火炽然等现相。犹如两手互相摩擦,必定出现暖热。 2)以贪婪的习气反复计较、筹算。贪即尽量吸取,纳为己有,如是昼夜贪求、不断吸取。以贪心属水、吸取属风的缘故,如同人用口吸气会发生冷的感触,此类众生死后也感得积寒、坚冰等恶趣,堕陷其中、感受冻冽之苦。 3)以傲慢习气凌越他人,发自于自恃过高、轻视他人。当时心态高举、驰心上行不息。我慢属山、驰流属水,所以必有飞腾奔波、积波成水的情状。好比人以舌头舔上颚,自然生出津液。以此业造作,死后便显现血河、灰河、热沙、毒海、烊铜灌口等相。 5. 为什么说万法唯心?心想异故造业亦异是什么意思?请简略谈谈万法如幻的认识? 所有的一切对境都是由起心动念造作的。心想异故造业亦异指的是一切众生由于心想有差别,所作的业就有差别。我们当下这一念心有变造十种法界的差别。我们眼前看见的景象其实都是由因缘而生的。其一是外境本身有其自身的因缘,是在变化的过程。其二是我们的感受或者叫烦恼来自于种子、对境和非理作意,所以我们看见的是我们只能看见的。所以万法究竟不实有,缘聚而现,缘散而灭。 6. 如果一切万法是本空的,那么地狱、恶鬼所受之苦怎么理解呢?地狱是真实存在的吗? 虽然一切万法都是无常,都是因缘聚合的,但是由于我们的心很不清净的缘故,我们会随着外境的变化而心波动不已。因此地狱、恶鬼所受之苦就是我们在心上起了贪念、嗔念后受到的反噬,那是我们心上的感受。地狱,我觉得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万法本空。但地狱确实又是能感知到的,当下这一念可以变造十种法界,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7. 了解缘起性空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1)万法无常,都是因缘而现,对什么事情可以不必过分执着,怀着一颗遇境逢缘的心; 2)念念为善,最终天道好还; 3)有求必应,想要的东西就不断缘着它去求就好了;

佛说十善业道经的注释

注①:本经以《大正藏》为底本,兼参考《佛教大藏经》其异译本为:「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 宋 施护译。(《大正藏》第15册一五九页、《佛教大藏经》第29册一五五页)注②:宋、元、明三本及宫本,作「常」字。注③:宋、元、明三本及宫本,俱无「者」字。注④:宫本「唯」字作「惟」字。注⑤:宋译本此文之後,复有一段经文如是:「龙王!复次,观于十不善法微细之行,多堕地狱、饿鬼、畜生之趣。龙王!观彼众生,若复杀生,当堕地狱、畜生、焰魔等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短命;二者、苦恼。若复偷盗,当堕地狱、畜生、焰魔等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自居贫贱;二者、不得他人财宝。若复邪染,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愚痴;二者、妻不贞正。若复妄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不诚实;二者、人不信奉。若复绮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不真正;二者、所言无定。若复恶口,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多斗诤;二者、人闻不重。若复二舌,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得下劣眷属;二者、感亲属分离。若复多贪,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不能利益他人;二者、常被他人侵害。若复多瞋,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心常不喜;二者、多不称意。若复邪见,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邪见;二者、懈怠。龙王!若有行于如是十不善法,决定获得如是果报!复更别得无边诸大苦蕴。」注⑥:宋、元、明三本及宫本,「直」字俱作「贞」字。注⑦:宋、元、明三本及宫本,「慧」字俱作「惠」字。

佛说十善业道经节要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佛说十善业道经节要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这一段经文我们要特别留意,千万不能够疏忽。为什麼?它跟其他的经文不一样。我们读《弥陀经》,《弥陀经》是佛在只树给孤独园讲的,在人间讲的。这部经是在龙宫里面讲的,换句话说,不是在人间讲的。於是现代人就产生疑惑,这部经是不是后人伪造的?哪里有龙宫?现在科技发达,潜水艇走到海洋底下,几乎没有地方没有经历过,从来没有发现过龙宫。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有合情合理的解释,帮助我们断疑生信。我们从第一句看起,『如是我闻』。「如是」,这一段文字是结集经典时,阿难尊者附加上去的,这一段不是佛说的,从下面一句才是佛说的,这是附加的。「我」是阿难尊者自称,「如是」就是指这一部经,这一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的。「闻」是亲闻,不是传说,释迦牟尼佛亲自说的。所以「如是」是指法之词,就是专指这一部经。这个意思浅,它还有很深很深的意思,在《大智度论……

佛教:常说六根,十善业道经为什么又说五根?哪五根?

【 六根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者能生之义,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亦复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识,各有其界限,不相混,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识,并不能生耳鼻等识,余可类推。  六根与六识、六尘的关联:  一.视、听、嗅、味、触、脑——六识。  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六识发动六根而接触六尘,六尘映入六根而由六识判别及记忆保存,再从六识的记忆保存中显现出来,发动六根贪取六尘,就这样交互回还而造成生生死死之流,六根清净的目的,便在断绝并超越这一生生死死的生命之流。  而十善业道经中的五根是:1.信根.2.精进根.3.念根.4.定根.5.慧根. 此五者对于降伏烦恼、引入圣道具有增上之作用,故称五根  注意:要和六根(1.眼根.2.耳根.3.鼻根.4.舌根.5.身根.6.意根.)区分。《俱舍论》卷二十五举出五根之次第如下:即于因果先起信心(信根),其次为果修因而起精进(进根),次由精进而念住所缘(念根),复由忆持念力而心便得定(定根),心得定则能知如实之理(慧根)

十善业道经的内容概要

一 救护生命(不但不杀生,更能救护众生) 二 布施资财(不但不偷盗,更能布施结缘)三 遵修梵行(不但不淫邪,更能清净梵行) 四 说诚实语(不但不妄语,更能说话诚实)五 善言安慰(不但不恶口,更能柔顺言语) 六 作利益语(不但不绮语,更能正直言语)七 和合彼此(不但不两舌,更能和合悦众) 八 常怀舍心(不但不悭贪,更能布施结缘)九 恒生慈念(不但不瞋恚,更能广行慈悲) 十 正知正见(不但不邪见,更能正信因果)

谁能帮解释《佛说十善业道经》这段经文

阿弥陀佛!师兄,以下是在下粗浅解释一下大概的意思,供师兄参考。若有错谬之处,是在下愚痴,非佛所言有误。这时候,世尊告诉龙王说:一切众生,因为心念不同,所以造业就不同。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就有六趣轮转。我们的心念善法,则生善业,得生人天之趣;若心念贪、嗔、痴,则造作无量恶业,轮转三涂之中。龙王,你见到此会及大海中,各种各样的众生,各不相同吗?一切都是如此,没有一个不是由自心,造作身、口、意等善恶之业所导致的。而心是无形无色的,不可见,不可取,只是虚妄罢了。诸法集起,毕竟无生。此心离不开本自如如的妙如来藏,此如来藏无随缘幻现一切,而不执着于任何一处。生死如幻,本无所生。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主体,没有一个可以执着的我和我所。意思是我们的心是六尘缘影和合而成,并无实性。我们知道,我们的心念是迁流不息的,它一刻不曾停留,如同流水一般,不可住,不可得。可是,我们总是于这样的迁流不息之幻境中,以为真实。安立一个我身、我心以为执着。沉迷于当下的每一个幻境之中,以为真实,沉迷其中,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非恩怨,攀缘取舍不断。烦恼痛苦没完没了,六道轮转无有出期。虽然众生各自随业不同,所显现的一切不同,但是这些一切同与不同,皆是依我们本具的妙如来藏而随缘显现的。其中找不到任何一物、一境有其实性可得,更找不到这个造作者真正的实性。所以,一切万法是不可思议的!我们本有的妙如来藏能随缘幻现万法、万相、万境、万缘,而自如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有智慧者若能了知此理,亦不舍离一切善法。因此所生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皆是端正的。见到的都心生欢喜而不厌倦!

《十善业道经》三

1. 《佛说十善业道经》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分毫不善间杂。与《了凡四训》和《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中的哪部分内容相似?并分别解释“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了凡四训》中“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篇。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夜设桌于庭,效赵阅道焚香告帝。”《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中“每日清晨,虔诵大慈大悲尊号一百声,以祈阴相。从此一言、一动、一念、一时,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凡一切有济于人、有利于物者,不论事之巨细、身之忙闲、人之知不知、力之继不继,皆欢喜行持,委屈成就而后止。随缘方便,广植阴功。”两个部分讲的都是主角开始每天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之后的情景。 常念是指时刻不忘,不使心稍许落于昏沉、散乱或贪嗔痴等状况中;思惟即常常考虑;观察是指昼夜观察自己的身、语、意是不是处在善法状态。善法指的是五乘所依而得成就的法,也就是十善业道,能发誓永离杀、盗、淫、贪、嗔、邪见、恶口、妄语、两舌、绮语。 这道题要考虑的点:我们在日常生活里能记得起时时观察自己吗?是不是常常在缘着外境投入地起伏着。或者行程排得太满,而完全将观心置于脑后了,完全地随着自己地习气去做每一件事。如何调整能改变自己的这种状况? 2. 怎样才能做到诸恶永断,善法圆满?生起能断心的因是什么,缘什么?我们如何能具足这方面得因缘? 时刻观察自己身语意,不容许丝毫不善的业行间杂其中,最终做到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生起能断心的因是持戒,缘着能断恶业的心不断去思惟。发一个愿,针对不杀,发愿不杀恐龙,然后不杀狮子老虎鲨鱼,然后再到牛羊等。断恶不止是落在某一次上,而是一种誓愿,发誓永离。如果只是做某一次善法,这样是没有用的,只是事相上的改变。 这一题的重点落在仅仅在事相上去做一些善法有没有用? 3. 请从方法,作用等多个侧面说明一下“谓于昼夜常念思惟善法”的意义? 于昼夜常念思惟善法就是要不断地串习思惟善法,要听课,念咒,讲经,不断地用四步转心。并且在思惟善法之时要“不容丝毫不善夹杂”,这是认真修行的要求。要以一颗殷重心修持善法。要认真。就像画家慎重的对待每一笔一样。 如果能做到于昼夜常念思惟善法,就能慢慢地开始发现自己的问题,意识到自己的习气,在小的恶念发生时慢慢对治自己的习气,从小至大,从少至多,对于调伏自己的心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这是我们解脱成佛的道基。只有对治了心中的恶习气,心清净了才能入定,有了定后通过学习一些经文才有可能生慧。 这一题的重点落在如何常念思惟善法,另外常念思惟善法有什么好处。 4. “菩萨有一法,能够断除一切恶道苦”是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信息?而这个法的内容是什么?它要到达一个什么程度呢?且能得一个什么果? 我们想永脱轮回是有路可走,有法可依的。这个法的内容就是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个法是人、天、声闻、圆觉、菩萨五乘所依,依靠此法可以解脱甚至成佛。 5. 什么叫做善法,定义和体相分别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善法? 善法的定义是:无论人天善趣之身,抑或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都须依止此法为根本而得以成就,因此成为“善法”。体相即为十善业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善法说的是心的一种状态,是否有永离恶业的心。是一种能断恶业的心。是发誓不再造恶业的心。 6. 我们日常当如何“常念思惟观察善法”,结合自身说明当如何行持? 每天早起时观察自己的心是不是落在善法上,晚上睡前也观察自己的心是不是落在善法上。平时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脑中装着一根弦,时时观察自己的心的状态。如果看见了恶念也不要慌张,用四步转心去对治。三缘起链是惑业苦,在念头形成烦恼之前,我们是有能力可以去调整念头的。慢下来,不要每天都过的慌慌张张的。做事情的时候,除了带着惯性,还带着心,带着它一起,去开展日常生活里的每一项活动。 7. 我们既然了知了十善业的殊胜,那么我们能否像“安先生”一样发出那三个永断轮回杀生的誓愿?如发不出来能彻底脱离轮回吗?生起“能断心”的必要性是什么? 不能,碰到具体的事情的时候偶尔一两次不杀能做的到,但是真的要立誓其实还是很难的。比如碰到蚊子在盯自己时,杀心一下子就会起来。 如果发不出来是不能彻底脱离轮回的。因为要脱离轮回的前提是要在心里发起永离十恶业的心,杀盗淫贪嗔痴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生起“能断心”的前提是,我们不断观察自己的心,从对治小的恶心开始,不断串习,到一定量的时候,才能生起能断心。 这点要落在观察自己是否就某一恶业道能升起发誓永离的心。

十善业道经的图书目录

雍正皇帝上谕节要雍正皇帝上谕节要解说十善业道经经题人题正释经文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谓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十善业道,何等为十?离杀生得成就十离恼法离偷盗得十种可保信法离邪行得四种智所赞法离妄语得八种天所赞法离两舌得五种不可坏法离恶口得成就八种净业离绮语得成就三种决定离贪欲得成就五种自在离嗔恚得八种喜悦心法离邪见得成就十功德法离杀害而行施故离不与取而行施故离非梵行而行施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离离间语而行施故离麁恶语而行施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离贪求心而行施故离忿怒心而行施故离邪倒心而行施故施庄严戒庄严忍辱庄严精进庄严定庄严慧庄严慈庄严悲庄严喜庄严合庄严四摄庄严念处庄严正勤庄严神足庄严五根庄严力庄严觉支庄严正道庄严止庄严、观庄严方便庄严十力、无畏、十八不共十善业道经节要——附说十恶果报附录 精要十念法

十善业道经

十善十善者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绮语。 六不两舌。 七不恶口。八不悭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此中前三名身业。中四名口业。后三名意业。业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则为十善。若犯而不持。则为十恶。十恶分上中下。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决定无疑。丝毫不错也。杀盗淫妄。已于五戒中说。绮语者。谓无益浮词。华妙绮丽。谈说淫欲。导人邪念等。两舌者。谓向彼说此。向此说彼。挑唆是非。斗构两头等。恶口者。谓言语粗恶。如刀如剑。发人隐恶。不避忌讳。又伤人父母。名大恶口。将来当受畜生果报。既受佛戒。切莫犯此。悭贪者。自己之财。不肯施人。名之为悭。他人之财。但欲归我。名之为贪。嗔恚者。恨怒也。见人有得。愁忧愤怒。见人有失。悦乐庆快。及逞势逞气。欺侮人物等。邪见者。不信为善得福。作恶得罪。言无因果。无有后世。轻侮圣言。毁佛经教等。然此十善。总该一切。若能遵行。无恶不断。无善不修。恐汝等不能体察。今略举其一二。当孝顺父母。无违无逆。委曲宛转。劝令入道。断荤吃素。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了脱生死。父母若信。善莫大焉。如决不依从。亦勿强逼。以失孝道。但于佛前。代父母忏悔罪过。斯可矣。于兄弟则尽友。于夫妇则尽敬。于子女则极力教训。使其为良为善。切勿任意憍惯。致成匪类。于邻里乡党。当和睦忍让。为说善恶因果。使其改过迁善。于朋友则尽信。于仆使当慈爱。于公事则尽心竭力。同于私事。凡见亲识。遇父言慈。遇子言孝。若做生意。当以本求利。不可以假货哄骗于人。若以此风。化其一乡一邑。便能消祸乱于未萌。致刑罚于无用。可谓在野尽忠。居家为政矣。五戒五戒者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好生恶死。物我同然。我既爱生。物岂愿死。由是思之。生可杀乎。一切众生。轮回六道。随善恶业。升降超沈。我与彼等。于多劫中。互为父母。互为子女。当思拯拔。何忍杀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未来世。皆当成佛。我若堕落。尚望拔济。又既造杀业。必堕恶道。酬偿宿债。展转互杀。无有了期。由是思之。何敢杀乎。然杀生之由。起于食肉。春知如上所说因缘。自不敢食肉矣。又愚人谓肉为美。不知本是精血所成。内盛屎尿。外杂粪秽。腥臊臭秽。美从何来。常作不净观。食之当发呕矣。又生谓人及禽兽。蛆虫鱼虾。蚊虻蚤虱。凡有命者皆是。不可谓大者不可杀。小者可杀也。佛经广说戒杀放生功德利益。俗人不能得读。当观安士先生万善先资。可以知其梗概矣。不偷盗者。即是见得思义。不与不取也。此事知廉耻者。便能不犯。然细论之。非大圣大贤。皆所难免。何也。以公济私。克人益己。以势取财。用计谋物。忌人富贵。愿人贫贱。阳取为善之名。遇诸善事。心不认真。如设义学。不择严师。误人子弟。施医药。不辨真假。误人性命。凡见急难。漠不速救。缓慢浮游。或致误事。但取塞责了事。糜费他人钱财。于自心中。不关紧要。如斯之类。皆名偷盗。以汝等身居善堂。故摘其利弊而略言之。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关风化。下关祭祀。夫妇行淫。非其所禁。但当相敬如宾。为承宗祀。不可以为快乐。徇欲忘身。虽是己妻。贪乐亦犯。但其罪轻微。若非己妻。苟合交通。即名邪淫。其罪极重。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报终命尽。先堕地岳饿鬼。后生畜生道中。千万亿劫。不能出离。一切众生。从淫欲生。所以此戒难持易犯。纵是贤达。或时失足。何况愚人。若立志修持。须先明利害。及对治方法。则如见毒蛇。如遇怨贼。恐畏怖惧。欲心自息矣。对治方法。广载佛经。俗人无缘观览。当看安土先生欲海回狂。可以知其梗概矣。不妄语者。言而有信。不虚妄发也。若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以虚为实。以有为无等。凡是心口不相应。欲欺哄于人者皆是。又若自未断惑。谓为断惑。自未得道谓为得道。名大妄语。其罪极重。命终之后。决定直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今之修行而不知佛法教理者。比比皆是。当痛戒之。切要切要。以上四事。不论出家在家。受戒不受戒。犯之皆有罪过。以体性是恶故也。然不受戒人。一层罪过。受戒之人。两层罪过。于作恶事罪上。又加一犯戒罪故。若持而不犯。功德无量无边。切须勉之。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非为。故佛制而断之。凡修行者。皆不许饮。并及葱韭薤蒜兴渠。五种荤菜。气味臭秽。体不清洁。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凡修行人。皆不许食。然此一事。未受戒者。饮之食之。皆无罪过。受戒饮食。一层罪过。即是犯佛戒罪。佛已禁制。汝又去犯。故有罪也。

十善业道经一共多少字

2921个字。十善业道经一共2921字。十善业道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佛为海龙王说一切法靡不由心,应修十善,遂广明十善功德,及摄一切佛法。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十善也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无论大乘、小乘佛教都视此经为基础教材。

佛说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又名:《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北宋施护所译为同经异译。 该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十善业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大乘佛教视该经为基础教材。释迦牟尼佛在《十善业道经》中详细地说明了造十恶业将要受的各种恶报,以及修行十善业的功德,内容提要如下:1. 离杀生者成就十种离恼法;2. 离偷盗者得十种可保信法;3. 离邪行者得四种智所赞法;4. 离妄语者得八种天所赞法;5. 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6. 离恶口者得成就八种净业;7. 离绮语者得成就三种决定;8. 离贪欲者得成就五种自在;9. 离嗔恚者得八种喜悦心法;10. 离邪见者得成就十功德法。一、离杀生者成就十种离恼法:1、于诸众生普施无畏;2、常于众生起大慈心;3、永断一切嗔恚习气;4、身常无病;5、寿命长远;6、恒为非人之所守护;7、常无恶梦,寝觉快乐;8、灭除怨结,众怨自解;9、无恶道怖;10、命终生天。二、离偷盗者得十种可保信法1、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2、多人爱念;3、人不欺负;4、十方赞美;5、不忧损害;6、善名流布;7、处众无畏;8、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9、常怀施意;10、命终生天。三、离邪行者得四种智所赞法:1、诸根调顺;2、永离喧掉;3、世所称叹;4、妻莫能侵。四、离妄语者得八种天所赞法:1、口常清净,优钵花香;2、为诸世间之所信伏;3、发言成证,人天敬爱;4、常以爱语,安慰众生;5、得胜意乐,三业清净;6、言无误失,心常欢喜;7、发言尊重,人天奉行;8、智慧殊胜,无能制伏。五、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1、得不坏身,无能害故;2、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3、得不坏信,顺本业故;4、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5、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六、离恶口者得成就八种净业:1、言不乖度;2、言皆利益;3、言必契理;4、言词美妙;5、言可承领;6、言则信用;7、言无可讥;8、言尽爱乐。七、离绮语者得成就三种决定:1、定为智人所爱;2、定能以智如实答问;3、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八、离贪欲者得成就五种自在:1、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2、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3、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4、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5、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九、离嗔恚者得八种喜悦心法:1、无损恼心;2、无嗔恚心;3、无诤讼心;4、柔和质直心;5、得圣者慈心;6、常作利益,安众生心;7、身相端严,众共尊敬;8、以和忍故,速生梵世。十、离邪见者得成就十功德法:1、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2、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3、唯归依佛,非余天等;4、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5、常生人天,不更恶道;6、无量福慧,转转增胜;7、永离邪道,行于圣道;8、不起身见,舍诸恶业;9、住无碍见;10、不堕诸难。人人皆有如来之佛相。接触《十善业道经》,我们有福了,所有一切庄严,皆福所生,依福所在。唐译原典 《佛说十善业道经》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佛说十善业道经 经文摘自《乾隆大藏经》第六十七册、七九五页。)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岂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习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惟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 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 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 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十善业道经十善是什么

一、救护生命(不但不杀生,更能救护众生),二、布施资财(不但不偷盗,更能布施结缘)三、遵修梵行(不但不淫邪,更能清净梵行),四、说诚实语(不但不妄语,更能说话诚实)五、善言安慰(不但不恶口,更能柔顺言语),六、作利益语(不但不绮语,更能正直言语)七、和合彼此(不但不两舌,更能和合悦众),八、常怀舍心(不但不悭贪,更能布施结缘)九、恒生慈念(不但不瞋恚,更能广行慈悲),十、正知正见(不但不邪见,更能正信因果)扩展资料十善业道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说谎)、两舌(挑唆)、恶口(语言粗俗)、绮语(花言巧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瞋恚、愚痴。离此十种恶业,就是修行十种善业。十善业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因此大乘佛教视此经为基础教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原文及译文

十善业道经原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岂不目眩。

我每天念金刚经一遍 八十八佛大忏悔一遍 心经7遍 佛说十善业道经一遍

什么是学佛,学佛是学佛菩萨的行为,所以行菩萨道。每天读这么多经典拜忏是好事。最重要的是,你的心在读,你的心在拜。用真诚心去读去拜,定能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利益。切忌不要为了得到利益而去完成这个任务。做完这些后,要回向一下,可以读一下回向偈。也可以回向给你所要回向的人,比如回向给自己的冤亲,愿他们能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回向给自己的现世父母,愿他们健康长寿,随你念佛。回向给世界和平,回向给所有听闻到你读经的众生。都可以。回向偈有很多。最普遍的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因,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