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十善业道经与太上感应篇有哪些经典名句。

2023-09-13 10:07:43
共2条回复
血莲丿红尘

  这两本书都是教人向善的经典书籍,其中有很多经典名句在今天读来也很有启示意义,分别举例介绍如下:

  一、《十善业道经》中的经典名句举例如下:

  1、经典名言:

  龙主,观彼众生,若复杀生,当堕地狱、畜生、焰魔等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短命,二者苦恼。

  若复偷盗,当堕地狱、畜生、焰魔等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自居贫贱,二者不得他人财宝。

  若复邪染,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愚痴,二者妻不贞正。

  若复妄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不诚实,二者人不信奉。

  若复绮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不真正,二者所言无定。

  若复恶口,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多斗诤,二者人闻不重。

  若复两舌,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得下劣眷属,二者感亲属分离。

  若复多贪,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不能利益他人,二者常被他人侵害。

  若复多嗔,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心常不喜,二者多不称意。

  若复邪见,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邪见,二者懈怠。龙主,

  2、补充介绍这本书:

  中文版本,北宋施护所译为同经异译,本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说谎)、两舌(挑唆)、恶口(语言粗俗)、绮语(花言巧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瞋恚、愚痴。离此十种恶业,就是修行十种善业。十善业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无论大乘、小乘佛教都视此经为基础教材。

  二、《太上感应篇》经典语句:

  1、经典句子: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

  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 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遏恶扬善,推多取少。 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所谓善人,人皆敬之。 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

  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三、补充解释这本书:

  《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此书源出于《抱朴子》,后经宋代李昌龄、郑清之等先贤发扬光大,流通于世,影响深远。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clc1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

太上感应篇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佛教书籍 金刚经 地藏经 普门品 正信的佛教 生死与解脱 觉海慈航 了凡四训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 以及护生集 高僧传 传灯 -星云大师传 合掌人生 玉琳国师 释迦牟尼佛传。。。。。道家书籍 道德经 恒先 黄帝四经和阴符经 仙学精要 《万历续道藏》《冲虚真经》 《西升经》《西升经》《南华真经》《张三丰先生全集》】《重阳全真集》《道书十二种》 《金丹大要》《老子义疏》 《清静经》《度经》《黄庭经》《老子化胡经》 《通玄真经》《三洞珠囊》 《无上秘要》《清微仙谱》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武当福地总真集》《洞天福地岳渎山记》《磻溪集》 《长春真人西游记》《海琼白真人语录》《茅山志》《神仙传》 《甘水仙源录》《三教搜神大全》 《抱朴子内篇》《真诰》 【《化书》《道德玄经原旨》 《太上感应篇》《悟真篇》 《方壶外史》《庚道集》 《中和集》《道门科范大全集》《玄纲论》《周易集说》 《玄珠录》《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 《正易心法》《易图通变》 修真十书 《道法会元》 《列仙传》《金莲正宗记》 《混元圣纪》

相关推荐

十善业道经十善是什么

一、救护生命(不但不杀生,更能救护众生),二、布施资财(不但不偷盗,更能布施结缘)三、遵修梵行(不但不淫邪,更能清净梵行),四、说诚实语(不但不妄语,更能说话诚实)五、善言安慰(不但不恶口,更能柔顺言语),六、作利益语(不但不绮语,更能正直言语)七、和合彼此(不但不两舌,更能和合悦众),八、常怀舍心(不但不悭贪,更能布施结缘)九、恒生慈念(不但不瞋恚,更能广行慈悲),十、正知正见(不但不邪见,更能正信因果)扩展资料十善业道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说谎)、两舌(挑唆)、恶口(语言粗俗)、绮语(花言巧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瞋恚、愚痴。离此十种恶业,就是修行十种善业。十善业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因此大乘佛教视此经为基础教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善业道经
2023-09-07 13:43:313

十善业道经原文及译文

十善业道经原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岂不目眩。
2023-09-07 13:43:481

佛说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又名:《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北宋施护所译为同经异译。 该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十善业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大乘佛教视该经为基础教材。释迦牟尼佛在《十善业道经》中详细地说明了造十恶业将要受的各种恶报,以及修行十善业的功德,内容提要如下:1. 离杀生者成就十种离恼法;2. 离偷盗者得十种可保信法;3. 离邪行者得四种智所赞法;4. 离妄语者得八种天所赞法;5. 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6. 离恶口者得成就八种净业;7. 离绮语者得成就三种决定;8. 离贪欲者得成就五种自在;9. 离嗔恚者得八种喜悦心法;10. 离邪见者得成就十功德法。一、离杀生者成就十种离恼法:1、于诸众生普施无畏;2、常于众生起大慈心;3、永断一切嗔恚习气;4、身常无病;5、寿命长远;6、恒为非人之所守护;7、常无恶梦,寝觉快乐;8、灭除怨结,众怨自解;9、无恶道怖;10、命终生天。二、离偷盗者得十种可保信法1、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2、多人爱念;3、人不欺负;4、十方赞美;5、不忧损害;6、善名流布;7、处众无畏;8、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9、常怀施意;10、命终生天。三、离邪行者得四种智所赞法:1、诸根调顺;2、永离喧掉;3、世所称叹;4、妻莫能侵。四、离妄语者得八种天所赞法:1、口常清净,优钵花香;2、为诸世间之所信伏;3、发言成证,人天敬爱;4、常以爱语,安慰众生;5、得胜意乐,三业清净;6、言无误失,心常欢喜;7、发言尊重,人天奉行;8、智慧殊胜,无能制伏。五、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1、得不坏身,无能害故;2、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3、得不坏信,顺本业故;4、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5、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六、离恶口者得成就八种净业:1、言不乖度;2、言皆利益;3、言必契理;4、言词美妙;5、言可承领;6、言则信用;7、言无可讥;8、言尽爱乐。七、离绮语者得成就三种决定:1、定为智人所爱;2、定能以智如实答问;3、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八、离贪欲者得成就五种自在:1、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2、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3、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4、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5、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九、离嗔恚者得八种喜悦心法:1、无损恼心;2、无嗔恚心;3、无诤讼心;4、柔和质直心;5、得圣者慈心;6、常作利益,安众生心;7、身相端严,众共尊敬;8、以和忍故,速生梵世。十、离邪见者得成就十功德法:1、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2、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3、唯归依佛,非余天等;4、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5、常生人天,不更恶道;6、无量福慧,转转增胜;7、永离邪道,行于圣道;8、不起身见,舍诸恶业;9、住无碍见;10、不堕诸难。人人皆有如来之佛相。接触《十善业道经》,我们有福了,所有一切庄严,皆福所生,依福所在。唐译原典 《佛说十善业道经》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佛说十善业道经 经文摘自《乾隆大藏经》第六十七册、七九五页。)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岂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习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惟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 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 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 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2023-09-07 13:44:131

十善业道经

十善十善者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绮语。 六不两舌。 七不恶口。八不悭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此中前三名身业。中四名口业。后三名意业。业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则为十善。若犯而不持。则为十恶。十恶分上中下。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决定无疑。丝毫不错也。杀盗淫妄。已于五戒中说。绮语者。谓无益浮词。华妙绮丽。谈说淫欲。导人邪念等。两舌者。谓向彼说此。向此说彼。挑唆是非。斗构两头等。恶口者。谓言语粗恶。如刀如剑。发人隐恶。不避忌讳。又伤人父母。名大恶口。将来当受畜生果报。既受佛戒。切莫犯此。悭贪者。自己之财。不肯施人。名之为悭。他人之财。但欲归我。名之为贪。嗔恚者。恨怒也。见人有得。愁忧愤怒。见人有失。悦乐庆快。及逞势逞气。欺侮人物等。邪见者。不信为善得福。作恶得罪。言无因果。无有后世。轻侮圣言。毁佛经教等。然此十善。总该一切。若能遵行。无恶不断。无善不修。恐汝等不能体察。今略举其一二。当孝顺父母。无违无逆。委曲宛转。劝令入道。断荤吃素。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了脱生死。父母若信。善莫大焉。如决不依从。亦勿强逼。以失孝道。但于佛前。代父母忏悔罪过。斯可矣。于兄弟则尽友。于夫妇则尽敬。于子女则极力教训。使其为良为善。切勿任意憍惯。致成匪类。于邻里乡党。当和睦忍让。为说善恶因果。使其改过迁善。于朋友则尽信。于仆使当慈爱。于公事则尽心竭力。同于私事。凡见亲识。遇父言慈。遇子言孝。若做生意。当以本求利。不可以假货哄骗于人。若以此风。化其一乡一邑。便能消祸乱于未萌。致刑罚于无用。可谓在野尽忠。居家为政矣。五戒五戒者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好生恶死。物我同然。我既爱生。物岂愿死。由是思之。生可杀乎。一切众生。轮回六道。随善恶业。升降超沈。我与彼等。于多劫中。互为父母。互为子女。当思拯拔。何忍杀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未来世。皆当成佛。我若堕落。尚望拔济。又既造杀业。必堕恶道。酬偿宿债。展转互杀。无有了期。由是思之。何敢杀乎。然杀生之由。起于食肉。春知如上所说因缘。自不敢食肉矣。又愚人谓肉为美。不知本是精血所成。内盛屎尿。外杂粪秽。腥臊臭秽。美从何来。常作不净观。食之当发呕矣。又生谓人及禽兽。蛆虫鱼虾。蚊虻蚤虱。凡有命者皆是。不可谓大者不可杀。小者可杀也。佛经广说戒杀放生功德利益。俗人不能得读。当观安士先生万善先资。可以知其梗概矣。不偷盗者。即是见得思义。不与不取也。此事知廉耻者。便能不犯。然细论之。非大圣大贤。皆所难免。何也。以公济私。克人益己。以势取财。用计谋物。忌人富贵。愿人贫贱。阳取为善之名。遇诸善事。心不认真。如设义学。不择严师。误人子弟。施医药。不辨真假。误人性命。凡见急难。漠不速救。缓慢浮游。或致误事。但取塞责了事。糜费他人钱财。于自心中。不关紧要。如斯之类。皆名偷盗。以汝等身居善堂。故摘其利弊而略言之。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关风化。下关祭祀。夫妇行淫。非其所禁。但当相敬如宾。为承宗祀。不可以为快乐。徇欲忘身。虽是己妻。贪乐亦犯。但其罪轻微。若非己妻。苟合交通。即名邪淫。其罪极重。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报终命尽。先堕地岳饿鬼。后生畜生道中。千万亿劫。不能出离。一切众生。从淫欲生。所以此戒难持易犯。纵是贤达。或时失足。何况愚人。若立志修持。须先明利害。及对治方法。则如见毒蛇。如遇怨贼。恐畏怖惧。欲心自息矣。对治方法。广载佛经。俗人无缘观览。当看安土先生欲海回狂。可以知其梗概矣。不妄语者。言而有信。不虚妄发也。若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以虚为实。以有为无等。凡是心口不相应。欲欺哄于人者皆是。又若自未断惑。谓为断惑。自未得道谓为得道。名大妄语。其罪极重。命终之后。决定直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今之修行而不知佛法教理者。比比皆是。当痛戒之。切要切要。以上四事。不论出家在家。受戒不受戒。犯之皆有罪过。以体性是恶故也。然不受戒人。一层罪过。受戒之人。两层罪过。于作恶事罪上。又加一犯戒罪故。若持而不犯。功德无量无边。切须勉之。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非为。故佛制而断之。凡修行者。皆不许饮。并及葱韭薤蒜兴渠。五种荤菜。气味臭秽。体不清洁。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凡修行人。皆不许食。然此一事。未受戒者。饮之食之。皆无罪过。受戒饮食。一层罪过。即是犯佛戒罪。佛已禁制。汝又去犯。故有罪也。
2023-09-07 13:44:221

十善业道经一共多少字

2921个字。十善业道经一共2921字。十善业道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佛为海龙王说一切法靡不由心,应修十善,遂广明十善功德,及摄一切佛法。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十善也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无论大乘、小乘佛教都视此经为基础教材。
2023-09-07 13:44:291

《十善业道经》三

1. 《佛说十善业道经》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分毫不善间杂。与《了凡四训》和《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中的哪部分内容相似?并分别解释“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了凡四训》中“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篇。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夜设桌于庭,效赵阅道焚香告帝。”《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中“每日清晨,虔诵大慈大悲尊号一百声,以祈阴相。从此一言、一动、一念、一时,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凡一切有济于人、有利于物者,不论事之巨细、身之忙闲、人之知不知、力之继不继,皆欢喜行持,委屈成就而后止。随缘方便,广植阴功。”两个部分讲的都是主角开始每天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之后的情景。 常念是指时刻不忘,不使心稍许落于昏沉、散乱或贪嗔痴等状况中;思惟即常常考虑;观察是指昼夜观察自己的身、语、意是不是处在善法状态。善法指的是五乘所依而得成就的法,也就是十善业道,能发誓永离杀、盗、淫、贪、嗔、邪见、恶口、妄语、两舌、绮语。 这道题要考虑的点:我们在日常生活里能记得起时时观察自己吗?是不是常常在缘着外境投入地起伏着。或者行程排得太满,而完全将观心置于脑后了,完全地随着自己地习气去做每一件事。如何调整能改变自己的这种状况? 2. 怎样才能做到诸恶永断,善法圆满?生起能断心的因是什么,缘什么?我们如何能具足这方面得因缘? 时刻观察自己身语意,不容许丝毫不善的业行间杂其中,最终做到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生起能断心的因是持戒,缘着能断恶业的心不断去思惟。发一个愿,针对不杀,发愿不杀恐龙,然后不杀狮子老虎鲨鱼,然后再到牛羊等。断恶不止是落在某一次上,而是一种誓愿,发誓永离。如果只是做某一次善法,这样是没有用的,只是事相上的改变。 这一题的重点落在仅仅在事相上去做一些善法有没有用? 3. 请从方法,作用等多个侧面说明一下“谓于昼夜常念思惟善法”的意义? 于昼夜常念思惟善法就是要不断地串习思惟善法,要听课,念咒,讲经,不断地用四步转心。并且在思惟善法之时要“不容丝毫不善夹杂”,这是认真修行的要求。要以一颗殷重心修持善法。要认真。就像画家慎重的对待每一笔一样。 如果能做到于昼夜常念思惟善法,就能慢慢地开始发现自己的问题,意识到自己的习气,在小的恶念发生时慢慢对治自己的习气,从小至大,从少至多,对于调伏自己的心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这是我们解脱成佛的道基。只有对治了心中的恶习气,心清净了才能入定,有了定后通过学习一些经文才有可能生慧。 这一题的重点落在如何常念思惟善法,另外常念思惟善法有什么好处。 4. “菩萨有一法,能够断除一切恶道苦”是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信息?而这个法的内容是什么?它要到达一个什么程度呢?且能得一个什么果? 我们想永脱轮回是有路可走,有法可依的。这个法的内容就是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个法是人、天、声闻、圆觉、菩萨五乘所依,依靠此法可以解脱甚至成佛。 5. 什么叫做善法,定义和体相分别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善法? 善法的定义是:无论人天善趣之身,抑或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都须依止此法为根本而得以成就,因此成为“善法”。体相即为十善业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善法说的是心的一种状态,是否有永离恶业的心。是一种能断恶业的心。是发誓不再造恶业的心。 6. 我们日常当如何“常念思惟观察善法”,结合自身说明当如何行持? 每天早起时观察自己的心是不是落在善法上,晚上睡前也观察自己的心是不是落在善法上。平时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脑中装着一根弦,时时观察自己的心的状态。如果看见了恶念也不要慌张,用四步转心去对治。三缘起链是惑业苦,在念头形成烦恼之前,我们是有能力可以去调整念头的。慢下来,不要每天都过的慌慌张张的。做事情的时候,除了带着惯性,还带着心,带着它一起,去开展日常生活里的每一项活动。 7. 我们既然了知了十善业的殊胜,那么我们能否像“安先生”一样发出那三个永断轮回杀生的誓愿?如发不出来能彻底脱离轮回吗?生起“能断心”的必要性是什么? 不能,碰到具体的事情的时候偶尔一两次不杀能做的到,但是真的要立誓其实还是很难的。比如碰到蚊子在盯自己时,杀心一下子就会起来。 如果发不出来是不能彻底脱离轮回的。因为要脱离轮回的前提是要在心里发起永离十恶业的心,杀盗淫贪嗔痴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生起“能断心”的前提是,我们不断观察自己的心,从对治小的恶心开始,不断串习,到一定量的时候,才能生起能断心。 这点要落在观察自己是否就某一恶业道能升起发誓永离的心。
2023-09-07 13:44:461

十善业道经的图书目录

雍正皇帝上谕节要雍正皇帝上谕节要解说十善业道经经题人题正释经文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谓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十善业道,何等为十?离杀生得成就十离恼法离偷盗得十种可保信法离邪行得四种智所赞法离妄语得八种天所赞法离两舌得五种不可坏法离恶口得成就八种净业离绮语得成就三种决定离贪欲得成就五种自在离嗔恚得八种喜悦心法离邪见得成就十功德法离杀害而行施故离不与取而行施故离非梵行而行施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离离间语而行施故离麁恶语而行施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离贪求心而行施故离忿怒心而行施故离邪倒心而行施故施庄严戒庄严忍辱庄严精进庄严定庄严慧庄严慈庄严悲庄严喜庄严合庄严四摄庄严念处庄严正勤庄严神足庄严五根庄严力庄严觉支庄严正道庄严止庄严、观庄严方便庄严十力、无畏、十八不共十善业道经节要——附说十恶果报附录 精要十念法
2023-09-07 13:45:321

佛门的十善是哪十善?

十善包括: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不杀生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之生命,名为不杀生。即对一切众生,应一视同仁,勿残杀加 害。因为佛教主张佛性平等,提倡慈悲救世,故释尊以平等慈悲教义,为被杀害的众生呼援,指示众生皆有佛性,故不能杀。而孟子也曾说:“闻其声,不忍食其 肉。”他不言佛性,也是出于仁爱,而怜悯被杀害的众生。由此看来,能慈心于仁,无杀害生灵,生命界则可尽其天然,争斗仇恨的事,便可消灭,天下岂不太平?不偷盗偷谓诈骗潜窃,盗谓强劫豪夺。不偷窃强夺人家的财物,叫做不偷盗。因为一切事物,主权转移, 必依正义,不与取而取,非分取而取,无功而取,都是偷盗的行为。能资生活而遂欲望叫做“利”,致利于合宜叫做“义”。知利己而须利人,利人即利己,自利利 他,叫做“义利”。人人行义利,节俭日用,奉养父母,维持家庭生活,乐其天伦,与朋友金钱往来而能守慎,则无偷盗之事发生,社会既可安宁,个人与家庭也能 得到幸福。不邪淫即正式结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若非己妻,苟合淫欲,即名邪淫。能端正男女间之欲情,叫做不邪淫,也就是贞良守礼。亦即组织家庭之后,夫妇须相敬如宾,不有其他淫乱行为,便能和睦相处,成为美满家庭。不妄语以术愚人,以言诈人,喜说谎话,是说不是,不是说是,叫做妄语。不妄语就是说话诚实,不说虚伪诳骗的话。如能远离妄语,便能做到诚实不欺,则父母、兄弟、亲属、朋友,以及人事的接触,彼此都能互相信任,实为得乐之道。不两舌不两舌即是不搬弄是非,不离间他人感情。世人不修口业,常有两舌之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两舌灾祸,可导致无风生浪,是非烦恼,扰乱身心,甚至动武伤人,实为杀人不见血之罪魁。苟能远离两舌,说正直话,岂有是非之争端?不恶口不恶口即是不说粗恶毁辱他人的话,及不说咒诅他人的恶毒言语。常人多患恶口骂人,且伤人父母祖宗三代,是为大恶口。经云:“犯恶口者,当受畜生果报。”故不恶口而出言慈和,可积德成善,为人敬爱。不绮语所谓绮语,即花言巧语,轻浮无礼,说不正经的话,导人生诸邪念,或出言戏弄,胡乱开口,以为 取乐,都叫做绮语。说此绮语者,不惟无益自己,且能加害他人,业报所在,死堕恶道,生而为人,永遭轻贱。故要说合于礼仪,不乖违真实的正经话,便叫做不绮 语。如能远离绮语,则心正言顺,彬彬有礼,庄严威仪,也必为人敬仰。不悭贪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财物,但欲归我,叫做“贪”。悭贪的人追求财、色、 名、食、睡五欲,莫知所止,便会造出种种罪业,故要远离悭贪,不悭吝自己的财物,也不贪求他人的财物,把谋生得宜的钱财,用以奉养父母,教育子女,家庭费 用外,对于贫病孤苦者,能给与同情慈济,或捐助社会福利事业,即是慈心舍施,经云:“能舍施者,可得富贵。”但不可有贪,佛陀说“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 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人生因贪而受苦,因贪而违法乱纪,危害他人社会,佛教乃劝人慈心舍施,以对治悭贪。不嗔恚嗔恚即遇事不顺,埋恨于心,发怒于形。甚至脾气爆发,可导致杀害灾祸。常人说:“火烧功德 林”,这话是说一个人无论做多少善事,嗔恚之火一发,动怒于人,以至动武打斗,发生种种不幸,因此曾做过的善事功德,便被它烧得净光。故要以慈悲容忍对治 嗔恚,即所谓“忍字上面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能忍得住片时刀,过后方知忍为高。”故要勤修慈悲忍辱美德,以远离嗔恚过患,是名不嗔恚,即可成就自利利 他大事业。不愚痴编辑愚痴是无明,迷昧,没有智慧,对事理无所明了,不能辨别是非,不信因果法则,固执邪见,无正见正信,胡作乱为。如能接受佛陀教育,增进智慧,便可导入正见,做个事理明白的善人。佛经说,修般若慧以对治愚痴,使令远离邪见,是名不愚痴。
2023-09-07 13:45:495

谁能帮解释《佛说十善业道经》这段经文

阿弥陀佛!师兄,以下是在下粗浅解释一下大概的意思,供师兄参考。若有错谬之处,是在下愚痴,非佛所言有误。这时候,世尊告诉龙王说:一切众生,因为心念不同,所以造业就不同。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就有六趣轮转。我们的心念善法,则生善业,得生人天之趣;若心念贪、嗔、痴,则造作无量恶业,轮转三涂之中。龙王,你见到此会及大海中,各种各样的众生,各不相同吗?一切都是如此,没有一个不是由自心,造作身、口、意等善恶之业所导致的。而心是无形无色的,不可见,不可取,只是虚妄罢了。诸法集起,毕竟无生。此心离不开本自如如的妙如来藏,此如来藏无随缘幻现一切,而不执着于任何一处。生死如幻,本无所生。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主体,没有一个可以执着的我和我所。意思是我们的心是六尘缘影和合而成,并无实性。我们知道,我们的心念是迁流不息的,它一刻不曾停留,如同流水一般,不可住,不可得。可是,我们总是于这样的迁流不息之幻境中,以为真实。安立一个我身、我心以为执着。沉迷于当下的每一个幻境之中,以为真实,沉迷其中,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非恩怨,攀缘取舍不断。烦恼痛苦没完没了,六道轮转无有出期。虽然众生各自随业不同,所显现的一切不同,但是这些一切同与不同,皆是依我们本具的妙如来藏而随缘显现的。其中找不到任何一物、一境有其实性可得,更找不到这个造作者真正的实性。所以,一切万法是不可思议的!我们本有的妙如来藏能随缘幻现万法、万相、万境、万缘,而自如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有智慧者若能了知此理,亦不舍离一切善法。因此所生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皆是端正的。见到的都心生欢喜而不厌倦!
2023-09-07 13:46:098

十善业道经的内容概要

一 救护生命(不但不杀生,更能救护众生) 二 布施资财(不但不偷盗,更能布施结缘)三 遵修梵行(不但不淫邪,更能清净梵行) 四 说诚实语(不但不妄语,更能说话诚实)五 善言安慰(不但不恶口,更能柔顺言语) 六 作利益语(不但不绮语,更能正直言语)七 和合彼此(不但不两舌,更能和合悦众) 八 常怀舍心(不但不悭贪,更能布施结缘)九 恒生慈念(不但不瞋恚,更能广行慈悲) 十 正知正见(不但不邪见,更能正信因果)
2023-09-07 13:46:451

佛教:常说六根,十善业道经为什么又说五根?哪五根?

【 六根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者能生之义,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亦复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识,各有其界限,不相混,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识,并不能生耳鼻等识,余可类推。  六根与六识、六尘的关联:  一.视、听、嗅、味、触、脑——六识。  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六识发动六根而接触六尘,六尘映入六根而由六识判别及记忆保存,再从六识的记忆保存中显现出来,发动六根贪取六尘,就这样交互回还而造成生生死死之流,六根清净的目的,便在断绝并超越这一生生死死的生命之流。  而十善业道经中的五根是:1.信根.2.精进根.3.念根.4.定根.5.慧根. 此五者对于降伏烦恼、引入圣道具有增上之作用,故称五根  注意:要和六根(1.眼根.2.耳根.3.鼻根.4.舌根.5.身根.6.意根.)区分。《俱舍论》卷二十五举出五根之次第如下:即于因果先起信心(信根),其次为果修因而起精进(进根),次由精进而念住所缘(念根),复由忆持念力而心便得定(定根),心得定则能知如实之理(慧根)
2023-09-07 13:47:052

佛说十善业道经的注释

注①:本经以《大正藏》为底本,兼参考《佛教大藏经》其异译本为:「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 宋 施护译。(《大正藏》第15册一五九页、《佛教大藏经》第29册一五五页)注②:宋、元、明三本及宫本,作「常」字。注③:宋、元、明三本及宫本,俱无「者」字。注④:宫本「唯」字作「惟」字。注⑤:宋译本此文之後,复有一段经文如是:「龙王!复次,观于十不善法微细之行,多堕地狱、饿鬼、畜生之趣。龙王!观彼众生,若复杀生,当堕地狱、畜生、焰魔等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短命;二者、苦恼。若复偷盗,当堕地狱、畜生、焰魔等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自居贫贱;二者、不得他人财宝。若复邪染,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愚痴;二者、妻不贞正。若复妄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不诚实;二者、人不信奉。若复绮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不真正;二者、所言无定。若复恶口,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多斗诤;二者、人闻不重。若复二舌,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得下劣眷属;二者、感亲属分离。若复多贪,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不能利益他人;二者、常被他人侵害。若复多瞋,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心常不喜;二者、多不称意。若复邪见,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邪见;二者、懈怠。龙王!若有行于如是十不善法,决定获得如是果报!复更别得无边诸大苦蕴。」注⑥:宋、元、明三本及宫本,「直」字俱作「贞」字。注⑦:宋、元、明三本及宫本,「慧」字俱作「惠」字。
2023-09-07 13:47:151

佛说十善业道经节要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佛说十善业道经节要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这一段经文我们要特别留意,千万不能够疏忽。为什麼?它跟其他的经文不一样。我们读《弥陀经》,《弥陀经》是佛在只树给孤独园讲的,在人间讲的。这部经是在龙宫里面讲的,换句话说,不是在人间讲的。於是现代人就产生疑惑,这部经是不是后人伪造的?哪里有龙宫?现在科技发达,潜水艇走到海洋底下,几乎没有地方没有经历过,从来没有发现过龙宫。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有合情合理的解释,帮助我们断疑生信。我们从第一句看起,『如是我闻』。「如是」,这一段文字是结集经典时,阿难尊者附加上去的,这一段不是佛说的,从下面一句才是佛说的,这是附加的。「我」是阿难尊者自称,「如是」就是指这一部经,这一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的。「闻」是亲闻,不是传说,释迦牟尼佛亲自说的。所以「如是」是指法之词,就是专指这一部经。这个意思浅,它还有很深很深的意思,在《大智度论……
2023-09-07 13:47:293

十善业道经的北宋异译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海中娑伽罗龙王宫庄严道场,与大比丘众七千五百人俱,并诸得大智慧菩萨摩诃萨,自十方世界皆来集会,复有百千俱胝那由他梵王、帝释及护世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亦来集会。尔时,世尊见彼一切大众来集会已,告娑伽罗龙王言:龙主,观此世间,种种行业皆从妄起;种种心法,当感种种果报;若彼不了,当生种种之趣。龙主,汝当观此大海之众,见作种种士夫色相。龙主,而彼一切色相,由于一切善恶身、口、意业,各各之心种种变化。然此心法,虽云色相,犹如幻化,无可取故。龙主,此之色相,一切诸法,本无所生,亦无主宰。复无有我,亦无碍故,如是种种所作之业,诸法自性,皆幻化相,不可思议。龙主,若有菩萨知一切法,无生无灭无色无相,如实知已所作所修,一切善业而无修作;所有色相及蕴处界,一切生法悉无所见。彼若如实得是见已,当复观察殊妙色相。龙主,殊妙色相云何观察?当观如来身相。如来身者,皆从百千俱胝那由他福德之所生故。又如是之相,云何严持?云何恭信?当得如是之相,复得人间天上无老无死,复得十百千他化自在天身,乃至大梵天身。此由心不散乱,专注观想,瞻仰如来最妙之身。实知此身,一切色相殊妙庄严,皆从善业所集而得。龙主,如汝住宫,一切庄严,亦福所生。至于梵王、帝释及护世等,乃至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所有一切庄严,皆福所生。龙主,又此大海之中,所有众生种种,或有广大,或复微细,多住丑陋,彼一切身,皆由种种心之所化。龙主,是故说言,随身、口、意业之所得。龙主,如是之报,以业为因,业为主宰。汝当令诸众生,起智慧心;所作所修,随学善业;于诸邪见,不作不住;知彼邪见,非为究竟。如是知已,一切众生,当求为师,咸来供养,并得天上、人间归信供养。龙主,而有一法,能令众生断于一切恶趣之业。云何一法?所谓观察善法。而彼善法,云何观察?当观自身,我于日夜,行住坐卧,所兴心意,无不是过。如是觉察,令四威仪中诸不善法,不得发生。如是断尽诸不善法,当令善法而得具足。复使一切同善众生,悉皆当得声闻、辟支佛及菩萨等,乃至无上正等正觉之位。龙主,云何善法?我今说之。所谓十善之业,是为一切根本安住,是生天上、人间根本安住,世间、出世间殊胜善法根本安住,声闻、辟支佛、菩萨根本安住,无上正等正觉根本安住。云何为彼根本安住?所谓十善业道。若能远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乃至贪嗔邪见等。若能如是远离,是为十善业道,乃是世间、出世间根本安住。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杀生,获得十种善法。云何十法?所谓:一)得无畏施他一切众生;二)得住慈心;三)得正行;四)得不起一切众生过失之念;五)得少病乐;六)得寿命长;七)得种种非人而作拥护,于眠睡觉寤皆悉安稳;八)又得贤圣守护心不厌舍,于睡梦中不见恶业苦恼之事;九)自得不怖一切恶趣;十)命终之后得生天上。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获得如是十种善法。行菩萨道,得善心住,善根成熟,当得无上正等菩提。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偷盗,获得十依止法。云何为十?所谓:一)得大富自在;二)得免王难;三)得免水、火、贼盗、冤家之难;四)得多眷属,善顺和睦;五)得多人爱乐,不相苦恼,凡所言说,一切谛信;六)得无量财宝皆悉集聚;七)得此方他方一切称赞,于一切行处无怖无畏;八)得他称善名,赞于智慧;九)又得色力、寿命,辞辩相应,于亲非亲,心无分别,不生恼害;十)命终之后得生天界。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偷盗,获得如是十依止法。以彼善根,于诸佛法,自能证知,当得无上正等正觉。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邪淫,获得四智善法。云何为四?所谓:一)降伏诸根;二)离于散乱;三)得世间一切称赞;四)复得无量营从。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邪淫,获得如是四智善法。以此善根当得无上正等正觉,复证大丈夫阴藏隐密之相。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妄语,获得天上人间八种善法。云何为八?所谓:一)得口处清净,常如青莲花香;二)又得世间一切正见;三)得天上人间一切爱乐;四)得身、口、意清净,化彼一切有情,令住三业清净之行;五)得清净已,咸皆欢喜;六)得真实语,言必诚信;七)得过人辩,所出言辞,咸有方便;八)于天上人间,离诸过失。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妄语,获得如是天上人间八种善法。而彼善根,获得口业清净,诚实正行,当得无上正等正觉。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绮语,当得三种一向之法。云何三种?所谓:一)得知法者,一向爱乐;二)得一向真实,复生智慧;三)得一向为人天师,天上人间一切信乐。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绮语,获得如是三种一向之法。以此善根回向菩提,得一切如来授记,当证无上正等正觉。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恶口,获得八种口过清净,而得八种善法。云何为八?所谓:一)实语;二)爱语;三)依义语;四)软语;五)离取语;六)多人爱乐语;七)善语;八)有义利语。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恶口,获得如是八种清净口业。以此善根回向菩提,当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复得最上清净梵音。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两舌,当得五种坚固。云何五种坚固?所谓:一)得身坚固,当得远离一切怖畏之难故;二)得眷属坚固,不为他人之所贪故;三)得信坚固,获得信业果报故;四)得法坚固,获得果证坚牢故;五)得善友坚固,常得爱语摄受故。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两舌,获得如是五种坚固。以彼善根回向菩提,当证无上正等正觉。使彼一切外道魔王等,咸不能破坏故。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贪毒,获得八种善法。云何为八?所谓:一)得贪心消除;二)得杀心不生;三)得嫉妒心不生;四)得乐生圣族,心为圣人尊重;五)得慈心,以善业利益一切众生;六)得身端正;七)得多人尊重;八)得生于梵世。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贪毒,获得如是八种善法。以此善法回向菩提,心不退转,当证无上正等正觉。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嗔毒,当得五种胜愿圆满。云何为五?所谓:一)修身、口、意不退,诸根不乱,当得一切广大富贵圆满;二)得冤家降伏;三)得一切广大福德圆满;四)得受人天最上供养;五)得一切广大功德圆满,于最上受用心所欲者皆得圆满,如为富贵发百千最上胜愿如愿圆满。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嗔毒,获得如是五种圆满。以此善根回向菩提,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为三界之所尊故。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邪见,获得十种功德之法。云何为十?所谓:一)得自心安善,及同行善友深信因果;二)得不为身命作于罪业;三)不久获得贤圣之位;四)得不迷善法;五)修人天行,不堕傍生及焰魔界,六)行于圣道得最上福;七)得离一切邪法;八)得离身见;九)得见一切罪性皆空;十)得天上人间正行不阙。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邪见,获得如是十种功德。以此善根回向菩提,速能证了一切佛法,当得无上正等正觉。龙主,复次,观于十不善法微细之行,多堕地狱、饿鬼、畜生之趣。龙主,观彼众生,若复杀生,当堕地狱、畜生、焰魔等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短命,二者苦恼。若复偷盗,当堕地狱、畜生、焰魔等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自居贫贱,二者不得他人财宝。若复邪染,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愚痴,二者妻不贞正。若复妄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不诚实,二者人不信奉。若复绮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不真正,二者所言无定。若复恶口,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言多斗诤,二者人闻不重。若复两舌,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得下劣眷属,二者感亲属分离。若复多贪,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不能利益他人,二者常被他人侵害。若复多嗔,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心常不喜,二者多不称意。若复邪见,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一者邪见,二者懈怠。龙主,若有行于如是十不善法,决定获得如是果报,复更别得无边诸大苦蕴。龙主,若复菩萨,远离杀生,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长寿及无量福,得离一切他侵之怖。龙主,若复菩萨,远离偷盗,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及无量福,而于一切,心无吝惜,证得深智、诸佛所说无上法义。龙主,若复菩萨,远离邪染,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感善眷属,父母、妻、男,悉无恶见。龙主,若复菩萨,远离妄语,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当感所有语言,一切善软,凡起诚愿,坚固不退。龙主,若复菩萨,远离绮语,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所言真实,闻者信受,凡有所说,断一切疑。龙主,若复菩萨,远离恶口,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所言可取,闻无背舍,于诸众中,无有其过。龙主,若复菩萨,远离两舌,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于诸眷属,心住平等,爱之如一,无有离散。龙主,若复菩萨,远离贪毒,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得端正身,诸根具足,见者爱乐,心无厌舍。龙主,若复菩萨,远离嗔毒,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得于仇仇,心无所起,闻佛法要,能生深信。龙主,若复菩萨,远离邪见,修菩萨道,行于布施,得大富贵,获无量福,于三宝所,而具正见,常近于佛,得闻妙法,供养众僧,常无懈退,教化众生,令发菩提之心。龙主,若能修此十善之业,行菩萨道,初以布施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得大富贵。若以持戒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得一切佛法,愿满具足。若以忍辱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得佛菩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复得梵音具足。若以精进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能降伏天魔外道,以诸佛法而救度之。若以禅定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得正念清净,法行具足。若以智慧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得永断一切邪见。若以大慈而为庄严,果报圆满,能令一切众生降伏一切微细烦恼。若以大悲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得一切众生心不厌舍。若以大喜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得一心而无散乱。若以大舍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得微细烦恼皆悉除灭。龙主,乃至以四摄法而为庄严,果报圆满,当得一切众生随顺化导。若以四念处而为庄严,于身受心法悉能解了。若以四正断而为庄严,能使一切不善之法皆悉断灭,得一切善法圆满。若以四神足而为庄严,能得身心皆获轻利。若以五根而为庄严,当得信进不退,心无迷惑,了诸业因,永灭烦恼。若以五力而为庄严,当得不愚不痴,及得永断贫穷过失,若以七觉支而为庄严,当得觉悟一切如实之法。若以八正道而为庄严,当能证得正智。若以奢摩他而为庄严,当得断于一切烦恼。若以尾钵舍曩庄严,当得了悟一切法之智慧。若以正道而为庄严,当于有为、无为一切方便悉能了知。龙主,我今略说十善之法而有庄严,至于十力、四智及十八不共之法,乃至如来一切法分,皆得圆满。龙主,乃至广大解说此十善业道庄严之事,当令修学。龙主,譬如大地,能与人界一切国城、聚落,乃至林树及药草等,而为安住。又复诸业皆有种子,种子既由四大而成,犹如种谷,初生芽茎,乃至成熟,皆依于地。龙主,此十善业道,能为天上人间一切有情胜妙安住,能令一切有为、无为得智果报,一切声闻及辟支佛,乃至菩萨、无上正等正觉而为安住,亦复为一切佛法根本安住。龙主,我此所说,汝等一切,当以正心而生信解。尔时,娑伽罗龙王,并在会诸菩萨摩诃萨,一切声闻及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2023-09-07 13:47:371

《十善业道经演义》ufeff思考题

1. 解释经题:佛说十善业道经业,是心的造作,起心动念皆造业。善业,指的是能给自己及他人带去安乐果的业。“十”是佛祖善巧的将我们的许多烦恼归摄为十个主要的恶,身三 杀、盗、淫,口四 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三 贪、嗔、邪见。道,指的是能够让我们最求到安乐的道路,通过闻思修十善业,我们是可以成就最终的安乐的。佛说,是指在因缘际会下,佛向我们展示世界的真相。同时说还可以通悦,喜悦欢喜的意思。佛能向我们讲授十善业道经是畅佛本怀的,是欢喜的,所以说佛悦。 2. 闻法众有八千比丘,三万二千菩萨说明了什么? 说明十善业道经是修习佛法的基础,连菩萨都要通过十善业来成就,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凡夫就更加如此了。因此要怀着一颗殷重的心,认真闻思修行。 3. 业果妙理包括哪些?并说出这些妙理的内涵。 业果妙理分三,明世俗业果唯心,明胜义心即无心,结成万法自性如幻。其一世俗妙理指的是一切外境都是由心造作,起心动念皆有果,因果无欺,心外无境。其二胜义妙理指的是心即无心。从心的体性观察心无自性。观察心是由因缘集起,故无自性。首先在身体并不能找到心这个实物,在身体外部也并没有,其次心并没有安住在任何一个地方,最后心并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所以从心的体性上看心是无自性的。另外,内心的任何一个念头都是种种因缘集起,没有独立自成的体性。既然心无自性,由它造作的五蕴也就无自性,由于五蕴无自性,也就无我,无“我所有”。其三万法自性如幻。万法无自性,方成立缘起。如果万法实有自性,那实因实缘如何积聚,也不可能生任何果。而无自性如幻的众多因、缘一旦和合,便能当即显现无自性如幻的果,因此就有世间万法的形成、发展何演变,有生生不已的过程。 4. 请根据《楞严经》教证说明众生以业感恶趣苦的情形。 1)众生以淫欲习气贪求交接之乐。互相摩擦不已,则会发出大猛火光,所以死后感得铁床铜柱倾轧、猛火炽然等现相。犹如两手互相摩擦,必定出现暖热。 2)以贪婪的习气反复计较、筹算。贪即尽量吸取,纳为己有,如是昼夜贪求、不断吸取。以贪心属水、吸取属风的缘故,如同人用口吸气会发生冷的感触,此类众生死后也感得积寒、坚冰等恶趣,堕陷其中、感受冻冽之苦。 3)以傲慢习气凌越他人,发自于自恃过高、轻视他人。当时心态高举、驰心上行不息。我慢属山、驰流属水,所以必有飞腾奔波、积波成水的情状。好比人以舌头舔上颚,自然生出津液。以此业造作,死后便显现血河、灰河、热沙、毒海、烊铜灌口等相。 5. 为什么说万法唯心?心想异故造业亦异是什么意思?请简略谈谈万法如幻的认识? 所有的一切对境都是由起心动念造作的。心想异故造业亦异指的是一切众生由于心想有差别,所作的业就有差别。我们当下这一念心有变造十种法界的差别。我们眼前看见的景象其实都是由因缘而生的。其一是外境本身有其自身的因缘,是在变化的过程。其二是我们的感受或者叫烦恼来自于种子、对境和非理作意,所以我们看见的是我们只能看见的。所以万法究竟不实有,缘聚而现,缘散而灭。 6. 如果一切万法是本空的,那么地狱、恶鬼所受之苦怎么理解呢?地狱是真实存在的吗? 虽然一切万法都是无常,都是因缘聚合的,但是由于我们的心很不清净的缘故,我们会随着外境的变化而心波动不已。因此地狱、恶鬼所受之苦就是我们在心上起了贪念、嗔念后受到的反噬,那是我们心上的感受。地狱,我觉得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万法本空。但地狱确实又是能感知到的,当下这一念可以变造十种法界,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7. 了解缘起性空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1)万法无常,都是因缘而现,对什么事情可以不必过分执着,怀着一颗遇境逢缘的心; 2)念念为善,最终天道好还; 3)有求必应,想要的东西就不断缘着它去求就好了;
2023-09-07 13:47:501

佛教讲无量寿经和十善业道经的区别是什么?

两个经文所讲述的内容不同,因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十善业道经的侧重点在于什么是十善业力,如何行十善,为什么要行十善,以及奉行十善的殊胜果报是什么。无量寿经讲述的是阿弥陀佛做菩萨时候,如何发愿,如何修行,如何成就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相貌是什么样的,菩萨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殊胜的利益。我们如何修行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等。如果你也对佛法感兴趣,可以关注 微 信公 众号, 笨蛋小德 里面会介绍大藏经里的经文大概都说些什么,经常更新
2023-09-07 13:47:593

一本带有十善业道经的书是不是佛经

您好,是真正的佛经的,本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佛为海龙王说一切法靡不由心,应修十善,遂广明十善功德,及摄一切佛法。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十善也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无论大乘、小乘佛教都视此经为基础教材。
2023-09-07 13:48:376

《佛说十善业道经简体版》txt全集下载

佛说十善业道经简体版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这一段经文我们要特别留意,千万不能够疏忽。为什么?它跟其他的经文不一样。我们读《弥陀经》,《弥陀经》是佛在只树给孤独园讲的,在人间讲的。这部经是在龙宫里面讲的,换句话说,不是在人间讲的。于是现代人就产生疑惑,这部经是不是后人伪造的?哪里有龙宫?现在科技发达,潜水艇走到海洋底下,几乎没有地方没有经历过,从来没有发现过龙宫。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有合情合理的解释,帮助我们断疑生信。我们从第一句看起,『如是我闻』。「如是」,这一段文字是结集经典时,阿难尊者附加上去的,这一段不是佛说的,从下面一句才是佛说的,这是附加的。「我」是阿难尊者自称,「如是」就是指这一部经,这一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的。「闻」是亲闻,不是传说,释迦牟尼佛亲自说的。所以「如是」是指法之词,就是专指这一部经。这个意思浅,它还有很深很深的意思,在《大智度论……
2023-09-07 13:49:132

请问,读《十善业道经》用回向么?如果用,要如何回向。回向的方法是否引于经典?自己刚刚学佛问题较多抱歉

诵完经后,是要回向的。回向的性质,等于你把积累的功德赠予有需要的众生。回向文可以如下:弟子XX(XX就是你的名字),愿以此诵《十善业道经》的功德,回向给弟子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拔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真心求忏悔。愿弟子XX及一切众生都能遵佛教诲,以戒为师,勤行十善。愿一切众生都能受持《十善业道经》。以上文字,全部念三遍就好。
2023-09-07 13:49:233

十善业道之口业

妄语 妄语者,不诚实的言语,是日常生活最常犯的口业。 口业有四种,妄语、两舌、恶口、绮言。妄语是十恶之一,是指以欺人为目的而作之虚诳语。 存心欺骗他人,以假话隐没实情,藉以博取利益,害人害己。犯偷盗及妄语等双重罪。 欺骗他人,令人蒙受损失,严重的可能令人经不起伤害而自戕生命,这是害人;被骗的人以后不再相信自己,少了一个朋友,更可能到处宣传恶行,障碍前途和名誉,被骗的人怨气冲天,自己那有不堕地狱偿还的道理,这是害己,何况骗来的好处,像昙花一现,很快便会消失。 日常犯妄语的机会很多,做了恶事而因为护己而相解,是罪加一等,但如果说这不实语是方便妄语,但不作言声辩护,便无妄语罪,这已经是妄语了。 曾子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又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德说,我每天常以三件事来反省我自己。我替人策划事情,有没有尽心?和朋友相交,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师长传授的学业和道理,有没有不纯熟、没做到之处? 处世待人,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君子以诚为贵,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但别人如何了解我的诚信呢?这就要靠圣贤讲的「听其言,观其行」了,即是说我们要很小心处理言行。对别人的咨询,不可以搪塞,对事情的知、见、闻要如实报导。虽然我没有骗他人金钱,但如果说话不负责任,所谓信口开河,说了又不算数甚而抛诸脑后,表里不一,言不由衷,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及尊重,这是最不懂得保护自己,亦是我们最易犯的过失。 社会上,自大、自满的人颇多,目空一切,犹如井底之蛙,感觉别人处处不如自己、不肯虚心求教、不接受批评,大家遇到这类人,只有三缄其口,对于他的过错,一律不会指正。这就是圣人所谓满招损,谦受益。又另外有一种人,说话喜欢夸大其词,言过其实,话讲得太满,最后不能还原,这都是先自诳身,然后诳人,自欺欺人的妄语。亦有些人,喜欢故弄玄虚,以虚为实,以实为虚,令人无从捉摸,还自以为很聪明。所谓言为心声,出自不真实心的颠倒虚实妄语,对自己的人格极为损害。如覆放瓶子,水不得入,是故如不改掉虚妄心,福报只会减损,福不具足,对佛法便生不起敬仰心,更不能接受法水的流入了,这样便障碍往天道及涅槃的道。 守信用的人,语必诚实,人无信则不能立,我们不是隐居山林或是栖身孤岛,我们生活的社会是由群体组成的,一定要融入大众,才能立足。所谓「德不孤,必有邻」,又说「得道多助」,这些利益,都是从自身求得的,不是别人所赐,假若语不真实,则众人相见均皆回避。尤其从商者,妄语为害更大,顾客被骗一次,再没有下次光顾,且口口相传,损失不可计数。现社会讲求经济效益,信用良好的商人,可以得到多方面的经济支持,令资金更灵活地运用,相反,说话不负责,言而无信,受人鄙视。不管在家或出家,不诳语者,定会获益良多。尤其出家人,行为世范,学为人师,是众生的模范,更不能妄语,身教尤胜言教。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诚信两字,只适合用于合情合理处,如非法不应做的事,就不能答应。不轻许,我毋负人,如轻诺寡信,事情未经思考便顺口答应,那是自找麻烦,行则于义牴触,不行则失信于人,左右为难,有损信义。故圣人言:「三思而后行」必须谨记。 两舌 两舌者,两头挑唆是非,向彼道此,向此道彼的挑拨离间行为。两舌都是由三毒引起,小则误人,大则误国,更误于己,重罪的堕拔舌地狱,倘得为人,世世冤怨,互相报还。 当人在烦恼或受了委屈或酒醉或与别人意见不合时牢骚自然多,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可与人语无二三,因烦恼、酒醉而说破坏话,虽结口业,但此业不重。 佛制五戒时,戒饮酒是其中之一。以前造酒是用谷、果、药草等造,果酒者,是蒲桃阿梨树果;药草酒是用种种药草,合和米曲甘蕉汁中而变成酒。简单说酒能令人心动放逸,能破冷益身,令心欢喜,但益身甚少,所损甚多,特别洋酒,酒精浓度强劲,容易令人醉倒,丧失理智而做错事,又或将隐藏心底之秘密向人泄露,破坏事情。佛说饮酒有三十五失,主要是:酒能乱性、纵色放逸、斗诤之本、 *** *** 、伏匿之事尽向人说、败坏事情、朋党恶人、疏远贤善、人所憎恶,不喜见之、醉中多失,醒已惭愧忧愁。饮酒令造业机会增加,是故不应饮酒。(《大智度论》) 娑婆世界若无妄语两舌恶口绮言,就不名娑婆,名为净土了,所以我们不能禁止别人口业的发生,但要制止及提醒自己不能犯。佛陀制戒都是这个用心。倘若不慎说了破坏语,能心中生悔,我愚痴故,作如是说,专心忏悔,亦遮止他人作破坏语,示其善道,这样业亦不重。 阿阇世王子受了提婆达多可恶的两舌唆摆,生怨恨心,因而毁谤佛陀、虐弑父王频婆娑罗王、囚禁母亲韦提希夫人,彻底破坏伦常道德,造五逆罪。阿阇世王于佛陀入灭前八年自立为王,并吞邻近诸小国,大张中印度霸权。后因弑父之罪而遍体生疮,幸得父亲梦中示现,专心向佛陀忏悔,皈依佛教。王与迦尸国波斯匿王数度交战,得佛陀之开示而言和,更以善治国。佛陀灭度后,阿阇世王为佛教教团之大护法,摩诃迦叶于七叶窟结集时,阿阇世王为大檀越,供给一切资具。 阿阇世王犯五逆罪,垂死忏悔,改过自新,改变自己不好的命运,得到现世福报,更因护持佛教造来生福缘。 俗语说:「入山不怕伤人虎,最怕人情两面刀。」最难防范的人,就是两舌小人,因为小人善于刀口上涂蜜,牴触蜜语时毫不察觉其虚伪,发觉时则后悔已迟,更高明者可能终身不会被揭穿,但逃得过世人耳目,却逃不过因果报应,是故聪明反被聪明误。东岳庙有一副对联:「阳世奸雄,忍心害理皆由此,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 《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载,不两舌获十种功德。一者身不可坏平等;二者眷属不可坏平等;三者善友不坏平等;四者信不坏平等;五者法不坏平等;六者威仪不坏平等;七者奢摩他不坏平等;八者三昧不坏平等;九者忍不坏平等;十者身坏命终得生善道。 佛在《优婆夷净行法门经》中告诉我们,过去生中修不两舌者,可得口有四十齿,齿白整密。若在家者,作转轮王管理四天下,无有盗贼,眷属清净坚固无坏;若出家作佛,得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坚固受持如来法藏,不为四魔之所能破。 《十善业道经》云:若离两舌,得五种不可坏法。 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 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 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 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 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 恶口 恶口者,言辞粗鄙,说话凶暴,如刀如剑,令人难受,故视为恶,其恶从口而生,口出粗恶语毁訾他人,故称之为恶口。 出恶语的人,多是贪瞋痴发作,愚痴的凡夫常逞口舌之快而破坏无量的善行,令善人不近,人所不信,造恶道的因缘。修梵行的人,应舍离不行。 谚语说:「抽刀断水水无痕,恶语伤人恨不休。」 因为一句伤人的恶语,令对方生起憎恨心,把彼此良好关系破坏,甚至不及黄泉无相见,诚非常可惜之事。众生贪瞋痴意念发起,恶语便由口中吐出来,佛说这是愚痴凡夫最普遍的行为,尤其易于冲动,不克自制的人,每因恶口惹下弥天大祸,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造无量恶因,得目前及以后无量恶果。 在报章上常见很多惨剧,夫妇、兄弟甚或父子等为小事吵架,复恶语相加,命中要害,于是不顾亲情大打出手,最后对簿公堂,令人浩叹;又或因邻居声浪滋扰,彼此积怨成仇,遽尔恶口相骂,刹那冲动,造成血案,遗恨终身;更有缺乏修养忍耐之人,在公众场所,常因小事,与陌生人各不相让,互相恶语訾骂,上演街头闹剧,真是可嗤可笑。 急躁的人,最容易恶口伤人,凡事能减慢步伐,所谓事缓则圆,要骂人时,停下来,想一想,告诉自己,暂时不骂你,以后才跟你算账,这样给自己降温,可以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近年香港经济大倒退,营商环境恶劣,负资产及宣布破产不断增加,民怨沸腾,出现了一种以骂来宣泄不满的文化。 荀子谓:「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是故应戒恶怒之口。 英国在6月份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面对脾气暴躁,喜欢骂人的老板会令员工受屈而血压上升,并且增加他们患心脏病和中风的机会。 这份研究报告是绝对可靠的,因为在工作紧张时会令血压的收缩压上升,松弛时血压会作少许下降。现在社会经济不景,职位常有朝不保夕之虞,故员工被上司无理呰骂,都不敢哼半句,惟有逆来顺受,强忍蛮横,工作效率自然不理想。所以,懂得尊重下属、肯接受意见及处事公正的上司除得到员工爱戴外,更会令大家身体更健康及提高工作效率。遇有问题,上司愿意坐下来聆听员工的申诉及意见,在双方没有隔阂下,问题不但得到圆满解决,兼且互相增加信任及了解,坚固团队合作精神,遇到通情达理的上司,员工自然更卖力工作,和气生财,生意自然一帆风顺,证明每事问比每事骂好,兼听比偏听好,伯乐可以培养好马。 刻薄亦是恶口的诱因,刻薄的人,何妨强逼自己多称赞别人,以赞叹代替讽刺恶语,不思议的结果立竿即见影。 绮语 何谓绮语?「绮」是美丽而动人的意思,「绮语」是艳丽的词句,佛家则称「绮语」为污浊歪曲的言辞。 论语中的「巧言佞色,鲜矣仁」,是儒家的「绮语」,孔子说刻意讲甜蜜中听的话,又装出讨人喜欢的脸色,那样的人是少有仁心的虚伪人。 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对绮语有这样的说法:「绮语者,说风流邪僻之话,令人心念婬荡。无知少年听久,必至邪婬,以丧人格,或手婬以戕身命。此人纵不邪婬,亦当堕大地狱。从地狱出,或作母猪母狗。若生人中,当作娼妓。初则貌美年青,尚无大苦,久则梅毒一发,则苦不堪言。幸有此口,何苦为自他招祸殃,不为自他作幸福耶!」 古时旧社会科技不先进,人与人之间交往不容易,造业的机会亦相应减少。今因电讯发达,除传播媒体外,运用互联网络,可以在网上干行骗、邪婬不法之事,上纲上线的绮语不实言,正是凡夫爱听的话。 诚如印光大师说,说风流邪僻之话,能诱发邪婬,众生不知不觉便堕进罗网,相牵入地狱了。绮语邪婬的种子一旦种下,障碍圣道,佛说邪婬及饮酒二法无厌足,不能得无为之果,如盖屋不密,天下雨时则漏,人不舍除邪婬饮酒二法,必得婬怒痴有漏报,他日虽证圣果,仍残业难消。 尊者难陀,是佛陀的族弟,跟随佛出家后,因挂念著释迦族姑娘送行时嘱他早日回来,更掂记着妻子孙陀利绮语的挑引,不乐修梵行,欲脱法服,修白衣行。佛知道此事后,用以火灭火法,销灭难陀淫欲之火。世尊把难陀带到香山,山上有一猕猴,相貌丑恶,世尊问难陀世间上最美丽的女子是谁?难陀答是他的妻子孙陀利。佛陀笑说,若以天上仙女与之相比,孙陀利只是山间猕猴。难陀不服,佛运用神通,屈伸臂顷把难陀带到三十三天,那里有五百美艳仙女相戏娱乐,纯是女子,并无男儿,难陀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的玉女,若以孙陀利与她们相比,孙陀利简直是山间猕猴了。 难陀恭敬地请问世尊她们是甚么人,佛陀反叫他自己去问,仙女答曰:「我等五百人,悉皆清净,无有夫主,我等闻有世尊弟子,名曰难陀,是佛姨母儿,彼于如来所,清净修梵行,命终之后,当生此间,与我等作夫主,共相娱乐。」难陀半信半疑地把话报告佛陀,佛陀对他说:「难陀,我为你作证,你若善修梵行,此五百天女将会嫁你为妻。」难陀听后非常高兴,回去专心修行,不再想念孙陀利及释族女子了。 过了一段时间,难陀证果因缘成熟,佛陀再使用以火灭火法,息灭难陀的愚痴。佛把难陀带到诸地狱中,观看众生受种种苦。到阿毗地狱时,中有一大镬,空无一人,难陀心生恐惧,衣毛皆竖,问世尊为何此狱独空,世尊复叫他往问狱卒。狱卒报说:「比丘当知,释迦文佛弟子名曰难陀,彼于如来所,净修梵行,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享福千年,快乐自娱,天福尽后,生此阿毗地狱中,此空镬者,即是其室。」阿难闻狱卒说后,惊栗惶恐不已,跪在释尊面前,痛哭流涕,忏悔己罪,复说偈言:「人生不足贵,天寿尽亦丧,地狱痛酸苦,唯有涅槃乐。」 世尊说:「难陀,我接受你的悔过,你现在知道涅槃是最快乐的,以后切莫愚痴再犯。」时世尊手执难陀,地狱不现。回到孤独园后,佛陀再开示难陀当修三种二法,止与观二法、生死不可乐知及涅槃为乐二法、智与辩二法。难陀受教已,从座起,礼世尊足,便退下去,难陀尊者在树下结跏趺坐,正身正意,思惟著佛陀的三种二法,是时便成阿罗汉。(《增一阿含经》卷九) 佛法以贪度贪,以火灭火,都是用投其所好的方法,所以说度众生八万四千法门,法法不同,不能以偏盖全。 现代人为调剂枯燥生活,追求精神寄托及生活品味,宗教、艺术、娱乐节目成为人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伙伴,若依上述《瑜伽师地论》说宗教、艺术、娱乐节目都属于绮语,那么,出世的佛教更不容易为人接受。是故末法的弘道方法亦应随着时代变迁,转为弘扬人间佛教,以健康活泼方式帮助众生解决烦恼,引人入胜,例如多鼓励大众念佛共修,藉群体生活改变孤僻自负、思觉失调及失意的人;着重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推广父慈子孝、尊翁敬姑、兄友弟恭、妯娌和睦、邻居互助的精神,宣扬十善五戒,缔造社会仁爱风气,改变不好命运,学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以众生之苦为我之苦的大乘菩萨精神,以佛学的思想系统、源流,应用在实践修行中,把佛学与学佛融为一体,不研究佛学,不审知学佛的始末;研究而不实践,则如镜花水月般虚幻不实,学者如入宝山空手回,无法获得法益。 三藏十二部说的都是教、理、行、果,修学人依之实践,即是信、解、行、证的阶渐。所以,鼓励现代人学佛,不必强迫修苦行,只要明白佛陀教法,信奉因果,不作损人利己事,调摄心性,积极面对人生,谋求解脱生死大事,老实念佛,清楚知道死后去处,做个堂堂正正的佛教徒护持正法,不因不如法言行玷污佛陀名字,便是释尊的真正弟子。 总括口业中,一切嫉妒语、瞋恚语、我慢语、欺凌语、怨恨语、疑谤语、求财语、两舌语、说他人长短斗乱语、谄曲语、毁訾愚痴语、恶咒语等皆不得说,斗诤语多着魔障,亦容易令人发病,若不再说,才能与佛教相应,犯者更应依法佛前忏悔。
2023-09-07 13:49:311

十善业道经是什么法门

是人天法门,修得好死后去天上,修的稍微差一点,来世还做人,要是修的非常不好,可能就去三恶道了。人身很难得的。
2023-09-07 13:49:411

《十轮经》具体哪十轮和十善业道

地藏菩萨以偈颂问佛,在这个大集法会上,聚集了前所未见的高尚大德,世尊是如何对愚蒙的众生,开示佛轮的? 佛赞叹地藏菩萨对这个问题已经明了通达,是为了成熟一切众生的善根,所以又请问如来这其中的义理,是为了让佛法僧三宝能炽燃久住。 佛为地藏菩萨分别解说如来成就的十种佛轮。 如来由本愿力,成就十种佛轮。 佛说第一王轮、第一佛轮 比如一个国家,有段时间没有国王在位,军队相互攻击,人民互相欺凌,天灾瘟疫横行。长老们召集人民,选择了一位王子,具有种种美德,庄严即位。新王授官职、理王事、除恶敌、平息内外乱。 这是刹帝利王成就的第一王轮。 在五浊恶世、空无佛时,众生具足十种不善业道,直趋三恶道。大菩萨共同集会,来到如来之处,赞叹于此贤劫当得作佛。如来妙法音声传遍三界,让一切天、龙、人、非人等于四圣谛皆得明解。 这是佛成就的第一佛轮。 佛说第二王轮、第二佛轮 佛说,刹帝利王初登王位,普及国中三种业轮,一,帝王业轮,谓善教习军阵斗战;二,田宅业轮,谓善教习造舍营农;三,财宝业轮,谓善教习工商杂艺。成就如是第二王轮。 如来建立一切所化有情三种业轮,一,修定业轮;二,习诵业轮;三,营福业轮。令正法炽燃流通,一切众生长受种种生天涅槃安隐快乐。 什么是如来修定业轮?于五取蕴,观为无常及苦、无我。修入出息观,谓正观察,数、随、止、观、转、净,如是修习入出息观,便能随顺观五取蕴。 什么是如来习诵业轮?善根微薄、根机未熟的众生,习诵初夜、后夜精勤无怠,求无上智,安置纯净大乘;求缘觉乘,安置诸缘起法;求声闻乘,安置四阿含等。 什么是如来营福业轮?根机愚钝、智慧微劣,染著种种受用资具,远离善友的众生,令修作佛、法、僧事,及亲教师、轨范师事。 这是佛成就的第二佛轮。 佛说第三王轮、第三佛轮 佛说,刹帝利王成善巧智,观察国中人民,随彼所应,或给施珍宝、财谷,或微加赈恤,或谪罚、或呵责,或夺其财宝,或禁牢狱等,如是无量随应谪罚,成就第三王轮。 如来成就善巧知根机智,善知诸弟子根意乐、随眠、胜解,随其所应,说治罚毗奈耶法。为诸众生,或为制立忆念治罚,或呵责、暂驱摈等。随其所应,说治罚法,授与治罚行恶道法,或说种种善品差别,令其修学,成就第三佛轮。 佛说第四王轮、第四佛轮 佛说,刹帝利王见国中众生,归依邪神外道,受种种无利益苦,就开示教敕,一切和合同依先王正法,而转听受诏命,这是刹帝利王的第四王轮。 如来成就善巧胜解智,见众生乐著邪法,行邪业行,受无量苦。就以过去诸佛世尊诸因果法,开悟、示现、庆慰、诫敕,令其解脱颠倒见,建立正见,安置十善正直旧道,为诸有情四众和合,同修一切殊胜善行。 这是佛成就的第四佛轮。。 佛说第五王轮、第五佛轮 佛说,刹帝利王见无量众生,对于自己已有的财色耽染无厌,还贪求追爱他人的财色,就坚固城郭、村坊等,严密防守,令无损失。这是第五王轮。 如来成就善巧知诸性智,知道被众多邪魔外道迷惑的众生,贪爱自他财色,对佛和佛的徒众,非常憎恨嫉妒,以种种手段害佛,诽谤、辱骂佛法僧等。如来就为诸声闻宣说法要,安立清净三解脱门。 这是佛成就的第五佛轮。 佛说第六王轮、第六佛轮 佛说,刹帝利王安置了坚固城郭等一切防守的设施后,就在自己的王宫,游戏五欲、放恣六根,受诸喜乐。这是第六王轮。 如来与诸大菩萨及大声闻,安置一切坚固圣教防守之事后,就入于最初静虑,乃至一切佛所行定。对众生常怀毒恶损害之心的天龙八部恶鬼等,生大欢喜,起净信心,尊重恭敬,深心悔过,由此趣向涅槃,护持佛法。这是佛成就的第六佛轮。 佛说第七王轮、第七佛轮 佛说,刹帝利王与群臣,巡视全国,见国中有些地方险阻多难,容易被怨敌恶友隐藏,就种种修理坚固防守,安抚人民,成就了第七王轮。 如来知众生种种烦恼病行差别,就以无量精进勇猛方便势力,授以修定妙药,除烦恼病。如修不净、梵住、缘起、息念、修于三解脱门、静虑、无色、乃至修首楞伽摩诸三摩地。 这是佛成就的第七佛轮。 佛说第八王轮、第八佛轮 佛说,刹帝利王忆念初生童子时、与侍从遨游、习技艺、游他国、为太子、登王位等事,安立先王正法,保境安民,成就第八王轮。 如来忆念自他宿世无量事,忆一生至百千生事,忆一劫至无量劫,彼处没,此间生,此处没,往生彼处等,根据一切众生的根性差别,宣说佛法、大作饶益。 这是佛成就的第八佛轮。 佛说第九王轮、第九佛轮 佛说,刹帝利王随念观察国中人民,种姓、技艺、事业、生死、因果胜劣等,知行善行者,命终往善趣,行恶行者,命终往恶趣。思惟后精进修身、语、意三种善行,常行布施,无所吝惜,离杀生乃至离诸邪见,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一、具大名称;二、具大财宝;三、具妙色相;四、具多眷属;五、少病少恼;六、朋友眷属,聪慧多闻;七、正至正行,亲近供养;八、广美声誉,流振十方;九、大威德天神,常随卫护;十、身坏命终,当生天上,常居善趣安乐国土。 这是刹帝利王成就的第九王轮。 如来如实了知一切众生的死生等事,若成身、语、意恶行,具足邪见,命终堕恶趣;若成身、语、意善行,具足正见,命终升善趣。起大慈悲,现三神变,其一,神通变现;其二,记说变现;其三,教诫变现。让众生归趋佛法,令于一切有趣死生皆得解脱。 这是佛成就的第九佛轮。 佛说第十王轮、第十佛轮 佛说,刹帝利王为除四洲无量众生种种身病,弃舍王位,于诸众生,其心平等慈悲护念,为令解脱一切病故,供养大威德天神。一切天帝、龙帝、神帝共往立刹帝利王为转轮王,统四大洲。成就第十王轮,于四大洲,安立十善业道。 如来昔菩萨位时,知自他身有无量烦恼病,以谛法、大慈大悲灌沐其首,著惭愧衣。十方一切诸佛世尊,慈悲护念,令成如来应正等觉。释迦世尊依福慧力,勇猛精进,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这是佛成就的第十佛轮。 佛说完十种佛轮,法会一切大众,皆大欢喜,同唱善哉。有八十四百千那庾多菩萨,得无生法忍;有无量菩萨摩诃萨,得种种诸陀罗尼三摩地忍;有无量无数有情,初发无上正等觉心,得不退转;有无量无数有情,逮得果证。 ~~ 藏菩萨《十轮经》中的十善业道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大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卷第八 善业道品第六卷之一金刚藏菩萨请问佛,如何于声闻、独觉、大乘得无误失,如何增长福慧,如何精进善根,如何于菩提行愿无厌足,等等。 世尊说,有菩萨摩诃萨十轮,一切众生,依止存活。世尊以譬喻说十轮功德 于声闻乘得无误失,一切众生,依止存活; 摧坏诸烦恼障、诸有情障、一切法障,令不受报; 破五趣牢狱、生死大苦,永断烦恼恶业,令不受报;一切四因诸烦恼障、诸有情障、一切法障、苦报根本,悉皆枯竭; 世间四倒憍慢诸山,无不崩坏,苦报根本,悉皆散灭; 法音震怖一切外道异学、恶知识;处净戒幢雨大法雨,给施一切无量众生; 除无明闇,生法光明,开示显现八支圣道,令断诸漏,尽诸苦际; 依止增上布施乃至辩才,宣说正法,令诸有情趣入无畏涅槃之城。世尊说菩萨摩诃萨十轮 此十轮者,非余法也,当知即是十善业道。成就如是十种轮故,得名菩萨摩诃萨。 第一远离杀生轮,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惊无怖,令诸众生不生忧苦,离毛竖畏,由此善根速得成熟。 第二远离不与取轮,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有热恼,亦无扰动,于自所得如法财利喜足而住,终不希求非法财利,由此善根速得成熟。 第三远离欲邪行轮,即是施与欲流所漂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嫉无害,无有热恼,亦无扰动,于己妻室喜足而住,终不希求非法色欲,由此善根速得成熟。第四远离虚诳语轮,一切众生常共爱敬,所出言词皆诚谛量,闻悉敬奉,无所猜疑,由此善根速得成熟。 第五远离离间语轮,一切众生常共爱敬,所发言词皆令和顺,闻悉敬奉,无所猜疑,由此善根速得成熟。 第六远离粗恶语轮,一切众生常共爱敬,所发语言皆令欢悦,闻悉敬奉,无所猜疑,由此善根速得成熟。第七远离杂秽语轮,一切众生常共爱敬,所发言词皆有义利,闻悉敬奉,无所猜疑,由此善根速得成熟。 第八远离贪欲轮,一切众生常所爱重,其心清净,离诸染浊,由此善根速得成熟。卷第九 善业道品第六之二 第九远离瞋恚轮,一切众生常所爱重,其心清净离诸垢秽,由此善根速得成熟。 第十远离邪见轮,一切众生常所爱重,其心清净,离邪分别,由此善根速得成熟。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十轮,能速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善业道,功德本,菩提因 十善业道,是大乘本,是菩提因,是证涅槃坚固梯蹬。 十善业道,是世出世,殊胜果报功德根本。 品类差别,皆由修行十善业道。 速满一切善法愿者,先应护持十善业道。
2023-09-07 13:49:501

十善 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 恶口、绮语、 贪欲、嗔恚、邪见。...

  释迦牟尼佛在《十善业道经》中详细地说明了造十恶业将要受的各种恶报,以及修行十善业的功德,内容提要如下:  1. 离杀生者成就十种离恼法;  2. 离偷盗者得十种可保信法;  3. 离邪行者得四种智所赞法;  4. 离妄语者得八种天所赞法;  5. 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  6. 离恶口者得成就八种净业;  7. 离绮语者得成就三种决定;  8. 离贪欲者得成就五种自在;  9. 离嗔恚者得八种喜悦心法;  10. 离邪见者得成就十功德法。  一、离杀生者成就十种离恼法  1、于诸众生普施无畏;2、常于众生起大慈心;3、永断一切嗔恚习气;4、身常无病;5、寿命长远;6、恒为非人之所守护;7、常无恶梦,寝觉快乐;8、灭除怨结,众怨自解;9、无恶道怖;10、命终生天。  二、离偷盗者得十种可保信法  1、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2、多人爱念;3、人不欺负;4、十方赞美;5、不忧损害;6、善名流布;7、处众无畏;8、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9、常怀施意;10、命终生天。  三、离邪行者得四种智所赞法  1、诸根调顺;2、永离喧掉;3、世所称叹;4、妻莫能侵。  四、离妄语者得八种天所赞法  1、口常清净,优钵花香;2、为诸世间之所信伏;3、发言成证,人天敬爱;4、常以爱语,安慰众生;5、得胜意乐,三业清净;6、言无误失,心常欢喜;7、发言尊重,人天奉行;8、智慧殊胜,无能制伏。  五、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  1、得不坏身,无能害故;2、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3、得不坏信,顺本业故;4、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5、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  六、离恶口者得成就八种净业  1、言不乖度;2、言皆利益;3、言必契理;4、言词美妙;5、言可承领;6、言则信用;7、言无可讥;8、言尽爱乐。  七、离绮语者得成就三种决定  1、定为智人所爱;2、定能以智如实答问;3、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  八、离贪欲者得成就五种自在  1、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2、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3、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4、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5、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   九、离嗔恚者得八种喜悦心法  1、无损恼心;2、无嗔恚心;3、无诤讼心;4、柔和质直心;5、得圣者慈心;6、常作利益,安众生心;7、身相端严,众共尊敬;8、以和忍故,速生梵世。  十、离邪见者得成就十功德法  1、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2、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3、唯归依佛,非余天等;4、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5、常生人天,不更恶道;6、无量福慧,转转增胜;7、永离邪道,行于圣道;8、不起身见,舍诸恶业;9、住无碍见;10、不堕诸难。  人人皆有如来之佛相。接触《十善业道经》,我们有福了,所有一切庄严,皆福所生,依福所在。
2023-09-07 13:50:023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佛说十善业道经》?

出自《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这句话的本意是从本性本能上来讲,人,不论是作为整体的人类,还是作为个体的肉体凡身,凡事都应该为自己的利益充分考虑。否则,就会受到天地自然的惩罚。并且,这种惩罚相当严厉,严厉到诛杀毁灭的程度.跟现在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
2023-09-07 13:50:139

太上感应篇 十善业道经 地藏本愿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沙弥律仪要略 都是基础入门,学哪个更好一些?

十善业道经 地藏本愿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首选,这是做人的基础,也是往生的基础。
2023-09-07 13:50:415

梦参老和尚:守护十善业,绝不是小事,是成佛之本

恭录自梦参法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讲记》“善男子,云何名菩萨摩诃萨十轮?善男子,此十轮者非余法也,当知即是十善业道。成就如是十种轮故,得名菩萨摩诃萨也,于一切恶皆能解脱,一切善法随意成就,速能盈满大涅槃海,以大善巧方便智光,成熟一切众生之类,皆令获得利益安乐。所以者何?善男子,过去一切诸佛世尊,皆悉远离十恶业道,皆悉称扬赞叹如是十善业道所得果报,是故若能于此所说十善业道,随守护一,乃至命终,究竟无犯,必获一切殊胜果报,如前后说。”“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十轮?”说了半天,现在才说到十轮。什么叫十轮?“非余法也”,不是其它的方法,“当知即是十善业道”,我们有时候不善护你的身口意,认为这是小事;这不是小事,这是成佛的根本,一切善业的根本。佛说了这么半天,前面举了那么多的譬喻也好,说法也好,现在才举出来,什么是十轮?十善业道,就是十种轮。这个十轮就得名为菩萨摩诃萨。十轮具足了,你就是菩萨之中的大菩萨,于一切恶悉得解脱。“一切善法随意成就”,十轮成就了,当然都成就了。口业,好比说我们不打妄语,不恶口,不骂人家,不绮语,不挖苦人家,不说没因由的话,不两舌,也不搬弄是非。我们普通这样讲十业,但是你劝每一个众生都这样做,这就是大菩萨。我们连自己都守不好,又怎么能劝人家呢?要以身作则。举个例子,我们自己的能力不够,那又怎么样呢?眼睛少看,耳朵少听,嘴巴少说,就是少说离开三宝的话;跟我们弟子互相谈论的时候,就多说佛法的事。怎么断惑?怎么证真?我是这样想的。医生让我多运动,多走,走的时候那个定力未成的时候,走的时候容易散乱。你们想想,你是静的时候不散乱呢?还是走的时候不散乱?我也知道,我们的道友劝我是好意,“师父,我领你到外头走走,活动一下子,你待在屋子里总是这样,这样很快会生病的。”不会的,生病是属于业,有业才病,没有业不会的。人家都劝你,道友互相劝,你静下来,多用静虑的功夫。你们是不知道,哪个是好,哪个是坏。你们说我,说好、好、好,我听听,我还是不随你走。怎么能随你的?我的耳根就随你的语言转!走吧!愈走愈放逸,走吧,不是超级市场,就是公园里逛,看着。那是什么人去的地方吗?人家有闲的有钱的,放纵五欲的。我们是收摄身心的,我们的身,我们的心,我们的口,随时要收摄;随时就见境,没有那么大的定力,心随境转。我们还没有达到心能转境,心能转境即同如来,心被境转就是众生。道友之间,多维护身口意,少放逸,躲还躲不及,还要往那里头去?那里头是热闹地方。讲到这里,我跟大家提醒一下,你们的好意我只能心领了。你们不知道,你们的师父没有那么大的道力,不会上那地方去,哪儿空气好?你心里的空气最好。你静下来,空气最好。我们对于自己的身口意要绝对的随守护一。十业之中,你能守到一个,一点都不犯,乃至命终舍命了,我都没有犯过这个戒。若不杀生,从来不杀生,不占众生的便宜,你一定获得殊胜果报。什么果报呢?你也不会害病,也不会短命,你没这个业。如果你不偷盗,多生没有偷盗过人家,你不会丢东西。这是我亲身试验过的。我从小出家到现在,没人偷过我的东西。我的房门从来不关的,不论到哪里,我自己的房间,从来不关的,我以前就发愿了,谁要是拿了,就是我布施供养了。我自己可以,但是或者两人共住,三人共住,这就不行了。大家要知道,谩藏诲盗,治容诲淫,你也会召感来。你化妆,美丽,别人就贪爱。你藏的愈严深,丢的愈凶,保险柜照样给你割开。在邮政局或者在银行租一个保险柜,纽约地区就丢了好多保险柜,并不是用钥匙开,他有一种电动器具,自然就给你割开了,你所有的东西不是搁在保险柜吗?好,都丢了。我看见报上登着有好多次,怎么样保护好?不偷人家东西,这就保护好了;不只一生不丢,而是生生都不丢。贼偷,火烧,国王没收,土匪抢,你能保护得住?你的脑壳都保护不住,身外物能保护得住?你行十善业就保护得住了,我没有偷过人家东西,别人也不会偷我的,相信绝对是这样子的。我没有杀过别人,别人也不会伤害我,也不会杀我,这叫业报,这个可不容易。要能信得恳切,大家都努力,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努力的地方,要是成就了十善业道,“得名菩萨摩诃萨也,于一切恶皆能解脱”,所有恶业全解脱了。这个恶是指果,我们可以不受他的束缚。怎么样不受束缚?成就十善业了,十善业得究竟了,杀盗淫,贪瞋痴,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十恶业全清净了,那就成就了,成就菩萨摩诃萨了。乃至于劝一切众生都如是做,以你盈满的大智能,一切恶解脱了,一切善法都随意成就,速能盈满大涅槃海,证得真正的不生不灭。以大的善巧方便智能光明,成熟一切众生,皆令他获得利益安乐。
2023-09-07 13:51:092

十善业道之除贪瞋痴三毒

不贪欲 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与无明共为起三界轮回之根本烦恼。 贪欲者,大致分为贪取、贪爱、悭贪三种,为十恶之一,三毒之一,十大烦恼之一。不知足之贪心,于国土、人、财、物,总想占有及控制,贪而无厌,是名为意贪业。 无想则无欲,无欲则无爱憎,无爱憎则无贪嫉,无贪嫉则一切群生不相伤害,贪者必自相害,亦诬谤于他人;世间人为钱财相诤,父与子诤,兄与弟诤,妻与夫诤,知识朋友共诤,或诸家内外共诤,彼此背后之恶说,都是由贪乐所致。世人为钱财相斗,王者与王者斗,道人与道人斗,商家与商家斗,士人与士人斗,各人相骂或相杀害,都是贪的缘故。人为钱财而相欺,口相欺,身相欺,意亦相欺,为贪欲所奴役,甚而以贪获病,乃至丧身。 佛陀对贪的比喻在《百喻经》卷三之「奴守门喻」中,有这样的开示:「以前有一富人,将要出门远行,他命令奴仆好好看守门户,亦要好好看管系驴的绳索,不要让驴跑掉。主人走后,邻家请来了做戏的人演剧,唱及弹都很好听,这守门奴忍不住出门观看戏剧去,但想到主人临行嘱咐,要他好好看守门户和驴子,于是他就把锁门的门板放在驴背上,再把绳子系于驴上,然后紧紧牵着驴看戏去了。戏毕回家,家中财物尽被贼人偷窃一空,主人回来后,十分震惊,查问财宝所在及事情真相,奴仆答曰:『主人,你只叫我看管门、驴及索,我都办好了,这三样东西并无损减,其他事情我一概不知了』。 主人听后气得七窍生烟,大声责骂他说:『你这笨蛋,留你守门,目的是保管家中财物,你守着门,而财物尽失,那留着这门有什么用呢?』看门而不看贼,于事何益?是故大家应当摄心,守护六根的「门」(眼、耳、鼻、舌、身、意),勿令六尘的「贼」(色、声、香、味、触、法)入侵,如果大家不奉佛教,贪求利养,虽然静坐,心意却贪著名利食色五欲,为色声香味之所惑乱,令无明覆心,正念觉意道品功德全都失散,就如牢守着驴子和贪爱的绳索,大「门」却开了个洞,让「贼人」乘机溜入,把「财宝」偷走。」 贼人是魔王,贪欲是罪恶的根源,魔王时刻以贪欲引诱我们做坏事,稍一不慎,即堕其圈套。 日常生活中,「贪取」的祸害多不胜数。《论语》里,「子张」之「见得思义」,是儒家的戒贪学说。「子张」见到有利可得时,立刻想到,是不是本份所应得的,是不是合于道义的,所谓不义之财不可贪。现今社会很多罪案,都是由贪引起, *** 官员贪污舞弊,市民莫奈其何,于是有廉政公署的诞生,重现宋朝大官范仲淹「一家哭何如一路哭」的大公无私宏观政治理念;不法之徒针对群众贪的心理,想出五花八门的行骗方法,如赌局、做会、假伦敦金、网上银行骗案、乃至街头兜卖假货、兑换假钱及跌钱等,招致损失的人都起于贪心,证实贪字变贫的真理。 不但财不可贪,色、名、食、睡都不可贪。贪色的祸害,在「不邪婬」章里已说得很多,现再补充说「捉黄脚鸡」的事,骗徒利用美色引诱事主行婬,然后女子的丈夫出现,反诬捏事主诱惑良家妇女,向事主勒索金钱,否则就报警拉人,被屈者因贪色而自取其咎,有冤难诉,惟自叹倒霉;贪名也不是好事,所谓人怕出名猪怕肥,人出名以后,原来的敦厚气质被外来的吹捧改变为傲慢冷酷,只懂向上攀缘,对人的爱心没有了,为追逐名利权势,不惜笑骂由人,折损己福,相反,孤臣孽子,不为上级宠信,不为父母喜爱,常怀着危险戒惧的心行事,所忧虑的比一般人深刻,这样的人容易成为一个通达事理的人;食不可贪,所谓厚于味者即仁道薄,仁道薄者豺狼心兴,为口腹而杀生造业,触犯仁慈;睡也不可贪,除正常的睡眠外,贪多睡易堕无明、懈怠。 《十善业道经》云:若离贪欲,得成就五种自在。 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 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 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 五、所获之胜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 不瞋恚 瞋恚者,从违逆不顺心引起,是对违背自己之有情,生起怨恨,使身心热恼,不得平安之精神作用,为瞋、忿、恨、恼、嫉、害六根本烦恼,是三毒中最重,九十八使中最坚(注一),诸心病中最难治的一种精神病态。 佛言人于世间,常喜瞋恚不调和,见恶者瞋,见善者亦瞋,见愚者恚,见贤者亦恚,饥时瞋恚,饱亦瞋恚,不别善恶,但欲瞋恚。战争都由瞋恚贪心起,所谓春秋无义战,穷兵黩武的野心家,令生灵涂炭,国亡家破。一部廿四史写尽人性贪婪、瞋恚、丑恶,若不贪权势,不会为侵占别人权益而掀起战云,不为报仇雪恨,不会雷鸣金鼓,骞旗斩将。由于互相杀伐,令流转不息,起烦恼而造业,肩负「继往开来」的轮回二重任务,循环不已,所以云三毒乃毒蛇猛兽,务必清除。瞋恚更得五恶,一是为瞋火烧身,二是自我恼乱,三是卧起便不安稳,忧恚杀人而自杀,四是入太山地狱中,经历万千毒痛拷治,五是从太山地狱中出,生为人时,面目常恶,颜色萎黑黄熟,恶人的丑色,皆从过去宿命喜瞋恚所致。 恰如《地藏经》说:「若遇瞋恚者,说丑陋癃残报。」瞋恚之人,说话不尽不实,行为不正大,不肯认错,无忏无愧,心怀秽浊,伤害人命,无有尊卑,眼看到的尽感不善,把自己困在黑暗之世界中,感到天地无光。瞋恚的人,罪根增长,一切世人皆不欢喜看见他,为现世水火盗贼,恶王怨敌等发难。又瞋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者令自己心意烦躁,重则肝目受伤,问题不可谓不严重。 佛说众生为何不得涅槃之乐?因瞋恚火故,瞋恚之火能烧尽一切功德,烧一切戒,瞋心又如雹,能坏善谷,瞋如大斧,能斫法桥,如毒蛇在室,不除去则会害人,一念瞋起,障百法明门。瞋恚除障道外,对我们处事及交朋结友,影响致深致远,瞋恚者气量狭窄,不能容物容人,成不了大事。 瞋恚之人,容易发怒,不能有效地控情绪,遇事未弄清楚,即生冲动,稍不如意,便暴跳如雷,令人生畏。彼人适应能力低,神经紧张,书空咄咄、胸襟浅薄、常生猜忌、恐惧、沮丧、哭泣,对人对事缺乏安全感,大家不喜与之交往,在社会上常吃眼前亏。近代语的低感情商数(低EQ)、狂躁症、情绪抑郁及思觉失调等都市病,大都是由瞋恚引起。瞋恚者更喜嫉妒、辩论及斗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佛说因贪欲心行十恶者堕于饿鬼,愚痴堕地狱,憍慢堕阿修罗,瞋恚堕畜生、受毒蛇蝮蝎、蚑蜂百足、含毒之虫等身报。 昔日有一沙门,行到草间时,听到虚空有人呼唤他,沙门甚觉奇怪,四出找寻声音来源,惟不可得,再有声言:「你莫惊慌,过去我是阿耆达王,因为堕到蛇身,所以求你为我说经,令脱此罪身。」沙门说:「阿耆达王建塔造寺,供养功德岭巍巍,当生天上,为何会堕落畜道呢?」蛇答:「我因临终时,侍人为我持拂驱蝇,久之因疲倦的原因,拿着的扇子堕到我的面上,那时我心生瞋恨,随即命终,因此一念,遂受蟒身。 因生前多作福力,所以知道因果,今特求沙门,为我说归戒,即可脱蟒身,生于天上。」时道人随即为说经,蟒蛇一心乐于听法,不食七日,就此死去生到天上,数月后持花散佛,众人看见,甚为奇怪,蛇在虚空报说:「我是阿耆达王,蒙道人给我说法,令生天上,今特来奉花报佛恩耳。」由此大家知道,临命之人,侍卫病者傍侧的人,不可不护病者之心。(《众经撰杂譬喻》) 安息国王正后有一位太子,以孝行称名,克意好学,对于外国典籍及七曜五行医方异术,乃至鸟兽之声,无不综达。国王死后,传位给太子,太子深感无常苦空,办妥丧事之后,便把国家让给叔父,出家修道。到处云游,遍访其他国家,到中国后,不久即通达华语,宣译众多经典,改胡为汉,先后所出经论有三十九部。尊者有一位同学名法行,出家比他早,精进修行,但对施主施食不均匀的时候,每多怨怼,尊者屡次劝谏,法行都不肯改,过了二十多年,尊者向法行告辞,声称往广州偿宿世之命债,临别之时,对法行言:「你精勤修行不在吾后,而且明经施教,广为人说法,但可惜性情多瞋恚,恐怕命终会受恶形。倘我能得道,必当度你。」 尊者到广州后,适遇广州寇贼大乱,路上逢一少年,见到尊者,即拔刀在手,忿怒大骂:「真得汝矣」,尊者面无惧色,笑说:「我前生欠你命债,今特来还你。」说罢引颈受刃,贼人亦真的杀死他,围观的人莫不称奇。尊者之神识,仍然生在安息国,为王太子,即今时之安世高。安师长大后,亦游化中国宣经,是时乃灵帝末年,安师往江南弘法,对人说经过庐山时,要去度化昔日的同学。行至亭湖庙时,同行有三十余只船,带备很多牲口同往祈福,人皆说此庙神祇非常灵威。是日庙神显灵,嘱咐庙祝到船中,礼请安师入庙中谈话,安师入得庙中,神对他说:「过去曾与你一齐出家学道,今为庙神,因前生布施故,得到今时信徒丰厚的供养,这里周回千里都是我的管治范围,因前生瞋恚,所以堕此神报身,今日寿缘将尽,而形丑长大,若然在此地命绝,恐怕会将江湖秽污,我当往山西泽中舍命,但身灭后恐更堕地狱,我有绢千匹及其他杂宝,请你代我立寺营塔,使我能生善处。」 安师请这位神灵现形相见,神从床后出头,原来是一条大蟒蛇,安师对蟒蛇说法后,蛇悲泪如雨,然后隐没。安师取绢物后辞别而去,舟侣飏帆,蟒蛇登山送别,师亦以庙宇之物建造东寺,为蟒蛇修福。安师去后,蟒神果然当天便命尽,傍晚时候,有一少年,上船长跪安师前受咒愿,然后不见。安师告诉众人,适才之少年乃庙神,已经离恶道。从此以后,庙神不复灵应了。后人在山西泽中,见一死蟒,头与尾共有数里长,浔阳郡蛇村之名,由此而得来。 安世高尊者与法行法师的公案,在佛门广泛流传,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法行法师明经施教,是一位精进的修行人,只因计较供养不均而生起瞋恚心,殁后即堕畜道,尤幸过去修行,知道忏悔及求超,藉安师之力及舍财造寺之福德,方离恶道。我们凡夫的贪恚欲念,此落彼起,前仆后继,何止于一,若不猛省回头,冥冥前途,诚为可怕! 《论语》夫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殷商时,孤竹君的两位儿子,让位而逃,对于过去曾经对不起他们的人,并不怀恨在心,大幅调低与别人之间的仇怨,得贤者之名,是儒家戒瞋的典范。 不愚痴 愚痴者,不是指愚劣蠢钝、绝无所知的人,而是指邪见、颠倒见者,是故愚痴又名邪见业。尽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七曜五行,医方异术,样样精通,过目不忘,世智辩聪,样样过人,但不信三世因果,不信六道轮回,信人死神灭,认为世间无可招结果之原因,亦无由原因而生之结果,故恶不足恐,善亦不足好,此种无有后世等拨无因果断灭谬见,是名愚痴,是邪见中之最邪者。 以定命论或宿命论为因果关系之终极,认一切世间物理现象的色法和精神现象的心法为定数,是故一切事皆听天由命,不思进取,守株待兔,如初期之袁了凡先生,听了熟习《邵子皇极数正传》的孔先生为他推算终身休咎,知道妄想无益,故心如止水,澄寂无念,便为数所拘,不明白不定业是可以转的道理,亦名愚痴。 信世间由神主宰控制,于是杀生祭祀鬼神,求趋吉避祸,或求生天上,不行正法,亦名愚痴。佛在《长阿含经》卷十六中说:「即使奉事日月水火神,得到眷顾而生梵天,最后都不得究竟的好处。」世尊亦说有智慧的人,不会相信外道说上帝能主宰及创造万物,否则修善何益?苦行自饿自杀亦不能逃离苦恼,只会制造苦因。又以占卜算命,推盘定斗,祈禳祭神来推算命运,亦是愚痴的行为,如时节星宿,命理八字能支配一生命运的话,那么世上同年同宿出生的人,或孪生的兄弟姊妹,他们的命运遭遇及样貌应该是一样的,为什么会产生不同性别、性格、贵贱呢?为什么孪生的人,会一人受苦,一人受乐呢?为什么同时同宿的执政者,会一人失国,另一人则可以保卫疆土不失呢?同年同宿的天人及阿修罗,为什么有些做阿修罗,有些却生梵天,战斗时出现不同的胜负呢?其实命运好不好绝对与天干地支,命理八字无关,众生之祸福实缘于业力,修正见受于安乐,修邪见则受大苦恼。 愚痴又即无明,是精神情态,不解佛教道理之世俗认识,不肯舍离五欲享受,常被六根所缠,生无明烦恼,亦名愚痴,无明烦恼幽微不易察知,随逐众生,眠伏于第八阿赖耶识之中。 能生烦恼的烦恼本,其实是我们平常说的「佛性」,也就是成佛的根本,「法性」就是成就一切事物的根本,这根本就是我们的觉性,没有这本性,一切作用不能生起。比喻水是菩提,烦恼就像水里的波浪,无水不成波浪,有水遇风才起波浪,去掉波浪,水也没有了。瞋恚其实是我们的菩提本性在起妄用,所以菩提本性是烦恼的根本。 诸经论云:「烦恼即菩提」即是道谛,不是说我们整天在烦恼就会得到菩提,而是指生起烦恼的根本就是佛性,能把烦恼息下来,本有的菩提本性就恢复了。罪福也没有自性,受罪享福都是由我们的妄心造成,做善事,造福,受福报;做恶事,造罪,受罪报。自作自受,不是由谁来主使的,所以罪福性空,唯由心造。太上感应篇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福相伏,是自然而然的因果律,不可寻觅,也无法寻觅,我们只须随缘任运,不住不著地做善事,但毋须刻意做好事求福报,以免堕执著于相上,影响大道的成就。 蜚声禅门的五百年野狐精公案,是破执著于相的例子。 百丈和尚每次讲经时,都有一老人在座听法。有一次,和尚讲经完毕后,老人不退座,并对和尚说:「我非人类,乃一野狐,在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有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吗?』我答:『不落因果』,后来一想,佛说因果不空,我说不落因果,不是错了吗?在疑惑的当下,死后落了狐狸身,修行五百年,因有善根,所以能化人身。我现在有一个问题要请教禅师,到底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吗?」百丈禅师想了一想,答说:「不昧因果」,老人听了之后,就豁然省悟,得到了解脱。然后向和尚顶礼说:「我现在已脱野狐身了,明天山后岩下,有一死野狸,请你按亡僧之礼荼毗。」百丈和尚答应了他的请求。其实不昧因果与不落因果相去甚微,倘心空无住,一切法破,即能来去自由,却因执著,即落狐身,死后还要执著以亡僧之礼荼毗,固执实未舍除。 老人因着于相而堕恶道,故说执著亦是愚痴。特别年长之人,更易于执著己见。孔夫子有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戒之在得的意思是说步入老年后,人也变得固执,坚持己见,执著「务得」,应当戒除此随年龄而建立之缺点。 当人逢绝境之时也未必全无益处,除了可能逼出背水一战的潜能外,最重要的是逼出舍弃执著。危急之中,会忽然明白什么才是根本,平时没想过要放弃的东西原来竟是负累,路愈是难行,便愈要舍弃种种执著,不难发现,不通的绝境竟然又见一村在前。
2023-09-07 13:51:321

学习佛教知识必读的书籍有 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弟子规,安士全书,还有哪些必读的小乘。

太上感应篇,弟子规,安士全书,这些叫做“善书”,是为了宣传善恶和因果的思想而讲述的,属于“人生伦理”思想,而不是完全的宗教(包括佛教)思想,其中主要是儒家的伦理观、道家的道德观和鬼神观、佛法的报应观,只是一种参考读物,以此为宗教教材则会产生很大误导和偏见,或者是不完整不全面的认识。十善业道经是佛法的一部简单说教,但其中只是说善恶的行为和报应,没有提到佛法中的很多基础知识和理论,所以如果把这个当做佛法,也是片面之见。作为佛教知识必读的书籍,还是应该从《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认识佛教》《佛教基础知识》等等介绍性涵盖性的大众读物开始,学习并且理解后,再看有关的经论。基础理论类的经典,无论大乘小乘都一样,从经上说,可看《阿含经》类的书籍,包括原典和阿含故事等,四谛、五蕴、四大、八正道、缘起、因果、六道、三界、五戒、十善十恶业等等,佛法的基础名词的由来,都在这类经中。从论上说,是《俱舍论》和《阿毘达摩论》,这些论都是从基础解释佛法的重要论典,可以从《阿毘达摩论》中了解南传佛教的思想脉络,类似的《俱舍论》则是汉传佛教早期翻译的重要论书,也是《阿毘达摩论》的一类,按分类上说属于小乘思想。从经上说,凡是主要说五戒十善的、六道三界的、解释四谛八正道等等基础概念的经,都是小乘经,也就是基础佛学。小乘是贬低语,意思是发心低微,实际应该说是“上座部”,是指完全依据原始佛法而流传的宗派。所以,上座部的论和经实际上是大乘佛法的基础,而不是对立。懂得了四谛、五蕴、四大、八正道、缘起、因果、六道、三界、五戒、十善十恶业等这些名词,才可以读懂大乘的般若类和唯识类的经典,那是非常多的。从论上说,主要是《大乘起信论》《大智度论》《中论》《瑜伽师地论》等。
2023-09-07 13:51:409

十恶、十善

[导读:十恶、十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什麼是恶、什麼是善?佛经通常列举十恶业及十善业。十恶是:杀生:杀人、畜。 偷盗:偷窃。 邪淫:不正当的性关系。 妄语:说谎。 两舌:离间。 恶口:骂人。 绮语:花言巧语。 贪欲:贪心。 瞋恚:生气。 邪见:不合乎正法的外道见解。十恶又称为十不善业迹、十恶业道,行十恶会感召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相反的则是十善:不杀生:不杀人、畜,悲念众生。 不偷盗:不偷窃。 不邪淫:没有不正当的性关系。 不妄语:不说谎。 不两舌:不离间。 不恶口:不骂人。 不绮语:不花言巧语。 不贪欲:不贪心。 不瞋恚:不生气。 正见:正确的见解。十善又称为十善业迹、十善业道,行十善会感召天道或人道,甚至成为解脱的基础。十善或十恶中,前三个是属於身业,接著的四个是属於口业,最后三个是属於意业。身、口、意三业清净,修行才能有所成就。
2023-09-07 13:51:541

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中告诉龙王“菩萨有一法能另诸恶永断,谓于昼夜常念思维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

建议楼主,如果要开智慧可以多看慧律法师的讲座,视频,讲解。。。根据我个人所学所悟。清净心即指无污染心,这个无污染是指人之初性本善,即善心不加污染就是清净心。善心中,一切善念中,如果真能去除一切邪恶之念,即进入绝对境界,在唯一的,绝对的境界中再没有善的意思存在,因为人们发明善,即是因为有恶存在,所以世间观念是相对的,出世间是绝对的,是不二法门。所以当一个人真的断恶,就已经没有了世间的观念,只站在唯一的善的境界中,在凡人看来他的行为有善,在他角度,他的行为不分善恶,他的眼中处处是净土,个个是菩萨。我们的修行,就是从知道自己正在修善开始,一直修到不知道自己在修善,即从戒修到定,有了定则一切思想,言行,念头,冲动自自然然都是善法,不落入恶法,也不知恶法,不想恶法,不懂恶法,当然有了智慧才可以既能分别恶法,也能不落入恶法中。
2023-09-07 13:52:044

佛教中的“五戒十善”是指什么?

您好。“十善”的内容包括“身三”,即不杀、不盗、不淫;“口四”、即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三”、即不贪、不嗔、不痴。身、口、意代表了行为、语言和思想。“五戒”侧重于止恶,而“十善”侧重于修善。由“五戒”而来的“十善”即以不净观离贪欲,以慈悲观离嗔恚,以因缘观离愚痴,以诚实语离妄语,以和合语离两舌,以爱语离恶口,以质直语离绮语,以救生离杀生,以布施离偷盗,以净行离邪淫。《十善业道经》实叉难陀(唐)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五戒是做人的准则,是完善人格的基础。五戒者: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增壹阿含经》[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三、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或生人中,妻妾亦不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四、不妄语戒],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五、不饮酒戒],谓人若饮酒则纵逸狂悖,昏乱愚痴,无有智慧。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仁王经疏》[一、不杀配仁],慈爱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于仁,仁则不杀,故以不杀配仁也。[二、不盗配智],邪正明了曰智,五行之水亦主于智,智则不盗,故以不盗配智也。[三、不邪淫配义],制事合宜曰义,五行之金亦主于义,义则不邪淫,故以不邪淫配义也。[四、不妄语配信],真实不欺曰信,五行之土亦主于信,信则不妄语,故以不妄语配信也。[五、不饮酒配礼],处事有则曰礼,五行之火亦主于礼,礼则防于过失,故以不饮酒配礼也。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与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于天上,下品者能王于人中 。《引佛经》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教认为,这类不道德的行为应该严格禁止,所以称为五戒。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建立的,约身、口、意三业分成十种。反之,称为十恶。身业有三种:不杀、不盗、不邪淫;口业有四种:不妄语欺骗、不是非两舌、不恶口伤人、不说绮语(花言巧语讨好别人);意业有三种:不贪、不嗔、不愚痴。十善: 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五、不两舌],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善。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六、不恶口],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七、不绮语],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八、不贪欲],不贪欲者,谓不贪着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当行慈忍之善也。[十、不邪见],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2023-09-07 13:52:111

十善是什么?

问题一:佛说十善十恶分别是什么? 十善是:不杀,不盗,不淫,不贪,不嗔,不痴,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 十善反过来就是十恶。 不两舌(不挑拨事非),不恶口(不恶语伤人),不妄言(不说大话,不说假话),不绮语(不花言巧语迷惑他人)。 bookgb.bfnn/books/0619 bookgb.bfnn/books/0356 bookgb.bfnn/books/0509 bookgb.bfnn/books 问题二:了凡四训的十善是什么 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何谓与人为善?昔舜在雷泽,见渔者皆取深潭厚泽,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之中,恻然哀之,往而渔焉;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见有让者,则揄扬而取法之。期年,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夫以舜之明哲,岂不能出一言教众人哉?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 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 何谓爱敬存心?君子与小人,就形迹观,常易相混,惟一点存心处,则善恶悬绝,判然如黑白之相反。故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何者?圣贤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 何谓成人之美?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须诱掖而成就之。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务使之成立而后已。 大抵人各恶其非类,乡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多。善人在俗,亦难自立。且豪杰铮铮,不甚修形迹,多易指摘;故善事常易败,而善人常得谤;惟仁人长者,匡直而辅翼之,其功德最宏。 何谓劝人为善?生为人类,孰无良心?世路役役,最易没溺。凡与人相处,当方便提撕,开其迷惑。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譬犹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为惠最溥。韩愈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较之与人为善,虽有形迹,然对证发药,时有奇效,不可废也;失言失人,当反吾智。 何谓救人危急?患难颠沛,人所时有。偶一遇之,当如之在身,速为解救。或以一言伸其屈抑;或以多方济其颠连。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盖仁人之言哉。 何谓兴建大利?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兴建;或开渠导水,或筑堤防患;或修桥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饭,以济饥渴;随缘劝导,协力兴修,勿避嫌疑,勿辞劳怨。 何谓舍财作福?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苟非能然,先从财上布施。世人以衣食为命,故财为最重。吾从而舍之,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最可以荡涤私情,祛除执吝。 何谓护持正法?法者、万世生灵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何以裁成万物?何以脱尘离缚?何以经世出世?故凡见圣贤庙貌,经书典籍,皆当敬重而修饬之。至于举扬正法,上报佛恩,尤当勉励。 何谓敬重尊长?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何谓爱惜物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周礼、孟春之月,牺牲毋用牝。孟子谓君子远庖厨,所以全吾恻隐之心也。故前辈有四不食之戒,谓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食、专为我杀者不食。学者未......>> 问题三:请问佛教所指的十善业是什么意思?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触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 问题四:五戒十善分别是什么? 五戒者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十善者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绮语。 六不两舌。 七不恶口。八不悭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 问题五:佛的五界十善是什么 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 十善是:“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选自《佛说四十二章经》。 问题六:十善业道经十善是什么 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为唐朝实叉难陀翻译。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全经指明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远离恶道。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说谎)、两舌(挑唆)、恶口(语言粗俗)、绮语(花言巧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恚、愚痴。离此十种恶业,就称之为十善。十善业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无论大乘小乘佛教都视此经为基础教材。释迦牟尼佛在十善业道经中详细的说明了十恶业将所受的各种苦楚果报,以及修行遵守十善业的功德,列出如下:1. 离杀生者成就十离恼法; 2. 离偷盗者得十种可保信法; 3. 离邪行者得四种智所赞法; 4. 离妄语者得八种天所赞法; 5. 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6. 离恶口者成就八种净业;7. 离绮语者成就三种决定;8. 离贪欲者成就五种自在;9. 离嗔恚者得八种喜悦心法;10. 离邪见者得成就十功德法. 问题七:十善业是什么意思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 问题八:五戒十善具体是什么 十善 十善者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绮语。 六不两舌。 七不恶口。八不悭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 此中前三名身业。中四名口业。后三名意业。业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则为十善。若犯而不持。则为十恶。 十恶分上中下。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决定无疑。丝毫不错也。 杀盗淫妄。已于五戒中说。绮语者。谓无益浮词。华妙绮丽。谈说淫欲。导人邪念等。 两舌者。谓向彼说此。向此说彼。挑唆是非。斗构两头等。 恶口者。谓言语粗恶。如刀如剑。发人隐恶。不避忌讳。又伤人父母。名大恶口。将来当受畜生果报。既受佛戒。切莫犯此。 悭贪者。自己之财。不肯施人。名之为悭。他人之财。但欲归我。名之为贪。 嗔恚者。恨怒也。见人有得。愁忧愤怒。见人有失。悦乐庆快。及逞势逞气。欺侮人物等。 邪见者。不信为善得福。作恶得罪。言无因果。无有后世。轻侮圣言。毁佛经教等。 然此十善。总该一切。若能遵行。无恶不断。无善不修。恐汝等不能体察。今略举其一二。 当孝顺父母。无违无逆。委曲宛转。劝令入道。断荤吃素。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了脱生死。父母若信。善莫大焉。如决不依从。亦勿强逼。以失孝道。但于佛前。代父母忏悔罪过。斯可矣。 于兄弟则尽友。于夫妇则尽敬。于子女则极力教训。使其为良为善。切勿任意惯。致成匪类。 于邻里乡党。当和睦忍让。为说善恶因果。使其改过迁善。于朋友则尽信。于仆使当慈爱。 于公事则尽心竭力。同于私事。凡见亲识。遇父言慈。遇子言孝。若做生意。当以本求利。不可以假货哄骗于人。 若以此风。化其一乡一邑。便能消祸乱于未萌。致刑罚于无用。可谓在野尽忠。居家为政矣。 五戒 五戒者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好生恶死。物我同然。我既爱生。物岂愿死。由是思之。生可杀乎。 一切众生。轮回六道。随善恶业。升降超沈。我与彼等。于多劫中。互为父母。互为子女。当思拯拔。何忍杀乎。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未来世。皆当成佛。我若堕落。尚望拔济。又既造杀业。必堕恶道。酬偿宿债。展转互杀。无有了期。由是思之。何敢杀乎。 然杀生之由。起于食肉。春知如上所说因缘。自不敢食肉矣。又愚人谓肉为美。不知本是精血所成。内盛屎尿。外杂粪秽。腥臊臭秽。美从何来。常作不净观。食之当发呕矣。 又生谓人及禽兽。蛆虫鱼虾。蚊虻蚤虱。凡有命者皆是。不可谓大者不可杀。小者可杀也。 佛经广说戒杀放生功德利益。俗人不能得读。当观安士先生万善先资。可以知其梗概矣。 不偷盗者。即是见得思义。不与不取也。此事知廉耻者。便能不犯。然细论之。非大圣大贤。皆所难免。 何也。以公济私。克人益己。以势取财。用计谋物。忌人富贵。愿人贫贱。 阳取为善之名。遇诸善事。心不认真。如设义学。不择严师。误人子弟。施医药。不辨真假。误人性命。 凡见急难。漠不速救。缓慢浮游。或致误事。但取塞责了事。糜费他人钱财。于自心中。不关紧要。 如斯之类。皆名偷盗。以汝等身居善堂。故摘其利弊而略言之。 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关风化。下关祭祀。夫妇行淫。非其所禁。但当相敬如宾。为承宗祀。不可以为快乐。徇欲忘身。 虽是己妻。贪乐亦犯。但其罪轻微。若非己妻。苟合交通。即名邪淫。其罪极重。 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报终命尽。先堕地岳饿鬼。后生畜生道中。千万亿劫。不能出离。 一切众生。从淫欲生。所以此戒难持易犯。纵是贤达。或时失足。何况愚人。 若立志修持。须先明利害。及对治方法......>> 问题九:佛说十善业是什么? 十善者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绮语。 六不两舌。 七不恶口。八不悭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此中前三名身业。中四名口业。后三名意业。业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则为十善。若犯而不持。则为十恶。十恶分上中下。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决定无疑。丝毫不错也。杀盗淫妄。已于五戒中说。绮语者。谓无益浮词。华妙绮丽。谈说淫欲。导人邪念等。两舌者。谓向彼说此。向此说彼。挑唆是非。斗构两头等。恶口者。谓言语粗恶。如刀如剑。发人隐恶。不避忌讳。又伤人父母。名大恶口。将来当受畜生果报。既受佛戒。切莫犯此。悭贪者。自己之财。不肯施人。名之为悭。他人之财。但欲归我。名之为贪。嗔恚者。恨怒也。见人有得。愁忧愤怒。见人有失。悦乐庆快。及逞势逞气。欺侮人物等。邪见者。不信为善得福。作恶得罪。言无因果。无有后世。轻侮圣言。毁佛经教等。然此十善。总该一切。若能遵行。无恶不断。无善不修。恐汝等不能体察。今略举其一二。当孝顺父母。无违无逆。委曲宛转。劝令入道。断荤吃素。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了脱生死。父母若信。善莫大焉。如决不依从。亦勿强逼。以失孝道。但于佛前。代父母忏悔罪过。斯可矣。于兄弟则尽友。于夫妇则尽敬。于子女则极力教训。使其为良为善。切勿任意惯。致成匪类。于邻里乡党。当和睦忍让。为说善恶因果。使其改过迁善。于朋友则尽信。于仆使当慈爱。于公事则尽心竭力。同于私事。凡见亲识。遇父言慈。遇子言孝。若做生意。当以本求利。不可以假货哄骗于人。若以此风。化其一乡一邑。便能消祸乱于未萌。致刑罚于无用。可谓在野尽忠。居家为政矣。五戒五戒者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好生恶死。物我同然。我既爱生。物岂愿死。由是思之。生可杀乎。一切众生。轮回六道。随善恶业。升降超沈。我与彼等。于多劫中。互为父母。互为子女。当思拯拔。何忍杀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未来世。皆当成佛。我若堕落。尚望拔济。又既造杀业。必堕恶道。酬偿宿债。展转互杀。无有了期。由是思之。何敢杀乎。然杀生之由。起于食肉。春知如上所说因缘。自不敢食肉矣。又愚人谓肉为美。不知本是精血所成。内盛屎尿。外杂粪秽。腥臊臭秽。美从何来。常作不净观。食之当发呕矣。又生谓人及禽兽。蛆虫鱼虾。蚊虻蚤虱。凡有命者皆是。不可谓大者不可杀。小者可杀也。佛经广说戒杀放生功德利益。俗人不能得读。当观安士先生万善先资。可以知其梗概矣。不偷盗者。即是见得思义。不与不取也。此事知廉耻者。便能不犯。然细论之。非大圣大贤。皆所难免。何也。以公济私。克人益己。以势取财。用计谋物。忌人富贵。愿人贫贱。阳取为善之名。遇诸善事。心不认真。如设义学。不择严师。误人子弟。施医药。不辨真假。误人性命。凡见急难。漠不速救。缓慢浮游。或致误事。但取塞责了事。糜费他人钱财。于自心中。不关紧要。如斯之类。皆名偷盗。以汝等身居善堂。故摘其利弊而略言之。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关风化。下关祭祀。夫妇行淫。非其所禁。但当相敬如宾。为承宗祀。不可以为快乐。徇欲忘身。虽是己妻。贪乐亦犯。但其罪轻微。若非己妻。苟合交通。即名邪淫。其罪极重。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报终命尽。先堕地岳饿鬼。后生畜生道中。千万亿劫。不能出离。一切众生。从淫欲生。所以此戒难持易犯。纵是贤达。或时失足。何况愚人。若立志修持。须先明利害。及对治方法。则如见毒蛇。如遇怨贼。恐畏怖惧。欲心自息矣。对治方法。广载佛经。俗人无缘观览。当看安土先生欲海回狂。可以知其梗概矣。不妄语者。言而有信。不虚妄发也。若见言不......>> 问题十:佛教中的“十善戒”指的是什么? 十善戒: 身三戒:杀盗淫;心三戒:贪嗔痴;口四戒:妄言、绮语、重舌(两舌)、恶口。 1、不杀生:特指杀害一切有情众生(包括人命、动物生命,但不包括植物,《水知道答案》是有问题的书,不能证明水和植物是有情众生,只是人的意念能够影响环境的证明,有关这个问题以后我再撰文解释),诛奸除恶或者职业上的杀生不在此列,心不在杀生(即误杀伤)也不在此列。此戒是减少残忍心性。 2、不偷盗:特指别人没有给你你就拿的行为,但别人给的或者不要的或者无主的不在此列,此戒主要是去除贪心。 3、不邪淫: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合法夫妻在自己家里行房,才是正淫。宽泛一点讲,已婚者不应该和除了配偶之外的人有性活动,未婚者起码不应该和已经结婚的人有性活动。犯邪淫者比堕入畜生道(世界上大部分动物在能力许可的时候都是性生活毫无节制,喜欢和大量异性 *** 的)。 4、不悭(qian)贪:不总是起贪欲,求之不厌,不断迷失在自己的欲望中。 5、不嗔恚(hui):不憎恨别人,不对别人发怒,防止火烧功德林。 6、不痴:主要讲的是不邪见。邪见包括不信因果,不信佛法僧等。 7、不妄言:妄语是指没有必要的虚言,伤害别人的语言,不应说而说的语言。为救人或者方便则不在此列。 8、不绮(qi)语:不花言巧语,不为了讨好别人说好听的话,不讲黄色笑话,引人邪淫等。 9、不恶口:不骂人,不诅咒别人。 10、不两舌(重舌):不搬弄是非,夸大别人说话的本质使之变成缺点或者导致他人误解。
2023-09-07 13:52:181

佛在定中说的法(比如华严经)还有佛在天界说的法(比如地藏经)还有佛在龙宫说的法(比如十善业道经)都

1、佛成道的时候,在定中讲了华严经,讲完后,由于里面的义理太深,时间人不能完全接受,所以大龙菩萨就把华严经收到了龙宫,华严经的分量很大,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后来龙树菩萨到龙宫看到华严经,但是分量太大,于是就把华严经的目录带到了世间,开始流通,这个目录就是现在的《华严经》。 2、后来佛陀在鹿野苑开始讲经说法。佛陀成道之日阿难出生,到阿难二十岁的时候加入到了释迦牟尼佛的僧团,后来佛陀讲的经阿难都听到了,由于阿难多闻第一,记忆力相当强,所以他出家时跟释迦牟尼佛提了个条件,要求佛陀抽时间把以前他没听到的经重新跟他都讲一遍,佛陀同意了。 3、佛陀灭度后,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便开始把佛陀当年所讲的会集起来,形成书面记录(就是经典)。会集时由阿难复讲,其他五百大阿罗汉印证,如果阿难在复讲当中有一个人提出异议,认为释迦牟尼佛没讲过那句话,那么那句话就不能被收录到经典当中。所以经典的记录和整理,不能说是哪一个人弄得,用现代的话说,应该是集体的成果。
2023-09-07 13:52:251

十善业道经原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原文介绍

1、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2、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3、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4、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5、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6、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③、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7、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8、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9、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10、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11、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12、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13、复次,龙王!若离瞋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瞋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14、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④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15、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 16、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 17、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 18、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 19、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 20、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 21、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 22、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 23、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慧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 24、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 25、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26、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27、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 28、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 29、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 30、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 31、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 32、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 33、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 34、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 35、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36、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 37、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 38、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 39、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 40、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 41、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 42、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 43、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 44、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45、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46、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47、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2023-09-07 13:52:441

十善业道经原文

1、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2、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3、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4、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_恚、邪见。5、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_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6、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③、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7、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8、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9、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10、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11、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12、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13、复次,龙王!若离_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_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14、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④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15、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16、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17、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18、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19、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20、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21、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22、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23、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慧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24、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25、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26、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27、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28、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29、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30、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31、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32、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33、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34、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35、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36、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37、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38、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39、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40、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41、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42、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43、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44、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45、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46、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47、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2023-09-07 13:52:531

十善业道经是哪十善

十善业道经,中文版本,北宋施护所译为同经异译,本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那么十善业道经是哪十善? 1、 救护生命(不但不杀生,更能救护众生); 2、 布施资财(不但不偷盗,更能布施结缘); 3、 遵修梵行(不但不霪邪,更能清净梵行); 4、 说诚实语(不但不妄语,更能说话诚实); 5、 善言安慰(不但不恶口,更能柔顺言语); 6、 作利益语(不但不绮语,更能正直言语); 7、 和合彼此(不但不两舌,更能和合悦众); 8、 常怀舍心(不但不悭贪,更能布施结缘); 9、 恒生慈念(不但不瞋恚,更能广行慈悲); 10、 正知正见(不但不邪见,更能正信因果)。 关于十善业道经是哪十善内容的介绍就到这了。
2023-09-07 13:53:011

十善道业经的原文是什么?

  十善业道经①  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  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  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  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於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  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  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  ,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  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 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  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  汝今当②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於此正见不动,  勿复堕在断、常见中!於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於昼夜,常念、  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亳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  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  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  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  、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於诸众生普施无畏;  二、常於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  ;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  ;九、无恶道布;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  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③、资财盈积  ,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  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  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  、永离 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  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  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  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  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  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  、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  、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  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  ;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於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  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  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  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  由於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  特尊,皆共敬养。  复次,龙王!若离瞋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  、无瞋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  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  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  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④归依佛,非余天等;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  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於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  ,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  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⑤。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於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  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  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  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⑥顺;母及妻子,无有能  以欲心视者。  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  ,所作必果。  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  。  离 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  ,无违拒者。  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  ,断诸疑惑。  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慧⑦舍;信解坚  固,具大威力。  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  见皆敬爱。  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  、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  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  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慈庄严故,於  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  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四摄庄严故,常劝摄化一切众生;念处  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劝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  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劝匪懈,常无迷  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  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  ;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  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  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  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  〔十善业道经终〕  注①:本经以《大正藏》为底本,兼参考《佛教大藏经》其异译本为:「佛为娑  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 宋 施护译。  (《大正藏》第15册一五九页、《佛教大藏经》第29册一五五页)  注②:宋、元、明三本及宫本,作「常」字。  注③:宋、元、明三本及宫本,俱无「者」字。  注④:宫本「唯」字作「惟」字。  注⑤:宋译本此文之后,复有一段经文如是:  「龙王!复次,观於十不善法微细之行,多堕地狱、饿鬼、畜生之趣。龙  王!观彼众生,若复杀生,当堕地狱、畜生、焰魔等界。后生人间,以余  业故,得二种报:一者、短命;二者、苦恼。  若复偷盗,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等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  报:一者、自居贫贱;二者、不得他人财宝。  若复邪染,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  :一者、愚痴;二者、妻不贞正。  若复妄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  :一者、言不诚实;二者、人不信奉。  若复绮语,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  :一者、言不真正;二者、所言无定。  若复恶口,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  :一者、言多斗诤;二者、人闻不重。  若复二舌,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  :一者、得下劣眷属;二者、感亲属分离。  若复多贪,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  :一者、不能利益他人;二者、常被他人侵害。  若复多瞋,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  :一者、心常不喜;二者、多不称意。  若复邪见,当堕地狱、畜生、及焰魔界。后生人间,以余业故,得二种报  :一者、邪见;二者、懈怠。  龙王!若有行於如是十不善法,决定获得如是果报!复更别得无边诸大苦  蕴。」  注⑥:宋、元、明三本及宫本,「直」字俱作「贞」字。  注⑦:宋、元、明三本及宫本,「慧」字俱作「惠」字。
2023-09-07 13:53:124

十善业道经十善是什么

一、救护生命(不但不杀生,更能救护众生),二、布施资财(不但不偷盗,更能布施结缘)三、遵修梵行(不但不淫邪,更能清净梵行),四、说诚实语(不但不妄语,更能说话诚实)五、善言安慰(不但不恶口,更能柔顺言语),六、作利益语(不但不绮语,更能正直言语)七、和合彼此(不但不两舌,更能和合悦众),八、常怀舍心(不但不悭贪,更能布施结缘)九、恒生慈念(不但不瞋恚,更能广行慈悲),十、正知正见(不但不邪见,更能正信因果)扩展资料十善业道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说谎)、两舌(挑唆)、恶口(语言粗俗)、绮语(花言巧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瞋恚、愚痴。离此十种恶业,就是修行十种善业。十善业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因此大乘佛教视此经为基础教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善业道经
2023-09-07 13:53:211

十善业道经,全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耀,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花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慧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忘,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2023-09-07 13:53:361

十善业道经的唐译原典

《佛说十善业道经》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佛说十善业道经 经文摘自《乾隆大藏经》第六十七册、七九五页。)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岂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习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惟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  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  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  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2023-09-07 13:53:441

十善业道经的内容提要

释迦牟尼佛在《十善业道经》中详细地说明了造十恶业将要受的各种恶报,以及修行十善业的功德,内容提要如下:1. 离杀生者成就十种离恼法;2. 离偷盗者得十种可保信法;3. 离邪行者得四种智所赞法;4. 离妄语者得八种天所赞法;5. 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6. 离恶口者得成就八种净业;7. 离绮语者得成就三种决定;8. 离贪欲者得成就五种自在;9. 离嗔恚者得八种喜悦心法;10. 离邪见者得成就十功德法。一、离杀生者成就十种离恼法1、于诸众生普施无畏;2、常于众生起大慈心;3、永断一切嗔恚习气;4、身常无病;5、寿命长远;6、恒为非人之所守护;7、常无恶梦,寝觉快乐;8、灭除怨结,众怨自解;9、无恶道怖;10、命终生天。二、离偷盗者得十种可保信法1、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2、多人爱念;3、人不欺负;4、十方赞美;5、不忧损害;6、善名流布;7、处众无畏;8、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9、常怀施意;10、命终生天。三、离邪行者得四种智所赞法1、诸根调顺;2、永离喧掉;3、世所称叹;4、妻莫能侵。四、离妄语者得八种天所赞法1、口常清净,优钵花香;2、为诸世间之所信伏;3、发言成证,人天敬爱;4、常以爱语,安慰众生;5、得胜意乐,三业清净;6、言无误失,心常欢喜;7、发言尊重,人天奉行;8、智慧殊胜,无能制伏。五、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1、得不坏身,无能害故;2、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3、得不坏信,顺本业故;4、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5、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六、离恶口者得成就八种净业1、言不乖度;2、言皆利益;3、言必契理;4、言词美妙;5、言可承领;6、言则信用;7、言无可讥;8、言尽爱乐。七、离绮语者得成就三种决定1、定为智人所爱;2、定能以智如实答问;3、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八、离贪欲者得成就五种自在1、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2、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3、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4、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5、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九、离嗔恚者得八种喜悦心法1、无损恼心;2、无嗔恚心;3、无诤讼心;4、柔和质直心;5、得圣者慈心;6、常作利益,安众生心;7、身相端严,众共尊敬;8、以和忍故,速生梵世。十、离邪见者得成就十功德法1、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2、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3、唯归依佛,非余天等;4、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5、常生人天,不更恶道;6、无量福慧,转转增胜;7、永离邪道,行于圣道;8、不起身见,舍诸恶业;9、住无碍见;10、不堕诸难。人人皆有如来之佛相。接触《十善业道经》,我们有福了,所有一切庄严,皆福所生,依福所在。
2023-09-07 13:53:591

什么是十善业

十善业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或称十善业道。是修行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说谎)、两舌(挑唆)、恶口(语言粗俗)、绮语(花言巧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瞋恚、愚痴。离此十种恶业,就是修行十种善业。十善业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因此大乘佛教视此经为基础教材。扩展资料:释迦牟尼佛在十善业道经中详细地说明了十恶业将所受的各种苦楚果报,以及修行遵守十善业的功德,列出如下:1、离杀生者成就十离恼法;2、离偷盗者的十种可保信法;3、离邪行者的四种智所赞法;4、离妄语者得八种天所赞法;5、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6、离恶口者成就八种净业;7、离绮语者成就三种决定;8、离贪欲者成就五种自在;9、离嗔恚者得八种喜悦心法10、离邪见者的成就十功德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善业
2023-09-07 13:54:494

十善业道经,原文。……这是哪个佛说的。

是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 《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耀,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花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慧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忘,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2023-09-07 13:55:161

佛说十善业道经的介绍

本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佛为海龙王说一切法靡不由心,应修十善,遂广明十善功德,及摄一切佛法。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十善也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无论大乘、小乘佛教都视此经为基础教材。
2023-09-07 13:55:231

什么是十善业

十善业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或称十善业道。是修行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说谎)、两舌(挑唆)、恶口(语言粗俗)、绮语(花言巧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瞋恚、愚痴。离此十种恶业,就是修行十种善业。十善业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因此大乘佛教视此经为基础教材。扩展资料:释迦牟尼佛在十善业道经中详细地说明了十恶业将所受的各种苦楚果报,以及修行遵守十善业的功德,列出如下:1、离杀生者成就十离恼法;2、离偷盗者的十种可保信法;3、离邪行者的四种智所赞法;4、离妄语者得八种天所赞法;5、离两舌者得五种不可坏法6、离恶口者成就八种净业;7、离绮语者成就三种决定;8、离贪欲者成就五种自在;9、离嗔恚者得八种喜悦心法10、离邪见者的成就十功德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善业
2023-09-07 13:55:531

读完佛说十善业道经如何回向

  普回向: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也可以回向给自己的愿望。
2023-09-07 13:56:112

十善业道经一共多少字

《佛说十善业道经》一共有2921个字。
2023-09-07 13:56:213

佛说十善业是什么?

佛说十善业: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活。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毕生天。释义:第一,对于忧愁恐怖的众生,常能给予劝慰。第二,时常会对于众生起慈悲心。第三,永远断除一切嗔恨习气。第四,常保身材健康,没有病苦。第五,寿命长远。第六,常有鬼神暗中掩护。第七,夜晚睡觉不做恶梦,白天醒来快活无忧。第八,和一切众生的怨仇天然化解。第九,没有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懊恼。第十,命终往生天上。"
2023-09-07 13:56:313

佛家讲的十善业和十恶业都有什么?

十善业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十恶业分身业、语业、意业三类,内容如下:1、身业有三:杀生、盗窃、邪淫;2、语业有四:妄语、恶口(骂人)、两舌(挑是非)、绮语(花言巧语);3、意业有三:贪心、嗔恨、愚痴。扩展内容:十善业道经原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岂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习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无碍心,观者无厌。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惟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说十善业道经
2023-09-07 13:56:426

佛在定中说的法(比如华严经)还有佛在天界说的法(比如地藏经)还有佛在龙宫说的法(比如十善业道经)都

1、佛成道的时候,在定中讲了华严经,讲完后,由于里面的义理太深,时间人不能完全接受,所以大龙菩萨就把华严经收到了龙宫,华严经的分量很大,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后来龙树菩萨到龙宫看到华严经,但是分量太大,于是就把华严经的目录带到了世间,开始流通,这个目录就是现在的《华严经》。2、后来佛陀在鹿野苑开始讲经说法。佛陀成道之日阿难出生,到阿难二十岁的时候加入到了释迦牟尼佛的僧团,后来佛陀讲的经阿难都听到了,由于阿难多闻第一,记忆力相当强,所以他出家时跟释迦牟尼佛提了个条件,要求佛陀抽时间把以前他没听到的经重新跟他都讲一遍,佛陀同意了。3、佛陀灭度后,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便开始把佛陀当年所讲的会集起来,形成书面记录(就是经典)。会集时由阿难复讲,其他五百大阿罗汉印证,如果阿难在复讲当中有一个人提出异议,认为释迦牟尼佛没讲过那句话,那么那句话就不能被收录到经典当中。所以经典的记录和整理,不能说是哪一个人弄得,用现代的话说,应该是集体的成果。
2023-09-07 13:5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