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人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台北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传记

断断续续地把《台北人》的十四个故事读完了,终于写出来篇笔记,有种空寂感,旋即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生活且行且珍惜,并非一句空话。每读到一个故事,都有暗自拍案的时刻,不由叹息相见很晚。 这本书可以伴人老去,常读常新,一群在历史变迁中被迫失去自己的人,他们是文学化的历史,历来不缺乏这样的人,他们可以是《红楼梦》中的焦大,也可以是《家》中的梅。 白先勇先生已经82岁了,容光焕发,精神矍铄,说起话来,非常优雅。他在写完《台北人》后,近五十年里,人生转向了《红楼梦》和昆曲,至少从《台北人》这本书里看白先生并不意外,诠释了什么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作为人生一个阶段的界碑,《台北人》太伟岸了。这十四个故事,仿佛是绞线一样拧在一起,从历史的潜渊中拉起一则宏大的叙事,我在阅读时发掘出点点滴滴的体会,如获至宝,可是当我看到单行本附录中欧阳子女士的研究时,顿时泄了气,“能事毕矣”。不过,不才也非业精于此,不妨忝附嬉文,拾人牙慧,以补渺茫,说些前人留让之处。白先生写这本书时,表现出了超越年龄的老成世故,何止是老成,统摄阶层、身份、性别、境地、心思、伎俩,恰如其分,神乎全知。 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出白先生对生命的钟爱、对红楼梦的追随、对昆曲的热忱,这种精神上的归宿早已书写,字里行间亦有性取向的自白,正所谓儒家讲察言观行,人焉廋哉。 如果把书中众生相比作莫奈的青蛙塘上聚拢的人群,芸芸众生从不同的时间坐标走来,色彩分割应不同的地位、钱财、苦难,这种不加修饰的混乱,由远一看,也如水面真的荡漾起来,这本书就是这样,它是一个时代的群体传记。 《台北人》实在太像印象派了,十四个故事即是印象派连作的思想,贯彻全书,同样的场景连续不休,阳光明媚的时候,愁云惨淡的时候,夕阳无限的时候,犹如莫奈的鲁昂大教堂,梵高的干草堆,似困住时间的围堰。书中独特的意象-暮风、夕阳、冷雨,似乎在印象派也能找到元素与之对应。 书名虽然是《台北人》,但是讲的分明不是台北人,他们是桂林人、北平人、南京人、上海人,可以是任何地方的人,但是他们除了默许自己是台北人,也别无他法,到底逃不出历史彀中。《岁除》里,一口川音的赖鸣升寄篱在眷村里过除夕,酒酣耳热,揾英雄梦,也尽枉然,酒疯过后,不过是“又一个新年开始降临到台北市来”。同一个时代,同一个传统,做事在重复,连说话都在重复着。被看好都年轻人,《一把青》的郭轸,《梁父吟》的少年孟养,被希冀着大有作为,形势比人强。白先生是个很敏感都人。 比如故事很简单,但是象征和隐喻丰富的《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大量连续的动词:《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看到这个名字我很眼熟。我第一次听说“金大班”这三个字是在电影《80后》剧组邀请的一次午饭上,记得坐在我旁边的是电影里扮演舅舅的演员,菜过五味,我随口问了一句,“您演过什么”,他脱口而出《金大班》,我茫然冒失地反问“什么班?”,他尴尬地补充“有范冰冰的戏里都有我”,我当时对这么奇怪的对话还不是很理解。 七年后,我格外认真地读了《台北人》中的这个故事,这切中了记忆的科学,这番对话又回荡在耳边,查了一下有范的名字,果不其然。 《金大班》的朱凤、《孤恋花》的五宝,是白先生写得用情最深、最悲悯的人物。《孤恋花》的人物在过去和现在难以分辨,描写人物说话空洞,不带尾音这样的细节,入木三分,五宝无处不在,命运也最悲惨,母亲疯癫(还有专门写疯癫的《思旧赋》、和耍酒疯的《岁除》),连亲生父亲都是罪恶的。他人即地狱这种思想在《孤恋花》、《花桥荣记》、《那片血一般的杜鹃花》、《冬夜》中也都有所体现。 白先勇先生是不想做隐喻的,因此,他明确说纪念的是时代,并用刘禹锡的乌衣巷作为楔子。乌衣巷言不尽意,书中尽数是中年以上,显然有白发宫女说玄宗的兴味。活到了一个活着莫如死去的境地,《一把青》里朱青垂死,心如死灰,被板车拖走...作者又让她活过来,从此另作人,师娘作为当事人两次目睹她的对爱人死去的反应。人之所谓变化,答案也呼之欲出了。 《永远的尹雪艳》开篇第一句话可以说是这本书最好的开头了。那么为什么朱青会死去活来,卢先生会性情大变,王雄会疯癫,李浩然“骤然间好像苍老了十年”,而“尹雪艳永远不老”,作为第一个故事是有道理的。 《游园惊梦》这个故事,能看出白先生年轻时候的心灵寄托。人物、对白、衣饰很考究,“雍容矜贵”,物品档次高,出现密度大。逝去的生活在他对食物、日用品的描写中鲜活,陈列摆设昭示了身份地位。《红楼梦》的家戏班子和钱鹏志娶钱夫人回来倒也应景,唱几句昆曲做娱,这辈子也就无所求了。 单单是这个名,也得《红楼梦》的精髓,钱夫人原来艺名为蓝田玉,如此诗化的名字来自于李商隐的《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是中国最厉害、最隽永、最意味深长的诗歌之一,白先生以此寄托人物,足见深意。被钱夫人不忿的桂枝香,这个名字也很有来头,也很好解,王安石著名的《桂枝香 金陵怀古》里出现的字眼-“故国晚秋、天气初肃、残阳、西风、云淡”,就是这本书的常常出现的意象,“念往昔、悲恨、荣辱”亦是这本书常怀的情感,“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到了台湾,桂枝香才敢这么出头摆场面”,这句话不动声色间,甚是惊心动魄,“后庭遗曲”终于这样流行起来,桂枝香果然也就人如其名了。过了几十年,即使现在看这篇故事,白先生倡议的文艺复兴还未过时。它提到《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洛神》等,着重提到《贵妃醉酒》的四平调,足可见白先生在写这个故事的用力、《霸王别姬》随着同名电影的火热,人尽皆知,讲的是楚汉。《洛神》发生在汉,真迹佚失,被后人摹绎也是国宝,我还有幸在辽博见过宋本。恰恰这几个故事都与遗憾有关,戏中戏。 在《台北人》一书里,白先生沿袭文学传统的谱系十分了然,白先勇和张爱玲都是出身高、见识多、成名早,白先勇在作品上比起张爱玲多了些佛儒道的维度,家国情怀更重些。天分在骨子里,可遇而不可求,曹雪芹用一个主题包含了所有人物,白先勇用不同的人物回响着同一个主题,只消一篇一流的小说就足以攥住人心。 《游园》和《惊梦》都是属于《牡丹亭》,《牡丹亭》真实地启发了《红楼梦》,汤显祖的四梦里除了《牡丹亭》还有《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白先生做了很多努力,把《红楼梦》和《牡丹亭》看作是当代文艺复兴的机会,白先生帮北大找钱,重新建立与传统的联系。俞平伯等人在1956年创立了北京昆曲研习社,与周铨庵女士、张允和女士等继承昆曲艺术(张允和《昆曲日记》),而众所周知,俞平伯也是新红学研究的先驱,德有邻,必不孤,白先勇先生也走上了同样的一条路。 《国葬》作为最后一个故事,盖棺定论时把前面故事里人物的时代都囊括了:辛亥革命、北伐、抗日、内战,李将军压轴出场时他已经在生物意义上死亡了,在文学上却与诸多人物拢成一股方兴未艾的活力。他虽然地位显赫,但是也有惨败,风光无限,也一败涂地,理解了前面十三个故事,自然理解了国葬风光尊荣的背后辛酸。这正是这本书围绕的内核,理解这一点,才能懂得作者的悲悯。 “打我嫁给伟成那天起,我心里已经盘算好以后怎样去收他的尸骨了”,师娘的盘算,后来朱青竟也学会了,为了把心横过来,朱青自己先死了一次(《一把青》)。在《台北人》里,与过去二元对立的现实人物是绝对向死而生的,在某个节点来临时,人生的美好灰飞烟灭。 鲁迅说“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意识到这一点,难免和书中人物一样,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存者和死者同生于一人之身,割裂联系是残酷的,悲壮地面对苍凉,有的人物没有熬过,因而溃亡。而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台北人》在这层意义上表现很多,而我也相信,白先生写的就是现实,死在这本书里只是个被动的形式,永远留在了过去则意味着主动地精神上死去。

《台北人》txt全集下载

台北人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广东省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这一套《白先勇文集》是迄今为止搜集我的作品最完整的一部集子,各种文类都收齐了。小说、散文、论文、戏剧、电影脚本、访问、对谈,统统有,可以说相当全面的呈现了我这些年的文学活动。比较特殊的是,这个集子也收入了两本分析评论我作品的著作:欧阳子的《王谢堂前的燕子》以及刘俊的《悲悯情怀》。欧阳子是我在台湾大学外文系的同学,当年我们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这本杂志持续出刊达二十多年,我的短篇小说大部分发表于《现文》,而我又常常与欧阳子讨论文学创作的问题,因此,她对我写小说的心路历程可谓了如指掌,在七十年代中期欧阳子终于写下了《王谢堂前的燕子》这部评论《台北人》的精心杰作。欧阳子自称这是一本《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事实上,这是欧阳子全面深入探讨《台北人》主旨涵义及小说艺术的一部论述巨著。欧阳子本身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分析小说家,深谙小说创作原理,在这本论著中,她……

台北人的介绍

《台北人》是1971年集结数篇60年代白先勇创作的,并于《现代文学》发表的14篇短篇小说而出版的单行本。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7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描写了台湾社会各阶层人物在新旧时代交替中的人生转变,具有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不但小说之幅面广,使读者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读者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

《鹿鼎记》,高阳的《胡雪岩全集》,白先勇的《台北人》

【《鹿鼎记》】《鹿鼎记》是香港作家金庸的最后一部长篇武侠小说作品。韦小宝扬州妓院丽春院中,一个年华老去的妓女的儿子,不知父亲是谁,自小在市井中长大的小流氓、小无赖。在童年时,就学会了一切求活、求生存、求饱的方法。 在他的心目中,适应环境,如何使自己更好活下去,是最主要的目标。这种观念,实在是一切生物的本能,自然也反映在人这种高级生物的身上。鹿鼎记的主要内容:清朝康熙时,韦小宝阴差阳错进了宫,当了假太监和皇上成了好朋友.又不小心成了天地会陈近南的徒北,青木堂堂主.韦小宝夹在这两者之间,两面都帮,在两边都受器重.这期间他帮皇上生擒了鳌败,去五台山替皇上寻老皇帝 ,但事实总有被揭穿的一天,皇上终于还是知道了他所有的身份,命他反天地会,韦小宝还算是个重情义的人,没有那么干,最后带着几个老婆隐居小岛了.韦小宝还得到了许多人想到的八本四十二章经,拿到了里面的羊皮,找到了鹿鼎山,这便是鹿鼎记名的由来了.【高阳的《胡雪岩全集》】高阳先生是当代作家,以历史小说著称,精通清代历史掌故,《胡雪岩全传》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胡雪岩一生的经历,从多方面介绍了“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官场、人际、处事、情感、商场、谋略等方面的处世为人之道,艺术地再现了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广阔历史背景下,胡雪岩由商而官,亦官亦商,暴起暴落的历史画面。全书内容丰富,故事翔实,是一本难得的珍藏本。“经商要学胡雪岩,当官要学曾国藩”,高阳的《胡雪岩全传》一度成为现代经商人士必看的图书之一。该书问世后,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中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影响,许多外国读者对此书也产生了兴趣,希望能从中学到经商的技巧。有关胡雪岩的书籍可谓比比皆是,但论笔力与境界,均不能与高阳此书相提并论。【白先勇的《台北人》】白先勇,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广西桂林人。《台北人》被公认为现代最出色的短片小说集之一,它集结了十四个看似独立却又有联系的故事,并将一群因国共战争爆发而迁居台北的大陆人的生活点滴,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用作者的话,是这样说的“《台北人》对我比较重要一点。我觉得再不快写,那些人物,那些故事,那些已经慢慢消逝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了。”怎么和七中的摘抄要求一样???!!!

“考背”是什么意思? 白先勇的《台北人》中,女仆人嘲笑男仆人,男仆人抓住她的肩膀猛摇晃,女仆人骂男

以下转自搜狗问问,作者为匿名——念「靠杯」会比较接近原音直翻中文是「哭爸」(这是脏话,类似脏话的「干」,可以直接用来骂人,例如你靠杯喔!)硬要翻的话,意思是用来骂人叽叽歪歪、乱讲话胡说八道用法:A呼了B一巴掌,B就可以愤怒的回说「靠杯」或者「你靠杯喔!」也可以用来跟朋友开玩笑(不过不要对著小混混或长辈上司说,後果会很惨)用法:A无聊故意呛B长很丑,B就可以回「靠杯」或者「你靠杯喔!」简单来说就是你怎麼用「干」来骂脏话,就可以怎麼用这词!

不属于白先勇《台北人》中所描写的是( )

【答案】:B《台北人》中的人物都不是 地道的“台北人”,除《孤恋花》中的娟娟来自台湾乡下外,其余皆是随国民党 当局逃亡到台湾来的大陆人。

白先勇:台北人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白先勇:台北人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白先勇 台北人自序  广东省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这一套《白先勇文集》是迄今为止搜集我的作品最完整的一部集子,各种文类都收齐了。  小说、散文、论文、戏剧、电影脚本、访问、对谈,统统有,可以说相当全面的呈现了我这些年的文学活动。比较特殊的是,这个集子也收入了两本分析评论我作品的著作:欧阳子的《王谢堂前的燕子》以及刘俊的《悲悯情怀》。  欧阳子是我在台湾大学外文系的同学,当年我们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这本杂志持续出刊达二十多年,我的短篇小说大部分发表于《现文》,而我又常常与欧阳子讨论文学创作的问题,因此,她对我写小说的心路历程可谓了如指掌,在七十年代中期欧阳子终于写下了《王谢堂前的燕子》这部评论《台北人》的精心杰作。欧阳子自称这是一本《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事实上,这是欧阳子全面深入探讨《台北人》主旨涵义及小说艺术的一部论述巨著。欧阳……

《台北人》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台北人》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13wOs2At9y7pOWt0FdlJ1A?pwd=yo1h 提取码:yo1h简介:《台北人》的作者是白先勇。

《台北人》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台北人》(白先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TjWh-rWP1lVRo7hjunkWw 提取码: ifgy书名:台北人作者:白先勇豆瓣评分:8.9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0-10页数:392内容简介:作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由十四个一流的短篇小说构成,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台北人》之人物,可以说囊括了台北都市社会之各阶层:从年迈挺拔的儒将朴公(《梁父吟》)到退休了的女仆顺恩嫂(《思旧赋》),从上流社会的窦夫人(《游园惊梦》)到下流社会的“总司令”(《孤恋花》)。有知识分子,如《冬夜》之余嵚磊教授;有商人,如《花桥荣记》之老板娘;有帮佣工人,如《那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之王雄;有军队里的人,如《岁除》之赖鸣升;有社交界名女,如尹雪艳;有低级舞女,如金大班。这些“大”人物、“中”人物与“小”人物,来自中国大陆不同的省籍或都市(上海、南京、四川、湖南、桂林、北平等),他们贫富悬殊,行业各异,但没有一个不背负着一段沉重的、斩不断的往事。而这份“过去”,这份“记忆”,或多或少与中华民国成立到大陆沦陷那段“忧患重重的时代”,有直接的关系。作者简介:白先勇,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1937年生,广西桂林人。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学创作硕士。他的小说被译成英、法、德、意、日、韩等多种语言文字,在海内外拥有读者无数。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电影剧本《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孤恋花》、《最后的贵族》等,重新整理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记》,并撰有父亲白崇禧及家族传记。

白先勇的小说集《台北人》中的小说有哪些?

《永远的尹雪艳》《冬夜》《国葬》《游园惊梦》。

台北人读后感 台北人读后感范文

1、《台北人》算得上是白先勇先生最为重要的一本小说集,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短篇小说故事反映出了大背景下的社会众生相,同时,又不得不让人思考社会背景对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影响。虽是小人物的命运,但该被人们知道并记住,因为这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印记。 2、正如白先勇所说,如果不快些写下这些人物,这些故事,恐怕它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了。感谢台湾那些最会讲故事的人,在他们笔下,没有宏大的叙事,有的只是对最真实的小人物的故事的记录,对命运的思考,对时代的感慨。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便是吴念真,“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在读《台北人》时,一下子就联想到了他的《这些人,那些事》。两本书都是由一个个平凡人的人生故事构成,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吴念真更注重人物的个人命运,而白先勇可能更注重时代背景对人物命运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这些人物与大陆的联系、与那一段特殊时期的关系。 3、开篇尹艳的故事就极具吸引力,尹雪艳是个有故事有深度有魅力的女人。那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浅浅的笑容背后,却是一颗饱经沧桑的心。上海百乐门舞厅的回忆,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回忆,更是那些和她一同来到台湾的给她捧过场的人的回忆。可惜他们都再也回不去了。就算大家再造一个百乐门,可岁月已不是当年的岁月,地点也不是曾经的地点。但至少尹雪艳那里是那些饱经岁月洗礼的人们寻找慰藉的最佳去处。大家都羡慕尹雪艳不老,甚至遭到一些人的嫉妒,可她依然是可爱的,因为她代表了一个时代,也代表着一种文化与记忆。然而深藏于这些之下的,却是岁月的无情和浓浓的乡愁。 4、在“思旧赋”里,顺恩嫂和罗伯娘的谈话足见世事变化无常。昔日风光无限的李公馆竟变成如今的荒凉景象,然而那位善良的老仆人却还在坚守着自己与李公馆的之间的情意。最后,她“觑起眼睛,仰面往那暮云沉沉的天空望去,寒风把她那一头白麻般的粗放吹得统统飞扬起来。”这一幕,让人感慨万千,也让人十分心疼这位老人,一辈子都在为被人而活,却活得有情有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像这样勤劳善良的人应该不少吧。 5、在“国葬”中,反映出的是故人之间那份浓浓的深情和岁月的变迁。看着那些老者依然坚持着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对长官的尊敬,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个世界最难的,便是坚持。 6、看完这部短片小说留在心底最深处的两个字,便是感动,感动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谊,感动老者们的坚持,感动苦难生活中的欢声,感动人们面对世事变迁的那份淡然,当然,更多的是无奈。

《台北人》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台北人》(白先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VBs3oEzpSEGIbknPkdD9A 提取码: i8mv书名:台北人作者:白先勇豆瓣评分:8.9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0-10页数:392内容简介:作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由十四个一流的短篇小说构成,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台北人》之人物,可以说囊括了台北都市社会之各阶层:从年迈挺拔的儒将朴公(《梁父吟》)到退休了的女仆顺恩嫂(《思旧赋》),从上流社会的窦夫人(《游园惊梦》)到下流社会的“总司令”(《孤恋花》)。有知识分子,如《冬夜》之余嵚磊教授;有商人,如《花桥荣记》之老板娘;有帮佣工人,如《那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之王雄;有军队里的人,如《岁除》之赖鸣升;有社交界名女,如尹雪艳;有低级舞女,如金大班。这些“大”人物、“中”人物与“小”人物,来自中国大陆不同的省籍或都市(上海、南京、四川、湖南、桂林、北平等),他们贫富悬殊,行业各异,但没有一个不背负着一段沉重的、斩不断的往事。而这份“过去”,这份“记忆”,或多或少与中华民国成立到大陆沦陷那段“忧患重重的时代”,有直接的关系。作者简介:白先勇,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1937年生,广西桂林人。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学创作硕士。他的小说被译成英、法、德、意、日、韩等多种语言文字,在海内外拥有读者无数。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电影剧本《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孤恋花》、《最后的贵族》等,重新整理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记》,并撰有父亲白崇禧及家族传记。

《台北人》在现当代文学中的地位

在台湾文学中当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但是整个来说的话,你看看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就知道,白先勇本人都不是非常的重要,所以他的作品在整个现当代文学史上也只是一般

分析白先勇的《台北人》的内涵意蕴和艺术特色

白先勇的《台北人》,是一本深具复杂性的作品。此书由十四个短篇小说构成,写作技巧各篇不同,长短也相异,每篇都能独立存在,而称得上是一流的短篇小说。但这十四篇聚合在一起,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

读书笔记:白先勇的《台北人》

刚开始读书是看书名选书的,那本书的名字有意思变读哪本。读着读着,就会按人选书,比如读张爱玲后就对胡兰成感兴趣;读三毛就知道了白先勇。 曾追着三毛的书看了一阵子,但从未见过白先勇的书。这本《台北人》,说来也巧,是去朋友家闲逛的时候偶然遇到的,朋友也很大方,说看上了就拿去。于是这本纸张边缘泛黄的书,便到了我的手里。 翻开扉页,是很多白先勇先生的照片,然后是目录。哦!原来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吖。 开始阅读。 第一个小说写了一位舞女出身的女子,门前总是络绎不绝的达官贵人。小说结束时她举止大方得体地参加了一场葬礼,他的死与她不无关系,可她竟然还能体面地出席对方的葬礼。读完,我懵了好一会儿。 再读第二个、第三个故事,慢慢看出来了,这本《台北人》没有要弘扬什么贬谪什么,它回归文学的本质,用文字描绘一个时代下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的命运与挣扎。无论是流落风尘的舞女、战功赫赫的军官、小小冒粉店老板娘,他们自己,或他们眼里看到的,是那个时代的命运,那种台湾与大陆的分离之痛,那种无法满足的思乡情结,那种大风大浪后残破不堪的支离破碎,那种新旧交替的撕裂与冲突。就像大闹天宫后要收拾的残局,一边收拾,一边回忆;一边回忆,一遍痛心。 原来是尊敬。《台北人》的每一个故事都传递出了对那些面对生离死别、面对淤青痛苦、面对支离破碎的人的尊敬。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寻,那种思念,那种苦痛,是我们如今一个航班、一辆高铁就能解决的时代所不能理解的。而对生活的勇气,是每个时代的必备的精神。 读完小说,为之动容。 《台北人》中的很多故事写作手法有一个类似之处,即在现在的场景之下描绘人物,然后通过人物对话或内心世界的白描,把过去的故事或人物的情绪淋漓表达。 很惊讶,一个男性作家把女性们家长里短的谈话描绘的那么惟妙惟肖。还有内心世界的描绘,通过心理语言而展现出或痛苦或扭曲的心态,准确刻薄。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张爱玲,那种对女性扭曲心理毫不避讳地表达,再加上一些苦涩,简直是让人不忍揭示的伤口。 好一个《台北人》,历史书上读不懂的东西,我在这些人物身上读懂了。原来这就是乡愁。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白先勇《台北人》系列所要表现的主要思想为何?

总的说来,历来学者对白先勇的《台北人》不论是就小说的主题思想抑或写作技巧等方面皆抱持肯定的态度,认为白先勇是以作家冷静清澈的眼光和笔触,在为这些从大陆撤退来台,而客居台湾的「忧患重重时代」的历史人物,在一掬同情之泪的同时,也相对的做出了讽刺的意义,因而具有写实关怀的精神。然而《台北人》一书真如历来作家所评论的,是白先勇为同情这些大陆来台寄居台湾的外省族群而写定的,或者相对的也讽刺了他们活於过往的不切实际而意酝书中。笔者认为这样的说法似乎只见小说的表面意义,而过於简单化了。究竟白先勇对这些从大陆来台生活的外省族群的定位究竟为何?《台北人》一书是要经由同情的笔调,为这一群历经忧患重重时代的外省族群重建历史记忆,再次建构出一个属於外省家园的台北?抑或是要藉由讽刺的手法去彻底拆毁一个属於外省家园的台北?又属於外省族群的「家」又是一个什麼样的意象?仅是以一句同情或讽刺来函括白先勇的《台北人》皆是未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的,这期间的纠结,似乎还隐藏於其中而未被考掘探究出。职是之故,笔者将从另一角度来思考,采用精神分析和国族论述等理论,从小说中对於女性乳房的血腥描述来谈土地的失落和认同的障碍,接著从《台北人》书中对於时间凝滞的处理来谈历史记忆的运作,由此看出白先勇笔下的「台北人」对时间的固著性,在时间和空间的两方辩证之後,再进一步对这群忧患重重的「台北人」之身分认同的问题加以分析,到底身份的认同是不是只是一个符码的转换而已,而究竟白先勇是在建构一个外省族群的台北家园抑或在解构这样一个家园,最後总结评论白先勇的《台北人》,并对於未来国族论述研究的问题提出思考。

《台北人》-白先勇

最遥远的距离,是可望不可及。 小时候盼着过年,是因为过年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美食,可以领到数目有限的压岁钱,长大后盼着过年,是因为过年意味着团聚,意味着围着炉火诉说过去一年的辛酸苦辣,享受着成人世界心向往之的天伦之乐。 长大后就慢慢明白了根的意味,落叶归根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怀,是对那片土地潜意识里深沉的爱。那片土地承载着人生仅有一次的童年,那片土地承载了人生最初的经历,那片土地培育了最初的价值观。年龄大了,于是开始了迁徙,叔叔婶婶去了山东,妹妹去了新加坡,我来到了杭州,为了担负起生活给与的重担,所以我们选择了背井离乡,到另一个城市打拼梦想。但无论何时何地,内心总会有一个声音不时的呼唤我们回家。家,多美的名词。 白先勇的台北人也是一群无处安身的游魂,他们看似已被称为台北人,但仍然是自己心中的异乡客,历史裹挟着这群无名之辈奔向未知的地方,断离他们心中的根,但即便如此,好比向日葵,总是会向着太阳的方向,昂扬。 对于历史,我们总倾心于那些历史人物,名流英雄,但真正推动历史的力量,正是宛如细沙的大众,众生相就是历史的全部真相。

台北人读后感

  1、《台北人》算得上是白先勇先生最为重要的一本小说集,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短篇小说故事反映出了大背景下的社会众生相,同时,又不得不让人思考社会背景对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影响。虽是小人物的命运,但该被人们知道并记住,因为这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印记。   2、正如白先勇所说,如果不快些写下这些人物,这些故事,恐怕它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了。感谢台湾那些最会讲故事的人,在他们笔下,没有宏大的叙事,有的只是对最真实的小人物的故事的记录,对命运的思考,对时代的感慨。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便是吴念真,“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在读《台北人》时,一下子就联想到了他的《这些人,那些事》。两本书都是由一个个平凡人的人生故事构成,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吴念真更注重人物的个人命运,而白先勇可能更注重时代背景对人物命运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这些人物与大陆的联系、与那一段特殊时期的关系。   3、开篇尹艳的故事就极具吸引力,尹雪艳是个有故事有深度有魅力的女人。那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浅浅的笑容背后,却是一颗饱经沧桑的心。上海百乐门舞厅的回忆,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回忆,更是那些和她一同来到台湾的给她捧过场的人的回忆。可惜他们都再也回不去了。就算大家再造一个百乐门,可岁月已不是当年的岁月,地点也不是曾经的地点。但至少尹雪艳那里是那些饱经岁月洗礼的人们寻找慰藉的最佳去处。大家都羡慕尹雪艳不老,甚至遭到一些人的嫉妒,可她依然是可爱的,因为她代表了一个时代,也代表着一种文化与记忆。然而深藏于这些之下的,却是岁月的无情和浓浓的乡愁。   4、在“思旧赋”里,顺恩嫂和罗伯娘的谈话足见世事变化无常。昔日风光无限的李公馆竟变成如今的荒凉景象,然而那位善良的老仆人却还在坚守着自己与李公馆的之间的情意。最后,她“觑起眼睛,仰面往那暮云沉沉的天空望去,寒风把她那一头白麻般的粗放吹得统统飞扬起来。”这一幕,让人感慨万千,也让人十分心疼这位老人,一辈子都在为被人而活,却活得有情有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像这样勤劳善良的人应该不少吧。   5、在“国葬”中,反映出的是故人之间那份浓浓的深情和岁月的变迁。看着那些老者依然坚持着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对长官的尊敬,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个世界最难的,便是坚持。   6、看完这部短片小说留在心底最深处的两个字,便是感动,感动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谊,感动老者们的坚持,感动苦难生活中的欢声,感动人们面对世事变迁的那份淡然,当然,更多的是无奈。

《台北人》中的台北人指哪些人呢

白先勇《台北人》是由一出出悲剧连缀而成的,其中的主人公都是中年人或老年人,他们都出生中国大陆,随着国民 党撤退来台湾这一小岛。也许当初他们还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然而现在却已是暮霭沉沉的年龄,。不论你是叱咤风云的将军,或是未受教育的男工,不论你是风华 绝代的仕女,或是下流社会的女娼,到头来都是一样,任时间将青春腐蚀,终于化成一堆骨灰。一句话,荣光属于既往,衰朽属于当下。时移势易,色衰爱弛,怎不 产生世过境迁、人情巨变的今昔之感!白先勇在书前引录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是点出《台北人》的这一主题,传达出作者不胜今昔之怆然感。

白先勇先生的《台北人》属于哪种类型的小说?

《台北人》是白先勇先生的小说作品。这部小说被认为属于现实主义类型的小说。现实主义小说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以社会现实为素材,描写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的真实性和个人的真实性。《台北人》通过描述台北市的社会现实生活来揭示台湾社会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展现了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

白先勇与《台北人》:温一壶酒,敬岁月,敬过往

分享一本好书,讲书中的故事,说说写故事的人——白先勇先生和他的《台北人》。 如果对《台北人》感觉陌生的话,那么《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应该更熟悉一点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先后被拍成同名电影,改编成电视剧,以及话剧。其中电视剧由当红明星范冰冰领衔主演,而话剧则更是星光璀璨,已故著名导演谢晋担任艺术总监,巩俐、梅艳芳都曾是主角儿“金大班”人选,最终由刘晓庆担纲,在上海、北京各大城市进行巡演。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正是白先勇先生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录在《台北人》里。《台北人》是白先勇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本书,入选了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的最高排名。 谈起中国当代文学,我们必须谈论白先勇。著名学者夏志清教授说,白先勇是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之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唯五、六人而已。一本《台北人》,一本《纽约客》,暗合了他漂泊的人生。 白先勇生于1937年的广西桂林,他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的第五个孩子,抗战时期他和家人辗转到重庆,抗战胜利后先后到上海、南京、香港,随着国民党战败,又随家人移居台湾。1962年,母亲去世后他旅居美国,出发时父亲白崇禧为他送行,谁曾想,此一别竟是人生诀别。 人世的漂泊,城市的记忆,故土的怀念,白先勇把它们深深揉进了文字和小说里,用一种无可奈何的凄艳之美,诉说历史的苍凉与命运的无常。他的作品被公认对下一代作家有普遍的熏陶濡养的意义,已故作家三毛就是读白先勇的小说长大的,甚至可以说,少年时的三毛敏感脆弱,因自闭而休学,正是白先勇的小说引领着她走上了文学之路,就此改变她的一生。 白先勇的《台北人》由十四个短篇小说构成,除了《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还有《永远的尹雪艳》《思旧赋》《梁父吟》《游园惊梦》等,每篇都是独立存在,但主题命意是一再的重复,互相陪衬辅佐,仿佛作者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根植于心的那份剪不断、理还乱的文化乡愁。 翻开《台北人》,白先勇在卷首引录了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道出的正是《台北人》的主题,作者对盛衰兴败、世事沧桑的感慨,对生命的有限、青春与爱情的消逝而无限怅然。 《台北人》里的人物,无一例外都是来自中国大陆不同的城市,上海,南京,桂林,北平,他们随国民政府撤退台湾。离开大陆时,他们或年轻或壮年,此去经年,他们若非中年,便是老年。交际花尹雪艳,舞女金大班,将军夫人,富商巨贾,男仆和女佣,他们构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北“众生相”,虽然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人生际遇不同,但他们背负着一段相同的沉重的过往,那是一个特殊时代给予他们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心里慢慢累积,它的名字叫乡愁。 事实上,虽然《台北人》里的人物众多,但其实只有两个主角,一个是“过去”,一个是“现在”。“过去”,代表青春,纯洁,敏锐,传统,精神,爱情,灵魂,荣耀,希望,理想和生命;“现在”,代表年衰,腐朽,麻木,西化,物质,欲望,肉体,颓败,绝望,现实与死亡。如何审视过去,如何面对现在? 这一群特殊的台北人,他们中有些人把对过去的怀念执着地背在身上,明知道这是一种把自己压得透不过气的重负,却固执地对它满腔痴恋,如同最残酷的自虐。那是怎样的挥之不去的紧紧缠绕的愁绪啊,一点点在心里郁积成结,灿烂过的爱情,荣耀过的生命,放散过光芒的灵魂,如今,它们失落在凄楚的黄昏,化作殷切的思念,悲怆的祭奠。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我们常常用它来感叹岁月无情。岁月何以无情?岁月无情的是把太多美好的东西变成了过去,变成了回忆,变成了心里的伤痕。我们的身体活在“现在”,可是,我们又总会在某个猝不及防的时候,某一个“过去”会突然明艳光亮地撞到怀里,那一刻,岁月温柔却残酷地撕开我们伪装的从容淡定,把一种叫做怀念的东西浓墨重彩地渲染,让人热泪滚滚。 如果你心里放不下过往,如果你心里有一道岁月留下的伤,那么不妨打开这本《台北人》,白先勇先生用一种古典的意境、精致的雕琢,为你讲述一群台北人的往事。读《台北人》,仿佛与一位儒雅睿智、宽厚包容的父亲彻夜长谈。清冷的夜里,温一壶酒,浅酌慢饮,一起举杯,敬岁月,敬过往,敬我们拥有过的却注定会慢慢,慢慢失去的,一切。 分享一段白先勇先生的自述,这是一位作家对于宏大岁月的一份历史感悟: 有一天黄昏,我走到湖边,天上飘着雪,上下苍茫,湖上一片浩瀚,沿岸摩天大楼万家灯火,四周响着耶诞福音,到处都是残年急景。我立在堤岸上,心里突然起了一阵奇异的感动,那种感动,似悲似喜,是一种天地悠悠之念,顷刻间,混沌的心景,竟澄明清澈起来,蓦然回首,二十五岁的那个自己,变成了一团模糊,逐渐消隐。我感到脱胎换骨,骤然间,心里增添了许多岁月。

白先勇《台北人》:美则美矣,更应知道美从何来

最近一直在读一本书,欧阳子的《王谢堂前的燕子——白先勇<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 离开学校以后,似乎很少看理论性的文章了,但这本书的作者和书名,着实让人惊羡,让人须臾离不开目光。欧阳子——是西蒙·波伏娃《第二性》的译者,小说集《那长头发的女孩》的作者,更是当年与白先勇共同并肩作战在《现代文学》阵地中的战友。经年之后,欧阳子为好友的小说集《台北人》作评论性质的文章。 正如欧阳子在前言中所写:读过《台北人》的人很多,被它感动的人也很多,但大多数只是有一种朦胧的印象。就像不经意间走进一座古老的房子,里面发出香甜而腐烂的气息,你被它吸引,但不一定知道它有害。你深知这是一种幻觉,却不会知道这幻觉为何而来。 欧阳子解答了这一切。“台北人”这个称呼与一般意义上的“北京人”“上海人”有本质的不同。它不仅是一个地域名词,更是一个类型的代名词,这些人——都出身大陆,随着国民党政府撤退来台湾。只不过在那个时间节点上,他们中有的不及弱冠,有的正当盛年,然而,十几二十年后,他们统统步入人生的下坡路。而这,正是小说的时间背景。空间的转换,时间的流淌,带来的不仅仅的黑发变白发,还有心灵负担之不堪重负。被迫迁徙到台湾的这些人,无论处于何种阶层,都有属于自己的过去。而在日复一日的希望变失望中,过去的一切都变得极为温存而绝望。像朴公(《梁父吟》),顺恩嫂(《思旧赋》),窦夫人(《游园惊梦》这些人,他们中有的是儒将,有的是社交名媛,有的则是女仆和帮佣工人。无论富贵贫贱,他们都背负着一个不能释怀的过去,或是在现实中沉沦,或是在往事中沉溺,他们无法解脱,直到死去。而他们的下一代,却不会有这种烦恼了——因为他们没有“过去”。《台北人》中的《游园惊梦》最为著名,为许多读者和评论家所激赏。纵观整篇,如梦如幻,恰如题目所言,这正是作者用意识流的手法将今昔、灵肉、生死做了对比。而统观全书,亦是如此。只不过,作为小说家的白先勇,不会让普通人轻易看到斧凿之痕迹罢了。 在这本小说集前,作者引用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诗做引子,即点明《台北人》的主题。无论从单篇看,还是把十四篇作为一个整体,今昔强烈对比让人心颤。故事中的中年人或老年人,他们都有一段过去。过去的青春活力在现今的局促、仓皇中,像幽灵一样缠绕着他们。那个年代的台北人,还在期盼能够反攻大陆做主人。但年不假人,即使有这么一天吧,他们也是看不到了。他们哀伤忧愁,不知道恨谁,只能靠着回忆活着。而过去越美好,现下就越残酷。而更讽刺的是,回忆经过太多次打磨,或许已非事实,然而无力的人们靠着这一段或那一段变形的记忆活着。在《台北人》的世界中,灵与肉互相撕扯,毫不相让。“灵”是爱情、理想、精神——其实也对应着过去。“肉”是性欲、现实、肉体——其实对照着现在。在大多数小说里,灵与肉是对立的。当《花桥荣记》里的卢先生恪守本分,一心一意等待留居大陆的罗家姑娘时,他是多么体面和高尚。而当现实击碎了他的梦想时,那么高洁的卢先生立刻沉浸到无边的性欲中,甚至有了一个惨死的结局。灵与肉,毫不相让。在小说家白先勇这里,过去尽管逝去了,但是神圣无比,甚至可以救赎现在。当金大班想起自己与月如的爱情时——这是她的灵——立刻变得温柔同情。这个风尘女子一瞬间的柔情,是由“过去”撕扯进“现在”的。而如果没有过去,金大班应该是不值得任何同情的。 时间是宇宙中最大的贼,无论你是王侯将相,还是蝼蚁细民。《台北人》中各个阶层的人——这些有过特殊历史记忆的人,都会老去,死去。在这个层面上,欧阳子认为白先勇是一个“消极的宿命论者”。这首先体现于,在多篇小说中,都会出现“冤”、“孽”等字眼。当然这些词语出现在文章中,首先可以看出白先勇客观描绘的中国旧式社会的实际情况,但也不能说这些没有透露出作家某些潜在的思想。更为明显的例子是《孤恋花》。在这里,作者似乎相信,人之“孽”由遗传而来,无法摆脱。《孤恋花》中的娟娟,生理上带有遗传的疯癫,还有乱伦导致的罪孽,这注定了她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而文中又处处暗示,娟娟是五宝(一个惨死的女孩)再世。她们都宿命般的不得好结果,就像有命运之神拿着指挥棒,凛然而不可侵犯。《台北人》给我们描绘的就是这样一个世界,它是民族记忆遥远的一隅,在现下的世界,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有时候同更年轻的朋友谈起白先勇,有人言“美则美矣”。所以,有时候,我们也许还应知道这“美”从何而来,才能更好地记住它。

白先勇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内收录了哪些文章?

《台北人》标志着白先勇小说的成熟期和高峰期,十四个短篇小说包含《游园惊梦》、《永远的尹雪艳》、《一把青》、《岁除》、《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思旧赋》、《国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