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简介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技术于1980年由人类遗传学家Bostein提出。它是第一代DNA分子标记技术。Donis—Keller利用此技术于1987年构建成第一张人的遗传图谱。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技术是进行基因组研究的基础。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已被广泛用于基因组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以及生物进化和分类的研究。RFLP是根据不同品种(个体)基因组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碱基发生突变,或酶切位点之间发生了碱基的插入、缺失,导致酶切片段大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特定探针杂交进行检测,从而可比较不同品种(个体)的DNA水平的差异(即多态性),多个探针的比较可以确立生物的进化和分类关系。所用的探针为来源于同种或不同种基因组DNA的克隆,位于染色体的不同位点,从而可以作为一种分子标记(Mark),构建分子图谱。当某个性状(基因)与某个(些)分子标记协同分离时,表明这个性状(基因)与分子标记连锁。分子标记与性状之间交换值的大小,即表示目标基因与分子标记之间的距离,从而可将基因定位于分子图谱上。分子标记克隆在质粒上,可以繁殖及保存。不同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基因组DNA后,所切的片段类型不一样,因此,限制性内切酶与分子标记组成不同组合进行研究。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一般是HindⅢ,BamHⅠ,EcoRⅠ,EcoRV,XbaⅠ,而分子标记则有几个甚至上千个。分子标记越多,则所构建的图谱就越饱和。构建饱和图谱是 RFLP 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是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英文名称: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定义1:用于分析相关基因多态性的技术。即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完全酶切来源于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基因组DNA,从而获得长度各异的DNA片段(酶切谱)。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应用免疫(二级学科);免疫学检测和诊断(三级学科)定义2:由专一性的限制性酶切获得的DNA片段长度的变异。通过电泳分离酶切产物并转移至膜上与标记探针杂交后可以检测到这种长度变异性。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分子生态学(二级学科)定义3:同一物种的亚种、品系或个体间基因组DNA受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作用而形成不同酶切图谱的现象。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基因组学(二级学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913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