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 100字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和兵马俑坑组成。展出的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8000个,排列成阵,气势壮观。俑分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等。坑内还出土有数万件实战兵器,馆内展出秦始皇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也是长安何已会成为丝路起点的一个写照。 概述 兵马俑( terra-cotta figures; 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 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 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艰难。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尸成片,侧面显示了整个工程的残酷。它还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呢!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 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冢位置在陵园南部。 秦始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 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 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为把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起码需要5~7年的功夫。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从2个坑的布局和阵法看,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对。”《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殆。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 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断,四号坑未及放兵马俑,就匆匆填死了。发掘中发现有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2007年5月8日,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沧海桑田,雄壮的兵马俑军阵曾沉寂千年。二十世纪的今天,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中,古老的兵马俑焕发出了新的生命,走向了新的辉煌。 兵马俑共计8000余件,规模十分宏大。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37千米的临潼县城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是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东发现三个大型陪葬的兵马俑坑,并相继进行发掘和建馆保护。三个坑成品字形,总面积22780平方米,坑内置放与真人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共约7400余件。三个坑分别定名为一、二、三号兵马俑坑。 一号坑最大,坑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6000余陶人陶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环形方阵。坑东端有三列横排武士俑,手执弓弩类远射兵器,似为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手执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在11个过洞里排列成38路纵队。南北两翼的后卫部队。 二号兵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是一坐西朝东,由骑兵、步兵、弩兵和战车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大致可分为弩兵俑方阵,驷马战车方阵,车步、骑兵俑混合长方阵,骑兵俑方阵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0多辆,并有大量金属兵器。 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积约520平方米,它与一、二号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似为统师三军的指挥部,出土68个陶俑和4 马1 车。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俑阵经发掘对外开放后便轰动世界。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从此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一处地下建筑及陶俑,其位于秦始皇陵园东侧1千米处。这就是震动了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陵兵马俑。 秦陵兵马俑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一号坑为步兵部队,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面积为14220米,是一位农民打井时挖出的。2二号坑呈曲尺形,面积为5000米2,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三号坑呈凹字形,面积为520米2,似为统帅一、二号坑的指挥机关。三个坑共有7000余件陶俑、100余乘战车、400余匹陶马和数十万件兵器。 秦兵马俑场面宏大,威风凛凛,队列整齐,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战争的阵法。秦兵马俑皆仿真人、真马制成。陶俑身高1.75米~1.95米,多按秦军将士的形象塑造,体格魁伟,体态匀称。陶俑又按兵种的不同分为步兵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将军俑等。步兵俑身着战袍,背挎弓箭;骑兵俑大多一手执疆绳,一手持弓箭,身着短甲、紧口裤,足蹬长统马靴,准备随时上马拚杀;车兵俑有驭手和军士两种,驭手居中,驾驭着战车,军士分列战车两列,保护驭手;弓弩手张弓搭箭,凝视前方,或在立姿,或在跪姿;将军俑神态自若,表现出临阵不惊的大将风度。陶马高1.5米,长2米,体形健硕,肌肉丰满,昂首伫立,鬃毛分飞,表情机警敏捷,匹匹都像是奔驰战场的骏马。这些都显示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表现了极高的造型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宝库。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

关于秦始皇皇陵和兵马俑的资料!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艰难。具体情况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 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家位置在陵园南部。 秦始皇兵马桶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 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 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桶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秦始皇兵马桶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捅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编辑本段秦兵马俑介绍高级军吏俑 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其共同特点是头戴鹖冠,身材高大魁梧,气质出众超群,具有大将风度。战袍将军俑着装朴素,但胸口有花结装饰,而铠甲将军俑的前胸、后背以及双肩,共饰有八朵彩色花结,华丽多采,飘逸非凡,衬托其等级、身份,以及在军中的威望。车士俑 车士,即战车上除御手(驾车者)这外的士兵。一般战车上有两名车士,分别为车左俑和车右俑。车左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着护腿,头戴中帻,左手持矛、戈、戟等长兵器,右手作按车状。车右俑的装束与车左俑相同,而姿势相反。他们都是战车作战主力,但据文献记载,他们在兵器配置和作战职责上有着一定的区别。从秦俑坑战车遗迹周围发现的兵器看,秦代战车上的车左和车右均手持戈、矛等格斗用长兵器及弓弩等致远兵器,说明战车上车左、车右的分工并不十分明确。在战车上,除了矛御手和车左、车右俑外、还发现有指挥作战的军吏俑。军吏有高低之分,负有作战指挥的责职。立射俑 立射俑在秦俑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身着轻装战袍,束发挽髻,腰系革带,脚登方口翘尖履,装束轻便灵活。此姿态正如《吴越春秋》上记载的“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此正持弩之道也。”立射俑的手势,与文献记载符合,说明秦始皇时代射击的技艺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各种动作已形成一套规范的模式,并为后世所承袭。跪射俑 跪射俑与立射俑一样,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而跪射俑位于阵心。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武士俑 武士俑即普通士兵,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气质昂扬,静中寓动。军吏俑 军吏俑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军吏俑除了服饰上与将军俑不同外,精神气度上也略有差异,军吏俑的身材一般不如将军俑体魄丰满魁伟,但整体上比较高大,双肩宽阔,挺胸伫立,神态肃穆。更多的表现出他们勤于思考,勇武干练的一面。骑兵俑 骑兵俑出土于二号坑,有116件,多用于战时奇袭。由于兵种的特殊,骑兵的装束显然与步兵、车兵不同。他们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档长裤,脚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甲。衣服短小轻巧,一手牵马,一手持弓。从这种特殊的装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古代骑兵战术出发,骑士的行动敏捷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二号坊出土的骑兵形象,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的骑兵实物。因而对研究当时骑兵服饰和装备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资料。御手俑 御手俑为驾驶战车者,在三座俑坑中均有出土,他们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臂甲长及腕部,手上有护手甲,胫着护腿,脖子上围有颈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由于古代战争中战车的杀伤力极强,因而御手在古代战争特别是车战中,地位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编辑本段近况及其意义近况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回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为史所罕见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l0年)继位后不久,便开始在晒山营建他的陵墓,统=六国后,更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参加陵的修建。前后费时近40年,至秦亡时陵园尚末完全竣工。据史籍记载∶陵丘高五十佘丈,周围五里有佘,墓内建有各式宫殿,陈列各式奇珍异宝,工程之浩大为史所罕见。秦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l974~l977年在秦始皇陵东l千米处,发掘出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佣坑。-号坑在南,东西长2l6米,宽62米,面积l3260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佣800件,木质战车l8辆,陶马l00多匹。按兵马{甬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佣可能有7000件,战车l00辆,战马l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干多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佣身材高大,ˉ般在1.8米左右,形态各异,表情逼真,面部形态无一雷同,栩栩如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艺水平。开古代帝王陵寝制度之先河 秦代以前,对先王的祭巳不在墓地进行,秦始皇首次将祭巳用的寝殿建在墓地。秦始皇的陵园内有,两重城垣,平面呈回字形,陵丘位于内城垣中偏南侧。陵丘的西北50米处建有寝殿,现可见到的基址近方形,面积3500平方米,附近还有其他建筑遗址。在寝殿中,对秦始皇像进行供奉和祭祖。这种陵寝制度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以后历代帝王陵墓所效仿,直至明、清。这也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一个发展。秦始皇陵布局谜破解 据新华社西安12月22日电(记者冯国李勇)“40年来秦始皇陵考古勘探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秦始皇陵的布局已基本清楚了。”这是秦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秦陵考古队首任队长袁仲一的看法。 袁仲一认为,秦始皇陵整个陵园坐西向东,以封土为中心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地下宫城(地宫)为核心部位,其它依次为内城、外城和外城以外,主次分明。“秦始皇陵园就像是一座设计规整、建筑宏伟的都城,占地面积达56.25平方公里,其城内面积约2.13平方公里。这座‘都城"南高北低,南北落差达87米,是一座南北大于东西的长方形陵园。陵园的城垣由内外两重构成,两座城垣都是呈南北向的长方形,相互套合,呈南北长东西窄的‘回"字形,其城墙总长约12公里,与西安的明代城墙长度相近。” 地宫与内城 他说,陵园布局的核心是地宫,其它城垣、建筑、陪葬墓、陪葬坑等皆围绕着它。秦陵地宫位于内城南半部的封土之下,相当于秦始皇生前的“宫城”。地宫之上有巨大的封土堆,即常说的秦始皇陵墓,它占据着内城南区三分之二的面积。 《史记》记载: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对此描述,目前虽缺考古证实,但其地宫之上的确存在一处超出正常值数倍的强汞异常区。缘此,考古人员怀疑此地宫封土之上所产石榴有损健康,但对陵园建筑设计的规律性与复杂性则是无人置疑。 在宫城和内城之间的广大区域分布着许多用于祭祀、陪葬的建筑。作为重点建设区,这儿地面与地下的设施最多,尤其是内城南半部较为密集。除地下的宫城外,寝殿及车马仪仗、仓储等众多陪葬坑均在南半部;北半部的西区是便殿的附属建筑区,东区则是后宫人员的陪葬墓区。 外城与外城以外 外城即是内城垣和外城垣之间,是外廓城部分。在外城西区(西内城垣与西外城垣之间的区域)的地面和地下设施最为密集,其中建筑基址约占据了西区空间的三分之二。其内涵为 象征京城内的厩苑、囿苑及园寺吏舍,是为皇帝玩乐游弋等活动服务的。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曲尺形大型马厩坑、31座珍禽异兽坑、三组四合院式的园寺吏舍建筑基址等。外城东区的南部则有一大型“石铠甲陪葬坑”,试掘方内出土了大批石铠甲及少数车马器,惟妙惟肖的“百戏俑”坑就在其南侧不远处。 最外围是外城垣之外的地区,这里有众多为建设、陪葬和管护秦始皇陵园而设置的机构、场所和坑池,属于秦始皇陵园的边围。袁仲一说:“在秦陵外围东边,除分布着众所周知的秦兵马俑坑外,尚有98座小型马厩坑及众多陪葬墓,三处修陵人员的墓地与砖瓦窑址等。在北边还发现了藏有禽兽肢体及鳖的仓储坑、陵园督造人员的官署和郦邑建筑遗址。而陵园南部与骊山相接处尚有一宽约40米的防洪堤,用以阻挡来自骊山的洪水。秦陵规划的规律性与科学性显而易见。” 据新华社西安12月22日电(记者李勇冯国)秦始皇陵不仅在中国陵寝史上首设陵邑、建设寝殿便殿,并首开大规模修建陪葬坑的风气。秦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著名文物保护专家吴永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兵马俑的保护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俑坑的保护,二是兵马俑彩绘的保护。“现在可以说坑没有问题,8件彩绘兵马俑也很稳定,兵马俑保护问题基本解决了!” 吴永祺说:“秦兵马俑一号坑色彩斑驳的兵马俑带来了文物保护的世纪难题。”针对通体彩绘的秦兵马俑原来彩色已经大部分脱落,仅存留下局部的颜色残迹,而出土后这些颜色残迹对环境行为十分敏感极易起翘、剥落的情况,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秦兵马俑博物馆一直将兵马俑彩绘保护的工作放到与考古发掘并重的地位,并积极与中外科研单位及其文物保护专家开展合作,努力寻求秦兵马俑彩绘保护的新技术和新思路。 经过多年试验,文保人员利用现代科技,在抗皱缩和加固两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找到了有效的彩绘保护法:一为PEG200和聚氨酯乳液联合处理法,一是单体材料渗透、电子束固化的保护方法。运用这项技术,在兵马俑二号坑跪射俑彩绘保护多年稳定的基础上,在几件百戏俑上推广应用,效果良好。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组在进行现场调查和综合鉴定后认为,这项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赞同0| 评论 今天 15:16 Ken_Wu_Jay | 四级 皇家陵园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据史载,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另一资料:陵园初高120米,“ 秦始皇陵高大若山”,后经风化侵蚀及人为破坏,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建筑材料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运来的。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  陵园的南部有一个土冢,高43米。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内城周长3890米,外城周长6249米,分别象征皇城和宫城。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已发现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00米。经调查发现,整个墓地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内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陵寝的形制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为周长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长6264米。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远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秦 秦始皇陵建造图始皇帝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02年秦始皇陵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 秦始皇,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 ,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在陵园里设立有多处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20年来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区,重现当年陵园内科学周密的排水设施;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凝重的绿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间,为了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王者的尊荣、王者的威仪,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现的仪仗队——秦始皇守陵部队换岗仪式”表演和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秦始皇陵陵区、陵园、地宫沙盘模型展示,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神秘陵园的壮观场景,展示了数十年来的考古成果,生动直观地揭示秦陵奥秘,展示其丰富内涵。规模宏大 埋藏丰富  秦始 秦始皇陵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园,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奋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在所有古代帝王陵墓中以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而著称于世。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铜加固基座,上面放着棺材……墓室里面放满了奇珍异宝。墓室内的要道机关装着带有利箭的弓弩,盗墓的人一靠近就会被射死。墓室里还注满水银,象征江河湖海;墓顶镶着夜明珠,象征日月星辰;墓里用鱼油燃灯,以求长明不灭……  秦始皇陵共发现10座城门,南北城门与内垣南门在同一中轴线上。坟丘的北边是陵园的中心部分,东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东西两侧还并列着4座建筑遗存,有专家认为是寝殿建筑的一部分。秦始皇陵集中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结构殊特。  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历史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兵马俑坑  兵马 秦始皇陵[1]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1974年春被当地打井的农民发现。由此埋葬在地下两千多年的宝藏得以面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兵马俑坑现已发掘3座,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还有4万多件青铜兵器。  坑内的陶塑艺术作品是仿制的秦宿卫军。近万个或手执弓、箭、弩,或手持青铜戈、矛、戟,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的陶质卫士,分别组成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在地下坑道中的所有卫士都是面向东方放置的。据钻探得知共有三个陪葬坑,其中1974年发现的一号坑最大,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左右,长廊和11条过洞组成了整个坑,与真人马大小相同、排成方阵的6000多个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被放置在坑中。在一号坑的东北约20米的地方是在1976年春天发现的二号坑,它是另一个壮观的兵阵。南北宽84米,东西长96米的二号坑,面积921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016平方米。二号坑内有多兵种联合阵容,包括步兵、车兵、骑兵和弩兵等。二号坑西边是三号坑,1989年10月1日才开始允许游客参观。南北宽24.5米,东西长28.8米的三号坑面积为500多平方米。三号坑经有关专家推断,被认为是用来统帅一、二号坑的军幕。一乘战车,68个卫士俑以及武器都保存在坑内。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6千件;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秦俑的写实手法作为中国雕塑史上的承前启后艺术为世界瞩目。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世界第八奇迹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20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成就。它们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对它的“世界第八奇迹”的赞誉,使秦始皇陵为更多的世人所知。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为秦始皇陵更增光彩。 陵园工程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大诗人李白笔下,它讴歌了秦始皇的辉煌业绩,描述了营造骊山墓工程的浩大气势。的确,陵园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国王宝座时,陵园营建工程也就随之开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诸侯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的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秦始皇只不过是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这是秦始皇的一点改进。陵园工程修造了39年一直至秦始皇临死之际尚未竣工,二世皇帝胡亥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   高级军吏俑 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其共同特点是头戴鹖冠,身材高大魁梧,气质出众超群,具有大将风度。战袍将军俑着装朴素,但胸口有花结装饰,而铠甲将军俑的前胸、后背以及双肩,共饰有八朵彩色花结,华丽多采,飘逸非凡,衬托其等级、身份,以及在军中的威望。车士俑 车士,即战车上除御手(驾车者)这外的士兵。一般战车上有两名车士,分别为车左俑和车右俑。车左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着护腿,头戴中帻,左手持矛、戈、戟等长兵器,右手作按车状。车右俑的装束与车左俑相同,而姿势相反。他们都是战车作战主力,但据文献记载,他们在兵器配置和作战职责上有着一定的区别。从秦俑坑战车遗迹周围发现的兵器看,秦代战车上的车左和车右均手持戈、矛等格斗用长兵器及弓弩等致远兵器,说明战车上车左、车右的分工并不十分明确。在战车上,除了矛御手和车左、车右俑外、还发现有指挥作战的军吏俑。军吏有高低之分,负有作战指挥的责职。立射俑 立射俑在秦俑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身着轻装战袍,束发挽髻,腰系革带,脚登方口翘尖履,装束轻便灵活。此姿态正如《吴越春秋》上记载的“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此正持弩之道也。”立射俑的手势,与文献记载符合,说明秦始皇时代射击的技艺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各种动作已形成一套规范的模式,并为后世所承袭。跪射俑 跪射俑与立射俑一样,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而跪射俑位于阵心。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武士俑 武士俑即普通士兵,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气质昂扬,静中寓动。军吏俑 军吏俑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军吏俑除了服饰上与将军俑不同外,精神气度上也略有差异,军吏俑的身材一般不如将军俑体魄丰满魁伟,但整体上比较高大,双肩宽阔,挺胸伫立,神态肃穆。更多的表现出他们勤于思考,勇武干练的一面。骑兵俑 骑兵俑出土于二号坑,有116件,多用于战时奇袭。由于兵种的特殊,骑兵的装束显然与步兵、车兵不同。他们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档长裤,脚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甲。衣服短小轻巧,一手牵马,一手持弓。从这种特殊的装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古代骑兵战术出发,骑士的行动敏捷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二号坊出土的骑兵形象,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的骑兵实物。因而对研究当时骑兵服饰和装备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资料。御手俑 御手俑为驾驶战车者,在三座俑坑中均有出土,他们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臂甲长及腕部,手上有护手甲,胫着护腿,脖子上围有颈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由于古代战争中战车的杀伤力极强,因而御手在古代战争特别是车战中,地位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编辑本段近况及其意义近况

秦兵马俑资料

分类: 生活 >> 交通出行 问题描述: 最准确的 解析: 秦兵马俑介绍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村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从葬坑,坑址距秦始皇陵陵园外城东城坦约1.5公里。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即秦王位。他先后平定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王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一生做了许多有利于统一的重大事业。他废封建,置郡县、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统一文字等等。 秦始皇初即王位就开始修建陵园。统一全国后,他征发来修筑骊山陵园的民夫,最多时达七十多万人。直到他五十岁去世时,陵园还未全部竣工,秦二世胡亥又接着修了两年,前后共费时近三十九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葬入骊山。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火烧阿房宫等秦宫室,秦始皇陵园也被焚毁。原建筑虽然早已毁坏,但仍可看到遗迹。陵园周围还有许多遗址,现在已经知道的有:陪葬墓、马厩坑、石料加工场、弄徙墓地、杀殉坑、兵马俑坑和铜国马坑等。 1974年春,当地群众在打井时挖出大型陶俑。经考古工作者钻探试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陶俑坑,并定名为一号兵马俑坑。以后又相继发现了二号、三号兵马俑坑。一号兵马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约14.260平方米。坑的东部为一条南北长60米、东西宽3.45米的长廊,里面站着三排陶俑,每排68个,组成一个横队。横队后面夯筑隔墙十堵,将坑分为东西向的十一个过洞。南、北两个过洞较窄,各站两排俑。中间九个过洞里各站四排俑,均为面向东的纵队。陶俑按服装不同可分为铠甲俑和战袍俑。陶俑中间有木质战车(已朽),每乘战车前有四匹战马,车后并排站三个铠甲俑,他们是车上的甲首、参乘和驭者。这些陶俑身高1.75-1.97米,手执戈、矛、剑、吴钩、弓、戟等兵器。陶马高1.5米,长2米。几年来,一号坑已挖掘了五个探方,面积约2.000平方米,出土陶俑1.087件、陶马32匹、战车8乘、鼓3面。根据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坑全部挖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6.000余件。二号兵马俑坑在一号坑东部以北约20米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为124米,南北最宽处为98米,深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坑内用隔墙分为四个单元。二号坑以战车为主,坑内约有战车、陶马、陶俑等1.500件。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东西长17.6米,南北宽4.8米,面积约520平方米。坑内有陶俑68件、驷马战车一乘。 秦俑坑中兵俑的排列形式,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秦代的军队编制状况。一号坑内以车兵为主,车步兵相间:二号坑里车兵较多,步骑也占一定数量,形成车、步、骑联合编队的形式;三号坑似为指挥机关。 出土的陶俑是按照秦军将卒形象塑造的。众多的陶俑给人的印象是:体格魁伟,比例匀称,造型逼真,形象生动。步兵俑大都是单独编列,往往位于每一兵力单位的前部。有的跟随在车、骑后面,即"徙卒"。他们挟弓挎箭,身著战袍,凝目聆听,显得镇静而机警。同车、骑混编的甲俑都执长兵器,免胄束发,形象威武。骑兵俑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提弓状,头戴圆形压发小帽,上绘彩色梅花形散点纹,两侧有帽带扣结于颔下。上身着短甲,下着紧口裤,足登长筒马靴,勇武精悍。 车兵是古老的兵种之一,秦车是单辕的敞篷战车。驭者居中。身著重甲,双臂护以臂甲,手握车辔,目视前方,曲背挺腿,显得全神贯注,驭术娴熟。车士分列车侧,一手按车舆,一手执兵器。弓弩手是徙卒中一个独立的兵种,在秦军中占有显要的地位。蹲姿甲俑执弓控弦,目视前方,表情严肃,是训练有素的勇士形象。 将军俑头戴燕尾长冠,身著细扎花甲,坚定沉着,刚毅自若,充分体现了身经百战,临敌不惧的大将风度。陶马体形高大,劲健有力。膘肥而不臃肿,腿瘦而不单薄。无论是车马还是乘马,均张口衔镳,剪鬃缚尾,双耳前倾。显示了它们是机警敏锐,强壮善驰的良马。 在陶俑的制作工艺上也有独到之处。秦代的制陶工匠和雕塑工匠用以模为主、塑模结合、分件制作、逐步套合和入窑绕制、出窑绘彩的方法,烧制出这些大型陶俑和陶马。陶俑头部大都是合模制成,俑腿和俑身是采用模制或泥条盘成,臂和手用模制或手制。对各个细部的制作,运用塑、模、捏、贴、刻、画等方法,逐个进行雕塑。例如陶俑头部的制作是先模制成头形,作成初胎,然后复泥,制出眼、鼻、耳、嘴、胡须。身部也是在打好初胎后再复泥,用手制成衣服,用刀刻出甲片,用印模压成甲钉。陶马的制作也是采用分件合模和堆塑的方法制成的。分件制作后,安装套合,用泥粘接,然后入窑烧制,烧好后绘彩。陶俑的手脸为粉红色,服饰有粉绿、粉紫、深绿、赭石等颜色。在陶俑的身上还刻有"宫疆"、"咸阳"、"都仓"、"宫系"、"廿"、"得"等字样,这些有的是中央制陶作坊管理下的工匠名字,有的是编号。 俑坑中的战车是木制的,木质因年久已腐朽,但车辕、衡、輢、轮、轼、毂等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车上的铜质构件都保存了下来。从坑中车迹看,车为单辕,辕长3.70-3.96米,前端仰起,后端平直压于车舆下。舆呈横长方形,舆前有轼,后边开门。车轮高1.35米。辕前有衡,衡上缚双轭。车前驾四马,驾具齐全。车身通体髹漆,有的地方还有彩绘的花纹。按照车身的大小和装饰,大体可分为指挥车、副车、乘车和一般战车。 从兵马俑坑中还挖掘出大量金属兵器,有青铜剑、戈、矛、戟、铍、殳、钺、吴钩、弩、箭、镞等共几万件,它们大多是当时的实用品。这些兵器制作精良,有的至今仍锋利无比,说明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冶金制造技术已具有较高的水平 一号坑展厅简介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 御手一名,车士两名。 一号坑展厅 一号坑由于坑内进水,在建成后不久就把土隔梁的下部泡软而导致局部塌陷,现在一号坑隔墙比陶俑低的原因正是因为进水所造成的。 一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1976年开始动工修建,1979年1O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大厅为拱形钢架结构,东西长230米,南北宽70米,厅顶距俑坑底部高22米,总建筑面积16000余平方米。把一号兵马俑全部罩在遗址大厅内。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及温湿度的检测、防火和防盗等设施,以确保遗迹、遗物的安全

秦兵马俑的资料

秦兵马俑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的临潼。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秦兵马俑坑系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和兵码俑坑组成。展出的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8000个,排列成阵,气势壮观。俑分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等。坑内还出土有数万件实战兵器,馆内展出秦始皇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也是长安何已会成为丝路起点的一个写照。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佣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佣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武士俑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体态匀称,身上穿着战袍,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大多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在发现一号坑和三号坑以后,又于1976年发现二号坑。一号坑局部挖掘,以于1979年开放;三号坑全部发掘,于1989年开放;二号坑从1994年3月开始挖掘,观众可观看发掘过程。 秦俑坑坐西向东,3座坑呈品字形排列。3座坑计有陶俑陶马8000余件。自从一号坑开放以来,秦俑博物馆以接待国内外观众近3000万,数十个国家的元首亲临参观,无不赞不绝口。法国前总理希拉克1979年来这里参观,称赞秦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认为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中国。 一号坑为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为62米,平均深度为5米,面积为14260平方米。地下坑道为土木结构,东西两侧各有斜坡门道5个,南北两侧各有便门两个,立木封堵门洞,坑上以棚木、芦席、泥土覆盖。坑内每隔3米有一道夯土墙,墙间空当处陈列兵马俑,底部铺以青砖。一号坑计有陶俑陶马6000余件,形同真人真马,以挖出1000余件。坑内是由步兵俑和骑兵俑组成的长方形军阵。东端是3列面向东的步兵俑横队,每列70件,共计210件,为军阵的前锋。其后是骑兵和驷马战车,前后共38列纵队,每路长180米,战车与步兵相间排列,这是军阵的主体。军阵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别面向南北横队,每队均有武士俑180余件,为军阵的侧翼卫队。西端有3列横队,两列面东,一列面西,是军阵的后卫。整个军阵布局严密,酷似整装待发之势。武士俑分别执有不同的青铜兵器,近战的有刀、矛、剑、戟,射击兵器有弓弩和箭镞。其中箭长97厘米,八棱面。荆柯刺秦王曾用匕首,秦王就是用这种利剑砍伤刺客的。虽经两千多年的剥蚀,剑仍保持坚固锋利的本色。 为了保护文物和便于参观。一号坑建有拱形陈列大厅,总面积为1.6万平方米,采光良好,观众可从检阅台一睹坑内兵马俑的雄姿。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为把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起码需要5~7年的功夫。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两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从2个坑的布局和阵法看,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对。”《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殆。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 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断,四号坑未及放兵马俑,就匆匆填死了。发掘中发现有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 走进博物馆的大厅,只见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铜色,高1.8至1.97米,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陶马4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 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是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虽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为军阵的后卫。武士俑朋的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组织严密,队伍整肃。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处于整装待发之势。 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 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颂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看了兵马俑,人们不禁要问:修筑兵马俑坑的用意何在?人们大致有四种说法:“守卫京城的宿卫军”、“秦始皇东巡卫队的象征”、“送葬的俑群”、“为表彰军功所树立的纪念碑”。据秦陵考古发掘表明,秦始皇陵园的整体布局是模拟他生前的宫城图。3座坑位于陵外城东东门大道北侧,似是驻扎在京城外守卫京师的宿卫军。 秦兵马俑身上隐蔽处多有刻画或戳印的文字,据一些专家研究,有些是陶匠的名字,有出自中央官制陶作坊的,也有出自地方陶作坊的。有些文字有待破解。秦兵马俑采用的是分体制作,然后安装和粘接,一般是粘接塑像成形后,再入室烘烤。原来的兵马俑着有颜色,因年久剥蚀,现在看到的只是灰瓦色。 武士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都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过去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的雕塑是南北朝随佛教传入形成的,秦兵马俑的发现否定了这种观点,有力证实秦代我国雕塑已成熟,并在我国雕塑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出土的兵器看,成分以铜为主,兼含锡、铅等稀有金属,硬度为HR106度,表面镀铬,反映了我国秦代冶金技术已达到相当高度,大大超过同时代的域外国家。 秦兵马俑为研究秦代军事、文化和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它的发掘被誉为“二十世纪考古史上伟大的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据了解,在中央和地方的支持下,计划投资1.1亿元进行秦俑博物馆二期扩建工程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

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临潼县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是秦始皇陵的从葬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 重见天日:1973年3月29日,这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当时,上级号召打井抗旱,西扬村决定把井打在村南160米的柿树林畔,这里地处骊山冲击扇前缘,历经山洪泥石淤积。3月24日动工,挖到3米多深时,发现下面是红烧土、烧结硬块和炭屑灰烬,大家以为碰上了老砖瓦窑。继续往下打,在5米多深处的井壁西侧,阴暗的光线下终于露出了“兵马俑”宁静的面容,村民们正诧异间,恰好公社干部房树民来检查打井进度,他下到井底仔细观察,发现出土的砖块与秦始皇陵附近发现的秦砖一模一样,他急忙告诉大家停止打井,匆匆赶往县城文化馆报告,就这样,兵马俑被发现了。 保存:1974年的这一发现震惊中外,1975年国务院批准在一号坑原址上建一座占地16000平方米的博物馆,并于1979年10月日正式对外开放。二号和三号展坑也陆续于1989年和1994年正式展出。1999年6月,又奇迹般的发现彩色兵马俑,其高超的彩绘艺术和富有力感的造型再次向世人展现了西安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荣誉:兵马俑的风采吸引了世人的目光,现已接待许多国家的元首和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法国前总理希拉克曾经游览过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胜地和景点,当他踏着兵马俑坑的阶梯下到发掘工地时,不由地赞叹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现在秦佣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参观时非常高兴的伸出大拇指说:“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凡来中国旅游的海外游客都有这样的体会:“到中国而没来西安,等于没到中国;到西安而没到兵马俑,等于没到西安”。由此可见兵马俑在世界旅游市场的独特地位。 中国雕塑史的骄傲:人们原以为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和欧洲大不相同。欧洲人引以自豪的古希腊罗马雕塑在中国美术史上根本找不到,先秦雕塑古朴拙稚,直到接受佛教文化后才形成中国雕塑的艺术风格:它的特点是高度概括、线条简洁、风格浪漫、注重装饰、讲究神似而失于写实。然耳兵马俑的发现使中外美术史专家们瞠目结舌,人们在这里发现了2000年前东方古典写实主义雕塑艺术的高峰,找到了中国美术史上残缺的一页。秦兵马俑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更多的来自壮阔的阵容和磅礴的气势,这种群雕艺术堪称独一无二,而古希腊雕塑的艺术魅力则更多的来自细腻娴熟和完美无瑕。 一号坑:主力阵容,1979年开放,规模最大。佣坑呈东西向长方形,长210米,宽62米,距原地表深45米6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10道宽25米的夯筑隔墙,形成南北面阔9间,周围绕以回廊的格局。 现发掘已出土陶佣1000余尊,战车8辆,陶马32匹,各种青铜器近万件。根据出土兵佣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 凭栏俯视,东端3列步兵佣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佣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 好一个2000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刹那间,您会感觉历史距离的消失,一种神秘的力量把您带进喊杀震天、战车嘶鸣的古战场,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二号坑:军阵之迷,1976年发现,位于一号坑北侧约20米处,是秦佣坑中的精华,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迷。整个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96米,南北最宽处84米,深约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驽的跪式和立式驽兵佣组成;第二单元即佣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元即佣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步、骑兵佣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佣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四个方阵有机组合,由战车、骑兵、驽兵混合编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 三号坑:统帅三军,1976年发现,1987年开放,规模最小,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约120米,三个坑呈“品”字状排列。它东西宽176米,南北长214米,平面结构“凹”字状,深5254米,面积524平方米,仅相当于一号坑面积的36%,二号坑面积的67%。秦佣坑文物展厅:在这里您可以欣赏生动逼真、神态各异的秦佣头部,各式青铜兵器,秦代陶佣。 景点类型:博物馆 景点位置:东线景点,位于西安市以东50公里,临潼县内。 景点门票:90元 交通: 西安火车站306西安-兵马俑专线车,或参加东线一日游。

有关中国兵马俑的详细资料

兵马俑(terra-cottafigures;soldierandhorsefigures) 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秦始皇兵马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艰难。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侧面显示了整个工程的残酷。它还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呢! 兵马俑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冢位置在陵园南部。秦始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件,战车6乘,驾 兵马俑 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为把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起码需要5~7年的功夫。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 兵马俑 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从2个坑的布局和阵法看,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对。”《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殆。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断,四号坑未及放兵马俑,就匆匆填死了。发掘中发现有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 兵马俑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2007年5月8日,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沧海桑田,雄壮的兵马俑军阵曾沉寂千年。二十世纪的今天,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中,古老的兵马俑焕发出了新的生命,走向了新的辉煌。兵马俑共计8000余件,规模十分宏大。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37千米的临潼县城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是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前夕,焦家村农民又挖出两个跪首的瓦人,象泥塑的菩萨,信佛的农民特地盖了个土地庙供奉。1974年,西杨村的社员打井时,发现一个圆口形的陶器。再挖下去,实际是个“瓦盆爷”,立在陶俑的上身,农民认为挖不出水,又是这个“瓦盆爷”作怪,又要把它吊起来。水保员赶到临潼博物馆,请他们来鉴别。他们也不懂,就把它运到博物馆暂存,还把碎片进行粘补,花了两个多月又修复了三个陶俑,但没有向上级汇报。有个新闻工作者发现这件事,写了《内参》 ,建议国家文物局注意这一情况,此事,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随后,由陕西省组织考古发掘队开赴现场,经过几年的开拓,石破天惊!发掘出了秦始皇兵马俑,揭开了考古史上新的一页。 兵马俑 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东发现三个大型陪葬的兵马俑坑,并相继进行发掘和建馆保护。三个坑成品字形,总面积22780平方米,坑内置放与真人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共约7400余件。三个坑分别定名为一、二、三号兵马俑坑。一号坑最大,坑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6000余陶人陶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环形方阵。坑东端有三列横排武士俑,手执弓弩类远射兵器,似为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手执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在11个过洞里排列成38路纵队。南北两翼的后卫部队。 二号兵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是一坐西朝东,由骑兵、步兵、弩兵和战车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大致可分为弩兵俑方阵,驷马战车方阵,车步、骑兵俑混合长方阵,骑兵俑方阵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0多辆,并有大量金属兵器。 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积约520平方米,它与一、二号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似为统师三军的指挥部,出土68个陶俑和4马1车。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俑阵经发掘对外开放后便轰动世界。1978年,前法国****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从此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一处地下建筑及陶俑, 兵马俑 其位于秦始皇陵园东侧1千米处。这就是震动了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陵兵马俑。秦陵兵马俑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一号坑为步兵部队,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面积为14220米,是一位农民打井时挖出的。2二号坑呈曲尺形,面积为5000米2,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三号坑呈凹字形,面积为520米2,似为统帅一、二号坑的指挥机关。三个坑共有7000余件陶俑、100余乘战车、400余匹陶马和数十万件兵器。秦兵马俑场面宏大,威风凛凛,队列整齐,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战争的阵法。秦兵马俑皆仿真人、真马制成。陶俑身高1.75米~1.95米,多按秦军将士的形象塑造,体格魁伟,体态匀称。陶俑又按兵种的不同分为步兵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将军俑等。步兵俑身着战袍,背挎弓箭;骑兵俑大多一手执疆绳,一手持弓箭,身着短甲、紧口裤,足蹬长统马靴,准备随时上马拚杀;车兵俑有驭手和军士两种,驭手居中,驾驭着战车,军士分列战车两列,保护驭手;弓弩手张弓搭箭,凝视前方,或在立姿,或在跪姿;将军俑神态自若,表现出临阵不惊的大将风度。陶马高1.5米,长2米,体形健硕,肌肉丰满,昂首伫立,鬃毛分飞,表情机警敏捷,匹匹都像是奔驰战场的骏马。这些都显示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表现了极高的造型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宝库。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 回答者: polococoo - 助理 二级 4-7 21:30秦兵马俑介绍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村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从葬坑,坑址距秦始皇陵陵园外城东城坦约1.5公里。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即秦王位。他先后平定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王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一生做了许多有利于统一的重大事业。他废封建,置郡县、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统一文字等等。 秦始皇初即王位就开始修建陵园。统一全国后,他征发来修筑骊山陵园的民夫,最多时达七十多万人。直到他五十岁去世时,陵园还未全部竣工,秦二世胡亥又接着修了两年,前后共费时近三十九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葬入骊山。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火烧阿房宫等秦宫室,秦始皇陵园也被焚毁。原建筑虽然早已毁坏,但仍可看到遗迹。陵园周围还有许多遗址,现在已经知道的有:陪葬墓、马厩坑、石料加工场、弄徙墓地、杀殉坑、兵马俑坑和铜国马坑等。 1974年春,当地群众在打井时挖出大型陶俑。经考古工作者钻探试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陶俑坑,并定名为一号兵马俑坑。以后又相继发现了二号、三号兵马俑坑。一号兵马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约14.260平方米。坑的东部为一条南北长60米、东西宽3.45米的长廊,里面站着三排陶俑,每排68个,组成一个横队。横队后面夯筑隔墙十堵,将坑分为东西向的十一个过洞。南、北两个过洞较窄,各站两排俑。中间九个过洞里各站四排俑,均为面向东的纵队。陶俑按服装不同可分为铠甲俑和战袍俑。陶俑中间有木质战车(已朽),每乘战车前有四匹战马,车后并排站三个铠甲俑,他们是车上的甲首、参乘和驭者。这些陶俑身高1.75-1.97米,手执戈、矛、剑、吴钩、弓、戟等兵器。陶马高1.5米,长2米。几年来,一号坑已挖掘了五个探方,面积约2.000平方米,出土陶俑1.087件、陶马32匹、战车8乘、鼓3面。根据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坑全部挖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6.000余件。二号兵马俑坑在一号坑东部以北约20米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为124米,南北最宽处为98米,深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坑内用隔墙分为四个单元。二号坑以战车为主,坑内约有战车、陶马、陶俑等1.500件。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东西长17.6米,南北宽4.8米,面积约520平方米。坑内有陶俑68件、驷马战车一乘。 秦俑坑中兵俑的排列形式,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秦代的军队编制状况。一号坑内以车兵为主,车步兵相间:二号坑里车兵较多,步骑也占一定数量,形成车、步、骑联合编队的形式;三号坑似为指挥机关。 出土的陶俑是按照秦军将卒形象塑造的。众多的陶俑给人的印象是:体格魁伟,比例匀称,造型逼真,形象生动。步兵俑大都是单独编列,往往位于每一兵力单位的前部。有的跟随在车、骑后面,即"徙卒"。他们挟弓挎箭,身著战袍,凝目聆听,显得镇静而机警。同车、骑混编的甲俑都执长兵器,免胄束发,形象威武。骑兵俑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提弓状,头戴圆形压发小帽,上绘彩色梅花形散点纹,两侧有帽带扣结于颔下。上身着短甲,下着紧口裤,足登长筒马靴,勇武精悍。 车兵是古老的兵种之一,秦车是单辕的敞篷战车。驭者居中。身著重甲,双臂护以臂甲,手握车辔,目视前方,曲背挺腿,显得全神贯注,驭术娴熟。车士分列车侧,一手按车舆,一手执兵器。弓弩手是徙卒中一个独立的兵种,在秦军中占有显要的地位。蹲姿甲俑执弓控弦,目视前方,表情严肃,是训练有素的勇士形象。 将军俑头戴燕尾长冠,身著细扎花甲,坚定沉着,刚毅自若,充分体现了身经百战,临敌不惧的大将风度。陶马体形高大,劲健有力。膘肥而不臃肿,腿瘦而不单薄。无论是车马还是乘马,均张口衔镳,剪鬃缚尾,双耳前倾。显示了它们是机警敏锐,强壮善驰的良马。 在陶俑的制作工艺上也有独到之处。秦代的制陶工匠和雕塑工匠用以模为主、塑模结合、分件制作、逐步套合和入窑绕制、出窑绘彩的方法,烧制出这些大型陶俑和陶马。陶俑头部大都是合模制成,俑腿和俑身是采用模制或泥条盘成,臂和手用模制或手制。对各个细部的制作,运用塑、模、捏、贴、刻、画等方法,逐个进行雕塑。例如陶俑头部的制作是先模制成头形,作成初胎,然后复泥,制出眼、鼻、耳、嘴、胡须。身部也是在打好初胎后再复泥,用手制成衣服,用刀刻出甲片,用印模压成甲钉。陶马的制作也是采用分件合模和堆塑的方法制成的。分件制作后,安装套合,用泥粘接,然后入窑烧制,烧好后绘彩。陶俑的手脸为粉红色,服饰有粉绿、粉紫、深绿、赭石等颜色。在陶俑的身上还刻有"宫疆"、"咸阳"、"都仓"、"宫系"、"廿"、"得"等字样,这些有的是中央制陶作坊管理下的工匠名字,有的是编号。 俑坑中的战车是木制的,木质因年久已腐朽,但车辕、衡、輢、轮、轼、毂等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车上的铜质构件都保存了下来。从坑中车迹看,车为单辕,辕长3.70-3.96米,前端仰起,后端平直压于车舆下。舆呈横长方形,舆前有轼,后边开门。车轮高1.35米。辕前有衡,衡上缚双轭。车前驾四马,驾具齐全。车身通体髹漆,有的地方还有彩绘的花纹。按照车身的大小和装饰,大体可分为指挥车、副车、乘车和一般战车。 从兵马俑坑中还挖掘出大量金属兵器,有青铜剑、戈、矛、戟、铍、殳、钺、吴钩、弩、箭、镞等共几万件,它们大多是当时的实用品。这些兵器制作精良,有的至今仍锋利无比,说明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冶金制造技术已具有较高的水平 一号坑展厅简介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 御手一名,车士两名。 一号坑展厅 一号坑由于坑内进水,在建成后不久就把土隔梁的下部泡软而导致局部塌陷,现在一号坑隔墙比陶俑低的原因正是因为进水所造成的。 一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1976年开始动工修建,1979年1O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大厅为拱形钢架结构,东西长230米,南北宽70米,厅顶距俑坑底部高22米,总建筑面积16000余平方米。把一号兵马俑全部罩在遗址大厅内。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及温湿度的检测、防火和防盗等设施,以确保遗迹、遗物的安全

兵马俑的资料

兵马俑坑在秦陵东侧一公里半处,它的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三个坑共约有2万多平方米,坑内共计有陶俑马近八千件,木制战车一百余乘和青铜兵器4万余件。其中一号坑规模最大,面积一万二千平方米,有俑马六千余件;二号坑次之,面积是前者的一半,有俑马千余件;三号坑只有500余平方米,内有武士俑68个。根据考古判断,这几座从葬坑象征着始皇生前的宿卫军守卫着陵园,而三座坑是按兵法布阵的,其中三号坑是总指挥部统帅三军。 这是世上无与伦比的地下军阵,站在一号坑前最令人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最前面的是前锋,二百一十名武士俑,横列三队,手持弓驽,背负箭囊;后面紧紧跟随的是身穿铠甲的步兵,间杂着驷马战车组成四十路纵队从十几条坑道里涌出;军队左右各有侧翼,末尾又有三列后卫。整个军阵布局严密,酷似待发之势,令人联想到当年始皇金戈铁马,横扫六合,所向披糜的声威。 兵马俑通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炼、细细观看,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陶俑的脸型、发型、体态、神情都各有差异,似乎能令人感受到他们不同的遭遇和经历;那些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喷鼻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都有感人的艺术魅力。陶俑、陶马都经烧制、安装并且原来都是有着漂亮的彩绘的,但由于后来的火烧和浸泡,大多已剥落变色。兵马俑的发现,令人们对中国雕塑艺术有了新的看法:秦俑开创了中国雕塑活泼、开朗、写实的现实主义先河;彩塑的开始也不是在唐而是在秦。 地理位置:经度109.2733508348465 纬度34.3853218153532 兵马俑多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出土后由于空气干燥,颜色就慢慢地脱落了。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秦始皇兵马俑(一说为宣太后)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秦陵内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1.9米。陶马高1.5米左右,身长2米左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人、马车和军阵是通过写实手法的艺术再现。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胖瘦、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有差异。 统一六国之后秦国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差别的主要原因。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艺术美的高度。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跃跃欲试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绝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满了个性特征,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俑坑发现种类齐全,数量空前的青铜兵器极大地丰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领域,其中长铍,金钩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兵器铸造的标准化工艺、兵器表面防腐处理技术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而秦俑的设计者为了再现2000年前的秦军“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他们不仅仅在于追求单个陶俑的形体高大,而且是精心设计了一个由8000余件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右侧为一个巨大的方阵,左前方为一个大型疏阵,左后方则是指挥部。那数千名手执兵器的武士,数百匹曳车的战马,一列列、一行行,构成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阵容。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 还有身穿胡服,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足登短靴,一手牵马一手提弓的骑士;有头带长冠,两臂前伸,双手握髻,技术熟练的御手;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着长甲,手执无钩的下级指挥官;有头戴鶡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这栩栩如生的千百个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态、个性的刻画方面,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如将军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着双重短褐,外披彩色鱼鳞甲,头带双卷尾长冠,昂首挺胸,巍然伫立,有非凡的神态和威严的魅力。一般战士的神态: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内心似聚结着怒气;有的立眉圆眼,眉间的肌肉拧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性格憨厚纯朴;有的舒眉秀眼,头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侧目凝神,机警敏锐;有的昂首静思,有的低首若有所思,两者虽然得刻画一个“思”字,由于表现手法不同,前者给人的印象是气宇轩昂略带傲气,后者沉静文雅。秦俑表现的是古代军事题材,它既没有选择两方交战、将士厮杀的战争场面,也没有选择将士修整屯兵防守的场面。而是捕捉了将士披甲,直兵列阵地,严阵以待的临阵场面。尽管我在这个井然有序的静态军阵营,艺术家们在单个陶俑的雕塑上,还是力求“偶动与静之中”。使那一件件披甲之锐的武士俑昂眉张目,肃然伫立,神态坚定而勇敢,他们好似整装待发,又好似处于临战状态,还有那一件件驾车的御手俑,双臂前伸,紧握髻绳,目视前方,待命而发;那一匹匹曳车的陶马,两耳竖立,双目圆睁,张鼻嘶鸣,跃跃欲试;那一件件骑士俑,右手牵马,左手提弓,机警的立于马前,一旦令下,就将驰骋疆场。正是由这千百个充满生气、神态各异的陶俑构成整体静态的军阵地,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静极则生动,愈静则愈动”。惟有这种静态的军阵才能使人们感到军阵巨大威慑力的深浅莫测。这样恢宏的阵列,宏伟的构图,空前绝后,无与伦比。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而俑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在服饰装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严格模拟古代骑兵的战时形象。与步兵、车兵俑显然不同。它头戴圆形小帽,帽子两侧带扣系在颌下,身着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手甲。衣服具有短小轻巧的特色,铠甲显得简单而灵活。骑兵俑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相关。 而铜车马的出土使世人耳目为之一新。其工艺之复杂,作之精巧,技艺之卓越无不令人惊叹。秦陵二铜车是一种带有篷盖的豪华车,车舆接近正方形,它宽78厘米,进深88厘米,其宽度仅比一号车长4厘米,可进深较之一号车长40厘米。二号车舆上罩着一块类似于龟盖状的篷盖。大篷盖不仅将车舆全部罩了起来,甚至连车舆前边的“驾驶室”也遮盖起来,形成封闭式的车舆。以便车主与“驾驶员”传递命令。二号铜车属于小轿车类型。车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卧息。如果躺在这样宽敞、舒适、豪华的车舆内,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种“软卧车”的舒服感。既使远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长途颠簸的疲劳。二号车车内设备更富有特色。车舆内曝有彩绘精美的软垫。考古专家曾在车舆底部发现一块方形大铜板,其大小几乎与舆论舆论底尺寸相当,铜板表面彩绘着各种鲜艳的几何形图案花纹,下面四角和中部有8个3厘米高的铜支钉支撑。这块彩绘大铜板无疑就是古车上的“文茵”,类似于一种软垫制品。如果车中铺设双重文茵,一定更加平稳而舒适,其功能无异于现代的“软卧车”。可以说二号车属于我国最早的“软卧车”模型。考古专家经过仔细清理发现二号铜车马总共由3462个铸件组成,其中铜铸件1742件,金铸件737件,银铸件983件。总重量达1241公斤,其中金铸件3公斤多,银铸件,4公斤多。一号铜车马铸件的数量也不会相差太远。两乘车加起来不少于5000多个零部件,尤其令人拍手叫绝的是这里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而这5000多个零部件无论是大至2平方米以上的篷盖、伞盖及车舆、铜马、铜俑等,还是不足0.2平方米的小攸勒管都是一次铸造成型。就拿篷盖与伞盖的铸造来说,它不仅面积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为0.4厘米,薄的地方仅有0.1厘米,再加上篷盖、伞盖,都有一定的弧度,这样难度大的篷盖、伞盖能一次性浇铸成功,不要说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铜马和铜俑的铸造也令我们当代的工程师望尘莫及。我们发现8匹铜马、两个御官俑的铸造都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神态、性格、气质的刻划都可以与秦俑坑那雕塑最好的将军俑相媲美。铜马、铜俑铸造如此准,形神兼备实为罕见。比如铜马的笼头,它是由82节小金管和78节小银管连接起来,每节扁状金银管长仅0.8厘米,一节金管与一节银管以子母卯形式相连接,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经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马脖子下悬挂的缨络,这些缨络全是采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制作的。专家们用放大镜反复观察,惊奇地发现铜丝表面无锻打痕迹,粗细均匀,表明很可能是用拔丝法制成。尤其是以铜丝组成的链环,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严密。如此纤细的铜丝(0.5毫米)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样的工艺焊接?目前还是一个谜团。总之,铜车马的铸造工艺堪称古代青铜冶铸方面了不起的奇迹。试想当时没有车床,更没有现代化的冶铸设备,铸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银、铜大小规格不同的车马部件实在是一项伟大的创举。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出土的总之,秦俑二号坑出土的弓箭手、轻车兵、骑兵俑等,首次为我们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骑兵、轻车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资料,在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秦始皇三号俑坑位于一号兵马俑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兵马俑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三号俑坑号的陶俑大部分没有头,陶马马头也同样残缺不全,甚至有的残破陶片坑内也不见踪影。由此不难看出,三号俑坑曾遭受过严重的人为破坏。三号俑坑对于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指挥部独立出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 大凡参观过兵马俑的人们,对于少数陶俑脸部残留的彩绘或许还记忆犹新。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陶俑的战袍上绘有朱红、桔红、白、粉绿、绿、紫等色。裤子绘有蓝、紫、粉紫、粉绿、朱红等色。甲片多为黑褐色,甲组和连甲带多为朱红。同时也有一部分甲组、连甲带绘成紫色。陶俑的颜面及手、脚面颜色均为粉红色,表现出肌肉的质感。特别是面部的彩绘尤为精彩,白眼角,黑眼珠,甚至连眼睛的瞳孔也彩绘的活灵活现。陶俑的发髻、胡须和眉毛均为黑色。整体色彩显得绚丽而和谐。同时陶俑的彩绘还注重色调的对比。从个体看,有的上着绿色长襦,下穿绿色短裤。再从整体来看,如探方20战车后的一排陶俑,第一个身着红袍第二个身着绿袍,第三个身着紫袍,第四个身着白袍。不同色彩的服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陶马也同样有鲜艳而和谐的彩绘。如探方20出土的一组陶马,其局部仍然保留着鲜艳的色彩。四匹马似为白蹄枣红马,但是在局部用色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如马躯体部分为枣红色,前体腔及肚皮部位分绿色,生殖器则绘为黑色。马腿表面也是枣红色,内面异为粉绿色,蹄为白色。马前腿内侧的两个小夜眼(俗称)也绘为白色。马头部的颜色更是精心彩绘,两腮及眼睛以下部位为白色,鼻梁枣红色,鼻孔为粉红色,嘴唇下部亦为枣红色,舌胎则为粉红色,牙齿又绘为白色,马鬃、马尾均为黑色。总之,陶马的色彩既逼真又艳丽,使之静态中的陶马形象更为生动,更具有艺术魅力。 秦俑彩绘主要有红、绿、蓝、黄、紫、褐、白、黑八种颜色。如果再加上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如朱红、粉红、枣红色、中黄、粉紫、粉绿等,其颜色就不下十几种了。化验表明这些颜色均为矿物质。红色由辰砂、铅丹、赭石制成。绿色为孔雀石,蓝色蔚蓝铜矿,紫色为铅丹与蓝铜矿合成,褐色为褐铁矿,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黑色为无定形炭。这些矿物质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秦俑运用了如此丰富的矿物颜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这不仅在彩绘艺术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秦俑彩绘技术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一般在彩绘之前对陶俑表面先进行处理。由于陶俑是没有釉的素陶,具有较多的毛细孔,表面不能滑润。而彩绘则要求毛细孔不易太多,也不能太少,表面不易太滑,也不能太涩。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陶俑在烧造之前表面似用极细的泥均匀涂抹,并加以压光,减少了毛孔,又提高了光洁度,同时在陶俑烧造之后,似进行了化学物理处理。从陶俑陶片断面观察,也证明了陶俑烧造之前表面曾用细泥涂抹,有的部位不只涂抹一次,陶俑表面还涂有一层薄薄的类似以胶质的物质,表面涂胶减少了陶俑两者紧密地粘接起来,使之彩绘不易脱落。彩绘技法则是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陶俑的颜面、手、脚面部分先用一层赭石打底,再绘一层白色,再绘一层粉红色,尽量使色调与人体肤色接近。而袍、短裤、鞋等处的彩绘则是采取平涂一种颜色,只是在衣袖与袖口、甲片与连甲带之间运用不同的色调作对比,更显示出甲衣的质感。有些胡须、眼眉的处理,则是用黑色绘成一道道细细的毛发。总之,彩绘工序复杂,手法多样,着色讲究,充分显示了彩绘的层次和质感,使雕塑与彩绘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其中有些彩绘技法为汉代所继承。陶俑、陶马彩绘严格模拟实物,但在色调的掌握上以暖色为主,很少使用冷色。红、蓝、绿等色调的使用,巧妙地表现出秦军威武。 兵马俑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不可低估,而兵马俑更是全世界的一个奇迹,他让外国人赞叹,让中国人骄傲!兵马俑多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出土后由于空气干燥,颜色就慢慢地脱落了。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秦始皇兵马俑(一说为宣太后)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秦陵内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1.9米。陶马高1.5米左右,身长2米左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人、马车和军阵是通过写实手法的艺术再现。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胖瘦、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有差异。 统一六国之后秦国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差别的主要原因。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艺术美的高度。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跃跃欲试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绝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满了个性特征,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俑坑发现种类齐全,数量空前的青铜兵器极大地丰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领域,其中长铍,金钩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兵器铸造的标准化工艺、兵器表面防腐处理技术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而秦俑的设计者为了再现2000年前的秦军“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他们不仅仅在于追求单个陶俑的形体高大,而且是精心设计了一个由8000余件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右侧为一个巨大的方阵,左前方为一个大型疏阵,左后方则是指挥部。那数千名手执兵器的武士,数百匹曳车的战马,一列列、一行行,构成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阵容。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 还有身穿胡服,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足登短靴,一手牵马一手提弓的骑士;有头带长冠,两臂前伸,双手握髻,技术熟练的御手;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着长甲,手执无钩的下级指挥官;有头戴鶡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这栩栩如生的千百个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态、个性的刻画方面,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如将军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着双重短褐,外披彩色鱼鳞甲,头带双卷尾长冠,昂首挺胸,巍然伫立,有非凡的神态和威严的魅力。一般战士的神态: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内心似聚结着怒气;有的立眉圆眼,眉间的肌肉拧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性格憨厚纯朴;有的舒眉秀眼,头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侧目凝神,机警敏锐;有的昂首静思,有的低首若有所思,两者虽然得刻画一个“思”字,由于表现手法不同,前者给人的印象是气宇轩昂略带傲气,后者沉静文雅。秦俑表现的是古代军事题材,它既没有选择两方交战、将士厮杀的战争场面,也没有选择将士修整屯兵防守的场面。而是捕捉了将士披甲,直兵列阵地,严阵以待的临阵场面。尽管我在这个井然有序的静态军阵营,艺术家们在单个陶俑的雕塑上,还是力求“偶动与静之中”。使那一件件披甲之锐的武士俑昂眉张目,肃然伫立,神态坚定而勇敢,他们好似整装待发,又好似处于临战状态,还有那一件件驾车的御手俑,双臂前伸,紧握髻绳,目视前方,待命而发;那一匹匹曳车的陶马,两耳竖立,双目圆睁,张鼻嘶鸣,跃跃欲试;那一件件骑士俑,右手牵马,左手提弓,机警的立于马前,一旦令下,就将驰骋疆场。正是由这千百个充满生气、神态各异的陶俑构成整体静态的军阵地,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静极则生动,愈静则愈动”。惟有这种静态的军阵才能使人们感到军阵巨大威慑力的深浅莫测。这样恢宏的阵列,宏伟的构图,空前绝后,无与伦比。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

秦兵马俑的资料50字

  兵马俑(Terracotta Army;Terra-cotta Figures;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1]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2]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4] 。先后已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搜集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资料500字

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的国宝。六七十年前,秦陵东的西杨村畔一农民打井,挖掘了好几天就是不出水,却挖出了一个瓦人,像真人一样大小。他憎恨这个怪物,以为是瓦人在捉弄他,于是把瓦人吊在树上,砸得粉碎,以消晦气。在30年代,有个农民在秦陵西耕地时,也发现了一个瓦人头,继而又挖到三个跪首瓦人,就丢在一边,无人过问。解放前夕,焦家村农民又挖出两个跪首的瓦人,像泥塑的菩萨,信佛的农民特地盖了一座土地庙供奉。1974年春,当地的农民地挖井时,发现一个圆口形的陶器,再挖下去,实际上个“瓦盆爷”,立在陶俑的身上,农民以为挖不出水,又是这个瓦盆爷作怪,便又要把它吊起来。水保员赶到临潼博物馆,请他们来鉴别。博物馆的人也不太懂,就把它运到博物馆暂存,还把碎片进行粘补,花了两个多月修复了三个陶俑,当时此事也没有向上级汇报。新华社记者蔺安稳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赶到县文化馆,他看这些“呢娃娃”同真人一般大小,身披铠甲,手持长矛,雄纠纠,气昂昂,完全是两千多年前秦代士兵的形象,当即断言:“这很可能是稀世珍宝!”蔺安稳回到北京,连夜赶写了《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一文,刊登在1974年6月27日人民日报的《情况汇编》上,这就是关于秦始皇兵马俑发现情况的第一次文字报道。内参稿印发后,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重视。6月30日,李先念批示:“建议文物局与陕西省委一商,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好这一重点文物。”国家文物局有关人员立即飞赴西安,直到临潼,经过现场勘察,决定组建秦俑考古队,进行挖掘清理工作。7月15日,一支由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组成的工作队,开进了骊山脚下秦始皇墓地旁,揭开了国际考古史上壮丽的一页。1979年10月1日,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落成开放。

秦兵马俑的资料300~500字

 秦兵马俑介绍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村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从葬坑,坑址距秦始皇陵陵园外城东城坦约1.5公里。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即秦王位。他先后平定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王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一生做了许多有利于统一的重大事业。他废封建,置郡县、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统一文字等等。  秦始皇初即王位就开始修建陵园。统一全国后,他征发来修筑骊山陵园的民夫,最多时达七十多万人。直到他五十岁去世时,陵园还未全部竣工,秦二世胡亥又接着修了两年,前后共费时近三十九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葬入骊山。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火烧阿房宫等秦宫室,秦始皇陵园也被焚毁。原建筑虽然早已毁坏,但仍可看到遗迹。陵园周围还有许多遗址,现在已经知道的有:陪葬墓、马厩坑、石料加工场、弄徙墓地、杀殉坑、兵马俑坑和铜国马坑等。  1974年春,当地群众在打井时挖出大型陶俑。经考古工作者钻探试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陶俑坑,并定名为一号兵马俑坑。以后又相继发现了二号、三号兵马俑坑。一号兵马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约14.260平方米。坑的东部为一条南北长60米、东西宽3.45米的长廊,里面站着三排陶俑,每排68个,组成一个横队。横队后面夯筑隔墙十堵,将坑分为东西向的十一个过洞。南、北两个过洞较窄,各站两排俑。中间九个过洞里各站四排俑,均为面向东的纵队。陶俑按服装不同可分为铠甲俑和战袍俑。陶俑中间有木质战车(已朽),每乘战车前有四匹战马,车后并排站三个铠甲俑,他们是车上的甲首、参乘和驭者。这些陶俑身高1.75-1.97米,手执戈、矛、剑、吴钩、弓、戟等兵器。陶马高1.5米,长2米。几年来,一号坑已挖掘了五个探方,面积约2.000平方米,出土陶俑1.087件、陶马32匹、战车8乘、鼓3面。根据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坑全部挖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6.000余件。二号兵马俑坑在一号坑东部以北约20米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为124米,南北最宽处为98米,深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坑内用隔墙分为四个单元。二号坑以战车为主,坑内约有战车、陶马、陶俑等1.500件。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东西长17.6米,南北宽4.8米,面积约520平方米。坑内有陶俑68件、驷马战车一乘。  秦俑坑中兵俑的排列形式,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秦代的军队编制状况。一号坑内以车兵为主,车步兵相间:二号坑里车兵较多,步骑也占一定数量,形成车、步、骑联合编队的形式;三号坑似为指挥机关。  出土的陶俑是按照秦军将卒形象塑造的。众多的陶俑给人的印象是:体格魁伟,比例匀称,造型逼真,形象生动。步兵俑大都是单独编列,往往位于每一兵力单位的前部。有的跟随在车、骑后面,即"徙卒"。他们挟弓挎箭,身著战袍,凝目聆听,显得镇静而机警。同车、骑混编的甲俑都执长兵器,免胄束发,形象威武。骑兵俑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提弓状,头戴圆形压发小帽,上绘彩色梅花形散点纹,两侧有帽带扣结于颔下。上身着短甲,下着紧口裤,足登长筒马靴,勇武精悍。 车兵是古老的兵种之一,秦车是单辕的敞篷战车。驭者居中。身著重甲,双臂护以臂甲,手握车辔,目视前方,曲背挺腿,显得全神贯注,驭术娴熟。车士分列车侧,一手按车舆,一手执兵器。弓弩手是徙卒中一个独立的兵种,在秦军中占有显要的地位。蹲姿甲俑执弓控弦,目视前方,表情严肃,是训练有素的勇士形象。 将军俑头戴燕尾长冠,身著细扎花甲,坚定沉着,刚毅自若,充分体现了身经百战,临敌不惧的大将风度。陶马体形高大,劲健有力。膘肥而不臃肿,腿瘦而不单薄。无论是车马还是乘马,均张口衔镳,剪鬃缚尾,双耳前倾。显示了它们是机警敏锐,强壮善驰的良马。  在陶俑的制作工艺上也有独到之处。秦代的制陶工匠和雕塑工匠用以模为主、塑模结合、分件制作、逐步套合和入窑绕制、出窑绘彩的方法,烧制出这些大型陶俑和陶马。陶俑头部大都是合模制成,俑腿和俑身是采用模制或泥条盘成,臂和手用模制或手制。对各个细部的制作,运用塑、模、捏、贴、刻、画等方法,逐个进行雕塑。例如陶俑头部的制作是先模制成头形,作成初胎,然后复泥,制出眼、鼻、耳、嘴、胡须。身部也是在打好初胎后再复泥,用手制成衣服,用刀刻出甲片,用印模压成甲钉。陶马的制作也是采用分件合模和堆塑的方法制成的。分件制作后,安装套合,用泥粘接,然后入窑烧制,烧好后绘彩。陶俑的手脸为粉红色,服饰有粉绿、粉紫、深绿、赭石等颜色。在陶俑的身上还刻有"宫疆"、"咸阳"、"都仓"、"宫系"、"廿"、"得"等字样,这些有的是中央制陶作坊管理下的工匠名字,有的是编号。  俑坑中的战车是木制的,木质因年久已腐朽,但车辕、衡、輢、轮、轼、毂等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车上的铜质构件都保存了下来。

找电影,资料

张卫明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0 民 族: 汉族 山西榆社人。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北京第九中学。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炮兵三十五团八连战士、团政治处报道员、宣传干事、指导员,二十四军政治部新闻干事,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爱与恨的交织》,中短篇小说《双兔傍地走》、《城门》、《铁盾零二》、《儿子睡中间》,长篇报告文学《中越战争秘录》(合作)、《血对西藏说》(合作)、《统帅部中国最大军事演习秘录》等。《雪域战神》获全国1990年-1991年优秀报告文学奖,中篇小说《英雄圈》获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电影文学剧本《英雄圈》(已拍摄发行)获第二届夏衍电影文学奖。

关于兵马俑的资料100字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5公里的西阳村。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国第一个规模宏大、布局讲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墓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完成。扩展资料:1974年3月29日陕西大旱,临潼县村民杨志发在挖井打水时意外发现兵马俑碎片,当时村民称这些陶塑为瓦爷。在人们初次见到兵俑时,兵俑衣着、武器的颜色还十分鲜艳,非常好看,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但是在考古学家挖出土时,受空气氧化影响,数分钟内即渐渐剥落消失,只剩下一般大众印象中的陶土色。1976年-1978年,考古队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人员,各项发掘工作全面开展。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

秦兵马俑的资料

兵马俑多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出土后由于空气干燥,颜色就慢慢地脱落了。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秦始皇兵马俑(一说为宣太后)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向西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秦陵内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1.9米。陶马高1.5米左右,身长2米左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人、马车和军阵是通过写实手法的艺术再现。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胖瘦、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有差异。 统一六国之后秦国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差别的主要原因。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艺术美的高度。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跃跃欲试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绝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满了个性特征,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俑坑发现种类齐全,数量空前的青铜兵器极大地丰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领域,其中长铍,金钩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兵器铸造的标准化工艺、兵器表面防腐处理技术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而秦俑的设计者为了再现2000年前的秦军“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他们不仅仅在于追求单个陶俑的形体高大,而且是精心设计了一个由8000余件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右侧为一个巨大的方阵,左前方为一个大型疏阵,左后方则是指挥部。那数千名手执兵器的武士,数百匹曳车的战马,一列列、一行行,构成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阵容。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 还有身穿胡服,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足登短靴,一手牵马一手提弓的骑士;有头带长冠,两臂前伸,双手握髻,技术熟练的御手;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着长甲,手执无钩的下级指挥官;有头戴鶡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这栩栩如生的千百个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态、个性的刻画方面,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如将军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着双重短褐,外披彩色鱼鳞甲,头带双卷尾长冠,昂首挺胸,巍然伫立,有非凡的神态和威严的魅力。一般战士的神态: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内心似聚结着怒气;有的立眉圆眼,眉间的肌肉拧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性格憨厚纯朴;有的舒眉秀眼,头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侧目凝神,机警敏锐;有的昂首静思,有的低首若有所思,两者虽然得刻画一个“思”字,由于表现手法不同,前者给人的印象是气宇轩昂略带傲气,后者沉静文雅。秦俑表现的是古代军事题材,它既没有选择两方交战、将士厮杀的战争场面,也没有选择将士修整屯兵防守的场面。而是捕捉了将士披甲,直兵列阵地,严阵以待的临阵场面。尽管我在这个井然有序的静态军阵营,艺术家们在单个陶俑的雕塑上,还是力求“偶动与静之中”。使那一件件披甲之锐的武士俑昂眉张目,肃然伫立,神态坚定而勇敢,他们好似整装待发,又好似处于临战状态,还有那一件件驾车的御手俑,双臂前伸,紧握髻绳,目视前方,待命而发;那一匹匹曳车的陶马,两耳竖立,双目圆睁,张鼻嘶鸣,跃跃欲试;那一件件骑士俑,右手牵马,左手提弓,机警的立于马前,一旦令下,就将驰骋疆场。正是由这千百个充满生气、神态各异的陶俑构成整体静态的军阵地,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静极则生动,愈静则愈动”。惟有这种静态的军阵才能使人们感到军阵巨大威慑力的深浅莫测。这样恢宏的阵列,宏伟的构图,空前绝后,无与伦比。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而俑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在服饰装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严格模拟古代骑兵的战时形象。与步兵、车兵俑显然不同。它头戴圆形小帽,帽子两侧带扣系在颌下,身着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手甲。衣服具有短小轻巧的特色,铠甲显得简单而灵活。骑兵俑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相关。 而铜车马的出土使世人耳目为之一新。其工艺之复杂,作之精巧,技艺之卓越无不令人惊叹。秦陵二铜车是一种带有篷盖的豪华车,车舆接近正方形,它宽78厘米,进深88厘米,其宽度仅比一号车长4厘米,可进深较之一号车长40厘米。二号车舆上罩着一块类似于龟盖状的篷盖。大篷盖不仅将车舆全部罩了起来,甚至连车舆前边的“驾驶室”也遮盖起来,形成封闭式的车舆。以便车主与“驾驶员”传递命令。二号铜车属于小轿车类型。车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卧息。如果躺在这样宽敞、舒适、豪华的车舆内,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种“软卧车”的舒服感。既使远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长途颠簸的疲劳。二号车车内设备更富有特色。车舆内曝有彩绘精美的软垫。考古专家曾在车舆底部发现一块方形大铜板,其大小几乎与舆论舆论底尺寸相当,铜板表面彩绘着各种鲜艳的几何形图案花纹,下面四角和中部有8个3厘米高的铜支钉支撑。这块彩绘大铜板无疑就是古车上的“文茵”,类似于一种软垫制品。如果车中铺设双重文茵,一定更加平稳而舒适,其功能无异于现代的“软卧车”。可以说二号车属于我国最早的“软卧车”模型。考古专家经过仔细清理发现二号铜车马总共由3462个铸件组成,其中铜铸件1742件,金铸件737件,银铸件983件。总重量达1241公斤,其中金铸件3公斤多,银铸件,4公斤多。一号铜车马铸件的数量也不会相差太远。两乘车加起来不少于5000多个零部件,尤其令人拍手叫绝的是这里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而这5000多个零部件无论是大至2平方米以上的篷盖、伞盖及车舆、铜马、铜俑等,还是不足0.2平方米的小攸勒管都是一次铸造成型。就拿篷盖与伞盖的铸造来说,它不仅面积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为0.4厘米,薄的地方仅有0.1厘米,再加上篷盖、伞盖,都有一定的弧度,这样难度大的篷盖、伞盖能一次性浇铸成功,不要说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铜马和铜俑的铸造也令我们当代的工程师望尘莫及。我们发现8匹铜马、两个御官俑的铸造都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神态、性格、气质的刻划都可以与秦俑坑那雕塑最好的将军俑相媲美。铜马、铜俑铸造如此准,形神兼备实为罕见。比如铜马的笼头,它是由82节小金管和78节小银管连接起来,每节扁状金银管长仅0.8厘米,一节金管与一节银管以子母卯形式相连接,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经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马脖子下悬挂的缨络,这些缨络全是采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制作的。专家们用放大镜反复观察,惊奇地发现铜丝表面无锻打痕迹,粗细均匀,表明很可能是用拔丝法制成。尤其是以铜丝组成的链环,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严密。如此纤细的铜丝(0.5毫米)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样的工艺焊接?目前还是一个谜团。总之,铜车马的铸造工艺堪称古代青铜冶铸方面了不起的奇迹。试想当时没有车床,更没有现代化的冶铸设备,铸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银、铜大小规格不同的车马部件实在是一项伟大的创举。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出土的总之,秦俑二号坑出土的弓箭手、轻车兵、骑兵俑等,首次为我们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骑兵、轻车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资料,在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秦始皇三号俑坑位于一号兵马俑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兵马俑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三号俑坑号的陶俑大部分没有头,陶马马头也同样残缺不全,甚至有的残破陶片坑内也不见踪影。由此不难看出,三号俑坑曾遭受过严重的人为破坏。三号俑坑对于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指挥部独立出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 大凡参观过兵马俑的人们,对于少数陶俑脸部残留的彩绘或许还记忆犹新。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陶俑的战袍上绘有朱红、桔红、白、粉绿、绿、紫等色。裤子绘有蓝、紫、粉紫、粉绿、朱红等色。甲片多为黑褐色,甲组和连甲带多为朱红。同时也有一部分甲组、连甲带绘成紫色。陶俑的颜面及手、脚面颜色均为粉红色,表现出肌肉的质感。特别是面部的彩绘尤为精彩,白眼角,黑眼珠,甚至连眼睛的瞳孔也彩绘的活灵活现。陶俑的发髻、胡须和眉毛均为黑色。整体色彩显得绚丽而和谐。同时陶俑的彩绘还注重色调的对比。从个体看,有的上着绿色长襦,下穿绿色短裤。再从整体来看,如探方20战车后的一排陶俑,第一个身着红袍第二个身着绿袍,第三个身着紫袍,第四个身着白袍。不同色彩的服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陶马也同样有鲜艳而和谐的彩绘。如探方20出土的一组陶马,其局部仍然保留着鲜艳的色彩。四匹马似为白蹄枣红马,但是在局部用色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如马躯体部分为枣红色,前体腔及肚皮部位分绿色,生殖器则绘为黑色。马腿表面也是枣红色,内面异为粉绿色,蹄为白色。马前腿内侧的两个小夜眼(俗称)也绘为白色。马头部的颜色更是精心彩绘,两腮及眼睛以下部位为白色,鼻梁枣红色,鼻孔为粉红色,嘴唇下部亦为枣红色,舌胎则为粉红色,牙齿又绘为白色,马鬃、马尾均为黑色。总之,陶马的色彩既逼真又艳丽,使之静态中的陶马形象更为生动,更具有艺术魅力。 秦俑彩绘主要有红、绿、蓝、黄、紫、褐、白、黑八种颜色。如果再加上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如朱红、粉红、枣红色、中黄、粉紫、粉绿等,其颜色就不下十几种了。化验表明这些颜色均为矿物质。红色由辰砂、铅丹、赭石制成。绿色为孔雀石,蓝色蔚蓝铜矿,紫色为铅丹与蓝铜矿合成,褐色为褐铁矿,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黑色为无定形炭。这些矿物质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秦俑运用了如此丰富的矿物颜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这不仅在彩绘艺术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秦俑彩绘技术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一般在彩绘之前对陶俑表面先进行处理。由于陶俑是没有釉的素陶,具有较多的毛细孔,表面不能滑润。而彩绘则要求毛细孔不易太多,也不能太少,表面不易太滑,也不能太涩。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陶俑在烧造之前表面似用极细的泥均匀涂抹,并加以压光,减少了毛孔,又提高了光洁度,同时在陶俑烧造之后,似进行了化学物理处理。从陶俑陶片断面观察,也证明了陶俑烧造之前表面曾用细泥涂抹,有的部位不只涂抹一次,陶俑表面还涂有一层薄薄的类似以胶质的物质,表面涂胶减少了陶俑两者紧密地粘接起来,使之彩绘不易脱落。彩绘技法则是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陶俑的颜面、手、脚面部分先用一层赭石打底,再绘一层白色,再绘一层粉红色,尽量使色调与人体肤色接近。而袍、短裤、鞋等处的彩绘则是采取平涂一种颜色,只是在衣袖与袖口、甲片与连甲带之间运用不同的色调作对比,更显示出甲衣的质感。有些胡须、眼眉的处理,则是用黑色绘成一道道细细的毛发。总之,彩绘工序复杂,手法多样,着色讲究,充分显示了彩绘的层次和质感,使雕塑与彩绘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其中有些彩绘技法为汉代所继承。陶俑、陶马彩绘严格模拟实物,但在色调的掌握上以暖色为主,很少使用冷色。红、蓝、绿等色调的使用,巧妙地表现出秦军威武。 兵马俑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不可低估,而兵马俑更是全世界的一个奇迹,他让外国人赞叹,让中国人骄傲!汉兵马俑 位于徐州市东郊狮子山的西麓。 1984年12月。一个偶然的契机,在徐州市东郊狮子山的西麓发现了一组汉代兵马俑,考古工作者随后进行了全面的发掘,揭开了这支沉睡于地下两千多年楚汉军队的神秘面纱。狮子山兵马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繁多,显示出丰富的内容:有博袖长袍的官员俑、冠帻握兵器的卫士俑、执长器械的发辫俑、足登战靴和抱弩负弓的甲士俑等十余种。狮子山兵马俑既是汉代的艺术珍品,又是徐州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不仅对研究汉代雕塑艺术有极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汉代社会生活、丧葬制度、军制战阵都有着同样的价值。 汉兵马俑原是距今2150多年前的西汉楚国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陪葬品,就像秦兵马俑是为秦始皇陵“骊山”陪葬的一样。汉代社会是一个视死如生的社会,人们认为人死以后,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生活,因此生前所能享受到的一切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死后都要想方设法带到另外一个世界里去,徐州的各座楚王墓中,粉仓、厨房、钱库、乐舞厅、会客厅应有尽有,就连厕所也制作得一丝不苟、设施齐全。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一些手握重兵的诸侯王和高级将领,死后自然希望能继续指挥千军万马,兵马俑就应运而生了。但是根据汉代的葬制,除非有立下特等功勋的人才享受用兵马俑陪葬,而且还要得到皇帝的恩准,目前国内发现的大规模兵马俑仅有三处,秦始皇兵马俑和咸阳杨家湾汉兵马俑,除此之外,就只有徐州发现的这一处。在徐州出现了这样大规模的兵马俑群,充分说明了汉代徐州在政治、军事上的特殊地位。徐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汉代文化尤为发达,因为这里是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刘邦在政权刚刚稳定后,就委派他的弟弟刘交为楚王来管理这一地区。汉代初的刘交在同姓王中地位最高,加上高祖手下的文臣、武将多数是徐州人,这样的特殊背景,造成了徐州在汉代成为仅次于都城长安的政治文化中心,汉兵马俑是徐州发达的汉文化的一个有力佐证,它以无可替代的历史内涵告诉八方宾朋,“两汉文化看徐州”。星罗棋布的汉墓,巧夺天工的汉画像石,还有独具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的汉兵马俑,就像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闪烁在古彭城大地上,反映了汉代彭城人创造的辉煌的物质文明。

兵马俑详细资料

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是在1974年发现的,随后在这里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 举世罕见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后,很快就轰动了中外,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古城西安由于有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很快就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国内外游人纷纷慕名而来。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其他贵宾,多数都要把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 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1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在地下发现形体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走进博物馆的大厅,只见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铜色,高1.8至1.97米,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陶马4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 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是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虽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为军阵的后卫。武士俑朋的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组织严密,队伍整肃。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处于整装待发之势。 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 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颂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在1991年以前,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的是一号坑。1991年9月,三号坑正式开放。三号坑面积只有一号坑的二十七分之一。但从这个坑出土的战车、武士能和其他物品分析,这个坑可能是作为一、二号坑的统帅部。

秦兵马俑的资料

百度

关于兵马俑的资料

陕西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导游词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酉安市东35公里处,从喜来登酒店坐车到那里大约需要50分钟时间。自秦兵马俑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开馆至今,已有为效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都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干里来参观这个人类奇迹。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从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俑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下面,我想把秦始皇这位成就一代伟业的历史巨人介绍给诸位,以便使大家能对秦始皇兵马俑和与之相关的历史有一个较详尽的了解。 谈秦兵马俑,必须先介绍一下面赢政。公元前259年,一代伟人赢政诞生了。13岁时,其父死后.他继承了王位。按照泰国惯例.国王在22岁举行过“加冕礼”以后,才可以亲自执政。当时.秦国的大权仍攀握在太后、相国吕不韦、宦官谬瘪(160 6i)手中。特别是螺贞.手握大权,炙手可热,他见宛改逐渐长大,便阴谋叛乱.夺取政权。公元前238年,22岁的赢政去故都雍城纳新年宫举行加冕礼。谬酉在从霸年宫回咸阳的路上埋下伏兵,准备将赢政杀死。当赢政察觉此事后,凭优势兵力订败锣盔,将其生擒并车裂致死。赢政亲致以后.以吕不韦放纵嫁亮为名,放逐日不韦。吕不韦后来饮毒洒自毙。这样,赢政顺利地消灭了政权内部的两大敌对势力,巩固了自身的地位。 为了进一步巩固君主权力,赢政选用了一批精明强干酌文臣武将,如掌握军事的尉缭,攀管国欧的李斯。接着,赢政制定了远交近攻、离间外敌、各个击破的战赂方针,开始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多年各诸侯国割据称雄的混乱局面。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不到io年的时间里,泰国灭亡了6国,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又一次显示了赢政的维才大赂。 赢政称自己为始皇帝.因为他希望他的子孙后代能把他所创立的政权干代万代传下去。为此.他整顿了官僚制度。第一.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由他亲自任免;第二,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第三.秦始皇还统一了法律、文字、货币、度量衡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另外,他还征用劳役,广修驰道,使各地交通便利,以利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修筑的长城连在一起后.又加以扩展,形成了西起甘肃临挑,东到辽东因石的万里长城,有效地遏制tjb方游牧部族对案朝的骚扰。 中国皇帝大都为自己营造巨大而豪华的陵墓。在这一点上,案始皇也不例外。在他13岁刚即位时,就下令为其修建陵墓。这座原高120米.周长2000多米的巨大陵丘、虽经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在仍有76米之高,g长400多米之大.案始皇把都城威阳微缩于自己的陵园内,其布局几乎完全相同。陵园内城西北部为献殿建筑区,陵东北部洼地是用以祭记的养鱼池,陵园外城西北角是石料加工场.陵西外城之外是一个大坟场。据史书记载,秦朝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壮丁不过700万,而筑陵时,壮丁最多达70万,可见工程之浩大。 案始皇的陵寝如同一座庞大的地下宫殿,真可谓是一座地下“福地天堂”。墓室屋顶有天文星宿图,t是由各种均馅生辉的珠宝构成的,下边有五岳、九州以及由机械驱动水银构成的江河湖海。另外,还没有让百官朝拜案始皇的大厅。为防止盗威,每座墓门上都安有自动发射的弓箭。整个陵墓可以说是一个金碧辉煌,固若金汤的地下王官。案始皇把生前所享受的一切也搬到了地下.供他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用。他连那些为他伴驾b不曾生育的宫女,以及辛勤修建地下陵寝的工匠们都不放过.下令在他人殆时,将这些人统统活埋,为的是不让宫女外嫁他人,不让陵寝内的秘密泄露。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秦俑馆一号坑,坑里就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面对威武整肃的庞大军阵,你们的脑子里一定会闪现如下问题:这些秦佣是怎么发现的?为什么他们的相貌各异?为什么要制作这些俑?1、2、3号坑里共有多少俑等等。好,现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这些问题。 这些俑是1974年3月西杨村农民们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据村里的老人讲.早在明朝,就有人在这里发现了秦俑。有一天,住在村里的难民在村外空地上订了一口井,井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他们却发现井底的水不见了。他们中胆大的腰系绳子,下去查看。不一会儿.井里传来惊叫声,上面的人暖紧把井里的人拉上来。这人说,他看见一个站立着的、身穿盔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听者都非常害怕,想赶快用土回填那口井。但他们最终决定报告文物部门。 经过考古专家们的勘探、鉴定.秦捅馆内的t、2、3号坑被确认为案始皇棱的陪葬坑。从1974年到1979年,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在1号坑遗址上矗立起一座气势宏伟、结构科学的建筑物。这就是1979年10月对国内外游客开放的素兵马俑1号坑。3号坑在1989年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对外开放。现在,在2号坑的遗址上,一座大理石建筑又落成了,它于1994年11月开始接待游客。从此,3个俑坑全都被保护在建筑物里,不再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在供游人观看、怀古的同时,考古工作者们还在这里继续发掘整理兵马俑。 经测量,1号坑东西长3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4260平方米。侗坑的最东端是3gf面向东的武士,每排7个,共210个捅。他们是部队的前锋。前锋部队的后面为部队的主体,他们被诽成38路纵队,站在11个坑道里。每个坑道都是青砖铺地,坑道内例的两边,每隔2米就有1根立柱。这些立柱支撑着木质屋顶,屋顶上是织成“人”字形的纹席.席上是土。整个坑道距地表5米深。另外,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备有一列面向外的武士.他们分别是部队的右翼、左翼和后卫。现在,1号坑已出土1000多件陶桶。根据推剿.全部发掘完后.仅1号坑就将出土6000多个兵马桶。 这里是1994年11月开放的2号坑。它是由车兵、骑兵和步兵构成的曲尺形方阵。估计可出土兵侗1000多件,车马和鞍马500多匹。2号坑占地6000平方米。它东面突出部分为一个小方阵,6334个弯兵桶组成。2号坑南部为64乘战车组成纳方阵,每排有8辆战车,共8诽;中部为19辆战车和随车徒手兵涌;北部是战车和骑兵。北部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 现在,我们来到了3号坑,它位于2号坑西边25米处。这个坑是1976年发现的。它里凹字形,占地520平方米。在3号坑里,考古专家们只发现1辆战车和64件武士捅。它们两两相对站立,手捏仪卫兵器曼(sh6)。大多数考古专家认为,从这个坑里武士的排列方式和手中所握的兵器,以及该坑与秦陵的位置来判断,3号坑是整个军阵的指挥部。据估计,等1、2、3导坑全部开损后,将出土8000多件陶佰。这些佰相貌各异:有的沉稳刚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可谓杨杨如生,神情各异。因为,它们全是根据秦始皇彻林军中的将士们制作的,因此,在8000“地下御林军”中,弥绝对找不到两个相貌、形体相同的捅。他们一个个气废不凡,最重的有300多公斤,员轻的也有100多公斤,身高从1.7米到1.9米不等。如果大家仔细观瞧,不难分辨出兵桶中履些是陕酉人,娜些是四川人,哪些是甘肃东部人。这从他们的胡须梳理方式和长相即可看出。我们很多人在电影中都见过日本人的“仁丹须”.其实,案便中就有蓄仁丹胡酌,可见,这并不是日本人的发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人留这种胡须了。 那些穿窄袖战袍外套,披挂齐腰短甲,脚登紧带兽皮鞋,头戴防风妇的,显然是机警的骑兵。那个左脚着地,s膝弓起,右腿脆地,有脚底向后翘起的为跪射佰。 他双目乎视前方,神情专注。这个涌鞋底的针角,两头细致续密.中间疏稀.完全符合历支真实。在五六十年代的陕西农村,很多农民仍喜欢穿这种挂、只是鞋尖不向上朗翘而已。几乎每个捅的衣襟上都刻有工匠的姓名,这符合“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制度。我们今天实行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秦人2000年前就已采用了。 涌坑中约马屑典型的河西走廊马。它身高l 5米,长2米,分为头、颈、躯干和腿四部分。腿为实心,躯干中空,分段烧制,再组合在一起。马的两耳宜立,体型健壮优美。由此可看出,秦人不愧为养马世族。大家也许要问秦始皇为什么要为他制作数量如此之多的兵马桶呢?它们是怎样烧制成的呢?原来,秦始皇曾想用4000童男童女为其殉葬。他降旨令李斯承办此事。李斯心中惧怕.未敢马上执行此令。因为,6造秦腔.建筑长城已惹得民怨沸腾,再让如此众多的童男室女殉葬,岂不是火上浇油吗?他将来恐怕也死无葬身之地。于是,李斯向美始皇建议;制作与其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桶,守护其亡灵,以壮声威。闻听此官,秦始皇大喜,他重新降旨,让李斯征集全国的能工巧匠.以他的8060御林军为原型.q作陶佰。这些桶必须手握实战兵器按实战队形排列,秦始皇再三嘱咐李斯,此事万不能叫御林军知道。因为秦朝民间流传一个说法,如果一个人被别人复制成柄.其魂也就被勾走了.这可是大忌。案始皇当然不愿惹怒他喜爱的曰林军了。工匠们纷纷去找询林军中自己的亲戚、朋友、老乡、熟人,仔细观察其容貌特征,并默记于心。回去后,工匠们用模压、塑捏、刻画、贴条等手法制成陶佰,然后放在窑里烧。可是,放进去的陶佰全都被烧炸了,工匠们百思不解其中原因。后来,一个工匠为发泄对监工的仇恨,把制好的监工陶涌的头去掉,将其四肢“削”去,用手“掏净”其内脏,放到窑里分段烧。这一次竟没炸窑。他把头和四肢装在佰身上,一个活生生的监工出现了。,由此,工匠们开始了大规模的制捅工程。8000御林军捅就这样被造了出来。 当然,案兵马桶是借庞大的军队,来显示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统一帝目的雄心壮志酌。这些兵涌手执短兵器、长兵器和远射兵器,如剑、铱、吴钩、矛t戈、曼、裁、铰、弓、弯等。这些兵器主要是用铜和锡做成的,经分析里边还含有其它13种稀有金属。为防止兵器生锈,案人在兵器表面徐有一层铬盐氧化物,这种镀铬技术在本世纪20年代才由檀国人发明出来,而我国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在兵器上镀铬,这实在令人叹跟。现已出土的弯机,分小、中、大三种类型。前两种舀机,案兵用手拉弓弦就可以,而大型弯机,荣兵必须借助杠杆.才能将弓弦拉到扳机上。大型露机的射程为600多米,可比得上一支老式步枪了。 这是1980年在案陵西边18米处发现的两乘青铜车马。一号车马为驷马高车,二号车马为骡马安车。韧发现时,这两乘车马破损严重,尤其是供秦始皇灵魂乘坐的安车,已破碎成1500多片.经考古工作者修复后,现在,它们看上去完好如韧。两乘车的车、马、人都是仿照真车、真马、真人,按比例缩小二分之一制成的,仅安车上金银饰物就有1720件,重达7公斤。钢车马给人的不仅是艺术享受,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铜车马是我们了解、研究秦朝车制、冶金铸造技术、工艺水平等不可多得的实物资科。虽然.英雄一世,创立无数伟绩的秦始皇——赢政早已去世2000多年了,但是,他的伟绩,以及现存的兵马桶留给人们的思考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能从上述事物中吸取些什么呢?我想,敢创历史先河、为国家统一不惧死亡的铝赂和勇气是我们应该吸取和仿效的。一代伟人赢政横扫六国、统一中国的非凡气度和魄力仍不失为我们今天克服前进路上的障碍的巨大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想要富强,没有这种气魄是不行的!

秦兵马俑的资料50字一

 秦兵马俑介绍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村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从葬坑,坑址距秦始皇陵陵园外城东城坦约1.5公里。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即秦王位。他先后平定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王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一生做了许多有利于统一的重大事业。他废封建,置郡县、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统一文字等等。  秦始皇初即王位就开始修建陵园。统一全国后,他征发来修筑骊山陵园的民夫,最多时达七十多万人。直到他五十岁去世时,陵园还未全部竣工,秦二世胡亥又接着修了两年,前后共费时近三十九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葬入骊山。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火烧阿房宫等秦宫室,秦始皇陵园也被焚毁。原建筑虽然早已毁坏,但仍可看到遗迹。陵园周围还有许多遗址,现在已经知道的有:陪葬墓、马厩坑、石料加工场、弄徙墓地、杀殉坑、兵马俑坑和铜国马坑等。  1974年春,当地群众在打井时挖出大型陶俑。经考古工作者钻探试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陶俑坑,并定名为一号兵马俑坑。以后又相继发现了二号、三号兵马俑坑。一号兵马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约14.260平方米。坑的东部为一条南北长60米、东西宽3.45米的长廊,里面站着三排陶俑,每排68个,组成一个横队。横队后面夯筑隔墙十堵,将坑分为东西向的十一个过洞。南、北两个过洞较窄,各站两排俑。中间九个过洞里各站四排俑,均为面向东的纵队。陶俑按服装不同可分为铠甲俑和战袍俑。陶俑中间有木质战车(已朽),每乘战车前有四匹战马,车后并排站三个铠甲俑,他们是车上的甲首、参乘和驭者。这些陶俑身高1.75-1.97米,手执戈、矛、剑、吴钩、弓、戟等兵器。陶马高1.5米,长2米。几年来,一号坑已挖掘了五个探方,面积约2.000平方米,出土陶俑1.087件、陶马32匹、战车8乘、鼓3面。根据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坑全部挖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6.000余件。二号兵马俑坑在一号坑东部以北约20米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为124米,南北最宽处为98米,深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坑内用隔墙分为四个单元。二号坑以战车为主,坑内约有战车、陶马、陶俑等1.500件。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东西长17.6米,南北宽4.8米,面积约520平方米。坑内有陶俑68件、驷马战车一乘。  秦俑坑中兵俑的排列形式,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秦代的军队编制状况。一号坑内以车兵为主,车步兵相间:二号坑里车兵较多,步骑也占一定数量,形成车、步、骑联合编队的形式;三号坑似为指挥机关。  出土的陶俑是按照秦军将卒形象塑造的。众多的陶俑给人的印象是:体格魁伟,比例匀称,造型逼真,形象生动。步兵俑大都是单独编列,往往位于每一兵力单位的前部。有的跟随在车、骑后面,即"徙卒"。他们挟弓挎箭,身著战袍,凝目聆听,显得镇静而机警。同车、骑混编的甲俑都执长兵器,免胄束发,形象威武。骑兵俑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提弓状,头戴圆形压发小帽,上绘彩色梅花形散点纹,两侧有帽带扣结于颔下。上身着短甲,下着紧口裤,足登长筒马靴,勇武精悍。 车兵是古老的兵种之一,秦车是单辕的敞篷战车。驭者居中。身著重甲,双臂护以臂甲,手握车辔,目视前方,曲背挺腿,显得全神贯注,驭术娴熟。车士分列车侧,一手按车舆,一手执兵器。弓弩手是徙卒中一个独立的兵种,在秦军中占有显要的地位。蹲姿甲俑执弓控弦,目视前方,表情严肃,是训练有素的勇士形象。 将军俑头戴燕尾长冠,身著细扎花甲,坚定沉着,刚毅自若,充分体现了身经百战,临敌不惧的大将风度。陶马体形高大,劲健有力。膘肥而不臃肿,腿瘦而不单薄。无论是车马还是乘马,均张口衔镳,剪鬃缚尾,双耳前倾。显示了它们是机警敏锐,强壮善驰的良马。  在陶俑的制作工艺上也有独到之处。秦代的制陶工匠和雕塑工匠用以模为主、塑模结合、分件制作、逐步套合和入窑绕制、出窑绘彩的方法,烧制出这些大型陶俑和陶马。陶俑头部大都是合模制成,俑腿和俑身是采用模制或泥条盘成,臂和手用模制或手制。对各个细部的制作,运用塑、模、捏、贴、刻、画等方法,逐个进行雕塑。例如陶俑头部的制作是先模制成头形,作成初胎,然后复泥,制出眼、鼻、耳、嘴、胡须。身部也是在打好初胎后再复泥,用手制成衣服,用刀刻出甲片,用印模压成甲钉。陶马的制作也是采用分件合模和堆塑的方法制成的。分件制作后,安装套合,用泥粘接,然后入窑烧制,烧好后绘彩。陶俑的手脸为粉红色,服饰有粉绿、粉紫、深绿、赭石等颜色。在陶俑的身上还刻有"宫疆"、"咸阳"、"都仓"、"宫系"、"廿"、"得"等字样,这些有的是中央制陶作坊管理下的工匠名字,有的是编号。  俑坑中的战车是木制的,木质因年久已腐朽,但车辕、衡、輢、轮、轼、毂等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车上的铜质构件都保存了下来。从坑中车迹看,车为单辕,辕长3.70-3.96米,前端仰起,后端平直压于车舆下。舆呈横长方形,舆前有轼,后边开门。车轮高1.35米。辕前有衡,衡上缚双轭。车前驾四马,驾具齐全。车身通体髹漆,有的地方还有彩绘的花纹。按照车身的大小和装饰,大体可分为指挥车、副车、乘车和一般战车。  从兵马俑坑中还挖掘出大量金属兵器,有青铜剑、戈、矛、戟、铍、殳、钺、吴钩、弩、箭、镞等共几万件,它们大多是当时的实用品。这些兵器制作精良,有的至今仍锋利无比,说明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冶金制造技术已具有较高的水平  一号坑展厅简介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 御手一名,车士两名。  一号坑展厅  一号坑由于坑内进水,在建成后不久就把土隔梁的下部泡软而导致局部塌陷,现在一号坑隔墙比陶俑低的原因正是因为进水所造成的。  一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1976年开始动工修建,1979年1O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大厅为拱形钢架结构,东西长230米,南北宽70米,厅顶距俑坑底部高22米,总建筑面积16000余平方米。把一号兵马俑全部罩在遗址大厅内。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及温湿度的检测、防火和防盗等设施,以确保遗迹、遗物的安全。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哦?

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东6公里的西杨村南,西距秦始皇帝陵1225米,是秦始皇陵园中最大的一组陪葬坑,坑中所埋藏的浩大俑群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 1974年西杨村农民打井时发现了震惊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俑。它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坑组成,分别编号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坑内共有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8000件,实用兵器数以万计。 俑坑中陶俑、陶马按古代军队的编队排列。一号坑内是由6000多件陶俑、陶马及40余辆战车组成的长方形军阵;二号坑为步兵曲型混合军阵,有陶俑900多件、战车89辆、驾车陶马356匹、鞍马100余匹;三号坑中有68件陶俑、4匹陶马和1辆战车,它是一、二号坑军团的统帅部。 出土的各类陶俑,按照不同身份分为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等几个级别,其服饰、冠带、神姿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几千件俑没有一张相同的脸。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最伟大发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兵马俑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财富。 1.陶俑的制作工艺 秦俑坑出土的数以千计的武士俑,在清理和修复过程中,经过考古学家的反复观察、对比、研究,总结出了陶俑的制作方法的共同规律。概括来讲,陶俑的制作是塑模结合,以塑为主。即首先用泥塑成俑的粗胎,经二次复泥加以修饰和刻划细部。俑头、手借助于模制成粗胎,再进行细部的刻画。躯干部分则采用手塑。在头、手、躯干分别制作完成后,再组装套合为完整陶俑。 俑头的制作,首先采用合模法或单模制作与手塑结合制成俑头的粗胎。在出土秦俑中,使用单模和手塑结合制作的陶俑数量较少,大多数俑头是使用合模法制作完成的。合模法一般是将俑头分为大致相等的前后两半,分别用单片模制作,然后将两片单模相合粘接成完整的俑头大型,再进行面部五官部位的细部刻画处理。陶俑的双耳大多采用单模单独制作成型后,贴接于头的两侧。俑的发髻,有的采用在后脑堆泥雕刻成型;另一种系单独模制后贴于头顶。发辫有的是在头上相应的部位刻削成凹槽,将预制的发辫嵌镶在凹槽内。发辫为浅浮雕。 俑头的细部雕饰,重点是面部的五官、胡须及发纹,面部的五官是在模制的基础上通过对细节的雕刻、修饰,刻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如陶俑的眉骨、眉毛有的雕成山岳形,有的雕成弯月形、柳叶形,在眉骨上用阴线刻画出细细的眉毛。陶俑眼部和口部刻画也于细微处颇具匠心。怒目者眼球雕塑得暴出;举目仰视者,上眼皮与眉骨交接处凹陷;性情恬静者,口缝与嘴刻画成直线;表情严肃者,口角折纹下垂。 每个陶俑的表情不同,其面部的肌肉也相应地有所变化。神态孔武者,眉间的肌肉雕得隆起,年老者,在额头刻画出皱纹;年轻者,用刮抹的技法使面部肌肉圆润丰满。面部的三庭、五岳的肌肉的厚薄,骨胳高低起伏的变化,经过细致刻画都表现得十分合理。 陶俑的胡须有的是刻画出来的,有的是贴接上去的,如双角自然下垂的八字胡,大部分是采用减地法刻成的,上面再用阴线刻出细细的胡丝;平八字形的两片板状小胡,一般是贴接泥片再刻胡丝;圈腮大胡,是用堆泥或贴接泥片再经刮削、雕刻而成。 陶俑的发型变化多样,其雕刻方法也各不相同。篦纹型发式,是在头的初胎上覆层薄泥,再用蓖状工具刮划出发纹;弦纹发式,是在俑头的初胎上覆厚泥,再用棒状工具由下而上一圈圈刮划而成螺旋纹状,额角的鬓发,多数是用蓖状的工具刻划出发纹。为了表现出人物的不同个性特征,有的在额角堆泥,雕成凸起的绳索状鬓发,藉以显示人物性格的粗旷。经过细部的雕饰、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面貌特征。 陶俑躯干的塑造,先用泥作成粗胎,在粗胎大型上再进行细部特征的刻画,如衣纹、铠甲、腰带、带钩等等,陶俑躯干的粗胎是由下而上逐段叠塑制作而成。首先制作陶俑站立的脚踏板,脚踏板都是用方形的模具制作,制作方法和今天农村脱泥坯的方法相同。脚踏板制成后,塑造陶俑的双脚,并在其上接塑双腿及短裤,由于腿部的装束不同,俑腿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实心俑腿一般是将泥片折叠反复锤打成圆柱形的泥棒,再接塑在脚跟上,为了显现俑腿筋骨,肌肉的变化关系,要再进行细部的刮削修整。空心腿的作法是用卷泥片法或泥条盘筑法制成。陶俑下身短裤的制作,是在实心腿和空心腿的上段外侧拍印一周粗绳纹,把预制的泥片包裹在上面塑成短裤的裤管。 接着,是塑造陶俑的躯干。陶俑的躯干都是空腔,是用泥条盘筑法塑成。首先是以泥块将俑的双腿连为一个整体。在上部沿周边堆泥作成高约10厘米、厚4~8厘米的椭圆形式长方形的底盘。待俑躯干的基盘阴干后,在底盘上用泥条盘筑法开始塑造躯干。陶俑躯干部位高1.1~1.2米,不可能用泥条一次盘筑塑成,一般是以腰为界分成上下两段制作,即先将下段的体腔,一次盘筑成型后,待稍微阴干后再作上段。为了使盘筑的泥条接茬密实,在内侧以麻布等编织物衬底,并用木锤等锤打。 待陶俑躯干的大型塑好阴干后,开始粘接俑的双臂。陶俑的双臂为空心,直形臂一般用泥条盘筑法制作成型,曲形臂是以肘处分为两节分别制作粘合而成。俑的双臂粘接于躯干胸腔两侧后,为了增强接茬处的附着力,在粘接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固,并在下端以丁字形木架支撑。 陶俑的手都是单独制成的,伸掌形俑手的制作有以两片模制粘合而成,握掌形手是用捏塑结合制作,并刻画出指甲、关节、手纹及筋骨和皮肉、使俑手“皮肉明备,骨节暗全”。俑手制成后插接于陶俑双臂袖管内。 经过这些工序,陶俑躯干的大型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对陶俑作进一步的细致雕饰。衣纹的雕饰,是在躯干的粗胎上以细泥涂覆,覆泥后经过打磨抹光、刻画、塑造衣襟、衣角、领口,以及衣服的各种裙纹。衣角、衣领采用浮雕加阴线刻的技法。衣襟、袖口的纹饰则作成浅浮雕的效果。俑腰间束的革带多用减地法刻出外形,再在上面刻划或模印三角形、菱形等花纹。带钩则采用贴泥作成浅浮雕或高浮雕的效果。铠甲有的是在俑的粗胎上直接雕刻,有的是在粗胎上覆细泥,雕成浅浮雕效果。甲钉、联甲带等通常以单模制成后粘于甲片之上。 2.陶马的制作工艺 秦兵马俑坑出土的陶马,形体高大,栩栩如生。经过考古学家多年来的反复观察、对比、分析,了解了秦人制作陶马的工艺过程。秦人在制作陶马时,一般是先将马的头、颈、躯干、四肢及尾等分别制作,然后拼装粘合成为粗胎,经过二次覆泥修饰,雕刻成型。阴干后入窑焙烧,最后绘彩。 马头有窄狭和宽博两种,作法也随之相异,前者主要借助于模具制成左、右两半,合缝线位于马头正中,下颔部位单独捏塑后粘接于马头的下部。宽博型的马头,则由五块泥片拼合粘接而成。在马头合缝线内侧一般都要覆泥加固,马头上的附件,如耳朵和飞鬃,都是捏制成型后,在马头相应部位挖孔嵌入。 陶马的颈部和体腔部中空。颈部是由左、右两片不规则的倒梯形泥片拼合粘接而成。陶马体腔分为臀、腹和肩胸三段,每段也都是由若干块泥片拼合而成。从陶马体腔的内壁观察,所有泥片的合缝线处,都在内侧覆一层硬泥经过锤打使接茬牢固。 马的四肢和尾部通常为雕塑而成。从己折断的马腿观察,陶质密度大,无气孔,坚硬如石,泥层呈书页状叠压,说明马腿是用泥反复折叠锤炼塑成型。马尾都是手塑,雕刻成型。马尾的上端都作成圆形或方形的榫头,以插入臀部。 陶马的各个部件分别制作完成后,开始进行拼装组合。组合的方法是由下而上逐片逐段粘合,先由腿到体腔,再接上颈、头、尾,从而组成马体的大型。拼装组合的工艺过程首先是把预先制作的四条马腿按照固定的位置立起,之后,搭好马腹下的支撑板,开始安装马的躯干。陶马躯干的安装的具体做法,今天已难以确知。其中一种推测是秦人可能将马的臀部、腹腔、胸腔三段在拼装以前即粘接成为一体构成躯干,拼装时将马的躯干置于马的四肢及支撑板上,从腹腔两侧各开一孔,将手从孔中伸进去在躯干与四肢结合点上覆泥加压锤打,使合缝密实。其后,先将陶马马头与颈部粘合为一个整体接于躯干上。由于马头与颈部的重量很大,在与躯于对接时,下面应有一个丁字形的支架,承托马头和颈的重力。最后,在马的臀部开一个方形孔,将事先制好的马尾插入方孔内,外部再覆泥加固。 在马的各个部件安装完成后,对陶马外表的一些细部要作进一步的修饰。马的躯干外部普遍涂一层细泥。经过打磨使表面光滑平整,显得马体肌肉十分丰满。在马胸部堆贴泥块,雕刻出凸块状胸肌,双肩处覆厚泥以显示肩胛的高大宽博,骑兵的鞍马在马背上还要堆泥雕出高浮雕的鞍桥和浅浮雕的鞍鞯。陶马的四肢经过细致的刻削打磨,圆的地方溜圆而有光泽,扁的地方棱角分明,皮肉、骨节的关系清楚。 3.陶俑、陶马的焙烧工艺 古代对陶制品原料的选择和烧制都有着一定的标准。《天工开物》记载:“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并且要“调践熟泥”。说明古人在选取陶制品原料时,要求掘地二尺,取无沙的粘土。原料选好后,还要泡制成熟泥,方能制坯成型。若原料不细,则土粒不密实,泡制不精,满布气孔,影响成型。即使烧成后,成品也粗糙而无光滑感。 秦俑坑出土的陶俑、陶马胎壁,一般厚约2~4厘米,最厚的地方达10~20厘米。陶俑、陶马的胎壁泥质一般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泥质细密、均匀,内层泥质较粗,掺和有颗粒均匀的白色砂粒。制作兵马俑的陶土就是取自秦始皇陵附近的黄褐色土,选取的陶土在使用前还经过了晒干、碾轧、淘洗等一系列工序,除去土中的杂质,使陶土细腻可塑,达到雕塑制作的要求。为了增强兵马俑的机械强度,使大型的陶俑、陶马不仅易于成型,而且不会因受高温而扭曲变形或膨胀炸裂,秦代的工匠们在陶土中掺杂了经过精心筛选的石英砂粒。 陶俑、陶马的烧制与砖瓦陶器一样,其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掌握火候。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谈及古代烧制砖瓦时说:“凡柴薪窑,火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后使火转锈,凡火候少一两,则锈色不光;少三两,则名嫩火砖,本色杂现,他日经霜冒雪,则立成解散,仍还土质。火候多一两,则砖面有裂纹。多三两,则砖形缩小裂,屈曲不伸,击之如碎铁然,不适于用。”这说明掌握火候在焙烧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火候低,不但烧制的成品表面无光泽而且内部也不能烧结,变成夹生的“嫩火砖”,温度过高不是炸裂就是变形。只有烧成的温度恰到好处,才能使烧制品色纯、质坚、形正。兵马俑焙烧的温度,大致在950~1050℃之间,和我国古代陶器的烧成温度是相近的,说明对陶俑烧制火候已经掌握得相当熟练。 陶俑、陶马因部位的不同,胎质厚薄不均,薄的地方仅1~2厘米,而最厚的地方达到了10~20厘米。加之陶俑、陶马体型较大,这就为焙烧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使形体高大,各部位厚薄不均的陶俑、陶马受火均匀,秦代的工匠们在制造工艺上采取很多措施。为了避免各部位厚薄不均而产生焙烧困难,在陶俑制作中,工匠们尽量减少泥胎的厚度,如陶俑的衣下摆和腿、脚等部位,泥层厚达10~20厘米,而躯干部分的胎厚仅2~4厘米,这样就很容易形成陶俑的上部已烧结,而下部的衣摆、腿和脚等部位烧不透,产生夹生现象。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工匠们将俑腿制成空心,在衣下摆部位的内胎上堆起一道道的泥棱,在泥棱上覆盖大块泥片作衣的外表,将下摆制成空的内外两层。这些措施有利于陶俑、陶马各部位受火均匀,烧结的时间大体相近。 为了使陶俑、陶马在焙烧过程中通气流畅,不致炸裂,秦代的工匠在陶俑、陶马适当的部位还留有通火、透气的孔眼。如在陶马腹部左右两侧留有一个10厘米直径的圆孔,使火焰可以通过圆孔均匀进入马的体腔内。在陶俑身上也留有一些通火和透气的孔道,或在陶俑的臀部留一两个圆孔,或在陶俑头顶开一个径约1~1.5厘米的圆形小孔,使陶俑的胎壁受火均匀,排气方便。 秦兵马俑的烧制成功,足以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制陶工艺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兵马俑的资料

出土过程 1974年春,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1.5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后经国家有组织的发掘,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简介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另两资料分别为:秦始皇陵位于临潼以东5千米处的下河村。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它南依骊山的层恋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京都邯郸,公元前246年13岁即立为秦王,22岁加冕亲政。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彻底结束了战国群雄割据的历史,在血与火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秦皇扫六合,虎势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即位的次年即开始修陵园。到公元前208年完工,历时39年。(另两资料:一、他在位37年,而为其修建陵墓的时间就长达36年;二、秦始皇陵于秦始皇即位起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当时的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由大将军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据史载,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另一资料:陵园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后经风化侵蚀及人为破坏,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建筑材料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运来的。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 陵园的南部有一个土冢,高43米。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内城周长3890米,外城周长6249米,分别象征皇城和宫城。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已发现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00米。经调查发现,整个墓地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内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陵寝的形制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为周长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长6264米。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远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02年秦始皇陵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 ,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在陵园里设立有多处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20年来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区,重现当年陵园内科学周密的排水设施;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凝重的绿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间,为了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王者的尊荣、王者的威仪,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现的仪仗队——秦始皇守陵部队换岗仪式”表演和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秦始皇陵陵区、陵园、地宫沙盘模型展示,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神秘陵园的壮观场景,展示了数十年来的考古成果,生动直观地揭示秦陵奥秘,展示其丰富内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园,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奋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在所有封建帝王陵墓中以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而著称于世。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铜加固基座,上面放着棺材……墓室里面放满了奇珍异宝。墓室内的要道机关装着带有利箭的弓弩,盗墓的人一靠近就会被射死。墓室里还注满水银,象征江河湖海;墓顶镶着夜明珠,象征日月星辰;墓里用鱼油燃灯,以求长明不灭…… 秦始皇陵共发现10座城门,南北城门与内垣南门在同一中轴线上。坟丘的北边是陵园的中心部分,东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东西两侧还并列着4座建筑遗存,有专家认为是寝殿建筑的一部分。秦始皇陵集中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结构舒特。 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历史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1974年春被当地打井的农民发现。由此埋葬在地下两千多年的宝藏得以面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兵马俑坑现已发掘3座,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还有4万多件青铜兵器。 坑内的陶塑艺术作品是仿制的秦宿卫军。近万个或手执弓、箭、弩,或手持青铜戈、矛、戟,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的陶质卫士,分别组成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在地下坑道中的所有卫士都是面向东方放置的。据钻探得知共有三个陪葬坑,其中1974年发现的一号坑最大,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左右,长廊和11条过洞组成了整个坑,与真人马大小相同、排成方阵的6000多个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被放置在坑中。在一号坑的东北约20米的地方是在1976年春天发现的二号坑,它是另一个壮观的兵阵。南北宽84米,东西长96米的二号坑,面积921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016平方米。二号坑内有多兵种联合阵容,包括步兵、车兵、骑兵和弩兵等。二号坑西边是三号坑,1989年10月1日才开始允许游客参观。南北宽24.5米,东西长28.8米的三号坑面积为500多平方米。三号坑经有关专家推断,被认为是用来统帅一、二号坑的军幕。一乘战车,68个卫士俑以及武器都保存在坑内。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6千件;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 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 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秦俑的写实手法作为中国雕塑史上的承前启后艺术为世界瞩目。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对外开放。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20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成就。它们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法国总统希拉克对它的“世界第八奇迹”的赞誉,使秦始皇陵为更多的世人所知。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为秦始皇陵更增光彩。 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为史所罕见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l0年)继位后不久,便开始在晒山营建他的陵墓,统一六国后,更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参加陵的修建。前后费时近40年,至秦亡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据史籍记载∶陵丘高五十佘丈,周围五里有佘,墓内建有各式宫殿,陈列各式奇珍异宝,工程之浩大为史所罕见。

秦兵马俑的资料?

  秦兵马俑介绍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村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从葬坑,坑址距秦始皇陵陵园外城东城坦约1.5公里。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即秦王位。他先后平定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王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一生做了许多有利于统一的重大事业。他废封建,置郡县、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统一文字等等。  秦始皇初即王位就开始修建陵园。统一全国后,他征发来修筑骊山陵园的民夫,最多时达七十多万人。直到他五十岁去世时,陵园还未全部竣工,秦二世胡亥又接着修了两年,前后共费时近三十九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葬入骊山。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火烧阿房宫等秦宫室,秦始皇陵园也被焚毁。原建筑虽然早已毁坏,但仍可看到遗迹。陵园周围还有许多遗址,现在已经知道的有:陪葬墓、马厩坑、石料加工场、弄徙墓地、杀殉坑、兵马俑坑和铜国马坑等。  1974年春,当地群众在打井时挖出大型陶俑。经考古工作者钻探试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陶俑坑,并定名为一号兵马俑坑。以后又相继发现了二号、三号兵马俑坑。一号兵马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约14.260平方米。坑的东部为一条南北长60米、东西宽3.45米的长廊,里面站着三排陶俑,每排68个,组成一个横队。横队后面夯筑隔墙十堵,将坑分为东西向的十一个过洞。南、北两个过洞较窄,各站两排俑。中间九个过洞里各站四排俑,均为面向东的纵队。陶俑按服装不同可分为铠甲俑和战袍俑。陶俑中间有木质战车(已朽),每乘战车前有四匹战马,车后并排站三个铠甲俑,他们是车上的甲首、参乘和驭者。这些陶俑身高1.75-1.97米,手执戈、矛、剑、吴钩、弓、戟等兵器。陶马高1.5米,长2米。几年来,一号坑已挖掘了五个探方,面积约2.000平方米,出土陶俑1.087件、陶马32匹、战车8乘、鼓3面。根据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坑全部挖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6.000余件。二号兵马俑坑在一号坑东部以北约20米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为124米,南北最宽处为98米,深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坑内用隔墙分为四个单元。二号坑以战车为主,坑内约有战车、陶马、陶俑等1.500件。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东西长17.6米,南北宽4.8米,面积约520平方米。坑内有陶俑68件、驷马战车一乘。  秦俑坑中兵俑的排列形式,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秦代的军队编制状况。一号坑内以车兵为主,车步兵相间:二号坑里车兵较多,步骑也占一定数量,形成车、步、骑联合编队的形式;三号坑似为指挥机关。  出土的陶俑是按照秦军将卒形象塑造的。众多的陶俑给人的印象是:体格魁伟,比例匀称,造型逼真,形象生动。步兵俑大都是单独编列,往往位于每一兵力单位的前部。有的跟随在车、骑后面,即"徙卒"。他们挟弓挎箭,身著战袍,凝目聆听,显得镇静而机警。同车、骑混编的甲俑都执长兵器,免胄束发,形象威武。骑兵俑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提弓状,头戴圆形压发小帽,上绘彩色梅花形散点纹,两侧有帽带扣结于颔下。上身着短甲,下着紧口裤,足登长筒马靴,勇武精悍。 车兵是古老的兵种之一,秦车是单辕的敞篷战车。驭者居中。身著重甲,双臂护以臂甲,手握车辔,目视前方,曲背挺腿,显得全神贯注,驭术娴熟。车士分列车侧,一手按车舆,一手执兵器。弓弩手是徙卒中一个独立的兵种,在秦军中占有显要的地位。蹲姿甲俑执弓控弦,目视前方,表情严肃,是训练有素的勇士形象。 将军俑头戴燕尾长冠,身著细扎花甲,坚定沉着,刚毅自若,充分体现了身经百战,临敌不惧的大将风度。陶马体形高大,劲健有力。膘肥而不臃肿,腿瘦而不单薄。无论是车马还是乘马,均张口衔镳,剪鬃缚尾,双耳前倾。显示了它们是机警敏锐,强壮善驰的良马。  在陶俑的制作工艺上也有独到之处。秦代的制陶工匠和雕塑工匠用以模为主、塑模结合、分件制作、逐步套合和入窑绕制、出窑绘彩的方法,烧制出这些大型陶俑和陶马。陶俑头部大都是合模制成,俑腿和俑身是采用模制或泥条盘成,臂和手用模制或手制。对各个细部的制作,运用塑、模、捏、贴、刻、画等方法,逐个进行雕塑。例如陶俑头部的制作是先模制成头形,作成初胎,然后复泥,制出眼、鼻、耳、嘴、胡须。身部也是在打好初胎后再复泥,用手制成衣服,用刀刻出甲片,用印模压成甲钉。陶马的制作也是采用分件合模和堆塑的方法制成的。分件制作后,安装套合,用泥粘接,然后入窑烧制,烧好后绘彩。陶俑的手脸为粉红色,服饰有粉绿、粉紫、深绿、赭石等颜色。在陶俑的身上还刻有"宫疆"、"咸阳"、"都仓"、"宫系"、"廿"、"得"等字样,这些有的是中央制陶作坊管理下的工匠名字,有的是编号。  俑坑中的战车是木制的,木质因年久已腐朽,但车辕、衡、輢、轮、轼、毂等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车上的铜质构件都保存了下来。从坑中车迹看,车为单辕,辕长3.70-3.96米,前端仰起,后端平直压于车舆下。舆呈横长方形,舆前有轼,后边开门。车轮高1.35米。辕前有衡,衡上缚双轭。车前驾四马,驾具齐全。车身通体髹漆,有的地方还有彩绘的花纹。按照车身的大小和装饰,大体可分为指挥车、副车、乘车和一般战车。  从兵马俑坑中还挖掘出大量金属兵器,有青铜剑、戈、矛、戟、铍、殳、钺、吴钩、弩、箭、镞等共几万件,它们大多是当时的实用品。这些兵器制作精良,有的至今仍锋利无比,说明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冶金制造技术已具有较高的水平  一号坑展厅简介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 御手一名,车士两名。  一号坑展厅  一号坑由于坑内进水,在建成后不久就把土隔梁的下部泡软而导致局部塌陷,现在一号坑隔墙比陶俑低的原因正是因为进水所造成的。  一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1976年开始动工修建,1979年1O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大厅为拱形钢架结构,东西长230米,南北宽70米,厅顶距俑坑底部高22米,总建筑面积16000余平方米。把一号兵马俑全部罩在遗址大厅内。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及温湿度的检测、防火和防盗等设施,以确保遗迹、遗物的安全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595038.html

兵马俑的资料

  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为史所罕见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l0年)继位后不久,便开始在晒山营建他的陵墓,统=六国后,更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参加陵的修建。前后费时近40年,至秦亡时陵园尚末完全竣工。据史籍记载∶陵丘高五十佘丈,周围五里有佘,墓内建有各式宫殿,陈列各式奇珍异宝,工程之浩大为史所罕见。  秦兵马桶抗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l974~l977年在秦始皇陵东l千米处,发掘出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佣坑。-号坑在南,东西长2l6米,宽62米,面积l3260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佣800件,木质战车l8辆,陶马l00多匹。按兵马{甬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佣可能有7000件,战车l00辆,战马l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干多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佣身材高大,ˉ般在1.8米左右,形态各异,表情逼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艺水平。  开古代帝王陵寝制度之先河  秦代以前,对先王的祭f巳不在墓地进行,秦始皇首次将祭f巳用的寝殿建在墓地。秦始皇的陵园内有,两重城垣,平面呈回字形,陵丘位于内城垣中偏南侧。陵丘的西北50米处建有寝殿,现可见到的基址近方形,面积3500平方米,附近还有其他建筑遗址。在寝殿中,对秦始皇像进行供奉和祭祖。这种陵寝制度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以后历代帝王陵墓所效仿,直至明、清。这也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一个发展。  世界最大帝陵之一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实际上它是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  世界第八个奇迹 外国元首、学者参观秦俑博物馆后认为,秦俑坑的发现,不仅在我国,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个奇迹,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公认它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 1974年,中国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发掘出土,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本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秦兵马俑,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考古发现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见,它对于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纪秦代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艺术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它既是中国人民的艺术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  古代泥塑艺术的宝库 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亟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撞,工程十分艰难。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 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家位置在陵园南部。  秦始皇兵马桶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 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 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桶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秦始皇兵马桶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捅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捅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回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皇帝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营建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据史载,秦始皇为造此陵征集了70万个工匠,建造时间长达38年。  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 。秦始皇陵封土原高约115米,陵基近似方形,状如覆斗。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现存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的陵墓及大量地面建筑遗迹和陪葬物。  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赔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历史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 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6千件; 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 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 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 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秦俑的写实手法作为中国雕塑史上的承前启后艺术为世界瞩目。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对外开放。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晏寨乡西扬村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碎陶人,经考古工作者探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通过钻探,在此坑的北侧和25米处分别又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按照它们发现的时间把它们分别定名为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  一号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宽62米,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东西两端各有斜坡门道5个,坑道内有10道2.5米宽的夯土隔墙,隔墙上架著粗大的横梁,再铺芦席、细泥和填土。底部以青砖墁铺。一号坑兵马俑按实战军阵排列。俑坑的东端是一个长廊,站著三排面向东的战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弩,他们是一号坑军阵的前锋部队。长廊南边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边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头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后卫。他们手执弓弩等远射兵器,担任整个军阵的警戒任务。在10道隔墙隔开的11个过洞里排列着38路面向东的纵队,每路中间都排列有驷马战车。陶俑全部身披铠甲,手执长兵器。他们是一号坑的主力部队。一号坑共有27个探方,根据每个探方里兵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发掘后可出土兵马俑6000余件,其中以步兵居多。

秦兵马俑的资料

秦始皇兵马俑是在1974年发现的,随后在这里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 举世罕见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后,很快就轰动了中外,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古城西安由于有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很快就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国内外游人纷纷慕名而来。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其他贵宾,多数都要把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 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1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在地下发现形体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走进博物馆的大厅,只见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铜色,高1.8至1.97米,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陶马4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 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是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虽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为军阵的后卫。武士俑朋的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组织严密,队伍整肃。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处于整装待发之势。 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 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在1991年以前,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的是一号坑。1991年9月,三号坑正式开放。三号坑面积只有一号坑的二十七分之一。但从这个坑出土的战车、武士和其他物品分析,这个坑可能是作为一、二号坑的统帅部。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晏寨乡西扬村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碎陶人,经考古工作者探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通过钻探,在此坑的北侧20和25米处分别又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按照它们发现的时间把它们分别定名为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 一号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宽62米,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东西两端各有斜坡门道5个,坑道内有10道2.5米宽的夯土隔墙,隔墙上架著粗大的横梁,再铺芦席、细泥和填土。底部以青砖墁铺。一号坑兵马俑按实战军阵排列。俑坑的东端是一个长廊,站著三排面向东的战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弩,他们是一号坑军阵的前锋部队。长廊南边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边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头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后卫。他们手执弓弩等远射兵器,担任整个军阵的警戒任务。在10道隔墙隔开的11个过洞里排列着38路面向东的纵队,每路中间都排列有驷马战车。陶俑全部身披铠甲,手执长兵器。他们是一号坑的主力部队。一号坑共有27个探方,根据每个探方里兵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发掘后可出土兵马俑6000余件,其中以步兵居多。 一号坑东端以北20米是二号坑,它是由4个单元内的4个不同兵种构成的一个曲尺形军阵,面积6000平方米,估计可出土陶俑1000多件,兵马和鞍马近500多匹。第一单元即俑坑东边突出的大斗子部分,是由334件弩兵俑组成的小方阵。第二单元即俑坑的南半部,包括一至八过洞,是由64乘驷马战车组成的方阵,每乘战车有军士俑三件。第三单元即俑坑的中部,包括九至十一过洞,是由19乘战车和100余件随车徒手兵俑组成的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的北半部,包括12至14过洞,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俑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四个单元有机联系构成一个大阵,又可以分开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能功能守,自我保护力强,反应快速。二号坑的四个单元中就有三个布有车兵,战车占到整个军阵面积的半数以上,证明在秦代车兵仍为作战的主要力量。木质战车因为年久已朽,但车辕、轮等却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车上的铜质构件尚存在。 三号坑在二号坑以西、一号坑以北25米的地方,平面呈凹字形,面积为520平方米,仅有4马1车和68个陶俑。它的东边是一条长11.2米,宽3.7米的斜坡门道,与门道相对应的为一车马房,车马房两侧各有一东西向厢房,即南厢房与北厢房。共出土陶俑64件。这些陶俑的编组排列与一、二号坑不同。一、二号坑内的陶俑都是按作战队形排列。三号坑内武士俑所持兵器也与一、二号坑内武士俑不同。后者配备的有长射程的弓弩,近距离格斗的矛、戈、钺、剑等,而三号坑内只发现了一种无刃兵器铜殳。铜殳在秦代是一种专门用于仪仗的兵器,在北厢房内还发现有残鹿角一件、动物朽骨一堆。可能是专供战前占卜或祷战活动的场所。通观三号坑整个布局,它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阵的指挥部-军幕。 在我国,陶俑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但那时制作的陶俑体形较小,火候低,制作粗率。而秦兵马俑不仅形体高大,而且制作精细,造型准确,工艺水平极高。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按照发现的顺序,被编为一号和二号铜车马。当时皆被埋在7米深的坑里,外面用一个木椁装着。出土时,因木椁腐朽,土层塌陷,两辆铜车马都残破严重,其中二号铜车马已碎成1,555片,经过考古工作者和各方面专家两年半细心艰苦的修复,二号铜车马于1983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展出,一号铜车马也于1988年正式展出。 这两乘车都是四马单辕,呈前后纵向排列,前面的一号车应为古代的“高车”。二号车叫“安车”,分为前御室和后乘室。两室之间隔以车墙。赶车的人坐在前御室,主人坐在后乘室。乘室前面及左右两侧有三个车窗,后面留门,门窗都可以灵活启闭,窗上的小孔可以调节空气,从中外望。车上有椭圆形伞状车盖。此车通体施以白色为底色的彩绘,二号车配有1,500余件金银构件和饰物,显得华丽富贵。它可能是供秦始皇灵魂出游时乘坐的。一号车上配备有弓弩、箭头、盾牌,驾车者带有官帽,这说明此车是用来保护后面二号车的安全的。 铜车马是我国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铜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它的出土,为考证秦代冶金技术、车辆结构、工艺造型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一号兵马俑坑T2方二过洞出土,通高1.97米,位于战车后(车为木质,已朽)。在车迹右侧伴出有鼓的遗迹一处,可知是掌握金鼓指挥军队的高级将领。此俑身穿双重长衣,外披彩色鱼鳞甲,双肩有短小的披膊(即护肩甲),胫部缚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鹖冠。双手交垂于腹前作拄剑状,其附近伴出青铜长剑1柄。身体强壮,长方面庞,两颊各有一撮浓,面容严肃,气质威武。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一号兵马俑坑T20方十过洞出土,为指挥车上的高级将领。身穿彩色鱼鳞甲,头戴鹖冠,双手交于腹前作拄剑状。身体魁梧,五官粗犷,神态武勇。造型准确,比例合宜。尤其面部的塑造更为精彩,富有肖像性的特征。 将军俑(二号俑坑出土) 二号兵马俑坑T9试掘方出土,位于长方形车阵的左后角,是此车阵的高级将领。通高1.96米,身穿双重长衣,外披鱼鳞甲,下穿长裤,足穿翘尖履,头戴鹖冠。双臂自然下垂,右手半握拳,持物不明。长形脸,一把长须,神态雍容儒雅,好像手握雄兵百万,成败胸有成竹。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兵马俑坑T1方三过洞车后,是指挥车上的高级将领。通高1.91米。此俑没穿铠甲,上身穿交领右 衽双重长衣,腰际束带。下身穿长裤,足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鹖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带尾呈八字形垂于胸前。上身微向前倾,左手作拄剑状,右手持物不明。身体粗壮结实,大头宽面,容颜憨厚,性格纯朴,似出身于行伍的一位高级军吏。 铠甲武士俑(一号俑坑出土) 这3件武士俑的装束基本相同,都身穿交领右衽长衣,外披铠甲,下身穿短裤,腿扎裹腿,头绾圆形发髻。有的穿短靴,有的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双臂自然下垂,右手作提弓弩状。此类圆髻铠甲俑,一号兵马俑坑内目前共出土155件,其中有84件是跟随战车的隶属步兵俑,其余71件是独立步兵俑。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步兵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俑的发髻部位于头顶的右侧,反映了秦人尚有的习俗。交领右衽长衣属于汉服,而短靴和腰际束的革带属于胡衣,显示了秦朝时民族文化的融合已深入到人民的生活。左面第一个武士俑身上有一刻文“尚”字,为陶工名,是此件陶俑的制作者。 铠甲武士俑(局部 三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三号俑坑南区的甬道内,是担任警卫任务的卫兵,秦国称为短兵。俑身穿铠甲,脑后绾六股宽辫形的扁髻。右臂前曲,右手作持长兵状,威然挺立,神态英武。身体的塑造手法比较简洁,无过多的虚饰。面部的雕刻细腻,风格明快。眉毛经过艺术夸张,塑得棱角分明,远看使面目的轮廓更加清晰。面部施粉红色,眼睛绘白睛黑珠,炯炯有神。此俑是三号俑坑中比较成功的佳作。 铠甲武士俑(一号俑坑出土) 这些武士俑都是一号兵马俑军阵的步兵俑,以其装束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图1、图4是介帻铠甲武士俑,图2、图3、图6是扁髻铠甲武士俑。介帻铠甲俑身穿交领右衽长衣,外披铠甲,双肩有披膊。下穿短裤,胫缚护腿,足穿方口齐头履。头绾圆形发髻,上罩尖顶的圆形软布帽(古名介帻)。左手作握剑状,有手作提弓弩状。图5的背甲上有两个陶环,环上原系结着箭箙,箙内有箭百支。介帻铠甲俑是重装步兵俑,一号兵马俑坑内已出土403件,其中独立步兵俑88件,隶属于战车的步兵俑315件。介帻铠甲俑不戴头盔,作战英勇,是秦国步兵的重要组成部分。 扁髻铠甲俑的装束与介帻铠甲俑的主要区别,是在脑后绾六股宽辫形扁髻。有的扎裹腿,有的缚护腿;有的穿靴,有的穿履。有的握弓弩,有的持矛、戈等长兵。图6的手势比较特殊,左手半握拳,手腕扭转拳心向左下方,持物不明。一号俑坑内现已出土扁髻铠甲俑51件,其中独立步兵俑22件,隶属于战车的步兵俑29件。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战袍武士俑(一号俑坑出土) 这两件武士俑为轻装步兵俑。身穿交领右衽长衣,腰束革带;下穿短裤,腿扎行滕;足登履;头绾圆形髻。左手作按剑状,右手作提弓状。俑的附近伴出有成束的铜镞及铜弩机。图7的武士俑身材修长,长方面庞,五官粗犷,是关中秦人的典型形象。图8的武士俑,高颧骨,络腮大胡,似来自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士兵形象。一号俑坑内现己出土战袍武士俑400件,多为军阵的前锋。 骑兵俑(二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二号俑坑T12试掘方内,马身长约2米,通首高1.72米。马背上雕有鞍鞯,头上戴有络头、衔、缰。骑兵俑身高1.80米,立于马前,一手牵拉马缰,一手作提弓状。骑兵俑的铠甲比步兵和车兵的甲衣短,长度仅及腰际,双肩无护肩甲,这样便于骑马和操持弓弩。上衣为窄袖口,双襟交掩于胸前,长度及膝,这样抬腿上马比较方便。下身穿长裤,足登短靴,头戴圆形小帽,帽上有带扣结颔下。骑兵俑的服饰是秦人服饰与古之“胡服”交融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之一。 鞍马(二号俑坑出土) 二号兵马俑坑T12试掘方出土。马身长约2米,通首高1.72米。剪鬃辫尾,两耳前耸,张口作嘶鸣状,马背上雕着两端略微隆起中部下凹的鞍垫。鞍的质地似为皮革,鞍面为红色,上面缀有八排粉红色的鞍钉。鞍下衬着绿色的鞯,鞍的两侧及前后两端缀有叶形及条带形的彩带作为装饰,鞍上有条类似皮质的扣带盘绕马腹,把鞍紧紧固着于马背上。鞍后有秋攀于马臀,以防鞍向前滑动。过去认为中国马鞍的出现始于汉。秦俑坑骑兵马的出土证明秦王朝时已有了低桥鞍,只是还没有马镫。马镫始于西晋时代,到隋唐时代带马镫的高桥鞍出现,骑兵马具的发展才进入成熟阶段。 鞍马(二号俑坑出土) 鞍马头部 鞍马局部 牵马俑头像(二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二号俑坑北半部T12试掘方。容颜端庄,一双大眼绘着白睛黑眼珠,灼灼有神。面部轮廓清晰,肌肉起伏的变化合乎解剖原理,是件优秀的艺术佳作,身上残存的彩色较多,朱红色的衣领和联甲带,面部施色两层,下层为红色,上层为粉红色 御手俑(局部 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俑坑东端T10方七过洞的一乘战车旁。通高1.88米。身穿铠甲,双肩无披膊,戴长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双臂向前半举,双手作控辔状。身微前倾,目光下视,神情专注地控驭着车马,是个忠于职守的御手。兵马俑坑出土的御手俑头上都戴冠,其地位高于一般士卒。 御手俑(二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二号兵马俑坑T1试掘方战车后。通高1.89米。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缚护腿,足穿履,头缩圆形发髻。戴长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带尾垂于胸前。甲衣比较特殊,双臂的护甲(古名披膊)长及手腕,手上并罩有护手甲,颈部亦围有护甲(古名盆领)。这种甲衣为迄今为止考古发掘所仅见。古代战车上的御手站在车上控驭车马,目标大容易受到敌人箭镞的伤害。御手一旦受伤则车易失控,造成军队混乱而致败,所以特别注重对御手的防护。 车右俑(二号俑坑出土)(图1) 二号俑坑南侧T1试掘方一过洞出土。高1.82米。同出的还有御手俑和车左俑。三件俑在车上作横一字形排列,中间为御手,两侧的甲士古名之为车左和车右。此俑居于车的右侧,故名车右俑。身穿长衣,外披铠甲,胫缚护腿,足穿履。绾圆形发髻。左足向左前方跨半步作丁步站立姿势,右臂前曲作持戈、矛等兵器状。左臂下垂,衣袖绾于肘部,曲掌掌心向下作按车状。头微向左侧转作凝神听令状。只要一声令下,即可腾跃登车,驰骋疆场。 车左俑(二号俑坑出土)(图2) 二号俑坑南侧T1试掘方出土。高1.82米。位于战车的左侧,一手作按车状,一手作持长柄兵器状。古代战车上三名甲士的职责:御手负责驾驭车马,车左和车右分别负责与车两侧的敌人格斗,所谓“左攻于左”、“右攻于右”。古代的车战,是双方的战车相向冲击错毂交战,车左和车右的分工是与这种战法相适应的。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图2) 出土于一号俑坑一乘指挥车后,高1.93米。身穿内外两重长衣,外披鱼鳞甲,前胸甲的下摆呈尖角形,背甲的下摆平齐,长及腰际,双肩无披膊(肩甲)。头戴鹖冠,足穿履。双臂自然下垂,右手缩于袖管内,左手半握拳,持物不明。五官清秀,一把长须,显得足智多谋。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图3) 出土于一号俑坑东端T19方九过洞的指挥车旁,车迹的附近伴出铜甬钟1件。钟是指挥军队的号令之一,所谓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俑高1.95米,身穿交领右衽内外两重长衣,腰束革带,腿缚护腿,头戴鹖冠,没穿铠甲,是轻装的将军俑。左手作拄剑状,右手半握拳,持物不明。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俑坑东端T10方五过洞的一乘指挥车旁,车迹的附近伴出鼓的遗迹。鼓为将领用以指挥军队的号令之一,所谓“鼓之则进,重鼓则击”,俑通高1.96米,身穿两重长衣,外披鱼鳞甲,双肩无披膊。甲的周边彩绘的花纹已脱落。头发拢于脑后绾成扁髻,戴鹖冠。双臂自然下垂,右手拇指与食指、中指相捏缩于袖管内,左手半握拳,持物不明。下巴有长须,面带笑容,显得性格开朗。衣角上有“宫臧”二字印文,为陶工名,是此俑的制作者。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俑坑中部一指挥车旁,通高1.97米。身穿彩色鱼鳞甲,甲上的花纹已脱落仅在泥土上留有残迹。戴鹖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带尾飘于胸前。双手交于腹前作拄剑状。络腮胡,容颜开朗,性格豁达。 将军俑(二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二号偏坑东北角的T4试掘方内,通高1.95米。身穿双重长衣,外披鱼鳞甲,双肩有短小的披膊,戴鹖冠。双手交垂于腹前作拄剑状,二号俑坑的督兵方阵由跪射俑和立射俑组成。此将军俑位于弩兵方阵的左后角,当为弩兵的指挥官。

兵马俑的介绍资料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从兵马俑的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秦兵马俑的资料

  秦兵马俑介绍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村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从葬坑,坑址距秦始皇陵陵园外城东城坦约1.5公里。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即秦王位。他先后平定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王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一生做了许多有利于统一的重大事业。他废封建,置郡县、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统一文字等等。  秦始皇初即王位就开始修建陵园。统一全国后,他征发来修筑骊山陵园的民夫,最多时达七十多万人。直到他五十岁去世时,陵园还未全部竣工,秦二世胡亥又接着修了两年,前后共费时近三十九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葬入骊山。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火烧阿房宫等秦宫室,秦始皇陵园也被焚毁。原建筑虽然早已毁坏,但仍可看到遗迹。陵园周围还有许多遗址,现在已经知道的有:陪葬墓、马厩坑、石料加工场、弄徙墓地、杀殉坑、兵马俑坑和铜国马坑等。  1974年春,当地群众在打井时挖出大型陶俑。经考古工作者钻探试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陶俑坑,并定名为一号兵马俑坑。以后又相继发现了二号、三号兵马俑坑。一号兵马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约14.260平方米。坑的东部为一条南北长60米、东西宽3.45米的长廊,里面站着三排陶俑,每排68个,组成一个横队。横队后面夯筑隔墙十堵,将坑分为东西向的十一个过洞。南、北两个过洞较窄,各站两排俑。中间九个过洞里各站四排俑,均为面向东的纵队。陶俑按服装不同可分为铠甲俑和战袍俑。陶俑中间有木质战车(已朽),每乘战车前有四匹战马,车后并排站三个铠甲俑,他们是车上的甲首、参乘和驭者。这些陶俑身高1.75-1.97米,手执戈、矛、剑、吴钩、弓、戟等兵器。陶马高1.5米,长2米。几年来,一号坑已挖掘了五个探方,面积约2.000平方米,出土陶俑1.087件、陶马32匹、战车8乘、鼓3面。根据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坑全部挖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6.000余件。二号兵马俑坑在一号坑东部以北约20米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为124米,南北最宽处为98米,深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坑内用隔墙分为四个单元。二号坑以战车为主,坑内约有战车、陶马、陶俑等1.500件。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东西长17.6米,南北宽4.8米,面积约520平方米。坑内有陶俑68件、驷马战车一乘。  秦俑坑中兵俑的排列形式,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秦代的军队编制状况。一号坑内以车兵为主,车步兵相间:二号坑里车兵较多,步骑也占一定数量,形成车、步、骑联合编队的形式;三号坑似为指挥机关。  出土的陶俑是按照秦军将卒形象塑造的。众多的陶俑给人的印象是:体格魁伟,比例匀称,造型逼真,形象生动。步兵俑大都是单独编列,往往位于每一兵力单位的前部。有的跟随在车、骑后面,即"徙卒"。他们挟弓挎箭,身著战袍,凝目聆听,显得镇静而机警。同车、骑混编的甲俑都执长兵器,免胄束发,形象威武。骑兵俑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提弓状,头戴圆形压发小帽,上绘彩色梅花形散点纹,两侧有帽带扣结于颔下。上身着短甲,下着紧口裤,足登长筒马靴,勇武精悍。 车兵是古老的兵种之一,秦车是单辕的敞篷战车。驭者居中。身著重甲,双臂护以臂甲,手握车辔,目视前方,曲背挺腿,显得全神贯注,驭术娴熟。车士分列车侧,一手按车舆,一手执兵器。弓弩手是徙卒中一个独立的兵种,在秦军中占有显要的地位。蹲姿甲俑执弓控弦,目视前方,表情严肃,是训练有素的勇士形象。 将军俑头戴燕尾长冠,身著细扎花甲,坚定沉着,刚毅自若,充分体现了身经百战,临敌不惧的大将风度。陶马体形高大,劲健有力。膘肥而不臃肿,腿瘦而不单薄。无论是车马还是乘马,均张口衔镳,剪鬃缚尾,双耳前倾。显示了它们是机警敏锐,强壮善驰的良马。  在陶俑的制作工艺上也有独到之处。秦代的制陶工匠和雕塑工匠用以模为主、塑模结合、分件制作、逐步套合和入窑绕制、出窑绘彩的方法,烧制出这些大型陶俑和陶马。陶俑头部大都是合模制成,俑腿和俑身是采用模制或泥条盘成,臂和手用模制或手制。对各个细部的制作,运用塑、模、捏、贴、刻、画等方法,逐个进行雕塑。例如陶俑头部的制作是先模制成头形,作成初胎,然后复泥,制出眼、鼻、耳、嘴、胡须。身部也是在打好初胎后再复泥,用手制成衣服,用刀刻出甲片,用印模压成甲钉。陶马的制作也是采用分件合模和堆塑的方法制成的。分件制作后,安装套合,用泥粘接,然后入窑烧制,烧好后绘彩。陶俑的手脸为粉红色,服饰有粉绿、粉紫、深绿、赭石等颜色。在陶俑的身上还刻有"宫疆"、"咸阳"、"都仓"、"宫系"、"廿"、"得"等字样,这些有的是中央制陶作坊管理下的工匠名字,有的是编号。  俑坑中的战车是木制的,木质因年久已腐朽,但车辕、衡、輢、轮、轼、毂等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车上的铜质构件都保存了下来。从坑中车迹看,车为单辕,辕长3.70-3.96米,前端仰起,后端平直压于车舆下。舆呈横长方形,舆前有轼,后边开门。车轮高1.35米。辕前有衡,衡上缚双轭。车前驾四马,驾具齐全。车身通体髹漆,有的地方还有彩绘的花纹。按照车身的大小和装饰,大体可分为指挥车、副车、乘车和一般战车。  从兵马俑坑中还挖掘出大量金属兵器,有青铜剑、戈、矛、戟、铍、殳、钺、吴钩、弩、箭、镞等共几万件,它们大多是当时的实用品。这些兵器制作精良,有的至今仍锋利无比,说明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冶金制造技术已具有较高的水平  一号坑展厅简介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 御手一名,车士两名。  一号坑展厅  一号坑由于坑内进水,在建成后不久就把土隔梁的下部泡软而导致局部塌陷,现在一号坑隔墙比陶俑低的原因正是因为进水所造成的。  一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1976年开始动工修建,1979年1O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大厅为拱形钢架结构,东西长230米,南北宽70米,厅顶距俑坑底部高22米,总建筑面积16000余平方米。把一号兵马俑全部罩在遗址大厅内。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及温湿度的检测、防火和防盗等设施,以确保遗迹、遗物的安全

兵马俑资料

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东6公里的西杨村南,西距秦始皇帝陵1225米,是秦始皇陵园中最大的一组陪葬坑,坑中所埋藏的浩大俑群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 1974年西杨村农民打井时发现了震惊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俑。它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坑组成,分别编号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坑内共有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8000件,实用兵器数以万计。 俑坑中陶俑、陶马按古代军队的编队排列。一号坑内是由6000多件陶俑、陶马及40余辆战车组成的长方形军阵;二号坑为步兵曲型混合军阵,有陶俑900多件、战车89辆、驾车陶马356匹、鞍马100余匹;三号坑中有68件陶俑、4匹陶马和1辆战车,它是一、二号坑军团的统帅部。 出土的各类陶俑,按照不同身份分为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等几个级别,其服饰、冠带、神姿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几千件俑没有一张相同的脸。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最伟大发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兵马俑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财富。 1.陶俑的制作工艺 秦俑坑出土的数以千计的武士俑,在清理和修复过程中,经过考古学家的反复观察、对比、研究,总结出了陶俑的制作方法的共同规律。概括来讲,陶俑的制作是塑模结合,以塑为主。即首先用泥塑成俑的粗胎,经二次复泥加以修饰和刻划细部。俑头、手借助于模制成粗胎,再进行细部的刻画。躯干部分则采用手塑。在头、手、躯干分别制作完成后,再组装套合为完整陶俑。 俑头的制作,首先采用合模法或单模制作与手塑结合制成俑头的粗胎。在出土秦俑中,使用单模和手塑结合制作的陶俑数量较少,大多数俑头是使用合模法制作完成的。合模法一般是将俑头分为大致相等的前后两半,分别用单片模制作,然后将两片单模相合粘接成完整的俑头大型,再进行面部五官部位的细部刻画处理。陶俑的双耳大多采用单模单独制作成型后,贴接于头的两侧。俑的发髻,有的采用在后脑堆泥雕刻成型;另一种系单独模制后贴于头顶。发辫有的是在头上相应的部位刻削成凹槽,将预制的发辫嵌镶在凹槽内。发辫为浅浮雕。 俑头的细部雕饰,重点是面部的五官、胡须及发纹,面部的五官是在模制的基础上通过对细节的雕刻、修饰,刻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如陶俑的眉骨、眉毛有的雕成山岳形,有的雕成弯月形、柳叶形,在眉骨上用阴线刻画出细细的眉毛。陶俑眼部和口部刻画也于细微处颇具匠心。怒目者眼球雕塑得暴出;举目仰视者,上眼皮与眉骨交接处凹陷;性情恬静者,口缝与嘴刻画成直线;表情严肃者,口角折纹下垂。 每个陶俑的表情不同,其面部的肌肉也相应地有所变化。神态孔武者,眉间的肌肉雕得隆起,年老者,在额头刻画出皱纹;年轻者,用刮抹的技法使面部肌肉圆润丰满。面部的三庭、五岳的肌肉的厚薄,骨胳高低起伏的变化,经过细致刻画都表现得十分合理。 陶俑的胡须有的是刻画出来的,有的是贴接上去的,如双角自然下垂的八字胡,大部分是采用减地法刻成的,上面再用阴线刻出细细的胡丝;平八字形的两片板状小胡,一般是贴接泥片再刻胡丝;圈腮大胡,是用堆泥或贴接泥片再经刮削、雕刻而成。 陶俑的发型变化多样,其雕刻方法也各不相同。篦纹型发式,是在头的初胎上覆层薄泥,再用蓖状工具刮划出发纹;弦纹发式,是在俑头的初胎上覆厚泥,再用棒状工具由下而上一圈圈刮划而成螺旋纹状,额角的鬓发,多数是用蓖状的工具刻划出发纹。为了表现出人物的不同个性特征,有的在额角堆泥,雕成凸起的绳索状鬓发,藉以显示人物性格的粗旷。经过细部的雕饰、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面貌特征。 陶俑躯干的塑造,先用泥作成粗胎,在粗胎大型上再进行细部特征的刻画,如衣纹、铠甲、腰带、带钩等等,陶俑躯干的粗胎是由下而上逐段叠塑制作而成。首先制作陶俑站立的脚踏板,脚踏板都是用方形的模具制作,制作方法和今天农村脱泥坯的方法相同。脚踏板制成后,塑造陶俑的双脚,并在其上接塑双腿及短裤,由于腿部的装束不同,俑腿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实心俑腿一般是将泥片折叠反复锤打成圆柱形的泥棒,再接塑在脚跟上,为了显现俑腿筋骨,肌肉的变化关系,要再进行细部的刮削修整。空心腿的作法是用卷泥片法或泥条盘筑法制成。陶俑下身短裤的制作,是在实心腿和空心腿的上段外侧拍印一周粗绳纹,把预制的泥片包裹在上面塑成短裤的裤管。 接着,是塑造陶俑的躯干。陶俑的躯干都是空腔,是用泥条盘筑法塑成。首先是以泥块将俑的双腿连为一个整体。在上部沿周边堆泥作成高约10厘米、厚4~8厘米的椭圆形式长方形的底盘。待俑躯干的基盘阴干后,在底盘上用泥条盘筑法开始塑造躯干。陶俑躯干部位高1.1~1.2米,不可能用泥条一次盘筑塑成,一般是以腰为界分成上下两段制作,即先将下段的体腔,一次盘筑成型后,待稍微阴干后再作上段。为了使盘筑的泥条接茬密实,在内侧以麻布等编织物衬底,并用木锤等锤打。 待陶俑躯干的大型塑好阴干后,开始粘接俑的双臂。陶俑的双臂为空心,直形臂一般用泥条盘筑法制作成型,曲形臂是以肘处分为两节分别制作粘合而成。俑的双臂粘接于躯干胸腔两侧后,为了增强接茬处的附着力,在粘接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固,并在下端以丁字形木架支撑。 陶俑的手都是单独制成的,伸掌形俑手的制作有以两片模制粘合而成,握掌形手是用捏塑结合制作,并刻画出指甲、关节、手纹及筋骨和皮肉、使俑手“皮肉明备,骨节暗全”。俑手制成后插接于陶俑双臂袖管内。 经过这些工序,陶俑躯干的大型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对陶俑作进一步的细致雕饰。衣纹的雕饰,是在躯干的粗胎上以细泥涂覆,覆泥后经过打磨抹光、刻画、塑造衣襟、衣角、领口,以及衣服的各种裙纹。衣角、衣领采用浮雕加阴线刻的技法。衣襟、袖口的纹饰则作成浅浮雕的效果。俑腰间束的革带多用减地法刻出外形,再在上面刻划或模印三角形、菱形等花纹。带钩则采用贴泥作成浅浮雕或高浮雕的效果。铠甲有的是在俑的粗胎上直接雕刻,有的是在粗胎上覆细泥,雕成浅浮雕效果。甲钉、联甲带等通常以单模制成后粘于甲片之上。 2.陶马的制作工艺 秦兵马俑坑出土的陶马,形体高大,栩栩如生。经过考古学家多年来的反复观察、对比、分析,了解了秦人制作陶马的工艺过程。秦人在制作陶马时,一般是先将马的头、颈、躯干、四肢及尾等分别制作,然后拼装粘合成为粗胎,经过二次覆泥修饰,雕刻成型。阴干后入窑焙烧,最后绘彩。 马头有窄狭和宽博两种,作法也随之相异,前者主要借助于模具制成左、右两半,合缝线位于马头正中,下颔部位单独捏塑后粘接于马头的下部。宽博型的马头,则由五块泥片拼合粘接而成。在马头合缝线内侧一般都要覆泥加固,马头上的附件,如耳朵和飞鬃,都是捏制成型后,在马头相应部位挖孔嵌入。 陶马的颈部和体腔部中空。颈部是由左、右两片不规则的倒梯形泥片拼合粘接而成。陶马体腔分为臀、腹和肩胸三段,每段也都是由若干块泥片拼合而成。从陶马体腔的内壁观察,所有泥片的合缝线处,都在内侧覆一层硬泥经过锤打使接茬牢固。 马的四肢和尾部通常为雕塑而成。从己折断的马腿观察,陶质密度大,无气孔,坚硬如石,泥层呈书页状叠压,说明马腿是用泥反复折叠锤炼塑成型。马尾都是手塑,雕刻成型。马尾的上端都作成圆形或方形的榫头,以插入臀部。 陶马的各个部件分别制作完成后,开始进行拼装组合。组合的方法是由下而上逐片逐段粘合,先由腿到体腔,再接上颈、头、尾,从而组成马体的大型。拼装组合的工艺过程首先是把预先制作的四条马腿按照固定的位置立起,之后,搭好马腹下的支撑板,开始安装马的躯干。陶马躯干的安装的具体做法,今天已难以确知。其中一种推测是秦人可能将马的臀部、腹腔、胸腔三段在拼装以前即粘接成为一体构成躯干,拼装时将马的躯干置于马的四肢及支撑板上,从腹腔两侧各开一孔,将手从孔中伸进去在躯干与四肢结合点上覆泥加压锤打,使合缝密实。其后,先将陶马马头与颈部粘合为一个整体接于躯干上。由于马头与颈部的重量很大,在与躯于对接时,下面应有一个丁字形的支架,承托马头和颈的重力。最后,在马的臀部开一个方形孔,将事先制好的马尾插入方孔内,外部再覆泥加固。 在马的各个部件安装完成后,对陶马外表的一些细部要作进一步的修饰。马的躯干外部普遍涂一层细泥。经过打磨使表面光滑平整,显得马体肌肉十分丰满。在马胸部堆贴泥块,雕刻出凸块状胸肌,双肩处覆厚泥以显示肩胛的高大宽博,骑兵的鞍马在马背上还要堆泥雕出高浮雕的鞍桥和浅浮雕的鞍鞯。陶马的四肢经过细致的刻削打磨,圆的地方溜圆而有光泽,扁的地方棱角分明,皮肉、骨节的关系清楚。 3.陶俑、陶马的焙烧工艺 古代对陶制品原料的选择和烧制都有着一定的标准。《天工开物》记载:“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并且要“调践熟泥”。说明古人在选取陶制品原料时,要求掘地二尺,取无沙的粘土。原料选好后,还要泡制成熟泥,方能制坯成型。若原料不细,则土粒不密实,泡制不精,满布气孔,影响成型。即使烧成后,成品也粗糙而无光滑感。 秦俑坑出土的陶俑、陶马胎壁,一般厚约2~4厘米,最厚的地方达10~20厘米。陶俑、陶马的胎壁泥质一般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泥质细密、均匀,内层泥质较粗,掺和有颗粒均匀的白色砂粒。制作兵马俑的陶土就是取自秦始皇陵附近的黄褐色土,选取的陶土在使用前还经过了晒干、碾轧、淘洗等一系列工序,除去土中的杂质,使陶土细腻可塑,达到雕塑制作的要求。为了增强兵马俑的机械强度,使大型的陶俑、陶马不仅易于成型,而且不会因受高温而扭曲变形或膨胀炸裂,秦代的工匠们在陶土中掺杂了经过精心筛选的石英砂粒。 陶俑、陶马的烧制与砖瓦陶器一样,其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掌握火候。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谈及古代烧制砖瓦时说:“凡柴薪窑,火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后使火转锈,凡火候少一两,则锈色不光;少三两,则名嫩火砖,本色杂现,他日经霜冒雪,则立成解散,仍还土质。火候多一两,则砖面有裂纹。多三两,则砖形缩小裂,屈曲不伸,击之如碎铁然,不适于用。”这说明掌握火候在焙烧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火候低,不但烧制的成品表面无光泽而且内部也不能烧结,变成夹生的“嫩火砖”,温度过高不是炸裂就是变形。只有烧成的温度恰到好处,才能使烧制品色纯、质坚、形正。兵马俑焙烧的温度,大致在950~1050℃之间,和我国古代陶器的烧成温度是相近的,说明对陶俑烧制火候已经掌握得相当熟练。 陶俑、陶马因部位的不同,胎质厚薄不均,薄的地方仅1~2厘米,而最厚的地方达到了10~20厘米。加之陶俑、陶马体型较大,这就为焙烧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使形体高大,各部位厚薄不均的陶俑、陶马受火均匀,秦代的工匠们在制造工艺上采取很多措施。为了避免各部位厚薄不均而产生焙烧困难,在陶俑制作中,工匠们尽量减少泥胎的厚度,如陶俑的衣下摆和腿、脚等部位,泥层厚达10~20厘米,而躯干部分的胎厚仅2~4厘米,这样就很容易形成陶俑的上部已烧结,而下部的衣摆、腿和脚等部位烧不透,产生夹生现象。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工匠们将俑腿制成空心,在衣下摆部位的内胎上堆起一道道的泥棱,在泥棱上覆盖大块泥片作衣的外表,将下摆制成空的内外两层。这些措施有利于陶俑、陶马各部位受火均匀,烧结的时间大体相近。 为了使陶俑、陶马在焙烧过程中通气流畅,不致炸裂,秦代的工匠在陶俑、陶马适当的部位还留有通火、透气的孔眼。如在陶马腹部左右两侧留有一个10厘米直径的圆孔,使火焰可以通过圆孔均匀进入马的体腔内。在陶俑身上也留有一些通火和透气的孔道,或在陶俑的臀部留一两个圆孔,或在陶俑头顶开一个径约1~1.5厘米的圆形小孔,使陶俑的胎壁受火均匀,排气方便。 秦兵马俑的烧制成功,足以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制陶工艺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兵马俑坑在秦陵东侧一公里半处,它的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三个坑共约有2万多平方米,坑内共计有陶俑马近八千件,木制战车一百余乘和青铜兵器4万余件。其中一号坑规模最大,面积一万二千平方米,有俑马六千余件;二号坑次之,面积是前者的一半,有俑马千余件;三号坑只有500余平方米,内有武士俑68个。根据考古判断,这几座从葬坑象征着始皇生前的宿卫军守卫着陵园,而三座坑是按兵法布阵的,其中三号坑是总指挥部统帅三军。 这是世上无与伦比的地下军阵,站在一号坑前最令人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最前面的是前锋,二百一十名武士俑,横列三队,手持弓驽,背负箭囊;后面紧紧跟随的是身穿铠甲的步兵,间杂着驷马战车组成四十路纵队从十几条坑道里涌出;军队左右各有侧翼,末尾又有三列后卫。整个军阵布局严密,酷似待发之势,令人联想到当年始皇金戈铁马,横扫六合,所向披糜的声威。 兵马俑通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炼、细细观看,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陶俑的脸型、发型、体态、神情都各有差异,似乎能令人感受到他们不同的遭遇和经历;那些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喷鼻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都有感人的艺术魅力。陶俑、陶马都经烧制、安装并且原来都是有着漂亮的彩绘的,但由于后来的火烧和浸泡,大多已剥落变色。兵马俑的发现,令人们对中国雕塑艺术有了新的看法:秦俑开创了中国雕塑活泼、开朗、写实的现实主义先河;彩塑的开始也不是在唐而是在秦。

秦兵马俑的资料简介是什么?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1974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1000多米处先后发掘了三座大型兵马俑的葬坑,这里埋葬着约7000件陶制车马和兵俑,还有实用兵器万件。三个葬坑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其中呈长方形的一号坑最大,总面积约达13000平方米,整齐有序地埋葬着与真人真马等高的陶塑兵马俑,按密度推算,总数达6000件,系以战车和步兵混合编组的主力部队。二号坑面积约6000平方米,估计俑器有1500件,为弩兵、战车、骑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最小,面积约5000平方米,共有俑器69件,有战车、马匹、御者、武士、系统帅一、二号坑的军事指挥部,从而组成一个统一完整、威武雄壮的军阵构图。它们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在总体设计上,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碑式的雕塑。

秦兵马俑资料简介100字

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东发现三个大型陪葬的兵马俑坑,并相继进行发掘和建馆保护。三个坑成品字形,总面积22780平方米,坑内置放与真人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共约7400余件。三个坑分别定名为一、二、三号兵马俑坑。 一号坑最大,坑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6000余陶人陶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环形方阵。坑东端有三列横排武士俑,手执弓弩类远射兵器,似为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手执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在11个过洞里排列成38路纵队。南北两翼的后卫部队。 二号兵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是一坐西朝东,由骑兵、步兵、弩兵和战车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大致可分为弩兵俑方阵,驷马战车方阵,车步、骑兵俑混合长方阵,骑兵俑方阵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0多辆,并有大量金属兵器。 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积约520平方米,它与一、二号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似为统师三军的指挥部,出土68个陶俑和4 马1 车。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俑阵经发掘对外开放后便轰动世界。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从此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多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出土后由于空气干燥,颜色就慢慢地脱落了。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秦始皇兵马俑(一说为宣太后)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秦陵内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1.9米。陶马高1.5米左右,身长2米左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人、马车和军阵是通过写实手法的艺术再现。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胖瘦、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有差异。统一六国之后秦国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差别的主要原因。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艺术美的高度。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跃跃欲试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绝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满了个性特征,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俑坑发现种类齐全,数量空前的青铜兵器极大地丰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领域,其中长铍,金钩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兵器铸造的标准化工艺、兵器表面防腐处理技术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而秦俑的设计者为了再现2000年前的秦军“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他们不仅仅在于追求单个陶俑的形体高大,而且是精心设计了一个由8000余件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右侧为一个巨大的方阵,左前方为一个大型疏阵,左后方则是指挥部。那数千名手执兵器的武士,数百匹曳车的战马,一列列、一行行,构成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阵容。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还有身穿胡服,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足登短靴,一手牵马一手提弓的骑士;有头带长冠,两臂前伸,双手握髻,技术熟练的御手;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着长甲,手执无钩的下级指挥官;有头戴鶡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这栩栩如生的千百个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态、个性的刻画方面,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如将军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着双重短褐,外披彩色鱼鳞甲,头带双卷尾长冠,昂首挺胸,巍然伫立,有非凡的神态和威严的魅力。一般战士的神态: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内心似聚结着怒气;有的立眉圆眼,眉间的肌肉拧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性格憨厚纯朴;有的舒眉秀眼,头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侧目凝神,机警敏锐;有的昂首静思,有的低首若有所思,两者虽然得刻画一个“思”字,由于表现手法不同,前者给人的印象是气宇轩昂略带傲气,后者沉静文雅。秦俑表现的是古代军事题材,它既没有选择两方交战、将士厮杀的战争场面,也没有选择将士修整屯兵防守的场面。而是捕捉了将士披甲,直兵列阵地,严阵以待的临阵场面。尽管我在这个井然有序的静态军阵营,艺术家们在单个陶俑的雕塑上,还是力求“偶动与静之中”。使那一件件披甲之锐的武士俑昂眉张目,肃然伫立,神态坚定而勇敢,他们好似整装待发,又好似处于临战状态,还有那一件件驾车的御手俑,双臂前伸,紧握髻绳,目视前方,待命而发;那一匹匹曳车的陶马,两耳竖立,双目圆睁,张鼻嘶鸣,跃跃欲试;那一件件骑士俑,右手牵马,左手提弓,机警的立于马前,一旦令下,就将驰骋疆场。正是由这千百个充满生气、神态各异的陶俑构成整体静态的军阵地,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静极则生动,愈静则愈动”。惟有这种静态的军阵才能使人们感到军阵巨大威慑力的深浅莫测。这样恢宏的阵列,宏伟的构图,空前绝后,无与伦比。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而俑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在服饰装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严格模拟古代骑兵的战时形象。与步兵、车兵俑显然不同。它头戴圆形小帽,帽子两侧带扣系在颌下,身着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裆长裤,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手甲。衣服具有短小轻巧的特色,铠甲显得简单而灵活。骑兵俑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相关。而铜车马的出土使世人耳目为之一新。其工艺之复杂,作之精巧,技艺之卓越无不令人惊叹。秦陵二铜车是一种带有篷盖的豪华车,车舆接近正方形,它宽78厘米,进深88厘米,其宽度仅比一号车长4厘米,可进深较之一号车长40厘米。二号车舆上罩着一块类似于龟盖状的篷盖。大篷盖不仅将车舆全部罩了起来,甚至连车舆前边的“驾驶室”也遮盖起来,形成封闭式的车舆。以便车主与“驾驶员”传递命令。二号铜车属于小轿车类型。车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卧息。如果躺在这样宽敞、舒适、豪华的车舆内,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种“软卧车”的舒服感。既使远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长途颠簸的疲劳。二号车车内设备更富有特色。车舆内曝有彩绘精美的软垫。考古专家曾在车舆底部发现一块方形大铜板,其大小几乎与舆论舆论底尺寸相当,铜板表面彩绘着各种鲜艳的几何形图案花纹,下面四角和中部有8个3厘米高的铜支钉支撑。这块彩绘大铜板无疑就是古车上的“文茵”,类似于一种软垫制品。如果车中铺设双重文茵,一定更加平稳而舒适,其功能无异于现代的“软卧车”。可以说二号车属于我国最早的“软卧车”模型。考古专家经过仔细清理发现二号铜车马总共由3462个铸件组成,其中铜铸件1742件,金铸件737件,银铸件983件。总重量达1241公斤,其中金铸件3公斤多,银铸件,4公斤多。一号铜车马铸件的数量也不会相差太远。两乘车加起来不少于5000多个零部件,尤其令人拍手叫绝的是这里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而这5000多个零部件无论是大至2平方米以上的篷盖、伞盖及车舆、铜马、铜俑等,还是不足0.2平方米的小攸勒管都是一次铸造成型。就拿篷盖与伞盖的铸造来说,它不仅面积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为0.4厘米,薄的地方仅有0.1厘米,再加上篷盖、伞盖,都有一定的弧度,这样难度大的篷盖、伞盖能一次性浇铸成功,不要说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铜马和铜俑的铸造也令我们当代的工程师望尘莫及。我们发现8匹铜马、两个御官俑的铸造都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神态、性格、气质的刻划都可以与秦俑坑那雕塑最好的将军俑相媲美。铜马、铜俑铸造如此准,形神兼备实为罕见。比如铜马的笼头,它是由82节小金管和78节小银管连接起来,每节扁状金银管长仅0.8厘米,一节金管与一节银管以子母卯形式相连接,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经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马脖子下悬挂的缨络,这些缨络全是采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制作的。专家们用放大镜反复观察,惊奇地发现铜丝表面无锻打痕迹,粗细均匀,表明很可能是用拔丝法制成。尤其是以铜丝组成的链环,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严密。如此纤细的铜丝(0.5毫米)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样的工艺焊接?目前还是一个谜团。总之,铜车马的铸造工艺堪称古代青铜冶铸方面了不起的奇迹。试想当时没有车床,更没有现代化的冶铸设备,铸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银、铜大小规格不同的车马部件实在是一项伟大的创举。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出土的总之,秦俑二号坑出土的弓箭手、轻车兵、骑兵俑等,首次为我们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骑兵、轻车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资料,在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秦始皇三号俑坑位于一号兵马俑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兵马俑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三号俑坑号的陶俑大部分没有头,陶马马头也同样残缺不全,甚至有的残破陶片坑内也不见踪影。由此不难看出,三号俑坑曾遭受过严重的人为破坏。三号俑坑对于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指挥部独立出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大凡参观过兵马俑的人们,对于少数陶俑脸部残留的彩绘或许还记忆犹新。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陶俑的战袍上绘有朱红、桔红、白、粉绿、绿、紫等色。裤子绘有蓝、紫、粉紫、粉绿、朱红等色。甲片多为黑褐色,甲组和连甲带多为朱红。同时也有一部分甲组、连甲带绘成紫色。陶俑的颜面及手、脚面颜色均为粉红色,表现出肌肉的质感。特别是面部的彩绘尤为精彩,白眼角,黑眼珠,甚至连眼睛的瞳孔也彩绘的活灵活现。陶俑的发髻、胡须和眉毛均为黑色。整体色彩显得绚丽而和谐。同时陶俑的彩绘还注重色调的对比。从个体看,有的上着绿色长襦,下穿绿色短裤。再从整体来看,如探方20战车后的一排陶俑,第一个身着红袍第二个身着绿袍,第三个身着紫袍,第四个身着白袍。不同色彩的服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陶马也同样有鲜艳而和谐的彩绘。如探方20出土的一组陶马,其局部仍然保留着鲜艳的色彩。四匹马似为白蹄枣红马,但是在局部用色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如马躯体部分为枣红色,前体腔及肚皮部位分绿色,生殖器则绘为黑色。马腿表面也是枣红色,内面异为粉绿色,蹄为白色。马前腿内侧的两个小夜眼(俗称)也绘为白色。马头部的颜色更是精心彩绘,两腮及眼睛以下部位为白色,鼻梁枣红色,鼻孔为粉红色,嘴唇下部亦为枣红色,舌胎则为粉红色,牙齿又绘为白色,马鬃、马尾均为黑色。总之,陶马的色彩既逼真又艳丽,使之静态中的陶马形象更为生动,更具有艺术魅力。秦俑彩绘主要有红、绿、蓝、黄、紫、褐、白、黑八种颜色。如果再加上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如朱红、粉红、枣红色、中黄、粉紫、粉绿等,其颜色就不下十几种了。化验表明这些颜色均为矿物质。红色由辰砂、铅丹、赭石制成。绿色为孔雀石,蓝色蔚蓝铜矿,紫色为铅丹与蓝铜矿合成,褐色为褐铁矿,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黑色为无定形炭。这些矿物质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秦俑运用了如此丰富的矿物颜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这不仅在彩绘艺术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秦俑彩绘技术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一般在彩绘之前对陶俑表面先进行处理。由于陶俑是没有釉的素陶,具有较多的毛细孔,表面不能滑润。而彩绘则要求毛细孔不易太多,也不能太少,表面不易太滑,也不能太涩。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陶俑在烧造之前表面似用极细的泥均匀涂抹,并加以压光,减少了毛孔,又提高了光洁度,同时在陶俑烧造之后,似进行了化学物理处理。从陶俑陶片断面观察,也证明了陶俑烧造之前表面曾用细泥涂抹,有的部位不只涂抹一次,陶俑表面还涂有一层薄薄的类似以胶质的物质,表面涂胶减少了陶俑两者紧密地粘接起来,使之彩绘不易脱落。彩绘技法则是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陶俑的颜面、手、脚面部分先用一层赭石打底,再绘一层白色,再绘一层粉红色,尽量使色调与人体肤色接近。而袍、短裤、鞋等处的彩绘则是采取平涂一种颜色,只是在衣袖与袖口、甲片与连甲带之间运用不同的色调作对比,更显示出甲衣的质感。有些胡须、眼眉的处理,则是用黑色绘成一道道细细的毛发。总之,彩绘工序复杂,手法多样,着色讲究,充分显示了彩绘的层次和质感,使雕塑与彩绘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其中有些彩绘技法为汉代所继承。陶俑、陶马彩绘严格模拟实物,但在色调的掌握上以暖色为主,很少使用冷色。红、蓝、绿等色调的使用,巧妙地表现出秦军威武。

兵马俑的资料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亟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撞,工程十分艰难。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尸成片,侧面显示了整个工程的残酷.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 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家位置在陵园南部。 秦始皇兵马桶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 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 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桶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秦始皇兵马桶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捅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捅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为把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起码需要5~7年的功夫。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两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从2个坑的布局和阵法看,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对。”《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殆。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 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断,四号坑未及放兵马俑,就匆匆填死了。发掘中发现有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 文化遗产 世界最大帝陵之一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实际上它是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 世界第八个奇迹 外国元首、学者参观秦俑博物馆后认为,秦俑坑的发现,不仅在我国,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个奇迹,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公认它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 1974年,中国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发掘出土,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本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秦兵马俑,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考古发现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见,它对于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纪秦代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艺术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它既是中国人民的艺术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 古代泥塑艺术的宝库 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5公里, 距西安36公里, 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 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 ,顶部略平, 高55米,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 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 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 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 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对外开放。

请问兵马俑的资料是什么?

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是: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形状的殉葬品。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8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兵马俑的特点: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从他们的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兵马俑雕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在手法上注重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正因为如此,秦兵马俑在中国的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个陶俑、陶马来看,几乎无一雷同。

兵马俑的资料简介

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东6公里的西杨村南,西距秦始皇帝陵1225米,是秦始皇陵园中最大的一组陪葬坑,坑中所埋藏的浩大俑群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 1974年西杨村农民打井时发现了震惊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俑。它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坑组成,分别编号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坑内共有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8000件,实用兵器数以万计。 俑坑中陶俑、陶马按古代军队的编队排列。一号坑内是由6000多件陶俑、陶马及40余辆战车组成的长方形军阵;二号坑为步兵曲型混合军阵,有陶俑900多件、战车89辆、驾车陶马356匹、鞍马100余匹;三号坑中有68件陶俑、4匹陶马和1辆战车,它是一、二号坑军团的统帅部。 出土的各类陶俑,按照不同身份分为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等几个级别,其服饰、冠带、神姿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几千件俑没有一张相同的脸。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最伟大发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兵马俑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财富。

兵马俑的资料?

  20字左右简介:秦始皇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Terracotta Army;Terra-cotta Figures;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先后已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

兵马俑的介绍资料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又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一、兵马俑简介1974年,中国西北的一群农民在挖井时,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事情。他们发现了一尊真人大小的黏土士兵雕像。后来在该地区的地下又发现了成千上万的陶土士兵。这些士兵是由一种叫做赤土的坚硬的红土制成的。士兵们在大坑里排成一排。据说它们曾经被漆得色彩鲜艳。然而,这些年来油漆已经脱落了。士兵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面孔。这些士兵是在中国第一个皇帝或国王的墓地发现的兵马俑的一部分。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就下令人们为他修建墓地。军队可能是为了在皇帝死后陪伴在他身边而建造的。兵马俑中不仅有陶土兵。泥马、木战车和武器也是这个地下军队的一部分。在他统治期间,皇帝统一了中国,并开始修建中国的长城。如今,他还因其令人难以置信的兵马俑墓地而闻名。历史学家认为,70万名工人参与了近30年的建设。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这里参观这些令人惊叹的雕像。每年有多达200万人前来参观!二、建筑构造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余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三、坑位介绍1974—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千米处,发掘出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俑坑。一号坑在南,东西长230米,宽62米,面积14260平方米 。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占地面积520平方米。共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质战车18辆,陶马100多匹。按兵马俑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俑可能有7000件,战车100辆,战马100匹。陶俑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1、一号坑一号坑的发现,缘于1974年3月,兵马俑面世,当时下和村农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刚好开在一号坑的东南角。1974年7月中旬,由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临潼县文化馆联合组成的考古发掘队进驻秦俑坑工地。随着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1976年至1978年,考古队又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方面的人员。一号坑发掘工作全面开展,10多个修复组展开对兵马俑的大规模修复。一号坑的东端排列着全身穿着战袍的战士俑210人,其余每排68人,前后、左右成行,共计204人,组成方阵的后卫。坑的中间,排列着有38路战车和步兵的纵队,组成军队的主体。2009年至2019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一号坑进行了第三次正式发掘,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发掘陶俑220余件,陶马12匹,车迹2乘以及大量的兵器、建筑遗迹。此次发掘共出陶俑220余件,根据陶俑的冠式和铠甲、服饰的不同,将陶俑可分为高级军吏俑、中级军吏俑、下级军吏俑、一般武士俑等。经过初步分析和研究,认为原有的下级军吏俑可以继续细分为两个类型,为俑坑军阵的排列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法。考古人员还发现秦盾遗迹,此盾与一号铜车上所发现的盾形制一样,尺寸为它的2倍。这是在秦陵考古中首次发现秦盾遗迹。此外,还出土了青铜长剑和弓弩,第一次明确了檠木的定名和和弓弩的保存方法。2、二号坑一号坑是农民打井偶然发现,而二号坑则是考古工作者经过钻探的科学发现。1976年4至5月间,考古队在一号坑的东端北侧有目的的钻探工作中,于4月23日又发现了一个有兵马俑的坑。1994年3月1日,二号坑保护大厅竣工后,举行了隆重的二号坑开工典礼,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亲临现场,宣布了二号坑发掘工作的正式开始。为了保证这一重点考古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国家文物局专门成立了二号坑专家组,以指导考古发掘工作。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俑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联系。秦俑二号坑出土的弓箭手、轻车兵、骑兵俑等,首次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骑兵、轻车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资料,在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3、三号坑三号坑的发现,同二号坑一样,是考古队经过钻探的结果。继一、二号兵马俑坑之后,1976年5月11日,又在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钻探发现了一个陪葬坑,根据发现的先后,编号为三号坑。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68个。从3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指挥部独立出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4、四号坑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据推测是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等原因未建成。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训,强调“明德保民”。周礼的诞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并未根绝。到了春秋时期,列国争霸,时代动荡,人殉复燃。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前384年),“止从死”,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 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

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为奴隶主陪葬,是殉葬品。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高级军吏俑  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其共同特点是头戴鹖冠,身材高大魁梧,气质出众超群,具有大将风度。战袍将军俑着装朴素,但胸口有花结装饰,而铠甲将军俑的前胸、后背以及双肩,共饰有八朵彩色花结,华丽多采,飘逸非凡,衬托其等级、身份,以及在军中的威严。  军士俑  车士,即战车上除驭手,驾车者这外的士兵。一般战车上有两名军士,分别为车左俑和车右俑。车左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着护腿,头戴中帻,左手持矛、戈、戟等长兵器,右手作按车状。车右俑的装束与车左俑相同,而姿势相反。他们都是战车作战主力,但据文献记载,他们在兵器配置和作战职责上有着一定的区别。从秦俑坑战车遗迹周围发现的兵器看,秦代战车上的车左和车右均手持戈、矛等格斗用长兵器及弓弩等致远兵器,说明战车上车左、车右的分工并不十分明确。在战车上,除了矛驭手和车左、车右俑外、还发现有指挥作战的军吏俑。军吏有高低之分,负有作战指挥的职责。  立射俑  立射俑在秦俑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身着轻装战袍,束发挽髻,腰系革带,脚登方口翘尖履,装束轻便灵活。此姿态正如《吴越春秋》上记载的“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此正持弩之道也。”立射俑的手势,与文献记载符合,说明秦始皇时代射击的技艺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各种动作已形成一套规范的模式,并为后世所承袭。  跪射俑  跪射俑与立射俑一样,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而跪射俑位于阵心。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  武士俑  武士俑即普通士兵,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气质昂扬,静中寓动。  军吏俑  军吏俑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军吏俑除了服饰上与将军俑不同外,精神气度上也略有差异,军吏俑的身材一般不如将军俑体魄丰满魁伟,但整体上比较高大,双肩宽阔,挺胸伫立,神态肃穆。更多的表现出他们勤于思考,勇武干练的一面,有的思念家乡。  骑兵俑  骑兵俑出土于二号坑,有116件,多用于战时奇袭。由于兵种的特殊,骑兵的装束显然与步兵、车兵不同。他们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档长裤,脚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甲。衣服短小轻巧,一手牵马,一手持弓。从这种特殊的装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古代骑兵战术出发,骑士的行动敏捷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二号坊出土的骑兵形象,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的骑兵实物。因而对研究当时骑兵服饰和装备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资料。  驭手俑  驭手俑为驾驶战车者,在三座俑坑中均有出土,他们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臂甲长及腕部,手上有护手甲,胫着护腿,脖子上围有颈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由于古代战争中战车的杀伤力极强,因而驭手在古代战争特别是车战中,地位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  铜车马  秦陵铜车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20M处,1980年局部试掘铜车马坑时,在一木椁内 出土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铜车马,出土时已残破,经修复后恢复原状。 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各个部件分别铸造,然后用嵌铸、焊接、粘接、铆接、子母扣、纽环扣接、销钉连接等多种机械连接工艺,将众多的部件组装为一体。通体彩绘,马为白色,彩绘时所用颜料均为用胶调和的矿物颜料,利用胶的浓度塑造出立体线条。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它完全仿实物精心制作,真实地再现了秦始皇帝车驾的风采。  秦俑彩绘  秦俑彩绘主要有红、绿、蓝、黄、紫、褐、白、黑八种颜色。如果再加上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如朱红、粉红、枣红色、中黄、粉紫、粉绿等,其颜色就不下十几种了。化验表明这些颜色均为矿物质。红色由辰砂、铅丹、赭石制成。绿色为孔雀石,蓝色蔚蓝铜矿,紫色为铅丹与蓝铜矿合成,褐色为褐铁矿,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黑色为无定形炭。这些矿物质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秦俑运用了如此丰富的矿物颜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这不仅在彩绘艺术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秦俑彩绘技术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一般在彩绘之前对陶俑表面先进行处理。由于陶俑是没有釉的素陶,具有较多的毛细孔,表面不能滑润。而彩绘则要求毛细孔不易太多,也不能太少,表面不易太滑,也不能太涩。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陶俑在烧造之前表面似用极细的泥均匀涂抹,并加以压光,减少了毛孔,又提高了光洁度,同时在陶俑烧造之后,似进行了化学物理处理。从陶俑陶片断面观察,也证明了陶俑烧造之前表面曾用细泥涂抹,有的部位不只涂抹一次,陶俑表面还涂有一层薄薄的类似以胶质的物质,表面涂胶减少了陶俑两者紧密地粘接起来,使之彩绘不易脱落。彩绘技法则是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陶俑的颜面、手、脚面部分先用一层赭石打底,再绘一层白色,再绘一层粉红色,尽量使色调与人体肤色接近。而袍、短裤、鞋等处的彩绘则是采取平涂一种颜色,只是在衣袖与袖口、甲片与连甲带之间运用不同的色调作对比,更显示出甲衣的质感。有些胡须、眼眉的处理,则是用黑色绘成一道道细细的毛发。总之,彩绘工序复杂,手法多样,着色讲究,充分显示了彩绘的层次和质感,使雕塑与彩绘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其中有些彩绘技法为汉代所继承。陶俑、陶马彩绘严格模拟实物,但在色调的掌握上以暖色为主,很少使用冷色。红、蓝、绿等色调的使用,巧妙地表现出秦军威武。     兵马俑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不可低估,而兵马俑更是全世界的一个奇迹,他让外国人赞叹,让中国人骄傲!

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

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酉安市东35公里处,从喜来登酒店坐车到那里大约需要50分钟时间。自秦兵马俑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开馆至今,已有为效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都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干里来参观这个人类奇迹。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从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俑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下面,我想把秦始皇这位成就一代伟业的历史巨人介绍给诸位,以便使大家能对秦始皇兵马俑和与之相关的历史有一个较详尽的了解。 谈秦兵马俑,必须先介绍一下面赢政。公元前259年,一代伟人赢政诞生了。13岁时,其父死后.他继承了王位。按照泰国惯例.国王在22岁举行过“加冕礼”以后,才可以亲自执政。当时.秦国的大权仍攀握在太后、相国吕不韦、宦官谬瘪(160 6i)手中。特别是螺贞.手握大权,炙手可热,他见宛改逐渐长大,便阴谋叛乱.夺取政权。公元前238年,22岁的赢政去故都雍城纳新年宫举行加冕礼。谬酉在从霸年宫回咸阳的路上埋下伏兵,准备将赢政杀死。当赢政察觉此事后,凭优势兵力订败锣盔,将其生擒并车裂致死。赢政亲致以后.以吕不韦放纵嫁亮为名,放逐日不韦。吕不韦后来饮毒洒自毙。这样,赢政顺利地消灭了政权内部的两大敌对势力,巩固了自身的地位。 为了进一步巩固君主权力,赢政选用了一批精明强干酌文臣武将,如掌握军事的尉缭,攀管国欧的李斯。接着,赢政制定了远交近攻、离间外敌、各个击破的战赂方针,开始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多年各诸侯国割据称雄的混乱局面。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不到io年的时间里,泰国灭亡了6国,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又一次显示了赢政的维才大赂。 赢政称自己为始皇帝.因为他希望他的子孙后代能把他所创立的政权干代万代传下去。为此.他整顿了官僚制度。第一.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由他亲自任免;第二,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第三.秦始皇还统一了法律、文字、货币、度量衡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另外,他还征用劳役,广修驰道,使各地交通便利,以利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修筑的长城连在一起后.又加以扩展,形成了西起甘肃临挑,东到辽东因石的万里长城,有效地遏制tjb方游牧部族对案朝的骚扰。 中国皇帝大都为自己营造巨大而豪华的陵墓。在这一点上,案始皇也不例外。在他13岁刚即位时,就下令为其修建陵墓。这座原高120米.周长2000多米的巨大陵丘、虽经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在仍有76米之高,g长400多米之大.案始皇把都城威阳微缩于自己的陵园内,其布局几乎完全相同。陵园内城西北部为献殿建筑区,陵东北部洼地是用以祭记的养鱼池,陵园外城西北角是石料加工场.陵西外城之外是一个大坟场。据史书记载,秦朝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壮丁不过700万,而筑陵时,壮丁最多达70万,可见工程之浩大。 案始皇的陵寝如同一座庞大的地下宫殿,真可谓是一座地下“福地天堂”。墓室屋顶有天文星宿图,t是由各种均馅生辉的珠宝构成的,下边有五岳、九州以及由机械驱动水银构成的江河湖海。另外,还没有让百官朝拜案始皇的大厅。为防止盗威,每座墓门上都安有自动发射的弓箭。整个陵墓可以说是一个金碧辉煌,固若金汤的地下王官。案始皇把生前所享受的一切也搬到了地下.供他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用。他连那些为他伴驾b不曾生育的宫女,以及辛勤修建地下陵寝的工匠们都不放过.下令在他人殆时,将这些人统统活埋,为的是不让宫女外嫁他人,不让陵寝内的秘密泄露。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秦俑馆一号坑,坑里就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面对威武整肃的庞大军阵,你们的脑子里一定会闪现如下问题:这些秦佣是怎么发现的?为什么他们的相貌各异?为什么要制作这些俑?1、2、3号坑里共有多少俑等等。好,现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这些问题。 这些俑是1974年3月西杨村农民们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据村里的老人讲.早在明朝,就有人在这里发现了秦俑。有一天,住在村里的难民在村外空地上订了一口井,井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他们却发现井底的水不见了。他们中胆大的腰系绳子,下去查看。不一会儿.井里传来惊叫声,上面的人暖紧把井里的人拉上来。这人说,他看见一个站立着的、身穿盔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听者都非常害怕,想赶快用土回填那口井。但他们最终决定报告文物部门。 经过考古专家们的勘探、鉴定.秦捅馆内的t、2、3号坑被确认为案始皇棱的陪葬坑。从1974年到1979年,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在1号坑遗址上矗立起一座气势宏伟、结构科学的建筑物。这就是1979年10月对国内外游客开放的素兵马俑1号坑。3号坑在1989年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对外开放。现在,在2号坑的遗址上,一座大理石建筑又落成了,它于1994年11月开始接待游客。从此,3个俑坑全都被保护在建筑物里,不再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在供游人观看、怀古的同时,考古工作者们还在这里继续发掘整理兵马俑。 经测量,1号坑东西长3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4260平方米。侗坑的最东端是3gf面向东的武士,每排7个,共210个捅。他们是部队的前锋。前锋部队的后面为部队的主体,他们被诽成38路纵队,站在11个坑道里。每个坑道都是青砖铺地,坑道内例的两边,每隔2米就有1根立柱。这些立柱支撑着木质屋顶,屋顶上是织成“人”字形的纹席.席上是土。整个坑道距地表5米深。另外,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备有一列面向外的武士.他们分别是部队的右翼、左翼和后卫。现在,1号坑已出土1000多件陶桶。根据推剿.全部发掘完后.仅1号坑就将出土6000多个兵马桶。 这里是1994年11月开放的2号坑。它是由车兵、骑兵和步兵构成的曲尺形方阵。估计可出土兵侗1000多件,车马和鞍马500多匹。2号坑占地6000平方米。它东面突出部分为一个小方阵,6334个弯兵桶组成。2号坑南部为64乘战车组成纳方阵,每排有8辆战车,共8诽;中部为19辆战车和随车徒手兵涌;北部是战车和骑兵。北部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 现在,我们来到了3号坑,它位于2号坑西边25米处。这个坑是1976年发现的。它里凹字形,占地520平方米。在3号坑里,考古专家们只发现1辆战车和64件武士捅。它们两两相对站立,手捏仪卫兵器曼(sh6)。大多数考古专家认为,从这个坑里武士的排列方式和手中所握的兵器,以及该坑与秦陵的位置来判断,3号坑是整个军阵的指挥部。据估计,等1、2、3导坑全部开损后,将出土8000多件陶佰。这些佰相貌各异:有的沉稳刚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可谓杨杨如生,神情各异。因为,它们全是根据秦始皇彻林军中的将士们制作的,因此,在8000“地下御林军”中,弥绝对找不到两个相貌、形体相同的捅。他们一个个气废不凡,最重的有300多公斤,员轻的也有100多公斤,身高从1.7米到1.9米不等。如果大家仔细观瞧,不难分辨出兵桶中履些是陕酉人,娜些是四川人,哪些是甘肃东部人。这从他们的胡须梳理方式和长相即可看出。我们很多人在电影中都见过日本人的“仁丹须”.其实,案便中就有蓄仁丹胡酌,可见,这并不是日本人的发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人留这种胡须了。 那些穿窄袖战袍外套,披挂齐腰短甲,脚登紧带兽皮鞋,头戴防风妇的,显然是机警的骑兵。那个左脚着地,s膝弓起,右腿脆地,有脚底向后翘起的为跪射佰。 他双目乎视前方,神情专注。这个涌鞋底的针角,两头细致续密.中间疏稀.完全符合历支真实。在五六十年代的陕西农村,很多农民仍喜欢穿这种挂、只是鞋尖不向上朗翘而已。几乎每个捅的衣襟上都刻有工匠的姓名,这符合“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制度。我们今天实行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秦人2000年前就已采用了。 涌坑中约马屑典型的河西走廊马。它身高l 5米,长2米,分为头、颈、躯干和腿四部分。腿为实心,躯干中空,分段烧制,再组合在一起。马的两耳宜立,体型健壮优美。由此可看出,秦人不愧为养马世族。大家也许要问秦始皇为什么要为他制作数量如此之多的兵马桶呢?它们是怎样烧制成的呢?原来,秦始皇曾想用4000童男童女为其殉葬。他降旨令李斯承办此事。李斯心中惧怕.未敢马上执行此令。因为,6造秦腔.建筑长城已惹得民怨沸腾,再让如此众多的童男室女殉葬,岂不是火上浇油吗?他将来恐怕也死无葬身之地。于是,李斯向美始皇建议;制作与其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桶,守护其亡灵,以壮声威。闻听此官,秦始皇大喜,他重新降旨,让李斯征集全国的能工巧匠.以他的8060御林军为原型.q作陶佰。这些桶必须手握实战兵器按实战队形排列,秦始皇再三嘱咐李斯,此事万不能叫御林军知道。因为秦朝民间流传一个说法,如果一个人被别人复制成柄.其魂也就被勾走了.这可是大忌。案始皇当然不愿惹怒他喜爱的曰林军了。工匠们纷纷去找询林军中自己的亲戚、朋友、老乡、熟人,仔细观察其容貌特征,并默记于心。回去后,工匠们用模压、塑捏、刻画、贴条等手法制成陶佰,然后放在窑里烧。可是,放进去的陶佰全都被烧炸了,工匠们百思不解其中原因。后来,一个工匠为发泄对监工的仇恨,把制好的监工陶涌的头去掉,将其四肢“削”去,用手“掏净”其内脏,放到窑里分段烧。这一次竟没炸窑。他把头和四肢装在佰身上,一个活生生的监工出现了。,由此,工匠们开始了大规模的制捅工程。8000御林军捅就这样被造了出来。 当然,案兵马桶是借庞大的军队,来显示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统一帝目的雄心壮志酌。这些兵涌手执短兵器、长兵器和远射兵器,如剑、铱、吴钩、矛t戈、曼、裁、铰、弓、弯等。这些兵器主要是用铜和锡做成的,经分析里边还含有其它13种稀有金属。为防止兵器生锈,案人在兵器表面徐有一层铬盐氧化物,这种镀铬技术在本世纪20年代才由檀国人发明出来,而我国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在兵器上镀铬,这实在令人叹跟。现已出土的弯机,分小、中、大三种类型。前两种舀机,案兵用手拉弓弦就可以,而大型弯机,荣兵必须借助杠杆.才能将弓弦拉到扳机上。大型露机的射程为600多米,可比得上一支老式步枪了。 这是1980年在案陵西边18米处发现的两乘青铜车马。一号车马为驷马高车,二号车马为骡马安车。韧发现时,这两乘车马破损严重,尤其是供秦始皇灵魂乘坐的安车,已破碎成1500多片.经考古工作者修复后,现在,它们看上去完好如韧。两乘车的车、马、人都是仿照真车、真马、真人,按比例缩小二分之一制成的,仅安车上金银饰物就有1720件,重达7公斤。钢车马给人的不仅是艺术享受,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铜车马是我们了解、研究秦朝车制、冶金铸造技术、工艺水平等不可多得的实物资科。虽然.英雄一世,创立无数伟绩的秦始皇——赢政早已去世2000多年了,但是,他的伟绩,以及现存的兵马桶留给人们的思考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能从上述事物中吸取些什么呢?我想,敢创历史先河、为国家统一不惧死亡的铝赂和勇气是我们应该吸取和仿效的。一代伟人赢政横扫六国、统一中国的非凡气度和魄力仍不失为我们今天克服前进路上的障碍的巨大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想要富强,没有这种气魄是不行的!

秦兵马俑的资料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先后已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

关于兵马俑的资料

  秦始皇兵马俑是在1974年发现的,随后在这里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  举世罕见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后,很快就轰动了中外,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古城西安由于有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很快就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国内外游人纷纷慕名而来。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其他贵宾,多数都要把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  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1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在地下发现形体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走进博物馆的大厅,只见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铜色,高1.8至1.97米,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陶马4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  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是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虽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为军阵的后卫。武士俑朋的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组织严密,队伍整肃。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处于整装待发之势。  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  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在1991年以前,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的是一号坑。1991年9月,三号坑正式开放。三号坑面积只有一号坑的二十七分之一。但从这个坑出土的战车、武士和其他物品分析,这个坑可能是作为一、二号坑的统帅部。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晏寨乡西扬村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碎陶人,经考古工作者探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通过钻探,在此坑的北侧20和25米处分别又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按照它们发现的时间把它们分别定名为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  一号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宽62米,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东西两端各有斜坡门道5个,坑道内有10道2.5米宽的夯土隔墙,隔墙上架著粗大的横梁,再铺芦席、细泥和填土。底部以青砖墁铺。一号坑兵马俑按实战军阵排列。俑坑的东端是一个长廊,站著三排面向东的战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弩,他们是一号坑军阵的前锋部队。长廊南边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边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头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后卫。他们手执弓弩等远射兵器,担任整个军阵的警戒任务。在10道隔墙隔开的11个过洞里排列着38路面向东的纵队,每路中间都排列有驷马战车。陶俑全部身披铠甲,手执长兵器。他们是一号坑的主力部队。一号坑共有27个探方,根据每个探方里兵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发掘后可出土兵马俑6000余件,其中以步兵居多。  一号坑东端以北20米是二号坑,它是由4个单元内的4个不同兵种构成的一个曲尺形军阵,面积6000平方米,估计可出土陶俑1000多件,兵马和鞍马近500多匹。第一单元即俑坑东边突出的大斗子部分,是由334件弩兵俑组成的小方阵。第二单元即俑坑的南半部,包括一至八过洞,是由64乘驷马战车组成的方阵,每乘战车有军士俑三件。第三单元即俑坑的中部,包括九至十一过洞,是由19乘战车和100余件随车徒手兵俑组成的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的北半部,包括12至14过洞,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俑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四个单元有机联系构成一个大阵,又可以分开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能功能守,自我保护力强,反应快速。二号坑的四个单元中就有三个布有车兵,战车占到整个军阵面积的半数以上,证明在秦代车兵仍为作战的主要力量。木质战车因为年久已朽,但车辕、轮等却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车上的铜质构件尚存在。  三号坑在二号坑以西、一号坑以北25米的地方,平面呈凹字形,面积为520平方米,仅有4马1车和68个陶俑。它的东边是一条长11.2米,宽3.7米的斜坡门道,与门道相对应的为一车马房,车马房两侧各有一东西向厢房,即南厢房与北厢房。共出土陶俑64件。这些陶俑的编组排列与一、二号坑不同。一、二号坑内的陶俑都是按作战队形排列。三号坑内武士俑所持兵器也与一、二号坑内武士俑不同。后者配备的有长射程的弓弩,近距离格斗的矛、戈、钺、剑等,而三号坑内只发现了一种无刃兵器铜殳。铜殳在秦代是一种专门用于仪仗的兵器,在北厢房内还发现有残鹿角一件、动物朽骨一堆。可能是专供战前占卜或祷战活动的场所。通观三号坑整个布局,它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阵的指挥部-军幕。  在我国,陶俑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但那时制作的陶俑体形较小,火候低,制作粗率。而秦兵马俑不仅形体高大,而且制作精细,造型准确,工艺水平极高。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按照发现的顺序,被编为一号和二号铜车马。当时皆被埋在7米深的坑里,外面用一个木椁装着。出土时,因木椁腐朽,土层塌陷,两辆铜车马都残破严重,其中二号铜车马已碎成1,555片,经过考古工作者和各方面专家两年半细心艰苦的修复,二号铜车马于1983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展出,一号铜车马也于1988年正式展出。  这两乘车都是四马单辕,呈前后纵向排列,前面的一号车应为古代的“高车”。二号车叫“安车”,分为前御室和后乘室。两室之间隔以车墙。赶车的人坐在前御室,主人坐在后乘室。乘室前面及左右两侧有三个车窗,后面留门,门窗都可以灵活启闭,窗上的小孔可以调节空气,从中外望。车上有椭圆形伞状车盖。此车通体施以白色为底色的彩绘,二号车配有1,500余件金银构件和饰物,显得华丽富贵。它可能是供秦始皇灵魂出游时乘坐的。一号车上配备有弓弩、箭头、盾牌,驾车者带有官帽,这说明此车是用来保护后面二号车的安全的。  铜车马是我国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铜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它的出土,为考证秦代冶金技术、车辆结构、工艺造型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一号兵马俑坑T2方二过洞出土,通高1.97米,位于战车后(车为木质,已朽)。在车迹右侧伴出有鼓的遗迹一处,可知是掌握金鼓指挥军队的高级将领。此俑身穿双重长衣,外披彩色鱼鳞甲,双肩有短小的披膊(即护肩甲),胫部缚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鹖冠。双手交垂于腹前作拄剑状,其附近伴出青铜长剑1柄。身体强壮,长方面庞,两颊各有一撮浓,面容严肃,气质威武。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一号兵马俑坑T20方十过洞出土,为指挥车上的高级将领。身穿彩色鱼鳞甲,头戴鹖冠,双手交于腹前作拄剑状。身体魁梧,五官粗犷,神态武勇。造型准确,比例合宜。尤其面部的塑造更为精彩,富有肖像性的特征。  将军俑(二号俑坑出土)  二号兵马俑坑T9试掘方出土,位于长方形车阵的左后角,是此车阵的高级将领。通高1.96米,身穿双重长衣,外披鱼鳞甲,下穿长裤,足穿翘尖履,头戴鹖冠。双臂自然下垂,右手半握拳,持物不明。长形脸,一把长须,神态雍容儒雅,好像手握雄兵百万,成败胸有成竹。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兵马俑坑T1方三过洞车后,是指挥车上的高级将领。通高1.91米。此俑没穿铠甲,上身穿交领右 衽双重长衣,腰际束带。下身穿长裤,足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鹖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带尾呈八字形垂于胸前。上身微向前倾,左手作拄剑状,右手持物不明。身体粗壮结实,大头宽面,容颜憨厚,性格纯朴,似出身于行伍的一位高级军吏。  铠甲武士俑(一号俑坑出土)  这3件武士俑的装束基本相同,都身穿交领右衽长衣,外披铠甲,下身穿短裤,腿扎裹腿,头绾圆形发髻。有的穿短靴,有的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双臂自然下垂,右手作提弓弩状。此类圆髻铠甲俑,一号兵马俑坑内目前共出土155件,其中有84件是跟随战车的隶属步兵俑,其余71件是独立步兵俑。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步兵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俑的发髻部位于头顶的右侧,反映了秦人尚有的习俗。交领右衽长衣属于汉服,而短靴和腰际束的革带属于胡衣,显示了秦朝时民族文化的融合已深入到人民的生活。左面第一个武士俑身上有一刻文“尚”字,为陶工名,是此件陶俑的制作者。  铠甲武士俑(局部 三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三号俑坑南区的甬道内,是担任警卫任务的卫兵,秦国称为短兵。俑身穿铠甲,脑后绾六股宽辫形的扁髻。右臂前曲,右手作持长兵状,威然挺立,神态英武。身体的塑造手法比较简洁,无过多的虚饰。面部的雕刻细腻,风格明快。眉毛经过艺术夸张,塑得棱角分明,远看使面目的轮廓更加清晰。面部施粉红色,眼睛绘白睛黑珠,炯炯有神。此俑是三号俑坑中比较成功的佳作。  铠甲武士俑(一号俑坑出土)  这些武士俑都是一号兵马俑军阵的步兵俑,以其装束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图1、图4是介帻铠甲武士俑,图2、图3、图6是扁髻铠甲武士俑。介帻铠甲俑身穿交领右衽长衣,外披铠甲,双肩有披膊。下穿短裤,胫缚护腿,足穿方口齐头履。头绾圆形发髻,上罩尖顶的圆形软布帽(古名介帻)。左手作握剑状,有手作提弓弩状。图5的背甲上有两个陶环,环上原系结着箭箙,箙内有箭百支。介帻铠甲俑是重装步兵俑,一号兵马俑坑内已出土403件,其中独立步兵俑88件,隶属于战车的步兵俑315件。介帻铠甲俑不戴头盔,作战英勇,是秦国步兵的重要组成部分。  扁髻铠甲俑的装束与介帻铠甲俑的主要区别,是在脑后绾六股宽辫形扁髻。有的扎裹腿,有的缚护腿;有的穿靴,有的穿履。有的握弓弩,有的持矛、戈等长兵。图6的手势比较特殊,左手半握拳,手腕扭转拳心向左下方,持物不明。一号俑坑内现已出土扁髻铠甲俑51件,其中独立步兵俑22件,隶属于战车的步兵俑29件。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战袍武士俑(一号俑坑出土)  这两件武士俑为轻装步兵俑。身穿交领右衽长衣,腰束革带;下穿短裤,腿扎行滕;足登履;头绾圆形髻。左手作按剑状,右手作提弓状。俑的附近伴出有成束的铜镞及铜弩机。图7的武士俑身材修长,长方面庞,五官粗犷,是关中秦人的典型形象。图8的武士俑,高颧骨,络腮大胡,似来自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士兵形象。一号俑坑内现己出土战袍武士俑400件,多为军阵的前锋。  骑兵俑(二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二号俑坑T12试掘方内,马身长约2米,通首高1.72米。马背上雕有鞍鞯,头上戴有络头、衔、缰。骑兵俑身高1.80米,立于马前,一手牵拉马缰,一手作提弓状。骑兵俑的铠甲比步兵和车兵的甲衣短,长度仅及腰际,双肩无护肩甲,这样便于骑马和操持弓弩。上衣为窄袖口,双襟交掩于胸前,长度及膝,这样抬腿上马比较方便。下身穿长裤,足登短靴,头戴圆形小帽,帽上有带扣结颔下。骑兵俑的服饰是秦人服饰与古之“胡服”交融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之一。  鞍马(二号俑坑出土)  二号兵马俑坑T12试掘方出土。马身长约2米,通首高1.72米。剪鬃辫尾,两耳前耸,张口作嘶鸣状,马背上雕着两端略微隆起中部下凹的鞍垫。鞍的质地似为皮革,鞍面为红色,上面缀有八排粉红色的鞍钉。鞍下衬着绿色的鞯,鞍的两侧及前后两端缀有叶形及条带形的彩带作为装饰,鞍上有条类似皮质的扣带盘绕马腹,把鞍紧紧固着于马背上。鞍后有秋攀于马臀,以防鞍向前滑动。过去认为中国马鞍的出现始于汉。秦俑坑骑兵马的出土证明秦王朝时已有了低桥鞍,只是还没有马镫。马镫始于西晋时代,到隋唐时代带马镫的高桥鞍出现,骑兵马具的发展才进入成熟阶段。  鞍马(二号俑坑出土)  鞍马头部 鞍马局部  牵马俑头像(二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二号俑坑北半部T12试掘方。容颜端庄,一双大眼绘着白睛黑眼珠,灼灼有神。面部轮廓清晰,肌肉起伏的变化合乎解剖原理,是件优秀的艺术佳作,身上残存的彩色较多,朱红色的衣领和联甲带,面部施色两层,下层为红色,上层为粉红色  御手俑(局部 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俑坑东端T10方七过洞的一乘战车旁。通高1.88米。身穿铠甲,双肩无披膊,戴长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双臂向前半举,双手作控辔状。身微前倾,目光下视,神情专注地控驭着车马,是个忠于职守的御手。兵马俑坑出土的御手俑头上都戴冠,其地位高于一般士卒。  御手俑(二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二号兵马俑坑T1试掘方战车后。通高1.89米。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缚护腿,足穿履,头缩圆形发髻。戴长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带尾垂于胸前。甲衣比较特殊,双臂的护甲(古名披膊)长及手腕,手上并罩有护手甲,颈部亦围有护甲(古名盆领)。这种甲衣为迄今为止考古发掘所仅见。古代战车上的御手站在车上控驭车马,目标大容易受到敌人箭镞的伤害。御手一旦受伤则车易失控,造成军队混乱而致败,所以特别注重对御手的防护。  车右俑(二号俑坑出土)(图1)  二号俑坑南侧T1试掘方一过洞出土。高1.82米。同出的还有御手俑和车左俑。三件俑在车上作横一字形排列,中间为御手,两侧的甲士古名之为车左和车右。此俑居于车的右侧,故名车右俑。身穿长衣,外披铠甲,胫缚护腿,足穿履。绾圆形发髻。左足向左前方跨半步作丁步站立姿势,右臂前曲作持戈、矛等兵器状。左臂下垂,衣袖绾于肘部,曲掌掌心向下作按车状。头微向左侧转作凝神听令状。只要一声令下,即可腾跃登车,驰骋疆场。  车左俑(二号俑坑出土)(图2)  二号俑坑南侧T1试掘方出土。高1.82米。位于战车的左侧,一手作按车状,一手作持长柄兵器状。古代战车上三名甲士的职责:御手负责驾驭车马,车左和车右分别负责与车两侧的敌人格斗,所谓“左攻于左”、“右攻于右”。古代的车战,是双方的战车相向冲击错毂交战,车左和车右的分工是与这种战法相适应的。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图2)  出土于一号俑坑一乘指挥车后,高1.93米。身穿内外两重长衣,外披鱼鳞甲,前胸甲的下摆呈尖角形,背甲的下摆平齐,长及腰际,双肩无披膊(肩甲)。头戴鹖冠,足穿履。双臂自然下垂,右手缩于袖管内,左手半握拳,持物不明。五官清秀,一把长须,显得足智多谋。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图3)  出土于一号俑坑东端T19方九过洞的指挥车旁,车迹的附近伴出铜甬钟1件。钟是指挥军队的号令之一,所谓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俑高1.95米,身穿交领右衽内外两重长衣,腰束革带,腿缚护腿,头戴鹖冠,没穿铠甲,是轻装的将军俑。左手作拄剑状,右手半握拳,持物不明。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俑坑东端T10方五过洞的一乘指挥车旁,车迹的附近伴出鼓的遗迹。鼓为将领用以指挥军队的号令之一,所谓“鼓之则进,重鼓则击”,俑通高1.96米,身穿两重长衣,外披鱼鳞甲,双肩无披膊。甲的周边彩绘的花纹已脱落。头发拢于脑后绾成扁髻,戴鹖冠。双臂自然下垂,右手拇指与食指、中指相捏缩于袖管内,左手半握拳,持物不明。下巴有长须,面带笑容,显得性格开朗。衣角上有“宫臧”二字印文,为陶工名,是此俑的制作者。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俑坑中部一指挥车旁,通高1.97米。身穿彩色鱼鳞甲,甲上的花纹已脱落仅在泥土上留有残迹。戴鹖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带尾飘于胸前。双手交于腹前作拄剑状。络腮胡,容颜开朗,性格豁达。  将军俑(二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二号偏坑东北角的T4试掘方内,通高1.95米。身穿双重长衣,外披鱼鳞甲,双肩有短小的披膊,戴鹖冠。双手交垂于腹前作拄剑状,二号俑坑的督兵方阵由跪射俑和立射俑组成。此将军俑位于弩兵方阵的左后角,当为弩兵的指挥官。

秦兵马俑的资料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和兵马俑坑组成。展出的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8000个,排列成阵,气势壮观。俑分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骑兵俑.武士俑.车兵俑.(驭手,兵士)弓弩俑,马俑等。坑内还出土有数万件实战兵器,馆内展出秦始皇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也是长安何已会成为丝路起点的一个写照。概述 兵马俑( terra-cotta figures; 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 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秦始皇兵马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 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艰难。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尸成片,侧面显示了整个工程的残酷。它还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呢!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 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冢位置在陵园南部。 秦始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 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 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为把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起码需要5~7年的功夫。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从2个坑的布局和阵法看,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对。”《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殆。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 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断,四号坑未及放兵马俑,就匆匆填死了。发掘中发现有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2007年5月8日,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沧海桑田,雄壮的兵马俑军阵曾沉寂千年。二十世纪的今天,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中,古老的兵马俑焕发出了新的生命,走向了新的辉煌。 兵马俑共计8000余件,规模十分宏大。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37千米的临潼县城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是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东发现三个大型陪葬的兵马俑坑,并相继进行发掘和建馆保护。三个坑成品字形,总面积22780平方米,坑内置放与真人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共约7400余件。三个坑分别定名为一、二、三号兵马俑坑。 一号坑最大,坑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6000余陶人陶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环形方阵。坑东端有三列横排武士俑,手执弓弩类远射兵器,似为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手执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在11个过洞里排列成38路纵队。南北两翼的后卫部队。 二号兵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是一坐西朝东,由骑兵、步兵、弩兵和战车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大致可分为弩兵俑方阵,驷马战车方阵,车步、骑兵俑混合长方阵,骑兵俑方阵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0多辆,并有大量金属兵器。 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积约520平方米,它与一、二号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似为统师三军的指挥部,出土68个陶俑和4 马1 车。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俑阵经发掘对外开放后便轰动世界。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从此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一处地下建筑及陶俑,其位于秦始皇陵园东侧1千米处。这就是震动了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陵兵马俑。 秦陵兵马俑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一号坑为步兵部队,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面积为14220米,是一位农民打井时挖出的。2二号坑呈曲尺形,面积为5000米2,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三号坑呈凹字形,面积为520米2,似为统帅一、二号坑的指挥机关。三个坑共有7000余件陶俑、100余乘战车、400余匹陶马和数十万件兵器。 秦兵马俑场面宏大,威风凛凛,队列整齐,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战争的阵法。秦兵马俑皆仿真人、真马制成。陶俑身高1.75米~1.95米,多按秦军将士的形象塑造,体格魁伟,体态匀称。陶俑又按兵种的不同分为步兵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将军俑等。步兵俑身着战袍,背挎弓箭;骑兵俑大多一手执疆绳,一手持弓箭,身着短甲、紧口裤,足蹬长统马靴,准备随时上马拚杀;车兵俑有驭手和军士两种,驭手居中,驾驭着战车,军士分列战车两列,保护驭手;弓弩手张弓搭箭,凝视前方,或在立姿,或在跪姿;将军俑神态自若,表现出临阵不惊的大将风度。陶马高1.5米,长2米,体形健硕,肌肉丰满,昂首伫立,鬃毛分飞,表情机警敏捷,匹匹都像是奔驰战场的骏马。这些都显示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表现了极高的造型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宝库。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

兵马俑是怎样的一个资料?

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是: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形状的殉葬品。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8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兵马俑的特点: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从他们的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兵马俑雕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在手法上注重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正因为如此,秦兵马俑在中国的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个陶俑、陶马来看,几乎无一雷同。

关于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亟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撞,工程十分艰难。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 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家位置在陵园南部。秦始皇兵马桶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 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 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桶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秦始皇兵马桶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捅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文化遗产世界最大帝陵之一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实际上它是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世界第八个奇迹 外国元首、学者参观秦俑博物馆后认为,秦俑坑的发现,不仅在我国,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个奇迹,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公认它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艰难。具体情况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 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家位置在陵园南部。 秦始皇兵马桶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 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 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桶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秦始皇兵马桶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捅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编辑本段秦兵马俑介绍高级军吏俑 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其共同特点是头戴鹖冠,身材高大魁梧,气质出众超群,具有大将风度。战袍将军俑着装朴素,但胸口有花结装饰,而铠甲将军俑的前胸、后背以及双肩,共饰有八朵彩色花结,华丽多采,飘逸非凡,衬托其等级、身份,以及在军中的威望。车士俑 车士,即战车上除御手(驾车者)这外的士兵。一般战车上有两名车士,分别为车左俑和车右俑。车左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着护腿,头戴中帻,左手持矛、戈、戟等长兵器,右手作按车状。车右俑的装束与车左俑相同,而姿势相反。他们都是战车作战主力,但据文献记载,他们在兵器配置和作战职责上有着一定的区别。从秦俑坑战车遗迹周围发现的兵器看,秦代战车上的车左和车右均手持戈、矛等格斗用长兵器及弓弩等致远兵器,说明战车上车左、车右的分工并不十分明确。在战车上,除了矛御手和车左、车右俑外、还发现有指挥作战的军吏俑。军吏有高低之分,负有作战指挥的责职。立射俑 立射俑在秦俑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身着轻装战袍,束发挽髻,腰系革带,脚登方口翘尖履,装束轻便灵活。此姿态正如《吴越春秋》上记载的“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此正持弩之道也。”立射俑的手势,与文献记载符合,说明秦始皇时代射击的技艺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各种动作已形成一套规范的模式,并为后世所承袭。跪射俑 跪射俑与立射俑一样,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而跪射俑位于阵心。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武士俑 武士俑即普通士兵,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气质昂扬,静中寓动。军吏俑 军吏俑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军吏俑除了服饰上与将军俑不同外,精神气度上也略有差异,军吏俑的身材一般不如将军俑体魄丰满魁伟,但整体上比较高大,双肩宽阔,挺胸伫立,神态肃穆。更多的表现出他们勤于思考,勇武干练的一面。骑兵俑 骑兵俑出土于二号坑,有116件,多用于战时奇袭。由于兵种的特殊,骑兵的装束显然与步兵、车兵不同。他们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档长裤,脚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甲。衣服短小轻巧,一手牵马,一手持弓。从这种特殊的装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古代骑兵战术出发,骑士的行动敏捷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二号坊出土的骑兵形象,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的骑兵实物。因而对研究当时骑兵服饰和装备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资料。御手俑 御手俑为驾驶战车者,在三座俑坑中均有出土,他们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臂甲长及腕部,手上有护手甲,胫着护腿,脖子上围有颈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由于古代战争中战车的杀伤力极强,因而御手在古代战争特别是车战中,地位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编辑本段近况及其意义近况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回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为史所罕见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l0年)继位后不久,便开始在晒山营建他的陵墓,统=六国后,更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参加陵的修建。前后费时近40年,至秦亡时陵园尚末完全竣工。据史籍记载∶陵丘高五十佘丈,周围五里有佘,墓内建有各式宫殿,陈列各式奇珍异宝,工程之浩大为史所罕见。秦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l974~l977年在秦始皇陵东l千米处,发掘出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佣坑。-号坑在南,东西长2l6米,宽62米,面积l3260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佣800件,木质战车l8辆,陶马l00多匹。按兵马{甬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佣可能有7000件,战车l00辆,战马l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干多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佣身材高大,ˉ般在1.8米左右,形态各异,表情逼真,面部形态无一雷同,栩栩如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艺水平。开古代帝王陵寝制度之先河 秦代以前,对先王的祭巳不在墓地进行,秦始皇首次将祭巳用的寝殿建在墓地。秦始皇的陵园内有,两重城垣,平面呈回字形,陵丘位于内城垣中偏南侧。陵丘的西北50米处建有寝殿,现可见到的基址近方形,面积3500平方米,附近还有其他建筑遗址。在寝殿中,对秦始皇像进行供奉和祭祖。这种陵寝制度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以后历代帝王陵墓所效仿,直至明、清。这也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一个发展。秦始皇陵布局谜破解 据新华社西安12月22日电(记者冯国李勇)“40年来秦始皇陵考古勘探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秦始皇陵的布局已基本清楚了。”这是秦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秦陵考古队首任队长袁仲一的看法。 袁仲一认为,秦始皇陵整个陵园坐西向东,以封土为中心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地下宫城(地宫)为核心部位,其它依次为内城、外城和外城以外,主次分明。“秦始皇陵园就像是一座设计规整、建筑宏伟的都城,占地面积达56.25平方公里,其城内面积约2.13平方公里。这座‘都城"南高北低,南北落差达87米,是一座南北大于东西的长方形陵园。陵园的城垣由内外两重构成,两座城垣都是呈南北向的长方形,相互套合,呈南北长东西窄的‘回"字形,其城墙总长约12公里,与西安的明代城墙长度相近。” 地宫与内城 他说,陵园布局的核心是地宫,其它城垣、建筑、陪葬墓、陪葬坑等皆围绕着它。秦陵地宫位于内城南半部的封土之下,相当于秦始皇生前的“宫城”。地宫之上有巨大的封土堆,即常说的秦始皇陵墓,它占据着内城南区三分之二的面积。 《史记》记载: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对此描述,目前虽缺考古证实,但其地宫之上的确存在一处超出正常值数倍的强汞异常区。缘此,考古人员怀疑此地宫封土之上所产石榴有损健康,但对陵园建筑设计的规律性与复杂性则是无人置疑。 在宫城和内城之间的广大区域分布着许多用于祭祀、陪葬的建筑。作为重点建设区,这儿地面与地下的设施最多,尤其是内城南半部较为密集。除地下的宫城外,寝殿及车马仪仗、仓储等众多陪葬坑均在南半部;北半部的西区是便殿的附属建筑区,东区则是后宫人员的陪葬墓区。 外城与外城以外 外城即是内城垣和外城垣之间,是外廓城部分。在外城西区(西内城垣与西外城垣之间的区域)的地面和地下设施最为密集,其中建筑基址约占据了西区空间的三分之二。其内涵为 象征京城内的厩苑、囿苑及园寺吏舍,是为皇帝玩乐游弋等活动服务的。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曲尺形大型马厩坑、31座珍禽异兽坑、三组四合院式的园寺吏舍建筑基址等。外城东区的南部则有一大型“石铠甲陪葬坑”,试掘方内出土了大批石铠甲及少数车马器,惟妙惟肖的“百戏俑”坑就在其南侧不远处。 最外围是外城垣之外的地区,这里有众多为建设、陪葬和管护秦始皇陵园而设置的机构、场所和坑池,属于秦始皇陵园的边围。袁仲一说:“在秦陵外围东边,除分布着众所周知的秦兵马俑坑外,尚有98座小型马厩坑及众多陪葬墓,三处修陵人员的墓地与砖瓦窑址等。在北边还发现了藏有禽兽肢体及鳖的仓储坑、陵园督造人员的官署和郦邑建筑遗址。而陵园南部与骊山相接处尚有一宽约40米的防洪堤,用以阻挡来自骊山的洪水。秦陵规划的规律性与科学性显而易见。” 据新华社西安12月22日电(记者李勇冯国)秦始皇陵不仅在中国陵寝史上首设陵邑、建设寝殿便殿,并首开大规模修建陪葬坑的风气。秦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著名文物保护专家吴永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兵马俑的保护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俑坑的保护,二是兵马俑彩绘的保护。“现在可以说坑没有问题,8件彩绘兵马俑也很稳定,兵马俑保护问题基本解决了!” 吴永祺说:“秦兵马俑一号坑色彩斑驳的兵马俑带来了文物保护的世纪难题。”针对通体彩绘的秦兵马俑原来彩色已经大部分脱落,仅存留下局部的颜色残迹,而出土后这些颜色残迹对环境行为十分敏感极易起翘、剥落的情况,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秦兵马俑博物馆一直将兵马俑彩绘保护的工作放到与考古发掘并重的地位,并积极与中外科研单位及其文物保护专家开展合作,努力寻求秦兵马俑彩绘保护的新技术和新思路。 经过多年试验,文保人员利用现代科技,在抗皱缩和加固两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找到了有效的彩绘保护法:一为PEG200和聚氨酯乳液联合处理法,一是单体材料渗透、电子束固化的保护方法。运用这项技术,在兵马俑二号坑跪射俑彩绘保护多年稳定的基础上,在几件百戏俑上推广应用,效果良好。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组在进行现场调查和综合鉴定后认为,这项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兵马俑的资料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佣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简介: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另两资料分别为:秦始皇陵位于临潼以东5千米处的下河村。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它南依骊山的层恋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京都邯郸,公元前246年13岁即立为秦王,22岁加冕亲政。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彻底结束了战国群雄割据的历史,在血与火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秦皇扫六合,虎势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即位的次年即开始修陵园。到公元前208年完工,历时39年。(另两资料:一、他在位37年,而为其修建陵墓的时间就长达36年;二、秦始皇陵于秦始皇即位起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当时的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由大将军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据史载,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另一资料:陵园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后经风化侵蚀及人为破坏,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建筑材料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运来的。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 陵园的南部有一个土冢,高43米。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内城周长3890米,外城周长6249米,分别象征皇城和宫城。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已发现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00米。经调查发现,整个墓地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内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陵寝的形制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为周长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长6264米。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远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02年秦始皇陵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 ,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在陵园里设立有多处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20年来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区,重现当年陵园内科学周密的排水设施;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凝重的绿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间,为了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王者的尊荣、王者的威仪,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现的仪仗队——秦始皇守陵部队换岗仪式”表演和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秦始皇陵陵区、陵园、地宫沙盘模型展示,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神秘陵园的壮观场景,展示了数十年来的考古成果,生动直观地揭示秦陵奥秘,展示其丰富内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园,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奋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在所有封建帝王陵墓中以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而著称于世。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铜加固基座,上面放着棺材……墓室里面放满了奇珍异宝。墓室内的要道机关装着带有利箭的弓弩,盗墓的人一靠近就会被射死。墓室里还注满水银,象征江河湖海;墓顶镶着夜明珠,象征日月星辰;墓里用鱼油燃灯,以求长明不灭…… 秦始皇陵共发现10座城门,南北城门与内垣南门在同一中轴线上。坟丘的北边是陵园的中心部分,东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东西两侧还并列着4座建筑遗存,有专家认为是寝殿建筑的一部分。秦始皇陵集中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结构舒特。 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历史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1974年春被当地打井的农民发现。由此埋葬在地下两千多年的宝藏得以面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兵马俑坑现已发掘3座,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还有4万多件青铜兵器。 坑内的陶塑艺术作品是仿制的秦宿卫军。近万个或手执弓、箭、弩,或手持青铜戈、矛、戟,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的陶质卫士,分别组成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在地下坑道中的所有卫士都是面向东方放置的。据钻探得知共有三个陪葬坑,其中1974年发现的一号坑最大,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左右,长廊和11条过洞组成了整个坑,与真人马大小相同、排成方阵的6000多个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被放置在坑中。在一号坑的东北约20米的地方是在1976年春天发现的二号坑,它是另一个壮观的兵阵。南北宽84米,东西长96米的二号坑,面积921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016平方米。二号坑内有多兵种联合阵容,包括步兵、车兵、骑兵和弩兵等。二号坑西边是三号坑,1989年10月1日才开始允许游客参观。南北宽24.5米,东西长28.8米的三号坑面积为500多平方米。三号坑经有关专家推断,被认为是用来统帅一、二号坑的军幕。一乘战车,68个卫士俑以及武器都保存在坑内。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6千件;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 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 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秦俑的写实手法作为中国雕塑史上的承前启后艺术为世界瞩目。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对外开放。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20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成就。它们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法国总统希拉克对它的“世界第八奇迹”的赞誉,使秦始皇陵为更多的世人所知。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为秦始皇陵更增光彩。 附录一: 陵园工程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大诗人李白笔下,它讴歌了秦始皇的辉煌业绩,描述了营造骊山墓工程的浩大气势。的确,陵园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国王宝座时,陵园营建工程也就随之开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诸侯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的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秦始皇只不过是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这是秦始皇的一点改进。陵园工程修造了30多年一直至秦始皇临死之际尚未竣工,二世皇帝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纵观陵园工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26年为陵园工程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工程的规模和基本格局。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历时9年当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经过数10万人9年来大规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园的主体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二世二年冬,历时3年多是为工程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从事陵园的收尾工程与覆土任务。尽管陵墓工程历时如此之久,整个工程仍然没有最后竣工。当时历史上爆发了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的部下周文率兵迅速打到了距陵园不足数华里的戏水附近(今临潼县新丰镇附近)。面临大军压境、威逼咸阳之势,二世这位未经风雨锻炼的新皇帝惊慌失措,召来群臣商讨对策。他一幅丧魂落魄的样子,向群臣发出“为之奈何”的哀求。这时少府令章邯建议:“盗已至,众疆,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当即迎合,并让章邯率领修陵大军回击周文的起义军。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才不得不中止。 总之,陵园工程由选点设计、施工营造到最后被迫中止,前后长达37~38年之久,在我国陵寝修建史上名列榜首,其修建的时间比埃及胡夫金字塔还要长8年。 附录二: 秦陵风水的传说 骊山以它特有的温泉和风景而闻名于世。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兴起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悲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相传秦始皇生前在骊山与神女相遇,游览当中欲戏神女,神女盛怒之下,朝他脸上唾了一口,秦始皇很快就长了一身的烂疮。虽然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但隐隐约约可以看出秦始皇与骊山似乎有些缘份。他的墓地也选在骊山之旁。秦始皇为什么特别迷恋骊山这块风水宝地呢? 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作是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象秦始皇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帝王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他之所以要安葬在骊山之阿,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解释:“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郦道元的观点受到学术界多数学者的肯定。不过也有学者提出过异议,持否定意见的一方认为,秦始皇陵选在骊山之阿一是取决于当时的礼制,二是受“依山造陵”传统观念的影响。(见《秦始陵园渊源试探》、《文博》1990年第5期。)现在从风水角度来看秦始皇陵也不失为一块理想的风水宝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兴起了依山造陵的观念。后来人们选择墓地又特点重视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见《大汉原陵秘葬经》)依山傍水被古人视作最佳风水宝地。至于这个观念始于何时,无从考起。应该说秦始皇陵是“依山傍水”造陵的典范。秦始皇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在秦始皇陵的东侧也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按《水经注》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可见鱼池水原来是出自骊山东北,水由南向北流。后来修建秦始皇陵时,在陵园西南侧修筑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坝,坝长1000余米,一般宽40多米,最宽处达70余米,残高2至8米,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五岭遗址。正是这条大坝将原来出自骊东北的鱼池水改为西北流,绕秦始皇陵东北而过。此外,在陵园东侧,在川流不息的温泉水经过。据《水经注》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三秦记》曰:“郦山西北有温泉。”可见当年的温泉与西北的鱼池水相对应。由此不难发现秦始皇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依山环水”不正是秦始皇陵特意选择的风水宝地吗? 秦代“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选择的。以后历代陵墓基本上继承了这个建陵思想。 附录三: 陵墓内果真有飞雁吗? 秦地宫内有哪些珍贵的随葬品?千百年来由此引发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地宫飞雁就是一个十分迷人的传说。 《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在他们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到三国时期,(宝鼎元年)一位在日南做太守的官吏名曰张善,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金雁,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乃出自始皇陵也。这个神奇的传说有没有历史依据?近年来有的学者著文指出:“这虽然是个传说故事,但说明秦陵内的文物曾经流失于外,并且远达云南以南。至于说金雁制作精巧,不但好看,而且还能飞,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在春秋时期,著名工匠鲁班已经能制造出木雁,在天空中飞翔,直飞到宋国的城上。几百年后,秦国的工匠能制造出会飞的金雁,这是可信的。”(武伯纶、张文立《秦始皇帝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那么,这个传说故事究竟可信不可信? 在中国这个历史上不甚看重科技的国度内,假若在2200多年前就能制造出会飞的金雁,这在中国科技史乃世界科技史上都是一个罕见的奇迹。然而,金属飞雁的可信程度确实令国人捏把汗。假若仔细推敲,立即就会看出这个传说的破绽之处。试想一个金属物体在空中飞翔并不象放风筝和轻气球那样简单易行。后者由于质量轻,它借助于自然界的风力就可以在空中飞翔,然而对于一个金属物体来说,它如果没有机械动力单靠自然界的风力,不要说空中飞行恐怕连起飞这个基本的难题也无法解决。2200年前的中国何以能解决金属物体的飞行动力问题呢?再进一步分析,假设秦代有能力制作会飞的金雁,那么金雁埋入地宫之后将会不停地自动飞翔,一直在地宫内飞行了近一千个日日夜夜。当项羽打开地宫的墓道时,这个自动飞翔的金雁又沿着地宫的墓道顺利地飞出地面,然后又越过秦陵南侧数千米高的山峰飞往遥远的南方。如果这个奇闻不是闲聊文人编造出来的说,那么,金雁的控制与指挥系统恐怕连今天的电脑也望尘莫及了。所以,我们可以肯定说秦陵金属飞雁的传说没有丝毫的可能性,具有现代科技意识的中国人切勿轻信这个传说了。 金雁传说的辨误问题到此应该结束了。然而进一步来说古代文人编造的这个传说故事在历史文献上有没有一点蛛丝马迹呢?汉代有关的文献记载,在司马迁和班固的记述中有“黄金为凫雁”的文字,显然两位史学大师记载的是墓内有用黄金制作的“凫雁”,而古代文人很可能由此演义和“创作”了飞雁传说的故事。 附录四: 陵墓为何选在骊山之阿? 战国时期一些国君陵园的营造往往都少不了平面设计图。秦始皇陵园的营建按理也应该有平面规划图,而制图之前先要选择墓地。我们知道秦始皇执政于都城咸阳,为什么陵园却要选在远离咸阳的骊山之阿? 查阅有关典籍,最早解释这个问题的是北魏时期《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他说:“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水经·渭水注》)。此说在学界延袭千余年,并且被认为是最早的、最权威性的观点而深信莫疑。《水经注》的解释单从表面上看似乎不无道理,然而仔细回味起来秦始皇当年作为一个13岁的孩童能否知道蓝田的美金与美玉还是个问题。即使知道,当年选择陵墓位置恐怕也不会按照一个徒具空名的国王个人意志来决定。所以这个问题似乎应该从当时的礼制及陵墓的设计意图方面寻找答案。 首先,陵墓位置的确立与秦国前几代国君墓的位置不无关系。秦始皇先祖及太后的陵园葬在临漳县以西的芷阳一带,秦始皇陵园选在芷阳以东的骊山之阿是当时的礼制所决定的,因为古代帝王陵墓往往按照生前居住时的尊卑、上下排列。《礼记》、《尔雅》等书记载。“南向、北向、西方为上”。“西南隅谓这奥,尊长之处也”。东汉《论衡》一书记载得更明白了:“夫西方,长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东……夫墓,死人所藏;田,人所饮食;宅,人所居处,三者于人,去凶宜等。”即在芷阳的宣太后也希望其陵墓能葬在她丈夫与儿子之间,即“西望吾夫,东望吾子”,似乎亦是按长者在西、晚辈居东的原则。秦始皇先祖已确知葬在芷阳的有昭襄王、庄襄王和宣太后。既然先祖墓均葬在临漳县以西,而作为晚辈的秦始皇只能埋在芷阳以东了。作壁上观若将陵墓定在芷阳以西,显然有悖于传统礼制。可见秦始皇陵园选在骊山脚下完全符合晚辈居东的礼制。 其次,陵墓位置的选择也与当时“依山造陵”的观念相关。大约自春秋时代开始,各诸侯国国君相继兴起了“依山造陵”的风气。许多国君墓不是背山面河,就是面对视野开阔的平原,甚至有的国君墓干脆建在山颠之上,以显示生前的崇高地位和皇权的威严。春秋时期的秦公墓也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有的“葬西山”,有的葬在陵山附近。战国时期的秦公墓依然承袭了“依山造陵”的典范,而秦始皇陵墓造在骊山之阿也完全符合“依山造陵”的传统观念。它背靠骊山、面向渭水,而且这一带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整个骊山唯有临潼县东至马额这一段山脉海拔较高,山势起伏,层峦叠幛。从渭河北岸远远眺去,这段山脉左右对称,似一巨大的屏风立于始皇陵后,站在陵顶南望,这段山脉又呈弧形,陵位于骊山峰峦环抱之中,与整个骊山浑然一体。 总之,秦始皇陵园的位置既符合晚辈居东的礼制,也体现了“依山造陵”的传统观念。秦始皇陵位于临撞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市约37公里,南倚骊 山,北临渭水。为什么选位在这里呢?有人认为,这与古人迷信风水宝地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地质学家根据卫星拍照的图片看:从骄山到华山工好像一条龙,秦始皇陵正好位于龙头眼睛的位置。众所周知,自古就有“画龙点睛”之说,到底是古人有“高瞻远瞩”的本领,还是今人附会之风过重,一时间还弄不清楚。 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 根据初步考察,陵园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呈方形,周长3000米左右,北墙有2门,东、西、南3墙各有1门。外城呈矩形,周长6200余米,四角各有门址一处。内、外城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桶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0000平方米以上,出土陶桶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佰、陶马约6000件;二号坑有陶桶、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三号坑有武士桶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 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这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秦始皇陵园除从葬坑外,还发现石料加工场的遗址,建筑遗物有门砧、柱础、瓦、脊、瓦当、石水道、陶水道等。 秦始皇陵规模之大可见一斑,但秦始皇陵有没有设计蓝图呢? 据史书所说“使水相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凿以章程”来看,秦始皇陵的修建绝非任意,必定是按设计图有计划地营造,纵观历代帝王陵建造史不难想象其中的关联之处。具体设计蓝图如何,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是谁主持了秦始皇陵的修建呢? 据推测,少府是主管建筑的,国家陵墓当由其管理。当然最高的管理上级还是本相,只是本相日理万机,由少府具体操作办理而已。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少府一官是秦统一后命名的,在统一之前有无这一官职无从考证,但无论有无,肯定有一种机构专管宫廷的土木建筑工程。至于这一机构名称如何,尚待进一步考证。 秦始皇陵有多深呢?《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其“穿三泉”。《汉旧书》中对秦始皇陵的描述有“已深已极”、“深极不可人”之语。有人认为,秦陵地宫不浅也不深,书中提到的“三泉”无外乎人们经常提到的“九泉之下”之类。据《吕氏春秋》记载:“浅则狐狸扬之,深则及于水泉”,即最深到泉水。在古代由于受技术限制,要在泉水下施工实为不易,并且如果地宫位于地下水位之下,地下水长期渗透,定会使地宫遭受“浸”害,秦始皇及其皇陵的设计者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点。当然这些都不过是推测,具体情况如何,不得而知。 秦始皇陵地下墓穴的结构如何呢? 从已发掘的秦始皇陵遗迹看,似乎秦始皇要把生前的宫室、山河及其他一些都带到地下世界去,而要实现这一点,非建造广阔的墓室难以如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这里,既提到中羡门、外羡门,想必肯定有内羡门。这似乎表明地宫中有通往主墓的通道,工匠只能闭在中羡门以外的地方,内羡门以内才是秦始皇棺樟置放之地。至于墓道之长也就可想而知,若说有三百丈洞室的存在自在情理之中,难怪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地宫的洞室就在现在人造封土以南直达骑山中心主峰——— 望峰之下。 据考古勘探,以及对墓道兵马俑位置的判断,专家认为,陵墓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我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愿意坐西向东呢? 有人认为,秦始皇生前派遣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洲诸仙境,并多次亲自出巡,东临喝石,南达会稽,在琅邪、芝朱一带留连忘返,这一切无不昭示其对仙境的迫切向往。可惜徐福一去否无音讯,秦始皇亲临仙境的愿望终成泡影。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于天国,大概这就是暮年秦始皇的最大愿望。基于此,秦始皇陵也就只能坐西向东了。 有人认为,秦国地处西部,为了彰显自己征服东方六国的决心,秦王嬴政初建东向的陵墓;并吞六国之后,为了使自己死后仍能注视着东方六国,始皇帝矢志不改陵墓的设计建造初衷,所以我们看到的陵墓只能是东西朝向。 还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坐西向东,与秦汉之际的礼仪风俗有关。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从皇帝、诸侯到上将军,乃至普通士大夫家庭,主人之位皆坐西向东。秦始皇天下独尊,为了保持“尊位”,陵墓的朝向可想而知。 其实,让人不解的不仅是秦始皇陵墓的朝向。据考察,陕西境内已发掘的917座秦墓,绝大部分都是东西向。秦公陵园的32座大墓,也全部面向东方。秦人葬式的这一特点,越是早期越为明显。是什么原因让秦人采取这东向的葬式呢?坚持秦人起源于东方的学者认为,由于东方是秦人祖先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地方,他们对东方怀有特殊的感情,然而东西悬隔,路途

秦陵兵马俑的资料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一处地下建筑及陶俑,其位于秦始皇陵园东侧1千米处。这件事震动了世界,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陵兵马俑。  秦陵兵马俑  秦陵兵马俑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一号坑为步兵部队,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面积为14220平方米,是一位农民杨新满打井时挖出的。二号坑呈曲尺形,面积为5000平方米,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三号坑呈凹字形,面积为520平方米,似为统帅一、二号坑的指挥机关。三个坑共有7000余件陶俑、100余乘战车、400余匹陶马和数十万件兵器。 秦兵马俑场面宏大,威风凛凛,队列整齐,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战争的阵法。秦兵马俑皆仿真人、真马制成。陶俑身高1.75米~1.95米,多按秦军将士的形象塑造,体格魁伟,体态匀称。陶俑又按兵种的不同分为步兵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将军俑等。步兵俑身着战袍,背挎弓箭;骑兵俑大多一手执疆绳,一手持弓箭,身着短甲、紧口裤,足蹬长统马靴,准备随时上马拚杀;车兵俑有驭手和军士两种,驭手居中,驾驭着战车,军士分列战车两列,保护驭手;弓弩手张弓搭箭,凝视前方,或在立姿,或在跪姿;将军俑神态自若,表现出临阵不惊的大将风度。陶马高1.5米,长2米,体形健硕,肌肉丰满,昂首伫立,鬃毛分飞,表情机警敏捷,匹匹都像是奔驰战场的骏马,武器有青铜剑,青铜矛和弩。这些都显示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表现了极高的造型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宝库。  1974年春,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1.5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后经国家有组织的发掘,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1974~1977年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临潼县西杨村西南的3座秦俑坑中发现。三坑在秦始皇陵陵园东垣外1公里许的东门大道北侧,皆为土木混合结构的地穴式坑道建筑。1974年3月发现的1号坑最大,平面呈长方形,面积达14260平方米。坑内作土棱与坑道栉比相间布局,东端设开阔的前厅。厅内整齐有序地埋藏着由210件武士俑组成的3列(每列70件)横队,面朝东方,象征军阵的前锋。其后的11条坑道,埋藏着由数千件武士俑和多辆驷马战车组成的40路纵队,除位于边沿、担负侧翼与后卫的武士分别面向南、北、西方外,其余38路武士及战车一律面朝东方。按已发掘部分的排列密度推算, 1号坑埋藏兵马俑总数达6000余件。 1976年发现的2号坑,位于1号坑东端北侧20米处,平面略呈曲尺形,面积约6000平方米,据已发掘资料推算,此坑埋藏兵马俑约1400余件,木质战车89辆。兵马俑亦面朝东方,其兵种、阵容、造型及姿态等方面,均比 1号坑丰富多彩。3号坑位于1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东距2号坑约120米,平面呈凹字形,面积约 520平方米,坑内埋藏木质战车1辆,陶马4匹,武士俑68件。武士俑作环绕周壁、面内相向排列。从各坑的形制结构及兵马俑的装备情况判断, 1号坑象征由步兵和战车组成的主体部队; 2号坑为步兵、骑兵和车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 3号坑是统领1、2号坑的军事指挥所。  2010年10月,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又有重要发现,考古队宣布,发现了两处彩绘漆鼓鼓面和一件完整的弩韬织物遗迹,可谓秦俑坑中的“宝中之宝”。漆鼓和弩韬以往都曾发现过,但是彩绘鼓面和完整的弩韬织物是首次发现,所以称之为“宝中之宝”。 漆鼓是兵马俑中用于作战指挥的战鼓,据考古队介绍,这次考古采用小面积解剖的“精工细作”式的发掘,意外地找到了两处彩绘鼓面。遗憾的是,上层鼓面因为受到淤土叠压而下陷,与下层鼓面粘结在一起,无法看到漆鼓完整的样子,但这一发现第一次揭开了彩绘鼓面的庐山真面目。以前文物上的彩绘出土遇到空气就消失,无法保存,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开始前研发出了保护彩绘的技术,所以彩绘鼓和彩绘兵马俑一样得以重见天日。 弩韬是一种纺织品,是用来装弩的袋子。考古队称,这次发掘的弩韬总长150厘米,脱落在陶俑脚下,织物组织结构及表面髹漆清晰可见,甚至能分辨出织物边缘的白色缝合线迹。对于这一发现,陕西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利于保存催所的纺织品,此前发现的弩韬经历几千年岁月,变得支离破碎,像这样完整的弩韬难得一见,因此也是一个重要发现。  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用的大型陶塑作品。兵马佣坑主要有三个。一号号坑在南,东西长2l6米,宽62米,面积l3260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佣800件,木质战车l8辆,陶马l00多匹。按兵马{甬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佣可能有7000件,战车l00辆,战马l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干多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佣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形态各异,表情逼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艺水平。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 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徏臧满之。”秦俑坑修建工程约始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到前209年因陈胜、吴广起义而被迫停工,前后费时约10年。陶塑兵马俑当是秦始皇在世时由全国各地征调来服徭役的大批匠师与刑徒所制作。 为数众多、造型精美的陶塑兵马俑布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军容整肃、奋击百万的宏伟气派,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是秦始皇“示强威、服海内”主导思想的产物。从陵园总体设计的角度来考虑,也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象征着守卫陵园的职能。  秦陵铜车马虽是陪葬的冥器,但秦代工匠运用高超的制作技艺,忠实模拟秦代真实车马制造,逼真地再现了秦始皇帝御用马车的原貌。铜车马中包含的信息资料和物化证据,对中国古代车马及相关物质文化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通过对铜车马的解读、分析和研究,不仅补充了历史文献的不足,校正了古代注家在一些问题上偏误,改变了人们对古代车的模糊认识,还让今人认识了秦代冶金制造技术的高超和手工制作技艺的精湛。铜车马发掘出土已经28年了,尽管相关研究已取得的成果颇为丰富,但与其提供的资料价值比较,研究程度距离深入和细致还差得很远。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2007年5月8日,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正所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秦始皇墓  秦始皇陵位于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尸成片,侧面显示了整个工程的残酷。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兵马俑共计8000余件,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俑5000件,木质战车18辆,陶马l00多匹。按兵马俑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佣可能有7000件,战车100辆,战马100匹。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 1974~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千米处,发掘出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俑坑。一号坑在南,东西长216米,宽62米,面积13260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规模宏大的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距离地平面35米深,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大小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一号坑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 秦始皇陵兵马俑  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号坑  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 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为把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起码需要5~7年的功夫。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  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从2个坑的布局和阵法看,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对。”《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 秦始皇陵兵马俑  殆。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 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断,四号坑未及放兵马俑,就匆匆填死了。发掘中发现有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2007年5月8日,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沧海桑田,雄壮的兵马俑军阵曾沉寂千年。二十世纪的今天,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中,古老的兵马俑焕发出了新的生命,走向了新的辉煌。兵马俑共计8000余件,规模十分宏大。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37千米的临潼县城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是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前夕,焦家村农民又挖出两个跪首的瓦人,象泥塑的菩萨,信佛的农民特地盖了个土地庙供奉。1974年,西杨村的社员打井时,发现一个圆口形的陶器。再挖下去,实际是个“瓦盆爷”,立在陶俑的上身,农民认为挖不出水,又是这个“瓦盆爷”作怪,又要把它吊起来。水保员赶到临潼博物馆,请他们来鉴别。他们也不懂,就把它运到博物馆暂存,还把碎片进行粘补,花了两个多月又修复了三个陶俑,但没有向上级汇报。有个新闻工作者发现这件事,写了《内参》,建议国家文物局注意这一情况,此事,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随后,由陕西省组织考古发掘队开赴现场,经过几年的开拓,石破天惊!发掘出了秦始皇兵马俑,揭开了考古史上新的一页。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俑阵经发掘对外开放后便轰动世界。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从此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一处地下建筑及陶俑,其位于秦始皇陵园东侧1千米处。这就是震动了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陵兵马俑。 秦陵兵马俑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一号坑为步兵部队,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面积为14220米,是一位农民打井时挖出的。2二号坑呈曲尺形,面积为5000米2,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三号坑呈凹字形,面积为520米2,似为统帅一、二号坑的指挥机关。三个坑共有7000余件陶俑、100余乘战车、400余匹陶马和数十万件兵器。 秦兵马俑场面宏大,威风凛凛,队列整齐,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战争的阵法。秦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  皆仿真人、真马制成。陶俑身高1.75米~1.95米,多按秦军将士的形象塑造,体格魁伟,体态匀称。陶俑又按兵种的不同分为步兵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将军俑等。步兵俑身着战袍,背挎弓箭;骑兵俑大多一手执疆绳,一手持弓箭,身着短甲、紧口裤,足蹬长统马靴,准备随时上马拚杀;车兵俑有驭手和军士两种,驭手居中,驾驭着战车,军士分列战车两列,保护驭手;弓弩手张弓搭箭,凝视前方,或在立姿,或在跪姿;将军俑神态自若,表现出临阵不惊的大将风度。陶马高1.5米,长2米,体形健硕,肌肉丰满,昂首伫立,鬃毛分飞,表情机警敏捷,匹匹都像是奔驰战场的骏马。这些都显示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表现了极高的造型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宝库。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  武器主要有青铜剑,而青铜剑本身比较短,因为如果长的话会折断,但是在兵勇坑里的青铜剑却很长,这时秦军加长的,因为现代有一句俗话:砍伤刺死,就充分的说明了刺要占上风,所以把剑加了,剑的整个厚薄是:厚、薄、加厚、薄、剑尖儿。 主要武器还有弩,秦兵在统一天下了以后,边疆的骑马战斗的民族,秦军总是失败,后来就发明了弩,弩的杀伤力很大,而且射速快,拉的不需要太大力气,而箭就不一样了,它需要很大的力气,而且瞄准不准确,所以,秦军就取得了胜利,把边疆的战争平息了。  沧海桑田,雄壮的兵马俑军阵曾沉寂千年。二十世纪的今天,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中,古老的兵马俑焕发出了新的光彩,走向了新的辉煌。 秦陵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队的排列,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秦俑采用了写实的刻画方式,带有明显的肖像性和写生的特点。  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点。武士俑身高175~196厘米,陶马高150~172厘米,长200~203厘米,型体与真人真马相等,形貌服饰皆严格地模拟现实。花样繁多的发髻、连缀甲片的皮筋、扣接革带的带钩、绑扎腿部的裹腿、系在脚背的靴带、穿纳鞋底的针脚、马身披挂的鞍鞯等,无不一丝不苟地刻划,处处体现着陶塑匠师们创作态度的严谨、观察生活的深邃和表现技巧的卓越。 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是秦俑的又一艺术特点。武士俑大致可分为军吏俑、着甲步兵俑、轻装步兵俑、立式弩弓俑、蹲式弩弓俑、骑兵俑、车士驭手俑等 7类,皆分类模制成型,再经人工修饰而制成。每类之中,又有几种不同的头像模型。这种模制和手塑相结合的方法,既便于大批制作,又能避免多人一面之弊。作者通过对眉眼、鼻翼、胡须等细部形象的刻划,着重塑造将士们坚毅勇敢、沉着机智、威武刚健的性格;同时又通过不同的衣冠服饰,表现出不同的级别身份。在威武刚强的共性之中,还注意到不同个性的刻划,例如: 1号坑出土的一件按剑将军俑, 具有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神态;2 号坑出土的一件垂手将军俑,作肃立注视状,表现了治军有方、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再如 2号坑出土的一件蹲式弩弓俑,显得格外机智勇敢;1号坑出土的不少着甲步兵俑,具有坚韧不拔的气质;一件蓄须的轻装步兵俑,显得格外风趣乐观。由于匠师们技艺高低不齐,秦俑中也存在少量表情呆滞、愁眉苦脸的形象,个别的还存在身手比例失调的情况。这种水平低劣的作品,仅是秦俑中的支流。从主流方面来看,秦始皇陵兵马俑不愧为秦代雕塑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秦代以前,对先王的祭奠巳不在墓地进行,秦始皇首次将祭巳用的寝殿建在墓地。秦始皇的陵园内有,两重城垣,平面呈回字形,陵丘位于内城垣中偏南侧。陵丘的西北50米处建有寝殿,现可见到的基址近方形,面积3500平方米,附近还有其他建筑遗址。在寝殿中,对秦始皇像进行供奉和祭祖。这种陵寝制度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以后历代帝王陵墓所效仿,直至明、清。这也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一个发展。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自1979年10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以来,截止2006年已接待中外游客5000多万人次,兵马俑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 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得知发现秦俑后想一睹为快。1976年5月14日下午,李光耀一行来到了秦俑建设工地,40多分钟的参观结束时,李光耀激动地说:“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1978年9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后留下这样的赞词:“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从此,“第八大奇迹”便成为秦兵马俑的代名词,飞向世界各地,飞入寻常人的心中。  中国国家邮政局于1983年发行志号为T.88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特种邮票1套4枚,分别 是:(4-1)8分 群俑 ;(4-2)8分 陶俑;(4-3)10分 兵马俑;(4-4)70分 兵马俑坑。同日发行志号为T.88M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特种邮票(小型张)1枚,2元牵马俑。 1990年发行志号为T.151的《秦始皇陵铜车马》特种邮票1套2枚,分别是:(2-1)8分御官俑头像;(2-2)50分铜马头。

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已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一号坑的发现,缘于1974年3月,兵马俑面世,当时下和村农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刚好开在一号坑的东南角。1974年7月中旬,由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临潼县文化馆联合组成的考古发掘队进驻秦俑坑工地。随着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1976年—1978年,考古队又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方面的人员。一号坑发掘工作全面开展,10多个修复组展开对兵马俑的大规模修复。一号坑的东端排列着全身穿着战袍的战士俑210人,其余每排68人,前后、左右成行,共计204人,组成方阵的后卫。坑的中间,排列着有38路战车和步兵的纵队,组成军队的主体。一号坑是农民打井偶然发现,而二号坑则是考古工作者经过钻探的科学发现。1976年4—5月间,考古队在一号坑的东端北侧有目的的钻探工作中,于4月23日又发现了一个有兵马俑的坑。隔梁旁等距离分布着立柱,起加固隔梁的作用1994年3月1日,二号坑保护大厅竣工后,举行了隆重的二号坑开工典礼,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亲临现场,宣布了二号坑发掘工作的正式开始。为了保证这一重点考古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国家文物局专门成立了二号坑专家组,以指导考古发掘工作。[13]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俑坑内的108件骑兵俑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数量众多的古代骑兵的形象资料,特殊的装束也与骑兵的战术特点密切联系。秦俑二号坑出土的弓箭手、轻车兵、骑兵俑等,首次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骑兵、轻车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资料,在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三号坑三号坑的发现,同二号坑一样,是考古队经过钻探的结果。继一、二号兵马俑坑之后,1976年5月11日,又在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钻探发现了一个陪葬坑,根据发现的先后,编号为三号坑。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68个。从3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指挥部独立出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四号坑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据推测是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等原因未建成

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

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是在1974年发现的,随后在这里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举世罕见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后,很快就轰动了中外,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古城西安由于有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很快就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国内外游人纷纷慕名而来。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其他贵宾,多数都要把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1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在地下发现形体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走进博物馆的大厅,只见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铜色,高1.8至1.97米,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陶马4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是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虽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为军阵的后卫。武士俑朋的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组织严密,队伍整肃。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处于整装待发之势。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颂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在1991年以前,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的是一号坑。1991年9月,三号坑正式开放。三号坑面积只有一号坑的二十七分之一。但从这个坑出土的战车、武士能和其他物品分析,这个坑可能是作为一、二号坑的统帅部。回答者:爱的天使亦菲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11 19:24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xiexie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50% (0)50% (0)其他回答共 4 条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秦兵马俑坑系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和兵码俑坑组成。展出的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8000个,排列成阵,气势壮观。俑分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等。坑内还出土有数万件实战兵器,馆内展出秦始皇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也是长安何已会成为丝路起点的一个写照。回答者:jiachang1983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10 18:57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秦兵马俑坑系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和兵码俑坑组成。展出的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8000个,排列成阵,气势壮观。俑分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等。坑内还出土有数万件实战兵器,馆内展出秦始皇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的资料

它们两两相对站立,手捏仪卫兵器曼(sh6)。大多数考古专家认为,从这个坑里武士的排列方式和手中所握的兵器,以及该坑与秦陵的位置来判断,3号坑是整个军阵的指挥部。据估计,等1、2、3导坑全部开损后,将出土8000多件陶佰。这些佰相貌各异:有的沉稳刚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可谓杨杨如生,神情各异。因为,它们全是根据秦始皇彻林军中的将士们制作的,因此,在8000“地下御林军”中,弥绝对找不到两个相貌、形体相同的捅。他们一个个气废不凡,最重的有300多公斤,员轻的也有100多公斤,身高从1.7米到1.9米不等。如果大家仔细观瞧,不难分辨出兵桶中履些是陕酉人,娜些是四川人,哪些是甘肃东部人。这从他们的胡须梳理方式和长相即可看出。我们很多人在电影中都见过日本人的“仁丹须”.其实,案便中就有蓄仁丹胡酌,可见,这并不是日本人的发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人留这种胡须了。 那些穿窄袖战袍外套,披挂齐腰短甲,脚登紧带兽皮鞋,头戴防风妇的,显然是机警的骑兵。那个左脚着地,s膝弓起,右腿脆地,有脚底向后翘起的为跪射佰。 他双目乎视前方,神情专注。这个涌鞋底的针角,两头细致续密.中间疏稀.完全符合历支真实。在五六十年代的陕西农村,很多农民仍喜欢穿这种挂、只是鞋尖不向上朗翘而已。几乎每个捅的衣襟上都刻有工匠的姓名,这符合“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制度。我们今天实行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秦人2000年前就已采用了。 涌坑中约马屑典型的河西走廊马。它身高l 5米,长2米,分为头、颈、躯干和腿四部分。腿为实心,躯干中空,分段烧制,再组合在一起。马的两耳宜立,体型健壮优美。由此可看出,秦人不愧为养马世族。大家也许要问秦始皇为什么要为他制作数量如此之多的兵马桶呢?它们是怎样烧制成的呢?原来,秦始皇曾想用4000童男童女为其殉葬。他降旨令李斯承办此事。李斯心中惧怕.未敢马上执行此令。因为,6造秦腔.建筑长城已惹得民怨沸腾,再让如此众多的童男室女殉葬,岂不是火上浇油吗?他将来恐怕也死无葬身之地。于是,李斯向美始皇建议;制作与其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桶,守护其亡灵,以壮声威。闻听此官,秦始皇大喜,他重新降旨,让李斯征集全国的能工巧匠.以他的8060御林军为原型.q作陶佰。这些桶必须手握实战兵器按实战队形排列,秦始皇再三嘱咐李斯,此事万不能叫御林军知道。因为秦朝民间流传一个说法,如果一个人被别人复制成柄.其魂也就被勾走了.这可是大忌。案始皇当然不愿惹怒他喜爱的曰林军了。工匠们纷纷去找询林军中自己的亲戚、朋友、老乡、熟人,仔细观察其容貌特征,并默记于心。回去后,工匠们用模压、塑捏、刻画、贴条等手法制成陶佰,然后放在窑里烧。可是,放进去的陶佰全都被烧炸了,工匠们百思不解其中原因。后来,一个工匠为发泄对监工的仇恨,把制好的监工陶涌的头去掉,将其四肢“削”去,用手“掏净”其内脏,放到窑里分段烧。这一次竟没炸窑。他把头和四肢装在佰身上,一个活生生的监工出现了。,由此,工匠们开始了大规模的制捅工程。8000御林军捅就这样被造了出来。 当然,案兵马桶是借庞大的军队,来显示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统一帝目的雄心壮志酌。这些兵涌手执短兵器、长兵器和远射兵器,如剑、铱、吴钩、矛t戈、曼、裁、铰、弓、弯等。这些兵器主要是用铜和锡做成的,经分析里边还含有其它13种稀有金属。为防止兵器生锈,案人在兵器表面徐有一层铬盐氧化物,这种镀铬技术在本世纪20年代才由檀国人发明出来,而我国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在兵器上镀铬,这实在令人叹跟。现已出土的弯机,分小、中、大三种类型。前两种舀机,案兵用手拉弓弦就可以,而大型弯机,荣兵必须借助杠杆.才能将弓弦拉到扳机上。大型露机的射程为600多米,可比得上一支老式步枪了。

兵马俑的资料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佣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简介: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另两资料分别为:秦始皇陵位于临潼以东5千米处的下河村。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它南依骊山的层恋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京都邯郸,公元前246年13岁即立为秦王,22岁加冕亲政。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彻底结束了战国群雄割据的历史,在血与火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秦皇扫六合,虎势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即位的次年即开始修陵园。到公元前208年完工,历时39年。(另两资料:一、他在位37年,而为其修建陵墓的时间就长达36年;二、秦始皇陵于秦始皇即位起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当时的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由大将军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据史载,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另一资料:陵园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后经风化侵蚀及人为破坏,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建筑材料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运来的。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 陵园的南部有一个土冢,高43米。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内城周长3890米,外城周长6249米,分别象征皇城和宫城。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已发现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00米。经调查发现,整个墓地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内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陵寝的形制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为周长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长6264米。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远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02年秦始皇陵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 ,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在陵园里设立有多处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20年来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区,重现当年陵园内科学周密的排水设施;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凝重的绿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间,为了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王者的尊荣、王者的威仪,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现的仪仗队——秦始皇守陵部队换岗仪式”表演和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秦始皇陵陵区、陵园、地宫沙盘模型展示,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神秘陵园的壮观场景,展示了数十年来的考古成果,生动直观地揭示秦陵奥秘,展示其丰富内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园,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奋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在所有封建帝王陵墓中以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而著称于世。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铜加固基座,上面放着棺材……墓室里面放满了奇珍异宝。墓室内的要道机关装着带有利箭的弓弩,盗墓的人一靠近就会被射死。墓室里还注满水银,象征江河湖海;墓顶镶着夜明珠,象征日月星辰;墓里用鱼油燃灯,以求长明不灭…… 秦始皇陵共发现10座城门,南北城门与内垣南门在同一中轴线上。坟丘的北边是陵园的中心部分,东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东西两侧还并列着4座建筑遗存,有专家认为是寝殿建筑的一部分。秦始皇陵集中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结构舒特。 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历史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1974年春被当地打井的农民发现。由此埋葬在地下两千多年的宝藏得以面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兵马俑坑现已发掘3座,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还有4万多件青铜兵器。 坑内的陶塑艺术作品是仿制的秦宿卫军。近万个或手执弓、箭、弩,或手持青铜戈、矛、戟,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的陶质卫士,分别组成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在地下坑道中的所有卫士都是面向东方放置的。据钻探得知共有三个陪葬坑,其中1974年发现的一号坑最大,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左右,长廊和11条过洞组成了整个坑,与真人马大小相同、排成方阵的6000多个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被放置在坑中。在一号坑的东北约20米的地方是在1976年春天发现的二号坑,它是另一个壮观的兵阵。南北宽84米,东西长96米的二号坑,面积921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016平方米。二号坑内有多兵种联合阵容,包括步兵、车兵、骑兵和弩兵等。二号坑西边是三号坑,1989年10月1日才开始允许游客参观。南北宽24.5米,东西长28.8米的三号坑面积为500多平方米。三号坑经有关专家推断,被认为是用来统帅一、二号坑的军幕。一乘战车,68个卫士俑以及武器都保存在坑内。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6千件;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 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 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秦俑的写实手法作为中国雕塑史上的承前启后艺术为世界瞩目。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对外开放。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20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成就。它们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法国总统希拉克对它的“世界第八奇迹”的赞誉,使秦始皇陵为更多的世人所知。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为秦始皇陵更增光彩。 附录一: 陵园工程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大诗人李白笔下,它讴歌了秦始皇的辉煌业绩,描述了营造骊山墓工程的浩大气势。的确,陵园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国王宝座时,陵园营建工程也就随之开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诸侯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的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秦始皇只不过是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这是秦始皇的一点改进。陵园工程修造了30多年一直至秦始皇临死之际尚未竣工,二世皇帝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纵观陵园工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26年为陵园工程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工程的规模和基本格局。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历时9年当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经过数10万人9年来大规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园的主体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二世二年冬,历时3年多是为工程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从事陵园的收尾工程与覆土任务。尽管陵墓工程历时如此之久,整个工程仍然没有最后竣工。当时历史上爆发了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的部下周文率兵迅速打到了距陵园不足数华里的戏水附近(今临潼县新丰镇附近)。面临大军压境、威逼咸阳之势,二世这位未经风雨锻炼的新皇帝惊慌失措,召来群臣商讨对策。他一幅丧魂落魄的样子,向群臣发出“为之奈何”的哀求。这时少府令章邯建议:“盗已至,众疆,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当即迎合,并让章邯率领修陵大军回击周文的起义军。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才不得不中止。 总之,陵园工程由选点设计、施工营造到最后被迫中止,前后长达37~38年之久,在我国陵寝修建史上名列榜首,其修建的时间比埃及胡夫金字塔还要长8年。 附录二: 秦陵风水的传说 骊山以它特有的温泉和风景而闻名于世。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兴起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悲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相传秦始皇生前在骊山与神女相遇,游览当中欲戏神女,神女盛怒之下,朝他脸上唾了一口,秦始皇很快就长了一身的烂疮。虽然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但隐隐约约可以看出秦始皇与骊山似乎有些缘份。他的墓地也选在骊山之旁。秦始皇为什么特别迷恋骊山这块风水宝地呢? 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作是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象秦始皇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帝王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他之所以要安葬在骊山之阿,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解释:“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郦道元的观点受到学术界多数学者的肯定。不过也有学者提出过异议,持否定意见的一方认为,秦始皇陵选在骊山之阿一是取决于当时的礼制,二是受“依山造陵”传统观念的影响。(见《秦始陵园渊源试探》、《文博》1990年第5期。)现在从风水角度来看秦始皇陵也不失为一块理想的风水宝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兴起了依山造陵的观念。后来人们选择墓地又特点重视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见《大汉原陵秘葬经》)依山傍水被古人视作最佳风水宝地。至于这个观念始于何时,无从考起。应该说秦始皇陵是“依山傍水”造陵的典范。秦始皇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在秦始皇陵的东侧也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按《水经注》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可见鱼池水原来是出自骊山东北,水由南向北流。后来修建秦始皇陵时,在陵园西南侧修筑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坝,坝长1000余米,一般宽40多米,最宽处达70余米,残高2至8米,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五岭遗址。正是这条大坝将原来出自骊东北的鱼池水改为西北流,绕秦始皇陵东北而过。此外,在陵园东侧,在川流不息的温泉水经过。据《水经注》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三秦记》曰:“郦山西北有温泉。”可见当年的温泉与西北的鱼池水相对应。由此不难发现秦始皇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依山环水”不正是秦始皇陵特意选择的风水宝地吗? 秦代“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建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选择的。以后历代陵墓基本上继承了这个建陵思想。 附录三: 陵墓内果真有飞雁吗? 秦地宫内有哪些珍贵的随葬品?千百年来由此引发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地宫飞雁就是一个十分迷人的传说。 《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在他们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到三国时期,(宝鼎元年)一位在日南做太守的官吏名曰张善,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金雁,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乃出自始皇陵也。这个神奇的传说有没有历史依据?近年来有的学者著文指出:“这虽然是个传说故事,但说明秦陵内的文物曾经流失于外,并且远达云南以南。至于说金雁制作精巧,不但好看,而且还能飞,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在春秋时期,著名工匠鲁班已经能制造出木雁,在天空中飞翔,直飞到宋国的城上。几百年后,秦国的工匠能制造出会飞的金雁,这是可信的。”(武伯纶、张文立《秦始皇帝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那么,这个传说故事究竟可信不可信? 在中国这个历史上不甚看重科技的国度内,假若在2200多年前就能制造出会飞的金雁,这在中国科技史乃世界科技史上都是一个罕见的奇迹。然而,金属飞雁的可信程度确实令国人捏把汗。假若仔细推敲,立即就会看出这个传说的破绽之处。试想一个金属物体在空中飞翔并不象放风筝和轻气球那样简单易行。后者由于质量轻,它借助于自然界的风力就可以在空中飞翔,然而对于一个金属物体来说,它如果没有机械动力单靠自然界的风力,不要说空中飞行恐怕连起飞这个基本的难题也无法解决。2200年前的中国何以能解决金属物体的飞行动力问题呢?再进一步分析,假设秦代有能力制作会飞的金雁,那么金雁埋入地宫之后将会不停地自动飞翔,一直在地宫内飞行了近一千个日日夜夜。当项羽打开地宫的墓道时,这个自动飞翔的金雁又沿着地宫的墓道顺利地飞出地面,然后又越过秦陵南侧数千米高的山峰飞往遥远的南方。如果这个奇闻不是闲聊文人编造出来的说,那么,金雁的控制与指挥系统恐怕连今天的电脑也望尘莫及了。所以,我们可以肯定说秦陵金属飞雁的传说没有丝毫的可能性,具有现代科技意识的中国人切勿轻信这个传说了。 金雁传说的辨误问题到此应该结束了。然而进一步来说古代文人编造的这个传说故事在历史文献上有没有一点蛛丝马迹呢?汉代有关的文献记载,在司马迁和班固的记述中有“黄金为凫雁”的文字,显然两位史学大师记载的是墓内有用黄金制作的“凫雁”,而古代文人很可能由此演义和“创作”了飞雁传说的故事。 附录四: 陵墓为何选在骊山之阿? 战国时期一些国君陵园的营造往往都少不了平面设计图。秦始皇陵园的营建按理也应该有平面规划图,而制图之前先要选择墓地。我们知道秦始皇执政于都城咸阳,为什么陵园却要选在远离咸阳的骊山之阿? 查阅有关典籍,最早解释这个问题的是北魏时期《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他说:“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水经·渭水注》)。此说在学界延袭千余年,并且被认为是最早的、最权威性的观点而深信莫疑。《水经注》的解释单从表面上看似乎不无道理,然而仔细回味起来秦始皇当年作为一个13岁的孩童能否知道蓝田的美金与美玉还是个问题。即使知道,当年选择陵墓位置恐怕也不会按照一个徒具空名的国王个人意志来决定。所以这个问题似乎应该从当时的礼制及陵墓的设计意图方面寻找答案。 首先,陵墓位置的确立与秦国前几代国君墓的位置不无关系。秦始皇先祖及太后的陵园葬在临漳县以西的芷阳一带,秦始皇陵园选在芷阳以东的骊山之阿是当时的礼制所决定的,因为古代帝王陵墓往往按照生前居住时的尊卑、上下排列。《礼记》、《尔雅》等书记载。“南向、北向、西方为上”。“西南隅谓这奥,尊长之处也”。东汉《论衡》一书记载得更明白了:“夫西方,长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东……夫墓,死人所藏;田,人所饮食;宅,人所居处,三者于人,去凶宜等。”即在芷阳的宣太后也希望其陵墓能葬在她丈夫与儿子之间,即“西望吾夫,东望吾子”,似乎亦是按长者在西、晚辈居东的原则。秦始皇先祖已确知葬在芷阳的有昭襄王、庄襄王和宣太后。既然先祖墓均葬在临漳县以西,而作为晚辈的秦始皇只能埋在芷阳以东了。作壁上观若将陵墓定在芷阳以西,显然有悖于传统礼制。可见秦始皇陵园选在骊山脚下完全符合晚辈居东的礼制。 其次,陵墓位置的选择也与当时“依山造陵”的观念相关。大约自春秋时代开始,各诸侯国国君相继兴起了“依山造陵”的风气。许多国君墓不是背山面河,就是面对视野开阔的平原,甚至有的国君墓干脆建在山颠之上,以显示生前的崇高地位和皇权的威严。春秋时期的秦公墓也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有的“葬西山”,有的葬在陵山附近。战国时期的秦公墓依然承袭了“依山造陵”的典范,而秦始皇陵墓造在骊山之阿也完全符合“依山造陵”的传统观念。它背靠骊山、面向渭水,而且这一带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整个骊山唯有临潼县东至马额这一段山脉海拔较高,山势起伏,层峦叠幛。从渭河北岸远远眺去,这段山脉左右对称,似一巨大的屏风立于始皇陵后,站在陵顶南望,这段山脉又呈弧形,陵位于骊山峰峦环抱之中,与整个骊山浑然一体。 总之,秦始皇陵园的位置既符合晚辈居东的礼制,也体现了“依山造陵”的传统观念。秦始皇陵位于临撞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市约37公里,南倚骊 山,北临渭水。为什么选位在这里呢?有人认为,这与古人迷信风水宝地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地质学家根据卫星拍照的图片看:从骄山到华山工好像一条龙,秦始皇陵正好位于龙头眼睛的位置。众所周知,自古就有“画龙点睛”之说,到底是古人有“高瞻远瞩”的本领,还是今人附会之风过重,一时间还弄不清楚。 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 根据初步考察,陵园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呈方形,周长3000米左右,北墙有2门,东、西、南3墙各有1门。外城呈矩形,周长6200余米,四角各有门址一处。内、外城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桶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0000平方米以上,出土陶桶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佰、陶马约6000件;二号坑有陶桶、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三号坑有武士桶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 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这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秦始皇陵园除从葬坑外,还发现石料加工场的遗址,建筑遗物有门砧、柱础、瓦、脊、瓦当、石水道、陶水道等。 秦始皇陵规模之大可见一斑,但秦始皇陵有没有设计蓝图呢? 据史书所说“使水相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凿以章程”来看,秦始皇陵的修建绝非任意,必定是按设计图有计划地营造,纵观历代帝王陵建造史不难想象其中的关联之处。具体设计蓝图如何,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是谁主持了秦始皇陵的修建呢? 据推测,少府是主管建筑的,国家陵墓当由其管理。当然最高的管理上级还是本相,只是本相日理万机,由少府具体操作办理而已。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少府一官是秦统一后命名的,在统一之前有无这一官职无从考证,但无论有无,肯定有一种机构专管宫廷的土木建筑工程。至于这一机构名称如何,尚待进一步考证。 秦始皇陵有多深呢?《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其“穿三泉”。《汉旧书》中对秦始皇陵的描述有“已深已极”、“深极不可人”之语。有人认为,秦陵地宫不浅也不深,书中提到的“三泉”无外乎人们经常提到的“九泉之下”之类。据《吕氏春秋》记载:“浅则狐狸扬之,深则及于水泉”,即最深到泉水。在古代由于受技术限制,要在泉水下施工实为不易,并且如果地宫位于地下水位之下,地下水长期渗透,定会使地宫遭受“浸”害,秦始皇及其皇陵的设计者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点。当然这些都不过是推测,具体情况如何,不得而知。 秦始皇陵地下墓穴的结构如何呢? 从已发掘的秦始皇陵遗迹看,似乎秦始皇要把生前的宫室、山河及其他一些都带到地下世界去,而要实现这一点,非建造广阔的墓室难以如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这里,既提到中羡门、外羡门,想必肯定有内羡门。这似乎表明地宫中有通往主墓的通道,工匠只能闭在中羡门以外的地方,内羡门以内才是秦始皇棺樟置放之地。至于墓道之长也就可想而知,若说有三百丈洞室的存在自在情理之中,难怪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地宫的洞室就在现在人造封土以南直达骑山中心主峰——— 望峰之下。 据考古勘探,以及对墓道兵马俑位置的判断,专家认为,陵墓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我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愿意坐西向东呢? 有人认为,秦始皇生前派遣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洲诸仙境,并多次亲自出巡,东临喝石,南达会稽,在琅邪、芝朱一带留连忘返,这一切无不昭示其对仙境的迫切向往。可惜徐福一去否无音讯,秦始皇亲临仙境的愿望终成泡影。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于天国,大概这就是暮年秦始皇的最大愿望。基于此,秦始皇陵也就只能坐西向东了。 有人认为,秦国地处西部,为了彰显自己征服东方六国的决心,秦王嬴政初建东向的陵墓;并吞六国之后,为了使自己死后仍能注视着东方六国,始皇帝矢志不改陵墓的设计建造初衷,所以我们看到的陵墓只能是东西朝向。 还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坐西向东,与秦汉之际的礼仪风俗有关。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从皇帝、诸侯到上将军,乃至普通士大夫家庭,主人之位皆坐西向东。秦始皇天下独尊,为了保持“尊位”,陵墓的朝向可想而知。 其实,让人不解的不仅是秦始皇陵墓的朝向。据考察,陕西境内已发掘的917座秦墓,绝大部分都是东西向。秦公陵园的32座大墓,也全部面向东方。秦人葬式的这一特点,越是早期越为明显。是什么原因让秦人采取这东向的葬式呢?坚持秦人起源于东方的学者认为,由于东方是秦人祖先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地方,他们对东方怀有特殊的感情,然而东西悬隔,路途

关于兵马俑的资料、简介

兵马俑的资料和简介: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施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兵马俑的特点: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从兵马俑的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

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

兵马俑的资料: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形状的殉葬品。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扩展资料:兵马俑雕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在手法上注重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正因为如此,秦兵马俑在中国的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个陶俑、陶马来看,几乎无一雷同。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国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差别的主要原因。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兵马俑

cba辽宁队球员韩德君资料

韩德君   辽宁旅顺人   1987.5.10出生   身高:215CM   体重:145KG   号码:55  绰号:铁塔   性格:内向   毕业院校:武汉理工大学   专业:篮球   生肖:兔   星座:金牛   技术特点:脚步灵活,防守好,篮板意识强  个人爱好:上网  最喜爱的明星:乔丹  座右铭:认真对待比赛,认真对待生活   韩德君生涯最高     单场得分最多: 17分 所在球队:辽宁盼盼 主队:陕西亚旅联盟(113) VS 客队:辽宁盼盼(87) 2008-2009赛季 场序:16  单场篮板最多: 12个 所在球队:辽宁盼盼 主队:辽宁盼盼(125) VS 客队:云南红云红河(104) 2007-2008赛季 场序:165  单场助攻最多: 1个 所在球队:辽宁盼盼 主队:浙江万马电缆(91) VS 客队:辽宁盼盼(96) 2007-2008赛季 场序:132  单场助攻最多: 1个 所在球队:辽宁盼盼 主队:辽宁盼盼(101) VS 客队:云南红云红河(91) 2008-2009赛季 场序:77  单场助攻最多: 1个 所在球队:辽宁盼盼 主队:辽宁盼盼(109) VS 客队:上海西洋(96) 2008-2009赛季 场序:203  单场助攻最多: 1个 所在球队:辽宁盼盼 主队:辽宁盼盼(104) VS 客队:山东黄金(81) 2008-2009赛季 场序:265  单场盖帽最多: 2个 所在球队:辽宁盼盼 主队:辽宁盼盼(131) VS 客队:长春大成生化(97) 2007-2008赛季 场序:37  单场盖帽最多: 2个 所在球队:辽宁盼盼 主队:浙江万马电缆(79) VS 客队:辽宁盼盼(94) 2008-2009赛季 场序:239  单场扣篮最多: 1个 所在球队:辽宁盼盼 主队:新疆广汇(83) VS 客队:辽宁盼盼(60) 2008-2009赛季 场序:26  单场扣篮最多: 1个 所在球队:辽宁盼盼 主队:辽宁盼盼(91) VS 客队:新疆广汇(108) 2008-2009赛季 场序:171  单场抢断最多: 2个 所在球队:辽宁盼盼 主队:辽宁盼盼(127) VS 客队:山西中宇(87) 2007-2008赛季 场序:231  单场抢断最多: 2个 所在球队:辽宁盼盼 主队:辽宁盼盼(112) VS 客队:天津荣钢(107) 2008-2009赛季 场序:339 单场助攻最多: 1个 所在球队:辽宁盼盼 主队:浙江万电缆(91) VS 客队:辽宁盼盼(96) 2007-2008赛季 场序:132

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

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东6公里的西杨村南,西距秦始皇帝陵1225米,是秦始皇陵园中最大的一组陪葬坑,坑中所埋藏的浩大俑群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 1974年西杨村农民打井时发现了震惊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俑。它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坑组成,分别编号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坑内共有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8000件,实用兵器数以万计。 俑坑中陶俑、陶马按古代军队的编队排列。一号坑内是由6000多件陶俑、陶马及40余辆战车组成的长方形军阵;二号坑为步兵曲型混合军阵,有陶俑900多件、战车89辆、驾车陶马356匹、鞍马100余匹;三号坑中有68件陶俑、4匹陶马和1辆战车,它是一、二号坑军团的统帅部。 出土的各类陶俑,按照不同身份分为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等几个级别,其服饰、冠带、神姿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几千件俑没有一张相同的脸。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最伟大发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兵马俑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财富。 1.陶俑的制作工艺 秦俑坑出土的数以千计的武士俑,在清理和修复过程中,经过考古学家的反复观察、对比、研究,总结出了陶俑的制作方法的共同规律。概括来讲,陶俑的制作是塑模结合,以塑为主。即首先用泥塑成俑的粗胎,经二次复泥加以修饰和刻划细部。俑头、手借助于模制成粗胎,再进行细部的刻画。躯干部分则采用手塑。在头、手、躯干分别制作完成后,再组装套合为完整陶俑。 俑头的制作,首先采用合模法或单模制作与手塑结合制成俑头的粗胎。在出土秦俑中,使用单模和手塑结合制作的陶俑数量较少,大多数俑头是使用合模法制作完成的。合模法一般是将俑头分为大致相等的前后两半,分别用单片模制作,然后将两片单模相合粘接成完整的俑头大型,再进行面部五官部位的细部刻画处理。陶俑的双耳大多采用单模单独制作成型后,贴接于头的两侧。俑的发髻,有的采用在后脑堆泥雕刻成型;另一种系单独模制后贴于头顶。发辫有的是在头上相应的部位刻削成凹槽,将预制的发辫嵌镶在凹槽内。发辫为浅浮雕。 俑头的细部雕饰,重点是面部的五官、胡须及发纹,面部的五官是在模制的基础上通过对细节的雕刻、修饰,刻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如陶俑的眉骨、眉毛有的雕成山岳形,有的雕成弯月形、柳叶形,在眉骨上用阴线刻画出细细的眉毛。陶俑眼部和口部刻画也于细微处颇具匠心。怒目者眼球雕塑得暴出;举目仰视者,上眼皮与眉骨交接处凹陷;性情恬静者,口缝与嘴刻画成直线;表情严肃者,口角折纹下垂。 每个陶俑的表情不同,其面部的肌肉也相应地有所变化。神态孔武者,眉间的肌肉雕得隆起,年老者,在额头刻画出皱纹;年轻者,用刮抹的技法使面部肌肉圆润丰满。面部的三庭、五岳的肌肉的厚薄,骨胳高低起伏的变化,经过细致刻画都表现得十分合理。 陶俑的胡须有的是刻画出来的,有的是贴接上去的,如双角自然下垂的八字胡,大部分是采用减地法刻成的,上面再用阴线刻出细细的胡丝;平八字形的两片板状小胡,一般是贴接泥片再刻胡丝;圈腮大胡,是用堆泥或贴接泥片再经刮削、雕刻而成。 陶俑的发型变化多样,其雕刻方法也各不相同。篦纹型发式,是在头的初胎上覆层薄泥,再用蓖状工具刮划出发纹;弦纹发式,是在俑头的初胎上覆厚泥,再用棒状工具由下而上一圈圈刮划而成螺旋纹状,额角的鬓发,多数是用蓖状的工具刻划出发纹。为了表现出人物的不同个性特征,有的在额角堆泥,雕成凸起的绳索状鬓发,藉以显示人物性格的粗旷。经过细部的雕饰、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面貌特征。 陶俑躯干的塑造,先用泥作成粗胎,在粗胎大型上再进行细部特征的刻画,如衣纹、铠甲、腰带、带钩等等,陶俑躯干的粗胎是由下而上逐段叠塑制作而成。首先制作陶俑站立的脚踏板,脚踏板都是用方形的模具制作,制作方法和今天农村脱泥坯的方法相同。脚踏板制成后,塑造陶俑的双脚,并在其上接塑双腿及短裤,由于腿部的装束不同,俑腿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实心俑腿一般是将泥片折叠反复锤打成圆柱形的泥棒,再接塑在脚跟上,为了显现俑腿筋骨,肌肉的变化关系,要再进行细部的刮削修整。空心腿的作法是用卷泥片法或泥条盘筑法制成。陶俑下身短裤的制作,是在实心腿和空心腿的上段外侧拍印一周粗绳纹,把预制的泥片包裹在上面塑成短裤的裤管。 接着,是塑造陶俑的躯干。陶俑的躯干都是空腔,是用泥条盘筑法塑成。首先是以泥块将俑的双腿连为一个整体。在上部沿周边堆泥作成高约10厘米、厚4~8厘米的椭圆形式长方形的底盘。待俑躯干的基盘阴干后,在底盘上用泥条盘筑法开始塑造躯干。陶俑躯干部位高1.1~1.2米,不可能用泥条一次盘筑塑成,一般是以腰为界分成上下两段制作,即先将下段的体腔,一次盘筑成型后,待稍微阴干后再作上段。为了使盘筑的泥条接茬密实,在内侧以麻布等编织物衬底,并用木锤等锤打。 待陶俑躯干的大型塑好阴干后,开始粘接俑的双臂。陶俑的双臂为空心,直形臂一般用泥条盘筑法制作成型,曲形臂是以肘处分为两节分别制作粘合而成。俑的双臂粘接于躯干胸腔两侧后,为了增强接茬处的附着力,在粘接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固,并在下端以丁字形木架支撑。 陶俑的手都是单独制成的,伸掌形俑手的制作有以两片模制粘合而成,握掌形手是用捏塑结合制作,并刻画出指甲、关节、手纹及筋骨和皮肉、使俑手“皮肉明备,骨节暗全”。俑手制成后插接于陶俑双臂袖管内。 经过这些工序,陶俑躯干的大型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对陶俑作进一步的细致雕饰。衣纹的雕饰,是在躯干的粗胎上以细泥涂覆,覆泥后经过打磨抹光、刻画、塑造衣襟、衣角、领口,以及衣服的各种裙纹。衣角、衣领采用浮雕加阴线刻的技法。衣襟、袖口的纹饰则作成浅浮雕的效果。俑腰间束的革带多用减地法刻出外形,再在上面刻划或模印三角形、菱形等花纹。带钩则采用贴泥作成浅浮雕或高浮雕的效果。铠甲有的是在俑的粗胎上直接雕刻,有的是在粗胎上覆细泥,雕成浅浮雕效果。甲钉、联甲带等通常以单模制成后粘于甲片之上。 2.陶马的制作工艺 秦兵马俑坑出土的陶马,形体高大,栩栩如生。经过考古学家多年来的反复观察、对比、分析,了解了秦人制作陶马的工艺过程。秦人在制作陶马时,一般是先将马的头、颈、躯干、四肢及尾等分别制作,然后拼装粘合成为粗胎,经过二次覆泥修饰,雕刻成型。阴干后入窑焙烧,最后绘彩。 马头有窄狭和宽博两种,作法也随之相异,前者主要借助于模具制成左、右两半,合缝线位于马头正中,下颔部位单独捏塑后粘接于马头的下部。宽博型的马头,则由五块泥片拼合粘接而成。在马头合缝线内侧一般都要覆泥加固,马头上的附件,如耳朵和飞鬃,都是捏制成型后,在马头相应部位挖孔嵌入。 陶马的颈部和体腔部中空。颈部是由左、右两片不规则的倒梯形泥片拼合粘接而成。陶马体腔分为臀、腹和肩胸三段,每段也都是由若干块泥片拼合而成。从陶马体腔的内壁观察,所有泥片的合缝线处,都在内侧覆一层硬泥经过锤打使接茬牢固。 马的四肢和尾部通常为雕塑而成。从己折断的马腿观察,陶质密度大,无气孔,坚硬如石,泥层呈书页状叠压,说明马腿是用泥反复折叠锤炼塑成型。马尾都是手塑,雕刻成型。马尾的上端都作成圆形或方形的榫头,以插入臀部。 陶马的各个部件分别制作完成后,开始进行拼装组合。组合的方法是由下而上逐片逐段粘合,先由腿到体腔,再接上颈、头、尾,从而组成马体的大型。拼装组合的工艺过程首先是把预先制作的四条马腿按照固定的位置立起,之后,搭好马腹下的支撑板,开始安装马的躯干。陶马躯干的安装的具体做法,今天已难以确知。其中一种推测是秦人可能将马的臀部、腹腔、胸腔三段在拼装以前即粘接成为一体构成躯干,拼装时将马的躯干置于马的四肢及支撑板上,从腹腔两侧各开一孔,将手从孔中伸进去在躯干与四肢结合点上覆泥加压锤打,使合缝密实。其后,先将陶马马头与颈部粘合为一个整体接于躯干上。由于马头与颈部的重量很大,在与躯于对接时,下面应有一个丁字形的支架,承托马头和颈的重力。最后,在马的臀部开一个方形孔,将事先制好的马尾插入方孔内,外部再覆泥加固。 在马的各个部件安装完成后,对陶马外表的一些细部要作进一步的修饰。马的躯干外部普遍涂一层细泥。经过打磨使表面光滑平整,显得马体肌肉十分丰满。在马胸部堆贴泥块,雕刻出凸块状胸肌,双肩处覆厚泥以显示肩胛的高大宽博,骑兵的鞍马在马背上还要堆泥雕出高浮雕的鞍桥和浅浮雕的鞍鞯。陶马的四肢经过细致的刻削打磨,圆的地方溜圆而有光泽,扁的地方棱角分明,皮肉、骨节的关系清楚。 3.陶俑、陶马的焙烧工艺 古代对陶制品原料的选择和烧制都有着一定的标准。《天工开物》记载:“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并且要“调践熟泥”。说明古人在选取陶制品原料时,要求掘地二尺,取无沙的粘土。原料选好后,还要泡制成熟泥,方能制坯成型。若原料不细,则土粒不密实,泡制不精,满布气孔,影响成型。即使烧成后,成品也粗糙而无光滑感。 秦俑坑出土的陶俑、陶马胎壁,一般厚约2~4厘米,最厚的地方达10~20厘米。陶俑、陶马的胎壁泥质一般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泥质细密、均匀,内层泥质较粗,掺和有颗粒均匀的白色砂粒。制作兵马俑的陶土就是取自秦始皇陵附近的黄褐色土,选取的陶土在使用前还经过了晒干、碾轧、淘洗等一系列工序,除去土中的杂质,使陶土细腻可塑,达到雕塑制作的要求。为了增强兵马俑的机械强度,使大型的陶俑、陶马不仅易于成型,而且不会因受高温而扭曲变形或膨胀炸裂,秦代的工匠们在陶土中掺杂了经过精心筛选的石英砂粒。 陶俑、陶马的烧制与砖瓦陶器一样,其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掌握火候。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谈及古代烧制砖瓦时说:“凡柴薪窑,火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后使火转锈,凡火候少一两,则锈色不光;少三两,则名嫩火砖,本色杂现,他日经霜冒雪,则立成解散,仍还土质。火候多一两,则砖面有裂纹。多三两,则砖形缩小裂,屈曲不伸,击之如碎铁然,不适于用。”这说明掌握火候在焙烧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火候低,不但烧制的成品表面无光泽而且内部也不能烧结,变成夹生的“嫩火砖”,温度过高不是炸裂就是变形。只有烧成的温度恰到好处,才能使烧制品色纯、质坚、形正。兵马俑焙烧的温度,大致在950~1050℃之间,和我国古代陶器的烧成温度是相近的,说明对陶俑烧制火候已经掌握得相当熟练。 陶俑、陶马因部位的不同,胎质厚薄不均,薄的地方仅1~2厘米,而最厚的地方达到了10~20厘米。加之陶俑、陶马体型较大,这就为焙烧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使形体高大,各部位厚薄不均的陶俑、陶马受火均匀,秦代的工匠们在制造工艺上采取很多措施。为了避免各部位厚薄不均而产生焙烧困难,在陶俑制作中,工匠们尽量减少泥胎的厚度,如陶俑的衣下摆和腿、脚等部位,泥层厚达10~20厘米,而躯干部分的胎厚仅2~4厘米,这样就很容易形成陶俑的上部已烧结,而下部的衣摆、腿和脚等部位烧不透,产生夹生现象。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工匠们将俑腿制成空心,在衣下摆部位的内胎上堆起一道道的泥棱,在泥棱上覆盖大块泥片作衣的外表,将下摆制成空的内外两层。这些措施有利于陶俑、陶马各部位受火均匀,烧结的时间大体相近。 为了使陶俑、陶马在焙烧过程中通气流畅,不致炸裂,秦代的工匠在陶俑、陶马适当的部位还留有通火、透气的孔眼。如在陶马腹部左右两侧留有一个10厘米直径的圆孔,使火焰可以通过圆孔均匀进入马的体腔内。在陶俑身上也留有一些通火和透气的孔道,或在陶俑的臀部留一两个圆孔,或在陶俑头顶开一个径约1~1.5厘米的圆形小孔,使陶俑的胎壁受火均匀,排气方便。 秦兵马俑的烧制成功,足以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制陶工艺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关于兵马俑的资料、简介?

兵马俑也称秦始皇兵马俑、秦俑等。 秦始皇兵马俑于1974年在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现已发现三处俑坑。秦始皇兵马俑于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俑,是我国古代墓葬仿生人的形象而制作的一种陪葬品,始于东周,到战国时比较普遍,秦、汉两代尤为盛行。汉代大力推行孝道:"厚葬为德、薄葬为鄙"。统治者崇信天道、迷信阴阳灾异之说,统治阶级大小人物都把生前享用的东西,带到死后的"世界"中继续享用。他们用玉器、铜器和陶器作为殉葬。徐州汉兵马俑是楚王汉墓的陪葬品的附属部分。汉兵马俑的位置,布局严谨,符合古代兵书的布阵原则,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威武壮观的军阵构图。

关于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

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临潼县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是秦始皇陵的从葬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 重见天日:1973年3月29日,这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当时,上级号召打井抗旱,西扬村决定把井打在村南160米的柿树林畔,这里地处骊山冲击扇前缘,历经山洪泥石淤积。3月24日动工,挖到3米多深时,发现下面是红烧土、烧结硬块和炭屑灰烬,大家以为碰上了老砖瓦窑。继续往下打,在5米多深处的井壁西侧,阴暗的光线下终于露出了“兵马俑”宁静的面容,村民们正诧异间,恰好公社干部房树民来检查打井进度,他下到井底仔细观察,发现出土的砖块与秦始皇陵附近发现的秦砖一模一样,他急忙告诉大家停止打井,匆匆赶往县城文化馆报告,就这样,兵马俑被发现了。 保存:1974年的这一发现震惊中外,1975年国务院批准在一号坑原址上建一座占地16000平方米的博物馆,并于1979年10月日正式对外开放。二号和三号展坑也陆续于1989年和1994年正式展出。1999年6月,又奇迹般的发现彩色兵马俑,其高超的彩绘艺术和富有力感的造型再次向世人展现了西安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荣誉:兵马俑的风采吸引了世人的目光,现已接待许多国家的元首和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法国前总理希拉克曾经游览过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胜地和景点,当他踏着兵马俑坑的阶梯下到发掘工地时,不由地赞叹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现在秦佣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参观时非常高兴的伸出大拇指说:“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凡来中国旅游的海外游客都有这样的体会:“到中国而没来西安,等于没到中国;到西安而没到兵马俑,等于没到西安”。由此可见兵马俑在世界旅游市场的独特地位。 中国雕塑史的骄傲:人们原以为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和欧洲大不相同。欧洲人引以自豪的古希腊罗马雕塑在中国美术史上根本找不到,先秦雕塑古朴拙稚,直到接受佛教文化后才形成中国雕塑的艺术风格:它的特点是高度概括、线条简洁、风格浪漫、注重装饰、讲究神似而失于写实。然耳兵马俑的发现使中外美术史专家们瞠目结舌,人们在这里发现了2000年前东方古典写实主义雕塑艺术的高峰,找到了中国美术史上残缺的一页。秦兵马俑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更多的来自壮阔的阵容和磅礴的气势,这种群雕艺术堪称独一无二,而古希腊雕塑的艺术魅力则更多的来自细腻娴熟和完美无瑕。 一号坑:主力阵容,1979年开放,规模最大。佣坑呈东西向长方形,长210米,宽62米,距原地表深45米6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10道宽25米的夯筑隔墙,形成南北面阔9间,周围绕以回廊的格局。 现发掘已出土陶佣1000余尊,战车8辆,陶马32匹,各种青铜器近万件。根据出土兵佣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 凭栏俯视,东端3列步兵佣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佣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 好一个2000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刹那间,您会感觉历史距离的消失,一种神秘的力量把您带进喊杀震天、战车嘶鸣的古战场,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二号坑:军阵之迷,1976年发现,位于一号坑北侧约20米处,是秦佣坑中的精华,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迷。整个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96米,南北最宽处84米,深约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驽的跪式和立式驽兵佣组成;第二单元即佣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元即佣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步、骑兵佣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佣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四个方阵有机组合,由战车、骑兵、驽兵混合编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 三号坑:统帅三军,1976年发现,1987年开放,规模最小,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约120米,三个坑呈“品”字状排列。它东西宽176米,南北长214米,平面结构“凹”字状,深5254米,面积524平方米,仅相当于一号坑面积的36%,二号坑面积的67%。秦佣坑文物展厅:在这里您可以欣赏生动逼真、神态各异的秦佣头部,各式青铜兵器,秦代陶佣。 景点类型:博物馆 景点位置:东线景点,位于西安市以东50公里,临潼县内。 景点门票:90元 交通: 西安火车站306西安-兵马俑专线车,或参加东线一日游。

兵马俑资料

“兵马俑”,是“秦始皇兵马俑”的简称,其又被称为“秦俑”、“秦兵马俑”,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物品,它主要分为:立射俑、车兵俑、军吏俑、武士俑、驭手俑等,其数量达到八千左右。另外,秦始皇兵马俑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 秦始皇兵马俑的有关资料是哪些?

秦始皇陵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兵马俑、或秦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施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余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1974—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千米处,发掘出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俑坑。一号坑在南,东西长230米,宽62米,面积14260平方米 。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占地面积520平方米。共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质战车18辆,陶马100多匹。按兵马俑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俑可能有7000件,战车100辆,战马100匹。陶俑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从他们的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兵马俑从身份上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根据实战需要,不同兵种的武士装备各异。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兵马俑大部分是采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做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画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每一道工序中,都有不同的分工,都有一套严格的工作系统。当初的兵马俑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

秦兵马俑的历史资料

  秦始皇兵马俑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国第一个规模宏大、布局讲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兵马俑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过洞中。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74年7月15日,省文物局派出了秦俑考古队开赴发掘现场。随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的师生也前来支援,他们在965平方米的试掘方内 清理 出与真人真马相仿的陶俑500余件,陶马24匹,木质战车6乘和大批青铜兵器、车马器。通过试掘和钻探,一号兵马俑坑总面积14260平方米,内含陶俑、陶马约6000件。1978年,法国前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八大奇迹”目前已挖掘出3个俑坑。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 军事 博物馆。   在人们初次见到兵俑时,兵俑衣着、武器的颜色还十分鲜艳,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但是在考古学家挖出土时,受空气氧化影响,数分钟内即渐渐剥落消失,只剩下现在我们看到的陶土色。   从兵俑和所配备武器的分析中得到的结论是,秦军的弓箭部队配备多种箭矢,以应对复杂的战况。   秦军兵俑不戴头盔。有专家说,“不戴头盔是为了在战场上显出英勇的气势,可以压倒敌人。”有专家说是因为当时“刀”还没有大规模装备部队。当时的步兵武器主要是“刺杀武器”,如戟、剑。步兵作战,长距离用“戟”,近战用剑。因这些兵器大多用青铜制成,韧性差,砍杀时易折,故多制成刺杀兵器。使用这些 “刺杀武器”,攻击的部位大多是胸、腹部,因此,秦兵马俑大都披有胸甲。因为作战时头部被“劈砍”的概率较小,因此秦军是不戴头盔的。    建筑结构   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现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在地下发现形体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一号坑   一号坑的规模最大,呈长方形,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1978年开放,长210米,宽62米,距原地表深4.5米--6.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10道宽2.5米的夯筑隔墙,形成南北面阔9间,周围绕以回廊的格局。现发掘已出土陶俑1000余尊,战车8辆,陶马32匹,各种青铜器近万件。根据出土兵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凭栏俯视,东端3列步兵俑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好一个2000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刹那间,你会感觉 历史 距离的消失,一种神秘的力量把您带进喊杀震天、战车嘶鸣的古战场,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 秦始皇兵马俑的有关资料是哪些

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是: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形状的殉葬品。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8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兵马俑的特点: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从他们的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兵马俑雕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在手法上注重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正因为如此,秦兵马俑在中国的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个陶俑、陶马来看,几乎无一雷同。

兵马俑的资料

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是在1974年发现的,随后在这里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举世罕见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后,很快就轰动了中外,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古城西安由于有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很快就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国内外游人纷纷慕名而来。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其他贵宾,多数都要把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1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在地下发现形体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走进博物馆的大厅,只见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铜色,高1.8至1.97米,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陶马4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是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虽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为军阵的后卫。武士俑朋的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组织严密,队伍整肃。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处于整装待发之势。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颂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在1991年以前,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的是一号坑。1991年9月,三号坑正式开放。三号坑面积只有一号坑的二十七分之一。但从这个坑出土的战车、武士能和其他物品分析,这个坑可能是作为一、二号坑的统帅部。回答者:爱的天使亦菲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11 19:24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xiexie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50% (0)50% (0)其他回答共 4 条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秦兵马俑坑系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和兵码俑坑组成。展出的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8000个,排列成阵,气势壮观。俑分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等。坑内还出土有数万件实战兵器,馆内展出秦始皇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也是长安何已会成为丝路起点的一个写照。回答者:jiachang1983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10 18:57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秦兵马俑坑系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和兵码俑坑组成。展出的陶质陪葬武士俑和兵马俑共计8000个,排列成阵,气势壮观。俑分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等。坑内还出土有数万件实战兵器,馆内展出秦始皇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回答者:魔法师566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13 12:16秦兵马俑介绍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村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从葬坑,坑址距秦始皇陵陵园外城东城坦约1.5公里。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即秦王位。他先后平定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王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一生做了许多有利于统一的重大事业。他废封建,置郡县、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统一文字等等。秦始皇初即王位就开始修建陵园。统一全国后,他征发来修筑骊山陵园的民夫,最多时达七十多万人。直到他五十岁去世时,陵园还未全部竣工,秦二世胡亥又接着修了两年,前后共费时近三十九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葬入骊山。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火烧阿房宫等秦宫室,秦始皇陵园也被焚毁。原建筑虽然早已毁坏,但仍可看到遗迹。陵园周围还有许多遗址,现在已经知道的有:陪葬墓、马厩坑、石料加工场、弄徙墓地、杀殉坑、兵马俑坑和铜国马坑等。1974年春,当地群众在打井时挖出大型陶俑。经考古工作者钻探试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陶俑坑,并定名为一号兵马俑坑。以后又相继发现了二号、三号兵马俑坑。一号兵马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约14.260平方米。坑的东部为一条南北长60米、东西宽3.45米的长廊,里面站着三排陶俑,每排68个,组成一个横队。横队后面夯筑隔墙十堵,将坑分为东西向的十一个过洞。南、北两个过洞较窄,各站两排俑。中间九个过洞里各站四排俑,均为面向东的纵队。陶俑按服装不同可分为铠甲俑和战袍俑。陶俑中间有木质战车(已朽),每乘战车前有四匹战马,车后并排站三个铠甲俑,他们是车上的甲首、参乘和驭者。这些陶俑身高1.75-1.97米,手执戈、矛、剑、吴钩、弓、戟等兵器。陶马高1.5米,长2米。几年来,一号坑已挖掘了五个探方,面积约2.000平方米,出土陶俑1.087件、陶马32匹、战车8乘、鼓3面。根据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坑全部挖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6.000余件。二号兵马俑坑在一号坑东部以北约20米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为124米,南北最宽处为98米,深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坑内用隔墙分为四个单元。二号坑以战车为主,坑内约有战车、陶马、陶俑等1.500件。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东西长17.6米,南北宽4.8米,面积约520平方米。坑内有陶俑68件、驷马战车一乘。秦俑坑中兵俑的排列形式,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秦代的军队编制状况。一号坑内以车兵为主,车步兵相间:二号坑里车兵较多,步骑也占一定数量,形成车、步、骑联合编队的形式;三号坑似为指挥机关。出土的陶俑是按照秦军将卒形象塑造的。众多的陶俑给人的印象是:体格魁伟,比例匀称,造型逼真,形象生动。步兵俑大都是单独编列,往往位于每一兵力单位的前部。有的跟随在车、骑后面,即"徙卒"。他们挟弓挎箭,身著战袍,凝目聆听,显得镇静而机警。同车、骑混编的甲俑都执长兵器,免胄束发,形象威武。骑兵俑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提弓状,头戴圆形压发小帽,上绘彩色梅花形散点纹,两侧有帽带扣结于颔下。上身着短甲,下着紧口裤,足登长筒马靴,勇武精悍。 车兵是古老的兵种之一,秦车是单辕的敞篷战车。驭者居中。身著重甲,双臂护以臂甲,手握车辔,目视前方,曲背挺腿,显得全神贯注,驭术娴熟。车士分列车侧,一手按车舆,一手执兵器。弓弩手是徙卒中一个独立的兵种,在秦军中占有显要的地位。蹲姿甲俑执弓控弦,目视前方,表情严肃,是训练有素的勇士形象。 将军俑头戴燕尾长冠,身著细扎花甲,坚定沉着,刚毅自若,充分体现了身经百战,临敌不惧的大将风度。陶马体形高大,劲健有力。膘肥而不臃肿,腿瘦而不单薄。无论是车马还是乘马,均张口衔镳,剪鬃缚尾,双耳前倾。显示了它们是机警敏锐,强壮善驰的良马。在陶俑的制作工艺上也有独到之处。秦代的制陶工匠和雕塑工匠用以模为主、塑模结合、分件制作、逐步套合和入窑绕制、出窑绘彩的方法,烧制出这些大型陶俑和陶马。陶俑头部大都是合模制成,俑腿和俑身是采用模制或泥条盘成,臂和手用模制或手制。对各个细部的制作,运用塑、模、捏、贴、刻、画等方法,逐个进行雕塑。例如陶俑头部的制作是先模制成头形,作成初胎,然后复泥,制出眼、鼻、耳、嘴、胡须。身部也是在打好初胎后再复泥,用手制成衣服,用刀刻出甲片,用印模压成甲钉。陶马的制作也是采用分件合模和堆塑的方法制成的。分件制作后,安装套合,用泥粘接,然后入窑烧制,烧好后绘彩。陶俑的手脸为粉红色,服饰有粉绿、粉紫、深绿、赭石等颜色。在陶俑的身上还刻有"宫疆"、"咸阳"、"都仓"、"宫系"、"廿"、"得"等字样,这些有的是中央制陶作坊管理下的工匠名字,有的是编号。俑坑中的战车是木制的,木质因年久已腐朽,但车辕、衡、輢、轮、轼、毂等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车上的铜质构件都保存了下来。从坑中车迹看,车为单辕,辕长3.70-3.96米,前端仰起,后端平直压于车舆下。舆呈横长方形,舆前有轼,后边开门。车轮高1.35米。辕前有衡,衡上缚双轭。车前驾四马,驾具齐全。车身通体髹漆,有的地方还有彩绘的花纹。按照车身的大小和装饰,大体可分为指挥车、副车、乘车和一般战车。从兵马俑坑中还挖掘出大量金属兵器,有青铜剑、戈、矛、戟、铍、殳、钺、吴钩、弩、箭、镞等共几万件,它们大多是当时的实用品。这些兵器制作精良,有的至今仍锋利无比,说明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冶金制造技术已具有较高的水平一号坑展厅简介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 御手一名,车士两名。一号坑展厅一号坑由于坑内进水,在建成后不久就把土隔梁的下部泡软而导致局部塌陷,现在一号坑隔墙比陶俑低的原因正是因为进水所造成的。一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1976年开始动工修建,1979年1O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大厅为拱形钢架结构,东西长230米,南北宽70米,厅顶距俑坑底部高22米,总建筑面积16000余平方米。把一号兵马俑全部罩在遗址大厅内。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及温湿度的检测、防火和防盗等设施,以确保遗迹、遗物的安全回答者:gzy9966 - 助理 二级 4-14 19:591974年春,当地群众在打井时挖出大型陶俑。经考古工作者钻探试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陶俑坑,并定名为一号兵马俑坑。以后又相继发现了二号、三号兵马俑坑。一号兵马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约14.260平方米。坑的东部为一条南北长60米、东西宽3.45米的长廊,里面站着三排陶俑,每排68个,组成一个横队。横队后面夯筑隔墙十堵,将坑分为东西向的十一个过洞。南、北两个过洞较窄,各站两排俑。中间九个过洞里各站四排俑,均为面向东的纵队。陶俑按服装不同可分为铠甲俑和战袍俑。陶俑中间有木质战车(已朽),每乘战车前有四匹战马,车后并排站三个铠甲俑,他们是车上的甲首、参乘和驭者。这些陶俑身高1.75-1.97米,手执戈、矛、剑、吴钩、弓、戟等兵器。陶马高1.5米,长2米。几年来,一号坑已挖掘了五个探方,面积约2.000平方米,出土陶俑1.087件、陶马32匹、战车8乘、鼓3面。根据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坑全部挖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6.000余件。二号兵马俑坑在一号坑东部以北约20米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为124米,南北最宽处为98米,深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坑内用隔墙分为四个单元。二号坑以战车为主,坑内约有战车、陶马、陶俑等1.500件。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东西长17.6米,南北宽4.8米,面积约520平方米。坑内有陶俑68件、驷马战车一乘。

罗格是哪一国的人 个人资料

姓名:罗格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2年5月2日 籍贯:比利时 职务:原为整形外科手术医生,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学历: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学位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罗格,比利时人,出生于1942年5月2日,现年59岁,新当选的国际奥委会主席。他曾是一位出色的帆船运动员,获帆船比赛芬兰人级世界冠军和两次亚军,参加过1968年、1972年、1976年三届奥运会。具有神奇色彩的是,他还曾入选过比利时国家橄榄球队。退役后进入比利时根特大学学医,并获博士学位,成为一名外科医生的他还同时是位语言天才,精通荷兰语、英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罗格与国际奥委会的缘分从他在1989年出任欧洲奥委会主席后正式开始。1991年进入国际奥委会后,罗格的“全能素质”得到越来越多的展示与发挥。1998年当选为执委的他逐渐成为了萨马兰奇面前的一位红人。2001北京时间7月16日下午4点,在莫斯科进行的国际奥委会新主席的选举中,比利时人罗格最终当选,接替萨马兰奇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一职,成为国际奥委会第8任主席。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以“廉洁先生”形象出现在国际奥委会的罗格还是缩小奥运会规模的坚定支持者。在他看来,奥运会耗资太大,缩小规模理所当然,否则有朝一日奥林匹克运动将进入误区。不过作为2000年悉尼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他在前者的成功举办中赢得了声誉,却又在对后者存在问题的处理上给人感觉缺乏应有的魄力。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体育成就:参加过三届奥运会皮划艇比赛,世界冠军,曾为比利时橄榄球队出场10次。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职业:整形外科手术医生。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体育管理经验:1989年任欧洲奥委会主席,1976年与1988年冬奥会、1980年、1984年、1988年奥运代表团主席,1991年以来担任国际奥委会成员,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成员,2000年与2004年奥运会总协调。

丘彪的个人资料

邱彪  姓名:邱彪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3.12  身高:2.00米   体重:100公斤  项目:篮球   位置:前锋   俱乐部:东莞烈豹  俱乐部号码:13号  个人简介   邱彪的经验丰富,技术出色,冲抢篮板强,远投比较准,传球能力好,抢断能力较好,防守顽强。  个人生涯  2005年加盟东莞新世纪  重要成绩描述  获2005CBL冠军  单场得分最多: 41分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东莞马可波罗 VS 客队:天津荣钢   2008-2009赛季 第二十一轮东莞马可波罗在主场以126-98痛击天津荣钢  第一节15分、第二节6分、第三节13分、第四节7分,邱彪全场27投14中、8罚8中,拿到41分。这也是邱彪自第十轮对江苏拿到35分以来,再次刷新个人职业生涯得分新高。  单场篮板最多: 11个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东莞马可波罗(106) VS 客队:陕西蔚利信(103) 2007-2008赛季 场序:81   单场三分最多: 7个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福建SBS(117) VS 客队:东莞马可波罗(102) 2005-2006赛季 场序:299   单场助攻最多: 6个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浙江万马电缆(99) VS 客队:东莞马可波罗(97) 2007-2008赛季 场序:69   单场抢断最多: 4个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东莞马可波罗(135) VS 客队:陕西蔚利信(125) 2005-2006赛季 场序:244   单场抢断最多: 4个 所在球队:东莞马可波罗 主队:东莞马可波罗(122) VS 客队:陕西蔚利信(102) 2006-2007赛季 场序:76  东莞猎豹队助理教练孙军对邱彪的评价:  最近邱彪经常超过30分,2008年12月份他场均得到24.5分,是国内球员头号得分手。"邱彪进国家队"的声音也随之而起,作为联赛传奇球星、老国手,同时又是东莞教练员的孙军,认为邱彪只要保持状态,进入国家队指日可待。当被问到邱彪跟国家队的要求有什么差距时,孙军直截了当地说:"没有差距"。"邱彪一场打得比一场好,这样打下去,进入国家队没有问题,"孙军补充说

给我湾岸3什么车适合跑什么的资料.(要带图片)

赛道 TA 对战C1IN: 720HP 720HP/740HPC1OUT: 720HP 720HP/740HPC1新左: 740HP 740HP/760HPC1新右: 800HP 760HP/780HP湾岸东: 820HP 820HP湾岸西: 820HP 820HP横羽下: 820HP 780HP/800HP横羽上: 820HP 780HP/800HP阪神: 760HP/780HP 740HP/760HP箱根IN: 760HP 740HP760HP箱根OUT: 760HP 760HPC1内环适合用车: GDB-C/GDB-F C1外环适合用车:GDB-F/GBD-C 新环线左:EV0-8 新环线右适合用车:R34、EV0-8 、EV0-9 湾岸线(全部路线):R34、EV0-8、EV0-9、R32 横羽线(全部):EV0-8 、R34、EV0-9 阪神高速公路:任何车(Z33除外) 箱根:RX7 FC3S、RX7 FD3S、GDB-F、GBD-C(马自达全部车)、较轻的车。 谢谢采纳

郑锴个人资料

郑锴 郑锴coyi  本 名: 郑锴   本 籍: 中国 汉   英文名: Coyi   生 日: 1987.4.23   出生地: 成都   身 高: 1.74   体 重: 70KG   血 型: o   星 座 :金牛   学 历: 大专   专 长: 舞蹈   舞龄:7年   舞蹈风格:Breaking  专精乐器: 爵士鼓   音乐类型: FUNK   运 动 : 跑步   口头禅: 没有   最大优点: 为人诚恳   最大缺点: 不自信   最大心愿: 很自信   家庭状况: 良好   小时候的最佳创作伙伴: keven and jojo   最敬爱的人: bboy flea roc   最喜欢的电影:《海上钢琴师》   嗜好: 听音乐   最喜爱的物品:衣服裤子(NIKE、TRIBAL)  收集嗜好: 帽子 鞋子   最喜爱的音乐: i would love change a thing   最喜爱的衣着: 休闲   最喜爱的食物: 素   最喜爱的音乐家: BLINK 182   最喜爱的演员: 卓别林   最喜爱的篮球明星: 乔丹   最喜爱的歌手: JAMES BRONW   最想到的地方:NY CITY   喜欢的颜色:蓝色 红色 黑色 灰色 深绿 紫红。   梦想:非常牛逼非常有钱   国内荣誉:   2003年中央电视5台“爆果汽”杯街舞大赛成都分赛区单人季军   2003年中央电视5台“爆果汽”杯团体亚军   2004年中央电视5台“双星”杯全国街舞大赛团体冠军   2005年中央电视5台“双星”杯全国街舞大赛团体冠军   2005年中央电视5台“双星”杯全国街舞大赛成都赛区担任舞蹈评委   2005年中央电视5台“双星”杯全国街舞大赛沈阳赛区担任舞蹈评委   2005年"Keep On Dance"全国街舞大赛单人亚军   2006年"Keep On Dance"团体亚军   2005年天津第一届街舞大赛冠军   2007年全国“演舞会”BBOY BATTLE全国亚军   2007年全国“交银理财杯”电视舞蹈大赛街舞评委   2008年全国“动感地带”街舞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委   2008年 UK 成都热身赛 1 ON 1 冠军   国际荣誉:   2005年国际BOTY上海赛区团体亚军   2006年深圳欢乐谷国际街舞大赛团体冠军   2007年韩国“WHO"S”杯邀请赛优胜奖   2007年亚洲BOTY国际邀请赛   媒体与杂志:   2005年星探拍摄情景剧   2006年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节目录制   2006年全国动感地带街舞比赛 独家采访   2007年中国“街舞少年”20集连续剧 和 电影 出演男主角——卫宁  2007年四川“邛崃古镇”出演 男主角   2007年“好男儿”成都赛区前20强   2007年荣获 CCTV 国家舞蹈评委资格证书   2007年 四川电视6台 “唯舞独尊” 比赛策划人   2008年成都第一城“TOP BATTLE VOL1”协办人   2008年担任动感地带大学生街舞挑战赛评委

求杨凯街舞资料,杨凯的街舞资料,学习历程,时间,曾经获得过的荣誉,现在的身价等等

  杨凯(英文名Keven):  成都星空间(star space crew)队长,擅长breaking.舞龄:9年.  生日:10月28日.  简历;  2004年 CCTV双星杯成都赛区单人BATTLE冠军  2004年 CCTV第二界全国街舞电视大赛全国总决赛--最佳音乐奖 Breakin齐舞第一名  2005年 动感地带成都赛区冠军  2005年 动感地带南部赛区冠军  2005年 动感地带 全国总决赛亚军  2005年 CCTV双星杯全国总决赛单人BATTLE亚军  2005年 17173QQ幻想杯全国动漫嘉年华街舞组总冠军  2006年 刘承俊成都歌友会指定舞队  2006年 深圳欢乐谷邀请舞队  2006年 中国最大亚洲精英赛KOD团体BATTLE亚军  2006年 cctv篮球公园成都地区 专署 舞队  2006年2007年CCTV篮球公园指定舞队  2007 年 北京欢乐谷亚洲精英赛单人亚军  2007 年 深圳演舞会团体BatTle 亚军  2007年 西南最大‘TOPBATTLE"冠军  2007 年 英国‘UK B-BOY" 中国赛区1VS1单人冠军  2007年“动感地带”全国电视街舞大赛四川赛区BREAKING1VS1冠军  2007年“动感地带”全国电视街舞大赛四川赛区单人BREAKINGSHOW冠军  2008年“动感地带”全国电视街舞大赛总决赛单人BREAKING冠军  2008年“动感地带”重庆赛区BREAKING齐舞冠军!团队BATTLE冠军!单人1VS1冠军!  2009年“动感地带”全国电视街舞大赛总决赛单人BREAKING1VS1亚军  国际活动:  2005年 国际街舞BOTY成都分赛区团体冠军  2006年 中韩大型演唱会团体表演嘉宾  2006年 代表中国到韩国参加2对2亚洲精英大赛  媒体与杂志:  2004年 2005年CCTV 舞蹈世界 节目录制  2004年《黑棒》成都歌友会表演嘉宾  2005年 中国双星品牌独家专访  2006年《超级女声》评委柯以敏成都歌友会表演嘉宾  2009年 CCTV《心理访谈》个人专访  多次与CCTV 湖南卫视 旅游卫视 QQ直播 成都33频道,四川电视台合作  成都商报 华西都市报 四川商报 URBEN等等报刊杂  诸多大型演唱会表演,亦即多类直播和转播的舞蹈专访和讲座  中国教授过学员约1000多人

湾岸MIDNIGHT(楠通春创作的长篇漫画)详细资料大全

《湾岸MIDNIGHT》是楠通春原作的一部漫画作品,连载时间从1990年至2008年,期间曾经更换出版社,从国小馆转为讲谈社。全套有42本,2008年9月连载结束,1999年获得第23回讲谈社漫画赏。 基本介绍 作品名称 :湾岸午夜竞速 外文名称 :Wangan Midnight 作品别名 :湾岸MIDNIGHT 创作年代 :2007-06-09 作品出处 :发行 A.C.G.T 文学体裁 :漫画 作者 :楠通春 背景介绍,故事内容,人物, 背景介绍 由于连载时间长,因此有不同的时空背景,但人物的年龄却不曾改变(例如初期R32价格高达315万日币,但到后期却只有100万)。 故事的主题皆是人们在首都高宾士时所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要人物通常在一个章节结束后,即不会出现。 故事内容 整个故事的主线,都是围绕着一款超级跑车:恶魔之Z。这是日产汽车在1970年代的产品,在漫画中,它是一部拥有600匹马力,扭力高达80公斤的改装车。早年因为发生过意外车主死亡,加上后来不断发生意外,有如下意识地抗拒外人操控,渐渐被称为夺人性命的“恶魔之Z”。但事实上,它只是在寻找更合适的主人而已。 在不断发生意外后,很多人都拒绝接手“恶魔之Z”,最后被弃在一个废车场。一次主角朝仓明雄看中了“恶魔之Z”,但朋友们都因此车背景而劝阻。最后由明雄相熟的改装师高桥功太和正辉两兄弟复修。后来明雄在驾驶“恶魔之Z”时,又发生了事故(事故是明雄驾驶不当造成的),结果明雄只受轻伤,车却反而起火全毁。明雄感觉似乎是Z有心救他,于是决定不惜工本也要救活Z。 恶魔之Z经过北见淳等一大群改装师的改装,“恶魔之Z”在高速领域的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只要有足够的技术,就可以将Z的速度推向不同的领域。最终明雄成功驾驶Z,击败了一系列对手,成了首都高的最速恶魔。 人物 朝仓明雄(朝仓 アキオ) 驾驶车款:Nissan Fairlady Z (初期Z31;后期S30) 第一男主角。高中三年级生,同时也是个车迷。初期驾驶FAIRLADY Z(Z31),在报废场遇见了当时正要被拆解的“恶魔之Z”,开始了其竞速的人生。因为经常赛车,导致出席日期不够,而被学校留级。而为了养车,深夜会在夜店打工,又在加油站工作。 岛达也(岛 达也) 驾驶车款:Porsche 911 TURBO(964) 第二男主角。外科医生,拥有一部保时捷911跑车,在首都高赛车已有好深的资历。 秋川零奈(秋川 零奈) 驾驶车款:Nissan Skyline GT-R(R32) 女主角。模特儿,高中即停学,投身模特儿事业。在赚了钱以后,买了一部R32在首都高上狂飙。零奈深爱明雄,但没有明确表达。 北见淳(北见 淳) 汽车改装师。人称“地狱的改造者”,曾改装过BlackBird以及恶魔之Z。而经他改装过的车都具备极强性能,甚至难以惊驭。为人古怪,爱怂恿别人赛车。以前曾赛过车,因为发生过意外而在面上留下伤疤。 山本和彦(山本 和彦) 汽车维修员,也是改装师,与北见淳相熟。但与北见不同,他不鼓励赛车,也绝不轻易答应帮人改装汽车,而一旦改装,也绝不会改到极限。 高木优一(高木 优一) 车体材料厂老板,曾在汽车工厂工作,后来自立门户,专门做改装车生意。因为对汽车车体认识很深,被冠上“铁和铝的天才”的称号。 大田和夫(大田 和夫) 驾驶车款:Nissan Skyline GT-R(R33) 汽车改装店老板,与北见等属同一代的改装师。在改装界很有名,因为改装能力冠绝同行。在店中他有一部R33,是一部由他改装的车,作炫耀之用。

金英勋简介及详细资料

基本资料 正确汉名:金英勋(其他译名:金永勋) 韩文写法:uae40uc601ud6c8 英文写法:Kim Young Hoon 身高体重:180cm,68kg 出生日期:1978年10月2日 教育背景:首尔艺术大学 戏剧学(学士) 经纪公司:COSTAR(同公司艺人:朴真熙、安慧京) 电视剧作品 2014年MBC《命中注定我爱你》饰演张娜拉在律师事务所的同事 2014年 SBS 《匹诺曹》饰演MSC新闻局社会部记者李日洙,合作演员:李钟硕、朴信惠 2013年 SBS 《丑八怪警报》饰演律师李翰序,合作演员:姜素拉、林周焕、申素率 2013年 SBS 《那年冬天风在吹》饰演宋慧乔的未婚夫 ,合作演员:赵寅成、宋慧乔 2012年 MBC 《儿子们》饰演阿振,大儿子的小舅子,二儿子的好朋友,因事故而不能站立 2012年 KBS 《新娘面具》饰演独立军间谍 2012年 KBS 《朋友中的犯人》(Drama Special) 2011年 jTBC《发酵家族》饰演吴海俊,宋一国同母异父的弟弟,郑爱利和崔勇民的儿子 2011年 KBS 《草莓冰淇淋》(Drama Special)饰演男主角权基正,合作演员:严贤京 2011年 KBS 《那儿有个男人》(Drama Special) 2011年 KBS 《强力班》饰演专门杀害 *** 女郎的人,合作演员:宋一国、李钟赫、严贤京 2010年 MBC 《快乐我家》 2009年 SBS 《原来是美男啊》 2004年 SBS 《人间市场》 2001年 SBS 《华丽的时节》 电影作品 2012年 《甜蜜的家》 2011年 《Strange》 2011年 《禽兽》 2011年 《丰山犬》 2011年 《血斗》 2011年 《朝鲜名侦探:高山乌头花的秘密》 2011年 《跳动的心脏》 2011年 《螳螂》 2010年 《出云之月》 2009年 《我的爱在我身边》 2009年 《如何在地球生存》 2009年 《作战》 2009年 《遗憾的都市》 2008年 《野兽男孩》 2005年 《战斗的技术》 2004年 《那小子真帅》 2004年 《下流人生》 2004年 《沼泽》 2001年 《杀手公司》 广告代言 2004年 SK Tel企业PR 2004年 乐天七星饮料 2 in love CF 1999年 Cambridge Members正装CF

鳄鱼的详细资料?

鳄鱼(Crocodile)唯一存活至今的初龙。为冷血之卵生动物,长久以来的改变甚少,唯一水中或水陆的猎食者及清道夫。 属脊椎类两栖爬行动物,其性情大都凶猛暴戾,喜食鱼类和蛙类等小动物,甚至噬杀人畜.据记载,世界上现存的鳄鱼类共有20余种,我国的扬子鳄,泰国的湾鳄以及逻罗鳄等都是较有名的品种.我国目前最大的鳄鱼养殖基地是广州市番禺养殖场,该场占地面积近70公顷,拥有湾鳄,逻罗鳄,扬子鳄,南美短吻鳄等鳄鱼近10万条. 生活地区 鳄鱼除少数生活在温带地区外,大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流,湖泊和多水的沼泽,也有的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浅滩中。它脸长、嘴长,有所谓“世上之王,莫如鳄鱼”之说。鳄鱼富有观赏价值。鳄鱼还具多种药用保健功效。鳄鱼也是名贵食用佳肴。由于它全身宝,因此,世界上一些国家积极发展鳄鱼养殖业。 特点 鳄鱼是鳄形目鳄科的1种。又称湾鳄或海鳄。分布于东南亚沿海直到澳大利亚北部。全长6~7米,最长达10米,是现存最大的爬行动物。湾鳄生活在海湾里或远渡大海。鳄鱼是迄今发现活着的最早和最原始的爬行动物,它是在三叠纪至白垩纪的中生代( 约两亿年以前)由两栖类进化而来,延续至今仍是半水生性凶猛的爬行动物,它和恐龙是同时代的动物,恐龙的灭绝不管是环境的影响,还是自身的原因,都已是化石;鳄鱼的存在证明了它生命的强有力。 鳄鱼不是鱼,属脊椎动物爬行虫纲,是祖龙现存唯一的后代。它入水能游,登陆能爬,体胖力大,被称为“爬虫类之王”。它以肺呼吸,由于体内氨基酸链的结构,使之供氧储氧能力较强,因而具有长寿的特征。一般鳄鱼平均寿命高达150岁,是爬行动物中寿命很长的。(乌龟平均寿命152,是最长的) 据考古发现鳄鱼最大体长达12米重约10吨,但大部分种类鳄鱼平均体长约6米重约1吨,主要以鱼类、水禽、野兔、蛙等为食,属肉食性动物。 孵化地 在淡水江河边的林荫丘陵营巢(距海6万米以上)它们用尾巴扫出一个7~8米的平台,台上建有直径3米的安放鳄卵的巢,巢距河约4米,以树叶丛荫构成,每巢有白色硬壳卵50枚左右,大小约80×55毫米;母鳄鱼守候在巢侧,时时甩尾巴洒水湿巢,保持30~33℃温度,75~90天孵化;雏鳄出壳长240毫米,1年可长到480毫米,3年可达1156毫米,重5.2公斤。 食物 鳄鱼凶猛不驯。成年鳄鱼经常在水下,只有眼鼻露出水面。它们耳目灵敏,受惊立即下沉。午后多浮水晒日,夜间目光明亮。幼鳄则带红光。鳄鱼5~6月交配,连续数小时,而受精仅1~2分钟;7~8月产卵。雄鳄独占领域,驱斗闯入者,一雄率拥群雌。常食鱼、蛙、虾、蟹,也吃小鳄、龟、鳖。咀嚼力强,能碎裂硬甲。 泪腺 中国汉代始知南方有鳄,唐宋迭有记载,明清以来偶见于沿海岛屿。俗话说“鳄鱼的眼泪”,其实倒真是不假。鳄鱼真的会流眼泪,只不过那并不是因为它伤心,而是它在排泄体内多余的盐分。。鳄鱼肾脏的排泄功能很不完善,体内多余的盐分,要靠一种特殊的盐腺来排泄。鳄鱼的盐腺正好位于眼睛附近。除鳄鱼外,海龟、海蛇、海蜥和一些海鸟身上,也都有类似的盐腺。盐腺使这些动物能将海水中多余的盐分去掉,从而得到淡水。所以,盐腺是它们天然的“海水淡化器”。 记载 鳄鱼在我国古代已有记载,《礼记》中叫 是一种鳄鱼,后,唐代韩愈因鳄鱼之患作《祭鳄鱼文》如讨贼文,义正辞严,吓退鳄患。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更是将鳄鱼归入药性,“鳞部-鳄鱼- 释名:土龙。”并将药性定为:“‘主治:心腹症瘕"‘湿气邪气"”无疑表明了鳄鱼在人类生活的作用,近代更是以鳄鱼皮革制作奢侈品而显示其价值。 鳄鱼种类繁多著名的有:湾鳄、美洲鳄、非洲长吻鳄、尼罗鳄、扬子鳄等。我园养殖的鳄鱼是泰国湾鳄,又叫河口鳄,拉丁 在 人们的心目中,鳄鱼就是“恶鱼”。一提到鳄鱼,立刻会想到血盆大口,密布的尖利牙齿,全身坚硬的盔甲,时刻准备吃人的神态。它的视觉、听觉都很敏锐,外貌笨拙其实动作十分灵活。鳄鱼长这副模样就是为了吃肉,所有的动物包括人都是它的食物,再凶猛的动物见了它也只能以守为攻主动避让,绝不敢轻易招惹它。 全世界现存25种鳄鱼。但是,有一支考古探险队在马达加斯加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鳄鱼。这条被命名为Simosuchus clarki的鳄鱼,有一张短而有力的嘴,有着像食草动物――食草恐龙一样的牙齿。这种牙齿从没有在以前出土的鳄鱼化石和现代鳄鱼中看到过。这是一种生活在7千万年前的食草陆生鳄鱼。 Simosuchus clarki鳄鱼是在马达加斯加发现的7块鳄鱼化石之一。纽约大学的考古学家、探险队的领队戴维·克劳斯说:“这是至今为止最令人惊奇的发现。不仅因为它是食草的――有一个短得像猪一样的嘴,这是其他鳄鱼所没有的。它的其他特征还让我们相信,这是个陆生生物,而非一般的水生鳄鱼。” 白垩纪晚期是哺乳动物进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那段时间里,许多种群开始分化,以适应在不同的小环境下生存。Simosuchus clarki鳄鱼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戴维·克劳斯说:“鳄鱼从白垩纪晚期日趋多样化,大到5米长,小的不足1米,以适应不同生存环境的需要。Simosuchus就是这种分化后期的品种,但毫无疑问,它与现代鳄鱼不属于同一个支系。” 建立灭绝物种和现代动植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研究过去的地理结构。以往北半球发现的化石比较丰富,在马达加斯加的发现之前,有关南半球,冈瓦纳古陆的化石非常少。对物种在南半球跨大陆发现的早期理论认为,在今天的各大陆之间,有巨大的“桥”相连。但现在,科学家们认为1亿6千5百万年前,非洲大陆最早从冈瓦纳古陆分离出去,而印巴次大陆、马达加斯加、南美洲、南极洲连在一起的时间较长,因此植物和动物得以分散到各处。 马达加斯加考古队发现的化石证实了这一假说。“这些动物群化石――包括鱼、青蛙、海龟、哺乳动物、恐龙、鸟,是白恶纪晚期脊椎动物进化的有力证据。”考古学家戴维·克劳斯说:“但物种是怎样,何时传播开的,依旧是博物学最难解的一个谜。”

臧克家的资料

臧克家(1905—2004).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臧家庄。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诗歌创作的深厚基础。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开始写作新诗。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引起广泛注意,受到欢迎。抗战爆发前,诗人又出版了《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进一步反映农民的疾苦,揭露和鞭挞了黑暗的旧社会。抗战胜利后到上海,又出版了反映人民疾苦、控诉蒋家王朝罪恶的政治讽刺诗集《宝贝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扩展资料人物轶事——臧克家与闻一多臧克家到青岛后经常到闻一多家里促膝长谈,臧克家是极重感情的人,对相交相知的师友终生不忘。臧克家说:“闻一多先生,不论在做人、做学问、写作方面,都是我的老师,令我十分钦佩!我跟闻老师读书学习,时间不长,但他给我的影响很大,印象极深,可以说终生难忘。没有闻一多先生,就没有我的今天。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赞闻一多先生:“在我的心上,站立着一些崇高的影像,它们给我鼓励、给我以生活奋斗的勇气。有了它们,我的笑,才有意义;我的泪,才有光辉。有了它们,我的生命才不空虚,闻一多先生是至高至大的一个”。臧克家先生常常挂念闻一多先生,是啊,人生能得一知己,是多么的不容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臧克家

藏克家的资料

臧克家简历 臧克家(1905.10—2004.2),现代诗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孙荃、何嘉。 1905年10月8日生于山东诸城县一个地主家庭。他自幼受到中国古典诗词民歌的熏陶。青少年时代在农村度过,农民的苦难引起他的深切关注和同情。1919年上小学时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1923年中学时代开始习作新诗。 1930年,参加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作文只写了三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闻一多先生从这句杂感中发现了一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1933年出版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1949年11月1日,发表了著名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为建国后的诗作树立了一座丰碑。 诗歌是臧克家创作的主体,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首要的是由诗歌创作的成就决定的。但早在1947年他就出版过《挂红》、《拥抱》两本小说集。建国以后,他更加重视散文的写作。1980和1981两年,他先后出版了散文集《怀人集》、《诗与生活》。 臧老的生活辗转境迁,与诸多文人、学者,如闻一多、茅盾、冰心、老舍、季羡林等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用臧老的话来说:“我交朋友不分等级,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对待。” 1995年以后,臧老多次生病住院。可他从未停止过写作,就是在病魔缠身、卧床不起的情况下仍不放下手中的笔。他把写作视为与病魔斗争的一种手段,进入九秩仍坚持天天定时伏案工作。近年,他还出版了《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臧克家序跋选》、《放歌新岁月》,并主编了《毛主席诗词鉴赏》等书籍。 臧老经历了20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全 部过程,他入过学,做过战,随军采访,主编杂志……这种生活境地、职业的变更,给他磨练的同时也令他有了更丰富更鲜活的生活素材、触发了他的灵感。一生坎坷多病,而一生努力求索、诗兴不减。 民盟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大学三部研究员、新闻出版总署编审、人民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理事、顾问,《诗刊》主编、编委、顾问,中国写作学会会长,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至三届理事。 曾任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臧老于20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与世长辞。

藏克家都有什么事迹和资料

臧克家 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臧克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臧克家同志,笔名少全、何嘉,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诸城。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1923年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期间,阅读了大量新文学作品,并开始习作新诗。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1927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曾参加北伐。1929年,在青岛《民国日报》上第一次发表新诗《默静在晚林中》,署名克家。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后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学习期间,得到闻一多、王统照先生的热情教诲与精心帮助。他创作的《难民》、《老马》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得到闻一多、茅盾等前辈的好评;次年,诗集《罪恶的黑手》问世,从此蜚声诗坛。1934年至1937年在山东省立临清中学任教,出版诗集《运河》和长诗《自己的写照》,创作了散文集《乱莠集》。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抗日战争爆发后,臧克家同志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抗日爱国活动。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襄阳、宜昌两分会理事。1938年至1941年夏初,任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宣传科教官、司令长官部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三十军参议。他满怀激越的爱国热情,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三赴台儿庄前线采访,写成长篇报告文学《津浦北线血战记》;他不畏艰辛率第五战区战时文化工作团深入河南、湖北、安徽农村及大别山区,开展抗日文艺宣传和创作活动;他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文艺人从军部队”;冒死赴随枣前线从事抗日救亡的文化宣传工作,曾参加随枣战役。这期间,臧克家同志创作和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及散文集《随枣行》,热情讴歌了抗日军民的伟大爱国精神和英勇抗敌的事迹。1941年秋,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参议、三一出版社副社长、代理社长,筹备出版了进步刊物《大地文丛》,创刊后,被当局查禁。1942年7月,他愤而辞职,冒着酷暑自河南叶县历经艰难徒步赴重庆。1943年4月,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五届年会上当选为候补理事。同年夏,任赈济委员会专员并负责编辑《难童教养》杂志至1945年秋。在此期间,创作出版了长诗《古树的花朵》、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等诗集。解放战争时期,臧克家同志多次参加“呼吁停战、实现和平”签名等进步活动,在重庆,曾应邀出席毛泽东同志在张治中寓所举行的文化界人士座谈会。在上海,他主编了《侨声报》文艺副刊《星河》、《学诗》和《创造诗丛》、《文讯》月刊等书刊,团结了大批进步作家;激愤于政治的黑暗腐败,他创作了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和政治讽刺诗,出版了《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48年12月,由于上海白色恐怖严重,被迫潜往香港。1949年3月,臧克家同志由中共党组织安排来到北平。5月在《人民日报》发表组诗《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了他到解放区后的喜悦心情。后历任华北大学文艺学院文学创作研究室研究员,出版总署、人民出版社编审,《新华月报》编委,主编《新华月报》文艺栏。1949年7月出席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委员。1951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1956年,臧克家同志调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57年至1965年任《诗刊》主编。经他联系,由《诗刊》创刊号首次发表的毛泽东诗词十八首,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期间,他兢兢业业致力于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在《诗刊》的创刊与发展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繁荣诗歌创作、加强诗歌队伍建设中,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同时满怀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笔耕不辍,勤奋创作,以热情、多产的诗人形象活跃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迎来了他创作的又一高峰,相继出版了《臧克家诗选》、《凯旋》等诗集和长诗《李大钊》。其中,《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毛主席向着黄河笑》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7年,他和周振甫合著的《毛主席诗词讲解》,对毛泽东诗词的传播和普及,起了重要的作用。臧克家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被迫停止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1972年回到北京。1976年1月《诗刊》复刊,臧克家同志担任顾问兼编委。粉碎“四人帮”后,年逾古稀的臧克家同志文思泉涌,又迎来了创作的春天。他把心底的颂歌唱给了社会主义新时期,出版了《忆向阳》、《落照红》、《臧克家旧体诗稿》等诗集;《怀人集》、《诗与生活》等散文集;《学诗断想》、《克家论诗》、《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等论文集。凝结着他一生汗水和心血的十二卷本《臧克家全集》也于2002年12月出版。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1988年4月,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1990年8月,他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和第五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1月,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同年11月,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届龙文化金奖”终身成就奖。2002年10月,被世界诗人大会和世界艺术文化学院授予荣誉人文学博士;同年12月,获第七届今世缘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2003年12月,《臧克家全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臧克家同志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七十余年创作生涯中,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他都以极大的热情关心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文学的发展,热忱讴歌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以短诗和长诗、新诗和旧诗、散文和随笔、评论和书信、小说和杂感等多种体裁写出了七十余部著作。他积极倡导作家深入生活、反映时代,大力提倡题材、风格的多样化和艺术上的探索创新。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团结爱护中老年诗人,热情培养青年诗人。他见证了我国新诗从诞生到发展的全部历史,对我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臧克家同志的一生是不懈追求光明的一生,是自觉地表现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勤奋笔耕、呕心沥血、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一生。他思想敏锐、爱憎分明,善良正直、乐观豁达,作风正派、文风朴实,平易近人、襟怀坦荡,生活俭朴、严于律己。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无私地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文学事业。臧克家同志的逝世,使中国的文学事业失去了一位巨匠,使当代诗坛失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使我们大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可亲可敬的师长。我们将永远学习他,怀念他。臧克家同志永垂不朽!

李宏毅被曝无缘北电将复读 李宏毅是谁个人资料家庭背景介绍

  2月20日中午,李宏毅的哥哥李明霖更博,称上午得到通知,李宏毅北电二试未通过。近日,各大高校的艺考备受关注,因为有各种童星亮相更是人气爆棚。   李宏毅被曝无缘北电将复读 李宏毅是谁个人资料家庭背景介绍   另外,李明霖还表示,李宏毅这次考试准备得很努力,但由于考前三天没睡好,所以发挥不太好。   李宏毅被曝无缘北电将复读 李宏毅是谁个人资料家庭背景介绍   李明霖发微博说,李宏毅这次考试只报了北电这一所院校,还说18岁的李宏毅要来年再战不能接受放弃,疑似打算复读,明年再考北电。出生于1998年的李宏毅因参加节目《变形计》走红,后又因主演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电视剧《恶魔少爷别吻我》等,成为演艺圈新晋小鲜肉。   李宏毅被曝无缘北电将复读 李宏毅是谁个人资料家庭背景介绍   日前,李宏毅现身北电艺考现场,被粉丝们团团包围,人气甚旺。李宏毅最终无缘北电,结束了2017年的艺考征程,令网友们大呼惋惜之余,纷纷鼓励他不要气馁,吸取经验,从头再战。有网友寄语道:年轻就是要多拼搏,愿你明年再考成功!

李宏毅个人资料

李宏毅,出生于辽阳市,现居北京,2014年7月,参加《变形计》第九季之《此间少年》[1] 。李弘毅作为新生代偶像的储备力量,外形俊朗,才华横溢。此前开通的新浪微博,起初只有40余粉丝,但变形计节目一播出,粉丝人数在一夜之间暴涨13万。他被广大的粉丝誉为变形计史上”最帅主人“公。李宏毅,北京798SM选秀,第一个被选中的人,变形计第九季《此间少年》城市主人公,他的哥哥李明霖也曾是前SM练习生 李宏毅(14张)。2014年7月,参加《变形计》第九季之《此间少年》,节目中的他曾是一个挥霍无度的深度宅男,有股独特而忧郁的气质,虽拥有俊朗的外表,优越的嗓音条件,但他骨子里的倔脾气(其实就是吃不了苦),让他不懂得珍惜。曾今在韩国试训过三个月,但由于种种原因,选择放弃了韩国继续深造的机会[2] 。7月14日晚湖南卫视无缝接档播出的变形计第九季《此间少年》,再次刷新了该节目的收视奇迹,收视再创历史新高,勇夺双网收视冠军。其中,全国网收视率1.7、份额11.5,刷新了变形计开播8年以来的最高收视成绩[3] 。

李宏毅的详细资料

李宏毅,出生于辽阳市,现居北京,2014年7月,参加《变形计》第九季之《此间少年》[1] 。李弘毅作为新生代偶像的储备力量,外形俊朗,才华横溢。此前开通的新浪微博,起初只有40余粉丝,但变形计节目一播出,粉丝人数在一夜之间暴涨13万。他被广大的粉丝誉为变形计史上”最帅主人公“。李宏毅,北京798SM选秀,第一个被选中的人,变形计第九季《此间少年》城市主人公,他的哥哥李明霖也曾是前SM练习生 李宏毅(14张)。2014年7月,参加《变形计》第九季之《此间少年》,节目中的他曾是一个挥霍无度的深度宅男,有股独特而忧郁的气质,虽拥有俊朗的外表,优越的嗓音条件,但他骨子里的倔脾气(其实就是吃不了苦),让他不懂得珍惜。曾今在韩国试训过三个月,但由于种种原因,选择放弃了韩国继续深造的机会[2] 。7月14日晚湖南卫视无缝接档播出的变形计第九季《此间少年》,再次刷新了该节目的收视奇迹,收视再创历史新高,勇夺双网收视冠军。其中,全国网收视率1.7、份额11.5,刷新了变形计开播8年以来的最高收视成绩[3] 。李宏毅清新俊逸、才貌双全

周杰伦的详细资料~!

周杰伦(Jay Chou),亚洲最具社会影响力和传奇性的偶像天王巨星、“神话”级人物,华语乐坛皇帝、新四大天王之首[1],世界十大鬼才音乐人[2]。词曲创作家、MV及电影导演、编剧及制作人。2000年后最具指标性流行歌手,四届世界音乐大奖最畅销亚洲艺人,唱片全球总销量近4000万张,有“亚洲流行天王”之称,其音乐打破了亚洲原有单一的音乐形式,开创多元化流行音乐的先河,为亚洲流行乐坛翻开了新的一页。05年以《头文字D》涉足电影,07年成立JVR有限公司、自编自导自演电影《不能说的秘密》,10年主持电视节目《Mr.J频道》,11年以《青蜂侠》跻身好莱坞进军国际,荣获美国MTV电影大奖最佳新人提名。2012年发行专辑《十二新作》销量一路飙升各大榜首。2013年周杰伦自编自导自演第二部影片《天台》登陆北美,获选美国纽约电影节闭幕片[3],将于7月11日全球上映。

新中国的第一台电脑资料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 --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1984年,联想集团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1985年,华光Ⅱ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入生产性使用。 1986年,中华学习机投入生产。 1987年,第一台国产的286微机--长城286正式推出。 1988年,第一台国产386微机--长城386推出,中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1990年,中国首台高智能计算机--EST/IS4260智能工作站诞生,长城486计算机问世。 1991年,新华社、科技日报、经济日报正式启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92年,中国最大的汉字字符集--6万电脑汉字字库正式建立。 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4年,银河计算机Ⅱ型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 1996年,国产联想电脑在国内微机市场销售量第一。 1997年,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8年,中国微机销量达408万台,国产占有率高达71.9%。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 引用自网友!

李宏毅个人资料简介 和张若昀是什么关系怎么认识的

李宏毅和张若昀是什么关系怎么认识的?两个人的关系非常的好,李宏毅在参加北电的考试的时候,张若昀还发微博送祝福,并且表示希望再次见到他的时候,自己已经是他的师哥了。李宏毅和张若昀的渊源主要来自于剧组中的缘分,他和张若昀一起拍了一个电视剧《霍去病》,张若昀就是电视剧《霍去病》中的霍去病,李宏毅是电视剧《霍去病》中的赵破奴,是霍去病的亲密战友,两个人在剧中是兄弟。通过朝夕相处的拍摄,也将剧中的感情移到了剧外,剧外也是非常好的朋友。 李宏毅个人资料简介,他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面前是因为参加湖南卫视的《变形记》,他因为帅气的长相和不羁的性格吸引到了不少的粉丝。之后的他就进入了娱乐圈,主演了描述90后青春与幻想的奇遇短片《梦游记》和万合天宜出品的情景喜剧《学姐知道》,而且他还到韩国当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生,是一个唱跳俱佳的选手,李宏毅的哥哥李明霖是一个歌手,两个人一起合唱了歌曲《好男娃》。 李宏毅怎么评价邢菲的,他和邢菲共同主演的《恶魔少爷别吻我》在网上播出后非常受欢迎,同时也有很多的粉丝有了新的情侣cp要追了。在《恶魔少爷别吻我》中两个人真的是粉红不断,不过现实生活中李宏毅是1998年出生的,邢菲是1994年出生的,完全看不出来两个人竟然有4岁的差距,通过《恶魔少爷别吻我》的拍摄,两个人也成为了关系非常好的朋友。李宏毅觉得邢菲是一个非常漂亮而且非常认真努力的女生。 之后的李宏毅发展前景非常好,演了很多的影视剧并且还唱了网络剧中的主题歌,能演戏又能唱歌,有魔幻网络剧《男神执事团》、唱主题曲《不可触摸的恋人》;美食治愈网络剧《喵喵喵喵喵喵喵》;主演的青春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献唱主题曲《青茫》;古装传奇历史剧《霍去病》,校园青春网剧《恶魔少爷别吻我》,献唱主题曲《恶魔的爱》和片尾曲《独特》;奇幻言情剧《来自海洋的你》;轻科幻爱情喜剧《限定24小时》;民国奇幻偶像剧《青囊传》开机等。除了影视剧,李宏毅还参加了多档综艺节目的录制,有综艺节目《年代秀》、《大牌对王牌》、《谁是你的菜II》、《快乐大本营》等。

李宏毅详细资料

李宏毅编辑李宏毅,出生于辽阳市,现居北京,2014年7月,参加《变形计》第九季之《此间少年》[1] 。李宏毅作为新生代偶像的储备力量,外形俊朗,才华横溢。此前开通的新浪微博,起初只有40余粉丝,但变形计节目一播出,粉丝人数在一夜之间暴涨13万。他被广大的粉丝誉为变形计史上”最帅主人公“。中文名李宏毅别 名宏领巾国 籍中国出生地辽宁省辽阳市主要成就参加《变形计第九季之此间少年》代表作品《此间少年》身 高1.86m目录1人物简介2个人作品3人物评价1人物简介编辑李宏毅,北京798SM选秀,第一个被选中的人,变形计第九季《此间少年》城市主人公,他的哥哥李明霖也曾是前SM练习生 李宏毅(14张)。2014年7月,参加《变形计》第九季之《此间少年》,节目中的他曾是一个挥霍无度的深度宅男,有股独特而忧郁的气质,虽拥有俊朗的外表,优越的嗓音条件,但他骨子里的倔脾气(其实就是吃不了苦),让他不懂得珍惜。曾经在韩国试训过三个月,但由于种种原因,选择放弃了韩国继续深造的机会[2] 。7月14日晚湖南卫视无缝接档播出的变形计第九季《此间少年》,再次刷新了该节目的收视奇迹,收视再创历史新高,勇夺双网收视冠军。其中,全国网收视率1.7、份额11.5,刷新了变形计开播8年以来的最高收视成绩[3] 。生活中的李宏毅(6张)2个人作品编辑EXO -(Growl)咆哮舞蹈教学视频。3人物评价编辑李宏毅清新俊逸、才貌双全、散发着他本身的一种独特的气质。[4]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李宏毅(14张)生活中的李宏毅(6张)词条图片(1张)1/1参考资料1. 变形计2014最新一期:花样美男李宏毅喜怒无常 .新华网 [引用日期2014-07-16] .2. 【李宏毅】变形计2014最新一期:变形计李宏毅美男 李宏毅哥哥李明霖揭女朋友是谁【6】 .陕西传媒网 [引用日期2014-07-16] .3. 湖南卫视变形计收视份额11.5创新高 粉丝大赞 .搜狐新闻 .2014-07-15 [引用日期2014-07-17] .4. 【变形计】变形计2014最新一期此间少年:暴力王子王泽宇下跪 李宏毅认陈佩雯做妹妹 .陕西传媒网 [引用日期2014-07-16] .词条标签:偶像 , 花美男 , 练习生 , 男神

我想开一家灯具店,我想知道办理执照流程和想要准备的资料 以及大概的费用

  开灯具店新手问题总结 (可加我交流997931857)  近年来灯饰行业已发展为一个利润比较高的行业.经常看见许多朋友想做灯具经销,且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东来灯饰回答了不少新手的问题。特意将这些问题总结归纳如下:  一:灯具店投资到底要多少?  灯具店投资,其实跟卖衣服的区别并不是很大。有在地摊上投资几百块的,也有在市中心投资几百万的。所以东来灯饰建议您。首先定位好您要经营的产品种类,是中高档的还是中低档的。产品种类一般依据地方市场行情和经济水平来确定的。然后是规模大小以及经营方向。店面多大的,是以批发为主还是零售,或者是工程。因为这涉及到你要定的货量问题。其次就是店铺租金以及装修和税务。装修有简装和豪装两种分类可以个人经济实力来确认。最重要一点,一定要剩余部分资金做周转用的。能保证您在正常情况下运作。  二:到底应该怎开始做?  做灯具店,首先要确认的是经营场所。店铺在什么位置。什么样的市场。东来灯饰建议您,最好的确认方式莫过于蹲点,你可以去自己中意的门市地方,连续呆上三天,分析客流量和店铺成交率。节假日特殊。经营的场所,最好在装饰城,灯具城,建材城,或者电料,五金,卫浴,家具比较集中的地方。这样才能更好的互相带动生意。  其次,需要确认的是产品定位。需要了解地方建筑风格都是什么样式的?消费水平如何,大概什么样式和价位的产品比较能接受。这些都需要自己多去市场上了解和分析。还有就是走批发还是零售渠道,或者是工程为主。这些要看个人人脉和资金实力。  最后才是确认装修风格与所经营的产品搭配好,灯位和造型展柜一类的摆放。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销售的人员很重要,好的销售人员可以给你带来巨额生意,差的销售人员会让你店面门可罗雀。(如需要,可以加我。我有部分关于灯具销售培训的资料)  三:是做代理加盟好,还是自己进货好呢?  关于这种经营方式,东来灯饰建议您,一般都看个人需求度和实力。代理加盟的好处在于简便,多数事物都不需要自己操作,但门槛较贵,普遍价格贵。不是很建议新手去做。大的品牌动辄投资十几万几十万。小的品牌价格便宜,但没什么作用。至于自己进货,好处在于灵活性强,可以自由把握经营产品和力度,根据市场调整能力强。但是比较繁琐。进货的话,如果货量较大可以考虑来中山古镇看看。因为这边的款式较多,而且都是厂家直销的,价格也相对便宜。这样能更有优势去做。但不是很建议零售商去古镇进货,因为价格虽然便宜了一些。但差旅和调度这方面加起来。优势也就不是很明显了。不过,没事可以到古镇看看,或许能长些经验呢?  四:具体是哪进货好?卖哪一类灯具挣钱?  关于进货,很多人认为找价格越低的就越好卖,其实这是一种很片面的看法,当然价格有优势固然是好。但回头一想,做生意的出发点都在想着跟同行竞争价格,打压市场去了,能挣钱吗?个人认为这样只会搞乱市场,引起恶性竞争。最后大伙都挣不了钱成为两败俱伤的局面。货物方面更应该做的是挑选些新奇的款式,为市场所没有,又能符合地方消费水平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去运营。再者,进货的最大目的是为了卖出去。卖家最好的做法就是找到合适的产品,找供货商谈好合适的价格。这是最好的局面。一般县城镇中可以选择去省会城市进货,这样调度也方便一些,而且省去长途差旅费用。如石家庄,成都,临沂,郑州这些城市都有比较大的批发市场,还是非常方便的。再者进什么货需要自己定位好。灯具的款式有成千上万,品种也有上百种可以选着。如有人脉的朋友想做工程为主,就有室内工程用灯,室外工程用灯,金卤灯,LED,无极灯等等选择,再做零售的朋友就可以选着羊皮灯,亚克力,水晶灯,现代灯。而其中还分壁灯,台灯,吊灯,吸顶灯,落地灯。等等多种用途的。不一而足。所以进货方面,套用一句广告词,不选贵的,只选对的。尽量选着自己经营了有优势的。地方市场能接受的。  五:做灯具挣钱吗?一年能挣多少?  经常看见有朋友这样问,做灯具挣钱吗?我做了以后一年能挣多少?说实话,并非我去打击朋友们对创业的热情。只能说在问这种问题的朋友并不是一个成熟的生意人。做生意没有百分百挣钱的事,也没有百分百亏钱的行业。问题在于你怎么去操作。灯具生意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如果用心去做挣钱肯定的。当然任何一个行业也一样,就说这两年的房产吧,利润够丰厚的吧?也一样还是会有人亏本。咱们只能不断地加强自己的生意经验。商业眼光和销售技巧来提升成交获得成功。做生意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做最好的想象,这样你就有动力去行动。做最坏的打算,这样就算再差的生意,你也能把它做好。  其余细节方面未能完善的,欢迎大家加我交流补充。顺祝万事如意。。

安志杰的资料

姓 名:安志杰性 别:男 星 座:金牛座 出生地:美国身 高:180CM体 重:72kg血 型: O 型三 围:38英寸(胸围)31英寸(腰围)39英寸(臀围)家庭情况:母亲、1姊1妹现任女朋友:谢婷婷 你可以去他的贴吧!安志杰百科名片安 志杰出生于美国,少年时代的他很喜欢成龙的电影,常在家里模仿电影里的动作。2000年初,他在一家酒吧里做男招待的时候,有人建议他去做演员,他放弃了 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身去香港开拓他的事业。之后结识了徐克,在《黑侠2》中来接替李连杰的著名角色:黑侠。他还为这个角色去少林寺接受了一个月的体能 和技巧训练。尽管评论和票房收入都不理想,他依然坚持表演,并且在动作和表演技巧上都有改进。他还因《少年阿虎》中的角色获得第23届香港电影,并且在动作和表演技巧上都有改进。2005年,他和自己的偶像成龙一起出演了《新警察故事》。电影作品2011鸿门宴(导演:李仁港) 2010关云长(导演:麦兆辉,庄文强) 2010谍海风云(导演:米凯尔·哈弗斯特罗姆)2010撕票风云 (导演:姜国民)2010灭门(导演:罗守耀) 2009月满轩尼诗(导演:岸西) 2009苏乞儿(导演:袁和平) 2008 亲爱的 (导演:叶念琛)2008 内衣少女 (导演:陈庆嘉)2008 三国志之见龙卸甲 (导演2008 三国志之见龙卸甲 (导演:李仁港) 2007 神探(导演:杜琪峰) 2007 男儿本色 (导演 :陈木胜)2006爱上尸新娘(导演:霍耀良) 2006魔鬼天使 (导演:郑伟文)2006情意拳拳 ( 导演:林华全) 2006黑社会2以和为贵(导演:杜琪峰) 2006生死拳(导演:罗守耀)2005 黑社会(导演:杜琪峰) 2005 猛龙(导演:李仁港) 2004 飞侠小白龙(导演 :叶伟信)2004 新警察故事(导演 :陈木胜)2004 七年很痒(导演:邹凯光)2003 少年阿虎(导演:李仁港)2003 奇逄敌手(导演:林岭东)2003 黑侠II(导演:徐克)电视剧作品2008 玉观音(导演:田有良 /饰演 毛杰和毛放)2001 Hi, 上班女郎(导演:黄克义 吴思达 /饰演 孙大杰)来他的贴吧吧!可以和更多的安迷交流!

蔡依林的资料

原 名:蔡宜凌、蔡宜翎(现) 英 文 名:Jolin tsai生 日:1980年09月15日生 肖:申猴。星 座:处女座。血 型:A型。身 高:161cm。体 重:41Kg。出 生 地:中国台湾省台北市。现 住 地:中国台湾省台北市。籍 贯:中国台湾省台北市。毕业院校:辅仁大学 英文系。语 言:国语、英语、闽南语。家中排行:上有一姐,排行老二。信 仰:道教。专 长:唱歌、舞蹈、流利的英文。特 质:努力、积极、爽朗、善良、坦率、敬业、努力不懈;可清纯、可性感;深具舞台魅力,可塑性强!嗜 好:喜欢旅游、看电影、唱歌、看书、做指甲彩绘、收集新资讯等。童年志向:英文教师、专业舞蹈家、演员、营养师。喜欢动物:狗( 屋虎 Whoo Hoo )。最怕动物:蟑螂。口 头 禅:是喔!It was like...oh my god 。收 集 品:首饰,低腰牛仔裤、Hello kitty公仔。最喜欢的演唱歌路:有Power的音乐 。最讨厌的一件事:被别人讨厌 。最爱的颜色:白、黑、粉蓝.粉红 。最喜欢的花:百合、白色郁金香。最喜欢的食物:水果、全麦土司。最喜欢的数字:1019。最喜欢的一件事:出国游玩(尤其是和死党一起出游) 。最爱的一本书:《傲慢与偏见》。最喜欢的演员:约翰屈伏塔、茱莉亚罗伯斯、周同攀、尼古拉斯凯奇、汤姆克鲁斯等。最喜欢的歌手: 麦当娜、Mariah、凯莉米洛、王菲等。最喜欢的乐器:铜琴。最爱的音乐类型:Hip-pop、R&B、Pop Rock浑厚的黑人音乐、Techno。最大的愿望:做些能让家人和自己高兴的事情。成为歌手之路: 毕业于台湾省景美女中,随后考上辅仁大学外文系。蔡依林在1997年4月参加MTV所举办的《新生卡位战》歌唱比赛,击败了3000多位参赛者之后又以演绎惠妮休斯顿的名曲《The Greatest Love of All》 夺得当时的冠军。第二年蔡依林正式与环球音乐签约,发行第一张个人同名专辑《JOLIN1019》。私人生活(绯闻): 感情世界的传闻成为一直以来焦点,但当事人Jolin一直觉得自己的事业运比爱情运旺! 多传为男歌手周杰伦组成乐坛神话“双J”、与“黑粉知己”罗志祥的绯闻。(但双方说法皆为单纯友人)。 06年曾有小道消息传出与歌手黄立行交往。也有传与艺人彭于晏、冯德伦的绯闻。曾经的“合约纠风”到现在的合约: 在2001年7月,跟前大声经纪公司爆发合约纠纷,Jolin的家人认为大声公司扣取Jolin的薪资过多闹上法庭。最后法庭判决,Jolin因违约必须赔偿大声公司1000万元,但大声经济公司则需偿还Jolin100万元,所以Jolin只需赔偿大声900万元。最后Jolin将经纪合约转移至年代整合行销,唱片合约也转移至Sony Music。然而在与索尼音乐合约到期的2006年,亿万身价风光入驻EMI天后宫,而经纪合约转移至天熹经纪公司至今。媒体各界评价: 最初出道走清纯路线,颇受大家好评。被封上“少男杀手”的称号。改走国际化路线之后,时尚造型、歌曲创作演绎、精湛舞步等所带给观众的比较为偏向欧美和日韩系流行歌手,被人誉为“时尚教主”逐步走出了自己的"J"式风格,结合不懈的"地才"式精神与好人缘奠定了其在当今华语乃至亚洲的乐坛的“天后”。【发行专辑、演唱会、书籍与写真、电影、电视】 【发行专辑】1999年10月 第一张专辑《JOLIN1019》——环球发行。2000年04月 第二张专辑《Don"t Stop》——环球发行。2000年12月 第三张专辑《Show Your Love》——环球发行。2001年06月 第四张专辑《Lucky Number》——环球发行。2002年01月 精选辑 《Together》——环球发行。2002年04月 混音专辑《电音舞道馆 》——环球发行。2003年03月19日 精选辑 《1999~2001全记录》——环球发行。 2003年07月 单曲《骑士精神》(非卖品) ——SONY发行。2003年03月1日 第五张专辑 《看我72变》——SONY发行。2004年02月 第六张专辑 《城堡》(内地名:就是爱城堡)—— SONY发行。2004年11月16日 《J9新歌PARTY精选》—— SONY发行 。2005年04月25日 第七张专辑 《J-Game》(内地名:野蛮游戏)——SONY发行 。2005年09月 《J1 Live Concert演唱会影音全记录》——SONY发行 。2006年05月 《J-top冠军精选》——SONY发行 。2006年05月 第八张专辑《舞娘》——EMI发行。2006年10月 《唯舞独尊演唱会鲜听版(特别混音专辑)》——EMI发行。2006年11月 《最爱LIVE CONCERT音乐精选》——SONY发行 。2007年06月08日 影音DVD《地才》 ——EMI发行。2007年09月19日 《绝版公主蔡依林Jolin梦绮地精选》 ——SONY发行 。2007年09月21日 第九张专辑《特务J》(内地名:爱情任务) ——EMI发行。2008年(时间待定)英文新书《爱的练习语》中附送10首经典英文歌曲翻唱CD ——EMI发行。【未收录专辑歌曲】《情不自禁》(1首)一一电影《失落的帝国》主题曲 。《Cherry Cherry》(1首)一一8866唱片量身打造,未正式发行,唯一在《KIKI的演唱会》表演 。《手牵手》(1首)。一一群星抗SARS公益歌曲。《我的失忆男友电影原声带》(3首)一一 1《爱的天使》VS安志杰;2《我很怕黑》;3《你为何》 后来收入在《最爱LIVE CONCERT音乐精选》CD2中。《海市蜃楼》(1首)一一电影《天地英雄》主题曲,收录在《天地英雄电影原声带》(1首)。《蓝色飞扬》(1首)一一百事群星演唱最新广告歌。《海洋之心》(小美人鱼)(1首)一一迪斯尼动画《小美人鱼》主题歌中文版 。《让爱靠近》(1首)一一麦当劳主题歌,曾在罗志祥小巨蛋演唱会首次演唱。《In My Arms》(爱的抱抱)(1首)一一07年与澳洲天后凯莉米洛合唱超级舞曲,收录于凯莉米洛亚洲版《X》专辑。《RUN RUN 》(让让)一一08年3月网络闪现SONY唱片以前的保留单曲。《北京欢迎你》一一08年群星迎奥运合唱歌曲【演唱会记录】·大型售票演唱会第一轮(SONY)《J1》演唱会:——04年7月8号的在上海举行。之后就是台北、北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巡回。·大型售票演唱会第二轮(EMI)《唯舞独尊》演唱会:——06年9月15日在香港举行,之后是上海、杭州、台北、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云顶、纽约大西洋城和L.A等地巡回至2007年。——08年4月4日-5日在北京举行《唯舞独尊》演唱会。·参与的重要演唱会:——1999年 《我可以》演唱会。 ——1999年 《蔡依林1019》演唱会。 ——2000年 《动心E世纪考生之夜》演唱会。——2001年 《SHOW YOUR LOVE》庆功演唱会。——2003年 《说爱你庆功演唱会》 (看我72变)。——2004年 《就是爱庆功演唱会》(城堡)。——2005年 《独占全亚洲庆功演唱会》 (J-game)。——2006年 《玩美庆功热舞演唱会》 (舞娘)。——2007年 《特务J庆功演唱会》 (特务J)。——专辑庆功演唱会小结:早期环球唱片的是《SHOW YOUR LOVE》演唱会 。加盟SONY唱片后每张专辑都有庆功演唱会 。跳槽EMI唱片任然是每张专辑都有庆功演唱会和其它城市巡回。【荣誉纪录】——1999年 荣获ChannelV亚洲区年度最受欢迎新人 - 女歌手奖。 ——1999年 三立电视台音乐风云榜 - 最佳潜力新人奖。 ——1999年 TVBS劲碟民选大赏 - 最受欢迎信任奖。 ——2000年 荣获新加坡新人奖金奖。 ——2003年 香港新城电台最受欢迎女歌手奖。 ——2003年 新城劲爆国语力颁奖礼 - 国语力歌后、国语力歌曲《说爱你》。 ——2003年 新加坡劲爆颁奖礼 - 劲爆国语女歌手、劲爆国语歌曲《说爱你》。 ——2003年 新加坡金曲奖yes933 - 区域最受欢迎歌手奖(港台)。 ——2004年 1月2003 HIT FM颁奖礼(HITO流行音乐奖) - 最佳女歌手。 ——2004年 全球华语排行榜 - 年度全能艺人、传媒推荐大奖、年度最受欢迎金曲。 ——2004年 新城劲爆国语力颁奖礼 - 蝉联国语力蝉联歌后、国语力舞台表演大奖、劲爆亚洲国语力歌曲《海盗》。 ——2004年 TVB8金曲榜颁奖礼最受欢迎女歌手、金曲《海盗》。 ——2004年 新加坡金曲奖yes933最受欢迎女歌手(观众票选)十大金曲《爱情36计》区域最受欢迎女歌手(台湾)。 ——2004年 MTV颁奖历 - 台湾地区年度最佳女歌手。 ——2005年 1月颁2004年HIT FM 颁奖礼(HITO流行音乐奖) - 蝉联最佳女歌手。 ——2005年 1月颁2004【V】颁奖礼 - 最受欢迎女歌手奖、最佳音乐录影带奖《海盗》。 ——2005年 MTV颁奖礼 - 台湾地区年度最佳女歌手(两度蝉联)。 ——2005年 新城劲爆颁奖礼 - 国语力歌曲《野蛮游戏》、《天空》、舞台、亚洲歌手大奖、年度歌曲大奖《野蛮游戏》。 ——2005年 称霸百事音乐风云榜女歌手 - 港台榜单夺冠最多歌手、停留榜单最长时间歌曲、单周上榜最多歌曲歌手。 ——2005年 Hit FM年度百首单曲封后。 ——2006年 获得"MTV亚洲大奖"最佳造型奖,全球首唱《舞娘》(精彩表演彩带、韵律球)。 ——2006年 Hit Fm百首单曲榜VS陶喆《今年你要嫁给我》称霸 。——2007年 第十八届台湾金曲奖 最佳国语女歌手奖、最受欢迎女歌手。 ——2007年 北京流行音乐典礼。 ——2007年 无线音乐最受欢迎女歌手。 ——2007年 Hit Fm百首单曲榜《日不落》称霸。 ——2007年 HITO流行音乐奖最受欢迎女歌手四连霸。——2008年 中国MusicRadioTOP排行榜 年度港台金曲《爱情任务》、年度港台全能艺人、年度最畅销女歌手。【出版经历】1999年10月 发行第一本写真书 《19岁个人写真集》2002年08月 发行第一本文字写真书 《假面公主之骑士精神》2005年03月 第一本英文辅导书《Jolin的24堂英文日记课》2006年01月 第二本英文辅导书《Jolin的6场单词派对》 2007年03月 蔡依林、罗志祥、黄立行、杨丞琳联合发行《我爱大明星-惊叹号》2008年(时间待定)发第三本英文辅导书《爱的练习语》

要蔡依林,王心凌,张昭含,周杰伦,的资料和他们2008的活动

原 名:蔡宜凌英 文 名:Jolin tsai小 名:娃娃生 日:1980年9月15日生 肖:申猴。星 座:处女座。血 型:A型。身 高:161cm。体 重:41Kg。出 生 地:中国台湾省台北市。现 住 地:中国台湾省台北市。籍 贯:中国台湾省台北市。毕业院校:辅仁大学 英文系。语 言:国语、英语、闽南语。家中排行:上有一姐,排行老二。信 仰:道教。专 长:唱歌、舞蹈、流利的英文。特 质:努力、积极、爽朗、善良、坦率、敬业、努力不懈;可清纯、可性感;深具舞台魅力,可塑性强!嗜 好:喜欢旅游、看电影、唱歌、看书、做指甲彩绘、收集健康资讯等。童年志向:英文教师、专业舞蹈家、演员、营养师。喜欢动物:狗( 屋虎 Whoo Hoo )。最怕动物:蟑螂。口 头 禅:是喔!It was like...oh my god 。收 集 品:首饰,低腰牛仔裤、Hello kitty公仔。最喜欢的演唱歌路:有Power的音乐 。最讨厌的一件事:被别人讨厌 ,失眠,胃痛。最爱的颜色:白、黑、粉蓝.粉红 。最喜欢的花:百合、白色郁金香。最喜欢的食物:水果、全麦土司。最喜欢的数字:1019。最喜欢的一件事:出国游玩(尤其是和死党一起出游)表演(singing only)和朋友聊天,买衣服 。最爱的一本书:《傲慢与偏见》。《我们不结婚好吗》最喜欢的演员:约翰屈伏塔、茱莉亚罗伯斯、周同攀、尼古拉斯凯奇、汤姆克鲁斯等。最喜欢的歌手: 麦当娜、Mariah、凯莉米洛、王菲等。最想见的人:Destiny"s Child Madonna 金城武最喜欢吃的菜:自己做的菜,秋葵最喜欢的季节:凉凉的秋天最喜欢的运动:羽毛球,桌球最满意的身体部位:眼睛,眼睫毛,指甲,头发最不满意自己的身体部位:身高太矮最尴尬的事:被电梯门夹到最难忘的事:去纽约两个月留学最失望的事:留学没成功最喜欢的乐器:铜琴。最爱的音乐类型:Hip-pop、R&B、Pop Rock浑厚的黑人音乐、Techno。最大的愿望:做些能让家人和自己高兴的事情。成为歌手之路: 毕业于台湾省景美女中,随后考上辅仁大学外文系。蔡依林在1997年4月参加MTV所举办的《新生卡位战》歌唱比赛,击败了3000多位参赛者之后又以演绎惠妮休斯顿的名曲《The Greatest Love of All》 夺得当时的冠军。第二年蔡依林正式与环球音乐签约,发行第一张个人同名专辑《JOLIN1019》。私人生活(绯闻): 感情世界的传闻成为一直以来焦点,但当事人Jolin一直觉得自己的事业运比爱情运旺! 多传为男歌手周杰伦组成乐坛神话“双J”、与“黑粉知己”罗志祥的绯闻。(但双方说法皆为单纯友人)。 06年曾有小道消息传出与歌手黄立行交往。也有传与艺人彭于晏、冯德伦的绯闻。曾经的“合约纠风”到现在的合约: 在2001年7月,跟前大声经纪公司爆发合约纠纷,Jolin的家人认为大声公司扣取Jolin的薪资过多闹上法庭。最后法庭判决,Jolin因违约必须赔偿大声公司1000万元,但大声经济公司则需偿还Jolin100万元,所以Jolin只需赔偿大声900万元。最后Jolin将经纪合约转移至年代整合行销,唱片合约也转移至Sony Music。然而在与索尼音乐合约到期的2006年,亿万身价风光入驻EMI天后宫,而经纪合约转移至天熹经纪公司至今。媒体各界评价: 最初出道走清纯路线,颇受大家好评。被封上“少男杀手”的称号。改走国际化路线之后,时尚造型、歌曲创作演绎、精湛舞步等所带给观众的比较为偏向欧美和日韩系流行歌手,被人誉为“时尚教主”逐步走出了自己的"J"式风格,结合不懈的"地才"式精神与好人缘奠定了其在当今华语乃至亚洲的乐坛的“天后”。【发行专辑、演唱会、书籍与写真、电影、电视】 【发行专辑】1999年10月 第一张专辑《JOLIN1019》——环球发行。2000年04月 第二张专辑《Don"t Stop》——环球发行。2000年12月 第三张专辑《Show Your Love》——环球发行。2001年06月 第四张专辑《Lucky Number》——环球发行。2002年01月 精选辑 《Together》——环球发行。2002年04月 混音专辑《电音舞道馆 》——环球发行。2003年03月19日 精选辑 《1999~2001全记录》——环球发行。 2003年07月 单曲《骑士精神》(非卖品) ——SONY发行。2003年03月1日 第五张专辑 《看我72变》——SONY发行。2004年02月 第六张专辑 《城堡》(内地名:就是爱城堡)—— SONY发行。2004年11月16日 《J9新歌PARTY精选》—— SONY发行 。2005年04月25日 第七张专辑 《J-Game》(内地名:野蛮游戏)——SONY发行 。2005年09月 《J1 Live Concert演唱会影音全记录》——SONY发行 。2006年05月 《J-top冠军精选》——SONY发行 。2006年05月 第八张专辑《舞娘》——EMI发行。2006年10月 《唯舞独尊演唱会鲜听版(特别混音专辑)》——EMI发行。2006年11月 《最爱LIVE CONCERT音乐精选》——SONY发行 。2007年06月08日 影音DVD《地才》 ——EMI发行。2007年09月19日 《绝版公主蔡依林Jolin梦绮地精选》 ——SONY发行 。2007年09月21日 第九张专辑《特务J》(内地名:爱情任务) ——EMI发行。2008年(时间待定)英文新书《爱的练习语》中附送10首经典英文歌曲翻唱CD ——EMI发行。【未收录专辑歌曲】《情不自禁》(1首)一一电影《失落的帝国》主题曲 。《Cherry Cherry》(1首)一一8866唱片量身打造,未正式发行,唯一在《KIKI的演唱会》表演 。《手牵手》(1首)。一一群星抗SARS公益歌曲。《我的失忆男友电影原声带》(3首)一一 1《爱的天使》VS安志杰;2《我很怕黑》;3《你为何》 后来收入在《最爱LIVE CONCERT音乐精选》CD2中。《海市蜃楼》(1首)一一电影《天地英雄》主题曲,收录在《天地英雄电影原声带》(1首)。《蓝色飞扬》(1首)一一百事群星演唱最新广告歌。《海洋之心》(小美人鱼)(1首)一一迪斯尼动画《小美人鱼》主题歌中文版 。《让爱靠近》(1首)一一麦当劳主题歌,曾在罗志祥小巨蛋演唱会首次演唱。《真命天子》(1首)一一VS罗志祥,收录于《催眠SHOW》。《今天你要嫁给我》(1首)一一VS陶喆,收录于《太美丽》和《唯舞独尊 演唱会鲜听版&混音专辑》。《In My Arms》(爱的抱抱)(1首)一一07年与澳洲天后凯莉米洛合唱超级舞曲,收录于凯莉米洛亚洲版《X》专辑。《RUN RUN 》(让让)一一08年3月网络闪现SONY唱片以前的保留单曲。《北京欢迎你》一一08年群星迎奥运合唱歌曲【演唱会记录】·大型售票演唱会第一轮(SONY)《J1》演唱会:——04年7月8号的在上海举行。之后就是台北、北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巡回。·大型售票演唱会第二轮(EMI)《唯舞独尊》演唱会:——06年9月15日在香港举行,之后是上海、杭州、台北、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云顶、纽约大西洋城和L.A等地巡回至2007年。——08年4月4日-5日在北京举行《唯舞独尊》演唱会。·参与的重要演唱会:——1999年 《我可以》演唱会。 ——1999年 《蔡依林1019》演唱会。 ——2000年 《动心E世纪考生之夜》演唱会。——2001年 《SHOW YOUR LOVE》庆功演唱会。——2003年 《说爱你庆功演唱会》 (看我72变)。——2004年 《就是爱庆功演唱会》(城堡)。——2005年 《独占全亚洲庆功演唱会》 (J-game)。——2006年 《玩美庆功热舞演唱会》 (舞娘)。——2007年 《特务J庆功演唱会》 (特务J)。——专辑庆功演唱会小结:早期环球唱片的是《SHOW YOUR LOVE》演唱会 。加盟SONY唱片后每张专辑都有庆功演唱会 。跳槽EMI唱片任然是每张专辑都有庆功演唱会和其它城市巡回。【荣誉纪录】——1999年 荣获ChannelV亚洲区年度最受欢迎新人 - 女歌手奖。 ——1999年 三立电视台音乐风云榜 - 最佳潜力新人奖。 ——1999年 TVBS劲碟民选大赏 - 最受欢迎信任奖。 ——2000年 荣获新加坡新人奖金奖。 ——2003年 香港新城电台最受欢迎女歌手奖。 ——2003年 新城劲爆国语力颁奖礼 - 国语力歌后、国语力歌曲《说爱你》。 ——2003年 新加坡劲爆颁奖礼 - 劲爆国语女歌手、劲爆国语歌曲《说爱你》。 ——2003年 新加坡金曲奖yes933 - 区域最受欢迎歌手奖(港台)。 ——2004年 1月2003 HIT FM颁奖礼(HITO流行音乐奖) - 最佳女歌手。 ——2004年 全球华语排行榜 - 年度全能艺人、传媒推荐大奖、年度最受欢迎金曲。 ——2004年 新城劲爆国语力颁奖礼 - 蝉联国语力蝉联歌后、国语力舞台表演大奖、劲爆亚洲国语力歌曲《海盗》。 ——2004年 TVB8金曲榜颁奖礼最受欢迎女歌手、金曲《海盗》。 ——2004年 新加坡金曲奖yes933最受欢迎女歌手(观众票选)十大金曲《爱情36计》区域最受欢迎女歌手(台湾)。 ——2004年 MTV颁奖历 - 台湾地区年度最佳女歌手。 ——2005年 1月颁2004年HIT FM 颁奖礼(HITO流行音乐奖) - 蝉联最佳女歌手。 ——2005年 1月颁2004【V】颁奖礼 - 最受欢迎女歌手奖、最佳音乐录影带奖《海盗》。 ——2005年 MTV颁奖礼 - 台湾地区年度最佳女歌手(两度蝉联)。 ——2005年 新城劲爆颁奖礼 - 国语力歌曲《野蛮游戏》、《天空》、舞台、亚洲歌手大奖、年度歌曲大奖《野蛮游戏》。 ——2005年 称霸百事音乐风云榜女歌手 - 港台榜单夺冠最多歌手、停留榜单最长时间歌曲、单周上榜最多歌曲歌手。 ——2005年 Hit FM年度百首单曲封后。 ——2006年 获得"MTV亚洲大奖"最佳造型奖,全球首唱《舞娘》(精彩表演彩带、韵律球)。 ——2006年 Hit Fm百首单曲榜VS陶喆《今年你要嫁给我》称霸 。——2007年 第十八届台湾金曲奖 最佳国语女歌手奖、最受欢迎女歌手。 ——2007年 北京流行音乐典礼 最受欢迎女歌手奖 .年度金曲--日不落——2007年 无线音乐最受欢迎女歌手。 ——2007年 Hit Fm百首单曲榜《日不落》称霸。 ——2007年 HITO流行音乐奖最受欢迎女歌手四连霸。——07年新城劲暴颁奖劲爆国语金曲-特务J. 全国最欢迎歌手.亚洲歌手/全国最欢迎歌手(怕什麼) .亚洲歌手大奖-JOLIN 07年乐迷投选歌手大奖-光良 JOLIN JOEY——2008年 中国MusicRadioTOP排行榜 年度港台金曲《爱情任务》、年度港台全能艺人、年度最畅销女歌手。【出版经历】1999年10月 发行第一本写真书 《19岁个人写真集》2002年08月 发行第一本文字写真书 《假面公主之骑士精神》2005年03月 第一本英文辅导书《Jolin的24堂英文日记课》2006年01月 第二本英文辅导书《Jolin的6场单词派对》 2007年03月 蔡依林、罗志祥、黄立行、杨丞琳联合发行《我爱大明星-惊叹号》2008年(时间待定)发第三本英文辅导书《爱的练习语》【重要广告代言】1999年 开喜水果复合果汁。(现已停止)2000年 上山采药植物化装品(彩妆、保养)。(现已停止) 2000年 东信电讯。(现已停止) 2000年 康保浓汤独享杯。(现已停止) 2001年 舒跑Light饮料。(现已停止)2000年 台湾省中等学校运动会代言人,千禧奥运之星守护天使。(现已停止) 2001年 彩妆Always Blacks品牌代言。(现已停止)2001年 依堤金饰品牌代言。(现已停止) 2002年 泰国观光局“皇室之旅”年度代言,广告曲《骑士精神》。(现已停止)2002年 蒂花之秀保养品广告代言-内地。(现已停止) 2002年 彩妆Always Blacks品牌代言。(现已停止) 2003年 韩国观光局代言人。(现已停止) 2003年 IBS牛仔裤代言人,广告曲《假面的告白》。(现已停止) 2003年 神之领域线上游戏代言人,广告曲《看我72变》。(现已停止) 2003年 乐而雅卫生棉-内地。(现已停止)2003年 黑骑服饰形象代言人。(现已停止)2004年 BenQ Joybee数位随身听代言人,广告曲《爱情36计》。(现已停止) 2004年 天翼之链线上游戏代言人,广告曲《海盗》 。(现已停止) 2004年 福时来运动球鞋-内地,广告曲《说爱你》(现已停止) 2004年 麦当劳布糓堡代言,广告曲《让爱靠近》 2004年 Robyn Jeans服饰代言人。(现已停止) 2004年 百事可乐代言人-亚洲区,广告曲《蓝色飞扬》等。2004年 天顺洗发露。(现已停止)2004年 福马接力棒。(现已停止)2004年 阿呀呀女孩用品代言人。 2005年11月 今生金饰。 2005年 Motorola手机,广告曲《乐园》、《许愿池的希腊少女》 。 2005年 7-11“Hello kitty”公仔代言人 。 2005年 Kobron服饰-中国大陆。(现已停止) 2005年 步步高英语学习翻机-内地。 2005年 森永嗨秋hi chew 水果糖-内地。 2005年 麦当劳摇摇署条-亚洲区。 2005年 蜜斯佛陀化妆品-亚洲区,广告曲《唇唇欲动》。2006年 力士LUX沐浴液、洗发水-亚洲区,广告曲《玩美》。2006年 机车YAMAHA雅马哈,广告曲《舞娘》。2006年 蔡依林和美甲师开办Oops J 美甲店。2007年 台湾观光宣传大使。2007年 丰田TOYOTA车,广告曲《Let"s move it》。2007年 城市之音广播电台 ,台呼《音乐听我的》(<日不落>曲)。2007年 levi"s牛仔裤。2007年 唯舞独尊OL游戏,广告曲《唯舞独尊》。2007年 鸭宝宝女生羽绒服。 2008年 特步运动鞋。2008年 戒烟就要赢比赛公益活动推广大使。2008年 mix-box 2008年—2010年度饰品代言人。【电影】●●●07年《特务J》专辑的音乐电影《特务J三部曲》简介:《特务J》首部曲《特务的宿命》剧情简介:——没有过去,没有记录的迷样特务J(蔡依林饰演),接到指令要去刺杀一直在追踪自己的专业保镖S(金载沅饰演),执行任务的那一刻,特务J跟踪S到一个天台,当S转身见到J的真面目,临死前,却露出了令人熟悉的微笑,同时特务J也完成了任务……自从特务J枪杀了S之后,S临死前那熟悉的笑容,常常萦绕在特务J的脑海中,于是特务J决定开始调查追踪S是谁,在S的公寓里,特务J发现自己竟然是两年前忽然失踪的少女,原来这两年S心痛不已,一直等着女孩再度出现,他并不知道其实被秘密组织绑架的特务J早已被洗脑….讽刺的是,S被特务J枪杀的那个天台,也是当初少女与S约定见面的同一个天台,美丽的约定,却是死亡的再会,特务J枪杀了自己的过去与爱情… 《特务J》二部曲《记忆的裂痕》剧情简介:——特务J在狱中被秘密组织所物色,以刺杀任务换取自由之身,以假逃狱之名,行黑手之实;在伦敦的街头,变身普通女孩的特务J被不知名的人物跟踪,过程中遇见了担任摄影师的路小东(冯德伦饰演),两人一见钟情,与路小东展开了一场充满热爱却不安的爱情;两人狂恋期间,彼此发现对方的真实身份JOLIN是特务J,小东是受蓝胡子委托的密探),情人之间的背判与信任互相拉扯着,到底是爱情?还是仇恨? 《特务J》三部曲《幻觉的信仰》剧情简介:—一次接近黑社会老大的卧底的行动,特务J意外的发现,多年以前在执行任务中死去的男友Vince(吴嘉龙饰演)假死事实,特务J气愤却无奈,但两人却再度重燃爱火,但也深陷危机!特务J是秘密组织委派去拯救在黑帮卧底的Vince,而V竟然是多年以前死去的男友,他们和黑帮展开激烈的枪战及追逐,最后V在一次行动中,真的死去,剩下完成任务却孤单一人的特务J,哀伤的不敢相信这次V真的离开了她…… 【电视剧】 ●2002年《Hi上班女郎》 主演 :傅宜凌 -中国电视公司。●2002年客串华视戏剧《偷偷爱上你》特别来宾。【客串主持】 ●2002年为中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代班主持(首度主持综艺节目)。●2005年11月2日为中视《康熙来了》代班(与蔡康永合作,小S当时怀孕)。【专辑详解】专辑名称:《JOLIN1019》 演唱歌手:蔡依林 。发行公司:环球音乐 。语言种类:国语 。发行时间:1999年10月 。专辑介绍: 在依林的处女作里,以「THE ROSE」这首歌做为整张专辑的开场白,一方面这首歌对于依林的意义非凡,另方面希望经由依林的声音,重新诠释这首家喻互晓的歌曲,藉以向大家宣布一位乐坛新贵即将绽放。 如何在专辑中呈现依林的音乐天赋及多面性,成为所有工作人员重要的课题。「1019」由吴大卫、 菘两位重量级制作人分别于台湾、新加坡与纽约三地完成录音。整张专辑除了POP MUSIC还加入R&B、HIP-HOP与WORLD MUSIC的音乐元素。 专辑曲目: 01. Because of You 02. 猜想 03. 空白 04. 怪我太年轻 05. 和世界做邻居 06. 我知道你很难过 07. 你是谁 08. 上街 09. Good-bye 10. The Rose 专辑名称:《Don"t Stop》 演唱歌手:蔡依林 。发行公司:环球音乐 。语言种类:国语 。发行时间:2000年04月 。专辑介绍: “Don"t Stop”是依林的第二张专辑,这首翻唱自英国当红团体“S Club 7”排行榜冠军曲的专辑主题歌,写的是一种关于新世代对梦想的憧憬与无畏,对爱情的追求与态度,相对于依林的第二次发声,也象征了另一次更自信的起步与更无畏的迎接挑战。 去年的圣诞前夕,依林利用仅有的寒假假期前往纽约Quad Studio(玛丽亚凯莉的御用录音室),与在上张专辑合作的四位黑人歌手再续前缘,并由纽约知名摄影师John N.随行记录拍摄了平面写真。 制作部分除了上张专辑的制作人吴大卫、李偲菘、李伟菘之外,还有初次合作的陈伟,老师们对于依林在唱功上的严格要求更胜以往,因此听者可以感受到这次依林在唱腔上更具大将之风,诠释起抒情歌曲情感更为细腻,快歌部分则更为挥洒自由。 邀集的词曲作者尤为一时之选,陈伟、偲菘、黄舒骏、郭子、涂惠元、叶良俊、邬裕康、胡如虹…,都在专辑中献出作品,音乐曲风结合流行、R&B、Hip Hop、摇滚、雷鬼…等多元曲式,值得一提的是继上张专辑重编新唱了“The Rose”这首英文老歌之后,这张专辑也将“Sugar Sugar”重新改编为2000年的Hip Hop版本,成为延续依林专辑的特色之一。 专辑曲目: 01. Don"t Stop 02. 你快乐吗 03. 什么样的爱 04. You Gotta Know 05. 永恒 06. 嗨 07. 孤单的人总说无所谓 08. 漂浮 09. 唱这首歌 10. Sugar Sugar 专辑名称:《Show your love》 演唱歌手:蔡依林 。发行公司:环球音乐 。语言种类:国语 。发行时间:2000年12月22日 专辑介绍 :环球跨亚洲年度大碟,21世纪新音乐sample『蔡依林---SHOW YOUR LOVE』台湾「吴大卫+陈伟」+新加坡「偲菘+伟菘」+韩国天王制作人JAE+8位纽约黑人天生绝对音准律动合声。"SHOW YOUR LOVE",这首歌曲也特地送到美国纽约,找了八名黑人合音,由黑人天生的精准律动感合声,为这首热闹的舞曲添色不少,21世纪新音乐就等『蔡依林』! 专辑曲目: 01. ShowYourLove 02. 快有爱 03. 你还爱我吗 04. Baby Face 05. 如果那天你说爱我 06. 舍不得 07. 爱上了一条街 08. Pretty Pretty Day 09. 一眼就看见 10. 感觉你的存在 专辑名称:《Lucky Number 》演唱歌手:蔡依林 。发行公司:环球音乐 。语言种类:国语 。发行时间:2001年07月07日 。专辑介绍: 睽违数月,少男杀手蔡依林在热切期待的催促声中,第四张个人专辑《Lucky Number》再度炫目出击!在这张专辑中蔡依林将累积的经验与持续在音乐上努力的成果,焕发成更上一层楼的爆发力,与所有支持她、期许她的朋友分享。 此次的音乐制作阵容超级强劲,其中有李思菘、李伟菘、JAE、陈伟、吴大卫等都是长期与蔡依林合作的制作人,而黄韵玲、马毓芬二位女性制作人特别跨刀,丰富而强烈的音乐性淋漓地发挥了蔡依林的演唱技巧,同时加入许多情感纤细的女性意识与特质,搭配流行乐坛大师级作词人姚谦、许常德、谢孟娟、毛毛、于光中与陈志远、周杰伦等首屈一指的知名作曲人量身打造出一首首动人心弦的快、慢歌,让整张专辑充满创意、流行与多变的面貌。 《Lucky Number》中除了R&B、HIP HOP、DISCO等流行曲风外,为挑战演唱功力,还特别收录了一首英文老歌“Bridge over trouble water”,蔡依林以黑人式合音的效果,重新诠释这首动听的英文老歌;台湾金曲奖制作人周杰伦量身创作的“你怎么连话都说不清楚”以Rap形式唱出一位女孩在两个男生之间的矛盾、挣扎与内心交战。此外,蔡依林受到迪士尼的青睐,应邀演唱暑期动画钜片《失落的帝国》的唯一亚洲版中文主题曲“情不自禁”,而以高过原唱MYA半个KEY演唱也更展现蔡依林的实力。 专辑曲目 :01.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02. 看紧我 03. Lucky Number 04. 如果不想要 05. 捕手 06. Take It Easy 07. 只有一个你 08. 你怎么连话都说不清楚 09. Surprise(上山采药年度广告歌) 10. 由我 专辑名称:《Together》精选辑 演唱歌手:蔡依林 发行公司:环球音乐 语言种类:国语 发行时间:2001年10月01日 专辑介绍 : 由于和经纪公司的合约问题,素有‘少男杀手"之称的蔡依林被迫暂时停止演艺事业,喜爱她的歌迷只好听她的歌曲一解思念之苦,尤其这张精选辑收录了16首Jolin最受欢迎的畅销主打歌,保证可一饱耳福,包括Don"t Stop、Show Your Love、LuckNumber、爱上一条街、你怎么连话都说不清楚"…等,随专辑还附赠一张VCD及6张Jolin 精美珍藏写真卡,VCD中收录了‘Lucky Number"专辑的幕后制作花絮以及14首Jolin的MTV,喜爱Jolin 的歌迷们可千万别错过了这张精彩的精选特辑。 专辑曲目: 01. 我知道你很难过 02. Don"t Stop 03. Show your love 04. 如果不想要 05. 你快乐吗 06. 和世界做邻居 07. Lucky Number 08. 爱上了一条街 09. 你还爱我吗 10. 什么样的爱 11. Because Of You 12. Take It Easy 13. 舍不得 14. You Gotta Know 15. 你怎么连话都说不清楚 16. Good Bye 专辑:《电音舞道馆 》艺人:蔡依林 。公司:环球音乐 。语言:国语 。发行日期:2002年04月 。专辑介绍: 收录了蔡依林出道以来四张大碟中12首最优歌曲的Remix版本,如果你喜欢舞曲,这张混音大碟绝对值得收藏! 专辑曲目:01. show your love(Remix) 02. 如我不想要(Remix) 03. 你快乐吗(Remix) 04. 怪我太年轻(Remix) 05. 猜想(Remix) 06. 你怎么连话都说不清楚(Remix) 07. 快有爱(Remix) 08. You Gotta Know(Remix) 09. 孤单的人总说无所谓(Remix) 10. 空白(Remix) 11. 漂浮(Remix) 12. 爱上一条街(Remix) 专辑名称:《1999~2001全记录》 演唱歌手:蔡依林。 发行公司:环球音乐。 语言种类:国语 。发行时间:2003年03月19日 。专辑曲目: A:01. Because Of You 02. 我知道你很难过 03. The Rose 04. 和世界做邻居 05. 上街 06. 怪我太年轻 07. Good Bye 08. 空白 09. Don"t Stop 10. 你快乐吗 11. You Gotta Know 12. 什么样的爱 13. 孤单的人总说无所谓 14. Sugar Suqar 15. 永恒 B:01. Show Your Love 2. 你还爱我吗 03. 快有爱 04. 爱上了一条街 05. 感觉你的存在 06. 舍不得 07. 如果那天你说爱我 08. Lucky Number 09. 如果不想要 10. 你怎么连话都说不清楚 11. Take It Easy 12. 看紧我 13. 捕手 14.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15. 只有一个你 专辑名称:《看我72变》演唱歌手:蔡依林。语言种类:国语。唱片公司:SONY新力唱片。发行日期:2003年3月。专辑介绍: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蛰伏,以及与前经理人公司的打官司,2003年蔡依林Jolin回复自由,在她投入新东家 SONY 新力后推出首张国语大碟《看我72变》。与大碟同名的主打歌乃电玩游戏《神之领域》的主题曲。有「少男杀手」之称的Jolin自从出道以来,一直被塑造为歌坛的流行偶像,但是如果各位还有印象应该记得Jolin其实是因为“MTV新人歌唱比赛冠军”而签约成为唱片歌手,可见Jolin拥有绝对惊人的歌唱实力。于是加盟新力音乐发行首张专辑之际,公司认为jolin应该不只是纯偶像而已,而是成为“最具实力偶像”。因此新力特别邀请黄怡、薛忠铭、周杰伦、李偲菘、王治平等5位乐坛制作巨头,根据jolin音质及唱腔、歌手定位及潜在发挥的可能性,量身订造Jolin这张专辑。《看我72变》突破传统挑选DEMO带的收歌方式,直接邀请作曲者针对她的声音特质而设计写歌,於是在选曲时便耗费了数个月的时间,慎选出多元化又适合Jolin的音乐风格。整张新专辑可说融合 Hip-hop、R&B、复古Disco、Funk及改编Rock等丰富的音乐元素,希望能给歌迷「七十二变」的惊喜! 专辑曲目:01.说爱你02.看我72变03.假面的告白04.奴隶船05.布拉格广场06.做一天的你07.prove it08.爆米花的味道09.马甲上的绳索10.好东西11.骑士精神

急找抗日英雄资料``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50多年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和献身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为了纪念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学习和发扬王二小的革命精神,我给大家讲几个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生在苦难中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于1928年出生在河北省沫源县上庄村,他英勇牺牲是在1941年9月16日,牺牲时年仅13岁。 1939年9月的一天,王二小和几个小伙伴正在山上放牛,忽听远处传来枪炮声。他们看到一些逃难的老百姓,推着小车,背着包袱,搀扶着老人,有的妇女还抱着孩子,由北向南走进了上庄。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二小把牛托付给铁旦,和几个小伙伴跑进了村子。只听一个中年难民嚷道:“日本鬼子从张家口往这边打来了,你们怎么不跑啊?” 王二小一听日本鬼子来了,急急忙忙跑回家里。 王二小的家是什么样呢? 原来,他们家不是本村的人,因为穷只得住在庄北一个破奶奶庙里。奶奶菩萨早就拆掉了,屋里只有一个破土炕和一张破桌子,几口缸里有点儿杂粮。 二小慌慌张张跑进破庙,一进屋就说:“爹,娘!日本鬼子打过来了,快跑吧!” 二小爹有病,正躺在炕上呻吟着,娘说:“你爹病成这样,往哪儿跑啊!”爹说:“还不快放牛去,丢了人家的牛,赔得起吗?” 日本鬼子真的打到上庄来了。 这天,天刚蒙蒙亮,日本鬼子一个中队开到了上庄村北头,中队长桥本拿望远镜朝村里瞅了一会儿,就下令开枪开炮。村里一下子像开了锅,子弹、炮弹一起飞进了村。好多房屋被炸塌了,着起了火,哭声四起。 二小爹正躺在炕上不住地呻吟,二小的哥哥王石头和二小俩钻到了破桌子底下。一颗炮弹打来落到破庙的房顶上,掀掉了大半个屋顶。房梁坍了下来,正好砸在二小爹身上,二小娘也被埋在了土里。二小和哥哥从桌子底下爬出来一看,爹已经断了气,赶紧把娘从乱士石里救了出来。 二小爹被砸死了,全家人痛哭流涕。好心的邻居齐存礼听到王家的哭声跑了过来,也难过他说:“别哭了!小日本真狠,不让老百姓活了。”他知道二小家里穷,又说:“俺家老爷子有一口棺材,先给你爹用吧!” 齐存礼和王石头把棺材抬了过来,在奶奶庙后面挖了一个长方形的坑,把二小爹入殓,埋葬了。 二小爹被日本鬼子害死了,二小的哥哥王石头又被抓去修炮楼。 这天一大早,村长冯进财和日本鬼子中队长桥本在村子里抓劳工。村里的人都恨冯进财,不叫他村长,叫他塌鼻子。塌鼻子村长把桥本领到奶奶庙前。 桥本拍了拍王石头的肩膀,说:“你的。。。身体。。。好好的。。。修炮楼去!”说着,两个日本鬼子就把王石头捆了去。 塌鼻子村长让两个村丁把二小家的粮食又抢走了。还把二小家的一根木头也搬上了车。王石头被抓去修炮楼,每天背石头,运木料,修路,砌墙,没有吃的,累死累活地拼着 命干。 二小妈生着病,心里惦着石头:干那么重的活,不吃东西哪成啊!可是,家里没有粮食,只得熬了一罐稀粥,罐口上扣了一个粗碗,里面放了一点儿小葱和咸菜,让二小给哥哥送去。二小提着粥罐,来到修炮楼的工地。四面拉着铁丝网,20多个日本鬼子端着枪,手拿皮鞭。 二小找了半天,才看见哥哥和八、九个青年农民,每人背着一块长方形的石头,低着头,弯着腰,一步一步艰难地向炮楼走去。他们汗流满面,汗水湿透了衣衫。日本鬼子发现谁走得慢,就上去用皮鞭子狠狠地抽打。一个日本鬼子朝王石头肩上使劲抽了一鞭子。王石头一个趔趄没有站稳,石头掉在了地上。鬼子小队长又往石头身上狠抽了十几鞭子,还用脚踢他。王石头用力从地上爬起来,心中怒火燃烧。心想:你这个小日本这么狠,今天也让你看看中国人的厉害。说时迟,那时快,王石头突然从地上搬起一块大石头,走到鬼子小队长身后,猛地朝他的头上砸去。鬼子小队长倒在地上见阎王去了。 王石头此时像一头猛牛,大声喊道:“乡亲们!咱们不给鬼子干了,快跑啊!” 王二小躲在一棵大树后面,看见哥哥朝对面山上跑去,日本兵开枪打死了好几个人。 日本兵把好多民工又抓了回来,继续修炮楼,二小也被抓了去。日本鬼子对民工看管的更严了。 这一天晚上收了工,二小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他走到工地北头靠铁丝网的地方坐下来,把罐口上的粗碗拿下来,端起罐子喝玉米粥,就着小葱和咸菜。一天没吃东西了,很快粥喝得差不多了,二小发现罐底还有7个鸟蛋。这是妈妈专门给他拿来的,妈妈一个也没留。 二小吃了一个鸟蛋,真香啊!他忽然想起,家里什么吃的也没有了,妈妈什么也不吃,怎么行呢?想到这儿,二小下决心要逃回家去看看妈妈。 二小一直没有睡,他在仔细观察着工地上的动静。一弯明月升到了半空,繁星满天。民工们劳累了一天,都东倒西歪地倚着石头睡着了。十几个日本鬼子和伪军背着枪,打着手电在工地上巡逻,一个鬼子还牵着一条狼狗。 二小发现鬼子和伪军巡逻有一定的路线,从工地的一头到另一头来回走,走一趟至少有五、六分钟。这不是一个空挡吗? 二小趁着鬼子和伪军走远了,用一根木棍把铁丝网撑开,把身子缩成一条扁鱼似的钻了过去。 巡逻的鬼子发现有动静,立刻打开手电,军犬也奔了过来。敌人开枪了,军犬狂叫着。二小仗着路熟,钻过铁丝网,接连翻了几个跟斗,滚到了山坡下,抄小路跑回了奶奶庙。 屋里漆黑,一点地动静也没有。二小摸了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了火柴,把小豆油灯点着 一看,他惊呆了。他看到娘一动不动地躺在炕上,双眼紧闭着,用手一摸娘的头和手,冰凉冰凉,不由得痛哭起来。娘是活活饿死的啊! 爹被日本鬼子害死了,哥哥被日本鬼子逼得逃跑了,妈妈又被活活饿死了。二小的心里对日本鬼子充满了仇恨。他默默地想,这深化大恨一定要报 奔向解放区 王二小从敌人修炮楼的工地上跑出来以后,鬼子到处抓他。二小在上庄呆不下去了,怎么办? 齐存礼叔叔说:“从咱们这儿往南一百多里地,是八路军的巩固区,你去找八路军吧!”二小想到他娘刚去世,为难地说:“俺娘。。。。”话没说完,齐存礼就说:“你娘的后事,俺帮你办。” 齐叔叔的儿子铁旦把一小袋贴饼子放在二小的手上,说:“二小哥,这点儿干粮,你路上吃吧!路远,多小心。。。。。。”说着,眼泪流了下来。 王二小向娘磕了一个头,走出了家门。 二小走在狼别沟里,天黑漆漆的,路上净是大大小小的石头,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在地。起风了,又下雨了。二小摔倒,又爬起来,他找来一根树枝拄着。走着走着,二小听到了狼的嚎叫声,两条恶狼紧紧地追着他。他想起爹的话,看见狼不能跑,你跑他就追,你蹲下来拿块石头,狼就不敢过来了。想到这儿,二小蹲下拾起两块石头扔向了狼,狼果然跑掉了。 王二小在漆黑的山路上跌跌撞撞地走着,忽然觉得肚子饿了。他掏出一个贴饼子,一边走一边吃着,肚子好受多了。这时候,日本鬼子的巡逻队过来了。5辆摩托车,“轰隆隆”的响声越来越大,车上还架着机枪,闪亮着车灯。二小赶紧躲到一个山洞里。 山洞里冷飕飕的,还滴着水,二小想睡也没法睡,只好来回蹦达暖暖身子。天亮了,二小不敢在大路上走,等到天黑才继续赶路。秋雨又下了起来,秋风一阵阵刮着,二小顶风冒雨,咬着嘴唇向前走。他心里恨透了日本鬼子。 走着走着,他远远看见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亮着灯光,前边有人家。他已经非常疲乏了,但是灯光又给了他希望。他奔着亮光,艰难地来到一座茅屋旁,轻轻地敲了几下门。没有动静,二小耐心地站在门外。过了一会儿,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开开了门,吃惊地说:“哎哟,孩子,你咋弄成这个样子?” 二小难过地说:“爷爷,我是上庄人,爹娘都被鬼子害死了,哥哥被抓去修炮楼也不知跑哪儿去了,鬼子还要抓俺,俺没处。。。。。。” 老人赶紧把二小拉进屋,说:“快脱了衣服洗一洗吧!” 屋里收拾得挺干净,墙上挂着一支猎枪,还有兔皮、狼皮、狐皮。老人看样子是一位猎人。 二小洗完澡,换上干衣服,挺舒服。这时候,天快亮了,老人端来了热粥、窝窝头。吃完了饭,老人问二小:“孩子,你叫啥名字?要上哪儿去啊?” 二小说:“俺叫王二小。俺要去找八路军,为俺爹娘报仇!” 老人说:“找八路军,还有一百多里地哪!先睡一觉,天黑再走!” 王二小美美睡了一大觉,直到天黑。 二小要上路了,老人拿出一些窝头、兔肉,让二小路上吃。二小心里感到暖融融的,说:“老爷爷,谢谢您了!” 老人笑了笑,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俺儿子也是八路军。日后,你打鬼子立了功,俺老汉还要给你庆功呢!” 二小背上包袱,在夜色中上路了。 一路上刮着风,还下着雨,二小也看不清路,不知摔了多少跟头,浑身是泥,两腿无力.他感冒发烧了。一不小心踩着一块石块,摔倒在地上,再也没力气爬起来了。二小己经来到了狼牙口村的街上,都半夜了。 狼牙口村的农会主任高林山开完会回家,发现街边躺着一个孩子,已经昏迷不醒了。他赶紧把孩子抱回家,让妻子去熬了一碗姜糖水。高林山给二小脱下湿衣服,替他洗了身子,换上干衣服。妻子端来了姜糖水,二小咕通通就喝了,瞪着眼睛问:“这是什么地方啊?”高林山告诉二小:“这里是二区南马庄乡狼牙口村。你淋雨晕倒在街上,俺把你抱回来,可醒过来了。孩子,你叫啥名儿,从哪儿来啊?” 二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泪也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二小才说:“俺家在六区上庄。鬼子打死俺爹,饿死俺娘,抓走俺哥,又要抓俺。。。。。。”二小难过得说不下去了。 高林山安慰二小说:“孩子,你别愁,这里是巩固区,俺们农会会照顾你。你在上庄干些啥营生啊?” 二小回答说:“俺给地主放牛。” 高林山说:“那好,俺家有牛,村里还有六、七户有牛,你就放牛吧。” 从此,二小就为这六、七户人家放牛。轮流在各家吃饭睡觉。二小放牛挺认真,大家对他也挺好,还送他衣服、鞋袜。 参加儿童团 一晃,王二小在狼牙口村已经好几个月了,生活得很好。这里和上庄不一样,上庄是敌占区,这里是八路军的巩固区。特别是,这里不仅有八路军、民兵队,还有儿童团。 这天,天快黑了。王二小放牛回村,看见村边大槐树下,儿童团长雷娃正在领着儿童团员练操。儿童团员们个个精神抖擞,有的戴着八路军军帽,有的用木棍或秫秸杆当枪,有的腰里还扎着一条;旧皮带。他们还高声唱着《儿童团团歌》: 我们是儿童团员, 我们为抗日站岗。 手握着红楼枪呀, 哪怕那个风雨狂。 你要想过路么? 请你拿出路条! 二小听着听着,心里不觉有点地难受。人家儿童团员多神气呀,自己来了几个月了,就整天放牛。。。。。。 回到高主任家里,二小还是闷闷不乐。高林山看二小这样,就问:“二小,有啥不高兴的事呀,嘴巴撅得比天高?” 二小低着头不言语,过了一会儿,他对高主任说出了自己的心事:“村里的娃娃们都参加了儿童团,就俺不是!” 高林山一听笑了起来,说:“我当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这好办,你写一个加入儿童团的申请不就行了?可有一样,参加了儿童团可要积极的干!” 二小在高主任的帮助下,很快写了一份参加儿童团的申请。 二小真的成了一名儿童团员,甭提多高兴了。在儿童团里,二小比谁都干得积极。除了站岗查路条,二小做了不少事。 骑兵连的战士接到命令到下壶关打鬼子去了。这一天,高林山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一脸愁云。二小见了,忙问:“大伯,你有啥心事啊?” 高林山说:“部队走了两三天了,可是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听不到枪炮声。他们带的干粮不多,你说急人不急人!” 二小听了也说:“他们的马草也不多。” 两个人都动起了脑子。二小灵机一动,说:“大伯,俺们现在就发动大伙准备口粮、军草,后半晌就给部队送去。我这就跟雷娃说一声儿,发动儿童团员上山去割马草。” 高林山听了直点头,心想,这孩子还真有点子。 全村人都忙着生火,烙贴饼子。20多个儿童团员都到村北的山上割马草去了。 二小挥着镰刀,数他割得快。你看,他把小布衫也脱了,只剩下红肚兜,光着膀子,弯着腰,手快如飞。他还挺有心眼,准备了两把镰刀,磨得光光的换着使。二小割满了两筐青草,又帮着别的女孩子割,还不到晌午,儿童团员们就完成了任务。 吃完晌午饭,民兵和儿童团员们就出发了。每个儿童团员都背着两筐草,天气又热起来,脸上直冒汗,可没有一个人喊累。 在下壶关的山头上,骑兵连吴连长首先从望远镜里看到老乡们和儿童团的送粮送草队伍。他骑着战马飞快迎过来,拉着高林山的手说:“谢谢你们,你们来得太好了!”他又转过身来对儿童团员们说:“你们立了一大功。咱们的军马没有草吃就不能打仗,你们的草送的真及时,谢谢你们了!” 儿童团员听了吴连长的话都非常高兴,这草没白割,挨点儿累也值了。 战斗很快打响了,骑兵连消灭了鬼子的一个中队,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 日本鬼子不甘心在下壶关的失败。他们打听到我们的骑兵接受了新的任务,转移到别的地方作战去了,就由日本鬼子的中队长佐佐木带着一个小队日本鬼子和一排伪军来袭击狼牙口村。 佐佐木一伙来到狼牙口村,却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圈里猪也没有,村子里静悄悄的。佐佐木发火了,问道:“八路的没有。。。。。。老百姓、牲口。。。。。。统统的哪里去了?” 翻译官报告说:“老百姓都跑了,牲口、粮食全坚壁起来了。” 佐佐木举起战刀,下令:“搜!给我搜!“ 日本鬼子到山沟里搜,也不见人影。过了一会儿,伪军排长来报告:“太君,烨树沟里发现了几十个老百姓!” 佐佐木的小眼睛一转,大叫道:“把他们。。。。。。统统的。。。。。。包围起来!” 群众被包围了起来,山头上架起了机枪。 鬼子中队长佐佐木站在岩坡上开始训话了,叽里呱拉不知说的什么。翻译官说:“太君说了,你们不要怕,只要说出八路军在哪儿,粮食、弹药藏在哪儿,就没事儿。” 没有一个人说话,山谷里静静的。佐佐木气得脸像猪肝,大声吼道:“快说!再不说。。。。。。统统的。。。。。。死啦死啦的。。。。。。。” 半天,还是没人说话。佐佐木冲下岩石坡,抓住一个青年农民的衣襟,毗牙咧嘴地说:“你的快说。。。。。。八路军在哪儿?粮食藏在哪儿?” 那个青年农民“哇哇”地叫着,佐佐木使劲地打他、踢他,他叫得更凶,还是说不出话来。 高林山对佐佐木说:“他是个哑巴,不会说话。” 佐佐木一把抓住了高林山吼道:“他是哑巴。。。。。。你的会说。。。。。。八路军在哪儿。。。。。。粮食藏在哪儿?” 高林山不慌不忙地说:“俺是个老百姓,俺不知道。” 翻译官帮腔说:“快说吧!不然劈了你!” 佐佐木气急了,举起军刀就要劈过去。 就在这紧急的时刻,王二小挺身站了出来。他想,高大伯是农会主席,是他把自己抱回家里,是他们一家无微不至地关心自己,他不能死啊! 佐佐木收起了军刀,向二小问道:“你的小孩。。。。。。你的。。。。。。怎么知道。。。。。” 二小沉着地说:“我天天在山上放牛,我怎么不知道!” 佐佐木狡猾地说:“你的。。。。。。小孩。。。。。。不骗人。。。。。。” 在鬼子威逼下,王二小只好走在前面带路。两个伪军在后面紧跟着他。 王二小东走西转,把鬼子兵领进了深山沟。远远的看见前面有一个山洞,二小指着说:“太君!你看,就是那个洞!八路军的伤员、粮食就藏在那儿!” 佐佐木逼着二小:“你先。。。。。。进山洞。。。。。。” 二小急忙钻进了山洞。鬼子们慢吞吞地跟着。山洞里的路二小很熟,他像一只小兔子,连走带蹦,把鬼子落在后面。左拐右拐,二小来到一个叫猫儿洞的地方,把身子缩成一条扁鱼似的钻了过去,气得佐佐木直跳,骂道:“中国小孩。。。。。。狡猾。。。。。。”说着,掏出手枪朝洞里开了几枪。 二小早就钻出洞,飞也似的跑到烨树沟,大声对高主任和乡亲们喊道:“赶紧钻到洞子里,鬼子要来了!” 乡亲们安全转移,骑兵连把鬼子和伪军包围起来。 乡亲们把二小围了起来,高林山抱起了二小,大家都夸二小机智勇敢。高主任说:“孩子,是你救了俺,救了乡亲们!”村妇救会曹主任也搂着二小说:“是你用调虎离山计救了乡亲们,多聪明的一个孩子!只想着大伙儿,就没想到自己的危险。” 王二小参加儿童团以后,经受了锻炼,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他在迅速、茁壮地成长! 血染南河滩 九月十六这一天,太阳快要落山了,二小甩着鞭子赶着牛要回家了。忽然呼隆一声响,二小一看,是鬼子兵踩响了南河滩上的石雷。 有40多个鬼子来抢粮食和弹药,还要消灭八路军的伤员。他们来到南河滩上,大摇大摆,还边走边观景。 鬼子要去狼牙口村,那里藏着粮食、枪支和弹药,还有八路军的伤员。 走着走着,一座山挡住了鬼子的去路。鬼子中队长高崎用望远镜看了半天,也闹不清前边的路应该怎么走,他们面前有3条路,走哪一条呢? 中队长高崎急得直冒汗,把大个子军曹喊来命令说:“这里有3条路,你去看看定哪一条?”鬼子们停下来,有的去河边洗手、洗脸,有的去喝水。高崎发火了:“不准洗手洗脸,快归队。。。。。” 大个子军曹跑回来向高崎报告:“中队长!路不好找,在那边山上有一个小孩。” 高崎大声喊道:“快抓来!” 二小被军曹拽着来到高崎面前。 高崎问道:“小孩!你的。。。。。。什么的干活?” 二小答道:“俺是放牛的!” 高崎又问道:“小孩。。。。。。八路的。。。。。。在哪里?” 二小说:“俺不知道。”说完就要走。高崎一把抓住他:“你的。。。。。。不要怕。说出来。。。。。。八路在哪儿。。。。。。给你金票。” 二小半天不言语,军曹上来吼道:“小孩。。。。。。不说。。。。。。死拉死拉的!” 二小一看,不给带路不行了。心想,也好,俺们的队伍在崖口两边的山头上埋伏着呢,我路又熟,把鬼子带进。。。。。。,想到这儿,二小装作害怕的样子说:“太君!俺想起来了,晌午的时候,有不少八路军开到南马庄去啦!” 恶狠狠的军曹举起拳头,两个小眼珠滴溜溜转,吓唬二小:“小孩。。。。。。你不要。。。。。。撒谎!” 二小生气地说:“反正俺看见了,信不信由你!” 高崎看天快黑了,急着说:“小孩。。。。。。你的。。。。。。带路!” 二小领着鬼子兵在沙滩地上向西走去。 河滩上有好多大大小小的石头。几个鬼子踩在石头上,都摔倒在地上,哇啦哇啦叫道:“小孩。。。。。。你带的。。。。。。什么路?” 二小撅着嘴也大声喊道:“这圪塔就是这号路!” 二小领着鬼子兵绕过河滩向南走去。河的东面是石岭子山,西边是香炉山。两座山都有几十丈高,在这两座山岭上埋伏着我们的骑兵连,一排在西边香炉山上,二排在东边石岭子山上。 鬼子兵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山沟。这时,石岭子山上的八路军骑兵连的战土开了枪,子弹嗖嗖地射向敌人,七、八个鬼子应声倒地,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鬼子见左边有八路,又朝石岭子崖下躲避,右边香炉山上的八路军正好打个正着。鬼子兵成堆地倒下,鬼哭狼嚎地叫了起来。鬼子兵朝两边山上开枪,可是射程打不到,白费子弹,一个高个子鬼子兵朝崖上扔手榴弹,可是,手榴弹碰到崖边又呼拉拉掉了下来,在鬼子堆里爆炸了。 鬼子中队长高崎气急败坏,连叫“上当,上当”。他一眼看见,王二小这时飞快地向西跑去,便拼命地追了上去。他掏出手枪朝二小射了过去,二小背中枪弹倒在南河滩上。军曹也跑了过来,用刺刀猛刺二小的胸膛,又把二小用枪尖高高地挑起来,摔在大石头上。我们13岁的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他的鲜血染红了大石头。 1941年农历九月十六,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在南河滩,八路军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后,他的英雄事迹传遍了解放区的每一个村庄,感动着每一个老乡。当时在晋察冀边区工作的文艺战士方冰和劫夫知道了王二小的事迹也感动万分,他们立即进行创作,仅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写出了著名的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歌唱二小放牛郎》用叙事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王二小的英雄事迹,充满无比崇敬与深 切缅怀的真挚感情,不仅使人听了无比悲痛,而且激励斗志,催人向前。 今天,我给大家讲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最后,我想把《歌唱二小放牛郎》唱一遍。我不会唱歌,用歌声来缅怀英雄,同时表达我们继承和学习英雄革命精神的决心。 歌唱二小放牛郎(歌词)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孩子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敌人快要走到山口,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可怜他死得这样惨。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他的脸上还含着笑,他的血染红蓝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它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明星谢霆锋妹妹叫什么名字是模特她个人资料身高她本人照片

谢婷婷演员/歌手别名:谢霆锋之妹地区:加拿大生日:1987-09-07星座:处女座血型:B身高:175体重:53谢婷婷简介:谢婷婷,中国香港演员、模特。亚洲天王谢霆锋之妹、谢贤之女。谢婷婷自言无意入娱乐圈,打算大学毕业后进军商界,做一个成功的生意人。谢婷婷个人资料谢婷婷,谢贤之女、亚洲小天王谢霆锋之妹。谢婷婷自言无意入娱乐圈,打算大学毕业后进军商界,做一个成功的生意人。 Dior公关部则大赞婷婷为人友善、有礼,而且能干,与同事相处融洽,不过基于隐私,不愿多谈婷婷的工作性质,只肯透露她与其他员工一样,朝九晚五,也没有将她作娱乐圈中人看待。谢婷婷个人简介在加拿大长大的谢婷婷,爱恨分明,喜怒形于色。刚满21岁的她,虽然生于演艺世家,却从不喜欢接受传媒访问:一来,她自觉在加拿大的生活,比很多人还图片要平淡,根本不足以作为访问内容;二来,关于家人,感受如何都是自家的事,更加不用对外发表,无论别人怎样说,耸耸肩,一笑置之。老爸谢贤、哥哥谢霆锋,长在这样的家庭想不被关注都不行。日前,谢贤女儿谢婷婷因为身材样貌出众,被多个纤体广告商看中,更出高价索拍广告。但谢贤始终不赞成女儿未完成大学课程便参与幕前演出,表示宁愿她坐写字楼。所以谢婷婷在哥哥谢霆锋的介绍下,到名牌时装店Dior做文件上的工作。Dior高层Odette承认婷婷在该公司做暑期工:“她在这里做暑期工,但我们不想讲太多,要尊重她,她不是娱乐圈的人,我们不会因为她的背景而影响到她,同时要保障她的隐私,不想给她压力。”而Dior公关部则大赞婷婷为人友善、有礼,而且能干,与同事相处融洽,不过基于隐私,不愿多谈婷婷的工作性质,只肯透露她与其他员工一样,朝九晚五,也没有将她作娱乐圈中人看待。谢婷婷从业经历进军模特界谢婷婷留学毕业后,一直未见工作表现。曾透露无意当艺人的婷婷2008年5月15日晚以一身高贵性感打扮出席豪华游艇活动,她坦言正在物色经理人发展模特儿事业,与家人关系愈见亲密的她还要帮忙减轻哥哥的负担。谢婷婷身穿红色低胸裙,出席“ShelterCensusGroup全新豪华游艇BelleEpoque发布会”,她表示已改变不入娱乐圈的想法,有意当模特儿,现正物色经理人安排工作。她自觉“也算半只脚入了娱乐圈”,但有感唱歌演戏需要天分,自己比不上哥哥霆锋,也没兴趣唱歌,故歌手和演员都不适合她。第一印象真是很重要,未加入模界前,谢婷婷的形象除了是千金小姐、谢霆锋妹妹、四哥拉姑女儿之外,还是个成日勾引男人或身边男友多多的人,总之外界对于她的印象就是游手好闲之人。但哥哥谢霆锋曾说,她入娱乐圈后自然会学习做人!谢婷婷自从谢婷婷加入模特儿行列,很多人以为她玩玩而已,但后来对她的印象从负分变成加分,全因经过磨练,她待人接物都以礼貌先行,不但演出时主动与记者做访问,有问必答,每次约拍照做专访,她还会将公关、传媒借给她的衣服叠好,然后整齐地放入袋里面。如果拍照需要帮忙搬道具,她也会很自觉地出力,就像霆锋般说:“大家都是在工作,最重要的是把事情做好!”至从加入模特界后,凡是与她合作过的人,如公关、发型师、化妆师等都说对她刮目相看,大赞她如果保持这样积极的工作态度,金融海啸也不用担心没工作!进军娱乐圈曾讲过不想入娱乐圈的谢婷婷,始终摆脱不了演艺世家之名,步嫂子张柏芝后尘,一直被传将跟哥哥谢霆锋签约英皇的谢婷婷于2009年11月24日正式签约王晶旗下的“影王朝”,成为新一代晶女郎。除了谢贤与狄波拉外,不少世叔伯如陈百祥、张耀荣、查小欣及好友郑欣宜等均来捧场,为谢婷婷入行打下强心针。虽然群星拱照,但谢婷婷也不敢怠慢,穿上一袭DeepV短裙大开中门,看来对入娱乐圈信心十足,她说:“签这间公司对我来说很重要,代表我以后的发展路向。签王晶公司跟家里一样,给了父母和我一份安全感。”王晶对谢婷婷这位新一代“晶女郎”爱护有加,全程陪伴。谈到她曾讲过不会入行,谢婷婷说:“其实是天意,我用了五年时间考虑。”她又表示谢霆锋曾反对她入行:“他怕我会辛苦,但哥哥也很辛苦,他疼我,才不赞成我入行。”“谢霆锋跟安志杰为什么没来捧场?”“他们要拍戏。男友也发了短信鼓励我,叫我要自信一点。”谢婷婷说张柏芝因大腹便便而不能到场:“不过她曾搭着我的腿说了鼓励的话,跟我分享拍戏经验。”王晶强调并不用谢婷婷性感演出,会塑造她走型女路线,王晶又指不打算让她跟男朋友安志杰情侣档演出,毕竟观众不爱看艺人耍花枪。加上今次属友谊式合作,也跟四哥和拉姑沟通过,都会尊重婷婷个人意愿。
 首页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