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总书记
家庭的精神风貌,是社会和国家风气的缩影。家庭能够和谐发展,国之大家才能风清气正。家教家风潜移默化,不仅仅直接引导着人的成长成才,有助于维护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还直接关系着良好社会风气和国家风气的养成。深入挖掘曾国藩的家教思想与实践,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家教家风。
由于人的管理能力、教育能力首先是在家庭中培养起来的。一个人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齐家(包括教育子女);只有通过齐家,才能提高教育和管理的能力,进而妥善处理与社会其他人员的关系,从而具备治国能力,治家教子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条件。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教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曾国藩家风家教作为规范家庭道德、维护家庭秩序的伦理道德文化,其中涉及到忠君、修身、立志、报国、清廉、节俭、孝悌等各个方面,并潜移默化地存在于人们成长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应该说,一个家庭的良性发展,家风家教是其中一条充满正能量的精神纽带不仅仅直接引导着人的成长成才,还有助于维护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良好社会风气和国家风气的养成。
本课程通过讲授曾国藩的家教思想,重点讲授一些重要的家训、家规和家范,比如《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日记》等所包含的家教思想,并且结合这些家训、家规和家范的制定者的家教实践及其影响进行讲授。
课程目的:
♕传承家训:《曾国藩家训名言实录》
♕弘扬家风:好家风的社会伦理与职场实践
♕修身以齐家:曾国藩教育子女的亲子关系与夫妻和谐的家庭关系;
♕齐家以内圣:家和万事兴的中国式家庭与中国式奋斗之间的联系;
♕内圣以外王:现代社会中的亲子关系与古今教育的异同以及联系;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总裁班、公开课、企事业单位管理层、智慧父母;
课程大纲
引 言
《曾国藩家书--家风、家教、家训》课程为听众全新揭示了曾国藩这个神秘人物的真实面纱,生动阐释了曾国藩家训的智慧与思想:修身、养性、自立、自达;识人、用人,立人、达人,这正是曾国藩家训的智慧精华所在。随着课程的展开,去切身感受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曾国藩家训人生智慧与教育思想。
上 篇 弘扬家风·传承家训---晚清名臣曾国藩家族的家教与家风
第一讲:曾国藩其人---人生四部曲
1、紫蟒降世,老天最爱笨小孩
2、翰林发迹,人生需得贵人助
3、或跃在渊,书生杀场秋点兵
4、明哲保身,子成效仿郭子仪
第二讲:曾国藩的人生变化---子城三变
1、曾国藩的正统---儒家的修身
2、曾国藩的御下---法家的刑名
3、曾国藩的保身---道家的不争
第三讲:爷爷的话要记牢---祖父曾玉屏的传家语
1、明白“满招损”与“谦受益”的道理
2、不争:进一步应为退一步留有余地
3、只与自己争高下 莫与他人论长短
第四讲:爸爸的话要遵从---父亲曾麟书的思想
1、志于学:须用苦心学作八股文
2、致于仕:官阶愈高愈要做到“谦虚谨慎”
3、忠于君:忠君报国“即为至孝”
4、改己过:专心读书与诚心改过同等重要
5、和于家:娶儿媳妇不应嫌及庶出
6、敬于业:应“以尽己职”而“答皇恩”
7、当于责:为人臣子“宜为君上分其忧”
8、秉于心:为人臣子不要满足于“临时谏诤”
《曾国藩家书》祖训八本:“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
"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下 篇 曾国藩八本与十六字---家风、家训、家教
第一讲: 读书明理的家风---曾国藩读书以训诂为本
1、不妄言---可得无憾---敏于行而慎于言
2、不偏信---可得睿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3、不迷茫---可得立志---志不立则无可成之事
4、不狂妄---可得善终---曾国藩三次遇难成祥
第二讲: 孝悌治家的家风---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曾国藩:“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字。"
1、君子务本---孝道传家---其为仁之本与
2、生事以礼---愉色婉容---爱亲之深者也
3、孝之以敬---劳而无怨---事父母几谏者
4、孝行: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
《曾国藩家书》:“男于八月六日移寓绳匠胡同路东,屋甚好,共十八间,每月房租京钱二十千文。前在棉花胡同,房甚逼仄,此时房屋爽垲,气象轩敞。男与九弟言,恨不能接堂上各大人来京居住。”
第三讲: 修身养心的家风---养生以戒恼怒为本---降龙伏虎曾国藩
曾国藩的降龙: 情绪压力自我解压---七情六欲与五毒六躁
1、知止后有定: 知所达目的方能志向坚定---目标的意义
2、定而后能静: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格局的重要
3、静而后能安: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胸的广阔
4、安而后能虑: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想的深邃
5、虑而后能得: 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行动的收获
曾国藩的伏虎: 自身情绪和外在情绪的相互作用
1、怨:怨气是一切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恨:羡慕嫉妒之后的情绪结果与波及范围;
3、恼:不被理解或者极端愤怒不能得以发泄;
4、怒:自身的伤害与对他人的伤害不成正比;
5、烦:烦躁--浮躁--急躁--焦躁--暴躁--狂躁;
《曾国藩家书》:“强自禁制,降伏此心。释氏所谓降龙伏虎,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过,亦不仅余与弟为然,要在稍稍遏抑,不令过炽。古圣所谓窒欲,即降龙也;所谓惩忿,即伏虎也。释儒之道不同,而其节制血气,未尝不同。总不使吾之嗜欲,戕害吾之躯命而已。”
第四讲:曾国藩家训---好家风的社会伦理与职场实践
1、 好家风决定好未来---曾国藩从草根到封侯拜相的逆袭之因
3、 读书明理的家风---教育孩子拥有君子人格的终极法宝
4、 反思改过的家风---培养孩子修身不怨天不尤人的情商
5、 善待邻里的家风---以身作则教会孩子成为社交达人
6、 勤俭治家的家风---培养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风骨
7、 孝悌治家的家风---君子之本是成就职场大人的基础
8、 清廉刚正的家风---廉洁是家业百年长青不衰的秘密
《曾国藩家书》---十六字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参考资料
1. 李兵:《习训齐家:中华传统家教家风》,中华书局2020年10月。
2. 马镛:《中国家庭教育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 徐梓:《中华文化通志·家范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 朱明勋:《中国家训史论稿》,巴蜀书社2008年版。
5. 唐翼明:《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
6. 唐浩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岳麓书社2002年版。
7. 郦波:《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年;
题外音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国学经典,《曾国藩家书》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国学经典智慧的家庭教育、家风家训、为人处世,人生成长,自我管理之道、修齐治平之道等等进行深刻剖析,结合企业管理阐述了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密切联系,以期待对我们的生活与工作能够带来帮助。
本课程为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服务,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主,注重价值引领。结合时代精神成就君子人格,运用在工作生活上的知行合一;引领听众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系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升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