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大客户业务主要服务于公司及公司背后的高净值客户。公司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事主体,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涉及诸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管理者、代表股东利益行事的董事、员工、客户、供应商和债权人等。金融工作人员特别是客户经理,需要对新修法律法规实施后常见法律风险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能够对信贷业务过程中的各类法律风险有一定预判及把控能力,以更好的应对新法新规调整带来过渡性短期冲击和阶段性影响,防范和化解风险。
本课程设计者与讲授者李皖彰老师同时具备法学、经济学、商科的知识体系和海外访学经历,拥有16年管理咨询与经营管理实践经验,曾任14个省多家商业银行转型辅导咨询专家,主导实施包括: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山西省分行营业部/吕梁分行/秦皇岛分行/保定分行/张家口分行/楚雄分行/许昌分行/莱州分行/徐州分行、交通银行安庆分行/淮北分行、建设银行安庆分行、光大银行蚌埠分行/南京分行、徽商银行总行营业部/宣城分行、凤阳农村商业银行、磐安农村信用社等转型提升、创优、“百佳/千佳”创建、文化打造,了解商业银行的真实场景与需求痛点。作为本届北京市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北京市无党派代表人士,李老师用丰富的管理咨询与法律服务实践赋予理论知识生命力,让员工听得进、用得到、入脑也入心。
【课程收益】
² 提升学员业务相关基本法律法规认知
² 全面树立学员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深入理解法律关键条款对业务的影响
² 增强学员合法合规经营意识,实现企业长久稳定发展
² 增强学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增强认识,严守边界、防范风险
【课程特色】
² 结合新形势、新常态、新问题,实时更新、灵活实用
² 以最新的法律法规与司法实践为依托
² 深入剖析法条及其背后的法律机理,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课程对象】银行中高层管理者、信贷人员、对公客户经理以及支行长等相关人员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课程大纲】
一、公司法变化要点与大客户业务风险提示
² 本轮公司法修订的背景与动因
² 当新《公司法》遇到《民法典》,听谁的?
² 现代企业制度 :新公司法的立法目的
² 企业家悖论:企业家精神是什么?
² 公司种类:有限责任公司资合性(增资扩股)
² 有限责任VS股份公司
² 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和权益保护
² 公司独立责任
² 公司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² 股东与股权:股权本质上是什么权利?
² 公司的有限责任与“刺破公司面纱”
² 公司工会: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
² 公司的道德规范与社会责任
² 新增会议形式:电子化会议
² 公司决议的内部性与外部影响
² 治理结构单层制与双层制的并立
² 股东知情权的两大修订亮点
明确:会计凭证查阅权
拓展:股东知情权穿越行使制度
² 党组织与公司治理
² 法定代表人回归“代表人”的法律地位
² 治理结构单层制与双层制的并立
² 注册资本认缴制度的变化
² 股份公司授权资本制的引入
² 法定代表人制度的细化和优化
² 进一步明确保护小股东的权利
² 公司风险隔离平台的变化
² 股份公司同股不同权的规定
² 实控人危机
² 股权转让规则的变化
二、商业银行信贷实务与新公司法实施后法律风险防范
² 如何实现横向“刺破公司面纱”向关联公司追偿债务?
² 银行向“未实缴出资股东”追偿时,是否可以同时向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追偿?
² 依据“五年内缴足认缴出资额”的新规,是否可以追究出资不实股东的责任?
² 股东大会是否应当采取“累积投票制”选举董事和监事,银行的风险在那里?
² 新《公司法》对银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确定了哪些“赔偿责任”,是不是能成为我们银行的追偿的可能?
² 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召集程序和表决方式的“轻微瑕疵”,是否导致决议无效?银行应当如何有效规避风险?
三、担保制度变化对银行信贷业务影响
² 担保方式的丰富与扩展
² 未约定担保方式推定规则的变化
² 学校、医院、养老机构提供担保的规定
² 公司对外担保规定和程序新要求
² 非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及审查要求
² 没有约定保证期限
² 主张保证责任时须向全部保证人主张
² 土地经营权可以作为抵押财产
² 借新还旧问题
² 居住权对授信抵押的不利影响
² 房屋租赁规定变化对授信抵押的有利影响
² 抵押财产带押可转让对授信业务的不利影响
² 最高额抵押债权确定条件变化及有利影响
² 抵押预告登记规则变化对授信抵押的有利影响
² “房地一体”抵押规则及影响
² 动产抵押登记变化及影响
² 动产抵押登记不能对抗正当买受人
四、“强监管”背景下,商业银行违法放贷风险
² 违法放贷罪及案件风险
² 实践疑难解答
五、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
²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
²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债权转让监管不力
诉讼处置周期长
法律法规不完善
²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涉诉案件分析
² 银行不良资产涉诉风险分析
² 法律风险防范建议
六、课程重点与要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