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中高层管理者普遍面临组织僵化(如层级过多导致决策缓慢)、团队协作低效(如跨部门项目推进受阻)、人才断层(如新生代员工与传统管理者冲突)等挑战。通过科学的团队建设与管理方法,管理者需实现:
· 组织效能提升:构建灵活适配业务的架构(如扁平化、项目制);
· 团队活力激发:平衡稳定性与创新性(如传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 领导力升级:掌握团队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如并购后的文化融合)。
课程收益
1. 方法论掌握:理解敏捷组织架构设计逻辑与塔克曼团队阶段理论的底层适配性;
2. 工具落地:学会使用RACI矩阵、团队效能评估四象限、阶段领导力自评表等工具;
3. 场景覆盖:覆盖跨部门冲突管理(如营销与研发的预算争夺)、突发事件应对(如供应链中断危机)、文化变革推动(如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4. 文化塑造:推动结果导向文化与员工赋能文化的融合(如OKR与员工成长的结合)。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企业中高层管理者(CEO、事业部负责人、人力资源总监、部门总经理等)
课程特色
· 高度通用性:案例覆盖电商、医疗、教育、制造等多行业,提炼普适性管理逻辑;
· 工具结构化:提供可直接套用的《组织架构优化模板》《跨部门协作流程图》;
· 强互动性:通过角色扮演(如“裁员危机沟通”)、沙盘推演(如“跨国并购后的团队整合”)深化学习成果。
课程大纲
模块一:组织架构——组织的敏捷基因设计
1.1 组织设计的底层逻辑
· 案例:某跨国零售企业通过“蜂窝式网格管理”减少30%的决策链条;
· 数据:70%的组织效率问题源于信息不对称(如部门间数据孤岛)。
1.2 组织模式工具箱
· 工具:RACI矩阵(明确权责边界)、“两个比萨团队”原则(小团队高效协作);
· 练习:为“新产品研发部”设计扁平化架构(含项目经理、跨职能成员角色)。
1.3 场景模拟:跨部门资源争夺战
· 角色:市场总监、CTO、财务总监;
· 任务:通过“战略优先级评审会”协调预算分配矛盾(如营销预算与研发投入之争)。
成果输出:《组织架构优化方案》
模块二:团队形式与特点——从功能型到创新型
2.1 四大团队类型解析
· 功能型团队:如“高校教研室”的学科深耕;
· 项目型团队:如“奥运会开幕式筹备组”的临时协作;
· 产品型团队:如“智能手机研发团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 混合型团队:如“医疗AI伦理委员会”的分布式协作。
2.2 团队效能评估工具
· 工具:团队效能四象限(稳定性×响应速度×客户满意度×创新性);
· 练习:分析“某快消品企业新品推广团队”应采用功能型还是项目型架构。
2.3 场景模拟:文化冲突调解
· 角色:新任CEO、传统业务负责人、数字化改革先锋;
· 任务:通过“文化融合研讨会”调和“流程标准化”与“创新灵活性”矛盾。
成果输出:《团队模式选择指南》
模块三:塔克曼团队阶段领导——从形成期到成熟期
3.1 四个阶段的挑战与对策
· 形成期:案例:某初创企业因目标模糊导致半年内团队流失率超50%;
· 震荡期:工具:“非暴力沟通(NVC)”五步法(观察→感受→需求→请求→行动);
· 规范期:案例:某医疗机构通过“标准化操作手册”将手术并发症率降至0.5%;
· 成熟期:工具:“创新孵化器”机制(如谷歌“20%自由时间”制度)。
3.2 领导力策略匹配
· 工具:塔克曼阶段领导力自评表(识别管理者在各阶段的适配度);
· 练习:为“处于震荡期的跨国并购团队”设计领导干预方案。
3.3 场景模拟:从“救火模式”到“预防性管理”转型
· 角色:运营主管、数据分析专家、一线员工代表;
· 任务:通过“风险预警系统”推动“设备预防性维护”文化落地。
成果输出:《塔克曼阶段领导力行动计划》
综合演练:企业全场景管理实战
4.1 全天知识串联
· 任务:分组完成“某跨国企业并购后文化冲突”案例分析,输出完整的组织架构优化方案(蜂窝式网格管理)+团队模式调整计划(混合型团队设计)+领导力干预策略(震荡期冲突调解)。
4.2 成果展示与反馈
· 机制:采用“跨行业评审团”模式,由制造业专家、互联网高管、人力资源顾问组成评审组进行现场评分。
成果输出:《通用型团队建设与管理标准化手册》(含20套工具模板)
课程设计亮点
· 双维度工具包:融合战略落地工具(如RACI矩阵)与人性化管理工具(如NVC沟通法);
· 行业普适性:案例覆盖供应链、研发、营销、人力资源等核心职能领域;
· 文化落地指导:提供《管理者沟通话术库》《员工赋能OKR模板》。
适配调整建议
· 技术密集型行业:增加“芯片研发人才梯队建设”“开源社区治理”模块;
· 服务型行业:侧重“客户体验驱动型团队”设计;
· 传统行业:强化“数字化转型中的组织变革阻力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