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嘌呤核苷酸分解的终产物是

【答案】:B分析: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终产物是尿酸。掌握“核苷酸代谢与调节”知识点。

嘌呤核苷酸分解的最终产物是什么

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

鸟嘌呤和腺嘌呤有啥区别?

一、分子结构不同1、鸟嘌呤:由一个嘧啶环和一个咪唑环稠和而成的,是嘌呤的一种,由碳和氮原子组成具有特征性双环结构,并与胞嘧啶(cytosine)以三个氢键相连。2、腺嘌呤:通过两个氢键与胸腺嘧啶结合。二、类型不同1、鸟嘌呤:是嘌呤类有机化合物。2、腺嘌呤:是一种含氮杂环衍生物。三、作用不同1、鸟嘌呤:鸟嘌呤不仅自身可以有多种异构体,还具有4种DNA碱基中最小的绝热电离势,以游离或结合态存在于海鸟粪中,是五种不同核碱中的其中之一,并同时存在于脱氧核醣核酸及核醣核酸中。2、腺嘌呤:腺嘌呤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种生化功能,参与细胞呼吸,参与合成能量丰富的三磷酸腺苷(ATP)、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它还参与蛋白质、DNA和RNA的合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腺嘌呤百度百科-鸟嘌呤

什么叫 嘌呤代谢

  嘌呤,是存在人体内的一种物质,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在作为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嘌呤(purine,又称普林)经过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形成的产物(2,6,8-三氧嘌呤)又叫尿酸。嘌呤的来源分为内源性嘌呤80%来自核酸的氧化分解,外源性嘌呤主要来自食物摄取,占总嘌呤的20%,尿酸在人体内没有什么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脏排出,余下的1/3从肠道排出。  体内尿酸是不断地生成和排泄的,因此它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正常人每升血中所含的尿酸,男性为0.42毫摩尔/升以下,女性则不超过0.357毫摩尔/升。在嘌呤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由于酶的先天性异常或某些尚未明确的因素,代谢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结果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成了引起痛风的祸根。而痛风又会引起关节肿大。 这个属于生物化学的范畴,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用!

关于嘌呤核苷酸的说法错误的是什么

嘌呤核苷酸的说法错误的是四氢叶酸是甲酰基供体。嘌呤核苷酸是磷酸核苷酸胺为构型,重氮丝氨酸是竞争性抑制剂,最先合成的嘌呤核苷酸是IMPE.IMP,与谷氨酰胺反应可生成GMP。

高嘌呤食物中有肉馅,猪肉肉馅是猪肉做成的,而猪肉不是高嘌呤的,那么在做肉馅过程中嘌呤是哪里来的?

嘌呤定义:一类带碱性有两个相邻的碳氮环的含氮化合物,是核酸的组成成分。DNA和RNA中的嘌呤组成均为腺嘌呤和鸟嘌呤。此外,核酸中还发现有许多稀有嘌呤碱。 嘌呤,是存在人体内的一种物质,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在作为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嘌呤是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5H4N4,无色结晶,在人体内嘌呤氧化而变成尿酸,人体尿酸过高就会引起痛风。海鲜,动物的肉的嘌呤含量都比较高,所以,有痛风的病人除用药物治疗外(医治痛风的药物一般对肾都有损害),更重要的是平时注意忌口。 食物含量每1000克中/毫克嘌呤含量少或不含嘌呤的食品:精白米、玉米、精白面包、馒头、面条、通心粉、苏打饼干、卷心菜、胡萝卜、芹菜、黄瓜、茄子、甘蓝、莴苣、南瓜、西红柿、萝卜、山芋、土豆、泡菜、咸菜、龙眼、卷心菜、各种蛋类、牛奶、炼乳、酸奶、麦乳精、各种水果及干果类、糖果、各种饮料包括汽水、茶、巧克力、咖啡、可可等,各种油脂、花生酱、花生、杏仁、核桃、果酱等。每100克中嘌呤含量<75毫克的食品:芦笋、菜花、四季豆、青豆、豌豆、菜豆、菠菜、蘑菇、麦片、鲱鱼、鲥鱼、鲑鱼、金枪鱼、白鱼、龙虾、蟹、牡蛎、鸡、火腿、羊肉、牛肉汤、麦麸、面包等。每100克中嘌呤含量75毫克~150毫克的食品:扁豆、鲤鱼、鲈鱼、梭鱼、鲭鱼、贝壳类水产、熏火腿、猪肉、牛肉、牛舌、小牛肉、鸡汤、鸭、鹅、鸽子、鹌鹑、野鸡、兔肉、鹿肉、肉汤、肝、火鸡、鳗鱼、鳝鱼。每100克中嘌呤含量150毫克~1000毫克的食品:胰脏825mg、凤尾鱼363mg、沙丁鱼295mg、牛肝233mg、牛肾200mg、脑195mg、肉汁160~400mg 。三类嘌呤根据食物中嘌呤的含量,我们可将食物分为低嘌呤食物(每100克食物含嘌呤小于25毫克)、中等嘌呤食物(每100克食物含嘌呤25~150毫克)和高嘌呤食物(每100克食物含嘌呤150~1000毫克)三类。[3]1.常见的低嘌呤食物(每100克食物含嘌呤小于25毫克):(1)主食类:米、麦、面类制品、淀粉、高粱、通心粉、马铃薯、甘薯、山芋等。(2)奶类:牛奶、乳酪、冰琪琳等。(3)荤食:蛋类以及猪血、鸡鸭血等。(4)蔬菜类:大部分蔬菜均属低嘌呤食物。(5)水果类:水果基本上都属于低嘌呤食物,可放心食用。(6)饮料:苏打水、可乐、汽水、矿泉水、茶、果汁、咖啡、麦乳精、巧克力、可可、果冻等。(7)其它:酱类、蜂蜜。油脂类(瓜子、植物油、黄油、奶油、杏仁、核桃、榛子)、薏苡仁、干果、糖、蜂蜜、海蜇、海藻、动物胶或琼脂制的点心及调味品。2.常见的中等嘌呤食物(每100克食物含嘌呤25~150毫克:(1)豆类及其制品:豆制品(豆腐、豆腐干、乳豆腐、豆奶、豆浆)、干豆类(绿豆、红豆、黑豆、蚕豆)、豆苗、黄豆芽。(2)肉类:家禽家畜肉。(3)水产类:草鱼、鲤鱼、鳕鱼、比目鱼、鲈鱼、螃蟹、鳗鱼、鳝鱼、香螺、鲍鱼、鱼丸、鱼翅。(4)蔬菜类:菠菜、笋(冬笋、芦笋、笋干)、豆类(四季豆、青豆、菜豆、豇豆、豌豆)、海带、金针、银耳、蘑菇、菜花。(5)油脂类及其它:花生、腰果、芝麻、栗子、莲子、杏仁。3.常见的高嘌呤食物(每100克食物含嘌呤150~1000毫克):(1)豆类及蔬菜类:黄豆、扁豆、紫菜、香菇。(2)肉类:家禽家畜的肝、肠、心、肚与胃、肾、肺、脑、胰等内脏,肉脯,浓肉汁,肉馅等。(3)水产类:鱼类(鱼皮、鱼卵、鱼干以及沙丁鱼、凤尾鱼等海鱼)、贝壳类、虾类、海参。(4)其它:酵母粉、各种酒类,尤其是啤酒。 希望对你有用!

海天黄豆酱含嘌呤吗

海天黄豆酱含嘌呤。黄豆是中等嘌呤食物宜限量食用。每100克食物中含50~150毫克嘌呤的为中嘌呤:肉类:鸡肉、猪肉、牛肉、羊肉、鱼、虾、螃蟹;豆类:黑豆、绿豆、红豆、花豆、碗豆、菜豆、豆干、豆腐以及笋干、金针、银耳、花生、腰果、芝麻等。如下图嘌呤是存在人体内的一种物质,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在作为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嘌呤是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5H4N4,无色结晶,在人体内嘌呤氧化而变成尿酸,人体尿酸过高就会引起痛风。海鲜,动物的肉的嘌呤含量都比较高,所以,有痛风的病人除用药物治疗外(医治痛风的药物一般对肾都有损害),更重要的是平时注意忌口。扩展资料: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头合成途径,一是补救合成途径,其中从头合成途径是主要途径。1、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其次是小肠粘膜和胸腺。嘌呤核苷酸合成部位在胞液,合成的原料包括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2、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反应中的主要酶包括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节省从头合成时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体内某些组织器官,例如脑、骨髓等由于缺乏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酶体系,而只能进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嘌呤食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嘌呤

嘌呤核苷酸的代谢终产物是

【答案】:D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主要发生在肝、小肠及肾,代谢终产物是尿酸。

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基本原料有

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基本原料有:磷酸核糖,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一碳单位和二氧化碳。

急!!!生物化学。从头合成途径中嘌呤环的元素来源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指,在肝脏、小肠粘膜和胸腺等器官中,以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为原料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主要反应步骤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然后imp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amp)与鸟嘌呤核苷酸(gmp)。嘌呤环各元素来源如下:n1由天冬氨酸提供,c2由n10-甲酰fh4提供、c8由n5,n10-甲炔fh4提供,n3、n9由谷氨酰胺提供,c4、c5、n7由甘氨酸提供,c6由co2提供。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是: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基础上逐步合成的,不是首先单独合成嘌呤碱然后再与磷酸核糖结合的。反应过程中的关键酶包括prpp酰胺转移酶、prpp合成酶。prpp酰胺转移酶是一类变构酶,其单体形式有活性,二聚体形式无活性。imp、amp及gmp使活性形式转变成无活性形式,而prpp则相反。从头合成的调节机制是反馈调节,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部位:嘌呤核苷酸合成起始阶段的prpp合成酶和prpp酰胺转移酶活性可被合成产物imp、amp及gmp等抑制;在形成amp和gmp过程中,过量的amp控制amp的生成,不影响gmp的合成,过量的gmp控制gmp的生成,不影响amp的合成;imp转变成amp时需要gtp,而imp转变成gmp时需要atp。

嘌呤核苷酸循环的产物

嘌呤核苷酸循环嘌呤核苷酸循环指骨骼肌和心肌中存在的一种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方式,即转氨耦联AMP循环脱氨作用。.转氨基作用中生成的天冬氨酸与次黄嘌呤核苷酸(IMP)作用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后者在裂解酶作用下生成延胡索酸和腺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在腺苷酸脱氨酶作用下脱掉氨基又生成IMP的过程.

嘌呤核苷酸循环 名词解释?

嘌呤核苷酸循环指骨骼肌和心肌中存在的一种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方式,即转氨耦联AMP循环脱氨作用。转氨基作用中生成的天冬氨酸与次黄嘌呤核苷酸(IMP)作用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后者在裂解酶作用下生成延胡索酸和腺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在腺苷酸脱氨酶作用下脱掉氨基又生成IMP的过程。

嘌呤环元素来源口诀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指,在肝脏、小肠粘膜和胸腺等器官中,以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为原料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 主要反应步骤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然后imp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amp)与鸟嘌呤核苷酸(gmp)。 嘌呤环各元素来源如下:n1由天冬氨酸提供,c2由n10-甲酰fh4提供、c8由n5,n10-甲炔fh4提供,n3、n9由谷氨酰胺提供,c4、c5、n7由甘氨酸提供,c6由co2提供。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是: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基础上逐步合成的,不是首先单独合成嘌呤碱然后再与磷酸核糖结合的。 反应过程中的关键酶包括prpp酰胺转移酶、prpp合成酶。prpp酰胺转移酶是一类变构酶,其单体形式有活性,二聚体形式无活性。imp、amp及gmp使活性形式转变成无活性形式,而prpp则相反。 从头合成的调节机制是反馈调节,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部位:嘌呤核苷酸合成起始阶段的prpp合成酶和prpp酰胺转移酶活性可被合成产物imp、amp及gmp等抑制;在形成amp和gmp过程中,过量的amp控制amp的生成,不影响gmp的合成,过量的gmp控制gmp的生成,不影响amp的合成;imp转变成amp时需要gtp,而imp转变成gmp时需要atp。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过程第一个含嘌呤环的核苷酸是什么

在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合成的第一个嘌呤核苷酸是 A.AMPB.GMPC.XMPD.ADPE.IMP收起答案E 在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合成的第一个嘌呤核苷酸是 A.AMPB.GMPC.XMPD.ADPE.IMP收起答案E 在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合成的第一个嘌呤核苷酸是 A.AMPB.GMPC.XMPD.ADPE.IMP收起答案E 在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合成的第一个嘌呤核苷酸是 A.AMPB.GMPC.XMPD.ADPE.IMP收起答案E

知识点:嘌呤代谢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

【答案】:E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是尿酸。尿素 是氨的代谢产物。胺是氨基酸脱羧的产物。肌 酸是由甘氨酸精氨酸S-腺苷蛋氨酸合成。B-丙氨酸是胞嘧啶尿嘧啶的代谢产物。

知识点:嘌呤代谢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

【答案】:E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是尿酸。尿素 是氨的代谢产物。胺是氨基酸脱羧的产物。肌 酸是由甘氨酸精氨酸S-腺苷蛋氨酸合成。B-丙氨酸是胞嘧啶尿嘧啶的代谢产物。

什么是嘌呤核苷酸循环,名词解释定义是什么?

参与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氨基酸的联合脱氨基作用。嘌呤核苷酸循环指骨骼肌中存在的一种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方式。转氨基作用中生成的天冬氨酸与次黄嘌呤核苷酸(IMP)作用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后者在裂解酶作用下生成延胡索酸和腺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在腺苷酸脱氨酶作用下脱掉氨基又生成IMP的过程.原因是骨骼肌中L-谷氨酸脱氢酶活性低的缘故.

体内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包括 和 两条途径。

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1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称为从头合成途径(denovosynthesis),是体内的主要合成途径。2利用体内游离嘌呤或嘌呤核苷,经简单反应过程生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称重新利用(或补救合成)途径(saluagepathway)。在部分组织如脑、骨髓中只能通过此途径合成核苷酸。

嘌呤核苷酸循环的意义

参与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氨基酸的联合脱氨基作用。嘌呤核苷酸循环指骨骼肌中存在的一种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方式。转氨基作用中生成的天冬氨酸与次黄嘌呤核苷酸(IMP)作用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后者在裂解酶作用下生成延胡索酸和腺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在腺苷酸脱氨酶作用下脱掉氨基又生成IMP的过程.原因是骨骼肌中L-谷氨酸脱氢酶活性低的缘故.

体内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包括 和 两条途径。

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1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称为从头合成途径(denovosynthesis),是体内的主要合成途径。2利用体内游离嘌呤或嘌呤核苷,经简单反应过程生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称重新利用(或补救合成)途径(saluagepathway)。在部分组织如脑、骨髓中只能通过此途径合成核苷酸。

简述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过程

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反应基本过程是核苷酸在核苷酸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核苷,进而在酶作用下成自由的碱基及1-磷酸核糖。嘌呤碱最终分解成尿酸,随尿排出体外。黄嘌呤氧化酶是分解代谢中重要的酶。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主要在肝、小肠及肾中进行。嘌呤代谢异常:尿酸过多引起痛风症,患者血中尿酸含量升高,尿酸盐晶体可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等处,导致关节炎、尿路结石及肾疾病。临床上常用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症。1.从头合成途径(de novo synthesis):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中,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称为从头合成途径。2.补救合成途径(salvage pathway):利用体内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嘌呤核苷酸,称为补救合成途径。3.自毁容貌症:又称(Lesch-Nyhan综合症),是由于某些基因缺乏而导致HGPRT完全缺失的患儿,表现为自毁容貌症。.

生物化学中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指什么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指,在肝脏、小肠粘膜和胸腺等器官中,以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为原料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 主要反应步骤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然后IMP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AMP)与鸟嘌呤核苷酸(GMP). 嘌呤环各元素来源如下:N1由天冬氨酸提供,C2由N10-甲酰FH4提供、C8由N5,N10-甲炔FH4提供,N3、N9由谷氨酰胺提供,C4、C5、N7由甘氨酸提供,C6由CO2提供.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是: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基础上逐步合成的,不是首先单独合成嘌呤碱然后再与磷酸核糖结合的. 反应过程中的关键酶包括PRPP酰胺转移酶、PRPP合成酶.PRPP酰胺转移酶是一类变构酶,其单体形式有活性,二聚体形式无活性.IMP、AMP及GMP使活性形式转变成无活性形式,而PRPP则相反. 从头合成的调节机制是反馈调节,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部位:嘌呤核苷酸合成起始阶段的PRPP合成酶和PRPP酰胺转移酶活性可被合成产物IMP、AMP及GMP等抑制;在形成AMP和GMP过程中,过量的AMP控制AMP的生成,不影响GMP的合成,过量的GMP控制GMP的生成,不影响AMP的合成;IMP转变成AMP时需要GTP,而IMP转变成GMP时需要ATP.

什么是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有何意义?

大多数细胞更新其核酸(尤其是RNA)过程中,要分解核酸产生核苷和游离碱基。细胞利用游离碱基或核苷重新合成相应核苷酸的过程称为补救合成。 生理意义:一方面在于可以节省能量及减少氨基酸的消耗。另一方面对某些缺乏主要合成途径的组织,如人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脑、骨髓、脾等,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补救途经能生成AMP、GMP等,可转化为ADP、ATP和GDP、GTP。 补救合成途径salvage pathway 又称再利用途径,再生途径.适应于生物体的需要,将已分解的生物体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利用,再次进行该物质的生物合成的一个途径,是与从头合成(新生途径)(denovo pathway)相对应的术语。 例如,核苷酸生物合成时,是从核酸分解产物的碱基和核苷在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和核苷酸酶的作用下合成的,是又在新的核酸分子的合成中起作用的途径。大多数细胞更新其核酸(尤其是RNA)过程中,要分解核酸产生核苷和游离碱基。细胞利用游离碱基或核苷重新合成相应核苷酸的过程称为补救合成。与从头合成不同,补救合成过程较简单,消耗能量亦较少。由二种特异性不同的酶参与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PRPP与腺嘌呤合成AMP.人体由嘌呤核苷的补救合成只能通过腺苷激酶催化,使腺嘌呤核苷生成腺嘌呤核苷酸。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是一种次要途径。其生理意义一方面在于可以节省能量及减少氨基酸的消耗。另一方面对某些缺乏主要合成途径的组织,如人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脑、骨髓、脾等,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嘌呤是什么来的,哪些东西里面含有它

摘自“百度百科”,供参考。嘌呤(Purine),是身体内存在的一种物质,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嘌呤的来源分为内源性嘌呤80%来自核酸的氧化分解,外源性嘌呤主要来自食物摄取,占总嘌呤的20%。常见的高嘌呤食物(每100克食物含嘌呤150~1000毫克):(1)豆类及蔬菜类:黄豆、扁豆、紫菜、香菇。(2)肉类:家禽家畜的肝、肠、心、肚与胃、肾、肺、脑、胰等内脏,肉脯,浓肉汁,肉馅等。(3)水产类:鱼类(鱼皮、鱼卵、鱼干以及沙丁鱼、凤尾鱼等海鱼)、贝壳类、虾类。(4)其它:酵母粉、各种酒类,尤其是啤酒。

嘌呤是什么?

嘌呤(Purine),是身体内存在的一种物质,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在作为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嘌呤是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5H4N4,无色结晶,在人体内嘌呤氧化而变成尿酸,人体尿酸过高就会引起痛风。海鲜,动物的肉的嘌呤含量都比较高,所以,有痛风的病人除用药物治疗外(医治痛风的药物一般对肾都有损害),更重要的是平时注意忌口。

可作为嘌呤核苷酸合成原料的氨基酸是什么

嘌呤核苷酸合成的最初原料为5-磷酸核糖焦磷酸;中间产物是次黄嘌呤核苷酸;加入的氨基酸是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  )。

【答案】:E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是尿酸。A项,尿素是氨的代谢产物。B项,胺是氨基酸脱羧的产物。C项,肌酸由甘氨酸、精氨酸及甲硫氨酸合成。D项,B-丙氨酸是胞嘧啶、尿嘧啶的代谢产物。

什么是嘌呤核苷酸循环,名词解释定义是什么?

嘌呤核苷酸循环指骨骼肌和心肌中存在的一种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方式,即转氨耦联AMP循环脱氨作用。转氨基作用中生成的天冬氨酸与次黄嘌呤核苷酸(IMP)作用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后者在裂解酶作用下生成延胡索酸和腺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在腺苷酸脱氨酶作用下脱掉氨基又生成IMP的过程。

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有何区别

?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过程中,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原料是天冬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CO2、一碳单位和PRPP。在5-磷酸核糖分子基础上逐步加合先形成嘌呤环,再逐步形成IMP,再转变成AMP?、GMP。主要在肝脏,其次是小肠黏膜和胸腺细胞合成。终产物IMP?AMP?GMP抑制PRPP合成酶和PRPP酰胺转移酶.?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是天冬氨酸、谷氨酰胺、CO2、PRPP、一碳单位、(仅胸苷酸合成),在形成氨基甲酰磷酸的基础上先形成嘧啶环,再与磷酸核糖结合形成嘧啶核苷酸,其产物UMP?反馈抑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I。PRPP合成酶即影响嘌呤核苷酸合成也影响嘧啶核苷酸合成。?

嘌呤核苷酸分解部位

正确答案:E解析: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主要发生在肝,代谢终产物是尿酸。黄嘌呤氧化酶是分解代谢中重要的酶。嘌呤代谢异常导致尿酸过多引起痛风症。别嘌呤与次黄嘌呤结构类似,可以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消耗PRPP,减少嘌呤核苷酸生产,抑制尿酸生成,治疗痛风症。

核苷酸嘌呤含量

题主是不是想问“正常人核苷酸嘌呤含量可以是多少”?600~1000毫克/日。嘌呤在体内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是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主要物质,在供应能量、代谢调节及合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常人嘌呤摄入量可多达600~1000毫克/日,。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CO2、一碳单位等。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基础上逐步合成的,不是首先单独合成嘌呤碱然后再与磷酸核糖结合的。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指,在肝脏、小肠粘膜和胸腺等器官中,以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为原料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漂呤多肽链从头合成指的是在肝脏和结肠黏膜等人体器官中,以硫酸铵核糖和甘氨酸等物质为原材料开展生成的全过程。漂呤多肽链的关键作用是参加植物体内的微生物化学变化,而且对身体的功能一切正常运行具有尤为重要的功效,另外漂呤多肽链对人体生物学具备一定的缓冲作用。关键反映流程分成两个阶段:最先生成次黄嘌呤多肽链(IMP),随后IMP再转化成腺嘌呤多肽链(AMP)与鸟嘌呤多肽链(GMP)。 漂呤环各原素来源于以下:N1由天冬氨酸出示,C2由N10-甲酰FH4出示、C8由N5,N10-甲炔FH4出示,N3、N9由谷氨酰胺出示,C4、C5、N7由甘氨酸出示,C6由CO2出示。

简述嘌呤核苷酸循环的过程。

【答案】:氨基酸与α-酮戊二酸经转氨基生成α-酮酸和谷氨酸,后者与草酰乙酸经AST催化生成α-酮戊二酸和天冬氨酸,后者与IMP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腺苷酸代琥珀酸裂解为延胡索酸和AMP,AMP在腺苷酸脱氨酶催化下脱氨基并生成IMP所构成的循环称为嘌呤核苷酸循环。

嘌呤核苷酸循环的特点

嘌呤核苷酸循环,指的是人体骨骼肌里面的一种氨基酸脱氨基的作用方法,也就是转氨耦联杯amv循环脱氧的作用。在做氨基的作用里,能够生成天冬氨酸和次磺嘌呤核苷酸。这样能够保持人体的腺嘌呤和鸟嘌呤核苷酸的水平保持平衡,这样能够保证核酸合成的需要,对人体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体内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①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合成核苷酸的过程,称为从头合成途径(denovosynthesis),是体内的主要合成途径。②利用体内游离碱基或核苷,经简单反应过程生成核苷酸的过程,称重新利用(或补救合成)途径(salvagepathway)。在部分组织如脑、骨髓中只能通过此途径合成核苷酸。嘌呤核苷酸的主要补救合成途径是嘌呤碱与5"-PRPP(5"-磷酸核糖焦磷酸)在磷酸核糖转移酶作用下形成嘌呤核苷酸。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早在1948年,Buchanan等采用同位素标记不同化合物喂养鸽子,并测定排出的尿酸中标记原子的位置的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合成嘌呤的前身物为:氨基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酰胺)、CO2和一碳单位(N10甲酰FH4,N、N10-甲炔FH4)。随后,由Buchanan和Greenberg等进一步搞清了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过程。出人意料的是,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并非先合成嘌呤碱基,然后再与核糖及磷酸结合,而是在磷酸核糖的基础上逐步合成嘌呤核苷酸。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主要在胞液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nosinemonophosphateIMP);然后通过不同途径分别生成AMP和GMP。下面分步介绍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过程。从头合成的调节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调节从头合成是体内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途径。但此过程要消耗氨基酸及ATP。机体对合成速度有着精细的调节。在大多数细胞中,分别调节IMP,ATP和GTP的合成,不仅调节嘌呤核苷酸的总量,而且使ATP和GTP的水平保持相对平衡。IMP途径的调节主要在合成的前二步反应,即催化PRPP和PRA的生成。核糖磷酸焦磷酸激酶受ADP和GDP的反馈抑制。磷酸核糖酰胺转移酶受到ATP、ADP、AMP及GTP、GDP、GMP的反馈抑制。ATP、ADP和AMP结合酶的一个抑制位点,而GTP、GDP和GMP结合另一抑制位点。因此,IMP的生成速率受腺嘌呤和鸟嘌呤核苷酸的独立和协同调节。此外,PRPP可变构激活磷酸核糖酰胺转移酶。第二水平的调节作用于IMP向AMP和GMP转变过程。GMP反馈抑制IMP向XMP转变,AMP则反馈抑制IMP转变为腺苷酸代琥珀酸,从而防正生成过多AMP和GMP。此外,腺嘌呤和鸟嘌呤的合成是平衡。GTP加速IMP向AMP转变,而ATP则可促进GMP的生成,这样使腺嘌呤和鸟嘌呤核苷酸的水平保持相对平衡,以满足核酸合成的需要。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首先合成的是

【答案】:B分析: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是指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二氧化碳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途径。嘌呤核苷酸合成部位在胞液,主要反应步骤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然后IMP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AMP)与鸟嘌呤核苷酸(GMP)。所以选B。A选项 XMP黄嘌呤核苷酸B选项 IMP次黄嘌呤核苷酸C选项 GMP鸟嘌呤核苷酸D选项 AMP腺嘌呤核苷酸E选项 CMP胞嘧啶核苷酸。掌握“核苷酸代谢与调节”知识点。

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交叉作用是什么

核酸的从头合成【定义】:通过利用一些简单的前体物,如 5-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 CO2等,逐步合成核苷酸的过程称为从头合成途径(de novo synthesis)。嘌呤从头合成主要见于肝脏,其次为小肠和胸腺嘧啶从头合成主要在肝脏的胞液中进行。嘌呤的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主要在胞液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 IMP);然后通过不同途径分别生成 AMP 和 GMP。u2611AMP的合成:① 5-磷酸核糖的活化;② 在活化的磷酸核糖基础上合成嘌呤环,IMP合成;③ 天冬氨酸的氨基与IMP相连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adenylosuccinate),由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催化,GTP水解供能。④ 在腺苷酸代琥珀酸裂解酶作用下脱去延胡索酸生成AMP。u2611GMP的合成:1和2步如上③IMP由IMP脱氢酶催化,以NAD+为受氢体,氧化生成黄嘌呤核苷酸(xanthosine monophosphate,XMP)。④谷氨酰胺提供酰胺基取代 XMP中C2上的氧生成 GMP,此反应由GMP 合成酶催化,由ATP水解供能。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调节调节方式:反馈调节和交叉调节。u2611正性调节———两个关键酶的促进作用。PRPPK(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和 GPAT(谷氨酰胺 PRPP 转酰胺基酶):可以被底物 ATP、5′-磷酸核糖和 PRPP促进其活性,增加 IMP 的合成(底物激活)。u2611反馈抑制:PRPP(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可以被终产物 IMP、GMP、AMP 所抑制(产物抑制)。u2611交叉调节:由 ATP 促进 GMP 合成酶;由 GTP 促进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增加 GTP 和 ATP 的合成。本调节对于维持 ATP 与 GTP 浓度的平衡有重要意义。u2611产物抑制:由 AMP 反馈抑制 ASS(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由 GMP 反馈抑制 IMPD(次黄嘌呤脱氢酶)的活性所进行的反馈抑制来调节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调节细胞生物学——第十四章(一):细胞增殖调控【MPF(maturation- /mitosis- / M-phase-promoting factor)】★★★即(卵细胞)成熟促进因子,或细胞有丝分裂促进因子,也称M期促进因子,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由催化亚基CDK激酶和调节亚基Cyclin组成。它通过磷酸化细胞分裂所需的多种蛋白质诱导卵母细胞成熟,是一种蛋白激酶。【MPF 的作用】★★u2611核纤层蛋白磷酸化,核膜破裂。u2611组蛋白 H1 磷酸化,染色体凝集。u2611相关蛋白磷酸化,纺锤体形成。u2611P60c-src 蛋白磷酸化和 C-ab1 蛋白磷酸化,细胞骨架重排及细胞形态调整。【PCC(premature chromosome condensation)】★★★即早熟染色体凝缩,主要是指与 M期细胞融合的间期细胞(G1、S 和 G2)发生的形态各异的染色体凝缩。G1期 PCC 为细单线状(因DNA 未复制),S 期 PCC 为粉末状(因 DNA 由多个部位开始复制),G2期 PCC 为双线染色体状(说明 DNA 复制已完成)。M 期细胞中可能存在细胞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 期细胞可以诱导 PCC,暗示在 M 期细胞中可能存在一种诱导染色体凝缩的因子,称为细胞有丝分裂促进因子。周期蛋白★★★u2611【周期蛋白】:指含量随细胞周期进程变化而周期性变化的蛋白质,一般在细胞间期内积累,在细胞分裂期内消失,在下一个细胞周期中又重复这一消长现象。u2611【类型】:M 期周期蛋白:cyclinA、cyclinB(M 期才表现出调节功能)G1 期周期蛋白:cyclinC、cyclinD、cyclinE 等u2611【结构特点】:u2611均含有一段相当保守的氨基酸序列,称为周期蛋白框,其功能是介导周期蛋白与 CDK 结合M 期周期蛋白分子的近 N 端含有一段 9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特殊序列,称为破坏框。破坏框后为一段约 40 个氨基酸组成的赖氨酸富集区。破坏框主要参与泛素依赖性 cyclinA 和 B的降解u2611G1 期周期蛋白分子中不含破坏框,但其 C 端含有一段特殊的 PEST 序列。据认为,PEST序列与 G1 期周期蛋白的更新有关。u2611【周期蛋白的周期性表达(哺乳动物)】u2611cyclinA 在 G1 期早期开始表达并逐渐积累,到达 G1/S 期交界处,含量达到最大值并一直维持在 G2/M 期。u2611CyclinB 则从 G1 期晚期开始表达并逐渐积累,到 G2 期后期阶段达到最大值并一直维持到M 期的中期阶段,然后迅速降解。u2611CyclinD 在细胞周期中持续表达。u2611CyclinE 在 M 期晚期和 G1 期早期开始表达并逐渐积累,到达 G1 期的晚期,期含量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到 G2 期的晚期,其含量降到最低值。普通生物学——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u2611【吸水主要部位】根的主要吸水部位是根尖,根尖的主要吸水部位在根毛区。u2611【根系吸收水分的途径】①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而没有经过细胞质的移动过程。②跨膜途径水分连续地从细胞一侧进入,从另一侧出来,并依次跨膜进出细胞,最后进入植物体内部。③共质体途径共质体途径是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通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u2611【根系吸水的方式与动力】①主动吸水a. 动力:主动吸水的动力是根压。b. 原理:根吸收的离子运送到内皮层内侧的中柱和木质部导管,使中柱和木质部导管中溶质的浓度升高而渗透势降低,水势下降。中柱细胞和导管中的水势低于皮层和土壤的水势时,土壤中的水分即沿着水势梯度从皮层进入本质部导管并向上输送。这种由干水势梯度使水分进入中柱并向上运愉的动力称为根压。②被动吸水a. 动力被动吸水的动力是蒸腾拉力。b. 原理水分蒸发时,细胞间隙的水层进入细胞壁的裂缝或微小孔道中并形成气-液交界面。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而产生很大的张力或负压,致使细胞从邻近的细胞吸水,与叶脉相邻的细胞又从叶脉木质部的导管吸水,从而引起木质部导管的水势下降。

腺苷和腺嘌呤的区别

区别: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构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构成,腺嘌呤是腺苷的组成成分。 腺苷指什么 细胞生物学专有名词,指由腺嘌呤的N-9与D-核糖的C-1根据β糖苷键联接而成的化合物,其聚甲基丙烯酸为腺苷酸。腺苷是一种遍及组织细胞的内源核苷,可直接进入心脏经磷酸化转化成腺苷酸,参加心脏氧化磷酸化,另外还参加扩大冠状动脉血管,提升血容量。腺苷对内分泌系统和身体的很多其他系统及组织均有生理学功效。腺苷是用以生成三磷酸腺苷(ATP)、腺嘌呤、腺苷酸、阿糖腺苷的关键化工中间体。 腺嘌呤一般指维生素B4 维生素B4(腺嘌呤)又称6-氨基嘌呤,是组成DNA和RNA分子的四种核碱基的一种,化学式为C5H5N5。其在体内主要以腺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在体内代谢途径中参与形成多种重要的中间物质,如ATP、NADP等。 维生素 B4为核酸和辅酶的组成成分,参与体内 DNA 和 RNA 的合成,为维持生物体代谢功能的必要成分。其作用是在白细胞缺乏时能促进白细胞的增生。

腺苷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区别

一、构成物质不同1、腺苷:由腺嘌呤的N-9与D-核糖的C-1通过β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其磷酸酯为腺苷酸。2、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碱基,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构成。二、存在位置不同1、腺苷:遍布人体细胞的内源性核苷。2、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存在于细胞质中。三、特点不同1、腺苷:可直接进入心肌经磷酸化生成腺苷酸,参与心肌能量代谢,同时还参与扩张冠脉血管,增加血流量。2、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在生长、遗传、变异等一系列重大生命现象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腺苷百度百科-核糖核苷酸

腺苷酸是不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是。都是amp。前者是后者的简称

腺苷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区别

一、构成物质不同1、腺苷:由腺嘌呤的N-9与D-核糖的C-1通过β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其磷酸酯为腺苷酸。2、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碱基,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构成。二、存在位置不同1、腺苷:遍布人体细胞的内源性核苷。2、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存在于细胞质中。三、特点不同1、腺苷:可直接进入心肌经磷酸化生成腺苷酸,参与心肌能量代谢,同时还参与扩张冠脉血管,增加血流量。2、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在生长、遗传、变异等一系列重大生命现象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腺苷百度百科-核糖核苷酸

腺嘌呤核苷酸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1 拼音 xiàn piào lìng hé gān suān 2 英文参考 adenylic acid 3 注解 腺嘌呤核苷酸 adenylic acid 是腺嘌呤核苷的磷酸酯。已知有2′-,3′-,5′三种异构体,腺苷酸的磷酸键是低能键。(1)5′腺苷酸亦称腺苷5′磷酸、腺苷一磷酸(AMP),广泛分布于生物体。早年为G.Embden和M.Zimm-ermann (1927)发现,并引起了注意。在各种生化反应中以ATP、ADP水解生成。此外,已知腺苷经过腺苷激酶磷酸化形成AMP的途径和次黄苷经腺苷酸琥珀酸生成AMP的途径。后者是生物合成的途径。在腺苷酸激酶的存在下,通过ATP磷酸化后,可逆地生成ADP,在腺苷酸脱氨酶作用下,脱氨形成次黄嘌呤核苷酸。再者已知它是磷酸化酶a、b等酶的调节因子。( 2)3′核苷酸和2′核苷酸已从RNA的堿水解产物中分离出来。另外,环状AMP(cAMP)是环化腺苷3′,5′磷酸。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腺苷酸 三磷酸腺苷 腺苷 求区别

腺苷酸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中文简称,也称AMP,一磷酸腺苷,是一回事。三磷酸腺苷提供人体几乎所有的能量,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ATP。腺苷酸脱去所有的磷酸就是腺苷。

鸟苷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区别?

鸟苷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鸟苷是鸟嘌呤核糖核苷的简称,是由核糖上第1位上的碳原子与鸟嘌呤第9位上的氮原子之间相连形成的化合物,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也称为一磷酸鸟苷,则是由鸟嘌呤核糖核苷的5位碳上的羟基与磷酸之间通过酯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什么是鸟嘌呤

鸟嘌呤 开放分类: 生物化学、有机物、有机化学 鸟嘌呤 niǎo piào lìng分子式C5H5N5O,分子量151,13 g/mol,白色正方形结晶或无定形粉末。易溶于氢氧化铵、氢氧化碱和稀酸溶液,微溶于乙醇和乙醚,几乎不溶于水。360℃以上分解并部分升华。用于用于生物代谢的研究中.别名: 鸟粪素、鸟便嘌呤、2-氨基-6-羟基嘌呤、2-氨基次黄嘌呤 鸟嘌呤是嘌呤类有机化合物,是嘌呤的一种,由碳和氮原子组成具有特征性双环结构,并与胞嘧啶(cytosine)以三个氢键相连。以游离或结合态存在于海鸟粪中,是五种不同核碱中的其中之一,并同时存在于脱氧核醣核酸及核醣核酸中。其盐酸盐单水合物100℃失水,200℃失氯化氢成鸟嘌呤。为核酸中嘌呤型碱基之一。存在于DNA和RNA中,可从鸟粪或鱼鳞水解制得,也可以用2,6,8-三氯嘌呤与NaOH水溶液、NH3、HI反应而合成制得。在生物体内,一般是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经氧化生成黄嘌呤苷酸,再经氨基化生成鸟嘌呤核苷酸,而由鸟嘌呤及其核苷合成鸟嘌呤核苷酸只是核苷酸代谢的一种补救合成途径。通过鸟苷酸环化酶催化产生3",5"-环鸟苷酸(3",5"-cyclic guanylic acid,cGMP)。在生物体内,它的含量极少,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与cAMP对代谢调控有拮抗效应。cGMP也像cAMP一样在细胞中作为胞内信使起信号传递的作用。CAS No.: 73-40-5

鸟嘌呤(2-氨基-6-羟基嘌呤)的物化性质

鸟嘌呤 鸟嘌呤鸟嘌呤 niǎo piāo líng 英文名称:guanine-quadruplexes 三维模型分子式C5H5N5O,分子量151,13 g/mol,白色正方形结晶或无定形粉末。易溶于氢氧化铵、氢氧化碱和稀酸溶液,微溶于乙醇和乙醚,几乎不溶于水。360℃以上分解并部分升华。用于用于生物代谢的研究中. 别名: 鸟粪素、鸟便嘌呤、2-氨基-6-羟基嘌呤、2-氨基次黄嘌呤 简写:G 鸟嘌呤是嘌呤类有机化合物,是嘌呤的一种,由碳和氮原子组成具有特征性双环结构,并与胞嘧啶(cytosine)以三个氢键相连。以游离或结合态存在于海鸟粪中,是五种不同核碱中的其中之一,并同时存在于脱氧核醣核酸及核醣核酸中。 其盐酸盐单水合物100℃失水,200℃失氯化氢成鸟嘌呤。为核酸中嘌呤型碱基之一。存在于DNA和RNA中,可从鸟粪或鱼鳞水解制得,也可以用2,6,8-三氯嘌呤与NaOH水溶液、NH3、HI反应而合成制得。在生物体内,一般是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经氧化生成黄嘌呤苷酸,再经氨基化生成鸟嘌呤核苷酸,而由鸟嘌呤及其核苷合成鸟嘌呤核苷酸只是核苷酸代谢的一种补救合成途径。通过鸟苷酸环化酶催化产生3",5"-环鸟苷酸(3",5"-cyclic guanylic acid,cGMP)。在生物体内,它的含量极少,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与cAMP对代谢调控有拮抗效应。cGMP也像cAMP一样在细胞中作为胞内信使起信号传递的作用。 CAS No.: 73-40-5 鸟嘌呤在dna双螺旋结构中与腺嘌呤配对。

抗代谢药物的6-巯嘌呤

6-巯嘌呤是嘌呤拮抗药。其化学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为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在体内,经次黄嘌呤-鸟苷酸酶(HGPRT)的催化,6-MP首先转变成硫代肌苷酸,后者阻止肌苷酸转变为腺苷酸和鸟苷酸,从而干扰嘌呤代谢、阻碍DNA合成,使肿瘤细胞不能增殖。6-MP→次黄嘌呤-鸟苷酸酶→硫代肌苷酸→阻止肌苷酸转变为腺苷酸和鸟苷酸。对S期细胞及其他期细胞有效。临床主要用于儿童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的维持治疗,亦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玻

腺苷与腺嘌呤A有哪些区别?

二楼回答有误,腺苷是指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的,腺嘌呤只是腺苷的组成成分。腺苷和一分子磷酸可以组成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也称一磷酸腺苷,腺苷和两分子磷酸可以组成ADP,即二磷酸腺苷,腺苷和三分子核糖可以组成ATP,即三磷酸腺苷。

腺苷加上一个磷酸就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吗?

因为atp是三磷酸腺苷,也就是一个腺苷连了三个磷酸基团,脱去两个,剩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腺苷,就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基本单位

腺嘌呤单磷酸核苷

没有明确的规定.放前放后都可以.三磷酸腺苷也可以说是腺苷三磷酸.

参与嘌呤碱碱基环形成的物质有哪些

嘌呤由嘧啶环与咪唑环合并而成。核酸中的嘌呤衍生物主要由两种,即腺嘌呤(adenine,A)和鸟嘌呤(guanine,G)。由于腺嘌呤没有羟基或酮基,所以不存在酮-烯醇式互变异构现象。在它的第6碳原子上由一个氨基。鸟嘌呤在第6位碳原子上有一个酮基,而在第2位上由一个氨基。凡含有酮基的嘧啶或嘌呤碱,在溶液中可以发生酮式或烯醇式的互变异构现象,但在生物细胞内一般以酮式存在为主。

第三行的那个嘌呤碱以第九的N与……第九个N在哪?我看那个嘌呤图没有啊!只有四个N

它说的是第九位是指的这个分子的第九位,你看图上每个位置它标明了数字的就是它的排序

鉴定嘌呤碱时沉淀较少的原因

在用碱酸法进行提取纯化时,应当注意所用碱液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在强碱性下,尤其加热时破坏黄酮母核。在加酸酸化时,酸性也不宜过强,以免生成钅羊盐,致使析出的黄酮类化合物又重新溶解,降低产品收率。当药材中含有大量果胶、黏液等水溶性杂质时,如花、果类药材,宜用石灰乳或石灰水代替其他碱性水溶液进行提取,以使上述含羧基的杂质生成钙盐沉淀,不被溶出。

嘌呤碱与硫酸银生成什么物质,且产生什么现象

硫酸银是微溶,只要溶液中的Ag+和SO4 2-的离子积超过溶度积,就会沉淀,即发生化学反应,既然产生沉淀物,就符合了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产生条件,并不是看该物质是难容还是微溶,而是看是否有沉淀。沉淀不一定就是难容物质,也可以是微溶物质。比如0.000000001g的石灰石就能溶解在10000g水中,虽然他是难容物质,但这还是均一稳定地溶液。

核苷酸分子中嘌呤碱的哪一位原子与核糖之间以糖苷键连接

核糖的C-1原子和嘌呤的N-9或嘧啶的N-1通过缩合反应形成β-N糖苷键。

鉴定嘌呤碱先加硝酸银还是先加 浓氨水好

先加硝酸银好,再加浓氨水,这样可以观察沉淀的生成和变化。

二乙酰鸟嘌呤碱解后生成什么

二乙酰阿昔洛韦。二乙酰鸟嘌呤与侧链缩合生成二乙酰阿昔洛韦,二乙酰阿昔洛韦碱解生成阿昔洛韦。二乙酰鸟嘌呤与侧链缩合生成二乙酰阿昔洛韦的过程使用甲苯做溶剂。

嘌呤的分解代谢

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反应基本过程是核苷酸在核苷酸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核苷,进而在酶作用下成自由的碱基及1-磷酸核糖。嘌呤碱最终分解成尿酸,随尿排出体外。黄嘌呤氧化酶是分解代谢中重要的酶。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主要在肝、小肠及肾中进行。嘌呤代谢异常:尿酸过多引起痛风症,患者血中尿酸含量升高,尿酸盐晶体可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等处,导致关节炎、尿路结石及肾疾病。临床上常用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症。1.从头合成途径(de novo synthesis):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中,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称为从头合成途径。2.补救合成途径(salvage pathway):利用体内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嘌呤核苷酸,称为补救合成途径。3.自毁容貌症:又称(Lesch-Nyhan综合症),是由于某些基因缺乏而导致HGPRT完全缺失的患儿,表现为自毁容貌症。.

嘌呤碱与嘧啶碱具有共轭双键,使碱基、核苷、核苷酸和核酸在240—290nm的紫外波段有一强烈的吸收峰,

最大吸收值在( 280nm )附近。不同核苷酸可以用( 紫外分光光度计 )加以定量及定性测定 氨基酸的紫外吸收能力 参与蛋白质组成的20种氨基酸,在可见光区都没有光吸收,但在远紫外光区(<220nm)均有光吸收。在近紫外光区(220-300nm)只有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有吸收光的能力。因为它们的R基含有苯环共轭双键系统。酪氨酸的最大光吸收波长为275nm(苯酚基)、苯丙氨酸为257nm(苯基)、色氨酸为280nm(吲哚基)。 蛋白质由于含有这些氨基酸,所以也有紫外吸收能力,一般最大光吸收在280nm波长处,可利用蛋白质的这个特点方便地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嘌呤碱在碱性溶液下与硝酸银反应, 得到的现象是甚麼?为甚麼会有这个现象?求助

嘌呤碱在碱性溶液下与硝酸银反应,会有絮状沉淀产生,这是嘌呤碱的银化合物。我正在做有关这个的实验,但反应式我也没弄清楚,在找呢!唯一确定的是,这个不是银镜反应,是络合反应。  刚找到了资料,在中国知网上的:因为嘌呤是含氮特别丰富的有机化合物,嘌呤环上的氮原子带有孤电子对,银离子有空的S轨道,可以接受氮原子的孤对电子形成嘌呤银配离子,若溶液中有氢氧根,它与氢氧根结合,由嘌呤银配离子变成嘌呤银化合物,该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易形成白色絮状沉淀

为什么嘌呤碱的鉴定中氨水不能加的过多

为什么嘌呤碱的鉴定中氨水不能加的过多原因:水溶性不好。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嘌呤碱在中性水中水溶性不太好,溶于碱液中,磷酸和氨水应该为缓冲液。氨水加的多溶液会显碱性,导致Ca沉淀不好,加NH4Cl就是用来中和的.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六十摄氏度下比常温沉淀更彻底。

嘧啶碱和嘌呤碱

的确有碱性,N原子孤对电子可以吸引H+ 就有OH-生成了,显碱性 嘧啶碱简称碱基这样杂环化合物都有碱性,衍生物也有的

茶叶含嘌呤吗,请问嘌呤是什么

茶叶含嘌呤,嘌呤是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茶叶含嘌呤碱,也含有少量的包括尿嘧啶(uracil)、胸腺嘧啶(thymine)、胞嘧啶(cytimidine)及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等在内的嘧啶碱类化合物。19世纪初,茶叶的成分才逐渐明确起来。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而铁观音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钙、镁、钴、铁、铝、钠、锌、铜、氮、磷、氟、碘、硒等。铁观音所含的无机矿物元素,如锰、铁、氟、钾、钠等均高于其他茶类。扩展资料一些人喝茶后会把茶叶渣咀嚼吃下去,因为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粗纤维和其他营养物质。但从安全性上考虑,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茶渣中也可能含有微量的铅、镉等重金属元素,以及水不溶性农药。如果吃茶渣,就会把这些有害物质摄入体内。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因此,一直就有睡前喝茶会影响睡眠的说法。同时,咖啡碱也是利尿剂,加上喝茶摄入大量水分,势必增加夜间上厕所的次数,从而影响睡眠。但据消费者反映,喝普洱茶对睡眠的影响并不大。不过,这并不是因为普洱中所含的咖啡碱更少,而是因为其他还不明确的原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叶

嘌呤加硝酸银白色絮状沉淀不明显

加浓氨水可以观察沉淀的生成和变化。用硝酸银鉴定嘌呤碱基属于核酸的定性分析:掌握测定核酸的组成从而定性分析DNA或RNA的方法。熟悉测定核酸的组成从而定性分析DNA或RNA的原理。嘌呤碱鉴定时要静置是因为此类鉴定中,需要确认检测物是否有沉淀,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指标,所以需要静置环境条件,如果不静置,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扩展资料:嘌呤由嘧啶环与咪唑环合并而成。核酸中的嘌呤衍生物主要由两种,即腺嘌呤(adenine,A)和鸟嘌呤(guanine,G)。由于腺嘌呤没有羟基或酮基,所以不存在酮-烯醇式互变异构现象。在它的第6碳原子上由一个氨基。鸟嘌呤在第6位碳原子上有一个酮基,而在第2位上由一个氨基。凡含有酮基的嘧啶或嘌呤碱,在溶液中可以发生酮式或烯醇式的互变异构现象,但在生物细胞内一般以酮式存在为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嘌呤碱

嘌呤碱合成的元素来源不包括

络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CO2、一碳单位等。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基础上逐步合成的,不是首先单独合成嘌呤碱然后再与磷酸核糖结合的。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指,在肝脏、小肠粘膜和胸腺等器官中,以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为原料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漂呤多肽链从头合成指的是在肝脏和结肠黏膜等人体器官中,以硫酸铵核糖和甘氨酸等物质为原材料开展生成的全过程。漂呤多肽链的关键作用是参加植物体内的微生物化学变化,而且对身体的功能一切正常运行具有尤为重要的功效,另外漂呤多肽链对人体生物学具备一定的缓冲作用。关键反映流程分成两个阶段:最先生成次黄嘌呤多肽链(IMP),随后IMP再转化成腺嘌呤多肽链(AMP)与鸟嘌呤多肽链(GMP)。手绘嘌呤碱和嘧啶环的元素的来源是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酸。嘌呤环各原子的来源:谷氨酰胺→咪唑环N9。嘧啶环N3。甘氨酸→咪唑环C4、C5。天冬氨酸→嘧啶环N1。N5,N10-甲炔四氢叶酸→咪唑环C8。N10-甲酰四氢叶酸→嘧啶环C2。→嘧啶环C6。嘧啶环各原子的来源:天冬氨酸→嘧啶环N1、C4、C5、C6。谷氨酰胺→嘧啶环N3。CO2→嘧啶环C2。

用agno3鉴定嘌呤碱时加入浓氨水目的是什么

用agno3鉴定嘌呤碱时加入浓氨水目的是了解核酸的组分,并掌握鉴定核酸组分的方法。核糖核酸含有核糖、嘌呤碱、嘧啶碱和磷酸各组分。嘌呤碱在弱碱性环境中能与硝酸银作用形成嘌呤银化合物,初为乳白色,稍放久为浅灰褐色絮状物。在浓氨水中可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絮状的嘌呤银化合物沉淀。

鉴定磷酸和嘌呤碱组合时,加入VC和氨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嘌呤碱在中性水中水溶性不太好,一般溶于碱液中,磷酸和氨水应该为缓冲液

嘧啶合成过程会产生自由嘌呤碱么

会。嘧啶合成过程会产生自由嘌呤碱。嘌呤碱通常是指嘌呤而形成的碱类化合物,嘌呤是人体遗传不可缺少的碱基部分,这种嘌呤碱通常各种区别和区分。

人体内嘌呤碱分解的中产物最主要是

尿素。在人体内中的嘌呤碱物质进行分解的中产物最主要是尿素,尿素是一种白色晶体。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

嘌呤与嘌呤碱一样吗?在核苷酸代谢中的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那一会嘌呤,嘌呤环,一会儿嘌呤碱的

在化学上是有区别的,那种一个六圆环加一个五元环的结构,就是嘌呤环。嘌呤环上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取代基,构成各种嘌呤,如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等。在生化里就基本上是一个意思,因为我们就接触那么几种,都是碱基,多数场合不仔细分辨。合成的时候当然先合成嘌呤环,再调整取代基了。

嘌呤碱的2位碳和8位碳分别是什么一碳单位提供?

嘌呤环中的第2位及第8位碳来自甲酸盐(或者说是甲酰基);第1位氮来自天冬氨酸的氨基;第3位及第9位氮来自谷氨酰胺的酰胺基;第6位碳来自二氧化碳;第4位碳,第5位碳及第7位氮来自甘氨酸。

嘌呤与硝酸银反应化学方程式?

嘌呤碱在碱性溶液下与硝酸银反应,会有絮状沉淀产生,因为嘌呤是含氮特别丰富的有机化合物,嘌呤环上的氮原子带有孤电子对,银离子有空的S轨道,可以接受氮原子的孤对电子形成嘌呤银配离子,若溶液中有氢氧根,它与氢氧根结合,由嘌呤银配离子变成嘌呤银化合物,该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易形成白色絮状沉淀。

为什么嘌呤碱鉴定时要静置

嘌呤碱鉴定时要静置是因为此类鉴定中,需要确认检测物是否有沉淀,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指标,所以需要静置环境条件,如果不静置,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嘌呤碱:嘌呤由嘧啶环与咪唑环合并而成。核酸中的嘌呤衍生物主要由两种,即腺嘌呤(adenine,A)和鸟嘌呤(guanine,G)。由于腺嘌呤没有羟基或酮基,所以不存在酮-烯醇式互变异构现象。在它的第6碳原子上由一个氨基。鸟嘌呤在第6位碳原子上有一个酮基,而在第2位上由一个氨基。凡含有酮基的嘧啶或嘌呤碱,在溶液中可以发生酮式或烯醇式的互变异构现象,但在生物细胞内一般以酮式存在为主。嘌呤碱分子式图:

为什么嘌呤碱鉴定时要静置,当针状晶体不明显时,可采取什么方法解决

加浓氨水可以观察沉淀的生成和变化。用硝酸银鉴定嘌呤碱基属于核酸的定性分析:掌握测定核酸的组成从而定性分析DNA或RNA的方法。熟悉测定核酸的组成从而定性分析DNA或RNA的原理。嘌呤碱鉴定时要静置是因为此类鉴定中,需要确认检测物是否有沉淀,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指标,所以需要静置环境条件,如果不静置,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扩展资料:嘌呤由嘧啶环与咪唑环合并而成。核酸中的嘌呤衍生物主要由两种,即腺嘌呤(adenine,A)和鸟嘌呤(guanine,G)。由于腺嘌呤没有羟基或酮基,所以不存在酮-烯醇式互变异构现象。在它的第6碳原子上由一个氨基。鸟嘌呤在第6位碳原子上有一个酮基,而在第2位上由一个氨基。凡含有酮基的嘧啶或嘌呤碱,在溶液中可以发生酮式或烯醇式的互变异构现象,但在生物细胞内一般以酮式存在为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嘌呤碱

嘧啶碱嘌呤碱全称

全称为碱基。嘌呤碱含四种碱基,分别是腺嘌呤,鸟嘌呤。且他们的化学结构与嘌呤相似。而嘧啶碱包含胸腺嘧啶,胞嘧啶,尿嘧啶。

组成核酸的嘌呤碱主要有哪三种

组成核酸的嘌呤碱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腺嘌呤和鸟嘌呤。 这两种嘌呤碱都以核糖核苷酸的形式参与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分别是腺嘌呤核苷酸与鸟嘌呤核苷酸。 此外,参与核糖核苷酸组成的嘌呤碱还有一种,是次黄嘌呤。但次黄嘌呤只参与核糖核苷酸和某些核糖核酸的组成,不参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

组成核酸的嘌呤碱主要有哪三种

构成核苷酸的五种碱基只有两种嘌呤碱,鸟嘌呤G与腺嘌呤A。

嘌呤碱是什么 茶叶中的嘌呤碱有哪些

茶叶中的嘌呤碱分析   茶叶中的嘌呤碱:(1)主要有2%-5%咖啡碱、少量可可碱和茶碱。毛叶茶中嘌呤碱主要是可可豆碱,含量为4.4%.(2)嘌呤碱是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3)嘌呤碱能使血管中平滑肌松弛,增大血管有效直径,增强心血管壁的弹性和促进血液循环。(4)嘌呤碱有明显的利尿和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5)和游离态的咖啡碱在生理功能上有所不同。(6)嘌呤碱的安全性评价:在人类的正常饮用剂量下,咖啡碱对人无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在人体的半衰期2.5-4.5h。FDA规定咖啡碱的剂量为40mg/kg.d。   核酸中的嘌呤衍生物主要由两种,即腺嘌呤(adenine,A)和鸟嘌呤(guanine,G)。 动物内脏,骨髓,海味等含嘌呤最丰富鱼虾类,肉类,豌豆,菠菜等亦含有一定嘌呤;水果,蔬菜,牛奶,鸡蛋等则不含嘌呤。

嘌呤碱是什么 茶叶中的嘌呤碱有哪些

茶叶中的嘌呤碱分析   茶叶中的嘌呤碱:(1)主要有2%-5%咖啡碱、少量可可碱和茶碱。毛叶茶中嘌呤碱主要是可可豆碱,含量为4.4%.(2)嘌呤碱是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3)嘌呤碱能使血管中平滑肌松弛,增大血管有效直径,增强心血管壁的弹性和促进血液循环。(4)嘌呤碱有明显的利尿和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5)和游离态的咖啡碱在生理功能上有所不同。(6)嘌呤碱的安全性评价:在人类的正常饮用剂量下,咖啡碱对人无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在人体的半衰期2.5-4.5h。FDA规定咖啡碱的剂量为40mg/kg.d。   核酸中的嘌呤衍生物主要由两种,即腺嘌呤(adenine,A)和鸟嘌呤(guanine,G)。 动物内脏,骨髓,海味等含嘌呤最丰富鱼虾类,肉类,豌豆,菠菜等亦含有一定嘌呤;水果,蔬菜,牛奶,鸡蛋等则不含嘌呤。

DNA的种类有4个是叫如鸟嘌呤G还是叫鸟嘌呤核苷酸啊

DNA是由脱氧核苷酸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体。 DNA的单体称为脱氧核苷酸,每一种脱氧核苷酸由三个部分所组成: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根,DNA都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的。 DNA的含氮碱基又可分为四类:鸟嘌呤(Guanine)、胸腺嘧啶(Thymine)、腺嘌呤(Adenine)、胞嘧啶(Cytosine) 这样说不知道你明白没有?碱基的不同决定了核苷酸的种类不同,根据碱基的不同,又有腺嘌呤核苷酸(腺苷酸,AMP)、鸟嘌呤核苷酸(鸟苷酸,GMP)、胞嘧啶核苷酸(胞苷酸, CMP)、尿嘧啶核苷酸(尿苷酸,UMP)、胸腺嘧啶核苷酸(胸苷酸,TMP)及次黄嘌呤核苷酸(肌苷酸,IMP)等。也正是核苷酸的不同决定了DNA的不同

嘌呤核苷酸合成和嘧啶核苷酸合成共同需要的物质是( )

正确答案:E解析: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是: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谷氨酰胺、ATP供能,甘氨酸、天冬氨酸、CO[XB2.gif]和一碳单位(由四氢叶酸携带)。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原料是:PRPP、天冬氨酸、谷氨酰胺以及CO[XB2.gif]。首先合成的是尿嘧啶核苷酸(UMP),然后再转变成胞嘧啶核苷酸和胸腺嘧啶核苷酸(dTMP)。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