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oublesleeper
-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总结: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同世界其它航天大国一样,我国的航天事业也是从研制导弹开始的。
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周恩来总理组织制定了包括火箭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56年2月,刚从海外归来的钱学森博士提出发展导弹技术的建议。在他的主持下,由30多名专家和1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组成了一支科研队伍,在简陋而又艰苦的高峰。
1956年10月8日,在聂荣臻元帅的直接领导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建立。我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开始利用苏联的援助,通过仿制学习自行设计的本领。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
1962年3月21日,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首次发射失败。然而,航天技术发展道路上这第一次重大挫折却并未使科技人员气馁。
1964年6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它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此后,我国刚刚起步的航天事业捷报频传:1966年,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1970年中程和中远程导弹相继完成飞行试验;1971年远程导弹飞行试验基本成功。这一切为我国地地战略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80年代以来,我国远程战略导弹全程试验和水下潜艇发射固体战略导弹相继成功,表明中国已经掌握了有效的核反击能力,提高了国防现代化水平。同时,各种战术导弹研制也获得重大进展。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5年,在我国地地导弹取得一定发展的基础上,开始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起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了卫星从太空传回地面的《东方红》清晰的乐曲声,表明卫星上天后实现了“抓得住、测得准、看得见、听得着”的要求。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航天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l975年11月26日至29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表明我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这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掌握卫星回收技术。迄今我国共成功地发射17颗返回式卫星,其中有16颗均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
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两颗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先后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成功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
43年来,我国共成功发射40颗不同类型的国产人造卫星,包括科学试验、国土普查、通信广播、气象观测等多种应用卫星,获得的遥感资料对国土普查、土地测量、地震预报、矿产资源勘探、农林水利开发、铁路航道选址、海洋研究、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长征火箭”万里长征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迈出了长征系列火箭“长征”路上的第一步。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支载火箭发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
1975年,我国开始研制新型“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其中,研制火箭第三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成为“长征三号”的关键。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通信广播和电视传输效果良好。与此同时,我国开展了使用觉规燃料的“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的研制。
1990年4月7日,我国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美制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成功,使我国以无可争辩的实力跻身于国际商务发射市场。
1992年8月14日和1994年8月28日,“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先后把两颗美制“澳星”发射入轨。由于征服了火箭捆绑技术的难题,使得火箭的推力更大。
“长征三号乙”是中国目前长征系列火箭中最先进、推力最大的火箭。无论其高度,还是其运载能力,都跃入世界巨型火箭的行列。它在1996年2月15日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时,首飞出师不利,使中国对外发射陷入了困境。
1997年8月20日“长三乙”火箭成功地把亚洲目前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菲律宾的马部海卫星托举到预先设定的轨道上。这次发射,对于启动中国沉寂了一年半的对外发射服务市场具有起死回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个月后,10月17日,“长三乙”火箭将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发射升空。
1998年3月26日,“长二丙改”火箭将铱星通信风的51号和61号两颗卫星安然送入远地点高度为628升米的轨道,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第50次发射告捷。
1998年7月18日,“长三乙”火箭再展雄风,又将法国宇航公司为主承制的鑫诺一号通信卫星成功地送上预定轨道。
至此,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为国际用户成功地完成了20次发射和5次搭载任务,把24颗国外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占据了7%和9%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丙改、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捆、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和长征四号9种型号的运载火箭。
查看全部8个回答
相关问题全部
有关中国航天事业的资料
1999年11月20日发射升空,11月21日返回,飞行1天。“神舟”一号是不载人的试验性飞船。这是“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首次研制型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考核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 2003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2~4号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 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UTC+8)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预计飞行时间为5天。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总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于“神舟六号”着陆后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闸舱。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 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二颗探月卫星、第二颗人造太阳系小行星,也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 资料拓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迅速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除去早期的风暴火箭,长征火箭总共发射115次,其中成功109次,失败6次,成功率94.783%。应从本国国情出发,继续推进航天事业的发展。
1056 浏览38642 2018-07-05
中国航天事业成就
中国航天事业成就有: 1、经过50多年的创业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航天事业经过发展导弹、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等几个阶段,目前已经形成了体系,形成了规模。 2、我们国家在卫星方面已经拥有通讯、遥感、资源、导航定位、气象、科学实验、海洋七大卫星系列,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3、在运载火箭方面,截止2017年我国共有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运载火箭,具备了9.5吨的近地轨道、5.2吨的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 4、在测控通信领域,建立了覆盖国家本土、太平洋和非洲地区的航天测控网,基本满足了航天活动的测控需要。 5、在地面和应用系统方面,建成了包括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等卫星地面和应用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航天事业成就举世瞩目
143 浏览33563 2019-04-09
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员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目的主要是实现下一步的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了高精度成像。 扩展资料 中国航天史是从1956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前向媒体表示,“嫦娥一号”的发射窗口预留了35分钟,在这35分钟内都可以发射。但在最后一分钟发射与在第一分钟发射相比,相比卫星燃料将要损失120公斤, 这对总共只有1200公斤燃料的“嫦娥一号”是很大的损失,将直接影响其工作时间和工作寿命。如果由于特殊原因在这35分钟内不能正常发射,就只能取消发射计划,推迟到第二年重新确定发射窗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航天史
13 浏览5659 2019-09-26
中国航天成就史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864 浏览37320 2018-12-12
中国航天事业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零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一九六五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六七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日,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 一九七零年一月三十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主席等领导人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一九七一年三月三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一九七九年一月七日,远程火箭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功。 一九八零年五月十八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六月十日,在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二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中共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二十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一九八八年九月七日,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这次为期两周的试验共发射了四枚火箭。 一九九零年四月七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一九九零年七月十六日九时四十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二日下午十八时二十三分,中国第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扩展资料: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中国航天史创下九项第一。 这九项第一包括: 一九六零年九月,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枚中程导弹。 一九六六年十月,中国第一次导弹携带核弹头的“两弹结合”发射成功。 一九七零年四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一九八零年五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 一九八一年九月,在中国首次以“一箭多星”方式,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卫星。 一九八七年八月,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第一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卫星搭载服务。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这里进行第一次飞行试验,成功发射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
- 安徽路人假
-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总结: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同世界其它航天大国一样,我国的航天事业也是从研制导弹开始的。
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周恩来总理组织制定了包括火箭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56年2月,刚从海外归来的钱学森博士提出发展导弹技术的建议。在他的主持下,由30多名专家和1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组成了一支科研队伍,在简陋而又艰苦的高峰。
1956年10月8日,在聂荣臻元帅的直接领导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建立。我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开始利用苏联的援助,通过仿制学习自行设计的本领。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
1962年3月21日,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首次发射失败。然而,航天技术发展道路上这第一次重大挫折却并未使科技人员气馁。
1964年6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它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此后,我国刚刚起步的航天事业捷报频传:1966年,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1970年中程和中远程导弹相继完成飞行试验;1971年远程导弹飞行试验基本成功。这一切为我国地地战略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80年代以来,我国远程战略导弹全程试验和水下潜艇发射固体战略导弹相继成功,表明中国已经掌握了有效的核反击能力,提高了国防现代化水平。同时,各种战术导弹研制也获得重大进展。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5年,在我国地地导弹取得一定发展的基础上,开始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起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了卫星从太空传回地面的《东方红》清晰的乐曲声,表明卫星上天后实现了“抓得住、测得准、看得见、听得着”的要求。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航天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l975年11月26日至29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表明我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这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掌握卫星回收技术。迄今我国共成功地发射17颗返回式卫星,其中有16颗均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
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两颗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先后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成功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
43年来,我国共成功发射40颗不同类型的国产人造卫星,包括科学试验、国土普查、通信广播、气象观测等多种应用卫星,获得的遥感资料对国土普查、土地测量、地震预报、矿产资源勘探、农林水利开发、铁路航道选址、海洋研究、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长征火箭”万里长征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迈出了长征系列火箭“长征”路上的第一步。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支载火箭发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
1975年,我国开始研制新型“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其中,研制火箭第三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成为“长征三号”的关键。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通信广播和电视传输效果良好。与此同时,我国开展了使用觉规燃料的“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的研制。
1990年4月7日,我国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美制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成功,使我国以无可争辩的实力跻身于国际商务发射市场。
1992年8月14日和1994年8月28日,“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先后把两颗美制“澳星”发射入轨。由于征服了火箭捆绑技术的难题,使得火箭的推力更大。
“长征三号乙”是中国目前长征系列火箭中最先进、推力最大的火箭。无论其高度,还是其运载能力,都跃入世界巨型火箭的行列。它在1996年2月15日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时,首飞出师不利,使中国对外发射陷入了困境。
1997年8月20日“长三乙”火箭成功地把亚洲目前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菲律宾的马部海卫星托举到预先设定的轨道上。这次发射,对于启动中国沉寂了一年半的对外发射服务市场具有起死回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个月后,10月17日,“长三乙”火箭将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发射升空。
1998年3月26日,“长二丙改”火箭将铱星通信风的51号和61号两颗卫星安然送入远地点高度为628升米的轨道,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第50次发射告捷。
1998年7月18日,“长三乙”火箭再展雄风,又将法国宇航公司为主承制的鑫诺一号通信卫星成功地送上预定轨道。
至此,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为国际用户成功地完成了20次发射和5次搭载任务,把24颗国外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占据了7%和9%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丙改、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捆、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和长征四号9种型号的运载火箭。
- 以心消业
-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总结: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同世界其它航天大国一样,我国的航天事业也是从研制导弹开始的。
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周恩来总理组织制定了包括火箭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56年2月,刚从海外归来的钱学森博士提出发展导弹技术的建议。在他的主持下,由30多名专家和1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组成了一支科研队伍,在简陋而又艰苦的高峰。
1956年10月8日,在聂荣臻元帅的直接领导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建立。我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开始利用苏联的援助,通过仿制学习自行设计的本领。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
1962年3月21日,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首次发射失败。然而,航天技术发展道路上这第一次重大挫折却并未使科技人员气馁。
1964年6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它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此后,我国刚刚起步的航天事业捷报频传:1966年,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1970年中程和中远程导弹相继完成飞行试验;1971年远程导弹飞行试验基本成功。这一切为我国地地战略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80年代以来,我国远程战略导弹全程试验和水下潜艇发射固体战略导弹相继成功,表明中国已经掌握了有效的核反击能力,提高了国防现代化水平。同时,各种战术导弹研制也获得重大进展。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5年,在我国地地导弹取得一定发展的基础上,开始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起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了卫星从太空传回地面的《东方红》清晰的乐曲声,表明卫星上天后实现了“抓得住、测得准、看得见、听得着”的要求。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航天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l975年11月26日至29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表明我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这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掌握卫星回收技术。迄今我国共成功地发射17颗返回式卫星,其中有16颗均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
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两颗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先后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成功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
43年来,我国共成功发射40颗不同类型的国产人造卫星,包括科学试验、国土普查、通信广播、气象观测等多种应用卫星,获得的遥感资料对国土普查、土地测量、地震预报、矿产资源勘探、农林水利开发、铁路航道选址、海洋研究、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长征火箭”万里长征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迈出了长征系列火箭“长征”路上的第一步。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支载火箭发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
1975年,我国开始研制新型“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其中,研制火箭第三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成为“长征三号”的关键。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通信广播和电视传输效果良好。与此同时,我国开展了使用觉规燃料的“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的研制。
1990年4月7日,我国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美制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成功,使我国以无可争辩的实力跻身于国际商务发射市场。
1992年8月14日和1994年8月28日,“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先后把两颗美制“澳星”发射入轨。由于征服了火箭捆绑技术的难题,使得火箭的推力更大。
“长征三号乙”是中国目前长征系列火箭中最先进、推力最大的火箭。无论其高度,还是其运载能力,都跃入世界巨型火箭的行列。它在1996年2月15日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时,首飞出师不利,使中国对外发射陷入了困境。
1997年8月20日“长三乙”火箭成功地把亚洲目前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菲律宾的马部海卫星托举到预先设定的轨道上。这次发射,对于启动中国沉寂了一年半的对外发射服务市场具有起死回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个月后,10月17日,“长三乙”火箭将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发射升空。
1998年3月26日,“长二丙改”火箭将铱星通信风的51号和61号两颗卫星安然送入远地点高度为628升米的轨道,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第50次发射告捷。
1998年7月18日,“长三乙”火箭再展雄风,又将法国宇航公司为主承制的鑫诺一号通信卫星成功地送上预定轨道。
至此,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为国际用户成功地完成了20次发射和5次搭载任务,把24颗国外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占据了7%和9%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丙改、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捆、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和长征四号9种型号的运载火箭。
409 220
下一条回答
找假山石假山?就上阿里巴巴
假山石假山 采购批发,尽在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汇聚海量商机信息,提供便捷在线交易!
杭州阿里妈妈软件服务有限公司广告
- bikbok
-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总结: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同世界其它航天大国一样,我国的航天事业也是从研制导弹开始的。
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周恩来总理组织制定了包括火箭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56年2月,刚从海外归来的钱学森博士提出发展导弹技术的建议。在他的主持下,由30多名专家和1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组成了一支科研队伍,在简陋而又艰苦的高峰。
1956年10月8日,在聂荣臻元帅的直接领导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建立。我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开始利用苏联的援助,通过仿制学习自行设计的本领。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
1962年3月21日,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首次发射失败。然而,航天技术发展道路上这第一次重大挫折却并未使科技人员气馁。
1964年6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它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此后,我国刚刚起步的航天事业捷报频传:1966年,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1970年中程和中远程导弹相继完成飞行试验;1971年远程导弹飞行试验基本成功。这一切为我国地地战略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80年代以来,我国远程战略导弹全程试验和水下潜艇发射固体战略导弹相继成功,表明中国已经掌握了有效的核反击能力,提高了国防现代化水平。同时,各种战术导弹研制也获得重大进展。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5年,在我国地地导弹取得一定发展的基础上,开始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起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了卫星从太空传回地面的《东方红》清晰的乐曲声,表明卫星上天后实现了“抓得住、测得准、看得见、听得着”的要求。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航天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l975年11月26日至29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表明我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这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掌握卫星回收技术。迄今我国共成功地发射17颗返回式卫星,其中有16颗均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
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两颗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先后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成功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
43年来,我国共成功发射40颗不同类型的国产人造卫星,包括科学试验、国土普查、通信广播、气象观测等多种应用卫星,获得的遥感资料对国土普查、土地测量、地震预报、矿产资源勘探、农林水利开发、铁路航道选址、海洋研究、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长征火箭”万里长征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迈出了长征系列火箭“长征”路上的第一步。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支载火箭发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
1975年,我国开始研制新型“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其中,研制火箭第三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成为“长征三号”的关键。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通信广播和电视传输效果良好。与此同时,我国开展了使用觉规燃料的“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的研制。
1990年4月7日,我国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美制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成功,使我国以无可争辩的实力跻身于国际商务发射市场。
1992年8月14日和1994年8月28日,“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先后把两颗美制“澳星”发射入轨。由于征服了火箭捆绑技术的难题,使得火箭的推力更大。
“长征三号乙”是中国目前长征系列火箭中最先进、推力最大的火箭。无论其高度,还是其运载能力,都跃入世界巨型火箭的行列。它在1996年2月15日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时,首飞出师不利,使中国对外发射陷入了困境。
1997年8月20日“长三乙”火箭成功地把亚洲目前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菲律宾的马部海卫星托举到预先设定的轨道上。这次发射,对于启动中国沉寂了一年半的对外发射服务市场具有起死回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个月后,10月17日,“长三乙”火箭将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发射升空。
1998年3月26日,“长二丙改”火箭将铱星通信风的51号和61号两颗卫星安然送入远地点高度为628升米的轨道,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第50次发射告捷。
1998年7月18日,“长三乙”火箭再展雄风,又将法国宇航公司为主承制的鑫诺一号通信卫星成功地送上预定轨道。
至此,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为国际用户成功地完成了20次发射和5次搭载任务,把24颗国外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占据了7%和9%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丙改、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捆、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和长征四号9种型号的运载火箭。
- 天线宝宝说害怕
-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总结: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同世界其它航天大国一样,我国的航天事业也是从研制导弹开始的。
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周恩来总理组织制定了包括火箭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56年2月,刚从海外归来的钱学森博士提出发展导弹技术的建议。在他的主持下,由30多名专家和1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组成了一支科研队伍,在简陋而又艰苦的高峰。
1956年10月8日,在聂荣臻元帅的直接领导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建立。我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开始利用苏联的援助,通过仿制学习自行设计的本领。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
1962年3月21日,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首次发射失败。然而,航天技术发展道路上这第一次重大挫折却并未使科技人员气馁。
1964年6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它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此后,我国刚刚起步的航天事业捷报频传:1966年,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1970年中程和中远程导弹相继完成飞行试验;1971年远程导弹飞行试验基本成功。这一切为我国地地战略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80年代以来,我国远程战略导弹全程试验和水下潜艇发射固体战略导弹相继成功,表明中国已经掌握了有效的核反击能力,提高了国防现代化水平。同时,各种战术导弹研制也获得重大进展。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5年,在我国地地导弹取得一定发展的基础上,开始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起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了卫星从太空传回地面的《东方红》清晰的乐曲声,表明卫星上天后实现了“抓得住、测得准、看得见、听得着”的要求。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航天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l975年11月26日至29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表明我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这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掌握卫星回收技术。迄今我国共成功地发射17颗返回式卫星,其中有16颗均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
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两颗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先后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成功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
43年来,我国共成功发射40颗不同类型的国产人造卫星,包括科学试验、国土普查、通信广播、气象观测等多种应用卫星,获得的遥感资料对国土普查、土地测量、地震预报、矿产资源勘探、农林水利开发、铁路航道选址、海洋研究、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长征火箭”万里长征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迈出了长征系列火箭“长征”路上的第一步。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支载火箭发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
1975年,我国开始研制新型“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其中,研制火箭第三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成为“长征三号”的关键。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通信广播和电视传输效果良好。与此同时,我国开展了使用觉规燃料的“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的研制。
1990年4月7日,我国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美制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成功,使我国以无可争辩的实力跻身于国际商务发射市场。
1992年8月14日和1994年8月28日,“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先后把两颗美制“澳星”发射入轨。由于征服了火箭捆绑技术的难题,使得火箭的推力更大。
“长征三号乙”是中国目前长征系列火箭中最先进、推力最大的火箭。无论其高度,还是其运载能力,都跃入世界巨型火箭的行列。它在1996年2月15日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时,首飞出师不利,使中国对外发射陷入了困境。
1997年8月20日“长三乙”火箭成功地把亚洲目前功率最大的通信卫星——菲律宾的马部海卫星托举到预先设定的轨道上。这次发射,对于启动中国沉寂了一年半的对外发射服务市场具有起死回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个月后,10月17日,“长三乙”火箭将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发射升空。
1998年3月26日,“长二丙改”火箭将铱星通信风的51号和61号两颗卫星安然送入远地点高度为628升米的轨道,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第50次发射告捷。
1998年7月18日,“长三乙”火箭再展雄风,又将法国宇航公司为主承制的鑫诺一号通信卫星成功地送上预定轨道。
至此,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为国际用户成功地完成了20次发射和5次搭载任务,把24颗国外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占据了7%和9%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丙改、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捆、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和长征四号9种型号的运载火箭。
- 陶小凡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坚持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我国先后研制了14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可靠性、安全性、成功率和入轨精度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截至10月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进行了111次发射。其中,改革开放以来发射了106次,发射了109颗卫星和7艘飞船。自1996年以来,长征火箭已连续69次发射成功,成功率居世界前列。
载人航天工程先后攻克了飞船总体技术,制导、导航控制技术,飞船推进、返回和再入技术,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运载火箭技术等国际宇航界公认的技术难题,20余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今年9月28日,随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的平安返回,我国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研实践活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发射、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目前,我国自行研制的各类应用卫星,直接应用于广播电视、通信、气象预报、国土普查、海洋观测、导航定位、防灾减灾、远程教育、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大批航天技术转移到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相关领域,促进了有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近年来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近80%是在航天需求的牵引下研制的,有近2000项航天科技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特别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期间,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显示出独特的技术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航天科技更成为我国高科技“走出去”的一面旗帜。199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准确地送入预定轨道。自此,中国航天人成功敲开了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大门。2007年,我国首次以火箭、卫星及发射支持的整体方式,为尼日利亚成功发射通讯卫星一号并在轨交付,中国航天实现了卫星整星出口零的突破。第二颗整星出口卫星委内瑞拉通讯卫星于10月30日发射,第三颗出口卫星巴基斯坦卫星项目也已正式签约。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7种型号的长征火箭用于国际商业发射,为1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卫星发射和搭载服务,进行了29次国际商业发射,发射了35颗商业卫星。
- 臭打游戏的长毛
-
30多年来,我国共自行研制和发射了40多颗各种类型、不同功能的人造卫星。;1.1968年2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隶属于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前身第七机械工业部,钱学森同志任院长。 2.1970年4月24日,由我院设计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而且其重量也超过美、苏、法、日第一颗卫星之和。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苏、法、日后第五个能制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进入了新时代。;3.1971年3月3日,我院研制的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顺利升空,此后在空间运行了8年,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4.从1975年开始迄今,我院研制的17颗返回式卫星先后发射并成功回收16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我国空间事业实现了由科学实验到应用的转变,卫星研制技术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5.1981年,我们利用风暴一号运载火箭,一次把三颗卫星送入太空。从而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6.70年代末,研制发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先后攻克了姿态控制、通信转发器、统一载波测控系统等关键技术。1984年4月8日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在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又于1986年6月2日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欧空局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具有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能力的国家。1997年5月12日,我院研制的东方红三号广播通信卫星发射定点成功,此举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研制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7.80年代初,开始了开展气象卫星的研究。于1988年9月7日,发射成功风云一号气象卫。1997年6月10日,成功地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定点于东经105度地球同步轨道,从而使我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能同时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8.随着卫星研制技术的已日臻成熟。在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卫星姿控、温控、地面指令与数据接收站研制技术等方面,进入了世界前列。并建立形成了中容量通信广播卫星、返回式卫星、对地观测卫星和现代小卫星等4个系列的卫星平台,这些卫星平台的建立和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将有效地提高卫星可靠性和寿命,同时还将大大加快研制速度,努力达到年均研制4到6颗卫星的能力。
- gitcloud
-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 CarieVinne
-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员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目的主要是实现下一步的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了高精度成像。
- 阳光下的日耳曼尼亚
-
自2003年载人航天首飞起,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航天成就的:1. 中国首次成功发射“悟空”卫星: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了首颗遥感卫星“悟空一号”,这标志着中国在卫星技术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 载人航天:自2003年至今,中国成功进行了7次载人航天任务,将1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其中,中国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也被成功发射升空。3. 月球探测:2013年,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成为继美国和苏联后第三个成功将人造探测器着陆在月球上的国家,并成功开展了月球探测任务。4. 大型空间站:目前,中国正在建造大型空间站,于2022年前完成。该空间站将由三个模块组成,总重约55吨。这将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自己的空间站的国家。5. 北斗导航系统: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是全球最大的卫星导航系统之一,拥有35颗导航卫星,在世界范围内提供服务。北斗导航系统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总之,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和成就,成为了世界航天领域的重要力量之一。
- Mugen-Hive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2、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
3、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长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
4、神舟系列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俗称“三舱一段”。
5、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 北境漫步
-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员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目的主要是实现下一步的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了高精度成像。
- 一自萧关起战尘
-
1970年4月24号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