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瑞爱吃桃
-
围棋史上的十位圣手: 黄龙士、范西屏、施定庵、道策、丈和、秀策、秀甫、秀荣、吴清源、李昌镐。
黄龙士(1651或1654——?),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姜堰填人。时人尊为棋圣,与思想家黄宗曦、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圣人”。黄龙士对局实践对围棋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转变了围棋的风格。在他之前,棋风局面狭窄凝重。黄龙士使棋风大变,在其之后,局面开阔,轻灵多变,思路深远。徐星友这样概括黄龙士的棋:“寄纤农于滔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枯滞无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之境。”总的来说,黄龙土对局时考虑全面,判断准确,力争主动,变化多端,不以攻杀为主要取胜手段。著有《弈括》和《黄龙士全图》。黄龙士棋力极强,无人堪敌。成为国手后,收比自己年长的徐星友为徒,以只能让徐二子的棋力与徐下了十盘三子局(即有名的《血泪篇》),互有胜负。黄英年早逝。黄殁后,徐一跃而成国手。
范西屏(1709——?),名世勋,浙江海宁人,著有《桃花泉弈谱》二卷。范西屏全局观念特别强,“能以弃为取,以屈为伸,失西隅补以东隅,屈于此即伸于彼,时时转换,每出意表,盖局中之妙。”范西屏不很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更多地从全局着眼。具体手法就是“时时转换,每出意表”。施襄夏说:“范西屏以遒劲胜者也。”邓元穗说:“西屏奇妙高远,如神龙变化,莫测首尾”。“西屏崇山峻岭,抱负高奇。”
施襄夏(1710——1771),名绍暗,号定庵,浙江海宁人,著有《弈理指归》二卷,可与《桃花泉弈谱》媲美。 邓元穗说:“定庵如大海巨浸,含蓄深远”,“定庵邃密精严,如老骥驰骋,不失步骤。”深谋远虑,稳扎稳打就是施襄夏棋风的主要特点。施襄夏自己也说过:“盖穷向背之由于无形,而决胜负之源于布局也。”
范西屏和施襄夏本是同乡,年龄又相仿,未出名前,两人常在一起下棋 。后来他们相继成为国手,便分道扬镰,各奔前程,相聚时便不多了。据《国弈初刊·序》引胡敬夫的话,范、施雍正末、乾隆初曾在京师对弈十局,可惜这十局棋的记录现已无处找寻。乾隆 四年,范、施二人受当湖(又名平湖)张永年邀请,前往授弈。张永年请二位名手对局以为示范,范、施二人就此下了著名的“当湖十局”。原本十三局,现存十一局。“当湖十局”下得惊心动魄,是范西屏、施襄夏一生中最精妙的杰作,也是我国古代对局中登峰造极之局。同代棋手对其评价很高。钱保塘说:“昔抱朴子言善围棋者,世谓之棋圣。若两先生者,真无愧棋圣之名。虽寥寥十局,妙绝千古。”邓元穗认为这十局是棋中“至当”。
道策(1635——1702),本名山崎三次郎,日本国石见人,本因坊四世,名人(也即唯一的九段。下同),近代布局的缔创者。棋力无敌,在十六局御城棋赛中,除让子棋负二局外,其余皆胜。著有《道策本因坊百局棋》、《道策十七条棋歌》。
丈和(1787――――1847),本名户谷松之助,日本国水内(或伊豆)人,本因坊十二世,名人。中盘杀力极强,算路精准。继道策之后被誉为“后圣”。著有《国技观光》、《收枰精思》。
秀策(1829——1862),本名桑原虎次郎,日本国备后因之岛人,十四世本因坊秀和的迹目(即接班人)。棋风平和悠远、妙入精微,创有“秀策流”布局。自1849年起,十三年间创造御城棋赛十九连胜空前纪录,与道策并尊为日本棋圣。遗谱被收入《敲玉余韵》、《本因坊秀策全集》。
秀甫(1838——1886),本名村濑弥吉,日本国江户人,本因坊十八世,准名人。与师兄秀策并称“坊门双璧”。1879年创建近代围棋组织“方圆社”,为第一任社长。棋风机警敏锐、奔放不羁,对后世广有影响。曾让先与秀荣下十番棋,胜负各半。著有《方圆新法》、《秀甫全集》。
秀荣(1852——1907),本姓土屋,十四世本因坊秀和之子、十五世本因坊秀悦之弟、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之师。本因坊十七、十九世,林(日本围棋旧四大门派之一)十三世,名人。棋风玄妙精微、取舍分明,其感觉被屡得后世棋家赞誉,称为“名人中之名人”。著有《围棋新法》、《秀荣全集》。
吴清源(1914——未来),日籍华人,福建闽侯人,十四岁赴日投于濑越宪作门下。九段棋士。1933年与木谷实共创以势力和速度为主的新布局。从1939年起的十六年间,与日本七位顶尖高手共进行十次十番棋较量,将对手统统打到降棋格至“先相先”乃至“定先”的地步(雁金准一输棋后未下满十盘除外),被时人和后人公认为“棋界第一人”、“昭和之棋圣”。在布局、定式、序盘等各方面的创建极多,被视为“近现代布局的奠基人”。大棋士武宫正树说:对职业棋士们而言,吴先生犹如“苍天在上”;职业棋士们今天能坐下来对弈,一多半是托了吴先生的福(大意如此)!著有《新布局法》、《吴清源全集》、《吴清源打碁全集》、《以文会友》(自传)等。门下弟子有林海峰九段。
李昌镐(1975——未来),韩国全州人,九段棋士,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获大小棋赛冠军无数。棋风朴实平稳,官子功夫极深。
除以上十人外,还有不少值得大书特书的大棋士,如:道策的弟子小川道的、桑原道节、神谷道知(本因坊五世),丈和的师兄奥贯智策,秀荣的弟子田村保寿(即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吴清源的师弟、李昌镐的师父曹薰铉等。其中,小川道的和奥贯智策十几二十岁就去世了,十分可惜!
不知你有没有看过棋魂,没有的话就去看看吧
- 苏萦
-
中国古代围棋的巅峰就是《当湖十局》:当时的国手(中国古代没有棋圣的称号,只有国手)范西屏与施襄夏的对局,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围棋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两人了。当然,在他们同时代的还有黄龙士和徐星友。中国古代的围棋都是座子棋,对攻杀和计算要求比较高,所以中国古代围棋的特点就是杀、力和计算的精准。
日本古代的也是没有棋圣称号的,只有名人的称号,在日本古代至多只有一个九段,就是名人。而历代名人中又以丈和为最(具体是第几代的名人就不晓得了),丈和的棋计算太强了,据说有一局棋只下了一百多手,还有一大片的棋没有定形,而丈和就算到如果两人都不犯错的话,丈和要赢两目。最后这局棋下了两百多手终局,丈和胜三目。另外还有一个本因坊秀策,也是个猛牛的人(应该不在丈和之下,但死得早)。
韩国的围棋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才发展起来的,好像没什么古代有名的棋手吧。
相关推荐
有人骂他是汉奸,为了取得日本国籍,连母亲的葬礼也不参加
2003年,吴清源、林海峰、张栩三代旅日棋手回到台湾,当时的台北市长 *** 颁给吴清源荣誉市民奖章时,90岁的吴清源拒绝接受,强调:「 ”我是日本人!” 吴清源,姓吴名泉字清源,1914年生于福建,同年移居北京,七岁时由父亲进行围棋启蒙。十一岁父亲辞世,进入段祺瑞府邸当围棋门客,被誉为「 ”围棋天才少年”而扬名北京。14岁东渡日本。吴清源棋艺超群,在空前绝后的十次十番棋中,战胜了全日本所有最顶尖的超级棋士。从此,吴清源成为当之无愧的棋坛第一人,被誉为「 ”昭和棋圣”。 1939年到1956年,被称为「 ”吴清源时代”。吴清源的围棋思想被职业棋手奉为圭臬,被尊为围棋之神。 吴清源在围棋界的地位如何呢?杨振宁这样评价,「 ”爱因斯坦在物理的地位没有吴清源在围棋里高。为什么呢?因为物理里爱因斯坦是第一,但是第二跟爱因斯坦的距离我想没有吴清源和20世纪第二的围棋手的距离那么大。” 吴清源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呢?一生之中两次加入日本国籍,连他自己也说不明白。有记者这样问,「 ”您14岁从中国到日本学棋,战前加入日本国籍,战后又加入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国籍,晚年又恢复了日本国籍,中日两国经历过近现代的风风雨雨,您的身份认同是怎样的?” 老人用日语说了几句,声音微弱,助手牛力力转述,「 ”吴老师还是说要世界和平,最后大家都要保持好关系。” 1960年,濑越宪作一行访华,周总理特意提到:「 ”下次请一定要带着吴清源一起来中国。我保证让他回日本。”吴清源回忆道:「 ”我本来就是中国人,根本没有回或不回的问题。” 1936年,吴清源加入日本国籍,为的是生存的需要。1979年,吴清源再次加入日本国籍,理由是为了子女就业上学,为了这次申请日本国籍,甚至母亲的葬礼都不参加了。尤其可见,日本身份对吴清源来说多么重要。 吴清源宣称自己,「 ”不语政治,世界无国境”,实际上吴清源不过是个世俗主义者,生存是第一位的。 1932年,吴清源提出加入日本国籍,遭到在日华侨和中国大使馆(加入日本籍必须取消本国籍)的一致反对,资助过他的段祺瑞更是反对,就连其老师濑越先生也并不支持。吴清源最后请日本外交官威胁恐吓中国大使馆才成功的。 吴清源在自传《中的精神》中讲过,「 ”国家处于战乱中,根本不是下棋的年代,”「 ”在当时的中国,光靠围棋是无法生存的。”吴清源在日本每月有二百日圆的生活费,那时日本人大学毕业的工资只有四十日圆。 吴清源的最大争议不在于是不是日本人中国人,而是他曾经为日本军国主义服务过,因此被人骂是「 ”文化汉奸”。 1941年,吴清源参加了棋手组织的「 ”棋道报国会”,通过下棋到军营劳军。1942年应南京「 ”汪伪” *** 顾问青木一男的邀请,随同濑越到中国劳军。到达上海以后,饭店旁就有人贴上「 ”杀死问化汉奸吴清源”的标语。 吴清源还鼓吹日本皇国体制,"……寓于「 ”八纮一宇”这四个字的皇祖建国的大精神,也是围棋之道所承袭的传统,这是堂皇而又值得庆幸的。特别是在希望世界和平、坚实地迈步走向大理想的今天, 在建立新体制的同时,棋道更是提升到了国民精神的位置,它完全是依存于我们国体的精华而存在的。而「 ”八纮一宇”的理想,也体现在我们熟悉的棋盘上,因为居中的星位天元,又称作「 ”太极”,如果用以比作金瓯无缺的皇室,天元就是居中支配四方,另八个星位即是「 ”八纮”,在这个空间中进行的棋艺,可以说是最神圣的 娱乐,我们棋士置身其间,应该更深入地体会到这层崭新的意义。「 ”(吴清源《我对围棋的四则认识》,刊于日本棋院机关刊物《棋道》杂志1941年2月号) 围棋是中国的文化,和日本「 ”八纮一宇”八竿子也联系不上,吴清源鼓吹日本皇国体制,难道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日本人了吗? 作为一个日本人来说去劳军去鼓吹都是应该的,这是工作而已,但是对中国人而言是难以理解的,为侵华服务就是数典忘祖。 吴清源这样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我深信天意在于中日友好,并始终没有放弃时代的流向必将转变这一希望。但无论我怎样祈求,这终非我力所能及之事。我信仰的教义中讲到:‘勿谈政治,世界没有国境。"所以我的心情是超越民族,超越国家的。不过,棋迷的士兵时常给我来信,我在给他们的回信中总是写到:‘请不要虐待中国人!"” 「 ”请不要虐待中国人”,这话说得让人感觉这是一个日本人说话的腔调。在日本侵略中国屠杀同胞的时代相信什么「 ”中日友好”,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说吴清源是汉奸就有点上纲上线了,他毕竟不是像周作人胡兰成那样具体为日本服务的,不过是个日本棋手罢了。 有一点可以肯定,吴清源对抗日是没什么贡献的,更谈不上是爱国主义者。梅兰芳一代名角,蓄须明志不给日本人唱戏。「 ”象棋国手”谢侠逊主动请缨到南洋募捐支援抗日,被誉为「 ”古今以来以象棋报国之一人者”。和他们相比,吴清源境界太低了,全民抗战之时,说什么超越民族国家中日友好,政治上太糊涂幼稚。 吴清源两次加入日本国籍,很明显功利性太强,实用主义。吴在围棋上是神一样的光环,在生活上是凡夫俗子,加入了日本国籍,但是身上的中国血统却是抹不掉的。吴清源去世以后,日本媒体这样评价,「 ”吴清源的神,首先来自于他作为一个华人,却为日本现代围棋奠定了基石”(朝日新闻) 吴清源的女儿吴佳澄说,父亲对世界整体的看法想法,都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来的,这是他做事的准则,「 ”他总是说中国的这些古人,谁谁谁怎么说,过去孔夫子怎么说。” 归根到底,是中国的文化基因造就了吴清源的神话。2023-07-25 23:08:041
吴清源为何改为日本国籍
围棋大师吴清源一生三改国籍吴清源也许是围棋界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在普通百姓心目中也许并不熟悉此人,但是其在围棋界的影响力,其传奇式的一生无不让人为之惊叹。1、1936年加入日本国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关系趋恶,帮助吴清源渡日的山崎有民劝说他入日本国籍,以便让其继续深造围棋。去到日本后,吴清源一边下棋一边读书,为了自身安全和养活一家人,吴清源最终决定一个人加入日本国籍,选择了留在日本。最后,在外交官清水薰三帮助下,吴清源于1936年入籍。之后,吴清源改名为“吴泉”。正式名字叫“泉”,“清源”只是字。关照吴清源的政治家望月圭介先生曾对他说,“不能忘记中国。”2、1949年加入中华民国国籍1946年,一些在日华侨一度强迫吴清源放弃日本的国籍。1947年,由于政治关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恩师濑越宪作代吴清源向日本棋院递交了“辞呈”,不久后濑越本人也辞职。此事中,吴清源是完全被动的。后来,吴清源也遭到了许多日本人的误会与指责,“吴清源在日本受到那般良好的照顾,可是,日本一成为战败国,他却急急忙忙地恢复了中国籍。他可真是个忘恩负义的薄情郎。”同是1947年,吴失去日本国籍,并于1949年恢复中华民国籍。直到1968年,吴清源因为参加本因坊战被日本棋院以无籍为理由而拒绝才得知实情。此时,吴清源俨然已是当代无人可及大棋士,最后双方和解。3、1979年重新加入日本国籍1970年代末,吴清源的国籍影响了自己的子女的婚姻、就业等问题,因而他再次申请加入日本国籍。1979年,申请获得批准。2023-07-25 23:08:133
金庸与吴清源围棋之交体现在哪些方面
金庸认为,吴清源有极高的人生境界,“他的弈艺,有哲学思想和悟道的背景,所以是一代的大宗师,而不仅仅是二十年中无敌于天下的大高手。大高手时见,大宗师却千百年而不得一”。 一 20世纪30年代,当青年吴清源在日本大战围棋高手的时候,比他小十岁的少年金庸初执棋子。 那时,江浙一带围棋之风很盛,一些比较大的茶馆里总有人在下棋,经常有一堆堆的人围着看棋。金庸的家乡浙江海宁是围棋之乡,清代曾出过棋圣范西屏和施定庵。旧时金庸家有一小轩,是他祖父与客人弈棋处,轩外挂了一副对联,上写着“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小金庸当时并不解其意。七岁学棋时,父亲告诉他说,棋界第一英雄的名字是吴清源,而他最初的棋书正是吴清源的《黑布局》和《白布局》。随着年龄渐长,金庸慢慢明白了吴清源这个名字代表了什么。他不敢奢望吴清源会收他做弟子,只想能有机会见一见自己心目中的“神”——那位在棋盘上创下惊天动地战绩的英雄。 在《大公报》工作时,金庸常和梁羽生、聂绀弩等人下围棋,那时,他虽然未曾与吴清源谋面,但他关注着吴清源在日本的一场场对局。金庸写过一篇文章说:“前几天看到北京出版的一本日文本的《人民中国》杂志,上面有一篇介绍围棋的文字,还附了范西屏与施定庵的一局对局。范、施是清代乾嘉年间的两位围棋‘大国手",棋力之高,古今罕有,只有现代的吴清源才及得上他们。” 金庸在《历史性的一局棋》里,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吴清源初露头角的故事—— 吴清源于1914年6月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一个盐商家庭,幼时家道中落,随父母迁至北京。他的父亲吴毅在北洋军阀段祺瑞手下当差,家境很穷,仗着围棋有几度散手,常常和别人赌赛,就像香港某些职业象棋手一样,每局赌一两个银元。有一次吴毅和一个胖子下棋,赌注是五块银元。在那时,这赌注是很高的了。吴毅不知是紧张还是技不如人,未至中局就给别人占尽上风。他眉头一皱,借如厕为名,躲到厕所去松一口气,并想着下一步的挽救方法。 吴毅去了许久不回来,那胖子等得不耐烦了,嘲笑吴毅借故遁逃。一旁的吴清源这时冷冷地说道:“我替父亲下几步好不好?”那时只有十二岁的吴清源还未与人对过局,那胖子大笑道:“你输了你爸爸会认数吗?”吴清源道:“怎见得是我输呢?等我输了你再说不迟,我没钱就脱衣服给你。”那胖子本来好胜,见这个小孩子不把他放在眼里,不禁大怒,就和他续下去。 吴清源像小孩子玩石子似的,随手将棋子丢落棋盘,简直不假思索,不过一二十手就扭转大局,转败为胜。那胖子不服气,又和他下一局,赌注十块银元,结果又输。事后父亲问吴清源:“我又没教你下棋,你几时学会的?怎么这样大胆?”吴清源道:“我天天看你下棋,不学也会啦!我是看准能赢才动手的呀!” 自此以后,吴清源“围棋神童”之名便传扬开来,段祺瑞知道了,特别叫人找他去下棋。段祺瑞的棋力很高,他自夸是七段,大约相当于日本的四段。吴清源就跟他下了一盘。段祺瑞下棋很快,看吴清源是小孩子,就用无理手欺负他,最后被吴清源抓住破绽,赢了那盘棋。 吴清源被段祺瑞赏识后,家庭境况好了许多,父亲升了官,他也可以安心下棋了。1926年,日本的井上孝平五段到中国游历,在北京的青芸阁茶楼与吴清源对局,互有输赢,那时吴清源才十三岁。 吴清源能与高段互有胜负,传至日本,令日本棋手大吃一惊。当时日本的七段濑越宪作看了吴清源的棋谱,叹为天才,遂资助他到日本去学围棋。 1928年,吴毅举家东渡日本,十四岁的吴清源拜在濑越宪作门下。天才的吴清源很快便在日本棋坛掀起了一场改变固有观念的风暴,他与好友木谷实提倡“新布局”,革新了受传统桎梏的日本围棋理念。1933年,吴清源在与当时日本棋界的权威本因坊秀哉的“名人胜负棋”中下出了“三三·星·天元”的布局,震动天下,令围棋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金庸在《历史性的一局棋》中还描述了吴清源当年“独孤求败”的情景—— 1933年,日本围棋界出现了被称为“吴清源流”(即“吴清源派”)的一群人。 对这样一件大事,日本围棋界的至尊本因坊秀哉当然要表达意见。这位老先生大不以为然,认为标新立异,并不足取。两派既有不同意见,最好的办法是由两派的首领来一决胜负。 那时,吴清源二十二岁。 棋局开始,吴清源先行,一下子就落子在三三处。这是别人从来没用过的,后来被称为“鬼怪手”。秀哉大吃一惊,考虑再三,决定用成法应付。没多久,吴清源又来一步怪棋,这次更怪了,是下在棋盘之中的“天元”,两手怪棋使秀哉伤透了脑筋,他当即叫停,暂挂免战牌。 棋谱发表出来后,围棋界群相耸动。守旧者说吴清源对秀哉不敬,居然使用怪棋,颇有戏弄之意。但更多人认为,既然是新旧两派的大决战,吴清源使出新派的路数,也无可非议。 这次棋赛规定双方各用十三小时,但秀哉有一个特权,就是随时可以叫停,吴清源没有这项权利。秀哉每到无法应付时,便立即叫停。叫停之后不计时间,他可以回家慢慢思考几天,等想到妙计之后,再行出战。所以,这一局棋因为秀哉不断叫停,拖延了四个多月。 棋赛的经过逐日在报上公布,棋迷们看得很清楚,吴清源始终占着上风。日本棋迷对于权威被打倒不免暗暗感到高兴,但想到日本的最高棋手竟败在一个中国年轻人手里,又很丧气。在这几个月中,日本的棋迷们又兴奋,又担忧,心情十分矛盾。 ………… 下到一百四五十手时,局势已经大定,吴清源在左下方占了极大的一片。第一百六十手轮到秀哉下子,他下了又凶悍又巧妙的一子,在吴清源的势力范围中侵入了一块。最后计算,是秀哉胜了一子,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胜得很没有面子,但是,本因坊秀哉的尊严勉强维持住了。2023-07-25 23:08:215
桥本宇太郎的“核爆之局”
第三期本因坊战决赛:桥本宇太郎VS岩本薰日本棋界的七大头衔战中,本因坊战是唯一带有战争印记的棋战,第3期本因坊战弈出著名的“核爆之局”。1941年,日本悍然挑起太平洋战争,东亚陷入战争的火海。由桥本宇太郎七段挑战本因坊利仙的第2期本因坊战在战争初期展开。第2局仅弈90手利仙就因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在对局中晕倒在棋盘前,其后对局全部弃权,桥本以近乎不战胜登上第2期本因坊冠军,易名本因坊昭宇。当时,本因坊利仙倒下后如何终局一度引起争议,其门下年轻的弟子梶原武雄四段执意要顶替师父出战,遭桥本拒绝,一时为棋界瞩目。两年后的第3期本因坊战举行时,日本已在战争中全线溃退。当时各大新闻都在压缩围棋版面,甚至连岩本薰七段夺取挑战权鲜为棋迷所知。1945年7月,本因坊挑战六番胜负揭幕,濑越宪作是桥本的恩师,竭力主张比赛在自己的家乡广岛市举行,由于当时广岛已是盟军空袭的目标,警方坚决反对在广岛对局,但濑越和两位对局者不顾警方的告诫,毅然投身于第3期本因坊战的比赛。桥本宇太郎的自传《围棋专业五十年》中有详细记载:对局前两日平安无事,第3天空袭警报解除后,双方立即着手对局。不久空中掠过一架美军飞机,随即飘落一个降落伞,霎那间一片闪光直射大地,对局室白得煞人,接着乌云翻卷,狂风夹杂着雨点直扑对局室,门窗玻璃全被震碎,濑越木然坐在席上,岩本全身匍匐在棋盘上,桥本则被甩到室外。此时10公里之外的广岛已化为废墟,然而当时两位对局者以为只是一般的空袭,简单收拾对局室后,续战桥本以5目获胜。直到返回东京的途中,才知道是原子弹爆炸……其后四局岩本奋力直追,期间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1945年11月双方才艰难地3比3战平。为决出最后的冠军,9个月后双方又加赛三番胜负,岩本发挥出色2比0夺取本因坊位。决战的第二局,其内容波澜不惊,却因为原子弹爆炸而成为历史名局。但遗憾的是,该局究竟原子弹爆炸发生在哪一手?两位对局者以及濑越在事后都不能说清。随着三位当局者都已作古,成为永悬棋史的谜团。2023-07-25 23:08:351
求:一篇写吴清源的长文
吴清源先生于近日仙逝,估计会有不少人觉得奇怪:一个下围棋的日籍华人去世了,为什么要闹得这么大张旗鼓的?如果仔细翻一下关于吴清源的新闻,会发现一周前恰好是他的百岁生日,于是数百社会名流齐聚北京为他举办了盛大的庆典。奇怪的人可能就更要奇怪:什么杨振宁,聂卫平,张震……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干嘛聚在一起给这么个老头过生日?虽然满腔缅怀之情,但是我觉得这个时候,可能做个吴清源先生的科普更有意义一些。首先要说明吴清源先生的职业:围棋手。他一辈子都干这个,没干过别的,目测也干不好别的。这就牵扯到围棋是个什么东西——简单地说,中国总讲“琴棋书画”四艺,其中的“棋”就是围棋,是种很有些年头也很复杂的棋类。自古以来,围棋手的身份都有些特殊。因为四艺之中,围棋就比较特殊。另外三艺都是纯粹的艺术,讲究的是知音难觅,纵然有高下之分,也是人们主观评判出来的——围棋不是,本质上讲,围棋首先是一种竞技棋类,只要下棋,必分输赢。但是围棋和象棋、军旗、跳棋、飞行棋、大富翁游戏棋又有些不一样,围棋比较玄乎,除了纯粹的输赢之外,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就像读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一个道理。参考《天龙八部》擂鼓山“珍珑棋局”那一段的描写,不同的人透过围棋会体会到一些不同的东西。所以围棋手自古以来的身份也比较诡异,跨度非常大——下的好的,叫国手(国手这个词仅限于围棋,别的棋类哪怕你再强,也不能享受这个称呼),享受国士待遇,受到全社会的尊敬;下的不好的,在街头摆个棋摊让大家来下,一盘几文钱,和别的街头卖艺的也没什么区别。吴清源就是一名纯粹的围棋手。他以围棋谋生,以围棋养家,也以围棋名留青史。吴清源先生的一生是天才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也是孤独的一生。可以说一辈子沉迷于围棋之中,除了围棋,他什么都没弄明白,活的稀里糊涂,甚至还弄出了个汉奸的名号。他生于福建,幼年全家就迁居北京。由于出身名门望族,从小衣食无忧,加上父亲本身曾经留学日本,是个超级围棋迷,所以他才能接触围棋并且沉迷其中。那个年代正赶上民国初年,社会动荡,一般劳苦大众没心情也没工夫研究围棋这种东西,所以研究围棋的前提基本上就是衣食无忧。吴清源很早就显露出过人的围棋天赋,在福建罕逢敌手之后,在北京也迅速打响了名头,11岁成为段祺瑞的门客,每个月靠下棋可以领100块大洋。恰逢那时赶上家道中落,所以吴清源很早就依靠下棋补贴家用了。考虑到100块大洋那时惊人的购买力,只能感叹天才就是牛逼。吴清源一生的转折来源于1925年他11岁的时候。在一个台湾人的撮合下,当时在北京已经打出了名头的吴清源被安排和一个日本高手下了一盘棋。说是日本高手,据考证也就是职业初段的水准,最终吴清源险胜。这盘胜利引起了一个日本商人山崎有民的注意,他开始考虑想办法让吴清源去日本学棋。这里就牵扯到了第二个问题——好端端的在中国学棋不行吗?干嘛要去日本学棋?事实上,不行,那时候想学棋,还只能去日本。虽然围棋这东西是我们的老祖宗黄帝他老人家闲着无聊发明出来的,但是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之后,到了民国在中国已经很是式微。原因很简单,之前也提过——天天兵荒马乱的,大家脑子里想的都是填饱肚子和别被干掉,谁有心思学围棋这种东西?本身学围棋就费时费力,有这工夫多种两亩地不好吗?反倒是当年的遣唐使在返回日本的时候把围棋这玩意带了过去。日本那时候什么都学中国,一看这玩意在中国都算是有文化的玩意,立刻开始仔细钻研。几百年下来,让他们钻研出了门道,论棋艺水平,到了20世纪初,两个国家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差距的大小基本可以参考CBA和NBA,或者中超和英超。山崎这人有日本人特有的认真,自从见了吴清源一面之后,他就把带吴清源去日本的心思给坚定了下来。在他看来,吴清源是围棋天才,这种天才留在中国就是浪费,只有日本才能发挥他的才能。恰好山崎作为一个围棋迷,认识当时日本棋院的濑越宪作名誉九段,于是他没事儿就给濑越宪作讲:中国有个天才少年吴清源啊,你一定要看看他的棋。讲的次数多了,濑越宪作也来了兴致。于是接下来1926年到1927年吴清源分别和旅中的日本棋院职业棋手下了几盘棋,吴清源表现优异,去日本学棋的事情也正式提上了日程。1928年的时候吴清源以日本棋院的留学考察生的名义正式东渡日本,那一年他14岁。孤身一人,留学生每个月有200个大洋的补助,而当时他家就指望他这200个大洋养家糊口。接下来的5年中,吴清源的棋艺突飞猛进,名头也越打越响。简单的说就是一路从青铜5杀到了钻石组,成为了当时日本瞩目的新星。但是真正让吴清源开始全日本闻名的,是1933年他面对秀哉名人干的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这里牵扯到了第三个问题——秀哉名人是谁,对他干点啥就能称得上大逆不道?日本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国家,在围棋上也是这样。从江户时代开始,日本就形成了最强的四大围棋世家:本因坊、井上、安井、林。但是其他三家远远不如本因坊家,因此渐渐的本因坊家在日本棋坛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可以看作日本棋坛的皇族。但是本因坊世家并不以血缘来传位,而是师徒传授。每代的世家掌门人都被称为“x世本因坊”,弄得一股浓浓的“第x代火影”即视感。而一世本因坊日海在位的时候,织田信长册封他为“名人”,从此世家与称号系统结合,日本在执政者的支持下形成了正式的棋士制度。这个秀哉名人,就是第21世本因坊,也是最后一位世袭本因坊——秀哉在去世前把本因坊称号捐给了日本棋院,建立了本因坊比赛,从此以后每届的获胜者即自动成为下一世本因坊。如果是日本人获胜,还要因此改名。比如山下敬吾2012年拿了本因坊冠军,从此他就多了一个名字“本因坊道吾”。1933年的吴清源因为成绩优异,战胜了多位同龄对手,获得了向21世本因坊秀哉名人挑战的权利。说是挑战,但是在当时的日本看来,不过是获得了让秀哉指导一下的机会。就像你在中忍考试的时候,因为前面表现优异,在最后一关获得了和火影交手的机会,正常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好紧张好激动,然后又觉得自己没有希望获胜。但是吴清源先生身为天才,这个时候就显露出了他与众不同的高逼格——他决定用他研究出的新布局战术打败秀哉。相当于这位幸运的中忍打算用新开发的忍术做掉火影。这一年,吴清源19岁。这盘棋吴清源执黑先行,第一步下在了右上“三三”位。这个位置在本因坊一脉看来,叫做“鬼门”,是绝对不允许在开局第一手下的地方。所以吴清源同学这一手的意思就很鲜明了:做好准备,我是来打你的脸的。紧接着吴清源的第二手和第三手分别下在了星位和天元。这是历史上从没有过的下法,而且充满了藐视权威的意味——因为那时的日本人布局从不下星位,第三手天元这种事更是只有欺负实力弱于自己的对手才会下出来。在至高无上的秀哉面前这么下,摆明了不给前辈面子。所以这盘棋第一天的棋谱被读卖新闻社刊登在报纸上之后,全日本轰动——大家都知道了有个大逆不道的小孩子在秀哉名人面前装逼。由于吴清源的招法完全出乎秀哉意料之外,事实上他这辈子从没见过,所以秀哉早早宣布打挂结束了第一天的对局。这里牵扯到第四个问题——为什么会有“第一天的棋谱”?什么叫打挂?原因很简单。那时的日本,上手拥有随时暂停棋局的权利,下得不舒服,说声“我头痛打挂谢谢”,棋局就暂停了,只能第二天再战。秀哉作为上手,就享有这种权利——所以这盘棋从1933年10月16日开始,下到了1934年1月29日,整整3个半月,期间一共打挂了14次。而每天打挂之后,读卖新闻社就把今天的棋谱刊登在报纸上,基本上第二天就会抢购一空,也算趁机捞足了销量。需要说明的是,秀哉名人很不地道。他每次因为头痛打挂之后一回家,头立刻就不痛了。而这时他的家里已经坐满了他的弟子,各个都是职业棋士。然后大家就开始研究吴清源今天又下了什么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明天我们又该下点什么,活生生的专职参谋。而吴清源同学在这3个多月里还有11盘比赛要下,因为他是职业棋手,不下比赛就没有出场费,就没法赚钱养家。比赛一直到一大半的时候,吴清源都占据明显优势。但是最终秀哉的弟子前田陈尔五段发现了第160手的妙手,帮助秀哉挽回了劣势,最终吴清源以2目惜败。秀哉名人利用这场胜利保住了最后的颜面,但是吴清源同学的名气已经打响,全日本都知道有个中国小子敢跟秀哉名人装逼,而且还几乎成功了。吴清源下出的新式布局也正式进入了大家的视野,鉴于它几乎干掉秀哉的强大威力,再也没人敢视其为邪魔外道,而是开始认真研究。而且由于吴清源同学在这盘棋中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打挂这个制度随后就基本被取消了。但是在这一年,吴清源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件备受争议的事情——作为日本棋院的特派棋手去东北和伪满洲国的皇帝溥仪下指导棋,并且随后在1936年加入了日本国籍,而此时九一八事变已经发生了5年。从此掀开了关于他是不是汉奸的讨论,这个事情很复杂,我以后会仔细讲。到了1938年,前面提到的本因坊秀哉名人宣布引退,按照惯例要下一盘引退棋。这盘棋的对手是吴清源先生的好友,当时日本棋坛的另一位高手“鬼童丸”木古实七段(对,你们没看错,就是大蛇丸的手下那个鬼童丸),最终失去了打挂特权的秀哉名人不敌。于是大家想,第一人隐退了,那么战胜了第一人的木古实是否就是最强了?但是一想还有吴清源,又觉得这事儿没准,于是决定采取最直接的办法,让这两个人比一比,不就知道谁最强了?上一次尝到了甜头的读卖新闻社立刻撺掇出了一场在镰仓举行的十番棋对决。这一年是1939年,昭和14年。从此,吴清源开始了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十番棋制霸年代,在这期间,他达成了真正的天下第一,独孤求败。首先要说明一下,日本的十番棋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简单的说,这不是单纯的连着下十盘棋,而是赌上身为棋士全部荣誉的战争。那个年代的围棋,还没有“贴目”或者“让点”一说,所以执黑先行代表抢占了先机,是具有优势的。那么十番棋,要下10盘,到底怎么决定谁下黑棋谁下白棋呢?日本人的解决办法是:根据棋力,也就是段位来判断。双方段位相同,为平手,那么下棋的时候是“平先”,也就是一人一盘黑棋,谁也不占便宜;一方高于另一方一段,那么就要采取“先相先”手和,也就是低手第一盘执黑,接下来的每三盘棋里面有两盘棋执黑;如果实力差距更大,就要采取“定先”,也就是低手的一方永远执黑;差距更大,就要采取“先二先”,然后是“二先二”,“定二”……以此类推,优势越来越明显。也可以理解为dota或者lol的中单solo,如果实力差距大,一上来按规定高段位的必须先白送低段位的人头,至于送几个要看段位差多少,送完才正式开始比赛。为什么说日本的十番棋赌上了职业棋士的全部荣誉?因为十番棋规定采取升降制,也就是每当双方的胜局差达到4场(4:0,5:1,……)的时候,落后的一方就降半先:原本大家是平先的,改为先相先,原本就是先相先的,改成让先……被降半先在日本的职业棋士看来是不可以容忍的——因为这意味着自己不具备和对手平等对弈的资格,自己是“下手”。从此以后不论在任何场合,只要相同的两人进行十番棋比赛,那么先前的升降级要被累计,也就意味着自己一辈子在对手面前就没有抬头做人的资格了。由于这种残酷的规定,所以每位下十番棋的棋手都竭尽全力,殚精竭虑,为此折寿的也不在少数。而1939年的镰仓十番棋第一盘中,木古实就因为过于投入,流了鼻血,没办法只好到一旁休息。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棋局,而是挣扎着下完了第一盘,最终惜败。镰仓十番棋下到第5局时,吴清源4:1领先,再胜一盘木古实就要降级,于是木古实剃了光头,以示在第六盘决一死战的决心。可惜第6局依然不敌,被吴清源打至先相先手和。最终吴清源6胜4负获胜,木古实被降半先。镰仓十番棋比赛的1939年,正值中日民族关系最紧张的时刻,抗日战争打得激烈,日本国内的仇中情绪也很严重。吴清源迫于生计虽然加入了日本国籍(为什么迫于生计等下会解释),但是并不被当做日本人对待。由于战胜了木古实,他的生活不断受到骚扰,甚至还遭受了死亡威胁。而就在这种状态下,吴清源迎来了下一个对手雁金准一八段。日本不能接受最强称号到了一个中国人手中,于是读卖新闻社开始积极物色下一个对手。最终他们找到了秀哉名人的师兄,当年和秀哉争夺本因坊称号的雁金准一八段。作为老资格的高手,全日本都对他报以巨大的期望。结果雁金准一八段果然没有被降级——在5局结束吴清源4:1领先之后,雁金准一出于名誉问题放弃剩余比赛认输了……也不知道他这算是要脸还是不要脸……紧接着吴清源又和藤泽库之助进行了十番棋对决,吴清源4胜6负——看上去貌似是吴清源输了,但是由于比赛是在让先的情况下进行,也就是说10盘棋藤泽全部执黑,因此如果不能把吴清源打降级,就是藤泽失败,可惜从始至终吴清源就没有给过藤泽让自己降级的机会。这个时候日本人已经不能忍了——自己辛辛苦苦挑选高手过来,棋谱全国刊载,结果一个一个就是送菜的?于是恼羞成怒的日本政府吊销了吴清源的日本国籍,而日本棋院拒绝任何非日本棋手参加自己举办的比赛——也就是说,吴清源一下子变成了无国籍无编制的双无人士。失去了日本棋院在编棋手的身份,吴清源也就失去了别的生活来源,他没法参加日本棋院的比赛获取对局费,因此十番棋比赛的对局费一下子成了他的全部生活来源。于是接下来的十年里日本棋坛出现了一种极端搞笑的状态——日本的职业棋士们龙争虎斗,杀个不亦乐乎,决出最强的高手。然后这个高手就被送去和吴清源下十番棋,然后被吴清源干掉,而且一定会被杀得降级。日本人一看这个不行了,接着挑,挑出新的再送去下十番棋,然后再被吴清源干掉。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了10次。被干掉的人中,有21世本因坊桥本宇太郎,22世本因坊高川格,23世本因坊坂田荣男……。21世本因坊桥本宇太郎最有名的事迹,除了创建独立于日本棋院的关西棋院,就是“核爆之局”——他和岩本薰(也是被吴清源干掉的人之一)在广岛郊区进行争夺本因坊称号的比赛。结果广岛原子弹爆炸,桥本宇太郎整个人都被掀到了房间外面,但是爆炸过后两人依然坚持继续对局并且分出了胜负,而爆炸地点距离他们比赛的房屋只有10公里。刚才提到的藤泽库之助也在其中。之前因为年轻段位低,以让先身份下的十番棋他不服气,所以他升段后以平先的身份开始下了两次十番棋。结果第一次吴清源7胜2负1和把他降到先相先手和;第二次以先相先开始,下到第6盘吴清源就5胜1负把他打成了定先手和。下到第6盘的时候,藤泽库之助写好了要递交给日本棋院的辞呈,如果再输就辞去职业棋士的身份,结果这么大的决心也没能帮他逃过再次降级的命运。这位感觉脸上挂不住,自动放弃了剩下的比赛。从此以后这位日本历史上第一位正式九段只要遇见吴清源,就再也逃不过被让先的命运。17年间,吴清源一共和当世最强的职业棋士下了10次十番棋,以吴清源全胜告终。这10次十番棋中吴清源只要输任何一次,以当时特殊的形势和他的身份,他都将万劫不复。读卖新闻社因此将这些十番棋称为“悬崖上的白刃战”。但是吴清源一次都没有让支持他的人失望,所有对手最终都被吴清源打至先相先手和或者让先手和,无一幸免。因为这无敌于天下的战绩是在昭和年间取得,他由此被称为“昭和棋圣”。后来日本人自己不好意思了,终于允许吴清源参加他们举办的比赛。然后吴清源在最强者决定战中8胜2负夺冠。再然后1961年名人战前夕,吴清源在自己人迹罕至的家门口被突然驶过的一辆摩托车撞飞,从此身体大不如前,进入半隐退状态——至于为什么那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会突然出现一辆摩托车直挺挺冲他撞过去,没有人知道。自此之后,吴清源基本不再参加比赛,而是专心于指导后辈和对围棋的下法进行革新——大家可以理解为,他转行当教练了。但是从此以后的围棋第一人失去了悬念,当世所有的超一流棋士基本都公认为吴清源。如同贝利之于足球,乔丹之于篮球,他建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后面当然也会有马拉多纳、梅西、科比、詹姆斯这些人出现,但是王者只有一个。而比上述两位更为伟大的地方在于,吴清源以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开启了围棋的新时代,在他之前和他之后的围棋完全是两个样子,他以一己之力对一项运动的革新超过了其他运动一代甚至几代人的作用。2023-07-25 23:08:491
吴清源的人生历程
吴清源本名吴泉,1914年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一个盐商家庭,后随父母投奔外公而迁居北京。其父“吴毅”系庶出,留学日本习法政,甚爱围棋,常出入方圆社。其母张舒文,清末翰林张元奇之长女,清帝逊位后元奇为徐世昌家臣,曾任奉天省长。吴清源父亲在日本留学期间开始痴迷围棋,大致有业余三段的棋力,归国时更带回了大量难得的日本棋书。吴清源对围棋有过人的天赋,对棋谱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又由于小时患病,不能进行激烈运动,在父亲的鼓励下,进而逐渐养成了长时间特别投入研究的习惯,提高非常快,吴清源除了学习父亲带回来的日本书籍,又吸收了我国古棋的独有精华,在击败福建籍大同乡林贻书老夫子后,“围棋神童”之名不胫而走。又出入海丰轩与当时一流棋手汪云峰、顾水如、刘棣怀等以受子对弈,棋力一日千里。11岁时经段祺瑞棋客顾水如的引荐入段府,段爱之,资泉每月大洋100元,清源出名之后,常和达官名流们周旋。当时中国社交界中。忌讳连名带姓称呼别人,认为那样不尊敬。清源虽是小孩,别人也以大人对待他。顾水如的一位朋友便给清源弟起了个号,从“泉”字引出“清源”二字。从此,“吴清源”三字就代替了“吴泉”。吴清源引起日本棋院重要人物濑越宪作的注意,也颇有传奇。有林家大户,早年曾在福州与吴家共为盐商,后迁至台湾。时值林家掌门的弟弟林熊祥抵京,知道了吴清源的事,便带吴到北京的“日本人俱乐部”一试锋芒,日本方面也有心试试“围棋神童”的本事,早早备好了棋具静待吴清源的到来。吴执黑先行,对手是职业初段左右的棋力。布局时吴上了两手骗招的当,几乎崩盘,陷入苦战;但中盘后吴奋力吃掉对方近四十目左右的大棋,最终逆转六目获胜。是局引起在北京经营美术商品的日本人山崎有民先生的注意。山崎有民与濑越宪作熟识,将“北京有个围棋天才少年”的消息告知,引起濑越的注意。此外,山崎对吴家的帮助无微不至,还积极联络、不遗余力推进吴清源东渡日本一事,被吴清源称为“是我们永世难忘的恩人之一”。 1926年夏天,日本棋手岩本薰六段和小杉丁四段来中国游历,与吴清源对局,“结果与岩本薰六段让三子下了两局全胜,二子一局输二目;与小衫丁四段让二子一局胜”,对战成绩传回日本,少年吴清源的棋力被大大证实,催促吴清源“赴日的事便骤然间具体化了”。 1927年,吴清源14岁。日本围棋名手井上孝平五段来北京,试探清源的棋力。在让二子局中,执黑三胜井上孝平;让先局中,一胜一平一打挂。棋谱传回日本,濑越宪作热心奔走,为吴清源争得由日本棋院副总裁大仓喜七郎作保,二年内每月200元生活费的考察机会,国内方面由日本驻京公使芳泽先生(犬养木堂之女婿)委托杨子安先生照应联络,万事俱备,遂向吴发出邀请函。 1928年,受濑越宪作派遣,桥本宇太郎四段来到中国,安排与吴清源的考试棋与赴日留学事宜。期间桥本与吴让先两局考试棋皆败。同年10月23日,吴清源赴日留学,当时的日本名人秀哉亲自率领众棋士到火车站迎接。清源到了日本,当时日本棋院的总裁大仓喜七郎答应每月资助清源二百日元,两年为期。两年以后,清源能否在日本站住脚,也就是说,能不能得到日本棋院承认他具有作一个棋士的资格,就要看自己的棋力能否长足进步。日本棋院组织一个审查会来给清源评定段位等级。审查会共七人:本因坊秀哉(九段)、岩佐銈(七段)、濑越宪作(七段)、铃木为次郎(七段)、加藤信(六段)、岩本薰(六段)、小野田千代太郎(六段)。审查会选出蓧原正美(四段)、村岛义胜(四段)、前田陈尔(四段)、桥本宇太郎(四段)、小野田千代太郎(六段)、木谷实(四段)和本因坊秀哉七人分别与清源对局。清源先胜蓧原正美、本因坊秀哉和村岛三人。审查会根据这个成绩,便评定清源为三段。评为三段之后,清源继续同其余四人对局。结果只输木谷实一局,其余全胜。清源认为,木谷实是他第一次遇到的劲敌。1929年,吴清源在《时事新报》主办的擂台赛中首次与木谷实相遇,开创了“模仿棋”的先例。1930年,吴清源晋升四段,并在这一年成为日本棋院的正式棋士,开始参加日本棋院的一年中春秋两度的大手合。1931年,吴清源参加东京时事新闻社发起的棋赛。比赛采取单淘汰制。清源连战皆捷,十八名棋手都败在他手下。时事新闻社连续刊登他的对局约半年多。他连胜的声威引起日本棋界的注目。1932年春季比赛中,他又获全胜,取得第一名;同年秋季比赛中,他仅负于小岛一局,仅次于木谷实,得第二名。1939年升七段。至此于日本第一流棋手进行“十番棋”、“六番棋”和“三番棋”等对局。其中以“十番棋”战绩最为突出。计1939年对木谷十番棋;1941年对雁金准一十番棋;1946、1950年对桥本宇太郎二次十番棋;1943、1951、1952年对藤泽库之助三次十番棋;1953年对坂田荣男十番棋;1955年对高川格十番棋。在以上十番棋中,将除雁金准一以外的对手全部降至先相先或定先。被公认为棋界的第一人。1950年2月,由日本棋院授予九段。1957年后又获得日本第一、三期最强决定战第一名。1961年发生车祸,从此退出各项重大比赛。1983年引退。在布局、定式、序盘等方面见解甚多,被称为“近代布局的奠基人”,“昭和棋圣”。著有《新布石法》,《吴清源自选白局》,传记文学《以文会友》等,对局棋谱收入《吴清源打棋全集》。门下弟子有林海峰。吴清源14岁只身赴日,与他棋盘上的辉煌相比,他的生活却是颠沛流离、坎坷曲折。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吴清源却在日本所向披靡,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人的自信心。吴清源追求宗教般的纯净,而由于吴清源加入红卐会,一方面教会拿走了吴清源的对局费,另一方面吴因为教会原因被日本棋界所不理解。他的房子在轰炸之中被夷为平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居无定所,辗转漂泊,竟然被视作没有国籍没有身份的人,然而对于通过棋道一心探求生活真谛的吴清源而言,这些不幸都宛如浮尘。正如金庸所言:“因为吴先生的棋艺不存在一些高超的精妙之着,而在于棋局背后所蕴藏的精神与境界……吴先生毕生所寻求的,其实是一个崇高的心灵。只因为他的世俗事业是弈棋,于是这崇高的心灵便反映在棋艺上。”吴清源对21世纪围棋的构想中,还十分崇尚阴阳调和、和谐。这阴阳调和,正如桑原道节在古典名著《发阳论》所说:“类似棋的配置、结构那样的东西可以称为‘阴",而棋形中所隐伏手段则可称为是‘阳"”对于棋手来说就是保留变化与否,这和谐便是势力与实地,分寸上的和谐,十分微妙。他认为围棋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对弈的最终目的,是从中领略圆满调和的“道”,追求棋艺和人生的共同完美。吴清源认为,20世纪打了两次世界大战,21世纪要以和为贵。中国的《易经》讲究阴阳调和,围棋也不能脱离这个道路。上个世纪的围棋以争胜为主,21世纪的围棋的核心是调和、均衡、和谐。棋如人生。吴清源的棋道要旨是“六合之棋”,正是这种淡泊名利、纯粹求道的围棋精神,使他远远超越了一个争胜负的棋士,而体现出一种极其充盈丰沛的人格。见过吴大师钻研围棋时无与伦比的深入精神和批判精神的人都能明白吴大师为何灵感不断,而这种精神使吴清源虽然远离赛场多年,但他的围棋思想却长期指导着现代围棋,并将更长久地影响世界棋坛的未来发展。2023-07-25 23:08:571
疑问:末代名人本因坊秀哉的人品如何?
本因坊秀哉:生于1874年,第十位名人棋所,二十一世本因坊。原为方圆社棋手,后改投本因坊秀荣门下。棋风长于杀伐,工于机略,善以凶异的招法出奇制胜。对吴清源的“名人胜负棋”被誉为“世纪名局”。曾于1934年让两子击败“常胜将军”野泽竹朝,震惊棋坛。秀哉之“不败”,有得益于名人身份之嫌,濑越宪作、铃木为次郎等对其均战绩不俗,可惜始终无缘分先对弈。秀哉晚年让出(也可称为卖出)“本因坊”称号,算是为赛制的进步作出一大贡献,也为旧制围棋划上了历史的休止符。抛开棋艺,秀哉的人品不值得敬佩。本因坊秀哉 1874年(明治七年)-1940年(昭和十五年) 东京芝樱田町生人,本名田村保寿。父名保永,为旧旗本,维新时加入彰义队,会津落城后为内务省下级官吏。十岁学弈,十一岁即显露棋才,经秀甫考察后成为方圆社塾生。翌年,母亲亡故,正式入住方圆社成为内弟子。这期间曾受五子接受过秀甫的指导。 在社内与石井千治、山冈荣次郎并称“方圆社三小僧”前途似乎无限光明,然则甫晋初段父亲即过逝,又慕维新后达官显宦的威势,忽然对围棋产生的嫌恶感,于1891年(明治二十四年)脱离方圆社。这个举动极大的伤害了小林铁次郎,林(石井)千治的感情,不久就在报纸上刊出关于田村的除名启事。 离开方圆社后寄宿秀甫养子村濑彪处,并合伙做生意,失败后投宿千叶某寺教棋,后经金玉均介绍入秀荣门下。与秀荣弈三子两局、二子一局皆胜,十九岁正式成为四段。而后出席秀荣的围棋奖励会,正式清算了与方圆社的关系。 1895年(明治二十八年)正处于所谓的方圆社时代,保寿与石井千治十番争棋开始。最初,保寿的棋格为受先,明治四十年的第五次十番碁把千治打成定先。明治三十年与千治的棋格互先时,以二十三岁晋升五段,对秀荣的棋格为受先。明治三十三年二十七岁升六段,秀栄被推举为名人九段的前一年即明治三十八年晋升上手七段。 天下棋士与秀荣弈皆自先二先往下,独田村一人能维持受先相抗。而田村与其他棋士对弈也执白棋,自身意识里隐然以秀荣的继承人自居,可是与秀荣的默契却不进反退,两人渐渐疏远。自从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秀荣从方圆社引进年少田村五岁的雁金准一后,田村过强的自尊心更是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野泽竹朝认为田村“生来自尊心强,凡事细心而有非常忍耐力”同时指出其还存在“殖货癖”的缺陷,本来秀荣规定对局费一段一元,田村本该是七元,但他却时常多得二元。故虽然强势,但为秀荣所恶是难免的。但决定性的因素却是,在秀哉的升段祝贺会上,秀哉为了面子央求雁金下假棋,秀荣查知后对秀哉越发厌恶了,于是决定羞辱秀哉。某演义小说对此有活灵活现的描述: “明治三十八年八月,也就是保寿升七段的一个月后,秀荣积极策划的“日本围棋会”宣告成立,秀荣自任会长,另请犬养毅之类的名流任名誉会员,准备轰轰烈烈干他一场。成立大会之前,善于钻营的《时事新报》便想让秀荣会长与田村保寿于大会上弈一局纪念棋。不料此论一出,秀荣半晌不言。主办人矢野晃男十分乖觉,连忙打圆场,说道:“如此盛会,弈棋只为助兴,大家来个不输不赢如何?”秀荣同意,保寿自不敢反对。” “大会的前一天,二人在秀荣处努力作和棋,作来作去黑棋赢一目,不由大伤脑筋。原来制作棋要造中盘胜非常容易,但要造和棋却极费周章,简直比弈一局还吃力。何况此时作和棋已不比当初。从前只要棋谱不外传,在场之人不说,外人万难知道;现在棋谱是要登报公之于众,任何一手不明所以的棋,难免会遭到专家的猜疑。不仅如此,以秀荣的身份,此局不但要造得天衣无缝,而且要弈得精彩,不能有一步缓手,更不要说错棋恶手了。是故二人穷半日之力,还是造不出来。于是矢野建议改为下二局,一胜一败,双方都不失面子,当然第一局让秀荣先赢。保寿无奈,也只好答应。” “秀荣轻取第一局,继赛第二局,保寿初时以为有约在先,不免放松。不料秀荣毫不留情,招招狠辣,步步紧逼。保寿又惊又怒,虽竭力拼杀,但为时已晚。白160手后,保寿认输。保寿尽管气得发昏,无奈自己也有“把柄”捏在秀荣手里,只得自认倒霉。后来矢野自觉愧对保寿,终于在“棋界秘话”一文中,将此事泄露出来。” 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秋,秀荣和田村之间的嫌恶日益露骨,双方根本不见面。对继承坊家抱持极大危机感的田村,于翌年作为坊社对抗中秀荣的急先锋递出了战书。可是十日后未定后继的秀荣就去世了。 秀荣没后解救在坊门中孤立无援的田村的是秀荣之弟十六世本因坊业已隐居的秀元。1907年(明治四十年)三月二十七日秀元再袭二十世本因坊,翌年,秀荣忌日后一周的二月十日让家督于田村,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诞生。根据野泽的提案,让曾经以苦于经验之不足三段棋力就任本应是棋力第一人担当的本因坊位的秀元再袭仿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即秀元由于自身经历肯定会支持坊门中实力笔头的田村。这样的结果自然刺伤了雁金,直至1920年(大正九年)才在《时事新报》记者矢野由次郎的斡旋下,与秀哉弈二局,一胜一负。 身为二十一世本因坊的秀哉全力维持对诸强棋士先二先的棋份,在《万朝报》擂台赛上十连胜,授二子以一目力压野泽竹朝,并退铃木为次郎、濑越宪作等人的锋锐,终于1914年(大正三年)二月以四十一岁之盛年就名人之位,在对再统一棋界的摸索中登上了名人的最高峰。 成为名人的秀哉越发跋扈,1917年(大正六年)因野泽竹朝在《围棋参考》的“评之评”栏目上对自己过去的棋评大肆褒贬,就利用权势逼迫《围棋参考》停载“评之评”。野泽不得不转到《围棋评论》去发表自己的见解,秀哉闻之,去信警告:“野泽竹朝先生,近日发表“评之评”及“棋界月旦”的杂志《围棋评论》,乃是你作为吾门弟子对主家之大不慎言行,望从速改变。吾谨以此情谊告戒于你。”野泽继续我行我素,秀哉干脆把野泽从中央棋院除名,同时还开除了随意刊载棋局的井上孝平。这就是震惊一时的“破门案”。 1922年(大正十一年)方圆社与本因坊家合并成立中央棋院,但未几又因为金钱纠纷以加藤信为首的愿方圆社一系认定自己吃了亏,于是从恢复旧观。由于中央棋院使用的是方圆社的物业,秀哉办公地点迁至日本桥川濑石町。当时在棋士们的聚散离合下,是所谓的坊家属下的中央棋院、方圆社、裨圣会三足鼎立的时代,三派相争不休损害了棋界的团结。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23年(大正十二年)九月一日关东大地震。翌年七月一日在太仓男爵的推动下,日本棋院成立。并发行了《碁道》杂志,努力扩大围棋的影响。 可是棋院成立后,所属棋士与秀哉的棋分凭空降了一格,于是对秀哉有旧怨的雁金准一、铃木为次郎、高部道平、加藤信、小野田千代太郎五人脱离日本棋院,另立棋正社。《报知新闻》(现在的《读卖新闻》)就鼓动脱离日本棋院的棋士与棋院进行院社对抗战。在主将战中,秀哉力胜社方主将雁金准一,捍卫了棋院和自己的权威。不久(1928年)即发生了“万年劫事件”,秀哉的弟子高桥重行三段在对濑越宪作七段的二子局中,局面本已大差,但是利用一个万年劫,既不认输又不点目。濑越当然表示抗议,可是为了防止濑越势力抬头的秀哉竟然利用自己最高权威的地位逼迫大仓副总裁做出如下判决:白棋胜,黑棋不输。濑越从此大受打击,再无与秀哉一争高下的时机。 同年天才少年吴清源来日,和秀哉下了一盘二子试验棋,在日本围棋界站稳了脚跟。不久和木谷实发动“新布局革命”。从“日本围棋选手权战”中优胜的吴和秀哉名人打出“三三.星.天元”之局。当时日本发动了所谓的“满洲事变”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而吴清源尚未加入日籍,因此本来是一盘寻常的纪念对局,无形中被渲染成了中日大决战,无形中增大了双方的压力。尤其是秀哉名人,据吴清源说:“由于我处于向名人挑战的地位,因而毫无顾虑、轻装上阵。说真的,此局给我的感觉还不如参加升段大赛时紧张。因大赛的每一局都关系到升段的大事。在众人眼里,与名人对局,非同小可。而我只觉得是‘升段大赛中的抽空下一盘罢了"。但是,对以秀哉名人为统帅的本因坊一门来讲,毫无疑问,此局若败,将有损于本因坊家门的权威。因此,对卫道士们来说,这是一场包袱沉重的重大对局。” 而棋局一开始,吴清源就打出天元.星.三三之手,而后虽有缓手仍然持一先不失,震惊四座。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因坊秀哉无耻的利用的打挂的特权,在双方限时24小时的情况下打挂十四次,每次都是在黑方下子后打挂,然后回去广集中门人弟子进行研究,其中1934年1月15日竟然黑棋只下一手(第159手)就打挂了。据说决定胜利的第160手就是秀哉的徒弟前田陈尔六段想出。据吴清源自传《天外有天》记载:“关于160手,还有这样一段闲话,即日本棋院大仓副总裁,事前便知道了这一妙手的存在。大仓先生对这盘棋的局势发展非常关心。当时,不知是哪阵风,就在第160手打出来的前一天,先生在家中设宴招待了我和木谷实……那天格外热情的大仓先生,在为我们送行至大问的途中突然说了句:‘白棋的下一手要是打在这儿怎么办?"随即将翌日打出来的第160手的地方指点出来。由于是在漫步之中被人奉告,因而大仓先生所指点的那个地方,我当时并没有马上明白。当时我只是淡淡地一想,觉得作为围棋业余爱好者的大仓先生不可能一语道破天机。于是,随便敷衍着应了两句就告辞了。总之,‘山雨欲来风满楼",我却对此毫不留意。况且,我在升段大赛和其他的新闻棋战中忙得焦头烂额,就连和名人的对局,回到家后也几乎从未复盘仔细揣摩过。大仓先生怎么能知道第160手呢?我想,也许他听说黑棋略占优势后,便向本因坊门下打听白棋的命运。大概那时,他被告知‘有这一手杀手锏,没关系。"因而得知了第160手的秘密”。可见早在棋局重开前与坊家关系密切的人士就知道了这手棋的存在。而这种集体研究已经到了相当露骨的程度,自传说:“这次对局到了最后的那天,是在数寄屋桥的旅馆对弈。那时我的败北几乎已是决定性的了。但盘面上还残留着若干复杂的官子。我拼命地收官。抽空去厕所时,无意中看见对局场的休息室里,秀哉名人的弟子黑压压地聚集了一群,他们手中拿着许多张棋谱,都是早已将收官直至终局的多种打法彻底研究透了的棋谱。见到如此异常紧张的气氛,吓得我提心吊胆,于是赶紧向濑越先生求救。濑越先生立即拜请了京都围棋界的巨头、吉田私塾的主办者——吉田操子先生来担当公证人,后来,就连担当应急公证人的吉田先生,见到那戒备森严的阵势,也大吃一惊,觉得事态非同小可。”最终秀哉白二目胜。而这一盘棋也由于世间耳目大集,使《读卖新闻》从三流小报一跃成为全国大报,日本放送协会也值此契机开辟围棋专栏,诸多计划由此出焉。 与秀哉们的设想相反,虽然吴输了这一局,新布局却并未受到影响,而且在对局过程中对吴的不公正待遇,深深刺激了大多数棋士。于是革新人事趁机掀起了公平竞争的狂岚,封闭对局的理念确立,封手制度实施。使得这局棋誉为“二十世纪第一名局”,也成为近代围棋和现代围棋划分的标志。这一点,当初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的秀哉恐怕是没有料到的吧。 现在有人为秀哉辩解说这么做是为了维护“不败名人”的权威情有可原,但是仔细分析就可以知道秀哉的卑劣。在江户时代上手享有随时打挂的特权,但是由于当时没有时间限制,这种特权更多的是对上手的尊敬。而集体研究,虽然有悖围棋的本质,但那时争棋的双方都有一大堆参谋人员,这样就保证的一定程度的公平。而秀哉和吴的这盘棋秀哉明显是以大欺小,以众暴寡实在有失第一高手的风范,玷污了围棋。 1936年(昭和十一年)本因坊迹目的选拔方式定为实力选手权制,并于1939年把本因坊头衔转让给每日新闻社,促成了本因坊战的诞生。自从名人属意的继承人小岸壮二去世后,名人根据自身的经验认为坊门的继承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拔棋力最高这担任。这是现代棋战诞生的发轫,秀哉也从中获得了几百万的转让费,从而在1923年(大正十二年)一月让免状发行权于中央棋院之后,又将迹目的决定委于本因坊战,结束了坊家的历史使命。 1938年(昭和十三年)与木谷实弈引退棋。木谷吸取了吴清源的教训,要求封闭对局,引入封手制度,教秀哉无从作弊。在这样的情况下,秀哉无从使用特权,使得他既愤懑又难过,情绪波动。加上不适应新的制度,早早就弈出败招,以五目之差输掉了本局。1940年(昭和十五年)一月十八日、见证第一期本因坊诞生的秀哉以六十七岁高龄逝世于热海鳞屋旅馆,正是红叶节的次日。秀哉死后,川端康成因增补名人引退棋的观战记成书《名人》,全书调子极其悲凉,通过对名人的对手大竹七段(原型是木谷实)的贬斥,突出了名人的高大形象。书中的秀哉俨然川端自己,川端的自杀也可从中窥见端倪。 秀哉,成长在棋道凋零乱世,然而他对于棋道的复兴却无尺寸之功,当秀甫“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秀荣兢兢业业振兴坊家的时候,秀哉却逃离了看来没有前途的围棋。而当他穷困潦倒,衣食无着时,又是围棋挽救了他,最后坐享其成登上名人宝座,不由让人跟司马迁一样置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真伪。 不过秀哉的可恶并不在于此。秀哉之所以可恶,是因为他作为旧体制的名人拥有充分的封建权威,同时在资本主义时代又享有足够的金钱。也就是说,秀哉具有权力,却不承担义务,是他招人记恨主要原因。以转让本因坊头衔为例,这个头衔本是天下棋士的公物,但秀哉将本因坊称号拿出来了,卖给了新闻社,他把得到的钱去给自己买了一块地,什么都没给日本棋院和围棋界。所以吴清源大师评价曰“秀哉是坏人”。而在秀哉徒子徒孙死绝后,与时俱进的日本棋院终于把他的铜像送到仓库吃灰。当初他恣意妄为,打压后进的时候可曾想到过这一天? 活该。2023-07-25 23:09:113
请问围棋一共分为几段,几个等级.哪一级最高?中国的国手主要有哪些?
业余段位设置:业余从1段开始,参加业余定段赛最高可以打到业余5段;业余6段的获得者必须是取得省级乃至全国性业余围棋比赛前几名的棋手或是围棋界的元老水平差异很大,这些棋手的水平不一定强于一般的业余5段;业余7段的获得者必须是参加全国性围棋比赛并获得冠军;中国没有设置业余8段,日本棋院颁发给每届世界业余围棋比赛冠军业余8段;业余段位没有9段。职业段位设置:职业段位按低到高是:初段、二段、三段、四段、五段、六段、七段、八段、九段。中国的国手有陈祖德、聂卫平、马晓春、常昊、时越、古力、芈昱廷、柯洁、柁嘉熹、檀啸、连笑、朴文垚等。扩展资料围棋,是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中国古时称“弈”,西方名称“Go”。流行于东亚国家(中、日、韩、朝),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围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棋盘上有纵横各19条线段将棋盘分成361个交叉点,棋子走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以围地多者为胜。因为黑方先走占了便宜,所以人为规定黑方局终时要给白方贴子。中国古代围棋是黑白双方在对角星位处各摆放两子(对角星布局),为座子制,由白方先行。现代围棋由日本发展而来,取消了座子规则,黑先白后,使围棋的变化更加复杂多变。围棋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围棋2023-07-25 23:09:204
我国古代棋圣是谁啊!
围棋史上的十位圣手: 黄龙士、范西屏、施定庵、道策、丈和、秀策、秀甫、秀荣、吴清源、李昌镐。 黄龙士(1651或1654——?),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姜堰填人。时人尊为棋圣,与思想家黄宗曦、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圣人”。黄龙士对局实践对围棋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转变了围棋的风格。在他之前,棋风局面狭窄凝重。黄龙士使棋风大变,在其之后,局面开阔,轻灵多变,思路深远。徐星友这样概括黄龙士的棋:“寄纤农于滔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枯滞无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之境。”总的来说,黄龙土对局时考虑全面,判断准确,力争主动,变化多端,不以攻杀为主要取胜手段。著有《弈括》和《黄龙士全图》。黄龙士棋力极强,无人堪敌。成为国手后,收比自己年长的徐星友为徒,以只能让徐二子的棋力与徐下了十盘三子局(即有名的《血泪篇》),互有胜负。黄英年早逝。黄殁后,徐一跃而成国手。 范西屏(1709——?),名世勋,浙江海宁人,著有《桃花泉弈谱》二卷。范西屏全局观念特别强,“能以弃为取,以屈为伸,失西隅补以东隅,屈于此即伸于彼,时时转换,每出意表,盖局中之妙。”范西屏不很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更多地从全局着眼。具体手法就是“时时转换,每出意表”。施襄夏说:“范西屏以遒劲胜者也。”邓元穗说:“西屏奇妙高远,如神龙变化,莫测首尾”。“西屏崇山峻岭,抱负高奇。” 施襄夏(1710——1771),名绍暗,号定庵,浙江海宁人,著有《弈理指归》二卷,可与《桃花泉弈谱》媲美。 邓元穗说:“定庵如大海巨浸,含蓄深远”,“定庵邃密精严,如老骥驰骋,不失步骤。”深谋远虑,稳扎稳打就是施襄夏棋风的主要特点。施襄夏自己也说过:“盖穷向背之由于无形,而决胜负之源于布局也。” 范西屏和施襄夏本是同乡,年龄又相仿,未出名前,两人常在一起下棋 。后来他们相继成为国手,便分道扬镰,各奔前程,相聚时便不多了。据《国弈初刊·序》引胡敬夫的话,范、施雍正末、乾隆初曾在京师对弈十局,可惜这十局棋的记录现已无处找寻。乾隆 四年,范、施二人受当湖(又名平湖)张永年邀请,前往授弈。张永年请二位名手对局以为示范,范、施二人就此下了著名的“当湖十局”。原本十三局,现存十一局。“当湖十局”下得惊心动魄,是范西屏、施襄夏一生中最精妙的杰作,也是我国古代对局中登峰造极之局。同代棋手对其评价很高。钱保塘说:“昔抱朴子言善围棋者,世谓之棋圣。若两先生者,真无愧棋圣之名。虽寥寥十局,妙绝千古。”邓元穗认为这十局是棋中“至当”。 道策(1635——1702),本名山崎三次郎,日本国石见人,本因坊四世,名人(也即唯一的九段。下同),近代布局的缔创者。棋力无敌,在十六局御城棋赛中,除让子棋负二局外,其余皆胜。著有《道策本因坊百局棋》、《道策十七条棋歌》。 丈和(1787――――1847),本名户谷松之助,日本国水内(或伊豆)人,本因坊十二世,名人。中盘杀力极强,算路精准。继道策之后被誉为“后圣”。著有《国技观光》、《收枰精思》。 秀策(1829——1862),本名桑原虎次郎,日本国备后因之岛人,十四世本因坊秀和的迹目(即接班人)。棋风平和悠远、妙入精微,创有“秀策流”布局。自1849年起,十三年间创造御城棋赛十九连胜空前纪录,与道策并尊为日本棋圣。遗谱被收入《敲玉余韵》、《本因坊秀策全集》。 秀甫(1838——1886),本名村濑弥吉,日本国江户人,本因坊十八世,准名人。与师兄秀策并称“坊门双璧”。1879年创建近代围棋组织“方圆社”,为第一任社长。棋风机警敏锐、奔放不羁,对后世广有影响。曾让先与秀荣下十番棋,胜负各半。著有《方圆新法》、《秀甫全集》。 秀荣(1852——1907),本姓土屋,十四世本因坊秀和之子、十五世本因坊秀悦之弟、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之师。本因坊十七、十九世,林(日本围棋旧四大门派之一)十三世,名人。棋风玄妙精微、取舍分明,其感觉被屡得后世棋家赞誉,称为“名人中之名人”。著有《围棋新法》、《秀荣全集》。 吴清源(1914——未来),日籍华人,福建闽侯人,十四岁赴日投于濑越宪作门下。九段棋士。1933年与木谷实共创以势力和速度为主的新布局。从1939年起的十六年间,与日本七位顶尖高手共进行十次十番棋较量,将对手统统打到降棋格至“先相先”乃至“定先”的地步(雁金准一输棋后未下满十盘除外),被时人和后人公认为“棋界第一人”、“昭和之棋圣”。在布局、定式、序盘等各方面的创建极多,被视为“近现代布局的奠基人”。大棋士武宫正树说:对职业棋士们而言,吴先生犹如“苍天在上”;职业棋士们今天能坐下来对弈,一多半是托了吴先生的福(大意如此)!著有《新布局法》、《吴清源全集》、《吴清源打碁全集》、《以文会友》(自传)等。门下弟子有林海峰九段。 李昌镐(1975——未来),韩国全州人,九段棋士,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获大小棋赛冠军无数。棋风朴实平稳,官子功夫极深。 除以上十人外,还有不少值得大书特书的大棋士,如:道策的弟子小川道的、桑原道节、神谷道知(本因坊五世),丈和的师兄奥贯智策,秀荣的弟子田村保寿(即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吴清源的师弟、李昌镐的师父曹薰铉等。其中,小川道的和奥贯智策十几二十岁就去世了,十分可惜!2023-07-25 23:09:498
谁知道这个人是谁?
这个年轻人应该叫做李姚瑶,我们大家很多人都认识,他是一个年轻的科学家2023-07-25 23:10:0713
藤泽秀行的早年经历
大正14年(1925年)6月19日,藤泽秀行生于神奈川县横滨市西户部町字石崎190号﹐父重五郎(时年69岁)﹐母绢子(时年23岁)﹐为家中长子。同胞兄妹4人﹐姐丰子(生于大正11年)﹐弟旭(生于昭和4年)﹐妹文子(生于昭和7年)﹐另有异母兄弟19人。 昭和4年(1929年)4岁。保(秀行原名)热衷于拍洋画和玩玻璃球,自孩童时期便显示出超群的竞技能力。因为总是获胜﹐赢来的洋画和玻璃球很快就装满了柑桔包装箱﹐有时将玻璃球埋在庭院的角落里。玩拍洋画游戏经常玩得使指甲剥落。昭和5年(1930年)4月开始随喜下围棋的父亲学棋﹐学棋的条件是停止玩洋画和玻璃球。在父亲提出条件的第二天早晨﹐藤泽聚集起附近的小朋友们:“来吧﹐这些都送给你们了﹗”边说边将柑桔箱中的洋画和玻璃球抛撒出去。秀行之父重五郎生于安政3年(1856年)﹐年青时在静冈经营制丝工厂﹐后来做生意赚了许多钱﹐几乎每天都有四箱钱运回家中。昭和初期﹐生意赔了十万元﹐从此对经商心灰意冷。秀行出生前﹐全家迁至横滨﹐依靠出租房屋度日。 在此段时间内,秀行曾经遇险,差点丧生。9月14日游玩时不慎跌落到河里。所谓的河不过是工厂排放废水的脏水沟﹐水面上漂浮着油污。这条极其危险的河沟每年都要淹死一两个孩子。碰巧的是﹐藤泽落水处旁边有个铁匠铺﹐结果被铺中的两个年青人救了上来。此后几天藤泽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由于脏水进入肺中﹐医生断言已经没救了。起初不断便血﹐但卧床三个月后竟奇迹般生还。这自然托庇于双亲给予的强健身体﹐同时运气也好。据说母亲绢子常常笑着说他是个死而复生的人。昭和6年(1931年)4月 就读于横滨市立西户部小学校。上了小学后﹐开始到围棋会社学棋﹐开始是由父母陪伴去﹐后来则是说声“走啦”便一个人独自去。昭和7年(1932年)与濑越宪作七段下九子指导局﹐未下完﹐但棋艺受到表扬。2023-07-25 23:10:541
李昌镐的评价
一代围棋大师吴清源在评论曹李师徒俩时说:“曹薰铉是最有才能的棋手,他和我是一个老师出身的。我和他先后师从濑越宪作。而李昌镐的成功,就是靠他的超常的用功,他除了下棋没有别的事情。”中国已故棋评家赵之云在评述李昌镐的棋风时说:“李昌镐有句名言:‘棋局如人生,下棋时,布局越华丽,就越容易遭到对手的攻击,生活中,少犯错误的人,要比华而不实的人更容易成功。"由此可见,李昌镐其人其艺已浑然一体,在他的棋中,表现出他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一般说,李昌镐的棋风朴实无华,是一种本身不出错并耐心等待对方出错的‘后发制人"的棋。他有极强的实力,但又不轻易动武。他的思路,看来与古代军事家‘先为己之不胜,以待敌之可胜"是一脉相承。当然,棋要下得‘几无破绽",难度极高。如果一名棋手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与长距离作战的耐力,就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但对李昌镐来说,这一切他早已具备。”日本著名超一流棋手加藤正夫曾说过:“别人的棋看一遍就懂了,李昌镐的棋需要看两三遍才能懂。”世界第一个女子九段棋手芮乃伟评李昌镐说:“如果李昌镐都不是世界围棋第一人的话,那这个世界也太不公平了。”有围棋手评价李昌镐道:“和李昌镐下棋,棋还没有下,便觉得已经输了。” (概述图片来源 )2023-07-25 23:11:081
围棋当中的几段几段是如何划分的?近现代有哪些围棋大师?围棋是怎么起源的?
分职业和业余两个层次. 职业:从一段到九段;业余:从30级(貌似)到1级,1级以上就是1段,最高可达7段.业余高段者貌似可以达到职业水平.可以通过升段赛来升段.升段赛也分职业和业余.围棋公认起源于中国,传说是尧为了教育他的儿子丹朱而发明了围棋.中国历代都有不少国手,到明末清初时达到鼎盛,后来因为国势渐衰而逐渐没落,直到解放后聂卫平那一批人出来,形成中日韩三国鼎立的形势;大约在唐朝时围棋(经韩国)传入日本,并且受到官方的重视,围棋因此得到了大力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中国和韩国.韩国围棋直到近代才开始崛起,自从横空出了个曹薰铉,紧接着又有个李昌镐,然后又有个李世石,韩国围棋后来居上.说到近代围棋大师,大致做一个分划:1950年以前--日本的吴清源、坂田荣男1950至2000--先是日本“六超”、中国聂卫平、韩国曹薰铉;然后是韩国李昌镐;2000以后--韩国李世石等、中国古力等;2023-07-25 23:11:255
日本古代三大绝对围棋强人 本因坊秀哉 本因坊秀策 本因坊道策这三人谁比较的围棋实力比较强些?
道策综合实力最强,中盘力大无比。秀策是坚实的下法和小林光一类似,小林光一学的就是秀策。秀策号称执黑不败(补贴木),不过很年轻就挂了,否则成就超过道策也说不准。秀哉是最次的,根本入不了日本古代三大绝对围棋强人。他对濑越宪作和另外一个高手都是败多胜少,是他执白。他以9段的身份压人,不给别人执白的机会。或者老年后挂免战牌得以保持不败。或者和吴清源下时候搞随时打挂集体研究。鉴于此,秀哉最后一盘被木古实提出封手制度,秀哉完败,郁郁而终。2023-07-25 23:11:414
请问怎么尽快提高我的围棋水平,老是不小心被对方把大龙吃掉。
围棋没有速成,整体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大量的基础知识的积累才能提高。大量的知识包含了------布局基础、基本定式、边角死活、中盘战斗、接触的手筋、治孤腾挪、劫的技巧、官子计算·········; 你的大龙总被杀说明你的死活方面有欠缺。多做点死活题吧; 希望你早日成为高手。2023-07-25 23:11:518
请简介几个中国古代围棋高手
围棋1、过百龄(称霸年代:1620-1650)过百龄(?-1662),也作伯龄,名文年,江苏无锡人。从明末清初说起,过百龄是明末造诣最深、名声最大的围棋国手。他从击败林符卿后,约从1620年开始,称霸棋坛三十余年,过百龄的贡献主要为《官子谱》[注1]一卷,《三子谱》一卷,《四子谱》二卷,以及对倚盖定式的研究和应用。过晚年与周览予交手,留下著名的“过周十局,周稍胜。2、周览予(称霸年代:1650-1665)周览予(懒予),名嘉锡,明末清初棋手,浙江嘉兴人。周览予击败过百龄后成为国手,也是清代十大国手之第一位。他曾在山阴唐九经组织的与十多位名手的车轮战中,大获全胜。他棋的特点是宁失数子,不失一先,步步力争主动。他对棋艺的贡献还包括“应双飞燕两压,其着法始于懒予,最为醇正。”根据徐星友《兼山堂弈谱》中的记载,周览予约逝于康熙初(约 1665-1670年)。3、汪汉年和周东侯(称霸年代:?)汪汉年,安徽天都人。周东侯,名勋,安徽六合人。比周览予稍晚的国手有汪汉年和周东侯,两人曾争胜负十余局,难分胜负。汪汉年的著作,有《眉山墅隐》一卷,是我国古代棋艺家编选时局谱中少偏见的典范。汪汉年早逝。周东侯青年时期与汪汉年棋力相当,中年后棋艺大长。他的棋路古怪多变,不拘一格。他最擅长攻杀,即所谓“偏师驰突”。周东侯认为,下棋是为了研究棋艺,不是为了输赢。所以,他赢了不骄傲,输了不气馁。后来,黄龙士棋盖天下,当时棋手望风而靡,只有周东侯一人敢与他对弈。人称黄龙士为龙,周东侯为虎,两人的对局称为“龙争虎斗”。周汪二人生活在前有周览予,后有黄龙士的时代,都未能成为天下无敌的国手,但没有他们的衬托,就不能显示出周黄的技艺之高妙。4、黄龙士(称霸年代:1670-1692)黄龙士(1651?-1692?),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姜堰填人。清代围棋的第一座高峰是黄龙士。黄龙士十七岁到京城,与已享誉多年的盛大有对局,七战七捷,从此成为国手。与黄龙士对弈最多的是周东侯,流传至今约有二十多局,黄约三胜其二。其他如谢友玉、周西候、卞邠原、何暗公、吴瑞徵、张吕陈等亦大处下风。人们将黄龙士尊为棋圣,和思想家黄宗曦、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圣人”。黄龙士对围棋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转变了围棋的风格。在他之前,棋风局面狭窄凝重。黄龙士使棋风大变,在他之后,局面开阔,轻灵多变,思路深远。徐星友这样概括黄龙士的棋:“寄纤农于滔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枯滞无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之境。”总的来说,黄龙土对局时考虑全面,判断准确,力争主动,变化多端,不以攻杀为主要取胜手段。他与周东侯的对局,被称为“龙争虎斗”,与徐星友的三子谱称为“血泪篇”,皆臻上乘之境。传日本棋家认为黄龙士中盘有十三段,皆因其算路之深远,让人不得不服。黄龙士享年不永,约逝于康熙三十年(1692)左右。5、徐星友(称霸年代:1692-1719)徐星友(1645?-1720?),名远,钱塘人。继黄龙士之后的国手是徐星友,他比黄龙士年长,擅长书画,学棋很晚,但他专心致志,刻苦用功,所以棋艺进步很快。当他达到和黄龙士相差二子的程度时,黄龙士仍以三子相让与徐星友下了十局棋。因为多让了一子,先生要重展昔日之雄风已很困难了,只能竭力周旋。这十局棋下得异常激烈,当时就被人们称为“血泪篇”。这之后,徐星友一跃而为国手。徐星友与黄龙士亦有分先对局传世,黄多胜。黄死后,徐便成为棋坛领袖。徐星友的棋风,最重要的特点是“平淡”。在徐星友写的《兼山堂弈谱》中,对他自己的棋风,有这样的论述:“冲和恬淡,浑沦融和”,“制于有形,不若制于无形”,“善战而胜,曷若不战屈人”,“闲谈整密,大方正派”等等。他不靠激烈的厮杀获胜,而是一点一点地侵蚀,直到取得最后胜利。邓元鏸《弈潜斋集谱》评徐星友的棋为“白傅吟诗,老妪皆解”(白傅指白居易),也是说他的棋以简明取胜,这是他对棋艺的最大贡献。徐星友一直到康熙五十八年(1719)被程兰如击败后才退而著书。他所作的《兼山堂弈谱》是我国最有价值的几部古谱之一,精选了过百龄、李元兆、周懒予、盛大有、汪汉年、周东侯、黄龙土等国手有代表性的各局,详加评注,观点颇为中肯确切。后范西屏、施襄夏得此书,“潜玩数年,获益良多。”6、范西屏、施襄夏2023-07-25 23:12:081
围棋口诀
1、围棋有的口诀包括: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等。 2、不得贪胜。不要走不讲道理和过份的棋。濑越宪作曾改为“贪不得胜”,本质未变,侧重不同。有绝对优势时,对方下出胜负手,不论任何阶段,在反击没有把握的场合,都必须做出让步,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绝对优势。 3、入界宜缓。意为打入对方阵势要徐徐图之,不求一击而得逞;另外,“宜缓”从广义上去理解,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在没有合适侵消点的场合,从全局将对方的模样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等待入侵时机。这是一种以静制动的后发制人之策。 4、攻彼顾我。是指将要攻击对方时,要想到自己的安危与发展,以及和全局的配合。分析攻击的方向,确立借攻击是为了围空、扩张、转换,还是攻杀。 5、弃子争先。和《棋经》中“宁失数子不失一先”是一个意思,不要因小处纠缠而丧失“先手”的主动。 6、舍小就大。“大小”,指棋的价值,是围棋中最基本的棋理。是指导我们行棋的第一考虑要素。对弈中,每行一步棋都是一次判断棋子价值大小的选择。广义的说除了填眼的棋没有价值,所下的每一步棋都会有所得,但是要选价值最大的那步棋走。2023-07-25 23:12:141
围棋十诀的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濑越宪作曾改为“贪不得胜”,本质未变,侧重不同,大意是:下围棋不得走不讲道理和过份的棋。着法过份不仅赢不了棋,反而输的更快更惨。濑越先生认为:局势领先以后则不应再去为赢得更多去闹事,把局势搞复杂,这样也会输多赢少。 第二句,“入界宜缓”,意为打入对方阵势要徐徐图之,不求一击而得逞。 第三句,“攻彼顾我”是指进攻对方时要注意保持节奏,有急有缓,该补自己的棋时要补自己的棋。 第四句,“弃子争先”,和《棋经》中“宁失数子不失一先”是一个意思,不要因小处纠缠而丧失“先手”的主动。 第五句,“舍小就大”,围棋中的每一步棋都是面临一次选择,广义的说除了填眼的棋没有价值,所下的每一步棋都会有所得,但是要选价值最大的那步棋走。 第六句,“逢危须弃”,《棋经》上讲“善败者不乱”。孙子兵法上也有类似的意思。专指形势不利时,自己的棋已经危险,越逃可能死的会越多,就须放弃,放弃的越早损失越小 。 第七句,“慎勿轻速”,是指对局时的态度,不要轻易落子,考虑成熟了再走。也指发动一场鱼死网破式的战斗时,千万要小心,考虑周到了再行动。 第八句,“动须相应”,意为:下棋时要有全局观念,要全局在胸,明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所落下的棋子前后要有呼应。 第九句,“彼强自保”一般在中盘战斗开始以后,或因为抢了实空,或打入了对方阵势,或不得不在对方势力范围内有所行动,在对方势强,自己势弱时所采取的对局方针,赶快求活或赶快将孤棋走畅,不要以弱击强。 第十句,“势孤取和”,这一句和第九句意思差不多,处于劣势状态下,不要奢求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要心图侥幸,寄希望于对手出错误,而是争取减少损失,不输就是胜利。2023-07-25 23:12:562
九段让几段三子?
榜眼业余1~8段,专业一~九段,通过比赛获得段位 回答者:35444684 - 魔法学徒 一级 11-27 21:18段位和级位都是衡量棋手水平的一种等级名称.其中,级位为业余棋手所专有.段位则分为业余段位和专业段位两种 级 位 级位共分为25个档次,即从一级开始,一直可以排到二十五级. 级位以一级为最高,二十五级为最低 级与级之间的水平差距是一子.例如一级棋手与三级棋手对弈,一级棋手可让三级棋两子.五级棋手如与业余初段棋手对弈,业余初段棋手要让五级棋手五子.其他可以类推. 业余段位 业余段位是判定业余棋手水平的等级名称. 一般来说,被专业棋手让九子能做到互有胜负有棋手,可被认为具备了业余初段的实力. 业余段位中,初段最低,七段最高.业余段位的段与段之间相差也是一子. 目前我国最高是业余七段. 专业段位 专业段位是衡量专业棋手水平的等级称号. 专业段位共有九个等级,即从初段到九段.专业初段最低,专业九段最高. 专业段位的段与段之间相差甚微.过去,日本棋院曾把从初段到九段的实力差距定为三子.也就是说,每相差三个段位,实力就相差一子.如九段对五段要让二子,对初段要让三子. 但随着专业棋手水平的普遍提高,这条旧规定已名存实亡.近20年来,初段与九段之间的实力差距大大缩小,九段让初段二子都让不动. 名誉段位 名誉段位是一种荣誉称号,并不代表棋手的真正水平. 世界上只有日本有名誉段位.日本棋院不定棋地把名誉段位赠给国内外对围棋事业作出过卓越贡献的人. 例如,日本棋院曾把名誉九段的称号赠给大仓喜七郎和濑越宪作.前者是财界首脑,对日本棋院的建立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后者是棋坛巨星吴清源九段和桥本宇太郎九段的老师. 日本棋院还先后两次将名誉段位赠给我国的围棋协会名誉主席陈毅副总理.第一次是在1963年,日本棋院向陈毅副总理赠送了名誉七段的称号.陈毅副总理去世后,1973年,日本棋院为了纪念日中邦交正常化,又向陈毅副总理追赠了名誉八段的证书. </LI>2023-07-25 23:13:031
围棋死活题思路方法
一、穷举法穷举法,顾名思义,就是挨个去试,知道试出结果,这是一个最费时费力的方法,在你初学的阶段其实是很有用的,还有就是某个题目,你找不出第一点的时候,也可试试这个方法。二、推理法确实是一个容易的方法,“敌之急所既我之急所”就是推理的一种,也是很常用的一种,当然死活的推理还是另有奥妙的。还可详细说,此次从略。三、方向法该法应用广泛,从定式,布局到中盘都可运用,那么死活你怎么用呢,我最喜欢用这个方法,因为它可使你避免了漏算,比如一道题,你可以从左边走,也可从右边走,还可从中间走,那么你都要计算下,我发现往往都是只计算走一边而漏了看另一边。确定方向后还可用穷举法再细算。四、手法法这是围棋高手爱用的方法,就是尖、立、跳、挖等手法,计算的时候以手法的方式计算,学习的时候以此归类学习。你看很多死活书,都是这样的,如濑越宪作的《围棋死活辞典》。五、棋型法一看,是长型,还是钩型,方型,就有不同的走法了,是点还是飞,要看棋型,但这是要一定程度才行,还得你会总结。六、定格法有的棋,有几步是必然的交换,那么你考虑的时候,就得从交换后的情况开始考虑。这样便于你思考,尤其是你考虑不清的时候,先构想出某种型后再想此型的解法。七、周边法就是你一下子以后,该子周围的四个点你都要考虑,很可能你不想的那一点就是正解。本人体会是一路的棋往往会漏掉。八、二分法这是一种考虑的方法,你心中要想:挡还是不挡,粘还是不粘,等等,你就会考虑更全面,对方走一步,你并不是一定要那样应的。九、弃子法不用说了。当你某些题不得其门而入时可以考虑弃子。希望以上看法会对你有帮助。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你要花时间,尤其是基础题目,一定要会,还要知道变化。2023-07-25 23:13:101
围棋业余最高几段?
业余段位下设级位,级位可分为1级、2级至25级,1级最高。但级位证书只印制1级、2级、5级、10级、15级、20级、25级共七个等级。上海的级位从低至高依次为:无级组、10级组、9级组、8级组、7级组、6级组、5级组、4级组、3级组、2级组、1级组共11个级别。在升级分级比赛时,则分为无级组、10级到8级组、7级到3级组、2级组、1级组,根据所胜盘数决定是否升级或者跳级。1级以上则是段位。北京同样分为11个级别,在升级分级比赛时,分为10级、5级、2级、1级组,根据所胜盘数决定是否升级。1级以上则是段位。业余段位设置:业余从1段开始,参加业余定段赛最高可以打到业余5段;业余6段的获得者必须是取得省级乃至全国性业余围棋比赛前几名的棋手或是围棋界的元老水平差异很大,这些棋手的水平不一定强于一般的业余5段;已推出可以升业余6段的定段赛,但人数限制在参赛的业余5段总数的百分之五,具体时间和赛制请留意中国棋院的对外公布;业余7段的获得者必须是参加全国性围棋比赛并获得冠军;中国没有设置业余8段,日本棋院颁发给每届世界业余围棋比赛冠军业余8段;业余段位没有9段。2023-07-25 23:14:444
围棋数子和数目算出来胜负不一样
在最后的清点上,数子和数目的侧重不一样,数子看的是占有地盘数,数模看的是围出的空地数,以常理来讲,数子和数目的结果不会差多少,胜负关系是一致的。因为如果围出的地方相等,那么用子少的一方相应的就会被多吃掉一些子,但是会出现不走棋的情况,就是一方再轮到自己是选择不走,这样就会少下一子,那么在点目时就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2023-07-25 23:15:055
有人知道吴清源不?他算是超越民族界限的棋神还是最无耻汉奸
1939年吴清源为中国募捐不亚于爱国棋王谢侠逊1 吴清源去世前后,网上流传一种说法:爱国棋王谢侠逊在抗战期间到南洋募捐五千万元,吴清源却跑到中国来“劳军”,两相比较,高下立现,云云。2 1942年吴清源随其师濑越宪作访华,只是和顾水如等棋手进行了围棋方面的交流,所谓“劳军”完全是没有证据的污蔑,赵之云《我所了解的顾水如先生》一文已经作出了澄清。3 谢侠逊抗战期间到南洋募捐五千万元,是不是事实?据《百岁棋王谢侠逊》一书第137页《年谱》:(1937年12月至1939年3月)共募得捐款5000余万元,金银、首饰、珠宝无数,并征召华侨技师、技工3300人回国参加抗战。4 据“华侨对祖国抗战经济的贡献”一文:据国民政府财政部的统计,八年抗战海外侨胞捐款总数为国币13亿多元。以陈嘉庚为首的“南侨总会”战时义捐国币4亿多元。5 据“抗日烽火中的陈嘉庚与南侨总会”一文简述如下:以陈嘉庚为主席的“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代表大会”,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沙捞越、缅甸、泰国、香港等45个城市华侨救亡组织。到1940年,南侨总会领导的基层组织达702个。6 如此庞大的组织,整个抗战期间共捐款国币4亿多元,谢侠逊短短一年半,仅凭一个人就募得五千万元,还有金银财宝无数?很明显是绝无可能。7 百度百科陈嘉庚:“1939年,他应国内之请代为招募3200余位华侨机工(汽车司机及修理工)回国服务。”陈嘉庚加上南侨总会总共招募3200位机工,谢侠逊一个人就招来3300名华侨技师?很明显是绝无可能。8 百度百科谢侠逊:“后逢国民党政府准备派五位巡回大使出国募捐,其中赴欧美四人已定,惟去南洋的苦无适当人选。谢侠逊找到邵力子,毛遂自荐。邵力子为他忧国忧民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为之保荐。”这段描述很明显不符合历史,因为南洋方面已经有陈嘉庚了。如今为表彰谢侠逊一人,而置陈嘉庚和南侨总会的功劳于不顾,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9 至此所谓谢侠逊只身赴南洋为抗战募得五千万元,已经被证明为完全是一个神话。那么谢侠逊到底为抗战募捐到了多少钱?据崔普权《北京象棋往事》一文: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谢侠逊在抗战爆发后,利用棋艺宣传抗日,在海外募捐两年多,筹款5万元支援抗日,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10 至此已经真相大白,爱国棋王谢侠逊为抗战共募捐到了国币五万元。而据吴清源自传《天外有天》一书第114页:昭和十四年(1939)天津遭水灾时,根据我的提案募捐了四万日元。由常务理事松井为代表,将那笔捐款携至大陆去救济。11 1939年爱国棋王谢侠逊为中国抗战所募捐的国币也就是法币五万元:中国近代经济史丛书:《法币、金圆券与黄金风潮》第29页:(1936年)法币一百元合29.75美元。12 1939年吴清源为天津水灾所募捐的四万日元:百度百科日元:1934年,1美元=3.45日元(100円=29美元)。13 据此可知,大致相同的年代,法币和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大致相当。也就是说,抗战期间吴清源为中国人民所作的贡献,和爱国棋王谢侠逊不相上下。两位都是既有高尚爱国情怀,又在各自专业领域达到顶类水准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还有任何疑问吗?2023-07-25 23:15:213
野泽竹朝的重要事迹
在1927年3月7日,由《读卖新闻》主办的野泽竹朝与铃木为次郎的十番棋揭开序幕。但因当时野泽肺结核已到末期,身体状况极差,铃木因为害怕被传染,于是提出分室对局——对局时二人各居一室,由专人往来传棋。第一局,于昭和二年(1927)三月七日开始,中途打挂两次,十四日终局。结果野泽先声夺人,先着中盘胜。第二局铃木执黑,由于胜负太过严重,双方虽各执十六小时,但仍有时间不足之感。弈至一百三十五手,野泽被判“超时负”,铃木也仅余二十六分钟。第二局结束后,野泽病情恶化,只得暂作休养。第三局于八月开始,野泽黑棋十目胜。铃木一见野泽虽带病作战,但“常胜”余威仍在,心中大感焦躁,不由发起狠来,甚至连棋士极为重视的大手合也弃权了,一心一意,对付野泽。第四局起,铃木连胜三局。第七局野泽执黑弈成和局,接着铃木又胜一局,以五胜二败一和领先。野泽是否降级,关键就在第九局。这时野泽已病骨游离,活象一具僵尸,友人皆劝他借病收场。野泽苦笑道:“我寿命将尽,即使中途罢手,也已不久人世,何不死得英雄些?一个人如能弈出足以传世的名局,岂有怯战之理?”无比关键的第九局于昭和五年(1930)三月举行,距第一局开始的时间已整整三年了。原来自第二局后,野泽力不从心,故每次打挂总要隔五六天乃至半月之久,一局终了非三四个月,才能再弈一局,所以如此漫长。终于在完第九局后,野泽竹朝一病不起,并于翌年辞世。而那第九局也就成了他的绝唱。在这全部九局中,野泽的成绩为二胜五负二和。在十番棋的第六局后,野泽开始代表棋正社下对抗赛,最初败于向井一男四段,向井取得四连胜后,两人再次遭遇,按对局格,这局是向井受二子,野泽漂亮地赢了下来,第三局再破前田陈尔四段,第四局负于宫坂审二六段;在十番棋的第七局后,野泽连破长谷川章四段和小杉丁四段后,授二子败于井上一郎三段;在十番棋的第八局后,野泽先胜了小野田,继而败于桥本宇太朗阵前。1931年1月去世,濑越宪作、喜多文子、伊藤友恵、桥本宇太郎等人参加了葬礼。2023-07-25 23:15:281
吴清源的棋风以及“昭和棋圣”怎样炼成的
外国人评价中国人的最大特点就是灵活,说不好听的就是没有原则。其实这就是中国人的民族性。 而民族性体现在围棋上也就是不拘常规。近代中国围棋的最突出的人物应该是吴清源。吴清源在日本棋手中的位置如同天神,武宫正树九段说过:吴清源相对于我们这些棋手而言,就如同苍天在上。依田纪基九段在中日擂台赛六连胜后的期望,就是能和吴清源对弈一局。(其实职业棋手也是粉丝,关键人家“粉”的层次和咱们不一样,呵呵)。 就像马三立的“逗你玩”,侯宝林的“吴氏生飞”,明明知道是包袱,每次听仍然可乐,吴清源的棋,每次打谱,都觉得是一种享受。而吴清源的棋谱,对于我们这些棋迷而言,实在是坛坛好酒。看吴清源的棋,你根本无法评价他的棋风,说飘逸,有时候又特厚实,说快速,有时候又特扎实,说力战,经常转身,说转身,经常暴力屠龙。你看薄的的地方,他不补棋,一直也没事,你看厚实的地方,他又经常自补,全盘下来越看越是有先见之明。 真是用苏东坡形容诸葛亮的一句话最为合适:“密如神鬼,疾若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大家想想,古往今来的棋手中,能够用这段话评价的,舍吴其谁?) 吴清源这位现象级人物,其特点就是象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多说两句就是袁隆平当时选择的研究方向,其实是国内外学术界完全摒弃的方向,认为毫无前途。但是就是在前人没有涉猎的区域,诞生了功德无量的发明。吴清源在国内下棋的时候,基本是处于中国自古存在的力战棋风的大环境中,而吴的小环境下又能充分吸取日本围棋的营养(那些日本围棋书刊),再东渡日本后在更好的环境中打拼磨合,因而成就了“昭和棋圣”。 后来“称帝”的曹薰铉,也是如此,不过就是次序上是曹先日本再国内,而吴清源是先国内后日本。濑越宪作的大徒弟桥本宇太郎是师兄弟三人中“最没出息的”,因为他在围棋最先进的日本,呵呵。每种先进都孕育着落后,每种落后都孕育着先进。中国之所以近代落伍,说穿了就是以前领先的太多,太久了。近代中国围棋的贫瘠土壤孕育了吴清源,说不定哪天日本也会再出现一个****的,只要日本有人执着于围棋。 最后对于吴清源的道德评价,我认为第一可以参照孔庆东说的“不可评价”。另外如果你能够在下一次外敌入侵的时候,第一时间挺身而出,那么你说谁都是可以的。而我以为你能把吴清源理解成一个技术人员就可以了。在一个时代里,从中国出来,打遍日本无敌手,功大于过总是能说吧。2023-07-25 23:15:401
日本围棋殿堂的历年入选者名单
第1回(2004年5月28日) 德川家康、一世本因坊算砂、四世本因坊道策、本因坊秀策第2回(2005年9月28日) 十二世本因坊丈和第3回(2006年7月28日) 大仓喜七郎、十四世本因坊秀和第4回(2007年8月01日) 十八世本因坊秀甫第5回(2008年8月05日) 十七世u30fb十九世本因坊秀荣、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第6回(2009年8月28日) 濑越宪作(1889-1972)第7回(2010年7月23日) 木谷实(1909-1975)第8回(2011年7月13日) 岩本薰(1902-1999)第9回(2012年6月22日) 陈毅、安井算哲2023-07-25 23:15:471
围棋,吴清源在日本的老师是谁?
濑越宪作(せごえ けんさく 1888-1972 ),日本围棋棋手。1888年生于广岛。濑越宪作是日本近代屈指可数的围棋大家,棋力高强。主要著作有《御城棋谱》(十卷)、《明治棋谱》。1964年受第一回“大仓赏”。1955年引退,被授予名誉九段,同年受“紫绶褒章赏”。1966年受“二等瑞宝章”。 1972年因不堪忍受病痛折磨自杀身亡,享年84岁。弟子濑越门下有井上一郎、桥本宇太郎、吴清源、伊予本桃市、久井敬史、曹薰铉等十二名弟子。他为中国日本韩国各调教出一位绝世高手,这三位高足就是:“二十世纪的棋圣”吴清源,“不死鸟”桥本宇太郎和“围棋皇帝”曹熏铉。结局濑越宪作的结局却非常悲惨。美军在广岛投放的原子弹毁去了他的双眼,使他不得不告别了视为生命的围棋。失明之后,老先生又接连受到“失友”(其好友、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自杀),“失徒”(1971年其关门弟子曹熏铉服兵役返回韩国)的打击。昭和四十七年(1972)七月二十六日,濑越用一根绳子扼住了自己生命的咽喉,一代巨星,陨落天际。吴清源《天外有天》中记载,当时濑越留有遗书,内容之一就是“不能再下棋了”。《桥本宇太郎的故事》中记载,有“即使我再多活几年,也不能为社会效力”的原因。2023-07-25 23:16:1511
介绍一下"吴清源",多谢
吴清源,(1914年5月19日-),著名围棋手,号称“昭和棋圣”。吴清源本名吴泉,1914年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一个盐商家庭,排行老三,同年移居北平。吴清源7岁学棋,11岁成为段祺瑞门下棋客,时称围棋神童。1926年,日本棋手岩本薰六段和小杉丁四段来中国游历,在让子局中,对吴清源胜多负少。二人回国后,在游记中说及此事,遂引起日本棋院高手濑越宪作的注意。1927年,吴清源14岁,在让二子局中,执黑三胜日本五段井上孝平;让先局中,一胜一平一打挂。棋谱传回日本,濑越宪作惊为天人,遂向吴发出邀请函。1928年,受濑越宪作派遣,桥本宇太郎四段来到中国,安排吴清源赴日留学事宜。期间桥本与吴让先两局皆败。同年10月23日,吴清源赴日留学,当时的日本名人秀哉亲自率领众棋士到火车站迎接。1928年,吴清源在日本棋院“段位认定”对局中连胜筱原正美(先)、本因坊秀哉(二子)、村岛谊纪(先),被定为三段。1929年,吴清源在《时事新报》主办的擂台赛中首次与木谷实相遇,开创了“模仿棋”的先例。1930年,吴清源晋升四段。1932年,吴清源晋升五段。1933年,吴清源作为“日本围棋选手权战”冠军与本因坊秀哉名人对局。吴清源起手使用了“三三、星、天元”的布局,引起轰动。本局先后打挂十四次,至翌年1月29日方告结束,秀哉执白二目胜。赛后,民意调查中显示,吴清源在日本的知名度仅次于天皇。1933年,木谷实、吴清源开创新布局革命。秋季大手合(升段赛)中两人正式开始使用新布局,在比赛中成绩分居前两位。11月吴与木谷合著、安永一主笔的《新布局法》出版。1934年,吴清源晋升六段。1935年3月,濑越宪作、铃木为次郎对吴清源、木谷实的“报知相谈棋”对局开始。最终吴与木谷执黑1目胜。1936年4月,吴清源加入日本国籍。1939年,吴清源晋升七段。1939年10月,吴清源与木谷实的“镰仓十番棋”开始。到第六局时,吴以五胜一负把木谷实降为“先相先”手合。至1941年,吴最终以六胜四负战胜木谷实七段。从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吴清源十番棋时代开始。1941年6月,吴清源与雁金准一的十番棋开始。至1942年,吴清源四胜一负领先,因顾及名誉问题,雁金退出比赛。1942年2月,吴清源与和子举行婚礼。1942年3月,吴清源晋升八段。1942年年底,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十番棋开始。按规定对局为藤泽常先。至1944年,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的十番棋结束。吴清源四胜六负,手合不变。1946年,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的十番棋开始。至1947年,吴清源和桥本宇太郎的十番棋弈至第八局,吴以六胜二败的成绩将桥本降为先相先手合。1948年,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八段)十番棋结束,吴六胜三负一和。1948年1月,吴清源与坂田荣男(先相先)三番棋举行,吴三连胜。1948年7月,吴清源与岩本熏本因坊的十番棋开始,至11月吴以五胜一负将岩本降为先相先手合。至1949年,吴清源与岩本熏十番棋结束。吴清源七胜二败一和。1949年2月,吴清源取得“中华民国”的国籍。1950年2月,吴清源被日本棋院授予九段头衔。1950年,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本因坊的第二次十番棋开始。1951年8月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本因坊十番棋结束,成绩五胜三负二和。1951年,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的第二次十番棋开始。至1952年,吴清源在十番棋中以七胜二负一和的成绩击败藤泽库之助九段。1953年,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的第二次十番棋开始。进行到第六局,吴五胜一败将藤泽降为定先手合。1954年,吴清源与坂田荣男的十番棋开始。吴六胜二败将坂田降为定先手合。1955年,吴清源与高川格的十番棋开始。至1956年,吴清源在十番棋前八局中六胜二负,将高川格(七段)降为先相先手合。最终吴六胜四负。1958年,吴清源在第一期日本最强者决定战(名人战前身,读卖新闻主办)中,以八胜二负的成绩夺冠。1961年,吴清源遭遇车祸住院。从此棋力大受影响。1979年,吴清源再次加入日本籍。1984年,吴清源正式宣告引退。1985年,吴清源实现了战后第一次访问中国。1986年,吴清源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吴清源自1939年的「镰仓十番棋」开始独霸擂台,连续15年,将日本所有一流棋士与之对局的交手棋份,不是降为相差一段的先相先,就是降为相差二段的定先。这16年,是他建立辉煌业绩的全盛时代,因此被称为「昭和之棋圣」。1987年,日本「围棋俱乐部」征求六位超一流棋手加藤正夫、武宫正树、林海峰、赵治勋、小林光一、大竹英雄的意见:谁是围棋史上最强者?赵、林、武宫、加藤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吴清源。小林和大竹则认为,历代的高手们处在不同的年代,要作比较是很困难的。如果非要问谁最强,大致可以列举三位:道策、秀策、吴清源。主要著作:《新布局法》(与木谷实合作)、《吴清源全集》、《吴清源自选百局》、《名局细解》、《吴清源打棋全集》全4卷、《以文会友》、《中的精神》等。门下弟子:林海峰,芮乃伟2023-07-25 23:16:443
吴清源先生的著作都有哪些
吴清源7岁学棋,11岁成为段祺瑞门下棋客,时称围棋神童。 1926年,日本棋手岩本薰六段和小杉丁四段来中国游历,在让子局中,对吴清源胜多负少。二人回国后,在游记中说及此事,遂引起日本棋院高手濑越宪作的注意。 1927年,吴清源14岁,在让二子局中,执黑三胜日本五段井上孝平;让先局中,一胜一平一打挂。棋谱传回日本,濑越宪作惊为天人,遂向吴发出邀请函。 1928年,受濑越宪作派遣,桥本宇太郎四段来到中国,安排吴清源赴日留学事宜。期间桥本与吴让先两局皆败。同年10月23日,吴清源赴日留学,当时的日本名人秀哉亲自率领众棋士到火车站迎接。 1928年,吴清源在日本棋院“段位认定”对局中连胜筱原正美(先)、本因坊秀哉(二子)、村岛谊纪(先),被定为三段。 1929年,吴清源在《时事新报》主办的擂台赛中首次与木谷实相遇,开创了“模仿棋”的先例。 1930年,吴清源晋升四段。 1932年,吴清源晋升五段。 1933年,吴清源作为“日本围棋选手权战”冠军与本因坊秀哉名人对局。吴清源起手使用了“三三、星、天元”的布局,引起轰动。本局先后打挂十四次,至翌年1月29日方告结束,秀哉执白二目胜。赛后,民意调查中显示,吴清源在日本的知名度仅次于天皇。 1933年,木谷实、吴清源开创新布局革命。秋季大手合(升段赛)中两人正式开始使用新布局,在比赛中成绩分居前两位。11月吴与木谷合著、安永一主笔的《新布局法》出版。 1934年,吴清源晋升六段。 1935年3月,濑越宪作、铃木为次郎对吴清源、木谷实的“报知相谈棋”对局开始。最终吴与木谷执黑1目胜。 1936年4月,吴清源加入日本国籍。 1939年,吴清源晋升七段。 1939年10月,吴清源与木谷实的“镰仓十番棋”开始。到第六局时,吴以五胜一负把木谷实降为“先相先”手合。至1941年,吴最终以六胜四负战胜木谷实七段。 从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吴清源十番棋时代开始。 1941年6月,吴清源与雁金准一的十番棋开始。至1942年,吴清源四胜一负领先,因顾及名誉问题,雁金退出比赛。 1942年2月,吴清源与和子举行婚礼。 1942年3月,吴清源晋升八段。 1942年年底,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十番棋开始。按规定对局为藤泽常先。至1944年,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的十番棋结束。吴清源四胜六负,手合不变。 1946年,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的十番棋开始。至1947年,吴清源和桥本宇太郎的十番棋弈至第八局,吴以六胜二败的成绩将桥本降为先相先手合。1948年,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八段)十番棋结束,吴六胜三负一和。 1948年1月,吴清源与坂田荣男(先相先)三番棋举行,吴三连胜。 1948年7月,吴清源与岩本熏本因坊的十番棋开始,至11月吴以五胜一负将岩本降为先相先手合。至1949年, 吴清源与岩本熏十番棋结束。吴清源七胜二败一和。 1949年2月,吴清源取得“中华民国”的国籍。 1950年2月,吴清源被日本棋院授予九段头衔。 1950年,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本因坊的第二次十番棋开始。1951年8月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本因坊十番棋结束,成绩五胜三负二和。 1951年,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的第二次十番棋开始。至1952年,吴清源在十番棋中以七胜二负一和的成绩击败藤泽库之助九段。 1953年,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的第二次十番棋开始。进行到第六局,吴五胜一败将藤泽降为定先手合。 1954年,吴清源与坂田荣男的十番棋开始。吴六胜二败将坂田降为定先手合。 1955年,吴清源与高川格的十番棋开始。至1956年,吴清源在十番棋前八局中六胜二负,将高川格(七段)降为先相先手合。最终吴六胜四负。 1958年,吴清源在第一期日本最强者决定战(名人战前身,读卖新闻主办)中,以八胜二负的成绩夺冠。 1961年,吴清源遭遇车祸住院。从此棋力大受影响。 1979年,吴清源再次加入日本籍。 1984年,吴清源正式宣告引退。 1985年,吴清源实现了战后第一次访问中国。 1986年,吴清源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 吴清源自1939年的「镰仓十番棋」开始独霸擂台,连续15年,将日本所有一流棋士与之对局的交手棋份,不是降为相差一段的先相先,就是降为相差二段的定先。这16年,是他建立辉煌业绩的全盛时代,因此被称为「昭和之棋圣」。 1987年,日本「围棋俱乐部」征求六位超一流棋手加藤正夫、武宫正树、林海峰、赵治勋、小林光一、大竹英雄的意见:谁是围棋史上最强者? 赵、林、武宫、加藤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吴清源。小林和大竹则认为,历代的高手们处在不同的年代,要作比较是很困难的。如果非要问谁最强,大致可以列举三位:道策、秀策、吴清源。 主要著作:《新布局法》(与木谷实合作)、《吴清源全集》、《吴清源自选百局》、《名局细解》、《吴清源打棋全集》全4卷、《以文会友》、《中的精神》等。记得采纳啊2023-07-25 23:16:531
吴清源在日本地位如何
地位:尽败日本高手,被誉为古今第一人。他在日本孤军奋战,仅凭个人之力,在震古铄今、空前绝后的十次十番棋(1939-1955)中战胜了全日本最顶尖的七位超级棋士:木谷实、雁金准一、藤泽库之助(先后共三次)、桥本宇太郎(共两次)、岩本薰和、坂田荣男、高川秀格,并把所有的对手打到降级。1914年6月12日,吴清源出生于福州名门望族,后举家迁入北京,很早即在围棋上表现出过人的天分。11岁时就成为段祺瑞门下的棋客,并以“围棋神童”出入段祺瑞府邸及北京中央公园来今雨轩棋席。14岁东渡日本,开始其职业棋手生涯。1933年,年仅19岁的吴清源运用自创的“新布局”,对阵本因坊秀哉名人,翻开了围棋史上崭新的一页。1936年,抗战爆发前夕,吴清源加入了日本国籍。因为在十番棋擂台击败了当时所有超一流高手,被称为“昭和棋圣”。他一生雄踞“天下第一”的无冕王位,提出了新布局思想以及以大雪崩内拐为代表的吴清源定式,晚年又将毕生精力放在了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发展上,他更以毕生之体悟,融汇古老的中华文化,提出21世纪的围棋——六合之棋。虽然吴清源的棋战成绩可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真正奠定他在棋坛地位的,还是他所提出并身体力行的新布局法。在吴清源时代,日本围棋积四百年之传统,形成了许多对于棋道的见解甚至定论,棋手们无不把这些视为铁律。而当时年方十九岁的吴清源,在独在他乡为异客的环境中,敢于彻底突破全部戒律,开创新布局法,发起围棋革命,这种气概更令人击节喟叹。1987年,日本“围棋俱乐部”征求六位超一流棋手加藤正夫、武宫正树、林海峰、赵治勋、小林光一、大竹英雄的意见:谁是围棋史上最强者?赵、林、武宫、加藤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吴清源。金庸在《随笔》里杂谈围棋,曾提到围棋圣手吴清源的名字。吴清源12岁即露头角,13岁在国内无敌手,15岁至日本,20岁创围棋新布局法。在日本,尽败日本高手,被誉为古今第一人。2014年11月30日凌晨1时11分,在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内去世,享年100岁。扩展资料吴清源战绩1935年3月,濑越宪作、铃木为次郎对吴清源、木谷实的“报知相谈棋”对局开始。最终吴与木谷执黑1目胜。1938年本因坊秀哉宣告引退,在引退前和木谷实下了一盘叫作引退战的棋。结果木谷实胜了。按理,木谷实应当是本因坊秀哉告退以后棋界第一人了。但是,人们认为还有吴清源在。究竟谁是第一人,还得清源和木谷实决一雌雄。于是,读卖新闻社发起木谷实与清源十盘决胜战。从此,吴清源十番棋时代开始。1939年10月,吴清源与木谷实开始“镰仓十番棋”比赛。到第六局时,吴以五胜一负把木谷实降为“先相先”手合。至1941年,吴最终以六胜四负战胜木谷实七段。1941年6月,吴清源与雁金准一的十番棋开始。至1942年,吴清源四胜一负领先,因顾及名誉问题,雁金退出比赛。1942年年底,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十番棋开始。按规定对局为藤泽定先。至1944年,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的十番棋结束。吴清源四胜六负,手合不变。1946年,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的十番棋开始。至1947年,吴清源和桥本宇太郎的十番棋弈至第八局,吴以六胜二败的成绩将桥本降为先相先手合。1948年,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八段)十番棋结束,吴六胜三负一和。1948年1月,吴清源与坂田荣男(先相先)三番棋举行,吴三连胜。1948年7月,吴清源与岩本熏本因坊的十番棋开始,至11月吴以五胜一负将岩本降为先相先手合。至1949年,吴清源与岩本熏十番棋结束。吴清源七胜二败一和。1950年,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本因坊的第二次十番棋开始。1951年8月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本因坊十番棋结束,成绩五胜三负二和。1951年,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的第一次十番棋开始。至1952年,吴清源在十番棋中以七胜二负一和的成绩击败藤泽库之助九段。1953年,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的第二次十番棋开始。进行到第六局,吴五胜一败将藤泽降为定先手合。1954年,吴清源与坂田荣男的十番棋开始。吴六胜二败将坂田降为定先手合。1955年,吴清源与高川格的十番棋开始。至1956年,吴清源在十番棋前八局中六胜二负,将高川格(七段)降为先相先手合。最终吴六胜四负。1958年,吴清源在第一期日本最强者决定战(名人战前身,读卖新闻社主办)中,以八胜二负的成绩夺冠。1960年,吴清源在第三期日本最强者决定战中,和坂田荣男并列冠军。1939年到1956年是吴清源的全盛时代,被称为“吴清源时代”。二战初期,在日军铁蹄横扫中国和东亚大陆的同时,棋士吴清源在日本本土上孤军奋战,仅凭个人之力,在震古铄今、空前绝后的十次十番棋中,战胜了全日本最顶尖的七位超级棋士,并把所有的对手打到降级,不是降为相差一段的先相先,就是降为相差二段的定先,迫使败者改变交手身份以表示弱者不具备和强者公平。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吴清源在日本逝世 日媒盛赞其围棋造诣2023-07-25 23:17:107
我国古代棋圣是弈秋还是黄龙士?
围棋史上的十位圣手: 黄龙士、范西屏、施定庵、道策、丈和、秀策、秀甫、秀荣、吴清源、李昌镐。 黄龙士(1651或1654——?),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姜堰填人。时人尊为棋圣,与思想家黄宗曦、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圣人”。黄龙士对局实践对围棋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转变了围棋的风格。在他之前,棋风局面狭窄凝重。黄龙士使棋风大变,在其之后,局面开阔,轻灵多变,思路深远。徐星友这样概括黄龙士的棋:“寄纤农于滔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枯滞无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之境。”总的来说,黄龙土对局时考虑全面,判断准确,力争主动,变化多端,不以攻杀为主要取胜手段。著有《弈括》和《黄龙士全图》。黄龙士棋力极强,无人堪敌。成为国手后,收比自己年长的徐星友为徒,以只能让徐二子的棋力与徐下了十盘三子局(即有名的《血泪篇》),互有胜负。黄英年早逝。黄殁后,徐一跃而成国手。 范西屏(1709——?),名世勋,浙江海宁人,著有《桃花泉弈谱》二卷。范西屏全局观念特别强,“能以弃为取,以屈为伸,失西隅补以东隅,屈于此即伸于彼,时时转换,每出意表,盖局中之妙。”范西屏不很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更多地从全局着眼。具体手法就是“时时转换,每出意表”。施襄夏说:“范西屏以遒劲胜者也。”邓元穗说:“西屏奇妙高远,如神龙变化,莫测首尾”。“西屏崇山峻岭,抱负高奇。” 施襄夏(1710——1771),名绍暗,号定庵,浙江海宁人,著有《弈理指归》二卷,可与《桃花泉弈谱》媲美。 邓元穗说:“定庵如大海巨浸,含蓄深远”,“定庵邃密精严,如老骥驰骋,不失步骤。”深谋远虑,稳扎稳打就是施襄夏棋风的主要特点。施襄夏自己也说过:“盖穷向背之由于无形,而决胜负之源于布局也。” 范西屏和施襄夏本是同乡,年龄又相仿,未出名前,两人常在一起下棋 。后来他们相继成为国手,便分道扬镰,各奔前程,相聚时便不多了。据《国弈初刊·序》引胡敬夫的话,范、施雍正末、乾隆初曾在京师对弈十局,可惜这十局棋的记录现已无处找寻。乾隆 四年,范、施二人受当湖(又名平湖)张永年邀请,前往授弈。张永年请二位名手对局以为示范,范、施二人就此下了著名的“当湖十局”。原本十三局,现存十一局。“当湖十局”下得惊心动魄,是范西屏、施襄夏一生中最精妙的杰作,也是我国古代对局中登峰造极之局。同代棋手对其评价很高。钱保塘说:“昔抱朴子言善围棋者,世谓之棋圣。若两先生者,真无愧棋圣之名。虽寥寥十局,妙绝千古。”邓元穗认为这十局是棋中“至当”。 道策(1635——1702),本名山崎三次郎,日本国石见人,本因坊四世,名人(也即唯一的九段。下同),近代布局的缔创者。棋力无敌,在十六局御城棋赛中,除让子棋负二局外,其余皆胜。著有《道策本因坊百局棋》、《道策十七条棋歌》。 丈和(1787――――1847),本名户谷松之助,日本国水内(或伊豆)人,本因坊十二世,名人。中盘杀力极强,算路精准。继道策之后被誉为“后圣”。著有《国技观光》、《收枰精思》。 秀策(1829——1862),本名桑原虎次郎,日本国备后因之岛人,十四世本因坊秀和的迹目(即接班人)。棋风平和悠远、妙入精微,创有“秀策流”布局。自1849年起,十三年间创造御城棋赛十九连胜空前纪录,与道策并尊为日本棋圣。遗谱被收入《敲玉余韵》、《本因坊秀策全集》。 秀甫(1838——1886),本名村濑弥吉,日本国江户人,本因坊十八世,准名人。与师兄秀策并称“坊门双璧”。1879年创建近代围棋组织“方圆社”,为第一任社长。棋风机警敏锐、奔放不羁,对后世广有影响。曾让先与秀荣下十番棋,胜负各半。著有《方圆新法》、《秀甫全集》。 秀荣(1852——1907),本姓土屋,十四世本因坊秀和之子、十五世本因坊秀悦之弟、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之师。本因坊十七、十九世,林(日本围棋旧四大门派之一)十三世,名人。棋风玄妙精微、取舍分明,其感觉被屡得后世棋家赞誉,称为“名人中之名人”。著有《围棋新法》、《秀荣全集》。 吴清源(1914——未来),日籍华人,福建闽侯人,十四岁赴日投于濑越宪作门下。九段棋士。1933年与木谷实共创以势力和速度为主的新布局。从1939年起的十六年间,与日本七位顶尖高手共进行十次十番棋较量,将对手统统打到降棋格至“先相先”乃至“定先”的地步(雁金准一输棋后未下满十盘除外),被时人和后人公认为“棋界第一人”、“昭和之棋圣”。在布局、定式、序盘等各方面的创建极多,被视为“近现代布局的奠基人”。大棋士武宫正树说:对职业棋士们而言,吴先生犹如“苍天在上”;职业棋士们今天能坐下来对弈,一多半是托了吴先生的福(大意如此)!著有《新布局法》、《吴清源全集》、《吴清源打碁全集》、《以文会友》(自传)等。门下弟子有林海峰九段。 李昌镐(1975——未来),韩国全州人,九段棋士,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获大小棋赛冠军无数。棋风朴实平稳,官子功夫极深。 除以上十人外,还有不少值得大书特书的大棋士,如:道策的弟子小川道的、桑原道节、神谷道知(本因坊五世),丈和的师兄奥贯智策,秀荣的弟子田村保寿(即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吴清源的师弟、李昌镐的师父曹薰铉等。其中,小川道的和奥贯智策十几二十岁就去世了,十分可惜! 在战国时代的齐国,有一位著名的下棋能手叫奕秋。由于他棋艺高,名气大,从各地慕名而来的学生不少,结果是有的学生只学了半年,便成了下棋的高手。可也有的学了一年,甚至两年,结果还是棋艺不高。有人便去问奕秋,这是怎么一回事? 奕秋说:“下棋是个简单的技艺,可是不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仍然是学不好的。从前,我收过两个学生,一个学生精力集中地听我讲棋艺,又认真观察我下棋,天天想的看的听的做的无非都是棋,结果棋艺大有长进,只用半年时间,就成了全国下棋的高手。另一个学生,我讲棋艺时,他端坐在那儿,貌似听讲,其实他的心里,早就胡思乱想起来。他总觉得天空中有一只天鹅飞过,他正要拉起弓来射它呢!我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我下棋时,他也不认真观察忽而玩弄玩弄这个,忽而张望张望那个,象这样的学生,别说教他一年,就是教他十年,他也是学不好棋的。” “人世间有多少知识需要学习呀,但只有集中精力去学才能学到,人世间又有多少事情要去做啊,但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做好,难道只是下棋是这样的吗?”2023-07-25 23:17:535
吴清源的简单阅读答案
围棋大师吴清源一生三改国籍吴清源也许是围棋界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在普通百姓心目中也许并不熟悉此人,但是其在围棋界的影响力,其传奇式的一生无不让人为之惊叹。1、1936年加入日本国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关系趋恶,帮助吴清源渡日的山崎有民劝说他入日本国籍,以便让其继续深造围棋。去到日本后,吴清源一边下棋一边读书,为了自身安全和养活一家人,吴清源最终决定一个人加入日本国籍,选择了留在日本。最后,在外交官清水薰三帮助下,吴清源于1936年入籍。之后,吴清源改名为“吴泉”。正式名字叫“泉”,“清源”只是字。关照吴清源的政治家望月圭介先生曾对他说,“不能忘记中国。”2、1949年加入中华民国国籍1946年,一些在日华侨一度强迫吴清源放弃日本的国籍。1947年,由于政治关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恩师濑越宪作代吴清源向日本棋院递交了“辞呈”,不久后濑越本人也辞职。此事中,吴清源是完全被动的。后来,吴清源也遭到了许多日本人的误会与指责,“吴清源在日本受到那般良好的照顾,可是,日本一成为战败国,他却急急忙忙地恢复了中国籍。他可真是个忘恩负义的薄情郎。”同是1947年,吴失去日本国籍,并于1949年恢复中华民国籍。直到1968年,吴清源因为参加本因坊战被日本棋院以无籍为理由而拒绝才得知实情。此时,吴清源俨然已是当代无人可及大棋士,最后双方和解。3、1979年重新加入日本国籍1970年代末,吴清源的国籍影响了自己的子女的婚姻、就业等问题,因而他再次申请加入日本国籍。1979年,申请获得批准。2023-07-25 23:18:101
原爆下的对局是由谁和谁进行的,是什么比赛。
原 爆 下的对局也称 原 爆 之局(日本称为 原 爆 下の対局),是发生在1945年8月6日举行的第3期本因坊战的第2局,对局者分别为桥本宇太郎本因坊和岩本薰七段。当时日本尚未 投 降 ,日本棋院于空袭中被炸毁,所以对局移至广岛市郊外五日市进行,第三日(八月六日)晨,棋局开始未久, 美 国 在广岛市投下 原 子 弹。爆炸时棋局一度中断,随后又继续,当日结束本局比赛,执白的桥本本因坊以5目优势胜出。数日后,人们方知二人幸免于难。故此局被称为 原 爆 下的对局。2023-07-25 23:18:182
围棋口诀十句是什么?
围棋口诀十句是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围棋十诀,顾名思义就是下围棋时的十句口诀。也是下围棋的一种经验总结和积累要素。相传有唐王积薪,宋刘仲甫等多种说法。不得贪胜不要走不讲道理和过份的棋。濑越宪作曾改为“贪不得胜”,本质未变,侧重不同。在这里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情况,列出要领,有一定优势时对方下出胜负手,布局阶段,决不能退让,因为此时距离胜负道路尚远。中盘阶段,关键之处不能退让。局部损得,可酌情处理。收官阶段,必须将这种优势正确地计算为目数,能否退让,完全取决于优势目数的情况。二、有绝对优势时,对方下出胜负手,不论任何阶段,在反击没有把握的场合,都必须做出让步,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绝对优势。入界宜缓意为打入对方阵势要徐徐图之,不求一击而得逞。另外,“宜缓”从广义上去理解,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在没有合适侵消点的场合,从全局将对方的模样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等待入侵时机。这是一种以静制动的后发制人之策。攻彼顾我是指将要攻击对方时,要想到自己的安危与发展,以及和全局的配合。分析攻击的方向,确立借攻击是为了围空、扩张、转换,还是攻杀。弃子争先和《棋经》中“宁失数子不失一先”是一个意思,不要因小处纠缠而丧失“先手”的主动。弃子原则仅是目数的增减等于官子。仅是局部的损失亦等于官子逃孤对全局不利。对方很难吃干净的子。弃子可以得到多种重要利用。弃子争得先手后可以换取全局更大的利益。弃子争先大都只适用于布局至中盘的各个阶段,到了官子阶段则一切取决于目数的大小了。争先,即争取先手和主动,争取对全局的控制能力急所和大场。舍小就大“大小”,指棋的价值,是围棋中最基本的棋理!是指导我们行棋的第一考虑要素。对弈中,每行一步棋都是一次判断棋子价值大小的选择。广义的说除了填眼的棋没有价值,所下的每一步棋都会有所得,但是要选价值最大的那步棋走。“小”,即目数少或发展潜力小的子,或只与局部利益有关的子,次要位置的子等。“大”,则是目数多或发展潜力大的子,或者与全局的利益相关(急所、大场)的子,重要位置的子。“小”与“大”的判断方法,应尽量将其转化为一种确实的目数概念,这样判断就比较容易了。某方以弃去30目价值的残子换取一道厚势,那么事先必须估计这个厚势是否具有30目的实质,或者这个厚势对全局的影响和控制力是否大体具有30目的价值。这种估算法,虽然没有点目那样准确,但若经常做这样的练习,其准确性便会越来越高。同时对于提高大局观,提高全局的判断力亦是大有裨益的。逢危须弃《棋经》上讲“善败者不乱”。孙子兵法上也有类似的意思。专指形势不利时,自己的棋已经危险,越逃可能死的会越多,或者越逃跑对方借攻击获得利益越多的情况下,就须放弃,放弃的越早损失越小。“危”,一般指形势受到损害,棋子受到攻击或遭到某种危险状况。“危”的另一层涵义是“居安思危”,这是从全局来讲的,是己方的弱棋,在尚未直接遇到危险时,就已经计算到某些暗伏的危险,需要提前作出有效地防范措施。“弃”,与前面的“弃子争先”、“舍小就大”有所不同,“逢危需弃”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更有腾挪、转身、转换之意。不过其总的要领仍然是相同的:“弃”是为了更好地“得”;“弃”可以摆脱困境,争取主动。慎勿轻速是指对局时的态度,要重视对手,小心谨慎,兢兢业业。不要凭主观意志盲目出手行棋,要根据双方棋势的发展,计算周全、严密后,再确定如何行棋。动须相应指下棋时要有全局观念,时时刻刻都要将全局的形势放在首位,局部要和全局呼应配合。明白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所落下的棋子要和周围的形势有配合照应。“相应”包括:一、获得周围子力的接应,二、借用全局力量攻击对方,三、和全局的形势配合,围空或扩张势力。彼强自保“彼强”说明对方在某一方面有优势,要判断准对方强在哪里,是形势、模样还是厚势?是无懈可击吗其弱点在哪里,搞清楚这些是决定如何自保的前提。“自保”是本诀的关键。在敌方的强处,棋没有缺陷,无理挑战自然会自找苦吃,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要以忍为上,力求尽快安定。敌方的棋虽强,但有缺陷或弱点,这时候的“自保”要根据全局的需要,采取积极的自保主动出击,以攻为守,或含蓄的自保瞄着对方弱点,有章法地撤退,以图后发制人,使对方攻杀时有所忌惮,不敢放手一搏,这就需要对局者有一个良好的形势判断能力,根据不同的局面,采取相应的恰如其分的“自保”措施。势孤取和这实际上是教人一种治理孤棋的方法。“势孤”说明在某一局部或某个方面,对方势力较强,己方子少力薄,强战必然导致失败。但应采取那种方法打开局面呢。“取和”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理论支柱。2023-07-25 23:18:381
围棋十诀是什么?
围棋十诀简介一. 不得贪胜 二. 入界宜缓 三. 攻彼顾我 四. 弃子争先 五. 舍小就大 六. 逢危须弃 七. 慎勿轻速 八. 动须相应 九. 彼强自保 十. 势孤取和 最早见载于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标题为《象棋十诀》), 该诀对后世中外棋界有广泛影响第一句,濑越宪作曾改为“贪不得胜”,本质未变,侧重不同,大意是:下围棋不得走不讲道理和过份的棋。着法过份不仅赢不了棋,反而输的更快更惨。濑越先生认为:局势领先以后则不应再去为赢得更多去闹事,把局势搞复杂,这样也会输多赢少。ue004第二句,“入界宜缓”,意为打入对方阵势要徐徐图之,不求一击而得逞。ue004第三句,“攻彼顾我”是指进攻对方时要注意保持节奏,有急有缓,该补自己的棋时要补自己的棋。ue004第四句,“弃子争先”,和《棋经》中“宁失数子不失一先”是一个意思,不要因小处纠缠而丧失“先手”的主动。ue004第五句,“舍小就大”,围棋中的每一步棋都是面临一次选择,广义的说除了填眼的棋没有价值,所下的每一步棋都会有所得,但是要选价值最大的那步棋走。ue004 第六句,“逢危须弃”,《棋经》上讲“善败者不乱”。孙子兵法上也有类似的意思。专指形势不利时,自己的棋已经危险,越逃可能死的会越多,就须放弃,放弃的越早损失越小 。ue004第七句,“慎勿轻速”,是指对局时的态度,不要轻易落子,考虑成熟了再走。也指发动一场鱼死网破式的战斗时,千万要小心,考虑周到了再行动。ue004第八句,“动须相应”,意为:下棋时要有全局观念,要全局在胸,明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所落下的棋子前后要有呼应。ue004第九句,“彼强自保”一般在中盘战斗开始以后,或因为抢了实空,或打入了对方阵势,或不得不在对方势力范围内有所行动,在对方势强,自己势弱时所采取的对局方针,赶快求活或赶快将孤棋走畅,不要以弱击强。ue004第十句,“势孤取和”,这一句和第九句意思差不多,处于劣势状态下,不要奢求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要心图侥幸,寄希望于对手出错误,而是争取减少损失,不输就是胜利。2023-07-25 23:18:563
围棋业余最高几段?
业余段位下设级位,级位可分为1级、2级至25级,1级最高。但级位证书只印制1级、2级、5级、10级、15级、20级、25级共七个等级。上海的级位从低至高依次为:无级组、10级组、9级组、8级组、7级组、6级组、5级组、4级组、3级组、2级组、1级组共11个级别。在升级分级比赛时,则分为无级组、10级到8级组、7级到3级组、2级组、1级组,根据所胜盘数决定是否升级或者跳级。1级以上则是段位。北京同样分为11个级别,在升级分级比赛时,分为10级、5级、2级、1级组,根据所胜盘数决定是否升级。1级以上则是段位。业余段位设置:业余从1段开始,参加业余定段赛最高可以打到业余5段;业余6段的获得者必须是取得省级乃至全国性业余围棋比赛前几名的棋手或是围棋界的元老水平差异很大,这些棋手的水平不一定强于一般的业余5段;已推出可以升业余6段的定段赛,但人数限制在参赛的业余5段总数的百分之五,具体时间和赛制请留意中国棋院的对外公布;业余7段的获得者必须是参加全国性围棋比赛并获得冠军;中国没有设置业余8段,日本棋院颁发给每届世界业余围棋比赛冠军业余8段;业余段位没有9段。2023-07-25 23:19:164
中国古代的棋圣是谁?
中国的古代的棋圣是黄龙士。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姜堰填人。据《兼山堂弈谱》等书记载,他生干清顺治八年(1651年)或十一年(1654年)。是清代的围棋国手,与范西屏和施襄夏并称为"清代三大棋圣",在康熙朝中期,是围棋霸主,棋风独树一帜,曾写下十局名局"血泪篇",著作《弈括》。其中,中国围棋史上五大谜案,其中之一是黄龙士失踪之谜。黄龙士四十多岁正值棋力的巅峰状态,年龄属壮年时期,忽然没有任何音讯,各种史料中都没有他的一点信息。扩展资料:黄龙士(1651 - 不详),名虬,又名霞,字月天,号龙士,以号行,江苏泰州姜堰人,生于顺治年代。清代围棋国手,和范西屏、施襄夏并称“清代三大棋圣”,康熙朝中期围棋霸主,棋风不拘一格,留下十局名局“血泪篇”,著《弈括》。 “血泪篇”为黄龙士授徐星友三子的十局棋局,为古代让子棋的名局。前辈大家周东侯,此时棋力亦在黄龙士之下了,其他棋手见了他更是退避三舍,不敢与之较量。人们将黄龙士尊为棋圣,他和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圣人”,可惜黄龙士“享年不永”,刚到中年便撒手人寰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龙士2023-07-25 23:19:353
中国古代围棋天才是?
黄龙士(1651或1654——?),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姜堰填人。时人尊为棋圣,与思想家黄宗曦、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圣人”。黄龙士对局实践对围棋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转变了围棋的风格。在他之前,棋风局面狭窄凝重。黄龙士使棋风大变,在其之后,局面开阔,轻灵多变,思路深远。徐星友这样概括黄龙士的棋:“寄纤农于滔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枯滞无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之境。”总的来说,黄龙土对局时考虑全面,判断准确,力争主动,变化多端,不以攻杀为主要取胜手段。著有《弈括》和《黄龙士全图》。黄龙士棋力极强,无人堪敌。成为国手后,收比自己年长的徐星友为徒,以只能让徐二子的棋力与徐下了十盘三子局(即有名的《血泪篇》),互有胜负。黄英年早逝。黄殁后,徐一跃而成国手。 范西屏(1709——?),名世勋,浙江海宁人,著有《桃花泉弈谱》二卷。范西屏全局观念特别强,“能以弃为取,以屈为伸,失西隅补以东隅,屈于此即伸于彼,时时转换,每出意表,盖局中之妙。”范西屏不很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更多地从全局着眼。具体手法就是“时时转换,每出意表”。施襄夏说:“范西屏以遒劲胜者也。”邓元穗说:“西屏奇妙高远,如神龙变化,莫测首尾”。“西屏崇山峻岭,抱负高奇。” 施襄夏(1710——1771),名绍暗,号定庵,浙江海宁人,著有《弈理指归》二卷,可与《桃花泉弈谱》媲美。 邓元穗说:“定庵如大海巨浸,含蓄深远”,“定庵邃密精严,如老骥驰骋,不失步骤。”深谋远虑,稳扎稳打就是施襄夏棋风的主要特点。施襄夏自己也说过:“盖穷向背之由于无形,而决胜负之源于布局也。” 范西屏和施襄夏本是同乡,年龄又相仿,未出名前,两人常在一起下棋 。后来他们相继成为国手,便分道扬镰,各奔前程,相聚时便不多了。据《国弈初刊·序》引胡敬夫的话,范、施雍正末、乾隆初曾在京师对弈十局,可惜这十局棋的记录现已无处找寻。乾隆 四年,范、施二人受当湖(又名平湖)张永年邀请,前往授弈。张永年请二位名手对局以为示范,范、施二人就此下了著名的“当湖十局”。原本十三局,现存十一局。“当湖十局”下得惊心动魄,是范西屏、施襄夏一生中最精妙的杰作,也是我国古代对局中登峰造极之局。同代棋手对其评价很高。钱保塘说:“昔抱朴子言善围棋者,世谓之棋圣。若两先生者,真无愧棋圣之名。虽寥寥十局,妙绝千古。”邓元穗认为这十局是棋中“至当”。 道策(1635——1702),本名山崎三次郎,日本国石见人,本因坊四世,名人(也即唯一的九段。下同),近代布局的缔创者。棋力无敌,在十六局御城棋赛中,除让子棋负二局外,其余皆胜。著有《道策本因坊百局棋》、《道策十七条棋歌》。 丈和(1787――――1847),本名户谷松之助,日本国水内(或伊豆)人,本因坊十二世,名人。中盘杀力极强,算路精准。继道策之后被誉为“后圣”。著有《国技观光》、《收枰精思》。 秀策(1829——1862),本名桑原虎次郎,日本国备后因之岛人,十四世本因坊秀和的迹目(即接班人)。棋风平和悠远、妙入精微,创有“秀策流”布局。自1849年起,十三年间创造御城棋赛十九连胜空前纪录,与道策并尊为日本棋圣。遗谱被收入《敲玉余韵》、《本因坊秀策全集》。 秀甫(1838——1886),本名村濑弥吉,日本国江户人,本因坊十八世,准名人。与师兄秀策并称“坊门双璧”。1879年创建近代围棋组织“方圆社”,为第一任社长。棋风机警敏锐、奔放不羁,对后世广有影响。曾让先与秀荣下十番棋,胜负各半。著有《方圆新法》、《秀甫全集》。 秀荣(1852——1907),本姓土屋,十四世本因坊秀和之子、十五世本因坊秀悦之弟、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之师。本因坊十七、十九世,林(日本围棋旧四大门派之一)十三世,名人。棋风玄妙精微、取舍分明,其感觉被屡得后世棋家赞誉,称为“名人中之名人”。著有《围棋新法》、《秀荣全集》。 吴清源(1914——未来),日籍华人,福建闽侯人,十四岁赴日投于濑越宪作门下。九段棋士。1933年与木谷实共创以势力和速度为主的新布局。从1939年起的十六年间,与日本七位顶尖高手共进行十次十番棋较量,将对手统统打到降棋格至“先相先”乃至“定先”的地步(雁金准一输棋后未下满十盘除外),被时人和后人公认为“棋界第一人”、“昭和之棋圣”。在布局、定式、序盘等各方面的创建极多,被视为“近现代布局的奠基人”。大棋士武宫正树说:对职业棋士们而言,吴先生犹如“苍天在上”;职业棋士们今天能坐下来对弈,一多半是托了吴先生的福(大意如此)!著有《新布局法》、《吴清源全集》、《吴清源打碁全集》、《以文会友》(自传)等。门下弟子有林海峰九段。 李昌镐(1975——未来),韩国全州人,九段棋士,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获大小棋赛冠军无数。棋风朴实平稳,官子功夫极深。2023-07-25 23:19:514
围棋里有哪些诀窍?
围棋十诀,顾名思义就是下围棋时的十句口诀。也是下围棋的一种经验总结和积累要素。相传有唐王积薪, 宋刘仲甫等多种说法。 最早见载于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标题为《象棋十诀》), 明刘仲达《鸿书》、《秋仙遗谱》、《石室仙机》等书均有转载。该诀对后世中外棋界有广泛影响。20世纪20年代,日本铃木为次郎与我国陶审安讨论,将原围棋十诀改为上面的十诀。改稿的影响远不如原作。进入二十一世纪暴力围棋时代,李世石古力之年轻棋手崛起后网友总结的新十诀。一. 不得贪胜 二. 入界宜缓三. 攻彼顾我 四.弃子争先五. 舍小就大 六. 逢危须弃七. 慎勿轻速 八. 动须相应九. 彼强自保 十. 势孤取和说明: 作者相传有唐王积薪, 宋刘仲甫等多种说法. 最早见载于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标题为《象棋十诀》),明刘仲达《鸿书》、《秋仙遗谱》、《石室仙机》等书均有转载。该诀对后世中外棋界有广泛影响。不得贪胜不要走不讲道理和过份的棋。濑越宪作曾改为“贪不得胜”,本质未变,侧重不同。在这里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情况,列出要领,供大家参考:一、有一定优势时对方下出胜负手;1.布局阶段,决不能退让,因为此时距离胜负道路尚远。2.中盘阶段,关键之处不能退让。局部损得,可酌情处理。3.收官阶段,必须将这种优势正确地计算为目数,能否退让,完全取决于优势目数的情况。二、有绝对优势时,对方下出胜负手,不论任何阶段,在反击没有把握的场合,都必须做出让步,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绝对优势。入界宜缓意为打入对方阵势要徐徐图之,不求一击而得逞;另外,“宜缓”从广义上去理解,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在没有合适侵消点的场合,从全局将对方的模样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等待入侵时机。这是一种以静制动的后发制人之策。攻彼顾我是指将要攻击对方时,要想到自己的安危与发展,以及和全局的配合。分析攻击的方向,确立借攻击是为了围空、扩张、转换,还是攻杀。弃子争先和《棋经》中“宁失数子不失一先”是一个意思,不要因小处纠缠而丧失“先手”的主动。弃子原则:1.仅是目数的增减(等于官子)。2.仅是局部的损失(亦等于官子)3.逃孤对全局不利。4.对方很难吃干净的子。5.弃子可以得到多种重要利用。6.弃子争得先手后可以换取全局更大的利益。弃子争先大都只适用于布局至中盘的各个阶段,到了官子阶段则一切取决于目数的大小了。争先,1.即争取先手和主动,2.争取对全局的控制能力(急所和大场)。舍小就大“大小”,指棋的价值,是围棋中最基本的棋理!是指导我们行棋的第一考虑要素。对弈中,每行一步棋都是一次判断棋子价值大小的选择。广义的说除了填眼的棋没有价值,所下的每一步棋都会有所得,但是要选价值最大的那步棋走。“小”,即目数少或发展潜力小的子,或只与局部利益有关的子,次要位置的子等;“大”,则是目数多或发展潜力大的子,或者与全局的利益相关(急所、大场)的子,重要位置的子。“小”与“大”的判断方法,应尽量将其转化为一种确实的目数概念,这样判断就比较容易了。比如:某方以弃去30目价值的残子换取一道厚势,那么事先必须估计这个厚势是否具有30目的实质,或者这个厚势对全局的影响和控制力是否大体具有30目的价值。这种估算法,虽然没有点目那样准确,但若经常做这样的练习,其准确性便会越来越高。同时对于提高大局观,提高全局的判断力亦是大有裨益的。逢危须弃《棋经》上讲“善败者不乱”。孙子兵法上也有类似的意思。专指形势不利时,自己的棋已经危险,越逃可能死的会越多,或者越逃跑对方借攻击获得利益越多的情况下,就须放弃,放弃的越早损失越小。“危”,一般指形势受到损害,棋子受到攻击或遭到某种危险状况。“危”的另一层涵义是“居安思危”,这是从全局来讲的,是己方的弱棋,在尚未直接遇到危险时,就已经计算到某些暗伏的危险,需要提前作出有效地防范措施。“弃”,与前面的“弃子争先”、“舍小就大”有所不同,“逢危需弃”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更有腾挪、转身、转换之意。不过其总的要领仍然是相同的:“弃”是为了更好地“得”;“弃”可以摆脱困境,争取主动。慎勿轻速是指对局时的态度,要重视对手,小心谨慎,兢兢业业。不要凭主观意志盲目出手行棋,要根据双方棋势的发展,计算周全、严密后,再确定如何行棋。动须相应指下棋时要有全局观念,时时刻刻都要将全局的形势放在首位,局部要和全局呼应配合。明白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所落下的棋子要和周围的形势有配合照应。“相应”包括:一、获得周围子力的接应,二、借用全局力量攻击对方,三、和全局的形势配合,围空或扩张势力。彼强自保“彼强”说明对方在某一方面有优势,要判断准对方强在哪里,是形势、模样还是厚势?是无懈可击吗?其弱点在哪里?搞清楚这些是决定如何自保的前提。“自保”是本诀的关键。在敌方的强处,棋没有缺陷,无理挑战自然会自找苦吃,所以遇到这种情况,要以忍为上,力求尽快安定;敌方的棋虽强,但有缺陷或弱点,这时候的“自保”要根据全局的需要,采取积极的自保(主动出击,以攻为守),或含蓄的自保(瞄着对方弱点,有章法地撤退,以图后发制人,使对方攻杀时有所忌惮,不敢放手一搏),这就需要对局者有一个良好的形势判断能力,根据不同的局面,采取相应的恰如其分的“自保”措施。势孤取和这实际上是教人一种治理孤棋的方法。“势孤”说明在某一局部或某个方面,对方势力较强,己方子少力薄,强战必然导致失败。但应采取那种方法打开局面呢?“取和”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理论支柱。当然采取“和”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场合而变化,有的宜直接谋活,有的场合不能与对方正面作战,需要运用灵活的转身战术,有时又需经过腾挪,再相机动出,凡此种种,举不胜。因此“势孤取和”直译的意识是:己方势力弱时,应采取灵活、调和的方针。本诀中又包含了“入界宜缓”“慎勿轻速”“彼强自保”等内容,但又与以上三诀有所不同,因为“取和”,是属于一种有准备的、积极的抵抗手段,如果对方“不和”的话,就要预先准备必要的反击手段,这样才能确保“和”的成功,这也是“取和”之真意。2023-07-25 23:20:005
围棋入门棋谱
一、不得贪胜; 二、入界宜缓; 三、攻彼顾我; 四、弃子争先; 五、舍小就大; 六、逢危须弃; 七、慎勿轻速; 八、动须相应; 九、彼强自保; 十、势孤取和。 第一句,濑越宪作曾改为“贪不得胜”,本质未变,侧重不同,大意是:下围棋不得走不讲道理和过份的棋。着法过份不仅赢不了棋,反而输的更快更惨。濑越先生认为:局势领先以后则不应再去为赢得更多去闹事,把局势搞复杂,这样也会输多赢少。 第二句,“入界宜缓”,意为打入对方阵势要徐徐图之,不求一击而得逞。 第三句,“攻彼顾我”是指进攻对方时要注意保持节奏,有急有缓,该补自己的棋时要补自己的棋。 第四句,“弃子争先”,和《棋经》中“宁失数子不失一先”是一个意思,不要因小处纠缠而丧失“先手”的主动。 第五句,“舍小就大”,围棋中的每一步棋都是面临一次选择,广义的说除了填眼的棋没有价值,所下的每一步棋都会有所得,但是要选价值最大的那步棋走。 第六句,“逢危须弃”,《棋经》上讲“善败者不乱”。孙子兵法上也有类似的意思。专指形势不利时,自己的棋已经危险,越逃可能死的会越多,就须放弃,放弃的越早损失越小 。 第七句,“慎勿轻速”,是指对局时的态度,不要轻易落子,考虑成熟了再走。也指发动一场鱼死网破式的战斗时,千万要小心,考虑周到了再行动。 第八句,“动须相应”,意为:下棋时要有全局观念,要全局在胸,明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所落下的棋子前后要有呼应。 第九句,“彼强自保”一般在中盘战斗开始以后,或因为抢了实空,或打入了对方阵势,或不得不在对方势力范围内有所行动,在对方势强,自己势弱时所采取的对局方针,赶快求活或赶快将孤棋走畅,不要以弱击强。 第十句,“势孤取和”,这一句和第九句意思差不多,处于劣势状态下,不要奢求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要心图侥幸,寄希望于对手出错误,而是争取减少损失,不输就是胜利。2023-07-25 23:20:187
九段让几段三子?
榜眼业余1~8段,专业一~九段,通过比赛获得段位 回答者:35444684 - 魔法学徒 一级 11-27 21:18段位和级位都是衡量棋手水平的一种等级名称.其中,级位为业余棋手所专有.段位则分为业余段位和专业段位两种 级 位 级位共分为25个档次,即从一级开始,一直可以排到二十五级. 级位以一级为最高,二十五级为最低 级与级之间的水平差距是一子.例如一级棋手与三级棋手对弈,一级棋手可让三级棋两子.五级棋手如与业余初段棋手对弈,业余初段棋手要让五级棋手五子.其他可以类推. 业余段位 业余段位是判定业余棋手水平的等级名称. 一般来说,被专业棋手让九子能做到互有胜负有棋手,可被认为具备了业余初段的实力. 业余段位中,初段最低,七段最高.业余段位的段与段之间相差也是一子. 目前我国最高是业余七段. 专业段位 专业段位是衡量专业棋手水平的等级称号. 专业段位共有九个等级,即从初段到九段.专业初段最低,专业九段最高. 专业段位的段与段之间相差甚微.过去,日本棋院曾把从初段到九段的实力差距定为三子.也就是说,每相差三个段位,实力就相差一子.如九段对五段要让二子,对初段要让三子. 但随着专业棋手水平的普遍提高,这条旧规定已名存实亡.近20年来,初段与九段之间的实力差距大大缩小,九段让初段二子都让不动. 名誉段位 名誉段位是一种荣誉称号,并不代表棋手的真正水平. 世界上只有日本有名誉段位.日本棋院不定棋地把名誉段位赠给国内外对围棋事业作出过卓越贡献的人. 例如,日本棋院曾把名誉九段的称号赠给大仓喜七郎和濑越宪作.前者是财界首脑,对日本棋院的建立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后者是棋坛巨星吴清源九段和桥本宇太郎九段的老师. 日本棋院还先后两次将名誉段位赠给我国的围棋协会名誉主席陈毅副总理.第一次是在1963年,日本棋院向陈毅副总理赠送了名誉七段的称号.陈毅副总理去世后,1973年,日本棋院为了纪念日中邦交正常化,又向陈毅副总理追赠了名誉八段的证书. </LI>2023-07-25 23:20:581
围棋十诀的意思是什么?
《围棋十诀》仅四十余字,相传为唐代王积薪所著。内容如下:“一、不得贪胜;二、入界宜缓;三、攻彼顾我;四、弃子争先;五、舍小就大;六、逢危须弃;七、慎勿轻速;八、动须相应;九、彼强自保;十、势孤取和。” 第一句,濑越宪作曾改为“贪不得胜”,本质未变,侧重不同,大意是:下围棋不得走不讲道理和过份的棋。着法过份不仅赢不了棋,反而输的更快更惨。濑越先生认为:局势领先以后则不应再去为赢得更多去闹事,把局势搞复杂,这样也会输多赢少。 第二句,“入界宜缓”,意为打入对方阵势要徐徐图之,不求一击而得逞。 第三句,“攻彼顾我”是指进攻对方时要注意保持节奏,有急有缓,该补自己的棋时要补自己的棋。 第四句,“弃子争先”,和《棋经》中“宁失数子不失一先”是一个意思,不要因小处纠缠而丧失“先手”的主动。 第五句,“舍小就大”,围棋中的每一步棋都是面临一次选择,广义的说除了填眼的棋没有价值,所下的每一步棋都会有所得,但是要选价值最大的那步棋走。 第六句,“逢危须弃”,《棋经》上讲“善败者不乱”。孙子兵法上也有类似的意思。专指形势不利时,自己的棋已经危险,越逃可能死的会越多,就须放弃,放弃的越早损失越小 。 第七句,“慎勿轻速”,是指对局时的态度,不要轻易落子,考虑成熟了再走。也指发动一场鱼死网破式的战斗时,千万要小心,考虑周到了再行动。 第八句,“动须相应”,意为:下棋时要有全局观念,要全局在胸,明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所落下的棋子前后要有呼应。 第九句,“彼强自保”一般在中盘战斗开始以后,或因为抢了实空,或打入了对方阵势,或不得不在对方势力范围内有所行动,在对方势强,自己势弱时所采取的对局方针,赶快求活或赶快将孤棋走畅,不要以弱击强。 第十句,“势孤取和”,这一句和第九句意思差不多,处于劣势状态下,不要奢求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要心图侥幸,寄希望于对手出错误,而是争取减少损失,不输就是胜利。2023-07-25 23:21:081
围棋十诀的内容和详细解释
《围棋十诀》仅四十余字,相传为唐代王积薪所著。内容如下:一、不得贪胜;二、入界宜缓;三、攻彼顾我;四、弃子争先;五、舍小就大;六、逢危须弃;七、慎勿轻速;八、动须相应;九、彼强自保;十、势孤取和。 第一句,濑越宪作曾改为“贪不得胜”,本质未变,侧重不同,大意是:下围棋不得走不讲道理和过份的棋。着法过份不仅赢不了棋,反而输的更快更惨。濑越先生认为:局势领先以后则不应再去为赢得更多去闹事,把局势搞复杂,这样也会输多赢少。第二句,“入界宜缓”,意为打入对方阵势要徐徐图之,不求一击而得逞。第三句,“攻彼顾我”是指进攻对方时要注意保持节奏,有急有缓,该补自己的棋时要补自己的棋。第四句,“弃子争先”,和《棋经》中“宁失数子不失一先”是一个意思,不要因小处纠缠而丧失“先手”的主动。 第五句,“舍小就大”,围棋中的每一步棋都是面临一次选择,广义的说除了填眼的棋没有价值,所下的每一步棋都会有所得,但是要选价值最大的那步棋走。 第六句,“逢危须弃”,《棋经》上讲“善败者不乱”。孙子兵法上也有类似的意思。专指形势不利时,自己的棋已经危险,越逃可能死的会越多,就须放弃,放弃的越早损失越小 。第七句,“慎勿轻速”,是指对局时的态度,不要轻易落子,考虑成熟了再走。也指发动一场鱼死网破式的战斗时,千万要小心,考虑周到了再行动。 第八句,“动须相应”,意为:下棋时要有全局观念,要全局在胸,明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所落下的棋子前后要有呼应。第九句,“彼强自保”一般在中盘战斗开始以后,或因为抢了实空,或打入了对方阵势,或不得不在对方势力范围内有所行动,在对方势强,自己势弱时所采取的对局方针,赶快求活或赶快将孤棋走畅,不要以弱击强。 第十句,“势孤取和”,这一句和第九句意思差不多,处于劣势状态下,不要奢求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要心图侥幸,寄希望于对手出错误,而是争取减少损失,不输就是胜利。2023-07-25 23:21:195
日本棋院的理事长
日本棋院历届理事长1届(1946-48年)濑越宪作棋士2届(1948-49年)岩本薫棋士3届(1949-51年)津岛寿一4届(1951-55年)足立正5届(1955-56年)三好英之6届(1956-75年)有光次郎7届(1975-78年)长谷川章棋士8届(1978-86年)坂田荣男棋士9届(1986-87年)色部义明10届(1988-93年)朝田静夫11届(1993-98年)渡边文夫12届(1999-2004年)利光松男13届(2004年)加藤正夫棋士14届(2006-2008年)冈部弘15届(2008-2012年)大竹英雄棋士16届(2012-)和田纪夫公益财团法人日本棋院理事监事一览:理事长 新任 和田纪夫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相谈役副理事长 新任 蛇川忠晖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特别顾问同 新任 山城宏 日本棋院棋士 九段常务理事 后藤俊午 日本棋院棋士 九段同 新任 山田至宝 日本棋院棋士 七段同 宫川史彦 日本棋院棋士 七段同 久保秀夫 日本棋院棋士 六段同 平野则一 日本棋院棋士 五段理事 阿久根操 大成建设株式会社 代表取缔役副社长同 足立盛二郎 日本邮政株式会社 取缔役兼代表执行役副社长同 梅木英 日本棋院棋士 八段同 大崎磐夫 公益财团法人大仓文化财团(大仓集古馆)理事长同 太田省三 株式会社东京金融取引所 代表取缔役社长同 新任 小川诚子 日本棋院棋士 六段同 前哲夫 日本证券业协会 会长同 松浦晃一郎 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事务局长、世界双人围棋协会会长监事 桐本和夫 日本棋院棋士 四段同 吉川悦良 公认会计士2023-07-25 23:21:511
围棋的发展历史是什么样的?
如今的围棋,流行于中、日、韩、朝几个国家,起源于中国,具体时间无从考证,大约是在四千多年前,上古帝尧时期,属于传统的“四艺”琴棋书画之一。之所以还会在日、韩、朝等国流行,得益于隋唐时期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先是传入日本,而后流传到欧美各国。围棋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原因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围棋的棋盘,很多人都见过,纵横各十九条,整个棋盘上也就是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棋盘的盘面上会标有九个小圆点,最中间的称为“天元”,因为围棋中有一句术语“金角银边草肚皮”,“天元”一般不认为是第一个应该落子的地方,毕竟棋盘就是要比较谁占据的地域最多,因此大家都会抢先占据棋子围空效率最高的四个角,其次是四条边,最后才是中腹地带。不过,有常规,自然就有打破常规的人。总有些人能够在占据中心地带,看似劣势的情况之下,最终取得胜利。如果是这样,只能说明一点,这个胜利者的棋艺水平,绝不是一般高手能够对抗的。在古代,下棋被称为“对弈”,围棋也是后来产生的各种棋类的鼻祖,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采用了先秦典籍《世本》记载的“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这种说法,将围棋诞生的具体年代定位公元前2356年。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经是一种流传很广泛的棋类运动了,而且在《孟子》中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字记载的专业棋手,弈秋。秦到东汉初期有过一段时间的沉寂,直到东汉中晚期又再一次兴起。此后,历朝历代都对围棋有一些发展,诸如规则上的变化,棋盘的变更等,还有很多在围棋方面很有名的人物,例如过目不忘,能够将看过的棋局摆出来而不出错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明清时期围棋界的四大家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等。围棋作为一项流传了数千年的文化,可以作为比赛,一争高下,显示自己的能力水平,也可以作为一种陶冶性情的闲暇游戏,毕竟流传了这么多年,其中不仅包含着无数的智慧,更是有非常多的益处,作为经典,自然有它成为经典的道理。那么,下围棋会给你带来什么呢?首先,在礼仪礼节方面的好处。下围棋自有下围棋的规矩,就像很多其他的体育项目一样,这些规矩都是在无数次的实际比赛和很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下来的,遵守这些规矩,才是一个下棋之人应有的最基本的素质。静坐,这一点对于很多好动的小孩子们来说可能很难,但是坚持下来,他有了这个习惯,便不会轻易产生烦躁的情绪。而且,知礼懂礼守礼,围观者观棋不语,下棋者落子无悔,即便不是下棋,这些对于一个人来说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习惯。其次,直面胜负。下棋,两个人的无声的比赛,结局自然是有输有赢,哪怕是平局,恐怕很多人心里都会不舒服。但是,输了又怎样,你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从不足点出发,慢慢地改变。赢了又如何,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永远都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比你更优秀,赢这一局,算不得什么。平局就更不要心怀不满或者侥幸。输与赢,都是一时的结果,如果因为这些影响到自己的心情,没有太大的必要,纵然消沉一时,也不要沉迷一世。然后,是人脑各方面的能力。集中注意力,这一点自然不必解释太多,如果总是分心,不能全神贯注,首先会让对手觉得你的不尊重,其次对于自己下棋也是一种干扰,总会有其他东西跳出来打乱思维,还如何安然面对棋盘上的千变万化?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开发出超强的脑容量的。还有记忆能力,就像是王粲一样,能够在棋局之后,一子不差地将整个棋局复原出来,这样的记忆力,只有极少数的人是天生的,大部分依靠的都是后期的培养,而围棋的复盘,可以进行这种神奇的训练。还有推算能力,心算能力,全盘控制力。围棋需要在眼睛看着棋盘的情况下,心里计算自己的棋子占据了多少空间,既然讲究落子无悔,那么在落子之前,必然要先进行一番推算,如果下在某个位置,对手有什么样的可能,自己能够怎样继续。有句俗语,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就是说在下棋的时候,如果没有对于全盘的把控能力,下完一子之后,下一步不知道怎么做,或者一个不小心计算或者推算出现误差,那么,结局只能是输。最后,做事情的条理性和灵活力,总结经验。有了大局的把控,还需要一步一步去落实,但是也不是必须按照自己的步骤来,毕竟你还有一个对手,如果对手的某一步打乱了你的计划,你必须要有灵活的变化能力,应对这一个突如其来的状况。最后,不管是输还是赢,都是值得回忆和总结的一盘棋局,赢自有赢的方法,输也有输的教训。棋盘,看似只是小小的一块木盘,每颗棋子能够占据的地方也近在咫尺之间,但就是这么不起眼的一块地方,也是寸土必争,毫厘不让。下棋的时候,需要有争夺的决心,棋局之后,也要豁然旷达。围棋能够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于此。2023-07-25 23:22:1712
在中国古代,被誉为“棋圣”的是?
中国古代“棋圣”是黄龙士。 黄龙士 黄龙士,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姜堰填人。据《兼山堂弈谱》等书记载,他生干清顺治八年(1651年)或十一年(1654年).黄龙士天资过人,幼小时棋名已闻达四乡邻里。长大点后,父亲就带他到北京找名手对弈,从此黄龙士棋艺大进。康熙三年他在门宁初谒杜茶村时,他的棋艺距国手还差一截,第二次谒见杜的时候,他已一跃而为国手。他与在棋坛驰骋五十余年久负盛名的盛大有下过七局,获得全胜。吕书舱说他下棋如"淮阴用兵,战无不胜",在清初"群贤蔚起,竞长争雄"的状况中,黄龙士鹤立鸡群,"一切俯视之",夺得霸主地位。前辈大家周东侯,此时棋力亦在黄龙士之下了,其他棋手见了他更是退避三舍,不敢与之较量。人们将黄龙士尊为棋圣,他和思想家黄宗曦、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圣人",可惜黄龙大"享年不永",刚到中年便撒手人寰了。 黄龙士具有独特棋负,着子看似乎平淡无奇,但寓间极深,对手不易察觉,若敢于用强,他即随机应变,出奇制胜,迫使对手相形见拙,反以自困。邓元鏸推崇说:“龙士用思尤密,深入奥窍。当危急存亡之际,群已束手智穷,能于潜移默运之间,益见巧心妙用,空灵变化,出死入生。”又说:“龙士如天仙化人,绝无尘想。”时人甚至将他同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对人”,推为“棋圣”,足见其影响之大。 黄龙士对局实践对围棋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转变了围棋的风格。在他之前,棋风局面狭窄凝重。黄龙士使棋风大变,在其之后,局面开阔,轻灵多变,思路深远。 对黄龙士的棋风特色,后人评价甚多。徐星友这样概括黄龙士的棋:"寄纤农于滔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枯滞无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之境。"总的来说,黄龙土对局时考虑全面,判断准确,力争主动,变化多端,不以攻杀为主要取胜手段。 黄龙士的棋著有《弈括》和《黄龙士全图》.此外,邓元惠还将黄龙士的七十盘对局集成《黄龙士先生棋谱》一本,黄龙士对局中的精华大都收在其中了。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黄龙土为《黄龙士全图》写的《自序》。这是黄龙土自己丰富经验的宝贵总结,较全面地论证了围棋的战略战术,见解独到精辟,发人深省。如他谈到布局和全盘战略时说。"辟疆启字,廓焉无外,傍险作都、扼要作塞,此起手之概。"谈到攻守和战术原则时说:"壤址相借,锋刃连接。战则羊师独前,无坚不暇:守则一夫当关,七雄自废。此边腹攻守之大势。"谈到对形势判断时说:"地均则得势者强,力竞则用智者胜,著鞭羡祖生之先,入关耻沛公之后,此图失之要。"谈到策略时说:"实实虚虚之同,正正奇奇之妙,此惟审于弃取之宜,明于彼此缓急之情,"这些都是黄龙士从对局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真知的见,也显示出黄龙士自己的棋风。2023-07-25 23:23:376
在中国古代,被誉为“棋圣”的是
清朝二百余年,是我国围棋发展的鼎盛时期,取得了前代所无法比拟的杰出成就,在围棋广为普及的基础之上,清代接连出现了一些无愧于时代的国手。如黄龙士、周东侯、徐星友、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周小松、陈子仙。这就是后世所称清代“九大家”者。“九大家”中尤以黄龙士、范西屏、施襄夏三人为最。康熙、乾隆盛世,三个人以他们传奇般的棋艺活动,以及出神人化、炉火纯青般的技艺,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将中国的围棋水平推至巅峰状态。这三人生前就被誉为“圣人”,后来也就被尊为“棋圣”。围棋史上的十位圣手: 黄龙士、范西屏、施定庵、道策、丈和、秀策、秀甫、秀荣、吴清源、李昌镐。 黄龙士(1651或1654——?),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姜堰填人。时人尊为棋圣,与思想家黄宗曦、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圣人”。黄龙士对局实践对围棋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转变了围棋的风格。在他之前,棋风局面狭窄凝重。黄龙士使棋风大变,在其之后,局面开阔,轻灵多变,思路深远。徐星友这样概括黄龙士的棋:“寄纤农于滔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枯滞无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之境。”总的来说,黄龙土对局时考虑全面,判断准确,力争主动,变化多端,不以攻杀为主要取胜手段。著有《弈括》和《黄龙士全图》。黄龙士棋力极强,无人堪敌。成为国手后,收比自己年长的徐星友为徒,以只能让徐二子的棋力与徐下了十盘三子局(即有名的《血泪篇》),互有胜负。黄英年早逝。黄殁后,徐一跃而成国手。 范西屏(1709——?),名世勋,浙江海宁人,著有《桃花泉弈谱》二卷。范西屏全局观念特别强,“能以弃为取,以屈为伸,失西隅补以东隅,屈于此即伸于彼,时时转换,每出意表,盖局中之妙。”范西屏不很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更多地从全局着眼。具体手法就是“时时转换,每出意表”。施襄夏说:“范西屏以遒劲胜者也。”邓元穗说:“西屏奇妙高远,如神龙变化,莫测首尾”。“西屏崇山峻岭,抱负高奇。” 施襄夏(1710——1771),名绍暗,号定庵,浙江海宁人,著有《弈理指归》二卷,可与《桃花泉弈谱》媲美。 邓元穗说:“定庵如大海巨浸,含蓄深远”,“定庵邃密精严,如老骥驰骋,不失步骤。”深谋远虑,稳扎稳打就是施襄夏棋风的主要特点。施襄夏自己也说过:“盖穷向背之由于无形,而决胜负之源于布局也。” 范西屏和施襄夏本是同乡,年龄又相仿,未出名前,两人常在一起下棋 。后来他们相继成为国手,便分道扬镰,各奔前程,相聚时便不多了。据《国弈初刊·序》引胡敬夫的话,范、施雍正末、乾隆初曾在京师对弈十局,可惜这十局棋的记录现已无处找寻。乾隆 四年,范、施二人受当湖(又名平湖)张永年邀请,前往授弈。张永年请二位名手对局以为示范,范、施二人就此下了著名的“当湖十局”。原本十三局,现存十一局。“当湖十局”下得惊心动魄,是范西屏、施襄夏一生中最精妙的杰作,也是我国古代对局中登峰造极之局。同代棋手对其评价很高。钱保塘说:“昔抱朴子言善围棋者,世谓之棋圣。若两先生者,真无愧棋圣之名。虽寥寥十局,妙绝千古。”邓元穗认为这十局是棋中“至当”。 道策(1635——1702),本名山崎三次郎,日本国石见人,本因坊四世,名人(也即唯一的九段。下同),近代布局的缔创者。棋力无敌,在十六局御城棋赛中,除让子棋负二局外,其余皆胜。著有《道策本因坊百局棋》、《道策十七条棋歌》。 丈和(1787――――1847),本名户谷松之助,日本国水内(或伊豆)人,本因坊十二世,名人。中盘杀力极强,算路精准。继道策之后被誉为“后圣”。著有《国技观光》、《收枰精思》。 秀策(1829——1862),本名桑原虎次郎,日本国备后因之岛人,十四世本因坊秀和的迹目(即接班人)。棋风平和悠远、妙入精微,创有“秀策流”布局。自1849年起,十三年间创造御城棋赛十九连胜空前纪录,与道策并尊为日本棋圣。遗谱被收入《敲玉余韵》、《本因坊秀策全集》。 秀甫(1838——1886),本名村濑弥吉,日本国江户人,本因坊十八世,准名人。与师兄秀策并称“坊门双璧”。1879年创建近代围棋组织“方圆社”,为第一任社长。棋风机警敏锐、奔放不羁,对后世广有影响。曾让先与秀荣下十番棋,胜负各半。著有《方圆新法》、《秀甫全集》。 秀荣(1852——1907),本姓土屋,十四世本因坊秀和之子、十五世本因坊秀悦之弟、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之师。本因坊十七、十九世,林(日本围棋旧四大门派之一)十三世,名人。棋风玄妙精微、取舍分明,其感觉被屡得后世棋家赞誉,称为“名人中之名人”。著有《围棋新法》、《秀荣全集》。 吴清源(1914——未来),日籍华人,福建闽侯人,十四岁赴日投于濑越宪作门下。九段棋士。1933年与木谷实共创以势力和速度为主的新布局。从1939年起的十六年间,与日本七位顶尖高手共进行十次十番棋较量,将对手统统打到降棋格至“先相先”乃至“定先”的地步(雁金准一输棋后未下满十盘除外),被时人和后人公认为“棋界第一人”、“昭和之棋圣”。在布局、定式、序盘等各方面的创建极多,被视为“近现代布局的奠基人”。大棋士武宫正树说:对职业棋士们而言,吴先生犹如“苍天在上”;职业棋士们今天能坐下来对弈,一多半是托了吴先生的福(大意如此)!著有《新布局法》、《吴清源全集》、《吴清源打碁全集》、《以文会友》(自传)等。门下弟子有林海峰九段。 李昌镐(1975——未来),韩国全州人,九段棋士,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获大小棋赛冠军无数。棋风朴实平稳,官子功夫极深。 除以上十人外,还有不少值得大书特书的大棋士,如:道策的弟子小川道的、桑原道节、神谷道知(本因坊五世),丈和的师兄奥贯智策,秀荣的弟子田村保寿(即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吴清源的师弟、李昌镐的师父曹薰铉等。其中,小川道的和奥贯智策十几二十岁就去世了,十分可惜!2023-07-25 23:23:521
中国古代的围棋高手都有谁?
围棋史上的十位圣手: 黄龙士、范西屏、施定庵、道策、丈和、秀策、秀甫、秀荣、吴清源、李昌镐。 黄龙士(1651或1654——?),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姜堰填人。时人尊为棋圣,与思想家黄宗曦、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圣人”。黄龙士对局实践对围棋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转变了围棋的风格。在他之前,棋风局面狭窄凝重。黄龙士使棋风大变,在其之后,局面开阔,轻灵多变,思路深远。徐星友这样概括黄龙士的棋:“寄纤农于滔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枯滞无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之境。”总的来说,黄龙土对局时考虑全面,判断准确,力争主动,变化多端,不以攻杀为主要取胜手段。著有《弈括》和《黄龙士全图》。黄龙士棋力极强,无人堪敌。成为国手后,收比自己年长的徐星友为徒,以只能让徐二子的棋力与徐下了十盘三子局(即有名的《血泪篇》),互有胜负。黄英年早逝。黄殁后,徐一跃而成国手。 范西屏(1709——?),名世勋,浙江海宁人,著有《桃花泉弈谱》二卷。范西屏全局观念特别强,“能以弃为取,以屈为伸,失西隅补以东隅,屈于此即伸于彼,时时转换,每出意表,盖局中之妙。”范西屏不很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更多地从全局着眼。具体手法就是“时时转换,每出意表”。施襄夏说:“范西屏以遒劲胜者也。”邓元穗说:“西屏奇妙高远,如神龙变化,莫测首尾”。“西屏崇山峻岭,抱负高奇。” 施襄夏(1710——1771),名绍暗,号定庵,浙江海宁人,著有《弈理指归》二卷,可与《桃花泉弈谱》媲美。 邓元穗说:“定庵如大海巨浸,含蓄深远”,“定庵邃密精严,如老骥驰骋,不失步骤。”深谋远虑,稳扎稳打就是施襄夏棋风的主要特点。施襄夏自己也说过:“盖穷向背之由于无形,而决胜负之源于布局也。” 范西屏和施襄夏本是同乡,年龄又相仿,未出名前,两人常在一起下棋 。后来他们相继成为国手,便分道扬镰,各奔前程,相聚时便不多了。据《国弈初刊·序》引胡敬夫的话,范、施雍正末、乾隆初曾在京师对弈十局,可惜这十局棋的记录现已无处找寻。乾隆 四年,范、施二人受当湖(又名平湖)张永年邀请,前往授弈。张永年请二位名手对局以为示范,范、施二人就此下了著名的“当湖十局”。原本十三局,现存十一局。“当湖十局”下得惊心动魄,是范西屏、施襄夏一生中最精妙的杰作,也是我国古代对局中登峰造极之局。同代棋手对其评价很高。钱保塘说:“昔抱朴子言善围棋者,世谓之棋圣。若两先生者,真无愧棋圣之名。虽寥寥十局,妙绝千古。”邓元穗认为这十局是棋中“至当”。 道策(1635——1702),本名山崎三次郎,日本国石见人,本因坊四世,名人(也即唯一的九段。下同),近代布局的缔创者。棋力无敌,在十六局御城棋赛中,除让子棋负二局外,其余皆胜。著有《道策本因坊百局棋》、《道策十七条棋歌》。 丈和(1787――――1847),本名户谷松之助,日本国水内(或伊豆)人,本因坊十二世,名人。中盘杀力极强,算路精准。继道策之后被誉为“后圣”。著有《国技观光》、《收枰精思》。 秀策(1829——1862),本名桑原虎次郎,日本国备后因之岛人,十四世本因坊秀和的迹目(即接班人)。棋风平和悠远、妙入精微,创有“秀策流”布局。自1849年起,十三年间创造御城棋赛十九连胜空前纪录,与道策并尊为日本棋圣。遗谱被收入《敲玉余韵》、《本因坊秀策全集》。 秀甫(1838——1886),本名村濑弥吉,日本国江户人,本因坊十八世,准名人。与师兄秀策并称“坊门双璧”。1879年创建近代围棋组织“方圆社”,为第一任社长。棋风机警敏锐、奔放不羁,对后世广有影响。曾让先与秀荣下十番棋,胜负各半。著有《方圆新法》、《秀甫全集》。 秀荣(1852——1907),本姓土屋,十四世本因坊秀和之子、十五世本因坊秀悦之弟、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之师。本因坊十七、十九世,林(日本围棋旧四大门派之一)十三世,名人。棋风玄妙精微、取舍分明,其感觉被屡得后世棋家赞誉,称为“名人中之名人”。著有《围棋新法》、《秀荣全集》。 吴清源(1914——未来),日籍华人,福建闽侯人,十四岁赴日投于濑越宪作门下。九段棋士。1933年与木谷实共创以势力和速度为主的新布局。从1939年起的十六年间,与日本七位顶尖高手共进行十次十番棋较量,将对手统统打到降棋格至“先相先”乃至“定先”的地步(雁金准一输棋后未下满十盘除外),被时人和后人公认为“棋界第一人”、“昭和之棋圣”。在布局、定式、序盘等各方面的创建极多,被视为“近现代布局的奠基人”。大棋士武宫正树说:对职业棋士们而言,吴先生犹如“苍天在上”;职业棋士们今天能坐下来对弈,一多半是托了吴先生的福(大意如此)!著有《新布局法》、《吴清源全集》、《吴清源打碁全集》、《以文会友》(自传)等。门下弟子有林海峰九段。 李昌镐(1975——未来),韩国全州人,九段棋士,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获大小棋赛冠军无数。棋风朴实平稳,官子功夫极深。2023-07-25 23:24:102
下围棋有哪些套路?
围棋史上的十位圣手: 黄龙士、范西屏、施定庵、道策、丈和、秀策、秀甫、秀荣、吴清源、李昌镐。 黄龙士(1651或1654——?),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姜堰填人。时人尊为棋圣,与思想家黄宗曦、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圣人”。黄龙士对局实践对围棋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转变了围棋的风格。在他之前,棋风局面狭窄凝重。黄龙士使棋风大变,在其之后,局面开阔,轻灵多变,思路深远。徐星友这样概括黄龙士的棋:“寄纤农于滔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枯滞无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之境。”总的来说,黄龙土对局时考虑全面,判断准确,力争主动,变化多端,不以攻杀为主要取胜手段。著有《弈括》和《黄龙士全图》。黄龙士棋力极强,无人堪敌。成为国手后,收比自己年长的徐星友为徒,以只能让徐二子的棋力与徐下了十盘三子局(即有名的《血泪篇》),互有胜负。黄英年早逝。黄殁后,徐一跃而成国手。 范西屏(1709——?),名世勋,浙江海宁人,著有《桃花泉弈谱》二卷。范西屏全局观念特别强,“能以弃为取,以屈为伸,失西隅补以东隅,屈于此即伸于彼,时时转换,每出意表,盖局中之妙。”范西屏不很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更多地从全局着眼。具体手法就是“时时转换,每出意表”。施襄夏说:“范西屏以遒劲胜者也。”邓元穗说:“西屏奇妙高远,如神龙变化,莫测首尾”。“西屏崇山峻岭,抱负高奇。” 施襄夏(1710——1771),名绍暗,号定庵,浙江海宁人,著有《弈理指归》二卷,可与《桃花泉弈谱》媲美。 邓元穗说:“定庵如大海巨浸,含蓄深远”,“定庵邃密精严,如老骥驰骋,不失步骤。”深谋远虑,稳扎稳打就是施襄夏棋风的主要特点。施襄夏自己也说过:“盖穷向背之由于无形,而决胜负之源于布局也。” 范西屏和施襄夏本是同乡,年龄又相仿,未出名前,两人常在一起下棋 。后来他们相继成为国手,便分道扬镰,各奔前程,相聚时便不多了。据《国弈初刊·序》引胡敬夫的话,范、施雍正末、乾隆初曾在京师对弈十局,可惜这十局棋的记录现已无处找寻。乾隆 四年,范、施二人受当湖(又名平湖)张永年邀请,前往授弈。张永年请二位名手对局以为示范,范、施二人就此下了著名的“当湖十局”。原本十三局,现存十一局。“当湖十局”下得惊心动魄,是范西屏、施襄夏一生中最精妙的杰作,也是我国古代对局中登峰造极之局。同代棋手对其评价很高。钱保塘说:“昔抱朴子言善围棋者,世谓之棋圣。若两先生者,真无愧棋圣之名。虽寥寥十局,妙绝千古。”邓元穗认为这十局是棋中“至当”。 道策(1635——1702),本名山崎三次郎,日本国石见人,本因坊四世,名人(也即唯一的九段。下同),近代布局的缔创者。棋力无敌,在十六局御城棋赛中,除让子棋负二局外,其余皆胜。著有《道策本因坊百局棋》、《道策十七条棋歌》。 丈和(1787――――1847),本名户谷松之助,日本国水内(或伊豆)人,本因坊十二世,名人。中盘杀力极强,算路精准。继道策之后被誉为“后圣”。著有《国技观光》、《收枰精思》。 秀策(1829——1862),本名桑原虎次郎,日本国备后因之岛人,十四世本因坊秀和的迹目(即接班人)。棋风平和悠远、妙入精微,创有“秀策流”布局。自1849年起,十三年间创造御城棋赛十九连胜空前纪录,与道策并尊为日本棋圣。遗谱被收入《敲玉余韵》、《本因坊秀策全集》。 秀甫(1838——1886),本名村濑弥吉,日本国江户人,本因坊十八世,准名人。与师兄秀策并称“坊门双璧”。1879年创建近代围棋组织“方圆社”,为第一任社长。棋风机警敏锐、奔放不羁,对后世广有影响。曾让先与秀荣下十番棋,胜负各半。著有《方圆新法》、《秀甫全集》。 秀荣(1852——1907),本姓土屋,十四世本因坊秀和之子、十五世本因坊秀悦之弟、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之师。本因坊十七、十九世,林(日本围棋旧四大门派之一)十三世,名人。棋风玄妙精微、取舍分明,其感觉被屡得后世棋家赞誉,称为“名人中之名人”。著有《围棋新法》、《秀荣全集》。 吴清源(1914——未来),日籍华人,福建闽侯人,十四岁赴日投于濑越宪作门下。九段棋士。1933年与木谷实共创以势力和速度为主的新布局。从1939年起的十六年间,与日本七位顶尖高手共进行十次十番棋较量,将对手统统打到降棋格至“先相先”乃至“定先”的地步(雁金准一输棋后未下满十盘除外),被时人和后人公认为“棋界第一人”、“昭和之棋圣”。在布局、定式、序盘等各方面的创建极多,被视为“近现代布局的奠基人”。大棋士武宫正树说:对职业棋士们而言,吴先生犹如“苍天在上”;职业棋士们今天能坐下来对弈,一多半是托了吴先生的福(大意如此)!著有《新布局法》、《吴清源全集》、《吴清源打碁全集》、《以文会友》(自传)等。门下弟子有林海峰九段。 李昌镐(1975——未来),韩国全州人,九段棋士,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获大小棋赛冠军无数。棋风朴实平稳,官子功夫极深。2023-07-25 23:24:207
紫绶褒章的获得者
阿木燿子阿久悠荒川静香荒木丰久渥美清倍赏千惠子远藤实藤泽秀行藤山一郎深作欣二福山透萩尾望都原田芳雄桥田寿贺子服部良一弘兼宪史久石让市川右太卫门伊调馨池波正太郎石井慧岩本薰角野荣子海音寺潮五郎龟仓雄策鹿岛丈博春日八郎河合雅雄川村二郎河田聪风间杜夫雾岛升北岛康介北大路欣也京町子松本零士松任谷由实松坂庆子三船久藏三船敏郎三国连太郎三波春夫三浦友和宫城谷昌光都春美水木茂室伏广治仲代达矢中岛美雪中村雀右卫门 (四代目)中村勘三郎 (十八代目)南部健一西田敏行西村和雄野口水木野村忠宏绪形拳小栗康平大岛渚大竹忍大山康睛大竹英雄尾崎秀树林海峰 (围棋)笠智众三枝成彰坂田荣男佐藤忠男关泽新一柴田亚衣福田繁雄塩野七生东海林太郎梅棹忠夫大鹏幸喜高川格高树信子高畑勋高仓健田村高广田中绢代田中邦卫田中裕子谷亮子谷本步实寺尾聪敕使河原宏富田洋之冢田真希冢原光男津川雅彦筒井康隆内村航平内柴正人上村爱子上野雅惠植芝盛平渡边浜子渡边淳一役所广司山田洋次山中伸弥山崎努米田功米满达弘吉田沙保里吉永小百合三木刚中村荣一日本国家女子足球队杉山正明米长邦雄舛冈富士雄长井真琴桑田佳祐 高畑淳子 小津安二郎2023-07-25 23:2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