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会不会合成酶、它没有核糖体

2023-06-30 08:50:20
共4条回复
北有云溪

不会。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有细胞核,也不含有核糖体,不能新合成任何蛋白质,酶也不例外。红细胞在成熟之前含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会大量合成运输氧气所需的血红蛋白。但在成熟的过程中会丢失掉细胞核和所有细胞器,专门负责高校运输氧气。正是因为红细胞失去了细胞核,所以它的寿命很短,只有120天左右。

左迁

不能!因为它没有核糖体,也没有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但是红细胞含有酶以进行正常的细胞代谢,这些酶是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的过程中合成并保留在红细胞中的!

真颛

不能。酶可能是蛋白质可能是RNA,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没法合成rna,没核糖体就无法合成蛋白质

床单格子

去问问你的老师吧

相关推荐

红细胞腺苷酸激酶的名词解释

红细胞腺苷酸激酶简称ADK,那么红细胞腺苷酸激酶的名词解释什么样呢? 红细胞腺苷酸激酶是红细胞溶酶体中的一种转移酶。转氨酶是肝功检查当中的其中一个酶,准确地说肝功能十三项里面是共有四个酶:简称为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过去用英文字母来表示gpt、got;现在称alt(谷丙转氨酶)和ast(谷草转氨酶)在5-40之间是正常的,医院的肝功能化验单上都注明了这两种转氨酶,它是肝细胞内的酶,如果两种都增高,说明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损害等比较严重,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大多数是由病毒性肝炎或其他肝病所致。 而红细胞酶型又称多态性同工酶。 那些由遗传所致的,在不同个体之间表现为酶分子蛋白质一级结构差异,并可将人群分为若干类型的同工酶。同工酶分子氨基酸结构的差异是由不同基因座编码,或同基因座不同等位基因编码,也可能是酶蛋白合成后化学修饰的结果,包括复基因座同工酶、复等位基因同工酶和遗传变异体同工酶三类。
2023-06-29 10:06:361

鉴定血型的基本方法有?

鉴定血型的基本方法因不同血型而异,大致可分三类:血清学方法大部分血型使用此法验出。根据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原理,如被检细胞与某种特异性抗体起反应,说明该细胞有相应抗原;如不反应,表示无该抗原。因此血清学方法,只能检出能产生抗体的血型抗原。抗原抗体在体外作用的形式有许多种,故不同血型有不同的鉴定方法。检查红细胞血型用凝集反应(包括盐水凝集试验、酶处理红细胞凝集试验、抗球蛋白凝集试验);检查白细胞血型用细胞毒性试验;检查血小板血型用补体结合和抗球蛋白消耗试验;检查可溶性血型物质和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异型用凝集抑制试验;检查血清型用免疫扩散和免疫电泳。天然抗体(抗A、抗B)可用已知A、B型红细胞检测。生物化学方法鉴定红细胞酶型和某些血清型常使用电泳技术。由于各种蛋白质或酶蛋白分子大小不同,所带电荷有差异,可由电荷泳分离,然后经过特异性染色,显示出不同的带或线条。根据这些带的位置和染色深浅不同,区分出各种型。细胞培养方法如果两个人的白细胞抗原(主要是HLA-D和DP抗原)不同,他们的淋巴细胞在混合培养时会发生增殖反应。据此原理,使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方法检查HLA-D抗原;使用预处理淋巴细胞分型方法检查HLA-DP抗原。
2023-06-29 10:06:441

刑侦上用的PGM测试是什么

对血液红细胞的酶型检验(四)血痕血型测定(groupingof blood stain)证明检材是人血后则进行血型测定。因为在人群中相同血型者很多,故如两份检材血型相同,并不一定是同一人的血。因而血型测定的意义主要在于否定。测定的血型系统越多,越有价值(参第八章人人识别第五节血型。但在法医实际工作中所遇见的多为血痕,大部分检材不仅干燥、陈旧,甚至污染。这时,血细胞已干瘪或破坏,甚至许多血型物质己被破坏或受干扰,故血疵的血型测定,较新鲜血液困难得多,在测定技木上也有不向,能测定的血型系统也相对减少。例如,目前己知的15个红细胞血型系统,能在斑痕中测出的红细胞的血型系统仅有ABO,MN、Rh(主要抗原)、K、FY、JK等少数几种。在10多种血清型中仅可测出Gm、Km、Hp、GC等因子。在20多种红细胞酶中,仅可测出PGM、AK、ADA、6PGD、G一6PD、EAP、GPT 及EsD等酶,而且还要条件较好的血痕。对HLA系统,近来有试用吸收法测定血痕的HLA抗原。血痕越陈旧,能测的血型越少。最常测定的是ABO及MN血型系统。血清型及红细胞酶型测定:由陈旧一个多月的血痕中还可判定HP型,但血痕中过剩血红蛋白6需用离子交换剂或氯仿等除去。GC型不安定, 2—3天后的血痕就不能判定型别。GM型,KM型即使经过数月后,还能从血痕判定型别。红细胞酶型的检出限度,PGM约为 3~6个月,PGD型、EsD型约为6月,GPT型、ACP型约为半月。-------------------------------------------------------------------------------------------http://www.woodk.org/bbs/redirect.php?tid=3857&goto=lastpost里面血痕检验的整个过程写的很详细
2023-06-29 10:06:511

红细胞烯醇酶简介

目录 1 概述 2 红细胞烯醇酶的别名 3 红细胞烯醇化酶的医学检查 3.1 检查名称 3.2 分类 3.3 化验取材 3.4 红细胞烯醇化酶的测定原理 3.5 试剂 3.6 操作方法 3.7 正常值 3.8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3.9 附注 3.10 相关疾病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红细胞烯醇化酶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红细胞烯醇化酶 已经自动替换为 红细胞烯醇酶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概述 红细胞烯醇酶(EC)是细胞溶酶体中的一种裂合酶。 2 红细胞烯醇酶的别名 红细胞烯醇化酶 3 红细胞烯醇酶的医学检查 3.1 检查名称 红细胞烯醇酶 3.2 分类 血液生化检查 > 酶类测定 3.3 化验取材 血液 3.4 红细胞烯醇酶的测定原理 同比色法测定原理。 3.5 试剂 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或肝素抗凝血,分离红细胞,标本在4℃可保存20天,常温保存5天。 3.6 操作方法 同比色法。 3.7 正常值 (1)习惯单位: 5.39±0.83U/g Hb (±s) 156±24U/1012 RBC (±s) 1.83±0.28U/ml RBC (±s) (2)法定单位: 0.35±0.05mU/mol Hb(±s) 0.16±0.02nU/个RBC (±s) 1.83±0.28kU/L RBC (±s) 3.8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烯醇化酶(Enolase)总活性升高往往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活性升高相一致,多见于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等患者。 降低:遗传性红细胞烯醇酶缺乏症。 3.9 附注 新生的成熟红细胞中烯醇化酶正常或略高。 3.10 相关疾病
2023-06-29 10:06:581

红细胞腺苷酸激酶的作用原理

人体的酶有红细胞腺苷酸激酶,那么红细胞腺苷酸激酶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呢? 红细胞腺苷酸激酶是红细胞溶酶体中的一种转移酶,主要参与核酸及脂类代谢。测定ADK对于揭示人类的某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如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是发生频率仅次于G-6-PD缺乏症的一种红细胞酶病。现已证实PK缺乏症是由PK基因异常所致,主要是PK基因点突变,小部分患者表现为缺失或插入。ATP缺乏是PK缺乏症导致溶血的因素。PK活性测定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而本身红细胞又称红血球,是人体中最多的一类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把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带走各组织器官产生的二氧化碳。男性红细胞正常值(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新生儿为(6.0-7.0)×10^12/L。通过对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等的检测帮助诊断各种类型的贫血,并知道下一步的治疗。红细胞降低多数提示有贫血的情况。
2023-06-29 10:07:041

苏州同济司法鉴定所收费标准

法律分析:(一)法医类尸检1、早期尸表检验1具 500元,死亡后24小时以内,含照相、录像。2、晚期尸表检验1具 1000元, 死亡后24小时以外,含照相、录像。高度腐败尸体加收50%。3、早期尸体解剖1具 2500元 死亡后24小时以内,含照相、录像、尸表检验、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生前伤死后伤、致伤(死)物鉴定,不含组织学检查和毒物分析4、晚期尸体解剖1具 4000元,死亡后24小时以外,含照相、录像、尸表检验、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生前伤死后伤、致伤(死)物鉴定,不含组织学检查和毒物分析。(二) 法医临床鉴定1、损伤程度鉴定1例 300/700 元,只涉及体表损伤程度鉴定的,每例300元。含活体检验、活体照相,不含医学辅助检查费用。2、伤残程度评估1 例 700元 含活体检验、活体照相,不含医学辅助检查费用。3、伤病关系鉴定1例 1000元 同上。4、诈病、诈伤鉴定1例 1500元 同上。5、医疗纠纷鉴定1 例 4300元 同上。6、 劳动能力鉴定1 例 700 元 同上。(三) 法医物证鉴定1、 体液斑(精斑)的确证试验 样本 100元2、种属的血清学检验 样本 100元2、 ABO血型的血清学检验 样本 1503、红细胞酶型的血清学检验 样本 150元, 按照每个检验的酶型收取费用。4、常染色体DNA检验 样本 800元, 对每个样本的检验应不少于15个基因座;单亲亲子鉴定加1倍收费;骨骼、牙齿、指甲要加收500元/样本;同时做性别检验不另收费用。2、Y染色体DNA检验 样本 1200元 对每个样本的检验应不少于15个基因座;骨骼、牙齿、指 甲要加收500元/样本。3、X染色体DNA检验 样本 1200元, 对每个样本的检验应不少于15个基因;骨骼、牙齿、指 甲要加收500元/样本。4、线粒体DNA检验 样本 1500元5、 其他法医DNA鉴定 样本 300元 其他未在试剂盒中包括的基因座;按每个检验的基因座计收。法律依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第十四条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对委托鉴定事项、鉴定材料等进行审查。对属于本机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鉴定用途合法,提供的鉴定材料能够满足鉴定需要的,应当受理。对于鉴定材料不完整、不充分,不能满足鉴定需要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要求委托人补充;经补充后能够满足鉴定需要的,应当受理。第二十八条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自司法鉴定委托书生效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鉴定事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或者鉴定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完成鉴定的时限可以延长,延长时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鉴定时限延长的,应当及时告知委托人。司法鉴定机构与委托人对鉴定时限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在鉴定过程中补充或者重新提取鉴定材料所需的时间,不计入鉴定时限。
2023-06-29 10:07:141

成熟红细胞产不产酶。?它不算活细胞嘛。?

这个问题好!成熟的红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也就不能转录RNA,自然不能合成蛋白质而除了核酶以外的酶都是蛋白质的,所以红细胞不产酶但是红细胞是活细胞,它结合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等过程是耗能的,这些能量是靠其糖酵解所得而且红细胞是双凹圆盘状,要维持这个形态必须要经过磷酸戊糖途径产生还原型的NADPH而且红细胞还要维持一定的渗透压,不然就涨破了所以它肯定是活细胞!
2023-06-29 10:07:222

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别名 5 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医学检查 5.1 检查名称 5.2 分类 5.3 化验取材 5.4 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测定原理 5.5 试剂 5.6 操作方法 5.7 正常值 5.8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5.9 附注 5.10 相关疾病 1 拼音 hóng xì bāo gǔ guāng gān tài hái yuán méi 2 英文参考 Erythrocyte glutathione reductase 3 概述 GSSGR是红细胞溶酶体中的一种氧化还原酶,能参与细胞代谢保持正常的生理机能。 4 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别名 GSSGR 5 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医学检查 5.1 检查名称 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 5.2 分类 血液生化检查 > 酶类测定 5.3 化验取材 血液 5.4 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测定原理 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 5.5 试剂 4℃,枸橼酸盐(ACD)、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AT或肝素抗凝血可稳定保存20天;25℃上述同样抗凝血可保存5天。制备红细胞溶血液。 5.6 操作方法 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法。 5.7 正常值 习惯单位: 有无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参与,参考范围差异较大。 无FAD参与:7.18±1.09U/g Hb (±s) 208±31.6U/1012RBC (±s) 2.24±0.37U/ml RBC (±s) 有FAD参与:10.4±1.5U/g Hb (±s) 302±43.5U/1012RBC (±s) 3.54±0.51U/ml RBC (±s) 国际推荐单位: 有FAD参与:0.46±0.07mU/mol Hb(±s) 0.21±0.03nU/RBC (±s) 2.44±0.37kU/L RBC (±s) 无FAD参与:0.67±0.10mU/mol Hb(±s) 0.30±0.04nU/RBC (±s) 3.54±0.51kU/L RBC (±s) 5.8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G6PD缺乏性糖尿病,食用尼克酸药物时升高;重度遗传性该酶缺乏病人摄食蚕豆时可导致溶血。 5.9 附注 (1)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ne Peductase)活性主要反映了核黄素营养状态。 (2)U/g Hb×29=U/1012 RBC U/g Hb×0.34=U/ml RBC 5.10 相关疾病
2023-06-29 10:07:351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 阳性( )这个严重吗? 宝宝知道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也就是老百姓说的“蚕豆病”,又称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它是由于先天遗传而使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是遗传性红细胞酶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正常红细胞在受到氧化剂的损害时,可通过加速己糖磷酸旁路代谢过程产生更多还原型烟酷胺腺嘌呤二核营酸磷酸,以保持较高浓度还原型谷脱甘肤,防止红细胞膜及血红蛋白中硫氢基被氧化。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时,这一正常防止氧化过程受到影响,使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低,导致血红蛋白构象改变,血红蛋白变性,形成Heinz小体,红细胞破裂而溶血。此外,在强烈的氧化作用下,红细胞的膜蛋白和酶会被直接氧化,使细胞膜破坏产生血管内溶血。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与患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蚕豆中的致病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蚕豆的代谢有关。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结果略高于正常参考值,没有多大的临床意义,对胎儿的发育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不用太担心。
2023-06-29 10:07:551

成熟的红细胞能产生酶吗?

如果不能,为什么“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这句话是对的呢? 哺乳动物(骆驼例外)的成熟红细胞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其中不仅没有细胞核,也没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细胞器。既没有细胞核,又没有核糖体,它无疑已经失去了合成RNA和蛋白质的能力。 因此,成熟的红细胞不能产生酶,这是没有疑问的。那么,“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这句话是否因此不成立呢? 成熟的红细胞虽然不能产生酶,但它作为活细胞,就要进行新陈代谢,其中存在酶这也是没有疑问的。这些酶是从哪里来的呢?当然不是来自别的细胞,这些酶是在它成熟之前合成的。原来在红细胞成熟之前,它既有细胞核,也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等细胞器,它具有合成RNA和蛋白质的能力。在红细胞成熟之前合成的一些酶在它成熟之后仍然能发挥作用。 这样看来,“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这句话在这里并无不妥,这里讲的红细胞应是就它的整个生命历程来看,不能光看它成熟后的这段时间。
2023-06-29 10:08:031

红细胞中不含有酶,为什么还能无氧呼吸?

红细胞中含有酶,含有许多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只不过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再合成酶了。这时候的酶是原来未成熟的时候合成的
2023-06-29 10:08:101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介绍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世界上最多见的红细胞酶病,本病有多种G-6-PD基因变异型,伯氨喹啉型药物性溶血性贫血或蚕豆病,感染诱发的溶血,新生儿黄疸等。本病是由于调控G-6-PD的基因突变所致。呈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
2023-06-29 10:08:171

鉴定亲子的费用

鉴定亲子的费用2到3000元,根据用途不同费用不同。亲子鉴定,是指运用生物学、遗传学以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根据遗传性状在子代和亲代之间的遗传规律,判断被控的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否亲生关系的鉴定。涉及的案件包括:非婚生子女的抚养纠纷、财产继承纠纷、医院产房调错新生儿导致的亲生子认定,以及被拐骗和失散子女的认领等。亲子鉴定主要以人的血型和血型以外的单纯遗传性状的遗传规律为基础,遗传性状是由位于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并通过亲代与子代间基因的传递将个体特征遗传给子代。亲子关系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遗传学的定义,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血缘关系;一种是社会学的定义,指社会关系中的父母子女关系,主要表示的是法律、制度、地位等关系。遵循的原理:基因的传递遵循一定的规律。子代基因都来自亲代,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除非亲代一方(或双方)有某一基因,否则子代不会有该基因。如果亲代一方为基因纯合子,则所有子代都携有该基因。在亲子鉴定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血型检验,所有的血型系统(红细胞血型、白细胞血型、血清型、红细胞酶型)都是按照孟德尔遗传规律由亲代传给子代的,都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然而血型鉴定的结果只能作为否定亲生关系的根据,尽管非父排除率和肯定父权的机率可达到99%以上,但仍不能100%肯定。血型以外的遗传性状,如指纹、耳垢型、PTC味盲、外貌特征,以及妊娠期限、生育性交能力等的鉴定只能作为亲子鉴定参考。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已能将DNA片段的分子通过杂交得到DNA指纹,如此技术应用于亲子鉴定,可将随机相同机率缩小到三百亿分之一。
2023-06-29 10:08:351

个人识别的历史发展

简介在法庭科学中有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与其他法庭科学技术一起参与司法鉴定活动,为司法机关侦破审理提供科学的证据,这就是法医物证学。法医物证学属于法医学范畴,是具有法学特性的一门应用科学。什么是法医物证?法医物证又可以称为法医生物物证,是指罪犯或民事行为当事人在实施行为时所涉及和遗留的人体构成成分检材(如血液、毛发、牙齿、骨骼、各种组织、各种分泌物及排泄物等)、动物相应的各类检材和部分植物检材(植物纤维、种子、花粉等)。法医物证是一门综合学科,与现代医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众多的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运用这些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在研究解决司法实践的问题中形成本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法医物证学有以下的特点。1.法医物证学的研究目的,是尽可能准确地确定未知的生物检材的来源和种类,尽可能地从对检材的分析中获取个体识别和比对的信息,确定它们来自哪个个体,以达到最终目的―“同一认定”。2.法医物证学研究和检验的对象范围非常广,所以其采用的技术手段也非常复杂和多样。它汲取了相关学科的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应用于本学科领域,使法医物证学成为现代法庭科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3.各类刑事的、民事的案件均在未知和复杂的情况下发生和进行,提供给法医物证鉴定的生物检材,常常是微量甚至是痕量的干枯的斑迹,混有其他污染物,或已经受了高温、腐败而使蛋白质变性、降解,并有可能是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上千年的陈旧检材。所以法医物证鉴定的方法不同于其他学科,必须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好的特异性和更稳定的重复性。4.法医物证鉴定的结果将作为证据或线索,提供给刑事侦查、司法审判和其他法律活动。法医物证学的历史法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2 400年前的春秋时期“治狱”过程中就已萌发了法医学。唐代已有兼做验尸的“医学博士”,宋代也有从事验尸的“仵作”。13 世纪中叶(1247年),中国的法医学家宋慈(1186一1249年)所撰写的《洗冤集录》,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经典专著,比欧洲的法医专著早350多年,该书很快传入各国,对世界法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法医学发展早期就萌发了法医物证学,秦汉以来就有用血液判断亲权的传说,《洗冤集录》对此有记载:“检滴骨亲法”谓如“父母骸骨在他处,子女欲相认,令以身上刺出血,滴骨上,亲生者,则人骨,非则否”,对亲兄弟则以“滴血法”验亲。这些方法虽不科学,但说明在 2 000 多年前就已注意到了父母血型对子女血型的影响,因而现代法医学家认为,“滴血法”是现代血清学亲权鉴定的先声。中国现代法医物证学的发展进程(一)本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在本世纪初发现的ABO血型系统和沉淀素血清为法医物证学检验奠定了基础。但在旧中国,法医物证学发展缓慢, 1912 年时只有北京和浙江两处医学类学校设立了法医课。1927年中国现代法医学奠基人林几教授就应用血球凝集现象进行父权鉴定,并在20年代末和孙速芳等人筹办了“司法行政部法医研究所”设有法医物证检验项目,开展 ABO 血型检验和抗人沉淀素血清沉淀环试验确定人血痕。(二)新中国成立至 70 年代中期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国的法医学专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公安、司法、卫生等部门对法医工作十分重视,基于发展的需要,建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并在许多医学院校中法医教研室,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为中国法医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法医物证有了相应的发展,吸附解离试验(又称热解离试验)和混合凝集试验的建立和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进行血型鉴定的灵敏度,用0.2一0.4厘米的血痕或体液斑痕纱线,在1一2小时内就能进行ABO或MN血型的分型鉴定。对各类检材的确证检验、种属检验和血型分型检验有了较完整的检验方法和程序,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学科的进展仍然处于低水平。(三)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1978年后中国的科学界迎来了第二个春天,法医物证学科也开始了飞速的发展。各种新的鉴定技术的研究建立使得法医物证学的检验领域和检验深度都产生了质的变化。1. 建立并广泛应用了对ABO和MN血型分型更快速、更准确的热解离实验法,高效价、高特异性抗血清的研制和应用使解离试验的灵敏度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2. 80 年代初,开始研究和建立对血清蛋白遗传多态性分型的方法并获得突破,从而打破了物证鉴定几十年来仅能对一两种红细胞表面抗原进行分型的局面,开拓了血型检验的新领域。这其中包括应用各种电泳技术(淀粉凝胶、琼脂糖凝胶、连续或不连续的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法)对血清结合珠蛋白(Hp)、血清型特异成份(Gc)、转铁蛋白(Tf)、抗胰蛋白酶(Pi)、补体组分(C3、C4、C6、 C7等)、 a2一HS糖蛋白(AHSG)、备解素因子(Bf)多态性的分型鉴定;使用凝集法(凝集抑制等方法)对血清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Gm)、(Km)等血型进行分型鉴定。3. 80 年代中期开始又相继研究建立并推广应用了对红细胞同工酶多态性分型鉴定的一系列方法,使法医物证个人识别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拓宽。用淀粉凝胶及纤维素膜为支持介质对一种红细胞酶型进行电泳分型;用同步法对一份检材同时进行2一4种红细胞酶型进行电泳分型;所鉴定的红细胞同工酶包括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酯酶D(EsD)、乙二醛1 (GLO1)、腺昔酸激酶(AK)、腺昔脱氨酶(ADA)、红细胞酸性磷酸酶(EAP)、6一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一PGD)、谷丙转氨酶(GPT)等十数种,并在几年内使红细胞分型鉴定成为法医物证常规检验法之一。以上各种分型技术在血痕、精斑、唾液斑和组织检验中的应用,使物证鉴定的个人识别几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以往进行一种血型检验识别力较低,一般很难超过0.50,而如对一份检材进行多种血型鉴定其累积识别能力可高达0.90以上。在对血清型和红细胞酶型分型方法进行研究的同时,研究人员还对中国几十个民族各种血型的表型分布和基因频率做了调查研究,获取了大量的数据以作为个人识别鉴定的计算依据,并填补了国内、外数据库的空白,为遗传学、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4. 白细胞配型在医学界被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和骨髓移植,同时由于白细胞抗原(HLA)是人类最复杂的一个遗传多态性系统,他具有的高度多态性是其他血型系统无法相比的,因而使白细胞分型成为亲权鉴定中最有效的手段。中国从80年代开始将白细胞分型用于亲权鉴定并配合使用其他血型系统鉴定,使父权肯定几率高达99%以上,可以做出肯定父权的鉴定。5. 各类物证检材的确证试验和分型鉴定方法的建立,需要使用相应的抗血清和专门试剂。中国的法医工作者从1976年以后在抗血清的研制方面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相继成功地研制出一批高特异性的专用血清,其中包括抗M、抗N、抗a一1酸性糖蛋白、抗Gc、抗Hp、抗A、抗B、抗H沉淀素、抗Lewis血清,有力地支持了鉴定方法的研究工作并满足了实际应用的需要。6. 性别鉴定是物证鉴定中的重要项目,国内从70年代末开始并成功地完成了利用X、Y染色质鉴定血痕、毛发、牙齿、口腔粘膜细胞等组织的性别鉴定,其中,对陈旧血痕性别鉴定的时间可长达 20 年。(四) 80 年代中期至今80年代中期以来,法医物证学的发展更加迅速,有大批研究项目完成并投人应用。1.单克隆技术在法医物证抗体研制中的成功应用,使我们可以从复杂的大分子蛋白质中获取那些带有特定抗原性的部分,并以杂交瘤技术制备出相应的具有极好特异性的抗体。这意味着我们有了得力的工具,可以从纷杂的混合检材中准确地鉴定出是否有人体的某种蛋白存在。在此基础上,又以酶、胶体金或其他标记物标记抗体,并建立了具有高灵敏度及高特异性的酶联免疫(ELISA)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从稀释几十万甚至100万倍的检材中确定人体不同蛋白成分的存在。酶联免疫法的应用也彻底改变了以往使用凝集试验对各种红细胞表面抗原型和血清型进行鉴定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但快速、灵敏,而且具有极高特异性。2.在血型分型技术中,各项高、新技术不断地建立、完善和发展。等电聚焦电泳技术结合使用固相pH梯度凝胶及激光扫描,使电泳分型技术的分辨力大大提高,具有电泳多态性蛋白质的分型也相应从普通型分型到亚型分型,使单一和累积识别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单克隆抗体及标记抗体技术在电泳谱带显现中的应用又进一步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检材量可以减少至 1 厘米长的一根斑痕纱线。3. DNA 技术是80年代中期以来带给法医物证学科革命性变化的最重要的技术,70年代后期,DNA多态性的分析研究开始起步,并得到迅速发展。1985年英国科学家Jeffrey,首次应用了DNA指纹分型技术成功地鉴定了一起移民亲权案,因此带给法医物证学科强烈的震动,各国的研究者以极大的热诚投入到这项研究工作中去。在中国DNA研究项目被列为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攻关的重点项目,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使这项研究工作迅速展开。目前这项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多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DNA指纹技术(DNA fingerprining)包括多位点和单位点指纹;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ion,PCR),序列多态性和长度多态性;复合扩增STR位点的DNA分型技术(short tandem repeats,STR);人类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和长度多态性;复合扩增STR位点的DNA分型技术(minisatellite variant repeat,MVR);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备DNA探针;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技术等。这些技术目前已应用到对血痕、精斑、唾液斑、骨骼、毛发等检材的种属鉴定、性别鉴定和分型鉴定。较圆满地解决了犯罪现场常见的微量、陈旧、腐败生物检材及不含细胞核生物检材的DNA鉴定难题,使物证鉴定完成了从排除到高概率认定的质的飞跃。从7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的法医物证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八五”以来,每年有多项重大研究项目研究成功并推广应用。其中 DNA 分型技术、红细胞酶型分型技术、血清型分型及抗体制备技术特别法医DNA数据库建设工作等1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并有更多的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这些研究领域内,中国的科研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在许多方面还达到国际领先。中国的法医物证学科的整体水平迅速提高,在国际学科界受到广泛的重视。法医物证学的展望1. DNA技术革命性的进展曾使物证学科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而且依然是下一个世纪学科发展的主导方向。我们需要更灵敏的方法,并要进一步解决腐败程度较高及更微量检材的检验难题,复合扩增STR位点DNA分型技术将受到进一步重视。STR长度短,适用于已降解的DNA,在人类基因组中的STR位点多达几十万个,这就意味着其具有非常好的识别能力,同时STR的分型技术简单、省时、费用低,并能实现自动化,也就更有利于标准化和实行质量控制,这也是STR研究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随着DNA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望在将来可利用单个细胞进行DNA指纹分析,这意味着只需在犯罪现场找到微小的样品,如一小片头皮屑或一枚模糊的指纹,就可能确认罪犯。中国法庭科学数据库建设将更快地与国际接轨。2.常规物证学检验目前采用的血清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技术手段经不断地完善已日趋成熟。但从发展的角度看,这些技术中的部分方法将随学科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得到发展,而部分则应随之淘汰。如血清学技术手段中传统、复杂的凝集技术,逐渐要被借助于先进的抗体制备技术而发展的标记抗体技术取代,并使更多的血型系统的分型方法更灵敏、更快速、更准确和更微量化。激光扫描技术和计算机的应用也会使生物化学的多项技术得到重大的突破。3.拓宽检验领域从更多的生物检材中获取信息的研究也将是法医物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人体生物检材外,对植物检材的鉴定在目前仍只能在小范围的个别项目上进行,检验结果也仅可以提供对比的线索。植物的各个部位的细微结构特征都具有特异性,因此植物检材的检验是可以利用进行对比识别的样品。4. 基因工程将被用于抗体制备技术中,有望完全取代以传统免疫学方法的抗体制备技术,使抗体的制备技术产生重大的变化。现代法医学的发展从细胞水平研究大分子蛋白质的不同现象始,一直进入到研究生命基本的物质一核酸,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并且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前进。中国的法医物证工作者一定会在新的世纪中开拓进取,努力奋斗,使法庭学科的整体水平进入到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世界上的生物体形式千变万化,而我们则执著地朝着在千变万化中,依据个体的特征识别个体的方向不断地前进。
2023-06-29 10:09:011

红细胞酶缺乏可引起贫血吗?

研究发现,参与红细胞代谢的酶有40多种。如果发生遗传上的缺陷,使某些酶的活性减低,从而影响红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引起溶血性贫血。引起溶血性贫血的酶已发现有近20种,临床上由上述红细胞酶缺乏引起的贫血很少见,甚至罕见。但葡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发病率很高,遍布世界各民族中。此外,丙酮酸激酶(PK)缺乏也比较多见。
2023-06-29 10:09:141

血细胞没有细胞器如何合成酶

未成熟的红细胞是有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等到合成所有的必须物质时,到成熟了,溶酶体才可以释放水解酶,把细胞器和细胞核溶解了。成熟血红细胞失去所有细胞器以前合成 血红蛋白和相关的酶。而有葡萄糖可以通过细胞外面合成,运输进入红细胞。
2023-06-29 10:09:225

诊断红细胞膜缺陷及酶缺陷的检验方法有何不同之处?

诊断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方法以在各种不同物质条件下观察被检者的红细胞是否溶血、溶血程度及某些物质的加入能否纠正等为基本方法。诊断红细胞酶缺陷往往是间接地测定患者红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是否降低或量是否减少,常用生化检验方法进行定性、半定量或定量测定。
2023-06-29 10:09:351

请告诉我血型具体分类

血型与血型种类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者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中国人口有13亿多,4种血型,平均一种血型有3亿多人,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只拥有一种血型 血型到底是个人的特征,还是集体,种族的特征 有分析认为: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在中国北方长城的两边,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等等古老游牧民族,肉食为主,b型血占了大多数.现在蒙古,满族中b型血占40~60%;湖北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江浙人等等苗瑶壮侗语族各民族,素食为主,a型血数量呈上升趋势,估计30~60%;在长江流边,ab型血是比较常见的,但数量非常少,历史上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在中原地区,陕西人,山东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o型血占主要地位,估计40~55%.在整个汉族中: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ab型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夷集团.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2023-06-29 10:10:035

为什么都把有酶和无酶搞混啦,成熟红细胞是有酶但不能产生酶对吗?

785993785的回答是正确的。 不对!!!成熟的红细胞只含有细胞核这一种所以没有能力生成酶,但其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 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
2023-06-29 10:10:171

血型如何分类

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抗原A与抗原B将血液分成4种血型:A、AB、B、O。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表面的抗原类型。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而与临床关系最密切,人们所熟知的是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及Rh血型系统。红细胞上仅有抗原A为A型,只有抗原B为B型,若同时存在A和B抗原则为AB型,这两种抗原俱无的为O型。不同血型的人血清中含有不同的抗体,但不含有对抗自身红细胞抗原的抗体。如:在A型血血清中只含有抗B抗体。我国各族人民中A型、B型及O型血各占约30%,AB型仅占10%左右。扩展资料:Rh血型人的红细胞上具有与恒河猴同样的抗原称为Rh阳性血型,不含有此种抗原则称为Rh阴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人民中,Rh阳性血型约占99%,Rh阴性的人仅占1%左右。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种,已发现40余种Rh抗原,其中D抗原抗原性最强,因此通常将红细胞上含有D抗原称为Rh阳性,而红细胞上缺乏D抗原的称为Rh阴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血型
2023-06-29 10:10:275

溶血细胞膜和细胞酶都有缺陷的可能有吗

溶血细胞膜和细胞酶都有缺陷的事是可能有的。正常成熟红细胞的能量来源主要是通过糖代谢产生ATP。红细胞糖代谢主要途径: ①无氧糖酵解途径(Embden-Meyerhofpathway),约有90%~95%经此途径被分解利用;②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monoPhosphate shunt),约10%经此途径分解代谢。此外,还有一特殊代谢旁路,称为Rapaport-Luebering循环,该循环与血红蛋白的氧向组织释放有密切关系,前两条代谢途径的一系列化学反应,需要许多酶的参与才能完成,参与无氧糖酵解途径的酶至少有13种,参与磷酸戊糖途径的酶至少有6种,任何一途径中缺乏所需的酶都可能引起溶血,目前已知的遗传性红细胞酶缺陷有20多种,其中绝大部分伴有溶血现象。这一组溶血性贫血,统称为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或红细胞酶缺陷性溶血性贫血。
2023-06-29 10:10:501

存在与红细胞的过氧化氢酶是红细胞产生的吗

存在于红细胞内的酶等蛋白质是在幼嫩的红细胞内合成的。而当幼嫩的红细胞逐渐地发展为成熟的红细胞后,细胞核及各种细胞器逐渐消失,细胞遍不再合成蛋白质了。希望能帮到您,满意请采纳
2023-06-29 10:11:011

血型有哪几种

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稀有血型是指很少见的血型,几乎每个血型系统都有一些罕见的血型。如ABO血型中某些AB亚型:Aint、Ax、Am、Ael、B2、Bx、Bm、AxB等;抗原生物合成中的特殊形式的孟买型。(Oh)和类孟买型。P血型中的P、P1k、p2k。红细胞血型以外的血型以及嵌合体血型。Duffy血型中的Fy(a-)等。 民间所谓的熊猫血,是指RH阴性血,其实这个稀有程度是相对于我们国内来说,因为在我国汉族人口中RH阴性只占千分之三,而白种人Rh阴性约占15%,黑种人约占4%。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2023-06-29 10:11:117

高中生物中哺乳动物成熟血红细胞能否合成酶?

只使用抛掉细胞器、核前已经准备的酶,成熟的红细胞不产生新的酶
2023-06-29 10:11:271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能产生酶又能产生ATP吗?

成熟的红细胞只含有细胞核这一种细胞器,其余的细胞器都没有,无法产生ATP
2023-06-29 10:11:341

红细胞融酶体怎么消失

其实就如你所说的,溶酶体恰恰就是把自己给水解了……我们所谓的溶酶体就是包裹着一些酶和他们要溶的东西的具膜小泡,所以当要水解的东西全部被水解完以后,溶酶体膜表面标记自己的化学物质会变性,然后这些六亲不认的水解酶就把自己水解掉了(有活性的酶把每有活性的酶水解掉,最后剩下的酶应该就渐渐失活挂掉了)
2023-06-29 10:12:071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种血型(包括稀有血型)?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者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中国人口有13亿多,4种血型,平均一种血型有3亿多人,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只拥有一种血型?血型到底是个人的特征,还是集体、种族的特征?有分析认为: 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 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 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 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 在中国北方长城的两边,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等等古老游牧民族,肉食为主,B型血占了大多数。现在蒙古、满族中B型血占40~60%; 湖北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江浙人等等苗瑶壮侗语族各民族,素食为主,A型血数量呈上升趋势,估计30~60%; 在长江流边,AB型血是比较常见的,但数量非常少,历史上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在中原地区,陕西人、山东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O型血占主要地位,估计40~55%。 在整个汉族中: 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 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AB型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夷集团。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什么叫稀有血型? 稀有血型就是一种少见或罕见的血型。这种血型不仅在ABO血型系统中存在,而且在稀有血型系统中也还存在一些更为罕见的血型。随着血型血清学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已将所发现的稀有血型,分别建立起的稀有血型系统,如RH、MNSSU、P、KELL、KIDD、LUTHERAN、DEIGO、LEWIS、DUFFY以及其他一系列稀有血型系统。 还有一种叫孟买型的稀有血型系统,在这种血型的红细胞上,没有A、B和H抗原,但在血清中却同时存在A、B和抗H三种抗体。 在稀有血型系统中,除RH血型系统外,其他各血型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非常小。因此,它们在实际的临床上远没有ABO及RH血型系统重要,但是,就其具体来说,如用血不当,有些抗体仍可出现致命的恶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展稀有血型的检测,建立完整的稀有血型档案,对于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什么叫RH血型? 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名的。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抗原(又称D抗原)的,称为Rh阴性。这样就使已发现的红细胞A、B、O及AB四种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别一分为二地被划分为Rh阳性和阴性两种。随着对Rh血型的不断研究,认为Rh血型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为复杂的一个血型系。Rh血型的发现,对更加科学地指导输血工作和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诊断和维护母婴健康,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有关资料介绍,Rh阳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99.7%,个别少数民族约为90%。在国外的一些民族中,Rh阳性血型的人约为85%,其中在欧美白种人钟,Rh阴性血型人约占15%。 ·Rh血型探秘 1940年兰德斯坦纳和威纳将恒河猴的血液注入家兔体内后,得到一种免疫抗体,这种血清中的免疫抗体不仅能凝集恒河猴的红细胞,且能凝集85%的白种人的红细胞,从而证明了这些白种人的红细胞与这种猴子的红细胞上有共同的抗原,因而便取恒河猴的英文字头“Rh”作为这种抗原的名称。有Rh抗原的称为Rh阳性,反之则为阴性。Rh是一种血型系统,我国99%以上的人为Rh阳性。 因Rh血型是继ABO血型发现后临床意义最大的一种血型,也是最复杂的血型系统之一。Rh血型不合的输血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母子Rh血型不合的妊娠,有可能发生死胎、早产和新生儿溶血症。我国汉族人Rh阴性占0.2%~0.5%,而Rh阴性受血者和妊娠者则受Rh阳性抗原刺激的机率为99.6%~99.8%,经过一次输入Rh阳性血后50%以上的Rh阴性者会产生抗Rh抗体。因为Rh血型抗体为免疫抗体,如果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后便容易发生输血反应。因此,Rh血型检查和ABO血型同等重要。需要注意的是,Rh阴性的孕妇妊娠后必需到市中心血站进行Rh血型鉴定并测定是否有免疫性抗Rh抗体,以防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为什么要检查Rh血型? Rh血型检查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仅次于ABO系统而处于第二位。因为Rh血型不合的输血有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母子Rh血型不合的妊娠,有可能发生死胎、早产、新生儿溶血症。如果Rh阴性的人输入Rh阳性的血液后(特别是多次输血),在其血清中可出现Rh抗体,若以后再输入Rh阳性血,即可发生凝集,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如果Rh阴性妇女怀孕Rh阳性胎儿时,胎儿的红细胞借机会进入母体,也可刺激母体产生Rh抗体,即使第一次输血,也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 ·Rh血型的分布情况如何? Rh血型在我国99%以上是Rh阳性,白种人Rh阴性约占15%,黑种人约占4%。
2023-06-29 10:12:175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疾病简介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世界上最多见的红细胞酶病,据统计全球约有近4亿人G-6-PD缺陷。本病常在疟疾高发区、地中海贫血和异常血蛋白病等流行地区出现,地中海沿岸、东南亚、印度、非洲和美洲黑人的发病率较高。我国分布规律呈“南高北低”的态势,长江流域以南,尤以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为高发区,发生率为4%-15%,个别地区高达40% 。
2023-06-29 10:12:341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病理生理

G-6-PD是红细胞糖代谢戊糖磷酸途径(包括GSH代谢途径)中的一种重要酶类,其主要功能是生成潜在抗氧化剂红细胞还原型辅酶Ⅱ(NADPH),后者为维持谷胱甘肽还原状态所必需。由于G-6-PD缺乏,NADP不能转变成NADPH,后者不足则使体内的两个重要抗氧化损伤的物质GSH及过氧化氢酶(CAT)不足,从而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膜均易于发生氧化性损伤。血红蛋白氧化损伤的结果,导致Heinz小体及高铁血红素生成;红细胞膜的过氧化损伤则表现为膜脂质和膜蛋白巯基的氧化。上述变化使红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并诱发膜带3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形成衰老抗原,为自身抗体所识别,最终易被单核一巨噬细胞所吞噬。由于G-6-PD缺乏红细胞本身对氧化性损伤的抵御潜力,故在任何氧化性刺激下均可造成溶血。
2023-06-29 10:12:501

为什么人会有血型区分?

问的好啊~ 血型与血型种类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者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中国人口有13亿多,4种血型,平均一种血型有3亿多人,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只拥有一种血型?血型到底是个人的特征,还是集体、种族的特征?有分析认为: 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 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 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 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 在中国北方长城的两边,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等等古老游牧民族,肉食为主,B型血占了大多数。现在蒙古、满族中B型血占40~60%; 湖北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江浙人等等苗瑶壮侗语族各民族,素食为主,A型血数量呈上升趋势,估计30~60%; 在长江流边,AB型血是比较常见的,但数量非常少,历史上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在中原地区,陕西人、山东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O型血占主要地位,估计40~55%。 在整个汉族中: 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 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AB型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夷集团。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性格非全由血型决定 就血型与性格的关系,经常有人会问如下问题:“O、A、B、AB这四种血型都各自拥有其特有的倾向,但是就因此而说人类的性格也分成四种这似乎有点牵强吧?” 事实上,问这个问题的人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虽然,在研究界认为血型是判断人的性格形成的基础,但他们也决没有认同或说出“人的性格按O、A、B、AB型就只可以分为四种”或“具有某种血型就一定会有某种性格”这些话。而人们之所以犯这种常识性错误,是因为凡是人,不论是谁都多少会有“商标主义”的心理,也就是看到一件东西的外表,或只是听到一件事物的名字,而心里就认定它一定是如何如何的。例如:一听到对方是某某大学出身的,心里面就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一定是很文雅或很老练的人……等等。因此,一般人为了方便易懂,经常会以为具有某一种血型的人一定会有某种性格,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 其实,我们可以把血型看成是天生具有的特质,而性格则是后天加工而成的。就好象做菜需要原料然后再由厨师加工一样。人类的个性也有O、A、B、AB四种材料(四种先天特质),然后经过加工(后天环境的影响),最终形成人类复杂的个性。由于环境际遇的不同,当然,所造出的个性就有所不同了。 虽然,性格并非全由血型决定,但是,从反面来看,尽管具体个性存在极大差异,但四种血型的人的性格还是有共通之处的。这个也是研究血型与个性关系的根本。
2023-06-29 10:13:051

医学问题.

  第1节: 贫血  一.概念  1.贫血的标准:血红蛋白浓度(Hb)低于如下就是贫血  成年男性Hb<120g/L  成年女性Hb<110g/L  孕妇Hb<100g/L  记忆:  2.贫血严重度分类:记住中度贫血Hb60~90g/L,轻度大于90,重度小于60,极重度少于30。  二.分类:  1.红细胞合成不足  (1)干细胞不足:代表疾病 再障  (2)红细胞合成原料不足: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缺铁性贫血  缺B12、叶酸:巨幼贫  珠蛋白合成障碍:海洋贫血(地中海贫血)  巨幼贫的原因:红细胞合成原料不足;  2.红细胞破坏过多 典型的就是溶血性贫血  这里有个特殊的贫血,海洋性贫血(地中海型贫血),珠蛋白合成异常引起的。它不但有红细胞破坏过多,还有红细胞合成不足。  3.急性失血 失血性贫血;慢性贫血,比如消化道德贫血等;  MCV(fl)正细胞性80~100; 小于80小细胞姓。大于100大细胞性;  MCHC(%):32~35;小于32为低色素;  胃大部切除术后导致缺铁贫;  缺铁性贫血  一.铁代谢  1.铁是二价吸收,吸收入血以后转化为三价,再分离为二价为组织利用,合成血红蛋白。  再简单点说:二价铁吸收,三价铁运输,二阶铁被利用。铁在酸性的环境中或Vc存在,才被很好的吸收(Vc与铁搭档)。  2.人体吸收铁的部位是: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上段  3.铁的贮存有两种方式: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铁的转运用转铁蛋白;  二.病因  1.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  2.铁吸收障碍  3.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是缺铁贫最常见的病因;如慢性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  三、临床表现  1.有贫血的表现,什么面色苍白,头晕乏力什么的。  2.特异的表现: (1)异食癖,  (题眼,一一对应)(2)匙状甲(反甲),  (3)吞咽困难,异物感,口舌炎,  (4)贫血性心脏病(心脏杂音)。  四、实验室检查  所有的血液系统的检查主要有两类:血象和骨髓象。  1.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这个有特异性,只要看到这个,那就是缺铁贫!  2.骨髓象(用于确诊):骨髓铁染色是诊断缺铁贫最可靠的依据。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和细胞内铁均明显减少。骨髓小粒染铁消失;  3.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降低L,总铁结合力是升高的>3600μg/L,这个很好理解,血中的铁少了嘛,转铁蛋白都去抢那一点铁,所以结合力升高了!  4.血清铁蛋白低于12μg/L可作为缺铁的依据,是缺铁贫最敏感的指标。(是首选检查)  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只是题目里出现了“卟啉”就说明考你缺铁贫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红细胞形态(小细胞、低色素),血清铁蛋白和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就诊断  这里再说一下。缺铁贫的首选检查是血清铁蛋白,确诊用骨髓铁染色。  六、治疗  1.补铁治疗 就用二价铁,就是什么什么亚铁。  2.口服铁剂有效的表现最先是网织红细胞增多,是在开始治疗后5~10天。  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  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3~6个月。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分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多种原因导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引起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一个综合病症(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全血细胞都减少。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1)化学因素 氯霉素 这是最常见的病因  (2)物理因素 放射线干扰DNA合成,干细胞数量减少、造血微环境紊乱。  (3)生物因素 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  2.发病机制 老师给我们打了个比方:造血干细胞(种子),造血微环境(土壤),各种病因(虫子)。 就是虫子破坏了土壤里的种子,种子长不出来了。  再障侵泛的是CD8+淋巴胞  三、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急慢性再障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鉴别  急性再障慢性再障  起病急缓  出血严重,常发生在内脏轻,皮肤、黏膜多见  感染严重,常发生肺炎和败血症轻,以上呼吸道为主  血象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  血小板计数<20×109/L血小板计数>20×109/L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5×109/L>15×109/L  骨髓象多部位增生极度减低,造血细胞极度减少,非造血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骨髓灶性造血,增生程度不一,增生灶内主要为幼红细胞,且主要系晚幼红细胞  预后不良,不积极治疗多于6~12个月死亡较好,生存期长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再障的诊断包括血象出现  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2.体检一般无脾大。  3.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者没有。  4.碱性磷酸酶积分(NAP)是升高,只要出现这个,就是再障。  鉴别: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只要记住它有一个特征性的试验:酸溶血试验(Ham)试验阳性,只要出现这个,说的就是PNH!其它还有: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试验)阳性。糖水试验;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最大特点四个字“病态造血”,说的就是MDS  五、治疗  1.急性再障首选骨髓移植。慢性急性以3个月为界;  2.慢性再障首选雄激素:如康力龙,丙酸睾酮  溶血性贫血  一、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溶血伴有黄疸称溶血性黄疸,黄疸的有无取决于溶血程度和肝脏的处理胆红素的能力。  按照发病机制分为红细胞内异常和红细胞外异常。  题眼(一一对应):黄疸+贫血=溶血性贫血.  腰背四肢酸痛+血红蛋白尿+黄疸=急性溶血性贫血  黄疸+贫血+脾大=慢性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内异常  (1)红细胞膜异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例如遗传性xxx增多;  (2)红细胞酶的异常:蚕豆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  (3)血红蛋白的异常:海洋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珠蛋白异常)  血红旦白尿:酱油或者浓茶色的尿;  2.红细胞外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二、临床表现  1.腰背四肢酸痛+血红蛋白尿+黄疸=急性溶血性贫血  2.慢性溶血性贫血:有贫血、黄疸、肝脾大三个特征  三、溶血的实验室检查  1.游离胆红素升高,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  2.红细胞寿命缩短是溶血性贫血的本质  3.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Coombs试验)看见这个只接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4.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血中发现大量球形红细胞,那就是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5.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阳性:就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  6.蔗糖水溶血试验、酸溶血试验(Ham)试验阳性、蛇毒因子溶血试验说的都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四、治疗  1.药物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温抗体型AIHA)  2.脾切除:  (1)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对脾切除效果最好,最有价值,它不用激素;治疗首先手术;他首选实验室用红细胞的脆性试验;  注意:  1.原位溶血:无效的红细胞生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血红蛋白电泳异常-----溶贫的珠蛋白异常,就是海洋性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一.概述  系获得性的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慢性血管内溶血,常睡眠时加重。  病因:细胞膜缺陷引起的血管内溶血;  二.诊断  1.注意有无黄疸、突发性腰背痛及剧烈腹痛史。  2.是否有顽固性头痛,间歇性酱油色或洗肉水样尿病史。  3.辅助检查: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试验)、糖水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尿潜血或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即可诊断  原位溶血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的破坏过速、过多,超过造血补偿能力时所发生的一种贫血。根据溶血发生在主要场所的不同,可相对地分为:1.血管内溶血,2.血管外溶血。血管外溶血 即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主要是脾脏破坏红细胞。如果幼红细胞,直接在骨髓内破坏,称为原位溶血或无效性红细胞生成,这也是一种血管外溶血,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所以只要提到原位溶血,就要想到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这两个病。
2023-06-29 10:13:145

古代的滴血认亲有科学依据吗?

追过宫斗剧《甄传》的粉丝们一定还记得电视剧里那段“滴血认亲”的精彩剧情:皇上怀疑六阿哥是温太医的孩子,便听从皇后滴血验亲。皇后借机设计陷害甄,端来一碗装有白矾的水,血滴进去即便不是亲生父子也能相融,后被甄识破,才躲过此劫。这段剧情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将全剧推向了高潮。在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中,丈夫最不能忍受的是妻子有外遇;父亲最不能容忍的是辛苦养大的孩子,却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古人常用“滴血认亲”这种方法来判断孩子是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事实上,这种方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但是,血液确实可以向我们“透露”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这就是血型鉴定。在检验科门诊窗口工作那么多年,常常碰到这样的对话:几管子血抽完,有人冷不丁冒出来一句,“医生,验血型吗?活了这么大,还不知道自己是啥血型呢!”。有次被派去参加个义诊活动,本来想着测血型项目不会热门,因为毕竟要进行指尖采血,遭受皮肉之苦。没想到验血台前居然排起了长队,可见大家对自己的血型都十分关心。当前,随着微信等网络社交软件的流行,有关血型与性格、智商等心理测试的小游戏在朋友圈也颇受欢迎。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血型的那点事儿,揭开血型遗传的神秘面纱。什么是血型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狭义地说,血型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广义地说,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表面的抗原类型。目前已经发现的人类血型有30多种,每一种血型系统都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并具有免疫学特性。大家最为熟悉的是ABO血型系统及Rh血型系统,其中最常见的是ABO血型系统,分为A、B、AB、O四型;其次为Rh血型系统,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另外还有MNS、P等极为稀少的血型系统。临床输血时,要ABO及Rh血型系统均相容,才能进行输血。不同血型的血输入体内,会产生严重的溶血反应,危及生命。比较特殊的情况是: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输入,被称作“万能受血者”;O型可以输出给任何血型的人体内,被称作“万能输血者”、“异能血者”。实际上,输血时应该以同型输血为原则。异型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系,不得已时候才会少量使用。血型不仅局限于ABO血型及输血问题,血型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移植免疫、疾病抵抗力(或易感性)等学科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而血型与性格、血型与智商、血型与长寿等研究课题更是被普遍关注。ABO血型是什么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上A和B抗原的有无而将血液分成4种血型。不同血型的人血清中含有不同的抗体,但不含有对抗自身红细胞抗原的抗体。如:A型血人的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只含有抗B抗体。我国各族人民中A型、B型及O型血各占约30%,AB型仅占10%左右。ABO血型的抗原抗体第二大血型系统Rh血型Rh血型系统是仅次于ABO系统的第二大血型系统,意为恒河猴血型系统,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1940年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人红细胞上存在相同Rh血型的抗原物质,因此而命名。Rh血型是人类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种,已发现40余种Rh抗原,其中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红细胞上带有D抗原者称为Rh阳性,而不带D抗原者称为Rh阴性。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Rh阳性血型约占99%,Rh阴性仅占1%左右。但在另一些少数民族中,Rh阴性的人较多,如苗族、塔塔尔族。传说中的“熊猫血型”,就是指RH阴性血,由于非常稀有,极其罕见,被称为“熊猫血”。20世纪八十年代风靡我国的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中,由山口百惠主演的女主角大岛幸子的血型就是十分罕见的AB型RH阴性,由此引出了她的身世之谜。A型血父母会生出O型血的孩子吗?认识了血型遗传的规律,这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般情况下血型是终生不变的,血型遗传借助于细胞中的染色体。人类细胞共有 23 对染色体,每对染色体分别由两条单染色体组成,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染色体的主要成份是决定遗传性状和功能的脱氧核糖核酸,即DNA。DNA 每一小段都具有独特的遗传性状及功能,这些小段称为基因。一对染色体中两条单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 DNA 小片段,称为等位基因。ABO 血型系统的基因位点在第 9 对染色体上,ABO 血型受控于 A、 B、O 三个基因,一共可以组合成AA、AO、BB、BO、AB、OO六对等位基因。体细胞上的染色体如果来自父母双方的等位基因是相同的叫纯合子(例1:A型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为A及A);如果所含的基因内容不相同则叫杂合子(例2:A型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为A及O)。不论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一对染色体上基因的总和称为遗传式。ABO血型有六对等位基因组合,所以有六种遗传式,如上述两例的遗传式分别为AA和AO。既然有六种遗传式,那为什么我们通常知道的ABO血型只有四种呢?这是因为血型实际上是指它的表现式。遗传的基因不一定都能够表现出来,能够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表现式。血型的表现式和遗传式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遗传基因有显性和隐形之分。有的基因无论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它所控制的性状都可以表现出来,这种基因叫显性基因;而有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只有在纯合子时才表现出来,在杂合子时不能表现出来,这种基因叫隐性基因。在ABO血型系统中,A 和B基因是显性基因,而O基因则是隐性基因。举个例子,在一对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带A基因,另一条染色体带O基因,等位基因组合就是AO,遗传式为AO,表现式则为A(因为A是显性基因,O是隐形基因),这个人的血型表现为A 型,而不会是O型。父母双方都是A型,可以推断父亲和母亲的血型遗传式都有AA、AO两种可能,如果生出的孩子得到了来自父母双方都是携带O基因的染色体,孩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组合就是纯合子OO,遗传式为OO,表现式为O,即孩子血型就是O型。如何根据父母血型判断子女血型说了这么多冷知识,是不是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那么干货来了~~~如果知道父母的血型,就可以简单地根据一张图来对号入座,判断子女可能出现和不会出现的血型。血型遗传规律表认识了血型遗传规律的真相,相信大家再也不会问“A型爹和B型妈,怎么会生出O型儿子”这种问题了吧?当然,用“滴血认亲”的方式判断有无亲缘关系,自然也就知道是不科学的了。不过,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用红细胞血型进行亲子鉴定,只能否定,不能肯定(举个例子,孩子是A型,爹妈都是O型,那么可以推断孩子不是这爹妈亲生的;但爹妈都是O型,孩子也是O型,不能因O型血一致而判断孩子就是爹妈亲生的)。最靠谱的“滴血认亲”,要选用DNA亲子鉴定。作者:上海市黄浦区体检站 施佳华 副研究员
2023-06-29 10:13:3012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发病机制

本病是由于调控G-6-PD的基因突变所致。呈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由于G-6-PD基因的突变,导致红细胞葡萄糖磷酸戊糖旁路代谢异常,当机体受到伯氨喹啉型药物等氧化物侵害时,氧化作用产生的H2O2不能被及时还原成水,过多的H2O2可致血红蛋白和膜蛋白均发生氧化损伤。最终造成红细胞膜的氧化损伤和溶血。溶血过程呈自限性,因新生的红细胞G-6-PD活性较高,对氧化剂药物有较强的“抵抗性”,当衰老红细胞酶活性过低而被破坏后,新生红细胞即代偿性增加,故不再发生溶血。蚕豆诱发的溶血是蚕豆嘧啶核苷及伴蚕豆嘧啶核苷对红细胞氧化作用的结果。
2023-06-29 10:15:221

红细胞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应该吃什么食物补充?

问题分析: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遗传性红细胞酶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大部分G-6-PD缺乏症患者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溶血性贫血,通常贫血是发作性的。但某些特殊变异性可以导致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意见建议: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除诱因,禁服蚕豆及其制品,停服氧化类药物,食疗方:多食用含天然抗生素的食物,增加抵抗力。
2023-06-29 10:15:371

人的血型

  血型与血型种类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者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中国人口有13亿多,4种血型,平均一种血型有3亿多人,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只拥有一种血型?血型到底是个人的特征,还是集体、种族的特征?有分析认为:  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  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  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  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  在中国北方长城的两边,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等等古老游牧民族,肉食为主,B型血占了大多数。现在蒙古、满族中B型血占40~60%;  湖北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江浙人等等苗瑶壮侗语族各民族,素食为主,A型血数量呈上升趋势,估计30~60%;  在长江流边,AB型血是比较常见的,但数量非常少,历史上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在中原地区,陕西人、山东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O型血占主要地位,估计40~55%。  在整个汉族中:  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  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AB型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夷集团。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性格非全由血型决定  就血型与性格的关系,经常有人会问如下问题:“O、A、B、AB这四种血型都各自拥有其特有的倾向,但是就因此而说人类的性格也分成四种这似乎有点牵强吧?”  事实上,问这个问题的人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虽然,在研究界认为血型是判断人的性格形成的基础,但他们也决没有认同或说出“人的性格按O、A、B、AB型就只可以分为四种”或“具有某种血型就一定会有某种性格”这些话。而人们之所以犯这种常识性错误,是因为凡是人,不论是谁都多少会有“商标主义”的心理,也就是看到一件东西的外表,或只是听到一件事物的名字,而心里就认定它一定是如何如何的。例如:一听到对方是某某大学出身的,心里面就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一定是很文雅或很老练的人……等等。因此,一般人为了方便易懂,经常会以为具有某一种血型的人一定会有某种性格,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  其实,我们可以把血型看成是天生具有的特质,而性格则是后天加工而成的。就好象做菜需要原料然后再由厨师加工一样。人类的个性也有O、A、B、AB四种材料(四种先天特质),然后经过加工(后天环境的影响),最终形成人类复杂的个性。由于环境际遇的不同,当然,所造出的个性就有所不同了。  虽然,性格并非全由血型决定,但是,从反面来看,尽管具体个性存在极大差异,但四种血型的人的性格还是有共通之处的。这个也是研究血型与个性关系的根本。
2023-06-29 10:15:454

检验血型是用红细胞和

鉴定血型的基本方法因不同血型而异,大致可分三类:血清学方法大部分血型使用此法验出。根据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原理,如被检细胞与某种特异性抗体起反应,说明该细胞有相应抗原;如不反应,表示无该抗原。因此血清学方法,只能检出能产生抗体的血型抗原。抗原抗体在体外作用的形式有许多种,故不同血型有不同的鉴定方法。检查红细胞血型用凝集反应(包括盐水凝集试验、酶处理红细胞凝集试验、抗球蛋白凝集试验);检查白细胞血型用细胞毒性试验;检查血小板血型用补体结合和抗球蛋白消耗试验;检查可溶性血型物质和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异型用凝集抑制试验;检查血清型用免疫扩散和免疫电泳。天然抗体(抗A、抗B)可用已知A、B型红细胞检测。生物化学方法鉴定红细胞酶型和某些血清型常使用电泳技术。由于各种蛋白质或酶蛋白分子大小不同,所带电荷有差异,可由电荷泳分离,然后经过特异性染色,显示出不同的带或线条。根据这些带的位置和染色深浅不同,区分出各种型。细胞培养方法如果两个人的白细胞抗原(主要是HLA-D和DP抗原)不同,他们的淋巴细胞在混合培养时会发生增殖反应。据此原理,使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方法检查HLA-D抗原;使用预处理淋巴细胞分型方法检查HLA-DP抗原。
2023-06-29 10:16:061

成熟的红细胞能产生酶吗?

如果不能,为什么“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这句话是对的呢? 哺乳动物(骆驼例外)的成熟红细胞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其中不仅没有细胞核,也没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细胞器。既没有细胞核,又没有核糖体,它无疑已经失去了合成RNA和蛋白质的能力。 因此,成熟的红细胞不能产生酶,这是没有疑问的。那么,“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这句话是否因此不成立呢? 成熟的红细胞虽然不能产生酶,但它作为活细胞,就要进行新陈代谢,其中存在酶这也是没有疑问的。这些酶是从哪里来的呢?当然不是来自别的细胞,这些酶是在它成熟之前合成的。原来在红细胞成熟之前,它既有细胞核,也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等细胞器,它具有合成RNA和蛋白质的能力。在红细胞成熟之前合成的一些酶在它成熟之后仍然能发挥作用。 这样看来,“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这句话在这里并无不妥,这里讲的红细胞应是就它的整个生命历程来看,不能光看它成熟后的这段时间。
2023-06-29 10:16:152

dna亲子鉴定师如何考

司法鉴定实验员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以申请登记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一)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二)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专业执业资格或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从事相关工作五年以上;(三)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工作十年以上经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受过开除公职处分的,以及被撤销鉴定人登记的人员,不得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2023-06-29 10:16:253

人类的特殊血型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者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中国人口有13亿多,4种血型,平均一种血型有3亿多人,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只拥有一种血型?血型到底是个人的特征,还是集体、种族的特征?有分析认为: 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 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 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 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 在中国北方长城的两边,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等等古老游牧民族,肉食为主,B型血占了大多数。现在蒙古、满族中B型血占40~60%; 湖北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江浙人等等苗瑶壮侗语族各民族,素食为主,A型血数量呈上升趋势,估计30~60%; 在长江流边,AB型血是比较常见的,但数量非常少,历史上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在中原地区,陕西人、山东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O型血占主要地位,估计40~55%。 在整个汉族中: 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 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AB型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夷集团。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2023-06-29 10:16:444

为什么血液会分为不同的血型?

血型与血型种类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者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中国人口有13亿多,4种血型,平均一种血型有3亿多人,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只拥有一种血型?血型到底是个人的特征,还是集体、种族的特征?有分析认为: 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 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 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 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 在中国北方长城的两边,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等等古老游牧民族,肉食为主,B型血占了大多数。现在蒙古、满族中B型血占40~60%; 湖北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江浙人等等苗瑶壮侗语族各民族,素食为主,A型血数量呈上升趋势,估计30~60%; 在长江流边,AB型血是比较常见的,但数量非常少,历史上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在中原地区,陕西人、山东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O型血占主要地位,估计40~55%。 在整个汉族中: 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 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AB型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夷集团。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性格非全由血型决定 就血型与性格的关系,经常有人会问如下问题:“O、A、B、AB这四种血型都各自拥有其特有的倾向,但是就因此而说人类的性格也分成四种这似乎有点牵强吧?” 事实上,问这个问题的人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虽然,在研究界认为血型是判断人的性格形成的基础,但他们也决没有认同或说出“人的性格按O、A、B、AB型就只可以分为四种”或“具有某种血型就一定会有某种性格”这些话。而人们之所以犯这种常识性错误,是因为凡是人,不论是谁都多少会有“商标主义”的心理,也就是看到一件东西的外表,或只是听到一件事物的名字,而心里就认定它一定是如何如何的。例如:一听到对方是某某大学出身的,心里面就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一定是很文雅或很老练的人……等等。因此,一般人为了方便易懂,经常会以为具有某一种血型的人一定会有某种性格,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 其实,我们可以把血型看成是天生具有的特质,而性格则是后天加工而成的。就好象做菜需要原料然后再由厨师加工一样。人类的个性也有O、A、B、AB四种材料(四种先天特质),然后经过加工(后天环境的影响),最终形成人类复杂的个性。由于环境际遇的不同,当然,所造出的个性就有所不同了。 虽然,性格并非全由血型决定,但是,从反面来看,尽管具体个性存在极大差异,但四种血型的人的性格还是有共通之处的。这个也是研究血型与个性关系的根本。
2023-06-29 10:16:542

人类的血型有哪几种?

人类的血型有5种1、A型血是常见血型中的一种,是指血液中含有A抗原。属于ABO血型系统中的血型。A型有好多种亚型,如 A1、A2、 A3、Ax、Aend、Am、Ay和 Ael等。其中 A1和A2亚型占全部A型的99.9%,在我国汉族人中A2型只占A型的1%以下。2、B型血的人跟A型血的人相反,他们红细胞表面有B型抗原;血清中会产生对抗A型抗原的抗体。血型为B型的人亦只可接受B型或O型的血液。3、O型血指在红细胞表面上,既不含A抗原,又不含B抗原的血型,民间俗称为“万能输血者”。但因为在血浆中,含有抗A抗体与抗B抗体,可能会导致受血者不同程度的红细胞溶血。4、AB型是指A型和B型融合后而产生的新血型,只占全球总人口的9%左右,是地球上出现时间最短的血型。5、Rh血型系统,意为恒河猴(Rhesus Macacus)血型系统,是人类的一种血型系统,有阴性与阳性之分。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则称为Rh阳性,用Rh(+)表示;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用Rh(-)表示。大部分人都为阳性,Rh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A型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B型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O型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AB型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h血型系统
2023-06-29 10:17:046

血型除了常见的ABO还有什么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者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中国人口有13亿多,4种血型,平均一种血型有3亿多人,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只拥有一种血型?血型到底是个人的特征,还是集体、种族的特征?有分析认为: 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 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 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 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 在中国北方长城的两边,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等等古老游牧民族,肉食为主,B型血占了大多数。现在蒙古、满族中B型血占40~60%; 湖北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江浙人等等苗瑶壮侗语族各民族,素食为主,A型血数量呈上升趋势,估计30~60%; 在长江流边,AB型血是比较常见的,但数量非常少,历史上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在中原地区,陕西人、山东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O型血占主要地位,估计40~55%。 在整个汉族中: 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 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AB型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夷集团。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2023-06-29 10:17:495

请问血型除了A,B,AB,O之外还有什么血型? 请详细介绍一下!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者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中国人口有13亿多,4种血型,平均一种血型有3亿多人,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只拥有一种血型?血型到底是个人的特征,还是集体、种族的特征?有分析认为: 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 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 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 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 在中国北方长城的两边,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等等古老游牧民族,肉食为主,B型血占了大多数.现在蒙古、满族中B型血占40~60%; 湖北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江浙人等等苗瑶壮侗语族各民族,素食为主,A型血数量呈上升趋势,估计30~60%; 在长江流边,AB型血是比较常见的,但数量非常少,历史上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在中原地区,陕西人、山东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O型血占主要地位,估计40~55%. 在整个汉族中: 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 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AB型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夷集团.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2023-06-29 10:18:041

除了ABO血型外,还有什么血型?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者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中国人口有13亿多,4种血型,平均一种血型有3亿多人,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只拥有一种血型?血型到底是个人的特征,还是集体、种族的特征?有分析认为: 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 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 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 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 在中国北方长城的两边,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等等古老游牧民族,肉食为主,B型血占了大多数。现在蒙古、满族中B型血占40~60%; 湖北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江浙人等等苗瑶壮侗语族各民族,素食为主,A型血数量呈上升趋势,估计30~60%; 在长江流边,AB型血是比较常见的,但数量非常少,历史上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在中原地区,陕西人、山东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O型血占主要地位,估计40~55%。 在整个汉族中: 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 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AB型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夷集团。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2023-06-29 10:18:258

人为什么会有多种血型

血型与血型种类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者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中国人口有13亿多,4种血型,平均一种血型有3亿多人,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只拥有一种血型?血型到底是个人的特征,还是集体、种族的特征?有分析认为: 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 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 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 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 在中国北方长城的两边,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等等古老游牧民族,肉食为主,B型血占了大多数。现在蒙古、满族中B型血占40~60%; 湖北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江浙人等等苗瑶壮侗语族各民族,素食为主,A型血数量呈上升趋势,估计30~60%; 在长江流边,AB型血是比较常见的,但数量非常少,历史上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在中原地区,陕西人、山东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O型血占主要地位,估计40~55%。 在整个汉族中: 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 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AB型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夷集团。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性格非全由血型决定 就血型与性格的关系,经常有人会问如下问题:“O、A、B、AB这四种血型都各自拥有其特有的倾向,但是就因此而说人类的性格也分成四种这似乎有点牵强吧?” 事实上,问这个问题的人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虽然,在研究界认为血型是判断人的性格形成的基础,但他们也决没有认同或说出“人的性格按O、A、B、AB型就只可以分为四种”或“具有某种血型就一定会有某种性格”这些话。而人们之所以犯这种常识性错误,是因为凡是人,不论是谁都多少会有“商标主义”的心理,也就是看到一件东西的外表,或只是听到一件事物的名字,而心里就认定它一定是如何如何的。例如:一听到对方是某某大学出身的,心里面就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一定是很文雅或很老练的人……等等。因此,一般人为了方便易懂,经常会以为具有某一种血型的人一定会有某种性格,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 其实,我们可以把血型看成是天生具有的特质,而性格则是后天加工而成的。就好象做菜需要原料然后再由厨师加工一样。人类的个性也有O、A、B、AB四种材料(四种先天特质),然后经过加工(后天环境的影响),最终形成人类复杂的个性。由于环境际遇的不同,当然,所造出的个性就有所不同了。 虽然,性格并非全由血型决定,但是,从反面来看,尽管具体个性存在极大差异,但四种血型的人的性格还是有共通之处的。这个也是研究血型与个性关系的根本。
2023-06-29 10:18:421

请问血型除了A,B,AB,O之外还有什么血型?

分类: 医疗健康 >> 人体常识 问题描述: 请详细介绍一下! 解析: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 *** ,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者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中国人口有13亿多,4种血型,平均一种血型有3亿多人,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只拥有一种血型?血型到底是个人的特征,还是集体、种族的特征?有分析认为: 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 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 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 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 在中国北方长城的两边,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等等古老游牧民族,肉食为主,B型血占了大多数。现在蒙古、满族中B型血占40~60%; 湖北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江浙人等等苗瑶壮侗语族各民族,素食为主,A型血数量呈上升趋势,估计30~60%; 在长江流边,AB型血是比较常见的,但数量非常少,历史上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在中原地区,陕西人、山东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O型血占主要地位,估计40~55%。 在整个汉族中: 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 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AB型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夷集团。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 *** ,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 *** ,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2023-06-29 10:18:481

人的血型有哪几种

血型与血型种类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者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中国人口有13亿多,4种血型,平均一种血型有3亿多人,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只拥有一种血型?血型到底是个人的特征,还是集体、种族的特征?有分析认为: 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 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 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 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 在中国北方长城的两边,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等等古老游牧民族,肉食为主,B型血占了大多数。现在蒙古、满族中B型血占40~60%; 湖北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江浙人等等苗瑶壮侗语族各民族,素食为主,A型血数量呈上升趋势,估计30~60%; 在长江流边,AB型血是比较常见的,但数量非常少,历史上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在中原地区,陕西人、山东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O型血占主要地位,估计40~55%。 在整个汉族中: 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 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AB型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夷集团。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性格非全由血型决定 就血型与性格的关系,经常有人会问如下问题:“O、A、B、AB这四种血型都各自拥有其特有的倾向,但是就因此而说人类的性格也分成四种这似乎有点牵强吧?” 事实上,问这个问题的人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虽然,在研究界认为血型是判断人的性格形成的基础,但他们也决没有认同或说出“人的性格按O、A、B、AB型就只可以分为四种”或“具有某种血型就一定会有某种性格”这些话。而人们之所以犯这种常识性错误,是因为凡是人,不论是谁都多少会有“商标主义”的心理,也就是看到一件东西的外表,或只是听到一件事物的名字,而心里就认定它一定是如何如何的。例如:一听到对方是某某大学出身的,心里面就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一定是很文雅或很老练的人……等等。因此,一般人为了方便易懂,经常会以为具有某一种血型的人一定会有某种性格,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 其实,我们可以把血型看成是天生具有的特质,而性格则是后天加工而成的。就好象做菜需要原料然后再由厨师加工一样。人类的个性也有O、A、B、AB四种材料(四种先天特质),然后经过加工(后天环境的影响),最终形成人类复杂的个性。由于环境际遇的不同,当然,所造出的个性就有所不同了。 虽然,性格并非全由血型决定,但是,从反面来看,尽管具体个性存在极大差异,但四种血型的人的性格还是有共通之处的。这个也是研究血型与个性关系的根本。
2023-06-29 10:18:564

人的血型是什么型决定于什么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者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中国人口有13亿多,4种血型,平均一种血型有3亿多人,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只拥有一种血型?血型到底是个人的特征,还是集体、种族的特征?有分析认为: 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 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 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 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 在中国北方长城的两边,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等等古老游牧民族,肉食为主,B型血占了大多数。现在蒙古、满族中B型血占40~60%; 湖北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江浙人等等苗瑶壮侗语族各民族,素食为主,A型血数量呈上升趋势,估计30~60%; 在长江流边,AB型血是比较常见的,但数量非常少,历史上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在中原地区,陕西人、山东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O型血占主要地位,估计40~55%。 在整个汉族中: 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 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AB型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夷集团。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性格非全由血型决定 就血型与性格的关系,经常有人会问如下问题:“O、A、B、AB这四种血型都各自拥有其特有的倾向,但是就因此而说人类的性格也分成四种这似乎有点牵强吧?” 事实上,问这个问题的人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虽然,在研究界认为血型是判断人的性格形成的基础,但他们也决没有认同或说出“人的性格按O、A、B、AB型就只可以分为四种”或“具有某种血型就一定会有某种性格”这些话。而人们之所以犯这种常识性错误,是因为凡是人,不论是谁都多少会有“商标主义”的心理,也就是看到一件东西的外表,或只是听到一件事物的名字,而心里就认定它一定是如何如何的。例如:一听到对方是某某大学出身的,心里面就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一定是很文雅或很老练的人……等等。因此,一般人为了方便易懂,经常会以为具有某一种血型的人一定会有某种性格,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 其实,我们可以把血型看成是天生具有的特质,而性格则是后天加工而成的。就好象做菜需要原料然后再由厨师加工一样。人类的个性也有O、A、B、AB四种材料(四种先天特质),然后经过加工(后天环境的影响),最终形成人类复杂的个性。由于环境际遇的不同,当然,所造出的个性就有所不同了。 虽然,性格并非全由血型决定,但是,从反面来看,尽管具体个性存在极大差异,但四种血型的人的性格还是有共通之处的。这个也是研究血型与个性关系的根本。
2023-06-29 10:19:129

人类为什么有多种血型,而不是都一样的血型?

血型与血型种类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者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中国人口有13亿多,4种血型,平均一种血型有3亿多人,为什么如此众多的人只拥有一种血型?血型到底是个人的特征,还是集体、种族的特征?有分析认为: O型血在人类学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血型,也叫做狩猎血型; A型血是第二种最多见的血型,其祖先是最先从事农耕作物的,也叫做农耕血型; 与O型和A型相比,B型却是人类学上较晚出现的血型,这类人是最早习惯于气候和其他变迁的游牧民族,也叫做游牧血型。 AB型为最晚出现、最稀少的血型,占总人口不到5%。这类人拥有部分A型血和部分B型血的特征。 在中国北方长城的两边,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等等古老游牧民族,肉食为主,B型血占了大多数。现在蒙古、满族中B型血占40~60%; 湖北湖南人、广东人、福建人、江浙人等等苗瑶壮侗语族各民族,素食为主,A型血数量呈上升趋势,估计30~60%; 在长江流边,AB型血是比较常见的,但数量非常少,历史上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在中原地区,陕西人、山东人、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等,O型血占主要地位,估计40~55%。 在整个汉族中: B型血占20%,主要是由匈奴、突厥、鲜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汉族的血液中造成的; 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蛮等古老民族融入华夏集团演变而来的; AB型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杂而成的。 O型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血缘来源是黄帝集团和东夷集团。人类血型的发现已有100年的历史。早在1900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就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从此各国学者开始了血型研究。100年来,相继发现血液中各种血液成份都存在各自的型别。A、B、O、AB血型是对红细胞上的ABO系统而言,其实红细胞上还有Rh、MN、P等20多个血型系统。此外,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红细胞酶等各种血液成分都有自己的血型。目前发现的血型抗原已有600多种。除了同卵双生子外,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192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如果按血液中红细胞所含抗原物质来划分血型就可以避免病人因输血而频频发生的血液凝集导致病人死亡的悲剧。 具体的区分是,以人血液中红细胞上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来定型。一个人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又称凝集原),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又称凝聚素)的称为A型;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的称为B型;红细胞上含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无抗A、抗B抗体的称为AB型;红细胞上不含A、B抗原,而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称为O型。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 但是,随着研究的一步步深入,人们发现自身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1940 年兰德斯坦纳和韦纳又发现了Rh血型,到1995年,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外加一个低频率抗原组、高频率抗原组和尚未形成体系的血型集合,抗原总数达193个。后来法国的道塞特于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到1995年已公布112种HLA特异性表型,HLA等位基因已达503个。此外,血小板血型抗原也在1957年后陆续被发现。 所以粗略地讲,人类现在的血型分类就至少有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等多种血型系统。而在今天,在生活和医疗中应用最广的当然要数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前两者与输血和妊娠密切相关,后者与器官、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密切相联。 性格非全由血型决定 就血型与性格的关系,经常有人会问如下问题:“O、A、B、AB这四种血型都各自拥有其特有的倾向,但是就因此而说人类的性格也分成四种这似乎有点牵强吧?” 事实上,问这个问题的人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虽然,在研究界认为血型是判断人的性格形成的基础,但他们也决没有认同或说出“人的性格按O、A、B、AB型就只可以分为四种”或“具有某种血型就一定会有某种性格”这些话。而人们之所以犯这种常识性错误,是因为凡是人,不论是谁都多少会有“商标主义”的心理,也就是看到一件东西的外表,或只是听到一件事物的名字,而心里就认定它一定是如何如何的。例如:一听到对方是某某大学出身的,心里面就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一定是很文雅或很老练的人……等等。因此,一般人为了方便易懂,经常会以为具有某一种血型的人一定会有某种性格,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 其实,我们可以把血型看成是天生具有的特质,而性格则是后天加工而成的。就好象做菜需要原料然后再由厨师加工一样。人类的个性也有O、A、B、AB四种材料(四种先天特质),然后经过加工(后天环境的影响),最终形成人类复杂的个性。由于环境际遇的不同,当然,所造出的个性就有所不同了。 虽然,性格并非全由血型决定,但是,从反面来看,尽管具体个性存在极大差异,但四种血型的人的性格还是有共通之处的。这个也是研究血型与个性关系的根本。
2023-06-29 10:19:361

血型是怎么回事?

人体的血型到目前为止发现了有数十种之多,但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只有两种,一种是ABO血型,另一种是Rh血型。ABO血型在临床上分为四种,分别是A型血、B型血、AB型血和O型血。根据红细胞膜上含有的抗原决定,含有A抗原是A型血,含有B抗原是B型血,同时含有A抗原、B抗原是AB型血,既没有A抗原,也没有B抗原是O型血。Rh血型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有D抗原分为两种,含有D抗原的是Rh阳性,不含有D抗原的是Rh阴性。
2023-06-29 10:19: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