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生物化学方面的问题

2023-07-02 11:02:39
共4条回复
Troublesleeper

生物化学是一门边缘学科,研究的是生命的化学,所以与其它有关的生物学科必然有或多或少的关系。生物学科总是互相为用,互相渗透的。生物体不只一种,因此生物化学有研究动物(包括昆虫)方面的,也有研究植物方面的,还有研究微生物方面的。它们之间有差异、也有共同之处。生物化学在医药、卫生、农业及工业等方面都有应用,是一门基础医学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农学学科,而在工业上,如食品加工、酿造、制药、生物制剂制备、以及制革等上,都有应用。

(一)生物化学是从有机化学及生理学发展起来的

一直到现在,它与有机化学及生理学之间,仍然关系密切。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及性质,并将其合成,乃是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共同课题;在分子水平上弄清生理功能,显然是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一个共同目的。从现在的趋向来看,生理学是在更多地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使用生物化学的指标,以解释许多生理现象。

(二)微生物学及免疫学

在研究病原微生物的代谢、病毒的化学本质,以及防治措施等,无不应用生物化学的知识和技术。就免疫学而言,不论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都必须在分子水平上,才能阐明机理问题,近来一些生物化学家常以微生物,尤其是细菌为研究材料;这样,一方面可验证在动物体内得到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细菌繁殖生长极其迅速,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提供有利条件;于是应运而生出生化遗传学,又称分子遗传学,进而又派生出遗传工程学。由此不难看出,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免疫学及遗传学之间的关系是何等密切。

(三)生物物理学是从生物化学发展起来的

主要应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性质和结构,能量的转变,以及生物体内发生的一些过程,如生物发电及发光。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化学总是相辅相成的。随着量子化学的发展,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机理,特别是酶促反应的机理,将来必定要应用生物分子内及作用物分子内电子结构的改变来加以说明。

(四)近代药理学往往以酶的活性、激素的作用及代谢的途径等为其发展的依据,于是出现了生化药理学及分子药理学等。病理生理学也注重运用生物化学的原理及方法来研究生理功能的失调及代谢途径的紊乱。甚至,组织学、病理解剖学及寄生虫学等学科,也开始应用生物化学的知识和方法,以探讨和解决它们的问题。这些学科的名称之前,现在多冠以“分子”字样,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证明。

(五)生物化学称为医学学科的基础,在医药卫生的各学科中广泛应用,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也是如此。临床医学及卫生保健,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作出论断,寻求防治,增进健康,莫不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和技术。镰状细胞性贫血已被证明是血红蛋白β链N未端第六位上的谷氨酸为缬氨酸所取代的结果。关于许多疾病的防治方面,免疫化学无疑是医务工作者所熟知的一种重要的预防、治疗及诊断手段。肿瘤的治疗,不论是放射疗法,抑或是化学疗法,都是使肿瘤细胞中重要的生物分子,如DNA、RNA、蛋白质等分子,改变或破坏其结构,或抑制其生物合成。放射疗法主要是对DNA起作用。而抗肿瘤药物,如抗代谢物、烷化剂、有丝分裂抑制剂及抗生素等,有的在DNA生物合成中起作用,有的在RNA生物合成中起作用,还有的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作用,当然不能除外有的药物能抑制不只一种生物合成过程。只要这三种生物分子中任何一种的生物合成有阻碍,都会使肿瘤细胞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其最致命的要算是破坏DNA的生物合成了,至于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及指标作为诊断的手段,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若肝炎诊断中的血液谷丙转氨酶了。总之,生物化学在临床医学及卫生保建上的应用的例子是很多的。

(一)物质组成及生物分子

生物体是由一定的物质成分按严格的规律和方式组织而成的。人体约含水55-67%,蛋白质 15~18%,脂类 10~15%,无机盐3~4% 及糖类1~2%等。从这个分析来看,人体的组成除水及无机盐之外,主要就是蛋白质、脂类及糖类三类有机物质。其实,除此三大类之外,还有核酸及多种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如维生素、激素、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肽、核苷酸等。若从分子种类来看,那就更复杂了。以蛋白质为例,人体内的蛋白质分子,据估计不下100000种。这些蛋白质分子中,极少与其它生物体内的相同。每一类生物都各有其一套特有的蛋白质;它们都是些大而复杂的分子。其它大而复杂的分子,还有核酸、糖类、脂类等;它们的分子种类虽然不如蛋白质多,但也是相当可观的。这些大而复杂的分子称为“生物分子”。生物体不仅由各种生物分子组成,也由各种各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所组成,足见生物体在组成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而复杂的生物分子在体内也可降解到非常简单的程度。当生物分子被水解时,即可发现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如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核酸中的核苷酸,脂类中脂肪酸及糖类中的单糖等。这些小而简单的分子可以看作生物分子的构件,或称作“构件分子”。它们的种类为数不多,在每一种生物体内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实际上,生物体内的生物分子仅仅是由不多几种构件分子借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由于组成一个生物分子的构件分子的数目多,它的分子就大;因为构件分子不只一种,而且其排列顺序又可以是各种各样,由此而形成的生物分子的结构,当然就复杂。不仅如此,某些生物分子在不同情况下,还会具有不同的立体结构。生物分子的种类是非常多的。自然界约一百三十余万种生物体中,据估计总大约有1010~ 1012种蛋白质及1010种核酸;它们都是由一些构件分子所组成。构件分子在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中,按一定的组织规律,互相连接,依次逐步形成生物分子、亚细胞结构、细胞组织或器官,最后在神经及体液的沟通和联系下,形成一个有生命的整体。

(二)物质代谢

生物体内有许多化学反应,按一定规律,继续不断地进行着。如果其中一个反应进行过多或过少,都将表现为异常,甚至疾病。一旦这些反应停止,生命即告终结。

生物体内参加各种化学反应的分子和离子,不仅有生物分子,而更多和更主要的还是小的分子及离子。有人认为,没有小分子及离子的参加,不能移动或移动不便的生物分子便不能产生各种生命攸关的生物化学反应。没有二磷酸腺苷(ADP)及三磷酸腺苷(ATP)这样的小分子作为能量接受、储备、转运及供应的媒介,则体内分解代谢放出的能,将会散发为热而被浪费掉,以致一切生理活动及合成代谢无法进行。再者,如果没有Mg2+、Mn2+、Ca2+、K+等离子的存在,体内许多化学反应也不会发生,凭借各种化反应,生物体才能将环境中的物质(营养素)及能量加以转变、吸收和利用。营养素进人体内后,总是与体内原有的混合起来,参加化学反应。在合成反应中,作为原料,使体内的各种结构能够生长、发育、修补、替换及繁殖。在分解反应中,主要作为能源物质,经生物氧化作用,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产生废物,经由各排泄途径排出体外,交回环境,这就是生物体与其外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一般称为物质代谢或新陈代谢。据估计一个人在其一生中(按60岁计算),通过物质代谢与其体外环境交换的物质约相当于60000kg水,10000kg糖类,1600kg蛋白及1000kg脂类。

(三)物质代谢的调节控制

物质代谢的调节控制是生物体维持生命的一个重要方面。物质代谢中绝大部分化学反应是在细胞内由酶促成,而且具有高度自动调节控制能力。这是生物的重要特点之一。一个小小的活细胞内,几近两千种酶,在同一时间内,催化各种不同代谢中各自特有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互不妨碍,互不干扰,各自有条不紊地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而且还互相配合。结果,不论是合成代谢还是分解代谢,总是同时进行到恰到好处。以蛋白质为例,用人工合成,即使有众多高深造诣的化学家,在设备完善的实验室里,也需要数月以至数年,或能合成一种蛋白质。然而在一个活细胞里,在37℃及近于中性的环境中,一个蛋白质分子只需几秒钟,即能合成,而且有成百上千个不相同的蛋白质分子,几乎象在同一个反应瓶中那样,同时在进行合成,而且合成的速度和量,都正好合乎生物体的需要。这表明,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必定有尽善尽美的安排和一个调节控制系统。根据现有的知识,酶的严格特异性、多酶体系及酶分布的区域化等的存在,可能是各种不同代谢能同时在一个细胞内有秩序地进行的一个解释。在调节控制方面,动物体内,除神经体液发挥着重要作用之外,作用物的供应及输送、产物的需要及反馈抑制,基因对酶的合成的调控,酶活性受酶结构的改变及辅助因子的丰富与缺乏的影响等因素,亦不可忽视。

(四)结构与功能

组成生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具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则必须深入探讨细胞、亚细胞结构及生物分子的功能。功能来自结构。欲知细胞的功能,必先了解其亚细胞结构;同理,要知道一种亚细胞结构的功能,也必先弄清构成它的生物分子。关于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有密切关系的知识,已略有所知。例如,细胞内许多有生物催化剂作用的蛋白质——酶;它们的催化活性与其分子的活性中心的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其特异性与其作用物的结构密切相关;而一种变构酶的活性,在某种情况下,还与其所催化的代谢途径的终末产物的结构有关。又如,胞核中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与其在遗传中的作用息息相关;简而言之,DNA中核苷酸排列顺序的不同,表现为遗传中的不同信息,实际是不同的基因。生物化学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发展极为迅速,有人将这部分内容叫作分子生物学。

在生物化学中,有关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才仅仅开始;尚待大力研究的问题很多,其中重大的,有亚细胞结构中生物分子间的结合,同类细胞的相互识别、细胞的接触抑制、细胞间的粘合、抗原性、抗原与抗体的作用、激素、神经介质及药物等的受体等。

(五)繁殖与遗传

生物体有别干无生物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具有繁殖能力及遗传特性。一切生物体都能自身复制;复制品与原样几无差别,且能代代相传,这就是生物体的遗传特性。遗传的特点是忠实性和稳定性,三十多年前,对遗传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基因还只是一个神秘莫测的术语。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的发展,已经证实,基因只不过是DNA分子中核苷酸残基的种种排列顺序而已。现在DNA分子的结构已不难测得,遗传信息也可以知晓,传递遗传信息过程中的各种核糖核酸也已基本弄清,不但能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而且还有可能改变遗传,从而派生出遗传工程学。如果能将所需要的基因提出或合成,再将其转移到适当的生物体内去,以改变遗传、控制遗传,这不但能解除人们一些疾患,而且还可以改良动、植物的品种,甚至还可能使一些生物,尤其是微生物,更好为人类服务,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这一发展将为人类的幸福作出巨大的贡献。

生物化学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在欧洲约在160年前开始,逐渐发展,一直到1903年才引进“生物化学”这个名词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我国,其发展可追溯到远古。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饮食、营养、医、药等方面都有不少创造和发明,生物化学的发展可分为:叙述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及机能生物化学三个阶段。

(一)叙述生物化学阶段

1.饮食方面: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人民已能造酒,相传夏人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作酒必用曲,故称曲为酒母,又叫做酶,与媒通,是促进谷物中主要成分的淀粉转化为酒的媒介物。现在我国生物化学工作者将促进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媒介物(即生物催化剂)统称为酶,从《周礼》的记载来推测,公元前12世纪以前,已能制饴,饴即今之麦芽糖,是大麦芽中的淀粉酶水解谷物中淀粉的产物。《周礼》称饴为五味之一。不但如此,在这同时,还能将酒发酵成醋。醋亦为五味之一。《周礼》上已有五味的描述。可见我国在上古时期,已使用生物体内一类很重要的有生物学活性的物质——酶,为饮食制作及加工的一种工具。这显然是酶学的萌芽时期。

2.营养方面:《黄帝内经·素问》的“藏气法时论”篇记载有“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将食物分为四大类,并以“养”、“益”、“助”、“充”表明在营养上的价值。这在近代营养学中,也是配制完全膳食的一个好原则。谷类含淀粉较多,蛋白质亦不少,宜为人类主食,是生长、发育以及养生所需食物中之最主要者;动物食品含蛋白质,质优且丰富,但含脂肪较多,不宜过多食用,可用以增进谷类主食的营养价值而有益于健康,果品及蔬菜中无机盐类及维生素较为丰富,且属于粗纤维,有利食物消化及废物的排出;如果膳食能得到果品的辅助,蔬菜的充实,营养上显然是一个无可争辩的完全膳食。膳食疗法早在周秦时代即已开始应用,到唐代已有专书出现。盂诜(公元7世纪)著《食疗本草》及昝殷(约公元8世纪)著《食医必鉴》等二书,是我国最早的膳食疗法书籍。宋朝的《圣济总录》(公元前12世纪)是阐明食治的。元朝忽思慧(公元14世纪)针对不同疾患,提出应用的食物及其烹调方法,并编写成《饮膳正要》。由此可看出我国古代医务工作者应用营养方面的原理,试图治疗疾患的一些端倪。

3.医药方面:我国古代医学对某些营养缺乏病的治疗,也有所认识,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古称“瘿病”,主要是饮食中缺碘所致,有用含碘丰富的海带、海藻、紫菜等海产品防治。公元 4世纪,葛洪著《肘后百一方》中载有用海藻酒治疗瘿病的方法。唐·王焘(公元8世纪)的《外台秘要》中载有疗瘿方36种,其中27种为含碘植物。而在欧洲直到公元1170年才有用海藻及海绵的灰分治疗此病者。脚气病是缺乏维生素B1的病。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早有详细研究,认为是一种食米区的疾病,分为“肿”、“不肿”及“脚气入心”三种,可用含有维生素B1的车前子、防风、杏仁、大豆、槟榔等治疗。酿酒用的曲及中药中的神曲(可生用)均含维生素B1较丰富,且具有水解糖类的酶,可用以补充维生素B1的不足,亦常用以治疗胃肠疾患。夜盲症古称“雀目”,是一种缺乏维主素A的病症。孙思邈首先用含维生素A较丰富的猪肝治疗。我国最早的眼科专著《龙木论》记载用苍术、地肤子、细辛、决明子等治疗雀目。这些药物都是含有维生素A原的植物。

我国研究药物最早者据传为神农。神衣后世又称炎帝,是始作方书,以疗民疾者。《越绝书》上有神农尝百草的记载。自此以后,我国人民开始用天然产品治疗疾病,如用羊靥(包括甲状腺的头部肌肉)治甲状腺肿,紫河车(胎盘)作强壮剂,蟾酥(蟾蜍皮肤疣的分泌物)治创伤,羚羊角治中风,鸡内金止遗尿及消食健胃等。而最值得一提的是秋石。秋石是从男性尿中沉淀出的物质,用以治病者。其制取确实是最早从尿中分离类固醇激素的方法,其原理颇与近代有所相同。近代的方法为Windaus等在本世纪30年代所创,而我国的方法则出自11世纪沈括(号存中)著的《沈存中良方》中,现仍可在《苏沈良方》中寻着。其详细制法,在《本草纲目》上亦有记载,可概括为用皂角汁将类固醇激素,主要为睾酮,从男性尿中沉淀出来,反复熬煎制成结晶,名为秋石。皂角汁中含有皂角苷,是常用以提炼固醇类物质的试剂。这样看来,人类利用动物产品,调节生理功能,治疗疾病是从10世纪开始,实为内分泌学的萌芽。

明代李时珍(公元1522~1596年)撰著《本草纲目》,凡52卷,共载药物1800余种,其中除植物药物外,尚载鱼类63种,兽类123种,昆虫百余种,鸟类77种及介类45种。书中还详述人体的代谢物、分泌物及排泄物等,如人中黄(即粪)、淋石(即尿)、乳汁、月水、血液及精液等。这一巨著不但集药物之大成,对生物化学的发展也不无贡献。

这样看来,中国古代在生物化学的发展上,是有一定贡献的。但是由于历代封建王朝的尊经崇儒,斥科学为异端,所以近代生物化学的发展,欧洲就处于领先地位。18世纪中叶, Scheele研究生物体(植物及动物)各种组织的化学组成,一般认为这是奠定现代生物化学基础的工作。随后,Lavoisier于1785年证明,在呼吸过程中,吸进的氧气被消耗,呼出二氧化碳,同时放出热能,这意味着呼吸过程包含有氧化作用,这是生物氧化及能代谢研究的开端。接着,Beaumont(1833年)及Bernard(1877年)在消化基础上,Pasteur(1822~1895年)在发酵上,以及Liebig(1803~1873年)在生物物质的定量分析上,都作出显著的贡献。1828年Wohler在实验室里将氰酸铵转变成尿素,氰酸铵是一种普通的无机化合物,而尿素是哺乳动物尿中含氮物质代谢的一种主要产物,人工合成尿素的成功,不但为有机化学扫清了障碍,也为生物化学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自此直到20世纪初叶,对生物体内的物质,如脂类、糖类及氨基酸的研究,核质及核酸的发现,多肽的合成等,而更有意义的则是在1897年Buchner制备的无细胞酵母提取液,在催化糖类发酵上获得成功,开辟了发酵过程在化学上的研究道路,奠定了酶学的基础。9年之后,Harden与Young又发现发酵辅酶的存在,使酶学的发展更向前推进一步。

以上包括我国古代及欧洲的发明创造、研究发现,均可算是生物化学的萌芽时期,虽然也有生物体内的一些化学过程的发现和研究,但总的说来,还是以分析和研究组成生物体的成分及生物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为主,所以这一时期可以看作叙述生物化学阶段。

(二)动态生物化学阶段

从20世纪开始,生物化学进入了一个蓬蓬勃勃的发展时期。在营养方面,研究了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及需要量,并发现了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及一些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等。在内分泌方面,发现了各种激素。许多维生素及激素不但被提纯,而且还被合成。在酶学方面Sumner于1926年分离出尿酶,并成功地将其做成结晶。接着,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也相继做成结晶。这样,酶的蛋白质性质就得到了肯定,对其性质及功能才能有详尽的了解,使体内新陈代谢的研究易于推进。在这一时期,我国生物化学家吴宪等在血液分析方面创立了血滤液的制备及血糖的测定等方法,至今还为人们所采用;在蛋白质的研究中,提出了蛋白质变性学说;在免疫化学上,首先使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抗原抗体反应的机制;在营养方面,比较荤膳与素膳的营养价值,并发现动物的消化道可因膳食中营养素价值的不同及丰富与否而发生一定的改变;食素膳者与食荤膳者相比,胃稍大而肠较长。自此以后,生物化学工作者逐渐具备了一些先进手段,如放射性核素示踪法,能够深入探讨各种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故对各种物质代谢途径及其中心环节的三羧酸循环,已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从50年代开始,生物化学的进展突飞猛进;对体内各种主要物质的代谢途径均已基本搞清楚,所以,这个时期可以看作动态生物化学阶段。

(三)机能生物化学阶段

近20多年来,除早已在研究代谢途径时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示踪法之外,还建立了许多先进技术及方法。例如,在分离和鉴定各种化合物时,有各种各样敏感而特异的电泳法及层析法,还有特别适用于分离生物大分子的超速离心法;在测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时,可使用自动分析仪,如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甚至在测定氨基酸在蛋白质分子中的排列顺序时,也有可供使用的自动顺序分析仪。还有不少近代的物理方法和仪器(如红外、紫外、X线等各种仪器),用以测定生物分子的性质和结构。在知道生物分子的结构之后,就有可能了解其功能,还有可能用人工方法合成。1965年我国的生物化学工作者和有机化学工作者首先人工合成了有生物学活性的胰岛素,开阔了人工合成生物分子的途径。除此之外,生物化学家也常常采用人工培养的细胞及繁殖迅速的细菌,作为研究材料,并用现代的先进手段,不但把糖类、脂类及蛋白质的分解代谢途径弄得更清楚,而且还将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胆固醇、某些固醇类激素、血红素等的生物合成基本上己搞明白;不但测出了某些有生物学活性的重要蛋白质的结构(包括一、二、三及四级结构),尤其是一些酶的活性部位,而且还测出了一些脱氧核糖核酸(DNA)及核糖核酸(RNA〕的结构,从而确定了它们在蛋白质生物合成及遗传中的作用。体内构成各种器官及组织的组成成分都有其特殊的功能,而功能则来源于各种组成的分子结构;有特殊机能的器官和组织,无疑是由具有特殊结构的生物分子所构成。探索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正是现时期的任务。所以,可以认为生物化学已进入机能生物化学阶段。

tt白

1:生物化学是一门边缘学科,研究的是生命的化学,所以与其它有关的生物学科必然有或多或少的关系。生物学科总是互相为用,互相渗透的。生物体不只一种,因此生物化学有研究动物(包括昆虫)方面的,也有研究植物方面的,还有研究微生物方面的。它们之间有差异、也有共同之处。生物化学在医药、卫生、农业及工业等方面都有应用,是一门基础医学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农学学科,而在工业上,如食品加工、酿造、制药、生物制剂制备、以及制革等上,都有应用。

2: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可以大大加快人类的进化历程并改变某些物种,从而影响到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历程。科技的每一小步前进都会带来社会的深刻变化,正如网络的出现促成了虚拟社区的形成,而这虚拟的世界却又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工作者们正在努力实现使生命更完美的目标。

大家可能对转基因这个概念比较陌生,但在当今社会,几乎不存在没与转基因产品打过交道的人。目前推广的转基因植物品种主要有大豆、玉米和棉花。而转入的基因主要是抗虫基因和耐除草剂基因,转入基因后的植株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所以推广起来非常迅速。2002年,我国本土生产大豆1541万吨,从美国和阿根廷等国家共进口了1397万吨大豆,进口大豆占我国大豆总消费量50%左右。其中美国占573万吨,剩下是阿根廷和巴西。美国100%转基因,阿根廷98%,巴西至少10%。这说明市面上流通的豆类制品,近50%是转基因作物制造。而这一信息知道的人并不多,但随着认证的进行,这一状况会逐步好转。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耕地较少,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农作物提高产量和质量势在必行,否则不要说实现小康,可能连社会稳定都无从谈起。

70年代初出现的DNA重组技术,使得人类实现了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的目的。人类已可以应用此项技术、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一些特有的蛋白质和药物,如生长激素、乙肝疫苗、干扰素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转基因动物的生产,更使得人类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生产动物产品。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婴儿能够喝上与母乳营养价值同样高的牛奶。

在医学上,人们根据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病原体与人体在代谢和调控上的差异,设计或筛选出各种高效低毒的药物。比如最早的抗生素--璜胺类药物就是竞争性抑制使细菌不能合成叶酸从而死亡。依据免疫学知识人们设计研制出各种所需疫苗,现在人们对艾滋病、禽流感相当恐惧,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疫苗研制工作的不断取得进步,终有一天人类会从从传染病中得以幸免。胎儿在发育之前已对其缺陷基因进行了彻底的修复;可以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刚出生的婴儿进行疾病预测,并制定预防方案,到那时没有了疾病的困扰,200岁被定为青年,衰老的器官被人工合成的新器官所移植……

二十一世纪是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前沿科学的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生命科学将为人类营造出

一个更加健康、更加繁荣、更加幸福的生命世界!

自己再扩充些就OK了,祝你论文顺利通过!

(一)生物化学是从有机化学及生理学发展起来的

一直到现在,它与有机化学及生理学之间,仍然关系密切。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及性质,并将其合成,乃是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共同课题;在分子水平上弄清生理功能,显然是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一个共同目的。从现在的趋向来看,生理学是在更多地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使用生物化学的指标,以解释许多生理现象。

(二)微生物学及免疫学

在研究病原微生物的代谢、病毒的化学本质,以及防治措施等,无不应用生物化学的知识和技术。就免疫学而言,不论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都必须在分子水平上,才能阐明机理问题,近来一些生物化学家常以微生物,尤其是细菌为研究材料;这样,一方面可验证在动物体内得到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细菌繁殖生长极其迅速,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提供有利条件;于是应运而生出生化遗传学,又称分子遗传学,进而又派生出遗传工程学。由此不难看出,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免疫学及遗传学之间的关系是何等密切。

(三)生物物理学是从生物化学发展起来的

主要应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性质和结构,能量的转变,以及生物体内发生的一些过程,如生物发电及发光。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化学总是相辅相成的。随着量子化学的发展,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机理,特别是酶促反应的机理,将来必定要应用生物分子内及作用物分子内电子结构的改变来加以说明。

(四)近代药理学往往以酶的活性、激素的作用及代谢的途径等为其发展的依据,于是出现了生化药理学及分子药理学等。病理生理学也注重运用生物化学的原理及方法来研究生理功能的失调及代谢途径的紊乱。甚至,组织学、病理解剖学及寄生虫学等学科,也开始应用生物化学的知识和方法,以探讨和解决它们的问题。这些学科的名称之前,现在多冠以“分子”字样,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证明。

(五)生物化学称为医学学科的基础,在医药卫生的各学科中广泛应用,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也是如此。临床医学及卫生保健,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作出论断,寻求防治,增进健康,莫不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和技术。镰状细胞性贫血已被证明是血红蛋白β链N未端第六位上的谷氨酸为缬氨酸所取代的结果。关于许多疾病的防治方面,免疫化学无疑是医务工作者所熟知的一种重要的预防、治疗及诊断手段。肿瘤的治疗,不论是放射疗法,抑或是化学疗法,都是使肿瘤细胞中重要的生物分子,如DNA、RNA、蛋白质等分子,改变或破坏其结构,或抑制其生物合成。放射疗法主要是对DNA起作用。而抗肿瘤药物,如抗代谢物、烷化剂、有丝分裂抑制剂及抗生素等,有的在DNA生物合成中起作用,有的在RNA生物合成中起作用,还有的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作用,当然不能除外有的药物能抑制不只一种生物合成过程。只要这三种生物分子中任何一种的生物合成有阻碍,都会使肿瘤细胞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其最致命的要算是破坏DNA的生物合成了,至于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及指标作为诊断的手段,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若肝炎诊断中的血液谷丙转氨酶了。总之,生物化学在临床医学及卫生保建上的应用的例子是很多的。

以心消业

生物化学是一门边缘学科,研究的是生命的化学,所以与其它有关的生物学科必然有或多或少的关系。生物学科总是互相为用,互相渗透的。生物体不只一种,因此生物化学有研究动物(包括昆虫)方面的,也有研究植物方面的,还有研究微生物方面的。它们之间有差异、也有共同之处。生物化学在医药、卫生、农业及工业等方面都有应用,是一门基础医学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农学学科,而在工业上,如食品加工、酿造、制药、生物制剂制备、以及制革等上,都有应用。

(一)生物化学是从有机化学及生理学发展起来的

一直到现在,它与有机化学及生理学之间,仍然关系密切。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及性质,并将其合成,乃是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共同课题;在分子水平上弄清生理功能,显然是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一个共同目的。从现在的趋向来看,生理学是在更多地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使用生物化学的指标,以解释许多生理现象。

(二)微生物学及免疫学

在研究病原微生物的代谢、病毒的化学本质,以及防治措施等,无不应用生物化学的知识和技术。就免疫学而言,不论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都必须在分子水平上,才能阐明机理问题,近来一些生物化学家常以微生物,尤其是细菌为研究材料;这样,一方面可验证在动物体内得到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细菌繁殖生长极其迅速,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提供有利条件;于是应运而生出生化遗传学,又称分子遗传学,进而又派生出遗传工程学。由此不难看出,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免疫学及遗传学之间的关系是何等密切。

(三)生物物理学是从生物化学发展起来的

主要应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性质和结构,能量的转变,以及生物体内发生的一些过程,如生物发电及发光。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化学总是相辅相成的。随着量子化学的发展,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机理,特别是酶促反应的机理,将来必定要应用生物分子内及作用物分子内电子结构的改变来加以说明。

(四)近代药理学往往以酶的活性、激素的作用及代谢的途径等为其发展的依据,于是出现了生化药理学及分子药理学等。病理生理学也注重运用生物化学的原理及方法来研究生理功能的失调及代谢途径的紊乱。甚至,组织学、病理解剖学及寄生虫学等学科,也开始应用生物化学的知识和方法,以探讨和解决它们的问题。这些学科的名称之前,现在多冠以“分子”字样,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证明。

(五)生物化学称为医学学科的基础,在医药卫生的各学科中广泛应用,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也是如此。临床医学及卫生保健,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作出论断,寻求防治,增进健康,莫不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和技术。镰状细胞性贫血已被证明是血红蛋白β链N未端第六位上的谷氨酸为缬氨酸所取代的结果。关于许多疾病的防治方面,免疫化学无疑是医务工作者所熟知的一种重要的预防、治疗及诊断手段。肿瘤的治疗,不论是放射疗法,抑或是化学疗法,都是使肿瘤细胞中重要的生物分子,如DNA、RNA、蛋白质等分子,改变或破坏其结构,或抑制其生物合成。放射疗法主要是对DNA起作用。而抗肿瘤药物,如抗代谢物、烷化剂、有丝分裂抑制剂及抗生素等,有的在DNA生物合成中起作用,有的在RNA生物合成中起作用,还有的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作用,当然不能除外有的药物能抑制不只一种生物合成过程。只要这三种生物分子中任何一种的生物合成有阻碍,都会使肿瘤细胞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其最致命的要算是破坏DNA的生物合成了,至于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及指标作为诊断的手段,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若肝炎诊断中的血液谷丙转氨酶了。总之,生物化学在临床医学及卫生保建上的应用的例子是很多的。

阿里阿涅德

1.

其实乐观的时候想,生物医学是未来最有前途的专业之一,生物化学是生物医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的,细微到物质是由哪几种分子、原子组成。有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化学物理变化。

生物化学就是分析人是由什么样的物质组成的,化学成分是哪些,有可能发生哪些物理化学变化。

生物化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每个医学生的必修课

生物化学也是医学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考试科目

2.

生物化学的发展前景

作者: 转载:admin 来源:本站 点击数:72 更新时间:2007年12月15日

--------------------------------------------------------------------------------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可以大大加快人类的进化历程并改变某些物种,从而影响到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历程。科技的每一小步前进都会带来社会的深刻变化,正如网络的出现促成了虚拟社区的形成,而这虚拟的世界却又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工作者们正在努力实现使生命更完美的目标。

大家可能对转基因这个概念比较陌生,但在当今社会,几乎不存在没与转基因产品打过交道的人。目前推广的转基因植物品种主要有大豆、玉米和棉花。而转入的基因主要是抗虫基因和耐除草剂基因,转入基因后的植株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所以推广起来非常迅速。2002年,我国本土生产大豆1541万吨,从美国和阿根廷等国家共进口了1397万吨大豆,进口大豆占我国大豆总消费量50%左右。其中美国占573万吨,剩下是阿根廷和巴西。美国100%转基因,阿根廷98%,巴西至少10%。这说明市面上流通的豆类制品,近50%是转基因作物制造。而这一信息知道的人并不多,但随着认证的进行,这一状况会逐步好转。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耕地较少,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农作物提高产量和质量势在必行,否则不要说实现小康,可能连社会稳定都无从谈起。

70年代初出现的DNA重组技术,使得人类实现了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的目的。人类已可以应用此项技术、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一些特有的蛋白质和药物,如生长激素、乙肝疫苗、干扰素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转基因动物的生产,更使得人类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生产动物产品。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婴儿能够喝上与母乳营养价值同样高的牛奶。

在医学上,人们根据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病原体与人体在代谢和调控上的差异,设计或筛选出各种高效低毒的药物。比如最早的抗生素--璜胺类药物就是竞争性抑制使细菌不能合成叶酸从而死亡。依据免疫学知识人们设计研制出各种所需疫苗,现在人们对艾滋病、禽流感相当恐惧,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疫苗研制工作的不断取得进步,终有一天人类会从从传染病中得以幸免。胎儿在发育之前已对其缺陷基因进行了彻底的修复;可以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刚出生的婴儿进行疾病预测,并制定预防方案,到那时没有了疾病的困扰,200岁被定为青年,衰老的器官被人工合成的新器官所移植……

二十一世纪是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前沿科学的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生命科学将为人类营造出

一个更加健康、更加繁荣、更加幸福的生命世界!

相关推荐

药物化学——抗代谢抗肿瘤药

干扰正常代谢反应进行的物质称为抗代谢物。临床应用的抗代谢抗肿瘤药是叶酸拮抗物、嘌呤拮抗物和嘧啶拮抗物,在体内通过抑制生物合成酶;或掺入生物大分子合成,形成伪大分子,干扰核酸的生物合成,使肿瘤细胞丧失功能而死亡。   抗代谢物是应用代谢拮抗原理设计的,在结构上与代谢物类似,一般是将正常代谢物的结构生物作细小改变,例如将代谢物结构中的-H换为-F或-CH3;将-OH换为-SH或-NH2.这种改变应用了电子等排原理。   抗代谢抗肿瘤药按作用原理分为嘧啶拮抗物、嘌呤拮抗物、叶酸拮抗物。   一、嘧啶拮抗物   嘧啶拮抗物有尿嘧啶衍生物和胞嘧啶衍生物,用于临床的药物例如氟尿嘧啶(Fluorouracil)、替加氟(Tegafur)是尿嘧啶衍生物。盐酸阿糖胞苷(CytarabineHydrochloride)是胞嘧啶衍生物。1.氟尿嘧啶(Fluorouracil)   化学名:5-氟-2,4(1H,3H)-嘧啶二酮用氟原子取代代谢物尿嘧啶结构中5位的氢原子,得到抗代谢物氟尿嘧啶。-H与-F为非经典的电子等排体,氟的原子半径与氢的相近,抗代谢物氟尿嘧啶分子的体积与代谢物尿嘧啶分子的体积几乎相等,而且碳氟键很稳定,在代谢过程中不易分解,因此抗代谢物能在分子水平代替正常代谢物。氟尿嘧啶在体内转变为氟尿嘧啶脱氧核苷,抑制胸腺嘧啶合成酶,使酶失活,抑制DNA的合成,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氟尿嘧啶抗瘤谱比较广,对消化道癌和其他实体肿瘤有良好疗效,但毒副作用较大。对氟尿嘧啶进行结构改造,发展了一些氟尿嘧啶衍生物用于临床,例如替加氟(Tegafur,呋氟尿嘧啶)、卡莫氟(Carmofur)等,二者均为氟尿嘧啶的前体药物,在体内转变为氟尿嘧啶发挥抗癌作用,不良反应较轻。   2.盐酸阿糖胞苷(CytarabineHydrochloride)   化学名:1-β-D-阿拉伯呋喃糖基-4-氨基-2(1H)-嘧啶酮盐酸盐阿糖胞苷在体内转化为活性的三磷酸阿糖胞苷,抑制DNA多聚酶及少量渗入DNA中,阻止DNA的合成,发挥抗肿瘤作用。阿糖胞苷口服吸收较差,需注射给药。由于该药在体内迅速被肝脏的胞嘧啶脱氨酶作用脱氨,生成无活性的尿嘧啶阿糖胞苷,因此需要静脉连续滴注给药,才能得到较好效果。盐酸阿糖胞苷临床用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为了延长的作用时间,将阿糖胞苷氨基酰化例如依诺他滨(Enocitabine),或环化形成环胞苷(Cyclocytidine),他们在体内代谢转变为阿糖胞苷而起作用,作用时间长,副作用较轻。   二、嘌呤拮抗物   巯嘌呤(6-Mercaptopurine)   化学名:6-嘌呤巯醇一水合物巯嘌呤为黄色结晶性粉末。化学结构为嘌呤环(芳香环)的6位有巯基取代,性质不稳定,遇光易变色。化学结构与黄嘌呤类似,在体内转变为有活性的6-巯代次黄嘌呤核苷酸(硫代肌苷酸),抑制腺酰琥珀酸合成酶和肌苷酸脱氢酶,从而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可用于各种急性白血病的治疗。   三、叶酸拮抗物   叶酸是核酸生物合成的代谢物,叶酸缺乏时白细胞减少,因此叶酸拮抗物可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用于临床的例如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   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   化学名:L-(+)-N-[4-[[(2,4-二氨基-6-蝶啶基)甲基]甲胺基]苯甲酰基]谷氨酸   性质:   1.甲氨喋呤为橙黄色结晶性粉末,几不溶于水。具酸、碱两性,可溶于稀盐酸,易溶于稀碱液。   2.在强酸性溶液中不稳定,酰胺键易被水解,失去活性。用途:甲氨喋呤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对酶的抑制几乎是不可逆的,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DNA和RNA的合成,阻碍肿瘤细胞的生长。临床用于急性白血病和绒毛膜上皮癌。临床上常与亚叶酸钙合用降低毒性。
2023-07-02 08:16:141

什么叫抗代谢物?请举例说明抗代谢物的作用机理

抗代谢物是在化学结构上与代谢物相似的一类药物,与酶竞争性结合,抑制酶正常功能;或作为伪代谢物掺入核酸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发生致死合成.常用抗代谢物有叶酸、嘌呤、嘧啶衍生物. 抗代谢药通过作用于DNA合成所必需的叶酸、嘌呤、嘧啶、嘧啶核苷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存和复制所必需的代谢途径,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抗代谢物是应用代谢拮抗原理设计的,在结构上与代谢物类似,一般是将正常代谢物的结构作细小改变,例如将代谢物结构中的-H换为-F 或-CH3 ;将-OH 换为-SH 或-NH2 .这种改变应用了电子等排原理.
2023-07-02 08:16:221

什么是抗代谢物?

抗代谢物是指在化学结构上与天然代谢物类似的物质,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后可与正常代谢物相拮抗,从而影响正常代谢的进行。
2023-07-02 08:16:313

核苷酸抗代谢物(nucleotide antimetabolite)

【答案】:核苷酸的抗代谢物:是一些碱基(嘌呤或嘧啶)、氨基酸或叶酸等的类似物。它们以竞争性抑制干扰或阻断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从而进一步阻止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肿瘤细胞的核酸及蛋白质合成十分旺盛,因此,这些抗代谢物具有抗肿瘤作用。
2023-07-02 08:16:381

什么叫抗代谢物?请举例说明抗代谢物的作用机理

抗代谢物是指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常常需要一些生长因子才能正常生长,可以利用生长因子的结构类似物干扰机体的正常代谢,以达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目的。一些与酶的正常底物或中间产物结构类似的物质,能与酶的正常底物或中间产物竞争酶活性部位使反应停止,从而阻断代谢途径。可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在治疗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2023-07-02 08:16:561

核苷酸的抗代谢物(nucleotide antimetabolite)

【答案】:某些药物是嘌呤、嘧啶、叶酸以及某些氨基酸的类似物,它们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或“以假乱真”等方式干扰或阻断核苷酸的正常合成代谢,从而进一步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及细胞增殖。这些药物即为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2023-07-02 08:17:031

既属于嘧啶抗代谢物也属于嘌呤抗代谢物的是

【答案】:A嘧啶核苷酸抗代谢物有嘧啶类似物(5-氟尿嘧啶)、氨基酸类似物(氮杂丝氨酸)、叶酸类似物(氨蝶呤)、阿糖胞苷。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①嘌呤类似物:6-巯基嘌呤(6MP)、6-巯基鸟嘌呤、8-氮杂鸟嘌呤等;②氨基酸类似物:氮杂丝氨酸和6-重氮-5-氧正亮氨酸等;③叶酸类似物:氨蝶呤及甲氨蝶呤(MTX)。临床用于抗肿瘤。
2023-07-02 08:17:101

什么叫抗代谢物?请举例说明抗代谢物的作用机理?

定义:干扰细胞正常代谢过程的物质。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常常需要一些生长因子才能正常生长,可以利用生长因子的结构类似物干扰集体的正常代谢,以达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目的。此类生长因子的结构类似物又称为抗代谢物。
2023-07-02 08:17:201

属于嘌呤类抗代谢物的药物是

【答案】:B本组题考查抗代谢药物的分类及结构特征。尿嘧啶抗代谢物有氟尿嘧啶、去氧氟尿苷和卡莫氟等;胞嘧啶抗代谢物有阿糖胞苷、环胞苷和吉西他滨等;嘌呤类抗代谢物有巯嘌呤、巯鸟嘌呤等;叶酸类抗代谢物有甲氨蝶呤等;依托泊苷为作用于拓扑异构酶Ⅱ的抑制剂。故本题答案应选B。
2023-07-02 08:17:271

什么是抗代谢物?简述磺胺以及磺胺增效剂TMF的作用机制。设计一个实验来筛选磺胺抗性菌株

药物通过抑制dna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所必需的代谢途径,导致细胞死亡,这就是抗代谢药物的含义而磺胺的作用机制有很多种说法,但是有一种公认的学说认为,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须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干扰了细菌的酶系统对PABA的利用,而PABA 是叶酸的组成部分,叶酸为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物质,也是构成体内叶酸辅酶的基本原料。PABA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与二氢蝶啶焦磷酸酯及谷氨酸或二氢蝶啶焦磷酸酯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合成二氢叶酸。再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成四氢叶酸,为细菌合成核酸提供叶酸辅酶。磺胺类药物之所以能和PABA竞争性拮抗,是由于两者的分子大小和电荷分布极为相似。磺胺增效剂的作用机制则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影响辅酶F的生成,从而影响微生物的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使其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你可以从磺胺类抗代谢拮抗的机制来设计药物的筛选。
2023-07-02 08:17:473

抗代谢药名词解释

抗代谢药: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是指能与体内代谢物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影响或拮抗代谢功能的药物,通常它们的化学结构与体内的核酸或蛋白质代谢物相似。作用方式:1、两者竞争同一酶系,影响酶与代谢物间的正常生化反应速率,而减少或取消代谢物的生成;2、以“伪”物质身份参与生化反应,生成无生物活性的产物,而阻断某一代谢,致使该合成路径受阻。扩展资料:抗代谢药的化学结构和核酸代谢的必需物质类似,可以通过特异性干扰核酸的代谢阻止细胞的分裂和增殖。抗代谢药物主要有3种作用:1、与正常代谢物一起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使微生物正常代谢所需的重要物质无法正常合成,例如磺胺类;2、“假冒”正常代谢物,使微生物合成出无正常生理活性的假产物,如8-重氮鸟嘌呤取代鸟嘌 呤后所合成的核苷酸就会产生无正常功能的RNA;3、某些抗代谢药物与某一 生化合成途径的终产物的结构类似,可通过反馈调节破坏正常代谢调节机制,例如,6-巯基腺嘌呤可抑制腺嘌呤核苷酸的合成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代谢药
2023-07-02 08:17:561

抗代谢药物名词解释

抗代谢药是指能与体内代谢物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影响或拮抗代谢功能的药物,通常它们的化学结构与体内的核酸或蛋白质代谢物相似。作用方式1、两者竞争同一酶系,影响酶与代谢物间的正常生化反应速率,而减少或取消代谢物的生成;2、以“伪”物质身份参与生化反应,生成无生物活性的产物,而阻断某一代谢,致使该合成路径受阻。扩展资料核酸化学性质1、酸效应:在强酸和高温下核酸完全水解为碱基,核糖或脱氧核糖和磷酸。在浓度略稀的无机酸中,最易水解的化学键被选择性的断裂,一般为连接嘌呤和核糖的糖苷键,从而产生脱嘌呤核酸。2、碱效应:当pH值超出生理范围(pH7~8)时,对DNA结构将产生更为微妙的影响。碱效应使碱基的互变异构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影响到特定碱基间的氢键作用,结果导致DNA双链的解离,称为DNA的变性。pH较高时,同样的变性发生在RNA的螺旋区域中,但通常被RNA的碱性水解所掩盖。3、化学变性:一些化学物质能够使DNA或RNA在中性pH下变性。由堆积的疏水碱基形成的核酸二级结构在能量上的稳定性被削弱,则核酸变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代谢药
2023-07-02 08:18:091

抗代谢药

抗代谢药: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抗代谢药是指能与体内代谢物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影响或拮抗代谢功能的药物,通常它们的化学结构与体内的核酸或蛋白质代谢物相似。   其作用方式有两种:   其一,两者竞争同一酶系,影响酶与代谢物间的正常生化反应速率,而减少或取消代谢物的生成;   其二,以“伪”物质身份参与生化反应,生成无生物活性的产物,而阻断某一代谢,致使该合成路径受阻。   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是叶酸拮抗药用于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疗效显著。   也用于治疗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卵巢癌、头颈部肿瘤及消化道癌等。   6-巯嘌呤   6-巯嘌呤是嘌呤拮抗药。其化学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为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   在体内,经次黄嘌呤-鸟苷酸酶(HGPRT)的催化,6-MP首先转变成硫代肌苷酸,后者阻止肌苷酸转变为腺苷酸和鸟苷酸,从而干扰嘌呤代谢、阻碍DNA合成,使肿瘤细胞不能增殖。   6-MP→次黄嘌呤-鸟苷酸酶→硫代肌苷酸→阻止肌苷酸转变为腺苷酸和鸟苷酸。   对S期细胞及其他期细胞有效。   临床主要用于儿童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的维持治疗,亦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5-氟尿嘧啶   1.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5-氟尿嘧啶是嘧啶拮抗药。   5-FU在细胞内转变成5-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后才发挥作用。   其抗肿瘤谱广,对多种肿瘤尤其是对消化道癌症和乳腺癌疗效较好。临床用于治疗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及肝癌,   也可用于治疗卵巢癌、子宫癌、鼻咽癌、膀胱癌及前列腺癌等。   常参与组成几种联合治疗方案,是重要的抗癌药物之一。   局部应用其软膏剂,治疗恶变前皮肤角化和表浅基底细胞瘤,但不用于浸润性皮肤癌。   2.不良反应   静脉滴注后常见消化道反应,且最早出现;   一般于用药后第二周出现骨髓毒性,常表现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2023-07-02 08:18:231

抗代谢药物的作用

其一,两者竞争同一酶系,影响酶与代谢物间的正常生化反应速率,而减少或取消代谢物的生成;其二,以“伪”物质身份参与生化反应,生成无生物活性的产物,而阻断某一代谢,致使该合成路径受阻。
2023-07-02 08:18:391

哪种药物具有抗代谢药的特点?

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要点是氮杂丝氨酸抗代谢药的结构和机理。谷氨酰胺在嘌呤合成过程中多次担当提供氨基的角色。氮杂丝氨酸和6-重氮-5-氧正亮氨酸的结构与谷氨酰胺相似,可以干扰谷氨酰胺在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合成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抑制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2023-07-02 08:18:511

如何更好的发展微生物来源的免疫抑制剂

如何更好的发展微生物来源的免疫抑制剂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有五类:(1)糖皮质激素类,如可的松和强的松;(2)微生物代谢产物,如环孢菌素和藤霉素等;(3)抗代谢物,如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等;(4)多克隆和单克隆抗淋巴细胞抗体,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OKT3等;(5)烷化剂类,如环磷酰胺等。根据合成方法,免疫抑制剂大致可分为:(1)微生物酵解产物:环孢菌素CsA类、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雷帕霉素Rapamycin(RPM)及其衍生物SDZ RAD、Mizoribine(MZ)等;(2)完全有机合成物:大部分来源于抗肿瘤物,主要有烷化剂和抗代谢药二大类。包括激素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氨甲蝶呤Leflunomide、breqinar(BQR)等;(3)半合成化合物:RS61443(mycophenolate mofetil,MMF)、SDZIMMl25、DeoxysPergualin(DSG,脱氧精瓜素)等;(4)生物制剂: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antilymphocyte globulin(ALG)等。根据其发展状况,免疫抑制剂大致可分为: 以抗IL-2受体单克隆抗体、FTYZO等为代表,主要作用是针对改变Cytokine蚓,如抑制TH1、增强TH2。根据其临床应用情况,免疫抑制剂分类为:(1)预防性用药:CsA、FK506、MMF、Aza、Prednisone;(2)治疗/逆转急性排斥反应(救治用药):MP(甲基强的松龙)、ALG或ATG、Murononab-CD3或CD4、MMF、FK506等。(3)诱导性用药(因急性肾小管坏死而出现延迟肾功能、高危病人、二次移植、环孢素肾毒性病人):ATG或ALG、OKT3或OKT4,Simulect或Zenapax等。
2023-07-02 08:18:591

抗代谢学说是怎么发现的

抗代谢学说发现的原因:1、代谢拮抗就是根据相关联物质可能具有相反作用的理论,设计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使之与基本代谢物发生。2、化学药物的结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及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等。3、应用抗代谢物的理论研究病因学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从已有查料证实在这方面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2023-07-02 08:19:171

药物化学问题,哪个为抗代谢药物

A是 6-巯嘌呤(6-MP)为嘌呤类衍生物,由于6-GMP对鸟苷酸激酶有亲和能力,故6-TG最后可以取代鸟嘌呤,掺入到核酸中去。它可以抑制嘌呤合成中的反应。临床用于治疗白血病,也可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肾病综合征、器官移植、红斑狼疮。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外还可以引起高尿酸血症,用药后要充分水化及碱化尿液,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2023-07-02 08:19:262

免疫抑制剂的分类有哪些?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有五类:1、糖皮质激素类,如可的松和强的松;2、微生物代谢产物,如环孢菌素和藤霉素等;3、抗代谢物,如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等;4、多克隆和单克隆抗淋巴细胞抗体,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OKT3等;5、烷化剂类,如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能降低抗体免疫反应。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皮肤真菌病、膜肾球肾炎、炎性肠病和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等。扩展资料常见免疫抑制剂介绍:1、环孢菌素环孢霉素可以有效地特异性抑制淋巴细胞反应和增生。对T细胞,尤其是TH细胞有较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而对其他的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则相对较弱,因此在抗器官移植排斥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2、他克莫司他克莫司是从土壤真菌中提取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特性,其药物强度是环胞霉素A的10-100倍,预防各种器官移植所出现的排斥反应的效果优于环孢菌素。3、雷帕霉素雷帕霉素是一种用于固体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结构与他克莫司相似,但作用机制不同。雷帕霉素与他克莫司之间的相互作用尚未经深入研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免疫抑制剂
2023-07-02 08:19:374

抗代谢药物的不良反应

静脉滴注后常见消化道反应,且最早出现;一般于用药后第二周出现骨髓毒性,常表现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抗代谢类药物作用于核酸合成过程中不同的环节,按其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药物:(一)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氟尿嘧啶(5-FU)、呋喃氟尿嘧啶(FT-207)、二喃氟啶(双呋啶FD-1)、优氟泰(UFT)、氟铁龙(5-DFUR)。抗肿瘤作用主要由于其代谢活化物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干扰了脱氧尿嘧啶苷酸向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转变,因而影响了DNA的合成,经过四十年的临床应用,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成为治疗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癌症的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比较迟缓,用药6-7天出现消化道粘膜损伤,例如:口腔溃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一周以后引起骨髓抑制。而连续96小时以上粘腺炎则成为其主要毒性反应。临床上如长时间连续点滴此类药物应做好病人的口腔护理,教会病人自己学会口腔清洁的方法,预防严重的粘膜炎发生。(二)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甲氨喋呤(MTX)、氨喋呤(白血宁)等。它们具有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作用,应用甲酰四氢叶酸(CF)解救MTX的毒性后,较大地增加MTX的剂量。它对治疗成骨肉瘤和头颈肿瘤以及某些免疫性疾病有效。其不良反应可引起严重的口腔炎、溃疡性胃炎、出血性肠炎、甚至肠穿孔而死亡;骨髓抑制与剂量和给药方案有关。临床上应做好病人的口腔护理,认真观察病人有无肠穿孔等严重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三)DNA多聚酶抑制剂:阿糖胞苷(Ara-c)、环胞苷,氯环胞苷,它们在体内变成阿糖胞苷三磷酸(Ara-CTP)后发挥作用,此反应由脱氧胞苷激酶催化。在白血病细胞及淋巴细胞中此激酶的含量较高,故它对白血病有选择作用,对DNA多聚酶有强大的抑制作用,而影响DNA的复制。一般剂量可以引起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较轻,高剂量时有严重的骨髓抑制如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和贫血,明显的恶心、呕吐、严重的腹泻,护士应根据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类型做好病人的相应的护理。如做好预防感染、出血、腹泻的护理,减少不良反应带来的并发症。(四)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HU)、肌苷二醛(inosine dialdehyde)、腺苷二醛(adenosinediialde-hgde)、胍唑(guanazole),包括胞苷酸、鸟苷酸、腺苷酸、胸苷酸还原成相应的脱氧核苷酸,最终阻止DNA的合成,通过抑制核酸还原酶的抑制。临床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黑色素瘤、乳腺癌、头颈部癌、肠癌 、对银屑病也有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临床上应注意对血象的监测,预防感染。(五)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6-巯嘌呤(6-MP)为嘌呤类衍生物,由于6-GMP对鸟苷酸激酶有亲和能力,故6-TG最后可以取代鸟嘌呤,掺入到核酸中去。它可以抑制嘌呤合成中的反应。临床用于治疗白血病,也可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肾病综合征、器官移植、红斑狼疮。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外还可以引起高尿酸血症,用药后要充分水化及碱化尿液,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2023-07-02 08:20:181

下列物质不是嘧啶核苷酸抗代谢物的是

正确答案:A解析:嘧啶核苷酸抗代谢物有嘧啶类似物氟尿嘧啶(5-FU)、氨基酸类似物(氮杂丝氨酸)、叶酸类似物(氨蝶呤)、阿糖胞苷。
2023-07-02 08:20:311

药物设计学的内容提要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着重阐述药物发现所涉及的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和进行创新药研究所需的药物设计的基本方法,同时还介绍了近年来药物设计学的前沿热点领域,最后简要叙述新药研究中的方法、原理。全书共分为十一章,第一章是药物设计的生命科学基础,第二、三章是细胞间的信号转导及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的调节机理与有关药物设计,第四、五章是基于核酸代谢和酶促原理的抗代谢物和酶抑制剂类药物的研究与发现,第六、七章主要介绍在药物研究与开发中较成熟且实用的前药原理和生物电子等排体原理与方法,第八、九、十章是基于组合化学、化学基因组学原理和计算机技术与方法的药物设计,也是近年来新药研发的前沿领域,第十一章是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与方法,通过该章的学习,读者可了解新药从发现到开发上市的基本过程。图书目录绪论第一节药物发现的几个历史阶段一、随机筛选阶段二、定向发掘阶段三、药物设计阶段第二节药物设计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药物设计学的现代技术与前沿领域一、组合化学与高通量筛选技术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三、化学信息学四、结构生物学五、生物信息学六、合理药物设计第一章药物设计的生命科学基础第一节药物作用的生物靶点一、生物靶点的分类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药物与生物大分子靶点的相互作用一、药物与生物靶点相互作用的化学本质二、药物与生物靶点相互作用的适配关系三、药物与靶点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第三节生物膜与药物的跨膜转运一、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二、生物膜的物质转运机理与调节三、影响膜转运的分子药理学第二章基于细胞间信号转导的药物设计第一节细胞间的信号转导一、信号与信号转导的物质基础二、化学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三、细胞的信号接受系统四、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第二信使)五、胞内第三信使——钙离子六、对信号转导系统的干预第二节基于调节第二、三信使的药物设计一、调节第三信使的药物设计二、调节第三信使的药物设计第三节基于基因调控机制的药物设计一、基于维甲酸受体和类维甲酸受体配基的药物设计二、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配体的药物设计三、基于维生素D受体配体的药物设计四、基于类固醇受体配体的药物设计五、基于抑制转录的药物设计第三章基于内源性生物活性肽的药物设计第一节肽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一、肽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二、机体中某些重要的内源性生物活性肽第二节类肽的设计原理与方法一、构型限制性氨基酸的设计二、肽链骨架的修饰三、二肽片段拟似物四、整体公子构象的限定五、肽二级结构的分子模拟第三节类肽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一、脑啡肽类似物二、肾素抑制剂第四章基于核酸原理的药物设计第一节核酸的生物合成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三、核苷二磷酸、核苷三磷酸及脱氧核糖核苷酸第二节代谢拮抗类抗肿瘤、抗病毒药物的设计一、叶酸类抗代谢物二、嘌呤类抗代谢物三、嘧啶类抗代谢物第三节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设计一、基于核苷糖环修饰的药物二、基本核苷碱基修饰的药物三、无环核苷……第五章以酶为靶点的药物设计第六章基于药物代谢原理的药物设计第七章基于生物电子等排体原理的药物设计第八章基于组合化学库的药物设计第九章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药物设计第十章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第十一章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与方法参考文献中英对照索引
2023-07-02 08:20:381

核苷酸抗代谢物的抗肿瘤机制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搜一下:核苷酸抗代谢物的抗肿瘤机制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2023-07-02 08:20:531

治疗狗狗肿瘤最好的药是什么?

治疗狗狗肿瘤的药物有很多种,但是通常需要根据狗狗的具体病情和肿瘤的类型来选择合适的药物。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物及其特点:铂类抗肿瘤炎药物:如顺铂、卡铂等,可以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但是这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大,会引起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等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蒽环苷类药物:如阿糖胞苷、柔红霉素等,可以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这类药物能够抑制细胞生长和繁殖,起效比较快,但是对肝脏功能有影响,容易引起肝肾毒性。抗代谢物类药物:如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等,可以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代谢,起效比较慢,但是对肿瘤细胞比较敏感,容易产生耐药性。长春花生物碱类药物: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等,可以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如脑癌、食道癌等。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对脑部肿瘤的治疗效果比较好,但是会引起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总之,在选择治疗狗狗肿瘤的药物时,一定要根据狗狗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因误用药物而加重病情。
2023-07-02 08:21:002

试述RNA生物合成的主要抑制剂。

【答案】:RNA生物合成的主要抑制剂有:RNA生物合成的抑制剂根据其作用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嘌呤和嘧啶类似物,它们作为嘌岭和嘧啶的抗代谢物而抑制核酸前体的合成;第二类是通过与DNA模板结合而改变模板功能;第三类是通过与RNA聚合酶结合而影响其活性。(1)嘌呤和嘧啶类似物有些人工合成的碱基类似物能抑制和干扰核酸合成,其中重要的有:6-巯基嘌呤、硫鸟嘌呤,2,6-二氨基嘌呤,8-氮鸟嘌呤,5-氟尿嘧啶和6-氮尿嘧啶等。这些碱基类似物在体内有两方面的作用:它们或者作为抗代谢物,直接抑制核苷酸合成有关的酶类;或者通过参人核酸分子,形成异常DNA或RNA,从而影响核酸的功能并导致突变。(2)DNA模板功能的抑制物有些化合物能与DNA结合,使其失去模板功能,从而抑制其复制和转录。一些重要的抗肿瘤(抗癌)药和抗病毒药属于这类抑制物。现举例如下:①烷化剂如氮芥、磺酸酯和氮丙啶类的衍生物等。它们使DNA烷基化,从而破坏DNA的正常生物功能。②放线菌索D放线菌素D是由全羊毛链霉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具有抗癌作用。它能特异地与双链DNA非共价结合,使之失去作为RNA合成的模板功能。其作用机制是放线菌素D能特异地插入双链DNA中两个相邻的G-C碱基对之间,从而破坏DNA的模板作用。放线菌素D对DNA的复制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③嵌入染料某些具有扁平芳香族发色团的染料,可插入双链DNA相邻碱基对之间,称为嵌入染料。例如吖啶橙、原黄素和吖啶黄素等吖啶类染料分子均含有吖啶稠环。这种三环分子的大小与DNA的碱基对大小差不多,可以嵌入到DNA的碱基对之间,导致复制时产生核开酸的插入或缺失,引起突变。(3)RNA聚合酶的抑制物①利福霉素利福霉素是一组由地中海链莓菌产生的抗生素。利福平是-种半合成的利福霉索B的衍生物。利福霉索,特别是利福平是细菌RNA聚合酶的特效抑制剂,它们专门抑制转录的起始,强烈抑制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特效药。②利迪链菌素利迪链菌素与细菌RNA聚合酶β亚基结合,抑制转录过程中链的延伸。③a-鹅膏草碱a-鹅膏覃碱是从毒覃鬼笔鹅膏中分离出的一个八肽化合物。它抑制真核细胞的RNA聚合酶I但对细菌的RNA聚合酶抑制作用极微弱。
2023-07-02 08:21:071

不属于抗代谢物的抗肿瘤药是

正确答案:B解析:考查博来霉素的作用机制。博来霉素属于抗生素类抗肿瘤药,其余药物均为抗代谢类抗肿瘤药,故选B。
2023-07-02 08:21:391

举例说明酶生物合成调节机制在产酶生物菌种改造中的 指导意义

【答案】: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和传统诱变的技术获得在抗代谢物存在时也能正常生长的突变株, 有的 突变株的相关酶系合成对这种抗代谢物不敏感, 这也就解除了某些代谢物对有关酶系的反馈 阻遏。例如,异亮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高丝氨酸脱氢酶受蛋氨酸的反馈阻遏,通过 选育蛋氨酸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或者蛋氨酸缺陷型菌株, 可提高该酶量, 从而提高异亮氨 酸产量。此外,在育种工作中,还可以筛选组成型菌株以提高酶的产量。以β -半乳糖苷酶 的生产为例,将诱导型菌株培养在含有抑制物质邻硝基-β -D 岩藻糖苷和乳糖的培养基中 时,由于诱导酶的合成被抑制,野生型因不能利用乳糖而不能生长,但组成型酶突变株对于 乳糖的利用则不受限制,因而此环境中生长的突变株为组成型酶产生菌。
2023-07-02 08:21:461

请教一种药物

[化学化工] trimethoprim - 【化】 甲氧苄啶; 三甲氧苄二氨嘧啶 (热度: 5)[通用词汇] trimethoprim - 【化学】三甲氧下二氨嘧啶 (热度: 7)[化工原料] TRIMETHOPRIM - 甲氧苄氨嘧啶 (热度: 9)[化工原料] TRIMETHOPRIM - 甲氧苄胺嘧啶 (热度: 10)[抗感染药[药物名称]] Trimethoprim - 甲氧苄啶 (热度: 1)--------------------------------------------------------------------------------trimethoprim - 【化】 甲氧苄啶; 三甲氧苄二氨嘧啶trimethoprim - 【化学】三甲氧下二氨嘧啶TRIMETHOPRIM - 甲氧苄氨嘧啶TRIMETHOPRIM - 甲氧苄胺嘧啶Trimethoprim - 甲氧苄啶trimethoprim - 甲氧苄啶Trimethoprim - 甲氧苄啶[抗感染药]Trimethoprim - 三甲氧苄二氨嘧啶trimethoprim - 三甲氧苄二氨嘧啶[抗代谢物,二氢叶酸类似物]trimethoprim and sulphame-thoxazole - 复方新诺明trimethoprim antibiotics-synergist - 三甲氧苄氨嘧啶抗菌增效剂Trimethoprim BP - 三甲氧苄二氨嘧啶trimethoprim BP98 - 甲基苄胺嘧啶
2023-07-02 08:21:543

根据抗代谢原理得到的药物是查看材料

【答案】:E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发挥降糖作用的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治疗心绞痛的药物有硝酸酯类和钙通道阻滞剂。因硝酸酯类药物起效迅速,故心绞痛发作常含服硝酸甘油。齐多夫定是抗病毒药物且含有三个氮原子。阿糖胞苷是胞嘧啶类抗代谢药物。
2023-07-02 08:22:001

下列抗肿瘤药物种类中,又属于抗代谢药物的是

【答案】:B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分别在不同环节阻止DNA的合成,抑制细胞分裂增殖,属于抗代谢药。
2023-07-02 08:22:081

狗狗治疗肿瘤的药物有哪些?

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抗代谢物类药物,例如阿糖胞苷。大剂量给药时,应嘱患者多饮水并碱化尿液,以预防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沉淀。本药有刺激性,不能用于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静脉注射时勿漏出血管外。包括一些目前机制不明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药物:(1)细胞分化诱导剂(如:维甲类、亚砷酸等)。(2)细胞凋亡诱导剂。(3)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肿瘤治疗中重要的辅助药物:(1)升血药(如:G-CSF、GM-CSF、白细胞介素-11、EPO等)。(2)止呕药(如:恩丹西酮、盐酸格拉司琼等)。(3)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可待因、曲马多、吗啡、芬太尼等)。(4)抑制破骨细胞药(如:氯膦酸二钠、帕米磷酸二钠等)。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抗肿瘤药物
2023-07-02 08:22:1714

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1、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的电泳图谱用于诊断冠心病、转氨酶用于肝病诊断、淀粉酶用于胰腺炎诊断等。2、在治疗方面,磺胺药物的发现开辟了利用抗代谢物作为化疗药物的新领域,如5-氟尿嘧啶用于治疗肿瘤。3、青霉素的发现开创了抗生素化疗药物的新时代,再加上各种疫苗的普遍应用,使很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得到控制或基本被消灭。扩展资料:就研究方向而言,生物化学对与之关系比较密切的细胞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等领域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对生物高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生物化学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生物学中有一些看来与生物化学关系不大的学科,如分类学和生态学,事实上都与生物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人们在探讨人口控制、世界食品供应、环境保护等社会性问题时,都需要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加以考虑和研究。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生物化学
2023-07-02 08:23:051

抗代谢抗肿瘤药(执业药师药物化学辅导精华)

干扰正常代谢反应进行的物质称为抗代谢物。临床应用的抗代谢抗肿瘤药是叶酸拮抗物、嘌呤拮抗物和嘧啶拮抗物,在体内通过抑制生物合成酶;或掺入生物大分子合成,形成伪大分子,干扰核酸的生物合成,使肿瘤细胞丧失功能而死亡。   抗代谢物是应用代谢拮抗原理设计的,在结构上与代谢物类似,一般是将正常代谢物的结构生物作细小改变,例如将代谢物结构中的-H换为-F或-CH3;将-OH换为-SH或-NH2.这种改变应用了电子等排原理。   抗代谢抗肿瘤药按作用原理分为嘧啶拮抗物、嘌呤拮抗物、叶酸拮抗物。   一、嘧啶拮抗物   嘧啶拮抗物有尿嘧啶衍生物和胞嘧啶衍生物,用于临床的药物例如氟尿嘧啶(Fluorouracil)、替加氟(Tegafur)是尿嘧啶衍生物。盐酸阿糖胞苷(CytarabineHydrochloride)是胞嘧啶衍生物。1.氟尿嘧啶(Fluorouracil)   化学名:5-氟-2,4(1H,3H)-嘧啶二酮用氟原子取代代谢物尿嘧啶结构中5位的氢原子,得到抗代谢物氟尿嘧啶。-H与-F为非经典的电子等排体,氟的原子半径与氢的相近,抗代谢物氟尿嘧啶分子的体积与代谢物尿嘧啶分子的体积几乎相等,而且碳氟键很稳定,在代谢过程中不易分解,因此抗代谢物能在分子水平代替正常代谢物。氟尿嘧啶在体内转变为氟尿嘧啶脱氧核苷,抑制胸腺嘧啶合成酶,使酶失活,抑制DNA的合成,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氟尿嘧啶抗瘤谱比较广,对消化道癌和其他实体肿瘤有良好疗效,但毒副作用较大。对氟尿嘧啶进行结构改造,发展了一些氟尿嘧啶衍生物用于临床,例如替加氟(Tegafur,呋氟尿嘧啶)、卡莫氟(Carmofur)等,二者均为氟尿嘧啶的前体药物,在体内转变为氟尿嘧啶发挥抗癌作用,不良反应较轻。   2.盐酸阿糖胞苷(CytarabineHydrochloride)   化学名:1-β-D-阿拉伯呋喃糖基-4-氨基-2(1H)-嘧啶酮盐酸盐阿糖胞苷在体内转化为活性的三磷酸阿糖胞苷,抑制DNA多聚酶及少量渗入DNA中,阻止DNA的合成,发挥抗肿瘤作用。阿糖胞苷口服吸收较差,需注射给药。由于该药在体内迅速被肝脏的胞嘧啶脱氨酶作用脱氨,生成无活性的尿嘧啶阿糖胞苷,因此需要静脉连续滴注给药,才能得到较好效果。盐酸阿糖胞苷临床用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为了延长的作用时间,将阿糖胞苷氨基酰化例如依诺他滨(Enocitabine),或环化形成环胞苷(Cyclocytidine),他们在体内代谢转变为阿糖胞苷而起作用,作用时间长,副作用较轻。   二、嘌呤拮抗物   巯嘌呤(6-Mercaptopurine)   化学名:6-嘌呤巯醇一水合物巯嘌呤为黄色结晶性粉末。化学结构为嘌呤环(芳香环)的6位有巯基取代,性质不稳定,遇光易变色。化学结构与黄嘌呤类似,在体内转变为有活性的6-巯代次黄嘌呤核苷酸(硫代肌苷酸),抑制腺酰琥珀酸合成酶和肌苷酸脱氢酶,从而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可用于各种急性白血病的治疗。   三、叶酸拮抗物   叶酸是核酸生物合成的代谢物,叶酸缺乏时白细胞减少,因此叶酸拮抗物可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用于临床的例如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   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   化学名:L-(+)-N-[4-[[(2,4-二氨基-6-蝶啶基)甲基]甲胺基]苯甲酰基]谷氨酸   性质:   1.甲氨喋呤为橙黄色结晶性粉末,几不溶于水。具酸、碱两性,可溶于稀盐酸,易溶于稀碱液。   2.在强酸性溶液中不稳定,酰胺键易被水解,失去活性。用途:甲氨喋呤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对酶的抑制几乎是不可逆的,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DNA和RNA的合成,阻碍肿瘤细胞的生长。临床用于急性白血病和绒毛膜上皮癌。临床上常与亚叶酸钙合用降低毒性。
2023-07-02 08:23:531

抗代谢药名词解释

抗代谢药是指能与体内代谢物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影响或拮抗代谢功能的药物,通常它们的化学结构与体内的核酸或蛋白质代谢物相似。作用方式1、两者竞争同一酶系,影响酶与代谢物间的正常生化反应速率,而减少或取消代谢物的生成;2、以“伪”物质身份参与生化反应,生成无生物活性的产物,而阻断某一代谢,致使该合成路径受阻。扩展资料核酸化学性质1、酸效应:在强酸和高温下核酸完全水解为碱基,核糖或脱氧核糖和磷酸。在浓度略稀的无机酸中,最易水解的化学键被选择性的断裂,一般为连接嘌呤和核糖的糖苷键,从而产生脱嘌呤核酸。2、碱效应:当pH值超出生理范围(pH7~8)时,对DNA结构将产生更为微妙的影响。碱效应使碱基的互变异构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影响到特定碱基间的氢键作用,结果导致DNA双链的解离,称为DNA的变性。pH较高时,同样的变性发生在RNA的螺旋区域中,但通常被RNA的碱性水解所掩盖。3、化学变性:一些化学物质能够使DNA或RNA在中性pH下变性。由堆积的疏水碱基形成的核酸二级结构在能量上的稳定性被削弱,则核酸变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代谢药
2023-07-02 08:24:053

下列为抗代谢物类型的抗肿瘤药物是(  )。

【答案】:DAB两项,环磷酰胺和氮甲是烷化剂,可使DNA交联,破坏其功能。C项,顺铂是铂类化合物,可破坏DNA的结构与功能。E项,紫杉醇是微管蛋白活性抑制剂,可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2023-07-02 08:24:241

二氟核苷类抗代谢物抗癌药为

【答案】:D长春瑞滨为半合成长春碱衍生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多西他赛为紫杉醇类的抗肿瘤植物有效成分。作用原理与紫杉醇相似。主要适用于晚期乳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奥沙利铂为抗肿瘤手性的铂配合物,对结肠癌疗效较好。吉西他滨为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类抗肿瘤药。主要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和胰腺癌。吉西他滨是一种破坏细胞复制的二氟核苷类抗代谢物抗癌药。
2023-07-02 08:24:311

属于抗代谢药中常用药物的是

【答案】:D抗代谢药多是模拟正常机体代谢物质的化学结构而合成的类似物。该类药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可阻止核酸代谢。如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嘧啶类核苷酸拮抗药、嘌呤类核苷酸拮抗药。
2023-07-02 08:24:381

狗狗治疗肿瘤的药物有哪些?

治疗狗狗肿瘤的药物有很多种,但是通常需要根据狗狗的具体病情和肿瘤的类型来选择合适的药物。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物及其特点:铂类抗肿瘤炎药物:如顺铂、卡铂等,可以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但是这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大,会引起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等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蒽环苷类药物:如阿糖胞苷、柔红霉素等,可以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这类药物能够抑制细胞生长和繁殖,起效比较快,但是对肝脏功能有影响,容易引起肝肾毒性。抗代谢物类药物:如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等,可以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代谢,起效比较慢,但是对肿瘤细胞比较敏感,容易产生耐药性。长春花生物碱类药物: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等,可以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如脑癌、食道癌等。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对脑部肿瘤的治疗效果比较好,但是会引起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总之,在选择治疗狗狗肿瘤的药物时,一定要根据狗狗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因误用药物而加重病情。
2023-07-02 08:24:513

下列不属于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抗肿瘤药物是

【答案】:E本题考查的是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抗肿瘤药物有三类:①嘧啶类抗代谢物,如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等;②嘌呤类抗代谢物,如巯嘌呤等;③叶酸类抗代谢物,如甲氨蝶呤等。紫杉醇属于干扰蛋白质合成(干扰有丝分裂)的药物。
2023-07-02 08:24:581

什么是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是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能降低抗体免疫反应。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皮肤真菌病、膜肾球肾炎、炎性肠病和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等。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有五类,分别是:1、糖皮质激素类,如可的松和强的松。2、微生物代谢产物,如环孢菌素和藤霉素等。3、抗代谢物,如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等。4、多克隆和单克隆抗淋巴细胞抗体,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OKT3等。5、烷化剂类,如环磷酰胺等。扩展资料根据其发展状况,免疫抑制剂大致可分为:1、第一代: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等,药品有强的松和甲基强的松龙Methyprednisolone、雷公藤多苷片、硫唑嘌呤、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即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LG)为代表。主要作用为溶解免疫活性细胞,阻断细胞的分化,其特点为非特异性,为广泛的免疫抑制剂,ALG对骨髓没有抑制作用。主要副作用是可引起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目前总的倾向是尽可能减少其用量或停用,但移植界对此尚有争论。2、第二代:以环孢素(环孢菌素、环孢菌素A、山地明、赛斯平、环孢多肽A、环孢灵(Cy-A、Cs-A)、新出地明(Neoral)和他克莫司为代表,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剂。主要作用是阻断免疫活性细胞的白细胞介素 2(IL-2)的效应环节,干扰细胞活化,其以淋巴细胞为主而具有相对特异性。CsA和FK506已被FDA批准用于临床,其余药物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它们主要的副作用是具有肾毒性。3、第三代:以雷帕霉素、霉酚酸脂(Mycophenolate Mofetil,MMF)为代表,对PI3K相关相关信号通路进行抑制,从而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和扩增,与第二代制剂有协同作用。4、第四代:以抗IL-2受体单克隆抗体、FTYZO等为代表,主要作用是针对改变Cytokine蚓,如抑制TH1、增强TH2。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免疫抑制剂
2023-07-02 08:25:224

纷乐是不是免疫抑制剂?

有没有只吃激素不吃纷乐和免疫抑制剂的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有五类:(1)糖皮质激素类,如可的松和强的松;(2)微生物代谢产物,如环孢菌素和藤霉素等;(3)抗代谢物,如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等;(4)多克隆和单克隆抗淋巴细胞抗体,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OKT3等;(5)烷化剂类,如环磷酰胺等。 根据合成方法,免疫抑制剂大致可分为: (1)微生物酵解产物:环孢菌素CsA类、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雷帕霉素Rapamycin(RPM)及其衍生物SDZ RAD、Mizoribine(MZ)等;(2)完全有机合成物:大部分来源于抗肿瘤物,主要有烷化剂和抗代谢药二大类。包括激素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氨甲蝶呤Leflunomide、breqinar(BQR)等;(3)半合成化合物:RS61443(mycophenolate mofetil,MMF)、SDZIMMl25、DeoxysPergualin(DSG,脱氧精瓜素)等;(4)生物制剂: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antilymphocyte globulin(ALG)等。 根据其发展状况,免疫抑制剂大致可分为: 以抗IL-2受体单克隆抗体、FTYZO等为代表,主要作用是针对改变Cytokine蚓,如抑制TH1、增强TH2。根据其临床应用情况,免疫抑制剂分类为:(1)预防性用药:CsA、FK506、MMF、Aza、Prednisone;(2)治疗/逆转急性排斥反应(救治用药):MP(甲基强的松龙)、ALG或ATG、Murononab-CD3或CD4、MMF、FK506等。(3)诱导性用药(因急性肾小管坏死而出现延迟肾功能、高危病人、二次移植、环孢素肾毒性病人):ATG或ALG、OKT3或OKT4,Simulect或Zenapax等。 只吃免疫抑制剂,不吃激素可以吗 为什么不询问打疫苗的大夫?
2023-07-02 08:25:351

抗代谢药治疗恶性肿瘤,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

【答案】:B抗代谢药干扰核酸的代谢,为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S期。
2023-07-02 08:25:421

抗恶性肿瘤药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1)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来源分为①烷化剂:氮芥类、乙烯亚胺类、亚硝脲类等。②抗代谢物:叶酸、嘧啶、嘌呤类似物等。③抗肿瘤抗生素:丝裂霉素、博来霉素、放线菌素类等。④抗肿瘤植物药:长春碱类、喜树碱类、紫杉醇类、三尖衫生物碱类、鬼臼毒素衍生物等。⑤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性激素及其拮抗药。⑥其他:铂类配合物和酶等。(2)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分为:①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巯嘌呤、羟基脲和阿糖胞苷等。②直接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烷化剂(环磷酰胺、塞替派)、丝裂霉素、顺铂等。③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等。④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长春碱类、紫杉醇类、三尖杉酯碱和门冬酰胺酶等。⑤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雄激素、雌激素及其拮抗药。(3)根据药物作用的细胞周期或时相特异性分为:①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仅对增殖周期某些时相敏感的药物。如抗代谢药物甲氨蝶呤、巯嘌呤、阿糖胞苷、羟基脲等主要作用于S期;长春碱类主要作用于M期。②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能杀灭增殖周期各个时相(M期、G1期、S期、G2期,甚至包括G0期)的细胞的药物。常用药物有烷化剂如环磷酰胺、白消安、卡莫司汀,抗癌抗生素如丝裂霉素、博来霉素及三尖杉生物碱类等。
2023-07-02 08:25:491

抗代谢药物易引起口腔炎,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

【答案】:A、C、D、E多刷牙、多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刷牙的原则为“三个三”,即每天刷三次、每次刷三分钟、刷全牙齿的三个面。另外,当创口痊愈后,一定要将牙刷扔掉,一来为了防止牙刷上留有的细菌继续“害人”,二来软毛牙刷的材质和设计不易将牙齿刷干净。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注意饮食。
2023-07-02 08:25:561

抗代谢类似物筛选高产菌株的原理

与遗传多样性研究杨树核基因组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发现与等位变异解析青杨悬浮细胞系建立与原生质体培养研究。抗结构类似物的筛选方法,浓度梯度法用于抗异烟肼的酵母菌吡哆醇高产菌株的筛选。原理为与遗传多样性研究杨树核基因组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发现与等位变异解析青杨悬浮细胞系建立与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详细情况可查询生物医药网。
2023-07-02 08:26:031

肿瘤药的肿瘤药发展

1、发展背景:肿瘤是目前最急需解决的人类医疗卫生问题之一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身体中的局部组织细胞失去控制,发生无限制的生长而形成的新生物,一般表现为肿块。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对人体影响小;恶性肿瘤一般称为癌症,往往增长迅速,并且有侵袭性(向周围组织浸润)及转移性,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医疗卫生问题,也是最恶性的人类疾病。癌症拥有死亡率高、预后差、治疗费用昂贵的特点,癌症患者通常需要承受巨大的生理痛苦,是目前最急需解决的人类医疗卫生问题之一。——按发病率来排名根据GLOBOCAN、美国化学学会、国家临床研究委员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肺癌、乳腺癌、大肠癌、皮肤癌、前列腺癌、胃癌、肝癌、淋巴癌、食道癌、宫颈癌为全球按发病率来排名的十大癌症。——按死亡率来排名根据GLOBOCAN、美国化学学会、国家临床研究委员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肺癌、大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食道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白血病为全球按死亡率来排名的十大癌症。2、发展现状:三大主流疗法治疗癌症的主要挑战是靶向癌细胞。癌细胞是病人正常细胞的突变,因此与病人自己的细胞非常相似。癌细胞既能入侵附近的组织又能扩散到身体较远的地方。为了治疗癌症,疗法必须能够区分癌细胞和健康细胞。传统癌症治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该靶向问题。手术、放疗及化疗等常规治疗方法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癌症。手术可以直接切除肿瘤,对早期癌症有效。然而,一旦癌细胞扩散到身体的不同位置,手术的效果就会受到限制。放射治疗可以通过让肿瘤细胞接受光束辐射来杀死肿瘤细胞并缩小肿瘤。然而,与手术一样,放射治疗在癌症扩散后的效果会大大下降。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的最新进展为一些潜在的新疗法开辟了道路,这些疗法可以更精确地针对癌细胞,同时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减少。精确肿瘤学和肿瘤免疫等替代性新疗法通常仅在传统疗法不合适或无效时才使用。3、市场规模:2021年全球肿瘤药物市场规模约为1779亿美元左右受到全球癌症人口的增长以及前沿癌症治疗方法兴起的共同推动,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全球肿瘤药物市场从2015年的832亿美元上涨至2020年的1593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全球药物市场的7.5%和11.5%。初步统计,2021年全球肿瘤药物市场规模约为1779亿美元左右,占全球药物市场的12.3%。4、发展前景:2030年全球肿瘤药物市场规模约为3913亿美元左右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癌症发病率的增加,全球瘤药物市场将会持续高 速增长。此外,随着新型靶向药物、肿瘤免疫等新治疗方法的研发成功,肿瘤治疗方 法也在不断变化,有望极大促进肿瘤药物市场的增长。在此背景下,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30年全球肿瘤药物市场规模约为3913亿美元左右,占总药物市场的18.8%。——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3-07-02 08:26:122

什么是免疫抑制剂?那些药有

免疫抑制剂是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能降低抗体免疫反应的制剂。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皮肤真菌病、膜肾球肾炎、炎性肠病和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等。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有五类:(1)糖皮质激素类,如可的松和强的松、泼尼松龙等;(2)微生物代谢产物,如环孢菌素和藤霉素等;(3)抗代谢物,如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等;(4)多克隆和单克隆抗淋巴细胞抗体,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OKT3等;(5)烷化剂类,如环磷酰胺等。
2023-07-02 08:27:023

肿瘤化疗的药物都有哪些种类

化疗也分种类,一些化疗药物相对来说药物毒性要小很多,常见分类有以下几种:1、根治性化疗:有些肿瘤经积极的化疗后可以治愈,如急性白血病(特别是小儿急淋),绒癌及恶性葡萄胎,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睾丸癌等,应尽早开始给予正规的强烈的足够剂量的化疗,并应使用足够的疗程,不可因顾虑化疗的不良反应而随意减低剂量,不可任意延长化疗后的间歇期,不可在取得临床完全缓解后即中止治疗。必须检查完成根治性的全程方案。姑息或半途而废会使患者失去治愈的机会。强烈化疗常产生各种不良反应,患者不易耐受,应鼓励患者忍受暂时的痛苦,坚持治疗,争取最后的胜利。这些疾病如不进行有效治疗,均以死亡告终,故长期强烈化疗中,为了争取治愈,即使冒致死性不良反应的风险也是值得的。2、辅助化疗:指在采取有效的局部手术治疗后, 针对可能存在的癌细胞的微转移,防止复发而进行的化疗。不少肿瘤,临床检查似乎是局部的理论上有可能用外科手术根除,事实上 单用手术或放疗并不能治愈, 对这种已经存在微转移灶的病例,手术后加以系统辅助化疗均可取得改善疗效的结果。3、新辅助化疗或称起始化疗:指临床表现为局部肿瘤,可用局部治疗手段(手术或放疗)者,在手术或放疗前,先使用化疗,以使局部肿瘤缩小,减少切除范围,缩小手术造成的伤残;同时可清除或抑制可能存在的微转移灶,改善预后。现已经证明新辅助化疗可能在肛管癌、膀胱癌、乳癌、喉癌、骨肉瘤及软组织肉瘤减少手术范围。4、诱导化疗、巩固化疗和补救治疗:用于晚期或播散性癌症病人的全身化疗,此类癌症除化疗外通常缺乏其他有效治疗方案,一开始就用化疗,近期的目标就是取得缓解,这种化疗称为诱导化疗。有些肿瘤诱导缓解后进一步巩固化疗时要求剂量比诱导化疗大,也称为强化巩固治疗。如果开始采用的化疗方案失败,需更换其他方案时,常称之为补救治疗。5、姑息性化疗:有不少肿瘤,化疗并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可消极使用联合化疗,但不必过分追求治疗的彻底性,同时考虑到患者不良反应的大小及生活质量的高低,以反应小,痛苦小,能带病延年为目的即可。6、治疗性化疗:单纯以治疗为目的, 选用标准的治疗方案。目前疗效好的肿瘤开始治疗时都要以单纯治疗为目的。标准治疗方案是指已经足够病例的临床研究,得到了普遍承认,疗效已经充分证实,可以重复的方案。在许多经典的教科书及化疗手册中都列有标准方案。必须指出,使用标准方案时不可生搬硬套,如合并放疗时,剂量要相应减少;如有心肝肾等脏器损伤或其他疾病时,也要调整剂量。使用标准方案时最好能查阅方案报告时的原文,以便确切了解方案的正确剂量、时间、疗程及必须的支持疗法和注意事项等。7、研究性化疗:肿瘤化疗仍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仍需不断的临床研究,以提高疗效,特别是目前治疗效果不满意的肿瘤,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总结新的治疗经验,如上述非小细胞肺癌,虽然目前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案,但不少癌症研究中心为研究目的而设置强烈积极的联合化疗方案也在试验。当然这种研究性治疗使用应符合公认为医疗道德,取得受试者的同意并保证其安全。在化疗前后,病人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为主,如多吃鸡、鸭、鱼、虾、瘦肉、鸡蛋等食物,在化疗期间还应加强免疫力提升。今幸rh2可较好的提高免疫力,增强患者自身抗病能力。免疫力得到稳定后,机体有一个好的抵抗力,才能更好的去对抗放化疗、对抗疾病。
2023-07-02 08:27:126

新出的抗排异药都有哪些

免疫抑制剂   immunosuppressive agent; immunosuppressor [编辑本段]概述  免疫抑制剂是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能降低抗体免疫反应的制剂。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皮肤真菌病、膜肾球肾炎、炎性肠病和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等。 [编辑本段]免疫抑制剂的分类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有五类:(1)糖皮质激素类,如可的松和强的松;(2)微生物代谢产物,如环孢菌素和藤霉素等;(3)抗代谢物,如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等;(4)多克隆和单克隆抗淋巴细胞抗体,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OKT3等;(5)烷化剂类,如环磷酰胺等。  根据合成方法,免疫抑制剂大致可分为:  (1)微生物酵解产物:环孢菌素CsA类、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雷帕霉素Rapamycin(RPM)及其衍生物SDZ RAD、Mizoribine(MZ)等;(2)完全有机合成物:大部分来源于抗肿瘤物,主要有烷化剂和抗代谢药二大类。包括激素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氨甲蝶呤Leflunomide、breqinar(BQR)等;(3)半合成化合物:RS61443(mycophenolate mofetil,MMF)、SDZIMMl25、DeoxysPergualin(DSG,脱氧精瓜素)等;(4)生物制剂: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antilymphocyte globulin(ALG)等。  根据其发展状况,免疫抑制剂大致可分为:  第一代: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等,药品有强的松和甲基强的松龙Methyprednisolone、雷公藤多苷片、硫唑嘌呤、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即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LG)为代表,主要作用为溶解免疫活性细胞,阻断细胞的分化,其特点为非特异性,为广泛的免疫抑制剂,ALG对骨髓没有抑制作用。主要副作用是可引起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目前总的倾向是尽可能减少其用量或停用,但移植界对此尚有争论;  第二代:以环孢素(环孢菌素、环孢菌素A、山地明、赛斯平、环孢多肽A、环孢灵(Cy-A、Cs-A)、新出地明(Neoral)和他克莫司为代表,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剂,主要作用是阻断免疫活性细胞的白细胞介素 2(IL-2)的效应环节,干扰细胞活化,其以淋巴细胞为主而具有相对特异性。CsA和FK506已被FDA批准用于临床,其余药物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它们主要的副作用是具有肾毒性;  第三代:以单克隆抗体雷帕霉素(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霉酚酸脂(Mycophenolate Mofetil,MMF)为代表,其主要作用于抗原呈递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第二代制剂有协同作用;  第四代;以抗IL-2受体单克隆抗体、FTYZO等为代表,主要作用是针对改变Cytokine蚓,如抑制TH1、增强TH2。  根据其临床应用情况,免疫抑制剂分类为:(1)预防性用药:CsA、FK506、MMF、Aza、Prednisone;(2)治疗/逆转急性排斥反应(救治用药):MP(甲基强的松龙)、ALG或ATG、Murononab-CD3或CD4、MMF、FK506等。(3)诱导性用药(因急性肾小管坏死而出现延迟肾功能、高危病人、二次移植、环孢素肾毒性病人):ATG或ALG、OKT3或OKT4,Simulect或Zenapax等。 [编辑本段]主要免疫抑制剂  1、 环孢菌素  七十年代后期瑞士的Borel发现了一种从霉菌酵解产物里提取的一种只含11个氨基酸的环形多肽,取名为环孢素(CsA),可以有效地特异性抑制淋巴细胞反应和增生。对T细胞,尤其是TH细胞有较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而对其他的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则相对较弱,因此在抗器官移植排斥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也用于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因此是一种具有很高临床使用价值的免疫抑制剂。经10年的临床试验应用研究证实其抗排斥反应作用较其他药物强而且副作用小的多。故于八十年代末被批准正式注册投入市场应用。CsA近20年的临床应用显示了神奇的效果,使得除小肠移植外,肝、肾、心及心/肺、胰移植的病人/移植物一年存活率达70-85%,而在此之前仅30-50%。CsA相关性神经毒性症状的发生率大约为10-28%,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种较为重要的因素。轻度以头痛、肢体震颤、感觉障碍等多见,中度以视力障碍为主。CsA相关神经毒性的重症表现发生率极低。  2、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  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是从土壤真菌中提取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特性,其药物强度是环胞霉素A的10-100倍,预防各种器官移植所出现的排斥反应的效果优于环孢菌素。  1984年,日本藤泽公司(Fujisawa)在日本大阪筑波地区分离出筑波链霉菌,通过酦酵、纯化及分离出Tacrolimus成分。1989年,美国匹兹堡大学Starzl器官移植中心将普乐可复首次在临床试用。1993年,在日本以普乐可复(Prograf)上市。1995年经FDA获准后在多个国家正式使用。目前,普乐可复已广泛的应用于肝脏、胰腺、肾脏、心脏、肺等实体器官的移植中。根据美国匹兹堡大学报告,在使用环孢素无效的援救疗法中,肝移植患者应用FK506 有87%的成功率,而肾移植患者有74%成功率。1999年在中国上市以来,到目前为止,使用过该产品的移植患者累积已超过5000例人数,基本上每个移植中心和单位都应用普乐可复产品。2002年该品的全国医院用药金额为3.4亿元,占整个免疫抑制剂的5.44%;2003年为5.4亿元,占整个免疫抑制剂的8.17%。该品种在全国畅销药品徘名中名列第70位,居免疫抑制剂的第4位。但由于其价格昂贵,大多数患者经济上无法承受,使其应用受限。值得关注的是,该类产品中由安徽金蟾药业独家生产的华蟾素。它是一种治乙肝、抗肿瘤纯中药制剂,现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大医院得到普遍应用。  全球使用普乐可复的移植患者例数逐年快速增加,97年03月 约 2.2 万, 98年12月 > 5.0 万, 99年12月 > 6.8 万2000年12月 > 9.3 万,2001年12月 > 12.0万。到2002年低,在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中, 90%以上的肝脏移植患者服用普乐可复, 60%以上的肾脏移植患者服用普乐可复治疗,90%以上的胰肾联合移植患者服用普乐可复。到去年底,全球已超过15万例移植患者在使用普乐可复产品。  FK506其应用于临床只有十余年的历史,时间较短。因此,有些方面(药理和毒理)研究的不够全面。FK506的主要副作用为肾毒性、神经毒性以及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他克莫司可诱发糖尿病(几率约10%~30%),严重时可引起酮症酸中毒。FK506相关高血压的发病率较CsA显著降低。雷帕霉素 与FK506和CsA相比,雷帕霉素是一个与钙调素没有相互作用的新型免疫抑制剂,被认为对血压没有影响。  大环内脂类免疫抑制剂(包括FK506和雷帕霉素等)不仅可内服,还可外用,主要是对一些皮肤病比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扁平苔藓、接触性皮炎和秃斑等均有一定疗效。另外,《关节炎和风湿病》杂志(Arthritis Rheum 2003;48:3328-3337)12月发表一项报告说,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以2或3mg/天的剂量单独治疗活动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似乎安全、有效,但通常剂量更大改善更大。  3、雷帕霉素(纳巴霉素,西罗莫司,Rapamycin,Rapamune,RAPA,RPM, Sirolimus)   雷帕霉素是1975年加拿大Ayerst试验室Vezina等从太平洋Easler 岛土壤样品中分离的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hygroscopicus)所产生的一种亲脂性三烯含氮大环内酯抗生素类免疫抑制药,是一种用于固体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结构与他克莫司相似,但作用机制不同。雷帕霉素与他克莫司之间的相互作用尚未经深入研究。  1989年Morris等首次将其用于抗移植物排斥反应,发现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有效抗增殖作用比环孢素(C17A)强50~500倍,肾毒性比环孢素和他克罗司都低。1999年应用于临床。从目前临床应用来看,RAPA有很好的抗排斥作用,且与环孢霉素A(CsA)和FK506等免疫抑制剂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是一种疗效好,低毒,无肾毒性的新型免疫抑制剂。  CsA和FK506与药物源性的肾功能障碍有关,特别是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过程中,治疗上应尽量避免有肾毒性的药物。至今为止,尚未发现RAPA有明显的肾毒性。  RAPA与CsA、FK506、MMF等联合应用均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其益处在于①减少了治疗方案中各种免疫抑制剂的用量,②减少了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③增强了免疫抑制的效果。  RAPA有与FK506相似的副作用。在大量的临床试验中发现其副作用有剂量依赖性,并且为可逆的,治疗剂量的RAPA尚未发现有明显的肾毒性,无齿龈增生。主要毒副作用包括:头痛,恶心,头晕,鼻出血,关节疼痛。  SDZ RAD是雷帕霉素的衍生物。SDZ RAD的第40位有一个羟乙基链,能增强该分子的极性,从而提高了口服的生物利用度,并且SDZ RAD可以与CsA同时给药,因它的半衰期比西罗莫司短,Ⅲ期试验将它与由CsA、激素和骁悉构成的标准方案进行比较,已取得一定进展。  4、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RS-61443)   霉酚酸酯由青霉素属真菌产生的具有抗代谢的霉酚酸半合成物,是由美国Syntex公司的Nelson合成的,商品名为骁悉(Cellcept)。此药中的活性成分为霉酚酸(MPA),霉酚酸酯是霉酚酸的2-乙基酯类衍生物,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5、咪唑立宾(mizoribine,MZ,bredinin,布累迪宁)   咪唑立宾是日本旭化成从土壤霉菌Eupenicil-liumbrefeldianum的培养滤液中获得的咪唑类抗生素。作为免疫抑制剂,1991年12月起在日本临床肾移植中应用。日本许多临床移植中心已将咪唑立宾作为肾移植后的常规免疫抑制药物。我国近年也将其作为肾移植抗排斥药用于临床。咪唑立宾与同类药物硫唑嘌呤相比,肝毒性和骨髓抑制作用要小,它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障碍和过敏症状,偶见骨髓功能抑制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6、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别名“癌得散;癌得星;安道生;环磷氮芥”,由于在被活化前无作用,所以与氮芥不同,无局部发皰和刺激作用不引起局部坏死或静脉炎。 胃肠道反应较氮芥轻,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大剂量注射亦可引起呕吐,但不甚严重。脱发较多见,一般在用药后3~4周出现,停药后可再生。 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远较血小板下降明显。本品引起的骨髓抑制虽较常见,但一般较易恢复。 中毒性膀胱炎:为特有的毒性反应,在大剂量注射时可见。主要由于其水解产物在膀胱内浓集,引起膀胱刺激症状和少尿、血尿、蛋白尿等。肝功能损害较常见,对原有肝病病人应慎用。 少数病人尚可有头昏、不安、幻视等不良反应。 长期应用可致男性睾丸萎缩、精子缺乏、妇女闭经、卵巢纤维化、畸胎等。 孕妇禁用。 偶有胃溃疡、出血等。
2023-07-02 08:27:302

健择的药理毒理

药效学特点治疗药物类型:嘧啶类似物 ATC编码:L01BC05对培养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吉西他滨对各种培养的人鼠及肿瘤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其作用具有细胞周期特异性,即吉西他滨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S-期)的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阻止由G1期/S期交接点的细胞进展。在体外,吉西他滨的细胞毒作用取决于浓度和时间。动物中抗瘤活性的临床前研究:在肿瘤动物模型的研究中发现吉西他滨的抗瘤活性与投药的方式有关。用每天投药的方法会导致动物死亡而抗瘤活性很少。当用每3-4天给一次药的方法,吉西他滨在非致死量时对鼠的多种肿瘤均有很好的抗瘤活性。作用机制:细胞代谢和作用机制:吉西他滨(dFdC),这一嘧啶类抗代谢物在细胞内经过核苷激酶的作用转化为具有活性的二磷酸(dFdCDP)及三磷酸核苷(dFdCTP)。dFdCDP和dFdCTP通过两种作用机制抑制DNA合成。从而实现吉西他滨的细胞毒作用。首先,dFdCDP抑制核苷酸还原酶的活性,致使合成DNA所必需的三磷酸脱氧核苷(dCTP)的生成收到抑制。其次,dFdCTP与dCTP竞争掺入至DNA链中(自增强作用)。同样,少量的吉西他滨还可以掺入RNA分子中。因此,细胞内dCTP浓度降低更加有利于dFdCTP掺入到DNA链中。DNA聚合酶ε不能去除掺入的吉西他滨及修复延长的DNA链。吉西他滨掺入DNA链后,延伸的DNA链中就增加了一个核苷酸。这个增加的核苷酸可以完全抑制DNA链的进一步合成(隐蔽链终止)。吉西他滨掺入DNA链后引起细胞凋亡。临床前安全性研究在鼠及狗为期6个月的重复剂量研究中,主要发现有可逆的剂量依赖性的造血功能的抑制。在体外突变试验和体内骨髓核试验中发现,吉西他滨可致突变。还未进行评价致癌可能的长期动物研究。在生育能力研究中发现,吉西他滨可以引起雄性小鼠可逆性精子发生过少。还未发现对雌性动物的生育能力有影响。动物实验表明吉西他滨具有生殖毒性,如导致新生动物的生理缺陷或对胚胎或胎儿发育、妊娠过程或围产期及产后期的其他影响等。
2023-07-02 08:2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