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一个细胞的信号分子为什么不必进入靶细胞就能改变其中的基因表达?

2023-07-02 18:28:05
共1条回复
一自萧关起战尘

表达的基因是细胞自身的。而信号分子的刺激会由膜表面的糖蛋白接受,并传递给细胞内,引发相应反应。就好像用手碰触开关,灯就会开关一样的道理

相关推荐

作为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有什么条件

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这一特性有赖于细胞的信号逐级放大系统;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细胞免于疲劳。
2023-07-02 17:05:061

简述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途径.

一、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 cAMP-蛋白激酶A途径: Ca2+-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 cGMP-蛋白激酶途径 酪氨酸蛋白激酶(TPK)途径 核因子-κB途径 二、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
2023-07-02 17:05:121

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的识别与结合有专一性?但不晓得是什么原因……

  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糖蛋白又叫受体(亦称糖被),与细胞的识别作用有密切关系。糖蛋白的识别作用好比是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其他大分子之间,互相联络用的文字或语言。  具体过程:  ①特异性:由于受体只存在于某些特殊的细胞(靶细胞)中,受体只能专一性的识别特定的配体,也就是信号分子,并只能与信号分子的活性部位结合,不能与其他物质结合;配体和受体的结合是一种分子识别过程,它依靠氢键、离子键与范德华力的作用使两者结合,配体和受体分子空间结构的互补性是特异性结合的主要因素。如子宫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只能与17-β羟二醇结合,而不能与17-α 羟雌二醇结合,更不能与睾酮和孕酮结合。  当受体与配体结合后,构象改变而产生活性,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2023-07-02 17:05:261

如何理解细胞信号系统及其功能

细胞信号系统及其功能理解如下: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水溶性信息分子及前列腺素类(脂溶性)必须首先与胞膜受体结合,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将细胞外的信号跨膜转导至胞内;脂溶性信息分子可进入胞内,与胞浆或核内受体结合,通过改变靶基因的转录活性,诱发细胞特定的应答反应。相互作用1、受体: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性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白质,膜受体多为镶嵌糖蛋白胞内受体全部为DNA结合蛋白。受体在细胞信息传递过程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2、G蛋白:即鸟苷酸结合蛋白,是一类位于细胞膜胞浆面、能与GDP或GTP结合的外周蛋白,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扩展资料:传递途径1、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G蛋白可与鸟嘌呤核苷酸可逆性结合。由x和γ亚基组成的异三聚体在膜受体与效应器之间起中介作用。小G蛋白只具有G蛋白亚基的功能,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2、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RTPK)信号转导途径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超家族的共同特征是受体本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TPK)的活性,配体主要为生长因子。RTPK途径与细胞增殖肥大和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3、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此途径的共同特征是受体本身不具有TPK活性,配体主要是激素和细胞因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细胞信号转导
2023-07-02 17:05:341

细胞信号传递的类型

细胞信号指细胞间相互传递信息的相关载体与形式,是抗原(信号分子)和细胞膜上的或者细胞膜内的受体结合的反应。
2023-07-02 17:05:501

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通讯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①内分泌,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②旁分泌。局部信号分子通过扩散,作用于邻近靶细胞。③自分泌。信号发放细胞和靶细胞为同类或同一细胞。自分泌信号常见于病理条件下,如肿瘤细胞合成和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自身,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失控。④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神经递质经突触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2023-07-02 17:06:081

激素作为信号分子,是如何调节细胞代谢的?

激素作为信号分子,调节细胞代谢方式主要有:1.有些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膜上,这些激素作用于细胞膜后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2.有些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核或者细胞质,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来影响靶细胞内酶的活性或酶的数量来调节细胞代谢。
2023-07-02 17:06:171

一下哪些信号分子的受体不位于细胞内部a,表皮生长因子b,campc,雌性激素d,no

A、生长激素虽然属于信号分子,但是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属于水溶性信息分子,只能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故A错误;B、呼吸酶是在呼吸过程中起催化作用,不属于信号分子,故B错误;C、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固醇类的激素属于脂溶性信息分子,脂溶性信息分子需要穿过细胞质膜作用于胞质溶胶或细胞核中的受体,故C正确;D、脂肪酶属于酶类,酶不属于信号分子,故D错误.
2023-07-02 17:06:271

植物传递信号的过程大概包括什么

植物体内的信号传导 Signal Transduction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受遗传信息及环境信息的调节控制。基因决定了个体发育的基本模式,但其表达和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环境信息的刺激。植物的不可移动性使它难以逃避或改变环境,接受环境变化信息,及时作出反应,调节适应环境是植物维持生存的出路。已经发现的植物细胞的信号分子也很多,按其作用的范围可分为胞间信号分子和胞内信号分子。细胞信号传导的分子途径可分为胞间信使、膜上信号转换机制、胞内信号及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四个阶段一.胞间信号传递胞间信号一般可分为物理信号(physical signal)和化学信号(chemical signal)两类。物理信号如细胞感受到刺激后产生电信号传递,许多敏感植物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电波传递和叶片运动伴随。水力信号(hydraulic signal)。化学信号是细胞感受刺激后合成并传递化学物质,到达作用部位,引起生理反应,如植物激素等。信号物质可从产生的部位经维管束进行长距离传递,到达作用的靶子部位。传导途径是共质体和质外体。二.跨膜信号转换机制(signal transduction)信号到达靶细胞,首先要能被感受并将其转换为胞内信号,再启动胞内各种信号转导系统,并对原初信号进行级联放大,最终导致生理生化变化。1. 受体(receptor)主要在质膜上,能与信号物质特异结合,并引发产生胞内次级信号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信号与受体结合是胞间信使起作用并转换为胞内信使的首要步骤。目前研究较活跃的两类受体是光受体和激素受体。光受体有对红光和远红光敏感的光敏色素、对蓝光和紫外光敏感的隐花色素以及对紫外光敏感的受体等;激素受体的研究正在进展中,如质膜上的乙烯受体,质膜或胞内的其他激素的结合蛋白等。2. G蛋白(G proteins)GTP结合调节蛋白(GTP 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其生理活性有赖于三磷酸鸟苷(GTP)的结合并具有GTP水解酶的活性。70年代初在动物细胞中发现了G蛋白,证明了它在跨膜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Gilman与Rodbell因此获得1994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奖。80年代开始在植物体内研究,已证明G蛋白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并初步证明G蛋白在光、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理效应中、在跨膜离子运输、气孔运动、植物形态建成等生理活动的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同样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由于G蛋白分子的多样性………在植物细胞信号系统中起着分子开关的重要作用。三,胞内信号如果将胞外刺激信号称作第一信使,由胞外信号激活或抑制、具有生理调节活性的细胞内因子称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植物细胞中的第二信使不仅仅是一种,也可总称为第二信使系统。1.钙信号系统在植物细胞内外以及细胞内的不同部位Ca2+的浓度有很大的差别。在细胞质中,一般在10-8~10-7 mol/L,而细胞壁是细胞最大的Ca2+库,其浓度可达1~5mol/L。胞内细胞器的Ca2+浓度也比胞质的Ca2+浓度高几百倍到上千倍。几乎所有的胞外刺激信号都能引起胞质游离Ca2+浓度变化,由于变化的时间、幅度、频率、区域化分布的不同,可能区别信号的特异性。钙调节蛋白胞内钙信号再通过其受体――钙调节蛋白传递信息。主要包括钙调素(calmodulin CaM)和钙依赖的蛋白激酶,植物细胞中CaM是最重要的多功能Ca2+信号受体。这是由148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小分子酸性蛋白(分子量为17~19KDa)。CaM分子有四个Ca结合位点,当第一信使引起胞内Ca2+浓度上升到一定阈值后,Ca2+与CaM结合,引起CaM构象改变,活化的CaM再与靶酶结合,使其活化而引起生化反应。已知有蛋白激酶、NAD激酶、H+-ATP酶等多种酶受Ca-CaM的调控。在以光敏素为受体的光信号转导过程中,Ca-CaM胞内信号起了重要作用。3. 肌醇磷脂(inositide)信号系统这是肌醇分子六碳环上的羟基被不同数目磷酸酯化形成的一类化合物。80年代后期的研究证明植物细胞质膜中存在三种主要的肌醇磷脂,即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肌醇-4-磷酸(PIP)、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胞为信号被质膜受体接受后,以G蛋白为中介,由质膜中的磷酸脂酶C(PLC)水解PIP2产生肌醇-3-磷酸(IP3)和甘油二酯(DG)两种信号分子,所以,又可称双信使系统。IP3通过调节Ca2+变化、DG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PKC)传递信息。4. 环核苷酸信号系统受动物细胞信号启发,在植物细胞中也存在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参与信号转导。四.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 (phosphoralation)细胞内存在的多种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蛋白磷酸酶(protein phosphatase)是前述胞内信使进一步作用的靶子,通过调节胞内蛋白质的磷酸化或去磷酸化而进一步传递信息。如钙依赖型蛋白激酶(CDPK),其磷酸化后,可将质膜上的ATP酶磷酸化,从而调控跨膜离子运输;又如和光敏素相关的Ca-CaM调节的蛋白激酶等。蛋白磷酸酶起去磷酸化作用,是终止信号或一种逆向调节。植物体内、细胞内信号转导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正在进展中,需要完善已知的、并发现新的植物信号转导途径(H+、H2O、Mg2+、氧化还原物质等);信号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cross talk)及时空性研究,细胞内实际上存在着信号网络,多种信号相互联系和平衡来决定特异的细胞反应;利用新的技术如基因工程及微注射等研究信号转导的分子途径,以及它对基因表达调控功能;植物细胞壁与细胞内信号的联系,是否存在细胞壁-质膜-细胞骨架信息传递连续体等
2023-07-02 17:06:362

为什么nak不能作为细胞内信号分子

1.细胞内Ca2+浓度可以发生大幅度的变化.细胞内Ca2+浓度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下,因为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磷酸酯,而磷酸钙是难溶的.所有细胞都有排挤Ca2+的运输系统.细胞内的Ca2+水平比细胞外要低几个数量级.在传递信号时,钙通道打开,Ca2+可以在一瞬间提高浓度.这当然有利于细胞信号的传导.2.更加深入地说,带负电的氧(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侧链)进而不带电荷的氧(主链羰基上的)都能很好地结合在Ca2+上.Ca+可以与多个配体(6-8个氧原子)以及一个蛋白质的不同片段发生交联,使蛋白构象改变.同理,反过来说.其他离子,比如Mg2+与不带电荷的氧亲和性较差,而且不能形成半径较大且不对称的复合物,不能很好地结合到蛋白质的不对称空隙中,等等
2023-07-02 17:06:421

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

  细胞通讯方式  1.分泌化学信号进行通讯: 内分泌(endocrine)、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化学突触(chemical synapse);  2.接触性依赖的通讯:细胞间直接接触,信号分子与受体都是细胞的跨膜蛋白的通讯方式;  3.间隙连接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  细胞通讯是指信号细胞发出的信息传递到靶细胞并与受体相互作用,引起靶细胞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即在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之间, 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 并通过放大引起快速的细胞生理反应,或者引起基因活动,尔后发生一系列的细胞生理活动来协调各组织活动, 使之成为生命的统一整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作出综合反应。
2023-07-02 17:06:573

化学通讯的细胞生物学

化学通讯是间接的细胞通讯(图),指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至细胞外,作为细胞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功能。根据化学信号分子可以作用的距离范围,可分为以下4类(图8-6):1. 内分泌(endocrine):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循环输至全身,作用于靶细胞。其特点是:①低浓度,仅为10-8-10-12M;②全身性,随血液流经全身,但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③长时效,激素产生后经过漫长的运送过程才起作用,而且血流中微量的激素就足以维持长久的作用。2. 旁分泌(paracrine):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通过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包括:①各类细胞因子;②气体信号分子(如:NO)3. 突触信号发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4. 自分泌(autocrine):与上述三类不同的是,信号发放细胞和靶细胞为同类或同一细胞,常见于癌变细胞。如:大肠癌细胞可自分泌产生胃泌素,介导调节c-myc、c-fos和ras p21等癌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癌细胞的增殖。
2023-07-02 17:07:061

下列属于信号分子并且通过细胞内的受体选择性的识别和结合而实现的是

首先酶不是有传递信息的作用,不是信号分子,排除AD。注意是通过细胞内的受体结合作用,性激素由于是脂溶性物质因而能进入细胞内发生作用,但生长激素是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胞,只能在细胞膜上与受体结合发生作用。综上所述,答案就是选C啦!
2023-07-02 17:07:191

信号分子进入细胞如何结合基因导致表达

信号分子进入细胞后,结合在染色体的特殊位置上,在DNA转录过程中,由于信号分子的结合,影响了RNA聚合酶对DNA片段的转录。正是通过这种结合使得RNA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位置产生差异,实现目的基因的表达。
2023-07-02 17:07:293

生物:是不是细胞膜都有信号分子?详细!

是的,因为细胞与细胞之间需要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2023-07-02 17:07:504

如何学明白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水溶性信息分子及前列腺素类(脂溶性)必须首先与胞膜受体结合,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将细胞外的信号跨膜转导至胞内;脂溶性信息分子可进入胞内,与胞浆或核内受体结合,通过改变靶基因的转录活性,诱发细胞特定的应答反应。【转导受体】 (一)膜受体1.环状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多为神经递质受体,受体分子构成离子通道。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后变构,导致通道开放或关闭。引起迅速短暂的效应。2.蛇型受体7个跨膜α-螺旋受体,有100多种,都是单条多肽链糖蛋白,如G蛋白偶联型受体。3.单跨膜α-螺旋受体包括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和非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1)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这类受体包括生长因子受体、胰岛素受体等。与相应配体结合后,受体二聚化或多聚化,表现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催化受体自身和底物Tyr磷酸化,有催化型受体之称。(2)非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如生长激素受体、干扰素受体等,。当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可偶联并激活下游不同的非受体型TPK,传递调节信号。(二)胞内受体位于胞液或胞核,结合信号分子后,受体表现为反式作用因子,可结合DNA顺式作用元件,活化基因转录及表达。包括类固醇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等。胞内受体都是单链蛋白,有4个结构区:①高度可变区②DNA结合区③激素结合区④绞链区。(三)受体与配体作用的特点是:①高度亲和力,②高度特异性,③可饱和性1.受体: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性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白质,膜受体多为镶嵌糖蛋白:胞内受体全部为DNA结合蛋白。受体在细胞信息传递过程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2.G蛋白:即鸟苷酸结合蛋白,是一类位于细胞膜胞浆面、能与GDP或GTP结合的外周蛋白,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以三聚体存在并与GDP结合者为非活化型。当α亚基与GTP结合并导致βγ二聚体脱落时则变成活化型,可作用于膜受体的不同激素,通过不同的G蛋白介导影响质膜上某些离子通道或酶的活性,继而影响细胞内第二信使浓度和后续的生物学效应。【传递途径】1.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G蛋白可与鸟嘌呤核苷酸可逆性结合。由x和γ亚基组成的异三聚体在膜受体与效应器之间起中介作用。小G蛋白只具有G蛋白亚基的功能,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后,激活不同G蛋白,有以下几种途径:(1)腺苷酸环化酶途径通过激活G蛋白不同亚型,增加或抑制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调节细胞内cAMP浓度。cAMP可激活蛋白激酶A(PKA),引起多种靶蛋白磷酸化,调节细胞功能。(2)磷脂酶途径激活细胞膜上磷脂酶C(PLC),催化质膜磷脂酰肌醇二磷酸(PIP2)水解,生成三磷酸肌醇(IP3)和甘油二酯(DG)。IP3促进肌浆网或内质网储存的Ca2+释放。Ca2+可作为第二信使启动多种细胞反应。Ca2+与钙调蛋白结合,激活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或磷酸酯酶,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DG与Ca2+能协调活化蛋白激酶C(PKC)。2.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RTPK)信号转导途径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超家族的共同特征是受体本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TPK)的活性,配体主要为生长因子。RTPK途径与细胞增殖肥大和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配体与受体胞外区结合后,受体发生二聚化后自身具备(TPK)活性并催化胞内区酪氨酸残基自身磷酸化。RTPK的下游信号转导通过多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的级联激活:(1)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2)激活蛋白激酶C(PKC),(3)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从而引发相应的生物学效应。3.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此途径的共同特征是受体本身不具有TPK活性,配体主要是激素和细胞因子。其调节机制差别很大。如配体与受体结合使受体二聚化后,可通过G蛋白介导激活PLC-β或与胞浆内磷酸化的TPK结合激活PLC-γ,进而引发细胞信号转导级联反应。4.受体鸟苷酸环化酶信号转导途径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可激活鸟苷酸环化酶(GC),增加cGMP生成,cGMP激活蛋白激酶G(PKG),磷酸化靶蛋白发挥生物学作用。5.核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内受体分布于胞浆或核内,本质上都是配体调控的转录因子,均在核内启动信号转导并影响基因转录,统称核受体。核受体按其结构和功能分为类固醇激素受体家族和甲状腺素受体家族。类固醇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除外)位于胞浆,与热休克蛋白(HSP)结合存在,处于非活化状态。配体与受体的结合使HSP与受体解离,暴露DNA结合区。激活的受体二聚化并移入核内,与DNA上的激素反应元件(HRE)相结合或其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增强或抑制基因的转录。甲状腺素类受体位于核内,不与HSP结合,配体与受体结合后,激活受体并以HRE调节基因转录。总之,细胞信息传递途径包括配体受体和转导分子。配体主要包括激素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受体包括膜受体和胞内受体。转导分子包括小分子转导体和大分子转导蛋白及蛋白激酶。膜受体包括七个跨膜α螺旋受体和单个跨膜α螺旋受体,前一种膜受体介导的信息途径包括PKA途径,PKC途径,Ca离子和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和PKG途径,第二信使分子如cAMPDGIP3CacGMP等参与这些途径的信息传递。后一种膜受体介导TPK—Ras—MAPK途径和JAKSTAT途径等。胞内受体的配体是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甲状腺素和维甲酸等,胞内受体属于可诱导性的转录因子,与配体结合后产生转录因子活性而促进转录。通过细胞信息途径把细胞外信息分子的信号传递到细胞内或细胞核,产生许多生物学效应如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和离子浓度的改变酶活性的改变和物质代谢的变化基因表达的改变和对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和增值的影响等。【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信号依赖过程,可由许多因素诱导,如放射线照射、缺血缺氧、病毒感染、药物及毒素等。这些因素大多可通过激活死亡受体而触发细胞凋亡机制。死亡受体存在于细胞表面。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它们与相应的配体或抗体结合而活化后,其胞浆区即可与一些信号转导蛋白结合,其中重要的是含有死亡结构域的胞浆蛋白。它们通过死亡结构域一方面与死亡受体相连,另一方面与下游的capase蛋白酶结合,使细胞膜表面的死亡信号传递到细胞内。capase蛋白酶家族作为细胞凋亡的执行者,它们活化后进一步剪切底物,如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该酶与DNA修复及基因完整性监护有关,PARP被剪切后,失去正常的功能,使受其抑制的核酸内切酶活性增高,裂解核小体间的DNA,最终引起细胞凋亡。这个过程可概括为:死亡受体含有死亡结构域的胞浆蛋白—capase蛋白酶家族—底物PARP—染色体断裂—细胞凋亡。不同种类的细胞在接受不同的细胞外刺激后引起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是高度保守的,但是它们并不是遵循同一种固定的或有规律的模式进行,而是通过各自的信号转导途径来传递胞膜上的死亡。
2023-07-02 17:08:401

细胞间信号转导的主要四种方式

以高中的教材为依据只有三种:1.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 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如胰岛素作用于体细胞)2.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糖蛋白)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 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例子很重要,要记住!
2023-07-02 17:08:481

什么决定了细胞对胞外环境的信号分子做出反应?

细胞的受体可以和胞外信号分子结合传递信息。因此,是受体决定了细胞对胞外环境的信号做出反应。
2023-07-02 17:08:582

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

(1)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先在核内进行mrna转录,再在细胞质内进行肽链的翻译.(2)与膜受体结合进行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可长途运输的激素分子,二是短程传递的神经递质,三是作用于周围细胞的局部介质,如由t细胞分泌淋的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故答案为:(1)糖蛋白(或蛋白质) 转录 (2)激素 神经递质 灭活 淋巴因子 增殖和分化
2023-07-02 17:09:052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免疫细胞的信号分子

A、激素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A正确; B、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病原体首先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最后抗原和抗体结合后还需要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错误;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C错误; D、体温恒定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D错误. 故选:A.
2023-07-02 17:09:131

为什么靶细胞能接受信号分子

因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给靶细胞.
2023-07-02 17:09:294

细胞间识别的信号分子

生物细胞所接受的信号既可以使物理信号(光、热、电流),也可以是化学信号,但是在有机体间和细胞间的通讯中最广泛的信号是化学信号。 从化学结构来看细胞信号分子包括:短肽、蛋白质、气体分子(NO、CO)以及氨基酸、核苷酸、脂类和胆固醇衍生物等等,其共同特点是:①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②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这一特性有赖于细胞的信号逐级放大系统;③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细胞免于疲劳。从产生和作用方式来看可分为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局部化学介导因子和气体分子等四类。从溶解性来看又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脂溶性信号分子,如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可直接穿膜进入靶细胞,与胞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水溶性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水溶性激素,不能穿过靶细胞膜,只能与膜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通过胞内信使(如cAMP)或激活膜受体的激酶活性(如受体酪氨酸激酶),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所以这类信号分子又称为第一信使(primary messenger),而cAMP这样的胞内信号分子被称为第二信使(secondary messenger)。目前公认的第二信使有cAMP、cGMP、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Ca2+被称为第三信使是因为其释放有赖于第二信使。第二信使的作用是对胞外信号起转换和放大的作用。
2023-07-02 17:09:481

简述细胞内参与信号传递的分子种类及作用基理

生物细胞所接受的信号既可以使物理信号(光、热、电流),也可以是化学信号,但是在有机体间和细胞间的通讯中最广泛的信号是化学信号。 从化学结构来看细胞信号分子包括:短肽、蛋白质、气体分子(NO、CO)以及氨基酸、核苷酸、脂类和胆固醇衍生物等等,其共同特点是:①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②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这一特性有赖于细胞的信号逐级放大系统;③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细胞免于疲劳。 从产生和作用方式来看可分为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局部化学介导因子和气体分子等四类。 从溶解性来看又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脂溶性信号分子,如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可直接穿膜进入靶细胞,与胞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水溶性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水溶性激素,不能穿过靶细胞膜,只能与膜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通过胞内信使(如cAMP)或激活膜受体的激酶活性(如受体酪氨酸激酶),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所以这类信号分子又称为第一信使(primary messenger),而cAMP这样的胞内信号分子被称为第二信使(secondary messenger)。目前公认的第二信使有cAMP、cGMP、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Ca2+被称为第三信使是因为其释放有赖于第二信使。第二信使的作用是对胞外信号起转换和放大的作用。
2023-07-02 17:10:001

细胞信号分子的化学结构

从化学结构来看细胞信号分子包括:短肽、蛋白质、气体分子(NO、CO)以及氨基酸、核苷酸、脂类和胆固醇衍生物等等,其共同特点是:①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②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这一特性有赖于细胞的信号逐级放大系统;③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细胞免于疲劳。
2023-07-02 17:10:091

简述细胞内参与信号传递的分子种类及作用基理

简述细胞内参与信号传递的分子种类及作用,从浓度与分布的改变,活性物质的改变及空间构象的改变回答。
2023-07-02 17:10:222

细胞内信号分子有哪些啊?

一般来说狭义的细胞内信号分子又被称为第二信使,主要包括环磷腺苷(cAMP),1,2-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DAG)、1,4,5-三磷酸肌醇(inosositol1,4,5-trisphosphate,IP3)、Ca2+,环磷鸟苷(cGMP), 等。
2023-07-02 17:10:421

细胞信号分子的的产生和作用方式

答案如图
2023-07-02 17:10:491

简述细胞内参与信号传递的分子种类及作用基理

123
2023-07-02 17:11:021

细胞迁移的信号分子

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外的化学信号能引发细胞的定向移动。这些信号有些时候是底质表面上一些难溶物质,有些时候则是可溶物质。信号分子有很多,可以是肽,代谢产物,细胞壁或是细胞膜的残片,但是作用方式却是一样的,就是与细胞膜表面上的受体结合,启动细胞内信号,完成一系列的反应,去激活或抑制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活性,最终改变细胞骨架的状态。可溶物质通常不是均匀溶解在溶剂中,而是靠近源的区域浓度高,远离源的区域浓度低,形成所谓的“浓度梯度”。细胞膜上的受体可感受到那些被称为化学趋向吸引物(chemotactic attractant),并且逆着它们的浓度梯度去追根寻源。某些信号分子甚至会影响细胞移行的速度,这些信号分子则被称为化学趋向剂(chemokinetic agent)。细胞这种因化学分子改变自己移动的行为,被称为化学趋向性。例如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会逆着cAMP浓度梯度的运动。白血球也会受到一些细菌分泌的三肽化学物质f-Met-Leu-Phe(N-甲酰蛋-亮-苯丙氨酸)吸引而往细菌移动,发挥其免疫功能。而在胚胎发生中的神经嵴细胞则并非靠浓度梯度,而是路标物质识别其去向(请见下文“路标信号”一节)。但是细胞外基质中也存在着一些蛋白,如硫酸软骨蛋白多糖(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会与神经细胞的粘着蛋白起作用,对细胞迁移形成阻滞。它会抑制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损伤区域新突触的相连与再生。 微丝是由肌动蛋白(Actin)组成的直径约为7nm纤维结构。肌动蛋白单体(又被称为G-Actin,全称为球状肌动蛋白,Globular Actin,下文简称G肌动蛋白)为球形,其表面上有一ATP结合位点。肌动蛋白单体一个接一个连成一串肌动蛋白链,两串这样的肌动蛋白链互相缠绕扭曲成一股微丝。这种肌动蛋白多聚体又被称为纤维形肌动蛋白(F-Actin,Fibrous Actin)。微丝能被组装和去组装。当单体上结合的是ATP时,就会有较高的相互亲和力,单体趋向于聚合成多聚体,就是组装。而当ATP水解成ADP后,单体亲和力就会下降,多聚体趋向解聚,即是去组装。高ATP浓度有利于微丝的组装。所以当将细胞质放入富含ATP的溶液时,细胞质会因为微丝的大量组装迅速凝固成胶。而微丝的两端组装速度并不一样。快的一端(+极)比慢的一端(-极)快上5到10倍。当ATP浓度达一定临界值时,可以观察到+极组装而-极同时去组装的现象,被命为“踏车”。微丝的组装和去组装受到细胞质内多种蛋白的调节,这些蛋白能结合到微丝上,影响其组装去组装速度,被称之为微丝结合蛋白(association protein)。微丝的组装先需要“核化”(nucleation),即几个单体首先聚合,其它单体再与之结合成更大的多聚体。Arp复合体(Arp:Actin related-protein)是一种能与肌动蛋白结合的蛋白,它起到模板的作用,促进肌动蛋白的多聚化。Arp复合体由Arp2,Arp3和其它5种蛋白构成,也写成Arp2/3复合体。封闭蛋白(end-blocking protein)则是微丝两端的“帽子”。当这种蛋白结合到微丝上时,微丝的组装和去组装就会停止。这对一些长度固定的蛋白来说很重要,如细肌丝。而前纤维蛋白(Profilin,或译G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则是促进多聚的,相应地促解聚的蛋白则有丝切蛋白(Cofilin)。纤丝切割蛋白(filament severing protein),如溶胶蛋白(Gelsolin),能将微丝从中间切断。粘着斑蛋白(Vinculin)则能固定微丝到细胞膜上,形成粘着斑。交联蛋白(cross-linking protein)有两个以上肌动蛋白结合位点,起到连接微丝的作用,其中,丝束蛋白(fimbrin)帮助微丝结成束状,而细丝蛋白(filamin)则将微丝交联成网状。 中间纤维(intermediate filaments,IF)直径10nm 左右,介于微丝和微管之间。与后两者不同的是中间纤维是最稳定的细胞骨架成分,它主要起支撑作用。中间纤维在细胞中围绕着细胞核分布,成束成网,并扩展到细胞质膜,与质膜相连结。中间纤维没有正负极性。角蛋白是中间纤维中的一类,分子量约40~70KD,出现在表皮细胞中,在人类上皮细胞中有20 多种不同的角蛋白,分为α 和β 两类。角蛋白赋予细胞体一定的刚性。癌细胞需要对角蛋白进行重新分布,以使自身变得柔韧,可以通过基底膜或血管壁上的细小孔洞。 分子马达(Motorprotein)是一类蛋白质,它们的构象会随着与ATP和ADP的交替结合而改变, ATP水解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 ,引起马达形变,或者是它和与其结合的分子产生移动。就是说,分子马达本质上是一类ATP酶。例如肌肉中的肌球蛋白(Myosin)会拉动粗肌丝向中板移动,引起肌肉收缩。而另外两种分子马达:驱动蛋白(Kinesin)和动力蛋白(Dynein),它们能够承载着分子“货物”——如质膜微粒,甚至是线粒体和溶酶体,在由微管构成的轨道上滑行,起到运输的作用。例如驱动蛋白的重链则会运输参与粘着斑解聚过程的信号物质。所以在驱动蛋白的重链受到抑制的情况下,粘着斑会比正常情况下显得更大。肌球蛋白是微丝结合蛋白,最早发现于肌肉组织,1970年代后逐渐发现许多非肌细胞的肌球蛋白。其家族有13个成员,每个成员在结构上都分为头,颈和尾部三个部分,形似豆芽,而组成上则有轻重两种链。其中的调节轻链(regulatory light chain)是肌球蛋白接受调解的位点,就是说,调节轻链的磷酸化/去磷酸化状态影响着肌球蛋白的活性。其中I和Ⅱ型是研究得最彻底的分子马达。一些细胞具有突变的肌球蛋白,它们能正常伸出伪足,但是却不能成功移动。I型肌球蛋白是单体,Ⅱ型和V型则是二聚体。趋向微丝的+极运动。蛋白的头部能就尾部作屈伸运动,并在“屈”的时候拉动微丝相对向后运动。肌球蛋白除了参与肌肉收缩外,还被认为是细胞迁移所需的重要分子之一。肌球蛋白非常可能参与了“前进的四个步骤”里面胞体收缩一步。另外,在细胞突出一端也可观察到肌球蛋白,它可能是帮助运输粘着所需要的蛋白质,提高粘着效率。 细胞迁移的过程可以用右图阐明。细胞迁移是一系列生理程序的集合,接收到外界信号后(关于外界信号作用于细胞的过程,请见运动方向的确定和极化),细胞内每一个阶段都要相应的蛋白质在适当的位置被激活。这一连串的蛋白质的活化并不是同时平行进行,而是有先后顺序的。处于悬浮状态的成纤维细胞,会处于一种所谓闲逛(random walk)状态,或者被称之为处于各向同性伸展期(Isotropic spreading phase),它在不断伸出伪足后又不断将之收回,可能是要在就近一探其究竟。细胞或者是靠外界信号物质浓度梯度(请见化学趋向性),或是利用某些特定分子作为路标信号,确定前进的方向。细胞内部的分子会因应需要发生变化,一些蛋白质和离子会重新排列,显示出不均匀分布,就是出现了所谓的极性,而这个过程请见极化。值得一提的是,细胞在前进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改变其前进的方向。在显微镜下观察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寻找食物时的运动,可见细胞先向前直线移动一段时间,然后会停下来并且调整一下方向,然后又再作直线移动。如此不断反复。可见细胞内调控能力的有效和精确。细胞极化后,细胞的前端会伸出极状足(请见细胞前端突出)。极状足伸出后,会与细胞前方的底质附著;粘着处会形成一种固定结构,名曰粘着斑(请见突出与底质的粘着)。此时,胞体主体会被牵拉向前(请见细胞体前移);最后细胞的后端与底质剥离(请见牵引尾部往前)。这样前进的4个步骤完成,并准备下一次循环。不同的细胞,它们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持续的时间是不同的。使用分子干扰技术可以很好的研究这两者。一般来说,细胞直线前进速度越慢,其保持直线运动的时间就越长,例外是鱼的上皮细胞,它能够在快速迁移的同时,显示出长时间保持直线运动的能力。
2023-07-02 17:11:111

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

(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为了满足ATP的需要,机体内ATP和ADP之间进行着相互迅速转化.(2)每个ATP分子中有一分子腺苷和三分子磷酸基团,因此磷酸基团逐渐脱离下来后,剩下的是腺苷.(3)要研究ATP是否能在神经元之间起传递信号的作用,则ATP是自变量,神经元的变化是因变量,则图中的典型神经递质属于无关变量,应予以排除.故答案为:(1)A-P~P~P 线粒体 ATP与ADP相互迅速转化(2)腺苷 (3)典型神经递质
2023-07-02 17:11:361

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的结合过程具有可逆性体现在哪

信号分子会通过修饰、水解或结合等方式失去活性而被及时消除。当完成一次信号应答后,信号分子会通过修饰、水解或结合等方式失去活性而被及时消除,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细胞免于疲劳。信号分子有很多,可以是肽,代谢产物,细胞壁或是细胞膜的残片,信息分子的作用是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改变受体的性质和作用,完成一系列的反应,去激活或抑制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活性,最终改变细胞骨架的状态。扩展资料: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的结合的作用机制:1、细胞和细胞外基质间粘连不仅使其保持形态,还起着细胞间信息传送和功能调节的重要作用。细胞表面和基质表面分子间特异性相互作用,调节细胞黏附、增殖、分化和凋亡,维持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动态平衡。2、通过细胞的接触,包括通过细胞粘着分子介导的细胞间粘着、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着、连接子(植物细胞为胞间连丝)介导的信号传导。3、通过激素传递信息为最广泛的一种信号传导方式,这种通讯方式的距离最远,覆盖整个生物体。在动物中,产生激素的细胞是内分泌细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号分子
2023-07-02 17:11:431

一些接受细胞外特定信号分子的膜蛋白称为什么

一些接受细胞外特定信号分子的膜蛋白称为受体蛋白。
2023-07-02 17:11:541

细胞内信号的传递途径有哪些

1。通过体液传递信号分子,如激素。2。通过细胞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分子。3。通过细胞间通道传递,如植物的胞间连丝。
2023-07-02 17:12:031

细胞信号的介绍

细胞信号指细胞间相互传递信息的相关载体与形式,是抗原(信号分子)和细胞膜上的或者细胞膜内的受体结合的反应。
2023-07-02 17:12:201

在细胞内传递信号的小分子信使称为

【答案】:D细胞外的属蛋白质性质的信号分子,通常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介导跨膜信号转导,使信号得以在细胞内转导。构成这一网络系统的基础是一些蛋白质信号转导分子和小分子第二信使。小分子第二信使的特点为:①在完整细胞中,该分子的浓度或分布在细胞外信号的作用下发生迅速改变;②该分子类似物可模拟细胞外信号的作用;③阻断该分子的变化可阻断细胞对外源信号的反应;④作为别位效应剂在细胞内有特定的靶蛋白分子。而第一信使常指存在于细胞外的蛋白质信号分子和其他的水溶性信号分子。神经递质也属于第一信使的信号分子。低分子量G蛋白也称小G蛋白,其通过释放GDP并结合GTP而活化,并向下游转导信号。本题的准确答案是D。
2023-07-02 17:12:331

什么是细胞的化学通讯,有哪些类型

它是间接的细胞通讯,指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至细胞外,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功能。根据化学信号分子可以作用的距离范围,可分为以下4类:1)、内分泌(endocrine):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循环输至全身,作用于靶细胞。其特点是:①低浓度,仅为10-8-10-12M;②全身性,随血液流经身,但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③长时效,激素产生后经过漫长的运送过程才起作用,而且血流中微量的激素就足以维持长久的作用。2)、旁分泌(paracrine):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通过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包括:①各类细胞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②气体信号分子(如:NO)3)、突触信号发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4)、自分泌(autocrine):与上述三类不同的是,信号发放细胞和靶细胞为同类或同一细胞,常见于癌变细胞。如:大肠癌细胞可自分泌产生胃泌素,介导调节c-myc、c-fos和rasp21等癌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癌细胞的增殖
2023-07-02 17:12:472

糖被可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信号分子

生物细胞所接受的信号既可以是物理信号,也可以是化学信号,但是在有机体间和细胞间的通讯中最广泛的信号是化学信号。 ①从化学结构来看细胞信号分子包括:蛋白质、气体分子(NO)和脂类等,其共同特点是:①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②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③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细胞免于疲劳。 ②从产生和作用方式来看可分为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等。 ③从溶解性来看又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脂溶性信号分子,如甲状腺激素,可直接穿膜进入靶细胞,与胞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水溶性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和水溶性激素,不能穿过靶细胞膜,只能与膜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通过胞内信使或激活膜受体的酶活性,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2023-07-02 17:12:542

如何理解细胞信号系统及其功能

细胞信号系统及其功能理解如下: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水溶性信息分子及前列腺素类(脂溶性)必须首先与胞膜受体结合,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将细胞外的信号跨膜转导至胞内;脂溶性信息分子可进入胞内,与胞浆或核内受体结合,通过改变靶基因的转录活性,诱发细胞特定的应答反应。相互作用1、受体: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性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白质,膜受体多为镶嵌糖蛋白胞内受体全部为DNA结合蛋白。受体在细胞信息传递过程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2、G蛋白:即鸟苷酸结合蛋白,是一类位于细胞膜胞浆面、能与GDP或GTP结合的外周蛋白,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扩展资料:传递途径1、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G蛋白可与鸟嘌呤核苷酸可逆性结合。由x和γ亚基组成的异三聚体在膜受体与效应器之间起中介作用。小G蛋白只具有G蛋白亚基的功能,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2、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RTPK)信号转导途径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超家族的共同特征是受体本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TPK)的活性,配体主要为生长因子。RTPK途径与细胞增殖肥大和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3、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此途径的共同特征是受体本身不具有TPK活性,配体主要是激素和细胞因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细胞信号转导
2023-07-02 17:13:032

细胞分裂素如何作为细胞信号分子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作为信号分子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2023-07-02 17:13:181

除了No外,还有什么气体分子也同样是细胞内的化学信号

还有cAMP,cGMP,Ca2+,IP3,DG(1)细胞间通讯的信号分子:最主要的有激素、神经递质与神经肽、局部化学介导因子、抗体、淋巴因子等。(2)细胞内通讯的信号分子:一般有cAMP,cGMP,Ca2+,IP3,DG、NO等。http://www.lmbe.seu.edu.cn/biology/bess/biology/chapt14/14-2-4.htm
2023-07-02 17:13:361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需要信息分子才能进行.请评价此观点并说明理由

就我个人的想法来说,我觉得这个观点可以说是正确的. 细胞传导信号一般是通过信使介导,胞外的第一信使和胞内的第二信使.胞外的信号分子可以由一个细胞分泌出来,然后到达另一个细胞,引起另一个细胞的变化.除了信号分子的介导以外,细胞还有直接接触的信息交流,两个细胞根据表面的膜蛋白直接接触,从而引起胞内一系列的变化,介导这些变化的分子也可以称之为信号分子. 所以,细胞的信息交流需要信号分子来介导.
2023-07-02 17:13:431

细胞外信号分子,转导通路,受体之间的关系

受体在细胞膜上,细胞外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受体通过转导通路会在细胞内引起一系列反应产生第二信使发挥作用。
2023-07-02 17:13:511

化学信号和物理信号的区别是什么?

1、区别1:化学信息:利用合成的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比如激素,含有代谢的尿液,甚至是体味,物理信息:物理因素,光声电热湿等。行为信息:生物的生理活动所传递的消息。具有动作特征。做区分的时候,首先排出化学信息,其次是行为信息。剩下的就是物理信息了。2、区别2:物理信息,光、电、热、声等都算,最简单的例子是鸟鸣。化学信息,主要是气味呀之类和化学成分有关的,例子:性外激素。行为信息,通过一系列动作(重点是行为动作)传达信息,例子:蜜蜂跳舞。扩展资料:从化学结构来看细胞信号分子包括:短肽、蛋白质、气体分子(NO、CO)以及氨基酸、核苷酸、脂类和胆固醇衍生物等等,其共同特点是:①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②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这一特性有赖于细胞的信号逐级放大系统;③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细胞免于疲劳。化学信息:生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或某个生长发育阶段,分解出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这些分泌物不是对生物提供营养,而是在生物的个体或种群之间起着某种信息的传递作用,即构成了化学信息。如蚂蚁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泌物留下化学痕迹,以便后面的蚂蚁跟随;猫、狗可以通过排尿标记自己的行踪及活动区域。化学信息对集群活动的整体性和集群整体性的维持具有极重要的作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信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为信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物化学信号
2023-07-02 17:13:581

(2ud2?临沂一模)下表示细胞信息传递着三种类型.请回答: 类型 细胞或器官 产生着信号分子

(1)由此可知,图中激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调控.在寒冷环境中,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时,会促进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外界温度低时,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则耗氧量增加,而体温能维持相对恒定,则酶活性不变.(5)性腺能分泌性激素,化学本质是固醇,而脂质合成的“车间”是内质网.(中)信号分子④是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静息状态时,钾离子外流,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钠离子内流,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因为能使④神经元兴奋,所以④能使该神经元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神经递质作用后会被相关的酶分解,而神经毒素能够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使神经递质持续发挥作用,导致唾液腺持续性兴奋并分泌唾液.(六)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受体细胞仍能接收到部分神经信号或者寻找到靶细胞膜8有ATP受体,能证明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故答案为:(1)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nksp;&nksp;&nksp; 耗氧量增加,酶活性不变(5)固醇(或脂质)&nksp; 内质网(中)(神经)递质&nksp;&nksp;&nksp;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nksp; 使唾液腺持续性兴奋并分泌唾液&nksp;(六)①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受体细胞仍能接收到部分神经信号;②寻找到靶细胞膜8有ATP受体(答出其中九条即可)
2023-07-02 17:14:111

基因的转录因子是细胞内的信号分子吗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TF)。真核生物转录起始过程十分复杂,往往需要多种蛋白因子的协助,转录因子与RNA聚合酶Ⅱ形成转录起始复合体,共同参与转录起始的过程。根据转录因子的作用特点可分为二类;第一类为普遍转录因子,它们与RNA聚合酶Ⅱ共同组成转录起始复合体时,转录才能在正确的位置开始。除TFⅡD以外,还发现TFⅡA,TFⅡB,TFⅡF,TFⅡE,TFⅡH等,它们在转录起始复合体组装的不同阶段起作用。第二类转录因子为组织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这些TF是在特异的组织细胞或是受到一些类固醇激素生长因子或其它刺激后,开始表达某些特异蛋白质分子时,才需要的一类转录因子。中文名转录因子外文名Transcription factorsTF类别生物名词实质蛋白质相关视频13.2万播放|00:56酵母单杂筛转录因子瑞源酵母功能基因组学6.4万播放|01:40【百秒观科研 关于抑郁症治疗,高校科研团队有新成果】近日,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于书彦教授团队在Molecular Therapy上发表了关于抑郁症的最新研究成果。抑郁症是全世界普遍面临的严峻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和降低人们的生存质量。团队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携带的miR-146a-5p,通过靶向核转录因子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抑制神经干/祖细胞的中国青年网简介组成转录调控区转录抑制区作用TA说简介RNA的转录合成从化学角度来讲类似于DNA的复制,多核苷酸链的合成都是以5"→3"的方向,在3"-OH末端与加入的核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但是,由于复制和转录的目的不同,转录又具有其特点:(1)对于一个基因组来说,
2023-07-02 17:14:181

浆细胞可以识别信号分子吗

浆细胞不可以识别信号分子。浆细胞不能识别信号分子,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分泌抗体有特异性,不同浆细胞分泌不同的抗体,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
2023-07-02 17:14:251

与TCR形成复合体,传递细胞活化信号A:CD3分子B:CD80(B7)分子C:CD21分子D:CD8分子E:CD4分子

【答案】:A解析:MHC-Ⅰ类分子受体是CD8分子;MHC-Ⅱ类分子受体是CD4分子;CD3分子与TCR形成TCR-CD3复合体,传递细胞活化信号;CD28分子与B7分子结合产生协同刺激信号,在T细胞活化中发挥重要作用;EB病毒受体是CD21分子。
2023-07-02 17:14:321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介绍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现已知道,细胞内存在着多种信号转导方式和途径,各种方式和途径间又有多个层次的交叉调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网络系统。高等生物所处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机体功能上的协调统一要求有一个完善的细胞间相互识别、相互反应和相互作用的机制,这一机制可以称作细胞通讯(CellCommunication)。在这一系统中,细胞或者识别与之相接触的细胞,或者识别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信号(来自于周围或远距离的细胞),并将其转变为细胞内各种分子功能上的变化,从而改变细胞内的某些代谢过程,影响细胞的生长速度,甚至诱导细胞的死亡。这种针对外源性信号所发生的各种分子活性的变化,以及将这种变化依次传递至效应分子,以改变细胞功能的过程称为信号转导(SignalTransduction),其最终目的是使机体在整体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发生最为适宜的反应。在物质代谢调节中往往涉及到神经-内分泌系统对代谢途径在整体水平上的调节,其实质就是机体内一部分细胞发出信号,另一部分细胞接收信号并将其转变为细胞功能上的变化的过程。所以,阐明细胞信号转导的机理就意味着认清细胞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增殖、分化、代谢及死亡等诸方面的表现和调控方式,进而理解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的调控机理。
2023-07-02 17:14:511

ATP 作为神经细胞的信号分子的跨膜

ATP作为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如图:由上图可知,ATP的释放时通过囊泡的胞吐形式完成的;至于ATP的去向有两方面:1.脱磷酸成为ADP或者AMP作为神经递质;2.完成信号传递后被迅速讲解。关于第2点,《生理科学进展》1996年02期的一篇文章有讲到,如图所示:PS:你很有钻研精神,祝你不断进步!
2023-07-02 17:15:051

说明细胞信号转导中细胞外信号分子通过活化G蛋白偶联受体产生IP3、DAG等信号分子的过程

受细胞外信号刺激,G蛋白偶联受体活化,然后分子开关G蛋白被活化,继而活化效应蛋白磷脂酶C,磷脂酶C催化PIP2(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生成IP3和DAG。
2023-07-02 17:15: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