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萦
-
兹比格纽. 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 1928- ), 美国当代著名战略理论家,地缘政治学家,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1928年3月28日,布热津斯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贵族家庭。1938年,其父任波兰驻加拿大蒙特利尔总领事,布热津斯基随全家迁居国外,后定居蒙特利尔市。1949年,他毕业于蒙特利尔市麦吉尔大学。第二年,进入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58年,布热津斯基加入美国国籍。1960年,任哥伦比亚大学法律和政府学副教授。1961年,被肯尼迪总统聘为外交政策顾问。1962年,晋升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同时兼任哥大共产主义问题研究所所长。1966-1968年,任约汉逊政府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成员。1973,协助大通银行董事长戴维.洛克菲勒发起组织三边委员会,任主席。1977-1981年,出任卡特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离开政坛以后,布热津斯基任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美国乔治城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高级顾问。
布热津斯基著述勤奋,成果颇丰,先后出版十几本著作,各种评论与文章达数百篇。主要著作有:《苏联军队中的政治控制》(1954), 《持久的清洗-苏联的极权主义政治》(1956), 《苏联集团:统一与对立》(1960), 《极权主义专政与独裁政府》(1961),《苏联政治中的意识形态和权力》(1962),《政治权力:美国与苏联》(1964), 《苏联政治变革陷入困境》(1969),《自由主义的现实主义》(1977), 《实力与原则》(1983),《运筹帷幄:指导美苏争夺的地缘战略思想》(1986), 《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1989),《大失控与大混乱:21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1993)和《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1997)等。
布热津斯基的地缘外交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两本代表性著作《运筹帷幄:指导美苏争夺的地缘战略思想》(1986)和《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1997)之中,其地缘外交思想似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的霸权主义思想。布热津斯基的这两本著作虽然写作的年代不
同,但是它们的根本出发点却是完全一致的,就是要不择手段地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在《运筹帷幄》(简称,以下同)一书中,布热津斯基声称:“美苏关系是一种两个大国之间的典型的历史性冲突。然而它不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它同时是两种帝国制度的斗争。它是一场两个国家对全球霸权的争夺-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美苏争夺不仅是一个民主国家与一个集权国家的斗争,而且是两个大的帝国制度之间的冲突,……美苏冲突确已变成了两个主要帝国之间在全球范围的名副其实的历史性斗争。” 至于“帝国”的含义,布热津斯基明确指出:“我使用的‘帝国"这个词在道义上是中性的,用以描述一种从中心向外辐射的政治关系层次体制。” 换言之,帝国就是指国际关系中的等级制度,不平等制度,它使所有国家受制或服从于一个或几个政治中心。而在《大棋局》(简称,以下同)一书中,布热津斯基则宣称,冷战结束以后,由于前苏联的垮台,美国在全球取得独一无二的首要地位,“它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 由于美国在军事、经济、技术和文化上所具有的明显优势以及在国际体系中的支配地位,美国成了后冷战时代“一个唯一的全面的全球性超级大国。” 但是,与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帝国相比,美国是一个新型的霸权。美国的世界霸权被公认为有很大的广度,其深度有限。美国的霸权意味着发挥决定性的影响。然而,与过去的帝国不同的时,它不意味着进行直接的控制。因此,按照布热津斯基的看法,美国在冷战结束后实际上已经取得了全球霸主的地位,“美国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获得了这一霸权,其主要的地缘政治表现是美国在欧亚大陆所发挥的前所未有的作用,” 但是,问题在于如何把美国的这种霸主地位“至少保持一代人之久或者更长远一些”,同时要“建立一种地缘政治框架”,以顺应将来美国霸权衰落之后的世界情势。
2.重视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思想。从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的目标出发,布热津斯基非常重视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轴心作用。早在《运筹帷幄》中,他就写道:“美苏争夺虽然是全球性的,但有一个中心重点,这就是欧亚大陆。这一大陆块在双方争夺中是地缘战略的焦点,是地缘政治的争夺目标。争夺欧亚大陆的斗争是一场全面的斗争,在三条主要战略战线上展开:远西战线、远东战线和西南战线。” 第一条战线远西战线,在地缘政治上至关紧要,它是工业最先进的地区,控制着大西洋的重要出海口。远东是第二条战线,其地缘政治的意义在于控制着通往太平洋的主要出海口。第三条是西南战线,即西南亚,是重要的产油区。这三条战线上,都有几个要害国家,如欧洲的波兰和西德,远东的韩国和菲律宾,西南亚的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对美国来说,阻止苏联控制欧亚大陆特别是周边要害国家是这场争夺取得可以接受的结果的前提。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美国的对手前苏联已不复存在,美国实际上成了欧亚大陆的操控者。但是,布热津斯基认为,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地位仍然不容忽视。他在《大棋局》中写道:“对美国来说,欧亚大陆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欧亚大国和欧亚民族主导世界事务达五百年之久,其间它们为了争夺地区主导权而相互争斗成为全球性大国。现在,美国能否持久、有效地保持这种地位直接影响美国对全球事务的支配。” 布热津斯基认为,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整个欧亚大陆,好象一个巨大的、形状不规则的欧亚大棋盘,为“棋赛”提供了舞台。从地图上观察,欧亚大陆是全球面积最大的大陆和地缘政治中轴。主宰欧亚大陆的国家将能控制世界最先进和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中的两个。控制了欧亚大陆就几乎自然而然地控制了非洲,并使西半球和大洋洲在地缘政治上成为这个世界中心的大陆的周边地带。目前,欧亚大陆拥有世界人口的75%左右和世界GDP的60%左右,世界已知能源的3/4左右,它还集中了世界上大多数在政治上非常自信和富有活力的国家,排在美国后面的六个世界经济和军费开支大国都在欧亚大陆,世界上的公开的核大国除美国外,也都集中在欧亚大陆。因此,对美国霸权地位提出挑战的国家将主要是欧亚大陆国家。根据欧亚大陆主要国家的实力和与美国的关系,布热津斯基把它们划分为地缘战略棋手国家和地缘政治枢纽国家。地缘战略棋手国家是指“有能力、有民族意志在其国境之外运用力量或影响去改变现存地缘政治状况以至影响美国利益的国家”, 它们是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地缘政治支轴国家是指“所处敏感地理位置,以及它们潜在的脆弱状态对地缘战略棋手行为造成的影响”的国家”, 包括乌克兰、阿塞拜疆、韩国、土耳其和伊朗。按地理位置,布热津斯基认为欧亚大棋盘又可分为西部、东部、中部和南部四个部分。其中,西部地区主要由美国的西欧盟国组成,他和称之为“民主的桥头堡”和美国“向欧洲大陆腹地逐步扩展民主的跳板”。东部地区指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北亚和东南亚国家。他认为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又是“世界潜在的政治火山口”。中部地区主要包括前苏联和中东欧国家。布热津斯基认为,苏联解体使该地区出现了一个地缘政治上的“黑洞”。南部地区主要包括东南欧的一部分,中亚、南亚的一部分,波斯湾地区和中东。该地区战略位置重要,蕴藏大量石油和天然气,种族和宗教冲突激烈,又是大国角逐之地,是“欧亚大陆的巴尔干”。
根据对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形势的上述分析,布热津斯基认为,美国必须制定一项全面的、完整的和长期的欧亚大陆地缘战略,旨在促进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的多元化,“阻止一个占主导地位和敌对的欧亚大国”以及任何威胁到美国霸权地位的反美联盟的出现。 美国在欧亚大陆的中长期目标则是培育真正的伙伴关系,建立一个真正分摊政治责任和全球合作的框架。这一框架“既能化解政治社会变革必然带来的冲击和损伤,又能演变成承担和平地管理全球责任的地缘政治核心”。
3.分而治之的外交谋略思想。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和推行美国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战略,布热津斯基主张实行分而治之的外交谋略。他认为,欧亚大陆的力量加在一起远远超过美国。但对美国来说,幸运的是欧亚大陆太大,无法在政治上成为一个整体。 同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或者说在一代人以上的时间内,不可能有任何单个国家向美国的世界首要大国地位提出挑战。因此,美国应当加强和永久保持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普遍的多元化,促使人们重视纵横捭阖,以防止出现一个最终可能向美国的首要地位提出挑战,并谋求将美国赶出欧亚大陆的敌对联盟。这种敌对联盟最危险的是中、俄与伊朗的同盟;其次是中日轴心;以及大欧洲联盟,不管是德俄同盟还是法俄同盟。总之,美国的对外政策必须继续关注地缘政治问题,而且必须在欧亚大陆运用它的影响,以建立一种美国为政治仲裁者的稳定的大陆均势。 为此,布热津斯基特地精心设计了一个由欧盟、俄罗斯、中国、中亚国家、印度、日本相互制约的连环套体系,以使这些国家的力量相互抵消、相互对立,从而确保美国能够高居欧亚大陆仲裁者的地位,并进而控制全世界。对欧洲,布热津斯基主张实行控制、主导和利用的政策;对俄罗斯,他主张采取合作融合与遏制防范双管其下的两手政策;对于中国,布热津斯基虽然主张中美实现“大和解”,反对遏制中国,甚至把中国称为美国实现欧亚大陆战略的“远东之锚;”但是他对中国的防范和演变之心也昭然若揭。布热津斯基写道:“中国作为一个重要大国的兴起,造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缘战略问题”,美国应对此给予高度关注。美国既不能采取遏制政策,也不能迁就。最理想的结果是把中国纳入亚洲区域合作框架。 在台湾问题上,他主张应维持现状,“避免直接或间接地支持任何在国际上提高台湾地位的行动”。但同时他强调,“对于中国一心想在朝鲜半岛占主导地位和用武力收复台湾的努力,美国都可能在日本的支持下作出针锋相对的反应” 。为此,他主张保持美国在韩国的军事存在,维持美-日-韩三角安全关系。如果中国将来实现了“民主化”,美国则应“鼓励海峡两岸就最后统一的条件进行认真对话”等等。
布热津斯基的地缘外交思想具有一以贯之的特点,但在冷战时期和后冷战时期各有侧重。在冷战时期,他考虑的是遏制苏联的扩张,主要是在欧亚大陆的三条战略战线和“要害国家”与苏联进行争夺。而在后冷战时期,布热津斯基主要关心如何保证美国的霸权地位和在欧亚大陆的仲裁作用,同时运用纵横捭阖的策略防范欧亚大陆新的超级大国的兴起以及反美同盟的出现。布热津斯基地缘外交思想包含了某些积极的因素,例如他承认了美国有效实力的局限性,以及随着时间推移美国实力不可避免的的减弱,他预见到了未来世界多极化的前景。他认为,从长远来看,全球政治注定会变得与一国独掌霸权力量的状况越来越不相协调。根据估计,到本世纪末,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仍将占全球的20%,到2020年可能降至10-15%;同时,欧洲、中国和日本等大国的份额将上升到与美国差不多的水平。全球经济不再可能由某个单一实体所主宰,就象本世纪美国曾经做到的那样。这显然将产生深远的军事和政治影响。 但是,布热津斯基地缘外交思想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在他的著作《大棋局》中,布热津斯基公开地赤裸裸地鼓吹霸权主义,并为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出谋划策。他以世界仲裁者自居,规定中国、俄罗斯、德国、法国只能做地区性大国而不能做全球性大国。他还以霸权主义的口吻称英国为已“退休的地缘战略棋手”,称日本为美国的“保护国”等。另外布热津斯基虽然对美国的粗俗文化时有苛评,但他仍然声称:“美国的政治经验似乎正在成为学习的榜样”,“中国国内的自由化不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布热津斯基对俄罗斯的看法仍然带有冷战思维的特点,他认为对美国来说,俄罗斯太虚弱了,不配成为伙伴;但如只是作为美国的病人,俄罗斯又太强壮了。俄罗斯要么成为美国的小伙计,要么成为新的帝国,但为了防止后一种前景,美国的对俄政策应合作融合与遏制防范双管齐下。最后,布热津斯基地缘政治分析的中的一个重要缺陷是他实际上漏掉了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分析,“不定形的伊斯兰新月”一般说来隐藏着对美国的重大危险。
- CPS小天才
-
兹比格纽. 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 1928- ), 美国当代著名战略理论家,地缘政治学家,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1928年3月28日,布热津斯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贵族家庭。1938年,其父任波兰驻加拿大蒙特利尔总领事,布热津斯基随全家迁居国外,后定居蒙特利尔市。1949年,他毕业于蒙特利尔市麦吉尔大学。第二年,进入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58年,布热津斯基加入美国国籍。1960年,任哥伦比亚大学法律和政府学副教授。1961年,被肯尼迪总统聘为外交政策顾问。1962年,晋升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同时兼任哥大共产主义问题研究所所长。1966-1968年,任约汉逊政府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成员。1973,协助大通银行董事长戴维.洛克菲勒发起组织三边委员会,任主席。1977-1981年,出任卡特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离开政坛以后,布热津斯基任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美国乔治城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高级顾问。
布热津斯基著述勤奋,成果颇丰,先后出版十几本著作,各种评论与文章达数百篇。主要著作有:《苏联军队中的政治控制》(1954), 《持久的清洗-苏联的极权主义政治》(1956), 《苏联集团:统一与对立》(1960), 《极权主义专政与独裁政府》(1961),《苏联政治中的意识形态和权力》(1962),《政治权力:美国与苏联》(1964), 《苏联政治变革陷入困境》(1969),《自由主义的现实主义》(1977), 《实力与原则》(1983),《运筹帷幄:指导美苏争夺的地缘战略思想》(1986), 《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1989),《大失控与大混乱:21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1993)和《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1997)等。
布热津斯基的地缘外交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两本代表性著作《运筹帷幄:指导美苏争夺的地缘战略思想》(1986)和《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1997)之中,其地缘外交思想似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的霸权主义思想。布热津斯基的这两本著作虽然写作的年代不
同,但是它们的根本出发点却是完全一致的,就是要不择手段地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在《运筹帷幄》(简称,以下同)一书中,布热津斯基声称:“美苏关系是一种两个大国之间的典型的历史性冲突。然而它不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它同时是两种帝国制度的斗争。它是一场两个国家对全球霸权的争夺-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美苏争夺不仅是一个民主国家与一个集权国家的斗争,而且是两个大的帝国制度之间的冲突,……美苏冲突确已变成了两个主要帝国之间在全球范围的名副其实的历史性斗争。” 至于“帝国”的含义,布热津斯基明确指出:“我使用的‘帝国"这个词在道义上是中性的,用以描述一种从中心向外辐射的政治关系层次体制。” 换言之,帝国就是指国际关系中的等级制度,不平等制度,它使所有国家受制或服从于一个或几个政治中心。而在《大棋局》(简称,以下同)一书中,布热津斯基则宣称,冷战结束以后,由于前苏联的垮台,美国在全球取得独一无二的首要地位,“它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 由于美国在军事、经济、技术和文化上所具有的明显优势以及在国际体系中的支配地位,美国成了后冷战时代“一个唯一的全面的全球性超级大国。” 但是,与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帝国相比,美国是一个新型的霸权。美国的世界霸权被公认为有很大的广度,其深度有限。美国的霸权意味着发挥决定性的影响。然而,与过去的帝国不同的时,它不意味着进行直接的控制。因此,按照布热津斯基的看法,美国在冷战结束后实际上已经取得了全球霸主的地位,“美国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获得了这一霸权,其主要的地缘政治表现是美国在欧亚大陆所发挥的前所未有的作用,” 但是,问题在于如何把美国的这种霸主地位“至少保持一代人之久或者更长远一些”,同时要“建立一种地缘政治框架”,以顺应将来美国霸权衰落之后的世界情势。
2.重视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思想。从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的目标出发,布热津斯基非常重视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轴心作用。早在《运筹帷幄》中,他就写道:“美苏争夺虽然是全球性的,但有一个中心重点,这就是欧亚大陆。这一大陆块在双方争夺中是地缘战略的焦点,是地缘政治的争夺目标。争夺欧亚大陆的斗争是一场全面的斗争,在三条主要战略战线上展开:远西战线、远东战线和西南战线。” 第一条战线远西战线,在地缘政治上至关紧要,它是工业最先进的地区,控制着大西洋的重要出海口。远东是第二条战线,其地缘政治的意义在于控制着通往太平洋的主要出海口。第三条是西南战线,即西南亚,是重要的产油区。这三条战线上,都有几个要害国家,如欧洲的波兰和西德,远东的韩国和菲律宾,西南亚的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对美国来说,阻止苏联控制欧亚大陆特别是周边要害国家是这场争夺取得可以接受的结果的前提。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美国的对手前苏联已不复存在,美国实际上成了欧亚大陆的操控者。但是,布热津斯基认为,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地位仍然不容忽视。他在《大棋局》中写道:“对美国来说,欧亚大陆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欧亚大国和欧亚民族主导世界事务达五百年之久,其间它们为了争夺地区主导权而相互争斗成为全球性大国。现在,美国能否持久、有效地保持这种地位直接影响美国对全球事务的支配。” 布热津斯基认为,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整个欧亚大陆,好象一个巨大的、形状不规则的欧亚大棋盘,为“棋赛”提供了舞台。从地图上观察,欧亚大陆是全球面积最大的大陆和地缘政治中轴。主宰欧亚大陆的国家将能控制世界最先进和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中的两个。控制了欧亚大陆就几乎自然而然地控制了非洲,并使西半球和大洋洲在地缘政治上成为这个世界中心的大陆的周边地带。目前,欧亚大陆拥有世界人口的75%左右和世界GDP的60%左右,世界已知能源的3/4左右,它还集中了世界上大多数在政治上非常自信和富有活力的国家,排在美国后面的六个世界经济和军费开支大国都在欧亚大陆,世界上的公开的核大国除美国外,也都集中在欧亚大陆。因此,对美国霸权地位提出挑战的国家将主要是欧亚大陆国家。根据欧亚大陆主要国家的实力和与美国的关系,布热津斯基把它们划分为地缘战略棋手国家和地缘政治枢纽国家。地缘战略棋手国家是指“有能力、有民族意志在其国境之外运用力量或影响去改变现存地缘政治状况以至影响美国利益的国家”, 它们是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地缘政治支轴国家是指“所处敏感地理位置,以及它们潜在的脆弱状态对地缘战略棋手行为造成的影响”的国家”, 包括乌克兰、阿塞拜疆、韩国、土耳其和伊朗。按地理位置,布热津斯基认为欧亚大棋盘又可分为西部、东部、中部和南部四个部分。其中,西部地区主要由美国的西欧盟国组成,他和称之为“民主的桥头堡”和美国“向欧洲大陆腹地逐步扩展民主的跳板”。东部地区指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北亚和东南亚国家。他认为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又是“世界潜在的政治火山口”。中部地区主要包括前苏联和中东欧国家。布热津斯基认为,苏联解体使该地区出现了一个地缘政治上的“黑洞”。南部地区主要包括东南欧的一部分,中亚、南亚的一部分,波斯湾地区和中东。该地区战略位置重要,蕴藏大量石油和天然气,种族和宗教冲突激烈,又是大国角逐之地,是“欧亚大陆的巴尔干”。
根据对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形势的上述分析,布热津斯基认为,美国必须制定一项全面的、完整的和长期的欧亚大陆地缘战略,旨在促进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的多元化,“阻止一个占主导地位和敌对的欧亚大国”以及任何威胁到美国霸权地位的反美联盟的出现。 美国在欧亚大陆的中长期目标则是培育真正的伙伴关系,建立一个真正分摊政治责任和全球合作的框架。这一框架“既能化解政治社会变革必然带来的冲击和损伤,又能演变成承担和平地管理全球责任的地缘政治核心”。
3.分而治之的外交谋略思想。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和推行美国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战略,布热津斯基主张实行分而治之的外交谋略。他认为,欧亚大陆的力量加在一起远远超过美国。但对美国来说,幸运的是欧亚大陆太大,无法在政治上成为一个整体。 同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或者说在一代人以上的时间内,不可能有任何单个国家向美国的世界首要大国地位提出挑战。因此,美国应当加强和永久保持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普遍的多元化,促使人们重视纵横捭阖,以防止出现一个最终可能向美国的首要地位提出挑战,并谋求将美国赶出欧亚大陆的敌对联盟。这种敌对联盟最危险的是中、俄与伊朗的同盟;其次是中日轴心;以及大欧洲联盟,不管是德俄同盟还是法俄同盟。总之,美国的对外政策必须继续关注地缘政治问题,而且必须在欧亚大陆运用它的影响,以建立一种美国为政治仲裁者的稳定的大陆均势。 为此,布热津斯基特地精心设计了一个由欧盟、俄罗斯、中国、中亚国家、印度、日本相互制约的连环套体系,以使这些国家的力量相互抵消、相互对立,从而确保美国能够高居欧亚大陆仲裁者的地位,并进而控制全世界。对欧洲,布热津斯基主张实行控制、主导和利用的政策;对俄罗斯,他主张采取合作融合与遏制防范双管其下的两手政策;对于中国,布热津斯基虽然主张中美实现“大和解”,反对遏制中国,甚至把中国称为美国实现欧亚大陆战略的“远东之锚;”但是他对中国的防范和演变之心也昭然若揭。布热津斯基写道:“中国作为一个重要大国的兴起,造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缘战略问题”,美国应对此给予高度关注。美国既不能采取遏制政策,也不能迁就。最理想的结果是把中国纳入亚洲区域合作框架。 在台湾问题上,他主张应维持现状,“避免直接或间接地支持任何在国际上提高台湾地位的行动”。但同时他强调,“对于中国一心想在朝鲜半岛占主导地位和用武力收复台湾的努力,美国都可能在日本的支持下作出针锋相对的反应” 。为此,他主张保持美国在韩国的军事存在,维持美-日-韩三角安全关系。如果中国将来实现了“民主化”,美国则应“鼓励海峡两岸就最后统一的条件进行认真对话”等等。
布热津斯基的地缘外交思想具有一以贯之的特点,但在冷战时期和后冷战时期各有侧重。在冷战时期,他考虑的是遏制苏联的扩张,主要是在欧亚大陆的三条战略战线和“要害国家”与苏联进行争夺。而在后冷战时期,布热津斯基主要关心如何保证美国的霸权地位和在欧亚大陆的仲裁作用,同时运用纵横捭阖的策略防范欧亚大陆新的超级大国的兴起以及反美同盟的出现。布热津斯基地缘外交思想包含了某些积极的因素,例如他承认了美国有效实力的局限性,以及随着时间推移美国实力不可避免的的减弱,他预见到了未来世界多极化的前景。他认为,从长远来看,全球政治注定会变得与一国独掌霸权力量的状况越来越不相协调。根据估计,到本世纪末,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仍将占全球的20%,到2020年可能降至10-15%;同时,欧洲、中国和日本等大国的份额将上升到与美国差不多的水平。全球经济不再可能由某个单一实体所主宰,就象本世纪美国曾经做到的那样。这显然将产生深远的军事和政治影响。 但是,布热津斯基地缘外交思想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在他的著作《大棋局》中,布热津斯基公开地赤裸裸地鼓吹霸权主义,并为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出谋划策。他以世界仲裁者自居,规定中国、俄罗斯、德国、法国只能做地区性大国而不能做全球性大国。他还以霸权主义的口吻称英国为已“退休的地缘战略棋手”,称日本为美国的“保护国”等。另外布热津斯基虽然对美国的粗俗文化时有苛评,但他仍然声称:“美国的政治经验似乎正在成为学习的榜样”,“中国国内的自由化不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布热津斯基对俄罗斯的看法仍然带有冷战思维的特点,他认为对美国来说,俄罗斯太虚弱了,不配成为伙伴;但如只是作为美国的病人,俄罗斯又太强壮了。俄罗斯要么成为美国的小伙计,要么成为新的帝国,但为了防止后一种前景,美国的对俄政策应合作融合与遏制防范双管齐下。最后,布热津斯基地缘政治分析的中的一个重要缺陷是他实际上漏掉了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分析,“不定形的伊斯兰新月”一般说来隐藏着对美国的重大危险。
- 大鱼炖火锅
-
兰华沙的一个贵族家庭。
- Mugen-Hive
-
布热津斯基生平及主要事迹及著作和主要观点:
http://www.zisi.net/htm/ztlw2/dssb/2005-05-23-11808.htm
- 北有云溪
-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