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事件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安然事件后,协调世界各国内部审计的国际性组织

SOCO委员会COSO是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s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的英文缩写。 1985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协会、财务经理人协会、内部审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师协会联合创建了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旨在探讨财务报告中的舞弊产生的原因,并寻找解决之道。两年后,基于该委员会的建议,其赞助机构成立COSO委员会,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1992年9月,COSO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简称COSO报告,1994年进行了增补。

从安然事件可以看到,财务会计信息会影响哪些利益相关者

这个就多了。所有者及股东本身,员工,债务方,政府也算上一个,以及公众利益群体等等。

史玉柱破产事件,安然事件,郑百文事件,从内部控制上分析有哪些启示,从哪些方面加强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得控则立,失控则乱;加强制度执行力;对于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的公司,要特别慎用财务杠杆。

安然事件的根本原因是

1、审计失败,注册会计师最重要的是对立性,而实际操作上,公司的经理人即管理层在委托、雇佣注册会计师,尽管形式上是股东投票决定注册会计师的聘请,但决策权实际上被管理层掌握着。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的管理层之间具有相关性而非独立性。 2、美国资本市场的缺陷3、美国会计制度等的缺陷

一部反应安然事件的电影

《新抢钱夫妻》金凯瑞 主演

安然事件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最典型的就是让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发布了404法案,全国上下都在搞内控测试。

美国安然事件(要短小精悍的)

2001年年初,一家有着良好声誉的短期投资机构老板吉姆·切欧斯公开对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怀疑。据他分析,安然的盈利率在2000年为5%,到了2001年初就降到2%以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回报率仅有7%左右。经过调查一直隐藏在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开始露出水面。经过调查,这些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层官员所控制,安然对外的巨额贷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安然高达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就不会为投资人所知,而安然的一些官员也从这些合伙公司中牟取私利。2002年持续多年精心策划、乃至制度化系统化的财务造假丑闻迅速使得这个拥有上千亿资产的公司名声大噪。安然欧洲分公司于2001年11月30日申请破产,美国本部于2日后同样申请破产保护。公司的留守人员主要进行资产清理、执行破产程序以及应对法律诉讼,从那时起,“安然”已经成为公司欺诈以及堕落的象征。安然的崩溃并不仅仅是因为假账,也不全是高层的腐败,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急功近利、贪婪冒险的赌场文化使安然在走向成功的同时也预掘了失败之墓。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的,安然的文化氛围里有一种赌场气氛。扩展资料安然事件发生后,美国社会对企业制度作了反思,意识到公司治理问题,是导致公司舞弊的根本原因。以下制度安排存在的缺陷,才是导致安然事件等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所在。1、股票期权制激励了造假动机向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乃至员工发放公司股票期权,被认为是美国公司治理中十分成功的激励机制。但是,安然和环球电讯等破产事件使股票期权成为了公司陋习和治理混乱的象征。2、公司独立董事形同虚设为了防止公司高级管理层利用股权分散滥用“代理人”职权,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美国十分注重独立董事制。但安然公司的独立董事却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履行应尽的职责。3、审计委员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早在1978年就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要设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外部审计师的审计质量。但是,安然事件充分暴露出美国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4、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缺陷上述种种问题表明,美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特别是公司高管部门及高管人员有疏于舞弊控制责任的问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安然事件

哪位好心人可以帮我写份800字左右的的关于安然事件的文章呢?

自2000年安然事件发生,已经时隔四年,重新审视以安然事件为代表的美国财务舞弊案件风波,以及由此引起的美国相关体制、制度的重大改变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美国企业制度及其治理、资本市场、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制度以及相关法律制度,这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建设,以及企业制度与治理机制、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安然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一)事件的由来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 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至此,安然大厦完全崩溃。短短两个月,能源巨擎轰然倒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安达信公司作为安然公司多年的审计师,在为安然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还为其提供了大量非审计服务,非审计服务的收费也高于审计服务收费。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安达信未能及时发现安然公司的舞弊行为表示疑问。而2002年1月10日,安达信公开承认销毁了与安然审计有关的档案,这就更加证实了人们的疑问。很快,安然公司丑闻转化为审计丑闻。2002年10月16日,休斯顿联邦地区法院对安达信妨碍司法调查作出判决,罚款50万美元,并禁止它在5年内从事业务。但是事情的变化令人难以置信,2005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3年前对安达信公司所作的有罪判决。负责审理此案的全体法官一致认为,原陪审团作出的庭审说明太过含糊,当年对安达信“妨碍司法公正”的裁决是不恰当的。然而,这一裁定对因安达信倒塌而深受打击的28000名员工来说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二)萨班斯法案的出台美国相继爆出的造假事件,严重挫伤了美国经济恢复的元气,重创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信心,引起美国政府和国会的高度重视。美国社会各界强烈呼吁美国政府拿出强有力的措施,严厉打击公司造假行为。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即萨班斯法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法案有两处最为引人注目:一是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与责任。萨班斯法案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明确公司管理层责任(如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评估等),要求管理层及时评估内部控制、进行财务报告,尤其是对股东所承担的受托责任。同时,加大对公司管理层及白领犯罪的刑事责任。二是强化审计师的独立性及监督。法案要求:建立一个独立机构来监督上市公司审计、审计师定期轮换、全面修订会计准则、制订关于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构成的标准并独立负责审计师的提名、对审计师提供咨询服务进行限制等。二、对安然事件的反思(一)对萨班斯法案的评价1.对法案本身的评价。(1)凸现了政治诉求,缺乏必要的论证和理性支持从安然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到萨班斯法案正式生效,其间经历了短短7个月的法案制订过程。萨班斯法案的匆忙出台,打上了深刻的政治烙印,是美国特定政治制度的产物,其中拼凑痕迹明显。2005年7月5日,颇有影响的美国特拉华州衡平法院副大法官利奥?斯特林(Leo Strine)在一场演讲中,对萨班斯法案发起了猛烈抨击,他指出:安然和世通丑闻后,此前阻止各项措施的联邦立法者开始支持迅速采取行动。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高级专员也承认,如果单纯是安然事件,而没有后来的世通事件,不足以产生萨班斯法案和PCAOB。(2)内在逻辑混乱,内容存在重复、冲突现象法案本身的内在逻辑混乱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该法案是若干个法案拼接与综合的产物,其内容与表述上存在重复。比如,第8、9章来自原来参议院应对安然事件的一份立法草案,第11章来自原来众议院一份立法草案,同时,还吸收了参议员Dodd提交的有关重建投资者对会计行业信任的法案的部分内容。再如,有关公司高管和白领犯罪的刑事责任部分,分别散见于第8、9和11章。其次,个别地方出现内部不一致,也有些规定之间互相冲突。如,关于公司高管对财务报告真实性的责任,在相关条款中表述不一致。大法官利奥?斯特林形容萨班斯法案像一锅“古怪的杂烩”,把合情合理的想法与“谈及令人怀疑的价值观的偏狭条文”混杂在一起。他还警告联邦立法者“守好本分”,把公司法留给各州自己去处理。2.对法案执行效果的评价。萨班斯法案制定者宣称,这是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市场和商业领域的最大变革。萨班斯法案执行两年来,美国社会各界对法案的效果褒贬参半。一种是赞美的声音,认为,法案对于加强美国公司治理,强化投资者信心意义重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2005年5月15日,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毕业典礼上致辞时表示,2002年发布的《萨班斯法案》特别强化了这样一个原则,即公司管理人员应代表股东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他为该法案颁布之迅捷、运行之良好感到惊喜。而另一种批评的声音不断,认为,萨班斯法案是一部相当有缺陷的法律,自安然丑闻以来,与萨班斯法案相关的执行成本过于高昂,而监管机构和检察官则有监管过度的嫌疑。2005年3月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尽管美元持续下滑造成海外对美国公司投资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但仍不及萨班斯法案带来的问题棘手。美国CFO执行委员会的报告更是明确地指出,由于执行法案404条款,未来三年中将阻碍创造的工作岗位超过30万个,并将导致GDP增长速度放慢近0.5%。根据萨班斯法案第404条款,上市公司应当每年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对公司的内部治理提出了严苛的要求,这一条款给上市公司带来了巨大的遵循成本,包括上市费用、内部培训费用、外部交易成本、审计费用和各类咨询费用,还有法律费用和董事费用的增加。评论认为,由于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严苛规定使一些上市公司甚至产生了退市的打算,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美国国内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很多在中小上市公司,对遵守萨班斯法案治理规定的成本和进入资本市场的好处进行权衡后,选择了退出资本市场。根据沃顿商学院的统计数字,1999年美国股市中的退市公司仅有30家,2004年升至135家。而Foley&Lardner律师事务所2004年5月公布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在超过100家接受调查的上市公司中,约有20%的公司因法规负担加重而考虑退市。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因不堪萨班斯法案带来的高额遵循成本,选择了退出美国的资本市场,而新近打算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也大大减少了。根据纳斯达克的统计数据,该市场2004年总计有13家外国公司上市,但主动退市的外国公司却达到了11家。在纽约证交所,2004年有8家外国公司上市,仅是2003年的半数,却有2家公司主动退市。时至今日,美国各界对于404条款的各种讨论仍在继续,但对于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强化带来的正面效应开始为有关方面所认可。(二)美国的公司治理问题安然事件发生后,美国社会对企业制度作了反思,意识到公司治理问题,是导致公司舞弊的根本原因。以下制度安排存在的缺陷,才是导致安然事件等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所在。1.股票期权制激励了造假动机。向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乃至员工发放公司股票期权,被认为是美国公司治理中十分成功的激励机制。但是,安然和环球电讯等破产事件使股票期权成为了公司陋习和治理混乱的象征。股票期权使一些公司的管理者在几年内成为亿万富翁,也鼓励一些人不顾一切地炒作股市,把公司变成个人的“摇钱树”。为了从公司股票的升值上获利,一些公司的管理者运用包括财务造假在内各种方法,制造“题材”,创造利润,抬高股价,忽视公司的长远发展,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2.公司独立董事形同虚设。为了防止公司高级管理层利用股权分散滥用“代理人”职权,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美国十分注重独立董事制度。但安然公司的独立董事却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履行应尽的职责。该公司17名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达15名,审计委员会7名委员也都是独立董事,而且这些独立董事都是政界、学界、商界的知名人士。既使有这些德高望重的独立董事,也未能为安然公司的股东把好监督关。目前,这些独立董事不仅备受责难,而且遭到了公司投资者的起诉。3.审计委员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早在1978年就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要设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外部审计师的审计质量。但是,安然事件充分暴露出美国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4.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缺陷。上述种种问题表明,美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特别是公司高管部门及高管人员有疏于舞弊控制责任的问题。安然事件后,萨班斯法案第404条要求上市公司应当每年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估,萨班斯法案第406条要求公司作为证券发行者应向SEC汇报,披露其是否采用了专门针对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准则,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随后,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发布了独立审计准则(SAS)第99号——财务舞弊审计,SAS第99号反复重申先前准则的主旨,即公司的道德行为是以公司纲领和高层管理部门的价值观为基础的。事实上,美国各方对于内部控制的讨论由来已久,也付出了巨大努力。1992年美国COSO[1]项目委员会组织研究推出了第一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报告。提出了由“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框架,成为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内部控制概念。COSO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该报告认为,“诚信必须与道德价值共存,必须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高级管理人员发起,并将其渗透到整个组织中去”。美国公认审计准则(GAAS)要求,审计师在评估虚假和不正当行为风险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公司环境。内部控制系统“离不开负责设计、管理和控制内部控制系统的人员的诚信和道德价值”。2004年9月,在该COSO的推动下,由普华会计师事务所执笔完成的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套内部控制规范正式公布。具体包括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执行纲要、应用技术以及空白评价工具。该项目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学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师协会、财务经理人协会负责监督。有关方面对这套规范的评价是积极的,但将这一套规则付诸实施,还需要一个过程。(三)美国的财务会计报告制度问题安然宣布破产后的第三天,前“五大”立即发表联合声明指出,安然的问题是现行财务报告制度本身存在局限性所致,这一声明所指出的财务报告制度的缺陷引起了空前的共鸣。安然事件后,围绕着美国会计准则及其制定机制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由民间机构还是政府制定。在安然事件引发的会计准则大讨论中,不少人提出:会计准则对保护投资者利益如此重要,将此重任完全交给不对国会负责的民间机构承担是否合适,国会或政府机构是否应当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承认,过去过于依赖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工作,未能充分履行确保会计准则符合联邦证券法所确立目标的相关责任,今后将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如扩大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资金来源,减少对会计职业捐款资金的依赖,以及更多地参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工作议程等。同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为,会计准则制定权仍应交由民间机构,因为民间机构制定准则相对于政府制定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如灵活性、及时性、研究资源丰富、较少受到政治压力的影响等。2.会计准则的制定导向:规则基础还是原则基础。安然事件引发的另一个会计准则问题就是:会计准则应当是以具体规则为基础,还是以基本原则为基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及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选择的是以基本原则为基础的准则制定方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大卫·特维迪(David Tweedie)2002年2月在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对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了对比评价,很具有代表性。他指出,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之所以选择规则基础的制定方法,完全是环境使然:公司需要详细的规则,以减少交易设计的不确定性;注册会计师需要详细的规则,以减少与客户的纷争并在诉讼中自我保护;证券监管部门需要详细的规则,以便于监督实施。但他同时指出,详细的规则往往被别有用心的公司和个人通过精心策划的“业务安排”与“交易设计”绕过规则的束缚。此外,规则基础模式可能诱使公司和注册会计师过分关注会计准则的细节规定,而忽略对财务报表整体公允性的判断。因此,原则为基础的模式有助于培育一种以专业判断取代机械套用准则的氛围。萨班斯法案要求证券交易委员会就美国的会计准则采用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进行研究。2003年7月,证券交易委员会发表研究报告《对美国财务报告采用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体系的研究》,其中首次提出了“目标导向”的概念,并就包括概念框架、准则制定机构、国际趋同、公认会计准则的层次等在内的准则制定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作为回应,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4年7月发表本报告。从总体上,这个报告基本接受了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建议。(四)美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问题安然事件以前,美国所谓的民间自律管理体制为全世界所推崇,安然事件后,这一体制却遭到多方面的置疑,并得到法律调整。事实上,其体制历来就是法律规范最多、涉及部门、机构、团体最多的复杂体制。(五)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问题对于安然事件中审计失败的原因,是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还是委托代理关系中没有给出独立性的制度安排,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非审计服务问题。安达信公司为安然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还为其提供了大量非审计服务,非审计服务的收费(2700万美元)也高于审计服务收费(2500万美元)。因此,人们认为这种巨额的非审计服务收费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非审计服务并不影响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禁止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将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和审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为此,《萨班斯法案》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同时提供审计和非审计业务,但并不强制禁止会计师事务所从事非审计业务。2.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制问题。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制问题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审计合伙人的定期轮换;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实行定期轮换,以避免与客户长期的关系导致审计独立性下降。此前,美国只是要求审计合伙人实行7年轮换制,并未要求事务所进行轮换。安然公司成立16年来,其财务报表一直由安达信审计。很多人怀疑这种长期的合作关系会“日久生情”,从而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因此建议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定期轮换制度。为此,萨班斯法案责成当时的美国审计总署(GAO,现已更名为政府责任署),研究强制轮换会计师事务所的潜在影响,GAO于2003年11月发布了相关研究报告,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可能并不是加强审计师独立性和提高审计质量的最有效途径。研究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特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和《财富》1000公众公司都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的成本可能超过收益。大多数意见认为,当前对审计合伙人轮换、审计师独立性以及其他改革的要求,如果能得到完全贯彻,将足以实现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的预期效果。GAO的报告在相当程度上使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的争议暂时平息。三、安然事件对我国的启示基于市场经济的共通性,安然事件引起的对公司治理、财务报告制度、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等诸多问题的思考,无疑会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这些启示对我国尚不成熟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公司治理,以及会计审计、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制度建设具有重大借鉴意义。(一)关于相关制度重要性市场经济的运行依赖于真实、准确、完整的市场信息,要求建立完善、成熟的信息披露制度、风险防范制度及相关制度,包括公司治理机制、财务会计报告制度、注册会计师管理制度、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制度,在制度安排上力求合理有效,并从法律层面对于以上制度予以保障。此外,对市场主体良好商业道德的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两者之间的关系上,制度是基础性资源,是最为根本的保障。同时,应当认识到,制度的好与坏只是相对的概念,不存在绝对无缺陷的好制度,也没有哪一种制度一无是处。因此,在制度的选择上,应当理性权衡,对比优劣。尤其是对国外的经验和做法,更要理性借鉴,不要迷信,照单全收,应当根据我国国情,在充分接轨的基础上,将其 “本土化”。就颇受关注的萨班斯法案来说,无论从法案内容本身,还是执行效果来看,都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并不能成为其他国家必然仿效的模板。(二)关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健全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既可防范公司舞弊行为,也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美国式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历来倍受推崇,也是我国重点的借鉴对象。然而,安然等一系列事件却证明,美国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也同样存在严重缺陷。正如我们对事物主次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规律的认识一样,公司治理及其内部控制的缺陷才是公司财务造假的根源所在。我们认为,对于公司丑闻,所有会计师事务所,不论是对大公司还是小企业进行审计,都应该关注管理层的态度以及高级管理层的控制责任。我国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和《证券法》中突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立法理念,强化了“三会”、股东、高管人员以及外部监督等各种制度安排的相互制约关系,加大了公司主体造假的责任,我们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在两法修订过程中,中注协综合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法定审计制度,提出了相关立法建议,涉及对各类公司主体实施法定审计,法定审计师的权利,审计师与公司监督机构的协同作用,包括由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批准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授权监事会对公司异常财务状况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调查,独立董事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提名权等,公司主体提供财务报告的义务与责任等,得到了立法机关的采纳。这些制度安排,将对各类公司尤其是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公司的治理结构、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将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安然事件,我们认识到,既不能否定股票期权制、审计委员会、内部控制的正面作用,但也不能对它们的作用过分依赖和夸大,而需要将各种制度安排,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外部审计制度协同起来。因为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的问题需要通盘考量和系统解决。正如美国审计总署《关于强制轮换会计师事务所的潜在影响》研究报告指出的:“要使一个制度有效运行,必须存在激励各方面正确行事的机制,合理保证正确行事的足够透明度,并在不正确行事时承担的适当责任”。如何既利用好股票期权制的激励机制,又使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外部审计师各种机制协同地发挥作用,真正达到监督大股东,保护小股东利益的目的,不仅是美国,也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都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企业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制度密切联系,一个好的治理结构能够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过去,我国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更多从会计控制入手,目前尚未建立起与国际上相衔接的制度。事实上,内部控制制度涉及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组织构架、人事管理、业务流程、薪酬制度、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信息处理、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并且由于企业性质的差异、规模的不同,导致在控制程序设置、控制方法选择等方面也都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三)关于会计、审计准则建设安然事件发生前,美国曾一直认为其会计准则是全球最好的,能够最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毫无疑问,这一神话随着安然的破产而破灭。其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说明,美国的现有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在准则国际趋同、透明度、可比性等方面都不尽完善。现有财务报告制度存在的问题,使得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时,即使主观上并不想通同作弊,但在客观上也会促成其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按照公众的期望胜任其职责。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业务需要两把尺度,一是会计准则,一是独立审计准则。随着持续的全球化,许多主要资本市场正在积极努力,推动向全球公认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趋同。包括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欧盟委员会、金融稳定论坛、国际保险监管机构协会、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组织,都强调全球资本市场需要高质量的、统一的会计、审计准则,提出了各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应与国际准则趋同的要求。世界各职业会计师组织,只要不想游离于国际经济金融合作之外,不想游离于国际会计审计专业服务市场之外,就不能无视国际会计、审计准则趋同这一趋势。2004年,欧盟委员会公开宣布,整个欧盟将于2005年全面采用国际会计和审计准则。随后,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拿大等国家表示,它们过去就采用了国际会计审计准则,未来将进一步跟踪和更好执行国际会计审计准则。就连最为坚守自己特色的日本也声称,要执行国际会计审计准则。国际通行的商业语言已经成为提高各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竞争力的有力工具。2005年开始,我国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体系建设加快了步伐。按照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趋势,财政部和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明确提出了完善中国审计准则体系、加快实现国际趋同的主张,并制定了国际趋同的工作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完成了22个新执业准则的制定工作,修订完成了26个执业准则,并于2月15日正式发布。这些准则的发布,将构建起一套与中国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相适应、顺应国际趋同要求的中国审计准则体系。我国的会计准则也进行了修订和新制定,达到38个项目,完成体系构建。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建设,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于提升我国会计、审计质量,促进财政、金融和国企改革,推动资本市场建设,加快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争取国际社会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等,将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努力和进展,已经得到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也为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树立起典范。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将剔除财务会计信息披露不符合国际惯例的负面因素,为中国企业规范信息披露,得到国际资本市场认可将奠定有力的基础。(四)关于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对于安然事件中审计失败的原因,是注册会计师违反独立性,还是委托代理关系中没有给出独立性的制度安排,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理论上讲,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了解和考核经营者的管理责任,财产所有者委托独立的专业人员(即注册会计师)对经理人的经营情况进行审查,受托的注册会计师将审查结果报告给委托人。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安排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注册会计师必须独立于被审计对象(经理人),注册会计师与经理人之间不能够存在利益上的依赖或关联关系。一百多年以来,独立性一直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本质特征和灵魂所在。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教科书中的审计委托代理关系和现实中的实际委托代理关系并不完全相同。在实际操作上,具体化为公司的经理人即管理层在委托、雇佣注册会计师,尽管形式上是股东(主要是大股东)投票决定注册会计师的聘请,但注册会计师是由管理层事先推荐,故而决策权实际上被管理层掌握着。管理层不仅最终决定着注册会计师的聘请、聘请费用的多少以及审计费用的支付,而且决定着注册会计师为公司提供的审计、咨询等服务费用的结构,因此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的管理层之间具有相关性而非独立性。这就是普遍存在于公司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固有利益关联”(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下,也有可能管理层就是大股东的代理人,于是大股东与注册会计师之间也可能出现这种“固有利益关联”)。面对自己“衣食父母”合法或非法的会计操纵行为,注册会计师往往被置于两难的境地,从而影响到独立客观地发表意见。反观独立审计走过的历程,包括在美国发生的一系列审计失败案件,其实是在不独立中、在注册会计师的固有利益的关联和冲突中走过的,这就使得注册会计师每隔一段时间,总会重犯同一性质的错误,而且每况愈烈,时间间隔也越来越短。尽管人们也在不停地寻找对症的药方,但已有的方案基本上都是在现有审计制度安排不变的前提下做出的一些改良措施,过两年又可能旧病复发。

安然事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一直以来,安然身上都笼罩着一层层的金色光环: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在2000年的总收入高达101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掌控着美国20%的电能和天然气交易,是华尔街竞相追捧的宠儿;安然股票是所有的证券评级机构都强力推荐的绩优股,股价高达70多美元并且仍然呈上升之势。直到破产前,公司营运业务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雇员2.1万人,资产额高达620亿美元;安然一直鼓吹自己是“全球领先企业”,业务包括能源批发与零售、宽带、能源运输以及金融交易,连续4年获得“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并与小布什政府关系密切…… 安然的噩梦 2001年年初,一家有着良好声誉的短期投资机构老板吉姆·切欧斯公开对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怀疑。他指出,虽然安然的业务看起来很辉煌,但实际上赚不到什么钱,也没有人能够说清安然是怎么赚钱的。据他分析,安然的盈利率在2000年为5%,到了2001年初就降到2%以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回报率仅有7%左右。 切欧斯还注意到有些文件涉及了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这些公司和安然有着说不清的幕后交易,作为安然的首席执行官,斯基林一直在抛出手中的安然股票———而他不断宣称安然的股票会从当时的70美元左右升至126美元。而且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公司董事会成员如果没有离开董事会,就不能抛出手中持有的公司股票。 也许正是这一点引发了人们对安然的怀疑,并开始真正追究安然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向。到了8月中旬,人们对于安然的疑问越来越多,并最终导致了股价下跌。8月9日,安然股价已经从年初的80美元左右跌到了42美元。 10月16日,安然发表2001年第二季度财报,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即每股亏损1.11美元。同时首次透露因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与合伙公司经营不当,公司股东资产缩水12亿美元。 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瞄上安然,要求公司自动提交某些交易的细节内容。并最终于10月31日开始对安然及其合伙公司进行正式调查。 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部分资产,获得J.P摩根和所罗门史密斯巴尼的10亿美元信贷额度担保,但美林和标普公司仍然再次调低了对安然的评级。 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虚报数字让人瞠目结舌:自1997年以来,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 11月9日,迪诺基公司宣布准备用80亿美元收购安然,并承担130亿美元的债务。当天午盘安然股价下挫0.16美元。 11月28日,标准普尔将安然债务评级调低至“垃圾债券”级。 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值时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 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当天,安然还向法院提出诉讼,声称迪诺基中止对其合并不合规定,要求赔偿。 安然模式的破产 首先遭到质疑的是安然公司的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他们面临的指控包括疏于职守、虚报账目、误导投资人以及牟取私利等。 在10月16日安然公布第二季度财报以前,安然公司的财务报告是所有投资者都乐于见到的。看看安然过去的财务报告:2000年第四季度,“公司天然气业务成长翻升3倍,公司能源服务公司零售业务翻升5倍”;2001年第一季度,“季营收成长4倍,是连续21个盈余成长的财季”……在安然,衡量业务成长的单位不是百分比,而是倍数,这让所有投资者都笑逐颜开。到了2001年第二季度,公司突然亏损了,而且亏损额还高达6.18亿美元! 然后,一直隐藏在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开始露出水面。经过调查,这些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层官员所控制,安然对外的巨额贷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安然高达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就不会为投资人所知,而安然的一些官员也从这些合伙公司中牟取私利。 更让投资者气愤的是,显然安然的高层对于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了解,但长期以来熟视无睹甚至有意隐瞒。包括首席执行官斯基林在内的许多董事会成员一方面鼓吹股价还将继续上升,一方面却在秘密抛售公司股票。而公司的14名监事会成员有7名与安然关系特殊,要么正在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安然支持的非盈利机构,对安然的种种劣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安然假账问题也让其审计公司安达信面临着被诉讼的危险。位列世界第五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作为安然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者,既没审计出安然虚报利润,也没发现其巨额债务。今年6月,安达信曾因审计工作中出现欺诈行为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了700万美元。 安然的核心业务就是能源及其相关产品的买卖,但在安然,这种买卖被称作“能源交易”。据介绍,该种生意是构建在信用的基础上,也就是能源供应者及消费者以安然为媒介建立合约,承诺在几个月或几年之后履行合约义务。在这种交易中,安然作为“中间人”可以很短时间内提升业绩。由于这种生意以中间人的信用为基础,一旦安然出现任何丑闻,其信用必将大打折扣,生意马上就有中止的危险。 此外,这种业务模式对于安然的现金流向也有着重大影响。大多数安然的业务是基于“未来市场”的合同,虽然签订的合同收入将计入公司财务报表,但在合同履行之前并不能给安然带来任何现金。合同签订得越多,账面数字和实际现金收入之间的差距就越大。 安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贸易公司,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为了抬升股价。作为贸易公司,由于天生面临着交易收入不稳定的风险,很难在股市上得到过高评价。安然鼎盛时期的市值曾达到其盈利的70倍甚至更多。 为了保住其自封的“世界领先公司”地位,安然的业务不断扩张,不仅包括传统的天然气和电力业务,还包括风力、水力、投资、木材、广告等等。2000年,宽带业务盛极一时,安然又投资了宽带业务。 如此折腾,安然终于在2001年10月在资产负债平衡表上拉出了高达6.18亿美元的大口子。 破产余波难平 在安然破产事件中,损失最惨重的无疑是那些投资者,尤其是仍然掌握大量安然股票的普通投资者。按照美国法律,在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安然的资产将优先缴纳税款、赔还银行借款、发放员工薪资等,本来就已经不值钱的公司再经这么一折腾,投资人肯定是血本无归。 投资人为挽回损失只有提起诉讼。按照美国法律,股市投资人可以对安达信在财务审计时未尽职责提起诉讼,如果法庭判定指控成立,安达信将不得不为他们的损失做出赔偿。 在此事件中受到影响的还有安然的交易对象和那些大的金融财团。据统计,在安然破产案中,杜克(D uk e)集团损失了1亿美元,米伦特公司损失8000万美元,迪诺基损失7500万美元。在财团中,损失比较惨重的是J.P摩根和花旗集团。仅J.P摩根对安然的无担保贷款就高达5亿美元,据称花旗集团的损失也差不多与此相当。此外,安然的债主还包括德意志银行、日本三家大银行等回答者:yanfei3331551 - 高级经理 六级

安然事件和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巴林银行:历史显赫的英国老牌贵族银行,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伊丽莎白女王也信赖它的理财水准,并是它的长期客户。 尼克李森:国际金融界“天才交易员”,曾任巴林银行驻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总经理、首席交易员。以稳健、大胆著称。在日经225期货合约市场上,他被誉为“不可战胜的李森”。 1994年下半年,李森认为,日本经济已开始走出衰退,股市将会有大涨趋势。于是大量买进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和看涨期权。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事与愿违,1995年1月16日,日本关西大地震,股市暴跌,李森所持多头头寸遭受重创,损失高达2.1亿英镑。 这时的情况虽然糟糕,但还不至于能撼动巴林银行。只是对李森先生来说已经严重影响其光荣的地位。李森凭其天才的经验,为了反败为胜,再次大量补仓日经225期货合约和利率期货合约,头寸总量已达十多万手。 要知道这是以“杠杆效应”放大了几十倍的期货合约。当日经225指数跌至18500点以下时,每跌一点,李森先生的头寸就要损失两百多万美元。 “事情往往朝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这是强势理论的总结。 2月24日,当日经指数再次加速暴跌后,李森所在的巴林期货公司的头寸损失,已接近其整个巴林银行集团资本和储备之和。融资已无渠道,亏损已无法挽回,李森畏罪潜逃。 巴林银行面临覆灭之灾,银行董事长不得不求助于英格兰银行,希望挽救局面。然而这时的损失已达14亿美元,并且随着日经225指数的继续下挫,损失还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各方金融机构竟无人敢伸手救助巴林这位昔日的贵宾,巴林银行从此倒闭。 一个职员竟能短期内毁灭一家老牌银行,究其各种复杂原因,其中,不恰当的利用期货“杠杆效应”,并知错不改,以赌博的方式对待期货,是造成这一“奇迹”的关键。 虽然最后很快抓住了逃跑的李森,但如果不能抓住期货风险控制的要害,更多的“巴林事件”还会发生,包括我们个人投资者中间的小“巴林事件”。事件起因 2001年年初,一家有着良好声誉的短期投资机构老板吉姆·切欧斯公开对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怀疑。他指出,虽然安然的业务看起来很辉煌,但实际上赚不到什么钱,也没有人能够说清安然是怎么赚钱的。据他分析,安然的盈利率在2000年为5%,到了2001年初就降到2%以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回报率仅有7%左右。 切欧斯还注意到有些文件涉及了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这些公司和安然有着说不清的幕后交易,作为安然的首席执行官,斯基林一直在抛出手中的安然股票———而他不断宣称安然的股票会从当时的70美元左右升至126美元。而且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公司董事会成员如果没有离开董事会,就不能抛出手中持有的公司股票。 破产过程 也许正是这一点引发了人们对安然的怀疑,并开始真正追究安然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向。到了2001年8月中旬,人们对于安然的疑问越来越多,并最终导致了股价下跌。2001年8月9日,安然股价已经从年初的80美元左右跌到了42美元。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发表2001年第二季度财报(是第三季财务报表),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即每股亏损1.11美元。同时首次透露因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与合伙公司经营不当,公司股东资产缩水12亿美元。 2001年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瞄上安然,要求公司自动提交某些交易的细节内容。并最终于10月31日开始对安然及其合伙公司进行正式调查。[2] 2001年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部分资产,获得J.P摩根和所罗门史密斯巴尼的10亿美元信贷额度担保,但美林和标普公司仍然再次调低了对安然的评级。 2001年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虚报数字让人瞠目结舌:自1997年以来,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3] 2001年11月9日,迪诺基公司宣布准备用80亿美元收购安然,并承担130亿美元的债务。当天午盘安然股价下挫0.16美元。 2001年11月28日,标准普尔将安然债务评级调低至“垃圾债券”级。 2001年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值时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 2001年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当天,安然还向法院提出诉讼,声称迪诺基中止对其合并不合规定,要求赔偿。

安然事件的导火索是什么

2001年年初,一家有着良好声誉的短期投资机构老板吉姆·切欧斯公开对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怀疑。他指出,虽然安然的业务看起来很辉煌,但实际上赚不到什么钱,也没有人能够说清安然是怎么赚钱的。据他分析,安然的盈利率在2000年为5%,到了2001年初就降到2%以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回报率仅有7%左右。 切欧斯还注意到有些文件涉及了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这些公司和安然有着说不清的幕后交易,作为安然的首席执行官,斯基林一直在抛出手中的安然股票———而他不断宣称安然的股票会从当时的70美元左右升至126美元。而且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公司董事会成员如果没有离开董事会,就不能抛出手中持有的公司股票。 也许正是这一点引发了人们对安然的怀疑,并开始真正追究安然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向。到了8月中旬,人们对于安然的疑问越来越多,并最终导致了股价下跌。8月9日,安然股价已经从年初的80美元左右跌到了42美元。 10月16日,安然发表2001年第二季度财报,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即每股亏损1.11美元。同时首次透露因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与合伙公司经营不当,公司股东资产缩水12亿美元。 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瞄上安然,要求公司自动提交某些交易的细节内容。并最终于10月31日开始对安然及其合伙公司进行正式调查。 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部分资产,获得J.P摩根和所罗门史密斯巴尼的10亿美元信贷额度担保,但美林和标普公司仍然再次调低了对安然的评级。 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虚报数字让人瞠目结舌:自1997年以来,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 11月9日,迪诺基公司宣布准备用80亿美元收购安然,并承担130亿美元的债务。当天午盘安然股价下挫0.16美元。 11月28日,标准普尔将安然债务评级调低至“垃圾债券”级。 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值时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 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当天,安然还向法院提出诉讼,声称迪诺基中止对其合并不合规定,要求赔偿。 出现安然事件,首先是因为公司的管治机制出现了问题。董事会作为企业的独立监管机构,应该将它和职业经理人分开;而审计委员会成员应该是企业以外的第三者,要避免董事会对它的操纵。 其次,会计事务所职能应该分清。现在很多大的会计事务所同时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如安达信既是安然的审计者,又是咨询人,它的大部分收益来自安然,两者自然有千丝万缕的利害关系。证券交易所会要求上市公司提供财务报表给投资者,公认审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评估职能就体现在根据公司提供的材料加以自己的审定意见。应该说,审定意见对投资者具有重要影响。审计师是否应该提供审定意见,如何界定审定意见的真实性,这在美国证券市场监管人员当中,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你认为在安然事件中,该事务所违反了哪些独立性

我认为在安然事件中,该事务所违反了审计独立性、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安然事件(the Enron Incident),是指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安然(Enron)公司破产案。安然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然而,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突然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该案成为美国历史上企业第二大破产案。安然公司,曾是一家位于美国的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的能源类公司。在2001年宣告破产之前,安然拥有约21000名雇员,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2000年披露的营业额达1010亿美元之巨。公司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然而真正使安然公司在全世界声名大噪的,却是使这个拥有上千亿资产的公司2002年在几周内破产的财务造假丑闻。安然欧洲分公司于2001年11月30日申请破产,美国本部于2日后同样申请破产保护。公司的留守人员主要进行资产清理、执行破产程序以及应对法律诉讼。

安然事件是什么啊?

安然事件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启示  1、鼓励和引导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咨询等非审计服务。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结构基本上是单一的审计服务,此种服务结构不仅没有带来审计的高独立性,而且也不利于事务所的稳定和长远发展。中国加入WTO后国内会计市场的竞争必然会日益激烈,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竞争压力日渐增强。另外,补充审计全面铺开以后,国际所对国内所的最大冲击将不是审计服务市场,而应是咨询等非审计服务市场。与国际“五大”相比,国内事务所在咨询等方面的非审计服务与审计服务相比差距更为巨大。毫无疑问,“五大”或“四大”在提供补充审计的过程中,将轻易进入国内上市公司咨询服务这块巨大市场。因此,国内所必须扩宽业务范围,以进一步壮大实力,增强竞争能力,应对未来市场的变化,迎接WTO的挑战与机遇。  2、同时还要加强对非审计服务的监管。(1)有效发挥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作用。最近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出台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应设立审计委员会,但其五项主要职责中没有规定审查外部审计师独立性的内容,因此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此方面的规定。(2)加强行业自律监管作用,完善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行业自律制度,研究细化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加强对独立性的行业监管。随着近年来会计审计行业丑闻的不断发生,人们越来越呼唤诚信。注册会计师作为市场主体诚信的受托人,与企业签订的审计业务约定书,实质上是一份向全社会承诺的诚信契约书,不仅要对市场的主体----企业负责,更重要的是要对最终收益者----社会公众负责。注册会计师的产品就是诚信,应加强市场经济是一种诚信经济的教育。(3)充分发挥联合监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例如,有关部门在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披露上市公司审计服务收费标准外,还可适当考虑增加披露非审计服务收费以及审计师轮换的要求,如果定时轮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审计小组,可防止审计师与客户的关系过于熟稔。安达信为安然提供了16年的审计服务,他们之间建立了过于亲密的关系:对于安达信的雇员来说,想升迁,就要取悦它的大客户。所以,事务所通常夸耀的自己为某一客户提供了多么久的服务,其实这正是监管者和投资者应该加以警惕的

安然事件的影响?

在安然破产事件中,损失最惨重的无疑是那些投资者,尤其是仍然掌握大量安然股票的普通投资者。按照美国法律,在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安然的资产将优先缴纳税款、赔还银行借款、发放员工薪资等,本来就已经不值钱的公司再经这么一折腾,投资人肯定是血本无归。  投资人为挽回损失只有提起诉讼。按照美国法律,股市投资人可以对安达信在财务审计时未尽职责提起诉讼,如果法庭判定指控成立,安达信将不得不为他们的损失做出赔偿。  在此事件中受到影响的还有安然的交易对象和那些大的金融财团。据统计,在安然破产案中,杜克(D uk e)集团损失了1亿美元,米伦特公司损失8000万美元,迪诺基损失7500万美元。在财团中,损失比较惨重的是J.P摩根和花旗集团。仅J.P摩根对安然的无担保贷款就高达5亿美元,据称花旗集团的损失也差不多与此相当。此外,安然的债主还包括德意志银行、中国银行、中国招商银行日本三家大银行等。原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2002年因安然事件倒闭。

安然事件的破产过程

也许正是这一点引发了人们对安然的怀疑,并开始真正追究安然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向。到了2001年8月中旬,人们对于安然的疑问越来越多,并最终导致了股价下跌。2001年8月9日,安然股价已经从年初的80美元左右跌到了42美元。2001年10月16日,安然发表2001年第二季度财报(是第三季财务报表),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即每股亏损1.11美元。同时首次透露因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与合伙公司经营不当,公司股东资产缩水12亿美元。2001年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瞄上安然,要求公司自动提交某些交易的细节内容。并最终于10月31日开始对安然及其合伙公司进行正式调查。2001年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部分资产,获得J.P摩根和所罗门史密斯巴尼的10亿美元信贷额度担保,但美林和标普公司仍然再次调低了对安然的评级。2001年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虚报数字让人瞠目结舌:自1997年以来,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2001年11月9日,迪诺基公司宣布准备用80亿美元收购安然,并承担130亿美元的债务。当天午盘安然股价下挫0.16美元。2001年11月28日,标准普尔将安然债务评级调低至“垃圾债券”级。2001年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值时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2001年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当天,安然还向法院提出诉讼,声称迪诺基中止对其合并不合规定,要求赔偿。

中天勤为何被称为中国的安然事件

信誉全失。根据查询中天勤相关信息,官方表明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也因此案件的影响,信誉全失,这一事件也被称为中国的安然事件。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爱华大厦八楼南侧。

从安然事件中,体现出那些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请大家说说?O(∩_∩)O谢谢~!

安然事件中(实际上楼主谈的是涉案的安达信)体现出这么几个职业道德问题需要思考:忠于职守、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坚持原则、独立审计、适当服务。个人认为,安达信公司缺失的正是:独立、客观、公正原则,高利益驱动下过度服务,成为了安然的帮凶,最后难题覆灭的命运。

安然事件违反了哪些会计制度和准则

1、未将巨额债务入帐2、公司在合同上利用某种安排,在帐上多记应收项目和股东权益3、将未来期间不确定的收益计入本期收益,未充分披露其不确定性。4、会计报表披露不便于投资者理解,不够充分,有故意误导之嫌。

中国有“特别目的实体”吗?安然事件对中国有何影响

当然有啊!!因为安然事件,美国会计准则要求利润相关的企业合并报表。而中国的一些中小企业想赴美国上市,就创造了“特别目的实体”,通过财务手段合并报表,这样既符合了美国会计准则,又规避了我国控制外资投入某些产业的法规要求,这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VIE模式。新浪、百度、网易、世纪佳缘、当当等等一大堆赴美上市的公司都是通过这种VIE模式的。

安然事件,安然公司只是把自己的年收入把多了,为什么会影响他们后来破产,为什么说是丑闻,就像我每月工

上市公司虚增收入的目的是为了让虚假财务报表中的数字也就是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更加好看。你个人的工资对外吹嘘是没有影响的,但是上市公司不一样,因为涉及到很多投资者(包括股民)的利益,这种财务报表中的不实陈述会误导投资者做出不当决策。而安然公司的丑闻已经报道后,必然引起恐慌,然后是股票被大规模抛售,进而引起股价进一步下跌。这样的后果就是公开市场上已经没有安然公司融资的机会。对于企业来讲,很多时候利润并没有现金流重要,因为短期内的亏损企业还可以承受,但是一旦资金链断裂,导致的必然是企业无法持续经营。

请问安然丑闻/安然事件对布什政府及布什本人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美国的权钱交易、美国的官商勾结很普遍。  比如此次漏油事件波及美国5个州:路易斯安那、得克萨斯、亚拉巴马、密西西比和佛罗里达,所涉公司主要为英国石油公司、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美国哈利伯顿能源服务公司。在已收到的150多起诉讼案中,这3家公司均为被告。一位长期跟踪美国能源业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哈利伯顿公司还有着美国前副总统切尼的背景。  司法调查尚未开始,美联社便在一则报道中透露说,根据2008年法官财产申报材料,上述5州67名联邦法官中有37人与包括前面3家公司在内的多家能源公司有利益瓜葛。他们或持有这些公司股票,或从这些公司支取名目繁多的各类收入。这无疑令人对这些司法人员能否做到“司法公正”产生极大疑虑。  再比如,美国非党派研究团体“责任政治中心”2008年曾发表一份报告,指出在美国国会两院中共有151位议员在大型军工企业中投资, 仅2004~2006年间就给议员们带来了6200万美元的利润。  以世界第一大军火商洛-马公司为例,小布什政府中,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担任过洛-马公司的智囊团——兰德公司的董事长;副总统切尼的夫人、空军副部长史密斯都曾是洛-马公司的领导层人物。从1994年~2008年,在美国每两年一次的中期选举前的政治捐款中,洛-马每次都将50%以上的捐款给了共和党。但当民主党的奥巴马上台后,深谙应变的洛-马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史蒂文斯把该公司的112万美元的政治捐款的55%给了民主党。而民主党政府也投桃报李,2010第一餐军火盛宴,大快朵颐的正是洛马公司。  去年奥巴马选择五角大楼常务副部长的过程中,曾担任美国另一家军火巨头——雷神公司的副总裁威廉·林恩拔得头筹。美国媒体评论就指出,林恩最终当选表明他本人在国会拥有庞大的人脉关系,居然使众议员多名民主党与共和党议员跨党派联名向奥巴马推荐他出任国防部常务副部长,同时其提名在参议院以压倒性优势获得批准。这也说明奥巴马政府很难摆脱大型军工企业对美国政治的“遥控”。  当上国防部常务副部长,林恩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五角大楼的日常事务,审查重大武器项目,并确定国防预算的优先事项,此人的任命,也让去年年底雷神公司赢得对台军售大单水到渠成。这些与军工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国会议员或政府高官,自然就会为军售摇旗呐喊。

安然事件的根本原因是

选A内部控制缺失 安然造假,这是一个上层管理人员的集体欺骗行为,他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是因为当时美国这么多的经济专家,审计专家都没能发现他背后的造假,对世人的震动很大,对当时的美国审计监管部门冲击很大,也由此可见安然的做账,造假的本领之高;以及审计的相对保证性。 监察力度不够不能说是根本原因,只能说是安然事件会恶化也是因为监察力度不够,要是当时能发现这个问题也就不会最后造成这么大的损失了。 所以一家公司好不好,除了其他各种的行业因素,市场因素,时代因素之外,内部控制占很大比重。

安然事件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启示有哪些

安然事件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启示有以下几点:1、不能由企业控制会计师事务所2、严格遵守注册会计师法和会计法3、不要对金钱过于崇拜4、要有自己的行为和处事准则

安然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有什么后果

珍珠港事件是指1941年12月7日,日本派出航母编队在未宣战的情况下对美国太平洋舰队驻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造成击沉美战列舰5艘,击伤3艘,毁损其他舰艇10艘;击毁飞机188架,击伤291架;美军官兵死2408人,伤2000余人的结果,最终导致美国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事件。 珍珠港事件爆发的原因,既有日本方面的,也有美国方面的,有着各个方面的综合原因。 1.日本方面:日本在中国战场久战不下,国力逐渐被消耗。日本本国资源匮乏,缺乏橡胶,石油等天然资源,很难支持进一步扩大作战。日本的资源大多依靠进口,而随着二战的逐步推进,由于日本的进一步扩张刺激到了美国的利益,以及对法属殖民地的吞并,美国对日本采取了石油禁运和航运封锁,使得日本的战争资源极度缺乏,急需寻找其他资源。当时东南亚拥有着丰富的资源,但这些资源多半都是英,荷,比等同盟国的殖民地所拥有的,是与日本的协约国德国敌对的,因此无法从美国获得资源,也无法从东南亚通过和平方式获得资源,使得日本的战争资源陷入瓶颈。 在此条件下,以及日本对美国战争潜力的错误估计下,日本认为,只要通过“突然袭击”歼灭美国太平洋的主力“太平洋舰队”,就可以阻止美国对日本的封锁,同时解决了这一威胁,就使得同盟国在远东没有任何(能对日本造成威胁的)军事力量(比,荷这些国家殖民地军事实力弱,法国已沦陷,英国忙于欧非战场无暇东顾,能抽出的军事力量有限)。日本可以快速吞并整个东南亚,再依靠东南亚的资源对抗同盟国及美国,扩大侵略范围。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最终战略构想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同时攻陷美国檀香山(即夏威夷群岛),对美国造成重创迫使其退出战斗,从而获得胜利。 2.美国方面:美国政府精英意见和民意要求向来存在着冲突。一战以来,经历了1929-1933年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实力遭到重创,罗斯福上台努力恢复经济,而军队建设长期滞后,军费匮乏。 二战爆发后,由于各种原因,美国的孤立主义思想喧嚣而上,反战情绪十分高涨。这使得美国在二战开始到珍珠港爆发前,无法向其他国家宣战。当时的罗斯福政府确立了扶持英国对抗德国的战略,但是许多直接的帮助计划(诸如志愿兵等等)由于美国民意的阻挠,无法从国会通过,使得美国政府只能采取有限的措施帮助英国。 日本在远东的逐步扩张,对美国的经济利益造成了威胁。美国远东的殖民地菲律宾在日本的威胁范围下,同时日本对中国的逐步侵略,对法属越南的吞并等行为,使得美国在太平洋西岸的利益受到威胁。同时,日本与德国作为结盟关系,而德国与英国对抗,而美国扶持英国,美国对日本的对抗不可避免。 美国采取了逐步紧缩的政策,先是对日本发出警告,以经济封锁为由停止日本在对华,对东南亚的侵略,在日本无视后,对日本采取了石油禁运,同时派遣太平洋舰队进驻美国太平洋前沿基地珍珠港,如同一把利剑悬在日本头上。 (关于太平洋舰队进入珍珠港,有分析认为此举刺激了日本发动偷袭,乃罗斯福的苦肉计,目的是为了压制国内反战情绪,使得美国正式参与到二战之内。)3.珍珠港事件的后果: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第二天,美国即全票通过了对日宣战,美国正式进入战争状态。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迅速开始了工业转军工的转型。 在太平洋战争初期(1941年末至1942年中),由于美太平洋舰队几乎全灭,日本发动了对东南亚的大规模侵略战争,攻占菲律宾,新加坡等地,对缅甸发动袭击,入侵马来西亚。同盟国无力阻止日本的进攻。 1942年6月4日,美日爆发了中途岛海战。美国以一艘航母沉没为代价,击沉日本四艘航母,从而改变了太平洋战场舰队对比劣势的局面。太平洋战场局势被扭转。 事实上,到1942年,美国工业转型已经接近完成。美国的军事生产能力极为强大。在二战中美国是主要参展国中最后加入战争的,但其军工产量是日本无法媲美的(有句话说得好,美国不要其他同盟国,一个国家就可以单挑全世界)美国的参战,大大加速了轴心国集团的失败。美国可以同时进行太平洋,大西洋的两面作战而尚有余力,强大的军事生产能力,源源不断的兵员补给和丰富的资源使得同盟国实力大增。日本的计划最终破灭

安然事件中哪个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安然公司的?

安然假账问题也让其审计公司安达信面临着被诉讼的危险。位列世界第五的会计师事务所 安达信 作为安然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者,既没审计出安然虚报利润,也没发现其巨额债务。今年6月,安达信曾因审计工作中出现欺诈行为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了700万美元。

1.安然事件是什么事件? 2.事件的起因是什么? 3.破产的原因是什么? 4.你对安然破产的看法?

美国一家以天然气等产品为主的能源公司,因被新闻记者爆出长期财务造假,股价狂跌以致最终破产。安然事件提醒企业家要合法经营,依法依规披露数据;会计事务所等机构应坚守职业操守,杜绝弄虚作假;监管机构应加强履职。

小甜心安然事件自首了吗

小甜心安然事件没有自首,它道歉了。根据相关资料查询得知,小甜心安然因为被网爆而暂时退网了,拥有739万粉丝的网红小甜心安然在直播中向粉丝们道歉因抄袭文案而陷入抄袭风波。

安然事件的破产原因

安然的崩溃并不仅仅是因为假账,也不全是高层的腐败,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急功近利、贪婪冒险的赌场文化使安然在走向成功的同时也预掘了失败之墓。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的,安然的文化氛围里有一种赌场气氛。安然的核心文化就是盈利,甚至可以说是贪财。在安然,经营者追求的目标就是“高获利、高股价、高成长”。《财富》杂志撰文指出:正是由于安然公司的主管们建立了以赢利增长为核心的文化,经理们才有了很大的动力去涉险,安然追求的目标最后也只剩下一个,那就是赢利。安然的公司精神就是冒险。安然鼓励的是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用高赢利换取高报酬、高奖金、高回扣、高期权。安然甚至把坚持传统做法的人视为保守,很快将其“清理”出去。同时安然内部不断地进行着“大换血”,而招进的新人大多是工商管理硕士,一进门就会立即获得五百万元的炒作能源期货大权。安然衡量成功的唯一尺度是金钱。安然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破坏了企业赖以存在的基石--团队精神,使得安然的员工之间更多的是竞争,而不是合作。

安然事件英文怎么拼

Enron Scandal 安然事件,安然是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2001年年初,一家有着良好声誉的短期投资机构老板吉姆·切欧斯公开对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怀疑。他指出,虽然安然的业务看起来很辉煌,但实际上赚不到什么钱,也没有人能够说清安然是怎么赚钱的。这一点引发了人们对安然的怀疑,并开始真正追究安然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向。到了8月中旬,人们对于安然的疑问越来越多,并最终导致了股价下跌。

美国安然事件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出现安然事件,首先是因为公司的管治机制出现了问题。董事会作为企业的独立监管机构,应该将它和职业经理人分开;而审计委员会成员应该是企业以外的第三者,要避免董事会对它的操纵。 其次,会计事务所职能应该分清。现在很多大的会计事务所同时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如安达信既是安然的审计者,又是咨询人,它的大部分收益来自安然,两者自然有千丝万缕的利害关系。证券交易所会要求上市公司提供财务报表给投资者,公认审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评估职能就体现在根据公司提供的材料加以自己的审定意见。应该说,审定意见对投资者具有重要影响。审计师是否应该提供审定意见,如何界定审定意见的真实性,这在美国证券市场监管人员当中,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安然事件”告诉我们什么

与会专家指出,安然事件的发生暴露了美国大型跨国公司管理制度和发达的市场中介制度的某些缺陷,预示了美国前十年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结合中泡沫的破裂。 就企业管理层面看,安然高层主管的持股计划不仅没能解决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反而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为追求自身利益,通过发布虚假信息,把公司股价做高,套现获利,失去了企业家应承担的掌握公司庞大资产并不断实现增长的相关责任,给公司员工养老金计划的实施和普通投资者利益带来了严重损失。专家们认为,我们在大企业集团中推行经营者群体期股期权计划,既要有激励,又要有约束,防止内部人控制;提高企业家素质,重建企业价值,在企业发展中通过多元投资计划来保障企业员工养老问题;提高信息透明度,通过让企业主管承担相应责任或保险,防止信息欺诈,确保信息真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就中介机构层面看,安然申请破产保护,与此有关的中介机构及其中介环节很多,除了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外,还有投资银行的JP摩根、资信评估机构的标准普尔等。在事发前,安然存在严重的财务问题,居然还能以好的业绩通过了这些中介机构的会计审查、优等评级“关口”,其中有很大的相关利益。安达信既做安然的会计审查,又做安然的咨询。为拿咨询费,安达信竭力为安然的债务做技术掩饰。专家们指出,我们应当引以为戒,在重点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时,必须重视处理好关联业务企业的制度利益安排,譬如考虑把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与咨询合一格局改为分立等;同时,在扩大中介机构数量的同时,全面推行合伙制,加强中介机构的责任能力,健全诚信制度。 就金融市场层面看,美国发达多样的金融市场和工具,既帮助了安然“光速度”膨胀,又导致了安然“光速度”破产保护。安然利用能源石油、天然气衍生合约,融到大量资金,在发展过程中,债务积累过多,遇到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某一链环断裂,其严重的财务问题暴露,不得不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专家们提出,我们在发展直接资本市场来融通大企业集团的长期资本时,要谨慎利用现代金融期货工具。同时,鉴于我国居民储蓄量大的实际状况,也要重视研究和扶植民间资本市场制度,让企业家来发展壮大企业。 就政府监管层面看,安然事件的出现,反映出即使像美国这样发达的市场制度也存在着缺陷,政府不得不重新加强对市场制度的监管,更何况我们的市场制度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政府不对市场加强监管,行吗但是,专家们也指出,政府如何来监管有缺陷的市场制度,也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仅靠政府监管而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制度是不大可能的,最终需要依靠市场制度的参与者共同构成一个监督系统。为此,要赋予各类市场参与者的独立、自由的人格,让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其中尤其要重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 与会专家还指出,在披露和处理安然事件中,美国媒体中介的有力发现机制、案例法的快速反应机制、相关利益者通过诉讼的补偿机制、区分重组破产与清算破产的程序等市场制度所起的积极作用,值得我们在重点推进现代市场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学习和借鉴。

安然事件的会计学原因

安然事件的会计学原因,主要是未坚持公允的会计原则,会计核算不实,财务报告存在的错误和舞弊问题,会计报告失真。安然仅1997年至2000年就多计盈利5.91亿美元。从1997年至2000年,各年隐瞒负债共计25.85亿美元,而股东权益则多列12亿美元。巨额负债不列入财务报告,关联交易及利益输送不充分披露,巨额盈利及股东权益的高估和虚增,给安然公司带来了“粉饰”的繁荣。而第三方会计鉴证或审计未坚持公正原则,面对安然严重的造假,安达信竟未能客观、公允地给予披露,出具了不具公信力的审计报告。

安然事件的事件起因

2001年年初,一家有着良好声誉的短期投资机构老板吉姆·切欧斯公开对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怀疑。他指出,虽然安然的业务看起来很辉煌,但实际上赚不到什么钱,也没有人能够说清安然是怎么赚钱的。据他分析,安然的盈利率在2000年为5%,到了2001年初就降到2%以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回报率仅有7%左右。切欧斯还注意到有些文件涉及了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这些公司和安然有着说不清的幕后交易,作为安然的首席执行官,斯基林一直在抛出手中的安然股票———而他不断宣称安然的股票会从当时的70美元左右升至126美元。而且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公司董事会成员如果没有离开董事会,就不能抛出手中持有的公司股票。

知道“安然事件”吗?!

一直以来,安然身上都笼罩着一层层的金色光环: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在2000年的总收入高达101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掌控着美国20%的电能和天然气交易,是华尔街竞相追捧的宠儿;安然股票是所有的证券评级机构都强力推荐的绩优股,股价高达70多美元并且仍然呈上升之势。直到破产前,公司营运业务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雇员2.1万人,资产额高达620亿美元;安然一直鼓吹自己是“全球领先企业”,业务包括能源批发与零售、宽带、能源运输以及金融交易,连续4年获得“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并与小布什政府关系密切…… 安然的噩梦 2001年年初,一家有着良好声誉的短期投资机构老板吉姆·切欧斯公开对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怀疑。他指出,虽然安然的业务看起来很辉煌,但实际上赚不到什么钱,也没有人能够说清安然是怎么赚钱的。据他分析,安然的盈利率在2000年为5%,到了2001年初就降到2%以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回报率仅有7%左右。 切欧斯还注意到有些文件涉及了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这些公司和安然有着说不清的幕后交易,作为安然的首席执行官,斯基林一直在抛出手中的安然股票———而他不断宣称安然的股票会从当时的70美元左右升至126美元。而且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公司董事会成员如果没有离开董事会,就不能抛出手中持有的公司股票。 也许正是这一点引发了人们对安然的怀疑,并开始真正追究安然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向。到了8月中旬,人们对于安然的疑问越来越多,并最终导致了股价下跌。8月9日,安然股价已经从年初的80美元左右跌到了42美元。 10月16日,安然发表2001年第二季度财报,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即每股亏损1.11美元。同时首次透露因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与合伙公司经营不当,公司股东资产缩水12亿美元。 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瞄上安然,要求公司自动提交某些交易的细节内容。并最终于10月31日开始对安然及其合伙公司进行正式调查。 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部分资产,获得J.P摩根和所罗门史密斯巴尼的10亿美元信贷额度担保,但美林和标普公司仍然再次调低了对安然的评级。 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虚报数字让人瞠目结舌:自1997年以来,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 11月9日,迪诺基公司宣布准备用80亿美元收购安然,并承担130亿美元的债务。当天午盘安然股价下挫0.16美元。 11月28日,标准普尔将安然债务评级调低至“垃圾债券”级。 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值时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 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当天,安然还向法院提出诉讼,声称迪诺基中止对其合并不合规定,要求赔偿。 安然模式的破产 首先遭到质疑的是安然公司的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他们面临的指控包括疏于职守、虚报账目、误导投资人以及牟取私利等。 在10月16日安然公布第二季度财报以前,安然公司的财务报告是所有投资者都乐于见到的。看看安然过去的财务报告:2000年第四季度,“公司天然气业务成长翻升3倍,公司能源服务公司零售业务翻升5倍”;2001年第一季度,“季营收成长4倍,是连续21个盈余成长的财季”……在安然,衡量业务成长的单位不是百分比,而是倍数,这让所有投资者都笑逐颜开。到了2001年第二季度,公司突然亏损了,而且亏损额还高达6.18亿美元! 然后,一直隐藏在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开始露出水面。经过调查,这些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层官员所控制,安然对外的巨额贷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安然高达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就不会为投资人所知,而安然的一些官员也从这些合伙公司中牟取私利。 更让投资者气愤的是,显然安然的高层对于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了解,但长期以来熟视无睹甚至有意隐瞒。包括首席执行官斯基林在内的许多董事会成员一方面鼓吹股价还将继续上升,一方面却在秘密抛售公司股票。而公司的14名监事会成员有7名与安然关系特殊,要么正在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安然支持的非盈利机构,对安然的种种劣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安然假账问题也让其审计公司安达信面临着被诉讼的危险。位列世界第五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作为安然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者,既没审计出安然虚报利润,也没发现其巨额债务。今年6月,安达信曾因审计工作中出现欺诈行为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了700万美元。 安然的核心业务就是能源及其相关产品的买卖,但在安然,这种买卖被称作“能源交易”。据介绍,该种生意是构建在信用的基础上,也就是能源供应者及消费者以安然为媒介建立合约,承诺在几个月或几年之后履行合约义务。在这种交易中,安然作为“中间人”可以很短时间内提升业绩。由于这种生意以中间人的信用为基础,一旦安然出现任何丑闻,其信用必将大打折扣,生意马上就有中止的危险。 此外,这种业务模式对于安然的现金流向也有着重大影响。大多数安然的业务是基于“未来市场”的合同,虽然签订的合同收入将计入公司财务报表,但在合同履行之前并不能给安然带来任何现金。合同签订得越多,账面数字和实际现金收入之间的差距就越大。 安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贸易公司,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为了抬升股价。作为贸易公司,由于天生面临着交易收入不稳定的风险,很难在股市上得到过高评价。安然鼎盛时期的市值曾达到其盈利的70倍甚至更多。 为了保住其自封的“世界领先公司”地位,安然的业务不断扩张,不仅包括传统的天然气和电力业务,还包括风力、水力、投资、木材、广告等等。2000年,宽带业务盛极一时,安然又投资了宽带业务。 如此折腾,安然终于在2001年10月在资产负债平衡表上拉出了高达6.18亿美元的大口子。 破产余波难平 在安然破产事件中,损失最惨重的无疑是那些投资者,尤其是仍然掌握大量安然股票的普通投资者。按照美国法律,在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安然的资产将优先缴纳税款、赔还银行借款、发放员工薪资等,本来就已经不值钱的公司再经这么一折腾,投资人肯定是血本无归。 投资人为挽回损失只有提起诉讼。按照美国法律,股市投资人可以对安达信在财务审计时未尽职责提起诉讼,如果法庭判定指控成立,安达信将不得不为他们的损失做出赔偿。 在此事件中受到影响的还有安然的交易对象和那些大的金融财团。据统计,在安然破产案中,杜克(D uk e)集团损失了1亿美元,米伦特公司损失8000万美元,迪诺基损失7500万美元。在财团中,损失比较惨重的是J.P摩根和花旗集团。仅J.P摩根对安然的无担保贷款就高达5亿美元,据称花旗集团的损失也差不多与此相当。此外,安然的债主还包括德意志银行、日本三家大银行等

美国安然事件(要短小精悍的)

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安然公司破产案!

安然事件是怎么被审计出来的

 在沸沸扬扬的安然事件中,最让会计职业界意想不到的是安达信居然销毁数以千计的审计档案。我们知道,审计最重证据。以客观、真实的证据为依据的审计,被Paton和Littleton(1940/1970)称之为英国对审计行业的最重要贡献。客观、真实的证据也是他们提出的会计基本假设之一。安达信销毁审计档案,是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公然挑衅,也暴露出其缺乏守法意识。事发后,美国司法部、联邦调查局和SEC等部门正就此丑闻对安达信展开刑事调查。丑闻曝光后,安达信迅速开除负责安然公司审计的大卫.邓肯,同时解除了休斯敦其他三位资深合伙人的职务。但这一弃车保帅的招数看来并不高明。邓肯在接受司法部、联邦调查局和SEC的问讯时,拒不承认是擅自作出销毁审计底稿的决定,而坚称是在2001年10月12日接到安达信总部的律师通过电子邮件发出的指令后,才下令销毁审计底稿的,直至11月8日收到该律师的指令后才停止销毁活动。销毁审计档案不仅使安达信的信誉丧失殆尽,而且使这一事件升级为刑事案件。

美国安然事件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原因:安然的崩溃并不仅仅是因为假账,也不全是高层的腐败,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急功近利,使安然在走向成功的同时也预掘了失败之墓。安然假账问题也让其审计公司安达信面临着被诉讼的危险。位列世界第一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作为安然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者,既没审计出安然虚报利润,也没发现其巨额债务。2001年6月,安达信曾因审计工作中出现欺诈行为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了700万美元。扩展资料影响:在安然破产事件中,损失最惨重的无疑是那些投资者,尤其是仍然掌握大量安然股票的普通投资者。按照美国法律,在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安然的资产将优先缴纳税款、赔还银行借款、发放员工薪资等,本来就已经不值钱的公司再经这么一折腾,投资人血本无归。在此事件中受到影响的还有安然的交易对象和那些大的金融财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然事件

安然事件的介绍

安然事件(the Enron Incident),是指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安然(Enron)公司破产案以及相关丑闻。安然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自称全球领先企业。然而,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突然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该案成为美国历史上企业第二大破产案。严重挫伤了美国经济恢复的元气,重创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信心,引起美国政府和国会的高度重视。

关于安然事件的审计分析 由于题目太长请大家百度一下事件

1.事务所拥有底稿的所有权2.客观 诚信 自我评价威胁 3.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控制环境设定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基调,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舞弊和错误是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和管理层的责任。然后从对诚信和道德观念的沟通和落实、对胜任能力的重视、治理层的参与程度、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及职权与责任的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6个方面,展开写一点就行了4.负责的有安然、安达信、美国政府监察部门,然后自己吹一点,我懒得打了

安然事件

2001年美国的经济方面的大事可以说非安然的破产莫属,安然的破产本质在于公司自身的不能赢利,不过引起人们开始对公司调查的因素值得我们参考,也有利于我们对当前市场中的一些股票加以分析.安然起初的问题,只是有人对他的盈利模式感到怀疑,而随后有人发现作为安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斯基林一直在抛出手中的安然股票———而他不断宣称安然的股票会从当时的70美元左右升至126美元。而且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公司董事会成员如果没有离开董事会,就不能抛出手中持有的公司股票。这个一方面看好本公司股价的未来上涨空间,又受法律约束不能抛售股票的人却不断的做出了违法且有利不赚的事情,更引发了人们对安然的怀疑,随后的调查发现了安然的假账事件,继而公司破产.公司的高管无疑是最明白公司的现状与未来的,斯基林之所以不断的抛售说明了他对公司的不看好,事实也就是那样,安然作为当时全球500强之一的企业也是一夜之间破产.在我们今天的A股中,不断的会有企业发表申明对公司未来的看好,但是在看好的同时,我们看到的现象却有不少是与安然当时的情况是类似的,那就是大小非的无情抛售.从高管谈到大小非似乎是不相同,其实分析一下就明白是一回事.我们今天市场中的大小非,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现象,大家可以想一想这些大小非的持有者会与上市公司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最早上市的是一些国企,能持有大小非的无非是另一些国企再就是公司的高管了,随着时间表的变化,可能持有者会有所变化,但是不管如何变,我想有一点,一定不会变,那就是这些大小非的持有者们或多或少不是公司的高管,就是与公司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他们对公司的现状的了解是很清楚的.所以我们有理由把他们等同于公司高管(那些近几年上市的民营企业的大小非的持有者就更不必说了.).一些公司在如今股价不断创新低或是很低的情况下,还在抛售说明的问题也就很明白了,昨天我们说的苏常柴A,众多抛售中今天我们又看到的天房发展更是说明了这个问题,三季报显示,每股净资产达3.949元,业绩增长三倍,主营收入增长百分之十九,结果大小非昨天还是以2.92元净资产也不到的价买出了,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公司也做了假账,还是更看不到下面的公司发展前景,我想安然是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的.当前,两市每天差不多全有大小非们在不断套现,除了对他们的暴利我们没有办法之外,(这是政府不为我们百姓着想)对于这些套现的公司来说,我们作为持有这些股票的朋友应加以认真的研究.不要作无谓的牺牲.大盘今天下行后,尾盘回升收于一千七百上方,比想象的稍强些,这样的强势与许再有外盘的影响下,短期或有一点点小小的表现,但是对于当前没有充足理由介入的情况下,除了能做到不怕止损的人进行快进快出的操作外,其余人投资者仍以观望为佳.板块方面,受”两会”影响,可能三通类的一些或有表现.

关于“安然事件”的详细介绍,原因、过程,

一、安然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一)事件的由来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 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至此,安然大厦完全崩溃。短短两个月,能源巨擎轰然倒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安达信公司作为安然公司多年的审计师,在为安然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还为其提供了大量非审计服务,非审计服务的收费也高于审计服务收费。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安达信未能及时发现安然公司的舞弊行为表示疑问。而2002年1月10日,安达信公开承认销毁了与安然审计有关的档案,这就更加证实了人们的疑问。很快,安然公司丑闻转化为审计丑闻。2002年10月16日,休斯顿联邦地区法院对安达信妨碍司法调查作出判决,罚款50万美元,并禁止它在5年内从事业务。但是事情的变化令人难以置信,2005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3年前对安达信公司所作的有罪判决。负责审理此案的全体法官一致认为,原陪审团作出的庭审说明太过含糊,当年对安达信“妨碍司法公正”的裁决是不恰当的。然而,这一裁定对因安达信倒塌而深受打击的28000名员工来说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二)萨班斯法案的出台美国相继爆出的造假事件,严重挫伤了美国经济恢复的元气,重创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信心,引起美国政府和国会的高度重视。美国社会各界强烈呼吁美国政府拿出强有力的措施,严厉打击公司造假行为。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即萨班斯法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法案有两处最为引人注目:一是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与责任。萨班斯法案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明确公司管理层责任(如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评估等),要求管理层及时评估内部控制、进行财务报告,尤其是对股东所承担的受托责任。同时,加大对公司管理层及白领犯罪的刑事责任。二是强化审计师的独立性及监督。法案要求:建立一个独立机构来监督上市公司审计、审计师定期轮换、全面修订会计准则、制订关于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构成的标准并独立负责审计师的提名、对审计师提供咨询服务进行限制等。二、对安然事件的反思 (一)对萨班斯法案的评价1.对法案本身的评价。 (1)凸现了政治诉求,缺乏必要的论证和理性支持从安然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到萨班斯法案正式生效,其间经历了短短7个月的法案制订过程。萨班斯法案的匆忙出台,打上了深刻的政治烙印,是美国特定政治制度的产物,其中拼凑痕迹明显。2005年7月5日,颇有影响的美国特拉华州衡平法院副大法官利奥?斯特林(Leo Strine)在一场演讲中,对萨班斯法案发起了猛烈抨击,他指出:安然和世通丑闻后,此前阻止各项措施的联邦立法者开始支持迅速采取行动。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高级专员也承认,如果单纯是安然事件,而没有后来的世通事件,不足以产生萨班斯法案和PCAOB。(2)内在逻辑混乱,内容存在重复、冲突现象法案本身的内在逻辑混乱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该法案是若干个法案拼接与综合的产物,其内容与表述上存在重复。比如,第8、9章来自原来参议院应对安然事件的一份立法草案,第11章来自原来众议院一份立法草案,同时,还吸收了参议员Dodd提交的有关重建投资者对会计行业信任的法案的部分内容。再如,有关公司高管和白领犯罪的刑事责任部分,分别散见于第8、9和11章。其次,个别地方出现内部不一致,也有些规定之间互相冲突。如,关于公司高管对财务报告真实性的责任,在相关条款中表述不一致。大法官利奥?斯特林形容萨班斯法案像一锅“古怪的杂烩”,把合情合理的想法与“谈及令人怀疑的价值观的偏狭条文”混杂在一起。他还警告联邦立法者“守好本分”,把公司法留给各州自己去处理。2.对法案执行效果的评价。 萨班斯法案制定者宣称,这是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市场和商业领域的最大变革。萨班斯法案执行两年来,美国社会各界对法案的效果褒贬参半。一种是赞美的声音,认为,法案对于加强美国公司治理,强化投资者信心意义重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2005年5月15日,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毕业典礼上致辞时表示,2002年发布的《萨班斯法案》特别强化了这样一个原则,即公司管理人员应代表股东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他为该法案颁布之迅捷、运行之良好感到惊喜。而另一种批评的声音不断,认为,萨班斯法案是一部相当有缺陷的法律,自安然丑闻以来,与萨班斯法案相关的执行成本过于高昂,而监管机构和检察官则有监管过度的嫌疑。2005年3月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尽管美元持续下滑造成海外对美国公司投资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但仍不及萨班斯法案带来的问题棘手。美国CFO执行委员会的报告更是明确地指出,由于执行法案404条款,未来三年中将阻碍创造的工作岗位超过30万个,并将导致GDP增长速度放慢近0.5%。根据萨班斯法案第404条款,上市公司应当每年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对公司的内部治理提出了严苛的要求,这一条款给上市公司带来了巨大的遵循成本,包括上市费用、内部培训费用、外部交易成本、审计费用和各类咨询费用,还有法律费用和董事费用的增加。评论认为,由于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严苛规定使一些上市公司甚至产生了退市的打算,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美国国内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很多在中小上市公司,对遵守萨班斯法案治理规定的成本和进入资本市场的好处进行权衡后,选择了退出资本市场。根据沃顿商学院的统计数字,1999年美国股市中的退市公司仅有30家,2004年升至135家。而Foley&Lardner律师事务所2004年5月公布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在超过100家接受调查的上市公司中,约有20%的公司因法规负担加重而考虑退市。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因不堪萨班斯法案带来的高额遵循成本,选择了退出美国的资本市场,而新近打算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也大大减少了。根据纳斯达克的统计数据,该市场2004年总计有13家外国公司上市,但主动退市的外国公司却达到了11家。在纽约证交所,2004年有8家外国公司上市,仅是2003年的半数,却有2家公司主动退市。时至今日,美国各界对于404条款的各种讨论仍在继续,但对于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强化带来的正面效应开始为有关方面所认可。(二)美国的公司治理问题 安然事件发生后,美国社会对企业制度作了反思,意识到公司治理问题,是导致公司舞弊的根本原因。以下制度安排存在的缺陷,才是导致安然事件等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所在。1.股票期权制激励了造假动机。向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乃至员工发放公司股票期权,被认为是美国公司治理中十分成功的激励机制。但是,安然和环球电讯等破产事件使股票期权成为了公司陋习和治理混乱的象征。股票期权使一些公司的管理者在几年内成为亿万富翁,也鼓励一些人不顾一切地炒作股市,把公司变成个人的“摇钱树”。为了从公司股票的升值上获利,一些公司的管理者运用包括财务造假在内各种方法,制造“题材”,创造利润,抬高股价,忽视公司的长远发展,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2.公司独立董事形同虚设。为了防止公司高级管理层利用股权分散滥用“代理人”职权,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美国十分注重独立董事制度。但安然公司的独立董事却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履行应尽的职责。该公司17名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达15名,审计委员会7名委员也都是独立董事,而且这些独立董事都是政界、学界、商界的知名人士。既使有这些德高望重的独立董事,也未能为安然公司的股东把好监督关。目前,这些独立董事不仅备受责难,而且遭到了公司投资者的起诉。3.审计委员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早在1978年就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要设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外部审计师的审计质量。但是,安然事件充分暴露出美国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4.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缺陷。上述种种问题表明,美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特别是公司高管部门及高管人员有疏于舞弊控制责任的问题。安然事件后,萨班斯法案第404条要求上市公司应当每年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估,萨班斯法案第406条要求公司作为证券发行者应向SEC汇报,披露其是否采用了专门针对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准则,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随后,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发布了独立审计准则(SAS)第99号——财务舞弊审计,SAS第99号反复重申先前准则的主旨,即公司的道德行为是以公司纲领和高层管理部门的价值观为基础的。事实上,美国各方对于内部控制的讨论由来已久,也付出了巨大努力。1992年美国COSO[1]项目委员会组织研究推出了第一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报告。提出了由“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框架,成为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内部控制概念。COSO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该报告认为,“诚信必须与道德价值共存,必须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高级管理人员发起,并将其渗透到整个组织中去”。美国公认审计准则(GAAS)要求,审计师在评估虚假和不正当行为风险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公司环境。内部控制系统“离不开负责设计、管理和控制内部控制系统的人员的诚信和道德价值”。2004年9月,在该COSO的推动下,由普华会计师事务所执笔完成的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套内部控制规范正式公布。具体包括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执行纲要、应用技术以及空白评价工具。该项目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学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师协会、财务经理人协会负责监督。有关方面对这套规范的评价是积极的,但将这一套规则付诸实施,还需要一个过程。(三)美国的财务会计报告制度问题 安然宣布破产后的第三天,前“五大”立即发表联合声明指出,安然的问题是现行财务报告制度本身存在局限性所致,这一声明所指出的财务报告制度的缺陷引起了空前的共鸣。安然事件后,围绕着美国会计准则及其制定机制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由民间机构还是政府制定。在安然事件引发的会计准则大讨论中,不少人提出:会计准则对保护投资者利益如此重要,将此重任完全交给不对国会负责的民间机构承担是否合适,国会或政府机构是否应当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承认,过去过于依赖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工作,未能充分履行确保会计准则符合联邦证券法所确立目标的相关责任,今后将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如扩大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资金来源,减少对会计职业捐款资金的依赖,以及更多地参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工作议程等。同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为,会计准则制定权仍应交由民间机构,因为民间机构制定准则相对于政府制定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如灵活性、及时性、研究资源丰富、较少受到政治压力的影响等。2.会计准则的制定导向:规则基础还是原则基础。安然事件引发的另一个会计准则问题就是:会计准则应当是以具体规则为基础,还是以基本原则为基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及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选择的是以基本原则为基础的准则制定方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大卫·特维迪(David Tweedie)2002年2月在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对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了对比评价,很具有代表性。他指出,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之所以选择规则基础的制定方法,完全是环境使然:公司需要详细的规则,以减少交易设计的不确定性;注册会计师需要详细的规则,以减少与客户的纷争并在诉讼中自我保护;证券监管部门需要详细的规则,以便于监督实施。但他同时指出,详细的规则往往被别有用心的公司和个人通过精心策划的“业务安排”与“交易设计”绕过规则的束缚。此外,规则基础模式可能诱使公司和注册会计师过分关注会计准则的细节规定,而忽略对财务报表整体公允性的判断。因此,原则为基础的模式有助于培育一种以专业判断取代机械套用准则的氛围。萨班斯法案要求证券交易委员会就美国的会计准则采用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进行研究。2003年7月,证券交易委员会发表研究报告《对美国财务报告采用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体系的研究》,其中首次提出了“目标导向”的概念,并就包括概念框架、准则制定机构、国际趋同、公认会计准则的层次等在内的准则制定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作为回应,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4年7月发表本报告。从总体上,这个报告基本接受了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建议。(四)美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问题安然事件以前,美国所谓的民间自律管理体制为全世界所推崇,安然事件后,这一体制却遭到多方面的置疑,并得到法律调整。事实上,其体制历来就是法律规范最多、涉及部门、机构、团体最多的复杂体制。1.安然事件前的体系。 安然事件前的行业管理涉及到的机构包括州会计事务委员会全国联合会、各州会计事务委员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各州注册会计师协会。各州的会计事务委员会和州会计事务委员会全国联合会是依据各州的《会计师法案》以及《统一会计师法案》成立的独立机构,由1/2或2/3以上执业注册会计师“自愿者”组成。在全国层面的《统一会计师法案》只是一个范本法,不具有强制力。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根据《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的规定,对从事证券市场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并不对注册会计师进行日常监管,有权对证券市场的案件调查处理。曾于20世纪70年代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合设立公众公司事务所管理部,具体负责监督事宜。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州注册会计师协会完全是传统的民间组织,没有专门法律授权,依照职业传统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组织注册会计师考试和阅卷;组织后续教育;制定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和道德守则;组织同业互查,并负责会员自律性惩戒等。协会只管会员,不管执业牌照。特别指出的是,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要在各州执业,需要通过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全国统一考试,再向各州会计事务委员会申请注册,尽管州会计事务所委员会主要由执业注册会计师自愿者组成。但这使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管理在各州之间、协会(会员)与政府之间形成了相互错乱的职能分割。2.安然事件导致的体制调整。 《萨班斯法案》规定,成立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的监督机构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负责对从事上市公司审计的事务所进行监督。具体而言,其职责包括:负责对从事证券市场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登记;对从事证券市场审计业务的事务所进行检查、调查和处罚;制定或直接采用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上市公司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以及职业道德守则等。应当指出的是,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作为非政府组织,考虑到职业管理的惯例和资本全球化下财务信息监管角色的独立性问题,总体上,在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上所扮演的角色是完善而不是替代。安然事件之前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体制,不是西方多数国家一般意义上的政府(或独立监管机构)监督下的行业自律管理体制,而是如美国审计总署(GAO)所言的“支离破碎”(Fragmented)的体制。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格准入和监督,在州一级和联邦一级是分离的,普通资格在州一级,证券业务监管在联邦一级,从而大大抵消和分散了监管力量。而在证券市场审计业务方面,从形式上看,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同业互查等措施承担了自律监管,但这只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这样的监管机构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一种谅解,法律并没有像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那样赋予行业协会对证券市场审计业务进行监管的职能,包括将违规会员撤销从业资格的权力。因此,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这种自律监管,是没有法律支持和法律地位的自律监管,是瘸腿的自律监管,其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安然事件以后,成立全国统一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就是为了弥补对从事证券市场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监管的空白,而做出的补救措施。在安然事件发生后,部分人士没有深入总结美国整个行业体制安排上的这些缺陷,而是简单评价为自律体制的失败,进而否定行业的自律功能,显然是一种误解。(五)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问题 对于安然事件中审计失败的原因,是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还是委托代理关系中没有给出独立性的制度安排,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非审计服务问题。 安达信公司为安然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还为其提供了大量非审计服务,非审计服务的收费(2700万美元)也高于审计服务收费(2500万美元)。因此,人们认为这种巨额的非审计服务收费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非审计服务并不影响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禁止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将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和审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为此,《萨班斯法案》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同时提供审计和非审计业务,但并不强制禁止会计师事务所从事非审计业务。2.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制问题。 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制问题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审计合伙人的定期轮换;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实行定期轮换,以避免与客户长期的关系导致审计独立性下降。此前,美国只是要求审计合伙人实行7年轮换制,并未要求事务所进行轮换。安然公司成立16年来,其财务报表一直由安达信审计。很多人怀疑这种长期的合作关系会“日久生情”,从而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因此建议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定期轮换制度。为此,萨班斯法案责成当时的美国审计总署(GAO,现已更名为政府责任署),研究强制轮换会计师事务所的潜在影响,GAO于2003年11月发布了相关研究报告,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可能并不是加强审计师独立性和提高审计质量的最有效途径。研究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特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和《财富》1000公众公司都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的成本可能超过收益。大多数意见认为,当前对审计合伙人轮换、审计师独立性以及其他改革的要求,如果能得到完全贯彻,将足以实现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的预期效果。GAO的报告在相当程度上使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的争议暂时平息。关于会计、审计准则建设安然事件发生前,美国曾一直认为其会计准则是全球最好的,能够最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毫无疑问,这一神话随着安然的破产而破灭。其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说明,美国的现有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在准则国际趋同、透明度、可比性等方面都不尽完善。现有财务报告制度存在的问题,使得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时,即使主观上并不想通同作弊,但在客观上也会促成其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按照公众的期望胜任其职责。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业务需要两把尺度,一是会计准则,一是独立审计准则。随着持续的全球化,许多主要资本市场正在积极努力,推动向全球公认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趋同。包括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欧盟委员会、金融稳定论坛、国际保险监管机构协会、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组织,都强调全球资本市场需要高质量的、统一的会计、审计准则,提出了各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应与国际准则趋同的要求。世界各职业会计师组织,只要不想游离于国际经济金融合作之外,不想游离于国际会计审计专业服务市场之外,就不能无视国际会计、审计准则趋同这一趋势。2004年,欧盟委员会公开宣布,整个欧盟将于2005年全面采用国际会计和审计准则。随后,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拿大等国家表示,它们过去就采用了国际会计审计准则,未来将进一步跟踪和更好执行国际会计审计准则。就连最为坚守自己特色的日本也声称,要执行国际会计审计准则。国际通行的商业语言已经成为提高各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竞争力的有力工具。关于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对于安然事件中审计失败的原因,是注册会计师违反独立性,还是委托代理关系中没有给出独立性的制度安排,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理论上讲,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了解和考核经营者的管理责任,财产所有者委托独立的专业人员(即注册会计师)对经理人的经营情况进行审查,受托的注册会计师将审查结果报告给委托人。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安排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注册会计师必须独立于被审计对象(经理人),注册会计师与经理人之间不能够存在利益上的依赖或关联关系。一百多年以来,独立性一直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本质特征和灵魂所在。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教科书中的审计委托代理关系和现实中的实际委托代理关系并不完全相同。在实际操作上,具体化为公司的经理人即管理层在委托、雇佣注册会计师,尽管形式上是股东(主要是大股东)投票决定注册会计师的聘请,但注册会计师是由管理层事先推荐,故而决策权实际上被管理层掌握着。管理层不仅最终决定着注册会计师的聘请、聘请费用的多少以及审计费用的支付,而且决定着注册会计师为公司提供的审计、咨询等服务费用的结构,因此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的管理层之间具有相关性而非独立性。这就是普遍存在于公司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固有利益关联”(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下,也有可能管理层就是大股东的代理人,于是大股东与注册会计师之间也可能出现这种“固有利益关联”)。面对自己“衣食父母”合法或非法的会计操纵行为,注册会计师往往被置于两难的境地,从而影响到独立客观地发表意见。反观独立审计走过的历程,包括在美国发生的一系列审计失败案件,其实是在不独立中、在注册会计师的固有利益的关联和冲突中走过的,这就使得注册会计师每隔一段时间,总会重犯同一性质的错误,而且每况愈烈,时间间隔也越来越短。尽管人们也在不停地寻找对症的药方,但已有的方案基本上都是在现有审计制度安排不变的前提下做出的一些改良措施,过两年又可能旧病复发。

安然事件是什么啊?

去年以来,美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一系列财务丑闻,安然、环球电讯、世界通信、施乐等一批企业巨擘纷纷承认存在财务舞弊,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一批大的上市公司遭投资者抛弃,宣布破产。这些企业的造假行为不仅欺骗了投资者,也使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同时,损害了资本市场的秩序,给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这些企业的舞弊行为目的不同,手段各异,其中安然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比较典型,影响也比较大。这是因为,一是安然事件是这次美国资本市场舞弊风波的发端,二是安然公司从成长到破产,一直吸引美国媒体的关注和公众的视线,三是安然事件的发生导致世界著名的会计公司——安达信公司解体。因此,研究安然事件,不仅可以了解美国上市公司如何造假,美国资本市场存在哪些缺陷,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从安然事件中,会计人员应汲取哪些教训

近代会计审计史表明,证券市场发生的重大危机事件,必然影响甚至改变会计审计的发展进程、发展模式和方向。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长达四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不仅终结了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时代,也彻底改变了证券市场的“游戏规则”,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的成立,最终促使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诞生。我们认为,安然事件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会计界的充分关注,因为安然事件所涉及的决不仅仅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也暴露出美国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所作出的制度安排(如公司治理的独立董事制度、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机制等)存在着严重缺陷。不可否认,我国近年来不论是证券市场的监管,还是会计审计的规范,都不同程度地借鉴美国的做法。理性地分析发生在成熟证券市场上的安然事件,不仅有助于我们从中吸取教训,也可避免今后在借鉴美国的做法时盲目照搬。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拟较为全面地介绍导致安然公司坍塌的会计审计问题,分析安然事件对美国今后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注册会计师监管模式的潜在影响,并从会计审计和公司治理的角度,总结安然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一、导致安然公司崩塌的会计审计问题  (一)会计问题  根据安然公司2001年11月8日向SEC提交的8-K报告以及新闻媒体披露的资料,安然公司的主要会计问题可分为四大类:  (1)利用“特别目的实体”高估利润、低估负债。安然公司不恰当地利用“特别目的实体”(SpecialPurpose Entities,简称SPE)符合特定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报表的会计惯例,将本应纳入合并报表的三个“特别目的实体”(英文简称分别为JEDI、Chewco和LJM1)排除在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之外,导致1997至2000年期间高估了4.99亿美元的利润。低估了数亿美元的负债。此外,以不符合“重要性”原则为由,未采纳安达信的审计调整建议,导致1997至2000年期间高估净利润0.92亿美元。各年度的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亿美元  项目名称            1997  1998  1999  2000  合计  净利润    调整前净利润        1.05  7.03  8.93  9.79  26.80    减:重新合并SPE抵销的利润  0.45  1.07  2.48  0.99   4.99      审计调整调减的利润    0.51  0.06  0.02  0.33   0.92    调整后净利润         0.09  5.90  6.43  8.47  20.89    调整后净利润占调整前比例  8.6%  83.9% 72.0% 86.5%  77.9%  债务总额    调整前债务总额       62.54  73.57  81.52 100.23  -    加:重新合并SPE增加的债务  7.11  5.61   6.85  6.28  -    调整后债务总额        69.65  79.18  88.37 106.51  -    调整后债务总额占调整前比例 111.3% 132.1% 108.4% 106.3%  -  资料来源:Enron Corporation‘s 8-K filing with the SEC on November 8 2001.  安然公司的上述重大会计问题,缘于一个近乎荒唐的会计惯例。按照美国现行会计惯例,如果非关联方(可以是公司或个人)在一个“特别目的实体”权益性资本的投资中超过3%,即使该“特别目的实体”的风险主要由上市公司承担,上市公司也可不将该“特别目的实体”纳入合并报表的编制范围。安然公司正是利用这个只注重法律形式,不顾经济实质的会计惯例的漏洞,设立数以千计的“特别目的实体”,以此作为隐瞒负债,掩盖损失的工具。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3%的惯例,原先是10年前一个从事租赁业务的主体所设计的,后来该主体极力说服了有关当局认可了其会计处理。以后,这神奇的3%规则便逐渐演化为约定俗成的惯例,并适用于对几乎所有“特别目的实体”的会计处理。安达信在安然事件东窗事发之后,就是以此为自己作辩解的。但我们认为安达信的辩解是片面的,作为全球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难道不明白这项荒唐可笑的惯例有修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基本会计原则?难道审计只是机械地照搬准则和惯例,而不需要专业判断?难道安达信不清楚安然公司通过“特别目的实体”隐瞒负债、掩盖损失对投资者可能造成的后果?安然公司前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主管安德鲁S.法斯焘(2001年10月被革职)在1998年一起名为“仙人掌3”诉讼案件的作证中曾坦言,安然公司通过设立“特别目的实体”,就是为了将负债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外,在进行“业务安排”和“组织设计”过程中,均与安达信密切磋商(kurt Eichenwald & Michael Brick,2002)。可见,安达信并非不了解安然公司设立“特别目的实体”的用意。  (2)通过空挂应收票据,高估资产和股东权益。安然公司于2000年设立了四家分别冠名为Raptor I、RaptorⅡ、Raptor Ⅲ和Raptor Ⅳ的“特别目的实体”(以下简称V类公司),为安然公司的投资的市场风险进行套期保值。

安然事件给美国会计行业监管带来什么影响?

楼上那位兄弟的答案虽然长,不过一看便知是复制的...安然事件的发生主要源于上市公司内控的缺陷(管理层舞弊,管理层严重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以及为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与其联合造假.安然事件使得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瞬间倒闭,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也相应变为如今的全球四大.安然事件给美国会计行业带来的影响,简单地说,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安然事件之所以发生,与安然公司的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安然事件后,美国颁布了相应的法案,即萨奥法案(这个法案是对会计行业监管带来的最主要影响,相关内容百度一下应该能找到许多).萨奥法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以最大程度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2)是对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行业的影响.安然事件后,其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更加重视风险控制.审计行业的基本方法也由以前的制度基础审计转变为现在的风险导向审计.我们现在正是按照风险审计导向的要求来完成审计工作的.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搜索更多关于萨奥法案的信息.

安然事件给美国会计行业监管带来什么影响?

楼上那位兄弟的答案虽然长,不过一看便知是复制的...安然事件的发生主要源于上市公司内控的缺陷(管理层舞弊,管理层严重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以及为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与其联合造假.安然事件使得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瞬间倒闭,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也相应变为如今的全球四大.安然事件给美国会计行业带来的影响,简单地说,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安然事件之所以发生,与安然公司的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安然事件后,美国颁布了相应的法案,即萨奥法案(这个法案是对会计行业监管带来的最主要影响,相关内容百度一下应该能找到许多).萨奥法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以最大程度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2)是对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行业的影响.安然事件后,其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更加重视风险控制.审计行业的基本方法也由以前的制度基础审计转变为现在的风险导向审计.我们现在正是按照风险审计导向的要求来完成审计工作的.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搜索更多关于萨奥法案的信息.

安然事件的假账问题

安然假账问题也让其审计公司安达信面临着被诉讼的危险。位列世界第一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作为安然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者,既没审计出安然虚报利润,也没发现其巨额债务。2001年6月,安达信曾因审计工作中出现欺诈行为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了700万美元。安然的核心业务就是能源及其相关产品的买卖,但在安然,这种买卖被称作“能源交易”。据介绍,该种生意是构建在信用的基础上,也就是能源供应者及消费者以安然为媒介建立合约,承诺在几个月或几年之后履行合约义务。在这种交易中,安然作为“中间人”可以很短时间内提升业绩。由于这种生意以中间人的信用为基础,一旦安然出现任何丑闻,其信用必将大打折扣,生意马上就有中止的危险。此外,这种业务模式对于安然的现金流向也有着重大影响。大多数安然的业务是基于“未来市场”的合同,虽然签订的合同收入将计入公司财务报表,但在合同履行之前并不能给安然带来任何现金。合同签订得越多,账面数字和实际现金收入之间的差距就越大。安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贸易公司,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为了抬升股价。作为贸易公司,由于天生面临着交易收入不稳定的风险,很难在股市上得到过高评价。安然鼎盛时期的市值曾达到其盈利的70倍甚至更多。为了保住其自封的“世界领先公司”地位,安然的业务不断扩张,不仅包括传统的天然气和电力业务,还包括风力、水力、投资、木材、广告等等。2000年,宽带业务盛极一时,安然又投资了宽带业务。如此折腾,安然终于在2001年10月在资产负债平衡表上拉出了高达6.18亿美元的大口子。

安然事件对审计的主要影响

安然事件对审计的主要影响:如果公司理个和内部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第一道门,独立审计就是防范重大会计错误和舞弊的最后一道防线。一、加强独立审计在证券监管中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将审计工作和非审计工作分开。安达信审计失误的一个重大原因就在于审计与非审计工作同时进行,安达信不仅为安然公司提供审计鉴证服务,还提供收入不菲的咨询业务,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二、不要只重视制度安排,而忽视全方位的诚信教育。安然事件发生的同时也说明市场监管者对诚信教育的忽略。三、限定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企业审计的年限。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企业的合作期限过长,极易导致两者的关系过于亲密,进而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当然,合同期限如果太短,就会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因此合同年限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四、进一步加强法律上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安然事件表面审计业的自律管理模式仍然存在巨大的弊端,完全依靠内部自律不能解决注册会计师的诚信问题,必须加强外部监管。五、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作为单位内部经济监督机构的内部审计,主要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遵循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规章制度等进行监妥善保管和使用审计工作底稿等审计档案。

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安然事件

安达信自安然公司1985年开始就为它做审计,做了整整16年。除了单纯的审计外,安达信还提供内部审计和咨询服务。20世纪90年代中期,安达信与安然签署了一项补充协议,安达信包揽安然的外部审计工作。不仅如此,安然公司的咨询业务也全部由安达信负责。2001年,安然公司付给它的5200万美元的报酬中一半以上的收入(2700万美元)是用来支付咨询服务的。安然从1997年到2001年间虚构利润5.86亿美元,并隐藏了数亿美元的债务。美国监管部门的调查发现,安然公司的雇员中居然有100多位来自安达信,包括首席会计师和财务总监等高级职员,而在董事会中,有一半的董事与安达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2001年10月安然财务丑闻爆发,美国证监会(SEC)宣布对安然进行调查。可就在同时,安达信的休斯敦事务所从10月23日开始的两个星期中销毁了数千页安然公司的文件。而公司在10月17日就已得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对安然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调查,直到11月8日收到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传票后才停止销毁文件。2001年12月安然宣布破产。2002年1月安达信承认销毁文件,Arthur Andersen芝加哥总部提出:这是休斯敦事务所所为。2002年初Arthur Andersen将负责安然审计的资深合伙人大卫·邓肯除名。而大卫·邓肯则申辨:这是总部的授意。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司法部于3月14日对Arthur Andersen提起刑事诉讼,罪名是妨碍司法公正,理由是该公司在安然丑闻事发后毁掉了相关文件和电脑记录,从而开创了美国历史上第一起大型会计行受到刑事调查的案例。安达信环球与安然股东和雇员达成协议,同意支付6000万美元以解决由安然破产案所引发的法律诉讼。但安达信美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作为安然的外部审计师,它仍然是这起集体诉讼的被告之一。 注册在瑞士的Andersen World Wide是安达信全球范围内所有业务的“母”公司。行政总部设在芝加哥的安达信美国成员所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法律协议安排,和世界各地的安达信成员所建立了复杂的“合伙”关系。通过这种精密安排,和世界各地的成员所共享资源、分配利润、承担风险。安达信美国所的赔偿责任主要落在美国所和美国合伙人的身上,其他地区的业务虽有波及,但相比之下损失应该非常小。为逃避株连,安达信的海外公司纷纷自寻出路,脱离安达信的全球网络,2002年3月21日安达信(香港)和安达信(中国)宣布加盟普华永道,安达信被拆掉第一块砖。紧接着俄罗斯安达信宣布并入安永;新西兰安达信也宣布并入安永;加拿大安达信宣布与普华永道进行合并谈判;西班牙安达信也宣布脱离全球体系。安达信(新加坡)、安达信(菲律宾)、安达信(台湾)的业务并入安永;安达信(日本)和安达信(泰国)等并入毕马威。这种状况可谓:从大树底下好乘凉变成树倒猴狲散;或者从同一战壕的盟友变成墙倒众人推。只可惜百年老店毁于一旦。2002年3月26日安达信的CEO约瑟夫·贝拉迪诺辞职。2002年4月3日,安达信国际任命安达信(法国)负责人阿尔多·帕多索为新的CEO,安达信的税收咨询业务也在4月底正式并入德勤事务所,安达信宣布裁员7000多人,占美国人员的四分之一;前后不过4个多月的时间,安达信(美国)从呼风唤雨的业界“巨无霸”变成众叛亲离、甚至自身难保的“泥菩萨”,等待它的除了5月份开庭的官司,还有破产或者被吞并,其最好的结局恐怕也是“死缓”。 2002年6月15日,安达信被法院认定犯有阻碍政府调查安然破产案的罪行。安达信在陪审团作出决定后宣布,从2002年8月31日起停止从事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此后,2000多家上市公司客户陆续离开安达信,安达信在全球的分支机构相继被撤销和收购。而2001年财政年度的它的全球营业额为93.4 亿美元,代理着美国2300家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占美国上市公司总数的17%;在全球84个国家设有390个分公司,拥有4700名合伙人、2000个合作伙伴,专业人员达8.5万人。2002年8月31日,安达信环球(Andersen World wide)集团的美国分部——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Arthur Andersen LLP)宣布,从即日起放弃在美国的全部审计业务,正式退出其从事了89年的审计行业。2002年10月16日,美国休斯敦联邦地区法院对安达信妨碍司法调查做出判决,罚款50万美元,并禁止它在5年内从事业务,此次裁决使安达信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家被判“有罪”的大型会计行。2005年5月31日,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安达信公司妨碍司法的判决,认定先前判决缺乏充分证据。也许对安达信而言,3年后虽然终于等到最高法院为其翻案,但实际意义可能将只限定于“还其清白”的范畴。充其量这一最终裁定也只能使安达信在民事诉讼中则可以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而合伙人也可能不会因为败诉而赔得倾家荡产。2005年12月5日,美司法部放弃了对安达信的诉讼。这一决定使安达信负责安然审计的大卫·邓肯可能免除牢狱之灾。安达信仅有约200个管理人员,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与代表股东的律师们就安达信提供给安然和其他客户的服务进行协商。当时,安达信在美国还有170个雇员处理后续事宜。

安然事件爆发后,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为什么要销毁安然公司的大量电子文件、审

上市公司的财报要经审计后报出,这最后要追究到会计事务所头上。安达信自安然公司1985年开始就为它做审计,做了整整16年。除了单纯的审计外,安达信还提供内部审计和咨询服务。20世纪90年代中期,安达信与安然签署了一项补充协议,安达信包揽安然的外部审计工作。不仅如此,安然公司的咨询业务也全部由安达信负责。2001年,安然公司付给它的5200万美元的报酬中一半以上的收入(2700万美元)是用来支付咨询服务的。安然从1997年到2001年间虚构利润5.86亿美元,并隐藏了数亿美元的债务。美国监管部门的调查发现,安然公司的雇员中居然有100多位来自安达信,包括首席会计师和财务总监等高级职员,而在董事会中,有一半的董事与安达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事件发展:首先遭到质疑的是安然公司的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他们面临的指控包括疏于职守、虚报账目、误导投资人以及牟取私利等。然后,一直隐藏在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开始露出水面。经过调查,这些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层官员所控制,安然对外的巨额贷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安然高达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就不会为投资人所知。更让投资者气愤的是,显然安然的高层对于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了解,但长期以来熟视无睹甚至有意隐瞒。

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安然事件是什么?

安然事件,是指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安然公司破产案。安然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然而,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突然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该案成为美国历史上企业第二大破产案。一、事件起因:2001年年初,一家有着良好声誉的投资机构老板吉姆·切欧斯公开对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怀疑。他指出,虽然安然的业务看起来很辉煌,但实际上赚不到什么钱,也没有人能够说清安然是怎么赚钱的。据他分析,安然的盈利率在2000年为5%,到了2001年初就降到2%以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回报率仅有7%左右。二、破产过程:也许正是这一点引发了人们对安然的怀疑,并开始真正追究安然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向。到了2001年8月中旬,人们对于安然的疑问越来越多,并最终导致了股价下跌。2001年8月9日,安然股价已经从年初的80美元左右跌到了42美元。2001年10月16日,安然发表2001年第二季度财报(是第三季财务报表),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即每股亏损1.11美元。2001年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部分资产,获得J.P摩根和所罗门史密斯巴尼的10亿美元信贷额度担保,但美林和标普公司仍然再次调低了对安然的评级。2001年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认做了假账,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2001年11月28日,标准普尔将安然债务评级调低至"垃圾债券"级。2001年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值时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2001年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当天,安然还向法院提出诉讼,声称迪诺基中止对其合并不合规定,要求赔偿。三、事件发展首先遭到质疑的是安然公司的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他们面临的指控包括疏于职守、虚报账目、误导投资人以及牟取私利等。然后,一直隐藏在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开始露出水面。经过调查,这些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层官员所控制,安然对外的巨额贷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安然高达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就不会为投资人所知。更让投资者气愤的是,显然安然的高层对于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了解,但长期以来熟视无睹甚至有意隐瞒。四、破产原因:安然的崩溃并不仅仅是因为假账,也不全是高层的腐败,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急功近利,使安然在走向成功的同时也预掘了失败之墓。安然的核心文化就是盈利,在安然,经营者追求的目标就是"高获利、高股价、高成长"。《财富》杂志撰文指出:正是由于安然公司的主管们建立了以赢利增长为核心的文化,经理们才有了很大的动力去涉险,安然追求的目标最后也只剩下一个,那就是赢利。

安然事件给美国会计行业监管带来什么影响?

楼上那位兄弟的答案虽然长,不过一看便知是复制的...安然事件的发生主要源于上市公司内控的缺陷(管理层舞弊,管理层严重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以及为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与其联合造假.安然事件使得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瞬间倒闭,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也相应变为如今的全球四大.安然事件给美国会计行业带来的影响,简单地说,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安然事件之所以发生,与安然公司的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安然事件后,美国颁布了相应的法案,即萨奥法案(这个法案是对会计行业监管带来的最主要影响,相关内容百度一下应该能找到许多).萨奥法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以最大程度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2)是对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行业的影响.安然事件后,其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更加重视风险控制.审计行业的基本方法也由以前的制度基础审计转变为现在的风险导向审计.我们现在正是按照风险审计导向的要求来完成审计工作的.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搜索更多关于萨奥法案的信息.

安然事件的事件影响

在安然破产事件中,损失最惨重的无疑是那些投资者,尤其是仍然掌握大量安然股票的普通投资者。按照美国法律,在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安然的资产将优先缴纳税款、赔还银行借款、发放员工薪资等,本来就已经不值钱的公司再经这么一折腾,投资人肯定是血本无归。投资人为挽回损失只有提起诉讼。按照美国法律,股市投资人可以对安达信在财务审计时未尽职责提起诉讼,如果法庭判定指控成立,安达信将不得不为他们的损失做出赔偿。在此事件中受到影响的还有安然的交易对象和那些大的金融财团。据统计,在安然破产案中,杜克(D uk e)集团损失了1亿美元,米伦特公司损失8000万美元,迪诺基损失7500万美元。在财团中,损失比较惨重的是J.P摩根和花旗集团。仅J.P摩根对安然的无担保贷款就高达5亿美元,据称花旗集团的损失也差不多与此相当。此外,安然的债主还包括德意志银行、中国银行、中国招商银行、日本三家大银行等另外,安然公司内部的审计人员也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提出的自己看法,表示怀疑报表的真实性。这对安然公司舞弊案件的进程起到了推进的作用。

安然事件爆发后,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为什么要销毁安然公司的大量电子文件、审

上市公司的财报要经审计后报出,这最后要追究到会计事务所头上。安达信自安然公司1985年开始就为它做审计,做了整整16年。除了单纯的审计外,安达信还提供内部审计和咨询服务。20世纪90年代中期,安达信与安然签署了一项补充协议,安达信包揽安然的外部审计工作。不仅如此,安然公司的咨询业务也全部由安达信负责。2001年,安然公司付给它的5200万美元的报酬中一半以上的收入(2700万美元)是用来支付咨询服务的。安然从1997年到2001年间虚构利润5.86亿美元,并隐藏了数亿美元的债务。美国监管部门的调查发现,安然公司的雇员中居然有100多位来自安达信,包括首席会计师和财务总监等高级职员,而在董事会中,有一半的董事与安达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事件发展:首先遭到质疑的是安然公司的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他们面临的指控包括疏于职守、虚报账目、误导投资人以及牟取私利等。然后,一直隐藏在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开始露出水面。经过调查,这些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层官员所控制,安然对外的巨额贷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安然高达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就不会为投资人所知。更让投资者气愤的是,显然安然的高层对于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了解,但长期以来熟视无睹甚至有意隐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