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近年来的热点、前沿问题、学术之争等等,请列举!有相关资料更好……

一、湮没的辉煌 沈从文、周作人、张爱玲,当这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那么辉煌耀眼的名字再度从尘封湮没中走出,重现昔日光彩的时候,带给人们的应该不仅是怀旧的快慰、知性的咀嚼,更能由此而引发出对历史的反思和清理,对文学本质的思考和探究,对世态人性的洞察和体验。1、沈从文 一个早在30年代就已卓有成就的作家,却在不适合其生存的环境中,活埋式地沉默了四十多年,忽然于衰朽之年,再获关注,成为文坛的传奇人物。其遭遇和经历,正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所经受的屈辱与埋没。而沈从文作品的终归社会,一版再版,广受注目,终于证明了历史上曾被冷落的文学现象不一定永远地遭受冷落。 奇特的经历 创作的特点 沉默与归来2、周作人 周作人的名字被淹埋得太久了,直至近些年,它曾有过的光彩才再度显露出来。有关的年谱、传记、论著接连出现,他的为数众多的小品散文不断被结集出版,他的作品丰富了人们的阅读趣味,他的文风成为追慕仿效的对象……但人们关注周作人,在更深的意义上,或许是因为可以从他复杂的经历和人格状态中,看到中国现代历史的纷纭变化和身处其中者所面临的多重选择。 双重面貌 文学实绩 淹埋与显露 3、张爱玲 张爱玲可说是个矛盾的结合体,她的一生充满奇异而不协调的内容,虽身出名门,但早年的生活环境却极端阴冷恶劣;两度婚嫁,或汪伪要员,或左翼作家,感情难得超脱;远渡重洋,将近三十年与世绝少交涉,寂然而终。她的作品也一如其人,交织着新与旧、雅与俗……。更为重要的,张爱玲遭逢的是一个乱世,而她是“废墟上的罂粟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在文坛销声匿迹三十年后,张爱玲奇迹般地被唤醒,人人争读,“张爱玲热”从港台席卷大陆。探寻“张爱玲热”的实质,除了她的作品迎合了世纪末渐盛的怀旧热之外,或者是她的作品所具有的"现代性"而引发起人们对文学的本质的深层思考。 新旧交织 雅俗边缘 消失与再热 二、认识的重建 时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在这些年来是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思想文化的变迁使得一向敏感的文学也紧随潮流而动,无论在观念形态、本质认识等方面都在进行深度的探索。由此,一些混淆的概念得到了澄清,一些僵硬的教条被丢弃,一些全新的认识正在重建……透过这些文坛景观,当能感悟到历史的脚步。1、鲁迅 鲁迅,在20世纪的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他是一位丰富复杂、根植于中国历史和社会的文化巨人,他的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文学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鲁迅研究,以它自身的辉煌的历史和丰厚的内涵,在纷纭复杂的现代思想文化界始终是热点所在;但真正要理解和消化他留给我们的思想文化宝藏,还需要时间,还需要真正的科学的学术品格的建立。 批评的反思 探索的深入 价值的挖掘2、钱钟书 要说二十年来的文化热点人物,几乎无人能与钱钟书相媲。身当作家学者两职,巍峨高耸,占尽风光。《管锥编》的淹博宏通、圆融灵妙,使人生仰止之叹;《围城》的知性洞悉、尖刻机趣,籍着各种媒介的攻势,充斥耳目,几成巷议。而处在旋涡中心的钱钟书,却始终宁和超然,让人更遐想其智慧风度。对于这位堪称中国二十世纪最富才智的学术大师的才性作品作真实科学的品评,当有助于我们对中国二十世纪文化景观的全面认识。 智者本相 “围城”真谛 “围城”启示三、涌动的热点 纵观80年代后的中国文坛,可谓流派纷呈,热点频涌。一面感受着时代的急剧变化,一面观望着世界潮流的倐忽变迁。关于文学的观念,如重波叠浪,扑面而来:古典与现代,经典与通俗,精英与痞子,中世纪与后现代,女性文学、民间视角、新状态文学、新市民小说、新生代创作……令人目不暇接。值得探寻的是涌动的热点背后所昭示的深意。1、金庸与武侠小说 金庸大约是当今华文作家中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家。从80年代起金庸武侠便席卷内地,发烧热潮,至今未见消歇。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金庸将从公案侠义小说和30年代通俗武侠小说发展起来的新武侠小说的优长充分发挥,并形成了金庸武侠的独特世界。"金庸热"的升温,对我们在通俗文学的价值评估、文学作品的娱乐性等问题的探讨上,无疑提供了新的视野。 金庸热 艺术特征 文化底蕴 2、王朔与新市民文化 王朔从1985、1986年开始在文坛引人瞩目,1988年有几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而走红,从此愈发不可收拾,小说与影视俱热,热遍全国。王朔现象构成了90年代一个复杂的人文景观,批评界对此众说纷纭,一时间,王朔成为关注、讨论的话题和热点。王朔的成功,不是以小说的艺术性获得的,而是他笔下的人物的生存境遇、生活态度和精神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转型期人们的特殊状态,导引了大众文化的潮流,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视角和文化意识。3.五四文学的再评价问题五四是现代文学的起点。1999年时逢五四运动80周年,现代文学界形成了纪念五四的热潮。《文学评论》等刊物纷纷开辟专栏,发表了一批有分量的论文。其中,杨义的《"五四"运动与现代中国人文建设》,把实证与思辨、历史感与当代性融为一体,文中指出:""五四"本身蕴含着一部世纪文化启示录",它"所启动的时代主题,它的思维指向,均牵涉着中国的命运和中国人文精神的形态。因此,重论"五四"话题,乃是对中国命运和中国人文形态的再思考,是一种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的世纪对话。"这篇论文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与创造性地建设中国现代人文精神的总进程中,在深度上对五四进行还原研究,在广度上对五四进行参照研究,分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文化姿态、精神方式和思辨逻辑,探讨了民主与科学的观念同其倡导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对现代学术与文化精神建设的错综影响,对现代中国人文精神和人文学术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但另一方面,随着民族文化传统的升温,也出现了一种否定五四新文化的倾向。现代文学学术界对此做出了一些回应。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辑部,于1999年3月20日在京联合举办了"纪念五四新文化运动80周年"座谈会。会上的发言,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五四的伟大历史功绩不容抹杀。与会者对近几年来出现的有意识地否定五四、谩骂五四的不正常现象表示了忧虑和驳难。王培元说,否定论者其实对鲁迅与五四都很隔膜,阿Q时代远未结束,五四精神绝未过时。王中忱认为,中国民主化的建设还是一个远未完成的过程,五四文化先驱所面临的困境今天我们同样能够感受得到。第二,对五四的反思应该多元化。陈平原主张应该回到五四本身做些清理工作,"直接触摸历史"。钱理群认为,作为学者,"复杂地说话"是必要的。吴福辉认为,现代文学界对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夹击缺乏必要的回应,我们一要有"说真话"的勇气,二要坐得住冷板凳,增强回应挑战的底气。一些学者提出要对以往有关五四的单一化、片面化的理解与阐释进行重审、反思,应该把五四还原为相对复杂的历史,变革研究的观念,丰富研究的视角,加强系统性研究,但反思要防止走向不客观,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背景,不能用"历史的叙述"代替"历史的真实"本身。第三,与会者还就研究五四的新方法新思路做了交流与探讨,诸如:先驱者从个性自由的追求向体制性追求的转换;胡适与鲁迅的分合与异同,代表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分化与整合;思想启蒙与教育制度的关系;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运动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思想群体"的研究;等等。4.鲁迅问题。经典总是在不断的质疑与重新阐释中为人们所认识。世纪之交,鲁迅作为20世纪中国的经典作家,遭遇到一阵质疑性、甚至贬损性的声浪,在文学界与学术界激起了强烈的反响。秦弓《学术批评要有历史主义态度》、红孩《为炮制悼词者出示红牌》、吴中杰《评一种批评逻辑》等文,对贬损者的非历史主义态度提出批评。新华社发了题为《贬损鲁迅引起作家朱振国质疑》的消息,《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报刊纷纷予以报道。网上更是七嘴八舌,众说纷纭。鲁迅评价问题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文化热点。中国鲁迅研究会与《鲁迅研究月刊》编辑部、上海鲁迅纪念馆等分别在京、沪召开鲁迅研究热点问题讨论会,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对贬损鲁迅现象做出了比较全面的、理性的分析。与会者认为,对于一些对鲁迅的质疑性、贬损性的言论,要汲取历史教训,避免不分青红皂白,回之以急风暴雨的简单化方式,更要杜绝以前发生过的以行政处罚代替学术讨论的生硬化弊端,而是应该以平常心与宽容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美鉴赏中的不同感悟,不必强求一律;因时代的变迁与所见资料有限而产生的误解,应该予以澄清;敢于表达区别于既定结论的真诚见解,其勇气值得肯定;对确有根据与独立思考的观点,应该欢迎;但对于那种出于非学术动机、背离事实和学理、一心颠覆鲁迅的贬损性言论,则必须从观点、方法、学风上予以严肃的批评,以澄清其影响。一年间,有数十篇剖析贬鲁现象的文章与访谈录见之于全国各地报刊,实事求是地对贬鲁冲击波进行了深入的学理性批评。文学界、学术界及领导部门对待这次风波的理性态度,表明了文化环境的宽松与学术主流的成熟。高旭东编的《世纪末的鲁迅论争》(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葛涛、谷红梅编的《聚焦"鲁迅事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葛涛编的《网络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大致反映了这场论争的情形。贬低鲁迅,表面上是对一个作家的评价问题,实际上则意味着对20世纪中国经典文化的否定,意味着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割裂。中国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建立起宏大的格局与坚实的基础之后,不断吸取异域文化,到19世纪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优秀遗产,但也淤积了相当多的糟粕,成为束缚国人的枷锁。五四一代敞开胸襟引进西方文化,高屋建瓴地整理、批判与澄清中国传统文化,给中国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机。正是沿着五四开辟的道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文化转型,形成了继承民族传统、融会异域文化、可以同世界平等对话的20世纪中国文化。鲁迅正是这一文化最杰出的代表。在他那里,我们可以看到对中国历史的深邃洞察,也可以看到对现实问题的密切关注,可以看到对传统文化最深刻的剖析,也可以看到对西方文化最机智的借鉴,可以看到对人民的深沉关爱,也可以看到对国民性的犀利解剖。鲁迅对西方文化负面性的认识,对于我们今天全面认识西方世界仍是清醒的提示;鲁迅关于"立人"和"国民性改造"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仍是深刻的启迪;鲁迅思想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思想资源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的文学杰作即使放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毫不逊色。鲁迅是可以和孔子、老子、庄子、司马迁、朱熹、李贽、黄宗羲等一并代表中国文化传统的伟人,鲁迅世界有着无比广阔的阐释空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你认为哪几位作家最厉害?

鲁迅:鲁迅对这个社会的洞察力透彻到可怕。今天读鲁迅,仍然是非常必要的,今天社会里的种种现象鲁迅的书里早就都写了。鲁迅一生创作最多的是杂文,不过毕竟杂文是应时而作,现在理解起来有些地方可能有些困难。鲁迅的诗成就很高,不管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鲁迅的现代散文诗集叫《野草》,比较晦涩难懂,建议最后阅读。我觉得最值得读得是鲁迅的小说,鲁迅的小说并不多,只有三十多篇,且都是中短篇,只读情节的话一个半天就能读完,理解却需要一生。如果只打算读几篇的话,我推荐《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值得一提的是《故事新编》,以前人们不太重视,不过的今天对其评价越来越高。茅盾:今天中国最权威的文学奖,叫“茅盾文学奖”,这个奖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只评选长篇小说。茅盾的一生都和政治密不可分,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真得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个人觉得茅盾最优秀的作品是《春蚕》,至于《子夜》,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不过不得不说,当时在长篇小说的技巧运用上还有很多不足,今天读起来多少还是有些无趣。我觉得读这部作品最大的意义在于教人怎么把一部模式化的作品写得好看。巴金:强力推荐《寒夜》,我相信这会是一部不朽的作品。为什么说文学能超越时代,就是文学作品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表现人性。《寒夜》这部作品虽然有一个抗战的大背景,但其中让人感动的东西属于任何一个时代。早年的巴金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作品中充满激情,巴金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两位无政府主义大师,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所谓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还有个短篇《雷》),其实应该是革命三部曲(为了躲避当时的审查),读读这几本书有利于理解今天的恐怖主义。至于最有名的《家》《春》《秋》,我倒觉得今天读起来实在是没有什么共鸣。巴金晚年的作品《随想录》非常值得读,是巴老一生思想的结晶,其中充满了一个知识分子对文革的反思。老舍:中国一百年间有两位白话语言大师,现代的老舍,当代的王小波。老舍最初是以写着玩的心态开始文学创作,就这么“玩票”玩出来个文学大师。老舍的作品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北京,比较书面化的口语,让今天的人读起来也绝对没有阅读障碍,这方面的佳作是《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小说有些时候是可以当历史读得,比如据说美国今天讲授20世纪初的美国,会让学生去读《了不起的盖茨比》,这远比干巴巴的历史书有趣得多。另外中篇《断魂枪》绝对是佳作,其中可见老舍功力之深。本来一定能成为名垂青史的杰作《正红旗下》,遗憾没有写完(小说创作于60年代初,未完成老舍即自沉湖底),完成的部分只有不到10万字,仍然很值得读读。沈从文:读沈从文的文字是一种享受。几年前去凤凰古镇,特意去拜谒了沈从文的墓。和热闹的古城相比,那里冷清了不少。墓碑上刻着这样16个字,“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是沈从文一生的写照。沈从文一生自称“乡下人”,他鄙夷城市中虚伪、匆忙的生活状态,向往纯洁、质朴的生命。沈从文刚成名的时候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其语言十分流畅、简练。想练习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读沈从文的作品是很好的选择。有散文集《湘西》、《湘行散记》。小说最有名的是《边城》、《长河》。短篇《三三》、《潇潇》、《丈夫》,我很喜欢。自传性作品《从文自传》可以说是自传文体的典范。另外,沈从文有一本《古人的文化》,了解古代文化的一本很好的书。张爱玲:张爱玲说有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90年代大陆开始了张爱玲热,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张爱玲的书中有很多很惊艳的句子,让句子控们也是着迷不已。对人性的刻画始终是中国文学里缺少的一环,而这其中走得最远的可能就是张爱玲。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当属《金锁记》(被夏志清誉为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和《倾城之恋》。她的作品大多是中篇小说,现在一般以结集的方式出版。不得不提一句,很多出版社都是打着“张爱玲全集”的旗号,其实根本不是,且不提书信不全,张爱玲离开大陆之后写过一些有敌视新政权倾向的小说,比如《赤地之恋》、《秧歌》,这些到今天还是不能正规出版。另外,张爱玲有自传三部曲《小团圆》《雷峰塔》《易经》。张爱玲的一生挺传奇的(她的最早的文集也叫作《传奇》),她的传记很值得读读。曹禺:晚年的曹禺曾借用“王佐断臂”的故事说到“你也明白了,我也残废了。”文革后,曹禺非常想继续写作,却写不出好作品了。这是那一代人的悲剧。曹禺本能成为世界级的剧作家,要知道他写出《雷雨》的时候年仅23岁。曹禺的四大经典剧作,除了《雷雨》外,还有《日出》《原野》《北京人》。我觉得读剧本还是挺有意思,但是戏剧毕竟是用来演得,只看文本很多东西可能体会不到。现在除了大城市,想找个像样的地方看出像样的戏剧还是真挺难的。郭沫若:不太想提,又不得不提。关于现代文学作家地位有一个经典的排序,叫“鲁郭茅,巴老曹”,即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今天看来,郭沫若的次席位置难免有些突兀,其中还是政治因素占得因素比较多。今天很多人喜欢讽刺郭沫若晚年的事迹、诗文,公平地说,评价一个人的艺术造诣,要以其水平最高的作品,而不是应酬之作(网上流传的据说是《郭沫若全集》中的作品多不实,应系编造)。郭沫若是一个多面型的天才,他的主要成就不在文学上,他的诗歌、戏剧,如《女神》《屈原》《王昭君》之类,今天看起来没什么意思。郭沫若在甲骨文、中国历史等方面颇有建树,对这方面学术感兴趣的话可以读读他的《李白与杜甫》《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之类的作品。钱锺书:如果我写的这些现代作家作品里你只打算读两部的话,我推荐巴金的《寒夜》和钱锺书的《围城》。《围城》这部书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出版在1947年,刚刚诞生就被新时代抛弃了,80年代后才开始受到重视。大一的时候初读《围城》,那时候最感兴趣的是方鸿渐与几个女人的感情纠葛以及书中的妙语连珠;考研前再读《围城》,最在意的是书中对大时代下知识分子命运的描绘和他们背后的虚伪;而今再回想这部书,才开始有点明白小说名字的含义——人生的困境,开始为书中人物的命运、遭遇而感动,尤其是小说结尾处方鸿渐雪中的漫游。至于钱锺书的学术集大成著作《管锥编》,是其用文言文写成的读书笔记,我是看不懂,学术方面有一定造诣的一定要读读,包罗万象。郁达夫:郁达夫的《沉沦》出版的时候,青年们连夜坐火车去到上海去买,读得热泪盈眶。他们像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呐喊:“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郁达夫留给后人的是一个多情才子的形象,感兴趣的可以去找找他和当年的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的故事读读。抗战时期,郁达夫曾在日军方面作中方卧底,抗战已经胜利,日军撤离之前被日军秘密杀害,让人扼腕叹息。郁达夫的作品多为中短篇小说及散文,风格多为颓废、憎恨、感伤,可以买一本他的精选集读读,重点推荐《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萧红:“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这是萧红的临终遗言,年仅31岁。电影《黄金时代》的拍摄让今天的人们又开始关注这位传奇女作家的短暂的一生。现代的女作家里,张爱玲和萧红究竟谁的文学成就更高,是今天的人们乐于讨论的一个问题。萧红所秉持的民间立场写作,恰恰是她所处的那个时代最为缺少的。《呼兰河传》是一部杰作,而且这本书也很适合孩子读。此外,《生死场》和萧红回忆鲁迅的一些散文也很值得读读。萧军:萧红萧军,连起来是“小小红军”的意思,萧红的光辉,实在是掩盖了萧军的存在,他只能甘当绿叶。不过在当时的东北作家里,萧军的名气实不小于萧红。他的代表作是《八月的乡村》,不过在我看来,对于萧军,不如去了解一下他的一生。萧军是个很有骨气的作家,延安时期他面对毛泽东的邀请,敢于说“很忙,不见”,延安整风文人们纷纷明哲保身,他依然故我,以至于被罚去东北挖了几年煤。萧军不愧于鲁迅学生之名。顺便说一句,萧军一生花边新闻也是不少。周作人:关于周作人当汉奸有一个专用词,叫下水附敌。在当时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周作人的地位是仅次于其兄鲁迅的。鲁迅与周作人的兄弟失和也是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鲁迅死后,人们都希望周作人扛起文坛大旗,可惜他一个没想开,作了汉奸(这个问题很复杂,感兴趣的话可以读读钱理群的《周作人论》)。周作人的散文写得是非常好的,“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用一个字形容其风格是“涩”,就是话不直说,反反复复、啰啰嗦嗦。周作人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知识渊博,这一点上不亚于钱钟书的《管锥编》。可以买一本周作人的散文选集读一读。张恨水:大概是民国时期最有钱的文人,他靠自己写书养活了一大家子七八十口人。张恨水有多有钱呢?据他自己说,别的不说,光养菊花他每年就得花一千个大洋。大洋和今天人民币的比例,有人说1比200,有人说1比300。有人曾问鲁迅先生的母亲,您读不读您儿子的书。回答是,不读,我读张恨水的。现代文学的通俗文学中,张恨水是天字第一号人物。张恨水的作品多,水平高,一生创作了中长篇小说120余部,其作品可以说是打破了雅俗的界限。公认其最优秀的作品是《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林语堂:我眼中的林语堂首先是一个翻译家,其次是散文家,最后才是小说家。林语堂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上,“幽默”是他作品的散文的主要风格,这个词也是他翻译成中文的。林语堂是可以用英文写作的,他专门写了一套书给美国人介绍中国,其中的《吾国与吾民》《苏东坡传》今天仍然很值得读读。林语堂的散文主张是闲适、轻松、幽默,《人生不过如此》是一本散文集,也挺有意思。至于小说《京华烟云》,名字取得是挺好听,其实水平一般,同样的题材远不如张恨水。梁实秋:同样的风格,在散文上,相较于林语堂,我还是更喜欢梁实秋。在今天,梁实秋名气不大,原因在于在那个时代他的主张与多数人格格不入,加上解放后,他去了台湾,影响了今天大陆对他的评价。不过,也因为这个原因,1949年之后,他得以继续写作。梁实秋一生留下了大量作品,为散文家之最,最推荐他的《雅舍小品》,很有感觉。最喜欢他那句“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所多大风多大雨,我也要去接你。”以下作家的名字可能今天的人们听起来有些陌生了,不过他们的作品也有不少佳作,今天仍然很值得读读。师陀:现代文学史里少有的北方作家。电视剧《潜伏》里有这么个情节,中共地下党有一个联络站是书店,他们表示有消息需要传递时的暗号,是挂出“《师陀文集》到货”。师陀,人如其名,不是靠才情写作的作家。师陀的作品不受当时的意识形态论争左右,这在那个大时代是很难得的。推荐他的《果园城记》、《结婚》。张天翼:讽刺文学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学中稀缺的一部分。张天翼虽然是位意识形态非常强烈的作家,其故事依然写得很好,其讽刺幽默的功力堪比狄更斯。有部作品叫《洋泾浜奇侠》,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部高级黑的作品。《华威先生》是其力作。值得一提的是,晚年的张天翼创作了很多儿童文学。卞之琳、戴望舒:民国是个出诗人的年代,这里只提这两位。民国时候的很多新诗,即使今天拿出来,一样能得个中国20XX新诗榜之类的奖。卞之琳就是那位“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戴望舒的《雨巷》,今天的人也是喜欢到不行。有本书叫《现当代诗歌精选集》,里面选的诗都还不错,可以买本读读。至于徐志摩,据说80年代的中文系说“这人喜欢徐志摩”是讽刺人的话,随着读诗的增多和个人阅历的丰富,会越发觉得徐志摩的诗没什么意思。许地山:还记得中学课本里的《落花生》吗?作者就是许地山。他的作品饱含一种宗教情绪,他的作品中可以读出超越世俗、慈爱宽容的感情。“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我把网结好,还住在中央。”这是《缀网劳蛛》中的一句话。《空山灵雨》是其散文集。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他们的作品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现代派小说。他们在小说里注入了意识流、心理分析等因素。如果你喜欢福克纳、乔伊斯的作品,相信你也会喜欢这三位作家。无名氏:这就是他的笔名…是位通俗小说作家,他的《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在40年代是第一畅销书。这种情况可能类似于今天读过莫言、余华的人可能不多,读过南派三叔、韩寒、郭敬明的很多很多。对于小说而言,好看始终是硬道理。《无名书》是一部宏大的作品,共七卷,洋洋将近300万字,内容包含社会、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生命、人类,可谓包罗万象。还珠楼主:民国时期的武侠小说代表人物。《蜀山剑侠传》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长篇小说,长到它到底有多少到今天也没统计出来,最近出版的完整版大概是500万字,鲁迅一辈子连日记都算上都没写这么多字。这几十年不少影视剧都对这部作品作了改编,比如徐克的《蜀山》。《蜀山剑侠传》到建国的时候还没完结,之后作者仍然暗中创作,不过稿件好像有遗失,最后也没写完。好在今天有人补写了结尾,已经出了一套完成版,可以买到。白羽、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加上前面的还珠楼主,被称为武侠小说的“北派五大家”。我国的武侠小说不是只有“金古温黄梁”,这些民国时期的武侠作家可以说是他们的前辈。今派武侠和老派武侠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民国时期的武侠小说作家往往都是真懂武术的,有不少人就喜欢这种老派的风格(近年来表现民国时期的功夫片增多可见一斑)。王度庐可能是其中比较有名的,那部有名的电影《卧虎藏龙》就是改编自其同名小说。附一些简评:苏曼殊的古体诗我很喜欢,“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胡适是现代文学开先河的人物,但在文学方面成就不高,入门可读《胡适文存》。叶圣陶擅长写知识分子,暴露过不少当时教育界的黑暗(现在也一样),代表作《潘先生灾难中》《倪焕之》。废名(冯文炳)风格和沈从文类似,质朴、典雅,写田园,写乡村,有《桃园》《竹林的故事》,是小说,也是散文。朱自清:家喻户晓的散文家,《欧游杂记》值得读读。丁玲早期的作品值得读读,《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庐隐、凌叔华、苏青、梅娘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尤其是苏青的《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依然不少人在读。台湾方面,吴浊流的《亚细亚的孤儿》影响至今不息。最后补充几点:本文的推荐有一条最高标准,就是今天仍然值得读的作品。现代文学毕竟距今已经半个多世纪,有些作品今天的人已经读不下去了,可能文学史意义大于其文学意义,不过仍有很多作品是能够超越时代的。关于现代文学的分期,学界一般认为是1917至1949,即新文化运动到建国,不过这种界定往往经不起推敲,1917年之前也有白话小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政治事件,以政治界定文学并不严谨,何况还有港澳台文学的存在。现在学界有一种倾向,就是把现代文学的时见上限往前推,有推到清末的,最早的还有推到晚明的,即与世界同步。本文不纠结这些,还是采用一般标准。

中国当代文学史以哪个事件为开端

中国当代文学史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为开端。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在人民解放军向南方各省势如破竹的进军声中,在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华民族历史即将揭开光辉一页的日子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举行。这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历史的结束和社会主义时期文学历史的开始。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是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扩展资料:中国当代文学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1949到1978年:“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使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和战争中形成的解放区文化传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并且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在当时,当身带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以后,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制约下,中国当代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具体地表现为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的教条模式。2、第二阶段1978年到1989年:对文学的真正复苏来说,是以1978年8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抗战以来影响了中国文化建构四十年的战争文化规范被否定,1979年1 0月在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党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3、第三阶段90年代到新世纪: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征,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新文学的传统在90年代表现出新的活力。

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关于「异化」的作品和作者。越多越好。谢谢!

  “异化”这个译名  《读书》1999年第8期上,有一篇辜正坤先生的文章《外来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其中谈到“异化”。作者认为,这个译名“虽不算错误,但是由于其意义非常重大,影响非常深远,所以在翻译上应特别加以注意”。“八十年代的理论界曾爆发过一场关于‘异化"问题的大辩论。‘异化"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别扭,给人的印象无非是变化的意思。但是,这个词当然还不是这么简单。”  作者在叙述了这个外来词的语源和语义发展后,说:“显而易见,所谓‘异化"的观点就是一种主体和客体以某种方式发生了换位或谓之转化的观点。根据这些考察,我们在某些场合虽然仍可以使用‘异化"这一个术语,但在更多的场合不妨将英语词alienation译作‘主客易位现象"或‘反客为主现象"之类的术语。”他认为,这两个译名在含义上“一目了然”,同时也较通俗,不至于使读者产生“别扭、神秘、深不可测的印象”。  辜先生关于译名应当力求易懂的意见,我在原则上是很赞同的;我也不喜欢时下某些文章那种卖弄新名词以故作高深的癖好。不过我是赞成“异化”这个译名的。我认为,说“异化”就是“主客易位(或颠倒)”固然不能说错,但是还漏掉了两层重要的含义:第一,这个客体不是主体偶然遇到的外设的客体,而本来就为主体所有,甚至是从主体的活动中产生或分化出来的。第二,这个客体也不是一般地反客为主,而是束缚、反对、支配原先的主体,使它陷入不自由的地位。单说“主客易位”或“主客颠倒”,这两层意思就表达不出来。  举例说,两军相战,甲方向乙方发动进攻,乙方处于防御地位。这时,甲方是主体,乙方是客体。经过一番较量,乙方发动反攻,甲方退却,乙方又成了主体,而甲方转为客体。这种主客体换位,就不能说是异化。又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在与人辩论时,总是先承认自己无知,愿意向对方请教,聆听对方的高见。这就是把自己摆在客体的地位。而对方往往自居为主体,给他种种教导。于是苏格拉底一个接一个地提问题,暴露对方的自相矛盾,最后使对方理屈词穷,不得不承认自己无知,而苏格拉底倒是对的。这当然也是反客为主,但这同样不能说是异化。  辜文说,“异化这个词的德语原文是Entfremdung,它译自英文alienation”。我恐怕他说反了,应该是英文译自德文。正如辜先生所说,使“异化”观念成为一种核心观念的人是黑格尔。我们现在使用的“异化”概念是创始于黑格尔,继承于费尔巴哈,完成于马克思。当然,还可以从黑格尔的异化概念中找到费希特和席勒的影响,但他们都是德国人;即使追朔到卢梭,他仍然不是英国人而是法国人。所以,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英语alienation是译自德语Entfremdung。弄清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才能在考虑译名时,从这个概念在德国哲学中的含义出发。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点:“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黑格尔的意思是,这个实体不是静止的,而是能动的,它能够建立自己的对象或客体。这就是“一分为二”,或用黑格尔的原话说,“它是单一的东西分裂为二的过程或树立对立面的双重化过程”。但是由于主体的能动性,这种对立又要被扬弃而重新建立统一(这可以说是“合二而一”)。如果停留在原始的统一性中,没有内在的否定物,没有“严肃地对待他物和异化,以及这种异化的克服问题”,那就不是真正的主体。  黑格尔的体系是这样一个三段式:理念-自然-精神。理念是纯逻辑范畴,它外化或异化为自然,这就是理念由“自在”变为“他在”。本来是洁净空阔,不为现实所沾染的理念,在这里采取了外在的,物质的形式,受到了束缚而陷入不自由的状态,只能躲在自然的后面,秘密地进行活动。在人的身上,理念终于挣脱了自然的桎梏,扬弃了异化,重新回到自身,作为自在自为的(自觉的)理念而出现,这就是精神。  下面是费尔巴哈。流行的观点说费尔巴哈抛掉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这有点不公道。费尔巴哈论证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是人创造上帝而不是相反,这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唯物主义的运用。这当然也是主客体的颠倒,但费尔巴哈的意思不仅是人由主体变成了客体,而且说这是人的本质的丧失,因为人把人性中最好的东西都奉献给上帝了。神性就是人性,是人性的理想化。上帝越是伟大,人就越是卑微;上帝越是万能,人就越是无能;上帝越是无所不知,人就越是愚昧无知。总之,“为了使上帝成为一切,人就成了无。”批判宗教,就是要把属于人的东西从上帝那里收回来,还给人,恢复人的丰富的人性。  真正使异化概念流行起来的人是马克思。尽管异化概念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研究黑格尔的学者却没有注意到它,连异化这个术语都很少使用。马克思最早看到这个概念的批判的、革命的意义。在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已经从费尔巴哈停止的地方前进,指出:宗教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而这个社会之所以产生宗教,因为它本身是颠倒的世界。马克思的意思不仅是人从主体变成了客体,而且指人受到社会关系的扭曲从而失去自己的本质(马克思说过,专制制度使人不成其为人);而照马克思的说法,这种社会关系本来是人在实现自己的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出来的。宗教批判的结论是“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既然如此,就“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这样,马克思就把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批判发展为现实社会异化的批判。  在1844年的《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批判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这成为这篇手稿的中心部分。劳动异化包括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生产的商品越是有价值,他自己越是变成廉价的商品;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自己越是变得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昧。“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的力量;意味着他给与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相异的东西同他相对抗。”(《马恩全集》42卷,91-92页)  这里马克思用的是“外化”(Entaeusserung)这个词,而不是“异化”(Entfremdung),但在这里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在另外一处地方,马克思就把这种现象称为“工人产品在对象化中的异化、丧失”。《马恩全集》42卷注释第41条说,马克思在《手稿》中往往并列使用这两个德文术语来表示异化这一概念。“但是他有时把Entaeusserung这个术语用于表示另一种意义,例如,用于表示交换活动,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化、获得,就是说,用于表示那些并不意味着敌对性和异己性的关系的经济和社会现象。”这意思就是,“异化”(Entfremdung)是表示敌对性和异己性的。  黑格尔的异化观念和“对象化”差不多,那种客体倒过来支配主体的含义并不很明显,到马克思那里才加以强化。马克思区别了“异化”和“对象化”(或客体化)。他说:“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不仅不能占有这个对象,而且被这个对象(客体)所奴役,这种对象化才变成异化(参看《马恩全集》42卷91页)。由此可见,把异化这个译名改为“主客易位”是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的。  《哲学手稿》在马克思在世时并没有发表,而此后马克思较少用这个术语(除了在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中)。1872年《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出版时,马克思把其中出现的四个“异化”这一术语改掉了三个。胡乔木曾经用这件事来说明马克思抛弃了异化概念。其实,我认为马克思不过是担心法国读者对这个德国哲学的概念感到生辟而已。他在致法文版出版商莫里斯.拉沙特尔的信中曾表示担心,由于他使用了黑格尔的方法,急于追求结论的法国读者会因为一开始就读不下去而气馁。据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的自述,在1925年他二十岁的时候,法国大学的讲台不仅不讲马克思,甚至对辩证法十分恐惧,所以他们连黑格尔也不知道。这样,当年马克思的担心就毫不奇怪了。  《哲学手稿》1932年发表,立刻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但围绕异化问题引起的讨论在二战结束后才真正热闹起来。这主要是在德国和法国。那么《手稿》的英译本出现于何时?一般的说法是1959年莫斯科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译本,译者是马丁.米里根(Martin Milligan)。当时,已经流行用alienation来翻译Entfremdung,但米里根却采用了estrangement这个译名,而把alienation用来翻译Entaeusserung。米里根的理由是,英文alienation含有法律上的和商业上的意义(如转让财产),这个意思,黑格尔是用Entaeusserung来表达的,而德文的Entfremdung却没有这个含义。米里根采用的estrangement这个英译名,可以供我们在选择中译名时作参考。  《哲学手稿》的第一个中译本出现在1956年,译者是何思敬。由于原文就不好懂,加上译文的生硬,当时好像没有产生大的影响。  1963年,我初次遇到了给异化概念下一个界说的问题。那时周扬正在准备在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报告,其中谈到异化问题。讲稿送给当时在南方的毛泽东审阅,毛很重视,指示要帮助把这篇文章改好。在修改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用几句话把“异化”这个词解释一下。康生来了,陈伯达也来了,但找遍了当时可以找到的参考资料,也找不到现成的定义。康生查了老版《辞海》,倒是有这个词目,但解释说这是一个生理学名词,与“同化”的意思相反。康生说,这没有用。我并未参加这篇报告的起草工作,但由于我当时正在研究异化这个问题,奉命拟一个解说。我的这个解说被采纳了。后来,我也用在我自己写的《关于“异化”的概念》一文中,如下:“主体由于自身矛盾的发展而产生自己的对立面,产生客体,而这个客体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而凌驾于主体之上,转过来束缚主体,压制主体,这就是‘异化"”。(《在哲学战线上》,471页)。  我这个界说是概括了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三个人关于异化的概念,但重点是马克思。这里说的“主体”,在黑格尔那里是“绝对精神”,在费尔巴哈那里是抽象的“人”,在马克思那里是实践的人。  80年代初,我才有机会看到一些英文的百科全书和哲学辞典对“异化”的解释。我感到自慰的是,经过比较,我在60年代的界说大体上是站得住的。  如果以上对异化一词的含义和来龙去脉的解释不错的话,那么,选择什么译名的问题就好办了。我认为,“异化”这个译名比其他译名要好。说简单些,“异化”就是“异己化”。在中文里,“异己”不仅是“和自己不同”或“和自己分离”的意思,而且含有“对立”甚至“敌对”的意思。所以,这个译名是很贴切的。另外,既然“异己化”中的“己”就是人,那么“异己化”也就是“非人化”。  1980年,当我第一次面对一些研究生提出的“什么是异化”的问题时,也曾担心过:他们是不是觉得这是一个怪名词?他们能不能接受这个概念?但是我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他们听得很有兴趣。隔不了多久,异化概念就和人道主义一起,成为热门话题了。正当这场讨论方兴未艾的时候,却中断了,以至现在人们又对异化这个名词产生“别扭、神秘、深不可测”的感觉,这是令人遗憾的。

《中国当代文学史》中赵树理的创作在当代小说中的意义。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个小说流派“山药蛋派”。这个流派以著名作家赵树理为代表,因其作品具有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个流派还包括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一批小说家。在50年代后期,他们结成了一个作家群体,创作出众多带有“山药蛋味”的优秀作品。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李家庄的变迁》、《登记》,马烽的《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西戎的《盖马棚》、《姑娘的秘密》,孙谦的《伤疤的故事》,胡正的《两个巧媳妇》,以及年青作家韩文洲、杨茂林、李逸民、义夫、成一等人的作品。“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植根于晋东南这片家乡的土壤,熟悉农村,热爱人民,大量描写了晋东南独特的区域民俗事象,或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赵树理小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通过自己的审美加工,把混沌稚朴的民俗变成活生生的文学创作题村,具体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到60年代太行地区的农村生活,为找们展出了一轴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卷。赵树理小说几乎涉及了晋东南民俗的各个方面,举凡生产劳动、饮食居住、婚丧嫁娶、宗教信仰、民间文艺都有描写,最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家庭、家族和乡里社会的民俗。在《三里湾》第二节里,介绍了王宝全、王金生的居住环境,按东西南北的顺序介绍了窑洞房子及使用习俗。例如西边四孔窑洞的分工是这样的:金生、玉生兄弟俩已娶妻成家,各住一孔。王宝全老两口住一孔。女儿玉梅住一孔,但却是套窑,与父母住的那孔窑相通,有窗无门,进进出出必须经过父母的门。这表明,一方面闺女大了,需和父母分开居住;另一方面又因她未出嫁,要谨防越轨乱礼,和父母的窑洞串在一起,一举一动都可受到父母的监督、约束。在这里,窑洞已不是简单的物质客体,而是寄寓了传统的民俗心理,成为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三里湾》还描写两个旧式大家庭的劳动分工、经济分配、生活管理以及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复杂的关系,揭示了家长权威和旧伦理观念对旧式家庭的影响。《李家庄的变迁》里“吃烙饼”这一晋东南乡里民俗的描写,更富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吃烙饼”的民俗特点是,村里发生了纠纷,由双方当事人请村落的头人、族长或地方上有影响的人物,在吃烙饼的过程中评理,地点设在村子的庙堂里。等评理人作出裁决后,输了的一方要承担责任并付给吃烙饼的费用。小说中写农民张铁锁与村长李如珍的侄儿发生纠纷,村长武断地评张铁锁输理,霸占了张铁锁的土地,并让他付出吃烙饼的费用。张铁锁回家后气愤之下说了几句过头话,被村长的人听到,就把他们夫妇锒铛入狱,最后赔了土地与房产,才了结此难。作品深刻揭露了集神权、政权于一身的封建势力代理人,依靠军阀统治者支持,对劳动人民残酷的压迫。二、恋爱婚姻习俗。赵树理小说中有大量恋爱婚姻习俗描写,借以反映农民生活思想面貌和时代精神。《小二黑结婚》里的三仙姑,30年代嫁给于福时,刚刚15岁,是前后庄第一个俊俏的媳妇。但是在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影响下,渐渐成了一个装神弄鬼、争艳卖俏的女人。她“虽然已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褪上仍要镶边”,每天都要涂脂抹粉,乔装打扮一番。作者活画出了一个病态心理和被扭曲了性格的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买卖婚姻带来的恶果。《登记》里的小飞蛾本来已有个相好的叫保安,可是父母却把她嫁给了张木匠。她虽然极不情愿,可还得按照传统婚俗顶着红头盖,吹吹打打被抬到婆家,任青年小伙子闹新房,照惯例在大年初一由两个妇女搀着到各家磕头、拜年,带丈夫“回娘家”。后来因和保安交换了爱情信物,而被张木匠毒打,婆婆和邻里也认为她“名声不正”。小飞蛾的婚姻悲剧,也是由封建礼教造成的。《邪不压正》则表现了妇女对以势压人的不合理婚姻的反抗,反映了当时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时代的变迁。《登记》中的“罗汉钱”,是小飞蛾和艾艾母女两代人都曾用过的爱情信物,也是晋东南特有的习俗,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三、民间文艺表现手法的运用。赵树理成功地借鉴民间文艺里“讲故事”的手法,以故事套故事,巧设环扣,引人入胜,使情节既一气贯通,又起伏多变。语言运用上,大量提炼晋东南地区的群众口语,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使小说表现出一种“本色美”。无论是赞美抑或贬低,是承认抑或否定,总之,在短暂却不失灿烂辉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都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非正视不可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家。在上一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文坛上,赵树理横空出世,以其独树一帜的文学作品称雄文坛,独领风骚,高举起一面民族文学的大旗,其创作模式“对整个解放区乃至五、六十年代的文学,都影响巨大”[1](P475),甚而逐渐形成了一个颇具阵容的“山药蛋”派作家群。物换星移,大浪淘沙,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从文学观念到表现手法,从审美对象到欣赏趣味,有关文学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变。相对于昔日的轰动与风流,今日之文坛,赵树理“显然是个陌生人,至多,模模糊糊有个土里土气象山药蛋似的印象……足以使放眼世界的人们微笑着敬而远之”[2](P452)。往昔名重一时的赵树理,在当今之文坛,难道真已成了“隔日黄花”了吗?赵树理的小说果真如某些新潮评论家所言,既无高雅之艺术品位,亦无宏深之思想涵蕴,充其量只不过因其创作上的大众化成就而在当年那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侥幸获一时之殊荣吗?窃以为,赵树理的出现,乃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赵树理的小说模式,不仅在当年有其不容抹杀的历史意义,即便在当下及日后之文坛,仍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本文旨在拔开当前赵树理研究的迷雾,解构、颠覆对赵树理及其作品的不公之论,还之以本来面目,站在历史的了望台,锁定赵树理小说的历史意义,用发展的眼光,预见赵树理小说模式之于当下及日后文坛的重要借鉴意义。 一、何谓赵树理小说模式 名不正则言不顺。要界定赵树理小说模式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首先必须弄清究竟什么是赵树理小说模式。在此,必须把赵树理小说和赵树理小说模式这两个密切相关但又不容混为一谈的概念区分开来,正如马克思著作不等于马克思主义一样,赵树理小说也不等于赵树理小说模式。 赵树理小说独树一帜,概言之,主要有两大特色:一是从文本内容看,赵树理小说是典型的“问题小说”,其小说十有八九是为问题开药方。“我在作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了的问题,往往就变成我要写的主题”[3],“感到那个问题不解决会妨碍我们工作的进度,应该把它提出来”[4](P30)。由此可见,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不仅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其小说创作的归宿点,为问题而创作成了赵树理小说内容上的一大显著特点。二是从艺术形式看,赵树理“把中国传统的评书改造成为现代小说,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小说形式,推进了‘五四"白话小说的民族化”[5](P519)。赵树理的小说故事情节完整,有头有尾,单线发展,环环相扣;人物塑造主要运用传统手法,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展示其性格特点,栩栩如生;文本语言去粉饰,勿卖弄,善用白描手法,清水出夫蓉,“熔大众化和艺术化于一炉”[6](P259),“一方面从人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予以充分地加工,一方面借鉴中国古典小说、民间文学或戏曲的语言及表达方式,加以创造性地运用,从而成功地将农民群众的口头语言提炼为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学语言”[6](P259)。此外,在“绰号”艺术的运用、民情风俗的描绘等方面,赵树理的小说均颇具民族风味。总之,“赵树理的创作把文艺的民族化、群众化推进到新的阶段,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7](P379)。 与赵树理小说的特点相适应,赵树理小说模式的核心内容也有两个方面,就内容而言,文学作品应在不损害其审美功能前提下,积极张扬文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文学“干预生活”的职能。作家应义无反顾地走出象牙塔,成为时代生活的弄潮儿,而不是做一个远离尘世的冷漠的生活旁观者,无关时代气息的风花雪月,与赵树理小说模式是绝缘的;就艺术形式而言,赵树理小说模式具有“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即应适合中国大众的审美习惯,欣赏趣味,能为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过于“洋化”的,仅为极少数“知识贵族”所欣赏的艺术形式与赵树理小说模式同样是无缘的。简言之,内容上的“干预生活”,艺术上的本土风味,构成了赵树理小说模式的经纬之网。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有哪些呢???

文学常识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u2022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文学常识大全(2)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  29.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 蜀 吴  31.三秦:雍王(西) 塞王(东) 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 吴-东楚 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 绿 蓝  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 神农 黄帝  五典:少昊 颛顼 高辛 唐尧 虞 舜  35.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古文 小篆 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3.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6.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7.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8.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7.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8.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19.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2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21.岁寒三友:松竹梅  2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2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2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2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2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2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2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2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0.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3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32.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33.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3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35.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36.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37.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38.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40.三代:夏商周42.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43.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44.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45.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46.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47.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48.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49.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50.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51.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52.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53.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54.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55.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5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57.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58.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  59.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60.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6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我国古代建安文学的代表  62.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63.三教:儒释道  文学常识大全(3)  1.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 元-赵孟?  10.书法四体:真(楷) 草 隶 篆  11.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 棋 书 画  14.国画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15.书四库:经 史 子 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 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杂耍的 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 皮-卖草药的 彩-变戏法的 挂-江湖卖艺的 平-说书评弹的 团-街头卖唱的 洞-搭蓬扎纸的 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阮咸 王戎 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应瑒 刘桢  22.七政(七纬):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23.战国七雄:赵 魏 韩 齐 秦 楚 燕  24.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25.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 南京 杭州 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 晋 齐 梁 陈 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30.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分别象征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33.九州指:冀 兖 青 荆 扬 梁 雍 徐 豫  34.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 子 孙 曾孙 玄孙  35.九章指: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国殇 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 蔡琰 左芬(左思之妹) 苏惠谢道韫 鲍令晖(鲍照之妹) 薛涛 李清照 朱淑贞 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 《赵氏孤儿》 《精忠旗》 《清忠谱》 《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  43.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4.十二生肖: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犬 猪  45.十二时: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脯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46.十二律: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  文学常识大全(4)1.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华山  2. 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3. 中医四诊:望 闻 问 切  4. 戏曲四行当:生 旦 净 丑  5. 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安徽齐云山  6. 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7. 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8. 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 晚霞反照 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9.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腾王阁 太白楼  10.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11.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孽海花(曾朴)  12. 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13.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 杨玉环(羞花)  14. 古代四美:音乐 珍味 文章 言谈/ / 良晨 美景 赏心 乐事  15.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16. 四史: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17. 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18. 商丘应天府  19. 古代祥瑞四灵:龙 凤 麒麟 龟  20. 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21. 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生 殿士-进士  22.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23. 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 汉书 后汉书  24. 三班父子:班彪 班固 班昭  25. 三书指:魏书 蜀书 吴书 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 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 吴都赋(南京) 魏都赋(邺)  27. 南朝三谢:谢灵运 谢惠连 谢眺  28. 三瘦词人指:李清照 三个名句是:  29.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0. 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31. 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2. 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33. 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 诗作 书法  34. 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35. 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 杨朔 秦牧  36. 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37. 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 夏洛克 泼留希金  38.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 《偷生》 《饥荒》  39. 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 西京-长安 南京-金陵 北京-顺天  40. 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 上 去 入 现代则分为: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41. 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 杨基 张羽 徐贲  42.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文学常识大全(5)1. 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 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 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 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 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 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公 秦穆公 宋襄公  8. 五等爵位指:公爵 候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9.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10. 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仁 义 礼 智 信  11. 五常(五伦):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  12. 五教: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13. 五音:宫 商 角 徵 羽  14. 五刑:(隋前)墨 劓 刖 宫 大辟(隋后)笞 杖 徒 流 死  15. 死的五称:天子-崩 诸候-薨 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死  16. 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 颜真卿 欧阳洵 褚遂良 张旭  17. 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8. 五谷:稻 麦 黍 菽 麻  19. 五彩:青 黄 红 白 黑  20. 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21. 五帝:黄帝 颛顼 帝喾 唐尧 虞舜  22. 五毒:蝎 蛇 蜈蚣 壁虎 蟾蜍  23. 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 二更(21-23) 三更(23-1) 四更(1-3) 五更(3-5)  24. 五官:耳 目 口 鼻 身  25. 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 茅盾 巴金 老舍 赵树理  26. 五荤:(佛语)大蒜 韭菜 薤 葱 兴渠  27. 五岭:越城岭 都庞岭 萌渚岭 骑田岭 大庾岭  28. 五味:甜 酸 苦 辣 咸  29. 五香:花椒 八角 桂皮 丁香花蕾 茴香子  30. 五脏:心 肝 脾 肺 肾  31. 五陵:高祖长陵 惠祖安陵 景帝阳陵 武帝茂陵 昭帝平陵  32. 五湖: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 洪泽湖  33. 四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34. 六艺经传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35. 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 乐 书 数 射 御  36. 造字六书:象形 指示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37. 诗经六义措:风 雅 颂 赋 比 兴  38. 六部;户部 吏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39. 六亲;父 母 兄 弟 妻 子  40. 古代婚嫁六礼: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徵 清期 亲迎  41. 六朝;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42. 六畜:马 牛 羊 狗 猪 鸡  43.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 秦观 晁补之 张来 陈师道 李麃  44. 六甲:六十甲子/甲子 甲寅 甲辰 甲午 甲申 甲戌/妇女怀孕  45. 六尘佛教名词)声 色 香 味 触 法六种境界  46. 六合:天 地 (上下) 东 西 南 北  47. 佛教六根(佛教名词)眼 耳 鼻 舌 身 意  48. 科举考试中的五魁:各级考试的第一名  1.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11.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  14.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15.书四库:经史子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  17.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火辣花-玩杂耍的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皮-卖草药的彩-变戏法的挂-江湖卖艺的平-说书评弹的团-街头卖唱的洞-搭蓬扎纸的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千阮瑀应瑒刘桢  22.七政(七纬):日月金木水火土  23.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  24.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25.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魏宋晋齐梁陈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30.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  33.九州指: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34.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本身子孙曾孙玄孙  35.九章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43.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4.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  45.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脯时日入黄昏人定  46.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大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1.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  8.五等爵位指: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  9.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0.五行: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  11.五常(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12.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3.五音:宫商角徵羽  14.五刑:(隋前)墨劓刖宫大辟(隋后)笞杖徒流死  15.死的五称:天子-崩诸候-薨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  16.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褚遂良张旭  17.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8.五谷:稻麦黍菽麻  19.五彩:青黄红白黑  20.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1.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2.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23.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  24.五官:耳目口鼻身  25.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赵树理  26.五荤:(佛语)大蒜韭菜薤葱兴渠  27.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28.五味:甜酸苦辣咸  29.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  30.五脏:心肝脾肺肾  31.五陵:高祖长陵惠祖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32.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3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4.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35.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书数射御  36.造字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武训传为什么受到批评中国当代文学史

在武训传电影中,表现了人的极端和粗暴,因为电影的真实性太残忍,就受到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