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关于「异化」的作品和作者。越多越好。谢谢!

2023-07-18 14:22:01
共2条回复
ardim
  “异化”这个译名

  《读书》1999年第8期上,有一篇辜正坤先生的文章《外来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其中谈到“异化”。作者认为,这个译名“虽不算错误,但是由于其意义非常重大,影响非常深远,所以在翻译上应特别加以注意”。“八十年代的理论界曾爆发过一场关于‘异化"问题的大辩论。‘异化"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别扭,给人的印象无非是变化的意思。但是,这个词当然还不是这么简单。”

  作者在叙述了这个外来词的语源和语义发展后,说:“显而易见,所谓‘异化"的观点就是一种主体和客体以某种方式发生了换位或谓之转化的观点。根据这些考察,我们在某些场合虽然仍可以使用‘异化"这一个术语,但在更多的场合不妨将英语词alienation译作‘主客易位现象"或‘反客为主现象"之类的术语。”他认为,这两个译名在含义上“一目了然”,同时也较通俗,不至于使读者产生“别扭、神秘、深不可测的印象”。

  辜先生关于译名应当力求易懂的意见,我在原则上是很赞同的;我也不喜欢时下某些文章那种卖弄新名词以故作高深的癖好。不过我是赞成“异化”这个译名的。我认为,说“异化”就是“主客易位(或颠倒)”固然不能说错,但是还漏掉了两层重要的含义:第一,这个客体不是主体偶然遇到的外设的客体,而本来就为主体所有,甚至是从主体的活动中产生或分化出来的。第二,这个客体也不是一般地反客为主,而是束缚、反对、支配原先的主体,使它陷入不自由的地位。单说“主客易位”或“主客颠倒”,这两层意思就表达不出来。

  举例说,两军相战,甲方向乙方发动进攻,乙方处于防御地位。这时,甲方是主体,乙方是客体。经过一番较量,乙方发动反攻,甲方退却,乙方又成了主体,而甲方转为客体。这种主客体换位,就不能说是异化。又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在与人辩论时,总是先承认自己无知,愿意向对方请教,聆听对方的高见。这就是把自己摆在客体的地位。而对方往往自居为主体,给他种种教导。于是苏格拉底一个接一个地提问题,暴露对方的自相矛盾,最后使对方理屈词穷,不得不承认自己无知,而苏格拉底倒是对的。这当然也是反客为主,但这同样不能说是异化。

  辜文说,“异化这个词的德语原文是Entfremdung,它译自英文alienation”。我恐怕他说反了,应该是英文译自德文。正如辜先生所说,使“异化”观念成为一种核心观念的人是黑格尔。我们现在使用的“异化”概念是创始于黑格尔,继承于费尔巴哈,完成于马克思。当然,还可以从黑格尔的异化概念中找到费希特和席勒的影响,但他们都是德国人;即使追朔到卢梭,他仍然不是英国人而是法国人。所以,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英语alienation是译自德语Entfremdung。弄清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才能在考虑译名时,从这个概念在德国哲学中的含义出发。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点:“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黑格尔的意思是,这个实体不是静止的,而是能动的,它能够建立自己的对象或客体。这就是“一分为二”,或用黑格尔的原话说,“它是单一的东西分裂为二的过程或树立对立面的双重化过程”。但是由于主体的能动性,这种对立又要被扬弃而重新建立统一(这可以说是“合二而一”)。如果停留在原始的统一性中,没有内在的否定物,没有“严肃地对待他物和异化,以及这种异化的克服问题”,那就不是真正的主体。

  黑格尔的体系是这样一个三段式:理念-自然-精神。理念是纯逻辑范畴,它外化或异化为自然,这就是理念由“自在”变为“他在”。本来是洁净空阔,不为现实所沾染的理念,在这里采取了外在的,物质的形式,受到了束缚而陷入不自由的状态,只能躲在自然的后面,秘密地进行活动。在人的身上,理念终于挣脱了自然的桎梏,扬弃了异化,重新回到自身,作为自在自为的(自觉的)理念而出现,这就是精神。

  下面是费尔巴哈。流行的观点说费尔巴哈抛掉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这有点不公道。费尔巴哈论证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是人创造上帝而不是相反,这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唯物主义的运用。这当然也是主客体的颠倒,但费尔巴哈的意思不仅是人由主体变成了客体,而且说这是人的本质的丧失,因为人把人性中最好的东西都奉献给上帝了。神性就是人性,是人性的理想化。上帝越是伟大,人就越是卑微;上帝越是万能,人就越是无能;上帝越是无所不知,人就越是愚昧无知。总之,“为了使上帝成为一切,人就成了无。”批判宗教,就是要把属于人的东西从上帝那里收回来,还给人,恢复人的丰富的人性。

  真正使异化概念流行起来的人是马克思。尽管异化概念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研究黑格尔的学者却没有注意到它,连异化这个术语都很少使用。马克思最早看到这个概念的批判的、革命的意义。在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已经从费尔巴哈停止的地方前进,指出:宗教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而这个社会之所以产生宗教,因为它本身是颠倒的世界。马克思的意思不仅是人从主体变成了客体,而且指人受到社会关系的扭曲从而失去自己的本质(马克思说过,专制制度使人不成其为人);而照马克思的说法,这种社会关系本来是人在实现自己的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出来的。宗教批判的结论是“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既然如此,就“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这样,马克思就把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批判发展为现实社会异化的批判。

  在1844年的《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批判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这成为这篇手稿的中心部分。劳动异化包括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生产的商品越是有价值,他自己越是变成廉价的商品;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自己越是变得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昧。“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的力量;意味着他给与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相异的东西同他相对抗。”(《马恩全集》42卷,91-92页)

  这里马克思用的是“外化”(Entaeusserung)这个词,而不是“异化”(Entfremdung),但在这里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在另外一处地方,马克思就把这种现象称为“工人产品在对象化中的异化、丧失”。《马恩全集》42卷注释第41条说,马克思在《手稿》中往往并列使用这两个德文术语来表示异化这一概念。“但是他有时把Entaeusserung这个术语用于表示另一种意义,例如,用于表示交换活动,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化、获得,就是说,用于表示那些并不意味着敌对性和异己性的关系的经济和社会现象。”这意思就是,“异化”(Entfremdung)是表示敌对性和异己性的。

  黑格尔的异化观念和“对象化”差不多,那种客体倒过来支配主体的含义并不很明显,到马克思那里才加以强化。马克思区别了“异化”和“对象化”(或客体化)。他说:“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不仅不能占有这个对象,而且被这个对象(客体)所奴役,这种对象化才变成异化(参看《马恩全集》42卷91页)。由此可见,把异化这个译名改为“主客易位”是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的。

  《哲学手稿》在马克思在世时并没有发表,而此后马克思较少用这个术语(除了在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中)。1872年《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出版时,马克思把其中出现的四个“异化”这一术语改掉了三个。胡乔木曾经用这件事来说明马克思抛弃了异化概念。其实,我认为马克思不过是担心法国读者对这个德国哲学的概念感到生辟而已。他在致法文版出版商莫里斯.拉沙特尔的信中曾表示担心,由于他使用了黑格尔的方法,急于追求结论的法国读者会因为一开始就读不下去而气馁。据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的自述,在1925年他二十岁的时候,法国大学的讲台不仅不讲马克思,甚至对辩证法十分恐惧,所以他们连黑格尔也不知道。这样,当年马克思的担心就毫不奇怪了。

  《哲学手稿》1932年发表,立刻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但围绕异化问题引起的讨论在二战结束后才真正热闹起来。这主要是在德国和法国。那么《手稿》的英译本出现于何时?一般的说法是1959年莫斯科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译本,译者是马丁.米里根(Martin Milligan)。当时,已经流行用alienation来翻译Entfremdung,但米里根却采用了estrangement这个译名,而把alienation用来翻译Entaeusserung。米里根的理由是,英文alienation含有法律上的和商业上的意义(如转让财产),这个意思,黑格尔是用Entaeusserung来表达的,而德文的Entfremdung却没有这个含义。米里根采用的estrangement这个英译名,可以供我们在选择中译名时作参考。

  《哲学手稿》的第一个中译本出现在1956年,译者是何思敬。由于原文就不好懂,加上译文的生硬,当时好像没有产生大的影响。

  1963年,我初次遇到了给异化概念下一个界说的问题。那时周扬正在准备在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报告,其中谈到异化问题。讲稿送给当时在南方的毛泽东审阅,毛很重视,指示要帮助把这篇文章改好。在修改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用几句话把“异化”这个词解释一下。康生来了,陈伯达也来了,但找遍了当时可以找到的参考资料,也找不到现成的定义。康生查了老版《辞海》,倒是有这个词目,但解释说这是一个生理学名词,与“同化”的意思相反。康生说,这没有用。我并未参加这篇报告的起草工作,但由于我当时正在研究异化这个问题,奉命拟一个解说。我的这个解说被采纳了。后来,我也用在我自己写的《关于“异化”的概念》一文中,如下:“主体由于自身矛盾的发展而产生自己的对立面,产生客体,而这个客体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而凌驾于主体之上,转过来束缚主体,压制主体,这就是‘异化"”。(《在哲学战线上》,471页)。

  我这个界说是概括了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三个人关于异化的概念,但重点是马克思。这里说的“主体”,在黑格尔那里是“绝对精神”,在费尔巴哈那里是抽象的“人”,在马克思那里是实践的人。

  80年代初,我才有机会看到一些英文的百科全书和哲学辞典对“异化”的解释。我感到自慰的是,经过比较,我在60年代的界说大体上是站得住的。

  如果以上对异化一词的含义和来龙去脉的解释不错的话,那么,选择什么译名的问题就好办了。我认为,“异化”这个译名比其他译名要好。说简单些,“异化”就是“异己化”。在中文里,“异己”不仅是“和自己不同”或“和自己分离”的意思,而且含有“对立”甚至“敌对”的意思。所以,这个译名是很贴切的。另外,既然“异己化”中的“己”就是人,那么“异己化”也就是“非人化”。

  1980年,当我第一次面对一些研究生提出的“什么是异化”的问题时,也曾担心过:他们是不是觉得这是一个怪名词?他们能不能接受这个概念?但是我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他们听得很有兴趣。隔不了多久,异化概念就和人道主义一起,成为热门话题了。正当这场讨论方兴未艾的时候,却中断了,以至现在人们又对异化这个名词产生“别扭、神秘、深不可测”的感觉,这是令人遗憾的。
寸头二姐

我也在查,你应该是西师的撒,,我们一样的作业

相关推荐

关于“人的异化”应该如何理解的?

哲学和社会学的概念: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马克思人的异化人的异化表现为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就是要劳动,要自由自觉的劳动。不允许进行自由自觉的劳动就是违反人的类本质的;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和群体性一一和谐的,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既有劳动的强制性,也有工人阶级自己与他人的对立孤独,因而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与类本质相异化的人同自己本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实现和表现。人同人相异化,当一个人分别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获得和类本质处于异化,对立状态的时候,这些东西必然属于另外一个“他人”,即就工人(或无产阶级)而言,这个“他人”就是有产阶级、资本家阶级。
2023-07-17 18:47:263

人的异化是什么?

异化现象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出现,但是把这种现象提到理论高度来认识,却是近代的事情。那么人的异化是什么? 1、 人的异化是指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2、 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 3、 但是,异化不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对象化与物化作为人的社会活动,将与人类社会一起长存,而异化活动则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异化必将在社会历史上绝迹。 以上就是人的异化是什么的全部内容。
2023-07-17 18:47:431

什么是人与人的异化 人与人的异化的概念

1、人与人的异化,指私有制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敌视的状态。 2、在私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中,特 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 的异化,尤其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其所造成的直接结果 就是人与人的异化。当人同自己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其 他人也就与他相对,因为人同自己的本质相对立就是由 于有一个异己的、敌对的人占有了自己的本质,使自己受 别人奴役和支配,处于别人的强制和压迫之下。
2023-07-17 18:47:491

人的异化是不是等同于人类发展不平衡?

不是等同的。人的异化和人类发展不平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的异化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类在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中,由于社会的制度、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人类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和独立性,成为了社会生产力的附属品,无法自由地掌握自己的生活。人的异化指的是人类对自身本质的失去,是对人的本质状态的否定和损害。而人类发展不平衡则是指人类社会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和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地理、人口、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和因素造成的。因此,虽然人的异化和人类发展不平衡都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关的概念,但它们所指的方向、范畴和内涵是不同的。
2023-07-17 18:48:041

当代,人的异化可以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其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①人的原子化。②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③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④人同人相异化。因为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以及自己的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也必然同他人相对立。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2023-07-17 18:48:142

人的异化

人的异化 人是异化现象的始作俑者,各种怪事的发生,差不多都是人做的孽。我们不由想到了一个令人惊惧的问题,人,异化了没有?异化了的人,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就不是人了? 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因为异化了的物种,就会变成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物种,所以,我们只要弄清楚,人,异化了没有?就可以弄清其它问题。 可以很悲哀的说,其它物种的异化是近现代的事情,而人的异化,很久很远,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人,从什么时候脱离了人的本真,变得人不人鬼不鬼了呢?是从皇权当道,封建统治开始的时候。 很难想象,一个男人被割掉生殖器,再送到皇宫里当太监,是怎样一种情况。也不能想象,一个少女,把脚趾折断,再把脚缠成纺锤的形状,是怎样的痛苦。当皇权以泰山压顶之势对待平民百姓的时候,剩下的只有屈辱和顺从。人,在这个时候就不再是人。 更可怕的是,割掉生殖器和缠脚,生理上的痛苦倒在其次,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戕害。从皇宫蔓延到民间的,不单是皇宫的恐怖,更多的是,不是正常人的太监心理和太监行为。没有骨气,阴损狠毒,这种异化最可恶的地方还在于,生生不息,像韭菜一样。 不了
2023-07-17 18:48:211

说的资本主义分工造成人的异化,这个异化是什么意思

异化(Alienation)是马克思早年广为使用的一个概念。先引用一个比较泛的、简单的二手定义,仍然来自Bertell Ollman:Alienation is the separation of what cannot be separated with distortion. 亦即,异化是一种对不能分割的联系之间的扭曲与分割。马克思运用异化这个概念最多的著作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其中『异化劳动』一节中给出了著名的『四个异化规定』,如下:第一个规定是『对象的异化』,即劳动产品与劳动者本身的对立。劳动产品是劳动者凝结了时间和精力的产物,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却成为了一种异己的存在物,摆脱了劳动者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劳动者和劳动产品之间呈现出了此消彼长的态势,即劳动者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形成的异化于他的劳动产品就越强大,异化的程度就越严重,他受到的劳动产品的占有和奴役就越严重,而他自身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产品被用作商品,进而成为资本。在这一过程中,工人由于所得的不足,不得不越发依赖于掌握于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从而工人成为劳动者的第一身份,而“人”的身份则退居其次。第二个规定是『劳动自身的异化』。劳动本应是一种使人通过其而肯定自身本质的活动,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由于不能重新领有劳动产品,而无法在这一过程中对自身进行肯定,反而走向否定。因此,劳动成为一种压榨和折磨式的『强迫劳动』,劳动本身和劳动成果一样,不是成为自己的,而是属于他者。因而,人的主体性遭到剥夺,导致人的『人的机能』沦为动物性,而『动物机能』反而充满自由活动的感觉。第三个规定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马克思认为『生产生活就是类生活』,由于生产生活作为一种生命活动的工具化,即成为单纯的谋生的手段,使得人的类特性沦为手段而非目的。人必须通过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而证明自身的类存在性,这一过程即是生产。从第一、第二个规定来看,生产的对象和生产本身由于异化而被剥离,从而使人的类本质也被剥离。类本质的剥离使得类本质成为『异己的本质』,类生活成为手段。第四个规定是『人同人相异化』。『凡是适用于人对自己的劳动,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对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是用于人对他人,对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在前三个异化规定的作用下,人只能从工人的视角出发来观察他人,于是形成了人同人之间相异化的第四个规定。
2023-07-17 18:48:281

专家是如何判定人类异化和新新人类的区别的?

专家区别和判定两者,一个主要是通过外形和身体内部结构所发生的变化而进行区别。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人类异化和新新人类的两个词语,他们所代表的意思。而作为人的一句话的话,就是人他的一个身体内部结构,还有他的一个外观已经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是病变也可以说是进化。而新新人类大多是指80年代以后的人们,常常使用一个新潮流的语言。人的异化这个词语它是产生于最近几十年里面。人类的异化主要是归咎于人他的一个本身习惯,还有说通过一系列的病变而导致的。比如说在最近的几十年中,由于人们一个长期的一个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比如说在最近的人们他们的一个身体素质已经不如于之前的上一辈。而且现在的许多人们,他们都是长着大眼睛,高鼻梁小鼻子,人的容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另外一种异化就是通过病理性的异化就是身体它的某些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比如说畸形头颅的人。它们的一个身体就已经发生了异化,因为受到一个不正常的成长因素所导致的,它们的一个身体已经发生了改变,所以说他们已经不同于现在的人体。但他们依旧归类于人,只不过是由于一定的病理因素所导致它们发生这样的改变。想要改变这样的一个异化的话,还是非常的困难,因为这已经是先天形成慢慢的变成这样的结果之后,想要通过医学手段来矫正的话也是比较困难。而最后的新新人类的话,大多是指80年代之后出生的年轻人们。因为他们所说的语言和它们的一个穿着打扮来说的话,已经和上一辈有着明显的不同,而且他们所说的话语,所表达的意思也是不同的,它们也被誉为新新人类。
2023-07-17 18:48:364

论资本主义发展与人的异化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但除却后来关于阶级对立思想的衍生,仅以当时的环境来看,资本主义似乎不该得到如此评价,毕竟相较于封建主义、奴隶制度,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也给人类带来了发展与革新,相较于前两者,资本主义完全算的上是进步光明的代表,即使其中也蕴藏罪恶,但论及剥削程度,无论封建主义还是奴隶制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论及给人类带来的科技与进步这二者却难忘其背。似乎资本主义确实是一条更为光明的道路,但站在当下来看,却看到这条光明之路背后恐怖的阴影。 资本主义的过去 资本主义发展早期曾被封建势力不断打压,资本主义最初发展主要依靠商人群体,而商人群体无论在东方或是西方都是被打压的对象,其缘由本质是因土地经济与税收制度所决定的。封建时期生产力主要依托于小农经济,这种低水平的自给自足几乎完全依托于土地。因此封建时期土地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各类战争的产生也往往与土地有关,为保证产出将个人与土地进行绑定无疑是当时的最好策略,而商人作为无法与土地直接绑定而是通过交换获取利益的群体,往往由一个家族、村落、部族等构成,不但自身不事生产,且占用了大量劳动力,此消彼长,大量劳动力从战略资源土地上流失,严重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这是任何一位封建君主都无法容忍的行径,因此对商人与资本进行打压就成为一种必然。更何况商人还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命脉-税收问题。不同于东方大一统国家的存在,西方每个封国中还有各级领主,更多呈现的是多国林立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这个结构中,土地赋税相当清晰,哪片土地归属哪位领主,其土地产出即归领主所有,领主则付出一部分产出向上级缴纳,从而层层递进形成一个稳定的统治结构。但商人不同,商人根据商业需求往往会横跨多位领主甚至多个邦国,不同邦国之间甚至是敌对态势,因此贸易所得利润如何收税成为新的难题,各领主、各邦国都想分一杯羹,商人所在领主无论是否强势,虽有税收利益所得,但关联的其他人也见者有份,都有份收益,而各邦国、领主之间或互相敌对或暂时平静,领主对商人将利润奉献给敌人或潜在敌人,自然无法接受,因此对商人的打压几乎是一种必然。 资本主义的兴起 封建制度中的土地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当工业革命兴起后土地就不再是产出的唯一形式,重要性自然不断下降。随着人们不断发展摸索,终于发现依靠工业的力量发展贸易可获取可观利润进而推动资本不断壮大,随着商人财富的积累,商人地位也不断攀升,各领主也纷纷加入资本游戏,资本主义逐渐声势浩大,当这批具有庞大财富的商人想谋求更高社会地位却不得时,推翻封建主义旧体制建立新制度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当资本主义建立后,依靠自身对于金钱财富的庞大吸引力迅速向整个世界蔓延,最终逐渐扩散至全球。随着资本的不断发展,整个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向前推动,科技与技术的进步使整个人类社会都进入了从未有过的繁荣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展,整个社会都欣欣向荣,这条光明之路似乎永无尽头可以支撑人类不断向未来发展,资本主义几乎成了未来发展唯一正确光明的道路,但屠龙者确似乎越来越向恶龙演化,资本主义在过去作为反抗封建势力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是绝对的屠龙者,但在资本主义逐步发展的时期,在其成为统治力量后,仿佛逐渐向着恶龙演化并开始漏出獠牙,其背后的恐怖阴影也在逐步浮现。 人类的异化 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扩张与发展,人类的异化也在逐步加深,直到这种异化成为一种生活习性、成为人们日用而不知的标准、成为一种真理。这种异化不同于以往封建时期或是奴隶制中的尊贵与歧视,而是一种更为根本、更为彻底、甚至归入人人平等的一种可衡量性。资本主义的核心内核是资本与扩张,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可衡量性之上,如果不可衡量不可计算,资本与扩张便无从谈起。而衡量必须具有标准遵循某个尺度,例如一个杯子可以依靠对其的做工、材料、品牌等各种标准各种维度对其进行评判衡量,这是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及事物的可衡量性。但仅作为一种规划制度而言人却是其中最重要的变量,因为人恰恰是不可衡量的,无论用多少维度都不可能完全衡量覆盖一个人的特点,例如虽然可以从身份、性格、情感、作风等方面对人进行衡量,但得出的结论与这个人的实质情况仍会相去甚远,永远有更新的维度并未被考虑。同时即使可以衡量现状,随着人的经历、成长、思想都会发生变化,人仍然是具有不可衡量性的。在历史各时期虽然奴隶、普通人等各种人群被通过某一维度当做可衡量的事物进行衡量,但同样有人跳脱这些衡量标准突出自身的不可衡量性。 但资本主义有所不同,资本主义在早期萌芽阶段后在17-18世纪进入思想与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时期,而恰好这时候正是牛顿创立三大定律并使机械宇宙观风靡世界的年代,所谓的机械宇宙观即认为宇宙是一个类似于钟表的紧密机械体,因此只要能知道一根支点并拥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完全能够把宇宙中各种事物、各种现象、各种未来完全计算出来。在此思想之下很自然的推出连人类赖以生存的宇宙都不过是一个精密的机械体,可以完全计算。在其中生活的人类更加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完全可以被计算被衡量,这种思想之下人的不可衡量性被完全打破。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吸收了这种思想,完善了自身思想与理论,将人作为一个可以被衡量的简单存在,这也是后来各类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的由来。对资本主义而言既然人可以被衡量,那作为衡量标准的自然是金钱或是经济。虽然机械宇宙的世界观在后来被量子理论所驳斥,重新证明了宇宙的不可预测性,但对于资本主义而言这些都已不重要,资本主义靠着理性人、平均人等一系列金钱与经济的衡量标准已经几乎统治了整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无论国家、组织、社会、还是个人,对所有的衡量标准只剩下金钱与利益,人做事的原则由过去的各种维度思考都简单的转变为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利益这条简单的信条。 这是一种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作为衡量一切的体系,自然不允许出现变数,更何况是人这种不可衡量的存在,因此作为资本其最有利的策略自然是将变数抹掉,而抹掉的代价则是人的不断异化与利益社会的出现。当今社会也证明资本的策略也基本成功,人们几乎对任何事的评价都以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利益为准,对人是否出众的评价则取决于赚到金钱数量,虽然不能评判这种价值正确与否,但当社会失去了多元性评价,这种价值成为一种唯一判断标准后,这本身就是社会的僵化与人的异化。好在现如今情况有所好转,无论是行为经济学的诞生还是心理学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人并不是单纯由某单一维度可以计算与衡量的,人是更为复杂的生物,虽然依然没有彻底摆脱对人的各种衡量,更没有重新明确人的不可衡量性,但这无疑是对资本主义所塑造的各种思想的一次摆脱,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2023-07-17 18:49:221

什么叫人格异化

  人格,在伦理学中意指品格,犹言人品,品行;在文艺学中,当指性格,个性,乃人物形象的内在意蕴及其外在显现;在心理学这里,则指一个人的全部精神构造的整体存在。所谓“人格异化”,是某种偏离正常精神发展流向的心理畸变。
2023-07-17 18:49:291

人的异化的介绍

人的异化是指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
2023-07-17 18:49:351

哪位能向我推荐一本关于人的异化方面的书?

推荐卡夫卡的《变形记》。《变形记》所表现的就是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 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一个普通的旅行推销员,在一觉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甲虫。 看似荒诞的故事情节,但读完让人感慨万千。 社会甚至家庭、人伦都使他感到陌生,最终他成为异己的存在物,即使在自己最亲近的人中间也找不到同情、理解和关爱,最后沦为被社会与家庭所抛弃。 这可能是人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生存处境的变形化的写照。 荒诞是卡夫卡笔下世界的基调。 《变形记》的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是卡夫卡对人的可能的一种悬想。 它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面对的最终的可能性。 《变形记》的格里高尔对家人的背弃并没有感到惊诧、愤怒,而是清醒地、平和地接受了这种现实。 卡夫卡的《变形记》像是一面可怕的镜子,每个人都似乎能从中照出自己异化为“甲虫”的影子。
2023-07-17 18:49:532

如何理解人的异化及其扬弃问题

异化是马克思对于“阶级斗争将不可避免”的预测是建立在他的剥削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的基础上的。历史表明工人与资本家分裂为两个对立的阶级的两极化现象还没有发生。相反,在大多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却产生了一个强大的中等阶层。这个阶层的成员包括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拿薪水的科学家、公务员、工程师、教师、销售人员、广告商、管理者、ceo等等。马克思如果知道,部分地由于资本积累的作用,工人的集体收入成了国家储蓄水平上升的主要来源,肯定会很惊讶。他还会很惊讶的发现许多被剥削被压迫人的年收入保证其休闲度假。 有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成功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并没有在马克思所期望的“物质极大丰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发生,确实发生再将走向“物质极大丰富”的国家里。
2023-07-17 18:50:021

什么是人性的异化

人变成了非人就是人性的异化,最早马克思提出的类似观点,后来被进一步完善。比如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中人被异化为机器就是最经典的例子。
2023-07-17 18:50:163

为什么说《变形记》是一则人的异化的寓言

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被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甲虫,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独立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轻自贱;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小说正是通过表现人的异化来反映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2023-07-17 18:50:241

哲学和社会学专业人士如何看待“异化”和“物化”这两个概念?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里阐述的比较清楚,物化是一种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形式的普遍化,直白点说,就是以商品的形式衡量一切社会价值,渗透进入各种社会关系甚至是自我关系之中。从这可以看出“异化”与“物化”大概的不同,两者都是用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但重点不一样,一个更加突出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主要指无产阶级)的无力感和受支配感。另一个则是指商品价值的普遍化。一个异化了的人是一种无力的,无意义的,病态的人。而一个物化的人是一个彻底接受商品价值观的人。异化包括的四个面向1.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的异化:劳动者在生产线上往往只能生产产品的一部分,从产品中再也看不出是哪个人生产的,只能看到这个物体本身,产品似乎和人分离了一样。2.生产过程与劳动者的异化:生产过程被分割成了几个单调的动作,工人变成了机器,只是单调重复着无意义的动作,劳动者的手仿佛变得不属于自己似的。3.人的类本质与人的异化:首先说明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对工人来说变成了仅仅是外在于自身的东西,而体会不到身为人的主体性。4.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在工厂里的生产关系使得工人之间的关系从紧密连接变得疏离,工厂里的人们只是为了工作的目的而在一起工作,失去了原有的社会连接。
2023-07-17 18:50:421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技术在社会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运用所产生的异化现象——技术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既压榨、剥削、奴役工人,又压榨、剥削、奴役自然,成为人自由发展的桎梏.然而,马克思并没有因此把技术本身当做罪恶之源,而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异化的根源并不在于其自身或其物化,而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逻辑,它使得技术的使用成为资本家阶级攫取利润、霸权的工具.
2023-07-17 18:51:021

人的本质的异化形态,这句话什么意思?

人本主义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然本性,并认为宗教是人的自然本性的外在化,人不但把自己的本性外化为宗教而且把它当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顶礼膜拜,这就把本属于人本身的东西异化成了统治人的东西。
2023-07-17 18:51:104

异化劳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异化,而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最终可归结为人与人的异化,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对立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对立。这样,在异化劳动下,劳动者越是拼命占有生产资料、占有外部自然界,就越是加速失去外部自然界,从而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社会生产力越是提高,也就越是加剧自然的毁损。“真正的共同体”首先寻求人与人的和解。在马克思看来,正是资本主义异化劳动下人与人的矛盾对立造成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对立,因而只有彻底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而彻底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异化的生产关系,才能彻底消除统治着劳动者的异己的奴役关系,才能使劳动者在对生产生活资料和社会关系全面占有的基础上自由地开展生产生活实践,才能实现人的本质向自身的复归,使人真正作为人而生活,这是实现人与人的和解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2023-07-17 18:51:181

哪位能向我推荐一本关于人的异化方面的书?

首先,异化不仅仅是说你的形体变成了什么样的,比如甲壳虫之类。只要你的心里世界和外部世界不符,或者感觉自己成为了一个零余者,都可以称为异化。1、建议看看卡夫卡的小说,事实证明,经典是经的起考验的。2、加缪的《局外人》,当你脱离的生活,你就被隔离了,异化了。3、还有很多现代派的小说,最好的选本是 钱可嘉选编的《西方现代派作品选》,尽管很老了 但很权威
2023-07-17 18:51:464

如何避免“异化”的人生?

异化是mks主义哲学的基础概念,大概的意思就是指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简而言之,异化的人就是这样的人,需要外在的物质力量来证明自己,才能感觉到是人。人的存在是靠房子、票子、车子、位子等支撑的,是靠被别人的认可和需要来感受到的,离开这些东西就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了。 有一个经典故事可以对“异化”进行形象描述:戏剧大师阿瑟·米勒写过一个作品叫《维希事件》。当时犹太人受到nc迫害,有一个社会精英,非常成功,有很好的学历,有各种证书,有很好的社会地位。这时候一个nc军官出现在他面前,说要把他带离这个地方。他很自傲,拿出了各种荣誉证书,放了一桌子,想证明自己的成功。这个nc军官就问他,这是你所有的成就吗?他点点头。nc军官说好,然后就全部撕了,扔到垃圾桶里了,这个精英就疯了。 杀人诛心啊! 最狠不过如此! 但是,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会被别人诛心,因为自己在乎,因为自己的自我是建立在外在的物质基础之上呢? 不只是故事中的精英,其实日常生活中的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总会不自觉地拿一个什么东西来定义自己。博士、硕士学位,某一个头衔,某一个证书,或者是某一项能力,比如会炒股、会搬砖,如果自身实在没有啥可拿的出手的,就会诉诸于外界,比如有钱的父母、学习成绩很好或者事业有成的子女,甚至有的人会将所谓的人脉当成自己的存在,因为我认识谁谁谁所以我很厉害!可是一旦有人认为这些东西一钱不值并全部摧毁的时候,那么作为人的我们就会完全丧失可以去理解自己或者定义自己的东西。 这些事随时都可能发生,比如学位突然一文不值,某项资格证书不再为时代所需,某项能力不适应新环境,会炒股的遭遇投资失败,引以为傲的子女不孝顺,或者孩子不尊重自己了,或者孩子触犯法律成为阶下囚,所谓的人脉其实根本就没把自己当回事…… 当这些情况发生,我们是不是就无法认可自己了?如果外界给我们很多打击,或者我们面临一些局限、一些约束,我们丧失了我们原本定义自己、看待自己的那些标准,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这时候我们有没有能力重建自我,一个不再受原来定义自己的那些东西的束缚的真的自我,确保依然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这就需要认清真正的自己,把自己从名利中解救出来,从繁杂社会关系种超脱出来。是自己控制金钱、名利等物质力量,是自己经营并掌控自己的社会关系,不被绑架、不被约束,游刃有余! 但做到这些谈何容易! 正如《水手》所唱的那样: 总是拿着微不足道的成就来骗自己,总是莫名其妙感到一阵的空虚,总是靠一点酒精的麻醉才能够睡去…… 只有远离人群才能找回我自己,在带着咸味的空气中自由的呼吸……
2023-07-17 18:51:521

如何看待科技对人类异化和对自然异化

要规范科学技术的人性标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我么需要正确看待科技对人的影响,我们不能忽视科学技术的影响,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不能使技术凌驾于人之上,科学技术对人和自然的异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并且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它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认为造成人的异化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生产关系,而不是科学技术本身,异化是由私有制和强制性的社会分工引起的,才能消除异化,要想摆脱人的异化:第一,摆脱自然的异化要规范科学技术的人性标准,最终实现发展科技时,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因噎废食,向着历史倒退的方向迈进。我们需明白,科学技术对人和自然的异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经阶段,我们唯有肯定它的存在,并且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它所带来的影响。至此,我们可以认为造成人的异化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生产关系,而不是科学技术本身,异化是由私有制 和强制性的社会分工引起的,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全面发展,才能消除异化现阶段,要想摆脱人的异化:第一,必须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人与社会之间是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个人活动会推动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会影响个人的活动。在个人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会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恶性竞争,促进人和社会的 健康发展。第二,必须建立合理、公平的社会制度,合理、公平的社会环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正如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所说:“社会制度形式影响着社会的成员,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想要成为的那种人,以及他们所是的那种人。”第三,必须建立正 确的价值导向。唯有如此,才能使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拜物教现象中的人们不至于失去作为主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摆脱自然的异化:第一,人类要遵循和平、公平、公正,造福于人类共同家园的原则,树立科学技术是不应该被用于征服和统治包括各种生物在内的自然界这一目的的。科学应该是用来使人类与自然的节奏协调,使其有规律的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用的理念。第二,要限制人口过度膨胀,人口过多的压力必将转化为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第三,改进工业化机械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023-07-17 18:52:163

我和爸爸妈妈,亲戚家孩子以及我的爷爷奶奶,这些人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有什么不同?

异化作用和同化作用的区别:1、营养物质转变不同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异化作用就是把自己变成非己。异化作用就是生物的分解代谢的过程。2、能量代谢方式不同。同化作用是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即生物体利用能量将小分子合成为大分子的一系列代谢途径。异化作用是生物体将体内的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新陈代谢是由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这两个相反而又同时进行的过程组成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既有明显的差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同化作用,生物体就不能够产生新的原生质,也不能够储存能量,异化作用就无法进行;与此相反,如果没有异化作用,就不能够有能量的释放,生物体内的物质合成也就无法进行。可见,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共同决定着生物体的存在和延续。
2023-07-17 18:52:371

异化的意思 异化是什么意思

异化 1、黑格尔的异化:任何对象化、对象化的任何形式都当作是一种异化,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看成是“绝对理念”的异化形式,从而使异化具有了普遍性和绝对性,把异化变成了人类生活中永恒的和不可消除的范畴。P157 2、马克思的异化:赋予异化范畴社会历史意义,把异化和对象化严格区分开来。 在马克思看来,所谓异化,是指的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对象同劳动者相对立:“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而所谓对象化,则是指的劳动的实现、劳动物化在对象之中:“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象化才会成为异化,而并非一切对象化都是异化。P157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一种从工人同其劳动产品相异化的事实出发,既揭示物的异化,也论述工人的自我异化,并指出客观异化是主观异化的基础的劳动异化理论。“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P166 3、卢卡奇的异化:先是把异化等同于物化,进而又把异化等同为对象化。直到1967年在为新版《历史与阶级意识》所写序言中,才又指出自己以前把异化和对象化等同的观点是错误的,“对象化是一种中性现象”。卢卡奇的异化观除了受到黑格尔的影响外,还受到了存在主义先驱、丹麦哲学家克尔恺郭尔的影响。而他的异化观也影响了存在主义者把异化现象本体论化的倾向。P158-159 4、马尔库塞的异化:把人不是看作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看作孤立的、在客观上不受任何东西制约的主体,把异化不是看作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具有密切关系的社会现象,而是看作植根在人的本质中、在人对客体的关系中的人本主义现象,并由此引出“人的本质的大灾变”,要求进行一场彻底的人本主义革命。 马尔库塞认为,“异化劳动的可能性在人的本质中有根子”,因为“在关于人的本质的定义中,对象化总是带来一种物化的趋向,劳动总是带来一种异化的趋向”,“人的表现首先趋向于异化,他的对象化趋向于物化,他只有通过‘否定之否定",即通过对他的异化的废除和从他的外化的返回,才能达到一个普遍的和自由的实在”而且“这种物化决不限于工人(虽然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影响它);它也影响非工人——资本家。对于资本家来说,‘死物对人的统治"在私有制状态和他持有和占有它的方式中表现出来,它在实际上是一种被占有、被持有的状态、为财产服务的奴役制,他占有他的财产不是作为一个自由的自我实现和活动的领域,而纯粹是作为资本”。 *马尔库塞在这里描绘的是一种超越阶级界限的异化现象,“忽略”了异化对于不同阶级来说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事情,因而他们对于异化也就采取完全不同的态度。P162-164 5、弗洛姆的异化: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心理学化。从自我异化中抽掉了异化劳动对工人在肉体上的折磨和精神上的摧残这个物质前提,使自我异化变成一件抽象的人的自我感觉和主观体验的事情。P166 ——摘自《“西方马克思主义”论丛》(徐崇温著 重庆出版社 1990年9月版
2023-07-17 18:53:082

异化,对象化,物化是什么意思

一、异化 异化作为哲学和社会学的概念,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经常使用“异化”这个词。有关异化理论的探讨由来已久,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有关异化的理解,他们都是在疏远这一意义上分析异化的。黑格尔本身的哲学是建立在“理念”的基础上,所以黑格尔强调的精神的异化,黑格尔也在疏远的意义上使用异化,但是他所指称的疏远是人类自我意识与现实总体、主观的自我意识与客观的自我意识的分 ,因而为了达到人的自我意识与绝对精神的统一。而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更多的是关注在宗教上,有关人和上帝的本质的探寻,异化意味着疏远化,或者说人的本质与人的分离而马克思则是在从异化劳动入手分析了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敌对性和异己性。 二、物化 物化指人的属性、关系和行动转化为人所生产的物的属性、关系和行动的作用(或作用的后果),而物却变得对人独立(而且被想象为原来独立)并支配他的生活。也指人转化为物一般的存在,不以人的方式而按照物的世界的规律行动。物化是异化的一种“特殊”情况。可以理解为物体脱离了其本身的属性,反过来对人进行支配,马克思认为物化普遍存在在资本主义社会,在商品经济面前,人的劳动价值通过商品进行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就是物化的过程,将内在的东西通过这种形式转变出来。可以说物化是异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三、外化 外化是由黑格尔最早提出的一个理论,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外化指内在的东西转化为外在的东西,主要指物质由绝对精神外化而来。他认为,物质是“绝对理念”否定自身的结果,世界和人是“绝对理念”为了自我完成的逻辑发展的产物。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中,理念是内在的东西,物质世界是外在的东西,理念到物质世界的转化就是“外化”。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受到黑格尔的影响很大,早期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了“异化”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借用了黑格尔“外化”的含义,劳动的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变。本质上是解释世界而不是改变世界。在黑格尔的理论中从逻辑到自然的过程就是一个外化的过程。 四、对象化 所谓对象化,就是指劳动的实现、劳动物化在对象之中:“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对象化是马克思提出来用于解释劳动的内涵的一个理论体系。这一概念揭示了劳动的实现、劳动物化为对象的事实。劳动的实现意味着创造一定的产品,而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对象化表明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本质的力量由活动(运动)的形式转化为物质存在形式,创造出一定的客体。
2023-07-17 18:53:331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人的异化现象

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改变了社会历史进程,造就了新的社会形态;推动了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变革,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形式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造就了经济转型;产生了技术异化现象,要对异化的资本主义制度展开批判,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是生产力的“知识的形态”。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着整个人类物质生产的迅猛发展。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的科学技术,能够促进人类思想的解放,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变革,对社会生产关系产生有力影响。作为人类最终走向自由的科学技术,能够作为解放的杠杆,增进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至于后半部分,应该这样理解历史变革中的决定性力量是生产方式,但生产方式也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力量,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是人民群众,科学技术是人民群众的知识、智慧、能力及其总和,
2023-07-17 18:53:421

如何理解 变形记里边 格里高尔的 异化现象?

可以这样来理解: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被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甲虫,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独立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轻自贱;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小说正是通过表现人的异化来反映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2023-07-17 18:53:522

哲学家马尔库塞说我们处在异化的时代,每个人都异化成单维的人,靠什么来拯救?

马尔库塞的主要观点还在于人正处于单一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失去反思和反抗的能力。人正逐渐在单一意识形态所形成社会结构规律中麻木不仁。这一点在波德里亚那里阐述的更为透彻,这种社会规律被他定义为消费社会的结构规律,维护这种规律的是消费方式和大众传媒,对于人被拯救,他也没有出路,他所寄托的希望在于消费社会内部的内爆和人类自身的死亡,也因为这两个观点,他被称之为“消费恐怖主义”。此外,海德格尔则注重人对自身本真性的发现,他所认为人的命运正遭受技术异化的操纵,人的生活方式就是技术,所以面对技术异化,无法摆脱,只能寄希望于思考本身的力量,而这种思考往往通过艺术获得表达。对于人被拯救,提出切实方法的还要数我们伟大的马克思,他的思想则成为了暴力革命的指导思想。抛开这些哲学家的思考,我认为人被救是一个伪命题,就像自由一样。人是人自身的牢笼,被救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觉,但是去除单向度的人的存在状态是可能的,我更同意海德格尔的观点,只有思考才能让我们摆脱单向度的藩篱。记得法国有个很有名的哲学家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任何不假思索就接受社会意识形态的知识分子都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反抗的力量来自理性的思考,社会规则与意识形态或许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清醒的接受或否决,我相信当每个人都能独立的思考的时候,人就不会是单向度的了,而自从你独立思考开始,你已经开始了自我拯救。
2023-07-17 18:54:002

马尔库塞:我们都是单面人

马尔库塞说,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工业社会是一种“新型的极权主义”,它不是用恐怖的手段来控制大众,而是用无尽的消费和享受来贿赂大众,让人们陷入到“舒适的不自由”之中,难以察觉社会对自己的控制,也就无从反抗。但马尔库塞说,必须要反抗,必须要改变现状。可是,如果生活很舒适,而且很多人自己也很满意这种生活,那为什么不能接受这种生活呢?换句话说,造反真的有必要吗? 这个问题直指马尔库塞批判理论的核心,他对此给出了深刻而犀利的回答。1960年代西方世界之所以会爆发那么大规模的抗议运动,与这些回答不无关系。马尔库塞呼吁的造反,必要性究竟何在呢?为什么要造反,为什么要呼吁根本性的社会变革呢?就算我们承认,资本主义贿赂了人民大众,用满足消费欲望收买了普通人,让人们服从于社会的控制之下。那又怎么样?只要人们心甘情愿,愿意接受这种贿赂,这就不过是一桩你情我愿的交易罢了,又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对此,马尔库塞的回答是,因为这桩交易根本不公平,简直就是欺诈!富裕的生活和舒适的享受本身并没有错,但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太高了,几乎是无法承受的代价。这个代价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作为“人”的身份。接受这桩交易,我们就被“物化”,或者说几乎沦为了动物,不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这个回答听上去铿锵有力,也许你心里还是会犯嘀咕:人的身份是什么?物化又是什么?听上去很高大上,可是谁明白你在说些什么。 在马尔库塞流亡到美国之前,他参与创立了一个学术流派,叫法兰克福学派。这个学派影响十分深远,后来成了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我们中国人大多比较熟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那这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我们从小学习的理论又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关键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特别重视所谓“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这背后有一个故事。1843年,马克思流亡到了巴黎。第二年,他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同时也开始撰写一些论述经济学和哲学的文章笔记,但生前一直没有发表。这些手稿被雪藏了80多年,直到1927年才被苏联专家发现,在1932年编撰成书出版,书名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份手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马克思写作的时候才26岁,所以被称为青年马克思。在这份手稿中,最突出的一个主题就是人的“异化”。“异化”是什么意思呢?这本来是黑格尔的一个哲学概念。马克思年轻时,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很大。在黑格尔那里,异化这个词指的是主体在自身的发展中,分裂出了一个反对自己的对立面,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马克思借用了黑格尔的这个概念,探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状况,发现了“劳动异化”的现象。马克思说,劳动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第一需要。这句话很反常识,大家好像都不太喜欢劳动。但马克思接着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感到劳动是一种与自己对立的苦役,完全是异己的活动,这就是劳动的异化。在这份手稿中,有一段话极为精彩,马克思说: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结果是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生殖,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动物”。在这段话的最后,马克思写下这样两句话:于是,“动物的东西成了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马克思的语言从容不迫,但你听这句话是多么的振聋发聩!在马克思之后,现代世界又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和进步,可我们真的克服了“劳动异化”的问题吗?即使是在今天,又有多少人是把劳动看作自己的第一需要呢?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周末、讨厌周一?为什么“钱多事少离家近”被看成是“最好的”工作?只要人的异化仍然是现代社会的现实,马克思就仍然是我们的同代人。人如何变成了“单面人”?插播完青年马克思,现在回到马尔库塞。马尔库塞和青年马克思有什么关系?实际上,马尔库塞就是最早关注和研究这份手稿的少数西方学者之一,他在手稿出版的第二年就发表了长篇评论,给予高度的赞赏。他说这份手稿的发现,是马克思研究历史中的划时代事件。在马尔库塞看来,这份手稿中充满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了马克思的整个思想。他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人类解放的理想,就是要克服人的异化,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的理想。理解了异化问题,理解了马尔库塞对马克思的解读,你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马尔库塞会断然拒绝那种贿赂大众的交易。现代的资本主义与马克思时代相比,已经很不一样了,在现代,普通工人也能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享受消费的快乐。但劳动、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只是赚钱的手段和工具,消费和享受才是目的。在工作中感到累得像条狗,而在吃、喝、性爱等等活动中才感到自己像个人。这就带来了一种奇怪的困境。比如你是一位白领女性,经常加班熬夜伤害了皮肤,所以需要购买护肤品,优质的护肤品很昂贵,所以你要追求升职加薪,这就要加更多的班,熬更多的夜,皮肤受到的伤害就更严重,于是就需要更优质、也更昂贵的护肤品和护理服务……,在这个循环中每一个环节的决定,你都感到是你自由自愿做出的选择,但是最终却陷入了一种受到支配的奴役处境,这就是马尔库塞说的“自由的奴役”。在这样一个工作、生产、消费的循环中,人陷入了单一的生活模式,就是如何赚钱然后如何消费,人的思维模式也变得单一化了,就是想如何赚更多的钱,然后如何享受更优越的消费。表面上看,你好像也有自由,你可以自己选择做什么工作,你也有自由选择买哪一种商品,但说到底,这些“自由”都没有超出这个单一的生活模式和思想模式,你只是在这个无尽的循环中打转而已。所以,马尔库塞说,资本主义社会不是真正自由开放的社会,而是“单面”或者说“单向度”的社会,生活在这种体制中的人,也不是立体丰富的全面发展的个体,而是丧失了真正自由的“单面人”。总的来说,马尔库塞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变得更富裕了,但人的异化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深入、更广泛、也更隐秘地渗透到生活的所有领域。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被商品拜物教所支配,这是一种平庸而单面的世界。马尔库塞相信,如果社会的进步仅仅只是越来越富裕,那就算不上是真正的进步,因为这等于是放弃了“人的解放”的承诺,是对马克思人道主义理想的背叛。马尔库塞揭示出资本主义这场贿赂的真面目,指出这是一个不可接受的欺诈交易,是为了呼吁人们做出真正的社会变革,摆脱资本主义的异化,追求经济、政治和精神的全面自由。马尔库塞的批判深刻而犀利,有很强的感召力。但我们也看到,又有半个世纪过去了,资本主义社会并没有产生本质性的变化。即使大家承认变革是必要的,但如果大多数人仍然愿意接受这场欺诈,愿意付出自由来换得享受,那呼吁又有什么用呢?换句话说,马尔库塞期望的那种实质性变革,真的有可能发生、有可能成功吗? 下一期继续探讨。
2023-07-17 18:54:061

有没有关于“异化”的例子,人或物都行

变形记中被生活的压力异化的格里高尔(富士康员工也一样)被金钱异化的葛朗台被权力异化的华威先生抵御异化的北宫殖、朱自清(不要美国救济粮)
2023-07-17 18:54:152

等级王权体系中的人异化为奴才

等级王权体系中的人异化为奴才。首先,影响知识分子人格的制度文化是宗法王权统治。商代以王权为核心的甲骨文、金文书写文化已经形成。从周朝开始,著者多为朝代史家,史家文化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朝廷权力的工具和奴婢。百家争鸣的话语核心是为君主的统治建言献策。实质上是百家争鸣,为君主所宠,为皇权所用。一部二十四史,除《史记》外,都是圣旨下的帝王文人之作,都是围绕帝王家展开的。其中充斥着纠时、控官愚民、窃国掠地、审时度势、察言观色、谏言献策、欺行霸市、争权夺利等东西。学者一直是一个以知识谋薪,自觉充当皇室工具,缺乏文化想象力和社会批判力的群体。在等级森严的王权体系中,每个个体都没有独立性,下层要求上层无条件臣服,上层经常欺负下层。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往往被异化为残忍的野兽和顺从的奴才。其次,秦汉以后被奴役的教育模式。在儒家圣君观念的教育下形成了两种愚民心态:一是君主是天下万民的衣食父母,一切都是君主的恩赐。柳宗元说:“身体的皮肤是有福的;衣服和食物都是从皇帝的恩宠中学来的。所以,甘是君主的仆人和狗。第二,君主被认为是睿智的、全知的、有洞察力的,是正义的代表。因此,君主拥有控制和解释知识的最高权力。臣下只问皇帝是非,对皇帝形成救世主般的期待态度。奴性之毒深入骨髓。读书人学习知识,不是为了做一个独立的思想家,而是为了在仕途上遇到一个明师,做一个被君主看重的忠臣。文学学者的作品大多思想性较差,文学经典,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技巧取胜。在艺术技巧上的成就无与伦比。也表现了感性个体与理性社会、个性与等级专制、自由与情欲、封建礼教的对立。它放射出一些文学艺术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性光辉,但它反封建王权的意识仍然较低。再者,是王朝垄断一切生活资源的经济制度。在王道经济的支配下,知识分子的衣食住行几乎都被皇权所控制,不能为五斗米弯腰,所以根本没有独立性可言。文人无法站在权力集团之外,保持独立的生活方式。为了官位和生存,他们只能在王权面前下跪,这就决定了权力是剑,我是鱼的命运。文人常常使用自嘲的手段,甚至是自我践踏、自我杀戮的表演,以博取皇权的欢心。这个时候,人的尊严都没有了,更何况人格?求生的本能彻底打败了整个知识阶层,彻底落入了皇权的掌控之中。个人绝不能自作主张,独善其身,而必须生活在王权的指令和恩赐之下。在文化语言的概念中,君主成为国家这一抽象概念的人格化。对君主的忠诚意味着爱国,私利被视为国家的敌人。中国人不敢理直气壮地宣示自己的私人权益,而是处处为大众展示世界的诚信。最后,它是任意压制异端的法律工具。在专制权力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条件下,诗、章、散文、传奇小说等一些庸俗的东西,只要不合统治者的胃口,就会被无缘无故地惩罚。魏晋乱世,竹林七贤流连山川,颓废奔放,一不留神就骂人家不齿。或者一些名人隐士的龌龊嘴脸,嫖娼喝酒,玩弄文字,嘲讽当局,感叹人生。这些看似非理性、独立不羁、思想贫乏、内心缺乏真正自由的作品,大多只能背上半傻半疯的恶名,充当主流文化的摆件。但统治者往往不会放过这类因为不想出卖自己或者没有机会投靠而濒临死亡的诗人和作家。比如东晋散文家嵇康,狂妄自大,玩世不恭,思想犀利,批判时弊,终遭司马氏之害。帝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字狱最发达的权力实体,文字狱的残酷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让人不寒而栗。在君主的统治下,奴性人格最大的愿望就是对主人完全忠诚孝顺,同时获得主人的绝对信任。奴性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打扮得漂漂亮亮,谦恭恭敬的服侍主人,看到主人满意信任的笑容。它来源于知识分子自我美化的恶习和对自己才华的怨恨,这一点在各种哲学家的著作中已经表现得很清楚了,最突出最典型的是屈原的《红楼梦》。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有贵族血统,忠诚,孝顺,高贵。然而,楚怀王被坏人蒙蔽了双眼,他不知道善恶。最后屈原诚意尽失,死而为王。人在塑造自然完美人格的同时,不敢正视自己的奴隶身份和人格,不敢正视人性本能中邪恶的一面。久而久之,自我反省、自我美化的传统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真诚本性。把中国人屈原作为崇拜的偶像,本质上是对皇权的无限忠诚,他的悲剧也预示着几千年来知识分子的不幸命运。在古代,虽然知识阶层与统治者之间存在着道与权、理与权之争,但所谓理或道的本质其实是为了维护君主等级统治的社会秩序,并不存在足以维护其独立性的价值体系。最后是权力统治的帮手,最多是要求权力不要太暴虐。知识分子所欣赏的所谓“无冤”,就是说,不离道,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天下好。其实都是为了君主统治时社会的不同情况如何生活和服务而设计的。我们不否认一些知识分子能够在生成他们个性的基础上表现出一些思想的火花,并把它们凝结成文化的精华。比如庄子自由浪漫,文笔犀利,讲的是窃国者的黑幕。司马迁对当今皇帝的尖锐批判和对私营工商业的强烈赞赏;陶渊明的清新自然和傲人旷达的胸怀;玄奘为追求真理偷渡出境,经受严峻考验,学业有成,回国传经,却没有卖给皇室;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呐喊,有力地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社会,令人肃然起敬。但这几千年里只有少数人脱颖而出,他们的才华往往被埋没,一生坎坷无比。古代统治者对知识分子的压迫和摧残可谓屡见不鲜,明清文字狱更是对士人的大扫荡。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士人不仅没有多少反抗,而且他们的人性被进一步奴役和扭曲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耻辱。清代有一个普遍现象。许多平民学者想炫耀他们的才华,显示他们的忠诚,以获得法院的使用。他们困住自己,成为他们的鬼魂。以乾隆朝为例。十六年,穷书生王借寿节献寿诗对联。结果被乾隆皇帝处死。十八年,七十多岁的刘振宇向湖南布政使赠送了《离骚》一书。请将它转交给皇家美术馆,由甘龙将其斩首。二十一年,山东文官刘德昭抄《万世治平新策》,进京呈上,当年被处死;二十九年,童生邓呈上《春秋建论词》、《戒淫说》和诗,当场被捕,斩首。34年,江南人李朝海献礼《戒暴文》,被安徽府斩首;公元39年,直隶人王勋为讨好当权者,编了四本书,并请其弟王琦进京呈献。最后,王勋被处以斩首,王琦被流放到新疆。四十一年,山西平民向皇后进贡,被斩首。四十三年,86岁的刘骜来省城捐《武生立品集》元,歌颂清朝皇帝被贬新疆,创下了充军的旧纪录。四十四年,直隶知天宝编造《供状》,意在庆祝清朝的长治久安,叫徒弟张赠送。最后,知天宝被判斩首,张被判斩首,在狱中等候,并于秋季执行。四十五年,0755至79000年学生吴应贤,于农历年被处死。两个儿子,一个弟弟,一个侄子被判死刑,其余家人都是奴隶。这样络绎不绝的读书人向皇帝显示了他们的忠诚和才能,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奴隶来报效皇帝。结果他们都被送进了地狱。这种文化现象意味着什么?学者作为国家精英,却大量沦为国家权力的奴隶。在社会进程中,认识周斌的人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精神力量,而且素质日益下降,相当一部分人堕落到这种地步,不能不说是中国社会的悲哀。明清时期越来越多的专制统治也表明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反自由、反人权方向。在几乎一切都是对的传统社会结构中,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特点是,人们的权力欲从各个角度被激发出来,官位因军队的压倒性数量而日益强化。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培养了传统士大夫对仕途的强烈渴望,这种渴望的标志是尊严、知识、真诚、真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有独立的要求,缺乏怀疑和批判的基因,社会良知少,是中国古代文人最大的特点。没有这些,就没有知识分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说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来没有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中国浸泡在三千年专制主义酱缸里的知识传统,已经渗透到中国文人的血液里,大部分都是逃避心灵自由导致奴役的东西。其太监演绎倾向令国人汗颜,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大特点。袁伟士警告说: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古老专制传统的国家来说,如果我们不改革我们的文化,突破文化专制主义,现代化终将化为乌有。直到清末民初,在西方启蒙文化的冲击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制度的改良与变革下,这种知识分子的奴性人格开始被我
2023-07-17 18:54:211

如何理解费尔巴哈的“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这是费尔巴哈的宗教观,上帝身上具有的各种特质实际上是人本身具有的,是人的本质,是人将其异化到了上帝身上。希望能帮到你
2023-07-17 18:54:282

人的本质异化是什么意思?

人的异化是指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人性异化需要警惕的是:人群处于商品关系之中,人性正遭到异化,人的内在品性和道德正遭受着物质和欲望的双重侵蚀。所谓异化,就是人在物物交换中被当做了物,远离了交换或交易的本质,已经变得不是自然中的人,因此这种社会或外部环境下,人正沦为工具,更准确说是物品。物是死的,是不同于人的存在物,它只能被使用,不能创造,而人不同。人是大自然的骄子,是万物之灵长,是智慧的引领者。所有的物或非自然存在之物,都是人通过思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但商业社会中,人的地位和作用变了。由于工具的大行其道,人正在劳动中异化,丧失人性和自我创造的能力。人在工业文明制度的压制下,正一步步走向沉沦和迷失。消费社会现代社会,人们被消费所控制,人们的生活由于网络的出现呈现出碎片化和低俗化,完全丧失了往日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知识输入。因此,现代人在创造力和生命力方面,正变得极度匮乏。生命变得脆弱、孤独和严重依赖外部的工具及资讯,而广告、媒体、资讯在加速着人的内在异化,我们的心灵越来越空虚,陷入到无尽的消费工作、工作消费的恶性循环之中。即便现代人闲暇下来,由于巨大惯性的作用,也只能做些毫无意义的娱乐弥补,这种毫无目标的弥补或精神填补,在整体且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是毫无意义,毫无效能的。心理扭曲人的异化不仅表现在劳动,更表现于精神和心理的扭曲。消费社会、物欲年代,由贫富差距所产生的仇富心理、由对女性不满所产生的变态心理、由社会挫折或不公平带来的反社会心理等等,这些都跟现代文明的弊端和人性的异化有关。而改变是很难的,因为社会阶层一旦形成,人的观念一旦固化,就很难从根本上去变革。而既得利益者为了短期利益,会想尽办法阻止变革。同样,在一个不自由、不公平的社会环境里,制度本身会变得压抑,甚至荒诞,成为压制与局限的代表。
2023-07-17 18:54:4711

现代人的异化有何具体表现?

何谓异化,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现代人物质、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下人类面临的自我异化、精神家园丧失等生存困境问题。
2023-07-17 18:55:243

什么是人与人的异化

∑林珠之家∧[大师] 人与人的异化 指私有制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相互对 立、相互敌视的状态。在私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中,特 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 的异化,尤其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其所造成的直接结果 就是人与人的异化。当人同自己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其 他人也就与他相对,因为人同自己的本质相对立就是由 于有一个异己的、敌对的人占有了自己的本质,使自己受 别人奴役和支配,处于别人的强制和压迫之下。这种支配 力量,既不属于人们所虚构的非现实的“神”,也不属于自 然界,而就是资本家。劳动者所丧失的一切,正是资本家 所占有的一切。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异化, 就是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压迫和被压迫关 系的概括反映。要想消除这种对立和异化现象,就必须根 除其他异化劳动现象,也就是说,必须实现共产主义、消 灭私有制和一切不符合人性的社会分工,才能最后实现 人对自身本质的真正占有,实现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复归。 其实,在网上找答案,没有抱太大希望的 但是,您的回答令我十分满意和欣喜! 您是大师,希望有机会与您交流!
2023-07-17 18:55:341

“人的异化”是否一定是负面的?除马哲之外,其他流派的观点是怎么样的?

“人的异化”不一定是负面的,除马哲之外,其他流派的观点也是在辩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没有绝对的对,只是看待不同。基本释义: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从马哲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但是,异化不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对象化与物化作为人的社会活动,将与人类社会一起长存,而异化活动则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异化必将在社会历史上绝迹。
2023-07-17 18:55:401

什么是人与人的异化

∑林珠之家∧[大师] 人与人的异化 指私有制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相互对 立、相互敌视的状态。在私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中,特 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 的异化,尤其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其所造成的直接结果 就是人与人的异化。当人同自己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其 他人也就与他相对,因为人同自己的本质相对立就是由 于有一个异己的、敌对的人占有了自己的本质,使自己受 别人奴役和支配,处于别人的强制和压迫之下。这种支配 力量,既不属于人们所虚构的非现实的“神”,也不属于自 然界,而就是资本家。劳动者所丧失的一切,正是资本家 所占有的一切。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异化, 就是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压迫和被压迫关 系的概括反映。要想消除这种对立和异化现象,就必须根 除其他异化劳动现象,也就是说,必须实现共产主义、消 灭私有制和一切不符合人性的社会分工,才能最后实现 人对自身本质的真正占有,实现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复归。 其实,在网上找答案,没有抱太大希望的 但是,您的回答令我十分满意和欣喜! 您是大师,希望有机会与您交流!
2023-07-17 18:56:001

名词解释 人的异化

人的异化异化 (aIienation):哲学和社会学的概念。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异化在一定历史阶段同对象化与物化有关。但是,异化不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对象化与物化作为人的社会活动,将与人类社会一起长存,而异化活动则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异化必将在社会历史上绝迹。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异化理论。异化现象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出现,但是把这种现象提到理论高度来认识,却是近代的事情。词源的考察表明,异化的德文词entfremdung是英文词alienation的翻译,而alienation又源于拉丁文alienatio。在神学和经院哲学中,拉丁文 alienatio主要揭示两层意思:(a)指人在默祷中使精神脱离肉体,而与上帝合一;(b)指圣灵在肉体化时,由于顾全人性而使神性丧失以及罪人与上帝疏远。
2023-07-17 18:56:093

马克思说的资本主义分工造成人的异化,这个“异化”是什么意思?

异化(Alienation)是马克思早年广为使用的一个概念。先引用一个比较泛的、简单的二手定义,仍然来自Bertell Ollman:Alienation is the separation of what cannot be separated with distortion. 亦即,异化是一种对不能分割的联系之间的扭曲与分割。马克思运用异化这个概念最多的著作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其中『异化劳动』一节中给出了著名的『四个异化规定』,如下:第一个规定是『对象的异化』,即劳动产品与劳动者本身的对立。劳动产品是劳动者凝结了时间和精力的产物,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却成为了一种异己的存在物,摆脱了劳动者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劳动者和劳动产品之间呈现出了此消彼长的态势,即劳动者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形成的异化于他的劳动产品就越强大,异化的程度就越严重,他受到的劳动产品的占有和奴役就越严重,而他自身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产品被用作商品,进而成为资本。在这一过程中,工人由于所得的不足,不得不越发依赖于掌握于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从而工人成为劳动者的第一身份,而“人”的身份则退居其次。第二个规定是『劳动自身的异化』。劳动本应是一种使人通过其而肯定自身本质的活动,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由于不能重新领有劳动产品,而无法在这一过程中对自身进行肯定,反而走向否定。因此,劳动成为一种压榨和折磨式的『强迫劳动』,劳动本身和劳动成果一样,不是成为自己的,而是属于他者。因而,人的主体性遭到剥夺,导致人的『人的机能』沦为动物性,而『动物机能』反而充满自由活动的感觉。第三个规定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马克思认为『生产生活就是类生活』,由于生产生活作为一种生命活动的工具化,即成为单纯的谋生的手段,使得人的类特性沦为手段而非目的。人必须通过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而证明自身的类存在性,这一过程即是生产。从第一、第二个规定来看,生产的对象和生产本身由于异化而被剥离,从而使人的类本质也被剥离。类本质的剥离使得类本质成为『异己的本质』,类生活成为手段。第四个规定是『人同人相异化』。『凡是适用于人对自己的劳动,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对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是用于人对他人,对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在前三个异化规定的作用下,人只能从工人的视角出发来观察他人,于是形成了人同人之间相异化的第四个规定。
2023-07-17 18:56:161

什么是人的异化

翻译的归化/异化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and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是在1995年由美国学者L.Venuti(文努迪)所提出的,而这一术语又直接来源于德国学者Schleiermacher(施莱尔马赫)1813年宣读的一篇论文。Schleiermacher着重探讨了翻译与理解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指出翻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让读者靠近作者(异化),另一种是让作者靠近读者(归化)。如果让读者靠近作者的语境,他就能感受到异国的情调。归化和异化是将语言层次的讨论延续升格至文化、诗学和政治层面。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文学翻译除“五四”后十余年异化译法一度占上风外,大部分时间还是以归化译法为主调。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翻译界受西方翻译理论的启发,对异化、归化进行了重新思考,异化译法开始受到重视。归化策略 (domesticating method)归化是采用民族中心主义态度,是外语文本符合译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语文化。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心中既要想着原作及原作作者,尽可能的把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准确而生动的表达出来;同时,译者还要想着译文的读者,翻译出来的东西要尽可能接近读者,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例如:1.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2.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3.lick one"s boots    拍马屁 4.Diamond cuts diamond   棋逢对手 5.A flash in a pan     昙花一现 6.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残年 7.To grow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 8.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body.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异化是指对文化价值观的偏离主义的压力下,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境。异化译法的核心,就是尽量传译原文的“异质因素”,具体说来,就是要尽量传达原作的异域文化特色,异语语言形式,以及作者的异常写作手法。① 异化可以在语音层上出现。例如:  ballet译作“芭蕾舞”  cigar译作“雪茄”  laser过去译成“莱塞”,现译作“镭射”、“激光”  目前大街小巷都风行的“卡拉 OK”等。 ② 异化可以在词语层出现。例如:  “crocodile tears”译作“鳄鱼的眼泪”  “an olive branch”译作“橄榄枝”  “sour grapes”译作“酸葡萄”  “the cold war”译作“冷战”等等。 ③ 异化可以在句子结构层次出现。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是公认的佳译,其中就运用了不少“欧化句式”例如:在《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三场中,波洛涅斯告诫女儿不要轻信哈姆雷特时说:“You speak like a green girl.Unsifted in such perilous circumstance.”朱生豪将其译为:“你讲的话完全像是一个不曾经历过这种危险的不懂事的女孩子。” 异化揭示了深层含义,又再现了原文的表层形式,一方面丰富和完善了汉语的表达力,使表达意思的手段更准确,更多样化;另一方面,也为我们了解西方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
2023-07-17 18:56:242

异化的基本特征

异化劳动包括四个基本特征:首先是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生产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化的存在物同劳动相对立。“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其次,工人同自己的生产活动相异化。工人的劳动不属于他自己,而属于别人。再次,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最后,人同人相异化。马克思在批判吸取黑格尔的合理思想时,明确指出异化的产生和演变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并且有其进步的历史意义。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异化“是过去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马克思认为异化决不是永恒存在的现象,而是受一定生产关系制约的历史现象。因此,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制约的异化,必将随着这种生产关系的彻底消灭而消灭。西方学者对于异化问题的研究。从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理论到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学者中间,异化问题已从经济、政治领域扩展到道德、心理、病理科学、技术、文艺等等整个文化思想领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说,但它们归根结底都受其哲学观点的制约。例如,尼采从唯意志论出发,把人的异化归结为放弃生存的意志。存在主义者从唯我主义出发,把异化及其克服归结为人的自我选择。新弗洛伊德主义者E·弗罗姆,从感觉论的主观唯主义出发,把异化说成是人的一种体验方式。这些异化学说,都不是历史地从人们的社会关系考察异化产生的根源,而是侧重于从生理、心理、道德、技术等思想文化方面找原因。所以,它们不仅弄不清异化的真正本质及其根源,重复了把异化与对象化、物化等同的错误,而且具有掩盖资本主义制度为异化真正根源的倾向。哲学并非因为超越本身成为哲学,异化的论述各个流派从各自的理论进行了阐述。例如,尼采从权力意志出发,基于对人本存在意义的探讨,将人的异化视为放弃生存意志,存在主义者从人的先天选择性反思人的本质,否定对于人存在本身进行混淆的荒谬,从异化当中返归人性的自由基础,二者并非从制度本身而是从认识论发生层面阐述人的异化。
2023-07-17 18:56:451

人格异化是什么意思?

人格,在伦理学中意指品格,犹言人品,品行;在文艺学中,当指性格,个性,乃人物形象的内在意蕴及其外在显现;在心理学这里,则指一个人的全部精神构造的整体存在。所谓“人格异化”,是某种偏离正常精神发展流向的心理畸变。
2023-07-17 18:57:003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异化理论:1、黑格尔认为自然界、人类和社会意识形态都是观念的客观化即外在的表现。观念的外在的表现过程是从不充分表现向充分表现发展。2、人类产生之后,就由人类的精神活动成果表现出来,观念通过哲学完成了自我认识,完成了向观念的回归统一的过程。异化理论不是马克思的,是黑格尔的。所谓异化,就是客观化的过程。扩展资料异化理论的起源:异化现象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出现,但是把这种现象提到理论高度来认识,却是近代的事情。词源的考察表明,异化的德文词entfremdung是英文词alienation的翻译,而alienation又源于拉丁文alienatio。在神学和经院哲学中,拉丁文 alienatio主要揭示的意思:指人在默祷中使精神脱离肉体,而与上帝合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异化论
2023-07-17 18:57:084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技术在社会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运用所产生的异化现象——技术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既压榨、剥削、奴役工人,又压榨、剥削、奴役自然,成为人自由发展的桎梏.科技术历史发展火车改变社历史进程造新社形态;推产力内部各要素变革引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形式变化经济增式转变造经济转型;产技术异化现象要异化资本主义制度展批判更发挥科技术社功能科技术作社发展力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科产力知识形态作产力科技术能够提高社产力水平推着整类物质产迅猛发展作强精神力量科技术能够促进类思想解放产业革命基础推社变革社产关系产力影响作类终走向自由科技术能够作解放杠杆增进类精神丰富性自我发展能力助于实现全面自由发展至于半部应该理解历史变革决定性力量产式产式唯决定性力量切社变革自主性力量民群众科技术民群众知识、智慧、能力及其总然而,马克思并没有因此把技术本身当做罪恶之源,而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异化的根源并不在于其自身或其物化,而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逻辑,它使得技术的使用成为资本家阶级攫取利润、霸权的工具.
2023-07-17 18:57:361

生物高手请进:分解者的异化和同化是什么?那我们人类存在异化吗?例如呢?生产者存在异化吗?异化是不...

分解者多数都是异化作用,即把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无机物。同化应该只有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的分解者,利用N合成能量物质。人要排泄废物,这就是异化。生产者存在异化,因为呼吸作用就是典型的异化。
2023-07-17 18:57:475

马克思认为,宗教是人的异化形式,宗教的本质是()。

马克思认为,宗教是人的异化形式,宗教的本质是()。 A.神 B.科学 C.教育 D.人的本质 正确答案:D
2023-07-17 18:58:061

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人、人类与动物有着类本质的差异。人类的类本质,动物属性还是社会属性?异化,差异放大的过程。人类异化为什么呢?机器?返回动物?
2023-07-17 18:58:301

《死魂灵》:金钱的哀歌,人性的异化

《死魂灵》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宝库中最卓越的作品之一,是果戈理艺术技巧的顶峰。 果戈理作品表现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俄罗斯的地主阶层,统治阶层的贵族,他们的命运和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果戈理描写地主形象的主要手法是讽刺,讽刺中带有捉弄,揭示他们的所有丑陋和缺点,揭露他们的本质。果戈理作品中的笑声看起来是善意的,实际上严厉针砭,每句话都蕴涵着隐藏着的深刻含义和潜台词。 果戈理创造的地主形象形形色色互不相同,同时每种形象中都体现出俄罗斯地主的典型特点。从玛尼洛夫到泼留希金,作者在这个塑造的先后顺序中是有自己的逻辑的:人性缺失不断加剧,逐渐呈现出更加可怕的农奴社会的衰败情景。 《死魂灵》的出现在俄罗斯文学中产生了巨大的轰动。赫尔岑曾回忆说:“小说的出版震撼了整个俄国。”作者对于人物的塑造、幽默和讽刺的运用,都达到了俄罗斯文学前所未有的独树一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安置了很多议论抒情,读者读起来别有情致,这种情况在俄罗斯文学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些议论抒情,是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赋予小说激动人心的力量。作者想通过这部令人发笑的作品,把整个俄罗斯现状反映出来。 《死魂灵》描写的是一个唯利是图、能说会道、处事圆滑的投机商人奇奇科夫来到某市,结交省长、民政厅长、警察局长等官僚和地主,然后向该地主们收购死魂灵——死去但尚未注销的农奴,企图把他们当做活的农奴抵押出去,骗取大笔押金,但未能得逞,在丑陋的行径败露之前逃之夭夭。 在这部小说里作家果戈理通过乞乞科夫对每个地主的拜访及买卖死魂灵的过程来表现不同地主的个性特征,展现他们狗苟蝇营、冷酷、卑鄙的丑陋行径,这部作品给俄国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透露了农奴制的衰落和必然走向灭亡的讯息。 玛尼洛夫的本性是善良的,谦恭有礼的,但这一切在他身上形成了怪诞的表现形式。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充满情致的,快乐的。玛尼洛夫完全不懂生活,现实被他用自己的空想来替代。他喜欢思想和幻想,有时甚至能思索一些对农民有利的事。但是他的空洞计划却是脱离生活需求的。他不知道农民的真正需求,也从来没有考虑过。 或者可以说,他生活在幻想的世界里,幻想的过程给他带来满足。一个多愁善感的幻想者,他是没有能力具体实施自己的计划的。玛尼洛夫自认为是精神文化的体现者。在军队时他自认是最有文化的人。果戈理在描写玛尼洛夫家的布置时,讽刺道“总是少点什么”,也描写了他和妻子的过分亲昵的关系。他从不经营田庄,也不过问农事,饱食终日,耽于幻想。这是个精神空虚、智力萎缩的寄生虫,在长期养尊处优的生活中,完全失去了人的内容,蜕化成一具空壳,一个形式。 而描写了女地主 柯罗博奇卡 的形象是这样的:“这种田产不多的女地主,见人总是微微歪着头,哭诉年成不好,赔了本,可是暗地里却把钱攒在花粗布钱袋里,钱袋都分放在五斗橱的抽屉里!” 玛尼洛夫和柯罗博奇卡是某种意义上的对映体。玛尼洛夫的低俗隐藏在关于祖国利益的高谈阔论中,而柯罗博奇卡的守旧和精神贫乏则自然表现出来。她不追求高尚的文化,在她的形象里着重体现了浅薄愚昧的特点。 果戈理在对她外表的描写中强调了这一点:她有着已穿破的衣服和不太吸引人的外貌。这种浅薄愚昧也体现在她与人的关系中。她生活的主要目标就是苦心经营田庄,拼命积聚财产。她贪婪自私,生财有道。 她内心空虚,除了获得利益的愿望之外,她是没有其他情感的。这一点在描写乞乞科夫向她收购“死魂灵”的过程中表现无疑。柯罗博奇卡在卖农民时像出售其他农产品那样精明,对她而言有生命的人和无生命的农产品是没有区别的。 乞乞科夫的提议让她担心的只是,在“死魂灵”的交易中钱是否赚少了,是否会受骗上当。她不打算向乞乞科夫让步,便宜出售,在明白了生意的好处和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后才同意出售“死魂灵”这个特别的商品。柯罗博奇卡是一个狡猾务实的地主,她深谙管理之道,拼命聚敛财富,孤陋寡闻而又多疑、狡猾。 诺兹德廖夫 是一个酷爱赌博、性格豪爽、厚颜无耻、放荡、鲁莽、精神世界极端贫乏、空虚、爱吹牛、爱撒谎的地主。诺兹德廖夫喜欢赌博,赌博时基本上每次都输,偶尔赢了,他也要买些无用的东西把赢来的钱花光了。当他遇到奇奇科夫的时候也是输了个精光,是个十足的败家子。 在他称之为“书房”的屋内连一本书甚至连半张纸都没有。一匹极不起眼的瘦马从他嘴里“说”出来便可以是匹价值连城的骏马;一个不大的数目经他一吹便成了天文数字,而且他会越讲越玄,神乎其神,直到在场的人们全都走开才完事。 诺兹德廖夫这个狂妄之徒善于发挥歪曲、臆造之本领,胡编乱造之时还能用各种详情细节加以修饰,以增强谎言的可靠性。当官员们苦于弄不清乞乞科夫的身份真相而求教于他时,他信口开河,毫不犹豫地证明乞乞科夫是侦探,是在诱拐省长女儿。 索巴凯维奇 外表上虽然蠢笨,但是却是个现实、功利、愤世嫉俗、贪吃、爱财、狡猾的地主。乞乞科夫只瞟了一眼,便觉得他非常像一只中等大小的熊,甚至连他身上穿的那件燕尾服完全是跟熊皮一样的颜色。在摄取金钱上他非常机灵狡猾,毫不含糊。只要涉及到钱财,连诡计多端的乞乞科夫都不是他的对手。乞乞科夫想用最低的价格收购索巴凯维奇家的死魂灵,转弯抹角地向他表示,但狡猾的索巴凯维奇直截了当地反问奇奇科夫为什么需要死魂灵?并且很快琢磨出,奇奇科夫一定可以在这里面捞到一点好处的。于是,先狮子大开口,要价就是一百卢布一个。他还以假乱真,趁机把不值钱的女农奴的名字也混在名单之中,这使得像乞乞科夫这样精明无比的行骗老手也被骗了。 泼溜希金 是个极度的贪婪、吝啬,视金钱为全部的地贪婪。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泼溜希金有狼一般的胃口,越吃越贪婪。这个贪婪财富的奴隶,他对物品完全没有价值的分辨能力,即使在他自己的房间里,不论在地板上见到什么,他都要一一捡起来,搁到写字台或者窗台上去,仿佛是珍宝似地加以收藏。在泼溜希金家里仆人们进屋共用一双靴子,平时只能光着脚板走路。他对自己也一样吝啬到极点,每天吃半饱,穿破旧的衣服,坚决杜绝一切开支。为了积累财富,他割断了与周围生活。 乞乞科夫 的身份具有二重性:农奴主和资本家。他除了具有地主阶级的寄生性和反动性外,还带有新兴资产阶级巧取豪夺、唯利是图的本质特点。这是一个从贵族地主过渡到新兴资产者的典型,俄国资本主义金钱关系的最初体现。乞乞科夫的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俄国封建社会土壤里萌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同时也高度概括了英、法等国资本主义世界中的“乞乞科夫”们到处钻营的共同规律。这是果戈理对俄国文学作出的新贡献,也是《死魂灵》思想力度的又一标志。 写在最后: 《死魂灵》中乞乞科夫与五个地主的形象被果戈里刻画的十分生动、跃然纸上,最后愿望落空被人举报,检察官被吓死,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死魂灵》第一部堪称讽刺文学的经典之作,怪不得果戈里写完第二部后自认为是狗尾续貂愤然烧掉。
2023-07-17 18:58:361

什么是社会异化

  异化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最重要的思想武器.“西方马克思主义”正是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异化现象的揭露和对异化新特点的分析,得出当代资本主义是一个不合理的、畸型的、病态的社会的结论的.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异化理论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学说的基本性质.   一   异化本属哲学范畴,最早将异化概念引入社会政治学说中,作为考察社会政治问题“概念工具”的是卢卡奇.早在20年代,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就已通过对物化与商品生产内在联系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必然性.他认为,物化是商品社会固有的现象,它必然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正是一个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商品交换的原则成为社会活动的最基本原则,一切社会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披上了“物—物”关系的外衣.因此,商品交换以及由此产生的物化,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异化成了描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普遍的社会存在范畴”.卢卡奇还分析了物化在主、客观两方面的表现形式.从客观方面看,物化表现为:一个充满客体的世界拔地而起,控制这些客体的规律虽然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人们仍将它视为与自己力量相对立的异在的隐蔽的力量.尽管人们能掌握其规律,但却无法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改变这一客观的过程.从主观方面看,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地方,一个人的活动成了与他自己相疏远的东西,这种活动变成了附属于社会自然规律的人类以外的客观商品,人的活动是按消费品那样独立于人的方式进行的.总之,卢卡奇指出:“物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一个人所面临的必然的直接的现实性.”[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从5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进入一个相对的稳定发展时期,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各西方国家普遍推行了福利国家政策,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面对这种情况,有些西方学者(如自由主义者、民主社会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是一个合情、合理的社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则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并没有消除异化现象,反而深化、扩大了异化.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列斐伏尔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不仅马克思所描述的那几种异化形式仍然存在并继续发展着,而且伴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又产生出许多新的异化形式;异化不仅表现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人的理性与本能之间、意识与无意识之间,而且还表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在列斐伏尔看来,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尤如一张巨大无比的网,笼罩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人都无法逃避:“异化就这样扩展到全部生活,任何个人都无法摆脱这种异化.当他力图摆脱这种异化的时候,他就自我孤立起来,这正是异化的尖锐形式.”[②]   另一个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萨特则干脆宣称,异化是现代人无法摆脱的命运.他认为,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无法逃脱“他人目光”的注视而不得不“自我欺骗”,这就是异化的最普遍形式,所以萨特称异化是人类一种无法克服的“本体论形象”.   60年代,卢卡奇在《社会存在本体论》一书中重申了他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必然性的观点.他引述了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中关于人的存在的双重性的一段话:“在政治国家真正发达的地方,人不仅在思想中,在意识中,而且在现实中、在生活中,都过着双重的生活——天国的生活和尘世的生活.前一种是政治共同体中的生活,在这个共同体中,人把自己看做社会存在物;后一种是市民社会中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人作为私人进行活动,把别人看做工具,把自己也降为工具,成为外力随意摆布的玩物.”[③]卢卡奇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这种双重性,正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特性必然使市民及其理论成为资本无限统治的工具,从而导致人的全面异化.卢卡奇写道:“资本主义的这一特性必然导致人同自身的全面异化.”“资产阶级的纯经济越发展,异化就在资产阶级中不断加深,这是不言而喻的.实利主义的资产阶级越是强烈地力图在全部生活环节上得到承认,超越市民理想,异化就越深刻.”[④]   根据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必然性、普遍性的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断然否认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性.他们认为,一个合理社会的标志,不仅仅是一个物质丰裕、生活舒适的社会,更主要的应是一个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人的个性的全面发挥的社会.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恰恰相反,它导致人格的扭曲、人性的丧失,因而是一个畸型的、病态的社会.他们使用了许多概念来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性质,如“不健全的社会”(弗洛姆)、“患了社会健忘症的社会”(拉塞尔·雅各比)、“总体异化的社会”(列斐伏尔)、“单面性的社会”、“病态社会”(马尔库塞)等.用马尔库塞的话来说:“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和关系(它的结构)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它不能使用现有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使人的存在(人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时,这个社会就是有病的.”[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正是这样的一个病态社会.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不仅肯定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一个异化的、病态的社会,指出了异化与资本主义的必然联系,而且着力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异化所具有的新特点.   第一,当代异化对人造成的结果,主要是一种心灵的折磨、精神的痛苦.“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如果说,在马克思的时代,异化主要表现为劳动异化,异化对工人所造成的结果,主要是肉体上的痛苦(如物质生活的贫困、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等),那么,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对人所造成的结果,则主要是心灵的折磨、精神上的痛苦.马尔库塞认为,当代西方社会的确是一个“富裕社会”,不仅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者资本家过着奢侈的生活,而且社会各阶层的物质需求也能够得到基本满足.但是,马尔库塞认为,这种状况并没有给西方人带来真正的幸福,相反,这种丰裕的物质生活是与巨大的精神痛苦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因为,其一,人们承受着“多余压抑”所带来的额外的紧张和负担.这种多余的压抑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无时无刻不感到巨大的精神压力.其二,人与物的关系被完全颠倒,人甚至已沦为物(商品)的奴隶.在当代,由于人们把社会所强加的“虚假需求”当作自己的真正需求,拼命把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占有更多的消费品当作自己生活的全部内容,这样,物与人的关系就被完全颠倒了,人成为商品的奴隶,因而感到精神更加痛苦.其三,人彻底丧失了自我,成了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伴随当代资本主义“一体化”过程,人丧失了自己的个性,失去了自己真正的自我,成了一具只有躯壳、没有灵魂的东西,这也必然导致人的巨大的精神痛苦.这种精神痛苦,比因物质匮乏、异化劳动所导致的肉体痛苦,更加深重,更加强烈.如果说,肉体的痛苦还有望得到解除的话,那么,这种精神痛苦则已“病入膏肓”,无法解除,这正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一个本质特征.   第二,当代异化正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新的控制手段.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如果说,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控制主要地是强制的形式(如政治专制、暴力镇压以及饥饿等),而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统治者的控制形式有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强制形式已退为次要,异化则成为主要的、更加有效的控制手段.现在,统治者巧妙地利用、甚至制造各种异化的形式,借助科学技术,对人的心理系统进行操纵和控制.这种控制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通过社会生产的自动化,使每个人都屈服于技术分工,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像零件一样被结合到社会这部大机器中,任何人都无法摆脱这种“零件”的命运.二是制造“虚假的需求”,并借助各种广告媒体、社会催眠术等手段,强迫人们去接受,把“社会的需求和政治的需要必须变为个人的本能的需要”[⑥],而一旦人们接受了这种“虚假的需要”并改变了自己的专能结构,人们也就“不自觉地和自觉地接受和屈从于制度的控制和操纵”[⑦]了.因此,异化成了更加有效的控制手段.   第三,当代异化具有“总体性”的特征,已发展成为一种“总体异化”.“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在19世纪,异化主要存在于劳动生产领域,所以马克思对异化的分析和揭露,也主要局限在劳动生产方面.而在当代,异化已超出劳动生产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异化的受害者,也不仅仅是无产阶级,还包括资本家、官僚、经理、职员以至普通居民.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中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各阶层都饱受异化之苦.例如,工人仍然是受异化之苦最深重的阶层,他的人性被严重扭曲,创造性被完全窒息,在科学管理的幌子下,工人甚至被剥夺了自由思想和活动的权利,工人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不过是一个被动的零件,一个“机器原子”.作为工人之对立面的资本家,情况也好不了多少,“资本家作为人,他是除了金钱以外别的什么都没有的人”.经理们的状况又如何呢?弗洛姆断言,“经理的作用也是一种异化”[⑧],他们是“既无爱也无恨完全无人格”[⑨]的机器零件,“是这一非人格机器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同雇员进行个人接触的人”[⑩].至于行政部门,从行政官吏到普通职员,“在今天的异化程度,甚至超过熟练的手工劳动者的异化程度”.而就整个人类而言,“在今天,全人类都成了它自己创造出的核武器的囚犯,成了同样是它自己创造出的政治制度的囚犯”[①①].   总之,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看来,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所具有的这些特点,是马克思生活时代所不具有的,因此认为,马克思所创立的劳动异化理论,已不足以分析和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这就为他们“修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提出种种异化理论,作了理论的铺垫.   三   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如此普遍,如此深刻,那么原因究竟何在?对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1)科学技术是产生异化的万恶之源.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看来,科学技术是异化之源,主要理由是:第一,科学技术的发达,提高了生产劳动中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从而也增强了工人劳动的“破碎化”,使工人服从于片面的劳动分工,这是劳动异化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使工人更依附于生产过程,从而更失去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第二,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富裕的社会,人们的物质匮乏消失了,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了,但与此同时人也失去了反抗的权利,失去了说“不”的理由,成了现存社会制度的驯服工具,导致“没有反对派”的异化政治.第三,科学技术被利用,并已成为制造“虚假需求”的重要工具.异化作为一种新的控制手段,是通过制造“虚假需求”而实现其对人的本能和需要的操纵的.而在此过程中,科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是它提供了几乎是“无限”的生产能力,以满足人们的几乎是难填的“欲壑”.也正是借助各种新奇的技术手段(电视、声色广告等),才能使人在无意识中将虚假需要变为自己的需要.第四,科学技术又使得人的异化、人的不自由成为“合理”,即将异化“合理化”.哈贝马斯就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技术也使人的不自由变得非常合理,并证明技术使人不可能成为自主的,不可能决定自己的生活.”[①②]   (2)匮乏是产生异化的根本原因.“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萨特认为,人类社会存在所面临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匮乏,匮乏指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缺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匮乏决定了异化的不可避免性,是产生各种异化的基础.萨特多次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正是在人同人的、通过物的中介的,以及在人同物的、通过人的中介的具体而综合的关系中,我们能发现一切可能的异化的基础.”[①③]“物质匮乏是过去和现在人们之间对抗的根源.”[①④]萨特从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两个方面,分析了物质匮乏是如何产生异化的.从人与物(自然界)的关系来看,人为了克服匮乏,便必须劳动(实践).这样,一方面,人通过劳动(实践)赋予物质存在以意义,使之适应人的需要,这是“外在性的内在化”.另一方面,物质存在也要求人完全适应它所指示和需要的处理方法,这是“内在性的外在化”.在这个双向过程中,人必然被染上物的惰性而失去自由的自发性,人类劳动也就成为惰性的,萨特称之为“实践—惰性”.这种“实践—惰性”使人与物的关系颠倒过来,人类劳动的对象反客为主,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统治着人,这就产生了人与物关系的异化.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也正是因为匮乏,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其他所有人的威胁.人为了生存,就必须消费,当一个消费掉某物,便意味着所有其他人不可能再消费该物了.这样.人的存在这一事实,对其他所有人来说便是一种“经常危险”,人对其他所有人来说都是“非人的人”.   (3)“生存两歧”是产生异化的根本原因.这种观点的代表是弗洛姆.弗洛姆认为,自19世纪初以来,人们已经注意到人的异化这一事实,各种学说、各派思想家已开始努力寻找产生异化之源.在19世纪初,人们倾向于从政治方面去寻找,把缺乏政治自由看作异化之源;19世纪中叶的社会主义者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者则强调经济因素的重要性,认为异化产生于人被当作剥削和利用的对象;一些人道主义者如托尔斯泰、布克哈特则把人们精神贫乏、道德低下视为异化之因;20世纪的弗洛伊德独辟蹊径,从人的本能冲动受压抑这一事实找到了异化之因.在弗洛姆看来,这些见解均有一些合理性,但又都失于偏颇,“这种只分析一方面而又排除其他方面的解释是不可靠的,也是不足取的.”[①⑤]那么,产生异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弗洛姆认为是人的“生存两歧”.所谓“生存两歧”,指的是人的生存所面临的深刻矛盾,弗洛姆认为,人的生存本身就包含了一系列深刻的矛盾,其中生与死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矛盾(即两歧),它引发了其他“两歧”,如无限思维能力与有限生命的两歧,无限发展潜能与有限的实现能力的两歧,等等,这一系列“两歧”使人总是“处在永恒的、不可避免的矛盾状况中”.[①⑥]由于这些“两歧”根植于人的生存之中,人是无法消除的,但人却试图以各种方式反抗它,这就出现了异化.弗洛姆认为,从最初形态看,异化是一种为反抗“生存两歧”而产生的一种变了样的心理体验:“异化是一种体验椊式,在这种体验中,个人感到自己是陌生的人,或者说,个人在这个体验中变得使自己疏远起来.他感觉不到自己就是他个人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行动的创造者——他只觉得自己的行动及其结果成了他的主人,他只能服从甚至崇拜它们.”[①⑦]   四   应当怎样评价上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呢?   首先,“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异化特性的确定是正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加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运用国家干预手段,推行福利政策,就使得西方社会经济有了较迅速的发展,国内阶级矛盾有所缓和,西方社会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西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能够透过繁荣、丰裕、富足的表面现象,看到它本质上的不合理性.与某些自由主义者、民主社会主义者的观点——他们抓住福利国家给人民带来的某些实惠而为资本主义大唱颂歌,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说成是尽善尽美的“人间天堂”,是一个“理性化的社会”、“人道化的社会”,甚至冠之以“人民资本主义”的桂冠——相比,“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见解无疑是合理的、进步的.尤其是马尔库塞的“病态社会”论,可以说是入木三分,相当深刻.某些资本主义的批判者,虽然也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看到其种种弊端,但往往把这些弊端归于资本主义功能不健全,纯属“异常情况”;换言之,在他们看来,只要适当调整,使资本主义机器恢复正常运转,便足以消除这些弊病.马尔库塞恰恰相反,他把资本主义产生的这些弊病,视为其社会功能正常的表现,是一种“正常情况;并认为,资本主义机器运转越正常,其“病症”就越重.这一观点,对于对资本主义制度抱有幻想的人,确实可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其次,“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异化新特点的分析,也有一定深度.异化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必然现象,必然会伴随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异化也必然具有不同的特征,不了解这些新特征,也就不可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有全面的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所分析的这几个新特征,还是比较符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他们承认,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劳动状况已大有改观,异化造成的恶果,主要地已不是肉体上的物质上的痛苦,而主要是心灵上、精神上的痛苦.这相对于以前我们单纯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的角度来认识、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显然更具说服力.尤其是他们注意到,在当代,借助科学技术的“中介”,异化已成为统治阶级的一种新的控制手段,这就不仅仅把异化看作一种必然的、自发的现象,而且把它看作一种社会的、人为的现象了;他们认识到在当代西方社会,异化现象之所以扩大、深化,与统治阶级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西方马克思主遗”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批判的局限性.首先,“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论述当代异化现象时,往往把它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社会联系在一起,与工业社会联系在一起,甚至把它与科学技术、人的理性联系在一起,这就存在着将异化永恒化、本体化的趋势,必然得出当代资本主义制度消灭以后,社会主义社会也仍然存在着异化,社会主义也同样是一个畸形、病态社会的结论.东欧的一些“新马克思主义者”,正是沿着这一思路,提出“社会主义异化论”的,这显然混淆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是我们不能同意的.   其次,“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异化的认识,除了将之“永恒化”外,还存在着将之“泛化”的趋势,即将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病、各种社会问题,都归结为异化,通通贴上异化标签.最明显的是萨特,他将人类在改造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与客观事物所发生的关系,也看作是一种异化关系(即所谓的“实践—惰性”),至于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萨特看来,更是无时无处不存在异化关系(即所谓“他人目光”、“自我欺骗”).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也都有这种“泛化”异化的倾向.我们认为,这种将异化“泛化”的做法,无助于正确认识异化,更无助于寻找正确的消除异化的途径.后面我们将会看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和人道主义理论的许多误区,都与这种“泛化”的做法有关.   最后,如果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揭露、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异化现象时,表现出一定的革命性的话,那么,当他们进一步分析产生异化的根源时,却陷入误区.他们脱离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抽象地谈论异化,并错误地把产生异化的原因归纳为科学技术进步、物质资料匮乏、人类生存状态等,这就如同医生看病时,病症说对了,病根却找错了,当然也就开不出对症的药方.这不仅把他们异化理论的革命性抵消了,而且在客观上起到了为资本主义制度开脱罪责的作用.因此,尽管他们提出了许多异化理论,涉及政治、经济、消费、社会关系、日常生活诸领域,但总给人以隔靴搔痒、没有击中要害之感,无法为人们指出一条正确的消除异化之途径.
2023-07-17 18:58:461

人以性及物质的异化的作文

  对于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地域广阔,又是高福利的澳大利亚来说,人们都普遍认为拥有精神上的财富比拥有物质上的财富——金钱更重要。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文化与物质同等重要。如果一个人的口袋丰盈,但缺少文化知识,那么他留在世界上的仅是一个空虚的躯壳.因为拥有精明的头脑,一些商人虽不曾受过教育,但也可以凭着上帝赐予他们的天赋而腰缠万贯,以致有些人前一秒钟还在街边摆着报纸摊,后一秒钟却可以因为某一种机遇幸运地成为暴发户。可是,拥有物质财富的人,即使他们可以利用金钱使自己的生活条件变得更好,但这些也只是表面的,他们的内心世界依然是空虚的,空虚是他们寂寞,空虚使得他们无法在文化人的谈话中插上一句话,空虚使得他们最后被这个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世界所抛弃。如果一个人的知识面广,但缺少金钱作为物质载体,那么他一辈子会被圈在默默无闻的地带中。美国新选总统奥巴马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身为黑人的他知道,只有自己充实了文化知识,才不会被强大的美国社会所淘汰。通过在哈佛商学院的学习,奥巴马精通经济学领域的知识,这为他今天登上总统宝座奠定了基础,但试想,美国总统选举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是一种金钱游戏,平民家庭出身的他如何支付这一笔天价的支出,可以说,没有大财阀、大财团作为奥巴马的物质后盾,奥巴马或许今天只是一个平凡的经济学家罢了。所以一个人只是单纯地拥有文化知识而没有物质基础,那么他大多数时候只能淹没在茫茫人海中,更不用说为自己的民族、国家做贡献了。一个人只有同时拥有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那么他才算拥有健全的人生。一些商人觉悟到自己仅拥有金钱是不够的,他们往往就会通过就读MBA等课程了来不断增值、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文化知识的人运用自己既的知识去创造财富......其实不管是哪一类人,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对于他们一样重要,只有同时拥有两者,才会使自己不断适应全面发展的社会,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2023-07-17 18:58: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