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请问密宗大手印是什么?

手印的意义手印(梵文mudra,藏文phyag-rgya),又称为印契,现常指密教在修法时,行者双手与手指所结的各种姿势。音译作母陀罗、慕捺罗、母捺罗,或称印相、契印、密印,或单称为“印”。 佛菩萨及本尊的手印,象征其特殊的愿力与因缘,因此我们与其结相同的手印时,会产生特殊的身体的力量和意念的力量,这和佛菩萨及本尊修证的本位力量的身心状况是相应的。 在密教中,手印是指曼荼罗海会诸尊为标示其内证之三昧境界,或修行者为了表达同於诸尊本誓,而於其手指上所结的密印。属於本尊身、语、意三密中之身密。 三密(梵文trini gahyani),是指秘密的三业,即是身密(梵kayaguhya),口密(梵vag-guhya)或称作语密,意密(梵mano-guhya)或称作心密,主要来自密教所说。 由于佛陀的三密作用极为微细甚深,非思惟所及,连十地菩萨也不能完全了知,故称三密,与众生之三业相应,能生起不可思议之大用。 众生之三业,虽然是染杂的,但却能契合佛之三密,且含摄於其中,而众生自心体性同于佛之三密,即众生三业实相皆是法性之作用,与佛之三密平等无二,所以也称为三密。 众生之三密中,行者手作本尊之印契,乃至行、住、坐、卧等一切事业,皆称之身密;口诵真言,乃至一切言语等口业,皆称语密;心中观本尊,乃至随一切因缘起念,各种事业,皆称为意密。 广泛的身密不是只有手印而已,任何的体姿都是属于身密的范围。人类的手很灵巧能够做出各种姿式,但都是建立在染污的无明上,所造作的动力都是来自食、瞋、痴、慢、疑。例如,因为愤怒而举起拳头打人,甚至发展成一套拳法,或拿起武器攻击别人等等,无不是受无明的驱动,所造作出来的染业。从广义来讲,人类整个身体动作都是身业的范围,是众染污中而起的,和佛菩萨清净的身密不同。 三密可分为有相、无相二种:有相三密是佛与众生互融,入於瑜伽境界,行者身结印即身密,口诵真言即语密、意观本尊即意密,称为有相三密。无相三密是指行者所有身、语之行为、自心所思惟者皆为三密,称为无相三密。 《大日经》卷六〈本尊三昧品〉印契可分成有形、无形二种,《大日经疏》卷二十解释:“印形亦有二种,谓有形、无形也。形即是青、黄、赤、白等色,方、圆、三角等形,屈、伸、坐、立及所住处之类也,印谓所执印即刀、轮、羂索、金刚杵之类也。初心别缘而观,谓先观画尊等。约此而观名为有形。后渐淳纯,又以加持力故自然而现,与心相应。尔时此本尊但从心现,不别外缘,故云无形也。” 而有相三密,是佛菩萨本尊之三密,加持于行者之三业上,故称为三密加持;无相三密,是佛之三密与行者之三密相应融合,故称为三密相应。 密宗依此三密加持、三密相应的广大作用,让我们能转凡夫身而成就佛身,也就是透过身、语、意三密的修持,让我们即身成佛,因此之故,我们当再探讨身、语、意三密的深层意义及其行相,以作为三密修习的前行。 我们平时看到佛菩萨本尊等的图像、塑像,多是以他们身上的持物或手印来判定其尊名。 其实,不论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不动佛或药师佛,在他们住世的过程中所结的手印也有彼此相同的。所以,用手印及持物来判断尊名,也不是绝对的分辨方法。但我们若单一的来看各个佛像,从手印还是可以了知其特别的愿力、因缘及特别的悟境,乃至其成道、说法时的特别状况。 例如阿弥陀佛的说法印和接引印是一般人较为熟悉,但其实这手印也在释迦牟尼佛身上出现过,只是现在我们把手印特殊化了。因阿弥陀佛的说法印和接引印特别常用,所以就以此手印分别。再加上九品九生印,这是阿弥陀佛接引九品九生的人时,所示现的特有境界,是依照要往生的人的境界所现,给他们导引而九个手印并不是一定如此,只是在密教中被特殊化了。阿弥陀佛也可能相应于因缘而在接引上品上生的众生时,示现法界定印,安住在圆满法性。 了解了这个因缘,我们就能更正确的认识手印。 在古代行者修法结手印时,有以下的注意事项。在《大日经疏》卷十三引述善无畏三藏之说法:“西方尤秘印法,作时又极恭敬。要在尊室外之中用语空静清洁之处,当澡浴严身,若不能一一浴者,必须洗净手,漱口,以涂香涂手等方得作也。又作时须正威仪,跏趺等坐。不尔得罪,令法不得速成。”大意是说结手印时,在环境上要选择清洁的静室,沐浴净身,端正仪容,结跏趺,方可结印。若无法沐浴,也要先净手、漱口,以香涂手,以此表示恭敬慎重之意。此外,《青龙寺仪轨》中亦说,结印之际祈念诸佛加被,则可悉地。 此外,经中也说,结契印时,不应于显露处,如《陀罗尼集经》卷一中说:“露处作印咒法者,为恶鬼神之所得便。”又说,于本尊像前作印,应以袈裟或净巾覆盖。所以日本东密通常在袈裟下或法衣袖中结印,但是台密则无如此。 南无阿弥陀佛

很小的时候看过的电视上播放的一部电影,里面有个人会武功绝学,大手印,武打片名字

这部片子是四集,名字叫《刺客》。但是网上貌似找不到这个片子。我再给你补充点剧情:会蝴蝶张的那个是个老头,会大手印的那个坏蛋用来掩护身份的那个女儿其实是那个好老头的亲生女儿。整个剧情围绕着保护与刺杀(杀谁?蔡锷?忘记了)

大手印的修学法门

大手印之修学,以得‘决定见"为入门第一着,有如达摩禅之‘理入"、‘安心"为首。若不得见而修密咒及气脉点,只属共外道法,不得名为大手印。大手印之得见,据学人根机之不等,设有多种法门。(1)依止上师加持而得见︰最上利根、顿悟之机,只须修密乘四加行中的上师相应法,培植对上师的恭敬信顺之心,师徒间建立起能加能持之相应关系,徒弟只要怀有欲明心地之意愿,上师可照察因缘时节,予以加持,令弟子顿悟见性。如传说萨啰诃遇鬻箭空行女,目光甫接,即顿证明体;谛洛巴以鞋底猛击随侍他十三年的那洛巴之面门,令其于痛极晕厥之际突然见道,有类禅门宗师之拳打脚踢而令学人顿悟。然此类利根者难遇。据说只有前生或上半世修习成熟,风息入中脉已能熟练之人,始可能略作观修加持便得顿悟。《迦白》即云︰‘宿昔已修炼,名为顿悟者。"若宿根不具,只有通过渐修而悟。(2)依密诀调心而得见︰依上师所授顿见心性的密诀调心,令直下与真如相应而得决定见。此略有三诀︰一是于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之际体认刹那显现的母光明。《明行道六成就法》云︰‘净光之曙发,要必伏于前念已灭、后念未来之际。"然斯际须有观心任持,又离能观所观。岗波巴即云︰‘前念分别已灭、后念未生之中,心殓然而住,若无观分任持,其过极大。"(《大印讲义》)永嘉玄觉禅师《永嘉集》教人从‘前不接灭,后不引起"之前后际断中体会心体,以为入禅初心处,与大手印的这一调心诀完全一致。二是当下无念无著,一无所住。如《大乘要道密集》〈心印要门〉云︰‘身离作务,语离谈说,意离思念,自性清净,应依真空无念而住,当此之时,心无所缘,亦无所思,善恶邪正都莫思量,又不思有亦不思空,过去不追,未来不引,不思,妄念起灭一切皆无,如无云空寂然显现,纵荡身心坦然而住。"谛洛巴的一首偈将这种调心诀要总结为六不︰‘不思不念不寻究,不观不想持本元。"其《恒河大手印》有云︰‘身离作务安闲住,语离尘声空谷音,意离思量比对法,如竹中空持此身。心合超绝言思空,无著心契大手印。"这其实即是大乘经论中所说的一行三昧、达摩之‘壁观"、曹洞宗之‘默照禅",其实质是修无分别止。三是念‘呸"斥念法。《椎击三要诀》云︰‘最初令心坦然住,不擒不纵离妄念,离境安闲顿时住,陡然斥心呼一‘呸"(pat),猛利续呼‘也马火"(梵文惊叹语),一切皆无唯惊愕,愕然洞达了无碍,明澈通达无言说,法身自性当认之,直指本相第一要。"这是于厉声呼一‘呸"后震惊之余,体认无念心地,据称由上师据时节因缘呼‘呸"者力量大,自己呼‘呸"者力量小。上师厉声呼‘呸"以斥断弟子妄念流注,正与禅门宗师之大喝同一旨趣。(3)依诀依教观心得见︰依诀观心者,如萨啰诃颂云︰‘以莫散心观自心,若能自知自本性,诸相自脱大乐中,散心亦皆成大印。"又云︰‘如人寻求虚空界,无中无边亦无见,如是寻求心与法,亦不得极微尘许。"这是即妄观真,从意识深层向内究心、觅心,以悟心性本空,一如禅宗之‘觅心了不可得",这也是显密教典中所示的观心法。如密乘《金刚庄严续》即云︰‘心观六分尘,析为十方已,此明了法义,心净最无垢。过去未来心,如是无所得,无二无无二,虚空亦无住。如是观察已,一切众生空,是无垢瑜伽,想自心无体。"(4)依止观门得见︰一类不通教理、乱心难摄者,宜先摄心修止,入于正定,《涅盘道大手印》(白莲花造)称之为‘专一瑜伽",并分修止为多门︰或于面前置一小球或削尖之木桩而系心,或观佛像,或观想有大如指甲、上有‘吽"字之月轮当前,或依金刚诵、宝瓶气调息入定。于达寂定之时,修‘离戏瑜伽",反观心性,此有三门︰(1)三时观察︰“观过去之念已灭故空,未来之念未生,现在之念不住,心于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中皆念念不住,无实自体”。(2)有无观察︰观心为自色法而有?抑或非依色法而无?若为色法成,则为何色?为外在境相?为内虑功能?若非色法,为何有种种境相显现?如是观析推究,知心非属色法而有,亦非空无,毕竟不可得。(3)一异观察︰观此心为一为多?若一,则心所法有多种?若多,则一切法何由成一体?何为统觉者?如是观析,了知心离于一异,分别戏论息灭,心性明体便会自然呈露,这种观心法,是多种显教经论中所宣说。若知见执着深重,须得学习经论,经过理性思维,破除粗显分别我法二执,然后再依教依诀观心,息灭微细分别戏论。(5)依秘密门修咒气脉点而得见︰《恒河大手印》云︰‘劣慧异生未堪善安住(顿门),可于明点气脉诸要门,以多支分方便摄持心,调令任运安住于明体。"善根较浅、气脉有障碍、难以顿悟顿证的中根器,宜修密乘本尊法,先于生起次第得见喻光明,解空性理,次入圆满次第修气脉明点,于气入住融于中脉所显光明定上体认、观察实义光明。此须受灌顶,依师传仪轨如法修持,尤修气脉明点,须有实践经验的上师亲自指导,而且于修前应依经教或师传得闻思正见,始终以正见为导而修定,若有明师指导、正见印持而修本尊法,既可得本尊上师加持之助缘,又可由观修而成就报身,并易得身体上的气功效应,易发神通,为较稳妥的修持之道。晚近修习大手印者,多从此门趋入。大手印的见,名‘决定见",指一种从心底里确认心性绝对如此、无丝毫疑惑的牢固见地,大盖相当于显教大开圆解之见,起码属思慧的最高层次,乃至刹那见证明体,得宗门所谓的解悟乃至证悟。《祝祓大手印》分大手印见为知、觉受、证三个层次。知,‘为了心之实际之闻思",多分由比量而知,属闻思慧。觉受,为‘了达总如义理,凝现于心"。《了义海》云︰‘心领受为觉受。"这是由修习止或观而得领悟,由实际的体验而对心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证,谓‘了达离戏理量以上",即超越闻思,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中现量见到心性,起码相当于禅宗之解悟乃至证悟。《了义海》云︰‘心自现于彼体性中为证。"谓现量见性、并不加功用自然而见方为证,这个境界起码相当于禅宗所说的透重关而得证悟。一般而言,以密诀调心或观心而得的见,多属觉受,由修气脉明点于第四级自加持(实义光明)次第所得的见,属于证,而且是证果见道位上的证。[大手印之修行果] 大手印得见后方可修行,修亦称定,谓依所见而修光明定或大手印定。《大手印顿入要门》云︰‘于所解理专心缘者名之为定。"《了义海》云︰‘自明自照心如镜,无有明暗是为修。"此所谓修者,唯以保任所见明体不乱为要,不得作意修断取舍,实以无修为修,名曰‘无修瑜伽"。这与《坛经》之一行三昧及后世宗师所说的悟后保任同一旨趣。《椎击三要诀》述第二修定诀云︰‘复次起住皆适可,嗔恚贪欲及苦乐,恒常及暂一切时,旧识法身认知之。今昔子母光明会,住于无说自性境。(中略)出定入定无差别,上座下座亦无别,(中略)恒及暂时一切处,保任唯一法身用。"

密宗大手印咒语是甚?求解

大手印,属于高级的密法,和咒语不大有关系,反而和禅宗很像了。可以看一看贡嘎活佛的《恒河大手印》以及 第三世大宝法王的《大手印愿文》(张澄基教授有过讲解)。

密宗的大手印是指什么(具体修炼方式)?

首先,大手印不是武功,而是佛教的修证方法。梵文称为“嘛哈穆德罗乌巴得夏”,准确的译名是“大印口诀”,加“手”字,表尊重,其实与双手结印无关。“印”指法印,如三法印。符合法印,就是佛法,不符法印,就不是佛法,法印就是佛法中的精要,在大手印中特指佛的无分别智,与禅宗所言类似。其次,大手印有显宗大手印,修中观空性;有密宗大手印,依靠风息修光明境界,直指心性,依根器有顿渐不同。其引导有《俱生和合》、《山法宝鬘》等。大手印派始于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的谛洛巴,11世纪由玛尔巴引入西藏,传密勒日巴、达波拉杰,形成达波噶举派,支派较多。另有一派香巴噶举,今已式微。最后,萨迦班智达说:“愚者盲修大手印,大都堕为畜生因”,修习大手印的方式,要靠师长引导,否则妄修无分别容易走上愚痴道。

大手印的持心四喻

萨啰诃颂以‘平常心念住本体"一语概括大手印修要,与马祖之‘平常心是道"可相参照。岗波巴释‘平常心"云︰‘平常之心即名为修,谓令平常心自然安住,倘于彼心有所取舍破立,则不名平常心矣。故曰︰境无微尘许可修,心无刹那顷散乱。平常心不散乱者,亦名自然住心。是以只要自证念不散乱,其余不论如何,仍是修行。"《大印讲义》所谓‘自证念",指所见明体,只要此性不迷乱,则言语动作、妄念起伏,皆成菩提妙用,不须作意断舍对治,《坛经》所谓‘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便是此意。大手印又有三相、五喻、三喻等持心之要。三相者,平等、舒展、弛缓,平等谓无所计执,舒展谓放任宽坦而不加整治,弛缓谓不加功用。喻云︰‘境相宽坦如虚空,正念周遍如大地,心住不动如山王,自证明了如灯烛,净识无分别如水晶。"又云︰‘心不整则自明,水不动则自澄。"随修定的进程,持心诀要又有四喻︰(1)如婆罗门捻线,松紧得宜︰般若佛母颂云︰‘初修止时从紧起,于过紧时宜放松,紧复松兮松复紧,善观于此起慧见。"紧,谓提起精神,安住明体。(2)如柴葽断︰谓妄念若起,勿著有而作意断舍,勿于妄念灭时保持明体而着空,应能观所观,两头俱舍,心安住于明体,则妄念烦恼自然解脱。《祝祓大手印》云︰‘谓尽其所有妄念及烦恼,无庸遮断,亦不令其作主,随所显现,纵任无著。但于生之一刹那,立即认识,不故遮止而令住于自然清净,空性即显。因此一切违境可为助道之缘,以认识妄念之无自性也,即能了达解脱及断与对治无别,此名金刚乘修习无住心要。"(3)如婴儿观佛殿︰谓定力增长,放开六门,任六识任运显现,不遮不断,而于所显境相不起分别爱憎,亦不起‘不着"之执,对境不迷,如《坛经》所云无念为宗。(4)如象入荆棘︰谓久久修习而得‘后住",定心坚固,即使仍有妄念起灭,当其起时,妄念本自解脱之念亦随之而生,如水中画图,随画随灭,不假功用,安住明体,不为妄念烦恼所扰动,有如大象以皮厚故,随意入荆棘丛中,亦不被刺伤。大手印定之修持,虽可于世俗事务、日常生活中用功,不拘坐相,不离世间,但初修者定慧力弱,难以保持明体不乱,宜闭关专修一段时间,培植定慧。《椎击三要诀》云︰‘然于未得坚固间,须勤舍离愦闹修,且须闭关专行持。"西藏大手印行者,率多常年闭关勤修。大手印之行,略当于达摩禅二入之‘行入",指在动用中修持,此以任运无作为要,称‘无作行"。萨啰诃颂云︰‘种种行相无根本,犹如疯狂无定事,无作之行如孩童。"无作行,谓任持自性明体刹那不乱,从体起用,任运而行,悲空双运,随缘修行六度,度化众生。大手印特别依无上瑜伽密,修有戏论之二十一空行、无戏论之五空行、最极无戏论之三行,凡二十九种行。这些行持注重在逆境中主动地磨练自心,释放烦恼习气,破除庸常显执。其中如普贤行者,谓于妄念不加对治,任其消融于法性本体,有如雪落热石,尽化为水,不作意整治,不掩藏矫饰。又密行、明禁行者,谓偕手印母于僻静处修双运道,或经行村镇,忍受讥笑嘲弄。又聚行者,谓往闹市人海中和光混,执下贱之业,忍受世人之称讥打骂,以为修道助缘。又疯狂行或普颤行者,谓任意释放藏识中习气种子,不加遮拦,行如疯狂,而自性明体刹那不乱。又胜御方行者,谓主动取逆缘为道,以涤尽无明,昔印藏大手印行者,多于山顶凶地、尸陀林、独树下、冢墓中、四交道处修行,禁语,乞食,行头陀行,于顺逆境缘中保持明体刹那不乱,不起一念有间心,有如狮子,无所畏惧,行同虚空,不着一切,不依一切。古代瑜伽行者的这种行径,现在看来只宜取其无作无修、逆缘练心的精神,不宜生硬模仿其形式。关于大手印之修行,印藏诸师依修持经验总结出不少诀要。如岗波巴之‘俱生和合",谓识心之体性为俱生法身,心起妄念为法身之用,显境俱生为法身之光,偈云︰‘心妄念法身,最初即俱生,师教合一故,说为俱生合。"(《宗教流派镜史》)止贡巴(1143~1217,支贡噶举开启者)之世间怙五法︰(一)应先修行菩提心,(二)应观自身为本尊,(三)应于上师修敬信,(四)应修无分别正见,(五)应发愿回向作印持。有云︰‘大手印法如狮子,若无五法等无眼。"主巴噶举开创者藏巴嘉热(1161~1211)之六平等法(六种持道)︰(一)持分别为道,谓了知分别心之体性,即于此了知上体认明体而住;(二)持烦恼为道,谓故思烦恼境而令烦恼增盛,即于其增盛处了知为心体空性,不破不随转,转烦恼为菩提;(三)持鬼神为道,谓于鬼神怖畏境不破不随转,观为更加恐怖之景象,即于恐怖认知为空,明显宽坦而住;(四)持苦为道,谓观苦性空,于众生苦起大悲心,发愿济度;(五)持病为道,谓观能病所病空,转病苦为菩提;(六)持死为道,谓平时预习临命终时痛苦与幻相,如实了知,不起恐怖及立破之心,令子母光明会合。大手印对修行过程中的各种偏差、失道及对治法有系统的总结,这对修行者来说弥足珍贵。大手印之修证,亦如禅宗,不立阶次,向蔡巴云︰‘大印唯一了,愚谬计地道,为化爱著故,亦方便权说,显教地道次。"在理上虽高唱顿悟顿了,在事上却建立有严密的修证次第。岗波巴《大手印导引显明本体四瑜伽》把见到明体后修行证果的阶梯分为专一、离戏、一味、无修四瑜伽,每一瑜伽又各分三品,凡十二阶,每一阶的境界,都有明确的衡量标准。(1)下品专一瑜伽︰得见后依见修定,由初难定到渐能入定,住于空明乐之觉受,获身心轻安,六尘境现时能自解脱,心生定解,于后得境识虽未迷失明体,然尚生少许执著。定心增减起伏不定。梦极明显清楚,然梦中尚现烦恼,罕能保持明体而自作主宰。(2)中品专一瑜伽︰有时无意入定而自然入定,安住明体,妄念甚少,后得境识现时亦具空乐明觉受,自觉心境宽舒澄清,朗然无际。但有时仍起我法实执,起后即自觉知,能寂尔解脱,梦中觉受相或现或不现。(3)上品专一瑜伽︰入定出定,昼夜一如,常住明体,如海无波,一切妄念皆于光明定中消溶,后得境识皆归于定,梦中多时能保持明体。(4)下品离戏瑜伽︰通达心之体性,离生灭一异等戏论,但尚未离空、定解、觉受之执,尤稍执空,于后得境识中未持念时尚生爱憎执著,眠梦中尚起颠倒。(5)中品离戏瑜伽︰空、定解、觉受之执净,但于所显境中尚起希求畏惧。(6)上品离戏瑜伽︰断对轮回、涅盘一切法之执著,离希求畏惧,明空、显空双融相续,然不精进修时犹有间断,未臻自然任运之境。梦中尚起迷昧。(7)下品一味瑜伽︰通达内外一切境相法尔明体一味,但尚有决信万法一味之执。(8)中品一味瑜伽︰决信一味之执净,无能所、内外分别,心境不二,正智现前,后得识及梦中迷昧甚少。(9)上品一味瑜伽︰昼夜恒一,了一多不二,万法平等,虽尚现微细无自性之梦,而不迷昧。(10)下品无修瑜伽︰无须作意,所显一切无非明体,然有时尚微起万法如幻如化之执。(11)中品无修瑜伽︰如幻化之执净,昼夜恒住无修瑜伽。(12)上品无修瑜伽︰后显一切微细相续识皆转为智慧,子母光明会合,穷尽法性,圆满三身。四瑜伽十二品,品品皆有六条检验标准︰(1)见体性未见?(2)力圆否?(3)于妄念上定显未显?(4)生功德未?(5)播色身种子(修利他行)未播?(6)于俗谛上决信未决?每条标准,又有其觉受与证的严格标准,甚便于学人作自我鉴别。四瑜伽十二品,还配以修道证果之次第,一般谓三品专一瑜伽属胜解行地(资粮道、加行道),下品离戏瑜伽见道,入菩萨初欢喜地,中品离戏瑜伽当二至五地,上品离戏瑜伽当六地,下品一味瑜伽入七地超二乘,中品一味瑜伽当八地,上品一味瑜伽当九地,下中二品无修瑜伽当十地,上品无修瑜伽当十一普光明地而成佛,为大手印之最极果地,然此证果者,亦无果可证,无法可得,如萨啰诃颂所云︰‘清净体性本不生,此中亦无少差殊,计执分别意于法界净,假名说为金刚持。"四瑜伽者就理言,则无修瑜伽,方为大手印正旨,此本不立文字,不由阶渐,唯被最上利根。贡噶上师即主张上根宜从无修瑜伽入门,顿见心性,无修无证,一超直入如来地,其《恒河大手印直讲》云︰‘祝祓宗之大手印四瑜伽,乃为循序专修于大手印者所说,(中略)要当须知彼四瑜伽等,亦皆方便,原非大手印之真实处也。"至于真言密咒、气脉明点之修持,更是针对中下根机者所设的方便法门,非印度光明大手印之原旨。从大手印之原旨看,它与禅宗心地法门可以说是同一的。不过它在印藏流传过程中融合了无上部密法,较禅宗多了修咒与气脉明点的方便,形成了特有的宗风。(佛日)小说中的武功“大手印”在新派武侠中,常常出现有“大手印”的武功。大手印在梵语中叫“摩诃穆德拉”,意译为“大印”,相当于汉传佛教所说的“佛祖心印”。印是印玺,“大印”专指为佛祖所印证的修持心要或心传。大手印为藏传佛教嘎举派密法的精髓,萨迦派、格鲁派也有传行。大手印法大致分为三种:一、实住大手印。通过研习佛教经论,或得师授,明了“真理”之理,依所悟解而修禅调心,令与真实相应;二、空乐大手印。属无上瑜伽部法,须经灌顶、修宝瓶气、金刚诵、拙火或双运道,渐达气足心寂,生空、乐不二的禅定感觉;三、光明大手印。此法主要依赖上师的加持而获得顿悟。这种大手印,是大手印法的“最胜义心传”,不须以修气功等为基础,但修习者须有上等的素质,遇上等的上师。

谁有《恒河大手印.》电子书百度云网盘资源下载

恒河大手印.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19sBr5YtSXBrLZ-pzHy-1w 提取码: h8tx

大手印的语言分类

大手印之教授导引,大略可分为三种︰(1)实住大手印︰实住,即住于实相之义,此大印属显教。《恒河大手印直讲》云︰‘于具普通根性者,令由菩提道次第渐次趋入大手印,此谓由中论等学而渐入者,谓之实住大手印。"此须从闻思门入,藉教悟宗,明心性理,解实相义,由上师抉择指示,示以修持口诀,依诀观心,悟解心性,入一行三昧或光明定。如《宗教流派镜史》所云︰‘显教之大手印,是就心体之上,专一而住,修无分别,令成住分。如是成就安住所缘之心,明明了了,即应寻觅此心为在身内?或在身外?遍处寻觅,心之体相了不可得,尔时决定此心无实。用此无实,在已成特殊之心体上,专一而住,即许此为修遮非空性之法。"这种实住大手印,即是显教经论中以系缘法界为门的一行三昧、真如三昧,不过大手印之指示心性与教授修定,特重上师口耳之传。当年米拉日巴、岗波巴师徒,对来求法的多数普通根性者,则传与实住大手印,闻法修持者多能获得证悟。(2)空乐大手印︰或云秘密大手印,属密法中的无上瑜伽,为较胜根性者所修持。此须受灌顶,修四加行,得闻思正见,然后以正见为导,依仪轨修本尊法,行三密相应之诵咒,从生起次第入圆满次第,由宝瓶气、拙火定、金刚诵等法修气脉明点,于气入住融于中脉,或从‘俱生喜"生时所现空乐不二的觉受上观察体证自性光明。噶举派多修金刚亥母、喜金刚法,米拉日巴、岗波巴师徒当年皆在得正见后,修金刚亥母法,入拙火定,证大手印悉地。晚近噶举门下学人,多从此门入道,岗波巴大师称此为大手印之特殊道。此实属大手印与密咒的结合。(3)光明大手印︰此为最上顿门、顶尖密法,唯有上根利器才能修持,依上师加持而顿证自性明体,以心传心,不立文字。诸师多说唯此方是印度真正之大手印。《恒河大手印直讲》云︰‘最上之大手印,则并亦无须乎灌顶等修,但当恭敬礼拜、承事亲近于其上师,或仅观于上师微妙身相,即能立得证悟,如此由于无上恭敬信顺之心力,以依止于上师,更不假外物言诠,而能究竟了悟,以证取之大手印,方是大手印之最胜义心传也。"三种大手印,就入门方便而言,虽有顿渐显密之别,就证悟自性光明而言,实际无二。三种大手印,皆分见、修、行三要,或加‘果"为四阶次。《恒河大手印》(谛洛巴口传)提示见修行果之要云︰‘若离执计是见王,若无散乱是修王,若无作求是行王,若无所住即证果。"[大手印之见] 大手印与显密大小诸乘诸宗教法一样,首重正见,以得大手印见为入门第一着,以正见总摄修行果,与南禅之只贵见地、不贵行履颇相一致。噶举派分诸派见地为唯识见、中观见、大手印见等,以前二为不了义,其所谓了义的大手印见,亦名‘俱生智见"、‘法身见",直指自性,谓众生心性本来无生,离一切边执,内心外境一切诸法,皆在此心地本体上显现,能显所显,法尔无生,具足三身五智,不须别修断舍,本来解脱,本来成佛。萨啰诃颂云︰‘故凡所显即法身,一切众生即佛陀。"《椎击三要诀胜法解》云︰‘夫彼一真法界,离绝戏论之法尔如来藏心,无垠广大界中,无量显现染净诸法,彼诸一切,皆亦圆满具足法尔之平等性义。如是而了知,是即见宗之最殊胜者也。"这与禅门‘即心即佛"、‘触类是道"的见地,可谓一致。就哲学观而言,大手印见属如来藏缘起或真心现起论,超越中观见,岗波巴即以如来藏系论典《究竟一乘宝性论》为大手印所依的主要印度论典。所谓本净离垢的自性明体,具俱生智、自然智,此心体为成佛之本、修持之要,摄根、道、果,包见、修、行,名为大手印。西藏瑜伽成就者羊滚巴(1213~1258)云︰‘大手印者,师无可示,徒无可悟,觉受无可污染,定见无可杂乱,见修行无可分,根道果无可裂,如是于此显有轮寂一切诸法,勿作任何遣立、束缚、解脱、对治、矫整,就自识而得自解脱,此之谓大手印。"(《了义海大手印》)大手印见,建立于大乘唯识、中观见的基础上,其说万法唯心、心亦无心、心性离一切边执戏论而本寂本净,与显教无二。如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三世大宝法王攘俊多杰(1284~1339)所撰《大手印愿文》云︰‘一切诸法为心所变现,心本无心,心之体性空,空而无灭无所不显现,愿善观察于体得定见。"又云︰‘一切非有诸佛亦不有,一切非无轮涅众根因,非违非顺双运中观道,愿证离边心体之法性。"而其终极旨趣,仍在直指心性之真空妙有,与汉传圆教诸宗的见地同趋一轨。藏传诸派多认为大手印不共于‘因乘"(显教大乘)的见地是︰‘因乘舍位以为其道,起对治智而断于惑,遍于轮圆法界空理久时调习而欲克证也。果乘(密乘)转位以为其道,起俱生智,即以三毒烦恼为道。"(《大乘要道密集》〈新译大手印不共义配教要门〉)印藏密乘学者所说因乘、般若乘,系指印度中观、唯识两系大乘渐道而言,实不能涵括汉地圆教诸宗。了心性本净、烦恼本空,起俱生智,以三毒烦恼为道、顿转烦恼为菩提,正是汉地圆教诸宗尤其南禅的根本见地。而此深义,具见于显教大乘经论中。

藏传佛教中的大手印指的是什么

大手印是一种修行法门,与大圆满法并列。有实住大手印、空乐大手印和光明大手印(恒河大手印),实住大手印更像是一种显宗的止观禅修法门,什么根器的人都适合,无需灌顶,层层递进。空乐大手印属于密法,需要灌顶后才能修习。光明大手印类似于禅宗的顿悟法门,在上师及三宝的加持下,以期达到顿悟成佛。藏传佛教在今天的地位很高,是有一定的应用的空间的当然 这不包括一些利用民族宗教优惠政策的别有用心的至于一些假借密宗之名的人士或假上师,是不会影响藏密正面发展的主流,这些人最终也会尝受各自的果报。。。。。

恒河大手印与大手印浅释是一本书吗

恒河大手印的作者是颂帝落巴尊,大手印是张妙定居士记录胡印之真记,是两本书。

六祖坛经和恒河大手印哪个更好

六祖坛经和恒河大手印相比六祖坛经更好。六祖坛经是禅宗的最宝贵的典籍,全面阐述了六祖的思想,及祖师禅的方方面面。六祖坛经是神会的杰作,六祖坛经在整个中国哲学思想史、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恒河大手印的影响力没有六祖坛经强,所以六祖坛经和恒河大手印相比六祖坛经更好。

恒河大手印的作品目录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藏文版序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中文版释论作者序 第十世 桑杰年巴仁波切  中译序 噶玛庆烈蒋措  编译凡例  第一部  文本 大成就者帝洛巴恒河大手印根本颂  第二部  释论 恒河大手印注释:圣者亲宣之口诀  一、前行  释论者礼敬  书名释义  译者礼敬  第1偈  鼓励谛听,誓传心要口诀  二、口诀正行  第2偈  大手印为何超越言语分别?  如何安住於无造作中?  第3偈  如何自解脱?  如何远离整治而自安住?  第4偈  念头如何自地清净?  第5偈  为何心的本质,没有实与无实?  第6偈  为何轮回之法不能沾染心性?  第7偈  心,为何那麽像虚空?  第8偈  为何心性包含一切法?  如何身轻安、语轻安、意轻安?  第9偈  如何养成证悟的好习惯?  第10偈  为何见、修、行,一贪就错失重点?  第11偈  为何以分别心持戒,就退失真正三昧耶?  如何远离作意,才能证悟实相?  第12偈  为何离一切贪,才能见三藏一切法?  第13偈  如何才能焚尽一切罪障?  如何对未证悟有情,生起大悲心?  如何让上师加持真正入心?  第14偈  见修行果,如何抓重点?  第15偈  究竟的根道果,是什麽?  第16偈  如何依「悲空双运」而修持?  直观自心有何利益?  第17偈  为何见到自心,就能尽除无明?  第18偈  如何超离心识?  最殊胜的见修行果是什麽?  第19偈  如法修持後,会生起哪些觉受?  如何去除安住障碍?  第20偈  如何依方便解脱道,让空乐智慧现前?  三、结行  第21偈  功德  第22偈  祈愿  释论者祈愿

恒河大手印的内容介绍

初学勿看!它很深,但它很重要!它近在眼前,但你看不到!噶举传承重要转世上师——桑杰年巴仁波切为三年闭关行者讲解实修版恒河大手印对初学者很难,却是必读经典对心性修持者,却充满启发,光芒闪烁桑杰年巴仁波切於莲师圣地仰列秀的边倩寺,为三年闭关行者所开示之《恒河大手印》,辑录为文字出版,愿此成为开启增长清净善业资粮之门。--第十七世大宝法王你的心顽固吗?当一只珍贵的羊脂玉碗掉落时,你的心看到了什麽?前世蒋扬钦哲旺波的侍者在羊脂玉碗掉落时,马上生起强烈的恐惧:「这下羊脂玉碗要摔破了。」蒋扬钦哲旺波以神通力让羊脂玉碗没破碎,并且对侍着说道:「喔!现在,看着你的心!」当侍者一看自心时,马上就认识了心性,并在当下就成为一位瑜伽士。就是这样「用心看着心的体性」!从前有位竹巴噶举上师进入岩洞要修持三年三个月的闭关,却住了一天之後就离开了。他为什麽离开?他的心看到了什麽?一位在坟场禅修12年的榨油工人传说还曾依止以妓女相度化有缘人的智慧空行帕芮玛他早上做捣芝麻的粗活,晚上在妓院帮忙却在印度恒河畔唱出一首流传千年的解脱之歌──恒河大手印大成就者帝洛巴,以口诀胜义传续的方式,传授给予那洛巴,代代相传到今天的第十七世大宝法王,这是大手印口诀持有者口耳相传的不共无上甚深口诀,依之能於一生中,即身成佛的「解脱道大手印」修持法门。帝洛巴尊者的根本颂:风格威猛直接,充满黄金珠鬘传承之初,直指自心的力道。短短二十九颂,除了直击要害的修行口诀,没有繁琐的教理引证与逻辑思辩,是初学者容易受持,中等根器者容易修持,具足信心与殊胜福报的上根利器者,也容易实修并依之现证自心的殊胜口诀。桑杰年巴仁波切的释论:噶举皈依境上地位尊贵的仁波切,将这部简短的口诀,作教证俱精的注解,逐句解说,条分缕析,层次丰富,深入帝洛巴尊者的教言心髓,同时引证其他大成就者的相关开示,悠游於大印教法的传承之流,广徵博引,全书宛如大手印法教的林园,繁花簇簇,光芒闪烁,入眼皆是动人心魄的心性光华。献给想「亲见自心」的您:自心本性,是解脱的唯一出口。对於心性教法,不管您是已尝法味的体验者,若即若离但持续练习的修行人,还是刚学习的初机法友,本书都是大手印教法的经典。

恒河大手印 原文

恒河大手印 应知传承诸上师与我心无别。见、定、行一切行持皆摄于心。 见者,了知一真法界,法尔如来藏心,无量显现染净诸法,具足法尔平等性义。见宗唯有般若光,可以智慧观照抉择。 彼空性不离大悲,般若菩提等持双运,故空悲双融方为正定。 具正见正定者,契合诸佛生之苗芽,即菩萨行趣。 一切利他六度万行,方为善机行者。能再于寂静处,放下一切事缘,一心精进,即生于本净心体,必得正解脱而登妙觉。但尤要者,令身安住如须弥山,令心寂静澄清,不为外境所牵,随处可修。或未能如是,但一心向于此三门,即不当起贪嗔痴诸作业挂碍,于未来世,亦能由苦转乐。 此三要【见定行】为断惑妄之命根、为直指自心实际之法门。 然随境而转之粗妄念,遮盖自心本相。虽经直指,亦不能见,故当先使粗妄澄清。因示曰:最初令心坦然住,不擒不纵。离妄念,是无为而住之自心性,即智慧光明。若以有为为道而修,必不了悟本元。此为自心元所俱生智。 但初修虽欲自然住定于本元,然所住不越于贪着乐、明、无念等功力之中。当遣离贪着如是等功力境,顿然安住,方现赤裸了彻之自性本元体。 急呼‘呸"字,顿断妄想之流。 息粗妄心所而住定,则离攀缘一切法之境,自性即明彻,赤显离心智慧,如如现住。洞达离生灭有无诸边,超绝语意分别境,而自安住离言思之智慧性境中。此即法身体性智、瑜伽、见宗。 如不识此而修,则是未离心之作用及有为之见,与自性大圆满道悬隔,不得无修光明轮。于见宗未得印证,则虽修亦无保任之境,故以印证见宗为首要。后可印证自住之智慧,是即住自本性,非由他求,亦非昔无今有。(此为初要) 令心如河流,任运自然住,起伏不作成立与遮遣,即得法身自相。心起知为智慧功用,观照及一切时皆如是。故放逸不修与勤积修习,其法性无增减。贪嗔、烦恼、苦乐感受等之自性,知其皆是法尔,即得法身妙用。 如不达自然任运,必妄念纷驰而落凡愚。故常应不离无修之大自然住。 无论何时,唯以认识直指见宗,一切尽摄。不可于各各妄念起伏上,作各各调伏对治。 妄念与烦恼,皆法身本觉智慧相。其自性亦即法身本体光明之真实。知之,即名本体住之光明。其直指自性光明之见宗,能熟其自相,即名行道之始觉光明。为任运于此而无分别之体与道两光明之自相,即所谓之光明母子相会也。(本觉母,始觉子也。) 不忘已认识之见宗自相光明,对于境界功用中之妄念烦恼,不起任何遮遣与成立、取舍等为最要。日久护持如是之境,有乐明无念诸功力而遮本元自面者,当揭此皮壳,自性之相方能赤裸呈现,是为智慧由内明朗。 故宜频除乐、明,曰:泉水汹涌激流妙。生乐、明之力及现世乐、愉快等相时,力念方便能摄之‘泼"(P),与般若能断之‘诶"(ei),猛然从上落下,以破贪着功力之皮壳(以上二藏字,合成为‘泼诶"(Pei ),即‘呸"字,译音泼吒。)。 如是一切时能保任离绝道验之关要、无可言说之自性了彻者,入定、出定行持无别,上座、下座修持亦无别。此为不修之大修,自住等遍之智慧。如河流之瑜伽,无毫发之修正,然亦无刹那之驰散。 颂云:未曾修习未曾离,亦不离无修习义。于此自性大圆满根本道,有成如‘卐"字者(于圆满法如量得解),或顿时得解脱,则为色心大离体所显一切法身之妙用,无有能修所修。 倘未得坚固,则是起现妄念、为他力所转之下机渐道凡夫。尚须舍愦闹、驰散处,以勤修具足之禅定固聚。否则,纵久修习,道验不生。故闭关修持,以免行仪上易生习性之染污,乃能于根本定之自地道验智(即道力证验之智)与后得智(或出定之后得智)相融也。 闭关修持,虽有护持,依赖于根本定体之行持。然如不知长养后得智,使与行仪相合,则徒以对治,不能克他缘,致被妄想之缘牵入凡愚障中。故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是为尤要。 此无他法,只不离本定法身见,无‘能所、是非"分别,自然任运,保任于惺惺寂寂。此为无分别智止观、无为俱生法尔之自相、一切行持之心要。如以分别心,入有作为之网者,无有解脱时也。此即法身自住之赤露智,本未曾迷之觉性心,须决定护持相续。(以上是第二密义) 定,至行之要。如无解脱智之道力,唯住休息之行持,仍不能越色、无色界。因其未能克制贪嗔缘起及诸行业流。以未得决定心之道力故,于喜欲境顺缘生贪爱、逆境拂缘生嗔恨,如对病痛生苦受想等。所起一切,皆是自性功用显现。故认识于解脱体智为极要。 如未得起灭(念)之要,则所渗漏之妄念皆轮回业因。故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即是不纵之使炽,亦不以念治念。唯不离自然本体以观照之,使不连续,如在水中画图,随画随消。 但妄念虽自灭,尚未为清净。以仅仅了知妄念,而尚不能断惑乱业流。必须在了知妄念自灭之同时,即识知显见自识之智性,则自然而住。妄念灭处清净随得,更为重要(仅识妄念,不能断惑)。念之起灭同时,如水上绘图,即绘即消,本皆清净。自起自灭,绵绵密密,相续不休,得任运矣。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应知其所起者,皆为本元清净性中之道行。功夫至此,毫无粘滞,妄念皆妙用恒沙之道行。以无念即有念、有念即无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正起念时,亦不见有念可起,是名无念。非如一般人所想象者,一念不生名无念也。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则所现之妄念皆调现为自性之妙受用,即五毒妄念所现之粗者,皆能令具自性解脱之光力,明空成受用也。一切妄念,皆由自性通彻境中所起之妙用。以无取舍心护持之,因其生灭未能超越法身妙用王之境也。妄念虽具无明色相,而其自性未出智慧法身之清净中。故于广大不断之光明所照中,妄念自性原空也。 如是长久串习行持,则妄念自起调治,动静无分,得无坏住。极其功用,虽现喜忧疑虑之妄念与凡夫同,然不似其成坏之实执,而集诸行业,随贪欲力成转移。 当念生时,初识其妄念之相,其相随灭,如遇旧识之人;次则妄念必自灭,如蛇结自解,最后妄念无利无害而隐灭,如盗入空室,是为解法之最要妙。 知修不知解,与禅天同。若不具如是解法妙要之修习,虽心能坚住禅定,亦落于上界之禅定。 如以了知妄念起住为足者,是与下劣狂惑无别。或偏于空性求法身印契等等思量,然遇恶缘时,则所修持不能解除境缚,而反自现过失。 起灭、自灭、定灭,皆是妄念自灭,随妄本净。此灭解相,即自解脱现量唯一之要。亦即自性大圆满殊胜法门不共之要妙。 具此要妙,无论所生是何烦恼妄念,皆显为法身。妄念尽为智慧,逆缘成为助伴,烦恼成为道行。不舍轮回而住清净。解脱染净缠缚,无功用修正而任运也。 如无此解法之道力,虽有至高之见地、甚深之修持,亦于心无利。烦恼力未退,非真实之道。 如得此自起自灭之妙要,虽毫无至高见地之持法与甚深修法之缘依,然其自性亦决能从二执之缠缚得解脱。如到金洲,求他石了不可得。任何所起之动、静妄想,皆唯现成之真实定境。复求迷乱自性者,了不可得。 见、定、行三要是三世佛之密意中心,一切乘之顶尖,故曰诸佛之母。如上三要乃自性大圆满之见、定、行、果,四者在自性了彻之境中,统摄为一面,行之最极心要。亦是即定即行之要。即是于何时了悟赤裸裸之智慧性,即何时得其自性智之见宗。见与定虽分述,体实一也。 如此行持自性大圆满本清净之无失要道者,实九乘之巅顶。其余各乘之道,即随从而为此要道之台架与助伴。见本净之自性般若光明相时,则由定所生般若之功用更炽,如夏水瀑流。 由空性之本住起现大悲入无方悲悯,亦法尔然也。空性与大悲双运要道现证时,如海诸行,一一自现作用,似日之与光。如是与福德资粮合作,广为利他之行,以圆成真实见宗,而为无染寂乐之助伴。 三要者: 知自心相,依妄念缘境、念之随起,而观察自心本相,认知法身自性(这是见)。 融妄念为法身妙用,熟识法身。(这是定) 于念灭上,坚固而定,念无连续,法身之见不忘。(这是行) 心注眼,眼注空,为一切要中要。(须参仰兑修法) 非经密乘第四灌顶之大手印,不能称为大手印。 真实法尔,即是真正大手印。不修不整不散乱,即其最上法门也。 “空、乐、明(明又称智慧)”,空即无念,故又称“乐、明、无念”。 不起修整心,又绝无散乱,以守护自心。如是无住、无缘、任运,而不违越自心明净本体者,即同手执明灯,照破黑暗。即是善守护三昧耶。如分别执着,岂唯违犯三昧耶?!永离分别执着,无所住而生其心者,乃能见彻三藏一切教义真谛而无余也。 无作之修,以观心为最要。 超离一切边见、执着、遍计,方为真正见中之王。 修,必于自心明体毫不散乱,方为真正修中之王。 行,必安住于自心明体,无作无求,方为真正行中之王。 若言果道,必于圣凡、上下、涅槃、生死皆无希求、无所住,真正无上之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寂而恒照、照而恒寂,等同诸佛,方是果也。 无念并非无记(此是无始无明)。更别于外凡。由不觉而始觉,始觉即同本觉生出之子光明,而合母光明也。虽立见宗,亦非不修所能证。金沙具金质,但未即成金。必须炼冶工夫也。 三修门: 身修,离诸作为,如世间无益之事及其他出世之行法等,唯安闲宽坦令身安住。 语修,无益之世间语及咒诵均止,安静如谷。 意修,离戏论思量、比对心想,即观想作意亦止。(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自顶至足,空如竹筒。心等虚空,超绝一切分别,离沉、掉、无记,而令等、持、惺、寂。灵明无取舍执着,住于本妙明净体性中,即大手印定。 常如此修,忽于刹那间,如暗室灯燃,光明开朗。涅槃自性,俱生本觉之智光,全体毕现。立证无上正觉道。

山西晋中太行山深处,巨大手印和生人勿进的古宅,你见过吗?

因为工作需要,春节时分我去了趟山西太行山——传说中的“世界屋脊”。本身是寻找一些原生态的野生农产品,同时也可以边工作边享受独特的“新春乡村 旅游 ”。 却不想,在太行山深处居然发现这么多神奇的“风景”。 许多人小时候都学过这么一篇课文,叫做《愚公移山》。说有太行王屋二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仞...... 同时,太行山也被人们赋予了许许多多的神秘色彩,单单从它一系列具备神话想象力的名字即可窥见端倪。 譬如“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二郎山”等...... 巍巍太行山,纵横八百里,崖壁若鬼斧神工,山峰重峦叠嶂...... 而我,竟然在一处人烟稀少的崖壁上发现一个巨大的手掌印,那尺寸赫然不是人类所具备的。 当时有零星几个游客都在拍摄这个大手印,因为换了手机,真实图像不慎丢失,所以只能临时P了一个类似的效果图出来(和真实的有八成一致)。 这个大手印位于山西晋中太行山脉,手掌印距离地面大概有30米左右,目测约有1米大。手掌印下面是一座古庙,偶尔有远来的游客虔诚祈祷。 看到手印许多人不假思索就想起压制孙行者的“五指山”了。那么大的手印,除了如来的“如来神掌”,真不知道用什么来描述它。同时,这个地段的山脉又叫“二郎山”,当地人说这是二郎神和孙悟空交战的地方。 看完手印继续在深山里前行,一路上都看不到来往的车辆,越走越荒凉。却在一处大山坳里赫然矗立着一处古建筑。 这个古建筑分不清是道观还是古庙,或者只是一处古宅。但是它在这个大山坳里是那么突兀,白昼大太阳之下,看一眼它都觉得空气都低了几度。 山坳里整个都是平地,这个唯一的古宅就犹如鹤立鸡群般坐落在一个距地面2米高的大土堆上,让整个宅子给人感觉如同瞬间拔地而起一般。 在外面看,古宅占地约400-600平米,墙壁以灰白色为主,屋檐类似马头墙风格,上面雕以花纹(类广东那边的灰塑),应该是清朝时期的风格,里面松柏挺直,整体风格感觉应该是一个道观,距今至少有百年 历史 。 车子快要到达老宅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些探秘的故事,于是萌生了想进去看看的想法。于是就告诉同行的大爷(本地人),说我想进去看看这个古宅。 大爷当时楞了一下,好像在思索着什么,表 情感 觉讳莫如深......停顿了好一会儿才说:“这山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儿,深山古庙尽量不要进去。” 大爷一番话让我压制了一探究竟的想法,都成年人了,多多少少都看过一些民间传说。什么“一人不进庙,两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之类的老话我也知道。于是就岔开了话题,问:“那你们小时候在山里就没有什么传说之类的吗?” 刚问完大爷还没有回我话,车子就经过了“荒山道观”,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实感觉,没来由的温度突然低了几度。我以为是经过了道观的影子(有些地方因为长期被建筑或树木遮挡会导致特别阴凉)。 可看看四周,太阳很大,又是正午时分,道观里的松柏虽黑虽大,但也仅仅是两个碗口粗细,尚未达到《倩女幽魂》里面千年树妖遮天蔽日的状况。可突然间阴凉却是实实在在的感受。 后面我问大爷有没有感觉到突然间凉了一下,大爷没有直接回答,开始给我娓娓道来:“我们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太行山的狼,那时候,山上还是有许多动物的,狐狸、狼、野山羊、狗獾、野兔,甚至还有豹子。不过主要最惧怕的就是狼,因为小孩儿从小到大都是被大人说山上有狼而产生了心理阴影,但是山上有许多坚果,像核桃了、榛子了、板栗了,很多都是几百年甚至近千年的老树坚果,所以我们还是要山上采摘卖钱......” 因为不是本地人,所以我也不知道当地人有什么说法。 如果是你,在方圆几十里荒无人烟的山坳里看到一座几百年荒废但却保留很完整的道观/寺庙,里面种植了许多颜色如漆的松树柏树,你敢一个人进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