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泵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请问有没有谁知道可以提供正负3V左右或者正负2.5V的电荷泵的型号啊?最好还能有datesheet 谢谢

REG711EA-3是输出+3V的电荷泵(最大输出电流50mA),REG710NA-2.5是输出+2.5V的电荷泵(最大输出电流30mA),工作电源电压范围都是1.8V~5.5V。用ICL7660或者NCP1729都可以实现电源反相功能,最大输出电流50mA。

对于电荷泵驱动能力不够,是不是高压就升不上去?后者是升到某一电平再也不变了呢?

看具体的电路结构了,一般情况下,驱动能力不够将会导致高压上不去,并且电压还不稳定,会随负载上下波动;有些电路设计时驱动能力不够直接就不输出了。

MAX232的电荷泵需要的电容一定要用1uF吗?

没有那么严格,用2.2uF也可以,但不能太大或小了。

电流型电荷泵,电压型电荷泵

一般讲的 电荷泵 指的是一种电压变化电路,可以降压、升压或产生负压,因为是依靠电容充放电实现的,所以输出能力不大。而电流型电荷泵、电压型电荷泵是在锁相环技术范畴里讲的。简单说,就是锁相环需要一个输出电压或电流可变的电源来锁定频率,这里用DCDC电路太复杂(尤其是如果要做锁相环芯片,就更不能复杂),所以电荷泵是首选。 电流型电荷泵,输出电流变化,电压不变(负载端的电压自然会随电流变化,但始终小于电荷泵能够输出的最大电压)。电压型电荷泵,输出电压变化,电流不变(负载端的电流自然会变化,但始终小于电荷泵能够输出的最大电流)。 可能不太好理解,这里就看欧姆定律学的扎不扎实了。

电荷泵升压电路最高的效率是多少

典型倍压电荷泵效率(上图)电荷泵升压电路的理论效率是100%,实际上由于芯片本身的耗电及电容充放电损耗,效率最高在90%附近。当负载较轻时,芯片的静态功耗占主要因素;当负载较重时,电容充放电损耗占主要因素。电荷泵电路简单,效率较高,电磁兼容性好,有的还自带稳压功能;电荷泵电路一般纹波较大,输出电流较小,一般在300mA以下。

电荷泵的工作过程

3种电荷泵的工作过程均为:首先贮存能量,然后以受控方式释放能量,以获得所需的输出电压。开关式调整器升压泵采用电感器来贮存能量,而电容式电荷泵采用电容器来贮存能量。电容式电荷泵通过开关阵列和振荡器、逻辑电路、比较控制器实现电压提升,采用电容器来贮存能量。因工作于较高频率,可使用小型陶瓷电容器(1μF),占用空间最小,使用成本较低。电荷泵仅用外部电容器即可提供±2倍的输出电压。其损耗主要来自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ESR)和内部开关晶体管的RDS(ON)。电荷泵转换器不使用电感器,因此其辐射EMI可以忽略。输入端噪声可用一只小型电容器滤除。它的输出电压是工厂生产时精密预置的,可通过后端片上线性调整器调整,因此电荷泵在设计时可按需要增加电荷泵的开关级数,以便为后端调整器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电荷泵十分适用于便携式应用产品的设计。电容式电荷泵的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它实际上是一个基准、比较、转换和控制电路组成的系统。 在DCDC电源后,2倍升压与翻转负电源,给LCD供电。

lm2662 请问目前最好的电荷泵是哪个芯片,像ICL7660的

REG711EA-3是输出+3V的电荷泵(最大输出电流50mA),REG710NA-2.5是输出+2.5V的电荷泵(最大输出电流30mA),工作电源电压范围都是1.8V~5.5V。用ICL7660或者NCP1729都可以实现电源反相功能,最大输出电流50mA。

DC-DC开关电源效率为什么低于电荷泵

对于无调节电荷泵,电荷泵的效率的确高于开关电源的损耗。这是由于除去相同的静态损耗外,开关电源额外损耗有开关管损耗和 外围电感上的损耗。在某些特定场合的确适合于电荷泵方案,但对于一些输入输出范围比较大,功率较高的场合,只能选择电荷泵。

MAX232是怎样实现片载电荷泵具有升压、电压极性反转能力

电荷泵就是实现这个功能的,你看看一些专门的电荷泵器件的资料就会了解,如ICL7660,不同的接法可以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或者反相。其原理是通过一些MOS管开关电路在一些电容之间不停地切换导通来搬运电荷,再由电容的连接方式来确定输出电压的极性和幅值,凡是电荷泵器件或带有电荷泵的器件必然要外接电容才能正常工作,就是这个原因。

电荷泵锁相环电路的优点

改进型的CMOS电荷泵锁相环电路_模拟技术2017年04月30日阅读 116本文设计了一种高性能CMOS电荷泵锁相环电路,通过对传统电荷泵电路的改进,提高了充放电电流的匹配性,有效抑制了锁相环输出的相位偏差,提高了环路的稳定性。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是一个闭环负反馈系统,能够准确地产生一系列与参考频率同相位的频率信号,是现代通信及电子领域中必不可少的系统之一,通常被用于频率合成、同步信号产生、时钟恢复以及时钟产生等。电荷泵锁相环(charge pump phase-locked loop,CPPLL)因其自身所具有的开环增益大、捕获范围宽、捕获速度快、稳定度高和相位误差小等优势,现已广泛应用在无线通信领域中。在整个电荷泵锁相环系统中,电荷泵电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传统的电荷泵电路,其内部存在的一些非理想因素直接影响着整个环路的工作性能,如存在电荷泄漏、电流失配、电荷共享、时钟馈通等问题,会导致压控振荡器输出频率产生抖动和相位发生偏差。本文首先介绍了锁相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其次重点分析了传统电荷泵电路存在的一些不理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电荷泵电路,减小了锁相环的相位误差。此外,通过设计倍频控制模块,扩大了锁相环的锁频范围。1 系统结构及工作机理电荷泵锁相环通常由鉴频鉴相器(PFD)、电荷泵电路(CP)、低通滤波器(LPF)、压控振荡器(VCO)以及分频器(FD)构成。本文设计的锁相环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环路具体工作原理为:通过检测PFD输入端的参考信号fref与环路反馈信号fdiv的相差和频差,输出相应的电压信号VUP和VDN,来控制CP的工作状态。电荷泵电路将UP和DN信号转换为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VC输出。VC通过LPF滤除高频分量,输出直流电平,最终作为压控振荡器的控制信号。随着鉴频鉴相器的两路输入信号间的频差与相差不断减小,VC为某一恒定的电压值时,环路达到锁定状态。图1 电荷泵锁相环结构设计时增加了倍频控制(multiple frequencycontrol,MFC)模块,与分频器和压控振荡器配合使用,通过控制位的逻辑输入,一方面可以编程锁频倍数,控制整个环路的倍频数;另一方面可以控制VCO差分延迟单元的跨导,从而改变VCO的电压增益调节其输出范围。图2 给出了图 1电路的线性等效模型。图中:Ip为电荷泵电流;F(s)为滤波器传输函数;KVCO为压控振荡器的增益;N为分频比;φin为输入参考相位;φout为输出相位;φdiv为分频后的反馈相位。图2 电荷泵锁相环线性等效模型可推出整个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H(s)为式中s为拉普拉斯变换式中的复变量,滤波器传输函数F(s)可以进一步表示为式中:R,C1和C2分别是图1中相应的电阻和电容值。由式(2)可以看出滤波器传输函数F(s)为二阶线性系统,对于二阶线性系统来说,其传输函数的分母可以表示为ζ2+2ζωn+ωn2,其中ωn是固有频率,ζ是阻尼系数。设计时为了减少环路的抖动,同时保证环路工作的稳定性,一般将环路固有频率ωn设计为参考频率的1/10~1/20,阻尼系数ζ设计为0.3~0.7.2 电荷泵电路设计传统的电荷泵电路如图3所示,电流源Iref通过电流镜像为M2和M7提供与Iref成比例的镜像电流IUP和IDN.PFD的输出逻辑信号VUP和VDN控制开关管M3和M4的导通与关断,M3和M4交替导通给滤波电容CC充放电得到电荷泵输出电压VC.然而,由于MOS器件以及电路结构所具有的一些非理想因素,该电路存在充放电电流失配、电荷共享和时钟馈通等问题。图3 用于锁相环的传统电荷泵电路传统电荷泵电路的充放电电流是由普通电流镜提供的,其中M1和M2构成充电电流镜,M5和M7构成放电电流镜,理想的情况是充放电流能保持一致。然而工作在饱和区的电流镜MOS器件受到沟道长度调制效应的影响,镜像电流会随源漏压差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来说,一方面,M6和M7的镜像电流会因它们的漏极电压不同而不同,进而造成电荷泵充放电电流不同;另一方面,VC电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M2和M7输出的充放电电流也不能保持一致。由于电流失配所造成的相位误差可表示为式中:ICP是设定的电荷泵电流大小;ΔICP为电荷泵的失配电流;Δton是PFD电路产生的导通时间;Tref为基准周期。从上式可以看出,电流失配值对相位误差的影响是成正比关系的,因此,消除电荷泵电路中的电流失配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电荷泵充放电周期中还存在电荷共享和时钟馈通现象的影响。在充电时M3导通,M2的漏端电压降低到VC值,同时M4关断,M7的漏端电压降低到零;在放电时M3关断,M2的漏端电压升高到VDD值,同时M4导通,M7的漏端电压升高到VC值。由于M2和M7的漏极存在寄生电容,其在充放电周期中就会吸收和释放电荷,因此会影响电荷泵的输出,这一现象称为电荷共享。另外,在充放电周期中,M3和M4栅极寄生电容在时钟信号的驱动下也会产生电荷的释放和吸收现象,从而影响电荷泵输出,这一现象又称为时钟馈通。针对传统电荷泵电路中存在的电流失配、电荷共享和时钟馈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电荷泵电路,如图4所示。图4 用于锁相环的改进型电荷泵电路如图4所示,首先为了抑制开关管时钟馈通现象,将开关管M8和M2与电流镜管M6和M4的位置进行交换,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开关管漏极电压的变化幅度。同时,增加了开关管M1,M7和M9来分别匹配M2,M8和M10,以消除电流镜像的误差。此外,增加的开关管M11和M12分别与M8和M2反相导通,这样就可以抵消时钟馈通和电荷共享现象产生的电荷。针对电流镜失配的问题,采用了负反馈的方式来抑制充放电电流镜的失配。具体做法是,M5,M6和M10构成电流镜将基准电流Iref镜像后由M6输出电荷泵的充电电流。M5的漏极电流流过M3,然后M3与M4构成的电流镜由M4输出电荷泵的放电电流。放大器OP的引入,在VX节点形成负反馈,就可以严格保证VX=VC,这样几乎完全消除了电流镜漏极电压的不同带来的充放电电流失配问题。另外,开关管M11和M12的漏极连接到了VX节点,因为VX=VC,所以M11和M12的漏极电压也等于VC,这样做既匹配了时钟馈通和电荷共享现象产生的电荷,又避免了M11和M12的漏极直接连接到VC对电荷泵输出的影响。放大器OP采用了轨对轨结构,以保证输入和输出电压的摆幅范围,以增大电荷泵输出电压的线性范围。电容C1的引入,既具有稳定负反馈环路的作用,又起到滤波VX电压毛刺干扰的作用。3 其他模块电路设计3.1压控振荡器由于折叠式差分环形压控振荡器的电路结构简单、控制线性度好和噪声小,所以本次设计的压控振荡器采用四级差分延时结构来实现,电路结构如图5所示。图5 压控振荡器电路压控振荡器差分延时单元如图6所示。延迟单元的线性度和延迟时间范围决定了压控振荡器的线性度和频率范围。为了最大化利用电荷泵输出电压的范围,以提高锁相环的噪声抑制能力,在压控振荡器延迟单元设计上采用了分段线性的方式,将延迟时间分成三段控制。控制电压VC分别控制MOS管M7,M8和M9的栅极电压,以形成3路不同电流来控制延迟单元的线性范围。其中M10,M11和M12作为开关管由图1中的MFC单元产生逻辑信号进行控制,根据频率范围的不同选择其中一路的电流路径。为了改善受控电流随控制电压VC的线性度,为M7,M8和M9增加了源极负反馈电阻,经验证优化的阻值分别为0.4,5和50kΩ。另外,为了提高压控振荡器的工作频率,增加了M7的管子个数,设计中选取M7的管子个数是M8和M9的4倍。此外,延迟单元的最后一级增加了一缓冲级,将双端输出转换为单端输出。3.2鉴频鉴相器鉴频鉴相器电路如图7所示,它由两个带复位功能的D触发器构成,设计时在信号路径上增加了传输门单元,用来匹配UP和DN控制信号之间的延迟。电路采用高电平实现复位,鉴相范围为-2π~2π。通过改变反相器的尺寸,可以调节复位脉冲延时宽度,消除鉴相死区,提高鉴相精度。图6 压控振荡器差分延迟单元图7 鉴频鉴相电路4 结果分析本文提出的电荷泵锁相环电路基于 Dongbu HiTek 0.18 μm CMOS工艺设计,采用Hspice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仿真验证。图8是典型模型下电荷泵充放电电流匹配性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输出电压在0.25~1.5 V变化时,电荷泵的充放电电流一致性保持很好。表1给出了在不同工艺角、不同输出电压下,电荷泵充放电电流的相对失配量(或相对误差δi,用百分比表示),由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本文改进的电荷泵电路有效抑制了充放电电流的失配。图8 电荷泵电流匹配性仿真结果表1 不同工艺角下电荷泵充放电电流的相对失配量(δi)图9给出了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与输出频率关系的仿真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按照输出频率的不同,延迟单元产生的三段不同的线性度,分别对应图6中的接0.4,5和50 kΩ电阻的电流路径。该线性范围大致可以分为:25~120 MHz为第一段;120~650 MHz为第二段;650 MHz~2.2 GHz为第三段。第一和第二阶段的线性范围较宽,而第三阶段进入高频后线性范围有所下降,但总体来看所采用的分段线性控制实现了较好的效果。图9 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与输出频率关系曲线图10给出了锁相环建立过程的仿真波形,图中给出的是VCO控制电压的波形,在输入参考频率为31.5 MHz、频率反馈设置为32分频时,系统锁定时间约为1.5μs。MFC模块的采用和压控振荡器分段线性的处理有效扩展了锁频范围,输出频率在25 MHz~2.2 GHz内可调。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选择常用晶振频率和整数分频倍数获得更多的输出频率。图11和图12分别给出了输出频率在100 MHz~2.2 GHz变化时,锁相环的捕获时间tcap和稳态相对相位误差δp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在100MHz~2.2GHz的输出频率范围内,锁相环的捕获时间小于2μs,相位相位误差小于0.6%.图10 锁相环建立过程的瞬态仿真波形图11 捕获时间(tcap)与输出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图12 稳态相对相位误差(δp)与输出频率的对应关系曲线5结语设计了一种宽频率范围的CMOS锁相环(PLL)电路,通过提高电荷泵电路的电流镜镜像精度和增加开关噪声抵消电路,有效地改善了传统电路中由于电流失配、电荷共享、时钟馈通等导致的相位偏差问题。另外,设计了一种倍频控制单元,通过编程锁频倍数和压控振荡器延迟单元的跨导,有效扩展了锁相环的锁频范围。该电路基于Dongbu HiTek 0.18μm CMOS工艺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在1.8 V的工作电压下,电荷泵电路输出电压在0.25~1.5 V变化时,电荷泵的充放电电流一致性保持很好,在100 MHz~2.2 GHz的输出频率内,频率捕获时间小于2μs,稳态相对相位误差小于0.6%.在环路中增加了倍频控制模块MFC和压控振荡器分段处理,有效扩展了锁频范围。该电路基于Dongbu HiTek 0.18μm CMOS工艺设计,并进行了全面的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输出频率在100 MHz~2.2 GHz内变化时,频率锁定时间和相位误差都得到了有效控制,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

电荷泵升压电路最高的效率是多少

典型倍压电荷泵效率(上图)电荷泵升压电路的理论效率是100%,实际上由于芯片本身的耗电及电容充放电损耗,效率最高在90%附近。当负载较轻时,芯片的静态功耗占主要因素;当负载较重时,电容充放电损耗占主要因素。电荷泵电路简单,效率较高,电磁兼容性好,有的还自带稳压功能;电荷泵电路一般纹波较大,输出电流较小,一般在300mA以下。

电荷泵的分类

2.1 电荷泵分类电荷泵可分为:——开关式调整器升压泵——无调整电容式电荷泵——可调整电容式电荷泵

电荷泵的主要应用

在过去的十年了,电荷泵得到了广泛运用,从未调整单输出IC到带多输出电压的调整IC。输出功率和效率也得到了发展,因此现在的电荷泵可以输出高达250mA的电流,效率达到75%(平均值)。电荷泵大多应用在需要电池的系统,如蜂窝式电话、寻呼机、蓝牙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主要应用包括驱动用于手机背光的白光LED和毫瓦范围的数字处理器。 电荷泵(开关电容)IC通过利用一个开关网络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容供电或断电来进行DC/DC电压转换。基本电荷泵开关网络不断在给电容器供电和断电这两个状态之间切换。C1(充电电容)传输电荷,而C2(充电电容器)则储存电荷并过滤输出电压。额外的“快速电容”和开关阵列带来多种好处。 通过运用脉冲频率调制,IC只有在当电荷必须传输出去来保持输出调节的时候才产生电荷。当输出电压高于目标调节电压时,IC是闲置的,此时消耗的电流最小,因为储存在输出电容器上的电荷会提供负载电流。而随着这个电容器不断放电以及输出电压逐渐降到目标调节电压一下,电荷泵才会激活并向输出传输电荷。这个电荷供给负载电流,并增加输出电容器上的电压。

DC/DC转换器的电荷泵

电荷泵为容性储能DC-DC产品,可以进行升压,也可以作为降压使用,还可以进行反压输出。电荷泵消除了电感器和变压器所带有的磁场和电磁干扰。 电荷泵是通过外部一个快速充电电容(Flying Capacitor),内部以一定的频率进行开关,对电容进行充电,并且和输入电压一起,进行升压(或者降压)转换。最后以恒压输出。在芯片内部有负反馈电路,以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如上图Vout ,经R1,R2分压得到电压V2,与基准电压VREF做比较,经过误差放大器A,来控制充电电容的充电时间和充电电压,从而达到稳定值。电荷泵可以依据电池电压输入不断改变其输出电压。例如,它在1.5X或1X的模式下都可以运行。当电池的输入电压较低时,电荷泵可以产生一个相当于输入电压的1.5倍的输出电压。而当电池的电压较高时,电荷泵则在1X模式下运行,此时负载电荷泵仅仅是将输入电压传输到负载中。这样就在输入电压较高的时候降低了输入电流和功率损耗。 以1.5x mode为例讲解:电压转换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在第一阶段, C1和C2串联。假设C1=C2,则电容充电直到电容电压等于输入电压的一半VC1+-VC1-=VC2+-VC2-=VIN/2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C1和C2并联,连接在VIN和VOUT之间。VOUT=VIN+VIN/2=1.5VIN 选用电荷泵时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转换效率要高· 静态电流要小,可以更省电;· 输入电压要低,尽可能利用电池的潜能;· 噪音要小,对手机的整体电路无干扰;· 功能集成度要高,提高单位面积的使用效率,使手机设计的更小巧;· 足够的输出调整能力,电荷泵不会因工作在满负荷状态而发烫;· 封装尺寸小是手持产品普遍要求;成本低,包括周边电路少占PCB板面积小,走线少而简单;· 具有关闭控制端,可在长时间待机状态下关闭电荷泵,使供电电流消耗近乎为0。

电荷泵的简述

1、定义:也称为开关电容式电压变换器,是一种利用所谓的“快速”(flying)或“泵送”电容(而非电感或变压器)来储能的DC-DC(变换器)。它们能使输入电压升高或降低,也可以用于产生负电压。其内部的FET开关阵列以一定方式控制快速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从而使输入电压以一定因数(0.5,2或3)倍增或降低,从而得到所需要的输出电压。这种特别的调制过程可以保证高达80%的效率,而且只需外接陶瓷电容。由于电路是开关工作的,电荷泵结构也会产生一定的输出纹波和EMI(电磁干扰)。e.g:通过控制内部三极管的gate来控制电容充放电,比如升1.5倍,输出为Vin加上电容两端的0.5Vin达到Vout=1.5VinDC-DC:直流-直流转换模块

请问手机的电荷泵充电为什么可以有提升充电效率的作用,电荷泵的原理是什么

总之,加大电压&电流都可以缩短充电时间,只要有完善的保护电路和电池触点承载力完全有能力进一步缩短时间,其它都是白扯。

flash存储器电荷泵纹波大有什么影响

系统工作不稳定。纹波偏大的影响:纹波过大会引起系统工作不稳定,发热量偏高等。FLASH闪存是属于内存器件的一种,"Flash"。各类 DDR 、 SDRAM 或者 RDRAM 都属于挥发性内存,只要停止电流供应内存中的数据便无法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