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理血剂—活血祛瘀
【导读】相信不少考生已经开始了2021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备考中医执业医师的考生应该对《方剂学》是既熟悉又陌生,其考点繁多且没有顾虑,还是必考,可想而知其考试难度有多大,要想全部背完所耗费的人力,心力也非常大的,想必很多同学由于不是很了解这门课程,复习起来会稍显吃力,为此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理血剂—活血祛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桃核承气汤组成: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方歌:桃核承气硝黄草,少佐桂枝温通妙,下焦蓄血小腹胀,泻热破瘀微利效。功用:逐瘀泻热。主治:下焦蓄血证。2.血府逐瘀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柴胡川芎桔牛膝,血化下行不作劳。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3.补阳还五汤组成: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方歌: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生芪为君药,血中瘀滞用桃红。功用:补气,活血,通络。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辨证要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为辨证要点。4.复元活血汤组成:柴胡、栝楼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酒大黄、酒桃仁。方歌: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俱,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瘀血酒煎去。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5.温经汤组成: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方歌: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6.生化汤组成:全当归、川芎、桃仁、炮干姜、炙甘草、黄酒、童便。方歌: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恶露不行少腹痛,温养活血最见长。功用: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7.失笑散组成:五灵脂二钱、炒蒲黄二钱(用量1:1)。方歌:失笑灵脂与蒲黄,等分为散醋煎尝,血瘀胸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效非常。功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主治:瘀血疼痛证。心腹刺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8.桂枝茯苓丸组成: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白蜜。方歌: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和牡丹,等份为末蜜丸服,缓消症块胎可安。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症块。主治:瘀阻胞宫证。(通因通用)一、A1型选择题1.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A.失笑散B.温经汤C.金铃子散D.血府逐瘀汤E.桂枝茯苓丸2.主治下焦蓄血证的方剂是A.复元活血汤B.补阳还五汤C.桂枝茯苓丸D.血府逐瘀汤E.桃核承气汤【参考答案及解析】一、A1型选择题1.【答案及解析】D。血府逐瘀汤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2.【答案及解析】E。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主治下焦蓄血证。关于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理血剂—活血祛瘀的相关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到这里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目前2021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公告尚未通知,建议考生可根据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分值分布,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备考。想了解更多医学类从业资格考试,备考、提升、报名、领证等相关信息,欢迎关注小编,获取更多资讯。
方剂学怎么背,不会那么容易忘?
挑主要的背,我就是这样背的,如四君子汤,参苓术草。四物汤,芎归地芍。还有,中药方剂有歌诀,很使用,你如果记忆力不怎么好就一天只背一个方,把它反复记,记牢,日积月累也就背着了。
中药方剂学的内容简介
下篇为方剂学部分,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介绍方剂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五章至第二十一章为各论,共17章,收载常用方剂140首,其中正方111首,附方29首。每章先列概说,按概念、立法依据、适应证、分类、使用注意等5项论述。每首方剂,分列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运用、使用注意、功用鉴别、附方、方歌等项论述。书后附录有参考书目、中药、方剂索引及教学大纲,便于学生学习和教学参考。
北京中医药大学 方剂学 考研经验分享?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研经验分享我是一个北中医xx级方剂学研究生,研究生生活已经过去半年,新一年的考研战已经敲响,来到北中医学习的半年来,遇到了很多学识渊博的老师和优秀的同学们,研究生生活充实而有趣,这也成了我人生重要的一次转折。方剂学:折叠阐明方剂与病证之间治法的关系,揭示构成方剂的诸要素与功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范围主要是以古人经典方剂的制方原理为主线,经典方剂的制方原理、治法、组方思路、方剂配伍、服用方法等方面的理论,方中药物配伍的主次关系和功效与主治病证病机相关的配伍原理,方剂适应范围,使用要点,加减变化及剂型选择的规律等。方剂学研究指导原则以中医学术思想为基础,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以方剂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揭示方剂学科规律的研究方法。方法是在传统中医临床观察和思辨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和吸取现代科学方法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中医学整体、系统、辩证的基本思想与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结合,方剂学科理论与现代多学科技术手段的结合。方剂学研究具体工作主要有临床试验,文献整理,逻辑分析,实验研究,多学科研究等方面。方剂学与现代药理、化学、制剂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渗透,运用实验研究的手段,从实证的角度认识方剂效用与方内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阐明方剂效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发现方剂的潜在功效和新用途以及改进传统剂型,研发复方新药。推荐文献:《黄帝内经》,唐朝整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记载13首方剂,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五十二病方》,秦汉时期的文献,载方283,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撰,载方单方113+复方245,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尊为"方书之祖"。《肘后备急方》,晋葛洪,载单方510+复方494,方简、便、廉、效。《刘涓子鬼遗方》,晋末刘涓子撰,南朝齐龚庆宣重新整理。《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载方5000余。《千金翼方》,唐,孙思邈, 载方近3000。《外台秘要》,唐,王焘,载方6000余,集唐以前方剂之大成。《太平圣惠方》,北宋王怀隐、王佑、郑彦、陈昭遇等编,载方16834,翰林医官院医官,依据医局所藏北宋以前各种方书、名家验方并宋太宗亲验医方,又广泛收集民间效方集体编写而成。《圣济总录》,南宋,载方近2万,宋徽宗时由朝廷组织人员编纂,成书于1111年-1117年,集宋以前方剂之大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南宋太医局编,陈承、裴宗元、陈师文曾加校正,载方788,是宋代太医局所属药局的一种成药处方配本。《伤寒明理论》,金朝成无己,我国第一部研究方剂配伍理论的专著。《宣明论方》,金朝金元四大家 之一,刘完素著,善用寒凉药。《儒门事亲》,金朝金元四大家 之一,张从正著,主张攻下法。《脾胃论》,金元,金元四大家 之一,李东垣著,擅长补脾胃。《丹溪心法》,元代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震亨著,力倡滋阴。《普济方》,明朝朱橚,载方61739,我国古代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汤头歌诀》,清汪昂 ,为初学者启蒙必读医书,流传甚广。《中医方剂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1997年11月出版,该书由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兄弟院校近百名专家学者历时12年完成。载方96592首,,我国现存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考研经验备考经验一:初试:首先来讲一下我所用的资料:中综:傲视宝典、中内和针灸龙凤诀、真题(这些是买来的资料,后期很多时候是看自己整理的资料)英语:商志英语阅读理解全套、真题。政治:徐涛小黄书、背诵笔记;肖秀荣8套卷和4套卷。考研时间安排:一轮:1-6月;二轮7-9月;三轮:10-11月;查缺补漏:12月下面来简单谈一下考研初试的准备:中医考研的三大块:中医综合+英语+政治中医综合:在我们中医考研里面,大家都知道:得中综者得天下,英语跟证治很难在短时间内拉开很大的距离。中基:先看一遍课本,然后就是傲视宝典,中基看似很简单,但是理论性的东西很强,重在理解,比如:“阴病治阳”的含义?(补阳以制阴),很多同学在这个问题上都是懵懵懂懂,是阴虚?阳虚?补阴?补阳?所以看书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不能混混沌沌就过去了,如果第一遍看不懂,以后也会经常错。中基里面每个考点都考过,所以每个考点都必须掌握,重点在理解,实在理解不了,花点时间背下来也是可以的,毕竟这些纯粹记忆的东西失分太可惜了。中诊:是一门基础课程,虽然没有那么多药背诵的东西,但是如果不理解又无法记住的话,对后面中医内科学的辨证就很不利,辨不对证型,就会一步错步步错,中内方剂背得再好也是无用功、比如一个患者一堆症状出来,你怎么知道这个是痰火还是痰湿?怎么区别这两者?这就是要靠中诊的知识了。中诊的一轮复习要看书,关键在于哪些不同证型的肩膀,中诊需要背诵的不多,但是需要背诵一些重要的证型。比如:少阳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弦。所以分清主次,知道哪些哪些是需要理解的,哪些是需要背诵的东西。这里要说明一下,中诊很重要,对于后面的中内针灸判断证型很有用,越到后面越会发现,中诊其实最难,相比于中内中基这些。但是中诊是有技巧可言的,中诊的每个临床表现对应的证型都自己的题眼,比如“颧红—阴虚,畏寒—阳虚”等等。抓住题眼,判断证型简便快捷,而且准确。针灸:把各个经络的巡行,以及学位和五腧穴,袁雪,络穴,合穴,下合穴这些歌诀都背下来,出于对针灸的不太自信,我很早就准备了,最开始是三月份就完完整整的把书过了一遍,边看书边做傲视宝典。针灸还有一个难点就是穴位的定位,对于这个,我还是建议多看。每个针灸课本后面都附有一张针灸实图,把那张图贴在床头,以自由我每天早起睁眼都能看见,对于白天看过的穴位,晚上睡前记忆很有帮助,而且能很好地利用时间。但是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真就很容易忘记,看完一遍心里还算踏实,可是第二遍看的时候好像又都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这里希望以后考研的听同学们一定要经常去复习,保持知识的重复性。在我准备针灸的时候,有一本针灸龙凤诀,因为但是对针灸确实不太自信,听别人说有用就买来,其实针灸前期看课本,傲视宝典,后面看红研自己,再刷真题就足够了,还是不太建议用针灸龙凤诀,白白增加了负担。中医内科学:在中综例占比例最高的科目,所以自然是比较用心的,我自己的经历是把傲视宝典做了一遍,中内最开始的时候会觉得东西很难记住,但是万事开头难,一定要坚持。中内最重要的是知道每个病有哪几个证型,每个证型要用的基础方。如果掌握比较好的话再考虑记一下加减方子,考研的习题多是考察这些。我个人建议只背龙诀就可以了,治愈每个方子对应的证型多看几遍自然也就记住了,关键在理解。还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这种先用傲视宝典再背龙凤诀的方法不是很好,其实如果能早一点把龙凤诀背好了,再用傲视宝典去实战演练更能加深理解和掌握。中药、方剂:纯粹记忆的东西,做好计划每天记忆一部分,按照考纲要求去背诵。中药:先照着课本把目录背下来,形成一个基本的知识框架,这样在遇到某个药的时候,首先要知道它是属于哪个章节的哪种药,比如说金银花属于清热解毒那一章节的,那功效自然就有清热解毒。还要花一部分时间把中药书前面的东西梳理一下,就像十八反十九畏,炮制方法,道地药材这些全都整理出来。真正开始记中药就是按照章节来,根据每个章节所要要求掌握凉的具体多少计划每天记多少,比如清热解毒药有很多就花一整天时间,拔毒化腐生肌药少一点,就和其他章节合在一起花一天的时间,这样能更好的节约时间。还有就是每一天都是完成当天背诵任务+复习前一天。每三天在专门复习一遍,最后亲自默写一遍,红色笔修改。这样过一遍大概40+天。方剂:方剂跟中药差不多的记忆方式。但是每个人也要根据自己情况的不同,选择每天背诵的量,基础好的每天背诵10首,基础差的每天7-8首,考纲里要求的大概说xxx多个,根据个人情况计划花多少时间背诵完,方歌默写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方歌、中药组成、主治、功效这么一整套下来,形成自己的框架,还要自己亲自默写,然后核对课本检查。因为方歌例有很多易混的地方,比如肾气丸方歌中:“丹皮苓泽加附桂”,这个“桂”到底是肉桂还是桂枝?当然发现这个的过程也是需要动手写的过程。英语:首先想要考北上广这些地方,英语最好要过六级。虽然很多地方不要求六级,北上广也不是硬性要求,但是等到复试的时候你会发现老师们还是很在乎六级这个问题。六级过了不是什么优势,但是六级不过就是一个劣势。六级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考研用的“商志英语”的阅读理解,一套四本,两本基础,两本提高。同学们一点要对自己有信心,如果六级没过也不用灰心,考研英语考得高的话一样可以弥补回来。比较六级跟考研侧重点不同,六级听力占很大一部分,而靠岸英语没有听力,多的是阅读理解,所以说回来“商志英语”那套书,那套书搜集了历年的考研真题的阅读理解,每篇文章都有对应的翻译,而且排版特别棒,左边是英语,右边是对应的翻译,读起来很方便。下面还有重点句的解析跟语法词汇的拓展,每本大概30多篇文章,都解读很仔细,我当时每天精读一篇,读了两本,再加上后面的复习,基本把重点高频词都能掌握。再配合每周做一下真题巩固。政治:前期有准备,不过感觉没有太大作用。真正政治准备算起来大概是10月份了,在同学的推荐下用了徐涛的小黄书(必备20题)还用了徐涛的网课,很容易理解记忆,确实适合我这种政治小白,看了几遍“背诵笔记”,自己画了时间轴和知识点图解,后面习题演练就是用肖秀荣8套卷和4套卷。备考经验二:复试:跟初试一样重要,一定要有这种认识,就北中医的复试分为三大块:笔试、技能和面试。分解来说就是:专业课、临床技能操作以及英语口语和面试。笔试:北中医笔试占服饰的40%,足以见得笔试的重要性,官网上都有对每个专业要求看的参考书,像北中医中内就是田德禄老师主编的《中医内科学》,那本书跟本科教材有些出入,但差别不大,从初试成绩出来到复试开始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完全有时间把那本书看完。如果来不及的同学也可以看自己本科教材,但是看了这本书心里还是踏实些。这个时候看书就不能局限于证型和方药,而要中更加侧重于名著或古籍对某病的观点看法。简而言之,就是笔试是主观题为主,充分发挥自己的中医功底,言之有理。技能:技能操作就是全身体格检查:视触叩听,以及神经系统的检查,务必要操作熟练,考前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训练,每天练一遍,复试前两周差不多了。面试: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脾气,有的把英语跟面试合在一起,有的英语口语跟面试分开,具体看报考医院官网的复试办法,做好准备。面试的时候切忌自己给自己挖坑,准备好自己的自我介绍,一定要熟练自然自信地表达出来,面对老师的提问,不卑不亢,从容淡定,但态度一定要诚恳。考研不仅是一场知识的较量,也是一场耐力的比拼。这个过程中,一定会经历很多辛酸和无奈,质疑和彷徨,但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想法,正如那句话所言:“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读书,相互督促,这在后期紧张的备考中尤其重要。考研室一次旅程,很值得有追求的人去体验。考研专业课,直接上学长直授~快速找到同系学长,让备考事半功倍!
方剂学好学吗?
我觉得还可以了,被一些方歌蛮有意思的!不要又惧怕的心理,其实当你真正学进去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他很好学的!加油啊!o(∩_∩)o...
哪里有方剂学学习心得
我觉得吧,方剂学习方歌的背诵很重要。中医毕竟是门经验学科,古人的经验一定要继承好。再说没有继承,创新也无从谈起。
怎样学好《方剂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级研究生 于梅《方剂学》是中医学众多课程中的一门,许多同学对学方剂感到头痛,认为背方歌、记组成枯燥乏味,而且背后就忘。尤其在临床见习或跟老师坐诊时,发现临床所用方剂大多与课本中所学不同:有的方子与所学方剂仅一两味相符,还依稀可见原方的影子:有的则面目全非,完全是老师的自组方。由此疑窦丛生,提出了背方剂还有没有用?背多少方子为好?如何背?所学方剂与临床关系如何?等一系列疑问。笔者临证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工作和学习中,对学用方剂略有心得,笔之于纸,希冀能给后学者一点启迪。1.背多少方子为好?《方剂学》教材中所选方剂比较精当,且各科有代表性皆有,总计200多个,这是众方之基石,是必须记住的。记住这些名方和临床常用方,初入门墙,已足矣。当医生之后,再根据临证需要,不断充实没学过的有效的新方,借以丰富自己,恐怕还要增加一倍。记得南京有位樊天徒先生,掌握了一万首处方。2.如何背方子?背方剂的方式因人而异,或依照课本上的方歌,歌诀琅琅上口,好记;也可按照自己的方式编顺口溜来记。总之,只有采取方式的不同,毫无投机取巧可言。只要下死功夫背,对于精力充沛的年轻人而言,记住二三百方,是不难做到的。背过了,不久又忘了,怎么办?再背,重复是记忆之母。年轻时记的东西,到老都记忆犹新,这叫“童子功”。 3.如何学习方剂?理解是记忆之父。学方剂的目的在于运用,因此,不仅要背诵,还要通过记组成,学其立方之法,悟其制方之意。君臣佐使,药物用量,都要高清楚。如徐灵胎所言:“昔者圣人之制方也,推药理之本源,识药性之专能,察气味之从逆,审脏腑之好恶,和君臣之配偶,而又探索病源,推求经络,其思远,其义精,味不过三四,而其变化不穷。” 他还指出:“古人制方之异,微妙精祥,不可思议。盖其审查病情,辨别经络,参考药性,斟酌轻重,其于所治之病,不爽毫发,故不必有奇品异术,而沉疴艰险之疾,投之辄有神效。”只有领悟其立方之义,才能掌握其真谛,临证方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此外,还要学会作同类方的比较分析,例如桂枝汤与麻黄汤,麻黄汤与麻黄加术汤,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苡甘汤,大小青龙汤,小青龙汤与射干麻黄汤,桑菊饮与银翘散,三承气汤等。通过比较分析,即可理清处方用药的特点,又有助于加深对方子的记忆。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方子,是撰方医生一生心血的结晶,如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丹溪的大补阴丸,陶节庵的回阳救急汤,吴澄的补脾阴正方等。有的医生是“名以方传”,如三子养亲汤的撰方人韩飞霞,一贯煎的撰方人魏柳州,牵正散的撰方人杨倓等。如能由其方而进一步学习他们的学术思想,不仅方记得牢,还会有其它更大的收获。4.方剂与临床关系如何?首先,把学到的方剂运用于临床,由“规矩”变为“方圆”,并在临证中学会加减变化。如已故名医程门雪评叶天士医案所言“加减变换之美,从来所无”。“知常则以达变”,当行医10年、20年,有了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之后,就要逐步摆脱方剂的约束,以追求更好的临床疗效。宋代名医徐叔微云:“余读仲景书,用仲景法,而未尝泥于仲景方,斯谓得仲景之心”。元代罗天益叶主张“临病制方”。金寿山指出:“临证治病,既要掌握几张主方,又要随时变通。”徐灵胎在《兰台轨范》序中指出:“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或病名同而病因异,或病因同而病证异,则又各有主方,各有主药。”已故名中医蒲辅周先生更进一步强调“一人一方”。他说:“医生没有‘通关钥匙",看病就如同拿钥匙开锁,一千把锁,就要一千把钥匙。就是所患病状完全相同,但人有男女老幼,地有南北西东,时有春夏秋冬,质有刚强柔弱,就要求我们同中求异,做到“一人一方”,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习用套方套药的路子,提高疗效。”明乎此理,临证之际,有现成方可用者用之,不合适的加减变换之,完全不对路子,无方可用者,则因证立方,自辟蹊径。正如张洁古所云:“前人之方,也都是前人对证之药,你要用,就必须审证求因,‘体指下脉气",看合适不合适。”他曾形象地把这比作“拆旧房,盖新房”,有的材料可用便用,用不上就不要用,完全不合适就只好自己想法子了。其次,带着病人的“病情”去读书,为解除病人的痛苦、抢救病人的生命而求立竿见影之效。元·滑寿治疗“一妇反胃,每隔夜食,致明晚吐出不消,其脉沉细弱,他医以暖胃药罔效。”求治于滑氏,滑氏迟疑不决,难以处方。夜来他带此病潜心拜读前人有关论述,终于从李东垣治“反胃”中得到启示:“通其秘,温其寒,复以中焦药和之。”他按照这种方法,二十余剂便治好了这位患者的病(《张氏医通·反胃门》)。韩飞霞云:“余每以夜央跏坐,为人处方,有经旬不能下笔者”,这其中也道出了医生处方的辛苦。事实上,医生的许多好处方,都是这样“逼”出来的。带着遇到的棘手的或从未见过的病例,沉浸在书海中,寻找解扣开锁的窍道。翻开古奥的中医典籍,便如同向长辈请教,虽不必正襟危坐,但虔诚的态度必不可少,决不同于读武侠、言情小说那样轻松,也不同于“随便翻翻”那样洒脱,病家的性命就悬于你的笔下。“书卷多情似故人”,一个问题的豁然领悟,一个相似病案提供的医疗经验,一首名方的化裁,一两味药的灵活运用……无不使你茅塞顿开,想到又可治好一位病人,又能解决一道难题,顿觉“灯花亦灿烂”。虽然“天下之病,千端万绪,而我之设方亦千变万化”,但“千变万化之中,实有一定不易之法,即或有加减出入,而纪律井然。”(《医学源流论》)即无论临证方剂如何变化,法不离宗,其遣方用药思路无不受经典方剂立法之启发。否则,临证用药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综上所述,方剂是中医学理、法、方、药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所选的方剂都是历经临床验证的,是历代医家临证经验的总结,是方剂中之精华,也正是我们所要掌握的最基本内容。学好经典方剂,是我们步入医门的必由之路。
2020年中医助理医师方剂学如何进行学习?
【导读】在进行中医助理医师考试的时候,很多考生在备考的时候,必然要进行方剂学学习,而方剂学学习的时候,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点,所以亟待好的方法来进行学习,那么2020年中医助理医师方剂学如何进行学习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1、方剂总体分析在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方剂总论部分考察内容较少,考点也相对比较集中,学习方剂学,首先要求有扎实的中药学知识;其次要具备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第三,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方剂,了解药物组成;第四,对组成、功用、主治相近似的方剂,要加以鉴别比较,从中掌握其配伍特点与变化。2、要掌握方剂的考点,知道考什么我们以阳和汤为例,本方有三个考点,而三个考点几乎都是能反推出来的。第一个功用,阳和汤病因是因为营血虚,寒凝痰滞,那么根据病因我们就能推出它的功用,治疗需要温阳补血、散寒通滞,这已经解决了第一个考点。第二个药物的配伍,我们接着上面的思考,治疗要温阳补血,那药物里,谁温阳?谁补血?本方中用了熟地去补血,用鹿角胶去温阳,这两个药也是方剂中的君药;同时还有痰,那这个痰我们用了能清皮里膜外的白芥子;再谈一谈方中的麻黄,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在温阳、补血、散寒的基础上配伍麻黄,以其辛散之气来鼓动气血流通达到散寒通滞的作用;最后记住熟地与麻黄的比例20:1,这就解决了第二个考点。第三个考点主治,也就是方剂干嘛用的,治疗什么,阳和汤治阴疽。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出来,知道方剂的考点,然后进行一个分析,可以发现并没有那么难,并不是一定要死记硬背下所有的药物组成,同样可以拿到分。3、比较记忆有些方剂,组成、功效和主治证有相同之处,这样的方剂应互相比较,找出共性,突出个性,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总结,下面通过表格来给大家举例。通过表格,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两个方剂的不同,方便对比着记忆。4、趣味记忆歌诀就是大量的方剂如何去记忆,我们要从功用、主治、药物组成这几个方面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加上一些趣味记忆歌诀,可以更好地去记忆。我们以寒下剂为例。可以看到,我们在表格最后加入了一些趣味歌诀,如果一直机械的背诵方剂,花费的时间多,效果差。很多人坚持不下去,每次都从解表剂的方歌开始,背了几天背不下去,再次从解表剂开始,效果并不好。而一些趣味歌诀,可以帮我们记住药物组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就是2020年中医助理医师方剂学记忆的方法,对于2020年备考的考生,如果你想要取得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就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可以通过一些中医经典必背方剂歌诀,进行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复习,加油!
目前为止,最好的中药学教材是哪个版本?同问方剂学?金匮要略?具体说明一下原因,谢谢~
中药学、方剂学,个人认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黄白色封面的好,作者写得认真。第二版白灰色封面的感觉一般。金匮要略的教材,没什么好推荐,大同小异。 只要是教材,就是一帮砖家把各种主流的学术观点合拢在一起,找出最中庸(有时最中庸=最没用)的观点写进去。只要是教材,就必然是业界争议最小的观点合集。争议最小=最缺乏创新。 另外还推荐1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的方剂学、金匮要略、伤寒论。这个系列的丛书编写质量比较高,但不是教材,是研究参考书。2上台湾有个叫“诚品书店”的官网,地址好像是eslite,上面可以网购一些台湾的中医教材。运费贵,但是那边的学术氛围好,编写质量会好一点。 这位仁兄必然是有心的中医同道。真心话,教材,只是入门中医的捷径,但不是日后提高的道路。学完中药、方剂、伤寒、金匮、内经,要在一边刻苦复习方歌、条文的同时,一边学习各家学说。各个流派的中医的用药、开方思路,分散写在李东垣、朱丹溪、张景岳、卢崇汉、张锡纯等等人的书里。那些藏在方子背后的理论,是教材远远未涉及的。
中药,方剂学!桂枝汤歌诀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组成】 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流清涕、干呕、口不渴、脉浮缓。【正文】 用法:水煎,分二次温服,服后片刻,饮一小碗开水,使其微微汗出。 方解: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常用方剂。表虚是因营卫不和所致。卫阳不固。则肌表空疏而恶风,营阴不能守则汗自出,风邪乘虚入于肌表。方中桂枝辛温,解肌通阳、发汗解表为主药;辅以白芍敛阴和营,且可阻止桂枝以防发汗太过而伤阴。桂芍相配,一散一收,调和营卫,使表解里和。生姜助桂枝以辛散卫分表邪。大枣助芍药养营,姜枣合用,又加强桂芍调和营卫之功,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上药合用共凑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 临床运用: 1.本方应用广泛,除用于风寒表虚证外,亦常用于一切杂病之表虚自汗。如妇女任娠恶阻、病后、产后营卫不和,或气血不调之时而微热、时而微寒、脉缓有汗者。 2.本方加葛根,名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用于桂枝汤证兼有项背强者。 3.本方加厚朴、杏仁、名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伤寒论》)用于桂枝汤证兼有咳喘者。 4.本方加龙骨、牡蛎,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金匮要略》)用于阴阳失调之遗精、眩晕、盗汗、自汗者,取其调和阴阳、镇潜固涩之效。 5.本方芍药量加倍,再加饴糖,名小建中汤,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胃脘挛痛。 注意事项: 1.外感风寒表实证忌用。 2.温病初起,但发热不恶寒,有汗而渴,舌红苔黄,脉数者禁用之。
清热剂歌诀——中西医结合《方剂学》
清气分热 白虎汤 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 白虎加人参汤 热渴汗出兼气虚,白虎加参最相宜。 白虎加桂枝汤 身热欲呕骨节痛,加入桂枝疏经脉。 白虎加苍术汤 湿温身重汗出多,方加苍术湿热减。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承;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津自生。 清营凉血 清营汤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清宫汤 减去丹参银连地,清宫更加莲子心。 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可治,热入营血服之安。 清热解毒 黄莲解毒汤 黄莲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泻心汤 泻心大黄与连芩,主治黄疸血妄行。 凉膈散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干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中焦燥实服之消。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 清瘟败毒地连芩,丹膏栀草竹叶并;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热解毒亦滋阴。 化斑汤 化斑玄犀和白虎,凉血解毒燔热清。 神犀丹 神犀丹中犀玄参,芩蒲地银板蓝根;翘豉金汁天花粉,紫草合治热毒深。 清脏腑热 导赤散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味同;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渗入小便中。 清心莲子饮 清心莲子参耆苓,地骨车前甘草芩;益气生津清心火,主治淋浊与遗精。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同,肝经湿热力能排。 泻青丸 泻青丸用龙脑栀,泻火下行大黄施;羌防升散芎归养,泻火养肝不宜迟。 当归龙荟丸 当归龙荟用四黄,栀子木香与麝香;和蜜为丸加青黛,肝胆实火悉能攘。 左金丸 左金黄连与吴萸,胁痛吞酸悉能医。 戊己丸 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医学教育 网原创泄痢痛再脐。 香连丸 香连相合治热痢,症现腹痛又里急。 泻白散 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 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大枣亦泻肺,行水祛痰喘自息。 清胃散 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 泻黄散 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见功。 玉女煎 玉女煎用熟地黄,膏知牛膝麦冬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芍药汤 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甘草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 黄芩汤 黄芩汤用芍枣草,清热和中止痢方。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医学教育 网原创黄柏秦皮备。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上方加草与阿胶,产后虚痢称良剂。 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旱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秦艽鳖甲散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超。 清骨散 清骨散主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一并除。 当归六黄汤 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倍用黄耆为固表,滋阴清热敛汗强。
方剂歌诀——中西医结合《方剂学》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麻黄加术汤 麻黄汤中加白术,湿困身疼总能医。 麻杏苡甘汤 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 大青龙汤 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桂枝加葛根汤 加入葛根治项强,又兼汗出与恶风。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汤加厚朴杏,降逆平喘有殊功。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大羌活汤 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独活防己知;还把黄连白术入,大羌活汤散热湿。 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医学教育 网原创;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 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银翘汤 鞠通更有银翘汤,竹草麦冬生地黄;阳明温病寒下后,脉浮无汗服之康。 麻杏甘石汤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此法良。 越婢汤 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宣毒发表汤 宣毒发表升葛翘,杏桔荆防桔薄草;前胡木通牛蒡竹,催疹现点此方饶。 竹叶柳蒡汤 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 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医学教育 网原创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柴葛解肌汤 程氏也有同名方,柴葛草芍芩地黄;丹皮二母一并入,发热口渴宜煎尝。 葱豉桔梗汤 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葱豉汤 葱豉汤是肘后方,解表发汗又通畅;恶寒发热头闷痛,服后邪散津不伤。 活人葱豉汤 类证活人葱豉汤,更加葛根与麻黄;恶寒腰背头项痛,得汗表解保安康。 扶正解表 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荆防败毒散 若须消散疮毒肿,去参加入荆防风。 仓廪散 原方配入陈仓米,噤口痢疾此为宗。 参苏饮 参苏饮内陈皮草,枳壳前胡半夏从;葛根木香桔梗茯,气虚感寒最宜用。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附耆,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医学教育 网原创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法优良;少阴脉沉反发热,邪寒外解不伤阳。 麻附甘草汤 前方去辛加炙草,无汗微热宜煎尝。 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千金葳蕤汤 千金葳蕤麻杏膏,芎独白薇木香草;外感热伤津不足,生津清热又解表。
请问学习中医方剂学主要看什么,哪些是必须要背诵的?请略说一下即可
如果你想学好,而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话,那么中药的药性,归经是一定要会的,至于药效和主治那就不用说了,必须会,方剂其实就像写作文,关键在于看你怎么去根据病症调遣用药,书上的方子都是经典方,要背,但是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习它的方子的精髓,就是它的药物搭配组成成功的地方,千万不要盲目的去背
201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复习重点解析
中药方剂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重点内容,也是复习的难点,关于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复习,相信很多考生都想了解,下面请大家阅读整理的关于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复习重点解析的这篇文章: 一、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方剂功用主治组成方歌大承气汤峻下热结①“峻下剂”-痞、满、燥、实之阳明热结重证。 ②热结旁流证。 ③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大黄(实)、 芒硝(燥)、 厚朴(满)、 枳实(痞)。 趣记:皇后只是笑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小承气汤轻下热结, 除满消痞“轻下剂”-痞、满、实之阳明热结轻证大黄、厚朴、枳实调胃承气汤缓下热结“缓下剂”-燥、实而无痞、满之证大黄、芒硝、甘草 临床学科运用: 中西医/中医内科学——腹痛——湿热壅滞证——大承气汤。 中西医儿科学——腹痛——胃肠结热——大承气汤 二、大/小柴胡汤 方剂功用主治辨证要点配伍意义及组成小柴胡汤和解少阳①伤寒少阳证;②热入血室证; ③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和解少阳—柴胡、黄芩 降逆止呕—半夏、生姜 扶正祛邪—人参、大枣、炙甘草大柴胡汤和解少阳, 内泻热结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不解,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大黄、枳实(无厚朴) 缓急止痛—芍药 组成为小柴胡汤+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去人参、甘草+大黄、枳实、芍药) 临床学科运用: 中医妇科学——经行感冒——邪入少阳证——小柴胡汤 中医内科学——阳黄——胆腑郁热证——大柴胡汤 中医外科学——肠痈——湿热证——复方大柴胡汤 三、小建中汤/大建中汤 方剂功用主治辨证要点配伍意义方歌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饴糖+桂枝-辛甘化阳 芍药+甘草-酸甘化阴(芍药-缓急止痛。 大柴胡汤、麻子仁丸均有芍药) 组成: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生姜)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大建中汤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腹痛连及胸脘,痛势剧烈,上下走窜,攻撑作痛,呕吐剧烈蜀椒、干姜、人参、胶饴 趣记:人嚼姜糖大建中汤建中阳,蜀椒干姜参饴糖,阴盛阳虚腹冷痛,温补中焦止痛强。 临床学科运用: 中西医/中医内科学——腹痛——中虚脏寒证——小建中汤 中西医儿科学——腹痛——脾胃虚寒——小建中汤合理中丸 区别:中西医儿科学——腹痛——腹部中寒——养脏散 四、大陷胸汤/小陷胸汤(中医助理医师无) 方剂功用主治辨证要点组成方歌大陷胸汤泻热逐水水热互结之结胸证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大便秘结,舌红大黄、芒硝、甘遂(君) 大黄先煎,取其“治上者治宜缓”之意。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专长。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痰热互结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黄连、半夏、瓜蒌实(君) 趣记:拌黄瓜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散结涤痰优,痰热内结痞满痛,苔黄脉滑此方求。 五、另附总结诗一首: 大小兄弟要记牢, 承气柴胡建中汤, 大小陷胸互结证, 大汤证重小汤轻。中医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常备习题及答案中医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高效复习题及答案中医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终极冲刺习题及答案 执业医师, 方剂学, 儿科学, 内科学, 文章
《汤头歌》和高校教材《方剂学》有什么不同?
同名的书有不同的版本,即使是“汤头歌”也分不同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等,也有优劣之分。总的来说,“汤头歌”注重的是歌诀,也就是总结方便大家记忆的歌诀来代替其中方剂的主要内容(组成、功效),有的“汤头歌”类书会附加方剂的方解、病机等,不过也是精简了的,主要是概括性的内容。但是《方剂学》是系统地对其中方剂详细的讲解,而且书后也附有方歌。可以这样比喻,《方剂学》比作语文,那么“汤头歌”相当于《语文》的总结资料书,汤头歌诀就相当于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所以汤头歌的书也分优劣),你学习语文不能拿一本讲解书来学习吧?所以汤头歌是在你学习了《方剂学》后去理解兼记忆用的。所以学习方剂还是要看《方剂学》类有系统详细内容的书,然后利用汤头歌诀来帮助记忆。
方剂学-按出处分类(金匮要略2)
1.大柴胡汤 组成: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方歌: 大柴胡汤用大黄,芩枳夏芍枣生姜, 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力彰。 2.肾气丸 组成: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方歌: 肾气丸主肾阳虚,干地山药及山萸; 少量桂附苓泽丹,水中生火在温煦。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以中医学术思想为基础,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以方剂为主要研究对象,这样就能贯通整个方剂学了。方剂学于20世纪50年代方剂理论体系才得以初步形成,方剂学才逐渐地从中医药学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基础和临床的双重属性,联系中医基础和临床,沟通中医和中药,衔接传统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方法是在传统中医临床观察和思辨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和吸取现代科学方法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中医学整体、系统、辨证的基本思想与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结合,方剂学科理论与现代多学科技术手段的结合。扩展资料方剂学研究具体工作主要有临床试验,文献整理,逻辑分析,实验研究,多学科研究等方面。方剂学与现代药理、化学、制剂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渗透,运用实验研究的手段,从实证的角度认识方剂效用与方内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阐明方剂效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发现方剂的潜在功效和新用途以及改进传统剂型,研发复方新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剂学
方剂学歌诀白话解的内容简介
医乃仁术,铁肩之道义,为苍生患疾活命之所依托者。故范文正公有言曰:“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然则良相易,则良医实难矣。祖国医学浩博源长,其籍汗牛充栋。虽有良医之愿,每致初学者望洋兴叹。何得举纲而目系其中,置枢纽而寓于纵横,循阶造顶,方能捷径于后人。兹轩歧至今,惟清吴谦等所撰《医宗金鉴》一书,致后人行由有径,言简而意赅。终因年移代革,医学速飞,咸日新其用而华叶递荣。故其书又落于时代之后,远不济于今日之需。目今,大专院校之教材,继往开来,发古人之未发,启前人之未启,内容丰富多彩;但因多为论述之文,而篇长幅广,致读者难以诵记,多有合卷茫然之感。临渊羡鱼,莫如退而结网。余不揣鄙陋,集同道与门下,从中医基础、诊断、中药、方剂、内科、男科、妇科、儿科、外科、骨伤、皮肤、针灸、五官、温病、金匮要略、伤寒论等,均仿《医宗金鉴》之体,撰成系列丛书,刊行于世,俾学者循此阶梯,升堂入室,造福于炎黄之裔。
人卫方剂学第三版方歌?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组成】 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流清涕、干呕、口不渴、脉浮缓。 【正文】 用法:水煎,分二次温服,服后片刻,饮一小碗开水,使其微微汗出。 方解: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常用方剂。表虚是因营卫不和所致。卫阳不固。则肌表空疏而恶风,营阴不能守则汗自出,风邪乘虚入于肌表。方中桂枝辛温,解肌通阳、发汗解表为主药;辅以白芍敛阴和营,且可阻止桂枝以防发汗太过而伤阴。桂芍相配,一散一收,调和营卫,使表解里和。生姜助桂枝以辛散卫分表邪。大枣助芍药养营,姜枣合用,又加强桂芍调和营卫之功,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上药合用共凑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 临床运用: 1.本方应用广泛,除用于风寒表虚证外,亦常用于一切杂病之表虚自汗。如妇女任娠恶阻、病后、产后营卫不和,或气血不调之时而微热、时而微寒、脉缓有汗者。 2.本方加葛根,名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用于桂枝汤证兼有项背强者。 3.本方加厚朴、杏仁、名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伤寒论》)用于桂枝汤证兼有咳喘者。 4.本方加龙骨、牡蛎,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金匮要略》)用于阴阳失调之遗精、眩晕、盗汗、自汗者,取其调和阴阳、镇潜固涩之效。 5.本方芍药量加倍,再加饴糖,名小建中汤,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胃脘挛痛。 注意事项: 1.外感风寒表实证忌用。 2.温病初起,但发热不恶寒,有汗而渴,舌红苔黄,脉数者禁用之。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 1.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 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 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 7.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咳加杏 9.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8.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 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12. 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 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宜。 13. 再造散: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 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苜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剂 18.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19.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迈水效专长。 20. 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第二节:温下剂 21.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细辛三味同煎服,功去温下妙非常。 22. 温脾汤: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第三节:润下剂 24. 麻子仁丸(脾约丸):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25. 济川煎: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第四节:逐水剂 27. 十枣汤: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五节 攻补兼施剂 28. 黄龙汤: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第三章 和解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剂 31.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32. 蒿芩清胆汤: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赤苓枳壳兼碧玉,湿热轻宣此法良。 33. 截疟七宝饮:截疟七宝草果仁,常山槟朴草青陈,疟收发频频邪气盛,劫痰燥湿此方珍。 第二节 调和肝脾剂 34. 四逆散: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35. 逍遥散: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37. 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又腹痛,治在抑肝与扶脾。 第三节 调和寒热剂 36.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第四章 清热剂 第一节 清气分热剂 38. 白虎汤:白虎汤用石膏偎,知母甘草粳米陪,亦有加入人参者,躁烦热渴舌生苔。 39.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再加粳米同煎服,暑烦热渴脉虚寻。 第二节 清营凉血剂 40. 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脉数舌绛辨分明,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41. 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堪治,或益柴芩总伐肝。 第四节 清热解毒剂 42. 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四味,黄柏黄芩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皆可为。 43. 凉膈散:凉膈硝黄枙子翘,黄芩甘草薄菏饶,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燥实服之消。 45. 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侣,升柴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咀,或加人参及大黄,大头天行力能御。 46. 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天花兼乳没,穿山皂刺酒煎佳,一切痈毒能溃散,溃后忌服用勿差。 47. 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第五节 清脏腑热剂 49. 导赤散: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51. 左金丸:左金茱连六一九,肝经火郁吐吞酸,再加芍药名御。 50. 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52. 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喘嗽此方施。 53. 苇茎散:千金苇茎生薏仁, 桃仁瓜瓣四味临,吐咳肺庸痰秽浊,凉营清气自生津。 54. 清胃散: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55. 玉女煎:玉女煎中地膝兼,石膏知母麦冬全,阴虚胃火牙痛效,去膝地生温热痊。 56芍药汤:芍药芩连与锦纹,桂甘槟木及归身,别名导气除甘桂,枳壳加之效若神。 57. 白头翁汤: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第六节 清虚热剂 58.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热伏阴分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59. 清骨散: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保无虞。 第五章 祛暑剂 第一节 祛暑解表剂 61. 香薷散: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第三节 祛暑益气剂 64. 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津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第六章 温里剂 第一节 温中祛寒剂 65. 理中丸: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66. 小建中汤: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瘥。 67. 吴茱萸汤: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第二节 回阳救逆剂 69. 四逆汤: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第三节 温经散寒剂 71.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芍桂枝,细辛甘枣通草施,血虚寒厥四末冷,温经通脉最相宜。 72.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功效良。 73. 暖肝煎:暖肝煎中杞茯归,茴沉乌药姜肉桂,下焦虚寒疝气痛,温补肝肾此方推。 74. 阳和汤: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第七章 表里双解剂 第一节 解表清里剂 75.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二阳,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下利保安康。 第二节 解表温里剂 76. 五积散:五积散治五般积,麻黄苍芷归芍齐,枳枯桂芩甘草朴,川芎两姜半陈皮,发表温里活血瘀,祛湿化痰兼顺气。 第三节 解表攻里剂 77. 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 78. 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菏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第八章 补益剂 第一节 补气剂 80.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 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 祛痰补益气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 81. 参苓白术散:参芩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82.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83. 玉屏风散:玉屏风散用防风,芪相畏效相成,白术益气更实卫,表虚自汗服之应。 第二节:补血剂 85. 四物汤:四物地芍与归芎, 血家百病此方通, 补血调血理冲任, 加减运用在其中。 86. 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东垣笺,黄芪一两归二钱,血虚发热口烦渴,脉大而虚此方煎。 87. 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第四节 补阴剂 90.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阴虚火旺加知柏,养肝明目杞菊煎,若加五味成都气,再入麦冬长寿丸。 91. 左归丸:左归丸用大熟地,枸杞萸肉薯牛膝,龟鹿二胶菟丝人,补阴填精功效奇。 92. 大补阴丸:大补阴丸熟地黄,龟板知柏合成方,猪髓蒸熟炼蜜丸,滋阴降火效力强。 93. 一贯煎:一贯煎中用地黄, 沙参枸杞麦冬襄, 当归川楝水煎服, 阴虚肝郁是妙方。 94. 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第五节 补阳剂 96. 肾气丸:《金匮》肾气治肾虚,地黄怀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原热虚劳肺痿效如神。 97. 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第六节:阴阳并补剂 98. 地黄饮子:地黄饮子山茱斛, 麦味菖蒲远志茯, 苁蓉桂附巴戟天, 少入薄荷姜枣服。 第七节 气血阴阳并补剂 101. 炙甘草汤(复脉汤):炙甘草汤参姜桂, 麦冬生地与麻仁, 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瘘效如神。 第九章:固涩剂 第一节:固表止汗剂 102. 牡蛎散:牡蛎散内用黄芪,浮麦麻黄根最宜,自汗盗汗心液损,固表敛汗见效奇。 第二节:敛肺止咳剂 103. 九仙散:九仙散中罂粟君,参胶梅味共为臣,款冬贝桑桔佐使,敛肺止咳益气阴。 第三节:涩肠固脱剂 104. 真人养脏汤:真人养脏诃粟壳,肉蔻当归桂木香,术芍参甘为涩剂,脱肛久痢早煎尝。 105. 四神丸:四神故纸吴茱萸,肉蔻五味四般需,大枣百枚姜八两,五更肾泄火衰扶。 第四节:涩精止遗剂 106. 金锁固精丸:金锁固精芡实研,莲须龙牡沙菀填,莲粉糊丸盐汤下,肾虚精滑此方先。 107. 桑螵蛸散:桑螵蛸散用龙龟,参茯菖远及当归,尿频遗尿精不固,滋肾宁心法勿违。 第五节:固崩止带剂 109. 固冲汤:固冲术芪山萸芍,龙牡棕炭海螵蛸,茜草五倍水煎服,益气固冲功效高。 110. 易黄汤: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能消带下黏稠秽,补肾清热又祛湿。 第九章 安神剂 第一节 重镇安神剂 123. 朱砂安神丸:朱砂安神东垣方, 归连甘草合地黄, 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 124. 磁朱丸:磁朱丸中有神曲,安神潜阳治目疾,心悸失眠皆可用,癫狂痫证服之宜。 第二节 补养安神剂 125. 天王补心丹:补心丹用柏枣仁, 二冬生地当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 远志茯苓共养神。 126. 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乡甜。 128. 养心汤:养心汤用草芪参,二茯芎归柏子寻,夏曲远志兼桂味,再加酸枣总宁心。 第十一章 开窍剂 第一节 凉开剂 129. 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开窍方, 芩连栀郁朱雄黄, 犀角珍珠冰麝箔, 热闭心包功效良。 第二节 温开剂 133. 苏合香丸:苏合香丸麝息香, 木丁熏陆荜檀襄, 犀冰术沉诃香附, 衣用朱砂中恶尝。 130. 紫雪:紫雪犀羚朱朴硝, 硝磁寒水滑和膏, 丁沉木麝升玄草, 更用赤金法亦超。 131. 至宝丹:至宝朱砂麝息香, 雄黄犀角与牛黄, 金银二箔兼龙脑, 琥珀还同玳瑁良。 第十二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剂 134. 越鞠丸:越鞠丸治六般郁, 气血痰火湿食因, 芎苍香附兼栀曲, 气畅郁舒痛闷伸。 135. 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立能除。 137. 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胸闷痛难当,咳息短气时咳唾,难卧再加半夏良 138. 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与紫苏, 茯苓生姜共煎服, 痰凝气聚成梅核, 降逆开郁气自舒。 139. 枳实消痞丸:枳实消痞四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蒸饼糊丸消积满,清热破结补虚全。 140. 厚朴温中汤: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煎服加姜治腹痛,脘腹胀满用皆灵。 141. 天台乌药散: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第二节 降气剂 143. 苏子降气汤:苏子降气半夏归, 前胡桂朴草姜随, 上实下虚痰嗽喘, 或加沉香去肉桂。 146. 旋覆代赭汤:旋覆代赭用人参, 半夏姜甘大枣临, 重以镇逆咸软痞, 痞硬噫气能禁。 144. 定喘汤:定喘白果与麻黄, 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杏黄芩兼甘草, 外寒痰热喘哮力能禁。 145. 四磨汤:四磨汤治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浓磨煎服调滞气,实者枳壳易人参。 第十三章 理血剂 第一节 活血祛淤剂 149. 桃核承气汤:桃仁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瘀热互结小腹胀,蓄血如狂最相宜。 150. 血府逐瘀汤: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少腹逐瘀芎炮姜,元胡灵脂芍回香,蒲黄肉桂当没药,调经种子第一方。身痛逐瘀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151. 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152. 复元活血汤: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俱,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瘀血酒煎去。 153. 温经汤:温经归芍桂萸芎,姜夏丹皮及麦冬,参草扶脾胶益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154. 生化汤:生化汤宜产后尝,归芎桃草酒炮姜,恶露不行少腹痛,化瘀温经功效彰。 155. 桂枝茯苓丸:《金匮》桂枝茯苓丸,芍药桃仁和牡丹,等分为末蜜丸服,活血化瘀症块散。 156. 失笑散:失笑灵脂与蒲黄,等分为散醋煎尝,血瘀胸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效非常。 第二节 止血剂 158. 十灰散: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随,二蓟栀黄皆炒黑,凉降止血此方推。 159. 咳血方:咳血方中诃子收,瓜蒌海粉山枙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廖。 160. 小蓟饮子: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良。 161. 槐花散:槐花散用治肠风,侧柏荆壳充,等分为末饮下,宽肠凉血逐风动。 162. 黄土汤:黄土汤将远血医,胶芩地术附甘奇,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宜。 第十四章 治风剂 第一节 疏散外风剂 163. 川芎茶调散: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164. 大秦艽汤: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苓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 165. 消风散:消风止痒祛风湿,木通苍术苦参知,荆防归蒡蝉膏草,生地胡麻水煎之。 167. 小活络丹:小活络丹天南星,二乌乳没加地龙,中风手足皆麻木,风痰瘀血闭在经。 第二节 平息内风剂 169. 羚角钩藤汤:俞氏羚角钩藤汤,桑叶菊花鲜地黄,芍草茯神川贝茹,凉肝增液定风方。 170. 镇肝熄风汤:张氏镇肝熄风汤,龙牡龟牛治亢阳,代赭天冬元芍草,茵陈川楝麦芽襄。 171. 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益母桑,栀芩清热决潜阳,杜仲牛膝益肾损,茯神夜交安服良。 172. 大定风珠: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息风是妙方。 第十五章 治燥剂 第一节 轻宣外燥剂 174. 杏苏散: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175. 桑杏汤: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枙豉与梨皮,身热咽干咳痰少,辛凉甘润燥能医。 176. 清燥救肺汤: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堪夸。 第二节 滋润内燥剂 177. 麦门冬汤: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178. 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冬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179. 琼玉膏:琼玉膏用生地黄,人参茯苓白蜜尝,合成膏剂缓缓服,干咳咯血肺阴伤。 180. 玉液汤:玉液山药芪葛根,花粉知味鸡内金,消渴口干溲多数,补脾固肾益气阴。 第十六章 祛湿剂 第一节 化湿和胃剂 181. 平胃散:平胃散用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除湿散满驱瘴岚,调胃诸方 以此扩,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 182. 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 第二节 清热祛湿剂 183. 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 184. 八正散: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185. 三仁汤: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伦,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此方遵。 186. 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时疫是主方。 188. 当归拈痛汤: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人,二术苦参知母草,疮疡湿热服皆应。 189. 二妙散:二妙散中苍柏煎,若云三妙牛膝添,再加苡仁名四妙,湿热下注痿痹痊。 第三节 利水渗湿剂 190. 五苓散: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除。 191. 猪苓汤:猪苓汤用猪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并,小便不利兼烦渴,利水养阴热亦平。 192. 防己黄芪汤:《金匮》防己黄芪汤,白术甘草枣生姜,益气祛风又行水,表虚风水风湿康。 第四节 温化寒湿剂 194. 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195. 五皮散: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齐,或以五加易桑白,脾虚肤胀此方施。 第四节 温化寒湿剂 196. 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197.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肾著汤):肾著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伤湿身重与腰冷,亦名甘姜苓术汤。 198. 真武汤: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瞤惕保安康。 199. 实脾散: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姜附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第五节祛湿化浊剂 200. 萆薢分清饮(萆薢分清散):萆薢分清石菖蒲,萆薢乌药益智俱,或益茯苓盐煎服,通心固肾浊精驱。 201. 完带汤:完带汤中用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辅,苍术车前黑介穗,陈皮甘草与柴胡。 202. 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羌独芎,甘蔓藁本与防风,湿气在表头腰重,发汗在升阳有奇功。 203. 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第十七章 祛痰剂 第一节燥湿化痰剂 204. 二陈汤: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理气和中兼燥湿,一切痰饮此方珍。 205. 茯苓丸:《指迷》苓丸半夏,风硝枳壳姜汤下,中脘停痰肩臂痛,气行痰消痛自罢。 206. 温胆汤:温胆夏茹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理气化痰利胆胃,胆郁痰扰诸症除。 第二节清热化痰剂 207. 清气化痰丸:清气化痰胆星萎,夏芩杏陈枳实投,茯苓姜汁糊丸服,气顺火清痰热疗。 208. 小陷胸汤: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散结涤痰优,痰热内结痞满痛,苔黄脉滑此方求。 209. 滚痰丸(礞石滚痰丸):滚痰丸用青礞石,大黄黄芩与沉香,百病多因痰作祟,顽痰怪症力能匡。 第三节润燥化痰剂 210. 贝母瓜篓散:贝母瓜蒌天花粉,橘红茯苓加桔梗,肺燥有痰咳难出,润肺化痰此方珍。 第四节温化寒痰剂 211. 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常用方,半夏杏仁均可加,寒痰水饮咳嗽康。 212. 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第五节治风化痰剂 213. 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眩晕头痛风痰盛, 痰化风息复正常。 214. 定痫丸: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蒲远半夏,胆星全蝎蚕琥珀,竹沥姜汁草朱砂。 第十八章 消食剂 第一节消食化滞剂 215. 保和丸: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效堪夸。 216. 枳实导滞丸:枳实导滞首大黄,芩连曲术茯苓襄,泽泻蒸饼糊丸服,湿热积滞力能攘。 217. 木香槟榔丸:木香槟榔青陈皮,黄柏黄连莪术齐,大黄黑丑兼香附,泻痢后重热滞宜。 第二节健脾消食剂 218. 健脾丸: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此方寻。 219. 肥儿丸:肥儿丸内用使君,豆蔻香莲曲麦槟,猪胆为丸热水下,虫疳食积一扫清。 第十九章 驱虫剂 220. 乌梅丸: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人参附子椒姜继,温脏按蛔寒厥剂。 221. 化虫丸:化虫丸中用胡粉,鹤虱槟榔苦楝根,少加枯矾面糊丸,专治虫病未虚人。 第二十章 涌吐剂 222. 瓜蒂散:瓜蒂散中赤小豆,豆豉汁调酸苦凑,逐邪涌吐功最捷,胸脘痰食服之瘳。
方剂学总结
第一章 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干妈贵姓?甘麻桂杏(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桂枝汤《伤寒论》:大芍炒姜汁。(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桂芍草姜枣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少将为嘛甘心下跪?(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二、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荷花根,巧接杏桑果 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 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麻哥要草。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妈姓石。 三、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再造散《伤寒六书》:早起穿少干活,缝织人生幸福。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地将割,白吃白睡。 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第二章 泻下剂 一、寒下剂 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皇后只是笑。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二、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为姜大人附子干杯。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三、润下剂 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二人要小承气。 济川煎《景岳全书》: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四、逐水剂 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达古愿找谁。 舟车丸《景岳全书》:请陈将军轻骑花牛,干香槟。 疏凿饮子《济生方》:鞋匠上路吃槟榔,嚼姜皮,拎木桶。 五、攻补兼施 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猿人皇帝卖姜炒小海龟。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深冬皇帝忙。 第三章 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伤寒论》:今夏大人走江湖。/生芹菜炒大虾仁。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人炒大实药。:小柴胡汤减人草加大实药。 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皇陵青竹,半壁植皮。 柴胡达原饮《重订通俗伤寒论》:金桔果皮厚,湖滨织草根。 二、调和肝脾剂 四逆散《伤寒论》:柴草制药。/四逆菜籽是草药。 逍遥散《和剂局方》: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 痛泻要方《景岳全书》:猪皮少缝。/臣痛泻烧住房。 三、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江大人今夏添草帘。/青莲婶炒枣拌姜。 第四章 清热剂 一、清气分热 白虎汤《伤寒论》:师母干净。/白虎精食母肝。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草人半夜卖米糕。 二、清营凉血 清营汤《温病条辨》:乔皇帝住西单卖银元。/乔连花选升丹麦主席。 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脚要生皮。 三、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百子练琴。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乔将军住黄山,销草和蜜。 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黄牛白马联合巧耕陈草根,剩元胡。/陈胜巧拦截牛马,才将秦国老凯旋。 四、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十母亲住西草原,接连巧生赤皮子。 五、清脏腑热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草地牧猪。/竹杆通地。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皇帝通知龙龟卸柴草车。/龙车通黄山,当地卸柴草。 左金丸《丹溪心法》:昨进黄鱼。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赶白骨精。/白骨精是草包。 清胃散《兰室秘藏》:生母当皇帝。/生母当黄妈。 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草高防山火。 玉女煎《景岳全书》:师弟卖母牛。/十亩麦地一头牛,胃热阴虚玉女愁。 芍药汤《保命集》:草官要秦香莲当大兵。/秦香莲当兵,将军要炒肉。 白头翁汤《伤寒论》:百翁练琴。/秦连喊拜拜。 六、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庆贾母诞生。/母鳖好生蛋。 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乌龟教母鳖清湖底。 清骨散《证治准绳》:知青浇草,地鳖胡饮。 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百龟皇帝齐练琴。 第五章 祛暑剂 一、祛暑清热 清络饮《温病条辨》:猪饮西瓜和扁豆丝。 二、祛暑解表 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香花逗俏猴。 三、祛暑利湿 六一散《伤寒直格》:六一拾草。 桂苓甘露饮《宣明论方》:憨猪倌责令猪羔滑杆。 四、清暑益气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师母深夜卖黄爪和糙米。 第六章 温里剂 一、温中祛寒 理中丸《伤寒论》:草人赶猪。/老人白干。 吴茱萸汤《伤寒论》:吴江大人。/吴玉找姜大人。 小建中汤《伤寒论》:草医要姜汁枣。/桂枝汤加胶饴。 大建中汤《金匮要略》:姜姨任教。 二、回阳救逆 四逆汤《伤寒论》:父酱肝。/四逆老夫子将回阳救逆。 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陈夫人下令炒五香酱猪肉。 黑锡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刘金虎媳妇肉肉回故乡牧羊。 三、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肝大同志要当心。/通知要找心肝。 第七章 表里双解剂 一、解表攻里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秦将军只要半壶枣酱。 防风能圣散《宣明论方》:将军石河值勤住草房,忙借船摆妈归金石桥。 二、解表清里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秦连割草。 石膏汤《深师方》(录自《外台秘要》):百子练琴吃麻糕。 三、解表温里 五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俏姐当皇后,令下臣烧白熊肉、酱猪肝。 第八章 补益剂 一、补气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夫人赶猪。/白老夫人。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四君子加陈皮。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任夫人一早要接编百草帘。/一连人上山,四君子找树根。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麻人赶猪,虎皮当旗。/异功无妇,胡妈当妻。 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人无脉。/生脉为人脉。 玉屏风散《医方类聚》:玉屏风骑白术。 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完带深山打柴草,陈嫂借钱买二术。 人参蛤蚧散《卫生宝鉴》:夫人背母披星割草。 二、补血 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弟摆船归。/当地传说。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骑龟。 归脾汤《济生方》:大龙草原牧猪,奇人神算将归。/四君归期早,远知龙眼香。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伤寒论》:草人清早教弟卖芝麻酱。/阿妈卖地,贵大人干生气。 三、气血双补 八珍汤《证体类要》:兄弟当大将,要夫人赶猪。 泰山磐石散《景岳全书》:擒熊人住沙地,草米齐断要归。 四、补阴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渔夫单要熟蟹。/地八山山四,丹泽茯苓三。 左归丸《景岳全书》:愚弟要牛狗兔鹿龟。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蜂知百龟住地。 虎潜丸《丹溪心法》:陈虎少将养百只黄龟。 二至丸《医方集解》:憨女。 一贯煎《柳州医药》:一贯归川,杀狗卖地。/一贯杀狗当地零卖。 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疯夫人十五生,只穿杏黄细绒;要卖花草熟鸡,晴天赶狗兔牛羊。 补肺阿胶汤《小儿药证直诀》:儒阿杏赶牛马。 龟鹿二仙胶《医方考》:人骑鹿龟。 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乌龟骑牛拎只兔。 五、补阳 肾气丸《金匮要略》:贵子腹泻,单要黄鱼。/肾气六位家富贵。 右归丸《景岳全书》:独育狗鹿兔,贵地当要富。 第九章 安神剂 一、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医学发明》:朱砂敢当皇帝。 珍珠母丸《普济本事方》:当地人点犀香,珍珠帛金银砂,早送神龙。 磁朱丸《备急千金要方》:磁朱安神曲。 二、滋养安神 酸枣仁汤《金匮要略》:熊猫早知茯苓甘。 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天王不信,田夫洁身早跪地,但愿卖猪五百只。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治脏躁,滋养心神用之妙。 第十章 开窍剂 一、凉开 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雄兵勤练射犀牛,只欲珍珠金箔衣。 紫雪丹《和剂局方》:肖二四拾元二角炒四箱生金砂。 至宝丹《和剂局方》:龙虎射杀雄牛,安带金银角? 小儿回春丹《敬修堂药说》:蛇胆牛足背,猪狗全麻僵,夏枳木坛存,黄豆炒成丹。 行军散《霍乱论》:行军棚小兵金针射雄牛。 二、温开 苏合香丸《和剂局方》:傻朱熹久想刻冰笔。 紫金锭《片玉心书》:山姑五子雄,杀鸡想千金。 第十一章 固涩剂 一、固表止汗 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骑马卖牡蛎。 三、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穆桂英当草寇要人,可诛。 四神丸《医方集解》:四神将枣子肉喂鱼治五更泄。 四、涩精止遗 桑螵蛸散《本草衍义》:神龙远飘,仆人归家。
中医考研方剂学部分方剂方歌
四妙勇安汤:四妙勇安,组成谨严,归二草一,银玄各三,脱疽化热,服之可痊牛蒡解肌汤:牛蒡解肌用荆薄,山栀丹皮石斛翘,玄参夏枯共成方,头面风热疮疡消透脓散:透脓散治毒成脓,芪归山甲皂刺芎,程氏又加银蒡芷,更能速奏溃破功内补黄芪汤:内补黄芪用麦冬,参苓归地芍川芎,远志肉桂炙甘草,疮疡溃后理虚功阳和汤:阳和汤法解寒凝,内证虚寒色属阴,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草相承小金丹:小金丹内白胶香,木鳖地龙乳没当,麝香五灵墨草乌,流注瘰疬服之康。 秦艽鳖甲散: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犀黄丸:犀黄丸内用麝香,乳香没药共牛黄,乳岩流注肠痈等,正气未虚均可尝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大建中汤建中阳,饴糖人参配椒姜,中阳衰弱胸腹痛,痛而拒按服之康石膏汤:石膏汤用芩柏连,麻黄栀豉七味全,发汗解表清热毒,壮热神昏此方煎五积散:五积散将五积医,二陈平胃痰食祛,三物枳桔行气血,麻芷姜桂温表里完带汤:中二术陈,车前甘草和人参,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金虎潜丸:虎潜足痿是妙方,虎骨陈皮并锁阳;龟板干姜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尝珍珠母丸: 珍珠母丸参地归,犀沉龙齿柏茯神,更加酸枣宁神志,镇心平肝此方推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厚朴瓜蒌合成方;通阳散结祛胸痹,胸满而痛急煎尝大黄蛰虫丸:大黄蛰虫丸,桃杏虻蛭甘,芩芍与干漆,生地蛴螬全活络丹:活络效灵主丹参,当归乳香没药存; 症瘕积聚腹中痛,煎服此方可回春胶艾汤:胶艾汤中当归芍,生地川芎生甘草,固冲安胎崩漏止,补血养血月经调阿胶鸡子黄汤:阿胶鸡子黄汤好,地芍钩藤牡蛎草;决明茯神络石藤,阴虚风动此方保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羌独芎,蔓甘藁本与防风;湿邪在表头腰痛,微微发汗有异功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枳术丸:枳术丸是消补方,荷叶烧饭作丸尝,若加麦芽与神曲,消食化滞力更强葛花解酲汤:葛花解酲香砂仁 二苓参术蔻青陈 神曲干姜兼泽泻 温中利湿酒伤珍七里散:七厘散治跌打伤,血竭红花冰麝香,乳没儿茶朱共末,外敷内服均见长
中医考研方剂学部分方剂方歌
四妙勇安汤:四妙勇安,组成谨严,归二草一,银玄各三,脱疽化热,服之可痊牛蒡解肌汤:牛蒡解肌用荆薄,山栀丹皮石斛翘,玄参夏枯共成方,头面风热疮疡消透脓散:透脓散治毒成脓,芪归山甲皂刺芎,程氏又加银蒡芷,更能速奏溃破功内补黄芪汤:内补黄芪用麦冬,参苓归地芍川芎,远志肉桂炙甘草,疮疡溃后理虚功阳和汤:阳和汤法解寒凝,内证虚寒色属阴,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草相承小金丹:小金丹内白胶香,木鳖地龙乳没当,麝香五灵墨草乌,流注瘰疬服之康。 秦艽鳖甲散: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犀黄丸:犀黄丸内用麝香,乳香没药共牛黄,乳岩流注肠痈等,正气未虚均可尝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大建中汤建中阳,饴糖人参配椒姜,中阳衰弱胸腹痛,痛而拒按服之康石膏汤:石膏汤用芩柏连,麻黄栀豉七味全,发汗解表清热毒,壮热神昏此方煎五积散:五积散将五积医,二陈平胃痰食祛,三物枳桔行气血,麻芷姜桂温表里完带汤:中二术陈,车前甘草和人参,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金虎潜丸:虎潜足痿是妙方,虎骨陈皮并锁阳;龟板干姜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尝珍珠母丸: 珍珠母丸参地归,犀沉龙齿柏茯神,更加酸枣宁神志,镇心平肝此方推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厚朴瓜蒌合成方;通阳散结祛胸痹,胸满而痛急煎尝大黄蛰虫丸:大黄蛰虫丸,桃杏虻蛭甘,芩芍与干漆,生地蛴螬全活络丹:活络效灵主丹参,当归乳香没药存; 症瘕积聚腹中痛,煎服此方可回春胶艾汤:胶艾汤中当归芍,生地川芎生甘草,固冲安胎崩漏止,补血养血月经调阿胶鸡子黄汤:阿胶鸡子黄汤好,地芍钩藤牡蛎草;决明茯神络石藤,阴虚风动此方保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羌独芎,蔓甘藁本与防风;湿邪在表头腰痛,微微发汗有异功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枳术丸:枳术丸是消补方,荷叶烧饭作丸尝,若加麦芽与神曲,消食化滞力更强葛花解酲汤:葛花解酲香砂仁 二苓参术蔻青陈 神曲干姜兼泽泻 温中利湿酒伤珍七里散:七厘散治跌打伤,血竭红花冰麝香,乳没儿茶朱共末,外敷内服均见长
中医考研方剂学部分方剂方歌
四妙勇安汤:四妙勇安,组成谨严,归二草一,银玄各三,脱疽化热,服之可痊牛蒡解肌汤:牛蒡解肌用荆薄,山栀丹皮石斛翘,玄参夏枯共成方,头面风热疮疡消透脓散:透脓散治毒成脓,芪归山甲皂刺芎,程氏又加银蒡芷,更能速奏溃破功内补黄芪汤:内补黄芪用麦冬,参苓归地芍川芎,远志肉桂炙甘草,疮疡溃后理虚功阳和汤:阳和汤法解寒凝,内证虚寒色属阴,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草相承小金丹:小金丹内白胶香,木鳖地龙乳没当,麝香五灵墨草乌,流注瘰疬服之康。 秦艽鳖甲散: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犀黄丸:犀黄丸内用麝香,乳香没药共牛黄,乳岩流注肠痈等,正气未虚均可尝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大建中汤建中阳,饴糖人参配椒姜,中阳衰弱胸腹痛,痛而拒按服之康石膏汤:石膏汤用芩柏连,麻黄栀豉七味全,发汗解表清热毒,壮热神昏此方煎五积散:五积散将五积医,二陈平胃痰食祛,三物枳桔行气血,麻芷姜桂温表里完带汤:中二术陈,车前甘草和人参,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金虎潜丸:虎潜足痿是妙方,虎骨陈皮并锁阳;龟板干姜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尝珍珠母丸: 珍珠母丸参地归,犀沉龙齿柏茯神,更加酸枣宁神志,镇心平肝此方推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厚朴瓜蒌合成方;通阳散结祛胸痹,胸满而痛急煎尝大黄蛰虫丸:大黄蛰虫丸,桃杏虻蛭甘,芩芍与干漆,生地蛴螬全活络丹:活络效灵主丹参,当归乳香没药存; 症瘕积聚腹中痛,煎服此方可回春胶艾汤:胶艾汤中当归芍,生地川芎生甘草,固冲安胎崩漏止,补血养血月经调阿胶鸡子黄汤:阿胶鸡子黄汤好,地芍钩藤牡蛎草;决明茯神络石藤,阴虚风动此方保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羌独芎,蔓甘藁本与防风;湿邪在表头腰痛,微微发汗有异功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枳术丸:枳术丸是消补方,荷叶烧饭作丸尝,若加麦芽与神曲,消食化滞力更强葛花解酲汤:葛花解酲香砂仁 二苓参术蔻青陈 神曲干姜兼泽泻 温中利湿酒伤珍七里散:七厘散治跌打伤,血竭红花冰麝香,乳没儿茶朱共末,外敷内服均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