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以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直辖市,加之多年来的移民工作,库区工业几乎覆灭,重庆市政府正积极寻求重振库区的工作思路。不久前,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候提出,重庆可以打造一个自由港,尽可能地促进个人创业,把重庆变成中国的第一个自由创业城市。2007年10月初,重庆政府提出,将向国家申请建设寸滩港保税区。与此同时,成都也在加速物流布局,并计划打造西部最大的内陆港。在这种背景下,胡星斗的自由港设想和保税港有什么不同?又有多大的可操作性?日前,信报记者就此对胡星斗进行了追踪专访。 重庆可伺机改革税收《时代信报》:传统意义上的“自由港”都是交通便利的沿海或者海洋城市,您怎么会想到在重庆建设自由港口城市?胡星斗:自由港通常是不属于任何一国海关管辖的港口或港口地区、岛国或沿海城市等一些很小的地方。我所谓自由港,并不是专门为沿海地区设置。自由港就是为了降低创业门槛,减少税种、甚至个人所得税都不征收、尽可能地促进个人创业的港口,把重庆变成中国第一个自由创业的城市。《时代信报》:打造自由港城市,首先在税收方面要放开。然而税收一旦放开,地方财政势必减少,再加上重庆本身就不富裕,重庆如何规避这一问题?胡星斗:打造重庆自由港口,在税收体制上进行突破,特别是关系到创业的近百种税收应取消或减免。在此问题上,重庆政府可以向香港学习。香港税收中,只有所得税、印花税、房产税等共4个税种。而在中国大陆,税收就达近百种之多。税收太重,国内很多企业都喊疼。目前,中国的增殖税主要向生产者纳税,这不利于生产。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增值税,基本上是在消费环节纳税,是价外税。所以,近几年来,学术界一直在呼吁中国进行增值税改革。重庆是重工业基地,打造成自由港之后,在增值税改革方面可以起带头作用。打造自由港,通过减少税收,实行自由创业,让每个行业都进入零门槛,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会有更多的人交纳所得税。建设前期,税收在一段时间内会减少;但在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方式下,扩大了税基,最终是不会减少的,反而会增加。 鼓励开掘乡镇融资渠道《时代信报》:重庆打造自由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一问题,应该怎么解决?胡星斗:多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发展工业。但各地的地理位置决定各地发展并不平衡,在我国政府采取的是纵向扶植。而在欧洲很多国家采取的是横向转移(州与州或者省与省之间的扶植),欧盟三驾马车之一的德国95%的财政收入被用于此。目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更大。统计数字表明,2007年中央财政总收入将达2.44万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增加近3200亿元,增长15%。每年从增长部分拿出5%建设重庆,完全可以打造出一个内陆的自由港出来。《时代信报》:打造自由港,鼓励全民创业,势必需要在现有的金融体制上进行创新。那么,您认为重庆应该如何突破?胡星斗:目前,中国金融完全是国有控制。过于集中,机制不灵活是一大特点。中小企业、特别是农村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贷款,再加上税收环境的恶化,致使大量乡镇企业倒闭。打造重庆自由港,中央应该给重庆特殊政策,让重庆金融自由化。比如说可以建立私人银行、组建注册金500万或1000万社区或乡镇银行,在特定的范围和特定的人群中放贷。让更多的人来放贷,特别是农民。与此同时,土地公司化也是解决金融问题的一个途径。当前,土地不能抵押,因此很多人创业艰难。土地公司化后,农民可以获得贷款,回避了法律中土地不能贷款的规定。另外,允许农民自主发展金融,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农会。以农会的名义来发展信贷,比如台湾农会制度。允许其为乡村办理对外贷款,每一农会都是一个品牌,农民以农会品牌对外销售农产品,得到的钱存进了农会。1998年之前,中国存在乡镇基金会,但由于出现金融风险,出现大量坏账情况。在我看来,乡镇基金会应该由农村企业家来办,自负盈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