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然之策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计然之策的典故

明代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说文种破吴计然七策:“一曰捐货币以悦其君臣;二曰贵籴粟囊,以虚其积聚;三曰遗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五曰遗之谀臣以乱其谋;六曰疆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七曰积财练兵,以承其弊。”《史记·货殖列传》说范蠡曾拜计然为师。他教给范蠡“贵流通”、“尚平均”、“戒滞停”等七策,范蠡只用了其中五策,便使越国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灭吴之后,范蠡携西施离越赴齐,改名为陶朱公,后世将陶朱公视为商人祖师。 1、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这些话极为精辟地揭示了商品价格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他指出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们就会将资源集中到这里,供给自然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供大于求,价格则会狂跌,反过来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经营活动不能从众,要从供求关系的角度,确定自己的经营品种。“一贵一贱,极而复反”。在进行经营活动时,不能苛求过高的利润,在价格高到适当程度时应果断抛售,这就是“贵出如粪土”;在价格低谷时,应大胆地买进,这就叫“贱取如珠玉”。事物的量变在积累的过程中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对于商家来说,对事物“度”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2、 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物之情可得而观已。”意思是说要有目的地进行自己的经营活动,认识市场规律,有遇见地储备物资。根据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提前做好货物的购销工作。他认为天时变化的规律是可知的,“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就是说影响市场变化的无非是这样一些基本因素,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做出判断是经营成功的关键。范蠡还曾提出农业经济循环学说,他认为“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即天下六年一次大丰收,六年一次小丰收,十二年一次大的饥荒,这些都是气候变化引起的,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例如大旱之年应收购舟船,因为其价贱,而旱后船只必会成为紧俏商品。“水则资车,旱则资舟”。“夏则资裘,冬则资xi”,即夏季贩运皮裘,冬季早售葛麻。只有将经营的眼光放到未来需求最迫切的市场上,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3、 财币欲行如流水“财币欲行如流水”,“无息币”。这就是说,在营销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资金流转的通畅,不能把过多的资金积聚在自己的手中,这就叫做“无息币”。不要看轻薄利,在资金加速运转的情况下,实际上就已经达到了增加利润的效果。而一味地囤积居奇,抬高物价,则有可能血本无归。这就是“无敢居贵”。毕竟高额利润不可能时时存在,薄利多销实际上就是将风险转化为利润的最佳方法。范蠡认为谷贱伤农,太贵又伤害商贾的积极性,因此缩小价格波动的幅度,无论对商家和买家来说,都是最受欢迎的。4、 务完物“务完物”意即一定要保证所经营的货物质量。在采购货物时,对易腐烂的东西,切勿长期存储,贪图价高;还要防止以次充好,坑害消费者。务指一定,是强调的意思,说明对产品质量的看重。5、 择人任时“择人任时”是指范蠡的经营策略。商业经营需要认真选择贸易伙伴和良好的贸易时机。“择人”强调的是职业道德,在这一点上,他的观点是“与时逐而不在责于人”。“任时”强调的是贸易时机的预测。“择人”与“任时”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有机联系,既不可只顾贸易伙伴的和谐而放弃适宜的贸易时机,更不可看准了贸易时机而认钱不认人。计然之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范蠡使用计然之策中的五条,在十年之中将越国建设得国富民强,报复了强大的吴国,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实例。而范蠡在功成名就后弃官,也是他为人聪明、深明道理的明举。范蠡研究了商业经营的地理条件,看中“陶”地处中原,四通八达,有利于事业发展,因而选择了陶地定居,将计然之策用于家庭的经商活动,“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获得了“陶朱公”的称誉。

计然之策的计然之策七大论点

“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计然之策的介绍

计然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战略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计然并不是真实姓名,而是取善于计算运筹的意思。据说他是老子的弟子,博学多才,无所不通,尤长计算。

计然之策的基本信息

【出处】:相传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用计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国富;范蠡既雪会稽之耻,用计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万。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指“六岁穰六岁旱”的农业循环学说,农末俱利的平籴论,以及物价观测、贵出贱取等经商致富的“积著之理”。后因以泛指生财致富之道。 计然十八策:生意要勤紧,懒惰则百事废。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少。 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帐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滞。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出纳要谨慎,大意则错漏多。期银要约定,延迟则信用失。临事要责任,放弃则受害大。用度要节俭,奢侈则用途竭。买卖要随时,挨延则机会失。赊欠要识人,滥出则血本亏。优劣要分清,苟且则必糊涂。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其累。货物要面验,滥收则售价低。钱账要清楚,糊涂则弊窦生。主心要镇定,妄作则误事多。

计然之策体现了哪些管理思想

《史记货殖列传》中如此记述:(计然之策:“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 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 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 施於国,吾欲用之家。计然认为,要在商业领域里保持长盛不败,关键要 善于“用智”。他曾经这样说:“积蓄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 这段话说明了囤积发财的关键在于务求把货物卖光和决不贷款,它意思是说,经营商业的基本法则是,货物必须完好,不积压商品,在商品的 销售过程中,容易腐烂的货物和食品不要长期贮存,不要囤积货物企图 抬价。考察某种商品是有余还是不足,就可以预知它的贵贱。价格上扬 到了极限就会下跌,下跌到极限又会上扬。因此,价格上扬时就要像对 待粪土一样及时出售,当价格下跌时就要如同珍爱珠玉一样及时收购。 应该使资金货物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通。

计然之策的成语典故

典源出处 《史记 ·货殖列传》:“昔者越王勾践因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 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汉书 ·货殖传》亦有,后段作“范蠡叹曰:“计然之策,十用其五而得意。既以施国,吾欲施之家。"……” 释义用法 计然是春秋时越国人,相传为范蠡的"老师,他向越王勾践提出了一套复兴经济的办法,使得越国富强起来,最后报了吴国的仇。范蠡又用这套办法去经商,也成了巨富。后用此典指国家的致富之道或一般人的谋生手段。 用典形式 【计然术】 明 ·陈子龙:“手挟计然术,心与烈士同。” 【计然策】 唐·萧颖士:“且事计然策,将符公冶言。” 【计然未用】 宋·陈师道:“计然将未用,意得轻全吴。” 【谋生后计然】 宋·陈与义:“镜中无复故人怜,却愧谋生后计然。”

计然之策简介及详细资料

成语出处 相传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用计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国富;范蠡既雪会稽之耻,用计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万。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指"六岁穰六岁旱"的农业循环学说,农末俱利的平籴论,以及物价观测、贵出贱取等经商致富的"积著之理"。后因以泛指生财致富之道。 成语典故 明代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说文种破吴计然七策:"一曰捐货币以悦其君臣;二曰贵籴粟囊,以虚其积聚;三曰遗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五曰遗之谀臣以乱其谋;六曰疆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七曰积财练兵,以承其弊。" 《史记·货殖列传》说范蠡曾拜计然为师。他教给范蠡"贵流通"、"尚平均"、"戒滞停"等七策,范蠡只用了其中五策,便使越国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灭吴之后,范蠡携西施离越赴齐,改名为陶朱公,后世将陶朱公视为商人祖师。 1、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这些话极为精辟地揭示了商品价格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他指出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们就会将资源集中到这里,供给自然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供大于求,价格则会狂跌,反过来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经营活动不能从众,要从供求关系的角度,确定自己的经营品种。 "一贵一贱,极而复反"。在进行经营活动时,不能苛求过高的利润,在价格高到适当程度时应果断抛售,这就是"贵出如粪土";在价格低谷时,应大胆地买进,这就叫"贱取如珠玉"。事物的量变在积累的过程中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对于商家来说,对事物"度"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 2、 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 "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物之情可得而观已。"意思是说要有目的地进行自己的经营活动,认识市场规律,有遇见地储备物资。根据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提前做好货物的购销工作。他认为天时变化的规律是可知的,"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就是说影响市场变化的无非是这样一些基本因素,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做出判断是经营成功的关键。 范蠡还曾提出农业经济循环学说,他认为"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即天下六年一次大丰收,六年一次小丰收,十二年一次大的饥荒,这些都是气候变化引起的,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例如大旱之年应收购舟船,因为其价贱,而旱后船只必会成为紧俏商品。"水则资车,旱则资舟"。"夏则资裘,冬则资xi",即夏季贩运皮裘,冬季早售葛麻。只有将经营的眼光放到未来需求最迫切的市场上,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3、 财币欲行如流水 "财币欲行如流水","无息币"。这就是说,在行销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资金流转的通畅,不能把过多的资金积聚在自己的手中,这就叫做"无息币"。不要看轻薄利,在资金加速运转的情况下,实际上就已经达到了增加利润的效果。而一味地囤积居奇,抬高物价,则有可能血本无归。这就是"无敢居贵"。毕竟高额利润不可能时时存在,薄利多销实际上就是将风险转化为利润的最佳方法。范蠡认为谷贱伤农,太贵又伤害商贾的积极性,因此缩小价格波动的幅度,无论对商家和买家来说,都是最受欢迎的。 4、 务完物 "务完物"意即一定要保证所经营的货物质量。在采购货物时,对易腐烂的东西,切勿长期存储,贪图价高;还要防止以次充好,坑害消费者。务指一定,是强调的意思,说明对产品质量的看重。 5、 择人任时 "择人任时"是指范蠡的经营策略。商业经营需要认真选择贸易伙伴和良好的贸易时机。"择人"强调的是职业道德,在这一点上,他的观点是"与时逐而不在责于人"。"任时"强调的是贸易时机的预测。"择人"与"任时"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有机联系,既不可只顾贸易伙伴的和谐而放弃适宜的贸易时机,更不可看准了贸易时机而认钱不认人。 计然之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范蠡使用计然之策中的五条,在十年之中将越国建设得国富民强,报复了强大的吴国,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实例。而范蠡在功成名就后弃官,也是他为人聪明、深明道理的明举。范蠡研究了商业经营的地理条件,看中"陶"地处中原,四通八达,有利于事业发展,因而选择了陶地定居,将计然之策用于家庭的经商活动,"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获得了"陶朱公"的称誉。

‏“计然之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体现了哪些经济规?

“计然之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 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作者认为,浪费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而节约则能够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2. 倡导生产,反对贪污。作者认为,只有通过生产才能增加国家的财富和国民的福利,而贪污则会破坏经济秩序和社会公正。3. 强调稳定,反对短期行为。作者认为,只有稳定的经济环境才能够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而短期行为则会导致经济波动和不稳定。4. 注重政策,反对随意。作者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合理的政策来引导经济发展,而随意的行为则会导致市场失衡和资源浪费。“计然之策”体现了许多经济规律,包括节约原则、生产原则、稳定原则和政策原则等。这些原则在现代经济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节约原则对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稳定原则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市场的稳定等。

计然之策是什么意思?计然之策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名称: 计然之策 jì rán zhī cè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计然之策】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计然之策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计然之策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相传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用计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国富;范蠡既雪会稽之耻,用计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万。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指“六岁穰六岁旱”的农业循环学说,农末俱利的平籴论,以及物价观测、贵出贱取等经商致富的“积着之理”。后因以泛指生财致富之道。 百科解释如下: jì rán zhī cè   【解释】:泛指生财致富之道。   【出处】:相传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用计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国富;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用计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万。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指“六岁穰六岁旱”的农业循环学说,农末俱利的平籴论,以及物价观测、贵出贱取等经商致富的“积著之理”。后因以泛指生财致富之道。    计然十八策:   生意要勤紧,懒惰则百事废。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少。 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帐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滞。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出纳要谨慎,大意则错漏多。期银要约定,延迟则信用失。临事要责任,放弃则受害大。用度要节俭,奢侈则用途竭。买卖要随时,挨延则机会失。赊欠要识人,滥出则血本亏。优劣要分清,苟且则必糊涂。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其累。货物要面验,滥收则售价低。钱账要清楚,糊涂则弊窦生。主心要镇定,妄作则误事多。   计然之策   计然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战略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计然并不是真实姓名,而是取善于计算运筹的意思。据说他是老子的弟子,博学多才,无所不通,尤长计算。《史记·货殖列传》说范蠡曾拜计然为师。他教给范蠡“贵流通”、“尚平均”、“戒滞停”等七策,范蠡只用了其中五策,便使越国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灭吴之后,范蠡携西施离越赴齐,改名为陶朱公,后世将陶朱公视为商人祖师。   1、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这些话极为精辟地揭示了商品价格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他指出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们就会将资源集中到这里,供给自然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供大于求,价格则会狂跌,反过来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经营活动不能从众,要从供求关系的角度,确定自己的经营品种。   “一贵一贱,极而复反”。在进行经营活动时,不能苛求过高的利润,在价格高到适当程度时应果断抛售,这就是“贵出如贱土”;在价格低谷时,应大胆地买进,这就叫“贱取如珠玉”。事物的量变在积累的过程中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对于商家来说,对事物“度”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   2、 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   “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物之情可得而观已。”意思是说要有目的地进行自己的经营活动,认识市场规律,有遇见地储备物资。根据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提前做好货物的购销工作。他认为天时变化的规律是可知的,“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就是说影响市场变化的无非是这样一些基本因素,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做出判断是经营成功的关键。   范蠡还曾提出农业经济循环学说,他认为“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即天下六年一次大丰收,六年一次小丰收,十二年一次大的饥荒,这些都是气候变化引起的,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例如大旱之年应收购舟船,因为其价贱,而旱后船只必会成为紧俏商品。“水则资车,旱则资舟”。“夏则资裘,冬则资xi”,即夏季贩运皮裘,冬季早售葛麻。只有将经营的眼光放到未来需求最迫切的市场上,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3、 财币欲行如流水   “财币欲行如流水”,“无息币”。这就是说,在营销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资金流转的通畅,不能把过多的资金积聚在自己的手中,这就叫做“无息币”。不要看轻薄利,在资金加速运转的情况下,实际上就已经达到了增加利润的效果。而一味地囤积居奇,抬高物价,则有可能血本无归。这就是“无敢居贵”。毕竟高额利润不可能时时存在,薄利多销实际上就是将风险转化为利润的最佳方法。范蠡认为谷贱伤农,太贵又伤害商贾的积极性,因此缩小价格波动的幅度,无论对商家和买家来说,都是最受欢迎的。   4、 务完物   “务完物”意即一定要保证所经营的货物质量。在采购货物时,对易腐烂的东西,切勿长期存储,贪图价高;还要防止以次充好,坑害消费者。务指一定,是强调的意思,说明对产品质量的看重。   5、 择人任时   “择人任时”是指范蠡的经营策略。商业经营需要认真选择贸易伙伴和良好的贸易时机。“择人”强调的是职业道德,在这一点上,他的观点是“与时逐而不在责于人”。“任时”强调的是贸易时机的预测。“择人”与“任时”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有机联系,既不可只顾贸易伙伴的和谐而放弃适宜的贸易时机,更不可看准了贸易时机而认钱不认人。   计然之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范蠡使用计然之策中的五条,在十年之中将越国建设得国富民强,报复了强大的吴国,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实例。而范蠡在功成名就后弃官,也是他为人聪明、深明道理的明举。范蠡研究了商业经营的地理条件,看中“陶”地处中原,四通八达,有利于事业发展,因而选择了陶地定居,将计然之策用于家庭的经商活动,“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获得了“陶朱公”的称誉。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57716.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