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走廊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米格走廊的反思

“米格走廊”说明中国掌握了朝鲜战场的制空权了吗?可能大家并没有注意到一点,尽管中国空军(以及苏联空军的大力协助下)的米格15战机在作战当中表现不俗,但是朝鲜战争当中,制空权其实一直都执掌在美军手里!“米格走廊”的存在的确是事实。但是,它实际上只能说明,中苏两国空军的米格15,只是在朝鲜战争当中占有一定的战术优势而已。中国空军作战精神不可谓不勇猛,其战术战法不可谓不出色。但是即使加上飞行技术上相当出色的苏联飞行员的协助,米格机群在朝鲜战场上的数量依然严重不足,而且战损率也很高。(有资料认为就单机性能而言,F86“佩刀”应在米格15之上)就整体的战场制空而言,朝鲜战场的制空权其实一直都掌握在飞机数量和飞行员经验占压倒性优势的美方手中。以朝鲜战争后期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为例,在战役中,美方除了以300余门重炮的打击以外,还出动了大批飞机对我军阵地轮番地狂轰滥炸。先后空投重磅炸弹数千枚。而如此重要的战役,在战役记载当中,我方空军竟然没有升空作战的记录!我方步兵在面对美军的攻势时,除了依托坑道英勇抗击,唯一可用的支援是呼叫我方炮兵进行轰击,而且这种手段还主要是在战役后期,我军加强补充了重型火炮和弹药才用上的!在朝鲜战争当中,为击落美军飞机立功最大的,不是空军的战斗机群,而是我高炮部队。

为什么美军始终无法摧毁米格走廊

事实上,“米格走廊”的背后有许多复杂的因素,仔细检证起来,会发现没有所谓的“走廊”的成分,以下就来一一探讨。 在1950年底中国参战后,美国政府高层不但没有放宽空军作战的交战规则,反而加上重重限制,严格禁止飞越鸭绿江进入中国领空,以免扩大事端。这是政治考虑严重限制战术作为的一个开端。这些限制体现在1950年11月的就是对鸭绿江上桥梁的轰炸,美国飞机被限令只能在鸭绿江中线以南以垂直于桥体走向的方式轰炸这些桥梁,而不能以斜过桥体走向来轰炸;虽然后者比较有效,但是可能会越过中线。美军飞机就在这限令之下,冒着江北射来密密麻麻的中国和北韩高射炮火(由于没有被轰炸的顾忌,许多这些高射炮位甚至没有伪装)进行轰炸,自然效果不彰。 到了1951年,这个禁令仍然存在。许多被F86击伤的米格机向北逃逸,只要越过鸭绿江就是安全禁区,美军飞机只能放弃追击,因此放过了不少米格机。后来经过飞行员不停地抱怨,1952年后这个禁令稍稍放宽,在咬上敌机的情况下(hot pursuit)也可越过禁区。飞行员们当然都会把这个规定的解释尽量延伸,偷偷地越境攻击米格机,但是仍然不许碰触中国境内机场。 中苏朝空军使用的机场集中在中国境内沿鸭绿江岸不远处,不用担心受到美空军轰炸。不过苏联飞行员也有类似美军的政治限制。由于苏联是秘密参战,不想有证据落人口实,所以严格限制其飞行员作战区域,南不超过平壤至元山一线,西不越过海岸线,以免飞行员被击落后成为俘虏而曝光。中国和北韩飞行员当然没有这种限制,但是因为其训练及素质不如苏联飞行员,通常也不会离开这个区域出击。 另外,在韩战前半,美国F86喷射战斗机参战的数量不多,在1951年中之前只有第4联队的半个联队44架,1951年底时才增加到2个联队(缺一个中队),其主要基地在汉城附近的金浦(Kimpo)和水原(Suwon)机场。在航程上,美国F86A的战斗半径约在330英里左右,从汉城以南机场起飞,就算外挂抛弃式油箱,最多也只能在鸭绿江附近巡逻20分钟就得打道回府。而当时美国本土生产的外挂油箱产能供应不足,让这些军刀机有时只能挂一个外挂油箱出击,严重影响滞空时间。 在中苏空军方面,战斗区域就在家门口,当然没有航程上的问题,更何况MiG-15的作战半径其实超过F-86。F-86A和F-86E的作战半径在530公里左右(330英里),而后来的F-86也只有740公里(460英里)。MiG-15bis的作战半径有760公里(480英里),使用抛弃式外挂油箱时可达920公里(576英里)。 中苏朝飞行员在整体技术及训练上远远不如美军,所以他们利用了米格机优于F-86的最大升限,在中国境内集结编队高速爬升到最大高度,然后再横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让F-86可望而不可及。由于有这个高度优势,它们才能进出米格走廊区域。假如F-86可以飞到与MiG-15同样的高度的话,整个空战战局会大大不同。 这种先在东北境内爬高再越境的作法,自然也影响到油料消耗,减少了实际作战航程。而腿比较短的F-86起飞后就向鸭绿江边飞行逐步爬高,反而没有油料无谓的浪费。所以,所谓MiG-15航程短其实是果,而不是因,真正原因是打不过F-86,只好用高度保命;要用高度保命,腿就长不了。 所以,米格走廊就出现了,大部分的空战也都发生在此区域内。在这个区域之外,美军飞机可以说是来去自如,即使是旧式的螺旋桨飞机,也很少受到骚扰,唯一的威胁是防空炮火。而在这个区域内,除了F-86之外,其它飞机进入都有相当的危险性。虽然F86的空战记录不错,但是由于数量较少,滞空时间又受限,更不能进入中国境内对共方机场进行大规模扫荡,所以无法掌握这个地区的绝对制空权。从另一方面来看,苏联空军虽然数量较多,又没有如F86的航程限制,但也无法将F86赶出这个区域,只能说是双方共险,在整体技术和能力上显然是逊了一筹。

米格走廊的战争初期

苏联许多飞行员都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作战经验丰富,他们主要使用位于中国辽宁省的安东与附近的机场,距离鸭绿江很近,在航程上比起前期要从日本起飞的美军战机占上许多便宜。此外,美军明文禁止空军单位进入中国境内轰炸或者是扫荡,虽然追击,在机场上挑战或者是小规模轰炸的事件经常发生,甚至有联军飞行员(包括其他国家与美国之间的交换飞行员)专门越界到机场上空叫阵,然而绝大多数的时间这些机场的飞机可以自由起降与集结。美军飞行员曾经在访谈中提到他们在鸭绿江附近空域巡逻时能够远远看到机场的飞机循序起飞,集结编队完毕之后以高度优势进行空战。 苏联的飞行员在苏方的基地完成基本培训后就被调派过来。苏联飞机的标记被改为朝鲜和中国军队的飞机标记,飞行员都以朝鲜军队制服或平民服装打扮,无线电通讯中他们则用带有西里尔字母发音的韩文卡片,各种手段都是为了掩盖苏联参战的事实。不过很快苏联飞行员就忍不住用俄语交流了。苏军的米格部队驻扎在中国东北,根据当时美国政府规定,美军严格禁止飞越鸭绿江进入中国领空。于是苏联在当地建立雷达装置,地面控制中心,探照灯以及安排大量高射炮。美国空军士兵对政府的禁令固然咬牙切齿,但很多年后他们才知道他们的对手同样需要严守纪律。为了所谓的“苏联未参战”,高层禁止他们飞过共产主义联盟控制范围外或者进入联合国军控制区的30至50英里范围。尽管斯大林要求严格保密,苏联飞行员也接获万一有被俘虏的可能必须要自杀的命令,联军其实自苏联加入空战的行列之后,很快自监听无线电通讯当中知道苏联的介入,不过整个韩战期间联军方面也选择缄默的态度。但是在具体实施方面,纪律涣散的美军飞行员即使被俘也没有自杀,同部队的士兵也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反观纪律严明的志愿军和苏联空军飞行员,则有飞行员跳伞落地后发现地处联合国军控制区域而自杀的;更有扫射跳伞战友的大部分击落美军的纪录是由苏联与东欧国家的飞行员所取得,冷战时期由于苏联方面对于这个期间的作战资料高度保密,因此除美国及其核心盟友外,多认为是中国志愿军创下这些击落的战果。(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的范登堡将军曾说过一句话:”中国一夜之间就成为了世界空军强国。“并被国内拿来加以大肆宣传,殊不知其实是范登堡随口的自嘲之言。) 米格-15在火力等方面优于美机F-86,而美机的瞄准设备则较精良。米格-15在最高速度,中高度爬升率,加速率以及最大升限等性能方面优F-86,在回转性能上面比4/3机翼的F-86差,同时高速下的稳定性以及运动性不如F-86,高速下的大幅度运动会进入失速,导致新手无法解出而必须放弃飞机。

米格走廊的介绍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不久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1951年中期以后,中国与苏联空军MiG-15多次成功地拦截美军战机,在鸭绿江南岸平原一带上空形成了著名的“米格走廊”。一般以为“米格走廊”上的架驶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事实上苏联是作为空军主力秘密参战。斯大林命令国防部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负责向中国派遣航空兵师,苏军参战人员一律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并严格限制其飞行员作战区域,南不超过平壤至元山一线,西不越过海岸线。

什么是“米格走廊”﹖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不久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1951年中期以后,中国与苏联空军MiG-15多次成功地拦截美军战机,在鸭绿江南岸平原一带上空形成了著名的“米格走廊”。一般以为“米格走廊”上的架驶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事实上苏联是作为空军主力秘密参战。

什么是米格走廊?

1951年7月,美军趁朝鲜北部发生特大洪水之机,发动大规模的以破坏铁路为主要目标的绞杀战。新安州以北的清川江和大宁江上的铁路、公路桥梁,连接着志愿军的前方和后方,美国空军一直将这一地区作为封锁轰炸的重点。为此,美军将在朝鲜的空军兵力增至19个联队、1400多架作战飞机。针对美空军的疯狂轰炸,志愿军空军开展了反击美军空中封锁的作战。志愿军空军为配合地面部队进行反绞杀战,从1950年9月中旬开始,增加每日出动的次数和飞机架次,在友军空军的协同下,与美国空军进行大规模的空战。当月,新组建的空军经过紧张训练,已有9个驱逐师和两个轰炸师参战。为了粉碎美国空军的绞杀战,经中央军委决定,空军以师为单位,采取由少到多、以老带新、先打弱敌,再打强敌等稳妥办法,组织部队参战。9月12日,最早以大队规模参战的志愿军空军第四师,全师55架战机同时开赴安东前线,首先投入了这场大规模的空中对抗。9月25日,志愿军雷达发现美机5批112架以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编成的混合机群,向新安州地区进犯。志愿军空军指挥所立即下令出击。空四师十二团副团长李文模奉命率领16架米格-15斗机,升空配合人民军与进犯美机群展开一场200多架次的喷气机大空战。当李文模率编队飞至新安州上空,突然与20多架美机遭遇。双方相距仅100米,志愿军机群已来不及展开兵力就投入战斗。一大队大队长李永泰率先带领本大队冲向左下方的8架F-84雷电战斗轰炸机。雷电发现米格机后,四散逃去,而另两批8架F-86战斗机却在此时从左、右后方袭来。李永泰迅速操纵飞机左转弯上升,准备占位反击。突然飞机一阵剧烈抖动,他回头一看,飞机机翼被美机击中,而后面4架F-84轰炸机正快速向他逼近。他猛地向右压杆蹬舵,大坡度向上急转弯,避开美机的攻击。此时,僚机权太万驾机冲过来,以猛烈的炮火将美机编队驱散。李永泰抓住战机,驾驶受伤的飞机顺势向一架美机扑去,用瞄准具将美机套住后,两次按动炮钮,却不见炮弹飞出。原来,刚才飞机中弹后,军械系统被打坏,李永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机从炮口前逃去。这时,又有4架F-84轰炸机向李永泰飞过来,对他展开围攻。李永泰驾着受伤的战机,勇敢地与美机展开周旋,充分发挥米格机的优良性能,时而半斤斗翻转上升,时而大坡度盘旋下降,终于摆脱了美机的纠缠,在座舱盖被打碎的情况下,顽强地驾着中弹30余发、负伤56处的飞机安全返回了基地。李永泰虽然没有击落美机,但他在飞机受损的情况下临危不惧,英勇顽强的气概却打动了参战的官兵,战友们给他起了个空中坦克的美称。就在李永泰、权太万与美机格斗时,担任掩护的5号机陈恒、6号机刘涌新也同一批企图偷袭战友的美机展开了厮杀。其中6号机刘涌新孤胆作战,与美军6架F-86战斗机展开了殊死搏斗。刘涌新紧紧咬住一架,连续开炮将其击落。这是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打下的第一架F-86战斗机,美国空军吹嘘的佩刀神话在刘涌新的炮声中破灭了。但刘涌新也在另外5架美机的围攻中,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这是志愿军飞行员第一次参加双方200多架飞机的大规模激烈空战,他们表现出勇敢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并在这场世界最高飞行技术水平的较量中,取得了战绩。此后两天,空四师又参加了两次协同人民军与美机较大规模的机群作战,同美空军展开激战。美国远东空军的绞杀战计划,刚开始就遇到严重阻碍。美国第五航空队宣称:这3天战斗是历史上最长最大的喷气式飞机战役,而且显示了共产党的飞机和飞行技术已经改进了。10月2日,毛泽东看到空四师的战报后,欣然写下: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从1951年秋到1952年春,美国空军从国内选调了一批参加过二战的校级王牌飞行员到朝鲜作战。志愿军空军也陆续增调歼击机部队参战。1952年2月10日,志愿军空军第四师大队长张积慧在空战中,将美国空军少校中队长、号称成绩最高的喷气式飞机王牌架驶员戴维斯击毙,在美国引起了震动。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威兰发表特别声明,称戴维斯被击毙是对远东空军的一大打击,是一个悲惨的损失。经过数月空战的实践,志愿军空军认识到,高速喷气式歼击机不宜采用大编队进行空战,便总结制定了以四机编队、多批多路、多层配置、集中一域、协同作战的一域多层四四制战术原则。空军各作战部队据此原则,结合自己的经验,采取各种具体的战术。作战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有了明显提高。1951年9月至1952年5月,志愿军空军先后有9个师18个团的歼击机部队和两个轰炸机师的部分部队轮番参加战斗,从打击美军分散的小机群,到打击美军大机群。这期间我军共击落美机123架、击伤43架。志愿军空军夺取了清川江以北与鸭绿江之间的制空权,在这一空域开辟了美国人所谓的米格走廊,迫使美国空军战斗轰炸机放弃对安州、西浦、价川三角地区的封锁,从而保障了新义州至平壤、熙川至平壤两条铁路干线可以昼夜通行。至1952年6月,美军历时10个月的绞杀战以失败而告终。这个胜利,有力地保护了我志愿军地面部队的后勤补给线,为取得朝鲜战场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