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冀州武邑县(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苏定方少年时便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屡建战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时,苏定方才开始为唐朝效力,并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 显庆二年(657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苏定方简介,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史无前例地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 此后,苏定方历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晚年受命担任安集大使,全面负责对吐蕃的军事防御。 乾封二年(667年),苏定方去世,年七十六。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 讨剧贼:苏定方骁勇彪悍,胆气超群。他年少时便随父苏邕讨伐州县盗贼,多次冲锋陷阵,连败张金称、杨公卿等部叛军,使乡里得以保全。清代学者李塨称赞苏定方为“遭时团练乡村者之榜样也”。 击突厥: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苏定方随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李靖袭击东突厥颉利可汗。他率二百骑兵直捣牙帐(将帅所居的营帐),迫使颉利可汗窜逃。李靖随后领大军赶到,大破东突厥。颉利可汗之后也被唐军俘获,东突厥至此灭亡。永徽六年(655年),苏定方随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即程咬金)征讨西突厥。在次年的鹰娑川(今新疆开都河上游裕勒都斯河谷)之战时,他率五百骑兵直捣西突厥军营,追斩一千五百多人。显庆二年(657年),苏定方再次出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以一万余人同十万西突厥军展开战斗,斩突厥人马数万,杀其大酋都搭达干等二百人。随后踏雪兼程,掩袭金牙山(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以西),再败贺鲁。贺鲁率残部逃亡,被苏定方的副将萧嗣业俘获。息兵后,苏定方安抚西突厥诸部,开路设驿、慰问疾苦、恢复生产,使十姓部落安堵如故。西突厥灭亡后,中亚诸国也纷纷降附唐朝。 御吐蕃:显庆四年(659年),苏定方于乌海大败吐蕃副大相达延莽布支。龙朔三年(663年),苏定方出任安集大使,“节度诸军”,作为被吐蕃驱逐的吐谷浑的后援 。 拓西域:显庆四年(659年),思结阙俟斤都曼连同疏勒(今新疆西南部喀什一带)、朱俱波(今新疆西南部叶城一带)、喝般陀(又称葱岭国,今新疆西南部塔什库尔干一带)等三国反叛,苏定方奉命领军西征。他抵达叶叶水(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锡尔河)后,挑选精兵强行进军三百里,突袭都曼军。又进逼马保城,最终迫使都曼开城投降。 [31] 唐朝西部疆域至此直抵咸海(一说里海),臻于极致。 灭百济:显庆五年(660年),苏定方任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十万人征讨百济。唐军横渡黄海,直抵熊津江口(今朝鲜半岛南部锦江口),大败百济。苏定方乘潮而上,率步、骑兵夹江并进,直逼泗沘城(今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百济全城出动,被唐军击败。其后,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及太子扶余隆投降,百济灭亡。唐朝攻灭百济,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罕见的跨海两栖作战,体现了唐朝初年强大的水军建设和先进的航海造船技术。此役使唐朝以百济故土为战略据点,对高句丽形成南北夹攻之势,为后来高句丽的最终灭亡打下坚实基础。 讨高丽:显庆五年(660年),苏定方以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之职与浿江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等分道进击高句丽。次年,苏定方被调为平壤道大总管,改与契苾何力、任雅相统军讨伐高句丽。八月,苏定方在浿江(今朝鲜大同江)大破高句丽军,进围平壤城(高句丽首都)。但因北路唐军回师、高句丽寒冷的气候及新罗无法按期支援等因素,苏定方只得于龙朔二年(662年)二月班师。 百济塔 位于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定林寺的五层石塔,俗称平济塔、百济塔。塔高8.33米,由花岗岩雕砌而成,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由四通石碑围砌的石塔底层,额篆书《大唐平百济国碑铭》八个大字,碑文楷书,阴刻,碑云“显庆五年岁在庚申八月己巳朔十五日癸未建”。为唐朝左武卫大将军、上柱国、邢国公苏定方(uc18cuc815ubc29)平灭百济后所刊刻的纪功碑。故又称《苏定方塔》、《苏定方碑》、《苏定方平百济塔》、《苏定方伟绩勒铭》、《苏定方平百济塔碑铭》。作为古代流传至今有关大唐联合新罗灭亡百济的珍贵遗物,现定林寺址平济塔已被韩国 *** 列为第9号国宝。 苏定方祠 据《高丽史》、《世宗实录》记载:“唐苏定方祠在大岑岛。春秋降香祝致祭。” 破阵山 破阵山位于今韩国扶余郡石城面,傍白马江东岸,相传为苏定方率军大破百济之处。 《大楼炭经》 知恩院《大楼炭经》是咸亨四年(673年)章武郡公苏庆节为纪念其父苏定方所敬造的佛经残本,现藏于日本京都知恩院。 白马江、钓龙台 今朝鲜半岛南部锦江下游,在中国又称白江,日本史籍称之为白村江。韩国白马江的名称由来还有一民间传说,据《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十八载:“自虎岩顺流而南至于扶苏山下,有一恠石跨于江诸石上,有龙攫之迹,谚传苏定方伐百济,临江欲渡苏定方简介,忽风雨大作,以白马为饵而钓得一龙,须臾开霁,遂渡师伐之,故江曰白马,岩曰钓龙台”。十八世纪朝鲜学者李德懋的诗作《客中逢曾若将游白马江》“瑟碧寒江漾客舟,济王宫树不禁秋。只缘当日龙耽马,唐将靴痕石上留。”便引用了这一典故。 藏军洞 据《新增东国舆地胜览》记载,藏军洞“在县北九里,与太祖峰相对,中有大路,洞门曲狭,行人见之,疑若无洞,深入其内,极广阔,可藏万余兵,世传唐将苏定方伐百济时,藏兵于此,故因以为号”。 来苏寺 来苏寺位于韩国全罗北道扶安郡,建于公元633年,本名苏来寺,“苏来”的意思是获得重生的地方。据说,改为来苏寺这个名字跟中国有关。当时带领唐军进入朝鲜半岛的大将苏定方曾到过苏来寺布施,因此后来叫来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