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犀牛角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老亚洲犀牛角特点 有多重

1、常所说的药用犀角以亚洲犀角为主,亚洲犀角分印度犀角、爪哇犀角、苏门犀角等。亚洲犀角的总特征:个小(均在 30厘米左右),底盘椭圆(一端稍窄、一端稍宽,如西瓜籽或龟背状),纵剖面有“竹丝纹”,横剖面(断面)有“粟纹”,气味清香。重量:小的多为一二斤,大的十几斤。 2、犀牛角,即犀角,为犀科动物白犀牛、黑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苏门答腊犀牛等的角。根据种类的不同,长角的数量也不同。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都有两只角,而亚洲只有苏门答拉犀牛有两只角,其余的两个品种都只有一只角。犀牛角从皮肤中长出来,质地很硬,每年可以长7.6厘米。

老亚洲犀牛角特点

1、常所说的药用犀角以亚洲犀角为主,亚洲犀角分印度犀角、爪哇犀角、苏门犀角等。亚洲犀角的总特征:个小(均在30厘米左右),底盘椭圆(一端稍窄、一端稍宽,如西瓜籽或龟背状),纵剖面有“竹丝纹”,横剖面(断面)有“粟纹”,气味清香。重量:小的多为一二斤,大的十几斤。2、犀牛角,即犀角,为犀科动物白犀牛、黑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苏门答腊犀牛等的角。根据种类的不同,长角的数量也不同。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都有两只角,而亚洲只有苏门答拉犀牛有两只角,其余的两个品种都只有一只角。犀牛角从皮肤中长出来,质地很硬,每年可以长7.6厘米。

亚洲犀牛角

亚洲犀牛角:称为犀角,犀角产自泰国,印度,尼泊尔等地。颜色:黑褐色或黑红色.犀角既是犀牛的角,俗称的亚洲角,小的一二斤,大的十几斤重,犀角为珍贵的中药材和雕刻原料。犀角有纹丝,而且较直,较粗。犀角横切面为小砂眼,形似蜂窝状,斜切面为鱼籽状纹,犀角的纹丝都是直线形,互不粘连,有破茬处用手一撕轻松到头,犀角圆身的上面有一深沟,底部洼进部分底面凸出一条岗,俗称天沟地岗。非洲犀牛角:称广角,广角产自非洲,颜色:黑褐色,广角又名天马角,可雕刻工艺品,也可做药用,但药效不及亚洲犀角。为与犀牛角相区别,现简单介绍一下。 广角也是犀牛角,但产自非洲,因自然气候条件不同,也与亚洲犀牛各异。过去大部分由广州进口,又是广运通进口商经营,故一般习称广角。广角一般是黑褐色,纹丝较犀牛角细,而且相互粘连。广角无蜂窝状眼,无鱼籽样纹,无天沟地岗,这是与犀牛角得显著区别之一。中药界称非洲的白犀角和黑犀角为广角;称印度犀角为火犀角;婆罗门犀牛角和爪哇犀牛角为水犀角。这也许是因为婆罗门犀牛和爪哇犀喜游水、怕晒与水的接触时间比印度犀牛长的原因。水犀角的药用价值是火犀角的2-3倍。水犀角纹如甘蔗,横剖面(断面)有“粟纹”,香味浓,个型小。是贵重的中成药原料配药,如“安宫牛黄丸”等。世面上说的文犀、香犀及价格最昂贵的犀牛角就是这种水犀角。婆罗门犀牛角底盘如西瓜籽;爪哇犀牛角底盘椭圆犀牛角雕工艺品大多数是犀角杯,圆雕较少。广角较多,亚洲角较少。亚洲角中关于印度犀牛角的论述较详细,对爪哇犀牛角和苏门答腊犀牛角(婆罗门犀牛角)的论述较简。

亚洲犀牛角和非洲犀牛角有什么比较明显的区别

1、大小不同亚洲犀角是非洲犀角的二十倍。非洲犀角有二只角,角大,最大的长度可达80至90厘米,质硬,易裂,半透明。亚洲犀牛只有一只角,角小,最大的一度犀角也仅有三十厘米,最小的印尼苏门塔拉犀,角只有十几至二十厘米。2、底盘不同亚洲犀角的底盘为马蹄形,非洲犀角为马鞍形。3、味道不同亚洲犀角味浓纹粗,非洲犀角味淡纹细。4、纹路不同犀角有丝纹,纵向的若甘蔗,横向的如粟米。纹细的是非洲犀,纹粗的是亚洲犀。5、截面不同亚洲犀角截面是椭圆形的,一般被制成酒杯,以尽量保持其原状,有些佛像,底座若接近椭圆形,基本可以认定是亚洲犀。非洲犀角的截面是圆形的,一般用做碗,瓶类雕件,还有一种截面接近长方形的是非洲白犀角。常常被削割成椭圆形,冒充亚洲犀角,但白犀的粟米纹在放大镜下蜂窝状不如亚犀明显。6、雕件腔口不同亚洲犀角杯的杯槽(就是能盛水的部位)都比较浅。非洲犀角的腔口则较深,原因是非洲犀角长度大,因而底部的凹腔就比较大。7、裙边不同犀角底部凹腔处旁边的“裙边”——裙边阔的是亚洲犀,裙边窄的是非洲犀。

亚洲犀牛角和非洲犀牛角有什么比较明显的区别

  非洲两类——黑犀、白犀;亚洲三类——撒马利亚、爪哇、印度。前两类是单角,后三类有双角。前两类角呈圆锥形,自底部向上渐细,稍弯曲,长短不等,大者长达30厘米。表面为乌黑色,下部色渐浅,呈灰褐色。后三类底盘较大,长圆形,前窄后宽,形如龟背,长13~20厘米,宽11~14厘米,灰黑色或黑棕色,向外逐渐变浅,呈灰棕色或灰黄色。  亚洲犀牛角:称为犀角,犀角产自泰国,印度,尼泊尔等地。颜色:黑褐色或黑红色.犀角既是犀牛的角,俗称的亚洲角,小的一二斤,大的十几斤重,犀角为珍贵的中药材和雕刻原料。犀角有纹丝,而且较直,较粗。犀角横切面为小砂眼,形似蜂窝状,斜切面为鱼籽状纹,犀角的纹丝都是直线形,互不粘连,有破茬处用手一撕轻松到头,犀角圆身的上面有一深沟,底部洼进部分底面凸出一条岗,俗称天沟地岗。  非洲犀牛角:称广角,广角产自非洲,颜色:黑褐色,广角又名天马角,可雕刻工艺品,也可做药用,但药效不及亚洲犀角。

怎样辨别亚洲犀牛角与非洲犀牛角?

亚洲犀牛角:称为犀角,犀角产自泰国,印度,尼泊尔等地。颜色:黑褐色或黑红色.犀角既是犀牛的角,俗称的亚洲角,小的一二斤,大的十几斤重,犀角为珍贵的中药材和雕刻原料。犀角有纹丝,而且较直,较粗。犀角横切面为小砂眼,形似蜂窝状,斜切面为鱼籽状纹,犀角的纹丝都是直线形,互不粘连,有破茬处用手一撕轻松到头,犀角圆身的上面有一深沟,底部洼进部分底面凸出一条岗,俗称天沟地岗。非洲犀牛角:称广角,广角产自非洲,颜色:黑褐色,广角又名天马角,可雕刻工艺品,也可做药用,但药效不及亚洲犀角。为与犀牛角相区别,现简单介绍一下。 广角也是犀牛角,但产自非洲,因自然气候条件不同,也与亚洲犀牛各异。过去大部分由广州进口,又是广运通进口商经营,故一般习称广角。广角一般是黑褐色,纹丝较犀牛角细,而且相互粘连。广角无蜂窝状眼,无鱼籽样纹,无天沟地岗,这是与犀牛角得显著区别之一。中药界称非洲的白犀角和黑犀角为广角;称印度犀角为火犀角;婆罗门犀牛角和爪哇犀牛角为水犀角。这也许是因为婆罗门犀牛和爪哇犀喜游水、怕晒与水的接触时间比印度犀牛长的原因。水犀角的药用价值是火犀角的2-3倍。水犀角纹如甘蔗,横剖面(断面)有“粟纹”,香味浓,个型小。是贵重的中成药原料配药,如“安宫牛黄丸”等。世面上说的文犀、香犀及价格最昂贵的犀牛角就是这种水犀角。婆罗门犀牛角底盘如西瓜籽;爪哇犀牛角底盘椭圆犀牛角雕工艺品大多数是犀角杯,圆雕较少。广角较多,亚洲角较少。亚洲角中关于印度犀牛角的论述较详细,对爪哇犀牛角和苏门答腊犀牛角(婆罗门犀牛角)的论述较简。

亚洲犀牛角跟非洲犀牛角有什么差别?

亚洲犀牛角和非洲犀牛角比较明显的区别:亚洲犀牛角有“天沟”、“地岗”特征,而非洲犀牛角无此特征。亚洲犀牛角的角前面有一纵沟,沟长9cm~15cm,深约3cm ,习称“天沟”。亚洲犀牛角的基部宽大,周边呈钝齿状,称“马牙边”。底面长圆形,长13cm~20cm,宽11cm~14cm,凹入3cm~6cm,称“窝子”,密布细孔,称“砂底”,灰黑色或黑棕色,向外逐渐变浅,呈灰棕色至灰黄色,并有一条沿前后方向的岗状隆起,习称“地岗”。亚洲犀牛角(又称暹罗角)与非洲犀牛角(又称广角)其他的区别:1、角的形状:亚洲犀牛角:呈圆锥形,稍向后弯曲,长可达10cm~30cm。表面黑色。非洲犀牛角:呈圆锥形或长圆锥型,稍弯曲,长可达60cm。2、角的构造:亚洲犀牛角:上部光滑,并有细纵纹,顶端钝圆。中部有纵纹及未去净的硬刺,习称“刚毛”。下部色渐浅呈灰棕色,近基部色更浅,有的近白色。非洲犀牛角:上部灰黑色,自底部向上渐细,中部较圆,尖端弯细而略扁,稍光滑。下部灰黄色,表面较粗糙,有细裂纹。底部四周有粗毛,底盘圆形,稍凹入,有极细小的鬃眼。3、角的坚硬度:亚洲犀牛角:角质坚硬。可纵向劈开,纵剖面有明显的纵粗丝,不断裂,无牵连绞丝。镑片卷曲不平,呈灰白色,夹有暗棕色芝麻小点或短线纹。非洲犀牛角:角质坚硬,不易劈开。纵剖面纵丝断裂,牵连成绞丝。镑片呈灰白色,夹有暗棕色短线纹,芝麻状小点不明显,质柔韧而不脆。4、角置沸水中浸泡是否有清香:亚洲犀牛角:置沸水中微浸后,气微清香。非洲犀牛角:入沸水中浸泡,无清香气。扩展资料:犀牛角,即犀角,为犀科动物白犀牛、黑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苏门答腊犀牛等的角。根据种类的不同,长角的数量也不同。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都有两只角,而亚洲只有苏门答拉犀牛有两只角,其余的两个品种都只有一只角。犀牛角从皮肤中长出来,质地很硬,每年可以长7.6厘米。1993年,中国政府颁布禁令,禁止使用犀牛角。中国境内现在虽然已经没有了野生的犀牛(中国的最后一只犀牛于1922年因人类猎杀灭绝),因此没有犀牛种类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但是作为《国际野生贸易公约》的成员国之一,中国始终支持禁止任何犀牛制品交易的禁令。2018年12月1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消息将暂缓出台通知配套实施细则,继续严格禁止犀牛和虎及其制品贸易,严禁犀牛角和虎骨入药。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犀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