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失速,商业环境日趋复杂,新冠疫情冲击更让企业运行雪上加霜,向管理要效益,通过管理会计为企业创造价值,推动企业及财务的数字化转型既是迫切的任务,也是大势所趋。“大智移云物区”(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发展也为管理会计的广泛深入应用提供了可能。如何认识企业及财务所处的环境呢?如何推动会计由核算向管理转型,构建智能化管理会计体系,提高企业管理绩效,实现财务的价值创造作用?作为财务总监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来应对未来的财务数字化转型呢?
本课程基于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大智移云”下财务环境的发展趋势,实地走访调研多家财务管理应用先进的标杆企业,结合业财融合经验,精心打造而成。本课首先分析了当前企业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技术发展趋势,然后针对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财务智能化建设及业财融合应用进行全面解析,最后重点通过案例诠释各种财务BP的具体操作方案,以期全面提升学员的业务素质和财务管理能力,推动业财融合,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课程收益:
● 理解所处的经济、政策与技术发展变化形势;
● 懂得推动财务数字化转型与业财融合应用之道;
● 学会指导财务人员应用管理会计工具创造价值;
● 全面提高财务认知能力、决策能力和统筹组织能力。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授课对象:企业财务人员
授课方式:讲师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实操演练
课程大纲
导引:几个案例
1. 阿里蔡崇信的作用
2. 任正非的讲话与华为管理会计应用
第一讲:经济社会发展、财务数字化的转型趋势与定位
解决问题:如何理解企业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为什么企业需要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必要性和紧迫性?对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的要求有哪些?
一、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变化
1.国际环境恶化
2.国内经济困境
3. 财政收入萎缩
4. 整体债务危机
5. 经济发展希望
二、大智移云背景及财务数字化趋势
1. 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跨界竞争与商业模式升级
2. “大智移云”的管理会计背景
3. 财务数字化转型可行性
4. 财务数字化与财务人员的转型定位
5. 财务机器人与财务智能化
案例:大润发、美团、宇通客车等案例讨论
案例分析:华为的财务怎么做
三、财务总监或财务经理的素质要求
1. 超越传统的财务分析能力
2. 数字化背景下业务财务人才
3. 更好地财务业务合作伙伴-沟通与团队合作
4. 超越单体企业的联盟能力
第二讲:财务数字化转型实现渠道:业财融合之道
解决问题:如何理解企业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为什么企业需要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必要性和紧迫性?对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的要求有哪些?
一、大智移云背景下财务转型
1. 财务数字化与业财融合
2. 财务角色转型:有核算型、管理型到战略会计
二、业财融合与价值创造
1. 业财融合的内涵与本质
2. 业财融合前提
3. 业财融合路径
4. 业财融合的实现:一个案例的解析
1)案例分析:业财融合降成本:路径与操作方案
(1)操作路径: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任务
(2)料
(3)工
(4)费
案例讨论:******成本管理经验
2)希尔顿酒店VIP卡的发行决策
第三讲:财务BP工具与案例实操应用
解决问题:如何应用业财融合工具解决企业内外部决策问题?如何通过具体工具,包括表单和模型实现企业价值创造?
一、业财融合与挖潜增效
1. 净资产报酬率-核心指标:涵义、意义与解读
2. 销售净利率-产品驱动力:指标解读、指标分解与挖潜的渠道
3. 资产周转率-管理驱动力:指标解读指标分解与挖潜的渠道
4. 财务杠杆-债务驱动力:指标解读指标分解与挖潜的渠道
案例讨论:万科是一家房地产公司还是金融公司吗?
二、产品结构优化
1. 产品结构优化与价值创造
2. 基于贡献毛利的路径
3. 基于现金流的路径
三、变动成本法与应用
1. 变动成本法内涵
2. 保本点预测
3. 保利点预测
4. 价值创造的路径解析
1)价格
2)固定成本
3)变动成本
四、产品定价决策
1. 完全成本与产品定价
2. 单位变动成本与产品定价
3. 单位付现变动成本与产品定价
第四讲:核心财务分析决策方法与应用------战略及项目投资决策能力
解决问题:银行存款利息、国债与股市背后的投资与风险理念?如何认识一个企业、项目乃至一项资产的价值?企业内部决策与外部决策及战略决策如何实现可行性论证?
一、企业价值、决策模型
1. 企业价值的内涵与模型
2. 现金流的价值与计算
3. 风险与利率
4. 期权、风险与价值
二、投资决策的财务可行性分析
1. 投资的目的
2. 财务可行性论证
3. 对风险的考虑与处理
三、项目案例分析
1. 战略决策案例:转型、并购与出售
2. 项目投资决策:市盈率、净现值与投资回收期
3. 企业内部决策:基于利率的模型与应用
课程总结与回顾
1. 课程主要内容总结与回顾
2. 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