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在新常态、逆全球化和后疫情时代,商业环境日趋复杂,企业对管理变革的要求更为迫切,新会计准则层出不穷,特别是在“大智移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背景下,财务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财务人员如何获得企业管理层和业务部门认可,通过业财融合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呢?
本课程基于中国经济和“大智移云”的财务环境及发展趋势,实地走访调研多家标杆先进制造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及业财融合经验,精心打造而成。本课首先分析了当前企业面临的经济形势与趋势,然后深入分析财务的价值创造作用实现的渠道------业财融合之道,以标杆企业华为为例,刨析财务转型及业财融合的应用过程、效果及启示,最后重点通过案例诠释财务一体化具体操作方案,以期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财务管理能力,推动业财融合,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课程收益:
▲ 【转变观念】深化对新时代大环境的认识,理解财务人员转型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意识上主动接受并拥抱转型
▲ 【能力要求】懂得新时代财务人员应该的具备的各种能力
▲ 【价值创造】掌握如何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完成业财融合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
▲ 【决策能力】学会为企业提供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及项目决策等方面论证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企业各级财务人员
课程方式:讲师讲授、案例研讨、角色演练、小组讨论等形式的互动
课程大纲导引:华为业财融合建设及效果
第一讲: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解决问题:如何认识国内外经济形势、技术发展趋势?这些背景变化的财务需求?为什么企业必须做好数字化转型?
一、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变化
1.国际环境恶化
2.国内经济困境
3. 财政收入萎缩
4. 整体债务危机
5. 经济发展希望
二、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数字化转型
1. 新常态总形势下的困境
2. 国际形势变动中企业的风险
3. 消费者结构性变化提出的新要求
4. 技术升级带来的挑战案例:大润发、美团、滴滴等案例讨论
5. 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二讲:财务价值创造作用的实现途径------业财融合之道
解决问题:如何理解财务BP?如何理解并推动财务创造价值的实现------通过业财融合为企业创造价值?业财融合怎么通过实操案例实现?
一、大智移云背景下财务转型与业财融合
1. 财务数字化与业财融合
2. 财务角色转型:有核算型、管理型到战略会计
二、业财融合与价值创造
1. 业财融合的内涵与本质
2. 业财融合前提
3. 业财融合路径
4. 业财融合的实现:一个案例的解析
案例分析:企业零部件制造业成本管理:路径与操作方案
(1)操作路径: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任务
(2)料
(3)工
(4)费
案例讨论:****企业的成本管理经验
三、杜邦分析与挖潜增效
1. 净资产报酬率-核心指标:涵义、意义与解读
2. 销售净利率-产品驱动力:指标解读、指标分解与挖潜的渠道
3. 资产周转率-管理驱动力:指标解读指标分解与挖潜的渠道
4. 财务杠杆-债务驱动力:指标解读指标分解与挖潜的渠道
案例讨论:万科是一家房地产公司还是金融公司吗?
第三讲:数字化背景下财务价值管理:管理会计工具及实操应用
解决问题:企业常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有哪些?如何应用?如何在应用过程中为企业创造价值?
一、变动成本法及决策应用
1. 变动成本法的内涵
2.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1) 保本点预测
2) 保利点预测
3) 提升企业绩效的路径分析:价格-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二、产品结构优化
1. 产品结构优化方法及应用
2. 产品结构优化的依据
3. 产品结构优化方法的应用案例分析
三、产品成本与销售定价决策分析
1. 完全成本
2. 单位变动成本
3. 单位付现变动成本
四、生产决策
1. 亏损产品的生产决策
2. 改进产品盈利状况的顺序
1)替代产品的生产
2)降价促销
3)出租设备
4)容忍亏损
5)固定资产清理
五、生产业务流程优化
1. 多元业务模式分析
2. 流程优化考虑主要因素
3. 流程优化实操实现案例分析
六、目标成本法
1. 目标成本法的内涵
2. 目标成本法实施程序
3. 目标成本法实施关键和核心内容
4. 案例分析
第四讲:核心财务分析决策方法与应用------战略及项目投资决策能力
解决问题:银行存款利息、国债与股市背后的投资与风险理念?如何认识一个企业、项目乃至一项资产的价值?企业内部决策与外部决策及战略决策如何实现可行性论证?
一、企业价值、决策模型
1. 企业价值的内涵与模型
2. 现金流的价值与计算
3. 风险与利率
4. 期权、风险与价值
二、投资决策的财务可行性分析
1. 投资的目的
2. 财务可行性论证
3. 对风险的考虑与处理
三、项目案例分析
1. 战略决策案例:转型、并购与出售
2. 项目投资决策:市盈率、净现值与投资回收期
3. 企业内部决策:基于利率的模型与应用
课程总结与回顾
1. 课程主要内容总结与回顾
2. 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