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服务业高度依赖员工执行力与客户体验(如酒店服务响应速度、餐饮订单准确性),中层管理者常面临执行偏差(如服务标准未落地)、员工动力不足(如重复性工作导致的职业倦怠)、突发事件处理低效(如客户投诉升级)等问题。本课程通过福格行为模型,帮助管理者从动机驱动、能力匹配、提示优化三维度设计执行策略,提升服务一致性、客户满意度与团队效能。
课程收益
1. 模型理解:掌握福格行为模型(动机×能力×提示)在服务场景中的应用逻辑;
2. 工具实战:学习员工动机调研、服务技能差距分析、行为提示系统设计等工具;
3. 场景迁移:通过酒店、餐饮、零售等服务业案例(如客户投诉处理、服务流程漏洞)设计完整的执行改进方案;
4. 领导力提升:培养从“任务监督者”到“行为设计师”的思维转变,推动团队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创新。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授课对象:服务行业中层管理者(门店经理、服务总监、运营主管、客服负责人等)
课程特色
· 行业深度结合:贯穿服务标准化(如SOP落地)、客户体验优化(如NPS提升)、危机管理(如投诉处理)等核心议题;
· 强互动性:每节课包含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工具实操(如设计“服务话术提示卡”);
· 数字化工具:演示客户反馈系统(如Zendesk)、员工排班优化算法(如Shiftboard)的行为设计功能。
课程大纲
模块一:动机设计——激活服务团队的内在驱动力
1.1 福格模型的核心:动机×能力×提示
· 理论:行为发生的三要素缺一不可,服务场景中常见“有能力但没动力”(如员工敷衍服务流程);
· 案例:某五星级酒店通过“服务之星勋章”制度激发员工主动优化客户体验。
1.2 动机驱动的实战工具
· 工具:动机调研问卷(分析员工需求层次:成就感/归属感/薪酬/成长);
· 练习:为“高峰期服务压力管理项目”设计激励机制(如“零投诉时段奖励金”)。
1.3 场景模拟:破解“服务态度冷漠”的动机陷阱
· 模拟:某连锁餐厅因员工排班不合理导致情绪低落,如何通过“弹性排班+即时认可”重建积极性(动机绑定)。
成果输出:《团队动机画像报告》
模块二:能力设计——构建服务标准的执行基础
2.1 能力不足的典型表现
· 案例:某零售企业因新员工不熟悉收银系统导致结账效率低下;
· 工具:服务能力差距分析矩阵(技术技能/服务意识/应急处理)。
2.2 能力提升的实战方法
· 工具:情景化培训课程(如模拟客户投诉处理场景);
· 练习:为“高端客户接待专员”角色设计“3个月服务技能跃迁计划”。
2.3 场景模拟:攻克“服务流程漏洞”的能力瓶颈
· 模拟:某酒店通过“服务SOP视频化培训”减少客房清洁遗漏问题(能力+提示结合)。
成果输出:《团队能力提升方案》
模块三:提示设计——优化服务行为的触发机制
3.1 提示的力量:从“想做”到“立刻行动”
· 理论:提示的“可见性”“即时性”“可操作性”(如服务台的“请稍等”立牌);
· 案例:某咖啡店通过“电子菜单屏显”减少顾客点单错误率。
3.2 提示设计的工具
· 工具:任务优先级矩阵(紧急/重要×服务影响度);
· 练习:设计“每日交接班提示模板”(明确待办事项/风险预警/客户特殊需求)。
3.3 场景模拟:打破“高峰期服务混乱”的提示黑洞
· 模拟:某商场通过“智能排队叫号系统”优化顾客等待体验(提示+流程改造)。
成果输出:《团队执行提示清单》
综合演练:执行行为设计方案的制定与优化
4.1 全天知识串联
· 任务:分组完成一个完整的 service management 案例分析(如“如何通过福格模型减少客户投诉率”),要求设计动机、能力、提示三项改进措施。
4.2 成果展示与反馈
· 模式:采用“画廊漫步法”(Gallery Walk)对各组方案进行交叉评审,强调逻辑严谨性与落地性。
成果输出:《团队执行行为优化方案》
课程设计亮点
· 强互动性:每节课均包含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工具实操(如绘制动机地图、设计任务看板);
· 服务深度结合:覆盖客户旅程优化、服务标准落地、突发事件管理等领域;
· 数字化工具:演示Zendesk工单系统、Square POS终端提示功能等工具的应用。
适配调整建议
· 高接触性服务(如酒店、餐饮):增加“员工情绪劳动管理”“服务关键时刻设计”案例;
· 标准化服务(如零售、客服):侧重“SOP数字化改造”“AI客服提示优化”模块;
· 体验驱动型行业(如文旅、婚庆):深化“客户旅程地图绘制”“个性化服务触点设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