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引物和rna引物的区别
没有区别。dna引物和rna引物都是RNA,特定的RNA有类似酶的催化和识别引导能力,不管是生物体内还是实验室,引物都是RNA的,所以两者没有区别,DNA一般指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细胞内含有的四种生物大分子之一核酸的一种。DNA携带有合成RNA和蛋白质所必需的遗传信息。
PCR中的引物是什么是DNA还是RNA
PCR引物又称为寡核苷酸引物,也就是RNA,是由人工合成的,分为两种,引物1和引物2.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从核苷酸链的5"端到3"端进行复制,也就是只能识别3"的尾端,而且只能把核苷酸连到已经和DNA模板互补产生的多核苷酸链上,所以引物1和2分别于双链DNA的两条链的尾部(就是末尾是3"端的那一边)结合,为那些脱氧核苷酸提供3"的末端,就相当于开了个头.然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两条新链.而那段引物就成了新链的一部分.
DNA引物与RNA引物
都是RNA,特定的RNA有类似酶的催化和识别引导能力,而DNA暂时还没发现类似的能力,不管是生物体内还是实验室,引物都是RNA的
dnapcr为什么设计rna的引物
dnapcr为什么设计rna的引物PCR引物又称为寡核苷酸引物,也就是RNA,是由人工合成的,分为两种,引物1和引物2.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从核苷酸链的5"端到3"端进行复制,也就是只能识别3"的尾端,而且只能把核苷酸连到已经和DNA模板互补产生的多核苷酸链上,所以引物1和2分别于双链DNA的两条链的尾部(就是末尾是3"端的那一边)结合,为那些脱氧核苷酸提供3"的末端,就相当于开了个头.然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两条新链.而那段引物就成了新链的一部分.
为什么DNA复制过程中是以RNA作为引物而不
为什么DNA复制过程中是以RNA作为引物而不RNA有3‘OH是一个原因,最主要的是 RNA 是单链,而且容易被降解.机体选择RNA 做引物是为了避免错配,因为即使引物RNA的碱基序列出现差错,可以很容易被降解,然后通过DNA的修复功能即可复制出正确的序列,是一种保护机制.如果是DNA 做引物则不容易被降解.我们体外对DNA进行扩增时则是使用的DNA引物,因为DNA引物不容易被降解.
为什么细胞内DNA复制的引物是RNA?PCR的引物是DNA和RNA?
DNA复制起始阶段DNA聚合酶需要借助RNA引物后的3‘-OH来将dNTP连接到先导链上,然后激活复制。而PCR只是一种单纯的扩增技术,DNA和RNA均满足条件。
为什么体外PCR用DNA做引物,而体内的用RNA做引物
因为PCR是人工合成的引物,RNA在体外不稳定,而且容易被RNA酶污染,容易降解。所以用DNA做PCR的引物。而在体内的话,是因为DNA聚合酶只能从一段核苷酸序列后的3`端上加上dNTP,使DNA链不断延伸,而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链;而RNA聚合酶则可以从头开始合成RNA链,所以就出现了在体内用RNA做引物,来合成DNA链的情况。
大肠杆菌dna有几个复制起始位点
A、大肠杆菌复制的唯一一个复制原点叫oriC,所以位置是固定的,A错误;B、大肠杆菌复制起始点的特点是保守序列AT含量较高,B正确;C、复制时,首先结合起始点的是ATP?DnaC蛋白,C错误;D、复制起始点通常AT含量较高,D错误.E、由以上可知B正确。
启动部位和启动子有区别吗,DNA复制起点有具体名称吗?
复制原点DNA复制起点,即DNA聚合酶结合位点标记基因一般是运载体上的一段特殊DNA序列,能表达特定形状便于检测运载体是否导入受体(如抗氨苄青霉素基因,绿色荧光基因)启动子转录起始位点,即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终止子转录终止位点,也是特殊的DNA序列起始密码子(无启动密码子之说)mRNA上翻译起始的位置,通常为AUG,对应甲硫氨酸,少数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以GUG(缬氨酸)或UUG为起始密码,线粒体和叶绿体以AUG、AUU、AUA为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翻译终止位置,不对应氨基酸,为UAA,UAG,UGA目的基因插入运载体,就是想要使其表达的那一段DNA序列,比如说想将人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到小鼠体细胞中使其表达,那么人生长激素基因就是目的基因,经限制性内切酶切后与运载体相连(运载体 新教材上为载体)
真核细胞转录起始不需要消耗ATP,可以通过基本转录因子与DNA的相互作用使得起始位点处的DNA双链解开。
【答案】:B 原核细胞中启动子解旋不需要ATP水解,但是真核细胞中启动子区的解旋需要基本转录因子TFIIH的催化,这一过程需要水解ATP提供能量
DNA复制的过程?
DNA的复制顺序是从5"到3"。DNA的复制过程1、起始阶段:解旋酶在局部展开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为单链,引物酶辨认起始位点,以解开的一段DNA为模板,按照5"到3"方向合成RNA短链。形成RNA引物。2、DNA片段的生成:在引物提供了3"-OH末端的基础上,DNA聚合酶催化DNA的两条链同时进行复制过程,由于复制过程只能由5"->3"方向合成,因此一条链能够连续合成,另一条链分段合成,其中每一段短链成为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s)。3、RNA引物的水解:当DNA合成一定长度后,DNA聚合酶水解RNA引物,补填缺口。4、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分子。5、最后DNA新合成的片段在旋转酶的帮助下重新形成螺旋状。扩展资料DNA复制的特点1、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是在1958年由M. Meselson 和 F. Stahl 所完成的实验所证明。2、有一定的复制起始点: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复制子)。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3、需要引物(primer):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才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RNA引物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为50~1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个核苷酸。4、双向复制:DNA复制时,以复制起始点为中心,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但在低等生物中,也可进行单向复制。5、半不连续复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因此两条亲代DNA链作为模板聚合子代DNA链时的方式是不同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DNA复制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dna合成过程有何不同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不同的特点: 1真核生物为线性DNA,具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形成多个复制叉,DNA聚合酶的移动速度较原核生物慢。原核生物为一般为环形DNA,具有单一复制起始位点。 2真核生物DNA复制只发生在细胞周期的S期,一次复制开始后在完成前不再进行复制,原核生物多重复制同时进行。 搜索3真核生物复制子大小不一且并不同步。 4原核生物有9-mer和13-mer的重复序列构成的复制起始位点,而真核生物的复制起始位点无固定形式。 5真核生物有五种DNA聚合酶,需要Mg+。主要复制酶为DNA聚合酶δ(ε),引物由DNA聚合酶α合成。原核生物只有三种,主要复制酶为DNA聚合酶III。 6真核生物末端靠端粒酶补齐,而原核生物以多联体的形式补齐。 7真核生物冈崎片段间的RNA引物由核酸外切酶MF1去除,而原核生物冈崎片段由DNA聚合酶I去除。 8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γ负责线粒体DNA合成。 9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δ的高前进能力来自于RF-C蛋白与PCNA蛋白的互相作用。原核生物DNA聚合酶III的前进能力来自与γ复合体(夹钳装载机)与β亚基二聚体(β夹钳)的相互作用 望采纳
简述DNA的复制过程。
1、起始阶段:解旋酶在局部展开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为单链,引物酶辨认起始位点,以解开的一段DNA为模板,按照5"到3"方向合成RNA短链。形成RNA引物。2、DNA片段的生成:在引物提供了3"-OH末端的基础上,DNA聚合酶催化DNA的两条链同时进行复制过程,由于复制过程只能由5"->3"方向合成,因此一条链能够连续合成,另一条链分段合成,其中每一段短链成为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s)。3、RNA引物的水解:当DNA合成一定长度后,DNA聚合酶水解RNA引物,补填缺口。4、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分子。5、最后DNA新合成的片段在旋转酶的帮助下重新形成螺旋状。扩展资料:DNA复制的特点1、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是在1958年由M. Meselson 和 F. Stahl 所完成的实验所证明。2、有一定的复制起始点: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复制子)。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3、需要引物(primer):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才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RNA引物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为50~1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个核苷酸。4、双向复制:DNA复制时,以复制起始点为中心,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但在低等生物中,也可进行单向复制。5、半不连续复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因此两条亲代DNA链作为模板聚合子代DNA链时的方式是不同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脱氧核糖核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DNA复制
DNA复制起始位点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是4;5;5 C首先,无论哪种细胞中都有rRNA,即核糖体RNA,有RNA就表示有4种碱基A、U、C、G。再者,就是判断该三种细胞的种类。噬菌体是病毒,只有RN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也就是有DNA,有核区(没有完整的细胞核);小麦当然是真核生物了,有DNA。DNA也有四种碱基,A、T、C、G.题意是,求碱基数。所以大肠杆菌和小麦体内都是A、U、T、C、G五种碱基(RNA和DNA中碱基是一样的,如RNA中的A与DNA中的A是一样的)。但如果是核苷酸的种类的话,那就要考虑核苷酸的组成部分中的核糖了。RNA的核糖是就是核糖,DNA中的是脱氧核糖。那他们的核苷酸就不同了(RNA、DNA各有四种不同的核苷酸,总共有8种)。所以,同样的题目求核苷酸数,答案就是4、8、8了
环状dna怎么去找蛋白质编码基因起始位点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而HBV的基因组结构和编码蛋白包括如下:HBV基因组又称为HBVDNA,其结构独特而精密,由不完全的环状双链DNA组成,长的为负链,短的为正链。负链含3200个碱基,正链的长度可变。HBV基因组中4个开放读码框(ORF)均位于负链,分别为S区、C区、P区、X区。S区又分为前S1、前S2及S三个编码区,分别编码包膜上的前S1蛋白、前S2蛋白及HBsAg。前S蛋白有很强的免疫原性,HBV的嗜肝性主要由前S蛋白与肝细胞受体之间的识别和介导的。C区又分为前C基因和C基因,编码HBeAg和HBcAg。从前C基因开始编码的蛋白质经加工后分泌到细胞外即为HBeAg;从C基因开始编码的蛋白质为HBcAg。P区是最长的读码框架,编码一个大分子碱性多肽,分子量约为90KD,含有多种功能蛋白。X基因编码X蛋白,即HBxAg。HBxAg具有反式激活作用,可激活HBV本身的、其他病毒的或细胞的多种调控基因,促进HBV或其他病毒(如艾滋病病毒)的复制。
dna复制起始阶段复制叉的形成机制
王老师给你解释这个问题:在细胞当中,DNA复制起始于基因组的特殊位点,称为“起始位点”。起始于起始位点的DNA解链和新链的合成会形成复制叉。除了DNA聚合酶外,一些酶通过添加和模板相配的核苷酸来合成新DNA,一些和复制叉连接的其他蛋白对DNA的复制起始和延伸起辅助作用。
哪种dna序列对转录的起始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1)启动子序列A:原核生物启动子序列:包括:①CAP-cAMP结合位点:结合CAP-cAMP,调节基因转录;②RNA聚合酶进入位点:a:在转录的-35附近,一个Sextama框,是RNA聚合酶的识别和初始结合位点;b:在转录的-10附近一段核苷酸序列,TATA序列,称为Pribnow框,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B:真核生物启动子序列(以RNA聚合酶Ⅱ启动子为例)a: 帽子位点:转录的起始位点b:TATA框,又称Hogness框,-25,类似于原核生物的Pribnow框,决定了转录起点的选择。c:CAAT框:-75附近,控制着转录起始的频率d:增强子:-100以上,对转录起着调节作用。(2)终止子序列:在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终止转录作用。
DNA复制时可以有多个起始位点吗?
是的。DNA进行复制的时候,在一条DNA上有多个位点有酶作用解旋进行复制的
如何查找ars是dna复制起始位点,在酵母基因组中通常有数百个这样的序列
转录起始位点是指与新生RNA链第一个核苷酸相对应DNA链上的碱基,通常为一个嘌呤(A或G)。一般转录起始位点的上游都有雨RNA聚合酶结合的启动子区域,是不是可以根据这个来大致确定一下你的转录起始位点。
简述在复制叉上进行DNA复制的过程
1、解旋:DNA双链氢键断裂,双链分开;2、复制:以各自双链为模板,进行复制;3、分配:新复制的核苷酸链与原来的一条核苷酸链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形成新的双链结构并分给子代。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的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这时候,一个DNA分子双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链彼此分开,各自吸收细胞内的核苷酸,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一条新链,然后新旧链联系起来,各自形成一个完整的DNA分子。复制完毕时,原来的一个DNA分子,即成为两个DNA分子。因为新合成的每条DNA分子都含有一条原来的链和一条新链,所以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应该指出,研究工作表明,在复制过程中,DNA的两条母链并不是完全解开以后才合成新的子链,而是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边解开边合成的,并且这种复制需要RNA作为引物,待DNA复制合成后,由核酸酶切掉引物,经DNA聚合酶的修补和连结酶的“焊接把它们连结成完整的DNA链。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各有哪些种类?
原核生物DNA聚合酶分为Ⅰ,Ⅱ,Ⅲ。Ⅰ主要是起修复的作用(比如光修复),还有就是把RNA引物切除后的空隙填补起来。Ⅱ是参与原核生物SOS修复的酶。Ⅲ是原核生物在DNA延长中起主要作用的酶。再来说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分为α,β,γ,δ,ε,。ε类似于原核生物DNA聚合酶Ⅰ,β类似于原核生物DNA聚合酶Ⅱ,δ类似于原核生物DNA聚合酶Ⅲ。α具有引物酶活性,而γ则是作为复制真核生物线粒体内的DNA所需要的酶。扩展资料一般来说,DNA聚合酶具有以下特点:1.这种酶也被称为依赖DNA的DNA聚合酶,因为它需要DNA模板。2.RNA或DNA是必需的引物,这意味着DNA聚合酶是不被初始催化的。3.将DnTP以1000nt/min的速度催化添加到引物的3'-OH端,DNA合成方向为5'~3'。4.这三种DNA聚合酶都是多功能酶,在DNA复制和修复过程的不同阶段起作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DNA聚合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原核生物
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引物是什么?RNA还是DNA
真核复制: (1)DNA解旋,由DNA解旋酶和DNA拓扑异构酶催化王成; (2)合成RNA引物,由引物酶催化形成,并使RNA引物与DNA复制子按碱基配对原则相结合。 (3)在DNA聚合酶的帮助下,各种碱基在RNA引物上添加DNA碱基,合成的是前导链。 (4)滞后链的合成,形成岗其片段 (5)核酸酶切除引物R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1连接和填补空隙。 (6)由拓扑异构酶将DNA子链冲洗螺旋话,形成最终的DNA分子; 原核的比较复杂,有3种形式的复制,滚环复制,θ环复制,不对称复制。 (1)滚环复制:如大肠杆菌,其DNA为环状的,不同与真核的线状,所以采用这种方式。其是先再环状的DNA上打开一个缺口,但只是打开一条链,另一条链不打开,然后打开缺口的链逐渐与没有打开的链相分离,与此同时,新的碱基不段的补充,待到一条链分离的时候,另一条链已经合成了。 (2)θ环复制,跟上面有点类似,不过是打开两条链,双向进行,形成θ状。 (3)不对称复制,出现在线粒体,叶绿体或者特殊核酸的微生物上的,因为有些线粒体是单链或者成双链与单练之间的特殊结构,过其复制很复杂,主要是通过添加碱形成的,一般没有什么规律。
原核生物的三种DNA聚合酶有何共同特征和区别?
首先,原核生物DNA聚合酶分为Ⅰ,Ⅱ,Ⅲ。一、共同特征1、具有5"→3"聚合酶活性,这就决定了DNA只能沿着5"→3"方向合成;2、需要引物,DNA聚合酶不能催化DNA新链从头合成,只能催化dNTP加入核苷酸链的3"-OH末端。因而复制之初需要一段RNA引物的3"一OH端为起点,合成5"→3"方向的新链。二、区别:1、DNA聚合酶I是单链多肽,可催化单链或双链DNA 的延长;2、DNA聚合酶II则与低分子脱氧核苷酸链的延长有关;3、DNA聚合酶III在细胞中存在的数目不多,是促进DNA链延长的主要酶.功能扩展资料:DNA聚合酶分类: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是大肠杆菌polA基因编码由10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具3种酶活性:5"→3"DNA聚合酶活性;5"→3"及3"→5"外切核酸酶活性。2、Klenow聚合酶(Klenow大片段)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的3个结构功能域分别对应着3种不同酶活性。氨基端(1~326)具5"→3"外切酶活性;中间区域(326~542)具3"→5"外切酶活性;羧基端(543~928位)具5"→3"DNA聚合酶活性。枯草杆菌蛋白酶可将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水解成大小2个片段:N端小片段包含1~326位残基,具5"→3"外切酶活性;而C端大片段包含326~928位残基,只具有5"→3"聚合酶活性和3"→5"外切酶活性,称作Klenow聚合酶或Klenow大片段。3、TaqDNA聚合酶TaqDNA聚合酶是一种耐高温的依赖于DNA模板的DNA聚合酶,来源于极度嗜热的嗜热水生菌Thermus aquaticus YT一1,故称作Taq DNA聚合酶,一般应用于PCR反应。TaqDNA聚合酶是一种Mg2+依赖酶,反应体系中必须有Mg2+存在,然而保持适当的Mg2+浓度十分重要,因为Mg2+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引物与模板的结合、模板与PCR产物的解链温度、引物二聚体的形成以及酶的活性与精确性。4、逆转录酶逆转录酶是一种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也称为RNA指导的DNA聚合酶。,可以RNA为模板有效地催化合成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单链,并进而合成DNA第二条链。逆转录酶普遍存在于含RNA的逆转录病毒中,主要有禽源(AMV)和鼠源(MLV)两种,这两种酶均已被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DNA聚合酶
泰医试述DNA复制过程,总结DNA复制的基本规律
以E.coli为例,DNA复制过程分三个阶段;①起始:从DNA上控制复制起始的序列即起始点开始复制,形成复制叉,复制方向多为双向,也可以是单向,若以双向进行复制,两个方向的复制速度不一定相同。由于DNA聚合酶不能从无到有合成新链,所以DNA复制需要有含3"-OH的引物,引物由含有引物酶的引发体合成一段含3一10个核苷酸的RNA片段;②延长:DNA复制时,分别以两条亲代DNA链为模板,当复制叉沿DNA移动时,以亲代3"→5"链为模板时,子链的合成方向是5"→3",可连续进行,以亲代5"→3"链为模板时,子链不能以3"→5"方向合成,而是先合成出许多5"→3"方向的冈崎片段,然后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子链;③终止:当一个冈崎片段的3"-OH与前一个冈崎片段的5"-磷酸接近时,复制停止,由DNA聚合酶I切除引物,填补空隙,连接酶连接相邻的DNA片段。DNA复制时,由DNA解旋酶(又称解链酶)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来解开DNA双链,并沿复制叉方向移动,所产生的单链很快被单链结合蛋白所覆盖,防止DNA的变性并保护其单链不被降解,复制叉前进过程中,双螺旋产生的应力在拓扑异构酶的作用下得到调整。DNA复制基本规律:①复制过程为半保留方式;②原核生物单点起始,真核生物多点起始,复制方向多为双向,也有单向;③复制方式呈多样性,(直线型、Q型、滚动环型…等);④新链合成需要引物,引物RNA长度-般为几个~10个核苷酸,新链合成方向5"→3",与模板链反向,碱基互补;⑤复制为半不连续的,以解决复制过程中,两条不同极性的链同时延伸问题,即…-条链可按5"→3"方向连续合成称为前导链,另一条链先按5"→3"方向合成许多不连续的冈崎片段(原核生物一般长1000-2000个核苷酸,真核生物一般长100--200个核苷酸),再通过连接酶连接成完整链,称后随链,且前导链与后随链合成速度不完全-致,前者快,后者慢。
DNA合成酶的成分
其实就是DNA聚合酶,参加的最主要反应是DNA的复制DNA聚合酶(EC编号2.7.7.7)是一种参与DNA复制的酶。它主要是以模板的形式,催化去氧核糖核苷酸的聚合。聚合后的分子将会组成模板链并再进一步参与配对。DNA聚合酶以去氧核苷酸三磷酸(dATP、dCTP、dGTP、或dTTP,四者统称dNTPs)为底物,沿模板的3"→5"方向,将对应的去氧核苷酸连接到新生DNA链的3"端,使新生链沿5"→3"方向延长。新链与原有的模板链序列互补,亦与模板链的原配对链序列一致。已知的所有DNA聚合酶均以5"→3"方向合成DNA,且均不能「重新」(de nov")合成DNA,而只能将去氧核苷酸加到已有的RNA或DNA的3"端羟基上。因此,DNA聚合酶除了需要模板做为序列指导,也必需-(zh-hans:引物;zh-hant:引子)-来起始合成。合成引物的酶叫做引发酶。反应式: : 历史1957年,美国科学家阿瑟·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首次在大肠杆菌中发现DNA聚合酶,这种酶被称为DNA聚合酶I(DNA polymerase I,简称:Pol I)。1970年,德国科学家罗尔夫·克尼佩尔斯(Rolf Knippers)发现DNA聚合酶II(Pol II)。随后,DNA聚合酶III(Pol III)被发现。原核生物中主要的DNA聚合酶及负责染色体复制的是Pol III。 种类原核生物细菌中,已有五种DNA聚合酶被发现。DNA聚合酶I(Pol I):大肠杆菌K-12株的DNA聚合酶I由基因polA编码,由928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103.1kDa,结构类似球状,直径约650nm,每个细胞约有400个分子。DNA聚合酶II(Pol II):在DNA损伤修复中其作用。DNA聚合酶III(Pol III):在大肠杆菌DNA复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DNA聚合酶IV(Pol IV):DNA聚合酶V(Pol V):真核生物Pol α:做为引发酶合成RNA引物,然后做为DNA合成酶延伸此段RNA引物;合成数百个碱基后,将后续的延伸过程交给Pol δ与ε。Pol β:在DNA修复中起作用。Pol γ:复制线粒体DNA。Pol δ:Pol δ与Pol ε是真核细胞的主要DNA聚合酶。Pol ε:Pol ζ:DNA聚合酶介导的DNA合成DNA聚合酶介导的DNA合成起始于引物(primer)和DNA配对,配对的引物3"端带有一个自由的羟基,随后是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由这个自由羟基氧上的配对电子攻击三磷酸碱基上的磷原子的亲核取代,继而在戊糖和磷酸之间形成脂键从而完成一个碱基的延伸。在整个过程中,能量是由三磷酸碱基所携带的高能磷酸键提供的,磷酸酯形成以后,一个焦磷酸分子脱落,焦磷酸分子再次分裂提供足够的能量给DNA聚合过程。 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这个过程是透过名为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来得以顺利完成的。半保留复制是由华生与克里克所预测,并且由麦赛尔森(Matthew Meselson)和斯特尔(Franklin Stahl)於1958年进行研究而得以证实。复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起始阶段:DNA解旋酶在局部展开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为单链,引物酶辨认起始位点,以解开的一段DNA为模板,按照5"到3"方向合成RNA短链。形成RNA引物。DNA片段的生成:在引物提供了3"-OH末端的基础上,DNA聚合酶催化DNA的两条链同时进行复制过程,由于复制过程只能由5"->3"方向合成,因此一条链能够连续合成,另一条链分段合成,其中每一段短链成为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s)。RNA引物的水解:当DNA合成一定长度后,DNA聚合酶水解RNA引物,补填缺口。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分子。最后DNA新合成的片段在旋转酶的帮助下重新形成螺旋状。
DNA复制和染色体复制是一回事吗
DNA复制和染色体复制不是一回事。染色体复制除了包括DNA复制外还包括蛋白质的复制。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这个过程是通过名为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来得以顺利完成的。DNA复制主要包括引发、延伸、终止三个阶段。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离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复制以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仍然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染色体的数目由着丝点决定,所以尽管DNA分子加倍,但是染色体数量未变,只是由原来一条染色体一个DNA分子变成一条染色体两个DNA分子,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结果: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不变,每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
DNA聚合酶是蛋白质还是核酶(RNA)?
是蛋白质。 大多数酶的本质是一种蛋白质,不管什么酶都一样。但是你既然问这个问题我想你应该学到了DNA的复制过程,这里面涉及了一个引物酶就是RNA
DNA复制的终止
过去认为,DNA一旦复制开始,就会将该DNA分子全部复制完毕,才终止其DNA复制。但最近的实验表明,在DNA上也存在着复制终止位点,DNA复制将在复制终止位点处终止,并不一定等全部DNA合成完毕。但对复制终止位点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甚少。在DNA复制终止阶段令人困惑的一个问题是,线性DNA分子两端是如何完成其复制的?已知DNA复制都要有RNA引物参与。当RNA引物被切除后,中间所遗留的间隙由DNA聚合Ⅰ所填充。但是,在线性分子的两端以5"→3"为模板的滞后链的合成,其末端的RNA引物被切除后是无法被DNA聚合酶所填充的。在研究T7DNA复制时,这个问题部分地得到了解决。T7DNA两端的DNA序列区有160bp长的序列完全相同。而且,在T7DNA复制时,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不是一个单位T7DNA长度,而是许多单位长度的T7DNA首尾连接在一起。T7DNA两个子代DNA分子都会有一个3"端单链尾巴,两个子代DNA的3"端尾巴以互补结合形成两个单位T7DNA的线性连接。然后由DNA聚合酶Ⅰ填充和DNA连接酶连接后,继续复制便形成四个单位长度的T7DNA分子。这样复制下去,便可形成多个单位长度的T7DNA分子。这样的T7DNA分子可以被特异的内切酶切开,用DNA聚合酶填充与亲代DNA完全一样的双链T7DNA分子。在研究痘病毒复制时,发现了线性DNA分子完成末端复制的第二种方式。痘病毒DNA在两端都形成发夹环状结构。DNA复制时,在线性分子中间的一个复制起点开始,双向进行,将发夹环状结构变成双链环状DNA。然后,在发夹的中央将不同DNA链切开,使DNA分子变性,双链分开。这样,在每个分子两端形成一个单链尾端要以自我互补,形成完整的发夹结构,与亲代DNA分子一样。在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复制时,尚不清楚末端的复制过程是怎样进行的。也可能像痘病毒那样形成发夹结构而进行复制。但最近的实验表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DNA复制是由一种特殊的酶将一个新的末端DNA序列加在刚刚完成复制的DNA末端。这种机制首先在四膜虫中发现。该生物细胞的线性DNA分子末端有30-70拷贝的5"TTGGGG3"序列,该细胞中存在一种酶可以将TTGGGG序列加在事先已存在的单键DNA末端的TTGGGG序列上。这样有较长的末端单链DNA,可以被引物酶重新引发或其他的酶蛋白引发而合成RNA引物,并由DNA聚合酶将其变成双链DNA。这样就可以避免其DNA随着复制的不断进行而逐渐变短。在环状DNA的复制的末端终止阶段则不存在上述问题。环状DNA复制到最后,由DNA拓扑异构酶Ⅱ切开双链DNA,将两个DNA分子分开成为两个完整的与亲代DNA分子一样的子代DNA。DNA复制的特点1.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是在1958年由M. Meselson 和 F. Stahl 所完成的实验所证明。2.有一定的复制起始点: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复制子)。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3.需要引物(primer):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才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RNA引物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为50~1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个核苷酸。4.双向复制:DNA复制时,以复制起始点为中心,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但在低等生物中,也可进行单向复制。5.半不连续复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因此两条亲代DNA链作为模板聚合子代DNA链时的方式是不同的。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作模板的子代链在聚合时基本上是连续进行的,这一条链被称为领头链(leading strand)。而以5"→3"方向的亲代DNA链为模板的子代链在聚合时则是不连续的,这条链被称为随从链(lagging strand)。DNA在复制时,由随从链所形成的一些子代DNA短链称为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冈崎片段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约为1000~20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0个核苷酸。
关于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关于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引物酶的底物是NTPB.DNA聚合酶的底物是dNTPC.滚环复制不需要引物D.一边滚动一边连续复制正确答案:滚环复制不需要引物
DNA聚合酶I能否合成RNA引物
不能,DNA复制之所以要引物,就是因为DNA不能从头合成核酸链。如果能从头合成引物,就不需要引物了。
真核细胞DNA复制的支架是什么
核骨架(又称为核基质),为真核细胞核内的网络结构,是指除核被膜、染色质、核纤层及核仁以外的核内网架体系。它的一个功能就是为DNA的复制提供支架:DNA是以复制环的形式锚定在核骨架上的,核骨架上有DNA复制所需要的酶,如:DNA聚合酶α、DNA引物酶、DNA拓扑异构酶II等。DNA的自主复制序列(ARS)也是结合在核骨架上。
关于DNA的复制起始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关于DNA的复制起始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在原核细胞只有一个B.在原核细胞有多个C.在真核细胞有一个或多个D.由引物酶识别正确答案:在原核细胞只有一个
体内DNA复制需要以RNA为引物 对还是错
是的。需要RNA为引物,记得采纳额。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DNA合成过程有何不同
如果就DNA复制的一般概念来说,我们说的再多也比不过书本详细,所以我想从如何更好的理解DNA复制以及掌握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复制过程并知道它们的区别上讲讲我的想法。 首先,我认为要区别它们首先要了解一般的、大致的过程,并要在头脑中有一个直观的概念,我给你看一个我认为比较细致和准确的教学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_1bPF1W_t4/”。对其中一些单词的翻译 nucleus 细胞核;helicase 解旋酶;single-stranded DNA bingding protien 单链DNA结合蛋白 ;DNA polymerase111 DNA聚合酶3 ;leading strand template 前导链;lagging strand template 滞后链;Okazaki fragment 冈崎片段;RNA primase RNA引物酶; RNA primer RNA 引物;DNA ligase DNA连接酶。希望对你有一点帮助。 其次我想补充下前面回答中不全面的地方:“wustone456”说原核生物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是错的,原核生物的DNA与非组蛋白有稀疏的结合,当然结合方式和真核生物不同,主要是非组蛋白覆盖在DNA上,而真核生物DNA是与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共同结合的,它们的量大约是DNA:蛋白质=1:2。“匿名”说的前导链前进的方向与复制叉前进方向相同;滞后链合成方向与复制叉前进方向相反。因此,DNA聚合酶的反应方向始终保持5′~3′。 其实因果关系应该倒一倒。“werhmk”说的不对称复制应该就是D-loop复制,它的特点是DNA双链一条链迅速复制完成,而另一条则成为单链。 关于两者复制的区别前面一些人已经互相补充的比较全面了,我就不重复了(呵呵,就当是我借他们的功劳),另外补充一点,真核生物的DNA在复制完成前,复制起点不再开始第二轮的复制,而原核生物则因为复制速度较快所以可以表现为虽只有一个复制单元,但可以有多个复制叉。 最后,两者之所以有这些不同是因为DNA的结构和存在方式都不同。原核生物DNA量比较少,一般只有一条染色体,大多数为单拷贝基因,几乎全部DNA都由功能基因和调控序列组成,几乎每个基因序列都与所编码的蛋白质一一对应,存在转录单元、有重叠基因。而真核生物基因组最大的特点就是喊有大量的重复序列(这也是著名的C值反常现象的由来)。 这些就是我的大致认识,我的回答可能也有不少错误的地方,但还是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DNA复制 这节我没听的懂,半保留,?是啥.看了书,还是不太懂.重点在哪呀
DNA的复制(摘自华中农业大学 生物化学系 丰明乾 教授 的 生物化学笔记)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并通过DNA的复制由亲代传给子代。在子代的生长发育中遗传信息自DNA转录给RNA,然后翻译成蛋白质以执行各种生命功能,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遗传性状。1958年,F.Crick提出中心法则:(1)以原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出相同DNA分子的过程。(2)以某一段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出与其序列对应的RNA分子的过程。(3)以mRNA为模板,根据三联密码规则,合成对应蛋白质的过程。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DNA生物合成有两种方式:DNA复制和反转录DNA体内复制涉及:原核、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细菌质粒(环状,双链)、真核细胞器DNA(线粒体、叶绿体)、病毒(双链,环状)DNA的体外复制:分子克隆。第一节 DNA的复制一、 DNA半保留复制1953年,Watson和Crick在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就推测DNA可能按照半保留机制进行自我复制。P321 图191 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复制模型在复制过程中,首先亲代双链解开,然后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的子代链,结果新形成的两个子代DNA与亲代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而且每个子代DNA分子中有一条链完全来自亲代DNA,另一条是新合成的。1958年,Meselson和Stahl用15N标记E.coli. DNA,证明了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P322 图19-2 DNA的半保留复制。1963年,Cairns用放射自显影法,在显微镜下首次观察到完整的正在复制的E. coli. 染色体DNA。P323 图 19-33H-脱氧胸苷标记E.coli. DNA ,经过将近两代时间,用溶菌酶消化细胞壁,将E.coli. DNA转至膜上,干燥,压感光胶片,3H放出β粒子,还原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用这种方法证明了大肠杆菌染色体DNA是一个环状分子,并以半保留的形式进行复制。DNA的半保留复制可以说明DNA在代谢上的稳定性。经过多代复制,DNA的多核苷酸链仍可以保持完整,并存在于后代而不被分解掉。二、 复制起点、单位和方向DNA的复制是在起始阶段进行控制的,一旦复制起始,它就会继续下去直到整个复制子完成复制。1、 复制起点复制起点是以一条链为模板起始DNA合成的一段序列。有时,两条链的复制起点并不总是在同一点上(如D环复制)。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每一个复制起点只使用一次,完成一次复制过程。多数生物的复制起点,都是DNA呼吸作用强烈(甲醛变性实验)的区段,即经常开放的区段,富含A.T。★环状DNA复制起点的确定方法P325 图19-6★复制起点的克隆和功能分析——重组质粒转化法大肠杆菌的复制起点oriC区1Kb的重组质粒在转化子中的复制行为与其染色体一样,受到严密控制,每个细胞只有1-2个拷贝,用核酸外切酶缩短oriC克隆片段的大小,最后得到245bp的基本功能区,携带它的质粒依然能够自我复制,拷贝数可以增加到20以上,这说明发动复制的序列在245bp的基本功能区,而决定拷贝数的序列在基本功能区之外和1Kb之间。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起点位于一段296bp的DNA片段上,与大肠杆菌的复制起始区有86%同源性,而且有些亲缘关系较远的细菌,其复制起点在大肠杆菌中亦能起作用。因此,复制起始区的结构可能是很保守的。起始序列含有一系列对称的反向重复和某些短的成簇的保守序列。2、 复制单位复制子(Replicon):Genome能独立进行复制的单位,每个复制子都含有一个复制起点。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和质粒、真核生物的细胞器DNA都是环状双链分子,它们都是单复制子,都在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复制,复制方向大多数是双向的,少数是单向复制。多数是对称复制,少数是不对称复制(一条链复制后才进行另一条链的复制)。环状DNA的复制眼象θ,称θ形复制。真核生物的染色体DNA是线形双链分子,含有许多复制起点,因此是多复制子,每个复制子约有100-200Kbp。人体细胞平均每个染色体含有1000个复制子。病毒DNA多种多样,环状或线形,双链或单链,但都是单复制子。3、 复制方向定点起始,复制方向大多数是双向的(等速进行或异速进行),形成两个复制叉,少数是单向复制,形成一个复制叉。★用放射自显影实验判断DNA的复制方向及速度低放射性3H-脱氧胸苷 高放射性3H-脱氧胸苷a. 单向b. 双向等速 三种结果图形c. 双向异速E.coli.的一个温度敏感株,在42℃时,能使DNA在完成复制后,不再开始新的复制过程,而在25℃时复制功又能能恢复。4、 DNA的几种复制方式(1)、 直线双向复制单点,双向,T7多点,双向,真核染色体DNA(2)、 θ型复制:环状双链DNA,单向或双向(E .coli.)(3)、 滚环复制:环状单链DNA,Φx174(4)、 D环复制:线粒体、叶绿体DNA(5)、 多复制叉复制:第一轮复制尚未完成,复制起点就开始第二轮的复制。在E.coli.富营养时,可采取多复制叉复制方式。E.coli. DNA的复制最快可达50Kb/min,完全复制需40min,富营养时,20min分裂。而真核染色体要6-8小时。三、 与DNA复制有关的酶及蛋白质因子目前已发现30多种酶及蛋白质因子参与DNA复制(一) DNA的聚合反应和聚合酶DNA生物合成5,→3,,化学合成3,→5,1、 DNA聚合反应必备的条件⑴ DNA聚合酶⑵ DNA模板(反转录时用RNA模板)⑶引物 (DNA、RNA或蛋白质)⑷ 4种dNTP⑸ Mg2+ 2、 聚合反应过程及特点总反应式:n1dATP DNA pol . dAMPn2dGTP +DNA dGMP DNA+(n1+n2+n3+n4)PPin3dCTP Mg2+ dCMPn4dTTP dTMPP329 图19-10 P330图19-11在链的延长过程中,链的游离3,-羟基,对进入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α磷原子发生亲核攻击,生成3,.5,-磷酸二酯键,并脱下焦磷酸。DNA聚合酶的反应特点:⑴ 以4种dNTP为底物⑵ 反应需要接受模板的指导,不能催化游离的dNTP的聚合。⑶ 反应需有引物3,-羟基存在⑷ 链生长方向5, → 3,⑸ 产物DNA的性质与模板相同3、 由DNA聚合酶催化的几种DNA聚合类型 P331图19-12 (1) 发荚环结构:加入单链DNA作为模板和引物,3"羟基端回折成引物链。(2) 末端延伸聚合:加入双链DNA作为模板和引物,3"末端突出作为模板。(3) 分枝型和切口平移型聚合:加入双链DNA,聚合发生在切口或末端单链区。(4) 环形聚合:加入带引物的环形DNA作为模板。4、 E.coli DNA聚合酶(1)、 E.coli. DNA pol.I(Kornberg酶,400 copy/cell)单体酶,分子量109Kd,含一个Zn2+,每个细胞中含400个DNA pol.Ⅰ催化活性:5, → 3, 聚合活性3, → 5, 外切活性5, → 3, 外切活性用蛋白水解酶将DNA pol.Ⅰ部分水解可得:大片段(Klenow),75Kd,活性:5, → 3,聚合活性、3, → 5,外切活性。小片段,36Kd,活性:5, → 3,外切活性(只作用于双链DNA的碱基配对部分,切除修复)。Klenow片段的用途:a 补齐DNA 3,隐缩未端b. 标记DNA片段未端c.cDNA合成第二链 d.d DNA测序(2)、 E.coli. DNA Pol.Ⅱ(100 copy/cell)单体酶,分子量120Kd催化活性:5,→ 3,聚合(活性很低) 3,→ 5,外切可能在DNA的修复中起某中作用。(3)、 E.coli.DNA pol.Ⅲ(复制酶,10-20 copy/cell)寡聚酶,全酶由10种共22个亚基组成,α、ε和θ三种亚基组成核心酶。P334表10-3DNA pol.Ⅲ是合成新链DNA主要的酶,又称复制酶(Replicase)Pol.Ⅲ的5,→3,外切酶活性只作用于单链DNA。P334 表19-2 E.coli三种DNA聚合酶的性质比较★DNA聚合酶有6个结合位点 ⑴ 模板DNA结合位点 ⑵ 引物结合位点 ⑶ 引物3,-OH位点、反应位点 ⑷ 底物dNTP结合位点 ⑸ 5, → 3, 外切位点(pol.Ⅱ没有) ⑹ 3, → 5, 外切位点(校正)5、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P334 表19-4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真核DNA聚合酶一般不具备外切活力,可能由另外的酶在DNA复制中起校正功能。 ⑴ DNA聚合酶α,多亚基,功能与E.coli. pol.Ⅲ类似,是真核DNA复制酶。 ⑵ DNA聚合酶β,主要在DNA损伤的修复中起作用。 ⑶ DNA聚合酶γ,从线粒体得到,可能与线粒体DNA的复制有关。 ⑷ DNA聚合酶δ,特点:有3, → 5,外切活力。(二) 引物酶或RNA聚合酶(引发酶)细胞内,DNA的复制需要引物(DNA或RNA),引物酶或RNA聚合酶可合成6-10个碱基的RNA引物。★DNA复制为什么要用RNA引物?(为什么DNA聚合酶要用引物,RNA聚合酶不需要引物?)P338⑴从模板复制最初几个核酸时,碱基堆集力和氢键都较弱,易发生错配⑵新复制的最初几个核苷酸,没有与模板形成稳定双链,DNA聚合酶的5,→3,校对功能难发挥作用。(三) 解螺旋酶大肠杆菌的解螺旋酶Ⅰ、Ⅱ、Ⅲ与rep蛋白共同作用,将DNA两条链解开。解螺旋酶I、II、III沿着模板链的5"→3"方向随着复制叉的前进而移动,而rep蛋白则在另一条模板链上沿3"→5"方向移动。(四) DNA旋转酶属DNA拓扑异构酶Ⅱ,可引入负超螺旋,消除复制叉前进时带来的扭曲张力。拓扑异构酶分两类:I和II,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拓扑异构酶I使DNA的一条链发生断裂和再连接,反应无须供给能量,主要集中在活性转录区,与转录有关。拓扑异构酶Ⅱ使DNA的两条链同时断裂和再连接,当它引入超螺旋时需要由ATP供给能量。分布在染色质骨架蛋白和核基质部,与复制有关。(五) 单链DNA结合蛋白(SSB)复制叉上的解螺旋酶,沿双链DNA前进,产生单链区,大量的单链DNA结合蛋白与单链区结合,阻止复性和保护单链DNA不被核酸酶降解。(六) DNA连接酶(ligase)连接双链DNA上的切口。大肠杆菌连接酶只能在模板上连接DNA缺口。T4DNA ligase即可连接粘性末端的DNA,又可连接平齐末端的双链DNA。E.coli.和其它细菌的DNA ligase以NAD为能源,动物细胞和噬菌体DNA ligase以ATP为能源。(七) DNA复制的拓扑结构P338-339四、 DNA的半不连续复制P336 图19-15 DNA的半不连续复制DNA聚合酶催化的方向是5,→3,。前导链:滞后链:1968年,发现冈崎片段。长度:细菌:1Kb-2Kb,相当于一个顺反子的大小。真核:100-200bp,约等于一个核小体DNA的长度。五、 DNA复制过程(E.coli.)P342 图19-17 大肠杆菌的复制体结构示意图1、 复制的起始引发:当DNA的双螺旋解开后,合成RNA引物的过程。引发体:引物合成酶与各种蛋白质因子(dnaB、dnaC、n、n"n""I)构成的复合体,负责RNA引物的合成。引发体沿着模板链5"→3"方向移动(与冈崎片段合成的方向正好相反,而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同),移到一定位置上即可引发RNA引物的合成。E.coli.DNA复制原点ori C,由245bp组成,三组13bp重复序列(近5,端处),四组9 bp重复序列(另一端处)。图大肠杆菌复制原点起始复制所需蛋白质:DNaA 在原点处打开双螺旋DNaB 使DNA解旋DNaC DNaB结合在原点所需Hu 刺激起始引物酶(DNaG) 合成RNA引物SSB 结合单链DNARNA聚合酶 促进DNaA活性旋转酶 松驰DNA扭曲应力20个DnaA结合在四组9bp重复区,形成起始复合物,DNA环绕此复合物。三组13bp重复区依次变性,产生开放型复合物。DnaB(在DnaC协助下)与开放复合物结合,进一步解链。2、 DNA链的延长反应前导链只需要一个RNA引物,后随链的每一个冈崎片段都需要一个RNA引物,链的延长反应由DNA pol.Ⅲ催化。复制体:在DNA合成的生长点(既复制叉上)分布着许多与复制有关的酶和辅助因子,它们在DNA的模板链形成离散的复合物,彼此配合进行高度精确的复制,称为复制体。复制体沿着复制叉方向前进就合成DNA。3、 RNA引物的切除及缺口补齐DNA polⅠ的5, → 3,外切活力,切除RNA引物。DNApolⅠ的5, → 3,合成活性补齐缺口。4、 DNA切口的连接DNA ligase,动物、真核由ATP供能,原核由NAD供能。5、 DNA合成的终止环状DNA、线性DNA,复制叉相遇即终止。uf075 小结:⑴ DNA解螺旋酶解开双链DNA。⑵ SSB结合于DNA单链。⑶ DNA旋转酶引入负超螺旋,消除复制叉前进时带来的扭曲张力。⑷ DNA引物酶(在引发体中)合成RNA引物。⑸ DNA pol.Ⅲ在两条新生链上合成DNA。⑹ DNA polⅠ切除RNA引物,并补上DNA。⑺ DNA ligase连接一个冈崎片段。DNA复制过程中,聚合酶对dTTP和dUTP的分辨能力高,有少量dUTP掺入DNA链中,此时,U-糖苷酶、AP内切酶、DNA polⅠ、DNA ligase共同作用,切除尿嘧啶,接上正确的碱基。六、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P3431、 复制起点和单位真核生物染色体DNA是多复制子,有多个复制起点,可以多点起始,分段进行复制。每个复制子大多在100-200bp之间,比细菌染色体DNA(单复制子)小得多。★试验证据:5-氟脱氧胞苷标记真核生物DNA复制叉移动的速度此原核的慢,如哺乳动物复制叉移动的速度每分钟1-3Kb,细菌每分钟5Kb。真核生物染色体全部复制完成前,起点不再从新开始复制。而在快速生长的原核生物中,起点可以连续发动复制。真核生物在快速生长时,可采用更多的复制起点同时复制。如黑腹果蝇,早期胚胎细胞中相邻复制起点的平均距离为7.9kb,而在培养的成体细胞中,平均距离为40kb,成体细胞只利用一部分复制起点。2、 复制过程中组蛋白的装配核小体的结构(200bp左右)在真核生物的复制子上,亲代染色体的核小体被逐个打开,组蛋白以完整的八聚体形式直接转移到子代DNA的前导链上,新合成的组蛋白与后随链组装成核小体。因此,DNA的复制是半保留的,而组蛋白则是全保留的。★试验证据:环己酮亚胺抑制组蛋白合成,电子显微镜下观察3、 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终止端粒:一段DNA序列与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所特有的结构。功能:⑴保证线性DNA的完整复制⑵保护染色体末端⑶决定细胞寿命,胚系细胞含端粒酶,体细胞不表达端粒酶。端粒(telomeres)分布于线性真核染色体未端。酵母端粒约100bp的重复序列,形式为:5,(TxGy)n3,(AxCy) n,x和y一般为1—4。端粒末端的重复序列,通过端粒酶(telomerase)将其加到染色体末端。端粒酶含有RNA和蛋白质(起DNA聚合酶的作用)两种组分,RNA分子约159b,含有多个CyAx重复序列,RNA分子用作端粒TxGy链合成的模板。端粒酶是一种反转录酶,它只合成与酶自身的RNA模板互补的DNA片段。人类体细胞的端粒长度,随个体年龄增加而逐渐缩短。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缩短50-200bp,短至1-4Kbp时,细胞就停止分裂。若能重建端粒,则细胞可以永远分裂。恶性肿瘤细胞端酶表达多。⑴杂交 图⑵聚合 图⑶转位再杂交 图⑷进一步聚合 图⑸非标准GG配对 图七、 DNA复制的调控八、 DNA复制的真实性《杨岐生》P144生物体DNA复制具有高度真实性,复制107-1011碱基对,只有一个错误碱基。碱基对的自由能通常在4-13KJ/mol,这样的自由能相当于平均参入100个核苷酸就可能出现一次错配,仅靠Watson-Crick双螺旋的碱基配对原则,突变率将高达10-2 。1、 DNA聚合酶对碱基的选择作用酶的被动论:不同的核苷酸在聚合位点停留时间不同,正确的dNTP能长时间停留,而参与聚合。DNA聚合酶能依照模板的核苷酸,选择正确的dNTP掺入引物末端。酶积极参与理论:DNA聚合酶对正确与错误的核苷酸,不仅亲和性不同,而且将它们插入DNA引物端的速度也不同。动力学校正阅读:在新的磷酸二酯键未形成时,dNTP结合在酶与模板—引物复合物的聚合位点上,DNA聚合酶能识别正确与错误的dNTP。DNA聚合酶对底物的识别作用,DNA聚合酶有两种底物,一种是DNA模板—引物,另一种是dNTP。DNA聚合酶先识别DNA模板和引物的3,未端,再识别底物dNTP,是一种有序的识别过程。2、 3,→5,外切活性的校正阅读E. coli. DNA pol.Ⅰ和pol.Ⅲ有3,→5,外切活性,可删除错误插入的核苷酸。缺失3, →5,外切活性的E. coli. DNA pol.Ⅰ,催化DNA合成时,出现错误的几率增高5-50倍。因此,3,→5,外切活性可以使DNA复制的真实性,提高1-2个数量级。 图3、 影响DNA合成真实性的因素 ⑴高浓度NMP(如3,-AMP, 5,-GMP) NMP竞争酶的dNTP结合位点,抑制3,→5,外切活性。 ⑵某一种dNTP浓度银高,可使引物3,末端离开外切活性中心。 ⑶dNTP 一般与二价阳离子结合成活化形式,Mg2+为主要的二价阳离子。当用其它二价阳离子(如Mn2+)代替Mg2+时,会改变酶的主体结构,影响聚合活性和3,→3,外切活性。4、 为什么用RNA引物⑴从模板复制最初几个核酸时,碱基堆集力和氢键都较弱,易发生错配⑵新复制的最初几个核苷酸,没有与模板形成稳定双链,DNA聚合酶的5,→3,校对功能难发挥作用。
dna生物合成中需要以下哪些酶参与a引物酶b解旋酶
DNA生物合成中需要以下酶参与:引物酶:合成一小段RNA引物,为DNA新链的合成提供3"-OH末端。单链结合蛋白:以四聚体形式存在于复制叉处,只保持单链的存在,并不能起解链作用。DNA解链酶:能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解开双链。DNA连接酶:通过生成3"5"-磷酸二酯键连接两条DNA链。拓扑异构酶:消除DNA双链的超螺旋堆积。DNA解旋酶(DNA helicase) 催化DNA双链的解链过程。RNA酶(RNase H 等) 在复制完成后切除RNA引物。DNA聚合酶:在RNA引物上延伸合成互补链
DNA的起始位点是引物合成的位点吗
楼主请先弄清楚,DNA的体外复制和体内复制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严格上来说,DNA聚合酶开始合成DNA并不一定需要特定的引物,它所需要的是3‘的羟基末端。在体内,DNA复制时是由特殊的复制起始复合体去识别DNA的复制起始位点,然后合成一小段RNA,接着由DNA聚合酶去识别这一小段RNA并在其3"羟基末端添加新的核苷酸开始合成DNA。对于体外复制,也就是通常说的PCR,PCR系统中是没有一个特定的起始复合体去识别特定的起始序列的,这种情况下,起始的特异性实际上是由人工合成的一小段单链寡聚DNA来承担的,也就是我们说的引物,在PCR反应中,寡聚DNA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和原始的DNA模板结合,然后提供3‘羟基末端供DNA聚合酶来识别,接着完成DNA的聚合。
dna复制起始阶段复制叉的形成机制
王老师给你解释这个问题: 在细胞当中,DNA复制起始于基因组的特殊位点,称为“起始位点”.起始于起始位点的DNA解链和新链的合成会形成复制叉.除了DNA聚合酶外,一些酶通过添加和模板相配的核苷酸来合成新DNA,一些和复制叉连接的其他蛋白对DNA的复制起始和延伸起辅助作用.
dna复制起始阶段复制叉的形成机制
王老师给你解释这个问题:在细胞当中,DNA复制起始于基因组的特殊位点,称为“起始位点”。起始于起始位点的DNA解链和新链的合成会形成复制叉。除了DNA聚合酶外,一些酶通过添加和模板相配的核苷酸来合成新DNA,一些和复制叉连接的其他蛋白对DNA的复制起始和延伸起辅助作用。
引物酶为什么需要RNA做引物而不直接起始一条DNA链
RNA是临时的,不校对也不修复,可以从头合成;DNA是永久的,所以有修复和校正机制,在确定前面的序列正确之后才能往下合成。这就成了一个死循环,所以不能从头合成。
DNA复制时所用的引物酶属于RNA聚合酶吗?
应该不是。。RNA是引物,RNA聚合酶催化转录,但没有RNA聚合酶是引物酶的说法。。。
原核生物DNA复制所需的引物酶DnaG与转录所需的RNA聚合酶有什么不同?
引物酶,合成一小段RNA,用来引导DNA聚合酶起始DNA链的合成。RNA聚合酶是以DNA或RNA为模版合成RNA的酶。这是初步的了解,建议你看看生化课本,南开黄煕泰的那本,上面比较详细~
DNA复制所需酶的先后顺序
DNA复制所需酶的先后顺序为解旋酶,引物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DNA复制始于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置(复制起点),即启动蛋白的靶标位点。启动蛋白识别“富含AT”(富含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碱基)的序列。因为AT碱基对具有两个氢键,因此更易于DNA双链的分离。 一旦复制起点被识别,启动蛋白就会募集其他蛋白质一起形成前复制复合物,从而解开双链DNA,形成复制叉。扩展资料: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复制子)。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需要引物(primer):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才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RNA引物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为50~1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个核苷酸。双向复制:DNA复制时,以复制起始点为中心,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但在低等生物中,也可进行单向复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DNA复制
如何复制DNA
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这个过程是通过名为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来得以顺利完成的。复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DNA复制的引发 复制的引发(Priming)阶段包括DNA复制起点双链解开,通过转录激活步骤合成RNA分子,RNA引物的合成,DNA聚合酶将第一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引物RNA的3"-OH末端复制引发的关键步骤就是前导链DNA的合成,一旦前导链DNA的聚合作用开始,滞后链上的DNA合成也随着开始,在所有前导链开始聚合之前有一必需的步骤就是由RNA聚合酶(不是引物酶)沿滞后链模板转录一短的RNA分子。在有些DNA复制中,(如质粒ColE),该RNA分子经过加式成为DNA复制的引物。但是,在大部分DNA复制中,该RNA分子没有引物作用。它的作用似乎只是分开两条DNA链,暴露出某些特定序列以便引发体与之结合,在前导链模板DNA上开始合成RNA引物,这个过程称为转录激活(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在前导链的复制引发过程中还需要其他一些蛋白质,如大肠杆菌的dnaA蛋白。这两种蛋白质可以和复制起点处DNA上高度保守的4个9bp长的序列结合,其具体功能尚不清楚。可能是这些蛋白质与DNA复制起点结合后能促进DNA聚合酶Ⅲ复合体的七种蛋白质在复制起点处装配成有功能的全酶。DNA复制开始时,DNA螺旋酶首先在复制起点处将双链DNA解开,通过转录激活合成的RNA分子也起分离两条DNA链的作用,然后单链DNA结合蛋白质结合在被解开的链上。由复制因子X(n蛋白),复制因子Y(n"蛋白),n"蛋白,i蛋白,dnaB蛋白和dnaC蛋白等6种蛋白质组成的引发前体(preprimosome),在单链DNA结合蛋白的作用下与单链DNA结合生成中间物,这是一种前引发过程。引发前体进一步与引物酶(primase)组装成引发体(primosome)。引发体可以在单链DNA上移动,在dnaB亚基的作用下识别DNA复制起点位置。首先在前导链上由引物酶催化合成一段RNA引物,然后,引发体在滞后链上沿5"→3"方向不停的移动(这是一种相对移动,也可能是滞后链模板在移动,见后),在一定距离上反复合成RNA引物供DNA聚合酶Ⅲ合成冈崎片段使用,引发体中许多蛋白因子的功能尚不清楚。但是,这些成份必须协同工作才能使引发体在滞后链上移动,识别合适的引物合成位置,并将核苷酸在引发位置上聚合成RNA引物。由于引发体在滞后链模板上的移动方向与其合成引物的方向相反,所以在滞后链上所合成的RNA引物非常短,一般只有3-5个核苷酸长。而且,在同一种生物体细胞中这些引物都具有相似的序列,表明引物酶要在DNA滞后链模板上比较特定的位置(序列)上才能合成RNA引物。 为什么需要有RNA引物来引发DNA复制呢?这可能尽量减少DNA复制起始处的突变有关。DNA复制开始处的几个核苷酸最容易出现差错,因此,用RNA引物即使出现差错最后也要被DNA聚合酶Ⅰ切除,提高了DNA复制的准确性。RNA引物形成后,由DNA聚合酶Ⅲ催化将第一个脱氧核苷酸按碱基互补原则加在RNA引物3"-OH端而进入DNA链的延伸阶段。 (二)DNA链的延伸 DNA新生链的合成由DNA聚合酶Ⅲ所催化,然而,DNA必须由螺旋酶在复制叉处边移动边解开双链。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拓扑学上的问题:由于DNA的解链,在DNA双链区势必产生正超螺旋,在环状DNA中更为明显,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造成复制叉难再继续前进,从而终止DNA复制。但是,在细胞内DNA复制不会因出现拓扑学问题而停止。有两种机制可以防止这种现象发生:[1]DNA在生物细胞中本身就是超螺旋,当DNA解链而产生正超螺旋时,可以被原来存在的负超螺旋所中和;[2]DNA拓扑异构酶Ⅰ要以打开一条链,使正超螺旋状态转变成松弛状态,而DNA拓扑异构酶Ⅱ(旋转酶)可以在DNA解链前方不停地继续将负超螺旋引入双链DNA。这两种机制保证了无论是环状DNA还是开环DNA的复制顺利的解链,再由DNA聚合酶Ⅲ合成新的DNA链。前已述及DNA生长链的延伸主要由DNA聚合酶催化,该酶是由7种蛋白质(多肽)组成的聚合体,称为全酶。全酶中所有亚基对完成DNA复制都是必需的。α亚基具有聚合功能和5"→3"外切酶活性,ε亚基具有3"→5"外切酶活性。另外,全酶中还有ATP分子它是DNA聚合酶Ⅲ催化第一个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在RNA引物上所必需的,其他亚基的功能尚不清楚。 在DNA复制叉处要能由两套DNA聚合酶Ⅲ在同一时间分别进行复制DNA前导链和滞后链。如果滞后链模板环绕DNA聚合酶Ⅲ全酶,并通过DNA聚合酶Ⅲ,然后再折向与未解链的双链DNA在同一方向上,则滞后链的合成可以和前导链的合成在同一方向上进行。 这样,当DNA聚合酶Ⅲ沿着滞后链模板移动时,由特异的引物酶催化合成的RNA引物即可以由DNA聚合酶Ⅲ所延伸。当合成的DNA链到达前一次合成的冈崎片段的位置时,滞后链模板及刚合成的冈崎片断便从DNA聚合酶Ⅲ上释放出来。这时,由于复制叉继续向前运动,便产生了又一段单链的滞后链模板,它重新环绕DNA聚合酶Ⅲ全酶,并通过DNA聚合酶Ⅲ开始合成新的滞后链冈崎片段。通过这样的机制,前导链的合成不会超过滞后链太多(最后只有一个冈崎片段的长度)。而且,这样引发体在DNA链上和DNA聚合酶Ⅲ以同一速度移动。 按上述DNA复制的机制,在复制叉附近,形成了以两套DNA聚合酶Ⅲ全酶分子、引发体和螺旋构成的类似核糖体大小的复合体,称为DNA复制体(replisome)。复制体在DNA前导链模板和滞后链模板上移动时便合成了连续的DNA前导链和由许多冈崎片段组成的滞后链。在DNA合成延伸过程中主要是DNA聚合酶Ⅲ的作用。当冈崎片段形成后,DNA聚合酶Ⅰ通过其5"→3"外切酶活性切除冈崎片段上的RNA引物,同时,利用后一个冈崎片段作为引物由5"→3"合成DNA。最后两个冈崎片段由DNA连接酶将其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滞后链。 (三)DNA复制的终止 过去认为,DNA一旦复制开始,就会将该DNA分子全部复制完毕,才终止其DNA复制。但最近的实验表明,在DNA上也存在着复制终止位点,DNA复制将在复制终止位点处终止,并不一定等全部DNA合成完毕。但目前对复制终止位点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甚少在NDA复制终止阶段令人困惑的一个问题是,线性DNA分子两端是如何完成其复制的?已知DNA复制都要有RNA引物参与。当RNA引物被切除后,中间所遗留的间隙由DNA聚合Ⅰ所填充。但是,在线性分子的两端以5"→3"为模板的滞后链的合成,其末端的RNA引物被切除后是无法被DNA聚合酶所填充的。 在研究T7DNA复制时,这个问题部分地得到了解决。T7DNA两端的DNA序列区有160bp长的序列完全相同。而且,在T7DNA复制时,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不是一个单位T7DNA长度,而是许多单位长度的T7DNA首尾连接在一起。T7DNA两个子代DNA分子都会有一个3"端单链尾巴,两个子代DNA的3"端尾巴以互补结合形成两个单位T7DNA的线性连接。然后由DNA聚合酶Ⅰ填充和DNA连接酶连接后,继续复制便形成四个单位长度的T7DNA分子。这样复制下去,便可形成多个单位长度的T7DNA分子。这样的T7DNA分子可以被特异的内切酶切开,用DNA聚合酶填充与亲代DNA完全一样的双链T7DNA分子。 在研究痘病毒复制时,发现了线性DNA分子完成末端复制的第二种方式。痘病毒DNA在两端都形成发夹环状结构。DNA复制时,在线性分子中间的一个复制起点开始,双向进行,将发夹环状结构变成双链环状DNA。然后,在发夹的中央将不同DNA链切开,使DNA分子变性,双链分开。这样,在每个分子两端形成一个单链尾端要以自我互补,形成完整的发夹结构,与亲代DNA分子一样。在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复制时,尚不清楚末端的复制过程是怎样进行的。也可能像痘病毒那样形成发夹结构而进行复制。但最近的实验表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DNA复制是由一种特殊的酶将一个新的末端DNA序列加在刚刚完成复制的DNA末端。这种机制首先在四膜虫中发现。该生物细胞的线性DNA分子末端有30-70拷贝的5"TTGGGG3"序列,该细胞中存在一种酶可以将TTGGGG序列加在事先已存在的单键DNA末端的TTGGGG序列上。这样有较长的末端单链DNA,可以被引物酶重新引发或其他的酶蛋白引发而合成RNA引物,并由DNA聚合酶将其变成双链DNA。这样就可以避免其DNA随着复制的不断进行而逐渐变短。 在环状DNA的复制的末端终止阶段则不存在上述问题。环状DNA复制到最后,由DNA拓扑异构酶Ⅱ切开双链DNA,将两个DNA分子分开成为两个完整的与亲代DNA分子一样的子代DNA。 高中生物范畴下的DNA复制 DNA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解旋。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配对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样,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通过细胞分裂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DNA复制需要不需要引物酶,还有DNA复制的底物都有哪些?
需要,因为DNA的复制是有方向性的,只能从模板链的3‘→5‘才能连续复制,从5"→3‘不能连续复制因此需要引物的参与。其底物有dAMP、dTMP、dGMP、dCMP四种原料。
在dna延伸过程中哪些酶不是必须的
在dna延伸过程中哪些酶不是必须的 dna解螺旋酶催化dna双螺旋解链;单链结合蛋白(ssb)使解链dna保持单链状态,防止其退火复性;dna聚合酶聚合新生子代链;引物酶是dna合成和dna聚合酶发挥活性所必需的;拓扑异构酶使dna双链多处切断,放出超螺旋张力,作用是便于dna解链;dna连接酶,催化单链dna切口处3‘-oh和5"-磷酸基共价连接 DNA的合成是以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为反应底物,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使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3",5"-磷酸二酯键,生成脱氧核苷酸长链,同时生成焦磷酸。实际上,DNA合成的反应是很复杂的,催化反应的酶和蛋白质因子也有多种,现将参与复制主要的酶和蛋白质因子介绍如下: (1)DNA聚合酶:①原核细胞:以大肠杆菌为例,已发现DNA聚合酶Ⅰ,Ⅱ和Ⅲ,都是多功能酶,既有5"→3"聚合酶活性,又有3"→5"外切酶活性,DNA聚合酶Ⅰ还有5"→3"外切酶活性。DNA聚合酶Ⅰ的主要功能是修复DNA的损伤,在复制中还能切除RNA引物并填补留下的空隙。DNA聚合酶Ⅱ的作用是损伤修复。DNA聚合酶Ⅲ是DNA的复制酶。新近研究发现的DNA聚合酶Ⅳ和Ⅴ,它们涉及DNA的错误倾向修复。 ②真核细胞:DNA聚合酶α,β,γ,δ和ε,其中DNA聚合酶α和δ真正具有合成新链的复制作用;β和ε参与DNA的损伤修复,γ负责线粒体DNA的复制。 (2)引物合成酶和引发体:引物合成酶又称引发酶,催化RNA引物的合成,该酶作用时需与另外的蛋白结合形成引发体才具有催化活性。 (3)DNA连接酶:催化双链DNA一条链上切口处相邻5"-磷酸基和3"-羟基生成磷酸二酯键的酶。连接酶作用的过程中,在原核细胞中以NAD+提供能量,在真核细胞中以ATP提供能量。 (4)DNA解螺旋酶:催化:DNA双螺旋解链的酶。 (5)DNA单链结合蛋白(SSB):与DNA分开的单链结合,起稳定DNA的单链、阻止复性和保护单链不被核酸酶降解的作用。 (6)拓扑异构酶Ⅰ:消除DNA的负超螺旋,改变DNA的超螺旋数。 (7)拓扑异构酶Ⅱ:引入负超螺旋,消除复制叉前进带来的扭曲张力。
DNA分子复制在有丝分裂的那个期间?
所谓复制就是新合成的DNA分子与原来的DNA分子结构一致。能够“自我复制是遗传物质的重要特征之一。染色体能够复制,基因能够复制,归根到底是DNA能够复制。 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的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这时候,一个DNA分子双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链彼此分开,各自吸收细胞内的核苷酸,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一条新链,然后新旧链联系起来,各自形成一个完整的DNA分子。复制完毕时,原来的一个DNA分子,即成为两个DNA分子。因为新合成的每条DNA分子都含有一条原来的链和一条新链,所以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应该指出,研究工作表明,在复制过程中,DNA的两条母链并不是完全解开以后才合成新的子链,而是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边解开边合成的,并且这种复制需要RNA作为引物,待DNA复制合成后,由核酸酶切掉引物,经DNA聚合酶的修补和连结酶的“焊接把它们连结成完整的DNA链。 1.DNA的解旋 亲代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氢键断裂,部分双螺旋链解旋为两条平行双链。 2.RNA引物的生成 以单股DNA为模板,在引物酶作用下,合成小段(由几十个核苷酸组成)RNA引物。 3.DNA的生成 以单股DNA为模板,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在RNA引物末端合成DNA。 4.切掉引物生成冈崎片段 在核酸酶作用下切掉引物。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将引物部位换上DNA,此时的DNA片段(由1 000~2 000个核苷酸组成)称为冈崎片段(1968年日本科学家冈崎等人首先提出的)。 5.DNA片段的连结 在连结酶作用下,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新的DNA链,新链与旧链构成DNA双链。 关于DNA分子的复制功能,现已在人工合成DNA分子的实验中获得完全的证实。1956年,美国生物化学家科恩伯格(A. Kornberg,1918—)以天然的大肠杆菌噬菌体Ф×174的DNA为引子(即按照它的分子结构),用4种核苷酸作为原料,加入适当的能源ATP,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已经能在试管中成功地把游离的核苷酸合成为Ф×174的DNA。这个半人工合成的DNA具有生物活性,用它来侵染大肠杆菌,能够在寄主体内繁殖。 DNA分子能够人工复制是有重大的生物学意义的。但是,必须指出,DNA分子的人工复制不能脱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和条件,如需要原料(4种核苷酸)、能量(ATP)、酶的作用等等。因此,它必然要受整个生活细胞的制约。严格地说,那种认为DNA能够脱离其他物质和条件进行“自我复制的看法是不确切的。
dna生物合成中需要以下哪些酶参与.a引物酶 b解旋酶 c解链酶 ddna连接酶 edn
abcde引物酶:合成一小段RNA引物,为DNA新链的合成提供3"-OH末端。单链结合蛋白:以四聚体形式存在于复制叉处,只保持单链的存在,并不能起解链作用。DNA解链酶:能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解开双链。DNA连接酶:通过生成3"5"-磷酸二酯键连接两条DNA链。拓扑异构酶:消除DNA双链的超螺旋堆积。DNA解旋酶(DNA helicase) 催化DNA双链的解链过程。RNA酶(RNase H 等) 在复制完成后切除RNA引物。DNA聚合酶:在RNA引物上延伸合成互补链
DNA复制时不需要以下哪种酶
连接酶不需要,在连接目的基因的时候才需要连接酶。在复制的时候是需要聚合酶的,包括DNA和RNA指导的聚合酶。引物酶需要,但是拓扑异构酶在转录的时候参与DNA超螺旋结构的调节,在复制的时候也需要!
DNA复制过程中都会发生什么?
①解旋:复制刚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②复制: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4种)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③复旋: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不断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就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新复制出的两个子代DNA分子,通过细胞分裂分配到子细胞中去。扩展资料: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这个过程是通过名为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来得以顺利完成的。DNA复制不能沿滞后链进行,也就是说,从头到尾的DNA链,直到已经复制了足够长度的DNA分子,否则DNA复制不会继续沿着模本链进行复制,DNA复制于是从新合成复制叉处分开。在复制过程中必须暂停并等待更多的亲本DNA链片段,而此时整个长度只是沿着开始到结束方向前进了一小段距离。DNA复制为边解旋边复制,原核生物一般是单个复制起点,真核生物多个复制起点。旋转酶的作用是解开由解旋酶切断DNA链产生的超螺旋化,解旋酶使DNA链旋转并释放超螺旋体,使它们重新加入到DNA链中。旋转酶最常见于复制叉的上游,形成超螺旋的位置。由于DNA聚合酶只能连接DNA链(不能开始),所以由引物酶引导指导链进行复制。引物酶将与模本链互补的RNA引物加到DNA链上开始复制冈崎片段。单链结合蛋白绑定在暴露的碱基上竭力防止DNA链的不稳定并保证单链DNA之间不会由氢键形成危险的发夹结构。DNA合成酶包含一个校对机制,通常指的是“外切核酸酶活性”,即将错误添加的核酸去除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DNA复制
为什么DNA 复制时要用RNA聚合酶来合成引物,而且引物是RNA??
DNA的合成必须3-OH,也就是说核苷酸必须要连接在3-OH上才能够合成延伸RNA引物就是提供3-OH的作用。而RNA的合成不需3-OH,所以引物用RNA比较好。事实上,只要是能提供3-OH的核苷酸,都有是DNA复制延伸的可能。
参与合成cDNA的酶是A.RNA聚合酶B.转肽酶C.引物酶D.逆转录酶
【答案】:D参与蛋白质合成的主要酶包括氨基酰一tRNA合成酶、转肽酶、转位酶等,参与合成CDNA的酶是逆转录病毒。
DNA和RNA各有几种合成方式,各由什么酶催化?
对于生物体内,DNA合成来源主途径要有:复制和逆转录。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没有真核原核的差别。在平时DNA是超螺旋结构,复制时要先解开,这里起作用的是拓扑异构酶Ⅰ;复制需要解开双螺旋,起解开作用的是DNA解链酶(一般是DnaB和DnaA),解开之后需要保持DNA单链的稳定,这里需要的是SSB蛋白(单链结合蛋白)两条DNA键的复制过程是不一样的,但是都是需要引物来引发复制的,引物是一段RNA,是由一种叫引物酶的RNA聚合酶参与的。之后一条键是按5"到3"连续复制的,称前导键,只需要DNA聚合酶(一般是聚合酶Ⅲ)参与。另一条键的复制不是连续的,是先合成许多冈崎片段再通过连接酶连接起来的,这些片段的合成也需要引物(这里的引物叫引发体,由6种蛋白和引物酶组装),复制用的酶也是DNA聚合酶Ⅲ,再由RNaseH降解引物并由DNA聚合酶Ⅰ将缺口补齐,再由DNA连接酶将相邻两个片段连接,最后形成大分子DNA.复制终止后DNA拓扑异构酶Ⅳ使复制叉解体,释放DNA分子。逆转录产生DNA主要有两个步骤:cDNA的合成和DNA双链的合成,先由逆转录酶产生互补的cDNA,之后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另一条DNA链,RNA的来源主要还是从DNA转录,RNA病毒的自主复制是少量的,根据产物的差别、处理的不同,转录是个复杂的过程,大体需要的酶有拓扑异构酶Ⅰ、DNA解链酶、RNA聚合酶、核心酶,而且真核原核还有差异,真核生物还存在RNA编辑和修饰的过程,经过这些过程才能形成成熟的RNA,
DNA复制叉的复制过程及其参与的酶有哪些
以E.coli为例他的复制起点只有一个(真核生物DNA复制有多个起点),复制方向为双向复制,包括大肠杆菌在内的大多数生物DNA,只有真核生物线粒体DNA和某些大肠杆菌噬菌体DNA是单向复制复制泡:DNA复制起点附近形成的泡状结构复制叉是指两条DNA链分开,各自开始允许复制的那个点。半保留复制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还有一个就是半不连续复制,有前导链和后滞链(leadingstrand和laggingstrand)都是由5"末端到3"末端的复制。前导链是连续复制,后滞链,又叫冈崎片段,是不连续复制,冈崎片段在最后会背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新链。接下来说一下参与复制的蛋白(你说酶也行……我们一般用英文==)·引物(primer)所有的DNA聚合酶都不能在没有引物的情况下开始DNA的复制。引物一般都是很小的RNA片段,大多是5个nucleotide那么长,有引物酶合成。DNA聚合酶Ⅲ催化前导链和冈崎片段的合成DNA聚合酶Ⅰ用它的5"-3"外切活性来去除引物并填充新DNA的空隙。DNA连接酶参与DNA片段合成的末端。·辅助蛋白DNA是双螺旋的,所以一开始先解旋。这时候就要用到DNA解旋酶了。它参与了DNA双螺旋的解旋,并且消耗ATP。单链DNA结合蛋白(SSB)它与单链DNA结合,防止碱基重新配对。拓扑异构酶Ⅰ,破坏在复制叉前面小段距离的DNA链的磷酸二酯键,允许一条DNA绕着另一条自由旋转解旋,然后再连接。(磷酸二酯键的连接也需要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Ⅱ也是破坏DNA双链结构的,然后再重新连接起来。------------------------或者你还要复制端粒的细节咩=0=
细胞内DNA复制的引物与PCR引物有何区别?
细胞内DNA复制的引物与PCR引物有何区别【相同点】: 1. 都以DNA为模板 2. 都以四种dNTP为底物 3. 都要DNA聚合酶 4.都需要Mg2+ 5. 都需要解开双链为2条单链 6. 都沿着5‘-3"方向聚合【不同点】: 1. PCR是DNA复制的体外扩增技术 2. 体内DNA复制半不连续复制,体外PCR连续复制,不产生冈崎片段。 3. 体内DNA复制是8种酶和蛋白共同参与(dnaB,引物酶,rep蛋白,SSB蛋白,DNA旋转酶,DNA聚合酶3,DNA聚合酶1,连接酶),体内DNA复制的聚合酶在高温时会变性,PCR需要耐热的DNA聚合酶(常用TaqDNA聚合酶)。 4. 生物体内DNA复制需要生物体自身的复制,PCR需要经过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中温延伸过程,要经历三十次循环使特定DNA片段放大数百万倍。 5. DNA复制需要校对以保证忠实性,PCR不需要校对。 6. 引物不同:体内DNA复制需要RNA,而且体内引物要除去,PCR需要两个人工合成的DNA引物,不需要切除。 7. PCR对DNA模板要求不高,纯度要求不严格,用量很低,但是引物的设计十分重要,决定了PCR扩增片段的大小和特异性。
参与dna复制的酶及其蛋白质因子有哪些
DNA聚合酶,引物酶,DNA解旋酶,单链结合蛋白,拓扑异构酶,RNA酶H,DNA连接酶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dna合成过程有何不同
一、复制起始位点不同:1、原核生物有9-mer和13-mer的重复序列构成的复制起始位点。2、真核生物为线性DNA,具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形成多个复制叉,DNA聚合酶的移动速度较原核生物慢。二、DNA复制时期不同:1、真核生物DNA复制只发生在细胞周期的S期,一次复制开始后在完成前不再进行复制。2、原核生物多重复制同时进行。三、相互作用不同:1、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δ的高前进能力来自于RF-C蛋白与PCNA蛋白的互相作用。2、原核生物DNA聚合酶III的前进能力来自与γ复合体(夹钳装载机)与β亚基二聚体(β夹钳)的相互作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DNA合成
rna引物在dna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是
提供复制所需的3′羟基。DNA聚合酶没有催化两个游离dNTP聚合的能力,RNA核苷酸聚合酶和引物酶都可以催化游离NTP聚合,在适当的位置按照DNA模板的配对序列,由RNA聚合酶(引物酶)催化,NTP聚合生成引物,引物合成的方向也是5′端至3′端,这样已合成的引物必然会留有3′-OH末端,而不是5′磷酸末端,此时在DNA聚合酶Ⅲ(DNA-polⅢ)催化下,靠酶的β-亚基辨认引物,第一个新链的dNTP就与引物3′-OH末端生成磷酸二酯键,已聚合的新链同样在每一反应完成后留有3′-OH端,则复制就可进行下去。
DNA复制时辨认复制起始点主要靠 A DNA聚合酶 B 拓扑异构酶 C 解链酶 D 引物酶
题主,别听那帮人瞎胡说!答案是C!我就纳闷了,怎么那么多人说选D!??要不是解链酶先把双链DNA的氢键打开,形成复制叉,引物酶往哪里结合?又合成个屁的引物??闹了半天双链DNA是被你们拿嘴扯开的??引物酶的作用的确是在复制位置合成一段RNA,但前提是这里的DNA双螺旋已经被打开了,要不然合成的RNA跟谁互补配对?!知道上的答案不靠谱的不少,题主慎重啊!欢迎追问!
DNA复制延长过程中,引物的生成需要下列哪种或哪些酶的参与
【答案】:CDNA复制过程需要引物,引物是由引物酶催化合成的短链RNA分子。当DNA分子解链后,已形成了DnaB、DnaC蛋白与起始点相结合的复合体,此时引物酶进入。形成含DnaB(解螺旋酶)、DnaC、DnaG(即引物酶)和DNA的起始复制区域的复合结构,称为引发体。在复制延长过程中,引物的生成只需要引物酶,因为复制叉既已展开,就不需DnaA,B,C蛋白生成引发体。
DNA复制需要什么酶?
DNA复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引物酶解旋酶:把DNA双螺旋解开。引物酶:在5‘端合成引物,DNA复制需要在5"端有一段小的RNA引物。DNA聚合酶: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把碱基依次添加到引物后端。
DNA的复制、转录、翻译所需的酶分别是什么?
DNA的复制:DNA聚合酶 (解旋酶:解开DNA双链的酶,复制和转录都需要,但是功能较为复杂,高中不要求。)转录:RNA聚合酶翻译:肽酰转移酶--核糖体的rRNA本身就具有
DNA复制需多种酶参与:①DNA聚合酶Ⅲ;②解螺旋酶;③DNA聚合酶Ⅰ;④引物酶;⑤DNA连接酶。其作用顺序为
作用顺序为:②解螺旋酶 → ④引物酶 → ③DNA聚合酶Ⅰ→ ①DNA聚合酶Ⅲ → ⑤DNA连接酶
参与dna复制的酶有哪些
1、解螺旋酶解螺旋酶能切断两条DNA分子之间的氢键,从而在DNA合成前分开两条链。当解螺旋酶解开双螺旋时,引导DNA其它区域的超螺旋体排列好。2、旋转酶旋转酶的作用是解开由解旋酶切断DNA链产生的超螺旋化,解旋酶使DNA链旋转并释放超螺旋体,使它们重新加入到DNA链中。旋转酶最常见于复制叉的上游,形成超螺旋的位置。3、引物酶引物酶引导指导链进行复制。引物酶将与模本链互补的RNA引物加到DNA链上开始复制冈崎片段。4、DNA合成酶DNA合成酶Ⅲ由2个催化核心构成,一个引导DNA链复制,一个间隔DNA链。但是DNA合成酶Ⅲ不能停留足够时间,有效地复制姐妹链。于是包含3个亚基的二聚物β聚合物共同包裹住DNA链使DNA合成酶Ⅲ留在DNA链上,确保DNA聚合酶Ⅲ能在链上合成几千个核酸而不是几百个。DNA合成酶Ⅰ将引物酶添加的RNA引物去掉,完成冈崎片段。而DNA合成酶Ⅰ的作用会使冈崎片段之间产生小的空白区域,这就需要连接酶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最终两个冈崎片段的末端以共价键结合。单链结合蛋白绑定在暴露的碱基上竭力防止DNA链的不稳定并保证单链DNA之间不会由氢键形成危险的发夹结构。DNA合成酶包含一个校对机制,通常指的是“外切核酸酶活性”,即将错误添加的核酸去除掉。5、DNA聚合酶DNA聚合酶包含一个"校对"机制,通常被称为 ‘外切酶活性"。这样就删除了误添加的核苷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DNA复制
DNA复制过程主要需哪些酶参加?各起何作用
DNA复制过程主要需要的酶和其各自的作用如下:旋转酶的作用是解开由解旋酶切断DNA链产生的超螺旋化,解旋酶使DNA链旋转并释放超螺旋体,使它们重新加入到DNA链中。旋转酶最常见于复制叉的上游,形成超螺旋的位置。由于DNA聚合酶只能连接DNA链(不能开始),所以由引物酶引导指导链进行复制。引物酶将与模本链互补的RNA引物加到DNA链上开始复制冈崎片段。DNA合成酶Ⅲ由2个催化核心构成,一个引导DNA链复制,一个间隔DNA链。但是DNA合成酶Ⅲ不能停留足够时间,有效地复制姐妹链。于是包含3个亚基的二聚物β聚合物共同包裹住DNA链使DNA合成酶Ⅲ留在DNA链上,确保DNA聚合酶Ⅲ能在链上合成几千个核酸而不是几百个。DNA合成酶Ⅰ将引物酶添加的RNA引物去掉,完成冈崎片段。而DNA合成酶Ⅰ的作用会使冈崎片段之间产生小的空白区域,这就需要连接酶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最终两个冈崎片段的末端以共价键结合。单链结合蛋白绑定在暴露的碱基上竭力防止DNA链的不稳定并保证单链DNA之间不会由氢键形成危险的发夹结构。DNA合成酶包含一个校对机制,通常指的是“外切核酸酶活性”,即将错误添加的核酸去除掉。DNA聚合酶包含一个"校对"机制,通常被称为 ‘外切酶活性"。这样就删除了误添加的核苷酸。复制体是一个执行DNA复制的复杂分子机器。它由大量的次级元件组成,每一个次级元件在复制的过程中都行使一个特殊的功能。解螺旋酶能切断两条DNA分子之间的氢键,从而在DNA合成前分开两条链。当解螺旋酶解开双螺旋时,引导DNA其它区域的超螺旋体排列好。
参与合成cDNA的酶是A.RNA聚合酶B.转肽酶C.引物酶D.逆转录酶
【答案】:D1.转肽酶功能: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肽键的形成具有必须的作用。转肽酶识别特异多肽,催化不同的转肽反应。2.RNA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cDNA。
参与DNA复制的主要酶类是
主要是碳酸钙.
dna彻底水解产物
DNA彻底水解产物:3种产物,脱氧核糖、磷酸、4种含氮碱基。DNA初步水解产物: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别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R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初步水解的产物为核糖核苷酸,即破坏了氢键和磷酸二酯键。如果是彻底水解,就能分解为磷酸、核糖和四种碱基。DNA复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起始阶段:解旋酶在局部解开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为单链,引物酶辨认起始位点,以解开的一段DNA为模板,按照5"到3"方向合成RNA短链。形成RNA引物。DNA片段的生成:在引物提供了3"-OH末端的基础上,DNA聚合酶催化DNA的两条链同时进行复制过程,由于复制过程只能由5"->3"方向合成,因此一条链能够连续合成,另一条链分段合成,其中每一段短链成为冈崎片段。RNA引物的水解:当DNA合成一定长度后,DNA聚合酶水解RNA引物,补填缺口。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分子。最后DNA新合成的片段在旋转酶的帮助下重新形成螺旋状。
简述DNA的复制过程。
1、起始阶段:解旋酶在局部展开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为单链,引物酶辨认起始位点,以解开的一段DNA为模板,按照5"到3"方向合成RNA短链。形成RNA引物。2、DNA片段的生成:在引物提供了3"-OH末端的基础上,DNA聚合酶催化DNA的两条链同时进行复制过程,由于复制过程只能由5"->3"方向合成,因此一条链能够连续合成,另一条链分段合成,其中每一段短链成为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s)。3、RNA引物的水解:当DNA合成一定长度后,DNA聚合酶水解RNA引物,补填缺口。4、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分子。5、最后DNA新合成的片段在旋转酶的帮助下重新形成螺旋状。扩展资料:DNA复制的特点1、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是在1958年由M. Meselson 和 F. Stahl 所完成的实验所证明。2、有一定的复制起始点: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复制子)。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3、需要引物(primer):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才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RNA引物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为50~1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个核苷酸。4、双向复制:DNA复制时,以复制起始点为中心,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但在低等生物中,也可进行单向复制。5、半不连续复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因此两条亲代DNA链作为模板聚合子代DNA链时的方式是不同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脱氧核糖核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DNA复制
写出DNA复制所需的各种酶和辅因子,并简述各种酶和辅因子的功能
DNA聚合酶:催化DNA新链合成。解旋酶:利用ATP功能,沿DNA双链移动,将其解开成为单链。拓扑异构酶:消除复制叉向前移动带来的扭曲张力,促进双链解开。引物酶:合成RNA引物。DNA连接酶:连接滞后链的冈崎片段,以及引物切除后,将填补引物缺口的那段DNA和前面合成的DNA连接。单链结合蛋白:保持DNA单链的延伸状态和稳定,从而保证复制可以顺利进行。
每轮DNA合成的起始需要合成RNA。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受抗生素利福平抑制,而引物酶则对利福平有抗性。
【答案】:进行合成的所有分子都将完成合成,但剩余的分子不会起始。因而,生长周期中随机分散的一群细胞将继续合成一代DNA。$由于在氨基酸饥饿期间,所有分子都已完成合成,所以没有合成发生。
蛋白质可以作为DNA复制的引物吗?
可以。复制的引发(Priming)阶段包括DNA复制起点双链解开,通过转录激活步骤合成RNA分子,RNA引物的合成,DNA聚合酶将第一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引物RNA的3"-OH末端复制引发的关键步骤就是前导链DNA的合成。一旦前导链DNA的聚合作用开始,滞后链上的DNA合成也随着开始,在所有前导链开始聚合之前有一必需的步骤就是由RNA聚合酶(不是引物酶)沿滞后链模板转录一短的RNA分子。DNA的复制过程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解旋。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配对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1.参与DNA复制的主要酶类有哪些?各有何功能?
引物酶,复制起始是催化生成RNA引物的酶DNA拓扑异构酶,改变DNA超螺旋状态,理顺DNA链DNA连接酶,连接DNA双链中的单链缺口
128.DNA复制过程除了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外还需要以下哪些酶? ( )
是两者生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DNA链3"。(随从链是不连续复制的)引物酶(我想就是引发酶;-OH末端和另一DNA链的5"。RNA引物是DNA复制过程需要的引物。PS其实记着就好了,但是我的书上写的是引物酶)是复制起始时催化RNA引物的酶,从而把两段相邻的DNA链连成完整的链;-P末端
dna半保留半不连续复制的过程?
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这个过程是通过名为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来得以顺利完成的。复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起始阶段:解旋酶在局部展开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为单链,引物酶辨认起始位点,以解开的一段DNA为模板,按照5"到3"方向合成RNA短链。形成RNA引物。DNA片段的生成:在引物提供了3"-OH末端的基础上,DNA聚合酶催化DNA的两条链同时进行复制过程,由于复制过程只能由5"->3"方向合成,因此一条链能够连续合成,另一条链分段合成,其中每一段短链成为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s)。RNA引物的水解:当DNA合成一定长度后,DNA聚合酶水解RNA引物,补填缺口。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分子。最后DNA新合成的片段在旋转酶的帮助下重新形成螺旋状。
辨认DNA复制起始点主要依靠的酶是: A.DNA聚合酶 B.DNA连接酶 C.引物酶 D.拓扑异构
我不知道你们高中有没有学人教生物选修3,里面DNA的复制用了引物,但那是人工合成DNA,那种酶人体是没有的,在人体中就是单纯的解链酶
解旋酶、DNA水解酶作用于什么
dna水解酶为一类可以将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的连接(3",5"-磷酸二酯键)打开的酶。具体包括:dna聚合酶α/引发酶(引发及后随链的部分合成),dna聚合酶δ(dna复制主要酶),增殖细胞核抗原(滑动夹子,与合成连接性有关),拓扑异构酶(母链dna拓扑异构化),解(螺)旋酶(能解开dna双螺旋),单链dna结合蛋白及复制蛋白(单链dna结合作用),复制因子c(参与滑动夹子的装配),dna连接酶(连接冈崎片段及参与修复),核酸酶(去除rna引物),侧翼核酸内切酶(去除rna引物)。总体作用是在dna复制过程中发挥的,在dna复制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以上信息详见高等教育出版社《生物化学》一书第十二章:dna的生物合成。
关于dna解旋酶机理的问题
H键属于化学键,化学键断裂应属于化学反应 解旋酶是一种常见的马达蛋白,它以核酸单链为轨道沿着核酸链定向移动,并利用ATP水解提供的能量打开互补的核酸双链, 获得单链。解旋酶在DNA的复制、修复、重组以及转录等代谢过程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人们迄今还没有完全理解解旋酶的解旋机制。单分子操纵技术帮助人们在单分子水平定量研究解旋酶的解旋动力学,是研究解旋酶分子机制的高端技术。大肠杆菌UvrD解旋酶是具有在DNA单链上由3′至 5′方向行走极性的解旋酶,有4个子功能域。关于UvrD各个子功能域的功能、它的解旋机制、特别是其有效的工作模式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在低蛋白质浓度下,他们观察到了一系列单次DNA解旋过程,发现相邻两次解旋过程的时间间隔由两个相连的泊松过程控制,给出了UvrD双体工作模型的实验证据。特别是,他们还研究了外界拉力对UvrD解旋效率的影响,发现作用于DNA分开的两个单链端点、且使DNA失稳的拉力反而抑制该解旋酶的工作。这与以前报道过的T4解旋酶[PNAS,104 (2007) 19790]和T7解旋酶[Cell,129 (2007) 1299]有明显区别,说明UvrD是一个有特殊作用机制的马达蛋白。结合已经报道的UvrD解旋酶的晶体结构、生化实验数据以及上述实验结果,他们提出了一种应变蠕虫二聚体协同工作模型。他们认为UvrD单体的2B子功能域与双链DNA结合后阻止其解旋,也就是说有“自锁”效应。需要另一个UvrD与之结合,形成二聚体,后面一个UvrD的2B子功能域与前面一个UvrD的2B子功能域紧密结合,解除自锁,允许前一个UvrD完成解旋功能。此过程导致穿过该二聚体的DNA单链形成50度左右的弯折,将单链收缩约0.5-1.0 nm。从力学角度看,此解旋过程需要克服外力做功,从而导致解旋速度随外力的增加而降低。这种二聚体模型也与他们观察到的解旋动力学细节相互印证。例如,他们推断,二聚体在解旋过程中解体时会导致解旋暂停,且UvrD沿DNA单链反向行走会有两种不同的速度,分别代表UvrD单体和双体的行走速度。这些推论都被实验证实。此项工作得到了蛋白质重大研究计划和基金委的资助。
生物:DNA解旋酶与RNA解旋酶的区别?
DNA解旋酶解开DNA双链结构RNA解旋酶解开RNA双链结构
参与DNA复制的酶及其蛋白质因子都有哪些?
参与DNA复制的酶及其蛋白质因子:1,拓扑异构酶,作用:帮助解开复制叉前后的超螺旋结构。2,DNA解旋酶,作用:解开螺旋。3,Rep蛋白,作用:帮助解开双螺旋结构。4,引物合成酶,作用:催化RNA引物合成并与DNA链互补的反应。5,单链结合蛋白,作用:稳定单连区。6,DNA聚合酶Ⅰ,作用:消除引物,填满裂缝。7,DNA聚合酶Ⅲ,作用:合成DNA。8,DNA连接酶,作用:连接DNA末端。9,RNA聚合酶,作用:沿DNA模板转录一短的RNA分子。扩展资料DNA复制过程:(1)DNA双螺旋的解旋DNA在复制的时候,在DNA解旋酶的作用下,双链首先解开,形成了复制叉,而复制叉的形成则是由多种蛋白质和酶参与的较复杂的复制过程1,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stranded DNA binding protein,ssbDNA蛋白)ssbDNA蛋白是较牢固结合在单链DNA上的蛋白质。原核生物ssbDNA蛋白和DNA结合时表现出协同效应:如果第一个ssbDNA蛋白结合到DNA上去能力为1,第二个的结合能力可高达103;真核生物细胞里的ssbDNA蛋白与单链DNA结合时则不表现上述效应。ssbDNA蛋白作用是保证解旋酶解开的单链在复制完成前能保持单链结构,以四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复制叉处,等待单链复制后才脱下来,重新循环。因此,ssbDNA蛋白仅保持单链的存在,是不起解旋作用。2,DNA解链酶(DNA helicase)DNA解链酶可以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以解开双链DNA。这一种解链酶分解ATP的活性依赖于单链DNA的存在。若双链DNA中有单链末端或切口,则DNA解链酶能首先结合在这一部分,然后逐步向双链的方向移动。复制时,大部分DNA解旋酶沿滞后模板的5"—〉3"方向并随着复制叉的前进而移动,只有个别解旋酶(Rep蛋白)是沿着3"—〉5"方向移动。因而推测Rep蛋白和特定DNA解链酶是分别在DNA的两条母链上协同作用以解开双链DNA。3,DNA解链过程DNA在复制前不仅为双螺旋而且处于超螺旋状态,而超螺旋状态的存在为解链前的必须结构状态,参与解链的除解链酶外有一些特定蛋白质,比如大肠杆菌中的Dna蛋白等。一旦DNA局部双链被解开,就必须有ssbDNA蛋白以稳定解开单链,保证此局部不会恢复为双链。两条单链DNA复制的引发过程是有所差异,可是不论是前导链还是后随链,都需要一段RNA引物用于开始子链DNA合成。因此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差别在于前者从复制起始点开始按5"—3"持续的合成下去、不形成冈崎片段、后者则随着复制叉的出现、不断合成长约2—3kb的冈崎片段。(2)冈崎片段与半不连续复制因为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所以在复制叉附近解开的DNA链,一条为5"—〉3"方向,另一条为3"—〉5"方向,两个模板极性是不同。所有已知DNA聚合酶合成方向均为5"—〉3"方向,不为3"—〉5"方向,所以无法解释DNA的两条链同时进行复制的问题。解释DNA两条链各自模板合成子链等速复制现象,日本的学者冈崎(Okazaki)等人提出了DNA的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模型。在1968年,冈崎用3H脱氧胸苷短时间标记大肠杆菌,提取DNA,变性之后用超离心方法得到了许多3H标记的,被后人称作为冈崎片段的DNA。延长标记时间之后,冈崎片段可转变为成熟的DNA链,所以这些片段必然是复制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另一个实验也证明DNA复制过程里首先合成较小的片段,即用DNA连接酶温度敏感突变株进行的试验,在连接酶不起作用的温度中,便产生大量小DNA片段积累,表明DNA复制过程里至少有一条链首先合成较短的片段,之后再由连接酶链成大分子DNA。一般说,原核生物的冈崎片段比真核生物长。深入研究还可证明,前导链的连续复制与滞后链的不连续复制在生物界具有普遍性,故称为DNA双螺旋的半不连续复制。(3)端粒和端粒酶在1941年,美籍印度人麦克林托克(Mc Clintock)就提出端粒(telomere)的假说,指出染色体末端必然存在一种特殊结构——端粒。已知染色体端粒的作用至少有2:a.保护染色体末端免受损伤,使染色体保持稳定;b. 与核纤层相连,使染色体得以定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DNA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