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请问:二战战斗机飞行员在座舱里有没有氧气供给?老式的歼7战斗机为什么是皮制飞行帽?另外,歼7、8

2023-07-24 19:04:43
共5条回复
陶小凡

以问题计:

1.二战大部分战斗机由于升限低,没必要弄个氧气瓶。早期战斗机很多座舱还是开放式的,比如鬼子的96式舰载战斗机,民国空军的霍克。后来有几种战斗机因为需要高空作战,就有了氧气瓶,比如F4U,零战。

二战轰炸机,因为设计之初就得在大口径高射炮射高之上投弹,高度太高,很多都有氧气装置。

后来随着战斗机升限提高,氧气瓶就成了标配。

2.中国空军早期使用皮质飞行帽,后来就用飞行头盔了,我军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配发飞行员头盔。在此之前,人们脑海中飞行员的固定形象一直是佩带着耳机、大号黑色风镜、双耳皮帽的样子,风镜架在双耳皮帽上几乎成了飞行员的典型特征。到了70年代之后,这些简单的防护装备终于被蓝色的TK-2飞行头盔取代了。

首架歼-7于1966年1月在沈阳飞机厂首飞,那么戴皮质飞行帽的情况应该发生在换装飞行头盔之前了。

歼7使用的飞行头盔是TK-11、TK-11A,歼-7G使用的TK-14A。

3.那不是加强筋,是背鳍。

由于飞机在高空高速飞行时航向静稳定性和空气动力阻尼力矩均相对降低,容易诱发惯姓交感现象。所谓惯姓交感是飞机作快速横滚机动飞行时,由于本身质量的惯性力矩而使迎角和侧滑角大幅度变化的现象。

它可能导致丧失飞行稳定性,严重的惯姓交感会使飞机在高滚转速率下完全失稳而进入危及飞行安全的气动惯性旋转状态。当飞行员不能及时发现并改出这种危险状态时,便很可能发生空中事故或导致载荷过大致使结构损坏而失事。

利用增大背鳍或加装腹鳍的方法可以增加阻尼力矩,从而改善飞机的航向稳定性。

惯姓交感现象最早是在美国F-100战斗机上被发现,该机因此造成了多起机毁人亡的事故。苏联米格-19飞机早期背鳍较小,虽然未见资料提到因此造成事故,但其后期改型为了保险也改用了较大的背鳍,以防止高速飞行时可能发生的航向稳定性下降问题。

利用背鳍可以增加飞机载油量,添加飞机电子设备和机械组件。米格21和歼7和歼8I早期主要追求高速歼击机,故机身修长使飞机速度得到提高,背鳍可以有效的降低细长机身带来的不利影响。

由于米格-21是基于大量生产,便于战时补充的战略下设计的,所以机体偏小,设计不够精细,为了布置设备,就放进背鳍了,中国的歼-7、8是基于米格-21的,自然就继承了背鳍。

其实类似背鳍的情况在导弹、潜艇上都有存在,比如说电子线路、拖曳声纳线,处理好了,没问题,美国的F-5也有背鳍。当然随着上述战斗机改进的需要,电子设备和机械组件越来越多,背鳍也越来越大,阻挡后向视界的问题就更严重了。

4.像苏-27这样气泡型座舱的是不需要担心后向视界,至于F-35有光电传感系统,有全向视野。一般来说,战斗机会在座舱盖肋条上装后视镜补足视野,像米格-21、歼-7有的机型后向视野基本被背鳍遮蔽的情况下,就在座舱盖上安装了潜望镜来观察后方,题图中座舱盖上黑色的就是,有的歼7型号背鳍较小,就没有用潜望镜。

Chen

第一,二战时期飞机巡航高度有限,并不需要密封机舱及供养,但是二战后期随着飞机升限提高,逐渐出现增压机舱,并且给飞行员供养。

第二,皮质飞行帽并不是歼七专利,而是那个时期我们飞行员均配备了皮质飞行帽,尤其是北方。后期随着飞机航电、武器电子化,开始逐步更换电子头盔。

第三,你所说的加强筋实际是一个空的东西,并不是实心的。它的结构十分简单,其实是因为歼七或者说原型机米格21的机内空间实在太小,部分操纵装置只好放在背脊里.发展到歼七和歼八又加装大量电子设备,更没地方安置了,还是背着吧,所以只好把背脊再加大.像我们搞的歼教七,这么小的飞机上加了一个教练员座,空间更小了,只好把背脊再加大一圈,以便放置油箱。这个在国外也有,美国早期的飞机也有。随着电子化程度高,以及材料等技术逐步提高,才慢慢消失。你看我们的歼十就没有了。

CarieVinne

所谓巡航高度有限那时白痴的说法,超过四五千米就得戴氧气面罩了。零式战斗机拦截B29时,飞行员就带上了氧气面罩。当然,那时候得靠氧气瓶,飞机上根本没有制氧设备,参考电影:燃烧的的零式战斗机。

飞行皮帽那是二战的标准配置,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的轰炸机和护航战斗机巡航高度高,高空的低温下必须保温,否则飞行员都会冻死,因此都是全套皮衣裤和帽子。,你看珍珠港电影中,夏威夷的人已经穿背心裤衩了,可是偷袭的日本飞行员长途奔袭还穿着皮衣,带着露出毛茸茸边的皮帽子。当然,低空作战的时候候他们脑袋上都是汗水。还

朝鲜大空战上,王海,赵保同,刘玉堤、罗沧海他们这些米格15的王牌飞行员照片上带的都是皮质飞行帽,老式的歼7也一样,并没有太好的保温措施,而J7升限又高达2万米,没有先进的保暖措施,飞行员上去就冻直了。没办法,谁让技术落后呢。

加强筋那是背鳍,飞行员座舱一般有后视镜的,在一些后视镜看不到的角度当然就得回头了,有的歼7型号背鳍较小,就没有用潜望镜。再说了,能在背后咬住J7J8的战斗机,到现在好像也没有哪种能做到。

LuckySXyd

自飞机能飞到5000米高空以上,氧气供给就已经成为必须了,二战时战斗机都已经超过这个高度了,二战时战机的氧气供给就是氧气瓶+氧气罩,并不是在飞机上的标准配置,当然这样做也主要考虑方便驾驶员更换。。

以低空拦截作战为主的战斗机飞行员一般都不爱戴(那时候氧气瓶提供的氧气不好闻啊。。而且戴氧气罩通话相当不方便),直到喷气式战斗机的出现,氧气罩才成为飞机上的标准配置。。。

皮帽和皮衣这种老式飞行员套装,就是因为在高空空气寒冷,驾驶舱封闭不严,所以要穿戴。。

在御寒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不给驾驶员活动添加麻烦,那么皮质材料是最佳选择。。

现代战机驾驶舱(例如歼10)封闭严实了,座椅有加热功能,现在驾驶员也就不再穿皮衣,带皮帽了。。

你说的所谓加强筋,就是背鳍内装有操纵杆、电子设备、单口加油口盖和燃油箱(这里摘自百科“米格21”),就是因为该飞机机身设计过于细窄了。。完全是设计的事。。发动机和燃油占飞机体积几乎90%的空间,根本没考虑到以后再加电子设备和雷达这些事情。。

歼7,歼8属于高空拦截机,以高空,高速为主的二代战机(虽然放在现在看不算高速了),机动性算比较不错的,但并不是考虑缠斗为主的机型,所以设计时自然没考虑到后视野的问题,而且没有设计雷达,完全目视操作,驾驶员在高速驾驶情况下眼盯前方还费劲呢,也没有时间往后张望。。(1200米/小时的时速,驾驶员转头向后看1下,1秒就窜出去300多米啊。。)

歼8本身就是在歼7的基础上进行研制的,自然也保留下来这个设计思路了。。主要的战术都是:高空高速——快速接近——打完就跑!

大鱼炖火锅

二战就有,而且必须有。所谓巡航高度有限那时白痴的说法,二战中后期的战斗机和轰炸机飞行高度都在1万米以上,为4发战略轰炸机编队护航的战斗机连同轰炸机编队巡航高度都可以达到9000米以上,相应的要拦截这种目标也必须要有足够的飞行高度,这种高度上的低温和稀薄空气决定了战斗机和轰炸机必须有密闭驾驶座舱和氧气面具,否则不是冻死就是缺氧死。

飞行皮帽那是二战的标准配置,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的轰炸机和护航战斗机巡航高度高,高空的低温下必须保温,否则飞行员都会冻死,因此都是全套皮衣裤和帽子。J7那个时候还用和飞机没有关系,那是落后的思想和技术的标志。

加强筋是为了保证飞机纵向强度的设计,其他飞机设计不同,采用不同方法和材料已经解决纵向强度问题,不需要这种落后的设计。水滴形座舱其实很早就有人提出,二战中就实践过了,主要是技术要求很高,必须保证座舱罩本身有很高的强度。达不到这个技术要求的只能牺牲视野了。

相关推荐

歼七战斗机

歼七是我国参照苏联米格21战斗机仿制和发展而来的经典二代机,是我国空军在七八十年代的主力机型,,为保卫我国领空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我军总共装备了超过1000架歼七,加上出口给第三世界国家的出口型歼七,该型飞机的产量超过4000架,形成了庞大的歼七家族。 说起歼七,在我国上空,呼啸叱咤已经五十三年,自1966年第一架下线,共生产4000多架,现做为二线制空力量,后期型号,晚生产批次,仍然是我军现役装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装备数量庞大,并多有出口,据公开的资料,巴基斯坦144架,朝鲜134架,伊拉克80架,埃及74架,共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人可能想不到的是,曾经出口美国20多架,歼-7是至今为止,我国唯一向美国出口的战斗机型号。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曾有评定,它是米格-21系列型号中最先进的。作为我国航空工业一张名牌,到本世纪初还在出口,成为关不掉的生产线。
2023-07-24 12:49:301

歼7的资料

  歼7是第二代战机,歼7G是歼7系列的最新改型。  歼7G战机是在歼7E基础上的改进型歼击机。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为了增加实感,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歼7E战机的研制背景及作战性能。  歼7E属于昼间轻型歼击机,是为了适应我军90年代作战任务的需要对歼7的改进型战机,执行制空、防空、对地支援和护航巡逻等任务,主要作战对象是敌轰炸机、歼击轰炸机、歼击机等。歼7E战机由于采用了双三角翼气动布局,所配备的航电系统对现代空战环境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装配了一台涡喷13F发动机推力可达6450公斤,有5个外挂点,最大外挂重1.6吨,可同时外挂3个副油箱,并加强了对空对地攻击的火力,可外挂性能先进的PL-8(以色列“怪蛇”格斗导弹的国产化型)、PL-5乙等空空导弹或空地火箭或炸弹,装一门30-1机关炮,备弹60发,具有了较好的机动格斗性能,在模拟空战中有多次击败“空战明星”SU27战机的纪录;通过对油箱分布优化设计增加了载油指数,双三角机翼技术的应用减小了展弦比和诱导阻力,使续航力和起降性能有所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歼7型战机“腿短”的劣势;此外,还具有较好的维修性、可靠性和较强的生存能力。  歼七E型飞机的主要技术性能:  机长 14.88M ,机高4.1M,翼展8.32M  最大M数 2.0,最大平飞速度 1200KM/H  最小平飞速度 240KM/H,实用静升限 17800M  最大爬升率 155M/S,最大航程 2000KM  起飞速度 280KM/H,起飞距离 800M  着陆速度 280KM/H,着陆滑跑 750M  正常起飞重 7680KG,大起飞重 9100KG  总油量 4165L  既然歼7G战机是在歼7E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那么它除继承了歼7E战机的所有优点以外,并在雷达、平显和头瞄等30多个方面实现了改装,使其综合作战性能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该机设计思路定位非常清晰,就是与苏30、苏27、歼10、歼8等先进战机形成高―低搭配的战术组合,主要执行对敌轰炸机、歼击轰炸机等的截击任务,保护我地面重要目标,配合其它飞机夺取制空权,掩护我陆、海军和其他地面部队作战,还具有一定的对地/海目标的攻击能力。  歼7G型飞机的主要技术数据:  正常起飞重量 7700KG ,正常着陆重量 6500KG  最大着陆重 7450KG ,机内燃油重量 1926KG  机外燃油量 1302KG(480L、720L副油箱)  最小平飞表速 240KM/H,最大表速 1200KM/H  最大M数 2.0 ,最大爬升率 165M/S  最大航程 1900KM,实用升限 17300M  起飞速度 280KM/H,起飞滑跑距离 650M  着陆速度 260KM/H,着落滑跑距离 730M
2023-07-24 12:49:393

歼7最大速度和升限是多少?

 最大使用速度:2.0M 升限:18000米 (歼七I)   机身长:15.75米   乘员1人   翼展:7.15米   机高:4.1米   空重:5275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8655千克   最大使用速度:2.0M   升限:18000米  活动半径:600公里   高度:最大19800米   续航时间:1.47   有利10000米   载弹量:500公斤 爬升率:180米/秒 武器装备:HP30炮1门 最大航程:1496公里 速度:最大2180公里每小时 巡航:950公里每小时
2023-07-24 12:49:461

简述歼7战机,世界二代战机的天花板

图/文 光年五斤歼7采用后掠三角翼气动外形设计,气动外形可以在进行超音速飞行的过程当中减小一定的飞行阻力。出色的气动布局,称赞歼7战机为“穷人的F-16”。在军演中歼7G在近距离空战格斗中,还击败了歼11战机,这足矣证明歼7G的特别之处。1966年,首架歼-7在沈阳飞机(与成都飞机厂两家制造)厂首飞,歼7系列已于2006年停产。40多年时间里,中国总共生产了超过4000余架,除装备中国空军和海军外,还向多达30多个国家出口,是中国最知名的军机出口品牌。 歼7一直在上演着属于自己的神话。前几年由英国媒体评选出的“全球十大最受欢迎战机”当中,歼7与F-16,苏27等先进战机同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歼7战机见证了中国最困难的时间段,是见证了历史的老兵,歼7战机的不断改进,尤其是歼7E/G的机动性接近三代机的水平,也证明了中国航空工业实力。 有网友在问,这么老的飞机怎么还在飞呢?咱们举个例子。美国曾经采购过15架歼7II 和一架歼7M,用来装备国内著名假想敌4477作战联队。用以模拟苏制米格21战斗机作为假想敌。从老美的实际行动中就不难看出,歼7战机在第三世界国家里的战力有多受欢迎,并且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好评,进入世界战机“名人堂”。 目前就中国空防安全,歼7E/G已经不是主力战机。所以歼7还可以继续服役一段时间,直到部队拿到新机为止。中国正在加紧制造更多的先进战机,这些战机正逐渐替换老旧的二代机和三代机,编制补充完成,歼7系列战机将彻底告别军队。中国空军目前还有数十架歼7G战机,部分歼7E战机仍然在服役,歼7G最早一批是2003年生产的,使用还不到20年,现在就退役,对于中国空军来说还比较奢侈。
2023-07-24 12:49:531

歼7战斗机是仿制什么飞机制造的

歼七战机是仿制前苏联米格-21研制成功的.
2023-07-24 12:50:0212

歼7是超声速战斗机吗

歼七是一个系列,从a到f都是超音速飞机,在此强调一个概念,中国在朝鲜战争时就已经装备米格15战斗机进入超音速时代,在此基础上研制的歼六就属于超音速飞机
2023-07-24 12:50:329

专家谈歼7失事:飞行员幸存,是飞机故障还是飞行员的操作不当造成的?

根据央视军事消息报道,一架歼7战斗机在训练的时候失事,坠落在湖北襄阳处的一个村庄,导致部分民房受损,同时这起私事也造成两人受伤一人死亡的悲惨事故。索性的是飞行员跳伞成功,并没有在本次飞机失事而失去生命。根据权威部门报道,造成本次歼7战斗机失事的原因既是飞机故障,也是因为飞行员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对于这起事故当地应急部门已启动应急预案,受伤人员已得到及时救治。一、这起事故与飞机故障有关众所周知歼七战斗机是我国比较出名的一款战斗机,但是这款战斗机年限已经久远,所以在飞机的结构出现一种老化的现象,而根据调查显示,飞机失事前电子设备已经出现了故障,所以才导致这件事故的发生。歼七战斗机是一款老款机行,所以这种飞机常常用于军事训练,并非用于作战,自然在飞机的各种配件上肯定不匹配如今的电子作战系统。二、是因为飞行员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恰恰就是因为这个飞机出现了故障,导致这架飞机在飞行当中已经失控,而由于这名飞行员错误的操作,导致这架飞机最终没有拯救回来,所以在完全失控的情况下飞行员最终选择了跳伞。所以这架飞机就坠毁在湖北襄阳的某个村庄,而这起飞机正好砸中居民的楼房,共计造成两人受伤一人死亡的事故结果。三、总结总的来说,这起事故是很多网友不想看到的,但是对于歼7这款老的战斗机毕竟在设备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再加上飞行员因为紧张的情绪导致错误操作飞机,这样飞机就完全失控。不过庆幸的是这架飞机在完全失控的情况下飞行员立马做出了选择那就是跳伞,所以在本次飞机坠毁事件中受了一点轻伤。
2023-07-24 12:50:473

中国空军已有上千架三代机,为何歼7还在用?

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歼-7战斗机目前还能用,也能够适应空军的作战体系,就像我们用的电脑操作系统,现在都已经有了Windows10的操作系统,我们姑且把它看成是五代机,但是还有人在用Windows7的操作系统,就这好比是三代机。但是xp的的操作系统照样有人在用,而且按照使用需求,xp的的操作系统也还能用,这就好比是二代的歼-7战机,这样你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歼-7系列战斗机是一款中国最知名的军用飞机出口品牌。,是我们国家根据当时俄罗斯的米格-21战斗机的相关特点的基础上,于1965年研制出来的,歼-7战斗机虽然是脱胎于米格-21战斗机,在我国的飞机研发部门与军工部门的不断探索和改进下,可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米格-21系列战斗机里面,歼-7战斗机是属于最先进的机型,也是我国曾经大量装备,并且大批量出口的第二代战斗机。如果从划代的角度上来说,在当时的世界各国的主战飞机里,歼-7还是比较优秀的。不但自用,而且还向30多个国家出口过。据说歼-7战斗机的生产量已经超过了1600多架,直到2010年,在完成尼日利亚的15架歼-7战斗机的生产订单后,就逐渐关闭了生产线。随着我国三代机的大量装备以及最新的歼20隐形战斗机的不断进入我国空军的作战序列,从2014年开始,歼-7战斗机已经在按照每年退役两个团的速度,被更加先进的歼-10、歼-11、歼-16等战机所取代,如果根据1:1的比例进行换装飞机,我们空军每年接受以歼-10和歼-11为代表的三代机,再以每年都可以各自装备一个团来计算,到2018年我国空军还有600架歼-7还在服役,目前正在逐步进行更替换代,预计在2025年就可以全部换装完成。从歼-7系列战斗机的性能上讲,目前还在服役的歼-7E/G战斗机的性能已经到了二代半的水平,在我国的空中体系的支持下,以歼-7的数量优势,完全可以可以与三代机进行对抗,而且目前还在服役的歼-7E/G战斗机还没有到使用寿命年限,还能使用就退役比较浪费,而且日本的空自还有没退役的F-4、台湾空军还有没退役的F-5、俄罗斯空军还有没退役的Cy-25、以及美国空军还没有退役的B-52,这些飞机都还有作用可以发挥,所以歼-7系列战斗机还在使用
2023-07-24 12:51:1812

歼7战斗机每小时耗油量

歼-7基本型:巡航速度 970千米/小时(高度11000米) 最大航程 1480千米(机内燃油) 机内燃油:2吨每小时油耗1.3吨。歼-7基本型采用蜗喷7发动机。歼-7EG 型:巡航速度 970千米/小时(高度11000米) 最大航程2200公里机内燃油2吨。歼-7EG每小时耗油0.88吨。采用涡喷13F发动机
2023-07-24 12:52:103

中国歼-7战斗机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

米格-21“鱼窝”以其多用途、高效率,尤其是惊人的寿命,在战斗机发展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一页。今天,仍有大量后期改进型米格-21战斗机在世界各地一线服役。但是由于该型机的续航能力和战斗载重量都很有限,这使得大约在20年前,就导致了用来代替它的具有前线作战功能的型号的诞生;在这种背景下,米格-21被引进到中国,并得到许可一直持续生产到今天,的确颇使人们感到意外。中国改进生产的主要型号就是仿制“鱼窝-C”的产物。实际上,苏联是在1961年同意允许中国制造米格-21F-13及该机所用的图曼斯基R-11F-300发动机。并且有少量的苏制该型机作为示范飞机交付中国使用。随同这批飞机一起交付中国的还有一些拆除了武器的该型机,具体数量不详。但是两国关系的破裂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制造该机的计划,因为苏联没有交给中国该机的任何技术文件和资料。苏联曾给过中国优先制造米格-19,即歼六的权利,所以所提供的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也比较完善。苏联许可中国生产该机之后不久,中国就开始着手生产歼七。为此,中国沈阳飞机设计所接受了要充分研究米格-21的任务,以便制定歼七飞机的生产计划。米格-21的原型机于1964年初开始生产,1965年l1月完成机体静力试验。第一架生产型歼七,象早期制造的歼七一样,由沈阳飞机工厂制造,并于1966年1月17日,由试飞员葛文塘驾驶进行了首次飞行。到当年4月底,中国就制造了12架歼七战斗机。在这段时间,试飞中的原型机,前后共完成了29个起落,飞行速度达到了M2.02。中国最初生产的歼七,由一台涡喷-7涡轮喷气发动机驱动。该发动机是在苏联R-11F-300发动机的基础上,经多方面改进制成的。他们采用了新加工方法来制造发动机的涡轮叶片和其它重要零部件,但加力燃烧室和压缩器是重新设计的。后期的发动机,涡轮叶片从31片减少到24片,更大地提高了可靠性,减少了发动机对喘振和失速颤振的敏感性。歼七原型机于1967年获得生产许可证。生产转移初期的歼七型机,全部由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
2023-07-24 12:52:171

空军一架歼7飞机训练中失事,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歼7战斗机比较老旧,专门用来训练飞行员,在飞行的过程中,这款战斗机出现了故障,也有可能是驾驶员操作失误。
2023-07-24 12:52:363

专家谈歼7失事,造成此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相信很多网友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就是空军一架歼7战斗机在训练中失事,而这架飞机失事后坠落在湖北襄阳的机场附近,这次事故造成了当地民房受到一定的损失,同时这起事故也造成一人死亡两人轻伤的严重后果。这件事出来以后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而对于这件事故的发生原因相关部门正在调查之中。不过根据业内人士分析,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可能有两点,如下:一、飞行员操作失误要知道在训练中的飞行员对于航空飞行经验相对较少,而世界各国很多战斗机出事都是因为飞行员操作失误而导致的。而本次空军歼七战斗机在训练中失势也是因为驾驶员的操作失误而导致坠毁。所幸的是这名飞行员及时跳伞最终被成功获救,而飞机也因此失控坠落在湖北襄阳机场附近的一个场镇上,而造成了当地一人死亡两人轻伤的事故结果。二、飞机结构出现故障根据业内人士分析,本次歼七战斗机训练中失事跟飞机结构存在很大的联系,业内人士指出歼7战斗机一般适用于训练使用,再加上这款战斗机的结构要比先进战斗机落后许多,所以战斗机上的各种电子设备存在一种老化的现象,而这样就直接导致飞机结构出现故障率,当飞机出现了这种现象以后,再加上驾驶员的误操作,所以就造成了本次事故的发生。三、总结总的来说,这次空军歼七战斗机在训练中失事是我们每个人不想看到的,而这次事故也对当地的人们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而对于这件事情发生相关部门正在调查之中,所以有了具体的调查结果相关部门一定要公示,所以请广大网友们勿信谣勿传谣,要以官方数据为准。
2023-07-24 12:53:024

歼七战斗机和美国F16或者F22相比 有多大的差距呢

歼七战斗机在我国使用的时间不是太久,大概也就是七十年代末才基本成熟,因为当时苏联支援我们的只有图纸,而这个图纸也是苏联出于牵制美国的思想才破例给我们的(当时我们两个拳头打敌人,国内比较乱,军工遭破坏,在歼六的基础上迟迟没有进展)。歼七从最初的基本型,也就是昼间的空斗型的逐渐不断改进,每一步都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歼七M在巴基斯坦同幻影、F16作对抗性实验,结果显示:比幻影优秀,具备和F16对抗的能力。现在的歼七已经比那时更加先进。虽然限于其布局等硬性指标,但是,对其升级后,它的战斗能力还是非常凶悍的。歼七E的能力基本可以轻松挑下F16AB型号的战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CD型号的对抗。就连歼十的很多技术,也是在歼七身上成熟以后使用的。这飞机的技术很少是飞机出来就产生了,一般都是优先成熟技术,而技术是需要积累的。不可能一出来歼十马上它的技术就全面了,这个是需要积累的,而这个积累实在歼七身上完成的。很多人都认为歼七作为二代机不是三代机的对手,和四代机根本就没法比~其实这种观点和我以前一样,后来见识的多了才慢慢改变。战斗根据性能可以分代。每一代战斗机产生都有其背景。但是,分代不代表二代机就干不过三代机。歼六在中低空可以很随意的把前来进犯基地的敌军飞机放挺。不管你是什么货色。这就是因为它的最佳性能是在这个空间发挥,并且擅长格斗。所以遇到敌人突袭基地,歼六上比歼七要好。这就是它的用途。同样,歼七的战斗性能很强大。很多人会说美国PK俄式战机的问题。这个问题我都懒得解释了:首先,美式战机技术先进,保养维修到位,战术超前,人员素质过硬,指挥系统反应迅速,高新技术大量运用;反观伊拉克直流的国家:用的是猴版苏制武器,指挥系统脱离了苏联的“空气”体系,武器见的配合断档,人员素质直接跳过,战术直接跳过,高新技术直接跳过。其实很简单的说:一件武器性能发挥的影响因素很多,只要国力强大,你能用,用的好,这个武器就有价值。打个比方:美国和伊拉克打仗,美国全用歼七,伊拉克全用F16,战争结果依然不会变化,美国一定是压倒性胜利。伊拉克空有F16,指挥不行,人员不行,技术也不行,这飞机能有多大用途?反观美国,及时是歼七,人员素质高,指挥强悍(空中预警机),技术先进(各种吊舱等)。所以,千万别用飞机分代去决定飞机的战斗力,有这种想法说明您对军事还停留在感兴趣的阶段。再打个比方:59式坦克知道吗??现在有一大把的59 ,为什么不退役??因为改进了。效果呢??就算是德国豹,挨上一下,不说摧毁,起码丧失战斗力。尽管改进的59属于小车大炮,但是,打仗的时候谁管这些??能阴你一下就行了。阴住了,你说什么也晚了。这就是它的作用。有那么多59改存在,你在先进的坦克群也不敢随意下来,就是一个一个换,你也换不起啊。所以,千万别被外表迷惑了。美国的武器看上去总是改改改,样子没变,觉得很没意思。其实,它改一次都是非同小可!!!!皮没变,里面变完了!至于歼七和F22,这个您就不应该比较。歼七更多是防御用的,F22它的性能决定他是攻击性质更枪的飞机。确实差距很大。但是:凡事无绝对,在一些可怕的情况下就不一定。如果是在强干扰的情况下,F22收到的影响会更大,歼七则相对弱一些。如果是遭到核爆后的电磁干扰,F22直接就载了,改进型的歼七也会栽下来,基本上就是越先进的约会栽下来,反倒是歼六,歼五直流飞的好好地。你要是开的是螺旋桨的,也没事。但如果是中子流的攻击(伴随与核保),你就是一个汽车,也会瞬间就烧掉了,报废了。但是人没事。很神奇。战争打起来,什么都与可能:轰炸机运兵,运输船改成炮艇,运输机改成临时轰炸机。。。。。无所不用其极,这个很难下一个定论。歼七确实没有后两者先进,与F22的差距更是直接到了理念性的差距,但是,这不等于说歼七就没有价值了。歼七在未来一定会退役,但不会一下全退完。事实上,它撑得时间越久,给我们下一代更先进的飞机(J20之后的预研的那一代)的预研就挤出了更多的时间。而这个时间非常宝贵,如果你看过美苏争霸的书的话,在飞机上,这个时间是一国在技术上反超或缩小差距另一国水平的关键时间。 看来楼下哥们不服气。关于军事装备的问题,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说不倒仁兄,也不想说服您,但是,千万别以为有个贝卡谷之战,米格战机就被定性为垃圾了。你既然明白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又何必再提叙方军机和防空力量的损失呢??这些武器的损失并不是武器本身的性能问题,就如你所说,很大程度也和以色列的先进作战方式有关系。其实也不是什么划时代的作战方法,通俗点讲就是诱敌歼灭战。最后打叙方防空时,叙利亚就没还手的力量,别说F16,运五装上炸弹也能潇洒走一回。您用某场战争的结果就全面否认了某种武器,这个胆识真不是我感想的。再者,您不是也同意了武器应用过程中战术很重要的因素吗??我在重申一遍:对于歼七,我认为它现在确实已跟不上时代,需要退伍。但是,就现阶段而言,还没到所谓的充数也嫌贵,杂鱼中的杂鱼这种地步。真是这样,您觉得军方还可能让它存在吗??就算是印度军方,在接受武器的时候,武器不过关,坚决不采购。阿琼兄弟不就这样才创造了一个不可挑战的奇迹??军队的东西,事关军人生死,国家存亡!在能力之内,尽可能的精益求精。歼七要是真到了升空做靶子的地步,飞行员也不会升空:起码被军法还能落个全诗。至于什么超视距作战,这玩意目前实在靠不住。一般打主力的还是中距弹,超视距使用导弹攻击,在目前情况下,就是22也不靠谱。你飞机再好,导弹还没那么先进,能超视距作战,不代表超视距作战本身就是无敌的,它的反制措施太多了!补充一点:以色列当时的F16,远没有现在牛叉,皮长的差不多,里面差的远。事实上,开始的F16除了超机动性外,还不具备三代机的其他特点,这都是F16,一点点积累的,真是这样,他才是一代名机,从此飞机不在唯重,大,狠得发展模式,向轻,机动,准开始转变。打字打了好多,本来就是发发感慨,没想和大伙起冲突,对于军事这东西,我知道的很少很少,只能算业余的军迷。有观点大家好好交流就是,只是见到这哥们第一句话很有点挖苦的感觉,您知道的多,也不至于挖苦别人抬高自己吧??光听这话,就不像个资深军迷该有的范儿。今儿我退一步,不起冲突,您要是觉得我满嘴胡话,请您直接无视,万分感谢。如果观点冲突,您可以到军事群里发泄发泄,那里的人相对更专业点。俺这种水平,只是让人觉得“不知道你在有感而发的是什么(东西)”~看你也不像女的,就不客气了。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备注:大家不要因为我打的字多就批评教育我,拜托大家无视我。有观点您就说,想通过贬低别人凸显自己,感觉很像娱乐界的手段,咱就别这么幼稚了~都这么大了,别拿三俗当性格,好不??
2023-07-24 12:53:3214

歼7飞行成本

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十万。截止到2022年6月20日,歼7-G是我国新款战斗机,装配了新型航电设备、火控雷达,一次飞行成本是十万元,而且这款战斗机的实力很强,伤害很高。
2023-07-24 12:53:571

中国歼-7战斗机都有哪些型别,分别有什么作用?

1.歼7原型机:右侧翼根装有1门30毫米机炮,外挂2枚“霹雳”-2空空导弹或38枚火箭,发动机为涡喷7型发动机。 2.歼7I昼间防空型:左侧翼根加装1门30毫米机炮,进气道调节锥改为无级调节,以提高水平加速能力,原型采用3级调节,歼7I唇口圆弧半径增至2毫米。 3.歼7A出口型:采用涡喷7B大推力发动机,歼7A的纺锤性减速伞舱放置在垂尾和喷口之间。 4.歼7II:歼7I座舱盖向前开启,歼7II座舱盖向后开启,前部设置固定风挡,在机腹中线设置720升超音速副油箱。老式的副油箱只有480升。 5.歼7B是歼7II的出口型:可携带“魔术”R.550 近距空空导弹。 6.歼7A升级到歼7II的出口型:保留歼7A座舱后部的小窗口 . 7.歼7N:进口到伊朗,是歼7MP的改进版本。 8.歼7W:进口到约旦。 9.歼7IIA:空速管缩短,移到机头右上方改为固定安装,而以前型号的空速管在进气口下放可向上折起,垂尾顶部安装有涂成绿色的甚高频天线。 10.歼7H原命名为歼7IIH:在歼7II上增加使用“霹雳”-8空空导弹的能力,该型有4个挂点,可携带通用挂梁,在垂尾顶部没有配备涂绿色的甚高频天线。 11.歼7IIK:是歼7H的改进型,采用歼7M的机翼和燃油系统,采用涡喷-7乙C发动机用于出口。 12.歼7BS:是歼7B的简化版本,用于出口。 13.歼7M:是歼7IIA的改型,可以使用霹雳-2,霹雳-7和西方各种近距离空空导弹,进气口一侧加装了尖锥状的姿态传感器,座舱后方的天线接近四边形,长度缩短。 14.歼7IIM:是歼7M的改进型。 15.歼7P:是歼7M的改进型,进口到巴基斯坦。 16.歼7MP:是歼7P的升级版本,加装座舱后视镜,使用马丁贝克10L零零弹射座椅,尾垂顶部两侧各装有两个雷达告警接受天线。 17.歼7N:可以挂载AIM-7P和魔术导弹,采用褐色,绿色等迷彩涂装。 18.歼7III:加大背脊和进气锥,背脊从座舱一直延伸到垂直安定面,背脊上没有天线,垂尾顶端和进气口两处各加装了3根柱状敌我识别天线,进气口右上方有固定空速管,还有突起的气压传感器,尾翼弦长加大,座舱盖向右侧开启,风挡上有明显突起的WG113-1甲型后视镜,后改称歼7C。 19.歼7IIIA:后改称歼7D,歼7D比歼7C的机体更长、更粗,采用双联装23毫米机炮,加装红外/箔条投放器,和歼7C比垂尾尖端和根部的天线不一样,歼7C和歼7D的机炮安置在机腹,翼根处没有机炮。 20.歼7E:是歼7M的改进版本,最大的特征是改机翼为双三角翼的新型歼击机。 21.歼7EH:是歼7E的海军型,内翼后掠角57度,外翼后掠角42度,增加了前后缘机动襟翼。 22.歼7MG:座舱加装平视显示器,该型的各种天线有所缩小,歼7MG具有携带霹雳-9空空导弹的能力,采用双三角翼。 23.歼7EB:是解放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表演用机,该型拆除武器系统,加装了特技飞行高精度仪表。 24.歼7PG:新型的出口机型,采用机翼锂铝合金整体油箱,新型的平显,整体圆弧风挡玻璃。 25.歼7FS:进气道采用机头下颌进气的方式,进气口上方有一个突出的雷达罩。 26.歼7MF:采用机腹进气道,便于安装口径更大的雷达,以获得更完善的空地作战能力,延续了歼7E的双三角翼和前缘襟翼,该型采用整体风挡,外挂点增加到7个。 27.歼教7:用于飞行员高级战术科目训练,歼教7的衍生型号有歼教7A、歼教7B、歼教7P、歼教7N、歼教7PG等型号。
2023-07-24 12:54:043

歼7歼击机是怎样的?

最初的歼七很一般,不具备全天候能力。后来从沈飞到了成飞后,成飞的研究人员分为两派,主要分歧是:是否有必要从头讲歼7研究一遍?最终,成飞决定将歼七重置一遍,由此我国掌握了二代经典战斗机歼七的所有基础数据并能够自行掌握原始设计思路,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的歼七在后期细节上比米格21的任何版本都要强大,包括双三角翼设计和新的工艺运用以及新火控的运用都要远超原版的米格21.至少在歼七G的时候,具备和三代机初期战斗的能力,不过造价也不菲,7G主要用来满足巴基斯坦对抗印度,估计给朝鲜,朝鲜一时半会都玩不转的水平。歼七毕竟已经很久远的设计了,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四代机,连三代的苏霍伊都懒得再摸一遍原始设计,歼七在我国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持编制,不过一代经典名机,歼七的战斗力还是很可观的,压制周边小国完全没有问题,节约三代机宝贵的飞行小时。
2023-07-24 12:54:122

歼7是何时服役的?

歼-7飞机于1962年10月由沈阳飞机制造厂开始仿制前苏联米格-21型歼击机,1966年12月仿制成功,并开始装备部队,而后陆续加以改进,形成歼-7飞机系列。
2023-07-24 12:54:191

中国歼-7战斗机的型号有哪些?

歼-7战斗机型号众多,主要有:I型、Ⅱ型、Ⅲ型、ⅢA型、B型、M型、E型、G型、P型、PG型和教练型歼教7等。其中Ⅱ型是I型基础上改良弹射坐椅和减速伞,还有加大推力的涡喷7乙型发动机、Ⅲ型米格-21MF型的仿制版,装备P-13F-300型发动机的仿制版涡喷13发动机,由于跟巴基斯坦合作的C/CP型没有原型机,后来Ⅲ型又改称C型、ⅢA型又称D型,为Ⅲ型的基础上改良航电和装上增加推力的涡喷13F1型发动机的改良型、B型跟M型都是Ⅱ型装上西方航电的改良型。B型最初是出口约旦的M型机,因时间紧迫而出现的中介改良型,后来也有以此标准出口,B型跟M型最主要的分别是只有一对翼下挂架,巴基斯坦采购版本称为P型,主要是以意大利多功能雷达换装M/P型的测距雷达,也适用于后来的PG型。C型则是M型为基础改机头两则进气道,是中巴合作的CP型的中国航电版,没有生产原型机,后来又把歼-7Ⅲ型称作C型、Ⅵ型又称E型,主要改进是机翼。将过去米格-21的大后掠三角翼改成了双三角翼、及增加机翼结构油箱,能够在不加配重的情况下挂载霹雳8型导弹、MG型为E型出口型,巴基斯坦采购版本称为PG型,可选用英国马可尼公司或意大利多功能雷达。G型为E型的基础上研制的改进型号,采用了头盔瞄准器、仿制的以色列EL/M2001多普勒雷达和Ⅲ型敌我识别器,能较好地发挥霹雳8乙型导弹的离轴锁定能力,外观上最大的差别是整片式风档、EB型跟GB型皆为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表演专用机。FS型跟MF型都是以歼七机身制作的实验机,主要方向是改良机头进气不能安装大型雷达的缺点,FS型使用Ⅱ型的机身并改良为下颌进气道,只改造了一架测试用飞机,另一个机头部件供静存试验用、而MF型则使用E型的机身,并改为机腹进气道,也修改了机翼的形状,没有制造出实机。
2023-07-24 12:54:271

有明白人说下苏丹歼7战机的情况吗

在苏丹内战中,苏丹政府共引进了40架歼七,1989年第一次从中国购买了12架,90年代初第二次的22架由伊朗转手提供,第三次在1998年向中国购进了6架。而战争中有17架被击落,有20架因维修不当报废和事故坠毁,或在人民解放军炮击机场时被摧毁在跑道和停机场上。1、中国歼七是一种制空战斗机,而苏丹政府将其用于对地攻击。作为攻击机使用防御力差,很容易被地面防空武器击落。2、飞行员水平问题。缺乏飞行维修保养技术人员。加上曾遇到联合国航空制裁,大量歼-7因为没有零件缺乏保养坠毁。3、后勤发政府武装有了防空导弹。对于这种上世纪80年代的老飞机,很难逃脱掉。
2023-07-24 12:54:341

歼7最大速度和升限是多少?

J7最大速度2.2马赫,最大升限20000米以上,最大爬升率200米/秒,基本航程1500...
2023-07-24 12:54:491

歼五、歼六、歼七、歼八战斗机的详细数据资料

  歼6  载员1人机身长14.64米机高3.89米翼展9米实用升限17900米设计升限10000米最大速度1454公里/每小时巡航速度900公里/每小时最大平飞速度1490千米/小时 (高度9000米)最大航程1690公里 带副油箱2200公里活动半径680公里续航时间2.03小时载弹重5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8824千克  歼7  乘员1人  翼展:7.15米  机高:4.1米  空重:5275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8655千克  最大使用速度:2.0M  升限:18000米  活动半径:600公里  高度:最大19800米  续航时间:1.47  有利10000米  载弹量:500公斤  爬升率:180米/秒  武器装备:HP30炮1门  最大航程:1496公里  速度:最大2180公里每小时  巡航:950公里每小时  歼8  长21.59m  高 5.41m  翼展9.344m  机翼面积 42.2平方米  空重9820kg  正常起飞重量 14300kg  最大起飞重量17800kg  速度2.2马赫(2336.4km/h)  航程2200km  作战半径 800km  起飞距离670m  着陆距离 1000m  实用升限20000m  歼5  乘 员:1人;  机身长:11.68米;  翼 展:9.6米;  最大高度:16300米;  有利高度:8000米;  最大速度:每小时1123公里;  巡航速度:每小时800公里;  最大航程:2000公里;  活动半径:800公里;  续航时间:2.50小时;  载弹重:500公斤;  武器装备:HP30炮3门,备弹300发。
2023-07-24 12:55:292

歼7战斗机有超视距空战的能力吗?谢谢回答。

应该是没有的,毕竟歼7战机属于典型的第二代战斗机,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所以歼7应该是不具备超视距空战的能力。
2023-07-24 12:55:362

歼七战斗机设计使用寿命

首先,你得知道歼七是个家族,一共二十多个型号。零零散散生产了近半个世纪,经历了多次设计变动,工艺改进。其次,军用飞机的使用寿命是个很笼统的说法。军用飞机设计的时候,经济性是放在比较次一级考虑的目标,要优先照顾使用性能,所以主要零部件寿命就不统一。然后军用飞机面临的使用环境也很复杂。高强度使用和恶劣环境使用对寿命影响都是很大的。比如设计寿命600小时的发动机,一旦上战场也许100多个小时就得报废,首翻周期都撑不过。所以地面维护和保养的工作就很重要,工程师要自行判断机况来决定维护计划。最后给你个大概的参考值。目前来说我国服役的歼七,发动机主要是涡喷-13F及其改型,总寿命大约在900小时左右。歼七II到歼七III的机体寿命约为3000~4000小时。
2023-07-24 12:55:442

中国的歼7有几个型号?

歼七I 歼七I昼间防空型是由成都飞机公司制造的歼七飞机的第一种型号,该机的基本方面与沈阳制造的歼七型机相似。1976年6月首次试飞,试飞员景正华。与原型(MiG-21F-13)相比,主要改进有:机身左侧增加一门航炮(原型的主要武器为一门右侧机身行炮和两枚外挂导弹),加强了近战火力;进气道调节锥由3级调节改为无级机调节,改善了平飞加速性能;近期道唇口的圆弧半径由0.5毫米增加到2毫米,改善了低速飞行时的气流流动特性,提高了起飞推力。 F-7A 歼七I的出口型,也由沈阳飞机厂制造,并有少量出口到阿尔巴尼亚和坦桑尼亚。与歼七I比较其改进有发动机由原来的涡喷-7型改为涡喷-7乙型,加力推力从56.39千牛增加到58.8千牛,发动机寿命延长;着陆阻力伞舱由机腹移到了垂尾根部,这样就可以提前放伞,以进一步缩短着陆滑跑距离;改装部分机载电子设备;后期产品为外挂近距导弹敷设了电缆。 F-7B 专为出口设计的F-7B,已向埃及和伊拉克出口。歼七的这些早期型号,与后期的米格-21F-13型机相同,具有宽翼弦垂直尾翼,并且保留了早期米格-21F飞机装备的两门30毫米口径航空机炮。歼七II 在歼七I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型(曾称歼七I改),1978年12月30日首飞,试飞员余文明。主要改进有:以自行研制的火箭弹射座椅代替了原来苏联设计的带离式弹射救生装置,新型弹射座椅装有一枚大推力弹射火箭,弹射时,它不仅加速平稳,使飞行员脊柱受伤的可能性较小,而且还能使其具有更高的弹射轨迹。飞机在地面零高度,时速超过260公里的条件下,该系统也能进行弹射。在空中弹射时,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到890公里/小时。有意思的是,这种新的弹射座椅直到1984年才被使用。受到中国空军青睬的这种弹射座椅,在1985年所进行的5次弹射均告成功。其中最后一次弹射除座椅的常规性能不错外,其它也很顺利。座舱盖由整体向前开启改为向后开启,前风挡固定;着陆阻力伞舱上移至垂尾根部,缩短了飞机的着陆滑跑距离;在机腹内沿纵向中心线,还设有 一个容量为720升的燃油箱,增加了载油量,以扩大作战半径。 歼七IIA 在歼七II的基础上加装了引进的火控设备,1984年3月7日完成试飞,试飞员余文明。结构上有以下改进:机头空速管支臂缩短,由机头下方移至机头右侧上方,并改为固定式;改进了雷达天线罩;垂尾顶部安装了甚高频(VHF)天线。 F-7M 在歼七IIA基础上发展的出口型,F-7M即已知的"空中卫士"战斗机。该机已出口到伊朗、津巴布韦,可能还有伊拉克,但几乎可以肯定没有巴基斯坦和盂加拉国。F-7M "空中卫士"飞机研制始于1981年,1983年8月31日首飞,F-7M装一台进一步轻量化的WP-7B(BM)发动机,两翼冀下各增加了一个外接点,具有更强的防鸟撞风挡玻璃和一副加强的起落架。该机适合携带PL-7、PL-2和PL-3导弹。PL-7是马特拉公司的R550"魔术"导弹的仿制品,PL-2和PL-3则是降低了性能的苏联AA-2"环礁"导弹的仿制品。也许,最重要的是,F-7M装有西方各种航空电子设备,其中包括GEC航空电子公司的一种平显仪和目标瞄准计算机,即956HUDWAC;一部经改进提高了反电子干扰性能的新型远距测距雷达;一台新型大气数据计算机,以及雷达高度表和敌我识别系统、更安全的无线电通讯收发两用机等。在外观上,通过重新安置的空速管,也容易将这种飞机与歼七II相区别:F-7M的空速管移到了机头锥的上方,偏置在右侧;歼七II则设在机头下面。按国内空军要求改装的称歼七IIM型。 歼七H 增强了对地攻击能力的一种改型,1985年3月试飞,主要改进项目有:改用通用外挂梁;改装煤油启动的涡喷-7乙延寿发动机;主起落架支柱加强,采用无内胎轮胎;改装了发射控制电路。 F-7MP 歼七M的改进型,1988年6月9日试飞,试飞员卢国堂。主要改进:加装了电子设备和后视镜等座舱设备;改装了外挂系统,可挂不同型号的空空导弹、火箭和炸弹;驾驶杆缩短50毫米,减轻了飞行员的手臂疲劳。F-7P、F-7PG、F-7MB和F-7N都是由F-7MP发展而成的出口型飞机;此外,还有由歼七II改进的歼七II出口型和歼七IIK出口型。 F-7P 天空闪电 专为满足巴基斯坦空军需要而设计的F-7P,被称为"天空闪电",是一种与F-7M极为相似的飞机,但作了进一步改进,改进项目有24项。早在70年代,巴基斯坦就看好米格-21,其空军有一批高级军官也积极鼓动装备这种飞机。这批军官曾轮换派驻过阿拉伯各国空军,有飞行米格-21飞机的经验。例如,巴空军准将萨塔尔.阿尔维(Sath rLVI)就曾驾驶叙利亚的一架米格-21飞机,击落了以色列的一架"幻影"III战斗机。这种事例,使他们对苏联这种战斗机有很好的印象。 歼七III 全天候作战型,曾称为歼七大改或歼七甲;兼有对地攻击能力。歼七III从1981年开始设计,重新设计的部分占82%,只有18%保留原设计。1984年4月26日原型机首次试飞。与以前的歼七II相同,新飞机的试飞员也是余明文,实际上是首席试飞员,但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这种称呼。歼七III是由成都飞机公司和贵州航空工业公司联合研制的,后者主要负责飞机机翼和前起落架的设计。该机的主要改进有:采用新的全天候雷达设备,提高了飞行控制系统的性能水平,改装IV型弹射座椅(F-7P也使用这种座椅),增加机内燃油量,以及改装新的涡喷-13型发动机,推力64.72千牛。这种型号的发动机是在涡喷-7的基础上发展的,不但体积更小,而且改进了压气机和轴承(大大降低了发动机的振动水平),在结构材料上增加了钛合金,同时在燃料系统中安装了集成电路金属探伤设备(防止渗漏)。这些改进对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寿命有明显的影响。另外配备了全天候雷达和比较先进的火控系统;翼下可挂多种型号的空空导弹、火箭和炸弹;机内燃油量增加;机翼后缘装有吹气襟翼;改装新型的座舱盖,向右开启,上方有后视镜;装有零高度、零速度火箭弹射救生坐椅。 经过改进后生产的歼七III飞机,表面上看起来象米格-21MF"鱼窝"-J(Fishbed-j),如起落架处的凸包、迎角传感器和冀刀相同,机头进气道和中心锥整流罩加大了也一样,但实际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该祝还在翼根下安装了两门机炮,代替了以前安装在机腹短舱内一门23毫米机炮。飞机上还装有"附加扦"式的敌我识别天线。 在中国空军服役的歼七III飞机,其外表涂装主要由蓝、褐和浅褐色组成。 歼教七 歼七II的基本双座教练机是歼教七。"歼教"是歼击机教练机的简称。这种飞机是为歼七、歼八飞机飞行员训练及改装需要而设计的,在外观上,它与米格-21U"蒙古人-A"飞机很相似。研制这种教练机的想法产生于1979年,使用需要则是在1981年提出的。该机由贵州航空工业公司负责研制。引人注目的是,其研制进度快,且进展顺。1985年7月5日首飞,试飞员严秀福。主要特点是前后座舱盖均向右开启,后座舱盖上部装有电动收放的前视潜望镜;后机身下方有双腹鳍。 歼七D(原称歼七III改或歼七IIIA) 歼七D曾用名歼七III改或歼七IIIA。为了发挥歼七III的优点,弥补它的不足,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对歼七III进行改进设计,换装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更新了座舱设备,改进了火控系统和武器。由此发展而成的歼七D型飞机,在全天候作战效能方面大为提高。 歼七E 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和院校合作在歼七II基础上,进行较大的改进设计,发展而成的昼间歼击机。选择了新的双三角平面形状的机翼,增设了机翼前后缘机动襟翼,提高了亚、跨音速机动性能;增加发动机推力,降低油耗,将原涡喷-7乙发动机换为涡喷-13F发动机;加装了平显武器瞄准系统,大气数据计算机等;换装了航姿系统,无线电罗盘,信标接收机,无线电高度表,超短波电台等;加挂高性能空空导弹;增加武器外挂能力,在机翼两端各加一个外挂点,增强了空对地火力;增加了压力加油系统,液压系统采用密闭加油,以及对平尾和副翼载荷进行设计改进等。改进后的飞机其低空格斗能力,起降性能,对地火力,续航时间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对未来电子战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我国"八一"特技飞行表演队已于1994年7月选用该型飞机作为表演机另编为歼七EB(B为表演之意)。 F-7MG 歼七系列的最新改型。采用双三角形机翼(内翼后掠角57度,外翼后掠角42度),有前后缘机动襟翼,翼下有2对外挂梁,可以灵活地换装武器。 主要技术数据:最大速度:Mach 2.0.作战半径:700公里,最大 航程:2200公里,最大升限:18200 米,主要武器: 两门30mm机炮,五个外挂点,PL-2A,PL-7法制R5 50空对空导弹,57-2,90-1型火箭弹,50,150,250 ,500Kg炸弹。 歼七FS 1998年6月8日,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等9家单位合作研制的歼七FS首飞成功,试飞员为钱学林。该型飞机将主要用于关键技术的验证飞行。从外形上看,歼-7FS与原有歼-7系列战斗机的最大区别是,改变了原机头进气方式,即演变为下颌式进气,这种进气方式与美国的A-7"海盗"攻击机类似。这种改进有两个优点:首先增加了机鼻的容积,便于安装大功率的机载雷达;其次,提高了大仰角飞行时的进气效率,从而使飞机的姿态机动能力增强。
2023-07-24 12:55:521

中国歼教-7教练机有什么弱点?

歼教7是贵航在歼7II战斗机基础上研制的高级歼击教练机。歼7II的原型是苏联著名的米格-21战斗机,米格-21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三角翼技术,具备较好的高空高速性能。歼教7保持了米格-21家族经典的57度后掠角三角翼、机头进气正常布局,从而保持了较好的高速性能。作为一种教练机,歼教7飞机由歼7II的单座改为双座,座舱盖向右开启,后座为教员座舱。由于双座设计减少了内部油箱容量,并且降低了飞机高速飞行时的方向稳定性,因此歼教7飞机采用了类似于米格-21MF的大面积宽垂尾(提高高速稳定性)和较宽的背鳍(更大的邮箱容积);除此之外,歼教7将歼7II的单腹鳍改为双腹鳍,其目的和垂尾一样。在武器配置方面歼教7与歼7II基本一样,只是减少了一门机炮,仅保留一门23-3机炮。歼教7飞机于1985年7月首飞,87年定型,88年正式服役。在以后的日子里,贵航公司发展出了歼教7A、歼教7B、歼教7P、歼教7N和歼教7PG等型号,其中7A为中国自己使用,7P、7N、7PG均为出口型号。歼教7P型根据买方要求换装较大推力的发动机,增加武器挂载能力,采用西方标准的电子火控设备和弹射座椅,并且在95年后改装了30mm机炮。2002年年中歼教7PG试飞,该型飞机在电子设备上有较大程度提高,加强了火控系统和精确打击能力。歼教7飞机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空军的训练条件。歼7各型号和歼8各型号均能通过歼教7飞机直接改装,歼教7飞机的飞行特性、操作方法和武器系统与歼7、歼8系列飞机基本相同,不过歼教7飞机作为教练机而言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首先教练机的起降性能很重要,但由于歼教7和米格-21的气动布局基本一致,因此起降性能并没有任何改善,起飞速度和着陆速度都很高,对没有经验的飞行员而言难度较大。其次,虽然歼教7是一种教练机,但是其座舱布置却达不到教练机的要求,后座的教员视野很糟糕,即前方视野被风挡隔框和机头阻挡、后方视野则全部被背鳍阻挡,当以色列飞行员和美国飞行员飞过了米格-21后,认为这是其致命的弱点。在歼教7飞机服役前,中国空军的歼7、歼8飞机飞行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歼7、歼8飞机飞行性能类似,高空高速性能优异,起降性能和低速性能并不突出,与我军以前装备的歼6飞机有较大不同。因此,从歼教6高级教练机上训练出来的飞行员并不能很快适应歼7或歼8飞机的驾驶,他们虽然能直接换装歼7飞机,但是改装周期较长,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能很快形成战斗力。歼8飞机飞行特性与歼7类似,飞行员在改装歼8前必须有飞行歼7飞机的经验。1987年歼教7飞机在中国贵航定型成功,很快便投入现役使用。歼教7飞机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空军的训练改装问题,根据歼教7服役前后几年的飞行安全纪录统计,歼7部队的事故万时率几乎下降了约50%。歼教7飞机不但解决了飞行员改装歼7前的适应训练问题,而且还能担负一定的战备任务。歼教7飞机可携带空空导弹和火箭等武器,飞行员可在该机上完成一般的战术训练任务,这样一来歼7、歼8飞机则可以全力备战了。歼教7基本翼展7.154米,机长14.874米,机高4.103米;机翼面积23平方米;空重5330千克,机内载油1891千克;正常起飞重量7590千克(带2枚PL-2空-空导弹),最大起飞重量8600千克(带两枚PL-2空空导弹)。最大速度M2.05,起飞速度315~335千米/小时,着陆速度305~325千米/小时,起飞滑跑距离900~1100米,着陆滑跑距离850~1100米,实用升限17300米,最大航程1459千米,限制过载+7G(带两枚PL-2B空空导弹)。
2023-07-24 12:55:591

军事武器,歼6和歼7战斗机外观上有哪些区别?

最简单的办法是看机头的空速管,歼六在下方,而歼七的是在上方。另外机翼的翼根也有区别:歼六靠近驾驶舱位子安装了航炮;歼七翼根靠近机身中段,航炮在机首。 麻烦采纳,谢谢!
2023-07-24 12:56:078

歼轰-7是第几代战斗机?

歼轰七是战斗轰炸机,也叫歼击轰炸机,不属于战斗机,与属于战斗机的歼七毫无关系,之所以叫歼轰七是因为军方更多是把它当作轰炸机使用,所以排名的时候是排在轰六轰炸机之后的。而且在中国现役的轰炸机只有轰六轰炸机,战斗轰炸机有歼轰七与SU30.所以,如果真要分代的话,应该算是二代轰炸机。
2023-07-24 12:56:211

歼七飞机起降需多长跑道

战斗机起降需要的跑道最小长度是两公里,歼七也是按照这个标准!紧急起降也需要至少500的长度的跑道!
2023-07-24 12:56:302

歼五、歼六、歼七、歼八战斗机的详细数据资料

歼-5是中国沈阳飞机公司制造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仿制前苏联米格-17φ),也是中国制造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 沈阳飞机公司于1955年初开始试制歼-5。1956年7月19日,试制原型机首次试飞。歼-5自1956年9月投入批生产,到1959年5月停产,共生产767架。 歼-5主要用于昼间截击和空战,也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其改进型歼-5甲机头装有雷达,主要用于夜间截击空战。 歼-5是一种单座、单发、机头进气、后掠式中单翼喷气战斗机。 机翼后掠式中单翼布局,后掠角45°,双梁结构。机翼内侧有后退式襟翼,起飞和着陆可放下不同角度。机翼外侧是副翼,偏转角范围为±18°。机翼根部有起落架舱,主起落架收在机翼的两个舱内。 机身全金属半硬壳式构造,外形为圆形截面的流线体。圆形机头进气道。机身后部装有可操纵的减速板。 尾翼垂直尾翼分成上下两段,下段固定在后机身的承力斜框上,上段可拆卸。垂尾后掠角为55°41′。垂直尾翼后缘是方向舵,转动角度为25°。水平尾翼后掠角为45°,安装在垂直尾翼下段顶部,其后缘的升降舵,向上可转动32°,向下为16°。 起落架前三点式起落架,均为单轮。前起落架收入前机身下部的轮舱内,主起落架收入机翼内 。主起落架装有缓冲器,前起落架装有减震器和减摆器。主轮轮胎压力为8.34×105帕(8.5公斤/厘米2)。 座舱密封式单人座舱,应急时舱盖可抛掉。座椅是可弹射的,可以保证飞行员在紧急时迅速安全地脱离飞机。 系统操纵系统为硬式操纵。副翼调整片和升降舵调整片为电操纵。液压系统用于收放起落架、襟翼、减速板、可调喷口和操纵副翼。冷气系统用于刹车、密封座舱、应急收放起落架和应急刹车等。 动力装置装一台WP-5型离心式喷气发动机,带加力。最大推力25.50千牛(2600公斤),加力推力33.15千牛(3380公斤)。机内燃油1170千克,外挂两个400升副油箱。 机载设备超短波指挥电台、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信标接收机、敌我识别器、护尾器、测距器等。 武器机头左侧下方装两门23毫米机炮,机头右侧下方装一门37毫米机炮。备弹量为200发。机上装有光学半自动瞄准具,有两具照相枪。左、右翼下可各挂一颗100~250千克的炸弹。 乘 员:1人;   机身长:11.68米;   翼 展:9.6米;   最大高度:16300米;   有利高度:8000米;   最大速度:每小时1123公里;   巡航速度:每小时800公里;   最大航程:2000公里;   活动半径:800公里;   续航时间:2.50小时;   载弹重:500公斤;   武器装备:HP30炮3门。外形尺寸   翼展9.60米   机长11.36米   机高3.80米   机翼面积22.6米2   主轮距3.85米   前主轮距3.37米 重量数据   最大起飞重量(带副油箱)6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534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4164千克   空重3939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机内)1170千克   (带副油箱)1834千克   载弹重:500公斤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3000米)1145公里/小时   最大高度:16600米   有利高度:8000米   (高度11000米)M0.994   最大速度:1145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800公里/小时   失速速度190~21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无外挂,加力)16000米   动升限17500米   爬升时间(0~10000米)3.7分   最大爬升率4548米/分   最大使用过载8g   最大航程:2020公里   最大航程(带副油箱)1560公里   最大航程(机内燃油)1020公里   续航时间(带副油箱)2小时50分   起飞离地速度235公里/小时   着陆接地速度170~190公里/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590米   着陆滑跑距离825米   武器装备:HP23炮2门;H37炮1门
2023-07-24 12:56:512

歼7战斗机与歼10战斗机相比哪个速度比较快?哪个机动XING比较好?谢谢回答。

歼-7是第二代战斗机,特别重视高空高速,发动机耗油量大,但是短时间加速能力较强。最大速度2M。歼-10是第三代战斗机,发动机推力强大,推重比不开加力的情况下接近于1,重视亚音速机动能力,重视中距离空战能力及包括对地对海打击的综合性能。最大速度2.2M。短跑,歼-10跑不过老7,但是长跑的话,歼-10具备间歇性超音速巡航的能力,比歼-7要快得多,而且作战半径也大。
2023-07-24 12:56:581

jh7有多先进?相当于美国的什么战斗机型?

歼七战斗机在我国使用的时间不是太久,大概也就是七十年代末才基本成熟,因为当时苏联支援我们的只有图纸,而这个图纸也是苏联出于牵制美国的思想才破例给我们的(当时我们两个拳头打敌人,国内比较乱,军工遭破坏,在歼六的基础上迟迟没有进展)。歼七从最初的基本型,也就是昼间的空斗型的逐渐不断改进,每一步都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歼七M在巴基斯坦同幻影、F16作对抗性实验,结果显示:比幻影优秀,具备和F16对抗的能力。现在的歼七已经比那时更加先进。虽然限于其布局等硬性指标,但是,对其升级后,它的战斗能力还是非常凶悍的。歼七E的能力基本可以轻松挑下F16AB型号的战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CD型号的对抗。就连歼十的很多技术,也是在歼七身上成熟以后使用的。这飞机的技术很少是飞机出来就产生了,一般都是优先成熟技术,而技术是需要积累的。不可能一出来歼十马上它的技术就全面了,这个是需要积累的,而这个积累实在歼七身上完成的。很多人都认为歼七作为二代机不是三代机的对手,和四代机根本就没法比~其实这种观点和我以前一样,后来见识的多了才慢慢改变。战斗根据性能可以分代。每一代战斗机产生都有其背景。但是,分代不代表二代机就干不过三代机。歼六在中低空可以很随意的把前来进犯基地的敌军飞机放挺。不管你是什么货色。这就是因为它的最佳性能是在这个空间发挥,并且擅长格斗。所以遇到敌人突袭基地,歼六上比歼七要好。这就是它的用途。同样,歼七的战斗性能很强大。很多人会说美国PK俄式战机的问题。这个问题我都懒得解释了:首先,美式战机技术先进,保养维修到位,战术超前,人员素质过硬,指挥系统反应迅速,高新技术大量运用;反观伊拉克直流的国家:用的是猴版苏制武器,指挥系统脱离了苏联的“空气”体系,武器见的配合断档,人员素质直接跳过,战术直接跳过,高新技术直接跳过。其实很简单的说:一件武器性能发挥的影响因素很多,只要国力强大,你能用,用的好,这个武器就有价值。打个比方:美国和伊拉克打仗,美国全用歼七,伊拉克全用F16,战争结果依然不会变化,美国一定是压倒性胜利。伊拉克空有F16,指挥不行,人员不行,技术也不行,这飞机能有多大用途?反观美国,及时是歼七,人员素质高,指挥强悍(空中预警机),技术先进(各种吊舱等)。所以,千万别用飞机分代去决定飞机的战斗力,有这种想法说明您对军事还停留在感兴趣的阶段。再打个比方:59式坦克知道吗??现在有一大把的59 ,为什么不退役??因为改进了。效果呢??就算是德国豹,挨上一下,不说摧毁,起码丧失战斗力。尽管改进的59属于小车大炮,但是,打仗的时候谁管这些??能阴你一下就行了。阴住了,你说什么也晚了。这就是它的作用。有那么多59改存在,你在先进的坦克群也不敢随意下来,就是一个一个换,你也换不起啊。所以,千万别被外表迷惑了。美国的武器看上去总是改改改,样子没变,觉得很没意思。其实,它改一次都是非同小可!!!!皮没变,里面变完了!至于歼七和F22,这个您就不应该比较。歼七更多是防御用的,F22它的性能决定他是攻击性质更枪的飞机。确实差距很大。但是:凡事无绝对,在一些可怕的情况下就不一定。如果是在强干扰的情况下,F22收到的影响会更大,歼七则相对弱一些。如果是遭到核爆后的电磁干扰,F22直接就载了,改进型的歼七也会栽下来,基本上就是越先进的约会栽下来,反倒是歼六,歼五直流飞的好好地。你要是开的是螺旋桨的,也没事。但如果是中子流的攻击(伴随与核保),你就是一个汽车,也会瞬间就烧掉了,报废了。但是人没事。很神奇。战争打起来,什么都与可能:轰炸机运兵,运输船改成炮艇,运输机改成临时轰炸机。。。。。无所不用其极,这个很难下一个定论。歼七确实没有后两者先进,与F22的差距更是直接到了理念性的差距,但是,这不等于说歼七就没有价值了。歼七在未来一定会退役,但不会一下全退完。事实上,它撑得时间越久,给我们下一代更先进的飞机(J20之后的预研的那一代)的预研就挤出了更多的时间。而这个时间非常宝贵,如果你看过美苏争霸的书的话,在飞机上,这个时间是一国在技术上反超或缩小差距另一国水平的关键时间。 看来楼下哥们不服气。关于军事装备的问题,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说不倒仁兄,也不想说服您,但是,千万别以为有个贝卡谷之战,米格战机就被定性为垃圾了。你既然明白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又何必再提叙方军机和防空力量的损失呢??这些武器的损失并不是武器本身的性能问题,就如你所说,很大程度也和以色列的先进作战方式有关系。其实也不是什么划时代的作战方法,通俗点讲就是诱敌歼灭战。最后打叙方防空时,叙利亚就没还手的力量,别说F16,运五装上炸弹也能潇洒走一回。您用某场战争的结果就全面否认了某种武器,这个胆识真不是我感想的。再者,您不是也同意了武器应用过程中战术很重要的因素吗??我在重申一遍:对于歼七,我认为它现在确实已跟不上时代,需要退伍。但是,就现阶段而言,还没到所谓的充数也嫌贵,杂鱼中的杂鱼这种地步。真是这样,您觉得军方还可能让它存在吗??就算是印度军方,在接受武器的时候,武器不过关,坚决不采购。阿琼兄弟不就这样才创造了一个不可挑战的奇迹??军队的东西,事关军人生死,国家存亡!在能力之内,尽可能的精益求精。歼七要是真到了升空做靶子的地步,飞行员也不会升空:起码被军法还能落个全诗。至于什么超视距作战,这玩意目前实在靠不住。一般打主力的还是中距弹,超视距使用导弹攻击,在目前情况下,就是22也不靠谱。你飞机再好,导弹还没那么先进,能超视距作战,不代表超视距作战本身就是无敌的,它的反制措施太多了!补充一点:以色列当时的F16,远没有现在牛叉,皮长的差不多,里面差的远。事实上,开始的F16除了超机动性外,还不具备三代机的其他特点,这都是F16,一点点积累的,真是这样,他才是一代名机,从此飞机不在唯重,大,狠得发展模式,向轻,机动,准开始转变。打字打了好多,本来就是发发感慨,没想和大伙起冲突,对于军事这东西,我知道的很少很少,只能算业余的军迷。有观点大家好好交流就是,只是见到这哥们第一句话很有点挖苦的感觉,您知道的多,也不至于挖苦别人抬高自己吧??光听这话,就不像个资深军迷该有的范儿。今儿我退一步,不起冲突,您要是觉得我满嘴胡话,请您直接无视,万分感谢。如果观点冲突,您可以到军事群里发泄发泄,那里的人相对更专业点。俺这种水平,只是让人觉得“不知道你在有感而发的是什么(东西)”~看你也不像女的,就不客气了。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备注:大家不要因为我打的字多就批评教育我,拜托大家无视我。有观点您就说,想通过贬低别人凸显自己,感觉很像娱乐界的手段,咱就别这么幼稚了~都这么大了,别拿三俗当性格,好不??
2023-07-24 12:57:181

中国歼-7战斗机是怎样设计的?

米格-21“鱼窝”以其多用途、高效率,尤其是惊人的寿命,在战斗机发展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一页。今天,仍有大量后期改进型米格-21战斗机在世界各地一线服役。但是由于该型机的续航能力和战斗载重量都很有限,这使得大约在20年前,就导致了用来代替它的具有前线作战功能的型号的诞生;在这种背景下,米格-21被引进到中国,并得到许可一直持续生产到今天,的确颇使人们感到意外。中国改进生产的主要型号就是仿制“鱼窝-C”的产物。实际上,苏联是在1961年同意允许中国制造米格-21F-13及该机所用的图曼斯基R-11F-300发动机。并且有少量的苏制该型机作为示范飞机交付中国使用。随同这批飞机一起交付中国的还有一些拆除了武器的该型机,具体数量不详。但是两国关系的破裂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制造该机的计划,因为苏联没有交给中国该机的任何技术文件和资料。苏联曾给过中国优先制造米格-19,即歼六的权利,所以所提供的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也比较完善。苏联许可中国生产该机之后不久,中国就开始着手生产歼七。为此,中国沈阳飞机设计所接受了要充分研究米格-21的任务,以便制定歼七飞机的生产计划。米格-21的原型机于1964年初开始生产,1965年l1月完成机体静力试验。第一架生产型歼七,象早期制造的歼七一样,由沈阳飞机工厂制造,并于1966年1月17日,由试飞员葛文塘驾驶进行了首次飞行。到当年4月底,中国就制造了12架歼七战斗机。在这段时间,试飞中的原型机,前后共完成了29个起落,飞行速度达到了M2.02。中国最初生产的歼七,由一台涡喷-7涡轮喷气发动机驱动。该发动机是在苏联R-11F-300发动机的基础上,经多方面改进制成的。他们采用了新加工方法来制造发动机的涡轮叶片和其它重要零部件,但加力燃烧室和压缩器是重新设计的。后期的发动机,涡轮叶片从31片减少到24片,更大地提高了可靠性,减少了发动机对喘振和失速颤振的敏感性。歼七原型机于1967年获得生产许可证。生产转移初期的歼七型机,全部由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
2023-07-24 12:57:251

我国歼八战斗机有几个发动机?是单发还是双发?歼七战斗机呢?

歼8是双发双座战斗机,性能如下:翼展:9.34米;机长:21.52米;机高5.14米;空重:9826公斤;机翼面积:42.19平方米;正常起飞重量:1385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1955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M2.2;实用长限:20500米;爬升率200米每秒;航程:2000公里,作战半径:600公里;动力装置:2台WP-7发动机,单台推力6000公斤.歼7是单发单座战斗机.
2023-07-24 12:57:321

目前我国“歼”系列的战机都有哪些,详细资料。

  中国的歼击机  歼5-中国航空蹒跚学路  1956年7月19日清晨,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战斗机在东北某机场腾空而起,这架机身前部印有鲜红的“中0101”字样的银白色歼击机的试飞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掌握喷气技术的国家之一。歼5战斗机一亮相,就在东南沿海击落美制台湾来犯战机八架,其后更为中国的国土防空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歼6-跨入超音速时代  1964年1月,沈阳飞机厂成功地仿制出前苏联米格-19型超音速歼击机,命名为歼6,该歼击机于1959年9月23日首飞成功,它的制造成功,标志着新中国航空工业进入了超音速时代。六十年代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歼6,印巴战争中歼6共击落一架米格-21,八架苏-7和三架英制“猎人”战斗机。当时在巴的美国顾问认为歼6技术水平相当高,爬升率比印度的米格-21和巴基斯坦当时拥有的美制F-104都快,低空缠斗性能好过当时亚洲除F-86外的所有战机,随着时代的进步装备数量曾高达3000架的歼-6已逐步退出现役。  歼7  米格-21“鱼窝”以其多用途、高效率,尤其是惊人的寿命,在战斗机发展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一页。这种飞机,经不断改进,以从容的发展步伐,从一种轻型昼间战斗机,发展成为一种重量较重;功用较多的全天候攻击战斗机;同时,其机动性和其它优良性能却从未降低。米格-21在前苏联停产一段较长时期以后,经许可在印度生产,并在该国HAL的Nasik工厂离开了生产线。印度制造的最后一批米格-21飞机,是在1987年完成的。  今天,仍有大量后期改进型米格-21战斗机在世界各地一线服役。而且,在东德和西德重新统一后,有许多国家热衷于购买去掉东德标志的“鱼窝”战斗机。第一代米格-21F,即“鱼窝-C”, 现在已成为罕见之物。最初,虽然有少量这种飞机作为一种高级教练机在一些国家服投,如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但是由于该型机的续航能力和战斗载重量都很有限,所以很快就得到了一个“超音速运动飞机”的名声,这使得大约在2O年前,就导致了用来代替它的具有前线作战功能的型号的诞生;在这种背景下,米格-21被引进到中国,并得到许可一直持续生产到今天,的确颇使人们感到意外。中国改进生产的主要型号就是仿制“鱼窝-C”(米格-21F-13)的产物。  更令人惊奇的 也许是这样一个事实,即这种在20年前就被大多数西方国家拒绝的米格-21,却被中国用来向巴基斯坦出口。并且在巴基斯坦与F-16战斗机一起,用来对抗诸如印度的高级战斗机米格-29、“幻影”2000和“美洲虎”的威胁,以保卫自己国家的领空。 中国现称的J-7,即歼七,是歼击机七型的简称,J是歼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用于出口的编号为F-7,F即英文战斗机Fighter的第一个字母。中国能够生产歼七,还得归功于中国和前苏联这两个共产主义国家有着紧密关系的那段日子。  实际上,苏联是在1961年同意允许中国制造米格-21F-13及该机所用的图曼斯基R-11F-300发动机。并且有少量的苏制该型机作为示范飞机交付中国使用。随同这批飞机一起交付中国的还有一些拆除了武器的该型机,具体数量不详。但是两国关系的破裂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制造该机的计划,因为苏联没有交给中国该机的任何技术文件和资料。苏联曾给过中国优先制造米格-19, 即歼六的权利,所以所提供的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也比较完善。苏联许可中国生产该机之后不久,中国就开始着手生产歼七。  为此,中国沈阳飞机设计所接受了要充分研究米格-21的任务,以便制定歼七飞机的生产计划。米格-21的原型机于1964年初开始生产,1965年l1月完成机体静力试验。第一架生产型歼七,象早期制造的歼七一样,由沈阳飞机工厂制造,并于1966年1月17日,由试飞员葛文塘驾驶进行了首次飞行。到当年4月底,中国就制造了12架歼七战斗机。在这段时间,试飞中的原型机,前后共完成了29个起落,飞行速度达到了M2.02。中国最初生产的歼七,由一台涡喷-7涡轮喷气发动机驱动。该发动机是在苏联R-11F-300发动机的基础上,经多方面改进制成的。他们采用了 新加工方法来制造发动机的涡轮叶片和其它重要零部件,但加力燃烧室和压缩器是重新设计的。后期的发动机,涡轮叶片从31片减少到24片,更大地提高了可靠性,减少了发动机对喘振和失速颤振的敏感性。歼七原型机于1967年获得生产许可证。 生产转移初期的歼七型机,全部由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  歼8  F-8是中国沈阳飞机研究所和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研制和生产的高空高速战斗机。  F-8采取机头进气、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气动外形,装两台WP-7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58.8千牛(6000公斤)。起飞推重比0.89。  1964年提出研制F-8的设想,1965年正式决定开展F-8战斗机的研制工作,1966年底设计部门完成了F-8的全部设计工作,1967年初开始制造原型机。1969年7月5日原型机首次试飞成功。由于“十年动乱”的干扰及缺乏研制经验和预先研究工作进行得不充分,致使F-8至1979年12月才设计定型。  F-8除白天型外,尚有F-8I全天候型。与白天型相比,全天候型F-8I主要的改变是增装了全天候雷达和其它电子设备,采用了新座舱盖、新座椅、组合仪表、新氧气系统,改装两门23-III双管机炮,可挂4枚PL-2乙空-空导弹。  歼9:项目下马.  歼10  J-10A基本达到了第三代战斗机的要求:J-10A拥有11个外挂,可以配备国产PL12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和对地攻击武器以及副油箱;座舱拥有三 个大型中视多功能显示器;从左到右可以提供武器控制、雷达告警、接受、导航及相关的雷达数据。J-10A将会提供中国空军境外打击的能力,以贯彻攻防兼备的作战思想。  机长:14.57m  机高:4.78m  翼展:8.78m  最大起飞重量:19,277kg  发动机:1台AL-31FN涡扇发动机或涡扇-10涡扇发动机  最大推力:112.6千牛(AL-31FN)  最大过载:7G(持续)/10G(瞬时)  最大速度2.0马赫  最大升限18000m  作战半径1100km  最大航程2500km  最大起飞重量19277kg  载弹量7000kg  歼11:S u--27的国产化  歼12:项目下马.  歼13:项目下马.(原本要接替歼6)  歼14:
2023-07-24 12:57:413

歼七战斗机是内置导弹还是外置导弹啊?

内埋弹舱强五基本型就有 强五甲是半埋式强五改取消了内埋弹舱改成油箱了歼七是机翼下外挂的 没有内埋弹舱真正具备发射导弹的底部或侧弹舱 是歼20到底航空弹投弹和导弹发射是不一样的
2023-07-24 12:57:491

歼-7II的型号分类

歼-7家族族谱(以英文编号的代表出口型)MiG-21F-13->歼七I->F-7A->F-7BMiG-21F-13->﹂>歼七IIMiG-21F-13->﹂>﹂>歼七IIA->F-7MMiG-21F-13->﹂>﹂>歼七IIA->﹂>F-7MPMiG-21F-13->﹂>﹂>歼七HMiG-21F-13->﹂ ﹂>歼教七MiG-21F-13->﹂>﹂>原称歼七IIIMiG-21F-13->﹂>﹂>﹂>歼七D(原称歼七III改或歼七IIIA)MiG-21F-13->﹂>﹂>歼七E->F-7MGMiG-21F-13->﹂>﹂>歼七FS歼七I 早在1964年,中国就已决定将其转移到成都和贵州生产。歼七I昼间防空型是由成都飞机公司制造的歼七飞机的第一种型号,该机的基本方面与沈阳制造的歼七型机相似。1976年6月首次试飞,试飞员景正华。与原型(MiG-21F-13)相比,主要改进有:机身左侧增加一门航炮(原型的主要武器为一门右侧机身行炮和两枚外挂导弹),加强了近战火力;进气道调节锥由3级调节改为无级机调节,改善了平飞加速性能;近期道唇口的圆弧半径由0.5毫米增加到2毫米,改善了低速飞行时的气流流动特性,提高了起飞推力。 主要技术数据:机长:14.89米 翼展:7.15米 机高:4.1米 机翼面积: 空重:5275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8655千克 最大使用速度:2.0M 升限:8000米 爬升率:180米/秒 最大航程:1400公里F-7A 歼七I的出口型,也由沈阳飞机厂制造,并有少量出口到阿尔巴尼亚和坦桑尼亚。与歼七I比较其改进有发动机由原来的涡喷-7型改为涡喷-7乙型,加力推力从56.39千牛增加到58.8千牛,发动机寿命延长;着陆阻力伞舱由机腹移到了垂尾根部,这样就可以提前放伞,以进一步缩短着陆滑跑距离;改装部分机载电子设备;后期产品为外挂近距导弹敷设了电缆。 F-7B 专为出口设计的F-7B,已向埃及和伊拉克出口。歼七的这些早期型号,与后期的米格-21F-13型机相同,具有宽翼弦垂直尾翼,并且保留了早期米格-21F飞机装备的两门30毫米口径航空机炮。伊拉克的F-7战斗机,在该国与伊朗长期进行的两伊战争中,发挥了主力作用。其中,有一批飞机还参加了前几年进行的那次海湾战争, 但当时有不少都损失在地面,其它的也被多国部队的战斗机击落。象伊拉克其它所有的战斗机一样,能飞的F-7也少得可怜。而且,事实也证明,即使它们参战,也只不过是多国部队那些在数量上具有压倒优势的、性能优良战斗机的牺牲品。 初期的歼七,在中国使用并不普遍,主要是由于米高扬设计局独特的座舱弹 射救生系统造成的。这种系统,其铰接式前座舱盖是与驾驶员座椅连在一起的,在弹射救生过程中,可对驾驶员起到屏蔽保护作用。由于这种联动系统比较复 杂,加上加工质量粗糙,所以中国制造的这种救生系统弹射很容易失败。尽管如此,也一直未能提供一种新的弹射救生系统。直到1978年,新的救生系统才装备 在歼七飞机上使用。 事实上,用于歼七II型飞机的新型II型弹射座椅于1975年就开始研制。这种弹射座椅安排在两块可抛放座舱盖座舱之中。歼七II 在歼七I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型(曾称歼七I改),1978年12月30日首飞,试飞员余文明。主要改进有:以自行研制的火箭弹射座椅代替了原来苏联设计的带离式弹射救生装置,新型弹射座椅装有一枚大推力弹射火箭,弹射时,它不仅加速平稳,使飞行员脊柱受伤的可能性较小,而且还能使其具有更高的弹射轨迹。飞机在地面零高度,时速超过260公里的条件下,该系统也能进行弹射。在空中弹射时,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到890公里/小时。有意思的是,这种新的弹射座椅直到1984年才被使用。受到中国空军青睬的这种弹射座椅,在1985年所进行的5次弹射均告成功。其中最后一次弹射除座椅的常规性能不错外,其它也很顺利。座舱盖由整体向前开启改为向后开启,前风挡固定;着陆阻力伞舱上移至垂尾根部,缩短了飞机的着陆滑跑距离;在机腹内沿纵向中心线,还设有 一个容量为720升的燃油箱,增加了载油量,以扩大作战半径。 更重要的是,歼七II采用了一台涡喷-7乙(WP7-B)新型祸轮喷气式发动机,静推力为61O0公斤。原来的涡喷-7发动机在整个生产寿命期间,只进行过一系列小的改进,但涡喷-7乙则标志着中国已在发动机研制上已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由于涡喷-7乙发动机利用了已在涡喷-7A发动机上应用的一些改进材料、结构和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优势,所 以使其维修间隔时间得到成倍增加,达到200小时,而且发动机推力也有所提高。涡喷-7A发动机是专为中国自行研制的歼八战斗机所开发的。涡喷-7乙采用了新的燃烧室火焰筒、新的高温轴承、密封技术和合成燃油。重新设计的加力燃烧室,采用了新隔热措施,可免除后机身被烧事故。后机身被烧事故曾经是歼七/米格-21F飞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进一步改进的延寿涡喷-7乙发动机上,原来以汽油为燃料的起动装置已被使用煤油的起动装置所取代。这种发动机不仅重量有所减轻,而且还提高了可靠性,也更有利于维护。改装了型发动机,解决了后机身温度过高的问题。歼七IIA 在歼七II的基础上加装了引进的火控设备,1984年3月7日完成试飞,试飞员余文明。结构上有以下改进:机头空速管支臂缩短,由机头下方移至机头右侧上方,并改为固定式;改进了雷达天线罩;垂尾顶部安装了甚高频(VHF)天线。F-7M 在歼七IIA基础上发展的出口型,F-7M即已知的“空中卫士”战斗机。该机已出口到伊朗、津巴布韦,可能还有伊拉克,但几乎可以肯定没有巴基斯坦和盂加拉国。F-7M “空中卫士”飞机研制始于1981年,1983年8月31日首飞,F-7M装一台进一步轻量化的WP-7B(BM)发动机,两翼冀下各增加了一个外接点,具有更强的防鸟撞风挡玻璃和一副加强的起落架。该机适合携带PL-7、PL-2和PL-3导弹。PL-7是马特拉公司的R550“魔术”导弹的仿制品,PL-2和PL-3则是降低了性能的苏联AA-2“环礁”导弹的仿制品。也许,最重要的是,F-7M装有西方各种航空电子设备,其中包括GEC航空电子公司的一种平显仪和目标瞄准计算机,即956HUDWAC;一部经改进提高了反电子干扰性能的新型远距测距雷达;一台新型大气数据计算机,以及雷达高度表和敌我识别系统、更安全的无线电通讯收发两用机等。在外观上,通过重新安置的空速管,也容易将这种飞机与歼七II相区别:F-7M的空速管移到了机头锥的上方,偏置在右侧;歼七II则设在机头下面。按国内空军要求改装的称歼七IIM型。歼七H 增强了对地攻击能力的一种改型,1985年3月试飞,主要改进项目有:改用通用外挂梁;改装煤油启动的涡喷-7乙延寿发动机;主起落架支柱加强,采用无内胎轮胎;改装了发射控制电路。F-7MP 歼七M的改进型,1988年6月9日试飞,试飞员卢国堂。主要改进:加装了电子设备和后视镜等座舱设备;改装了外挂系统,可挂不同型号的空空导弹、火箭和炸弹;驾驶杆缩短50毫米,减轻了飞行员的手臂疲劳。F-7P、F-7PG、F-7MB和F-7N都是由F-7MP发展而成的出口型飞机;此外,还有由歼七II改进的歼七II出口型和歼七IIK出口型。巴基斯坦在1965年和1971年两次对印度作战所取得的经验,对装备该机一事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在这两次战争中,米格-21“鱼窝”都有出色的战斗记录。巴基斯坦初期购买的20架F-7P,大概是在1985年提出定货的。预计, F-7P作为一种能够大量生产的价格便宜,并且能迅速作出反应的截击机,可以同航程和续航力较大的F-16战斗机配合使用。歼七III 全天候作战型,曾称为歼七大改或歼七甲;兼有对地攻击能力。歼七III从1981年开始设计,重新设计的部分占82%,只有18%保留原设计。1984年4月26日原型机首次试飞。与以前的歼七II相同,新飞机的试飞员也是余明文,实际上是首席试飞员,但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这种称呼。歼七III是由成都飞机公司和贵州航空工业公司联合研制的,后者主要负责飞机机翼和前起落架的设计。该机的主要改进有:采用新的全天候雷达设备,提高了飞行控制系统的性能水平,改装IV型弹射座椅(F-7P也使用这种座椅),增加机内燃油量,以及改装新的涡喷-13型发动机,推力64.72千牛。这种型号的发动机是在涡喷-7的基础上发展的,不但体积更小,而且改进了压气机和轴承(大大降低了发动机的振动水平),在结构材料上增加了钛合金,同时在燃料系统中安装了集成电路金属探伤设备(防止渗漏)。这些改进对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寿命有明显的影响。另外配备了全天候雷达和比较先进的火控系统;翼下可挂多种型号的空空导弹、火箭和炸弹;机内燃油量增加;机翼后缘装有吹气襟翼;改装新型的座舱盖,向右开启,上方有后视镜;装有零高度、零速度火箭弹射救生坐椅。 经过改进后生产的歼七III飞机,表面上看起来象米格-21MF“鱼窝”-J(Fishbed-j),如起落架处的凸包、迎角传感器和冀刀相同,机头进气道和中心锥整流罩加大了也一样,但实际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该祝还在翼根下安装了两门机炮,代替了以前安装在机腹短舱内一门23毫米机炮。飞机上还装有“附加扦”式的敌我识别天线。在中国空军服役的歼七III飞机,其外表涂装主要由蓝、褐和浅褐色组成。歼教七 歼七II的基本双座教练机是歼教七。“歼教”是歼击机教练机的简称。这种飞机是为歼七、歼八飞机飞行员训练及改装需要而设计的,在外观上,它与米格-21U“蒙古人-A”飞机很相似。研制这种教练机的想法产生于1979年,使用需要则是在1981年提出的。该机由贵州航空工业公司负责研制。引人注目的是,其研制进度快,且进展顺。1985年7月5日首飞,试飞员严秀福。主要特点是前后座舱盖均向右开启,后座舱盖上部装有电动收放的前视潜望镜;后机身下方有双腹鳍。 歼教七的前座舱装有一套先进的故障模拟系统,该系统也可由后座舱进行控制。据报道,该机机背部分还设有一个大的“马鞍”形油箱,以便执行长航时任务。其机炮空间也被附加的内部油箱所占用,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歼七II保持着小批量的生产规模,每年平均大约生产14架。歼七D(原称歼七III改或歼七IIIA) 歼七D曾用名歼七III改或歼七IIIA。为了发挥歼七III的优点,弥补它的不足,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对歼七III进行改进设计,换装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更新了座舱设备,改进了火控系统和武器。由此发展而成的歼七D型飞机,在全天候作战效能方面大为提高。歼七E 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和院校合作在歼七II基础上,进行较大的改进设计,发展而成的昼间歼击机。选择了新的双三角平面形状的机翼,增设了机翼前后缘机动襟翼,提高了亚、跨音速机动性能;增加发动机推力,降低油耗,将原涡喷-7乙发动机换为涡喷-13F发动机;加装了平显武器瞄准系统,大气数据计算机等;换装了航姿系统,无线电罗盘,信标接收机,无线电高度表,超短波电台等;加挂高性能空空导弹;增加武器外挂能力,在机翼两端各加一个外挂点,增强了空对地火力;增加了压力加油系统,液压系统采用密闭加油,以及对平尾和副翼载荷进行设计改进等。改进后的飞机其低空格斗能力,起降性能,对地火力,续航时间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对未来电子战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我国“八一”特技飞行表演队已于1994年7月选用该型飞机作为表演机另编为歼七EB(B为表演之意)。从歼-7E的改进改型来看,该机最突出的改进是近距格斗能力的大幅提升。提高稳定盘旋角速度要受三个条件的限制:一是最大载荷限制,一般不超过8-9个g;二是失速限制,要求尽量提高Cy,并尽量降低翼载荷;三是可用推力的限制,要求尽量提升推重比。由于歼-7E将原三角翼改为双三角翼,并安装了前后缘机动襟翼,使该机的Cy大幅提升;别外,由于换装了涡喷-13F发动机(发动机推力6560kg)可用推力增加460kg,这些都对稳定盘旋性能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由于涡喷-13系列发动机中更大推重比的新机型已批量生产,歼-7E的机动性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余地,改进后的歼-7E在中低空稳定盘旋性能与F-16A基本相当,这对于持续空中格斗尤为重要。 水平机动性能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是瞬时盘旋性能,通常是以减速来达到,因此不受可用推力限制,只受承载能力和失速限制。由于歼-7E的翼载荷较小,因此,歼-7E在瞬时机动性上占有优势。歼-7E由于Cy大幅提升,翼载荷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估计该机的失速表速将会比歼-7II的210-220km/s有较大程度的放宽,这无疑将对提升歼-7E的瞬时盘旋性能起到重要作用。F-7MG 歼七系列的最新改型。采用双三角形机翼(内翼后掠角57度,外翼后掠角42度),有前后缘机动襟翼,翼下有2对外挂梁,可以灵活地换装武器。 主要技术数据:最大速度:Mach 2.0.作战半径:700公里,最大 航程:2200公里,最大升限:18200 米,主要武器: 两门30mm机炮,五个外挂点,PL-2A,PL-7法制R5 50空对空导弹,57-2,90-1型火箭弹,50,150,250 ,500Kg炸弹。歼七FS 1998年6月8日,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等9家单位合作研制的歼七FS首飞成功,试飞员为钱学林。该型飞机将主要用于关键技术的验证飞行。从外形上看,歼-7FS与原有歼-7系列战斗机的最大区别是,改变了原机头进气方式,即演变为下颌式进气,这种进气方式与美国的A-7“海盗”攻击机类似。这种改进有两个优点:首先增加了机鼻的容积,便于安装大功率的机载雷达;其次,提高了大仰角飞行时的进气效率,从而使飞机的姿态机动能力增强。原来的歼-7系列战斗机的机载雷达只能装在直径狭小的进气口整流锥内,雷达扫描天线的大小受到严格限制(若太大会造成进气量减小,无法满足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要求),所以仅装备小功率的测距雷达,如GEC-马可尼公司的“空中巡逻兵”226型火控雷达。它的作用距离基本在20千米左右,而且只能跟踪/攻击单一目标,无法赋予战斗机进行视距外空战能力,从而影响作战效能的发挥。歼-7FS通过上述巧妙改进之后,雷达舱允许装置的雷达扫描天线直径超过了600毫米。完全可以选用类似于俄罗斯“甲虫”系列的先进火控雷达作为标准装备。“甲虫”雷达为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可以制导多种导弹,其对雷达反射截面为3平方米的目标的搜索/跟踪距离,前半球超过70千米,后半球为40千米。它还具有上视、下视能力,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能引导中距空空导弹同时攻击其中的2个目标,这赋予了歼-7FS视距外空战能力。 此外,为了进一步改善动力性能,歼-7FS换装了涡喷-13FII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是黎阳发动机公司在原歼-8II型战斗机上装载的涡喷-13型发动机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改进的双转子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进一步增加到78千牛(约8000千克),这使得歼-7FS的机动能力较原歼-7系列战斗机有了大幅提高。如最大爬升率从139米/秒增加到199.8米/秒;在5000米高度,从0.6马赫加速到1马赫的时间由35秒减少到28.7秒;起飞滑跑距离也缩短了200米等等。 歼-7FS还将逐步改善其机载电子设备,计划更换雷达冷却系统、电路系统、飞行参数记录系统、武器管理系统、GPS导航系统和多功能座舱显示器。<U>并准备将机翼修改为与歼-7MG相同的“双三角翼”,以进一步提高其近距格斗时的机敏性.
2023-07-24 12:57:581

给我歼7飞机的详细介绍

  歼-7战斗机  [编辑本段]前言  米格-21“鱼窝”以其多用途、高效率,尤其是惊人的寿命,在战斗机发展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一页。这种飞机,经不断改进,以从容的发展步伐,从一种轻型昼间战斗机,发展成为一种重量较重;功用较多的全天候攻击战斗机;同时,其机动性和其它优良性能却从未降低。米格-21在前苏联停产一段较长时期以后,经许可在印度生产,并在该国HAL的Nasik工厂离开了生产线。印度制造的最后一批米格-21飞机,是在1987年完成的。  今天,仍有大量后期改进型米格-21战斗机在世界各地一线服役。而且,在东德和西德重新统一后,有许多国家热衷于购买去掉东德标志的“鱼窝”战斗机。第一代米格-21F,即“鱼窝-C”, 现在已成为罕见之物。最初,虽然有少量这种飞机作为一种高级教练机在一些国家服投,如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但是由于该型机的续航能力和战斗载重量都很有限,所以很快就得到了一个“超音速运动飞机”的名声,这使得大约在2O年前,就导致了用来代替它的具有前线作战功能的型号的诞生;在这种背景下,米格-21被引进到中国,并得到许可一直持续生产到今天,的确颇使人们感到意外。中国改进生产的主要型号就是仿制“鱼窝-C”(米格-21F-13)的产物。  更令人惊奇的 也许是这样一个事实,即这种在20年前就被大多数西方国家拒绝的米格-21,却被中国用来向巴基斯坦出口。并且在巴基斯坦与F-16战斗机一起,用来对抗诸如印度的高级战斗机米格-29、“幻影”2000和“美洲虎”的威胁,以保卫自己国家的领空。 中国现称的J-7,即歼七,是歼击机七型的简称,J是歼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用于出口的编号为F-7,F即英文战斗机Fighter的第一个字母。中国能够生产歼七,还得归功于中国和前苏联这两个共产主义国家有着紧密关系的那段日子。  实际上,苏联是在1961年同意允许中国制造米格-21F-13及该机所用的图曼斯基R-11F-300发动机。并且有少量的苏制该型机作为示范飞机交付中国使用。随同这批飞机一起交付中国的还有一些拆除了武器的该型机,具体数量不详。但是两国关系的破裂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制造该机的计划,因为苏联没有交给中国该机的任何技术文件和资料。苏联曾给过中国优先制造米格-19, 即歼六的权利,所以所提供的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也比较完善。苏联许可中国生产该机之后不久,中国就开始着手生产歼七。  为此,中国沈阳飞机设计所接受了要充分研究米格-21的任务,以便制定歼七飞机的生产计划。米格-21的原型机于1964年初开始生产,1965年l1月完成机体静力试验。第一架生产型歼七,象早期制造的歼七一样,由沈阳飞机工厂制造,并于1966年1月17日,由试飞员葛文塘驾驶进行了首次飞行。到当年4月底,中国就制造了12架歼七战斗机。在这段时间,试飞中的原型机,前后共完成了29个起落,飞行速度达到了M2.02。中国最初生产的歼七,由一台涡喷-7涡轮喷气发动机驱动。该发动机是在苏联R-11F-300发动机的基础上,经多方面改进制成的。他们采用了 新加工方法来制造发动机的涡轮叶片和其它重要零部件,但加力燃烧室和压缩器是重新设计的。后期的发动机,涡轮叶片从31片减少到24片,更大地提高了可靠性,减少了发动机对喘振和失速颤振的敏感性。歼七原型机于1967年获得生产许可证。 生产转移初期的歼七型机,全部由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  [编辑本段]歼七家族族谱  (以英文编号的代表出口型)  MiG-21F-13->歼七I->F-7A->F-7B  MiG-21F-13->」>歼七II  MiG-21F-13->」>」>歼七IIA->F-7M  MiG-21F-13->」>」>歼七IIA->」>F-7MP  MiG-21F-13->」>」>歼七H  MiG-21F-13->」 」>歼教七  MiG-21F-13->」>」>原称歼七III  MiG-21F-13->」>」>」>歼七D(原称歼七III改或歼七IIIA)  MiG-21F-13->」>」>歼七E->F-7MG  MiG-21F-13->」>」>歼七FS  歼七I 早在1964年,中国就已决定将其转移到成都和贵州生产。歼七I昼间防空型是由成都飞机公司制造的歼七飞机的第一种型号,该机的基本方面与沈阳制造的歼七型机相似。1976年6月首次试飞,试飞员景正华。与原型(MiG-21F-13)相比,主要改进有:机身左侧增加一门航炮(原型的主要武器为一门右侧机身行炮和两枚外挂导弹),加强了近战火力;进气道调节锥由3级调节改为无级机调节,改善了平飞加速性能;近期道唇口的圆弧半径由0.5毫米增加到2毫米,改善了低速飞行时的气流流动特性,提高了起飞推力。 主要技术数据:机长:14.89米 翼展:7.15米 机高:4.1米 机翼面积: 空重:5275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8655千克 最大使用速度:2.0M 升限:8000米 爬升率:180米/秒 最大航程:1400公里  F-7A 歼七I的出口型,也由沈阳飞机厂制造,并有少量出口到阿尔巴尼亚和坦桑尼亚。与歼七I比较其改进有发动机由原来的涡喷-7型改为涡喷-7乙型,加力推力从56.39千牛增加到58.8千牛,发动机寿命延长;着陆阻力伞舱由机腹移到了垂尾根部,这样就可以提前放伞,以进一步缩短着陆滑跑距离;改装部分机载电子设备;后期产品为外挂近距导弹敷设了电缆。 F-7B 专为出口设计的F-7B,已向埃及和伊拉克出口。歼七的这些早期型号,与后期的米格-21F-13型机相同,具有宽翼弦垂直尾翼,并且保留了早期米格-21F飞机装备的两门30毫米口径航空机炮。伊拉克的F-7战斗机,在该国与伊朗长期进行的两伊战争中,发挥了主力作用。其中,有一批飞机还参加了前几年进行的那次海湾战争, 但当时有不少都损失在地面,其它的也被多国部队的战斗机击落。象伊拉克其它所有的战斗机一样,能飞的F-7也少得可怜。而且,事实也证明,即使它们参战,也只不过是多国部队那些在数量上具有压倒优势的、性能优良战斗机的牺牲品。 初期的歼七,在中国使用并不普遍,主要是由于米高扬设计局独特的座舱弹 射救生系统造成的。这种系统,其铰接式前座舱盖是与驾驶员座椅连在一起的,在弹射救生过程中,可对驾驶员起到屏蔽保护作用。由于这种联动系统比较复 杂,加上加工质量粗糙,所以中国制造的这种救生系统弹射很容易失败。尽管如此,也一直未能提供一种新的弹射救生系统。直到1978年,新的救生系统才装备 在歼七飞机上使用。 事实上,用于歼七II型飞机的新型II型弹射座椅于1975年就开始研制。这种弹射座椅安排在两块可抛放座舱盖座舱之中。  歼七II 在歼七I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型(曾称歼七I改),1978年12月30日首飞,试飞员余文明。主要改进有:以自行研制的火箭弹射座椅代替了原来苏联设计的带离式弹射救生装置,新型弹射座椅装有一枚大推力弹射火箭,弹射时,它不仅加速平稳,使飞行员脊柱受伤的可能性较小,而且还能使其具有更高的弹射轨迹。飞机在地面零高度,时速超过260公里的条件下,该系统也能进行弹射。在空中弹射时,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到890公里/小时。有意思的是,这种新的弹射座椅直到1984年才被使用。受到中国空军青睬的这种弹射座椅,在1985年所进行的5次弹射均告成功。其中最后一次弹射除座椅的常规性能不错外,其它也很顺利。座舱盖由整体向前开启改为向后开启,前风挡固定;着陆阻力伞舱上移至垂尾根部,缩短了飞机的着陆滑跑距离;在机腹内沿纵向中心线,还设有 一个容量为720升的燃油箱,增加了载油量,以扩大作战半径。 更重要的是,歼七II采用了一台涡喷-7乙(WP7-B)新型祸轮喷气式发动机,静推力为61O0公斤。原来的涡喷-7发动机在整个生产寿命期间,只进行过一系列小的改进,但涡喷-7乙则标志着中国已在发动机研制上已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由于涡喷-7乙发动机利用了已在涡喷-7A发动机上应用的一些改进材料、结构和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优势,所 以使其维修间隔时间得到成倍增加,达到200小时,而且发动机推力也有所提高。涡喷-7A发动机是专为中国自行研制的歼八战斗机所开发的。涡喷-7乙采用了新的燃烧室火焰筒、新的高温轴承、密封技术和合成燃油。重新设计的加力燃烧室,采用了新隔热措施,可免除后机身被烧事故。后机身被烧事故曾经是歼七/米格-21F飞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进一步改进的延寿涡喷-7乙发动机上,原来以汽油为燃料的起动装置已被使用煤油的起动装置所取代。这种发动机不仅重量有所减轻,而且还提高了可靠性,也更有利于维护。改装了型发动机,解决了后机身温度过高的问题。  歼七IIA 在歼七II的基础上加装了引进的火控设备,1984年3月7日完成试飞,试飞员余文明。结构上有以下改进:机头空速管支臂缩短,由机头下方移至机头右侧上方,并改为固定式;改进了雷达天线罩;垂尾顶部安装了甚高频(VHF)天线。  F-7M 在歼七IIA基础上发展的出口型,F-7M即已知的“空中卫士”战斗机。该机已出口到伊朗、津巴布韦,可能还有伊拉克,但几乎可以肯定没有巴基斯坦和盂加拉国。F-7M “空中卫士”飞机研制始于1981年,1983年8月31日首飞,F-7M装一台进一步轻量化的WP-7B(BM)发动机,两翼冀下各增加了一个外接点,具有更强的防鸟撞风挡玻璃和一副加强的起落架。该机适合携带PL-7、PL-2和PL-3导弹。PL-7是马特拉公司的R550“魔术”导弹的仿制品,PL-2和PL-3则是降低了性能的苏联AA-2“环礁”导弹的仿制品。也许,最重要的是,F-7M装有西方各种航空电子设备,其中包括GEC航空电子公司的一种平显仪和目标瞄准计算机,即956HUDWAC;一部经改进提高了反电子干扰性能的新型远距测距雷达;一台新型大气数据计算机,以及雷达高度表和敌我识别系统、更安全的无线电通讯收发两用机等。在外观上,通过重新安置的空速管,也容易将这种飞机与歼七II相区别:F-7M的空速管移到了机头锥的上方,偏置在右侧;歼七II则设在机头下面。按国内空军要求改装的称歼七IIM型。  歼七H 增强了对地攻击能力的一种改型,1985年3月试飞,主要改进项目有:改用通用外挂梁;改装煤油启动的涡喷-7乙延寿发动机;主起落架支柱加强,采用无内胎轮胎;改装了发射控制电路。  F-7MP 歼七M的改进型,1988年6月9日试飞,试飞员卢国堂。主要改进:加装了电子设备和后视镜等座舱设备;改装了外挂系统,可挂不同型号的空空导弹、火箭和炸弹;驾驶杆缩短50毫米,减轻了飞行员的手臂疲劳。F-7P、F-7PG、F-7MB和F-7N都是由F-7MP发展而成的出口型飞机;此外,还有由歼七II改进的歼七II出口型和歼七IIK出口型。  天空闪电  专为满足巴基斯坦空军需要而设计的F-7P,被称为“天空闪电”,是一种与F-7M极为相似的飞机,但作了进一步改进,改进项目有24项。早在70年代,巴基斯坦就看好米格-21,其空军有一批高级军官也积极鼓动装备这种飞机。这批军官曾轮换派驻过阿拉伯各国空军,有飞行米格-21飞机的经验。例如,巴空军准将萨塔尔.阿尔维(Sath rLVI)就曾驾驶叙利亚的一架米格-21飞机,击落了以色列的一架“幻影”III战斗机。这种事例,使他们对苏联这种战斗机有很好的印象。  基斯坦在1965年和1971年两次对印度作战所取得的经验,对装备该机一事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在这两次战争中,米格-21“鱼窝”都有出色的战斗记录。巴基斯坦初期购买的20架F-7P,大概是在1985年提出定货的。预计, F-7P作为一种能够大量生产的价格便宜,并且能迅速作出反应的截击机,可以同航程和续航力较大的F-16战斗机配合使用。  歼七III 全天候作战型,曾称为歼七大改或歼七甲;兼有对地攻击能力。歼七III从1981年开始设计,重新设计的部分占82%,只有18%保留原设计。1984年4月26日原型机首次试飞。与以前的歼七II相同,新飞机的试飞员也是余明文,实际上是首席试飞员,但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这种称呼。歼七III是由成都飞机公司和贵州航空工业公司联合研制的,后者主要负责飞机机翼和前起落架的设计。该机的主要改进有:采用新的全天候雷达设备,提高了飞行控制系统的性能水平,改装IV型弹射座椅(F-7P也使用这种座椅),增加机内燃油量,以及改装新的涡喷-13型发动机,推力64.72千牛。这种型号的发动机是在涡喷-7的基础上发展的,不但体积更小,而且改进了压气机和轴承(大大降低了发动机的振动水平),在结构材料上增加了钛合金,同时在燃料系统中安装了集成电路金属探伤设备(防止渗漏)。这些改进对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寿命有明显的影响。另外配备了全天候雷达和比较先进的火控系统;翼下可挂多种型号的空空导弹、火箭和炸弹;机内燃油量增加;机翼后缘装有吹气襟翼;改装新型的座舱盖,向右开启,上方有后视镜;装有零高度、零速度火箭弹射救生坐椅。 经过改进后生产的歼七III飞机,表面上看起来象米格-21MF“鱼窝”-J(Fishbed-j),如起落架处的凸包、迎角传感器和冀刀相同,机头进气道和中心锥整流罩加大了也一样,但实际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该祝还在翼根下安装了两门机炮,代替了以前安装在机腹短舱内一门23毫米机炮。飞机上还装有“附加扦”式的敌我识别天线。在中国空军服役的歼七III飞机,其外表涂装主要由蓝、褐和浅褐色组成。  歼教七 歼七II的基本双座教练机是歼教七。“歼教”是歼击机教练机的简称。这种飞机是为歼七、歼八飞机飞行员训练及改装需要而设计的,在外观上,它与米格-21U“蒙古人-A”飞机很相似。研制这种教练机的想法产生于1979年,使用需要则是在1981年提出的。该机由贵州航空工业公司负责研制。引人注目的是,其研制进度快,且进展顺。1985年7月5日首飞,试飞员严秀福。主要特点是前后座舱盖均向右开启,后座舱盖上部装有电动收放的前视潜望镜;后机身下方有双腹鳍。 歼教七的前座舱装有一套先进的故障模拟系统,该系统也可由后座舱进行控制。据报道,该机机背部分还设有一个大的“马鞍”形油箱,以便执行长航时任务。其机炮空间也被附加的内部油箱所占用,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歼七II保持着小批量的生产规模,每年平均大约生产14架。  歼七D(原称歼七III改或歼七IIIA) 歼七D曾用名歼七III改或歼七IIIA。为了发挥歼七III的优点,弥补它的不足,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对歼七III进行改进设计,换装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更新了座舱设备,改进了火控系统和武器。由此发展而成的歼七D型飞机,在全天候作战效能方面大为提高。  歼七E 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和院校合作在歼七II基础上,进行较大的改进设计,发展而成的昼间歼击机。选择了新的双三角平面形状的机翼,增设了机翼前后缘机动襟翼,提高了亚、跨音速机动性能;增加发动机推力,降低油耗,将原涡喷-7乙发动机换为涡喷-13F发动机;加装了平显武器瞄准系统,大气数据计算机等;换装了航姿系统,无线电罗盘,信标接收机,无线电高度表,超短波电台等;加挂高性能空空导弹;增加武器外挂能力,在机翼两端各加一个外挂点,增强了空对地火力;增加了压力加油系统,液压系统采用密闭加油,以及对平尾和副翼载荷进行设计改进等。改进后的飞机其低空格斗能力,起降性能,对地火力,续航时间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对未来电子战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我国“八一”特技飞行表演队已于1994年7月选用该型飞机作为表演机另编为歼七EB(B为表演之意)。  从歼-7E的改进改型来看,该机最突出的改进是近距格斗能力的大幅提升。提高稳定盘旋角速度要受三个条件的限制:一是最大载荷限制,一般不超过8-9个g;二是失速限制,要求尽量提高Cy,并尽量降低翼载荷;三是可用推力的限制,要求尽量提升推重比。由于歼-7E将原三角翼改为双三角翼,并安装了前后缘机动襟翼,使该机的Cy大幅提升;别外,由于换装了涡喷-13F发动机(发动机推力6560kg)可用推力增加460kg,这些都对稳定盘旋性能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由于涡喷-13系列发动机中更大推重比的新机型已批量生产,歼-7E的机动性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余地,改进后的歼-7E在中低空稳定盘旋性能与F-16A基本相当,这对于持续空中格斗尤为重要。 水平机动性能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是瞬时盘旋性能,通常是以减速来达到,因此不受可用推力限制,只受承载能力和失速限制。由于歼-7E的翼载荷较小,因此,歼-7E在瞬时机动性上占有优势。歼-7E由于Cy大幅提升,翼载荷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估计该机的失速表速将会比歼-7II的210-220km/s有较大程度的放宽,这无疑将对提升歼-7E的瞬时盘旋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F-7MG 歼七系列的最新改型。采用双三角形机翼(内翼后掠角57度,外翼后掠角42度),有前后缘机动襟翼,翼下有2对外挂梁,可以灵活地换装武器。 主要技术数据:最大速度:Mach 2.0.作战半径:700公里,最大 航程:2200公里,最大升限:18200 米,主要武器: 两门30mm机炮,五个外挂点,PL-2A,PL-7法制R5 50空对空导弹,57-2,90-1型火箭弹,50,150,250 ,500Kg炸弹。  歼七FS 1998年6月8日,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等9家单位合作研制的歼七FS首飞成功,试飞员为钱学林。该型飞机将主要用于关键技术的验证飞行。从外形上看,歼-7FS与原有歼-7系列战斗机的最大区别是,改变了原机头进气方式,即演变为下颌式进气,这种进气方式与美国的A-7“海盗”攻击机类似。这种改进有两个优点:首先增加了机鼻的容积,便于安装大功率的机载雷达;其次,提高了大仰角飞行时的进气效率,从而使飞机的姿态机动能力增强。  原来的歼-7系列战斗机的机载雷达只能装在直径狭小的进气口整流锥内,雷达扫描天线的大小受到严格限制(若太大会造成进气量减小,无法满足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要求),所以仅装备小功率的测距雷达,如GEC-马可尼公司的“空中巡逻兵”226型火控雷达。它的作用距离基本在20千米左右,而且只能跟踪/攻击单一目标,无法赋予战斗机进行视距外空战能力,从而影响作战效能的发挥。歼-7FS通过上述巧妙改进之后,雷达舱允许装置的雷达扫描天线直径超过了600毫米。完全可以选用类似于俄罗斯“甲虫”系列的先进火控雷达作为标准装备。“甲虫”雷达为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可以制导多种导弹,其对雷达反射截面为3平方米的目标的搜索/跟踪距离,前半球超过70千米,后半球为40千米。它还具有上视、下视能力,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能引导中距空空导弹同时攻击其中的2个目标,这赋予了歼-7FS视距外空战能力。 此外,为了进一步改善动力性能,歼-7FS换装了涡喷-13FII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是黎阳发动机公司在原歼-8II型战斗机上装载的涡喷-13型发动机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改进的双转子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进一步增加到78千牛(约8000千克),这使得歼-7FS的机动能力较原歼-7系列战斗机有了大幅提高。如最大爬升率从139米/秒增加到199.8米/秒;在5000米高度,从0.6马赫加速到1马赫的时间由35秒减少到28.7秒;起飞滑跑距离也缩短了200米等等。 歼-7FS还将逐步改善其机载电子设备,计划更换雷达冷却系统、电路系统、飞行参数记录系统、武器管理系统、GPS导航系统和多功能座舱显示器。<U>并准备将机翼修改为与歼-7MG相同的“双三角翼”,以进一步提高其近距格斗时的机敏性。</U>  网站你可以到百度上搜一下,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说了,呵呵
2023-07-24 12:58:143

歼7战斗机跟歼10战斗机相比哪个飞得比较高?哪个飞得比较快?

歼7实用升限18200米(歼7II),歼10升限17000米歼7最大速度2.04马赫,歼10最大2马赫由此歼7飞的较高较快。再说下时代不同追求的性能也是不一样的,高空高速是较旧的战术思想
2023-07-24 12:58:212

中国歼7I战斗机主要有哪些改进?

歼七I:早在1964年,中国就已决定将其转移到成都和贵州生产。歼七一昼间防空型是由成都飞机公司制造的歼七飞机的第一种型号,该机的基本方面与沈阳制造的歼七型机相似。主要改良项目有6项:在飞机左侧增加一门30毫米机炮、机头进气锥由原来三级调节改为随飞行速度作无级自动调节、进气口的唇口半径由0.5毫米加大到2.0毫米、换装采用了高温涡轮和空心涡轮叶片的涡喷7乙型发动机增大推力、将座舱盖加高70毫米和扩大机翼整体油箱,简称“6改”。1970年4月12日,首架“6改”的歼-7改良型试飞,共投产34架,被称为歼-7I型,后来又改称歼-7A型。后来由于工艺发展的问题,认为“6改”的风险太高,1972年5月成都飞机制造厂决定先落实前三项改进,其余项目等工艺成熟后再加入生产型上。1973年6月“3改”歼-7I型试飞成功,到1981年停产为止共生产188架。其中40架军援北朝鲜。
2023-07-24 12:58:291

我国的战斗机有哪些?各有啥优点

中国的歼击机 歼5-中国航空蹒跚学路 1956年7月19日清晨,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战斗机在东北某机场腾空而起,这架机身前部印有鲜红的“中0101”字样的银白色歼击机的试飞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掌握喷气技术的国家之一。歼5战斗机一亮相,就在东南沿海击落美制台湾来犯战机八架,其后更为中国的国土防空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歼6-跨入超音速时代 1964年1月,沈阳飞机厂成功地仿制出前苏联米格-19型超音速歼击机,命名为歼6,该歼击机于1959年9月23日首飞成功,它的制造成功,标志着新中国航空工业进入了超音速时代。六十年代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歼6,印巴战争中歼6共击落一架米格-21,八架苏-7和三架英制“猎人”战斗机。当时在巴的美国顾问认为歼6技术水平相当高,爬升率比印度的米格-21和巴基斯坦当时拥有的美制F-104都快,低空缠斗性能好过当时亚洲除F-86外的所有战机,随着时代的进步装备数量曾高达3000架的歼-6已逐步退出现役。 歼7 米格-21“鱼窝”以其多用途、高效率,尤其是惊人的寿命,在战斗机发展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一页。这种飞机,经不断改进,以从容的发展步伐,从一种轻型昼间战斗机,发展成为一种重量较重;功用较多的全天候攻击战斗机;同时,其机动性和其它优良性能却从未降低。米格-21在前苏联停产一段较长时期以后,经许可在印度生产,并在该国HAL的Nasik工厂离开了生产线。印度制造的最后一批米格-21飞机,是在1987年完成的。 今天,仍有大量后期改进型米格-21战斗机在世界各地一线服役。而且,在东德和西德重新统一后,有许多国家热衷于购买去掉东德标志的“鱼窝”战斗机。第一代米格-21F,即“鱼窝-C”, 现在已成为罕见之物。最初,虽然有少量这种飞机作为一种高级教练机在一些国家服投,如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但是由于该型机的续航能力和战斗载重量都很有限,所以很快就得到了一个“超音速运动飞机”的名声,这使得大约在2O年前,就导致了用来代替它的具有前线作战功能的型号的诞生;在这种背景下,米格-21被引进到中国,并得到许可一直持续生产到今天,的确颇使人们感到意外。中国改进生产的主要型号就是仿制“鱼窝-C”(米格-21F-13)的产物。 更令人惊奇的 也许是这样一个事实,即这种在20年前就被大多数西方国家拒绝的米格-21,却被中国用来向巴基斯坦出口。并且在巴基斯坦与F-16战斗机一起,用来对抗诸如印度的高级战斗机米格-29、“幻影”2000和“美洲虎”的威胁,以保卫自己国家的领空。 中国现称的J-7,即歼七,是歼击机七型的简称,J是歼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用于出口的编号为F-7,F即英文战斗机Fighter的第一个字母。中国能够生产歼七,还得归功于中国和前苏联这两个共产主义国家有着紧密关系的那段日子。 实际上,苏联是在1961年同意允许中国制造米格-21F-13及该机所用的图曼斯基R-11F-300发动机。并且有少量的苏制该型机作为示范飞机交付中国使用。随同这批飞机一起交付中国的还有一些拆除了武器的该型机,具体数量不详。但是两国关系的破裂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制造该机的计划,因为苏联没有交给中国该机的任何技术文件和资料。苏联曾给过中国优先制造米格-19, 即歼六的权利,所以所提供的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也比较完善。苏联许可中国生产该机之后不久,中国就开始着手生产歼七。 为此,中国沈阳飞机设计所接受了要充分研究米格-21的任务,以便制定歼七飞机的生产计划。米格-21的原型机于1964年初开始生产,1965年l1月完成机体静力试验。第一架生产型歼七,象早期制造的歼七一样,由沈阳飞机工厂制造,并于1966年1月17日,由试飞员葛文塘驾驶进行了首次飞行。到当年4月底,中国就制造了12架歼七战斗机。在这段时间,试飞中的原型机,前后共完成了29个起落,飞行速度达到了M2.02。中国最初生产的歼七,由一台涡喷-7涡轮喷气发动机驱动。该发动机是在苏联R-11F-300发动机的基础上,经多方面改进制成的。他们采用了 新加工方法来制造发动机的涡轮叶片和其它重要零部件,但加力燃烧室和压缩器是重新设计的。后期的发动机,涡轮叶片从31片减少到24片,更大地提高了可靠性,减少了发动机对喘振和失速颤振的敏感性。歼七原型机于1967年获得生产许可证。 生产转移初期的歼七型机,全部由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 歼8 F-8是中国沈阳飞机研究所和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研制和生产的高空高速战斗机。 F-8采取机头进气、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气动外形,装两台WP-7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58.8千牛(6000公斤)。起飞推重比0.89。 1964年提出研制F-8的设想,1965年正式决定开展F-8战斗机的研制工作,1966年底设计部门完成了F-8的全部设计工作,1967年初开始制造原型机。1969年7月5日原型机首次试飞成功。由于“十年动乱”的干扰及缺乏研制经验和预先研究工作进行得不充分,致使F-8至1979年12月才设计定型。 F-8除白天型外,尚有F-8I全天候型。与白天型相比,全天候型F-8I主要的改变是增装了全天候雷达和其它电子设备,采用了新座舱盖、新座椅、组合仪表、新氧气系统,改装两门23-III双管机炮,可挂4枚PL-2乙空-空导弹。 歼9:项目下马. 歼10 J-10A基本达到了第三代战斗机的要求:J-10A拥有11个外挂,可以配备国产PL12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和对地攻击武器以及副油箱;座舱拥有三 个大型中视多功能显示器;从左到右可以提供武器控制、雷达告警、接受、导航及相关的雷达数据。J-10A将会提供中国空军境外打击的能力,以贯彻攻防兼备的作战思想。 机长:14.57m 机高:4.78m 翼展:8.78m 最大起飞重量:19,277kg 发动机:1台AL-31FN涡扇发动机或涡扇-10涡扇发动机 最大推力:112.6千牛(AL-31FN) 最大过载:7G(持续)/10G(瞬时) 最大速度2.0马赫 最大升限18000m 作战半径1100km 最大航程2500km 最大起飞重量19277kg 载弹量7000kg 歼11:S u--27的国产化 歼12:项目下马. 歼13:项目下马.(原本要接替歼6) 歼14:
2023-07-24 12:58:375

歼7战斗机的进气道的里面为什么有一个锥子一样的尖锐的东西?它是干嘛的?

这个东西叫激波锥!歼7是仿制米格21的,为了使飞机达到两倍音速以上的飞行速度,米高扬设计局采纳了苏联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建议的一种带有中心可调节激波锥体的机头进气形式,通过这个激波锥产生的斜激波对迎面而来的气流进行压缩减速,同时通过锥体的前后移动来改变进气道口气流截获面积,实现进气流速、流量和发动机进气需求之间的最佳匹配,保证发动机能够在各种飞行条件下都能稳定地工作。另外可以在这个激波锥里面安装雷达,但是由于空间限制,雷达体积很小,发现距离很短,基本就是一个鸡肋!
2023-07-24 12:59:022

军事武器,歼6和歼7战斗机外观上有哪些区别?

看机头下面有没有一挺机枪,有机枪的就是歼-6。歼-6的机头比较圆滑,歼-7机头有突出。
2023-07-24 12:59:171

歼7的所有改型?

歼7B是专为出口设计的,我国没装备。 歼七I 早在1964年,中国就已决定将其转移到成都和贵州生产。歼七I昼间防空型是由成都飞机公司制造的歼七飞机的第一种型号,该机的基本方面与沈阳制造的歼七型机相似。1976年6月首次试飞,试飞员景正华。与原型(MiG-21F-13)相比,主要改进有:机身左侧增加一门航炮(原型的主要武器为一门右侧机身行炮和两枚外挂导弹),加强了近战火力;进气道调节锥由3级调节改为无级机调节,改善了平飞加速性能;近期道唇口的圆弧半径由0.5毫米增加到2毫米,改善了低速飞行时的气流流动特性,提高了起飞推力。 F-7A 歼七I的出口型,也由沈阳飞机厂制造,并有少量出口到阿尔巴尼亚和坦桑尼亚。与歼七I比较其改进有发动机由原来的涡喷-7型改为涡喷-7乙型,加力推力从56.39千牛增加到58.8千牛,发动机寿命延长;着陆阻力伞舱由机腹移到了垂尾根部,这样就可以提前放伞,以进一步缩短着陆滑跑距离;改装部分机载电子设备;后期产品为外挂近距导弹敷设了电缆。 F-7B 专为出口设计的F-7B,已向埃及和伊拉克出口。歼七的这些早期型号,与后期的米格-21F-13型机相同,具有宽翼弦垂直尾翼,并且保留了早期米格-21F飞机装备的两门30毫米口径航空机炮。伊拉克的F-7战斗机,在该国与伊朗长期进行的两伊战争中,发挥了主力作用。其中,有一批飞机还参加了前几年进行的那次海湾战争, 但当时有不少都损失在地面,其它的也被多国部队的战斗机击落。象伊拉克其它所有的战斗机一样,能飞的F-7也少得可怜。而且,事实也证明,即使它们参战,也只不过是多国部队那些在数量上具有压倒优势的、性能优良战斗机的牺牲品。 歼七II 在歼七I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型(曾称歼七I改),1978年12月30日首飞,试飞员余文明。主要改进有:以自行研制的火箭弹射座椅代替了原来苏联设计的带离式弹射救生装置,新型弹射座椅装有一枚大推力弹射火箭,弹射时,它不仅加速平稳,使飞行员脊柱受伤的可能性较小,而且还能使其具有更高的弹射轨迹。飞机在地面零高度,时速超过260公里的条件下,该系统也能进行弹射。在空中弹射时,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到890公里/小时。有意思的是,这种新的弹射座椅直到1984年才被使用。受到中国空军青睬的这种弹射座椅,在1985年所进行的5次弹射均告成功。其中最后一次弹射除座椅的常规性能不错外,其它也很顺利。座舱盖由整体向前开启改为向后开启,前风挡固定;着陆阻力伞舱上移至垂尾根部,缩短了飞机的着陆滑跑距离;在机腹内沿纵向中心线,还设有 一个容量为720升的燃油箱,增加了载油量,以扩大作战半径。 歼七IIA 在歼七II的基础上加装了引进的火控设备,1984年3月7日完成试飞,试飞员余文明。结构上有以下改进:机头空速管支臂缩短,由机头下方移至机头右侧上方,并改为固定式;改进了雷达天线罩;垂尾顶部安装了甚高频(VHF)天线。 F-7M 在歼七IIA基础上发展的出口型,F-7M即已知的"空中卫士"战斗机。该机已出口到伊朗、津巴布韦,可能还有伊拉克,但几乎可以肯定没有巴基斯坦和盂加拉国。F-7M "空中卫士"飞机研制始于1981年,1983年8月31日首飞,F-7M装一台进一步轻量化的WP-7B(BM)发动机,两翼冀下各增加了一个外接点,具有更强的防鸟撞风挡玻璃和一副加强的起落架。该机适合携带PL-7、PL-2和PL-3导弹。PL-7是马特拉公司的R550"魔术"导弹的仿制品,PL-2和PL-3则是降低了性能的苏联AA-2"环礁"导弹的仿制品。也许,最重要的是,F-7M装有西方各种航空电子设备,其中包括GEC航空电子公司的一种平显仪和目标瞄准计算机,即956HUDWAC;一部经改进提高了反电子干扰性能的新型远距测距雷达;一台新型大气数据计算机,以及雷达高度表和敌我识别系统、更安全的无线电通讯收发两用机等。在外观上,通过重新安置的空速管,也容易将这种飞机与歼七II相区别:F-7M的空速管移到了机头锥的上方,偏置在右侧;歼七II则设在机头下面。按国内空军要求改装的称歼七IIM型。 歼七H 增强了对地攻击能力的一种改型,1985年3月试飞,主要改进项目有:改用通用外挂梁;改装煤油启动的涡喷-7乙延寿发动机;主起落架支柱加强,采用无内胎轮胎;改装了发射控制电路。 F-7MP 歼七M的改进型,1988年6月9日试飞,试飞员卢国堂。主要改进:加装了电子设备和后视镜等座舱设备;改装了外挂系统,可挂不同型号的空空导弹、火箭和炸弹;驾驶杆缩短50毫米,减轻了飞行员的手臂疲劳。F-7P、F-7PG、F-7MB和F-7N都是由F-7MP发展而成的出口型飞机;此外,还有由歼七II改进的歼七II出口型和歼七IIK出口型。 F-7P 天空闪电 专为满足巴基斯坦空军需要而设计的F-7P,被称为"天空闪电",是一种与F-7M极为相似的飞机,但作了进一步改进,改进项目有24项。早在70年代,巴基斯坦就看好米格-21,其空军有一批高级军官也积极鼓动装备这种飞机。这批军官曾轮换派驻过阿拉伯各国空军,有飞行米格-21飞机的经验。例如,巴空军准将萨塔尔.阿尔维(Sath rLVI)就曾驾驶叙利亚的一架米格-21飞机,击落了以色列的一架"幻影"III战斗机。这种事例,使他们对苏联这种战斗机有很好的印象。 歼七III 全天候作战型,曾称为歼七大改或歼七甲;兼有对地攻击能力。歼七III从1981年开始设计,重新设计的部分占82%,只有18%保留原设计。1984年4月26日原型机首次试飞。与以前的歼七II相同,新飞机的试飞员也是余明文,实际上是首席试飞员,但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这种称呼。歼七III是由成都飞机公司和贵州航空工业公司联合研制的,后者主要负责飞机机翼和前起落架的设计。该机的主要改进有:采用新的全天候雷达设备,提高了飞行控制系统的性能水平,改装IV型弹射座椅(F-7P也使用这种座椅),增加机内燃油量,以及改装新的涡喷-13型发动机,推力64.72千牛。这种型号的发动机是在涡喷-7的基础上发展的,不但体积更小,而且改进了压气机和轴承(大大降低了发动机的振动水平),在结构材料上增加了钛合金,同时在燃料系统中安装了集成电路金属探伤设备(防止渗漏)。这些改进对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寿命有明显的影响。另外配备了全天候雷达和比较先进的火控系统;翼下可挂多种型号的空空导弹、火箭和炸弹;机内燃油量增加;机翼后缘装有吹气襟翼;改装新型的座舱盖,向右开启,上方有后视镜;装有零高度、零速度火箭弹射救生坐椅。 经过改进后生产的歼七III飞机,表面上看起来象米格-21MF"鱼窝"-J(Fishbed-j),如起落架处的凸包、迎角传感器和冀刀相同,机头进气道和中心锥整流罩加大了也一样,但实际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该祝还在翼根下安装了两门机炮,代替了以前安装在机腹短舱内一门23毫米机炮。飞机上还装有"附加扦"式的敌我识别天线。 在中国空军服役的歼七III飞机,其外表涂装主要由蓝、褐和浅褐色组成。 歼教七 歼七II的基本双座教练机是歼教七。"歼教"是歼击机教练机的简称。这种飞机是为歼七、歼八飞机飞行员训练及改装需要而设计的,在外观上,它与米格-21U"蒙古人-A"飞机很相似。研制这种教练机的想法产生于1979年,使用需要则是在1981年提出的。该机由贵州航空工业公司负责研制。引人注目的是,其研制进度快,且进展顺。1985年7月5日首飞,试飞员严秀福。主要特点是前后座舱盖均向右开启,后座舱盖上部装有电动收放的前视潜望镜;后机身下方有双腹鳍。 歼七D(原称歼七III改或歼七IIIA) 歼七D曾用名歼七III改或歼七IIIA。为了发挥歼七III的优点,弥补它的不足,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对歼七III进行改进设计,换装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更新了座舱设备,改进了火控系统和武器。由此发展而成的歼七D型飞机,在全天候作战效能方面大为提高。 歼七E 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和院校合作在歼七II基础上,进行较大的改进设计,发展而成的昼间歼击机。选择了新的双三角平面形状的机翼,增设了机翼前后缘机动襟翼,提高了亚、跨音速机动性能;增加发动机推力,降低油耗,将原涡喷-7乙发动机换为涡喷-13F发动机;加装了平显武器瞄准系统,大气数据计算机等;换装了航姿系统,无线电罗盘,信标接收机,无线电高度表,超短波电台等;加挂高性能空空导弹;增加武器外挂能力,在机翼两端各加一个外挂点,增强了空对地火力;增加了压力加油系统,液压系统采用密闭加油,以及对平尾和副翼载荷进行设计改进等。改进后的飞机其低空格斗能力,起降性能,对地火力,续航时间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对未来电子战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我国"八一"特技飞行表演队已于1994年7月选用该型飞机作为表演机另编为歼七EB(B为表演之意)。 F-7MG 歼七系列的最新改型。采用双三角形机翼(内翼后掠角57度,外翼后掠角42度),有前后缘机动襟翼,翼下有2对外挂梁,可以灵活地换装武器。 主要技术数据:最大速度:Mach 2.0.作战半径:700公里,最大 航程:2200公里,最大升限:18200 米,主要武器: 两门30mm机炮,五个外挂点,PL-2A,PL-7法制R5 50空对空导弹,57-2,90-1型火箭弹,50,150,250 ,500Kg炸弹。 歼七FS 1998年6月8日,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等9家单位合作研制的歼七FS首飞成功,试飞员为钱学林。该型飞机将主要用于关键技术的验证飞行。从外形上看,歼-7FS与原有歼-7系列战斗机的最大区别是,改变了原机头进气方式,即演变为下颌式进气,这种进气方式与美国的A-7"海盗"攻击机类似。这种改进有两个优点:首先增加了机鼻的容积,便于安装大功率的机载雷达;其次,提高了大仰角飞行时的进气效率,从而使飞机的姿态机动能力增强。
2023-07-24 12:59:322

歼七歼八怎样区分

歼七和歼八B的差别比较明显,歼八B是两侧进气,歼七是机头进气主要是歼七和歼八A的区别,从外观上看歼八A几乎就是歼七放大版,歼八A也是机头进气,但比歼七要长很多,并且是双发动机,有两个尾喷口。
2023-07-24 12:59:414

空军一架歼七飞机在湖北襄阳坠落,这一型号的安全性能如何?

这一型号的飞机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从公开报道来看,目前只发生过3次坠毁事故。
2023-07-24 12:59:493

空军一架歼7飞机在湖北襄阳失事,造成的损失有多严峻?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令人痛心不已的消息,就是一架空军的歼7飞机在训练的时候失事,导致飞机坠落砸到了居民的房屋,而本次事故造成了两人受伤一人死亡的事故结果。从视频的画面来看,造成的损失是非常严峻的,同时也造成了人员死亡。对于这件事情的发生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同时对于事故的原因是因为飞机结构故障而导致的。一、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比较严峻飞机失事的地点位于湖北襄阳,而本次飞机坠毁造成两人轻伤一人死亡,以及一座房屋倒塌的事故结果。所以本次因为飞机失事造成的损失比较严峻。事故发生以后相关部门就已经采取了紧急措施,对受伤人员进行了及时的救助。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本次飞机失事的飞行员及时跳伞而挽救了自己的生命。二、这次事故的原因是应为结构故障而导致的要知道歼七战斗机是一款很老的战斗机型,这款战斗机一般不用于作战任务,适用于飞行员的训练任务。但是由于这款战斗机是一款老款战斗机,所以导致飞行员在驾驶这辆飞机的时候因为结构故障问题而导致飞机失控,从而才发生了这个悲剧。对于本起事件的发生是很多人不想看到的,希望在这次飞机失事中死去的人一路走好。总结总的来说,这次空军歼7飞机失事导致两人受伤一人死亡的事故结果是非常严峻的。所幸的是飞行员及时跳伞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现在飞行员和受伤群众已经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事故责任划分将在官方通告之后才能知晓。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得出国内的空军训练发展还有待加强,加强飞机结构的安全检查才能降低事故率。
2023-07-24 13:00:156

歼十相对于歼七歼八有哪些改进

首先是气动外形的改进。歼十战斗机的气动设计符合现代第三代战斗机的典型特征。进气道设计由歼七和歼八战斗机的机头进气改为下颌进气,使歼十战斗机的机头内可以安装尺寸更大和功能更强的雷达。其二是装备了先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相比歼七战斗机和歼八战斗机的涡轮喷气发动机的输出动力更强劲,也更省油,不但让歼十战斗机拥有了三代战机的优良性能,也让中国制空战斗机摆脱了腿短的长期缺陷。其三是操纵和火控的改进,让歼十战斗机具备了以超视距攻击为代表特征的世界三代战机的一切能力
2023-07-24 13:00:512

J-7的最新型号是什么?作战性能怎么样?

  最新型号应该是“歼-7MG”吧  歼-7M是由歼-7Ⅱ改进发展而来,专供出口的一个比较成功的型别。该机装备了由英国进口的七项电子设备,采用了国内八个改进项目。飞机具有平视显示、高精度快速射击和对地攻击等性能。雷达探测距离大,能抗多种干扰,通讯设备先进,弹射救生装置也有所改进。据《兵器知识》报道,为了实际考核歼-7M的防御系统和飞行性能,该机在国外进行了试飞和打靶,并与F-16和幻影-5等飞机进行空中“格斗”,结果证明,歼-7M型飞机各个科目的成绩良好。  歼7MG是歼7系列中的最新外销改良型,它的基本结构可能与中国空军新服役的歼7IV相彷,但换装了类似歼7M/MP(供出口用)上的西方航电系统。歼7MG最重要的气动结构改良是双三角翼和前、后缘机动襟翼,由于操纵面增加,大幅提升了飞机的机动灵活度,不但适用于高空高速拦截任务,由于低空、低速性能也获得改善,亦可执行密接支援任务。  歼7MG由於采用结构油箱,整个机翼内部可装载燃料(与IDF相同),使其最大航程增加47%,从歼7M/MP的1500公里增为2200公里。在机内的航电系统方面,根据最新的资料推测,歼7MG应该装有意大利FlAR公司的GRlFO-7射控雷达,此种I波段雷达采用脉冲压缩技术,利用全能操纵杆(HOTAS)控制,具有良好的抗电子反制能力;在脉冲都卜勒和中度脉波重复频率波形操作下,此种雷达具有完整的俯视、仰视能力,并可比对地面测距;具有两种空对空接战模式,其中超搜索(Supersearch)可从抬头显示器上捕捉暨追踪最具威胁性的目标。除了GRlFO-7雷达与配套系统外,歼7MG的座舱布置和其他航电系统应与歼7M/MP同级,或者略为进行改良,但动力系统和武器系统则维持不变。有趣的是,国外对F-7MG的优良的机动性印象颇佳,并对成飞的精湛技术赞不绝口。  歼7-MG是成都飞机工业公司(CAC)在FC-l投产前的出口飞机,它继承了歼7一M和歼7-IV的优点,与歼7-II相比,歼7-IV/MG的零件变化率高达80%,成品变化率43%,采用新材料37项,新成品190项。  在垂直尾翼部份,歼7-MG与各型歼7皆不相同,甚至原型机之间亦有差异。留在成飞公司的0144号原型机,除垂尾顶端两旁各有2枚BM/KJ8602ESM接收天线外,仍保留了歼7-III上较旧的ESM天线,不过却没有歼7-III、歼7-IV上的护尾器。至于分别在珠海和香港作静态展示的0142、0143号原机,垂尾和歼7-IV一样,没有旧式ESM天线,但有较大的护尾器。在座舱后方的极高频(VHF)通讯天线方面,歼7-MG各原型机沿用歼7-M系列天线,歼7-IV则沿用歼7-II的天线,显示出口型和自用型飞机的通讯系统有所不同。另外歼7-IV或歼7-MG的前轮和机身敌我识别器之间,以及进气道唇部下方各有一片小型天线。歼7-MG现用中、英合制的SSR(SuperSkyRanger)射控雷达,发展自歼7-M上的SR雷达,测角精度10米位,测速精度30公尺/秒,使用高度300至21300公尺,重量55公斤,体积0.05立方公尺,有5种工作模式,可同时搜索8个空中目标并锁定其中1个交战。SSR是一种具平面阵列天线的X波段脉冲都卜勒雷达,有俯视/俯射能力,利用ARlNC429资料汇流排定出精确的目标距离、距离变化和瞄准线数据。机上也采用马尼可公司的HUD和联信公司的电子飞行仪表、雷达高度计等。  歼7-MG的固定武装是2门30-130公厘机炮,可带4枚飞弹0142号机的PL-7飞弹似是换上类似PL-8/9的氟致冷锑化锢导引头的改良型,而并非原来的氮致冷锑化导引头,颜色亦由黑转白。歼7-IV/MG换装一具涡喷13F(wP-13F)发动机,它是以歼8-II上的涡喷13AII为基础改良而成,全长4.6公尺、宽0.907公尺、高1.085公尺,重量1.198公斤,总增压比8.8,涡轮进口温度1015度,加力推力6600公斤(6,326千牛顿),推重比可达5.77。  歼7-IV/MG的机翼展弦比2.78,升力系数较歼7-III提高,首次使用的双三角翼更大幅提高了飞机的性能。最大爬升率接近双发的歼8-II和F-14,达195公尺/秒,提高24%,水平加速时间略减,作战推重比约0.97,超过了歼8-II,最大G负荷8g。拜双三角翼所赐,最大转弯角速度约22度/秒,提高近50%,低空稳定盘旋角速度约14度/秒,相当於歼7-II/M的最大转弯角速度,失速速度约200公里左右,空战翼负荷低於300公斤/平方公尺。全机综合机动性提高43%,近战性能大幅跃升84%,全机综合战力提高35%以上!老旧的歼7从此脱胎换骨,上述部份数据印证了成飞所言,该机可击破F-15A/C,以及在实机模拟对抗中曾击败F-14及Su-27sK确无虚言。这些性能并非换汤不换药的歼8-IIM所能比拟。  在珠海表演时,歼7-MG以低空低速通场,攻角竟拉到近40度!同时代战斗机中只有F-5E的短暂过失速稳定性可相比(F-5E享有在气动力学设计最宽容、适应性最强的优良声誉),具备线传飞控系统的第三代战斗机,持续作30度以上的攻角飞行也是非常困难的,量产飞机中只有F/A-18可做到,这个看似平凡的动作已经把没有线传飞控的歼7-MG的优异性能表露无遗。  歼7-MG除了可做x-31高机动验证机才能做的「跃升倒转」机动外,成飞设计人员亦向笔者多次强调歼7-MG/IV具有MiG-29的尾冲机动能力,并由达到国际试飞员标准的中国试飞员徐勇凌做过。虽然该机采用机头进气,但却解决了大攻角进气效率和发动机喘振裕度问题,其匪夷所思较同样可作尾冲的K-8来得更甚,两者是中国能作超常规飞行的两种国产飞机。在珠海的0142号飞机,垂尾根部每边各有一块导流安定片,相信有助于大攻角飞行时提高平尾效率,未知日后生产的歼7-MG/IV是否加装这种安定片。不过0142号飞机的安定片没有迷彩而呈白色,显然是试验装置,到香港的0143和在成都的0144原型机,都没有这块安定片。  由于在航展中表现了出色的性能,所以俄国格罗英夫试飞研究院(LII)副院长,在珠海飞SU-27的飞行员阿纳托尔·卡沃秋拉也亲自爬上歼7-MG了解实情。著名的米格设计局也对成飞能在MiG-21的基础上大幅精进颇感兴趣,对该机的超常规机动性更是赞不绝口。与以色列的的MiG一21/2000、俄罗斯的MiG-21-93相比,歼7-MG的远战能力仍不足,但两者在视距外攻击失败转入缠斗后形势将完全相反。将这种1955年问世的第二代机改良成具备第三代特徵的二代半战机,其实已是莫大的成就,很难两全其美。歼7-MG的效费比甚低,很适合迫切需要更换飞机的第三世界国家,已有若干国家将大量采购该机,也立竿见影地说明事实胜於雄辩。  彻底解决歼7-MG远战力差和射控系统未臻完善的缺点,将由FC-1战斗机完成,中国把它看做歼-7的接班人,希望把MiG-21家族的优良传统带入21世纪。
2023-07-24 13:01:003

空军一架歼-7战机坠毁,造成人员伤亡,这么老的机型为什么还在飞?

1962年的时候,我国和苏联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但是苏联并没有把完整的设计文件交给我国,导致我国需要进行逆向研发。最早的歼7在1964年开始生产,但是真正的大规模生产直到80年代才开始,等于说在美国已经打批量装备F14和F15以及F16外加F/A18的时候,我国同期的装备仅仅是歼6和歼7,整整差了一代。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歼7的改进型开始出现,型号非常多,据称总数超过了2400架,这个数字虽然比不过米格21,但是在喷气式战斗机中也算名列前茅。9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国虽然已经有了来自俄罗斯的苏27战斗机,也在推进歼10的研制工作和苏27的国产工作,但是迫于压力依旧大量采购歼7的改进版本歼7E。歼7E改进了双三角翼,飞行性能更好且有了新的发动机和航电设备,武器系统也明显升级。到了本世纪初期,也就是20年前的时候,歼11已经开始生产,歼10也装备部队,我国有了自己的高低搭配。但是主力飞机依旧是数量很多的歼7家族,为此还改进出了歼7G。但也别以为歼7真就要一直用下去,据说交给巴基斯坦的歼10CE就是原本用来替换歼7的。目前歼10C在逐渐增加产量,一定会在未来将歼7这种功勋战斗机逐步替换,一代老兵也终将进入博物馆。只是其他国家的歼7还不会在短时间内退役,尤其是孟加拉国的歼7BGI,2012年才交付,大概率会继续服役到2040年之后甚至,届时米格21将是征战90载的超级老兵,没准还会朝着100年努力。
2023-07-24 13:01:074

歼七战斗机能与美国的战斗机抗争

歼7是中国仿造苏联米格21的中国版,米格21是一款上世纪50年代服役的二代机,突出高空、高速特性,具有轻小灵活的特点,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维护简单等,它在越南战场和中东战争表现尚可,作为二代机它可以抗衡美国的f-4鬼怪等飞机。中国对歼七进行过多次升级改装,但是它毕竟是二代机所以实力有限,在面对美国f-16,法国的幻影2000会处于绝对的劣势,从上世纪末,中国在得到俄罗斯全套的su27生产线,就开始逐步将其退役
2023-07-24 13: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