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在二战中俄军与德军关键性的一战在哪个城市?双方兵力投入多少?

林格勒保卫战是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从兵力上来说,斯大林格勒会战苏联歼灭了纳粹德国南线突击能力最强大的一个集团军(第六集团军),并且消灭了纳粹德国盟友匈牙利,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的数个集团军.而且希特勒为了解救被包围的第六集团军而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其中霍利特集团军群级装甲支队,B集团军群损失惨重(B集团军群不久后甚至被撤编).在当时气候严寒道路泥泞,后方的支援很难送到前线上去,这么大的兵力损失对于纳粹德国来说几乎无法弥补.从战略上讲,斯大林格勒保卫着深入突击到高加索地区的A集团军群和"顿河"集团军群的纵深侧翼,斯大林格勒的沦陷严重威胁到两个集团军群的侧翼.苏联红军现在完全有能力在A集团军群和"顿河"集团军群(曼施坦因元帅接管后改名为"南方"集团军群)撤回到蒂聂伯河西侧以前将退路封死,彻底合围两个集团军群.这也将标志着纳粹德国在苏联南方战线的全面崩溃.最后,纳粹德国在苏联的推进线已经达到极限,通讯,补给和兵力补充都已经捉襟见肘,斯大林格勒的胜利给苏联红军打了一针强心剂,以此为契机苏联将由守转攻.顺便说一句,我提到的第二点纵深侧翼问题最后以曼施坦因元帅在哈尔科夫附近的一连串漂亮的反击战,重创苏联红军追击的两个方面军,重占工业重镇哈尔科夫而告终.但一直到最后纳粹德国的南线始终再也无法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这和斯大林格勒的失败有着直接的联系. 1942年4月5日,希特勒下达了第41号作战指令:“要集中一切力量用于在南段实施主要战役,消灭顿河以西的苏军,以便进而夺取高加索的石油产地”。为此,德军最高统帅部拟定了代号为“蓝色作战”的南方作战计划,改组了原南方集团军群,将其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 A、B两个集团军群共拥有97个师计90万人, 1200辆坦克,17000余门火炮和迫击炮,1640架飞机。南面的A集团军群由利斯特元帅指挥,辖有第17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 其任务为征服高加索地区; 北面的B集团军群由冯.包克元帅指挥,辖有第4装甲集团军、第2、第6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其任务为掩护A集团军的北面侧翼,其手段则为占领斯大林格勒。此外在克里米亚,还有曼施泰因指挥的德第11集团军。 1942年5月8日,曼施泰因指挥的德第11集团军在克里米亚发起了春季攻势,一周后占领了刻赤半岛。7月4日攻占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拿下了整个克里米亚。 6月28日,德军两个集团军群分别从库尔斯克东北、哈尔可夫东北、斯拉维扬斯克、斯大林诺一带发动进攻,苏军被迫后撤100-300公里,德军侵入顿河大弯曲部。南面的A集团军群继续向高加索油田区推进,北面的B集团军群则以斯大林格勒为目标。 德军最高统帅部指定由B集团军群的由保卢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 第6集团军是当时德国较强的集团军,辖6个军(其中两个装甲军)共18个师,约25万人,坦克740辆,火炮或迫击炮7500门,由第4航空队1200架作战飞机进行支援。 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心在斯大林格勒组织坚守。 为此,苏军于7月12日在西南方面军原有基础上组建了由铁木辛哥元帅为司令(7月23日起改由戈尔多夫中将接替)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其编成内有从苏军战略预备队调来的第62、第63、第64集团军和原西南方面军的第 7月25日, 德军以2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的强大兵力对由苏军第第64集团军的第229师5个营驻守的右翼阵地发起攻击,企图在卡拉奇附近强渡顿河,直扑斯大林格勒。 次日,兵力薄弱的第229师被击溃。苏64集团军被迫退过顿河。 8月1日, 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加入进攻,得到加强的德军突破了苏第51集团军的防线后,攻占列蒙特纳亚并逼近了科捷尔尼科沃。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为了阻止德军,于8月3日组成了拥有4个师又2个旅(后又增加了1个师)的“战役集群”,与德军激战两天后被迫退到阿克赛河北岸,5日,德军已前出到阿勃加涅罗沃地域。 在这危急关头,斯大林签发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要求苏军部队“不许后退一步” 。苏军接着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和反击,至17日,苏军退守斯大林格勒外层围廓。 8月中下旬,德军统帅部调整部署,集结了21万人,2700门火炮和迫击炮,600辆坦克和1000多架飞机,以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和霍克的第4装甲集团军分别从西北、南部两个方向对斯大林格勒发起“钳形攻势”。

关于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问题?

斯大林格勒会战 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重兵集团,于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性攻防战役。 双方企图与兵力部署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被迫放弃全面进攻,于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切断苏军的战略补给线。5月,德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挫败苏军的进攻。7月中旬,德军“B”集团军群前出到顿河大弯曲部,逼近斯大格格勒。起初,F。保卢斯上将指挥的德军第6集团军受领攻占斯大林格勒的任务,该集团军辖13个师约2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3000门、坦克约500辆,由第4航空队(作战飞机近1200架)负责支援。会战中,德军统帅部不断增加该方向的兵力,先后参加会战的还有第4装甲集团军、第2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苏军最高统帅部为保卫斯大林格勒,于7月12日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S。K。铁木辛哥,7月23日起为V。N。戈尔多夫中将),辖第62、第63、第64、第21集团军和空军第8集团军,后第57、第51集团军和第1、第4坦克集团军相继编入该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任务是,在巴甫洛夫斯克至上库尔莫亚尔斯卡亚520公里正面上组织防御,基本力量集中部署于顿河大弯曲部。方面军开始遂行保卫斯大林格勒任务时仅有12个师1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200门、坦克约400辆、飞机454架,由远程航空兵(轰炸机150~200架)和防空航空兵第102师(歼击机60架)负责支援。方面军在斯大林格勒州人民群众支援下,在城市远接近地构筑两道防御地带,在近接近地构筑外层、中层、内层和市区四道城市防御围廓。先后参加会战的还有东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部队、伏尔加河区舰队、斯大林格勒防空部队。 会战经过 会战按苏军的行动性质分防御和反攻两个阶段。 防御阶段(1942.7.17~11.18) 包括远接近地防御、近接近地防御和市区防御战斗。 远接近地防御:7月17日,德军发起猛烈进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第64集团军各前进支队在奇尔河、齐姆拉河一线英勇抗击德军六昼夜,迫使其第6集团军展开部分主力,从而赢得了改善基本地区防御的时间。23日,德军开始争夺第62、第64集团军主要防御地带,企图对顿河大弯曲部的苏军两翼实施包围突击,进至卡拉奇地域,从西面突向斯大林格勒。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第64集团军的顽强防御和第1、第4坦克集团军各兵团的反突击,打破了德军的企图。至8月10日,苏军退至顿河东岸,在斯大林格勒外层围廓占领防御阵地,阻止了德军前进。早在7月31日,德军统帅部即将第4装甲集团军从高加索方向调到斯大林格勒方向,其先头部队于8月2日进逼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镇(今科捷利尼科沃市),形成从西南突向斯大林格勒的直接威胁。为防守这一方向,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部分兵力于7日组建东南方面军(辖第64、第57、第51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空军第8集团军,30日起增加第62集团军,司令为A。I。叶廖缅科上将),9~10日实施反突击,迫使德第4装甲集团军暂时转入防御。至17日,该部德军被阻于外层防御围廓。 近接近地防御:8月19日,德军再度发起进攻,从西面和西南面同时向斯大林格勒实施突击。23日,德军第6集团军第14装甲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突至伏尔加河,企图从北面沿伏尔加河实施突击并夺取该市。苏军统帅部从预备队中抽调第24、第66集团军,会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从北面对德军翼侧实施反突击,牵制德军第6集团军部分兵力,阻敌于西北市郊。德军统帅部继续增加兵力,并将主力转移到斯大林格勒方向,力图在最短期限内攻占斯大林格勒。 市区防御战斗:苏军V。I。崔可夫中将指挥的第62集团军和M。S。舒米洛夫少将指挥的第64集团军受领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市区的任务。9月13日,德军攻入市区,次日攻占市中心的马马耶夫岗。巷战中,双方逐街逐楼逐屋反复争夺,对火车站反复争夺达13次之多。苏军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24、第66集团军9月份在该市以北几乎不停顿地实施反突击,有力地支援了斯大林格勒市区的保卫战。在斯大林格勒以南发动局部进攻战役的苏军第57、第51集团军也牵制了德军的重兵集团。28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司令为K。K。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东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9月底,德军指挥部命令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西北方向投入战斗。此时在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B”集团军群编成内作战的兵力已达80多个师。10月15日,德军在一个狭小地段突至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及其附近的伏尔加河地域。11月11日,他们最后一次企图攻占该市,并在“街垒”工厂以南冲到伏尔加河岸,但其攻势已成强弩之末。18日,斯大林格勒会战的防御阶段结束。这一阶段,德军死伤约70万人,损失火炮和迫击炮2000余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000余辆、作战飞机和运输机1400余架。德军统帅部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的计划宣告破产。 反攻阶段(1942.11.19~1943.2.2) 苏军统帅部在防御阶段就制订了反攻计划,其企图是:从谢拉菲莫维奇、克列茨卡亚两地域的顿河登陆场和从斯大林格勒以南的萨尔帕湖至巴尔曼察克湖地域分别实施突击,粉碎德军各突击集团两翼的掩护军队,并沿卡拉奇、苏维埃茨基向心方向发展进攻,围歼直接在斯大林格勒附近作战的德军主力。反攻开始前,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展开的兵力有西南方面军(近卫第1集团军、第5坦克集团军、第21集团军、空军第17集团军,司令为N。F。瓦图京中将)、顿河方面军(第65、第24、第66集团军,空军第16集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62、第64、第57、第51、第28集团军,空军第8集团军),总计110.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55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463辆、作战飞机1350架。苏军当面之敌是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为M。von魏克斯元帅)所属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总计101.1万人、火炮和迫击1029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675辆、作战飞机1216架。双方兵力对比,苏军人员比德军多10%,火炮和迫击炮多50%,坦克和自行火炮多1.2倍,作战飞机多10%。 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11月19日,西南方面军及顿河方面军之第65集团军从谢拉菲莫维奇和克列茨卡亚地域实施突击,揭开反攻序幕。至日终前,西南方面军前进25~35公里;第65集团军因遭敌猛烈抵抗,仅前进3~5公里。20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57、第51集团军及第64集团军左翼各兵团从萨尔帕湖至巴尔曼察克湖地域开始反攻,突破德军防御,保障快速兵团进入突破口。上述两个方面军的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向卡拉奇、苏维埃茨基方向迅猛对进,并在拉斯波平斯卡亚地域合围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一部(23日投降);近卫第1集团军、第5坦克集团军、第51集团军则向西南面和南面发展反攻,对整个德军斯大林格勒集团构成合围的对外正面。23日,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快速兵团在卡拉奇、苏维埃茨基、马里诺夫卡地域会师,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共22个师另160多个独立部队,总计33万人。苏军步兵兵团到达后构成了绵亘的合围对内正面。30日前,苏军压缩合围圈,但由于兵力不足,未能从行进间分割和歼灭德军集团。与此同时,向西南和南面进攻的苏军沿克里瓦亚河、奇尔河、顿河、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镇以北一线构成了500余公里的合围对外正面。 粉碎德军救援集团:12月12日,德军统帅部集中第57装甲军另4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师从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镇地域实施突击,以解救其被围军队。苏军随即发起科捷利尼科夫斯基战役(12月12~30日),将这股援军全部击溃。顿河中游的苏军为发展反攻,于16日发起顿河中游战役,歼灭5个意大利师另3个旅,击溃5个罗马尼亚师和1个德军师,重创德军4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迫使德军统帅部最后放弃解救被围集团的企图。至12月底前,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合围对外正面击溃了驰援之敌,并将其残部击退150~200公里,从而为歼灭被围于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歼灭德军被围集团:1943年1月10日,顿河方面军(辖第66、第24、第65、第21、第57、第64、第62集团军,空军第16集团军)经猛烈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后转入进攻,开始歼灭被围德军。第65集团军从西面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炮兵在苏德战争中首次以徐进弹幕射击支援步兵和坦克冲击。12日,苏军逼近德军位于罗索什卡河的第二防御地带。为突破该地带,第65集团军转移到第21集团军地带。方面军各兵团于15日重新开始进攻,17日前到达沃罗波诺沃、大罗索什卡一线,遇到德军顽强抵抗。经22~25日的激烈战斗,苏军粉碎德军在该地的抵抗。26日晚,第21集团军在马马耶夫岗西北坡与从斯大林格勒迎面进攻的第62集团军会师。德军集团被分割成南北两部分。31日,德军第6集团军南集群停止抵抗,保卢斯被俘。2月2日,北集群投降。 会战结局 会战中,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被歼灭。法西斯集团损失官兵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苏军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不仅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苏军从此基本掌握战略主动权,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会战的胜利坚定了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必胜信心,巩固并扩大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法西斯集团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震撼了整个法西斯德国,动摇了仆从国对它的信任。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显示了苏军不断增强的军事威力和较高的军事学术水平。苏军最高统帅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在防御阶段,构筑大纵深防御体系,适时占领防御阵地;及时前调预备队,组建新的方面军;不断实施反突击和反冲击,大量消耗敌人,阻止了德军进攻,为尔后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反攻开始前,最高统帅部适时制定周密的反攻计划,隐蔽实施反攻准备,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和确定反攻时间。反攻中,3个方面军先后在7个地段上实施突破,使德军不能判明苏军主要突击方向和集中使用其预备队;各方面军和集团军之间密切协同,并以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组成快速集群,同时而迅速地构成合围的对内、对外正面,并在对外正面发展反攻;首次充分运用了炮兵进攻这一形式和单层徐进弹幕射击支援步兵和坦克冲击的方法;航空兵第一次采取进攻样式,并协同高射炮兵成功地实施了对被围德军集团的空中封锁等,从而保证了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其军事上的主要原因是: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兵力部署分散,形不成进攻重点;后勤供应困难等。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1918年后改称斯大林格勒。它位于伏尔加河下游、顿河以东约60公里处,是苏联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陆交通的中转站。也是来自高加索的石油转运站和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1942年4月5日,希特勒下达了第41号作战指令:“要集中一切力量用于在南段实施主要战役,消灭顿河以西的苏军,以便进而夺取高加索的石油产地”。为此,德军最高统帅部拟定了代号为“蓝色作战”的南方作战计划,改组了原南方集团军群,将其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 A、B两个集团军群共拥有97个师计90万人,1200辆坦克,17000余门火炮和迫击炮,1640架飞机。南面的A集团军群由利斯特元帅指挥,辖有第17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其任务为征服高加索地区;北面的B集团军群由冯.包克元帅指挥,辖有第4装甲集团军、第2、第6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其任务为掩护A集团军的北面侧翼,其手段则为占领斯大林格勒。此外在克里米亚,还有曼施泰因指挥的德第11集团军。 1942年5月8日,曼施泰因指挥的德第11集团军在克里米亚发起了春季攻势,一周后占领了刻赤半岛。7月4日攻占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拿下了整个克里米亚。 6月28日,德军两个集团军群分别从库尔斯克东北、哈尔可夫东北、斯拉维扬斯克、斯大林诺一带发动进攻,苏军被迫后撤100-300公里,德军侵入顿河大弯曲部。南面的A集团军群继续向高加索油田区推进,北面的B集团军群则以斯大林格勒为目标。 德军最高统帅部指定由B集团军群的由保卢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第6集团军是当时德国较强的集团军,辖6个军(其中两个装甲军)共18个师,约25万人,坦克740辆,火炮或迫击炮7500门,由第4航空队1200架作战飞机进行支援。 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心在斯大林格勒组织坚守。为此,苏军于7月12日在西南方面军原有基础上组建了由铁木辛哥元帅为司令(7月23日起改由戈尔多夫中将接替)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其编成内有从苏军战略预备队调来的第62、第63、第64集团军和原西南方面军的第21、第28、第38、第57集团军及空军第8集团军、海军伏尔加河区舰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实际能投入的力量有12个师,约16万人、22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近400辆坦克、飞机454架。其任务是固守巴甫洛夫斯克至库尔莫亚尔斯卡亚的长约530公里、纵深为120公里的防御地带。 近郊恶战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拉开序幕。德军第6集团军在炮兵、航空兵的支援下,分成南北两个突击集团,企图从行进间突破苏军防御,向卡拉奇总方向发展进攻,围歼顿河右岸的苏军,从西南方向突向斯大林格勒。7月23日,德军突破苏军第62集团军右翼防线,形势告急。斯大林任命年轻的第64集团军司令戈尔多夫中将取代年迈的铁木辛哥元帅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并派素有“苏联红军智多星”之称的华西列夫斯基上将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协助指挥战事。 7月25日,德军以2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的强大兵力对由苏军第第64集团军的第229师5个营驻守的右翼阵地发起攻击,企图在卡拉奇附近强渡顿河,直扑斯大林格勒。次日,兵力薄弱的第229师被击溃。苏64集团军被迫退过顿河。 8月1日,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加入进攻,得到加强的德军突破了苏第51集团军的防线后,攻占列蒙特纳亚并逼近了科捷尔尼科沃。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为了阻止德军,于8月3日组成了拥有4个师又2个旅(后又增加了1个师)的“战役集群”,与德军激战两天后被迫退到阿克赛河北岸,5日,德军已前出到阿勃加涅罗沃地域。在这危急关头,斯大林签发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要求苏军部队“不许后退一步” 。苏军接着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和反击,至17日,苏军退守斯大林格勒外层围廓。 8月中下旬,德军统帅部调整部署,集结了21万人,2700门火炮和迫击炮,600辆坦克和1000多架飞机,以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和霍克的第4装甲集团军分别从西北、南部两个方向对斯大林格勒发起“钳形攻势”。 22日,德第6集团军的第14装甲军和步兵第8军的3个步兵师、2个摩托化师及1个装甲师突破了苏第62集团军在韦尔加奇和彼斯科瓦特卡地段的防线,强渡顿河,将苏军分成两部分,苏第62集团军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切断了联系。23日,德军推进到斯大林格勒以北的叶尔佐夫卡地域,前出到伏尔加河,对市区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日,德军先出动飞机几百架,入夜又出动2000架次的飞机对斯大林格勒进行了自侵苏以来烈度最强的狂轰滥炸,使该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战后英国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一书对此评述道:“这是一次纯粹的恐怖袭击,其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屠杀和平居民,压垮苏军,瓦解士气,散布恐慌气氛”。但斯大林格勒的苏联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德第6集团军司令官保卢斯的副官在这一天的战地日记中写道:“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市民的支援下实施反攻击。市民们也拿起了武器,表现得非常英勇。在战场上可以看到被打死的身穿工作服的工人,他们那已僵硬的手还握着步枪和手枪。在被击毁的战车驾驶舱里,呆坐着被打死的工人。类似这样的情况,我们从未见过”。 在南路进攻的德第4装甲集团军,在阿勃加涅罗沃西部地区突破了苏军防御,29日,进至加夫里洛夫卡地域,威胁到斯大林格勒正面防御的苏军后方。 苏军最高统帅部面对这一严重形势,将一切能够动员的兵员物资,都派往斯大林格勒地区,并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赶赴斯大林格勒前线督战。8月下旬和中旬,苏军从南北两面发起了几次反击,虽减轻了对斯大林格勒城区的压力,但未能歼灭突至伏尔加河的德军,双方经过激列争斗,伤亡都很大。至9月12日,苏军撤至市区围廓,外围防御地带已全部丧失。 市区争夺 最高副统帅朱可夫将崔可夫中将调任为第62集团军司令,该集团军的任务是防御斯大林格勒城区。兵力约4万人,德军攻城兵力共13师,约17万人,比苏军多四倍。崔可夫表示:“斯大林格勒对我们全体苏联人民至关重要,这个城市的失守将挫伤人民的斗志。我发誓决不离开这座城市,我将采取一切办法坚守。我决心要么守住城市,要么就战死在那里” 9月12日,希特勒从东普鲁士飞抵乌克兰的文尼察,召见了B集团军群司令包克元帅和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要尽快把那座城市拿到自己手里,不要让它变成人们长期瞩目的焦点,更不能让它牵扯我们更多的精力。要知道,德国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他面带愠怒之色对他俩说。随后,他命令第6集团军于次日起发起猛攻,不惜任何代价迅速占领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巷战 9月13日,市区争夺战全面展开,德第6集团军组成两个突击团向市区中部和南部进攻。守城部队顽强抵抗,实施猛烈反击。14至15日,德军对苏第62集团军实施强攻,双方在马马耶夫岗等城郊进行激烈的街巷战斗。经过两天激战,德军死亡2000人,苏军也损失惨重。接下来的战斗更加激烈,崔可夫说∶“我们的部队在这里经受了从残酷和顽强程度来说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恶战”。守卫斯大林格勒城南粮仓的近卫步兵第35师师长杜比扬斯基在给崔可夫的战报中说∶“情况在不断变化着。原先,我们在粮仓的上面,德国人在下面。我们刚刚把德国人从下面赶出来,他们却又钻到了上面”。 9月25日,德军占领了城市南部和中部,27日继续向北部工厂区突击。战斗是惨烈的,参战的德国将军汉斯. 德尔在《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写到:“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能相比。我们早晨攻占了20公尺,可是一到晚上,俄国人又夺了回去”。 至11月初,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眼看天气又要冷下来,倒霉的冬天即将来临,希特勒让几乎没有多少越冬物资储备的保卢斯趁天气还暖和再作一次努力。11月11日,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城区内,向苏军据守的阵地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保卢斯以5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2个工兵营在宽5公里的正面上发起强攻。战斗队形高度密集。一天之内,双方为争夺每寸土地、每一座房屋,都进行了异常激烈的战斗。守卫阵地的苏军,顽强抵抗,其中有的师仅剩下不足1个团的实力,仍没有丢失自己据守的地段。在伤亡数千名官兵的情况下,保卢斯被迫于次日停止了进攻。 苏军反攻 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于在斯大林格勒发动全面反攻行动,以围歼该地域的德国重兵。反攻前,苏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秘密调集了大量兵力。至11月中旬,共展开了三个方面军,除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外,还有顿河方面军及西南方面军。三个方面军总兵力达11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55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463辆,作战飞机1350架。 德军方面,经过增援,德B集团军群所属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等,共有兵力101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029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675辆、作战飞机1216架。但德军战线延长,铁路运输无保障,前线和后方都缺乏战略预备队,物资供应也不足。 19日晨7时30分,苏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共110余万部队在纷飞的大雪中发起强劲反攻,首先突向对方最薄弱的罗马利亚军阵地。 23日,苏军攻占了顿河左岸的重要支撑点卡拉奇,在拉斯波平斯卡亚地域包围并歼灭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第4、第5军,俘敌27000人。随后,苏军三个方面军合围了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一部分兵力,共22个师,总计33万人,将其压缩在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 德国新任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力劝希特勒同意保卢斯趁苏军合围刚刚形成迅速突围,他几乎已经把元首说服了,然而,大言不惭的空军司令戈林却向希特勒保证说,他可以保证第6集团军的空中补给,要多少有多少。希特勒遂于11月24日命令保卢斯坚守阵地。为救援第6集团军,希特勒将曼施泰因元帅从列宁格勒前线调往斯大林格勒担任新组建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要他杀开一条血路为第6集团军解围。12月12日,曼施泰因的“冬风计划”反攻作战开始了。至12月19日,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所属的第57装甲军已突进到离南面包围圈30英里以内。曼施泰因命令保卢斯迅速突围与第4装甲集团军会合。然而保卢斯在没有接到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之前,没有突围的意图,他以燃料不足为由拒绝了曼施泰因的命令,放弃了这最后一次机会。12月27日,第4装甲集团军的主力第57装甲军在苏军的强大攻击下,终于退回了原来的阵地,救援第6集团军的行动失败了。 1943年1月初,被围的德第6集团军阵地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且受到苏军的严密空中封锁,空运补给几乎中断,濒于弹尽粮绝的地部。总兵力减至25万人、坦克300辆、火炮和迫击炮4130门、作战飞机100架。 苏军最高统帅部制定了歼灭德第6集团军的“指环”作战计划,由顿河方面军负责实施。该方面军共7个集团军,由空军第6集团军负责空中支援,计有39个师和10旅,共有兵力21.2万人、坦克257辆、火炮和迫击炮6860门、作战飞机300架。 1943年1月8日,顿河方面军向被围的德军发出最后通牒,敦促德军投降。保卢斯电告希特勒,要求准予他相机行事,但希特勒驳回了他的请求。10日,苏军向被围德军发起攻击行动。23日,冲进市区,攻占马马耶夫岗,与守城的第62集团军胜利会师。1月24日,保卢斯向希特勒报告说:“部队已不能支持了,继续抵抗已毫无意义,请准允我们投降。”他得到的答复是:“投降是不可能的,第6集团军应在斯大林格勒尽到其英勇的责任,直到最后一人为止。”1月31日,苏军第64集团军的第38摩步旅打到了保卢斯的司令部,刚刚被希特勒授予元帅军阶的保卢斯及其手下的步兵第4军军长普费费尔中将、第51军军长库尔茨巴赫中将、第295师师长科尔费斯少将等德军高级将被迫投降。两天后,在斯大林格勒其他阵地上的德军也全部投降了。与保卢斯一同被俘的,有23位将官,2000名校级以下军官和9万名士兵。至此,历时200余天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此役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正如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所说:“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25万官兵,那就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

二战时期苏联反法西斯战斗故事简要介绍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1918年后改称斯大林格勒。它位于伏尔加河下游、顿河以东约60公里处 ,是苏联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陆交通的中转站。也是来自高加索的石油转运站和重要的 军事工业基地。1942年4月5日,希特勒下达了第41号作战指令:“要集中一切力量用于在南段实施主 要战役,消灭顿河以西的苏军,以便进而夺取高加索的石油产地”。为此,德军最高统帅部拟定了代 号为“蓝色作战”的南方作战计划,改组了原南方集团军群,将其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 A、B两个集团军群共拥有97个师计90万人, 1200辆坦克,17000余门火炮和迫击炮,1640架飞机 。南面的A集团军群由利斯特元帅指挥,辖有第17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 其任 务为征服高加索地区; 北面的B集团军群由冯.包克元帅指挥,辖有第4装甲集团军、第2、第6集团军 、匈牙利第2集团军,其任务为掩护A集团军的北面侧翼,其手段则为占领斯大林格勒。此外在克里米 亚,还有曼施泰因指挥的德第11集团军。 1942年5月8日,曼施泰因指挥的德第11集团军在克里米亚发起了春季攻势,一周后占领了刻赤半 岛。7月4日攻占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拿下了整个克里米亚。 6月28日,德军两个集团军群分别从库尔斯克东北、哈尔可夫东北、斯拉维扬斯克、斯大林诺一带 发动进攻,苏军被迫后撤100-300公里,德军侵入顿河大弯曲部。南面的A集团军群继续向高加索油田 区推进,北面的B集团军群则以斯大林格勒为目标。 德军最高统帅部指定由B集团军群的由保卢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 第6集团军是当 时德国较强的集团军,辖6个军(其中两个装甲军)共18个师,约25万人,坦克740辆,火炮或迫击炮 7500门,由第4航空队1200架作战飞机进行支援。 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心在斯大林格勒组织坚守。 为此,苏军于7月12日在西南方面军原有基础上组 建了由铁木辛哥元帅为司令(7月23日起改由戈尔多夫中将接替)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其编成内有 从苏军战略预备队调来的第62、第63、第64集团军和原西南方面军的第21、第28、第38、第57集团军 及空军第8集团军、海军伏尔加河区舰队。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实际能投入的力量有12个师,约16万人 、22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近400辆坦克、飞机454架。其任务是固守巴甫洛夫斯克至库尔莫亚尔斯卡亚 的长约530公里、纵深为120公里的防御地带。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拉开序幕。德军第6集团军在炮兵、航空兵的支援下,分成南北 两个突击集团,企图从行进间突破苏军防御,向卡拉奇总方向发展进攻,围歼顿河右岸的苏军,从西 南方向突向斯大林格勒。7月23日,德军突破苏军第62集团军右翼防线,形势告急。 斯大林任命年轻 的第64集团军司令戈尔多夫中将取代年迈的铁木辛哥元帅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并派素有“苏联红 军智多星”之称的华西列夫斯基上将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协助指挥战事。 7月25日, 德军以2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的强大兵力对由苏军第第64集团军的第229师5个营驻守 的右翼阵地发起攻击,企图在卡拉奇附近强渡顿河,直扑斯大林格勒。 次日,兵力薄弱的第229师被 击溃。苏64集团军被迫退过顿河。 8月1日, 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加入进攻,得到加强的德军突破了苏第51集团军的防线后,攻占 列蒙特纳亚并逼近了科捷尔尼科沃。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为了阻止德军,于8月3日组成了拥有4个师又2 个旅(后又增加了1个师)的“战役集群”,与德军激战两天后被迫退到阿克赛河北岸,5日,德军已 前出到阿勃加涅罗沃地域。 在这危急关头,斯大林签发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要求苏军部队“ 不许后退一步” 。苏军接着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和反击,至17日,苏军退守斯大林格勒外层围廓。 8月中下旬,德军统帅部调整部署,集结了21万人,2700门火炮和迫击炮,600辆坦克和1000多架 飞机,以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和霍克的第4装甲集团军分别从西北、南部两个方向对斯大林格勒发起“ 钳形攻势”。 22日, 德第6集团军的第14装甲军和步兵第8军的3个步兵师、2个摩托化师及1个装甲师突破了苏 第62集团军在韦尔加奇和彼斯科瓦特卡地段的防线,强渡顿河,将苏军分成两部分,苏第62集团军与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切断了联系。23日,德军推进到斯大林格勒以北的叶尔佐夫卡地域,前出到伏尔加 河,对市区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日,德军先出动飞机几百架,入夜又出动2000架次的飞机对斯大林格 勒进行了自侵苏以来烈度最强的狂轰滥炸,使该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战后英国出版的《第二次世界 大战史》一书对此评述道:“这是一次纯粹的恐怖袭击,其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屠杀和平居民,压垮苏 军,瓦解士气,散布恐慌气氛”。 但斯大林格勒的苏联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德第6集团军司令官 保卢斯的副官在这一天的战地日记中写道:“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市民的支援下实施反攻击。市民们也 拿起了武器, 表现得非常英勇。 在战场上可以看到被打死的身穿工作服的工人,他们那已僵硬的手 还握着步枪和手枪。在被击毁的战车驾驶舱里,呆坐着被打死的工人。类似这样的情况,我们从未见 过”。 在南路进攻的德第4装甲集团军,在阿勃加涅罗沃西部地区突破了苏军防御, 29日,进至加夫里 洛夫卡地域,威胁到斯大林格勒正面防御的苏军后方。苏军最高统帅部面对这一严重形势,将一切能 够动员的兵员物资,都派往斯大林格勒地区,并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赶赴斯大林格勒前线督战 。 8月下旬和中旬,苏军从南北两面发起了几次反击,虽减轻了对斯大林格勒城区的压力,但未能歼 灭突至伏尔加河的德军,双方经过激列争斗,伤亡都很大。 至9月12日,苏军撤至市区围廓,外围防 御地带已全部丧失。 最高副统帅朱可夫将崔可夫中将调任为第62集团军司令,该集团军的任务是防御斯大林格勒城区 。兵力约4万人,德军攻城兵力共13师,约17万人,比苏军多四倍。 崔可夫表示:“斯大林格勒对我 们全体苏联人民至关重要,这个城市的失守将挫伤人民的斗志。我发誓决不离开这座城市,我将采取 一切办法坚守。我决心要么守住城市,要么就战死在那里” 9月12日,希特勒从东普鲁士飞抵乌克兰的文尼察, 召见了B集团军群司令包克元帅和第6集团军 司令保卢斯。“要尽快把那座城市拿到自己手里,不要让它变成人们长期瞩目的焦点,更不能让它牵 扯我们更多的精力。要知道,德国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他面带愠怒之色对他俩说。随后,他命令 第6集团军于次日起发起猛攻,不惜任何代价迅速占领斯大林格勒 9月13日,市区争夺战全面展开,德第6集团军组成两个突击团向市区中部和南部进攻。守城部队 顽强抵抗,实施猛烈反击。14至15日,德军对苏第62集团军实施强攻,双方在马马耶夫岗等城郊进行 激烈的街巷战斗。经过两天激战,德军死亡2000人,苏军也损失惨重。接下来的战斗更加激烈,崔可 夫说∶“我们的部队在这里经受了从残酷和顽强程度来说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恶战”。守卫斯大林 格勒城南粮仓的近卫步兵第35师师长杜比扬斯基在给崔可夫的战报中说∶“情况在不断变化着。原先 ,我们在粮仓的上面,德国人在下面。我们刚刚把德国人从下面赶出来,他们却又钻到了上面”。 9 月25日,德军占领了城市南部和中部,27日继续向北部工厂区突击。战斗是惨烈的,参战的德国将军 汉斯. 德尔在《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写到:“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 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能相比。我们早晨攻占了20公尺,可是一到晚上,俄国人又夺了回去”。 至11月初,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眼看天气又要冷下来,倒霉的冬天即将来临,希 特勒让几乎没有多少越冬物资储备的保卢斯趁天气还暖和再作一次努力。11月11日,德军在斯大林格 勒城区内,向苏军据守的阵地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 保卢斯以5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2个工 兵营在宽5公里的正面上发起强攻。战斗队形高度密集。 一天之内,双方为争夺每寸土地、每一座房 屋,都进行了异常激烈的战斗。 守卫阵地的苏军,顽强抵抗,其中有的师仅剩下不足1个团的实力, 仍没有丢失自己据守的地段。在伤亡数千名官兵的情况下,保卢斯被迫于次日停止了进攻。 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于在斯大林格勒发动全面反攻行动,以围歼该地域的德国重兵。反攻前,苏 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秘密调集了大量兵力。至11月中旬,共展开了三个方面军,除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外,还有顿河方面军及西南方面军。三个方面军总兵力达11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5500门,坦克和强 击火炮1463辆,作战飞机1350架。 德军方面, 经过增援,德B集团军群所属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 等,共有兵力101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029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675辆、作战飞机1216架。 但德军战 线延长,铁路运输无保障,前线和后方都缺乏战略预备队,物资供应也不足。 19日晨7时30分,苏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共110余万部队在纷飞的大雪中 发起强劲反攻,首先突向对方最薄弱的罗马利亚军阵地。 23日,苏军攻占了顿河左岸的重要支撑点 卡拉奇,在拉斯波平斯卡亚地域包围并歼灭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第4、第5军,俘敌27000人。随后 ,苏军三个方面军合围了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一部分兵力,共22个师,总计33万人,将其压 缩在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 德国新任陆军总叁谋长蔡茨勒将军力劝希特勒同意保卢斯趁苏军合围刚刚形成迅速突围,他几乎 已经把元首说服了, 然而,大言不惭的空军司令戈林却向希特勒保证说,他可以保证第6集团军的空 中补给,要多少有多少。希特勒遂于11月24日命令保卢斯坚守阵地。 为救援第6集团军,希特勒将曼 施泰因元帅从列宁格勒前线调往斯大林格勒担任新组建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要他杀开一条血路为第 6集团军解围。12月12日,曼施泰因的“冬风计划”反攻作战开始了。至12月19日,霍特的第4装甲集 团军所属的第57装甲军已突进到离南面包围圈30英里以内。 曼施泰因命令保卢斯迅速突围与第4装甲 集团军会合。然而保卢斯在没有接到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之前,没有突围的意图,他以燃料不足为由拒 绝了曼施泰因的命令,放弃了这最后一次机会。 12月27日,第4装甲集团军的主力第57装甲军在苏军 的强大攻击下,终于退回了原来的阵地,救援第6集团军的行动失败了。 1943年1月初,被围的德第6集团军阵地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且受到苏军的严密空中封锁,空运补 给几乎中断,濒于弹尽粮绝的地部。 总兵力减至25万人、坦克300辆、火炮和迫击炮4130门、作战飞 机100架。 苏军最高统帅部制定了歼灭德第6集团军的“指环”作战计划,由顿河方面军负责实施。 该方面 军共7个集团军,由空军第6集团军负责空中支援, 计有39个师和10旅,共有兵力21.2万人、坦克257 辆、火炮和迫击炮6860门、作战飞机300架。 1943年1月8日,顿河方面军向被围的德军发出最后通牒,敦促德军投降。保卢斯电告希特勒,要 求准予他相机行事,但希特勒驳回了他的请求。10日,苏军向被围德军发起攻击行动。23日,冲进市 区,攻占马马耶夫岗,与守城的第62集团军胜利会师。 1月24日,保卢斯向希特勒报告说:“部队已 不能支持了,继续抵抗已毫无意义,请准允我们投降。”他得到的答复是:“投降是不可能的, 第6 集团军应在斯大林格勒尽到其英勇的责任,直到最后一人为止。” 1月31日,苏军第64集团军的第38 摩步旅打到了保卢斯的司令部, 刚刚被希特勒授予元帅军阶的保卢斯及其手下的步兵第4军军长普费 费尔中将、第51军军长库尔茨巴赫中将、第295师师长科尔费斯少将等德军高级将被迫投降。 两天后 ,在斯大林格勒其他阵地上的德军也全部投降了。与保卢斯一同被俘的,有23位将官,2000名校级以 下军官和9万名士兵。至此,历时200余天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此役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正如 德国陆军总叁谋长蔡茨勒将军所说:“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25万官兵,那就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 东线的脊梁骨”。

二战双方伤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伤亡最惨重的战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纳粹德国。这场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一般认为,该次战役包括下述几部分: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现称“伏尔加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的巷战;苏联红军合围;最终全歼德军及轴心国盟军。战争中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由于苏联政府害怕过高的伤亡统计会影响民众,因此在当时拒绝提供详细的伤亡数据。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最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战役背景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及其轴心国盟军发动“巴巴罗萨作战”,悍然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闪电般地占领了苏联西部大片领土。在1941年夏秋季遭受了一连串打击的苏军在当年12月进行的莫斯科保卫战中取得了首次胜利。过度消耗的德军由于缺乏应付冬季的战争装备和稳定的供应线,在莫斯科城下遭受了严重打击,并在部分地区遭到反攻。在1942年春天,德国的前沿阵地已经基本稳固。然而,由于中央集团军群受到了很大削弱,德军放弃了再次进攻莫斯科的计划。部分德军统帅希望攻击苏联意想不到的战略方向以求获得快速的成效。而部分人尤其是希特勒,认为攻击莫斯科这个目标过于明显。因此,德国开始筹划在北部或南部战线发动新一轮攻势。此外,由于美国在遭到珍珠港偷袭之后对日本宣战,德国认识到时间颇为紧迫。希特勒希望能够在美军有机会加入欧洲战场之前结束东线战争或尽可能削弱苏联。由于苏联南部地区有支撑苏联战争机器的高加索油田,联系中亚地区的伏尔加河以及大片农田,因此德国希望能够挺进这个区域,尽可能地削弱苏联的经济和战争潜力。蓝色行动德国计划调遣南方集团军群全速进攻,迅速穿越俄罗斯南部以控制高加索地区的油田。这场夏季攻势被命名为“蓝色行动”(德语:Fall Blau)。参加行动的部队包括第六集团军、第十七集团军以及第一、第四装甲集团军。在1941年,南部集团军已经占领了乌克兰地区,并被调往计划发动进攻的地区。然而,在战略计划中,希特勒进行了介入,并命令该集团军分成两个集团军群。南部集团军A军群由曼施坦因和保罗u2022路德维希u2022埃瓦尔德u2022冯u2022克莱斯特指挥,并按原计划向南推进至呒铀鳌D喜考啪麭军群包括弗里德里希·保卢斯率领的第六集团军和赫曼·霍特指挥的第四装甲集团军,其目标是东渡伏尔加河并占领斯大林格勒。希特勒如此重视占领斯大林格勒,主要有几个原因:这是伏尔加沿岸的主要工业城市,攻陷斯大林格勒将保障进攻高加索地区的德军的左翼;另外,该城市的名字正是希特勒的死敌斯大林,如能攻占这个城市,将对对手造成极大的压力。当然,斯大林也对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座城市的防卫非常重视。1942年4月5日希特勒发布的战争密令:第41号指令。企图一俟天气和地形条件具备,德军将再次赢得行动的主动权,最终歼灭苏军残存的有生力量,尽可能多地夺取它的最重要的战争经济资源。把所有可以动用的兵力集中到南段主要作战方向,旨在歼灭顿河前面的敌人,接着占领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和通往高加索山脉的通道。战役初期蓝色行动原定于1942年5月开始。但是参与该行动的部分德国和罗马尼亚部队正在克里米亚半岛进行包围塞瓦斯托波尔的战役。直到当年6月,这座城市仍未被占领,因此这也迫使德国不得不数次推迟蓝色行动。与此同时,苏联铁木辛哥元帅领导 南方面军主力发动了第二次卡尔可夫战役,却遭到了惨重的失败。1942年6月28日,作为蓝色行动的序幕,南方集团军群在俄罗斯南部发起了攻击。德军两个集团军群分别从库尔斯克东北、哈尔科夫东北、斯拉维扬斯克、斯大林诺一带发动进攻,苏军被迫后撤100-300公里,德军侵入顿河大弯曲部。南面的A集团军群继续向高加索油田区推进,北面的B集团军群则以斯大林格勒为目标。德军的进攻起初非常成功。苏联军队在空旷的大草原上几乎未进行有效的抵抗,便向东迅速撤退。虽然苏联曾试图巩固防线,但由于另一部分德军从侧翼进攻,导致了防线的崩溃。德军将苏军两次包围,并歼灭大部份苏军。第一次是7月2日在哈尔科夫的东北部,第二次是在一周后米里洛夫的罗斯托夫-奥比拉斯地区。同时,匈牙利第二军团和第四装甲军团也对 佛罗尼斯发动了突袭,并在7月5日攻陷该城。德军最高统帅部指定由B集团军群的由保卢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第6集团军是当时德国较强的集团军,辖6个军(其中两个装甲军)共18个师,约25万人,坦克740辆,火炮或迫击炮7500门,由第4航空队1200架作战飞机进行支援。由于第六集团军在战役初期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战果,希特勒便直接参与指挥,命令第四装甲军团南下加入南方集团军A军群。由于当地公路狭窄并且数量不多,导致了第四装甲军团与第六集团军陷入了交通的阻塞。两个军团为了疏导路面数以千计的车辆,不得不陷入停滞。这次迟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使进攻至少推迟了1个星期,未能一举突入斯大林格勒。由于第四装甲军团没有达到配合A军群合围苏军的目的,希特勒再次改变了主意,命令第四装甲军团重新加入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苏联指挥层开始逐渐明确德军的意图。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心在斯大林格勒组织坚守。为此,苏军于7月12日在西南方面军原有基础上组建了由铁木辛哥元帅为司令(7月23日起改由戈尔多夫中将接替)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其编成内有从苏军战略预备队调来的第62、第63、第64集团军和原西南方面军的第21、第28、第38、第57集团军及空军第8集团军、海军伏尔加河区舰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实际能投入的力量有12个师,约16万人、22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近400辆坦克、飞机454架。其任务是固守巴甫洛夫斯克至库尔莫亚尔斯卡亚的长约530公里、纵深为120公里的防御地带。7月,苏联制定了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计划。斯大林格勒的东面是宽阔的伏尔加河,在河对面布置了刚刚组建的第62集团军,其指挥官是崔可夫,他的任务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死守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接近地的战斗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拉开序幕。德军第6集团军在炮兵、航空兵的支援下,分成南北两个突击集团,企图从行进间突破苏军防御,向卡拉奇总方向发展进攻,围歼顿河右岸的苏军。7月23日,德军突破苏军右翼防线,形势告急。斯大林任命戈尔多夫中将取代年迈的铁木辛哥元帅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并派华西列夫斯基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协助指挥战事。到7月底,德国军队已经将自己的阵地推进到顿河对岸。德国人利用意大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盟友的军队来巩固防线。第六集团军已经距离斯大林格勒仅数十公里,而位于其南面的第四装甲军团也开始北上协助对这座城市的攻击。在南面,A军群已经深入高加索地区。也无法再对北面的B军群提供支持。7月25日,德军对由苏军第64集团军的右翼阵地发起攻击,企图在卡拉奇附近强渡顿河。次日,苏64集团军被迫退过顿河。8月1日,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加入进攻,德军突破了苏第51集团军的防线。为防守这一方向,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部分兵力于7日组建东南方面军(辖第64、第57、第51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空军第8集团军,30日起增加第62集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上将), 至17日,苏军退守斯大林格勒外层围廓。为了增强斯大林格勒守军的斗志,斯大林在1942年7月27日发布的第227号令规定,凡是不服从命令而离开战斗岗位或者撤退的军人都将被枪毙。其口号就是“决不后退一步!”。8月中下旬,德军统帅部调整部署,集结了21万人,2700门火炮和迫击炮,600辆坦克和1000多架飞机,以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和霍克的第4装甲集团军分别从西面和西南面两个方向对斯大林格勒发起“钳形攻势”。8月23日,德军第6集团军第14装甲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突至伏尔加河,企图从北面沿伏尔加河实施突击并夺取该市。同日,德军先出动飞机几百架,入夜又出动2000架次的飞机对斯大林格勒进行狂轰滥炸,战后英国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一书对此评述道:“这是一次纯粹的恐怖袭击,其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屠杀和平居民,压垮苏军,瓦解士气,散布恐慌气氛”。苏军统帅部从预备队中抽调第24、第66集团军,会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从北面对德军实施反突击,阻敌于西北市郊。德军统帅部继续增加兵力,并将主力转移到斯大林格勒方向,力图在最短期限内攻占斯大林格勒。在南路进攻的德第4装甲集团军,突破了苏军防御,威胁到斯大林格勒正面防御的苏军后方。苏军最高统帅部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赶赴斯大林格勒前线督战。8月下旬和中旬,苏军从南北两面发起了几次反击,减轻对斯大林格勒城区的压力,双方经过激列争斗,伤亡惨重。至9月12日,苏军撤至市区围廓,外围防御地带已全部丧失。斯大林格勒城内的激烈巷战崔可夫中将指挥的第62集团军和舒米洛夫少将指挥的第64集团军受领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市区的任务。9月13日,德军攻入市区,双方展开巷战逐街逐楼逐屋反复争夺。斯大林格勒变成了一片瓦砾场,城中80%的居住区被摧毁。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苏联第62集团军顽强抵抗,在城中的每条街道,每座楼房,每家工厂内都发生了激烈的枪战。攻入城中的德军死伤人数不断增加。尽管德军对伏尔加河东岸进行频繁的轰炸,但是苏军还是从那里得到了不断的补给和支持。刚刚赶赴城中的红军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德军的主要战术是各兵种联合作战,非常重视步兵、工程部队、炮兵和空军的地面轰炸的协调。为了对抗这种战术,苏军指挥官采取了贴身紧逼的策略,尽量将己方的前线与德军贴近。这样导致了德军的炮兵部队无法发挥远程攻击的优点。德军把这种看不到敌人的城市防御战称为“鼠战”(德语:Rattenkrieg),甚至开玩笑说“即使我们占领了厨房,仍然需要在客厅进行战斗。”在城中的制高点,一座名为马马耶夫冈的小山丘上,发生了最为残酷的战斗。两方军队不断地交替占领这片高地。苏军在一次反攻中,竟然在一天之内牺牲了1万名士兵。对火车站反复争夺达13次之多。在一个大粮食仓库里,两军的士兵非常接近,甚至能够听到对方的呼吸声,经过数个星期的苦战,德军不得不从这个仓库撤走。在城中的另一个部分,由扬科夫·巴甫洛夫指挥的一个小分队占据了城中心的一座公寓楼,并顽强地进行抵抗。士兵们在大楼附近埋设了大量地雷,并在窗口安设了机枪,还将地下室的隔墙打通以便通讯。这座顽强的堡垒后来被苏联人骄傲地称为“巴甫洛夫大楼”。由于德军无法看到战斗结束的迹象,便开始调遣包括600毫米迫击炮等重装甲部队开入城内。然而在伏尔加格东岸的苏联火炮部队将德军置于其炮火笼罩之下。而城中的红军防御部队仍然利用废墟进行战斗。由于城内布满了高达数米的瓦砾堆和废弃建筑,德国的坦克部队毫无用武之地,而且即使坦克能够前进,也会遭遇在楼顶的苏军反坦克武器。此外,苏联的狙击手非常成功地利用废墟作为掩体,给德军造成了极大伤亡。最为成功的一名狙击手Zikan到11月20日为止已经击毙了224个敌人。而日后成为好莱坞电影《兵临城下》中的主人翁瓦西里·扎伊采夫(Vasilly Grigoryevich Zaitsev)。另外一名狙击手也创造毙敌149人的纪录。对于斯大林和希特勒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事关成败的关键一战。苏军指挥部将战略重点从莫斯科转移到了伏尔加河地区,并且调动了全国所有的空中力量支持斯大林格勒。两方部队的指挥官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德军的指挥官保卢斯得了眼部肌肉痉挛的疾病,而崔可夫也在不见日光的地下室司令部也忍受着湿疹的病痛,以至于不得不将自己双手完全包扎起来。经过3个月血腥的战斗,德军终于在11月份缓慢地推进到了伏尔加河岸,并且占领了整座城市的80%地区,将留守的苏联军队分割成两个狭长的口袋状。此外,伏尔加河开始结冰,导致苏联不能再通过船运送补给品给城中守军。尽管如此,马马耶夫高地附近的战斗和北部城区的工厂地带的战斗依然非常激烈。其中, 红色十月工厂、 拖拉机厂和街垒工厂的战斗为全世界所知晓。当苏联士兵与德军进行枪战的同时,工厂内的工人就在侧旁修复损坏的坦克和其它武器,有的时候甚至就直接在战场上修理武器。坦克由工厂的工人志愿兵驾驶。这些坦克往往直接从兵工厂的生产线上开到了战斗前线,甚至来不及涂上油漆和安装射击瞄准镜。德第6集团军司令官保卢斯的副官在这一天的战地日记中写道:“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市民的支援下实施反攻击。市民们也拿起了武器,表现得非常英勇。在战场上可以看到被打死的身穿工作服的工人,他们那已僵硬的手还握着步枪和手枪。在被击毁的战车驾驶舱里,坐着被打死的工人。类似这样的情况,我们从未见过”。11月11日,德军最后一次企图攻占该市,并在街垒工厂以南冲到伏尔加河岸,但其攻势已成强弩之末。苏军红军反攻的“铁钳攻势”在围城期间,协助防卫B军群侧翼的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等部队都要求其指挥部增加援助。例如匈牙利第2军团(装备和训练都很落后)负责防护斯大林格勒北部200公里长的地带。这使得其战线拉得非常狭长,甚至在有些地段,只有一个野战排来防守整整1-2公里的防线。而苏军在伏尔加河南岸保留了几个攻击点,这对B军群构成了潜在的威胁。然而,希特勒过于关注攻城本身,拒绝了侧翼部队提出的增援要求。为此,德国陆军参谋总长弗朗兹·哈尔德表示了忧虑和异议,结果,希特勒便在9月底将其撤职,任命库尔特·蔡茨勒(Kurt Zeitzler)为新一任参谋总长。9月28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东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到了秋天,负责斯大林格勒地区总体战略的红军统帅朱可夫开始在城外的南北两侧大规模集结兵力。德军的北侧是由装备落后并且斗志不强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军队组成的。朱可夫的策略是将德军继续牵制在城内,然后通过打击德军虚弱的外侧来将德军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市区。这次战略的暗号是“天王星行动”,这与针对德军中央军群的“火星行动”相呼应。1942年11月19日,苏联红军开始实施天王星行动。由瓦图京大将(Nikolai Vatutin)指挥的主攻部队包括整整3个军团(第1近卫军团,第5坦克军团和第21军团),一共由18个步兵师,8个坦克旅,2个摩托旅,6个骑兵师和1个反坦克旅组成。在进攻的前夕,罗马尼亚部队似乎已有所察觉,不断向总部要求增援,但是遭到德军总部拒绝。负责防卫德军第6军团侧翼的罗马尼亚第3军团,由于在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并且缺乏精良装备,仅仅在战斗发起一天之内便被苏军粉碎。11月20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南部发动第二轮攻势。负责防卫该地区的罗马尼亚第4军便首当其冲遭到了攻击。主要由骑兵队组成的罗马尼亚人迅速被歼灭。此后苏军迅速向西推进,并于2日后在卡拉赫城区会合,完成了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约25万德国、罗马尼亚和意大利的部队以及部分克罗地亚军队陷入了这个包围圈中,同时也包括城中尚在战斗的数万苏军士兵。德军第六集团军只有约5万人的部队被分割在包围圈之外,苏军投入开发的新式武器:喀秋莎火箭炮(绰号[斯大林的管风琴],外观是集束多炮管彷佛管风琴),卡秋莎火箭炮可以在一部机动车辆上同时发射多达48枚的火箭弹,这种武器在摧毁敌军的坦克方面有着近乎完美的表现。11月30日,希特勒在一次公开演说中表示决不会从斯大林格勒撤退。德军指挥部急于让德军在包围圈西部取得突破,然而德军空军司令戈林却声称空军有能力通过“空中桥梁”为第六集团军提供补给。一年前在迭扬斯克包围圈中的成功空运纪录使得德军将领依然幻想通过强大的空军运输力量来维持第六集团军的战斗力。然而两次空投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规模的不同。第六集团军几乎相当于普通德国集团军的两倍,另外,同时被包围的还有第四装甲集团军的一部分。事实证明德国空军根本没有提供如此大规模部队的供给的运输能力。在克里特岛战役后,德国空军的实力一直未能得到恢复,而且其每天300吨的运输上限也无法满足每天500吨的需求。但希特勒仍然支持戈林的计划,并且再次强调被围困的部队决不能投降。空投计划很快就遭受失败。严酷的天气条件和苏军强大的防空炮火使得德军的空中桥梁无法得以维系。据统计,德军只得到10%左右的所需物资,而且这些运输飞机还要从包围圈中运送伤病员回到后方。第六集团军渐渐感受到饥饿的威胁。而在另一面,苏军在不断加强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圈,而且开始缩小包围圈的行动。12月份,德军第57装甲军组织的企图从南部解救被围部队的“冬季风暴行动”遭到了苏军的成功阻击。赫尔曼u2022霍特指挥的援军,离斯大林格勒仅距廿五公里即无法再推近。苏军发动反击将其击退150~200公里。迫使德军统帅部最后放弃解救被围集团的企图。从而为歼灭被围于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创造了有利条件。俄罗斯严酷的冬季开始展现其恐怖的威力。伏尔加河面的冰层逐渐变厚,因此苏军可以更加便利地补给己方部队。而包围圈中的德国人却消耗了所有取暖的燃料和医疗用品,每天都有数千名士兵死于饥饿、严寒和营养失调。一些军官试图说服保卢斯不顾希特勒的命令而迅速突围。但是保卢斯害怕背上违抗军令的罪名,因此坚持按兵不动。1943年1月,苏联红军发起了又一轮攻势,代号为“木星行动”,试图突破顿河地区的意大利军防线,并攻取罗斯托夫。如果这次行动成功,德军南部集团军的余部将被完全围困在高加索地区。苏军虽然始终未能接近罗斯托夫,但是这次行动迫使德军与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的德军相隔250公里以上的距离。事实上,第六集团军已经完全失去了增援。德军第六集团军覆灭深陷重围的德军开始从斯大林格勒郊区向城区收缩防守。Pitomni机场和古姆拉克机场(Gumrak)的陷落意味着德军的空中运输和伤员撤退行动的彻底结束。德军的食物和弹药都极度匮乏。尽管如此,德军仍然顽强抵抗,因为他们相信苏联人会处死投降的军人。在斯大林格勒城中再次爆发了激烈的巷战。相反,苏联人也被包围圈中的德军庞大的数量感到惊讶,因此继续巩固包围圈。1943年1月30日,希特勒授予保卢斯德国陆军元帅的称号。鉴于以往从来没有如此级别的德国将领被生擒,希特勒也希望保卢斯能够战斗到底或自杀殉国。但是,当苏军攻入德军设在百货商场内的司令部时,保卢斯选择了投降。[第六集团军无线电台即将关闭!俄军已经攻占!打垮布尔什维克万岁,天佑德意志!]1943年2月1日,被包围的第六集团军,向柏林发出最后感动德国人的著名电报,从此断讯并投降。1943年2月2日,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城中的其余德军宣布投降。91000名极度饥饿劳累的德军士兵被俘获。让苏军大为惊喜并同时让德军极为失望的是,战俘中包括22名将军。希特勒对这位新陆军元帅极为失望,并公开说“保卢斯差一步就要跨入光荣的殿堂,但是他还是选择了退却。”投降的91000名战俘中,只有6000名得以生还,并回到了故土。由于大多数士兵本身已经营养不良,缺乏医治,加上红军将他们发配到苏联各地的战俘营中进行强制劳动,使得大多数人死于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十几位高级军官被带往莫斯科,用作苏联的政治宣传工具。包括保卢斯在内的军官们发表了反希特勒宣言,并向德军部队大肆宣传。 瓦尔特u2022冯u2022塞德利茨u2022库尔茨巴赫将军甚至提出从德军战俘中组建一支反希特勒军队,但是苏联没有接受这个建议。直到1955年,这些高级战俘才被遣送回国。尽管在战役结束前数星期,德国的官方媒体已经停止报导相关的有利消息,但德国民众还是直到1943年1月底,才了解到在斯大林格勒发生的悲剧。这并不是德军遭受的第一次打击,但是这次失败无论在规模还是在战略意义上,都是其它战役不可比拟的。2月18日,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u2022戈培尔在柏林发表了著名的Sportpalast 演说,鼓动德国国民接受总体战的理念,即利用全国的一切资源和力量来战斗到底。会战结果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持续199天。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在战役最后阶段,德军仍然对苏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同时,苏军也几乎消灭了德军的精锐之师第六军团的全部和第四装甲军团部分。许多学者估计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60万人,其中包括:30万德国军队,15万罗马尼亚军队,7万意大利军队,5万匈牙利军队和5万左右的苏联投降部队。德军伤亡人数中阵亡和俘获的比例非常之高(96000人左右被俘)。同时,苏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总数达到约30万人。在德军攻入城区的短短1星期内,超过4万苏联市民被杀,而在整个战役中牺牲的平民人数没有准确的统计,但可以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为了纪念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座城市在1945年被命名为“英雄城”。60年代,苏联在城外的山丘马马耶夫岗,树起了高达52的“俄罗斯母亲纪念碑”。塑像中就包括当时战斗时被炸毁的废墟。大谷物仓库和巴甫洛夫大楼等见证了非常激烈的战斗的场所,至今仍接待后人的参观。

二战中苏军为了解放顿巴斯和克里木进行了哪些行动?

苏军西南方向的进攻由西南方面军、南方面军实施,主要目的是击溃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解放顿巴斯和克里木。1942年1月18日,西南方向的苏军发起进攻。突击集团在最初几天便突破德军从巴拉克列亚到斯拉维扬斯克的正面防御。1月22日,第57集团军已推进25公里,骑兵第5军迅速投入突破口,并于1月23日攻占重要的交通枢纽巴尔文科沃。战役开始后,德军急忙从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顿巴斯等地调来预备队。德军顽强扼守巴拉克列亚和斯拉维扬斯克两地域,苏军未能向两翼扩大突破口。苏军第37、第38集团军在丘古耶夫、克拉马托尔斯克两方向虽进入德军防线,但未能继续前进。向红军城方向进攻的第12集团军也受阻。鉴于形势复杂化,西南方向总司令铁木辛哥元帅决定将方面军预备队投入战斗,以加快进攻速度,得到苏军最高统帅部的批准。最高统帅部同时要求:切断德军主要集团在斯拉维扬斯克地域的主要交通线,随后兵分两路,一路在第聂伯河西岸夺占登陆场,一路向南挺进,占领马里乌波尔以西或梅利托波尔以西地域。为此,最高统帅部将315辆坦克、4个步兵旅、2个航空兵团调归铁木辛哥指挥。l月26日,苏军第9集团军在第57、第37集团军的接合部进入交战。1月27日,第6集团军和骑兵第6军切断哈尔科夫—扎波罗热的铁路线,解放洛佐瓦亚。此后,苏军的进攻均未取得进展,2~3月,苏军在许多地段转入防御。高加索方面军的情况也不顺利。德军在费奥多西亚附近转入反攻,再次攻陷该城。方面军诸部被迫后撤30~50公里,退向阿克—莫纳伊斯克阵地。总攻过程中,苏军在某些方向上曾迫使德军后退100~350公里,击溃德军近50个师,使德军损失40余万人,并迫使德军不得不由其他战区抽调39个师、6个旅和大量补充人员以增强苏德战场的兵力。但是,苏军的总攻并未完成预期任务。西方向的主要突击未能围歼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基本兵力;西北方向的进攻虽然给敌人的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备造成颇大损失,但未能做到粉碎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和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围困;西南方向击溃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解放顿巴斯、克里木的企图也没有实现。

二战时期苏联反法西斯战斗故事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1918年后改称斯大林格勒。它位于伏尔加河下游、顿河以东约60公里处  ,是苏联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陆交通的中转站。也是来自高加索的石油转运站和重要的  军事工业基地。1942年4月5日,希特勒下达了第41号作战指令:“要集中一切力量用于在南段实施主  要战役,消灭顿河以西的苏军,以便进而夺取高加索的石油产地”。为此,德军最高统帅部拟定了代  号为“蓝色作战”的南方作战计划,改组了原南方集团军群,将其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  A、B两个集团军群共拥有97个师计90万人, 1200辆坦克,17000余门火炮和迫击炮,1640架飞机  。南面的A集团军群由利斯特元帅指挥,辖有第17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 其任  务为征服高加索地区; 北面的B集团军群由冯.包克元帅指挥,辖有第4装甲集团军、第2、第6集团军  、匈牙利第2集团军,其任务为掩护A集团军的北面侧翼,其手段则为占领斯大林格勒。此外在克里米  亚,还有曼施泰因指挥的德第11集团军。  1942年5月8日,曼施泰因指挥的德第11集团军在克里米亚发起了春季攻势,一周后占领了刻赤半  岛。7月4日攻占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拿下了整个克里米亚。  6月28日,德军两个集团军群分别从库尔斯克东北、哈尔可夫东北、斯拉维扬斯克、斯大林诺一带  发动进攻,苏军被迫后撤100-300公里,德军侵入顿河大弯曲部。南面的A集团军群继续向高加索油田  区推进,北面的B集团军群则以斯大林格勒为目标。  德军最高统帅部指定由B集团军群的由保卢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 第6集团军是当  时德国较强的集团军,辖6个军(其中两个装甲军)共18个师,约25万人,坦克740辆,火炮或迫击炮  7500门,由第4航空队1200架作战飞机进行支援。  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心在斯大林格勒组织坚守。 为此,苏军于7月12日在西南方面军原有基础上组  建了由铁木辛哥元帅为司令(7月23日起改由戈尔多夫中将接替)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其编成内有  从苏军战略预备队调来的第62、第63、第64集团军和原西南方面军的第21、第28、第38、第57集团军  及空军第8集团军、海军伏尔加河区舰队。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实际能投入的力量有12个师,约16万人  、22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近400辆坦克、飞机454架。其任务是固守巴甫洛夫斯克至库尔莫亚尔斯卡亚  的长约530公里、纵深为120公里的防御地带。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拉开序幕。德军第6集团军在炮兵、航空兵的支援下,分成南北  两个突击集团,企图从行进间突破苏军防御,向卡拉奇总方向发展进攻,围歼顿河右岸的苏军,从西  南方向突向斯大林格勒。7月23日,德军突破苏军第62集团军右翼防线,形势告急。 斯大林任命年轻  的第64集团军司令戈尔多夫中将取代年迈的铁木辛哥元帅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并派素有“苏联红  军智多星”之称的华西列夫斯基上将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协助指挥战事。  7月25日, 德军以2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的强大兵力对由苏军第第64集团军的第229师5个营驻守  的右翼阵地发起攻击,企图在卡拉奇附近强渡顿河,直扑斯大林格勒。 次日,兵力薄弱的第229师被  击溃。苏64集团军被迫退过顿河。  8月1日, 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加入进攻,得到加强的德军突破了苏第51集团军的防线后,攻占  列蒙特纳亚并逼近了科捷尔尼科沃。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为了阻止德军,于8月3日组成了拥有4个师又2  个旅(后又增加了1个师)的“战役集群”,与德军激战两天后被迫退到阿克赛河北岸,5日,德军已  前出到阿勃加涅罗沃地域。 在这危急关头,斯大林签发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要求苏军部队“  不许后退一步” 。苏军接着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和反击,至17日,苏军退守斯大林格勒外层围廓。  8月中下旬,德军统帅部调整部署,集结了21万人,2700门火炮和迫击炮,600辆坦克和1000多架  飞机,以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和霍克的第4装甲集团军分别从西北、南部两个方向对斯大林格勒发起“  钳形攻势”。  22日, 德第6集团军的第14装甲军和步兵第8军的3个步兵师、2个摩托化师及1个装甲师突破了苏  第62集团军在韦尔加奇和彼斯科瓦特卡地段的防线,强渡顿河,将苏军分成两部分,苏第62集团军与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切断了联系。23日,德军推进到斯大林格勒以北的叶尔佐夫卡地域,前出到伏尔加  河,对市区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日,德军先出动飞机几百架,入夜又出动2000架次的飞机对斯大林格  勒进行了自侵苏以来烈度最强的狂轰滥炸,使该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战后英国出版的《第二次世界  大战史》一书对此评述道:“这是一次纯粹的恐怖袭击,其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屠杀和平居民,压垮苏  军,瓦解士气,散布恐慌气氛”。 但斯大林格勒的苏联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德第6集团军司令官  保卢斯的副官在这一天的战地日记中写道:“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市民的支援下实施反攻击。市民们也  拿起了武器, 表现得非常英勇。 在战场上可以看到被打死的身穿工作服的工人,他们那已僵硬的手  还握着步枪和手枪。在被击毁的战车驾驶舱里,呆坐着被打死的工人。类似这样的情况,我们从未见  过”。  在南路进攻的德第4装甲集团军,在阿勃加涅罗沃西部地区突破了苏军防御, 29日,进至加夫里  洛夫卡地域,威胁到斯大林格勒正面防御的苏军后方。苏军最高统帅部面对这一严重形势,将一切能  够动员的兵员物资,都派往斯大林格勒地区,并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赶赴斯大林格勒前线督战  。 8月下旬和中旬,苏军从南北两面发起了几次反击,虽减轻了对斯大林格勒城区的压力,但未能歼  灭突至伏尔加河的德军,双方经过激列争斗,伤亡都很大。 至9月12日,苏军撤至市区围廓,外围防  御地带已全部丧失。  最高副统帅朱可夫将崔可夫中将调任为第62集团军司令,该集团军的任务是防御斯大林格勒城区  。兵力约4万人,德军攻城兵力共13师,约17万人,比苏军多四倍。 崔可夫表示:“斯大林格勒对我  们全体苏联人民至关重要,这个城市的失守将挫伤人民的斗志。我发誓决不离开这座城市,我将采取  一切办法坚守。我决心要么守住城市,要么就战死在那里”  9月12日,希特勒从东普鲁士飞抵乌克兰的文尼察, 召见了B集团军群司令包克元帅和第6集团军  司令保卢斯。“要尽快把那座城市拿到自己手里,不要让它变成人们长期瞩目的焦点,更不能让它牵  扯我们更多的精力。要知道,德国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他面带愠怒之色对他俩说。随后,他命令  第6集团军于次日起发起猛攻,不惜任何代价迅速占领斯大林格勒  9月13日,市区争夺战全面展开,德第6集团军组成两个突击团向市区中部和南部进攻。守城部队  顽强抵抗,实施猛烈反击。14至15日,德军对苏第62集团军实施强攻,双方在马马耶夫岗等城郊进行  激烈的街巷战斗。经过两天激战,德军死亡2000人,苏军也损失惨重。接下来的战斗更加激烈,崔可  夫说∶“我们的部队在这里经受了从残酷和顽强程度来说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恶战”。守卫斯大林  格勒城南粮仓的近卫步兵第35师师长杜比扬斯基在给崔可夫的战报中说∶“情况在不断变化着。原先  ,我们在粮仓的上面,德国人在下面。我们刚刚把德国人从下面赶出来,他们却又钻到了上面”。 9  月25日,德军占领了城市南部和中部,27日继续向北部工厂区突击。战斗是惨烈的,参战的德国将军  汉斯. 德尔在《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写到:“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  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能相比。我们早晨攻占了20公尺,可是一到晚上,俄国人又夺了回去”。  至11月初,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眼看天气又要冷下来,倒霉的冬天即将来临,希  特勒让几乎没有多少越冬物资储备的保卢斯趁天气还暖和再作一次努力。11月11日,德军在斯大林格  勒城区内,向苏军据守的阵地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 保卢斯以5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2个工  兵营在宽5公里的正面上发起强攻。战斗队形高度密集。 一天之内,双方为争夺每寸土地、每一座房  屋,都进行了异常激烈的战斗。 守卫阵地的苏军,顽强抵抗,其中有的师仅剩下不足1个团的实力,  仍没有丢失自己据守的地段。在伤亡数千名官兵的情况下,保卢斯被迫于次日停止了进攻。  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于在斯大林格勒发动全面反攻行动,以围歼该地域的德国重兵。反攻前,苏  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秘密调集了大量兵力。至11月中旬,共展开了三个方面军,除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外,还有顿河方面军及西南方面军。三个方面军总兵力达11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5500门,坦克和强  击火炮1463辆,作战飞机1350架。  德军方面, 经过增援,德B集团军群所属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  等,共有兵力101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029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675辆、作战飞机1216架。 但德军战  线延长,铁路运输无保障,前线和后方都缺乏战略预备队,物资供应也不足。  19日晨7时30分,苏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共110余万部队在纷飞的大雪中  发起强劲反攻,首先突向对方最薄弱的罗马利亚军阵地。 23日,苏军攻占了顿河左岸的重要支撑点  卡拉奇,在拉斯波平斯卡亚地域包围并歼灭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第4、第5军,俘敌27000人。随后  ,苏军三个方面军合围了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一部分兵力,共22个师,总计33万人,将其压  缩在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  德国新任陆军总叁谋长蔡茨勒将军力劝希特勒同意保卢斯趁苏军合围刚刚形成迅速突围,他几乎  已经把元首说服了, 然而,大言不惭的空军司令戈林却向希特勒保证说,他可以保证第6集团军的空  中补给,要多少有多少。希特勒遂于11月24日命令保卢斯坚守阵地。 为救援第6集团军,希特勒将曼  施泰因元帅从列宁格勒前线调往斯大林格勒担任新组建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要他杀开一条血路为第  6集团军解围。12月12日,曼施泰因的“冬风计划”反攻作战开始了。至12月19日,霍特的第4装甲集  团军所属的第57装甲军已突进到离南面包围圈30英里以内。 曼施泰因命令保卢斯迅速突围与第4装甲  集团军会合。然而保卢斯在没有接到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之前,没有突围的意图,他以燃料不足为由拒  绝了曼施泰因的命令,放弃了这最后一次机会。 12月27日,第4装甲集团军的主力第57装甲军在苏军  的强大攻击下,终于退回了原来的阵地,救援第6集团军的行动失败了。  1943年1月初,被围的德第6集团军阵地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且受到苏军的严密空中封锁,空运补  给几乎中断,濒于弹尽粮绝的地部。 总兵力减至25万人、坦克300辆、火炮和迫击炮4130门、作战飞  机100架。  苏军最高统帅部制定了歼灭德第6集团军的“指环”作战计划,由顿河方面军负责实施。 该方面  军共7个集团军,由空军第6集团军负责空中支援, 计有39个师和10旅,共有兵力21.2万人、坦克257  辆、火炮和迫击炮6860门、作战飞机300架。  1943年1月8日,顿河方面军向被围的德军发出最后通牒,敦促德军投降。保卢斯电告希特勒,要  求准予他相机行事,但希特勒驳回了他的请求。10日,苏军向被围德军发起攻击行动。23日,冲进市  区,攻占马马耶夫岗,与守城的第62集团军胜利会师。 1月24日,保卢斯向希特勒报告说:“部队已  不能支持了,继续抵抗已毫无意义,请准允我们投降。”他得到的答复是:“投降是不可能的, 第6  集团军应在斯大林格勒尽到其英勇的责任,直到最后一人为止。” 1月31日,苏军第64集团军的第38  摩步旅打到了保卢斯的司令部, 刚刚被希特勒授予元帅军阶的保卢斯及其手下的步兵第4军军长普费  费尔中将、第51军军长库尔茨巴赫中将、第295师师长科尔费斯少将等德军高级将被迫投降。 两天后  ,在斯大林格勒其他阵地上的德军也全部投降了。与保卢斯一同被俘的,有23位将官,2000名校级以  下军官和9万名士兵。至此,历时200余天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此役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正如  德国陆军总叁谋长蔡茨勒将军所说:“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25万官兵,那就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  东线的脊梁骨”。

二战前日本天皇权力到底有多大,有没有实权?

没有真正的力量,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角色。明治天皇之后,日本天皇的权力有所下降。是内阁决定了国家事务的方向。但不仅仅是皇帝是个傀儡。因为日本在二战结束前是半封建半封建的。因此,尽管内阁是权力的真正力量,年轻的日本军队也是政治和军事决策的中坚力量。作为日本天皇,如果他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那么这项法令将不会颁布。所以皇帝的角色可以说是最终的仲裁者。例如:苏联对日本宣战后,日本内阁,最高级别的会议:鹰是阿南大陆只有少数人,如战争,赵总理率下降,如岩石小国最后还得皇帝决定——鉴于四面楚歌,宣战原子弹和苏联的力量,所以投降。皇帝的决定是决定性的。

二战末期,苏联军队把红旗插在柏林德国国会大厦上,之后德国不是被苏联攻下了么?之后怎麽回事?

首先要搞明白一点,现代战争的目的已经不是灭国,而是消灭敌对政权,建立起对自己友好的政权。所以德国的问题不是如何复国,而是如何建立新政权。通常的程序为投降--政府解散,占领军军管--清洗--结束占领状态,成立新政权。德国投降时,东部领土被苏联攻占,西部领土被美英联军攻占。投降后,东普鲁士、波美拉尼亚、西里西亚等领土被割让,剩余领土分别被苏联、美国、英国以及法国占领。柏林因为是首都,地位特殊,也被四国分别占领。最初,德国各占领区实施占领军军管,后来,美国、英国、法国三国占领区合并,结束占领状态,成立德国本土政权,即现在的联邦德国。同样,苏联占领区结束占领状态后成立了民主德国政权,两德分立。柏林还是特殊情况,苏联占领区称为东柏林,英美法三国占领区称为西柏林,属于联邦德国,但是被民主德国领土所包围,是一块飞地。

二战时期的东西线战场有何区别?

二战时期的东西线战场是以德国来分界的,一般东线战场与西线战场都统称为德国的东西线战场。通俗易懂的来说,东线战场就是柏林以东,主要是对抗苏联,而西线则是指主要对抗英美等盟军。一、东线战场主要是指德国进攻苏联的主要战场,当然这其中的战争地域范围除了苏联之外也包括波兰、芬兰、捷克、希腊、罗马利亚等国。根据苏联的《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记载,德国前后有1300万的军队投入战争,阵亡人数大约四百万左右。在战争前期,德军将主要兵力都开往东线,试图大举进攻苏联并将其占领。但随着战争的推进,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爆发,苏德战争开始发生重要转折,苏联开始进入全面反攻阶段。最终苏军在1945年4月27日强突进柏林市中心,4月29日苏军开始强攻柏林国会大厦,5月2日德军守部将领投降,会战结束。二、西线战场主要是指德国前期进攻法国,后期与英美等盟军发生的战争。战争地域范围包括西欧大陆,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等国,1940年德国绕开了马奇诺防线开始向法国发动进攻,由于英法联军严重的战略失误,迫使西欧各国除了英国外纷纷投降。西线战争自此告一段落,但德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却没有因此结束。1943年,美军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西线战场开始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盟军反攻的阶段。随着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以及1945年美苏两军易北河的会师,德国开始走向了灭亡倒计时。在二战欧洲战场后期,德军东西线兵力差别悬殊太大。例如在诺曼底登陆之后,德军在东西线的兵力为9:1,阿登反击战之前为6:4,再之后又急剧下降为8:2。

二战中德军的精神到底多顽强?举几个例子,或几场著名的战役

你一分都不给是不会有好答案的。德军的精神意志比起美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几乎可以不提;德国人的思维方式就是从技术上和战术上压倒对手,而从来就没有寄希望于所谓精神。硬要距离的话,可以参看1942年党卫军改制前的所有战斗,几乎都是重大伤亡战果微弱的,因为他们过于强调对元首的忠诚而缺乏作战的组织能力。当然,德军也有非常顽强的例子,比如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党卫军帝国师一个团挡住了苏军4个整编师的轮番进攻,战至全团仅剩36人。不过,德军还是以技巧获胜的多一些,比如第一坦克王牌哈特曼在波卡基村一辆虎式灭掉了30余辆盟军装甲车辆及200多步兵,勇气是肯定有的,但是没有技巧只能是送死。

二战时期把苏联军旗插到柏林国会大楼的战士是谁啊

坎塔里雅和叶戈罗夫是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象征,他俩作为首先将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屋顶的英雄而名垂青史,并在1946年5月8日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可是不久,他们便风光不在,最后竟在无声无息中死去。他们的后人至今仍处于穷困潦倒的境地。  叶戈罗夫:不习惯奢侈  米哈伊尔·叶戈罗夫出生于斯摩棱斯克。战后曾有人不只一次劝他搬到莫斯科住,可他却宁愿到离斯摩棱斯克约70公里远的故乡鲁德尼亚小镇定居下来。直到1966年,这位苏联英雄还栖身在一间破烂不堪、发乌变黑的简陋小农舍里。孩子上幼儿园都得抱着送去,以防他们陷入泥污里不能自拔,因为当时通向他家的那条路还没铺油。  到了60年代末,他才搬进一处集中供暖、有洗澡间和电话的新居,并定期收到退休金。但英雄不习惯过这种奢侈的生活,有钱便随便借给邻居,经常花钱给乡下的孩子买冰激凌吃。邻居们谁有难处都来求他帮忙,这个想盖房子弄不来地基,那个没法搞到汽车配件,有人上不了大学,这些叶戈罗夫都设法帮忙搞定。可他自己却什么也没给家里弄来。胜利日20周年庆典,赫鲁晓夫邀请他和坎塔里雅来到克里姆林宫,问他要什么礼物,他只要了一辆“乌拉尔牌”摩托车。  叶戈罗夫死后,他所做的好事便被忘得一干二净。甚至有老乡谣传说近些年他开始好酒贪杯,在顶层阁楼里同别的女人睡觉,还有小偷小摸行为。  随着叶戈罗夫的过世,他一家的生活也每况愈下。他的妻子不再享受优惠待遇。到了90年代,他们家便已穷得丁当响,甚至交不起水电费。他妻子曾给总统办公厅写信要求提高退休金,却未得支持。最后还是斯摩棱斯克州州长发了善心,把补助金提高到每月417卢布45个戈比,只可惜她还没能拿到,就去世了。  坎塔里雅:死于另一场战争  梅利通·坎塔里雅比自己的战友多活了近20年,于1993年12月27日去世,那是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冲突最激烈的时候。坎塔里雅死在火车上,他当时正坐火车去莫斯科领取难民身份证。  坎塔里雅是格鲁吉亚人,但家在阿布哈兹,战后他回到了那里。1965年以前他在一家企业做木工班长,还被推为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候选人,只是他推辞掉了,说自己好歹还得过一枚金星勋章,这枚可以给别人。  但随后,坎塔里雅慢慢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1971年,他在苏呼米分得一套靠着政府大楼地段的3居室住房。很快他又当上格鲁吉亚最高苏维埃委员,从此经常到各地奔走,帮了不少熟人的忙。直到今日,还有不少人利用坎塔里雅这个姓氏来为自己捞好处,甚至冒充是梅利通的亲戚在招摇撞骗,有人还以其名在莫斯科开了咖啡馆。  坎塔里雅不爱回忆那些战争岁月,他从来不看战争片。当有人不厌其烦地问他是怎样把旗子插到柏林国会大厦上的时,他总是开玩笑说:“我们乘电梯上去的呗,一下子便到了屋顶。”坎塔里雅家的孙辈都是从教科书上才知道爷爷的丰功伟绩的。  可格鲁吉亚-阿布哈兹战争顷刻间改变了他的生活。阿布哈兹往外轰格鲁吉亚人,即便像坎塔里雅这样的祖国功臣继续留在那里也相当危险。1991年,他举家来到莫斯科,在老战士委员会的斡旋下,才在郊区临时分到一间小小的一居室。可还没等到正式入住,坎塔里雅便死了。随即他的孩子就被剥夺了住房优待,并被打发到梁赞州的一个小镇上去住。全家11口人只分到一套供难民住的小房子,并在那里一住就是10多年。在这10多年里,坎塔里雅的儿孙们想法挣钱糊口,孙子梅拉布和其弟弟不得不在炼油厂开车。

二战后期苏联进攻德国本土为什么会死伤几十万人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举行的雅尔塔会议确定,苏军与盟军对德国的占领以易北河为界,易北河以东由苏军攻占,这就意味着苏军将承担攻克柏林的任务。攻克伯林是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标志,因此,虽然苏、美、英三国有约在先,但离开风景秀丽的雅尔塔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没有人能阻挡喜欢出风头的蒙哥马利元帅进攻的脚步。此刻,苏军大军还没出动,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已经从易北河以西冲到通往柏林最近的道路上。而跨过了莱茵河的美军也在向东急速挺进,其前锋已在易北河开辟了直指柏林的登陆场。在莫斯科密切关注着德国战场局势的斯大林发现,当德军溃败时,他们更愿意向盟军投降。当时在德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向东死死地顶住俄国人,直到西边来的英国人踢着我们的屁股。值此关系到东西方战后政治利益分配的关键时刻,盟军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将军致电莫斯科,阐明盟军的军事行动仅限于切断德军南北的联系。这等于告诉莫斯科,同时也告诉了蒙哥马利,盟军并没有攻克柏林的打算。丘吉尔愤怒地指责艾森豪威尔根本不懂政治。斯大林明白丘吉尔为什么发火。苏军决定提前发起攻克柏林的战役。945年4月15日凌晨5时,苏军打响了攻克柏林的战役。在140多盏大功率探照灯的照射下,苏军的上万门火炮、迫击炮开始了猛烈的轰击,接着轰炸机在德军阵地上倾泻下如暴雨一般的航空炸弹,沿奥德河与尼斯河一线,惊天动地的爆炸仿佛要将大地撕裂,弹片裹在灼人的烈焰中冲天而起。在苏军整整30分钟的炮火压制中,德军阵地未发射一发炮弹。整整一个白天,苏军发射了120多万发炮弹,势不可挡的炮火打击令德军的防线在几乎没有抵抗的情况下被摧毁了。紧接着,苏军集中了最强大的兵力攻克了被称为“柏林之锁”的泽洛高地。一旦越过泽洛高地,就是便于坦克军群进攻的开阔平原了。及至4月18日,苏军全线突破了德军的奥德河、尼斯河防线,并以250万人、4万多门火炮、6000多辆坦克、7000多架飞机之巨大兵力,对柏林形成了围攻之势。4月26日,苏军向柏林发起总攻。苏军的坦克车一辆接一辆地碾过柏林的大街小巷,炮筒向每一个射出子弹的窗口猛烈轰击。柏林城中的250万幢建筑所剩无几地化为了满城的瓦砾。4月30日,苏军攻入波茨坦广场,离希特勒藏身的总理府仅隔一条街了。黎明时分,苏军步兵七十九军的三个营受命攻占国会大厦。德军在这座大厦里安置了重兵,以守卫在一片废墟的柏林城中仍然矗立的这座建筑。当苏军士兵在大厦里迎面遭遇德军时,他们用刺刀与德国人短兵相接。1945年4月30日21时50分,苏军叶戈罗夫中士和坎塔里亚下士在德国首都柏林国会大厦的圆形拱顶上升起了苏联国旗。让我们来看看,苏联为何在如此牺牲之下,也要快速攻占柏林。苏联也是二战中损失最大的国家之一,获得相应的赔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当时的德国已经是一贫如洗,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赔偿苏联。更何况,帝国马克已经严重贬值,这样的钱苏联是不会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军队开始整理自己控制区内德国企业的机器设备。这些设备都被运回了苏联,这对苏联工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苏军一共拆走了上千家德国企业的设备,总价值超过了200亿美元,这笔钱放在今天已经是一笔巨款。其实除了那些机器设备以外,苏联还搬走了其他的东西,那就是德国的武器。德国在武器方面甚至超过了美国,很多武器都是闻所未闻的,例如直升机技术。苏联将这些武器都运回了苏联,这些武器对苏联武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认真的说,苏联在战后发展的战斗机、潜艇、火炮、导弹等武器均有德国元素。所以,斯大林哪怕在付出如此巨大代价的前提下, 依然要率先攻克柏林。

二战老照片;德军在巴黎阅兵、二战前的柏林及一片废墟的柏林等

一,1940年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后,法国 *** 旋即垮台并且分裂;1940年6月22日,以贝当为首组成的维希法国 *** 向德国投降。 (二战中德军横扫法国,德国军队在巴黎香榭里舍大街进行胜利阅兵。) (二战中德国军民 *** 庆祝法国沦陷) (「 ”哭泣的法国人”) 那些斗争到底的国家会再次雄起,那些乖乖投降的国家会灭亡。——丘吉尔(角色) 《至暗时刻》 (二战前夕的柏林) 二,1945年 4月27日苏军突入柏林中心区,29日苏军开始强攻柏林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5月2日柏林卫戍司令H.魏德林将军率部投降,苏军完全攻占柏林。 (苏军将军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 (攻入柏林的苏军士兵,押着德军士兵在柏林游街示众。) (1945年7月,被战争蹂躏的柏林一片废墟,一群德国人在废墟中前行) (二战中大片德国男性战死,未战死的还有很多在集中营;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德国妇女成为了重建德国的主力,一群柏林妇女在清理废墟) (1937年的德国柏林,一群骑着自行车的人,行驶在干净的街道上) (二战前夕的柏林,处于一片亢奋之中,城市到处都是纳粹旗。) (1945年苏联摄影师在柏林战役期间拍摄的照片,73年后摄影师法布里齐奥·本施在相同位置拍摄的照片;时间能重建已成废墟的城市,但能治愈人们的心灵吗?) 三,二战中美国由于远离战场,本土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爆发出了惊人的生产能力。 据网上数据:1941年-1945年,美国共建造航空母舰(包括护航航母)131艘,其他军用舰只1114艘。 (美军登陆诺曼底) 二战中美国共生产102,000辆坦克,230万辆各类道路车辆。 (1942年7月4日,克莱斯勒公司改建成的底特律坦克工厂,工人们在此制造输送往中东和北非的坦克。) (正在美国兵工厂制造飞机的美国女工) 二战中美国共生产了三十万架飞机,几千万支枪械。 (聚精会神,正在兵工厂操作机床的美国女工。)

二战时被苏军攻陷的德国国会大厦现在是否还存在?

大厦还是存在的,虽然战争对他的破坏非常之大,但是后来经过内部的重新设计和外部的复原,依然是德国标志性建筑。他仍然保留了建筑的历史意义和重要标志,就是遗憾地缺失了一部分当时的建筑艺术。

谁能推荐二战最经典的美国大片?

电影的话《拯救大兵瑞恩》、《风语者》、《兵临城下》、《珍珠港》、《父辈的旗帜》都不错。电视剧的话《兄弟连》、《太平洋》不错。还有什么《虎虎虎》一类的,就很早了

二战期间到现在为止,有哪些经典的城市攻坚战?

攻克柏林名称: 柏林会战地点: 柏林时间: 1945年4月16日—5月8日参战方: 苏联,德国结果: 苏联获胜,德国投降,欧战结束参战方兵力: 苏军250万,德军约100万伤亡情况: 苏军33万,德军48万主要指挥官: 朱可夫,崔可夫,凯特尔,魏德林格罗兹尼战役 格罗兹尼当初建城时即是按照作战要塞的要求来设计,故而城内堡垒星罗棋布,密如蛛网。俄军入城恍若进了迷宫,摸不着北,空有优势武器和装备却无从发挥。而车臣武装的狙击手却可以凭借熟悉的地形,藏在暗处像练习射击一样,逐一射杀目标。1995年第一次巷战结束时,据说突入该市的俄军一个千余人的团,仅剩1名军官和10 名士兵活着离开。26辆俄军坦克被击毁了20辆,120辆装甲车也损失了102辆。俄军死尸甚至被车臣武装用来当作沙包,垒在一起筑成“人体碉堡”。第二次格罗兹尼巷战发生在1999年12月25日至 2000年2月,俄军更是尸横遍野, 1173名士兵死亡,甚至俄军前线总指挥马洛费耶夫少将也被射杀。无可奈何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后来命令轰平了格罗兹尼,但这块弹丸小城,却成为俄罗斯军人心中永远的痛。

二战中德军实施黄色作战方案时与盟军的兵力对比是怎么样的?

德军从北海至瑞士一线共集结了136个师,其中10个装甲师和6个摩托化师,坦克3000余辆,飞机4500余架。 龙德施泰德上将指挥的A集团军群担负主攻,下辖第4、12和16集团军,共44个师(其中7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由第3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展开于亚琛至摩泽尔河一线,翻越阿登山区,向英吉利海峡沿岸地区实施突击,分割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英法军。 博克上将指挥的B集团军群,下辖第6和第18集团军,共28个师(其中3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师),由第2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展开于荷兰、比利时国境至亚琛一线,作为右翼,突破荷兰边境防线,占领荷兰全境和比利时北部,然后再向法国推进。 莱布上将指挥的C集团军群,下辖第1和第7集团军,共17个师(其中1个摩托化师),位于马奇诺防线正面,担负佯攻,牵制当面法军。 德军在莱茵河地区还部署47个师(其中1个摩托化师),作为预备队,其中20个师作为各集团军群的预备队,听从于各集团军群的调遣,另外27个师则作为总预备队,由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 同盟国一方由法国总参谋长兼英法联军总司令甘末林上将支持制定的,代号“D”计划,该计划有两个方案,如果德军进攻比利时,法军2个集团军和英军1个集团军应迅速进入比利时,在比军配合下,坚守代尔河一线;如果德军进攻马奇诺防线,则以1个集团军依托工事进行防御,再以1个集团军为二梯队,随时增援。

中国在二战时是否全歼(注意用词)过日本一个步兵联队? 包括任何一个组织,说出战役,地点。

看你的全歼怎么定义了,如果说一个不落肯定没有如果说建制打残,兵员装备损失90%以上,丧失战斗力,那就很多1.娘子关战役,中国军队全歼日军第77联队,击毙鲤登大佐以下1200余人.2.台儿庄会战,中国军队击溃日军第5、第10两个精锐主力师团,歼灭日军11984人,生俘719人,缴获步枪1万余枝,机枪913挺,火炮127门,战车40辆.3.万家岭大捷,中国军队几乎全歼日军第106师团,缴获步枪1000余枝,机枪50余挺,战马100余匹,生俘日兵300余人,险些生擒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中将.4.昆仑关战役,这是一个漂亮的攻坚战、歼灭战。说全歼第21旅团是毫不过分的:除击毙该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之外,还击毙了第42联队长、接任中村的代旅团长坂田元一大佐;第21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副联队长生田滕一;第一大队长杵平作;第二大队长官本得;第三大队长森本宫等;班长以上军官阵亡85%以上;阵亡士兵4000人以上。这是日本战后公布的数字。(参见:《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一分册第68页。)虽然中国军队伤亡更多,在一万人以上,但基本干部仍健全。日军第21旅团已经名存实亡了。5.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溃日军第34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0旅团,全歼日军炮兵第8中队,毙伤15792人,生俘100多人,缴获步枪2000余枝,机枪92挺,火炮18门,击落敌机1架.6.第三次长沙会战,第20军之一部给予日军辎重兵第40联队以歼灭性打击,并将其联队长森川启宇击毙。日军加藤大队除一兵长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并在其大队长的尸体上缴获了了日军出动以来的各种计划和命令等文件.独立混成第9旅团被击溃,其1个混合大队除1名军曹逃脱外,大队长山崎茂以下全部官兵被歼。此次会战,9战区司令薛岳称日军被消灭5万多人,据国民政府军委会及第九战区发表的战绩说:日军伤亡56944人,俘虏日军中队长松野荣吉以下官兵139人,缴获步骑枪1138枝、轻重机枪115挺、山炮11门、无线电台9架及其他军用品;中国军队伤亡官兵29217名。7.孟拱河谷战役,112团在缅北西通和周围地区肃清日军第12辎重联队,炮兵第21大队1中队,和警备队共二个中队。共击毙日军900余人,缴获155重炮4门,满载械弹汽车75台,骡马500余匹,粮弹仓库15座。新38师在孟拱河谷战役中歼灭日军18师团全部,及53师团、第2师团、第56师团各一部,共击毙日军12000余人,自身伤亡尚不到千人。8.密支那战役,日军水上部队除800人逃生外,其余全部被歼,第56师团步兵指挥官水上源藏少将自杀身亡。9.滕冲战役,中国远征军全歼日军第148联队和第146联队一部,共俘获敌军官4员,士兵60余名。毙敌少将指挥官及藏重康美大佐联队长以下军官100余员,士兵6000余名。虏获野山炮7门,步兵炮6门,迫击炮10门,重机枪19挺,轻机枪47挺,步骑枪1000余支,汽车20余辆,有线和无线电机25部并其他军用品若干。我远征军亦伤亡军官1234员,士兵17075名.10.松山战役,中国远征军全歼日军第56师团113联队拉勐守备队,击毙队长金光惠次郎少佐.11.湘西会战,第109联队3000余官兵几乎被全歼,第115大队被包围歼灭,日第86混成旅团除旅团长上野原吉少将率少量人员突围逃走,其余官兵在陆空火力封锁打击下,大部被击毙,小部树起白旗,投降缴械

二战德军战斗力最强师

帝国之花"帝国师 (星级指数:五星,超一流的王牌师) 号称为“帝国之花”。“帝国”师也是二战中武装党卫队表现最出众的王牌部队。是党卫军中第一个成为师级规模的部队。该师标志是北欧古文字中的“狼之钩”,据说可以赐予持有者神秘的力量以吓跑荒野中的狼群。帝国师由三个最基本的团(旗队)组成,“德意志”旗队即德国团)是由一个纯雅利安人种的摹尼黑党卫队演变而来;“日耳曼”团(旗队)由汉堡的党卫队组成、“元首”团(旗队)在维也纳组建。二级突击队大队长菲利克斯.施坦因纳是一个把帝国师打造成一支王牌劲旅的关键性人物。波兰战役时,帝国师尚未建师,3个团各自参战,均有上佳表现。1939年10月10日正式组建为摩托化步兵师,保罗.豪赛尔任首任师长。 1940年6月-1941年4月,该师参加了西线作战和巴尔干战役,转战千里,从荷兰比利时到法国;从保加利亚到南斯拉夫,是首批攻入贝尔格莱德的军队之一。1941年6月,又踏上了入侵苏联的征程。初期隶属于第2坦克集群第46装甲军,担任中央集团军群的主攻和尖刀。横扫苏联西部,歼灭苏军的重兵集团,直捣斯摩陵斯克,在罗斯拉弗尔、叶利尼亚突出部迭经恶战。转战乌克兰,参加基辅合围战。战役中德军实施双层包围,外层的包围锁底边是莫德尔将军的装3师;内层包围锁底边是帝国师。元首团端掉苏军一个师司令部,抢渡杰斯纳河,攻占了马科斯欣城。9月16日,打退苏军的一次次的反扑,成功地实施了内层包围。德军共消灭60多万苏军。帝国师再转战罗斯拉弗尔,10月,参加进攻莫斯科。12月份,转入艰苦的防御战。在尔热夫,在零下52度与数倍于己的苏军激战,击退一次又一次进攻,最后元首团只剩下36个人。 随后该师调到后方休整,改编为装甲师,编入统帅部预备队。6月,调往法国。12月返回东线,在西南战场作战。1943年2月,参加了著名的哈尔科夫战役。7月,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和哈尔科夫防御战。值得一提的是从7月5日到16日,帝国师以损失46辆坦克和突击炮的代价击毁448辆俄国坦克和SU歼击车。9月,参加弟聂伯河会战、在基辅防御战中元首团第8装甲大队第2小队长汉斯.索内茨指挥的虎氏坦克击取得的帝国师击毁的第2000辆战车的战绩。该师装甲团包揽了其中的大约1100辆的战绩,自身损失了250余辆坦克。在1944年4月退到罗马尼亚以前。帝国师的装甲团在与俄军作战中总共击毁了1200个装甲目标,自己损失大约300辆坦克。5月帝国师调往西线,清剿游击队。6月又参加了诺曼底战役;12月,帝国师参加阿登反击战。1945年2月调回东线。在匈牙利参加“冬季春醒”行动,一个叫哈根的一级突击队大队长率部孤军深入,一直冲到距多瑙河30公里的地方。4天中,德军就损失了4万人,500辆左右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希特勒在匈牙利围歼苏军的计划化为泡影。在维也纳的防御中,该师出现了最后一个坦克王牌19岁的吉森,单车击毁苏军14辆坦克。1945年4月,帝国师在德国东部被苏军消灭,其残部部分地逃到西线投降。 "天下第一师"大德意志师 (星级指数:五星,超一流的王牌师) 其前身是首都卫戍团,曾负责柏林奥运会的安保工作。1939年4月12日,希特勒亲自下令将柏林卫戍团改名为“大德意志”步兵团”,其成员的制服上绣有“GD” 字样的肩章。它首次在战场上亮相是1940年5月的西线,进攻英法,隶属于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一路所向披靡,在敦克尔克以南粉碎了远征军和法军的顽抗。29日,攻陷贝格尼斯。然后挺进法国中南部,进驻里昂。后参加进攻南斯拉夫,攻打贝尔格莱德。1941年参加对苏联的入侵。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第2装甲集群的第24摩托化军节制,与第3、第4装甲师等王牌并肩战斗,莫斯科会战中它是最靠近莫斯科的部队之一。在图拉和廖奥尔遭到重创并数次重组。1942年4月,整编为摩托化步兵师。 大德意志师参加了1942年的一系列重要战役,年底在莫斯科以西的阿哲维和卢特斯切斯萨村蒙受重大损失。1943年在贝尔科洛地区再遭重创,重组为装甲掷弹兵师。虽然名为装甲掷弹兵师,其配置着一个坦克团(第一营装备豹式坦克;第二营装备四号;第三营装备虎I),每个掷弹团配备Sdkfw251半履带营,侦察营、工兵营全部装甲化,可以类比一个装甲师。大德意志师是德国陆军中配虎式坦克的唯一的两个单位之一,另一个是装甲教导师。随后该师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以及紧接着的库图佐夫战役(即廖奥尔防御战)。1943年9月,大德意志师随德军退过顿内茨河。激战中被进一步削弱,该师调回法国休整。1944年再次返回东线,在南部战场和罗马尼亚作战。7月底,转战到北部,在波兰和东普卢士作战。12月,其装甲团第3营全部换装新型的Tiger I Ausf E重型坦克。1945年5月,大德意志师被强大的苏军消灭,仅有少量的士兵逃到西线向英军投降。(特别说明:从一个掷弹步兵师以及其承载繁重的作战任务的角度考虑,该师5万人的伤亡中不存在不熟悉军事技能战法而造成伤亡额偏高的情况。) "北欧军魂"维京师 (星级指数:五星,超一流的王牌师) 该师组建于1940年12月,基干是一个主要以被占领国家的志愿兵组成的“德国”团。1941年1月,重新命名为“维京”,又被编入两个团即294名挪威志愿者的“诺德兰”团、216名丹麦志愿者的“维斯特兰”团,另外还有一个由荷兰、芬兰志愿兵组成的“诺德斯特”营。“维京”师首任的指挥官是菲利克斯.斯坦因纳上将。首次参战是在1941年6月入侵苏联,隶属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维京师总兵力约为19000人。维京师越过勒姆博格,塔纳普,7月的时候已经进抵日托米尔,参与了乌曼合围战。推进至第聂伯河畔,在罗斯托夫附近与苏军激战。进入罗斯托夫,库班以及特拉克河。1942年8月,维京师攻克麦科普油田。1943年维京师一直在高加索地区作战。1943年10月,维京师被正式编为满员的装甲师。1943年夏秋季,维京师参与了哈尔科夫以及第聂伯河的一系列防御战斗。当苏联红军在1944年6月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时,维京师被苏军包围在“切尔卡瑟口袋”,维京师最终冲出了包围圈,损失了所有的装备,人员蒙受惨重伤亡。在切尔卡瑟包围圈内被围的56000德军只有35000人得以突围,撤到波兰休整补充。1944年12月,维京师从华沙撤离至匈牙利布达佩斯,企图为被围困在布达佩斯的45000德军解围,失败。1945年5月,该师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向苏军投降。 "黑色闪电"希特勒近卫师 (星级指数:四星半,一流的王牌师) 肯定会有LAH师的军迷对"黑色闪电"排名靠后表示不满,这样排主要是基于LAH师太过惨重的伤亡(虽然这与LAH师承担的任务有关)。 最早的希特勒近卫师只是规模不大的一支准军事的政治化部队,称为“阿道夫·希特勒旗队”,参加了占领苏台德地区、合并奥地利、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等行动,而它的第一次战斗却是在1939年的波兰战役。随南方集团军群一路打到华沙城下,战役胜利后,1940年3月旗队在德国本土休整得到了新型的四号坦克,完全实现了摩托化。参加了荷兰、法兰西、敦刻尔克等战役,一直开进到西班牙边界。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海狮计划”,旗队刻苦训练两栖作战。1941年3月,旗队参加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的行动,是德国第一个攻入南斯拉夫的部队。穿过南斯拉夫及保加利亚,攻入希腊,俘虏了大批的希腊部队。 战役后升格为武装党卫队机械化步兵师,跟随南部集团军群,参加“巴巴罗萨行动”突袭苏联。参加了著名的乌曼合围战。1941年11月,该师一度突入苏联西南部重镇罗斯托夫市区。1942年夏,返回德国重组为装甲掷弹师(装备两个装甲掷弹兵团),驻扎在法国。1943年,重返东线参加了哈尔科夫争夺战,伤亡了4500人。1943年7月5日,在曼斯坦因指挥下开始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作战。 参与了普罗霍洛夫卡坦克会战,德军虽胜但失去了战场的控制权,库尔斯克会战以德军失败告终。近卫师被调往意大利,后又重返东线,因为蒙受了太大的损失,撤到法国休整。1944年3月,近卫师被升格为武装党卫队装甲师。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该师从比利时紧急开赴法国卡昂参战,在法莱斯口袋遭受了重大损失。1944年12月,希特勒近卫师参加了阿登反击战,后又转战到匈牙利的“冬季春醒”,3月中旬,进攻失败,让希特勒大失所望。5月7日,在得知柏林已投降的消息时,希特勒近卫师只剩下1千多人,根据上级的命令,破坏了所有装备后,官兵们烧掉身上的制服,往西逃亡以远离伺机报复的苏军向美军投降,从此希特勒近卫师再也不存在了。 "死亡之星"骷髅师 (星级指数:四星半,一流的王牌师) 俗称为“死人头师”,其师徽骷髅图案的含义是“我们在我们的黑色帽子上佩带骷髅标志,借以警告我们的敌人,并向我们的领袖表示,我们随时准备用自己的生命去实现他的理想。”其前身是党卫队集中营的看守部队,首任师长西奥多。艾克。1936年3月29日起,正式命名为“骷髅队”,有3500人,1939年11月1日,正式组建骷髅师。参加法兰西战役,抢渡墨纳河,战斗非常狂热,不顾牺牲。在西线制造了屠杀事件。参谋长于特纳主张用专业军官来指挥军队。1941年骷髅师参加入侵苏联,在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在杰米扬斯克骷髅师一战成名,1942年换装为装甲师,编入党卫军第1装甲军,参加哈尔科夫防御战。师长党卫队副总指挥艾克阵亡。1943年,夺回哈尔科夫。1943年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再战哈尔科夫失利后撤退。1944年6月,调到法国作战,之后参加阿登战役。1945年,调回东线,进驻匈牙利,3月,被苏军击败。一直在布达佩斯以西进行防御作战,退到维也纳附近。该师于1945年5月9日向美军投降,但作为战俘被移交给了苏军。 "铁甲狂飙"第三装甲师(星级指数:四星半,一流的王牌师) 德国最早的装甲师之一。成立于1935年10月,首任师长依内斯特.菲森斯玛上校,驻扎在柏林。师下辖一个装甲旅,装甲旅拥有2个装甲团的编制。1938年上半年,由施韦彭堡上校担任师长。1939年3月,德军出动第3装甲师于13日上午8点20分向捷克斯洛伐克发起进攻,至下午,第3装甲师全部越过了边境,3月15日,德军坦克开进了布拉格。隶属于古德里安坦克集群,先后参加了波兰战役、法兰西战役等战役。1941年进攻苏联,该师由莫德尔中将指挥,一路狂飙,所向披靡。参加了比亚威斯托克、明斯克、斯摩棱斯克等战役,在基辅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继续向苏联腹地推进,最快时一天推进了136英里,占领了寥奥尔,打开了莫斯科的门户。1942年5月,第3装甲师被从东线的中部战场,调往南部战场,参加了向高加索地区进军的行动以及哈尔科夫之战,之后一路退至波兰。该师被调往匈牙利作战,并在那战斗至1945年4月,为了逃离苏联的报复逃到奥地利,向美军投降。 "魔鬼之师"第七装甲师 (星级指数:四星,一流的王牌师) 前身为第2轻装甲师。1939年9月1日,该师出现在波兰战场上,指挥官斯图姆中将。1939年10月18日第2轻装甲师正式更名为第7装甲师。1940年2月12日,埃尔温·隆美尔少将接过了第7装甲师指挥权。1940年5月10日,“黄色方案”开始实施。第7装甲师隶属于A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第15摩托化军,该师越过德-比边境向阿登前进。5月12日抵达芒斯,并花费了两天时间巩固桥头堡,隆美尔开始了一场向英吉利海峡进军的赛跑。在5月30日完成了对敦刻尔克盟军的合围。随后,该部撤出前线,短暂休整至1940年6月5日。战役的第二阶段,6月7日该师进抵佛戈斯-莱斯-奥克斯,于次日抵达柔恩,完成了合围法国第9和第10集团军。到6月25日停战时第7装甲师已经打到法国西南部。该师仅有2624人阵亡、受伤和失踪,损失坦克42辆,获得“魔鬼师”的称号。1941年6月,巴巴罗萨行动中,第7装甲师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第3装甲集群第39装甲军,以损失了半数坦克的代价全歼苏军第5坦克师。又迭经激战,1942年5月返回法国进行休整。1943年2月,该师返回东线,这次前往的是南方集团军群。该部参加了库尔斯克、基辅、日托米尔、哈尔科夫以及随后的穿越乌克兰的撤退作战。1944年8月第7装甲师被调往波罗的海的东普鲁士,防守至1944年11月。兵力不断消耗,得不到补充,1945年4月辗转从海上撤离,此时其兵力已经消耗殆尽,只有一个空架子,隶属于第3坦克集团军。1945年5月3日第7装甲师向美英军队投降。 “高加索山鹰”第一山地步兵师 (星级指数:三星,王牌师) 该师组建于1938年4月,前身为1935年德军重建时唯一的山地部队山地步兵旅,辖有第98、99、100三个山地步兵团和第79山地炮兵团。1939年9月,第1山地步兵师作为南方集团军群地第18军的一部参加了波兰战役。攻取了喀尔巴阡山的杜克拉山口,然后快速前进,经过激烈的战斗,攻占150英里以外的波兰的重镇莱蒙伯格。在波兰战役后,第1山地步兵师调往西线参加了法兰西战役。在法国,该师以穿过马斯河、埃纳河和卢瓦尔河的战斗而著名。在法国投降后,第1山地师原本将参加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后又计划占领直布罗陀,但这些行动最后都被取消了。然后被调往奥地利,1941年4月,该师穿越南斯拉夫军队的防线,在其腹地作战。巴尔干战役之后,第1山地步兵师又入侵苏,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第49山地军一部,参加了乌曼合围战。1942年5月被调往顿涅茨地区的第11军。1942年的夏季攻势中,第1山地步兵师进展到高加索地区。在德军作战史中最高的阵地上作战。在4300米高的厄尔布卢斯山顶上,升起了德国国旗。该师又频繁调动,辗转在南斯拉夫、希腊等地作战。1944年12月,该师在匈牙利与苏军作战。1945年撤至奥地利在那里向美军投降。 "绿色魔鬼"第一伞兵师 (星级指数:三星,王牌师) 1936年,在斯图登特将军的竭力主张下,德国建立了第一个伞兵团,二战开始后,德国伞兵奇兵天降,夺取了埃马尔要塞。第1伞兵师的前身是著名的第7伞兵师,曾经历经了称为“德国伞兵的坟墓”的克里特岛空降战的洗礼,第1伞兵师组建于1943年5月1日。初次在战场上亮相是1944年的西西里战役,曾与赫尔曼.戈林装甲师并肩战斗,而第1伞兵师是德军最后撤出西西里岛的部队。然后在意大利继续与占优势的盟军战斗。在凯塞林元帅的指挥下在以卡西诺为中心的古斯塔夫防线,坚守着罗马以南的地区。1943年年12月-1944年3月,将盟军阻击在卡西诺山地,重创了英、加和新西兰军队,赢得了“卡西诺的绿色魔鬼”的称号,该师在之后则撤退到凯撒防线、哥特防线与盟军作战一直持续到1945年。该师的历任指挥官:理查德.海因里希(1943.5/1-1944.11/17)冯.寇特(1944.1/4-1944.2/21)卡尔.舒尔茨(1944.11/18-1945.5/2) 齐尔河畔的“消防队”第十一装甲师 (星级指数:三星,王牌师) 1940年,法兰西战役结束后,由第11摩托化旅加上来自第5装甲师的第15装甲团组建了第11装甲师,1941年4月参加巴尔干战役,6月参加入侵苏联。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在基辅作战,然后调入中央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1942年,加入顿河集团军群为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解围,失败。又在罗斯托夫作战,使A集团军群免被苏军切断在高加索地区。1943年7月第11装甲师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1944年2月陷入了切尔卡西包围圈。突围后撤往法国南部重建。清剿法国抵抗组织。1944年7月第11装甲师与盟军在法国作战。1944年冬,第11装甲师作为预备队,参加了突出部战役。第11装甲师占据雷马根桥头堡,挡住了美军通过这条重要的道路渡过莱茵河。陷入鲁尔包围圈。1945年5月4日向美军第3军投降。 【候补王牌】 ★ “负重轮”第3装甲掷弹兵师 :其前身是第3步兵师,成立于1935年,参加了波兰战役以及法国战役,表现非常地突出。1940年10月调回德国改编为第3机械化步兵师。1941年,该师隶属于北方集团军群第4装甲集群第56军,进攻苏联的列宁格勒。不久调到中央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遭到惨重的损失。1942年,该师又被调往南方集团军群参加了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与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一道被红军包围歼灭在伏尔加河畔。1943年,第3机械化步兵师和第386机械化步兵师的残部重组为第3装甲掷弹兵师。1943年7月该师进驻意大利。参加了萨莱诺、卡西诺、安齐奥等著名战役,功勋卓著。1944年6月该师又被往调西线参加了南锡、麦次等地的战斗。1944年末,该师参加了亚琛的保卫战和阿登反击战。阿登进攻失败后,第3师在艾弗尔与盟军作战。最后随B集团军群在鲁尔口袋向盟军投降。 ★ "沙漠弯刀"第二十一装甲师 :1941年10月由第五轻型师的改建的。英军发动“十字军”行动,11月19日,第21师第5装甲团向南插入甘布萨尔赫与英军遭遇,击毁了23辆斯图亚特式坦克,自己仅损失2辆。21日,其主力攻占了西迪雷泽格的英军机场。21装甲师几乎耗尽了它的装甲部队,迫于英军持续的压力,隆美尔将部队撤至阿盖拉一线。第21装甲师一直在进行后卫战斗以阻止英军的追击。1942年1月,非洲军团向英军发动了进攻,第21装甲师再次充当先锋,协同其他部队攻克托布鲁克,俘虏英军3万余人,缴获了大量的物资和燃料,打开了通往埃及的大门。第21装甲师然后参加了阿拉曼战役,因为密码被破译,燃料不足,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等原因,德军被击败。第21装甲师师长冯.俾斯麦少将阵亡。第21装甲师殿后掩护撤退。第21装甲师又取得了凯塞林山口之战的胜利。在突尼斯,第21装甲师随着非洲军团的灭亡而全军覆灭。1943年6月德国在法国重建了第21装甲师,参加了诺曼底战役,遭重创,在卡昂一线坚持战斗了数星期之久。1945年初,第21装甲师从斯特拉斯堡动身前往东线,参加柏林战役,1945年4月,曾一度狙击了科涅夫的进攻,但最终寡不敌众,被苏军歼灭。

二战德国投降时,还剩下多少兵力

1945年4月18日,苏联军兵临柏林城下。 此时,柏林城外最后一支德军抵抗力量第9集团军,已经被彻底击败。苏德双方在柏林城内,开始了伤亡极大的巷战。 尽管苏联一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依然在柏林城中,占领了一栋又一栋建筑。 等到4月29日下午,苏联士兵已经在炮火声中,把红旗插在了德国国会大厦的圆顶之上。柏林城内的德军已经没有丝毫翻身机会。 在5月2日清晨,德军柏林城防司令下令停止抵抗。至此,在之前十几个昼夜的战斗中,苏联军消灭和俘虏了40多万德军。 在5月7日,德国在西方盟军司令部所在地:法国的兰斯,向盟军投降,签署了所有战线的无条件投降书,德国正式成为二战战败国。 但此时的德国,并非弹尽粮绝,不剩一兵一卒。其实在各地的战场上,德国依然有数百万大军。其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如下: 第一,捷克斯洛伐克有90万部队 二战后期,德军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驻军,主要是中央集团军群和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后来被苏军全歼,只剩下中央集团军群。 中央集团军群有超过90万兵力,在德国投降时,该集团军下辖坦克和突击炮1800多辆,飞机1000多架,依然有极强的战斗力。该集团军直到5月11日,才最终向苏联军投降。 第二,丹麦和挪威有30万部队 德军驻守在丹麦和挪威的军队,主要是党卫军和部分国防军。兵力超过30万,下辖坦克和突击炮500多辆,飞机400多架。党卫军战斗力不俗,战绩耀眼。 该地德军在得知德国投降后,全体将士放下武器,在原地等待盟军的接管。 第三,南斯拉夫有40万部队 德军驻守在南斯拉夫的军队,主要是E集团军群余部。下辖坦克和突击炮300多辆,飞机200多架。 在德国宣布投降时,德军依旧和南斯拉夫的游击队在作战。一直到1945年5月15日,波加那战役结束,这支部队才放弃抵抗。 第四,波罗的海有20万部队 德军在波罗的海的部队,隶属于库尔兰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也被称为是二战德国最后的成建制部队。该集团军群在最初时战斗力较弱,但在战火中淬炼为百战之师,重创对手。 在德国投降时,这支部队下辖坦克和突击炮600多辆,战斗机100多架。 但是,当时大约有4000名隶属于党卫军的外籍士兵拒绝投降,他们进入到了周边的密林之中,变成游击队继续作战。最后一位士兵甚至坚持到了1959年。 如此算来,德国在投降时,光是主力部队还有180万,坦克和突击炮3200多辆,飞机1700多架。如果再算上散落的游击队,临时募集的新兵,武装的战俘等,兵力合计至少250多万。 尽管德国兵力依旧庞大,但由于主战首脑自杀,士兵厌战情绪的蔓延,对方盟军兵力更加惊人,终于让德国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二战德军在巴尔干地区有多少部队

德军在巴尔干的部队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德国总参谋部直接指挥的预备队: 第一山地师 武装党卫队第18装甲掷弹兵师 武装党卫队第8骑兵师 第98步兵师 第二部分 C集团军群 指挥官:A 凯瑟林元帅 司令部住所:VERONA 管辖范围: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部分地区 在巴尔干地区的部队: 冯 赞金集群 指挥官:古斯塔夫 赞金 驻扎地区: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部分地区 第三部分 F集团军群 指挥官:马克西米里安 冯 魏克斯元帅 司令部所在地:贝尔格莱德 管辖范围:德军在巴尔干的所有占领区(不包括C集团军群管辖地区) 管辖部队: 第二装甲集团军 指挥官:劳尔 任都里科中将(1943年8月14日-1944年5月24日) 弗朗兹 包枚(1944年6月24日-1944年7月17日) 第二装甲集团军战斗序列: 第69军(尤里乌斯 林格):第一哥萨克骑兵师、第373步兵师。 第15山地军(恩斯特 冯 赖瑟):第一防空高射炮团、第392步兵师、第264步兵师、勃兰登堡第一团、勃兰登堡第四团、第92摩托化步兵团。 第5山地军(阿瑟 菲利普):武装党卫队第13山地师、武装党卫队第七山地师、第369步兵师、第118猎兵师 第21山地军(古斯塔夫 费恩):勃兰登堡第二团、武装党卫队第5警察团、FK1040(?)、第181步兵师、第297步兵师、武装党卫队第21山地师。 在巴尔干空军战斗序列: 东南战线空军指挥部: 指挥官:奥托 霍夫曼将军 指挥部:雅典、萨洛尼卡、贝尔格莱德、萨格勒布 管辖范围:F集团军群管辖的巴尔干占领区领空 南方战线空军指挥部: 指挥官:马克西米里安 保尔将军 指挥部:VERONA 管辖范围:意大利、巴尔干C集团军群占领地区的领空。 此外在南斯拉夫还有一个部队,似乎是属于海军管辖的内河防务部队和海岸警卫部队,德语名称为Kriegsmarine 它受指挥部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的南方海军指挥部的指挥,指挥官为Admiral Karlgeorg Schuster later Kurt Fricke,它负责防卫的是南斯拉夫境内的多瑙河和其他有航道的河流,另外还要警卫亚德里亚海 总人数在45-50万人之间

日本二战最强悍的部队是哪一个?他们的装备有哪些?

二战时日军战斗力最强的是第六师团。该师团二万人在1938年的武汉会战中单枪匹马沿长江北上直插国军主要防线,连续击溃李延年和李品鲜两个集团军,马上又以一个旅团击垮几个军,打到最激烈的时候,该师团和国军十几万主力战平手,在得到弹药补充后,又击溃国军十几万主力,是第一个砸开武汉大门广济的师团,也是导致整个国军防线崩溃的绝对王牌。其真实战力相当当时国军二十万以上主力能力。接着是第二师团,该师团和第六师团号称日军绝杀双剑。日军中还有第九师团和第十八师团也是凶悍无比的双杀剑,其战力不下国军五十万主力。我这里指的国军主力是第一军,第十八军,第七十四军,第六军,第五军。其他日军主力师团是第五师团,可以和国军二十万主力打成平手。该师团和第十八师团在几天就拿下广州,所到之处无人能当,无人能敌。

德国二战中著名军官

勃劳希契(1881-1948)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炮兵上尉,1912年调总参谋部任参谋。1933-1937年历任第一师师长、普鲁士军区司令、第一军军长、第四集团军司令。在施莱歇暗杀事件中被指控收希特勒的捐款。1938年升为上将,任陆军总司令,指挥德军进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1939-1940年相继指挥进攻波兰、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诸战役,连连获胜。1940年7月晋升元帅。1941年指挥入侵南斯拉夫、希腊和苏联。由于对苏闪击战失败,于同年12月被希特勒强迫辞职。转入预备役后隐名度日。1945年被英军俘虏。后因心脏病死于汉堡战俘营。布施(1885-1945)陆军元帅。1904年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1919年起在国防军中任职,历任师长、军长。1939年任第十六集团军司令。布施认为军人就是应该服从。参加侵略波兰、法国和苏联的战争。以作战手段顽强(实际上可以说是残酷)著称。1943年晋升元帅,出任东线中央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7月,因所部在白俄罗斯地区遭围歼而解职。1945年3月,复任西线德军集群司令,防守北海沿岸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德国投降后被英军俘虏,在战俘营中死于心脏病。凯特尔(1882-1946)陆军元帅。1901年入伍服役于野战炮兵第46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炮兵连长和师参谋官。战后在国防军内继续任职。希特勒上台后,积极同纳粹党合作。1933年任国防会议工作委员会主席,获少将军衔。1936年任军事部长。勃洛姆堡的参谋长。1936-1937年接连晋升为中将和上将。1938年2月希特勒解除一批持不同意见的高级将领职务后,被委任为新成立的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实际上是希特勒的总参谋长)。1940年获元帅衔。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始终是希特勒最亲近的军事顾问和忠顺的助手,深信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直接参与策划、制定和实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行动,以及从进攻波兰起到德国战败止的各种战争计划和侵略暴行;颁布一系列残害和屠杀战俘、对占领区实施恐怖统治和掠夺的命令。由于对希特勒忠顺和牵承,在同僚中有“点头驴“的绰号。1945年5月8日代表纳粹德国武装部队,在柏林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以共同策划或密谋、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而判处绞刑。1946年10月16日执行(至死不悟)。克莱斯特(1881-1954)陆军元帅。职业军人,没有明显政治立场。1900年开始服役。1913年军事学院毕业。第-次世界大战时是骑兵。战后在国防军骑兵部队任职。希特勒上台后,提升至军长。1938年被免职,退入预备役。不久又应召入伍,1939年,指挥坦克军,入侵波兰、法国和南斯拉夫,以实施闪电式的突击著称。1941年6月任闪击苏联的第一坦克集群(10月改番号为第一坦克集团军)司令,为德军南路主要突击力量。率先攻打基辅,进占乌克兰,攻取罗斯托夫。同年底在苏军反击下败退。1942年调任进攻高加索方向的A集团军群司令。曾率部进抵高加索山麓。1943年获元帅衔。苏军反攻后再次败退。1944年春,因弃守克里米亚,败于南布格河,并同希特勒发生分歧,被解职并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盟军所俘。1946年作为战犯,先后移交南斯拉夫和苏联。被判15年徒刑,后死于苏联狱中。博克(1880-1945)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皇家高级军官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升至少校。1929年任第1骑兵师师长(少将),1931年调任第2师师长(中将)兼第2军区司令,1935年任第3集团军司令(上将)后转任第1集团军司令。1938年春任第8集团军司令,率军进占奥地利。同年秋升任第2集团军群司令,率军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1939年任入侵波兰的北方集团军群司令。1939年10月调任西线B集团军群司令,在战线北翼攻入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同年7月晋升元帅。1941年任进攻苏联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担负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战略方向的主攻。反对希特勒在占领区进行集体屠杀,但同样不赞成反抗运动。同年12月,在莫斯科会战中失败而被迫辞职。1942年1月重新出任苏德战线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同年6月,任新改编的B集团军群司令。同年7月,因反对分兵同时进攻斯大林格勒与高加索两个方向,再次被希特勒解职。死于盟军空袭。利斯特(1880-1971)陆军元帅。1898年开始服役。1912年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服役于巴伐利亚第2军。战后历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校长、师长和军长。1935年任第4军区司令升步兵将军。对国家社会主义持中立态度。1938年任侵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德军集群司令。1939年指挥新建的第14集团军,参加入侵波兰。次年任第12集团军司令,参加进攻法国,晋升元帅。1941年率军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继而任巴尔干占领军司令。1942年6月调往苏德战场,任进攻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司令。同年9月,因与希特勒意见分歧被解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2年被美国当局因病释放,定居联邦德国。勃洛姆堡(1878-1946)一译“布洛姆贝格“。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历任预备19师、预备18军、第7军团司令部参谋官。一战后在国防军历任军训处处长、陆军管理局(实即陆军总参谋部)军队办公室主任、第一军区(东普鲁士)司令。曾代表德国出席日内瓦裁军谈判。1933年1月被总统兴登堡委任为希特勒内阁的国防军部(1935年改称军事部)部长。1934年8月兴登堡死后,下令国防军向希特勒宣誓效忠。1935年秋,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主持纳粹德国早期的扩军工作。1936年获元帅衔。1937年11月,在最高军政秘密会议上,对希特勒提出的具体扩张步骤有所保留。1938年在勃洛姆堡-弗立契事件中被免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纳粹德国军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期间猝死狱中。赖歇瑙(1884-1942)陆军元帅。1903年开始服役。191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表现突出。战后在国防军供职。1930年任第一军区(东普鲁士)参谋长。支持纳粹党,命令部队“彻底肃清布尔什维克思想、消灭苏维埃国家“。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任国防军部部长办公室主任。1936年获中将衔,任第七军区(巴伐利亚)司令。1938年参加吞并奥地利。1939年指挥第十集团军入侵波兰,晋升上将。翌年调任第六集团军司令,进攻比利时和法国,晋升元帅。1941年率所部闪击苏联,12月升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翌年1月心脏病猝发致死。舍尔纳(1892-1973)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参军。战后在国防军任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历任师长、军长,参加入侵波兰、希腊和苏联的战役。由于狂热拥护纳粹制度,战争后期成为希特勒的亲信。1944年2月任陆军总部纳粹党督导部长。同年4月升任苏德战场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7月调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1945年1月任防守奥得河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4月晋升元帅,在希特勒的政治遗嘱中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战后作为战犯受苏联军事法庭审判。1955年转往联邦德国,1957年被慕尼黑法院判处4年徒刑(这个可能与其强烈的反布尔什维克思想有关)。屈希勒尔(1881-1968)陆军元帅。1907-1909年服役于翰诺威的骑兵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从炮兵连长升到预备第8师作战科长获一级铁十字勋章,战后曾到波罗的海国家服役。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任第7军区(慕尼黑)参谋长。1933年指挥第3集团军(上将衔),入侵波兰。因反对对平民的屠杀而被解职,后因勃劳希契的要求复职。1940年调任第18集团军司令,入侵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同年6月进占巴黎。1941年6月,率所部进攻苏联。翌年1月升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获元帅衔。负责围攻列宁格勒,屡次受挫。1944年1月,在苏军第一次打击下败退,被希特勒解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犯,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20年徒刑。1953年获赦,定居联邦德国。勒布(1876-1956)陆军元帅。职业军人。1895年入伍服役于野战炮兵第4团;1898-1901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镇压义和团运动。1903年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年获荻马克斯-约瑟夫骑士勋章(少校衔),被称为“威廉骑士勒布“。战后在国防军历任炮兵团长、军区参谋长。1930年任第七军区(慕尼黑)司令兼第7师师长,晋升中将。希持勒上台后,升任第二集团军司令。1934年升炮兵将军,成为德国战史上著名的防守战略家,反对发动战争,对虐待犹太人的政策极为反感。1938年2月曾被希特勒解职,退役。同年7月重新服役,出任第十二集团军司令,参加进占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后调任西线C集团军群司令。1940年参加攻占法国,晋升元帅。翌年调往东线,任闪击苏联的北方集团军群司令,率部沿波罗的海岸向列宁格勒方向进攻。1942年1月,因久攻列宁格勒不下而被解职,转入预备军。1944年退役。翌年被美军逮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犯,在纽伦堡美国军事法庭上被判处3年徒刑,后获释。莫德尔(l891-1945)陆军元帅。1909年开始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西线作战。战后继续在国防军任职。1938年晋升少将。1939-1940年历任第4军参谋长和第16集团军参谋长,先后参加入侵波兰和法国。1941年指挥第3坦克师闪击苏联,10月升任第41装甲军军长。翌年升任第九集团军司令。忠于希特勒,敢于直言,以作战勇猛著称。1944年获元帅衔,先后出任东线的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以焦土作战抵抗苏军的战略进攻。同年8月调往西线,任B集团军群司令,组织对盟军的防御。1945年4月,在鲁尔战役溃败后自杀。里希特霍芬(1895-1945)空军元帅。1917年入哈雷航空学校受训,后在其堂兄曼u2022弗u2022里希特霍芬(Manfre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1892-1918)指挥的驱逐机大队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退役求学于翰诺威大学。1923年再次入伍。1929年任驻意大利使馆武官。1933年调入德国航空部,与格莱姆等人共同组建空军。1936年晋升中校,任秃鹰军团参谋长。1938年获少将衔,并任秃鹰军团司令。1939年9月任空军第八军军长,参加侵波、侵法战役和不列颠之战。1940年升为上将。翌年春参加巴尔于之战。1941-1942年参加侵苏战争。1943年2月晋升元帅,6月调任驻意大利第2航空队司令。1944年秋因车祸受伤后辞职。1945年6月21**于巴特伊什尔。格莱姆(1892-1945)空军元帅。国社党员。191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驾机击落28架协约国飞机。1924年任中国航空顾问。1927年回国后任飞行教练。1935年重新入伍,任新建空军第一中队中队长。1938年任空军人事局局长。1940年参加不列颠之战。1942年任空军第5军军长。1943-1946年任东线空军司令。曾多次亲自驾机作战。1945年4月底柏林被围时与女飞行员莱契驾机潜入柏林,被希特勒晋升为元帅,并任空军总司令。后逃往邓尼茨司令部,被美军俘获后自杀。凯塞林(1885-1960)空军元帅。1904年入炮兵团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晋升上尉并继续在国防军任职。希特勒上台后,参加组建空军的工作。1936年任空军总参谋长,参与扩建纳粹德国空军。1939年任第一航空队司令,参加侵波战争。1940年任第二航空队司令,参加入侵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策划和实施鹿特丹轰炸,参加不列颠之战,并力主轰炸伦敦等城市。同年7月越级晋升元帅。1941年率第二航空队参加闪击苏联,负责支援向莫斯科方向进攻的中路德军。同年底,调任南线(意大利、地中海和北非)德军总司令。支持隆美尔在北非的战事。1943年夏,在意大利组织防御,曾阻遏盟军攻势达一年之久。1944年10月受伤离职。1945年3月出任西线德军总司令。同年5月7日率部向盟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犯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后改判无期徒刑。1952年因病获释,定居联邦德国。著有回亿录《戎马终生》等。1960年死于心脏病。米尔希(1892-1972)空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空军服役。战后转入民航部门,先后在容克航空公司和汉莎航空公司任高级职务。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出任新设立的航空部国务秘书(即副部长),兼任空军装备主任,为戈林的副手。对发展德国航空工业和建设纳粹空军,起了重大作用。由于权限日增,为戈林所忌,一度削减其职权范围。但得希特勒器重,1938年升为上将。1939年起一度指挥第五航空队。1940年击败法国后,晋升元帅。并未直接参战,主要因为其出色的组织,后勤管理工作而受晋升。1941年起兼任空军总监。曾主持德国空军的军火生产,组织研制V-l和V-2火箭,并一度受命同施佩尔一起掌管整个运输部门。战后作为战犯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1947年判处无期徒刑。1954年提前获释,定居联邦德国。施佩勒( 1885-1953)空军元帅。1903年服役,后入军事学院受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空军部队服役。战后继续在国防军中任职。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重新转入空军,从事扩军工作。1934年升为空军少将。1936年任秃鹰军团司令武装干涉西班牙,晋升空军上将。1937年出任第3航空队司令。1938年参加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1940年进攻法国,获元帅衔。同年8月起,以法国北部为基地,实施对英国本土的空中攻击。后受命指挥北非地区德国空军,支援非洲军团。1943-1944年在西欧指挥德国空军作战。因西线空军的残败(实际上是戈林造成),1944年8月23日被免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1948年获释,定居联邦德国。雷德尔(1876-1960)海军元帅。1894年参加海军。后在基尔海军学院深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巡洋舰长。战后继续在海军任职。1922年获海军少将衔。1928年任海军管理局首脑,统管海军。希特勒上台后,积极从事扩军备战,提倡优先建造巡洋舰和潜艇,但偏重于水面舰艇的作用。1935年正式成为海军总司令。1937年接受纳粹党金质党徽。出席希特勒策划发动战争的历次重要秘密会议。1939年晋升海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提出入侵挪威和扩大大西洋海上袭击,并力主占领希腊全境和控制地中海。支持“无限制潜艇战“。在公海上以潜艇和水面舰艇,广泛袭击没有武装的商船,包括中立国船只。1943年1月被解职并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1946年10月,以共同策划或密谋、破坏和平罪和战争罪判处无期徒刑。1955年因病获释,定居联邦德国。著有《我的生涯》。邓尼茨(189l-1980)海军元帅。职业军人。1910年入海军当预备军官。1912年在巡洋舰“布勒斯劳“号上任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调至潜艇部队,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作战,曾被英军俘虏。战后继续在海军服役。历任鱼雷艇长、支队长、海军参谋部首席参谋和巡洋舰长。纳粹党执政后,撕毁《凡尔赛条约》,重建德国潜艇部队。1935年10月被委派指挥新建的“威迪根“潜艇队并组建新的潜艇部队。翌年任潜艇舰队司令,获海军准将衔。鼓吹“无限制潜艇战“,主张大量建造中、小型潜艇,迅速发展德国的潜艇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立即开展潜艇战,广泛袭击商船,力图切断盟国的海上交通线。首创并成功地实施多艇集群近距离攻击的“狼群战术“,曾给盟国海上运输造成严重威胁。先后升为海军少将(1939年)、海军中将(1940年)和海军上将(1942年)。1943年1月接替雷德尔任海军总司令,同时仍主管潜艇部队。同年晋升海军元帅。战争后期,美、英加强护航,发展反潜兵力和兵器,尤其发挥空中优势的作用,使德国潜艇战趋于失败。1945车4月,在纳粹德国崩溃前夕,被任命为德军北部最高司令官。同年5月1日,按照希特勒的政治遗嘱,继任德国总统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在德国北部的弗伦斯堡-米尔维克(Flensburg-Murwiek)组成新的德国政府,企图与盟国进行结束战争的谈判(有强烈的反布尔什维克意识)。1945年5月9日通告德国投降。1946年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破坏和平罪和战争罪,判处10年徒刑。1956年刑满释放。定居联邦德国。著有《回忆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其他的介绍http://tieba.baidu.com/f?kz=333869022回答者: 极品实况 - 六级 2010-7-28 21:56勃劳希契(1881-1948)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炮兵上尉,1912年调总参谋部任参谋。1933-1937年历任第一师师长、普鲁士军区司令、第一军军长、第四集团军司令。在施莱歇暗杀事件中被指控收希特勒的捐款。1938年升为上将,任陆军总司令,指挥德军进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1939-1940年相继指挥进攻波兰、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诸战役,连连获胜。1940年7月晋升元帅。1941年指挥入侵南斯拉夫、希腊和苏联。由于对苏闪击战失败,于同年12月被希特勒强迫辞职。转入预备役后隐名度日。1945年被英军俘虏。后因心脏病死于汉堡战俘营。布施(1885-1945)陆军元帅。1904年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1919年起在国防军中任职,历任师长、军长。1939年任第十六集团军司令。布施认为军人就是应该服从。参加侵略波兰、法国和苏联的战争。以作战手段顽强(实际上可以说是残酷)著称。1943年晋升元帅,出任东线中央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7月,因所部在白俄罗斯地区遭围歼而解职。1945年3月,复任西线德军集群司令,防守北海沿岸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德国投降后被英军俘虏,在战俘营中死于心脏病。凯特尔(1882-1946)陆军元帅。1901年入伍服役于野战炮兵第46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炮兵连长和师参谋官。战后在国防军内继续任职。希特勒上台后,积极同纳粹党合作。1933年任国防会议工作委员会主席,获少将军衔。1936年任军事部长。勃洛姆堡的参谋长。1936-1937年接连晋升为中将和上将。1938年2月希特勒解除一批持不同意见的高级将领职务后,被委任为新成立的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实际上是希特勒的总参谋长)。1940年获元帅衔。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始终是希特勒最亲近的军事顾问和忠顺的助手,深信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直接参与策划、制定和实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行动,以及从进攻波兰起到德国战败止的各种战争计划和侵略暴行;颁布一系列残害和屠杀战俘、对占领区实施恐怖统治和掠夺的命令。由于对希特勒忠顺和牵承,在同僚中有“点头驴“的绰号。1945年5月8日代表纳粹德国武装部队,在柏林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以共同策划或密谋、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而判处绞刑。1946年10月16日执行(至死不悟)。克莱斯特(1881-1954)陆军元帅。职业军人,没有明显政治立场。1900年开始服役。1913年军事学院毕业。第-次世界大战时是骑兵。战后在国防军骑兵部队任职。希特勒上台后,提升至军长。1938年被免职,退入预备役。不久又应召入伍,1939年,指挥坦克军,入侵波兰、法国和南斯拉夫,以实施闪电式的突击著称。1941年6月任闪击苏联的第一坦克集群(10月改番号为第一坦克集团军)司令,为德军南路主要突击力量。率先攻打基辅,进占乌克兰,攻取罗斯托夫。同年底在苏军反击下败退。1942年调任进攻高加索方向的A集团军群司令。曾率部进抵高加索山麓。1943年获元帅衔。苏军反攻后再次败退。1944年春,因弃守克里米亚,败于南布格河,并同希特勒发生分歧,被解职并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盟军所俘。1946年作为战犯,先后移交南斯拉夫和苏联。被判15年徒刑,后死于苏联狱中。博克(1880-1945)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皇家高级军官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升至少校。1929年任第1骑兵师师长(少将),1931年调任第2师师长(中将)兼第2军区司令,1935年任第3集团军司令(上将)后转任第1集团军司令。1938年春任第8集团军司令,率军进占奥地利。同年秋升任第2集团军群司令,率军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1939年任入侵波兰的北方集团军群司令。1939年10月调任西线B集团军群司令,在战线北翼攻入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同年7月晋升元帅。1941年任进攻苏联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担负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战略方向的主攻。反对希特勒在占领区进行集体屠杀,但同样不赞成反抗运动。同年12月,在莫斯科会战中失败而被迫辞职。1942年1月重新出任苏德战线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同年6月,任新改编的B集团军群司令。同年7月,因反对分兵同时进攻斯大林格勒与高加索两个方向,再次被希特勒解职。死于盟军空袭。利斯特(1880-1971)陆军元帅。1898年开始服役。1912年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服役于巴伐利亚第2军。战后历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校长、师长和军长。1935年任第4军区司令升步兵将军。对国家社会主义持中立态度。1938年任侵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德军集群司令。1939年指挥新建的第14集团军,参加入侵波兰。次年任第12集团军司令,参加进攻法国,晋升元帅。1941年率军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继而任巴尔干占领军司令。1942年6月调往苏德战场,任进攻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司令。同年9月,因与希特勒意见分歧被解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2年被美国当局因病释放,定居联邦德国。隆美尔(1891.11.15-1944.10.14)陆军元帅。1909年军校毕业后开始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表现出色升至少尉。战后在国防军历任步兵连长、军校战术教官、骑兵营长和军校校长。1938年其《步兵进攻》一书受希特勒赏识,被任命为元首大本营卫队长(上校衔)。1940年调任第7装甲师师长,参加进攻法国。翌年2月受希特勒委派指挥非洲军团。在北非作战中,善于以装甲坦克部队迅速机动,突破对方防线,深入穿插,多次击败英军,被称为“沙漠之狐“。1942年1月晋升上将。同年6月,因攻占英军北非要塞图卜鲁格,晋升元帅。但不久因兵力和后勤补给不足,被迫停止进攻。同年底,在阿拉曼战役中败退。1943年3月被召回国。同年7-11月任驻意大利北部的B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1月出任驻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B集团军群司令,负责筹划和准备在法国海岸抵御盟军登陆。战争后期,对国社党持否定态度,不过未有实质上的反抗。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被英国飞机炸伤。后受七.二零事件牵连,被迫服毒自杀。勃洛姆堡(1878-1946)一译“布洛姆贝格“。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历任预备19师、预备18军、第7军团司令部参谋官。一战后在国防军历任军训处处长、陆军管理局(实即陆军总参谋部)军队办公室主任、第一军区(东普鲁士)司令。曾代表德国出席日内瓦裁军谈判。1933年1月被总统兴登堡委任为希特勒内阁的国防军部(1935年改称军事部)部长。1934年8月兴登堡死后,下令国防军向希特勒宣誓效忠。1935年秋,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主持纳粹德国早期的扩军工作。1936年获元帅衔。1937年11月,在最高军政秘密会议上,对希特勒提出的具体扩张步骤有所保留。1938年在勃洛姆堡-弗立契事件中被免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纳粹德国军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期间猝死狱中。

二战时期著名的将领?

首先是二战时期的十大名将,这个就太出名了,就不细说了,说说其他战场统领,也很厉害,但没有这些人出名的吧。蒙哥马利、朱可夫、隆美尔、山本五十六、古德里安、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巴顿、布莱德雷、尼米兹这是也比较出名的攻和后撤的速度都名列前茅的人——苏联陆军大将 莫斯卡连科他所指挥的部队,在利沃夫方向突破敌人坚固的纵深梯次防御时,以及在攻占基辅、日托米尔、日梅林卡、文尼察、利沃夫和摩拉瓦—俄斯特拉发等城市的作战中,战功卓著。所属部队因胜利作战,受到最高统帅18次通令嘉奖。他本人因表现了英雄主义精神,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朱可夫的副手——苏联大将 索科洛夫斯基。他领导下的方面军司令部以出色的组织工作著称。曾积极参与计划和实施莫斯科反攻作战。1943年初指挥西方面军部队,与加里宁方面军协同,胜利进行了肃清勒热夫—维亚济马希特勒匪徒基地的战役。1943年夏又率部参加了奥廖尔战役和斯摩棱斯克战役,突破了敌人的强大防御。后参加了利沃夫—桑多梅日、维斯瓦河—奥得河和柏林诸战役的准备和实施工作。因在柏林战役中指挥有方,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西太平洋魔鬼——日本海军中将三川军一三川军一(1888年8月29日-1981年2月25日)是日本帝国海军在大正、昭和年间的一位将官,广岛县出身,毕业于广岛一中,海军军校38期。最终阶级是海军中将。著名指挥战役为1942年8月8日在印尼海域发生的“萨伏岛海战”,作战中率领日军舰队90分钟内击沉盟军4艘巡洋舰。震慑丘吉尔的狼群之首——德国海军元帅 卡尔·邓尼茨一战时期,倾心研究潜艇战术,利用一战的经验并与外国合作,私下研究潜艇,训练潜艇人员,复苏德国潜艇力量。 二战开始后,邓尼茨成为德国潜艇部队指挥官。他发明了著名的“狼群战术”——一艘潜艇发现敌方编队目标后,不是马上进行攻击,而是尾随目标跟踪,把敌舰的方位、速度、数量等情报用无线电通知位于法国的潜艇司令部,由潜艇司令部命令所有在目标附近的德国潜艇赶去,利用数量上的优势群而攻之,得手后迅速分散撤离。在整个作战期间,邓尼茨对每一艘潜艇都实施严格控制,只有在开始攻击时才让他的艇长们自由发挥,但何时攻击则由他来决定,并要求严格执行。德军运用这一战术,到1943年5月,让盟军损失了2491艘舰船,丘吉尔称:“在战争中,我唯一担忧的就是潜艇的威胁??对我来说,这方面的战斗,要比英伦本岛的空中决战更加令人担心。”日本陆军中将—— 栗林忠道1944年从满洲调到硫黄岛,负责岛上的防御。当时日本国力亏空,栗林仅 率一个临时拼凑的陆军军团,一共两万余人防守22平方公里的硫黄岛(其中不乏强征来的老兵小兵)。他深知美军的技术优势,因此到任后力排众议, 决定放弃滩头阵地,深挖洞打持久战,并每天在岛上巡回查看。战后被俘的日本兵竟然每个人都声称看到过他们的最高指挥官, 让美军十分的惊讶.他所对抗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人数是岛上日本人的3.5倍, 且装备具有压倒性优势。 美军当时以为五天就可以把小岛拿下的,结果美海军、空军与地面部队协同作战,依然打了一个多月才拿下, 这也是唯一一次美军伤亡比日军多的战斗。 战后连对手都对栗林中将称赞不已,被美军誉为日军二战中最优秀的将领。抚远大将军——德国元帅克卢格1939年9月1日,克卢格的第四集团军与配属的古德里安装甲军一同切断了波兰部队的退路并重创波军。并于9月7日渡过德累温茨河直逼华沙东北面的莫德林要塞,华沙于9月27日陷落。西方战役伊始,德军战果辉煌。继突破比利时警戒部队之后,5月25日,突入并分割英军和比利时军队,致使比利时于28日投降。德军重新部署,克卢格成为B集团军的右翼。顿刻尔克战火未息,B集团军就于6月5日发起攻击。随着霍特的装甲军突穿法军阵地,第4集团军跟踪突入,于6月8日到达靠近塞纳河的鲁昂。法军第10军残部在德军装甲部队压迫下溃败,两个英国师在勒阿弗尔乘船逃回英国。 6月14日,第4集团军尾随第18集团军沿巴黎两侧紧追敌军,紧接着占领布列塔尼半岛。后方将领——英国陆军元帅韦维尔在第一战中失去了左眼。1940年6月意对英宣战之后,开始对韦维尔部发动攻击,战争持续到次年2月,英军俘虏意军官兵13万人以上,缴获400辆坦克和1290门火炮.第七装甲师甚至创造以3000人的俘敌2万人的奇迹缅甸战役的胜者 ——中国上将卫立煌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战而败的战役。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日本海军中将——小泽治三郎鱼雷战专家,联合舰队的最后一任司令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二战中德国共有多少个师

巴巴罗萨计划190个师中德国师153个,仆从国37个,德国师是按战时编制的齐装满员师,每师16000-18000人,加上军、集团军、集团军群及大本营直属部队(各炮兵、工兵、通信、辎重、勤务等)配备4980架飞机的近50万人的空军,总兵力550万,苏联西线一共170个师又2个旅是按和平时期编制的未满员师,每师6000-8000人, 装甲师是德军集中使用坦克的地面突击兵团,是装甲部队的核心。在1935型的装甲师中,坦克兵力达一个旅,下属2个坦克团,每个团拥有2个坦克营,一个营坦克97辆。但在法国战役后,德军为了加快装甲部队的扩充速度,便在一些轻型师和摩托化师的基础上组建新的装甲师,,而坦克团则由老装甲师提供。因此,拥有2个坦克团的装甲第1~5师和第10师便将各自所属的2个坦克团中的一个,抽调给新建的装甲第11、13、14、15、16、21师。结果,到了1941年6月,所有德国陆军装甲师都只编有1个坦克团。各坦克团编制也不尽相同。其中,第1~8、15、18、31、33、35、36坦克团编2个坦克营。第10、11、20、25、27、29、39坦克团编有3个坦克营。 1.坦克团的2营制和3营制编制。 按1941年2月1日发布的编制,2营制坦克团直属有团部,装甲通信排(3号指挥坦克2辆,3号战斗坦克1辆)、轻装甲排(2号坦克5辆)、修理连、防空连(20毫米炮12门)。下属的坦克营编2个轻装坦克连,一个中装坦克连。两种坦克连的差别在于前者装备3号坦克,后者装备4号坦克。营直属有营部(指挥车1辆),指挥连(包括通信排,侦察排,拥有2号坦克5辆的坦克排,工兵排)。每个坦克连编有连部(坦克2辆),4个坦克排(一个排坦克5辆),全连坦克22辆。 全营坦克72辆。2营制坦克团坦克总数为152辆。 3团制坦克团的团、营直属部队及第3坦克营(第7、8轻装连,第9中装连)的编制于2营制坦克团相同。其所属的1、2坦克营每个营编有2个2、3号坦克混编轻装甲坦克连,一个中装甲坦克连。混编轻装甲坦克连编有连部(3号坦克2辆),4个坦克排,第1排2号坦克5辆,第2至4排3号坦克各5辆,全连合计2号坦克5辆、3号坦克17辆。混编中装坦克连编有连部(4号坦克2辆),编有3个坦克排,第1排2号坦克5辆,第2、3坦克排4号坦克4辆,全连2号坦克5辆,4号坦克10辆。 混编坦克营拥有65辆坦克。3营制坦克团一共拥有207辆坦克。 2.1941年的德国装甲师除有坦克团外,还编有1个摩托化旅(2个摩步团),1个团编有2个营(装甲步兵或摩托化步兵):摩托化步兵营955人,有冲锋枪97支、机枪72挺、50毫米迫击炮9门、81毫米迫击炮6门、步兵炮2门、反坦克炮3门、汽车140辆;装甲步兵营910人,拥有冲锋枪82支、机枪145挺、81毫米口径迫击炮6门、汽车130辆、装甲车85辆。团直属有步兵炮连,有75毫米步兵炮6门。全团2200人,420辆汽车。 3.装甲师属摩托化炮兵团编有2个轻型炮营(一个营525人,105毫米榴弹炮12门),1个重型炮营(650人,105毫米加农炮4门,150毫米榴弹炮8门或150毫米榴弹炮12门),1个防空营。团直属有观测连。全团汽车632辆。 4.装甲师属侦查营编有一个装甲连(轻型装甲汽车18辆,重型装甲汽车6辆)和3个搜索连,以及1个提供火力支援的重武器连。全营1140人,装备冲锋枪181支、机枪101挺、81毫米迫击炮3门、反坦克炮3门、汽车223辆、装甲汽车25辆。 5.加上1个摩托车营,1个反坦克营(551人),一个工程营(958人),1个通讯营(400人)。 装甲师实力为兵员15600人,坦克总数152~207辆。1942年德国陆军步兵师编制师部: 1x师部指挥连,1x摩托化制图排 3x步兵团:团部: 1x团部警卫连 1x通信排 1x工兵排(3挺轻机枪) 1x骑兵排 3x步兵营: 3x步兵连(12挺轻机枪,2支反坦克枪,3门50毫米迫击炮) 1x机枪连(12挺轻机枪,6门81毫米迫击炮) x步兵炮连(2门150毫米重型步兵炮,8门75毫米轻型步兵炮) 1x炮兵团: 团部 : 1x通信分队 3x轻型炮兵营: 营部: 1x通信分队 1x校射分队 3x炮兵连(4门105毫米轻型榴弹炮,2挺轻机枪) 1x重型炮兵营: 营部: 1x通信分队 1x校射分队 3x炮兵连(4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2挺轻机枪) 师直属部队: 1x侦察营: 1x骑兵连(9挺轻机枪,2支反坦克枪,2挺重机枪) 1x自行车连(12挺轻机枪,3支反坦克枪,2挺重机枪,3门50毫米迫击炮) 1x摩托化支援连: 1x摩托化反坦克排(1挺轻机枪,3门37毫米PAK36反坦克炮) 1x步兵炮排(2门75毫米轻步兵炮) 1x摩步营: 营部 : 1x摩托化通信分队 3x摩步连(6门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4门37毫米PAK 36反坦克炮,8挺轻机枪) 1x工兵营: 营部: 2x工兵连(9挺轻机枪,3支反坦克枪) 1x摩托化工兵连(9挺轻机枪,3支反坦克枪) 1x摩托化舟纵队 1x摩托化轻工兵连 1x通信营: 营部 : 1x摩托化野战电话连(6挺轻机枪) 1x摩托化无线电通信连 1x摩托化轻型通信连(2挺轻机枪) 1x卫生营: 1x卫生连 1x摩托化卫生连 1x野战医院(摩托化) 2x救护车纵队 师军需处: 8x轻型补给纵队 1x摩托化维修连 1x摩托化军需连 师供应处: 1x摩托化面包制作连 1x摩托化屠宰连 1x摩托化物资供应连 1x新兵营: 3x步兵连(9挺轻机枪,2挺重机枪,3门50毫米迫击炮) 1x兽医连 1x摩托化宪兵连 x摩托化邮局 人员:军官-518 , 文职-102, 军士-2573, 士兵-13667, 总计-16860 武器装备: 手枪-3681支, 步枪-12609支, 冲锋枪-321支, 反坦克枪-90支, 轻机枪-425挺, 重机枪-110挺, 50毫米迫击炮-84门, 81毫米迫击炮-54门, 75毫米炮-20门, 105毫米轻型榴弹炮-36门, 150毫米重型榴弹炮-12门, 火焰喷射器-9具, 装甲车-2辆, 摩托车-530辆, 汽车-394辆, 马车-536辆, 自行车-500辆德军进攻苏联时使用了三股兵力,分别是: 北方集团军群 总司令莱布元帅 内含第4装甲集团军 第16集团军 第18集团军 总兵力29个师 进攻列宁格勒 中央集团军群 总司令勃克元帅 内含第2装甲集团军(古德里安集群) 第3装甲集团军 第4集团军 第9集团军 总兵力50个师 经明斯克进攻莫斯科 南方集团军群 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 内含第1装甲集团军 第6集团军 第11集团军 第17集团军 总兵力为57个师 进攻基辅 总兵力为305万,火炮47000门,飞机4900架 坦克3500辆。

二战的时候德国进攻苏联的路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分北、中、南三路进攻苏联:1、北方战线,由德军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苏联红军24个师被彻底击溃,20个师损失60%的人员和装备,德军北方集团军群进抵列宁格勒城下。2、中部战线,德军突击的重点地区,由德军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从格罗德诺和布列斯特要塞方向进攻,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沦陷,苏联红军败退350公里,30个师被歼灭,70个师损失50%以上的人员。3、南方战线,由德军伦德施泰特南方集团军群的主要目的在于占领苏联在乌克兰的农业和工业基地,在战争初期,由于苏联红军在兵力和装备上对德军有明显的优势,德军在这个方向的进展最为缓慢。扩展资料1941年12月6日,苏联发起反击,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200-300公里,莫斯科会战以苏联胜利而结束,德军损失了50多万人和大量的技术装备,这也是不可一世的德国陆军在二战中第一次受到重大损失,希特勒“三个月灭亡苏联”的狂言彻底破灭。莫斯科局势得以稳定。1941年冬天,苏联红军在各条战线上发动冬季攻势,在南部,苏联红军越过刻赤海峡,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在北部,苏联红军试图解列宁格勒的围并且歼灭包围列宁格勒的德军和收复迭米扬斯克。1942年5月,苏联又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起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试图收复哈尔科夫,但被德军分割包围后歼灭,曼施泰因指挥的德军席卷克里木半岛,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并在刻赤战役中将红军彻底击溃。最终,苏联红军的冬季攻势以失败告终。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德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与德国之间的战争)

求二战的战争电影

杨成武强攻东团堡演员: 宋佳伦 矢野浩二导演: 张玉中地区: 内地简介: 侵华日军在河北涞源的东团堡设立了一个特殊的据点,实为日军的一个教导大队,有学员170人,都是战斗经验丰富的日军军官和武士道精神十足的士官.他们装备精良,弹药充足.据点所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周边地带日军据点中一块难啃的骨头.白虎 别名: 白色虎式 / White Tiger演员: Gerasim Arkhipov Aleksandr Bakhov导演: Karen Shakhnazarov地区: 俄罗斯简介: 二战眼看行将结束,激烈的持久战使苏联军队和德国军队都日渐疲惫。随着进攻力度逐 《白色虎式》海报渐猛烈,苏军惊恐地发现,敌方派出了一辆涂成白色的虎式坦克——“白虎”。“白虎”屡屡从战场的硝烟中出现,以寡敌众,将苏军的坦克一一击毁,然后转瞬消失。最可怕的是,没人能证实“白虎”确实存在,但也没人敢否认。直到有一天,苏军指挥官决定建造一辆改进型的T-34坦克坦克。该辆坦克车组的车长是夏利波夫,一个神奇的人物——他曾在操纵坦克时,被白虎击毁座车,烧得体无完肤。出人意料的是,他不仅活了下来,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痊愈,回到了坦克驾驶室内。他不记得自己的名字,也不记得过去发生的一切,却拥有了一种特异功能——读懂“坦克的语言”。他坚信神秘的德军坦克“白虎”确实存在,并下决心要摧毁它,因为它是战争、暴行和流血的象征。猎捕奇兽的旅程就此开始。硫磺岛来信 别名: 硫黄岛家书 / 来自硫磺岛的信演员: 渡边谦 二宫和也 加濑亮 中村狮童 伊原刚志导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地区: 美国简介: 硫磺岛最南端面积仅22平方公里的小岛,火山和温泉令这里终日弥漫着硫磺的气味。人们在岛上发现了几百封未能寄出的家信,这些信承载着被封存了61年的深切感情。1944年,太平洋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栗林忠道中将来到硫磺岛担任指挥官,负责守住这道通向日本本岛的最后关卡。曾经留学美国的栗林中将利用硫磺岛的地理特点设定出一套以拖延为目的作战方案,在他麾下,有洛杉矶奥运会马术金牌得主、只懂正面作战的顽固派、在妻子怀孕时出征日夜思念着家人的西乡等等二万多名官兵,而他们将要面对的是拥有绝对制空权,人数近四万的强大美军。1945年2月19日,一场没有归路的血战拉开了序幕。太平洋的奇迹 演员: 井上真央 山田孝之导演: 平山秀幸地区: 日本简介: 1944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远在南洋的塞班岛迎来了最为残酷的时刻。美国7万大军登陆小岛,以压倒性的优势摧毁了日军的防守。败局已定,日本军官下令全岛军民“玉碎”效忠天皇,美丽的塞班岛瞬时成为血流成河的人间地狱。陆军步兵第18连队的大尉大场荣率领2000名战士向美军发起自杀式攻击,一番肉搏之后两败俱伤。大场侥幸逃生,遇到堀内今朝松,木谷敏等其他部队的残余同志。适值此时,“生存”的信念占据大场的内心,他决定保护幸存的军民直到战争最后。本片根据Don Jones的长篇实录小说《Oba,the Last Samurai: Saipan1944-45(大场荣,最后的武士:塞班岛1944-1945)》改编,以二战时期塞班岛真实史实为基础。抵抗行动 演员: 布贾内·亨里克森 Thomas Morris Eric Madsen Nick Wilder导演: 安妮-格莱斯·贝加拉·里斯地区: 丹麦简介: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二战丹麦被德国占领期间,以菲尔家族为首的一群丹麦人反抗纳粹统治的故事.他们为此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也为丹麦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英雄时代演员: 肖恩·宾 丹尼·戴尔 阿卡塞尔·亨涅 伊莎贝拉·米珂 詹姆斯·达西导演: 艾德里安·格尼尔地区: 英国简介: 影片的主角叫做雷恩斯,钙他是一个下士. 在二战中,雷恩斯下士被推荐到了刚刚成立的30号突击队(No. 30 Commando).雷恩斯和其他新来的成员在严格的,难以想象的训练.他们的教官是功勋卓著的琼斯少校.在琼斯的教导和监视下,每个成员的体能,作战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他们之所以要接受如此严苛的训练,是因为这些人将要执行一项非常危险而且是高度机密的任务.该任务要求突击队的成员通过空降的方式潜入德国占领的挪...最后死战 简介: 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勇敢尝试里,丘吉尔和英国最高指挥部策划出一个特别的计划 - 操控蔬果市场.35000名英国兵被空降到德国已占领的荷兰敌后.在这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空中入侵行动中,一小组代号"火柴盒"的士兵有着自己的任务.当"火柴盒"被击落在着陆区域以外时,他们的成功机会似乎已经变的渺茫....大转折之挺进大别山 (中国)大决战(中国)野鹅敢死队别名: 野雁突击队演员: 理查德·伯顿 罗杰·摩尔 理查德·哈里斯 哈迪·克鲁格 斯图尔特·格兰杰导演:地区: 英国 / 瑞士简介: 一架大型客机降落在伦敦机场:福克纳上校刚步出机场,便被接到一座豪华的私邸。主人爱德华·马瑟森爵士是银行界的巨头,他和福克纳一起策划把非洲某国的铜矿开采权搞到手。这个国家的独裁者切恩多法曾同马瑟森私下订了一个交换条件,就是要把被恩多法废黜的前国家元首林班尼,设法从目前林班尼居住的国家劫走交给恩多法。林班尼是非洲著名的一位主张民族解放的总统。恩多法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以防后患,决定把林班尼劫夺到手,然后加以杀害。福克纳深知,要实现这个秘密劫持计划,需要有一支精悍的敢死队和周密的计划,于是,他立即把旧友故知召集拢来,凑足了有四个军官:雷弗、肖恩、彼得、托希和一个军士长带领的五十个人组成的队伍,并开始各种作战项目的紧张训练。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一架运输机把敢死队空运到那个林班尼居住的国家。福克纳将队伍分成两路,一路包围监狱,另一路由肖恩带领去占领机场。没多久,敢死队劫狱成功,抢出了“监禁”中的林班尼,并把伦敦带来的治疗心脏病的药给林班尼服用。林班尼喜出望外,表示要活下去.所有计划进行得滴水不漏,正等着上飞机时,这架飞机忽然与他们擦肩而过。原来,爱德华此时已与乌干达直接达成协议,野鹅敢死队的行动已经多余,林巴尼失去用处。敢死队被抛弃了。陷入敌境,四面围追堵截。似乎只有死路一条。可是电影精彩的情节从此展开。最后,敢死队借助一位传教士的指点,找到一个破机场和一架破飞机,终于逃出险境。可惜的是,参谋长里文终于毙命于飞机起飞的一刹那间,留下永远的遗憾。当然,回到伦敦的福克纳和肖分,处决了商业银行的老板爱德华,为死去的敢死队队员报了仇。逃往雅典娜别名: 雅典大突击 / 军天杀戮演员: Roger Moore Telly Savalas David Niven Claudia Cardinale Stefanie Powers导演: 乔治地区: 英国简介: 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纳粹已成强弩之末.为了阻止盟军登陆,德军在占领的希腊的某个岛屿上修建了一个庞大的潜艇油库,并在岛上的雅典娜山建立了秘密的火箭发射基地,以监视爱琴海海面的动静.德军又强迫战俘挖掘珍贵的当地历史文物. 战俘营司令里希特少校原系奥地利的古董商.他为了在战后给自己留条后路,一面应付柏林的搜刮,一面把真正有价值的文物送往住在瑞士的姐姐家里保存.粉红色潜艇 1959演员: 加里·格兰特 托尼·柯蒂斯 琼·欧布伦导演: 布莱克·爱德华兹地区: 美国简介: 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海军在东南亚步步退守。海之虎号潜艇在港口几乎被日军飞机炸沉,雪曼艇长(卡里·格兰特饰)的任务是在两周之内完成平时需要两个月才能做完的事——把完全失去航行和战斗能力的海之虎号修好并撤退,但时局艰难,海之虎号连最起码的补给都很难弄到。海军上尉霍顿前来报到,此人无论穿着打扮或言谈举止,都象个十足的纨绔子弟,而且有关潜艇专业的知识他一概不懂,雪曼艇长觉得自己又多了一重麻烦。霍顿上尉主动请缨之下,当上了海之虎号的军需官。谁知这正是最能发挥他长才的职位。他妥为运筹,使海之虎号的军需补给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很快就拔锚起航了,而基地指挥官则忙着追查搬空基地仓库及他本人办公室的窃贼。

有没有什么二战啊 或者历史电影 比如甲午战争 辛格勒 诺曼底 那些

推荐一些比较著名或者经典的诺曼底相关: 《最长的一天》(老片子,很长,效果肯定不如后来的,但最真实详细记录诺曼底战役的电影就是这个了) 《拯救大兵瑞恩》(一代经典,小分队视角) 《兄弟连》(是电视剧,主角是伞兵部队,还包括后来的欧战部分) 《登陆之日》(韩国人拍的。说实话,这个只有最后一点点和诺曼底有关还拍的比较假,却挂个登陆之日的名字挂羊头卖狗肉,不过可以当做笑话看,因为这部片子的原型就是军事史上的著名笑话“两个韩国人给日本人当兵,然后被苏联人俘虏,被苏联人拉去当炮灰,给德国人俘虏,给德国人送去诺曼底修工事,被美国人俘虏”)斯大林格勒相关: 《兵临城下》(虽然和真实历史有些差距,但也算个经典电影了,并且引发了大家对狙击手的关注) 《斯大林格勒》(苏联版,大家比较熟悉的段子)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版,视角是跟随一队德国兵的,对于看多了主角是苏联的来说,换个角度看看这场战役)太平洋战争相关: 《风语者》(瓜岛和塞班岛之战,还有关于美军的印第安密码) 《父辈的旗帜》(二战最惨烈的岛屿战,硫磺岛战役,美军视角) 《血战太平洋》(美军视角,一系列残酷的夺岛战,都很经典) 《硫磺岛家书》(日军视角的硫磺岛战役) 《虎虎虎》(老片,老一代的珍珠港事件电影,效果不如新的,但也是胜在真实度) 《珍珠港》(大家比较熟悉的新珍珠港,还包括了杜立特空袭东京) 《中途岛战役》(和虎虎虎一个系列的老片)二战坦克战相关: 《狂怒》(一支美军坦克小队在接近德国时的战斗历程,其实拍的算坦克系列里最真实的一部了,但对战虎式那段依旧有些假,没办法,如果真按真实战斗来拍,就是隔着几百米互相对射,观众会不满意啊) 《白虎》(苏联围剿一辆神出鬼没,射速奇快的白色虎式,但始终未得手。。。不过最后居然解释说那辆虎式是不甘的德军灵魂化做的幽灵坦克。。。更像是奇谈了。。。)

求二战黄色计划德国作战序列

1、龙德施泰德上将指挥的A集团军群担负主攻,下辖第4、12和16集团军,共44个师(其中7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由第3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展开于亚琛至摩泽尔河一线2、博克上将指挥的B集团军群,下辖第6和第18集团军,共28个师(其中3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师),由第2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展开于荷兰、比利时国境至亚琛一线3、莱布上将指挥的C集团军群,下辖第1和第7集团军,共17个师(其中1个摩托化师),位于马奇诺防线正面,担负佯攻德军在莱茵河地区还部署47个师(其中1个摩托化师),作为预备队,其中20个师作为各集团军群的预备队,听从于各集团军群的调遣,另外27个师则作为总预备队,由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英法联军103个师,分为三个集团军群:第1集团军群,下辖法军第1、2、9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共51个师,部署在法、比边境和法国北部;第2集团军群,下辖法军第3、4、5集团军,共25个师,部署在马奇诺防线正面;第3集团军群,下辖第6、8集团军,共18个师,部署在马奇诺防线后面;还有9个师作为战略预备队。此外法军第10集团军,部署在法国与意大利边境

二战电影。我知道有一些,可是优酷,土豆看不了。。说说有那些经典电...

 到9mta逗com 九米塔电影网看吧,用百度影音的,速度很快。你只要在搜索栏输入电影名,就出来了。有几万部呢。以下是网上找到的。  古代战争电影  《特洛伊》 《斯巴达300勇士》 《亚历山大大帝》 《墨攻》 《神鬼战士》 《天国王朝》 《影子武士》 《勇敢的心》  编辑本段近代战争电影  《投名状》(1850年代湘军大战太平天国战事) 《集结号》(1946年的国共内战及1951年的朝鲜战争) 《战争与和平》(俄国版,内容讲述拿破仑征伐俄国,最后被俄军击溃) 《末代武士》(The Last Samurai)(日本内战西南战争,内容为历史改编虚构) 《光荣战役》(美国史上唯一内战南北战争) 《黄金三镖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南北战争) 《卡士达将军》(Custer of the West)(美国印第安人战斗) 《围城13天:阿拉莫战役》(The Alamo) (美墨战争) 《外籍兵团》(法国外籍兵团于北非远征)  编辑本段现代战争电影  第一次世界大战  《阿拉伯的劳伦斯》 《蓝徽特攻队》(空战电影) 《西线无战事》 《铁十字勋章》(电影) 《迷路的大军》 《约克军曹》 《尚斯帕尔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兵临城下》(讲述2战苏联传奇狙击手瓦西里) 《二二六》(日本军部在1936年于东京发动军事政变) 《巴顿将军》(欧洲战场美国陆军名将) 《最长的一日》(The Longest Day)(诺曼底登陆)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诺曼底登陆后美军作战,内容十分反战) 《雷霆伞兵》 《兄弟连》(Band of Brothers) 《太平洋战记》(可称诺曼底大空降的姐妹作) 《猛鹰突击兵团》(以罕见纳粹德国士兵观点演出) 《夺桥遗恨》 《英烈千秋》(中国抗日战争) 《血战台儿庄》( 中国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中国抗日战争) 《血战昆仑关》(中国抗日战争) 《八道楼子》(中国抗日战争长城战役) 《笕桥英烈传》(中国抗日战争空战片) 《从海底出击》(大西洋英、德潜水艇海战) 《击沉俾斯麦号》(大西洋英、德水面舰海战) 《 风语者》(美日太平洋战争) 《珍珠港》(美日太平洋战争开端) 《硫黄岛浴血战》(太平洋战争) 《硫磺岛家书》(太平洋战争) 《红色警戒》(太平洋战争,有新旧二种版本) 《桂河大桥》(太平洋战争) 《大敌当前》(Enemy at the Gates)(德、俄斯大林格勒战役) 《库尔斯克会战》(Kursk)(1943年俄、德五千辆坦克大会战) 《决战斯大林格勒》(以德军视角体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残酷) 《山本五十六》(小日本鼓吹山本) 《男人们的大和》(军国主义的幽灵) 《血战太平洋》 (美日在硫磺岛冲绳岛上等战役)  朝鲜战争  《上甘岭》(抗美援朝战争) 《太极旗飘扬》 《猪排山》 《独孤里桥之役》(The Bridges at Toko-Ri)  越南战争  《现代启示录》 《前进高棉》 《汉堡高地》 《第一滴血》(First Blood)(内容凸显退伍越战老兵复员后备受社会歧视之问题) 《奠边府战役》 《金甲部队》 《勇士们》(We were soldiers) 《野战排》(Platoon) 《全金属外壳》  其他  《异域》 《火狐狸》(Fire fox) 《大决战》三部(国共内战) 《捍卫战士》(Top Gun)(空战电影) 《冲出封锁线》(Behind Enemy Lines) 《黑鹰计划》(Black Hawk Down) 《深入敌后》 《第九突击队》(苏联入侵阿富汗) 《风暴之门》(俄罗斯VS车臣独立的战争)

求一些二战的电影

98年之后二战影片:《风语者》《英雄连》《隆美尔》《圣战士》《红色机尾》《战火蓝天》《战场之星》《白色虎式》《血战1944》《猎杀u-571》《进攻列宁格勒》《布列斯特要塞》《诺曼底的红玫瑰》《圣战士2:空降信条》《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

推荐几部二战的影片

地道战 地雷战 拯救大兵瑞恩 坦克大决战 战略大作战 莫斯科保卫战 白色虎式 巴顿将军 偷袭珍珠港 都好看啊

类似铁皮鼓样的电影有那些 还有二战的 德国电影 关键的 是外国 僵尸 或者行尸 活死人的

围捕,美丽人生,无耻混蛋,幕后女英雄,兵临城下,刺杀希特勒,窃听风暴,黑皮书,拯救大兵瑞恩,虎口脱险,惊变28天,末日之战,活死人黎明,我是传奇,通灵男孩诺曼,关键第四号,行尸走肉1~4季,生化危机,杀出个黎明,钢琴师。纯手打,望采纳

求好看的二战德国坦克电影

《白色虎式》《坦克大决战》《战略大作战》《列宁格勒》《T-31坦克》这几部都挺好看的,你可以看一下

客观的评价一下二战时的德国

楼上的回答我要纠正一下,事实上,第三帝国根本不是因为研制原子弹而灭亡的,要知道二战时德国原子弹的全部研究经费也就几百万马克,和虎式豹式坦克的研究经费相比算得什么?德劲在武器研发上一项舍得花大本,例如虎式坦克,一辆造价就相当于十辆盟军坦克,德军装备是很精良的,火力也很强悍,战术也很新,如闪电战,不然怎能六星期击败法国?众所周知德国人是以严谨著称的,德军军服至今仍被认为是一款不过时的很帅的军服,具有浓厚的贵族气质。至于纪律性,苏军老兵也不得不承认德军的纪律性很强,战斗力惊人,尤其是后期参战的党卫军。(苏军攻打国会大厦,全部德国守军无一人投降,真是可敬又可怕)纳粹政府酷爱神学,甚至在地图上悬挂铁锤,铁锤向那边晃就认为哪里有盟军舰队。德国两次向西藏派科考队,想寻找雅利安人祖先,以及传说中的地球轴心,借此打造战无不胜的神族部队,排犹活动也是有一定迷信色彩的。还寻找过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希特勒认为亚特兰蒂斯人是外星神族,借助他们的帮助可以研制最先进的武器。至于结果至今仍未解密,但二战时德国研制了一大批领先世界多年的武器,如超远程火炮,飞碟,等等,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们对亚特兰蒂斯人寻找活动的结果。不要认为我是胡说,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专门有两集纪录片[纳粹疯狂计划],讲的就是这些。德国人战斗精神很强,如电影白色虎式中那辆幽灵一般的虎式坦克就是德国精神的象征。德国在一战后被瓜分严重,因此复仇心导致了他们对二战的拥护,也是英法自食其果。二战德军从政派观点来看是罪恶的,但它们的精神与纪律是值得尊敬的。

十大二战电影

听我的,绝对是二战电影推荐,每一部我都看了很多遍!给你再简单的说明一下。近年来的好莱坞大片:《拯救大兵瑞恩》——汤姆汉克斯主演,讲述美军。《兵临城下》——讲述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威震苏德双方的神枪手瓦西里。《风语者》——尼古拉斯凯奇主演,讲述日美太平洋塞班岛战役。《硫磺岛的来信》——站在日军的角度讲述了太平洋著名战役硫磺岛战役。《父辈的旗帜》——同样是硫磺岛,这次说的是美军。《珍珠港》——本·阿弗莱克主演,讲述日本袭击美军珍珠港。《钢琴家》——讲述的是一个犹太人钢琴家在战争中的生活。《澳洲乱世情》—— 妮可·基德曼、休·杰克曼主演,讲述日军轰炸澳大利亚达尔文。《U-571》——讲述大西洋美德双方的潜艇之战。《行动目标希特勒》——阿汤哥主演,真实历史改编,讲述德军内部暗杀希特勒的行动。《细细的红线》——西恩潘主演,讲述日美太平洋瓜达尔卡纳尔群岛战役。经典老电影:《虎!虎!虎!》——1970年电影,以日军的角度讲述珍珠港战役。《巴顿将军》——1970年电影,讲述美军著名将领——巴顿。《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年电影,讲述苏德著名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遥远的桥》——1977年电影,讲述美军登陆西欧,开展的敌后空降“市场花园”行动。《桂河大桥》——1957年电影,讲述美军战俘在缅甸同日军展开的反抗。《最长的一天》——1962年电影,从美德双方讲述诺曼底登陆第一天所发生的事件。我这很详细吧。

2013年有什么新的二战电影吗 苏德战争的

兵临城下,布列斯特要塞都不是2013年的,现在二战电影都不多了,东线的就更少了

德国二战时坦克大战是那部电影?和苏联的,在苏联境内的

为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Битва за Москву)由尤里·奥泽洛夫执导,扬科夫·特里波尔斯基、米哈伊尔·尤里亚诺夫、亚历山大·戈洛博罗德科、布鲁诺·弗雷因德利赫主演的战争电影 。影片分为《侵略》和《台风战役》两部,每部共四集。于1998年8月6日在阿根廷上映。该片讲述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双方在莫斯科展开了殊死决战的故事。扩展资料:莫斯科保卫战的相关情况:1、1941年-1942年的冬季就算以俄国人的标准来看都异常地严寒。德军因战线过长,补给不足,战役中消耗过大,既没有设防御阵地和战役预备队,又无在冬季条件下作战的准备。2、1941年12月6日,西方面军在南北两个方向上对德军发动反击,德军部队在气候和苏军的双重夹击下,被从莫斯科附近击退。3、1942年1月7日苏联红军重夺了莫斯科以北的加里宁。1月初,西部战略方向的反攻乃告完成。精疲力竭的德军已经撤退到100至250公里外。4、德军38个师,内15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重创。进攻莫斯科的突击集团被击溃,使德军惊慌失措,希特勒要求死守每一个居民地,一步也不后退,直到最后一兵一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莫斯科保卫战

有什么关于二战德军的电影吗

《美丽人生》。剧情简介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笼罩着整个意大利。圭多是一个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乐观的犹太青年。他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他和好友菲鲁乔驾着一辆破车从乡间来到阿雷佐小镇,他的愿望是在小镇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过上与世无争的安逸生活。途经一座谷仓塔楼时,年轻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从塔楼上跌落到他的怀中,原来塔楼上有个黄蜂窝,黄蜂经常骚扰当地居民。多拉想为民除害,烧掉黄蜂窝,反被黄蜂蜇伤。圭多立刻对她产生了好感,热情地为她处理伤口,为表示谢意,多拉送了一些鸡蛋给圭多,意味深长地目送他远去。阴云密布的意大利,纳粹的反动势力日益强大,墨索里尼推行强硬的种族改良政策,圭多因有犹太血统,他开书店的申请屡遭阻挠,拖了很久才得到。好友菲鲁乔的工作也久无着落。期间由于生活所迫,圭多只好在一家饭店当服务员,他以真诚、纯朴、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赢得了顾客们的喜爱,其中就有一个喜欢猜谜语的李医生,对圭多聪明的头脑和真诚的态度表示敬重。一次圭多在填写申请时无意中把一盆花砸到了签字人(鲁道夫)头上,签字人就去追圭多,圭多在一个拐角撞上了多拉,两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爱情的火焰。他不失时机地向多拉表白爱慕之情。多拉是某学校的教师,有一天从罗马来的督学要到学校视察,圭多得知后,竟冒充督学来到多拉所在学校视察。校长热情地接待他,为取悦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索性跳上讲台施展起喜剧演员的才华,惹得学生开怀大笑,令校长和教师瞠目结舌。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鲁道夫要去剧院看歌剧,他也买票前往,坐在楼下的圭多始终目不转睛地盯着楼上包厢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对圭多的苦苦追求并不在意,但是由于多拉讨厌鲁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鲁道夫一厢情愿地举办和多拉的订婚晚会。晚会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饭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摆脱了鲁道夫的纠缠,因此赢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闹翻,离家出走,嫁给了圭多。婚后,好事接踵而来,圭多梦寐以求的书店开业了,他们有了个乖巧可爱的儿子乔舒亚。圭多闲来无事时常和儿子玩游戏,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满。可好日子没过上几年,在约叔华五岁生日这天,纳粹分子抓走了圭多的叔叔、圭多和儿子乔舒亚,强行把他们送往犹太人集中营。当多拉和乔舒亚的外祖母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只见人去楼空,家里被翻得乱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她虽没有犹太血统,但她坚持要求和圭多、儿子一同前往集中营,多拉被关在女牢里,圭多不愿意让儿子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悲惨的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计找机会和女监里的妻子取得联系,向多拉报平安,一面要保护和照顾幼小的乔舒亚,他哄骗儿子这是在玩一场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最终计分1000就能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儿子对圭多的话信以为真,他多么想要一辆坦克车呀。乔舒亚强忍了饥饿、恐惧、寂寞和一切恶劣的环境。圭多以游戏的方式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圭多一边乐观地干着脏苦的工作,一边编造游戏的谎言。他还因为李医生的帮助而幸存下来。本来所有的小孩要在洗澡时被杀死,而乔舒亚不知情地逃掉洗澡,而后,父亲圭多让他混在德国孩子之中,告诫他不要说话,说这是拿分的关键。当解放来临之际,一天深夜纳粹准备逃走,圭多将儿子藏在一个铁柜里,千叮万嘱叫乔舒亚不要出来,否则得不到坦克。他打算趁乱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纳粹发现,当纳粹押着圭多经过乔舒亚的铁柜时,他还乐观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儿子不要出来,但不久,就听见一声枪响, 历经磨难的圭多惨死在德国纳粹的枪口下。天亮了,乔舒亚从铁柜里爬出来,站在院子里,这时一辆真的坦克车隆隆地开到他的面前,上面下来一个美军士兵,将他抱上坦克。最后,乔舒亚母子团聚。扩展资料角色介绍圭多圭多是一个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而且生性乐观的犹太青年。他来到阿雷佐小镇,途中邂逅多拉,两人终成眷属。但是好景不长,圭多和儿子因犹太血统被强行送往集中营。圭多不愿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悲惨的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他骗儿子这只是一场游戏。他以游戏的方式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自己却惨死在纳粹的枪口下。多拉多拉是一位美丽的意大利女教师,圭多使用各种方式希望追到她,而多拉则是已经有了婚约,不过圭多仍在多拉的生活中添加了许多惊奇,多拉也渐渐爱上圭多,两人结婚后过了一段短暂的幸福时光。但是不久后,她的丈夫和儿子就被抓进集中营做苦役,多拉则因是女人而被送到女子集中营。最后美军抵达,多拉与儿子重逢。乔舒亚他乖巧可爱,原本和父母过着幸福的生活。后来因为有犹太人的血统而与父亲一起被送往了集中营。在德军投降的前一晚,父亲为了不让乔舒亚受害,编游戏让乔舒亚躲到箱子当中,慢慢等待美军的到来,乔舒亚照做了。翌日,美军抵达,乔舒亚按照与爸爸的约定从箱子中出来,他见到了美军的坦克,并且也与母亲重逢。鲁道夫多拉的前男友。多拉很讨厌他,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鲁道夫一厢情愿地举办和多拉的订婚晚会,圭多巧妙地使多拉摆脱了鲁道夫的纠缠,之后鲁道夫与多拉分手。幕后花絮影片花絮在片中扮演罗伯托·贝尼尼妻子的尼可莱塔·布拉斯基在生活中也是他的妻子。贝尼尼在狱中穿的衣服的号码跟卓别林在《大独裁者》中的一样。贝尼尼表示片名来自利昂·托洛茨基说所的话。托洛茨基在墨西哥流放时期,得知他要被斯大林暗杀时,他看着花园中的妻子写出了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人生是美丽的。穿帮镜头Guido在集中营跟儿子说话的戏,小演员说台词时,贝尼尼也同时做口型。军营中,Dora从床上站起来,去窗边听她丈夫放的音乐时,在屏幕左边可以看见电缆和工作人员的影子。Guido的儿子从藏身之处走出时,他径直超一个道具走去,那显然是给小演员表演设置的“记号”。Guido通过喇叭放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故事》中的《威尼斯船歌》,而事实上因为奥芬巴赫是犹太人,所以在纳粹集中营很难找到他的音乐。

德国的二战电影有哪些?

关于德国二战的电影很多都非常好看,喜欢战争题材电影的基本都愿意看跟德国有关的,下面就推荐20部有关德国的二战电影。电影如下:《无耻浑蛋》、《从海底出击》、《帝国的毁灭》、《布达佩斯之恋》、《无主之作》、《冒牌上尉》、《气球》、《铁皮鼓》、《血战钢锯岭》、《希特勒的男孩》以上都是比较经典的,还有一些一般的:《隆美尔元帅》、《白色虎式》、《坦克大决战》、《狂怒》、《战略大作战》、《最长的一天》、《列宁格勒》、《玩具国王》、《最后一艘潜艇》、《玻璃房》。以上都是关于二战德国的电影,有好看的,有一般的,不过对于喜欢二战题材电影的朋友,当然每一步都可以看一看,毕竟每一部影片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是精心制作的。

有没有二战坦克大战的电影?

《白色虎式》《血战1944》,III型坦克歼击车、T-34、KV坦克登场。《铁魔战将》,纳粹德军最后的孤注一掷,黄鼠狼歼击车出镜。《坦克大决战》,大多数虎式坦克用巴顿坦克代替,M-24霞飞坦克出现。《战略大作战》,出现谢尔曼、虎式坦克。《莫斯科保卫战》,场面恢弘,III、IV号坦克悉数亮相。《撒哈拉沙漠阻击战》,一辆M3李式坦克帮助盟军对抗非洲兵团。

请教好看的二战电影!德国有关的,谢谢!

我来帮您推荐吧,鄙人在二战方面还算在行,希望您满意有关于德国的二战电影主要分为两类,即德国视角和对手视角(盟军,苏联)首先推荐德国视角的1,帝国的毁灭---经典,希特勒的最后12天,里面把希特勒,戈培尔等人的形象塑造的很真实2,从海底出击----潜艇方面最好的作品3,铁十字勋章----其实一般,但是属于少有的从德军基层角度拍摄的东线电影4,斯大林格勒----德国人拍的,很不错,估计不好找资源下面再推荐非德国视角但涉及德国的1,坦克大决战----关于阿登战役最好的作品----反映了派普战斗群的殊死搏杀----这个电影队派普的丑化是其最大的缺点2,拯救大兵瑞恩----抢滩登陆那20分钟堪称经典3,遥远的桥----感觉剧情一般,战斗场面过多4,巴顿将军----以传记的方式,挺不错的5,兵临城下----其实一般,但是许多人喜欢狙击手的题材希望您满意

有没有人推荐几部关于二战坦克的电影来看看

《白色虎式》,非常给力的虎式坦克VST-34影片。《雷霆救兵》《战略大作战》《坦克大决战》《东部战线1944》以上三部电影都出现了虎式坦克。《撒哈拉沙漠阻击战》

求几部二战坦克的电影

《狂怒》、《T-34坦克》、《沙漠坦克决战》、《战略大作战》、《突出部之役》等。1、《狂怒》剧情简介:1945年4月,德国纳粹已成强弩之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落下帷幕,战火正转向德国本土。绰号“战争老爹”的坦克小队队长唐·柯利尔刚刚与战友经历了一场殊死之战,疲惫和愤怒早已胜过了对战争的恐惧。休整期间,从没有过战场经验的打字员诺曼被分到唐的坦克“狂怒”上。诺曼对自己的遭遇愤愤不平,也无法坦然接受新战友粗鲁暴虐的一面。接到新的任务后,唐带领坦克小队前往下一个城镇作志愿,然而一路上却遭到德军顽强的抵抗...2、《T-34坦克》剧情简介:讲述1944年,一群英勇的俄罗斯士兵用一辆半损坏的传奇T-34坦克从德国人手中成功逃脱,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充满勇敢、激烈的战斗、牢不可破的爱情和不可思议的奇迹的时代。3、《沙漠坦克决战》剧情简介:描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与德军的一场坦克大战,德军由罗伯特.萧饰演的希斯将军率领,企图在圣诞前夕对盟军作全面反击,但计划功败垂成,被亨利.方达饰演的凯晨将军发现,因而双方发生殊死战...4、《战略大作战》剧情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名德军上校被美军俘虏,就在质询德国上校前,美军营地遭到火炮的攻击。然而,美国士兵凯利乘机接近上校,灌醉他并套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任务——德军上校将开着坦克运送一批黄金前往法国。知道此事后,凯利同其他士兵偷偷潜入敌军阵地,准备一次与坦克之间的较量...5、《突出部之役》剧情简介:从德军屠杀战俘的枪口下逃生的四位美军士兵,被困在了德军阵地的后方。他们在树林中艰难的行走着,以求能找到藏身的地方。会讲德语的迪肯(科宾·艾瑞特 饰)在德军相互对话中听到了英军飞机被击落的消息,于是他们救下了英军侦察机飞行员温利(科比·黑伯恩),后遇到了一辆报废的坦克,几人开始修复这辆坦克,准备驾驶这辆坦克突出敌人的重围...

二战坦克大战电影百度云及线上播放

二战坦克大战电影百度云及线上播放 经典二战坦克大战系列电影九部连播 1、狂怒 2、潘菲洛夫28勇士 3、白色虎式 4、血战1944 5、铁魔战将 6、坦克大决战 7、战略大作战 8、撒哈拉沙漠狙击战 9、巴顿将军 连结::pan.baidu./s/1i56yGgX 密码:mw57 有关二战坦克电影 二战坦克电影: 《白色虎式》 《血战1944》,III型坦克歼击车、T-34、KV坦克登场。 《铁魔战将》,纳粹德军最后的孤注一掷,黄鼠狼歼击车出镜。 《坦克大决战》,大多数虎式坦克用巴顿坦克代替,M-24霞飞坦克出现。 《战略大作战》,出现谢尔曼、虎式坦克。 《莫斯科保卫战》,场面恢弘,III、IV号坦克悉数亮相。 《撒哈拉沙漠阻击战》,一辆M3李式坦克帮助盟军对抗非洲兵团。(以上答案来自百度) 我只能帮到你这. 谢谢 求采纳 最近那个什么二战坦克大战的电影名字叫什么? 狂怒 Fury (2014) 导演: 大卫·艾亚 编剧: 大卫·艾亚 主演: 布拉德·皮特 / 希亚·拉博夫 / 罗根·勒曼 / 迈克尔·佩纳 / 乔·博恩瑟 / 更多... 型别: 剧情 / 动作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2014-11-21 二战坦克 斯大林3研制较为仓促,设计上有很多不足,虽然侧重防护,但结构上有先天的机械缺陷,可靠性很差。火力也不足,火炮是由陆军野战加农炮改进的,精度差射速慢,威力虽大,综合性能却比不上美军M46的90炮,更别提猎虎那恐怖的128mm PAK 44/L55了。 本质上来说IS3的出现是为了克制虎王的,正如IS2为了克制虎式和黑豹。综合考虑,IS3在效能上略优于虎王,但考虑到它比IS2更差的视野,更糟的机动,比虎王更严重的机械问题,真有实战表现令人堪忧。战后多次的大幅度升级改造就是证明。 至于猎虎,二战时期怪物般的存在,不要想了。 求几部二战坦克的电影 最新影片《白色虎式》,非常给力的虎式坦克VST-34影片。 《雷霆救兵》 《战略大作战》 《坦克大决战》 《东部战线1944》 以上三部电影都出现了虎式坦克。 《撒哈拉沙漠阻击战》 求德国二战坦克题材电影 《坦克大决战》 背景2战欧洲战场 1944年冬的阿登反击战! 求一部二战坦克电影名字 撒哈拉沙漠反击战 二战坦克炮 炮弹的威力不能光看口径,火炮的身管倍径(炮管的长度)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还取决与炮弹的规格. 打个比方:AK-47用的是7.62弹头,PKMC通用机枪用的也是7.62弹头 但是一个是7.62*39子弹,另一个是7.62*54 两者的射程和威力可是差了很多啊 二战坦克介绍 马克1型坦克 世界上第一种坦克型号,其实就是在拖拉机上加一层铁装甲,加上两对履带,再加上机枪或者炮. 该坦克是英军随军记者斯文顿发明的,他看见英军伤亡惨重,便萌发了在拖拉机上加一层铁装甲,加上两对履带,再加上机枪或者炮,制造一种牢不可破的战车的想法.于是将这个想法汇报了上级,上级允许制造,并在斯文顿的说服下让海军部同陆军部共同研制. 可想而知,这种战车的样子不怎么好看,但这种武器取得了巨大的作用,当时是索母河战役,马克1型坦克出击,喷吐火舌,歼灭了不少德军. 作为第一种型号的坦克,不免有一些缺点.比如车内没有电台只在车体两端布置武器,造成只有一端武器可以迎敌隔音性及差,车内很乱烟雾弥漫等. 在研制中,设计者们考虑到平衡问题,便在坦克车辆后部加装了一对直径为1.37米的导向轮,这是马克1型的一个奇特之处,但又是人类考虑全面注重效能慧眼所见的智慧结晶. "马克"1在制造的时候,为了保密当时"机枪破坏器"这个名字,大家把这个铁家伙称做"水柜",用英语说就是"TANK"(中文译音"坦克"),这个"TANK"(坦克)的名称,一直引用到现在.MARK1(马克1)型别:坦克.生产厂商:英国.车长:8.1米.车宽:4.2米.车高:3.2米.车重:28吨.武器:短身管炮2挺机枪.装甲厚度:6厘米.成员:4人(车长炮长装填手驾驶员).图片没办法弄上去,给你个网站: :image.baidu./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2%ED%BF%CB1%CC%B9%BF%CB&in=2310&cl=2&cm=1&sc=0&lm=-1&pn=4&rn=1&di=1392726452&ln=9 二战坦克王牌 解答: 1.选C 2.选A 3.选A 4.选C 5.选A

有什么德国二战的电影推荐吗?

关于德国二战的电影很多都非常好看,喜欢战争题材电影的基本都愿意看跟德国有关的,下面就推荐20部有关德国的二战电影。电影如下:《无耻浑蛋》、《从海底出击》、《帝国的毁灭》、《布达佩斯之恋》、《无主之作》、《冒牌上尉》、《气球》、《铁皮鼓》、《血战钢锯岭》、《希特勒的男孩》以上都是比较经典的,还有一些一般的:《隆美尔元帅》、《白色虎式》、《坦克大决战》、《狂怒》、《战略大作战》、《最长的一天》、《列宁格勒》、《玩具国王》、《最后一艘潜艇》、《玻璃房》。以上都是关于二战德国的电影,有好看的,有一般的,不过对于喜欢二战题材电影的朋友,当然每一步都可以看一看,毕竟每一部影片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是精心制作的。

20部德国二战电影

关于德国二战的电影很多都非常好看,喜欢战争题材电影的基本都愿意看跟德国有关的,下面就推荐20部有关德国的二战电影。电影如下:《无耻浑蛋》、《从海底出击》、《帝国的毁灭》、《布达佩斯之恋》、《无主之作》、《冒牌上尉》、《气球》、《铁皮鼓》、《血战钢锯岭》、《希特勒的男孩》以上都是比较经典的,还有一些一般的:《隆美尔元帅》、《白色虎式》、《坦克大决战》、《狂怒》、《战略大作战》、《最长的一天》、《列宁格勒》、《玩具国王》、《最后一艘潜艇》、《玻璃房》。以上都是关于二战德国的电影,有好看的,有一般的,不过对于喜欢二战题材电影的朋友,当然每一步都可以看一看,毕竟每一部影片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是精心制作的。

哪些德国二战电影好看?

关于德国二战的电影很多都非常好看,喜欢战争题材电影的基本都愿意看跟德国有关的,下面就推荐20部有关德国的二战电影。电影如下:《无耻浑蛋》、《从海底出击》、《帝国的毁灭》、《布达佩斯之恋》、《无主之作》、《冒牌上尉》、《气球》、《铁皮鼓》、《血战钢锯岭》、《希特勒的男孩》以上都是比较经典的,还有一些一般的:《隆美尔元帅》、《白色虎式》、《坦克大决战》、《狂怒》、《战略大作战》、《最长的一天》、《列宁格勒》、《玩具国王》、《最后一艘潜艇》、《玻璃房》。以上都是关于二战德国的电影,有好看的,有一般的,不过对于喜欢二战题材电影的朋友,当然每一步都可以看一看,毕竟每一部影片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是精心制作的。

有什么好的二战电影?

关于德国二战的电影很多都非常好看,喜欢战争题材电影的基本都愿意看跟德国有关的,下面就推荐20部有关德国的二战电影。电影如下:《无耻浑蛋》、《从海底出击》、《帝国的毁灭》、《布达佩斯之恋》、《无主之作》、《冒牌上尉》、《气球》、《铁皮鼓》、《血战钢锯岭》、《希特勒的男孩》以上都是比较经典的,还有一些一般的:《隆美尔元帅》、《白色虎式》、《坦克大决战》、《狂怒》、《战略大作战》、《最长的一天》、《列宁格勒》、《玩具国王》、《最后一艘潜艇》、《玻璃房》。以上都是关于二战德国的电影,有好看的,有一般的,不过对于喜欢二战题材电影的朋友,当然每一步都可以看一看,毕竟每一部影片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是精心制作的。

求一些经典的二战电影~

最震撼  《兵临城下》法国  导演:让·雅克·阿诺  主演:约瑟夫·费因斯 裘德·洛 瑞切尔·薇兹  瓦西里·泽索夫是乌拉尔山区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练就了瓦西里的好枪法,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打响后,瓦西里应征入伍。他一枪毙敌的绝招在不到10天的战斗里就狙杀了40多名德国兵,一时间“瓦氏神枪,例无虚发”的神话传遍整个战场。然而在之后的几天,苏军的狙击兵也连连被人枪杀,对方同样只使用一发子弹。真正的对手来了!  《兵临城下》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现实生活中的瓦西里在二战中共毙敌400余名,是前苏联著名的狙击英雄。和好莱坞的战争大片相比,这部由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的影片不遑多让,影片中,瓦西里和德军狙击手斗法的镜头让观众不由窒息,新兵们乘船渡河的场面扣人心弦,而苏联全线反攻的震撼场景,又使人欣赏到一道视觉盛宴。  《兵临城下》也是欧洲影坛有史以来制作成本最高的作品,达到了9000万美元,这其中德国资金的注入,也使得影片拥有了反省德国历史的特别含义。  最难忘  《桥》南斯拉夫  主演:瓦·济沃耶诺维奇 斯·派罗维奇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面临东西夹击的德国已走到了失败的边缘,然而他们仍不死心,为了挽救危局,德军计划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为了能够顺利地撤退,他们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经的桥梁。  与此同时,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奉命前去炸毁这座桥梁,桥又高又险,任务极其艰巨。如果能炸掉这座大桥,将阻断德军的退路,更有利于反攻。  为了炸桥,游击队找到了一个工程师,但这个工程师恰恰是桥的设计者。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最终工程师亲手炸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桥。  影片是南斯拉夫经典二战影片,真实再现一场激烈的大桥争夺战、一次勇气与信仰的考验。炮弹从头上掠过,大桥在脚下粉碎,一曲《啊!朋友再见》更是让人久久难忘。  最伤感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意大利  导演:吉塞普·托那托雷  主演:莫妮卡·贝鲁奇  1941年,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二战的硝烟之中,但西西里岛仍是一片宁和,这里正是男孩雷纳托的家乡。他和所有13岁的孩子一样,天真、快乐、不安分,对生活充满幻想。终于有一天遇到了改变他生活的女人——玛莲娜。这位漂亮的寡妇令所有的男人着迷,也令所有的女人妒忌。  战争在继续。传来了玛莲娜丈夫的噩耗。玛莲娜为了生存,开始了出卖肉体的生涯。  影片没有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但是战争留给女人的伤痕,永远无法愈合。  最悲情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前苏联  导演:斯·罗斯托茨基  主演:安德列依·马尔蒂诺夫 依莉娜·舍夫丘克  影片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只是表现了一场局部战斗,几位女兵在准尉的带领下展开与德军的战斗。影片结尾处,准尉在女兵们的坟墓前凭吊,观众们也都不由自主地为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愤慨并为女兵们的牺牲流下热泪。  这部出品于1972年的战争影片,曾经获得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以及1975年列宁奖金等多项大奖。在中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享有极高的知名度。这不仅是因为片中有一幕在当时算是惊世骇俗的“裸戏”,更因为它将女性在战争面前的抉择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战争,往往应该让女人走开,而在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中,女人却大胆地走入了战争。影片中,女兵们曾拥有的梦幻般爱情生活和战争的惨烈残酷相交织。当这群充满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女孩子最终相继战死沙场时,影片控诉法西斯暴行的主题得到了完全的展现。  最经典  《辛德勒的名单》美国  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主演:利亚姆·尼森本·金斯基 拉尔夫·费因斯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是个国社党党员。他好女色,会享受,善于利用关系攫取最大的利润。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  然而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1943年,纳粹对克拉科夫犹太人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他清楚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恐怖。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地保护犹太人,使其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  不久,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有人还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戒指上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于救全人类。辛德勒泪流满面,他为未能救出更多的犹太人而感到痛苦。大雪之中,犹太人目送辛德勒离开了城市。他的义举将永远被犹太人铭记在心。  《辛德勒的名单》让全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最真实  《最长的一天》美国  主演:埃迪·艾伯特 保罗·安卡  此片描述的是被艾森豪威尔称作“历史上最长的一天”的诺曼底登陆战。这也是美国电影史上制作规模最庞大的一部战争片,从盟军和德军双方面的角度同时描述诺曼底登陆这一历史战役的来龙去脉,以及双方在此期间的重要反应,手法平实,场面逼真,仿如在观众眼前重现整个事件。并且粗中有细,无论决策的将军或登陆的士兵都显得栩栩如生,成绩相当难得。  影片的演员阵容也属空前,歌手保罗·安卡也演出了一个动人的角色,并为本片写了一首雄壮的主题曲。《最长的一天》被影迷奉为二战电影盖棺之作。  最幽默  《虎口脱险》法国、英国  导演:杰拉尔·奥利  主演:路易·德·菲奈斯  二战期间,英国轰炸中队第一支遣队在执行一次名为“鸳鸯茶”的轰炸任务中,一架飞机被德军防空武器击中,几个机上人员被迫跳伞逃生,并约好在土耳其浴室见面。但他们分别降落在德军占领的法国首都巴黎市内不同地点。  德军展开了全市大搜捕,而其中3位飞行员分别被油漆匠、动物管理员和乐队指挥所救。迫于形势,油漆匠和指挥家只得替代各自所救的飞行员,去和中队长大胡子在浴室碰头。在几次误会后,他们终于接上了头。  在热情的法国人的掩护下,飞行员们与德军展开了一场场惊险紧张而又幽默滑稽可笑的生死游戏。最终,油漆匠、乐队指挥和飞行员们一起飞向了中立国瑞士。这部影片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当年曾创下法国历史最高票房纪录,成为法国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法国喜剧大师路易·德·菲奈斯与演技派明星布尔维尔配合杰拉尔·奥利天才的编导手法,使影片成为世界公认的喜剧经典之作。  或  《布谷鸟》(俄罗斯、《安妮日记》(美国、《狙击手》(苏联、《老枪》(法国、《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南斯拉夫、《桥》(南斯拉夫、《虎口脱险》(法国、《六月六日登陆日》(美国共8部精彩的二战电影在每晚10时播出。 这其中《老枪》、《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虎口脱险》  好莱坞在过去50年拍过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电影实在是太多了,值得一看的经典之作起码有好几十部,本文主要将重点锁定在描写战争场面的正统战争片,稍为边缘化的二战电影,像《辛德勒名单》、《忠勇之家》等精彩之作,均不得不割爱。  或  1。《西线平魔》1949年出品,描写二战末期德军与美军在比利时的巴斯托涅镇发生遭遇战的故事。本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员,全片外景在欧洲西部高原拍摄,白雪覆盖的天然美景和严寒气候,通过杰出的摄影加强了电影的张力。  2。《沙漠之狐》1951年出品,讲述德军将领“沙漠之狐”隆美尔,本片敢于将德军主帅塑造成英雄人物,曾引起美国老兵争议。  3。《桂河大桥》1957年出品,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等7项大奖。  4。《最长的一日》1962年出品,美国电影史上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战争片,手法平实,场面逼真。演员阵容空前,有约翰·韦恩、亨利·方达、肖恩·康纳利等。  5。《坦克大决战》1965年出品,叙事手法流畅,加上亨利方达等演员加盟,使影片保持了相当的娱乐性。  6。《大布列颠之战》1969年出品,由英国精英群起出动拍摄而成,片中战机遮天蔽日的空袭场面拍得壮观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  7。《巴顿将军》1970年出品,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等7项大奖。  8。《虎!虎!虎!》1970年出品,本片由美国与日本合拍,以近似个案检讨的方式交代日军偷袭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来龙去脉,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特别效果奖。  9。《中途岛》1976年出品,二战影片多以西线为背景,这部是极少以东线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阵容强大,海战场面真实,使本片维持了相当的趣味性。  10。《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出品,导演斯皮尔伯格对二战情有独钟,此前曾拍过《1941》、《太阳帝国》、《辛德勒名单》等。本片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逼真的战争片之一,许多二战老兵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它为“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尤其是长达26分钟的重现诺曼底登陆的壮观场面。

为什么那么菜的虎式坦克在二战那么有名气

德国新式重型坦克的研制,始于1941年5月26日,这天希特勒突然召见著名设计师波尔舍(Porsche)和亨舍尔(Henschel),要求他俩提供一款重型坦克的设计。希特勒给的性能指标非常简单,这个坦克的正面装甲必须达到100毫米厚,装备的主炮必须能够在1,500米的距离上击穿100毫米装甲,重量可以超过45吨。此前德国高层从来没有研制重型坦克的计划,希特勒的心血来潮大概是吸取了西线英法重型坦克的警示,为即将到来的东线战事未雨绸缪。亨舍尔的设计方案最后中标,这就是二战的偶像派明星虎式坦克,德军正式编号是Pz 6型坦克。平心而论,虎式坦克并不是一款先进的设计,整个车身和炮塔的线条直来直去,没有任何斜角,不过这已经无关紧要,因为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厚达100毫米,炮塔弹盾厚110毫米,就连侧面装甲也有80毫米,这意味着无论是T-34/76坦克还是M4谢尔曼坦克,都无法在800米以外击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主炮是著名的88毫米KwK36型L/56加农炮,可以在1,000米以外击穿120毫米装甲,2,000米以外击穿87毫米装甲。虎式坦克战斗全重56吨,稳如泰山,是非常理想的射击平台,佩备的火炮光学瞄准仪堪称世界一流。这些优点使虎式坦克具有惊人的准确性和远程杀伤力。虎式坦克被德军称为“突破坦克”,担当装甲集群的突击箭头,因此并没有大批装备部队,而是组成重型坦克营(Schwere Panzer Abteilungen),每营有45辆虎式坦克,官兵都是各装甲师和坦克学校挑选出来的精英。重坦克营通常是装甲军或集团军的直属部队,临时配属给担任突击箭头的装甲师。德军先后组建了14个重坦克营,其中11个隶属国防军,3个隶属党卫军。虎式坦克到1944年8月停产,一共生产了1,355辆。面临东线战场苏联坦克的压倒优势,虎式坦克仓促定型投入生产。希特勒急不可耐要让他的秘密武器发挥作用,不听军方的劝阻,将虎式坦克仓促投入战场。1942年8月,虎式坦克首次在列宁格勒附近参战,表现糟糕,其中一半因为机械故障退出战斗,还有几辆陷进沼泽地里。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虎式坦克开始发威,为德军夺回东线战场坦克装备的优势地位。1943年2月,曼施坦因指挥了哈尔科夫反击战,装备一营虎式坦克的党卫军第二装甲军担当主力,这个营的三个坦克连分别配属给希特勒卫队师、帝国师、和骷髅师。此役党卫军第二装甲军几乎是独力全歼了波波夫机动军团 (Mobile Group Popov) 。一次战斗中,两辆虎式坦克向两公里以外的苏军一个坦克集群猛烈开火,当场击毁16辆T-34/76坦克,追击过程中又击毁18辆苏军坦克。虎式坦克的88毫米主炮威力如此巨大,有些中弹的T-34坦克整个炮塔都被掀掉,落到十几米以外,德军士兵戏谀地说,这是T-34在向虎式坦克脱帽致敬。虎式坦克的防护能力也展露无疑,第503重坦克营的一个军官发回战报,在一次持续6个小时的坦克大战中,他的坦克总共承受了227发反坦克步枪弹、14发45毫米穿甲弹、11发76毫米穿甲弹的打击,履带、轮轴、悬挂系统严重受损,但乘员毫发无爽,战斗结束以后又开了60公里回后方修理。不过虎式坦克的威名却是在西线成就的。1944年诺曼底登陆以后,盟军惊骇地发现,自己装备的坦克没有一样是虎式坦克的对手。M4谢尔曼坦克面对虎式坦克,唯一的机会是运动到其背后近距离攻击。战后统计显示,西线坦克战斗中盟军击毁一辆虎式坦克需要付出5辆谢尔曼坦克的代价。虎式坦克其实并不胜任长途奔袭的角色,因其速度缓慢,航程有限,机械故障频繁,但非常擅长停驻状态下的远距离对射,在防守战斗中反而能充分发挥潜力。诺曼底战役中,德军通常是三、四辆虎式坦克为一组,各自依托地形隐蔽,等到盟军坦克接近以后突然开火,以交叉火力杀伤敌军,然后迅速撤退另选伏击地点。这种战术不需要长途奔波,避免了引擎过热的问题,又可以充分发挥虎式坦克的远程火力和官兵的战术素养。诺曼底战役最经典的坦克战例,当属党卫军坦克王牌魏特曼中尉(Michael Wittman)奇袭波卡日村。此战魏特曼率领一个连13辆虎式坦克阻击英军第22装甲旅,一共击毁了48辆坦克,其中12辆是魏特曼的坦克击毁的。两个月后魏特曼阵亡时,他的虎式坦克已经击毁了138辆坦克和132门反坦克炮。(其实虎式坦克是为了应对苏联T34在坦克三原则火力、机动、防护把机动去掉后的产物)

有没有德国的二战影片推荐?

关于德国二战的电影很多都非常好看,喜欢战争题材电影的基本都愿意看跟德国有关的,下面就推荐20部有关德国的二战电影。电影如下:《无耻浑蛋》、《从海底出击》、《帝国的毁灭》、《布达佩斯之恋》、《无主之作》、《冒牌上尉》、《气球》、《铁皮鼓》、《血战钢锯岭》、《希特勒的男孩》以上都是比较经典的,还有一些一般的:《隆美尔元帅》、《白色虎式》、《坦克大决战》、《狂怒》、《战略大作战》、《最长的一天》、《列宁格勒》、《玩具国王》、《最后一艘潜艇》、《玻璃房》。以上都是关于二战德国的电影,有好看的,有一般的,不过对于喜欢二战题材电影的朋友,当然每一步都可以看一看,毕竟每一部影片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是精心制作的。

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

经典二战影片:空战类:《珍珠港》《红色机尾》《吾为君忘》《偷袭珍珠港》《黑色轰炸机》《晴空血战史》《孟菲斯美女号》《六三三轰炸大队》陆战类:北非战场:《沙漠兄弟连》《血战阿拉曼》《撒哈拉阻击战》东线战场:《围困》《1944》《血战1944》《解放》系列《女狙击手》《白色虎式》《铁十字勋章》《莫斯科保卫战》《星星敢死队》《斯大林格勒》《进攻布列斯特》《斯大林格勒战役》西线战场:《狂怒》《遥远的桥》《冰雪勇士》《猛鹰雄风》《最长的一日》《坦克大决战》《战略大作战》《雷马根大桥》《血染雪山堡》HBO电视剧《兄弟连》海战类:《联合舰队》《猎杀U-571》《中途岛之战》《盛夏猎户座》《无敌舰队P1-17》《俾斯麦舰歼灭战》《男人们的大和号》

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的背景及经过

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为标志的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膨胀,英国却遭到重创,为维护各自的利益,英、美分别提出了“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但迫于美国强大的国力,英国基本上接受了美国的方案。根据美国的方案,1944年7月,美、英、法、苏、中等44国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并分别于1947年3月、1946年6月开始营业,至此,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背景:20世纪30-40年代,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贸易的相互限制是造成世界经济萧条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次大战结束后,解决复杂的国际经济问题,特别是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成为战后各国所面临的重要任务。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为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向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提出召开世界贸易和就业会议,成立国际贸易组织。1946年由美、英等19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筹备委员会,起草了《联合国国际贸易组织宪章》。 1947年11月在古巴哈瓦那举行的联合国贸易和就业会议上通过了该“宪章”,通称《哈瓦那宪章》。与此同时,由美国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23个国家,根据这一宪章中有关国际贸易政策的内容,进行了减让关税的多边谈判,采纳了《哈瓦那宪章》中关于国际贸易政策的内容,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并从翌年1 月1日起临时生效。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

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这个可以吗?希望可以帮到你。1、背景:A、二战后,西欧(英国)经济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空间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B、美国企图取代英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过程:A、1943年,美国和英国分别提出了“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英国最后基本上接受了美国的方案。B、1944年,44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C、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发展银行(世界银行)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 ★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美国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反映的实质是:美英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和争夺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目的。 2、《布雷顿森林协定》包括:《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本任务: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4、世界银行的宗旨: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5、“布雷顿森林体系”特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积极作用:①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②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③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④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作用: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高中历史老教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具体哪一个时间形成?

政治体系是雅尔塔体系,形成于1945年体系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下的1959年世界冷战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先后举行了一系列首脑会议,其中主要有: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11月26日)、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11日)和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8日~8月2日)。会议达成了以下协议:   1.打败德国、日本法西斯,并在两国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边界。   3.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联合国的核心机构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实行“雅尔塔公式”,即“大国一致原则”。 以美、苏、中、英、法五大国为核心,以联合国为主导,保护中小国家的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以上的首脑会议形成一系列影响战后世界秩序的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特别是以《雅尔塔协定》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编辑本段体系的特点  雅尔塔体系的特点有:   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   2.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控制。   3.德国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和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4.朝鲜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朝鲜和资本主义的韩国分别被苏美控制。编辑本段体系的合作  雅尔塔体系中的合作主要表现在: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反法西斯战争中,美、苏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了成功的合作,两国分别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1945年10月,美、苏等50个国家共建联合国,维护了战后世界的和平。   3.战后对德国法西斯的纽伦堡审判和对日本法西斯的东京审判,也是美、苏合作的重要体现。体系的对抗  雅尔塔体系中的对抗主要表现在:   1.1949年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1955年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抗格局的形成。   2.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马歇尔计划的制定。   “铁幕演说”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抗苏联的“冷战”政策的总构想;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关于援助西欧的实施和应用,它不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更重要的是通过经济援助达到政治控制的目的,因此它根本上讲是控制西欧的政治计划。   3.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提出一套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主世界的基本战略,形成了美苏争霸的格局。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其特征是美、苏互有攻守。缓和局势的三个标志性事件是苏联签订对奥和约,结束对奥地利的占领、苏联承认联邦德国和1959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美。紧张局势的标志性事件有“柏林墙”的修筑和“古巴导弹军事危机”。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则是转攻为守的时期。苏联于1979年出兵阿富汗表明二战后苏联对外扩张政策达到顶点。美国军队从越南撤出和中美关系正常化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调整。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代表性事件是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体系的解体  20世纪60年代,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崛起,要求在经济政治上独立自主、不愿唯美国马首是瞻,资本主义阵营分裂。世界由两极格局演变为多极化趋势。而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体系的评价正面评价  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对抗双方彼此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雅尔塔体系促进了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3.雅尔塔体系推动了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负面评价  1.在世界两极格局下,局部战争不断,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2.雅尔塔体系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如外蒙古的独立。   3.重划国界、分裂国家,造成了人口大迁移,世界局势的稳定性减弱。   4.雅尔塔体系形成了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经济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3年宣告结束。体系介绍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融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提出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 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协商相贬值,动荡不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美两国政府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构思和设计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分别提出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同是以设立国际金融机构、稳定汇率、扩大国际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为目的,但运营方式不同。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实力得到稳固,双方于1944年4月达成了反映怀特计划的“关于设立国标货币基金的专家共同声明”。会议召开  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经过3周的讨论,会议通过了以” 布雷顿森林会议怀特计划”为基础制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和世界银行(简称WB)。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中国是这两个机构的创始国之一,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两个机构中的合法席位先后恢复。核心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4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   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   第三,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于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197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决定“平价”的标准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第四,各国货币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原则。《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协定》作了“过渡期”的规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协定》规定了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第五,确定国际储备资产。《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第六,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则以本国货币缴纳。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即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贷款也越多。贷款只限于会员国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体系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同历史上的国际货币制度相比,有了明显的改进。   第一,建立了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等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通过国际金融机构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保证统一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各项原则、措施的推行。   第二,签订了有一定约束力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金本位制对汇率制度、黄金输出人没有一个统一的协定,货币区是在规定的地区实施宗主国、联系国的法令。战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是一种国际协议,对会员国政府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它的统一性在于把资本主义国家囊括在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之下;它的严整性在于对维持货币制度运转的有关问题做了全面规定,并要求各国遵守。   第三,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建立了现代国际货币管理所必需的各项制度。例如,国际收支调节制度、国际信贷监督制度、国际金融统计制度、国际汇率制度、国际储备制度、国际清算制度等。体系特点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不是按各国的铸币平价来确定汇率,而是根据各国货币法定金平价的对比,普遍地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例关系。   第二,战前,黄金输送点是汇率波动的界限自动地调节汇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为地规定汇率波动的幅度,汇率的波动是在基金组织的监督下,由各国干预外汇市场来调节。   第三,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自由兑换,对国际支付一般不采取限制措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许多国家不能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对外支付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四,金本位制度下,国际储备资产主要是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储备资产则是黄金、可兑换货币和特别提款权,其中黄金与美元并重。在外汇储备上,战前包括英镑、美元与法国法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几乎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美元是最主要的外汇储备。 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五,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实行自由的多边结算。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有不少国家实行外汇管制,采用贸易和支付的双边安排。   第六,国际金本位下,黄金的流动是完全自由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黄金的流动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美、法三国都允许居民兑换黄金;实行金汇兑本位的国家也允许居民用外汇(英镑、法郎或美元)向英、美、法三国兑换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只同意外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不允许外国居民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运转条件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顺利运行,与美国的经 漫画济实力和黄金储备分不开。要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需具备三项基本条件。   第一,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美元对外价值稳定。若其他国家通货膨胀严重,国际收支逆差,在基金组织同意下,该国货币可以贬值,重新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价关系。   第二,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可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要履行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义务,必须拥有充足的黄金储备。   第三,黄金价格维持在官价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黄金储备充足,若市场价格发生波动,美国可以通过抛售或购进黄金加以平抑。体系支柱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 黄金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体系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对战后的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固定汇率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之一,不同于金本位下汇率的相对稳定。在典型的金本位下,金币本身具有一定的含金量,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汇价的波动界限狭隘。1929至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货币制度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局面。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混乱局面暂时得以稳定。   第二,促进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在金本位制下,各国注重外部平衡,国内经济往往带有紧缩倾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偏重内部平衡,国内经济比较稳定,危机和失业情形较之战前有所缓和。   第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美国通过赠与、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四,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 布雷顿森林体系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一,基金组织提供的短期贷款暂时缓和了战后许多国家的收支危机,促进了支付办法上的稳步自由化。基金组织的贷款业务迅速增加,重点由欧洲转至亚、非、拉第三世界。其二,世界银行提供和组织的长期贷款和投资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提供技术援助、建立国际经济货币的研究资料及交换资料情报等方面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有助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汇率的相对稳定,避免了国际资本流动中引发的汇率风险,有利于国际资本的输入与输出;为国际间融资创造了良好环境,有助于金融业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也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体系缺陷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对比一再发生变化,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和缺陷日益暴露。   第一,金汇兑制本身的缺陷。美元与黄金挂钩,享有特殊地位,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其一,美国通过发行纸币而不动用黄金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其二,美国承担了维持金汇兑平价的责任。当人们对美元充分信任,美元相对短缺时,这种金汇兑平价可以维持;当人们对美元产生信任危机,美元拥有太多,要求兑换黄金时,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平价就难以维持。   第二,储备制度不稳定。这种制度无法提供一种数量充足、币值坚挺、可以为各国接受的储备货币,以使国际储备的增长能够适应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指出:布雷顿森林制度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国际储备资产不敷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逆差,国际储备资产过剩,美元发生危机,危及国际货币制度。这种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国际经济学界称之为“特里芬难题”,它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   第三,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缺陷。该制度规定汇率浮动幅度需保持在l%以内,汇率缺乏弹性,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这种制度着重于国内政策的单方面调节。   第四,内外平衡难统一。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不能利用汇率杠杆来调节国际收支,只能采取有损于国内经济目标实现的经济政策或采取管制措施,以牺牲内部平衡来换取外部平衡。当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美元汇率下跌时,根据固定汇率原则,其他国家应干预外汇市场,这一行为导致和加剧了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若这些国家不加干预,就会遭受美元储备资产贬值的损失。

为什么美国二战后实行金本位制?

美国二战后实行金本制度是出于美国本国利益的考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两国政府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构思和设计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分别提出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同是以设立国际金融机构、稳定汇率、扩大国际贸易、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扩展资料金本位的主要内容:1、用黄金来规定所发行货币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形成一定的比价关系。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砖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砖。3、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4、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当国际贸易出现赤字时,可以用黄金支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雷顿森林体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本位

二战中哪次会议使得欧洲失去世界中心的地位

你指的会不会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元正式取代了英镑的地位,在世界中占据了主导地位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经过3周的讨论,会议通过了以”布雷顿森林会议怀特计划”为基础制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和世界银行(简称WB)。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中国是这两个机构的创始国之一,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两个机构中的合法席位先后恢复。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什么体系

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1年8月15日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扩展资料:提出背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两国政府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构思和设计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分别提出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同是以设立国际金融机构、稳定汇率、扩大国际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为目的,但运营方式不同。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实力得到稳固,双方于1944年4月达成了反映怀特计划的“关于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的专家共同声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关键人物是美国前财政部助理部长哈里·怀特,凭借战后美国拥有全球四分之三黄金储备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大国地位,他力主强化美元地位的提议力挫英国代表团团长、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怀特计划”成为布雷顿森林会议最后通过决议的蓝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战后,美国如何从金融,贸易两大方面重建国际经济秩序

二战后,美国提出了“怀特计划“,1944年7月,美、英、法、苏、中等44国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并分别于1947年3月、1946年6月开始营业,至此,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借此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命脉...2....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3...三大支柱-国际货币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1995年后有经济联合国之称的世贸组织)是二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它们的建立标志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也因为美国在三大支柱拥有特殊地位.战后初期确立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希望满意

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试简述其确立经过。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3年宣告结束。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融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  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经过3周的讨论,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制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和世界银行(简称WB)。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中国是这两个机构的创始国之一,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两个机构中的合法席位先后恢复。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什么体系

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1年8月15日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扩展资料:提出背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两国政府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构思和设计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分别提出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同是以设立国际金融机构、稳定汇率、扩大国际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为目的,但运营方式不同。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实力得到稳固,双方于1944年4月达成了反映怀特计划的“关于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的专家共同声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关键人物是美国前财政部助理部长哈里·怀特,凭借战后美国拥有全球四分之三黄金储备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大国地位,他力主强化美元地位的提议力挫英国代表团团长、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怀特计划”成为布雷顿森林会议最后通过决议的蓝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雷顿森林体系

为什么美国二战后实行金本位制?

美国二战后实行金本制度是出于美国本国利益的考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两国政府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构思和设计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分别提出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同是以设立国际金融机构、稳定汇率、扩大国际贸易、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扩展资料金本位的主要内容:1、用黄金来规定所发行货币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形成一定的比价关系。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砖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砖。3、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4、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当国际贸易出现赤字时,可以用黄金支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雷顿森林体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本位

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的背景及经过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膨胀,英国却遭到重创,为维护各自的利益,英、美分别提出了“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但迫于美国强大的国力,英国基本上接受了美国的方案.根据美国的方案,1944年7月,美、英、法、苏、中等44国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并分别于1947年3月、1946年6月开始营业,至此,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   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在20世纪后半叶的50年中,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认为支撑世界经贸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实际上都肇自于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后两者人们又习惯称之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极其重要的环节.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种无政府状态.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 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在这一背景下,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有关这个贸易组织的演变情况,本刊第24期已作介绍).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中国是这两个机构的创始国,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两个机构中的合法席位先后恢复.从此,开始了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   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 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该体系终于完全崩溃.但是,由布雷顿森林会议诞生的两个机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在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中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有一首二战盟军士兵经常用口哨吹的曲子叫什么名字啊?

可能是波基上校进行曲波基上校进行曲,英国作曲家奥尔福德作于1914年,铜管乐曲。后被改编为管弦乐曲。作者奥尔福德擅长写作进行曲,所作的进行曲发表时常以弗雷德里克·约瑟夫·里基茨为笔名。他一生作有大量进行曲,唯有本曲最为流行,曾被获1957年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桂河大桥》用为插曲,因而广为流传,故又名《桂河进行曲》。 影片《桂河大桥》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奉命被迫投降的英国军队在日本俘虏营守军的淫威下维护英国民族和军队尊严的故事。影片中英国军队踏着整齐的步伐走入俘虏营广场时,士兵们用口哨吹响了这首充满活力的乐曲,向日本守军显示了不屈的斗志。因电影《桂河大桥》采用口哨吹奏主旋律,故在此后演奏时,大都在管弦乐基础上加以口哨声。奉上音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4ug70F-9Dw/

关于二战时期的笑话

1、二战中期在中非,意大利军队500多人奉命防守一个野战机场,他们拥有坚固的混凝土永备工势,充足的弹药,甚至还得到了2门德国人支援的威力巨大的88炮和充足的弹药,而进攻方的英军只有400多人,甚至连象样的重武器都没有,英国指挥官对这次攻打基本不报有希望,甚至已经做好了撤退的打算,但是奇怪的是进攻刚刚打响,意大利人就放弃了抵抗打出了白旗,当询问接受投降的意大利军官为什么投降时,对方竟然气呼呼的说:”我们没有撬棍,没办法打开那些该死的弹药箱!” 2、一次美国和澳大利亚联军1万五千名联合部队进攻一座日本人占领的小岛,在准备了2个小时的炮击后,美澳联军登陆并在战斗中损失了25名士兵后完全控制了小岛,当然如果岛上确实有日本守军的话,这个伤亡数字应该还要被扩大。   3、在著名的“狼群”行动中,一艘德国U型潜击中了一艘盟军的运输船,这艘满载军用物资和de-tona-tor的运输船被击中后发生了大爆,各种东西被炸的漫天乱飞,兴奋的德军U型潜艇船长命令潜艇上浮观看自己的战绩,不幸的是一辆被炸飞到天上去的M4谢尔曼坦克正好掉下来把潜艇给砸沉了…… 并且这艘潜艇也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被坦克给击沉的潜艇。   4、盟军诺曼底登陆,一个在欧洲战场几乎没有败绩德军王牌坦克营的指挥官可能被冲昏了头脑,直接带领他下属和刚刚装备的新式威力巨大的虎式坦克开上海边的沙滩和盟军的军舰展开对射,其勇气极其可嘉!但遗憾的是他们只在发射过一轮炮弹以后,盟军3万吨级战列舰上的**就把这些新式坦克给直接轰回零件状态。   5、在一个双方胶着的港口,德军布雷舰每逢星期一。三。五便来布雷,而英军扫雷舰每逢星期二、四、六便去扫雷,这样持续了很长时间,只到有一天英军指挥官因为别的事而没顾的上例行的扫雷作业,第二天前来布雷的德军扫雷舰被自己前天布的水雷炸沉了……在英军救起落水的德军军官时对方十分气愤的质问英军军官:”你们做为扫雷部队怎么能这样不负责!这在我们的军队里面是绝对不允许的!”而绅士的英国人对此也一直很过意不去,因此对于这些被救的德军一直给予很好的待遇,直到战争结束把他们送回国。   6、抗战时,李宗仁手下一支部队有一个新入伍的山东兵,这个山东兵睡觉时他的同伴把他枪给收起来了,他一醒发现枪不见了,(那时丢枪是要杀头的)吓了一身冷汗,于是吓的和谁都没说,直接带了三颗手榴弹天黑的时候摸到日本鬼子的阵地去了,正好一群鬼子都聚在一起烤火,于是三颗手榴弹直接噼里啪啦招呼过去炸倒一大片,然后顺手背起3支步枪和一挺歪把子机枪就往回跑,还扛了一箱子弹,在回跑的过程中竟然还击毙了前来追击的8名日本鬼子,后来统计他这次的私下行动一共伤打死23名日本鬼子,还缴获了三支三八步枪和一挺机枪,在**士气低落的当时简直就是奇迹,后来此人被授予青天白日奖章,也有人说此人乃是中国特种兵的始祖。   7、苏联出兵内蒙时,当时日本陆军最精锐的关东军(号称日本陆军的军中之花)某部奉命防守某处要塞,可能是在中国打仗多了,习惯了土八路的小米加步枪,竟然派出一个骑兵联队将近1000多号人偷袭苏军,想给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当时他们偷袭的那支苏军部队是一支纯机械化部队。但是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仍让他们拿起马刀骑着战马冲向对方的坦克和装甲车……结果就是这支苏军部队后来连续吃了一个月的马肉改善伙食…

二战后中国人对越南人民的迫害,是真的还是假的?

完全胡说八道1、1950-1978年中国共援越200多亿美元,兑换成黄金现在价值约五万多亿元人民币从1950年胡志明向中方求助开始,到1978年两国交恶中方完全撤出援助止,中国对越南的援助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950-1954年援越抗法,期间以军事援助为主;1954-1964年援助越南独立后的建设;1965-1973年援越抗美,提供全面而巨额的援助;1973-1978年助其战后重建。在这近30年中,中方对越南的援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A、外交承认和支持:1950年1月18日,中国政府在国际上率先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为此,中方不惜得罪法国,据刘少奇在北京接见黄文欢时说:“中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相信法国会延缓承认中国,但我们不怕。”而在1964年美越进入全面战争前后,中方支持越南的态度更加坚决,比如1964年6月24日,毛泽东在接见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长文进勇时明确表态说:“用不着怕美国干涉,无非就是再来一次朝鲜战争。中国军队己经做好了准备,如果美国冒险打到北越,中国军队就开过去。我们的军队想打仗了。美国人要想想,中国人不是没有腿的,美国人能出兵,中国就不会出吗?我们去你们那里,跨一步就到了。我们应该无条件地加入到反对共同敌人的战斗中去。”也正是在这种思路下,中国明确表示 “中国人民将给南越人民以一切必要的物质支援,包括武器和一切作战物资。”援助的原则是“你们不请,我们不去。你们请我们哪一部分,我们哪一部分去。这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你们手里”。B、物资上的援助。从1950-1978年援越抗法、援越抗美和帮助其重建,中国共向越南提供的各种援助总额为203.6845亿元(人民币)。其中:一般物资援助金额为100.6742亿元,约占援助总额的50%,包括粮食500万吨、石油200万吨、汽车3.5万辆、船只600多艘;军事援助金额为49.6679亿元,占援助总额的24%,包括枪213.8万支(挺),炮7万余门,枪弹12.4亿发,炮弹1807万发,舰艇176艘,中型和水陆坦克552辆,装甲输送车320艘,飞机170余架,炸药1.824万吨,有线电机6.5万部,无线电机3.5万部,军服1117万套……可以装备200万人,约合人民币42.6亿元。成套项目援助为36.2619亿元,占援助总额的18%,建设项目为450项,己完成339项,包括轻重工业工厂、医院、研究所的成套设备;援助美元现汇6.35亿元,占总额的8%。特别是,中国在外汇紧缺的情况下还援助了几亿美元外汇供越南机动使用。C、派兵入越参与后勤保障和作战。1965年5月16日,胡志明与毛泽东在长沙进行会谈,胡志明告诉毛泽东越南政府已经决定从后方抽调更多的兵力到前线,这样一来,后方后勤保障工作就要受到影响。他向毛泽东提出请求:中国方面能不能把越南后方一些地区的后勤保障工作包下来,这样越南就可以调动兵力上前线。毛泽东当即表示同意。1965年6月9日,根据越方的要求,中国陆续派出了防空、工程、铁道、后勤等部队入越执行军事任务,至1968年3月止,先后入越的部队共23个支队、95个大队另83个小队,计32万余人,最高年份为17万余人。中国支援部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其中防空作战部队共对空作战2150余次,击落敌机1707架,击伤敌机1608架。工程保障部队修筑坑道2.56万余米、各种工事300余个;新建、改建公路7条,长1206公里;新建铁路117公里,改建铁路362公里,抢建便线便桥98公里;修建机场1个,修建飞机洞库2个,架设陆地通信线路330杆公里;铺设海底通信电缆90余公里。D、免费帮越南运输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援助。越南抗美战争期间,通过中国铁路转运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援越物资达179列火车5750个车皮,共63万吨,中方免收运费(过境)8300万元人民币。据统计核算,中国向越南直接提供的物资和中国部队赴越的军费开支,按当时国际价格计算,总额在200亿美元以上,如果按照当时的价格兑换成黄金,现在价值5万多亿元人民币(编者注:1971年之前美元兑黄金价格为35美元/盎司黄金,72-78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按200元/盎司黄金换算,现在的价格是1600美元/盎司黄金。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1美元=6.2人民币元)。在上述援助总额中,除无息贷款约14亿元人民币外,其他均为无偿援助。即便是有偿的援助和贷款,中方也是能减免的就减免,以减轻越方的负担。比如1965年7月中越签订《中国给予越南经济技术援助的协定》时,中国将1963年借给越南粮食10万吨和1963-1965年为越南代购粮食19万6500吨、化肥88600吨,除己归还粮食3400吨、化肥18600吨以外的其余部分,全部赠送给越南,金额为人民币1.06亿元。…[详细]2、中国还把夜莺岛秘密“移交”给了越南,成了越南的白龙尾岛

海蓝钢板是什么梗 二战吧海蓝什么意思

海蓝钢板是一个网络梗,起源于百度贴吧二战吧。这个梗指的是贴吧二战吧的一位吧主“海蓝之心”,他/她的初始形态是男性,后因账号被扒出在其他吧询问“高三了,胸还只有这样,是不是没希望了”,被作死党截图至二战吧。这引起了轩然大波,大量吃瓜群众创造了大量的平胸梗,短时间产生了爆吧效果。海蓝钢板现在通常被用来指代平胸女孩,是一种对平胸女孩的调侃。这个梗在互联网上被广泛传播,常常用于形容女孩子胸部不够丰满或平板的身材。请注意,使用这个词汇时需要谨慎,因为它可能带有贬义或冒犯他人。在互联网上交流时,请尊重他人,避免使用冒犯性或不适当的语言。

海蓝钢板是什么意思,二战吧的海蓝钢板是什么梗

海蓝是二战吧的女吧主传言她的胸很平,跟钢板一样平然后海蓝钢板的梗就传播开了

二战吧 海蓝钢板什么梗?

二战吧吧主ャ海蓝の心メ,胸很平,被戏称为海蓝钢板。

二战结束时的张学良有多可怜

虎父犬子人们常说,“虎父无犬子”,但事实往往是:虎父出犬子。例如纸上谈兵葬送赵国精锐40余万的赵括;例如乐不思蜀拱手出降的刘禅;再例如,一枪不发丢弃乃父张作霖苦心经营几十年、拥有百万雄兵、千万百姓、无数兵工厂军火库乃至飞机野炮装甲车之东三省的张学良。虎父出犬子的原因,在于虎父忙于征战,疏于教导犬子,犬子养尊处优,不知人间疾苦,骄娇为气酒色为友,空有虎父营就的舞台,并无腾挪舒展的功夫,自然变成败家子。“少帅”流连于北平的酒场舞会中,正所谓“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于温柔乡中乐不思东北,兼之“少帅”是个吸毒鬼,每日“鸦片枪在手、快活似神仙”,欲这样的人抗日爱国,不亦难乎凤至虽然不同于那个时代的旧式女子,她有思想有文化有美貌,但是,她还是没能逃脱包办的命运,并且一路栽下去。于凤至的父亲曾经救过张作霖的命,张作霖无以为报,正好听一个算命先生说,救命恩人的女儿福泽深厚,凤命,她正好又叫于凤于凤至被逼无奈,答应接纳赵四,但是提出了三个条件:一孩子不能姓张, 二不能进帅府,三不能给名分。她的目的是逼他们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分手,没想到却反倒坏了事。得到于凤至的答应,两个人欢呼雀跃,张学良马上将赵四安排进了自己的北陵别墅住下,从此,他白天在帅府办公,晚上回别墅和赵四在一起,每一分钟都难舍难分,据仆人说,每天早上他们的分别场面十分缠绵,在一起好像永远也分不开的样子。一对有情人,演绎有情事,沈阳城传遍了他们的浪漫爱情,于凤至终于明白,这一步,她走错了。这次,张学良是认真的,这是他真正全身心投入的第一次爱情,她注定分不开他们了。赵四比张学良小十几岁,是大家闺秀,但是,她只想跟他在一起,无视道德礼教,无视亲情流言,甚至无视名分,做妾也好,做秘书也好,做你身边一个侍女也好,在一起,就好。你无法阻止一对要爱就爱个死去活来的人。于凤至的涵养和所受的教育里没有这些,所以她无法淋漓尽致,便输给了赵四。她的条件不但没有分开他们,赵四还把张学良给拐走了,于凤至心有不甘,又在帅府旁边给赵四买了一栋房子,让她搬过来住,此后,赵四一直以张学良秘书的身份跟着他,一转眼就是五十年,不离不弃!

一战到二战期间,世界各国海军的舰队,都是由什么类型的军舰组成?一支舰队有多少船?

一般由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组成,另外,日,美,英还有航母编队.一支舰队有多少艘不一定,是根据情况组成的,有时候两艘,有时候几十艘. 战列舰是海战主力(特别是一战时),战列舰吨位大,火炮口径大,装甲厚. 巡洋舰又分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在排水量、火力、装甲防护等方面仅次于战列舰拥有同时对付多个作战目标的能力. 驱逐舰排水量小,装甲薄,火力小,速度快,主要用于鱼雷,反潜,放空,用途较多. 二战时,日美大力发展航空母舰,使海战形式发生改变,防空能力弱的战列舰在海战中的作用逐渐减小. 一支舰队一般由主力舰和辅助舰只组成,主力舰一般由战列舰,航母,巡洋舰组成,辅助舰只一般由驱逐舰,鱼雷艇或潜艇组成. 各国组成情况基本相同,下面以二战日本帝国联合舰队为例列出舰队主要舰艇: 联合舰队直属 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 第一战队 战(列)舰/长门、陆奥 第二四战队 特设巡洋舰/报国丸、爱国丸、清澄丸 第一〇航空战队 水上机母舰/瑞穂、千岁 第四潜水战队 轻巡洋舰/鬼怒、潜水舰/6只 第五潜水战队 轻巡洋舰/由良、潜水舰/6只 水上机母舰/千代田 驱逐舰/矢风 标的舰/摄津 工作舰/明石 第一舰队 司令长官:高须四郎中将 第1舰队扶桑、榛名、山城三艘战舰 以战舰为主轴的主力舰队 第二战队 战舰/伊势、日向、扶桑、山城 第三战队 战舰/金刚、榛名、雾岛、比睿 第六战队 重巡/青叶、衣笠、古鹰、加古 第九战队 轻巡/北上、大井 第三航空战队 空母/凤翔、瑞凤 驱逐舰/三日月、夕风 第一水雷战队 轻巡/阿武隈 第六驱逐队 驱逐舰/雷、电、响、暁 第一七驱逐队 驱逐舰/浦风、矶风、谷风、浜风 第二一驱逐队 驱逐舰/初春、子ノ日、初霜、若叶 第二七驱逐队 驱逐队/有明、夕暮、白露、时雨 第三水雷战队 轻巡/川内 第一一驱逐队 驱逐舰/吹雪、白雪、初雪 第一二驱逐队 驱逐舰/丛云、东云、白云 第一九驱逐队 驱逐舰/矶波、浦波、敷波、绫波 第二〇驱逐队 驱逐舰/天雾、朝雾、夕雾、狭雾 第二舰队 司令长官:近藤信竹中将 第二舰队出名的雪风号驱逐舰 以重巡洋舰为主轴的舰队 第四战队 重巡/高雄、爱宕、鸟海、摩耶 第五战队 重巡/那智、羽黒、妙高 第七战队 重巡/最上、熊野、铃谷、三隈 第八战队 重巡/利根、筑摩 第二水雷战队 轻巡/神通 第八驱逐队 驱逐舰/朝潮、満潮、大潮、荒潮 第一五驱逐队 驱逐舰/黑潮、亲潮、早潮、夏潮 第一六驱逐队 驱逐舰/初风、雪风、天津风、时津风 第一八驱逐队 驱逐舰/霞、霰、阳炎、不知火 第四水雷战队  轻巡/那珂 第二驱逐队 驱逐舰/村雨、夕立、春雨、五月雨 第四驱逐队 驱逐舰/岚、萩风、野分、舞风 第九驱逐队 驱逐舰/朝云、山云、夏云、峰云 第二四驱逐队 驱逐舰/海风、山风、江风、凉风 第三舰队 司令长官:高桥伊望中将 用以攻占菲律宾的舰队 第一六战队 重巡/足柄 轻巡/长良、球磨 第一七战队 敷设舰/厳岛、八重山 特设敷设舰/辰宫丸 第五水雷战队 轻巡/名取 第五驱逐队 驱逐舰/朝风、春风、松风、旗风 第二二驱逐队 驱逐舰/皋月、水无月、文月、长月 第六潜水战队 潜水母舰/长鲸 第九潜水队  潜水舰/伊-123、伊-124 第一三潜水队 潜水舰/伊-121、伊-122 第一根据地队 敷设舰/白鹰、苍鹰 扫海艇、驱潜艇、水雷艇 第二根据地队 敷设舰/若鹰 扫海艇、驱潜艇、水雷艇 第四舰队 司令长官:井上成美中将 内南洋防卫用舰队 旗舰 练习巡/鹿岛 第一八战队 轻巡/天龙、龙田 第一九战队 敷设舰/冲岛、海防舰/常盘、津轻 第六水雷战队 轻巡/夕张 第二九驱逐队 驱逐舰/追风、疾风、朝凪、夕凪 第三〇驱逐队 驱逐舰/睦月、如月、弥生、望月 第七潜水战队 潜水母舰/迅鲸 第二六潜水队 潜水舰/吕-60、吕-61、吕-62 第二七潜水队 潜水舰/吕-65、吕-66、吕-67 第三三潜水队 潜水舰/吕-63、吕-64、吕-68 第三根据地队 扫海艇、驱潜艇 第四根据地队 扫海艇、驱潜艇 第五根据地队 扫海艇、驱潜艇 第六根据地队 扫海艇、驱潜艇 第五舰队 司令长官:细萱戊子郎中将 北方防卫用舰队 第二一战队 轻巡/多摩、木曾 第二二战队 输送舰/粟田丸、浅香丸 第七根据地队 扫海艇、驱潜艇 第六舰队 司令长官:清水光美中将 潜水舰队 旗舰 练习巡/香取 第一潜水战队 特设潜水母舰 靖国丸、伊-9 第一潜水队 潜水舰/伊-15、伊-16、伊-17 第二潜水队 潜水舰/伊-18、伊-19、伊-20 第三潜水队 潜水舰/伊-24、伊-25、伊-26 第二潜水战队 特设潜水母舰 さんとす丸、伊-7、伊-10 第七潜水队 潜水舰/伊-1、伊-2、伊-3 第八潜水队 潜水舰/伊-4、伊-5、伊-6 第三潜水战队 潜水母舰/大鲸、伊-8 第一一潜水队 潜水舰/伊-74、伊-75 第一二潜水队 潜水舰/伊-68、伊-69、伊-70 第二〇潜水队 潜水舰/伊-71、伊-72、伊-73 第一航空舰队 司令长官:南云忠一中将 第1航空舰队四艘航母日后都在中途岛海战被消灭 空母机动部队 第一航空战队 空母/赤城、加贺 第七驱逐队 驱逐舰/曙、潮、涟 第二航空战队 空母/苍龙、飞龙 第二三驱逐队 驱逐舰/菊月、夕月、卯月 第四航空战队 空母/龙骧、春日丸 第三驱逐队 驱逐舰/汐风、帆风 第五航空战队 空母/翔鹤、瑞鹤 第?驱逐队 驱逐舰/胧、秋云 第十一航空舰队 司令长官:冢原二四三中将 基地(陆上)航空部队 第21航空战队 第22航空战队 第23航空战队 驱逐舰峰风、冲风 南遣舰队 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中将 伊-55号潜舰 轻巡/香椎 海防舰/占守 第九根拠地队 扫海艇、驱潜艇 第四潜水战队 轻巡洋舰/鬼怒 第一八潜水队 潜水舰/伊-53、伊-54、伊-55 第十九潜水队 潜水舰/伊-56、伊-57、伊-58 第二一潜水队 潜水舰/吕-33、吕-34 第五潜水战队 轻巡洋舰/由良 第二八潜水队 潜水舰/伊-59、伊-60 第二九潜水队 潜水舰/伊-62、伊-64 第三〇潜水队 潜水舰/伊-65、伊-66

二战时,美国太平洋舰队下属几支分舰队?

  太平洋战争开战时的联合舰队编成  太平洋战争开战时的日本海军还没统一称为“联合舰队”、其中包括外战部队与内战部队的复数舰队。1944年(昭和19年)统一为联合舰队。以下为太平洋战争开战当时(1941年12月8日)的舰队编成、包括各舰队司令长官。战舰大和的舰籍登录是在开战以后故没记载。  联合舰队直属 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  第一战队 战舰/长门、陆奥  第二四战队 特设巡洋舰/报国丸、爱国丸、清澄丸  第一〇航空战队 水上机母舰/瑞穂、千岁  第四潜水战队 轻巡洋舰/鬼怒、潜水舰/6只  第五潜水战队 轻巡洋舰/由良、潜水舰/6只  水上机母舰/千代田  驱逐舰/矢风  标的舰/摄津  工作舰/明石  第一舰队 司令长官:高须四郎中将  第1舰队扶桑、榛名、山城三艘战舰  以战舰为主轴的主力舰队  第二战队 战舰/伊势、日向、扶桑、山城  第三战队 战舰/金刚、榛名、雾岛、比睿  第六战队 重巡/青叶、衣笠、古鹰、加古  第九战队 轻巡/北上、大井  第三航空战队 空母/凤翔、瑞凤 驱逐舰/三日月、夕风  第一水雷战队 轻巡/阿武隈  第六驱逐队 驱逐舰/雷、电、响、暁  第一七驱逐队 驱逐舰/浦风、矶风、谷风、浜风  第二一驱逐队 驱逐舰/初春、子ノ日、初霜、若叶  第二七驱逐队 驱逐队/有明、夕暮、白露、时雨  第三水雷战队 轻巡/川内  第一一驱逐队 驱逐舰/吹雪、白雪、初雪  第一二驱逐队 驱逐舰/丛云、东云、白云  第一九驱逐队 驱逐舰/矶波、浦波、敷波、绫波  第二〇驱逐队 驱逐舰/天雾、朝雾、夕雾、狭雾  第二舰队 司令长官:近藤信竹中将  以重巡洋舰为主轴的舰队  第四战队 重巡/高雄、爱宕、鸟海、摩耶  第五战队 重巡/那智、羽黒、妙高  第七战队 重巡/最上、熊野、铃谷、三隈  第八战队 重巡/利根、筑摩  第二水雷战队 轻巡/神通  第八驱逐队 驱逐舰/朝潮、満潮、大潮、荒潮  第一五驱逐队 驱逐舰/黑潮、亲潮、早潮、夏潮  第一六驱逐队 驱逐舰/初风、雪风、天津风、时津风  第一八驱逐队 驱逐舰/霞、霰、阳炎、不知火  第四水雷战队  轻巡/那珂  第二驱逐队 驱逐舰/村雨、夕立、春雨、五月雨  第四驱逐队 驱逐舰/岚、萩风、野分、舞风  第九驱逐队 驱逐舰/朝云、山云、夏云、峰云  第二四驱逐队 驱逐舰/海风、山风、江风、凉风  第三舰队 司令长官:高桥伊望中将  用以攻占菲律宾的舰队  第一六战队 重巡/足柄 轻巡/长良、球磨  第一七战队 敷设舰/厳岛、八重山 特设敷设舰/辰宫丸  第五水雷战队 轻巡/名取  第五驱逐队 驱逐舰/朝风、春风、松风、旗风  第二二驱逐队 驱逐舰/皋月、水无月、文月、长月  第六潜水战队 潜水母舰/长鲸  第九潜水队  潜水舰/伊-123、伊-124  第一三潜水队 潜水舰/伊-121、伊-122  第一根据地队 敷设舰/白鹰、苍鹰 扫海艇、驱潜艇、水雷艇  第二根据地队 敷设舰/若鹰 扫海艇、驱潜艇、水雷艇  第四舰队 司令长官:井上成美中将  内南洋防卫用舰队  旗舰 练习巡/鹿岛  第一八战队 轻巡/天龙、龙田  第一九战队 敷设舰/冲岛、海防舰/常盘、津轻  第六水雷战队 轻巡/夕张  第二九驱逐队 驱逐舰/追风、疾风、朝凪、夕凪  第三〇驱逐队 驱逐舰/睦月、如月、弥生、望月  第七潜水战队 潜水母舰/迅鲸  第二六潜水队 潜水舰/吕-60、吕-61、吕-62  第二七潜水队 潜水舰/吕-65、吕-66、吕-67  第三三潜水队 潜水舰/吕-63、吕-64、吕-68  第三根据地队 扫海艇、驱潜艇  第四根据地队 扫海艇、驱潜艇  第五根据地队 扫海艇、驱潜艇  第六根据地队 扫海艇、驱潜艇  第五舰队 司令长官:细萱戊子郎中将  北方防卫用舰队  第二一战队 轻巡/多摩、木曾  第二二战队 输送舰/粟田丸、浅香丸  第七根据地队 扫海艇、驱潜艇  第六舰队 司令长官:清水光美中将  潜水舰队  旗舰 练习巡/香取  第一潜水战队 特设潜水母舰 靖国丸、伊-9  第一潜水队 潜水舰/伊-15、伊-16、伊-17  第二潜水队 潜水舰/伊-18、伊-19、伊-20  第三潜水队 潜水舰/伊-24、伊-25、伊-26  第二潜水战队 特设潜水母舰 さんとす丸、伊-7、伊-10  第七潜水队 潜水舰/伊-1、伊-2、伊-3  第八潜水队 潜水舰/伊-4、伊-5、伊-6  第三潜水战队 潜水母舰/大鲸、伊-8  第一一潜水队 潜水舰/伊-74、伊-75  第一二潜水队 潜水舰/伊-68、伊-69、伊-70  第二〇潜水队 潜水舰/伊-71、伊-72、伊-73  第一航空舰队 司令长官:南云忠一中将  第1航空舰队四艘航母日后都在中途岛海战被消灭  空母机动部队  第一航空战队 空母/赤城、加贺  第七驱逐队 驱逐舰/曙、潮、涟  第二航空战队 空母/苍龙、飞龙  第二三驱逐队 驱逐舰/菊月、夕月、卯月  第四航空战队 空母/龙骧、春日丸  第三驱逐队 驱逐舰/汐风、帆风  第五航空战队 空母/翔鹤、瑞鹤  第六驱逐队 驱逐舰/胧、秋云  第十一航空舰队 司令长官:冢原二四三中将  基地(陆上)航空部队  第21航空战队  第22航空战队  第23航空战队  驱逐舰峰风、冲风  南遣舰队 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中将  伊-55号潜舰  轻巡/香椎 海防舰/占守  第九根拠地队 扫海艇、驱潜艇  第四潜水战队 轻巡洋舰/鬼怒  第一八潜水队 潜水舰/伊-53、伊-54、伊-55  第十九潜水队 潜水舰/伊-56、伊-57、伊-58  第二一潜水队 潜水舰/吕-33、吕-34  第五潜水战队 轻巡洋舰/由良  第二八潜水队 潜水舰/伊-59、伊-60  第二九潜水队 潜水舰/伊-62、伊-64  第三〇潜水队 潜水舰/伊-65、伊-66  总结  开战时日本海军总兵力236艘119万吨,超过条约规定的相当于美国60%,而接近80%,总的实力是:  战列舰10艘、航空母舰10艘、重巡洋舰18艘、轻巡洋舰20艘、驱逐舰112艘、潜艇75艘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来源英文资料,自己翻译的)  The Battle Force consisted of Battleships, Battle Force, made up of three Battleship Divisions (BATDIVs):  三个战列舰编队(共9艘战列舰---对抗日本的10艘)  第一战列舰编队  BB-38 Pennsylvania and BB-39 Arizona with BB-36 Nevada (BatDiv 1)  第二战列舰编队  BB-43 Tennessee and BB-44 California with BB-37 Oklahoma (BatDiv2);  第三战列舰编队  BB-45 Colorado, BB-46 Maryland and BB-48 West Virginia (BatDiv 4).  其中在开战时BB-38在干船坞中,BB-45在改装  除了战列舰编队以外,还有两个航母编队  第一航母舰队  第二航母舰队  巡洋舰编队 4,5,6  侦查力量  第三巡洋舰编队  USS Richmond, USS Concord, USS Trenton  第九巡洋舰编队  潜艇部队  总结  1941年,太平洋舰队拥有9艘战列舰,3艘航母,12艘重巡洋舰,8艘轻巡洋舰,50艘驱逐舰,33艘潜艇和100架侦查轰炸机  In December 1941, the fleet consisted of 9 battleships, 3 aircraft carriers, 12 heavy cruisers, 8 light cruisers, 50 destroyers, 33 submarines, and 100 patrol bombers  而开战时美国海军的总兵力为  345艘143万吨  战列舰17艘、航空母舰8艘、重巡洋舰18艘、轻巡洋舰19艘、驱逐舰165艘、潜艇106艘。  然而由于美国工业实力远远超过日本,所以战时生产拉开了差距  在1941-1945年  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  而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

二战时,英国有多少艘军舰被击沉?

日本联合舰队主要舰只结局一览 1 2006-09-19 09:10:52 大中小 战列舰: 金刚型: 金刚 1944年11月21日,在被美国“海狮”号潜艇命中3枚鱼雷5小时后沉没 比睿 1942年11月13日在瓜岛海战中被203毫米和127毫米炮击伤,在第二天遭到来自“企业”号的舰载机攻击后,自沉 榛名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被击沉坐底,1946年解体 雾岛 1942年11月14日在瓜岛夜战中被“华盛顿”号击中9枚406毫米炮弹和40枚127毫米炮弹,自沉 扶桑型: 扶桑 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被美军战列舰群击沉 山城 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被美军战列舰群击沉 伊势型: 伊势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被击沉坐底,1947年解体 日向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被击沉坐底,1947年解体 长门型: 长门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7月29日,在比基尼核试验中沉没 陆奥 1943年6月8日,在吴港锚地因不明原因爆炸而沉没 大和型: 大和 1945年4月7日,在被美军舰载机命中11枚以上和至少7枚炸弹后沉没在冲绳以北海域 武藏 1944年10月24日,在被命中20枚鱼雷和17枚炸弹后沉没在锡布延海 信浓 1940年5月开始建造,1942年末改装为航母,1944年11月完工,同月被美国“射水鱼”号潜艇击沉 航空母舰(含轻航母和护航航母) 凤翔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解体 赤城 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俯冲轰炸机重创,5日由“野分”号击沉 加贺 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俯冲轰炸机重创,5日沉没 苍龙 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俯冲轰炸机重创,5日被“鹦鹉螺”号潜艇鱼雷击中,后因火势无法控制而沉没 飞龙 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俯冲轰炸机重创,5日弃舰后沉没 翔鹤 1944年6月19日,在马里亚纳海战中被美国潜艇“棘鳍”号用鱼雷击沉 瑞鹤 1944年10月25日,在恩加诺角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隼鹰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解体 飞鹰 1944年6月20日,在菲律宾海海战中被美国轻航母“贝劳-伍德”号的鱼雷机击沉 大凤 1944年6月19日,在菲律宾海海战中被美国“大青花鱼”号潜艇的鱼雷击中,引起航空燃料蒸汽泄露,后引起大火沉没 信浓 1944年11月29日,在东京湾外海被美国潜艇“射水鱼”号击沉 云龙 1944年12月19日,在东海被美国潜艇“红鱼”号击沉 天城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倾覆 葛城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解体 龙骧 1942年8月24日,在第二次所罗门海战(圣克鲁斯海战)中被击沉 瑞凤 1944年10月25日,在恩加诺角海战中被击沉 祥凤 1942年5月7日,在珊瑚海海战中被“约克城”号的舰载机击沉 龙凤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解体 千岁 1944年10月25日,在恩加诺角海战中被美国“埃塞克斯”和“约克城”(CV-10)号的舰载机击沉 千代田 1944年10月25日,在恩加诺角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击伤,后被美国驱逐舰和巡洋舰击沉 大鹰 1944年8月18日,在东所罗门海域被美国潜艇“红石鱼”号击沉 云鹰 1944年9月17日,在南中国海被美国潜艇“石首鱼”号击沉 冲鹰 1944年12月4日,在八丈岛海域被美国潜艇“东方旗鱼”号击沉 神鹰 1944年1月17日,在黄海被美国潜艇“锹鱼”号击沉 海鹰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被英国“不倦”、“可畏”和“胜利”号的舰载机击沉,战后解体 巡洋舰(含轻巡洋舰) 古鹰型 古鹰 1942年10月12日,在萨沃岛夜战中被美国巡洋舰和驱逐舰击沉 加古 1942年8月10日,被美国潜艇“S-44”号击沉 青叶型 青叶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被击沉 衣笠 1942年11月14日,在瓜岛海域被美国“企业”号的舰载机击沉 妙高型 妙高 幸存到战后,1946年7月8日,在马六甲海峡被英军凿沉 那智 1944年11月5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国舰载鱼雷机击沉 足柄 1945年6月8日,在苏门答腊海域被英国潜艇“锋利”号击沉 羽黑 1945年5月16日,在马六甲海峡被英国驱逐舰“索马利兹”、“维纳斯”、“维鲁拉姆”、“维极兰特”、“维拉哥”号击沉 高雄型 高雄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10月29日,在马六甲海峡被英军凿沉 爱宕 1944年10月23日,在巴拉望岛海域被美国潜艇“海鲫”号击沉 摩耶 1944年10月23日,在巴拉望岛海域被美国潜艇“鲦鱼”号击沉 鸟海 1944年10月25日,在萨马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最上型 最上 1944年10月24日,在苏里高海峡之战中被击沉 三隈 1942年6月7日,在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铃谷 1944年10月25日,在萨马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熊野 1944年11月25日,在科隆湾(吕宋岛)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利根型 利根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被击沉 筑摩 1944年10月25日,在萨马岛海战中重伤,被“野分”号用鱼雷击沉 天龙型 天龙 1942年12月18日,在新几内亚以北被美国潜艇“大青花鱼”号击沉 龙田 1944年3月13日,在八丈岛海域被美国潜艇“玉筋鱼”号击沉 球磨型 球磨 1944年1月11日,在马六甲海峡被英国潜艇“驷马车”号击沉 多磨 1944年10月25日,在恩加诺角海战中被美国潜艇“加劳”号和美国舰载机击沉 北上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7月解体 大井 1944年7月19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国潜艇“三叶尾鱼”号击沉 木曾 1944年11月14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长良型 长良 1944年8月7日,在九州岛以西被美国潜艇“鸣鱼”号击沉 五十铃 1945年4月7日,在Sumbawa被美国潜艇“牛鼻鲼”号击沉 名取 1944年8月18日,在萨马岛东被美国潜艇“鲂鱼”号击沉 由良 1942年10月25日,在所罗门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伤,后自沉 鬼怒 1944年10月26日,在苏禄海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阿武隈 1944年10月26日,在苏里高海峡被美国舰载机和驱逐舰击沉 川内型 川内 1943年11月2日,在布干维尔海战中被美国巡洋舰和驱逐舰击沉 神通 1943年7月12日,在科隆班加拉岛(新几内亚)夜战中被美国巡洋舰击沉 那坷 1944年2月17日,在美军空袭特鲁克时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夕张型 夕张 1944年4月27日,在帕劳群岛被美国潜艇“大翻车鱼”号击沉 阿贺野型 阿贺野 1944年2月16日,在特鲁克岛海域被美国潜艇“鳐鱼”号击沉 能代 1944年10月26日,在锡布延海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矢矧 1945年4月7日,在冲绳以北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酒匂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7月1日,在比基尼岛核试验中沉没 大淀型 大淀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沉没 驱逐舰(含二等驱逐舰) 峰风型 峰风 1944年2月10日,在台湾海域被美国潜艇“鲱鱼”号击沉 泽风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年9月15日解体 冲风 1943年1月10日,在日本近海被美国潜艇“鳞鲀”号击沉 岛风 1940年改为第一号哨戒艇。1943年1月13日,在卡比延被美国潜艇“鹤鱼”号击沉 滩风 1940年改为第二号哨戒艇。1945年7月25日,在爪哇海被英国潜艇“倔强”号击沉 羽风 1943年1月23日,在卡比延被美国潜艇“鹤鱼”号击沉 汐风 幸存到战争结束,后解体 秋风 1944年11月3日,在南中国海被美国潜艇“青花鱼”号击沉 夕风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8月14日,作为赔偿舰交付英国,在新加坡解体 太刀风 1944年2月17日,在美军空袭特鲁克时被击沉 野风 1945年2月20日,在南中国海被美国潜艇“海鳊”号击沉 波风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10月3日,作为赔偿舰交付中国,改名“沈阳” 沼风 1943年12月18日,在冲绳以南被美国潜艇“灰鲸”号击沉 神风型 神风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6月7日在御前崎角触礁,后解体 朝风 1944年8月24日,在林加延湾被美国潜艇“坐头鲸”号击沉 春风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年底解体 松风 1944年6月9日,在父岛海域被美国潜艇“剑鱼”号击沉 旗风 1945年1月15日,在高雄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追风 1944年2月18日,在美军空袭特鲁克时被击沉 疾风 1941年12月11日,在进攻威克岛时被岸炮击沉 朝凪 1944年5月22日,在父岛海域被美国潜艇“鳌绿鳕”号击沉 夕凪 1944年8月25日,在吕宋岛西北被美国潜艇“大魣鱼”号击沉 睦月型 睦月 1942年8月25日,在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中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如月 1941年12月11日,在进攻威克岛时,深水炸弹被引爆而沉没 弥生 1943年9月11日,在新几内亚被英美陆基飞机击沉 卯月 1944年12月12日,在奥尔摩克湾被美国鱼雷艇击沉 皋月 1944年9月21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水无月 1944年6月6日,在塔威塔威锚地附近被美国潜艇“鲻鱼”号击沉 文月 1944年2月18日,在美军空袭特鲁克时被击沉 长月 1943年7月6日,在库拉湾夜战中触礁沉没 菊月 1943年5月5日,在图拉吉岛进攻中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三日月 1943年7月28日,在格罗斯特角海域被美国陆军飞机击沉 望月 1943年10月24日,在拉包尔西南被美国“卡塔林那”水上飞机击沉 夕月 1944年12月13日,在宿务奥尔摩克湾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吹雪型 吹雪 1942年10月11日,在埃思帕恩斯角夜战中沉没 白雪 1943年3月3日,在俾斯麦海被陆基飞机击沉 初雪 1943年7月17日,在布干维尔岛输送物资中被美国海军飞机击沉 深雪 1934年6月29日,与驱逐舰“电”号相撞沉没 丛云 1942年10月12日,在新乔治亚岛被美国飞机击沉 东云 1941年12月17日,在婆罗洲进攻作战中触雷沉没 薄云 1944年7月7日,在择捉岛海域被美国潜艇“鳐鱼”号击沉 白云 1944年3月16日,在北海道海域被美国潜艇“南欧鲭鱼”号击沉 矶波 1943年4月9日,在博顿水道被美国潜艇“南欧鲭鱼”号击沉 浦波 1944年10月26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绫波 1942年11月15日,在瓜岛夜战中被美国舰炮击沉 敷波 1944年9月12日,在海南岛以东被美国潜艇“黑鲈”号击沉 朝雾 1942年8月28日,在所罗门海域被美国飞机击沉 夕雾 1943年11月25日,在圣乔治角海战中被美国驱逐舰击沉 天雾 1944年4月23日,在望加锡海峡触雷沉没 狭雾 1942年12月24日,在进攻库钦作战中,被荷兰潜艇K-16击沉 胧 1942年12月17日,在基斯卡岛以北被美国陆军飞机击沉 曙 1944年11月13日,在美军空袭马尼拉湾时被击沉 涟 1944年1月14日,在亚普岛海域被美国潜艇“大青花鱼”号击沉 潮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年底解体 晓 1942年11月12日,在瓜岛夜战中被美军巡洋舰和驱逐舰击沉 响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5日,作为赔偿舰交付苏联,改名Pitky,1962年解体 雷 1944年4月13日,在关岛附近海域被美国潜艇“鲻鱼”号击沉 电 1944年5月14日,在苏拉威西海被美国潜艇“北梭鱼”号击沉 初春型 初春 1944年11月13日,在美军空袭马尼拉湾时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子日 1942年7月5日,在阿留申群岛被美国潜艇“海神”号击沉 若叶 1944年10月24日,在苏禄海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初霜 1945年7月30日,在宫泽湾触雷沉没 有明 1943年7月28日,在格罗斯特角被美国陆军飞机击沉 夕暮 1943年7月16日,在拉包尔附近被美国飞机击沉 白露型 白露 1944年6月15日,在棉兰老岛海域与给油船“清洋丸”相撞而沉没 时雨 1945年1月24日,在马来半岛东岸被美国潜艇“黑鳍白鱼”号击沉 村雨 1943年3月5日,在布拉吉特海峡夜战中被击沉 夕立 1942年11月13日,在瓜岛夜战中被击沉 春雨 1944年6月8日,在马洛库瓦里被美军飞机击沉 五月雨 1944年8月26日,在帕劳群岛被美国潜艇“黄貂鱼”号击沉 海风 1944年2月1日,在特鲁克群岛北部海域被美国潜艇“鹤鱼”号击沉 山风 1942年6月23日,在房总半岛被美国潜艇“鹦鹉螺”号击沉] 江风 1943年8月6日,在维拉湾海战中被击沉 凉风 1944年1月25日,在加罗林群岛被美国潜艇“跳鱼”号击沉 朝潮型 朝潮 1943年3月3日,在俾斯麦海海战中被美国飞机击沉 大潮 1943年2月20日,在马努斯岛被美国潜艇“大青花鱼”号击沉 满潮 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被击沉 荒潮 1943年3月3日,在俾斯麦海海战中被美国飞机击沉 朝云 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被击沉 山云 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被击沉 夏云 1942年10月12日,在萨沃岛海域被美国飞机击沉 峰云 1943年3月5日,在布拉吉特海峡夜战中被击沉 霞 1945年4月7日,在冲绳岛北部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霰 1942年7月5日,在基斯卡岛海域被美国潜艇“黑鲈”号击沉 阳炎型 阳炎 1943年5月8日,在库拉湾触雷沉没 不知火 1944年10月27日,在锡布延海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黑潮 1943年5月8日,在库拉湾触雷沉没 亲潮 1943年5月8日,在库拉湾触雷后,被美国飞机击沉 早潮 1942年11月24日,在莱城海域被美国飞机击沉 夏潮 1942年2月9日,在婆罗洲以东被美国潜艇“S-37”号击沉 初风 1943年11月2日,在布干维尔海战中被击沉 雪风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6日作为赔偿舰交付中国,改名“太原” 天津风 1945年4月6日,在厦门海域被美国陆军飞机击沉 时津风 1943年3月3日,在俾斯麦海海战中被美国飞机击沉 浦风 1944年11月21日,在台湾海峡被美国潜艇“海龙”号击沉 矶风 1945年4月7日,在冲绳岛以北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滨风 1945年4月7日,在冲绳岛以北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谷风 1944年6月9日,在塔威塔威被美国潜艇“鲻鱼”号击沉 野分 1944年10月26日,在萨马岛海域没击沉 岚 1943年8月6日,在维拉湾夜战中被击沉 萩风 1943年8月6日,在维拉湾夜战中被击沉 舞风 1944年2月17日,在美军空袭特鲁克时被击沉 夕云型 秋云 1944年4月11日,在苏拉威西海被美国潜艇“小银鱼”号击沉 夕云 1943年10月6日,在第二次维拉拉维拉海战中被击沉 卷云 1943年2月1日,在瓜岛撤退作战中触雷沉没 风云 1944年6月8日,在达沃湾被美国潜艇“狗鳕”号击沉 长波 1944年11月11日,在美国舰载机空袭奥尔莫克湾时被击沉 卷波 1943年11月25日,在圣乔治角海战中被击沉 高波 1942年11月25日,在隆加角夜战中被击沉 大波 1943年11月25日,在圣乔治角海战中被击沉 清波 1943年7月20日,在美军飞机攻击维拉拉维拉时被击沉 玉波 1944年7月7日,在马尼拉湾以西被美国潜艇“斑革鲀”号击沉 凉波 1943年11月11日,美军舰载机第二次攻击拉包尔时被击沉 藤波 1944年10月27日,在萨马岛海域被击沉 早波 1944年6月7日,在塔威塔威被美国潜艇“鲻鱼”号击沉 滨波 1944年11月11日,美军舰载机空袭奥尔莫克湾时被击沉 冲波 1944年11月13日,美军舰载机空袭马尼拉湾时被击沉 岸波 1944年12月4日,在巴拉望海域被美国潜艇“三叶尾鱼”号击沉 朝霜 1945年4月7日,被美国舰载机在冲绳岛以北海域击沉 早霜 1944年10月26日,在萨马岛海域被击沉 秋霜 1944年11月13日,在美军舰载机攻击马尼拉湾时被击沉 清霜 1944年12月26日,在民都洛岛附近被美国军舰和飞机击沉 秋月型 秋月 1944年10月25日,在吕宋岛东北被美国潜艇“大比目鱼”号击沉 照月 1942年12月12日,在瓜岛附近被美国鱼雷艇击沉 凉月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年底解体 初月 1944年10月25日,在恩加诺角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新月 1943年7月5日,在库拉湾夜战中被击沉 若月 1944年11月11日,美军舰载机空袭奥尔莫克湾时被击沉 霜月 1944年11月25日,在婆罗洲以西被美国潜艇“棘鳍”号击沉 冬月 幸存到战争结束,但在1945年8月20日,在门司港内触雷沉没 春月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8月28日作为赔偿舰交付苏联,改名Pospeschny 宵月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8月29日作为赔偿舰交付中国,改名“汾阳” 夏月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9月3日作为赔偿舰交付英国,1948年在日本解体 花月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8月28日作为赔偿舰交付美国,被作为火炮实验舰岛风型 岛风 1944年11月11日,在美军舰载机空袭奥尔莫克湾时被击沉 松型 松 1944年8月4日,在父岛海域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竹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16日作为赔偿舰交付英国,后在新加坡解体 梅 1945年1月31日,在台湾海域被美军飞机击沉 桃 1944年,在马尼拉以北被美国潜艇“玳瑁”号击沉 桑 1944年12月3日,在美国军舰攻击奥尔莫克湾时被击沉 桐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29日作为赔偿舰交付苏联, 杉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31日作为赔偿舰交付中国,改名“惠阳”,1957年搁浅,宣布报废并解体 槇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作为赔偿舰交付英国,后在新加坡解体 枞 1945年1月5日,在马尼拉西南被美舰载机炸沉 樫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8月7日作为赔偿舰交付美国,次年解体 榧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5日作为战争赔偿转交苏联 楢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8年解体 樱 1945年7月11日,在大阪湾触雷沉没 柳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年底解体 椿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年底解体 桧 1945年1月5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国飞机击沉 枫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6日作为赔偿舰交付中国,改名“衡阳” 榉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6日作为赔偿舰交付美国,同年作为靶舰沉没 橘 1945年7月14日,在函馆湾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茑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31日作为赔偿舰转交中国,改名“华阳” 萩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16日作为赔偿舰转交英国,后解体 堇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8月20日作为赔偿舰转交英国,后解体 楠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16日作为赔偿舰转交英国,后解体 初桜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29日作为赔偿舰转交苏联,60年代解体 楡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年10月15日退役,后解体 梨 1945年7月28日,在柳井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战争结束后被打捞重新服役,1971年3月31日退役 椎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5日作为赔偿舰转交苏联,后解体 榎 幸存到战争结束,1935年9月3日退役,后解体 雄竹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4日作为赔偿舰转交美国,次年解体 初梅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6日作为赔偿舰转交中国,改名“信阳” 枞型 枞 1932年4月1日退役 榧 1940年2月1日退役 楡 1940年10月15日改为勤务船,1944年12月15日改名“第一泊浦”,战争结束后解体 粟 1945年10月8日,在釜山触雷沉没 梨 1940年2月1日退役 竹 1940年2月1日退役,1944年2月10日改为勤务船,战争结束后解体 柿 1940年2月1日退役,1940年11月14日改为勤务船,1945年2月3日改名“大须”,战争结束后解体 (木母)1945年1月15日,在马公附近美国舰载机击沉 菊 1940年4月1日转为哨戒艇,改名“第31号哨戒艇”,1944年3月30日美国舰载机空袭帕劳时沉没 葵 1940年4月1日转为哨戒艇,改名“第32号哨戒艇”,1941年12月21日进攻威克岛时强行靠岸,触礁后放弃 萩 1940年4月1日转为哨戒艇,改名“第33号哨戒艇”,1941年12月21日进攻威克岛时强行靠岸,触礁后放弃 薄 1940年4月1日转为哨戒艇,改名“第34号哨戒艇”,1943年3月6日,与靶舰“矢风”号碰撞事故中沉没 藤 1940年4月1日转为哨戒艇,改名“第36号哨戒艇”,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7月被荷兰接收 茑 1940年4月1日转为哨戒艇,改名“第35号哨戒艇”,1942年9月2日,在莱城被美国飞机击沉 苇 1940年10月15日改为勤务船,1944年12月15日改名“第二泊浦”,战争结束后解体 菱 1940年4月1日转为哨戒艇,改名“第37号哨戒艇”,1942年1月24日,在望加锡海峡被美国舰艇击沉 莲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年10月25日退役,后解体 堇 1940年2月1日退役,11月15日改为勤务船,1945念月23日改名“三高”,战争结束后解体 蓬 1940年4月1日转为哨戒艇,改名“第38号哨戒艇”,1944年11月25日,在巴士海峡被美国潜艇“叶鲹”号击沉 蕨 1927年8月24日,在与轻巡洋舰“神通”号的碰撞事故中沉没 蓼 1940年4月1日转为哨戒艇,改名“第39号哨戒艇”,1943年4月23日,在台湾附近海域被美国潜艇“海狼”号击沉 若竹型 若竹 1944年3月30日,美军空袭帕劳时被击沉 吴竹 1944年12月30日,在巴士海峡被美国潜艇“剃刀鲸”号击沉 早苗 1943年11月18日,在苏拉威西海被美国潜艇“鲹鱼”号击沉 早蕨 1932年12月5日,在澎湖列岛因天气恶劣而倾覆 朝颜 1945年8月22日,在下关海峡触雷沉没 夕颜 1940年4月1日转为哨戒艇,改名“第40号哨戒艇”,1944年11月10日,在石廊崎海域被美国潜艇“六线鱼”号击沉 芙蓉 1943年12月20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国潜艇“河豚”号击沉 刈萱 1944年5月10日,在巴丹海域被美国潜艇“鳕”号击沉

二战各国海军的损失(详细介绍)谢谢!!!!!!!

美 国 战列舰 俄克拉荷马 BB-37 Oklahoma 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俄克拉荷马"号由于停泊在"马里兰"号的外侧,被命中3条鱼雷。由于"俄克拉荷马"号的气密性有问题,致使该舰在进攻开始20分钟后向左倾覆。1942年军方打捞"俄克拉荷马"号,直到1943年才结束。打捞后并没有修复该舰,后来它被以废铁出售,并运往旧金山解体。1944年,在拖曳回美国西海岸途中因拖拽绳索断裂而沉没。 亚利桑那 BB-39 Arizona 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亚利桑那"号被命中了7颗炸弹和1条鱼雷命中,其中一颗炸弹穿过了舰艏的甲板,命中下面的弹药库,引起大爆炸,致使战舰迅速倾覆。在战斗中有1,104名"亚利桑那"号上的官兵阵亡,占整个珍珠港事件中美军伤亡人数的一半。"亚利桑那"号并没有被打捞,只是把露出水面的建筑物拆除,并在沉没的地方上建立亚利桑那纪念馆。让国民永记12月7日。 航空母舰 兰利 CV-1 Langley 1942.2.27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执行运送P-40战斗机任务时,被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击沉。 列克星顿 CV-2 Lexington 1942.5.8在珊瑚海海战中,遭到日本航空母舰"翔鹤"和"瑞鹤"号上舰载机攻击,至少命中了两条鱼雷和三颗炸弹,引爆弹药后,迅速沉入海底。 约克城 CV-5 Yorktown 1942.6.4在中途岛海战中,"约克城"号遭到日本海军航空母舰"飞龙"号攻击,共中弹三枚、中雷两条。6月6日下午在拖航中被伊-168发射的鱼雷命中。于6月7日5时30分倾覆沉没。 黄蜂 CV-7 Wasp 1942.9.15在圣克鲁斯群岛以南在转向时被日本潜艇伊-19发射3枚鱼雷击中。中雷后,燃料起火,引起火灾,继又引爆舰上的弹药,舰长谢尔曼上校只得下令弃舰,由护航的驱逐舰救起船员,并用鱼雷将"黄蜂"号击沉。 大黄蜂 CV-8 Hornet 1942.10.26晨,在瓜岛附近的圣克鲁斯海战中,遭到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翔鹤"和"瑞鹤"号上舰载机攻击,命中两条鱼雷和三颗炸弹,并有一架燃烧的日机撞在舰上。下午再次被日机攻击,失去动力。舰长下令弃舰。17时许,随日舰队的逼近,护航的驱逐舰向"大黄蜂"号发射了9条鱼雷和400多发炮弹而后撤离,但顽强的"大黄蜂"号还是没沉没。20时,日军舰队驶近"大黄蜂"号,日军见无法拖带,向"大黄蜂"号发射了4条鱼雷,于次日沉没。 普林斯顿 CVL-23 Princeton 1944.10.24在莱特湾海战中被日军飞机投下一枚250公斤穿甲弹击中,击穿飞行甲板和机库,在主装甲板爆炸,引起大火并蔓延至机库。40分钟后,因大火与浓烟使舰上人员撤离,仅留损管人员与友舰实施救援。最后大火引爆该舰航空鱼雷,将舰体炸裂,美军只好用驱逐舰以鱼雷击沉。"普林斯顿"是美国历史上损失最后和最惨(只用一颗炸弹而报废)的舰队航空母舰。 护航航空母舰 布洛克岛 CVE-21 Block Island 1944.5.29在加那利群岛西北海域被德国潜艇U-549击沉。 利斯康母湾 CVE-56 Liscombe Bay 1943.11.23在吉尔伯特群岛马金岛附近海域被日本潜艇伊-175击沉。 圣罗 CVE-63 St.Lo 1944.10.25在莱特湾海战中遭日军栗田舰队攻击,在退出战斗后被日本自杀飞机击沉。 冈比亚湾 CVE-73 Gambier Bay 1944.10.25在莱特湾海战中遭日军栗田舰队攻击,伤重沉没。 奥曼尼湾 CVE-79 Ommaney Bay 1945.1.3在菲律宾帕奈附近被日本自杀飞机撞击,并引爆机上携带两枚炸弹,随后由驱逐舰"伯恩斯"(BURNS DD-588)号用鱼雷击沉。 俾斯麦海 CVE-95 Bismarck Sea 1945.2.21在硫磺岛附近被日本2架自杀飞机撞击,引发弹药库爆炸沉没。 重型巡洋舰 芝加哥 CA-29 Chicago 1943.1.29在所罗门群岛附近被日军驱逐舰编队击沉。 北汉普顿 CA-26 Northampton 1942.11.30夜塔萨法隆格海战中,与日本负责运输任务的田中驱逐舰编队遭遇,命中日舰驱逐舰"亲潮"射来的2枚鱼雷,"北汉普顿"发生大火,机舱大量进水,于次日凌晨沉没。 休斯敦 CA-30 Houston 1942.3.1在撤退时被日军巡洋舰编队发现,在爪哇海被日本"妙高"、"那智"和"足柄"号巡洋舰击沉。 阿斯托里亚 CA-34 Astoria 1942.8.9凌晨在萨沃岛海战中遭到日本三川中将率领的巡洋舰编队攻击,炮弹连连击中"阿斯托里亚",上层建筑全部被击毁,于中午伤重沉没。 印第安纳波利斯 CA-35 Indianapolis 1945年冲绳战役后,海军授命它将原子弹运送至提尼安岛(事先全部船员并不知道任务是运输原子弹),任务完成后,7月30日在单舰返航途中不幸被日军伊-58号潜艇发射的2枚鱼雷击中沉没,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国海军损失的最后一艘战舰。 昆西 CA-39 Quincy 1942.8.9凌晨在萨沃岛海战中遭到日本三川中将率领的巡洋舰编队攻击,炮弹连连击中"昆西"号,并命中一条鱼雷,舰内发生爆炸和火灾,于早晨终告沉没。 文森斯 CA-44 Vincennes 1942.8.9凌晨在萨沃岛海战中遭到日本三川中将率领的巡洋舰编队攻击,右舷被命中两条鱼雷,8分钟后又命中一条鱼雷。舰体入水太多,最后沉没。 轻型巡洋舰 海伦娜 CL-50 Helena 1943.7.6在新乔治亚岛(New Gerorgia)的库拉湾(Kula Gulf)遭到10艘负责担任运输任务的日本军舰攻击,"海伦娜"号被命中3枚日本军舰所发射的鱼雷。军舰被炸成两节,5分钟后迅速沉没。 亚特兰大 CL-51 Atlanta 1942.11.12在瓜岛以北海战中,遭遇日本"比睿"号和"雾岛"号战列舰编队。本舰首先被日驱逐舰"晓"号的鱼雷击中,后又遭到战列舰攻击,"亚特兰大"号舰桥被356mm炮弹击毁。造成大量海水涌入,丧失动力。次日中午在瓜岛北方三海里处沉没。 朱诺 CL-52 Juneau 1942.11.12在瓜岛以北海战中,与日本"比睿"号和"雾岛"号战列舰编队交战。在"亚特兰大"号被重创的同时,"朱诺"号的左舷挨了一枚鱼雷,丧失了部分动力。第二天中午返航途中,这艘不幸的战舰又中了日本潜艇伊-26号的鱼雷,在20秒钟内迅速沉入大海,其余美舰因为害怕被潜艇攻击而未施救援,"朱诺"号上仅10人幸存。阵亡者中包括著名的沙利文五兄弟,从此美军不再把一家人分配在同一艘战舰上。 驱逐舰 利特尔 (DD-79 Little) 1942.9.5在瓜岛被日本驱逐舰"夕立"号击沉。 格雷戈里 (DD-82 Gregory) 1942.9.5在瓜岛被日本驱逐舰击沉。 科尔杭 (DD-85 Colhoun) 1942.8.30在瓜岛被日机炸沉。 麦基恩 (DD-90 Mckean) 1943.11.17在布干维尔被日机炸沉。 多尔西 (DD-117 Dorsey) 1945.3.27在冲绳被日军日本神风特攻队重创,10.9在冲绳被台风刮沉。1946年打捞解体。 雅各布·琼斯 (DD-130 Jacob Jones) 1942.2.28在特拉华角被德国潜艇U-578击沉,船员只有12人生还。 华德 (DD-139 Ward) 1944.12.7在莱特湾被日本神风特攻队撞沉。 狄克森 (DD-157 Dickerson) 1945.4.2在冲绳被日军日本神风特攻队重创,从此报废,4.4除名,船体被凿沉。 利里 (DD-158 Leary) 1943.12.24在亚速尔群岛被德国潜艇U-275击沉。 帕尔末 (DD-161 Palmer) 1945.1.7在林加延海湾被日机炸沉。 赫尔 (DD-350 Hull) 1944.12.18遭台风沉没。 沃登 (DD-352 Worden) 1943.1.12阿留申群岛的阿姆奇特卡岛触礁损毁。并在1944.12.22在海军除名。 波特 (DD-356 Porter) 1942.10.26在圣克鲁斯海战中被日军潜艇伊-21击沉。 马汉 (DD-364 Mahan) 1944.12.7在莱特湾被神风特攻队撞沉。 利德 (DD-369 Reid) 1944.12.11在莱特湾被神风特攻队撞沉。 塔克 (DD-374 Tucker) 1942.8.4在新喀布里底群岛西贡德海峡触发水雷沉没。 库欣 (DD-376 Cushing) 1942.11.13所罗门群岛萨沃岛附近海域遭到日本巡洋舰编队攻击,命中17发炮弹后沉没。 帕金斯 (DD-377 Perkins) 1943.11.29在新几内亚与澳大利亚驱逐舰"邓特伦"号(Duntroon)相撞沉没。 普雷斯顿 (DD-379 Preston) 1942.11.14在萨沃岛海战中被日军轻型巡洋舰"长良"号击沉。 莫纳根 (DD-354 Monaghan) 1944.12.18遭台风沉没。 潜艇 海军编号/艇名 译名 沉没原因 APS-1 ARGONAUT (舟工鱼) 1943.1.10在新不列颠岛海域被日本驱逐舰"舞风"号与"矶风"号击沉。 SS-89 R-12 - 1943.6.12在佛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因试验期间进水沉没。 SS-131 S-26 - 1941.12.19在巴拿马海湾与驱潜艇"PC-460"号相撞后沉没。 SS-132 S-27 - 1942.6.19在阿拉斯加州"Kiska"岛触礁,随后由驱逐舰击毁。 SS-133 S-28 - 1944.7.4在夏威夷群岛珍珠港附近,在与美国海岸警卫队快艇"信赖" 号(USCGC Reliance WSC-150)进行训练时失事沉没。 SS-141 S-36 - 1942.1.21在马卡萨海峡(Makassar Strait)触礁搁浅。 SS-144 S-39 - 1942.8.13在罗塞尔岛(Rossel Island)以南海域搁浅。 SS-155 S-44 - 1943.10.7在千岛群岛(Kuriles)附近海域被日本护卫舰"石垣"号击沉。 SS-174 SHARK 鲨鱼 1942.2.11在苏拉威西岛棉兰老以西被日本驱逐舰"山风"号击沉。 SS-176 PERCH 鲈鱼 1942.3.3在爪洼以北被日本驱逐舰"涟"号与"大潮"号击成重伤后,为了避免俘获,由艇员负责凿沉。 SS-177 PICKEREL 狗鱼 1943.4.3在日本本州以北海域沉没(失踪)。 SS-181 POMPANO 北鲳鲹 1943.9.3在日本本州以东海域沉没(失踪)。 SS-191 SCULPIN 大头鱼 1943.11.19在卡罗林群岛特鲁克海域被日本驱逐舰"山云"号击沉。 SS-193 SWORDFISH 旗鱼 1945.1.12在日本九州以南海域沉没(失踪)。 SS-195 SEALION 海狮 1941.12.10在菲律宾吕宋岛的卡维特附近海域被日本飞机击沉。 SS-197 SEAWOLF 海狼 1944.10.3在摩罗泰岛海域被美国护航驱逐舰"罗威尔"号(DE-403)击沉。 SS-201 TRITON 海神 1943.3.15在海军上将群岛以北海域被日本水面舰艇击沉。 SS-202 TROUT 鳟鱼 1944.2.29在硫球群岛冲绳东南海域被日本驱逐舰"朝雾"号击沉。 SS-207 GRAMPUS 五岛鲸 1943.3.5在所罗门群岛新乔治亚岛海域被日本驱逐舰"峰云"和"村雨"号击沉。 SS-208 GRAYBACK 灰鲸 1944.2.26在中国东海海域被日本飞机炸沉。 SS-209 GRAYLING 茴鱼 1943.9.9在菲律宾吕宋岛以西海域被日本武装货船"HOKUAN MARU"号击沉。 SS-210 GRENADIER 长尾鳕 1943.4.22在槟城附近海域被日本飞机炸沉。 SS-211 GUDGEON 白杨鱼 1944.4.18在马利安纳群岛附近海域沉没(失踪)。 SS-215 GROWLER 黑鲈 1944.11.8在南中国海被日本水面舰艇击沉。 SS-216 GRUNION 银鱼 1942.7.30在阿留申群岛基斯卡岛附近海域被日本潜艇"伊-25"号击沉。 SS-218 ALBACORE 大青花鱼 1944.11.7在日本北海道以北海域因触发日本布放的水雷而沉没。 SS-219 AMBERJACK 琥珀鱼 1943.2.16在新不列颠岛拉包尔海域被日本鱼雷艇"比与鸟"号和驱潜艇"18"号共同击沉。 SS-223 BONEFISH 北梭鱼 1945.6.19在日本本州富山湾附近被日本水面舰艇击沉。 SS-226 CORVINA 石首鱼 1943.11.16在卡罗林群岛特鲁克西南海域被日本潜艇"伊-176"号击沉。 SS-227 DARTER 海鲫 1944.10.24在巴拉望海域搁浅,避免被捕获而摧毁。 SS-233 HERRING 青鱼 1944.6.1千岛群岛附近海域被日本海岸炮火击沉。 SS-237 TRIGGER 鳞魨 1945.3.28在硫球群岛西南群岛被日本飞机与水面舰艇击沉。 SS-238 WAHOO 坚头鲣 1943.10.11在日本宗谷海峡被日本飞机/驱潜快艇"15"号与"43"号共同击沉。 SS-248 DORADO 鲯鳅 1943.10.12在加勒比海因误以为敌潜艇被美国海岸巡逻机击沉。 SS-250 FLIER 日鲈 1944.8.13在菲律宾拉巴拉克海峡在水面状态航行时触发水雷而沉没。 SS-257 HARDER 鲻鱼 1944.8.24在泰国卡漫角附近海域被泰国驱逐舰"PRA RUANG"号击沉。 SS-273 ROBALO 刺盖鱼 1944.7.26在巴拉望海域可能触发日本水雷或艇内爆炸沉没。 SS-275 RUNNER 鲹鱼 1943.6.26在千岛群岛附近海域沉没(失踪)。 SS-277 SCAMP (恶汉) 1944.11.11在日本东京湾被日本巡逻艇击沉。 SS-278 SCORPION (天蝎) 1944.3.6在西太平洋海沉没(失踪)。 SS-279 SNOOK (军曹鱼) 1945.4在冲绳海域失踪,有可能是日本潜艇击沉。 SS-284 TULLIBEE (图里比) 1944.3.26在卡罗林群岛帕劳以北向3,000码外的日本护航船队发射2枚鱼雷,之后发生意外,两分钟后发生大爆炸,艇上唯一的生还者C.W.凯肯德尔,事后他推测其中一枚鱼雷射出后折回击中潜艇。 SS-289 CAPELIN 毛鳞鱼 1943.12在哈马黑拉岛附近海域沉没(失踪)。 SS-290 CISCO 犬口白鲑 1943.9.28在苏禄海被日本飞机/水面舰艇共同击沉。 SS-294 ESCOLAR 王梭鱼 1944.10.17在中国黄海海域触发日本布放的水雷沉没。 SS-306 TANG 刺尾鱼 (唐格)1944.10.24在中国台湾附近海域被自己发射后折回的Mk18鱼雷击中沉没,艇上包括舰长R.H.奥凯恩在内有9名幸存者成为日军的俘虏。 SS-314 SHARK 鲨鱼(2) 1944.10.24在菲律宾吕宋海峡被日本驱逐舰"春风"号击沉。 SS-316 BARBEL 白鱼 1945.2.4在巴拉望海峡西南海域被日本飞机击沉。 SS-332 BULLHEAD 杜父鱼 1945.8.6遭到日本飞机攻击被击沉于巴里海岸以北海域。 SS-361 GOLET (果列特) 1944.6.14在日本本州以北海域被日本水面舰艇击沉。 SS-369 KETE (克特) 1945.3.20在太平洋海沉没(失踪)。 SS-371 LAGARTO (拉葢托) 1945.5.3在暹罗湾被日本布雷舰"初鹰"号击沉。 战列舰: 金刚型: 金刚 1944年11月21日,在被美国“海狮”号潜艇命中3枚鱼雷5小时后沉没 比睿 1942年11月13日在瓜岛海战中被203毫米和127毫米炮击伤,在第二天遭到来自“企业”号的舰载机攻击后,自沉 榛名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被击沉坐底,1946年解体 雾岛 1942年11月14日在瓜岛夜战中被“华盛顿”号击中9枚406毫米炮弹和40枚127毫米炮弹,自沉 扶桑型: 扶桑 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被美军战列舰群击沉 山城 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被美军战列舰群击沉 伊势型: 伊势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被击沉坐底,1947年解体 日向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被击沉坐底,1947年解体 长门型: 长门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7月29日,在比基尼核试验中沉没 陆奥 1943年6月8日,在吴港锚地因不明原因爆炸而沉没 大和型: 大和 1945年4月7日,在被美军舰载机命中11枚以上和至少7枚炸弹后沉没在冲绳以北海域 武藏 1944年10月24日,在被命中20枚鱼雷和17枚炸弹后沉没在锡布延海 信浓 1940年5月开始建造,1942年末改装为航母,1944年11月完工,同月被美国“射水鱼”号潜艇击沉 航空母舰(含轻航母和护航航母) 凤翔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解体 赤城 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俯冲轰炸机重创,5日由“野分”号击沉 加贺 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俯冲轰炸机重创,5日沉没 苍龙 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俯冲轰炸机重创,5日被“鹦鹉螺”号潜艇鱼雷击中,后因火势无法控制而沉没 飞龙 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俯冲轰炸机重创,5日弃舰后沉没 翔鹤 1944年6月19日,在马里亚纳海战中被美国潜艇“棘鳍”号用鱼雷击沉 瑞鹤 1944年10月25日,在恩加诺角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隼鹰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解体 飞鹰 1944年6月20日,在菲律宾海海战中被美国轻航母“贝劳-伍德”号的鱼雷机击沉 大凤 1944年6月19日,在菲律宾海海战中被美国“大青花鱼”号潜艇的鱼雷击中,引起航空燃料蒸汽泄露,后引起大火沉没 信浓 1944年11月29日,在东京湾外海被美国潜艇“射水鱼”号击沉 云龙 1944年12月19日,在东海被美国潜艇“红鱼”号击沉 天城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倾覆 葛城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解体 龙骧 1942年8月24日,在第二次所罗门海战(圣克鲁斯海战)中被击沉 瑞凤 1944年10月25日,在恩加诺角海战中被击沉 祥凤 1942年5月7日,在珊瑚海海战中被“约克城”号的舰载机击沉 龙凤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解体 千岁 1944年10月25日,在恩加诺角海战中被美国“埃塞克斯”和“约克城”(CV-10)号的舰载机击沉 千代田 1944年10月25日,在恩加诺角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击伤,后被美国驱逐舰和巡洋舰击沉 大鹰 1944年8月18日,在东所罗门海域被美国潜艇“红石鱼”号击沉 云鹰 1944年9月17日,在南中国海被美国潜艇“石首鱼”号击沉 冲鹰 1944年12月4日,在八丈岛海域被美国潜艇“东方旗鱼”号击沉 神鹰 1944年1月17日,在黄海被美国潜艇“锹鱼”号击沉 海鹰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被英国“不倦”、“可畏”和“胜利”号的舰载机击沉,战后解体 巡洋舰(含轻巡洋舰) 古鹰型 古鹰 1942年10月12日,在萨沃岛夜战中被美国巡洋舰和驱逐舰击沉 加古 1942年8月10日,被美国潜艇“S-44”号击沉 青叶型 青叶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被击沉 衣笠 1942年11月14日,在瓜岛海域被美国“企业”号的舰载机击沉 妙高型 妙高 幸存到战后,1946年7月8日,在马六甲海峡被英军凿沉 那智 1944年11月5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国舰载鱼雷机击沉 足柄 1945年6月8日,在苏门答腊海域被英国潜艇“锋利”号击沉 羽黑 1945年5月16日,在马六甲海峡被英国驱逐舰“索马利兹”、“维纳斯”、“维鲁拉姆”、“维极兰特”、“维拉哥”号击沉 高雄型 高雄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10月29日,在马六甲海峡被英军凿沉 爱宕 1944年10月23日,在巴拉望岛海域被美国潜艇“海鲫”号击沉 摩耶 1944年10月23日,在巴拉望岛海域被美国潜艇“鲦鱼”号击沉 鸟海 1944年10月25日,在萨马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最上型 最上 1944年10月24日,在苏里高海峡之战中被击沉 三隈 1942年6月7日,在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铃谷 1944年10月25日,在萨马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熊野 1944年11月25日,在科隆湾(吕宋岛)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利根型 利根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被击沉 筑摩 1944年10月25日,在萨马岛海战中重伤,被“野分”号用鱼雷击沉 天龙型 天龙 1942年12月18日,在新几内亚以北被美国潜艇“大青花鱼”号击沉 龙田 1944年3月13日,在八丈岛海域被美国潜艇“玉筋鱼”号击沉 球磨型 球磨 1944年1月11日,在马六甲海峡被英国潜艇“驷马车”号击沉 多磨 1944年10月25日,在恩加诺角海战中被美国潜艇“加劳”号和美国舰载机击沉 北上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7月解体 大井 1944年7月19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国潜艇“三叶尾鱼”号击沉 木曾 1944年11月14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长良型 长良 1944年8月7日,在九州岛以西被美国潜艇“鸣鱼”号击沉 五十铃 1945年4月7日,在Sumbawa被美国潜艇“牛鼻鲼”号击沉 名取 1944年8月18日,在萨马岛东被美国潜艇“鲂鱼”号击沉 由良 1942年10月25日,在所罗门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伤,后自沉 鬼怒 1944年10月26日,在苏禄海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阿武隈 1944年10月26日,在苏里高海峡被美国舰载机和驱逐舰击沉 川内型 川内 1943年11月2日,在布干维尔海战中被美国巡洋舰和驱逐舰击沉 神通 1943年7月12日,在科隆班加拉岛(新几内亚)夜战中被美国巡洋舰击沉 那坷 1944年2月17日,在美军空袭特鲁克时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夕张型 夕张 1944年4月27日,在帕劳群岛被美国潜艇“大翻车鱼”号击沉 阿贺野型 阿贺野 1944年2月16日,在特鲁克岛海域被美国潜艇“鳐鱼”号击沉 能代 1944年10月26日,在锡布延海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矢矧 1945年4月7日,在冲绳以北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酒匂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7月1日,在比基尼岛核试验中沉没 大淀型 大淀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沉没 驱逐舰(含二等驱逐舰) 峰风型 峰风 1944年2月10日,在台湾海域被美国潜艇“鲱鱼”号击沉 泽风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年9月15日解体 冲风 1943年1月10日,在日本近海被美国潜艇“鳞鲀”号击沉 岛风 1940年改为第一号哨戒艇。1943年1月13日,在卡比延被美国潜艇“鹤鱼”号击沉 滩风 1940年改为第二号哨戒艇。1945年7月25日,在爪哇海被英国潜艇“倔强”号击沉 羽风 1943年1月23日,在卡比延被美国潜艇“鹤鱼”号击沉 汐风 幸存到战争结束,后解体 秋风 1944年11月3日,在南中国海被美国潜艇“青花鱼”号击沉 夕风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8月14日,作为赔偿舰交付英国,在新加坡解体 太刀风 1944年2月17日,在美军空袭特鲁克时被击沉 野风 1945年2月20日,在南中国海被美国潜艇“海鳊”号击沉 波风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10月3日,作为赔偿舰交付中国,改名“沈阳” 沼风 1943年12月18日,在冲绳以南被美国潜艇“灰鲸”号击沉 神风型 神风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6月7日在御前崎角触礁,后解体 朝风 1944年8月24日,在林加延湾被美国潜艇“坐头鲸”号击沉 春风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年底解体 松风 1944年6月9日,在父岛海域被美国潜艇“剑鱼”号击沉 旗风 1945年1月15日,在高雄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追风 1944年2月18日,在美军空袭特鲁克时被击沉 疾风 1941年12月11日,在进攻威克岛时被岸炮击沉 朝凪 1944年5月22日,在父岛海域被美国潜艇“鳌绿鳕”号击沉 夕凪 1944年8月25日,在吕宋岛西北被美国潜艇“大魣鱼”号击沉 睦月型 睦月 1942年8月25日,在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中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如月 1941年12月11日,在进攻威克岛时,深水炸弹被引爆而沉没 弥生 1943年9月11日,在新几内亚被英美陆基飞机击沉 卯月 1944年12月12日,在奥尔摩克湾被美国鱼雷艇击沉 皋月 1944年9月21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水无月 1944年6月6日,在塔威塔威锚地附近被美国潜艇“鲻鱼”号击沉 文月 1944年2月18日,在美军空袭特鲁克时被击沉 长月 1943年7月6日,在库拉湾夜战中触礁沉没 菊月 1943年5月5日,在图拉吉岛进攻中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三日月 1943年7月28日,在格罗斯特角海域被美国陆军飞机击沉 望月 1943年10月24日,在拉包尔西南被美国“卡塔林那”水上飞机击沉 夕月 1944年12月13日,在宿务奥尔摩克湾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吹雪型 吹雪 1942年10月11日,在埃思帕恩斯角夜战中沉没 白雪 1943年3月3日,在俾斯麦海被陆基飞机击沉 初雪 1943年7月17日,在布干维尔岛输送物资中被美国海军飞机击沉 深雪 1934年6月29日,与驱逐舰“电”号相撞沉没 丛云 1942年10月12日,在新乔治亚岛被美国飞机击沉 东云 1941年12月17日,在婆罗洲进攻作战中触雷沉没 薄云 1944年7月7日,在择捉岛海域被美国潜艇“鳐鱼”号击沉 白云 1944年3月16日,在北海道海域被美国潜艇“南欧鲭鱼”号击沉 矶波 1943年4月9日,在博顿水道被美国潜艇“南欧鲭鱼”号击沉 浦波 1944年10月26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绫波 1942年11月15日,在瓜岛夜战中被美国舰炮击沉 敷波 1944年9月12日,在海南岛以东被美国潜艇“黑鲈”号击沉 朝雾 1942年8月28日,在所罗门海域被美国飞机击沉 夕雾 1943年11月25日,在圣乔治角海战中被美国驱逐舰击沉 天雾 1944年4月23日,在望加锡海峡触雷沉没 狭雾 1942年12月24日,在进攻库钦作战中,被荷兰潜艇K-16击沉 胧 1942年12月17日,在基斯卡岛以北被美国陆军飞机击沉 曙 1944年11月13日,在美军空袭马尼拉湾时被击沉 涟 1944年1月14日,在亚普岛海域被美国潜艇“大青花鱼”号击沉 潮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年底解体 晓 1942年11月12日,在瓜岛夜战中被美军巡洋舰和驱逐舰击沉 响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5日,作为赔偿舰交付苏联,改名Pitky,1962年解体 雷 1944年4月13日,在关岛附近海域被美国潜艇“鲻鱼”号击沉 电 1944年5月14日,在苏拉威西海被美国潜艇“北梭鱼”号击沉 初春型 初春 1944年11月13日,在美军空袭马尼拉湾时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子日 1942年7月5日,在阿留申群岛被美国潜艇“海神”号击沉 若叶 1944年10月24日,在苏禄海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初霜 1945年7月30日,在宫泽湾触雷沉没 有明 1943年7月28日,在格罗斯特角被美国陆军飞机击沉 夕暮 1943年7月16日,在拉包尔附近被美国飞机击沉 白露型 白露 1944年6月15日,在棉兰老岛海域与给油船“清洋丸”相撞而沉没 时雨 1945年1月24日,在马来半岛东岸被美国潜艇“黑鳍白鱼”号击沉 村雨 1943年3月5日,在布拉吉特海峡夜战中被击沉 夕立 1942年11月13日,在瓜岛夜战中被击沉 春雨 1944年6月8日,在马洛库瓦里被美军飞机击沉 五月雨 1944年8月26日,在帕劳群岛被美国潜艇“黄貂鱼”号击沉 海风 1944年2月1日,在特鲁克群岛北部海域被美国潜艇“鹤鱼”号击沉 山风 1942年6月23日,在房总半岛被美国潜艇“鹦鹉螺”号击沉] 江风 1943年8月6日,在维拉湾海战中被击沉 凉风 1944年1月25日,在?/ca>

二战期间美国太平洋舰队建制

(一)、1941年12月1日(战前编成) 联合舰队司令 山本五十六大将 第1舰队司令 高须四郎 中将 第2舰队司令 近藤信竹 中将 第3舰队司令 高桥伊望 中将 第4舰队司令 井上成美 中将 第5舰队司令 细萱戊子郎中将 第6舰队司令 清水光美 中将 第1航空舰队司令 南云忠一 中将 第11航空舰队司令 冢原二四三中将 南方派遣舰队司令 小泽治三郎中将 O联合舰队 第1战队(长门、陆奥) 第1舰队 第2战队(伊势、日向、扶桑、山城) 第3战队(金刚、榛名、雾岛、比睿) 第6战队(青叶、衣笠、加古、古鹰) 第9战队(北上、大井) 第1水雷战队 阿武隈 第6驱逐队(雷、电、响、暁) 第17驱逐队(谷风、浦风、浜风) 第21驱逐队(初春、子日、初霜、若叶) 第27驱逐队(有明、夕暮、时雨、白露) 第3水雷战队 川内 第11驱逐队(吹雪、初雪、白雪) 第12驱逐队(白云、丛云、薄云) 第19驱逐队(矶波、浦波、敷波、绫波) 第20驱逐队(天雾、朝雾、夕雾、白云) 第3航空战队(凤翔、瑞凤、三日月、夕月) 第2舰队 第4战队(高雄、爱宕、摩耶、鸟海) 第5战队(那智、羽黒、妙高) 第7战队(最上、三隈、铃谷、熊野) 第8战队(利根、筑摩) 第2水雷战队 神通 第8驱逐队(荒潮、满潮、朝潮、大潮) 第15驱逐队(黒潮、亲潮、早潮、夏潮) 第16驱逐队(初风、雪风、时津风、天津风) 第18驱逐队(霞、霰、阳炎、不知火) 第4水雷战队 那珂 第2驱逐队(村雨、五月雨、春雨、夕立) 第4驱逐队(野分、萩风、舞风) 第9驱逐队(朝云、峰云、夏云、山云) 第24驱逐队(海风、山风、江风、凉风) 第3舰队 第16战队(足柄、长良、球磨) 第17战队(厳岛、八重山、辰宫丸) 第5水雷战队 名取 第5驱逐队(春风、旗风、朝风) 第22驱逐队(文月、皐月、长月、水无月) 第6潜水战队 长鲸 第9潜水队(伊号第123、124) 第13潜水队(伊号第121、122) 第12航空战队(神川丸、山阳丸、相良丸) (特设水上机母舰) 第2根据地队 讃岐丸 第4舰队 第18战队(天竜、龙田) 第19战队(冲岛、常盘、津轻、天洋丸) 第6水雷战队 夕张 第29驱逐队(追风、疾风、朝凪、夕凪) 第30驱逐队(睦月、弥生、望月、卯月) 第7潜水战队 迅鲸 第26潜水队(吕号第60、61、62) 第27潜水队(吕号第65、66、67) 第33潜水队(吕号第63、64、68) 第24航空战队 神威 千岁空、横浜空...陆上基地队 第3根据地队 16空 第4根据地队 17空 第5根据地队 18空 第6根据地队 19空 圣川丸 第5舰队 第21战队(多摩、木曽、君川丸) 第22战队(粟田丸、浅香丸)...特设巡洋舰 第7根据地队 父岛空 第6舰队 第1潜水战队 靖国丸、伊号第9 第1潜水队(伊号第15、16、17) 第2潜水队(伊号第18、19、20) 第3潜水队(伊号第21、22、23) 第4潜水队(伊号第24、25、26) 第2潜水战队 伊号第7、10 第7潜水队(伊号第1、2、3) 第8潜水队(伊号第4、5、6) 第3潜水战队 大鲸、伊号第8 第11潜水队(伊号第74、75) 第12潜水队(伊号第68、69、70) 第20潜水队(伊号第71、72、73) 作者:我爱家园家园2007-5-17 11:40 回复此发言 --------------------------------------------------------------------------------2 回复:太平洋二战日本联合舰队的编制 第1航空舰队 第1航空战队(赤城、加贺) 第2航空战队(苍龙、飞龙) 第4航空战队(龙骧、春日丸) 第5航空战队(瑞鹤、翔鹤) 第11航空战队...陆上基地航空队 第21航空战队 第23航空战队 1空、鹿屋空、东港空、 3空、台南空、高雄空 第23航空战队 元山空、美幌空、司令部战斗机队 O南方派遣舰队 香椎、占守 第24战队(抱国丸、爱国丸、清澄丸) (特设巡洋舰) 第11航空战队(瑞穂、千岁) 第4潜水战队 鬼怒 第18潜水队(伊号第53、54、55) 第19潜水队(伊号第56、57、58) 第21潜水队(吕号第33、34) 第5潜水战队 由良 第28潜水队(伊号第59、60) 第29潜水队(伊号第62、64) 第30潜水队(伊号第65、66)

二战期间,日本有多少艘军舰被击沉?

日本联合舰队主要舰只结局一览 1 2006-09-19 09:10:52 大中小 战列舰:金刚型:金刚 1944年11月21日,在被美国“海狮”号潜艇命中3枚鱼雷5小时后沉没比睿 1942年11月13日在瓜岛海战中被203毫米和127毫米炮击伤,在第二天遭到来自“企业”号的舰载机攻击后,自沉榛名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被击沉坐底,1946年解体雾岛 1942年11月14日在瓜岛夜战中被“华盛顿”号击中9枚406毫米炮弹和40枚127毫米炮弹,自沉扶桑型:扶桑 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被美军战列舰群击沉山城 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被美军战列舰群击沉伊势型:伊势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被击沉坐底,1947年解体日向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被击沉坐底,1947年解体长门型:长门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7月29日,在比基尼核试验中沉没陆奥 1943年6月8日,在吴港锚地因不明原因爆炸而沉没大和型:大和 1945年4月7日,在被美军舰载机命中11枚以上和至少7枚炸弹后沉没在冲绳以北海域武藏 1944年10月24日,在被命中20枚鱼雷和17枚炸弹后沉没在锡布延海信浓 1940年5月开始建造,1942年末改装为航母,1944年11月完工,同月被美国“射水鱼”号潜艇击沉航空母舰(含轻航母和护航航母)凤翔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解体 赤城 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俯冲轰炸机重创,5日由“野分”号击沉加贺 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俯冲轰炸机重创,5日沉没苍龙 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俯冲轰炸机重创,5日被“鹦鹉螺”号潜艇鱼雷击中,后因火势无法控制而沉没飞龙 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俯冲轰炸机重创,5日弃舰后沉没翔鹤 1944年6月19日,在马里亚纳海战中被美国潜艇“棘鳍”号用鱼雷击沉瑞鹤 1944年10月25日,在恩加诺角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击沉隼鹰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解体飞鹰 1944年6月20日,在菲律宾海海战中被美国轻航母“贝劳-伍德”号的鱼雷机击沉大凤 1944年6月19日,在菲律宾海海战中被美国“大青花鱼”号潜艇的鱼雷击中,引起航空燃料蒸汽泄露,后引起大火沉没信浓 1944年11月29日,在东京湾外海被美国潜艇“射水鱼”号击沉云龙 1944年12月19日,在东海被美国潜艇“红鱼”号击沉天城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倾覆葛城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解体龙骧 1942年8月24日,在第二次所罗门海战(圣克鲁斯海战)中被击沉瑞凤 1944年10月25日,在恩加诺角海战中被击沉祥凤 1942年5月7日,在珊瑚海海战中被“约克城”号的舰载机击沉龙凤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解体千岁 1944年10月25日,在恩加诺角海战中被美国“埃塞克斯”和“约克城”(CV-10)号的舰载机击沉千代田 1944年10月25日,在恩加诺角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击伤,后被美国驱逐舰和巡洋舰击沉大鹰 1944年8月18日,在东所罗门海域被美国潜艇“红石鱼”号击沉云鹰 1944年9月17日,在南中国海被美国潜艇“石首鱼”号击沉冲鹰 1944年12月4日,在八丈岛海域被美国潜艇“东方旗鱼”号击沉神鹰 1944年1月17日,在黄海被美国潜艇“锹鱼”号击沉海鹰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被英国“不倦”、“可畏”和“胜利”号的舰载机击沉,战后解体巡洋舰(含轻巡洋舰)古鹰型古鹰 1942年10月12日,在萨沃岛夜战中被美国巡洋舰和驱逐舰击沉加古 1942年8月10日,被美国潜艇“S-44”号击沉青叶型青叶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被击沉衣笠 1942年11月14日,在瓜岛海域被美国“企业”号的舰载机击沉妙高型妙高 幸存到战后,1946年7月8日,在马六甲海峡被英军凿沉那智 1944年11月5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国舰载鱼雷机击沉足柄 1945年6月8日,在苏门答腊海域被英国潜艇“锋利”号击沉羽黑 1945年5月16日,在马六甲海峡被英国驱逐舰“索马利兹”、“维纳斯”、“维鲁拉姆”、“维极兰特”、“维拉哥”号击沉高雄型高雄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10月29日,在马六甲海峡被英军凿沉爱宕 1944年10月23日,在巴拉望岛海域被美国潜艇“海鲫”号击沉摩耶 1944年10月23日,在巴拉望岛海域被美国潜艇“鲦鱼”号击沉鸟海 1944年10月25日,在萨马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击沉最上型最上 1944年10月24日,在苏里高海峡之战中被击沉三隈 1942年6月7日,在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击沉铃谷 1944年10月25日,在萨马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击沉熊野 1944年11月25日,在科隆湾(吕宋岛)被美国舰载机击沉利根型利根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被击沉筑摩 1944年10月25日,在萨马岛海战中重伤,被“野分”号用鱼雷击沉天龙型天龙 1942年12月18日,在新几内亚以北被美国潜艇“大青花鱼”号击沉龙田 1944年3月13日,在八丈岛海域被美国潜艇“玉筋鱼”号击沉球磨型球磨 1944年1月11日,在马六甲海峡被英国潜艇“驷马车”号击沉多磨 1944年10月25日,在恩加诺角海战中被美国潜艇“加劳”号和美国舰载机击沉北上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7月解体大井 1944年7月19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国潜艇“三叶尾鱼”号击沉木曾 1944年11月14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国舰载机击沉长良型长良 1944年8月7日,在九州岛以西被美国潜艇“鸣鱼”号击沉五十铃 1945年4月7日,在Sumbawa被美国潜艇“牛鼻鲼”号击沉名取 1944年8月18日,在萨马岛东被美国潜艇“鲂鱼”号击沉由良 1942年10月25日,在所罗门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伤,后自沉鬼怒 1944年10月26日,在苏禄海被美国舰载机击沉阿武隈 1944年10月26日,在苏里高海峡被美国舰载机和驱逐舰击沉川内型川内 1943年11月2日,在布干维尔海战中被美国巡洋舰和驱逐舰击沉神通 1943年7月12日,在科隆班加拉岛(新几内亚)夜战中被美国巡洋舰击沉那坷 1944年2月17日,在美军空袭特鲁克时被美国舰载机击沉夕张型夕张 1944年4月27日,在帕劳群岛被美国潜艇“大翻车鱼”号击沉阿贺野型阿贺野 1944年2月16日,在特鲁克岛海域被美国潜艇“鳐鱼”号击沉能代 1944年10月26日,在锡布延海被美国舰载机击沉矢矧 1945年4月7日,在冲绳以北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酒匂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7月1日,在比基尼岛核试验中沉没大淀型大淀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吴港时沉没驱逐舰(含二等驱逐舰)峰风型峰风 1944年2月10日,在台湾海域被美国潜艇“鲱鱼”号击沉泽风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年9月15日解体冲风 1943年1月10日,在日本近海被美国潜艇“鳞鲀”号击沉岛风 1940年改为第一号哨戒艇。1943年1月13日,在卡比延被美国潜艇“鹤鱼”号击沉滩风 1940年改为第二号哨戒艇。1945年7月25日,在爪哇海被英国潜艇“倔强”号击沉羽风 1943年1月23日,在卡比延被美国潜艇“鹤鱼”号击沉汐风 幸存到战争结束,后解体秋风 1944年11月3日,在南中国海被美国潜艇“青花鱼”号击沉夕风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8月14日,作为赔偿舰交付英国,在新加坡解体太刀风 1944年2月17日,在美军空袭特鲁克时被击沉野风 1945年2月20日,在南中国海被美国潜艇“海鳊”号击沉波风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10月3日,作为赔偿舰交付中国,改名“沈阳”沼风 1943年12月18日,在冲绳以南被美国潜艇“灰鲸”号击沉神风型神风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6月7日在御前崎角触礁,后解体朝风 1944年8月24日,在林加延湾被美国潜艇“坐头鲸”号击沉春风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年底解体松风 1944年6月9日,在父岛海域被美国潜艇“剑鱼”号击沉旗风 1945年1月15日,在高雄被美国舰载机击沉追风 1944年2月18日,在美军空袭特鲁克时被击沉疾风 1941年12月11日,在进攻威克岛时被岸炮击沉朝凪 1944年5月22日,在父岛海域被美国潜艇“鳌绿鳕”号击沉夕凪 1944年8月25日,在吕宋岛西北被美国潜艇“大魣鱼”号击沉睦月型睦月 1942年8月25日,在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中被美军舰载机击沉如月 1941年12月11日,在进攻威克岛时,深水炸弹被引爆而沉没弥生 1943年9月11日,在新几内亚被英美陆基飞机击沉卯月 1944年12月12日,在奥尔摩克湾被美国鱼雷艇击沉皋月 1944年9月21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军舰载机击沉水无月 1944年6月6日,在塔威塔威锚地附近被美国潜艇“鲻鱼”号击沉文月 1944年2月18日,在美军空袭特鲁克时被击沉长月 1943年7月6日,在库拉湾夜战中触礁沉没菊月 1943年5月5日,在图拉吉岛进攻中被美国舰载机击沉三日月 1943年7月28日,在格罗斯特角海域被美国陆军飞机击沉望月 1943年10月24日,在拉包尔西南被美国“卡塔林那”水上飞机击沉夕月 1944年12月13日,在宿务奥尔摩克湾被美国舰载机击沉吹雪型吹雪 1942年10月11日,在埃思帕恩斯角夜战中沉没白雪 1943年3月3日,在俾斯麦海被陆基飞机击沉初雪 1943年7月17日,在布干维尔岛输送物资中被美国海军飞机击沉深雪 1934年6月29日,与驱逐舰“电”号相撞沉没丛云 1942年10月12日,在新乔治亚岛被美国飞机击沉东云 1941年12月17日,在婆罗洲进攻作战中触雷沉没薄云 1944年7月7日,在择捉岛海域被美国潜艇“鳐鱼”号击沉白云 1944年3月16日,在北海道海域被美国潜艇“南欧鲭鱼”号击沉矶波 1943年4月9日,在博顿水道被美国潜艇“南欧鲭鱼”号击沉浦波 1944年10月26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国舰载机击沉绫波 1942年11月15日,在瓜岛夜战中被美国舰炮击沉敷波 1944年9月12日,在海南岛以东被美国潜艇“黑鲈”号击沉朝雾 1942年8月28日,在所罗门海域被美国飞机击沉夕雾 1943年11月25日,在圣乔治角海战中被美国驱逐舰击沉天雾 1944年4月23日,在望加锡海峡触雷沉没狭雾 1942年12月24日,在进攻库钦作战中,被荷兰潜艇K-16击沉胧 1942年12月17日,在基斯卡岛以北被美国陆军飞机击沉曙 1944年11月13日,在美军空袭马尼拉湾时被击沉涟 1944年1月14日,在亚普岛海域被美国潜艇“大青花鱼”号击沉潮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年底解体晓 1942年11月12日,在瓜岛夜战中被美军巡洋舰和驱逐舰击沉响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5日,作为赔偿舰交付苏联,改名Pitky,1962年解体雷 1944年4月13日,在关岛附近海域被美国潜艇“鲻鱼”号击沉电 1944年5月14日,在苏拉威西海被美国潜艇“北梭鱼”号击沉初春型初春 1944年11月13日,在美军空袭马尼拉湾时被美军舰载机击沉子日 1942年7月5日,在阿留申群岛被美国潜艇“海神”号击沉若叶 1944年10月24日,在苏禄海被美军舰载机击沉初霜 1945年7月30日,在宫泽湾触雷沉没有明 1943年7月28日,在格罗斯特角被美国陆军飞机击沉夕暮 1943年7月16日,在拉包尔附近被美国飞机击沉白露型白露 1944年6月15日,在棉兰老岛海域与给油船“清洋丸”相撞而沉没时雨 1945年1月24日,在马来半岛东岸被美国潜艇“黑鳍白鱼”号击沉村雨 1943年3月5日,在布拉吉特海峡夜战中被击沉夕立 1942年11月13日,在瓜岛夜战中被击沉春雨 1944年6月8日,在马洛库瓦里被美军飞机击沉五月雨 1944年8月26日,在帕劳群岛被美国潜艇“黄貂鱼”号击沉海风 1944年2月1日,在特鲁克群岛北部海域被美国潜艇“鹤鱼”号击沉山风 1942年6月23日,在房总半岛被美国潜艇“鹦鹉螺”号击沉]江风 1943年8月6日,在维拉湾海战中被击沉凉风 1944年1月25日,在加罗林群岛被美国潜艇“跳鱼”号击沉朝潮型朝潮 1943年3月3日,在俾斯麦海海战中被美国飞机击沉大潮 1943年2月20日,在马努斯岛被美国潜艇“大青花鱼”号击沉满潮 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被击沉荒潮 1943年3月3日,在俾斯麦海海战中被美国飞机击沉朝云 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被击沉山云 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被击沉夏云 1942年10月12日,在萨沃岛海域被美国飞机击沉峰云 1943年3月5日,在布拉吉特海峡夜战中被击沉霞 1945年4月7日,在冲绳岛北部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霰 1942年7月5日,在基斯卡岛海域被美国潜艇“黑鲈”号击沉阳炎型阳炎 1943年5月8日,在库拉湾触雷沉没不知火 1944年10月27日,在锡布延海被美国舰载机击沉黑潮 1943年5月8日,在库拉湾触雷沉没亲潮 1943年5月8日,在库拉湾触雷后,被美国飞机击沉早潮 1942年11月24日,在莱城海域被美国飞机击沉夏潮 1942年2月9日,在婆罗洲以东被美国潜艇“S-37”号击沉初风 1943年11月2日,在布干维尔海战中被击沉雪风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6日作为赔偿舰交付中国,改名“太原”天津风 1945年4月6日,在厦门海域被美国陆军飞机击沉时津风 1943年3月3日,在俾斯麦海海战中被美国飞机击沉浦风 1944年11月21日,在台湾海峡被美国潜艇“海龙”号击沉矶风 1945年4月7日,在冲绳岛以北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滨风 1945年4月7日,在冲绳岛以北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谷风 1944年6月9日,在塔威塔威被美国潜艇“鲻鱼”号击沉野分 1944年10月26日,在萨马岛海域没击沉岚 1943年8月6日,在维拉湾夜战中被击沉萩风 1943年8月6日,在维拉湾夜战中被击沉舞风 1944年2月17日,在美军空袭特鲁克时被击沉夕云型秋云 1944年4月11日,在苏拉威西海被美国潜艇“小银鱼”号击沉夕云 1943年10月6日,在第二次维拉拉维拉海战中被击沉卷云 1943年2月1日,在瓜岛撤退作战中触雷沉没风云 1944年6月8日,在达沃湾被美国潜艇“狗鳕”号击沉长波 1944年11月11日,在美国舰载机空袭奥尔莫克湾时被击沉卷波 1943年11月25日,在圣乔治角海战中被击沉高波 1942年11月25日,在隆加角夜战中被击沉大波 1943年11月25日,在圣乔治角海战中被击沉清波 1943年7月20日,在美军飞机攻击维拉拉维拉时被击沉玉波 1944年7月7日,在马尼拉湾以西被美国潜艇“斑革鲀”号击沉凉波 1943年11月11日,美军舰载机第二次攻击拉包尔时被击沉藤波 1944年10月27日,在萨马岛海域被击沉早波 1944年6月7日,在塔威塔威被美国潜艇“鲻鱼”号击沉滨波 1944年11月11日,美军舰载机空袭奥尔莫克湾时被击沉冲波 1944年11月13日,美军舰载机空袭马尼拉湾时被击沉岸波 1944年12月4日,在巴拉望海域被美国潜艇“三叶尾鱼”号击沉朝霜 1945年4月7日,被美国舰载机在冲绳岛以北海域击沉早霜 1944年10月26日,在萨马岛海域被击沉秋霜 1944年11月13日,在美军舰载机攻击马尼拉湾时被击沉清霜 1944年12月26日,在民都洛岛附近被美国军舰和飞机击沉秋月型秋月 1944年10月25日,在吕宋岛东北被美国潜艇“大比目鱼”号击沉照月 1942年12月12日,在瓜岛附近被美国鱼雷艇击沉凉月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年底解体初月 1944年10月25日,在恩加诺角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击沉新月 1943年7月5日,在库拉湾夜战中被击沉若月 1944年11月11日,美军舰载机空袭奥尔莫克湾时被击沉霜月 1944年11月25日,在婆罗洲以西被美国潜艇“棘鳍”号击沉冬月 幸存到战争结束,但在1945年8月20日,在门司港内触雷沉没春月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8月28日作为赔偿舰交付苏联,改名Pospeschny宵月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8月29日作为赔偿舰交付中国,改名“汾阳”夏月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9月3日作为赔偿舰交付英国,1948年在日本解体花月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8月28日作为赔偿舰交付美国,被作为火炮实验舰岛风型岛风 1944年11月11日,在美军舰载机空袭奥尔莫克湾时被击沉松型松 1944年8月4日,在父岛海域被美军舰载机击沉竹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16日作为赔偿舰交付英国,后在新加坡解体梅 1945年1月31日,在台湾海域被美军飞机击沉桃 1944年,在马尼拉以北被美国潜艇“玳瑁”号击沉桑 1944年12月3日,在美国军舰攻击奥尔莫克湾时被击沉桐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29日作为赔偿舰交付苏联,杉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31日作为赔偿舰交付中国,改名“惠阳”,1957年搁浅,宣布报废并解体槇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作为赔偿舰交付英国,后在新加坡解体枞 1945年1月5日,在马尼拉西南被美舰载机炸沉樫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8月7日作为赔偿舰交付美国,次年解体榧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5日作为战争赔偿转交苏联楢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8年解体樱 1945年7月11日,在大阪湾触雷沉没柳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年底解体椿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年底解体桧 1945年1月5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国飞机击沉枫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6日作为赔偿舰交付中国,改名“衡阳”榉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6日作为赔偿舰交付美国,同年作为靶舰沉没橘 1945年7月14日,在函馆湾被美国舰载机击沉茑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31日作为赔偿舰转交中国,改名“华阳”萩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16日作为赔偿舰转交英国,后解体堇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8月20日作为赔偿舰转交英国,后解体楠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16日作为赔偿舰转交英国,后解体初桜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29日作为赔偿舰转交苏联,60年代解体楡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年10月15日退役,后解体梨 1945年7月28日,在柳井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战争结束后被打捞重新服役,1971年3月31日退役椎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5日作为赔偿舰转交苏联,后解体榎 幸存到战争结束,1935年9月3日退役,后解体雄竹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4日作为赔偿舰转交美国,次年解体初梅幸存到战争结束,1947年7月6日作为赔偿舰转交中国,改名“信阳”枞型枞 1932年4月1日退役榧 1940年2月1日退役楡 1940年10月15日改为勤务船,1944年12月15日改名“第一泊浦”,战争结束后解体粟 1945年10月8日,在釜山触雷沉没梨 1940年2月1日退役竹 1940年2月1日退役,1944年2月10日改为勤务船,战争结束后解体柿 1940年2月1日退役,1940年11月14日改为勤务船,1945年2月3日改名“大须”,战争结束后解体(木母)1945年1月15日,在马公附近美国舰载机击沉菊 1940年4月1日转为哨戒艇,改名“第31号哨戒艇”,1944年3月30日美国舰载机空袭帕劳时沉没葵 1940年4月1日转为哨戒艇,改名“第32号哨戒艇”,1941年12月21日进攻威克岛时强行靠岸,触礁后放弃萩 1940年4月1日转为哨戒艇,改名“第33号哨戒艇”,1941年12月21日进攻威克岛时强行靠岸,触礁后放弃薄 1940年4月1日转为哨戒艇,改名“第34号哨戒艇”,1943年3月6日,与靶舰“矢风”号碰撞事故中沉没藤 1940年4月1日转为哨戒艇,改名“第36号哨戒艇”,幸存到战争结束,1946年7月被荷兰接收茑 1940年4月1日转为哨戒艇,改名“第35号哨戒艇”,1942年9月2日,在莱城被美国飞机击沉苇 1940年10月15日改为勤务船,1944年12月15日改名“第二泊浦”,战争结束后解体菱 1940年4月1日转为哨戒艇,改名“第37号哨戒艇”,1942年1月24日,在望加锡海峡被美国舰艇击沉莲 幸存到战争结束,1945年10月25日退役,后解体堇 1940年2月1日退役,11月15日改为勤务船,1945念月23日改名“三高”,战争结束后解体蓬 1940年4月1日转为哨戒艇,改名“第38号哨戒艇”,1944年11月25日,在巴士海峡被美国潜艇“叶鲹”号击沉蕨 1927年8月24日,在与轻巡洋舰“神通”号的碰撞事故中沉没蓼 1940年4月1日转为哨戒艇,改名“第39号哨戒艇”,1943年4月23日,在台湾附近海域被美国潜艇“海狼”号击沉若竹型若竹 1944年3月30日,美军空袭帕劳时被击沉吴竹 1944年12月30日,在巴士海峡被美国潜艇“剃刀鲸”号击沉早苗 1943年11月18日,在苏拉威西海被美国潜艇“鲹鱼”号击沉早蕨 1932年12月5日,在澎湖列岛因天气恶劣而倾覆朝颜 1945年8月22日,在下关海峡触雷沉没夕颜 1940年4月1日转为哨戒艇,改名“第40号哨戒艇”,1944年11月10日,在石廊崎海域被美国潜艇“六线鱼”号击沉芙蓉 1943年12月20日,在马尼拉湾被美国潜艇“河豚”号击沉刈萱 1944年5月10日,在巴丹海域被美国潜艇“鳕”号击沉

二战日本建立的,中国方面舰队有哪些军舰,什么级别,武备多少

1937年10月20日中国方面舰队[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第1航空戦队 龙驤 凤翔第30駆逐队 睦月 如月 弥生 卯月第2航空戦队 加贺第22駆逐队 皐月 水无月 文月 长月第3航空戦队 神威 能登吕第1连合航空队 木更津航空队 鹿屋航空队[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12281109_1.html/ ]第2连合航空队 第12航空队 第13航空队第三舰队直属 出云第11戦队 安宅 鸟羽 势多 比良 保津 坚田 热海 二见 栗 栂 莲第3水雷戦队 北上第23駆逐队 菊月 三日月 望月 夕月[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第1水雷队 鸿 鹎 鹊 隼第21水雷队 千鸟 真鹤 友鹤 初雁上海特别陆戦队第四舰队直属 足柄第9戦队 冲岛 神威[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第28駆逐队 朝凪 夕凪第14戦队 天龙 龙田第4水雷戦队 木曽第6駆逐队 雷 电 响第10駆逐队 狭雾 涟 暁第11駆逐队 吹雪 白雪 初雪[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12281109_1.html/ ]第5水雷戦队 夕张第13駆逐队 呉竹 早苗

二战期间日本侵华舰队

第一战队 战舰/长门、陆奥   第二四战队 特设巡洋舰/报国丸、爱国丸、清澄丸   第一〇航空战队 水上机母舰/瑞穂、千歳   第四潜水战队 轻巡洋舰/鬼怒、潜水舰/6只   第五潜水战队 轻巡洋舰/由良、潜水舰/6只   水上机母舰/千代田   驱逐舰/矢风   标的舰/摄津   工作舰/明石   第一舰队 司令长官:高须四郎中将  以战舰为主轴的主力舰队  第二战队 战舰/伊势、日向、扶桑、山城   第三战队 战舰/金刚、榛名、雾岛、比睿   第六战队 重巡/青叶、衣笠、古鹰、加古   第九战队 轻巡/北上、大井   第三航空战队 空母/凤翔、瑞凤 驱逐舰/三日月、夕风   第一水雷战队 轻巡/阿武隈   第六驱逐队 驱逐舰/雷、电、响、暁   第一七驱逐队 驱逐舰/浦风、矶风、谷风、浜风   第二一驱逐队 驱逐舰/初春、子ノ日、初霜、若叶   第二七驱逐队 驱逐队/有明、夕暮、白露、时雨   第三水雷战队 轻巡/川内   第一一驱逐队 驱逐舰/吹雪、白雪、初雪   第一二驱逐队 驱逐舰/丛云、东云、白云   第一九驱逐队 驱逐舰/矶波、浦波、敷波、绫波   第二〇驱逐队 驱逐舰/天雾、朝雾、夕雾、狭雾  第二舰队 司令长官:近藤信竹中将  以重巡洋舰为主轴的舰队  第四战队 重巡/高雄、爱宕、鸟海、摩耶   第五战队 重巡/那智、羽黒、妙高   第七战队 重巡/最上、熊野、铃谷、三隈   第八战队 重巡/利根、筑摩   第二水雷战队 轻巡/神通   第八驱逐队 驱逐舰/朝潮、満潮、大潮、荒潮   第一五驱逐队 驱逐舰/黑潮、亲潮、早潮、夏潮   第一六驱逐队 驱逐舰/初风、雪风、天津风、时津风   第一八驱逐队 驱逐舰/霞、霰、阳炎、不知火   第四水雷战队 轻巡/那珂   第二驱逐队 驱逐舰/村雨、夕立、春雨、五月雨   第四驱逐队 驱逐舰/岚、萩风、野分、舞风   第九驱逐队 驱逐舰/朝云、山云、夏云、峰云   第二四驱逐队 驱逐舰/海风、山风、江风、凉风   第三舰队 司令长官:高桥伊望中将  用以攻占菲律宾的舰队  第一六战队 重巡/足柄 轻巡/长良、球磨   第一七战队 敷设舰/厳岛、八重山 特设敷设舰/辰宫丸   第五水雷战队 轻巡/名取   第五驱逐队 驱逐舰/朝风、春风、松风、旗风   第二二驱逐队 驱逐舰/皋月、水无月、文月、长月   第六潜水战队 潜水母舰/长鲸   第九潜水队 潜水舰/伊-123、伊-124   第一三潜水队 潜水舰/伊-121、伊-122   第一根据地队 敷设舰/白鹰、苍鹰 扫海艇、驱潜艇、水雷艇   第二根据地队 敷设舰/若鹰 扫海艇、驱潜艇、水雷艇  第四舰队 司令长官:井上成美中将  内南洋防卫用舰队  旗舰 练习巡/鹿岛   第一八战队 轻巡/天龙、龙田   第一九战队 敷设舰/冲岛、海防舰/常盘、津轻   第六水雷战队 轻巡/夕张   第二九驱逐队 驱逐舰/追风、疾风、朝凪、夕凪   第三〇驱逐队 驱逐舰/睦月、如月、弥生、望月   第七潜水战队 潜水母舰/迅鲸   第二六潜水队 潜水舰/吕-60、吕-61、吕-62   第二七潜水队 潜水舰/吕-65、吕-66、吕-67   第三三潜水队 潜水舰/吕-63、吕-64、吕-68   第三根据地队 扫海艇、驱潜艇   第四根据地队 扫海艇、驱潜艇   第五根据地队 扫海艇、驱潜艇   第六根据地队 扫海艇、驱潜艇   第五舰队 司令长官:细萱戊子郎中将  北方防卫用舰队  第二一战队 轻巡/多摩、木曾   第二二战队 输送舰/粟田丸、浅香丸   第七根据地队 扫海艇、驱潜艇   第六舰队 司令长官:清水光美中将  潜水舰队  旗舰 练习巡/香取   第一潜水战队 特设潜水母舰 靖国丸、伊-9   第一潜水队 潜水舰/伊-15、伊-16、伊-17   第二潜水队 潜水舰/伊-18、伊-19、伊-20   第三潜水队 潜水舰/伊-24、伊-25、伊-26   第二潜水战队 特设潜水母舰 さんとす丸、伊-7、伊-10   第七潜水队 潜水舰/伊-1、伊-2、伊-3   第八潜水队 潜水舰/伊-4、伊-5、伊-6   第三潜水战队 潜水母舰/大鲸、伊-8   第一一潜水队 潜水舰/伊-74、伊-75   第一二潜水队 潜水舰/伊-68、伊-69、伊-70   第二〇潜水队 潜水舰/伊-71、伊-72、伊-73   第一航空舰队 司令长官:南云忠一中将  空母机动部队  第一航空战队 空母/赤城、加贺   第七驱逐队 驱逐舰/曙、潮、涟   第二航空战队 空母/苍龙、飞龙   第二三驱逐队 驱逐舰/菊月、夕月、卯月   第四航空战队 空母/龙骧、春日丸   第三驱逐队 驱逐舰/汐风、帆风   第五航空战队 空母/翔鹤、瑞鹤   第?驱逐队 驱逐舰/胧、秋云   第十一航空舰队 司令长官:冢原二四三中将  基地(陆上)航空部队  第21航空战队   第22航空战队   第23航空战队   驱逐舰峰风、冲风  南遣舰队 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中将  轻巡/香椎 海防舰/占守   第九根拠地队 扫海艇、驱潜艇   第四潜水战队 轻巡洋舰/鬼怒   第一八潜水队 潜水舰/伊-53、伊-54、伊-55   第十九潜水队 潜水舰/伊-56、伊-57、伊-58   第二一潜水队 潜水舰/吕-33、吕-34   第五潜水战队 轻巡洋舰/由良   第二八潜水队 潜水舰/伊-59、伊-60   第二九潜水队 潜水舰/伊-62、伊-64   第三〇潜水队 潜水舰/伊-65、伊-66

介绍一下二战日军的联合舰队?

想真正了解,建议你买本书,叫菊花与锚舰队体制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是20世纪前半叶日本帝国海军在中、远海遂行机动作战任务的战略、战役军团。由两个以上舰队组成,统辖并指挥除近海防御兵力以外的大部乃至全部机动作战兵力。舰队司令或总司令直接隶属于日本天皇,在军政方面受海军大臣领导,在军令方面受海军军令部总长指挥。舰队历史 联合舰队前身是1889年7月29日组建的常备舰队。1874年日本吞并琉球王国,并试图占领台湾,遭到大清帝国阻挠,这使日本了解到,与大清国的正面交锋不可避免。受大清帝国成立北洋水师的影响,从1886年开始,日本进行了第1(1886年至1889年)、2期(1889年至1894年)军备扩张计划,前后建造了三景舰等一批舰只,同时向英国订购了包括防护巡洋舰吉野、浪速、战列舰富士、八岛等在内的一批战舰。 1894年常备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北洋水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常备舰队先后参加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击败中国北洋海军。 日清战争(中国称为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在英、法、俄等国胁迫下,日本不得不将辽东作价3000万白银还给中国。这件事大大刺激了日本,依靠马关条约的赔款,从1896年开始,日本进入对俄军备时代,进行了5期军备扩张计划,提出“六六舰队”案,“三三舰队”追加案等提案,建造或外购了包括战列舰初濑、三笠在内的战列舰11艘,装甲巡洋舰15艘。联合舰队的实力得到大幅增加。 1903年12月28日,常备舰队改编成联合舰队,由东乡平八郎任总司令,下辖第1、第2和第3舰队,编有舰船100余艘,几乎包括当时日海军的全部作战舰艇。次年,联合舰队突袭驻旅顺的俄国太平洋分舰队,日俄战争爆发,联合舰队先后参加黄海海战(1904年)和对马海峡海战,消灭了俄国太平洋舰队。战争结束后,联合舰队解散。 为适应对外扩张需要,联合舰队于1915年11月1日正式组建,成为日本海军常设建制单位,司令由第1舰队司令吉松茂太郎兼任,参谋长由第1舰队参谋长山中柴吉兼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成为仅次于美、英的世界第三大的海军。 从1910年开始,日本帝国海军(后面的联合舰队)的扩张计划开始进入对美军备时代,以建设八八舰队为目标,在1922年前,进行了4期军备扩张计划,战列舰山城、扶桑、伊势、日向、长门、陆奥,战列巡洋舰金刚级(4艘)也在这段时间建成服役。 1922年,《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签订,世界列强的海军军备竞赛得到一定遏制,战舰建设进入了一段停滞期。但联合舰队的扩张并没有停止,利用条约对航空母舰和小型舰艇限制的漏洞,联合舰队先后拥有了凤翔、赤诚、加贺等一批航空母舰。同时对美制订了九段渐减邀击作战设想,试图使用4支水雷战队在带有大量鱼雷的重巡洋舰掩护下对美军主力舰队实施夜间鱼雷突袭,在大幅削减美军实力后,在进行主力舰间的舰队决战。为此,日本先后建造了4支水雷战队(每支水雷战队下辖3-4支驱逐队,每支驱逐队下辖3-4艘驱逐舰)和10余艘轻巡洋舰(用于引导水雷战队作战,充当旗舰),并进行了长时间高强度训练。至太平洋战争开始前,日本联合舰队的驱逐舰作战水平特别是夜战水平远远高于美国海军。规模扩编 1939年8月30日,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任总司令。1941年11月,联合舰队扩编成大规模综合作战舰队,所辖第1舰队为战列舰部队,第2舰队为重巡洋舰部队,第3舰队为封锁运输部队,第4舰队为占领区部队,第5舰队为北方部队,第6舰队为潜艇部队,第1航空舰队为航空母舰部队,第11航空舰队为岸基航空部队,以及南遣舰队。拥有潜艇以上主要作战舰艇230余艘(其中航空母舰10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38艘、驱逐舰112艘、潜艇65艘),占当时日本海军大、中型作战舰只90%以上,另有飞机1000余架。活动在北起千岛群岛,南至中国海南岛,东到加罗林群岛的广阔海域,战线长达6000海里,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作战舰队之一。舰队解散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联合舰队奉命袭击夏威夷珍珠港,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太平洋战争爆发。10日,其岸基航空部队在马来海战中击沉英国远东舰队包括旗舰“威尔士亲王”号在内的2艘主力舰。1942年2月在爪哇海区击溃美、英、荷、澳联合舰队,支援陆军攻占菲律宾、马来半岛、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以及西太平洋主要岛屿,掌握西太平洋制海制空权。4月进入印度洋,攻击锡兰(今斯里兰卡)港口。6月在中途岛海战中遭失败。同年8月至次年2月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损失大量作战舰艇和飞机,从此由进攻转入防御,逐渐丧失作战海域制海制空权。1944年6月和10月,在马里亚纳海战和莱特湾海战中遭到决定性失败,航空母舰损失殆尽,再也无力实施有组织的舰队作战。1945年4月7日,作为联合舰队最后象征的旗舰“大和”号战列舰在驶往冲绳岛海域途中,被美军舰载机击沉于九州以南海域。5月1日,联合舰队改称海军总队。日本投降后解散。 1947年的日本宪法表示日本军事武装力量只用于维持自卫。战后的日本海上武装力量是日本自卫队中的海上自卫队。损失 1941年日美开战前,联合舰队共拥有舰只254艘,总吨位106.8万吨,开战后新建舰只383艘,85.8万吨,合计作战舰艇共637艘,193万吨。到战争结束只剩下168艘,共约32万吨。 开战时,基地航空兵约1469架飞机,机动部队共计730架舰载机(合计共2199架),加上战时累计生产的飞机超过30000架,累计损失26285架。仅在旷日持久的所罗门群岛作战中,日本就损失飞机7096架,相当于开战时的三倍,有7186名飞行员阵亡。 战争中,帝国海军共有元帅2人,大将5人,中将56人,少将252人(合计315人)阵亡。帝国海军共有409146名军人阵亡。 战后,联合舰队剩余的舰只中,舰况最好的长门号战列舰和酒勾号轻巡洋舰被用于比基尼岛的核试验。沉没或倾覆于日本近海的战列舰伊势、日向、榛名,航母天城、海鹰,受伤航母隼鹰、龙凤,未成航母笠置、阿苏、生驹、伊吹,重巡青叶、利根,轻巡北上、大淀,以及老式装甲巡洋舰常磐、出云等就地解体。搁置在新加坡的残损重巡高雄和妙高被凿沉于马六甲。在中国的军舰和内河炮舰均为国民政府接收。 战后共拆毁舰只421艘(含航母、巡洋舰)以及所有潜艇(含特攻袖珍潜艇),135艘中小型舰艇和辅助舰艇由美、苏、英、中四国瓜分。仅剩下5艘小型海防艇(生名、竹生、鹈来、新南、志贺),1艘运输舰(宗谷),以及35艘用于扫雷的小型舰艇。 1946年12月1日,日本帝国海军省改名为第二复员省,帝国海军的历史到此结束。至1947年1月1日,太平洋上已经没有一艘日本军舰了。联合舰队总司令 伊东佑亨 - 中将 - 明治27年(1894年)7月19日 有地品之允 - 中将 - 明治28年(1895年)5月11日 东乡平八郎 - 中将 - 明治36年(1903年)12月28日 东乡平八郎 - 大将 - 明治38年(1905年)6月14日 伊集院五郎 - 中将 - 明治41年(1908年)10月8日 吉松茂太郎 - 中将 - 大正4年(1915年)11月1日 吉松茂太郎 - 中将 - 大正5年(1916年)9月1日 吉松茂太郎 - 大将 - 大正6年(1917年)10月1日 山下源太郎 - 大将 - 大正7年(1918年)9月1日 山下源太郎 - 大将 - 大正8年(1919年)6月1日 山屋他人 - 大将 - 大正9年(1920年)5月1日 栃内曾次郎- 大将 - 大正9年(1920年)8月24日 栃内曾次郎- 大将 - 大正10年(1921年)5月1日 竹下勇 - 中将 - 大正11年(1922年)12月1日 铃木贯太郎 - 大将 - 大正13年(1924年)1月27日 冈田启介 - 大将 - 大正13年(1924年)12月1日 加藤寛治 - 中将 - 大正15年(1926年)12月10日 谷口尚真 - 大将 - 昭和3年(1928年)12月10日 山本英辅 - 中将 - 昭和4年(1929年)11月11日 小林跻造 - 中将 - 昭和6年(1931年)12月1日 末次信正 - 中将 - 昭和8年(1933年)11月15日 高桥三吉 - 中将 - 昭和9年(1934年)11月15日 米内光政 - 中将 - 昭和11年(1936年)12月1日 永野修身 - 大将 - 昭和12年(1937年)2月2日 吉田善吾 - 中将 - 昭和12年(1937年)12月1日 山本五十六 - 中将 - 昭和14年(1939年)8月30日 山本五十六 - 大将 - 昭和16年(1941年)8月11日 古贺峰一 - 大将 - 昭和18年(1943年)4月21日 高须四郎—中将 —昭和19年古贺峰一飞机失事死去后任代司令官 丰田副武 - 大将 - 昭和19年(1944年)5月3日 丰田副武 - 大将 - 昭和20年(1945年)5月1日 小沢治三郎 - 中将 - 昭和20年(1945年)5月29日历次编成 太平洋战争中联合舰队历次编成 目次 1 1941年12月1日 联合舰队编成 2 1942年4月10日 联合舰队编成 3 1942年7月14日 联合舰队编成 4 1943年4月1日 联合舰队编成 5 1943年9月1日 联合舰队编成 6 1944年1月1日 联合舰队编成 7 1944年4月1日 联合舰队编成 8 1944年8月10日 联合舰队编成 9 1944年12月5日 联合舰队编成 10 1945年3月1日 联合舰队编成 11 1945年6月1日 联合舰队编成 ()为已沉没、失踪等,但尚未除籍舰 1941年12月1日联合舰队编成联合舰队组成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 山本五十六大将 第1战队: 「长门」「陆奥」 第24战队: 「报国丸」「爱国丸」「清澄丸」 第11航空战队: 「瑞穗」「千岁」 第4潜水战队: 「鬼怒」 「名古屋丸」 第18潜水队: 「伊-53」「伊-54」「伊-55」 第19潜水队: 「伊-56」「伊-57」「伊-58」 第21潜水队: 「吕-33」「吕-34」 第5潜水战队: 「由良」 「里约热内卢丸」 第28潜水队: 「伊-59」「伊-60」 第29潜水队: 「伊-62」「伊-64」 第30潜水队: 「伊-65」「伊-66」 第1联合通信队 附属 「千代田」「矢风」「摂津」「明石」「朝日」「室戸」「横须贺镇守府第1特别陆战队」 「横须贺镇守府第3特别陆战队」第一舰队高须四郎中将 第2战队: 「伊势」「日向」「山城」「扶桑」 第3战队: 「金刚」「榛名」「雾岛」「比睿」 第6战队: 「青叶」「衣笠」「加古」「古鹰」 第9战队: 「北上」「大井」 第1水雷战队: 「阿武隈」 第6驱逐队: 「晓」 「响」 「雷」 「电」 第17驱逐队: 「浦风」「矶风」「谷风」「浜风」 第21驱逐队: 「初春」「子日」「若叶」「初霜」 第27驱逐队: 「有明」「夕暮」「白露」「时雨」 第3水雷战队: 「川内」 第11驱逐队: 「吹雪」「白雪」「初雪」 第12驱逐队: 「丛云」「东云」「白云」 第19驱逐队: 「矶波」「浦波」「绫波」「敷波」 第20驱逐队: 「朝雾」「夕雾」「天雾」「狭雾」 第3航空战队: 「凤翔」「瑞凤」「三日月」「夕风」第二舰队近藤信竹中将 第4战队: 「高雄」「爱宕」「鸟海」「摩耶」 第5战队: 「那智」「羽黒」「妙高」 第7战队: 「最上」「三隈」「铃谷」「熊野」 第8战队: 「利根」「筑摩」 第2水雷战队: 「神通」 第8驱逐队: 「大潮」「荒潮」「满潮」「朝潮」 第15驱逐队: 「早潮」「夏潮」「亲潮」「黒潮」 第16驱逐队: 「初风」「雪风」「天津风」「时津风」 第18驱逐队: 「霞」 「霰」 「阳炎」「不知火」 第4水雷战队: 「那珂」 第2驱逐队: 「村雨」「夕立」「春雨」「五月雨」 第4驱逐队: 「岚」 「萩风」「野分」「舞风」 第9驱逐队: 「朝云」「山云」「夏云」「峯云」 第24驱逐队: 「海风」「山风」「江风」「凉风」第三舰队高桥伊望中将 第16战队: 「足柄」「长良」「球磨」 第17战队: 「严岛」「八重山」 第5水雷战队: 「名取」 第5驱逐队: 「朝风」「春风」「松风」「旗风」 第22驱逐队: 「水无月」「文月」「皐月」「长月」 第6潜水战队: 「长鲸」 第9潜水队: 「伊-123」「伊-124」 第13潜水队: 「伊-121」「伊-122」 第12航空战队: 「神川丸」「山阳丸」 第1根据地队 「白鹭」「苍鹰」 第2根据地队: 第32特别根据地队 附属 「佐世保镇守府第2特别陆战队」第四舰队井上成美中将 直率 「鹿岛」 第18战队: 「天龙」「龙田」 第19战队: 「冲岛」「常盘」「津轻」 第6水雷战队: 「夕张」 第29驱逐队: 「追风」「疾风」「朝凪」「夕凪」 第30驱逐队: 「睦月」「如月」「弥生」「望月」 第7潜水战队: 「讯鲸」 第26潜水队: 「吕-60」「吕-61」「吕-62」 第27潜水队: 「吕-65」「吕-66」「吕-67」 第33潜水队: 「吕-63」「吕-64」「吕-68」 第24航空战队: 「千岁空」「横浜空」「神威」 第3根据地队: 「16空」 第4根据地队: 「17空」 第5根据地队: 「18空」 第6根据地队: 「19空」 附属 「金龙丸」「金刚丸」「圣川丸」第五舰队细萱戌子郎中将 第21战队: 「多摩」「木曽」「君川丸」 第22战队: 「粟田丸」「浅香丸」 第7根据地队: 「父岛空」 附属 「鸠」「鹫」第六舰队 清水光美中将 直率 「香取」 第1潜水战队: 「伊-9」「靖国丸」 第1潜水队: 「伊-15」「伊-16」「伊-17」 第2潜水队: 「伊-18」「伊-19」「伊-20」 第3潜水队: 「伊-21」「伊-22」「伊-23」 第4潜水队: 「伊-24」「伊-25」「伊-26」 第2潜水战队: 「伊-7」「伊-10」「桑托斯丸」 第7潜水队: 「伊-1」「伊-2」「伊-3」 第8潜水队: 「伊-4」「伊-5」「伊-6」 第3潜水战队: 「伊-8」「大鲸」 第11潜水队: 「伊-74」「伊-75」 第12潜水队: 「伊-68」「伊-69」「伊-70」 第20潜水队: 「伊-71」「伊-72」「伊-73」第一航空舰队南云忠一中将 第1航空战队: 「赤城」「加贺」 第7驱逐队: 「潮」「曙」「涟」 第2航空战队: 「苍龙」「飞龙」 第23驱逐队: 「菊月」「卯月」「夕月」 第4航空战队: 「龙骧」「春日丸」 第3驱逐队: 「汐风」「帆风」 第5航空战队: 「翔鹤」「瑞鹤」「胧」「秋云」 第十一航空舰队 冢原二四三中将 第21航空战队: 「鹿屋空」「东港空」「1空」 第22航空战队: 「美幌空」「元山空」 第23航空战队: 「高雄空」「台南空」「3空」 附属 第34驱逐队: 「羽风」「秋风」「太刀风」南遣舰队小泽治三郎中将 直率 「香椎」「占守」 第9根据地队: 「白鹰」「相良丸」 第11特别根据地队 注:原表中「春日丸」为联合舰队附属,「汐风」「帆风」直接编入第4航空战队 1942年4月10日联合舰队编成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 山本五十六大将 第1战队: 「大和」「长门」「陆奥」 第11航空战队: 「瑞穗」「千岁」 第5潜水战队: 「由良」 「里约热内卢丸」 第19潜水队: 「伊-56」「伊-57」「伊-58」「伊-59」 第30潜水队: 「伊-62」「伊-64」「伊-65」「伊-66」 第1联合通信队 附属 「千代田」「日进」「矢风」「明石」「朝日」「室戸」「报国丸」「爱国丸」「清澄丸」 「横须贺镇守府第1特别陆战队」「横须贺镇守府第3特别陆战队」 第一舰队 高须四郎中将 第2战队: 「伊势」「日向」「扶桑」「山城」 第3战队: 「金刚」「榛名」「雾岛」「比睿」 第6战队: 「青叶」「衣笠」「加古」「古鹰」 第9战队: 「北上」「大井」 第1水雷战队: 「阿武隈」 第6驱逐队: 「晓」 「响」 「雷」 「电」 第21驱逐队: 「初春」「子日」「若叶」「初霜」 第24驱逐队: 「海风」「山风」「江风」「凉风」 第27驱逐队: 「有明」「夕暮」「白露」「时雨」 第3水雷战队: 「川内」 第11驱逐队: 「吹雪」「白雪」「初雪」「丛云」 第19驱逐队: 「矶波」「浦波」「绫波」「敷波」 第20驱逐队: 「朝雾」「夕雾」「天雾」「白云」 直率 「凤翔」「瑞凤」「夕风」「三日月」 第二舰队 近藤信竹中将 第4战队: 「高雄」「爱宕」「鸟海」「摩耶」 第5战队: 「那智」「羽黒」「妙高」 第7战队: 「最上」「三隈」「铃谷」「熊野」 第8战队: 「利根」「筑摩」 第2水雷战队: 「神通」 第15驱逐队: 「早潮」「亲潮」「黒潮」 第16驱逐队: 「初风」「雪风」「天津风」「时津风」 第18驱逐队: 「霞」 「霰」 「阳炎」「不知火」 第4水雷战队: 「那珂」 第2驱逐队: 「村雨」「夕立」「春雨」「五月雨」 第4驱逐队: 「岚」 「萩风」「野分」「舞风」 第8驱逐队: 「大潮」「荒潮」「满潮」「朝潮」 第9驱逐队: 「朝云」「山云」「夏云」「峯云」 第四舰队 井上成美中将 直率 「鹿岛」 第18战队: 「天龙」「龙田」 第19战队: 「冲岛」「常盘」「津轻」 第6水雷战队: 「夕张」 第23驱逐队: 「菊月」「卯月」「夕月」 第29驱逐队: 「追风」「朝凪」「夕凪」 第30驱逐队: 「睦月」「弥生」「望月」 第7潜水战队: 「讯鲸」 第21潜水队: 「吕-33」「吕-34」 第26潜水队: 「吕-61」「吕-62」「吕-65」「吕-67」 第33潜水队: 「吕-63」「吕-64」「吕-68」 第3特别根据地队 第4根据地队 第5特别根据地队 第6根据地队: 「19空」 第8根据地队 第2海上护卫队: 「能代丸」「金城山丸」 附属 「宗谷」「神川丸」「金龙丸」「吴镇守府第3特别陆战队」 第五舰队 细萱戌子郎中将 第21战队: 「多摩」「木曽」 第22战队: 「粟田丸」「赤城丸」「浅香丸」 第7根据地队: 「父岛空」 附属 「帆风」「汐风」「君川丸」 第六舰队 小松辉久中将 直率 「香取」 第1潜水战队: 「伊-9」「平安丸」 第2潜水队: 「伊-18」「伊-19」「伊-20」 第4潜水队: 「伊-24」「伊-25」「伊-26」 第2潜水战队: 「伊-7」「桑托斯丸」 第7潜水队: 「伊-1」「伊-2」「伊-3」 第8潜水队: 「伊-4」「伊-5」「伊-6」 第3潜水战队: 「伊-8」「靖国丸」 第11潜水队: 「伊-74」「伊-75」 第12潜水队: 「伊-68」「伊-69」「伊-71」「伊-72」 第8潜水战队: 「伊-10」「日枝丸」 第1潜水队: 「伊-15」「伊-16」「伊-17」 第3潜水队: 「伊-21」「伊-22」(伊-23) 第14潜水队: 「伊-27」「伊-28」「伊-29」「伊-30」 附属 第13潜水队:「伊-121」「伊-122」 第一航空舰队 南云忠一中将 「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