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幻觉的影响
消除本币升值的“货币幻觉”,首先是强调要关注本币升值对个人福利带来的实际影响,而非表面的货币价值增加。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因为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失业与过剩劳动,所以采取名义汇率升值的做法不仅不能减少贸易顺差,反而会使劳动者的利益普遍受损,因此有损国民福利。其次,进一步扩展“货币幻觉”的含义, 我们要强调名义汇率与有效汇率的区别。例如,虽然人民币对美元在升值,但对“一揽子货币”来说,美元对欧元、日元的大幅贬值,使人民币有效汇率可能是轻微贬值。而就另一个口径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测算显示,去除通货膨胀因素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2006年7月,比去年同期贬值1.6%。如此种种在本币升值中的“货币幻觉”,伴随某种“非理性升值”,可能会使政策效果被扭曲,并降低本币升值对一国经济和社会福利所带来的利好程度,因此需要加以清醒认识。
货币金融学中货币幻觉怎么理解?
“货币幻觉”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Fisher)于1928年提出来的,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他告诉人们,理财的时候不应该只把眼睛盯在哪种商品价格降或是升了,花的钱多了还是少了,而应把大脑用在研究“钱”的购买力、“钱”的潜在价值还有哪些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精打细算,花多少钱办多少事。否则,在“货币幻觉”的影响下,“如意算盘”打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其实是吃亏了。其实简单的说,就是不要看价格是上涨了还是下跌了,而应该计算货币的购买力.
什么是货币幻觉效应?
货币幻觉效应是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货币幻觉效应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需要注意的是,其不是对商品或劳务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每笔收入都可以用纯粹的货币额来表示,也可以用当前通货膨胀率把它折算成实际价值,这将得到一个实际收入,更准确地指示出收入的实际购买力,而货币幻觉效应的人常常只注意到货币数量上的变化,不会注意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的变化。扩展资料:目前的宏观政策有意识地保持货币幻觉,在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同时,投资趋热,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资料价格最先上涨;一般地货币政策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产出效应,另一是价格效应,如果扩张性货币政策是以通货膨胀来换取产出增长,我们说这种政策有着暂时的“货币幻觉”,货币幻觉一旦消失,就全部转化为通货膨胀。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失业与过剩劳动,所以采取名义汇率升值的做法不仅不能减少贸易顺差,反而会使劳动者的利益普遍受损,因此有损国民福利;需要注意的是,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现金比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幻觉
宏观经济学 在凯恩斯主义中 有个挤出效应 但是什么叫 在货币幻觉时 产出增加 充分就业了 出现挤出
你这个问题,好凌乱啊,实在看不懂你想表达什么。不过可以给你解释一下什么是挤出效应,还有他和利率有什么关系大概就是这样的,你政府增加投资is 就要回向右移动也就是说你的产出会从y0移动到y‘0但是由于lm不是平行线而是向上的所以当is向右时,利息会延lm向上而利息上升后投资就会减少,所以产出就要回到yt。逻辑推到就是,政府投资》产能提高》货币需求提高(货币供给不变)》利率提高(也就是钱的价格)》投资降低(也就是融资成本增加)》产出降低,但不会回到原点。
宏观经济学 关于货币幻觉 我怎么觉得下面的定义反了?名义工资多了 应该是消费增加了啊 怎么理解
我想是这样理解,当AD扩张时,1)工资刚性,AS曲线为凯恩斯型,水平状,AD扩张,价格水平不会升高,国民收入增加;2)工资弹性时,AS曲线处于中间区域,向右上方倾斜,.AD扩张,P上升,Y增加;3)名义工资和价格水平比例提高,则工资完全弹性,长期货币中性,AS曲线处于古典区域,垂直状,AD扩张,P上升,Y不变,则扩张总需求政策失效。另外,名义消费增多并不意味着实际消费增多,相反可能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作用,实际消费会减少。
货币幻觉的具体实例
无数的科学家都在研究为什么世界经济衰退得如此迅速和剧烈,其中行为经济学家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主要将人们决策时的心理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脑科学家对腹内侧前额叶皮层及颅内其他区域进行扫描,检测结果也支持行为经济学家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3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德国波恩大学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者通过大脑扫描仪,观察到人脑部分决策回路有发生货币幻觉的迹象。如果受试者获得一笔金额更大的钱,即使因为物价上涨,多出来的这部分钱并没有带来更大的购买力,腹内侧前额叶皮层部分区域的活动也会异常明显,反映在大脑扫描图上,就是这部分区域被点亮了。脑部扫描图中前额后方出现的亮点告诉我们,人错误判断了货币的价值,也就是出现了货币幻觉。这只是一个例子,一系列日趋复杂的研究还显示,大脑中枢跟恐惧(受脑部杏仁核控制)和贪婪(受脑部伏隔核控制,该部位或许也是产生性欲的地方)这两种与投资相关的原始动机有关。一项把神经影像跟行为心理学和经济学融合的高科技,为研究个人和整个经济体的运作为什么会误入歧途提供了线索。同时,这些研究还试图解释,尽管金融系统已经实施了常规危机预防措施,为什么还是无法逃脱经济崩溃的悲惨命运。这些研究的部分成果已被奥巴马政府采纳,作为稳定银行业和房地产部门的政策指导。
用相对价格概念解释经济行为主体是如何摆脱“货币幻觉”的影响的。
【答案】:假设PX和PY分别表示两种商品X和Y的货币价格,又称为名义价格,那么PX/PY定义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它的含义是用商品Y代替货币,作为商品x的计价单位,它表示用一个单位的商品x与商品Y进行交换,所能得到的商品Y的数量。如果两种商品的货币价格同比例变化,则相对价格并不改变,因此相对价格表达的是一种纯粹的物物交换关系,与货币因素无关。这里,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而与名义价格无关。
货币幻觉与ad曲线的形状有关
货币幻觉与ad曲线的形状有关。货币幻觉,工人会抵抗价格水平不变下的货币工资的下降,却不会抵抗货币工资不变下价格水平的提高,ad表示总需求曲线,从长期看,决定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
货币幻觉与ad曲线的形状有关吗
货币幻觉与ad曲线的形状有关。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当货币幻觉增加的时候,ad曲线的形状更接近一条圆弧,当当货币幻觉减少的时候,ad曲线的形状会变为一条直线。
货币幻觉如何影响人们的决策
消除本币升值的“货币幻觉”,首先是强调要关注本币升值对个人福利带来的实际影响,而非表面的货币价值增加。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因为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失业与过剩劳动,所以采取名义汇率升值的做法不仅不能减少贸易顺差,反而会使劳动者的利益普遍受损,因此有损国民福利。其次,进一步扩展“货币幻觉”的含义, 我们要强调名义汇率与有效汇率的区别。例如,虽然人民币对美元在升值,但对“一揽子货币”来说,美元对欧元、日元的大幅贬值,使人民币有效汇率可能是轻微贬值。而就另一个口径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测算显示,去除通货膨胀因素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2006年7月,比去年同期贬值1.6%。如此种种在本币升值中的“货币幻觉”,伴随某种“非理性升值”,可能会使政策效果被扭曲,并降低本币升值对一国经济和社会福利所带来的利好程度,因此需要加以清醒认识。
人类经济史就是一部通胀史:货币幻觉,为什么放水
1928年,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就提出了一个“货币幻觉”的概念。即人们通常只关注名义价格,而不是实际价格或价格与他们的收入之比。说到任何商品,我们报出的价格、关心的价格,永远只是当前标签下的价格,没有人会用同比环比的数据去扣减一下再来决定这个价格是贵还是便宜。此外,大多数人只关心自己熟悉的商品(比如有的人关心鸡蛋,有的人关心大米,有的人关心手机,有的人关心汽车等等)的价格,并且对这些价格非常熟悉。尽管世界上有无数商品、无数价格,人们却仍习惯于就自己熟悉的商品价格做出反应。在货币幻觉下,人们会产生一种奇特的认知模式:如果自己的工资增长了,人们不会觉得这是物价上升的结果,而会觉得是自己工作努力获得认可的结果。所以,涨工资,每个人都很开心。反过来,如果物价持续下跌10年,跌幅达到20%,然后人们的工资也下降20%,对不起,每个人都会非常不高兴。他们不会去比较物价的因素,而只关心眼前、当下的货币标价。这就是货币幻觉。有一个并不可笑的事实,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了货币幻觉是可能产生的。试验表明,能产生这种幻觉的区域是人的大脑腹内侧前额叶皮层。比如,假设某人的工资增长了一倍,但物价也同时增长了一倍。结果,科学家们发现,某人的大脑皮回区域出现了亮点!那意味着人们忽视了通胀的因素,只是简单地看到自己的工资增长就兴奋起来了。所以,世上的人们其实并不在乎通胀与否,他们只关心眼前的货币多与寡。只要是钱多了,大脑就兴奋,内心就开心——这便是“货币刺激可以促进生产”的生物学基础。
货币幻觉的产生原因
腹内侧前额叶皮层是产生“货币幻觉”(经济学家语)的中心部位。人们在购物时,常常会忽视那些明显已经被通货膨胀扭曲的信息,冲动地把心理价位抬高到实际价位之上,这就是货币幻觉。货币幻觉可能使潜在买家相信房价会一直上涨,从而认为房地产是不错的投资选择。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oJo席勒(Robert J. Shiller)认为,正是货币幻觉导致的错误逻辑催生了房地产泡沫,“人们大都只记得几年前买房时的房价,却常常忘记了其他商品的价格,错误地认为房价比其他物价涨幅更大,从而夸大房地产的投资潜力。”几十年来,经济学家一直在争论货币幻觉是否真实存在,说得更通俗一点,即经济交易中是否存在非理性的影响。著名货币理论家米尔顿o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假定,雇主和消费者都是理性的,他们支付工资或者购买商品时会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换句话说,他们能准确判断一种商品的真实价值。
谁能较详细地给我解释一下货币幻觉?
货币幻觉:在通货膨胀时期出现的,将货币收入的名义价值当做实际价值的一种误解及其相关的错误行为方式。在通货膨胀发生时,个人无法了解通货膨胀或物价上涨的程度,只能凭借自己接触的本地区的少数商品的价格来判断。这样,个人的物价信息就是不完全的,个人只能将主要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货币收入上。例如:作为工作者的个人,在与企业进行单个的或集体的工资谈判时,就可能将企业允诺的名义工资上升幅度当作实际工资的上升。而实际上,实际工资可能并没有上升,甚至还有所下降。这样,企业就通过货币幻觉获得了额外利润。一般认为,货币幻觉只是在通货膨胀的形成阶段比较严重,一旦通货膨胀普遍化和为大众普遍意识到以后,货币幻觉就会逐渐消失。
货币幻觉是否与ad曲线的形状有关
货币幻觉与ad曲线的形状有关。货币幻觉与ad曲线的形状反映的都是收入和消费的关系。1、货币幻觉亦称为货币错觉,指人们忽视货币收入的真实购买力,而只注重名义价值的一种心理错觉。反映的是收入和消费的关系。2、AD曲线即总需求曲线(AggregateDemandCurve)。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反映的也是收入和消费的关系。
货币幻觉是什么意思
货币幻觉效应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效应。 目前的宏观政策有意识地保持货币幻觉,在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同时,投资趋热,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资料价格最先上涨。一般地,货币政策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产出效应,另一是价格效应。如果扩张性货币政策是以通货膨胀来换取产出增长,我们说这种政策有着暂时的“货币幻觉”。货币幻觉一旦消失,就全部转化为通货膨胀。
货币幻觉与价格刚性的关系。
【答案】:(1)货币幻觉与价格刚性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表现在:货币幻觉指价格变动或货币存量变动,而其他真实变量如实际收入、相对价格、真实利率以及包括实际现金余额在内的实际财富等皆未变动时,人们由于只注重名义价值的变动而改变对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和需求的一种现象。此时人们不是对商品的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价值做出反应。货币幻觉可能来自对币值的错误估计,从而货币幻觉是个人的一种非理性的选择行为。如果准确地估计到名义货币的实际值,在其真实财富未变而只有名义收入变动,并且其嗜好、习惯等未改变时,经济主体是不会在供给(或需求)商品或劳务做出与原先不同的选择。以工资为例,人们易于发现绝对工资的增加的变化,而较难发现物价水平的变动,当物价与工资同一比例提高时,人们会把货币工资的增加视作实际工资的增加,从而增加消费支出。使实际消费水平上升,这时我们称货币幻觉。价格刚性是指价格由于合同的长期性、分批到期性、效率工资论等因素而导致价格变化的粘性。货币幻觉是针对消费者或他人而言的一种主观心理上的感觉。而价格刚性是产品的实际价格黏性,是针对企业和厂商而言的。(2)货币幻觉与价格刚性是相互联系的。这表现在:①由于货币幻觉的存在,使价格的刚性得到加强。在短期内,由于工资有货币幻觉,只注重货币工资,并且经济中货币工资通常具有下降刚性,即只能升高,不能降低。而工资构成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工资的刚性使成本没有变化,或变动不大,从而,厂商也没有多大改变价格的动机。所以,货币幻觉进一步强化了价格刚性。②刚性的价格容易造成人们的货币幻觉。正是人们注意到价格的刚性,才进一步引起了货币幻觉,在价格刚性的概念下,人们认为货币越多,收入、财富便越多。
什么是货币幻觉效应?
货币幻觉效应是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货币幻觉效应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需要注意的是,其不是对商品或劳务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每笔收入都可以用纯粹的货币额来表示,也可以用当前通货膨胀率把它折算成实际价值,这将得到一个实际收入,更准确地指示出收入的实际购买力,而货币幻觉效应的人常常只注意到货币数量上的变化,不会注意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的变化。扩展资料:目前的宏观政策有意识地保持货币幻觉,在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同时,投资趋热,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资料价格最先上涨;一般地货币政策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产出效应,另一是价格效应,如果扩张性货币政策是以通货膨胀来换取产出增长,我们说这种政策有着暂时的“货币幻觉”,货币幻觉一旦消失,就全部转化为通货膨胀。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失业与过剩劳动,所以采取名义汇率升值的做法不仅不能减少贸易顺差,反而会使劳动者的利益普遍受损,因此有损国民福利;需要注意的是,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现金比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