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历史上最大的钻石

1.世上最大的钻石有多大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一颗时间上最大的钻石——科拉落日石(The Cora Sun-Drop),几乎无法为其估价,这也是至今无人敢尝试着给它定价的原因。 科拉落日石重110克拉,几乎跟杰瑞的大拇指一样大,它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金黄色梨形钻石。这颗钻石由美国知名钻石生产商科拉国际(Cora International)租借给该博物馆,要于25日在“宝物区(Vault)”进行限时展出的。这颗钻石与众不同的金黄色表明它的碳结构里的氮含量非常低。色泽如此饱满的钻石,在天然钻石中实属罕见,它的重量超过100克拉,这么大的钻石非常罕见,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难怪名模杰瑞·霍尔24日在该博物馆进行参观时,会对它如此痴迷。 2.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叫什么名字 对钻石感兴趣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那颗著名的“非洲之星”,也不可能没有听说过哪颗库利南,我爱钻石网告诉你,世界上最大的宝石金刚石就是“库利南”。 “库利南第一”为梨形,重530.2克拉,是最重的一粒,有74个刻面,是世界上最大的切割钻石。这颗钻石由美国一家公司切割,该公司在研究了这颗钻石6个月后,才确定如何切割。1907年“伟大的非洲之星”钻石以15万英镑卖给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并镶嵌在国王的“工笏”(即拐杖)上。这粒巨钻被称为“非洲之星第Ⅰ”(Great Star of Africa)。最大的钻石。 3.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和最贵的钻石 世界上最大的钻石镶再英国国王的权杖上,有梨子般大小.噩运之钻“希望” “希望”重45.52克拉,深蓝色,世界著名珍宝。 英王权杖 1661年英王查理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时制成,1910年,在权杖上端加镶了世界最大的钻石“非洲之星第1”它形似水滴,重达530.2克拉。 金绿石猫眼 在1991年拍卖会时以六万五千美元成交。 世纪钻石 重273克拉,仅次于克利兰一号和二号,1980年在南非发现,原石重599克拉。 英帝国王冠 上镶有著名的“黑王子红宝石”,王冠上共镶有4颗红宝石,11颗祖母绿,16颗蓝宝石,227颗珍珠和超过2800颗大大小小的钻石。 梨形钻 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钻石,原石890克拉,切磨出407.48克拉的梨形钻,在1988年拍卖会中以1250万美元成交。 历史名钻“柯伊诺尔” “柯伊诺尔”又称“光明之山”,世界最古老的名钻,现重106克拉。 德勒斯坦钻石 是已知世界上最大的绿色钻石,重41克拉。 镶嵌泰米尔红宝石的项链 项链上镶嵌的巨粒红宝石都是红尖晶石,中间最大的一粒重352.5克拉,即著名的泰米尔红宝石。 亚洲之星 闪耀着六射星光的“亚洲之星”重330克拉,缅甸产,世界著名珍宝。 4.世界上最大的钻石是多少 1.“库利南”(Cullinan)。1905年1月21日发现於南非普列米尔矿山。它纯净透明,带有淡蓝色调,重量为3106克拉。后来被加工成9粒大钻石和96粒较小钻石。其中最大的一粒名叫“非洲之星第Ⅰ”,水滴形,镶在英国国王的权杖上。次大的一粒叫做“非洲之星第Ⅱ”,方形,64个面,重317.克拉,镶在英帝国王冠上。 2.布拉岗扎(Braganza)。1725年发现,系巴西境内发现的最大钻石。它近乎无色,仅带有极轻微的黄色,重量为1680克拉。后来不知去向。有人怀疑,这颗钻石后来可能经更权威的鉴定,发现它并不是钻石,而是一颗黄玉。 3.一颗未予命名的大钻石。1919年,在普列米尔矿山找到一颗重达1500克拉的宝石金刚石,颜色也和库利南相似,因此有人认为它和库利南是同一个大晶体破裂而成的,故没有给这块金刚石专门命名。 4.尤里卡(Eureke)。1893年,发现于南非奥兰治自由邦的贾格斯丰坦钻石矿。它光滑透明,呈蓝白色,光泽极佳,是一颗品质上乘的钻石。琢磨后最大的一颗重69.68克拉,被称作“高贵无比”。 5.塞拉里昂之星(Star of Sierra Leone)。塞拉里昂的钻石以品质佳,颗粒大,有良好的八面体晶形而著称於世。塞拉里昂之星是1972年2月在扬格玛的钻石矿上发现的,重为968.9克拉,无色。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

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患有包括阿斯伯格症(Asperger Syndrome)在内的「泛自闭症障碍症候群」(ASDs)的迹象,例如科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作家乔治.欧威尔和威尔斯(H.G. Wells);哲学家维根斯坦;政治家戴高乐和美国总统杰佛逊等人。一些名人死后亦诊断出患有阿斯伯格症,如音乐家贝多芬、莫札特、童话作家安徒生和哲学家康德。这些天才展现出来的创造力,以及自闭症的徵候,都和相似的基因变异有关。他认为精神上异常也能表现出正面的结果。有这种病的人,会有超凡的艺术创造与高超的数学天赋,爱因斯坦也被认为有这种病。导致阿斯柏格症候群的一些基因,和拥有才气洋溢的创意,基因是相同的。

(2/4)员又名为九天)九天:九天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神秘组织,开创者是魏宋南北朝的一群的热血青年,因为战...

……1.剑侠情缘的组织  九天,一个暗地里掌握大唐万里疆土的神秘组织,成员只有九个,却都是谜一样的人物,这九个人可能武功高强,可能权倾天下,也可能富可敌国,没有人知道他们真实的身份。九天已经超越了武林的范畴,是游戏世界中最危险可怕的人物。   与其说九天是一个势力,还不如说是一个组织,因为他们自始至终都是九个人,不会有增加,也不会有减少。一般来说,上代九天在活着的时候就会着意寻找自己的继承人,如果有旧的九天意外死去,那么其他八位就会按照惯例,选择一位适当的人选授以秘诀,成为新的一员。   第一代九天的成立最早已是南北朝时期了。自东汉黄巾之乱开始,中华大地经历了数百年的乱世,长久的战乱波及到中华的每一处角落,到处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惨况。许多百姓世代出生在战乱之中,也死于战乱之中,老百姓几乎以为战争将永不平息……直到公元六世纪,也就是中国历史上北周时期的到来,这一切才有所改变。   那时候有九位各有奇才的年轻人,有的是富可敌国的大商人,有的是剑术无双的大侠客,有的是用兵如神的兵法家,个个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人物。他们志同道合,怀着满腔热血走到了一起,深感世间如此多苦难都是因为混沌战乱所致,所以下定决心要凭一己之力,建立一个美好的大同世界。为了表明自己拥有翻天覆地的决心,故取名九天。   九天代代相传的目的只有一个-----------完美的大同社会,为了这个目标,他们无视任何准则和阻碍.他们并不在乎天下究竟是哪一家哪一姓的天下,在九天的理念中,这只是为了换取完美时代的来临而采用的一种方式,为了实现他们的理念,他们甘愿付出任何代价.为此不惜血染神州!   定位:基本上,九天在游戏初期两年内完全不可见,而且他们中大部分都会随着游戏的发展有能力上的成长。这九人将会是游戏后期噩梦级难度的boss。

哈尔滨理工大学历史

哈尔滨理工大学是黑龙江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三校均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历经60年的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哲、文、法、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资深院士王大珩先生,1978年6月任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84年以来一直任哈尔滨理工大学名誉校长。2003年,被教育部授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11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学校共有4个办学区,其中在哈尔滨市有东、西、南3个办学区,在山东省荣成市有1个办学区。学校总占地面积211万多平方米,教学基础设施面积88万多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95万册,电子图书6370GB,中外文期刊14万册,订购文献数据库22种,另有2个自建数据库。现有教职工2811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人,副高职以上人员816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日制在校生常年稳定在32000人左右,留学生100余人。 全校设有21个学院、1个教学部和4个教学实践中心,有54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有8个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14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工程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翻译硕士和MBA),18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4个翻译硕士专业,14个高等学校教师在职申请硕士学位专业。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装备制造技术为省级重点学科群,另有3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0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有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6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和1所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 “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973”、“863”计划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81项,省部级项目980项,企事业委托项目1500余项。科技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另有126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在教学研究方面,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44项。出版论著3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8000余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近2000篇。主办有《电机与控制学报》、《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科技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四种公开刊物,其中《电机与控制学报》为EI Compendex (核心)数据库收录期刊,《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坚持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办学方针,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10多个国家的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果。现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美国托伊州立大学、匹兹堡大学、英国伦敦城市大学、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日本中部大学、加拿大凯普雷诺学院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合作办学。为推进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2006年与山东省荣成市政府合作,共同组建了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 建校60年来,学校为全国制造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很多毕业生都已成为大中型企业和其它领域的技术骨干和领导骨干,被企业(行业)誉为“现代工程师的摇篮”。面向21世纪,哈尔滨理工大学将以“稳定办学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和突出办学特色,夯实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基础”为基本发展思路,力争到2020年实现国内一流地方性理工大学的建设目标。

中国历史上的神秘组织都有哪些?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由秦国秦孝公所创建的一个强大的组织“黑冰台”,这个组织里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所擅长的,每个人后身怀绝技。其组织中更有着一个强大当得情报组织,为当时的秦孝公搜集情报,更是在当时所有的国家安插内应,眼线大听重要情报。其内更有这杀手组织,干着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买卖,更是为其国家刺杀敌国重要人物。这些还不是这个组织最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国家培训优秀人才,为国家效力,这个组织为秦国强大做出了非常到的贡献,更是为一统天下奠定基础。说到最恐怖的组织,我们就会立即想到在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所建立的锦衣卫与东西两厂了,这些组织唯一的作用就是监管文武百官,把文武百官的生活,与一言一行都报告给皇帝。在当时的时代可以说臣子一点秘密都没有。记得有一回一位当朝大臣在家中心血来潮做了一首诗,而第二天皇帝召见,告诉那个大臣他的那首诗中的一个字用的不好。所以说在明朝时候对臣字子的监管到达了一个非常严苛的程度,做臣子的时时刻刻都提心吊胆的,没有安全可言。其实我国最悠久的,最大的神秘组织就是江湖了,俗话说的好“江湖事,江湖了”其厉害程度就好像一个小型的国家一样。不过其管理上是非常宽松的,无论什么人都可以称自己是江湖人。而江湖人都有着一颗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正义之心。

离心分离机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人们用绳索的一端系住陶罐,手握绳索的另一端,旋转甩动陶罐,产生离心力挤压出陶罐中浆果的汁液,这就是离心分离原理的早期应用。工业离心机诞生于欧洲,比如19世纪中叶,先后出现纺织品脱水用的三足式离心机,和制糖厂分离结晶砂糖用的上悬式离心机。这些最早的离心机都是间歇操作和人工排渣的。由于卸渣机构的改进,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连续操作的离心机,间歇操作离心机也因实现了自动控制而得到发展。1879年,瑞典的拉瓦尔发明第一台从牛奶中分离奶油的分离机,它的转鼓仅是一个空心的圆筒。后来转鼓内增加了轴向叠置的圆锥形碟片,使分离效果显著改善,并增大了处理能力,这一技术进展导致碟式分离机迅速发展。离心分离机的转速则逐渐由低速向高速发展,转鼓直径也逐渐增大,改善了分离效果,提高了处理能力。离心分离机的研究和发展趋势是:①强化分离性能,包括提高转鼓转速;在离心分离过程中增加新的推动力;加快推渣速度;增大转鼓长度使离心沉降分离的时间延长。②发展大型的离心分离机,主要是加大转鼓直径和采用双面转鼓提高处理能力使处理单位体积物料的设备投资、能耗和维修费降低。③改进卸渣机构使操作连续化。④增加专用和组合转鼓离心机,以满足特殊的和多项的分离要求。⑤理论研究方面,主要研究转鼓内流体流动状况和滤渣形成机理,研究最小分离度和处理能力的计算方法。复杂形状转鼓的应力分布和强度计算的研究。⑥研究离心分离过程最佳化控制技术。

请推荐几本像吴思的《潜规则》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这种类型的历史书,除了上述二人的书

史景迁的书:《皇帝与秀才》、《康熙自画像》、《利玛窦的记忆之宫》、《王氏之死》。。。都是一边讲历史故事,一边介绍历史背景。风格和黄仁宇相似。

谁有有关评论某个历史人物的文章(最好是嵇康的)?

嵇康(223-262):三国时谯郡铚(今宿县西南)人,字叔夜,魏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出类拔萃的“竹林七贤”第一人。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善鼓琴,工书画。在哲学上,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主张回到自然,厌恶儒家各种人为烦琐礼教。在政治面目上表现为刚肠嫉恶、锋芒毕露。遭钟会陷害,被司马昭所杀,临刑前,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嵇康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文风犀利,泼辣洒脱。一生勤奋著述,他的诗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中有较高地位,“心写心声不失真”是嵇康诗文最突出的特点。 嵇康身当魏末玄学兴盛时期,他对玄理有自己的见解,称"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与山巨源绝交书》),表明他对老、庄的服膺。他又认为,神仙禀之自然,非修炼所能致,然而如导养得法,常人也能够长寿,与流行的服食飞升神仙之说有所不同。他著有《养生论》,强调"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等精神上的自我修养功夫。并与向秀就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嵇康在文章里主张"心无措乎是非"(《释私论》),但是他的行动却是"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嵇康的这种性格,表现为他对名教、礼法的批判。当时司马氏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大力标榜提倡礼法,用所谓"人伦有理、朝廷有法"来羁縻一些士子。嵇康则在一系列文章中强调道家的"自然",揭露礼法和"礼法之士"的虚伪本质。 嵇康"每非汤、武而薄周、孔",这种非毁先王的作法,实际上是要否定"今王"——司马氏。 嵇康对司马氏的敌意,在他另一些文章中也有所流露,如《管蔡论》一文,为历来被说成是"顽恶显著"的管叔、蔡叔翻案,说他们本来是"服教殉义、忠诚自然"的,只是由于武王死后,周公摄政,"卒遇大变,不能自通,忠疑乃心,思在王室,遂乃抗言率众,欲除国患"。当时司马昭曾以周公自居,而魏末又屡次发生大臣举兵抗命、反对司马氏的事变,所以此文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作者是在为反对司马氏的□丘俭、诸葛诞等人张目。事实上,后来钟会构陷他,一条重要罪状就是"康欲助□丘俭"。 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和散文。他的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体为多,占一半以上。代表作有《赠秀才入军》18首以及《幽愤诗》。《赠秀才入军》为赠其兄嵇喜之作。诗中写对从军远征的哥哥的思念,表现了兄弟间的动人情谊。如第9首("良马既闲"),用想象的手法,写嵇喜在军中驰射的英武风姿;第14首("息徒兰圃")也以想象方式,写嵇喜在征途中息驾休憩、寄情山水的悠闲神态;第15首("闲夜肃清")又写诗人自己在清夜朗月下置酒无欢、御琴不鼓的孤独寂寞心情,写得都相当亲切感人。诗中大量使用比兴手法来渲染浓郁的别离气氛,它们大多由《诗经》中化出,显示了嵇康四言诗所受《诗经》的影响。《幽愤诗》作于系狱临终之前。诗中回顾了自幼至长的经历,叙述了自己"托好老、庄,贱物贵身"的思想及其形成原因,认为自己终致囹圄,是由于性格"顽□",招来了谤议。诗中表示希望度过目前的厄难,然后去过超尘绝世生活,"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这篇诗由于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的,所以沉至痛切。在写法上,它采取了回环往复的多层次结构,强调了诗人愧恧的心情和守朴全真的志向,充分表达了他内心的郁闷愤懑。 嵇康往往在诗中抒发他强烈的愤世疾俗心情,因此他的一些作品写得比较直露,语含讥刺,锋芒毕现,表现出清峻警峭的特点。而他的另一些诗作夹有谈玄的成分,如"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之类。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他诗歌形象的生动性。不过总的来说,嵇康的诗歌,特别是四言诗,在文学史上还是有相当地位的。 嵇康的散文成就超过诗歌。他的论说文、书信、传记写得都好。论说文今存9篇,多为长篇,以《养生论》、《声无哀乐论》等最为著名。这些文章多是阐弘他的哲学、政治、伦理思想的,如《养生论》是宣传"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的;《声无哀乐论》论证情感与声音的关系,认为哀乐之情的产生,"自以事会,先遘于心,但因和声,以自显发",文章批驳了声音本身具有哀乐的观点;《管蔡论》是篇政治历史论文,《明胆论》又是篇心理学论著。这些文章的共同特色是"师心以遣论"(《《文心雕龙》·才略》),即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文风犀利。如上述《管蔡论贰ⅰ渡薨Ю致邸返龋际嵌源车拿坦勰畹奶粽剑硐至思蟮挠缕?BR> 书信今存2篇,即《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吕长悌绝交书》。前一篇是写给友人山涛的。当时山涛将离吏部郎之职,举嵇康自代,康即写此书谢绝。书中列述自己不能任职的理由,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述说自己性格刚直,脾气怪僻,与"俗人"即礼法之士不合。此书写得泼辣而洒脱,向来被认为是嵇康散文中的代表作。后一篇是致吕安之兄吕巽的,书中大义凛然地斥责吕巽行为污秽,而且包藏祸心、反诬无辜的弟弟,愤怒地声明同他绝交。

有没有聊历史话题的Q群啊

历史主题交流QQ群号: 溯古追风-世界史1号群(11301417)[群主:大泥巴 管理员:朽石·火虫] 溯古追风-世界史2号群(12098653)[群主:朽石·火虫 管理员:帝国的惆怅] 溯古追风-中华史(17731326)[群主:草样年华 管理员:朽石·火虫] 溯古追风-军事史(14729809)[群主:变幻的风 管理员:朽石·火虫] 溯古追风-版主站务群(16852139)[群主:朽石·火虫 管理员:剑胆] 为加强历史网站及历史论坛互动性,长期征集历史主题交流QQ群。 欢迎同好者参与。 联系:朽石·火虫(454637493、103533146) 帝国的惆怅(531127367)希望采纳

《辛德勒的名单》的真实历史是什么?

是的.奥斯卡·辛德勒,一个真实的人物,在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的名单》赢得了7座奥斯卡金像之后,辛德勒成了一种象征。在20世纪那场最残酷的战争的阴郁背景中,辛德勒的形象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是一个谜样的人物,在岁月的遗忘和公众的误读之后,一系列与辛德勒有关的新发现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辛德勒。为了报答辛德勒的救命之恩,死里逃生的波德克u2022菲佛伯格(Poldek Pfefferberg)决定倾尽一生去讲述辛德勒拯救犹太人的故事。1963年,菲佛伯格试图与米高梅公司合作拍摄一部关于辛德勒的传记片,但最终未能如愿。1982年,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u2022肯尼利在遇见菲佛伯格之后,出版了小说《Schindler"sArk》,一举夺得布克小说奖(Man Booker Prize)。美国音乐公司总裁西德u2022谢恩伯格交给史蒂文u2022斯皮尔伯格一份《纽约时报》的书评,斯皮尔伯格被辛德勒的故事震惊了,甚至对小说内容的真实性提出置疑,他说:“是什么驱使一个男人倾其所有去挽救那些无辜的生命呢?”产生浓厚兴趣的斯皮尔伯格希望环球影业能买下小说的改编拍摄权,1983年初,斯皮尔伯格与菲佛伯格会面,菲佛伯格问道:“请问你准备什么时候开拍?”斯皮尔伯格答道:“10年后。”10月24日,正在耶路撒冷访问的英国外交大臣罗宾·库克代表以色列向英国前特工兼外交官弗兰克·福利授予“外国正义人士”荣誉称号,以纪念他在本世纪30年代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千百万犹太人逃出德国纳粹分子的魔爪,重新获得自由。弗兰克·福利被人们称为英国的“辛德勒”,而拉乌尔·瓦伦贝格被称为瑞典的“辛德勒”。瓦伦贝格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夫人的舅父。瓦伦贝格在40年代以外交官的身份至少挽救了10万犹太人。“辛德勒的名单”不只是一件遗物,它更是一种象征,是人类精神遗产的一部分。

百家讲坛有什么人讲的历史是比较靠谱的

一个以文化人、历史专家、教师为主的《百家讲坛》在娱乐当道的年月里成为热门节目,到现在,在《百家讲坛》推出过讲座的人已超过了20位,这些人在上“讲坛”前,影响力只限于小圈子里,但在央视走了一遭,他们名气爆增,成为公众眼中的明星。他们能走红,除了央视这个造星平台外,他们所具有的独特气质才是成为观众 追捧的主要原因。 最投入——孙丹林 孙丹林是渤海大学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文。文史不分家,研究历史也成为孙丹林教授的爱好。孙丹林教授分析了《百家讲坛》之所以得到众多观众的青睐的原因:《百家讲坛》充当了桥梁,真切地拉近了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专家学者的灵活讲述,加上电视手段的运用,让《百家讲坛》这个安静的节目成了观众收视的一匹黑马;另外,《百家讲坛》使一些原来只在书斋里传播的文化和观点,与普通百姓见面了,百姓也非常渴望得到这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孙丹林在《百家讲坛》讲过陆游、讲过唐伯虎,会时不时蹦出一些“帅呆”、“酷毙”等新潮词汇。当他讲到陆游钗头凤的经过时,连一些观众都被他讲哭了。 最洒脱——孔庆东 孔庆东,北大教授。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现代小说与武侠小说,语言驾驭出色,文章不仅生动有趣且愤世嫉俗。出版:《北大往事》《青楼文化》、《井底飞天》、《金庸侠语》、《空山疯语》等。他那种差不多是与生俱来的幽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庆东说起金庸小说基本可以不看讲稿,凭他不凡的经历和独特的思考方式,有人甚至戏言孔庆东是“北大的马克.吐温”。 最具人气——易中天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近年撰写出版了《帝国的惆怅》以及“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品人录》等。 易中天,这个具有八卦精神的教授用一种平民化的方式在电视上讲起了历史故事,让他迅速成了“超级教授”,并已有了庞大的“易粉”群。 最争议——刘心武 刘心武,四川成都人,当代作家。先后担任北京第13中学教师、北京出版社编辑。近作长篇小说《钟鼓楼》标志着创作的新高度。刘心武擅长青年题材,把塑造人物同对生活思考的抒情议论结合,是他小说的艺术特色。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出,“红学家”一片哗然,认为他创出的“秦学”属于歪门别道,但在争议声中,刘心武主讲节目的收视率却节节高升。 最另类——纪连海 纪连海是北师大二附中的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算是一位“教书先生”。在央视节目《百家讲坛》上说清史。 纪连海的另类首先是身份,他不是专家、教授,而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历史老师,而他的讲座风格也另类,看他的节目,跺脚、拍桌子、双手颤抖是常见的事情。 最幽默——金正昆 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研究。已出版专著、教材12部,发表文章近百篇,共350多万字。是国内知名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政府多部门顾问。 金正昆是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所有听过金正昆讲座的人都会用幽默来形容他的说话风格,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演播室,笑声总是充满他发言的全过程。 最关键——阎崇年 阎崇年,1934年4月生,山东省蓬莱市人。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研究满洲史、清代史,兼及北京史。在《百家讲坛》播讲过《清十二帝疑案》和《明亡清兴六十年》。 2004年5月,《百家讲坛》从北京市社科院找来了阎崇年讲清史,此前这个“讲坛”的收视一直不温不火,但阎崇年来了后立马扭转局面,节目开始渐渐走上正轨。 最悬疑——毛佩琦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副社长;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 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吴晗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明史、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 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论》、《永乐皇帝大传》、《郑成功评传》、《明清行政管理制度》、《中国明代政治史》(合著)、《中国明代军事史》(合著);主编有:《岁月河山—图说中国历史》、《岁月风情—中国社会生活史》、《十大后妃》、《百卷本中国通史??明史10卷》、《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中国状元大典》、《四库全书大辞典?史部》等。最新出版著作:《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第一部》 。 毛佩琦《百家讲坛》主讲的“明十七帝疑案”,收视率排名位于去年《百家讲坛》所有讲座的第二位,明朝的悬疑故事在他口中一一破解,也掀起了民间“明史热”。 最严谨——马瑞芳 马瑞芳,著名学者、作家,1942年生于山东青州,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2005年初,山东大学的马瑞芳教授在CCTV-10《百家讲坛》开讲《说聊斋》,她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活泼的叙事方式赢得社会各界观众的广泛欢迎。 马瑞芳讲聊斋吸引观众注意,靠的是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她曾20多年考察蒲松龄的生平,并沿蒲松龄青年时的“南游”路线考察,有关《聊斋》的趣事就是这么被发掘出来的。 最学术——王立群 王立群,1945年生,山东新泰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当时称“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山水游记研究和《文选》研究两个方面。王立群走入《百家讲坛》,以他的“汉代风云人物”系列《项羽》、《吕后》,赢得满堂喝彩。 王立群和易中天都讲过汉代人物,而作为河南大学教授的王立群所讲内容更有史学家风范。他在节目中显得内敛,所讲内容考据严谨,每堂课结束后都令人感觉回味无穷。

有什么好看的历史类书籍

《晋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史记》《历史是什么玩意》《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全球通史》 《中国最有名的100位帝王》 <明朝那些事儿>《夜宴:浮华背后的五代十国》《 原来这才是春秋》《 战国那些事儿》《 大秦帝国》《 流血的仕途》《两宋风云》《中国人史纲》《历史的尘埃》《沉痛的转身——晚清文人实录》《铁血强宋》《世界史纲》《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国上下五千年》《正说清朝十二帝》《从黎明到衰落》《二十四史》《1421,假如历史可以重来》《 如果那时宋朝》 《革命逸史》《细说三国》《细说元朝》《西方哲学史》 《罗马帝国衰亡史》 《帝国的终结》《帝国的惆怅》《资本论》《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都是文学的,相信能满足你的要求。

百家讲坛有什么人讲的历史是比较靠谱的

一个以文化人、历史专家、教师为主的《百家讲坛》在娱乐当道的年月里成为热门节目,到现在,在《百家讲坛》推出过讲座的人已超过了20位,这些人在上“讲坛”前,影响力只限于小圈子里,但在央视走了一遭,他们名气爆增,成为公众眼中的明星。 他们能走红,除了央视这个造星平台外,他们所具有的独特气质才是成为观众 追捧的主要原因。 最投入——孙丹林 孙丹林是渤海大学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文。 文史不分家,研究历史也成为孙丹林教授的爱好。 孙丹林教授分析了《百家讲坛》之所以得到众多观众的青睐的原因:《百家讲坛》充当了桥梁,真切地拉近了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专家学者的灵活讲述,加上电视手段的运用,让《百家讲坛》这个安静的节目成了观众收视的一匹黑马;另外,《百家讲坛》使一些原来只在书斋里传播的文化和观点,与普通百姓见面了,百姓也非常渴望得到这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孙丹林在《百家讲坛》讲过陆游、讲过唐伯虎,会时不时蹦出一些“帅呆”、“酷毙”等新潮词汇。 当他讲到陆游钗头凤的经过时,连一些观众都被他讲哭了。 最洒脱——孔庆东 孔庆东,北大教授。 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 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现代小说与武侠小说,语言驾驭出色,文章不仅生动有趣且愤世嫉俗。 出版:《北大往事》《青楼文化》、《井底飞天》、《金庸侠语》、《空山疯语》等。 他那种差不多是与生俱来的幽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庆东说起金庸小说基本可以不看讲稿,凭他不凡的经历和独特的思考方式,有人甚至戏言孔庆东是“北大的马克.吐温”。 最具人气——易中天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 近年撰写出版了《帝国的惆怅》以及“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品人录》等。 易中天,这个具有八卦精神的教授用一种平民化的方式在电视上讲起了历史故事,让他迅速成了“超级教授”,并已有了庞大的“易粉”群。 最争议——刘心武 刘心武,四川成都人,当代作家。 先后担任北京第13中学教师、北京出版社编辑。 近作长篇小说《钟鼓楼》标志着创作的新高度。 刘心武擅长青年题材,把塑造人物同对生活思考的抒情议论结合,是他小说的艺术特色。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出,“红学家”一片哗然,认为他创出的“秦学”属于歪门别道,但在争议声中,刘心武主讲节目的收视率却节节高升。 最另类——纪连海 纪连海是北师大二附中的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算是一位“教书先生”。 在央视节目《百家讲坛》上说清史。 纪连海的另类首先是身份,他不是专家、教授,而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历史老师,而他的讲座风格也另类,看他的节目,跺脚、拍桌子、双手颤抖是常见的事情。 最幽默——金正昆 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研究。 已出版专著、教材12部,发表文章近百篇,共350多万字。 是国内知名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多所院校 *** 教授,政府多部门顾问。 金正昆是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所有听过金正昆讲座的人都会用幽默来形容他的说话风格,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演播室,笑声总是充满他发言的全过程。 最关键——阎崇年 阎崇年,1934年4月生,山东省蓬莱市人。 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北京满学会会长。 研究满洲史、清代史,兼及北京史。 在《百家讲坛》播讲过《清十二帝疑案》和《明亡清兴六十年》。 2004年5月,《百家讲坛》从北京市社科院找来了阎崇年讲清史,此前这个“讲坛”的收视一直不温不火,但阎崇年来了后立马扭转局面,节目开始渐渐走上正轨。 最悬疑——毛佩琦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副社长;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 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吴晗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明史、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 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论》、《永乐皇帝大传》、《郑成功评传》、《明清行政管理制度》、《中国明代政治史》(合著)、《中国明代军事史》(合著);主编有:《岁月河山—图说中国历史》、《岁月风情—中国社会生活史》、《十大后妃》、《百卷本中国通史??明史10卷》、《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中国状元大典》、《四库全书大辞典?史部》等。 最新出版著作:《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第一部》 。 毛佩琦《百家讲坛》主讲的“明十七帝疑案”,收视率排名位于去年《百家讲坛》所有讲座的第二位,明朝的悬疑故事在他口中一一破解,也掀起了民间“明史热”。 最严谨——马瑞芳 马瑞芳,著名学者、作家,1942年生于山东青州,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 2005年初,山东大学的马瑞芳教授在CCTV-10《百家讲坛》开讲《说聊斋》,她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活泼的叙事方式赢得社会各界观众的广泛欢迎。 马瑞芳讲聊斋吸引观众注意,靠的是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她曾20多年考察蒲松龄的生平,并沿蒲松龄青年时的“南游”路线考察,有关《聊斋》的趣事就是这么被发掘出来的。 最学术——王立群 王立群,1945年生,山东新泰人。 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当时称“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山水游记研究和《文选》研究两个方面。 王立群走入《百家讲坛》,以他的“汉代风云人物”系列《项羽》、《吕后》,赢得满堂喝彩。 王立群和易中天都讲过汉代人物,而作为河南大学教授的王立群所讲内容更有史学家风范。 他在节目中显得内敛,所讲内容考据严谨,每堂课结束后都令人感觉回味无穷。

.西方宗教对中国的影响?(历史、现状)

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破除封建恶习⑴阻止杀婴 中国自古就有杀婴的恶习,尤其对女婴更是如此。基督教关于生命神圣及男女平等的思想大大加快了社会陈旧观念的改变,今天这种恶习已经很少看见了。⑵废除缠足 缠足这一恶习在中国至少存在了一千年,在这一千年中,妇女将脚趾(除大脚趾)用布紧紧裹起来,使每只脚上的四个小脚趾向下折曲,抵住脚底的肉,阻止脚趾长大。慢慢地,脚后跟被迫向下,脚背隆起,看上去像一个握紧的拳头。裹足会导致脚肉腐烂,脚底大面积坏死,严重的时候脚趾会一个个掉下来。中国妇女如此摧残自己的目的只有一个:取悦男人。今天世人都知道这种行为的愚昧无知,可是在当时这一残酷的恶习深受欢迎,甚至那些受害者也盲目赞同。19世纪一些传道士努力想解开女孩脚上的布,但当他们转身刚走,那些中国母亲们立刻又给缠上。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缠足这一恶习终于被中国政府废除。基督教文化对这一恶习的废除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正如林语堂所说,“基督教传道士用十字架废除了裹小脚”。1912年后,这一恶习仍苟延残喘了至少十年,格蕾蒂斯·艾伟德(详见下文)在山西传教时就曾担任过“缠足督查”。⑶创办女校 中国古代有句俗语:“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家长很少同意女孩识字读书。这一恶习导致聪颖善良的中国女性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直过着目不识丁、地位低下的生活。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传教士郭实腊的妻子在澳门收容了几个穷人家的女孩,开办女子读书班。它突破了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禁锢,首开中国女子受学校教育的先河。此后,随着传教士的增多及向中国内地不断传教,越来越多的女童接受启蒙教育,中国人的文化素质大大提高。诚如梁启超所说“女学愈盛,国家愈强”,廿世纪初,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开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女子高等教育机构——北京华北女子协和大学。此后,传教士还在南方开办了两所著名的女子高等学校,即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其中最著名的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原名金陵女子大学),该校于1913年由美国教会美北长老会、美以美会、监理会、美北浸礼会和基督会联合创办。大学办学中设置过16个四年级学科,包括中文、英语、历史、社会、音乐、体育、化学、生物、家政以及医学专科等,在国内外享有声誉。从1919年到1951年,毕业人数为999人。⑷禁包办婚姻 中国古代盛行包办婚姻的恶习,正如俗语所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孩必须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性在婚姻中没有任何选择权,完全是封建恶习的牺牲品。随着基督教男女平等、一夫一妻文化的传播,包办婚姻的恶习已经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今天,在中国《婚姻法》中已经明确禁止了包办婚姻。⑸破除崇拜偶像 偶像崇拜在中国古代相当盛行,由于文化水平低下,认知能力的有限,加之封建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民众只有将希望寄托给泥塑木雕的偶像上。基督教传入中国后,其禁拜偶像的教义与中国传统的祭祖祭孔以及其他宗教的仪式发生了重大冲突,甚至因此被禁教。但是基督文化不单是一种宗教文化,它与近现代文明的传播相伴而行。随着普及科学文化,开启民智,倡导民主共和的思想在中国传播开来,破除偶像崇拜也在一定范围内为人接受。尤其是一些历史伟人(如孙中山、洪秀全等人)公开反对偶像崇拜,使破除偶像崇拜的观念在主流意识领域为民众接纳。⑹废除一夫多妻 在中华民国以前,中国已经实行了几千年的一夫多妻制。受基督教一夫一妻制婚姻观和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中国妇女终于摆脱了一夫多妻制的婚姻羁绊,开启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模式。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1930年民国政府公布《民法》,正式确立了一夫一妻制。除上述的各种封建恶习外,其他还有如算命、烧纸、欺负孤儿寡妇等恶习都在基督教影响下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2、树立科学与民主观念明末清初,中国还沉睡在天朝大国的美梦中,近代科学无疑是最先敲醒中国这头沉睡狮子的砖头。基督教传教士为中国带来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对天文、数学、物理、哲学以及历史等学科进行了详细介绍和传播。在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准备了一份精美的礼品——近代科学。利玛窦作为来华的第一位西学代表人物,他正式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西方科学文化知识。1601年他向明神宗献报时自鸣钟、雅琴、万国图志等礼物获得在京永居权,此后大量著书介绍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理化等方面知识,如他与中国人徐光启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勾股义》,与李之藻合译了《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乾坤体义》等,他的《山海舆地图》经校阅增补后,以《坤舆万国全图》之名多次刊印。他还著有《交友论》,在书中介绍了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塞捏卡、奥古斯丁等西方哲圣,他还做《西国记法》、《西字奇迹》、《西琴曲意》等书传授西方的其他知识。紧接其后的汤若望和南怀仁等人,在天文、地理、数学、物理以及医学等部门科学都做了大量介绍。比如汤若望在其所著《历法西传》2卷中介绍了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以及伽利略的新发现等。其编制的《西洋新法历书》100卷,直到今天也是中国编制农历的基础。南怀仁曾编撰了数种地理学著作、绘制了数种地图,如《御览西方要纪》、《坤舆图说》、《坤舆外纪》等,它们成为17世纪地理学和地图学在中国发展的标志。南怀仁在《仪象志》和《穷理学》两部著作中,介绍了力学基础知识,包括重力、重量、重心、比重、浮力、材料强度、单摆、自由落体运动等知识。同时还介绍了光的折射和色散方面的知识。今天在北京古观象台还陈列着他设计监制的仪器。1807年,第一位新教传教士马礼逊来到中国,为方便传播西方科学文化,他编纂第一部《华英字典》,创办第一份中文月刊,开办第一家教会学校“英华书院”,又与人在澳门开设眼科医馆。1863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开始着手翻译美国人惠顿的《万国公法》,并使中国第一次认识到国际法的重要性。该书受到恭亲王奕u4723等人的赏识,由总理衙门拨专款付印出版。与此同时,以奕u4723、李鸿章、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看到西方的科学确实先进,认清历史发展潮流,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近现代化企业,总局下设翻译馆以及工艺学堂,用以介绍西方知识,以及培养语言和科技人才。并聘请了许多外国人才进行翻译和教学工作,其中最有名的如英国传教士傅兰雅(详见下文)。在1868年-1907年之间,总局译书达160种,除以军事科技为主之外,旁及地理、经济、政治、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其所翻译书籍的水准,被认为超过晚清数十年其他翻译书籍的质量。对于晚清的知识分子吸收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产生重大的影响。在传教士大量普及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西方民主政治的气息。他们宣讲基督的福音,强调人人平等的关系,启蒙民主政治理念,开展教育和慈善事业,这一切都给封闭许久的中国人民带来了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理想和决心。受基督教中文传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科举失败的洪秀全加入明室后代朱九畴所创立的上帝会。1850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摧枯拉朽般将本已病入膏肓的清王朝推向崩溃的边缘。眼见清政府已无出路,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等人希望中国效仿英国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主持翻译了一些著名书籍,这些著作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都很大。主要译著有:《在华四十五年》、《七国新学备要》、《天下五大洲各大国》、《百年一觉》、《欧洲八大帝王传》、《泰西新史揽要》、《新政策》等20多种。其中《泰西新史揽要》介绍了19世纪欧美各国变法图强的历史,出版后影响很大,是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的主要参考书之一。戊戌变法失败后,受基督教文化影响颇深的孙中山、宋教仁等人领导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此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就是民主和科学(也称“德先生”和“赛先生”),其根源还要追溯到基督教传教士的思想文化启蒙。3、培养现代人才明末清初,基督教传教士就开始为中国培养科技人才,最早应从明末利玛窦培养徐光启开始。清初汤若望等人培养的一批中国科技人才在鳌拜大兴“历狱”中惨遭杀害。1818年马礼逊在澳门创办“英华书院”,该校是近代传教士开办的第一所中文学校,校内以中英文施教,课程有神学、数学、历史、地理等。1847年4月,马礼逊学堂的3名高年级学生容闳、黄宽和黄胜由美国传教士布朗带到美国留学,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留学生。黄宽于1857年毕业回国,成为经过医科大学正规训练的第一位中国西医。容闳则考取了美国耶鲁大学,1854年毕业回国。其归国前即产生了选派留美学生的教育计划和愿望,数年后由其提出的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教育计划得以实施。从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12至15岁的幼童120名,由容闳带领赴美留学。传教士的教育无疑给容闳以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又以容闳日后的教育活动延续下去。中国近代最早的女留学生是一位叫金雅妹的孤儿,她由美国传教士携带和资助,188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约医院附属的女子医科大学,成为近代中国妇女界第一位大学毕业生。1862年清政府为培养外交人员设立了京师同文馆,最先设英文馆,次年增设法文馆、俄文馆。再后又增设德文、日文。馆中教习均聘外国人,其中大部分外国人是传教士。1867年增天文算学馆。1869年聘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总教习,总管校务近三十年。京师同文馆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和管理章程,基本不学“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科目,被人视为中国近代新式学校的发端。1898年,丁韪良又担任中国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京师大学堂总教习。1901年,在庚子事变之后,李提摩太请求各国政府把一部分中国赔款,拿出来在山西等地设立大学。他认为庚子事变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教育没有普及,如果教育普及的话就可以减少类似这样的排外事件。1902年,清政府同意开办山西大学堂。1906年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溥面谒罗斯福总统。他建议将中国清政府的庚子赔款退还一部分,专门开办和津贴在中国的学校。在明恩溥等人的推动下,罗斯福总统给国会提出了一个谘文,指出:“我国宜实力帮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洽于近世之境地。援助之法,宜招导学生来美,入我国大学及其它高等学社,使修业成器,伟然成才,谅我国教育界必能体此美意,同力合德,赞助国家成斯盛举。”1908年7月11日,美国正式决定将偿付美国庚子赔款所得的半数,共计1160余万美元,退还给中国,作为遣送留学生赴美之用。清政府于1911年在北京建立了清华留美预备校(清华大学前身),这所学校从开办到1929年结束,共计派遣留美生1279人。几百年来,外国传教士为中国培养近现代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漂洋过海、背井离乡、风餐露宿、呕心沥血,甚至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其行为和精神可敬可佩,真正彰显了基督的博爱精神。今天的人们可能不知道或不理解他们的无私行为,或总是企图附加一些自私的念头给他们,因为他们不理解什么叫基督精神。中国能从封闭落后走向文明开化,中华民族能得以复兴,基督教传教士之功不可磨灭。(三)基督教在中国创办的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1、学校基督教传教士在华开办教育的初期,教会学校主要集中在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香港和澳门,通常为附设在教堂里的洋学堂,规模很小,程度均为小学。到1875年左右,基督教传教士开办的学校约有350所,学生有6000人,仍以小学为主,但教会中学也开始出现。到1899年,教会学校达到约1766所,学生人数增加到三万多人。1882年由美国长老会在山东登州开办基督教在华的第一所大学登州文会馆。十九世纪中国的基督教大学共有5座,除了登州文会馆外,1888年美国卫理公会在北京开办了北京文汇书院;1889年美国公理会建立了通州华北协和大学;1890年美国圣公会在上海的圣约翰学院设置大学课程;1893年美国长老会在杭州设立杭州长老学院。庚子事变后,在苏州、南京、广州、福州、成都、武汉等地,一批新的高等教育机构迅速崛起。1901年,美国卫理公会在苏州开设了东吴大学。1905年,在华的两家美国宣教差会美南浸信会和美国浸礼会合作在上海开办了浸会大学,该校于1909年正式开学。1929年浸会大学改名为沪江大学。美国卫理公会、北长老会和基督会于1910年在南京创办了南京金陵大学。1915年在福州,六个基督教差会:美国公理会、卫理公会、归正教会和英国公理会、长老会、圣公会联合开办了福建协和大学。1916年美国长老会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准备,在广州开始了岭南大学。在华中地区,美国圣公会、归正教会、英国伦敦会和卫理公会于1924年在武昌创办了华中大学,1910年,在西南地区,四个基督教差会:美国美以美会、浸信会、加拿大卫理公和英国公理会在成都联合开办了华西协和大学。1919年美国和英国四个教会创办了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为美国南北长老会传教士司徒雷登)。到1910年时,教会大学的人数为1000人,1920年时,教会大学的学生人数达到1600多人,教会大学也达到了16所。基督教大学的出现,也引发了中国官办及私立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批中国的官办和私办大学开始建立,如北洋大学、京师大学堂等。教会大学的出现使中国高等教育与西方高等教育的差距一下子缩短了几百年,这一功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2、医院基督教会从马礼逊开始就一直采取医学传教,他们对贫民免费看诊及赠药外,并在各传道据点建立医院或诊所,其中亦不乏医术高明的宣教医生。1835年11月4日,美国公理会传教士伯驾主持的广州眼科医院开业,可视作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的起点。该医局一直为广州及其附近的老百姓免费治病,赢得了中国人对基督教的好感。1859年1月,美国传教医生嘉约翰在广州创办博济医院,并担任院长达44年之久。他曾声称:“为了基督,要爱病人如同爱弟兄。”他不辞辛劳地为人治病和传播西方医学科学,一生共诊治病人74万人次,施行手术4.9万人次,培训西医150 人,编译西医、西药书籍34种,为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美国喜嘉理牧师于1883年到香港,常往广东恩平、开平、新宁、阳江等地乡村传教。他“曾习医学,每下乡时,必俱备药料,救人疾危急,施药传道,两尽所能。”教会医院一般都拥有较高水平的医生、较好的设备、药物和护理条件,受到中国富有居民的青睐。医院则采取以盈补亏的办法,对富有者收取高额费用,但对贫苦的教徒,则减免其医药费用,以博取他们的好感方便传教。1903年加拿大传教士在河南汲县创办的“博济医院”落成。该医院为扩大影响,宣布“贫困病人免费医疗”,前来就诊的病人逐渐增多。1920年新医院竣工,博济医院迁此,改名惠民医院。1920年,河南彰德一代发生特大旱灾,灾后人穷病多,加拿大差会办的广生医院为群众减免费用,治疗疾病,优待产妇,设澡堂让妇女洗澡。1938年,广生医院门诊治疗病人11316人次,其中4776人为初诊,2645人接收免费治疗。截止1937年,中国一共有254家宣教医院,现存比较有名的有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即美国传教医生伯驾于1835年创办的眼科医局)、武汉协和医院(溯源于1866年英国基督教伦敦会传教士杨格非在汉口建立的“仁济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前身为美国基督教美部会出资创办的圣教医院)等。基督教在华举办的医疗事业,其作用和影响实际上超出了宗教和治病的范围,对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医药卫生知识的普及和社会风俗的改良均有着积极的意义。3、慈善机构早期基督教在中国曾创建各种辅助弱势机构,如孤儿院、盲哑学院、养老院等。由于历史原因,具体数字已不可考,个别散见于名人传记中。基督教早期在中国曾建立多家教堂,因为反对弃婴,珍视生命的教义,许多教堂都设有收养弃婴的育婴堂。如1877年李提摩太在太原修建了教堂和耶稣医院,还设立了小学和孤儿院。1896年,英美会为纪念女医生福吉丽,在成都四圣祠创办了第一家育婴堂。1910年美部会传教士夏呤美女士在福州岭下里创办福建基督教孤儿院等。有的传教士开设盲哑学院,如傅兰雅在上海开办的上海盲童学堂。除基督教传教士分散的慈善行为外,遇有重大自然灾害时,基督教差会会联合起来,以传教士为主体,共同从事募集捐款、发放赈款及食品和搜集宣传灾区情况等活动。如1876年至1879年,华北的山东、直隶、山西、陕西、河南五省发生的特大旱灾,天主教各修会先后派到灾区的传教士有六七十人,基督教差会先后派到灾区的传教士有三十余人。1878年1月26日,由传教士、外交官和外国商人联合组成“中国赈灾基金委员会”,总部设在上海。进入二十世纪后,在华传教士和其他外籍人士在北京、天津、济南、开封、太原、汉口和上海等地分别成立了救济团体。1920年这些团体在北京共同决定成立全国性的国际救济团体,正式组成“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的慈善事业为饱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中国人民提供了物质上和精神上帮助,同时也为中国本土的慈善事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迪。

求书~偏历史类或者财经类的

《晋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史记》《历史是什么玩意》《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全球通史》 《中国最有名的100位帝王》 <明朝那些事儿>《夜宴:浮华背后的五代十国》《 原来这才是春秋》《 战国那些事儿》《 流血的仕途》《两宋风云》《中国人史纲》《历史的尘埃》《沉痛的转身——晚清文人实录》《铁血强宋》《世界史纲》《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国上下五千年》《正说清朝十二帝》《从黎明到衰落》《二十四史》《1421,假如历史可以重来》《 如果那时宋朝》 《革命逸史》《细说三国》《细说元朝》《西方哲学史》 《罗马帝国衰亡史》 《帝国的终结》《帝国的惆怅》《资本论》《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等

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书籍有哪些

南环瑾的《论语别裁》 《上下五千年》 《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 《狼图腾》姜戎 《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 《中国美术史百题》 谭天 《明朝那些事儿》 当时明月 《红楼梦》 曹雪芹 《乡土中国》 费孝通 余秋雨《文化苦旅》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夏坚勇《湮没的辉煌》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看似平淡,实则回味无穷)、《放宽历史的视界》、《中国大历史》 钱穆:《国史大纲》(是繁体竖排的,可能会有点不习惯,不过是读史必读)、《中国史学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论语新解》 吕思勉:《吕思勉文集》 柏杨:《中国人史纲》、《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1~7(语言风趣幽默,但不失史实) 韦庆远、柏桦 :《中国官制史》(了解中国的官制) 台湾十四院校六十教授:《白话史记》 (明)冯梦龙、(清)蔡元放 著:《东周列国志》 孙皓晖:《大秦帝国》(同上……) 黎东方:《细说历朝》 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1~4册) 中华书局:《资治通鉴》 鉴高阳:《清朝的皇帝》 白寿彝:《中国通史》22卷 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历史类书籍

晋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史记》《历史是什么玩意》《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全球通史》 《中国最有名的100位帝王》 <明朝那些事儿>《夜宴:浮华背后的五代十国》《 原来这才是春秋》《 战国那些事儿》《 大秦帝国》《 流血的仕途》《两宋风云》《中国人史纲》《历史的尘埃》《沉痛的转身——晚清文人实录》《铁血强宋》《世界史纲》《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国上下五千年》《正说清朝十二帝》《从黎明到衰落》《二十四史》《1421,假如历史可以重来》《 如果那时宋朝》 《革命逸史》《细说三国》《细说元朝》《西方哲学史》 《罗马帝国衰亡史》 《帝国的终结》《帝国的惆怅》《资本论》《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原子时代的历史故事

费米于1901年9月29日出生于意大利罗马,父亲是一个铁路职员。费米17岁时入大学求学,毕业时,他以X射线的专题论文在比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24年到1926年间,他虽然仅担任佛罗伦萨大学的讲师一职,但他在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已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注意。1934年,当费米得知约里奥·居里夫妇用a粒子轰击原子核而发现人工放射性现象后,他马上得出结论,选用中子代替a粒子作“炮弹”,那么,将更有效地引起原子的人工嬗变。他认为,中子不带电,不受原子核上正电荷的排斥,易于被原子核俘获。他和助手们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从原子序数最底的氢开始,用中子一个挨一个地“轰”过去,轰击了63种元素,得到了37种放射性同位素。在实验中,他们还发现,如果先让中子通过水或石蜡,中子的速度减慢,反而能特别有效地激发核反应。这是因为,当中子速度越慢,它停滞在原子核附近的时间就越长,被俘获的机会就越多。在用慢中子轰击原子核的反应中,他又发现可生成新的元素。费米因利用慢中子轰击原子核引起有关核反应和利用中子辐射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获得了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获奖之后,费米与一些科学家们在核裂变的链式反应研究中,同时预见到制造原子武器的危险。当时德国的核裂变也已实验成功,他们非常担心德国首先用以制造原子弹,而美国的政界、军界却反应迟钝。于是,费米、西拉德等科学家于1939年8月一起找到了爱因斯坦,要求借助他的威望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提醒政府要切实注意德国的动向和已出现的危险,建议尽一切力量要赶在德国纳粹分子之前造出原子弹,以消灭法西斯。上书信于10月11日转到罗斯福手中,他立即下令成立铀矿顾问委员会,并拨了研究经费,1941年12月6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前一天批准了制造原子弹的庞大工程计划。为保密而取名“曼哈顿计划”。1942年12月2日,以费米为首的一批美国科学家建造了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它座落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校园里。人们利用原子能的时代从此开始。当时这个反应堆的建造提供了必要的数据。1945年7月16日5时30分,一颗叫“三位一体”的钚弹在新墨西哥州的荒野试爆成功。其爆炸力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1945年8月6日,美国将一颗重5吨的铀弹投向了日本广岛,它的巨大杀伤力震惊了世界。

读完那几本历史书籍就能让你成为通晓古今之人?

1.《明朝那些事儿》《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 。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2.《上下五千年》《上下五千年》是外文出版社出版图书,为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学家林汉达所著,讲述了中国的实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及名人简介为一身的优秀历史读物。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现代语言写出来,通俗易懂。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约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所以“上下五千年”也就代指整个中国历史。3.《那时汉朝》《那时汉朝》是2009年1月长征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月望东山。中华上下五千年,当年明月一人力不能及,于是,月望东山开始讲述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盛世王朝——汉朝。这个中国第一个兴盛的军事王朝。月望东山沿用“明月”式写作手法,笔调诙谐,通俗易懂,完整再现了汉朝400多年的兴旺与衰落。月望东山以“历史可以更好看”为宗旨,为您讲述大汉王朝的风风雨雨,再现大汉王朝的风起云涌。4.《中国历史通论》《中国历史通论》是2012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家范。本《通论》初版分前篇和后篇两部分。前篇从纵横交错的角度,围绕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演进脉络两大主题,通过若干专题,进行研讨。纵向的,对发展线索作讨论;横向的,多围绕中国历史的特点展开。后篇则重在回顾和反思《通史》的百年经历。增订本新加入的“续编”,收进了初版后十年写的一些相关文章,如〈阅读历史: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明清易代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农业、农民与乡村社会:农耕文明新审视〉等等,大体沿袭原来的风格,仍然是“讲义”性质,亦即作者所理解的“中国通史”,反映其个人性思考的心迹。5.《品三国》《品三国》基本囊括了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讲三国的内容。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领袖人物和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与此同时,历史人物也都按照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化论而无一例外地脸谱化了,中国历史则变成了一个大戏台。但我们从来就不知道舞台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白脸和白鼻子,也不知道红脸和黑脸的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因为我们不知道编剧和导演是谁。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运气和等待,却不肯承认每一次“善报”,往往也差不多意味着下一次“恶运”的来临。扩展资料: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早期的史书都是以编年史的形式存在,晋朝太康年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也是编年体。东汉末年,荀悦撰成《汉纪》,开创了编年体的断代史。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史书

有 什么好看的历史类书籍 !

《晋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史记》《历史是什么玩意》《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全球通史》 《中国最有名的100位帝王》 <明朝那些事儿>《夜宴:浮华背后的五代十国》《 原来这才是春秋》《 战国那些事儿》《 大秦帝国》《 流血的仕途》《两宋风云》《中国人史纲》《历史的尘埃》《沉痛的转身——晚清文人实录》《铁血强宋》《世界史纲》《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国上下五千年》《正说清朝十二帝》《从黎明到衰落》《二十四史》《1421,假如历史可以重来》《 如果那时宋朝》 《革命逸史》《细说三国》《细说元朝》《西方哲学史》 《罗马帝国衰亡史》 《帝国的终结》《帝国的惆怅》《资本论》《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都是文学的,相信能满足你的要求。

百家讲坛有什么人讲的历史是比较靠谱的?

一个以文化人、历史专家、教师为主的《百家讲坛》在娱乐当道的年月里成为热门节目,到现在,在《百家讲坛》推出过讲座的人已超过了20位,这些人在上“讲坛”前,影响力只限于小圈子里,但在央视走了一遭,他们名气爆增,成为公众眼中的明星。他们能走红,除了央视这个造星平台外,他们所具有的独特气质才是成为观众 追捧的主要原因。 最投入——孙丹林 孙丹林是渤海大学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文。文史不分家,研究历史也成为孙丹林教授的爱好。孙丹林教授分析了《百家讲坛》之所以得到众多观众的青睐的原因:《百家讲坛》充当了桥梁,真切地拉近了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专家学者的灵活讲述,加上电视手段的运用,让《百家讲坛》这个安静的节目成了观众收视的一匹黑马;另外,《百家讲坛》使一些原来只在书斋里传播的文化和观点,与普通百姓见面了,百姓也非常渴望得到这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孙丹林在《百家讲坛》讲过陆游、讲过唐伯虎,会时不时蹦出一些“帅呆”、“酷毙”等新潮词汇。当他讲到陆游钗头凤的经过时,连一些观众都被他讲哭了。 最洒脱——孔庆东 孔庆东,北大教授。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现代小说与武侠小说,语言驾驭出色,文章不仅生动有趣且愤世嫉俗。出版:《北大往事》《青楼文化》、《井底飞天》、《金庸侠语》、《空山疯语》等。他那种差不多是与生俱来的幽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庆东说起金庸小说基本可以不看讲稿,凭他不凡的经历和独特的思考方式,有人甚至戏言孔庆东是“北大的马克.吐温”。 最具人气——易中天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近年撰写出版了《帝国的惆怅》以及“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品人录》等。 易中天,这个具有八卦精神的教授用一种平民化的方式在电视上讲起了历史故事,让他迅速成了“超级教授”,并已有了庞大的“易粉”群。 最争议——刘心武 刘心武,四川成都人,当代作家。先后担任北京第13中学教师、北京出版社编辑。近作长篇小说《钟鼓楼》标志着创作的新高度。刘心武擅长青年题材,把塑造人物同对生活思考的抒情议论结合,是他小说的艺术特色。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出,“红学家”一片哗然,认为他创出的“秦学”属于歪门别道,但在争议声中,刘心武主讲节目的收视率却节节高升。 最另类——纪连海 纪连海是北师大二附中的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算是一位“教书先生”。在央视节目《百家讲坛》上说清史。 纪连海的另类首先是身份,他不是专家、教授,而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历史老师,而他的讲座风格也另类,看他的节目,跺脚、拍桌子、双手颤抖是常见的事情。 最幽默——金正昆 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研究。已出版专著、教材12部,发表文章近百篇,共350多万字。是国内知名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政府多部门顾问。 金正昆是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所有听过金正昆讲座的人都会用幽默来形容他的说话风格,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演播室,笑声总是充满他发言的全过程。 最关键——阎崇年 阎崇年,1934年4月生,山东省蓬莱市人。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研究满洲史、清代史,兼及北京史。在《百家讲坛》播讲过《清十二帝疑案》和《明亡清兴六十年》。 2004年5月,《百家讲坛》从北京市社科院找来了阎崇年讲清史,此前这个“讲坛”的收视一直不温不火,但阎崇年来了后立马扭转局面,节目开始渐渐走上正轨。 最悬疑——毛佩琦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副社长;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 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吴晗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明史、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 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论》、《永乐皇帝大传》、《郑成功评传》、《明清行政管理制度》、《中国明代政治史》(合著)、《中国明代军事史》(合著);主编有:《岁月河山—图说中国历史》、《岁月风情—中国社会生活史》、《十大后妃》、《百卷本中国通史??明史10卷》、《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中国状元大典》、《四库全书大辞典?史部》等。最新出版著作:《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第一部》 。 毛佩琦《百家讲坛》主讲的“明十七帝疑案”,收视率排名位于去年《百家讲坛》所有讲座的第二位,明朝的悬疑故事在他口中一一破解,也掀起了民间“明史热”。 最严谨——马瑞芳 马瑞芳,著名学者、作家,1942年生于山东青州,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2005年初,山东大学的马瑞芳教授在CCTV-10《百家讲坛》开讲《说聊斋》,她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活泼的叙事方式赢得社会各界观众的广泛欢迎。 马瑞芳讲聊斋吸引观众注意,靠的是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她曾20多年考察蒲松龄的生平,并沿蒲松龄青年时的“南游”路线考察,有关《聊斋》的趣事就是这么被发掘出来的。 最学术——王立群 王立群,1945年生,山东新泰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当时称“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山水游记研究和《文选》研究两个方面。王立群走入《百家讲坛》,以他的“汉代风云人物”系列《项羽》、《吕后》,赢得满堂喝彩。 王立群和易中天都讲过汉代人物,而作为河南大学教授的王立群所讲内容更有史学家风范。他在节目中显得内敛,所讲内容考据严谨,每堂课结束后都令人感觉回味无穷。

历史上真的有还珠格格吗?

没有,《还珠格格》 纯属虚构。作为一部古装偶像电视剧,《还珠格格》的影响力就像是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一股强烈的清宫热旋风。而原著小说的作者琼瑶女士则表示,《还珠格格》的故事是虚构的文学作品。虽然这是一部琼瑶剧,但是其实还珠格格在历史上还是真有原型的。其实,还珠格格的原型是清朝唯一的汉族和硕格格孔四贞,与小燕子不同的是,孔四贞可是真材实料的公主,孝庄皇太后的义女。孔四贞之父孔有德原是明朝参将,崇祯五年降清,被封为定南王。与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合称清初四汉王。孔有德投降清朝后,从东北一直打到广西桂林,在今桂林的明靖江王府建立幕藩。然而,好景不长,顺治九年,南明将领李定国随后攻占桂林,孔有德自焚在靖江王府,其子孔庭训被活捉,六年后被处死。唯独其女孔四贞逃脱到了北京。孝庄太后深为感触,把孔四贞收为义女,封和硕格格。从此,孔四贞就成为清朝唯一的汉族公主。孔四贞的婚姻。孔四贞的丈夫孙延龄,原本是孔有德部将孙龙之子,《清史稿》记载孙延龄身体健美,通晓音律,长于击刺。而且又是孔有德亲自选定的女婿,孝庄太后亲自赐婚。但是他们的婚姻是很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夫妻地位不平等,孔四贞享郡主禄,而孙延龄不过是孔有德偏将之子,从身份来看,孔四贞的地位比孙延龄高很多,因此孔四贞看不起孙延龄。史料记载:“四贞美而不贤,自以太后养女,又掌藩府事,视延龄蔑如也。延龄机知深狙,以太后故,貌为恭敬,以顺其意,四贞喜,出入宫掖,日誉其能,由是太后亦善视之,宠赉优渥,亚于亲王。扩展资料《还珠格格》创作背景作家琼瑶在1997年到北京旅游观光,路过“公主坟”时,瞬间被这奇特的地名吊起兴趣。琼瑶表示到过北京很多次,对北京的地名和巷名很感兴趣,因为它很写实。例如帽儿胡同像帽子,狗尾巴胡同像狗尾,看到名字就可以想象它的地形。可是北京有个地区叫‘公主坟"就非常奇怪了。她和一些朋友谈起,才知道这个地名有个传说:相传,在乾隆时期,乾隆收了一个民间女子作为义女,封为格格。这位格格去世后,因为不能葬在皇家祖坟,所以就葬在‘公主坟"这个地方。《还珠格格》这个故事的灵感就来自于琼瑶在北京到公主坟的一次观光旅游。因为该剧是琼瑶首次尝试将女主角定为一个无厘头的小燕子,与以往她写的苦情戏女主角都不相同,在最初开拍时,并没有报太大希望,没有想到最后会成为经典。参考资料 中国日报网-还珠格格历史原型 清朝的汉族格格孔四贞百度百科-还珠格格

可爱的历史:帝国的惆怅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可爱的历史:帝国的惆怅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基本上是讲历史的。它和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的《百家讲坛》多少有些瓜葛,因为部分内容在那里讲过。众所周知,《百家讲坛》是一个学术性的栏目,尤以讲述历史见长。这类节目并不好做。做好了固然“双赢”(学术扩大了传播范围,电视提升了文化品位),做砸了却是“双输”(学术失去自身品质,电视失去广大观众)。这是许多学者和电视台都不敢轻易涉足此事的原因:他们害怕吃力不讨好,落得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然而《百家讲坛》的编导却告诉我,他们的收视率并不低,高的可达百分之零点五以上,低一点也有百分之零点一。百分之零点五的收视率是个什么概念呢?通俗一点说,就是平均有千分之五的电视机选择了这个频道。当然,调到这个频道的更多,锁定的又少一些,所以说是“平均”。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按照这个比例推算,收看的人数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当然,账不能这么算,前面对收视率的解释也不完全准确。但要说很多人……

《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有没有历史原型?

小燕子这一角色有很大的可能存在历史原型。但是关于小燕子的历史原型版本有好几个,乾隆的第十个女儿,乾隆兄弟弘昼的女儿,以及“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等等。但是我认为最有可能的还要数第三个版本,即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广西桂林的文化中心就曾经讲述过关于孔四贞的故事,其经历与还珠格格大为相似。1.孔四贞的出身公元1635年,这位传奇的女子出身在广西桂林,孔四贞出身高贵,名门世家,乃是大清藩王的孔有德的女儿。孔有德在广西驻扎,捍卫一方水土,所以被封为”定南王“。而孔四贞从小聪明伶俐,美丽大方,十分讨喜,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孔四贞在广西的生活很快迎来了噩耗。1652年,广西发生了一件大事,即将帅李定国带领自己的士兵将此地团团围住,这一场战事可谓是一触即发,并且定南王孔有德注定失败。孔有德是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态度赴死的,在那天夜里,一把火烧尽了定南王府,一场火终结了不知多少生命。但是念及孔四贞年龄尚小,孔有德终究是不忍心女儿与自己同归于尽,便连夜将孔四贞送出了广西。2.孔四贞被孝庄收为义女广西失火,孔四贞被连夜送往北京,好好的一个家庭,就这样走向了绝路。念及孔四贞孑然一身,孝庄太后就将其收为义女,后来被册封为”和硕公主“。而这和硕公主就是大清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汉人公主,孔四贞乃是将门虎女,不同于寻常的女子,论智力,武力不比男儿差,甚至到了康熙在位时,孔四贞接手了曾经自己父亲驻扎的广西职务,在”三藩之乱“的平定中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一起找个历史上有孔四贞这个人吗?看见樱鹏写的《孔四贞传...

大清王朝在建国初年,曾经分封了四位汉族亲王,其中一位封地广西的,称为定南王,名孔有德。孔四贞是定南王孔有德的独女,和名字有德截然相反的是,孔有德这个人并没有半点德,早在崇祯五年,当时还是明朝副将的孔有德就在登州发动兵变,制造了惨无人道的登州大屠杀,除了被孔有德劫做营妓的数百年青貌美的女子外,数以十万计的登州百姓被孔有德屠杀一空,尸体填满了城壕,堵塞了河流,百姓的血飘起了店铺的招牌,而孔有德则带着登州城里劫掠来的三千多匹战马、二十多门红衣大炮、三百多门西洋炮和无数火器金银投降了满清,换来皇太极的三十里出迎。到了后来,孔有德做的‘有德"的事就更多了,随着满清第一刽子手多铎一路南下,先后参与制造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臭名昭著的大屠杀,仅是扬州就杀了八十多万人,用数百万同胞的鲜血换来定南王的王爵。不过在广西桂林的时候,孔有德的报应到了,曾是张献忠部将、先叛而后忠的李定国率明朝残军攻破了桂林城,孔有德被挫骨扬灰,连一点血肉残块都找不到,全家除了孔四贞逃走外,全部被明军所杀。到了后来,孔四贞被孔有德的部将送到北京,孔有德夫妇的惨死,令孝庄皇太后深为感触,她收养了尚未成年的孔四贞,并认之为义女,封和硕公主,成为清朝唯一一个汉人公主。 孙延龄是孔四贞的丈夫,“四贞年十六,太后为择佳婿,四贞自陈有夫,盖有德存日已许配孙偏将之子延龄矣。因下诏求得之,奉太后命为夫妇,赐第东华门外。”孙延龄虽然地位比四贞低,但他毕竟是有德亲自选定的女婿,又身体健美,通晓音律,长于击刺,并和亡父孙龙一样效忠孔家。所以,他和孔四贞的结合并不是不适当的。 但是孙、孔的婚姻显然并不和谐,并且这种不和谐的婚姻关系甚至影响到二人今后的命运。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从来都是妻以夫贵,而孔四贞未嫁之时是孔有德之女,显赫功臣的遗裔;更由于皇太后恩宠,视郡主食俸。而孙延龄不过是定南王藩下偏将孙龙之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四贞是孙延龄的主子,而“四贞美而不贤,自以太后养女,又掌藩府事,视延龄蔑如也。延龄机知深狙,以太后故,貌为恭敬,以顺其意,四贞喜,出入宫掖,日誉其能,由是太后亦善视之,宠赉优渥,亚于亲王。四贞不知延龄奸愚之也,谓其和柔易制,事益专决,延龄因愈不平,思所以夺其权矣。”夫妻间政治地位的不平等,不能形成传统的夫唱妇随的关系,因而产生夫妻间权势的明争暗夺。吴梅村诗云:“新来夫婿奏兼官,下直更衣礼数宽。昨日校旗初下令,笑君不敢举头看。”孔四贞一开始就看不起“起家素微”的孙延龄,因而在康熙三年(1664),孔四贞与孙延龄携家口驻防广西时,“四贞与延龄南下,舟抵淮安,诰封敕书至,以延龄为特进上柱国、光禄大夫,世袭一等阿思尼哈番、和硕额附、镇守广西等处将军,其妻孔氏为一品夫人。四贞自以为和硕格格,已居极品,不从夫贵也;今忽封一品夫人,则仍妻以夫贵矣,疑延龄嘱内院为之,不惬意,夫妇遂不相能。”和硕格格与一品夫人的差别有多大?据《清朝文献通考》:“公主以下及额附之俸,固伦公主岁给银四百两,和硕公主三百两,郡主二百五十两,……和硕公主额附二百五十五两,郡主额附二百三十两,……顺治七年初定公主以下禄米有差,岁给公主郡主各一千石。”而作为一品夫人则享受一品官员的俸禄,“在京满汉文武官员俸银禄米,臣等谨按在京文武官员俸银满洲汉人俱一例,按品颁发禄米,即照俸定数每俸银一两支米一斛。正从一品岁给俸银一百八十两俸米九十石。”孔四贞无论是和硕格格还是郡主,其俸禄都比作为额附或是一品官员的孙延龄要高得多,而一品夫人则是依附于其夫,地位较低,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清廷此举都是扬孙延龄抑孔四贞,难怪孔四贞心生不满。 但孔四贞仗着有太后撑腰,是不会把孙延龄放在眼里的。现存桂林伏波山下的一口大钟,是在康熙八年为奉祀定南王孔有德而铸造的,钟上面把孔四贞的爵衔姓名刻在孙延龄等人的前面,则是孔四贞欲超出孙延龄之上,实现其“格格”权威的明证。 孟森云:“四贞既非男子,延龄又系女夫,非孔氏子姓,清廷遂有以构之,而四贞不悟也。”但孔四贞与孙延龄显然对于清廷的阴谋一无所知,不但不能夫妇同心,苦心经营定南藩下,反而自生嫌隙,沉溺于凌驾于对方之上的权势之争,其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有人得以乘机而入,夺取大权,架空孔四贞和孙延龄。“戴良臣者,原系四贞包衣佐领,颇有才知,希大用,力荐其亲王永年为都统,而己与严朝纲副之,延龄初不许,乃营求于内,四贞强之而后可,虽为之请命于朝,而心甚忌之。良臣因构难其间,谓延龄独信任蛮子,而薄待旧人,由是夫妇益不合。良臣佐格格,每事与延龄相左,所用之人,必逐之而后已,延龄竟为木偶,不复能出一令。四贞初任良臣,以为尊己,故惟言是听,及其得志,并格格而藐之,权且渐归于天下,事无大小,皆擅自题清,广西一军,惟知有都统,不知有将军,并不知有格格。四贞乃大恨,知为良臣所卖,仍与延龄和好,然大权旁落,不可复制。”和好后的夫妇二人,极力想夺回失去的权势,“十二年二月,永年克减军饷,为兵校所讼,延龄因言永年不法,命孔氏赴京奏闻。而永年亦遣人入京,阻孔氏于河南,不得进,仍返粤,延龄由是益憾永年。”上诉不成,恰逢撤藩变起,“延龄内不自安,而四贞又平西义女,反谋遂决。一日,请诸都统入府议事,议毕而出,伏兵于门,尽焉。投桂林城反。”27二人出此下策,只是想发泄个人私怨,显然未经过深思熟虑,因而其反叛的特殊原因也决定了孙延龄始终在吴三桂与清廷之间摇摆不定,并产生了脚踩两只船的想法。 但是困扰孙延龄的个人恩怨问题,在他投向吴三桂后并未解决,“时提督马雄驻柳州,延龄使人持高脚牌往招之。雄故不为延龄下,见牌益怒曰:‘竖子无礼。"碎其牌,纵其使,延龄提兵往攻,为雄所败。然平西势日甚,雄亦不能守,曰:‘吾降平西,不降延龄也。"乃使使自间道往松滋,请降于平西。平西大喜,以雄为怀宁公,然雄与延龄又不能调和议用事者。”而孔四贞也想起了朝廷对孔氏一门的恩典,太皇太后的厚待,同时,“有傅弘烈者,旧为庆阳知府,当三桂未反时,举发三桂不轨事,坐诬,谪戍苍梧。延龄既叛,弘烈欲假事权,集兵图恢复,受三桂伪职为信胜将军,与延龄友善,数以大义陈说,延龄犹豫未决,妻四贞约弘烈往迎大兵,至即反正。”但为时已晚,孙延龄反覆之意已被吴三桂察觉,于是派遣吴世琮至桂林诱杀孙延龄,并把孔四贞带到了云南。 又据昭连《啸亭杂录》云:“十五年,军士念故将军线国安旧恩,欲奉线三公子为主,于是鼓噪而立线公子。军士谓市德于线公子,而线公子约束军士颇严,军士复鼓噪囚线公子而迎延龄。时延龄夫妇逃匿小民孙七家,军士迹至,以二舆从,延龄疑其逐之,不匿且加诛,惧不敢出。孔氏曰:‘出亦死,不出亦死。"乃匿延龄别处,而自出见军士云:‘而曹杀我夫妇易耳,独不念先定南乎?"军士环列叩首,具陈所以奉迎之意。孔氏察其无他,呼延龄出,延龄不敢坐舆,请以一舆舁其妇,而挽舆以行。既入府,延龄惭不能视事,谓孔氏曰:‘吾之复得生也,以卿故。军士念定南威德,以贵重卿,卿其握权视事,吾愿为闲人矣。"孔氏遂戎服绣帕首蟒衣,日击鼓升堂理军务,军士颇服。”由此可见,孔四贞果然有将门虎女之风,而孙延龄也未免太窝囊了,也难怪当初孔四贞独掌军府时出什么麻烦,而孙延龄主管则引起了军士哗变。不过这倒正合清廷节制、消弱定南王藩下部队的心意,只是孔四贞在二十五年之后又再次遭到家破人亡的不幸。 和硕格格 作为一个特例,孔四贞以忠臣遗孤的身份,虽然身为汉女,仍被孝庄皇太后养于宫中,既显示出清廷优待功臣的态度,又以孔四贞维系实力雄厚,忠于孔有德的定南王旧部。“广西之再定也,以线国安统其众,部曲如故,而藩府久虚,上念孔后无人,且虑及孔师无主,乃封四贞为和硕格格,掌定南王事,遥制广西军。”其实封四贞为和硕格格,掌定南王事是在顺治十七年(1660),而早在顺治十三年六月,圣母皇太后就下旨:“定南武壮王女孔氏,忠勋嫡裔,淑顺端庄,堪翊壸范,宜立为东宫皇妃,尔部即照例备办仪物,候旨行册封礼。”显然清王室想通过册妃这一方式,能够更直接地控制无主之定藩,而非以弱女掌藩府。但是,就在“礼部择吉于八月十九日册妃,上以和硕襄亲王薨逝,不忍举行,命八月以后择吉。”八月,又谕礼部: “朕前奉圣母皇太后谕,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立为贤妃,本月二十八日又奉圣母皇太后谕,式稽古制,中宫之次,有皇贵妃首襄内治,因慎加简择,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应立为皇贵妃,尔部即查照典礼,于十二月初六日吉期,行册封礼。”本欲立孔四贞为妃的顺治皇帝恰在此时迷上了董鄂氏,册妃一事便不了了之。正是吴梅村所说:“聘就蛾眉未入宫,待年长罢主恩空。旌旗月落松楸冷,身在昭陵宿卫中。”而孟森认为:“世祖之欲得四贞为妃,与四贞之不愿,并清廷之不敢相强,彼此皆有利害关系存焉。”只是一种可能。孔四贞是在太后为其另择佳婿时才自陈有夫的,可见册妃之前她并未反对,而清廷非但未强迫四贞,还因故拖延。顺治虽然知道立孔四贞为妃有一定的作用,但从他的性格以及他确实迷恋董鄂氏这一点来看,完全有可能不顾及孔四贞而急于立董鄂氏为妃的。 但若从孔四贞的角度来说,无论她是否如小说家所设想的暗恋年青的顺治皇帝,册妃于她终不是什么好事。 由孔四贞掌管定藩这一件事本身就是对定藩的削弱,虽然孔四贞能够使定南王藩属在名义上存在,但孔四贞是没有能力也不可能使定南王藩属成为三藩一样威胁到清廷统治的地方势力,因而清王室以四贞为格格掌定藩,是名存暗削。假使孔有德死后,因孔四贞为女子而置之不顾,将定藩归线国安或李茹春等主管,则定藩之强大指日可待,清廷非平三藩而是平四藩了。至于定藩归线国安主管的可能性则从康熙十五年,军士念线国安旧恩,鼓噪而立线三公子一事可以看出。因此清王室用孔四贞维系定藩的确是一着妙棋,在定藩暂不可撤的情况下,册立孔四贞为妃,应当能长期稳定定藩,而册妃事不成,至康熙元年,遣嫁孙延龄,以孙延龄掌定藩。而孙延龄显然并不适合成为一藩之主,首先是他起家素微,以妇贵,且年纪轻轻,藩下旧臣又都是追随孔有德南征北战多年的宿将,自然不易驾驭;其次孙延龄未见有何才能,除了身体健美,长于刺击,至于统领军队的胆量与豪气竟连孔四贞也不如,“昨日校旗初下令,笑君不敢举头看。”因此孔四贞之所以能奇货可居,受到清廷优待,自有其历史作用。而三藩之乱时,吴三桂亦依葫芦画瓢,在派人杀死孙延龄后,“四贞以三桂义女存滇”。孟森以为:“有德死而四贞为清太后养女,居京师;延龄死而四贞以旧为三桂养女,居云南,其倚以羁縻桂军,为术一也。”只是效果不一样而已。 “更筹响尽烛凝灰,报道将军奏凯回。一纸捷书新凑罢,小车还载美人来。三藩之变人仅知云南吴氏、福建耿氏、广东尚氏。而孔有德之婿孙延龄,袭有孔爵,亦助三藩。三藩平,孙亦授首。孔女四贞,因有德功,赦不问。其实已为康熙纳入宫中矣。”此说误矣。三藩平定之后,原定南王藩下部属分隶八旗,孔四贞虽回到京师,但夫死子亡,只不过是孙家的一个老寡妇,既没有什么政治利用价值,亦不复当年英姿飒爽的女王形象,绝不可能为康熙所接受。

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的历史背景是在哪个朝代,当代的皇上在位多长时间?

《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的历史背景是在清朝的乾隆年间,当代皇上在位六十年。《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讲述了乾隆皇帝的女儿,到北京想要和自己失散多年的父亲相认,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遇到了小燕子。小燕子想尽办法帮紫薇入宫,但是在阴差阳错之间和紫薇互换了身份,成为了宫中的还珠格格,并且深的乾隆喜爱的故事。《还珠格格》电视剧里面的乾隆皇帝,在历史上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同时也是满清定鼎中原以后的第四位皇帝,总共在位了六十年。而后把皇位禅让给了自己儿子,自己做了太上皇以后又继续料理朝政,实际行使权力的时间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同时乾隆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高的皇帝。扩展资料: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曾经火爆影屏,剧中的小燕子牵动了无数观众的心。虽然这是一部琼瑶剧,但是其实还珠格格在历史上还是真有原型的。前几年风靡全国的琼瑶剧《还珠格格》系列,让小燕子的形象深入人心。其实,还珠格格的原型是清朝唯一的汉族和硕格格孔四贞。与小燕子不同的是,孔四贞可是真材实料的公主,孝庄皇太后的义女。孔四贞之父孔有德原是明朝参将,崇祯五年降清,被封为定南王。与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合称清初四汉王。孔有德投降清朝后,从东北一直打到广西桂林,在今桂林的明靖江王府建立幕藩。然而,好景不长,顺治九年,南明将领李定国随后攻占桂林,孔有德自焚在靖江王府,其子孔庭训被活捉,六年后被处死。唯独其女孔四贞逃脱到了北京,孝庄太后深为感触,把孔四贞收为义女,封和硕格格。从此,孔四贞就成为清朝唯一的汉族公主。四贞的丈夫孙延龄,原本是孔有德部将孙龙之子,《清史稿》记载孙延龄身体健美,通晓音律,长于击刺。而且又是孔有德亲自选定的女婿,孝庄太后亲自赐婚。但是他们的婚姻是很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夫妻地位不平等,孔四贞享郡主禄,而孙延龄不过是孔有德偏将之子。从身份来看,孔四贞的地位比孙延龄高很多,因此孔四贞看不起孙延龄。史料记载:四贞美而不贤,自以太后养女,又掌藩府事,视延龄蔑如也。延龄机知深狙,以太后故,貌为恭敬,以顺其意,四贞喜,出入宫掖,日誉其能,由是太后亦善视之,宠赉优渥,亚于亲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还珠格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乾隆皇帝

跪求读后感啊历史类的伟大的中国革命

《帝国的惆怅》是一本容易被误认为集子的专著,原因在于,该书由十篇各自独立的万字长文组成,其中超过半数的文章,又可以视为某种“言在书内,意在书外”的读后感,如《鸦片的战争与战争的鸦片》一文,写作缘起即得自茅海建的史学专著《天朝的崩溃》,《非典型腐败》和《好制度,坏制度》两章,分别站在吴思《潜规则》和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两书的终点上;末篇《千年一梦》中大量的精彩论断和动人感喟,与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也有着一根时隐时现的思维纽带。 正是这些书组成的思想港口,使《帝国的惆怅》得以扬帆起航,行驶到一个个全新的论域。 而这些书之间的内在关联,经易中天统筹调度之后,无论就内容的连贯、思想的递进还是表述的完整而言,都显现为一本学术专著的内核,思辨性、独创性扑面而来。 本书借以启碇远航的那些著作,多是易中天认同乃至服膺的。 作者的写作冲动里,基本可以排除“商榷”之意;可以同时排除的,是代为介绍的热情。 对每一本给予自己思想启迪的同行著作,作者都曾予以充分肯定,但肯定过后,作者还另有活儿要做,另有话儿要说。 说,有时是接着说,把他人未尽之意再奋勇前推;有时是宕开一笔,给读者另外开出一面天窗。 无论怎么说,作者的表达都俨若一支思想奇兵。 正是那一支支不期而至又犀利无比的思想奇兵,构成本书的突出特质,我们得以顺着作者招牌式的展开方式(我曾概括为“侦探小说式的随笔写作法”),一路惊奇,一路惆怅,为两千年帝国,亦为我们自身,那一个个浸透了帝国无意识的衰颓心灵。

孔有德的历史评价

皇太极:都元帅远道从戎,良亦劳苦。行间诸事,实获朕心。招抚山民,尤大有裨益。不谓劳顿之身,又遭衔橛之失。伫闻痊可,用慰朕怀。 屈大均:崇祯间有三叛臣,其首恶为孔有德。 永珹:皮岛才初展,吴桥计渐穷。天教投上国,时至树宏功。缔造膺皇眷,招徕锡命隆。师仍提旧部,衔独授元戎。袍解丰貂暖,筵张秘殿融。直将心腹待,应竭股肱忠。兵特称天祐,恩尤出圣衷。鼓鼙劳乍效,银币赉何丰。国号承基大,宗王拜爵同。威扬平壤外,声震塞垣中。降将开山海,偏师佐邓冯。贼氛旋拉朽,明业已飘蓬。定鼎邀殊赏,为屏冠上公。自兹频讨乱,所向辄横空。捷屡驰吴楚,铭兼勒华嵩。定南封更晋,攘外奖宜崇。疆圉偏多事,千城合鞠躬。蛮方琛未献,粤徼道宜通。远统貔貅往,亲蒙矢石攻。桂林除跋扈,梧野起疲癃。反侧行看尽,功名惜未终。潢池妖复炽,萑泽孽潜讧。大师成孤注,危城倚上穹。来援音杳杳,出战势怱怱。冠裂肝俱碎,袍沾血尽红。肯将身落贼,争觉气如虹。素帛全遗体,丹忱报亶聪。盟无惭带砺,军竟化沙虫。马革酬专阃,牛眠敕考工。烈名标武壮,旷典荷帡幪。 赵尔巽:有德、仲明,毛文龙部曲;可喜,东江偏将;志祥又文龙部曲之馀也。文龙不死,诸人者非明边将之良欤?大寿大凌河既败,锦州复守,相持至十年。明兵能力援,残疆可尽守也。太宗抚有德等,恩纪周至,终收绩效。其於大寿,不惟不加罪,并谓其“能久守者,读书明理之效”。推诚以得人,节善以励众,其诸为兴王之度也欤!

历史上有孝心的名人事迹

一.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戏彩娱亲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三. 鹿乳奉亲 周郯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被误杀的危险。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四.百里负米 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五.啮指痛心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 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 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 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 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六.芦衣顺母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 父令损御车,体寒,失纼。 父查知故,欲出后母。 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七.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 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 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 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八.拾葚异器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 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 赤眉贼见而问之。 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 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 一天,偶遇赤眉军,赤眉军士兵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二斗白米,牛蹄一个,以示敬意。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 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九.埋儿奉母 汉郭巨,家贫。 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 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东汉隆虑(今河南安阳林州)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十.卖身葬父 汉董永,家贫。 父死,卖身贷钱而葬。 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 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 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 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十一. 刻木事亲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qu]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 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 木像见兰,眼中垂泪。 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安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 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十二.涌泉跃鲤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 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kuai],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 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姜诗,东汉四川广 *** ,娶庞氏为妻。 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 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 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十三.怀橘遗亲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 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 及归,拜辞堕地。 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 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 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十四.扇枕温衾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 躬执勤苦,事父尽孝。 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 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 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十五.行佣供母 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 遭乱,负母逃难。 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音zhe]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 转客下邳[音pi],贫穷裸跣[音xian],行佣供母。 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 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十六.闻雷泣墓 魏王裒,事亲至孝。 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殡葬于山林。 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俱。”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 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十七.哭竹生笋 晋孟宗,少丧父。 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 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 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 食毕,病愈。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 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后来他官至司空。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十八.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 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 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 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 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十九.扼虎救父 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 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子得免于害。 杨香,晋朝人。 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 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离馋口中。 二十.恣蚊饱血 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 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攒肤。 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 爱亲之心至矣。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 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二十一.尝粪忧心 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 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 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 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 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 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 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 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 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 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 一日病,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 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洗。 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 二十三. 涤亲溺器 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 身虽贵显,奉母尽诚。 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 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二十四.弃官寻母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 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 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 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 *** 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 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黑田铺镇的历史名人

谢伯俞(1905年~1927年),邵东县黑田铺镇人。出生于一户殷家农家,幼年在本乡资东书院和循程学校读书,1921年8月,考入长沙岳云中学。1924年7月,以全省第一名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理预科。在李大钊的培养和教育下,入学的下半年即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在学生、工人中组织“沪案雪耻会”,并组织宣传队上街介绍“五卅惨案”真相。后参与领导北方的国民大会运动。1926年,升入北师大数学系本科。1927年,曾奉命去武汉从事农民运动,4月6日,与李大钊等被强行进入苏联驻中国大使馆的奉系军警所逮捕。4月28日,与李大钊等一起英勇就义。张国初(1941- ),邵东县黑田铺镇人。1941年生,1959年12月入伍,196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9月任“塔山英雄团”政治委员。1978年3月入解放军政治学院基本系学习。1979年8月任某师炮兵团政治委员。1983年5月任某步兵师政治委员。1987年3月至1992年3月任第四十一集团军、广西军区政治部主任。1992年3月任广西军区政委。1993年2月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1996年7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任广州军区副政委。陈光中(1897--1949)中将(国民党将领),号德隆,字桂山,邵东县黑田铺镇人。早年在湘西为匪,后被湘军收编,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1师1团3营营长,参加北伐,1928年任湘东剿共司令,后任独立第5师第2训练处处长,1929年任独立第7旅旅长兼清剿纵队司令,1930年任新编第32师师长,参加中原大战,1931年任第63师师长,1937年6月任中将,抗战爆发后参加了淞沪会战。

历史上最有名的情妇:蓬帕杜夫人,整个欧洲的缪斯女神

蓬帕杜夫人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她出身中产阶级,优渥的家庭环境给了她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父母对她艺术天赋的开发毫不吝啬的大量投入。她师从当时的名流大家,绘画老师是首席画师布歇,朗诵老师是一流演员拉鲁,诗歌老师是名噪一时的克雷毕庸,教她识音律的是巴黎歌剧院的演员,歌唱家兼作曲家杰利约特,舞蹈老师是当时的舞蹈大师纪勃代。她对艺术作出的贡献让人称奇,其中影响最深远的便是洛可可风格的艺术装饰风格。 虽然情妇这个称呼在我们看来有些不体面,但在严格奉行一夫一妻制的法国,情妇就和古代中国的妃子一样,是个正式的称呼。国王不顾众人的反对,把她封为德·蓬帕杜侯爵夫人,赏赐她贵族纹章,城堡和土地,本来是实际上的王后。她为后世留下了非常多画像,身着洛可可风格服饰的她是当之无愧的法国第一美人。 在布歇的画中,蓬帕杜夫人侧身 *** ,在高贵优雅中透著妩媚,在华丽的装饰中散发著光芒,从她背后镜子里反射出对面的书橱与随意放置的书籍,可见她的博学多才,四周散乱的饰品正是夫人身份的象征。她裙角清冷,在爱或不爱的无谓里显现出骄傲的红唇。 从她19岁那年穿着粉色长袍,乘坐蓝色马车来吸纳国王开始,就注定了她对美丽事物的天然敏感,极具色彩搭配天赋的她是绝对的时尚引导者,她让这种优雅,轻浮又罗曼蒂克的艺术风格与生活方式风靡欧洲。 十七世纪的法国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巴洛克风格服装,但到了十八世纪,蓬帕杜夫人把法国变成了以女性为中心的洛可可风格服装。洛可可风格的鼎盛时期是在1730到1770年,精致到极点的优雅,繁复的考究做工,女人们把服装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精致化,这是一个极度崇尚美色华丽的时代。女性的打扮既暴露又优雅。蕾丝作为作为优雅风格的点缀是必不可少的,越禁止暴露的地方就越要暴露,有暴露之处就饰以蕾丝。蕾丝是如古希腊浮雕般的精致艺术品,纤细精致,从此成为独特的宫廷标识。蓬帕杜夫人是当之无愧的「洛可可女王」。 夫人设计的蓬帕度发型是法国的男男女女的钟爱,男性头发后梳,女性前额留一缕卷发。妆容则会在眉尾,眼角或唇边点上一颗黑痣,从此,黑痣变成了女性性感的象征。 不仅仅是服饰,蓬巴杜夫人还对凡尔赛宫也进行了洛可可风格的改造,并参与设计了巴黎协和广场以及她个人购买的多处豪宅,蓬巴杜夫人对东方的瓷器尤为钟爱,她把大量的中国瓷器模式引入了法国,通过自学研究指导工匠把东方艺术和洛可可风格融合,生产出一批精致独特的中国式洛可可风格瓷器,这种花瓶状水罐是写字桌上的流行饰品,即塞夫勒瓷器,这种瓷器写字桌上的流行饰品,塞夫勒瓷器的经典粉红色也因此被叫做「蓬帕杜玫瑰红」。 在她的推动下,路西十五派人建造了法国陆军士官学校,让没落的贵族子弟接受军事教育,这所著名的军校在1784年录取了法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拿破仑。 蓬帕杜夫人喜爱新的建筑和装饰艺术,因此被她采用的式样就称为"蓬帕杜风格"。在她的推动下,小翠安农宫问世。这是是建筑师加布里埃尔最知名的建筑,专门为蓬帕杜侯爵夫人设计,被以为是法国最完美的建筑之一。 后人对这一时期的风格有非常复杂的情节,厌弃它的媚俗,又迷恋于它繁复精致的优雅。尽管洛可可风格表现出优美但非常轻薄的理念,但极致的优美与轻薄,纵然再怎么媚俗,也总有种脱离现实的迷离。 蓬帕杜夫人是整个欧洲的缪斯女神,艺术王国里当之无愧的女王。

龙岩学院的历史沿革

龙岩师范专科学校 龙岩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附设在龙岩师范学校,设中文、数学班,招生93人,学制1年。1959年8月,学校搬迁至龙岩县东肖镇。建有教学大楼1座、教工宿舍1座、学生宿舍2座以及膳厅、厨房等,基建总面积为5690平方米。1960年学校扩大招生,增物理、化学、俄语班,学生310人,学制2年,教职工60人。并办师资短训班,学员65人。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停止招生,办初中语文、数学教师进修班,学员40人,教职工81人。1962年奉令停办,校舍移交给当时暂迁龙岩的厦门大学使用。1975年,龙岩师范招大专(3年制)数学科1班,55人,1977年龙岩师范附设龙岩地区师范大专班,设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5个专业,10个班,招生455人,其中,1978年所办物理大专班,附设在上杭一中,中文大专班设于松涛小学。1978年,师专筹备领导小组在凤凰隔筹建校舍,各大专班仍设在龙岩师范。1980年秋,龙岩师范大专班先后迁入新校舍。1983年12月复名为龙岩师范专科学校,学制2年、3年并存。1984年增设政教、历史、生物、体育4个专业,共9个专业,22个班,学生535人,教职工209人。1987年全校共设26班,学生992人。教职工283人,其中副教授6人,讲师45人,助教78人,工程师4人,主治医师1人。1993年龙岩师范专科学校升格更名为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资源工业学校 1958年福建省煤矿技术学校创办,校址在龙岩市东肖镇。1962年停办。培养毕业生927人。1974年复办,定为福建省煤炭工业学校 ,2000年福建煤炭工业学校更名为福建资源工业学校 。 2002年福建资源工业学校、福建省煤矿技工学校、福建煤炭干部学校撤销,并入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龙岩学院。

蓝军历史上几次经典壕购,球队都获得了怎样的成绩?

今年夏天,切尔西可以说是转会窗口的流量担当。在沉寂了一个赛季后,蓝军开始在转会市场上大肆扫购。目前球队已经引进了齐耶赫,维尔纳,奇尔维尔,萨尔,蒂亚戈席尔瓦,以及哈弗茨!这样大规模的引援,而且买的还都是实力大将,就算是对于豪横的蓝军来说也是不多见的。球迷们纷纷开始期待起下赛季切尔西在英超王者归来。 在2003年阿布入主切尔西以来,球队可以说是脱胎换骨。 历史 上蓝军也曾有几次经典的壕购,那么在那些壕购之后球队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呢? 01. 2003-04赛季 2003年,阿布入主切尔西后,为球队带来了达夫,乔科尔,贝隆,克雷斯波以及马克莱莱等猛将! 那个赛季,切尔西在英超赛场或者欧冠上都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成绩。然而,那一年却并不属于这支年幼的蓝狮。联赛中阿森纳以不败成绩夺冠创造了 历史 ,切尔西排在第2位。欧冠赛场上,蓝军也顺利晋级了4强,冠军则是被穆里尼奥的波尔图收入囊中。 虽然球队这赛季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但球队主帅拉涅利最后还是黯然下课。 2004-05赛季 拉涅利下课后,刚获得欧冠冠军的狂人穆里尼奥接管了球队,而切尔西也就此迎来了质变。 那年夏天,球队为穆里尼奥签下了切赫,德罗巴,罗本,费雷拉,凯日曼等人。当赛季的蓝军彻底统治了英超,29胜,8平,1负的战绩冠绝英超,而球队一整个赛季只丢15球的记录堪称恐怖!欧冠赛场上,蓝军也是顺利进入了4强。 穆里尼奥的名字也深深印在了这支球队的灵魂里。 2006-07赛季 06-07赛季,蓝军切尔西可以说又在转会市场上大显身手了一把,球队引进了阿什利-科尔,米克尔,巴拉克以及舍普琴科! 但可惜的是这赛季蓝军在联赛里错失冠军,欧冠赛场也只是停留在4强。而高价买入的舍普琴科表现也是差强人意。 2010-11赛季 安切洛蒂在2009-10赛季曾带领切尔西踢出了美妙的攻势足球,并斩获了当赛季联赛冠军。赛季结束后,球队为安切洛蒂带来了拉米雷斯,以及标王托雷斯等人!但由于球队在联赛中再一次被曼联夺走冠军,以及托雷斯的表现不佳,安切洛蒂还是黯然下课。 其实在蓝军球迷心中,安切洛蒂可能是他们深感愧疚的一位主帅吧。 2012-13赛季 在球队 历史 性夺得欧冠后,球队也是再一次加大了转会投入。为球队带来了阿扎尔,奥斯卡等人。但赛季中期,球队表现不稳定,欧冠也是小组出局,主帅迪马特奥还是难逃下课命运。所幸贝尼特斯接手后,球队获得了当赛季的欧联杯冠军。然而冠军并未能给贝尼特斯一个真正执掌切尔西的机会。赛季结束后,狂人穆里尼奥再一次回归蓝桥! 2014-15赛季 当穆里尼奥再一次重返蓝桥时,所有的切尔西球迷可能都会期待狂人能带领球队在英超赛场上王者归来。经过一个赛季的磨合后,球队为穆里尼奥带来了法布雷加斯,迭戈科斯塔,以及魔兽德罗巴! 这一次蓝军重新找回了对于联赛的统治力,一举拿下当赛季联赛冠军! 2017-18赛季 在孔蒂带领切尔西夺得16-17赛季的联赛冠军后,球队也是加大了在转会市场的投入。随着迭戈科斯塔的离开,蓝军引入了莫拉塔,同时引入了吕迪格等人。 但莫拉塔并没有弥补科斯塔的位置,球队在经历了一个失败赛季后,孔蒂也是与球队不欢而散。 2018-19赛季 2018年夏天,凯帕以破纪录的身价转会切尔西,创造了门将位置上的最高身价引援!然而凯帕目前的表现并未达到他的身价高度。18-19赛季对于蓝军球迷来说可以说是很不愉快的一年。因为球队创造了多项尴尬记录。虽说赛季末期拿到了欧联杯冠军,但还是掩盖不了萨里足球的失败。 赛季结束后,萨里辞职加盟了尤文图斯。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次蓝军在转会市场上大展拳脚的时候,蓝军下赛季必定会成为人们的焦点。因为在投入大量资金后,球队的目标肯定是冠军,一旦没能如愿,那球队主帅的位置势必受到考验。 在今年引入这么多强援后,兰帕德所面临的压力恐怕并不会太小。而如何去磨合现有阵容是神灯需要重点思考的。期待蓝军下赛季的表现!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的历史和由来有哪些介绍?

  建水以古文化著称滇南。建水从前是临安府所在地,其古文化和古建筑,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建水城,还分布在辖区内各处。单在县城西边13公里处的团山村,就全是百年古建筑,外地人到此参观,无不瞠目惊叹。ue525  团山(彝语:有金有银的地方)村,建在一个半坡上,共有百余户人家,全是砖木建筑的深宅大院,古色古香,一户挨一户,栉次连毗,像是一个博大丰富的古建筑博物馆。历史的风云变幻都隐藏在其中。到此观光,使人引发一种怀旧的心思,给人觉得时序的递移在这里似乎是迟缓下来了。  概览这百余户的深宅大院,我不禁产生一种怀想:按解放初的土地改革运动,这百余户无疑全都是大地主。但按各户占有的耕地面积来划分,却构不成地富。百余年前,这些古建筑的建造者全都是穷人,他们全靠到个旧开锡矿发家,大致到抗日战争初期都已没落。他们的后代,除了祖辈遗留下这豪华的房产,并无什么财富。而今所见,人们的生活与普通的山民一样清贫。  张家花园  建水城有座“朱家花园”遐迩闻名,但团山有座“张家花园”却鲜为人知。  张家花园位于村寨东北边,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占地面积3495平方米,建筑面积2950平方米,平面布局由围墙朝门屋外大门、一进院、中院、三进院、祠堂花园和外围碉堡组成,共有房屋119间,大小天井21个,组成一座城堡式的私人住宅庄园,是团山村古建筑群中最大而又辉煌的私人宅院,也是建水仅次于朱家花园的第二大庄园。  张家花园的建造者并无朱家花园那样具有官吏的雄厚背景,而是个一贫如洗的穷汉,能够建造起这样规模宏大的华丽花园居宅,真有如“天方夜谭”般的奇迹。  房主叫张家林,生养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张国义,一个叫张国民,因家境贫穷难以维计,两个儿子长大后就出门跑江湖去帮工,后做小生意,赚到一点钱后,就回乡来买了几匹马,牵到个旧锡矿给老板驮土荒,获得一点报酬用来维持家庭生活。逐渐熟悉了矿山环境,弟兄俩发现给人驮土荒不如采矿赚钱,于是就弃驮土荒去挖矿。那时宽大的矿山并未归属哪家所有,谁有力气去开采,矿石就归谁。锡矿价值高,可卖给冶炼厂家。张氏弟兄在莲花洞挥镐举锄开采,不辞辛劳苦干,一天下来累得精疲力竭,采得的矿石日复一日堆累,不久就积得百余石。那时以石为计量矿石,批售给冶炼厂家,然后又进洞继续采矿来批售。积得一笔资金后,就在下河沟建起了自己的冶炼炉,收购矿砂冶炼大锡出售,收入大增。生意兴旺,逐年发展,冶炼炉由一个增至三个,雇用工人终年冶炼。锡锭积多了,就雇马帮驮运至红河边的蛮耗口岸上船,由水运从河口出境取道越南转运到香港。那时个旧人在香港开设了贸易栈专售大锡,销到欧洲各国,获利颇丰。张氏弟兄有了钱,就扩大贸易,把生意做到昆明、上海等大城市,财源滚滚而来。发了财就回老家团山购地建房,先是修建起五间耳房,后又盖起三进院居宅和花园祠堂。正当张氏弟兄的矿业生意蒸蒸日上越做越红火之时,哥哥张国义猝然暴病死亡。弟弟张国民在悲痛中掩埋了哥哥的尸体,撑起了整个企业,并把生意做得更大,先后购下长涝塘、高涝塘等几个矿洞,成为个旧锡矿业富商之一。张国民在家乡原建宅院的基础上,又扩建了一进院房屋,并在花园后面筑假山培植花卉草木美化环境,同时又筑起了防御门楼和炮台,成为团山村一座独立的私人建筑群庄园,像个土皇帝蛰居之所。想必当年张氏家人是雇养有家丁保卫安全的。  张国民两弟兄曾跑江湖见过世面,对居宅的构造与装饰自然要赶时尚,建房购买好木料,砖木结构,木房为逗榫二层楼,装潢花哨高档,不惜用高价聘请手艺高明的工匠雕梁画栋。正厅檐枋刻镂花鸟鱼虫、野兽和人物形象;门楣绘有彩画,窗户镶着各种图案透雕,并请当地书法家在屋壁外部题写唐诗、宋词,请画家绘竹、菊、梅和山水人物国画作品。真是锦上添花。斑斓高雅的书画艺术作品,装点着屋壁,蓬荜增辉,显出气派豪华的氛围,像个有学问的富豪书香门第。我们漫游领略各处房屋的雕刻工艺和书画作品,虽已陈旧或破损,但均属上乘之作。  中院廊厦甬道环绕,居住房屋为两层木楼,顶盖筒瓦。围墙脚镶嵌雕花砖块。房屋门窗施有精致的花鸟透雕图案。天井筑有花台、石缸。后院是“走马转角楼”,即横直两排木楼相连接,形成直角。走廊甬道直通的房厦内供有祖宗牌位。大门左侧的花园,上为约两米高的台基,两边修有吊脚楼,下边筑有一方形大池塘,池塘边的石板围栏间隔等距竖立若干方形石柱镶接拉固。石柱上端凿刻成工字形或圆形宝顶;有的雕成狮、虎动物造型。面对台基上正中的一块石板围栏的正反面刻有“活泼泼地”、“活泼天机”斗大题词。据说,各庭院内原来布满了各种名贵花木,房屋门窗甚多,有“百种花卉,百扇雕花门窗”之说。其房屋构造的典雅、恢宏与装饰华丽奢侈,仅次于朱家花园。可以想见,这样大的宅院庄园,不知要雇多少佣人来搞环境卫生与培植花木。  解放战争时期,张家花园后裔张有武因憎恨国民党腐败统治,参加了中共建水县委地下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九人团”,现存的左侧吊脚楼便是当时“九人团”活动的场所。张家花园现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参观时已人去屋空。建筑群因年久失修,一副衰败凄凉的景象,失去了昔日的辉煌煊赫;房屋的雕刻、绘画已蒙上了经年的痕迹,有的已枋损脱落,当年的奇葩异草,百卉争妍的美景已不存在。由于无人管理,处处脏乱不堪。漫游其间所见,许多雕刻精致的动物造型,在“文革”时期破“四旧”已被敲击得残缺不全,呈现出历尽沧桑的劫难。池塘上边轩敞的屋宇变成了团山村小学的教室。大池塘被人扔下许多塑料袋、饮料瓶及各种杂物垃圾,污黑的池水表面泛绿苔。其人文景致已黯然失色。  张家花园因缺乏维护和管理有的墙垣已倾圯,部分房屋损毁,失去了原有的完美与灵光。但透过这些古建筑群,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美质,看到前辈工匠造屋的智慧工艺,也可以想到张氏家人由贫穷变富豪辉煌时的风光。可以这样说,这座富丽豪华的庄园是从个旧锡矿山“驮运”回来的——百年前,张氏弟兄白手起家,筚路蓝缕,凭双手艰苦劳动开采、经营锡矿业发迹,营造出这样庞大而又富丽堂皇的城堡庄园,这听起来似令人难以置信,但张家花园便是历史的写真。  将军府  我们在团山村串游,看见有一户悬挂着“将军府”匾牌的人家,十分引人注目,便进去参观。  “将军府”并非将军的官邸,而是一名下级军官的府宅。房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占地面积880平方米,共有房屋38间,大小天井7个。房屋装饰有雕粱画栋、花鸟鱼虫、人物浮雕,以及书画、匾额,色彩斑斓,富丽堂皇。能够修建起这样宽大的居宅,想必有一番非凡的来历。房主后代的家长不在家,其家属也说不清个来龙去脉,只晓得建造房屋的祖辈叫张和。  据知情人介绍,张和自幼丧父,全靠母亲抚养。6岁时看到家境实在贫穷,就随堂兄张恺到个旧矿山谋生。在锡矿山做童工钻洞背土荒度过苦难童年成长起来的张和,性格开朗,胆识过人,喜交朋友,诚恳待人,重信誉,讲交情,朋友甚多,简陋的居宅经常门庭若市。朋友有事都来找他出主意商量对策,逐渐在矿工中竖立起了威信。当时,到个旧挖矿的民工来自四面八方,大多以地域为集群合伙,各占领一个地盘。凡矿山发生争夺富矿而吵架斗殴,都由张和出面调解纠纷,他站在正义立场评判谁是谁非,并果断定夺。官府见他是个人物,就命他为维护矿山的保警队长。张和不负重任,名正言顺地担当起了职责,这自然大大有利于建水籍的矿工,大家不再担心受外人欺凌而放心开采、冶炼大锡,获利颇丰,财源不断。人们相继回家盖起了豪华居宅。张和一面维持矿山秩序,一面与本寨人合伙经营大锡,自然也发了财,在团山盖起了自己的居宅。  1911年,爆发辛亥****起义,个旧厂矿发生了滇南匪首李绍宗打劫事件。已被委任为管带营长的张和率众平息匪患,擒获土匪数百名,就地正法,保护了矿产。云南都督蔡锷获悉匪患已平息处理,便即时召见张和了解事件经过。得知此事处理得当,蔡锷就任命张和担任个旧国民军第四营管带兼稽查员,并授予“将军第”匾额悬挂其居宅。故村里人称张和府宅为“将军府”。  民国元年1911年,张和与张运桂发生争执,不久就在个旧遇害。噩耗传来,其母胡氏痛不欲生,并在《滇声日报》发表声明,坚决要求官府惩办凶手。张和尸体埋葬于村后山脚。蔡锷闻讯很痛惜,亲自提笔为张和写墓碑,碑文为:个旧国民军第四营管带张和之墓,云南光复使陆军上将全统滇军都督愚弟蔡锷拜书,民国岁次祭丑腊月初三吉旦。  张和自幼艰苦劳动长大成人创下家业,苦尽甜来走到他人生的辉煌。但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他风华正茂仕途向上之时遭到不测而丧了命,知晓他的人无不唏嘘惋叹ue525  张和死后,其母胡氏克勤克俭,抚养独孙子遗孤,并挑起了管理个旧厂务与团山田产的重任。同时,为教育好下一代,还将二进院厢房辟为“读书楼”,聘请先生教育后代,直到她人老去世。  张和所建的房屋在团山并非是最大最豪华的,但由于他和他母亲两代人不同凡响的经历,颇有声望而受人尊敬,“将军府”的装潢也别具一格。那“三段式”大门的门楣和墙体镶嵌的花砖上凸印着“三级连升”图案,显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一进院落是三坊一照壁,庭院筑有大石缸和花台。石缸装水,备作消防,亦可养鱼。缸壁正面题有“静观鱼跃”四个行书大字,两边题有诗词。我们参观时缸内无水。正厅屋檐下的六扇屏门分别刻有“封侯挂印”、“鹿鹤同春”、“象呈升平”、“鲤鱼跃龙门”、“狮戏绣球”、“麟鹤托印”等透雕或浮雕图案,每幅图案都有一个典故,无不凝聚着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那些巧夺天工的组合艺术,把人引向一重又一重美的境界。仔细欣赏,耐人寻味,一切都富于幻想,富于色彩ue525正厅两侧是耳房,房屋两边板壁上端正方形的窗棂刻有枇杷、柿子、石榴、荔枝、核桃等镂空透雕图案,仿佛是果实累累的林园装点着居宅,表达出主人对环境自然美的欣赏情致。  还有正厅檐板四周的装饰,更具高雅的艺术品位,有地方名人题写的几十幅格言警句书法和国画作品,堪称艺术瑰宝。  进入二院内,有临安ue5e4建水原名ue5e5知府贺章宗为胡氏题写的“永享遐龄”匾额,有本宗族人祝贺胡氏六七十大寿的“金萱永荫”、“松心鹤算”、“锡尔纯嘏”、“百鸟朝王”、“德庇福广”等红底金字匾额,表达了张氏家族对这位母亲在逆境中养育后代的敬佩和尊重。  概览这些雕刻、书法、绘画和匾额题字都具有很高的水平,把“将军府”点缀得琳琅满目,充满气派与奢侈,具有很浓厚的文化氛围。  随着岁月流逝,这些木质结构逗榫建筑与雕刻工艺已显陈旧,有的书法、绘画已破损脱落。房主的后代已无力修葺,环境卫生也不那么洁净,表明现在的房主已没有他们先辈的财力与文化素质了。然而,古建筑留给后人包括房主以外的人的是一种中国传统房屋建造文化,一页历史,一种艺术,一种智慧,一种精神,供后人鉴赏、学习。  参观罢“将军府”走出来,我们想到了府宅的建造者张和。领引我们参观的建水县文联副主席谢恒知道张和的坟墓在何处,便带我们去参观。我们走出寨子上端,沿着田塍上了一个小坡,岔进一墒菜地,在菜地一隅,看见几座坟茔龟缩在山麓。我们逐一寻觅,找到了张和的坟墓,那墓碑不大,蔡锷题写的碑文是正楷,书法功底很深,字体工整清秀。但小小的墓碑要装下全部文字,就压缩镌刻得小而挤,好在字迹凿刻得很精细,保留原作的笔锋,每个字都清晰可见。可是整座坟被山体泥土挤压得很局促,被山草覆盖,仿佛已不负重荷。我感触地说:“蔡锷生前留下的字迹不多,我是在此第一次看见,这块墓碑应作文物保护。”谢恒自然作不了主,但希望引起县里有关部门的重视。  皇恩府  我们走到寨子中间,远远就看见一户宅院大门挂着一块书有“皇恩府”三个大字的金底匾牌,便拐道去探访。  何谓“皇恩府”﹖据介绍,房屋建盖者叫张树元,出生不久就丧父。年轻的母亲朱氏遭受沉重打击;精神支柱倒了,失去了生活依靠,她痛苦万分。封建社会妇女受“三从四德”礼教枷锁制约,不可改嫁。要活命,要抚养婴儿,只有下地劳动。一个十分年轻的寡妇,作为家庭的主要劳力要维持包括公婆在内四口人的生活实在够辛苦。但贤慧的朱氏却任劳任怨,起早贪黑到地里干活。辛苦一天,夜里还纺纱织布给全家人做衣服。她积年累月含辛茹苦支撑着家庭,以美德孝敬公婆、抚育后代,平时与邻里和睦相处,颇受众人的同情与尊敬。  年幼的张树元长到懂事时,看到母亲太苦了,就随寨里人到个旧矿山背土荒,换取一点微薄酬金帮补家庭。就这样年复一年,张树元从幼年干到成年,以矿为家,勤俭度日,一直干到40多岁,终于积攒了大笔钱,回家来建盖房屋,报答母亲。  张树元和其他人一样,盖起了三坊一照壁与四合院五天井组合的宅院。后院为三间六耳房;三间厅附后山转角楼。房屋建于清光绪末年,占地面积1885平方米,建筑面积863平方米,平面布局由两大天井、六小天井、六个过道和二进院落组成,主体建筑计有37个房间,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前院花厅是接待客人的地方,请工匠雕刻图案装饰,精致高雅;廊檐上的“八仙供寿”图案创意新颖;窄长的枋板上有9个近6寸的人物浮雕,八仙分列两侧向寿星祝寿。人物造型栩栩如生,身份特征分明,脚踏祥云瑞雾翩翩而来,显出神奇梦幻的境界。  朱氏没有想到儿子如此争气,人到中年还能盖起这样阔绰的宅院。她年已花甲,深知儿子一生的劳苦也不亚于自己,疼爱与幸福交融的感情注满心窝。寨里人看到张树元一家苦尽甜来,丰衣足食,都很钦佩和敬重。因朱氏毕生勤劳,扶孤立业,到老来人丁兴旺,儿孙满堂,人人赞不绝口,名扬四方。县官知道后,也深受感动。为表彰朱氏为人美德,临安知县呈文禀报上一级官府,禀文一直转呈至朝廷,被清朝廷授予“皇恩旌表”匾额,以表彰朱氏恪守当时奉行的封建礼教,并准许在大道上建立“节孝坊”,以昭彰其美德。  张氏家族为此已备好料,选好地址并请工匠下了石脚。讵料寨里人认为牌坊建在两寨交界处,于风水不利而加以反对。此事虽有朝廷昭示允许,但张氏家族为了顾全大局,遵循祖先“百忍”家训,放弃了这一光宗耀祖工程。备好的石料和请工匠精工雕凿的一对石狮子,一直存放了80多年,到1986年,建水县修城东门花园时,张树元的后代就把这对保存完好的石狮子捐献给了政府。

云南有6个历史文化名城,3个已是名声显赫,3个至今默默无闻

中国是一个有着三千多年文字记载 历史 的文明古国,悠久的 历史 进程孕育了一批具有深厚 历史 文化底蕴的古城。据统计,全国现存大大小小的古城有2000多座,这些遍及全国城乡的各类古城类型众多,各具特色,风格迥异,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 历史 文化。 1982年,国家开始对具备“保存文物丰富、 历史 建筑集中成片、传统格局和 历史 风貌典型、曾是古代政治经济中心或发生过重大 历史 事件之地”等几个条件的古城进行重点保护,先后公布了三批共134座中国 历史 文化名城,而云南是我国古城比较多的省份之一,先后有6家被列入其中,分别是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会泽,昆明,大理和丽江这三座早已经是如雷贯耳,天下闻名的国内热门 旅游 目的地了,而后三座古城既有风景、风情,还有 美食 ,人文 历史 不输丽江大理,在国内却鲜为人知,几近被埋没,从前面提到的国家文化 历史 名城的标准来看,越是小的城市获得这个称号的难度越大,究竟这三座古城有何与众不同之处,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三座古城,近距离去感受一下这三座古城的魅力。 一、建水古城 云南有多个名声显赫的古城,相比起来,建水没名气,甚至很低调,这是一个历经了12个世纪的古城,至今仍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 这是个看上一眼就忘不掉的古城。 建水古城古称临安,位于红河州建水县,南诏政权于唐元和年间(810年前后)在此筑惠历城,距今已有1200多年 历史 ,据说当年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临安府人士要占半数,堪称云南之冠,故有“临半榜”之称。 走进这座千年古城, 历史 的斑驳印迹随处可见,到处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古城内现在有保存完好的精美古建筑50余座,无论是排行中国第二大的文庙,书香门第的翰林府,典雅秀美的朱家花园,气势宏伟的朝阳楼,还是古色古香的临安街,每个都历经沧桑,彰显建水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让人很难想到在云南还有保留这么好的一座古城。 古时曾经有众多的南宋遗臣被流放至此,悠久的文化传承,让这个古城到处弥漫尊孔崇儒的风雅之气,但也不乏市井的烟火气和带有一点 时尚 的潇洒, 历史 上曾与昆明和大理鼎足而立,被誉为“文献名邦”。 文庙 始建于元朝,至今已有700多年的 历史 ,经历代多次扩建修缮,占地面积已达7万多平方米,规模在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庙宇庄严肃穆,雄伟壮观,格子门所雕飞禽走兽,形态各异,玻璃瓦的屋顶光彩夺目。 朝阳楼 建水城最早为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后城楼毁于战火,康熙四年又复修,后再度毁损。唯有东门的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仍旧巍然屹立。至今已有六百年。 朝阳楼位于古城临安路,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是建水这座古城最悠久标志之一,是祖国边陲老重镇的象征。这里原为明代临安军事防御工事,建筑雄伟壮观,雄踞南疆八百里,堪称滇府第一楼。 朱家花园 这个花园是清末民初云南早期革命家朱朝瑛的私宅和宗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典雅精致,有着滇南大观园的美称,是云南最精美的清朝民居。 该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房屋占地有5000多平方米,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有致,庭院厅堂布置合理,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体现了内雅外秀、形制规整、色彩淡雅、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朱家花园是建水古城最让人震撼的一处老建筑,作为一个私家豪宅,其豪华程度和工艺水平之高让人难以想象,彰显了当年朱家的显赫和家庭礼仪的铺张。 张家花园 在建水的古民居中,张家花园的规模仅次于朱家花园,而从建筑质量、完好程度和文物价值来说,张家花园有过之无不及。 张家花园位于建水城西的团山村,建于清代末年,外表有淡淡一层金漆的木雕门窗,其精美程度甚至比朱家花园还美,你到了这里,仿佛漫步在徽州古村落一般。 与朱家花园已经开辟为游览场所不同,今天的张家花园仍然发挥着民居的作用,还有不少的居民在里面居住,但仍不失过去的那种雍容华贵气息。 建水小火车 ,则体现着云南民族工业主动走出封闭的勇气与骨气。 双龙桥 ,也就是十七孔桥。位于建水古城西5公里处,这座古桥建在清朝年间,就是云南的一处著名的古迹,古桥一共有17孔相连,桥上还有三层楼阁,远看像一艘浮在水面上的大船。 建水的夜市,充满着人间的烟火气和休闲浪漫气质。 草牙香酥过桥米线 是最受欢迎的特色 美食 。 看过《舌尖上的中国》,都知道美味的建水烧豆腐。建水的烧豆腐的 历史 极其悠久,早在清代中后期就享有盛名。其中以城西周氏烧豆腐味道最佳,其秘密就来自这口大板古井里的甘甜泉水。 大板井对面,便是因《舌尖上的中国》走红的曾记豆腐坊,自清朝光绪年间开始做豆腐,现在已传至第六代。凡到建水 旅游 的外地游客,总免不了要品尝建水特有的临安烧豆腐。那别具一格的味道,绕颊的余香,常常令人回味无穷。 门票:古城没门票。 二、巍山古城  中国有太多的古城,但能真正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其实并不多,巍山古城算是其中的一个。 巍山是大理下面的一个县,因县城东有巍宝山而得名。 这是一座始建于元代的古城,南诏国的发祥地,还是云南推行土司制度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土司制度的演变和漫长的 历史 沉淀,让这里留存了大量的寺观庙宇。 这里也是人文荟萃之地,明代以来先后出过进士20多人,举人200多人,乾隆年间曾被御封为"文献名邦"。 巍山古城具有独具一格的城池。巍山和其它一些古城相比,建城 历史 并不算长,明朝才开始正式建城,但城池却保存完好,整座县城完整地保存着600多年以前建城时的“井”字形棋盘格局,以拱辰楼为中心,古城内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共有25条街道,18条巷,全长14公里,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有人说巍山古城的明清建筑能够完好保存,要归功于抗战期间修的滇缅公路没有走巍山境内,所以古城得以长期藏在深山人未知。 巍山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文庙、关帝庙、财神庙、文华书院、太阳宫、冷泉庵、玉皇阁、东岳宫等明清建筑保存完好。全县有道教宫观104座,佛教寺院85座,清真寺22座,原始宗教寺庙78座。 这些工艺精湛、结构严谨、雕梁画栋的古建筑,再现了昔日巍山古城的繁华和高超的建筑艺术。一些专家学者考察巍山古城后赞叹不已,认为巍山古城风貌如此完整,在云南乃至全国均属少见。 巍山的北城楼叫拱辰楼,建于明洪武年间。挂有“魁雄六诏”、“万里瞻天”横匾,气势恢弘。登上楼顶,举目四望,东西南北四条街道向四方延伸,十分壮观。 这是一座古风犹存的古城。 步行街的这一组铜塑也很有韵味,不但栩栩如生,他们也是 历史 的见证者,更是了解巍山古城民俗文化,饮食习惯和市井生活的一个窗口。 这是一座气定神闲的小城 ,居住环境古朴清新,生活气息浓厚,淳朴自然,不热闹也不冷清,却慵懒古朴,没什么游客,也没有过度开发的 旅游 商业,是中国"最后发呆的一片净土"。 巍山扒肉饵丝 巍山扒肉饵丝以其色、香、味俱佳而享誉于世。别看只是一碗由扒肉和饵丝做成的小吃,必须选上好的猪前胛膀蹄来做扒肉,猛火烧黄、清洗洗净,加上火腿肉用微火炖煮十余个小时,使汤汁不蒸 发,营养不破坏,其做工的精细以及独到的口味,却也浓缩着巍山古城悠久的 历史 文化。 南诏一根面 南诏一根面又称扯扯面、长寿面,“一碗面是一根,一家人吃的是一根,一千人吃的还是一根”,这是对南诏一根面最形象的描述。2011年成功申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最长的面条,最早源于唐代,制作工艺至今已经传承数千年。 门票:古城免票 三、会泽古城 会泽古城更是一个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的古城。 会泽古城位于曲靖市的西北部,秦汉时为古夜郎地, 历史 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云南 历史 上最早设立的四个郡县之一。 会泽古城最初的土城是首任知府王永玺所建,雍正年间建为石城,距今约有300多年的 历史 。 十字街是古城的中心,一横一纵两条街道交会构成个“十”字,加上方形的城墙,整个古城其实就是个“田”字形。现在古城内还保存着各类珍贵的文物古迹、比较完整的城市格局和部分 历史 街区,被称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会泽古城的 旅游 资源丰富,古址遗迹众多,然而会泽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它的铜商文化和会馆文化,被誉为“钱王之乡”。 会泽古代就以盛产铜、铅闻名,清朝时,铜的开采和冶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中国西南的铸币中心。也因此形成了会泽独有的会馆文化,遗存下来的会馆,从数量的集中和造型的别致上仍十分引人注目。现保存较好的有江西庙、大佛寺、西来寺、文庙、文昌宫等。 古城街头矗立的“嘉靖通宝”钱币铜雕。 江西会馆 俗称江西庙、万寿官,位于古城北面江西街的中段,是江西人在会泽建的会馆,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整个建筑坐南朝北,沿中轴线作纵深布局,为三进两跨院,建有门楼戏台、正殿、后殿。东侧为小花园,西侧是小戏台。会馆雍正八年(1730年)毁于兵燹,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重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广会馆 座落于古城宝善街,建于明末清初,馆内设立的有戏台、前殿、中殿、后殿等,但建筑精美程度要比江西会馆差多了。 唐继尧故居 座落在县城北内街三道巷14号,占地面积850平方米,属会泽清代中晚期传统民居,封闭式四合院建筑,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唐继尧的父亲唐学曾购置此宅院。 会泽文庙 位于会泽一中校园内。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系东川知府任俊舫首倡并捐资兴建。 会泽稀豆粉 是会泽的特色小吃。采用优质豌豆去壳,经水泡、磨浆、过滤后煮沸,稀稠适中,配以荞丝,芝麻油、花椒油、姜泥、蒜泥等调味品,美味可口,是会泽小吃中的“名牌产品”。 都督汤 用洋芋泥、米汤等精制而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开胃健脾,因为当年唐继尧最喜爱吃的一道菜,而因此取名提督汤。 土八碗 由千张肉、八宝饭、酥肉、凉三拼、苦菜大肉、粉蒸肉、排骨拼腰果、三丝圆子组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门票:古城免票

龙岩学院的历史沿革

龙岩师范专科学校 龙岩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附设在龙岩师范学校,设中文、数学班,招生93人,学制1年。 1959年8月,学校搬迁至龙岩县东肖镇。 建有教学大楼1座、教工宿舍1座、学生宿舍2座以及膳厅、厨房等,基建总面积为5690平方米。 1960年学校扩大招生,增物理、化学、俄语班,学生310人,学制2年,教职工60人。 并办师资短训班,学员65人。 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停止招生,办初中语文、数学教师进修班,学员40人,教职工81人。 1962年奉令停办,校舍移交给当时暂迁龙岩的厦门大学使用。 1975年,龙岩师范招大专(3年制)数学科1班,55人,1977年龙岩师范附设龙岩地区师范大专班,设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5个专业,10个班,招生455人,其中,1978年所办物理大专班,附设在上杭一中,中文大专班设于松涛小学。 1978年,师专筹备领导小组在凤凰隔筹建校舍,各大专班仍设在龙岩师范。 1980年秋,龙岩师范大专班先后迁入新校舍。 1983年12月复名为龙岩师范专科学校,学制2年、3年并存。 1984年增设政教、历史、生物、体育4个专业,共9个专业,22个班,学生535人,教职工209人。 1987年全校共设26班,学生992人。 教职工283人,其中副教授6人,讲师45人,助教78人,工程师4人,主治医师1人。 1993年龙岩师范专科学校升格更名为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资源工业学校 1958年福建省煤矿技术学校创办,校址在龙岩市东肖镇。 1962年停办。 培养毕业生927人。 1974年复办,定为福建省煤炭工业学校 ,2000年福建煤炭工业学校更名为福建资源工业学校 。 2002年福建资源工业学校、福建省煤矿技工学校、福建煤炭干部学校撤销,并入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龙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龙岩学院。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的历史由来有哪些?

历史:建水,历史悠久,曾称步头。也就是中国的最南边了,走到这这就再往南走就是别的国家了   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约在公元810年前后筑惠历城,明、清两朝为临安府所在地,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建水自元代以来,就是滇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百里滇山,十里坝子,三里古城。三箭之地一寺,五箭之隔一庙,七里之遥一桥,八里之远一塔……。这些寺寺塔塔有如章章节节歌歌曲曲,记述和颂扬着建水悠久光辉的历程。建水文物古迹百余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0处之多,最古老的寺是元朝的指林寺,最宏大的庙宇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建水文庙,最壮观的楼是朝阳楼,有滇南大观园之称的朱家花园……由来:建水古称临安,自元代以来就是滇南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文化发达,人才辈出。 这里有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的文庙,以及朝阳楼、双龙桥、指林寺、朱家花园等一大批古建筑。 全县有古寺庙近百所,仅城区就有40多所,还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式民居,堪称是“古建筑博 物馆”。   古井建水曾有惠历的旧称,那是大海的意思。现在大海已经了无踪迹,但是建水祖先在这里开挖了许多水井。有一副对联就是描述建水 名井“红井龙井诸葛井,澧泉渊泉浦薄泉。”建水人最钟情的莫过于“澧泉 也就是西门大板井。位于西城外梨园街西头,水清味甘,供全城之饮,民 间有大板井“水味之美,甲于全滇“之说,被列为建水甜水井之首,有“滇 南,第一井”誉称。 朱家花园位于建水县城建新街,占地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为住宅和祠堂两部分,为“纵三横四”的“三间、六耳、三间厅附后山耳、一大天井四小天井”的建水典型民居建筑,庭院厅、堂布置精美,古色古香,共计有大小天井42个。 建水小巷 在建水古城,最喜欢徘徊在一条条曲曲折折的小巷里,青石悠悠的小路上,留下浅浅深深的足印,远古历史的繁星梦影,于幽幽小巷深处纷沓而来。   建水的水源远留长,早在在远古唐朝,建水因“建于水边之城”而得名。一口口保留完整,绳印深深的古井,古池旁,现代的人们依然用最古老的方法从古井或古池中汲取生活用水。双手轻轻抚过古井一道道深深的绳子印痕,真实地触摸一段历史,这是千百年来勤劳的建水人民生活留下的印迹,也可以说是建水文化源远流长、风生水起的源泉之一。

谁能给我介绍下厦门和金门战争的历史

这些是百科里的,你可以去浏览“金门战役”词条 1949年10月1日 *** 在北京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10月17日 *** 军汤恩伯弃守厦门之后,叶飞将军将 *** 在当地征召来的32条渔船分发给28军,决定集中船只来攻打金门,但是鉴于船只数量还是不足,日期一再的延后,终于在1949年10月24日当晚决定下令渡海进攻大金门,结果 *** 登陆部队在岛上苦战三昼夜,后援不继,造成 *** 进攻金门的军队全军覆灭。 战役经过第一日10月24日晚上九时,人民 *** 第一梯次二十八军八十二师的二四四团、二十八军八十四师的二五一团、二十九军八十五师的二五三团和二十八军八十二师的二四六团三营分别在澳头、大嶝、莲河登船完毕,原定于金门中央登陆,前进将金门一分为二。 因潮流向西漂流,于二十五日约凌晨一时半抵达垄口、后沙、古宁头一带。 为了掩护登陆,人民 *** 炮兵开始从大、小嶝炮击金门北岸官澳、西园、观音亭山、古宁头等地猛烈射击,但人民 *** 隔岸炮击火力有限。 至人民 *** 上岸后,建制异常混乱,不能作有组织之战斗,但仍能各自为战,纷纷向岸上突击前进。 最先在垄口登陆的人民 *** 二四四团面临装甲部队死伤惨重,二五一团在古宁头突破登陆,二五三团在在湖尾登陆,突破防线,这时人民 *** 叶飞将军接到登陆成功报告,以为胜利在望,但是由于不熟悉潮汐涨退的关系,结果造成了抢滩船只全部因为退潮所以全陷在沙滩上动弹不得。 参与战役的 *** 战车“金门之熊”M5A1,陈列于古宁头战史馆。 *** 海军扫雷二零二与南安二艇于三时左右在古宁头西北海面,猛烈轰击搁浅的人民 *** 船只和军队。 天亮后一百多艘人民 *** 船无一返回,第二梯次援军隔海望洋兴叹。 *** 第十八军军长高魁元指挥第一一八师(欠第三五二团)配属战车第三连(欠一排)向人民 *** 攻击;第十九军之第十八师其已登陆进驻琼林之部队亦就近归十八军高军长指挥。 该师尚未下船之第五十三团则转航小金门登陆,归第五军军长李运成指挥;第十九军军长刘云瀚与第廿五军军长沈向奎连络,指挥该军第十四师(欠第四十团),及第十三师之一部,由金门后埔向北推进,迎击由安岐、埔头向南败退的人民 *** ,并积极向古宁头推进,另以第四十师之迫击炮全部配属第十四师,以加强其火力。 战车营营长陈振威将预备队战车两排,进至琼林待命。 25日人民 *** 二四四团一度占领双乳山,天亮时遭 *** 军装甲部队反击退败。 在湖尾登陆的人民 *** 二五三团占领观音山和湖尾高地,到二十五日中午被迫撤退,人民 *** 二五一团冲出包围前进到古宁头,固守林厝,与 *** 十四师和一一八师强力反攻,双方反复争夺。 *** 军十四师团长李光前端着刺刀亲自冲锋,但他的士兵均伏地不前,只有他一个人冲了几步即亡。 胡琏与高魁元亲临前敌,冒着枪炮给官兵打气。 胡琏说:“忘了双堆集的耻辱乎?”又拿出酒和烧鸡亲自喂负伤的士兵吃。 *** 军再次冲锋。 高地上守军其实只剩下 *** 一名教导员和一名指导员,其余均牺牲。 两人知道胜利无望,同时举枪自杀。 第二日26日凌晨, *** 由二四六团团长孙玉秀率该团的两个连和第八十五师的两个连增援。 二四六团在湖尾登陆;另两连在古宁头登陆。 二四六团的两连,天亮时突破包围,在古宁头和据守该地 *** 汇合,清晨六时三十分, *** 军第十八军军长高魁元指挥反击,一一八师从浦头以北海岸线向林厝攻击。 林厝战况激烈是因为人民 *** 据永久工事还击。 九时多,国民革命军空军轮番炸射。 人民 *** 采取巷战,双方战况惨烈,十二时 *** 军攻下林厝,十五时拿下南山。 十一时,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罗卓英偕第十二兵团司令官胡琏到达金门战场,胡琏接手指挥。 *** 军已三五二团于十五时攻入北山,一一八师师长李树兰以三五三团接替三五二团,偕同战车继续攻击任务。 第三日午夜时分,人民 *** 弹尽粮绝,突围到海边,一千三百余人困在古宁头以北断崖下沙滩,27日清晨 *** 军猛攻。 *** 虽然顽强抵抗,但是仍然全军覆没,不是牺牲就是被俘。 上午十时,古宁头战役正式结束。 又27日凌晨三时尚有人民 *** 第二五九团第三连约三十余人,乘汽艇一艘到达古宁头北侧海岸,登陆后亦尽为 *** 军所俘。 据闻当时人民 *** 28军副军长肖锋和政治部主任李曼村面对叶飞失声痛哭。 叶飞报告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并报中央军委,请求予处分。 金门上的战斗直到28日才逐渐平息,零星战斗持续更长。 此外金门岛上坚持战斗时间最久的是二五三团团长徐博,他在26日晚突出重围进入东部山区后,就一直隐蔽在北太武山的山洞中,靠挖食地瓜等植物充饥,等待 *** 第二次登陆。 直到1950年1月,即金门战役结束三个月后才被 *** 军发现俘虏。

古宁头战役幸存老兵回忆尘封历史 65年前金门战役全军覆没

  金门战役(或称金门登陆战,台湾方面称古宁头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的一场战役。解放军虽然很看重金门战役的教训,但并没有将其视为重要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在其著作中,称金门战斗失利只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末期一个小插曲,仅是暂时延缓解放军攻取东南沿海岛屿,并未影响全局。金门战役结束后,解放军用两个月就消灭败退西南的国军,东南沿海岛屿也在吸取经验的解放军逐步夺取。金门战役后半年,解放军随即攻占海南岛。  16岁参加革命,17岁入党,19岁随部队在金门战败,20岁拼死回到大陆,随后被开除党籍,22岁复原回乡务农,56岁恢复党籍……徐钦林的一生跌宕起伏。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7月上旬入闽,由第三野战军(三野)第十兵团负责。第十兵团司令为叶飞,先后发动福州战役、平潭岛战役、漳州战役、厦门战役和金门战役等。  10月15日,解放军渡海发动厦门战役,先佯攻鼓浪屿,成功吸引国军注意力,造成国军判断失误。之后,解放军分数路成功登陆厦门,击败守岛国军。10月17日,国军福州绥靖公署代主任汤恩伯弃守厦门,解放军成功占领该地。在粟裕授意下,解放军叶飞将属下第32军船只分发给第28军,决定集中船只进攻大金门,但鉴于船只数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后。10月24日晚,终于在决定下令渡海,进攻大金门,结果登岛解放军在岛上战斗三昼夜,全军覆没。

纽约时报的历史

创始人亨利·贾维斯·雷蒙德在大学时,就曾为格里利的报刊投稿,毕业后即成为格里利的首席助手,后来同格里利发生冲突,便离开《纽约论坛报》,另图发展。 在1851年,雷蒙德和乔治·琼斯分析纽约报界的情况后发现:《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报》、《纽约论坛报》这三大便士报虽然都获成功,但《太阳报》和《先驱报》的新闻过于刺激,而《论坛报》又过于偏激。于是他决定创办一份纯正、议论平和的报纸,来打破当时在纽约盛行的花花绿绿的新闻报道方式。1851年9月18日,《纽约每日时报》创刊,售价1美分。 1857年9月14日改用《纽约时报》,平日出90多版,星期日140版。1983年11月13日的一期星期日版达1572版,重量4.5千克多。发行量平日105.6万份,星期日164万份(1987)。1869年,雷蒙德去世后,《纽约时报》的发行人由乔治·琼斯接替。在他主持期间,《纽约时报》揭露坦慕尼协会巨额贪污案,轰动一时。 1896年,阿道夫·奥克斯借了75,000元收购了濒于破产的时报,当时发行量约为9000份,负债30万且每周亏损2500多美元。奥克斯在接办《纽约时报》时就确定了时报的新闻报道原则:“力求真实,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并不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他大胆地增刊扩版,在新闻报道上不惜投资,大量增加在当时颇为稀有的国际新闻内容。在他的领导下《纽约时报》获得了国际性的认可和声誉。虽然当时美西战争使得黄色新闻大行其道,但时报发行量依然到达8万2千余份。两年后,《纽约时报》的销售量就超过了10万份大关。1897年他提出了《纽约时报》的格言:“所有值得印刷的新闻”。这个格言被公认为对“黄色新闻界”的挑战。奥克斯要求出版一份严肃、庄重、富有教养的报纸提供给纽约精英阶层,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针对黄色新闻的响亮口号:“报纸不该弄脏人们早餐的餐巾”。 1935年,奥克斯去世之后,其婿索尔兹伯格任发行人兼社长, 直至1961年。后为索尔兹伯格家族所有,与洛克菲勒财团关系密切。1969年起从家族企业变为股份公司,成为拥有多家美国报纸、杂志、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国外联合企业的大报团。《纽约时报》第四代发行人是索尔兹伯格的独子,人称“彭区”的阿瑟·奥茨·索尔兹伯格,他励精图治,选拔麦森、罗森索等优秀编辑、经营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开拓多元化经营。彭区在任30年,时报走出了濒临崩溃的困境,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1963年时报的总收入为1亿美元,到1991年,时报总公司的收入已达17亿美元,在这一过程中,《纽约时报》也完成了由家族式经营向市场式经营的转型。1992年,经过多年培养后,彭区将时报发行人大印传给儿子小阿瑟·奥茨·索尔兹伯格。小阿瑟比父辈更追逐利润,他试图促成《纽约时报》平民化,使各种人群都能够接受,因此涉及“煽情新闻”,使得《时报》一度失去公众的信任。2004年,报道伊拉克战争“情报门事件”挑战攻伊正当性。2008年12月,受到次级房贷风暴和延伸的全球经济衰退影响,出现周转问题,将总部大楼抵押贷款。 2009年1月20日,向墨西哥富翁和电信巨头 Carlos Slim Helu借款2.50亿。2009年3月9日,将新大楼的股份作价2.25亿出售回租(sale-leaseback agreement)。保留在2019年之前以2.50亿买回的权利。2010年,为了维持盈利,《纽约时报》探索线上订阅等经营模式。 2012年6月28日,《纽约时报》中文网上线。网页版式与英文网站风格相对统一,并将《纽约时报》先进的数字化运营经验运用于中文网。 2012年8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前总裁马克u30fb汤普森被任命为《纽约时报》新任执行总裁。 2014年3月26日,纽约时报公司公布了两个新的数字订阅模式,这两个新等级模式会提供给消费者新低价和溢价模式。

锦绣山太阳宫的历史沿革

锦绣山太阳宫 (即锦绣山纪念宫(朝鲜语:uae08uc218uc0b0ud0dcuc591uad81uc804),位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市东北郊。锦绣山纪念宫原称“锦绣山议事堂”,是金日成主席生前办公的地方,即金日成陵墓,是位于朝鲜首都平壤东北郊的巨大陵墓。宫殿最早被称为锦绣山议事堂,是已故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国领导人、共和国永远的主席、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生前办公地。金日成于1994年去世后,他的儿子金正日宣布把父亲的遗体永久保存在议事堂,同时议事堂更名为锦绣山纪念宫。2015年,锦绣山太阳宫的金日成、金正日汉白玉雕像,被更换为蜡像。宫殿位于平壤东北郊,与主体思想塔、金日成广场为朝鲜的重要旅游景点及纪念场所。当地最接近的地铁站为平壤地铁革新线的光明站,但自从金日成去世以后,此站便开始无限期停用。现今游客可在平壤地铁革新线三兴站下车,换乘有轨电车专线前往。除保存金日成的遗体外,宫殿中还陈列了金日成生前所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乘坐过的轿车和列车,以及所获得的勋章等。2011年12月19日,朝鲜中央电视台主播李春姬对外公布第二代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死讯,当局将金正日移灵到锦绣山纪念宫,并于次日举行国葬仪式,并供民众瞻仰遗容。后来当局安排了由朝鲜党政军高层参与的正式告别式,内定继承人金正恩与其他党政军首脑在此目送金正日最后一面。2012年2月16日,朝鲜为纪念金正日冥寿70岁,把锦绣山正式改名成为:“锦绣山太阳宫”。为纪念金正日逝世1周年,朝鲜对锦绣山太阳宫进行了修缮,并于2012年12月17日金正日忌辰重新对外开放。2013年4月1日召开的朝鲜最高人民会议第12届7次会议通过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修正案,其中明确规定”锦绣山太阳宫是领袖永生的大纪念碑,是全体朝鲜民族尊严的象征、永恒的圣地。”并且通过了与之配套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锦绣山太阳宫法》。按照这一法律,朝鲜政府设立了锦绣山太阳宫特别保护区。该建筑还附设有一个会议厅。2010年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三次代表会议和2012年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四次代表会议都在这里举行。朝鲜人民习惯称“主席府”,也是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安息的地方。在金星大街北侧铺设有市区到锦绣山纪念宫的专线有轨电车,专供人民群众前往锦绣山纪念宫瞻仰金日成主席遗容使用,外宾和重要客人则可以乘坐轿车沿金星大街直接到锦绣宫。在锦绣山纪念宫建设期间,金正日多次亲临现场指导,指示建设者们“要尽力而为,不应该给来瞻仰者一点点的不方便。”1995年7月7日,当金日成主席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锦绣山纪念宫正式对外开放。前来拜谒的人们先到锦绣宫马路对面的停车场集中,在那里,就可以远眺锦绣宫的建筑轮廓了。 金正日要求把锦绣山议事堂改建成“锦绣山纪念宫”,把锦绣山地区建设成为主体的最高圣地,使之符合主席非凡的风貌和伟大业绩,并阐明了其实现方向和途径。

历史名词解释——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在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Amyitis)修建的。现已不存。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著齿轮的把手。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巴比伦文献中,空中花园仅是一个谜,甚至没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园。 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 Nebuchadnezzar II, 在位605 BC - 562 BC)娶了米底的公主安美依迪丝(Amyitis)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道啊!”原来公主得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 空中花园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巧夺天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公主的欢心。

建水朱家花园的兴衰历史

园林,是时代的微缩,园林的命运,总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建于清末的建水朱家花园悲喜交集的命运,生动地记录了战火硝烟的动乱年代中,一个家庭的盛衰命运。朱家祖上是湖广麻阳县(今湖南省麻阳县)人,于明代洪武年间流徙到云南建水,寓居西庄坝西高伍。明末清初,其五房迁居白家营村,生子卿(真名不详),卿又生子永祜。一直都是普通平民,数代人经营茶叶、丝绸等等。据朱永祜的墓志铭载: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朱永祜出生才四个月,其父就死于“流寇之难”,在逃难中,其母曾经将其遗弃,幸好其啼哭之声被邻人发现、抱回,母子方得团聚,“乱离后公鲜至戚,惟依寡母,茕茕无助,遂弃诗书,力农为资生计,然公得天最厚,孝悌由诚,事寡母朝夕唯谨,又且诚实练达,谦和退让,凡一切少年不羁之习,毫不敢近,有为诗书中所不及者”、“公以勤俭自主,次第经营”。朱永祜这一支就这样一代代传下来。清朝同治年间,到了朱广福这一代,把家迁到了建水老马坊村,置田买地,建盖瓦舍,开设碾坊酒坊,人丁兴旺,家产渐丰。从此朱家走上了中兴之路。当时建水东南部的个旧,锡矿产业日渐兴旺,个旧和建水间的“临安大道”是滇中、滇南通往省城云南府(今昆明)的交通要道,农闲时节,朱家开始赶马经商,日积月累,获利非常可观。 因为常年赶马经商熟悉了个旧的矿业,朱广福大胆筹集资金成立了“朱恒泰”商号到个旧开采锡矿,紧接着,朱广福又购买下多处矿址,还在个旧兴建了一座冶炼厂,成为了集锡矿的开采,选取,冶炼为一体的大东家。朱广福死后32年,其孙朱朝琛中了举人,授贵州桐梓等县知县,并赠朱广福文林郎官阶;当时,朱朝瑛(字渭卿,清光绪丁酉科乡副进士,朱成藻之子)也中了进士,得受广东补用道,遂成为朱家的核心人物。自此朱家家业更丰,并于同治十年开始向外投资。除营销土产百货外、还大宗贩售云土(鸦片)、锡锭,到清朝光绪时朱家已经成为滇南富绅。此后,朱家继续扩大了商贸的规模,搞起了进出口贸易,把个旧出产的成品锡锭,经过蒙自运到广西百色再转运香港,由香港运回棉纱,百货等洋产品。清朝光绪15年(公元1889年)根据条约,清政府在法国政府的要求下在蒙自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海关,锡锭的运输改由陆路经过个旧——蒙自至蛮耗装船沿红河顺流而下通过越南东京(今河内)抵达海防再由海防上远洋轮船运送到香港和西欧。因为进出口贸易的蓬勃发展,朱恒泰在蒙自设立了总公司,同时在香港,昆明,建水,河内设立了分公司。 当时,云南的商帮中来自建水的“临安帮”与“昆明帮”“腾越帮”齐名,而朱家名下的企业“朱恒泰”就是“临安帮”的首富。按照传统,“先富起来”的朱家,当然是广勘宅基、大兴土木。光绪初年,朱成章、朱成藻兄弟(朱广福之子)及子侄朱朝琛、朱朝瑛、朱朝琼、朱朝瑾等两代人的生意如日中天,士、农、工、商,一样不差。朱氏家族已经发展到叱咤于整个滇南黑白两道的巨大家族。其威力足以影响到滇南甚至全省的政治和经济。这时,朱家在建水城内泥塘购地30余亩,延请能工巧匠,建盖家宅宗祠。 由于设计规模大,工期便长。第一次,园子修了一半,个旧出了事。那是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滇南爆发了以周云祥为首的“反清仇洋”矿工起义,这是中国工人阶级初期革命斗争的一次悲壮预演。大约与朱家利益相关,也可能就是朱家煽动的。因为朱朝瑛鼓动闹事,并出钱资助周云祥。事情闹大了,牵扯到官府利益,清廷派兵镇压,朱朝瑛知道脱不了干系,听到消息,被迫逃亡,投靠时任安徽、吉林巡抚的华宁(今云南玉溪市华宁县)人朱家宝,被举荐赴日本考察政治(实为逃亡),在日本躲了五年后,于宣统年间返回建水后,接着修园子。然而历史如哲学一样深沉,衰败跟兴旺连体共生,问题当然是因为人才之故,而一个家族的命运自然与核心人物息息相关。朱朝瑛在日本受到明治维新思想的影响,深感清王朝气数已尽,回建水后就联络反清志士,密谋反正。宣统三年(1911年),许多有识者寻求救国之道,同盟会的影响遍布中国。朱朝瑛当然也想有所为,于是受广东陆军提督龙济光所托回乡募兵到粤听用。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10月30日,蔡锷、李根源、唐继尧等于昆明发动重九起义。驻建水南校场新军七十标(团)中的同盟会员教官赵又新在下级军官的支持下,于11月1日晚率兵发难,朱朝瑛等开城接应,占领了临安府署和标本部。次日,召开临安各界人士会议,成立南防军政府,公推朱朝瑛为都统,赵又新为副都统,临安起义遂告成功。并光复滇南各府、州、县,云南都督蔡锷一看,这朱朝瑛在滇南还真有人缘,加上滇南起义,立了功,赐予中将军衔,任命他正式当了临安澄江总兵,成了滇南王。花园修好了,大门上大大挂上“中将第”的大匾。 政治人物的命运有时候就像下赌注一般,朱朝瑛辞职去广东专做锡锭生意,继而又去龙济光手下任职,还被选为国民政府参议,这无疑是光辉的一笔。 可是,朱朝瑛——这个朱家精英人物随后却书写了惨重的政治败笔。1915年12月,袁世凯在北京自称“洪宪”皇帝,蔡锷、唐继尧在云南首发护国起义,出兵四川、广西讨袁。当时依附于袁世凯的广西军阀龙济光之兄龙觐光被任命为“云南查办使”,率粤军第一部企图借道广西进攻滇南夹击护国军。朱朝瑛为属下第三路军司令,带领士兵1700余名在广西百色以西被护国军纵队长杨杰率军击败,龙觐光余部也被护国军和桂军歼灭。与此同时,朱朝瑛之子朱映桂联络土司和土匪武装进攻建水城,亦为护国军打败,朱映桂战死。战后,朱氏家产再被抄没。直到1922年,唐继尧感念朱家辛亥革命有功,始发还家产。 朱家的中兴之梦还没有开头,几年后,又出事了。1927年,唐继尧死后,龙云执掌云南军政大权,他所招抚的绿林武装南防游击军指挥李绍宗部进入个旧。此时,朱朝瑛任个旧、蒙自守备军司令官,命其侄朱映椿等严加防范,后双方火拼七昼夜,烧毁店铺上千间,死数百人,酿成惨祸。事后,省府指令解送朱朝瑛和朱映椿到昆囚禁。后朱映椿被处决。时代决定命运,朱朝瑛个人乃至整个朱氏家庭的命运,随同中国几次国内革命战争,几沉几浮。荣华富贵,如烟云而来,又如烟云而去!朱朝瑛本人被保出狱后,朱氏家庭巨额家产被国民政府抄为公有,诺大的家族作鸟兽散,朱朝瑛也于1930年在穷困不堪和失意潦倒中客死他乡。朱家的花园自然也就不在属于朱家,空空留下那位连名字都被抹去的富家小姐逃难时的悲怆诗文。因为核心人物的政治败笔,朱氏家族终于在一个新旧世界交替的乱世灰飞烟灭了。所幸的是花园留了下来。朱氏家族从康熙年间的10户佃户,到清末民国初期的名扬滇南的望族,朱氏十代人走过了整整一个大清朝。在清末民国初期,他们走向了家族最为辉煌的终点。朱氏家族三起三落,抄家与荣光并存。他们以几代人百余口的悲欢离合,完成了一帘红楼幽梦。而生逢乱世,他们注定只能留下一所最为灿烂的房子,里面是他们内心的那一片于家于国的“花园”。那一个时代已经凝结为朱家花园里的一个核,这个核就是历史。

朱家花园的历史背景

朱家祖上是湖广麻阳县(今湖南省麻阳县)人,于明代洪武年间流徙到云南建水,寓居西庄坝西高伍。明末清初,其五房迁居白家营村,生子卿(真名不详),卿又生子永祜。一直都是普通平民,数代人经营茶叶、丝绸等等。清朝同治年间,到了朱广福这一代,把家迁到了建水老马坊村,置田买地,建盖瓦舍,开设碾坊酒坊,人丁兴旺,家产渐丰。从此朱家走上了中兴之路。当时建水东南部的个旧,锡矿产业日渐兴旺,个旧和建水间的“临安大道”是滇中、滇南通往省城云南府(今昆明)的交通要道,农闲时节,朱家开始赶马经商,日积月累,获利非常可观。 因为常年赶马经商熟悉了个旧的矿业,朱广福大胆筹集资金成立了“朱恒泰”商号到个旧开采锡矿,紧接着,朱广福又购买下多处矿址,还在个旧兴建了一座冶炼厂,成为了集锡矿的开采,选取,冶炼为一体的大东家。朱广福死后32年,其孙朱朝琛中了举人,授贵州桐梓等县知县,并赠朱广福文林郎官阶;当时,朱朝瑛(字渭卿,清光绪丁酉科乡副进士,朱成藻之子)也中了进士,得受广东补用道,遂成为朱家的核心人物。自此朱家家业更丰,并于同治十年开始向外投资。除营销土产百货外、还大宗贩售云土(鸦片)、锡锭,到清朝光绪时朱家已经成为滇南富绅。此后,朱家继续扩大了商贸的规模,搞起了进出口贸易,把个旧出产的成品锡锭,经过蒙自运到广西百色再转运香港,由香港运回棉纱,百货等洋产品。清朝光绪15年(公元1889年)根据条约,清政府在法国政府的要求下在蒙自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海关,锡锭的运输改由陆路经过个旧——蒙自至蛮耗装船沿红河顺流而下通过越南东京(今河内)抵达海防再由海防上远洋轮船运送到香港和西欧。因为进出口贸易的蓬勃发展,朱恒泰在蒙自设立了总公司,同时在香港,昆明,建水,河内设立了分公司。 当时,云南的商帮中来自建水的“临安帮”与“昆明帮”“腾越帮”齐名,而朱家名下的企业“朱恒泰”就是“临安帮”的首富。光绪初年,朱成章、朱成藻兄弟(朱广福之子)及子侄朱朝琛、朱朝瑛、朱朝琼、朱朝瑾等两代人的生意如日中天,士、农、工、商,一样不差。朱氏家族已经发展到叱咤于整个滇南黑白两道的巨大家族。其威力足以影响到滇南甚至全省的政治和经济。这时,朱家在建水城内泥塘购地30余亩,延请能工巧匠,建盖家宅宗祠。

空中花园的历史及对现在房屋绿化的影响

空中花园(古希腊文:οἱ [τῆς ∑εμιράμιδος] Κῆποι Κρεμαστοὶ Βαβυλώνιοι)是古 空中花园代的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在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Amyitis)修建的。现已不存。 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著齿轮的把手。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巴比伦文献中,空中花园仅是一个谜,甚至没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园。战胜了亚述的迦勒底人在巴比伦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为了和那个被亚述灭掉的古巴比伦王国区别开,人们把它叫做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把首都巴比伦城建成一座堡垒般的城市。它的规模就是用今天的标准来看,也是非常壮观的。城市是方形的,每边长22.2公里。围绕城市的城墙大约有8.5米高,是用砖砌和油漆浇灌而成的。四匹马拉的战车可以在宽阔的城墙上奔驰。全城有100扇用铜做成的城门。城墙周围还有很深的护城河。幼发拉底河从城墙下流进来,穿城而过。巴比伦城里还有一座很大的皇宫,皇宫内修建了一个“空中花园”,被后世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国王尼布甲尼撒在位期间(公元前605-公元前562年),巴比伦的国力最为强大。他率兵攻打叙利亚,出兵巴勒斯坦,夺占耶路撒冷,灭掉犹太王国,强迫犹太人迁居巴比伦当奴隶,成为“巴比伦之囚”。在晚年,他还侵入埃及。在这几十年里,巴比伦城人口达到10多万,还有来自亚洲各地的商人,奴隶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强盛的背后,已经埋伏了危机,被征服的外族人对巴比伦奴隶主的仇恨和反抗不断发生,本族的贫民和农民因破产沦为奴隶,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尼布甲尼撒死后,国内政局立即动荡起来,6年中8个国王被废,其中两个被杀。在东面,力量越来越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巴比伦的盟邦米堤亚,对巴比伦形成了大军压境的局面。 巴比伦的奴隶主们忙于争权夺利,纵情享乐,他们以为他们的城墙是那样高大而坚固,谁也攻不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敌人会利用穿过城墙的幼发拉底河打进来。一天晚上,巴比伦的一个年轻王子正在举行狂欢宴会。波斯王居鲁士下令在幼发拉底河中修筑了一座水坝,把河水放到坝的一边去。他的军队从另一边放干水的河床中偷偷进到城里,未经交战就占领了巴比伦。据说,有一些巴比伦商人做了波斯人的内应。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38年(中国春秋末年)。

北京市八十中学的历史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创建于1956年,至今已有近五十年的办学历史,1978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北京市重点中学和北京市对外开放单位。学校本着“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以质求发展”的办学思想,坚持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先后被授予“北京市德育先进校”、“北京市科技活动示范校”、“北京市体育运动(田径)传统项目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校”和“北京市校园环境示范校”等荣誉称号。2003年6月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历届英才近年来,80中培养出了戎剑(国际奥赛金牌得主)、吴镔(全国物理竞赛二奖获得者)、于巴特(全国化学竞赛二等奖获得者)、韩旭(全国生物联赛一等奖获得者)、施海夏(1998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权静(2000年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陈鑫(2001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陆程远(2002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80中的学子在全国科技及体育竞赛中更是大显身手,十余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市、区科技竞赛获奖达千余人(次),其中孙忆南等获得全国科技竞赛金鹏奖,王汝博等在全国船模比赛中获银帆奖,陈星、贾子楠、甘田等同学在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也获取了金、银、铜牌;2002年,16岁的在校高中学生孟焕发现并论证了“御夫座流星雨”的存在,所著论文已在国内外天文专业刊物发表,并代表中国赴美参加国际“科学大奖赛”,因此一颗小行星以“孟奂”命名。

合肥一中的历史

【合肥一中简介】 合肥一中的前身是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利用科举时代的庐阳书院遗址于1902年创办的庐州中学堂(世称:小书院,现合肥九中所在地).1908年至1934年,先后六易校名为:庐州府官立中学堂、庐州中学校、省立三中、省立庐州中学等。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师生辗迁往后方。抗日胜利后,在霍山诸佛庵的省立第六中学部分师生奉命返回合肥,组建省立合肥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曾名皖北区合肥高级中学。1952年秋,正式改名为合肥市第一中学。1955年定为安徽省重点中学。1956年秋,新校舍建成,迁至现址。 合肥一中,现在是绿草如茵,树木葱茏,园廊秀丽,环境优美.学校占地面积54144平方米,新近投入使用的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总面积9500平方米。三馆设备齐全,先进的校园网和闭路电视可满足各科教学需要。学校藏书6万册,订阅报纸70余种,期刊杂志300多份,保证了全校师生课余学习和教学科研之用。 合肥一中,现有高中37个班级,在校学生2295人,在职在编教职工129人,其中专职教师90人(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56人),整体力量雄厚、教学成果卓著。教职工中(含离退休)全国劳模1人,省级劳模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市级优秀教师8人;省级教坛新星3人,市级教坛新星1人;享受国家津贴2人,省府津贴2人。学校历年高考成绩均在全省前茅。近年,本科文理达线率均在95%以上,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占80%。1990年林傲获22届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金奖,张大维,田力获小发明,小创造国家专利,顾凌洁等195名优秀学生被保送全国重点大学;王庆等18名初中毕业生被保送到新加坡立化中学留学,鲁勇等18名高二学生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历届在校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学科竞赛成绩也十分突出,1997-2000年间数、理、化、计算机、生物在省级以上资历达394人(其中国家级13人,省级一等奖68人) 合肥一中,一贯坚持"全面施教,广育英才",面向全体学子,全面提高素质,一心一德,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新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四有"新人. 合肥一中,一贯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省市各级领导特别关爱和支持,因此才有辉煌的今天. 合肥一中,一贯重视开展校际交流,自1995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以来,进一步加强了与日本、香港、韩国、新加坡、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交往与联系,加深了友谊,扩大了视野,增长了学识,学到了经验,对一中今后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附]: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西藏路2356号 / 邮编: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网址: www.hfyz.net

老九门历史真的存在过吗 长沙真的有老九门吗

历史上没有老九门,老九门是南派三叔在小说中创作出来的。南派三叔作品《盗墓笔记》中提到的老长沙的九个盗墓世家,称为老九门,又称九门提督。《老九门》是《盗墓笔记》的前传,即讲述吴邪等人祖辈的故事,以平和简短的风格,讲述各自人物的日常片段,最早发表于《超好看》。老长沙的九门提督,外八行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些盗墓家族,势力庞大,涵盖文物走私的所有环节,几乎所有的冥器,流出长沙必然经过其中某一家。为何称呼为九门提督有多种说法,其中最被认可的是,因为古代大城都有九个城门,来往的客商进出城必须选择其中的一个,而老九门取的就是这个意思,在长沙城里做买卖,只能在这九大势力中选择一个,没有其它路可以走。扩展资料:据《盗墓笔记》书中写道,民国年间,九大家族镇守长沙,被称为“九门提督”。这九门势力庞大,外八行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几乎所有冥器,流出长沙必然经过其中一家。九门概述:老九门分上三门,平三门和下三门。上三门:张启山(张大佛爷),二月红(陈皮阿四的师傅),半截李。平三门:陈皮阿四,吴老狗(主角吴邪的爷爷),黑背老六。下三门:霍仙姑(霍秀秀的奶奶),齐铁嘴,解九爷(解雨臣的爷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九门

历史上真的有老九门吗

老九门是虚构的,是小说《盗墓笔记》中的人物。 南派三叔作品《盗墓笔记》中提到的老长沙的九个盗墓世家,称为老九门,又称九门提督。《老九门》是《盗墓笔记》的前传,即讲述吴邪等人祖辈的故事,以平和简短的风格,讲述各自人物的日常片段,最早发表于《超好看》。 老九门分上三门,平三门和下三门。 1、上三门:张启山,二月红,半截李; 2、平三门:陈皮阿四,吴老狗,黑背老六; 3、下三门:霍仙姑,齐铁嘴,解九爷。

历史上的明朝朱无视

朱无视是哪个朝代皇帝 历史上没有朱无视这个皇帝。 从姓氏上判断应该是明朝的皇族,但是明朝皇帝的名字里面是都带有金、木、水、火、土等五行里面的一个作为偏旁的,因此朱无视不可能是明朝皇族,更不可能是明朝皇帝。 此外,朱无视这个名字在电视剧《天下第一》中出现过,是剧情中天下第一庄的幕后boss,被皇帝封为铁胆神侯,是正德皇帝的皇叔,差点篡位成功。 扩展资料: 朱无视的人物形象 他外表忠肝义胆,义薄云天,正气凛然,段天涯等均当他是父亲般尊敬。他以匡扶明室为己任,不论是谁败坏朝纲,危害皇室,一律杀无赦。 可是,私底下的朱无视,却是一个城府甚深的人,不但曾经杀死108名八大门派的高手来嫁祸给他的义兄天下第一高手-古三通,还有心谋朝篡位。 他先利用手下四大密探铲除了准备造反的东厂督主曹正淳,然后再消灭四人, 不料众叛亲离,最后被大内密探联手所杀。 武功:吸功大法,乾坤大挪移,吸星大法。 兵器:长剑,精钢软剑(传于段天涯)。 身份:明朝中叶,皇叔铁胆神侯受先皇之命,创立“护龙山庄”,持“丹书铁券”,“尚方宝剑”,权力凌驾于所有朝廷机构之上。他手下人才济济,不但有“天地玄黄”四大密探。还有三十六天罡与七十二地煞。 剧中朱无视原型为朱宸濠,朱宸濠(1479-1520),为初代宁王朱权的第四代继承人,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宁康王朱觐钧庶子,出生于南昌祖籍安徽凤阳。 初封上高王。因宁康王没有嫡子,于弘治十年(1497年)袭封宁王。[1]正德二年,宸濠先后贿赂太监刘瑾及佞臣钱宁、伶人臧贤等人,恢复宁王一系已裁撤的护卫,畜养亡命,随意杀逐幽禁地方文武官员和无罪百姓,强夺官民田产动以万计,并劫掠商贾,窝藏盗贼,密谋起兵。 又企图以己子入嗣武宗,取得皇位。太监张忠、御史萧淮等先后告发宸濠之罪行,武宗因下旨收其护卫,令其归还所夺之田。 宸濠得知消息后,于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借口明武宗正德帝荒淫无道,集兵号十万造反,杀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革正德年号,以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集众号称十万,并发檄各地,指斥朝廷。 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率舟师下江,攻安庆。四十三天之后,朱宸濠大败,与诸子、兄弟一起为王守仁所俘,押送南京,交给张永。明武宗先放再抓,最后废为庶人,伏诛,除其封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无视 历史上的明朝孝定李太后是怎样的 太后的一生,是不幸的,早早就在宫中当了地位卑微的宫女;但她又是幸运的,被裕王(后来的隆庆皇帝)宠幸,生下儿子,母以子贵,得以当上皇后,荣华富贵一生。 看来,长得好不如运气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古往今来,女性的命运大多皆是如此。 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崇祯皇帝的曾祖母,姓李,其闺名不详,没有流传下来,故一般只称她为“李氏”或李太后、孝定太后(孝定是谥号),漷县(今北京市通州漷县镇)人,生于嘉靖廿四(1545年)。 她出身卑微,在隆庆皇帝朱载垕还是裕王时,是裕王府邸里的一名宫人,后来偶然得到裕王宠幸,生下了儿子,遂母以子贵,在隆庆元年(1567年)三月被封为贵妃。隆庆皇帝在位6年后驾崩,死时年仅36岁。 按明朝惯例皇帝驾崩后,应由皇后之子继承帝位,但是隆庆皇帝的皇后陈氏,一直体弱多病而没有孩子。 因此隆庆皇帝驾崩后,就由李贵妃之子朱翊钧继承了帝位即万历皇帝。 朱翊钧即位时年仅10岁,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童,一心只想着玩乐,哪里会治理国家。难怪大学士高拱叹息道,“十岁孩童,安能治国!” 虽然万历皇帝还是个无知的孩童,但是他的生母李太后,却不是一般的人,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后妃中,少有的精明强干的女人,她当时不仅在后宫中执掌大权,而且对于国家的政事,也是处处插手。 因此万历朝早期的一切内外政事,曾一度由李太后执掌,相传在万历皇帝上朝时,李太后还曾经垂帘听政。 隆庆皇帝驾崩后,新帝朱翊钧登上帝位,按照旧制新帝登基后要给先帝后妃上尊号。 明朝规定,天子立,尊先帝的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母,而生母不是先帝的皇后,则天子的生母也称太后,只是在太后前加徽号以示区别。 当时李贵妃在宫中很有势力,司礼监大太监冯保为了讨好李贵妃,就与重臣张居正在私下商议,尊先帝的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尊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这样两宫太后就没有分别了。 自万历朝开始,先帝的皇后和新帝的生母在尊号上就不再以加徽号相区别了。冯保还与张居正商议,安排仁圣皇太后居慈庆宫,慈圣皇太后居慈宁宫。 不仅如此,张居正还请求慈圣皇太后照顾新帝的起居,毕竟万历皇帝还是一个10岁的孩子。于是慈圣皇太后就名正言顺地住进了乾清宫,并且借照顾皇帝的名义逐渐干预朝政。 慈圣皇太后虽然表面上贵为太后但因她出身微贱,实际上却处处受制,甚至在用膳时也不能和万历皇帝和仁圣皇太后平起平坐,只能站在他们身后,个中滋味是常人难以体会的。 而万历皇帝虽为慈圣皇太后所生,但是他也是极为看重出身。 《明史》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明光宗朱常洛是神宗(万历)的长子,他的亲生母亲王氏原是宫人,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万历皇帝临幸了一回就怀孕了,但直到王氏临产,万历皇帝都不承认。幸亏宫内皇帝起居记载得十分清楚,得以证明朱常洛系万历之子。 朱常洛长大后,大臣要求立他为太子,万历皇帝始终不同意。慈圣皇太后问他为什么,万历说:“朱常洛是都人的儿子。” 太后听后大怒,因为此话正是触到了她的痛处。她怒斥万历说:“你也是都人的儿子!”万历看到母亲大怒十分惶恐,伏地不敢起。 原来明朝内廷呼宫人为“都人”,而太后也是宫人出身,因为母凭子贵才升为贵妃。 由此可见慈圣皇太后是宫人出身的影子实际总伴随着她,而明朝宫廷中的生活充满了凶险和明争暗斗,她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政治地位和权力。 李太后一生笃信佛教,万历尊封她为“九连菩萨”。万历成年以后数十年不问政事,不见大臣的面,并派太监到民间横征暴敛,搜刮民财,导致民不聊生、灾变迭起,国家内忧外患,根基日空。 儿大不由娘,李太后只管保住太子的地位,除此之外并不多干涉儿子,何况按律后妃本也不应干政。她遂寄情宗教,儿子如何也就随他去了。 万历四十二(1614年)年二月,李太后去世,终年70岁,与丈夫及陈皇后合葬在十三陵中的“昭陵”。她的谥号是“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所以又简称“孝定太后”。 李太后的一生,是不幸的,早早就在宫中当了地位卑微的宫女;但她又是幸运的,被裕王(后来的隆庆皇帝)宠幸,生下儿子,母以子贵,得以当上皇后,荣华富贵一生。看来,长得好不如运气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古往今来,女性的命运大多皆是如此。 明朝历史上的红丸案是怎么回事 红丸案,明末三大案之一。三案分别是移宫案、红丸案还有廷击案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病死。太子朱常洛继位,改年号为泰昌,所以习惯把他叫作泰昌帝。八月初一日,泰昌帝在登极大典上,“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就是行走、仪态正常,没有疾病的症象。泰昌帝在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四日,各发银100万两犒劳辽东等处边防将士,罢免矿税、榷税,撤回矿税使,增补阁臣,运转中枢,“朝野感动”。 本来以为新君继位,会有一番作为,不想登极大典后仅十天,也就是八月初十日,泰昌帝就一病不起。第二天的万寿节,也取消了庆典。《国榷》记载:郑贵妃“进侍姬八人,上疾始惫”。《罪惟录》也记载:“及登极,贵妃进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八月十四日,泰昌帝病重,召内官崔文升治病。服用崔文升开的药后,就开始腹泻,用今天话来说可能是得了急性肠胃炎吧。一昼夜泻好多次,有的说一昼夜泻三四十次。八月二十九日,泰昌帝召见内阁大臣,问:“有鸿胪寺官进药何在?”首辅方从哲等回话:“鸿胪寺丞李可灼自称有仙丹妙药,臣等未敢轻信。”这里稍作解释。鸿胪寺是掌管朝会、宾客、礼仪等事的一个机构,鸿胪寺的正卿叫鸿胪寺卿,四品。他的副手是鸿胪寺少卿,五品。鸿胪寺丞又低一级,六品,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处级干部。泰昌帝命身边太监速召李可灼进宫。李可灼诊视完毕,泰昌帝命快快进药。诸臣再三嘱咐李可灼慎重用药,泰昌帝则不断催促赶快和药。到日午,李可灼进一粒红丸。泰昌帝先饮汤,气直喘。待药入,即不喘。于是称赞李可灼为“忠臣”。大臣们都心怀不安,等候在宫门外。一位太监高兴地出来传话:皇上服了红丸后,“暖润舒畅,思进饮膳”。(《明史·韩爌传》)日晡(bū)(申时,下午3~5时),李可灼又进一丸。次日(九月初一)卯刻,泰昌帝驾崩。这时,他继承皇位整一个月。因“红丸”引发的宫廷案件,史称“红丸案”。 泰昌帝是八月初一继位,九月初一就驾崩了,这当然是大事情,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此案明显是由于光宗长期忧心操劳国事和东林党人胡乱议论干预治疗并耽误病情的结果。可东林偏偏说是服红丸而死;说是惑于女宠,是郑贵妃有意加害;说是用药差误。他们为了政治目的,间接害死皇帝在先,现在又抹黑先帝,真是罪行滔天。有的大臣因李可灼进红丸功,议“赏钱”;有的大臣以“李可灼罪不容诛”,议“罚俸一年”;有的大臣以“可灼非医官,且非知药知脉者”议上,将其遣戍;直到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上《三朝要典》,遂免可灼遣戍。李可灼这个案子,一直争吵了八年,成为天启朝党争的题目之一。 历史上明朝胡蓝案是怎么回事 中国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 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起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终于二十五年。 明初,朱元璋对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结党营私、骄横跋扈的举动极为不满,采取种种方式对其制约。洪武十三年正月,有人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 、陈宁等处死。 胡惟庸死后,其谋反“罪状”陆续被揭发。朱元璋为肃清“逆党”,株连杀戮者达 3 万余人。 前后延续达10年之久,朱元璋并作《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胡党”而受株连至死或已死而追夺爵除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叶踦等 1公、21侯。 胡惟庸 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 ,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明代史籍中关于胡惟庸案的记载多有矛盾,因此关于其是否确实谋反,当时便有人怀疑,明代史学家郑晓、王世贞等皆持否定态度。 明朝东林党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明末由江南中下级官员、中小地主和知识分子组成的政治力量。 这些人在政治上受到朝廷依附太监的集团即“阉党”的排斥,针对当时的政治腐败,倡导改革弊政。万历二十二年( 159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因与明神宗意见相左,被革职,回到家乡江苏无锡,和高攀龙、钱一本、史孟麟等讲学于无锡东林书院。 他们议论朝政,抨击失职官僚和作恶成性的太监,得到对现实不满的人士的拥护,也得到朝中正直官员的支持。他们互通声气,志同道合,使东林书院成为一个社会舆论的中心。 东林党即由东林书院而得名。东林党主张减轻人民负担,反对横征暴敛,反对太监为非作歹。 明熹宗天启初年,东林党人叶向高、邹元标、杨涟、赵南星等人执政,对政治进行改良。 太监魏忠贤则纠集己方党派中的一些大官僚,对东林党人进行迫害,编制东林《同志录》、《点将录》等, 将要打击的东林党人编人册内。 天启四年( 1624年),阉党奏劾并罢免了高攀龙、赵南星、杨涟、左光斗、周宗建、李应升等,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五人受酷刑而死,株连家室亲朋。 高攀龙投池自杀。 凡是东林党人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都被免官、放逐或杀戮。天启七年,熹宗死,崇祯帝即位,除掉魏忠贤,为东林党官员恢复名誉。 但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一直继续到明朝灭亡。

讳疾忌医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483 成语 讳疾忌医 注音 ㄏㄨㄟˋ ㄐㄧˊ ㄐㄧˋ ㄧ 汉语拼音 huì jí jì yī 释义 名医扁鹊谒见过蔡桓公好几次,都看出桓公有病,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但桓公却不肯承认,也不肯就医,终至丧命。 本指不承认有病,害怕去治疗。 可用来比喻问题本小不予处理,终致无法收拾。 #典出《韩非子.喻老》。 后亦用「讳疾忌医」比喻掩饰过失而不愿听人规劝。 「文过饰非」 典源 #《韩非子.喻老》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 ……扁鹊1>见蔡桓公2>,立有闲。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3>,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4>,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5>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6>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7>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 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注解〕(1)扁鹊:姓秦,名越人,生卒年不详,春秋战国时名医。 唯《史记》所载扁鹊故事,则非一人,而以扁鹊为良医的代称。 因居于卢国,故亦称为「卢医」。 (2)蔡桓公:蔡国君主,生卒年不详。 蔡,国名。 周代诸侯国之一。 地约在今河南省新蔡、上蔡、汝南一带。 (3)腠理:肌肉的纹理,指皮肤。 腠,音ㄘㄡˋ。 (4)还走:返走。 还,音ㄏㄨㄢˊ。 (5)针石:一种以石针刺经脉穴道的治病方法。 针,音ㄓㄣ。 (6)司命:传说为主管人的寿命的神仙。 (7)索:找。 〔参考资料〕另可参考:《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列传.扁鹊》 典故说明 根据《韩非子.喻老》的记载,扁鹊曾经谒见蔡桓公,接连几次他都说蔡桓公生病了。 第一次见面他是说:「君王!你有病,病在皮肤上,不治疗的话恐怕病情会加深。」 隔了十天,第二次见面又说:「君王!你的病已经侵入肌肉,不快点治疗,病情会更严重。」 蔡桓公还是不加以理会。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谒见桓公,说:「君主您的病现在蔓延到肠胃了,不医治病情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依然不理他,心里更加不高兴了。 又再过了十天,扁鹊看了蔡桓公一眼,转身就走,于是桓公派人去问扁鹊原因。 扁鹊回答说:「疾病在皮肤时,热敷就可以治好;侵入到肌肤时,用针灸就可以医好;等侵入到肠胃时,吃几服汤药就可以根治;可是一旦蔓延到骨髓里头,那就要神仙才管得了,我已没有办法医治了。」 五天之后,蔡桓公觉得身体不舒服,派人去请扁鹊,但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蔡桓公也就病死了。 后来这个故事浓缩成「讳疾忌医」,指不承认有病,害怕去治疗,可用来比喻问题本小不予处理,终致无法收拾;亦用来比喻掩饰过失而不愿听人规劝。 书证 01.宋.朱熹〈与田侍郎书〉:「此须究其根原,深加保养,不可归咎末节,讳疾忌医也。」 02.元.胡助〈月食遇雨〉诗:「或疑上天公,讳疾忌医深閟埋;目盲出涕泗,化为霖雨来。」 03.《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这诚庵替职的时候,已是鱼口方消,天泡疮已是生起。 他却讳疾忌医,很命要得遮盖,一顿轻粉,把疮托得回去,不上几个月期程,杨梅疯毒一齐举发。」 04.清.钱谦益〈天启元年浙江乡试程录.第五问〉:「夫庸医之诊病也,一言而中,则病者改容而听之。 何也?以为庸医不足信,而讳疾忌医者,其病必不可为也。」 用法说明 一、【语义说明】不承认有病,害怕去治疗。 【使用类别】用在「有病不医」的表述上。 【例  句】<01>有病就要看医诊治,一味讳疾忌医,只会让病情加重而已。 <02>医生说这位病人本来有救,但因讳疾忌医,等到病情恶化后,终致药石罔效。 二、【语义说明】比喻问题本小不予处理,终致无法收拾。 【使用类别】用在「规避问题」的表述上。 【例  句】<01>现在社会有个通病,那就是讳疾忌医,得过且过。 <02>在工作上,讳疾忌医的人,往往会把问题弄得更严重。 <03>既然已经知道技术有缺失,就要立即改善,假如讳疾忌医,只会把问题变得更严重。 三、【语义说明】比喻掩饰过失而不愿听人规劝。 【使用类别】用在「拒谏掩过」的表述上。 【例  句】<01>为求进步,遇有缺点就要改进,切莫讳疾忌医。 <02>新任的总经理要大家指出公司经营的弊端,他绝不会讳疾忌医。 <03>我们要求进步,就不可以抱着讳疾忌医的态度,而是要面对缺失,力求改善。 <04>他明明犯了技术上的错误,还讳疾忌医,宁可当驼鸟,也不愿接受别人的协助。 近义词: 文过饰非,拒谏饰非 反义词: 改过不吝,知过必改,退思补过 辨识 请参考『辨识483』 参考语词 匿病不医,护疾忌医

有关明清的历史

  1、鱼鳞图册:  简称图册。南宋以后,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绘制的土地簿册。南宋行经界法,有些地区按保甲绘制地形图,标出各户占有田地的名称、顷亩、四至以及公共池塘、沼泽、山丘等,存于官府备查。因图上所绘田亩,依次排列,成鱼鳞状,故名。明清时,随税粮多寡规定粮区,每区设大粮长四人,使集里甲耆民,丈量田亩并绘制鱼鳞图,其法与南宋时接近而略详,有总图、分图,且依县、州、府分别汇集成册,浙江布政使司首先编造成功,遂推广各地。后历时稍久,图册所记已与实际情况有所不符,故自明中叶至清常加修订。清咸丰年间损坏很多,至同治五年苏南地区还曾重造。是为官府摊派赋税的重要依据。  2、《大诰》:  《大诰》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包括《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三部分,统称《御制大诰》。洪武中期,官吏贪赃枉法、豪强兼并、脱避粮差日趋严重。朱元璋为维护统治,遂将“官民过犯”典型案例辑录成册,仿周公《大诰》之制,先后有《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颁行天下,告诫臣民。《大诰》所列罪案中惩处贪污罪案的占全部罪案的一半左右。次者为惩治侵占钱粮和豪右逃避粮差的罪案。《大诰》惩罚刑律极为严酷,超出《大明律》标准,诛杀者以贪官污吏、害民豪强为主。明太祖规定《大诰》每户一本,家传人诵,学校课士和科举策试也以《大诰》为题。更加充分地反映了明太祖乱世用重典的思想。  3、靖难之役:  明太祖分封诸子为王。各王拥有卫甲士3000至1.9万人不等,北边各王握有兵权,势力更大。惠帝即位后,为了解除诸王“尾大不掉”所带来的威胁,采用齐泰、黄子澄之策,先后废削了周、齐、湘、代、岷等内地诸王。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于北平,以讨伐齐、黄为名,号称“靖难”。建文四年,燕兵破京师,惠帝死于宫中(一说逃亡)。燕王即位,是为成祖,历时四年(1399――1402年)的内战结束。  4、胡蓝之狱:  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间,他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有45000人。胡惟庸飞扬跋扈,皇权与相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的罪名杀了左丞相胡惟庸,同时对和胡来往密切的官员也进行抄家灭族。以后又几兴大狱,使“胡惟庸狱”不断牵连扩大,到洪武二十三年,功臣太师李善长等人也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被杀。蓝玉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因南征北战平定边疆有功,被封为凉国公。但是蓝玉为人骄横,霸占民田、广蓄庄奴。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控告蓝玉“谋反“并严刑拷打成案。不但蓝玉全家被杀,受此案株连被杀的达15000人。  5、土木之变:  指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英宗被俘事件。明正统十四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贡马,向明朝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制造衅端。遂于这年七月,统帅各部,大举向内地骚扰。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亲征。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至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明军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土木堡地高无水,将士饥渴疲劳,仓促应战。瓦剌军四面围攻,骑兵蹂阵而入,挥长刀砍杀明军。朱祁镇与亲兵乘车突围,不得出,被俘。随征大军几乎全部战死,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用铁锤打死。这次战役,明史上称为“土木之败”。这次大败影响深远,成为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的转折点。从此,明朝对于北方蒙古势力不再具有压倒优势,而处于被动防御地位。  6、大礼仪之争:  大礼仪是明嘉靖年间确定兴献王朱佑木元尊号的争论,因系朝廷礼法之至大者,故名。正德十六年,武宗死,无子,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即皇帝位,下令礼臣议其生父朱佑木元尊号。以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为首的朝臣主尊孝宗为皇考,朱佑木元为皇叔父;观政进士张璁、南京刑部主事桂萼等迎合上意,议尊朱佑木元为皇考。双方争论激烈。嘉靖三年四月,追尊世宗父母。朝臣二百余人跪于左顺门前力争,激怒世宗,下狱者一百三十四人,廷杖而死者十六人。这一事件对嘉靖朝政治影响颇大。  7、东林党:  东林党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修复宋代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形成广泛影响。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代表,三吴士绅,一时聚集在他们周围,时人称之为东林党。他们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时政等意见,得到社会广泛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万历后期,双方以争国本为首,以三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为余波,相争不已。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政,,形成势力强大的阉党,齐楚浙诸党争相依附之,对东林党人实行血腥镇压,企图将其一网打尽,许多东林主要人物被迫害致死。明思宗继位后,对东林党的迫害才告停止。但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一直延续到南明时期。  8、隆庆开关:  明朝前期,政府规定,除了朝贡贸易之外,民间不得从事海外贸易。明中叶,民间私人海上贸易开始兴盛起来。在民间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欧洲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东来,开始改变了明朝的海外贸易。隆庆元年,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进行调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藩”进行贸易,史称“隆庆开关”。之后原市舶司的职能发生了很大改变,从接待各国贡舶变成主要接待各国的商舶。虽然隆庆开放海禁仍有许多限制,但它毕竟打破了明初以来的海禁政策,为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提供了合法的地位。随着海禁的开放,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9、利玛窦:  利玛窦(1552――1610年),明末来华意大利耶稣会士,字西泰。万历十年,被派赴澳门。二十九年,献自鸣钟、《坤舆万国全图》于明廷,获准留居北京传教。在华期间服儒衣冠,向士大夫讲授西学。并将《四书》译成西文,寄回欧洲,使孔孟之书,得以在西方流传,著有《利玛窦中国札记》。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0、《永乐大典》  中国明代官修的大型综合性类书。始纂于永乐元年,永乐五年完成。计22937卷。主编为解缙、姚广孝等。《永乐大典》编纂之初,定有凡例21项,对材料的取舍、分类、排比等都有明确规定。全书按《洪武正韵》的韵目编排,以韵统字,以字系事。举凡天文、地理、政治制度等均随字收载。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8000余种古书资料。凡入辑之书,不许任意删节涂改,必须按原书一字不差地整部、整编、整段分类编入。这种编辑方法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该书编成后,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永乐迁都后,又移至北京。明朝末年,不断散佚,今存残卷仍不失为增补、校勘和辑求古书的珍贵资料。  11、票拟、批红:  是明代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程序。明宣德年间,内阁的地位显著上升。内阁的主要工作,从过去比较空泛的“参预机务”转变为固定的票拟,即代替皇帝阅读臣僚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上进”,亦谓“条旨”。自此,票拟逐渐成为内阁最重要和制度化的执掌。票拟进程皇帝裁决,皇帝用红笔在奏章和票拟上批答,称为批红。对票拟内容不同意时,皇帝可以加以改动或发还内阁令其再拟,称为“改票”。批红权后多交由司礼监秉笔太监。  12、都司卫所。  明代的军事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国家的武装力量,创立了都司卫所制度。明初在各省设都卫,管理地方军事。洪武八年改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其长官为都指挥使,乃地方最高军事长官,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并称“三司”。都司分隶于京师的五军都督府。永乐中,为了巩固东北边疆曾设努尔干都司。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军士皆别立户籍,叫做军户,军户是世袭的,一旦入籍为兵就不能随意脱籍。军户皆由国家分给土地,令其屯田自养,平时军士由卫所军官负责操练、屯田,一遇国家有事,则拨归兵部派遣的总兵官统领作战。战事结束,总兵交还将印,军士归还卫所。五军都督府无调兵之权,兵部无统兵之权,兵权操于皇帝一人之手。明代中叶以后,屯田破坏,军士缺乏训练,仅供役使,完全失去了战斗力,也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13、建州三卫:  明代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之统称。明初居住在今黑龙江依兰一带的女真人南迁至今绥芬河流域。永乐元年,明廷在此设建州卫,以阿哈出为指挥使。约在永乐十年,明廷分建州卫别置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七年,因凡察、董山争掌卫印,明廷遂分置右卫,以凡察掌右卫,董山掌左卫事。成化三年,纳郎哈被明军杀于广宁,嘉靖末年,王杲掌卫事,势盛,总领建州三卫之事。万历三年,王杲死,右卫遂不振。至明末,努尔哈赤渐强,统一建州各部。  14、八股文: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所规定的文体。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解释要以朱熹的集注为依据,文章的格式定为八股文。其程式乃朱元璋与刘基所定,文章仿宋代经义,用古人语气,讲究“代圣人立言”。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段落(八股)组成,不得增减,并且只能按题目的字义敷衍成章,不能随意引申和发挥。八股文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文化科学的发展。直到清末为止,八股文一直是读书人博取功名的敲门砖,在社会上有着极大的影响。  15、萨尔浒之役:  明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伐明。明廷以杨镐为辽东经略,出镇辽东。次年,以十万余人分四路出师,想一举消灭后金。四路军为山海关总兵杜松、辽东总兵李如柏、开原总兵马林和辽阳总兵刘铤,以杜松部为主力。明军企图以“分进合击”取胜,但由于杜松轻敌,在萨尔浒遇伏,全军覆没。继而马林败逃开原,刘铤力战死,仅李如柏全师而退。萨尔浒之役以四路明军三路遭全歼而结束。经此一役,努尔哈赤在东北的地位更加巩固,而明朝在辽东的统治愈趋动摇。后金牢牢掌握着对明战争的主动权。  16、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清代满族一种军事、社会组织形式。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过程中,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在原有牛录组织的基础上,初创黄、红、蓝、白四旗。四十三年,又增添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旗,合为八旗。每旗下辖五甲喇,每甲喇下辖五牛录,每牛录初为三百人。凡八旗成员分别隶属于各牛录之下,平时从事生产,战时负戈从征。出征时,军械粮草自备。皇太极时,新降服的蒙古人和汉人增多,分别编入“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入关后,于摄政王多尔衮死后,世祖福临收掌其所领之正白旗,于是称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为“上三旗”,余称“下五旗”。从清初起,满族统治者以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北京附近,俗称“京旗”或“京旅”,而将其余部分分别派到全国各地若干重要城市和据点驻防,利用八旗兵丁加强对本民族和各族人民的控制。作为军事组织,八旗兵和绿营兵共同构成清统治全国强有力的工具;作为行政机构,在东北地区,八旗各级署衙与州县地方官并存,直至清末。清亡,八旗制度随之全部瓦解。  17、逃人法:  清廷为严禁八旗奴仆逃亡和其他八旗人员逃旗而颁布的法令,天命十一年始颁。其内容有对逃亡者的处罚规定,还有关于惩罚窝主、奖励检举、奖惩有关官吏和办事人员等的规定。清入关前,为了制止农奴逃亡,就已陆续制定惩处逃人的法令。入关后,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清廷进一步制定极其残酷的逃人法。康熙中期后,随着旗地中农奴制经营逐渐被封建租佃关系所代替,此前严惩逃人和窝主的法令已不适应新情况,于是渐次更订,放宽惩罚。康熙三十八年,决定裁撤兵部督捕衙门,把督捕事宜归并刑部办理,将逃人案件逐渐与其他刑事案件同等看待。雍正、乾隆年间,继续贯彻了减轻处罚的精神。此后,由于满族内部的阶级分化日益加深,一般旗兵与余丁等逃亡严重,使清统治者把八旗兵丁逃旗作为督捕重点。但用逃人法加强对一般旗人控制的企图并没有实现。  18、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简称“国议”或“议政处”,由满族贵族组成,汉人不准参与,凡军国大事,全由议政王大臣决定,权力超出内阁之上,既有民族歧视成分,也带有满人军事民主制的遗风。康熙继位时年少,由诸大臣辅政,康熙设计诛杀鳌拜等人,限制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但并没有取消这个机构。雍正时设“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的满汉大臣组成,成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上行走,为首者称领班、首枢,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核心机构,而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了空名、虚衔。对皇权构成一定牵制的满族旧制议政王大臣会议已经失去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不过是荣誉虚衔。乾隆五十六年,在清代政治史上有举足轻重作用的这一机构被宣布取消。  19、军机处:  清朝自雍正开始设置的中枢决策机构。为了当时用兵西北的军事需要,以达到办事密速的效果,一开始仅是临时性机构,称军机房,雍正十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初设时仅为军事方面,后来发展成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决策机构,实权远远超过内阁。它的设置彻底清除了宰相制度的残余和影响。军机处无下属机构,所以权力虽大,但并不同于宰相。军机大臣无定员,一般由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充任。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20、《尼布楚条约》:  清政府和沙俄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沙俄在雅克萨战败后,被迫同意谈判解决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中国政府作了让步,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以南、以东属中国。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维持了一百多年中俄边界的稳定。  21、多伦会盟:  清康熙帝为加强北方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于康熙三十年,在多伦诺尔与蒙古各部贵族进行的会盟。当时,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三部10万众南下投清。康熙帝为安置喀尔喀蒙古,并加强对其管理,  历史故事  明:诛杀功臣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惩治贪污的官吏,收到一定的效果。朱元璋确立了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但是朱元璋性格多疑,也对这些功臣有所猜忌,恐其居功枉法,图谋不轨。而有的功臣也越过礼法,为非作歹。朱元璋藉此两兴大狱,即“胡蓝党狱”,几乎将功臣全部诛杀。  廖永忠是最先被杀害的功臣。朱元璋杀其的原因名为超越礼制,实为其当年是朱元璋谋杀小明王韩林儿的执行者(有一说法小明王死于意外,事实如何已不可考)。此[后,朱元璋又借大将军蓝玉张狂跋扈之名对其诛杀,连坐被族诛的有一万五千余人。加上空印、郭桓两案,开国功臣除了汤和外几乎全部被杀。  元:武仁授受”与南坡之变  成宗晚年连年患病,皇后卜鲁罕掌权。大德十一年初成宗卒,卜鲁罕与左丞相阿忽台等人谋立镇守河西的安西王阿难答为帝。右丞相哈剌哈孙则秘密遣使北迎出镇朔漠的怀宁王海山,南迎被卜鲁罕排挤出京的爱育黎拔力八达。三月二日,爱育黎拔力八达诱执阿难答,诛阿忽台等,奉御玺北迎海山。海山即帝位,是为元武宗。海山任用亲信,政令失当,朝政紊乱。至大四年正月,武宗卒。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于大都,是为元仁宗。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积极采取措施,改革朝政和吏治。皇庆二年(1313)恢复科举取士制度;延佑初,元廷还派人检括河南、江西、江浙等地漏隐田土,核实税入。仁宗对宗戚勋旧过于软弱,在诸王压力下不断让步。他还背毁传位给武宗子嗣的誓约,立己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延佑七年, 仁宗卒,硕德八剌继帝位,即元英宗。英宗刚毅而思有作为,锐意于改革。朝廷召集有治国经验的退职老臣,优其禄秩;行助役法,以岁入助役;颁行《大元通制》,改变政令不一、罪同罚异的混乱现象;裁罢冗职,节省浮费,减免赋役,以舒农力。至治三年(1323)八月,英宗自上都南归驻跸南坡(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为御史大夫铁失所杀。九月,也孙铁木儿(甘麻剌子)即位,次年改元泰定,史称泰定帝。  清:太平天国运动  清朝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政治日渐腐败。嘉庆帝和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掌政风格日趋保守和僵化。19世纪上半叶,英国开始大量向中国贩售鸦片导致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咸丰帝即位后西方列强开始入侵清朝,迫使清政府与其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因亚罗号事件和西林教案造成第二次鸦片战争输掉而签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根据这些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清廷的威信一落千丈,同时中国也自此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主权受到严重损害。由于人民的负担逐年加重,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反抗运动,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甚至一度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挑战。

为解决皇权与项权的矛盾,明初中央行政部门做了哪些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在中央废中书省,罢丞相,升六部设内阁 明初中书省置左右丞相,以李善长、徐达充任,权力很大,洪武六年,胡惟庸继相位后专权,洪武十三年,以胡通倭谋反,灭其族,并灭其它几家公侯,共杀3万余人,连位居勋臣第一的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也不能幸免,李之侄儿为胡的侄女婿,朱借有星变,得杀大臣应灾而杀死李一家七十余口,尽管李上书“善长下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亲戚拜官,其人臣之分已至极点,若自图不轨,尚未可知,若助胡造反,则不然。”1380年后又废中书省,罢丞相官职,并宣布“以后嗣君不许议置丞相,大臣如敢奏请者,处以重刑。”从而废除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处理其事,直接为皇帝负责。使皇权与相权集于一身。朱元璋在废丞相后,设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后来明成祖即位,以官品较低的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参预机务),称为内阁。 2、在地方上废除行省,设三司 1376年(洪武九年)废“行中书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分别掌民政、财政、军政和地方司法事务,负其责任,三司互不统辖,而统属于中书省。在布政司下有府和州县两级地方机构,而在基层则实行里甲制和关津制度,即在关津要害处,设立巡检司,盘查来往行人的路引,以控制人民。 3、完善监察制度 设立掌管监察的都察院,有临察御史110人,分掌十三道,以监察一切百官,并代皇帝出巡地方,虽只有七品之官,但却以小制在大,有小事立断,大事奏裁的权力,又设立六科给事中,专纠六部百司之责。 4、在司法上编定《大明律》 由都察院司纠劾,刑部掌刑狱,大理寺主审查。有大事则由三法司共同审处。明政府编定《大明律》,加强了维护君主集权的内容。明太祖又亲自编撰了《大诰》三篇,汇集大量严惩官民贪污索贿、逃税抗租等案例。又实行廷杖制度,以震慑官员,维护皇权。同时,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规定官吏贪赃一贯一下杖刑七十,每五贯加等,到八十贯绞,守仓库者,贪一贯杖八十,四十贯绞,到银子60两枭首示众,且剥皮实草。 5、屡兴大案,清除功臣 洪武十五年的空印案,发现各地布政使司派到户部核对钱粮的计吏带有盖过官印的空白文书,遇到驳斥,可随时填用,朱元璋怀疑有诈,于是将地方衙门的主印官一律处死,佐贰以下杖一百,史称空印案。 洪武十八年,户部侍郎郭桓贪污税粮,把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僚全部处死,追粮七百万石,牵连到各地布政使官员。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即开“蓝狱”,即大将军蓝玉,毫不留情地大杀开国功臣,主要是武将,计一公、十三侯、二伯,株连多达15000余人。经过明太祖的精心策划并严厉执行,“胡蓝之狱”之后,“元勋宿将相继尽矣。”开国功臣中唯有汤和善终,使京官在早朝时,总与妻儿诀别,交代后事,晚上回来便全家庆幸,虽刘邦不能过,太子朱标也劝他说:“陛下杀人太滥,恐伤各气。”于是太祖丢刺杖于地,叫他检起,朱标面有难色,太祖开导我现在替你把刺拔掉,然后交给你,岂不更好。 6、在军事上,制定“卫所”制度 将全国军队编为卫所军和京卫军。卫所军的来源有四:一、从征;二归附;三、谪发;四、垛集。府县各卫归各省都指挥使司管辖,各都司又归统于五军都督府。京都的卫军则为四十八卫军(后增到七十二卫)、三千营和神机营,合称“京军三大营”。五军都督府负责军队的训练与管理,有战事则由兵部秉皇帝之意征调,派将军统领出征;事成后各归本位。 7、设立锦衣卫和巡检司 锦衣卫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是洪武十五年开始设置的。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出入仪仗。明太祖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兼官刑狱,赋予巡察缉捕权力。最高长官为指挥使,常由功臣、外戚充任。锦衣卫所属之镇抚司分南北二部。北镇抚司专理治狱,直接取旨行事,用刑尤为残酷。明中叶后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此外,朱元璋还暗地侦察,亲自化装私访,杀戮功臣,兴文字狱,以血腥手段摧残知识分子,维护专制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忌讳光、僧、秃、亮等字眼,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作《贺表》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结果全家被杀。尉县教谕许元作贺表“体乾法坤,藻饰太平”也被杀。 8、加强学校和科举,使学校和科举更加规范,并实行八股文举士。 明代京师学和地方的州县学均为官办,京师有南北国子监,地方有府学和县学,各学校都有卧碑,“一切军民利病,农工商贾皆可言之,惟生员不许建言。”明代的科举更加规范,州县考中者为秀才,可参加全省的乡试,每三年一次,中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举人可以参加次年在京师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会试,中者为会元,再参加殿试,考中者为进士,分三甲,一甲止三人,为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考试的程序更加规范,考试形式为八股格式,用四书五经的话为圣贤立言,按照程朱的注释,文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不能发挥个人的思想。束缚了人的思想,八股取士,使士大夫对明亡有不可推御的责任。 通过以上措施,全国军政、司法大权高度集中于皇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这些措施起初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长期推行却有很大的弊端。它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文化的发展。

隋唐至明清的历史典故

典故很多,下面列选几个有名的。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请君入瓮(weng):武则天称帝,平定徐敬业叛乱后,为除掉反对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国人告密,告密者可以做官。因此出现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礼、周兴、来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办案严刑逼供、手段残忍,害死了许多无辜的人,后来有人告密周兴造反,来俊臣“请君入瓮”将其治罪,周兴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杀;索元礼因害人太多,民愤太大,被武则天处死;来俊臣预谋害当时势力强大的武则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后者先发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则天处死。狄仁杰桃李满天下: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凡事均仰仗他的决断,尊称“国老”,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了很多人,后来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张柬之,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皆出自狄仁杰的门下,故称“桃李满天下”。公元718年,日本遣使中国,受唐皇帝接见,获赠大量朝服。次年,日本天皇下令,举国仿衣隋唐,遂成为和服基础。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话说,宋太祖夺得天下后一直寝食难安,他担忧有一天黄袍加身的事在他的臣子中重演。 于是在一次宴会上,他说:“朕最近茶不思,饭不想啊!做皇帝真累啊!你们说:哪一天你们的部下把龙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会是什么感受呢?” 在座的武将们吓得连忙给皇帝磕头。 “既然这样,你们就交出兵权吧。朕也认为你们也该安享晚年了!”宋太祖笑道。 不久之后,武将们便纷纷告老还乡了。靖康之耻: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钦宗二帝被金人俘获,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公元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赵构在临安(南京)即位称帝,是为宋高宗,南宋开始。胡蓝之狱:明太祖建国后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人被封为公爵、刘基被封为伯爵,汤和等被封为侯爵。有些功臣仗着自己的功劳,横行不法,结党专权,更甚至威胁到朱元璋的君权。公元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被告发谋反之机,诛杀胡惟庸以及其部下15000多人。此后明太祖以“胡党”为由,杀戮了不少无辜功臣,其中,77岁的李善长被赐死,全家共70多人被诛杀;公元1393年,凉国公蓝玉被告谋反,全家被杀,并株连15000多人,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时人称之为“蓝狱”,这两次大狱持续了14年之久,后人合称为“胡蓝之狱”。后来又设置了“锦衣卫”特务机构,负责监察大臣的活动。土木之变:公元1449年瓦刺太师也先兵犯大明,明英宗亲征,兵败退至土木堡,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国不可一日无主,于是,在群臣的簇拥下朱祁钰即位,是为明代宗,史称景帝。景帝力主抗战,任命于谦负责指挥保卫北京,并取得了胜利,赶走了侵略军。“北京保卫战”在明朝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三藩之乱:清兵入关后,为清朝出力最大的明朝降将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清廷平定南方后,暂由吴三桂等人镇守,吴三桂镇守云南、尚可喜镇守广东、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镇守福建,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镇守桂林。1673年11月康熙帝下诏削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番之乱起,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清廷才真正在大陆完成了统一。

历史上有哪些令人拍案叫绝的阴谋诡计

有许多,例举一些,只能挂一漏万。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中的名篇。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二桃杀三士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根据原文所述,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晏子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颗桃。公孙接与田开疆都先报出他们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之余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尽管如此,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就这样,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后人以二桃杀三士一词表示“运用计谋杀人”的涵义;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古代权力分配与君王杀功臣的斧凿。该故事在秦汉时期就已广为流传,汉代的画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场景。汉代乐府诗《梁父吟》抒发了对三位勇士牺牲的感叹,对晏子的权谋也稍稍做了讽刺。《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讲述此故事。烛影斧声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说,是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被晋王知晓后未召进宫),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另有记载说“好做,好做”)。后晋王光义继位,史称太宗。对此事件后世议论不一,一说光义谋害太祖篡位;又有说太后杜氏去世前与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后由其弟光义继位,所以当时只是太祖向晋王嘱咐后事,并不是赵光义行篡逆之事。对此事件史料记载不一,争论一直存在。党人碑宋徽宗崇宁元年间,蔡京拜相后,为打击政敌,将司马光以下共309人之所谓罪行刻碑为记,立于端礼门,称为党人碑。京剧《党人碑》有生、末、净、旦、丑等。神宗时,有张横渠的关学,洛阳二程的洛学,川中三苏的蜀学,王安石的新学,广收弟子导致学统之争,到熙丰变法时,这种学统之争又进而扩展至朝堂之上,越演越烈。如王安石,司马光等人,尚可止于言辞,但他们的门人弟子却交朋结党,彼此倾轧,演变为宋朝的党争。至元符太后当政时, 司马光为相,尽废神宗熙宁﹑元丰间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旧党惩于曾被新党诸人压制一时,遂奏请元符太后,立元丰党籍,斥逐新党诸人,种下祸根。绍圣元年章惇为相,复熙丰之制,斥司马光为奸党,贬逐出朝。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为宰相,尽复绍圣之法,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仿元祐旧党故事,立碑于端礼门,书司马光等三百零九人之罪状,后因星变而毁碑。其后党人子孙更以先祖名列此碑为荣,重行摹刻。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胡蓝之狱胡蓝之狱 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起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终于二十五年。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间,他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有45000 余人。梃击案梃击案,发生在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当时,神宗皇后无子嗣,王恭妃生子常洛,郑贵妃生子常洵。开始,因郑贵妃得宠,神宗想违背“立嗣以长”的祖训,册立朱常洵为太子,遭到东林党的反对,不得已只好册立朱常洛为太子。这时,有个叫张差的人,手持木棒闯入太子的居所——慈庆宫,并打伤了守门太监。张差被审时,供出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引进的。时人怀疑郑贵妃想谋杀太子。但神宗不想追究此事。结果以疯癫之罪公开杀死了张差。又在宫中密杀了庞、刘二太监,以了此案。红丸案红丸案,为明末三大案件之一。泰昌元年(1620年),泰昌帝病重,李可灼进献红丸,自称仙丹。泰昌帝服后死去。有人怀疑是郑贵妃唆使下毒,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凶的举动。其间,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连坐罪死者众矣。而泰昌帝继承皇位整一个月。而在当天,首辅方从哲拟遗旨赏了进献红丸的李可灼。这件因“红丸”引发的宫廷案件,史称“红丸案”。

明清历史

  1、鱼鳞图册:  简称图册。南宋以后,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绘制的土地簿册。南宋行经界法,有些地区按保甲绘制地形图,标出各户占有田地的名称、顷亩、四至以及公共池塘、沼泽、山丘等,存于官府备查。因图上所绘田亩,依次排列,成鱼鳞状,故名。明清时,随税粮多寡规定粮区,每区设大粮长四人,使集里甲耆民,丈量田亩并绘制鱼鳞图,其法与南宋时接近而略详,有总图、分图,且依县、州、府分别汇集成册,浙江布政使司首先编造成功,遂推广各地。后历时稍久,图册所记已与实际情况有所不符,故自明中叶至清常加修订。清咸丰年间损坏很多,至同治五年苏南地区还曾重造。是为官府摊派赋税的重要依据。  2、《大诰》:  《大诰》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包括《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三部分,统称《御制大诰》。洪武中期,官吏贪赃枉法、豪强兼并、脱避粮差日趋严重。朱元璋为维护统治,遂将“官民过犯”典型案例辑录成册,仿周公《大诰》之制,先后有《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颁行天下,告诫臣民。《大诰》所列罪案中惩处贪污罪案的占全部罪案的一半左右。次者为惩治侵占钱粮和豪右逃避粮差的罪案。《大诰》惩罚刑律极为严酷,超出《大明律》标准,诛杀者以贪官污吏、害民豪强为主。明太祖规定《大诰》每户一本,家传人诵,学校课士和科举策试也以《大诰》为题。更加充分地反映了明太祖乱世用重典的思想。  3、靖难之役:  明太祖分封诸子为王。各王拥有卫甲士3000至1.9万人不等,北边各王握有兵权,势力更大。惠帝即位后,为了解除诸王“尾大不掉”所带来的威胁,采用齐泰、黄子澄之策,先后废削了周、齐、湘、代、岷等内地诸王。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于北平,以讨伐齐、黄为名,号称“靖难”。建文四年,燕兵破京师,惠帝死于宫中(一说逃亡)。燕王即位,是为成祖,历时四年(1399――1402年)的内战结束。  4、胡蓝之狱:  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间,他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有45000人。胡惟庸飞扬跋扈,皇权与相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的罪名杀了左丞相胡惟庸,同时对和胡来往密切的官员也进行抄家灭族。以后又几兴大狱,使“胡惟庸狱”不断牵连扩大,到洪武二十三年,功臣太师李善长等人也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被杀。蓝玉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因南征北战平定边疆有功,被封为凉国公。但是蓝玉为人骄横,霸占民田、广蓄庄奴。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控告蓝玉“谋反“并严刑拷打成案。不但蓝玉全家被杀,受此案株连被杀的达15000人。  5、土木之变:  指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英宗被俘事件。明正统十四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贡马,向明朝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制造衅端。遂于这年七月,统帅各部,大举向内地骚扰。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亲征。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至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明军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土木堡地高无水,将士饥渴疲劳,仓促应战。瓦剌军四面围攻,骑兵蹂阵而入,挥长刀砍杀明军。朱祁镇与亲兵乘车突围,不得出,被俘。随征大军几乎全部战死,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用铁锤打死。这次战役,明史上称为“土木之败”。这次大败影响深远,成为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的转折点。从此,明朝对于北方蒙古势力不再具有压倒优势,而处于被动防御地位。  6、大礼仪之争:  大礼仪是明嘉靖年间确定兴献王朱佑木元尊号的争论,因系朝廷礼法之至大者,故名。正德十六年,武宗死,无子,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即皇帝位,下令礼臣议其生父朱佑木元尊号。以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为首的朝臣主尊孝宗为皇考,朱佑木元为皇叔父;观政进士张璁、南京刑部主事桂萼等迎合上意,议尊朱佑木元为皇考。双方争论激烈。嘉靖三年四月,追尊世宗父母。朝臣二百余人跪于左顺门前力争,激怒世宗,下狱者一百三十四人,廷杖而死者十六人。这一事件对嘉靖朝政治影响颇大。  7、东林党:  东林党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修复宋代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形成广泛影响。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代表,三吴士绅,一时聚集在他们周围,时人称之为东林党。他们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时政等意见,得到社会广泛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万历后期,双方以争国本为首,以三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为余波,相争不已。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政,,形成势力强大的阉党,齐楚浙诸党争相依附之,对东林党人实行血腥镇压,企图将其一网打尽,许多东林主要人物被迫害致死。明思宗继位后,对东林党的迫害才告停止。但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一直延续到南明时期。  8、隆庆开关:  明朝前期,政府规定,除了朝贡贸易之外,民间不得从事海外贸易。明中叶,民间私人海上贸易开始兴盛起来。在民间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欧洲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东来,开始改变了明朝的海外贸易。隆庆元年,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进行调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藩”进行贸易,史称“隆庆开关”。之后原市舶司的职能发生了很大改变,从接待各国贡舶变成主要接待各国的商舶。虽然隆庆开放海禁仍有许多限制,但它毕竟打破了明初以来的海禁政策,为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提供了合法的地位。随着海禁的开放,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9、利玛窦:  利玛窦(1552――1610年),明末来华意大利耶稣会士,字西泰。万历十年,被派赴澳门。二十九年,献自鸣钟、《坤舆万国全图》于明廷,获准留居北京传教。在华期间服儒衣冠,向士大夫讲授西学。并将《四书》译成西文,寄回欧洲,使孔孟之书,得以在西方流传,著有《利玛窦中国札记》。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0、《永乐大典》  中国明代官修的大型综合性类书。始纂于永乐元年,永乐五年完成。计22937卷。主编为解缙、姚广孝等。《永乐大典》编纂之初,定有凡例21项,对材料的取舍、分类、排比等都有明确规定。全书按《洪武正韵》的韵目编排,以韵统字,以字系事。举凡天文、地理、政治制度等均随字收载。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8000余种古书资料。凡入辑之书,不许任意删节涂改,必须按原书一字不差地整部、整编、整段分类编入。这种编辑方法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该书编成后,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永乐迁都后,又移至北京。明朝末年,不断散佚,今存残卷仍不失为增补、校勘和辑求古书的珍贵资料。  11、票拟、批红:  是明代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程序。明宣德年间,内阁的地位显著上升。内阁的主要工作,从过去比较空泛的“参预机务”转变为固定的票拟,即代替皇帝阅读臣僚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上进”,亦谓“条旨”。自此,票拟逐渐成为内阁最重要和制度化的执掌。票拟进程皇帝裁决,皇帝用红笔在奏章和票拟上批答,称为批红。对票拟内容不同意时,皇帝可以加以改动或发还内阁令其再拟,称为“改票”。批红权后多交由司礼监秉笔太监。  12、都司卫所。  明代的军事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国家的武装力量,创立了都司卫所制度。明初在各省设都卫,管理地方军事。洪武八年改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其长官为都指挥使,乃地方最高军事长官,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并称“三司”。都司分隶于京师的五军都督府。永乐中,为了巩固东北边疆曾设努尔干都司。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军士皆别立户籍,叫做军户,军户是世袭的,一旦入籍为兵就不能随意脱籍。军户皆由国家分给土地,令其屯田自养,平时军士由卫所军官负责操练、屯田,一遇国家有事,则拨归兵部派遣的总兵官统领作战。战事结束,总兵交还将印,军士归还卫所。五军都督府无调兵之权,兵部无统兵之权,兵权操于皇帝一人之手。明代中叶以后,屯田破坏,军士缺乏训练,仅供役使,完全失去了战斗力,也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13、建州三卫:  明代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之统称。明初居住在今黑龙江依兰一带的女真人南迁至今绥芬河流域。永乐元年,明廷在此设建州卫,以阿哈出为指挥使。约在永乐十年,明廷分建州卫别置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七年,因凡察、董山争掌卫印,明廷遂分置右卫,以凡察掌右卫,董山掌左卫事。成化三年,纳郎哈被明军杀于广宁,嘉靖末年,王杲掌卫事,势盛,总领建州三卫之事。万历三年,王杲死,右卫遂不振。至明末,努尔哈赤渐强,统一建州各部。  14、八股文: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所规定的文体。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解释要以朱熹的集注为依据,文章的格式定为八股文。其程式乃朱元璋与刘基所定,文章仿宋代经义,用古人语气,讲究“代圣人立言”。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段落(八股)组成,不得增减,并且只能按题目的字义敷衍成章,不能随意引申和发挥。八股文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文化科学的发展。直到清末为止,八股文一直是读书人博取功名的敲门砖,在社会上有着极大的影响。  15、萨尔浒之役:  明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伐明。明廷以杨镐为辽东经略,出镇辽东。次年,以十万余人分四路出师,想一举消灭后金。四路军为山海关总兵杜松、辽东总兵李如柏、开原总兵马林和辽阳总兵刘铤,以杜松部为主力。明军企图以“分进合击”取胜,但由于杜松轻敌,在萨尔浒遇伏,全军覆没。继而马林败逃开原,刘铤力战死,仅李如柏全师而退。萨尔浒之役以四路明军三路遭全歼而结束。经此一役,努尔哈赤在东北的地位更加巩固,而明朝在辽东的统治愈趋动摇。后金牢牢掌握着对明战争的主动权。  16、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清代满族一种军事、社会组织形式。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过程中,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在原有牛录组织的基础上,初创黄、红、蓝、白四旗。四十三年,又增添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旗,合为八旗。每旗下辖五甲喇,每甲喇下辖五牛录,每牛录初为三百人。凡八旗成员分别隶属于各牛录之下,平时从事生产,战时负戈从征。出征时,军械粮草自备。皇太极时,新降服的蒙古人和汉人增多,分别编入“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入关后,于摄政王多尔衮死后,世祖福临收掌其所领之正白旗,于是称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为“上三旗”,余称“下五旗”。从清初起,满族统治者以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北京附近,俗称“京旗”或“京旅”,而将其余部分分别派到全国各地若干重要城市和据点驻防,利用八旗兵丁加强对本民族和各族人民的控制。作为军事组织,八旗兵和绿营兵共同构成清统治全国强有力的工具;作为行政机构,在东北地区,八旗各级署衙与州县地方官并存,直至清末。清亡,八旗制度随之全部瓦解。  17、逃人法:  清廷为严禁八旗奴仆逃亡和其他八旗人员逃旗而颁布的法令,天命十一年始颁。其内容有对逃亡者的处罚规定,还有关于惩罚窝主、奖励检举、奖惩有关官吏和办事人员等的规定。清入关前,为了制止农奴逃亡,就已陆续制定惩处逃人的法令。入关后,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清廷进一步制定极其残酷的逃人法。康熙中期后,随着旗地中农奴制经营逐渐被封建租佃关系所代替,此前严惩逃人和窝主的法令已不适应新情况,于是渐次更订,放宽惩罚。康熙三十八年,决定裁撤兵部督捕衙门,把督捕事宜归并刑部办理,将逃人案件逐渐与其他刑事案件同等看待。雍正、乾隆年间,继续贯彻了减轻处罚的精神。此后,由于满族内部的阶级分化日益加深,一般旗兵与余丁等逃亡严重,使清统治者把八旗兵丁逃旗作为督捕重点。但用逃人法加强对一般旗人控制的企图并没有实现。  18、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简称“国议”或“议政处”,由满族贵族组成,汉人不准参与,凡军国大事,全由议政王大臣决定,权力超出内阁之上,既有民族歧视成分,也带有满人军事民主制的遗风。康熙继位时年少,由诸大臣辅政,康熙设计诛杀鳌拜等人,限制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但并没有取消这个机构。雍正时设“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的满汉大臣组成,成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上行走,为首者称领班、首枢,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核心机构,而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了空名、虚衔。对皇权构成一定牵制的满族旧制议政王大臣会议已经失去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不过是荣誉虚衔。乾隆五十六年,在清代政治史上有举足轻重作用的这一机构被宣布取消。  19、军机处:  清朝自雍正开始设置的中枢决策机构。为了当时用兵西北的军事需要,以达到办事密速的效果,一开始仅是临时性机构,称军机房,雍正十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初设时仅为军事方面,后来发展成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决策机构,实权远远超过内阁。它的设置彻底清除了宰相制度的残余和影响。军机处无下属机构,所以权力虽大,但并不同于宰相。军机大臣无定员,一般由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充任。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20、《尼布楚条约》:  清政府和沙俄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沙俄在雅克萨战败后,被迫同意谈判解决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中国政府作了让步,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以南、以东属中国。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维持了一百多年中俄边界的稳定。  21、多伦会盟:  清康熙帝为加强北方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于康熙三十年,在多伦诺尔与蒙古各部贵族进行的会盟。当时,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三部10万众南下投清。康熙帝为安置喀尔喀蒙古,并加强对其管理,  历史故事  明:诛杀功臣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惩治贪污的官吏,收到一定的效果。朱元璋确立了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但是朱元璋性格多疑,也对这些功臣有所猜忌,恐其居功枉法,图谋不轨。而有的功臣也越过礼法,为非作歹。朱元璋藉此两兴大狱,即“胡蓝党狱”,几乎将功臣全部诛杀。  廖永忠是最先被杀害的功臣。朱元璋杀其的原因名为超越礼制,实为其当年是朱元璋谋杀小明王韩林儿的执行者(有一说法小明王死于意外,事实如何已不可考)。此[后,朱元璋又借大将军蓝玉张狂跋扈之名对其诛杀,连坐被族诛的有一万五千余人。加上空印、郭桓两案,开国功臣除了汤和外几乎全部被杀。  元:武仁授受”与南坡之变  成宗晚年连年患病,皇后卜鲁罕掌权。大德十一年初成宗卒,卜鲁罕与左丞相阿忽台等人谋立镇守河西的安西王阿难答为帝。右丞相哈剌哈孙则秘密遣使北迎出镇朔漠的怀宁王海山,南迎被卜鲁罕排挤出京的爱育黎拔力八达。三月二日,爱育黎拔力八达诱执阿难答,诛阿忽台等,奉御玺北迎海山。海山即帝位,是为元武宗。海山任用亲信,政令失当,朝政紊乱。至大四年正月,武宗卒。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于大都,是为元仁宗。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积极采取措施,改革朝政和吏治。皇庆二年(1313)恢复科举取士制度;延佑初,元廷还派人检括河南、江西、江浙等地漏隐田土,核实税入。仁宗对宗戚勋旧过于软弱,在诸王压力下不断让步。他还背毁传位给武宗子嗣的誓约,立己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延佑七年, 仁宗卒,硕德八剌继帝位,即元英宗。英宗刚毅而思有作为,锐意于改革。朝廷召集有治国经验的退职老臣,优其禄秩;行助役法,以岁入助役;颁行《大元通制》,改变政令不一、罪同罚异的混乱现象;裁罢冗职,节省浮费,减免赋役,以舒农力。至治三年(1323)八月,英宗自上都南归驻跸南坡(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为御史大夫铁失所杀。九月,也孙铁木儿(甘麻剌子)即位,次年改元泰定,史称泰定帝。  清:太平天国运动  清朝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政治日渐腐败。嘉庆帝和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掌政风格日趋保守和僵化。19世纪上半叶,英国开始大量向中国贩售鸦片导致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咸丰帝即位后西方列强开始入侵清朝,迫使清政府与其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因亚罗号事件和西林教案造成第二次鸦片战争输掉而签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根据这些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清廷的威信一落千丈,同时中国也自此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主权受到严重损害。由于人民的负担逐年加重,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反抗运动,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甚至一度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挑战。

有关隋唐至明清的历史成语典故十个

隋唐至明清的历史成语典故(一):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二):请君入瓮武则天称帝,平定徐敬业叛乱后,为除掉反对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国人告密,告密者可以做官。因此出现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礼、周兴、来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办案严刑逼供、手段残忍,害死了许多无辜的人,后来有人告密周兴造反,来俊臣“请君入瓮”将其治罪,周兴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杀;索元礼因害人太多,民愤太大,被武则天处死;来俊臣预谋害当时势力强大的武则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后者先发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则天处死。(三):桃李满天下狄仁杰桃李满天下: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凡事均仰仗他的决断,尊称“国老”,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了很多人,后来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张柬之,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皆出自狄仁杰的门下,故称“桃李满天下”。(四):靖康之耻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钦宗二帝被金人俘获,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公元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赵构在临安(南京)即位称帝,是为宋高宗,南宋开始。(五):胡蓝之狱明太祖建国后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人被封为公爵、刘基被封为伯爵,汤和等被封为侯爵。有些功臣仗着自己的功劳,横行不法,结党专权,更甚至威胁到朱元璋的君权。公元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被告发谋反之机,诛杀胡惟庸以及其部下15000多人。此后明太祖以“胡党”为由,杀戮了不少无辜功臣,其中,77岁的李善长被赐死,全家共70多人被诛杀;公元1393年,凉国公蓝玉被告谋反,全家被杀,并株连15000多人,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时人称之为“蓝狱”,这两次大狱持续了14年之久,后人合称为“胡蓝之狱”。后来又设置了“锦衣卫”特务机构,负责监察大臣的活动。(六):土木之变公元1449年瓦刺太师也先兵犯大明,明英宗亲征,兵败退至土木堡,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国不可一日无主,于是,在群臣的簇拥下朱祁钰即位,是为明代宗,史称景帝。景帝力主抗战,任命于谦负责指挥保卫北京,并取得了胜利,赶走了侵略军。“北京保卫战”在明朝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七):丹书铁券南北朝以后,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西魏还密赐予欲归附者,作为归附后享有特权的保证,并听世相传袭。唐朝在制度上作了明文规定。形制历代不一,所世基本上仿唐制。金朝铁券状如卷瓦,刻字画栏,以金填之,半予功臣,半留内府,以御宝为合。明洪武二年(1369)封功臣,因唐制有所损益,形亦如瓦,分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广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广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所赐功臣履历、恩数,中镌免罪,减禄之数。封号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者,曰奉天靖难推诚;余则为奉天翊运推诚和奉天翊卫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给功臣,右藏内府,有事则合之,以取信。洪武三年,赐铁券者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二十五年,改制铁券,又赐公及故公共八家。永乐初,靖难功臣亦有赐者。(八):罄竹难书隋炀帝杨广的残暴统治,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农民起义。李渊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为大,积极地向隋军进攻。这个时候,突厥的力量很强,李渊既担心突厥坏自己好事,又想借用他们的悍马,于是,听从他人建议,与突厥的始毕可汗谈和。最终,双方约定:“若得攻入长安,民众土地归于唐,金玉缯帛归于突厥。”李渊为争取人心,还大开粮仓,救济灾民,且乘机招募义兵。然而,这些义兵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检阅练习,所以率领他们打起仗来很是辛苦。此时,瓦岗农民义军首领之一的李密,在现在的河南省东部,拥有极大的力量,而且发表了一篇着名的文章声讨隋炀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简策,也书写不完隋炀帝的罪状;用东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清隋炀帝的罪恶。以后我们形容罪状之多,写都写不完,称之为“罄竹难书”,这就是此句成语的由来。这篇文章一出,立刻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人们争相传阅,李密的声势更加浩大,各地反隋的领袖如窦建德和徐圆朗等纷纷上表,劝请李密即天子位。不过,李密认为洛阳城还未攻克,不必急在一时。李渊这边呢,倒是很想拉拢声势浩大的李密,便遣使通书。但李密自以为力量雄厚,要求李渊率领步骑数千到河南来,当面缔结盟约,由李密担任盟主。李渊不敢得罪李密,却又不想去河南,笑着说:“李密这个人如此骄傲自大,我正准备进兵关中,如果一口回绝他,等于平白又多了一个敌人,不如拍拍他的马屁,使他更为骄傲,然后再慢慢观看鹬蚌相争,我来坐收渔翁之利。”于是,李渊命令温大雅回了一封书信给李密,信上说:“天生万民,必有司牧,当今能为司牧,作为天子者,除了你还有什么人?老夫已经五十岁的人了,没有那个野心,我愿意跟随你。”李密见到信,看得眉开眼笑。从此,对李渊深信不疑。——《旧唐书·李密传》【求解驿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近义】罪大恶极、擢发难数(九):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话说,宋太祖夺得天下后一直寝食难安,他担忧有一天黄袍加身的事在他的臣子中重演。 于是在一次宴会上,他说:“朕最近茶不思,饭不想啊!做皇帝真累啊!你们说:哪一天你们的部下把龙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会是什么感受呢?” 在座的武将们吓得连忙给皇帝磕头。 “既然这样,你们就交出兵权吧。朕也认为你们也该安享晚年了!”宋太祖笑道。 不久之后,武将们便纷纷告老还乡了。(十):三藩之乱清兵入关后,为清朝出力最大的明朝降将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清廷平定南方后,暂由吴三桂等人镇守,吴三桂镇守云南、尚可喜镇守广东、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镇守福建,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镇守桂林。1673年11月康熙帝下诏削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番之乱起,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清廷才真正在大陆完成了统一。(十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朝时期长沙高僧景岑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他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众与他谈论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他拿出偈帖给大家念道:“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人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出处】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解释】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隋唐至明清的十五个历史故事

典故很多,下面列选几个有名的。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 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 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 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请君入瓮(weng):武则天称帝,平定徐敬业叛乱后,为除掉反对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国人告密,告密者可以做官。 因此出现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礼、周兴、来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办案严刑逼供、手段残忍,害死了许多无辜的人,后来有人告密周兴造反,来俊臣“请君入瓮”将其治罪,周兴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杀;索元礼因害人太多,民愤太大,被武则天处死;来俊臣预谋害当时势力强大的武则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后者先发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则天处死。 狄仁杰桃李满天下: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凡事均仰仗他的决断,尊称“国老”,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了很多人,后来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张柬之,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皆出自狄仁杰的门下,故称“桃李满天下”。 公元718年,日本遣使中国,受唐皇帝接见,获赠大量朝服。 次年,日本天皇下令,举国仿衣隋唐,遂成为和服基础。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话说,宋太祖夺得天下后一直寝食难安,他担忧有一天黄袍加身的事在他的臣子中重演。 于是在一次宴会上,他说:“朕最近茶不思,饭不想啊!做皇帝真累啊!你们说:哪一天你们的部下把龙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会是什么感受呢?” 在座的武将们吓得连忙给皇帝磕头。 “既然这样,你们就交出兵权吧。 朕也认为你们也该安享晚年了!”宋太祖笑道。 不久之后,武将们便纷纷告老还乡了。 靖康之耻: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钦宗二帝被金人俘获,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 公元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赵构在临安(南京)即位称帝,是为宋高宗,南宋开始。 胡蓝之狱:明太祖建国后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人被封为公爵、刘基被封为伯爵,汤和等被封为侯爵。 有些功臣仗着自己的功劳,横行不法,结党专权,更甚至威胁到朱元璋的君权。 公元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被告发谋反之机,诛杀胡惟庸以及其部下15000多人。 此后明太祖以“胡党”为由,杀戮了不少无辜功臣,其中,77岁的李善长被赐死,全家共70多人被诛杀;公元1393年,凉国公蓝玉被告谋反,全家被杀,并株连15000多人,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时人称之为“蓝狱”,这两次大狱持续了14年之久,后人合称为“胡蓝之狱”。 后来又设置了“锦衣卫”特务机构,负责监察大臣的活动。 土木之变:公元1449年瓦刺太师也先兵犯大明,明英宗亲征,兵败退至土木堡,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国不可一日无主,于是,在群臣的簇拥下朱祁钰即位,是为明代宗,史称景帝。 景帝力主抗战,任命于谦负责指挥保卫北京,并取得了胜利,赶走了侵略军。 “北京保卫战”在明朝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藩之乱:清兵入关后,为清朝出力最大的明朝降将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 清廷平定南方后,暂由吴三桂等人镇守,吴三桂镇守云南、尚可喜镇守广东、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镇守福建,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镇守桂林。 1673年11月康熙帝下诏削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番之乱起,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清廷才真正在大陆完成了统一。

历史上著名的“胡蓝之狱”发生在哪个朝代

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间,他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有45000 余人。 朱元璋出身贫民,曾入皇觉寺为僧,从他投入"红巾军",到建立了大明政权,戎马征战十几年。他的成功,得益于身边一批运筹帷幄、能征善战的文臣武将。朱元璋称帝后就把这些开国功臣都封了大官。他们以李善长、胡惟庸为中心,组成了势力强大的"淮西帮"。 胡惟庸当了丞相后,飞扬跋扈,独掌生杀大权。他竟敢拆阅呈给皇帝的奏折,径自处理,对不利自己的奏折隐匿不报;他还时常不奏报朱元璋,独断专行官员的生杀升黜大事。他还在朝廷中不断培植私人势力,并拉拢军界。于是他的门下出现了一个文臣武将齐集的小集团。朱元璋为此深感不安,皇权与相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的罪名杀了左丞相胡惟庸,同时对和胡来往密切的官员也进行抄家灭族。以后又几兴大狱,使"胡惟庸狱"不断牵连扩大,到洪武二十三年,功臣太师李善长等人也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被杀。著名儒臣、文学家宋濂只因受孙子连累,全家被贬到四川,他也病死于途中。此案延续了10年之久,前后被杀的几十家王公贵族,共30000 多人。 蓝玉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因南征北战平定边疆有功,被封为凉国公。但是蓝玉为人骄横,霸占民田、广蓄庄奴,有许多义子仗势欺人。朱元璋对其多次申斥。洪武二十六年,特务头子锦衣卫指挥控告蓝玉"谋反"并严刑拷打成案。不但蓝玉全家被杀,受此案株连被杀的达15000人。 除胡蓝两案被诛杀者之外,还有其他功臣也被朱元璋以各种借口除去。如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曾在与陈友谅大战中坚守南昌85日,立有大功,却被朱元璋加以"亲近儒生,胸怀凶望",鞭挞致死;开国第一功臣徐达,曾是朱元璋患难与共的战友,但在洪武十八年他生背疽时,朱元璋明知此病最忌吃蒸鹅,偏偏赐蒸鹅给他,逼着徐达当着使者之面吃下,不久病重而死。杀来杀去,最后,只剩下一个告老还乡的汤和幸免于难。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政治案件。蓝玉(?~1393),凤阳府定远县(今属安徽)人,开平王常遇春内弟。有谋略,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洪武十四年封永昌侯。二十年拜为大将军,屯蓟州。二十一年捕鱼儿海(今内蒙古东部贝尔湖)之战,杀北元太尉蛮子等,降其众,获马驼牛羊15万余,焚其甲仗蓄积;又破哈剌章营,获人畜甚多。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封为凉国公。但蓝玉居功自傲,骄横跋扈。他蓄庄奴假子达数千人之多,并仗势侵占民田。北征时私占珍宝驼马无算。回师夜经喜峰关,因守关吏未及时开门,竟纵兵毁关而入。他的所作所为,引起朱元璋不满。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 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乘朱元璋籍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遂族诛蓝玉等,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2万人。该案与胡惟庸案合称为胡蓝之狱。 朱元璋为什么要兴"胡蓝之狱"呢? 朱元璋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贫民出身的皇帝。称帝前,朱元璋和他那帮出生入死的朋友们,不分彼此,平起平坐;称帝后,政体却要求把朱元璋神圣化,这些人突然之间要在朱元璋面前拜倒称臣,这种巨变,他们不适应。另外,他们在平定天下后成为新贵,占有大量的良田美宅,政治上经济上都极力扩张,与朱元璋的统治集团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发生尖锐冲突。朱元璋屡兴大狱,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绝不是简单地处置几个不忠的大臣。 朱元璋从一个贫穷百姓一跃跻身于帝王之列,其弱子幼孙能否坐稳江山,是他考虑得最多的问题。当他大开杀戒时,文弱儒雅的太子朱标曾劝谏他不要滥杀无辜,以免伤了君臣和气。他当时没有作声。第二天,他把一根棘杖丢在地上,让朱标去检。朱标看到上面都是刺,面露难色。这时,朱元璋拿起棘杖,用利剑削去上面的刺,交给朱标说:"你怕刺不敢拿,我替你把这些刺削掉,再交给你岂不更好!我杀的都是奸恶之人,把内部整顿好了,你才能当这个家。" 为了建立绝对皇权,朱元璋是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的,哪怕这些手段是极其残忍,极其野蛮,极其不合情理!

历史上著名的“胡蓝之狱”发生在哪个朝代

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间,他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有45000 余人。 朱元璋出身贫民,曾入皇觉寺为僧,从他投入"红巾军",到建立了大明政权,戎马征战十几年。他的成功,得益于身边一批运筹帷幄、能征善战的文臣武将。朱元璋称帝后就把这些开国功臣都封了大官。他们以李善长、胡惟庸为中心,组成了势力强大的"淮西帮"。 胡惟庸当了丞相后,飞扬跋扈,独掌生杀大权。他竟敢拆阅呈给皇帝的奏折,径自处理,对不利自己的奏折隐匿不报;他还时常不奏报朱元璋,独断专行官员的生杀升黜大事。他还在朝廷中不断培植私人势力,并拉拢军界。于是他的门下出现了一个文臣武将齐集的小集团。朱元璋为此深感不安,皇权与相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的罪名杀了左丞相胡惟庸,同时对和胡来往密切的官员也进行抄家灭族。以后又几兴大狱,使"胡惟庸狱"不断牵连扩大,到洪武二十三年,功臣太师李善长等人也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被杀。著名儒臣、文学家宋濂只因受孙子连累,全家被贬到四川,他也病死于途中。此案延续了10年之久,前后被杀的几十家王公贵族,共30000 多人。 蓝玉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因南征北战平定边疆有功,被封为凉国公。但是蓝玉为人骄横,霸占民田、广蓄庄奴,有许多义子仗势欺人。朱元璋对其多次申斥。洪武二十六年,特务头子锦衣卫指挥控告蓝玉"谋反"并严刑拷打成案。不但蓝玉全家被杀,受此案株连被杀的达15000人。 除胡蓝两案被诛杀者之外,还有其他功臣也被朱元璋以各种借口除去。如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曾在与陈友谅大战中坚守南昌85日,立有大功,却被朱元璋加以"亲近儒生,胸怀凶望",鞭挞致死;开国第一功臣徐达,曾是朱元璋患难与共的战友,但在洪武十八年他生背疽时,朱元璋明知此病最忌吃蒸鹅,偏偏赐蒸鹅给他,逼着徐达当着使者之面吃下,不久病重而死。杀来杀去,最后,只剩下一个告老还乡的汤和幸免于难。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政治案件。蓝玉(?~1393),凤阳府定远县(今属安徽)人,开平王常遇春内弟。有谋略,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洪武十四年封永昌侯。二十年拜为大将军,屯蓟州。二十一年捕鱼儿海(今内蒙古东部贝尔湖)之战,杀北元太尉蛮子等,降其众,获马驼牛羊15万余,焚其甲仗蓄积;又破哈剌章营,获人畜甚多。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封为凉国公。但蓝玉居功自傲,骄横跋扈。他蓄庄奴假子达数千人之多,并仗势侵占民田。北征时私占珍宝驼马无算。回师夜经喜峰关,因守关吏未及时开门,竟纵兵毁关而入。他的所作所为,引起朱元璋不满。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乘朱元璋籍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遂族诛蓝玉等,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2万人。该案与胡惟庸案合称为胡蓝之狱。 朱元璋为什么要兴"胡蓝之狱"呢? 朱元璋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贫民出身的皇帝。称帝前,朱元璋和他那帮出生入死的朋友们,不分彼此,平起平坐;称帝后,政体却要求把朱元璋神圣化,这些人突然之间要在朱元璋面前拜倒称臣,这种巨变,他们不适应。另外,他们在平定天下后成为新贵,占有大量的良田美宅,政治上经济上都极力扩张,与朱元璋的统治集团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发生尖锐冲突。朱元璋屡兴大狱,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绝不是简单地处置几个不忠的大臣。 朱元璋从一个贫穷百姓一跃跻身于帝王之列,其弱子幼孙能否坐稳江山,是他考虑得最多的问题。当他大开杀戒时,文弱儒雅的太子朱标曾劝谏他不要滥杀无辜,以免伤了君臣和气。他当时没有作声。第二天,他把一根棘杖丢在地上,让朱标去检。朱标看到上面都是刺,面露难色。这时,朱元璋拿起棘杖,用利剑削去上面的刺,交给朱标说:"你怕刺不敢拿,我替你把这些刺削掉,再交给你岂不更好!我杀的都是奸恶之人,把内部整顿好了,你才能当这个家。" 为了建立绝对皇权,朱元璋是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的,哪怕这些手段是极其残忍,极其野蛮,极其不合情理!

历史上著名的“胡蓝之狱”发生在哪个朝代?

明朝洪武年间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间,他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有45000 余人。 朱元璋出身贫民,曾入皇觉寺为僧,从他投入"红巾军",到建立了大明政权,戎马征战十几年。他的成功,得益于身边一批运筹帷幄、能征善战的文臣武将。朱元璋称帝后就把这些开国功臣都封了大官。他们以李善长、胡惟庸为中心,组成了势力强大的"淮西帮"。 胡惟庸当了丞相后,飞扬跋扈,独掌生杀大权。他竟敢拆阅呈给皇帝的奏折,径自处理,对不利自己的奏折隐匿不报;他还时常不奏报朱元璋,独断专行官员的生杀升黜大事。他还在朝廷中不断培植私人势力,并拉拢军界。于是他的门下出现了一个文臣武将齐集的小集团。朱元璋为此深感不安,皇权与相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的罪名杀了左丞相胡惟庸,同时对和胡来往密切的官员也进行抄家灭族。以后又几兴大狱,使"胡惟庸狱"不断牵连扩大,到洪武二十三年,功臣太师李善长等人也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被杀。著名儒臣、文学家宋濂只因受孙子连累,全家被贬到四川,他也病死于途中。此案延续了10年之久,前后被杀的几十家王公贵族,共30000 多人。 蓝玉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因南征北战平定边疆有功,被封为凉国公。但是蓝玉为人骄横,霸占民田、广蓄庄奴,有许多义子仗势欺人。朱元璋对其多次申斥。洪武二十六年,特务头子锦衣卫指挥控告蓝玉"谋反"并严刑拷打成案。不但蓝玉全家被杀,受此案株连被杀的达15000人。 除胡蓝两案被诛杀者之外,还有其他功臣也被朱元璋以各种借口除去。如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曾在与陈友谅大战中坚守南昌85日,立有大功,却被朱元璋加以"亲近儒生,胸怀凶望",鞭挞致死;开国第一功臣徐达,曾是朱元璋患难与共的战友,但在洪武十八年他生背疽时,朱元璋明知此病最忌吃蒸鹅,偏偏赐蒸鹅给他,逼着徐达当着使者之面吃下,不久病重而死。杀来杀去,最后,只剩下一个告老还乡的汤和幸免于难。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政治案件。蓝玉(?~1393),凤阳府定远县(今属安徽)人,开平王常遇春内弟。有谋略,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洪武十四年封永昌侯。二十年拜为大将军,屯蓟州。二十一年捕鱼儿海(今内蒙古东部贝尔湖)之战,杀北元太尉蛮子等,降其众,获马驼牛羊15万余,焚其甲仗蓄积;又破哈剌章营,获人畜甚多。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封为凉国公。但蓝玉居功自傲,骄横跋扈。他蓄庄奴假子达数千人之多,并仗势侵占民田。北征时私占珍宝驼马无算。回师夜经喜峰关,因守关吏未及时开门,竟纵兵毁关而入。他的所作所为,引起朱元璋不满。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乘朱元璋籍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遂族诛蓝玉等,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2万人。该案与胡惟庸案合称为胡蓝之狱。朱元璋为什么要兴"胡蓝之狱"呢? 朱元璋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贫民出身的皇帝。称帝前,朱元璋和他那帮出生入死的朋友们,不分彼此,平起平坐;称帝后,政体却要求把朱元璋神圣化,这些人突然之间要在朱元璋面前拜倒称臣,这种巨变,他们不适应。另外,他们在平定天下后成为新贵,占有大量的良田美宅,政治上经济上都极力扩张,与朱元璋的统治集团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发生尖锐冲突。朱元璋屡兴大狱,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绝不是简单地处置几个不忠的大臣。 朱元璋从一个贫穷百姓一跃跻身于帝王之列,其弱子幼孙能否坐稳江山,是他考虑得最多的问题。当他大开杀戒时,文弱儒雅的太子朱标曾劝谏他不要滥杀无辜,以免伤了君臣和气。他当时没有作声。第二天,他把一根棘杖丢在地上,让朱标去检。朱标看到上面都是刺,面露难色。这时,朱元璋拿起棘杖,用利剑削去上面的刺,交给朱标说:"你怕刺不敢拿,我替你把这些刺削掉,再交给你岂不更好!我杀的都是奸恶之人,把内部整顿好了,你才能当这个家。" 为了建立绝对皇权,朱元璋是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的,哪怕这些手段是极其残忍,极其野蛮,极其不合情理!

历史上著名的"胡蓝之狱"发生在哪个朝代

发生在明朝。胡蓝之狱 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起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终于二十五年。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间,他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有45000 余人。

生活小百科:历史上著名的“胡蓝之狱”发生在哪个朝代

胡蓝之狱 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起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终于二十五年。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间,他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有45000 余人。胡惟庸,濠州定远县(今属安徽)人,李善长的亲戚。早年随朱元璋起兵,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七月,凭李善长推荐,任右丞相,约至十年进左丞相,深得朱元璋信任。胡惟庸当了丞相后,飞扬跋扈,独掌生杀大权。他竟敢拆阅呈给皇帝的奏折,径自处理,对不利自己的奏折隐匿不报;他还时常不奏报朱元璋,独断专行官员的生杀升黜大事。他还在朝廷中不断培植私人势力,并拉拢军界。功臣吉安侯陆仲亨和平渡侯费聚,都因受到朱元璋的谴责,与胡惟庸密相往还,胡惟庸又和御史大夫陈宁结为死党,于是他的门下出现了一个文臣武将齐集的小集团。朱元璋为此深感不安,皇权与相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状杀了胡惟庸,屠灭三族,连坐其党羽,诛戮了一万五千多人。以后又几兴大狱,使“胡惟庸狱”不断牵连扩大,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功臣太师李善长等人也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被赐死,自缢,家属七十余人全部被杀。著名儒臣、文学家宋濂只因受孙子连累,全家被贬到四川,他也病死于途中。此案延续了10年之久,前后被杀的几十家王公贵族,共30000多人。朱元璋兴犹未已,亲自罗列被杀诸臣的罪状,作《奸党录》,布告天下。蓝玉案蓝玉,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洪武十四年封永昌侯。二十年拜为大将军,屯蓟州。洪武二十一年(1388),蓝玉率大军十五万出塞追击蒙古军队,直至捕鱼儿海,俘获七万七千余人,大胜而回。因其战功赫赫,被封为凉国公。但蓝玉为人骄横,霸占民田、广蓄庄奴,有许多义子仗势欺人,且总兵多年,麾下骁将十数人,威望很高。他还私自占有了元朝皇帝的妃子(这是一种大逆的事情)。北征以后更甚,曾天晚回师夜经喜峰关,城门不开,遂毁关而入。他与冯胜、傅友德,这两个大将一起去征云南,回来以后,他们两个人都被封为太师,蓝玉自己被封为太傅,蓝玉为此常有怨言。朱元璋曾对其多次申斥。洪武二十六年(1393),锦衣卫指挥将领蒋献控告蓝玉"谋反"并严刑拷打成案。蓝玉下狱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乘朱元璋籍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遂族诛蓝玉等,并株连蔓引,不但蓝玉全家被杀,受此案株连被杀的高官,仅列入《逆臣录》的就有一公,十三侯,二伯,25000人。该案与胡惟庸案合称为胡蓝之狱。

历史上腐败无能的皇帝?

  一、清朝有哪些昏君?  自入关以来,清朝共历十帝,享国共268年。  咸丰皇帝:奕詝(1831——1861),贪女色,恋丝竹,吸鸦片。  贪女色。奕置兵败于不顾,携妃嫔游行园中,寄情于声色既聊以自娱,又自我麻醉。他有所谓汉女“四春”: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陀罗春。此外还眷爱“天地一家春”,就是慈禧。  恋丝竹。咸丰爱看戏,爱唱戏,有时粉墨登场。在热河行宫,他都经常点戏、看戏。他有时指导太监演戏,如《教子》、《八扯》等戏,还演唱过《朱仙镇》、《青石山》、《平安如意》等戏。据薛福成《庸盦(ān)笔记》记载:“和议刚成,即召京师升平署人员,到热河行在唱戏,使咸丰帝乐不思蜀”。  吸鸦片。咸丰继位不久,即违背祖训,吸上鸦片,并美其名曰“益寿如意膏”。咸丰北狩热河后,京师被英法联军侵占。他不仅不率军民抗击外敌侵略,却以吸食鸦片来刺激自己、麻醉自己。  最后在外敌入京、义军蜂起、社稷多难、江山危急之时,咸丰皇帝逃离皇都北京,躲进避暑山庄。而且因恐惧洋人,拒不回銮返京,可谓是昏庸至极。二、明朝有哪些昏君?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享国276年,历16帝。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的时期,也同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昏君层出的时代!  一、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王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性格多疑,1382年,出于打击功臣的需要,朱元璋将管辖皇帝禁卫军的亲军都尉府改为锦衣卫,并授以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权力,这是一个正式的军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掌控。它有自己的法庭和监狱,俗称“诏狱”,诏狱里采取剥皮、抽肠、刺心等种种酷刑。朱元璋还让锦衣卫在朝廷上执行廷杖,有很多大臣惨死杖下,工部尚书薛禄就是这样被活活打死的。朱元璋藉此两兴大狱,即“胡蓝党狱”,几乎将功臣全部诛杀。  另外,朱元璋还大兴文字狱,造成了人人自危、不敢提笔的局面,以致于文官们不得不请求设计出一种标准的文牍的措辞,以免犯忌。  朱元璋还为自己在钟山南麓修兼了方圆四十五华里的孝陵。1398年,71岁的朱元璋病逝,即葬于此。谥号“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  二、明英宗:朱祁镇,年号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  朱祁镇听信太监王振的怂恿,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冒险亲征北方瓦剌也先部落,结果在土木堡兵败被俘,做了俘虏皇帝。幸而后来于谦战败也先,也先才被迫把朱祁镇送回。谁知昏君朱祁镇复位后,却恩将仇报地把于谦给杀了。  三、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1506年-1521年),他从来就不爱规规矩矩地做皇帝,不住正式的皇宫,而是在宫中另起新居,名为“豹房”,成天在“豹房”里和小太监、宫女们淫乐无度。  有一次,他在太监的怂恿下,带兵出大同亲征鞑虏,自己的大军死了52人,重伤了563人,却只杀了16个敌人,他自己也差一点儿送了命。他却叫臣下报捷,班师回京庆祝胜利,并向京城的臣子们夸口说:“有一个虏首是我亲手砍下来的。”  明武宗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贪玩也最好大喜功的皇帝了。  四、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 (1522年-1566年)。  明世宗曾因迷信一位道士,一心想求长生不死而20年不和臣下见面,听凭大奸臣严嵩、严世蕃父子把朝政弄得一团糟。  五、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1573年-1620年),10岁登基,全靠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为他主持政事,并教给他做皇帝应该懂得些什么。张居正大力地进行改革,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又极力赈济饥荒、治理黄淮,加上有名将戚继光练兵平息了倭寇,边防也很太平。  但张居正一死,神宗皇帝便听信臣下奏劾,抄了张居正的家,重新起用反对张居正的官员,改革自然就泡了汤。接着,他为了想立自己宠爱的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为太子,与朝廷里面坚决主张立皇长子为太子的群臣闹成了君臣对立的局面。于是,这位神宗皇帝从此就不上朝,不批阅群臣的奏疏,不和群臣见面,把立太子的事拖了十几年。到他死的时候,已有近30年不理朝政了。他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怠工皇帝”。就在他“怠工”怠到快死的时候,努尔哈赤已毫不含糊地消灭了明朝十万大军的主力,挥兵逼近了沈阳……

《守望者》这部电影片头代表了很多历史事件和文艺创作,哪位可以告诉我包括哪些内容。

初代夜枭(Nite Owl)在"高谭市歌剧院"打击坏人 画面右方墙上的海报则是蝙蝠侠第一集封面 至於左边那对夫妇加管家嘛....XDDDD 00:16-00:24 初代灵丝(Silk Spectre)的出现 P.S.喵的死老头在瞄胸部 00:25-00:33 笑匠(The Comedian)抓到了银行抢匪 00:34-00:46 初代英雄团体Minutemen的成立 从左边数来依序是 The Silhouette 天蛾人(Mothman) 美钞人(Dollar Bill) 初代夜枭(Nite Owl) Captain Metropolis 笑匠(The Comedian) 初代灵丝(Silk Spectre) Hooded Justice 00:47-00:57 往长崎丢原子弹的B-29轰炸机上面是初代灵丝的图片 00:58-01:15 著名的终战之吻(V-J day kissing),不过主角换人了 换成由The Silhouette跟护士拥吻 01:16-01:26 美钞人(Dollar Bill)因为披风被旋转门夹住...所以... 01:27-01:40 初代灵丝(Silk Spectre)的退休聚会 构图明显仿效最后的晚餐 从这边也看得出来The Silhouette跟护士成了一对 01:41-01:51 天蛾人(Mothman)被送进精神病院 01:52-02:06 The Silhouette跟护士被杀害 墙壁上写了Lesbian Whores 02:06-02:22 小时候的变脸罗夏(Rorschach)站在母亲接客房的门外 门外的恩客所看的报纸头条是 "苏联拥有炸弹",而图片则是蕈状云 02:22-02:32 曼哈顿博士(Dr.Manhattan)跟甘乃迪总统握手 02:33-02:57 甘乃迪总统遇刺,开枪的凶手是笑匠(The Comedian) 02:58-03:21 二代的灵丝(Silk Spectre)目睹母亲(初代灵丝)跟父亲吵架 一旁的电视播送的则是越南佛教僧人释广德自焚的新闻 03:22-03:37 巡逻的警察发现了路旁的消防栓上绑了两个人 地上还留有一张画有变脸罗夏(Rorschach)标志的纸 03:38-03:52 卡斯楚(Fidel Castro)看著空中的飞机飞过 至於卡斯楚(Fidel Castro)旁边的人...应该是赫鲁雪夫(Nikita Khrushchev)... 背景是许多载著飞弹的运输车 (古巴飞弹危机) P.S.这个部份其实我有思考过XDD 以古巴飞弹危机的时间点(1962)来看 苏联总理应该是赫鲁雪夫(Nikita Khrushchev)没错 但是就画面上的演员特徵来看 感觉比较像是下一任的总理布里兹涅夫(Leonid Brezhnev) 我个人觉得比较偏向布里兹涅夫(Leonid Brezhnev) 但是因为年代问题考量,才写了赫鲁雪夫(Nikita Khrushchev) 在还没有导演明确答案前先保留吧Orz 03:53-04:07 五角大厦前的军队向抗议越战的学生开枪 04:07-04:21 波普教父安迪沃荷(Andy Warhol)与柯波帝(Truman Capote)站在画作前 04:33-04:33 阿姆斯壮登陆月球时,曼哈顿博士(Dr.Manhattan)正帮他掌镜XDDD 04:34-04:51 智谋者(Ozymandias)与大卫鲍伊(David Bowie)握手 大卫鲍伊旁边的应该是米克杰格(Mick Jagger) 背景还有Village People 04:52-05:07 筹组新一代英雄团体的会议 从左边数来分别是 笑匠(The Comedian) 二代灵丝(Silk Spectre) 曼哈顿博士(Dr.Manhattan) 智谋者(Ozymandias) 二代夜枭(Nite Owl) 变脸罗夏(Rorschach) 可惜这个团体后来没有组成功 05:08-end 一开始的电视画面是尼克森(Richard Milhous Nixon)的第三次当选 另一台电视还可以看到Doomsday Clock(世界末日时钟、末日警钟)的画面 窗外则是警察大罢工 罢工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扮装英雄抢了真正的警察的饭碗 还可以看到每次都写不完的"Who watches the Watchmen?"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她历史真实是什么样的

由冯小刚执导的,范爷主演的《我不是潘金莲》于11月18日全国公映了,电影剧情简单介绍一下。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李雪莲(范爷),为了纠正一句话,与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打了十年交道。打交道的过程中,她没想到一件事变成了另一件事,接着变成了第三件事。十年过去,她没有把这句话纠正过来,但她饱尝了世间的人情冷暖,悟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李雪莲要纠正的这句话是她前夫说的。她前夫说:你是李雪莲吗?我咋觉得你是潘金莲呢?李雪莲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不是潘金莲。整个电影的剧情中也没有潘金莲这个人物,甚至跟潘金莲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历史的长河就是这样,有些人物被贴上了标签,有些事件也被抽象戏剧化了。我们熟知的“潘金莲”,主要是《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的人物,这两部小说虽是古典文学作品,作者在里面塑造“潘金莲”成为一个美丽风流、心狠手辣、搬弄是非、淫欲无度的女人。随着小说在民间的流行,她也被贴上了妖艳、淫荡、狠毒的标签。那历史上是否有真实的人物?如果有,那真实的潘金莲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潘金莲别称:潘千金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汉族、汉人出生地: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黄金庄(原名潘家庄,现邢台市清河县)主要身份:阳谷县县令夫人潘金莲历史上是典型的豪门千金小姐,少女时代是远近闻名聪明美丽的大家闺秀,是一位名门淑媛。她父亲曾官拜贝州(恩州)知州(知州在宋朝是主管一方地方军的长官)。潘金莲的丈夫武植(武大郎),自幼崇文尚武,才智超群。家里原本贫困,年轻时期到潘府上打工。因为品行端正且能干,潘府上知名商人潘知州资助他学习。后因武值高中状元,女儿金莲对其产生爱慕,潘知州因此才将女儿许配于他。潘金莲以善良贤惠勤劳仁义之贤妻良母闻于乡里。武植中年考中进士后,出任山东阳谷县令,潘金莲也是县上名声好的清官夫人。两人育有四个子女,和睦恩爱。她知书达理,和武大郎恩恩爱爱,白头到老。

2019山东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语文、日语、历史教师招聘公告

  一、学校简介   泰山国际学校是经泰安市教育局审批设立的一所民办普通高中。学校位于泰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学校隶属于泰山国际教育集团,学校以“立德树人”,创“百年”为办学目标,契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对教育事业发展导向。   泰山国际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育德为先,尊重个性,全面发展。办学3年来,全校300余名学生在学校的引领下开展了“三jing、四自、五种精神、六德六能”等一系列思想品德主题教育活动,将思想品德教育与习惯养成教育有机结合,以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以习惯养成教育为校风建设的主措施,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教育大环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教育价值,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   在已经进行的四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学校2016级、2017级学生合格率达到95%以上;自办学以来,五个学期期末质检普通本科预测线上线人数实现了1人、2人到8人,单科普通本科预测线上线人数实现了63人、171人到277人的巨大提升;2019年高考本科上线达到20%,专科实现100%。学校通过德育教育和学风建设活动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奖学金制度,不断激励学生“做的自己”。   二、招聘详情   目前,泰山国际学校拥有一支以两名中学特级教师为核心,以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优秀教师队伍。2019年,泰山国际学校面向全国招聘高中学段以下3个学科优秀教师,具体情况如下:   1、专业及人数   语文、日语、历史教师各1人。   2、学历与工作经历要求   (1)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立志投身教育事业,具有创新奉献精神,学科基础扎实,服从组织安排;   (2)研究生学历,硕士以上学位;   (3)具有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4)在职人员、有高中教学经历者优先。   3、待遇   (1)年薪6至13万,薪酬高于本地公办教师一倍;   (2)提供住宿;   (3)缴纳五险一金;   (4)自主评定职称,报主管部门备案;   (5)海内外学习机会。   三、报名时间   1、报名时间:自即日起至7月20日。   2、请将您的简历(要注明联系方式)及相关证书通过邮件发至tatsgjxx@163.com,邮件主题为“2019教师应聘+学科+姓名”,将报名材料压缩为随信附件。   3、录取方式:通过面试、试讲方式择优录用。具体时间等录取安排另行通知,请考生注意保持电话畅通。   四、本公告一切解释权归泰山国际学校。   五、联系方式   晋老师:电话0538-2090508   张老师:电话0538-2090523  17605381713   电子邮箱:tatsgjxx@163.com   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   2019年7月2日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精彩的权术斗争故事?

有许多,例举一些,只能挂一漏万。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中的名篇。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二桃杀三士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根据原文所述,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晏子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颗桃。公孙接与田开疆都先报出他们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之余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尽管如此,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就这样,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后人以二桃杀三士一词表示“运用计谋杀人”的涵义;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古代权力分配与君王杀功臣的斧凿。该故事在秦汉时期就已广为流传,汉代的画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场景。汉代乐府诗《梁父吟》抒发了对三位勇士牺牲的感叹,对晏子的权谋也稍稍做了讽刺。《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讲述此故事。烛影斧声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说,是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被晋王知晓后未召进宫),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另有记载说“好做,好做”)。后晋王光义继位,史称太宗。对此事件后世议论不一,一说光义谋害太祖篡位;又有说太后杜氏去世前与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后由其弟光义继位,所以当时只是太祖向晋王嘱咐后事,并不是赵光义行篡逆之事。对此事件史料记载不一,争论一直存在。党人碑宋徽宗崇宁元年间,蔡京拜相后,为打击政敌,将司马光以下共309人之所谓罪行刻碑为记,立于端礼门,称为党人碑。京剧《党人碑》有生、末、净、旦、丑等。神宗时,有张横渠的关学,洛阳二程的洛学,川中三苏的蜀学,王安石的新学,广收弟子导致学统之争,到熙丰变法时,这种学统之争又进而扩展至朝堂之上,越演越烈。如王安石,司马光等人,尚可止于言辞,但他们的门人弟子却交朋结党,彼此倾轧,演变为宋朝的党争。至元符太后当政时, 司马光为相,尽废神宗熙宁﹑元丰间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旧党惩于曾被新党诸人压制一时,遂奏请元符太后,立元丰党籍,斥逐新党诸人,种下祸根。绍圣元年章惇为相,复熙丰之制,斥司马光为奸党,贬逐出朝。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为宰相,尽复绍圣之法,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仿元祐旧党故事,立碑于端礼门,书司马光等三百零九人之罪状,后因星变而毁碑。其后党人子孙更以先祖名列此碑为荣,重行摹刻。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胡蓝之狱胡蓝之狱 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起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终于二十五年。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间,他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有45000 余人。梃击案梃击案,发生在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当时,神宗皇后无子嗣,王恭妃生子常洛,郑贵妃生子常洵。开始,因郑贵妃得宠,神宗想违背“立嗣以长”的祖训,册立朱常洵为太子,遭到东林党的反对,不得已只好册立朱常洛为太子。这时,有个叫张差的人,手持木棒闯入太子的居所——慈庆宫,并打伤了守门太监。张差被审时,供出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引进的。时人怀疑郑贵妃想谋杀太子。但神宗不想追究此事。结果以疯癫之罪公开杀死了张差。又在宫中密杀了庞、刘二太监,以了此案。红丸案红丸案,为明末三大案件之一。泰昌元年(1620年),泰昌帝病重,李可灼进献红丸,自称仙丹。泰昌帝服后死去。有人怀疑是郑贵妃唆使下毒,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凶的举动。其间,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连坐罪死者众矣。而泰昌帝继承皇位整一个月。而在当天,首辅方从哲拟遗旨赏了进献红丸的李可灼。这件因“红丸”引发的宫廷案件,史称“红丸案”。

国窖1573历史价格多少钱?

根据泸州老窖官方商城2019年12月9日显示,泸州老窖最便宜的为52度国窖1573 50ml*2 (礼盒装) ,泸州老窖官方商城售价:¥239。00。

新浪历史大爆炸胡惟庸

一、通古斯大爆炸在历史上是怎样记述的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 1908年6月30日,在俄国西伯利亚森林的通古斯河畔, 突然爆发出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天空出现了强烈的白光,气温瞬间灼热 烤人,其破坏力后来估计相当于1000颗原子弹爆炸的威力,周围2_平方千米被夷为 平地,8000万棵树毁于一旦。 据当地游牧民族埃文基族人回忆,爆炸形成的冲击波将房子和动物掀向空中。 在伊尔库茨克,距离大爆炸1500千米外的地方,地震传感器对这次事件的记录被 认为是一次大地震。纵然是一天后,火球依旧照亮着周围地区,伦敦人甚至能在夜空下看报纸。 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所谓的通古斯爆炸事件呢?几年后,侥幸逃脱灾难的谢苗诺夫回忆说:“那天早上,天空北部突然裂成了两半, 林区上边的整个北部天空都被火焰覆盖了。 从北面刮来一股热风,火烧火燎地灼人,衬衫烫得快要着火了。 同时,天上‘砰"的一声巨响,我被摔出6米多远,顿时失去了知觉。 后来,天空明亮起来,又有一股炽热的风从北边刮来……”大爆炸产生了极大震动,欧美地震仪都记录到它的震动,地磁仪也受到明显干扰。 爆炸的当量相当于1000万吨TNT炸药,它使爆炸中心地区有6万株大树倒下,1500只 驯鹿被击死。1927年,苏联科学院派出探险队赴通古斯地区考察。 最初,当地人都不愿做向导,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恶魔造成的灾难,是为了惩罚人类。库利克教授认为,这是陨石造成的。 但他在调查过程中未发现陨石坑,也未发现一片碎陨石块。尽管他一直坚持己见,但是没有证据。 二、历史上的胡惟庸真的只是个跳梁小丑吗 胡惟庸(?~1380年),安徽定远人。 1355年(龙凤元年)投朱元璋。?v任主簿、知县、通判、佥事等。 1373年(洪武六年)升右丞相,后进左丞相。洪武十三年以谋逆罪被杀。 太祖穷追党羽,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被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馀人 史称「胡惟庸案」。 明朝的开国谋臣之一,凤阳定远(今属安徽)人。 在明朝创建、发展的初期,胡惟庸得到朱元璋的信任,被任命为丞相,独揽中书省大权。在他任相期间,凭借皇帝的宠信,骄恣渐露,在朝中有恃无恐,并结党营私,对皇权造成极大的威胁。 为了罢中书省、废丞相,朱元璋经过缜密的考虑和多方面的改革,逐渐削弱胡惟庸手中的权力,相权和皇权的斗争不断激化。 胡惟庸为此密谋起事,后被告发,朱元璋借此诛杀胡惟庸及其家人。 此后,朱元璋以肃清逆党为名,大规模地屠杀,坐诛者3万多人,株连蔓引,十几年未靖,并作《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胡惟庸伏诛后,朱元璋罢中书省、升六部尚书、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直接对皇帝负责,定制不设丞相。 。 三、上世纪 有名的:通古斯大爆炸: 到底是怎么回事 通古斯大爆炸之谜~~ 1908年7月30日早晨,印度洋上空晨曦微露,晓雾初开。 突然,一个巨大的怪物从九天之外,迅猛闯入地球大气层,接着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向着遥远的地球北方冲去。过不了多久,从西伯利亚中部的通古斯地区传来了一声震天撼地的巨响,一团蘑菇状的状滚滚浓烟直冲到12英里的高空,灼热的气浪此起彼伏地席卷着整个浩瀚的泰加森林,熊熊的林火连日焚烧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通古斯大爆炸。 几千公里外的英国监测到的这次爆炸时大气次声波压力涨落的记录 这场神秘大爆炸的威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因爆炸而产生的地震,波及到美国的华盛顿、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等地。 同时,它那强大的冲击波横渡北海,使英国气象中心监测到大气压持续20分钟左右的上下剧烈波动。这次大爆炸,使西伯利亚的北欧的上空布满了罕见的光华闪烁的银云,每当日落后,夜空便发出万道霞光。 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引起如此巨大的的爆炸呢?这个问题深深吸引着天文学、地球学、气象学、地震学和化学等领域的科学家 不是陨石引起的 美国亚利桑纳州威尔斯陆巨大的陨石坑 通古斯地区大爆炸后,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这次爆炸是由陨石撞击地球引起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 二十年代初,美国人在亚利桑纳州威尔斯陆的陨石坑附近,找到了一些含有氧化铁、镍、白金和铱等成分的陨石后,为了获得稀有金属,于是开始大规模开探陨石坑。不久,这股开控陨石热传到了苏联。 1921年,在年仅38岁的苏联矿物学家柯立克领导下,第一次对通古斯地区进行了实地科学考察。 对于科学技术不发达的通古斯人而言,这场大爆炸是神圣的,许多人认为这是上帝对他们的惩罚。 因此,一提起这场爆炸,他们都讳莫如深,脸上流露出忐忑不安的神情。然而,他们毕竟被科学家们所说服,目击者形象地描述了那次大爆炸的前前后后。 那天早晨,人们看到一颗巨大的火球从空中坠落下来,这颗火球象一根圆柱形的管子,全身喷射出蓝白色的耀眼的火光,照得人们无法睁开眼睛。接着发生了一场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爆炸,通古斯周围尘土飞扬,烟雾弥漫,云堆里火舌缭绕,森林毁灭了,人畜荡涤殆尽,幸存下来的驯鹿皮肤上长出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疥癣。 柯立克小组为发寻找陨石坑,还冒着华氏零下40度的严寒深入到西伯利亚。在通古斯地区的玛柯泰河河畔,众目所及的是那场神秘大爆炸所造成的空前劫后的惨象。 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在这里怎么也找不到象美国亚利桑纳州那样的大陨石坑。只有数十个大大小小平坦的洞穴,其中最大的一个直径也只有150英尺,即使在这些洞穴中把钻头打到75英尺深的土层中进行探测,仍然连陨石碎片也没有找到。 因此,人们开始意识到,通古斯大爆炸不象是陨石引起的。 核爆炸的原因在哪里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在日本的广岛投下了震惊世界的第一颗原子弹。 这颗在距离地面 1800英尺上空爆炸的原子弹,给广岛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然而,广岛原子弹的破坏景象却意外地给研究通古斯爆炸的科学家们以新的启示。 那雷鸣般的爆炸声、冲天的火柱、蘑菇状的烟云,还有剧烈的地震、强大的冲击波和光辐射。这一系列的现象与通古斯大爆炸简直相似到了维妙维肖的地步。 更令人惊异的是,由于强烈的原子辐射,广岛人民与通古斯驯鹿一样,皮肤上也长出了奇怪的疥癣。同时,在通古斯大爆炸附近的树木中发现了放射性物质。 因此,苏联的军事工程专家亚历山大·卡萨茨夫第一次大胆地提出了1908年通古斯爆炸是一场热核爆炸的新见解。 卡萨茨夫的独特见解在许多科学家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然而,大家毕竟还是接受了这个观点,为此,不少人绞尽脑汁,引经据典来推测这场奇怪核爆炸的起因。 有些人认为这场通古斯爆炸是由于地球撞到了空间一颗小小的反物质所产的。 另外一些人认为通古斯爆炸很可能是地球与宇宙由一颗极其微小的黑洞撞击所产生的,爆炸后,黑洞又弹回宇宙中,扬长而去。 但是,不管是反物质的假定还是黑洞的见解,都无法解释爆炸前这个天外怪物的管状外形和它进入大气层后这么慢冲向地球的速度。 通古斯爆炸依然是令人费解,神幻莫测之谜。 令人信服的谜底 1946年,卡萨茨夫不仅肯定了通古斯爆炸是一场核爆炸,更惊人的是,不久他还第一次提出了这样一个大胆的推测:通古斯爆炸的神秘怪物是第一艘访问我们地球的太空飞船。 在当时,对于这种推测不要说其他人,就是卡萨茨夫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这纯属科学幻想。 五十年代末,科学家对收集到的通古斯爆炸区的泥土进行高度放大,结果发现有球状的硅酸化合物和磁铁矿。 它们的大小仅有几个毫米左右,其中有些磁铁矿颗粒粘在一串,有些甚至钻进了透明的硅酸盐颗粒里去。而这些颗粒只有在极高温度下才会粘结起来。 这种材料无疑是制造宇宙飞船外壳最理想的防爆材料。 不久,人们又在通古斯地区的地下和树上,发现了成千上万颗亮晶晶的小球,这些小球象子弹一样深深地嵌在里面。 经过分析,在这些小球中发现了钴、镍、铜和锗等金属。这似乎说明,铜是从那艘太空飞船的仪器导线中来的,而锗可能是来。 四、历史上的胡惟庸最后下场怎样 胡惟庸案 洪武六年(1373年),淮西朋党集团的领袖李善长推荐其同乡兼姻亲胡惟庸担任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胡惟庸升任左丞相。他做了7年丞相,任期内在朝中遍植朋党,不遗余力地打击异己,使得淮西朋党集团的势力不断膨胀。譬如,浙江青田人刘基(字伯温),曾辅佐朱元璋,立下过汗马功劳,但由于他与淮西朋党集团的矛盾,一直未受重用。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基仅封为诚意伯,岁禄只有240石?。而李善长则功封韩国公,岁禄4000石。翌年,刘基告老还乡。然而,由于他曾对朱元璋说过胡惟庸不宜入相的话,故而深受后者的嫉恨,被解雇革去岁禄?。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生病,胡惟庸派医生前去看望,但刘基服药后不久便一命归西。 当然,排斥异己还不是胡惟庸案的关键所在。事实上,胡案的症结在于——他为人过于独断专行,许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这自然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深感宰相专权、皇权旁落的危机。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明太祖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立即返回,登上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太祖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陈宁等。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胡惟庸案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诛灭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方告结束。 洪武十八年(1385),有人告发李存义与其子李佑,曾同胡惟庸谋逆。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州卫指挥林贤通倭事发,经审讯得知,是受胡惟庸指使。李善长为了大兴土木,向信国公汤和借用卫卒300名。汤和暗中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颁敕李善长以“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其妻等70余人被杀。陆仲亨的家奴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曾串通胡惟庸“共谋不轨”。宋濂的孙子宋慎亦受牵连被杀,宋濂本人贬死四川茅州。朱元璋特地颁布《昭示奸党录》。

隋唐至明清的十五个历史故事

典故很多,下面列选几个有名的。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请君入瓮(weng):武则天称帝,平定徐敬业叛乱后,为除掉反对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国人告密,告密者可以做官。因此出现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礼、周兴、来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办案严刑逼供、手段残忍,害死了许多无辜的人,后来有人告密周兴造反,来俊臣“请君入瓮”将其治罪,周兴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杀;索元礼因害人太多,民愤太大,被武则天处死;来俊臣预谋害当时势力强大的武则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后者先发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则天处死。狄仁杰桃李满天下: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凡事均仰仗他的决断,尊称“国老”,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了很多人,后来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张柬之,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皆出自狄仁杰的门下,故称“桃李满天下”。公元718年,日本遣使中国,受唐皇帝接见,获赠大量朝服。次年,日本天皇下令,举国仿衣隋唐,遂成为和服基础。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话说,宋太祖夺得天下后一直寝食难安,他担忧有一天黄袍加身的事在他的臣子中重演。 于是在一次宴会上,他说:“朕最近茶不思,饭不想啊!做皇帝真累啊!你们说:哪一天你们的部下把龙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会是什么感受呢?” 在座的武将们吓得连忙给皇帝磕头。 “既然这样,你们就交出兵权吧。朕也认为你们也该安享晚年了!”宋太祖笑道。 不久之后,武将们便纷纷告老还乡了。靖康之耻: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钦宗二帝被金人俘获,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公元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赵构在临安(南京)即位称帝,是为宋高宗,南宋开始。胡蓝之狱:明太祖建国后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人被封为公爵、刘基被封为伯爵,汤和等被封为侯爵。有些功臣仗着自己的功劳,横行不法,结党专权,更甚至威胁到朱元璋的君权。公元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被告发谋反之机,诛杀胡惟庸以及其部下15000多人。此后明太祖以“胡党”为由,杀戮了不少无辜功臣,其中,77岁的李善长被赐死,全家共70多人被诛杀;公元1393年,凉国公蓝玉被告谋反,全家被杀,并株连15000多人,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时人称之为“蓝狱”,这两次大狱持续了14年之久,后人合称为“胡蓝之狱”。后来又设置了“锦衣卫”特务机构,负责监察大臣的活动。土木之变:公元1449年瓦刺太师也先兵犯大明,明英宗亲征,兵败退至土木堡,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国不可一日无主,于是,在群臣的簇拥下朱祁钰即位,是为明代宗,史称景帝。景帝力主抗战,任命于谦负责指挥保卫北京,并取得了胜利,赶走了侵略军。“北京保卫战”在明朝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三藩之乱:清兵入关后,为清朝出力最大的明朝降将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清廷平定南方后,暂由吴三桂等人镇守,吴三桂镇守云南、尚可喜镇守广东、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镇守福建,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镇守桂林。1673年11月康熙帝下诏削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番之乱起,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清廷才真正在大陆完成了统一。

历史上著名的胡蓝之狱发生在哪个朝代

明朝洪武十三年,朱元璋驾出皇宫,到皇宫附近的胡惟庸家去,胡惟庸是谁?丞相。路上有一个人,骑着马冲过来了,拦住车驾,说不出话来。那当然,这些卫士就把他抓到地上就打,把胳膊都打断了,胳膊还指着胡惟庸的家。朱元璋感到有问题。是什么呢?一定是那儿发生了对我不利的情况,这个被打的人叫做“云奇”,这就是所谓“云奇告变”。什么事呢?胡惟庸是丞相。他报告给朱元璋说,他们家里的井里头长出石笋来了,请朱元璋到家里来观看,这是出了好事了,祥瑞啊,是因为朱元璋你治理国家治理得好啊,因此上天要降一个好事让你看,朱元璋就来了,结果就遇见了“云奇告变”。后来朱元璋登上城墙一看,胡惟庸家里刀槊林立,就是刀枪,这件事是真的是假的?不管是真是假,胡惟庸被处死了。朱元璋处死了胡惟庸,而且决定从此不再设立丞相。那你说处死胡惟庸就处死吧,这个制度为什么要改变呢?很长时期以来,没有人怀疑这个胡惟庸案,说胡惟庸当时案发的时候,他的反迹还没有暴露,是什么意思?说当时发生的时候,就是胡惟庸被处死的时候,说他谋反的时候,他谋反的迹象还没有暴露,就是说罪行不清楚。这就成为一个疑案了。几百年以后,史学家吴晗有一个著名的文章叫《胡惟庸档案考》,把胡惟庸案捋了一遍,胡惟庸案是一个冤案。云奇这个人告变子虚乌有,从清朝就说没有这个事,叫“凿空说鬼”,说哪有这回事啊?没有。胡惟庸家,家里头说刀枪林立,能登上城墙看得见吗?他能让你看见吗?胡惟庸究竟为什么而死呢?《明史》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他受到朱元璋的宠爱好几年,自己一个人独揽丞相大权,随便提拔人和处罚人,很多人奔走于他的门下,给他送的金银财宝,不计其数。有的时候,很多事情他不让皇帝知道。实际上,朱元璋对于胡惟庸最恨的就是他的专权。我们再往前看,实际上,在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就已经采取了措施,当时,朱元璋没说。什么措施呢?他就是说,以后再上奏书,不许再关白中书省。什么意思?在此之前,凡是各地的奏章送给皇帝都要关白中书省,就是给皇帝报告有一份,同时要给中书省丞相送一份。谁是皇上啊?朱元璋他希望大权独揽,他怎么能允许权力分散呢?所以在洪武十一年就已经采取了措施,下令,以后天下奏章报告皇帝,不得关白中书省。于是,就有了洪武十三年借机除掉胡惟庸,除掉胡惟庸不算完,还要撤消丞相制度。他把撤消丞相制度这件事写到《祖训》里头,说,以后不许立丞相,如果有建议立丞相的人,一定要严惩。和废除丞相制度同时,他下令解散原来的大都督府,把大都督府改变为五军都督府,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一个大都督统领天下兵马,权力太大,我把它变成五个都督,一个要造反,还有四个不成呢。要是两个串联起来,大概麻烦比较大,变成五个都督。六部,在丞相撤消以后,直接对皇帝负责。六个部,没有一个丞相在从中有一层管理系统,没有了,直接对皇帝负责了。那朱元璋太忙了,忙好啊,大权独揽。所以,胡惟庸的案子是一个冤案。胡惟庸案的结果是废除了丞相制度,大家知道,丞相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久远,中书省撤消以后,就改变了中国2000年,将近2000年时间的丞相制度。清朝没有丞相。说宰相刘罗锅,实际上不是宰相,就是用宰相的名字。说后来明朝也说,说什么宰相,实际上不是宰相,有宰相之名而无宰相之实。 到了洪武二十六年,又发生了一个案子,叫做蓝玉案。蓝玉是谁呢?蓝玉本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就是他的妻子的弟弟,这个人是洪武后期最有名的一个将领。蓝玉本身也有很多毛病,因为自己能征善战,又受到朱元璋的宠爱、信任,所以他比较横暴,曾纵容家奴侵占田地。北征以后,蓝玉回到关里,天晚了,城门不开,我打仗回来了,我是侯爷,你还不开门吗?不开门,人家没有命令怎么开门啊?毁关而入,把门给拆了,进去了。他还私自占有了元朝皇帝的妃子,这也是一种大逆的事情。他跟冯胜、傅友德,这两个大将一起去征云南,回来以后,他们两个人都被封为太师,蓝玉自己被封为太傅,比太师低一等,蓝玉说他们都封为太师了,我的功劳比他不小,我怎么封成太傅啊!他不满,发牢骚,结果就让朱元璋发现了。朱元璋就把他处置了,说他谋反,有人告他谋反,把全家抓了,全杀了。当时杀掉的人,高官,列入《逆臣录》的就有一公,十三侯,两个伯,25000人。就说这么多的高级将领束手待擒,一点儿没有反抗的余地,如果他们是有密谋,串联好的,或者早想造反,他能这么束手待擒吗?造反是假,要除掉这些悍将是真。为什么朱元璋到了晚年了,刚才讲,这是洪武二十六年了,他还要杀掉蓝玉,很多公、侯全已经杀了,没有人再带兵打仗了,这个蓝玉是朝廷倚重的对象,为什么把他杀了呢?要知道在这之前,宫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什么事?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号,朱元璋倚靠的太子死了。朱元璋打天下,坐天下为的谁呢?是为坐朱家的天下,他要保住朱家的天下长治久安,要传给谁呢?要传给自己的孩子,太子的孩子要继承皇位,面对的是什么呢?一群如狼似虎的这些悍将啊,能放心吗?他必须要给将来的小皇帝铺平道路。所以蓝玉是反得杀,不反也得杀。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和刚才我们所讲的重典治国,对贪官污吏的杀戮和惩治是两个概念,两个问题。前者是为了澄清吏治,整治官僚队伍,后来“胡蓝之狱”是为了集权。但是两种类型的案子,都使用了非常残暴的手段,这反映了朱元璋治国的一个特点。朱元璋对于这些个功臣,这些开国元勋的杀戮,要远远严酷于当年的汉高祖。朱元璋实行重典治国,他一严惩贪官污吏,第二实行集权,它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归纳几条,第一,他建立了纲纪,整顿了官僚队伍,实现了政令通达,建设了一个有效率的政府。第二,他改变了元朝以来的混乱秩序,使老百姓得到了休息,使明初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比较大的发展。第三,他留下了一套专制制度,这个制度帮助朱家皇朝维持了277年的统治。

历史上著名的“胡蓝之狱”发生在哪个朝代?

明朝洪武年间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间,他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有45000 余人。 朱元璋出身贫民,曾入皇觉寺为僧,从他投入"红巾军",到建立了大明政权,戎马征战十几年。他的成功,得益于身边一批运筹帷幄、能征善战的文臣武将。朱元璋称帝后就把这些开国功臣都封了大官。他们以李善长、胡惟庸为中心,组成了势力强大的"淮西帮"。 胡惟庸当了丞相后,飞扬跋扈,独掌生杀大权。他竟敢拆阅呈给皇帝的奏折,径自处理,对不利自己的奏折隐匿不报;他还时常不奏报朱元璋,独断专行官员的生杀升黜大事。他还在朝廷中不断培植私人势力,并拉拢军界。于是他的门下出现了一个文臣武将齐集的小集团。朱元璋为此深感不安,皇权与相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的罪名杀了左丞相胡惟庸,同时对和胡来往密切的官员也进行抄家灭族。以后又几兴大狱,使"胡惟庸狱"不断牵连扩大,到洪武二十三年,功臣太师李善长等人也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被杀。著名儒臣、文学家宋濂只因受孙子连累,全家被贬到四川,他也病死于途中。此案延续了10年之久,前后被杀的几十家王公贵族,共30000 多人。 蓝玉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因南征北战平定边疆有功,被封为凉国公。但是蓝玉为人骄横,霸占民田、广蓄庄奴,有许多义子仗势欺人。朱元璋对其多次申斥。洪武二十六年,特务头子锦衣卫指挥控告蓝玉"谋反"并严刑拷打成案。不但蓝玉全家被杀,受此案株连被杀的达15000人。 除胡蓝两案被诛杀者之外,还有其他功臣也被朱元璋以各种借口除去。如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曾在与陈友谅大战中坚守南昌85日,立有大功,却被朱元璋加以"亲近儒生,胸怀凶望",鞭挞致死;开国第一功臣徐达,曾是朱元璋患难与共的战友,但在洪武十八年他生背疽时,朱元璋明知此病最忌吃蒸鹅,偏偏赐蒸鹅给他,逼着徐达当着使者之面吃下,不久病重而死。杀来杀去,最后,只剩下一个告老还乡的汤和幸免于难。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政治案件。蓝玉(?~1393),凤阳府定远县(今属安徽)人,开平王常遇春内弟。有谋略,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洪武十四年封永昌侯。二十年拜为大将军,屯蓟州。二十一年捕鱼儿海(今内蒙古东部贝尔湖)之战,杀北元太尉蛮子等,降其众,获马驼牛羊15万余,焚其甲仗蓄积;又破哈剌章营,获人畜甚多。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封为凉国公。但蓝玉居功自傲,骄横跋扈。他蓄庄奴假子达数千人之多,并仗势侵占民田。北征时私占珍宝驼马无算。回师夜经喜峰关,因守关吏未及时开门,竟纵兵毁关而入。他的所作所为,引起朱元璋不满。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乘朱元璋籍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遂族诛蓝玉等,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2万人。该案与胡惟庸案合称为胡蓝之狱。朱元璋为什么要兴"胡蓝之狱"呢? 朱元璋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贫民出身的皇帝。称帝前,朱元璋和他那帮出生入死的朋友们,不分彼此,平起平坐;称帝后,政体却要求把朱元璋神圣化,这些人突然之间要在朱元璋面前拜倒称臣,这种巨变,他们不适应。另外,他们在平定天下后成为新贵,占有大量的良田美宅,政治上经济上都极力扩张,与朱元璋的统治集团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发生尖锐冲突。朱元璋屡兴大狱,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绝不是简单地处置几个不忠的大臣。 朱元璋从一个贫穷百姓一跃跻身于帝王之列,其弱子幼孙能否坐稳江山,是他考虑得最多的问题。当他大开杀戒时,文弱儒雅的太子朱标曾劝谏他不要滥杀无辜,以免伤了君臣和气。他当时没有作声。第二天,他把一根棘杖丢在地上,让朱标去检。朱标看到上面都是刺,面露难色。这时,朱元璋拿起棘杖,用利剑削去上面的刺,交给朱标说:"你怕刺不敢拿,我替你把这些刺削掉,再交给你岂不更好!我杀的都是奸恶之人,把内部整顿好了,你才能当这个家。" 为了建立绝对皇权,朱元璋是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的,哪怕这些手段是极其残忍,极其野蛮,极其不合情理!

2.18的历史事件有哪些?请细说其中一件。谢谢

每天都有你这种被骗的

历史上2月18日都发生过哪些大事儿

1607年——明万历广宁门事件。 1685年——法国探险家 *** 尔在得克萨斯州建立第一个定居点。 1861年——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在意大利接近统一时宣布自己为意大利国王。 1837年——俄国诗人莱蒙托夫被捕。 1885年——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首次出版。 1896年——中国教育家、外交家厉麟似出生。 1898年——世界著名汽车品牌法拉利创始人恩佐·法拉利出生。 1905年——留日爱国学生发起成立抗俄铁血会。 1917年——陈独秀倡导文学革命。 1919年——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出版。 1927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成立,最初总部设在费城。 1929年—— *** *** 财政部公布1929年裁兵公债发行简章,债额共五千万元。 1930年——海王星外新发现的一颗行星被命名为冥王星(2006年被排除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之外)。 1931年——性科学的传播者张竞生遭受不公平待遇。 1936年——红军东征。 1938年——八路军破袭同蒲、正太铁路。 1938年——中日武汉空战,五烈士牺牲武汉民众庆祝空军胜利。 1946年——孟买水兵起义爆发。 1951年—— *** 提出土改后要尽快转入生产及教育。 1964年——周恩来提出援外八项原则。 1965年——冈比亚在英联邦内实行独立。 1977年——新疆伊犁兵团61团火灾,一次死亡694人,伤161人,为建国以来伤亡人数之最。 1978年——中国 *** 十一届二中全会召开。 1983年——印度阿萨姆邦发生大屠杀。 1985年——中央加快沿海经济开放。 1997年——英国发明新一代电脑“模拟病人”。 2003年——韩国大邱地下铁遭到一名精神病患者纵火,导致至少198人死亡。 2005年——我国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开发机构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2005年——德国数学爱好者通过GIMPS发现第42个梅森素数。 2008年——在洪都拉斯西北部的拉利马发现公元前19世纪人类骸骨。 2008年——阿富汗率先承认科索沃为独立国家,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随后宣布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 2009年——第24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开幕。 2010年——中国吉林与俄罗斯交界处发生6.5级地震。

单挑的话,历史上的谁能打败项羽?

秦末时期的楚霸王项羽勇猛无比,力大无穷,曾力扛青铜巨鼎,要知道像这种祭祀用的青铜巨鼎,它的重量都在千斤之上。并且项羽一生共历经“七十余战,未尝败北”,在垓下之战时,项羽被汉军围困,他以一人之力连杀汉军几百人,让在场的汉军人人胆寒。因此后人对项羽的评价是“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那么,单挑的话,历史上谁能打败项羽呢?我来说说我知道的吧!“王不过项,将不过李”,历史上能与项羽齐名的当属唐末第一猛将李存孝。李存孝是李克用收的义子,被收编在他的十三太保之列,但论武功,李存孝位居十三太保之首。在李存孝小的时候曾三拳两脚打死过一头猛虎,还曾一拳击碎过一块巨石。在李存孝从军之路上从来没有败绩,在夺取长安的过程中,李存孝率领18骑兵,一举大破黄巢的几十万军马;后来李存孝被处以五马分尸,行刑时几匹马都拉不动他,最后他被挑断了手脚筋才被分尸而死!《旧五代史唐书列传五李存孝传》中记载:“及壮,便骑射,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武皇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七进七出”真实缔造者其实不是赵云,而是三国末期的文鸯!文鸯在当时有“百人敌”的称号,他在面对司马师八千兵马时,单枪匹马“七进七出”乱军之中,在这个过程中还顺便杀死敌方百余人,最后还能全身而退,可见他实力的强大!《资治通鉴》中记载: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骑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余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以上两位,李存孝本领跟项羽不相上下,战败项羽还是有可能的,文鸯马上功夫跟项羽不相上下,但是如果要是比力气,文鸯估计就要落下风了。除此之外,唐古认为历史上还真没有谁能打败项羽。大家觉得历史上谁能打败项羽呢?

历史上真正的三国第一猛将是谁?

戟干横龙簴,刀环倚桂窗。”这宋玉的美貌、才华自不须说,文鸯却凌驾其上,这样对比,如何不衬托出一位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来。 文鸯17、8岁文钦之子,本是魏将,后来协同毌丘俭举兵在寿春反叛,讨伐司马师。文鸯与父文钦请命保守乐嘉城,协议与文钦兵分两路,夜晚袭击司马师的城西军营,文鸯在司马师的大寨里往来冲杀,吓得司马师眼珠迸出,直杀到天明,寻不见父文钦,邓艾率领众魏将追击文鸯,文鸯单骑在众魏将中,齐进齐出,无人能抵挡。毌丘俭事败身死,文鸯等投靠东吴,诸葛诞在寿春反叛司马昭,文鸯等率兵救助,协同诸葛诞共守寿春城,诸葛诞在城中将文钦杀死,文鸯和其兄弟从城上跳下投靠司马昭,成为晋将。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文鸯单骑退雄兵,姜维背水破大敌,俨然长坂坡再现,这里颇是费了一番笔墨。 演义中是这么描绘他的举动的:“鸯曰:‘今夜黄昏,父引二千五百兵,从城南杀来;儿引二千五百兵,从城北杀来:三更时分,要在魏寨会合。"钦从之,当晚分兵两路。...师急问之,人报曰:“一军从寨北斩围直入,为首一将,勇不可当!”师大惊,心如火烈,眼珠从肉瘤疮口内迸出,血流遍地,疼痛难当;又恐有乱军心,只咬被头而忍,被皆咬烂。原来文鸯军马先到,一拥而进,在寨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人不敢当,有相拒者,枪搠鞭打,无不被杀。鸯只望父到,以为外应,并不见来。数番杀到中军,皆被弓弩射回。鸯直杀到天明,只听得北边鼓角喧天。鸯回顾从者曰:‘父亲不在南面为应,却从北至,何也?"鸯纵马看时,只见一军行如猛风,为首一将,乃邓艾也,跃马横刀,大呼曰:“反贼休走!”鸯大怒,挺枪迎之。战有五十合,不分胜败。正斗间,魏兵大进,前后夹攻,鸯部下兵乃各自逃散,只文鸯单人独马,冲开魏兵,望南而走。背后数百员魏将,抖擞精神,骤马追来;将至乐嘉桥边,看看赶上。鸯忽然勒回马大喝一声,直冲入魏将阵中来;钢鞭起处,纷纷落马,各各倒退。鸯复缓缓而行。魏将聚在一处,惊讶曰:‘此人尚敢退我等之众耶!可并力追之!"于是魏将百员,复来追赶。鸯勃然大怒曰:‘鼠辈何不惜命也!"提鞭拨马,杀入魏将丛中,用鞭打死数人,复回马缓辔而行。魏将连追四五番,皆被文鸯一人杀退!尤其那句“鼠辈何不惜命也!”真是酷毙了、帅呆了。 再看演义中的赵云,虽然也是勇不可档,但毕竟还是沾了曹操不准放箭命令的光,才得以全身而退。要按如此说来,这文鸯起码也是三国猛将榜上的前三甲啊。 当然,演义的武戏常有夸张成分,子龙的战绩夸张虚构者极多,这文鸯的战绩是不是像子龙的长坂血战一样,只在罗贯中的笔下发生过呢? 让我们来看看《三国志》。《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裴注引注的《魏氏春秋》上的记载说:“钦中子俶,小名鸯。年尚幼,勇力绝人,谓钦曰:‘及其未定,击之可破也。"於是分为二队,夜夹攻军。俶率壮士先至,大呼大将军,军中震扰。钦后期不应。会明,俶退,钦亦引还。” 这就很明显了,老罗不是凭空捏造,这文鸯确实是胆识过人,武艺精湛。那么,他在演义中单骑退雄兵的事迹大概就是老罗依据这段记载夸张而形成的喽? 建议您再看《资治通鉴》,那上面叫绝啊:“钦子鸯,年十八,勇力绝人,谓钦曰:‘及其未定,击之,可破也。"于是分为二队,夜夹攻军。鸯率壮士先至鼓噪,军中震扰。师惊骇。所病目突出,恐众知之,啮被皆破。钦失期不应,会明,鸯见兵盛,乃引还。师谓诸将曰:‘贼走矣,可追之!"诸将曰:‘钦父子骁猛,未有所屈,何苦而走?"师曰:‘夫一鼓作气,再而衰。鸯鼓噪失应,其势已屈,不走何待!"钦将引而东,鸯曰:‘不先折其势,不得也。"乃与骁骑十馀摧锋陷陈,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好家伙,这“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是什么概念,项羽奋力搏杀也才“杀汉军数百人,身亦被十馀创。”这文鸯竟然这么从容地就匹马杀伤百余人!天呀,项羽和冉闵也不过如此啊。 纵观整部资治通鉴,具体记述力敌万人者只此一例。

历史上真正的三国第一猛将是谁?

史料真实记述的三国第一猛将 文鸯17、8岁 文钦之子,本是魏将,后来协同毌丘俭举兵在寿春反叛,讨伐司马师。文鸯与父文钦请命保守乐嘉城,协议与文钦兵分两路,夜晚袭击司马师的城西军营,文鸯在司马师的大寨里往来冲杀,吓得司马师眼珠迸出,直杀到天明,寻不见父文钦,邓艾率领众魏将追击文鸯,文鸯单骑在众魏将中,齐进齐出,无人能抵挡。毌丘俭事败身死,文鸯等投靠东吴,诸葛诞在寿春反叛司马昭,文鸯等率兵救助,协同诸葛诞共守寿春城,诸葛诞在城中将文钦杀死,文鸯和其兄弟从城上跳下投靠司马昭,成为晋将。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文鸯单骑退雄兵,姜维背水破大敌,俨然长坂坡再现,这里颇是费了一番笔墨。 演义中是这么描绘他的举动的:“鸯曰:‘今夜黄昏,父引二千五百兵,从城南杀来;儿引二千五百兵,从城北杀来:三更时分,要在魏寨会合。"钦从之,当晚分兵两路。...师急问之,人报曰:“一军从寨北斩围直入,为首一将,勇不可当!”师大惊,心如火烈,眼珠从肉瘤疮口内迸出,血流遍地,疼痛难当;又恐有乱军心,只咬被头而忍,被皆咬烂。原来文鸯军马先到,一拥而进,在寨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人不敢当,有相拒者,枪搠鞭打,无不被杀。鸯只望父到,以为外应,并不见来。数番杀到中军,皆被弓弩射回。鸯直杀到天明,只听得北边鼓角喧天。鸯回顾从者曰:‘父亲不在南面为应,却从北至,何也?"鸯纵马看时,只见一军行如猛风,为首一将,乃邓艾也,跃马横刀,大呼曰:“反贼休走!”鸯大怒,挺枪迎之。战有五十合,不分胜败。正斗间,魏兵大进,前后夹攻,鸯部下兵乃各自逃散,只文鸯单人独马,冲开魏兵,望南而走。背后数百员魏将,抖擞精神,骤马追来;将至乐嘉桥边,看看赶上。鸯忽然勒回马大喝一声,直冲入魏将阵中来;钢鞭起处,纷纷落马,各各倒退。鸯复缓缓而行。魏将聚在一处,惊讶曰:‘此人尚敢退我等之众耶!可并力追之!"于是魏将百员,复来追赶。鸯勃然大怒曰:‘鼠辈何不惜命也!"提鞭拨马,杀入魏将丛中,用鞭打死数人,复回马缓辔而行。魏将连追四五番,皆被文鸯一人杀退!尤其那句“鼠辈何不惜命也!”真是酷毙了、帅呆了。 再看演义中的赵云,虽然也是勇不可档,但毕竟还是沾了曹操不准放箭命令的光,才得以全身而退。要按如此说来,这文鸯起码也是三国猛将榜上的前三甲啊。 让我们来看看《三国志》。《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裴注引注的《魏氏春秋》上的记载说:“钦中子俶,小名鸯。年尚幼,勇力绝人,谓钦曰:‘及其未定,击之可破也。"於是分为二队,夜夹攻军。俶率壮士先至,大呼大将军,军中震扰。钦后期不应。会明,俶退,钦亦引还。” 建议您再看《资治通鉴》,那上面叫绝啊:“钦子鸯,年十八,勇力绝人,谓钦曰:‘及其未定,击之,可破也。"于是分为二队,夜夹攻军。鸯率壮士先至鼓噪,军中震扰。师惊骇。所病目突出,恐众知之,啮被皆破。钦失期不应,会明,鸯见兵盛,乃引还。师谓诸将曰:‘贼走矣,可追之!"诸将曰:‘钦父子骁猛,未有所屈,何苦而走?"师曰:‘夫一鼓作气,再而衰。鸯鼓噪失应,其势已屈,不走何待!"钦将引而东,鸯曰:‘不先折其势,不得也。"乃与骁骑十馀摧锋陷陈,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天呀,项羽和冉闵也不过如此啊。 纵观整部资治通鉴,具体记述力敌万人者只此一例。如果《资治通鉴》记载属实,我们可就发现三国,乃至很有可能是全中国的第一猛将!

历史上真正的三国第一猛将是谁?

史料真实记述的三国第一猛将 七岁成章、人称诗鬼的李贺,写过三国时期一位动地惊天的英雄:“寻常轻宋玉,今日嫁文鸯。戟干横龙簴,刀环倚桂窗。”这宋玉的美貌、才华自不须说,文鸯却凌驾其上,这样对比,如何不衬托出一位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来。 文鸯17、8岁文钦之子,本是魏将,后来协同毌丘俭举兵在寿春反叛,讨伐司马师。文鸯与父文钦请命保守乐嘉城,协议与文钦兵分两路,夜晚袭击司马师的城西军营,文鸯在司马师的大寨里往来冲杀,吓得司马师眼珠迸出,直杀到天明,寻不见父文钦,邓艾率领众魏将追击文鸯,文鸯单骑在众魏将中,齐进齐出,无人能抵挡。毌丘俭事败身死,文鸯等投靠东吴,诸葛诞在寿春反叛司马昭,文鸯等率兵救助,协同诸葛诞共守寿春城,诸葛诞在城中将文钦杀死,文鸯和其兄弟从城上跳下投靠司马昭,成为晋将。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文鸯单骑退雄兵,姜维背水破大敌,俨然长坂坡再现,这里颇是费了一番笔墨。 演义中是这么描绘他的举动的:“鸯曰:‘今夜黄昏,父引二千五百兵,从城南杀来;儿引二千五百兵,从城北杀来:三更时分,要在魏寨会合。"钦从之,当晚分兵两路。...师急问之,人报曰:“一军从寨北斩围直入,为首一将,勇不可当!”师大惊,心如火烈,眼珠从肉瘤疮口内迸出,血流遍地,疼痛难当;又恐有乱军心,只咬被头而忍,被皆咬烂。原来文鸯军马先到,一拥而进,在寨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人不敢当,有相拒者,枪搠鞭打,无不被杀。鸯只望父到,以为外应,并不见来。数番杀到中军,皆被弓弩射回。鸯直杀到天明,只听得北边鼓角喧天。鸯回顾从者曰:‘父亲不在南面为应,却从北至,何也?"鸯纵马看时,只见一军行如猛风,为首一将,乃邓艾也,跃马横刀,大呼曰:“反贼休走!”鸯大怒,挺枪迎之。战有五十合,不分胜败。正斗间,魏兵大进,前后夹攻,鸯部下兵乃各自逃散,只文鸯单人独马,冲开魏兵,望南而走。背后数百员魏将,抖擞精神,骤马追来;将至乐嘉桥边,看看赶上。鸯忽然勒回马大喝一声,直冲入魏将阵中来;钢鞭起处,纷纷落马,各各倒退。鸯复缓缓而行。魏将聚在一处,惊讶曰:‘此人尚敢退我等之众耶!可并力追之!"于是魏将百员,复来追赶。鸯勃然大怒曰:‘鼠辈何不惜命也!"提鞭拨马,杀入魏将丛中,用鞭打死数人,复回马缓辔而行。魏将连追四五番,皆被文鸯一人杀退!尤其那句“鼠辈何不惜命也!”真是酷毙了、帅呆了。 再看演义中的赵云,虽然也是勇不可档,但毕竟还是沾了曹操不准放箭命令的光,才得以全身而退。要按如此说来,这文鸯起码也是三国猛将榜上的前三甲啊。 当然,演义的武戏常有夸张成分,子龙的战绩夸张虚构者极多,这文鸯的战绩是不是像子龙的长坂血战一样,只在罗贯中的笔下发生过呢? 让我们来看看《三国志》。《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裴注引注的《魏氏春秋》上的记载说:“钦中子俶,小名鸯。年尚幼,勇力绝人,谓钦曰:‘及其未定,击之可破也。"於是分为二队,夜夹攻军。俶率壮士先至,大呼大将军,军中震扰。钦后期不应。会明,俶退,钦亦引还。” 这就很明显了,老罗不是凭空捏造,这文鸯确实是胆识过人,武艺精湛。那么,他在演义中单骑退雄兵的事迹大概就是老罗依据这段记载夸张而形成的喽? 建议您再看《资治通鉴》,那上面叫绝啊:“钦子鸯,年十八,勇力绝人,谓钦曰:‘及其未定,击之,可破也。"于是分为二队,夜夹攻军。鸯率壮士先至鼓噪,军中震扰。师惊骇。所病目突出,恐众知之,啮被皆破。钦失期不应,会明,鸯见兵盛,乃引还。师谓诸将曰:‘贼走矣,可追之!"诸将曰:‘钦父子骁猛,未有所屈,何苦而走?"师曰:‘夫一鼓作气,再而衰。鸯鼓噪失应,其势已屈,不走何待!"钦将引而东,鸯曰:‘不先折其势,不得也。"乃与骁骑十馀摧锋陷陈,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好家伙,这“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是什么概念,项羽奋力搏杀也才“杀汉军数百人,身亦被十馀创。”这文鸯竟然这么从容地就匹马杀伤百余人!天呀,项羽和冉闵也不过如此啊。 纵观整部资治通鉴,具体记述力敌万人者只此一例。如果《资治通鉴》记载属实,我们可就发现三国,乃至很有可能是全中国的第一猛将!

历史上除了项羽还有谁做到百万军中取上将首

刘秀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有这个能力,昆阳之战刘秀的表现,足以实现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吴汉汉光武帝时的云台二十八将,个个战功赫赫。内有一将吴汉,被刘秀派二到幽州征发骑兵,幽州牧苗增却暗地吩咐诸郡都不得发兵,吴汉只带20名骑兵,径直奔向苗增驻地无终,趁苗增毫无防备,将其就地斩杀,夺其兵马,幽州10郡震恐,纷纷附之。张飞曹操赞美关羽到:“将军真神人也!”关羽一捋长髯,笑道:“我算什么,我三弟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就如同从口袋里拿块棒棒糖!”曹孟德闻言大惊,这才有后来的张翼德横矛当阳桥故事。(其实张飞就是带着小股部队,都是骑兵,在百万大军当中,穿插迂回,搞奇袭。所以说来去自如。)关羽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关羽斩颜良。三国演义对这一段也可谓是大书特书,这里就不多说了,而正史三国志的记载是:“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寥寥二十几字,可谓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学者也是从这句话当中,知道了关羽实际上武器也不是青龙偃月刀,而非常有可能是枪或者槊,而那种青龙偃月刀的造型,应该也是北宋时期才有的,一种代替陌刀的存在,而那种“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的这种潇洒气概,现在的人也仅仅可以脑补一下了。薛安都然后来说一位另外一个“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薛安都,薛安都(410年-469年),字休达,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南北朝时期名将。南朝刘宋时期,豫州刺史鲁爽、荆州刺史刘义宣、江州刺史臧质一同起兵造反。孝武帝刘骏派宋将沈庆之带兵狙击豫州刺史鲁爽。当时鲁爽因后继粮草不足,率军撤退,自己亲自断后,沈庆之则命薛安都率轻兵追击。当时薛安都与副将谭金带兵追击,追上之后,副将谭金带兵进攻,打了几次也没有攻进去,这时候薛安都从远处看到鲁爽所处位置,然后单枪匹马冲入百万军中,直接刺鲁爽于马下。鲁爽以勇武著称,号称万人敌,而薛安都此举,都说可比于当初关羽斩颜良!宋书载“(鲁)爽军食少,引退,(沈)庆之使(薛)安都率轻骑追之;四月丙戌,及爽于小岘,爽自与腹心壮骑继后。谭金先薄之,不能入,安都望见爽,便跃马大呼,直往刺之,应手而倒,左右范双斩爽首。爽累世枭猛,生习战陈,咸云万人敌。安都单骑直入,斩之而反(返),时人皆云关羽之斩颜良,不是过也。”这简直就是在复制关羽解白马之围,“安都单骑直入,斩之而反”只能说风采如羽。一个历史上没有万人敌头衔的人斩杀了一个万人敌头衔的人,真是讽刺,正史当中,万人敌这个头衔,正史中只有二十人左右,是非常精贵的。同时,薛安都也是唐代名将薛礼(仁贵)的先祖!本来薛礼也是一位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人物,但是既然都说了一位看薛家的人了,就把名额让给其他人吧。岳飞众人皆知的抗金名将,岳飞,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南宋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其中宋史记载着这样一几个故事,“与敌相持于滑南(地名),领百骑习兵河上(当时是冬天)。敌猝(突然)至,飞麾其徒(一百多人)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应该在他们不知道我们虚实的时候打他)"乃独驰迎敌(于是就单枪匹马去迎战了)。”有枭(带头勇将)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这次虽然没有说敌军的具体数目,估计至少也有上千人,因为当时岳飞说的是“敌虽众”,而“独驰”也算是单枪匹马了。“三年,贼王善、曹成、孔彦舟等合众五十万(这五十万不全是军队,估计还有老百姓),薄南薰门。飞所部仅八百,众惧不敌,飞曰:“吾为诸君破之。”(我先给各位打个头阵)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难怪宗泽当时对他极为称赞,说他“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确实,岳飞的文武双全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经常大战当中斩、擒敌军首领。秦叔宝隋唐大将秦琼秦叔宝,这个人的历史事迹非常少,如果不是出土了一份墓志铭,对他生父都还是历史谜团,评说小说对其评价甚高。不过历史上的秦琼武艺还是非常高的。归李唐后,在打天下的时候“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多次遇到敌对势力,对面总有那种非常勇猛的大将经常在阵前显威以用来提升自己的军中士气,然后李世民就让秦琼出战。然后秦琼就挺枪跃马杀敌将于万军当中,没有失手的时候,于是秦琼因为这个经常颇为自得!刘裕最后再说一位皇帝吧,历史上的帝王能征善战的特别多,比如“千古无二”的项羽,比如单刀追千人的刘裕,也比如枪刺万人敌张蚝的吕光等等,而下面要说的这位,就是前秦的苻生,大名鼎鼎的苻坚上任,苻坚的堂兄。晋书载记说他“力举千钧,雄勇好杀,手格猛兽,走及奔马,击刺骑射,冠绝一时。(这里感觉和夏桀与商纣王的记载非常像!感觉苻生的残忍狠狠的被史学家给黑了一波,介绍居然和古代两个暴君一模一样)桓温之来伐也,(苻)生单马入阵,搴旗斩将者前后十数。 ”桓温北伐的时候,被苻生又是单枪匹马冲阵,一个阵营又是起码上千人吧。前后夺旗斩将十多人,是不是有点让人回忆起来三国演义当中的当阳长坂坡前的赵子龙了呢?其猛如斯,后来他堂帝苻坚准备造反的时候,还深深的忌惮过这个人的单兵作战能力,久久没有下定决心。
 首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尾页